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2-26 15:18:34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建筑安全分析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房屋建筑结构安全是关系民生的重点大事,也是我们干其他所有事情最基本的条件。在我们的生活中多关注我们居住的房屋安全,值得我们去分析房屋建筑结构的安全性问题。如果对房屋建筑结构的安全性问题考虑不周到,万一发生意外,房屋倾斜甚至倒塌,将会对我们个人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人身安全也会得不到保障,经济损失更是在所难免,更会对我们现在大规模的进行房屋建筑建设带来巨大影响,人们为对所建筑的新的房屋考虑是否也会存在安全问题,从而给整个国家和社会带来连锁反应,造成恶劣的影响。当下,我们应该对房屋结构的安全性进行分析,杜绝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隐患。在本文中,本人将从房屋建筑的结构设计方面和施工管理方面分别对其安全性进行分析。
一、房屋建筑结构安全分析
1、从房屋结构构件安全来判断
要按照相关规定,首先要确定该房屋结构所能承载的额定荷重,然后是确定载荷分项系数与材料强度分项系数,它们的大小与房屋建筑的安全息息相关;房屋的整体牢固性差体现在当房屋的某一小部分出现问题时,如该处出现破裂,出现影响整个房屋出现连锁反应,而导致整个房屋倒塌,发生毁灭性的后果。这种情况主要体现在发生地震等意外灾害时,而不至于出现大的灾难;与此同时,更为重要的是注重房屋建筑的耐久安全性能,在一般的房屋建筑的设计中,绝大多数考虑的是在各部分压力下的建筑本身的力度要求,而对其他的外界条件很少注重,因为这些外界的因素如日久之后雨水的侵蚀,寒冬下对建筑可能会产生冻坏,长此以往,会降低房屋的耐久性,在这当中耐久性最重要的是对钢筋混凝土结构长期产生锈蚀,而导致钢筋混凝土失效,最终将有可能导致整个房屋倒塌,其造成的后果远比其他因素严重,在安全问题中要多注意这方面的分析[1]。对这些安全问题仔细分析,并得出一些解决方案,最终提高房屋建筑的使用寿命。
2、从房屋结构设计安全来判断
结构设计人员必须及早介入房屋结构的概念设计,否则将会导致建筑结构设计安全的不合理,给以后的结构设计及施工带来麻烦,应对不同形式的住宅建筑要掌握各自概念设计安全中的要点。例如,对于农村住宅的设计安全性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地基埋置深度不能太浅,当挖到老土(板土)后应至少再下挖20厘米,有设计图纸时还需满足设计要求的基底标高。2.房屋建筑应适当设置构造柱和圈梁,以保证房屋的抗大风机抗震设防要求,减小由大风或震动引起的损失。另外墙体拉结钢筋伸进墙体长度应不小于1米,间距沿墙高度也应不超过50mm,末端应有弯钩等。3.屋顶要轻量化,用钢架、木架或轻板顶盖,屋面隔热板及所有混凝土架空板应配钢筋网,且其混凝土强度不应低于C20。[2]而对于高层结构住宅则要做到:1、结构布置尽量采用规则结构,结构不知以少设缝为宜,如果设缝则应使防震缝的设置与伸缩缝沉降缝相统一。2、坑侧力结构如框架和抗震应双向不知,以便各自承担来自平行于该抗侧力结构平面方向的地震力。3、除了控制抗震墙之间楼、层盖的长度比及保证抗震墙本身的刚度外,还需采取措施保证楼层盖的整体性及其与抗震墙的可靠连接。
二、房屋施工安全分析
1、加强各个单位部门的监督力度
在房屋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单位的资格上,相关部门要认真做好考核工作, 所承接的施工单位应当积极接受房屋建筑工程安全监督机构的监督管理,并分阶段向当地房屋建筑工程安全监督机构申请安全审核。对于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单位的项目经理、安全管理人员等,应当要对其进行上级安全培训并且考核合格后,才能持证上岗。为了有关安全生产保证体系能有效地运行和成功实现目标的人员、物资、经费等资源的安全管理, 就需要项目安全工程师进行监督协调。同时他们还必须对项目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实施过程进行监督、检查、验收等管理。并且及时纠正和制止违章作业, 验证预防措施和应急预案[3]。同时房屋建筑项目监理单位要将房屋建筑施工方案的安全审查也纳入建设项目监理范围内,做到建设项目的安全、质量、进度和投资四项工作的同步控制。
2、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为了施工安全, 各项安全设施防护必须应当到位, 材料质量及防护用品必须符合规定要求并且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1)施工现场班前交底制度。班组长在每天开工前履行交底制度时,要根据而定将普遍交底和个别交底相结合,认真做好交底记录。并且交底双方都应进行签名手续, 强化全员的安全防范意识。
(2)施工现场检查监督制度。施工现场安全检查监督是一种必要的执法手段。第一, 项目经理部闷必须不折不扣地规范执行相关规定及实施办法,并能对照标准、规范规定进行自检。第二, 加大检查频率。施工部门要针对各专项不定期进行检查, 要建立一套专兼结合的施工安全目标管理控制系统, 督促施工现场按规范进行施工。企业需每季度、项目部要每月进行一次安全检查,并且要把施工现场相关单位同时纳入检查范围, 实行严格的检查考评[4]。
(3)施工现场经济责任制度。企业层次对项目管理目标及管理人员要根据安全考核指标进行考核, 项目经理要对作业人员进行考核并在施工进行现场推行,负责层层落实,进行划区分片式管理。施工现场可以根据项目管理原则, 签订相关的项目管理安全责任书、作业班组安全责任书等,从而到达鞭策施工现场有关单位定人员、定时限、定措施、定目标, 实行四定防范的目标。同时,对考评成绩优秀的可以进行经济奖励,而对不合格的则可进行经济处罚。
3、不可忽视竣工后期的安全监督
对于房屋建筑工程竣工后期的安全管理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这关系到工程项目后期管理的安全性和房屋建筑工程的最终完整性。在房屋建筑工程完工后, 施工单位要对该工程项目进行质量检测和整理相关资料, 同时要对其做好相关的目竣工施工安全评价。建设工程项目竣工安全管理资料所提供的建设工程项目的客观检测资料文件记录, 是判断建设工程项目在施工现场能否达到安全管理全过程的主要依据, 同时也是房屋建筑工程监督机构对工程项目考核的重要内容。在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安全管理过程中应有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安全记录,且内容应包括以下各点: 台账、报表、原始记录等, 并要按有关规定建立、收集和整理, 进行标识、编目和立卷, 并装订成册; 同时要有专人负责安全记录的贮存和保管。
建筑施工安全是建筑业的生命线, 关系到广大建筑工人的生命安全和家庭幸福。安全管理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的各个环节是确保建设人员人身安全和施工顺利开展的关键和保障。本文从以上几点对房屋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旨在确保建设出优质工程和平安工程。
参考文献:
[1]郭,浅析房屋建筑施工安全管理[J], 经营管理者, 2009(12).
建筑行业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电气设计是建筑设计和施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建筑现代化和使用的舒适性、安全性的重要工作。电气线路和配电设备的复杂化发展,使得电气设计的问题频出,在当前形势下,对建筑电气设计的安全原则进行分析和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一、建筑电气设计概述
随着现代技术和现代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电气设计所涉及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设备越来越多,智能化建筑等现代建筑理念对建筑的电气设计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在建筑工程设计中,很多电气设计师认为电气设计的内容大多为数量小、管径小、线路铺设简单和对防雷设计要求低的设计,以致于对电气设计与现代建筑结构和功能之间的结合重视不足,为建筑电气系统留下安全隐患。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对建筑电气的要点和安全设计原则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二、建筑电气设计的安全性原则
1、电力供应
电力系统是现代建筑的基础设施,是人们现代生活的必要保障。在现代建筑中,电气设计的安全性,应该首先保证电力供应的安全性。现代建筑一般采用双电源的设置来保证电力供应的安全性,双电源的设置,需要保证两个电源来自不同的发电厂或者电网配电站,以保证在其中一条供电线路出现故障时,可以采用另一根线路作为备用。此外,现代建筑电气设计一般设计有应急的供电设备和装置,一般为柴油发电机组,当出现紧急停电或者大规模的停电故障时,可以使用自备的应急供电装置维持建筑物的基本用电需求,如保证电梯、应急照明装备等的电力供应,保证建筑物的使用安全。建筑物电力供应的设计,应该在综合当地电网的实际情况和建筑物用电需求来进行,做好安全保护措施。
2、接地设置
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建筑内部使用的家用电器等设备越来越多,由此所引发的安全事故,也成为建筑电气设计安全需要注意的环节。对家用电气进行接电设计,是减少电气安全隐患的重要措施,具体的措施是将家用电气通过重复接地与公用的接地设备进行连接,保证人们日常的生活安全。需要指出的是,接地体的电阻要进行实际的实验,满足建筑电气设备接地需求。
3、供电线路设计
供电线路是建筑电气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的工作中,需要根据建筑的结构和居民的平均用电需求,设计供电线路的铺设路线和选择合适的线路截面积。供电线路的选择,应该严格按照建筑电气设计的相关规范和技术标准进行,防止直观臆断和随意的设计更改导致建筑电气系统的安全隐患。此外,建筑供电线路的设计,还要对未来的用电需求增长进行准确的估计,预留出供电流量或者便于维护升级的空间。
4、建筑消防安全设计
现代建筑高度重视消防安全设计,主要的消防设计包含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防警报系统、消防中心控制室和自动洒水系统和消防疏散指示系统等。当发生火灾等严重的建筑安全事故时,保证消防系统的供电,是保证建筑消防安全的重要保障。首先,对于消防系统的线路,需要进行金属管铺设或者暗铺的方式进行,保证在高温环境下的正常电力和信号的传递;要特别加强对警报系统、消防控制室、应急照明系统和消防水泵的供电安全保证,保证消防系统消防作用的正常发挥。
三、建筑电气设计的常见安全事故原因分析
1、线路故障
电路导线超过荷载极限就会导致其电力传输能力下降,从而产生的热量越来越多,加速了电路的老化甚至直接引燃导线的绝缘体和附件的易燃物。此外,一线电气线路在设计时没有考虑到周围的环境对线路的影响,例如在较多灰尘、温度高和空气潮湿的环境中,留下安全的隐患。
2、电气设备故障
有些较为老旧的建筑使用的配电系统可靠性差,保护的程度较低,还有的甚至不符合相关的质量要求,自身就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无法确保电力设备的安全运行。一旦出现常见的电气问题,这些设备不能及时的做出动作,致使本应该被预防和解决的问题没有解决,导致的更严重的火灾的发生。
3、短路和过载问题
短路和荷载是导致建筑电气火灾事故的最常见原因,原因复杂多样,主要包含有绝缘导线相互缠绕、钩挂,相互摩擦导致绝缘层损坏,导致短路;当电气设备长时间使用而老化,绝缘层受到高温和潮湿等因素的影响失去绝缘能力,极可能引起短路事故;设备的安装不合理致使电气设备的绝缘层受到损坏导致的短路;导线的选择不当,横截面积小,荷载较低,实际的负载超过了导线的荷载范围;在设计时选择的断路器不合适,断路器额定电流比线路最大负载和配电保护整定值大很多,导致过载现象发生时。
四、实现现代建筑电气设计安全原则的具体措施
1、绝缘保护
对建筑电气设计应该按照《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进行原材料和设备的绝缘检查,对主要设备和材料进行重点检查。如对内部导线的绝缘要求厚度在0.6mm以上,灯具的绝缘电阻不小于2MΩ,插座和电源开关的绝缘电阻值不小于5MΩ。对电线和电缆产品的型号和品牌进行检查,对绝缘层是否完整进行检查。
2、电气线路的铺设设计
配线管的选择右硬塑料管和钢管两种,要求内径大于导线直径1.5倍;埋入混凝土的塑料管要采用重型管,连接和接头部分应做好粘结。室内线路的铺设方式,主要采用硬塑料管或者钢管进行绝缘导线的布线;对于不可避免的接头要用钳子捏紧后用绝缘胶布进行处理;明配线路应该保证直线铺设,垂直方向的导线距地面2m以上,水平方向的导线应距离地面2.5m以上,否则不能进行明线铺设;导线之间存在交叉时,应该对每根导线都做好绝缘处理,保证固定牢固;导线穿过墙壁或者楼板时,要使用套管进行保护。
3、短路和过载保护
电气线路出现段落现象时,线路中的电流将是正常状态的十几倍,对线路和设备造成烧毁的危害。过载现状发生时,会产生与短路同样的电流增加现象,导致系统故障。短路和过载的保护一般为熔断器和设计,在配电系统的关键环节设计熔断器或者新型的断路器,保证在出现较大的故障电流时及时有效的断开线路,保证电气系统安全。
4、接地保护
将设备通过接地体与大地进行连接,称之为接地。接地设计可以有效的将电气设备故障时所产生的电流导向大地,以接地短路电流的形式消除设备上的高压电荷,减少安全事故。实验表明,在距离接地体20M的地方,电位已接近于零,这一点既是电气设计中的“地”。接地电阻受到土壤含量、水分和地下水的变化等影响会产生变化,因此建筑电气接地设计需要对接地位置进行测试,保证接地电阻的有效性。
五、总 结
电气系统是现代建筑提高使用的舒适度和安全性的重要保证,随着现代建筑结构的复杂化发展和电气设备类型的增多,对建筑电气的安全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提高电气系统设计的电源设计、供电线路设计、消防安全设计和短路保护、接地保护的设计水平,可以有效的提高现代建筑的电气安全水平,为建筑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Keywords: construction project; Safety production management; Supervision; Effective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P624.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我国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由于建筑施工多为露天作业, 流动作业, 高空作业, 作业环境差、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特点, 使得安全问题始终未得到有效控制, 伤亡事故屡有发生。针对以上情况, 作为监督管理人员, 必须从思想上强化安全管理意识, 加强监督管理工作业务知识和经验的积累, 才能更好地督促各方责任主体做好施工安全的管理工作, 及时掌握施工现场的动态, 发现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实现建筑工程的零死亡率。
一、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影响因素
1、目前我国建筑业的“诚信制度”和“意外伤害保险制度”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意外伤害保险开展缓慢。企业安全生产信誉与市场准入制度脱节。此外,政府工程建设主管部门对施工现场违规生产处罚尚未形成有效的联动机制,未能及时对违章责任主体实施处罚。 信息管理展开缓慢,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不断发展的建设市场安全生产的管理需要。
2、部分建设单位在建设过程中,为赶工期在领取施工许可证前擅自开工。这给政府对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监管增加了难度。少数建设单位工作人员对工程安全生产不够重视,认为安全生产是施工企业的事,未能及时督促其它参建单位及时消除安全隐患。部分建设单位为降低工程造价,不按规定支付安全生产措施经费,造成施工单位在安全防护投入方面经费保障上的困难,对安全生产影响很大。
3、少数设计单位未能对复杂地质构造、 不利的自然环境和施工中采用的新工艺、 新材料可能危及施工生产安全,需提出专项安全措施对建设过程中安全状况实施跟踪管理,出现的安全隐患未能及时提出处理方案,不能从技术支持上提供安全保障。
4、监理单位对安全生产的监督普遍不到位。部分监理单位对建设单位只抓进度不管安全的现象持迁就态度,怕处理不好关系影响今后工程监理任务承包和其它工作的展开;有的监理人员对安全生产知识掌握不够全面,未能及时发现安全隐患,提出的整改意见针对性不强。未能有效指导施工单位做好各项安全防护工作。
5、多数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工作不扎实。特别是一些跨地区从事建筑活动的施工企业,对外埠工程项目部管理松弛,普遍存在以包代管现象。部分企业不按规定设置安全生产机构和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近年来建筑领域大量采用新技术、 新材料、 新工艺,而建筑行业从业人员75%以上为农民工,企业安全教育和施工技能培训不能满足需要。多数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审批滞后。大多项目部编制的应急预案、施工用电、 消防方案可操作性不强,未能有效指导施工。 未组织应急预案的演练。一旦出现险情无法按预案展开排险。部分项目在高支模搭设和基坑开挖中未按施工方案实施。 安全防护用品未按规定进行检测。绝大多数企业为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往往会千方百计降低安全生产成本,减少安全生产防护方面的投入,甚至冒着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的风险强行生产。
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监管的有效措施分析
1、建设主管部门应积极推进建筑行业 “诚信制度” 的建立
完善建筑企业诚信档案,建立全国统一的行业管理信息化平台,采取信息化手段记录监理、 施工企业(含项目经理、 监理单位项目总监)在建设过程中安全和文明施工情况及不良市场行为,并进行曝光。 在工程招标和资质年审中进行量化扣分,从建筑市场准入上严格把关。理顺处罚的渠道,建立联动处罚机制,按现行建设工程管理法规及时实施对参建各方违规行为处罚,确保各项安全防护措施的落实。 积极推进 “意外伤害保险制度” ,建立劳务管理机制。组织参建人员安全生产教育,使员工掌握安全技能,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2、施工现场执法监管人员要认真做好工程开工前的安全生产交底工作
建设过程中加大抽查力度,督促参建单位及时整改存在的安全隐患,消除危险源。 努力减少一般事故,杜绝群死群伤等重大事故。
(1)严把安全生产条件审查关。针对监督员在工程监督中监督工程量大、 范围广,只能对工程安全生产实施宏观监控的特点。监督人员应认真总结各类工程的安全生产的监督经验,按不同工程的特点分析危险源,根据现行建设工程管理法规、技术标准、规范及各地区有关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管理规定,制订有针对性的监管预案。在安全生产施工许可条件审查中,就建设、 监理、 施工各方项目部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参建人员的安全教育,毗邻建筑物、 地下管线、 架空高压线的防护,安全生产专项方案、 安全措施费使用计划、 事故应急救援处理预案等编制和审查、 审批。日常安全管理等提出具体要求,确保工程开工后各项安全工作的顺利展开。
(2)在工程建设过程的日常巡查、 抽查中要严格按照有关法规和技术标准、 规范开展工作:首先,抓施工单位安全,保证体系的建立和各级责任制的落实情况。 督促各项目部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 并按规定选配有较强责任心、 敢于管理、 有安全生产实践经验和资质的人员担任专职安全员。 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将管理责任制层层落实。 形成全员管理的格局;第二,严查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严禁无证上岗作业。 劳务工人特别是新进场的工人必须经安全教育培训才能从事相关劳务;第三,抓大型设备、 机具的使用安全检测。 对塔吊、 物料提升机和外用电梯一律要求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安装后进行登记备案。 严格设备进场的性能检查,严抓安装就位后验收,保证施工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状态。 杜绝设备运行中的违章指挥和违章操作,确保施工设备和机具的使用安全;第四,抓好防高空坠落。 严格检查楼梯口、 进出口、 洞口、 井口和预留管道口、 井字架进出料口等的围蔽情况。 脚手架搭设外立杆内侧必须设置密目式安全立网,1.2m高防护栏杆和0.6m高、厚度不小于10mm的挡脚板。 施工作业层须满铺固定脚手板。 结构施工层楼面、 电梯井内应每隔三层并最多隔10m设置一道安全平网防护。在个人防护方面,要求施工单位给现场人员必须戴安全帽,高处作业人员配安全带;第五,高支模安装必须符合规范并保证现场搭设与方案相互。高支模安装后,必须组织经有关建设各方进行专项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施工,钢筋绑扎中堆料不能过于集中;第六,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必须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专项应急救援预案,并按规定履行审批。 施工过程中每天在工人下井施工前,必须对井下气体检测,方可下井施工。开挖过程中要严防塌孔事故的发生。当设计孔距不能满足规范要求时应采用跳挖的方法施工,发现流砂应停止人工开挖。 同时,注意临时施工用电安全,施工现场配备应急抢险器材;第七,深基坑工程。 开挖前必须检查围护结构是否经检测合格,入岩强度要符合设计要求,并通过验收。 基坑深度超过7米的工程项目,施工专项方案必须通过建设主管部门认定有审查资质单位审查,并有应急措施后方可施工。在深基坑施工过程中,必须委托有相应资质的第三方监测单位对深基坑实施动态监测。同时,基坑临边负荷要符合设计要求、 坑边、 坑底应有组织排水、 护壁止水要达到设计要求。 此外,强化临时用电和消防方面管理,坚持做到三级配电,两级保护,电箱实行 “一机、 一闸、 一漏电” ,照明、 动力分别设置;为确保防火安全,检查是否按要求完善消防系统配置、 保持消防通道畅通,努力将消防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
参考文献:
[1] 王志荣. 试述建筑工程安全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2010,(06) .
[2] 郑广锋,赵岚. 试论建筑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及其对策[J]. 建筑安全, 2009,(11) .
Abstract: The security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has drawn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he principle of "benefit is fundamental, safety is guarantee" is for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expansion. The safety of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means to grasping the safety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production, and it is not siple productive labor, but a great system engineering, and a highly comprehensive science.
Key words: security; management;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
一、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现状
如今,随着建筑工程施工单位整体素质的提升,建筑工程质量意识已深入人心,工程项目的总体施工质量有了相当大的提高。与之不相适应是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工作却未能与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同步提高,恶性安全事故频发。客观上,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势必增加各种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从而导致成本的增加,而安全生产方面的投资是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因此施工单位从自身经济利益的角度出发,往往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性不是很高。但主要的原因,还是部分施工单位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未能提高到应有的高度,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往往只注重了质量成本及工期的控制,而忽略了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管理。
二、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加强安全工作管理
顺应时代潮流,建筑施工企业首先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理念。为进一步保证企业的安全生产,就必须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体制,首先是法人代表、经理或者董事长必须是安全生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对企业的安全生产负全面责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实际就是确定安全责任大小,责任范围等,就是要做到担任什么职务负什么责。“以人为本”强化生产现场安全管理,安全生产管理,重在预防。应把生产现场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作为核心来抓。“以人为本”
强化安全意识教育,安全培训教育要与技术进步同时进行,因为它是搞好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和关键。“以人为本”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在各种事故原因构成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预防事故发生的根本是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
再者,应该不断完善安全管理工作的过程。目前从企业安全管理状况和发生事故来看,既有技术、工艺、设备的原因,也有操作者的精神状态不佳,劳动纪律松弛,规章制度不严和管理不善的原因。要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从领导到制度,从检查落实到责任目标,应形成完整的规范。施工单位和开发商、监理公司要从工程的安全角度加强调控。一方面,注重管理法规制度建设。另一方面,落实安全施工责任制。从项目负责到工段头目,层层签订安全施工责任书,实施不同的责任负责制。做到工地围挡、临建设施、控制扬尘、材料堆放、施工道路、冬季取暖和生活区管理都有章可循,施工现场全面实行标准电闸箱,规范和提升用电设备安全性能。并要求建立施工安全监督申报、全过程监督和安全施工评价。为使企业管理人员进一步增强法制观念,不断提高操作人员安全操作技能,提高农民工安全防护意识,施工企业应加大培训力度,实施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交底。
第三,应该强制执行并落实好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安全规章制度是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筑施工企业应该遵循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安全生产法》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等。做好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是职工安全与健康的需要,是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需要,是国家法制的需要。
第四,杜绝安全专项方案在施工过程中执行不到位的现象。施工作业前,项目技术负责人必须对操作班组及人员进行书面安全技术交底,施工作业过程中,项目技术负责人、项目安全管理人和监理人员应在现场随时进行检查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避免具体执行人员的责任意识不强,执行过程偏差。
三、建筑施工企业的现场安全管理
建筑业属于高风险行业,“安全生产”是施工企业和施工项目在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内容。
安全帽作为个体防护用品之一,对劳动者的生命安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针对工人时常不带安全帽的现象,应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并且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其中,形成全社会的合力来进行。另一方面是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在要求做好安全帽等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工作的同时,要要求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
全面做好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其中一项重要工作是准确及时地对危险源进行识别和有效的控制。危险源一经确定,就必须纳入控制管理范围并及时传达到施工作业区的每位人员,并设置危险源安全标示牌,现场指挥人员和施工人员要高度重视重视本区域的安全警示标志,危险源若发生变化,尤其升级时,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人身和机械的安全。另外影响建筑施工现场的因素比较多,还包括工程“低价中标”对安全问题的影响,施工临时用电中存在的问题,塔吊企业操作在安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政府主管机关改善安全工作管理方面的影响等等。
四、结语
建筑施工工作的安全性重于泰山,关系到每个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施工安全的管理工作任重道远,需充分认识安全管理工作出现的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不断提高管理工作水平,防止施工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二、事故主要原因分析
根据几年来从事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实践,对影响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和梳理。
1.不规范的市场环境,制约了安全生产水平的提高建筑施工存在的安全问题,从根本上讲是建筑市场秩序混乱的产物。当前,建筑市场还不够规范,一些建设项目不履行法定建设程序,规避招标、肢解发包、以邀代招、虚假招标、有的以重点工程时间紧为借口指定施工单位、泄露标底信息等问题。一些施工企业诚信缺失,为达到中标目的不择手段,有的借用或挂靠资质,人员、业绩弄虚作假,骗取中标;有的围标、陪标和串标,事后进行利益分配;有的签订“阴阳合同”,低报价中标、非法分包、随意挂靠、高资质投标、低资质进场、无资质施工的现象十分普遍,出现“一级资质中标、二级资质分包、三级资质承包、无级资质全包”的现象。结果导致施工中降低安全设施和安全投入,安全措施得不到落实,安全隐患屡见不鲜,导致事故频发。
2.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不完善,机构不健全,安全责任不落实多年来,我国安全生产管理是“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的体制,其中“企业负责”意味着建设工程的安全生产和管理,主要与工程的施工单位有关,安全风险也就由施工单位承担。建设单位将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安全风险以“安全措施费”的较小代价,合法地转移至施工单位,使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的获利和风险关系明显失衡。再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是每个企业的自觉行为和目标。现行的安全生产管理中又缺乏激励机制,对违法、违章行为缺乏处罚力度。对安全生产没有发生事故的施工企业,政府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缺乏有效的奖励政策和激励措施,导致施工企业抓安全生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下降或受挫。对有法不依、有章不循和不按技术规范、规程进行施工而发生事故的施工企业,又缺乏有力度的处罚。致使施工企业长期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生产管理仍然处于“经验型”和“事后型”的管理方法,安全管理工作松松紧紧,抓抓停停,甚至存在“一来检查,马上就抓,检查一走,立即放手”的自欺行为;安全管理体系不完善,机构不健全安全责任不落实、防范和管理不到位,安全生产管理水平较低;重大危险源和重大事故隐患的分布、分类不清,尚未建立起重大事故预防控制体系,重大事故隐患尚未得到有效治理;违章指挥、违规操作、违反劳动纪律而造成安全事故。。
3.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据有关资料介绍,2012年建筑业从业人员达4180.8万人,比2011年增加328.3万人。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建筑施工是这些务工人员的主要选择。一线作业人员85%以上都是农民工,由于他们的文化素质相对较低,流动性大,多少人员未受过安全培训教育,缺少基本的安全生产知识,操作技能、自我防护意识和安全生产法制观念等都比较差。近年来,从发生的事故来看,他们既是事故的主要责任人又是事故的受害人。建筑施工企业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专职安全员未认真履行各自的安全职责;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核走过场,对设备的性能及安全装置不了解或不熟悉,违规违章操作时有发生;工程监理人员在监理工作过程中,重质量轻安全思想比较严重,部分监理人员安全生产知识缺乏,安全法律法规、技术标准或规范不了解或不熟悉。
4.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管理机制与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现状不相适应目前,我国有效的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机制还未形成,与国际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安全监督方式和管理手段同日益增大的建设规模和建筑施工队伍的扩大及队伍素质不高的现状无法适应;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不配套、不完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不健全,监管力量不足,监管方式、方法、手段落后,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难以有深度地开展建筑安全监督工作。
5.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不配套、不完善近几年来,国家相继颁布实施了《建筑法》、《安全生产法》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安全许可证条例》等法律法规及有关的技术标准、规范。初步形成了框架,对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推进了安全生产法制建设。但存在着诸多缺陷,需要亟待完善。
三、加强房屋市政工程安全生产工作的思路和对策
1.认真贯彻国务院“一个通知,两个条例,一个意见”。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和《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国发[2011]40号)的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理念,自觉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坚持速度、质量、效益与安全的有机统一,切实落实《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93号)。以强化和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为重点,以事故预防为主攻方向,以规范生产为保障,以科技进步为支撑,认真落实安全生产各项措施,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努力提升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的综合能力。
2.规范建筑市场秩序,是解决建筑安全问题的治本之策。建筑市场不规范,秩序混乱,严重影响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必须实施综合治理,切实加以解决。一是规范建设业主的市场准入制度,防止不具备经营条件的投资者作为建设业主进入市场。二是加强对市场竞争行为的监管,规范招投标行为,并明确在工程招投标中,将安全生产费用专项列出,不纳入商务竞标,并要求业主对该费用的使用管理作出明确规定。同时,改变低价中标的方式,支持合理标价中标,防止一味追求压缩投资,为企业设备更新和安全投入提供一定的空间。三是着力培育建筑二级市场特别是劳务市场等,依托地方政府开办农民工培训学校,加强劳务培训,提高农民工的安全素质和基本技能,有组织和成建制地提供劳务用工服务。四是要提高建筑市场企业准入门槛,杜绝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资质能力差,管理混乱的企业和劳务队伍进入建筑市场从事建筑施工活动。五是依法严厉处罚违法违规分包、转包、挂靠等企业和个人行为。为建筑施工企业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3.进一步加强施工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一是要根据本企业的施工生产特点进行持续改进,进行修订或重新制定,使之在能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简单易行,便于落实,执行到位才能确保安全生产。二是制定针对性强、操作性强、适用性强的各岗位安全操作规程,通过宣传教育培训使作业人员熟悉、遵守和执行操作规程,避免违规操作而发生事故。三是切实抓好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搞好安全生产工作关键在于人,人的安全素质的高低,安全意识的强弱,直接决定了施工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成败。安全教育培训的目的就是通过学习国家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安全知识、安全技能提高建筑施工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安全责任感、自我保护能力,实现安全生产。
4.创新建筑安全监督管理机制,提高安全监管水平。建设工程安全监督工作,一是实现“五个转变”。即:从以行政手段为主向以法制手段为主转变,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政治手段,用法制法规的强制力、经济政策的引导力和宣传教育的影响力规范安全生产责任主体的安全生产行为;从被动整改事故隐患向主动抓管理、抓基础转变,消除不安全状态;从阶段性的安全专项整治及运动式的安全监督检查向经常性、规范化、制度化的安全监管转变,克服安全检查追求形式、走过场的弊端,真抓实干,讲实效;从事后查处向事前防范转变,坚持重心下移,关口前移,事前防范,从根本上保障安全生产;从以控制伤亡事故为主向做好职业安全健康工作转变,推动建筑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二是进一步完善建筑安全监管体制,建立责权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建筑安全生产监管体制。要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建立为安全监管工作服务的安全技术与咨询、培训教育、检测检验等安全监管支撑体系,提高建筑安全监管保障能力。三是改革和完善建筑安全监督管理方法。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必须根据安全形势的发展变化,更新观念,改革和完善建筑安全监督管理方法,使工作职能和工作方式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达到监督管理的目的,提高安全监督工作效能,确保建筑施工安全生产。
中图分类号: TU7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随着社会经济快速的发展,我国的大型建筑以及新型的建筑越来越多,这为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做出了贡献,但是,因施工的工艺更新速度快,新材料与新技术广泛的应用为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目前我国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水平相对落后,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这也就为建筑施工的安全带来隐患。建筑行业具有较高的危险性,而且从业人员也相对密集,如若存在的安全隐患不能得到有效地解决,就容易引发事故,影响到从业人员生命与财产的安全,以及经济建设良好的发展,因此,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提高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
一、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现状
(一)施工的专业技术不高
建筑的结构与工艺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得复杂,随着各种新型的建筑材料广泛的应用,对于施工人员的施工水平要求越来越高,也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建筑结构的耐久性与安全性。但是,现实中的许多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并不高,无法适应较为复杂的环境。例如,基坑支护的施工,因现场的施工人员缺乏专业的水平,导致基坑常出现降水的控制不佳或是支护的结构设置不合理而引起基坑的承载力缺失,一旦出现坑壁侧向位移,又缺乏一定的应对措施,甚至会导致塌方。由此,施工的专业技术对于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管理的方式较为落后
建筑工程包含勘察、建设、设计、施工以及监理等内容,施工的过程主体除总承包单位外,还有专业的分包单位与劳务的分包单位,管理的关系比较复杂,但是目前一些区域的安全责任自身归属不明确,而导致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难度增大。目前我国的安全管理并没有较为统一的规范与准则,许多单位只是凭借长期的经验与安全检查的方式,其管理的方式比较粗放与落后,从而无法对工程展开全面的管理。
(三)安全监督的不力
建筑的施工进程中,对于施工过程安全监督的执行不力,严重影响着建筑施工的安全,其主要表现在:第一,建筑行政主管的部门其自身安全监督的水平达不到标准要求,而且监督的力度不大,对于一些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工程和发生严重事故的企业与责任人不能够彻底的追究,这往往使得施工的单位忽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第二,现场管理的工作人员对于安全检查的工作不能做到全面具体,只侧重于检查安全设施或是提出一些安全问题,忽视了对于安全技术的资料与安全的责任制落实状况的核查,以及安全问题整改的措施制定与落实状况,从而不能形成对于安全生产的有效监督;第三,监理单位未能较好的履行监理应尽的职责,无法积极主动的开展针对安全监理的工作,无法及时的监督建筑企业对于安全隐患的整改措施,不能较好的发挥监理对于施工进程的有效监督。
二、提高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策略、方法
(一)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与安全意识
施工人员专业技术不重影响着工程质量,进而影响到施工的安全管理。另外,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也决定着施工现场的秩序与事故的概率,因此要加强对于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与安全意识培养。首先,加强施工人员对于新工艺、新设备以及新材料的认识与应用,促进施工人员的专业知识与时俱进,避免在施工进程中因人为因素而造成影响;其次,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隐患意识以及处理能力,这样即使发生了安全事故,施工人员也可及时发现并及时予以补救;最后,要加强对于安全施工的宣传力度,促进施工人员对于施工的特点、安全的施工常识、施工的规章制度以及使用防护用品等的掌握。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其充分的重视施工的安全管理,进而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二)有效发挥监理的作用
监理单位代表着建设单位针对施工的过程进行监督,由此,监理单位必须认真的履行监理职责。监理单位必须严格审核施工单位与人员从业的资质,审核各项的安全管理等,针对所有的可能隐患进行逐个排查,做到事前控制事故;监理单位必须对与原材料配套的合格证书、型号、商标、品种以及批号进行审核,同时,也要对材料展开一定的检验;监理在施工的整个过程要旁站、检验、巡视等形式监理工程实施的质量与安全情况,对于危险性比较大的部分工程的施工要专门分配安全监理人员,主要负责参与、审核工程的实施方案与组织设计是否安全,并对施工的过程进行监督,一旦察觉安全隐患要及时予以解决,争取最大限度的降低安全事故的概率。
(三)健全安全管理的机构
为保障安全管理的有效执行,必须建立相对独立且具备较强的法律知识与专业技能的针对安全性的管理机构。其主要包含负责安全领导的小组、负责安全生产的小组、负责安全检查的小组。其中,安全领导组主要负责全局性的控制工程实施的安全生产工作;安全生产组主要负责传达与落实上级针对安全生产的指示,并分析存在的隐患问题;安全检查组主要是进行不定期的针对施工现场生产管理与消防设施的审核。
结论:建筑施工的安全属于系统的工程,需要包括建设单位与监理单位在内的多方面共同的努力,特别是参与施工的人员要自觉提高安全意识,处理好安全工作。本文结合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现状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能够进一步促进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一、安全效益的含义
“效益”是现今市场经济社会最关注的词语之一,是投资者首要考虑的问题。“效益”的字面解释为效果和利益,其实质是价值的体现。
安全效益是指安全条件的实现对社会(国家)、对集体(企业)、对个人所产生的效果和利益。安全的直接效果是人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的保障和财产损失的减少,这是安全的减轻生命与财产损失的功能;另一重要效果是维护和保障系统功能(生产功能、环境功能等)得以充分发挥,这是安全的“价值增值能力”。
二、安全效益的分类
安全的效益又可分为经济效益和非经济效益。安全的经济效益是安全投资的无益消耗和经济损失的减轻,以及对经济生产的增值作用;安全的非经济效益则体现在生命与健康、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安全与安定。对安全效益的评价,要重视经济效益的方面,更要重视非经济效益的方面,因为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生活工作环境的要求也在提高,安全的非经济效益体现的愈加明显;在讲求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必须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否则往往会事倍功半。
安全的经济效益经济效益是指“投入——产出”的关系,即“产出量”大于“投入量”所带来的效果或利益。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
第一种是指利润或收益,其理论计算公式为:
第二种是比较性的利益或进展,其理论计算公式为:
与“效益”联系非常紧密的“效率”和“效果”的计算公式分别为:
效率=产出量/投入量×100%
效果=实际产出量/应有产出量×100%
安全经济效益是指通过安全投资实现的安全条件,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保障技术、环境及人员的能力和功能,并提高其潜能,为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利益。
安全的经济效益从安全投资的物质结果方面,可分为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直接经济效益指企业等社会单元采取安全措施所获得的经济效益,主要表现为事故经济损失的减损效益;安全的间接经济效益是指通过安全的投资,使技术的功能或生产能力得以保障和维护,从而使生产的总值达到应有量的增加部分,主要表现为增值效益[1]。
三、建筑工程安全效益的计算
1.建筑工程安全效益的计量方法
(1) 建筑工程安全效益的计算公式
在对安全效益的定义中,可以得到安全经济效益的表现方式。由于本文中将建筑工程安全社会效益经济化后,并入建筑工程总体的效益中,所以文中建筑工程安全效益既包括有安全经济效益,又包括有安全社会效益,而且由于社会效益已经经济化,计算建筑工程安全经济效益时可以直接使用安全经济效益的计算公式计算[2]。因此,建筑工程安全经济效益的计算公式也有两种具体表现方式。
a.用“利润”的概念来表达建筑工程安全的经济效益 用“利润”的概念来表达建筑工程安全效益有下面“差值法”公式:
建筑工程安全效益=建筑工程安全产出量-建筑工程安全投入量
建筑工程安全效益的数值越大,表明安全活动的成果量越大。
所以,建筑工程安全效益是评价建筑工程安全活动总体的重要指标。
b.用“利益”的概念来表达建筑工程安全经济效率用“利益”的概念来表达建筑工程安全经济效率有“比值法”公式:
建筑工程安全效率=建筑工程安全产出量/建筑工程安全投入量
建筑工程安全效益表明了每一单位安全投入所获得的符合社会需要的安全成果,用它可以衡量安全投入的效率如何。上面的两种形式都需要知道“建筑工程安全产出量”与“建筑工程安全投入量”两大要素,没有它们就没办法确定建筑工程安全效益。因此,评价建筑工程安全效益,就必须要确定这两大要素。
(2)建筑工程安全投入与安全产出计算公式
a.建筑工程安全投入计算公式 建筑工程安全投入可以表示为以下公式:
建筑工程安全投入=文明施工投入+临时设施投入+施工安全投入+施工机具安全防护投入+其他投入
b.建筑工程安全产出计算公式 建筑工程安全产出可以表示为以下公式:
建筑工程安全产出(减损产出)=∑建筑工程事故损失减少增量=前期(安全措施前)损失-后期(安全措施后)损失
其中,建筑工程事故损失减少量包括建筑工程事故直接经济损失、间接经济损失、直接非经济损失和间接非经济损失的减少量。建筑工程安全产出中的本质增益部分包含在建筑工程企业日常管理的效益中,所以没有列入公式。
2.建筑工程安全生产投入产出分析
投入产出法是研究经济体系中各个部分间投入与产出相互依存关系的经济数量方法,该方法在国民经济管理及企业微观决策中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成功运用[3]。它以系统性、全面性、均衡性为其方法论特征,以协调一致的数学工具,为研究社会经济系统内部错综复杂的关系提供了有效的分析手段。投入产出模型是一种数学模型,目的是表现经济变量之间数量关系,在投入产出模型的求解过程中,为保证模型有惟一解,需要建立一系列的假设条件:
(1)假设每个部门只生产一种产品,而且只用一种生产技术进行生产,以保证每个部门只有单一的消耗结构。
(2)假设反映各部门消耗关系的消耗系数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不发生变动。这样的假定,一是为了使投入产出模型建立在生产技术联系的基础上,二是为了在模型应用中保持消耗系数的稳定性。
(3)假设国民经济各部门投入与产出成正比,投入产出模型是一个线性结构模型。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各种投入和产出之间并不一定存在固定的线性关系。在生产发展的不同阶段,一般都有不同的投入产出关系,因此,在承认此假设条件时,就意味着利用投入产出模型来分析某个生产发展阶段上的投入产出关系。
安全生产投入指的是一国(行业、部门、企业等)用于安全生产方面的投入,包括:安全措施经劳、劳动保护用品费用、职业病预防及诊治费用等。安全产出指的是通过安全的投入,一国(行业、部门、企业)获得的安全产出[4]。安全产出反映的形式与其他有形产品不同,安全产品以一国(行业、部门、企业)一定时期内事故的减少、安全环境的有效改善、企业工作效率的提高、企业商誉的提高等各种方式体现。从理论上说,安全生产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应该可通过投入产出法建立投入产出模型而获取。
随着现代企业目标的多元化,安全管理成为企业常规管理的一部分内容,因此,安全的间接经济效益即增值效益合并入企业正常生产时的效益,企业的安全经济效益只表现为直接经济效益的减损效益。
参考文献:
[1]黄盛仁,罗云.矿山安全增值效益及其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研究[J].中国矿业,2001,10(3):22.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一、概述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行业处于一个快速增长期。各地不断涌现出新的工程与新的施工技术。这也就意味着对建筑机械安全性能的要求提高了。某些重大的建筑机械伤害事故甚至造成众多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较长时间的工期延误。为了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事情,必须引起有关人员的高度重视。不仅要从建筑机械的维护与保养的角度加以改进,还要从加强相关人员安全质量意识,如果相关人员意识不足,那么设备再先进,技术再改良也是收效甚微的。
建筑机械的种类很多。包括焊接设备、混凝土机械设备,起重设备等等。不同的施工类型和施工阶段,所需的建筑机械型号和数量也不相同。保证建筑机械设备安全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合理的配置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和在施工总平面布置中规划好施工机械的平面布置,并选择好优质生产厂家的产品,然后加强建筑机械的进出场管理、过程管理、人员管理。在编制施工方案或策划之时要对机械设备管理方面进行全面的统筹和规划,才可以做到安全、耐用、高效。
二、建筑机械设备的特点与伤害原因
大多数情况下,建筑机械都采取的是露天作业的方式,环境较为恶劣。在此种情况下,所承载的大都为砂石、混凝土之类的粉尘对设备有一定的侵蚀性。而且在建筑施工现场,设备种类和数量较多,而相关机械设备管理人员较少和作业人员较多,所以造成了一定的管理难度。而且施工现场的工人们流动性大、安全意识和技能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工作强度大、待遇不高。而建筑机械对维护保养的要求较高,专业技术难度也较大。所以由此也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发生事故的原因有很多,首先从人员因素说起。目前,一些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较为欠缺;施工方案和策划的编制水平有待提高,而且相关工人的技能水平和安全意识也参差不齐,经常出现重大违章和习惯性违章而不知的现象。其次就是设备因素。有些施工单位的对建筑机械设备的平面布置有误,这是安全隐患之一。还有一些施工单位长期使用劣质厂家生产的和被淘汰的设备,甚至有些机械设备安全装置到期、失效或不齐全、或设备本身已到报废年限却还在继续使用,这些也给设备使用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
三、安全管理对策
(一)严格建立相关规定并完善管理体制
首先是建立完善的机械设备管理部门,对机械设备实行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专人负责,实行系统的、全面的综合管理。同时,还应做到专业管理与全员管理相结合,以便充分发挥各级职能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使得建筑机械设备得以发挥最大效益。
其次是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和上级部门的规章制度,制度适合本企业的实施细则。严格贯彻执行“定机、定人、定岗位”的“三定”管理制度,每台机械设备都有专人负责保管、检修、操作的责任。事实证明,“定机、定人、定岗位”的“三定”管理制度是建筑机械设备科学管理的基础,对这项制度执行的成败直接决定着建筑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以及机械的完好率与使用率,因此在执行过程中要使相关专业人员的岗位具有持久性和稳定性,一般情况下不要随意变动这些人员的工作岗位,以免影响新作业人员对建筑机械设备性能的了解与熟练程度,从而给生产带来损失。
(二)强化设备的保养
首先,建筑机械设备的保养、维修、使用是相辅相成、互为关联
的三个方面,质量再好的建筑机械设备都会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这样那样的技术故障,因而,为了有效降低故障率、延长建筑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避免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建筑施工企业应根据机械设备的使用情况,紧密配合生产实际,按照建筑机械设备生产厂家或相关技术标准规定的运转周期,按照“、紧固、清洁、防腐、调整”的“十字作业法”定期做好各项保养与维修工作。建筑机械设备管理部门在制订和执行维修、保养计划时,要从实际出发、从科学出发,针对各种设备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对于老旧设备,一般要以保证运行、消除隐患、及时修理为工作重点;对于新设备,则要从提高操作人员的技术能力、加强维护和保养等角度开展工作,以此来有效保证每台建筑机械设备都能够安全、正常地投入生产运营。
(三)加强相关人员的素质教育
现代企业管理学认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素质培养与企业的
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息息相关,是现代企业的无形资本和核心竞争
力。如今一些建筑施工企业在设备使用与管理上依旧存在野蛮操作、缺乏保养、随意浪费、马虎维修、以劣充优等弊端,这些问题成因各异,但说到底都与相关人员职业道德观念不强、安全意识和职业素质不高有关系,所以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全面地、持续地加强全体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安全意识和职业素质培养,既要让广大职工牢固树立爱惜机械设备的良好风气,又要让他们熟练掌握使用设备、安装和维修设备的技能。
安全的第一要素是人,人是首要决定因素,应建立和完善机械工人职业资格制度,加强建筑机械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安全教育,保证工人持证上岗,加大对无证上岗的查处力度,坚决杜绝无证操作现象。
随着建筑机械的产业升级,建筑机械产品的更新换代,大量先进的、现代化的建筑机械进入施工现场,我们不但需要合格的操作工人,更需要合格的维修工人。同时,企业应配备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完善企业内部监管机制。
安全教育要注重针对性、有效性和时效性,不搞形式化采用通俗易懂的漫画图解的形式或制作幻灯片的形式开展安全教育,往往效果明显。此外,作业前的安全技术交底也是安全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
四、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加快,对建筑机械安全管理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总的来说,我国在建筑机械安全管理领域已经有了很大进步。但是还需要进一步地探索和研究,以弥补我国在相关领域起步较晚的缺憾。另外,还要加强相关人员的责任意识与安全意识。并制定相关安全责任制度,使得责任落实到人;对可能发生危险的部分要重点看护,定期检查,确保安全。并对需要改进的部分加以改良,以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损失。使建筑机械设备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并探索研究出一条全新的建筑机械安全管理之路。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 TU714 文献标识码: A
安全管制是关系到国家财产以及人们生命以及财产安全的大事,全部企业、全部工作人员都一定要十分重视安全生产。不仅是建筑机构、监管机构、建设机构,还有其他的相关机构以及我们建筑安全监管机构都必须要十分重视安全生产,从建筑安全监督的方面来说,政府的宏观调控已经从以前的现场监管转移到行为监管。我们必须要坚信只有我们一起努力,建筑安全事故就能够得到很好的控制,促进我国建筑安全管制方面能够走上一条科学、标准、健康的前进道路。
1房屋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问题分析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意义重大,不仅仅关系到广大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且还关系到施工企业形象与效益,关系到整个建筑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但是,在实际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过程中,很多问题仍然存在。总体来讲,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 安全管理人员素质低。管理人员作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关键,直接影响着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质量,由于管理人员自身素质不高,责任意识差,导致实际安全管理问题出现。②施工企业管理观念落后。目前,伴随着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很多企业早已经认识到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认识到以人为本的重要意义,但是在实际的管理当中,很多施工企业仍然存在着重视经济效益,注重短期效益的现象,安全管理观念以及行为较为落后,安全管理实践不足。③施工企业安全监督管理方式落后。我国早已经进入到信息化社会,建筑行业应该积极汲取信息化的优势,加强对于信息化安全管理系统的开发,但是由于施工企业安全信息系统开发人员缺乏,加上施工企业重视不足,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了建筑行业信息化安全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开展。④施工企业无法正确的处理施工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过于追
求施工进度,过于追求短期效益,导致安全问题频出,影响着建筑施工总体进展。
2房屋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策略研究
2.1提升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房屋建筑施工管理人员是建筑施工管理层,他们管理素质的高低与水平深刻影响着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因此,施工企业应该加强对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为此,建筑施工企业:①要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人才选拔机制,对于那些高素质、高水平、高能力的三高人员进行科学合理分配,保证他们岗位与水平能力相匹配,充分发挥他们在安全管理工作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② 强化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对于那些水平低、素质低的人员,企业应该加强对他们的培训,包括基本安全知识以及安全技术能力的培训,甚至包括对建筑工程基本知识的培训,努力提高他们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素质与水平。
2.2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管理观
人是建筑施工企业发展最为重要的财富,也是建筑施工企业发展最为关键的要素,做好对人的安全管理工作,是建筑施工企业获得经济效益以及信誉的最为关键的基础性工作。为此,建筑施工企业领导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价值观,促进施工企业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施工企业的安施工管理,应该将安全放在首位,施工安全是可以控制的,施工事故是可以预防和防范的,把所有施工人员纳入到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当中,确保施工企业施工安全管理目标的确立以及实现。从一定程度上讲,安全管理的宗旨是充分的尊重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尊重人的生命安全与健康,实现施工人员生命安全以及施工质量的共同进步。
2.3 加强施工工序控制
施工工序以及施工流程也是工程施工安全控制的重要环节,加强施工工序管理与控制。也是施工企业加强工程施工安全的重要步骤。为此,施工企业应该严格规范工程施工工序,确保工程施工安全,坚决按照施工工序以及施工流程进行施工安全管理。在实际的工程施工过程中,影响施工工序的因素是很多的,包括施工材料、施工机械、操作人员以及施工步骤和施工工艺等,为此,施工企业以及相关人员应该严格控制这些影响因素,将对于因素的影响控制到最低。另外,在实际施工中,施工企业应该加强对于施工全过程的安全监督与管理,同时对于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相应的解决和处理,掌握施工具体安全控制状态与进度,严格控制关键环节关键步骤以及重点部位,防止出现消极怠工以及责任安全意识不清和安全管理环节薄弱的问题。
2.4 加强安全监理信息化建设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我国建筑工程深受其影响,信息技术作为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监理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着建设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因此,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该加强对于施工安全监理信息化建设工作。①建筑施工企业应该加大建设工程施工监理信息系统开发与研究工作,同时结合建筑工程施工实际,强化建设工程施工监理信息化水平。②加强施工企业应用计算机技术对建设工程进行监督管理,成立情报监督管理、多方合作的信息系统平台,提高建筑施工安全监理的水平与能力。③ 对于已经建立的施工监理信息系统平台,建筑施工企业还应该加强对于信息化监督管理系统定期检查工作,同时对于检查结果进行考核。例如,以北京奥运会安全监理信息化建设为例。随着北京市信息化建设进程不断加速,“奥运北京”、“数字北京”相继启动。《北京奥运行动规划》于2002年7月l3目正式公布:五年之内北京投资300亿元人民币用于信息化建设,“数字北京”的大前提已缨“板上钉钉”。北京市信息办主任华平澜分析道:2008北京奥运会中所蕴含的IT商机存在于作为“科技奥运”组成部分的“数字奥运"ill程当中,其中包括信息安全建设。
2.5做好施工进度安全管理工作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拥有很多内容,而进度管理就是其主要安全管理的内容,要保障工程的进度就需要在很多方面进行配合而不是单方面的保证,只有设计方与施工方以及投资方相互配合与合作才可以确保整个工程的进度。工程的进度是指从工程开始立项到设计与运算以及施工和验收等工作步骤需要的时间总和,在进行进度管理时应该重视很多方面。要重视各方之间的联系并且认真落实工程的进度,设计方与施工方以及投资方之间都要进行及时的交流和沟通,使其可以及时的获得工程各个环节具体的情况,如若出现问题,要及时的探讨对策和解决的方法以便严格的确保工程进度。严格按照建筑工程施工计划进行施工,严格参考施工合同,强化建筑工程施工进度安全管理。
3 总结
建筑施工安全问题是社会系统工程,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的稳定。我们要充分认识施工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意义,采取有效的措施,争取杜绝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尽管我国房屋建筑施工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意识到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的房屋建筑安全管理过程中,很多问题仍然存在。为此,房屋建筑施工企业应该深入分析自身安全管理现状,创新房屋建筑安全管理策略,为我国房屋建筑施工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在工程技术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建筑设计和施工的复杂程度也在持续提升。对于建筑结构设计来讲,要求越来越高使得需要考虑的因素越来越多。但是,无论出于何种考虑,保证建筑安全始终是设计的首要原则[1],一旦建筑安全出现问题,所有的一切都将成为空谈。因此,建筑工程设计中必须将结构安全问题纳入重点考虑。
1建筑结构安全性概述
一般来讲,建筑结构安全性可以简单理解为在合理设计与规范施工的前提下,建筑对外界破坏的抵御能力和防倒塌能力,是一项评价工程结构的指标[2]。该指标不仅与施工、结构使用关联密切,与设计工作也有着直接联系。所以,为了保证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就必须在设计中对相应因素进行控制,确保结构设计的科学性。保证结构安全应是设计工作的首要考虑。在经济允许的前提下,这样做的基本目标是通过合理的设计,使工程能够在使用年限的范围内满足预期要求,具备应有的各项功能。
2建筑结构设计中建筑安全性问题探讨
2.1常见问题
(1)砼结构问题。
钢筋砼结构在性能和成本方面均有优势,在建筑工程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3]。此种结构目前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工程中表现出了较强的抗震能力。一般来讲,工程的抗震能力取决于结构。所以,在设计过程中,必须保证设计的结构能够达到抗震要求的标准。在建筑高度越来越高的情况下,结构设计时需要满足的条件也越来越多。但是,在实际的设计中,依旧存在很多与规定和要求不相符的地方。
(2)人为因素问题。
偷工减料的情况并不局限于施工环节,设计中也经常会出现。对于建筑结构设计来讲,“偷工减料”表现在下述方面:①部分建筑单位缺乏责任感,只关心工程能够为自身带来的收益,对质量则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所以,这类工程在结构设计环节中存在非常高的偷工减料风险,比如在结构设计时将利润作为首要考虑,为了缩减成本,一味的强调“节约”,造成不应省略的部分被省略,加大了结构安全风险。还有的建筑单位为了获利不择手段,刻意的使用一些劣质建材代替本应使用的建材,造成工程品质低下,存在大量安全隐患,比如,有的建设单位会故意选择价格低但是与工程要求不符的钢材,以次充好。另外,钢筋对工程结构的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我国对其配筋率有着明文规定,但依旧有部分工程无视规范要求,导致配筋率达不到要求,由此导致的安全风险是比较高的,甚至会引发安全事故。②当前,部分企业由于规模不大,在项目建设中,往往过分看重资金成本。比如,有的工程中选用的钢筋为韧性不佳且强度较大的冷轧钢筋,这个类型的钢筋不符合现代建筑的建设要求,应用后会造成结构抗震性低下,使得结构安全面临很大风险。总体而言,人为因素对建筑结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建材使用上,具体方法多种多样,但出发点都是一样的,即降低成本、追求利益最大化。而正是由于企业无意或故意的做出了上述行为,才使得建筑结构存在诸多隐患,面临巨大风险。
2.2改进建筑结构安全性的对策
(1)选择适宜结构形式提高建筑结构安全性。
当前,建筑施工中通常采用的结构形式包括下述几种:①砖混结构。此种结构若应用不当,将出现倒塌事故。造成此种结构倒塌的原因一般有两种,一为结构形式问题,表现形式包括纵墙承重以及大开窗等;二为抗震措施问题,表现在无圈梁等方面。所以,对于此种结构来讲,设计时需要重视浇筑部分,尤其是要确保构造柱达到质量要求标准。②钢结构(见图一)。此种结构的优势在于抗风、抗震性能俱佳,并且还具有节能环保的特点。因此,钢结构在目前的建筑工程中应用较广。③框架结构。此种结构比较常出现的问题是柱端出铰以及剪切破坏等,这些问题均会影响到建筑安全。所以,工程中若采用此种结构,就必须重视严格遵照“强柱弱梁”等原则,进行科学的建筑结构设计。上述结构各有特点,在抗震方面应以实际采用的结构的特点为依据,确定有效的抗震方法。④剪力墙结构。该结构具有更高的空间利用效率,但缺点在于不够灵活,应用范围比较有限。除此之外,建筑工程中常用的结构还有框架一剪力墙结构、轻钢结构等。
(2)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隐患。
对于建筑工程来说,设计、是对其安全性影响最重要的环节。要想做好结构设计这项工作,设计者必须具有完备的理论知识、极强的责任感和灵活的思维模式。同时,考虑到结构设计对后续施工和工程质量均有重大影响,设计时必须把握好每一个细节,在掌握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保证每个环节的合理性,以改善设计的整体质量。为了保证设计能够按照相应规定进行,设计者在具体工作中必须始终以国家和当地颁布的设计规范及行业标准为准则,切实做到依规定办事。除此之外,设计者还要及时的进行自我反思,通过改进不足和吸取教训等方式,促进自身工作能力的不断提高。对于设计中的技术性问题,则需要设计者按照相应的理论,采用科学的设计方法进行解决。为了使设计者能够做到上述要求,现实中企业必须积极发挥作用,采取培训等可行措施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使其能够自觉对建筑安全进行充分考虑,主动规避风险。鉴于当前的工程技术发展很快,设计工作也要坚持与时俱进。结构设计工作中,设计者应积极学习,提升自身的设计水平,以适应当前设计工作的深度和广度要求。在信息时代已经到来的背景下,计算机成为了各项工作开展中提高效率的工具。结构设计中也可以将计算机技术的优势给应用过来,若设计者能够熟练运用各种软件,其工作效率与质量也会有所提高。因此,企业有必要对设计者进行技术培训,以适应时展。
3结语
总体来讲,结构设计是决定建筑使用寿命和安全的重要环节,对工程效益有着巨大的影响。所以,出于保证建筑安全的考虑,在现实中企业除了要重视以工程实况为依据采取必要的抗震措施之外,还要加强对设计质量的控制,以降低建筑安全风险。
参考文献
[1]宗靖.浅议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如何提高建筑的安全性[J].建材发展导向,2015,13(19):125-126.
中图分类号:[TU208.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高层民用建筑的火灾危险性
高层民用建筑是指建筑高度超过24m的公共建筑(不含单层主体建筑高度超过24m的体育馆、会堂、剧院等公共建筑)、十层及十层以上的居住建筑(包括首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中各种功能的高层建筑不断涌现,建筑不但楼层越来越高,而且内部结构也越来越复杂。上海“11.15”特别重大火灾等火灾事故表明,高层建筑着火往往容易造成多数人员伤亡、重大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甚至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这使得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其火灾特点主要是:
1.1 可燃物多,“烟囱效应”明显,火灾蔓延迅速
高层建筑室内装修含有大量的可燃物质,如家具、窗帘、地毯、吊顶装饰等,发生火灾时燃烧猛烈。高层建筑内部一般设有的竖向管井,如楼梯间、通风道、电梯井、排烟道等。当火灾发生时,室内空气温度的急剧升高,体积迅速膨胀,烟囱效应更加明显,每个竖向管井就成为火势迅速蔓延的途径。
1.2火灾隐患多,危险性大
首先,高层建筑由于其建筑结构复杂,设计与施工难度大,稍有疏忽,就可能留下先天性的火灾隐患。其次,高层建筑一般比较密闭,对外的通风通道少,发生火灾时,难以实施自然排烟。最后,高层建筑内使用单位多,室内装修材料防火性能不一、日常电器用电负荷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可燃物多、火灾荷载大,这些都是高层建筑的后天性致灾因素。
1.3 人员疏散困难
发生火灾时由于普通电梯在火灾时因不防烟火或停电等原因而无法使用,大多数高层建筑疏散的主要途径是封闭楼梯,而楼梯间一旦窜入烟气,就会严重影响疏散的速度。另一方面,高层建筑楼层多,垂直疏散距离远,人员撤至地面耗时长,加上浓烟烈火蔓延升腾,使人看不清逃离的方向而陷入困境。
1.4火灾扑救困难
在实际的救火抢险中,面对高层建筑火灾,扑灭初期火灾至关重要,等消防员全副武装从驻地赶到现场,登上高楼,体力消耗大,消防队员在高热、浓烟下操作,比一般火场难度大得多,再先进的消防车辆救援效率也是无法满足救生需要的,最主要的还要靠高层建筑内部的消防设施“自救”。
2高层建筑消防工作存在问题
2.1 消防设计不足,留下先天隐患
在高层建筑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设置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火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不符合现行规范要求,使高层建筑在图纸上就已存在消防安全隐患。
2.2 消防设施维护保养不到位
一些高层建筑中设置的火灾自报警系统、火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防排烟系统,缺乏有效的维修保养,丢失损坏现象严重,使高层建筑的消防设施设备不能够完好运行和及时报警、及时处理灾情。一些高层住宅小区,居民图出入方便,将常闭式防火门长期敞开,并且用砖头、木板等物品支在了防火门下,以防止防火门自行关闭,这些行为使防火门形同虚设。
2.3安全疏散通道不畅通
在一些高层建筑的楼梯间等安全疏散通道内,堆放物品的现象比较普遍,且堆放的杂物多为报纸、纸箱、旧家具等易燃可燃品,遇到烟头等火源极易发生火灾。这些杂物不仅助长火势,还是居民逃生的一大障碍。高层建筑中有些业主为了防盗,将楼层的常闭式防火门人为封堵,原本用来连通两个单元的消防通道被私自隔开,这也留下了较大的安全隐患。
3高层民用建筑火灾扑救的主要消防设施
3.1 消火栓系统
消火栓系统作为高层建筑中最基本的灭火设备,其使用需要有两个要素:一是消火栓设备,二是使用消火栓的操作人员,二者缺一不可。灭火时,赶到火场的消防员从墙上消火栓箱内取下水枪及水龙带喷水灭火,以此控制火势,最终扑灭火灾。
3.2 防火分区
防火分区的设置几乎和消火栓系统一样普遍。它是采用相应耐火性能的建筑构件或防火分隔物,将建筑物划分为在一定时间内防止火灾向其他部分蔓延的局部空间。该系统主要由防火墙、防火门、防火卷帘、挡烟垂壁等及相应的火灾探测装置构成。探测装置探测到火情后,防火门及防火卷帘等自动关闭,把火势封闭在局部空间内,阻止其蔓延,以有利于消防扑救。
3.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是人们为了早期发现通报火灾,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扑灭火灾,而设置在建筑物中或其它场所的一种自动消防设施。火灾探测器通过烟感、温感、红外线等探测到火情后,该系统便发出火灾报警、应急照明、广播、消防控制联动等指令,以便于人们采取安全疏散、灭火救灾等措施。
3.4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是当今世界上比较普遍使用的固定灭火系统。国内外应用实践证明,该系统具有安全可靠、经济实用、灭火成功率高等优点,是现代高大建筑不可缺少的消防设施。
4 高层建筑消防工作对策建议
4.1 严格把好设计关
为了避免高层建筑建设时带入火灾隐患,应严抓建筑的设计环节,建立工程图纸复审和责任倒查机制,确保工程设计完全符合消防安全要求。公安消防部门要把好消防设计审核关、工程施工监督关、消防验收关,要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随机抽查消防工程是否按原设计施工,防止开发商和施工人员随意更改设计。
4.2加强高层建筑自身的日常消防安全管理
高层建筑要根据自身火灾危险性,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消防法规,按规定配置相应的灭火器具,安装火灾自动报警、自动喷淋、防排烟等固定消防设施。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和管理人要定期督促物业公司履行对高层住宅消防设施的日常管理和维护职责,对消防设施和灭火器材进行维修、保养和测试,使其处于良好状态,使火灾在初期就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
4.3公安消防机构加强监督和管理
高层建筑内设置公众聚集场所的单位,要履行消防安全管理要求,形成自查自改制度,从事这些场所的重点岗位、重点工种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技术操作训练和消防安全培训,经考试合格方可持证上岗。公安消防机构要加强对高层建筑的监督、管理,及时发现火灾隐患,并督促相关责任人及时整改,对拒不整改或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单位,要利用行政手段对相关单位或责任人依法处罚,以此提高业主的消防安全意识,消除安全隐患。
4.4加强消防宣传工作,筑牢全民安全防线
消防机构、物业公司、高层建筑管理者要高度重视消防安全宣传工作,通过悬挂横幅,举行消防培训、演练,设置小区宣传板块等形式,大力营造全民参与的安全防火氛围,共同维护消防安全,全面提升高层建筑火灾防控能力。
5 结语
尽管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问题是一个全球性难题,但它仍然可以通过政府部门的严格监管、建筑结构设计、日常管理、消防宣传等手段来避免火灾事故的发生。这需要消防执法部门、建筑设计单位、业主、群众联合起来,共同承担起消防责任。
参考文献
[1]蒋永棍主编.高层建筑消防设计手册[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5,(3).
一、乡镇建筑企业安全管理的意义
(一)乡镇建筑企业的特点决定了企业必须加强安全管理
由于乡镇建筑企业的法人大多为个人,素质较低,安全意识欠缺,在施工中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急于完成工程进度,而将安全问题搁置一边,从而为施工埋下了安全隐患。乡镇建筑企业的员工为农民工,缺乏专门的培训,自身素质也差,造成安全事故的高发(据有关资料显示,建筑工地伤亡事故中,农民工占70%)。同时乡镇建筑企业没有专人进行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建筑设备陈旧、落后,缺乏对人和设备的安全保护,建筑施工现场违规操作严重等。
(二)乡镇建筑企业安全管理的作用
由于安全管理的不足,使得乡镇建筑企业安全事故率保持较高水平。要想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就要加强安全管理,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提高安全控制的水平。
只有落实安全管理的措施,采取有效的管理手段,才能真正实现“安全第一”的管理方针,切实执行国家安全管理的规范,配合国家安全管理的发展,提高企业自身的安全管理水平。只有加强安全管理,安全技术才能得到推行,才能真正保护施工人员的安全。
加强安全管理,可以提高乡镇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为企业赢得良好声誉,为企业在竞争中增加相应的筹码,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二、乡镇建筑企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乡镇建筑企业安全意识不足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建筑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由于我国建筑业的基础薄弱,安全管理技术、安全管理水平都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而我国乡镇建筑企业的基础更差,员工绝大部分来自农民工,素质较差,安全意识不足,在施工操作中随意性较强,导致安全事故屡禁不止。
(二)乡镇建筑企业对安全管理缺乏足够的重视
乡镇建筑企业一般规模不大,由个人筹资组建,受自身资金不足的限制,乡镇建筑企业在建筑市场中竞争力较弱,大多数都是依靠工程转包或分包的手段赢得施工项目。
(三)乡镇建筑缺失必要的安全投入
安全技术与设施的投入,是保障建筑企业安全生产的前提。由于目前建筑市场的不规范,垫资、违规分包等现象严重,使得乡镇建筑企业缺乏资金投入安全设施,安全防护用品发放不足,或者安全防护用品质量较差,难以发挥相应的保护作用。
(四)施工现场管理混乱
由于受工期和进度的限制,乡镇建筑企业对现场没有经过仔细的平整,导致施工现场高低起伏,排水不畅;材料与各种废料胡乱堆放,阻塞施工道路;施工现场没有封闭或封闭不严地,施工现场没有相应的灭火器材;兼做住宿的施工工地,缺乏诸如厕所等的配套设施;施工现场标牌悬挂不当,安全标志不明显等。施工现场诸多现象的存在,使现场管理混乱,缺乏相应的配套设施,给安全事故埋下了祸根。
三、改进乡镇建筑企业安全管理的措施
(一)增强企业的安全意识
在任何管理中,人的因素都是最为重要的。因此,乡镇建筑企业必须强化“安全第一”的意识,树立全员的安全防范意识,使企业至上而下形成安全预防机制,做到安全无小事,切实建立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安全操作标准,严格按照标准执行脚手架、施工用电、电梯、塔吊等施工机具的操作规范。从细节抓起,认真对待各个环节的安全管理工作,排除安全事故隐患。
(二)加强舆论引导的作用
政府应该利用舆论引导的优势,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采取多种形式的安全宣传,不断强化乡镇建筑企业对安全管理的认识,利用事故案例,使企业认识到安全事故的危害,充分重视安全管理,自觉加强安全管理。同时,基于乡镇建筑企业基础的薄弱,政府应加强对农民工的安全知识培训,从整体上提高农民工的自我防护能力,使农民工认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自觉按照相关规定严格执行操作规范。 转贴于
(三)建立安全经费保障机制
乡镇建筑企业通过预留安全经费或筹资等行为,确定必要的安全经费投入,使安全保护措施到位。建筑市场应该建立有效的安全经费保障机制,确定标的中安全经费的比例,在施工过程中,实施专款专用,保障乡镇建筑企业有相应的安全投入经费保障,以便使其有足够的资金购置安全设施,配备质优的安全防护用品,从而减少事故隐患。
(四)规范施工现场管理
乡镇建筑企业应该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制定施工现场的标准,诸如保障施工现场的平整,对施工现场继续封闭,严格禁止外来人随便进出工地,禁止施工人员在施工现场住宿等。监理机构的安全管理人员应该督促乡镇建筑企业配备灭火器材,正确悬挂安全标识,促使其规范施工现场的管理,有效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总之,我国乡镇建筑企业由于实力较弱、基础差,资金严重不足等特点,造成乡镇建筑企业安全管理意识较差,对安全管理不够重视,员工自我防护能力不足,安全事故频发,严重影响乡镇建筑企业的规模化发展。为了使乡镇建筑企业增强竞争力,有必要根据乡镇建筑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从而提高其安全管理水平,并推动乡镇建筑企业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可燃物多,火灾荷载大由于大部分高层均是住宅建筑,其室内的生活用品、家具、电器以及装修材料,大多都是对火敏感的易燃材料和可燃材料。室内易燃、可燃材料的增加使建筑中火灾的负荷也进而增加,这不仅会导致在燃烧中分解出少量二氧化硫、硫化氢等毒气和烟气,还会分解出大量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这些对于人体来说都有非常大的危害。据相关资料表明,有百分之七十五的火灾伤亡人数都是由于其吸入过多的毒性气体而导致死亡的。2.竖向管井多,火灾蔓延快在高层的住宅建筑里一般都设有电缆井、管道井,如果不能做到将其完全分隔开来,在发生火灾时,烟气就会沿着管井进而蔓延直至完全扩散。只要整栋建筑都通过竖向的管井进行上下贯通,就一定会发生“烟囱效应”,进而助长火势的蔓延并扩大,再加上风速和气压的作用力,火势就会更加的猛烈。如果烟气垂直的流动速度是每秒两米至四米,那么在垂直的方向一分钟之内就会蔓延建筑的几十层。3.灭火装备少,扑救难度大对于高层住宅建筑来说,扑救火灾较为困难,其根本原因在于消防员在建筑外部登高的途径比较少,很难接触到火点,不能做到从外部射水进行灭火。当前现有的消防设备已经跟不上快速发展的高层住宅建筑的需要,再加上移动消防装备的射程有限,进而使灭火功效受到影响,这就需要举高消防车来进行灭火,但是举高消防车之后的高度仍距离现有高层的高度有一定差距。所以当前扑救高层住宅建筑的火灾现象,只能使用当前建筑内部的一些消防设施,而在现实中高层建筑的消防设备又存在严重的缺损现象。
二、高层住宅建筑的现实隐患
1.消防设备缺损发生高层建筑的火灾现象,一般其外部的消防很难真正的发挥有效作用,主要是依靠内部的消防设备。但是在实际的生活中,居民对于消防安全不了解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甚至经常会出现一些对于自家的防火门擅自拆改;楼梯间以及前室的常闭式的防火门经常由于损坏或者长期保持展开的状态致使不能密闭;消火栓箱内的栓口、水带、水枪配置不全,灭火器的过期或者丢失;消防水泵由于故障不能正常启动或者一直处于手动状态,以及管网内、屋顶水箱和消防水池无水这些较为突出的安全隐患。2.使用功能改变经举报投诉火灾隐患的事件中发现,部分高层的室内已经被改造成为广告制作、摄影、经营、仓储、小型加工的非居住的场所,这些场所引发了很多问题,比如邻里纠纷、噪声扰民、环境污染、火灾隐患的问题,使得一直被居民群众所举报。3.消防车通道不畅消防扑救面和消防车通道作为一种消防力量是高层住宅建筑第一时间救人和灭火的“安全通道”。伴随居民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以及逐年增加的私家车数量,由于物业管理的不规范,再加上停车位的紧缺,使得出现越来越多私家车私设地锁并且占用消防扑救面、消防车通道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消防车的作业和同行。
三、消防安全对策
1.强化物业服务企业的消防管理首先物业服务企业要时刻牢记一个消防责任的主体意识,对于消防安全的管理人以及消防安全的责任人这两者要明确,确保各项消防安全的管理制度都明确规定,做到自查消防安全、自改火灾隐患、自负事故责任。而对于那些消防设备的维修资金不充足的住宅建筑,尤其是一些比较老式的,这些住宅建筑中的设备都处于严重损坏、年久未修以致瘫痪的状态,已经对于居民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这就要求采取多条腿走路的方法或者由政府出资,对其消防设备进行维修,进而有效避免重大火灾事故的发生。2.严格公安派出所、消防部门的消防监督管理消防部门应该严格的参照国家消防技术的标准,对于那些符合规划许可的高层住宅中的消防设计实行严密的审核,一旦发现消防设计背离规范要求的一概不予审批,并指导和责令其进行修改,同时使用书信的形式告知当地的住建部门,修改后仍不符合要求者一概不允许其继续开工建设,从根本上杜绝一些先天性的火灾隐患。在建筑单位向消防部门进行验收申请时,要提供相关技术的完整资料,接着由消防部门检查建设单位消防设备和设施是否已调试合格以及是否按照施工图进行施工,对于那些检查仍有问题的工程,不能够批准其验收合格。同时公民也作为消防工作的监督者和参与者,所以增加对于消防宣传培训的力度也是非常重要的,大力开展宣传工作,让更多的居民意识到建筑火灾的危险性以及消防设计的必要性,同时掌握疏散逃生和扑救初期火灾的技能以及掌握气、电、火、油最基本的消防常识。在使用传统方式宣传的基础之上,多加使用新兴媒体进行大力宣传,增加其宣传的广度和深度,确保每位居民都能将消防知识了然于心。3.加快政府支持下的消防装备建设一项非常重要且被动的防火措施就是加快高层住宅建筑消防装备的建设,进而原有消防设备的缺失。由于每个地区建设高层住宅的情况都不同,所以首先充分的结合当地的实际要求,接着请求当地政府加大在消防装备的经费这方面的投入,充分地满足高层住宅建筑中的所需设备。同时还要展开相关针对高层住宅建筑中火灾扑救的一些实地的调研和讲座,加强实用性、针对性的训练,研究如何扑救高层住宅建筑的登高施救、火场供水、战斗展开、火情侦查、组织指挥、力量编成,时刻做好打恶仗、打大仗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