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餐饮行业的管理知识

餐饮行业的管理知识范文

发布时间:2023-12-27 15:48:00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餐饮行业的管理知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餐饮行业的管理知识

篇1

餐饮业基础设施因素餐饮业基础设施不完备也是阻碍餐饮业卫生管理有序进行的一个阻碍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常用设施不足,使用不到位。一些餐饮单位尤其是小型餐饮单位保洁及防蝇防尘防鼠设施不全,没有特定的餐柜、箱子摆放各类食物,而是堆积在一起。许多餐馆并没有消毒柜,即使有也很少使用。大部分餐饮单位是向特定的餐具消毒公司批发碗筷,而这些碗筷的来源往往不明,卫生状况堪忧。其次,房屋面积不足,影响餐饮业操作及长远发展。一些餐饮业租赁的房屋面积小,餐馆不合理布局,厨房面积十分有限,也无存放食品采购的库房。一些餐饮单位通过缩小厨房面积,来保证顾客用餐面积,以至于厨房烟雾缭绕,空气不流通,容易滋生细菌,存在安全隐患。餐饮业从业人员培训餐饮行业从业人员结构较其他行业特殊,这也导致餐饮单位在落实卫生管理监督时遭受到了一定阻力。首先,现阶段餐饮业从业人员学历主要以初中及以下为主,受教育程度有限,文化基础水平较低,缺乏必要的食品安全知识和技能,食品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淡薄。同时小型餐饮业稳定性差,经营业主变动较大,店面短期租赁、试营业现象较为普遍,这些都不利于餐饮单位行为良好、持久、有序的卫生管理监督。其次,由于许多经营者卫生管理意识淡薄,导致公司员工卫生知识培训力度不够,这也是影响餐饮业质量好坏的关键。许多餐饮单位往往因为场地限制,员工培训的深度性及实用性均达不到要求,因此形成了短期培训学时、消减培训内容、不能保证培训的效果,导致培训工作的不深不实,忽视质量,流于形式。

加强卫生管理知识教育在一个餐饮单位涉及的角色分工较为复杂,但不管是经营者、厨师还是各类服务人员,都应该得到系统的食品安全卫生知识教育。具体说来,各个餐饮单位不论规模大小,都应对餐饮从业人员进行有计划、有步骤、行之有效的学习与培训,定期开展安全卫生管理知识的培训,改正其不良卫生习惯,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另外在评比员工工作绩效时,应该将食品安全发生率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强化食品安全与员工的切实经济利益关系。其次,卫生管理知识的教育不仅局限于餐饮单位内部的培训,还需要卫生监督部门亲力亲为,定期到各个餐饮单位进行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公共宣传栏的作用,及时曝光各种违规操作的生产经营销售案例,以此警戒一些无证经营的商店、小摊点,并有力促进公众对食品安全与卫生管理知识的了解,自觉抵制无证经营的餐饮单位。加深卫生监督机构监管力度卫生监督机构在监管各餐饮单位卫生管理过程中,应该有计划、有步骤,遇到出现问题的餐馆应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而不是一味采取高压的手段。在具体开展工作时,在卫生监管机构内部应当组织工作人员学习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相关政策,树立正确的食品安全与卫生管理观念,并加强卫生监督基础项目、人才队伍、工作经费等方面的投入。通过对以往出现的由于卫生管理不善导致的食品安全事故进行反思,完善餐饮服务环节中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机制,建立相关惩处制度,并落到实处。外出执法时,要强化餐馆许可管理,加大对无证经营行为的整治;健全餐饮服务环节食品添加剂使用监管制度,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行为;加强对餐饮服务单位使用畜禽、食用油的监督检查,防止使用劣质原料。提高餐饮业员工就业门槛目前我国大部分餐饮业员工学历在初中以下,并且流动性很大,多以短期工为主,非常不利于各餐饮单位对员工开展有效的卫生管理知识培训。而餐饮业员工的服务又是保证食品安全卫生的关键,所以为了规范餐饮业员工的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各餐饮单位有必提高餐饮业员工的就业门槛。员工入职之前进行相关考核,通过考核者再进一步进行职业培训,重点是要树立和培养正确的卫生管理观念;同时由于餐饮业的主体是食物,与人们的健康紧密相关,所以健康证应该是员工入职考核的必要条件之一。

餐饮业的卫生管理与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有着密切关系,强化与落实卫生管理也是餐饮行业减少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环节。如今,中国餐饮业卫生管理还存在诸多问题,但只要正确认识,及时采取措施,这些问题并非都难以解决。如上所述可知,现阶段餐饮业卫生管理中所存在问题要得到解决,不能单纯地依靠一群人,而是需要各个岗位上的人群尽职尽责。它包括餐饮行业经营者与员工,相关卫生监管部门的工作人员,政府利用经济和法律手段进行宏观调控以及大众消费者的配合监督。只要这四方积极主动地承担起应尽的责任与义务,规范有序的卫生管理制度的建设与落实绝非难事。

作者:王小敏 单位:浙江旅游职业学院

篇2

2、调查分析师证书

该项证书考试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与国家统计局合作开发和联合实施的考试与培训项目。

篇3

【Key word】Dining management, teaching method

随着我国“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为指导思想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职业院校在探讨基于本土特色与优势的课程改革与建设上形成了一定成果,其突出特点是培养技能人才的综合职业能力。餐饮管理是酒店管理岗位的职业活动之一,许多酒店管理专业的培训班都开设了培训性课程《餐饮管理》。课程的培训性质决定了这一课程的教学实践短,教学对象呈现多元性的特点。随着酒店管理岗位对从业人员要求的综合性日趋提高,“学科式”教学模式与培养“上岗人才”之间的矛盾日趋突出,必须改变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毕业后有明显的就业优势和更好的职业发展。

1 培训性课程《餐饮管理》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课程改革之前,培训性课程《餐饮管理》教学中的矛盾主要表现在:

1.1 教材选择不恰当

1.1.1 系统性太强,面面俱到,与培训生 “速成性质”的现实不协调。

培训生《餐饮管理》教材,选用的是普通高等院校酒店与餐饮管理专业用书。教材针对高校学生编写,内容系统性强,但是偏多偏难。现阶段的培训生逐趋小龄化,有一定社会阅历和经验学员少,他们了解的餐饮行业管理知识或经验近为零。以餐饮经营或管理“策略”为主,多概念及原理性的阐述,深奥难懂,与培训生已有的认知与经验脱节。教师很难跳出教材的条条框框,不能依据行业的实际需求选择内容,不能依培训生的特点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情绪。

1.1.2 行业前沿内容缺失。教材内容相对陈旧,缺乏行业中最前沿的知识,学生上岗后实用的东西太少。如目前酒店行业普遍推广餐饮信息化管理,但教材中没有相关的内容。

1.2 教学方法相对落后,教学效果不佳

1.2.1 教学形式单一,学生不感兴趣。课堂中以传统的讲授法为主,师生缺乏互动,学生处于接受知识的被动状态。

1.2.2 教学中忽视了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由于教学以“知识的传递”为目标,学生的综合能力没得到训练,最终培养的不是有创造力的人才,而是教师知识的翻版者,这与瞬息万变的时代对人才“一专多能、多元化发展、学会学习、学会创新”的需求格格不入。

2培训性课程《餐饮管理》课程改革的着眼点

新的培训课程体系仍然保留了《餐饮管理》课程,但是其教学要素已经发生了变化,从教材、教学方法、师生关系三方面入手开始改革。

2.1 教材方面的改变

2.1.1 重新裁剪教材内容

2.1.1.1 删减教材中不恰当的内容

在新的职教理念的指导下,教学内容应突破教材及传统学科的限制,简化概念及原理性的东西,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应突出重点,遵行“精简、实用、必须、够用”的原则。如果没有更合适的教材,教师可以暂时采取用教材“教”的策略,但一定不能按照教材原有的组织结构和内容来教“教材”。例如书本上50多页的餐饮业定义、起源、分类、发展等概述可简化为课程的首次认知:什么是餐饮业?什么是餐饮经营与管理?其生产管理特点是什么?餐饮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2.1.1.2 根据专业岗位群的实际需求优化教学内容

《餐饮管理》课主要为辅助培训班学生在掌握烹饪技能的基础上,成为行业管理人才而准备。因此,教学内容要突出管理岗位的职业能力:认识餐饮业运作及管理特点;食品卫生及加工安全控制;认知餐饮业组织建构;烹调区布局设计;餐厅运作与布局设计;控制与创新出品质量;提高餐厅服务质量;设计与制作菜单;原料采购、验收、库存过程控制;核算及控制成本;认知促销方法及技巧等。

综合而言,在教材内容的取舍上紧紧围绕本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对应的两个主要管理区即厨部与餐厅部的各管理岗位而展开,满足他们在这些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综合素质的需要,体现 “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完成学习”的设计理念。

2.1.2 增加教材中缺失的行业前沿知识

通过加强管理课程的培训来增强培训生的就业竞争力。管理课程更应注意与行业前沿知识接轨,使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用。如为适应当今社会餐饮行业普遍应用餐饮信息化管理的发展变化,应增加 “餐饮信息化系统管理”软件的教学,用信息化的手段辅助管理 “原料采购、验收、库存”、“开单点菜、收银结算、成本利润核算”等整个餐饮服务和管理过程。

2.2 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课程改革前的教学,教师往往过多地关注教知识,却很少关注怎么教、学生怎么学、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问题。教师教的具体知识和内容总是有限的,但如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和学习方法,对于学生来说却是终身受益。职业教育强调“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课堂中,老师应讲得少而精,所谓“少则清,多则惑”,更多教学时间由学生支配,教师负责监督、组织、引导,答疑等。多提问,多练习,以“问”和“练”为手段,使学生自觉或被迫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弥补讲授法学生被动学习的缺陷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以下是不同的教学内容使用不同教学方法的案例。

2.2.1 任务式教学法。“食品卫生及安全控制”模块,内容多而散,但难度不太,如果老师讲,学生一定不感兴趣。因此教学设计将要掌握的知识直接转化成餐饮管理岗位中要完成的工作任务:(1)以厨师长的身分为员工进行 “食品安全与卫生”和“厨房生产安全”的专题培训(要求用PPT展示,注意演讲风格和形象);(2)完成厨部各岗位的安全卫生制度的编制、打印、张帖工作。教师只需要讲授相关的知识点及结构,并引导学生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获得相关知识,其他的则由学生编组讨论。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学生不仅获得了安全与卫生知识,同时还培养了学生收集分析信息的能力、电脑运用能力(PPT制作)、团队合作能力、演讲表达能力等综合能力。

2.2.2 启发式教学。既然餐饮管理课要培养的是学生的经营与管理能力,而管理的直接对象是“人、财、物、信息”等多要素,表明了要把学生培养成多面手,如服务意识、经营与管理意识、成本意识、领导艺术、情绪调控能力、创造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等,因此教授要有意识的强调学生应养成以餐饮管理者的思维或视野去关注问题;思考并留意培养作为管理者自己最欠缺的能力或素质,争取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化。如学习“出品质量的控制与创新”内容时,教师不是直接告知应怎样去创新,而是引导学生站在真正的经营业者或管理者的角度提出对策,让同学们共商可行的具体方案,从而增加了学生强而有力的感性体验。再比如提示学生多关注细节,如:上课迟到,对应管理者如何应对员工出勤问题;学生不带胸卡应对员工仪容仪表不符合要求的处理对策;关注实训场室(西餐厅)的设计布局是否符合餐厅规范;针对本校师生客源,思考提升实训场室(西餐厅)营业额的办法;去校外的餐饮店吃饭,考虑其出品和服务质量状况,店内装修布局风格;去酒店间习该如何多角度地观察问题等等。

2.2.3 情境式教学,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对新知识有意义的建构,是学生已有认知结构与外来客观结构的有机组合的过程。建构主义还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情境”的建构。餐饮管理不可避免会涉及一些策略和原则,教师应尽量做到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让学生在已有认知与新事物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例如学习功能部门化原则时,教师不先讲,而是从学生耳熟能详的学校或本系的功能部门入手,引入餐饮业如何按功能划分部门,用“系主任班主任班长学生”的指挥路线类比餐饮机构管理路线,展示垂直指挥原则使学生觉得易懂。讲“厨房的布局与设计原则”时,教师以设计厨房布局结构图为载体,带动学生参与活动。活动过程如下:先简单讲厨房设计的基本原理;展示收集到的不同酒店的厨房照片,与学生一同客观分析设计的得失;指导学生评析某酒店厨部的设计结构图;布置学生带着问题参观学校实训室(厨房);再要求学生就某间实训室按某种使用要求重新设计,画出新的结构设计图;最后大家一起评析自己的设计结构图。在“餐厅布局与设计”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安排一些有趣的情境:餐厅主题音乐的鉴别与赏析(给学生播放各种音乐,让其鉴析适合哪类风格餐厅,了解餐厅环境影响因素);色彩测试(让学生接受色彩的测试,体验不同的色彩对餐饮顾客心理的影响,以引导餐厅色彩运用的方法与技巧)。这样上课,学生觉得既有趣又实际。

2.3 使用教学艺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2.3.1 大拇指教育,适当的表扬学生。培训生多是年轻人,渴望被关注,渴望有表现的机会,渴望被肯定,大拇指教育,使课堂变得轻松而有活力。只要引导得当,课堂目标与任务明确,学生便纷纷展开讨论,教师在适当的时机给予肯定,例如肯定学生具备管理者的潜质,口头的表扬“你们真行”!这有助于保持学生比较高的注意力。

篇4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4(a)-0153-02

餐饮服务是服务业重要组成部分,餐饮服务与管理岗位是餐饮企业的信息中心,通过收集餐饮企业所有的信息,进行综合的处理,对服务信息进行统一的接收、传递,确保服务能及时提供给客户。通过餐饮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实践创新探讨,使得学生对于餐饮服务与管理以及服务有着较强的认识,从而不断提高学生餐饮服务与管理能力。

1 案例教学在“餐饮与管理”教学中的意义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在服务类专业上采用的是传统的课堂授课的方式,再加上现有的教学条件的限制,在教学内容上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这就使得这些专业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弱化了学校教学与企业的实际学求之间的联系,这就使得餐饮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对于社会的适应性较差。同时由于实训场地、实训设备、教学模式与方法、实训教师自身条件等多方因素的限制,使得餐饮服务与管理专业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无法正常展开,在教学中极少将理论和实训有机结合起来,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效果和质量。其次在教学理念上,传统的教学模式侧重于学生的单一技能培训,忽视了对于学生的工作过应变能力以及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缺乏灵活多变的学习方式就导致了教学质量降低。

案例教学实践是指通过将大量的真实事例作为分析的对象和内容引入到实际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利用自己学习到的知识去分析研究教学案例,进而锤炼自己餐饮服务与管理能力。通过案例教学可以打破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在保证老师能够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前提之下,充分调动学生们的思考能力以及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尤其是对于餐饮与管理课程这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来说,通过案例教学,可以将学生带入到具体的餐饮工作环境中去,将学生当作案例中的主人公,让学生能够对案例进行自我思考。同时案例教学可以克服实训场地、实训设备、教学模式与方法等因素对于实践教学的影响,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学生掌握餐饮与管理这门课的精髓。

2 “餐饮服务与管理”案例教学实践研究

下面以《餐饮服务与管理》第二章《餐饮服务人员》为例,通过案例教学实践让学生了解一名合格的餐饮服务人员应该具备的素质。

师:同学们,通过前面《餐饮服务与管理》学习,我们基本了解了餐饮服务与管理的基本流程与相关知识。那么如何能够应对餐饮服务管理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做好一个合格的餐饮服务人员?下面我将扮演G餐厅的一名顾客,而A同学则扮演这家餐厅的服务员,让我们来模拟一下服务员的服务过程。

A同学:欢迎观临,请问有什么要为您服务的吗?

老师:你把菜谱给我,我自己来点菜。

A同学把菜谱递给老师扮演的顾客,顾客进行选菜。

老师:这个红烧茄子、香辣虾都不错,给我来一份。

A同学:好的,请您稍等。吃香辣虾配啤酒不错,您要不要啤酒助兴。

老师:你们这都有什么牌子的啤酒?

A同学:我们这有雪花、燕京、青岛等众多啤酒类型,且价格和外面零售价差不多。(A同学把酒单拿过来递给顾客)

老师:我喜欢喝燕京啤酒,那就给我来两瓶燕京啤酒。

A同学扮演的服务员拿来两瓶啤酒,并且打开给顾客满上。服务员上菜的时候不小心把油水撒到顾客的衣服上了。

老师:你这人怎么搞的,没长眼睛吗?我这身名牌衣服被你弄湿了,你说怎么办吧。

A同学:老板对不起,都是我的错。咱餐馆附近就有家干洗店,您把衣服脱了我拿去给您干洗,最多半个小时就可以洗完。

老师:算了吧,我吃完饭还有事呢,这点油污也没有太大影响。小伙子,以后干活注意点啊。

A同学:谢谢老板。

(案例片段结束)

老师:A同学总体做的还不错,已经具备一个服务员基本的素养。但是仍然有所欠缺,应该主动把菜单主动给顾客而不是要等到顾客主动要。下面我们将场景切换到酒店餐饮服务,下面请B同学和我一起进行角色扮演。(开始酒店餐饮服务角色扮演)

3 案例反思

在进行“餐饮服务与管理”案例教学实践研究的时候,案例的选择以及在后续的实践教学中的安排都需要老师进行详细策划,想要做好案例教学就需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3.1 收集并提炼案例

教师在进行前期案例收集的时候要充分关注餐饮行业的新动态,收集能够代表餐饮行业要求的典型案例,并对于这些案例进行整合处理,使之能够适应实际教学活动。同时老师也要收集有关服务案例的书籍,保证收集到的案例较新较全。通过对收集的按理资料进行删减,保证采用的案例具有代表性、实用性和技巧性。

3.2 做好案例教学的组织工作

案例教学的组织工作是保证教学活动有序进行的基本工作,也是达到案例教学目标的基本方法。在开展案例教学的时候,老师和学生不仅仅是传统教学中的教与学主题,而且是整个案例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对于老师来说,要根据实际教学要求选择出适当的教学案例,如果收集到的案例不能满足教学要求,还需要进行案例的编撰与修改。而对于学生来说要根据教师提供的案例材料进行分析,充分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思考、去总结。只有充分调动师生的教学主动性,才能够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作用。

3.3 案例教学课堂要实现严肃与活泼相结合

很多老师没有正确把握案例教学的度量,缺少对于案例分析课堂教学的控制。如果课堂教学抓的过紧,那么学生就不能够畅所欲言,降低案例教学的实际教学效果;而如果案例教学课堂抓的较松的时候,学生就会将案例教学当作活动课,一笑了之,不能够充分理解案例教学中涉及到的餐饮服务与管理知识。因此案例教学课堂要实现严肃与活泼相结合,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才能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3.4 实施具体的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不是单纯的理论课,也不是单纯的实践课,而是理论结合时间的教学课。在案例教学中,老师要把握住实践教学的要点,将整个案例片段分析控制在教学范围之内。在充分调动学生思考能力的同时,保证教学计划顺利实施。

4 结语

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对于能将理论结合实践的人才的需求形势,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学校餐饮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的重要任务。餐饮服务与管理专业作为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老师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餐饮服务与管理的能力,才能为学生以后走向餐饮服务与管理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冀东怡.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创新模式的实践与探讨[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Z2):80-81.

[2] 余永霞.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探析[J].商业经济,2012(9):121-123.

[3] 袁淑香.职业院校餐饮服务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价值工程,2011(6):283-284.

[4] 阿依古丽艾力.高校《饭店管理》课程教学模式与方法探讨[J].时代教育,2013(17):95-96.

[5] 薛秀芬,杨慧敏,董海沙.饭店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13):199.

篇5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从就业到创业一字之差显示出国家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一种关注。同时,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也开始从等待就业向自己创业转变。笔者从烹饪专业的教学实际出发,结合行业市场的发展现状,提出三维全真的创业教学模式的思路。

一、高职烹饪专业的创业环境与创业教育现状分析

(一)刺激内需政策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为烹饪专业大学生带来了创业机会

餐饮业是与民生结合最紧密的一个行业,即使在金融危机时代我国的餐饮业依然保持着20%以上的增长。根据商业部的十二五规划,2013年,我国的餐饮行业经济总量要从现在的1.5万亿增长到3.5万亿。餐饮行业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同时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烹饪大学生的创业区域也在扩大。作为烹饪高级专门人才,烹饪专业大学生多年来一直以经济较为发达地区作为创业的首选区域。随着我国农村城镇建设的加快,农村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餐饮消费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社会餐饮的需求量也会越来越大,因此,烹饪专业大学生在农村也有了广阔的创业天地。

(二)创业教育缺失,烹饪专业的创业成功率低

烹饪专业的专业教育一直以来以烹饪技能教育为主,但创业相关技能欠缺。大学生对创业缺乏热情,也缺少足够的能力。往往对自己独挡一面没有信心或很恐惧。在专业学习和就业问题上常表现出“等、靠、要”的依赖情绪。但创业对个人的要求非常高:主动性、创业意识与思维、敢为性、坚韧性、逆商和合作性,以及工商、税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所有这一切教育缺失都直接导致了烹饪专业的学生创业成功率较低。近些年来烹饪学生就业环境和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烹饪学生专业忠诚度急剧下降。因此加大创业教育对拓宽烹饪学生的职业空间很有帮助。

二、烹饪专业高职学生创业教育导入的途径

首先是基于个性的创新创业精神导入。创新精神是指要具有能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信息、技能和方法,提出新方法、新观点的思维能力和进行发明创造、改革、革新的意志、信心、勇气和智慧。它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现代人应该具备的素质。创业精神可以外化为开创性的思想、观念、个性、意志、作风和品质等,包括创新精神、拼搏精神、进取精神、合作精神等等,它是哲学层次的创业思想和创业观念;心理学层次的创业个性和创业意志;行为学层次的创业作风和创业品质三个层面所构成的整体。具有创业精神的人往往敢于冒险,敢于尝试新鲜事物,能够在逆境中坚持不懈、奋斗不止,有极大的韧性,能承受较大的压力。善于学习,悟性极高,有方法、有思路、有创意,对项目有极高的敏感性,善于辨识并快速抓住机会。责任心极强,在打工时就具有老板心态,将老板的事当成自己的事。而这些大都是成功人士所具备的心理素质。

其次是基于过程的创新创业技能教育。创新性技能主要包括专业的工作能力、动手能力或操作能力以及熟练掌握和运用创新技术的能力。对创新成果要善于表达,对创新理念要善于物化。创业技能还包括机会发现与评估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团队组建能力、营销技能、沟通能力、领导能力、决策能力、财务分析能力、执行能力等。

第三是基于价值的创新创业意识教育导入。创新意识是指人们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引起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愿望和设想;是人们对创新与创新的价值性的一种认知和态度。创业意识根植于创业主体的心理倾向,主要包括创业需要、动机、专业兴趣、思想、信念,还包括合作意识、风险意识、规划意识、团队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及超越意识等。意识的有无和高低直接影响到创业者最终的成就。

三、创业教育的三维内涵和创业能力的提升策略

基于创业教育的主要内容,笔者认为基于意识、技能、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创业教育体系应着重在知识、技能、机会三个维度上进行构建。

(一)三维的创业教育模型

主要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思维突破和知识传授。通过创新思维课程和创业学课程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潜能和创造力,使其突破原有的传统思维,敢于创新。同时,将专业知识和创业学知识相结合了解行业动态和市场标准,并对自己的大学学习和创业事业做初步规划。二是创业技能提升。结合专业技能的训练和企业家的职业素质全面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动手能力或操作能力,同时,了解餐饮行业的商业行为,对创业过程有全面了解,具备风险意识和常用的创业技能。三是模拟与全真实践。运用已有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在创业平台上进行实践训练,使学生初步具备商业经验。在全真环境下进行创业实践,在实践中提高创业理论水平。在此阶段,创业教育已不局限于校园,而是与社会直接接轨,创业学生承担更多风险与责任,接受市场的评价。

(二)提升烹饪专业大学生创业能力的策略

1.深化职业规划指导,为创业做准备。引导高职烹饪专业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不仅仅是协助其找工作,更重要的是帮助其真正了解自己,并结合社会和行业的标准确定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同时烹饪专业大学生的自主创业往往要涉及到前台与后台的操作,烹饪与服务的配合。所以现在创业往往不是一个人单枪匹马所能实现或完成的,它需要组建起自己的团队。一个团结互补的团队,才能实现1+1>2的效果,才能保证创业的成功,而这些恰恰是现阶段80后、90后学生所欠缺的。通过职业规划指导,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估自我,确定适合自己的职业或创业目标,树立强烈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养成团队意识,这一切将对烹饪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形成产生积极作用。

2.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提升学生创业能力。建立嵌入创业教育内容的学科课程、活动课程是提高烹饪大学生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一个成功完备的创业教学体系也必然要通过课程这个核心环节来实现。因此课程设置是创业创新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近些年来国家强调的学生全面素质教育(主体性和创造性能力的培养以及个性的发展与完善),也是基于课程改革的基础。就创业创新教育而言,烹饪专业的学生除了专业知识以外,还要关注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关注新技术革命尤其是新技术对烹饪器具的变革、企业管理知识、市场营销知识以及企业家精神等等,这些都是创业成功的知识保证。因此,在实施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课程设置要体现强基础宽专业,即在强化技能训练和专业实践的基础上,增加课程的选择性与弹性,加大选修课的比例,给学生更多的自主选课空间,如开设“企业家精神”、“市场调查与预测”、“风险投资”、“创业管理”、“市场营销学”、“中小企业经营管理学”、“创业心理学”、“创业技能”、“公共关系学”、“法律和税收”等课程,让学生了解和熟悉有关创办及管理小企业的知识和技能。二是开设创业活动课程,把创业教育和学生社团、第二课堂等活动联系起来,开展一些根据创业教育的具体目标专门开设的素质拓展活动。课程还可采取“创业导师”的模式,聘请成功企业创办者登台授课。除课堂教学外,课程教学还可包括“实地考察”、“企业家论坛”等环节,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使整个学习过程更具启发性和实践性。

3.大力加强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由于烹饪高职教育开展创业教育相对较晚,目前许多高校的创业指导课仍由就业部门的工作人员、主抓学生工作的领导和辅导员兼任,这些教师大都缺乏专业和行业经验,缺少培训。而创业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不仅需要传授给学生必要的创业知识,还要从思想上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欲望和塑造他们成功企业家的人格品质,从而调动他们的潜能,取得成功。因此,对创新创业师资的培养,可以分两步走。一要加强专职创业教育师资的培训,在提高理论水平的基础上,让其进行必要的挂职锻炼和社会实践,提高创业意识和创业实践能力;二要从校外各个领域聘请一批具有创业经历的创业者作为创业导师,来校做讲座和辅导,或采取一对一,一对多的方式缔结创业对子。

4.开展创业实践活动,搭建全真的创业实践平台。全真的创业实践平台指的是学校提供创业经营场所(学生创业园),学生必须按照国家工商、税务管理有关规定进行注册登记,所创办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完全按照市场化运作,依法纳税,优胜劣汰,同时接受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在全真的创业实践平台上,学生的创业实践是从市场调查和创业计划书开始,之后是申请工商营业执照,商品生产和售后服务,所有的程序都要在真实的环境下进行,由此学生在创业平台的锻炼才可以让其跳出从理论到理论,从书本到书本的框框,使创业教育看得见摸得着,而且学生自身经营活动也会受到法律的有效保护。

同时学校对创业学生的扶持也要讲究个性化和竞争性。开展创业教育,要遵循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因材施教。创业并非人人都行,是升学、留学,还是就业、创业,最终需要由学生自己作出抉择。对广大学生来说,通过创业基本知识的学习,主要培养其创业意识,如其创业意识被激发,才可进入更高层面的全真创业环境中。竞争意味着不是所有有创业愿望的学生都可以入驻,只有符合相应条件,创办人方可提交入园申请,如创办人学分应达到一定要求,学有余力;创办人综合素质好,无违规和不诚信记录;创办企业拥有管理团队,项目有专业教师指导;所经营的产品或服务项目市场前景良好,能得到工商部门核准等。

参考文献:

[1] 段志萍,蔡思佳,陈巍.提升农科大学生创业竞争力的对策[J].中国农业教育,2009,(1):45-46.

[2] 何伏林,谢一风,金立其.全真环境下开展创业教育的实践[J].中国职业教育,2006,(11):28-29.

篇6

二、《餐饮服务与管理》教学内容改革与实践改革的原则

《餐饮服务与管理》教学内容改革与实践必须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是指《餐饮服务与管理》教学内容改革与实践必须遵循餐饮业与学生自身发展的本质和规律,教学内容改革与实践必须具有充分的理据性和合理性。

(二)先进性原则

所谓“先进”,是先行、先导、先锋的意思,把它落实在餐饮服务与管理的教学改革中,主要是指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不仅要顺应时代进步潮流,而且应集中体现餐饮业可持续发展的先进思想。

(三)适用性原则

由于课时数的限制,在内容安排上必须遵循适用性原则,即知识体系的架构必须适合和有用,能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否则泛泛而谈将无法培养学生的餐饮服务与管理方面的知识、技能和素质。

(四)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主要是指在《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内容改革与实践中,应从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出发,把“教、学、服务社会”三者有机结合起来。

三、《餐饮服务与管理》教学内容改革与实践的实施

根据行业、学校、学生三方面的具体情况,了解其供需矛盾节点;在此基础上,依据企业和学生自身发展的科学规律来确定教学内容;科学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高学生就业与创业素质。

(一)通过多次调研,找到了餐饮企业、学校及学生素质培养之间存在的问题

对症下药、因需施教才能确保供需矛盾的真正解决,因此,笔者从基础理论、服务技能、综合能力三方面对餐饮企业的服务与管理内容、餐饮企业从业人员素质与择人标准、学校的教学内容与方法以及学生学习的目的、心态及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了多次调研,结果发现存在如下问题:一是目前高校使用的教材内容、教学内容与餐饮企业实际的运作管理有部分脱节;二是目前餐饮企业的从业人员出身五花八门,总体素质偏低,其用人方面目前没有统一的标准,但其择人标准指向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过硬的服务技能等方面;三是学校管理层存在重理论轻实践技能的办学意识,不重视实践技能训练的教学设备投入。四是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目的不明确,缺少主动性,学习效果受影响。如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专业方向的选择上很盲目,不知道自己特长,不知道服务管理行业人才需求特点与工作内容,更不知道自己毕业后将要从事什么工作,因而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与计划,表现在学习具体课程时,欠缺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以致影响学习效果。

(二)依据调研结果,结合行业专家意见,重新修订了课程教学内容

科学确定教学目标与内容是《餐饮服务与管理》教学内容改革与实践能否成功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笔者依据调研结果,将餐饮服务与管理的教学内容从基础理论模块、服务技能模块、综合素质提升模块三个方面进行了问卷设计,通过信函和访谈的方式分别征求了长期从事本课程教学的专家、知名餐饮企业的领导以及已经毕业正在从事餐饮服务与管理或在餐饮行业创业的学生等的意见,重新修订了课程教学课时数、教学内容,具体如下:

1、教学课时数修订

重新测量并修订了教学时数,总课时从36增加到54,理论增加12小时,实操增加12小时。

2、教学内容修订

教学内容以打造学生高创业素质为出发点与归属点,以谋划、筹建、经营管理为教学路线,从基础理论模块、服务技能模块以及提升综合素质模块三个方面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修订。其中基础理论模块新增加了“餐饮企业的从业资格、餐饮企业建筑室内外功能与装潢设计、餐饮企业岗位制度编制”等内容,将“餐饮业市场调研与市场机会分析能力以及市场定位,餐饮建筑室内外功能与装潢设计,餐饮企业科学选址方法,餐饮企业岗位编制计算与制度编写,餐饮企业菜单确定、制作与修订,餐饮原材料采供管理,厨房生产与餐厅服务质量管理、餐饮营销活动的策划与方案编写,餐饮成本控制管理”等确定为重点与难点内容。服务技能训练教学模块新增“重托操作技能训练、最新25种酒店常用餐巾花型折叠技能训练、两种台布铺放方法、中餐早餐摆台、中餐正餐摆台、西餐摆台、斟茶技能操作训练”等内容。综合素质提升部分新增“餐饮市场调研能力与餐饮市场分析能力训练、团队组织管理与协作能力训练、应对突发事件能力训练以及餐饮营销活动的策划与实施能力训练”等内容。

(三)完善教学条件,选用较为合适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学院先后建设了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室、餐饮服务与管理实操室、酒店管理系统模拟练习室,充分完善了教学条件。在具体的教学手段方面,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积极利用校园网、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室、餐饮服务与管理实操室、酒店管理系统模拟练习室等,并根据课程内容的难易度、重点、难点,将教材内容“提纲化”和“问答化”,让学生按提纲和问题认真准备,采用多模式教学法,如情景模拟法、角色互换法、团队管理法、项目创新法、四步操作法、餐饮企业实体调研与观摩法等多模式综合教学与练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锻炼了学生胆识和勇气,而且有效地提高了学生查阅文献资料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团队的协作能力,研究方案的设计能力,PPT的制作和普通话水平,组织与控制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比较过硬的服务技能素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自信心。部分教学方法的选择及运用如下:

1、团队与创新项目管理法

(1)团队与创新项目管理法的基本原理

团队与创新项目管理法是指利用课程某知识点,根据班级人数成立N个项目组,根据项目目标和要求采用团队合作的模式完成项目内容,并且每个项目组至少派一名代表将项目的成果向全班汇报,最后进行比较和总结的方法。该方法能充分锻炼和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资料、团队协作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团队与创新项目管理法的教学内容落点

团队与创新项目管理法可依托的教学内容落点有:餐饮业客源市场调研与分析;某一主题的宴会营销与管理设计等。

(3)在实施教学时要注意的关键点

第一,项目团队成员构成上要兼顾主动性及能力强弱的搭配,要保证团队的力量能完成项目任务;第二,项目组至少要有一个负责人,并要求上交团队成员的分工与合作细则,这样可以避免团队学习变成一个人的事;第三,教师要随时做好顾问,做好指导性工作,不能做甩手掌柜;第四,在项目内容的确定上要与学生的能力相匹配。

2、角色互换法

(1)角色互换法的基本原理

角色互换法是指教师根据部分章节内容,在时间允许、学生有知识基础、教师给学生适当指导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备课并主讲,教师充当学生和督导员,最后由同学点评,由任课老师总结的教学方法。该方法改变了传统一言堂课堂模式,变学生被动接受教育为主动学习的一大法宝,同时能有效锻炼学生胆识和勇气,提高其口头表达能力和普通话水平,培养课堂组织管理与控制能力、团队的协作能力、研究方案的设计能力以及PPT的制作能力。

(2)角色互换法的教学内容落点

角色互换法运用可依托的教学内容落点有:菜单设计与制作;食材原料的采购、储存管理方法等。

(3)在实施教学时要注意的关键点

第一,教学内容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学生围绕此内容能否搜集到相关的辅助资料;第二,授课内容知识点一般要相对完整,便于学生相对容易地将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第三,每人单次授课时间最好控制在30分钟左右;第四,教师要随时做好学生的帮手,尽可能帮助解决他们无法解决的问题。《餐饮服务与管理》中的“菜单章节”可以实施角色互换法教学,并附带制作一份菜单。可行的理由有三:第一,该章节内容相对容易,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完全可以支撑学生完成授课任务;第二,该章节知识点少、知识体系完整,且比较容易搜集到所需要的辅助资料,如图片资料可以在互联网上搜集到,菜单模板可以在市区酒店、餐饮企业进行考察时搜集到;第三,作业即菜单的制作,学生在菜单的制作过程中可以充分将理论如菜单布局、菜单模式设计、文字、图片、字型处理等与实际结合起来。

3、实体调研、观摩、交流法

(1)实体调研、观摩、交流法的基本原理

餐饮企业实体调研、观摩、交流法是指教师根据课程教学内容需要,与学院主管实践教学的领导一起联系国际品牌或国内品牌的酒店或餐饮店企业 ,确定需要调研、观摩、交流的内容点和环节,并到企业进行现场调研、观摩、交流的教学方法。该方法一方面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另一方面能帮助学生充分了解餐饮企业的服务与管理知识要点,以及从事本行业需要的素质与技能要求,从而找到学生自己的优点与不足,为以后的学习及个人素质、技能的培养指明方向。

(2)实体调研、观摩、交流法的内容落点

该方法可依托的内容落点有:餐饮服务技能;餐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餐饮企业成本控制等。

篇7

烹饪原料的采购是餐饮业经营的第一环节。原料从最初购进到加工生产到销售,需经过采购进货、贮藏保管、加工生产、销售服务等环节,每一环节的工作质量都直接关系到产品的成本。为了对厨房成本进行控制,首先要抓好采购进货这一关。企业应建立健全严格的采购制度,采购时坚持货比三家、寻价三人行的原则,坚持每周到农贸市场寻价调查,及时了解信息,掌握市场行情,熟悉市场批发、零售烹饪原料的价格和质量,按照季节时令特征有选择地采购。

目前,多数大型洒店都采了集中采购的方式,从批发市场进货,价格远远低于零售和菜贩商的价格。除此之外,最好的办法是采取招标采购的方式。所谓招标采购,即在同类产品中选择物美价廉的原材料供应商。比如,某餐馆需用100公斤牛肉,餐馆便可制定进货招标方案,假定前来应标的有50家,那么餐馆可在这50家中进行对比选择,一般中标原则是:同等质量下选择价格最低的,同等价格下选择质量最好的。然后确定最佳供应商,签订相应合同,这样可保证货源充分,而且在短时间内价格波动不会太大。同时,也不可忽视采购人员的人品问题,采购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较强业务能力,能识别原料真伪,不盲目采购,要“以销定进,以进促销”,树立精打细算,处处从降低成本角度出发去采购。

二、原材料的“零”库存

厨房成本居高不下的另一个原因是原料的浪费。因此,必须有专人负责,严格验收,把好质量数量关,加强原料的贮藏工作。尤其是一些鲜活原料的季节性和时令性强,如不加强管理就会造成巨大的浪费。分析其原因是:采购盲目,数量偏多,开热易变质,造成成本堆积;员工工作量大,不爱惜原料,有些贵重的和不常用的原料,长期放在冰柜里,使原料失去原有的品质或变味;资金被占用,最后只能“贵买贱卖”造成成本流失。这就要求对于鲜活原料应根据特性灵活对待,做到勤进、少进、日进日出、日进日清,保持零库存,体现原料的自身价值,每月及时查看财务报表,及时掌握食品成本变动情况,便于控制成本,减少资金占用。遇到紧急特殊情况采用“紧急采购”,由厨师长下单,经财务部门签字,直接采购,减少中间环节,保障原料合理使用,减少浪费,提高原料净料率,保证餐饮成本控制。

三、“物尽其用”降成本,“粗料细做”出特色

当你抱怨酒店无利润、餐饮成本高的时候,我们不妨在厨房中抓住你的“垃圾桶”,不能让它轻易溜走,成本不是从顾客的口中降下来的,毛利是从“垃圾桶”中捡回来的。在酒店里,像香菜叶、青笋叶、冬瓜皮、豆腐渣、芹菜叶、白菜头、萝卜根等,如果能很好地利用,变废为宝,不仅给我们的菜单上增加许多特色,而且又增加毛利。如把芹菜叶剁碎制成蔬菜粥,绿油油的粥使人食欲大增,赛过众多美味佳肴。因此,在餐饮业经营管理过程中,要有足够的生存空间,应知道粗料中还包括一些特殊的原材料——边角料,如:虾壳、鸡架、虾头、鱼骨、芹菜叶、莴苣叶等,这些原料不成形,加工起来麻烦,如果都能充分利用起来,效果大增。用的最多的是动物性原料制汤,植物性原料充当配料,烘托点缀汤汁,色、香、味、形俱全,而且营养成分和药用保健效果远远超过主料部位,切记绝对不可忽视,同时也抓住边角料的成本,减少浪费。

四、控制酒店成本率

篇8

1991年,瑞士酒店人弗里茨·格鲁伯(Fritz Grubler)投资建立澳大利亚蓝山国际酒店管理学院,这成为澳洲第一所提供国际认证的瑞士酒店管理课程的专门教育机构。随后,它形成了在模拟酒店环境中生活与学习的独特教学模式,并于1994年获得了经职业教育培训委员会认可的高级文凭授予权。1999年,学院高级文凭课程发展成为由英国伯恩茅茨大学(Bournemouth University,UK)授予的三年制国际酒店和旅游管理文学本科学位课程。2001年,学院又与新英格兰大学[University of New England(UNE)]签署了五年的合作协议,在学院的扩展课程中增添了酒店和旅游管理的商务本科课程部分。

2006年,学院进行了大规模的校园整修和扩建,并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旅游学院达成合作。2008年成为全球教育网络中的一员。此后的几年中,蓝山国际酒店管理学院不断创新,摘得多项殊荣,得到酒店行业的高度认可:2009年荣获新南威尔士旅游奖项中旅游业和培训的金奖,2010年赢得巴黎世界酒店业奖项最佳沟通奖、澳洲航空澳大利亚旅游奖项的教育和培训奖。

澳大利亚蓝山国际酒店管理学院主要是为了培养服务业和餐饮业的经理人做准备,其基本目标定位于培养高素质的国际酒店经理人。学校为学生提供了一流的环境,致力于兼具理论基础知识与实践技能、促进个人全面发展的教育,以满足国际酒店市场的人才需求。学院的学制为3年,包含1年的实习期,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获得酒店的相关经验。校长本特利(Guy Bentley)先生说:“学校的教育目标是让学生既有丰富的管理知识,也有非常专业的实践技巧。”

专业化的课程设置 高水准的质量认证

澳大利亚蓝山国际酒店管理学院设置酒店管理专业本科学位和硕士学位课程。商务本科学位课程分为两个专业方向:国际酒店和度假村管理、国际会展管理,为期2.5年,包括3个理论学期和两次带薪实习。同时,学院实行双学位制度,即当学生获得其中一个专业的本科学位后,通过额外6个月学习可以获得另一专业的本科学位。

国际酒店和度假村管理方向:第1学期开设会计学基础、管理学领导力、商务沟通和技术、市场学基础、餐饮运营管理、餐饮管理和控制、国际酒店行业介绍、酒店和旅游业跨文化管理;第2学期600小时行业带薪实习、管理会计学、经济学、商务法律、人力资源管理;第3学期开设服务市场营销、会议和大会管理、会展管理和物流学、生态旅游学;第4学期600小时行业带薪实习、研究技巧和实践、商务管理和领导力、组织发展和变化管理、战略规划和管理;第5学期旅游、酒店和会展管理当代问题、会展设施管理、会展赞助管理、酒店和旅游商业道德学。

国际会展管理专业方向:第1学期开设会计学基础、管理学领导力、商务沟通和技术、市场学基础、企业酒店和旅游运营、旅游管理和实践、会展管理介绍、酒店和旅游业跨文化管理;第2学期600小时行业带薪实习、管理会计学、经济学、商务法律、人力资源管理;第3学期服务市场营销、会议和大会管理、会展管理和物流学、生态旅游学;第4学期600小时行业带薪实习、研究技巧和实践、商务管理和领导力、组织发展和变化管理、战略规划和管理;第5学期旅游、酒店和会展管理当代问题、会展设施管理、会展赞助管理、酒店和旅游商业道德学。

硕士学位课程主要为非本专业的学生提供酒店管理全面而深入的知识,为期2年,包括3个理论学期和1次带薪实习。第1学年开设经理会计财务学、酒店行业介绍、酒店运营管理、收益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商业法律、商业研究方法、酒店行业商业道德、管理实习和项目、酒店管理战略;第2学年开设选修课(选择3门):创意会展规划、全球背景下的会展策划、会议管理、可持续发展和环境、电子市场营销、市场管理学、酒店管理特别主题、研究课题。

蓝山国际酒店管理学院是罗瑞特酒店教育集团、杰出酒店及旅游教育国际中心、“澳利安”酒店学校联盟的成员,并获得了澳大利亚高等教育质量和标准署(TEQSA)、世界旅游组织和酒店及餐饮行业管理协会的认证。学院的本科学位获得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的认证,为海外学生提供的服务达到并超过了《海外学生教育服务法案》的要求,商务本科学位的课程也被昆士兰大学认可为大学级别高品质课程。

广泛的国际合作 良好的学生就业

近年来,澳大利亚蓝山国际酒店管理学院致力于世界一流的旅游与酒店教育,积极同世界及澳洲各顶级旅游与酒店院校开展广泛的交流与合作。2001年,蓝山酒店管理学院在中国天津建立了第一家合作院校,即与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合作的二年制国际酒店管理专业专科课程项目。此课程为学生提供先进的国际酒店管理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提供了赴澳大利亚蓝山酒店管理学院或者在新西兰、瑞士的连锁院校继续攻读高级专科文凭或本科学士学位的机会。

篇9

品质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对于“张师傅参鸡汤”来说,她们的宗旨就是将更好的味道奉献给客人。姜华介绍道,参鸡汤不仅仅是鸡汤,还有秘制中药成分。在中药材料的选择与配比上,任何微小的变化都会引起最终鸡汤口感的巨大差异。因此她们对于药材配比和熬制时间要求非常严格,为的就是保障鸡汤的独特口味。在鸡的原料选择上,她们采用的是有机养殖的童子鸡,这种鸡的肉质嫩滑,口感鲜美。同时她们对鸡的大小也有严格的要求,即最终整鸡净重要保持在9两左右。参鸡汤的烹饪过程经由13道工序历时若干小时完成。姜华告诉我们,张师傅参鸡汤的鸡没有腥味,因为她们有一套独特的冲洗过程:开好膛的鸡要保证除清内脏,并用流水冲洗冲泡一个小时。同时,填充在鸡身内的银杏、蒜瓣、糯米、大枣、人参等选用的都是上等原材料,从每一个细节保证产品质量。在制作时间上,中药需熬制7-8个小时,填好的鸡需明火炖45分钟,关火焖制15-21分钟。开锅时间非常讲究,早了骨头不烂,晚了鸡腿鸡翅会脱落。具体焖制时间根据季节有所调整,精确到每一分钟。

谈到食品安全,姜华认为,中国人不应该毒害中国人,“要做有良心的餐饮人,不吭不骗。”因此,店里做的鸡从不过夜,只为保证新鲜口感。同时“张师傅参鸡汤”从来不采用任何食品添加剂,也不在汤里做文章,为的就是让消费者品尝到实实在在、原汁原味的参鸡汤。

做中国自己的参鸡汤

姜华介绍,参鸡汤原本是中国发明的、在我国东北地区流行的一种吃法,却在韩国通过《大长今》等电视节目被发扬光大,成为一道韩国菜。它营养丰富,又能消除暑热疲劳。人参鸡汤除了是美味汤水之外,亦可作为一家人的米饭主食。“张师傅参鸡汤”力求打造一道属于中国的特色菜肴。因此其形成了“一品多元化”的独特架构;即以鸡为单品,推出八种功能性不同的参鸡汤,面对不同需求的消费者群体。其产品根据口味不同又有着不同的功效,如抗疲劳、美容养颜等等。“张师傅参鸡汤”定位在大众消费,人均75元左右,采取薄利多销的经营方式。其薄利多销最明显的体现便是在面积400余平的店面,只设置了32桌,虽然减少了餐厅的翻台率,却大大保证了用餐空间的宽敞。姜华告诉笔者,客人吃得舒服是她最看中的,拥挤的餐厅会让客人产生不适。她认为,餐厅口碑的树立源自于顾客的满意。同时她还指出,做一个品牌首先要在人群中有一定的认知度。以参鸡汤为例,首先要获得韩国顾客和朝鲜族顾客的认可,因此她们将三家店面都选址在望京区域。“周边餐饮品牌比较集中,形成了一定规模。这为我们进入市场提供了一定条件。”姜华如是说。

用心培养每一位员工

在这家面积约400平方米的餐厅,有20余名员工。包括10余名后厨以及10余名服务员。姜华告诉我们,餐厅比同行业多配了很多人手,因为参鸡汤是纯手工操作,她不想让员工过于劳累。另外,在“张师傅参鸡汤”工作,员工每月有8个休息日,这是同行都不具备的福利。“他们来到陌生的城市打拼,有自己的梦想。我们想给他们这样一个时间去学习、去开阔自己的眼界。”姜华解释道。如果因人手不足在休息日加班,员工也会得到补贴。每位员工上岗前都会接受岗前培训,“他们会被问及是否愿意将餐饮行业当成一生的职业。”姜华说,“所以我们每位员工内从心底里都愿意把这件事做好。”

篇10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的后勤管理体系也在逐步改进完善。食堂是学生一日三餐的主要来源,食堂食品的营养和安全关系到学生的健康、生活和学习。如何更好的发挥食堂服务功效,优化安全管理,保证师生的饮食健康和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是一个备受瞩目的新课题。

1高职院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现状

高职院校食堂与一般的餐饮行业相比较,有服务对象特殊、用餐规模大、社会影响广等特点。同时又和一般餐饮企业一样,具有劳动密集、工作时间长、加工流程复杂等特点。

1.1对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还需进一步提高

目前,高职院校食堂经营者对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还需高度重视,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后勤社会化进程全面推进,大多数高职院校的食堂都实行了承包经营责任制,这种生产经营方式易滋生出以追逐利益、降低经营成本为主的经营动机,导致出现了在食材的进口把控、加工环节缺乏监督管理及储存不规范等食品安全问题[1]。

1.2食堂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还需提高

高职院校后勤服务虽正在逐步社会化和市场化,但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很多高职院校的食堂硬件设施配置还跟不上发展的需要,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有待提高,很多工作人员的食品安全风险意识不高,食品原料的进货渠道和贮藏方式不够规范。

2应对措施

2.1构建并完善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为了保证高职院校师生的饮食健康与安全,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必须严格制定规章制度,构建并完善高职院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管理责任制,加强对学院主管领导及广大教职员工、学生的食品卫生安全教育,树立“健康安全第一”的思想意识,建立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预警机制和应急预案,保障高职院校学生的食品营养及安全,从而维持学生的正常生活和学习。

2.2加强对食堂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教育,提升职业素养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食堂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这一现象在西北地区尤为突出。为提升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需加强对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常识的普及和培训,严格各项食堂从业人员培训后的上岗制度,将食品卫生和安全条款作为食堂承包经营的重要条件,并根据学校食品卫生与安全的操作机制进行严格监督与管理,进一步促进高职院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2]。同时定期进行食品卫生安全方面的专业培训和专业讲座,提高从业人员对食品安全重要性的认识,提升职业素养。

2.3严格把控食品原材料进口关

目前,部分高职院校食堂承包经营者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在缺少监管机制的情况下,往往在原材料的采购、储存等环节存在许多不规范的地方,容易造成食品安全隐患。因此,高职院校食堂应该从源头上抓起,严格把控食品原材料的进货渠道,建立并完善台账制度,对于食堂采购、贮存、加工、销售中容易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环节要加强监督管理,保证食品原材料符合食品卫生安全标准。

2.4加强对食品安全管理知识的宣传普及

杜绝高职院校食堂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也需要对学生和教职工进行多方面的宣传普及,以此来提高师生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宣传普及活动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如校园广播、网络、专题讲座等。通过宣传有效提高广大师生的食品安全意识,保证食堂食品安全管理的顺利进行。

篇11

海底捞冲击波

在中国,有这样一家火锅店:1994年餐馆开业,用无微不至的服务感动顾客,虽然顾客总说不好吃,却一次又一次地光临这个叫做“海底捞”的小店;2009年,海底捞已成为拥有36家连锁店的餐饮企业,忠实的顾客越来越多,很多人宁愿等上两小时也要在这里吃饭,并把海底捞称为“金牌服务餐厅”。

众所周知,在餐饮行业中,火锅的技术含量并不高,竞争也是异常激烈,海底捞因何会拥有如此众多的忠诚顾客,得到他们如此之高的评价?

显然,吸引顾客到来的不仅仅是味道。在酣战激烈的京城,味道可口的餐馆不计其数。这家人均消费六七十元的中国连锁餐饮民营企业,其被广泛称道的是细致新颖的服务――它甚至让跨国巨头也放下姿态,以谦虚的学生身份观摩请教。200名百胜中国的区域经理曾经到海底捞参观取经,他们的目的是“参观和学习,提升管理水平”,事实上,百胜旗下的必胜客和肯德基已经是业界管理的典范。

从四川街头的麻辣小摊,到今天全国的20多家店,海底捞用了15年的时间。作为海底捞的创办人,张勇常被邀请去为知名的企业和学校作演讲,好奇的学生对教育程度并不高的他如何提升员工的热情充满兴趣:因为以人力资源为研究方向的北京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系副教授王奋发现,海底捞服务员对职业的认同感,远远高于她所带的MBA班学生。

也许,一个简单的例子可以看出海底捞的价值标准:海底捞考核一个店长或区域经理的主要标准只有两个,顾客满意度和员工满意度。出乎意料,被很多企业视为最高指标的营业额和利润居然没有入围。用海底捞副总经理袁华强的话说:“超越顾客期望为海底捞赢得了名声,而让为顾客创造感觉的员工过得舒适才是海底捞的安身立命之道。”

用细节服务打动顾客

擦皮鞋,美甲;发圈、眼镜布……众多看似微不足道的创新赢来了顾客心甘情愿的等待。

把工夫下在服务上的理念,来源于张勇的创业经历。海底捞的前身是四川路边并不起眼的小摊位。15年前,下岗工人张勇在家乡简阳支起了4张桌子,利用业余时间卖起了麻辣烫。那时的他对饮食业一窍不通,按照他的话来说:“店址和东西都不好,想要生存下去只能态度好些,别人要什么快一点,有什么不满意多赔笑脸。结果大家都说我的东西不好吃,却又都愿意过来吃。”

这个经历让海底捞获益匪浅。张勇发现,在低附加值的餐饮服务业,已经被倡导了无数年的顾客至上并不像想象中那样被大多数同行所重视。这让他确定了海底捞的宗旨:服务为王。

把服务作为海底捞的招牌,需要的是海底捞人的共同努力。在海底捞,你会经常看见员工端着菜盆跑步前进,用极快的速度抹桌子,铺桌。

很多人都在问同一个问题:这些海底捞人的笑容和激情是如何培训出来的?

袁华强给出的答案发人深思

无法培训,只需要提供他们想要的。

每个人都应该生而平等

员工是品牌的代言人、尊重员工……这些被奉为圣经的管理理念自然地发生在中国一家小企业的身上,而仅仅是依靠“与生俱来的本能”。

作为北方区的总负责人,袁华强每个月都有一项特殊的任务:去员工的宿舍生活三天。目的在于体验员工的衣食住行是否舒适,以便及时地改善。员工对待他,从来不叫“袁总”,而是亲切地唤他“袁哥”。在海底捞分店,他与同来自家乡的小服务生随意地开着玩笑,互相拍着肩膀。“在海底捞,店长也可以跟普通员工一起,去给客人端锅,打扫。”

在袁华强看来,很大程度上,这得益于张勇充满理想主义的“人生而平等”的价值观念。现在海底捞的核心高管,除了财务和工程师是外聘外,其他都是在海底捞从基层开始,一步步走到现在的普通人。袁华强几乎干过海底捞所有的职务:门童,厨师、洗碗工……至今他还记得刚进入海底捞时,曾连续三个月吃菜花的经历,这让他到现在对这种寻常蔬菜留有阴影,同时,这种从苦难中成长起来的亲身经历也让他们保持着一颗平常心。

“在整个餐饮行业,海底捞的工资只能算中上。”一位业内人士说,但是隐性的福利比较多。在人们的理解中,餐饮服务业的员工往往住在潮湿的地下室里,油头垢面,但是海底捞的员工都住在公司附近正式的公寓楼里,可以享受到24小时的热水和空调。为了减少员工外出上网可能带来的危险,去年公司为每套房子都安装了可以上网的电脑。

这让海底捞的运营成本相对较高,海底捞一年中单店仅仅给员工租房的费用就得花费50万。这么高的成本费用,必须靠高营业额才能支撑。据袁华强介绍,海底捞较出色的店一天翻台的次数是7次,而最差的不会小于4次。因为按照餐饮业的一般规律,除去高端饭店外,一天三轮的利用率是要亏本的,“在这么大众化的消费群体里,要尽可能地多翻台。”

海底捞的创意大赛

鼓励创新,允许犯错,给员工成长的平台……

但与这种福利工资相比,一些员工更为看重的是公司给予他们提供的平台。张勇也在寻找合适的人力资源公司来辅助海底捞进行人员招聘,但是,在张勇看来,“制造”海底捞员工的真正关键并不在培训,而在于创造让员工愿意留下的工作环境。

关于海底捞被人广为称道的细节服务,发圈,眼镜布等,最初只是一个自发的想法。袁华强说:“员工提出新建议,大家讨论后觉得可行就会去实施。”包丹袋就是这个想法的代表,这是一个防止顾客手机被溅湿的塑封袋子。由于是一名叫包丹的员工提出这个创意的,即用员工的名字命名。“这种命名的方式既能实现他的价值,也是对他的尊重,很多员工都有很多不错的创意,要给他们提供机会。”当包丹袋在其他店也开始使用时,这些店会给这位员工交纳一定的费用。在袁华强看来,管理者一个人的智慧是不够的,在海底捞很多富有创意的服务都是由员工创意出来的,因为他们离顾客最近。

采访第一线:三个餐饮达人的海底捞观察

海底捞:最好的管理也需要检查

受访者:谢瑛(北京海底捞大区经理)

海底捞的管理精髓之处到底在哪里?一线的那些经理恐怕最有发言权。我们采访到了海底捞北京大区经理谢瑛。海底捞在北京有几十家店,为了方便管理,将北京的所有店划分成三个大区,南区就由谢瑛

管理。

她在海底捞工作十多年了,可以说是浸润着海底捞文化成长起来的。在她看来,海底捞的服务就一句话,一心一意揣摩顾客。

1.海底捞的检查系统

再好的管理也需要监督,海底捞将这种检查作到了极致。

公司对于每家店的工作检查分为几个部分。有行政线,有大区经理、经理助理总公司等专门检查的人。每次去店里巡查,会先看看这个店的服务员士气是否高昂,精神是否饱满?卫生有没有死角?服务员眼里有没有活?对于顾客的要求是否尽可能满足等?检查完后,检查人员会写出日志报告,检查小组里的人再综合意见上报大区经理或者下达店长。这样一旦有问题,店长就会非常有压力――因为检查团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店长的能否留任等。

很多连锁企业都存在这样的困惑检查线当然不可缺,也对改进监督各个店的风气确实非常有帮助。问题一是检查线的人设置多了,是否会增加管理成本?二是如何做到检查团的调查结论客观公正?

在谢瑛看来,多一个检查人员换来一家店的面貌常新,这样的成本其实并不大。至于客观中立,因为检查组有很多人组成,一个人的意见如果和其他人的意见相差太大,他自己也感觉有压力。

所以,海底捞的严密监督特色,是保证海底捞各项服务管理制度落实到位的重要保证。现在,你只要走进海底捞,员工们都抢着干活,整个店像一个有条不紊的蜂巢,大家忙碌但有序。这些和严密的监管体系完全分不开。

2.人性化的服务

虽然有严密的检查系统,但对于海底捞来说,更值得称道的是它对待员工的人性化管理。

谢瑛说:“我们对待员工,包容但不纵容。”她说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员工违规,如果不是类似贪污打架,偷盗等特别严重的行为,他们一般会严格按照公司的纪律给予处罚。比如某个服务员迟到了,收银台算错了钱等,该扣钱一定会扣。但绝对不会因此就开除对方,而是给予对方改过自新的机会。

允许年轻人犯错误――海底捞的张总甚至说,培养一个店长,需要花费200万的代价。海底捞在餐饮界一大特色就是敢于启用年轻人。海底捞的北京许多分店,店长才只有20来岁。起用这样的新人,除了看中他们的工作激情等,当然也要冒看“人不准,店长因为年轻诀择失误”的风险。

但在海底捞,除非极致的比如贪污等不可原谅的道德错误,一般海底捞会给店长们很多机会尝试错误。“人只有在试错中才能积累经验,才能成长。”这是海底捞张勇董事长常说的一句话。

海底捞的服务员不住地下室,从宿舍到酒店一般不超过2吩钟。在谢英看来,这些措施表面上增加了酒店的成本,但是却会转化成服务员的工作激情和动力,让他们更好地为顾客服务。当然,她笑着说:“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些增加的成本我们也会体现在的菜价上,但是毕竟服务比一般酒店好,所以菜价略微贵些,顾客也能接受。”

3.海底捞的激励机制

海底捞设立了创新奖,鼓励各条线的员工想出创新的好主意,一旦采纳,给予重奖。这些创新奖包括如何更体贴顾客?如何激励员工的积极性7如何在管理流程上有所监控?等等。

因此,看起来海底捞的会议特别多。他们每天早晨开晨会,分析昨天的工作,有没有失误?有没有可以改进的地方?接着布置第二天的工作流程。谢瑛承认,这些会类似传统的思想洗脑,他们会在各种大大小小的会中,把一些基本的服务理念反复贯输给员工。

对于其他企业会否复制海底捞的管理特色?谢总说并不担心。因为其他企业可以复制管理方法,但是海底捞的企业文化却是不可复制的。

在谢瑛看来,这种企业文化首先是企业老总身先士卒。比如张勇董事长,一旦迟到20分钟,自己会罚自己2吩钟站立,“任何时候,自己做不到,怎么能要求手下的服务员能做到?”

还有就是海底捞的快乐文化。中国的许多餐饮企业服务员在给顾管提供服务时,难有快乐的笑脸,倒仿佛顾客欠自己似的。在海底捞看来,奢望个服务员对待顾客像亲人一样有发自内心的笑容,显然也不合常理,但是至少保有一种职业性的微笑,就像空姐或者像日本人那样,虽然内心里并不一定想笑,但是客人哪十自看到一张职业化的笑脸,也比一张愁苦的脸要感觉好一些。

海底捞就在各种培训场合反复向员工贯输这一点。所以,现在许多顾客走进海底捞,评价海底捞的服务员笑脸让他们特别舒服。

海底捞现象的神话和风险

受访者:唐建华(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讲师)

一段时期以来,餐饮行业里流行着一种“海底捞”现象。海底捞是创建于1 994年的四川火锅品牌,从4张桌子的麻辣烫起步,短短的十几年间已经在6省开出30多家直营店,年营业额达9个多亿,创造了餐饮业界的神话。海底捞为什么这么火,有这样几点:

一是“绿色、健康,营养,特色”的餐饮诉求

海底捞其实就是一个火锅连锁店。但是当传统火锅嫁接上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后,其结果必然是形成知名品牌。品牌的形成与企业文化关系密切,海底捞之所以走向成功,跟海底捞形成的企业文化密不可分,也许海底捞人并不刻意渲染自己的企业文化。因此我们与其说海底捞是一个火锅现象,还不如说海底捞是一个文化现象。这种文化映射出当代人对。绿色,健康,营养、特色的餐饮诉求。

二是销售的是产品,提供的是服务

海底捞之所以能引起大众的瞩目,在于海底捞销售的是产品,提供的是服务。其销售的产品强调食材好、味道好。食材好取决于他们有一流的原料供应商,严格的原料检测制度;味道好则是一个餐饮企业的生存之道,海底捞的厨师从顾客中走来,走到厨房中去创造顾客需要的美味,这是区别于餐饮行业中厨师在厨房里做菜,顾客只能被动接受味道的传统做法,可以视为海底捞成功的法宝。其提供的服务包括产品服务和延伸服务。产品服务是围绕菜肴展开的,包括饮食过程的各个环节,于细微处见真情;延伸服务是海底捞^提供服务的一大亮点,当你为等座而烦恼时,海底捞人早已为你准备好了各种免费服务,诸如美甲,擦鞋、上网、下棋等,让你有如在家的感觉,时间就是在这样一种贴心服务中流逝而你根本感觉不到漫长。

三是员工的人性化管理

从海底捞的“起家过程”和发展轨迹不难看出,企业的成功离不开员工,对员工的人性化管理是海底捞成功的基础。员工把企业当成自己的企业,人人都是主人翁,企业只要秉承这样的管理理念,就一定会有发展;做餐饮,服务是关键,将餐饮服务做到极致,对顾客而言,人人都是VIP,企业坚持这样的服务理念,就一定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四是餐饮经营的标准他

标准化生产经营是餐饮行业提升质量的关键,也能使餐饮企业在剧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餐饮经营的标准化涉及原料的标准化、莱品的标准化,服务的标准化等,一切从源头上进行控制。在扩张经营中走直营之路,而不引入加盟经营,这也是海底捞制胜的高招。因为加盟经营者为了早日收回投资,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采用自己的惯性思维去理解和对待生产经曹,这就会导致加

盟店的口碑不如直营店,随着人们的口耳相传,会给业已形成的企业品牌抹黑,因此选择直营是海底捞人的精明所在。

海底捞神话背后的风险

毋庸讳言,海底捞创造了餐饮企业发展“神话”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一是模式容易被复制

一方面由于餐饮行业进入的门槛比较低,海底捞的模式很容易被复制,一旦被复制,市场就会被瓜分,因此提高核心竞争力是海底捞的第一要务,这是风险之一。

二是服务成本较高

由于海底捞给予员工的薪资福利待遇在同行业是比较高的,因此实际的生产成本相对就会比一般企业要高,同时海底捞的延伸服务相对比较全面而且是免费提供,这就是说企业要“养”着除了菜肴生产和服务以外的大量服务人员和提供服务场所,这也提高了企业的运营成本。而企业要想达到利润最大化,只能将延伸服务的成本分摊到菜肴中,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海底捞的价格不便宜的原因,这是风险之二。

三是管理成本加大

企业用工以内部介绍为主,其优势自不必说,但是倘若有一个员工因为工作上的不愉快离开企业,或在因为某一个员工非常优秀被其他企业挖走,那么就有可能形成多米诺牌效应,因此企业要花大力气做好员工团队的稳定工作,这就会导致企业管理成本的增加,这是风险之三。

四是人材积累不够

风险之四在于当企业经营完成资本积累以后,必然要走扩张之路,企业扩张离不开人才,在企业扩张过程中的人才需求和扩张速度之间如何保持一个良好的协调关系,是企业不得不考虑和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如果处理得不好,就有可能使十几年品牌效应慢慢萎缩,因此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谨慎对待扩张。

我们应该向海底捞学习什么

受访者/唐玉彬(北京众晶蠢大酒店行政总厨)

海底捞现象引起了众多餐饮企业的关注,许多餐饮企业也想引进海底捞的管理模式。那么,其他餐饮企业该如何学习海底捞呢?北京众晶鑫大酒店的行政总厨唐玉彬在这方面颇有见解。

1.学习的障碍

在唐总看来,海底捞确实有许多值得餐饮企业学习的地方。比如其航空式的服务理念,其对于员工的人性化待遇,还有对于顾客心理的揣摩。服务重在细节,海底捞就是赢在细节。

但是,海底捞的成功,并不能轻易复制。

唐总提到,以前有海底捞的中层管理人员离职后,将海底捞的管理模式复制到其他餐饮企业,但发现很快水土不服。海底捞的威功不仅在于其独特的管理模式,而在于保障这套管理模式能够成功实践的企业文化。但别的餐饮企业引进海底捞模式后,只是引进形式却没有内涵。

在唐总看来,之所以水土不服,主要有四点原因:

原来店里的企业文化难以改变

比如,这个店的管理本来松懈,员工习以为常的懒散等。海底捞的模式引进后,势必引起老员工的抵触,因为想改革难免有阵痛,除非这个店是个新店,将原来的企业文化全部重来。

原来店里的员工思维习惯难以改变

即使引进了海底捞的管理模式,原来店里的员工也没有这个积极性。他们会想,给店里赚再多钱,和我也没有太大关系。海底捞的成功关键还有一套成熟的激励机制,但一些老板舍不得在员工待遇上提高成本。

老板是投机性还是想做百年老店?

这个老板是想着眼于未来,扎实做服务,抓住顾客,还是只想快速走捷径,赚一把钱就走?如果是后者,海底捞这一套管理模式,也势必难以得到餐厅经营者的支持。

遭遇执行难

好的制度最终需要实施,而为了保障有效实施,需要一整套监督机制等。一些餐饮企业引进了海底捞的管理模式后,往往将制度停留在墙上的标语里,实际却执行不到位。

2.如果一定要学习,我们该如何学习

记者提问唐总道,假如某个餐饮企业确实想学习海底捞,有没有什么办法?

唐总说,首先要有特色地引进。不是盲目性照搬海底捞模式。如果想让海底捞模式在自己店里也得到生长,首先要改变人。现在80后,90后的员工都非常实际,光喊口号是没有用的,要让他们感觉到管理制度可以给他们带来什么实实在在的好处。

比如奖励制度是什么?像海底捞就设立各种奖励制度和晋升机制,让员工能够看到希望,同时产生一种主人翁意识。

其次要有一种刮骨疗伤的勇气。一套新的制度引进来后,势必触痛许多人的利益。这时候,领导层的坚定坚持非常重要。如果和稀泥,原来的企业风气不改变,很难保证海底捞的管理方式能够执行到位。

还有就是领导层的大力放权。有些餐饮企业经营者,无论餐饮企业做到多大,但哪怕几十块钱的财权也不放,买个电风扇什么的都要去请示。

。水至清则无鱼。,应该给予下属一定的权力空间。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是可以让最高领导层多一些时间去想更重要的企业方向等重大问题,二是也可以让下属多一些主人翁意识。

这个问题引起了记者的兴趣。记者问道,一般餐饮企业经营者也想放权,但是确实很难做到,比如会担心下属会不会贪污,会不会因为决策性失误,给公司财产造成损失等等。

唐总以海底捞的放权为例说,如果领导层舍得放权,员工很难去贪污。海底捞一个大区经理,一年收入在几十万左右。他如果想贪污,肯定会衡量是否得不偿失。一旦被发现,不但会失去年收入几十万的工作,岂不因小失大?还有,老板的敢于放权,也是一种信任的表现,将心比心,中层肯定更效忠尽力。

唐总认为,海底捞模式不是一天而就,而是靠很长时间的积累完成的。其他餐饮企业想学习海底捞,最重要的是要培养一种良性的企业文化。一个餐饮经营者,不但要琢磨顾客,琢磨员工,还要琢磨中层管理者的心理,否则,只能学到皮毛而不是精髓。

海底捞模式的10个关键词

海底捞之所以能够成功,很大部分和它在管理学上生动地运用了以下10个方法有关,餐饮企业或许可以从中学习它们。

1.亲情服务

海底捞的亲情服务可谓在餐饮界做到了极致。比如服务员可以住空调房,宿舍离店里走路不超过20分钟,优秀员工的奖金可以直接由公司代寄回家里等。这一切,让员工充分地感觉“公司如家”。

海底捞有针对性地制定了许多细节上的待遇:在海底捞工作满1年的员工,若一年累计三次或连续三次被评为先进个人,该员工的父母就可探亲一次,往返车票公司全部报销,其子女还有3天的陪同假,父母享受在店就餐一次,工作年满1年以上的员工可以享受婚假及待遇;工作满3个月以上的员工父母去世,该员工可以享受丧假及补助;工作3年以上的员工可享受产假及补助;若夫妻在同一地区工作,只要有一方工作满半年,在外租房就可以享受每月60元的补助,已婚的店经理则可享受400元以内的住房补助:店经理小孩3岁以下随本人生活的,还可享受每月300元的补助……

2.大胆授权

海底捞的授权也可谓是餐饮界大胆的,比如50万元以下的财务权都交给了各级经理,而海底捞的服务员都有免单权。不论什么原因,只要员工认为有必要,都可以给客人免费送一些莱,甚至免掉一餐的费用。

3.造人激励机制

海底捞的考核并没有什么规律可寻,靠的就是两点:由下而上的推荐和由上而下的审核。海底捞的升迁非常的人性化,它会更加注重员工自身的成长,并且一直遵循着不用空降兵,而且就算启起了空降人员,决策权还是在海底捞的管理人员那里:如果岁数大了,还可以朝着库管等后勤的方向发展,能让每一个人看到升迁的希望。

4.管住双手不如开动大脑

海底捞的管理层深信与其只管住员工的双手,不如开动员工的大脑。这样的管理学思维基于:双手是被动的,只有激发员工的大脑才能创造他们的主动性。

所以,海底捞设立主动创新机制,每个月海底捞的员工都会提出很多新点子,不管适用与否,管理层都会非常尊重员工的积极性,有30~50元的奖励;如果点子被采纳,员工就会得到奖励。打个比方,如果一位员工的点子被推行,北京11家店,每家店200元的奖励,那全国那么多家店,他能拿到多少?但是谁是赢家,当然是公司,这就是海底捞的聪明之处,用最少的成本激发出了员工的积极性。

5.把顾客当亲人

有顾客反映:“吃火锅眼镜容易有雾气,他们给你绒布:头发长的女生,就给你发套,还是粉色的;手机放在桌上,吃火锅容易脏,还给你专门包手机的塑料套。”“我第二次去服务员就能叫出我的名字,第三次去就知道我喜欢吃什么。服务员看出我感冒了,竟然悄悄跑去给我买药。感觉像在家里一样。”这大概是海底捞细心揣摩顾客心理的生动反映。

6.招工内部推荐

海底捞的招工程序也别具一格,提倡内部推荐。于是越来越多的老乡同学、亲戚一起到海底捞工作。与此相对,许多公司把亲属回避当做铁律。海底捞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它知道家人之间不仅有亲情,更重要的是信任。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社会学告诉我们:绝大部分人在熟人圈里的道德水平比在陌生人群中要高。

7.大胆起用年轻人

海底捞的北京和上海地区总经理袁华强就是一个很好的榜样。他是农村人,高中毕业。19岁加入海底捞。最初的职位是门童,现在是北京和上海地区总经理。这样的事例确实不少,掌管海底捞西单,牡丹园等三个店的店长王燕只有22岁。这些大孩子一样的年轻人独立管理着几百名员工,每天接待上千名顾客,每年创造几千万的营业额。海底捞的管理人员几乎都是从底层提拔上来的,而且不论年龄,不论资历,能者居之,目前在全国12个高管中,有10人的年龄都在28岁以下。

8.微笑快乐服务

海底捞充分地让普通员工感到公平,于是他们笑得自然笑得灿烂。社会动物是有移情能力的,笑与哭都会传染。这就是为什么很多顾客说,到海底捞吃饭很高兴,因为他们的服务员都愿意笑。看,海底捞的超值服务体现出来的:海底捞不仅有火锅,还能让你笑,干金难买一笑。

9.员工配计划

篇12

一、陈阳泡馍馆的营销环境分析

陈阳泡馍馆在发展中有自身存在的优势,但也存在着劣势。以下将用SWOT分析方法对陈阳泡馍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便找出一条适合陈阳泡馍馆进一步发展的营销之路。

(一)优势

1、品种多样,口味多元化。除以泡馍为主外,还有卤煮类,炒菜类辅助。满足了不同消费群体的偏好,最大程度上集合了北方地区的餐饮特色,使泡馍馆自身全面发展,不至于使之内容过于单一而惨遭消费者市场的淘汰。

2、价格适中,市场广阔。陈阳泡馍馆的平均消费基本在13元左右,陈阳泡馍馆的定价基本跟当地的消费水平保持一致,正是为了迎得更多的消费者接受与认同。

3、地理位置优越。陈阳泡馍馆位于草堂镇南新街,这里不仅紧靠成片的厂房,也面向广大的住宅区,作为草堂镇的镇政府所在地,这里人群密集,交通便利,来往人员众多,具有相当广阔的市场。

4、具有地方特色。城阳泡馍馆秉承西北人的豪迈大方,店内装潢布局以及餐具用品都运用了具有西北特色的用具。使人在用餐的同时不仅体会到西北的民风的淳朴,也体会到西北人民特有的文化传统。

(二)劣势

1、服务水平以及员工素质有待提高。在顾客众多的情况下,为了保证数量,甚至采取牺牲质量来保证数量的情况,这种行为损害了陈阳泡馍馆以往在人们心中“诚信为本”的经营风格。

2、口味更新较慢,没有抓住主要顾客源。随着草堂科技园区的开发建设,其主要客源已经由当地群众转变为以科技园建设的农民工为主。其中这些农民工又以青海,甘肃,四川的人为多,对于主要客源的变化,陈阳泡馍馆却没有对口味进行调整,仍旧是已原本的方法进行调味,难以抓住广大客源的胃口。

(三)机会

1、发展潜力巨大。据悉,草堂科技园区还要修建3、4年之久,随着工程的进展,还会有大量的外来劳动力注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几乎是没有哪家同类型的餐厅是能够与之媲美的。

2、政策的大力支持。为了能够保证科技园区开工建设的顺利进行,乡政府以及镇政府对周围的服务性行业,尤其是餐饮行业做出了特殊的鼓励措施。这将对陈阳泡馍馆起着鼓舞性的作用。

(四)威胁

1、行业竞争多。随着草堂镇经济的兴起,其中以“草堂人家”以及“桥梓口泡馍馆”两家对其威胁最大。一个以豪华为卖点,一个是同类型餐厅,后期肯定还会有更多的竞争者涌现出来。

2、地理位置。在工程后期的完善基础设施的过程中需要占用这里相当大的路面资源,甚至有可能会将原有通过此的道路全部重新铺设。在这种时候,陈阳泡馍馆将面临着很严峻的挑战。

二、陈阳泡馍馆在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1、首先,在产品种类上以及口味上存在过于单一单一的问题,没有因为市场的改变形成符合市场的口味。再一个,在员工上岗的问题上面,泡馍馆往往让老员工带领新员工直接上班,根本没有经过系统的指导培训,这就很容易自身员工与客户之间产生不必要的矛盾。在工作人员素质相对参差不齐的情况下,难免造成服务质量的下降。

2、其次,饭店对价格定位不准确,多年来陈阳泡馍馆的定价基本上没怎么变,但是在物价飞升的大背景下,利润的增长就只能靠缩减食材原料或者降低食材要求来满足,这种变相的涨价方式,反而大大的伤害了餐厅的声誉。其实,这种在主要消费群体由本地顾客转化为外来务工人员的情况下,如果仍旧使用早期的定价模式,不仅保证不了餐馆的应得利益,也损伤了餐馆的长远发展。

3、渠道管理相对混乱,没有做到尽善尽美。本来想两边都顾上,但却运用同一种管理方法,同一种风格,并且在两家距离不是很大的情况下,往往使两个店面各自当前主要的市场任务失去了重心,成为了一个四不像,品牌也相对模糊。

4、在促销策略方面也属于盲目的竞争目的,并且这个策略只有简单的降价或者赠送,不具有吸引力。而且促销前都没有经过详细的规划安排,难免手忙脚乱,起不到想达到的拉拢人心刺激消费的目的。

三、陈阳泡馍馆在营销中的解决对策

(一)产品方面

1、调整口味。针对不同的人群,调整不同的口味,这是最简单的也是最容易做到的。陈阳泡馍馆同时具有两家店面,正也是这个改变可行的原因之一。两者味道之间的差异不但不会让人产生混乱,还有效地分开了当地群众与外来人口的市场,从而使饭店在保留原始特点吸引老客户的同时也能逐步的吸收新的客源,从而使市场份额不至于丢失,还能缓慢的发展壮大。

2、开设特色菜系。既然主食都针对不同的消费者进行了味道上的调整,那么其他辅助菜系自然也应该根据不同消费者的习惯制定出属于自身的特色,分别满足不同的消费市场。

3、提升服务质量。这个不用多说,提升自身的服务质量,从细节方面入手,也许多一个微笑,多一份关怀,就会少很多麻烦,多出很多利益。

4、提升自身的管理知识。一个企业的长久发展,正是取决于决策层,他们通常有着非凡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5、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一个好的企业的支撑,不仅仅靠着的是他的领导者,也靠着那些处于一线的工作人员。

(二)价格方面

1、价格方面,首先我主张两家店面分取不同姓名,从而根据两家店的不同客户制定不同的价位。一个就叫原来的陈阳泡馍馆,以亲民的方式主打本地中低端市场,不仅拥有着原来的顾客基础,也是回归自身的传统。一个可以根据中高端市场设计自己的名字,为以后高新科技园区的中高端市场打好基础。而且,值得注意的是这两者餐厅之间的关系一定要模糊化处理。

2、价格的制定不仅取决于当地的物价水平,也取决于饭店的档次水平,所以在制定价格的同时,也应注意参考与之相配套的服务档次。

(三)渠道方面

1、渠道方面,针对不同市场进行宣传。当然,宣传的侧重点也应该不同,一个主张实惠,一个主张文化。但都是一个目的,提升两个店在消费者心中的名气,提升自身的价值,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出发,把当地的资源以及外来的文化渗透其中,往往使得竞争对手难以模仿,不仅能使企业确立竞争优势,更重要的是能使消费者在想到同类餐厅的第一时刻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餐厅。

篇13

一、前言

在我国,早在2002年国务院就已经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有关问题意见的通知》,明确提出鼓励和支持我国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尤其是近年来,大学毕业生人数的激增使得就业形势异常严峻,2012年就被誉为“就业最难年”。正如十所强调的“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就业成为了社会、政府及家庭共同关注的话题。鼓励大学生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成为国家缓解就业压力的政策方针。随后,各地方政府等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为大学生创业良好的政策支持和环境。

诚然,政策支持和环境是创业所必不可少的条件,但是我们发现,大学生创业实践成功的概率是较低的,究其原因,创业教育的不足成为制约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关键因素。因此,如何开展行之有效的创业教育,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如何有效衔接等问题成为各大高校创业教育亟待探索的课题。

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创业教育现状分析

武汉商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为湖北省重点专业,经过多年发展已构建了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的“循岗导教2AB”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共开设必修课程11门,课程以完整的工作过程和真实的工作任务为依据整合教学内容,并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进行开放式的、体验式的实践性教学。

经过三年的学习与实践,学生掌握了酒店各部门的一线服务技能,具备基层管理的能力,能够进入星级酒店从事基层服务与管理工作。从2011年97.63%的就业率,2012年99.75%的就业率来看,近几年酒店管理专业就业率较高,就业形势较好。然而,通过分析学生的就业岗位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在毕业时选择进入酒店“打工”而不是创业。另外,根据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得出2009年至2012年,500多名酒店管理毕业生中仅有4名学生进行了创业。这4名学生的创业活动或是加盟经营奶茶店、茶餐厅、或是协助父母经营家族生意。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很少会选择自主创业。

到底是什么因素阻碍学生毕业创业呢?学校层面应该如何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为全面了解学生对毕业创业及创业教育的看法,2013年11月至12月,笔者对本专业150多名大三毕业生进行了随机访谈,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在找工作时倾向于发展相对成熟的酒店或餐饮企业,对“创业”持否定或保留态度。少部分学生曾想去创业,但苦于资金、创业风险等问题而放弃了想法。学生普遍认为自己不具备创业的基本条件,如创业知识欠缺、实践经验匮乏等。

笔者认为,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实践经验等主观障碍是导致大学生不愿意去创业的重要因素,而这些主观障碍在某种程度上能够通过系统的创业教育消除。但是目前酒店管理专业创业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问题如下:

缺乏自主创业意识,创业精神不足。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毕业找工作成为一张主流思想。在面对工作的选择上,大多数学生并没有一种创造就业机会的理念而是被动地去找工作和适应工作。另外,部分学生在创业初始表现出很大的激情,一旦遇到困难,开始出现消极情绪,说明学生的抗打击能力还严重不足。

缺乏创业基本知识。自主创业的成功是奠定在深厚的专业知识基础之上的。目前,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创业活动一般都是从餐饮行业入手,如奶茶店、茶餐厅等与专业相关的行业入手,再进行发展壮大。但是单一的餐饮服务知识不足以支撑整个企业的经营管理,财务、营销、管理等各类知识是学生普遍较欠缺的。

创业经验缺乏,实践不足。在访谈中,我们发现有的学生很有思想,有想法,但是真正实践起来,不知道从何下手,对行业、目标、定位、资金等信息获取比较困难,导致对投资项目缺少足够深度了解而失败或中途放弃。

创业教育缺乏系统性、连贯性。学校现已开设《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等公共课程,在课余学生也可通过参加社团活动、创业竞赛来接触创业。但是,创业系统知识的学习不是靠一门课程就可以掌握的,对专业学习与创业实践如何有效结合学校还没有达成一致意见,也没有完整的教材体系,更没有专业的创业导师来指导。另外,社团活动、创业竞赛尽管可以让学生来感受真实的企业运作流程,但是实践平台单一、实践流于形式或效果不理想,也阻碍着学生创业能力的发展。

三、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创业能力培养途径

鉴于酒店管理专业创业教育存在的若干问题,笔者认为,从创业精神与意识、创业知识、实践平台等三方面构建系统全面的创业教育体系,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自主创业意识

目前很多家长或是大学生本身并没有对学校教育和学生工作、创业形成一个良好的认识,“大学生毕业等于失业”不能把过错全部归结到政府或是学校教育上,大学生本身应该把反思的重点放在寻找自身的不足上,转变心态,树立正确的就业意识。

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创业意识,要首先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改变传统就业观对学生创业能力的阻挠。学生应充分认识到真正的稳定是追求事业、家庭与风险的心态的稳定,而不是为让父母安心而找的一份稳定工作。当然,学生毕业时究竟是参加工作还是自主创业需要看符合条件的客观现实。

另一方面,在对待工作的态度上应该是主动的去寻找工作或是自主创业机会。对待如何工作或是创业的态度应该是积极主动的态度,而不是消极和被动的。当发现没有合适或非常理想的工作岗位,可考虑先积累工作经验;当拥有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之后可考虑进行自主创业。

再者,在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创业时,既要帮助学生树立创业信心,不过分低估自己,又要帮助学生树立艰苦创业的积极心态。即使创业失败了,也不要灰心,更多地把创业看做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一种人生的经验积累。

(二)重视创业教育,优化创业课程体系

目前,学校开设的《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等公共课程与所学专业脱节,导致学生在运用知识时会产生无从下手的挫败感,这就要求我们要开设与专业匹配的创业教育课程,优化创业课程体系。

大学生要想创业成功,必须具备多方面的知识体系。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第一,加强公共知识体系的学习,增设公共创业课程,如财务知识、管理知识、法律知识以及商务知识等,为任何专业的学生创业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第二,完善专业知识体系。除传统的酒店管理专业各类课程的学习之外,在部分课程中适时增加创业模块。如在《调酒与酒吧管理》课程中增设咖啡厅、茶吧等酒吧的开设流程;在《餐饮部运行与管理》课程中增加中小特色餐饮企业开办流程、加盟餐饮企业管理实务等模块。这样学生不仅学习到了专业基础知识,而且知道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创业实践中去。第三,加强学生创业技术的学习。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创业活动一般可从咖啡厅、茶吧、奶茶店等中小特色餐饮入手,因此,开设此类特色餐饮企业所需要的技术是需要在校内学习与掌握的。例如,要开设酒吧等特色店面,调酒技艺、咖啡制作技艺是要具备的过硬的技术知识。如果学生以加盟的形式开办餐饮企业,那么经营性技术的高低则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除丰富创业教育课程内容之外,挑选具备实践创业经验的优秀企业家作为专业的客座嘉宾,现场说法对大学生进行实践教育,并将创业行动纳入到学生成绩考核之中。

(三)搭建多维创业实践平台

创业实践平台的构建是高校实施创业教育的有效载体,是创业教育体系中的核心。然而,从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创业教育的内容和过程来看,创业实践平台形式单一、覆盖面少、不连续、不系统等问题制约了创业教育实践的有效开展。因此,构建多层次、多途径、多角度互动式多维实践平台能帮助学生学习创业经验,构思创业模式和路径,真正把想法变成行动。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创业实践平台可分为校内实践平台与校外实践平台,也可划分为实体实践平台与虚拟实践平台等。结合酒店管理专业特点与实践平台建设现状,笔者认为,专业创业实践平台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和优化:

(1)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目前,酒店管理专业与烹饪专业共同拥有中央财政支持的国家级实训基地——餐饮技能与服务实训中心,专业拥有7个实训室及1个综合仓库,设备先进、齐全,可以同时容纳100人进行实训练习。学生在实训中心学习各类服务技能,如餐饮服务技能、客房服务技能、前厅服务技能、调酒与咖啡制作技能等。但是我们发现,学生在实训中心进行单一项目的训练,这种实训方式存在真实性差等弊端,所培养的学生职业技能与企业需求有偏离。另外,部分实训室平时的使用效率较低,经济型的投入产出率低,不利于实训室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有必要对现有酒店管理专业实训中心进行改革,将实训基地建设与学生创业相结合,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如联合酒店管理专业与烹饪专业,将酒吧模拟实训室建成由烹饪专业学生制作糕点、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提供服务与管理的融教、学、做、经营一体化的生产性实训基地。

(2)丰富社团活动。社团是学生的第二课堂,专业可积极利用社团使其成为帮助大学生培养创业精神和提高创业能力的另一场所。如在社团中举行创业讲座,邀请著名企业的创业者为学生讲述创业经历,启发学生创业思想。组织学生校外参观学习,对武汉市中小特色餐饮企业进行参观学习,见多才能识广。此外,开展创业计划的模拟设计活动、创业计划竞赛等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感悟创业要点,了解创业市场要素,为真正创业打下基础。当然,社团活动的开展也离不开专业乃至学校的经费支持。

(3)建立创业园区。学校利用现有的人力资源、技术等知识资源,通过提供场地等优惠政策,引进和吸纳创新企业,同时对有志于创业的学生可在场地、资金上予以创业孵化期的优惠和扶持,为学生创业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具体而言,对专业有志于创业的学生可提供场所开办餐厅、茶吧等,由学生自主经营、从店面设计、产品促销、产品提供与服务到店面管理各方面均有学生自主完成。今年酒店管理专业4名学生在校内开办了茶语心咖茶餐厅,可以说向创业实践迈进了一大步。

综上所述,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生、学校、企业等多方的共同努力。作为创业教育主体的高校承担着更为艰巨的任务,高校及专业教师应进一步重视创业教育,优化创业教育模式,形成丰富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并提供多维创业实践平台。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