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知识归纳

知识归纳范文

发布时间:2023-12-27 15:48:00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知识归纳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知识归纳

篇1

过秦论知识点一、通假字

1.威振四海(振,通“震”,震动)

2.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突出,举起)

3.非抗于九国之师(抗,通“亢”,高,引申为强大)

4.孝公既没(没,通“殁”,死)

5.合从缔交(从,通“纵”,合纵,战国时期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的策略)

6.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影子)

7.百有余年矣(有,通“又”,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

8.陈利兵而谁何(何,通“呵”,大声呵斥)

9.约从离衡(衡,通“横”,连横,战国时期秦国离间六国,各个击破的的策略)

10.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通“敝”,弱点,毛病)

二、古今异义

1.国家

古义:指诸侯封地(诸侯国),大夫封地(家);今义:一个国家的整个区域(全国)

2.爱人

古义:爱护别人,体贴别人;今义:指丈夫或妻子,或指恋爱中的一方

3.以为

古义:把……作为,把……做成;今义:认为

4.山东

古义: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今义:指山东省

5.河

古义:黄河;今义:指一般河流

6.橹

古义:盾牌;今义:指外形似桨的一种用人力推进船的工具。

7.池

古义:护城河;今义:池塘

8.赢

古义:担负,背负;今义:胜或获得

9.以致

古义:用来招纳;今义:连词,用在下半句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席,像席子那样;包,像包裹那样;囊,像口袋那样)

②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云,像云那样;响,像回声那样;景,像影子一样)

③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南,向南;西,向西;东,向东;北,向北)

④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南,向南)

⑤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北,向北)

⑥ 内立法度,……外连横而斗诸侯。 (内,对内;外,对外)

⑦ 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瓮,用破瓮;绳,用绳子)

2.名词作动词

① 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牖,当作窗户;枢,当作门轴)

②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帝王,称帝称王)

③ 外连横而斗诸侯(连横,采取连横的策略)

④ 履至尊而至六合(履,登上)

⑤ 将数百之众(将,带领)

⑥ 序八州而朝同列(序,招致,使……依次序排列)

⑦ 会盟而谋弱秦(盟:结盟)

(二)动词的活用

1.动词作名词

追亡逐北(亡,逃跑的军队)

2.动词的使动用法

① 外连横而斗诸侯 (斗,使……相斗)

② 伏尸百万,流血漂橹(漂,使……漂浮)

③ 吞二周而亡诸侯(亡,使……亡,灭亡)

④ 序八州而朝同列 (朝,使……朝拜)

⑤ 却匈奴七百余里(却,使……退却)

⑥ 约从离衡(离,使……离散)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① 崤函之固 (固,险固的地势)

②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利,有利的形势)

2.形容词作动词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小,变小;弱,削弱)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①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弱,使……弱,削弱)

②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愚,使……愚昧)

③ 士不敢弯弓而报怨(弯,使……弯)

四、一词多义

1.制

①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齐桓晋文之事》 制作、缝制

②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 《后汉书·张衡传》制造、制作

③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之战》 压制、控制

④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过秦论》制服

⑤王寥、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过秦论》 统率、指挥

⑥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岳阳楼记》规模

2.亡

①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逃跑、逃脱

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过秦论》 丢失、失去

③燕虽小国而后亡 《六国论》灭亡、消亡

④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 《赤壁之战》死亡

⑤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过秦论》逃兵、逃亡的人

⑥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通“无”,没有

⑦吞二周而亡诸侯 《过秦论》使动用法,使……灭亡

3.固

①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过秦论》牢固、坚固(的地势)

②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孟子》使巩固

③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廉颇蔺相如列传》 坚持、坚决

④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报任安书》 固然、诚然

⑤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阿房宫赋》固执、顽固

⑥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既、已

4.利

①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劝学》锐利、锋利

②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劝学》快

③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有利、条件好

④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过秦论》有利的形势

⑤有蒋士者,专其利三世矣 《捕蛇者说》利益、好处

⑥商人重利轻别离 《琵琶行》利润

5.遗

①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候已困矣《过秦论》 丢失

②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封神演义》丢失的东西

③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师说》遗漏、忽略

④此三者,吾遗恨也 《伶官传序》死去的人遗留下来的

⑤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出师表》给予,赠送

6.度

①宁信度,无自信也 《韩非子》尺码、尺度

②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论积贮疏》 程度、限度

③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过秦论》规章、制度

④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荆轲刺秦王》风度、常态

⑤一年一度秋风劲 《采桑子·重阳》次、回、量词

⑥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扬州慢》谱写、创制

⑦生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指南录)后序》 考虑、思虑

⑧试使山东诸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过秦论》量、计算

⑨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木兰诗》通“渡”,过

五、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1.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者,表判断)

2.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也,表判断)

3.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也,表判断)

(二)倒装句

1.介词结构后置句(状语后置句)

① 余威震于殊俗

② 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

③ 谪戌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④ 锄榎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2.宾语前置句

①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

② 陈利兵而谁何

(三)被动句

① 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②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四)省略句

① 商君佐之,(秦孝公)内立法度(省主语)

② 以(之)为桂林、象郡(省介词宾语)

③ 聚之(于)咸阳(省介词)

④ 委命(于)下吏(省介词)

《过秦论》读后感大秦帝国二世而亡,数风流人物的秦始皇是万万没有预料的,他的千秋帝王梦轰然倒地。贾谊在《过秦论》中把他归纳为“不施仁义”的结果。

秦的发展可谓占天时、地理、人和。周室名存实亡,群龙无首,诸侯残杀,是谓得天时也;秦国占据崤山、函谷关险固的地势,与山东诸国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屏障,老百姓获得了安定的时间从事农业生产,为秦军提供充足的后勤保障,是谓得地理也;君臣固守反映了君臣关系的和睦相处,有商君辅佐孝公,以及后来的张仪、李斯等谋士,为秦出谋划策,是谓人和也。

篇2

二 电梯台数及排列

三 电梯候梯厅

四 安全疏散

1. 安全出口

1.1首层安全出口

1.3汽车库的安全出口

1.4人防地下室的安全出口

篇3

高中生物知识归纳报告一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

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4血液属于(组织)层次,皮肤属于(器官)层次。

5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个体)层次,又可化做(细胞)层次。

6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7种群:在一定的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鲤鱼。

8群落:在一定的区域内所有生物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不是所有的鱼)

9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和它生存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10以细胞代谢为基础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细胞增殖、分化为基础的生长与发育;以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为基础的遗传与变异。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高倍镜的使用步骤(尤其要注意第1和第4步)

1、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

2、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3、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4、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二、显微镜使用常识

1、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镜)。

2、高倍镜:物象(大),视野(暗),看到细胞数目(少)。

低倍镜:物象(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3、物镜:(有)螺纹,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无)螺纹,镜筒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小、视野越暗、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少、每个细胞越大

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范围越大、视野越亮、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多、每个细胞越小

4、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х目镜的放大倍数

5、一行细胞的数目变化可根据视野范围与放大倍数成反比

计算方法:个数×放大倍数的比例倒数=最后看到的细胞数

如:在目镜10×物镜10×的视野中有一行细胞,数目是20个,在目镜不换物镜换成40×,那么在视野中能看见多少个细胞?20×1/4=5

6、圆行视野范围细胞的数量的变化可根据视野范围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计算

如:在目镜为10×物镜为10×的视野中看见布满的细胞数为20个,在目镜不换物镜换成20×,那么在视野中我们还能看见多少个细胞?20×(1/2)2=5

三、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主要类群:

原核生物:蓝藻,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可进行光合作用,属自养型生物。细菌:(球菌,杆菌,螺旋菌,乳酸菌);放线菌:(链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

真核生物:动物、植物、真菌:(青霉菌,酵母菌,蘑菇)等、

四、细胞学说

1、创立者:(施莱登,施旺)

2、细胞的发现者及命名者: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

3、内容要点:P10,共三点

4、揭示问题: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高中生物知识归纳报告二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病毒的相关知识:

1、病毒(Virus)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主要特征:

①、个体微小,一般在10~30nm之间,大多数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

②、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没有含两种核酸的病毒;

③、专营细胞内寄生生活;

④、结构简单,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所构成。

2、根据寄生的宿主不同,病毒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即噬菌体)三大类。根据病毒所含核酸种类的不同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

3、常见的病毒有:人类流感病毒(引起流行性感冒)、SARS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艾滋病(AIDS)]、禽流感病毒、乙肝病毒、人类天花病毒、狂犬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等。

高中生物知识归纳报告三

细胞中的原子和分子

一、组成细胞的原子和分子

1、细胞中含量最多的6种元素是C、H、O、N、P、Ca(98%)。

2、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C元素。(碳原子间以共价键构成的碳链,碳链是生物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称为有机物的碳骨架。)

3、缺乏必需元素可能导致疾病。如:克山病(缺硒)

4、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统一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元素是生物界特有的。

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和自然界中含量相差很大。

二、细胞中的无机化合物:水和无机盐

1、水:(1)含量:占细胞总重量的60%-90%,是活细胞中含量是最多的物质。

(2)形式:自由水、结合水

?自由水:是以游离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的水。作用有①良好的溶剂;②参与细胞内生化反应;③物质运输;④维持细胞的形态;⑤体温调节

(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自由水的含量一般较多)

?结合水:是与其他物质相结合的水。作用是组成细胞结构的重要成分。

(结合水的含量增多,可以使植物的抗逆性增强)

2、无机盐

(1)存在形式:离子

(2)作用

①与蛋白质等物质结合成复杂的化合物。

(如Mg2+是构成叶绿素的成分、Fe2+是构成血红蛋白的成分、I-是构成甲状腺激素的成分。

②参与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如钙离子浓度过低肌肉抽搐、过高肌肉乏力)

高中生物知识归纳报告四

一、细胞核的功能:是遗传信息库(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二、细胞核的结构:

1、染色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样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2、核膜: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3、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篇4

关雎知识点【关雎】

关关雎(jū)鸠(jiū),在河之洲。

窈(yǎo)窕(tiǎo)淑女,君子好(hǎo)逑。

参差荇(xìng)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wù)寐(mèi)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zhǎn)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mào)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lè)之。

一、注释

(1)关关:雌雄两鸟的和鸣声。雎鸠:一种水鸟,亦名王雎,状类凫鹥,生有定偶,常并游。

(2)在河之洲:(雌雄雎鸠)在河中陆地上居住着。洲:河中沙洲。

(3)窈窕:文静美好的样子。淑:品德好。

(4)好逑(hǎoqiú):理想的配偶。逑,配偶。

(5)参差:长短不齐。荇(xìng)菜:一种水生植物,叶子略呈心形,浮在水面上,茎可以吃。

(6)左右流之:在船的左右两边捞。流,捞取。

(7)寤寐:这里指时时。寤(wù),醒时;寐,睡时。

(8)思:语助词。服:思念、牵挂。

(9)悠哉悠哉:意为“悠悠”,就是长。这句是说思念绵绵不断。

(10)友:亲近。

(11)辗(zhǎn):半转。反侧:侧身。

(12)钟鼓乐之:敲击钟鼓使他快乐。

(13)芼:择取。

(14)乐:同“悦”,娱悦。

二、参考译文

雎鸠关关在歌唱,在那河中沙洲上。文静美好的少女,小伙理想的伴侣。

参差不齐的荇菜,顺流两边去捞取。文静美好的少女,朝朝暮暮想追求。

追求没能如心愿,日夜心头在挂牵。长夜漫漫不到头,翻来覆去难成眠。

参差不齐的荇菜,两手左右去采摘。文静美好的少女,弹琴鼓瑟表爱慕。

参差不齐的荇菜,两边仔细来挑选。文静美好的少女,钟声换来她笑颜。

蒹葭知识点一、了解与积累

(一)注释

⑴选自《诗经?秦风》。秦,周朝时诸侯国名,在今陕西中部和甘肃东部一带。

⑵蒹葭(jiān jiā):芦荻,芦苇。

⑶苍苍:深青色。

⑷白露为霜:晶莹的露水凝结成了霜。为,……成……。

⑸所谓:所说、所念,这里指所怀念的。

⑹伊人:那人,指隐居的贤人,有人认为诗中人物收追寻的,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理想境。

⑺在水一方:在水的另一边。一方,那一边,指对岸。

⑻溯洄(sù huí):逆流而上。

⑼从:跟随,这里是追寻的意思。

⑽阻:险阻,(道路)难走。

⑾宛在水中央:(那个人)仿佛在河的中间。意思是相距不远却无法到达。宛,宛然、好像。

⑿萋萋:茂盛的样子。下文“采采”义同。

⒀晞(xī):干。

⒁湄(méi):岸边,水与草交接之处。

⒂跻(jī):升,高,意思是道路险峻,需攀登而上。

⒃坻(chí):水中小洲,小岛。

⒄未已:还没有完,指露水尚未被阳光蒸发完毕。已:完毕。

⒅涘(sì):水边。

⒇右:迂回曲折。

⒆沚(zhǐ):水中沙滩。

译文

芦苇密密又苍苍,晶莹露水结成霜。我心中那好人儿,伫立在那河岸边。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就在水中央。

芦苇茂盛密又繁,晶莹露水还未干。我心中那好人儿,伫立在那河水边。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崎岖难登攀。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芦苇片片根连根,晶莹露珠如泪痕。我心中那好人儿,伫立在那河水边。逆流而上去找她,路途艰险如弯绳。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二、基础知识过关

(一)、文学积累

①《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时期的诗歌共有305篇,包括风、雅、颂三部分。

②《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根据不同内容的表达需要,分别采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二)、默写过关:

1、统领全文,运用起兴手法表达小伙子对心仪的姑娘热烈追求的诗句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关雎》中是全诗的纲目,统摄全诗的句子或表现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贤惠的姑娘的句子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3.《关雎》最能体现全诗的精神,抒发求之不得的忧思的句子是(表达小伙子对心中恋人的爱慕之情、朝思暮想不能成寐的诗句):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4抒写了求而得之的美好愿望和喜悦心情的句子:“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5、统领全诗,运用起兴手法,既交代时令、环境,渲染凄清惆怅气氛,烘托惆怅心情又表达对意中人深深怀恋之情的诗句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6.描写男主人公苦苦追寻之路艰险、漫长、困难重重的诗句是: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7.表现他虽望穿秋水但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诗句是: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 。

8.《蒹葭》:诗中能印证“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寻找追求的诗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9.蒹葭在今天被我们引用来形容所爱恋的人在远方的诗句是: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10.“一切景语借情语”。

“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于浓浓的秋凉中折射出人物淡淡的凄婉之情。

三、主要问题过关:

1、《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的作用是什么?

以雎鸠鸟起兴,来写自己对窈窕淑女的追求。

2、《关雎》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全诗通过写主人公的思慕、追求、向往,表达了对爱情的赞美之情。

3、《蒹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一个主人翁形象?意境有何特点?

塑造了一个(痴情的男子即君子)的人物形象。

4、《蒹葭》的写景有何作用?

景物描写反衬出诗人浓浓的思念之情。

蒹葭诗中描写的景物有:蒹葭(芦苇)、露珠、霜、河水、小舟。用了这些景物起兴,引出追求"伊人"可望而不可及的惆怅情感.全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意境优美.表达爱而不得的思念之情。

5、《蒹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主人公追求、思念寻而无果的惆怅之情。(蒹葭表达出了一种贤才难觅,情人难得的怅惘,乃至前途渺茫理想不能实现的失望心情。全诗流溢着抒情主人公对“伊人”的真诚向往、执著追求以及追寻不得的失望、惆怅心情。)

【诗经文学常识】《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按用途和音乐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的风是指各地方的民间歌谣,其中的雅大部分是贵族的宫廷音乐,其中的颂是周天子和诸侯用以祭祀宗庙的舞乐。

篇5

一、教给学生点金术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内在的规律性,化学也不例外,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总结归纳规律,帮助学生自学。例如,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时,教师应帮助学生总结规律。氧化还原反应存在着四个规律:

1.强弱规律

任何氧化还原反应都可用通式表示为:氧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而氧化性(得电子能力)的强弱是: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失电子能力)的强弱是:还原剂>还原产物。根据这条规律就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2.归中规律

含不同价态同种元素的物质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该元素价态的变化一定遵循“高价+低价一中间价”,不会出现交错现象。例:SO2与浓H2SO4不可能发生反应;■与浓H2SO4只能反应生成SO2

3.先后规律

一种氧化剂与几种还原剂反应时,总是还原性最强的还原剂先被氧化,再依次进行;一种还原剂与几种氧化剂反应亦然。

例如:向NaBr和NaI溶液中通入Cl2,首先发生的是:Cl2+2NaI=2NaCl+I2,再发生:Cl2+2NaBr=2NaCl+Br2

4.守恒规律

在任何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向)总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离)总数一定相等。

通过归纳这些规律就可以帮助学生独立解决有关问题。还可以帮助学生挖掘规律的内涵,掌握一些解题技巧,提高解题效率。

在高一我们学习过的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这部分内容是整个高中阶段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就可以用上述的第四个规律:守恒规律。

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归纳出几种常用的技巧。

(1)全变左边配

氧化剂、还原剂中某元素化合价全变的反应,一般从反应物着手配平。

Pt+HNO3+HCl――H2PtCl6+NO+H2O

确定了Pt+HNO3的系数分别为3和4之后,再用观察法配平其余物质的系数,得到:

3Pt+4HNO3+18HCl=3H2PtCl6+4NO+8H2O

(2)自变右边配

自身氧化还原反应(包括同一种物质中同种元素变价和不同种元素变价两种情况),一般从生成物着手较好。

(NH4)PtCl6■Pt+NH4Cl+HCl+N2

确定了Pt和N2系数分别为3和2之后,再用观察法配平其他物质的系数可得:

3(NH4)2Pt■3Pt+2NH4Cl+16HCl+2N2

(3)部分变两边配

Zn+HNO3-Zn(NO3)2+NH4NO3+H2O,先确定Zn和NH4NO3的系数分别为4和1之后,再用观察法配平Zn(NO3)2、HNO3、H2O的系数,依次为4、10、3。

(4)多变要整体配

Cu2S+HNO3-Cu(NO3)2+NO+H2SO4+H2O

Cu2S中的Cu和S同时失去电子,应从反应物中把Cu2S当作一个整体来处理。

确定了Cu2S和NO的系数分别为3、10之后,再用观察法确定H2SO4、Cu(NO3)2、HNO3、H2O的系数依次为3、6、22、8。

掌握了以上技巧,就基本上掌握了我们中学阶段所学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二、总结规律,进行三联

所谓总结规律,是指学习元素化合物部分应力求结合元素周期表,从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中掌握它们的规律性。例如,要了解硅酸的性质,可以从第三周期各元素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性质递变的规律去判断。其规律是从左到右,碱性渐弱、酸性渐强,根据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磷酸是中强酸,那么按照规律,可推知硅酸必定是弱酸,根据同主族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其酸性自上而下依次减弱的规律,可进一步推知硅酸的酸性比碳酸更弱。

对非金属的原子结构,聚集状态、熔点、沸点、主要化学性质、气态氧化物、含氧酸的酸性、氧化―还原性、稳定性、金属的性质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离子能否大量共存,以及重要的有机化学反应类型等等的知识,都可以总结出规律。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