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体会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体会范文

发布时间:2023-12-28 11:49:31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体会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体会

篇1

【摘要】病理性黄疸在内儿科中很多见,本文就对黄疸患儿病情的观察和护理,总结出一些护理心得体会。

【关键词】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护理

在内儿科病房,病理性黄疸患儿很多见,可见于60%~70%的足月新生儿和几乎所有早产儿。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严重者可致神经系统受损,产生胆红素脑病,甚至引起严重后遗症或死亡。引起患儿病理性黄疸的病因较多有:(1)胆红素生成太多;(2)肝细胞摄取和结合胆红素能力低下,可引起未结合胆红素增高;(3)胆红素排泄异常;(4)肠-肝循环增加。

1 临床资料

按照第七版《儿科学》的诊断标准[1]选取2006-08~2009-04本院收治病理性黄疸患儿7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9例,女37例;日龄在生后28d内,其中1~10d12例(15.7%),11~20d48例(63.1%),21~28d16例(22.2%)。

2 结果

本组76例病理性黄疸患儿其中1例患儿死于核黄疸,其余75例均治愈出院,无核黄疸及后遗症发生。

3 护理

3.1 密切观察病情:注意观察皮肤、巩膜、大小便的色泽变化,根据患儿皮肤黄染的部位和范围,估计血清胆红素的近似值。详细掌握患儿的黄疸发展状况,对于生后24h出现皮肤巩膜黄染并发展迅速的患儿应高度重视,避免溶血症及核黄疸的发生。早吮吸、早开奶可建立正常的肠道菌群,刺激肠蠕动,以利于排便,减少肝肠循环[2]。

3.2 蓝光疗法护理:蓝光照射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疗效好且无严重副作用,得到广泛使用,它能使血中间接胆红素经光照后氧化分解成水溶性胆红素,使之易于从胆汁及尿液中排出[3]。在护理过程中,首先评估患儿的黄疸程度,称体重,检测生命体征及观察大便情况。光疗前,给患儿洗澡、喂奶、更换清洁尿布、剪短指甲、处理脐部皮肤、带好眼罩并保护好会阴,以避免新生儿烦躁不安影响治疗效果。调节蓝光箱内的温度为28~30℃,湿度55%~65%,将患儿放入床中央,以获得最佳光照的位置,调节好灯管与患儿皮肤的距离。光疗期间每隔2~4h测生命体征1次,尤其注意体温变化,根据测得的体温随时调节光疗箱的设置温度,控制患儿体温在36.5~37℃。光疗期间勤换尿布,注意患儿的臀部护理,每次便后用温水擦洗。保持水分营养的供给,按需喂奶。经常为患儿更换,使全身皮肤均匀受光。光疗结束后再次予患儿洗澡,并检查全身有无皮损等,做好记录。

3.3 进行新生儿抚触:新生儿抚触是通过抚触的双手对新生儿全身皮肤以温和良好的刺激。抚触能使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加,从而使胃泌素和胰岛素分泌增加,增加婴儿的哺乳量,促进食物消化吸收,胎便排泄,减少胆红素的肝肠循环。

3.4 进行预防性用药: 新生儿药物剂量比较小,应根据患儿体重精确抽吸药液,以保证药物有效浓度。针对特殊药液如静注丙种球蛋白,人血白蛋白等要避免浪费,导致剂量不足,影响疗效等。

参考文献

篇2

【文章编号】1814-8824(2010)-01-0047-01

新生儿黄疸是指在新生儿时期由于体内胆红素累积引起皮肤或其他器官的黄染。主要是未结合胆红素增高。足月儿生理性黄疸多于生后2~3天出现,一般无任何症状,也可有轻度嗜睡或纳差。黄疸生后4~5天为高峰,7~14天消退。早产儿生理性黄疸较足月儿多见,于生后3~5天出现,黄疸程度较重,消退也较慢,可延长到2~4周。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00例中,男58例,女42例。发生黄疸时间最短3 h,最长27天, “ABO”溶血症3例,新生儿肝炎综合征1例,新生儿败血症1例,红细胞G-6PD酶缺陷症8例,新生儿母乳性黄疸12例,头皮巨大血肿4例,其余71例均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1.2 光疗前的准备 箱内湿化器加水至2/3满,上方灯管与玻璃板之间的距离以45cm左右为宜,增加光疗源的强度。将光疗箱温度加热到30~32 ℃或根据胎儿大小及胎龄大小把箱温调到所需温度(中性温度),相对湿度55%~65%。照射前给患儿洗澡,禁忌在皮肤上涂油类或粉类,否则将降低光疗效果,增加光热的吸收,使皮肤产生灼红。给患儿穿纸尿裤遮挡会阴,用一次性眼罩遮盖眼睛,防止视网膜损伤。

1.3 宣教 由于对新生儿黄疸缺乏正确的认识,许多患儿家属认为新生儿皮肤黄染是正常的,不需要治疗,过几天自然会好。而且因独生子女的特殊性,关心患儿疾病的除了患儿的父母,还有患儿父母双方的亲属和家人,往往意见不统一,再加上对光照疗法缺乏认识,个别患儿的家长有焦虑情绪,甚至拒绝光照疗法。因此,应坚持以患儿为中心,由主管护士对患儿家属新生儿黄疸的知识宣教,讲解发病的原因、光疗的基本概念、光疗的作用及相关事宜,以解除患儿家长的顾虑,赢得其信任,使患儿尽早接受光照治疗。

1.4 光疗后的护理 光疗结束后应再次洗澡或温水擦浴,并检查全身有无破皮及炎症,继续观察皮肤黄疸有无反跳现象。蓝光治疗时喂养会有一定困难,告诉患儿母亲及其他家属,喂养时应密切观察呕吐腹泻情况,防止误吸。注意患儿皮肤护理,及时更换尿布,预防尿布疹和臀红的出现。停用蓝光箱后,做好终末消毒,箱内、外用84消毒液擦拭;在登记本上记录光疗结束时间。

2 结果

所有患儿采用温箱加单面蓝光治疗48~72 h,住院时间2~5d。2例新生儿母乳性黄疸效果不佳放弃治疗,2例血胆红素值在照射24 h后恢复至正常范围,20例照射48h恢复至正常范围,其余72h后恢复正常范围。

3 护理体会

篇3

病历资料

患儿,男,12天。因生后皮肤黄染12天,于2010年12月21日入我院。查体:T 36.7℃,P 130次/分,R 32次/分。神清,颈软,皮肤巩膜黄染明显,腹软,四肢肌张力高。实验室检查肝功能示:总胆红素246.4μmol/L,直接胆红素10.5μmol/L,间接胆红素235.9μmol/L,谷丙转氨酶15U/L;血常规:白细胞7.33×10【sup】9【/sup】/L,血红蛋白107g/L,血小板263×10【sup】9【/sup】/L,中性粒细胞百分率17.2%。入院诊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遵医嘱给予抗感染,持续蓝光照射12小时等治疗。取得较好效果,患儿于8天后康复出院。

护理要点

光疗前的准备:①心理护理:做好家属心理护理,因患儿是接受蓝光治疗,家属担心光辐射对患儿的影响,担心烫伤、疗效、有无后遗症等,要耐心详细向家属讲解,介绍治疗效果,减轻家属的心理负担,以使其更好地配合治疗。②光疗箱的准备:检查灯管是否全亮,注意及时调换,有灰尘时应先擦去。光疗箱要预热,并以软棉布铺于箱内,待箱内温度在30~32℃时才放患儿入内。在登记本上记录光疗开始时间,灯管连续使用1000小时需要换新灯管。

光疗时的护理:

⑴光疗前新生儿的护理:光照前测量生命体征,记录哺乳及大小便情况,将患儿喂饱,清洁皮肤。严禁扑粉,以免阻碍光线照射皮肤,患儿应放于箱内,剪短指甲或保护性手套,防止抓伤皮肤,全身,使之与蓝光有较大的接触面积,灯管与患儿正面皮肤距离为35~40cm,以提高疗效。光疗时应使患儿四肢尽量舒展,尿布面积要小,每隔2小时给患儿翻身1次,使其背部皮肤轮流照射。

⑵光疗中新生儿的护理:用黑布遮盖双眼及生殖器,防止损害视网膜及生殖器功能。如患儿呕吐、泪水、出汗、大小便等污染应及时清除,以免影响光疗。光疗下箱内温度应保持在30~32℃,每4小时测体温1次,保持体温在36~37℃,>38℃做降温处理。喂养也可在光疗时进行,由于光疗下的小儿易哭闹、易出汗,显性以及在光疗时的不显性失水增加40%,稀便中水分比正常儿也要损失两倍以上,所以,光疗时水的需要量增加全日总量的15%~20%。患儿黄疸期间常出现吸吮无力、纳差,护理人员应按需调整喂养方式如少量多次、间歇喂养等,必要时静脉点滴10%葡萄糖,保证水分和营养的供给,喂奶后要保持侧卧防止误吸。注意通风,保持空气湿度在50%~60%。对于特别好动,哭闹,烦躁的患儿可遵医嘱肌注苯巴比妥,既可减轻黄疸,又可以起到镇静的作用。对于特别瘦小的婴儿,骶骨部可因长时间压迫或摩擦而引起皮肤受损,我们应及时的为患儿翻身按摩。加强巡视,防止眼罩脱落或尿布松散,注意输液部位皮肤局部情况。有抽搐、呼吸暂停及青紫者应及时采取措施通知医生,并做好记录。严格消毒及无菌操作技术,以防止感染。

⑶光疗后新生儿的护理:光疗结束后应温水擦浴,并检查全身有无破皮及炎症,继续观察皮肤黄疸有无反跳现象。及时给患儿穿好衣服,摘去眼罩时用消毒小毛巾覆盖眼部3~5分钟,以帮助眼睛适应光亮。注意患儿皮肤护理,及时更换尿布,用温水清洗臀部及会皮肤,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干燥,预防尿布疹和臀红的出现。停用蓝光箱后,做好终末消毒,箱内、外用含氯消毒液擦拭;在登记本上记录光疗结束时间。

严密观察

生命体征观察:体温、心率、呼吸及有无出血倾向,尤其在蓝光照射时,加强监测次数,注意保暖,确保体温稳定,及时发现呼吸变化并积极处理。

神经系统:主要观察患儿哭声、吸吮力和肌张力。从而判断有无核黄疸发生。

大小便观察:大小便次数、量及性质,如存在胎粪延迟排出,应予灌肠处理,促进大便及胆红素排出。

处理感染灶:观察皮肤有无破损及感染灶,脐部是否有分泌物,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出院指导

①使家长了解生理性黄疸是一种生理现象,孩子没有什么不舒服,因此发现黄疸不要着急,此期间可用些葡萄糖冲水喝,糖水的利尿作用可使胆红素加速排出。吃奶不好及饥饿可能使生理性黄疸加重延长。②各种急慢性疾病也可使生理性黄疸加重或延长,应积极治疗这些疾病。③应注意与迅速出现的严重的病理性黄疸相鉴别,观察黄疸进展情况,出生后黄疸发生的时间、部位、程度变化,有无肌张力低下、嗜睡、吸吮反射减弱、发热、呕吐等情况。若出现上述表现,切莫延误病情,失去治疗时机。

讨 论

新生儿黄疸是指在新生儿时期由于体内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于皮肤或其他器官的黄染。生理性黄疸多于生后2~3天出现,除有轻微食欲不振外一般无其他症状;若生后24小时即出现黄疸,2~3周仍不消退,甚至继续加深加重或消退后重复出现或生后1周或数周内才开始出现黄疸,均为病理性黄疸。

有病理性黄疸时应引起重视,因为它常是疾病的一种表现,应寻找病因。此外未结合胆红素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会通过血脑屏障损害脑细胞(常称核黄疸),引起死亡或有脑性瘫痪、智能障碍等后遗症。所以一旦怀疑小儿有病理性黄疸,应立即就诊。

蓝光照射是治疗新生儿黄疸简便、疗效好、见效快的方法,临床应用舒适护理降低了新生儿光疗时不愉,使其安静、舒适地配合光疗取得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篇4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7-223-01

新生儿黄疸是由于血清胆红素过高从而引起皮肤、巩膜、黏膜发黄,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现象,正常情况下出生2―3天出现,2周左右消退。生理性黄疸,无需特殊处理。若黄疸出现在24小时以内,或黄疸时间延长或退而复现,多为病理性黄疸,需及时治疗。目前临床上采用蓝光照射配合药物治疗。现将我院采用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 1月 1日~12月 31日蓝光治疗的211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体重在2500―3950g,日龄24小时以内12例,2―7天28例,7―14天22例,14―28天107例,28―40天42例,足月女婴96例,足月男婴93例,早产儿22例。

1.2 掌握蓝光治疗的指针:黄疸出现在出生后24小时以内:足月儿黄疸时间14天以上,早产儿黄疸时间28天以上;血清胆红素浓度超过205umol/L[1]。

1.3 蓝光治疗前的准备 首先要耐心详细向家属讲解,介绍治疗效果,减轻家属的心理负担,以使其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同时要认真检查灯管是否全亮,开灯前要先擦净灯管灰尘,以免影响光线穿透力。光疗箱要预热,并以软棉布铺于箱内,待箱内温度在30℃~32℃左右时将患儿入箱内,并记录光疗开始时间。

1.4 蓝光治疗原理 胆红素能吸收光线,在光的作用下未结合胆红素氧化为水溶性异构体,能迅速经胆汁及尿热排出体外,以降低血中胆红素浓度。疗效确切、方法简便、治疗安全、副作用少。

1.5 蓝光治疗设备 我院使用宁波戴维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型号为XHZ的蓝光治疗箱。

2 护理及体会

2.1 蓝光治疗时的护理

2.1.1 患儿应放于箱内,尽量暴露皮肤,尿布尽量小以保证照射面积,使之与蓝光有较大的接触面积,以提高疗效;要用黑布遮挡外,并用黑眼罩遮挡眼部,以防损伤生殖器和视网膜;暖箱温度要保持恒定,一般为30℃左右;患儿每2h测体温1次,体温变化要及时处理;患儿应定时翻身,每2小时变换1次,使其背部皮肤轮流照射;应剪短指甲,防止因哭闹而两手舞动,抓破皮肤。

2.1.2 光照治疗期间要按需喂养,要少量多次、间歇喂养,保证奶量摄入,要勤喂开水,防止脱水;要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进食不佳者,应及时给予静脉补液。

2.1.3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有无出血倾向,注意保暖,确保体温稳定;观察患儿哭声、吸吮力和肌张力,从而判断有无核黄疸发生;注意大小便次数、量及性质,如存在胎粪延迟排出,应予灌肠处理,促进大便及胆红素排出;观察皮肤有无破损及感染灶,脐部是否有分泌物,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2.2 蓝光治疗后的护理

出箱前先将患儿衣服预热,再给患儿穿好。记录出箱时间及灯管使用时间,并检查全身有无破皮及炎症。蓝光治疗期间喂养时应密切观察呕吐腹泻情况,防止误吸。注意患儿皮肤护理,及时更换尿布,预防尿布疹和臀红的出现。停用蓝光箱后,做好终末消毒,记录光疗结束时间,做好蓝光床的维护与保养,灯管使用1000小时必须更换。

2.3 体会

通过对黄疸患儿蓝光治疗的护理,211例患儿通过精心的护理,均达到预期治疗效果,未发生胆红素脑病等并发症。在蓝光治疗过程中,要重视喂养工作,定时监测和记录体温箱温,观察蓝光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做出相应处理。

3 出院指导

篇5

1 操作方法

1.1 光疗箱一般采用波长 420~470 nm的蓝色荧光灯最好,光疗前准备清洁光疗箱,箱内湿化器水箱加水至2/3满,检查光疗箱电源是否完好,灯管是否全亮,并及时擦去灰尘,根据患儿体重及年龄选择适当箱温,一般30°~34°开始箱温升至患儿适中温度,相对湿度55%~65%。

1.2 患儿准备 患儿入箱前须进行皮肤清洁,禁忌在皮肤上涂粉或油类:剪短指甲,防止抓破皮肤:双眼佩戴遮光眼罩、避免光线损伤视网膜:脱去患儿外衣裤,全身,只用一次性尿布遮盖会,男婴注意保护阴囊、喂饱后入光疗箱。

1.3 照射时的观察与护理

1.3.1 注意保暖 新生儿的体温可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波动,要保持箱内恒定温度。1~2 h测定体温1次,控制在36.0℃~37.5℃为宜,冬季箱内温度要调节到30℃~32℃,夏季箱内温度不超过30℃,对体温超过38.5℃时,应停止照射及时处理。

1.3.2 加强基础护理 及时更换尿布,便后清洗,保持皮肤、口腔、脐部、肛周会的清洁。

1.3.3 注意水分的补充,保证水分及营养供给:光疗过程中,应按医嘱静脉输液,按需喂奶,因光疗时患儿不显性失水比正常小儿高2~3倍,故应在奶间喂水,尽量减少患儿水分丢失,观察出入量。

1.3.4 保护眼睛 要定时摘下眼罩,观察并记录有无分泌物,眼睑状态,角膜有无充血,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1.3.5 观察病情,严格交接班,加强巡视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变化、黄疸的部位、范围及程度、有无腹胀、皮肤发红干燥皮疹,注意观察有无喉痉挛、手足抽动等低钙血症表现,如有此及时抽血监测血钙浓度。注意有无精神萎靡、拒乳、反应差、嗜睡等高胆红素脑病的早期症状,如有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