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网络时代的优势

网络时代的优势范文

发布时间:2023-12-22 11:35:26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网络时代的优势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网络时代的优势

篇1

一、注意力经济的基本概念与特征

随着网络经济的高速发展,注意力经济(TheEconomicsofAttention)的概念应运而生并迅速引起各个学科的关注和重视。著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就敏锐地指出,在当前网络经济时代,“随着信息的发展,有价值的不是信息,而是注意力。”即非常明确地道出了“注意力”具有经济学的特征。

目前理论界普遍认为,首个较为系统地阐述“注意力经济”基本概念、内涵和特征的文章是美国加州大学学者理查德•兰邦1994年发表的《注意力的经济学》。随后,注意力经济的研究引起了广泛重视;1997年,美国的迈克尔•戈德海伯的论文《注意力购买者》认为: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极大丰富甚至泛滥的社会,互联网的出现更加快了这一进程,信息非但不是稀缺资源,相反是过剩的。相对于过剩的信息,只有一种资源是稀缺的,那就是人们的注意力;托马斯•达文波特和约翰•贝克《注意力经济》一书中也指出“在新的经济下,注意力本身就是财产”;英特尔的总裁格罗夫在其演讲中深刻地揭示了一个事实“谁能吸引更多的注意力,谁就能成为下世纪的主宰”。

研究表明:在当今信息社会,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就是一种商业价值,就能获得经济利益,就能成为一种经济资源。生理学上认为,注意力是存在于人体之内的一种心理资源,这种资源的价值体现在它能够通过对特定对象的集中来引导主体和客体发生作用,进而满足主体的某种需要。客体能够集聚注意力,能够把属于不同注意力主体的注意力集聚起来,说明了客体对于注意力的主体具有某种效用,只有当客体能够满足主体的某种效用时,主体才会把注意力投向客体,而一旦客体集聚了注意力,意味着客体是有价值的,这种价值就体现在它对主体的效用满足上。集聚的注意力越多,客体就越有价值。

正如上文所述,在信息过剩时代,注意力资源就成为十分稀缺的经济资源,如何增加注意力就是所有社会竞争性单元必须严肃对待的问题,各种产生注意力提升的元素都将得到推崇,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明星效应与央视特殊广告时段的争夺,品牌打造也成为培育注意力经济的一个重点。注意力经济也催生了一批新的商业业态企业,并引起新一轮新商业模式的兴起。围绕着注意力经济的提升,经典的管理技术与理念,如CRM(客户关系管理)、客户关怀等也被重新赋予新的内涵。同时,企业为了追求更高的注意力,更关注提升注意力的各种形式和策略,从而导致一种现象:个别企业不注重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过分依赖宣传和产生所谓的轰动效应,导致企业成为昙花一现的流行企业。

发挥注意力经济在旅游营销方面的作用,就必须系统地解析注意力经济的基本特征,注意力经济除了具有经济学的一般性特征外,还具有以下显著特征:

1.连续性

由于注意力具有连续性的特征,导致注意力经济也同样具有连续性特征。一个旅游资源项目要引起游客的关注,就需要在一定的时间内连续进行宣传,以期在最短时间内给游客消费者形成印象,引起关注,进而形成参与冲动。

2.稀缺性

注意力的稀缺性指的是:①人不能无限支出注意力,因为大脑会自动产生抑制;②持续地对同一对象支付注意力时,边际效用递减;③注意力的客体希望获得更多的注意力的集聚,而注意力的供给无法满足对注意力需求的增长。因此,注意力经济也体现了其独特的稀缺性。这就要求旅游宣传营销时,必须实行差异化和有计划性并配合一定的变化,避免稀缺的注意力被其他的事件所吸引或转移。

3.趋利性

注意力经济的趋利性特征,体现在注意力的聚焦和转移总是倾向于那些对主体有利可图的事物上。因此在进行旅游营销时,必须让接受者深刻地知道所推介的旅游产品的价值和收益何在,因此,必须深度挖掘旅游产品的文化与历史内涵。

4.效用差异性

注意力经济的效用差异性是指同样的事务因为接受对象、时间、场合、背景等不同所引起的不同效果。

5.累积性

生理学上的注意力累积性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主体对同一对象的注意力的累积,另一方面表现为属于不同的主体的注意力在同一客体的累积。体现在旅游营销方面,该特征就表现在消费者对某一旅游产品的长期关注而形成的经济效果,或众多消费者对同一旅游项目的共同关注形成的累积效应,也就是日常所说的“从众效应”。

6.流动性

注意力的流动可以区分为个体注意力的流动和社会注意力的流动。注意力的流动包括注意力的传递和注意力的连接两种。所谓注意力传递是指个体或群体的注意力指向影响其他人的注意力指向的过程。注意力连接是指注意力指向从一个对象转换到另一个对象或对一个对象的关注中断以后重新进行关注的过程。注意力的传递属于不同主体的注意力的流动的问题,而注意力的连接则属于同一主体的注意力的流动问题。注意力的流动和信息的流动从方向上来说两者刚好相反,它们是一种对应的双向流动。

同样的注意力经济也体现出在经济特征方面的流动性。具体在旅游项目营销方面,就要求必须关注消费者的注意力流动趋势,不断创新旅游产品、不断提升内涵,才能取得最佳的经济收益。

此外,注意力经济还具有知识经济的本质特征,许多学者提出,注意力经济还具有速度致胜、“赢者通吃”和消费者主导等特征。

二、网络时代注意力经济的新特点

在网络时代,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及电子商务技术的广泛使用,影响到人们注意力的内容、方式、深度、广度、速度、信息量等呈现出质的变化。研究注意力经济的新特点,就是研究引起注意力变化的相关技术与手段。

1.信息传播的途径多样化

当前网络已经成为新的宣传媒介,新的网络信息传播手段:电脑、手机、电子阅读器等快速普及并不断升级。众多群体的信息来源越来越依赖于它们。浏览器、短信息、QQ、博客、微博、社区网、交友网、MSN、网络论坛等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信息传播与储存。传播方式的多样性必然导致吸引注意力方式的相应变化。很多明星就充分利用网络吸引大众的注意力,最典型的有徐静蕾的博客和姚晨的微博。

2.信息形式互动性强

这种互动性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网络使用者对于网上的所有信息不再被动的、单向接收,而可以自由选择接受,并且可向信息方进行一定形式的反馈。其二、网络使用者也可利用各种网络工具(例如QQ等)形成一定开放或封闭的群组,彼此之间进行双向信息传播与交流。

在互动性的支持下,网络营销和广告宣传就可以针对不同群体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以期达到最大限度地提升特定目标对于具体事务的注意力。

3.信息传播即时性强

篇2

信函类:从最近的一些统计资料可以看到,在美国,通信(电话除外)、交易、出版和广告市场的总收入每年约二千二百亿美元,其中邮政总局约占四百三十亿美元即19.6%,其余的由美国邮政传统竞争对手如:报纸、电视和电信业(传真等)所得。电子邮件每二至四年就增长一倍,到2000年,美国邮政在交易通信市场所占的比例则会降为35%。

报刊类:目前的电子出版物有三种。第一是出版物产生过程中采用计算机排版技术,这种情况使实现分地印刷变得容易且经济,对于邮政的发行运输和运输计划提出了与之相适应的新的要求;第二是出现电子报刊,如美国《时代》周刊和我国的《计算机世界》等出版合订本光盘,这样会影响图书市场的份额分配,这种情况,电子出版物仍需要通过物流网传输,邮政还有一定的发行运输业务;第三是“无纸出版”,它包括可视图文、电子邮件、电子报刊、电视和广播等,这已和邮政发行体制分道扬镳了,邮政全然没有了业务。全世界目前的网络报纸有900多种,美国占一半有余,欧洲有200余种,拉美有38种。我国《经济日报》等约20余家报刊已加入国内“金桥电子报刊联机阅读系统”。

印刷品:越来越多的图书进入光盘,出现在个人计算机的屏幕上。世界电子出版物的市场空前繁荣。1995年已超过了一万五千种,年销售数量将以每年30%~40%的速度增长。到21世纪初,可望达到全部出版物比例的25%。目前,中国已有四十余家电子出版社,共有近两千种电子出版物。同时Int

ernet网上各种各样的专业数据库也对印刷品业务带来严重威胁。

包件类: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包件类传统邮政业务的发展不仅未带来冲击,反而由于邮购业务的发展、网上购物的普及以及邮寄电子出版物等新业务的开拓、包件类业务正呈上升趋势,据预测,包件类业务将成倍增长,成为传统邮政业务中,唯一随新技术的发展而增长的业务。

金融类:金融业的发展趋势是电子银行和电子货币。在美国,25%的银行业务是通过电话或电传进行的。购物者和销售者买卖双方在计算机网内进行全部的商业交易,由于这种通过个人计算机和银行业务网实现付账、转账、管理投资、查询财务及其它金融业务功能,“电子货币”就应运而生。电子银行和电子货币将大量减少和限制现金的使用,这对邮政金融来说是莫大的考验。

新技术对业务结构的影响

随着邮购发展和网上贸易的普及以及邮寄电子出版物等新业务的开拓,信函业务将成倍下降,而包件业务却将成倍上升。因此,在传统业务中,包件将代替信函成为第一大邮政业务。

物流网是邮政的基础和优势,但随着新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邮政受到很大冲击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世界邮政界的不少有识之士的眼光不仅仅局限在实物邮件的传递上,已将业务扩展到通信领域和社会各个角落,大邮政的观念逐步树立起来。美国邮政将在电子通信领域里开拓如下服务:管理和提供标准地址的存取服务;保证电子邮件的安全,并对此负法律责任;在全国范围内普遍提供电子邮件服务;产品定购服务;与政府部门之间沟通;全球通信。

电子邮件系统具有接受、发送、阅读、编辑、管理、名片、专业咨询、公众信息、信箱号簿、电子论坛、用户热线等功能;可提供主送、抄送、密送或公开(电子公告版)等形式。而且可以将中文、英文、图形及影像等不同资料结合成一份完整的电子邮件。电子邮件也可以通过电话线路传送。一些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邮政部门在把新的通信方式介绍给公众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邮政部门可通过独有的邮局和邮筒网络进入商业领域和家庭。

现代通信的发展为邮政在不断增长的通信市场上占有合理份额提供了机遇。在这里,邮政需要为新产品新业务的产生、发展、评估和采用而开发系统化的处理方式。这些新产品新业务应当充分利用邮政的下列网络优势:收件网络;零售网络;运输车队;传输系统(国内及国外);正在建设的邮政综合计算机网;邮政储金汇业局的金融操作能力;邮政服务系统的普遍性与运递能力应与其它通信技术的长处结合起来,形成迅速、可靠、价格低廉、普遍的信息传送系统。此外,这些先进技术的结合可通过提供全范围的高附加值业务,从而使邮政部门获益。

邮政业如何上网去淘金?

网络广告:据美国Jupiter Communication预测,到2000年美国的网络广告市场将达到50亿美元。因此,我国邮政应当加强混合邮件广告系统的推广应用和网络广告的开发推广。借助邮政综合计算机网的建设,抓住“三电合一”技术的发展应用这一契机,及早发展邮政网络广告,利用邮政通信的网点优势,提供基于邮政综合计算机网的混合邮件广告和邮政网络广告,力争在网络广告方面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在混合邮件广告系统方面处于主导地位。

网上银行:划拨业务是网上银行的重要业务内容之一。中国银行作为国内第一家网上银行已于1998年3月6日成功地完成了第一笔网上支付业务。网上银行作为金融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因此,作为准金融机构的中国邮政储金汇业局应尽快完善邮政金融计算机网,早日建成网上银行,为邮政在金融业的竞争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开展和推动电子商务提供前提条件。

电子商务:Internet电子商务是一种利用计算机系统通过Internet将销售商和客户之间的服务信息进行传递的电子形式。它包括两大类内容:一是企业之间的电子贸易;二是网上购物。利用Internet进行交易意味着包括寻找和确认客户、产品介绍、订货、填表、付款、产品的调整以及售后服务过程的自动化。它甚至可以使公司成为不需要销售渠道以及集中式存货仓库的虚拟企业从而成功地在全世界进行贸易。事实上,电子商务盛行之时,整个世界将彻底打破原有的格局,按照新的经济形势划分世界,因此美国总统克林顿把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列为其第二任期内任务,而美国政府也认为电子商务将是未来25年内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驱动力。据统计,Internet电子商务目前在全球的网络用户已达9000万,到1997年底全球前500家大企业中有75%建立了网络交易系统,全球电子交易额在4500亿~6000亿美元。这样将大力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从而有效利用邮政通信物流网,促进邮政业务的迅速发展。

篇3

[中图分类号] F590.75 [文献标识码] B

旅游业是一门综合性的行业,信息涉及广泛,传播力较强,发展旅游业需要交通、餐饮、娱乐、商业等方面的全面配合。现代旅游信息化充分利用网络计算机整合和传播信息资源,促使旅游业更加蓬勃的发展。

一、乡村旅游信息化发展的现状

(一)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国在乡村旅行信息化建设存在较多问题,普遍问题来源是对乡村旅游业的资源结构的短缺,造成整体制约着乡村旅游的发展,使乡村旅游业无法高效利用环境优势,对资源进行优质使用。旅游行业之间的竞争,行业定位模糊,导游机制与宣传力度欠缺,管理条例较为刻板等,使乡村旅游的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

乡村旅游组织机构现在盲目新增旅游项目,资源管理不足,缺少经营理念,服务不够完善,政策空间相对封闭,破坏生态环境和职业道德,将“滥”与“散”的问题暴露在现在乡村旅游产业中[1]。

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的最基本在于当地村民的文化知识层次,以及对乡村旅游文化行业的了解,是否对乡村旅游信息化发展满意,村民支持度。

(二)网络信息化发展技术基础薄弱

人们通过网络了解到旅游目的地的文字介绍、图片信息、语音广告等,同时网上订票、订酒店、找司机、订餐饮、租车等,也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信息建设,方便快捷的同时出现较多弊端。

企业培养人才的方式种类繁多,其中全自动网络信息化人才的管理缺失,创新型网络信息管理人才稀少,在旅游业信息管理上更是甚少,缺少网络信息技术培养和对旅游行业本质的了解。网络不是一种单纯进行旅游销售的工具,而是对旅游信息了解参考的途径。对网络信息化和旅游业信息本身了解浅薄,就无法在旅游信息化建设发展上解决存在的根本问题。

(三)网络乡村旅游信息质量存在安全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知识越来越普及,越来越多消费者在网上进行自选消费,其达到方便快捷,但是网络的复杂性和开发性,并不像消费者想象的单纯,网上银行,网上支付,涉及到钱财的网上交易,纵使病毒,计算机黑客和网络盗贼的出现,通过各大企业的内部消息,或者冒充消费软件商家名义进行骗取[2]。消费者的网络信息,被这些所谓“计算机强盗”进行信息篡改,冒充商家,威胁消费者,消费者在进入网站的同时,必须提供个人基本信息,当信息量达到一定程度时,消费者将受到危害,因此部分消费者不愿意轻信或访问网络。

从电视、广播、网络、广告等多方位传播媒介来看,多种多样关于旅游宣传方式越来越多,网络中出现的关于旅游的题材在内容上越来越丰富。其中对旅游线路的介绍,旅游景点的照片和针对旅游出行的计划,还不够完善,自然风光和乡土人情的体现比较肤浅,没有将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紧密和当地的旅游情景,环境优势,乡土特色结合。出现自然生态环境与当地村庄环境落差大,差异大。没有突出本质特色,尤其是当地人民的热情好客,日常行为、饮食的特色,无法突出特色,这就是在网络传播上的差异,给消费者带来的真实和不安全感。

二、如何加强网络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

(一)提高全民对网络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的认识

要想从根本上加强对网络乡村旅游信息化的建设,就要打破陈旧观念和保守思想,加强学习网络信息,了解网络信息建设,及时更新网络信息,通过各种途径增大对乡村旅游信息的宣传,开展创新展示乡村旅游业风采宣传平台,使人们感受到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并且在选择上起到方便快捷的作用。

转变广大农民的传统思想观念,通过各种渠道传播乡村旅游业对其起到的经济效益,明白自身将融入乡村旅游业的必要,提高当地人民的自身文化水平,个人修养以及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政府企业要将所收入的部分经济效益交给当地人民,并且更好的提供给他们农民转化商人的机会[3]。加强村民获取经济效益提高的正确心态,将消费者满意度放在首位,通过农家餐饮健康标准,当地交通安全便利为主,游园门票价位合理等方向,进行进一步学习和研究,达到使政府审核通过,社会大众认同,前来消费人群满意的最终目的。

(二)多方面培养网络乡村旅游信息化人才

大量培养有创新思维管理网络乡村旅游信息人才,当地农民为主要培养对象,补充文化知识,加强语言交流,学习标准普通话,有目标进行对村民最基本文化和网络知识系统教育,派选专家到当地授课指导,在当地学校和政府下属单位进行学习,开设旅游业学习辅导班,或直接通过网络计算机进行远程教育信息化方式,在乡村进行授课。政府可通过技术考核,将当地或外地相关专业大学生聘请到乡村旅游文化信息行业进行实践性工作,直接起到榜样教学,并给予青年大学生就业的优惠政策和相关福利,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工作,达到爱惜人才,稳定乡村旅游信息化发展建设的一项重要目标[4]。

通过人才的纳入,加快培训当地村民对旅游信息化的普及,达到独立完成网络信息内容的编排和信息的及时更新,使消费者更全面了解乡村文化、景观、自然生态环境、人文风土、娱乐设施等,从而吸引带动消费,促使消费者旅游欲望。

联合中、小型企业、专家、学者、当地村民举办联合研讨会,会议研究策划乡村旅游信息化管理的宣传,乡村旅游的广告创意,特色农产品的包装品牌推广,创意农民艺术品开发,对乡土文化环境的保护进行研究。通过科技高端引领,展示生态科技,集生态文明,生态优势,文化特色于一体,倡导和实践未来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带来的创新理念,打造乡村旅游业新形象,新概念,新亮点。

(三)加快完善乡村旅游信息化基础建设

通过政府部门对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进行整体规划,制定标准,进行规范建设。政府部门的支持是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条件,将发展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的计划交给政府进行进一步审核,通过思想政治、经济效益、文化提高、宣扬乡村自然特色,村民积极向上心态等方面进行评定,使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发展得到上级政府的认可。

成立乡村旅游建设师资队伍,实行研究学习,后进行实践的方式,统一将当地村民的整体素质提高,掌握最基础的旅游业信息,达到从旅游环境到思想心态统一结合。在师资力量上,聘请专业旅游业方向导师,进行因材施教,使乡村旅游行业更专业化。同时,加大对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充分利用社会集资,通过各大中、小型企业赞助网络、广播、广告等宣传工作,从而加强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的网络运行,建立起相互连接的网络体系,实现安全网上付费、方便快捷购买交通票据、健康农家餐饮、服务一流导游团队等,真正达到满足顾客需求,消费者满意。

让乡村旅游成为消费者在工作忙碌之余,短暂而放松的消费方式。从最基本的观光景点,休闲娱乐到农家餐饮农家乐,最基础的旅游方式开始,打破常规旅游方式,自己动手制定餐饮,垂钓、温泉等特色乡村旅游项目。使乡村网络旅游信息化建设得到当地百姓和消费者的极大信任,使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推向更高的台阶。

三、结语

纵观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可以观察到乡村旅游发展势头强劲,发展空间无限,发展种类繁多,个性化旅游路线和创意旅行产品不断涌出,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发展不仅保护原始的人文环境真实性,重点保持景观景物的保护,这一点是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当地村民的文化水平,交流方式也都随着乡村旅游信息化发展进一步提升,网络成为村民宣传乡村旅游文化的主要工具,更加新颖跟着流行潮流的时尚方式,在乡村旅游信息化发展中出现,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还需要不断进行创新与开拓,将资源优势得到保存,保护自然生态为乡村旅游业带来的经济收益,加强乡村旅游信息化的发展策略,保持当地的资源特色,做到乡村与网络信息相结合,真正达到网络乡村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参 考 文 献]

[1]黄洁,吴军.中国乡村旅游网站定量评价分析[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4,7(1):57-60

篇4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3-0-02

一、网络时代与民族文化保护

在网络时代的大背景下各种民族文化安全已经上升为国家安全。网络时代是一个全新时代,网络化对现有秩序的巨大冲击力越来越被更多的人们所认识。网络化使世界成为“地球村”,网络时代下文化传播的方式更多样、范围更宽广。由于不同民族文化代表的是不同民族的根本利益、国家利益,这就使得在各种各样的民族文化之间必然出现了冲击与反冲击、渗透与反渗透的竞争。在为争夺话语权竞争越演越烈的过程中,有的民族文化已上升为优势地位的主流文化,有的民族文化正面临被同化的威胁而走向败落。有识之士指出“消灭一个民族,实质是消灭其历史与文化”。过去类似于保险箱、防盗门等有型的安全设备,在网络化的冲击下变得更难以设防。

与此同时,从世界文化繁荣与发展的需要来看,保持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有利于世界的多元化发展,会使世界更精彩;而从国家层面看,也需要保持自己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如我国的西夏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等),以利于本国民族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正因为如此,网络时代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旅游开发所带来的诸多新情况、新问题,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二、网络时代对畲族文化的影响

网络传播给一个国家所带来的各种文化的大融合、大冲击越来越明显。畲族文化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从网络时代的负面影响方面看,畲族文化这朵奇葩的传承与发展正面临威胁。从前的畲民住在山脚下、岩洞里过的“原生态”的生活,在相对封闭的条件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畲乡风情与文化。然而,随着电脑、电视、手机等现代网络工具逐渐走进他们的日常生活,以及交通条件改善等条件下,在接受异种文化的过程中,原先那种传统的、固有的、坚守的文化及习俗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冲击,被逐渐同化或商业化。现在的诸多年轻畲民、小孩已经不会说畲族话、唱畲族歌、认畲族字和过畲族节。

从网络时代的正面影响方面看,网络传播也带来了畲族文化与其他文化的融合与发展。在有利于创新畲族文化的内涵与外延的同时,也有利于畲族文化的传播而提高其知名度,使更多的人来关注、了解、保护畲族文化,在更大的范围产生更大的影响。例如,畲族三月三节庆活动,以前外界了解的人不多,影响的区域极为有限,现在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的宣传扩散,其知名度已大大提高,成为其发展旅游业的一张金名片。

三、畲族文化旅游品牌的文脉分析

畲族同胞主要居住在华东地区的四省80多个县(市)的部分山区,第6次人口普查数量为70.96万,在我国民族大家庭中排名第20位。目前在浙江省内的有1个畲族自治县和18个畲族自治乡镇。以畲乡风情节庆品牌为代表的畲族文化旅游品牌,是广大畲族集居地认可度最高的品牌,也是畲乡旅游目的地的标志性品牌,是同类旅游地若干旅游产品的集合。它是畲族文化和畲族品牌文化的整合点,是体现畲族文化精髓的一种识别、一种精神、一种品位、一种格调,是畲乡无形资产和不竭源泉,是畲乡进入市场的“信用卡”[1]。

以畲族三月三节庆旅游品牌的文脉依承为例。农历“三月三”是中国黎族、苗族、白族、高山族、布依族、壮族、侗族、傣族、畲族等九个少数民族的重大传统节日,但各民族在“三月三”具体文脉依承及表现形式上有较大区别。从畲族来看,据相关史料记载,“三月三”是祭祀本族始祖的重大节日。早先的祭祖仪式为“做功德”,做功德时要跳功德舞、唱功德歌,祭毕吃“乌饭”(以树叶汁染米,炊出的饭成黑色,故名)。由于畲族以歌见长,唱歌成为日后祭祀的主要形式,随着时间推移,歌曲内容逐渐丰富。旧时交通不便,生活艰难时,“三月三”为畲族提供了最大的聚会机会,不少青年男女借此机会谈情说爱,对歌更走向另一种形式。最终“畲族三月三”演变为以祭祀为主题,对歌为主要形式的民族聚会节日。[2]

四、网络时代下的畲族文化旅游品牌创新

网络时代的大背景下,迫切需要在做好畲族文化保护工作的前提下,通过创新来实现畲族文化旅游品牌的转型与提升。其创新的内容与途径主要包括品牌文化的内涵创新、品牌识别系统的外延创新、承办主体的平台化创新、举办时空的延伸性创新、宣传促销的模式创新等五个方面。

(一)品牌文化的内涵创新

文化是旅游品牌的灵魂。畲族文化是畲族同胞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中所形成的,为畲乡多数人员所认同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即畲乡精神和畲乡形象。畲族文化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对畲乡社会和经济发展发挥着导向、示范、凝聚和激励等重要作用。畲乡风情节庆品牌是畲族文化的重要载体,畲族文化是凝结在品牌上的精华,也是对渗透在品牌经营全过程中的理念、意志、行为规范和民族风格的体现。两者相互影响、互相促进。[3]

以畲族节庆旅游品牌为例,节庆品牌的内涵创新源于挖掘和积累。一般可以从节庆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进行努力,形成点面结合的整体内容。活动内容可以是表演类、习俗类、宴饮类、畲族竞技类和其它类。活动形式可以是观赏式、参与式、竞技式、狂欢式。在以上内容形式中应该重点培育一、二种吸引力大、参与性强、有狂欢效果的主打模式,并能逐步定型,与核心载体一道作为品牌活动。[2]

(二)品牌识别系统的外延创新

品牌识别系统可以印证品牌的品质,也有助于界定品牌的外延。品牌识别的理论主要有六棱柱模型和旅游地品牌形象系统分析表。以畲族三月三节庆旅游品牌为例,形象识别系统的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理念识别、视觉识别和行为识别三个方面[4]。

理念识别是为了表明使命、愿景、核心价值、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等内容。如发展目标可以按照“风情、浪漫、狂欢”的主题定位,建设具有畲乡特色的畲族三月三节庆品牌,最终实现自己的愿景。视觉识别是为了明确目标市场、主要品牌和市场开发策略等。行为识别主要体现在品牌徽标和选择代表产品、系统风格、建筑造型和服务标识等。

我们认为,品牌的外延是由可以印证其品质的识别系统决定的,畲族文化旅游品牌的识别系统还没有建立起来,还缺少一整套的规范的品牌识别设计,从而影响到了宣传促销的效果,影响到了品牌价值的发挥。相对有形的企业产品品牌来看,旅游目的地品牌的识别系统设计容易被忽视,也不容易设计,更需要有创新思维。真因为如此,建立一整套的规范的畲族文化旅游品牌识别系统,是当务之急,也是品牌发展的必然选择。建议主管部门要十分重视品牌的设计与保护工作。设计要科学、规范,严格论证制度,该统一的要统一,该注册的要及时注册。既要防止品牌传播中的散和乱现象,还要防止品牌资源的流失。

(三)承办主体的平台化创新

要将过去承办主体的简单化(如一家主办,多家协办)模式,进行多元化、平台化创新。建立网络平台,需要有:政府、网络运行商、企业、居民、旅游者、媒体和其他社会团体共同参与,提高点击率才能实现多赢目的。

网络运行商参与,可以提供网络平台技术支撑。如七彩云南、四川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杭州动漫节等活动的巨大成功,运行商参与是重要因素。“三网合并”和“3G”等生活方式正向我们走来,可以让我们更便捷地享受到更多的精神食粮。对接“三网合并”平台可以更直接产生“互动”场景,使其产生共振效应,从而将更容易打响旅游品牌。例如,可以在该平台内策划相关畲族文化的BBS论坛等,还可以对各种畲族文化活动进行项目包装后进行电视直播和重播。通过整合畲族文化资源,做大做强畲乡旅游品牌。对接“3G”技术,可以使畲族文化旅游品牌,通过3G手机这种现代通信工具,得以传播。

畲乡多数属于欠发达地区,举办节庆在筹资方面难度较大。由于区域内赞助单位选择余地少,重点应该是向外筹资,关键在于能否为赞助商提供良好的宣传回报。当然争取赞助与媒体宣传力度、节庆知名度等是相辅相成的,应一年一个台阶,努力促进良性循环的形成。初始阶段政府的适当投入是不可或缺的。

要变政府“包办”为“主办”。畲族“三月三”等节庆本属民间活动,其本质内涵在于全族参与,原始风味。要体现这种主题与格调,应提倡回归民间(如协会或企业)办节。民间办节同样需要专门的组织机构、详细的活动方案和保障预案。具体操作可以由政府部门主办,某主要景区企业牵头承办,点面结合,主场地有大型活动,细节活动由各旅游景区分别提供节目组合而成。政府部门的职责主要是在初始阶段的组织宣传、社会力量动员,以及节庆过程中的吃、住、行协调和安全、卫生、秩序保障等方面予以指导与帮助,等节庆模式成熟后可完全推向市场。当然,上档次的重大节庆活动,还是需要政府部门发挥较大作用。[1]

(四)举办时空的延伸性创新

节庆要成为一个品牌,时间的连续性是一个重要因素。为此,畲族三月三节庆要每年举办一次,要成为制度。具体操作:一是采用“一大年二小年”交叉方式。为达到“主题不能变,年年有新意”的效果,在每年都保留核心内容的情况下,“小年”时可有所侧重。如第一年是民俗饮食、服饰,第二年则是民族体育、绝活等。形式上更求翻新,如服饰文化采用大奖赛方式,体育、饮食采用现场竞技方式,山歌采用寻访赛方式,现场还设计大量游客参与的细节活动。“大年”的活动规模、内容丰度及宣传形式体现系统、综合、高档等特征,具体活动内容和形式则根据旅游时尚也有所侧重。[1]二是延长节庆时间段。每次节庆持续的时间长短是决定社会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方面。现阶段办节由于经费等方面条件的制约,一般只能是一二天,但到旅游产品建设较为成熟阶段,可以从每年的公历三月三日一直延续到农历三月初三。这段时间正值春暖花开,景色灿烂,还可以将“三八”节包容在内,缺点是雨水多,室外活动受限制,需有防雨场地设施。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段中,按照游客量特点,重点活动主要安排在开节、“三八”节、各个周末及闭节等几个时间段。网络平台还可以将节庆举办的空间得以拓展,使更多的单位和个人在不同的地方可以参与,大大拓展了节庆举办的空间范围。

参考文献:

篇5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6-0039-01

在网络时代,互联网具有开放性,使其成了最畅通、最具吸引力的高科技传媒渠道。同时网络的广泛运用也给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和冲击。面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领域,我们应该更新观念,积极适应网络时代环境,进一步提升网络时代在深化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感和有效性。本文从网络的角度探究目前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思考。网络环境下的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特点信息网络的运用,直接推动了思想政治工作形态和传播方式的进步,丰富了企业和部门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领域。但是网络环境下企业和部门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具有新颖性与虚实性,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下,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网络环境下职工思想政治教育运用特点

1.容易接受新思想

由于掌握了网络技术,职工们接受信息的速度和数量都比较普及, 所以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他们获取知识的要求。在他们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还尚未形成系统的体系时,他们时刻被各种信息包围, 所以更能接受新思想、新事物。

2.网络的交互性,普及性

利用网络的交互性, 普及性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交流,使思想政治教育有“时代感”、“创新性”和“适应性”。针对职工渴望思想交流的特点,或者普遍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交流,就职工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自由讨论。引导职工明辨是非,坚定正确的立场、责任感、危机意识强。

3.个性突出、敢于创新

不少职工追求个性独立、性格好张扬, 对于自己的能力、未来的人生充满自信和希望, 决不放过任何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 对于一切活动, 他们都会积极参与, 并且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 发表评论。各大网络论坛是他们经常去的地方。他们似乎有用不完的想法,敢于创新。网络信息时代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机遇网络的广泛运用,对传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挑战和机遇,我们应当更新观念,积极适应环境,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网络带来的深刻变革,提升网络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感和有效性。

(1)有利于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和成效性。随着互联网的日趋普及,职工主动在网上接受教育,而互联网上接受教育能产生互动效应。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往往产生“剧场效应”,在场受感染,离场即忘却。而在网络上思想教育上是“信息对流”的过程,对话交流活动体现了一种民主平等的精神,创造了一种和睦友好的气氛。通过互相沟通、相互理解,使双方心理距离缩短和贴近,达到双方融洽感情,统一认识,互受启发,各得其益的教育效果。

(2)有利于职工思想政治教育有的放矢。网络的开放性和透明性,能使我们了解到更为真实的职工思想动态和精神需求。职工在网络中往往能够率真的发表自己的观点、意见,并进行交流、讨论,倾诉自己真实的思想和情感,从而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

(3)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及时性。网络的开放性使其成了最畅通、最具吸引力的思想政治教育极其重要的新领域。这就形成了思想政治工作及时性的特有优势。新形势下干部职工不断变化着的思想状况,具有开放性和多元化等特点。网络技术为企业和部门提供了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及时性”,思想政治工作跟得快。及时掌握所属职工的思想新动向、新苗头,把握住干部职工的倾向性问题和重点人员的思想活动规律,把工作做到前头,有效地解决他们的现实思想问题。

二、网络时代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网络的开放性使其成了最畅通、最具吸引力的思想政治教育极其重要的新领域。围绕信息网络这个新的生长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牢牢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更好地为加强职工思想政治教育服务,促使职工形成符合时展所需要的思想政治品德。

1.加强网络阵地思想政治教育的制高点

互联网是企业和部门加强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因此,企业和部门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运用互联网平台传播法律知识,弘扬社会正能量。确保互联网媒体成为职工获得法律知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渠道。还要增强网络的服务功能,将职工工作信息、职工生活信息、科技文化活动等及时上网,吸引职工经常登陆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确保互联网宣传教育工作健康、有序、蓬勃开展。

2.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和良好的网上行为方式

良好的网络道德修养会感染和影响着职工。我们要积极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网络交往道德观,自觉抵制网络不良行为。让职工形成对网络道德的正确认知,把网络变作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途径。组织职工学习有关安全上网、文明上网的法律法规,让职工了解一些基本的法律法规,从而使职工具有一定自我防范、自我保护能力。同时,要教育职工洁身自律,自觉抵制有害信息的侵蚀,树立网络责任意识和道德意识,自觉形成文明上网的良好习惯。

3.积极开展文化活动,提高职工网络文化素质

篇6

邮件采访的便利

如今,邮件采访已经成为全球新闻实践的重要手段。1997年,历史上首次主要通过邮件采访的调查报道获得普利策新闻奖,邮件采访实践在西方新闻界引起轰动。于是,以电子邮件为主要采访手段的邮件新闻学受到新闻学界与业界的重视。

资深记者纳尔逊自己非常看好邮件新闻学的前景,他在总结报道的体会时认为在完成第一次面对面采访之后,接受采访的高级官员非常乐意使用电子邮件接受采访,因为他们工作非常忙碌,多次进行现场和电话采访显然不太现实,而使用电子邮件进行采访却非常顺畅方便。现在已经十几年过去了,通过邮件和更先进的网络技术进行采访已成为记者的常用手段。但无论是对于传统新闻报道还是深度报道来说,电子邮件依然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式。虽然有许多记者对电子邮件采访的速度与效果持赞成态度,但有些记者还是持有谨慎和顾虑,他们认为电子邮件采访不如传统采访那样透明和可靠。虽然电子邮件采访可能克服了电话采访的某些弊端,但同样带来了一些新问题,因为电子邮件采访的信息是经过思考的、非自然的真实交谈,另外不如现场采访那样还可以通过被访者的表情、语气等判断信息的可靠和对真伪做出甄别。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记者看好电子邮件采访带来的喜悦,但在传统记者和年轻记者之间关于电子邮件采访的争论也持续不断,传统记者始终认为现场采访,或面对面的采访,或者电话采访与网络采访相比。具有无可替代的绝对优势。一些编辑最大的担心是电子邮件培养了记者的双腿的懒惰和使用不可靠的信息来源。美国新闻学会主席史蒂夫・巴特利认为电子邮件采访有其自身的缺陷,但一概否定也不是明智之举,难道电话采访就一定比电子邮件采访更可信吗?使用电子邮件本身与新闻报道真实性无关。不少记者做法值得借鉴,即通过电子邮件采访获取新闻线索,再通过电子邮件采访来验证新闻信息的真实性,最后通过电话或现场采访完成新闻报道。

邮件新闻学的争议

其实,关于邮件新闻学争议的焦点就是要不要进行现场采访。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学的本质是用事实说话,这就要求新闻媒体一般都要求记者到新闻现场进行采访,以求最大限度的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因而,电话采访和邮件采访只是现场采访的补充和证实手段。对电话采访而言,它作为远距离的即时采访方式,具有经济便捷的特点,但其最大缺点在于非面对面沟通和“即时对话”的方式,语言的表达及问答的衔接,基本上靠语气显示表情,极易构成误解,也容易引起采访困难甚至新闻的失实。对邮件采访而言,它给被采访者留下了思考的空间,而且也留下了物证。但其致命的缺点是只适合有书面表达能力的人群,另一个缺陷是对邮件内容的“有闻必录”让新闻媒体陷入“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因此,面对日益发达的传播技术,记者现场采访的基本功依然是唯一制胜的法宝。

现在,全球的新闻界对邮件新闻学展开激烈讨论,其本意并不是要否定亲身采访等传统采访方法,而是要在原来的基础上借鉴和开发采访的新渠道。在有些新闻媒体的报道实践中,电子邮件采访开始压倒电话采访,因为电子邮件采访迅速、便捷和实用,比其他的采访方式更经济。全球著名的《华尔街日报》曾获得2003年普利策专题报道奖,报道作者丹尼尔・戈尔登就是通过电子邮件获取新闻线索的。他认为电子邮件提供的文字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可以防止因错误引用而引起的麻烦甚至诉讼,但最好还是要进行现场和电话采访,之后再让被访者提供电子文本,记者就可以成功避免不必要的麻烦。电子邮件采访还可以打破语言和地域的障碍,有些时候没有电子邮件采访还可能无法进行。使用电子邮件采访还有另一个好处,就是便于与政府官员取得联系。也许电话打过去的时候他们正忙于公务,但这个时候却不耽误他们阅读邮件。事实上,许多政府官员已经懒得接听电话,而是习惯于使用电子邮件。

篇7

在21世纪网络时代迅速到来之际,大学生作为最具接受新事物的群体,逐渐地与计算机网络产生了无法割断的联系,而网络的应用在为大学生提供诸多方面帮助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为大学生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也在发生着难以预料的变化,各种网络违法、网络失德、网瘾等问题大量呈现,这就使得高校不得不积极地对这些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应对。所以,着重以网络时代为前提开展大学生的管理工作,便成为了高校当前的重点工作。本文出于帮助高校在网络时代中顺利开展学生管理的目的,主要从大学生在网络时代出现的问题、高校管理的缺陷及优化对策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1 网络时代的到来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分析

新世纪,计算机网络的高速发展以及普及性应用,为人们进行交流以及获取信息等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使得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学生作为占据时代前沿的新生群体力量,他们对于网络的应用比其他人更为深入,这同时也决定了网络对他们的影响程度尤为深刻。本文下面就着重分析一下网络时代的到来对于大学生所产生的影响:

单就网络的应用带给大学生的积极影响来讲,大学生通过利用网络实现了在虚拟时空环境中对世界的更宽、更高眼界的认知与辨识,也能够利用网络获取更多、更新鲜、更全面的知识。而且,大学生还能够充分地利用网络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比如写作、制作游戏、组织团体活动等,同时,其对网络的各种应用还可以在最自由、舒适、轻松的环境中实现,这就极大地提升了大学生对于自我个性的追逐力度。

但是,网络时代在为大学生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诸多不良影响。一方面,大学生在网络的虚拟性、便捷性等优势中将课余时间甚至是上课时间更多地投入到了网络,而将极少一部分时间用于现实的人际交往以及读书学习,这就使得大学生无法顺利地面对并适应社会的需求及挑战。另一方面,大学生在利用网络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充足的生活经验、是非辨别能力以及道德和法律知识等,往往会陷入危害性的网络陷阱,或者是潜在地做出某些违法或者失德的事情,这既不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也为社会整体环境的优化带来了不良影响。

2 网络时代高校开展的大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首先,高校传统的管理内容已经不足以全面涵盖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管理需求。以往的高校管理工作普遍存在于基础的道德管理、学习管理及生活管理方面,而不侧重对于大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多方面兴趣爱好的培育以及深层次的道德理念、价值取向等的管理,这就使得在网络时代环境中逐渐增加的这些方面的管理要求难以得到有效的满足。而且,网络时代对于大学生的影响也成为了不容忽视的管理问题,大学生在网络时代环境中存在的沉溺网络、网络犯罪、道德缺失、人际淡化以及身心受损等问题都必须得到有效管理以及解决,所以,高校现有的管理内容出现了严重的管理滞后性。

其次,高校开展大学生管理的工作手段不能够满足网络时代的需求。高校在管理工作中普遍单一的采用教师人工管理的方式,比如,教师与大学生进行思想沟通交流、教师和大学生一起参与某些特定的主题活动、教师对大学生的生活与学习实施检查等。而网络时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在更多的程度上与网络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各种思想及行为问题的产生都源于网络,而且大学生的各种问题也普遍存在于网络却未呈现在现实中。所以说,高校的管理人员脱离网络载体所开展的管理工作,便无法真正地达到对各种问题的洞悉、预防及有效处理,高校变更管理手段已经势在必行。

再者,高校当前应用的强制性的控制管理的管理方式难以迎合大学生在网络时代中的心理及生理需求。管理工作在高校中的实施,一般都是以硬性的纪律规范、行为标准等各种管理制度的约束力来推动实现,学生的各项思想、行为活动等都处于限定和控制状态中。而网络时代带给学生的自由个性、自我价值、以人为本等理念逐渐深入,学生更倾向于在柔性的管理中转变自身的各种不良现象,所以,高校的控制管理往往不仅不能够达到其管理的预期效果,还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从而酿成了难以预料的问题。

此外,高校在实施管理工作时更侧重对于学生的管理控制,而缺乏对于学生的引导与服务。高校大学生在网络时代中具备更宽泛、多样的道路去获取知识,或者是进行自主活动,而他们自身的辨别能力与控制能力又难以满足理性地利用网络的需求,这就使得他们在利用网络时存在着极大的对于引导、服务以及帮助等的需要。所以,高校在网络时代环境中的管理理念必须逐步转变。

3 网络时代高校优化大学生管理的相关对策

面对如此多的管理挑战,高校在网络时代环境中积极地应对各项管理要求及挑战,已经成为必须践行的管理工作要求。而本文下面就针对上文所提出的各项问题来谈论一下高校对管理工作进行优化的相关策略:

3.1 推动管理内容的丰富

首先,高校应当组织全体管理人员针对网络时代对于整体社会环境的影响进行探究分析,并将其各种积极以及不良影响归类划分,然后再着重以大学生作为主体来研究网络影响在他们身上呈现出的特点,接着把大的影响以及特殊性的影响二者进行融合归纳,全面分析出网络时代从整个时代环境及大学生活两个方面带给大学生的所有影响。其次,高校管理人员应当单独地在管理工作中设立网络管理一个大项,然后以各种不良影响(如沉溺网络、网络犯罪等)来划分其管理的小项,并且针对各个小项来制定有效的预防及管理措施。再者,管理人员还可以着重利用网络的积极影响来推动预防及管理措施的践行,努力地将网络时代的全部影响由不利的方面转变为有利的方面,使管理工作在满足大学生利用网络需求的前提下,又能够实现对大学生的各种思想行为的有效约束。

3.2 优化管理工作的手段

首先,高校领导可以举办相关的网络基础知识、现代网络应用等相关方面的培训讲座或者交流活动,组织学校的相关管理人员尤其是年轻管理人员对这些新的网络知识进行学习,从而以管理人员对网络的熟识来打入学生内部,做到管理工作中的知己知彼。其次,高校管理人员要着重针对学生管理工作来建立学生的班级群、院系群或者贴吧、论坛等,并且在每一个交流组织中渗透进匿名的管理人员以学生的身份引起一些针对网络问题的话题探讨,并且着重在学生的探讨过程中,利用正确的知识及理论来徐缓地引导学生转变其不良的思想以及行为。再者,管理人员还应当针对每一个小群体中的全部学生来建立单独的信息档案,以把握学生的思想及行为缺陷或者潜在问题,然后与所属的辅导员等沟通,由专门的教师进行针对性的交流及引导,将各项问题的出现扼杀在萌芽状态。

3.3 转变管理方式及理念

首先,高校领导可以将学校的管理人员进行制度管理以及柔性管理的分类及配合,在针对具体的网络问题来设定全面及时的制度规范的同时,将具体的管理工作分为两个部分来分配给具体的人员,并建立起硬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的强制性的一对一的配合制度,确保管理工作能够双管齐下。其次,当前管理工作的开展要尤其注重对学生的柔性管理,将制度规范等当作辅助柔性管理开展的力量,为柔性管理赋予潜在的强制性力量。再者,高校全体管理人员要着力推动其管理理念由控制、管理向引导、服务的转变。管理人员在设立各种管理措施的过程中,要着重地针对网络问题来推动各项措施的服务性质的增强,努力地通过为大学生提供柔性的引导以及服务,来避免各种网络问题的出现,并且通过引导和服务来帮助学生意识到其自身行为存在的不足,从而实现大学生在网络时代中的自主个性化管理。

4 结语

网络时代的到来对于学生的影响以及高校管理工作的挑战,都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现象,高校当前在开展学生管理时,必须加强对网络管理的重视力度,并采取能够有效应对网络问题的各项预防及治理措施,来规范大学生在网络时代的学习、生活以及成长。

参考文献

[1] 丁姝娟.浅议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大学生管理[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2] 闫鹏,王娟.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管理教育工作[J].教书育人,2010(9).

[3] 翟丽霞.浅议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自我教育[J]. 经济研究导刊,2010(35).

[4] 高丽华.互联网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作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6).

[5] 刘婷婷,王保庆.网络时代下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考[J].北方经贸,2010(11).

篇8

网络游戏的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玩家越来越多。因此,很多教育工作者对网络游戏很不看好,认为孩子们迷恋于网络游戏,导致荒废青春和学业。他们千方百计禁止学生参与网络游戏。然而,笔者认为:是否可以换种视角去审视网络游戏,是不是能够将网络游戏的设计理念应用于教育教学中呢?还得从网络游戏的基本内容开始说起。

一、网络游戏的定位及其特征理解

1.游戏以及网络游戏的界定

根据荷兰学者胡伊青加的界定:“游戏是一种自愿的活动或消遣,这种活动或消遣是在某一固定的时空范围内进行的,其规则是游戏者自由接受的,但又有绝对的约束力,游戏以自身为目的而又伴有一种紧张、愉快的情感以及对它‘不同于日常生活’的意识。”网络游戏则指的是通过互联网所进行的一种游戏形式,是传统游戏的一种新形态和发展趋势。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达到交流、娱乐和休闲目的的新型游戏项目。

2.网络游戏的特征表现

(1)数字化让网络游戏突破时空的限制

网络游戏基本都是由“数字”组成,归根到底都是通过“0”和“l”这两个数字信号的不同组合来表达。玩家在进入游戏后,他所面临和经历的就是从等级l升到等级N、游戏中的金钱从l到N、经验值从l到N等完完全全的数字变化。这一特性保证了网络游戏可以轻松实现跨地域性,超越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把处在不同地域的多个玩家从各自的游戏场景中抽离出来交织在一起。

(2)良好的隐蔽性和技术领先性使之成为时尚的前沿

网络游戏给玩家提供了一个虚拟世界,在游戏中可重塑自我,可获得精神的愉悦与满足。网络游戏又可以让玩家摆脱孤独、获得自尊、获得成功。正因为这些特性,网络游戏吸引了无数玩家,特别是青少年玩家夜以继日的沉迷其中。如果把这种痴迷的劲头合理利用,对于这种自由活动加以引导,网络游戏就能成为一种教育手段,辅助于教育教学必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寻找“教育”和“网络游戏”的平衡点

1.抉择“教”与“乐”的平衡,使之更好相结合

基于网络游戏存在的负面影响,人们总在试图寻找一条网络游戏与教育完美结合的途径。网络游戏与教育之间的结合似乎是种极大的创新,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很难抉择游戏性和知识性的平衡点。因此,网络游戏与教育的结合只有定位于网络游戏式活动课程,方能使游戏性与教育性达到最佳平衡。将教学内容有机地融于学生自主参与的各种实践活动之中,通过开发利用合适的网络游戏,可将“特定的教学内容+适宜活动=活动课程”升华为“特定的教学内容+网络游戏=寓教于乐的网络游戏式活动课程”。

2.网络游戏发展的新领域―“教育网络游戏”

网络游戏的迅速发展,其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对其反对的呼声亦愈强。当然,社会大众也在不断反思现今教育存在的缺点。青少年对网络游戏的钟爱和对现今教育方式的反感形成显明的反差。这一问题给网络游戏制造商来带了新的灵感--教育网络游戏。

一则关于“网络游戏能否进教材?”的消息报道:“2009年4月,一款网络游戏(编者注:摩尔庄园)获得了湖北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的肯定,被纳入了武汉小学教材范围,走进了部分小学课堂。有网友认为这是网络时代的教育进步;也有人认为小学生自制力不强,推荐游戏给孩子们可能有负面影响(《光明日报》,2009年5月11日)。”新闻中可看出:虽然只有部分小学引入网络游戏,这也充分说明政府部门越加重视网络游戏的教育价值,把教育游戏写进教材,引入课堂是一种科学的尝试,值得推广。

3.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趋势,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中小学教学内容和各种教材版本样式呈现多样化,教学方法也不再是灌输式,而是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学习方式的变革成为新课改的核心任务。新课程所倡导的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要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互动形成共识。,在互动中理解个人与集体智慧的价值。学生在网络游戏式活动课程中学到的东西远比单纯从教材中所学到的东西要多得多。

三、在教育教学中使用网络游戏的原则

1.根据需要,合理选用网络游戏。在选用的网络游戏时,既要考虑当前教学内容的需要。也要考虑当前教育改革的趋势。要根据学习者发展的基本规律和课程内容来设计教学活动、教学策略、学习工具,这样才能起到好的效果。基础教育改革要求以学生为中心,主动参与,所有游戏要能激发动机,提高自信,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同时,选用的网络游戏要易于操作,且实用经济。

2.扬其长避其短,寓教于乐。传递知识的多少并不是教育游戏重点,教育游戏只是一种引导的方式,并不是一种强硬的方式。若在游戏中一味地强调要教会学生某种知识内容或是多少知识量,那就又走上了应试教育的老路了。科学的教育应是能激励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应该把学习看作是一种能获得快乐的方式和途径,从而使自己主动地去学习。学习之后能获得一种满足感和成就感。正确认识网络游戏的教育价值,加强引导,让学生能真正在玩中学。

3.把握使用网络游戏的频率和时机。网络游戏不能代替教学活动,只能是一种辅助手段,是普通教育形式的补充,不是简单地用游戏替代一切课堂教学形式。所以,不能过于频繁地引入,要把握好度。如果没有找到网络游戏的位置,不仅达不到目标,而且还会带来负面效果。另外,不是每节内容都适合用游戏来教学.有的内容更适合课堂集中讲授或自学等。

虽然网络游戏也具备教育功能,但在引入教育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待要继续完善,不断改进。也希望网络游戏与教学的结合能得到全社会的关注,研发更多、更好的网络教育游戏服务于教学。网络游戏的教育应用问题在我国研究才刚起步,还需要花更多的精力和时间,需要很多人去共同努力。兴利除弊,实现网络游戏服务教学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篇9

1.企业组织边界模糊化。信息数字化,使文字图像、声音等变为数字在光纤网络中传输,不但提高了信息传输的速度、质量,而且增加了信息相互组合的可能性,企业的信息来源也随之大大扩展,以往的封闭和孤立已被开放和互联所替代。各类经济组织之间以及它们内部各经济单位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业务联系,均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和多向的。企业通过信息网络能够比较容易地使自身系统中的某一要素与其他企业的生产要素相结合,构成高层次的机能,形成新的生产力。大规模、迅速传递的信息超越了企业、产业、地域和国界的限制,企业之间的交往能够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局限,而是在全球范围内共享信息资源,经济活动的国内和国外的界限变得模糊起来,企业的边界也不再像过去那样界定得十分清晰,无国界企业开始成为新型的企业组织形式。

2.企业交易的直接化。网络经济的重要特点之一是经济的直接化,即从工业时代的迂回经济向数字化的直接经济过渡。网络已从过去的单纯的通讯手段变为一种交易手段。传统式的商场间接销售方式变为网络直销,迂回的生产厂房变为直接沟通的虚拟办公室,大批量的中间生产方式变为直接面向最终用户生产。网络经济作为一种直接经济模式,使中间商或批发商的业务受到极大的冲击。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得市场交易的时间和空间得到无限的拓展,商家甚至可以在零库存的情况下维持正常的商贸业务,这无疑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网上营销,打破了时间、地域的限制,可以24小时随时随地提供全球性营销服务,并使企业与消费者建立起广泛的联系。越来越多的企业已开始适应网络经济发展的要求,调整其生产组织和经营方式,采取直接面向消费者的电子商务运作方式。1992年,全球网页(WebSite)仅有52个,1998年达到3000万个,2002年将超过30亿个,70%以上的大公司都将通过网页进行销售。网络交易的发展速度也很快,1996年,全球电子交易额只有28亿美元,到1999年在线交易额达到312亿美元,据估计,到2001年,全球的电子交易额将达到3000亿美元。

3.企业组织的虚拟化。信息数字化导致了社会经济活动的虚拟化,虚拟企业的出现,正在改变着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式。所谓虚拟企业也称为虚拟公司、网络企业或“战略联盟企业”,它是企业之间或企业的单元组织之间通过互联网而形成的临时性、松散性、为分享共同成本而结成的网络化的战略联盟共同体。不同的企业将自身具有竞争优势的技术或资源作为联盟企业内部进行“贸易”的合作资本,与其他企业交换本企业所需要的技术和信息等生产资源。通过建立或加盟虚拟企业,企业可以寻找合适的资源、技术或进行产品销售,也可以与其他企业共同开发新产品,并把新产品迅速推向市场。由于参加战略联盟的企业具有不同的优势,从而能够实现优势互补,增强联盟内各企业的竞争力。

4.生产制造和服务的在线化。随着信息网络技术在企业中的广泛应用,网络已逐步成为企业价值链上各环节的主要媒介和实现场所,在网上进行产品设计、制造、营销、网络辅助销售、辅助运输等相继出现,在线进行生产制造和服务将成为企业在网络经济时代的主要经营方式。网络经济的产生,使无纸制造成为现实。企业的整个设计制造过程由过去的纸上作业变为无纸的电子数字式作业,各个生产阶段通过网络相互联系、同时进行,由传统的直线式生产变为网络经济下的并行生产,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等待时间。在辅助生产部门,通过科学的网络辅助运输系统能够极大地提高货物运输的效率。

5.企业规模的分子化。在网络经济发展的推动下,企业规模分子化将成为企业存在的一个重要趋势。工业时代的层级性组织和经济体系将被网络经济时代的分子化组织和经济网所取代。在分子化的组织结构中,企业的工作由小型的自治单元来完成,每一个单元由执行同一任务的工作者组成,每一个单元都在经济和管理上对它自身的目标进行控制,单元之间通过计算机和网络相互交流,所有的单元由文化纽带联结成一个大的组织。

二、运用化息网络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

网络经济的发展使得企业拥有了可靠、快捷的全球信息传递系统,同时,也改变了传统企业以单向物流为主的运作方式,实现了以物流为基础、信息流为核心、商流为主体的全新运作方式,大大加快了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传递速度。受经济全球化和网络经济发展的影响,国际分工的范围已扩大为全球性劳动分工,比较利益不再仅仅产生在过去的狭小地域范围,而是要在全球范围内搜寻,使已经信息化的各经济主体能够在全球范围内配置生产资料、资金、技术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促进了生产要素进行全球性流动,给客户带来了更多的选择。与此相应,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与传统企业相比,应用信息网络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具有很大的竞争优势。

1.建立企业之间技术联盟的优势。网络经济的出现,对人类社会的生产、交换和分配活动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网络效应的存在,突出了企业竞争中规模经济的作用,从而使得企业必须强化其研究与开发工作,抢先向市场推出其优势产品。但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任何一个企业以其有限的资源和能力,不可能长期保持某种产品的技术优势,也不可能长期拥有生产某种产品的最优生产技术。因此,一些跨国公司在竞争中纷纷开始寻求自己的技术伙伴,建立起企业间的技术联盟,共同研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共享信息资源,实现技术优势互补,以求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随着竞争的加剧,企业单独进行研究与开发的风险也不断加大,一旦竞争失败,投入巨资建立的专用性资产及技术开发中积累的资料都将作废,这种巨大的损失往往是单个企业所无法承受的,而建立技术联盟可以分担研究与开发的风险,还可以为技术开发制定其词的技术标准,促进技术的兼容性,避免单个企业进行研究与开发的风险和盲目性。

2.建立企业跨国经营新体制的优势。网络经济的发展使得科学技术的传播速度大大加快、范围极大地拓展,高新技术在不同产业之间的相互渗透不断增强,科技前沿的竞争空前激烈,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略近一点,就有可能遭到无情的淘汰。为了使企业的最新科技成果能够发挥出最大的效益,在竞争中保持领先的地位,企业就必须积极进行企业之间、不同行业之间的技术转移和市场营销协作。为了寻求最低成本和最佳经济效益,跨国公司在近些年掀起了跨国并购浪潮,形成了适应网络经济的新型组织体制。这种新型组织体制具有高度的灵活性,能够迅速适应动荡的国际环境,具有广阔的地域范围,能够同时开展全球战略和当地适应战略;在生产组织方面具有很强的柔性,能够不断地进行革新创造;同时还具有很强的激励性,能够尊重海外子公司的个性,并充分利用其机能和增殖力。这些基于网络经济要求的特性相对于传统的企业组织来说形成了明显的竞争优势。

3.降低企业管理边际成本,提高管理效率的优势。现代信息技术的系统化、标准化、专业化和一体化的特征,使得应用网络技术的企业对物资流、资金流、人员流和信息流等方面的管理得到改进和强化,要求企业组织成为一个集规模化、柔性化和集成化为一体的有机系统。网络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使得企业组织内部的各个环节能够共享信息资源,分摊管理成本。企业管理边际成本曲线的方向发生了变化,即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交易数量的增加,企业管理的边际成本呈现下降的趋势,这是网络化企业与传统企业相比的一个明显优势。同时,利用互联网,企业管理层收集、传递和处理各类信息的效率大大提高,打破了传统企业对管理幅度的限制,提高了企业管理层的管理能力和效率,为企业规模的扩大创造了有利条件。美国通用汽车公司(GE)的经验表明,在有效的管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企业管理层处理100~150人形成的管理信息的效率与常规条件下处理7~13人的信息效率几乎一样高。

4.改善中小企业经营状况的优势。网络技术的应用增强了中小企业获取全球信息、广泛沟通客户并与他们建立联系、扩大业务范围的能力。互联网可以帮助中小企业刊登广告、开发市场,并设计产品和服务的新的分销渠道。应用先进网络技术的小型办公室和家庭办公室的建立,将为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的竞争提供有力的工具。特别是对于小企业,通过电子商务了解世界范围内的市场需求,促进其与世界各地的企业进行合作,可以形成一种更大更有效的经济规模,使其更有竞争力。据报道,到2001年,美国20%的小企业将设立自己的网站,36%的小企业将开展网上交易。

5.降低企业组织内、外部交易成本的优势。信息化组织内的个人或群体不再被限定于某一职能范围,而是允许他们适应外部条件的变化进行灵活的安排和调整。这些个人或群体成为信息化组织中富有活力的节点。信息化组织通过内部节点管理联结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由组织内部的市场竞争方式取代了传统企业组织中等级管理的交易方式。这种企业内部类似外部市场的竞争方式有效地降低了企业组织内部的交易成本,从而有利于企业规模的扩大化。此外,从企业外部来看,企业组织信息化之后,便具有了高度的灵活性,发生在企业之间并贯穿于从市场到最终用户整个再生产过程的互动活动增强,而由企业互动行为所产生的搜寻、协调和监督费用所构成的管理成本却随着企业互动能力的提高而下降。同时,由于企业具有进出网络的充分自由,使企业在交易的过程中便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协调和监督,从而有效地降低了交易成本。

6.增强企业市场反应能力的优势。网络经济的发展,使得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有可能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大大降低了信息的获取成本,拓宽了信息传播渠道,使得高层管理者有可能通过远程通讯和联网计算机直接与公司内部的各机构联系,从而减少了企业的中间层次,大大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和企业对市场变化的反应能力,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三、适应网络经济发展的要求,增强我国企业的竞争力

互联网对于我国的大多数企业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而网络经济所引起的深刻社会变革是任何企业都无法回避的。因此,我国的企业必须尽快实现从传统企业向信息化企业的转变,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获得网络经济的竞争优势。在发展我国的互联网,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方面,今后应重点推动以下几项工作:

1.加快进行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为企业信息化创造有利条件。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大型骨干网络建设,尽快建立起全国和地区互联网络交换中心,努力扩大我国互联网的覆盖面。同时,为加快网络体系的建设和推广,还应重视发挥有线电视网络的作用,积极促进计算机网、有线电视网和电信网“三网合一”,把有线电视作为最有发展前途的宽带接入网。此外,要尽快扩大各重点网络的国际出入口带宽,加大接入网的建设力度,进一步扩大网络互联容量,增强数据传输能力,提高网络利用效率,为我国企业实现信息化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篇10

进入21世纪后,网络成了家喻户晓的名词,网络的使用率也逐年上升。根据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的《第2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底,我国网民总人数达到2.1亿,平均每分钟新增100多个网民。其中,已有20%的网民开始使用网上银行和网上炒股,25.5%的网民使用网络购物。据调查,网络、电视和报纸是网民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而网络是网民获取信息的最主要途径。可见,网络正日益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具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随着我国入世,外资保险公司给国内保险公司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事实上,外资保险公司已经在这方面对国内保险公司构成了威胁。2004年北京寿险市场首次出现负增长,但外资保险却保持了高增长的市场份额,从1.26%上升到6.46%。但网络的便捷性给我国保险业带来了生机,也有力地促使各个保险公司在经营战略和营销手段上进行变革,保险公司开始逐步强化竞争和服务意识,重视管理和营销手段的快捷性和高效性,并逐步借助网络和信息化手段来开展各项业务。现在中国国寿、人保、平安、太平洋、新华、泰康、华泰等都先后进行了信息化改造。各保险公司纷纷采取e化战略是因为网络保险与普通保险相比有着以下各方面的优势:

一、网络保险拓宽了保险业务的时间和空间

网络保险可以实现“3A”化服务(anytime、anywhere、anyway),使得保险业务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了全天24小时的无间断服务,最终达到在全球范围内分散风险、获得规模效益的目标。同时,促使保险市场进一步向国际化、全球化的方向发展。

二、网络保险降低了经营成本和管理成本

进行网络营销,可以有效降低保险销售费用。传统的个人营销机制是以保险公司向保险推销员支付高额的保险销售提成为前提的。以恒安标准人寿为例,其员工的保险销售提成可达到25%,而网络营销则不涉及此项费用。另外,由于网站的后期维护成本较低,相对于开设营业点的销售成本和广告成本如房租、佣金、薪资、印刷费、交通费、广告费等都会大幅减少。据美国学者计算,通过互联网向客户出售保单或提供服务要比传统营销方式节省58-71%的费用,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保险公司的竞争力。

三、网络保险的信息丰富,可供客户选择,也增强了投保人与保险人之间信息的交互性

传统的大众媒体自上而下单方向地将信息传递给受众,利用网络开展营销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方式,它更强调互动式的信息交流,任何人都可通过网络发表见解。消费者可以直接将信息和要求传递给市场营销人员,大大提高了营销过程中消费者的地位,使他们由被动的承受对象和消极的信息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和重要的信息源。在整个过程中,保险企业与消费者保持持续的信息密集的双向沟通和交流,让消费者参与营销过程的方方面面。随着保险人对顾客了解的增多,销售信息也将变得更加详细和个人化,从而使服务质量进一步地改善,真正使顾客获得个性化、人性化的保险产品。

四、网络保险投保公开透明,降低风险

通过透明的网络业务,投保人与保险人相互监督,可以避免不同企业之间的恶意竞争,规范企业间的经营行为,共同维护保险业的整体利益。以上优势使网络保险在传统保险模式下有了一席之地,保险业也将随之进入网络保险时代。同时,网络营销是一种全新的营销模式,也是一种“软性”营销。由于保险业不需要传统的物流配送体系相支持,因此具有开展网络营销的先天优势。在这点上,国外的保险企业起步要比我国早得多,欧美国家大量涌现了能够在线提供保险咨询和销售保单的网站。目前,国内外保险企业借助于互联网开展网络营销主要有以下两种模式:

(一)保险企业建立自己的网站

此种营销模式主要是指一些有实力的保险公司通过原有的公司网站或另外建设一个网站,设立保险产品门店,在网上门店内完成从宣传保险产品到签发保单,甚至是受理配案的整个保险业务过程。由于通过主页来宣传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是最好的一种营销模式,而网站就如同是保险企业在互联网上开设的分公司,客户直接可以通过网络详细地了解产品,因此,此种营销模式不仅能够极大地方便客户,使客户从被动变主动,而且能够节约成本,提高效率。这种模式的特点主要表现为:由具有较强实力的保险公司自建,销售本公司的产品,在销售保险产品同时,宣传保险知识和公司形象,提供的服务流程较为全面,网上直接支付较为普遍。如今,平安PAl8、泰康在线、华泰的ehuatai.com和新华人寿的newchinalife.com等就是这一模式的典型。

(二)利用第三方保险商务平台

篇11

1 概述

为人类的移动通信事业做出丰碑级贡献的GSM网络正在加速退服的步伐,正式宣布关闭GSM网络计划的运营商名单已经排了一长串:新加坡M1、Singtel、StarHub、澳洲电信、AT&T……,在国内,移动TDD LTE已经商用一年,GSM网络由于其制式逐步落后,伴随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数据业务处理能力已经远远跟不上用户的需求,系统自身占用了较珍贵的无线低频率资源,对频率资源利用率低。但是,GSM网络覆盖能力、语音业务方面的优势仍然存在,目前运营商的主要收入来源主要来自语言通信费用。在4G VOLTE未商用前,GSM网络对4G网络语音的辅助显得尤为重要,网络的优化仍然需要一定的投资。

2 目前GSM网络优化现状

截止到2016年1月,中国移动GSM用户数量为约3.5亿,基站总数为约540万个,其中3G/4G基站总数达337万个,GSM基站有110万个。GSM基站数载2015年基本无任何增长,全国GSM优化合同额近几年基本维持在90元/载频/年。从优化投入看,GSM的投入减少幅度大。GSM网络优化目前也逐步成为4G优化合同的附属合同。

目前,GSM优化合同基本局限于日常优化,而在GSM网络发展鼎盛时期的精品网,专题网等优化已不在合同中体现。日常优化几乎涵盖了前期所有的专题工作,工作琐碎事情繁多,目标不清晰,完成效率低等问题充分暴露出来。同时用户对语音通话感知逐步抱怨增多,在3G时代,通信用户投诉量达到历史投诉量新高度。

3 4G时代下的GSM网络优化思路

按照目前的资源配置和投入配置,GSM优化总体思路将做重大变革,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梳理,把脉优化方向。

3.1 数据业务信道与语言信道配置策略改变,2015年4G的建站速度可谓如火如荼,短短一年时间,4G基站已经超过GSM,从统计数据看出,数据业务用户93%已经转投4G网络怀抱,然而目前GSM网络的数据业务信道配置仍然占比较高,这样,无形中浪费了大量的信道资源。形成此结果的主要原因有:用户面,GSM数据业务远远不能满足使用要求,当期滞留GSM网络时,业务需求耗用时间过大,同时感受极差,网络层面,TBF复用度过高,数据业务各项指标恶化严重,尽管此时网络工程师已经竭尽所能提高数据业务资源配置,但收效甚微。因此,得出结论,目前的信道配置应当大幅压缩数据业务信道配置,在VOLTE未商用之前,尽可能优先满足语音用户需求。

3.2 全网载频资源灵活配置,由于GSM网络暂停投资,载频资源尤为匮乏,因此,如何获得扩容所用载频资源,这对日常网络优化工程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明显,临时的拆东墙,补西墙已经不能满足语音业务量快速变化的网络,这就要求后续优化工作中,通过大数据分析人流变化,城市建设规划等,预先进行载频扩减容,从而达到现有资源高效利用。

3.3 闲置小区的拆除与利用,GSM网络前期建设中存在很大一部分仅为满足覆盖所架设的站点,还有一些或已经废旧的工厂站点,矿业区站点,基建工程工地站点等。然而,这些站点在后期运营中并未产生效益,加之一般处于偏远区域,维护优化难度高,因此,在目前环境下,对于优化网络中涉及的偏远区域的低业务小区,在满足国家要求的覆盖前提下,拆除用以解决新开发城区网络覆盖问题。

3.4 双频网负荷优化思路,1800网络对GSM网络负荷分担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解决了900网络频率资源稀缺困扰。随着城市的扩张和快速发展,深度覆盖问题日益突出,加之1800网络信号穿透能力较差,因此,建议将现有900和1800搬迁至合理覆盖场景,如空旷区域选用1800覆盖,密集楼宇群替换为900覆盖。

3.5 BSC资源重配置,随着网络负荷的日益增加,BSC负荷也已经接近预警门限,如BSC载频负荷,PCU负荷等。目前运营商购置新BSC少之又少,除了特殊情况,很难有新的BSC入网,因此,在优化工作中,如果有需要,需将BSC进行合理优化,割接,从而达到BSC资源充分利用,避免出现负荷预警的情况出现。

篇12

网络时代下,信息技术正广泛而深入地在企业中得以应用,它彻底颠覆了企业的商业模式和管理思维,使社会经济发展进入到了信息化时代。信息时代的CFO应该在掌握先进的IT理论并深刻理解IT环境的基础上,掌握流程再造的方法和工具,思考优化或者重组会计流程,制定财务业务一体化策略,制定实时控制策略,最大限度地保证财务信息真实、正确和有效。

一、财务会计流程的定位

根据达文波特关于流程的定义,其有两个重要特征:一是面向顾客,包括组织内部和组织外部的顾客;二是跨越职能部门、分支机构或子单位的既有界限。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实际流程通常可以分为三大类:业务流程、财务会计流程和管理流程。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一系列业务流程,产生了大量的业务信息;财务会计流程获取这些信息,经过加工后,将信息提供给管理流程;管理流程利用会计流程提供的信息进行管理活动,对经营过程进行计划、控制和评价。财务会计流程的设计思想、数据采集效率、加工的正确性和有效性,直接影响到企业管理活动的质量和效率。

二、传统财务会计流程的缺陷分析

第一,传统财务会计流程的理论基础落后。传统财务会计流程是建立在劳动分工论下的一种顺序化业务流程,必须严格按照“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的顺序、按照从金塔底端-层层向上的顺序进行,不可跳跃,使各个核算子系统之间彼此分割,缺乏会计数据传输的实时性、一致性和系统性,各核算模块成为彼此独立的“孤岛”。

第二,传统财务会计流程无法准确、全面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当某项经营业务发生时,传统财务会计系统只将反映该经营活动的一小部分信息作为会计信息进行反映,不能准确、全面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降低了财务会计信息的一致性、相关性和有用性。

第三,传统财务会计流程不支持实时控制。传统财务会计核算流程所反映的资金流信息往往滞后于物流信息,财务与业务相分离。会计数据通常在业务发生后而不是实时采集,信息的加工是将滞后采集的数据进行排序、过账、汇总和对账,财务报告必须经过若干后台加工才能提交到使用者手中而非直接可用。

三、财务会计流程优化的核心理念――企业流程再造(BPR)

流程再造是企业管理从传统管理到信息化管理变革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环节:

第一,流程分析与诊断。在进行流程重组之前,需要对原有的工作方式进行分析和诊断,以确定重组的范围、深度和方式。流程分析与诊断是对企业现有流程进行描述,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而做出诊断。

第二,流程的再设计。在流程分析与诊断的基础上,需要重新设计或改进现有的流程,使其趋于合理化。流程再设计不是照搬手工流程,而是应该将信息技术、先进的企业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融入流程设计,尽可能体现信息集成,支持实时控制和快速响应。

第三,流程重组的实施。这一阶段是将重新设计的流程真正落实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去。这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过程,涉及组织的调整、人员权力和地位的改变、集成信息系统的建立等方方面面。流程重组的成功实施会带来业绩的巨大进步,但若实施不当,也会给企业带来极大危害。

四、基于会计信息化的财务会计流程优化

第一,加强数据标准建设,建立、应用会计数据和信息的完整统一的标准。新的财务会计流程应能将原始数据加工成标准编码的源数据,实现数据资源共享。根据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标准设置凭证、账簿和报表的数据结构,按照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模块正确地进行数据输入、处理和信息的输出,逐步实现了会计记录的电子化、无纸化和标准化。

第二,简化会计核算流程,消除不增值环节,构建财务业务一体化流程。应用流程再造,消除编制记账凭证等非增值环节,借助网络信息技术财务和业务部门的信息实时传递和共享,减少数据的重复处理。在优化了的财务会计流程下,当经济业务发生时,业务部门将经过确认的单据保存在业务单据数据库中,通过财务会计一体化IT模型将业务信息自动转化为记账凭证,并保存在记账凭证数据文件中;但企业需要生成相应报表时,通过报表生成系统从共享数据库文件中实时获取数据,自动生成报表。

第三,打破顺序化业务流程,实施“事件驱动”。“事件驱动”是一种计算机术语,是指当某一特定事件要求代码进人工作时程序指令开始执行。在事件驱动的方式下,可以把信息使用者所需要的信息按使用动机不同划分为若干种事件,为每一种事件设计相应的“过程程序”模型,当决策者需要某种信息时,根据不同事件驱动相应“过程”处理程序,从而得到相应的信息。

第四,应用动态会计平台IT模型,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策略。构建财务一体化流程,需要借助动态会计平台IT模型,自动将业务单据转化为记账凭证,保证财务和业务信息的一致性和可靠性。动态会计平台IT模型的基本要素包括事件接受器、凭证模板、生成器和实时凭证。

第五,将控制机制嵌入到企业经营过程中,实施实时控制策略。一方面,将支持会计控制的各项控制准则和标准嵌入数据库(系统)。在初始设置时,财会人员将支持会计控制的各项准则和标准嵌入数据库,当经济业务发生时,事件接受器接受事件信息,控制器根据数据库中的控制标准和控制准则,自动对经营活动的合法性和合格性进行判断,从而支持实时控制。另一方面,将财会人员嵌入经营活动过程,使其发挥实时控制作用。当经济业务发生时,财会人员利用管理软件提供的信息判断经济业务是否合法、合规,并对经济过程进行实时控制,以抵御经营风险。

篇13

第一、必须认识到旅游业变革的一个重大风向标: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旅游业中的信息传递方式,进而改变了传统旅游业的结构。

以往的旅游业一般有三方主体,即旅行社、旅行者和景点。这其中旅行社掌握着其他两方的全部信息,在三方中实力最强。而旅行者和景点之间基本没有信息交互,相对处于劣势。在三方关系中,由于景点的门票等服务销售大多需要依托旅行社的宣传,所以在传统的旅游模式中,经常发生旅行社和景点串通损害游客利益的事情。究其根本,是由于信息传递的不对等。

近些年由于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旅行者可以在互联网上自行获得关于景点、路线、旅费、天气等各方面的旅游信息,旅行者对旅行社的依赖大大降低。旅行者完全可以在网络上自行预订酒店、机票、门票等,旅行者完全可以不依靠旅行社自助旅行。比如通过百度地图的指示可以非常精确的查找线路。

如何应对这种转变是网络时代旅游开发的当务之急。旅行社设立网站,政府的旅游主管部门上网宣传只是非常肤浅的应对策略。互联网的发展绝对可以颠覆任何传统产业,我国的旅游业已经面临巨大的挑战。

第二、旅行者生活水平和自我意识的提高,使得旅行社开发旅游线路的方式已经被旅行者自行开发线路所替代。应当在网络时代旅游建设中积极发展自助、半自助式的户外运动。户外运动和户外旅游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

近年来,伴随户外运动蓬勃兴起的户外旅游方式越来越被国人所接受和认可,这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户外运动知识的普及和户外运动装备的发展有直接关系。在此背景下,相关的学术研究也越来越多。中国知网检索结果表明, 2000年相关文章仅有29篇,到2013年达到1719篇,其中有关我国的户外旅游的文章检索为零。

丝绸之路我国段旅游的地貌复杂,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交错分布,这些都为开展自助、半自助式的户外运动提供了极其优良的条件。户外运动中的徒步及器械穿越、溯溪、重装行军、徒手及器械攀岩、洞穴探险、峡谷运动、河湖横渡、定向、拓展、速降、漂流、野外生存、攀冰、山地滑雪、野外生存、登山等活动都可以在我国找到非常适宜的地点。

在新的自助、半自助式的户外运动发展中,必须发挥户外旅游爱好者的主观性,以成熟的户外俱乐部作为结点,附以政府相关机构的管理和帮助,积极探索安全、健康、时尚的旅行方式和线路。

第三、网络时代旅游开发与合作需要主体和方式的创新。

首先,主体的创新。旅游开发与合作的主体进入多元化发展时期,原先和旅游不搭边的组织、个人都可以参与进来。比如2014年5月在敦煌举办的第九届“玄奘之路”国际商学院戈壁挑战赛,今年吸引了来自海内外的31所华语院校、1500名参赛队员参与。这项活动究其根源,缘起于2005年行知探索与中央电视台、外交部联合策划发起的大型文化考察活动。经过九年的发展,该活动在无论在社会影响力,经济效益方面都取得了传统旅行社难以企及的成果。

再比如,国家汉办委托兰州高校所举办的“丝绸之路文化实践活动”,兰州大学与兰州市人民政府联合推出的“2014中国・兰州 国际MBA黄河漂流赛”等,这些活动在策划、宣传、赞助上都不同于以往的旅游项目开发。

其次,方式的创新。以往的旅游开发与合作多采用政府办会、旅游集团参会,或者某某地国际旅游节的形式。我们需要进一步思考在当前形势下,哪些新的开发与合作方式更适合网络时代旅游的发展,并且要积极整合已有的平台。比如,兰州市政府近年来举办的“国际马拉松邀请赛”实际上成为非常好的介绍我国旅游的窗口。

旅游开发与合作的主体多元化使得旅游市场资源的配置更为合理,并且带来旅游方式的革新。并且在更为广阔的领域,多主体的参与可以使得“丝绸之路陕西段”、“丝绸之路新疆段”、甚至“丝绸之路中亚段”彼此配合发展,实现“丝绸之路全线旅游带”的贯通。

第四、网络时代旅游的策划和宣传要另辟蹊径。

臭鸡蛋、臭豆腐在大多数人心中根本就不能入口,但是经过特殊的加工,居然变成舌尖上的美味。一些看来对我国旅游有消极影响的因素,经过整合加工,就能变成积极因素甚至新的旅游增长点。

在欧美国家已经被认可的极限气象观测(沙尘暴、龙卷风、飓风观测),就是抓住游客对沙尘暴等极端气象的好奇心,而推出的市场产品。目前在国内也已经有少数地区试点这一做法,比如宁夏沙坡头推出的“末日之旅-沙尘暴观测”。

另外,这些年在各大中城市兴起的各种“音乐节”,也可以作为旅游策划和宣传的新品种。截止到2014,迷笛音乐节已成功举办了20届,涉足北京、上海等地,每年吸引外地的乐迷和游客几十万人次。

小结:网络时代旅游开发与合作决不能停留在增加旅行社或者游客人数的单一指标上,而应当对国内当前旅游市场导向的进行分析,整合我国段旅游资源,优化旅游资源的配置,降低旅游市场的壁垒,形成完善的多元化发展体系。

作者简介

马斯文,毕业于兰州大学,现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张河清.对构建“大湘西”旅游圈的初步设想[J].经济地理.2004?(0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