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现状

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现状范文

发布时间:2023-12-25 14:45:31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现状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现状

篇1

当今大学生作为社会消费环节中一个特殊群体,有着其极高的消费需求,其消费特点也更具多样化、超前化,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引领着社会的消费潮流,映射着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趋势。虽然大学生中存在一部分非科学的消费观、消费行为,但从主流上来说更多的是理性合理的消费观。因此正确引导和教育大学生的消费观,完善其自身思想、道德、人格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从研究大学生消费观中存在问题入手,分析大学生消费观的现状特点和原因等提出正确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健康消费观的途径和方法。

一、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

1.大学生经济来源单一

当代大学生经济来源比较单一,不外乎父母给与、社会资助、勤工俭学。但一大部分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给与,主要原因是中国教育模式决定学生在上大学之前没有足够自由掌控的时间和空间去靠自己赚钱,而上了大学后习惯已经养成,能力有没有培养,继而从父母那里领取每月的生活费成了中国大学生主流的经济来源方式。

2.理性消费仍是大学生消费主流

当代大学生虽然大学期间消费主要是自由支配,但是不外乎吃穿住行这些基本消费,大部分比重还是理性消费,比如在学习用品资料、基本生活费用、娱乐消费、人际交往这些上面。大学生仍然秉持勤俭节约理性消费的原则。

3.大学生消费趋于多元化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当代大学生80、90后多为独生子女,他们的消费观已经不是单单满足基本生活这一层面的需求了而是朝着更高层面的自我实现和自我发展方面的。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通讯、网络等消费也在大学生消费中占有很大一部分的比重。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中存在的问题

1.攀比消费

大学生虽然已经成年但又未踏入工作没有过多的接触社会,所以消费观念大多不成熟,在理性的同时或多或少的会存在非理性消费,而盲目攀比消费是在大学生中屡屡出现的问题。大学生生活学习都是在集体中,所以很容易产生从众心理,盲目的受到外界因素影响购买一些自己并不需要的东西,而在虚荣心的作祟下很容易和同学产生攀比心理,如果不加以制止往往会形成不良的生活习惯。

2.高消费和享受型消费

近年来网络的迅速发展使得大学生大量的接收来自国内外的各种讯息以及思想,大学生并不能理智的区分全部的好与坏,而受西方享乐思想的影响,大学生们没有合理的掌握这个度,在消费中过多的追求与自己实际生活水平不符的东西,结果超出支付能力。

3.负债消费

金融危机以前社会上很流行一句话,用明天的钱享受今天的生活,事实证明这种生活方式行不通。但是受西方经济影响,这种生活作风在大学生中也悄然兴起,更有很多大学生办起了信用卡,真正的在体验着用明天的钱享受今天的生活,但他们没有考虑过偿还问题也没有足够的偿还能力,继而负债消费。

三、当代大学生消费误区产生的原因

通过对我国当代大学生消费观的调查,我们了解到大学生的主导方向是科学的健康的,但是其中还是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些问题,而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因素

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大学生作为其中的一份子,他们的消费观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而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思想道德文化水平并没有像经济那样高速的提高。社会发展多元化促使人们的消费欲望变得更加强烈。大学生作为特殊的群体,在成熟与非成熟、理性与非理性之间,其消费观消费水平,受到整个社会的直接影响。

2.家庭因素

人首先出生就在一个家庭中,从出生到上学到工作,没有哪个人可以离开家庭。他的社会使命始终脱离不了家庭。而家庭对孩子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一个家庭的消费观、消费习惯、消费理念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孩子。现在80、90的大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家里的宝贝。从小没吃过苦,家长们更是溺爱有加,对孩子花钱从不手软,这也使得当代大学生消费观存在某种误区,没有意识到适度消费、理性消费、科学消费的重要性。

3.学校因素

当代学校教育大多数对消费观的教育有所欠缺,更注重的是理论文化书本方面的培养,学生们根本对上一代的缝缝补补又三年的生活方式没有深刻的体会,在学校中也只重视文化知识,使得科学健康理性消费观更加薄弱。

4.个人因素

当代大学生群体消费观整体还是比较理智而科学的,只要加以引导教育把不正确的消费观念去除,而这些非科学的消费观主要还是因为大学生年龄过小,不够成熟,接触社会少,个人独立意识没有完善等这种特定年龄阶段的问题,只要加以教育引导,大学生消费观会更加合理。

四、当代大学生消费观教育与引导

1、加强大学生消费道德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优秀的民族,中华民族懂得勤俭节约,吃苦耐劳,我国人民的优秀传统就是艰苦奋斗。要加强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就要从根本上让其认识到民族的文化与传统。而不是只从理论上教育而忽视道德教育。只有个人成长,整个民族才会成长,个人始终跟国家紧密联系。

2、利用网络广泛宣传科学消费的重要性

篇2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5-0143-03

伴随着精英教育向普及教育的转型,我国高等教育在校学生持续保持在一个高水平上,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到2012年底,我国在校本专科生达到2916万,在校研究生接近208万,再加上每年1.3%~1.6%的扩招速度,到2020年全国高校在校生将达5000万[1],这在世界范围内是一个中等国家全国的人口数量。大学生群体是一个不小的社会阶层,他们的学习生活、衣食住行,牵动着社会的方方面面。同时,在校的大学生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经过将近二十年的寒窗苦读,走进了大学的象牙塔,他们是与这个社会严重脱节的,他们接触校园以外世界的机会很少,甚至说他们有“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之嫌,他们很少接触与他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柴米油盐,于是他们的消费观是什么样的,他们的消费观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本文就针对这类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一、当代大学生消费观现状透视

(一)当代大学生消费的整体情况

相关调查显示,整个大学生群体都以纯消费者的面貌展现在公众面前,绝大部分消费支出由父母提供,其中补充有14%的助学贷款,11%的勤工俭学,8%的各种奖学金,而且即使个别学生能够获得少量收入,也不能维持自身生活,也就是说大学生的阶层是社会和国家纯寄养的群体。既然是完全靠外来供养,就存在一个问题,大学生是一个怎么样的消费水平?根据调查,500元以内/月的占18.9%,500~800元/月(含500元、800元)的占65.6%,800元以上/月的占15.5%[1]。由此可见,大学生消费总体上尚属合理。

(二)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结构

当代大学生消费主要在五大方面:饮食消费、通讯消费、物品购买消费、应酬消费、其他消费。

1.饮食消费。资料显示,一个大学生平均70%的消费出现在饮食上。反映出,大学生正值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期,食物需求量较大,也侧面反映大学生饮食消费的价格较高。在饮食消费中,也存在两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方面就是部分女生饮食消费比重过低,人为的减肥节食,一个方面部分男生饮食消费比重过高,主要是应酬吃饭过多,造成消费支出的剧增。

2.通讯消费。当代大学生几乎人手一部手机,而且对手机的要求高,手机更新速度快,也是大学生消费的一个重要方面。600元以下手机持有者占32%,600~1000元手机持有者占53%,14.5%的拥有1000~2000元的手机,2000元以上的手机使用者较少[1]。另一方面,普遍大学生手机话费月消费很低,主要原因是现代通讯交流方式的增多,联系渠道的丰富,使得手机联系的功能被大大降低。而网络上网费用却在消费中稳中有升,网络交流的及时性、平等性、快捷性,日益成为当代大学生交流的主要平台。

3.物品购买消费。这一部分消费是大学生群体消费差距的主要环节,八成左右的大学生月消费在300元以内,也有学生月消费千元以上。大部分同学此方面的消费是理性合理的,但对于物品购买月消费过高的同学,要不是家庭条件优越,购买高档名牌物品;要么“打肿脸充胖子”盲目攀比,节衣缩食购买名牌的,而这部分学生群体也是高等教育必须引起重视的问题群体。

4.应酬消费。大学生近二十年的学校生涯与社会几乎是脱节的,他们融入社会的渴望感可想而知,于是许多在校的大学生把大学当成了“小社会”,开始把社会的许多秩序规则引入到了大学校园,越来越多的应酬消费出现了,各种节日,各种礼物,各种饭局,主要表现在男生,也有部分女生。而且除了“礼尚往来”的应酬消费之外,还存在一个突出的内容“恋爱消费”,这部分消费甚至是全天候、全地域的,男生买单的占到85%,这就加重了大学生尤其是男生的经济负担,而且因为“恋爱消费”引起的社会问题层出不穷,甚至出现了暴力犯罪。

5.其他消费。其他消费主要涵盖三个方向的内容:学习消费、就业消费和应急消费。这些消费内容对于每一位大学生都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合情合理的。

(三)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

1.追求个性化。不管吃穿,还是住行,务必实现自己的与众不同,这是当代大学生消费的一个很重要的出发点,只不过是或多或少的问题,而部分大学生将个性化作为消费观的一个根本立足点。

2.内容时尚化。当代大学生大部分都坚持着艰苦朴素的中华民族传统消费观,而也有一部分过分追求时尚,远离优秀传统,背离了大学生健康轨道,出现了德行倒退的。

3.趋向攀比化[2]。本质上讲,当代大学生消费观的三个特点,是相关联的。一般青年大学生都会或多或少涉及,只不过大部分大学生因为道德、家庭的因素,理性应对,规避了消费观的过分偏激。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观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当代大学生总体上消费尚属合理,但也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现象,甚至是一些不好的消费风气,影响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而致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作为纯消费者,消费出现了问题就会引起可怕的“多骨诺牌效应”。

(一)当代大学生消费观存在的问题

1.缺乏必要的“理财”能力。许多大学生月初“富翁”,月末“负翁”,出现这种情况[2],往往是缺乏合理的消费计划,不是没有理财大的框框,就是计划没有细节,消费大多随性而起,导致入不敷出。

2.缺乏对金钱的认识。这主要是指部分与社会脱节严重,不理解钱财的来之不易,不理解父母的含辛茹苦,所以消费存在攀比、浪费的现象。

3.缺乏独立消费观。当代大学生的很多消费特别容易受到他人及社会风气的影响,消费观很容易被别人的观念左右,即跟风,也进一步把大学生自己的口袋掏光。

(二)当代大学生不恰当消费观的思考

1.社会大环境的问题。当今社会,“浮躁”已成为一股强劲的台风,吹开了千家万户,使得千千万万的人越来越“势利”、“浮躁”。也正是这股强劲之风,不可避免的影响到了当代的大学生,当代大学生在言行中也越来越势利,不考虑家庭的承受能力,不考虑自身具体情况,盲目消费、过度消费、超前消费,因而不少大学生都成为新时代的“卡奴”[3]。

2.自身建设问题。一方面,没有独立的经济意识。正是由于缺乏独立的经济意识,大学生还不能体会金钱来之不易,因而花起钱来也就毫不在意,没有压力,出现了许多不必要的消费;另一方面,没有现代的理财观念。因此造成在校大学生不是像老一辈那样,勤俭节约,而影响了身体健康和和谐的人际往来,就是大胆的过度的消费,造成过度的经济压力,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

3.社会差异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社会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突出,表现在大学校园里,就是一部分学生家庭出身良好,在大学期间具备很强的消费能力,在这部分人眼中,也无所谓消费观不消费观,而这部分人却在步入社会时将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还有就是一部分人出身寒微,家庭提供不了丰富的消费能力,要么选择走出校门做兼职、打工补充消费能力,要么选择调整消费结构,甚至出现投机取巧现象,引发社会问题。

三、当代大学生消费观正确引导的几点可行性路径

1.高校开展各种理财高招课堂。大学到处是讲座,而如何做到让为大学生开设的理财计划课程能足够吸引广大的在校学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主题必须要足够吸引大学生的眼球,比如“如何让恋爱不再过分挤压你的口袋”、“美女给你示范如何购买化妆品”、“网购怎么样不花钱”等,要抓住当下大学生的胃口,在讲授内容上脱离一般填充式上课的枯燥乏味,不仅要让大学生来听,还要听进去,记得住,勤运用。

2.利用学生组织示范理财观。大学生在校期间,会参加各种各样的兴趣协会社团,这也是一个大家分享理财心得、交流学习不可多得的阵地。学校职能部门在学校社团的管理中加设一项引导内容——理财计划大比拼,使得广大在校大学生不仅满足兴趣的同时增加了对消费的理解和认知,促使其更加理性地消费。

3.家庭承担必要的教育任务。家庭对于大学生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家庭在学生消费的引导,大可采取“感恩教育”,增加大学生体现社会艰辛,感受父母不易的机会,去影响大学生在校的消费理念和行为。

4.建立社会劝导机制。这是一项不容易实现的提议,让商家在大学生购买物品的时候不是劝导购买,而是劝导不购买,虽然作为商业运作很难实现,但另一方面,商人也有自己的子女,或者亲朋好友的子女就是大学的在校学生,这样动员他们在大学生过度消费、超前消费的时候进行适当的劝导也就有了可操作的空间。此外,在大学周边附近的商场店家,是学生消费的重要地段,学校也要进行有机的规划管理,甚至进行补贴,在价格上回馈学生,当然也要引导周边商家与大学生的良性易品易货。

通过社会广泛的协同,一定可以还当代大学生一个理性、合理、科学的消费观,使广大在校大学生学习生活更加畅快。

参考文献:

[1]陈海涛.当代大学生消费调查分析[J].科技信息,2013,(14):72.

[2]王丽文,杨磊.大学生消费观误区及其教育引导[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2):234-235.

篇3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现状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80后出生的当代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因此父母对待孩子的溺爱在这一代人身上表现的最为突出。他们出生后的生活环境正是中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特殊的社会环境造就了特殊的消费群体。本文针对大学生的消费现状进行分析,以便使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人生观。

一、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状况

1.消费来源

2007年10月笔者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河北工程大学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了大学生消费状况的问卷调查,据调查89%的大学生的消费来源于父母,只有少数的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靠勤工助学、家教、在外打工等方式赚取自己的生活费用,约占8%,另外还有3%的学生靠贷款、助学金和补助。由此可以看出,目前大学生的消费来源趋于单一化,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不提倡较早的踏入社会,使得学生不能较早的独立。(2)有的学生想找家教挣生活费,迫于专业的限制(因为很多家长喜欢找师范院校的学生做家教),很多学生被拒之门外。(3)现在大学生大部分是80后的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在经济上对父母存在一定的依赖性。

2.消费结构

目前大学生的消费构成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主要包括基本生活消费、学习消费和时尚消费。由调查问卷显示:基本的生活消费呈现下降的趋势,而学习型消费和时尚消费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自高考扩招以来,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与日俱增,为了毕业之后找到更好的工作,很多大学生不得不充实自己,在学习方面的消费也比以前大大增加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参加各种等级考试的报名费、资料费,包括英语四、六级考试,计算机考试等。(2)由于目前的就业压力,大学生考取各种证书的培训费在逐年增加,例如对于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主要有造价师证书,施工员证书,CAD绘图员证书等等。 (3)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脑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当今大学生来说电脑更是必不可少的。因此,目前此专业的大学生的个人电脑拥有量也呈上涨趋势。

除了学习型消费成上涨趋势外,时尚消费也呈上涨趋势,手机、MP4、数码相机等高档消费品不断涌入大学生的手中。

3.消费存在的误区

根据调查显示,目前工程管理专业大学生不良消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盲目性。大学生跨入大学校门,就开始了独立理财的阶段,但其理财能力较差,开支没有计划,使得消费时失去理智,因而形成盲目消费的现象。例如:大学生在选择消费品时,用在学习、就餐方面的费用偏低,而用在交际、娱乐方面的费用偏高,形成超前消费的习惯。

(2)前卫性。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不仅希望商品能够在实用性方面满足个人的需要,还希望商品能够让人在使用和观赏中获得精神的愉悦与心理的满足,因此过节聚会、生日聚餐、亲情消费、毕业宴会等已纳入到大学生的正常消费范围之内。如今大学生的消费已超越生存型消费,主要表现在:追求品牌、崇尚权威、追求新颖时尚、体现个性等方面。

(3)攀比性。在调查中发现,当今大学生自我认识能力差,自信心不足,虚荣心又较强,在平时的生活中总是有意无意的和身边的同学做比较,导致最后形成人格上的缺陷。例如:有的同学看到身边的同学买了一件名牌衣服,用着一部手机,自己也不甘落后,情愿节衣缩食,想尽一切办法也要满足自己的欲望;甚至有的女生为了美容,一次又一次的向节俭的父母开口要钱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4)过渡性。如今的大学生普遍存在着一些超前的消费观念,例如:通讯费用、老乡聚会、恋爱消费等名目繁多。另外,谈恋爱在大学校园里已经不是新鲜事了,咖啡屋,酒吧等场所也成为恋人经常光顾的地方,恋人之间互赠的礼品也越来越高档,类似于这样的消费都大大超过了目前大学生的经济承受能力。

从消费结构可以看出,总体来说大学生的消费方式是健康、积极、科学的,但是也有一些大学生的消费结构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大学生还没有正确的消费观念,还需进一步教育和引导。

2.构建当代大学生消费文化

(1)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正确消费观。消费观是使用一种价值判断来衡量事物,指导消费的观念。正确的消费观必须明确消费是为人的个性的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服务的。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如何消费将极大的影响着个人以后的发展。当今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学生要想将来有所作为,目前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而不是过度的追求物质生活的消费。针对现代大学生的状况,我们要强调合理适度消费,反对过度消费、超前消费,强调合理性消费,反对非合理性消费。

(2)建立合理消费结构,培养理性消费行为。在当今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消费时尚瞬息万变,大学生应克服从众心理,合理调整自己的消费结构,提倡科学、合理、发展型消费,反对愚昧、颓废、短视型消费。因此,大学生应该在保证食物消费的前提下,增加学习型消费的比重,减少时尚型消费的比重,适度消费,让更多的消费用于服务个人发展的项目,使大学生能够理性消费。对学生个人来说,这一时期形成的道德观念可能会影响他一生的消费行为,并且与他的人生观、价值观、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完善密切相关,因此学校、社会和家庭都应该全力的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参考文献:

篇4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12-0247-02

消费观是指人们对消费的基本观点和态度,它决定着人们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大学生作为当代社会的主要消费群体,其消费观的取向不仅影响个人的生存,还和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紧密相互联系。关注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把握大学生的消费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已成为目前大学生和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笔者以文山学院为例进行问卷调查,采取随机抽样共发了3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269份,有效率达89.7%。

一、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现状

(一)消费层次存在一定程度的两极分化

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行业的差异性导致家庭收入的不平衡,这就决定了大学生消费的不平衡和差异性。调查显示:90%的大学生把家庭供给作为其主要的经济来源,6%的大学生把做家教、勤工助学、奖学金作为主要的经济来源,4%的大学生把校外兼职和其他作为经济的主要来源。家庭作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单位,家庭收入越高,对子女的供给也越高,尤其是城市的家庭;反之,则越少。因此,这就使得城市学生与农村学生存在严重的两极分化。

(二)理性消费占主流

价格、质量、时尚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当代大学生的消费主要讲究实际、理性消费。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首先考虑商品的价格和质量。这主要是因为当代大学生生活的注意经济来源是由父母供给,自己没有额外的收入或者额外收入很少,每个月可开支的钱是固定的,大多数是在350-500元之间,家境较好的大学生在900元,比例占6%。大学生的消费开支主要是饮食和日常生活用品方面。大多数大学生在花钱方面都比较谨慎,力求做到“一分钱一分货”,选择物美价廉的商品。当然,随着各种社会交往活动的增加、城市生活氛围、参与社会活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也有部分大学生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有时也购买名牌商品,但值得肯定的是他们对商品的价格和质量是非常关注的。此外,大学生的主要消费仍是在吃饭穿衣,可以说当代大学生还处在“温饱”阶段,但随着经济水平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大学生的消费水平正在向小康迈进的趋势。

(三)消费结构呈现多级化趋势

具体表现在:①饮食方面的支出,每月支出主要在300元以下和300-500元之间的范围。②学习方面(文具、书籍、复印、培训)的支出,月生活费在350元以下的大学生,在学习方面的支出较少,仅占8%;而月生活费在350-500元和500-900元之间的大学生,每学期的学习支出在200元以下的占54.4%,支出在200-500元以上的仅占27.6%,500-700元的占18%。③年级之间的消费差异明显,大一、大二学生在学习方面的支出比大三高年级的学生要低很多,大一、二低年级的学生在学习方面的支出在200元以下的占到80%,而大三高年级的学生在这方面的支出在200-500元,少部分支出达到900元。④娱乐方面的支出,64.5%的大学生在娱乐方面的支出在50元以下,尤其是在月生活费在350元以下的大学生中体现得比较明显,而月生活费在350元以上的大学生娱乐方面的支出在50-100元之间,生活费在900元以上的大学生占35.5%,娱乐支出达到了300元。根据调查显示,娱乐方面的支出出现了随年级的升高而增加的现象,从性别角度分析,在同一年级的各个支出区间内,女生的支出普遍高于男生。⑤通讯方面(电话费、网费)的支出,大学生在这方面的支出在50元以下和50-100元之间,占了65.2%;从性别方面看,同年级的男女生支出的比重基本相同,同年级在这方面的支出有同步上升的趋势,也就是大三的高年级的学生比大一、二低年级的学生的支出比重明显上升,这主要是在求职方面和人际关系方面的支出在增多。⑥恋爱方面的支出,调查数据显示,只有59.2%的大学生没有谈恋爱,也就是有40.8%的大学生在谈恋爱,在40.8%的大学生中,月生活费在350-500元之间,恋爱支出在100以下的占65.5%,随着月生活费的增加,在恋爱方面的支出的比重也有上升的趋势;从性别方面看,女生没有谈恋爱的占75.6%,男生没有谈恋爱占56.3%,男女生在恋爱方面支出在100-200元之间的占80.6%,女生在恋爱方面的月支出在200-400元之间的是同年级男生的4倍;从年级角度分析,高年级和低年级都有呈现出同方向增长状态。⑦个人形象方面的支出,月消费在50元以下的占58.6%。当然,个人形象方面的支出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逐步增加,尤其在50元以下、50-100元和100-200元之间的大学生,都是出现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增加的现象。从性别角度来看,有75%以上的女生或多或少在个人形象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支出,而只有50%的男生在个人形象方面有所支出,且在同一年级个人形象方面的支出的范围,女生比男生的支出稍多一些;从年级角度分析,高年级大三的学生比低年级大一、二的学生在个人形象方面的支出明显增多,主要是即将步入社会更多对自己进行包装,也是求职需要。

二、大学生消费存在的问题

(一)消费无计划性,消费心理不健全

调查数据显示,85.4%的大学生都是在无计划的消费、随意消费,部分大学生在消费中养成了想花就花、随心所欲的习惯。说明当代大学生消费心理不成熟,消费多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随波逐流或者一味的追求名牌和追求时尚。消费心理的不成熟,导致当代大学生不良的、消极的消费观。调查显示82%的大学生管不住自己而大肆花钱,只有18%会克制自己的消费欲望。

(二)购物欲望强,个性消费突出

51.4%的大学生半个月购买一次衣服,17.6%一个星期购买一次衣服,21%一个月购买一次衣服,10%几个月购买一次衣服。大多数学生的消费观中完全是根据自己的兴趣、个性、爱好,想购物就购物,没有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约束。

三、对策探析

大学生是社会的特殊消费群体,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的背景下,大学生的消费观日益呈现多样性、超前性、现代性。客观来讲,大学生消费观的主流是合理的、科学的、理性的,但其中不乏一些不健康的消费心理和消费价值取向,且有大势上升之迹象。为此,在全社会正大力提倡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同时,高校作为育人的主阵地,应充分重视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加强对大学生正确消费观的引导和培养,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四有”新人和祖国合格的建设者、接班人。

(一)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作用,引导学生树立“勤俭有度”“生态低碳”消费理念

高校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宣传思想文化的主阵地,在培养大学生树立“勤俭有度”“低碳”消费理念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作用。因此,积极营造高校良好的校园消费环境,传播健康可持续的“勤俭有度”“低碳”消费理念,引导大学生消费主流形态向和勤俭节约、用之有度、生态低碳的转化,使大学生产生社会助长作用,形成自觉抵制不良消费观的社会习惯。同时,积极挖掘传统文化,“赋予传统消费观以积极的当代价值,对传统文化中‘勤俭’‘孝悌’理念予以科学转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使学生逐步形成建设和谐型社会和节约型社会理念,普及低碳知识,倡导低碳生活,形成一股以绿色消费和可持续消费为原则、以低碳消费为标准的主流消费形态,克服消费主义文化的负面影响。”

(二)面向学生和社会需求,促进大学课程设置的合理化、科学化,打破专业限制的束缚,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财管理学、投资理财学、金融学、会计学等交叉学科体系建设

总体来说,我国的高等教育还是历史比较短,经历了由效仿前苏联的“专才”培养到美国哈弗的“通才”培养两个历史阶段。目前,高校的课程设置主要有公共课、基础课、专业课三大门类。根据调查显示,85.4%的大学生无计划消费、随意消费,当代大学生消费心理不成熟等不良的、消极的消费观。因此,高校公共课、专业课、基础课应融合贯通,打破专业限制的束缚,构建大学课程设置的政治学、教育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等交叉学科体系,让大学生既懂政治、经济、文化,又掌握理财规划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这也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

(三)将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学校的继续教育、家庭的启蒙教育及社会教育相结合,构建自我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及社会教育的“四位一体化”

大学生的消费观教育不是孤立的,而是自己、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承担责任。首先,在自我教育方面,大学生应该把握社会的主流消费现状,划清是非消费界限,提高科学的、合理的消费观念。其次,学校教育方面,应该加强正确的、科学的消费观教育,通过公共课、专业课、基础课教学,“使学生既懂得宏观消费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懂得在微观上如何科学安排自己的消费。”再次,家庭教育是培养大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家庭收入水平的提高,家庭的消费价值行为对子女的影响深远。因此,父母应该做好正确的、科学的消费引导,本着对孩子负责的态度,检点自身不健康消费行为,改进消费结构,有意识地培养子女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作风。此外,社会教育也是影响大学生消费的因素。因此,应该净化学校周边环境,如网吧、KTV、酒吧等。

篇5

(一)当代大学生的经济来源图1大学生主要经济来源结构图图2大学生消费结构图通过对湖南工业大学在校学生共359人进行调查问卷,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的主要经济来源有以下途径:一是父母给予;二是亲友帮助;三是勤工俭学等。其中父母给予占经济来源的88.13%,亲友帮助占5.56%,勤工俭学等占6.31%。从数据分析可以得出,大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是靠父母给予,亲友帮助和勤工助学等其他来源的只占很少比例。

(二)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结构根据恩格斯的消费结构理论,当代大学生消费包括生存消费、享受消费和发展消费。基于这一消费结构理论,对湖南工业大学在校学生进行调查后发现,在学生的消费总额中,生存消费占62.35%,发展消费占29.82%,享受消费占7.83%。总体来说,当代大学生的消费主要是生存消费和发展消费,也有少数大学生追求享受消费。1.生存消费。生存消费是指能满足大学生正常学习、生活的基本消费。主要分布在平时的衣物添置、生活开支、电话费用等。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当代大学生更注重自身的形象、气质,同时他们也重视饮食结构和食品营养搭配。其中饮食开支占总开支比例为78.27%,其中贫困生比例为92.12%,说明在校贫困生主要是以满足于日常生活为主。2.享受消费。享受消费是指提高大学生生活水平,满足大学生享受需要的物质和精神消费。主要包括大学生的外出旅游消费、休闲娱乐消费及大学生的恋爱消费。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少,享受消费成了一部分学生的主要开支。特别是谈恋爱的学生,恋爱费用成为他们消费的主要支出,目前在校学生中恋爱的学生占总人数的62.5%左右,每月平均花在恋爱的费用大都在100元~500元不等。3.发展消费。发展消费是指当代大学生为适应自身全面发展需要,产生的更高层次的消费。当代大学生面对如此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为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力,部分学生产生了这一消费,主要体现在当代大学生的考证,参加英语四、六级、计算机等级证、会计证等各种资格证考试和培训等。同时还有电脑购置消费等。调查分析显示,目前在校学生中拥有电脑的学生占学生总人数的72.87%,特别是高年级的生85%以上的学生都已购置电脑。

(三)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消费观念是消费活动和消费状况的现实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具体地说,它是消费者对消费水平、方式、内容等涉及整个消费活动的总的态度和观点。当前大学生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消费观:1.朴素消费观。朴素消费观就是根据实际经济状况有计划的进行消费。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超前消费观念流行,当代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这些因素影响。但从总体上看,大部分学生在消费时还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俭约生活,进行合理消费,践行这种观念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76.52%。2.超前消费观。超前消费是指用未来购买力来弥补现阶段购买力的不足,以达到超过现阶段经济实力所决定的消费水平。从调查分析数据中可看出,超前消费在当代大学生消费中已占据一定市场,践行这种观念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19.67%。3.享受消费观。享受消费观是把幸福看做是尽量多的消费,无节制进行物质享受。调查分析反映出,部分大学生受享受主义的影响,过分看中物质享受,以至沉迷于物质享乐,忘却了自己对人生价值的追求,从而导致大学生活以失败告终,践行这种观念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3.81%。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现象中存在的问题

1.消费差距拉大、两极分化明显。在我们的统计调查中,11.2%的学生每月开支在400元以下;26.5%的学生每月开支在400元~600元之间;35.3%的学生每月开支在600元~800元之间;17.7%的学生每月开支在800元~1600元之间;9.3%的学生每月开支在1600元以上。可见,当代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明显。2.消费结构不合理,存在盲目消费。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消费还是以生活费用和购买学习资料、用品为主。而在生活费用中,饮食费用是占主要部分,在被调查的167名女生中,83.7%的学生饮食费用在300元以下,有的学生为保持苗条身材而控制自己的食欲,甚至有的为节约支出不顾营养需要选择廉价的饭菜;在被调查的192名男生中也仅有67.6%达到标准,其中有部分学生则以其他开支较大而压缩了饮食费用。3.存在攀比心理,追求有误区。在调查走访中,一些学生曾提到,为拥有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缩减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有些男生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来满足自己的欲望等,这些足以可以反映出大学生中存在过分追求时尚、名牌,存在攀比心理的现象。4.恋爱高成本,消极影响深远。在调查走访中发现,部分大学生谈恋爱每月大约多支出100元~500元,最高的有时为名贵礼物给对方,达到2000元以上。他们大多数认为,追求情感肯定需要物质投入,并难以把握理性适度消费的原则。

三、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的原因剖析

(一)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学生的消费误区和消费心理1.个性自觉引起消费自主心理,导致学生消费的盲目性。大学时期是人生中一个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的阶段,大学生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逐步形成自我的支配要求。特别现在的大学生大都是1990年后出生,环境的塑造,使他们在思想、生活、学习等方面都有自己特有的看法。虽然他们的消费来源主要依赖于家庭,但他们却有强烈的消费自主要求。大学生的思想没完全成熟,缺乏适当的消费指导,就会出现消费的盲目性。2.尊重需要而引起的消费炫耀心理,在学生消费中重物质消费,轻教育投资。大学生中有许多以拥有各类名牌作为炫耀的资本,而不是以才华来炫耀,这实际上反映出他们心理上的一个症结:用富裕的物质生活来充实美化自己的形象,以求得自尊的满足和心理的平衡。3.从众心理和求异心理是大学生消费攀比的心理学动因。大学生在追求世俗化的物质享受时,学生消费行为中往往容易滋生独领的畸形心理,攀比现象就有了产生的土壤。攀比心理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从众心理,即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事物,个人也基本上乐意接受;二是求异心理,这种心理状态的存在,使某种时尚满足了大学生暂时审美的心理需求后,必然产生新的需要,渴望消费再有新的变化和创新。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缺少对大学生合理消费的引导目前,大学生能够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容易受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如果没有及时得到老师和父母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因此,我们应该关注学校教育对学生消费观念的影响。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1.高校缺乏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能真正达到有效目的,就必须对学生的实际行为进行了解与把握。近些年来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由于科研条件、人员配置等原因,对学生的教育首先从实践调查开始的教学科研风气仍未能形成。2.高校两课教学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引导不够。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缺少与人生观、价值观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从而也难以达到真正的引导目的。

(三)社会风气是大学生健康消费的直接影响因素1.社会上的享乐主义消费观,给大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是造成大学生消费观念偏颇的重要因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先富起来的部分家庭消费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消费观念受到不断冲击。而大学生的消费心理还处在不成熟的阶段,互相攀比的消费心理较为普遍,直接影响到大学生正确消费观的形成。2.近年来消费主义的价值观在我们的社会中逐渐上升,按照这种价值观,一个人是不是值得尊重,是不是成功,主要取决于他的消费水平。在中国是先富起来的那部分人首先接受了这种价值观,又逐渐辐射、传染到其他社会阶层,最后演变为一种国民的集体无意识。高校应该把握育人第一位的原则,重视大学生为人处世的教育,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行为。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建议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消费心理总体上处于成长健全期,受经济条件影响和制约,可能会出现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而造成心理落差。一旦这种情形出现,而得不到及时、正确、合理地处理这种冲突,很容易产生消极的后果。因此,我们应加强当代大学生的消费道德教育,引导他们树立艰苦朴素、合理适度消费观。

我们认为,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提倡消费观念,加强管理者的理论研究水平。在思想理论教学中,大学生的消费意识教育应与理论教学相结合,与调查研究相结合,变空洞无物的理论教学,为理论教学联系实际。今后我们应当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关注,注重在研究他们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当然,调查研究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首先培养自己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思维。同时高校也要为学生政治思想工作者提倡良好的科研氛围,为他们将工作经验上升到理论层次提供保障。高校政治思想工作者必须注重对大学生消费伦理意识的培养。在大学生消费伦理意识的培养过程中,不仅要加强大学生消费伦理教育、提高大学生消费伦理认识能力;还要加强大学生的消费伦理修养,努力营造节俭的校园氛围。在校风建设上注重塑造和强化学生良好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

篇6

为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及消费习惯,课题组采用“大学生消费现状与消费态度调查问卷”随机从理工类、政法类、财经类等不同高校中抽取500名大一和大四的学生进行调查,收回有效问卷455份,回收率达91%。数据的分析处理用SPSS12.0 软件,消费状况不包括学生每年的学费。

一、大学生消费现状分析

1.总体状况。目前大学生消费状况与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05年的调查相比,月消费在300元以下的学生的比例高出很多,由原来的3.87%增加到21.76%,而月消费在700元以上的人数比例,由原来的9.33%增加到19.34%,月消费在300元~500元和500元~700元之间的比率分别由44.41% 和34.17%下降到38.90%和20.00%。由此看出,大学生的消费水平正在朝着两极分化的方向发展。

2.不同性别大学生消费水平比较。总体上看,男生的生活消费和总消费显著高于女生,这主要是由男生的伙食和通讯交通费用多于女生造成的。

3.不同年级大学生消费水平的比较。大四学生在学习和交际方面的消费明显高于大一学生。这是由于大四的学生面临着考研和就业的压力,购买必要的学习资料、上辅导班、日常通讯、必要的就业支出等都需要较多的费用,而在生活消费上两者的差异并不显著。

4.不同生源地大学生的消费水平比较。城市学生比农村学生在交际、生活和总消费三个方面相比较差异非常显著,这和学生所处的环境、家庭的影响、成长的背景有很大的关系。城市学生由于成长的环境和从小所受的教育,在消费上比农村的学生要高一些,而且城市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娇惯、溺爱的多一些,农村学生很多是多子女家庭,花费会比城市学生谨慎一些。

5.不同月收入家庭的大学生的消费水平比较。月收入不同家庭的学生在交际、生活、总消费方面的差异是非常显著的。家庭收入越高,用于这些方面的支出就越多。这说明,即使家庭条件不是很好的学生也不会减少自己的学习消费,只能靠减少交际和生活消费来弥补。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心理特点

1.消费心理的冲动性。主要表现为大学生消费观念和行为方面的不理智。调查表明,有的大学生平均月消费7500元,而有的月消费还不到300元。

2.消费的个体差异增加,消费行为、认知喜好等存在年级差异。当代大学生喜欢标新立异、张扬个性、展现自我,由此造成消费水准的个体差异。

3.消费心理的外控性增加,即易受外部影响。

4.消费心理的盲目性。部分学生在消费上有攀比和追求名牌的心理,认为自己应当永远走在时尚和品牌的前列。

三、教育对策

1.树立科学的消费观。树立科学消费观是促进大学生科学消费的基础。(1)理性消费观。如今在校的大学生年龄多在17岁~22 岁之间,生理和心理还不够成熟,尤为重要的是,他们成长在思想观念多元化的社会转型期,在消费方面难免出现因盲目、攀比、赶潮、“面子”消费而导致的突发性高消费行为。对此,社会各方面尤其是高校更要强调理性消费,并采取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积极主动地做好思想引导和教育管理工作。(2)发展性消费观。当代大学生在消费上除基本生活费用外,还有更为可观的交际、娱乐、学习用品和其他费用(主要包括交通费、通讯费、烟酒和化妆品)等。对经济不独立的大学生群体来说,我们应促进其合理的消费行为,帮助他们优化消费结构,鼓励他们在自身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加大用于促进自身素质提高的发展性消费,即最大限度地提高消费结构中的精神文化和教育含量,尽量减少纯娱乐性、消遣性消费,提升消费的价值,实现最优最大的消费边际效应。(3)适度性消费观。适度消费由家庭或个人的支付能力决定。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支付能力不断增强,适度消费的水平会随之“水涨船高”。但对无固定收入的莘莘学子来说,超过其支付能力的超前消费、过度消费是尤为不可取的。为此,应教育大学生消费以量入为出、节俭节制为原则,以提高学习生活质量为目标,提倡有计划的、合理适度的消费,反对提前消费和过度消费。

2.进行科学的财商教育。所谓“财商”,指的是一个人在财务方面的智力,即对钱财的理性认识与运用。专家指出,财商的概念是与智商、情商并列的现代社会三大不可缺少的素质,也是现代教育不可忽略、不宜回避的话题。

3.鼓励大学生开展勤工助学和创业活动。高校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勤工助学和创业活动等手段,促使大学生巩固科学的消费观,形成合理的消费行为,养成良好的财商。

参考文献:

篇7

④井敏:《构建服务型政府理论与实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⑤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⑥谭泓:《构建和谐社会理论与实践探讨》,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48-49页。

⑦郑遥曦:《关于对网络安全立法问题的思考》,《辽宁法治研究》2007年第2期,第 46-47页。

篇8

不同家庭教育环境、学校教育方式以及不同年龄、心理素质的大学生具有不同的消费特征。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大学生这一消费群体的消费行为和由此体现的消费心理因素与特征,从而探究当代大学生消费的发展趋势,在大学生如何坚持正确的消费观,树立科学的消费意识的问题上建立成熟、理性的规制提出了可行的建议。

一、大学生消费行为及消费心理特征

1.大学生消费行为

一是,饮食消费。它是大学生最基本的消费。

二是,学习消费。主要包括学杂费、考证费和电脑消费等。

三是,休闲娱乐消费。学生娱乐消费包括互联网,唱歌,看电影,旅游等方面的消费。

四是,人际交往消费。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含与老师、同学、朋友等之间的关系,类型繁多,为发展和扩大这些关系,大学生以人际关系为依托进行消费。

五是,服饰消费。许多学生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对于时尚,品牌和档次有一定的要求,这种情况特别体现在高年级女生当中,她们对服饰有一定的讲究,因而在服饰方面消费较多。

六是,恋爱消费。这种开销主要存在于谈恋爱的大学生中。

2.大学生消费心理特征

第一,消费的时代性和超前性社会文化决定了社会心理,大学作为文化的集中体现,也是文化积累和扩散的重要源头。

第二,不平衡性。不同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结构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也会导致大学生消费者的心理上的不平衡。

第三,冲动与理智并存。价值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使得人们的消费方式和消费观念亦趋近于多元化发展。

第四,个性化与从众并存。作为特殊的青年消费群体,大学生喜欢的生活方式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因此,这种情况使学生的自我消费意识逐渐明显。

二、大学生消费现状的影响因素分析

1.影响大学生消费的因素

第一,家庭因素。在当代大学生当中,独生子女占了较大比重,家长对子女的消费基本上有求必应。特别是经济条件优越的家庭为大学生的高消费水平提供支持,从而为大学生的自主消费创造了便利。

第二,社会环境因素。近年来,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部分家庭生活条件得到迅速改善,消费方式和消费观念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相对而言,传统的消费观念已经慢慢在弱化,除此之外,大学生还处于心理发展不甚成熟的阶段,这些社会因素直接影响到了大学生的消费观,造成大学生互相炫耀、相互攀比的消费心理较为多见。

第三,大学生自身心理因素。大学生正处在迅速走向成熟,但是在一定意义上还未真正成熟,为了避免家庭经济压力造成大学生学习精力的分散,大部分家长愿意为孩子创造无忧消费、自主消费的条件,因此,父母的包容造成了许多大学生不能明白赚钱的艰辛之处,理财经验的缺乏和理财意识的淡薄,慢慢演化成不正确的消费观和无计划的开支。

第四,教育与管理因素。目前,尽管高校教育工作者对大学生进行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并结合国情试图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但是,由于部分教育工作者的思想道德教育流于形式,教育内容不够深刻,教育方式过于死板,教育重点和教育难点不够突出,造成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等优良传统在大学生当中还有待继承和发扬,使得教育与管理的真正意义并没有体现出来,对大学生正确的消费观的确立作用不够明显。

三、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的消费行为及心理

1.克服攀比心理,学会适度消费

教育学生要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消费意识。引导他们在将光荣传统与实际结合起来,科学规划,合理安排,使个人消费标准与国情和家庭经济状况相适应。并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着力于理想和人生目标的实现,而不是盲目攀比、不合理消费。

2.培养财商,独立理财

所谓财商,指的是一个人在财务管理方面的能力与智力,即对钱财的理性认识与科学计划、运用。在现代社会,作为与智商、情商并列的重要素质要求,财商是大学生必不可少的素质之一,培养和加强大学生的财商的工作,反映在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的引导上,就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理财能力。

3.营造良好的校园消费风气

学校要注意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消费观。首先要加强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及思想政治教育,让大学生对正常消费有正确、科学的认识。其次,可以在校园内建立一些有益的消费活动场所,如健身房、书吧等,以便于研究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从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大学生树立健康、科学消费的消费意识和消费心理。

四、结束语

对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的认识,仅仅从经济学的层面分析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从伦理学的角度进行认识、分析与研究,引导大学生合理、科学、理性地消费,做出合乎国情、家庭实际情况和道德评价标准的价值选择,不仅有利于促进大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也有利于社会人才储备的全面优化,促进社会进步,这是一项全社会的工作,是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等各个方面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何晶,张冬梅.大学生消费心理分析.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8):251

[2]王新国.大学生消费行为及心理分析.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

篇9

一、消费现状

(一)消费来源

1.个人来源。一些大学生利用专业课学习之外的课余时间,打工做兼职,一方面积累了工作经验和社会经验,另一方面获得收入,以增加自己的生活费用。

2.家庭来源。目前大学生没有固定的收入,家庭提供的生活经费仍然是其主要消费来源。

3.学校及国家来源。国家教育部门和各所高校为了鼓励学生学习,帮助困难家庭,相继为学生提供了各类奖学金、助学金,以及教育贷款。

(二)消费结构

1.日常生活消费:虽然消费种类繁多,但消费主要用于衣、食、住、行等生活必须消费方面。

2.娱乐消费:伴随着学习生活压力的增大,娱乐成为大学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时尚奢侈品消费:大学生追逐潮流,渴望通过拥有一些流行品来向同学标榜自己。

4.学习型消费:学习型消费主要是指大学生用于学习方面以及塑造自身品质方面的消费。如购买课外书籍杂志,参加各类等级培训、考试等。

5.情感消费:90后大学生的情感消费包括两方面:人际关系消费和恋爱消费。

(三)消费特点

1.日常生活消费占主要比例。无论一个学生每月的消费总额为多少,其中,衣食住行等日常必需消费一般占较大比例。

2.消费水平两极分化。家庭收入水平的两极分化导致大学生生活费供给以及消费水平的两极分化。

3.注重个人发展投资。为了使自己在今后的竞争中脱颖而出,90后大学生不惜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来参加各种补习和培训课程,以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和个人综合素质。

4.消费观念比较开放。90后大学生的成长环境相对较好,喜欢新奇,追求时尚,希望通过消费来向同学标榜自己,或者通过消费来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二、消费中存在的问题

1.消费结构存在不合理现象,享受(娱乐)型消费比重过大,学习型消费比重偏小。这种消费结构与大学生的身份不相匹配。

2.通讯上网费用不断增加,比重过大。90后大学生重视人际交往,据相关资料显示,虽然大学生现阶段的ARPU值并不高,但却代表了未来三到五年,甚至十年的消费主力。

3.消费缺乏规划。一般来说,大学生都是月光族,甚至有的超额消费,缺乏消费整体规划。

三、问题产生的原因

1.个人。首先,大学生是同辈群体,看到别人购买了好的物品,无论经济条件是否允许,大多数人都会相继购买;其次,90后大学生大多数生活条件优越,不能得到想要的东西,就会产生一种挫折感,为了使自己没有这种感觉,便不顾自己的经济能力过度消费,超前消费;第三,当代社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大学生不断注重个体自身的发展,注重个体的包装。

2.家庭。进入大学后,家长不能像以前一样在学生周围对他们进行照顾,所以就想用金钱来弥补。孩子在外有什么要求,不管合理与否,都会尽量满足,这样的溺爱便会导致不良消费习惯的形成。

3.学校。学校周边的酒吧、咖啡厅、游戏厅、购物广场和饭店一应俱全,促使了大学生的额外非日常消费品的购买。

4.社会。市场对90后大学生的消费心理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相应的市场调研,采取了进一步刺激大学生消费的措施,使得大学生的消费欲望越来越强。

四、改善90后大学生消费状况的初步措施

1.个人

大学生应该树立起正确的、科学的消费观和价值观,掌握一定的方法:第一,学会制作预算以及记账;第二,消费要有原则,生活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第三,注意小开支;第四,学习一些理财知识。

2.家庭

家长应引导学生建立起正确的消费观念和金钱观念,教会学生如何消费,培养学生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优良品德。

3.学校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培养消费道德,制造正确的消费舆论;通过开展有关理财方面的选修课,系统的向学生介绍个人理财和消费道德的伦理知识;开展社会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树立起科学的消费意识,培养正确的消费习惯。

4.社会

引导90后建立起正确的消费观念,养成正确科学的消费习惯是我们的义务和责任。社会要为90后大学生消费营造一个良好环境,要对学校周边的不健康的低俗的消费环境进行整改,优化消费环境。

【参考文献】

[1]褚宝良.90后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J].中国经贸导刊,2010,(9).

[2]董婷婷.90后大学生消费观对未来社会的影响及思考[J].商业经济,2010.

[3]卢慧婷.大学生个人理财教育与消费道德引导[J].商品与质量,2010,(5).

[4]曹宇.大学生过度消费现象分析及改善建议[J].现代经济信息,2010.

[5]袁楚.大学生将成消费主力军——访北京师范大学传媒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张洪忠博士.调查,2010.

[6]黄文述,柯红霞.大学生消费的非理性因素研究[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

[7]李木梓,霍如桃,罗然,伊欣林.大学生消费结构的调查和研究[J].中国物价,2010,(4).

[8]许梦龙.大学生消费偏高的成因与对策分析[J].教育,2010.

[9]李慧君.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特征及其教育对策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0,(3).

[10]孔祥明,王慧,张琳.当代大学生健康消费支出调查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0,(7).

[11]李苒.当代大学生消费结构分析及建议[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2010,(13).

[12]王赵亮,迟淑云.加强大学生理财教育的思考——基于大学生消费现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5(3).

[13]行岁锋.解析当代大学生消费观[J].高教论坛,2010,(9).

篇10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12-0005-02

消费作为与人密切联系的重要议题,深受重视。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更是具有社会意义和深远的话题,如何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形成良好的消费习惯,确立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新课题。大学生作为一个与众不同的消费群体,有其自身的消费特点。走出消费误区,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是大学生步入社会走向成功的关键。

一、当代大学生消费的现状

(一)理性化消费

通过调查发现,如今大学生理性消费占主导地位。首先,大部分学生会考虑到家庭经济状况,控制自己的购买欲望,选择物美价廉的商品购买。对于聚餐之类的必需花销,也常实行“AA”制结账方式。这样既不会过于加重个人经济负担,又能体现出同学间的真诚平等,还有助于相互间感情的持久化。其次,大学生用于提高自身素质和促进自我发展方面的消费比例在逐渐增大,为了让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得更深入牢固,大学生会报考各种专业资格考试,参加相关的培训班,购买相关专业书籍及学习用具等。再次,经济独立意识增强。过去子女的教育消费大多都是由父母承担,现如今许多大学生的消费观有了很大变化,他们能够通过勤工俭学等形式来赚取生活费。这既可以减轻家长经济负担,又可以将所学的知识用于实践,说明当代大学生想通过自身努力实现经济独立。

(二)非理性化消费

1.盲目攀比,虚荣作祟。很多大学生并没有根据自身的需求去消费,而是看别人买什么,自己就想买什么。吃穿用讲名牌,比档次,其根源在于虚荣心作祟。虚荣心造就无休止的攀比,攀比进一步膨胀虚荣心,循环往复,愈演愈烈。

2.追求物质化,忽视精神层面。其突出表现为超前的物质消费和滞后的精神塑造。在精神文化方面的消费重玩乐享受性消费,轻知识充实智力提升性消费,在物质生活领域把物质作为体现个性和实现价值的方式。愉悦快乐占据了心灵,享受生活成为了消费观念的核心。关注和推崇的是新潮前卫,只想通过大胆消费来炫耀青春,张扬个性。

3.节约意识淡薄,理财观念缺失。绝大多数大学生没有理性消费的思考,常常倾囊而出,很有“月光族”的风范,有的甚至月中就囊中羞涩,只能靠借钱度日,所以“提前消费”在大学生当中很是流行,他们对生活消费缺乏合理的安排和控制,有钱时出手大方,无钱时借钱吃饭,有的还甚至抱怨父母给的太少,为自己没能成为一个富二代而深感遗憾。

二、不健康消费的原因

(一)社会因素

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发生了深刻变化,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受到极大冲击,金钱至上、享受生活的思想不断侵蚀着当代大学生。此外,大学校园周边的网吧、KTV、游戏厅、餐馆、服装商城等场所的大门向大学生敞开着,五光十色,吸引着大学生的眼球,浸染着大学生的心灵。再者,社会上一些不良的应酬交际等消费方式也在大学校园里滋生出现,成为大学生平日消费的常态。

(二)教育因素

不良的消费现象之所以在当代大学生中出现,和学校消费教育的缺失关系很大。目前,很多大学只注重对学生知识输送、技能培训,而健康消费教育几近缺失。校园中没有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良好氛围。

(三)家庭因素

当今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衣食无忧,家长节衣缩食含辛茹苦地满足孩子的需求,只问“钱够不够花”,不问“钱怎么花”。甚至有很多家长为了激励孩子学习和各方面的进步,不惜给以物资奖励,给孩子们打下了“物质是最终动力,消费是最终目的”的印象。

(四)自身因素

当代大学生尚未完全成熟,还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盲目消费和虚荣消费主载着大学生消费心理,求异心理和从众心理同时在诱发着大学生消费思想的变化。标新立异彰显个性成为消费的最终目标。如今大学生虽然在生理上已经成年,但在心理上仍未成熟,其消费心理尚未健康成长。

三、培养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

人只要生存就得消费物质生产资料。不同生存阶段有不同的消费内容。时代在发展,文化在变迁,人们的消费观也随之变化,作为特殊消费人群的大学生,他们的需求更应顺应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他们消费的观念也深远影响着社会,所以培养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是我们的重要任务。

(一)大学校园是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的主要阵地

一个人从出生就开始消费,但学生的消费场所主要在学校,尤其是升入大学后从消费独立性、自主性来说,他们渐渐脱离了对父母的依赖。无论是吃穿用度等的生存消费,还是储备知识等的发展消费,大学生们都开始依照自己的想法来选择消费对象。因而,学校对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一者在入学初期可以通过开设与消费理财、投资等相关知识的讲座的形式,在学生中间创造出健康的消费风气;二者还可以利用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对学生进行消费行为引导,及时纠正大学消费行为中出现的不良倾向;三者还要大力提高大学生的危机意识,教育学生追求知识消费,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最后,学校还可以介绍更多的兼职岗位,让学生通过勤工俭学锻炼意志,提升能力。

(二)健康向上的消费观是引领大学生积极消费的社会风向标

学校是一个小社会,与大社会密不可分。大学生不良的消费方式和消费心态总能在社会上找到相应的影子。因此,我们应充分发挥社会对学校的影响作用,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理念,杜绝奢侈浪费,抵制享乐主义,弘扬文明新风,让社会的正能量引导大学生正确消费。

(三)家庭是培养学生养成正确消费观的重要阵地

家长的消费方式及消费理念对孩子消费观的形成起到耳濡目染的作用。无数事实告诉我们:良好的家庭环境潜移默化地引导着大学生塑造正确的消费观,而且家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影响贯穿着孩子的整个成长过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家长是孩子最好的榜样。父母在家庭生活中要养成理性消费、节约消费的习惯,使孩子深刻理解“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含义。另外要着意培养孩子的理财技能,养成“不买最贵的,只买最合适的”消费意识。

(四)个人思想素质的提高是树立正确消费观的根本

学校、社会、家庭都是外因,大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才是内因。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本。这就要求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独立意识和理财能力。

坚持适度消费的原则。大学生在经济上未完全独立,应明确消费标准、量力而行,让消费不脱离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家庭经济承受能力。

做到有计划消费。制订出符合自己经济能力的消费计划,并使消费项目细化,做到心中有数,合理控制消费欲望,避免过度消费和奢侈消费。

培养健康的消费观。大学生消费应坚持健康消费,文明消费。坚持以学习消费为主、生活消费为基本保障、文化娱乐消费为有益补充的消费方式,发扬勤俭节约、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光荣传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篇11

1问题的提出

《有闲阶级论》的作者凡伯伦首先发现有闲阶级和炫耀性消费现象,进而提出“炫耀性消费理论”。凡伯伦定义有闲阶级是指杜绝一切具有实际价值的工作的上层阶级。他认为,财富是社会荣誉、社会声望和社会地位的基础。炫耀财富有两种表现形式,即炫耀性休闲和炫耀性消费。而炫耀性消费是指超出人们基本生存的消费,核心在于炫耀行为,本质上是浪费、竞争和歧视。消费观念是指人们对消费水平、消费方式等问题的总的态度和看法。此观念一方面是社会经济现实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另一方面又反作用于社会经济,并支配着人们的消费行为,从而影响人和社会的自身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当代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与环境发生翻天覆地变化。作为特殊消费群体,见证了社会发展与转型。正如弗里德曼所说,消费是认同的行为和符号。大学生消费观念不仅推动大学生正确价值观人生观形成,还影响社会多个领域的健康与进步。

2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特点

2.1超前的消费观念

人的消费行为被区分为有需求的消费和有欲望的消费。这两种消费有根本性的原则区别。但随着社会不断市场化,伴随着西方消费主义思潮的影响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意义与目的发生了变化。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求从生理需求层次逐步上升到自我实现的需求层次。消费不仅是满足生理基本需求,还更强调表现个性自我,紧跟时代潮流。潮流正逐渐成为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的决策之一。炫耀性消费商品,从商品的档次来提升自我的社会地位或价值。例如苹果手机,每年的会都引起一群追逐消费的人群。水货也因为市场供不应求而提升手机价格。而大学生中会以提前拥有一部苹果新的手机,而显示出与他人不同伦比的社会地位,显示出紧跟时代潮流和高级品位的消费,即把消费数额作为衡量身份的重要指标。部分大学生把高水平的物质消费目标当做人生的终极目标,以至于千方百计不择手段地满足自己的消费意愿。例如为了买高档产品不惜卖肾等行为,为了新品手机每月借贷,使自己成为物的奴隶。

2.2短暂的消费过程

消费主义倡导的“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现代生产生活方式,大量消费引起的人类欲望超过地球生态系统能承受的限度。特别是“一次性”消费方式,“看中就买,过时就丢”,使得大学生消费观念中的节俭美德等同于寒酸小气。短暂的消费过程不仅是对个人自身的浪费行为,而且是对地球生态圈的破坏和社会不可持续发展。

2.3迷失的消费伦理

在大学校园中,物质消费逐渐成为大学生们攀比的内容。科学的消费伦理需要消费者正视自身的消费意识和能力,不盲目从众。大学生们崇尚物质消费忽视精神层面需求,使个人内在精神价值缺失,缺乏信仰和动力。当代大学生认为消费是个人行为与他人及社会都无关,实际上一定的消费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对家庭、社会乃至道德层次方面都有些许影响。正确科学的消费伦理需要重新树立。

3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中存在的问题

3.1享乐消费

大学生群体中,大部分人都拥有手机、电脑、MP3等电子产品,有的宿舍还一起合买洗衣机、冰箱、饮水机等,这样的消费对于一般的家庭有一定负担,对于贫困家庭则负担更重。部分大学生则追求品牌享受,以享乐主义为先导,没有理性考虑自身消费能力和消费心理,盲目享乐让个人承受更多经济负担。随着西方消费主义的影响,社会市场化,大学生群体也日益形成月光族和有钱就花的现象,如近几年流行的美容消费,微整形,说走就走的旅行,电影热,人情聚会等等,大学生享乐消费现象日益严重。

3.2从众消费

从众消费是指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缺乏计划性,盲目跟从群体大众进行消费,有时会购买自己实际并不需要的。大众传媒通过电视广播对大学生的消费产生影响等,例如很多大学生不考虑经济条件和实际需求,受到大众媒体的广告宣传而进行盲目消费,没有考虑到商品是否具有合适性和合理性。大学生的同辈群体也有一定的影响。大学生从高中来到大学,尝试独立自主,大学时期是大学生人生中最渴望被同辈群体接纳的时期。参照群体的价值观来进行自己消费,不考虑自己的精神内在需求如何,为了得到群体成员的认同感,而产生了“别人有的东西,我也要有”的一种心态。而商品成为了群体成员认同的一种符号,因为同辈群体中默认彼此具有相同或类似的装扮或价值观,商品则成为同辈群体认同的“敲门砖”。

3.3攀比消费

大学生群体中攀比消费也较为明显。部分大学生以周围同学用上高档次商品作为参照,认为自己消费少就会被人看不起,心理上会有一种敏感攀比的心态。最近也逐渐出现了今天钱明天花的提前消费现象,正是由于没有对金钱做合理规划,盲目攀比消费,生活费存在超支现象。如今互联网发达的时代,淘宝天猫也逐渐开通借贷宝,蚂蚁花呗,白条等消费服务,大学生提前消费为了满足自己物质需求,盲目攀比则造成校园消费不正之风。

3.4炫耀消费

家庭条件较好的大学生存在炫耀消费的现象。网络上流行的“高富帅、白富美”等词汇也是炫耀消费表现之一。生活中最为明显的就是穿名牌,正如凡伯伦所说,炫耀性消费成为传递财富多少的最有效手段。部分大学生试图用自身的品牌效应和档次来树立在同辈群体中形象和地位,认为名牌效应是身份的象征,从而忽略个人精神层面的追求。当代大学生需要多从思想修养和内在品质上多下功夫,以德服人,从精神修养上来获得认同。

4当代大学生消费问题产生的原因

4.1大众传媒的影响

人是社会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大众传媒是社会组织为在广大社会成员之间传递信息、互通情报所采用的各种通信手段,例如广播、电视、网络、报纸、书籍等,为社会成员理解和接受社会所倡导的价值观念提供了一个有效的社会环境条件。在现代社会中,随着大众传媒的日益发展,内容及形式的多样化给大学生带来导向及暗示作用。大学生群体在法律意义上是成年人,但从心理及思想层面来看,大多还不够成熟,思考问题有欠缺,自我价值判断有偏差,易受到大众传媒思想的影响。现代大众媒体多是传播物质文明,较少传播精神文明,大学生群体审美情趣低俗化。因此,享乐消费、炫耀消费、超前消费多受到大众传媒的影响。

4.2学校环境的影响

校园是大学生主要的生活场所。学校承担着大学生社会化的环境条件,也是大学生继续社会化的主要场所。学校一方面承担传授各种科学知识和技能的责任,另一方面也努力培养和树立学生的价值观念,使大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全面发展。首先,校园里没有开设相关消费行为及心理方面的课程,或者是没有一门公共课来倡导消费理念并树立科学价值伦理。其次,大学校园里本来就充斥着娱乐文化,例如校园里开设的休闲吧,社团活动赞助,广告消费,促使着大学生进行消费活动。因长期的娱乐活动而丢弃学习任务,势必影响学习进度及基础,学习信心遭到打击,沉浸在混文凭的吃喝玩乐的享乐消费中。

4.3家庭环境的影响

不同的家庭消费观念不一样。家庭作为初步社会化的主要场所,家庭的教育和影响对个人早期社会化乃至一生的社会化都具有重要意义。家长对孩子的消费观念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节俭的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也容易形成节俭消费的习惯。若家长花钱随心所欲,孩子也容易形成享乐消费的习惯。其次,家长出于补偿心理,对孩子的要求有求必应,为了弥补家长早年奋斗的艰辛,让孩子轻松舒服。现在大多数家庭是独生子女,家长的关爱关心都集中在一个孩子身上,家长有时会溺爱孩子,没有给孩子树立正确科学的消费观。最后,由于大学生多在外地读大学,家长为保证孩子吃好穿暖,在消费上也不会吝啬。

4.4同辈群体的影响

随着社会转型期的到来,每一代人都有自身群体烙印。当代大学生作为90后,展示出强烈模仿意识、个性自我、展现自我及希望他人尊重的特征。在追求高端消费个性消费的过程中容易迷失方向,形成不良的消费观念。其次很多大学生忽视对自身素质的提高,很容易误入消费浪潮中,盲目从众,没有进行合理化消费。同辈群体内部成员的价值观相互影响,大学生难以对个人消费进行科学判断。

5结论与建议

从传统社会商品使用价值消费到现代社会的符号消费,是一场深层次的文化转变,给当代大学生带来重大影响。大学生需要在价值取向上,完成一次根本性转变,不以追求物质财富的方式来实现人生价值,要通过对精神世界的提高和内在修养的提升作为价值取向。只有精神文化修养得到提升,才能从根本上实现人类超越于其他动物的品性,从精神上走向成熟,有利于人全面发展。发展个性消费、宣传适度消费、倡导消费文明等不仅反映中国在现代化过程中消费观念的更新,也反映了当今全球消费模式的变化。当代大学生作为新一代,有着自己的消费观念,不同于其他年代的群体。倡导适度消费,适当发展个性自我,引导大学生树立对社会负责的消费观,是对社会和人类发展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建华,赵志平.消费主义影响下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与分析——以南京工业大学为例[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5):106-111.

[2]田波.大学生奢侈性消费刍议[J].中国商贸,2011(27):241-242.

篇12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1 符号消费概述

符号消费作为消费文化理论的核心概念,最早由法国社会学家让·鲍德里亚提出。鲍德里亚认为,商品不仅具有马克思所说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还有符号价值。这种消费的目的不是为了实际需要的满足,而是不断被激发的欲望的满足,人们消费的不再仅仅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在消费过程中,消费者除了消费商品本身以外,还消费这些商品所象征的意义,例如心情、美感、档次、格调和气氛等。对物质和文化消费品的选择所体现出来的品位和风格,构成了人们的社会地位得以区分的符号象征系统。

当代的大学生喜欢用特立独行的形式,力求使自己的个性、价值观以及生活方式与众不同。按照自己的审美方式和感觉,着力体现与众不同的自我,突出消费的个性化点。从消费形式上,凸显个性化消费;从消费动机上看,体现展示性消费;从消费内容上看,追求品牌消费和时尚消费。CMMS(新生代中国市场与媒体研究)2005的调查显示:57.3%的大学生宣称“我喜欢购买具有独特风格的产品”。大学生选择的商品大多体现自我的个性,以此来满足追求个性美与表现自我的心理需求,商品及其符号价值作为年轻人时尚的载体,充当了区别身份地位的最佳工具。

2 符号消费对当代大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消费能力也在逐渐加强。符号消费传播了社会流行和时尚的因素,已然成为了社会身份与地位的象征,但给当代大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首先,助长物质享乐主义情绪。符号消费的用意就是追求商品的符号价值,即追求商品所代表的社会象征意义。人们希望通过自身购买的商品来展示自己的身份地位,这种“ 炫耀性消费”一旦被社会所认可接受,那么所处社会中的人们的符号消费理论与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欲望就会无限膨胀,大学生正处于思想不成熟的时期,价值观容易波动,发生偏颇。其次,迷失了理性自我。大学生符号消费的目的是为了追求个性化,他们希望通过符号之间的差异,来展示自己独特的个性。为了顺应这个社会催生了各种限量版商品、纪念版商品等,从表面上看是为了表现自我独特的个性,但实际上在大众传媒宣传和操纵之下,消费不再是自主选择活动。第三,造成审美标准混乱。当代大学生将“符号“作为其消费的主导因素,作为一种集体崇拜的“图腾”,耐克、李宁、阿迪达斯名牌服装在校园随处可见。一些品牌的价格超出了大学生的承受能力,于是“高仿名牌”在大学生中迅速流行,由于它们价格低廉,又都打着名牌的标记,因此深受大学生的喜欢。这种不良的消费行为和审美标准如果蔓延下去,必然会引起大学生审美标准的混乱。

3 对策建议

3.1 家庭引导

首先,家长应该以身作则,充当大学生合理消费的榜样。家庭对大学生的消费观念的影响最为深刻,良好的生活消费环境对大学生过度消费的引导起着重要作用。家长在生活中的任何行为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孩子,因此家长应在孩子产生不良消费行为之前就进行合理的教育和指引,教会孩子如何形成理性的消费观念。其次,家长对子女的消费应采取适度的控制。现在的许多就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的宠爱日趋严重。家长要变“无私奉献”为“适度供给”,对于家庭条件一般的学生,家长在满足子女正常的基本生活费用的同时应教育子女不要盲目攀比,奢侈浪费;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家长不能无原则牵就溺爱;家庭经济困难的家长要提醒子女体谅家里的困难,勤俭节约。

3.2 学校引导

首先,更新教育理念,引导大学生为符号消费祛魅。随着符号消费与使用价值消费脱节,消费的目的已经不是为了实际需要的满足,而是在不断追求欲望的满足。学校应引导大学生为符号消费祛魅,还原消费的本来意义,回归“物本身”的意义。同时,对大学生进行理财教育,应成为当代大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课程。让大学生学会判断、学会选择,再到学会创造,这些意味着教育观念的更新。 其次,培养绿色低碳消费意识。从表面上看,消费是个人行为,但从更深的意义上说,消费也是一种社会行为。应帮助大学生完成从物质幸福向精神幸福、从消费型幸福向创造型幸福的转变,更加注重生活质量非物质性的一面,依据实际需要消费而非虚荣和攀比。强调低碳绿色消费,督促大学生承担起低碳发展的消费者责任,帮助他们不断更新消费观,逐步树立适应社会需要的绿色消费观。

3.3 大众传媒引导

电视、网络、广播、报纸等都是大众传媒的重要手段,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大众传媒必须具备社会责任心,将大学生甚至是整个社会群体视为责任,应向大学生传递正确的消费信息,宣传科学的消费理念,要对一些消费的歪风邪气与不正常的舆论进行纠正。社会有责任为大学生营造理性的消费氛围,克服消费主义的影响,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

3.4 大学生自身

首先,大学生应该加强自我控制力和约束力。作为大学生,思想和价值观已经日趋成熟,大学生自己应该加强自身的责任感,意识到过度符号消费的弊端,不但不利于大学生自身长久发展,也会给家庭增添很大负担。大学生应该把自己放在一个更高的位置和角度,本着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负责的理念进行合理的消费,加强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的能力,控制和约束不正当的消费习惯。其次,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消费习惯。习惯的养成很重要,大学生要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健康理性的消费习惯。不应为了与其他同学进行攀比而购买一些不符合大学生自身现状的商品,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和辨别是非的能力,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

参考文献

[1] 施应玲.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调查及分析[J].华东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4).

[2] 曹凯.当代大学生消费的误区及其教育引导[J].科协论坛(下),2008(11).

篇13

一、90后大学生消费观现状分析

(一)所在家庭月收入情况。被调查学生家庭月收入情况分布如图1.1.1所示,家庭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占5%,1000-3000元的占48%,3000-5000元的占18%,5000元以上的占29%,由此可以看出,受调查学生中中等家庭占大多数。

(二)大学生每月消费组成情况。针对学生每月最主要的三项消费内容进行调查,结果如图1.1.2所示,选择人数最多的三项分别是伙食费、休闲娱乐、购物(衣服、生活用品)。

(1)基本生活费。基本生活费主要包含衣、食、住、行等几个方面。大学生基本生活费集中中500-1000元和1000-2000元这两个区间内,这一消费数字占一个中等家庭月收入的将近一半,消费水平较高。(2)学习、培训花消费。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消费在200元以下。这一消费水平占基本生活消费的十分之一左右。(3)休闲娱乐消费。由上图数据可看出,大部分学生都没有上网消费,超过100元的很少。每月在电子游戏方面(购买游戏,点卡,游戏货币等)的消费在50元以下的占69.3%,50-80元的占7.3%,80-100元的占21.1%,100元以上的占2.2%。(4)人际交往消费。通过数据可以看出,很多学生每月用于人际关系方面的消费相对较高。

(三)消费观念。被调查学生中有20.5%的学生非常同意透支行为(超前消费),16.1%比较同意,34.4%同意,27.0%不太同意,2.0%完全不同意,有数据可以看出,超过七成的学生同意超前消费,表现出了现在学生消费的超前意识。

(四)理财观念。对于大学生是否有攒钱或储蓄习惯的调查发现,76.1%的学生表示有攒钱或者储蓄的习惯,23.9%的学生没有攒钱或者储蓄的习惯。

(五)消费、购物方式。针对购物方式的调查中,有73.0%的同学主要进行网购,21.2的学生自己去商店买,4.9%的学生是让父母或朋友代买,0.8%的学生选择其他方式。由数据可以看出,网购在学生已经成为了一种主流的的消费、购物方式。

二、“90后”大学生消费观存在的问题

(1) 消费结构不合理化。与70后、80后大学生相比,当前的90后大学生日常消费中用于伙食费部分的比例明显降低,用于学习消费的占比则非常的低,相对而言娱乐消费、交友消费占了很大一部分。对于学习消费,当代大学生的思路则是能省就省,除了必要的课本之外很少在学习上进行投。对于娱乐,当代大学生从不吝啬,购买各种高消费的电子产品,出入各种高档咖啡馆等成为大学生生活中普遍行为。这种消费结构导致大学生日常消费总额急剧上升,很多学生因为家长给的钱不够花而向同学朋友借钱,甚至出现了欠债不还、偷盗等行为。(2) 冲动消费增多。现在,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的消费方式和渠道也有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网购已经成为大学生主要的消费方式,这些新生的消费方式虽然给大学生的消费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也导致了大学生经常因为一时冲动购买了并不需要的商品,买回来之后不是基本用不上就是质量或样式与宣传严重不符,从而导致了大学生花了很多冤枉钱。(3) “超前消费”增多。大学生中办理信用卡的人数不断增多, “超前消费”也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一种流行的消费方式。(4) 攀比心理明显。根据数据可以看出,现在很多大学生在购物时追求名牌,喜欢攀比。(5) 缺乏理财意识。当代大学生因为从小缺少理财方面的教育,进入大学之后因为远离父母,消费变得更加自由,从而出现花钱没有计划、盲目消费等现象。

三、90后大学生消费观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

(1)加强大学生消费行为的课堂教育。开设专业课程,对当先的消费行为行为、结构、方式、内容等消费相关的知识进行讲解,建立科学系统的消费教育,让学生真正学习什么样的消费才是健康的消费。(2)发挥辅导员、学生党支部的作用。充分发挥辅导员、学生党支部深入学生的特点,利用班会、组织生活会等形式,加强对大学生消费意识的培养,对大学生消费行为中出现的不良倾向进行及时的引导和正面的宣传教育。(3)充分利用学生社团进行教育。发挥学生社团的力量。充分利用校园网、广播电视台、校报、专刊专栏等校内大众传播媒介进行直观形象的消费教育,引导理性消费舆论,积极营造健康消费、合理消费的校园氛围。(4)开设理财类课程。在学校中开设理财类课程或者讲座,组织相关主题的学生活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学会如何有计划的进行消费和理财,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理财观和消费观。

消费虽然是大学生的个人行为,但是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家庭的和谐、社会消费活动的有序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大学生正确消费观的培养应该成为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在大学生消费观的培养中起到重要作用。我们应该构建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体的引导方式,通过多管齐下、全方位协调,共同培养大学生正确的理性消费观。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