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流体分析培训

流体分析培训范文

发布时间:2023-12-26 10:36:51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流体分析培训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流体分析培训

篇1

【分类号】:TE96;TQ050;F426.22

流体机械所用的能源,最多的是燃料的化学能,它们以热能的形式释放出来,然后再转化为机械能或电能。此外,风力机、水轮机和膨胀机可以直接或将能量转换为电能后带动从动机。水轮机、汽轮机和燃气轮机的工质分别为水、蒸汽和燃气 。泵输送的是水、油或其他液体。通风机和压缩机输送各种气体。风力机和膨胀机的工质分别为空气和其他气体。风动工具和气动马达的工质为压缩空气或其他压缩气体。液压马达的工质为液压油。

一.流体机械概述

目前拥有许多类型的流体机械,但都属于同一工程原理。它的主要部分是一个旋转的叶轮和泵壳的安全[2]。叶轮是流体机械直接通过液体的工作的一部分,有一系列的后弯叶片。流体机械工作时,由电动马达高速旋转叶轮,迫使液体进行叶片之间的旋转。同时,由于离心力的作用,液体从中心到叶轮的径向运动到外边缘,通过在运动过程中获得能量,使叶轮的轮外缘以很高的速度进入蜗牛形泵壳内液体流动。在蜗牛壳,因为流逐渐放缓扩张之路和部分动能转化为静压、高压力,最后并沿切向进气压力管道。在平行于液体的外边缘,被迫从叶轮中心,在中心叶轮产生真空。将吸入管的一端和在泵和另一端浸在输送液体的叶轮的中心,通过吸入管路液体表面压力和泵压差将液体压力的作用下进入泵,只要叶轮的旋转不变,流体机械排水、吸入也恒定。

矿井工作均需要利用石油化工机械设备,然而目前其生产环境不佳,工作空间狭窄。故而,一旦流体机械设备发生故障,井下作业的大部分机械装置的零部件维修服务在是非常困难的,一方面提高了维修难度,又会严重影响到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对此,充分考虑到维修时间的同时,如何选择用最少的服务资源,方便,快速,并让石油化工综采设备恢复正常工作状态,直接决定了石油化工绩效的质量水平。

二.流体机械在石油化工行业的应用现状

流体机械发展到今天,设备的可行性越来越强,但是其技术的复杂性也越来越高。石油化工机械设备的寿命配套非常接近各种零件设备的修理周期,如果只是单纯的表面工作生产时间进行大修,更换设备,从而影响整个工作面的正常生产的情况[1]。在进行必要设备的寿命计算时,需要对不同的设备的检修周期进行充分衡量,但是由于目前所有的衡量方法都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所以也造成了目前所有综掘机械设备的维修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目前,国内石油化工综采工艺,机械设备服务,包括:①故障维修服务;主要是指石油化工流体机械装置遭受故障,被动强制关闭产生发动机服务,其发动机关闭带来的损失相对较严重,服务过程的时间长,即不能保证检修质量,同时也为机械装置的安全运转埋下事故隐患。②预防性维护;它是制定根据设备运转条件有计划的预防性维护保养,这种检修方式主要是井下检修班进行日常维护检修,可以保证设备有效的正常运行。③定期预先维修;本服务技术,在技术在预防性维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即在设备零件通过经过长期、连续的检测,来避免造成事故。该方法既可以显示零件的全寿命,也不会让零件过早需要更换,并能延长安全运转时间。长期以来,石油化工综采服务使用基本事后服务和预防性维护。故障后维修服因为是事先没有计划的,从服务的准备上来说很不足,故障检修完成需要很长的时间,由此带来的经济损失太大。预防性维护是基础服务是事后进行维修,虽然避免了由于零件的寿命超过时间限制带来的失效问题,而且还可以减少很多设备的利用率,使得服务成本增加。

三.石油化工流体机械未来的发展

2.1运用科技技术不断更新石油化工流体机械设计理念

设计是所有流体机械装置的基本要素,石油化工流体机械也是一样。考虑到石油化工工作环境和条件,说以色列国内石油化工流体机械设计的总方向应朝着高强度,高的效率和组合结构的发展。对此,知道全面的石油化工流体机械的设计理念,推广和应用现代化的设计方式,最大限度地,灌输新的科研成果。

2.2提高维修团队综合素质,培养专业性技能维修人员。

目前石油化工企业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大多数人是很少的能够充分理解设备诊断技术。我们应采取通过学校,函授课程,培训班,学术会议,现场会等各种形式,首先进行技术对这些人员进行调整或培训,再建立经培训班的设备诊断的课程,通过培训设备诊断人员的综合能力,开展技术比赛等各种形式,训练人员进行现场设备服务和维修,是开展设备状态监测服务质量的基础。其次是石油化工机械企业需要定期或非定期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检查相关的人员的技能水平,适当的给予一定的奖励和处罚,同时,结合各人的具体情况,能够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技能,并加强机械设备服务义务监督力度,将服务管理工作真正落实到位。针对矿井服务工作的现状,需要综合考虑矿井环境因素,降低了服务运行的时间,尽可能的保证人身安全。

2.3故障维修的一般应对策略

偶尔的维护通常是不可预知的,通常后的修复。某些重要的维修,连续不间断运行,不允许设备突发故障,可用于在线状态监测[2]。一个备份系统和保护系统,防止操作错误,检查疏忽大意和意外事件引起的故障。生命维持一般是可以预测的,主要基于维修和停机损失,并要求选择安全维护如下:①不影响生产件的简单安全,可用于修复后。②简单的可以取代一般耐用件,可以采用定期维修;③简单的为易损耗件,可在检查的基础上进行更换;④复杂的替换件故障率高,可以用改进的维护,或使用的部件更换;⑤永久性的部分,可以在机器外壳,检查基础上,有针对性的维修。

石油化工流体机械维修的发展趋势

随着国内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特别是微电子,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石油化工流体机械设备服务广泛应用光电,机电一体化技术,提高监测,诊断机械故障的技术[3]。早在启动设备诊断技术在发达国家,每个国家的模式不同,但基本点都是提高设备状态的可预测性。对设备进行预防性维修,减少了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此外,基于最新的服务理念,改变了传统的机械服务理念,随后的击穿服务和预报服务的适用范围,有一定的效果。最近几年,在随后的机械密切监控,诊断故障的技术发展和应用的潮流,机械的在线整合和全自动监控,等相应设备的诊断提供了在石油化工机械设备的企业,然后利用最新的服务原则,思想引领石油化工机械设备的使用和管理,提高服务水平。

智能网络服务系统的建设将是未来石油化工机械服务企业的重点发展方向[4]。基于合理的联盟网络科技利用的前提下,在突破国家,地方和时间和空间的有界障碍,有效协调的石油化工机械企业相关的科研,生产,服务以及使用部门,显示各部门充分的责任和作用,然后更好的实现快速,优质化以及全方位的服务。在实际工作中,科研,设计,制造,使用单位的协调配合,形成一个统一的运行机制,设计部门提供研究结果和制造单元的信息,制造单位进行测量的设备状态监测中使用的服务提供方便,使用单位的科研,设计,制造单元的生产实践,提高了反馈信息,不断完善。

预知服务方式不仅可以减少故障的危害程度,但不能减少故障的频率。通过采机械合成的失效分析,分析了其失效的发展过程,有效的根源,提出了主动预防性维护这种新的设备维修策略[5]。如果在液压和系统该部分到期,其根本原因是由于在脂肪白酒类的固体颗粒污染物严重超标,对摩擦副磨损严重的原因,油过滤器和节流的干扰,增加系统的泄漏等。如果在旋转机械轴承,只有它磨损到一定程度,会崩溃振动监测是在这个时间,也只有通过更换轴承才恢复其正常操作模式下,如果采用与肥白酒类的油污染检测材料分析,然后可以早期发现其根系参数异常,通过采取措施等肥白酒类净化可延长轴承的有效寿命。显然,主动预防性维护的目的是该材料的性能采用维护期满,但为防止这种失效的发生所采取的预防措施,其目标是充分显示机器的固有可靠性,最大限度地延长设备和部件的使用寿命。

结语

总之,指出了采用了某些服务的方法,显著提升机械设备服务水平,保证了石油化工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经济损失,提高石油化工机械设备的利用率。通过严格的检查和维修保养,发现问题及时修理。从而使流体机械系统的维护周期得到有效的推广,从根本上降低了服务费用,保证了石油化工流体机械能够安全的运行,使设备的利用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康政.石油化工流体机械的维修及发展趋势[J].科技传播.2011.(17)

[2].廖强,周辉.浅谈电子商务的发展[J].网络与信息.2011.(12)

篇2

一、当前我国物流配送存在的问题

我国物流配送近几年有了较快发展,但与现代物流发展趋势的要求相比,仍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都同物流配送体系不完善有关,同时也在不同程度上制约着物流配送体系的发展。

1.物流配送市场化程度低,第三方物流配送发展滞后。目前,我国大多数物流配送企业技术装备和管理手段比较落后,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健全,物流配送市场化程度低,影响了物流服务的准确性与时效性。

2.物流基础设施落后,物流配送的整体功能低。一是交通运输设施建设与物流配送的需要不相适应,主要运输通道供需矛盾依然突出。二是技术装备水平落后。现代化的集装箱、散装运输发展不快;高效专用运输车辆少;汽车以中型汽油车为主,能耗大,效率低;装卸搬运的机械化水平低。三是物流系统标准化程度低。物流业务的高效需要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要用统一标准,各方面的信息系统能够对接、交换数据、共享信息。

3.物流配送管理体制和相关制度不完善。一方面,市场竞争机制和市场管理法规不健全,发展物流配送所需的产业政策和产业规划尚未出台,物流市场的进入与退出、竞争规则基本上无统一法律法规可循,致使不正当竞争较为严重。另一方面,物流配送市场至今仍被人为地按照部门、地区和行业的行政壁垒分割,物流配送市场管理和行业管理还没有理顺,严重影响了物流配送渠道的畅通和高效运转,使物流配送很难达到规模经济和预期回报。

4.专业的物流配送管理和技术人才短缺。从国外物流配送发展经验来看,企业要求物流配送从业人员应当具有一定的物流知识水平和实践经验。为此国外物流业的教育与培训十分发达,形成了比较合理的物流人才教育与培训系统,在相当多的大学中设置了物流管理专业,并广泛地为工商管理各专业学生开设物流课程。相比之下,我国在物流配送人才方面的教育还比较落后,尚未建立完善的物流教育体系和人才培训体系,导致了专业物流人才非常缺乏。

二、构建现代化物流配送体系

构建一个物流体系首先是要分析企业当前的现状、物流体系的近期和远期目标,然后再制定一个物流体系的阶段计划,要先上什么,后上什么。从构建的角度来看,物流体系可分为三个部分,即基本作业系统、高级作业系统和现代化信息系统。

基本作业系统是指企业开通物流体系的一些基本设施,如仓库、存储设备、运输设备、作业设备、网络布线等。

高级作业系统有数字化仓库、自动货架、分拣设备、自动化小车、GPS定位系统等新兴的物流技术设备。

现代化信息系统包括核心业务系统、电子商务系统和商业智能分析系统三大部分。其中核心业务系统又包括系统管理子系统、档案管理子系统、订单系统、采购系统、配送系统、结算系统、财务系统和人事系统等。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发展状况,选择性的进行物流体系的建设。基本作业系统是开通物流体系的基本保证,但要想在市场中占据优势,尽快的建设现代化物流信息系统及高级作业系统才是企业的取胜之道。

高级的作业系统可以大大的减少人工,提高效率,最终能提高服务、降低成本。在这里着重介绍一下电子商务和商业智能。

电子商务和物流体系关系密切、互不可缺,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搞电子商务如果没有一个物流作为其后盾,这样的电子商务只是一个网站,一个空架子。现在社会上林林总总的电子商务中就有许多是这样的,他们不知道电子商务只是物流体系的一个小部分,只是冰山的一角。

同样,物流体系也离不了电子商务,电子商务是让物流体系具备现代化特征的一个重要保证。电子商务可以发挥Internet的远程廉价效用,可以让客户直接在网上下订单,既准确又快捷,只须下载到业务系统中就可使用,减少了输入工作和人为错误。同时,供应商也可以在网上直接察看采购单,以加快备货。也可以将新的商品资料传到网上,业务系统再通过实时进程自动下载到业务系统中。如果是一个大型零售企业,还可以通过电子商务建立广域的虚拟网络,让分布全省、全国以至全世界的机构进行业务通讯。

商业智能主要是通过对运营活动中的各种数据进行加工处理,来分析其内在的规律,揭示市场的状况和系统的运营情况,让经营者通过数据分析来修正自已的经营方针、策略等。没有商业智能,我们的经营方针只能通过经验指导,而经验的指导又会因人为的因素而造成准确性差、即时性差、前瞻性差的弊端,有时还会导致错误的决策,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而通过商业智能分析则能将大量的信息分门别类、有条有理的展现在决策者的面前,让决策者可能更轻松、更准确的制经营方针和营销策略。决策者也可通过向系统发出一个特殊的观察角度指令,而让商业智能系统产生特殊的观察数据。而这些数据可能恰好表示了某个重要信息,这对决策者洞析市场,预测未来有着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要构建好适合企业自身而又具备现代特征的物流体系,需要作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对企业自身状况进行深入的分析,以确定符合自已的目标。

第二:要整体设计,分步实施。

第三:要选择良好的合作伙伴。这个合作伙伴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要有良好的信誉,要注重服务;2.要有商业及IT业的开发实施背景;3.要有良好的发展势头。

第四:要制定科学的合理的构建计划。

参考文献:

篇3

中图分类号:TE83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引言

许多工业应用如在锅炉生产蒸汽或空调盘管中的空气冷却,都可以建二维周期性的热流量模型。建模的系统是一系列的在某一温度流体管子,交叉流于不同温度下的第二种流体中。两种流体都是水,并且流动为稳定层流,雷诺数约100。质量流量的横向流是已知的,该模型是用来预测由于热交换引起的流场和温度场的。

由于系统中管道的几何对称性和管内流体的周期性流动,只对几何的一部分将应用FLUENT做模拟,并具有对称性地应用于外边界。由此可以组成对称的周期网格模块。入口的边界将被重新定义为一个周期性的区域,流出边界定义为它的影子。

1问题描述

该问题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管束由均匀间隔的直径为1厘米的管组成,这是交错的交叉流动。在x方向管子的中心距是2厘米,在y方向1厘米。管子有1米的深度。

图1管道的几何图示

由于管束的几何对称性,只需对一部分进行模拟。一个质量流率为0.05kg/ s应用于入口边界的周期性模块。管壁的温度(Twall)是400 K,管外流动水(T∞)是300 K . 水的性能如图中标示。

2.数学模型

针对稳态,不可压缩,常物性条件,直角坐标系下水流经管道外侧的流动与传热问题的控制方程组为:

(1)

(2)

(3)

式中: u, v, w分别为x, y, z 方向的速度;p为压力;t 为温度;ρ、μ、cp、k分别为空气密度、动力粘度、比热和导热系数。

3.求解方法

本文采用有限容积法的SIMPLE算法来求解离散方程,分析不同参数对空腔内的温度场和流场的影响。选择非耦合隐式求解器求解,对控制方程的离散均采用二阶差分方法。空腔内部采用三角形结构画网格,管壁周围采用矩形划分网格,并沿着垂直管方向按比例增大,网格数量约15000,计算精度能够满足所需精度要求。模型网格的划分如图2所示。

图2模型网格的划分

4.计算结果与分析

4.1根据已知条件作出Fluent 模拟,得出压力边界以及轮廓对称的静压力云图,如图3所示。

图3静压力云图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在周期性热交换过程中管道外侧各个部位的压力分布情况。在管道的迎流体面压力最大达8.18*10-2Pa,两侧面的压力最小且为负压-4.49*10-2Pa,各个管子之间的压力影响不大,每根水管的压力成几何对称分布。

4.2下图为冷流体的静态温度分布图

图4冷流体静态温度分布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流体流过管道后的温度按层分布,在流体入口侧的温度最低(深蓝色部分),流过后排时温度依次升高(浅蓝色部分),管子后侧的温度变化不大,这是由于涡流的影响所致。从轮廓图可以看出,当狭窄的冷流体流过管束时,管内的热流体通过管壁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从而使冷流体从管壁得到热量而温度升高。

4.3 下图是管壁外侧周围流体的速度分布图

图5管壁外侧周围流体的速度分布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当流体流过圆管所在位置时,由于流动截面的缩小,流速增加,贴近壁面处流速最小,向外依次递增,最大流速可达到1.31*10-2m/s。在边界层内流体靠本身的动量克服压力增长向前流动,速度分布趋于平缓。贴近壁面的流体层由于动量不大,克服上升的压力时越来越困难,最终会出现壁面处速度梯度变为0,随后产生与原流动方向相反的回流,即发生绕流脱体现象。

4.4下图是位于X=0.01,0.02,0.03m处的静态温度分布情况

图6X= 0.01,0.02和0.03米位置处的静态温度

从图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在温度稳定后位于区域内部各个位置的温度情况

在X=0.01m的位置处,由层流的分布情况可以看到,开始由于受到下一排管束的影响温度较高,在沿着y轴增大的方向上,流体接近主流区温度先降低,随后接近管壁的时候,温度开始上升,最后紧贴管壁外侧的冷流体温度可达到管内热流体温度。

在X=0.02m的位置处,在y轴方向0.005m之前,温度变化趋势基本和X=0.01m处一致,符合层流的规律,但是在0.005m之后,由于绕流的影响,温度有所上升,且趋于稳定,其值约为360K。

X=0.03m的位置处,两股冷流体汇合,在远离管壁的方向,温度先降低后升高,其变化曲线与X=0.01m位置处的变化曲线在y轴方向呈对称分布。

5.结论

在周期性热交换过程中管道外侧迎流体面压力最大,两侧面的压力最小且为负压,各个管子之间的压力影响不大,每根水管的压力成几何对称分布。流体流过管道后的温度按层分布,在流体入口侧的温度最低,流过后排时温度依次升高,且由于涡流的影响,管子后侧的温度变化不大。当流体流过圆管所在位置时,由于流动截面的缩小,流速增加,贴近壁面处流速最小,向外依次递增。在边界层内流体靠本身的动量克服压力增长向前流动,速度分布趋于平缓。贴近壁面的流体层在克服上升压力的过程中发生绕流脱体现象。

在叉排管道换热中,流体在管间交替收缩和扩张的弯曲通道中流动,外掠圆管中除第一排的管子保持了外掠单管的特性外,从第二排起流动将被前几排管子引起的漩涡所干扰,流动状况比较复杂。在低雷诺数下前排的管子的尾部出现的漩涡不强,受粘滞力的作用,这种漩涡会消失很快,对下一排管子的边界层影响很小,管表面边界层层流占优势,整个过程可以视为层流工况。

参考文献

1.章熙民,任泽霈,梅飞鸣.传热学(第五版)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2007.

2.王福军.计算流体动力学分析--CFD软件原理与应用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篇4

随着民航运输行业的迅速发展,民航运输总量每年均在快速 增加。同时,民航运输飞机的保有量也在随之增加。这使得民航业对于高质量民航机务维修人员的需求越来越大。航空业内将航空发动机称为工业皇冠上的明珠。航空发动机是前沿工业技术高度密集的复杂系统。航空发动机对于流体力学、结构力学、材料学、控制原理以及热学知识等多个学科均有较高的要求。

《航空发动机基础课程》作为机务培训中重要的理论基础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将对发动机的整个工作原理和结构部件有较为清晰的认识。作为基础课程,《航空发动机基础》课程在教授本课程知识,还是培养学生整体工科素养的重要方式。本文着重分析《航空发动机基础》课程在机务培训中的重要性。

1.全面的工科知识体系

航空发动机被称为工业皇冠,是高技术密集的复杂工业系统。在《航空发动机基础》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涉及到流体力学、热力学、结构强度、材料学等诸多学科。因此,《航空发动机基础》课程可以为学生搭建较为全面的工科知识体系。

航空发动机的流体力学设计是所有工业设备中最为复杂和精密的。为了更高的空气性能,发动机的流道设计十分复杂。另一方面,许多先进的流动控制技术和设计方法都率先应用在航空发动机上。学生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对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会有较为清晰的认识。

航空发动机是热机的一种,具有高速、高温的特点。对于航空发动机热力学知识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对热力循环、燃烧组织、冷却散热等热力学知识均有较为深入的认识。值得注意的是,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在高温环境内长期工作,是发动机中最容易发生问题的部分。特别是涡轮轴承、叶片等部件,由于燃烧或者工作不稳定均容易发生故障。因此,对于热力学的学习在机务实际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结构强度方面,发动机工作转速高、载荷大,对材料及结构都造成极大的挑战。结构的损坏往往也是发动机出现实质损害的先兆,如出现裂纹、震动等情况。比如说在高度旋转过程中,发动机的动平衡调教尤为重要。如果动平衡出现问题,轻则导致整机震动、工作不稳定等情况,重则导致整个发动机结构的不稳定。在航空发动机基础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可以对结构设计和强度知识有较为深刻的了解,在实际工作中增强对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

除此之外,发动机控制、附件等系统均具有较好的工科知识基础。总之,航空发动机作为工业的集大成者,对于培养学生整体的工科知识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全局思维的养成

机务工作过程中,问题往往都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耦合的。为了提高机务人员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对机务的全局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系统的全局思维在机务工作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在遇到实际的维修问题时,出现的显性因素并不一定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实际的问题和原因需要通过机务人员通过系统的进行全局分析才能得知。

《航空发动机基础》课程具有完整的知识体系和分析方法理论,在培养学生全局思维方面有着非常大的优势。在发动机实际工作过程中,流体、固体、热学、电学问题相互耦合,互相联系。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航空发动机基础的过程中,综合的进行问题分析。通过对实际的航空发动机问题进行分析(如流动带来的振动问题,热学导致的结构问题等),学生在考虑问题时不再只是单纯针对部件本身,而是依靠系统的全局思维进行分析。

3.质量意识培养

航空是目前公认最安全的出行方式,这主要得益于航空业整体对质量的不懈追求。对于航空从业者,特别是机务人员,进行质量意识培养十分必要。质量意识的培养作为虚拟的意识形态培养,需要实际的课程和活动作榕嘌载体。

《航空发动机基础》课程是培养学生质量意识很好的载体,这主要是因为航空发动机设计过程极为严谨和缜密的设计态度。航空发动机工作环境极为恶劣,工作性能要求极高。因此航空发动机基础课程的学习过程,也是一个质量意识教育的过程。

《航空发动机基础》课程首先可以为学生搭建全面的工科知识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全局思维及质量意识。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机务培训中《航空发动机基础》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学习平台,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篇5

中图分类号:TK161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30-0091-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30.044

本着“节约能源,安全可靠,降低成本”的原则,对我公司换热站的采暖循环水系统提出的节能技改措施,通过对现有换热站所配循环系统的水泵进行运行参数及性能的分析和研究,通过相关的实际数据和理论计算对这项新技术进行了分析论证,定性地分析了该项技术的可行性,对新技术进行技术可行和经济合理的分析和探讨。采用“BDEL型流体增压装置”这种技术,能够改造目前水循环系统高能耗状态并且最大限度节约能源。BDEL型流体增压装置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节能产品。该装置具有体积小、环保、使用寿命长、免维护、安装周期短的优点,能显著降低所配系统驱动泵的用电功率,极大地降低了设备的运行成本。

1 BDEL型流体增压装置工作原理

在工艺冷却循环系统中,循环泵的配置是以系统规模容量为基础,以每升水拟置换多少大卡热量需配多少流量为依据,计算出循环泵的流量配置,然后再计算所在系统管网的阻力再加上适当的余量,最后通过流量和扬程计算出水泵所配的电动机功率。在循环泵的技术参数配置选型中,在流量Q不变的前提下,循环泵的扬程H越高,其水泵所配的电机功率N越大,反之,其水泵所配的电机功率N就越小,循环泵配置的电机功率越大,所消耗的电能越高,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电力供应越来越紧张,而大功率电机所耗的电能又会带来高额的设备运行成本。在循环系统中循环泵的扬程是为了克服系统管网的阻力,循环泵在停止状态下水泵的进、出水口的压力是均等的,一旦循环泵启动,循环泵出水口的压力和流速在整个循环系统中都是最高、最快的。传统的离心水泵工作时,单通道的水流在水泵高速旋转时,水泵进口处产生涡流,由于涡流的产生会降低水泵的输送能效,BDEL型水泵是将水泵的吸水口变为多通道进入,多通道的流体能克服水泵吸水口处的涡流现象,可最大限度地排出吸入的流体,提高水泵的输出效率,流体在匹配的水泵专用叶轮的作用下,进入加装在水泵出水口的流体增压装置,流体增压装置主要是利用循环泵出口的瞬间高压、高流速提高循环泵的效能,当流体进入节能装置后,由于装置独特的内部设计,在内部会形成负压,所形成的负压会对水泵的出水口产生一股吸力(无论是空气动力学还是流体力学,凡是负压都有吸力),节能装置所形成的负压吸力能对水泵出水口的水流产生吸力,其所产生的吸力能替代循环泵的部分扬程克服系统的阻力,在循环泵流量不变的情况下,一旦循环泵的扬程降低,则循环泵所配电机功率将大幅下降,从而达到节约设备运行电费的目的,BDEL型流体输送节能装置结构图如下:

图1 BDEL型水泵工作原理图

图1中:a为传统的水泵和BDEL型水泵进口的对比;b为流体增压装置工作示意图;c为整套BDEL型装置的工作示意图)

2 技术优点

(1)由于其独特的增压功能,可以将常规系统所配循环泵的功率降低30%~60%,仍可使系统达到原来的效果;(2)节约设备投入:由于该装置所起的能效作用,因此能降低循环泵的使用功率和循环泵的日常维护,维修费用与传统相比将大幅降低;(3)保护环境:大功率的循环泵不但笨重,而且消耗大量的电能,使用该装置后,能使循环泵的功率降低,不但节约电能,还极大地降低了大功率循环泵在运行中产生的噪音污染,起到了环保的作用;(4)使用寿命长:由于该装置采用优质耐温、防腐、抗磨的合金材料及先进的加工制造工艺,设计使用寿命15年以上;(5)低成本改造:如果用该装置改造现有系统,不会破坏现有系统的结构,改造后一般3年左右所节省的电费和设备维护、维修等费用即可收回使用该装置的技改投资;(6)本增压装置为免维护设备。

3 循环水泵节能改造方案

3.1 改造前情况

目前采暖循环水系统配置管道离心泵4台,电机功率110kW、流量470m3、扬程50m、实际运行转数为1450r/min(相当于67kW电机做功);使用情况是2用2备;运行工作制按24小时/天,150天/年。每年的运行电量大约为:67kW×24小时×150天×2台=482400kW・h。

3.2 改造方案

节能技术改造方案只更换水泵并在技改后的循环泵的出口加装BDEL型流体增压装置,改造作业只局限在泵房内进行,对正常经营、运营不产生不利影响。根据BDEL型流体增压装置的水泵选型说明和现工艺循环水系统的具体情况,110kW的循环水泵在改造后更换成功率为42kW、流量470m3、扬程50m的专用水泵。

现拟将工艺冷却系统的其中2台110kW的循环水泵更换成2台功率为42kW、流量为470m3、扬程为50m的专用水泵,在技改后的水泵出水口处各装配一套DN-300型流体增压装置,技改后的2台42kW循环泵可以替代现系统的2台110kW循环泵,并可以全年使用,现系统另2台110kW循环泵作为备用,不做技改。

3.3 节能效果分析

节能效果的前提是在保证整个生产工艺系统对循环水流量参数基本不变并且系统能完全正常运行的基础上,提高能源效率,减少水泵电耗。

技改后的2台42kW的冷却循环水泵每年的运行电量大约为:

42kW×24小时×150天×2台=302400kW・h

技改后每年节约电量大约为:

485316kW・h-302400kW・h=182916kW・h

节能技改后每年可节约设备的运行电费约:

182916kW・h×0.83元/kW・h=151820元

3.4 投资回收期的计算

根据相关厂家的询价结果,整套设备包括流体增压装置(DN-300)和循环泵(42kW,B470-50),单价228000元,数量2套,技改需总投入资金:454000元,采用新技术每年节约的费用:151820元,经计算大约3年能收回投资能本,并且以后每年可以节约电182916kW・h,按照0.83元/kW・h计算,每年可以节省运行费用151820元。

3.5 节能技改前后系统工况参数比较和界定

技改后的系统运行效果可通过系统运行的进、回水温差与技改前系统运行的参数进行比较;节能效果可通过检测技改前、后水泵电机运行的电流来进行比较。

3.6 改造过程达到的质量要求

(1)方案设计:制定准确的能耗分析报告及完善的节能技改方案;(2)安装施工:做到优质安装和文明施工,每台设备的安装周期为2~3天;(3)技改效果:确保设备运行正常,达到预期的节能效果;(4)技术培训:提供技改设备运行维护培训,确保运行维护工人达到熟练操作程度及具备处理一般故障的能力;(5)维护保养: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行情况,发现异常现象及时报告并及时进行处理,在设备保修期内积极联系厂家进行上门维护,在保修期以后,按照保养操作规程,自行进行故障处理,保障设备处于最佳运行状态;(6)资料管理:及时为随机技术文件归档。

4 节能改造工程具体实施

将现工艺循环水系统的其中2台循环泵拆除,备用循环泵不进行改造,换上经过计算重新配置的专用循环泵,在技改后的循环泵的出口各装配一台BDEL型流体增压装置,技改后的循环泵利用原有的电缆线和控制柜,增压装置设备的设计、安装、调试等全部配套工程委托给有能力进行施工的单位,调试完后即可投入使用。

施工内容主要包括支架、水泵、增压装置、温度表、压力表及止回阀的安装及调整;施工机具和材料包括电焊机、手电钻、电锤、剪刀、尺、各种型号扳手、打磨机、切割机、乙炔瓶、氧气瓶、螺栓、法兰、大小头、垫圈、备用阀门;施工过程需要一名技术工程师,指导施工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一名焊工负责焊接和切割管道,三名安装工人负责设备的运输和安装。

按照如下施工流程进行安装:(1)水泵安装时,测量、放线设支架、固定架、吊筋确认主体结构轴线确定水泵四角位置地面找平放置减震垫校正位置管道与水泵连接;(2)BDEL型增压装置的安装时,测量、放线根据管路位置设支架、固定架、吊筋按图纸切割水管与水泵连接压力实验水管外表面的防腐防锈处理保温清洁整理检查验收。

篇6

中图分类号:TQ05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6-0033-01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凭借其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适应性强与清洗方便等优势,得到各行业的广泛应用,对各行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它能承受较高的操作压力和温度,能占更大的优势。但由于换热器投入使用的环境与工作情况不一,会产生各类问题,造成机器失效,严重影响工作进度。经济快速发展带动能源等需求量不断扩大,提高换热效率,减少换热器失效情况的发生,能给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长期发展。

一、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换热器的工作原理为将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具有热能转换的作用。可以保证工艺过程中的流体等介质处于一个恒定的温度,也可以提高热能的利用率,减少能源的消耗。固定管板式换热器是管壳式换热器的一种典型机构,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换热器。它具有结构简单,空间小,适应性广,并且生产成本低,换洗简单便捷。管子损坏时易于堵塞或者更换。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主要零部件包括壳体、接管、封头、管板、换热管、折流元件等,温差较大的换热器还会有膨胀节,利用膨胀节法师缓慢的弹性变形来补偿因为温度应力引起的热膨胀。这样的结构设计需要保证热、冷两种流体等介质能走两种不同的路径,一般分走管程和壳程。管板不仅能固定管束,还可以将壳层和管层的流体能均匀汇集到换热管中,最后送出换热器。

二、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失效分析

由于固定管板式换热器使用环境与工作情况的不同,选用材质不合格或者介质特性等原因,会造成多种形式的失效,给生产带来严重的不便,甚至会造成经济损失。下面将重点分析常见的失效原因:

(1)管板与换热器连接处的失效

管板与换热器的连接处属于几何图形,本身容易变形,加上温度应力的存在、连接方式不当与焊接不合格(含有气孔或者杂质)等因素,导致两者之间的连接处存在较大的残余应力。同时流体具有特殊性,可能含有腐蚀性,还存在被振动的作用下,连接处容易断裂、开裂与腐蚀等不良现象,进而影响换热器效果的发挥。

(2)换热管与折流板的配合处的失效

为了避免换热器热胀冷缩造成的不利影响,设计时需要在换热器与折流板的配合处留下较大的空间,否则温度过高时会因为热胀冷缩而开裂。但由于流体的腐蚀性,配合处所留的空间导致壳程流体的流动振动更频繁,振幅更大,高压力的负荷还可能导致折流板变薄,切割换热管而引起泄露失效,影响换热器传递热量的效率。

(3)管束失效

设备运行时,有腐蚀性活磨蚀性的液体、气体、蒸汽等流体不断对换热器进行腐蚀,或者换热器内壁因污垢物的积累造成腐蚀。发生腐蚀后的换热管会变薄,产生细微的裂纹,在高强度的振动与高压应力的作用下,裂纹会不断扩大甚至造成流体泄露,换热器失效。此外,由于悬浮物质与颗粒物导致换热管内外壁严重结垢,厚度的增大会增大传热热阻,严重时还会玷污或者堵塞换热器,降低换热器的换热能力。

(4)膨胀节处与封闭处的失效

设置膨胀节是为了避免温度较大造成的热膨胀,但由于工作情况、材质选用与加工制造缺陷的因素,导致膨胀节面临破坏,形成换热器失效。封闭处是换热器的重要部位,但由于组装焊接的过程中,焊接顺序不当、参数选择不合理等原因,导致封闭处的制造加工存在瑕疵,造成换热器失效。

(5)其他

除了以上罗列的失效原因,此外,还可能由于制造加工不规范、材质选用不符合标准、设备操作不当、后期维护检修工作不到位等原因,造成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失效。

三、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失效的检修措施

针对以上造成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失效的原因,应该对症下药,可以通过防腐技术、抗震技术与防结垢技术等手段来预防失效的再次发生。

(1)选用优质材料

换热器需要承受高温高压的环境,还会与腐蚀性较强的流体进行直接接触,因此,在换热器制造加工过程中,必须选用优质材料。首先,要求选用的材质符合国家与相关行业的基本要求与规定标准;其次,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介质特性,合理选择流体管的材质;还要根据换热器的部件来确定材质,要保证各个元件之间能最好匹配,尽量消除不同材料接触所形成的电势差。需要注意的是,折流板材质硬度尽量低于换热器,降低在接触过程中折流板对换热管的磨损破坏。

(2)先进的工艺技术

工艺技术是避免换热器失效的关键手段。因此,需要根据部件工作情况等方面的因素,选择正确的连接方式,才能避免连接处出现断裂等现象。也可以适当增加一些部件的厚度,提高抗切割能力。最常见的工艺即为焊接,首先,焊接前需要对焊接部位清理干净,避免焊接部位存在污垢等杂质,确保焊接的质量;管板与壳体的连接处采用焊接结构,应当适当地减少管板的厚度;选用多个膨胀节,避免膨胀节运行过程中波峰或波峰波谷过渡部位减薄开裂破坏造成内部泄漏,来提高膨胀节的使用寿命。

(3)做好防腐工作

腐蚀的主要原因在于换热器内部流体腐蚀性造成,因此,必须有针对性地做好防腐工作。一方面,在设计过程中考虑介质特性选用合理的材质,在流体进出口设置过滤装置、缓冲结构,还可以在流体中加入腐蚀剂,采取渗锌加涂层联合防腐的方法,可以有效预防失效的发生。另一方面,增加涂料保护,涂料具有一定的弹性,能对周期性的振动起到阻止作用,降低微振腐蚀造成连接处断裂现象的发生。此外,还可以延长换热器的使用寿命,提高设备抗腐蚀风险的概率。碳钢渗锌防腐也可以作为防腐手段的选择之一

(4)日常维护工作

对换热器加强日常维护工作,是防治失效工作的重中之重。由于换热器容易累积颗粒物、悬浮物等形成污垢层,这些污垢层不利于换热器的畅通,还会降低传热热阻。因此,应该安排专门的人员负责换热器日常维护工作,定期与检查设备流量、压力与温度等操作记录分析定结垢的情况,对出现失效的问题要进行彻底调查,分析原因,整理得出检修方案,检修后并时刻跟踪检修的结果。对由于操作不当造成失效的情况,要及时开展换热器操作培训,杜绝违规操作与不当操作的现象发生。

四、结论

总而言之,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失效的原因是多方面造成的,主要是因为材质选择不好、工作情况与介质的特性、防腐工作不到位、焊接工艺不够先进等。因此,面对换热器失效的问题,应该从设计、制造加工、安装维修与操作等方面综合考虑问题的根源,才能真正起到检修的作用。只有合理选用材质、提升工艺技术、做好防止腐蚀工作、加强日常维护管理工作等,才能延长换热器的使用寿命,避免出现失效现象,确保换热器能安全可靠高效的运行。

参考文献:

篇7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3C-0066-03

一、中国一东盟保税物流发展急需保税物流人才

(一)中国一东盟贸易快速增长带动物流飞速增长。进入21世纪,中国与东盟的进出口贸易快速增长,特别是2002年,中国与东盟签订在2010年建成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协议后,双方的进出口贸易当年即达547.67亿美元,同比增长31.70%,远高于中日贸易增长的16.2%、中韩的22.8%、中美的20.8%。此后中国一东盟贸易额不断攀升,2011年更是创下3623.3亿美元的历史新高,较2010年增长约24%,与20世纪90年代初与东盟贸易建立对话的79.6亿美元相比,增加了将近45倍,年均增长超过20%,2012年上半年,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为1878.2亿美元,同比增长9.8%,在世界经济疲软的今天,中国一东盟贸易还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充分表明了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强大市场潜力。从2012年东盟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以来,东盟连续两年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而中国也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及出口目的地。随着贸易额不断扩大,双边投资也快速增加,截至2012年6月底,双方相互累计投资已突破930亿美元。

贸易和投资的发展使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物流需求也呈上升趋势,作为中国对外建立的第一个自贸区,这个涵盖11个国家、19亿人口、GDP达6万亿美元的市场物流发展潜力巨大,中国一东盟区域性物流业务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

(二)中国保税物流体系的建成加快了中国一东盟保税物流的发展。保税物流是指在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等海关监管区内,企业从事仓储配送、运输、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方案设计等相关业务,享受国家及海关实行的“境内关外”制度,在税收、外汇、通关等方面享受优惠政策。保税物流具有保税仓储、流通加工、国际转口贸易、展示服务、监测维修等功能。因保税物流能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减轻资金压力,提高物流运作效率,对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促进及联动作用。2004年海关总署提出建立“以区港联动为龙头、以保税物流中心为枢纽,以优化的公共型、自用型保税仓库和出口监管仓库为网点”的多元化保税物流体系。经过8年的实践,我国保税物流体系初见成效,逐步形成全国范围内功能互补、联动发展的保税物流网络,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国际物流发展需要。目前中国主要的保税物流形式有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保税物流中心、保税港区、综合保税物流区等,布局如图1所示。

为加快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深化中国一东盟区域经济合作,更好地适应国际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需要,《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依托区位优势和深水良港优势,大力发展海洋运输,加快构建沿海和城市保税物流体系”,国家也积极支持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在符合条件的地区设立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和保税物流中心,拓展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功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已成功设立,形成了以南宁保税物流中心为枢纽,以钦州保税港区、凭祥综合保税区、北海出口加工区为沿海对接西南、东盟的保税物流体系。除此之外,我国在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临近的海南、深圳、厦门等前沿地带也设立了保税港区,这为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提供了有效平台。

保税物流体系的建成加快了保税物流的发展,以南宁保税物流中心为例,一期建设于2010年7月26日正式运行,建成冷链项目,农产品特别是水果的进出口,不再需要从广东大型冷库中转,可直接进入南宁保税物流中心冷库保鲜,然后再运送到全国各地及国外市场。凭祥综合保税区2011年通过国家验收正式运营,已有37家企业签订协议入园发展,2012年1-5年通过凭祥综合保税区口岸作业区的进口车辆达22000车次,其中出口占了21000车次,贸易作业量,贸易额达到了70亿元人民币。北海出口加工区也迅猛发展,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突破100亿元,企业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出口总额8.3亿美元,初步形成的广西保税物流体系服务东盟的作用日益加强。

(三)保税物流快速发展急需保税物流人才。物流业的发展离不开物流人才的支撑。“十二五”期间,我国物流行业每年需新增就业岗位约140万,其中85%是一线操作,而目前国内职业院校物流专业年毕业生人数只有40万人左右,人才缺口较大,物流人才被人力资源专家列为12类紧缺人才之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2008-2015年人才发展规划》指出,到2015年物流产业人才需求达到95800人。而随着保税物流体系的快速发展,保税物流人才尤其紧缺。

保税物流体系是国家硬件建设和政策的结合体,要想使保税物流功能发挥到最佳,除硬件设施和相应的优惠政策外,保税物流人才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而目前保税物流人才的培养速度却远远赶不上保税物流体系的发展,从而使保税物流体系不能充分发挥其功能及效应。以原产地为例,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使中国和东盟大部分商品实现了零关税,不过中国和东盟的零关税政策针对的是中国和东盟的商品,中国和东盟以外国家的商品不能直接享受零关税,但按照自贸区的原产地规则对非完全获得产品的规定,只要这些国家的商品在东盟国家或广西保税港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加工增值40%以上,原产国就可以认定为中国东盟国家进而也可以享受关税减免和其他优惠待遇,而要享受这种优惠政策的必须有其官方凭证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优惠原产地证书,但根据实际情况来看很多企业却并没有充分利用这一规则来享受本可以享受的优惠政策。以2010年为例,中国企业出口东盟所获关税优惠仅为应受惠货值的10%。随着人们对原产地的认识日渐加深,整体上看,外贸企业申领原产地证呈增长状态,但与实际出口情况相比,申领原产地证书的比例还是偏小。例如2012年上半年广西签发中国―东盟自贸区原产地证书签证量和金额更是增长了27.2%和17.7%,但整体比例还是较低,南宁海关最新统计数据显上半年,广西对东盟出口33.5亿美元但包括各类原产地证书签证金额也就9亿美元,比例还不到出口额的27%。除了企业对优惠政策利用率偏低,还存在着企业对协定国的优惠政策利用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因此就原产地这方面而言,除检验检疫机构要多层次、多渠道、多方位地介绍普惠制和区域经济合作的优惠政策,以及成功利用优惠原产地证的典型案例外,相关企业加强对部门相关人员的培训和宣传是当务之急。

二、我国保税物流人才培养现状与岗位技能要求

(一)保税物流人才研究及培养现状。目前针对保税物流人才的专门研究非常少,更多的是针对整个物流人才的培养,而保税物流的运作比如进出海关监管区的报关和一般的物流运作有较多的不同,但目前还少有学校专门培养保税物流方向的人才,而有关专业的保税物流教材目前才刚出一本《保税物流仓储实务》,保税物流方面的知识更多的是在报关员资格考试教材中有简要介绍,并且侧重的是理论介绍。

截至2011年初,我国已有410所大学、824所高职院校和2000多所中职学校开设了物流专业,形成中职、高职、本科、硕士、博士分层次物流教育体系,但从高校专业设置上看,没有专门的保税物流专业,极少学校开设有保税物流方向,这远远不能满足市场对保税物流人才的需求。

(二)保税物流人才岗位技能要求。根据企业的需求层次,物流人才可以分为基层保税物流操作人才、中层物流管理人才、高层物流管理人才。不同层次的物流人才,其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知识结构有所不同。下面根据需求层次及岗位对企业对保税物流人才的基本素质及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细分,具体参见表1。

通过表1不难看出,从基层到中层再到高层、基本素质和专业知识是递进的,也就是说中、高层岗位除需掌握一线操作知识技能外,还应具备管理能力、掌握一定的领导技巧。但总体来看,保税物流才人都应具备一些共同的素质,掌握一些共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一是良好的沟通和学习能力。物流行业属于服务行业,良好沟通是顺利工作的基本前提,而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进步。二是计算机应用能力。随着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及物流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企业员工要能熟练应用计算机处理各类信息。三是扎实的专业知识及技能。国际贸易、报关报检、运输仓储,特别是保税政策、国家对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的管理、保税仓储、保税报关等保税物流知识及技能。四是外语沟通能力。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有了涉外经济活动,这就要求相关人员要具备一定的外语沟通能力,而随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掌握越南语、泰语等小语种的专业人才将更加走俏。除此之外还需要一些基本的素质,比如团队合作精神、组织协调能力、灵活严密的思维能力。总之,熟悉国际贸易、具备保税物流专业知识及技能,精通一门外语等综合素质良好的复合型保税物流人才是企业之急需的。

三、基于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物流人才需求的保税物流人才培养建议

根据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物流发展状况以及中国保税物流体系的建设情况,保税物流人才培养可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校企合作开发保税物流教材。教材建设是培养人才的基础,而目前保税物流方面专业建材却非常紧缺,因此,加强教材建设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在开发教材方面,学校可以和保税物流企业共同开发教材,这样可以获得第一手的材料,使得教材开发更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培养出来的人才适合岗位需求。

第二,加强专业建设,制定保税物流人才培养方案。相关院校可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结合自身条件开设保税物流专业或者在现有物流专业基础上增设保税物流方向。比如,随着广西保税物流体系的完善,课程设置上可以突出保税物流体系内容。针对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的深化及物流业的发展,开设介绍东盟各国经济贸易状况及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原产地证书的填制、申领等有关原产地规则方面的课程。另外,物流专业的学生不仅要熟练掌握英语,还要学习一些东南亚国家的语言、风情文化和法制。如有地缘优势的广西、云南等省区高校可以根据情况增设或加强越南语、泰国语的教学,使学生至少能够熟练运用一种东盟国家语言。

第三,加强保税物流专业教师的培养。人才培养的关键是教师,所以要加强对教师的培养特别是实践能力的培养。由于现在物流教师更多的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任教,实际操作经验比较欠缺,因此有计划地派遣专业老师到物流公司顶岗锻炼,获取宝贵的实际操作经验是目前之必须。

第四,加强德育,提高学生素质。人才培养不仅是知识和技能培养,更重要的是德育培养。特别是在经济高度发展,道德水平却相对有所下滑的情况下,加强对学生包括职业道德在内的道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但目前高校道德教育远滞后于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因此,高校加强学生道德教育不能仅囿于开设课程,更重要的是鼓励教师把道德教育融于日常课堂之中。常言道“身教重于言教”,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加强人格的修炼,给学生树立好榜样。

篇8

二、煤矿机械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改革的课程建设

按照源于煤矿,服务于煤矿的宗旨,逐步开发了采掘机械使用与维护精品课(自治区级)、采掘机械液压传动精品课、矿井运输提升精品课、流体力学与流体机械精品课。各精品课都建立了丰富的课程教学电子资源库,内容包括《液压传动与采掘机械》、《矿井运输提升》、《流体力学与流体机械》各课程的教学大纲、电子教案、教学动画、教学课件、教学案例、实训指导手册、设备操作规程、学习指南等。

三、煤矿机械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改革的基本条件

为煤矿企业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需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师资力量、硬件条件和教学方法。

(一)师资力量煤矿机械课程应打造一支学历结构、职称结构、知识结构合理的老中青结合的“教学研究型”和“实践操作型”教师队伍。各专任教师不仅能上好《液压传动与采掘机械》、《矿井运输提升》、《流体力学与流体机械》等相关课程,还应能胜任其担任课程的实习实训工作,同时能够经常通过分析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和更新的变化,以工学结合的理念整合课程内容,不断深化教学改革。精心选取企业真实工作任务为教学案例,教学过程紧贴实际工作过程,注重以实例化和形象化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符合职业和岗位的要求,教学特色突出,成为一支专业技能水平高,教学能力强的优秀教师团队。

(二)硬件条件煤矿机械课程实验实训教学基地有:模拟矿井、矿山机电实训中心、液压传动系统与液压元件实验室、工程训练中心。其功能主要为:模拟矿井:可以对学生进行采煤机械、掘进机械、液压支架、运输机械、矿井提升设备和流体机械的构造与原理、操作与运行等技能的培训。矿山机电实训中心:可以对学生进行采煤机械、掘进机械、液压支架、运输机械、矿井提升设备和流体机械的构造与原理、诊断与维护、拆装与检修等技能的培训。液压传动系统与液压元件实验室:可以针对煤矿机械液压系统与液压元件进行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全部实验项目,还可进行有关的创新与科研实验。工程训练中心:可以对学生进行采煤机械、掘进机械、液压支架、运输机械、矿井提升设备和流体机械拆装、维护、检修等工作过程中所需的钳工、车工、焊工等基本技能的培训。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设备,可以使相关课程中所涉及的许多先进设备、机械构造、生产过程等通过录像、视频、动画和图片等形式呈现给学生,使学生从枯燥的原理、公式和文字中跳出来,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加深他们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项目教学法:按照职业要求设置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以培养职业能力—即“设备构造与原理、设备检修与维护、设备操作与运行”为目标,并具备技术革新与技术创新的潜在能力。现场教学法:在校模拟矿井和矿山机电实训中心,针对有关煤矿机械结构原理及使用与维护这一任务,首先讲解有关煤矿机械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完好质量标准、日常维护的内容和方法,然后让学生诊断和处理预先设置的故障。实训教学法:在校模拟矿井和矿山机电实训中心,针对有关煤矿机械的基本操作,首先讲解类型、结构及工作性能、国家职业标准对操作者的要求及安全操作基本知识;然后进行实训,使之达到操作熟练、姿势端正、各项操作准确无误。并获取相关证书。

篇9

本科研究发展型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原则

(1)大幅度减少本科四年毕业所需学分,减轻学生课堂学业压力。(2)增加多项研究环节,充分利用为学生减掉的课时时间(业余时间),促使学生花时间进行研究锻炼,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和素质。(3)将数学、物理、化学基础课程,减去与高中重复的内容,同时各增加一门衔接专业或研究用的课程。从重基础的角度出发,该部分的总学时不能减少,而应该增加。(4)大幅度缩减针对工程师的培训及教学课程的课时。(5)平衡机械、力学、热工流体、电子控制及专业课的课时。其中要适当减少机械与专业课原相对较多的课时。而理论性强的力学、热工流体、电子控制基本不变。(6)强调理论和原理课,设计类课成将较大幅度地减少内容和课时,并重点强调讲解设计理论。(7)将专业课提前,形成边学基础课,边应用,边研究的状况。(8)从大一开始持续进行不同目的的专业研究引导、指导,并增加科研组织、管理类的课程。(9)计算机基础课程变为选修课,不列入培养方案,增加一系列本专业研究必须掌握的各种软件的计算理论、计算方法和应用的教学和应用培训。以利于学生利用这些软件工具开展研究。(10)基础英语应缩减,注重提高和基本的达标要求。(11)体育进入通识教育选修课,提出身体素质的达标要求。(12)思想政治课程应系统化,减少重复。

本科研究发展型人才培养方案及说明

根据上述对本学科原教学方案的分析以及从培养研究发展型人才出发,提出的培养方案修改原则,经研究提出了新的培养方案,其内容如表2.1所示。新培养方案修改说明:(1)将本科四年毕业所需学分由原来190学分降为150学分。(2)增加的研究环节有机械设计实践、机械创新实践、专业理论研究实践、专业设计研究实践等。这些实践环节教师对研究方法讲解与辅导只占1个学分,但对学生研究成果的要求要提高,学生需要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相关研究才能完成。同时,有些研究实践或课程实践(如机械创新实践、物理与数学建模)还可以为学生参加一些竞赛活动做准备。(3)对于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化学这些基础课,只有大学物理与高中教学内容重复较多,需要进行一定的缩减(由原6学时的大学物理减为4学时)。增加“数学物理方程”或“数值方法“”物理与数学建模”以及“燃烧学基础”三门课,这三门来自研究生的课程可将基础课与专业课及科研研究进行良好衔接。该部分课程的总学分由原来28学时增加到33学时。(4)大幅度缩减针对工程师的培训及教学课程的课时。4周的“金工实习”缩减为1.5周并且含在“机械制造基础”课内;“机械制图”由原6学分降为4学分的“工程制图”,同时也不再设置“计算机辅助绘图”类课,而将其放在科研及专业软件的教学中进行相关教学;工程材料与机械制造基础的课时均稍作减少;取消“几何规范学”将其并入“工艺与生产实习”的专业工艺理论课中;将4学时的“制造技术基础训练”拆分为两个各1个学时的研究环节“机械设计实践”和“机械创新实践”。(5)强调理论和原理课,设计类课成将较大幅度地减少内容和课时,并重点强调讲解设计理论。由于本专业属于“动力机械及工程热物理”学科,原培养方案机械学科的课程过多,在修改方案中做了较大幅度的缩减。(6)为了平衡机械、力学、热工流体、电子控制及专业课的课时,对理论性强的力学、电子控制以及热工流体类课程几乎不变。在大幅度减少机械类课时的同时,也较大幅度地减少了专业课(包括研究与实习)课时,由原来相应的19.5学分降为12学分。专业研究与实习环节课时没有变,但构成发生了变化。新培养方案将驾驶实习去掉并入拆装实习,生产实习减少1周,但增加两个各一周的研究环节。(7)将专业课提前提到大二,形成边学基础课,边应用,边研究的状况。同时从大一开始持续进行不同目的的专业研究引导、指导(但这些引导、指导多不占学分),并增加科研组织、管理类的课程。(8)计算类课程将增加一系列本专业研究必须掌握的各种软件的计算理论、计算方法和应用的教学和应用培训。除“科学计算软件应用”课增加了0.5学分外,增设的课程包括“专业性能软件应用”1.5学分、“专业结构设计软件应用”1.5学分。(9)相关课程的调整。在上述学科课程的调整上,适当增加了基础、理论课的学时,增设了研究环节的课程或实践环节,而大幅度缩减了针对工程师的培训及教学课程的课时。总课时减少量约为20多学时。而另外10几个学时的缩减主要在英语、思想政治和体育方面;体育中的技术教学应归入通识教育选修课,而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应该在平时常抓,依靠课程教学并不能达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思想政治课程应系统化,减少重复。该培养方案较为灵活,要求教师和学生的责任心、事业心较高,需要对教师和学生进行不断的督促和引导。

本文作者:张卫正冯慧华马朝臣原彦鹏作者单位:北京理工大学

篇10

作者简介:孙孟辉(1981-),男,河南宜阳人,南京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讲师;高佩川(1962-),男,辽宁本溪人,南京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江苏 南京 211167)

基金项目: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项目编号:GKA103004)、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科研专项基金课题(项目编号:GY2010101)、南京工程学院2010年度校级高教研究课题“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教学实践探索”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1-0004-02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我国目前开展的高等教育重大教学改革项目。与传统的高等教育培养机制有所不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更注重专业的工程技术教育,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其目的在于培养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工程技术素质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1]。

南京工程学院流体传动与控制专业是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试点专业之一,已于2010年招入了卓越工程师计划班本科生。在制定该专业培养计划时,突出了应用能力和工程技术素质的培养,压缩了基础课的学时,在学生进入专业课学习阶段之后,加强了与企业的合作,同时在整个本科学习阶段渗透了专业课的学习,以期增强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实际应用能力。

一、流体传动与控制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教学体系

流体传动与控制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教学体系包括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两部分。所设置的教学体系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工程设计项目、实习实践等教学环节来实现其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的知识、素质和能力[2]。

1.理论教学体系

理论教学体系由公共基础类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专业类课程和公共选修课程四个部分组成。其中公共基础类和专业基础类部分,主要完成流体传动与控制专业所涉及的学科基础知识。而专业类课程主要完成流体传动与控制专业的专业知识学习,通过此类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本专业的专业知识。理论教学课程体系以机械设计与制造为培养的平台基础,以机、电、液结合来整合相关课程群,各个教学节点、知识模块和各门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采用图1的形式表达。

在流体传动与控制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理论教学体系中,较之原来的教学体系,公共基础课程有所压缩。主要是将英语、体育等课程进行了相关的调整,如果学生在大一即通过四六级英语考试,则可对此部分学生英语课时进行压缩和消减,而体育课程的部分学时可放在课外进行。对于公共基础平台课程,除了原有教学体系中的要求之外,更加注重了学生集体意识、团队协作等能力的培养,这些对于学生以后在工程实践中更好的同他人合作有很大的帮助。公共基础平台课程所节省出来的课时可以用来让学生提前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有利于学生更深刻地对本专业有所认识,加强其工程应用能力。而对于专业基础类课程和专业类课程,较之原有教学体系增加了相应的学时,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避免学生因专业课程学时过少而对专业知识掌握不够。

2.实践教学体系

流体传动与控制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是以“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能力培养不断线”为原则,着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工程技术素质。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基础实践层次、工程认识实践层次、综合实践层次、创新实践四个方面,以及实习、实验、实训、课程设计、科技制作、毕业设计、创业计划、技术交流等八个环节。通过上述方面的学习和实践,逐步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信息查询能力以及交流能力等[3]。

在流体传动与控制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中,可在学生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之初,让学生进行专业应用情况调研,其目的主要是使学生在进入专业课程之前对流体传动与控制专业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情况有所了解,为更好地掌握所学专业知识打下基础。在调研过程中,将学生分组以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能力,分别有专任教师指导。指导教师负责各自所带小组专业应用情况调研的课程选题、实施以及疑难答疑工作,在课程实施期间定期对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以及辅导。专业应用情况调研主要通过图书馆资料收集、到企业进行调研以及网上收集资料等途径和方式进行。最后,学生提交调研报告,并进行答辩,给出最终成绩。

实践教学不局限于单个课程,可针对某一类课程组联合进行。针对流体传动与控制专业,可组织进行元件设计与制造模块、流体传动模块、液压伺服控制模块等相关课程组的课程设计。在进行此类课程设计时,由相关课程教师共同进行指导,学生也分组进行课程设计,这样有利于学生将学到的专业知识进行系统地应用,避免在以后的工程应用中出现眼高手低的情况。

对于流体传动与控制专业毕业设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增加了企业的参与。在毕业设计选题时,结合企业、学校和学生三方的具体情况,进行毕业设计的选题。根据毕业实习的内容,在企业导师和校内导师的共同指导下在完成,可在学校完成,也可在企业完成。

二、流体传动与控制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企业培养方案

流体传动与控制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企业培养方案主要是通过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利用企业雄厚的工程实力,与学校合作共同提高学生的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4]。通过学校和企业的联合培养,使得流体传动与控制专业的学生掌握液压与气动元件设计与制造、液压伺服控制技术、液压传动技术、气动技术等方向的工程实践知识,以及流体传动与控制技术在冶金、航空、航天、工程机械等领域的实际应用知识。在此过程中,学生在企业可将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通过到企业现场实习去更深入地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并掌握工程实际应用的能力。

参加流体传动与控制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学生,业余时间可利用南京工程学院博世力士乐机电一体化实验中心(国际合作共建)的资源,在专业教师指导下通过参加科研或科技创新来锻炼其工程实践能力。南京工程学院博世力士乐机电一体化实验中心是南京工程学院和博世力士乐公司联合共建的机、电、液一体化的实验中心。该中心的所有实验设备均为德国生产,是该公司的最前沿产品。学生通过在实验中心的工程实践,可掌握世界一流企业的液压、气动产品的性能、特点和应用,掌握机电、气、液、控制的综合运用,把握流体传动与控制专业的最前沿。

在学生进入专业课程学习之后,安排学生进入企业实习,通过实习全面了解液压与气动元件的设计和生产过程、液压与气动系统的设计过程、液压伺服控制系统的设计过程以及流体传动与控制专业的应用领域,培养学生专业应用流体传动与控制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目前,和南京工程学院流体传动与控制专业卓越工程师计划合作的企业有力士乐(中国)有限公司、上海立新液压有限公司、南京金城集团有限公司、南京液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等企业。学生在企业实习过程中,在参观企业并对企业有初步了解之后,由企业导师和学校指导教师联合对其进行培训。通过培训可使学生熟悉所实习企业的工作流程以及必备的专业知识,之后可让学生在企业导师的指导下参与公司的产品设计和开发,并最终撰写实习报告,由导师给出最终成绩。

三、流体传动与控制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1.校内教师工程能力培养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注重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因此任课教师的工程背景以及工程设计能力是保证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5-6]。南京工程学院流体传动与控制教研室的教师大部分都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其中有些教师具有较深的工程背景。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教师的工程实践经验得到了充分地发挥,使得学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的传授,接触到了生产第一线的现场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工程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过程中,还应注重工程教育的师资建设,提高教师的工程设计能力。针对青年教师,可充分利用南京工程学院的校办产业以及产学研合作平台,来加强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让工程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和青年教师共同合作进行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实施,在此过程中培养和提高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在学生的企业实习培养过程中,让指导教师也参与到企业实习中去,通过教师和企业导师的联合培养,来达到既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又提高教师工程实践经验的目的。同时,结合企业的发展需求,鼓励教师深入到企业独立承担或参与到企业的产业项目,培养教师的工程实际应用素质。

2.企业导师聘请方案

在流体传动与控制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过程中,企业人员的参与对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在学生的实践教学和企业实习过程中,应聘请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企业工程师参与到“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来,聘请企业导师对学生的实践课程和企业实习进行指导。针对南京工程学院流体传动与控制专业卓越工程师计划,学校共聘请博世力士乐(中国)有限公司、上海立新液压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的数十位工程师作为企业导师,发放聘书并在卓越工程师计划实施过程中给与相应的报酬,让他们同校内教师一起合作指导学生的实践教学和企业实习。

四、结束语

南京工程学院流体传动与控制专业作为国内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试点专业,现已制订了完备的人才培养方案,该培养方案更加注重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在理论教学体系中,对公共基础课程进行了适当的压缩,而增加了专业课程的学时数。在实践教学体系中,突出了工程实际应用的培养。同时,在本科阶段后期让学生到企业中参与企业的设计和研发,并通过学校教师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联合指导,增强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所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已在南京工程学院流体传动与控制专业卓越工程师计划的本科生中逐步实施,并初见成效。

参考文献:

[1]李爱琴,肖云峰.应用型“卓越工程师”培养过程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1,(22):23-32.

[2]张安富,刘兴凤.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56-59.

[3]宋佩维.卓越工程师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路与途径[J].中国电力教育,2011,(7):25-29.

[4]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再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4):10-17.

篇11

1.我国企业物流体系发展迅速

我国的物流市场历经二十几年的发展,处于不断的探索研究,借鉴的过程之中。现阶段政府、企业、都为我国物流产业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提供了基本的条件。随着国民经济的稳健的发展,企业物流体系的发展规模仍具有较大的潜力。现代物流业作为新兴的生产业,已成为推动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发展的另一关键产业。作为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工业化进程中最理想的综合服务模式的现代物流产业,已逐渐转变为企业竞争力的核心组成部分。我国企业物流体系的发展,在促进国民经济运行质量,提高经济增长效益,转变国民经济战略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第三方物流在我国迅速发展

现阶段由于大量的跨国物流企业涌向国内市场,在政府的激励措施下,我国物流企业逐步转变理念,追求低成本以及注重核心竞争力,物流外包的需求随即产生,第三方物流市场迅速发展起来。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充分的满足现代企业发展的战略需求,因而,成为广大企业发展的新核心。目前国内市场上第三方物流发展呈现良好势头。调查数据表明,2006—2010年,第三方物流企业投入规模将累计超过20亿元人民币。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方兴未艾。

二、我国企业物流体系存在的问题

1.我国企业物流管理观念相对比较落后

相比西方发达国家的物流管理观念,我国物流业发展时间较短,所以我国的企业物流体系仍处于不断健全完善的过程中,众多企业对物流业的认识主要停留在初步探索阶段,对物流现代化理念、企业物流体系的作用、运作流程等基础性的东西缺乏深入的理解,本土化企业的发展照搬西方国家的经验,并不结合自身市场条件以及企业的实际,致使企业物管理体制与市场的需求脱节,缺乏系统规划,投资资金严重不足等因素严重阻碍我国企业物流体系的发展壮大。

2.我国企业物流体系专业人才短缺

物流人才匮乏已成为制约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瓶颈之一。我国物流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培养渠道过于单一,物流师资力量薄弱,培训的模式过于陈旧,行业认证制度不规范等。随着物流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上升和作用的不断显现,以及物流功能在市场经济中的变换,物流人才需求上呈现转变,不仅表现为在数量上增加,质量上的的要求更加严格,伴随着高新技术在物流业中应用的,这对我国物流人才的层次要求也将越来越趋于国际化、实用化。但目前,国内的物流人才教育和培训方面相比较实际需求水平存在衔接上的困难,表现为无论是学历教育方面,还是非学历教育方面,都不能很好地满足市场对对物流人才的迫切需求。我国物流业的发展缺乏符合中国国情的系统的理论指导,尚无无成熟的项目范例引路经验,培育一批有理论、会经营、懂管理的拥有现代物流理念的物流管理人才是实现企业物流体建设的重中之重。

3.我国企业物流信息化水平也比较低

虽然目前一些大型物流企业已经走到了信息化的前列,但是具有明确的市场需求系统的物流企业比例较低,我国的企业物流系统仍然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国际物流企业中普遍利用计算机辅助决策等方面的应用,在国内的物流企业中尚未得到普遍的采用。国内众多的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仍然集中在基础网络建设及应用软件系统建设的起步阶段,对于信息化的业务流程和自动化的操作仍然处于理论层次,诸如建立集中采购、库存及大型配送中心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尚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从观念到设施相比西方发达国家的物流体系发展相差甚远。

三、我国企业物流体系发展的改进措施

1.树立正确现代物流理念,建设和应用现代物流体系

建立现代化的物流体系取决于现代物流理念的形成步伐。理念的革新是企业物流体系进行深化发展的的客观要求。只有先树立正确现代物流经营决策的理念,建设和应用现代物流体系才可能逐步实施。因此,首先要设法让企业领导与员工尽快树立现代物流理念。逐步改变传统的物流理念,实现企业物流理念的现代化。其次,联合行业中的领导企业扩大物流网络规模,逐步提升企业产品市场市场占有率;最后,提供现代物流的优质、特色化服务,创建企业物流品牌。发展国际物流网络,实现物流专业化、国际化,是我国物流企业实现跨国经营,参与国际竞争的必由之路。

2.学习借鉴外国经验,加强人才的培养

建立吸引企业物流人才的机制。从国外引进具有丰富经验的复合型的物流人才,促使我国在短时间内建立起有效的物流教育体系和物流管理体系,引进人才的层次涉及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政府宏观管理人才、物流技术人才、物流经纪人和经理等高层次人才。培育出一批满足现代企业物流体系发展要求的专业化物流人才,并且建立专门的物流人才储备中心,进而规划特色的物流人才市场,以缓解我国在物流人才供需方面的压力,更好的适应我国企业物流体系建设的需要。此外,应该注重培养经验丰富、具有专业素养的物流职业经理人,采取在实践中不断提高业务的能力和技术水平的培养方式。采取横向和纵向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式解决目前制约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瓶颈。

3.深入探索,加强信息化的管理

在信息全球化覆盖的的21世纪,我国物流企业在加入WT0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但也为我国物流产业实现国际化创造了机遇,企业必须要在这一全新的竞争环境中利用国外先进的经验以及自身的优势实现物流信息化管理的跨越。当前的国际竞争形势下,信息的有效性是取得市场份额,获取竞争机会的先决条件,更多的企业决策者利用信息技术这个竞争制胜的武器来参与物流产业的竞争。企业的信息化首先应该结合企业战略目标具体制定,必须基于企业的经营管理竞争战略的要求,从企业的客观实际出发,并要充分预想到企业未来发展的应用需求结构的改变以便实现软件系统的有效升级,这也是企业物流体系信息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关键。

现代企业物流体系所表现出的不仅仅是物在空间上的流动,它已成为企业实现一体化经营管理中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是现代企业占取市场份额,增强竞争优势的一个新手段。在企业管理决策中,提高经济利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核心竞争据得益于现代企业物流体系的发展壮大。所以,企业物流体系的建立应该充分考虑企业实际情况,从优势资源出发,定位最适合企业物流体系的模式充分结合自身的经营的现状、物质基础和组织结构等因素。为了快速实现我国企业物流体系的国际化,企业应尽快健全并调整相关物流体系的制度和政策,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物流技术和产业制度,以应对日益国际化的市场转变格局。(作者单位:山西焦煤西山煤电马兰矿供应科)

参考文献:

[1]张庆.物流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05.

[2]蔡启明.现代物流管理[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4、06.

篇12

论文关键词:环境工程专业;工程流体力学;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改革

“工程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液体、气体)处于平衡状态和流动状态时的力学规律、流体与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在工程技术中应用的一门科学,是力学的一个独立分支,有其自身的理论体系,其基础理论主要由三部分组成:流体静力学、流体运动学和流体动力学。“水污染控制工程”是关于控制水体污染途径以及各种废水处理方法(包括物理处理方法、化学处理方法、生物处理方法等)的基本理论、工作原理及设计计算的一门科学。“工程流体力学”是环境工程专业的重要技术基础课,“水污染控制工程”是环境工程专业的核心专业课,这两门课程在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两者之间也存在着重要的相互理论关系。

“工程流体力学”是水利、环境、能源、土木、机械、动力等学科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该课程的教学内容纷繁丰富,其特点是理论性和综合性比较强,概念抽象,难于理解。“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内容与“工程流体力学”内容结合相对比较紧密,如城市排水沟道系统、各种污水处理构筑物等的设计计算,以及在构筑物中的生化反应、化学絮凝反应中水力条件的控制等均是工程流体力学理论知识在水污染控制工程中的实际应用。目前,在环境工程专业教学方面,“工程流体力学”和“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正面临着比较尴尬的局面:一方面课程内容趋于复杂和广泛;另一方面在课时量逐渐压缩的情况下,“工程流体力学”和“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内容没有起到应有的相互衔接,教学内容彼此脱离。由此形成环境工程专业“工程流体力学”教学内容与专业课衔接不够,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感到内容枯燥,概念抽象;而在“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过程中,学生感到工程流体力学基础理论知识不扎实,不能够熟练应用工程流体力学基础理论解决水污染控制工程方面的实际问题。

针对目前环境工程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的状况,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师资配置、考核方式四个方面提出“工程流体力学”与“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一、改革教学内容

对“工程流体力学”教学内容进行改革,结合环境工程专业特点,重构环境工程专业的“工程流体力学”课程,对该课程中的主要内容进行优化设计,紧密结合后续专业课“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内容进行改编,为“水污染控制工程”的讲授奠定基础理论知识。“工程流体力学”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性教学两部分,其中在理论教学内容部分,如“工程流体力学”中涉及到的流体粘滞性、流体内摩擦定律等内容,结合水污染控制工程的斜板斜管沉淀池中水的流态所需要的雷诺数内容为实例进行教学内容改革;“流体静力学”中绝对压强、相对压强、真空度等概念、理论在水污染控制工程中虹吸滤池、脉冲澄清池以及沉淀池、污泥浓缩池重力式排泥所需要的静水头压力等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为实例进行教学内容改革;流体运动学中基本理论对“水污染控制工程”中的数学模式的建立为实例进行教学内容改革;“流体动力学”中压力损失理论在水污染控制工程中的水力计算,水射器理论在水污染控制工程中的计量作用、加药作用、射流曝气作用为实例进行教学内容改革等。其次,“工程流体力学”实践性教学内容部分,改革传统的实验教学内容,除验证性实验之外,增加工程应用性实验,如文丘里流量计、三角堰流量计、巴氏计量槽、毕托管测速仪、虹吸管、孔口与管嘴的工程应用等内容,既加强了动手操作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将基础理论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综合分析与应用能力,不仅使教学内容丰富,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对“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包括理论教学内容改革和实践性教学内容改革,强调“工程流体力学”基础理论知识在水污染控制工程中的应用。在理论教学内容方面,“水污染控制工程”中的污水沟道系统水力计算、水处理构筑物中水力参数的确定、污水在构筑物中的最佳流态、各水处理构筑物之间高程布置、混合反应池中搅拌强度的确定、过滤池中配水系统的设计及其滤速确定等一系列涉及工程流体力学问题的相关内容进行必要教学改革,加强学生对“工程流体力学”基础理论知识在水污染控制工程中的工程应用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理解“工程流体力学”基础理论知识在水污染控制工程中的重要性,使学生既掌握了“水污染控制工程”应用设计方法、设计原则、计算方法等知识,也加强了学生对“工程流体力学”基础知识在水污染控制实际工程的应用。在实践性教学内容方面,加强工程性应用实验教学内容,从不同的工业企业和居民生活区采集不同的废水水样,根据化验所得废水水质,确定所采用的处理技术和处理工艺,并通过实验验证在各种废水处理工艺中所选择的工程流体力学水力参数,基于“工程流体力学”基础理论知识分析废水处理工艺水力参数的合理性。

二、改革教学模式

“工程流体力学”特点是理论性、综合性、系统性较强,概念抽象、逻辑结构严谨。目前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授—受”型单一模式,尽管在学的过程中采用了多种形式的多媒体教学方式,但仍没有改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被动地位,学生缺乏主动性和实践性。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实施探究式、启发式、开放式的创新教学模式,结合水污染控制工程中的实际问题,以工程实例为背景,应用工程流体力学基础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诱导学生积极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形成教学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根据教学内容性质,“工程流体力学”教学内容可以分为基础理论和实际工程应用两个部分。在流体静力学、流体运动学和流体动力学三个基础理论部分,采用形象化的多媒体演示、软件模拟、小型实验相结合探究式、启发式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课堂讨论;在实际工程应用教学部分,如孔口管嘴、有压管流和明渠流部分,以水污染控制工程中的工程实例为背景,采用适量的实际工程图片,丰富教学信息量,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思路,开阔学生的视野,可以使枯燥、乏味的内容变得趣味盎然,使抽象、晦涩的内容变得直观生动。

“水污染控制工程”特点是实践性、工程应用性强,因为不同的废水水质达到处理要求所采用的处理技术、处理工艺不同;即便相同的废水水质,如果污水量不同,所采用的处理工艺也不同;一个废水处理工程,即废水水质、水量数据相同,也可以采用不同的处理技术和处理工艺,工程流体力学参数的选择是确定不同废水处理技术、工艺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因此,在“水污染控制工程”的教学过程中,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实施探究式、启发式、开放式的实践教学模式,以工程实例为背景,通过开放性的实践性实验正确选择工程流体力学参数,并通过实验研究对参数的选择、废水处理效果等进行科学验证。通过工程实例和实践性教学改革,使学生既对废水处理工程设计过程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又能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三、优化师资配置

师资队伍优化,一靠资源,二靠制度,师资队伍优化也是一个相对的渐进过程,优化的标准和措施与所处时代、社会背景及其自身所处发展阶段和学科特色有关。环境工程专业特点要求师资队伍结构合理、质量可靠。“工程流体力学”与“水污染控制工程”是本专业的主要技术基础课和主干专业课,两门课程在讲授过程中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必然联系,这就对师资配置和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建立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定期或不定期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和实践工程训练,要求讲授“工程流体力学”和“水污染控制工程”两门课程的教师对两个学科均有一定的研究,或者承担一定量研究科研工作,洞悉当前“工程流体力学”和“水污染控制工程”发展的最新前沿理论和技术;其次,在师资配置方面,要求讲授“工程流体力学”的教师对“水污染控制工程”有一定的研究或承担相关科研项目,讲授“水污染控制工程”的教师对“工程流体力学”有扎实的理论研究或承担相关的科研项目;第三,建立教师研讨会制度,讲授“工程流体力学”的和讲授“水污染控制工程”的教师定期或不定期举行教学研讨会,避免两门课程的讲授内容出现彼此分裂现象。如果在师资配置中,讲授“工程流体力学”的教师毕业于力学专业,即使讲授“工程流体力学”的教师对力学有很高的造诣,对该门课程的讲授有声有色,但如果该教师对环境工程专业“水污染控制工程”专业理论知识或实践工程知之甚少,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必然不能够将“工程流体力学”与“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内容相结合,对环境工程专业学生来说,这样的师资配置,必定不是最优化的师资配置。

篇13

绿色物流的定义是: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从管理学的角度讲,绿色物流是指为了实现顾客满意,连接绿色需求主体和绿色供给主体,克服空间和时间限制的有效、快速的绿色商品和服务的绿色经济管理活动过程。“绿色物流”里的绿色,是一个特定的形象用语,它泛指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活动、行为、计划、思想和观念在物流及其管理活动中的体现。

一、杭州构建绿色物流体系的必要性

1.杭州出口企业应对国际贸易中“绿色壁垒”的需要

绿色壁垒指一些国家凭借科技优势,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为目的,通过立法或制定严格的强制性技术法规,对国外商品进行准入限制的贸易壁垒。绿色壁垒的表现形式有:绿色关税、绿色市场准入、“绿色反倾销”、环境贸易制裁、推行国内PPM标准和其他标准,消费者的消费选择、强制性绿色标准、强制要求ISO14000认证、繁琐的进口检验程序和制度,以及要求回收利用、政府采购和押金制度等。杭州主要出口农产品、纺织丝绸等,而绿色壁垒中重中之重是农业,因此杭州出口企业受到了较大的影响。例如,欧盟对中国出口的茶叶不仅检测项目增加了而且还提高了对产品的检测标准。欧盟对中国茶叶的检测项目由原来20世纪80年代的6种扩大到目前的62种,部分农药残留量检测标准比原来标准提高了100倍以上,如三氯杀螨醇的残留量缩小到了原标准的二百分之一,氰戊菊脂的残留量缩小到了原标准的1%。杭州是茶叶产地,又是茶叶出口大城市,这些绿色壁垒使杭州茶叶出口大大减少。

绿色物流系统是建立在维护全球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上,改变原来发展与物流、消费生活与物流的单向作用关系,在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形成一种能促进经济与消费健康发展的物流系统。因此,绿色物流系统的建立能有效应对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

2.杭州物流企业长远发展的需要

现在我国流通领域己完全开放,外国物流企业可以进入我国市场。国外物流企业起步早,物流经营管理水平相当完善,势必给国内物流企业带来巨大冲击,杭州物流企业也不例外,因为杭州第三方物流企业水平整体不高。2005年统计数据,杭州市90%的物流企业是小规模的运输企业和个体运输户,年营业额在1000万元~3000万元的企业为15%,3000万以上的企业仅占3.94%,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不高,营运成本高,效率较低。杭州只有30%的企业运输车辆回程率在90%以上,且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功能单一,增值服务薄弱。杭州第三方物流企业想占据一席之地,必须发展绿色物流使企业获得新的竞争优势。另外,发展绿色物流可以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因为绿色物流强调的是物流的绿色化和由此带来的节能、高效、少污染。

3.杭州提高城市竞争力的需要

现代流通是城市发展的先导性力量,是城市竞争力的核心。杭州要打造生活品质之城,杭州《十一五国民经济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努力建设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发展,城乡区域协调互动,人与人诚信友爱,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实力强、体制机制活、城市品位高、人文气息浓、生态环境美、社会秩序好、生活品质优的“和谐杭州”。在整个城市化的过程中,杭州必须高度重视城市发展的质量、特色,改善生态环境,美化生活环境,这就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绿色物流体系。

因此,面对日趋激烈的物流市场竞争与国际贸易绿色壁垒的兴起,杭州要实现“十一五”计划目标,加快高效节能、绿色环保的绿色物流系统建设是关键。

二、杭州绿色物流体系的构建原则和内容

1.构建原则

目前,杭州的物流还处于起步整合阶段,因此可以从全面、整体、宏观的角度来构建一套完整的绿色物流系统。杭州绿色物流体系设计的目标是:根据杭州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现行物流行业的现状,以降低污染物排放、减少资源消耗为目标,实现物流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充分利用,实现物流管理和服务过程的优化和协调,建立一个完整统一、管理先进、技术高效的绿色物流系统,从而完成杭州市的物流目标,提升杭州的城市竞争力,全面实现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根据杭州绿色物流体系设计的目标,笔者认为,杭州绿色物流体系构建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整体性、针对性、动态性。(1)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要求从整体出发分析各要素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达到对绿色物流体系的深刻认识。在具体设计时,要对杭州的经济结构、物流节点数量和物流量等进行全面考虑。(2)针对性原则。绿色物流体系的设计要与杭州的总体布局、杭州经济发展与生产力布局相结合,适合地方经济的发展。(3)动态性原则。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永远处于运动变化之中。绿色物流体系的构建也应该是动态的,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

2.杭州绿色物流体系的构成

杭州绿色物流体系应由政府和企业构成。(1)政府的作用。绿色物流是经济可持续发展重要内容之一。由于其涉及到诸多环境问题,所以,政府的参与显得尤为重要。在发展绿色物流的过程中,杭州市政府最主要的作用是推动与支持,具体表现是为企业物流活动的绿色化或物流企业的绿色化创造良好的环境。(2)企业绿色物流体系的构成。物流包括正向物流和逆向物流,因此,构建企业绿色物流体系应包括正向绿色物流体系和逆向绿色物流体系。①正向绿色物流体系指从原材料的供应到生产企业生产出最终产成品到通过销售渠道把产品销售到最终顾客的过程中实施绿色物流。正向绿色物流体系包括:供应、生产、运输、销售、标准化5个子系统。②逆向物流就是从客户手中回收用过的、过时的或者损坏的产品和包装开始,直至最终处理环节的过程。合理规划逆向物流系统,有利于物料的再循环和零部件的重复利用,不仅使企业在环境管理方面更有成效,而且还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因此,构建绿色物流体系逆向物流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实施逆向绿色物流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有完善的商品召回制度、废物回收制度以及危险废物处理制度。逆向绿色物流体系包括:旧产品回收体系和废弃物体系的建立。

三、杭州构建绿色物流体系的主要措施

绿色物流是构建和谐杭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绿色物流的实现需要杭州市政府与企业共同努力,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

1.完善绿色物流的法律法规体系

绿色物流的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法律支持,因此,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来有效地规范、监督物流企业的行为。杭州市针对物流行业的环境污染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是很多。制定和颁布这些环保法规,既可以成为企业的压力,又可以为企业提供发展的机会,方便物流企业经营者进行分析研究,以便明确方面,克服障碍,推动绿色物流的顺利发展。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杭州市政府应重视制定政策法规,在宏观上对绿色物流进行管理和控制。与物流活动相关的环境立法主要是与固体废弃物、回收再循环、空气污染控制、噪声控制等方面的法规。(1)要控制物流活动的污染发生源,制定诸如污染发生源、限制交通量、控制交通流、等相关政策和法规。(2)采取措施促进使用符合限制条件的物流运输工具,普及使用低公害物流运输工具,并发挥政府的指导作用,推动企业从自用车运输向第三方物流运输转化,促进共同配送。(3)对物品的包装应制定相关政策,从环保和保障消费者权益的角度出发,对过度包装立法进行限制,采取行政措施,限制包装污染。要鼓励采用可回收利用的包装,并对产生污染的包装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以减少因包装产生的对环境的压力,减少资源的浪费,构筑资源的可持续发展。(4)政府应协调各企业进行资源互补,制定统一的物流器具标准,规定产品报废后的回收处理责任。

2.实施绿色补贴和税收政策,培育绿色物流企业成长

一些物流企业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而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开发绿色物流,为保护城市环境、节约资源而作出了贡献,企业为此付出的代价和成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却一时难以得到补偿。因此,政府部门应尽可能地建立一种补偿机制,对那些实施节约利用的企业给予适当的补贴。补贴方式包括:价格补贴、企业亏损补贴,以及对采用先进环保设备实行加速折旧等。与此同时,还应对污染排放行为实行征税,对使用原生材料者征税,对使用不可再生资源者征重税,而对绿色环保行为给予税收优惠。如对环保表现突出的物流企业可实行低增值税率,对符合绿色生产或绿色服务要求的绿色经营策略。此外,也可通过设立环保基金、专项环保贷款等来帮助企业发展绿色物流。在杭州,八达物流企业认识到发展绿色物流是大势所趋,不断地研发和利用新技术对物流模式进行了改进,在输送过程、输送方式和中间商选择等方面积极保护环境,从而形成了一种自律型的绿色物流管理体系,它包括运输装卸方面的及时环保,保管加工方面的保质保鲜,包装信息处理方面的安全健康以及以上任何一环的无损毁作业。八达物流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制订其经营管理战略,为推进杭州绿色物流的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对于八达物流这样的企业杭州市政府可以给予绿色补贴和税收优惠的政策。

3.建立与绿色物流发展相适应的监管体系

在浙江省统一安排和部署下,逐步建立杭州市包括物流业的环境保护政策、传统物流企业转型政策,生产企业物流技术应用政策、物流服务市场培育政策、物流技术政策、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政策等相关的政策,为杭州绿色物流发展提供充分的政策支持。

4.杭州物流企业应该制定绿色物流长远发展规划,从物流各环节如绿色运输、绿色流通加工、绿色包装、绿色储存保管、废弃物循环等方面开展绿色物流活动

发展绿色物流是大势所趋,杭州物流企业应该认识到发展绿色物流的重要性并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长远的绿色物流发展规划,同时,从物流各环节开展绿色物流活动。(1)在绿色运输方面,通过合理规划网点及配送中心,优化配送线路,提倡共同配送,可明显的减少货流,有效地消除交错运输,缓解交通拥挤状况,提高货物运输效率,减少空载率,降低企业库存水平,从而降低物流成本。同时,可以尽量采用占地少能耗低的铁路和水运绿色运输方式。(2)在绿色流通加工方面,由分散加工转向专业集中加工,以规模作业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集中处理流通加工中产生的边角废料,减少废弃物污染。(3)在绿色包装方面,采用可降解的包装材料,设计简易包装,减少一次性包装,提高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再生利用率。如对废旧集装箱实行回收、修复翻新、再生产使用。(4)在绿色储存保管方面,有些商品会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如有毒物品和易燃易爆物品,对这些商品进行科学养护和维护,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和科学保管秩序,以确保周围环境的安全,减少商品损耗和环境损失。(5)在废弃物循环方面,企业在考虑自身物流效率的同时,必须与供应链上的其他关联者协同起来,从整个供应链的角度组织物流,最终在整个经济社会中建立起包括供应商、生产商、零售商和消费者在内的循环物流系统。

5.加快绿色物流人才的培养

目前,杭州只有少数学校如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工商大学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而浙江物流人才缺口达20万,且杭州物流从业人员素质普遍较低,既懂现代物流管理又懂环保的人才更少。杭州市政府应该负责统筹协调,合理配置杭州现有教育资源,发挥行业协会和民间培训机构的作用,坚持专业学习和短期培训相结合,尽快培养出适合杭州绿色物流发展所需的人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