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城市绿化的意义

城市绿化的意义范文

发布时间:2023-12-25 14:45:2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城市绿化的意义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城市绿化的意义

篇1

程志刚1

马洪德2

吴慧2

2

(1江苏省建湖县颜单镇林业站,江苏建湖224761;南京青龙山生态园林有限公司)

摘要大树移植是提高城市绿地质量、景观效益,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通过对多年大树移植实践总结,提出了大树移植的基本原理,阐述了大树移植的可行性。

关键词城市绿化;大树移植;意义;可行性中图分类号S7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8)22-0073-01

城市绿化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是城市市政公用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化城市的象征和文明标志。随着城市的现代化发展,人们对城市绿化要求不仅仅在于城市绿地面积的增加,而且对城市绿化的质量和品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大树的移植问题日益受到有关专家及园林建设者们的重视。笔者通过多年的实践工作,积累了一些经验,本文试通过对多年大树移植实践的总结,提出大树移植的基本原理,并对大树移植方面的问题提出个人见解。

空气中的含菌量减少29%~65%。经粗略测算,一个中等城市每年城市绿地生态系统产生的生态效益折算为人民币接近

100亿元。

据有关资料介绍,乔木与草坪或“大色块”的投资比例约为1∶10,而产生的生态效益之比为30∶1。大树能缩短树木在城市中由小苗到大树的生长年限,让城市居民提前享受到大规模乔木带来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同时优化城市绿地的植物配置和空间结构,最大限度地发挥城市绿地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大树具有较高的叶面积指数和改善生态的功能,在大树移植恢复后,其生态效益将会发挥得更好。大树的移植同时会给下层的植物提供较好的水湿及庇荫条件,有利于中下层次景观植物的发育,提高叶面积指数,并最大限度地发挥有效土地面积的生态效益。大量耐荫植物如常春藤类、洒金珊瑚、八角金盘、吉祥草、虎耳草等在枝叶未茂的小树下生长不良,而在大树浓荫下则可茁壮成长,发挥出较好的立体景观和生态效益。

11.1

大树移植的意义景观意义

树木特别是大规格的乔木,能在短期内提高绿地景观

的时空价值,在城市绿化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城市绿化的骨架,直接关系到城市的景观效果。大树都有几十年生长期,移植后经精心养护并恢复生机可以使新建的绿地历史提前几十年。在景观的空间层次上,高大的树木构成了绿地景观空间的主导者,把景观重点向高层扩展,对扩大绿地的内部景观和提高外部景观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般合理的乔、灌、地被(草)平均比例应为4∶3∶3,目前大多数城市绿地离这一要求有一定的差距。

22.1

大树移植的基本原理及实践可行性大树移植的基本原理

(1)近似生境原理。树木的生态环境是一个比较综合的

1.2生态意义

大树移植的生态意义是指对发达城市绿地的生态而

因素,但主要是光气热等小气侯和土壤条件。移植后的生境优于原生境的,移植成活率较高;反之,一些高山生长的大树移入平地,或将酸性土壤生长的乔木移入带碱性土壤,由于其生态差异较大,成活率也较低。

(2)树势平衡原理。树势平衡是指乔木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根须保持平衡。大树移植首先是伤了根,因此同时必须根据树种的根系分布情况对地上部分进行修剪,使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树势保持平衡。地上部分的过重修剪往往会影响到树木的园林景观,也会影响根系的生长发育(这是因为地下生长所需的物质营养是由地上部分供给的)。因此在实践中地上部分往往要求多留枝叶,但这常常导致地上部分超过地下部分。因此,在实践中要通过养护和一些人工措施来弥补。

言。城市属于生态脆弱地带,因为城市建设多为硬质景观所占据,自然生态遭到破坏,因此大树进城对在短期内恢复城市生态具有积极意义。

城市绿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是通过园林植物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所产生的生态效益来实现的。生态效益的大小取决于绿量,绿量的大小则取决于园林植物总叶面积的大小。因此,应着手于改善城市绿地的植物配置和空间结构,坚持以乔木为主体,乔灌草结构合理,提高绿地的空间结构,增加城市的绿量,使有限的城市绿地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

树木特别是大规格的乔木,产生的生态效益远远大于灌木和草坪等产生的生态效益。据有关树木产生生态效益的测算资料介绍,1hm树木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16t,产生氧气

2

2.2大树移植的实践可行性

(1)大树的相对树龄问题。通常所指的大树胸径一般为

12t;可吸收二氧化硫300kg;滞尘量可达0.9t;蓄水1500m;

3

蒸腾水分4500~7500t。成片树林在调节气温方面,夏季比空旷地低2~3℃,降低噪音26~43dB,削弱风速40%~60%;使

收稿日期

15~100cm。其树龄不过几十年到100年。常见移植大树胸径

在15~50cm之间,这些树龄只有几十年,而其一般寿命在千

(下转第75页)

2008-10-20

《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第22期

与复序乌桕(变种)(Sapiumsebiferum(L.)Roxb.var.multirace-菜;也作观赏植物[4]。

园艺博览

mosumDingetS.Y.Wang)的主要区别:叶大,三角状圆形,

长5~8cm,宽3.5~7cm,先端突长尖,基部圆形,表面浓绿色。蒴果球形,较大。产于河南大别山区;生于山沟、河边、路旁。用途同心果乌桕[4]。

(10)小叶省沽油(变种)(StaphyleabumaldaDC.var.micro-

此外,该区域还分布有河南特有树木:河南杈叶槭(变种)、河南毛葡萄、复序乌桕(变种)、垂枝乌桕(变种)、塔形栓皮栎(变种)等。参考文献

[1]王遂义.河南树木志[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2]戴天澍.鸡公山木本植物图鉴[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1.

[3]丁宝章,王遂义.河南植物志(第一册)[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1981.丁宝章,王遂义.河南植物志(第二册)[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4]

社,1988.

[5]丁宝章,王遂义.河南植物志(第三册)[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

社,1997.

phyllaB.C.DingetT.B.Chao)。省沽油科省沽油属落叶灌木或

小乔木。本变种与省沽油(正种)(StaphyleabumaldaDC.)的主要区别:小叶窄卵形、披针状卵形,较小,长2.4~4.5cm,宽

1.0~2.2cm。产于河南大别山区;生于山沟或山坡疏林中。种

子油可制肥皂及油漆;茎皮可提取纤维;嫩叶及花可作野(上接第70页)

全蔑视自然,忽视地形、表土、气流、水文、森林和植被。用推土机思考,用铲土机规划,不顾现状,无视场地,人类为此已经付出太多的代价,但至今似乎仍没有完全清醒,就如我们仍然在重蹈别人先污染后治理的旧辙。尊重历史,尊重自然,就是尊重人类自己。没有人类,自然已经存在了几十亿年,而没有自然,人类能生存多久?

[***********][***********][1**********]

地“三通一平”前,对优质表土进行保存。场地内如有条件且建设需要用土,可就地中转集中存放,待土建完工后回填至绿地内;若场地有限或无需用土,可就近调配至城镇区域内需土地点。城镇的建设是一个不间断的连续过程,理论上多余土壤能在城镇区域内有效地被利用而不必运到城外,往返运输不但影响正常的城镇生活工作秩序,也造成了能源浪费和空气污染。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一时无法消化,可集中运输至城镇某一指定场所储备起来,作为城镇绿化的调配用土。要实现上述措施,实现土壤的合理利用,必须建立一个信息共享网络,对一个城镇的建设有总体地控制与了解,并能统一协调。

方法。近几年来,城市景观已成为景观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对城郊景观演化序列、城市景观分析、城市景观异质性维持、城市景观规划、城市景观生态过程等都有所研究。

3.2合理调配,建立信息共享网络

目前,中国多数城镇建设处于快速扩张阶段,每年征用

大量农田。建设过程中,由于没有采取相应地合理措施,缺乏整体性考虑,浪费了大量优质土壤。较可行的办法是在场(上接第72页)

格局,从景观整体上协调人与环境、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生物与生物、生物与非生物及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以增加景观的异质性和稳定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多重价值,创造出高效、和谐的人工—自然景观。

[***********][***********][1**********]

6参考文献

5结语

在现有乡村城镇化研究的基础上引入景观生态学思想

和方法,注重小城镇和城镇体系形成发展的生态过程与空间格局的内在联系,或许能为城镇建设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上接第73页)

年乃至千年以上(速生树除外,速生树常不用于大树移植),如香樟(现有2000年以上的古树)、银杏(现有2000年的古树)、雪松、广玉兰、榉树(已有1000年寿命)、桂花(千年左右)、金钱松(近千年)等。若按移植大树平均50年计,与其1000年的寿命比只有5%,可以说50年树龄(胸径在30~

[1]金其铭.乡村地理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

[2]肖笃宁.景观生态学研究进展[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3]王献溥.城市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J].农村生态环境,1996,12(4):

32-36.

——以中山市为例[4]俞孔坚,叶正.论城市景观生态过程与格局连续性—

城市规划,,():[J].199822414-17.

[***********][***********][1**********]

3

结语

(1)园林树木种类繁多,各种乔木都有其移植的特点。尚有许多课题有待于深入研究。本文是笔者近几年来从事园林绿化工作实践的经验体会。所涉及的树种较少,研究有待于进一步深入。

(2)尽管现在有许多种大树移植生根剂,但大树移植成本高,若移植后生长不良造成死亡,反而造成生态资源的浪费。

(3)大树移植后,大树所在地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大树移植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

50cm左右)对一般乔木而言是处于生命的幼龄时期,并不

是树龄过老,而是处于童年期。换句话说,这些树的可塑性很大,并且能在短期内恢复生长。

(2)大树的抗逆性较好。在江南地区大树移植一般均选在秋冬和早春,尤以秋冬最佳,因此时树干的韧皮部积累了大量营养。大树因移植使其根部和枝叶受到损伤后,其体内主要是树干韧皮部积累的营养,可用于恢复根系和枝叶的重建,对不良环境条件(如土壤、温度、空气污染等)抗性较好,具有相对较广的适应性。

4参考文献

[1]奉树成,成敏,陈钢,等.大树引入城市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J].中国园林,1999(2):39-41.

篇2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令园林绿化苗木的产业及花卉产业发展迅猛。但因当前种植面积巨增,有些品种出现过剩的情况,因此,不可盲目发展。城市园林绿化对于建设现代化城市而言尤为关键,因此,园林艺术在城市绿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及作用。

1园林艺术在城市绿化中的意义

1.1城市果树的绿化

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令其对城市绿化的美化标准也逐步提升,不但注重树种的观赏价值,还注重树种的经济价值。城市果树绿化不但能够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还能够净化空气、抑制污染,通过其优美的姿态、芬芳的香气、各种硕果、成荫的绿叶,为人们提供优美的景色。

1.2生态的建设

园林绿化生态建设尤为关键,其不仅能够净化空气、降低污染、吸收CO2及有毒气体,还能够吸附粉尘,具有防风固沙、保护水土、降低沙尘暴发生率以及阻碍荒漠化,降低雾霾、风速的能力。园林绿化通过树木的形态、搭配、颜色,为城市进行“上妆”,提高环境的艺术感,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增加了城市居住的幸福感。

1.3庭院的绿化

小区、庭院是人们生活与居住之所,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品质,在庭院中种植观赏苗木,能够为人们营造健康的氛围,而适宜种植的果树包含了月季、桂花、红梅、黑松等。

1.4改良城市小气候

在炎热的夏季,城市绿化的枝叶构成了浓密的绿荫,将太阳的辐射阻隔在外,降低了地面、墙面乃至其它相邻物的反射热度。城市绿化地段具有较强的蒸腾效果,能够耗费掉60%~70%的太阳辐射能量,因此,可以令城市温度明显下降。

2园林艺术在城市绿化中的作用

2.1烘托城市的文化氛围

通过当地景观特色,有效解决生态自然景观的关联性,因地制宜,打造出具备地方特点、人文性与历史性的景观。将自然环境置于城市景观设计当中,与当地的气候、地形、生活习惯紧密相连,不但可以为子孙后代留下丰富的城市文化,还可以向外国游客展现出更加具备城市特点及历史文化的内容[1]。在植物景观园林艺术中,通常使用大量的本地树种。这是由于本地树种不仅适应性强,有利于生存,而且还由于其较低的成本,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2.2有利于加快生物多样化的发展,抑制自然灾害的发生

园林艺术城市绿化透过种植与管理大量植被,实现生物多样化的发展。自然植被的生长,加快了自然环境的构成,人们通过有意识的种植及造型管理,改善了所有植被的生存环境,加快植物、生物、动物的多样性循环发展。由于城市园林绿化引进了不同物种,依据其生长特征、根系发育情况有效改良了土壤结构及微生物循环,令空气、水、土壤实现了更新氧化,控制了水土流失与环境污染的恶性状况,抑制了自然灾害的产生。

2.3调节温湿度

城市里随处可见高楼大厦,人口尤为密集,令空气流动迟缓,总体温度提高,而绿色植物恰恰可以调节气候的温湿度,为人们带来冬暖夏凉的感受。园林植被透过树枝与树叶蒸发的水分及庞大树根吸收的水分,构成大量水分气流,降低了四周的环境温度。在气温变低时,由于园林植被树荫的覆盖,降低了风速,阻隔冷空气流动,温度提高。由于植被的覆盖,调节了气候的湿度,令植被周围区域的气流湿度显著提升,可以看出园林艺术在城市绿化中的效果尤为明显[2]。

2.4净化空气质量,减少噪音污染

园林艺术在城市绿化中经由其浓密枝叶的覆盖,错落有序的排列,过滤掉空气中的悬浮物及灰尘,有效净化了城市的空气质量。另外,园林绿化还可以将大气内的有毒气体进行吸收,有效阻隔噪音,通过规划设计,令园林绿化的配置能够更加科学,以此降低城市的噪音污染。

3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园林艺术中的绿色植被而言,不仅需要考量到其外观,还需因地制宜,选择一些符合当地的植物,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规划,为人们打造一个健康、绿色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篇3

1.园林艺术的含义与历史溯源 

园林艺术不仅仅是艺术形象的一种,还是一种物质环境。园林艺术是指对城市绿化环境加以艺术手段的处理,是活灵活现的艺术表达形式。通过对花草、景观树、景观石等景物的巧妙搭配,加以合理运用、艺术设计等手法,表现出自然的绿化形象。在改造城市环境的同时,使游赏者触景生情,产生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园林艺术在中国历史文化中源远流长,其完整的理论体系早在明代就在计成所著作的《园冶》中出现。该书后流入日本,被誉为《夺天工》,可见对其评价之高。“造园”这一专用词汇也由此最先被提出。在中国文化土壤上孕育出来的园林艺术,同中国的文学、绘画艺术有着密切关联。园林意境这个概念的思想可以追溯到东晋到唐宋年间。当时的文艺思潮是崇尚自然,出现了山水诗、山水画和山水游记,由此,园林创作也随之发生了重大转变。从以建筑为主体转向以自然山水为主体;以夸富尚奇转向以文化素养的自然流露为设计园林的指导思想,因而产生了园林意境问题。在西方,16世纪的意大利、17世纪的法国和18世纪的英国,园林已被认为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融和各种艺术为一体的荟萃艺术。德国著名的古典哲学家黑格尔(1770~1831年)在他的美学著作中提到:“园林艺术为精神创造了一种环境,是第二自然的表现”。当时,西方园林艺术的表达手法大致分为2种:一种是把自然风景中令人心旷神怡的部分截取出来,拼凑成完美的整体,又不失自然之美;另一种则是以建筑方式来安排自然事物,从大自然中取来花草树木,就像一个建筑师为了营造宫殿,从大自然中取来石头、大理石和木材一样,不同的是,花卉树木是有生命的。如今,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加深,园林艺术的快速发展,艺术风格都在发生惟妙惟肖的变化,使得园林艺术更趋于丰富多彩,日新月异。 

2.简析园林绿化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2.1改善和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目前,城市工业发展十分迅猛,产生了很多工业残渣垃圾,再加上人口、车辆的大量涌入,生活垃圾和尾气等对城市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严重威胁着人们的正常工作生活。在城市建设中,园林绿化对于改善和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首先,可以吸收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消灭各种细菌,起到净化空气的目的。城市空气中含有工业排出的大量废气和有毒气体,例如,二氧化碳、氯化物、氧化物等,一旦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便会危害人民的身体安全,而且城市街道尘土和细菌较多,合理种植和选择绿色植物,可以针对性的预防和减少城市大气污染。其次,可以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土地资源。据相关资料显示,水土流失是我国城市土地环境所面临的主要灾难之一,水土流失导致大量的可耕地面积缩小,土壤水分和营养缺失,环境破坏严重。在城市建设中开展园林绿化,栽培和种植树木植物,能够涵养水源,改善和保护土壤资源,从而缓解和预防水土流失现象。 

2.2预防和减轻城市噪声污染 

随着城市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中工厂建筑随处可见,生产时伴随着巨大的震动声、撞击声十分刺耳,再加上各种车辆行驶所产生轰鸣,城市噪声污染正在日益加重。除了影响人们的正常休息之外,噪声过大还会刺激人们的神经系统,导致人们出现神经衰弱、精神欠佳、呼吸不畅甚至血压升高等不良症状。园林绿化建设中,树冠和枝干能够对这些噪音进行吸收和弱化,若在城市街道两侧或居住地附近种植一些树木,形成树林带,还可以起到隔离噪音的作用。 

2.3可以调节城市气候环境 

由于城市工业较多、人口密集,通常情况下,城市温度远远高于郊区,热岛效应十分普遍。开展园林绿化建设,树木叶面能够对水分进行蒸发,从而降低周围温度,提高空气湿度,冬暖夏凉。因此,园林绿化较好的城市,空氣比较干净清新。在夏季,人们喜欢坐在树下乘凉消暑,而到了冬季,树木可以遮挡大风的侵入,降低风速,使人们感到温暖。同时,城市空气比较干燥,多种植些园林树木,有助于土地水分蒸发并融入到空气中,调节和提高城市空气的湿度,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2.4生态的建设 

园林绿化生态建设尤为关键,其不仅能够净化空气、降低污染、吸收CO2及有毒气体,还能够吸附粉尘,具有防风固沙、保护水土、降低沙尘暴发生率以及阻碍荒漠化,降低雾霾、风速的能力。园林绿化通过树木的形态、搭配、颜色,为城市进行“上妆”,提高环境的艺术感,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增加了城市居住的幸福感。 

3.园林绿化在城市建设中的意义 

3.1随时监测城市环境情况 

尽管城市环境具有专门的监测机构,植物对城市环境的监测作用却不容忽视。由于植物对于生长环境十分敏感,每当城市环境受到污染时,植物生长情况便会出现变化发出信号,例如,叶子变黄、枯萎等,甚至在环境污染十分严重的情况下,植物还会枯死。而城市环境状况良好时,植物枝叶生长比较茂密,花朵鲜艳,因此,植物是监测城市环境的晴雨表,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不可替代。 

3.2展示城市文化特色和魅力 

在城市建设中,园林往往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更为贴近,是历史文化的沉淀和延续,能够很好地展示出当地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特别是园林中选择的植被、山石等更加能够明显地反映出当地文化特色,对于展示城市文化特色和魅力扮演着关键的角色。我国园林绿化具有鲜明的当地文化特色和民族风格,在建设过程中,由于逐渐加入了现代流行元素,使得园林绿化更加具有现代感,符合当代人们的审美观念,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欢迎。 

3.3加快城市化进程 

园林绿化极大地改善和提升了城市的的整体环境和城市魅力,人们工作和生活的舒适度大大提升,吸引更多的人口向城市聚集,使小城市逐渐向大城市转变。园林绿化的发展,使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逐渐增强,更加自觉地爱护环境、爱护公物。同时,人口的大量涌入,为城市快速发展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人才技术,缓解了城市紧张的就业压力,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城市经济迅速发展,加快了城市化进程,促使城市化程度越来越高。 

4.结束语 

当今的园林设计中,通常以植物为主体,结合水体、园林建筑小品和地形等不同的元素来营造出更为人性化、富有历史传统、空气清新、安详舒适的城市环境,从而改善了城市人们的居住环境,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对维持城市环境的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篇4

从目前情况来说,大树移栽已经成为我国城市绿化所使用的重要手段和措施,尤其是针对需要短期内见到成效的城市绿化工程,其作用更加不容忽视。在大树的移栽过程当中,保证树木的成活率是整个城市绿化的一个关键,所以成熟的树木移栽技术对城市规划及园林绿化十分重要。

1 大树移栽对城市绿化的意义

在老城区的改造工程和道路铺设的工程中,难免会遇到大树挡路的现象。有的可以选择避让,有的则没有办法避让,这就需要进行大树的移栽。大树移栽合理地解决了城市建设和城市绿化之间的矛盾,同时在市区重要地段或城市标志性景观地,为加快绿化工程的施工进度,就要移栽已成熟的大树进行绿化。这样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能实现快速满足城市绿化要求的目的。

2 大树移栽所需遵循的原则

2.1 选择相似的生态环境

大树移载的第一步是要选择相似的生态环境,大树在生长的过程与周围的环境形成了一个整体,并要具备包括光照、空气、水分、温度以及土壤等多方面的条件。在进行大树移栽的过程中,如果移植地点的生态环境与大树未移植前的生态环境类似,或是优于原来的生长环境,大树移植后的成活率相对较高,反之成活率就会受到影响。所以,进行大树移栽必须要遵循选择相似的生态环境的原则,不能盲目地去选择树木、树种,以至于不能完成城市绿化的目标。

2.2 保持所需移栽树木的树势平衡

保持树木树势平衡的主要手段就是要保持大树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平衡。因为在移栽的过程中,一般会对大树的根系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和影响,导致根系不能充分地吸收水分。针对这种情况,就要对大树地面以上的部分,进行一定程度上的修剪,以便大树地上和地下部分的生长情况能够保持协调。如果出现为了保持树木的整体形象,而不能采用修剪的办法达到上下平衡,就需要利用人工养护的办法对大树进行遮挡,防止其水分的过度蒸发,使大树达到整体的平衡。

2.3 保证移栽期间大树收支平衡

所谓大树收支平衡,就是在大树正常生长过程中,树叶吸收的养分要大于或等于树木生长过程所消耗的养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大树的正常生长。但是在移栽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还是会影响到树叶对于养分的吸收。这就要求采取一定的措施,例如给大树喷洒叶面肥,挂促进树木生长的输液吊袋,以及对大树的新梢嫩枝进行一定程度上的修剪,以便于更大程度地减少大树在生长期对于养分的消耗,从而保证大树收支平衡。

3 大树移栽过程当中技术应用

3.1 移栽时间的选择

大树移栽必须要选择恰当的时间,这对于大树移栽的成活率影响很大。一般来说,树木的移栽大多数选择在树木的休眠期进行,这主要是因为在休眠期,树木对于养分的需求和水分的蒸发都相对较少。必须选择在冬季的土壤封冻之前或者是第2年解冻之后,树木发芽之前进行。南方由于温度较高,树木基本无休眠期,所以针对城市绿化的需要,就应该选择在雨季的连阴天进行移栽。

3.2 移栽树种的选择

在移栽的树种上,绝对不能为了设计上美观,而选择不利于在本地区生长的树木进行移栽。尽量选择当地的乡土树种,一方面是能减少移栽过程当中的成本,另一方面则能提高树木的成活率,促进城市绿化更好发展。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所选取的树种主要有常绿乔木:榕树、香樟、榄仁等;观花乔木:木棉、风铃木、桂花等;棕榈科树木:老人葵、大王椰子、霸王棕;珍贵树种:黄花梨、沉香、红豆杉等。

4 大树起苗技术要领

确定移栽的树木后,进行起苗工作时就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在起苗之前需要进行浇水处理,以便于周围的土壤和大树的根系联系得更加紧密,从而有效地减少在运输过程中水分的蒸发。②一定要带有根系土球,土球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大树的直径。一般来说,根系土球的大小应该在树干直径的8倍以上。③在进行大树起苗时,还要对大树的阴阳面进行一定的标注,这主要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树木的生理特性,以便于在移植之后,增加大树的成活率。由于有些树木属于无须根系,不用提前断根,随挖随移植,如棕榈科树木。有些根系旺盛的树木最好能提前半年以上断根,这样能促进根口周围长出新根提高成活率,如木棉、香樟、古榕、玉兰等。

5 大树移栽的技术措施

在进行大树移植之前,要进行坑穴开挖的工作。坑穴规格主要取决于移栽时大树所带的根系土球,其坑穴的大小一般是该土球直径的2倍以上。同时在移栽过程中,要注意大树根系的埋藏深度,如果栽植过深,就会产生烂根的现象,栽植得过浅,大树则容易产生倒伏的现象。在我国南方地区多数是常绿树种,在进行移植时埋藏深度应该超过原来树木的土痕3~5cm。

6 大树移栽后的管理

在大树移栽的工作结束之后,为了保证大树的成活率,还要进行一定的日常养护和管理。具体管理方式主要有对大树进行设立支架、定期淋洒水以及合理施肥。设立支架主要是为了防止大树出现倒伏的情况,影响到大树的成活率。定期淋洒水特别要从树冠上淋洒水,这样有利于保证大树的水分及新环境的湿度,促进新枝嫩叶及根系的生长。对大树的施肥,是为了能够充足地保证大树成长所需要的养分,特别是针对于移栽后的大树更要进行此项操作。

7 结语

城市绿化是整个城市建设当中十分重要的一个部分,其在整个城市践行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中起到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目前城市存在的问题是建筑速度明显快于林木的生长速度,这就要求在城市绿化建设的过程中,充分合理地利用大树移栽技术,实现大树转移和大树进城,为我国城市化建设更快更好的发展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篇5

一、绪论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城市化步伐逐渐加快,城镇化水平也稳定提高。但伴随而来的是,自然生态已经受到严重的破坏,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噪声,烟尘等环境污染无时无刻不在损害城市的机体,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因此,如何改善城市生态,保护城市居民赖以生存的环境,已成为普遍关注的热点。近年来,全国各地争创卫生城市、文明城市、园林城市的热情高涨。以美化家园, 改善城市形象, 为城市营造优化美好的生态环境, 正在全国各地城市大规模展开。作为城市的主心骨――道路、道路绿化, 也同样得到重视和发展,并且以它独特的绿色艺术景观魅力,展现在人们的面前。道路绿化,是道路环境中重要的景观因素。道路绿化线,可以使城市连成一个整体,道路绿化类型、形式直接关系到人们对城市的印象。

二、城市道路绿化现状

1.国外城市道路绿化现状

国外对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重视较早。随着经济的发展,为了满通运输及生态环境的需要尤其是在汽车日益增多的年代,行道树的布置形式和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许多城市进行了重新规划,例如巴黎、东京、阿姆斯特丹等。在新的城市规划中,普遍要求增加绿地,以改善和保护环境为目的。近年来,国外城市规划中相继出现“花园城市”、“城市林带”和“绿色走廊”等。

2.国内城市道路绿化景观

我国对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分析与研究工作起步较晚,目前还没有形成比较完整的可操作的标准、规范和实施细则。在城市规划和道路建设可行性研究中,很多情况只做定性分析,缺乏定量依据,或简单地将工业环境影响分析方法套用到城市道路环境影响分析中去,科学性和准确性较差。因此,针对我国的具体情况,研究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和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所包含的内容和范围,提出相应的城市环境改善对策,对我国城市环境保护工作和城市道路事业的健康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长期以来,城市道路绿化景观都作为道路建设的辅助部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很多设计仅仅限于机械地套用标准图,或依照已建成的城市道路绿化照搬,没有考虑城市的区域性特色和功能因素,将艺术语言引入城市道路绿化景观更是极少数。

三、城市道路绿化的生态意义

由于植物固有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使得植物在道路绿化中能起到特有的生态保护作用。

1.遮阴

据史料记载,我国早在公元前五世纪(东周)就在首都至洛阳的街道旁种植列树,供来往行人在树阴下休息。可见,道路绿化的最初形式和人们使用它的最基本功能是遮阴,给行人一个避阴、纳凉的舒适的行走空间。特别是种有行道树的街道, 乔木的树冠具有遮荫降温的功能。当夏天的太阳光辐射到树冠的时候,20%~25%热量反射回天空,35%被树冠吸收。加上树木的蒸腾,作用所损耗的热量,都有助于降温。据有关部门测定,夏季有树荫的地方,一般比没有树荫的地方要低3~6℃。

2.降低噪音

道路绿地、绿带、绿篱还可以起着隔音和降低噪音的作用, 根据有关部门测定资料显示, 通过2m宽的行道树、1.8m宽的绿篱可减少噪音30~40ab。车辆行驶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影响沿线居民的生活,损害其身心健康,绿化植物通过密植形成的屏蔽作用及植物枝叶特有的排列方式,可以有效地吸收声波,降低噪声。树木能减低噪音是因为声能投射到枝叶上被反射到各个方向,造成树叶微振而使声消耗而减弱。例如快车道上的汽车噪音,穿过12米宽的悬铃木树冠,到达树冠后面的三层楼窗户时,与同距离空地相比,噪音的衰减量要大3~5分贝。

3.降低辐射热

太阳的辐射热约有17%被天空吸收,而绝大部分被地面吸收,所以地表温度升高甚多,绿化可以改变地面温度,例如中午在树阴下水泥路面的温度,比阳光下低11℃左右,树阴下地面比阳光直射时要低6.5℃左右。当然不同树种、不同质量的地面在降低气温的作用下,是有不同影响的。

4.调节和改善道路环境小气候

植物在夏天可通过树冠的遮阴,减少太阳对地面的直射,降低辐射能量,通过叶片的蒸腾作用消耗热能,通过绿化廊道的通风形成凉风调节气温;在冬天可通过树冠的阻挡,将辐射到地面的热量截留,防止其向高空扩散,起保温作用,可调节和改善道路环境小气候。

5.保护路面

夏季城市的地表往往比气温高出10℃以上,而通过绿化可以降低地表温度,因此道路绿化在改善小气候的同时,也对地面起了保护作用。同时道路绿化还可以改善地温,防止路面老化。据测,树阴下道路路面温度比路面温度在夏季可降5-7℃,冬季可增高1-3℃,从而减弱路面老化程度,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

6.吸收粉尘植物

特别是树木对粉尘有明显的阻挡、过滤和吸附作用,由于树木有强大的树冠,叶片分泌黏性的油脂,使得树木具有滞尘作用。据测算,1 公顷城市道路绿树一年可吸收各种灰尘达300~1200kg。许多树叶有较强的吸尘能力,如榆树每平方米叶面积吸尘量为3.03g,夹竹桃的吸尘能力更强,达5g 之多,每公顷云杉滞尘量为32t。

道路绿地犹如过滤器,可以减低尘埃、净化空气。根据有关资料显示, 长沙市绿化街道上,距地面1.5m的高处,含尘量比没有绿地的街道上含尘量低56.7%。而显著的是草坪, 草坪的飘尘浓度仅为地面的五分之一。

四、结语

城市道路的绿化不仅美观了城市、净化了空气,而且为人类自身带来健康。搞好城市道路绿化队增加城市绿地覆盖率,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6

中图分类号: S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屋顶绿化在绿色建筑中的特点

屋顶绿化是一种新型的种植技术,它脱离了传统的地气式种植技术,在天台,阳台,墙体或其他地方进行绿化的一种技术。相比传统技术,它具有一下几点特点:第一,与大地隔离,土质也是脱离地下毛管水,没有地下水上升作用的土质。因此,种植的土层薄,温度幅度大,植物根本易受到冻害。第二,净化空气,减弱噪音,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因此他可以使空气的质量提升,做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屋顶绿化还有加强屋顶隔热效果,改善小气候的特点,由于屋顶的绿化使得降低了建筑物顶部温度,而气温降低后,建筑物内部的空调用电量也可降低,绿化后的屋顶被人们比喻为冬暖夏凉的“绿色空调”。再者屋顶绿化还可以保护建筑物,并延长建筑物寿命,屋顶绿化后,减少了紫外线的直接照射,减轻了阳光暴晒引起的热胀冷缩对建筑物基本构件的影响,并对防止建筑物产生裂纹、保护建筑物防水层、屋面等起到良好的作用。据有关报道显示,屋顶绿化比没有绿化的屋顶寿命延长约3倍。

2 屋顶绿化在城市园林中的作用

屋顶绿化不仅对美化环境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还具有很多的实际功能。首先,屋顶绿化可以有效提高屋面保温层的保温隔热效果,改善室内温度,以往住宅楼的顶层都是保温盒隔热效果最差的位置,但是通过屋顶绿化的改造后,其室内环境能够明显改善。据有关资料显示了,有绿化的屋顶室内温度夏天可以降低2至5摄氏度,冬天可以提高2至5摄氏度。这样不仅能够给住户营造一个更加舒适的居住环境,还能有效的减少空调的能耗和使用,达到低碳、节能、环保的目的,可谓是双赢。

第二,屋顶绿化能够对建筑物起到保护作用,尤其是在夏季太阳光照强烈的情况下,可以使得建筑物免受高温和紫外线等的损害,有利于保护屋顶材料,从而延缓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屋顶绿化作为城市绿化的一部分,可以在节约土地资源的同时,增加城市的绿化面积,有利于改善城市热岛效应,保护城市生态环境,还能够同时提高城市绿化率和景观生态性。屋顶绿化上的植被能够有效的保存雨水,不使其直接流入城市的排水系统,减轻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压力,据调查,经过绿化的屋顶能吸收并储存6%的雨水。屋顶绿化能有效降低空气中漂浮的尘埃和烟雾,达到净化空气的效果,提高空气质量。经过绿化的屋顶能吸收空气中30%的粉尘。如果一个城市的屋顶绿化率达到70%上,城市上空二氧化硫含量将下降80% 。

3 对于屋顶绿化的研究

屋顶绿化在城市绿化中占有重要作用,他的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屋顶绿化是一种不占用土地的空中高科技绿化形式,它与露地造园和植物种植的最大区别在于屋顶绿化把露地造园和种植植物等园林工程搬到建筑物或构筑物之上。其取得了多方面的研究进展。屋顶花园需要一定的管理和维护,因此在建置时就要考虑以后管理的方便和节省。屋顶绿化是要为人们提供优美的游息环境,因此屋顶绿化也要突出美的特点。绿化设计必须严格以建筑结构荷载标准值为依据,合理布置屋顶绿化的景观景点,材料要多采用轻型材质,减轻荷载重量。

屋顶绿化能否创造出优美的风景和环境,主要取决于植物种类及其生长状况。植物只有与屋顶生态环境相符合,才能够生长得更好,达到绿化效果。屋顶具有光照强度强、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等有利于植物生长的条件;同时也存在土温、气温变化较大,土层薄等一些弊端。因此,在植物选择上也有一定的要求。总之,屋顶绿化要使用须根较多、水平根系发达、能适应土层浅薄要求的植物。屋顶绿化场地狭小,因此在选用植物时,应切实估计其生长速度及充分成长后所占有的时间和空间,以便计算栽植距离及达到完全覆盖绿地面积所需时间。选择生长缓慢、耐修剪的品种,可以节省养护管理费用;在进行植物选择时要考虑周围建筑物对植物的遮挡。

4 屋顶绿化在绿色建筑中的设计原则

在设计原则中,首位其一的是安全,屋顶花园能否建造的先决条件是建筑物是否能安全地承受屋顶花园所加的荷重。建筑物的承载能力,受限于屋顶绿化下的梁板柱和基础、地基的承重力。屋顶花园对屋顶增加的额外荷载对建筑的安全影响很大,对于原屋顶结构设计已考虑屋顶绿化设计时,可在设计的安全荷载内进行屋顶绿化。实用”是屋顶绿化的根本,建造屋顶花园是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为人们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和休息场所。以绿化作用为首,以功能作用为辅,既要保证足够的绿化量,又要能满足相应的功能要求,切不可华而不实,使屋顶绿化成为屋顶的鸡肋。

“景观”是屋顶绿化的亮点,屋顶绿化不仅是改善城市环境,也为人们提供优美的游息环境,丰富建筑的空间。因此,其观赏性要求较高,在景观设计中要求体现细腻、精致,达到精品的效果,同时要考虑不同角度的观赏效果,包括屋顶视线、邻近建筑视线、地面视线等角度的观赏,因此要充分发挥透景、障景等造景手法。、“稳定”是屋顶绿化的保证,建筑屋顶立地条件恶劣,其中以温度、风、水、土壤状况对绿化影响最为明显,容易引起植物枯萎、死亡,破坏绿化景观,因此对屋顶绿化需要充分考虑各项环境因素对绿化的影响,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保护,确保屋顶绿化能稳定持续发展。

5 屋顶绿化类型及选择

对于屋顶绿化的类型有很多种,其中简单式绿化主要根据建筑物荷载比较小的特点,利用草坪、地被、小型灌木和攀缘植物进行的屋顶覆盖绿化。往往不需要单独设置灌溉系统,只靠自然降水就可以解决植物养护问题。现在多采用景天科植物,植物品种单一,造价低,易管理。庭院式绿化即常说的花园式屋顶绿化,适合建筑静荷载≥500 kg/m2的建筑物。植物选择的种类比较丰富,灌木或者乔木均可选择,还可以采用乔、灌、草结合的复层植物配置方式,这样可以产生较好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造价较贵,需要定期管理,维护人员要有专业的管理知识。庭院式屋顶绿化效果非常好,完全做到了把地面的园林绿化成功运用到“空中”,实现了“空中花园”的设想。

屋顶绿化在选择上能否创造出优美的风景和环境,主要取决于植物种类及其生长状况。植物只有与屋顶生态环境相符合,才能够生长得更好,达到绿化效果。屋顶具有光照强度强、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等有利于植物生长的条件;同时也存在土温、气温变化较大,土层薄等一些弊端。因此,在植物选择上也有一定的要求。在植物类型上应以草坪、花卉为主,可以穿插点缀一些灌木、小乔木。屋顶绿化一般使用植物类型的数量变化顺序应是草坪>花卉>地被植物>灌木>藤本>乔木。种类选择上应以阳性喜光、耐寒、抗旱、抗风力强的植物为主,如佛甲草、木香、合欢、紫薇、红叶李、夹竹桃、丝兰、月季、迎春、黄馨、、半支莲等。

屋顶绿化的植物选择相比普通的园林绿化有所差异,因为相较于地面绿化,屋顶绿化有着温度高、风大、土层保湿性能差、光照足等特点。首先,屋顶种植的植物应选择30至40 cm的浅根系植物,且植物高度不超过2.5米为宜,体量要轻,这主要是考虑到屋顶绿化给建筑带来的荷载负担以及根系生长对防水层造成的不利影响。其次,屋顶绿化的植物应该以草本花卉、草坪与地被植物、低矮灌木或小乔木、攀援植物等为主,因为这类植物不仅有助于室内的保温隔热,还能够起到很好的美化作用。屋顶绿化时应选择喜光、抗风、耐旱、耐高温、生长慢的植物。以乡土植物为主,选择观赏价值较高又实惠的植物进行布置。

【结语】:屋顶的绿化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屋顶绿化的发展也逐步变成衡量城市化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对于屋顶绿化的研究与发展成为城市绿化的重要任务。我们要科学、合理、规范城市屋顶绿化建设,提高城市园林绿化质量,改善我们居住环境,做到真正的绿色生活。

【参考文献】:

[1] 陈清华.关于提倡和发展城市屋顶绿化的提案[J].中国科技产业,2008(4):68-69

篇7

中图分类号:K928.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生态环境建设对于维护人类生存环境,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备受社会广泛关注。特别是在城市建设发展进程中,绿色植物所产生的生态效应,对维护城市生态平衡,促进城市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 园林绿化在城市建设中的主要作用

1.1净化空气

植物是环境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调解者,在光合作用时,吸收二氧化碳,呼出氧气。虽然植物进行呼吸的时候也消耗氧气,但其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是呼吸作用消耗氧气的20倍,所以城市中的绿地被比作城市的“绿肺”。绿色植物对人类的生存具有重要的价值,据资料表明,每公顷阔叶林每天可吸收二氧化碳1000Kg,排出氧气750Kg;生长良好的草坪每天每公顷吸收二氧化碳360Kg。通常木本植物较草本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强,阔叶树较针叶树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强。

1.2吸收有害气体

随着工业的发展,人类向大气中排放的物质种类越来越复杂,数量越来越多,造成了对大气的污染。大气污染包括多种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氮、氯化氢、氯气、氟化氢等。人吸入有害气体后极易患气喘、咳嗽,进而使机体抵抗力减弱,诱发各种疾病,严重时会导致死亡。

1.3滞尘作用

大气中除有害气体外,还有烟尘、粉尘等的污染。尘埃还使有雾地区雾情加重,使空气透明度降低,并大大降低日光中的紫外线含量。园林树木浓密的枝叶像一个滤尘器,对烟尘及粉尘有明显的阻滞、吸附和过滤作用,可减少空气中的浮尘。蒙尘的枝叶经雨水冲刷后又能恢复滞尘功能,使空气变得清洁。

1.4减弱噪音

噪声是城市的一大公害,其危害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当噪声超过70dB时,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长期处于90dB以上的环境中人们就产生失眠、神经衰弱,严重时可使人的动脉血管收缩、引起心脏病、动脉硬化等。园林树木对减弱噪声的作用很明显,树木的枝叶就像消音板一样反射、吸收部分声波,使其减弱并逐渐消失。可减弱城市的噪音,是市民生活的天然隔音屏障。

1.5改善温度条件

园林树冠能遮挡阳光,吸收太阳辐射热,起到降低小环境温度的作用,所以夏季人们有“大树底下好乘凉”的感受。行道树一般降低温度2.3-4.9度,成片栽植的苗木,不仅能降低林内的温度,而且由于林内、林外的气温而形成对流的微风,使降温作用影响到林外的环境。

1.6改善空气湿度

园林树木可以通过蒸腾作用,把吸收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从叶片扩散到空气中,使空气湿度增加。种植1公顷树木,每年可蒸发500吨水。因此,一般树林中空气湿度较空旷地高7%-14%,同时有林地较无林地雨量多20%以上。降雨量的增加又可提高空气湿度和清新度,增加土壤含水量和径流量,众多小气候的改变将会影响区域气候 的改变,从而使当地生态环境得以改善。

1.7防风固沙

大风会增加土壤中水分的蒸发,降低土壤水分,造成土壤风蚀,严重时可埋没城镇和农田。银川市地处植被稀少的西北地区,沙化现象严重。要从更本上解决沙尘暴问题,必须通过减少人为破坏,进行植树造林。

1.8控制水土流失,涵养水源

树木具有很强的保水能力,其参差的树冠可滞留雨水,减弱雨水对地面的冲击度;林地内疏松的枯枝落叶层,良好的土壤结构、庞大的根系有利于水分渗透剂蓄积,能有效地防止水土的径流和对土层表面的冲刷。

1.9美化城市环境

园林树木是构成园林的要素,是园林造景的主要材料。园林树木种类丰富,既有人们能直接感受道德直观美,如树冠、花、叶、果等,又有需要通过联想产生的寓意美、意境美,还有人们通过树木的绿色可感受到得抽象美。因此,深入 不同树木的观赏特性,对更好地利用园林树木,提高园林的品位与境界,具有重要的意义。

3.如何保障城市园林绿化生态效益的具体措施

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对于保护人们的生态资源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塑造城市良好形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那么,如何保障城市园林绿化生态效益呢?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3.1、科学规划,有效管理

城市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保障核心内容就是园林树木的栽植,要建构与当地生活环境气候相适应的植被地,合理的进行规划,充分发挥本地的自然资源优势,因地制宜,适地适树,把城市的品位、城市的格调、城市的特色,高档次地创新地塑造出来。然后就是要加强绿地的管理养护,一个城市园林水平主要体现在绿化管理上。在具体的绿化管理过程中,要要根据植物本身的生物学特性、苗木状况和用途科学管理,合理协调水、肥、土壤、植物修剪等影响植物生长的各种因素,使植物有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保证绿化苗木的健康状况,从而提高绿化效益。

3.2健全法制,依法护绿 在园林绿化建设管理上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严肃性、权威性和延续性,积极推进城市永久性绿地的划定工作,完善城市绿地管理实施办法,并加快城市绿化建设的立法进程,加强城市绿化执法管理,用法律法规来规范城市绿化保护、建设与管理的各个环节,实现依法兴绿、依法建绿、依法管绿,保证城市。

3.3加强宣传,人人参与

搞好城市园林绿化不单单是园林绿化工作者个人的工作,更是全民需要参予的工作,要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教育、专业教育,积极搞好社会公众教育,经常性开展义务植树活动,让广大的市民朋友们、企业朋友们以及各类的民间团体都能够积极参与到城市园林绿化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活动中来,以获取全社会的共同关注,从而充分发挥城市绿化效益的技术保障。

篇8

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许多国家已把园林绿化作为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认识到园林绿化在城市建设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通过运用园林绿化所使用的树木、花草等,合理布局组成植物群体,从而发挥出与人类的生存、生活、生产有着密切关系的多种功能。

一、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城市园林绿化规划管理缺位

通常而言,城市环境质量的高低在相当程度上是由园林绿化质量好坏决定的,而城市园林绿化的科学布局即规划设计则成为二者质量控制的源头所在。现阶段,尽管我国多数城市均已编制了园林绿化规划,但由于缺乏宏观建设的长远性、科学性的理论指导,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在规划编制与实施上往往出现脱节的现象。尤其表现为规划绿地受到单位或个人的侵占而使园林绿化事业发展滞后于城市现代化进程,难以达到居民游憩出行和绿地生态保护的客观要求。譬如,城市绿化格局规划应严格遵循城市景观生态规划原则,从气候、地质、水文及绿地格局做多方面解析计算,结合整体用地性质加以确定。

2、园林绿化管理体制落后

现阶段我国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体制仍沿袭计划经济时代的管理方式,园林绿化规划、建设与管理仍表现为各自为政,缺位或错位的情况时有发生。部门联动、协调管理的机制尚未得到有效调整。如:各开发区、企事业单位等部门的园林绿化工作自成体系,未得到全局性、规范性的管理,职能部门难以在维护整体绿化环境的工作中发挥积极的综合协调作用。同时,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工作方面尚未建立起健全的绩效评估机制,未列入政府的重要工作议程;且《城市绿化条例》、《园林绿化技术规程》缺乏地方性配套绿化法规,而使园林绿化管理部门难以做到依法治“绿”,出现扩绿无计划、绿地不落实的现象。由此带来园林绿化管理工作在部门权威与监督管理方面难以切实履行其公共管理职能,工作后劲不足。

3、园林绿化管理理念和实践落后

从当前的实际情况看,众多政府部门在口头上宣讲生态环境是“生存之本,重中之重”,但实际上并未对园林绿化管理在生态型城市建设中的地位及作用形成准确认识。如城市整体园林绿化建设常常与城市总体规划不相协调,表现为绿地预留面积比例低。县城一级开发区中,最明显的是商住小区,绿地面积大多数只有5%-10%,达到20%的凤毛麟角,与30%的标准相去甚远;归根到底就是利益问题。地贵了,绿地就缩水了。草坪建设与乔木栽植不相匹配,人造景观建设破坏绿色植被,绿化的综合生态效益让位于景观效益,一些景区把原有的林木植被伐掉来投资硬质景观,建景观亭廊,甚至庙宇等等,结果是投资翻倍,绿化综合生态效益却下降了。

4、园林绿化管理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升

园林绿化事业长期以来在城市规划工作中处于弱势地位,兼具园林常识与管理技能的专才极为匮乏;园林机械设备落伍;对技术性较强的绿化植物规范养护管理工作,也仅有少部分技术人员可达到操作规程标准,大多数的一线绿化工人,几乎都是没有受过任何专业培训的民工,这些都严重影响到了绿地植物预期的景观效果。此外,在行政执法方面,管理人员因长期沿用以罚代管、以罚代教的“懒政”行政处理手段,未尽到园林部门应尽的督促教育职责。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1、社会原因

近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 各地城市具备了一定的财力、物力来进行美化建设, 并且不同程度上急于展示自己的实力和形象, 但是有限的实力和理论认识上的差距使各地城市难以深层次进行优化和改造, 造成了城市建设以表面美化为主。

2、体制原因

城市的管理者和决策者急于通过城市形象的改变来树立城市的新形象。在城市建设方面, 如果真正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和生态效益, 难免耗资巨大且见效缓慢。于是城市建设决策者在短期内迅速改变城市面貌, 显示实力的目标驱使下, 大量建造城市广场和景观大道, 虽然美化了城市, 但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资源的浪费。

3、人为因素

城市的决策者和专业人员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 往往没有深入了解西方现代景观生态规划的理论。在实地考察中, 看到的主要是各大城市的中心广场、大道、市政及公共建筑, 如巴黎的景观大道, 美国华盛顿中心纪念性绿带。对比国内城市的环境状况, 这些公共设施带给参观者非常强烈地视觉冲击,而事实上, 这些城市景观多数是百年以前规划设计思潮的产物。决策者和设计者忽视维护自然生态过程的重要意义和城市中自然绿地的美学价值, 认为必须对城市绿地进行相应的“设计”, 这也是审美观念的局限性。

目前, 我国南方城市建设中, 对于绿地系统的格局缺乏系统考虑, 实际绿化过程中, “建筑优先, 绿地填空“的现象非常严重, 大量绿地用作填补建筑间不适合建筑用地的空隙, 而对绿地系统本身的结构性和系统性缺乏考虑。在设计中, 具有一定规模, 能发挥生态作用, 保护生物多样性, 疏导、净化空气的绿地斑块和廊道很少。同时, 对于园林绿化格局地分析, 主要用一些描述性的语言来说明城市的绿地分布。如常见的“楔形系统”、“绿环式系统”等, 布局规划中缺少对城市园林绿化格局的定量分析和城市生态过程的实际考虑。

三、完善我国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水平的对策与建议

1、城市园林绿化规划管理要规范化

城市园林绿化规划是伴随着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工作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完善起来的。城市园林绿化规划既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知识的综合性学科,又是一项引导城市园林绿化的政府行为一种鼓励公民参与的社会运动。它的制定一方面要具有综合性、权威性、前瞻性、阶段性、区域等特征。另一方面要依据国家城市发展和建设的方针,经济技术政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远规划与区域规划; 城市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和建设条件来编制。

2、政府实施城市园林绿化规划管理

城市人民政府依法律授权负责组织编制和实施城市园林绿化规划,体现为依职权的主动行为和依申请的控制、引导行为。政府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城市规划,组织编制城市园林绿化规划,以使城市园林绿化规划进一步深化和具体化,从而可以付诸实施操作。政府通过财政拨款及信贷等筹资手段,直接投资于某屿城市园林绿化规划所确定的建设项目,如城市公园建设与改造,城市街路与广场建设与改造等,以体现其规划所确定的城市性质和职能。

3、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体制要现代化

在体制上进一步完善分级分权管理,重点是梳理关系,管理重心下移,调整职能配置,强化职权利挂钩,从而构筑起上级政府管理的,下级政府不管,条管的,块不管,但以块为主的格局。同时,对块与块,块与条边界模糊的领域建立一种磋商和协调机制。

4、城市园林绿化管理要法治化

(1)坚持“以法治绿”的原则。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必须强法和执法。管理法规要完善。并要严格执行,依法办事。管理监察队伍,要知法,执法,守法,敢于管理、善于管理,各级管理园林绿化主管部门,要克服“以权代法”、“以人代法”的倾向,从人治转向法治轨道。

(3)要加快出台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法律,法规,健全城市绿化管理法律法规体系,依法加强管理,走依法治绿之路。“十一五”期间,我们要在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方面,初步形成与国家法律法规相衔接的、比较完善的现代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法规,规章框架,形成和进一步完善严格、规范、文明的执法制度和依法行政的工作程序及监督机制。

参考文献:

篇9

【引言】:

城市的发展常常伴随着其中生态环境的破话,如城市热效应的出现,即城市内的温度常常比周围地区的温度要高,这不仅是因为城市的人员聚集,还因为城市的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而对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进行建设和规划,则可以很大程度上改善此类问题。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进行规划可以改变城市内的生态环境,将城市中的所有植被连接成为一个整体,使园林和绿地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努力改善城市中的各种环境问题,没有绿色植被的城市会显得城市非常没有朝气和生命力,不利于居民们的生活和居住,而对园林绿地进行系统规划,对城市和居民来说有着十分有利的影响,也是响应国家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号召,因此对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适宜度进行分析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对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概述

1.1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城市园林绿地系统是对城市进行保护的环保系统,其中包含城市中的各种植被,如园林、绿化带等,不同区域的植被相互连接相互影响,是城市获得生态保护的绿色屏障,对于城市的经济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对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进行建设是从根本上保证城市生命力的一项基础工作。

1.2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作用

1.2.1可以调节城市的生态环境。众所周知,人们吸入的是氧气,呼出的是二氧化碳,而植被则吸入的是二氧化碳,呼出的是氧气,对城市原理绿地系统进行合理的规划,则可以保证整个城市的氧平衡,氧气是人们生存的必要条件,人在缺氧的状态下会产生多种不适,如头疼、耳鸣等现象,因此保证城市的氧平衡是非常有必要的,地球上的氧气有五分之三是有森林供给的,由此可以看出植被对保证氧平衡的重要性,并且植被不仅能吸收二氧化碳,一些植被还可以吸收一些对人体有害的有毒物质,净化城市的空气;对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可以减少城市的土地,避免城市中出现水土流失的现象,园林绿地对于防风防沙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尤其是在城市周围种植大量植被,还可以有效避免沙尘暴对城市的侵袭;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科学规划不仅可以净化地面上的城市生态,还可以对城市的地下水进行净化,植被可以吸收水中的许多有害物质,减少水中细菌的数量,城市中足够的植被可以减少城市地下水十分之九的细菌含量,真正保证城市居民的用水健康;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科学规划还可以调节城市的温度和湿度,植被体内水分的蒸发会带走大量的热度,从而降低城市内的温度,并且植被的存在可以减少阳光的直射,减少了树荫下的蒸发量,对城市的湿度进行了调节;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科学规划还有减少城市噪音的作用,植被有很好的吸音作用,在缺乏植被的地方,其噪音是有植被地方的五倍之多。

1.2.2可以促进社会人文的发展。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科学规划,各大小公园的建设以及小区内绿化的建设,增加了城市居民休闲娱乐的场所,使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之余,可以走出城市的喧嚣,感受自然的宁静,同时是社会人文得到了发展;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科学规划还可以改变城市的生硬的形象,城市园林绿地给满是高楼建筑的城市带来了很多生机,尤其在景致优美的城市中生活,可以使人们的心情更加愉悦,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规划和建设水平,标志着城市文明的发展程度,也是社会人文体现的一种方式。

1.2.3可以增加城市的经济收益。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规划和建设,使城市中的人们多了许多逛逛游览的地方,一些地方收取一定的问票,增加了城市的经济收益,城市可以将这一部分收益直接应用于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维护和建设当中去,努力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2、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适宜度分析

2.1绿化规划观念的适宜度

绿化用地面积,力求公共绿地分层次合理布局,要根据当地情况,分别采取点、线、面、环等多种形式,切实提高城市绿化水平。要建立并严格实行城市绿化管制制度,现代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一般要包括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层次,以便分别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与详细规划。城市绿地系统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是要对城市生态、绿地现状与发展条件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在区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等指导下,进行城市园林绿地的空间布局,促进城市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发展。应当贯彻生态优先、绿地优先、开敞空间优先的原则。城市规划要注意保持合理的建成区组团规模、隔离绿带宽度和中心绿地的大小。

2.2绿化规划管理的适宜度

现代城市的发展,要求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建设,从静态的被动管理模式转变为动态的实时管制模式。其重大意义,在于解决城市绿化建设所涉及的用地矛盾、利益品衡等复杂问题,尽量放在城市绿化规划与管理过程中解决,从而大大提高绿地系统规划的可操作性和法律地位。绿地管理要涉及的现实矛盾和问题较多,通常需要与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和控制性详规配合编制,从而保证城市规划依法审批和实施动态管理中合理的层次性。如果确因实践需要,必须在城市绿地中同时考虑满足多层次的规划需求,使各层次的规划内容相互联系,突出重点,既与城市总体规划配套衔接,也使绿地管理内容得到适当表达并留有余地。

【参考文献】:

篇10

中图分类号:S73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11-0061-01

随着我市新区的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我市的绿化建设也在发生着史无前例的翻天覆地变化,目前在全国绿化覆盖率的增长率排名首位。但在这快速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足之处和应避免的问题。

1 缺乏立体绿化

立体绿化是指在各类建筑物和构筑的立体面、屋顶、地下和上部空间进行多层次、多功能的绿化和美化。在园林建设中进行立体绿化可以丰富园林绿化的空间层次,拓展城市绿化空间、美化城市景观、减少热岛效应等。

1.1 植物配置方式

1.1.1 道路绿化配置。公路绿化至关重要,主要包括隔离带绿化和人行道绿化。公路隔离绿化要有严格的高度限制,绿篱高度一般不应该超过0.7 m,北方常用的有丁香、珍珠梅、红瑞木、黄刺玫、连翘。各类花有鸡冠花、串红、月季、波斯菊等类。人行道两侧可用乔木树种种类较多,如垂槐、馒头柳、山桃、国槐、北京杨、青杨、新疆杨、金叶榆、小叶女贞等

1.1.2 假山石头绿化配置。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园林中假山和石文化的应用不断增多,光秃的假山石头,会让观赏者感觉到乏味。园艺工作者可以藤本攀援类植物对其进行立体绿化,常用的藤本攀援类植物主要有爬山虎、五叶地锦、三叶地锦等。

1.1.3 门庭绿化配置。门庭绿化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常用的立体绿化主要草本是、彩叶草、等;主要小型乔灌木有女贞、月季、碧桃、海棠等。

1.1.4 墙体绿化配置。墙体绿化是一个新领域,在中国的应用前景巨大。一般在墙角设置种植槽,种植攀缘性植物,用木架、金属丝网等辅助植物在墙面攀缘,经人工修剪,将枝条牵引到木架、金属丝网上,使墙面绿化。常用到的攀援植物有牵牛、地锦、野山葡萄等。阳台、屋顶的绿化方式较多,可以设种植槽,也可以用花盆种植。一般以盆栽植物为主,可应用的绿化种类较多,如仙客来、杜鹃、仙人掌、海棠、月季、等。

1.1.5 立体绿化养护较为复杂,如何能提高其稳定性,需要园林设计者和园艺工作者共同努力。园林设计者要充分考虑到如何进行植物配置,首先应用到的植物要适应环境,其次所配置的结构要有足够的稳定性。园艺工作者在工作中应该尽心尽力,对植物病虫害及时防治,对生长不良的植株应及时处理,缺株的及时补苗。园林中的立体绿化意义重大。

1.2 要注重苗木的成活率

1.2.1 种植密度。在道路两旁或在公路的隔离带绿化中要注意苗木的种植密度:种植密度太大苗木的养分竞争力大、透气性差,导致苗木的大量死亡,反之苗木的密度小会影响美观。

1.2.2 要设专人进行管护,防止人畜危栽和病虫害防治等工作,并及时浇水保墒,以提高苗木成活率,促进苗木的正常生长。新植苗木及未成林,要及时做好补栽和病虫害防治等工作,促进苗木的正常生长。

2 保护乡土植物,维护生物多样性

乡土树种是构成地方性自然景观的主角,也是反映地区性自然生态特征的基调树种。在自然条件下,很多的乡土植物都能自行繁衍生长,即使采用人工繁殖,由于乡土植物对环境极强的适应性,对土壤、水分、管理要求不高,它的育苗成本较低,能极大地降低城市绿化的成本。要保护乡土树种及区域性稳定植物群落的组成,有节制地引种,积极引入易于栽培的新品种,驯化观赏价值较高的野生物种,丰富园林植物品种,形成色彩丰富、多种多样的景观,从而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

3 城市绿化实用性不高

隔离带一律用多种灌木花草做成多姿多彩的造型,不能遮阴、挡光。

4 因地制宜,构建地方特色城市绿化

城市绿化应该有自己的特色,没有鲜明特色的城市绿化是缺乏个性的,而缺乏个性的城市绿化就必然缺少影响力、感召力和独特的魅力。绿化强调城市绿地系统的连续性、整体性,城乡一体发展的大绿化。绿地在城市。

5 发展节约型城市绿化

篇11

一、乡土植物的概念

乡土植物,就是指本地区原有天然分布的植物种群。这些植物种群经过长期的淘汰和选择,已能很好的适应当地的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其自然分布、自然演替,也已适应了当地的生存环境,有很高生态价值和很大的经济价值,因而在城市绿化中它们应是优先考虑的对象。

二、乡土植物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乡土植物适应性强,因而易种、易活、易管、抗旱。乡土植物的存在是自然界长期选择的结果,因而对恶劣环境有较好的适应性,在种植、生长和养护的各个环节上比外来种能更好的适应当地的环境,比如杨、柳、榆等广泛分布在西部的植物,不但适应性强,而且大家对其习性、特征比较了解,栽培技术方面也比较成熟;

(二)由于种源取自本土,乡土植物适应性强、抗病虫害能力强,经营乡土树种的费用较低风险比较小。根据资料显示,外来树种的养护成本约是土生土长的地被养护成本的3倍。因此乡土植物在这方面的作用对于经济欠发达的西部省区尤为重要。近年来,虽然绿化经费占城市建设总费用的比例逐年上升,但对于越来越大的城市建设规模,越来越高的绿化质量要求,现有经费依然是捉襟见肘,大量的经费用于引进会加重这一矛盾。因而不喜洋厌土,在绿化建设中扎扎实实的求助于乡土植物无疑是一个好办法。

(三)乡土植物资源丰富,可以从多方面满足园林绿化中的要求。比如新疆塔城野生及常见的栽培树种中,有许多优良的乡土树种生长在深山老林中尚未得到开发利用,例如:塔城托里县果子沟里的野果林和甘家湖的梭梭等植物既有很好的适应性,也有很好的景观效果,应该尽快开发利用这些资源。(四)具有一定规模的健康稳定的乡土植物种群可以抵御外来种人侵,保护生态安全。

三、乡土植物的开发和利用

开发利用乡土植物,要符合当地的情况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一)是我们对乡土植物要有正确的认识,加大对乡土植物的宣传,不要盲目追求时尚,过于浮躁,急于求成,而将乡土树种冷落一旁,弃之不用,使得乡土树种被埋没,甚至被毁损。而是要在城市绿化中利用具有地方特色的乡土植物,使得自己的城市有更加鲜明的特点和个性;

(二)是建立塔城地区的乡土树种资源研究交流系统,集中多方力量,有计划地开展塔城梯地区乡土树种植物资源的调查、收集、保存和利用工作。要有针对性的对城市的资源进行调查。从动植物种类、群落结构、经济价值等方面进行考察,对乡土植物资源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三)是立足有群落结构,在城市绿化中做到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合理搭配,建设中应考虑人工营造与自然生长的完美结合,最终建成近自然的林地,使乡土植物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

(四)是科研单位要研究多种乡土树种的栽培、繁殖、生产和应用等技术攻关,培育适宜本地生长环境的新品种。生产应用部门在引种驯化方面要做到“种质资源开发利用,不基于毁了森林,绿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原则。选择那些生长迅速,抗病虫害能力强、有经济价值的乡土树种,采用苗床技术。容器育苗技术,组织培养技术等方法大量培育幼苗。

篇12

中图分类号:TU98 文献标识码: A

Urban green space system planning based on the "Three Suitable"

Abstract――Nowadays, the study city location, the intensified urban development trends, people increasingly high requirements of urban development, "livable", " industrial ", " tourist " the " Three Suitable " new town development concept is came into being in such a background. Of urban green space system planning in this mode, help to improve the urb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ighlighting the geographical characteristics, enhance competitiveness, to lay a good foundation for the green " Three Suitable" ideal city goals.

Key words ――livable; industrial; tourist; urban green space system planning;

1.“三宜型”城市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当今社会,关于城市定位、城市发展动向的研究日趋深入,各高校、研究机构都对城市发展的方向提出了建设性意见,涵盖了城市发展的各个方面,人们对城市发展有着更为迫切需求,“宜居”、“宜业”、“宜游”的“三宜型”新型城镇发展理念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宜居”、“宜业”、“宜游”三者既互相依存,又互相促进。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城镇把建设“三宜型”城镇作为新型城镇发展的首要发展目标。

2.“三宜型”城市的内涵和特征

2.1“三宜型”城市内涵

从“宜居”城市研究来看,其中心思想是打造稳定经济发展与良好人居环境的新型城市。 “宜居”作为一个传统城市规划概念,既包含舒适的人居自然环境,也包含特色的人文社会环境。如今,建设“宜居”城市已成为我国新的城市理念。

从“宜业”城市研究来看,该城市具有适宜的岗位就业或者更好的机会去创业,也包括人们不会感受到沉重工作压力,体会工作的快乐。“宜游”城市一般与“城市”相辅相成的,因为二者在城市建设的一定程度上并驾齐驱。

从“宜游”城市研究来看,“宜游”城市的概念起源于旅游型城镇,字面意思是适宜旅游的城市,更深层次的是指自然风光优美,旅游设施完备,道路交通便利,旅游产品丰富的城市。“宜游”城市的发展必定与“宜居”“宜业”一脉相承。

2.2“三宜型”城市特征

“宜业”、“宜居”、“宜游”本身是一种良性互动的关系,没有“宜业”就不会有“宜居”,“宜居”必然“宜游”,而“宜游”也是“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宜型”城市必须满足舒适的人居环境,特色的人文环境,充足的就业岗位,优美的自然环境,完备的旅游设施等,综合多方面发展的新型城市。

3. “三宜型”城市模式下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3.1“三宜型”城市绿地系统的含义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对各种城市绿地进行定性、定位、定量的统筹安排,形成具有合理结构的绿地空间系统,以实现绿地所具有的生态保护、游憩休闲和社会文化等功能的活动。“三宜型”城市模式下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应立足于“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发展理念。“三宜型”城市是城市发展的理想目标,此模式下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应更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

3.2规划基本原则

(1)生态优先原则。景观生态建设括对景观“斑块”“基质”“廊道”的建设,规划时应给与优先考虑。

(2)整体性原则。城市景观是一系列相关生态结构与功能的整体,规划中应考虑城市绿地系统的“点”“线”“面”相结合原则,优化统筹,达到整体最佳状态。

(3)时序性原则。城市绿地系统应分期建设,系统管理,遵循时序性原则。依据时令变化,做到季季有景,完善绿地系统的季相性。

(4)合理布局原则。城市绿地系统作为一个城市重要的景观复合系统,应布局均衡,比例得当。做到景观斑块(街间绿地、公园绿地等)、景观廊道(城市绿道、水道、道路沿线绿地等)合理布局,形成整体统一的城市绿地系统。

4.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4.1绿地布局不均衡空间格局不合理

城市绿地在不断的发展中已初步形成绿色网络系统,但很不完善。绿地斑块之间缺乏联系,空间格局结合不紧密,绿地配置没有很好的从各类城市用地的特点出发,导致绿地系统功能和效益较低。

4.2绿地系统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不协调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专项规划之一, “三宜型”城市的建设必然需要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配合来提升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但目前有些城市的绿地系统规划工作滞后于城市总体规划,造成绿地景观资源的浪费。

4.3城市绿地景观缺少人文地方特色

城市绿地规划中,在充分运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基础上,对人文资源挖掘不够,使城市特色不能充分表达,各个城市景观相似、风貌雷同 。

4.4 城市绿地功能不够完善

在现实的城市绿地建设中,为追求形象工程而大建草坪、广场,盲目引进外来树种等行为限制了空间生态、美化、防护等其他功能,不能很好的实现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

4.5 资金投入不足执行力度不够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建设是一项面很广的工作,从最初方案形成到建设都需要资金投入和有力的监管执行,但资金不到位、执行力度不够都或多或少影响到城市绿化工作的持续稳定发展,容易浪费规划成果和绿地资源。

5.对“三宜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建议

5.1 确定良好的规划思路

将“三宜型”城市的指导理念运用到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中,在实际操作中要坚持以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城市、彰显城市特色、提升城市竞争力为目的。运用城市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理论,提高绿地利用率,营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绿化环境。

5.2 协调绿地系统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关系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应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进行,其规划成果应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并加以落实。我们要重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编制,要具有长远可持续的发展眼光,重视发展的宜居宜业宜游性,提升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

5.3加强规划的地方特色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在保证基本功能的满足外,要融合当地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利用景观来传达每个城市特有的地域文化,但要做到主次分明、脉络清晰、不冗杂,从而更好的提升城市特色和竞争力。

5.4延伸城市绿地功能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要注重绿地功能与形态、格局的有机融合,使有限的绿地面积满足更多功能的需要,从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提高绿地的使用效率。

5.5加强社会监督和公众参与力度

城市绿地系统的运行庞大复杂,包含多个环节,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所以需要社会公众多方面的参与,共同参与建设。监管部门也要加强管理力度,通过宣传、教育等增加社会共识,全民参与创建“三宜型”城市。

6.小结

“三宜型”城市理念的提出需要城市绿地系统的相应完善,将城市的各项资源高效分配利用,在各类绿地之间进行优化,对城市未来的发展格局将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绿地系统规划工作任重道远,仍有待于探索研究,相信我国“三宜型”城市的发展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 刘滨谊,张国忠. 近十年中国城市绿地系统研究进展[J].中国园林,2005(06).

[2] 裴莹.城市绿地系统功能发展探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8(07).

[3] 卢艳.结合地方特色的城市绿地系统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7.

篇13

1 城市道路绿化中应注意的问题

1.1 缺乏整体规划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向周边扩张,越来越多的土地被纳入城市发展规划之中,新老城区之间绿化风格不统一的现象比较常见。为了提高城市的绿化面积,很多地方盲目的扩大道路两侧或中间绿化带的面积,在绿化带中密植乔木或灌木,在交叉路口增设绿化带。这不仅挤占了路面面积,不利于缓解日益严重的交通压力,遮挡视线的植物也会影响驾驶员及行人的视线,威胁出行安全。除此之外,诸多城市道路绿化设计还存在忽视立地环境的问题。对于土壤条件、光照情况、交通流量、管线架设情况考虑不足,以致于植物的成活和生长受到严重的影响。

1.2 植物配置不合理

在城市道路绿化过程中,相当一部分城市并未注意立体景观的营造,在植物种类的选择上,比较单一,缺乏多样性,这必然造成种植层次简单、群落单一,不利于观赏外部的形态和季相变化。也与这种单一性相联系,道路绿化所用植物数量较多,本地生长的树种一般难以一次性满足绿化建设的需要,故而从周边省市,或者较远的地方调来大批植物进行栽植。其中的新品种,不能完全适应立地环境,成活率低,养护成本高。

1.3 养护工作不到位

城市道路绿化的施工单位一般是采取招标的方式确定,但是,建成后的养护管理是城市园林管理单位负责,这就使绿化和养护两个环节之间脱节。道路绿化带建成之后,相关部门对养护的重视不够,加上专门的养护人员较少,工作量大,因此,建成后的松土除草、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整形修剪等工作不能保质保量的完成,不利于绿化效果的达成。除此之外,部分市民的绿化意识不高,随意乱丢垃圾、踩踏草坪、攀折花木的现象依然存在,这也不利于绿化成果的维护,增加了养护成本。

2 对于以上问题的一些应对措施

2.1 进一步完善道路绿化的设计规划

对于城市早期建设的道路绿化带,应该分批进行升级改造,根据每条道路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绿化带的面积,改善植物的立地条件,树势较弱,病虫害较多的树种要及时进行更换。对还没有进行建设施工的道路,从规划上就应该留足绿化带的面积,在设计活动中考虑更多的细节,注意交通的方便和安全与提高绿化水平的统一。对道路的环境应该做到足够的了解,从土壤的酸碱度,是否是高架桥下的背阴地、空中,或地下管线的架设情况几个方面着手,从而才能够选择更加适宜的植物品种,降低日后的养护成本,提高绿化栽植的成功率。另外,在设计和施工的时候,也要注意和当地的自然和文化状况相结合,使绿化能够很好地融入整个城市,营造统一的城市风貌,增加城市的文化底蕴。

2.2 合理配置植物,打造立体景观

城市道路绿化的植物配置方面,要立足于本地特点,尽量使用本地优良品种,引进适生的外来品种。要避免道路绿化,特别是行道树种类单一的问题,增加行道树品种,利用不同树种的不同特性营造出错落有致、四季可赏的立体景观。色彩和外形的变化,不易造成驾驶人员的视觉疲劳,有利于病虫害的防治,从而能够更好地发挥道路绿化的意义。

2.3 提高公民意识,加强养护工作

对于城市绿化的养护,一方面要靠园林管理单位,另一方面要靠广大人民群众。园林管理单位应该成立专门的养护小组,派专人加强对道路绿化植物的松土除草、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和整形修剪,为绿化植物的生长提供良好的条件,巩固绿化的成果。为了降低化学制剂对行人的影响,应该严格控制喷施化学农药的次数和用量,尽可能选用生物制剂。应加强绿化宣传,提倡全体市民形成爱护绿化成果的意识,减少对绿化植物的人为破坏,保障养护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

3 完善城市道路绿化管理体系

应该加强对城市道路绿化在宏观上的管理,相关主管部门应该从绿化工程的审批开始,就对设计方案中所体现的景观特性、生态功能和引导功能进行把关,以提高绿化工程的水平,避免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提高对施工单位的准入门槛,绿化工程的实施应采用招标制,选择优质的施工单位,提高施工质量。绿化工作的设计人员,应常常到施工现场和施工人员进行交流,以便于施工人员了解设计意图和工艺要求,对于不切合实际的设计,也能够进行及时的现场调整,因地制宜。应为道路绿化工程配置专门的监理人员,全程跟踪绿化工程的各个环节,确保一旦发现违规操作,就能够及时掌握情况,进行整顿和改造,从而保证和提高绿化工程的质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