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雷电灾害的预防

雷电灾害的预防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1 17:34:16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雷电灾害的预防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雷电灾害的预防

篇1

1雷电的形成

天空中,带电的云称为雷云,直击云与雷云是分不开的。根据大量的科学试验可知,地球本身就是一个电容器,通常大地稳定的带负电荷为50万C左右,而地球上空存在一个带正电荷的电离层,二者之间便形成一个充电的电容器,其之间的电压为3 000 kV左右,场强为上正下负。

当地面含水蒸汽的空气受热而上升,或者较温暖的潮湿空气与冷空气相遇而被垫高时,都会产生向上的气流。这些含水蒸汽的气流上升时, 温度逐渐下降而形成雨滴、冰雹(称为水成物)。这些水成物在地球静电场的作用下被极化,负电荷在上,正电荷在下,其在重力作用下落下的速度比云滴和冰晶(这二者称为云粒子)要大,因而极化水成物在下落过程中与云粒子发生碰撞。碰撞时使其中一部分云粒子被水成物所捕获,从而增大水成物的体积,另一部分未被捕获的水成物被反弹回去。而反弹回去的云粒子带走水成物前端的部分正电荷,使水成物带负电荷。由于水成物下降的速度快,云粒子下降的速度慢,因而带正、负2种电荷的微粒逐渐分离(重力分离作用),如果遇到上升气流,云粒子不断上升,分离的作用更加明显。最后形成带正电的云粒子在云的上部,而负电的水成物在云的下部,或者带负电的水成物以雨或雹的形式下降到地面。带电云层一经形成,就形成雷云空间电场,空间电场的方向和地面与电离层之间的电场方向是一致的,都是上正下负,因而加强了大气的电场强度,使大气中水成物的极化更明显,在上升气流存在的情况下进一步加剧力分离作用,使雷云发展得更快[2-3]。

2防雷等级的划分

建筑物防雷分为2种,即工业建筑防雷和民用建筑防雷,每种防雷方式又分为3类[4]。工业建筑防雷:一类:易燃易爆、具有0区或10区制造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二类:储存爆炸物建筑及不易引爆等露天钢质封闭气罐;三类:为一般工业建筑物。民用建筑防雷:一类:国家级政府首脑机关、重点文物及保护场所、大型机场;二类:省部级会堂、机场、办公楼、档案馆、大型城市的重要供水供电系统、集结人较多的公共场所;三类:一般民用住宅。各地区应结合实际,按照政府机关、公共场所、民用住宅等分布,并结合当地气象雷暴日采取相应的防雷措施[5]。

3防雷对策

3.1不同防雷等级雷电灾害的具体防御措施

一类:采取防直接雷击措施、感应雷击措施(电源)、防雷电波入侵措施(主要是弱电设备的接地保护装置)。二类:采取防直接雷击措施、感应雷击措施、侧击雷措施。三类:采取防止直接雷击措施、感应雷击措施(特别注意电源避雷器的布局)。

目前,大多数建筑物的防雷设施都沿用福兰克林避雷针。其特点是利用自身的高耸位置使雷云下部电场发生畸变,从而将雷电由自身引下,代替被保护物受雷击。传统避雷针已经使用了200多年,对防止直击雷雷击起到良好的效果。实践证明,该方法仍然是经济有效的手段。但避雷针放电是被动的,其保护范围小。而雷电现象具有统计特性,至今人们对其还没有完全的认识和控制措施。因此,世界各地的防雷科学研究者纷纷研制出各种电子避雷器[6-7]。气象服务人员应根据不同的场合、环境、地质情况选择不同的防雷设备。

3.2加强宣传,提高雷电灾害防御的意识

加强防雷减灾宣传工作,提高社会对防御雷电灾害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增强全社会参与防御雷电的自觉性。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从新建、改建、扩建开始,严格把关,从源头上将雷电灾害隐患控制在最低范围。

3.3雷电监测与预警

雷电监测与预警是利用高新技术设备来测定雷电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并进行预报预警的现代科技防雷工程。进入高科技的今天,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迅速,对雷电灾害的监测预警和防御的科学认识提出更高、更广泛的要求。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在现有的闪电定位系统、多普勒雷达等设备组成雷电灾害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雷电灾害监测、预报预测、制度,及时向社会雷电预警信息,使公众提前做好雷电预防,从而达到预防为主的目的,确保人民生命及国家财产安全。

4参考文献

[1] 李绣东.全国雷电灾害统计分析[J].沙漠与绿洲气象,2011,5(B8):1-3.

[2] 梅卫群,江燕如.建筑防雷工程与设计[M].2版.北京:气象出版社,2006.

[3] 陈渭民.雷电学原理[M].2版.北京:气象出版社,2006.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GB50057—94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1.

篇2

一、切实明确防雷减灾责任

我县属雷电灾害频发地区。近几年因雷击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现象时有发生,各级各部门务必引起高度重视。县防雷管理机构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和《湖北省雷电灾害防御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对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的组织和管理。建设、规划、公安、消防、安监、质监、林业等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雷电灾害防御工作,减少灾害,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二、严格执行防雷减灾各项规定,认真落实防雷安全措施

(一)各有关部门要把防雷设施建设作为预防雷电灾害的重要基础工作来抓。对一、二、三类防雷建筑物,重要的计算机设备、网络系统,电力、通信、广播电视设施,重要的导航场所和设施,易燃易爆物品和化学危险物品的生产、储存设施和场所;重要储备物资的库储场所及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应当安装防雷装置的其他场所和设施,都要按照《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要求安装防雷装置。

必须安装防雷装置的新建、改建、扩建的建(构)筑物、场所和设施,建设单位应当将防雷装置的建设纳入计划,与主体工程或者整体项目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二)防雷装置设计和施工必须认真执行国家有关技术规范,严格遵守防雷工程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的规定,建设单位应向气象部门申请、申报防雷装置设计审核、施工监督和竣工验收。对防雷产品质量不合格、安装不规范、未进行跟踪检测的防雷装置,气象部门不予验收;防雷装置未经验收合格的建设项目不得投入使用。

(三)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保证防雷技术措施落到实处。依法必须安装防雷装置的,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将防雷设计文件和相关材料报送当地气象主管机构审核。气象主管机构应当依法出具审核意见。未经设计审核或者审核不合格的,建设单位不得开工建设。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将防雷装置的竣工验收纳入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管理。

(四)已安装防雷装置的单位,要做好日常维护并主动向防雷检测机构申报防雷装置的安全性能检测。

三、认真做好雷电天气监测预报工作

气象部门要加快雷电监测预警业务体系建设,提高预警服务能力。积极开展各种雷电监测分析和预警预报业务,加强雷电监测、短时和临近预警预报以及雷电引发森林火灾预报。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通信手段,及时向社会雷电灾害预警预报信息,为做好防雷减灾工作提供支持。为广大人民群众正确采取防雷避险措施提供帮助,增强全社会雷电灾害的防御能力。

四、实行防雷安全定期检查和检测制度

对国家防雷技术规范所涉及的防雷设施和静电保护设施,特别是对易燃易爆等重要场所的防雷设施,防雷减灾管理机构要定期组织检查和检测,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经检测不合格的,要督促限期整改。对不按要求接受检测或经检测不合格又逾期不整改而造成雷击火灾、爆炸,致使人员伤亡和国家财产重大损失的单位,将追究直接当事人和单位负责人的责任,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篇3

中图分类号:P4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0-0200-01

东兴市地处低纬度,是雷电高发地区,雷电灾害频繁。每年4—8月的雷雨季节,都会出现因雷击而造成建筑物损毁,人员伤亡事件。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至2009年,东兴市共发生雷击事件多起,受损房屋3栋、伤亡人员4人(其中死亡4人)、牲畜伤亡2头(其中死亡2头),直接经济损失在100万元以上。造成如此重大损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几点原因:(1)群众防雷意识不强,认为是天灾人祸,不可抗拒,甚至有相当部分人以迷信的观点错误理解雷电灾害,认为是上天对做了亏心事的人的一种惩罚,听之任之,有钱买棺材、无钱建防雷设施。(2)不按规定要求建设防雷设置。到目前为止,仍有部分单位特别是乡镇级的单位和群众私人建房,未把防雷设施列入工程建设项目内,有的即使建有防雷设施也不按照规范要求组织施工,以至防雷装置质量低劣,极易造成防雷变引雷的现象。(3)农村公共防雷设施缺乏。对重要生产生活场所未形成制定建设公共雷电防护设施的制度,使在户外生产的人员在遇到雷电袭击时,无法找到躲避雷电的场所。(4)广大群众缺乏必要的防雷知识,不知如何去规避雷电的侵袭。

做好防雷安全工作,是防雷管理机构的责任,更是全社会的责任。完善的防雷减灾制度,合理的防雷设施分布与建设,是防雷安全的重要保证。

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当雷云接近大地时,就会在地面感应与雷云不同极性的电荷,这样就在雷云和大地之间形成一个大电容,当这个大电容的电场强度达到每厘米10—30千伏时,就具备了雷云对地面的放电条件,大气产生放电强度极高(约2000℃),同时会产生耀眼的电光划破长空,又由于空气急剧膨胀,震耳的轰鸣声响彻田野,这就是常见的闪电和雷鸣。雷电的主放电时间很短,总共只有50—100微妙,而电流极大,可达到200—300干安,如果雷云向建筑物放电,在很短的时间内产生极大的机械效应和热效应,使得建筑物遭受破坏,人员遭受伤亡。另外,由于雷电流的幅值很大,可达几十万甚至几百万伏,可对用电设备绝缘产生较大的闪络和击穿,引起爆炸和火灾。因此,要防止雷电带来的危害,就要采取正确的防护措施。防御雷电灾害,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避雷针(带)避雷

建筑物的防雷装置,一般由避雷针(带),引下线和接地装置三个部分组成,避雷针(带)也称接闪器,它是利用高出被保护物的突出位置,把雷电首先引向自身,然后通过引下线和接地装置,把雷电流泄入大地,以保护人员和建筑物免受雷击,避雷针(带)主要用于防直击雷。其原理在于:当雷云接近时,在雷电先导电路向地面延伸过程中,由于受到避雷针畸变电场的影响,雷电会逐渐转向并击中避雷针,形成尖端放电,同时将雷电流引入大地。从而避免了雷电击毁被保护设备和建筑的可能性。这样,在避雷针的一定高度形成一个安全区域,在这个安全区域中的物体基本上不遭受雷击,受到保护。但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避雷针也不是绝对安全的,在保护范围内的建筑物并不是绝对不会遭受雷击,这是因为雷电放电途径受多种因素影响。如超强雷电、金属导体、导电物等等,除有避雷针保护外,还应有其他的防护措施。一般要求在避雷针(带)保护范围内被闪击的概率在0.1%以下即可,避雷针(带)防雷,一般比较经济,也比效可靠。

二、综合防雷

综合防雷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主要适用于重要建筑及其内部的程度不同的电子设备和计算机系统,民用建筑也不例外,其防护的观点着重考虑六方面的因素,即接闪、分流、屏蔽、等电位、接地效果和合理布线。

(一)接闪:指实现接闪功能应具备的条件,包括接闪形式(针、带、网)、耐流耐压能力。连续接闪效果。

(二)分流:指引下线对分流效果的影响,引下线的粗细和数量直接影响分流效果,引下线多,通过每根引下线的雷电流就少,其感应范围就小,当引下线很长时应考虑在建筑物的中部增加均压环,以减小引下线的电感电压降,这不仅可以分流,还可以降低反击电压。

(三)等电位:指建筑物内各个部位都形成一个相同的电位,若建筑物内的结构钢筋与各种金属设施及金属管道都连成统一的导电体,则形成等电位。这样可保证建筑物内不会产生反击和危及人身安全的接触电压及跨步电压,对防止雷电脉冲电压干扰微电子设备也很有好处。

(四)屏蔽:主要是使建筑物内的通信设备及微电子设备免遭雷电电磁脉冲的危害。建筑物的这些设施由于它们自身灵敏性高且耐压水平低,有时附近打雷或接闪时,也会遭到雷电波的电磁辐射的影响,所以应尽量利用钢筋混凝土内的钢筋,将建筑物内的地板,顶板、墙面、及梁、柱内的钢筋,使其成为六面体的网笼,即笼式避雷网,从而实现屏蔽。

(五)接地:指接地效果的好坏,良好的接地效果是防雷成功的重要保证之一,每栋建筑物都应考虑所采用的哪一种接地方式的效果,一般来说,当钢筋混凝结构达到规范要求的,宜利用基础内的钢筋作为接地装置,当建筑物达不到规范要求时,可做圈式接地装置。圈式接装置预先埋在基础槽的最外边,接地体靠近基础内的钢筋有利于均衡电位,同时也可省人力和物力。

(六)合理布线:指如何布线才能获得最好效果,现代建筑离不开照明、电话、电视、计算机等用电设备,雷电防护设计时,应充分考虑防雷系统与管线的关系,(1)将这些电线穿于金属管内,以实现屏蔽。(2)把这些线路的主干线的垂直部分设置在建筑物的中心部位,且避免靠近作引下线的钢筋。(3)注意建筑物外引入的线路的引入方法,防止雷电波入侵。(4)除布线的部位和屏蔽外,还应在需要的线路上加装避雷器,压敏电阻等浪涌保护器。

三、防雷应掌握的基本知识

(一)个人防雷基本原则。一般来说,应掌握几条原则:一是远离可能遭雷击的物体和场所。二是在野外时应将身上的金属物体或导体放离身外,待雷电过后再取回。三是尽可能寻找有防雷装置的建筑物进行躲避。四是在无法躲避时需两腿并拢蹲下,尽量降低高度。

篇4

一、高度重视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工作

运用科学的原理方法,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是确保防雷安全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之一。对可能遭受雷电灾害的概率及雷电灾害发生后的严重水平进行分析计算,提出相应技术防范措施。因此,组织开展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工作是依法履行防雷减灾管理职责的重要组成局部,也是防雷工程设计和施工最基本的科学依据。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工作,各级气象和平安监管部门应把开展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工作作为日常平安生产检查的重要内容,科学有效地预防和遏制雷击事故的发生。

二、全面做好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工作

涉及面广、责任重大,雷击风险评估作为社会公共平安保证的一项重要工作。各有关部门要依照职责分工,加强协调配合,共同做好相关工作。各级气象主管机构要加强监督管理和指导,依法履行雷击风险评估工作的组织管理职责。各级发展改革、规划建设、平安监管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照各自职责,协同气象主管机构做好雷击风险评估监督管理工作。承担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工作的机构,必需根据委托单位的需要,客观、科学、准确地提供评估结果。评估范围内的业主单位、项目设计单位应主动配合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机构做好雷击风险评估工作。

三、规范实施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工作

建设单位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大型建设工程、重点工程、危险易燃易爆环境等建设项目。必需同步做好雷电风险评估工作,设计单位应当把雷电风险评估演讲作为施工图的设计依据,根据演讲要求、防雷技术规范和规范进行防雷装置设计,切实从源头把好防雷安全关,以确保社会公共平安。

(一)本行政区域内应进行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建设项目包括:

1乡村桥梁、燃气、轨道、供水、供热等公共设施;

2输电线路、变电站、发电厂等电力设施、电气装置;

3石油、化工、矿山等易燃易爆物资和剧毒物质生产车间与仓储设施等爆炸危险环境;

4医院、商场、学校、影剧院和体育馆等人员集中的公共场所;

5乡村火车站与铁路枢纽的主体工程;

6重点建设项目及高层建筑(建筑高度≥50米的建(构)筑物)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及以上的住宅小区;

7高速公路的高架桥、Ⅱ类以上的机场;

8其他应当进行雷击风险评估的重大建设工程。

并严格执行建设工程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范等相关标准,承担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工作的机构,必需依法取得相应资质证书。对评估结论负责。

(二)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工作的机构出具的评估演讲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建设项目概况;

2基础资料来源及其代表性、可靠性说明.还应当对探测仪器、探测方法和探测环境进行说明;

3评估所依据的规范、规范、规程和方法;

4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气候背景分析;

极端雷电事件出现概率5雷击风险性的评估.;

6预防或者减轻影响的对策和建议;

7评估结论和适用性说明;

8其他有关内容。

四、切实抓好防御雷电灾害平安责任制落实

篇5

Abstract: The author of the rural status of lightning accidents are summarized, and the rural poor knowledge mine, knowledge concept of weak, poor infrastructure, mine, mine management in place, and lightning warning is not timely patency and other factors is a direct result of rural lightning root cause of frequent accidents; and to address the above problems,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mine disaster reduction in rural areas, rural mine disaster reduction behavior can provide guidance in the recommendations.

Keywords: Rural lightning; work status; cause; mine disaster reduction;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P427.3 文献标识码:A

雷电灾害是联合国公布的十大自然灾害之一,在全球每年因为雷电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发生次数越来越频繁。据统计我国雷暴天数南方多,广州每年平均83.1天有雷,上海仅32.1天,北京36.6天,哈尔滨31.0天。我国气象站中雷暴日数最多的地方在云南西双版纳和海南岛。云南勐腊年平均雷暴日数128.8天,最多年148.0天。海口118.0天,最多年134.0天。随着经济的发展,高建筑的建设,人们交往的频繁等大量的出现,为电雷灾害的发生提供了有力的条件,使得雷电灾害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由于农村受到地域广阔、防雷基础设施差、农民防雷意识弱等特点,使得农村的防雷减灾的管理成为了我国防雷工作的薄弱环节,因此加强农村防雷的工作不容忽视。

农村地区防雷减灾工作现状

当前农村是我国雷电防御的薄弱环节,农村雷电灾害无论是从数量还是在危害程度上来看都比较的严重,农村收到雷灾的影响远远高于城镇地区,现在在农村的建筑物上一般都没有防雷设备、无设计图纸、施工队伍没有科学的施工资质,农村雷电灾害比较的严重。近几年来,我国农村无防雷装置的农民住房及简易厂房遭受雷电灾害现象呈上升趋势,受灾损失趋于严重;人身伤亡、房屋损坏、家用电器损坏以及由于雷电所引起的火灾时有发生。

二、农村地区雷电灾害的成因及损害

我国农村雷灾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经归纳主要包括下面四个方面:

一是农民的在防御雷电灾害的意识比较的薄弱。目前,我国农村群众的文化程度较低,对雷电的科学认识还不足,长期收到封建迷信思想的影响,一旦的发生了雷灾,群众认为这是老天的报应,不愿意去述说声张,还经常的隐瞒雷击的事实情。我国农村的防雷意识比较的薄弱,从而直接导致了农民的防雷能力降低,绝大部分的农民也根本不知道如何来预防雷灾,更不懂得如何在雷灾发生的过程中去保护自己,很多农民在雷电灾害面前显得束手无策。

二是,农村地区的防御雷电灾害的设施严重滞后。在农民建房的初期对防雷装置的建设很少考虑到。经过调查,在我国农村地区,在住房上及周边很少有人安装防雷装置。即使是现在农村居民的经济水平提高了,在建筑房屋的时候也没有安装防雷装置,太阳能热水器现在在经济发达的农村地区已经很普遍,一般都置放在房屋最高的地方,或者在房屋顶部安装了大量的金属装饰物,实际上很多的部分都没有进行接地处理,为了名副其实的引雷装置,存在很大的雷灾隐患。

三是在农村防御雷灾的过程中管理不到位。农民自住房防雷安全还没有纳入防雷安全行政审批管理,雷电防御主管部门对农村雷电防御安全管理工作也无法深入到位。

四是雷电预警信息不畅。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阶段气象部门可以提前一定的实践尺度对雷灾的破坏尺度、地域进行预报预警,但是由于农村地区的基础条件较差,雷电监测网和预警系统没能够完全的覆盖整个农村,雷电预警信息很难传到农民的手上,农民很难在雷电来之前做好预防措施。

三、避免农村地区雷电灾害的相应对策

1、在农村地区加大预防雷电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村人民的思想认识。

在现代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构建新农村工作中,农村雷电防御的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了当前防雷管理部门的重要工作,我们应该加强对农村雷电灾害的防御工作力度,切实加强农村雷电灾害预防的安全管理工作,认真将各项雷电预防措施做到实处,从而有效地避免或者减轻雷电灾害的给农村人民带来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农村雷电防御安全工作只有做到了宣传到位、措施到位、服务到位,就一定可以得到农村老百姓的支持和理解,在农民自身的防雷减灾的过程中只有亲生体验了,才能够从心理上接受科学防雷的思想,将防雷安全措施做到实处,从而进一步的推进农村雷电防御的工作,从根本上保障农村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2、创新农村防雷减灾技术规范和管理模式

2.1在县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起乡、镇、村三级从防雷减灾办法的设计、施工、检测以及维护等较为完善的管理模式,并对农村雷电灾害防御的工作人员进行不定期的培训,以此来解决农村地区防雷服务技术人员的短缺,管理工作不到位等方面的问题。

2.2县级政府根据本县的实际情况,组织相关的职能管理部门,制定符合本县的农村防雷减灾的具体细节,并依据本县建筑物的特点,制定出不同类型的防雷策略。

2.3将农村防雷防灾工作与国家的新农村建设政策相结合,给予政府支持和投入。比如对农村地区入户的电话线、电力等线路进行屏蔽处理或者安装防雷装置,以此来有效的减少旷野外架空线路所引起的雷电灾害事故的发生。对学校等公共场合免费的按照防雷技术服务,对按照防雷设施的农户给予一定的减免优惠。

3、加快雷电预警信息网络建设和信息的

气象部门要积极地开展雷电灾害的监测分析和预警报业务,加强雷电检测和电雷预警预报。充分的利用电视、互联网、手机短信等各种现代高科技手段,及时的将气象部门监测到的信息及时的传递、给民众。让广大的农民能够多渠道的获得雷电预警信息,提前做好预防准备。

4、加强农村防雷减灾工作的责任落实

农村气象管理部门要严格的落实国家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职能,认真的做好农村防雷减灾规划。加强新、扩建项目的农村防雷装置设计的审核、分段检测和竣工验收的监管力度,从根本上来做好农村防雷减灾工作;并定期派人对检测防雷装置进行检测,对那些不符合规定的检测防雷装置进行整改和检修。二是坚持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依靠广大农民的监管,依法将防雷减灾工作纳入到有关部门、安全生产责任和监督体系,从而来去确保防雷减灾的法律法规得到有效落实。

总结

农村防雷是我国防雷安全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受到我国经济基础、地理条件、认识程度、思想观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来努力,更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农村雷电防御工作如果要想顺利的实施,这离不开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离不开全社会人士的大力支持,只有各方面经济的合作努力,才能将农村防雷工作落实到实处。

篇6

AbstractRurallightningprotectionsituationinZaohuangwasintroducedinthispaper.Thenthelightningprotectioncountermeasureswereputforwardinordertoproviderefereceforthesafetyofruralareas.

Keywordsrurallightningprotection;situation;countermeasure;ZaozhuangShandong

枣庄是雷电活动和雷击灾害比较频繁的地区,且具有雷电活动频繁、活动期长、季节性强等特点,雷击主要集中春季和夏季,雷暴日数一般在23.5d左右,雷暴初日一般在3月20日前后出现,终日一般在9月20日前后,属于多雷暴区。近几年,雷击灾害事故发生在农村的机率约占总雷电灾害数的3/4,雷击伤亡事故4/5以上发生在农村。因此,结合枣庄农村防雷实际,研究分析雷电灾害的成因及预防措施具有重大的意义。

1农村防雷现状

1.1农村防雷现状的调查和分析

农村防雷意识淡薄,防雷知识缺乏,房屋缺少防雷装置。有些农户在屋顶上放置了不锈钢水箱、太阳能热水器、普通电视天线、卫星天线等金属物,大部分没有作接地处理,这些金属成为雷电放电的对象,存在严重的雷击隐患。大部分房屋无防直击雷装置;电源线路、有线电视线路、电话线路等无防雷装置。

1.2农村学校防雷现状

对农村中小学校进行了一次大规模建筑物防雷设施现状调查,大部分学校没有防雷设施,特别是偏远农村小学,无任何设施的比例达95%以上,城区学校虽然有防雷设施,但防雷设施达不到要求,存在很多问题。近年来大多数学校师生的避雷意识正逐年提高,但经费不足,部分建筑物虽然有直击雷防护装置,但防雷装置倒伏、断裂、锈蚀、脱焊现象普遍存在。有避雷设施的学校,也只不过在主教学楼顶立了避雷针,大部分教学楼、图书楼、宿舍楼、食堂等都没有安装避雷设施,部分建筑物上安装的防雷装置材料规格或安装位置、引下线间距、保护范围等不符合规范要求,校内无避雷带,计算机机房未安装防静电地板,几乎全部电教设备无任何防雷电电磁脉冲措施,一旦建筑物遭受雷击或学校附近有雷击现象发生,势必在电源线路上有雷电感应发生,将会对学校整个电教设备及微机造成损坏。

2农村雷电防御措施

2.1加强农村防雷科普的宣传和雷电知识的普及教育

农村防雷宣传和雷电知识普及是农村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的关键,其开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村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的成败。只有提高群众防雷意识,增强群众安装防雷装置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才能够真正做好农村的雷电灾害防御工作。应采取防雷宣传画、防雷公益图片、雷电灾害警示图片、防雷宣传幻灯片、防雷公益广告等形式,利用手机短信、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进行防雷宣传,以及在农村宣传车巡回宣传等方式开展大规模的防雷科普宣传,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科学预防雷电灾害知识[1]。

2.2建立严密的制度体系

农村防雷减灾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需要制定一套适应农村特点切实可行的防雷工作制度体系来保证农村防雷工作的健康发展[2]。应建立雷电灾情收集、调查和评估制度,建立农村防雷装置的检查制度,建立农村防雷工作人员定期培训制度,建立县、乡2级防雷安全联席会议制度,建立防雷装置设计审核、施工监督和竣工验收制度。

2.3加大对农村建筑物防雷建设的监管力度

对农村企业和个人新建扩建建筑物,要安装避雷设施,定期进行防雷检测。从源头上减少雷电灾害的发生,政府可以对农村避雷设施建设进行一定程度的扶植,减少农民的负担,从而减少雷电伤亡的发生[3]。

2.4规范电力、电话、电视天线等线路的防雷措施

由于农村都是架空线路,雷击到线路上和线路上感应上雷电流的时候较多,直接安装浪涌保护器,浪涌保护器难以承受。一般情况下,线路在人户前套15m长的钢管埋地引入或改15m长的屏蔽线入户,并把屏蔽线两头接地,这样可以把线路感应的雷电流的大部分通过屏蔽层和钢管传入大地。电话线路入户时应将其绝缘子(例如通信蝶式绝缘子)的铁脚接地,电话线路也不宜采用木杆架设。需要架设电视天线时,一定要在它的旁边架设金属避雷针并保持3m以上的安全距离,用避雷针来保护天线。否则当天线遭雷击时,不仅电视机将受损,还有可能伤及室内人员。

2.5做好雷电灾害的预警预报

山东省已初步建立由卫星、多普勒雷达、闪电定位仪、大气电场仪、自动气象站组成的立体雷电监测网,可以提前数小时预测到雷电的落区[4]。要加强雷电灾害的监测、预警预报工作,提高预报的准确率和提前预警时间,并借助现代化的通信手段,及时通知农民,让农民有针对性地提前作好雷电防御工作,从而有效地避免雷电灾害事故发生。

3结论

农村防雷减灾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只有全社会动员起来,采取多种措施,多管齐下,形成合力,加大防雷减灾的宣传力度,以预防为主,排除防雷隐患,严格按照防雷安全规范去做,才能将农村雷电灾害降低到最小。

4参考文献

[1]刘辉,郑细华,马强,等.龙川县农村防雷现状及预防对策[J].广东科技,2010(4):109.

篇7

随着我国海洋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亟需大批高素质的海洋人才,促进和推动了海洋科技教育的发展,涉海类高校不断发展壮大,有不少高校就建在雷灾泛滥的海岛上,这就要求我们重视海岛类校园的安全问题。

据统计,我国华南沿海地区和华东沿海地区是雷灾分布最广的区域,雷灾占全国的73%,十年经济损失达88650.46万元。校园是人员密集场所,雷击极易造成群死群伤。因此,建立基于海岛特性的校园雷击综合防控体系对保证校园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1.海岛雷电特点分析

雷击是积雨云内、积雨云团之间、积雨云团与大地之间发生的剧烈放电的现象,而积雨云多出现在水汽充沛的地区。雷击大致分为直击雷和雷击电磁脉冲(LEMP)两种。以下以舟山群岛为例,从雷暴日数、雷暴发生方向、地形地貌等角度分析海岛雷电特性。

1.1 雷电日数

雷电日数反应了雷电活动的频繁与强弱。它的统计数据分别由雷电活动日数(Tdo)、雷暴日数(Td)、闪电日数(Tds)组成,它们之间的关系为Tdo=Td+Tds。

以陈军等测得《舟山群岛雷电活动的特征分析》为参考数据。舟山市定海测得的年平均雷电活动日数为42.4 d/a,嵊泗测得为39.5 d/a。月平均雷电活动日数在3月和7月出现峰值,并在7月出现极大值,6月-9月是舟山市的雷电活动频繁的时间,在夏季及与秋季转换时,雷电活动是最频繁的。

由上面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海岛城市的雷电日数活动频繁。每年的3月、9月份是学生开学的时间,校园里人流密集;另外,在6月-9月是学校放暑假的时间段,在这期间虽然大部分学生放假回家,但无论在高校、中小学还是技校仍有部分学生留校学习,而这期间校园里也只留值班老师,这样一来很容易造成松懈的现象,恰恰此时是雷电活动最为频繁的时段,这两个时段都需要格外注意雷电安全问题。

1.2 首次雷暴发生来自方向

根据统计,由于定海距离其西部和西南部的宁波市较近,雷暴来源主要以西(W)和西南(SW)为主;而嵊泗距离北部的上海市较近,及受宁波市和舟山群岛链的共同作用,雷暴来源主要以西北(NW)、西南(SW)和西(W)为主。

可以看出,舟山地区的首次雷暴基本来自于沿海发达城市,这恰恰说明这些城市里发达的电子设备与雷暴灾害有着一定的关系。从雷击事故案例分析出,对电子设备危害最大的是雷击电磁脉冲。

1.3 电闪密度与雷电流强度

海岛地形地貌复杂,雷电流平均强度较大,由于舟山群岛多丘陵,山坡对气流的抬升作用,且山顶与雷雨云距离较近,地闪密度较高;而在开阔地带,如平地、滩涂则由于雷击选择性强,地闪密度也较大。虽然总体上说,舟山海岛电闪密度低于大陆,但雷电流平均强度较大,近十年来发生过多起雷击事故,经济损失达3500万元,并有人员死亡。拥有近万名师生的浙江海洋学院地处舟山本岛南面的长峙岛,虽然长峙岛闪电密度不大,但因为校址紧临海边,属雷击选择性较强区域,当有强雷暴过境时,落地雷的危险性极大。

2.校园雷击灾害防控现状分析

对地处海岛的高校校园的雷击灾害预防控制现状进行了调研,着重从防雷击装置、雷击灾害防控制度、防护意识及应急等方面分析目前海岛校园雷击危险性的防控现状。

2.1 防雷击装置现状

校园建筑物属三类防雷建筑物,按二类建筑物设防。按照功能大致划分为办公楼、实验楼、教学楼、科研中心、实训中心、宿舍、食堂、医疗中心、游泳馆、体育馆等。其防雷击措施主要分布在屋顶和底层通过接闪器和基础接地、接地装置、避雷引下线、等电位连接。

接闪器主要包括避雷网:使屋面上各金属物及构建均与避雷网相通,暗避雷带:屋面内敷设暗避雷带,明避雷短针:与暗避雷带结合使用。另外,在屋顶设有接地装置:竖直敷设的金属管道和金属物的底端与接地网相连,顶端与屋顶避雷网相连接。基础接地主要是利用基础地梁主筋环形闭合焊通,组成综合接地网,接地电阻要求不大于1欧姆。

以上大部分属于外部防雷措施针对直击雷,而对雷击电磁脉冲的内部防雷措施还有所欠缺。

2.2 校园雷击灾害防控制度不完善

排查后发现,大部分在建设过程中依据某些防雷设计或经验安装了相应的防雷击装置以外,其它基本并无任何相关防雷资料可查。一般认为雷击事故发生是偶然的,不会经常发生,所以在制度上成为短板。

2.3 雷电防护意识薄弱

目前雷电防护还局限在建构筑物建设过程中的防雷阶段。经调查,大家对防雷方面的知识基本停留在一根“避雷针”上面,被问及周围有何种雷电隐患?是如何预防控制的?回答者会指着楼顶答:是不是楼顶有根避雷针!?回答者得状态基本是摸不着头脑且不确定型的。如果被问及雷电来临时知道如何避雷吗?回答者得答案众说纷纭没有统一标准。

雷电灾害却与人一机一环之间均有一定的相关性。人始终是作为机器、设备的持有者,它们同在一个环境当中,所以雷电的防护应做到人人有意识、人人有知识、人人懂得如何去规避雷电灾害的影响。就如同火场逃生一样,如何科学合理的避雷也应掌握相关知识。

2.4 雷击应急知识宣传不够

雷击应急一般指雷暴日,电闪雷鸣之时,我们应该做些什么能够更好的保护自己,保护仪器设备免受意外损坏。调查后发现雷击灾害应急方面的措施薄弱、缺乏对应急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3.海岛型校园雷击灾害系统改进建议

针对以上存在的不足,建立海岛型校园雷击灾害系统的防控体系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增强防雷击电磁脉冲(LEMP)措施。雷击电磁脉冲一般指闪电直接击在建筑物防雷装置和建筑物附近所引起的效应,通过空间电磁感应、线路感应、地电位反击等侵入电子信息设备,其后果可能会使整个电子信息系统失灵,而造成难以估计的经济损失和安全风险。沿海地区经济水平发达,大量微电子设备充斥着人们的工作生活空间。在雷暴日,雷电直击建筑物防雷装置或建筑物周围产生电磁场,从而对微电子设备产生能量冲击,造成设备损坏。

同时,校园防雷击电磁脉冲不仅是对电子设备,还要集中在校园网络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校园建设过程中已经越来越离不开网络建设:各种网络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相继出现,使教学手段更加先进,学生们随时随地在线学习更加方便,校园网络系统一旦遭受雷电冲击将会对网络教学产生严重影响。

所以,在防雷击过程中更要做雷击电磁脉冲的防控工作。防雷击电磁脉冲方面尽量采用电磁屏蔽、接地、等电位联结以及在电源和信号侧安装电涌保护器(SPD)的方式进行预防。选择科学合理的屏蔽形式,根据建构筑物的不同正确的接地方式以及选择合格的浪涌保护器能够有效的预防雷击电磁脉冲。

第二,完善或建立防雷相关制度。防雷管理制度的短板应该尽早解决。建立防雷设备管理制度,确定专人专责定期检查维护雷击设备,防止隐患的存在;建立雷电知识普及制度,做到人人了解雷电知识以及防护不当带来的后果等;建立雷灾报告及事故分析制度,相关部门要严格观测并及时报告,对已发生的雷灾案例及时进行原因分析;建立校园雷电预防机制、应急预警、应急演练等相关制度,确保在雷灾发生后能够及时、有效的采取措施保护或减轻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情况,进行雷灾应急演练,训练在紧急情况下采取保护措施时人的心理素质以及对应急措施的熟练程度;各部门也可根据自身情况不同建立专项防雷击应急预案。

制度的建立要科学可靠,结合各部门不同层次分别建立相应的具体内容,如根据功能分区的不同,分别建立在本区域内如何做到雷电灾害的预防控制以及在雷电发生时结合区域特点该采取何种措施。做到有制度可依、有制度可循、结合实际实施才能够从根本上对雷击灾害进行有效的防控。

第三,增强校园雷击灾害防控意识。增强安全意识一直是安全工作的关键,在雷电灾害的防控过程中仍然不能缺乏雷电防控意识的加强。通过雷电知识的各种宣传、雷电预警的演练等,不断加强师生以及相关人员的雷电防控意识,为雷击灾害来临做好准备工作,灾害发生时方能做到更加准确、行之有效的应急保护。

第四,宣传雷灾应急保护知识。电应急保护知识宣传尚且不够,大部分人几乎不懂得如何在雷电灾害来临时做到自身的有效防护以及能够做到周围设备环境等不受损害。

篇8

第二条 本预案所指的雷电灾害是指:因直击雷、雷电感应、雷电波侵入,且造成严重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或社会影响的气象灾害。

第三条 凡在本县行政区域内的雷电灾害应急救援工作,均应遵守本预案的规定。

第四条 雷电灾害防御和应急处理工作,实行“统一规划、归口管理、分工协作”的原则,坚持“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

1.在县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分工负责、综合协调,共同做好雷电灾害应急救援工作。

2.坚持预防为主、防灾与救灾并举,做好灾前预警、灾中应急、灾后重建工作。

3.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义务通过各种途径向当地政府及气象主管部门报告雷电灾情,保护灾害现场,参与雷电灾害应急救援工作。

第二章 组织机构

第五条 成立县防雷减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县雷电灾害防御和应急救援的指挥和协调。县防雷减灾工作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分管副县长担任组长,县政府办分管副主任、气象局局长任副组长,成员单位由县气象局、县安监局、县发改委、县经贸委、县公安局、县民政局、县财政局、县建设局、县交通局、县卫生局、县广电台、县供电局、县质量技监局、县教育局、县旅游局、县电信局、县消防大队等部门组成。

县防雷减灾工作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

1.决定雷电灾害应急救援预案的启动和终止,负责灾后恢复重建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2./,!/决定雷电灾害应急救援重大事项,指挥和协调有关部门、其他组织和个人共同做好雷电灾害应急救援工作。

3.组织制定雷电灾害应急救援预案,加强雷电灾害预测预警系统建设。

第六条 县防雷减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地点设在县气象局,由县气象局局长担任办公室主任。其主要职责是:

1.负责强雷暴天气的监测,预报、警报的,为县人民政府启动和终止雷电灾害应急救援预案、组织实施防雷减灾工作提供决策依据和建议。

2.负责雷电环境的风险评估,雷电灾害信息的收集、分析、鉴定、评估、审核和上报工作。

3.负责日常工作管理、落实、监督、检查有关部门应急救援准备工作。

第七条 县防雷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的主要职责是:

1.县安监局:参与事故调查,协助调查取证,提出处理意见。

2.县公安局:负责雷电灾害地区的社会治安工作,做好现场警戒、人员疏散、道路交通管制等工作。

3.县民政局:组织核查灾害损失情况,管理分配监督救灾款物,组织实施救灾捐赠工作。

4.县财政局:负责应急资金的落实。

5.县交通局:保障抢险人员和物资的运输,及时修复遭破坏的交通设施。

6.县卫生局:组织急救队伍到事故现场抢救伤员,及时做好灾后的卫生防疫工作。

7.县广电台:及时播发雷电灾害的预测预报、警报等信息,对灾害情况进行及时客观报道。

8.县消防大队:负责火灾的扑灭,参与伤员的抢救、转移及事故现场的保护和调查等工作。

9.县发改、经贸、建设、供电、质监、教育、旅游、电信等部门:做好或协助做好本系统的防雷减灾和雷电灾害的应急救援工作。

各乡镇:要建立相应组织,做好辖区内的雷电灾害防御和雷灾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及时上报雷灾情况,做好辖区内雷电灾害的善后工作。

第三章 雷电灾害的监测、预警与分级

第八条 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雷电灾害预警支持系统和雷电定位系统的基础设施建设,确保雷电灾害应急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1.建立和完善雷电定位、雷暴天气监测、分析处理、信息传输为主体的雷电灾害预警支持系统,提高雷电灾害预警能力。

2.建立和完善气象防灾减灾综合信息平台,实现雷电灾害信息资源共享。

3.建立雷电灾害应急救援组织指挥机构,提高雷电灾害应急救援处置能力。

第九条 县气象部门应加强对雷电的监测和研究,不断提高雷电的预测能力,及时提供预报、实况和雷电灾害情况。

强雷暴天气警报信息实行县气象主管机构所属气象台统一制度,符合雷电灾害预警标准的,由县气象局主要领导负责签发报送上级气象主管机构和县人民政府。

雷季前,防雷装置使用单位或者业主要组织并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做好各种防雷设施的定期安全检测,确保符合防雷安全规定。

第十条 接到县气象局的强雷暴天气警报信息后,县人民政府应立即组织相关部门进行会审。对属于可能发生雷电灾害的情况,及时进行预防工作部署。各相关部门应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启动雷电灾害应急救援预案的准备工作,确保预案实施。

第十一条 根据雷电灾害事故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的不同,分为四级。

1.特大雷电灾害事故。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为特大雷电灾害事故:一次雷电灾害造成死亡30人以上的;一次雷电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

2.重大雷电灾害事故。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为重大雷电灾害事故:一次雷电灾害事故造成死亡10—29人的;一次雷电灾害事故造成重伤20人以上的;一次雷电灾害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1000万元的。

3.较大雷电灾害事故。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为较大雷电灾害事故:一次雷电灾害事故造成死亡3—9人的;一次雷电灾害事故造成重伤10—19人;一次雷电灾害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500万元的。

4.一般雷电灾害事故。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为一般雷电灾害事故:一次雷电灾害事故造成死亡1—2人;一次雷电灾害事故造成重伤3—9人;一次雷电灾害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100万元的。

第四章 应急救援预案的启动和应急处置

第十二条 当出现下列情形时,启动本预案:

1.县气象局强雷暴预警,县政府确认可能发生重、特大雷电灾害事故。

2.县政府确认已经发生重、特大雷灾事故。

第十三条 县政府确认可能发生重、特大雷电灾害事故时,启动以下应急处理程序:县气象台根据《xx县气象局灾害性天气气象服务应急预案》预警信息;县人民政府立即召开防雷减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进行分析部署;各单位和群众接收到预警信息后,迅速做好防御工作。

第十四条 县政府确认已经发生重、特大雷电灾害事故时,启动以下应急处理程序:

1.事故发生单位应立即向所在乡镇、县防雷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县政府报告,并在第一时间赶到事故现场,在组织自救的同时严格保护事故现场;目击群众有义务通过公众报灾电话和其他途径迅速报告,反映灾情。

2.县防雷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接到事故报告后,应立即组织有关人员赶赴现场,实地了解雷电灾害事故的发生时间、地点、性质、灾情程度,迅速作出判断,及时反馈情况,必要时应先行处置,并迅速通知相关的应急救援职能单位。

3.成立事故处理现场指挥部,指挥部指挥长由赶赴现场最高党政领导担任,对抢险救灾事故处理实行统一指挥,协调相关单位的抢险救援行动。及时实施消防、医疗救护、人员疏散、交通管制、治安保卫、抢险抢修、物资供给等应急对策。参加抢险救援工作的有关单位,在事故应急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实施救援,不得拖延、推诿,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事故损失,防止事故蔓延扩大。

第五章 救援预案终止和报告

第十五条 雷电灾害应急救援预案终止,由县防雷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建议,报县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

第十六条 雷电灾害事故的报告和新闻报道。

1.较大以上雷电灾害事故,事故发生单位应在事故发生后1小时内报[:请记住我站域名/]告当地人民政府和县防雷减灾领导小组办公室;一般雷电灾害事故应在事故发生后4小时内报告当地人民政府或县防雷减灾领导小组办公室。

2.重、特大雷电灾害事故的新闻必须经县防雷减灾领导小组核实后,按xx县人民政府《xx县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规定进行报道。

第六条 善后处置

第十七条 善后处置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县有关部门共同做好灾民安置和救济款物的发放工作,确保灾民的基本生活保障。

第十八条 乡镇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对受灾情况、恢复重建能力进行评估,制定灾后重建恢复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十九条 县气象主管机构负责组织雷电灾害调查、鉴定、评估,评估结果及时报上级气象主管机构和县人民政府。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条 雷电灾害事故中的奖励与责任追究。

1.对在防雷减灾、救灾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因参与雷电灾害应急工作致病、致残、死亡的人员,按照规定予以补助和抚恤。

篇9

中图分类号:P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4(b)-0249-02

我国地域辽阔,因此所面对的气象现象也是多种多样的。在气象灾害当中,雷电灾害可谓是当别严重的灾害之一,每年都会给我们的国家带来巨大的财力物力以及人身安全等各个方面的损失。因此,加强对雷电的检测预防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1 在M行气象防雷监测工作过程中常遇见的问题

1.1 针对防雷检测的技术比较落后

如何实现气象防雷安全检测,是关乎一个国家民生安全的重要内容。在对各类建筑物和设备进行防雷检测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防雷检测工作的相关技术标准以及规范要求进行。但是,因为我国目前的防雷检测技术存在一定程度的落后,与发达国家进行比较,我国的防雷技术水平还是处于一个比较落后水平和阶段。并且,对于气象监测的技术以及资金的投入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匮乏与欠缺,致使针对气象防雷的检测技术不能够在技术上有所发展和提升,使得我国目前的防雷检测工作不能够得到高能、高效地顺利开展。

1.2 有待完善气象防雷检测工作当中的法律法规

目前,我国有关政府部门在对气象防雷的检测方面没有投入足够的重视,导致有关气象防雷检测的制度法规建设的不是很完善。由于该种制度与法规的欠缺,致使气象防雷检测方面的工作人员不能够具有良好的执法意识,以至于企业单位和普通居民在防雷工作上缺乏一定的认识,并且缺乏对依法办事原则的认识。甚至有的单位,根本就不懂防雷检测工作的重要性。由于有关的执法人员对气象工作的认识处于一种比较基础的程度,因此,存在很多的不足,在执法过程当中,这些不足都会对防雷检测工作产生严重的影响,使其不能够顺利的开展工作。

1.3 在气象防雷检测认识上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在雷电灾害的认识上存在着普遍的不足。由此带来了人们对雷电的防范不足。检测防雷防静电接地、避雷针等设施,在防雷检测工作当中属于一般的工作,在认识不足的情况下,通常会使得工作人员存在认为防雷检测装置只包括防静电接地、避雷针等设施的认识。但是从国家防雷技术规范的要求来看,上述所说的防雷装置仅仅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其中的各种防雷配套设备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就需要防雷检测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进行科学的诊断以及正确的评估。然后根据这两部分结论再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和意见。

1.4 不具有明确的气象防雷检测性质

在对各类建筑物和设备进行防雷检测的过程中,对于使用的检测设备及技术有较高的要求,对于国家和人民都是有利的。同时,其本身又具有服务的性质,所以对于工作人员的事业心以及责任感都具有较高的要求。不但需要其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还需要其具有优良的职业道德素质。但是,因为每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都不一样,所以在收费问题上也存在差异。所以,一些工作人员将收费作为检测的标准,由收费来决定检测力度。当收费过低的时候,工作人员就会滞后、推诿检测,进而导致雷电灾害的发生,对于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产生极为严重的威胁。

2 怎样解决防雷检测工作当中存在的问题

2.1 优化气象防雷检测工作技术

要想对气象防雷的检测技术进行优化,可以对员工实行定期的培训,以使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以及业务素质得到提高。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网络来加强对业务技术的学习,加强跟业内同行的交流沟通,共同进步,互相学习。对防雷检测工作进行规范化、专业化的建设,要求每一名工作人员都能够积极加入到实践工作当中,不断地积累学习经验,将其应用到日后的工作生活当中。同时,要想达到防雷检测工作的完善,还需要对SPD智能防雷系统实行一定的技术升级同时进行更完善的安装防护,以使人民群众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免受威胁。

2.2 健全气象防雷检测管理制度

在当今,我国对于气象防雷还存在着专业不精、制度不全的问题,所以应该双管齐下。首先由政府进行牵头,加大对气象防雷检测的资金投入,重视有关的气象防雷检测工作,建设现代化的防雷检测队伍,加大对防雷检测重要性的宣传,使得社会各界人士以及地方政府能够对防雷检测工作的重要性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支持和理解防雷检测工作的开展。同时,需要相关的管理部门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加大对人才的储备,保证防雷检测工作能够具有高度的权威性以及精准性,进而提高在社会上的公信力。

2.3 加强对雷电灾害的知识宣传

需要对雷电灾害的破坏性具有正确的认识,加强宣传有关雷电防护方面的知识,提高防雷的效果。可以通过广播、报纸、手机微信以及电视等方式来对防雷知识进行宣传科普,使得人们清楚地认识雷电的危害。使其了解雷电是一种可以预防的气象灾害,从而提高其观看、收听天气预报的积极性,了解有关的防雷常识,进而降低在雷电灾害当中的人身财产损失。要及时的公布雷电监测结果,并且使用新方法、新载体、新途径等,来对防雷检测进行普及,提高群众对雷电天气的掌握程度,进而能够积极有效地应对雷电天气。

2.4 增强群众防雷减灾意识

目前,人民群众对于雷电灾害的认识程度并不够,缺乏对雷电灾害的预防意识。因此,当在发生雷电灾害的时候,不能够有效地避免其所造成的损失。这就对人们的防雷意识提出了更高地要求,要求人们提高对有关防雷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而使得自身的防范能力得到显著的提升。比如,不能够在雷雨天气的情况下,在地势比较高的地方打电话,撑打铁头雨伞等,这样很容易发生雷电的伤亡现象。如果具备一些常识,就会避免这些问题的产生。

3 结语

雷电这一气象灾害,不但会损害到人民的财产安全,同时对人民的生命安全也具有严重的威胁。因此加大对雷电监测控制技术的资金投入,提高人们对雷电预防常识的宣传以及普及对于减少雷电的损害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篇10

实践证明,雷电的发生是有规律可循的,雷电灾害是能够从根本上预防、避免或者最低限度减轻的。

二、认识和掌握雷电发生的规律性是做防雷减灾工作的前提

国家气象局于2011年7月11日重新审议通过的《防雷减灾管理办法》第十条明确要求:“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加强对雷电和雷电灾害的发生机理等基础理论和防御技术等应用理论的研究,并加强对防雷减灾技术和雷电监测、预警系统的研究和开发。”这个要求是做好防雷减灾工作的前提,不仅有重大的实践指导意义,而且有科学的理论依据。

按全年雷暴日的等级划分,全国可分为4个雷暴区,即少雷区,年雷暴日平均值在20d及以下的地区;多雷区,年雷暴日平均值大于20d,不超过40d的地区;高雷区,年雷暴日大于40d,不超过60d的地区;强雷区,年雷暴日平均值超过60d以上的地区。按照这个等级划分,大连地区是少雷区,全年的雷暴日数仅为19d。但是,大连地区的雷暴日分布不均衡,大连庄河和普兰店的北部山区年雷暴日比南部平原和沿海地区多而且强度大,尤其是庄河的步云山、三架山和普兰店的瓦窝等地方发生的雷暴日和雷暴灾害更甚,常常造成人员和牲畜伤亡以及建筑物等损害。

当地气象部门和群众不断研究和总结经验,找出了以上地区发生高强度雷电的内在规律,也可称谓雷电前的预兆,即三看:一看当地的地形地貌与发生雷电的内存联系。这些地方的山岑都是北高南低,两侧隆起,形成马蹄状山谷,这类山谷的朝阳面树木杂草茂密,土壤含水量丰沛,在夏天灼热的阳光照射下,如同烘烤一样,使地面的水蒸气急剧上升,与冷空气相遇时,会形成一股股强大的气流(雷云),在天空中互相碰撞,尤其是伴随山风进入山谷很快就发生电闪雷鸣,暴雨倾盆的现象。所以当地群众总结出一句顺口流说:“马蹄山,面朝南,夏天闷热雨不断,电闪雷鸣绕山转,睡觉也得睁只眼,时刻绷紧防灾弦。”二看天气变化预兆,预先做好防御雷电灾害准备工作。当地气象部门和群众每天除了收听收看中央和省市以及当地天气预报外,还养成自己观天气测气象的习惯,并总结出一些预报天气变化规律的经验,如:“天空出现蘑菇云,不过三天雨淋淋”,“闷热连三天,雷雨必进山”等等。三看各种动物在雷雨前有无异常表现。如有些动物在雷雨前情绪烦躁,鸡飞狗叫等等。总之,通过不断观察、体验和总结,形成了一套山区农村独有的、具有实用价值的好做法、好经验,对做好防雷减灾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及时预防措施到位是做好防雷减灾工作的关键

认识和掌握雷电发生的规律性,只是前提而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和落脚点是如何将它运用到防雷减灾的实际工作中去,做到预防及时,措施得力,效果明显。如前面所讲的庄河和普兰店北部山区,近年来当地气象部门和群众普遍重视研究雷电发生的规律性,因而在防雷减灾工作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一是要求当地农民建房和建蔬菜大棚一是要避开“雷击区”、“落雷点”和“雷电通道”,不在山顶、山坡、地下水位较高处以及有矿藏和地磁感应区的地方,并对高处建筑物要求安装避雷措施,如安装避雷针、接地线等。二是要求农民在雷雨天不要在田间和果树园作业,不要在大树下和孤立的高建筑物下避雨。三是要求在雷雨天不要将牲畜散放在山上,尽量赶回牛棚内。四是要求各家各户在强雷来临前,预先将冰箱、电视等易受磁波干扰和损坏的家用电器的总电源开关关闭或拔掉等等。由于预先设防,措施得当,近年来一些雷电发生较频的北部山区,雷电袭击的事故大大减少,使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基本上没有受到影响和危害,在预防雷电灾害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果。

实践证明,雷电发生较频的地区并不意味着遭受灾害就多,只要措施到位,防范得力,同样可以减少,甚至可以避免雷灾。

就全国防雷减灾情况来看也是如此。广东的雷州半岛和海南岛,是全国著名的雷电活动最频繁的强雷区,尤其是雷州半岛是因为雷多而得名的,全年平均雷电日高达120~130日。但是,近十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公布的雷电事故发生率最多的地方却很少有这两“强雷区”的雷灾情况,而多数雷电灾害却发生在云南、贵州、四川等偏远农村山区。其原因就在于云、贵、川等偏远贫困山区,由于受经济、文化落后和科技条件不发达的限制,对防雷减灾工作投入不多,研究不够,尤其是一些贫困山区的农村群众,对雷电发生的自然现象不能正确认识和科学解释,因此,只能消极被动观望,任其雷灾害发生,使人、牲畜生命和财产遭受了不应有的损害和损失。而雷州半岛和海南岛虽然是强雷区,但是,这两个地区都是处在沿海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随着经济发展,当地政府和气象部门不仅高度重视防雷减灾工作,而且加大投入,尤其强化科研力量,加强对防雷减灾工作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研究,系统地掌握防雷工作的规律性,使防雷工作更积极、更主动、更有成效。

四、防雷减灾工作任重道远探索研究工作永远没有穷尽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各种现象和活动规律的认识和了解越来越深刻,但是,认识论告诉我们,人类对自然界万事万物的认识永远没有完结,更没有穷尽。对于雷电的认识也是如此,例如,雷电为什么多发生在午后1~2点和夜间?如果说午后1~2点是夏天温度最高最闷热的时刻,地表水蒸气容易生成气团上升,为雷电形成创造了条件。那么,相对凉爽,为什么也会是雷电多发时刻?而且夜间人们处于休眠状态,防御警觉和采取应对措施都不及白天,怎么办?

另外,人类社会早已将风能和太阳能科学的利用,为社会为人民造福了。而对雷电释放出来的巨大能量,能否也做到避其害取其利,充分利用?总之,科学赋予人类的使命就是向未知世界不断探索,不断认识,不断前进,永远无止境。

篇11

中图分类号:TU991.05文献标识码:A

篇12

中图分类号P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0-0150-02

0引言

葫芦岛市地处辽宁省西南部,依山傍海,地势自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由海拔400米以上的山区,经丘陵区到海拔20米 以下的滨海平原,在渤海海岸形成狭长的滨海平原,素有“辽西走廊”之称。近几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手机、电话、冰箱、彩电、计算机等通讯、家电、微电子设备也相继进入到千家万户,由于农民防雷意识差,防雷设施不够健全,雷电事故频繁发生。

1 农村雷电防御的现状

1.1近年来葫芦岛市农村的几个典型雷击事例

2004年5月25日凌晨2时,兴城市东辛庄镇金海森服装加工厂因雷电波入侵造成电源线短路,并引发火灾,导致一人烧伤,厂房、设备、服装等全部烧毁,直接经济损失达50余万元。2005年4月19日凌晨3时许,绥中县前卫镇东大村一农户房屋遭雷击,屋顶炸出直径约1米的大洞,另一农户屋角被炸坏。另外一棵几十年的大树被拦腰折断,全村80%以上的农户室内家用电器、电话、电表等全部击坏,直接经济损失100多万元,所幸全村无人员伤亡。

2005年8月12日下午,建昌县老大杖子乡一名40岁男性村民放羊,因在大树下避雨,遭受雷击身亡。

1.2农民防御雷电安全意识淡薄

据调查,大多数农民根本不掌握雷电防护常识,更不了解、不懂得在雷电天气条件下的自我防范,不知道雷雨来临之前应该怎么办?他们在雷电灾害面前显得束手无策,更有甚者还掺杂着封建迷信思想。

1.3农村住宅忽视雷电装置设施建设

屋面上防雷装置不合格,甚至无防雷装置。近几年来大量富裕起来的农民新建的房屋在屋顶安装铁皮水箱、太阳能热水器、不锈钢装饰物等。由于农民为了省钱怕麻烦以及建筑不规范等原因,大部分均未做接地处理,因此,埋下了严重的雷击隐患。

1.4农村输电、通讯线路均无防雷电波侵入设施

由于地理条件和经济现状的局限,农村架空输电通讯线路十分普遍,然而这种普遍现象还没有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再加上农村各种线路乱拉乱接“麻花绞”现象随处可见,造成雷电灾害就不可避免。

2农村雷电防御的对策

科学认识不够、农忙季节雷电发生概率高、农村特定环境容易导致雷击是农村雷电灾害高发的三大原因。

2.1加强农村雷电防御科普知识的宣传

加强对农村防雷知识和安全意识的宣传教育。通过媒体和科普知识、三下乡活动大力宣传普及雷电灾害防御的科学知识,增强农民防雷减灾意识,增加农村防雷科普宣传力度,消除人民群众的侥幸心理和麻痹、迷信思想,特别是对各镇、村培训一定数量的防雷宣传员,使农民在雷雨发生时,特别是在野外活动和作业时,运用科学的防雷方法,减少生命财产的损失。

2.2、加强农村架空线路雷电波侵入的防护措施

针对农村经济的实际情况,有条件的农户应在架空线路的入户端分别加装不同型号的避雷器,并安装避雷装置,要通过法定的检测部门进行安检。经济条件不允许的农户,建议在雷雨天气发生前,首先关好门窗,并将电源闸刀、电话插头、有线电视插头拔掉,这样也能防止雷电波的侵入。

2.3、加强防雷执法力度,狠抓责任制落实

防雷工作是一项安全工作,气象局作为防雷主管部门,在加强社会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的同时,更应本着对人民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态度,严格全面地履行好监管责任。

2.4、建议气象部门与相关职能部门的联系和沟通,建立良好的协调合作机制。

防雷减灾管理工作,只有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建委、安监、消防等有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下,才能真正得到落实。气象部门将加强组织指导,加强雷电的监测预警,积极开展雷击风险评估,逐步推进乡、村防雷装置安装、技术检测指导等工作,以有效减轻雷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5、建议乡镇增加防雷投入,合理设置防雷设施

各乡镇要加大对防雷减灾工作的投入,合理设置防雷设施,将防雷减灾工作经费纳入到财政预算中去,并应协调有关部门搞好农村防雷减灾工作,“预防雷电,珍爱生命”不是空谈。

农村雷电事故的频繁发生,再一次为防雷减灾敲响了警钟。近年来,雷电灾害已逐渐成为仅次于暴雨洪涝、气象地质灾害的第三大气象灾害。90%以上的雷击伤亡事故发生在农村。各相关部门、各级政府都应引起高度重视,广泛宣传,普及防雷知识,增加防雷投入,合理设置防雷设施,建立建全新建建筑物防雷预审、施工监理及竣工验收机制,使农村防雷工作真正的落到实处,把农村雷电灾害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董德文,申红石.农村防雷的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J].硅谷,2009(1):192.

篇13

西班牙PDC系列提前放电避雷针

1雷电的危害

1.1直接雷击的危害 是指雷云对大地某点发生的强烈放电,它可以直接击中设备

1.1.1雷电流的热效应及其危害。雷电流通过导体时,能使放电通道的温度高达数万度,在极短时间内将电能转换成大量的热能。雷击点的发热能量巨大,能够使温度达到6000℃以上的温度,从而造成施工设备烧毁甚至融化。

1.1.2 雷电的电效应及其危害。雷云对大地放电时,雷电流通过具有电阻或电感的物体时,因雷电流的变化率大(几十微秒时间内变化几万或几十万安培),能产生高达数万伏甚至数十万伏的冲击电压,足以使电力系统的设施烧毁、导致可燃易爆物品的爆炸和火灾,引起严重的触电事故雷击还能够造成电效应和冲击波,雷击时雷电流通过通过施工设备产生电动力的破坏作用,雷电冲击波的迫害作用就跟爆炸时附近物体及施工设备、人所受到伤害。

1.1.3 雷电的机械效应及其危害:雷电直接击中施工机械设备,从而造成机械设备毁坏。

1.2雷击电磁脉冲的危及其危害

1.2.1 雷电的静电感应及其危害:雷云的静电感应是指带电的雷云接近地面时,对导体感应出与雷云符号相反的电荷,建筑物或设备顶部大量感应电荷不能迅速流入大地,从而产生很高的对地电压即静电感应电压,它可达到几万伏,能击穿数十厘米的空气间隙发生火花放电。

1.2.2 雷电的电磁感应及其危害:雷电发生时产生很大的雷击电流,又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在其周围空间里产生交变电磁场,不仅会使处在这一电磁场中的导体感应出较大的电动势,还会在附近的传输信号线路、埋地电力线、设备间连接线等部位产生感应电流并侵入设备,使连接在线路中间或终端的设备遭到损害。

1.2.3 雷电的电磁脉冲及其危害雷电电磁脉冲:是天空打雷时产生的作为干扰源的强大闪电流及其电磁场。它的感应范围很大,对建筑物、人身、以及车辆和各种电气设备及管线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危害,这种危害就是雷电电磁脉冲所产生的干扰。

1.2.4 雷电反击:遭受直击雷的金属体(包括接闪器、接地引下线和接地体),在引导强大的雷电流流入大地时,在它的引下线、接地体以及与它们相连接的金属导体上会产生非常高的电压,对周围与它们连接的金属物体、设备、线路、人体之间产生巨大的电位差,这个电位差会引起闪络。在接闪瞬间与大地间存在着很高的电压,这电压对与大地连接的其他金属物品发生放电(又叫闪络)的现象叫反击。

2防雷技术

2.1接闪就是让在一定范围内出现的闪电能量按照人们设计的通道泄放到大地中去。避雷针是一种主动式接闪装置,其功能就是把闪电电流引导入大地。避雷线和避雷带是在避雷针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采用避雷针是最首要、最基本的防雷措施。

2.2接地就是让已经纳入防雷系统的闪电能量泄放入大地,良好的接地能够有效地降低引下线上的电压,避免发生反击。过去有些规范要求电子设备单独接地,目的是防止电网中杂散电流或暂态电流干扰设备的正常工作。接地是防雷系统中最基础的环节。

2.3均压连接就是接闪装置在捕获雷电时,引下线立即升至高电位,会对防雷系统周围的尚处于地电位的导体产生旁侧闪络,并使其电位升高,进而对人员和设备构成危害。为了减少这种闪络危险,最简单的办法是采用均压环,将处于地电位的导体等电位连接起来,一直到接地装置。金属设施、电气装置和电子设备,如果其与防雷系统的导体,特别是接闪装置的距离达不到规定的安全要求时,则应该用较粗的导线把它们与防雷系统进行等电位连接。这样在闪电电流通过时,所有设施立即形成一个“等电位岛”,保证导电部件之间不产生有害的电位差,不发生旁侧闪络放电。完善的等电位连接还可以防止闪电电流入地造成的地电位升高所产生的反击。

2.4 分流就是在一切从室外来的导线与接地线之间并联一种适当的避雷器。当直接雷或感应雷在线路上产生的过电压波沿着这些导线进入室内或设备时,避雷器的电阻突然降到低值,近于短路状态,将闪电电流分流入地。分流是现代防雷技术中迅猛发展的重点,是防护各种电气电子设备的关键措施。由于雷电流在分流之后,仍会有少部分沿导线进入设备,这对于不耐高压的微电子设备来说仍是很危险的,所以对于这类设备在导线进入机壳前应进行多级分流。采用分流这一防雷措施时,应特别注意避雷器性能参数的选择。

2.5 屏蔽屏蔽就是用金属网、箔、壳、管等导体把需要保护的对象包围起来,阻隔闪电的脉冲电磁场从空间入侵的通道。屏蔽是防止雷电电磁脉冲辐射对电子设备影响的最有效方法。

3雷电对施工机械的危害及预防

3.1公路施工机械。公路施工是在露天环境下进行作业。在雷雨季节是雷电袭击的高发地区,雷电往往会对施工机械进行直接袭击,雷电电磁脉冲入侵并损坏路面摊铺机的微电控制装置。

3.1.1 在沥青混合料揽拌厂场安装避雷针装置由于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及其配套机械集中在一个生产厂场使用,比较容易进行集中防雷,为此,在拌和厂场安装避雷针。避雷针的高度高于搅拌楼的最高点,达到有效的保护半径,防止雷电对任何一台作业机械直击。当雷电袭击时由避雷针及其引线经过接地网迅速将强大的雷电电流引入大地,防止雷电对机电系统的直击。

3.1.2 对路面摊铺机械电气控制装置装设过电压保护器由于路面摊铺机械是随时移动作业的,不可能集中避雷,而处在露天环境下的移动机械电气控制装置最容易受感应雷浪涌电压的入侵,例如沥青沥青摊铺机控制路面平整度和控制机械定位的压力传感器等就深受其害。为了保护这些控制灵敏度极高的机械微电子控制装置免遭感应雷浪涌电压入侵损毁,根据每台机械控制装置的不同构造特点,对其装设过电压保护器。

3.2 建筑物施工工地

建筑物施工现场,特别是高层建筑物的塔吊、龙门架、起重设备在雷雨季节的防雷尤其重要,在底部应做好防雷接地,并且与建筑物防雷接地共用接地系统,金属轨道顶部与建筑物防雷做等电位电气连接,在雷雨天气里,禁止作业,保证人员生命安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