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农业机械信息化

农业机械信息化范文

发布时间:2023-12-27 14:49:24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农业机械信息化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农业机械信息化

篇1

二、农业机械管理存在问题

当前,我市农业机械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信息网络服务建设也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由于我市的农业机械信息化起步晚,基层信息化网络人才缺乏,特别是县、乡两级情况更是严重,使得我市农业机械信息化管理工作始终处于起步阶段。其表现的突出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及相关部门认识不到位,政策及资金对农业机械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使得农业机械信息化网络建设发展缓慢,始终不能跟上信息化发展速度,制约了农业机械信息化的发展。

2、信息网络管理队伍不稳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2004《道交法》实施之后,业务量急剧下降,以前靠“收费养人”的方式,不能维持现有的机构运行,特别是在乡镇更是出现线断网破的情况,工资得不到保障,部分年轻技术人员改行,造成人员流失严重。再加上我市农机监理队伍人员长期没有新鲜“血液”补充,年龄偏高,知识层次较低,根本不能满足当前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需要。

3、信息化服务水平低,缺乏研究开拓农机化

信息服务市场,许多信息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一方面农民机手需要的信息不能及时地到农民手中,使得农民盲目投资或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很多科学、先进的生产信息、生产技术,在资料库中沉睡,得不到有效地利用,从而不能更有效地转化成生产力,给农民带来经济效益,如果能够进行信息化管理,将使这种情况得到有效改善。

三、如何实现农业机械信息化管理

农业机械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全方位综合服务和运用平台,其主要涵盖以下几方面内容。

1、门户网站建设

门户网站建设是信息化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改善行业形象和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是实现在线服务和信息互动交流的重要平台。我省已经建成了“河北省农机安全监理信息网”(“”)平台,其内容涵盖“新闻中心”、“政策法规”、安全协会、网络办公、及各地市农机监理子网站等多个子项目的服务平台,成为各地市农机监理部门及农民机手相互沟通和了解农业机械产业政策的有力工具,在重塑河北监理形象、宣传河北监理工作成果、推进全省农机安全监理事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2、农业机械信息化管理,其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内容

(1)监理业务内部信息化管理,主要包括业务报送,业务审批、数据审核、农业机械驾驶员、驾驶证打印等工作。充分利用好现代通讯技术和手段,实现真正意义的“无纸化办公”从而能够达到横向通连、纵向贯通,从而提高农业机械审批办公效率,达到方便机手的目的。

(2)农业机械档案信息化管理农业机械档案信息化管理包括农业机械档案信息化管理、驾驶员档案信息化管理两个方面。档案信息化管理可以促进农机安全监理工作信息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提高农机安全监理机构信息化管理水平。采用传统档案管理方式虽然制式统一,但是报表填制不能统一规范,而且数据量大、查找费时、费力、劳动强度大。如果采用信息化处理,能够使其生产效率提高数倍,节省人力资源,能够有效解决机手查询驾驶违章等信息,达到提示其安全驾驶操作的目的。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篇2

2农机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是农机信息化建设是知识经济、信息经济时代的基本要求。信息技术具有双重性,如果运用得好,就有可能为落后地区的发展提供很好的支撑;反之,落后地区与先进地区的差距将越来越大。目前,互助县农业还处于逐步推进实现基本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阶段,与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较大。互助县农业机械化要实现快速、健康、跨越式发展,必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农机信息化建设,加强在全县乃至全省范围的农机管理、科研、生产、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作业服务等方面的信息交流与合作,这是信息时代的必然要求,也是互助县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信息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二是农机信息化建设是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现代化农业实质上是市场化农业,也是信息化农业。农业生产需要什么样的机械、如何购买、农机新技术和新机具如何推广等都离不开信息。三是农机信息化建设是政府部门转变职能的必然选择。加强农机产前、产中、产后信息指导服务工作,合理有效地组织引导农民走向市场,是农机管理部门面临的一项十分紧迫而必要的任务。

3农机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互助县的农机信息化建设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信息网络服务也进一步展开,但由于互助县的农机信息化工作起步较晚,农机信息化总体水平还比较低,尤其农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发达地区及省内其他行业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同时,信息交流方式落后,传递速度缓慢。农机信息体系建设还只是处于起步阶段,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对农机化信息体系建设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信息工作没有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二是投入不足,农机化信息网络建设发展缓慢;三是信息网络管理队伍不稳定,人员专业素质较差,不能满足当前信息工作的需要;四是信息服务水平较低,对开拓农机化信息服务市场缺乏研究,许多信息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五是信息采集、处理系统比较落后,信息、传输滞后。新晨

篇3

0引言

在信息化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各类数据潜在的价值已具备充分挖掘的可能,通过搜索、分析、总结等过程,数据产生的价值将不可估量。目前,信息技术已经渗入包括农业机械行业的各个领域,但我国农机水平起步晚,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比较落后。随着以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农业机械的信息化应用也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1大数据背景下农机行业该如何发展

近年来,中央1号文件和国务院相关部委都对我国发展智慧农业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并利用各种经济手段对农业机械的研发、购买等进行补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信息已经和能源、材料等共同成为驱动国家发展的三大战略资源。信息技术已经成了各个传统行业发展的驱动剂。如,运用大数据分析可以有效地解决农业机械安全监管环节的漏洞,可以及时发现哪些农业机械不按时年检、逃检等问题。还可以利用大数据的分析功能,让传统的农业机械设备具备定位、测量、计算、管理、自动调度等功能,使得农业机械使用和管理更加科学和规范。

2大数据在农机方面的应用前景

2.1开展数据的收集和优化控制

我们可以开发专门的系统,利用遥感、传感等技术手段,采集农业地理、土壤、气候等各个方面的信息,并运用大数据技术,通过归类、分析等实现数据的共享和应用。再将这些数据作为农业机械操作的决策依据,帮助实现精准的农业种植和养殖。如,可以根据土地的肥力等因素,进行变量播种、变量施肥、变量喷灌等,大大减少了农业资源的浪费,节约了成本。也可以用数据分析的结果为农业机械的操作提供决策。以收割作业为例,运用信息技术,不需要人工对作业的场地进行测量,只需通过GPS的定位就可以得出农业机械的运动轨迹,把经纬度进行计算,在大数据分析技术的支持下,对参与收割作业的机械的行驶速度、割台、脱粒等零部件的参数进行动态优化配置,从而降低收割物的掉籽率、机械故障率。还可以对收割作业的仓库进行监控测量,不仅可以精确计算出收割地的产量,还可以有效评估农业机械操作员的效率。

2.2对大规模机械作业提供调度决策

信息化技术可以对各类农业机械进行定位、导航和联动调度,大大提升了农业机械作业的自动化水平和智能化水平。在大规模的农业机械系统作业时,如果没有借助信息技术,管理者很难对作业的情况进行全面的掌握,很容易造成农业机械的闲置或冲突,从而造成资源的浪费,影响协同效率。如果借助发达的信息技术,管理者可以实时掌握各个农业机械的工作情况,通过专门的软件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加工,根据作业场景的模板给出决策数据,帮助管理员对参与作业的机械进行合理的调配。另外,通过对历史数据的管理,可以对各个参与作业的机械进行评估,为提高作业效率,减少空驶率提供帮助。

3加快农业机械信息化应用的建议

3.1为农业机械信息化制定行业标准

为了加快信息化技术在农业机械上的应用,国家有关部门一定要结合实际,为行业量身定做产业链标准,如统一数据格式、编写数据接口规范等。通过引入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将农业机械的作业信息与农业地理信息、气候信息、土壤信息等有机结合起来。同时,为了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还要开发一个便捷、直观、数据可管理的农业机械化管理系统,并引入虚拟管理技术,让管理系统具备智能化、网络化,对农业机械化的应用实施集中化管理。

3.2加大人才队伍的建设

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建设必须将农业机械化和信息技术有机结合,必须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要进一步加大科研院所对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新装备的研发力度,多给一下政策性引导。大力发展农业高等院校中农业信息类和农业机械相关学科建设和专业高层次人才的的培养,要支持和鼓励产学研联合技术研发,从实际生产中的难点出发,有针对性地开展科研攻关,突破瓶颈解决问题。同时,也要加强现有农业机械化设备操作人员的水平,安排一些专题培训,提高他们知识水平和操作能力。

3.3加大对农业机械智能化产品研发的政策支持

要重视农业机械化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加快国内信息化农业机械生产企业和相关农业化机械产品的供给能力。要大力建设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基地,多引导和鼓励相关行业国内外龙头企业入驻,对产业链中的电子控制单元、数据采集器、数据传感器、B/S平台、3S技术(GPS、CIS、RS)等关键技术的研发给予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促进行业的技术革新。同时,也要加大对农业企业购买智能化农业机械和大型、高端农业机械化装备的补贴力度,进一步优化农业机械的结构,提高生产效率。

参考文献

[1]孙忠富.大数据在智慧农业中研究与应用展望[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3,15(6):63-71.

篇4

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社会的进步提供了良好的契机,而农业作为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得到了极高的重视度,世界农业机械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尤其是在电子信息的促进下工作效率得以显著提升,在增加产量的同时降低人工输出,文章简要阐述了现阶世界农业机械应用电子信息化的实际效能,并阐述了其未来发展趋势。

一、 EGU与CAN技术联用

从目前情况分析,拖拉机是世界范围内应用较广的农机设备,同时也是具有代表性的设备之一,在诞生之初主要是以手扶式为主,而随之电子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现阶段主要是以自动行走式为主,由此可以看到农业机械设备的巨大变革。而针对自动行走式设备来说,在具体应用过程中主要是依靠电子信息技术,比如ECU,即电子控制单元,CAN总线等等,1台大型拖拉机,一般来说安设多个标准ECU,这个装置本身具有良好的性能,不仅可以进行信息的处理,而且还同时兼具控制功能,属于智能化终端设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主要是为农业机械量身定做,根据他们作业环境而设计的,这种微型计算机设备帮助农业机械实现新的跨越,在该装置上面,不仅具有统一标准接口,而且还兼具CAN总线技术,还有相应的通信协议。例如:以德国某农业机械而言,他们自主研发的拖拉机配备比较先进的技术信息,分别是ECU、CAN,而上述技术伴随科技的不断进步正在日益完善,并且这类农业机械已经的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大力推广,尤其是欧洲国家反响较好。该设备大部分部件上面,均已经设置ECU设备,而且是自带标准的I/O接口,将之和CAN总线进行有效的连接,就能够实现通信与控制。

二、 机群调度管理的实际应用

针对欧洲发_国家来说,很大程度上农场管理已经进行信息化时代,办公室里面存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主要是借助移动作业机械,构建无线通信,这从某种程度来说可以加快农业机械信息化进程,快速传递信息内容。针对DIN9684-5而言,不仅对无线通信协议施以明确规定,而且还在接口标准层面予以明确规定。农场计算机装备具有自身的优势性能,不仅可以自由调配作业数据,而且还能存储作业数据,这其中离不开智能终端的作用性,与此同时,还为农场管理人提供极大的便利,他们能够依据作业安排,提供相应的决策依据。除此之外,农场计算机控制系统,其功能正在不断完善,不仅具有专家知识库,而且能够提供管理决策系统,能够对作业机械信息予以有效的存储,并且进行有效的处理,从而拟定科学有效农田作业方案,实施有效导航作业计划,而这些决策内容则可以依据无线通信快递,传送至机械智能化终端,实施作业方案。一旦农业机械出现故障,故障信息就会通过相应的设备,即无线通信,到达农场计算机设备,而系统之中存储很多故障的类型,这主要是依托故障数据库,从中汲取丰富的资源,由此就能够对故障进行有效的诊断分析,然后根据分析提供合理的解决故障方案。从中我们能够看到,欧洲发达国家在科技经济的推动下,农业机械设备已经日渐成熟,尤其是在电子信息化的发展上更为纯熟,针对农业机械化作业,基本上可以实现远程管理,从而提升机械化的实用效能,达到最佳的运行效果。从整体角度分析,世界农业机械电子信息化的工程已经成为未来的主导趋势,未来必将取代传统农业机械作业,实现良好的远程管理效果,而我国在这方面的发展还远远落后于其它国家,因而必须要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及设备,取得优异的成绩。

结语:

总体来说,世界农业机械电子信息化已经是未来发展的主流趋势,必将能够引起农业上的革命,达到事半功倍的运用效果,提升农业产量与效率,并且能够最大限度改善机械自动化管理效能。文章中具体阐述了当前世界农业机械电子信息化工程具体应用情况,并提出优化的改进措施。

篇5

一、农机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农机信息化建设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信息网络服务也进一步展开,但由于我国的农机信息化工作起步较晚,农机信息化总体水平还比较低,尤其农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发达国家及国内其他行业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同时信息交流方式落后,传递速度缓慢。农机信息体系建设还只是处于起步阶段,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信息服务水平较低,对开拓农机化信息服务市场缺乏研究,许多信息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五是信息采集、处理系统比较落后,信息、传输滞后。

2.投入不足,农机化信息网络建设发展缓慢。

3.思想认识不到位,部分农机管理部门对农机化信息体系建设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信息工作没有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二、农机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1.加强对信息的采集、加工和工作,在信息的实效性、有效性上力求有所突破。为提高信息质量,要形成集信息采集、加工、于一体的信息化服务体系。信息的采集是农机信息网络体系建设的基础,如何及时收集最基层、最真实的原始信息,并整理、加工为有用的信息加以利用,是农机信息网络体系建设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我国的实际情况是:各基层农机部门办公设备落后,信息人才缺乏,与农机用户、市场及厂家联系不够紧密,不能及时了解基层农机动向,没有一定的信息交流途径,从而造成信息流失。在这种情况下,建立一个完善的信息采集体系,是当前农机信息网络建设的当务之急。因此应完善信息上报制度,加强农机管理部门和农机用户、生产者的联系,及时了解基层群众对农机工作的信息反馈,同时与国内外农机部门建立广泛的联系,及时了解最新的农机科技信息和农机发展动态。农机信息的加工是连接信息采集和的中枢,起着关键性的桥梁纽带作用,信息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取决于农机化信息处理质量的高低,因此,应充分利用网络通信、多媒体、虚拟技术、gps等信息技术手段,科学规划、合理配置信息资源。信息的是农机信息网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速快捷的信息系统是信息价值得以充分利用的保障,信息只有及时有效地传递到农机用户和生产经营者手中,才能发挥其实效性,让农机用户和生产经营者从中得到实惠。

2.深化认识,加强领导。加快农机信息化建设决不是简单地把传统管理事物搬上计算机网络,而是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政府工作流程的整合与优化重组,打破空间与部门分隔的限制,切实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因此,在农机信息化建设中要统一认识,工作到位,加大扶持力度,全力支持信息化建设,并大力推广研究开发出来的成果,使之应用于生产,变成现实生产力。通过产业信息化、管理现代化、决策科学化、经营集约化推进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政府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加强管理、营造机制的作用,为不断优化农机结构,适应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需要,向产前、产中、产后环节延伸,提供详实信息。

篇6

中图分类号:S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7-0215-01

1 电子信息技术的概念

电子信息技术是研究信息产生、采集、存储、变换、传递、处理过程及广泛利用的新兴科技领域。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主要是通过计算机的软件、硬件、应用程序的开发、通讯和网络等技术形式实现的。随着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与发展,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在不断扩大,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生产、工作和生活的方式,农业生产也不例外。电子信息技术作为全球发展最快的现代科技之一,将其应用在农业机械等领域,将会在很大程度上优化农业信息资源的处理和应用效率与流程,更好的指导现代农业的生产与销售,对促进我国农业的信息化、现代化将会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2 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2.1 对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领域的应用不够重视

目前,虽然很多组织和人员已经认识到了电子信息技术对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和意义,但是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农业网站建设、农业气象预报等领域,对于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领域的应用还不够重视,缺乏细致、深入的研究,使得电子信息技术对我国现代农业的促进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出来,形成了我国目前与发达国家之间在农业机械信息化方面的较大差距,这已经成为目前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

2.2 对农业机械信息化的研究和投入相对不足

电子信息技术属于高新技术,尤其是在农业机械领域的应用,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实验设备作保障,并配备大量研究型和技术型的高素质人才。从目前看来,我国目前在该方面的投入还是远远不够的,也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业机械信息化的研究范围和研究深度。

2.3 技术研究与实际应用相脱节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机械的信息化水平低、技术更新缓慢、实用性不强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业机械的生产效率和综合职能的发挥。具体说来,这与相关技术研究与农业机械的实际应用相脱节有很大的关系。例如,很多农业机械只适合在我国的平原地区使用,而对于丘陵或山地地区农业机械的信息技术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不利于在更大范围上对农民和农业问题的指导。

3 农业机械电子化和信息化工程的应用

3.1 拖拉机与农业机械内部的电子装备技术

拖拉机与自走式农业机械电子化正向网络化、智能化、分布式控制技术方向发展。大型拖拉机和复杂农业机械已装置了若干个标准的电子控制单元(ECU),实际上已是一个带有独立处理信息与控制功能的计算机智能控制终端,是针对农业机械使用环境专门设计的通用微型作业计算机,并具有统一标准设计的接口,采用了控制局域网络(简称CAN)技术及其网络通信协议。电子装备技术已在欧洲大中型农业机械的内部电子监视与控制系统中应用。机器的若干重要部件采用了独立的带微处理器的电子控制单元,由设置于驾驶室带液晶显示的用户总线虚拟仪器终端控制器,进行作业工况的显示和输入控制指令。机组上所有独立的电子控制设备,均具有标准的输入/输出接口,挂接到标准总线上按规定协议进行通信和控制。CAN总线上还留有插接端口,可与外部计算机连接,对总线系统设备进行诊断或实施系统扩展。农业机械机组的电子控制单元,正在由早期的专用控制器设计向通用控制器方向发展。这样,一个标准的电子控制单元可用于不同类型的农机部件和不同厂商的产品配套使用。

3.2 拖拉机与农业机械间的总线通信技术

拖拉机和各种农业机械上所应用的智能化电子控制单元的发展,使其接口的通用化、标准化设计变得日益重要。通常都是在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的驾驶室内,安装可以和不同机型配套的通用型智能显示终端。采用双绞线或光纤电缆构筑机组内的“信息高速公路”(即数据通信链路),是基于CAN总线技术的串行总线结构。各种机器部件或不同形式的农业机器电子控制单元被设计成具有与总线挂接的标准接口,包括硬件芯片和可编程软件,使得机组上各个相对独立的ECU间均可与中央控制器及显示单元交换信息,接受控制指令,也可在各个农机具或部件的ECU之间传输和交换数据信息,实现拖拉机与农机具间、农机具相互间和拖拉机中央控制器与农场计算机之间的串行通信。为了使农机具上的电子系统具有通用性、兼容性,建立通用的总线通信设计标准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可使农户在国际市场上选购不同厂商的机器时,便于拖拉机与各种农业机械的ECU间的配套连接。

对制造商来说,通用标准的建立,使其仅需关注ECU用户一侧与机器控制相关的设计或建立其闭环控制系统,而不需要去深入了解ECU与其他设备之间接口,只要将其插接到总线标准插座上即可,在总线上的数据信息交换仅以双向开环方式进行。设计农业机械的专用总线接口、通信协议、开发生产集成物理特性和软件协议的硬件电路,需要具有高集成度的IC芯片(嵌入式微控制器)。为此,CAN协议被选用作为农业机械应用的总线标准协议的基础。它是德国BOSCH公司开发用于汽车的总线通信协议标准,工作方式与农业机械上的网络拓扑结构十分相似,支持CAN协议的接口通信芯片已可由世界各地IC供应商提供。1986年,德国首先提出了基本CAN2.0版本的农业机械总线标准(DIN9684),并从1993年起被欧洲各国的农业机械制造厂家普遍采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DIN9684为基础,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在加速制定基于CAN2.0B版本基础上的国际标准,可望在近两年内完成。

3.3 人机接口技术

拖拉机和农业机械在作业中,都需要人来操纵和控制。传统驾驶室中的仪表盘正迅速由电子监视仪表取代,并逐步由单一参数显示方式向智能化信息显示终端过渡,从而大大改善了人机交互界面。这种智能化显示终端实际上就是一台带液晶显示屏的计算机。它代表了当今仪器与控制装置发展的主流方向,又常被称为虚拟化仪器显示终端。它可在屏幕上按操作者的需求,通过屏幕任意选择显示机组中不同部分的终端信息,调用数据库信息,显示数据、图形、语音等多媒体信息;并可将数据信息动态存入类似信用卡尺寸大小的高密度智能化数据存储卡,将田间记录的数据信息通过智能卡带回办公室,由计算机应用高级软件进行处理;也可以将管理者的决策和操作指令通过智能卡传送到拖拉机上的智能控制终端,自动控制农机的操作。

3.4 机群调度与管理决策支持技术

篇7

连云港市的农业机械信息网络建设情况:我市于2004年创建了连云港农业机械化信息网站,通过近几年的努力,网站己建为集集资料性、动态性、公务性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信息网络,其中包括了新闻中心、政务公开、管理服务、政策法规、科技质量、推广培训、安全监理、市场信息等一系列栏目。网站的建立为我市、县农机管理部门和广大的农民机手提供了及时的信息服务,进一步推动农机化工作。为了提高农机化信息交流及传播频率,我市建立了以电子邮件为媒介的信息快速传递系统,大大提高了我市的农机化信息传递速度。目前我市四县四区的农机部门都配备了电脑、打印和传真系统,大大提高了信息处理和信息交流速度。现在已建成了覆盖全市的农业(农机)系统广域网,包括50个余乡镇的农办、农技站等涉农部门,联网计算机200余台。通过设立农机信息服务机构培养了一批农机信息化科技人才,建立了一支农机信息服务队伍,促进了我省效益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

二、农业机械化信息网络建设存在的问题

1.认识不到位、资金投入不足

各地对农业机械化信息网络建设的认识不是很到位,只求面上过去就可以,认为市、县级有台电脑可以发发邮件即可,办网站的事就以后再说,乡级农机部门配不配电脑看条件而定,很多乡级农机部门的电脑也只是领导办公室的一种装饰品,也没上网,也不能真正发挥其的作用。而且在农业机械化信息网络建设上各级投入的资金严重不足,乡级农机部门本身的工资有的都没着落,就更谈不上信息网络建设的专项资金,很多乡农机部门都是借助其它项目资金来配备电脑的。

2.人员素质低、信息渠道不通

各级农机部门一般都没配备专业的电脑信息人员,因而从事农机化信息的工作人员素质都偏低,特别是有一些乡级农机部门连一般的邮件收发都无法完成。由于各级信息员队伍参差不齐,造成信息的采集、传递不畅,致使信息不能及时在网上,的有的信息质量也不高。

三、农业机械化信息网络建设工作的几点建议

1.进一步提高认识、多渠道筹集资金

21世纪,是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也是信息高度膨胀的时代。一个行业对信息的获取、处理能力,将影响该行业的生存与发展。我们建设农业机械化信息网络体系,目的就是要把握时代脉搏,更好地利用信息,从而促进农机事业的发展。因此,我们要解放思想、改变观念、充分认识信息工:作的重要性,对农机化信息;工作,要思想认识到位,领导力量到位,机构人员到位,资金投入到位,组织协调到位。坚持创新与求实相结合,依靠和联合相关力量,充分提高对信息化工作和认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

首先必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农机化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工作,工作领域新、工作难度大,必须有组织、有步骤地推进。其次必须切实加强技术指导。由市农机局信息中心对整个农机化信息网络建设提出统计的技术指导意见,制定统一、开放的网络技术标准,重点是操作系统,数据库和应用软件的标准。以利于在全市形成一种集中分布式的管理模式,便于市农机局信息中枢能够有效调控,地方各个网站及使用终端能够灵活地分散运行,实现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最后要多渠道筹集资金。利用现有通讯、办公设备进行改造,采取部分信息的有偿服务等方法筹措资金。

2.加强农机信息化建设

加强建设,推动农机信息化进程。任何体系的正常运转,离不开支持它的软、硬件设施。所谓软件,是指人力资源。农机信息化建设,人才是关键。针对当前农机系统信息化人才匮乏的现状,要采取引进的方式,加强各种类型、各种层次的信息人才队伍建设,强化人力资源开发,以满足农机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同时应加强对现有农机化信息工作人员的培训,以适应农机化管理工作的需要,从而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快速、便捷、实用、互联的优势,为农机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提供高质量、高标准的信息,逐步形成横向相连、纵向贯通、综合性强的农机化信息系统。所谓硬件,就是尽快建立和完善自上而下的农机信息网络体系,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形成多元化投资机制。信息技术的应用将有力地推动农机经营管理方式和企业组织方式的变革,但信息化是一项综合的社会公益事业,而农机又是个弱质性行业,因此,在加大政府投资力度的同时,迫切需要各个部门的通力支持与合作,形成政府“搭台”,多方响应“唱戏”的格局,以加快农机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3.加强信息网络管理

篇8

1 农业机械化新机具新技术发展的现状分析

1.1 农业机械化新机具新技术发展的现状

目前,农业机械化新机具新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农业生产当中,农机装备的结构也在不断的调整与优化,已由起初的单一性向多样化方向转移。另外,农业机械化新技术得到了推广,而且推广应用面积也在逐年的扩大。新的农业机械化技术项目在不断的推进当中为加快农业机械化的步伐,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农业机械化和农艺技术相结合,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而且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的增产及增收。

1.2 目前应用的农业机械化新机具新技术

当前,在多种农作物的种植及收获过程中应用到农业机械化新机具新技术。比如,在水稻的生产中,耕整机械的应用很好的解决了水田精细平整的问题,用水田激光平地机平底,不仅可以节约用水,而且还能够增加水稻的产量。水稻播种中用到了水稻精量穴直播技术,有效的节约用水并可以防止倒伏问题。水稻育秧中运用到了联合播种机,一次性完成翻土、播种、覆土及淋水等工序。稻谷的收获及干燥也运用了相应的机械及烘干设备,大大减少了损失,提高了稻米的品质。除了水稻之外,南方的油菜、甘蔗等作物的耕种及收获也普遍用到了机械化设备及新技术,提高了生产效率。而北方的小麦和玉米,从翻耕,到播种,都已经大面积的在使用机械化设备,收获过程当中采用机械化设备收获,并完成秸秆还田。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有效的提高了土壤的肥力,节约了资源。另外,蔬菜和水果的种植过程中,也运用到新的播种、施药及检测、加工机械等技术,有效的提升了劳动生产率。由此可见,农业机械化新机具新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各种农作物的生产过程当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 农业机械化新机具新技术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分析

2.1 农业机械化新机具新技术发展中面临问题分析

目前在农业机械化新机具新技术的发展及应用过程中,还面临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农业机械化新机具新技术的整体水平还有待提高,农业机械化的保障能力远远达不到当前农业生产规模及农民的需要,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我国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在农业技术带动我国经济发展方面还需要不断探索。

2.2 导致农业机械化新机具新技术发展中面临问题的原因分析

导致农业机械化新机具新技术发展中国面临诸多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存在技术障碍,技术投入力度不足,高科技人才相对缺乏,不能够满足农业发展中技术突破的需求;第二,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存在区域及农作物差异,即南方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农机及农业技术利用率高,而北方的相对较低;第三,农业机械化新机具新技术推广缺少财政支持,农民的购买力不足,导致使用率偏低;第四,农业机械化新机具新技术的发展缺少制度及政策的支持,影响了其发展。

3 推动农业机械化新机具新技术发展的措施探讨

3.1 加强理念的更新与推广

加强农业机械化新机具发展理念的更新与推广是推动其发展的重要前提。首先,要强化创新意识及发展意识,将农业机械化新机具新技术的发展与农业发展的实际需求相结合,不断完善农业机械化生产设备及技术手段;其次,加强对农民机械化设备及技术应用理念的推广,引导农民自愿使用新的设备及技术;再者,整合农业机械化新机具新技术推广的资源,以节约资源、提高效率为导向,创新推广理念,促使农机推广能够顺利得到响应,保障农业机械化新机具新技术的应用效率。

3.2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是保障农业机械化新机具新技术发展的重要基础。首先,要积极争取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政策支持,为农机推广及发展争取良好的政策环境,促进农业机械化新机具新技术的发展及推广;其次,争取财政支持,为农业机械化新机具新技术的发展提供足够的科研资金及推广经费,保障农机推广及新机具新技术发展能够正常的运转;再者,积极争取农业机械化创新示范项目及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支持,推进农业生产中薄弱生产环节的机械化发展,加强农、林、牧、副、渔等相关部门的协作配合,以推进农村各产业机械化发展的同步进行。

3.3 强化推广队伍的建设

强化推广队伍建设是促进农业机械化新机具新技术发展的重要保障,农机新机具及新技术的发展有赖于应用过程中的不断创新与实践,农业机械化设备及技术的使用需要专业的推广人员加以推广。落实各级农机推广人员的“三定”工作,将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专业人才补充到推广队伍当中,并加强对推广人员的培训及培养,促使推广人员能够良好的掌握农机化新技术及新机具的使用方法,不断增强其业务能力及素质水平,为农业机械化新机具新技术推广工作的良好开展奠定基础。

3.4 加强推广方式的创新

农业机械化推广是促进农业机械化新机具新技术发展及应用的重要推动力,而合理的推广方式是促进农业机械化推广良好效果的保障。建立完善的农业机械化专业合作社,培育农业机械化应用大户及示范户,将农业机械化新技术的推广与农业机械化合作社、农机示范户结合起来。通过影响来发展新型的农业机械化设备及技术,以发挥农机推广的实际效果,促进新机具新设备的不断发展及创新。

3.5 建立完善的制度及示范化基地

首先,建立完善的农业机械化发展及推广制度,确保农业机械化发展有制度的保障,并且在推广过程中能够有章可循,从而有效的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其次,建立农业机械化新机具新技术使用示范化基地,通过有效的对比来突出农业机械化应用的效果,以促进农业机械化的推广,扩大使用范围,进而带动农业机械化新机具新技术的发展。

3.6 加强技术培训及科研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技术培训及科研人才队伍建设是促进农业机械化新机具新技术发展的必要措施。任何一项设备及技术的发明都离不开科研人员,农业机械化设备及技术的发展与创新同样需要科研人才的支持。因此,加大对相关专业高校的扶持力度,不断培养专业化的农业机械科研人才;另外,还要对现有的从事农业机械化设备及技术研究的相关人员进行阶段性的培训,促使科研人员能够保持知识的更新,从而为新机具新技术的研发积蓄更多的力量。

4 结束语

篇9

2平台设计原则

以“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平台、科学布局、资源共享”为平台设计原则,以“为农机行业提供科学、高质量综合决策信息服务”为目标,建设一个资源开放、机制创新、社会参与、创新主体受益、实效显著的农业机械标准化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打破“信息孤岛”,实现农业机械行业各类信息互联互通,促进农机行业标准化信息资源在广东省范围内的共享共建,为农机行业提供及时、高效的数据信息支撑服务。

1)安全性原则。

按照相关规范要求,从网络安全和应用安全两个层面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对系统中的用户权限和角色进行合理规定和划分,对用户身份进行有效审核,对用户行为、基本信息单元的存取进行严格监控和审计。由于系统网络可与Internet对接,因此使用防火墙、防入侵等先进的安全保证技术,切实保证政府网络不受入侵,从而保证工作信息和数据的安全。

2)实用性原则。

考虑到不同文化层次人员的不同需要与使用习惯,将系统设计得简单、实用,让不同用户均可方便使用。

3)先进性原则。

综合利用计算机领域、通信领域、网络领域、信息处理领域的最先进的技术,博采众家之长,在深入地分析和广泛的调查基础之上确定平台建设方案。

4)可扩展性原则。

考虑到信息系统建设是一项长期工作,平台设计之初就遵守可扩充性原则,允许用户根据需要简单扩展系统应用。

5)开放性原则。

平台遵循软构件化设计原则,各部分采用标准的规范接口,支持不同部件之间灵活沟通与联系。在统一的安全控制下,实现信息数据的灵活集成和充分共享。

6)稳定性原则。

为了确保各种信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完整性,平台在硬件系统、操作系统、开发软件、数据库、应用软件、网络设备等各个环节均保证每个组件乃至整个分系统的稳定性,并在系统集成时严格遵守质量保证体系要求,使系统整体稳定性得到保障。

7)可恢复性原则。

平台设置了可恢复功能,防止因频繁或错误操作给数据资源甚至整个信息系统带来的损害。即使是造成信息不完整、数据资源丢失或整个信息系统崩溃这种毁灭性损害,也能完全恢复。

8)可管理性原则。

农业机械标准化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一旦投入运行就涉及管理,即用各种手段来对系统进行监控,减少故障发生率,并形成行之有效的恢复手段,使系统的性能达到最优,从而减少系统维护的费用,保证用户能安全、可靠、正常使用系统服务。

9)事务性原则。

系统可实现事务控制,保证数据的一致性。支持将多个数据源更新纳入同一事务中,保证一系列更新操作的事务性,做到所有更新成功或所有更新失败,避免更新导致的数据不一致。

10)人性化原则。

人机界面和交互方式设计充分考虑不同用户的使用习惯和文化差异,是系统能否成功实施与推动运行的关键。

3平台技术架构

3.1总体设计

为了建成开放、标准统一、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农业机械标准化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本文采用先进的B/S(浏览器/服务器)体系结构,内置全面而强大的功能模块,实现完整的架构设计。平台在设计上采用面向对象分析和组件式开发方法,平台架构包括基础层、数据服务层、应用支撑层、应用服务层和表现层五个层次、各层次功能。

3.2技术架构

J2EE是一个基于Java语言的服务器端应用结构,支持平立、可移植、多用户、安全和标准的企业级应用,为搭建具有可伸缩性、灵活性、易维护性的应用系统提供了良好的机制。J2EE技术为用户提供一种可创建广泛兼容的企业解决方案而无需进行复杂编程的平台,可大大提高系统的易用性、扩展性、安全性和稳定性。利用这一优势可以方便地开发出高质量的、适合企业使用的应用程序,还可极大地减少产品研发上市时间、成本和风险。因此,本平台系统的技术架构采用基于J2EE分布式组件技术的多层应用体系结构,支持INTERNET,在基于J2EE分布式组件技术的多层应用体系结构基础上强调应用组件化。通过技术平台化和应用组件化,实现生产工厂化。采用在J2EE架构下开发,可以跨平台运行,并通过XML技术提供可跨平台交换和移植的业务数据。

4关键技术问题

平台建设需要对平台组成的五项关键要素分别进行系统分析和具体的技术攻关,包括信息资源生成模式、信息资源组织模式、信息资源存储模式、信息资源服务模式和信息资源统一管理模式。

4.1信息资源生成模式

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其一是对原有传统文献资料进行数字化加工和转化,其二是开发建设新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并对两者进行科学的整合、重组、分类、组织,形成新的数字化资源体系。数字化信息的生成技术包括键盘输入技术及非键盘输入技术。非键盘输入采用手写识别技术、印刷文稿扫描与识别技术、语音识别技术等,所生成的数字化信息符合国际上普遍采用并相对开放的标准。例如最终的生成数据格式采用以下的国际标准。

4.2信息资源组织模式

将处于无序状态的特定信息,按照一定的标准和方法,使其成为有序状态的过程,便于人们利用信息和有效地传递信息。网络环境下的数字信息资源组织方法从语法、语义和语用三个方面进行选择。语法组织方法是语义组织方法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语用组织方法是从用户检索角度去分析信息资源的组织方式,语义组织方法是对网络环境下数字信息资源内容的揭示。本平台选择分类法、主题法和元数据法用于语义分析。

4.3信息资源存储模式

信息资源存储可分为物理存储和逻辑存储模式两种。传统的以服务器为中心的物理存储模式已难以满足数字信息爆炸式发展速度。本文采用网络附加存储技术(NAS)实现数字信息的快速存取和集中管理。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信息资源经过数字化处理后,以多媒体数据库(MDB)的逻辑结构实现存储,并用多媒体数据库管理系统(MDBMS)实现管理。在网络环境下根据存储信息特点,本文采用MDBMS实现技术中的三种:扩充关系数据库技术、面向对象的多媒体数据库技术及超文本/超媒体数据库技术,实现数字信息资源的逻辑存储标准模式。其中,扩充关系数据库技术主要用于描述文本信息,她在传统关系型数据库系统(RDBMS)的基础上引入新的数据类型,以描述图像、动画、视频、声音等多种多媒体信息,克服了RDBMS只能描述字符和数字等符号信息的缺点。面向对象的多媒体数据库技术从多媒体的数据模型入手,采用面向对象中对象、方法,属性、对象类的层次结构和继承特点来描述多媒体的数据模型。超文本/超媒体数据库技术采用非线性技术组织和表示块状信息,解决了如何用结点和链接来组织和表达多媒体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如何实现超媒体的同步和协调等。

4.4信息资源服务模式

网络环境下数字信息资源的基本服务模式采用:用户通过统一检索界面发出不同的服务请求,经过系统分析后发送给服务器中不同的检索策略;服务器根据检索策略在数字信息资源库中找到命中的信息返回给用户;用户在利用命中信息之后会产生新的信息,新信息通过反馈机制收入至数字信息资源库中。

1)浏览检索服务:

建设方便实用的信息机构主页,面向各类网络用户提供开放式服务。利用主页提供的分类栏目,可浏览、查找和下载相关信息;利用全文检索系统,对各类信息机构所有的数据库进行全文检索和下载。

2)个性化服务:

根据用户请求,工作人员利用网上丰富的专题性、学科性信息资源,用信息推送技术直接将信息送至用户桌面。

3)集成化服务:

针对用户需求,将各种载体上的信息进行集成,使之有序化、浓缩化、精细化、专题化、知识化,重组成新的信息资源体系,利用网络或光盘方式提供给用户。

4)信息增值服务:

根据用户提出的请求,搜集本单位和网络上的信息资源,经过综合分析研究和加工处理后,形成信息产品,包括光盘产品、专题信息研究分析报告、定题信息资源库等,实行有偿服务。

5)参考咨询服务:

在网上建立虚拟参考咨询组,及时解答用户提出的有关网络利用、网络资源分布、信息服务、信息检索等方面的提问;开辟参考咨询服务专栏,将最常见的问题和解答编制成文献存入主页,使用户自由访问。

4.5信息资源统一管理模式

采用统一的系统维护管理模式,见图5。广东省农业厅农业机械化管理办公室作为监督机构,统一制定全省农业机械信息资源建设规范。各地区建立地区管理机构,负责管理各地区下属的图书系统、信息系统、档案系统和各类商业信息组织(如ICP、数据库开发商)的信息资源建设等。

篇10

中图分类号:S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6)14-3782-05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6.14.061

Abstract: In the strong support of national agricultural machinery purchase subsidy and other preferential policies, Xinjiang corps’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level was enhanced rapidly. Th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of the gross GDP value and agricultural machinery total power showed that,R2 was up to 0.980 76,with higher model fitting degree. The fit diagram through the OriginPro8.0 data statistics software showed that, the corps’ gross GDP value fluctuated up and down around the line, which indicated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total power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the gross GDP value of the total corps was increased also year by year.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relationships between agricultural machinery and gross GDP value in Xinjiang corps showed that,the realization of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stimulated the development of corps’ relative industrial chains,with good soci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Based o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the corps’ economy and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have interdependence and mutual development. Under the overall strategy of western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conomy,the corps’ agricultural machinery industry should grasp the opportunity and integrate into the global agricultural machinery market,to develop and strengthen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nd the market competition.

Key words: Xinjiang corps;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regression model; economic development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产业[1]。在任何意识形态与经济体制下,农业自始至终都是一个国家的基础产业、战略产业、民生产业和安全产业。因此,中国始终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随之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农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为农业与农机产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加之近年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农业加速实现机械化,农机需求量也随之大幅增加,中国农业机械制造业进入到了重要的历史发展时期。

1 农业机械化

农业机械化对促进农业生产[2]、增加农民收入有着重要意义,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最具活力的因素。许多提高农业生产力、节能增效、保护环境等先进技术[3]离开了农业机械化就无法实现。要实现团场城镇化,改变农业人口占大比例的传统生产方式,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实现由传统手工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就必须依靠农业机械化。

新疆地处祖国西北边陲,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自然资源,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8个国家接壤,战略位置极为重要。同时,新疆又是多民族聚集地区,农业是新疆的基础性产业,农业机械化是新疆农业经济的显著性标志[4],是兵团经济持续发展、社会稳定的有力保障。

2 新疆兵团农业机械化与社会发展

2.1 新疆兵团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新疆地域辽阔,可耕作土地表面平整且面积较大,非常适合实施机械化作业,有着广阔的农机市场,农业机械需求量较大,发展潜力很大。但由于各地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自然条件、经济技术条件差异很大,区域发展不平衡性较为突出,北疆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而南疆发展则较为滞后。

近年来,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等优惠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新疆兵团农机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兵团农业机械总动力从2007年的303.53×104 kW增加到2013年的458.72×104 kW[5](图1),2013年兵团主要农牧团场农业机械配备情况见表1。农业机械化发展进入到高级阶段,机械化生产方式已占农业生产的主导地位,农业机械化在团场经济基础中的物质支持作用越来越突出[6],农业实现机械化作业已成为兵团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

2.2 农业机械化增强了兵团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农业生产能力

在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建设中,除了农田水利建设之外,农业机械化同样是一个重要的方面[7]。农作物生产能力的提高一靠优良品种,二靠先进的作业机械。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大幅提高,可以把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获得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同时,农业机械在抗旱排涝、除草灭虫、抵御自然灾害方面也发挥了积极高效的作用,在受灾时期保障了农业不减产、稳产。

2.3 农业机械化加快了农机科学技术进步的速度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标志,从生产力的角度来看,农业机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农业生产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世界农业的发展史同时也是一部农业生产工具的演变史,从原始农业的简单手工劳动工具到工业革命之后机械化农业机具的大量使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使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新世纪以来随着新疆兵团调整农业结构,发展优势农产品,畜牧业和特色林果加工业等项目的实施对农业实现机械化的要求更迫切,因此农业作业机具呈现了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农业科技与机械化相辅相成、共同发展,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科技成果的物质转化,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本身就是科学技术进步的过程。同时,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科技实施的载体,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降低了作业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强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4 农业机械化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机械化秸秆粉碎还田是目前新疆兵团处理农作物秸秆的有效途径,既解决了焚烧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又增加了农田土壤的有机含量。传统的使用铧式犁翻耕、耙土、镇压的旱地耕作技术[8],造成地表土壤细碎,农闲时期表层土壤,极易形成沙尘暴。实施保护性耕作,通过作物秸秆收割残茬覆盖地表,则减轻了风蚀、水蚀,增加了土壤水分含量,改善了团粒结构,增强了表层土壤之间的吸附力,是治理团场农田扬尘的有效举措。国外成功治理沙尘暴的经验表明,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不仅能抑制农田扬尘,减少沙尘暴的发生次数,还可以增强旱区农业的抗旱节水保墒能力。根据美国农业部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保护性耕作可以减少水土流失量的16%~19%。使用高效精准植保机械,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其对大气、土壤和水源的污染。使用新型节水灌溉机械进行喷灌、滴灌可以节约宝贵的水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在兵团实施的秸秆粉碎还田、保护性耕作和节水灌溉等高新技术项目,不仅极大地推动了农业经济发展,还节约了水资源、减少了碳排放量,非常有利于环境保护,促进了兵团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5 农业机械化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业专业化技术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农业机械化是农业实现产业化经营的物质基础,其促进了农副产品生产、运输、加工、贮藏等各个生产环节的高效运行。根据新疆兵团农业产业的结构调整,农业生产正在从产前逐步扩展到产中、产后,从传统的种植业向畜牧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特色林果业等领域拓展。推出新型的农业作业机具,适用于农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标准化作业、专业化生产经营,有利于促进农业经济效益和农产品质量的提高。同时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也带动了农机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如农机作业服务、油料供给、技术培训、维修和销售等行业的蓬勃发展,既促进了经济发展,又增加了兵团的就业机会。

2.6 农业机械化增加了团场职工收入,改善了生活条件

随着近年来人工成本的急剧上涨,农业实现机械化作业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目前团场职工采用机械作业与雇人工作业相比,可以节约一半的开支。而且机械作业减小了损失率,增加了作物产量。机械作业替代人工劳动,使更多的人从事第二、三产业,增加了他们的收入,减轻了劳动强度,改善了生存环境。

3 农业机械化与新疆兵团经济

3.1 农业机械化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从人类早期的原始手工农业到当今的机械化现代农业,劳动生产工具始终都是划分经济时代的重要依据。先进农业机具的大量推广应用,使得自然资源得到更广泛、更有效的利用,农产品的产量和农业附加值随之大幅增加,最终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且农业机械化程度越高,对社会经济的推动力就越大。

统计数据表明,美国与农业相关的人数占就业总人数的30%以上,产值也不低于30%,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部门。美国使用机械化、现代化的生产手段,生产出丰富的农产品支撑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如果农业没有实现机械化作业,美国至少有1/3以上的人从事农业生产,有30%左右的人力是农业劳动力,1/4以上的农产品将会在农业内部消耗,就没有现在发达的农业生产力,就形不成今天这种现代化的经济结构,也不会有美国农业在当今世界农业中的领先地位。

3.2 新疆兵团农业机械化与GDP关系

根据计量经济学的相关理论,GDP与代表农业机械化发展程度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同步协调的,从长期看是相关关系的,即它们的某个线性组合应当是平稳的。通过揭示GDP和农业机械化发展程度的各个参数之间存在的客观量化关系,而把这种关系具体化、数量化,使人们能更深刻地掌握其中的规律,更好地按事物的客观规律办事。

根据世界范围内经济发展的共同规律来看,农业机械化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图2)。随着新疆兵团农业机械总动力的稳步上升,全兵团GDP值和农业生产总值也逐年升高。

2007-2013年新疆兵团GDP总值与农业机械总动力数据见表2[9]。

将表2数据代入OriginPro8.0数据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算,整理所得结果见表3。

根据分析所得结果,建立新疆兵团GDP总值与农业机械总动力线性回归模型如下:Y=-1 643.541 27+0.382 63X。其中Y代表兵团GDP总值,X代表农业机械总动力。回归方程中的R2高达0.980 79,说明兵团GDP总值与农业机械总动力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线性相关关系,模型拟合优度较高[10]。回归方程揭示了兵团GDP总值与农业机械总动力的这种量化关系,即在现阶段农业机械总动力增加1千万kW,兵团GDP总值将增加0.382 63亿元。全兵团农业机械总动力的持续增加使得兵团GDP总值也相应大幅提高。

从OriginPro8.0数据统计软件所得拟合图(图3)看出,兵团GDP总值围绕着直线上下起伏波动,说明随着农业机械总动力的稳步上升,全兵团GDP总值也在逐年增加。

3.3 农业机械化带动新疆兵团相关产业链发展

农业机械化除了有提高农业生产劳动效率的直接经济效益之外,还有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的间接经济效益。随着兵团农业机械总动力的逐年提高,兵团农业总产值、农机经营总收入、农机利润总收入也随之上升(图4)。为了满足农机产业的需求[11],必将促使农机制造、销售、维修、电子、电力等部门扩大生产规模,从而促进城市制造业和乡镇企业的发展。发展农业机械化需要相应的基础配套设施,又加速了建筑、交通、能源等部门的扩大和生产的发展。农机产业是联系农业和工业的纽带,发展农业机械化能刺激工业对农机产业的投资和团场自身的消费,从而带动国民经济的发展,成为中国经济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4 新疆兵团农业机械化发展方向

在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中[12],计算机网络、电子技术等高新科学技术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同样要跟上社会发展,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由人工作业转变为无人自动化作业。

在农业生产中,日本的农作物在育苗、种植、收获等环节已全部实现机械化,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农业强国美国也大力开发农业自动化作业机械,结合GPS卫星定位系统,实现了谷物大田作业的无人操作。新疆兵团的农业机械化发展由于受到经济、技术条件等因素的制约,短期内不可能快速实现发达国家农业生产的自动化与智能化,但应将其作为农业机械化未来的发展方向,加强该技术领域的研发力度。

当前各个行业的竞争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农业现代化、机械化、自动化在推动农业发展的同时也在相当程度上满足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核心是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要将农业机械化纳入到高校教育体系当中,培养高端技术人员。同时,对现有的农业机械人员进行培训进修,使其在原有的基础上深化理论创新,更好地为农机事业服务。

国际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进程,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13],国际化已经影响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国际化为新疆兵团农机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挑战。兵团农机要融入到全球农机市场,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同时,新疆农机市场也要对外敞开大门,允许国外农机进入,完善市场机制,公平竞争,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引进来、走出去,让世界共享人类文明先进成果。兵团农机在国际交流和市场竞争中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在国际化进程中成长壮大。农机制造业在国际化中发展、受益、接受考验,新疆兵团农机产业将为全球农业机械化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5 结论

新疆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现在又成为“新欧亚大陆桥”的桥头堡、“丝绸之路新经济带”的核心区域[14],新疆在中国经济向西开发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这些都是新疆农业发展的有利因素,为新疆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新疆兵团农业机械化装备尽管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但与农业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然较大,尤其是在大型、精准、联合、环保作业等机械方面。在不遗余力地推进兵团农业机械化的同时,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农业机械化是一个客观发展的动态过程,不是在短期内一蹴而就就能实现的[15]。农业机械化不仅仅是技术发展应用过程,也和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息息相关,紧密联系,不可能脱离这些因素孤立地发展。经济与农业机械化相互依赖、共同发展,以农业生产为主导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应根据新疆兵团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于兵团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战略,分阶段、有步骤地实行。

参考文献:

[1] 杨忠娜,蒋桂容,唐继军.南疆区域经济差异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5,36(1):73-79.

[2] 邓宏海.现代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趋势[J].农业工程学报,2009(1):11-12.

[3] 刘和鸣,王 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机械志[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

[4] 弋晓康,刘晓蕊.新疆兵团农一师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与水平分析[J].中国农机化,2011(6):46-48.

[5] 孙法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统计年鉴2014[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

[6]杨宛章.定量优化农机装备结构的研究[J].新疆农业科学,2013,50(1):189-193.

[7] 王平静.新疆兵团农机化发展现状及战略研究[D].新疆石河子:石河子大学,2009.

[8] 高焕文.保护性耕作技术与农具[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9] 刘和鸣.兵团年鉴2014[M].新疆五家渠市:兵团年鉴出版社,2014.

[10] 张 琰,夏显力.农民参与新民居建设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4,35(6):733-736.

[11] 孙福田.农业机械化对农业发展的贡献及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的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04.

[12] 欧 飘.现代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思考[J].湖南农机,2012,39(7):1-2.

篇1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其主要标准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5个方面充分体现了新农村建设的丰富内涵。从近几年集安市新农村建设的实践看,无论是发展农业生产、改善村容村貌,还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都与农机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可见,农业机械化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主导作用[1-4],农业机械化作为现代农业的标志,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

1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

从20世纪60年代起,集安市农业机械化从无到有,发展到今天,全市已经拥有各类拖拉机 4 600台,包涵了大型履带拖拉机、大中型轮式拖拉机、小四轮拖拉机和手持式拖拉机多个品种,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4万kw。截至目前,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都有农机化的影子,农民已经从农机化发展中尝到了甜头,越来越多的农户中购置了农业机械。可以说,随着农艺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机械产品也按着农艺的要求不断提升服务能力。伴随着农业科技水平 的飞速发展,农机化已成为农业生产力不断增强的永恒发展动力。农民投身农机化,使用农业机械的热情不断高涨,形成了农业机械化发展热潮,也必将带动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生产发展”列为第一要素,就是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而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关键在于不断创造和运用先进的生产工具,农业机械就是最重要的先进生产工具,是农村生产力发展最具活力的要素,是农村、农业、农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当前,农业机械在集安市得到广泛的应用,机械作业量迅速增长,作业领域深入到农业生产和农村建设的各个方面,农业机械作业效率的不断提高推动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全面提高,从而大大加快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步伐,因此实现农业机械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由之路。农业机械化不但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土地产出率、农业资源利用率,而且为促进农业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起到主力军作用。

2农业机械化是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的基础

农业机械化的广泛应用,把农民逐步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救出来,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和农民的生活条件,要使农民生活富起来最主要就是增加农民收入,“三农”问题的核心也是农民增收问题。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让农民尽快致富,目前的办法:一是推动农村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变人口优势为人力资本。当前,农村存在着农忙时嫌人少、农闲时嫌人多的实际用工情况。农民外出务工必须签订半年或者1年以上的合同,农民因为还恋着自己的土地所以就产生了农忙和外出务工的矛盾。解决这个矛盾最有效、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实现农业机械化发展生产力。要想使农民富裕起来,就必须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把大量剩余劳动力解放出来,转移到第二、第三产业,为社会家庭开创第二职业,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生活水平。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中不仅可以代替人力,而且可以直接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使农民有能力、有条件向第二、三产业输出更多的劳动力。20世纪80年代以前,农村1年中的农时季节一般在4个多月,而现在农民充其量用2个月的时间就完成全年的农业生产,尤其是在耕整地的环节、后勤加工和场上作业环节、运输环节,农民都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提高了农业生产率,解放了劳动力,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二是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大量农民转移出去后,农村的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运输业等大量农活都要靠少数农民来完成,农民迫切需要使用农业机械来完成人力无法完成的作业项目,因而要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设施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目标,真正让农民富裕起来,农业机械化是强大的支撑。

3农业机械化是乡风文明的保障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改善了农业劳动条件,减轻了农民劳动强度,使农民生产、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同时加快了城镇化建设,促进了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营造了农民“学科学、用科学、学法律”的良好氛围,使文明之风进入千家万户。

4农业机械化是改善农村面貌的重要手段

农业机械化在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和自然资源利用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如农机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可减少土地风蚀水蚀、防止水土流失、改善土地结构。农业机械化不仅是改造自然环境、治理水土流失、美化农村城市的前提手段,并且在改变农村的不良卫生习惯、促进农村村容村貌的改变上也发挥着巨大作用。

(下转第230页)

(上接第224页)

5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可以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依靠产业作支撑。做大做强农业主导产业、区域优势产业、地方特色产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强大的产业支撑,农机部门的任务重大而紧迫。农业机械化的全面推广应用,可以创造出更好的农产品,在农副产品加工的产业链条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6结语

由此可见,农业机械化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基础性、主导性和决定性作用非常重要,农业机械化的持续稳定发展,必将极大地改善农业劳动生产条件和农村的村容村貌,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因此,要把农业机械化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紧密地结合起来,把农机化工作全面落实到到新农村建设和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实际行动中去,推动农机化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7参考文献

[1] 魏显山,鹿凤启.农业机械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7):285-286.

篇12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7)02-0228-01

引言

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农业机械设备的运行效率不断增加。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升级,要使农业机械设备能够更好地促进农业发展,就需要做好农机信息化推广工作。濉溪县虽然在农业生产上普遍采用了现代化农业机械设备,但是,由于信息宣传推广工作尚有欠缺,使得农业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不高。为使当地农业生产中农业机械设备充分发挥作用,就要需要采取有效的策略做好信息推广工作,以提高农业机械运行效率,促进当地农业产量的提高。

1 农业机械推广的信息化发展现状

1.1 农业机械推广信息化的基础工作不足

农业机械推广关乎到当地农民对农业机械设备的认识和使用,如果推广工作不到位,就难以发挥其使用价值。农业信息化方向发展,濉溪县虽然引进了信息技术,但是,由于为了基础工作不足,导致信息资源使用效率不高,农机推广站的工作人员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干扰,使得信息传播质量和传播效率不高[1]。

1.2 农业机械推广信息化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农业机械推广信息化主要是利用网络传播有关信息,让农民增长知识,对农业机械的使用、维护、保养都有所正确认识,并能够做到正确操作。同时,农业机械设备使用的过程中存在着危险性,如果操作不当就会引发安全问题。这就需要管理制度发挥作用,以确保农业机械对农业生产切实地发挥作用。但是,由于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导致农业机械信息推广工作质量不高,难以将网络信息传播的优势发挥出来[2]。农机推广站的工作人员虽然针对农业机械设备的相关知识都有所掌握,并对宣传推广工作具备专业水平,但是,由于管理制度方面的欠缺,就会使得工作人员在履行自身的职责时疏忽大意,对农业机械的推广工作产生负面影响。特别是当地的农民对网络技术没有充分认识,就会导致农民虽然使用农业机械设备,但是,由于没有发挥设备的应用价值,农业收入水平没有提升,甚至对农业生产效率造成不利影响。

2 农业机械推广信息化问题的有效解决策略

2.1 对信息W络基础设施建设有效重视

信息时代,应用信息技术促进农业发展,就是要加大农村地区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以促进农业生产。濉溪县的有关行政管理部门针对于此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对农村资源基于网络平台进行优化配置。随着良好的网络运行环境得以塑造,就为农业机械发展创造了条件。濉溪县农机推广站的主要工作职能,是对濉溪县的农业机械进行推广,以提高农业机械的使用效率。在推广工作中,要做到投资与网络建设并举。资金投入力度加大,网络基础建设建成,为农业机械的推广信息提供了传播载体,在网络平台上还促使各种农业机械推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使得农业机械推广不仅实现了网络传播,而且提高了传播效率。濉溪县虽然在信息网络建设上具有良好的规划,但是,由于网络资源条件不足,使农业机械信息推广效果不佳。这就需要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塑造良好的网络环境,以使得农业机械信息推广工作顺利展开。

2.2 提高农业机械信息推广队伍的专业素质

农业机械信息推广工作的顺利展开离不开高素质的专业队伍。这就需要将信息系统沟通渠道建立起来,收集农业机械推广方面的信息,进行信息交流,做好信息传递工作,对信息资源进行整合,以提高各种农业机械推广信息的传播效率。但是,在信息推广的过程中,还需要得到当地农民的接受和支持,所以,提高农业机械信息推广队伍的专业素质是非常重要的。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平台与农民建立交流,主要是对农民开展农业机械知识的培训工作。现在的农民普遍都持有智能手机,用手机登陆指定的网络平台就可以看到农业机械方面的知识[3]。除此之外,在网络平台上还展示出农业市场状况,各种相关的新闻以及当地其他县市的农业机械设备使用情况以及所获得的农业机械效益,同时还要针对农业机械设备使用中的维修维护知识与农民进行交流。正在使用农业机械设备的农民,针对所遇到的难题,通过网络就可以与农机推广站的工作人员沟通。要做好这些工作,都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所以,农机推广站就要高度重视培训工作,有助于提高农业机械信息推广质量。

2.3 农业机械信息推广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

农业机械信息推广要有效展开,就需要实施制度化管理,优化人力资源,以实现各项资源的优化整合,确保农机信息推广工作高质量完成。农业机械信息推广工作以宣传培训为主,利用信息网络以传播信息的方式对当地的农民进行培训,一方面让农民对农业机械设备产生认知,能够在意识深处接受并正确使用,另一方面让农民可以获得相关的市场信息,扩展视野,使得农业机械信息推广成为农民获取相关资源的渠道。所有的这些工作要规范有序地运行,就需要将管理制度建立起来,以保证各项工作高效运行,做到低成本、高效益。

结束语

综上所述,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在近年来农业机械设备得以普及,特别是科技成分较高的设备落实到具体农业生产中,要切实地发挥增产增收的作用,就需要做好农机推广工作。将信息技术充分利用起来,加大相关的信息宣传力度,以推进当地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篇13

2农业机械新技术在农业中的使用

2.1农业机械设备中自动化的应用

自动化在农业机械设备中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在生产力不太发达的过去,人民大众就要用自己的手来插种、播种、收割等等,然而,如果加入了设备自动化这项技能,如利用自动化技术发明的半喂合收割机,我们就会很快地发现,以前的那些插种、播种、收割等等就可以轻松很多。这样不仅可以减轻劳动的强度,同时也可以更加稳定地进行播种,从而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2.2农业机械设备中计算机的应用

计算机对大家来说都不算陌生,当今社会,经济行业、娱乐行业、行政行业都离不开计算机的应用,农业也是离不开计算机的。首先,我们从机械自身说起,随着农业机械业的发展,现有的传统技术已经无法满足其技术需求,在将电子信息化技术应用到农业机械中时就解决了这方面的问题。电子信息化技术可以应用到农业机械中的许多环节。基础数据处理在农业机械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运用电子信息化技术可以快捷、有效地对其进行处理,得到合理的数据分析。我国的机械制造业起步较晚,但是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之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产规模与技术程度,成为了我国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之一。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降临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中国特殊的政治地理优势与人力资源情况,世界的机械制造产业的中心开始向中国进行转移,随着国外资金、技术、人才的大规模引进,使得我国的机械制造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

2.3农业机械设备中智能化的应用

现在不管是什么行业,都会运用到智能化,说个最接地气的:手机。现在大街小巷走到哪里都会看见人们拿着智能手机,智能手机可以同时运用几个软件,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便捷。农业机械运用了智能化的功能以后会更加完美地操控农业机械在一天的时间内让一台机器同时做出更多种类的工作。

3农业机械新技术的培训对策

信息化技术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应用在机械制造中,但其在那一阶段的发展却不尽如人意,机械信息化的普及程度不够广泛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信息化技术的普及方面,我国采取了相应的行动,如我国在90年代初,就开始制定了相关的政策,统一进行购买了计算机和设计新型软件将其提供给试点企业,引导和扶持机械制造企业开展信息化工作。人才也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就要重视相关专业的技术人才培养,在企业内部开办信息化技术人才培养班,定期邀请信息化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和专业辅导,组织召开信息化现场经验交流会,组织实施示范工程,用形象的事实来说明机械信息化所能带来的成效,进而调动企业工作人员对于信息化技术的热情,积极投身于机械信息化的工作中去,使机械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得到显著提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