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老年失智症的护理知识

老年失智症的护理知识范文

发布时间:2023-12-28 11:49:30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老年失智症的护理知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老年失智症的护理知识

篇1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4-0200-01

随着人类进入老龄化社会,骨质疏松所致骨折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家庭造成很大的影响。其主要病理改变为骨质明显缺钙,临床症状是周身骨痛、骨形改变,易发骨折。老年人因骨折长期卧床,活动减少,食欲下降,容易导致营养不足、骨愈合延迟、伤口裂开,肉芽组织生长不良易导致感染或出血等并发症,甚至影响预后。饮食护理对老年骨质疏松并发骨折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作用,现将我们所采取的系统化饮食护理的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老年骨质疏松症并发骨折患者共32例,男15例,女17例,平均年龄74岁。其中肱骨近端骨折3例,桡骨远端骨折的5例,腰椎骨折7例,股骨颈骨折9例,胫腓骨及踝部骨折8例。

2 饮食护理

2.1 饮食原则:骨折后应进食高蛋白、高能量、高纤维素、高维生素饮食,适当多吃一些维生素C含量丰富的蔬菜与水果,以促进骨痂生长和伤口愈合。

2.1.1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并发骨折:此类患者应注意以下几点:①保证钙质的充足供应,常吃含钙量丰富的食物。我国营养供给标准中规定,老年人每日应供钙600 mg。②摄入足够的蛋白质,也可吃一些含胶原蛋白的食物,如猪蹄、肉皮、牛蹄筋、鸡翅、鸡皮、鱼皮及软骨等。③食肉不宜过多。

2.1.2 废用性骨质疏松症并发骨折:此类患者应减少含钙量高的食物,尽量多吃蔬菜,多饮水,以改善高钙血症,减少肾结石形成的机会。

2.2 饮食宣教:增加患者的保健知识有利于其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护理人员可采用口头宣教、文字宣教、个别指导等不同方式进行饮食宣教。①口头宣教:护理人员直接与患者面对面交谈,并将饮食原则与注意事项贯穿交谈的全过程。②文字宣教:制定老年骨质疏松并发骨折患者的饮食健康教育处方,通过文字宣教加深患者对饮食知识的了解。③个别指导:针对特殊患者采用个别指导的方式进行宣教,综合评估患者的身心状况,且兼顾合并症的饮食禁忌。

2.3 饮食指导

2.3.1 加强补钙,促进钙的吸收利用:骨骼主要由有机物和无机物构成,人体内99%的钙集中在骨骼内。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所致骨折时,务必积极补钙。补充含钙高的食物,如乳制品、虾皮、鱼、芝麻酱、豆类。最好于每晚睡前补充一次钙质,以纠正凌晨时的低血钙状态,从而减少骨钙的释放。补钙时应提醒患者:①钙是一种安全营养素,人体具有自行调节机制,可将多余的钙排出体外,所以只存在缺乏,不存在过量的问题。②钙受人体吸收条件的限制,高钙摄入日的钙量不能弥补低钙摄入日的钙量,故补钙应日日均衡,长期坚持才能保证钙营养摄入平衡。③钙制剂最好不要与含钙高的食品同时使用,应与含钙低的谷类食品混合食用,如把钙粉混合在面粉中食用,或米饭中加入钙剂。因为进餐时胃酸分泌量多,对一些碱性强的钙剂有稀释作用,而食物分解的葡萄糖、乳糖有促进钙吸收的作用。④少吃含草酸多的食物,如菠菜。⑤摄入适量的蛋白质,有利于钙的吸收。一般1.2~1.4 g/(kg?h),过量则会增加尿钙的排出[1]。⑥食用富含维生素D的食品,如猪肝、蛋黄、海产品、骨头汤等。⑦多晒太阳,可以将皮肤中的非活性维生素D转变为活性维生素D,有利于钙的吸收。⑧服用类固醇药物时应及时补钙。

2.3.2 其他饮食的宜与忌:包括多样化饮食,多进食碱性食物,戒除烟酒,少喝咖啡。因为吸烟会增加骨质融解,助长骨质疏松,酒精对肾有一定的损害,降低肾对钙、磷的重吸收功能。

2.3.3 心理支持:由于此类患者病程长,疼痛明显,行动不便,常表现出焦虑、忧郁、固执己见等心理特点,护理人员应理解、尊重他们,做到关心、耐心、细心,与他们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认真倾听他们的诉说,了解患者的感受,让他们保持乐观稳定的情绪,积极配合护理人员进行饮食护理。要让患者认识本病的发病原理及危害,把自我护理的基本知识教给患者,使患者掌握自我护理方法,树立自立、自强的信心和耐心,主动参与治疗和护理,做好长期治疗的心理准备。

3 小结

骨质疏松症是全身骨量减少,伴有骨微结构改变,以致骨脆性增加,病理特征为骨矿和骨基质成分等比例减少,骨皮质变薄,骨小梁减少、变细,主要受影响的为松质骨,因此很容易并发骨折[2]。临床上,医护人员往往将主要精力放在单纯骨折的处理上而忽略了饮食护理的作用,无意中延长了患者的住院时间。我们在合理治疗的基础上,采取正确的饮食宣教与指导,缩短了骨折愈合时间,促进了患者的早日康复,同时还降低了患者的住院费用。

篇2

【关键词】:慢性病 抑郁症 临床表现 心理护理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口的老龄化,老年人慢性病的患病率逐年上涨。[1]调查表明福州市社区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高达89.41%。慢性病病程长、迁延不愈,给老年患者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有些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甚至终生服药,且并发症的发病率高,由于老年人生理功能和心理功能的逐渐衰退,若不注意调节,因生理疾病造成的心理耐受力也会大大降低,极大的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因此老年慢性病患者容易产生孤僻、悲哀、自卑、抑郁心理,自我评价低,自尊心受损,回避社会,更有甚者逃避就医,给自己及家人造成了沉重的精神负担。抑郁症是[2]以情感(心境)持续低落为基本特征的一种精神障碍,可伴有思维和行为的改变及躯体症状。[3]重者出现幻觉或自杀等一系列的精神紊乱。[4]有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抑郁症具有高患病率、高自杀率、低治疗率等特点,尤其在女性中高发。[5]目前抑郁症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大疾病。[6]国内甘景梨等(1996)报道,老年期抑郁症病前有躯体疾病因素者占54.8%;国外社区调查发现本病患者在发病前1年内患有躯体疾病或有健康问题者分别为28%和63%,而正常对照组仅占6%和26%,有显著性差异(Murphy1982)。因此,为了提高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使家庭和睦,促进社会和谐,对其进行心理支持是必要的。

1. 临床表现

1.1 躯体症状

1.1.1 老年人慢性疾病的基础表现,如:高血压病患者有头晕、头痛,冠心病患者有心悸、胸闷,糖尿病患者有多饮、多食、多尿等。

1.1.2 慢性病致抑郁症除基础疾病以外的自觉症状,多以消化道症状最为常见,如:食欲不振、腹部胀满感、乏力、心悸、口干、便秘、咽喉部不适感等。

1.2 生物症状

人体从年轻状态进入老年状态后,脑组织中单胺氧化酶和5-羟色胺会逐渐增加,而去甲肾上腺素会逐渐减少,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会减低约15%,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会减低约30%。因此,老年人会出现一些生物上的变化,如:睡眠障碍、下降、心境昼夜波动等。

1.3 药物引起的症状

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常常因躯体疾病而长期、大量的服用药物,[7]如降压药、抗心律失常药、类固醇和β受体阻滞剂等而引起抑郁症。

1.4 情感失调

1.4.1 患者表现情绪低落、少言寡语、兴趣下降、抑郁寡欢,长时间坐着或站着,甚至会出现一些相反的情感表现,如:烦燥多动、坐立不安、自言自语等。

1.4.2 “抑郁性假性痴呆”,许多患者主诉记忆力、计算能力、判断能力等减退,实际上患者的定向力良好,在其情绪极度低落时,连家人的名字、地名、时间、甚至自己的名字、年龄也无法说出,常被人误认为是痴呆。

1.5 意志和行为失调

患者出现意志薄弱,优柔寡断,做事犹豫不决,自信心下降,良久不能做出一个明确、果断的回答。主动性减退,依赖性增强,社会活动减少,甚至不与外界相接触,严重者生活不能自理,蓬头垢面、衣衫不整、邋遢异常。

1.6 思维失调

1.6.1 患者表现为反应迟钝,对旁人提出的问题不能立即作出回答,多次询问,才给予低声而缓慢的回答,且回答的内容空洞、无意义。患者常常自责自罪,觉得活着没意思。

1.6.2 “妄想性抑郁”,患者妄想的内容大多与其以往的生活经历有关,旁人听着合乎情理,辩不出真假,常被人误认为是真实的。

1.7 自杀先兆

自杀的先兆常表现为:患者突然情绪好转,面部表情欣快,与旁人交谈甚欢,表现出非常合作的态度,使医护人员放松对其警惕,往往这种假装的病情好转是自杀的先兆,此时意外最容易发生。屋内严禁摆放易燃易爆、锋利等危险物品,严密注视患者的情绪、言语、行为的变化。

2. 心理护理

2.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思虑多且疑惑感强,孤独感重,患病后,悲观失望、急躁、好挑剔、不予配合,久而久之出现抑郁症状,与社会隔离,这给医护工作带来很大的障碍,所以顺利的开展各项医护工作必须先要有良好的护患关系。

2.1.1 对患者要有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心,言语要亲切、和蔼,语速稍缓一点,语调适中,以便老年患者听得清楚、仔细。

2.1.2 举止端庄、大方,妆容淡雅,特别注意要有良好的第一印象。

2.1.3 态度诚恳,积极主动地与患者交流、谈心,真诚的关心患者的疾痛,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

2.1.4 尊重患者,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对于不能满足的,要耐心解释,取得患者的理解。

2.1.5 时时处处理解和关心患者的所作所为,对其一些过激的言语和行为,不可针锋相对,耐心倾听和解释,慢慢使其平静下来。

2.1.6 把患者视做亲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样就会使患者感到医务人员易亲近,关系融洽,会觉得住院如同住在家里一样,心情愉悦,顾虑消除,使得医护工作顺利进行。

2.2 适宜的环境

篇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measures on depressive symptoms and quality of life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Methods 92 patients with senile depressive disorder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4 to January 2016 were enrolled.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according to different nursing methods,with 46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measures.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are measures. The scores of GDS(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 and Hamilton depression self-rating(HAMD) before and after nursing, quality of life scores and remission of depressive symptoms after nursing were comparatively analyzed. Results The scores of GDS and HAMD in the two groups after nursing were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But the GDS and HAMD scor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P

[Key words] Elderly; Depressive disorde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Emotion; Application effect

老年抑郁障?K是目前全球所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老年抑郁障碍不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而且还是造成老年人生活质量下降、死亡的主要原因[1]。因此,对老年人进行抑郁症防治,维护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提高其生活质量是社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中医护理遵循的是“整体观念”,还遵循“辨证护理”的原则,中医护理重视对患者的情志护理,将以人为本的观念体现在护理过程中,旨在通过护理恢复患者身心健康[2]。为进一步探讨中医护理的独特作用,笔者以92例老年抑郁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和中医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92例老年抑郁障碍患者,其中男55例,女37例,男:女=1.49:1,年龄61~86岁,平均(71.8±5.1)岁,合并高血压者39例,合并糖尿病者25例,合并冠心病者28例;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6例)与观察组(46例)。其中对照组男27例,女19例,男∶女=1.42∶1,年龄61~86岁,平均(72.5±5.2)岁,合并高血压者21例,合并糖尿病者13例,合并冠心病者12例;观察组男28例,女18例,男∶女=1.55∶1,年龄62~85岁,平均年龄(71.2±4.5)岁,合并高血压者18例,合并糖尿病者12例,合并冠心病者16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选取标准

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3]第3版中关于抑郁障碍的相关诊断标准,患者年龄均大于60岁,其认知功能正常,不存在自杀倾向。排除标准:①排除伴有肝肾功能严重障碍者,②排除认知障碍者,③排除全身性严重疾病者。本组全部患者均经知情同意。

1.3 护理方法

1.3.1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 给予患者环境护理,为患者营造一个良好舒适的休息环境;给予其正确的饮食指导、卫生宣教、用药指导;嘱咐患者及其家属相关注意事项,使其保持良好心情等。

1.3.2 观察组给予中医护理措施 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针对与患者密切相关的主要问题如:慢性疾病、人际关系、不良生活习惯等进行辨证护理,采用说理开导、移情易性、解疑答惑、安神静养等方式进行护理干预,帮助患者缓解抑郁症状,改善不良情绪。具体方法如下:①中医情志护理:疏泄法:忧则伤肺、思则伤脾、怒则伤肝,恐则伤肾。护理人员应用针对性语言与患者沟通交流,因势利导,让患者将心中的烦闷、痛苦、不安等诉说、宣泄出来,解除心中郁结,使其情志顺畅;②加强沟通和疏导:护理人员要积极地劝解患者,要保持足够的耐心,对患者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告知患者不良情绪不利于康复,另外还要帮助患者,对其疾病情况进行分析,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另外要不断鼓励患者,不断增强患者的信心,改良不良情绪,促进患者康复;③移情暗示法:采用移情易性的方式将患者的注意力进行转移,在进行护理的同时,告知患者进行深呼吸,然后再进行肢体放松,同时,还可以进行播放舒缓的音乐放松患者的心情,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④安神静养:运用中医松弛疗法,告知患者要保持安静,指导患者静坐并配合呼吸减压,充分放松自己,可配合舒缓音乐,调节阴阳平衡,平和心境,达到清静养神的功效[4]。还可在静坐的过程中,用言语引导患者想象,引导其树立健康积极的心态。⑤足浴按摩:中药足浴可帮助患者安神,促进其睡眠,具有安神、静心的效果,同时在辅以足底按摩,可调节气机、疏通经络,舒缓患者精神[5]。⑥饮食指导:患者的饮食均以清淡为主,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食用易消化、有营养的食物,多食用新鲜果蔬,禁食辛辣、刺激、油腻之品。还可因病制宜,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饮食指导,如痞满、嗳气者,可给予金桔、山楂粥等食用。⑦运动指导:适当运动可帮助患者调节气机,增强机体免疫能力,调节情绪,促进睡眠等。因此,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当运动锻炼,如练剑、打太极、步行等。

1.4 疗效判定标准

在护理前后采用老年抑郁量表(GDS)和汉密尔顿抑郁自评表(HAMD)[6]对患者的抑郁情况进行评定,得分越高表示其情况越严重。在护理后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表对其生活质量进行评分。内容包括症状与视功能、身体功能、社会活动和精神心理4个方面,并进行了效度、信度和反应性评价,是目前认为适合测量中国视功能损害眼病患者的生活质量量表。该量表由20个指标组成,症状与视功能方面由8个指标组成(问题1~8);身体功能方面由4个指标组成(问题9~12);社会活?臃矫嬗?4个指标组成(问题13~16);精神心理方面由4个指标组成(问题17~20) 。每个指标均由患者自己在模拟线性等分线中评定,等分线的范围为0~10。除第5~10及第17个指标的得分是按等分线得分外,其余指标的生活质量得分等于10减患者回答的得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抑郁症状的缓解情况,抑郁症状缓解率分为基本缓解、有缓解、未缓解三个层面[7],基本缓解――护理后患者抑郁情况显著改善,可进行正常生活和交流;有缓解――护理后其抑郁情况有改善,心态较好;未缓解――可将其详细记录并进行统计分析。

1.5统计学处理

本次两组研究所得数据由专业记录员交叉记录,同一样本,进行三次重复性检测(无离群检验),使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均进行t检验,并以(x±s)进行表示,计数资料描述为[n(%)],采用χ2检验。等级分类资料行Ridit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GDS、HAMD评分情况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GDS、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均较护理前改善,但观察组GDS、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抑郁症状缓解率比较

观察组抑郁症状缓解率为89.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的评分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前生活质量评分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均较护理前改善,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结论

抑郁症以情绪低落为主要表现,老年抑郁患者病情严重者可能存在认知功能迟缓,并且还会存在记忆障碍等情况,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了一定的损害,同时还能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8,9],另外,患者的不良情绪还会导致患者出现依从性差等问题,另外患者还会出现心理激发活动低下等问题,一方面对患者的康复造成影响,另外还增加了致残率、死亡率[10]。因此,对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十分必要,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篇4

关键词:

失智;照顾者;微信;延续护理

失智症是老年期常见的一组症候群,主要表现为持久、全面的智能减退、行为异常,自身活动和工作能力丧失[1],需要照顾者长期的照顾。由于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构建尚未完善以及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大多数失智患者都是由缺乏专业护理知识的家人照顾[2-3]。研究表明[4-7],失智患者照顾者照顾负担重、心理水平差,失智患者表现出来的精神行为的异常更是让照顾者身心俱疲,而照顾者的身心健康水平会直接影响失智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8]。有调查显示[9-11],绝大多数照顾者希望获得医疗机构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的帮助。本研究旨在通过微信为失智患者提供延续护理,以期能够提高其照顾者的护理水平,改善其心理状况,从而为失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采

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4月在我院老年科病房治疗的70名失智症患者及其照顾者作为研究对象,每个患者只选取1名照顾者进行研究。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失智症患者经三甲医院确诊且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ICD-10)的诊断标准,年龄在60岁以上,接受家庭照顾;②照顾者为患者的亲属,是患者的主要照顾者;③照顾者意识清楚,有正常的阅读理解能力。排除标准:①无法完成随访者;②合并其他严重躯体疾病者。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顺序进行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本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照顾者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本研究。

1.2研究方法

1.2.1干预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住院期间接受责任护士提供的常规护理,由责任护士提供常规的健康教育,包括日常生活、按时服药、保证安全等方面的指导,在患者出院前,责任护士向患者照顾者发放失智患者健康教育宣传单,在出院3个月后接受科室提供的常规电话随访。干预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为期3个月的延续护理,具体方法如下:①成立微信随访小组,明确成员分工。小组共5名成员,包括临床护士4名,主治医生1名。要求至少1名护士有本科以上学历,所有小组成员均具有5年以上的老年或神经内科专科工作经验,有丰富的失智症专业知识、良好的组织沟通及应变能力。由1名高学历的护士担任微信站长,负责申请微信公众号、组建微信群聊,在患者住院期间教会照顾者正确使用微信的简单功能、协助照顾者关注公众号并加入群聊,在公众号上定期有关失智症的专业知识等;其他3名护士每晚轮流上线与照顾者进行微信群聊,并协助微信站长完成相关工作;主治医生负责指导照顾者正确应对患者出现的病情变化及其他情况。②讨论确定微信公众号需呈现的内容并定期。小组成员根据失智症的疾病特点,编写失智症疾病和护理的相关知识,并将其循序渐进地在公众号上。第1周主题为:“走出误解,走进失智”,具体内容为一些有关失智症的特点、临床表现等基础知识,帮助照顾者更科学的理解这一疾病;第2周主题为“延缓病情,正确服药”,具体内容为几种失智患者常服用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按时按量服药的重要性,药物服用的方法及失智患者在服药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等;第3周主题为“别让他松开您的手”,本次主要的是有关保护患者安全的问题,向照顾者介绍患者可能出现的精神症状的识别和应对以及老人可能出现的跌倒、走失、激越行为的预防和应对措施等;第4周主题为“您不是一个人”,主要分享几例照顾者照顾失智老人的经历、遇到的困难、解决的办法等;第5周和第6周主题为“功能锻炼知多少”,主要介绍一些有关逻辑联想、思维活跃性训练、分析和综合能力训练、理解和表达能力训练、社会适应能力训练、常识训练、数字概念和计算能力训练等简单可行的方法,此部分内容较多,分2周;第7周主题为“生活护理讲究多”,主要一些与患者的沟通技巧以及如何照顾好患者的起居环境、个人卫生、二便等知识;第8周主题同第4周,具体内容有所更新;第9周主题为“关爱老人,正确饮食”,主要一些有关如何保证失智患者饮食营养、合理搭配的知识;第10周主题为“定期复诊,不容忽视”,主要介绍一些有关疾病定期复诊的重要性,我院从事相关领域的专家门诊时间,方便患者复查;第11周主题为“您是否也存在这些误区”,主要介绍在护理失智患者时常见的一些误区以及正确的护理方法;第12周的主题同第4周,具体内容有所更新。③轮流安排小组成员参与微信群聊。群聊时间尽量安排在晚上,小组成员主要帮助解答照顾者在护理失智老人时的疑问,安慰并鼓励情绪低落的照顾者,询问是否有患者出现病情变化,并将情况及时反馈给医生,由医生指导照顾者做出正确的应对。

1.2.2评价工具

①照顾者一般资料调查表:由研究者自行设计,主要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日均照顾时间和照顾年限等。②抑郁自评量表[12](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由ZungWK编制于1965年,该量表共有20个反映抑郁主观感受的项目,每个项目按症状出现的频度分为4级评分,其中10个正向评分,10个反向评分。评定结束后将20个项目中的分数相加,即得到总粗分,然后将总粗分乘以1.25以后取整数部分,得到标准分。按照我国的常模结果,SDS标准分的分值为53分,其中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2分以上为重度抑郁。③焦虑自评量表[12](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由WKZung于1971年编制,本量表共包括20个反应焦虑主观感受的项目,每个项目按照症状出现的频度分为4级评分,其中15个正向评分,5个反向评分。SAS量表的标准分计算方法同SDS,按照我国常模,SA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0分,其中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69分以上为重度焦虑。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照顾者一般资料比较

本研究在整个干预过程中,共有5例脱落,最终完成本研究的患者共65例,其中干预组32例,对照组33例,2组患者照顾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日均照顾时间、照顾年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2.2干预前后

2组照顾者SDS、SAS得分比较干预前,比较2组患者照顾者SDS、SAS得分情况,结果显示,2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干预3个月后,干预组照顾者SDS、SAD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2组照顾者SDS、SAS得分比较,干预组干预前后SDS、SAS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干预前后SDS、SAS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3.1利用微信为失智患者提供延续护理可行性强

微信作为一种新兴的即时通讯软件,可以用来连接现实生活中也许无法结识的个人和团体,用户可以通过发送语音、视频、图片、文字等多种形式进行交流,使用方便,本次基于微信的延续护理方法,主要利用微信进行简单的发送信息、接收信息等功能,操作简单易学,对不同年龄阶段的照顾者都有较高的可行性。目前对失智家庭采取的延续护理途径主要有电话随访、家庭访视等[13-14],这些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微信以一种更简单方便、低成本的方式为更多的失智患者照顾者提供专业的知识和心理支持,微信公众号可以对用户群发消息,能够更好的传播信息;微信群聊能够为不同的照顾者提供交流的平台,既能满足照顾者对专业照顾知识的需求,又能为照顾者提供很好的缓解不良情绪的平台。

3.2基于微信的延续护理能够改善照顾者心理状况

失智症缺乏根治性的治疗方法,目前只能通过良好的护理延缓患者疾病进程,而作为患者的照顾者,其健康的身心状况以及专业的护理技能能够最大限度延缓失智症进程[15]。蒋芬等[9]研究发现,照顾者对照顾失智患者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高于社会性支持服务,由于痴呆患者认知能力的退化,其照顾者往往缺乏对相关专业照护知识的了解,因而对这方面知识的需求更高。通过微信公众号定期为照顾者提供专业的医疗和护理知识,既能帮助照顾者了解失智症的相关知识,又能为照顾者提供一个交流平台,照顾者可以在有相同处境的人面前宣泄自己的情绪、分享自己的经验,同时相互鼓励,在这过程中可以使照顾者的心灵得到慰藉,更能帮助照顾者从焦虑、抑郁的心理状态中解放出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罹患失智症的患者将不断增加,而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发展还不健全,在当前背景下,以家庭照顾为主,医疗机构提供专业的知识技能支持为辅,是解决失智患者照顾的一个有效途径。当然在关注失智患者的同时,不要忘记在其背后默默付出的照顾者,通过简单可行的途径为照顾者提供更实际有效的帮助,是对失智家庭最好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姜科屹.失智老人社会福利服务问题研究-以长沙市为例[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4:3.

篇5

我国是世界老龄人口数量最多,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个百分点。老年人大多生活在社区,家庭中,他们是比较脆弱的人群,容易因衰老而多病,这些老年病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1 老年痴呆症

1.1 发病特点 老年痴呆症是老年人群中常见的,由于脑功能出现障碍而导致的获得性和持续性智能障碍综合症,会使患者的智能出现缺失现象和社会的适应能力显著降低[1]。其临床特点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和精神病性症状,有失语、失用、失认或执行功能障碍等症状。

1.2 分期 早期出现近事记忆力明显减退,固执自私,孤独淡漠,情绪急躁易怒,语言罗嗦,睡眠节律改变;发展期病情进一步发展,远事和近事记忆均受到损害,智力活动全面减退,很容易迷路,自理能力明显障碍,呈现明显痴呆;后期患者进入全面衰退状态,生活不能自理,进入严重痴呆后,外貌苍老,肌肉萎缩。病情进行性发展,最后卧床不起,常因褥疮感染及其他并发症引起多器官衰竭而死亡。

1.3 转归 老年痴呆症病程长,又缺乏有效的治疗。患者多选择社区家庭病床治疗,做好痴呆老人的社区护理干预,延缓病情发展,提高患者、家属和照顾者的生活质量尤为重要。

2 社区护理干预

2.1 基础护理干预 反复训练患者料理衣着、梳洗、刷牙、大小便、饮食等,卧床及大小便失禁要保持整洁、干燥,多翻身防止发生褥疮,保证充足的睡眠,不让蒙头睡觉。

2.2 安全护理干预 老年痴呆患者易出现痉挛、震颤麻痹、共济失调、行走站立困难等症状,很容易跌伤,特别是对中、重度痴呆症患者要处处留意其安全。不要让患者单独外出,以免迷路、走失;行走时应有人扶持,以防跌倒摔伤;家里的危险品如药品、化学品、热水瓶、电源、刀剪等危险品应放在安全、不容易碰撞的地方,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2.3 饮食护理干预 合理搭配营养,应给予均衡、多元化膳食。多吃鱼、豆制品、牛奶、新鲜蔬菜、水果;吞咽功能不良的患者避免进食坚硬、粘滑的食物,避免噎食;注意口腔卫生,进食后避免食物残渣存留,诱发感染。

2.4 心理护理干预 对老年痴呆症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较药物治疗更为重要[2],应充分尊重关心患者,尽量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消除患者的陌生感。耐心倾听,顺从老人的意愿,要亲切、礼貌地接待患者,使病人感到自己受到重视。护理人员应像护理婴幼儿一样,给他们以百般关爱,使病人愉快地接受治疗和护理。

2.5 服药护理干预 加强药物保管,药物必须有护理人员来管理,病人在护理人员的监护下服药,按顿送服,必须确定其吞服后方能离开。吞咽困难及拒绝服药者必要时进行灌服。

2.6 健康教育 老年痴呆症患者住院治疗是短暂的,患者后期的恢复多以居家治疗为主。家属是患者的主要照顾者,家属同时也是患者最亲密的人,因此,家属对于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疾病的发展,对老年痴呆症患者家属进行健康干预有重要意义。

3 小 结

目前,老年痴呆症尚无根治办法,且病程漫长。特别是中重度痴呆,生活不能自理,对社会和家庭形成沉重负担。第5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5岁以上8811万老年人中有200万-740万老年痴呆患者[3]。针对这些特殊患者群体,只有通过社区护理才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防高危行为发生。

目前我国社区护理工作正处于起步阶段,护理人员存着专业技术低,知识老化,护理发展缓慢且社区护理人员少等现象。因此,首要问题是提高社区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对社区护理人员进行老年痴呆症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护理技能培训,加强学习心理学、老年护理学、健康教育、人际沟通等知识的培训。

由于我国的老年福利和社会医疗保障体系仍不健全,大部分病人是在家中由家人照顾,老年痴呆患者迫切需要家庭护理指导。通过以上护理干预,使社区护理人员与家庭主要照顾者之间的关系更为融洽,沟通更为有效,使家属也掌握了一些关于老年痴呆症的知识及护理技术,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了意外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篇6

DOI:10.14163/ki.11-5547/r.2015.03.176

老年痴呆也称为阿兹海默症, 是一种多发生在老年人群的进行性神经变性疾病, 同时也是导致老年患者出现智能障碍的恶性疾病[1]。由于临床缺乏彻底治愈手段, 因此, 需要有效护理方法。为了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老年痴呆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本文特选取本院收治的63例老年痴呆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63例老年痴呆患者, 纳入研究患者均经过临床确诊符合CCMD-Ⅲ所规定的临床诊断标准, 排除继发性痴呆、精神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滥用等患者。男39例, 女24例, 年龄60~78岁, 平均年龄(63.2±4.1)岁。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2例),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等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家庭护理干预, 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 2. 1 健康教育 针对老年痴呆患者及其家属对健康护理知识的需求制定专门教育手册并进行发放, 对家庭护理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和日常注意事项进行教育、讲解, 直到患者及家属再无疑问为主。

1. 2. 2 心理护理 由于老年痴呆患者情况特殊, 家庭护理时家属心理压力大, 很容易出现焦虑、烦躁等情绪, 很容易产生负面情绪, 影响对患者的照顾, 对此要做好自身心态疏导, 调动家庭成员的积极性, 合理疏导负面情绪, 多一些关注与理解, 互相加强协助配合照顾好患者, 提升家庭护理质量, 也缓解家庭成员的身心压力[2]。

1. 2. 3 安全指导 针对老年痴呆患者经常发生的跌倒、烫伤、走失、误吸、自伤等安全问题, 要专门进行家庭安全方面的护理知识教育。比如做好室内清洁工作, 合理摆放物品并对保持固定;对患者经常出入场所如厕所、卧室、客厅等放置明显标志, 地面做好防滑设施;将危险性较高的物品如尖锐物品、化学物品、药物等收藏好;教育患者避免接触热水、电源、煤气等危险设施, 随时保证患者随身携带安全卡片, 将家庭住址、联系信息等明确写上, 以防止走失。将家居方面的危险性降至最低[3]。

1. 2. 4 日常护理 保持室内经常通风、温湿度适宜, 饮食方面多补充营养, 做到科学饮食、合理饮食, 保持皮肤与黏膜清洁, 多摄入水分, 加强肢体功能锻炼和呼吸锻炼, 定时翻身、按摩肢体, 条件允许者经常进行户外活动, 以预防泌尿系统、肺部感染和压疮等多种并发症[4]。指导家属给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饮食, 并在日常生活中循序渐进展开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功能锻炼等, 以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1. 3 观察指标 ①并发症:观察并记录患者1年内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及压疮等发生情况;②日常生活能力:根据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 ADL)对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给予评价, 包括进食、穿衣、打电话、上厕所等14项内容, 分四个等级, 1分表示完全可做到, 2分表示困难, 3分表示需要他人帮助, 4分表示完全不能做到。正常(≤16分)、轻度下降(17~36分)、严重下降(≥37分)。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实施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所示。观察组3例发生并发症, 占9.38%, 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及压疮各1例;对照组11例发生并发症, 占35.48%, 3例肺部感染, 4例泌尿系感染, 4例压疮, 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老年痴呆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自身生活能力、智力状态密切相关, 病情进展会导致记忆力下降、智力下降、机体抵抗能力差等多种后果, 加重家庭负担。加上患者认知功能受损, 症状表述难度大, 因此, 在家庭护理过程中必须制定适合患者的护理干预计划, 以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同时老年患者卧床休养, 很容易出现包括泌尿系统感染、肺部感染、压疮等在内并发症, 这些并发症会致使病情进展, 影响患者生存质量[5]。所以悉心的照顾不仅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几率, 还能够控制病情进展, 减轻家庭负担。本研究中, 观察组实施家庭护理干预, 日常生活能力优于对照组, 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由此表明:家庭作为我国老年痴呆患者的主要生存场所, 实施早期家庭护理干预有积极效果, 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凌凤英,卓新,陈阳玉,等.家庭护理干预对居家老年痴呆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现代临床护理, 2013(5):45-47.

[2] 邵.早期家庭护理干预对老年痴呆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实用医学杂志, 2012, 28(21):3654-3656.

[3] 徐琳琳.安全护理在老年认知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中国民康医学, 2014, 26(7):123-124.

篇7

如何关爱老年人的健康,使他们都享有一个美满的晚年,成了晚辈们关心的一件大事,今年世界“老年性性痴呆日”的主题是:关注痴呆,刻不容缓。

老年痴呆症

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痴呆已成为人类健康的首要问题。据统计,现在世界上有2400万痴呆症患者,患者数每20年翻一番。最新资料表明:全球每1秒钟就会诊断一个痴呆患者,每7秒钟就会产生一个新的痴呆患者,数字的增加是惊人的。

老年性痴呆是由神经病理学家阿尔茨海默于1906年首先发现,因此以他的名字命名。阿尔茨海默氏症的根本病因是大脑中的一些神经元随着年老或其他一些理化因素而出现变性,弯曲,或扭曲成螺旋状,或变成球节状,同时神经元还出现缩小变性,从而造成大脑神经功能的异常,发病到晚期只有死亡。

老年痴呆是一种由于大脑器质性损害而引起的脑功能障碍,使记忆,理解、判断、自我控制等能力发生进行性退化和持续性智能损害,影响日常生活和社交能力的病症。老年痴呆症是静悄悄的疾病,没有痛痒等明显症状,早期只是出现记忆力减退、健忘等症状,很多病人误认为这是正常的衰老,以致就诊率极低,常使病人错过有效治疗机会。

老人痴呆症特征

老年性痴呆发病于60岁以上,女多于男(1.5:1),老年痴呆症患者意识一般会越来越混乱,情绪焦虑,记忆衰退,甚至无法自理生活。

专家说,记忆力下降是老年痴呆症最突出的首发症状。老年性痴呆的记忆障碍以记住新知识能力受损和回忆近期知识困难为特点。老年痴呆按照病情的发展,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健忘期):这个阶段的表现是记忆力明显减退,例如开始时忘记讲过的话,做过的事或重要的约会等,慢慢地连往事也遗忘了。与此同时,思维分析,判断能力、视空间辨别功能,计算能力等也有所降低,但有时还可以保持过去熟悉的工作或技能。

第二阶段(混乱期):这时除第一阶段的症状加重外,很突出的表现是视空间辨认障碍明显加重,很容易迷路。常见的还有穿衣也很困难,或把裤子当衣服穿;不认识朋友或亲人的面貌,也记不起他们的名字,不能和别人交谈,尽管有时会自言自语。

第三阶段(极度痴呆期):病人进入全面衰退状态,生活不能自理,如吃饭、穿衣,洗澡均需人照顾,大小便失禁。

老年痴呆症对家庭的影响

老年痴呆症对一个家庭会有怎样的影响呢,“老年痴呆症,可以摧毁一个家庭的正常生活。”有统计表明,在负责照顾老年痴呆症患者的家属中,八成以上的人遭遇不同程度的情绪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得了老年痴呆症,最痛苦的不是患者本身,因为随着疾病的进展,他们的思维世界就会变得‘返老还童’,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他们都没什么感觉,最苦的其实是照料他们的家属。”一位资深脑科专家说道。

得了老年痴呆症,病人会丧失以往所有的经验和知识,丧失方向感,认知能力,直到逐渐丧失生活能力。不少老人,原来自己做饭,自己洗澡,有正常的社交圈子,可得病后,他们变得像个刚出生的孩子,什么都不能做,完全丧失自理能力。“累仅仅是其中一个原因,关键是那种无法沟通和看不到希望的感觉,让很多家属深感绝望。”

“痴呆的老人就像小孩子,一眼看不住就会走丢,简直防不胜防。”一位中年女士说起自己患老年痴呆症的老母亲一脸的无奈,“我妈妈总是趁人不注意时,就往屋外跑。跑出去了还不知道回来,我们全家已经出去找过她好几次了。现在只好雇个保姆在家时刻看着。”

老年痴呆症的研究与治疗

迄今人们仍不能圆满解释老年性痴呆的发病机理,研究发现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遗传因素,饮食中铝含量过高、胆固醇过高,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中风等疾病因素,其发病还往往与受教育程度低,不爱动脑子,性格内向、不愿与人接触及不良生活方式如嗜酒等有关。此外妇女在更年期后雌激素水平低下等也会造成痴呆。痴呆的早期表现是认知出现障碍,也就是记忆力差。

目前关于老年痴呆症的发病原因较新的研究结果是美国研究人员提出的一些解释。他们发现病人大脑病变部位的神经元缠结是由β淀粉样蛋白构成,它的正常编码基因位于21号染色体。该基因的变异导致发病。

研究人员发现老年性痴呆患者的血液中存在两种称为早老素1和早老素2的物质。所以现在可以试图检测血液中早老素1和早老素2来帮助早期诊断老年性痴呆,早日治疗。美国也开发出了检测脑积液中β淀粉样蛋白前体的试剂盒,以求早期诊断老年性痴呆,为治疗老年性痴呆创造条件。目前老年性痴呆一经发现就是晚期,难以治疗。但是这些诊断能否有效和具有特异性还需要时间验证。

由于老年性痴呆目前还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只能靠护理来缓减症状和减少患者的意外,例如,在护理中增加外界刺激,如看电影电视,读报刊书籍、听音乐相声、维持社会交往等,可以部分减缓症状。

药物治疗有待突破

为了改善老年性痴呆患者的生活质量,早期预防和早期治疗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如今有的医院正在逐步建立老年性痴呆的诊断系统和治疗网络,有一部分病人已经在他们的帮助下使疾病进展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为家人和照料者减轻了不少负担。

目前有关痴呆的研究与治疗已取得很大的进展,促智药的研究和开发为痴呆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福音。老年性痴呆治疗药物研究与开发的范围除脑血循环改善剂,脑能量代谢激活剂外,在脑神经传递功能改善剂方面包括神经递质前体物质,神经递质合成促进剂,神经递质分解酶抑制剂等。

近年来在神经肽,神经生长因子和中草药等方面的研究也十分活跃,并取得了一定进展。目前已有一些针对老年性痴呆治疗的药物在国内上市,如安理申、他克林等,还有一些已经完成临床试验,正准备上市。

不过,仍有许多药物还处于试验阶段。总体而言,对轻度痴呆患者,这些药物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痴呆症状或延缓痴呆进展。当然,由于老年性痴呆发病因迄今不明,抗痴呆药物的研究与开发仍然比较

困难,距离发现具有真正意义上的有效预防和治疗药物仍为时尚远。

关爱老年人,预防痴呆

及早发现,预防为主

“上医治未病。”每一种疾病都是可以通过好的生活方式来预防或是调理的。所以,老年痴呆症这一疾病也是可以预防的,只要在发病初期引起重视,并到医院寻求医生的帮助,病情是完全可以得到控制的。

在国外,人们对早期发现老年痴呆症的意识很强。一位在德国留学的医学博士曾碰到一位49岁的白领女性主动上门,说自己最近总记不住同事的名字,担心是否老年痴呆症的早期症状,要求诊治。结果,检查证实了这一猜想,医生及时对其进行早期干涉,病情得到了一定的控制。

与此相反,中国的病人及家属在对老年痴呆的认识上存有一定的误区,包括病人及其家属,即使发现病人有老年痴呆症的早期症状,也总是心存侥幸,认为那不是疾病,而是因为年老,不但不会主动求医,相反还会拒绝承认疾病这一事实。

研究表明,老年痴呆的诊治要点是早期诊断加积极治疗,这样能有效减缓病人功能衰退的进程,改善病人日常生活能力,帮助患者更长时间保持自我,改善患者长期预后,同时减少家人的护理负担。

家人关爱

根据医学研究表明,对于老年痴呆症至今还没有特效药物和治疗方法,也就是说老年痴呆症目前为止还不能根治。所以,对于老年痴呆症患者,除了必要的药物治疗之外,我们的家庭治疗和护理也非常重要。

照顾老年痴呆症患者,最重要的是要有“三心”,即爱心、细心,耐心。老年痴呆症通常在晚年开始发病。由于脑部功能及智能受损,记忆力逐渐衰退,而影响日常起居生活。常见的问题如无法处理繁琐的事务、理财、煮食、胡乱放置物品等,严重的可能在熟识的环境迷途。除此以外,患者的语言能力逐渐下降,言语变得重复而词不达意及无法理解沟通的内容。若再遇上生活的压力,情绪困扰,更会容易出现性格转变。老年痴呆症患者最终会失去自我照顾能力。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患者家属应该耐心的去听他们说话,要多与他们交流。而且还要细心观察患者的病情。家人或护老者应为老年痴呆症患者悉心安排,调整家居环境,尽量减轻患者的功能障碍,对患者多给予支持,鼓励,关怀和体谅,务求患者能维持一个有尊严的晚年生活。

社会关爱

篇8

老年性痴呆是一组病因未明确的原发性退行性脑变性疾病。多起病于老年期,潜隐起病,缓慢不可逆的进展(2 年或更长)以智能损害为主[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我国人口平均寿命已显著延长,高龄老人的增加,使老年性痴呆症的患者也在不断的增加,至今没有特效药物可以治愈此病,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有老年性痴呆患者700 万人之多,并且每年平均还有30 万人加入这个行列。由于我国老年人中基数过大,而社会经济还不发达,社会保障力量不足,社会护理老年性痴呆患者的机构尚不健全,因此绝大部分老年性痴呆患者由家庭照顾。据《中国老年人供养体系》的调查显示;在城市有98.1%的老人是由家庭养老,仅1.9%的老年人由社区组织照料,因此积极开展探讨家庭护理对策,对提高老年性痴呆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临床资料

我科自2009 年1 月~12 月,共收治老年性痴呆患者54 例,均符合CCMD—3老年痴呆诊断标准。男34 例,女20 例,最低年龄64 岁,最高年龄95 岁,平均年龄76 岁,临床表现为早期18 例,中期30 例,晚期6 例,中重度患者均合并4 种以上其他躯体疾病。病情稳定出院后即给予随访并进行家庭护理指导,开始每2 周1 次,3 个月后每月1 次,以后每3 个月1 次。结果:除2 例重度患者外,其他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均有显著性提高。

2 临床表现

2.1 记忆障碍

表现为丢三落四,说完就忘,特别是数字、人名、地名和常用的术语[2]。特征:是近期记忆障碍,计算速度变慢或计算出错,到后期对最简单的计算也不能进行,甚至连自己的年龄及孩子的名字都说不上来。如:做菜时已放过盐却不知放过没有;买菜是挺简单的账算起来很费力,甚至根本不会算了。

2.2 思维和判断力障碍

患者智能活动下降,空间定向障碍,伸手取物抓空或伸手过远碰倒物品,饮食不知饥饱,出门不知回家、迷路。如:不知家住哪里;不知道时间、地点、季节,分不清家庭成员,丧失时间概念。

2.3 性格改变

多数患者出现性格特征的变化[3]。如:坐立不安、烦躁多疑,易激动、淡漠或欣快,出现错觉、幻觉、固执、孤僻,时间概念模糊,不修边幅,个人兴趣与社会活动范围缩小,有些患者对收集破烂有兴趣,也有患者有性行为异常、暴力行为及破坏物品的行为等。

2.4 语言障碍

交谈困难,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愿,由于记不起要表达自己意愿的所有词汇,使之不能讲完整的话,严重者表现为失语。

2.5 情感障碍

患者常表现为呆滞,正常人有的高级情感活动,如:责任感、荣誉感、道德感、羞耻感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行为怪异、偏执、情绪不稳,无目的漫游,发作性暴怒,甚至有攻击、破坏倾向。

3 护理

3.1 做好心理护理,控制痴呆的发展

患者保持愉悦的情绪,对维持和促进其精神健康和预防老化有积极作用,由于老年性痴呆患者智能处于衰退状态,并有不同程度的性格改变和心理障碍,做好心理护理对改善患者的病情有很大的帮助。在家庭中,每个成员都要有意识地加强与患者的交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注意患者的心理变化,要选择精神、情绪稳定的时候来进行沟通,注意态度亲切、语调平稳,说话简短。当患者做出错误决定时,应转换话题,不要立即去指责、禁止;因为指责、禁止的做法,往往事与愿违,适当“放纵”的效果,往往要比简单的限制效果更好;注意尊重患者,对于患者的唠叨,不要横加阻挡或指责,尽量满足其合理要求,切忌使用伤害感情或损害患者自尊心的语言和行为,以免患者受到心理伤害,产生低落情绪,甚至发生攻击行为,更不能因为患者固执、摔打东西而进行人格侮辱或采用关、锁的方法来处理,应鼓励患者,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因为压抑、消极情绪和精神刺激是痴呆进一步的催化剂,在日常生活中要以欣赏的态度去发现和挖掘患者现存的能力,协助和鼓励患者去做每一件事情。

3.2 生活护理

3.2.1 痴呆患者在卫生、饮食、大小便、起居等日常生活方面,自理能力差,需要家属督促或协助,对轻度痴呆的患者要安排合理而有规律的生活,在保证患者足够的休息和睡眠时间的前提下,要求他们按时就寝、按时起床。

3.2.2 维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可减少感染的机会。

要求勤剪指甲,定期洗头、洗澡,勤换内衣、被褥等,要根据天气变化,及时为患者增添衣物,衣物要选择易穿脱的,被褥常晒太阳,居室常开窗换气,但不宜时间在太长,避免着凉。

3.3 口腔及皮肤护理

对老年性痴呆患者尤其是晚期卧床不起的患者,更应保持口腔清洁,不能自己刷牙的患者,协助其饭前饭后漱口,预防口腔感染;床褥保持干燥、柔软、清洁、无皱,对皮肤受压迫部位和骨隆突处进行按摩,定时翻身拍背,预防褥疮及感染的发生,必要时给予气垫、气圈等,要根据病情,做好肢体被动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防止关节挛缩,肢体强直畸形。

3.4 睡眠护理

痴呆患者往往有睡眠障碍,对睡眠倒错的患者,白天尽量减少睡眠时间,让患者多做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晚间入睡时,周围环境保持安静,睡前用温水洗脚,避免进行刺激性谈话或观看刺激性、恐怖性电视等,禁止给患者饮酒、吸烟、喝浓茶,以免影响入睡。对严重失眠者,可咨询医嘱给予药物辅助入睡,夜间不要让患者单独居住,以免发生意外。

3.5 环境护理

对老年性痴呆患者,不能用正常人的行为标准去强行限制,而应去创造适应患者的舒适环境,因为老年性痴呆患者的交流能力和处理外部刺激的能力都存在缺陷,为患者准备一个相对独立的活动空间,使之安全、安静,用物相对固定,患者经常去的地方有明显的标志物,利于提高患者自理能力。

3.6 安全的护理

3.6.1 对中重度痴呆患者应更加关心,帮助解决生活中实际困难,及时了解其思想动态。要事事留意其安全,不要让患者单独外出,以免迷路走失,最好随身携带一张写有患者姓名、年龄、地址、联系电话的安全卡,以便患者意外走失,知情人与家属取得联系

3.6.2 痴呆患者行走时,应有人扶持、照顾,卫生间安装扶手,以防患者跌倒摔伤、骨折,让患者穿轻便、舒适、合脚的软底鞋,对居住在高层楼房的痴呆患者,更要注意防止患者不慎坠楼的事情发生。

3.6.3 尽量不要让患者单独承担家务,如:做饭,以免发生煤气中毒、火灾等意外,患者的日常生活用品,放在其看的见、容易找得到的地方。

3.6.4 家里的药品、化学日用品、剪刀、灭鼠药等,都应收藏好,放在安全,患者不容易拿到的地方,防止患者自杀或意外事故的发生,最好时时处处不离人;对有严重特殊行为或病情不稳定的患者,尽量避免外出活动。家属及陪伴要了解用药目的、服药方法、识别有效期,注意防止药品吸潮变质。家属和陪伴需及时的提醒和耐心劝导其按时服药,服药时应以坐位为好,避免发生呛咳现象。

3.7 饮食护理

患者除特殊情况均应与家属共同进餐,当患者出现拒食或暴饮暴食应观察进食情况,进食速度要慢,不宜催促,以防噎食。鼓励病人多饮水,定时进食,保证足够水份和营养,提供无骨无刺易吞咽、易消化含丰富蛋白质的流质或半流质。如:牛奶、豆浆等。脂肪含量要低,为防便秘可常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粗纤维食物,另要戒烟限酒。

3.8 注意预防和治疗躯体疾病

痴呆患者反应迟钝,不知冷暖和危险,容易发生躯体疾病,患病后又不能诉说身体不适情况,所以对老年性痴呆患者,要注意观察其神志、意识、饮食起居、二便的变化,如果不能及时发现,患者常因合并严重的躯体疾病而死亡。

3.9 延缓衰退

3.9.1 由于病人智能缺失、记忆、理解、定向、情感、以及行为、动作等都发生障碍,故应加强生活自理能力。如:吃、喝、洗、漱、穿衣都需要不断的训练且要反复的加以指导,以延缓精神衰退的进程和提高智能。

3.9.2 组织患者参加简单、易行的体力锻炼。由简至繁,开始做些简单的劳动操作[4]。如:打扫卫生、浇花种菜。如果病情较轻,可以有计划的组织参加一些手工活动或者画画、书写,练太极拳等。通过文体活动,培养病人与现实接触,加强记忆力锻炼,尽可能多活动以维持和保留原有的能力,延缓衰退的速度。

总之,老年性痴呆患者住院治疗,的确能得到比较系统到位的护理,但是这类患者的病程一般较长,长期住院会大大增加家庭的经济负担,并且这类患者长期住院也不适合有限卫生资源的合理利用,因此出院后的家庭护理是十分重要的。在现实生活中,患者出院后因得不到有效护理,而使病程进展加快、并发症增多的情况常常发生。患者家属也因为对老年性痴呆病的知识及护理信息获取不足,当患者出现行为异常、人格改变时,家属不能理解,无法对应而感到困惑。

通过进行老年性痴呆症的家庭护理方法的指导,使患者及家属了解老年性痴呆症的预防知识及发病过程,掌握对老年性痴呆患者的护理方法,利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这样不仅能提高家庭护理质量及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而且也能缓解医院床位紧张的压力。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CC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3版,2001:32.

篇9

【关键词】 人文关怀;住院老年患者;安全护理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老年住院患者也逐渐增多。老年患者由于体弱多病,行动不便,加上对疾病及衰老认识不足,在住院期间有跌倒、坠床、走失、误吸、窒息、烫伤、压疮、院内感染及药物不良反应等情况发生[1]。为了有效避免住院期间老年患者安全意外的发生,我科对老年患者开展了人文关怀护理,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心内科于2006年7月至2008年6月共收治慢性疾病老年患者1260例,分一般护理组和人文关怀组,其中一般护理组590例,男320例,女270例,高血压病180例,心脏病290例,糖尿病80例,脑梗死后遗症3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6例,年龄65~90岁,平均年龄(72.5±4.5)岁;人文关怀组670例,男300例,女370例,高血压病250例,心脏病280例,糖尿病90例,脑梗死后遗症4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8例,年龄65~97岁,平均年龄(75.5±5.5)岁。两组的年龄、病种、病情相似,具可比性。

1.2 方法

对一般护理组的患者实行一般护理;人文关怀组的患者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人文关怀,具体内容如下:(1)设高危警示牌,如“防跌倒”牌、“安全警示”牌、“防压疮”牌,同时加强各种安全隐患宣教,并让患者或其家属签定知情告知书,以积极配合防范工作。(2)严格实施保护性预防措施:①患者入院时引导其熟悉病区环境,如病区号、病室号、床位号及呼叫器的使用等;将使用频率高的生活用品放在易取地方;教会患者使用合适的助行器具;夜间帮助患者挂蚊帐、拉床栏、开地灯,保持走道宽敞;指导患者改变时要3慢(抬头、 转头慢,坐起慢,站起慢),夜间起床小便或长期卧床后下床行走前要做到3个30 s(醒后30 s再起床,起床后30 s再站直,站直30 s后再行走[2]);②防止烫伤、烧伤、冻伤。禁止在病室内抽烟和私自使用电器;病区内电路及各种电器设备应加强检查,定期维修;病房内不准使用易燃液体;老年患者使用的热水袋水温不宜超过50℃,并应在热水袋外加布套;使用冰袋时,应避免冻伤;对使用热水袋、冰袋、取暖器的患者,应加强巡视,检查患者局部皮肤情况;③用药前应详细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对已知过敏药物严禁使用,同时在患者一览表、病历夹正面和床头显眼处分别注明“XX药物过敏史”;对脑中风后遗症、记忆力减退和智力迟钝帕金森氏症患者,发药时必须交代清楚陪护或亲自喂其口服;夜间睡眠中给药时,一定要把老人叫醒后再服;对服用安眠药的患者,嘱其小便上床后再服药;对服用引起性低血压药物的患者应嘱其不要随意走动[1];静脉输液时,根据药物性质调节速度,避免过快引起心脏急性衰竭或过慢而使药物达不到有效治疗效果;静脉加压甘露醇时护士要确认穿刺针头在血管内,局部无发红无渗出时才用,加压过程中观察是否有液体渗漏,并及时对不良反应采取措施;④防呛咳,防窒息。长期卧床患者进食时应取合适的,嘱其进食时不要讲话,食后保持原30min;老年人由于视力问题,喂食前应告知患者是什么食物,喂食动作宜慢,每勺量适当,让其细嚼慢吞,鼻饲者要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1];昏迷、呕吐、呼吸分泌物多的患者,应及时对其进行清理,保持呼吸道通畅;⑤预防压疮及交叉感染的发生。通过对家属或陪护人员教育,对长期卧床、大小便失禁、营养差或体重肥胖者应早晚进行床上浴一次(特别是大小便失禁者,便后应及时抹洗);每1~2 h翻身1次,注意观察皮肤受压情况,保持皮肤清洁及床单整洁;落实翻身措施及交班巡视制度,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教育患者饭前、便后洗手,病房内设有手速消毒,以便家属、陪人和医务人员为患者护理,检查或治疗时应严格控制手的卫生;⑥预防走失。对痴呆、记忆力下降、脑严重萎缩患者应让其穿上病人服(印有本病区的区号),并带上腕带(写有病区号、床号、姓名、年龄、诊断),当患者走失方向时,方便被送回,避免意外或医疗纠纷;⑦创造无障碍及安全的住院环境,重视老年患者的特殊要求,病房地面要铺防滑地板,保持病室内光线充足,装置夜间照明灯;浴室设置护手,防滑垫;移去可能造成老年患者跌倒的器物;走廊防滑并有护手,坐凳需有靠背和护手;对行走不便的老年人应安排可调高低的床位,并提供辅助行走的器具;每张病床均设床挡。(3)坚持以人为本,以德为先的人文关怀护理。患者入院时,主管护士应根据病情轻重安排床位,介绍主管医生、病室环境及探视时间,并留下电话,方便患者联系,解除其恐惧、焦虑的心理,使家属放心;住院期间,主管护士应主动到病房与患者家属沟通,了解病情及护理需要,介绍疾病的相关防治知识、保健知识,并根据老年人的特点及存在护理问题进行换位思考,在每个环节中体现对患者的关爱,增进护患情感交流。

安全评估:所有患者在入院时均由高级责任护士对其进行全面评估,以确定是否存在危险因子(包括意识状态、体质量、行动能力、皮肤状况、头晕症状、自理能力、睡眠状况、用药史、吞咽情况、有无跌倒史、智力状况等)。根据患者的总体情况,如在上述评估项目里有一项为危险因子的,则为高危因素患者。住院期间每班进行评估1次,动态观察高危因素患者。

患者出院时,责任护士按照我院自制的出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表评价患者满意度。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χ2检验及秩和检验。

2 结果

一般护理组存在高危因素者435例 (73.7%),发生跌倒、压疮、烫伤各2例,输液过快致患者头晕、血压偏低2例,坠床、走失、走错床位吃错药、陪护喂食不当至窒息各1例,其安全意外发生率为2.03% (12/590);人文关怀组存在高危因素患者479例(71.5%),除1例肺心病患者取物坠床外,跌倒、压疮、误食、窒息、烫伤、冻伤、交叉感染、药物不良反应均无发生,其安全意外发生率仅为0.15% (1/670);两组高危因素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的安全意外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人文关怀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与一般护理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比较(略)

两组比较:Hc=68.71,P

3 讨论

影响住院老年患者安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必须加强防范。所谓“人文关怀”即是关心人之为人的精神问题[3]。防止护理安全意外的发生,不仅仅是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更要给他们行为上的指导和帮助[4]。本文结果显示,人文关怀组的安全意外发生率为0.1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3%(P

人文关怀增进了护患之间的沟通,避免了不必要的纠纷。醒目的提示标志不仅起到警示护士的作用,也达到提醒其他工作人员、患者及其家属的目的,使其明白患者的状态及需要关心、配合的内容。这不仅有利于防止不安全问题的发生,而且避免了由于患者不理解而造成的纠纷。同时,健全的预防措施和合理的环境设施是患者安全的基础。保护性措施的实施使预防工作层层把关,环环落实,规范了护理人员行为,时时处处体现出对患者的关爱。环境建设方面充分考虑到老年患者视觉退化、自主活动受限的特点,保证了患者的安全。

人文关怀是21世纪护士面对的服务理念,树立人文关怀的服务学习意识,科学地认识人性、把握人性、尊重人性,知道哪些护理行为更具有关怀性,哪些护理行为能提高患者安全性。老年患者不仅需要精湛的护理技术服务,而且需要更多治疗以外的人文关怀服务,使其在住院过程中感到安全、舒适、方便、满意。人文关怀护理要求护士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从学中做、从做中学,理论联系实际,同时注重护理相关的诸如社会学、论理学、文学艺术等边缘科学的学习。

人文关怀护理是社会发展的需求和护理进步的表现,人文关怀护理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了因护理不当引起的并发症,为患者的健康创造了生活条件,同时人文关怀护理使护理的工作范围和工作主动性得到改变,缩短了护患之间的距离,也提高了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赢得了社会效率及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徐赛珠.老年住院病人安全护理进展[J]. 护理研究, 2005, 19(7): 12231225.

篇10

[中图分类号] R47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8(a)-129-02

老年痴呆,又称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dieas,AD),常发生于60岁以上的老人,隐袭发病,其临床特点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和精神病性症状,有失语、失用、失认或执行功能障碍等症状,且缺陷要严重到足以影响其日常生活、职业活动和社交功能,或与先前功能水平相比有较明显下降。此病目前没有特效的治疗,而康复护理对延缓老年痴呆患者的病情发展,提高其生活质量,减少残疾,延长生活自理能力尤为重要。本研究目的是针对轻、中度老年痴呆患者的症状特点,探讨康复护理对老年痴呆患者语言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以探索适合老年痴呆患者的护理模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04年1月~2008年1月本院收治的轻、中度老年痴呆患者66例,均符合CCMD-3的阿尔茨海默病诊断标准[1]。其中男30例,女36例;年龄55~81岁,平均69岁;文化程度:文盲5例,小学10例,初中20例,高中及中专22例,大专及以上9例;痴呆症状进展已1年以上,无心、肺、肝、肾等脏器并发症。

1.2 康复护理方法

给予患者以下康复护理措施,①语言功能训练:护理人员要有足够的耐心,利用一切护理、治疗机会,主动与患者交流。反复向患者讲述一些日常生活的基本知识,让患者认读识字卡片、各种动物和水果卡片,利用数字卡片训练患者的计算能力。分辨失语类型,如命名性失语主要为遗忘名称,护理时要反复说出名称,强化记忆;运动性失语主要为构音困难,护理时要给患者示范口型,一字一句面对面地教。鼓励患者读书、看报、听广播、看电视,接受来自外界的各种刺激。进一步可教患者进行计算、书写。②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训练:护理人员先作示范,再让患者模仿,配合口头提示,反复多次至单独完成;训练包括洗脸、刷牙、吃饭、穿脱衣服、如厕大小便、整理床位等,制定一定的训练步骤,将整个练习分成若干小部分,一步一步训练。③劝告患者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到室外活动一下,以转换兴奋中心,经常用手按摩头部的穴位,以提神醒脑。④了解患者家庭情况,取得家庭的支持,使之更好地配合,帮助和督促患者完成和协助完成日常活动。⑤每天训练2次,每次30 min。平均护理时间(65.20±13.56) d。

1.3 观察指标

在护理前后对患者采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法(CRRCAE)分别对患者听理解、复述、命名、阅读、计算、描写、听写、朗读等方面进行评价,采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对两组患者进行调查[2]。包括两部分内容:躯体生活自理能力量表(PSMS),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IADL)。量表由患者自评或由专业护士根据患者情况进行评定。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和t检验。P

2 结果

2.1护理前后患者语言能力测评的比较

结果显示,护理后患者听理解、命名、计算能力评分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护理前后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比较

结果显示,护理后患者躯体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前(P

3 讨论

痴呆是由于大脑多方面高级精神功能障碍而产生的获得性、持续性智能损害综合征,即在无意识障碍的情况下,患者有认知和记忆功能障碍,以及语言、视空间、情感或人格3项中至少1项功能受损,影响其社会、生活、职业功能者[3]。我国估计已有400万老年痴呆患者,该病已是社会和家庭的沉重负担,如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3]。老年痴呆患者分为轻、中、重度,轻度的老年痴呆患者会有记忆力、计算力障碍,影响到工作能力,但是生活自理能力是完好的,一旦生活自理能力受到影响,我们称之为中度老年痴呆。发展到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卧床不起的就称为重度老年痴呆。不同程度的老年痴呆康复护理方法不同。老年痴呆的护理目的是:延缓或阻止痴呆程序的加重,改善记忆功能,提高痴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延长存活期。文献报道,老年痴呆患者,如果不采用任何治疗和各种训练手段,其智能状态及躯体的退行性变是极为明显的,及早进行认知功能训练,利用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进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重建[4]。由于老年痴呆患者从出现精神障碍到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其临床症状呈现渐进演化性、缓慢进展性和认知功能衰退的不可逆性[5-6]。目前尚缺乏特别有效的治疗手段,接受来自外界的各种刺激,对于防止智力进一步衰退,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加强康复护理对老年痴呆患者显得尤为重要。老年痴呆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语言功能障碍,本研究发现,对轻、中度老年痴呆患者进行语言功能的康复训练能提高患者听理解、复述、命名、阅读、计算、描写、听写、朗读能力。有文献报道,生活自理能力和认知功能训练能够促进老年痴呆患者认知能力的康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适应能力,改善其生存质量,有效地延缓痴呆的进程[4]。本研究发现,康复护理对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有很大的提高,躯体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尤为显著。提示我们,痴呆患者的康复护理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尤其是痴呆照料者应充分认识并重视老年痴呆患者各方面的功能训练,及早采取措施,从而有益于患者,减轻家庭负担。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4.

[2]张明圆.精神科评量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66.

[3]盛树力.老年性痴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12-26.

篇11

[中图分类号] R749.1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6(a)-0152-04

随着近年来老龄化进程的加速,老年病的发生率也逐年攀升,其中以心脑血管事件最为多见,已经成为影响老年患者生命安全的常见病之一[1]。而老年患者在长期反复发作的脑卒中事件的基础上,会出现获得性、渐进性智力功能障碍,最终引发血管性痴呆(脑卒中后痴呆,ascular dementia,VD)。在国外,血管性痴呆的发生率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是第二常见的老年痴呆症;在我国,老年人的痴呆发生率为3.9%,而VD则以68.5%的比例占据首位[2-3]。VD的治疗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而目前尚未出现有效的治疗手段,这无疑给患者的身心带来极大的痛苦,同时还会增加社会的经济负担。目前,VD的治疗引起国内外有关学者的极大关注,针对此类人群,给予科学、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显得意义重大[4]。据有关文献报道,综合康复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故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引进了该护理方案,分析了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取得可观的临床疗效,现给予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于2010年3月~2012年8月收治的56例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其中男36例,女20例,年龄(56.7±1.3)岁。所有患者均经MRI、CT及脑血管造影,确诊患者曾存在脑血管病变,其诊断符合人民卫生出版社版《内科学》教材中关于脑血管病变的诊断标准。本次筛选标准为:患者脑血管病变时间确定,且经影像学检查明确其存在脑出血或脑梗死情况,在脑卒中发生的3个月内出现痴呆,且痴呆持续时间达3个月;符合由美国精神病协会所制订的《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修订版中关于血管性痴呆的标准,且患者的痴呆程度为轻、中度;在接受本次治疗前1周,未服用任何促智力药物;排除其他原因所导致的痴呆,比如老年性痴呆、谵妄状态和假性痴呆等;不存在其他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疾患;不存在完全型失语、偏瘫等影响认知功能检测的因素;患者能够配合本次调研的全部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利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分组,分别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CDR评分及合并基础疾病等方面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 > 0.05),两组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处理和常规护理措施,包括给予降低血压、吸氧、降低颅内压、改善脑部微循环、脑细胞营养治疗等措施;而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功能、心理及认知障碍,制定功能康复训练、心理及认知康复护理措施。

1.2.1 心理护理

VD患者存在情绪不稳,表现出冷漠不语、强哭、强笑、多疑等复杂情感,而伴随着自身状况的下降,会逐渐形成抑郁、焦虑及恐惧等负性情绪。所以,针对患者的心理变化特征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护士不应该对患者存在歧视心理,注意沟通的方式与技巧,通常可以采取诱导式发问,鼓励患者进行自身情感的表达,这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在交谈中,护士进行劝导及安慰,必要时可通过柔和的肢体语言比如一个眼神或者一个拥抱来表达自己对患者的认同感与支持。在进行健康宣教时,应耐心、细致地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由于患者的记忆力不佳,护士需多次向患者做好解释,并通过患者的回答来了解他们的知晓情况,通过反复多次的交谈,以深化患者的记忆力。

1.2.2 智能认知训练

智能认知训练包括对患者的定向力、计算力、记忆力、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通过一定强度的智能训练,可以使患者保持联想状态,促进思维的活跃性,以防止智力的减退,尽可能地维持在原先智力水平,并提高患者自理能力。根据不同智能认知障碍的患者采取不同的康复手段:

1.2.2.1 记忆力障碍患者 ①视觉成像术:将多张图片呈现给患者,并讲述其中所蕴含的内容,让患者进行复述;②数字记忆:将较长的数字首先采取分段记忆的方式,通过多次反复的强化训练,最后让患者进行全程回顾;③日记辅助记忆:可指导患者将每日所发生的事情进行记录,进行事件回顾的方式进行记忆;④标签记忆:在室内各个物品上贴上标签,让患者通过每日的阅读记忆来熟悉日常物品。

1.2.2.2 失认失用患者 ①对失用侧肢体采取理疗的方式包括冷热刺激、敲打及按摩的方式进行局部刺激;②将颜色特别鲜艳的物体在患者的失认侧移动,以刺激患者的视觉;③训练患者忽视侧的物品位置的感知能力,健手越过中线,反复拿取忽视侧的物品;④对结构失用患者可采取搭积木、绘图的方法进行康复训练。

1.2.3 功能康复训练

针对患者的生理状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由专门训练的护士进行床旁指导,每日持续30 min,强度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宜。①语言障碍的康复训练:主要根据患者的语言障碍类型进行训练,若患者为运动性失语,护士应面对面地教患者说话的口形,反复地进行训练以强化患者的记忆,若患者为命名性失语,护士应在与患者的沟通中,有意识地反复说出事物的命名,通过听、说、读、写并重的方式让患者做到记忆的深化。在整个语言的训练过程中,应当让患者多说,以避免发声器官因长期失用导致萎缩。②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根据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个体化的训练,其中包括步态的训练、活动精细协调训练,帮助患者树立“我能行,我可以”的信心。其具体操作方法如下:护士手把手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进行督察,主要是刷牙、拿筷、握勺、洗脸及穿脱衣服等活动,让患者反复多次进行练习,深化记忆,提高活动灵敏度,动作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逐渐帮助患者获得日常活动基本能力。

1.3 观察项目

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和干预后第4周末给予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长谷川痴呆量表(HDS)、临床痴呆量表(CDR)、韦氏记忆量表(WMS-RC)、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及社会功能活动调查表(FAQ)进行评分,并做好记录对比。其中MMSE适用于老年认知功能障碍的一种筛查工具,MMSE共19项,MMSE总分和患者CT的脑萎缩程度呈正相关,其评分标准为:分值≤22分且>15分为痴呆,≤15分为严重痴呆;HDS用于检测患者的抑郁状况,总计11项,其中包括定向力(2题)、记忆功能(4题)、常识(2题)、计算(1题)、物体铭记命名回忆(2题),其评分标准为:HDS总分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经SPSS 20.0软件进行统一处理,数据的表达形式采取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取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取两样本均数比较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患者在干预后的各量表评分与干预前相比,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对照组在干预后,仅MMSE、CDR 、HDS和 FAQ评分相较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余评分项目在干预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研究组在干预后的各项量表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3 讨论

老年患者的脑卒中事件近年来的报道层出不穷,而在此基础上所引发的VD逐渐成为医务人员所关注的焦点话题。目前为止,尚未发现根治VD的有效治疗手段,但是经查阅相关文献发现,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高度的可塑性,这也为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行为功能的恢复提供理论性基础。鉴于这个理论,患者可通过一定强度的运动、记忆与学习使患者的脑区出现明显的结构可塑性变化,即可以促进突触的形成,又可以选择适合其行为需要的突触链途径,最终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记忆力、思维力与行为[5]。

在西方国家中,对于老年VD患者的护理病房体系建立得相当完善,而我国对这方面的工作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所以护理措施的引进和改良方面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近年来,综合康复护理逐渐成为神经内科的护理新宠,故在我院中神经内科中也引进该方案对患者进行相关护理。VD患者由于人际沟通能力的减退,加上周围人群对其疾病的不理解性,难免会使患者感受到孤独感,在无形之中导致其负性情绪的出现。伴随着不良情绪的存在,不仅会影响其自身心理健康,更是会影响治疗依从性,对病情的好转起着极大的阻碍作用。所以,针对这类患者,采取必要的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大,通过心理护理,在拉近护士与患者之间距离的同时,借助多次交谈的方式可使患者对事物的记忆起到一定程度的辅助作用,进一步完善了患者的心理功能和社会交际能力。由于血管性痴呆患者,在定向力、逻辑思维能力及计算力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所以采取智能认知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护理措施,通过对记忆力障碍患者和失用、失认患者采取不同的方案加以反复训练,促进有利于其生活习惯的突触形成,最终提高其记忆力并训练认知能力。同样的,在患者的功能训练方面,通过具有一定强度的方法进行反复多次的训练,使患者的行为功能从简到繁,循序渐进,进一步深化其突触链的行为,并有效地改善行为功能。

在本次调研中,研究组给予综合康复护理,待第4周末,患者的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相较于治疗前有明显的改善,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同时与对照组相比,其预后效果更优,且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本结果与国内外的文献报道大致相符[6]。

综上所述,对于老年VD患者,实施综合康复护理方案,能够明显地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并改善其认知功能,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其临床效益较为显著,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周秋敏,吴海珍,汤红,等.强化护理干预对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27):3243-3246.

[2] 杨丽红.综合康复护理对血管性痴呆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09,18(1):149-151.

[3] 于红静,陆新容,钟玉群.3+1整体康复护理模式对老年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6):12-14.

[4] 刘孟花.康复护理对老年痴录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6):69-71.

[5] 胡荣东,雷畅,胡泊.老年脑卒中患者后遗症期康复护理研究进展[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9):88-89.

[6] 钟玉群,陆新容,于红静.3+1整体康复护理模式在老年痴呆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2011,32(20):2754-2755.

[7] 江皋轩,崔梅,柴振芳,等.临床护理路径在血管性痴呆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7):105-106.

[8] 聂莎,伍洁云,谭焕君.3R强化护理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2,33(15):54-55.

[9] 钟瑾.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6):32-33.

[10] 潘敏,陈杏红.乙酰谷酰胺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30):119.

[11] 吴曙智,叶华,郑翔.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血管性痴呆的实验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3):22-23.

篇12

小时候,经常听到大人讲,有人登报寻找走失的老人。我想,不懂事的孩子会贪玩走失,为什么几十岁的老人也会突然回不了家呢?这是些什么样的老人?是否他们的家人对其不好造成的呢?现在这种消息还经常出现,有时报上还登出老人家属寻人的照片,有的家属甚至停掉了工作,倾家荡产地四处寻找。其声形感人,催人泪下。是什么给这些家庭带来意想不到的灾难呢?

到了中学,我从“生理卫生”课中了解到:这种情况多半是老人得了一种病――老年痴呆症所致。这种病在年纪越大的老年人中发生的几率越高。2010年经调查,香港老人65岁以上的4%,85岁以上的32%都患有老年痴呆症。老年痴呆症是指老年期,在已有的智能的本质上出现的持续的损害。如一老妇不耐一人在家的孤独而频频外出,但总是忘记回家的路。像她这样推理判断不足,注意力缺失的智能衰退,同时时间、地形、视觉与空间定向力失能的明显的病态症状,使得家人不得不时刻陪伴在其左右。有的老人认知能力衰退,综合能力缺失。如一老妇稍不如意就唆使大儿子离婚。而当热心人为其小儿子介绍女朋友时,她却总以相貌不好、太高了、太胖了或学历不配等种种理由来拒绝,最终在其九十几岁去世时也未相中一位小儿媳--这种认知功能的损害导致其孝顺的儿子终生未娶。

目前,我国已有两亿六十多岁的老人,养老问题和老年病医治的问题显得越来越紧迫、急切。我从心底里爱着把我带大的祖父母们,我希望他们永远象我小时侯一样,跟我一起快乐地生活,所以在我内心深处潜藏着一个想法:长大了,我要当医生,要解开这个谜团,要给他们治疗好这个疾病。让他们在有生之年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

因此,我不自觉地就开始关心这方面的消息。由此,我知道了:老年痴呆症又叫“阿尔茨海默病”[1],它的诱因很多:有的由血管性疾病引起脑中风所致;也有因情绪抑郁、甲状腺分泌失调、缺乏维生素B12而引起;它还是帕金森和爱滋病的并发症等等[2]。

目前,有什么办法可以治疗这种病呢?当前我国主要靠药物治疗和调整生活习惯来延缓该病的发展。实际上从生理上说,到了中年,人的记忆功能就开始衰退了,所以有中年人也直觉自己在走下坡路了,此时是预防老年痴呆症的最佳时期,应尽快服用必要的药物进行干预。

预防老年痴呆症要保持血管通畅,恢复大脑功能[3]。首先还要从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开始。培养开朗豁达的性格,理智对待事物。如保持对事业的追求,培养多种多样的兴趣,广泛接触各种人群,以便加快大脑血液循环及脑细胞的新陈代谢,防止大脑细胞老化。

另外要科学调节饮食。如:我国自古就有食豆制品长寿健康的记载。大豆是我们获取钙质的主要来源,而大豆含有丰富的异黄酮、皂甙、低聚糖等活性物质,对诱发痴呆症的“淀粉样蛋白”有着强有力的干扰作用,有预防高血脂症、动脉硬化和老年痴呆症的功能。芝麻、山药、蘑菇和花生也含有老年人健脑元素。蛋黄、猪肝都是成长青少年脑发育的必须营养素。鱼脑则为繁重脑力劳动者的补脑品。总之,它们都富含卵磷脂。卵磷脂是神经之间依靠化学物质传递信息的一种最主要的“神经递质”,可以延缓脑力衰退。特别要指出的是,人从胎儿起就需要补充叶酸。叶酸与维生素B12 能降低体内的高半胱氨酸的含量,促进体内生化物质的正常代谢。

然而,预防老年痴呆症的最简易而有效的办法是运动。古人喜爱深居山林,据说有益长寿。实际上山中负氧离子多,空气清新,可提高摄氧量,有助于刺激脑细胞,防止脑细胞的退化。年青时练功,老了打太极拳,卧床还可按摩、穴位针灸,这些都是刺激神经细胞的好方法。弹琴、旋转胡桃(或钢球)既锻炼了手指又刺激了大脑皮质神经,促使大脑血液流动面扩大,增进脑力灵活性,延缓痴呆病的发展,人们称之为头脑体操。

我的两位邻居大伯就是很好的例证。他们均在50多岁时就出现老年痴呆的症状。其中一位脾气暴躁,不善学习,不听劝告,烟酒照吃,加上儿子不争气,病情急转直下,仅过了两三年病情就恶化到亲人不识、屎尿不知的地步,六十出头就过世了。另一位则在得知有此病后,很认真地治疗,坦荡地告诉邻居,加之家庭环境也得到了改善,现已年近80岁,仍红光满面,能力并不比同龄人差,大家都不相信他患有老年痴呆症。

综上可知,老年痴呆症是可以治疗的。

但是还有一种特殊情况,如脑外伤使脑细胞受损,造成痴呆,一般的康复方法难以改善病情或阻止病状的恶化,那么是否可以通过外科手术或安装脑芯片的方法进行改善性治疗呢?目前,医学界正在积极地寻找答案。如:瑞典科学家已发现脑干细胞移植可修复脑神经细胞损伤。他们对老鼠等动物和人脑神经组织进行实验,发现受损的神经组织中植入干细胞后,干细胞能够迅速地与神经细胞建立起“缝隙连接”,从而传递分子信息,激活受损的神经细胞,并阻止神经细胞死亡。

什么是神经干细胞呢?它是能自我更新;在神经组织发生损伤或病变后,可产生相应的新细胞;能连续用于移植;具有多分化潜能,能在多区域以恰当方式产生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及少突胶质细胞的神经细胞。虽然脑细胞的修复需要的微环境比较苛刻,而使得该方法仍是个难题,但人类的探索却从未因困难而止步。科学家们正在人体的各个部位进行实验,为修复各种神经细胞而努力,且已取得重大发现。相信不久的将来,用于临床治疗的研究一定会取得突破性进展。

我作为一个即将毕业的高中生,正在学习基础知识,准备并渴望投入到这一事业中去,为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为治疗老年痴呆患者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篇13

摘 要: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痴呆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社区老年患者12例,进行为期12个月以上的护理干预.干预内容包括:营造有利于患者生活、起居的生活环境.心理指导,情感有关老年痴呆病知识及护理知识的宣教培养,康复训练指导及服药遵医行为指导等.干预前后分别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测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的病人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p<0.01).结论:社区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老年痴呆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老年痴呆;社区护理;干预影响

中图分类号:R4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1-0022-02

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数的10%或者65岁以上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数的7%的社会被世界卫生组织称为人口老龄化社会.截止2012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龄人口达1.94亿人,占总人口的比重达14.3%.2013年将达到2.02亿,占总人口的比重达14.8%.[1]据资料统计表明,全世界65岁以上老人的痴呆犯病率为8.4%.随年龄的增长,85岁以上老年痴呆的犯病率将达到47.8%.[2]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痴呆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性后果.目前,在老年期痴呆患者护理中,对其实施社区护理的认识还未达到应有的层次.因此,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加强护理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家庭护理人员的防范意识,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现把我们对社区老年期痴呆患者护理干预的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社区老年痴呆患者12例,其中血管性痴呆11例,老年性痴呆1例;男性4例,女性8例;年龄最大79岁,最小54岁(64.7+13.4).文盲5例,小学文化程度4例,初中以上文化程度3例;有职业7例,无职业5例;病程最长26个月,最短6个月,平均10.5月.所有血管性痴呆经MR1确诊并由综合性治疗医院转入社区服务站.老年性痴呆(AD)患者的诊断,所有老年性痴呆患者无论是老年性痴呆还是血管性痴呆均经综合性治疗医院确诊转入社区服务站患者的诊断符合美国《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中老年性痴呆和血管性痴呆的诊断标准.[3]

1.2 方法

1.2.1 痴呆的诊断依据

通过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进行智力测定,其中文盲≤17分,小学文化程度≤20分,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20分为智力障碍,依次分为痴呆组和非痴呆组.生活自理评价应用Hachjnski积分表[4],满分为100分,得分越高,生活自理能力越强.41-60分为中度智力障碍,≤40分为全度自理能力障碍.

1.2.2 干预方法

与社区委员会合作,每两周进行一次家访,每月最少一次电话访谈.每周一次门诊护理咨询,每3个月进行一次老年痴呆患者及家庭的联合健康护理讲座,讲座不拘泥形式,可在家庭、门诊或活动室.时间一年.干预内容:(1)生活起居:对于轻、中度的老年痴呆患者尽可能的培养自我照顾的能力,并进行生活技术的训练.如反复练习吃饭,穿衣,脱衣,洗漱,入厕,刷牙,用碗筷,甚至洗澡,鼓励和赞扬其所参加力所能及的活动,以提高患者的能力、信心、和自尊.针对中后期的患者容易出现的拒食、误吸、误食、走失、跌倒、呛咳、激越行为、超量进食等.督促家属加强患病老人加强语言、记忆、思维、认知训练活动,活动有简到难,有单一到复杂,如聊天、下棋、打牌、看电视、听故事、识卡片,训练按顺序进行,允许患者联想、思维,活动应在愉快的氛围中进行.(2)体能训练: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在患者熟悉的场地、街道,由他熟悉的人陪伴,进行力所能及的活动.活动的方式要简单实用,时间不固定,随时随地,常用的方式有:散步、快走、郊游、做操、气功、太极拳、交谊舞、花鼓灯、拾豆子、掰花生、剪纸、练字等.为自理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对行为困难的肢体障碍者,可通过看别人做操、跳舞、看电视、听广播的形式活跃气氛,提高应激能力.(3)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对患者及家属应以关心爱护的态度对待每一次咨询,要耐心倾听他们每一次倾诉,切忌语言生硬,大声训斥,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病人的信任.鼓励患者家属或照顾者主动与病人谈心,交流,交往,时期感受到人世间的温暖.尽可能的满足患者的愿望,识别和清除不良刺激,减少患者的孤独感,注意他们的情绪变化,保护他们的自尊心.(4)健康宣教:对患者及家属定期进行老年痴呆知识及护理知识的宣传教育,根据患者及家属对该疾病健康知识的了解情况,讲解老年痴呆病人的注意事项、护理要点.(5)居住环境:是患者生活、学习、社交、休息、娱乐的场所.老年患者生活居住环境的原则是安全、省力、方便、适用、美观、舒适、温馨、清除一切不安全的因素,如:空气洁净、无灰尘、物吸烟者、光纤充足、夜间有照明灯,房间内不宜过于干燥或潮湿,地面平整,无台阶障碍物.地毯平整、无滑动,家具放置稳固,固定有序无阻碍通道,床的高度在膝盖下,远离水源,电源,禁用煤炉冬天取暖烤火,房间的颜色主要采取中性色调或双色调,采光充足,避免刺耳的噪音.(6)指导用药:严格遵照医嘱按时按量,服药不得擅自增减药量或停药,不随意混用其他药物,不改变药物剂量和方案,如需要,须征得医务人员的同意,不滥用滋补药,保健药,抗衰老药和维生素.掌握服药技巧,药片多时克分次服用,以免发生误咽,吞咽片剂和胶囊有困难时,可选用液体剂型,如冲剂,口服液、注意药物与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1.2.3 评价方法采用将抗测量量表SF-36(The Medical Outcomes Study36-Item Short-Form Health Survey).[5]SF-36是由MOS(The Medical Outcomes Study)调查问卷表发展而来.主要用于14岁以上健康人群的普查,因其操作简单、易行反应状况直观、一目了然、量化全面.因此,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6]注量表共有9个大项共36个小项,分别是(1)生理功能:10个小项(2)生理职能:4个小项(3)身体疼痛:2个小项(4)总体健康:5个小项(5)活力:4个小项(6)社会功能:2个小项(7)情感职能:3个小项(8)精神健康:5个小项(9)健康变化:1个小项.除躯体角色功能和情绪角色功能仅需回答是和否之外,有7个小项需要把反问评分,3个小项需要重新给予标准分,每个问题需回答4-5个分级,最终进行综合评分,得分越低,生命质量越差,反之得分越高,生命质量越好.由社区护士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12个月后对研究对象各评定一次.

1.2.4 统计学方法所有采集的数据均用spss10.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处理.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生命质量评分比较.见表1,表1干预前后患者生命质量评分比较.

3 讨论

老年痴呆包括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disease AD,又称老年痴呆)、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混合型痴呆(mixed dementia,MD,即AD合并又称多发性梗死痴呆VD)和其他类型痴呆四种.但其中以AD和VD为多见,约占全部痴呆的70%-80%左右.[7]

痴呆是由于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获得性、全面性、持续性的智能障碍综合症,除此之外,还伴有言语和智能障碍,人格改变,表现有情感妄想、幻听、幻视、身份识别障碍、抑郁、焦虑、缺乏主动性、活动减少、孤独、自私,对周围环境兴趣减少,对周围人叫冷淡,甚至对亲人漠不关心,情绪不稳,易激惹,五谷打骂家人,缺乏羞耻感和伦理感.目前尚无有效的病因治疗措施.因此老年痴呆的社区早期护理干预对延缓疾病发展,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生活质量,均有重要作用.然而老年痴呆的上述问题并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多数家庭多数病人缺乏家庭护理的理论知识,基本技能缺乏系统的、正规的操作技能培训,因此家庭护理过程缺乏可赞的护理过程.课题组对患者进行家庭护理干预,进行相关知识指导.通过智能训练、家庭生活训练、体能训练,使患者思维能力、自我生活能力、人格康复、护理能力有了一定提高.Smith认为[8]对痴呆患者的护理重点,是发现他自身的能力,发现他能做那些活动,具备哪些素质,并通过护理保持这些能力,活动,素质,最终使他们能参加这些活动,活动的内容简易、方便,不需要特别复杂和智力,如简单的洗漱、穿衣、吃饭、摇手、如厕等.本研究显示经过12个月的家庭护理干预所有患者护理干预前较干预后的躯体健康、心理素质和体力、精力社会功能角色均较干预前有了明显改善.(P<0.01)

有学者研究认为对老年痴呆患者的高质量有效的护理,在于能为患者营造一个、安全、富有爱心情怀的环境.[9]在护理干预过程中,积极培养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积极参与社区组织的文娱活动、体育活动,鼓励和患者多与他人交流,特别是同龄老人,因为老年人常对过去的往事记忆犹新,念念不忘,说起来绘声绘色、活灵活现、滔滔不绝、但对近期发生的事转眼即忘,因此要与老年人常讨论“旧话题”,寻找彼此的共同点,建立良好的话语平台,促进大脑思维、思考,有利于精神健康.[10]

本研究显示:通过社会活动,患者躯体角色功能、社会活动能力均较干预前有了明显提高.认知能力改变是老年痴呆的特征之一.一些老年人可能出现记忆能力逐渐减退.如记不清儿女的电话号码,对近期所发生的事和说过的话不能回忆,新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困难,注意力不集中.而上述老年人出现的种种症状,往往不被家庭和社会所重视.人们普遍认为它是老年人所特有的功能性改变.任其发展,后果严重.实现健康老龄化是21世纪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战略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全体社会、社区委员会、社区护理人员、家庭护理提供者应携手努力,共同营造一个积极向上、有利于患者、家庭、社会之间相互交流的良好环境和平台,及早干预并延缓老年痴呆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刘宇,郭桂芳.我国老年护理需求状况及对老年护理人才培养的思考[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4):5-8.

〔2〕唐牟尼,对老年期痴呆的流行病学研究[J]国外医学精神学分册,1998,25(2):83-85.

〔3〕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D: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s].4thed.

〔4〕李荣,袁锦楣.痴呆诊断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59,263-264.

〔5〕Ware JE,SF-36Health Survey.Manmual and Interpratation Guide Boston MA:The health Instrtute 1993.

〔6〕魏朝辉,莫一心,陈和平.生命质量测定量表SF-36的应用.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1997,14(4):145-147.

〔7〕孙建萍.老年护理[M].人民卫生出版社,124-13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