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2-25 10:42:16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电工技能基础知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由于智能建筑具有舒适、高效以及节能等优点,已经得到了世界各地的普遍重视。一栋大厦实际的智能化程度大小,不能只看该大厦所有器械、设备的先进程度,更重要的是看该大厦是否能够满足业主的需求功能。当前西方发达国家的智能建筑,已不仅仅是高新技术、产品、设备的简单组合、单纯配备,而是利用高科技来提高以及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更好的满足人的各方面需求,为业主更好的服务。我国的智能建筑尽管发展时间较短,但已取得了不小的成就。然而就实际来看,我国的智能建筑电气工程的施工存在着大大小小、或多或少的问题。
一、我国当前智能建筑进行电气工程施工常见的问题以及施工技术要点
(一)灯具安装部分的施工技术要点
1、灯具施工所存在的问题
(1)没有根据使用功能的不同选取灯具。
(2)灯具没有根据设计要求安装三根线,从而导致金属外壳不能接地。
2、解决问题途径
(1)需严格根据施工规范以及设计要求选用消防灯具以及地下室人防灯具,不能任意更改。
(2)现在大部分照明线路均是使用三根线,所以不管灯具类别以及安装高低都需要配三根线,若灯具为金属外壳则需要将外壳接地保护工作做好。
(二)电线电缆套管敷设部分的施工技术要点
1、电线电缆套管敷设部分的施工所存在的问题
(1)没有根据设计要求选用管材,电管管径选用尺寸往往变小,同时各种电管随意替代,特别是钢管焊接施工中往往出现管壁偏薄等情况,在连接时常出现对接焊或者是大管套小管等不正确行为。
(2)在施工过程中电管弯扁度过大,管路尽管已经超过规范但仍旧为预埋接线盒,多管进盒但是盒子偏小。
(3)没有遵守相关要求选取了PVC管做套管设置吊顶,金属管道存在消防要求但是仍旧没有根据规定涂刷防火漆。
2、解决问题途径
(1)预埋时需和土建专业相互配合,严密对照建筑图的墙厚以及墙位,如需在楼板对混凝土进行浇捣,则需要派专人看护,以防止预埋电管出现移位或者是漏错埋现象。
(2)严格遵守相关施工规范规定以及设计要求施工,现场有关管理工作人员以及监理需严把质量关,如果管材不合格坚决预以退场。
(三)防雷接地部分的安装技术要点
1、防雷接地部分的施工所存在的问题
(1)建筑屋面存在部分接闪器不能保护的非金属物,这部分非金属物并没有根据规范规定安装防雷装置。
(2)如果利用屋内的金属栏杆安装避雷网,常会出现壁厚偏薄的情况,同时栏杆转弯处角度很少有建筑会设置跨接,并且屋面法兰联接处以及金属管道仲缩器处没有做跨接。
2、解决问题途径
(1)严格根据设计要求以及规范规定选择适当的避雷网所需金属管道厚度同时进行反复审核。以避免任何一个需设计漏掉接地以及跨接的部位。
(2)如果建筑物的接地极需要用基础钢筋,那么必须使用地梁两底筋,如此就能够让接地电阻更加轻易的满足设计以及规定,如果面筋埋深不足,一旦遭受雷击则会出现强烈反应,同时出现跨步电压,很容易伤害到人身或者是机械设备。
二、有效开展智能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的手段
(一)适当安排交错施工
需仔细安排跨专业之间的调试以及施工,协调进行,及早分析。比如说在对电磁屏蔽工程进行施工时,由于施工每一部分的进行均需要专业不同人员的相互配合。像电磁屏蔽在进行挂网这步时,需要电气专业人员、水利专业人员、风力专业人员以及土建专业人员相互配合,如果各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员只顾自己的进度,只为了使自己施工更加方便而不进行技术交底,极易导致不同专业领域人员互相埋怨。所以监理人员以及甲方人员需定时或不定时的深入现场,及时掌握各不同专业的具体施工进度,开展细致、耐心的工作。比如说土建施工时监理人员以及甲方人员需督促电气专业人员、水利专业人员以及风力专业人员,积极配合土建施工,在进行电磁屏蔽施工时需组织所有的专业施工队进行会签。
(二)设备安装步骤要保证材料
因为电气工程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再加上智能建筑施工的质量要求比较高、作业面比较宽、时间比较紧、投资较少、工程比较繁杂,如果不划分轻重环节,极易导致物力、人力以及财力均受损失。在监控过程中,相关人员一定要及时总结经验、认真学习、对工程实际情况进行实时分析,降低施工出现系统混乱状态以及偷工减料情况的发生几率。
(三)严格按照规范进行内部装修
在砌筑隔墙时相关施工人员需和放线员以及土建工长共同核实隔墙线以及水平线,这是由于开关插座、各种灯具的标高以及位置,管路预埋位置均需按照隔墙线以及水平线确定。在建筑抹灰之前,建筑电气施工人员需根据内墙上弹出的墙面线以及水平线核实全部的电气工程预留孔洞,查看其是否符合相关规定要求,是否满足设计图纸要求,如果墙面线以及水平线均符合要求,则需检查所有的暗配管路,同时将管路扫通,把带线穿好,将管盒堵好。在进行抹灰这部分的施工时,需与土建相配合,共同做好配电箱的箱盒以及贴门脸部分的收口,同时需将箱盒处抹灰抹平。
总结:由于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经济的发展,公众对电气施工工艺以及质量等认识与要求已经有了很大提高。因为每个建筑工程的特点都不同,均存在或多或少的特殊性,这就导致了电气安装工程的复杂、多样,所以想要真正做好每一项智能建筑电气工程都不是一件易事,就此只有更好的掌控智能建筑电气工程的所有的施工要点,电气安装工程水平才能够得到最终的提升,智能建筑才能够更好的满足居民的需求。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TP33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13)10-0061-03
0 引 言
当前市场上实现电视电脑一体机解决方案主要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在现有的电视电路的基础上增加数字解码电路,然后外加PC主板方案。这类方案在前几年被广泛采用,它主要是电视、电脑两机的简单组合,集成度低、成本较高。第二种是专用单芯片方案,这是目前智能云电视的主流方法。它主要采用的是性能较差的嵌入式主控板,从而实现了智能云电视的上网功能,但芯片性能低,主控板电路较简单,性能较差,故对PC功能的支持有限,完成不了PC机的正常工作,且成本较高,后期开发难度较大。本文提出第三种方法是智能电视电脑一体化方案,它通过改造传统的PC主板来解决。由于PC主板功能强大,性能较高,而且其功能灵活多变,容易通过USB接口接入触摸屏,并通过触摸屏输入解决了傻瓜用户不能使用键盘的苦恼,简单化用户的使用,是智能电脑电视一体机的傻瓜化应用,并支持语音输入与输出,能满足未来家庭数字化需求,智能电视云化的物联网的重要应用。
1 触摸屏电视电脑一体机的实现方法
本方案是在PC主板上增加模拟信号的接收和解码,以及数字信号的接收和解码电路,让电视信号可以输入PC主板,从而实现智能云电视功能,并通过PC主板上的USB3.0接口接入触摸屏,最终实现带触摸功能的电视电脑一体机,并支持传统的键盘鼠标输入操作,同时也支持麦克风输入与音箱输出。图1所示是带有触摸屏输入功能的电视电脑一体机的电路框图。
首先,本系统在PC主板上增加模拟电路,用于实现模拟电视信号的接收。射频模拟电视信号通过一体化调谐器(高频头)接收,解调后输出视频信号,再送给主板上的模拟解码芯片。同时,AV输入的模拟视频信号或者S-VIDEO输入的模拟视频信号也输入到主板上的此解码芯片。主板上的此模拟解码芯片的作用是把各类模拟信号经过ADC转化成数字信号后再经过数字处理、解码,最后输出格式为ITU656或ITU601的数字信号。
图1 带有触摸屏输入功能的电视电脑一体机电路框图
其次,在PC主板上增加数字电路,实现数字电视信号的接收。让PC主板接收数字电视信号比接收模拟信号并完成信号调制和解调相对复杂些,主板的数字电路通过高频头(调谐器)接收射频数字电视信号并完成信道解码后输出串行的TS流。由于数字电视信号通常是加密的信号,这时还需对TS流进行解密操作。经过解密的TS流最后送给芯片组,由此芯片组完成MPEG2信源解码。经芯片组动态降噪、去隔行处理、格式变换、图像细节增强等处理操作后,标清和高清的电视信号被转换成统一格式(如1 920×1 080 P/60 Hz)的LVDS信号,并送给LCD显示屏,完成电视信号的输出,从而实现电视功能。由于PC主板接口较丰富,USB接口较多,且支持最新的USB3.0接口,因此可以外接触摸屏,完成触摸功能的输入操作,这也可以取代传统的键盘与鼠标操作。另外,此主板还带有音频输入输出接口,可以完成声音的输入与输出,此主板还支持目前四核的威盛处理器,支持最新的DDR3内存。与传统的嵌入式主板相比,此主板功能强大,不仅可以装入嵌入式操作系统WINCE或LINUX,也可以支持最新的WIN8与ANDROID系统。内带2个SATA接口可以接硬盘和光驱,其余的USB3.0接口,让U盘安装ANDROID等系统成为可能,且USB3.0的速度较USB2.0提高速度十倍以上。2个内带的PS/2接口可以支持传统的键盘与鼠标输入。
2 系统硬件实现
2.1 主板集成的主要器件选择
由于触摸输入的电视电脑一体机市场前景较好,许多IT厂商(例如联想)都在从传统的IT领域进军家电领域,许多家电企业如海尔也努力进入IT领域,因此电脑电视触摸屏的结合的一体机产品成为了各大巨头重要的竞争场所。Intel、AMD和VIA等更是不甘落后,相继推出适合嵌入式应用的高集成度、低功耗CPU和芯片组,甚至有的把CPU(1 GHz以上)、南桥、北桥及其他接口集成在一起。本主板集成选用1.2 GHz 威盛 QuadCore-E 四核 E 系列处理器或1.0 GHz威盛Eden X2处理器及最新的威盛VX11H 媒体系统芯片组,为微型化系统提供出色的计算性能。该系列属于X86体系,可运行WINDOWS8和ANDROID4.X嵌入式操作系统。从系统框图中可以看出,在PC主板的基础上增加了数字高清电视高频头和信道解码部分电路以及模拟信号高频头和标清信号的解码电路,从而完成模拟电视与数字电视的接收功能,并通过USB3.0接口连接触摸屏,实现触摸输入取代传统的键盘与鼠标输入。通过PC主板自带的语音输入输出口完成语音的输入输出,实现标准的人机交流。采用最新的威盛EPIA-M920 Mini-ITX主板不仅节约了研发成本,减少了一体机的体积,还降低了功率,减少了发热量。
2.2 PC主板上的CPU选取
威盛 QuadCore E 系列处理器集成 4 个 高性能 64 位核心,为嵌入式电视电脑一体机提供低功耗、高性能的多任务处理和出色的多媒体性能,四核64位最新处理器让电视电脑一体机运行速度更快。威盛 QuadCore E 系列处理器采用低功耗、高性能的多核架构,可提供出色的多线程支持,实现低功耗的多任务执行、多媒体回放、高运算能力及互联网浏览。威盛 QuadCore E 系列处理器支持分布式处理,容易实现在各种多屏显示环境中的应用。威盛 QuadCore E 系列处理器支持 64 位操作系统,还具有自适应超频,拥有4 MB 二级高速缓存及 1 066 MHz V4 总线等一系列性能。其低功耗设计在业内处于领先地位,如主频为 1.0+ GHz 的威盛 QuadCore E 系列处理器(超低功耗版本)热设计功耗在无风扇配置下运行功率仅为 18 W。此外,威盛 QuadCore E 系列处理器还支持虚拟化技术,可在虚拟环境中运行相关软件和应用,并对自身性能毫无影响。威盛 QuadCore E 系列处理器采用威盛 PadLock 先进译码引擎,提供全球最快的 AES 加密,并实现了基于硬件的运行数据加密,是运行数据的内容保护和系统安全的重要工具。威盛 QuadCore E 系列处理器提供主频为 1.0+ GHz、1.2+ GHz、1.46+ GHz 的三种型号产品,它采用最新的 40 nm制程工艺生产,21 mm × 21 mm 威盛 NanoBGA2 封装,其核心尺寸仅为 11 mm × 6 mm,可与威盛C7、威盛Eden、威盛 Nano X2 处理器系列及威盛 Eden E 处理器完全地针脚兼容。
2.3 一体机的主板和芯片组选择
威盛EPIA-M920 Mini-ITX主板基于业内标准的Mini-ITX板型,尺寸为17 cm × 17 cm。后面板 I/O 包括 2 个千兆以太网接口(可选)、2 个 USB 3.0 接口、2 个 HDMI 接口、1 个 VGA 接口、1 个 COM 接口、2 个 USB 2.0 接口及音频输入、输出插孔及麦克风插孔。板载排针包括 2 个 LVDS、1 个 USB 3.0 接口及额外的 4 个 USB 2.0 接口、2 个 SATA 接口、3 个 RS232 接口支持 5 V/12 V 电压、数字 I/O、LPC、1 个 SD 卡(SDHC/SDXC)及 1 个 PCIe x4 卡槽。该主板最高可支持 16 GB、1 333 MHz DDR3 内存,此外,还提供ATX或直流电源支持。
威盛 VX11H 媒体系统芯片组支持 DirectX11 及 3D 立体显示,它采用最新威盛 Chromotion 5.0 视频处理器,提供高性能硬件高清视频解码。威盛Chromotion 5.0视频处理器在1 080 p高清分辨率下为最新的MPEG-2、MPEG-4、VC1、WMV9及高清H.264视频格式内容提供硬件加速,为用户提供极为丰富的娱乐体验。
2.4 一体机模拟解码芯片选择
目前常用的模拟/数字信号解码芯片都支持PAL/NTSC/SECAM多制式解码,有些芯片还集成了三通道高速ADC或HDMI接收器等。主流的数字解码芯片主要有ADI公司的ADV7184/ADV7403/ADV7441、TI公司的TVP5147/TVP5160、NXP公司的SAA711x、MICRONAS公司的VPC3230D、 PW公司的PW2300/PW3300等。另外,选择一体机的解码芯片时还必须考虑其适应的市场,如北美市场要考虑CCD/V-CHIP和立体声,欧洲市场则要考虑图文电视接收和SCART接口等。
此处的一体机解码芯片选用功能较全的ADV744110来支持10位数字处理。该芯片可支持PAL/NTSC/SECAM多制式解码,拥有两路HDMI高清输入,并支持12组模拟信号输入,输入的多类模拟信号可以是CVBS全电视信号、YpbPr分量信号、S-Video亮色分离信号和RGB基色信号,具有标清模拟信号去锯齿滤波器,可节约外加额外的滤波器成本。ADV7441拥有四路150 MHz带宽的ADC,支持1 080 p的高清信号输入及SXGA的RGB信号输入,可自动辨识电视系统(NTSC/PAL/SECAM) ,具有VBI功能,软件完成TELETEXT和CCD/V-CHIP。数字输出口可以是ITU656ITU601数字色差编码信号或者24位的RGB信号。
2.5 调谐器选择
调谐器也称高频头,它通常用铁盒的屏蔽封装。调谐器根据接收信号分为模拟、数字、数模一体化三种,其中有些数模一体化调谐器还具备信道解码功能。调谐器从接收信号的制式上看,模拟信号调谐器可以做到全制式接收,数字信号调谐器的接收按地区分为DVB、ATSC、ISDB、DMB等。同时,数字信号接收还因传输的网络不同,从而实现的信道编码方式也不相同,如在欧洲有线网络用DVB-C、地面广播用DVB-T、卫星广播用DVB-S、手持设备用DVB-H等。
近年来体积更小的硅调谐器发展迅速,它不用铁盒封装,而是直接将硅集成电路焊接在电路板上,从而打破了传统的调谐器概念,它具有体积小和成本低的优势。本一体机的调谐器选用NXP公司最新推出的新型数模一体化硅调谐器TDA18274,它不但兼容所有的模拟与数字电视标准(PAL、NTSC、DVB-T、SECAM、DVB-C 、ISDB-T、ATSC),而且TDA18274芯片自身可将中频信号送至数字中频解调器TDA8296,从而完成模拟电视解调,并输出CVBS模拟电视信号,同时它把中频信号也送到信道解码器TDA10048,解出数字电视TS流。这部分电路框图如图2所示。
2.6 一体机的触摸屏与液晶屏选取
触摸屏(touch screen)又称为触控面板 、触控屏。当人接触屏幕上的图形按钮时,屏幕上的触觉信号通过触摸屏控制板转化为电信号,送入CPU芯片,经CPU处理,传送到各种外设显示,从而完成人机交互。用触屏的动作取代传统的键盘与鼠标输入,并借助液晶来显示画面,它是构建物联终端,实现人机交互的最流行的传感技术。触摸屏分为电阻式、电容式与压电式等。因为压电式触摸屏同时具有电容屏幕的多点触摸触感和电阻屏的精准稳定,有别于电容屏的是,即使戴着手套或是沾水手指仍能进行操作,所以我们选用压电式触摸屏。
液晶屏幕(包括LCD显示器和LED显示器)是以电流刺激液晶分子的方式产生点、线、面配合背部灯管构成画面的。和传统的CRT显示器相比,它体积较大,画面柔和,画面不会闪烁,可以降低眼睛的疲劳,本设计选用LED屏。
3 软件系统选用
本方案中操作系统选用ANDROID4.X系统,因为此操作系统能很好地支持触摸输入功能,而且此系统支持的应用软件丰富,目前市场上的应用软件几乎不用任何修改都可以应用于这个平台上。与现在市场上流行的一体机相比,本方案仅用一块PC主板即可实现触摸功能的电脑电视一体机,既节约了成本,也简化了安装。由于采用ANDROID系统,相比基于传统WIN8平台的一体机,既大大节约了存储空间和成本,也解决了目前市场触摸一体机的启动速度慢、体积庞大、安装复杂、板线过多等问题。同时,它作为电视也改变了现在市面智能云电视网络功能弱、运行速度慢、多块板组合复杂、使用不方便的毛病。随着CPU速度提升,北南桥芯片的简化,系统启动时间变短,这些制约传统PC机目前不能在家电领域广泛应用的瓶颈问题将得到彻底解决,即与PC主板集成触摸功能的电视功能一体机将成为未来数字家庭的必备首选。随着触摸屏输入取代键盘鼠标,语音输入成熟,用户操作使用将更加简单方便。触摸屏输入解决了软件太复杂、用户学习使用不便的问题,不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普通用户将会容易使用,语音触摸的输入输出将让软件使用越来越傻瓜化、简单化与智能化,可以想象未来几年电脑电视触摸一体机会成为数字化家庭的终极方案。
本方案的硬件平台支持ANDROID4.X操作系统,它支持的应用软件比较丰富,开发基本PC与电视的应用软件也比较方便,程序员几乎不用学习任何软件,也可以开发相关应用程序。由于采用了PC操作系统,软件开发也越发简单,应用软件包易于移植。
4 结 语
支持触摸功能的智能电视电脑一体机实现方案突出了电视功能,可支持传统PC,同时在输入输出设备上,还用触摸屏取代了传统的键盘与鼠标,简化了用户的使用复杂度,让傻瓜式的应用进入家庭,以实现电视与电脑的有机结合。这种一体机结构简单,维护方便,使用灵活方便。本系统功能强大,成本却大大降低,从而方便了用户。我们相信,随着物联网与云计算时代的来临,基于触摸功能的PC电视一体机亦将进入家庭,必将受到个人家庭用户的欢迎。
参 考 文 献
[1] 康瑞锋.基于Android4.X平台的触摸屏技术方案探讨[J].无线互联科技,2013(1): 166-167.
[2] 蒋晓峰,施伟峰,刘以建,等.基于触摸屏和PLC的船舶电站监控系统设计[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1,31(1):122-125.
中图分类号:U270.38+1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2306-1499(2013)06-(页码)-页数
1.引言
进入信息时代,国民经济对数字化城市、绿色与智能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当前,各行各业用信息技术来改造传统产业是大势所趋,而建筑智能化是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的朝阳产业,社会对“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
2.智能建筑电气施工:问题表现
智能建筑因其高效节能的优势而引起全世界的注重和迅速发展,它已经不单单作为高新技术产品存在,而是作为高新技术来日常生活中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对其要求也在逐渐提高,随着技术的更新换代,在其设计施工中难免遇到各种问题,以下归纳了几方面问题:
2.1整体专业技能素质有待加强
由部分看整体,技能建筑电气应用的施工技术水平较低,地区之间的技术水平程度也参差不齐,没有形成产业化发展,生产的技术产品更加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大多建筑单位希望提高技术水平,对员工寄予厚望,但是由于欠缺创新性,许多技术和软件产品无法达到其要求,加之设计人员没有熟练掌握智能化电气设备的技术和设计方法,在智能电气工程竣工后,设计施工的效果未达到人们期望的效果。
2.2设计和施工规范不合理
随着经济的发展,智能建筑电气技术也在不断更新,但是设备并没有进行同步规范和设定相应的标准,导致了在智能建筑电气工程计划、准备、设计、施工以及监督管理方面出现无序状态,缺少根本的规范和标准的制约,部分设计和施工工作人员不严格按照制度进行,使得电气设备在验收时不过关,不能达到要求,出现诸多问题。
2.3智能建筑电气工程设计环节脱节
在设计的环节,有些设计院已经做到了按照工程的需要详细说明了各个子项,并且设计出了系统图和明细表,但是《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对于施工图的设计只有以下几点要求:一是监控系统方框图绘制到DDC站即可,二是建筑设备监测的要求、点数和位置只要随图说明就可,三是配合承包方的要求,核查其绘制的深化设计图纸;这样一来,作为原始数据和资料的提供者的专业设计院在审查这一环便无可作为,由此将产生一系列问题。
2.4施工人员素质普遍较低
智能建筑电气工程设计之后,到进行施工这一环节就对于施工队伍的职业技能水平有一定的要求标准,但这些工作人员专业技能素质偏低,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即上岗作业,缺乏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责任感,工作过程中不能做到认真负责,受商业利益的驱使,过分追求速度而不注重质量,使得很多电气工程在完工后仍然有许多问题,达不到预期指标。
2.5弱电工程竣工后的验收力度不够
对于智能建筑电气工程的完工后的验收工作,可以按照《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中的相关要求来逐步进行,但由于该项工程本身对于专业性的要求就高,工作人员本身的素质又不达标,因而出现了许多工程验收不力的现象,不少关键的问题不能及时发现进行解决,也是各种问题出现的一个原因。
3.智能建筑电气施工:措施建议
3.1不断提高智能建筑工程弱电设计水准
设计院在设计过程中应该和业主多交流,运用智能建筑工程的“技术设计”,在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之间建立联系,这就要求设计院在功能方面确定应用的技能化弱电项目,以此来为业主量身编制关于参加招标和评标的步骤程序,选择性价比高的智能弱电工程设备元件,在此基础上和专业公司合作,优势互补,增强设计环节的连贯性,占有市场先机。
3.2全面实现系统集成弱电设计
系统集成应以功能要求为基础实现完善,要掌握和搜集建筑内外的消息,并严格按照智能化系统集成的设计标准,对建筑内的子系统实行系统管理,在信息处理上提高水平,做到各个子系统设备的通信协议接口符合相关部门的规定,以此来全面实现智能建筑弱电设计方面的系统集成;例如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设备联动系统是确保智能建筑安全使用的一个关键部分,由图纸检查,消防设备的选择,一直到其后得到现场审查验收,FA作为独立的系统,在智能建筑的弱点设计装上BA系统之后,消防系统及时作为留有接口的单独系统,同BA系统进行联网,由此实现两者的系统集成管理功能。
3.3保证电气基础施工按规范进行
在土建做墙体防水之前,预先埋好强、弱电的进户电缆穿墙管和止水挡板,这一做法也是为了防止由于施工破坏防水层引发日后墙体的渗漏;建筑电气安装人员应该事先准备妥当,例如对预埋件吊卡、吊杆、铁件、木砖基础螺栓和配电柜基础型钢等的准备工作,不可漏其一;同时管理和安装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按照管理规范严格进行,使质量过关。
3.4电气施工过程中的必要监控
在监控工作进行前首先要明确配电装置、电力电缆、配电箱这三个重要的设备交接环节,清楚三者之间的关系,系统的制定应对方案,根据方案的规范实施超前监控,从整体上把握工程的质量监控;明确以上环节之后,就要由部分及整体,全面进行系统的工程监控,这时电气工程和土建工程就要有步骤地做好电管铺搭工作,这才是电气安装工程的核心环节,做好这一步,才能使整个电气工程的质量更上一层楼。
3.5设备安装材料符合标准
电气工程施工对专业素质的要求高,在面临时间紧迫、工程量又工程投资少等困难之下,需要不断学习,实事求是地分析工程的实际情况,不断总结经验,注重各种问题的处理,保证按照设备按照材料合乎标准,避免工作人员偷工减料和系统混乱的发生。
3.6合理安排交错施工
协调好跨专业之间的施工,提早进行调试和安排,如果没有专业的协调配合,施工过程的每一步都难以顺利完成,各个专业只顾自己眼前的施工,只重视自己的工作进步,会产生许多矛盾,那么就要求甲方、监理人员仔细谨慎的工作,了解每个专业施工进步情况,监督土建施工在风、水、点等的配合,科学的制定施工进度配合计划应该在电磁屏蔽施工前完成,以期各个专业施工按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互相配合,顺利完工。
4.结束语
由于现代智能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此要求的日益提高,智能建筑电气设计和施工中的内容及环节也在发生着变化,使得许多问题开始突出,对于诸多问题,也有不少的解决方案,希望设计和施工工作人员共同努力,将智能建筑电气技术广泛推广,方便人们的生活的同时创造更多的市场价值。在电气工程施工中应把“质量第一、安全第一”放在首位,应根据工程的自身特点,对施工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实施有效的动态控制,做好技术交底,认真管理好从材料采购、施工过程到工程验收的全过程,并且建立良好的质量监督体系,提高电气工程的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焦盛国。智能建筑电气施工及质量控制体会[J],科学与财富,2013年 第1期
2.魏立明,主编。智能建筑电气技术与设计[M],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中等职业教育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目标,因此在实际教学中以实训教学为主,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但是,当前的中职机电专业的实训教学往往做表面文章,学生的专业技能难以得到真正的提升,严重影响学生未来的就业与发展。因此,亟待进行相关的教育教学改革。
一、中职机电专业实训教学现存问题
1.教师教学理念落后,方法比较单一
中职机电专业实训教学,依旧存在轻视实践、过度依赖理论的教学现象。学生没有能够接受有效的实训课程,动手操作能力较差。另外,部分教师没有足够的生产一线加工经历,在实训教学中,对企业注重的工作技能难以准确把握,限制了学生的实训技能拓展。
2.实训教学评价不够科学
当前中职机电专业实训教学的评价依然以学生的成绩作为标准,考核的是学生某项技能的掌握情况,忽视学生综合技能的掌握水平。这样的教学评价导致学生重视单项技能,难以培养企业需要的综合性技能岗位人员,并且,这种教学评价与技能考核缺少科学性。
3.教学内容陈旧,与生产实际脱轨
传统实训教学,教师教学以教材为依托进行技能操作,将教材中的示例原封不动地演示给学生,接着由学生自己进行单项技能练习,然后教师对学生的操作进行指导与评价。这种流程模板式的实训教学过程过于呆板,学生对不同单项技能之间的具体联系与相关知识理解有限。
4.实训基地建设滞后,设备无法同步更新
国家近几年来加大了对中职专业院校的大力扶持,但是现实依然有部分中职院校的硬件设施落后,难以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陈旧的实践设施设备远远落后于企业现用设备,学生在这些设备上进行的实践操作与企业机电设备相差太多,实训教学效果难以达到。
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中职机电专业实训教学模式的效能
为了解决中职机电专业传统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学校引入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实训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将中职院校办学宗旨与市场需求相结合,有效推进学生动手能力与专业能力的培养。与传统实训教学相比,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中职机电专业实训教学模式的优越性表现在以下方面。
1.有利于中职机电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中职生一般年龄较小,心智各方面都还不健全,学校一般的教学采用知识灌输模式,对学生的专业操作能力不够重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中职机电专业实训教学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任务驱动形式让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消化操作,教学目标明确,学生的学习目的性强,对学生的专业技能与文化素养都有极大提升。
2.有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厚植未来发展优势
中职机电专业实训教学是以职业导向为基础的,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促进所学知识与未来职业的无缝对接,同时促进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补足了能量。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中职机电专业实训教学从用人单位岗位需求出发,培养综合型机电人才,中职生们在入职后也能够很快进入角色,为用人单位节省了很大部分的人员培训支出。
3.有效弥补传统实训教学的人才培养缺陷
传统实训课难以达到预期教学效果。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中职机电专业实训教学有较强的计划性与目标性,能弥补传统实训教学的不足,同时能够有效规避中职人才培养的结构性缺失问题。另外,它自身的过程性质,也能够有效延伸理论课程。
4.有利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实训教学是中职教改的重要环节。实训教学课改的成功能够延伸到理论教学改革,同时能够促进其他专业的改革,就像是蝴蝶效应一样。改革需要大量有经验的教师,需要熟悉流程与实践操作的技能型教师,对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有极大推动作用。
三、小结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中职机电专业实训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也会存在不足之处。这就需要学校与教师在实际探索中不断完善实训教学模式,并结合本地情况,培养适应企业岗位需求的综合性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薛维峰.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的内在结构及教学目标误区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3(5).
Abstract: prediction of short-term wind speed by using BP neural network method, to obtain accurate prediction of wind speed, the wind farm grid transmission power calculation, the measurement results will be sent to the grid debugging center. In the wind farm with vanadium battery energy storage system, compensation error of the actual wind farm grid transmission power and the forecasting results, the grid wind power prediction is improved, the wind farms scheduling, enhance mutual coordination and wind farm grid.
Keywords: wind speed forecasting; energy storage; wind power generation scheduling
一、风电预测的概述
现阶段我国风电场事业处速发展中,风电场规模越来越大,相应的发电技术也逐渐完善。风速是风电场的核心要素之一,与其电力输出功率有着直接的关系,风速具有随机性、间歇性的特点,会对风电场的电力输出功率产生较大的影响,致使电网在运行的过程中出现各种不稳定,进一步影响了电能质量。由于风速决定了风力发电的输出功率,电力工作人员需对其进行控制,但风速存在较高的随机性,难以作出准确的调度方案,甚至会造成加重电力系统的不稳定状态。当前风电场预测风速、预测电力输出功率的水平不高,难以保证准确的预测精度,缺少了基础依据,风力发电并网后调度工作将无法开展。运用科学有效的并网调度模式,促进电能交换工作的顺利实施,提高风力资源的利用率,使其发挥出最佳的效用。国内外研究风速预测的资料有很多,相应的风速预测方法也比较充足,运用次数较多的预测方法有空间相关性法、持续法、数值天气预报、BP神经网络法、时间序列法、卡尔曼滤波法等,BP神经网络法适用范围较广,优点较多,可自行处理和存储分布式信息,并具有良好的容错性、调节能力、适应能力,即使在面临复杂的环境下也能主动做出调试,由网络训练决定风速预测结果的准确程度,网络训练好则风速预测准确性高。
风电场调度控制方法也相对完善,常用的调度方法是建立模型,例如根据用电激励、可中断负荷结合用电调度,建立发用电一体化调度模型,实现风电资源的最佳使用率,但此法忽略了风速对电力输出功率的影响,投入使用时可行不高。考虑到煤耗量建立电网调度决策模型,明确风电波动范围,在规定值以内的风电波动则不会造成电网的不稳定,风速随机性较高,引起电力输出功率也比较不稳定,风电机组无法再第一时间对其作出处理。采用BP神经网络法预测近期的风速,在得到准确的风速预测值后,计算出风电场电网发送功率,并将测量结果送达至电网调度中心。在风电场中结合钒电池储能系统,对实际的风电场电网发送功率与预测结果的差错性进行补偿,使电网调度能力得到提升,进一步满足风电场的电网调度。
二、基于风速预测与钒电池储能风电场并网控制方式
风电调度以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为主要目的,按照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对风电场的电力进行调度,停止风电场运行的过程中,根据原有的装机容量合理调配各风电场输出电力,结合实际风电发电的情况及时对其进行调节。
(一)风力发电功率预测
采用BP神经网络法预测近期的风速,在得到科学、准确的风速预测值后,根据风电输出功率特性曲线计算出风电场电网发送功率,并将测量结果送达至电网调试。实际的风电场电网发送功率与预测调度功率值存在一定的差错性,在风电机组出口部位设置储能设备,在风速预测的过程中,每十五分钟采集一次风速值,选一个输入层的神经元作未来5天的预测风速值,风速值采样为四百八十个,输出值则为未来一天的预测风速值,风速值采样有九十六个。下图1为风机功率特性曲线。
图1 风电机组功率特性曲线
其中vcut-in即切入风速,vr即额定风速,vcut-out为切出风速,根据上图就可获得应输入的电力功率,当预测风速值小于切入风速大于切出风速时,风电机组将停止运行。根据原有的风速信息与风机功率特性曲线,就可获得风电功率时间序列的数据。储能电池有很多种,如铅酸电池、锂电池、钒电池等,钒电池又叫做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具有使用周期长、容量大、应变能力强、维修价格适宜、可靠性高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大型风力发电场中。钒电池储能系统结合风电场,运用DC/AC 逆变器,通过控制功率来调节钒电池充放电,使其升压变压器并联电网母线,电力系统获得电能的支持。
(二)控制算法
风电场电网风功率曲线与风速预测来计算实际的风速预测调度功率值,此功率值与实际的风电场电网发送功率间的差既钒电池储能系统的有功控制信号,电力系统需要的无功功率为电网的无功功率控制信号,当钒电池充放电时,充放电功率超过钒电池额定功率,钒电池储能系统保持恒定功率充电,充放电功率低于钒电池额定功率,钒电池储能系统有功功率与无功功率处于独立调节状态。风速预测调度功率值与钒电池储能的功率可进行补偿,风电场功率依照调度值输出,电力系统发电调度可以顺利实施。钒电池储能系统变流器控制原理图可见下图2所示。
图2 钒电池储能系统变流器控制原理
注:Pr为电网调度功率;PN为钒电池额定功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风电场运行的过程中,风速是不可预估的一项要素,会对电网调度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难以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有效运行。基于风速对电网调度的影响,为实现风电场的稳定运作,从基于风速预测与钒电池储能的风电场并网功率协调控制出发,提高风电场的可调度。
参考文献:
二、重组理论内容,夯实理论基础
电工技术课程所包涵的内容较多,各专业对本课程的要求也存在差异,给课程的教学带来了较大的困难。通过与相关专业沟通、研究专业培养目标对本课程的需求,结合维修电工考试对基础知识的要求,电工技术基础知识模块按内容属性分为直流电路、交流电路、磁路和变压器及电机电器四个教学单元,每个教学单元下设若干个基本课题。各专业可结合专业培养目标的需求组合出适合本专业的电工技术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各基本课题的内容要简练、实用,避免过多的理论推导。同时要贴紧实验和基本技能实训内容;贴紧维修电工考证的内容,力求达到基础知识、应用技能、电工考证的高度统一。
三、整合实践内涵,提升应用能力
1.实验教学,以仪表使用为主。电工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许多知识必须通过实验手段才能正确建立,实验教学环节在电工技术教学中至关重要。实验内容安排上力求做到以电路基本元件、基本电路及仪器仪表使用为主线合理安排,弱化理论验证性实验,强化应用性实验。通过实验巩固电的基础知识,熟练掌握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其内容包括电位、电压测量及基尔霍夫定律验证、常用阻容元件识别与测试、日光灯电路及功率因数的提高、三相电路负载、单相变压器特性的测试和三相异步电动机测试与使用。
2.基本技能实训,注重打好基本功。电工技术应用能力的落脚点就是岗位的工作能力,基本技能实训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其内容包括安全用电和基本操作技能训练;电工仪表的使用;照明系统图和平面图的识读及照明电路的安装;低压控制电器的拆装;电动机的拆装;电气控制图的识读及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通过基本技能实训使学生逐步积累电工基本知识和实用技能,不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为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3.开设虚拟实验,拓展学生视野。实验教学中引入EDA技术,一是解决了由于实验信号存在时间过短,常规仪器难观察得到的问题。二是解决了实验场地不足的问题。学生通过仿真实验,既预习了实验,又学习了电子设计自动化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活跃思维,锻炼提高实践技能。为其今后设计电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改革考核方法,理论、技能并重
从事物理教学几十年,只讲中职物理这一门已不能适应现代中职教育教学的需要,所以中职物理教师在讲好本课程的同时,还要主讲与其物理内容相关联的几门课程。笔者一般每学年第一学期讲物理和数学,第二学期讲电工学和数学。我就如何上好不同门类的课程,从中职物理教学与电工学教学的区别谈谈自己的体会。
比如物理学中恒定电流与电工学中的认识电路、简单直流电路、复杂直流电路、电容有内容上的交叉。如果把电工学中的这些知识点从物理角度来讲,其教学目的达不到中职电工学的教学要求。
因为学科的教学要求限制,无需展开讲,有些知识是在物理课中讲授过的,所以我们教学的重点是电工技术的传授。电工实验实训是对学生技能的培养,而不能再按照传统物理实验探究物理规律、研究数据培养抽象思维能力来上实验实训课。
讲授中职物理和电工学需要注意以下五不同:
一、教育环节的不同
物理学的教学属于基础教育环节,而电工学的教学属于实践性的教育环节。前者是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世界观及掌握终身学习能力的教育,而后者是培养掌握现代技术复合型人才的教育。
二、物理实验与电工实验实训不同
物理实验与电工实验实训的区别是:物理实验偏重研究、探索及验证物理规律,对于测量的数据进行记录、分析与研究。注重的是归纳、总结、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和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电工实验实训强调的是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通过实验使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实践技能与技巧,提高学生对电工知识的灵活应用以及电工专业技能的熟练操作能力。
三、课程性质的不同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的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科学,是其他自然科学和当代技术发展的重要基础。而电工学是中职学校电气维修专业和企业供电专业的基础课。
四、课程任务的不同
物理学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对科技进步、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帮助学生提高现代化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电工学的课程任务是对学生进行电工基础知识的教育,为学习专业课和实际工作提供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通过电工学理论讲授、电工实验实训等手段,在学生理解基本概念的基础上,使其掌握电路的基本知识、基本分析方法,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和实验能力。
关键词:
中职院校;电类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
引言:
随着中职院校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中职院校一体化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中职院校领导开始重视起一体化教学在中职院校教育中的重要性。对于中职院校《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而言,其教学内容较为枯燥乏味,传统的刻板教学方法更是无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理论性强、课程内容抽象让电类专业的教学质量止步不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电类专业教学水平的提升。然而将理论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的一体化教学却能很好地解决这一矛盾,中职院校教师通过“实践-理论-再实践”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大大的提升了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电类技术的积极性。
1一体化教学改革在中职院校开展的重要意义
1.1一体化教学适应了中职院校教学改革的大纲要求
近年来,我国各大中职院校开始开展对《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教学改革,新的教学改革大纲要求“以就业为导向和学生能力可持续发展”和“教学与生产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改变了“学科中心,知识本位”的课程思想,建立了“以能力本位,以应用为主线”的课程体系,一体化教学改革正是符合了中职院校教学改革的大纲要求,在中职院校教学改革过程中起到了重大的促进作用。
1.2一体化教学满足了社会岗位的人才需求
中职院校是培养技术型人才的重要摇篮,技术专业对学生的要求非常高,对此中职院校的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的生产一线的实用性人才,提出一体化教学改革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一体化教学能够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教导学生,能够让学生更快的掌握到岗位工作的专门知识和技能,熟悉生产工艺流程,为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技能基础。
1.3一体化教学是提高中职院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随着诸多中职院校电类专业的一体化教学改革的顺利推进,教师紧抓课堂教学的质量,缩短理论教学的时间,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制定了一套符合电类专业学生特点的教学环节重视加强对课堂教学的检查与评估,及时反馈课堂教学质量的信息,对中职院校教学质量有极大的提升。
2电类专业学生教育存在的问题
2.1教学内容抽象乏味,不易理解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是电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它具有理论性强、课程内容抽象的特点,导致教师教学难度大,学生学习不易学。同时《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主要涵盖的内容是安全用电、室内照明电路、电动机及其控制电路、低压配电装置、架空线和电缆、直流稳压电源等操作技能和电路基本物理量、简单直流电路、复杂直流电路、电与磁、交流电路、电容器、变压器等基础知识,知识的专业性极强,对于初学者的学生而言,过于抽象,难以理解。
2.2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分离
在大部分中职院校在对电类专业教学时,教学方法较单一,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教学过分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把理论和实践人为分离,导致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互脱节,同时理论知识学习课时要多于实践操作的教学课时,枯燥乏味、冗长的理论知识根本无法调动起学生对电类专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2.3欠缺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
教师在一体化教学改革中是主要得执行者,但是目前很多中职院校在对《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进行一体化教学时,往往忽略了对教师的一体化教学指导和培训,很多教师只擅长理论知识的教学,实践操作能力并不过硬,大大影响了这类教师对电类专业的学生教学的质量,更是不利于中职院校一体化教学的全面推广。
3电类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的举措
中职院校《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是应用性和实践性均很强的一门专业课程,针对以上对电类专业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形势要求,不利于充分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这将困扰和制约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如何摆脱困扰,促进教育健康发展已迫在眉睫,可以看出中职院校推行一体化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摸索出一条符合中职院校电类专业学生特点的一体化教学,具体如下:
3.1整编符合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教材内容
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通常都是分段式的教学模式,然而中职院校采用的一体化教学模式主要采用的是模块化的教学方式,对于《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是一门实践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其中许多知识来源于实践,知识的理解、难点的突破都有赖于大量丰富的感性材料。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充实演示实验、实物展示、技能训练等内容,使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内容接近1:1。如在教《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的电工器材,不能光讲白炽灯原理,而是要增加对节能灯、LED照明等现代化的新光源应用进行深入介绍,使学生在学习中更贴近生活实际。同时《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所涉及到的知识、技能、方式方法都要进行分类和整合,教学计划中可以设置教学项目,每个项目设置若干的任务,然后把所学知识内容综合起来,如在学习电动机,主要以电动机为教学主体,通过知识链接,可以让学生了解磁与电、单相交流电、三相交流电、电动机的工作原理,通过“方法技能”介绍了识读电动机铭牌、安装(折装)小型电动机、电动机的维护和检修等技能方法。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对学生的培养目标,编写适合中职学生教学的教材,教学知识内容要与时俱进。
3.2创新多样性的一体化教学改革方式
中职院校《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的一体化教学改革必须要坚持以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要将电类专业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融合起来,通过多样性的一体化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更高的技术能力,更加适合社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如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实训室建设的实践应用中我们体会到,只有让学生能充分接触实物实验、实训,才能达到通过实验、实训帮助学生理解电工理论知识,掌握电工操作的基本技能,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实操的成功体验过程中逐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一体化教学的目的;部分实训室的管理宜由统一的上课管理结合对学生开放的课余管理结合,使学生能在其感兴趣的时候及时动手体验。电工基础技能实训室的建设,必须打破一间实训室就能满足所有技能实训的设计思路,必须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思考,达到充分满足学生实训需求为目的,当然要结合各校的实际,做出最为实用的方案,才能使《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真正通过一体化教学实现教学目标。
3.3培养一支符合一体化教学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中职院校《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一体化教学改革离不开教师的教学执行力,往往一体化教学对教师的职业技能要求要更高一些,一体化教学背景下的“双师型”教师不仅仅能够教学理论知识,还要有较强的技术操作能力,能够将电类专业的理论知识更好的转变为电工技能,知识与实践的相互渗透、融合和转化,从而成功塑造更加符合电类专业的一体化教学。对此,对于培养这种一体化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需要中职院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投入。首先,要引进双师型教师,要到各大高校区聘请专业化教师,要不拘一格降人才,壮大学校教师队伍。其次,要加大对现有教师的培训力度,鼓励电类专业的教师在寒暑假到电类专业相关企业进修参观和学习,大量的专家讲座、各类的在职培训为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提供更为便利的条件,再次,要加大理论教师和实训教师的沟通力度,实现二者的互融式教学。从而加快中职院校《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一体化教学改革的进程。
4结语
一体化教学改革是目前中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式之一,中职院校领导应该坚持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根据中职院校的教学模式、培养目标和中职生的特点,摒弃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加强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统一结合的教学举措,通过理论知识指导实践操作,然后再通过实践操作检验理论知识的学习漏洞,从而让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提高电类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为中职生毕业后更快的从学生转变为职工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韦国期 单位:广西经贸高级技工学校
参考文献:
[1]毕银彦;电子技术“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22期*
[2]马俊芳;浅谈一体化教学模式在PLC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风;2010年20期
[3]翁雪平;职高电工专业电力拖动“一体化”教学的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05期*
前言:随着社会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电力能源在社会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大。在这样的背景下,电力系统的运行压力不断增加,因而更容易发生一些故障。在分析和处理这些故障的过程中,主要需要通过维修电工进行处理,因而维修电工的技能水平非常重要。随着技术的发展,电力系统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因此维修电工必须具备足够的技能,才能够应当电力系统中随时出现的新问题,对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更好的维护。
一、维修电工技能鉴定考核的内容
在维修电工技能鉴定当中,涉及到的内容十分丰富,但是在考核内容中对于一些问题并没有得到体现。例如在中级工的读图分析当中,对于晶闸管直流调速电路问题有所涉及,而在相关的知识体系中,并没有对晶闸管交流技术进行单独的讲解,而是在电气故障检修、安装、配线等知识中有所涉及。由于配置了这些内容,因而寻弱了与晶闸管交流技术之间的关联[1]。对于这些问题,在维修电工技能鉴定考核内容当中,应当适当调整基础知识与技能之间的关系,提升技能部分在其中所占的比重。同时,应当尽量确保完整对理论知识体系,对模块分解进行扩大,避免过于粉碎的情况发生。在技能方面,如果相关知识和结论性的内容占比过多,对于一些技校、高职维修电工专业的学习来说,难以有效的进行理解,其可用性也比较局限。因此,对于基础知识应进行强化,使相关的知识内容得到更为清晰的显现,从而使考核内容可用性得到增强。
对于技能鉴定人员来说,应当对维修电工技能职业鉴定的考核方式进行了解。对此,职业技能鉴定中的试题开发库系统能够发挥出较为良好的作用,而为了使其可用性得到增强,应当对试题库的开发质量进行不断的提升,并对整体方案进行优化。例如在高级工的考核当中,会涉及到锯齿波的形成问题,其晶体管当中,包含有相应的电容、电阻、电位器等,因此在考核过程中,应当注重考核内容的完整性,不能将相应的电路图省略。在维修电工的培训当中,应当注重突出技能的作用和地位,并且对理论知识体系的重要性进行兼顾,对鉴定题库进行科学化的建设,从而提升培训和鉴定的效果。此外,对于操作技能题库,应当进行相应的延伸和开发,从而更新命题理论知识,更加准确的对维修电工技能进行鉴定。
二、维修电工技能鉴定技术的意义
随着科技的发展,维修电工的知识随之提升,职业技能也更加先进。为了推动维修电工职业的发展,应当采取合理的技术对维修电工进行鉴定,促进未丢电工培养的强化,形成完善的技能鉴定系统。维修电工职业对于技能的要求很高,因此为了提升自身的仅能和水平,维修电工必须不断的进行学习和提升。在电力系统的运行中,维修电工的技能对于电力系统运行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必须重视对维修电工技能的鉴定[2]。在我国当前的维修电工技能鉴定技术当中,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对于维修电工的培养和提升产生了一定的限制,因此,必须对这些问题加以解决,不断提升鉴定技术,从而促进维修电工技能更好的提升。
三、维修电工技能鉴定模块的深化
在维修电工技能鉴定当中,为了取得更为准确的效果,对于鉴定模块应当进行统一,对评分标准进行确立,不断的优化和完善操作技能鉴定内容,对日常质量标准进行深化,对实际工作需求加以满足。例如在技术维修设计当中,对于安装调试环节应进行规范,基于电气设备的控制范围对电气环节图加以保证,从而对维修电工技术进行良好的应用。根据电气图的技术要求、基本情况等,对相关的技术参数进行调整,并且对相应电器元件进行组合[3]。根据考核模块内容,要求维修电工能够对电气图进行正确的画出,并结合电气图对相应材料、仪表、工具等进行应用,并准确的安装相应的电器元件。在确保合理的安装所有电器元件的基础上,还应当兼顾到紧固性、美观性、安全性等。
四、维修电工技能鉴定方法的创新
在维修电工的技能鉴定当中,需要将鉴定与实训教学进行良好的融合。例如,在高级维修电工理论教学当中,除了将基础理论模块、专业理论模块等融入在课程设置当中以外,还应当将专业应用模块、新技术应用模块等融入其中。不过,在实际的情况下,由于维修电工的培训教材较为落后,其中的实用性、针对性等都较为不足,对于维修电工的职业发展较为不利。维修电工对于新工艺、新技术、新知识等难以进行充分的掌握,其专业技能、综合素质等也难以满足当前电力系统维修维护的实际要求,因而对于高级维修电工技能鉴定来说,也无法进行良好的应对。
在维修电工技能鉴定当中,应当建立相应的模块化实训室,并确保齐全的功能能够和完善的设备,从而能够对维修电工的实践能力进行有效的提升。在高级维修电工技能培训当中,应当对实训室的建设进行强化,并以此为基础开展技能鉴定[4]。与高级维修电工技能鉴定的实际要求相结合,在相应教学模块的基础上对实训室进行构建,例如机床模拟实训室、电气线路自装实训室、PLC模拟实训室等。另外,在维修电工技能鉴定技术中,需要对一体化教学方法加以运用。
在过去的维修电工技能鉴定技术培训当中,往往采用传统的培训模式,由教师进行演示,然后学员进行模仿操作。这种教学方法基本上只能够匹配中级维修电工的技能鉴定,而针对高级维修电工,除了对实训室的建设进行强化以外,还应当对培训方法进行优化,同步教师的演示和学员的操作,在学员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再相应的指导,从而形成良好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在维修电工技能鉴定技术中,还应当融入模块化培训模式,对相应的实训教学进行划分,从而形成重要的教学模块,例如电路绘制模块、绘制装配模块、机床电器PLC控制改造模块等,然后在各个模块的基础上,更好的发挥维修电工技能鉴定技术的作用。
结论:电力能源是当前社会中最为重要的能源之一,随着人们对电力能源需求量的不断提升,电力系统在日常运行当中也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因而更容易发生故障。维修电工作为处理电力系统故障的主要力量,其技能水平十分关键,因此,需要利用维修电工技能鉴定技术,了解和掌握维修电工的技能水平,从而更好的维护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张洋. 与时俱进 联系实际――在新形势下开展维修电工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的探讨[J]. 科技视界,2015,25:203-204.
[2]马玉蓉,邱利军,郎莹,赵立新. 电工技术实训与技能鉴定结合方案研究[J]. 职教论坛,2010,24:65-69.
高职留学生电工技术课程双语教学体系,其目的是形成相应的双语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系统掌握电工技术课程的专业知识和英文表述方法,提高学生技术课程的学习与英语应用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用英语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探究高职留学生电工技术课程双语教学体系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电工技术课程双语教学的背景
电工技术课程是高职类院校工科类专业的第一门职业技能基础教学课程,是一门基于项目化教学的理实一体化课程。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积极实施“人才强校、品牌特色、校企合作、国际合作”四大发展战略,以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生源主要是非洲留学生和省内学生。电工技术课程授课对象包括非洲留学生、本院有意赴国外留学或就业的工科类专业学生和本校机电类专业学习优异的学生等。结合学校“国际合作”发展战略,电工技术课程培养定位为机电类相关专业“高端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电工技术应用能力、专业英语应用能力和国际交流合作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明确电工技术课程双语教学体系的设计理念和教学目标
由于非洲地区留学生在语言、教育背景、文化背景和思想观念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学生的基础知识一旦欠缺,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自信心。电工技术课程开展行动导向教学,并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掌握知识、技能,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电工技术课程的设计思想为以培养能力为中心,以必需够用为原则,以工作过程为课程设计基础,以校企合作真实纺织设备为载体,优化课程结构,精选教学内容,以满足“学的会、用的上”的基本要求;同时增加拓展内容,体现企业、行业所需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等“四新”内容,从而实现学生能够识器件、懂原理、会安装、能维护、强素质、通双语的课程目标。留学生的双语授课与国内本课程的教学设计不同,针对留学生动手能力强、地区差异大的特点,实践教学活动的设计思想是:增大实践课时比例,同时加大企业实践的课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因材施教的柔性教学方法,强化趣味性实践项目的训练,不断激发学生对电工技术课程的兴趣,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从而构建多模式、多层次的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提高电工技术课程的实践教学水平。
三、设置特色教学内容
我院电工技术课程自1979年首次开设,始终重视课程目标与时代需求相对接,课程内容与工程实践相对接,课程教学与国际交流相融合,不断推进课程建设和改革。课程教学设计理念先进,以纺织行业典型自动化设备为载体,提炼和归纳纺织设备电气控制技术要求,形成岗位职业能力,将课程内容设计为三大模块,注重课程内容与企业生产过程相对接,并将校企合作研发成果纳入教学,行业特色明显。电工技术课程教学内容设计包括三个模块,模块一为基础模块,学习通用电工技术知识,包括照明电路、工业电路等,占60%~70%;模块二为综合模块,学习非洲留学生所在国家的纺织企业自动化设备的控制电路,主要是轻纱、梳棉等典型工艺控制电路分析与应用,占20%~30%;模块三为探索模块,学习校企合作研发,为企业服务的科研项目先进控制讲解并讨论,占5%~10%。设置特色课程内容的同时,针对留学生思想活跃、喜欢实践的特点,课程中加大了实践教学的比例。实践项目安排时,根据提炼和归纳掌握纺织设备电气控制技术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设计。首先要求学生掌握常用电工仪器仪表的使用,交直流电路测量方法,照明电路的安装与检修,以及电动机控制电路的安装、调试与维护等;在此基础上,学会根据纺织工艺要求,能够识读和分析纺织行业典型机器设备的电气图纸,掌握电气线路的维护和排故等,以达到学生掌握纺织行业典型自动化设备(如梳棉机、并条机、细纱机)电气控制操作与维护为课程目标。
四、完善教学方法
在电工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几年的教学积累,不断改进教学活动设计,由于是小班教学,课程教学始终在理实一体化教学场地及真实的企业现场进行,采取讲练结合,边讲边练,或先做后学,小步快进,让学生在一次次成功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产生求知欲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针对留学生上课期间主动质疑能力强、思维活跃的特点,对课程重点部分的教学进行完善,首先,增加其实践课的课时,以提高留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其次,将多媒体等现代信息化技术融入教学环节,采用动画的方式模拟运动过程,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采用“先做后讲”的方式,控制好学习节奏,以确保学生掌握电工技术课程的重点知识。由于留学生文化背景等原因,学生对课程专业英语的理解较困难,影响了课程知识模块的教学。针对该问题,首先利用动画或视频来展现工作过程,通过深入企业一线现场参观、讲解,使学生了解工作过程、控制方式,采用任务驱动法,将整个项目进行分解为任务,增大动手实践内容,带领留学生去校企合作单位(常州联合布业有限公司、常州欣东源纺织品有限公司等)进行企业参观及现场教学,使学生接触并掌握纺织企业的一线技术。通过各个任务的完成达到整个项目的目标。
五、采用公正的考核方法
电工技术课程的考核内容,一是实验基础知识与技术的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对基础知识、基础理论掌握的扎实程度;考核学生动手的熟练程度,以及排除故障的能力;二是实践规范的考核。严格要求学生,强化基本操作的规范;三是职业素养的考核,主要是考核学生对5S管理的遵守和执行情况。建立公正的考核方法,考核评价应趋于过程化、多主体性、定量与定性相结合,针对非洲留学生学习特点,实验考核以平时的成绩为主,在考核中采用“知、会、能”三维的考核策略,是指对学生的考核评价采取“应知考核+应会考核+能力素质考核”。应知考核是考核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应会考核是考核学生的技能掌握程度;能力素质考核是通过小组竞赛,采取师评、自评、互评的方法,全面考核学生的技能水平、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通过以上考核方式,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创新潜能和团队精神。
六、结语
课程组积极响应本校国际合作的发展战略,结合学校实际,鼓励英文授课的政策,积极开展电工技术双语教学的课程体系研究,并摸索出合适的教学方法,研究出符合行业特色的课程内容,保证了课程的顺利开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参考文献:
[1]葛红娟,刘海春.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双语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6,28(1):51-53.
[2]黄亚玲,唐瑶,吴星明,等.留学生电气技术实验全英文授课的教学实践[J].实验室技术与管理,2012,29(4):242-244.
《电工技术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电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但由于种种原因,教师感到难教,学生在学习时也普遍感到难学,使教与学的效果不明显,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本人结合自己几年的教学经验,经过反复的思考和探寻,分析了《电工技术基础》难教又难学的诸多原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一些相关策略。
一、教师教学方面的原因
(一)教学目的不十分明确,教学内容偏难
有些教师对《电工技术基础》教学大纲没有进行认真彻底地学习与研究,对《电工基础》各章节应该理解掌握哪些知识点、技能,应该理解掌握到什么程度不是十分清楚明了,这样必然会造成教学的盲目性,缺乏针对性。
有些教师认为教学必须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来实施,大纲要求的内容一个不漏。一切以教学大纲为原则来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会自觉不自觉地多给学生讲授那些复杂、高难的问题,从而忽视了多数学生,忽视了对《电工技术基础》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讲授和理解,必然导致那些理解能力跟不上,分析思维能力不强,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问题能力弱的学生跟不上。
(二)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忽视实验
通过实验可以使电工基础教学理论联系实际,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其求知欲望,从而调动他们学好这门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概念,导出规律,掌握理论,正确而深刻地领会电工基础知识。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忽视了实验的效果,更未认识到实验对理论的作用,从而在《电工技术基础 》课程的教学中偏理论,使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学习效果不明显。
(三)教学方法过于陈旧,不能吸引学生注意力
当前许多教师仍然采取一支粉笔一本书,“以教师讲授为重心”的教学方法,其方法根本缺陷在于不利于学生习热情的激发、积极性的调动和潜能的挖掘。在黑板上讲导线的剖削与连接,原本直观,具体的问题变得很抽象,很难理解,这样的教学不利于学生良好学习方法的形成,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更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教师教学采取的对策
(一)认真学习研究教学大纲,合理制定教学计划
对于中职学生,要根据专业特点、自身能力及需求制定授课内容,要侧重基础性、实用性和够用性。如直流电路部分重点讲解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的基本内容;磁场、电磁感应部分重点讲解自感、互感、左右手定则;三相正弦交流电路部分重点讲解三相对称负载星形联结和三角形联结时,负载相电压和线电压、负载相电流和线电流的关系。
(二)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教师是实施教育的直接参与者,要真正运用实验课,对提高教学质量发挥出独特作用,需要教师具备的实验教学素质,即要有理论和实验知识,还要有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的知识,还必须脚踏实地亲手实验。作为一名教师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使自己的实验教学能力和知识水平提高,使自身具备良好的实验能力和实验技能,要有钻研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进度要视学生情况、合理安排
教学的对像是活生生的学生,故教学进度一定要根据学生基础的好坏、反应的快慢、能力的强弱,灵活把握,当原有的计划不能适应当时的学生实际时,教师要随机应变,及时调整,遵循“一切为了学生,一切有利于学生”的原则,该快则快,需慢则慢。使学生感觉快慢适宜,学有所获。
1目前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对09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被随机抽样的128名学生,实事求是评价了我们的电工与电子课程教学,以下列举了学生所反映的突出问题:(1)其中有55%人认为:理论课应该减少,实验课要适当加强。这说明了我们的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匹配程度还是让一半以上的学生感到不太满意。(2)其中有43%人认为:电工与电子课程教学应该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还有30%学生认为要进一步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这说明了我们目前的实验条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学生对实践的教学满意程度不够。(3)被抽样学生都认为:目前的电工与电子课程理论和实践教学结合得不够好,如果采取边教边学边做效果会好些。还有个别同学提出先做,后学,再教。还有部分学生直接提出了实验的台套数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对目前的实验条件不满意。(4)128名学生都认为合理的评价方式会促进他们能力的提高。其中55%人认为通过一学期的学习,自己在学习方面的兴趣没有得到提高。这说明我们的教学还存在不足,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方面还做得不够。
2课程建设和改革的思路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以为专业基础课适合采取传统的模式,这次的调查结果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改革势在必行。教育要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满足不了学生的教就是落后的教育。经过深思熟虑,我们确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2.1构建电工与电子课程的课程体系构建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体系,遵循两大原则:一是学生认知结构,二是课程的知识结构体系。电工与电子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内容涵盖了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浓缩了包括电工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电机控制、电工和电子测量等课程知识。目前这门课程我们学院计划课时在38到64之间,要在这么少的课时内完成上述内容,难度较大。我们学院对各种专业的电工电子技术课时分配大致分成两种:如机电一体化、机械类、焊接类等专业,学时在56至64学时之间;如工业分析类、模具类、材料类专业等,学时在38至48学时之间。针对上述实际情况,我们从“重基础”的原则出发来构建课程体系,保证每个学生获得必须的基础知识。我们对不同专业构建了共同的“基本模块”和不同的“提高模块”。基本模块包含基础知识模块和实践技能模块两部分。基础知识模块主要以电工基础、电工技术、安全用电、模拟电子、数字电路初步等内容组成;实践技能模块由八个基本项目训练组成。选学“提高模块”根据专业不同确定不同内容,体现一定的弹性。例如:工业分析专业课时少,38课时只能完成基本模块;而机电一体化类专业课时相对多些,常选用“常用生产机械的电气控制电路实例、直流电动机、同步电动机”等这部分电工技术知识作为提高模块内容。总之,我们的宗旨是保证基础知识和技能训练,确保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后,能够具备必须的电工和电子知识和技能。
2.2选择教学内容根据我们构建的课程体系,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也是我们改革的重点。“基础知识模块”方面我们主要选择一些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常用到的电工和电子知识,如:“直流电路的基础知识”“单相正弦交流电路”“三相正弦交流电路”“电动机控制电路”“安全用电的基本知识”“常用的电子元件”“基本放大电路”“集成电路”“稳压电路”“数字电路初步”。为了让学生学习的知识具备实用性,不与市场脱节,我们通过对市场进行调研,把握当前电工电子产品的应用及发展趋势,常常给学生介绍当前先进的仪器设备,做好新技术的传播宣传工作。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以提高学生科学素质为教育目标,始终贯彻“以能力为本”的思想,删除理论推导和大量计算,将内容整合优化,以“必需、够用”为度,注重技术应用。基本模块中的实践模块部分我们选择“简单直流电路基本物理量的测量”“日光灯电路安装和调试”“三相负载的连接和排除故障”“常用低压电器的认识和拆装”“电动机控制电路安装与调试”“常用电子仪表的使用”,“基本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器”等内容,主要培养学生解决基本的电工和电子问题的技能。由于学时数的限制,在短的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最多的知识和能力是我们的心愿,因此,我们的教学内容必须体现基础性、应用性和先进性。
2.3变革教学方法
2.3.1多种教学方法走进课堂为了使我们的教学能够得到学生的肯定,让学生接受和喜欢,我们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活泼的讨论法、灵活的自习法、精炼的讲授法走进课堂,让课堂充满生机活力。譬如,直流电路部分我们采取启发思考、问题分析、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学会分析和处理直流电路的问题,这样做可以营造具有研究性、创新性的学习氛围,能够缩短师生间距离,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到知识,提高分析和研究的能力。
2.3.2尝试项目化教学“单相正弦交流电路”“三相正弦交流电路”“电动机及其控制电路”等内容采取项目教学法,分别以“日光灯电路的安装与调试”“三相负载的连接和排除故障”“电动机控制电路的安装与调试”等项目为载体,有序展开教学过程。教师从课程设计到教学设计都是围绕着学生的活动展开,在活动中,关注学生要达到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在整个课堂教学是以学生的学习过程展开。教师注重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情景,让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通过课外的查阅资料,课内的讨论,取得最佳可行性方案,最后实施操作,学生自主完成学习过程,教师只是点拨和指导。在完成这些项目的工作过程中,学生既学会了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又锻炼和培养了各种能力。项目化教学强调以行动为导向,真正做到了让学生在做中学,它把知识的教学贯穿于项目训练过程,突出体现职教特色,又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2.3.3教室搬到实验室传统教学都是在课堂进行,老师教,学生学,大多是属于“纸上谈兵”,到做实验时学生才有机会熟悉仪器仪表,这样既浪费时间,教学效果还不尽人意。我们把教室搬到了实验室,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融为一体,充分利用实验设备,当学习某种仪器或电器时结合具体的实物,既让学生获取充分的感性认识,还缩短了学生学习的时间,保证了学习的效率。实验室是学生最重要的实践场所,对于电工与电子技术这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我们只有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室的功能,才能让学生掌握过硬的技能。
2.3.4重视情感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进一步加强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通过挖掘课程的魅力和教师自身所具有的人格魅力来积极影响学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同时,教师要做好学生的榜样,用言传身教,以崇尚科学、对知识不断追求态度积极影响学生。
2.4优化评价体系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缺少了评价,整个教学过程就会虎头蛇尾。我们原有的评价体系已经满足不了教学的需要。为了更好地发挥评价的作用,我们优化了教学过程的评价体系。在每个任务结束时,我们对学生实施过程考核,对任务进行中出现的问题和情况进行明确地记载,一般一个项目结束时,学生很明确自己在哪些地方做得较好,在哪些地方还存在不足,哪些地方出错了。过程考核占学期成绩的70%,最后知识考核占30%。具体考核的标准附在我们的项目训练教材中。我们在每个训练任务结束时,同时让学生对我们的教学工作进行适当的评价,(表略):我们这样做的目的就是相互考核,相互促进,体现教学相长。关注学生的要求,关注学生的发展,给学生满意的教学。
电类专业开设电子电工兴趣小组,是对课堂理论教育、实训室考工训练及一部分学生的技能大赛训练的补充,它对职业教育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都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适应经济发展和本市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从我校学生发展的需要和学校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我们对电类专业开设兴趣小组进行了尝试。
一、电类专业开设电子电工兴趣小组的定位
对于兴趣小组应该开设什么样的课,我们基于“以就业为导向”的理念,加上考虑到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电子产品故障问题(如电脑、功放、手机、MP3等),并参照电类学生的培养目标,对现在企业电类岗位具体要求和日常生活所必备的能力进行分析,在考虑到劳动保障局考工要求、学生技能大赛训练要求的基础上,考虑我校实际情况,最终将开设兴趣小组的重点放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电子产品维修上。
(一)学生的需求情况(意愿)分析。
我于2007年开展了“电类专业学生对开设电子电工兴趣小组的意向”调查,此次调查对象是06级中(1)、(2)、(3)班,共计3个班级125名学生,回收有效调查问卷118份。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和希望的就业方向,喜欢的电子电工模块依次是家用电子产品维修模块、维修电工模块和家用电器产品维修模块。其中维修电工模块是学生的主修课。因而,兴趣小组将学习方向定在了家用电子产品维修模块和家用电器维修模块。
同时,通过对学生需求情况的分析,我还对学生进行引导,加强对所开兴趣小组的宣传。因为学生仅凭个人的兴趣来选择,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所以,要到班级进行宣传、讲解,让学生了解兴趣小组的要求,让学生知道我们所开设的兴趣小组的性质、主要教学内容和可以获得的专业技能等有关情况。这样,学生就可以进行有目的的选择,避免了很多跟风现象。
(二)学校现有开设兴趣小组的条件(师资、场所、设备等)。
1.我校电类专业组现有专任教师14名,在读研究生4名;取得高级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及以上的共6名,取得中级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2名。所有教师既能进行专业理论课的教学,又能胜任专业实践操作技能课(实训课)的实习指导工作。
2.学校现有的实验、实训设备条件。
学校现有一定数量的实验和实训设备,其中有能够容纳48名学生同时进行电子电工实验的实验室一间、有能够容纳48名学生同时进行电子实训的实训室一间、有能够容纳48名学生同时进行家用电器实践操作技能训练的实践操作室一间,配备了各种维修专用工具,可以供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理论学习。
同时,发动学生将家中淘汰下来的废旧电子产品带到学校,进行维修或再利用。现在很多学生的家中都有淘汰下来的一些电子产品(如电脑、功放、手机、MP3、吹风机等),这也为学生进行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三)学生知识结构储备分析。
对目前中职一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进行分析发现,学生已经具有电工技术基础知识和机械常识,相对于一些简单的维修对电工技术基础和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的要求不是很高;其故障以机械部件的故障为主,对机械常识与钳工技能的要求较高。因而,可以首先开设家用小电器原理与维修的内容。中职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电工技术基础知识、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电工工艺和电子工艺技能,完全具备了开设家用电子产品原理与维修内容的条件。
开设的内容具有如下特点。
1.具有相同的专业基础课程。
即《电工基础》、《电子线路》、《电工仪表与测量》、《电子测量与仪器》、《电工技术培训》、《电子技术培训》、《机械常识与钳工技能》等专业基础课程。各门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要求基本相同,在教学中具有一致性的特点,也便于学生在学习专业基础课程后,根据不同的专业发展方向选择不同的训练重点。
2.兴趣小组的学习内容要有特色。
学习内容包括:电脑组装与维修、PLC可编程控制器、无线电技术基础、无线电装接工艺、整机装配工艺、复印机原理与维修、电冰箱原理与维修、空调器原理与维修、洗衣机原理与维修、收录机、音响原理与维修、电视机原理与维修等。
(四)结论。
根据上面的分析与论证,我们于2008学年第二学期开设电子电工兴趣小组。兴趣小组主要以提高学生对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为前提,拓展学生的专业发展领域和专业技能,为学生能够适应不同企业用工需求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兴趣小组的教学方法
我们根据不同兴趣小组的特点,以强化技能教学为主线,综合运用了项目法、任务法、案例法等教学方法,以“怎么做”、“怎样做才能更好”为教学过程,把理论知识与动手能力结合起来,增强教学内容的变化性、普遍性和实用性。形成了“以实为主”、“强化技能”、“以技促理”的教学特色。
(一)“以实为主”。
兴趣小组学习的内容具有实用性、实践性强的特点。我们利用实物给学生讲解,同时进行实践操作,也可以通过网络、电视等渠道收集到不同产品的图片、视频。让学生通过图片和视频从各个角度去研究实物的结构,并观察维修人员的操作过程得到启示、学习他们的维修经验。“以实为主”就是要让学生身临其境。
(二)“强化技能”。
实际操作能力是中职学生的学习根本,是中职学生的“立身之本”。兴趣小组要体现出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需求。学生对学习专业技能是非常感兴趣的。我们在教学中强化技能,以技能教学为主线,强调操作能力的培养,以满足企业用工的要求。
(三)“以技促理”。
“以技促理”是指理论知识与操作能力培养并重的同时,以操作能力的培养来带动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达到“以技促理”的效果。在教学中对理论知识的教学还要做到适度,即满足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所需要的“度”即可,达到既降低理论知识难度,但又能引导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目的。
三、成效与反思
(一)成效。
通过学生反馈,了解到兴趣小组与传统的理论课相比,具有注重操作技能,简单易学的特点;形式比较多样,边动手边学习理论知识的教学方法也比较受学生欢迎。正如06级中(2)班一位学生在学习《电脑组装与维修》课程后感想中所说的:
“我在课堂中上理论课时总是睡着或开小差,我喜欢的是自己动手,我在初中时就喜欢研究电脑。家里的台式电脑我在初中就拆过,但只会拆下来除灰尘。我不太喜欢学习理论知识。电脑组装和维修的课堂中只讲少量的理论知识,大量时间让我们进行组装和维修,使我学习更有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