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图书馆的空间设计

图书馆的空间设计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1 17:34:1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图书馆的空间设计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图书馆的空间设计

篇1

关键词:大学图书馆;外部空间;要素

Key words:university library;outer space;elements

中图分类号:TU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3-0096-01

0引言

大学图书馆的外部空间是相对于内部空间而言的,这个空间是图书馆的一部分,是“没有屋顶的建筑” (芦原义信《外部空间设计》)。图书馆外部空间的设计对图书馆自身及整个大学校园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大学图书馆外部空间的设计要素主要包含界面和环境两个方面。对大学图书馆外部空间设计要素的研究可以使我们更加系统和深入地了解影响外部空间质量的各方面因素,提高我们对外部空间的认识,从而提高对大学图书馆的外部空间的设计水平。

1界面

在大学图书馆的外部空间中,界面是形成空间的必要条件,也是决定和影响外部空间的重要因素。外部空间界面可分为环境界面和建筑界面。

1.1 环境界面大学图书馆外部空间的环境界面指各类路面,广场,绿化,水景等对外部空间起界定作用,同时影响外部空间形态和空间质量的界面。

1.1.1 硬质界面图书馆的广场是最重要硬质界面。广场是大量人流穿越、聚集、交汇的场所,它直接影响读者对图书馆外部空间的感受。广场应该有适合的尺度,过大的广场会使人失去尺度感,使读者与图书馆产生疏远感;过小的尺度会使空间局促,使读者产生压迫感,同样影响对图书馆的使用。适合的广场尺度应当具有围合感,同时有足够的观察和使用的空间。广场的铺底也十分重要,铺地的材质、铺装的图案也会影响读者对图书馆的外部空间的感受。明快的色彩,细腻的材质,简洁的铺装,可以体现大学图书馆严谨、宁静、儒雅的氛围,同时能够突出图书馆的建筑形象,使内外空间协调统一。道路作为硬质界面起到引导人流,组织交通的作用。不同形式的道路对人流有不同的作用:直线式的宽敞的道路起到快速引导人流的作用,具有很强的目的性;曲折的园林小道吸引少量人流散步休憩,没有特定的目的性。机动车道及停车场则将机动车限定在一定范围内,避免对图书馆读者的影响。

1.1.2 软质界面图书馆的外部空间的软质界面主要包括绿地和水景。软质界面具有场所功能。广场的场所功能在于组织交通,进行仪式性的公共活动等,而软质界面的场所功能偏于休憩和交流。读者在图书馆读书之余可以在草坪或水边进行休憩交流。同时软质界面具有景观功能。大学图书馆周边的绿地和水景可以形成舒适宜人的外部空间环境,吸引读者进入。此外,软质界面还具有生态功能。绿地和水景有助于改善图书馆建筑外的小气候。植被可以热岛效应。同时还可产生氧气,提高周边空气质量。水体可以吸收热量,调节室外温度,形成空气对流,有利于建筑通风,降低建筑能耗。用原有的地形条件,将硬质界面和软质界面结合布置。同时利用高差变化,精心设计外部空间界面,可以创造出大学图书馆丰富的外部空间。①仪式性外部空间。②自由性外部空间。③复合性外部空间。

1.2 建筑界面图书馆建筑界面在其外部空间中起着控制和统领的作用。同时,大学图书馆建筑界面又必须与其在校园中所处的位置和周边的环境相协调。①图书馆位于校园核心区的中轴位置,在这样的外部环境下,图书馆的建筑界面常常被设计为对称式的:强调外部空间的礼仪性,强调建筑的中轴位置。②图书馆位于校园核心区,且校园内需要一个制高点来统领整个空间。图书馆的建筑界面常常被设计为高层塔楼式:强调建筑形式的高耸突出,以及对其外部空间和其他建筑的统领作用。③图书馆位于多条流线的交汇处,且不需要图书馆有高度上的统领作用。图书馆的建筑界面则常为非对称的多层独立式:形式的相对独立,可强调个性,也可强调与周边建筑的协调。④当图书馆以多层院落式来适应地形环境或校园风格时:其强调的是空间的层次和组合。⑤图书馆位于校园核心区,不处于中心位置,且与其他建筑结合,结合式:不强调个性,强调共性与协调。

2环境设施

大学图书馆外部空间环境设施主要包括:

2.1 休憩设施大学图书馆外部空间的休憩设施为读者提供了读书、休憩、交流的设施。体现了图书馆对读者室外活动的关怀,也是外部空间环境功能性的重要体现。

2.2 景观设施大学图书馆外部空间环境中的主要艺术景观设施包括雕塑、壁画及各类艺术小品。它们能够点缀和烘托外部空间环境气氛,给外部空间以鲜明的标志;能够增添大学图书馆的文化气息,强化图书馆在校园中的可识别性。

2.3 照明设施大学图书馆外部空间照明设施主要是利用环境灯光的效果,创造夜间图书馆宜人的外部空间。照明设施的设计包括基本照明和艺术照明。基本照明是保证读者正常的夜间室外活动,防止事故和犯罪发生。艺术照明是在基本照明的基础上,结合图书馆外部空间特征,利用各种灯光渲染环境气氛,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外部空间环境的再创造。

2.4 无障碍设施无障碍设施是大学图书馆人文关怀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图书馆开放性的表现。图书馆外部空间的无障碍设施主要包括盲道、残疾人坡道、视残标识等。

大学图书馆的外部空间设计还特别要重视吸收地域文化的优秀传统,努力寻求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的结合点,不断地探索传统审美意识与现代审美意识的结合方式,并融会到空间设计中去,才能够创作出有文化品味的外部空间。

参考文献:

[1][日]芦原义信著,尹培桐译.外部空间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

[2][英]杰奥弗里・勃罗德彭特.乐民成等译.符号・象征与建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

[3]鲍家声主编.图书馆建筑.书目文献出版社,1986.

[4]钱健,宋雷.建筑外环境设计.同济大学出版社,2000.

篇2

学习共享空间作为提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的场所,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学习空间应该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空间。让学生们在这样一个场所里能够尽情的发挥自己的才华,发表自己的想法。在这个不断发展的时代中,对于学习共享空间也有了新的设计想法和设计理念。对于共享空间的设计也越来越创新,很多学校的共享空间有了一定的特点,在设计中包含了一定的文化理念。

一、对学习共享空间的简述

学习共享空间是从信息共享空间发展而来。学习共享空间实在信息共享空间基础上,为适应大学教育体质改革,满足大学生交互式学习需求而营造的新型协作式学习环境。信息共享空间使整个图书馆通过数字化联系在一起,实施统一的管理系统。而学习共享空间则是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加强了教学管理。所以,在对学习共享空间进行设计时,一定要尽量设计一个新颖的、对于学生有吸引力的、同时也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提供帮助的良好环境。这样,对于学习共享空间的布局和划分都有着很高的要求。一般来说,学习共享空间一般是学习交流和合作的空间,一般包括以下几种区域:学习区域、咨询区域、多媒体工作区域、以及研究室等等。

二、学习共享空间的存在有着怎样的意义

1.学习共享空间的存在对于加强学生的创造性具有很大的作用。学习共享空间为学生的研究创新提供了可靠的空间和一定的便利条件。学习共享空间是一个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学习空间,它的存在能够促进学生间的相互协助,共同进步,学生们可以按照一定的学习和探讨小组对知识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同时学习共享空间提供的一些新的设备和产品能够让学生更好的体会学习中存在的乐趣。对于新事物的好奇能够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2.学习共享空间的存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对知识进行了理解,并能够在实践中对所学知识加以运用,太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该空间在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从现在各大高校对于学习共享空间的设计和创建来看,我国对于学习共享空间的建造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学习共享空间虽然足够有特点,知识面和学习范围都更加广泛。但对于学习空间的设计大多相似,不能给学生抵赖新鲜感。在布局上营业不够新颖,仍旧保持着图书馆原有的规整和死板,在装修上也存在着颜色较为单一的现象,是学习空间没有活跃的气氛。在对学习共享空间进行设计前,可以前对在校大学身进行问卷调查,对学生们的想法和需求有着一定的了解,并把学校的现实状况和学生的兴趣需求相结合,设计一个合适的空间。学习空间的建设主要是为了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并且为他们的研究和合作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所一在设计中要尽量的使环境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关于共享空间发展的新趋势

1.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现在的图书馆大多设有电子阅览室,且图书馆内有无线网络覆盖。图书管的共享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状态,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由此可见,一个环境良好的学习共享空间能够给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带来很大的改变。学习共享空间在设计时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喜好,增加一些有趣味的内容,满足青少年对于新事物的好奇心。同时在设计是也应该注意区域的划分以及装修的风格。一个好的环境可以使人身心舒畅,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是一件十分惬意的事情,在学习的同时还享受着生活所带来的乐趣,这样的学习条件是一定会得到所有人喜欢的。图书馆的共享空间应该设置一些较为休闲的区域,在图书馆中唱歌、跳舞和看电影,相信这对于每个人都是有吸引力的。一个好的共享空间不只是要有学习的空间,更要提供良好的环境来放松大家的心情。在对于学习共享空间的设计中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让空间变成不只是单纯学习的空间。2.在这样的空间中制造一些有趣味的事物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设计一个有趣的学习环境能够是学习不在枯燥和乏味。幽默和风趣的设计元素能够给学习共享空间的设计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设计过程中,要注意对于不同地点的不同设计和装修风格。研究室中要提供一定的研究装置,以便于学生在探究中的求证和操作。另外,在实验室应该添加一些电脑和打印机等设备,也可以增加投影仪,方便对于学习内容的讲解和探讨。3.尽量在学习区域载重一些花草能录色植物,也可以设置一些模拟的环境,供学生们放松情绪。在设置休息区域时尽量能搞保证休息时的私人空间,在座椅周围不只一些藤条或者竹条。像咖啡厅就是一个较好的休息地点和休息环境。既能够保证休息时不被打扰,又能享受生活的美好与惬意。

结束语

根据相关的研究表明,自主的进行学习具有很高的学习效率,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也能够促进一个人对于学习的兴趣。一个优秀的学习共享空间能够有效的提高学校学生的生活质量,丰富在校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学习共享空间能够将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都融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对于交流和分享的重视,促进学习研究和知识创造,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终身学习”和“学会学习”的理念。在设计中,要根据相应的需求和自身的实际情况,为学生打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行为;空间;互动关系

人类行为发生的模式是由需求到动机再到行为本身如此循环往复。人类的需求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而不断丰富和完善的,因此人类行为方式本身的发展是与人类文明的发展不可分割的。现代主义建筑中的功能主义是抽象于需求的,是机械性满足的体现,其功能的产生是对于空间需求的正面回应,但其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在具体空间中行为发生的好坏和人的直观感受,而这种感受恰恰是下一次进阶行为发生的刺激物。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说行为空间论是对功能主义的升华,它在包含功能主义空间需求的同时对人类行为的特征和模式做出正面回应。

1.以行为主体和行为类型为基础的公共图书馆空间构成

在社会生活中,不同的时间段内我们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这种角色本身一部分可能是社会赋予我们的,而另一部分则可能是基于我们的行为本身。在城市公共图书馆中主要存在以下三种行为主体及与之相对应的行为类型与空间。

1.1读者读者是城市公共图书馆最为主要的使用主体,它是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最主要的对象。大多数的城市公共图书馆都是以读者流线为主要流线进行设计的,当然这里的读者按年龄分可分为老年读者、成年读者、儿童读者。按健康状况分,又可分为正常读者和残疾人读者。按目的性强弱分可分为学习型、研究型读者与休闲读者。因此,作为服务于读者的阅览空间即为图书馆建筑的主导空间,这里是人与书籍等知识信息载体直接接触的区域,是公共图书馆的核心空间。读者行为类型按年龄划分有:儿童的阅读、玩耍、集体学习行为、同龄之间的交往行为等(多数成年人陪伴)。成年人的休闲阅读、学习研究型阅读、自主学习、学术研讨与交流、影印资料、休息等。老年人的休闲阅读、交往行为、休息等。通过分析以上行为类型可以看出,适当的交流交往空间、研讨空间、自习教室空间、休息空间、影印资料空间等存续空间是图书馆主导空间的必要补充。

1.2.服务者这里的服务者与公共图书馆内的行政人员有严格的区分,他们直接与图书馆使用者接触,监管图书馆的运行,了解使用者的需求并为他们提供便利的指引与帮助。服务者是图书馆使用者与行政管理人员之间的纽带,他们是图书馆高效运行不断完善和发展的中坚力量。因此,服务者的空间应与主要使用者空间重合,嵌入其中。其主要行为包括问询服务、指引服务、书籍整理、影印服务等。

1.3.非读者型市民他们的行为主要包括:休闲交往、停留休憩、陪护行为、参展观展、参加学术活动如学术讲座、成人教育等。主要利用图书馆的非核心功能,包括室外的绿地、公共空间(包括可能的灰空间)、咖啡厅、报告厅、展览厅等图书馆作为公共建筑的衍生空间。

2.以行为主体意愿和行为强度为基础的公共图书馆空间设置与配比

通过以上基于行为主体和行为类型的分析,我们得出了服务于图书馆使用者的三种空间类型,即,图书馆阅览学习空间(主导空间)、图书馆交往与服务空间(存续空间)以及图书馆作为公共建筑承载社会生活的空间(衍生空间)。但对于具体的图书馆设计,因其所处地域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不同,这几种主要的空间类型和对应的使用功能如何选择和配比呢?面积指标如何确定?容量如何确定?一方面,它与行为主体(使用者)的主观需求相关;另一方面它与不同行为主体的不同行为事件发生的次数(频率)、时长即行为强度有关。合理的图书馆功能选择与空间配比,不仅可以提高图书馆建筑空间的利用率,满足服务人群的不同使用要求,而且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投资,并且为图书馆未来的发展留有余地。因此,这样的意见和数据从何而来就成为了问题解决的关键。在功能定义与空间设置方面,日本建筑师伊东丰雄先生的“仙台媒质机构”选择了市民座谈会的方式,他将设计方案的内容与由来向广大市民公开,成立了审查委员会与市民进行积极的沟通。在空间配比方面,伊东事务所积极听取相关使用团体的意见与建议,并结合相关的统计数据和方案本身,为各项行为活动的展开做出合理的空间配比与调整。

3.以行为逻辑和行为需求满足程度为基础的公共图书馆空间组织与设计

基于行为逻辑和行为需求满足程度为基础的空间组织与设计应以行为主体的差异性为主线,尊重不同行为主体的主观需求,既应适应目的性强的行为事件如查找直接参考资料、自主学习或自习,也应适应一定主观随意性的休闲阅读,及时研讨、思想交流等行为的发生。现代公共图书馆设计不管是国内和国外都以开架阅览空间为主体,这是图书馆“以藏为本”到“以阅为本”适应社会发展,人们生活方式转变的必然结果。下面我们就以图书馆的主导空间即阅览空间为例进行讨论。在公共图书馆阅览空间内发生的不同行为主体的不同行为逻辑关系中主要包含以下三种关系,即人与书籍等知识信息载体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空间的关系。

1).在人与书籍等知识信息载体的关系中,因行为主体自身的认知能力与认知方式不同,大部分的现代图书馆阅览空间都会进行一定的空间划分,即适应儿童学习需求的儿童阅览区,适应成年人和老年人的阅览区(部分图书馆对于成年人和老年人也进行了区分,但笔者认为二者认知能力与认知方式并无太大不同,因此这种区分并没有实际意义),适应残障人士的特殊阅览区等。在知识信息载体方面其主要包括书籍、影音、视听、网络等载体,但大部分的公共图书馆仍以书籍资料为核心,书本杂志等仍是普通民众在公共图书馆获取知识信息的主要渠道。因此,正确处理好人与书的关系便是阅览空间组织与设计的核心,而人与人和人与空间的关系作为辅助支持而存在。在阅览空间的构成上因阅览行为主要包括:找书-看书-展开工作三方面内容,因此,阅览空间主要以开放式书架空间、阅览空间、工作台空间三个主要部分构成。基于读者行为类型的分析我们得出,人与书的关系包括学习研究型阅读、影印资料、休闲性阅读。学习研究型阅读需要读者能够高效便捷地找到相应书籍资料并展开工作;对于必要的图书资料要进行影印复制;而休闲性阅读需要读者能够自由穿梭流动于各种不同种类的图书阅览区并就近阅读。因此,在空间组织上首先开放式书架空间与工作台空间应有直接联系,便于读者开展阅读、学习等行为,影印资料空间应嵌入其中便于读者复制影印;其次开放式书架的排放应具有简明逻辑性便于书籍的寻找;最后开放式书架空间应自由连续、渗透流动形成整体形象,营造阅读氛围便于休闲性读者的随取随阅。对于工作台、开放式书架及影音资料空间三者之间的关系处理上,GMP事务所承接的中国国家图书馆二期工程采用了圈层的设置方式,即工作台空间邻近外窗或邻近中庭空间充分利用了领域性与防卫性的“边界效应”理论符合人的行为心理需求,这些位置拥有良好的采光通风环境且相对较为安静,开放式书架空间位于内部,部分与隔墙相结合,影印资料空间分别设置在二者之间,符合读者的行为逻辑需求。

在开放式书架空间的组织方面,库哈斯的美国西雅图公共图书馆在6、7、8、9层采用了螺旋状的楼层形式,楼层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依靠倾斜的坡道来连接各个楼层。图书馆内的书籍并没有像传统图书馆那样按类别和楼层分隔,而是将所有图书完全统一在五层连续整体的空间内,只在五层连续楼层斜坡道的地面上有着各种书籍的标号。读者只需根据这些编号就能够很快找到所需的书籍。在开放式书架空间的艺术处理上,山本理显先生设计的天津市公共图书馆将开放式书架与墙体空间相结合,穿插交错,开放包容,流动渗透,营造了良好的图书阅览氛围,丰富了空间体验的同时更具灵活适应性。

2).在人与人的行为关系中主要包括交流交往行为、研讨行为、休息等,这些行为与阅览行为直接相关,但这些行为会产生一定的噪音,对于阅览学习行为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空间组织上既要与阅览空间并置相近,而且要采取一定的技术手段予以分隔,做到联系方便且互不影响。如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二期工程中,交流休息空间与公共交通空间毗邻设置,而与其他阅览区以玻璃隔断的形式予以分隔。又如日本世田谷区的成城大学图书馆内,在安静阅览空间中用玻璃隔断封闭而成的隔音效果极好的讨论自主学习区等。

3).在人与空间的行为关系中,图书馆使用者的心理需求满足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公共图书馆空间设计的合理性,而空间满足人心理特性的属性是刺进与引导行为发生的直接源动力。空间的物理特性包括空间的尺度与形状、空间的光环境、风环境、热环境等,空间的心理特性包括空间的私密性与公共性、空间的矢量性(运动与静止)、空间的声环境(安静与喧闹)、空间氛围(空间的装饰与装修,包括色彩、家具等)。那么具体到公共图书馆建筑,不同的行为事件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空间设计来支持和引导,如不同的阅览区应以不同的色彩予以区分便于使用者识别,同时不同的色彩组合还能活跃图书馆的空间氛围。工作台、阅览座椅应处于采光通风较好、温度适宜且安静的空间内。休闲座椅还应有较好的景观视野,并且这样的座椅家具也应得到较好的设计,以符合人体工学及心理需求。如伊东先生的“仙台媒质机构”每层的家具都请不同的设计师予以设计,有的可坐可卧适宜休息,有的三五成组促进交往,有的又相互独立便于学习研究和自主学习。

4.结语

城市公共图书馆从“以书为本”到“以人为本”的转变,揭示了图书馆作为公共建筑的人性价值取向。以人的行为需求、模式和特点为出发点的城市公共图书馆建筑设计,必定是高效、适宜的。也必定是顺应社会经济科技发展,不断向前推进,走在时代前列的。

参考文献:

[1].伊东丰雄建筑事务所编著慕春暖译建筑的非线性设计-从仙台到欧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李道增编著环境行为学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3].徐从淮行为空间论(博)天津大学2005

[4].廖昕国家图书馆二期工程暨国家数字图书馆建筑学报2008-10

篇4

图书馆作为人类知识的传递和积累,其发生和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图书馆从最初的以藏书为主要职能的私人藏书状态发展到封建时期以中央藏书和地方藏书,国家藏书和私人藏书同步发展的状态,再到现在以服务为主要职能的开放型社会机构的存在,更注重以人为本。在资源高度匮乏的今天,如何集中各种资源、高效地利用各种资源以及如何协调和分配各种资源是图书馆主要的职能。

随着借阅体制的改革、扩大招生和社会读者的增加,高校图书馆资源与学生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每逢考试期间,图书馆的座位更是异常的紧张,有些学生往往难以做到自觉遵守图书馆的规定,一人占多位或者长时间离开座位的情况常有发生,出现了高校图书馆特有的带有普遍性的占位现象,损害了其他同学的利益,大大降低了公共资源的使用率,形成了不良的风气。为了给广大读者提供一个文明有序的学习环境,维护图书馆良好的阅读秩序,保证阅览室座位有效公平地使用,我们利用指纹系统、感应系统和数据库技术来完成对图书馆座位的自动分配和监测以杜绝图书馆占座现象的发生。

1.系统总体设计

我们把图书馆分为阅览室和自习室。阅览室里不准带外来的书籍进入,而自习室可以带外来的书籍进入。读者进入图书馆之后可选择是进入阅览室读书、借书还是进入自习室进行学习。本系统分为两个大的模块:一是门禁系统,另外一个是座位实时监测系统。其中门禁系统中又包含了终端系统。本系统可以自动分配和预约自习室的座位,实时监测恶意占位现象,对实现图书馆的自动化管理、减轻管理员的负担有着很大的帮助。

2.门禁系统的设计

自习室的门禁是带有指纹识别系统的自动门,外面配有终端多媒体设备。我们首先要对全校的师生进行指纹采样,建立一个全校师生的指纹数据库。

2.1指纹系统门

当要进门时把手指放入指纹检验器上,门禁系统会自动分配给空闲的座位号,同时门打开。

门禁指纹程序流程图:

输入指纹、调出数据库的数据是否有匹配信息、如若没有则不分配座位号;如若有则分配空闲座位号,如若没有空闲座位号则不分配。

2.2门禁系统终端

终端系统是带有查询座位、预约座位、查询书籍、预约借书、借书为一体的多媒体机,简单便捷的界面操作可以提供读者更自由地空间和时间进行阅读。

2.2.1预约座位

首先使用图书证件放在多媒体的证件扫面口进行红外线扫描,多媒体会调出证件的信息,主页会显示“欢迎***光临”,主面上有多个选择按钮,点击进入预约座位,选择读者想要预约的自习室,系统会出现已选自习室的座位图,其中有空闲的座位显示的是绿色,非空闲的座位显示的是红色,读者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座位(如靠窗的),并记住座位号,对号入座。

2.2.2预约借书

在主页面上点击进入查询书籍,会出现书号查询、关键字查询、作者查询、主题查询等搜索手段。所有满足查询条件的书籍会显示在屏幕上,同时显示的还有书籍的信息(作者,出版社,出版年份)、书籍的存放地点、书籍的现有藏书数目等。

在所有的搜索结果中如有读者想要借阅的书籍读者可以预约借书。此时读者在每个搜索结果中的书籍的最后有预约按钮,读者可以点击预约,被预约的书籍将会为该读者保留2个小时。

3.座位实时监测系统的设计

自习室的每个桌子配备带有传感器的感应系统,能更好地实时地管理座位。

以图书馆桌子为基台,被分配出去的桌子的座位实时监测系统的电源开关被打开,通过热式红外线传感器感知座位上是否有人的信息给系统[1]。若感应到没有人在座位上,则单片机开始计时,如果一段时间内(如30min)该座位一直无人,则该系统反馈给门禁系统,该座位号则显示空闲状态,可以接受其他读者的预约或者使用;如果在规定时间内有人回来,则系统恢复该座位状态为有人使用状态,重新查询。

4.结束语

图书馆从以书为本位的时展到现在以人为本位的时代,充分地体现了知识共享、资源共享的重要性。该系统恰好能解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和资源的匮乏之间的矛盾,充分发挥图书馆的职能,更好地传承精神和积累知识,使图书馆更好地为大众服务。

本系统不仅仅可以用于图书馆自习室座位的管理,还可以广泛地运用到资源相对紧缺但是利用率很高的公共设施,对提高公共资源的利用率,避免可能因资源使用而引发的矛盾,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篇5

中图分类号:G250.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68/tsyqb.1003-6938.2017016

Abstract This article expounds the basic concept and important value of makerspace and introduces the basic practice and experienc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makerspace of the American university libraries. The author suggested that the university library of our country pay more attention to makerspace services: high quality librarians, good environment for knowledge exchange, and better external cooperation.

Key words American; university library; makerspace; library service; innovative service

21世o以来,美国高校图书馆为了吸引读者不断推出各种优质服务,这在美国高校图书馆被看作是富有激发学术创造力的“学术手工作坊”或者“学术实验室”。其中,创客空间服务激起了人们对高校图书馆及其馆员价值的讨论,进而成为美国高校图书馆的一个热点问题[1]。有学者提出可以将高校图书馆改造成“技术车间”,从这个意义上说,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服务延伸了其服务范围,创新了高校图书馆的服务类型,使高校图书馆真正强化了知识创新的功能。

1 创客空间概述

“创客”的英文名称是Maker。《连线》杂志的原主编Anderson Chris认为创客应具备四个特点:(1)非全部技术人员团体;(2)具备一定基础的知识技术(特别是自己的动手能力);(3)成果可以进行有效分享;(4)有创新实践的美好愿望,可以根据技术标准将技术顺利地转换成所设计的产品。有些学者认为这是狭义上对创客的解释,内容还不够全面。但是一致的观点则是,创客是具有那些特殊兴趣的群体,他们坚持分享和传播知识并实现知识创新,为追求美好的人生价值,持续努力将他们的创意转化为现实[2]。

创客空间一般是指一个在电脑、数字、技术、电子艺术等领域分享兴趣爱好并进行合作和技术创新的地方,其英文名称有hackerspace ,hackspace,hacklab,creative space 和makerspace等。创客空间的概念最早出现在《创客空间》,该杂志给创客空间下了这样一个定义:创客空间是指同时具有加工生产与工作室功能的客观存在的物理场所,可以作为开放交流的实验室和技术加工室。维基百科则对创客空间的概念作了如下阐述:“创客空间是具有开放功能的工作室和加工车间,那些具有共同兴趣的人们在创客空间里面共享技术知识,将他们的创意转化为现实产品”。从这个意义上讲,创客空间就是这样一个聚合体,创客们可以分享各种创意和信息技术,并积极开展合作、参与技术创新的实际场所。1981年,德国柏林出现的“混沌电脑俱乐部”可以说是创客空间的雏形,那时的社会变革激进者利用最新发明的电脑硬件和软件用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以此来推动社会变革。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推广,类似的组织不断出现[3]。据网站数据统计,全世界共有近600家创客空间,欧美就占据了三分之二。

在我国,创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基本是参照国外的两种定义。2012年,美国高校图书馆开始将创客空间服务付诸实践,现在美国很多高校图书馆积极推行创客空间服务。2013年,美国图书馆协会还专门开展了一项“图书馆创客空间运动”,从此创客空间服务激起了人们对高校图书馆及其馆员价值的讨论热情,进而成为美国高校图书馆的一个热点议题。在美国图书馆协会普遍存在这样一种共同看法,那就是创客空间在很大程度上给整个社会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同时也给创新改革图书馆服务项目增加了新的动力[4]。现在美国很多高校图书馆积极推行创客空间服务,如美国内华达大学的德拉梅尔科学工程图书馆、肯特州立大学塔斯卡罗瓦斯图书馆、瓦尔多斯塔州立大学的奥达姆图书馆都积极开展创客空间服务,实施效果非常不错。我国与欧美国家相比,创客空间活动出现的时间并不算晚,但国内高校图书馆还没有真正开展创客空间服务,亟待进一步推进。

2 美国高校图书馆建设创客空间基本实践分析

2.1 目标设定与操作步骤

2.1.1 目标设定

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服务一开始都是作为图书馆延伸服务而兴起的,高校图书馆不仅是知识认知的地方,更是知识创新的场所,美国高校图书馆正是基于这一点创建了创客空间服务。调查发现,美国高校图书馆对于创客空间目标(Makerspace Target)设定虽然在语言表述上有所差异,但实质内容还是体现在创新创造这一本源上,其重要使命集中于激发高校师生的创新能力[5]。

美国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服务的目标不是凭空设立的,而是在创建创客空间过程中依照高校的实际条件设定阶段性目标,积极创造条件实现最终目标。美国高校图书馆在推行创客空间服务初期就注重图书馆创客空间服务与传统图书馆一般服务类型的区别,明确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的服务定位,根据实际情况设立创客空间具体目标,促进创客空间对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有效提升,以推进提高高校师生创新能力[6]。

2.1.2 建设步骤

目前大多数美国高校图书馆将创客空间作为创新服务项目的先进作法,在构建创客空间时必须结合本校图书馆的具体实际,在设计中严格遵守操作流程,分阶段、分步骤予以推进,有条不紊地进行创建。

(1)计划阶段。学习考察其他同类型高校创客空间的成功做法,图书馆领导层组织会议共同商议构建创客空间建设的总体思路,同时拟定建设的具体细节,谋划建设经费的来源问题,争取充足的建设经费。调查分析客户对创客空间各方面的详细需求,并招聘建设图书馆创客空间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2)初始阶段。制定本校图书馆创客空间各项规章制度,确保计划阶段所确定的创建创客空间经费落实到位,并拟定详尽的各项工作计划。

(3)实施阶段。根据实际需要购买创客空间计划采购的各种设备,按照预先的规划具体实施创客空间的创建,布置良好的物理环境,打造实用型、复合型的多功能区间。加大本校创客空间的宣传力度,扩大创客空间的影响力。对客户积极开展业务培训,根据客户的真实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良好的创客空间服务。

(4)评估阶段。按照创客区域利用率、建设与营运成本、知识交流环境等项目对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的运营状况进行考察评估,具体评价创客空间服务对改进高校图书馆服务标准、流程和提升服务质量方面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总结以往经验和存在的不足,并作出客观评价,以便对今后创客空间的未来发展作出思考[7]。

2.2 筹资方式及专业人才

2.2.1 筹资方式

美国高校图书馆在启动创客空间项目之初,必须着重考虑创客空间的经费来源和筹资方式问题。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建设经费可以通过服务性收费、政府拨款、学校拨款、在线自主筹款、图书馆联盟与协会等机构赞助、非盈利性组织赞助以及企业捐赠等这些途径积极筹集资金(见表1)[8]。

由于高校图书馆属非盈利性组织机构,所以运营经费需要政府投入和企业捐赠。塔斯卡罗瓦斯图书馆馆长指出,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建设创客空间即是昂贵的代名词。一些图书馆在创建之初就面临经费紧张的问题,这使得图书馆不得不降低创客空间的运营成本。经费充裕的图书馆可以购买一些与创客空间有关的高端设备,而那些经费紧缺的图书馆则会购买相对廉价的设备,或利用闲置设备,提高其利用率。如塔斯卡罗瓦斯图书馆因为经费问题就尽量使用一些闲置设备,而且还从其他有密切往来的图书馆补充了一些创客空间设备。

2.2.2 专业人才

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必须拥有专业化技术团队作支撑。首先必须让那些具有较强组织能力和深厚专业技术的人员担任领导职位。Steven Pryror是南伊利诺伊斯大学图书馆数字技术的部门领导,具有深厚的信息技术,他将3D技术引入到创客空间。他在南伊利诺伊斯大学获得计算机学士学位,在华盛顿大学获得图书馆与信息技术硕士学位。到2016年,在南伊利诺伊斯大学图书馆从事图书馆信息技术处理工作5年,有16年信息技术处理方面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这样的技术人才应该是建设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的骨干力量[9]。另外,高校图书馆在构建先进的创客空间时必须要有各方面的技术人才,特别需要信息技术人才,在各部门发挥最大的作用。调查发现密歇根大学的科学与工程图书馆核心专家在创客空间担任不同的职位,他们在不同领域发挥积极作用(见表2)。

2.3 物理环境设计

美国高校创客空间除了依托网络虚拟平台之外,还必须设置一个实用性比较强的物理环境。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在设计物理环境时一般要达到以下要求:(1)建造复合型多功能空间,尽管创客空间的大小不一样,但是创客空间的物理环境可以放置各种设备,建造复合型多功能空间。当然最好的做法是按照不同功能设置不同的区域,如可以设置学习交流区、多媒体会议室、技术产品车间、成品展示区和产品零售区等;(2)设计物理环境必须充分考虑图案、色彩与透明度搭配问题,创造一个温馨且充满想象力的人文环境,便于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和创作激情[10];(3)创客空间物理环境在设计时必须营造一种开放自由、多样化的氛围,帮助创客进行创作时共享,避免图书馆沉闷、封闭、单调的传统色彩;(4)创客空间必须要有较强的兼容性,便于多学科的融合,支持不同领域技术的协作创新。

客观来说,高校创客空间在具体设计物理环境时还必须考虑以下影响因素:

(1)噪音容忍度。进行深入讨论或使用创客空间设备时往往产生噪音,这与图书馆安静和谐的氛围不协调,因此在设计创客空间物理环境时,对噪音大的地方增加一道隔音墙,为创客们创造一个安静的物理环境,使创客们在一个安静的空间环境里思考问题,免受噪音的干扰。

(2)开放程度。开放程度是高校图书馆的特征,实验室允许不同的创客进入,为他们提供优质的服务,让创客们在实验室创作各种作品。如果创客空间的某个区域为特定技术预留的话,那么会定期开放,对客户和人数应有所限制。

(3)固定式还是移动式。固定式创客空间需要根据图书馆空间情况设置固定指定区域,这样便于配备家具和各种设备,充分提高其利用率,也容易进行维护和管理。移动式创客空间可以移动到任一指定区域,使用起来方便灵活,但不便于放置家具和各种大型设备。在美国大多数高校图书馆的创客空间大部分是选择固定式创客空间,也有少部分高校图书馆倾向实行移动式创客空间,如瓦尔多斯塔州立大学的奥达姆图书馆创客空间就是如此,它积极推动建设移动式创客空间,新技术人员希望将创客空间的3D打印机、激光切割机、3D扫描仪等先进设备移动到课堂。

2.4 知识交流环境

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服务与传统服务项目在很大程度上的区别就在于,可以为兴趣爱好相同的创客提供一个相互交流技术的平台,创客自己动手操作,将技术转化为现实产品。从这个意义上说,高校图书馆非常有必要为创客营造一个良好的知识交流环境,便于创客积极交流[11]。如美国内华达大学的德拉梅尔科学工程图书馆就成立了一个 “知识中心”,成员主要来自于教育技术、数字中心、多媒体设备等部T,主要是提供知识分享平台。“知识中心”的主要任务是提供一个良好的知识交流环境提高创客们对知识创新的兴趣和爱好。德拉梅尔科学工程图书馆希望学生通过“知识中心”快速掌握新方法、新技术,并将这些新知识用来解决一些技术问题,将他们的创意转化为现实。

创客空间和“知识中心”是非常理想的交流互动平台。“知识中心”汇集了很多的创新思想和技术方法,如何将这些创新思想和技术方法转化为现实就必须需要依靠创客空间平台的具体实践[9]。总而言之,德拉梅尔科学工程图书馆为创客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知识交流环境,为学生思想和方法的交流并转化为实践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3 对我国高校图书馆的思考与启示

3.1 高度重视创客空间服务

高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信息储备,而且与其他部门相比,图书馆拥有更大的服务空间,在推进创客空间服务上存在一定优势:(1)优化图书馆的馆藏空间,将那些利用率较低的书籍集中放置于指定区域,那么就可以腾出一定空间用于创客进行交流;(2)可以使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创作热情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和提高其创新能力;(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鼓励创客之间加强交流与合作。因此,在高校图书馆积极开展创客空间服务能够增加学生的吸引力,更好地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基于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的重要作用,高校图书馆应该积极推动创客空间的建设,努力在馆藏空间布置、经费支持、人才培养、物理环境和知识交流环境等方面对创客空间的构建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3.2 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

创客空间肩负着传授知识和开展科研的双重使命,在完成创客空间任务时必须要有人才作为支撑,所以高校图书馆必须严格遴选和培养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因为要指导学生开展科研活动,所以要求创客空间人才必须具备相当的科研能力;因为要组织创客空间各种主体活动,所以也要求创客空间人才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便于活动的顺利开展。如清华大学创客空间3位创始人都是高素质人才,其中2位是硕士,1位是博士,均拥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创客空间成员还曾获得几次技术大奖。2015年清华大学创客空间举办过4次主题活动,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3 注重加强外部协作

高校图书馆在建设创客空间过程中,日常工作会涉及设备采购、人才引进和日常运营等,那么就需要必要的经费投入。这样一来,很有必要开展外部协作:(1)可以降低经费压力,分担成本,有效降低运营风险;(2)可以引进和培养优秀人才,带领学生顺利开展创客活动;(3)有利于促成富有前景的项目快速寻求必要的经费,并且将这些项目的成果快速推向市场,真正做到与市场对接。从国内已有创客空间的实施效果来看,加强外部协作的主要功能体现在两个方面:有效分担降低成本和进行项目的投融资。

3.4 创造良好的知识交流环境

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是创客们交流知识、分享梦想的地方,为此必须营造一个自由开放、鼓励创新的文化环境。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下,创客们才有激情挖掘自身潜能,有胆量探索未知,有能力进行创新。为营造这种氛围,应该不定期组织专题讨论会,让学生踊跃发言阐述自己的观点,同时对他们特殊的想法和行为持一定的保留态度。高校图书馆在具体实践上,可以把握以下几点:(1)将创客空间与其他区域保持一段距离或者进行隔音处理,以降低噪音的干扰,使学生在安静的环境下进行创作活动,不影响其他读者;(2)鼓励不同学科的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创客空间主题活动并进行分享成果,让不同的看法和思想交融在创客空间活动中;(3)鼓励学生积极表达思想,根据设想进行动手操作;(4)由于学生在创客空间活动中使用一定的材料,高校图书馆应该尽量降低创客使用创客空间的人均成本。如德拉梅尔科学工程图书馆的创客空间和“知识中心”的有效衔接,就是一个很好的典范。

4 结语

高校图书馆提供优质的创客空间服务,能够使创造愿景得到切实的尊重,学生创新能力得到有效发挥,促进知识文化的创新。我国高校图书馆应该积极主动接收这种创客空间文化,更好地为学生服务,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和信息素养。目前,我国国内高校图书馆至今还没有真正开展创客空间服务,国内高校图书馆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积极创造条件建设创客空间,不断创新图书馆服务项目,充分发挥创客空间的功能,有效提高高校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 王哗.从UnLibrary项目与创客空问建设看图书馆的转型与超越[J].图书情报工作,2014,58(2):24-28

[2] Balas J.L.Do makerspaces add value to libraries?[J].Com-puters in Libraries,2012(9):33.

[3] Britton L.The makings of maker spaces[J].Library Journal,2012(8):20-23

[4] Greenwalt R.T.Embracing the Long Game[J].Public Libraries,2013(2):15-16.

[5] Colegrove T.Editorial Board Thoughts:Libraries as Maker space[J].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Libraries,2013(1):2-5.

[6] John J.,B.Makerspaces:A Practical Guide for Librarians[M].United States:Rowman&Littlefield,2014:165-171.

[7] Fisher E.Makerspaces Move into Academic Libraries[EB/OL].[2016-08-10].http://acrl /echconnect/?p=2340.

[8] 陶蕾.创客空间――创客运动下的图书馆新模式探索及规划研究[J].现代情报,2014(2):52-57.

[9] Megan Lotts.Implementing a culture of creativity-pop-up making spaces and participating events in academic libraries[J].College & Research Library News,2015,76(2):72-75.

篇6

1、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系统组成

无人机低空遥感系统包括硬件平台系统和相配套的软件系统,其中硬件平台由航摄任务系统、无人机、自动控制系统、地面站、通讯系统等五部分构成。如图1所示。

自动控制系统由飞控计算机、GPS、三轴陀螺仪、气压高度计、空速传感器等组成;任务系统包括三轴稳定平台、数码相机;通讯系统实现测区航线信息上下传、飞行状态信息及视频图像实时下传;地面站负责测区航线规划、控制信息上传,以及下传信息实时显示与处理等功能。

2、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系统特点

无人机在航空拍摄过程中具有如下特点:(1)在云下低空航摄以获取高精度遥感影像,由于其体积小,重量轻,因而受低空气流变化影响显著。受气流影响大从而造成获取的影像的旋偏角较大。(2)由于低空航摄所用的传感器为相机属于非量测相机,即并非针对航空摄影测量系统所研制,因而相机的内方位元素(X0,Y0,f)未知,因此其镜头畸变既包括光学成像系统和CCD纵横方向排列不垂直性而引起的系统畸变误差,也包括CCD组件空间排列不均匀导致随机畸变误差。由于镜头畸变对航空摄影测量的精度影响较大,虽然在进行高精度的测量模式作业前已经根据需要对相机进行严格的标定,但是这种标定无法消除所有的镜头畸变[1]。(3) 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系统获取的航片数量多,但像幅较小,基线短,因而重叠度较大且不规则。

3、基于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制作正射影像图的关键技术

因此,针对无人机航空摄影系统的特点,运用该系统制作正射影像图具有以下关键技术需要解决。

3.1、对较大旋偏角的处理:相邻像片的主点连线与像幅沿航线方向两框标连线间的夹角称为像片旋角,产生像片旋偏角的原因是由于在进行空中摄影时,飞机不能处于绝对平稳状态,摄像机定向不准确造成的。有像片旋角会使重叠度受到影响,针对无人机航摄数据,旋偏角一般不应该大于15o,可以在确保像片的航向重叠度和旁向重叠度满足要求的前提下,个别的像片旋偏角最大不超过30o,在同一条航线上旋偏角超过20o的像片数不能超过三片。旋偏角超过15o的像片数不应超过该摄区像片总数的10%。

3.2、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系统获取的航片数量多,但像幅较小, 因此最好借助于专门针对无人机影像数据后处理的软件,实现无人机影像数据的快速处理,现在国内较为流行的无人机数据后处理软件是由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北京测科空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院、武汉航天远景科技有限公司等无人机后处理软件研发单位所研制,分别研制了PixelGrid-UAV无人机数据处理技术;MCC多相机拼接及畸变纠正、MAP-AT空三、MAP-LCS自动核线自动立体切换无人机测图软件无人机数据处理技术;DPGrid数字摄影测量网格系统无人机数据处理技术;DatMatrix +(Mapmatrix)+EPT 无人机处理模块包无人机数据处理技术,保证无人机航空影像数据能够满足制作中大比例尺地图的需求。

3.3、由于无人机航拍携带的是非量测型数码相机,因此其照片的边缘变形非常大。所以可以利用栅格影像裁剪工具, 将边缘部分裁剪掉, 对所有影像先做粗处理。通过匀色和裁边处理为后续处理提供了精度保障。

4、结论

篇7

分类号 G258.91

DOI 10.16810/ki.1672-514X.2017.04.022

Abstract This paper pays attention to the space design of Hunt Library, and describes the spatial layout, the use of color, the choice and the display of furniture and the application of high technology. Hunt Library’s smooth space layout, intelligent service environment and intimate details of service are worth studying.

Keywords Space design. Space division. Hunt Library.

图书馆室内空间设计是根据图书馆的使用性质,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创造出功能合理、舒适宜人的阅读环境,以满足用户的阅读和休闲需求的空间创造活动[1]。传统图书馆的空间功能主要围绕着藏书展开,在功能上也以书刊借阅为主。现代图书馆秉持平等开放的服务原则,在功能上突破了文献的藏与用,更多关注图书馆知识与信息中心功能的实现。因此,图书馆空间的功能开始以满足用户需求为发展方向,力图通过平衡与协调来创造一个提供成长的智慧环境。2013年2月,美国Hunt图书馆正式投入使用,作为现代智慧型图书馆的典型,Hunt图书馆从诞生起就备受瞩目[2]。本文通过分析Hunt图书馆空间设计特点,以期为我国图书馆的空间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1 Hunt图书馆简介

美国Hunt图书馆2013年获得图书馆建筑奖(AIA/ALA Library Building Award),定位为单位的智囊心脏。这座以北卡罗莱纳州前州长詹姆斯・B・亨特(James B.Hunt)名字命名的图书馆共七层,地下两层地上五层,总面积205 00平方米,藏书150万册,能容纳1700名读者[3-4]。Hunt图书馆由Snohetta建筑师事务所设计,本着低碳环保的原则,31%的建筑材料来源于回收资源,馆内采光注重自然光的使用,避免照明的浪费。Hunt图书馆在屋顶安装太阳能辐射板,利用太阳能为图书馆提供冷气和暖气。此外,还利用屋顶花园和雨水花园帮助进行有效的雨水管理,美化环境的同r还能调节馆内温度湿度[5]。正如图书馆馆长Susan Nutter所说,Hunt图书馆是一个对未来而不是过去负责的图书馆,需要为用户提供的不仅是一个阅读学习场所,更是一个集学习、研究、实验和合作的互动式交流的地方,将利用科技的进步推动学校科研和学术的成长[6]。

2 Hunt图书馆空间设计分析

图书馆的内部空间设计应该以满足并提升用户的图书馆体验为原则。Hunt图书馆从用户需求出发,注重细节服务,采用开放流畅的空间布局及性格鲜明的空间元素,设计、营造出独有的图书馆风格。其便捷智能的科技运用及人性化的家具设计,在方便用户使用的同时也体现了图书馆的智慧化和个性化。

2.1 开放流畅的空间设置

Hunt图书馆建在一个斜坡上,平面简洁,依地形坡度略有些偏转[7]。为了能够将馆内空间进行合理流畅地划分,设计师采用色彩、绿色植物及玻璃来营造出多变的空间布局。Hunt图书馆除了常规的学习区域和阅读区域,还增设了研习室、学术办公室、游戏实验室、创客空间、新生代学习共享空间及一个礼堂。为了保证采光,在地面的五层中,每一层都拥有开阔明亮的中庭空间设计,利用开放式的楼梯联系上下,不仅淡化了完全自由的立面,而且还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多的相遇和交流的机会。楼梯间、设备间、复印室、自动售卖机等自由地布置在每一层中,突破了柱网的局限,以方便用户使用为第一原则。

Hunt图书馆的阅览区域共有两种,一是传统阅览区,二是雨庭阅览区[8]。传统的阅览区域被放置在Hunt图书馆的南端,三面环绕书架,另外一面朝向湖面,大片的幕墙玻璃带来充足的自然光线,保证阅览区域的照明。雨庭阅览区没有成排的书架和古板的座椅,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形状各种摆放的舒适座椅。三个半圆的书架穿插在沙发、巴塞罗那椅、天鹅椅和高脚桌中,用户既可以在雨庭阅览区中自由阅读,也可以和同伴在此讨论问题,甚至还可以在沙发上晒太阳打盹。

为了最大程度地拓展用户学习空间,Hunt图书馆设计了仓储式书库,以配合传统书库的使用。传统书库仍然采用开放式书架的方式,存储近年来出版的近三万册图书。仓储式书库名为“书虫(BookBot)”,利用机器人存取系统自动分拣图书,用户只需要在交互设备上的检索目录系统中挑选好需要借的图书,系统就会指使机器人找到图书所在的位置,将图书传递到取书台,用户凭有效证件借阅即可。

Hunt图书馆重新定义了图书馆的学习区域,为用户提供了研习室、创客空间、实验室以及共享空间。Hunt图书馆设置了100多间大小不同的研习室,除了配备视频会议所需要的传讯设备和笔记本外,室内的三面墙壁均设置为可供书写的面板[3]。Hunt图书馆三层设置了新生代学习共享空间,共享空间里既有开阔的阅览区,也有游戏实验室、视觉实验室、创意工坊及各种数字媒体的制作场所。新生代学习共享空间各实验室之间没有围墙的阻隔,整个共享空间呈现出开放一体化的格局,方便用户在不同功能区域之间转换。

2.2 性格鲜明的空间元素设计

对于图书馆而言,不同的空间元素营造出不同的空间环境,而不同的空间环境就容易形成不同的空间性格[9]。图书馆在空间布局与设计时,需要考虑运用不同的空间元素,构建出与用户相协调的空间环境以提升用户舒适度。Hunt图书馆注重运用特点鲜明的空间元素装饰内部空间,给予读者美好的视觉享受和精神放松。

首先,在色彩的选择和运用上,Hunt图书馆大胆并且富有个性化。黄色为楼梯的专用色彩,楼梯的扶手和阶梯都涂上了鲜艳的黄色,在阳光的照射下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电梯间为蓝灰色,大厅为银白色,多媒体展示厅和临时工作人员用房则采用紫色。不同功能区采用不同的颜色既摆脱了传统图书馆呆板的形象,而且还能增加图书馆各功能区的辨识度,醒目地吸引目标用户。其次,Hunt图书馆对地面的设计主要体现在两点上:一是利用地面色彩和纹理的起伏变化来分割和连接不同的功能空间,如位于南端的传统阅览空间地毯选择黄色,与楼梯的黄色相连接,增加空间的开阔感和一体感;二是利用地面上的各种标语来标识区域和进行读者引导。再者,在图案的设计和选择上,Hunt图书馆秉持一贯的大胆创新风格,根据不同的空间选择不同的装饰图案。例如在阅览区,图案的选择以平和优雅风格为主,辅之以一些标识性的图案。在共享空间、实验室和创客空间中,图案的选择则以幽默搞怪风格为主,注重利用色彩和投影增加空间的动态感和创造性。

2.3 便捷智能的科技运用

Hunt图书馆以计算机科技的运用为基础,力图通过科技的力量推动学校教学和科研的进步。便捷智能的科技运用,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具有前瞻性的智慧场所[10]。Hunt图书馆对科技的运用首先体现在自动化存取系统“书虫”上。“书虫”系统拥有18 000个书箱,依靠人机交互系统自动分拣和存储200万册实体图书。用户既可以在图书馆局域网中借阅“书虫”的图书,也可以在移动设备上借阅。除了自动化存取系统,Hunt图书馆还拥有高性能的研究系统及大规模的可视化“云”。图书馆内随处可见各种高清显示屏,研究人员可以进行云计算和云存储。Hunt图书馆在正门的入口处设置了一个组合型的大屏幕墙,用户可以以触摸的形式使用屏幕上的维基有声百科。研习室内设置视频会议传讯设施,让用户能够远程参加各种会议,或者邀请其他人员参与讨论之中,实现与世界各地同行同步交流。除此之外,Hunt图书馆还采用了很多其他的先进技术,如创客空间内的3D打印技术、原型建模设备、数字媒体生产设备及投影仪和便携式移动设备等。

2.4 人性化的家具设计与陈设

家具的设计与陈列,不仅关系到用户在图书馆的阅读体验,而且也影响了图书馆空间环境的整体风格。图书馆的家具主要包括了图书馆的桌椅和书架,这些家具除了具有实用功能外,还可以调节图书馆内部空间关系,转换图书馆空间功能,从而提高图书馆空间利用率[11]。从形态上看,Hunt图书馆的书架总共有三种,一种是在雨庭阅览区的半圆书架,一种是普通阅览区的完全封闭式书架,还有一种是仓储式书库的密集书架。在雨庭预览区中,半圆书架穿插在各桌椅中,看似随意的布局却能带来一种放松自由的感觉。完全封闭式书架即传统的上下封顶书架,分布在普通阅览区中,配合普通阅览区方方正正的桌椅,摆放在靠墙的位置。密集书架位于仓储式书库中,由一个个金属箱组成,高度超过十米,排列紧密。

丰富多样的各类桌椅是Hunt图书馆的重要特色,全馆共有75种不同形态的1750张座椅,分布于全馆的各个角落[3]。Hunt图书馆的座椅不仅具有多种形状,在颜色上也非常丰富。如位于雨庭预览区的沙发有黄色、紫色还有蓝色,天鹅椅以红色为主,巴塞罗那椅则是蓝色的。再如休闲区的弧形沙发,蓝色黄色交错,不仅视觉上给予用户强烈的冲击,而且还能够给予空间流畅的弧度感,起到空间分割的作用。

3 Hunt图书馆空间设计带来的启示

Hunt图书馆运用巧妙的空g设计和智能化的新技术打造了一个全新的智慧型图书馆。总结Hunt图书馆的空间设计,其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视角、流畅的空间布局、智能化的服务环境以及贴心的细节服务都值得我国图书馆学习。

3.1 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视角

一般而言,图书馆的服务理念决定了图书馆的发展方向,图书馆的发展方向又决定了图书馆的空间设计[12]。以用户需求为中心是Hunt图书馆空间设计的原则之一。从空间功能的划分到空间元素的布置,从空间家具的设计和陈列到各种新技术的运用,这些都充分地说明了Hunt图书馆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视角。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图书馆改变了藏与用的服务模式,更多地向智慧服务方向发展。因此,传统的尽量收藏更多的书刊和实物资料的设计原则已经不再适合现代图书馆的发展,我国图书馆要转变片面追求大馆舍、大空间的思想,坚持以用户为中心的原则,从用户的角度去考虑空间功能的划分和空间元素的布置,为用户营造出更加舒适、智能的服务环境,增强用户对图书馆的使用好感。

3.2 创新图书馆空间布局,提供社交化服务空间

图书馆的建筑空间体积庞大,服务距离、阅览效果、活动空间布局等诸多因素都应该考虑在内[13]。Hunt图书馆在进行空间功能划分时注重整体空间的流畅性和连接性,各个功能分区突破了柱网的限制,巧妙地运用了色彩、植物和玻璃进行空间划分和连接。再者,将图书馆打造成集学习、研究、实验和合作的互动式交流场所是Hunt图书馆的服务愿景。因此,在空间功能布局上,Hunt图书馆更加注重学习和交流场所的设置,为用户提供具有社交属性的服务空间。作为承担着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图书馆在空间设计上要注重分割出群体活动所需要的空间,设置研习室、会议场所、讨论室及实验室等,让用户能够利用图书馆的空间资源开展沙龙、小组讨论和实验设计等活动。同时,图书馆在空间设计时还应该设置足够的绿化和休闲空间,利用这些元素巧妙地连接各个功能分区,增加图书馆空间的流畅性和整体性,为用户营造出轻松休闲的阅读环境。

3.3 营造智能化和自助化的服务环境

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不仅能够增加图书馆的科技感,还能够将图书馆打造成学术科研平台,吸引更多的用户利用图书馆资源。作为用户学术研究不可或缺的部分,图书馆在进行空间设计时要注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用户营造智能化和自助化的服务环境。以Hunt图书馆为例,自动存取系统的使用让Hunt图书馆成为一个“看不到书”的图书馆。各种高清显示屏的运用,让用户能够在图书馆内自由地进行云计算和云存储。还有游戏实验室和创客空间内的设备,实现用户从创意构想到成品展示的过程。除了对一些信息技术进行运用外,图书馆还应该注重对节能新技术的运用,如太阳能技术、自然水冷系统、智能化楼宇管理系统等。利用这些新技术不仅能够起到节能环保的作用而且还可以节约图书馆建设成本,为图书馆带来良性循环。

3.4 注重人文关怀,关注细节设计

注重人文关怀是图书馆服务的基本原则之一,人文关怀不仅体现在图书馆提供的平等公平服务上,还体现在图书馆的一些细节服务上。为了给用户营造出轻松自由的阅读环境,Hunt图书馆给用户提供75种不同形态的座椅。在研习室中,Hunt图书馆用懒人沙发代替了传统的方正型桌椅,用户可以更加放松地讨论和学习。再者,为了避免书架太高用户拿不到最顶层的图书,Hunt图书馆严格控制阅览室中的开放式书架高度,避免因为书架的高度给用户带来麻烦。我国图书馆在一些空间元素的设计和选择上,也要注重人文关怀,将细节服务发挥到最佳状态。如在标识的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图书馆的建筑风格、空间规模、地理位置和色系字号等因素,做到标识清晰醒目。在图书馆家具的选择上,要尽量选择符合人体工学的家具,让用户能够在更舒适的环境中阅读。此外,图书馆还应该设置一定数量的无障碍服务设施,为特殊用户群体提供更加贴心的服务。

4 结语

Hunt图书馆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贯穿其空间设计的各个方面,本文以Hunt图书馆的空间设计为研究对象,分析了Hunt图书馆的空间布局、色彩的运用、家具的选择与摆放及高科技的运用。经过分析可知,Hunt图书馆流畅的空间布局、智能化的服务环境及贴心的细节服务都值得我国图书馆学习。国内图书馆在进行空间设计时要树立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观念,创新图书馆空间布局,提供社交化服务空间,利用高新技术营造出智能化和自助化的服务环境,注重人文关怀和细节服务。

参考文献:

[ 1 ] 丁娜.英国开卷公司“以读者为中心”的图书馆内部空间设计[J].图书馆建设,2014(5):61-67.

[ 2 ] 徐越人.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图书馆空间和服务设计应用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4(5):114-120.

[ 3 ] 陈格理.展向未来的大学图书馆:Hunt图书馆[J].图书馆论坛,2015(2):102-106,112.

[ 4 ] JAMES B. Hunt Jr. Library[EB/OL].(2013-01-02)[2016-04-20].https:///wiki/en:James%20B.%20Hunt%20Jr.%20Library?uselang=zh-CN.

[ 5 ] Sustainable side of hunt library[EB/OL].(2013-03-05)[2016-04-20].https://sustainability.ncsu.edu/the-sustainable-side-of-hunt-library/.

[ 6 ] 王燕.现代技术成就杰出大学图书馆[EB/OL].(2015-12-25)[2016-04-20].http:///20151225/n432563108.shtml.

[ 7 ] 武云霞,夏明.图书馆的未来: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亨特图书馆侧记[J].新建筑,2014(2):108-111.

[ 8 ] 田阳.学习的剧场: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亨特图书馆[J].住区,2015(2):91-103.

[ 9 ] 朱钟炎,王耀仁,王邦雄.室内环境设计原理[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65.

[10] 张丽娟,陈越,李丽萍.高校图书馆的智能化管理与服务: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图书馆带来的启示[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5(2):26-29.

篇8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进行,我国高校在教学模式上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成为了教学的重点。而图书馆作为高校信息资源的主要储存地是学生获取有效信息资源的方式。图书馆阅览空间则是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关键的功能空间,还是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信息时代的到来势必会影响我国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其阅览空间的设计也会进行相应的调整。

一、信息时代对高校图书馆阅览空间设计的影响

(一)阅览介质的多元化

在信息时代到来之前,在很长的时间里图书都是通过纸质的形式进行保存和传播,大多数图书馆中的书籍也是只以纸的形式存在。在信息化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也逐渐成熟,同时在各行各业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这些技术的发展也改变了图书的储存和传播方式,例如磁介质、光介质等都成为了图书信息的储存方式。在很多图书馆中也逐渐出现了视听文献、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等多种类型的文献储存方式,由此阅览介质的多元化逐渐形成。经过不断的发展,电子文献的优势逐渐凸显出来,同时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阅读介质的多元化促使图书馆阅览方式的多样化,这样也对高校图书馆阅览空间的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信息资源共享的网络化

现阶段世界各国的科技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图书馆中的文献以及相关资料已经逐渐实现数字化的储存方式。同时在互联网不断发展的的情况下,信息资源可以通过网络的方式实现共享,并且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信息资源共享网络化的优势是传统高校图书馆所不具备的。而作为高校图书馆为学生创造良好舒适的阅读环境则是其重要的发展方式之一,同时由传统的封闭式发展为开放的形式也可以吸引更多的读者。为了适应信息资源共享网路化给高校图书馆带来的变化,如何为学生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创造合适的阅览空间则是高校图书馆在阅览空间设计中需要注意的。[1]

(三)管理和服务方式的改变

首次从管理方式的改变来说,传统的高校图书馆的功能是较为单一的,主要就是图书的收藏和节约,这种封闭式的管理方式对阅览空间的要求是比较低的。但是随着信息资源数量的增加,图书馆管理方式也进行相应的改革,而传统的阅览空间设计已经无法满足新的管理方式的要求,势必会影响到高校图书馆阅览空间的平面布局和垂直方向的设计。从服务方式的改变来说,传统的高校图书馆为学生提供的主要服务就是图书的借阅,但是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图书馆的服务肯定会发生影响的拓展和延伸,而这种转变不仅需要拓宽阅览空间的布局,同时还需要为学生提供及时的服务,更为重要的是保证高校图书馆阅览空间的灵活性。

二、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阅览空间设计的主要要求

(一)开放性的要求

一般来说,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方式影响着阅览空间的设计,在信息化不断发展的情况下,我国高校图书馆普遍采用的是开架式的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方式的变化使得高校图书馆的阅览空间设计也需要实现开放式的转变。通过相关的调查发现,读者希望自己获取以及借阅图书的时候能够更加迅速、更加直接和更加简便。现代化的图书馆的阅览空间需要开放空间布局,这样才能适应图书馆的现代化发展,更为重要的是满足读者对查询资料简便性的要求。高校图书馆阅览空间的开放式设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其灵活性,除此之外,阅览空间的开放性也是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动态性的要求

信息时代的到来同样也影响着人们对空间设计的要求,对高校图书馆而言,读者也逐渐开始重视阅览空间的功能设计。随着高校图书馆功能的不断完善和创新,需要实现图书馆阅览空间的动态性设计。首先从高校图书馆的主要读者来说,其读者主要包括不同阶段的学生以及学校的教师和科研人员,可以说这些读者的要求存在很大差异性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相同点,也就是查阅的阶段性、借阅的集中性、阅览的定期性,因而阅览空间的设计需要根据这些特点进行相应的转化才能使得图书馆的阅览空间得到充分的使用。其次就是高校图书馆传统和现代化并存的运行模式,从实质上来说就是计算机和手工操作的结合,这种组合要求对阅览空间进行分区设计才能更好的发挥图书馆的各项功能。

(三)复合性的要求

信息化的影响是非常广泛的,通过实际的情况来看,信息化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使得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信息化和数字化的实现使得某个空间的功能能够相互的融合,从而提高各个功能的适应性。同样空间的复合性也是高校图书馆阅览空间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阅览空间的复合性主要强调的是空间在同一时间内功能的相互融合,这样才能满足更多的阅览活动。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在阅览室的活动主要包括自习、普通阅览和借书、个人研究、多媒体阅览,但是还有更多的读者在阅览室的目的是多方面的,因而对阅览室的功能融合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随着读者要求的不断增加,高校图书馆阅览空间在设计的时候需要满足复合性的要求,为读者提供全面而完善的服务。[2]

三、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阅览空间设计的方法

(一)开放式阅览空间的设计

(1)开放式阅览空间的基本介绍

开放式的阅览空间就是在布局设计上不仅仅是建立空间和物质之间的理想型构图,而是需要建立合理的秩序,在保证使用者自由空间的同时还能满足不同使用者对阅览环境的要求,从而为使用者提供更多的选择。开放式的阅览空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首先是布局的灵活性,对于开放式的阅览空间来说,其空间布局的可变性是比较大的,可以根据信息化发展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改变;其次就是空间的通透性,这里主要强调的是视觉的连续性,例如在设计中采用玻璃等进行间隔,读者就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感受阅览室的书架排列,是对自身视觉的一种扩展。最后就是界限的模糊性,也就是阅览空间中的界限没有明确的设定,形成了阅览空间中不同功能的综合。

(2)阅览层的设计

为读者提供更加有效的信息资源已经成为各高校建设现代化图书馆的主要目标,其本质就是提高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开放性。在图书馆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阅览空间的作用逐渐凸显出来,而现代化图书馆阅览空间的设计主要是竖直分层叠合的开敞空间。这种现代化的阅览空间设计不仅增加了数字化的阅览空间,同时还取消了内部隔墙,由此形成的阅览空间称之为阅览层。由传统阅览空间到阅览层的转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完成:首先是将分散的条状形体转变为集中的块状形体,这样就可以保证阅览层的简洁;其次就是将分隔固定的小空间转变为开敞的大空间,这样就保证了阅览层的灵活性;最后就是将小开间转变为大开间,有助于提高阅览空间的适应性。

(二)多义性阅览空间的设计

(1)多义性阅览空间的基本介绍

在传统的图书馆阅览空间中,固定的阅览空间功能使其难以发生很大的变化。而多义性的阅览空间就在这方面实现了突破,多义性的阅览空间设计就是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提高阅览空间的兼容性,从而使得图书馆阅览空间的功能更加完备。多义性阅览空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其一是其适应性,适应性主要是能够通过调节自身的构成来适应客观环境的变化,在图书馆的发展过程中,外界的变化是必然存在的,多义性阅览空间给图书馆的变化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其二就是其多样性,这种多样性是根据读者的高要求来设计的,主要表现在功能多样化、阅览空间样式的多样化等。[3]

(2)阅览空间的动态设计

传统的高校图书馆阅览空间是不具备动态性设计的,这也使得阅览空间的功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而现代化图书馆的建设过程中,阅览空间的动态性设计是其非常重要的工作,图书馆的发展需要实现阅览空间的动态化。阅览空间的动态性设计主要包括中立的阅览空间和均质的阅览空间,其中中立的阅览空间就是满足多重功能的共同需要,均质的阅览空间就是使得各项功能存在呼唤的功能性。

(3)阅览空间的复合性设计

阅览空间的复合性设计则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其一是实现图书馆阅览空间结构的集中,也就是将分散的空间集中起来;其二就是在空间设定上来满足多项活动共同实现的可能,这就可以采用空间的曲折收放来实现;其三就是设置人性化的公共设置,例如可以休息的桌椅、自助服务设施等,这都将提高图书馆功能的灵活性。

篇9

自然光是目前被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绿色能力,其不仅具有可再生性、无污染性等基本特点,更是一种极为经济的能源,只要在白天就可以被无限开发利用。自然光资源具有多种可开发的利用空间,也具有许多不同的利用形式。除了能够被动的接受之外,还可选择通过不同的技术手段主动控制或调节自然光的应用。对于图书馆这样对光照有特殊要求的建筑环境,合理设计自然采光的方式能够使其它光照能源有效节约。

1 自然采光概述

1.1 自然采光的方式。根据自然采光过程中人类是否运用了光学手段控制光线传递,自然采光方式可分为两种类型。第一,被动采光。被动采光是指直接由光线照射进入某个空间,使空间实现采光的过程,一般在建筑物中的被动采光最为普遍,就是光线通过窗户照射进建筑物内的方式,这种方式几乎在所有的建筑设计中都被普遍应用。第二,主动采光。这种采光方式相对比较复杂,是通过各种不同光学仪器和设备来干预、改变光线的照射方向,使光线能够到达有光照需求的建筑空间内。一般建筑采用主动采光时的形式是对光线强弱的控制和调整。

1.2 自然采光方式的优点。自然采光对于建筑来说极为重要,可以说是建筑设计的最基本要素之一,其有着非常多的优点,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地位不断增强。首先,自然采光绿色、清洁、无污染,在当前绿色能源开发要求日益迫切的背景下,加强对自然采光的应用是非常有效的。其次,自然采光具有极强的可持续性,而且是免费的,当前资源紧张环境决定着可持续性的资源具有更大的开发价值,而免费的特点又使自然采光极具经济性。

1.3 图书馆自然采光设计。图书馆对光照的特殊要求决定了其设计自然采光方式时需要符合一定的原则,这是有效发挥自然采光效果的根本要求。首先,根据自然采光在室内最佳光照范围的标准,在设计图书馆空间布局时应当考虑到室内横向长度,保证每一个空间都能够有充足的光照。其次,需要让进入馆内的自然光从多角度照射,保证整个空间内光照均匀。

2 东北地区图书馆自然采光方式中存在的问题

2.1 缺少对主动采光方式的开发利用。根据东北地区几所高校图书馆在采光设计上的调查发现,虽然大部分图书馆从空间设计规划、窗地比例控制等方面都达到了比较高的标准,但明显表现为被动采光为主,缺少主动采光对光线的有效控制或调节。所以在光线较强的中午只有选择利用窗帘的遮挡来减弱光线照射,而在光照不充足的区域只有增加人工光照的时间产生了许多能源消耗。

2.2 自然采光调节功能不足。在东北地区随着季节变化同一区域的光照也会产生明显的变化,这种变化明显的自然光资源对整个自然采光系统会形成非常明确的影响,目前东北地区图书馆在进行采光方式的设计时一般对因季节变化或同一天之内的时段变化考虑不全面,所以造成了当前的自然采光系统存在许多不足,即在同一天的不同时段内因自然采光系统而造成的室内光照变化明显,在中午时段光线过强使阅览室内无法正常阅读,而在傍晚时段则过早地需要依赖于人工光源来保持室内亮度。

2.3 图书馆空间设计欠妥。图书馆的空间设计与采光效果直接相关。目前高校图书馆普遍采用的空间设计为集中式设计,即藏书室集中、阅览室集中,都是在一个极大的空间内实现其功能的。这种设计方法能够将提高自然光的利用效率,但却不利于图书馆功能有效发挥。在较大的空间内阅读无论从环境角度还是从心理方面来说都会影响阅读者情绪,而且空间过大也不利于光照均匀度的调节,使整个空间出现阴暗差异。

2.4 阳光直射问题突出。图书馆设计中的阳光直射无论是对于阅览室还是藏书室都有着极为不利的影响,如果在阅览室出现阳光直射问题会损失阅读者的视力,而藏书室的阳光直射会直接损坏书籍。通过对东北几所高校图书馆的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图书馆都存在阳光直射的问题,这是当前图书馆采光方式中最为突出的问题。

3 图书馆自然采光方式综合利用途径

3.1 加强主动采光方式的使用。主动采光方式的加强需要提高对自然光的主动利用率,首先,要进行对自然采光进行随一日时段及季节变化而调整的不同方案设计,东北地区光照差异性与季节、时段有明显联系,选择能够调节光线密集程度设计方案能够更好的发挥其对图书馆光线的主动调节功能。例如导光照明系统就是一种比较优化与完善的主动采光方式,成功实现这种采光方式的建筑如沈阳建筑大学的图书馆,采用的就是横向导光管的方式,同时还能够利用采光入口进行光线密度调节。其次,应当考虑因窗地比而造成的对光线的影响,来选择适合的主动采光方式,例如针对窗地比较小的图书馆区域光线无法达到足够的深度,这时就应当设计能疏导光线深入建筑内部的采光方案,比较有效的方法如光纤导光,能够加强对光线密度的精准控制。

3.2 优化图书馆空间设计与布局。图书馆空间布局的优化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调整,一是空间物品摆放,二是空间走向及尺寸。首先,从空间物品摆放的图书馆布局上来说,阅读用的桌椅、藏书架的摆放都是需要重点调整与规划的内容,一般来说为了减少因光照对藏书造成的损害藏书架应当安置于北侧区域,北侧区域相对背阴,强烈的光线无法到达,可以最大化的保护藏书,而对于南侧光线较强的区域可通过光线合理控制为阅读提供一个明亮的环境。其次,从空间走向与尺寸设计上说,一般东西走向的空间能够使光线有更好的照射表现,而南北走向的空间往往会出现中间部分在某些时间段内的光照不均匀,所以应当尽量选择东西走向的空间设计方案。

3.3 合理控制与人工照明的关系。无论是哪种自然采光方式都需要与人工照明系统相结合,才能更好的发挥其光照功能,东北地区一年四季的光照时间差异性极大,这是由其较高的纬度因素决定的,尤其在冬季白天日照时间极短而光照资源又无法人工储存和释放。因此,就要求将光照的调整和人工照明相结合,但同时还要尽量满足能源节约的原则,这就对被动式自然采光提出了要求。

4 结语

目前我国东北地区图书馆在自然采光设计上能够达到阅读者的使用要求,但在空间设计与布局和光照资源利用率最大化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只有从这两方面入手对图书馆进行自然采光设计的调整,才能有效发挥自然光资源的最大效用,实现能源节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师富智.东北地区高校图书馆阅览空间自然采光方式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2.

篇10

近年来,由于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人们广泛地应用网络,获取信息和知识就变得更加快捷方便,参与公共事务的时间也越来越少了。图书馆作为担负着保护人类文化文明遗产的重任、民众信息资源主要提供者的地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对此,图书馆应提升、丰富其内涵,提高服务能力,加快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与广播电视数字平台、智能移动终端平台及网站平台进行跨域合作,真正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从而提升图书馆作为公共空间的社会价值。

1 图书馆可定位为公共空间

1.1 图书馆空间结构分析

“研究系统的要素在空间上的排列次序和方式的方法,就是空间结构方法。”系统的空间结构,有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等级结构,第二种类型是并列结构,第三种类型是等级—并列综合结构。因此,空间结构方法也有三种,即等级结构方法、并列结构方法和等级—并列结构方法。”[1]然而,这只是一种较为单纯的空间结构分析,在现实中,空间与时间是不可分,按以上的三种分析,图书馆空间结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图书馆分布。主要研究某一时间点上图书馆的空间排列状况,这种空间排列实质上是图书馆在时间结构中发展的积淀。(2)图书馆的资源配置。以图书馆分布为依据,综合用户信息需求分布,对图书馆的空间排列实施调整和优化,其实质是一种面向未来的空间结构分析。(3)图书馆网络规划。以资源配置为前提,以资源共享为目的,以现代化信息设施为手段,链接所有的图书馆,其实质是在理论认识的指导下自主自觉地参与图书馆变迁,改变图书馆现状。

1.2 图书馆可定位为公共空间

公共空间(public sphere) ,亦称公共领域,其概念最早是由德国思想家汉娜?阿伦特提出的。她认为,公共空间实际上对应着一种独特的人类活动,即作为共同体而不是私人领域(指家庭、谋生等领域) 的成员,对公共事务进行公开的对话和讨论[2]。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在《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一书中指出,在现代社会,咖啡馆、图书馆、书店等是公民自由讨论公共问题的公共领域与公共空间[3]。公共空间的特点在于它是一个公共平等交流的地方,人们可以自由、宽松地释放自我。图书馆定位为城市公共空间,更要合理布置图书馆空间结构,使得图书馆的内涵和功能突破传统向纵深发展,使图书馆在信息市场中得以生存和发展。

2 图书馆作为公共空间的社会价值

2.1 图书馆具有平等性的社会价值

在当代社会,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两极分化日益严重,造成了很多权利的不平等性,知识、信息的获取与占有也存在着不平等性,这种不平等性加剧了社会团体的分化,对和谐社会的建立起到了负面影响作用,图书馆是一个信息及知识的重要集散地,以公益为基本原则,免费对读者开放,其宗旨是为全民服务,它平等对待所有的公民,解决了人们在经济、社会自然条件上的差距所造成的不便,解决了人们在信息、知识获取和占有上的不平等性,在促进社会和平发展,减少纠纷,保障人民群众对信息知识追求的权利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从而体现出了社会的信息公平化。

2.2 图书馆的文化价值

图书馆作为人类文化产品的理性组织形式,是公共空间的理想形态。作为公共文化空间的图书馆,不仅要满足公众的阅读、信息、知识、文化、教育、娱乐等需求,也对促进社会教育、道德提高、思想进步、技术发展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由于图书馆是免费对读者开放的,全体民众都能享受到免费的平等教育,增强了人们在政治、经济、法律、学术等方面的意识,并得到了文化熏陶。因此,图书馆应充分发挥其文化休闲职能,使人们自觉利用图书知识进行休闲、娱乐等活动,主动地获取知识,并以积极的态度参与社会知识文化秩序的构建。

2.3 促进社会包容,营造社会和谐氛围

篇11

一、高校图书馆阅览空间环境美术设计的主要现实问题

由于传统的设计观念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客观制约,使得许多高校图书馆阅览空间美术设计仍然采取传统的设计形式,出现的现实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于多样化的信息阅览媒介以及多元化的读者需求传统图书馆空间设计的管理功能和服务功能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的新要求;其次,图书馆的阅览美术设计缺少融入现代化的空间设计理念,缺乏空间生态的美术设计思维理念,致使即便有光鲜的设计外表,但其内部的空间延展性和适宜性结构很难满足读者的需求;再者,图书馆阅览的空间美术设计缺乏改变与创新,忽视了现代可持续发展的主要设计理念,造成图书馆的美术设计在人性化服务方面的考虑不够全面,没有做到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阅览时的优雅舒适程度需求,没有充分体现图书馆内部布局结构的安全私密程度,同时图书馆内部环境功能较差,不能满足读者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无法使读者产生对知识的渴望和探索的激情;最后,高校图书馆阅览美术设计和整个社会的发展观念没有真正融合在一起,空间设计没有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没有以人性化的设计思维,为读者和图书馆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便捷服务。

二、高校图书馆阅览美术设计中提升空间延展性及适宜性的策略

篇12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6.08.010

〔中图分类号〕G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821(2016)08-0055-06

〔Abstract〕As a multi-roles community,the demands of library users are considerable complexity and uncertainty,and the activities of participatory design in library could help to realize the personalization and diversity of library services,and to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innovation of library services.Based on literature research,this paper explored the meaning of PD theory and its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with UCD theory,and summarized the main contents of participatory design in library in two aspects,such as the space design and the service design,then introduced the methods of participatory design.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initial results achieved by American university library in participatory design practice,in order to provide ideas and reference for the domestic library to carry out the participatory design activities.

〔Key words〕participatory design;American;university library;space design;practical research

用户参与式设计(Participatory Design,简称PD)是近年在北美和北欧新兴起的一种设计模式,适用于各个工作场所中技术,空间,服务和资源的设计[1]。这一设计模式的兴起,为图书馆服务的变革创新注入了新能量。吴建中先生在其著作《转型与超越 : 无所不在的图书馆》中指出:现今图书馆正处在从旧范式向新范式过渡的探索阶段,人、资源、空间作为图书馆三要素发生了巨大变化,人(用户)在图书馆服务创新工作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2]。对于图书馆而言,用户不仅是图书馆服务的使用者,还可以是图书馆资源的生产者、图书馆服务设计的合作者、图书馆服务效果的评价者。因此,用户作为多角色共同体,能够全方位的感知图书馆的服务工作,将PD理论引入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中,有助于推动新时代图书馆的空间战略改造以及转型升级。

事实上,国外图书馆界已经应用用户参与式设计理论进行了丰富的实践活动。美国图书与情报资源理事会(Council on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Resource,简称CLIR)分别于2011年9月及2013年6月召开了两次高校图书馆参与式设计研讨会,经统计,共有超过250位来自美国各地的95所高校及文化机构的代表人员参加了CLIR举办的这两场研讨会[3]。在此基础上,CLIR于2014年2月了高校图书馆参与式设计报告,详细介绍了美国8所高校图书馆在用户参与式设计方面的实践成果。而国内图书馆界目前关于用户参与式设计的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相应的实践活动还亟待丰富。探析PD理论的发展脉络,总结PD模式下图书馆管理设计的主要内容及方法,并对美国高校图书馆用户参与式设计的实践进行研究分析,有助于为我国图书馆界的用户参与式设计活动提供思路与借鉴。

1从UCD到PD的理论研究

11PD理论的内涵

用户参与式设计理论,最早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北欧国家的工业设计领域,在初始阶段,该理论更着重于强调用户参与的重要性,表现为仅听取用户的观点和意见,并在产品设计过程中融入这些想法。然而,学者们很快就意识到了该理论的缺陷,由于用户是以体验者的身份参与产品设计过程,他们与设计人员之间还是存在相应的信息不对称,用户与真正的产品设计阶段还是相对割裂,这样的参与式设计模式,无法最大化激发用户的主人翁意识,以充分调动用户的主观能动性[4]。随着Schuler[5]、Kensing[6]以及Carroll[7]等学者对该理论研究的丰富,PD理论逐渐成熟,指在设计过程中包括用户在内的全部利益相关者,与设计师、研究人员、开发人员一起定义问题、挖掘需求、设计解决方案并对其进行测试评估。其中,用户不仅是产品的使用者还是创造设计者和改变者;设计师则承担着与用户协作并观察用户的责任;而研发人员则倾向于扮演组织管理者的角色,引导用户积极主动的表达自我意识与需求[8]。

312项目实施过程

研究人员首先对Norlin学习共享空间中有意愿参与调查的学生进行了访谈,然后带领这些学生一起观察图书馆空间,采集他们对共享空间的想法意见;再者,为了增加项目池中研究生群体和教职工群体的数量,研究人员通过预约采访以及邮件采访的形式对这两个群体进行了调查。最终,共计有13位用户包括7名本科生、3名研究生、3名教职员工参与了对Norlin学习共享空间设计的调查。研究人员设计的问题提纲包括:用户在Norlin共享空间一般从事什么工作;用户希望在空间中完成哪些原本无法完成的事情;用户希望获取哪些技术以及技术设备;用户是否了解如何使用空间内的诸如台式机、扫描仪之类的技术设备;用户是否知道空间所提供的深层技术帮助(如专业的桌面支持);用户还希望在空间获取哪些技术和软件帮助。

经过初步的访谈调查,研究人员带领了11位用户亲临Norlin学习共享空间,对各个功能区域进行了仔细观察,并询问用户是否喜欢该区域,或不喜欢该区域的何处,以及用户希望如何改变该区域。该项目的特色做法就是利用iPad设备的Penultimate应用程序以及Evernote软件来记录用户参与式设计研讨会的整个过程。Penultimate应用程序可用于在iPad上提供类似纸质笔记本的体验,用户界面中包含了图片显示区域以及对图片的文字说明区域,帮助研究人员能够即时高效的记录用户的所见所想。同时,研究人员还使用iPad采集用户受访的音频文件并上传至Evernote(一种具备分类功能的笔记软件)中,并在该软件中每位访谈用户创建了一个单独的文件,其中包括采访的音频文件,采访文字稿,以及在陪同用户观察共享空间时采集的照片及附言。该做法为PD项目提供了一个多媒体的分析和创作环境,降低了外界环境对参与者访谈过程的干扰,并且能够快速捕捉视觉和脚本信息,便于记录某些转瞬即逝的现象。

直至2013年秋季,根据上述的访谈和研讨会结果,CU-Boulder的图书馆和信息技术部(Offi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OIT)共同协作,针对Norlin学习共享空间提出了服务完善和空间改造的相应对策和建议。

313项目结论

Norlin学习共享空间PD项目的成功实践再次证明收集用户反馈是一种有效改进服务和空间设计的策略。但在该项目实践中,研究人员也总结了几点注意事项:(1)当用户参与设计项目团队将用户反馈数据上传至Evernote中时,要保障敏感数据(如私有或受保护的数据)的安全,避免违背涉及数据安全的法律要求。(2)要注意图像数据的备份,Penultimate程序中的照片并没有同步保存在iPad中。(3)用户参与式设计各方,包括用户、研究人员、设计者等在Evernote中需要注册一个高级账户,以异步方式来共同协作编辑文档。

通过对用户反馈数据的分析总结,用户参与设计所涉及的要素主要有:数量相当的打印机;与打印机距离适中且数量相当的复印机;撤除咖啡厅等区域的部分电脑设备来设置更多的桌椅;正确并易于用户理解的空间指示牌;可移动的电脑设备(如Chromebook(Google推出的网络笔记本)或平板电脑);设计安全并便于使用的电源插座;防止临近窗边的电脑屏幕眩光的照明设备;展示服务台所提供的全方位服务的屏幕;还有用户认为共享空间的入口处应配备更具实用性的家具。

结合上述要素以及Norlin空间当前存在的问题,项目团队给出了如下建议:(1)重新规划现有空间以增加更多的桌椅。从短期看可对休闲区域和印刷区域进行改造,从长期看,可以考虑再利用图书馆的其他空间,以扩大Norlin共享空间的面积。(2)升级房间预订系统,建议加入程序管理工具来规划房间资源,解决重复预定等问题。(3)完善和加强服务台所提供的服务。通过在服务台提供OIT的桌面支持服务,来提高服务的质量;或在服务台安排一个来自OIT的技术顾问来指导用户。(4)策略性地宣传共享空间的所有服务,赋予空间新的活力。比如,可以设计一套Norlin共享空间的服务指南,以便于用户全方位的了解该空间所提供的信息技术服务。还可以在共享空间的服务台旁设置显示屏幕,但要合理设计服务信息介绍的更新频率与排列密度。

32哥伦比亚大学Butler图书馆空间设计项目

Butler图书馆是哥伦比亚大学22个图书馆中馆藏规模最大的一个图书馆,其囊括了历史、文学、哲学和宗教等人文学科方面的资源。基于用户习惯,构建能够满足用户需求的学习空间是Butler图书馆空间设计的宗旨。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图书馆工作人员已经通过不同的途径去挖掘用户信息,包括对刷卡访问系统中收集的定量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了解到图书馆用户的访问时间和频率,并对用户特征进行了统计,如隶属部门、身份和重复访问次数等。而这种描述性分析结果有助于研究人员对图书馆的访问模式形成丰富的认识,但无法使研究人员及设计者获得用户对图书馆空间的体验信息。2012年末,Butler图书馆启动了用户参与式空间设计项目,目的是深入了解用户对不同空间的使用方式及学习习惯,以推进研究人员对用户与图书馆环境相互作用的认识。

篇13

关键词:图书馆设计;功能分区;集中管理

引言

图书馆功能区域分布的设计是图书馆服务的物理表现,它既具有室内设计的一般属性,也具有其作为公众阅读空间的独特性。依照设计的步骤,室内设计可分为空间规划、空间环境设计、家具的选择与陈设三大部分。下面,笔者将依照这个顺序对开卷的图书馆功能区域分布的设计做详细解读。

1开放、流畅的空间布局

空间规划是室内设计的首要步骤,“是指根据不同室内空间的功能需求对室内空间进行的区域划分、重组和结构调整”。在做空间规划时,设计者会充分考虑到图书馆的优先受众和服务,然后设计出一个能兼顾不同年龄读者群、不同资源类型和不同图书馆活动的区域划分方案,而每个区域的规模和位置,则要依据图书馆的具体情况而定。概括图书馆空间规划设计,其设计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2空间性格的创造

图书承载着作者的性格,阅读承载着读者的性格,空间承载着身处其中的图书、读者的性格。“空间性格是空间环境在人的生理和心理上反应的人格化”。不同的空间元素排序,形成不同的空g环境;不同的空间环境,映射出不同的空间性格。构建与图书、读者性格相协调的空间环境,既有助于提升读者阅读的心理舒适度,也有助于增强图书对目标受众的吸引力。

2.1空间环境的营造

图书馆的空间环境设计如同书的写作,既要有内隐的“统一主题”,又要有外显的“情节起落”,如此方能引人入胜。首先要确定整个空间的主格调。例如,是典雅古朴的还是时尚现代的;是沉静稳重的还是开放灵动的;是温暖的还是寒冷的;是人文的还是科技的等等。主格调的清晰度与读者对图书馆的认知度紧密相关,主题格调越模糊、越复杂,读者对图书馆的感知和记忆就越肤浅,但主格调越清晰却并不意味着读者对图书馆的认知度就越深入,因为有时过于突出的单一格调可能会湮没了图书馆多主题的馆藏实况,所以空间主格调的表现手法要内隐。

2.2元素设计

空间环境是由空间元素的排列构成,每种空间元素有其独特的属性和空间构造力。通过对色彩与照明的合理设计与规划,可以更好地展现图书馆空间的视觉效果,营造出特定的空间氛围来引导读者的浏览,调节读者的阅读情绪和阅读疲劳。

许多初入图书馆的读者,因为不熟悉图书馆的馆藏布局而找不到自己想去的区域,所以这时候清晰的标识设计就会显得非常重要。设计合理的标识要综合考虑到图书馆的建筑风格、空间规模、照明设计、馆藏目录及标识的地理位置、目标受众、色系等因素。图书馆标识主要包括:服务布局图、导向标识、区域标识、资源分类标识。相对来说,分类号标识利于图书馆的图书排架,而主题标识则利于读者的浏览、查找。

2.3家具的设计与陈列

家具的选择与陈设,关系到读者在图书馆阅读的舒适性,同时也影响到图书馆空间环境的装饰效果。图书馆的家具主要指书架和桌椅。这些家具在空间中除了有实用功能外,还“充当着各种空间关系的特定构件,来调节内部空间关系,变换空间使用功能,或提高空间的利用效率”。

3关于图书馆空间设计的思考

当下,很多图书馆存在着老馆搬迁新馆重建的现象,除了城市发展的外部原因外,一个重要的内部原因就是老馆有限、僵硬的空间服务力。而在新馆的建设当中,又存在着追求大馆舍、大空间的风气,然而“大”是否就真的符合读者的需求呢?在信息剧增的时代,对有着信息选择困难的读者来说,是“大”更能满足读者信息需求,还是“快”与“准”更能满足需求?而对于我们正在迈进的知识时代,读者又有怎样的需求变化呢?这些,也许才是图书馆空间设计中该思考的元问题。

4结语

阅读是图书生命价值的体现,而读者则是图书馆生存价值的体现,所以图书馆功能区域分布的设计的原功能需求就是如何更好地满足并提升读者的图书馆体验,以鼓励读者的阅读行为。而要实现这点,一个必要的基础就是对读者阅读行为和图书馆业务流程的深入体察,并能将这些调研成果很好地运用在图书馆的空间设计当中。

参考文献:

[1]莫祖英.近三年来报纸媒体对公共图书馆报道统计分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4,01:81-84.

[2]魏蜀华,钱波,陈华.智能检索体在数字图书馆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情报杂志,2004,08:97-98.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