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城市运行管理

城市运行管理范文

发布时间:2023-12-29 10:36:14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城市运行管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城市运行管理

篇1

近年来,北京的城市面貌有了日新月异的改观,城市管理工作有了长足发展。但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仍然存在不平衡问题。主要表现是,管理相对滞后,在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旧城改造中,“先建后管”、“只建不管”、“以建代管”现象时有发生;城市管理缺乏集中统一的领导,力量分散,导致区域发展不平衡、公共服务产品供给不足、交通拥堵等问题。

一是要理顺管理体制。北京作为首都和特大型国际化城市,城市管理不仅涉及到规划、建设、环卫、园林绿化、市政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环保、交通、治安,城管执法等方方面面,还涉及到许多中央在京机构,必须统筹协调,形成合力。2000年以来,北京城市管理实行的是职能部门专业化管理模式,缺乏一个跨部门、跨职能权限的综合协调机构。这就要求我们通过机构改革、整合行政资源,改变目前我市城市管理条块分割、分散管理、部门职能交叉的现状,以便于更好地发挥城市整体功能。

二是要拓宽管理范围。现代城市管理,要由以往计划经济时代“经济主导型”管理模式转向“协调发展型”管理模式,要注重城市经济、社会、生态、人文、环境的协调发展,注重城市生态环境的设计与布局,加强文化建设和人文环境的保护,最终实现人的素质的提高。

三是要进一步丰富管理手段。当前,北京市城市管理中的控制、激励、保障和监督机制略显单一,将来要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技术、教育、咨询、目标管理等手段,突破以往经验式管理、问题式管理、运动式管理、突击式管理、粗放式管理模式,强化系统管理、目标管理、网络管理、标准管理、前置管理等理念,进一步健全城市管理的指挥、决策、执行、控制、保障、监督、评价系统。

创新首都城市管理模式的思路

奥运期间,北京市建立了有效的社会动员体制和统筹协调机制,也取得了大量的城市管理和整治成果。这些成果和经验,都需要今后继续巩固和发展。同时,国内外对北京城市环境秩序和服务保障的预期也在逐步提高。这使得后奥运时期北京的城市运行管理面临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因此,需要巩固和发展奥运筹办中城市管理体制创新成果,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推动城市管理体制创新。

第一,深化城市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理顺职能机构的权限划分与相互关系,建立统一领导与分级负责相衔接,条条管理与块块管理相结合,综合管理与专业管理相补充的网络型组织管理机构。"建管分开、建管平行、管理实体"以及"二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是一种比较合理的模式。北京市应当加强城市综合管理职能,理顺建设职能和管理职能的关系,形成建设与管理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的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多年来"重建轻管"等问题。在坚持集中统一的前提下,通过合理调整市区分块,理顺条块关系,实行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强化属地管理功能,强化社区建设和管理,增强街道、居委会的功能和责任,完善城市基层管理制度,以充分调动和发挥各级组织的积极性,共同搞好城市的建设和管理。奥运期间,北京市设立了08环境办,在城市管理方面赋予了一定的统筹指挥和综合协调职权。奥运会后,可以考虑在此基础上建立或明确跨部门的、高层次的机构,使城市运行综合指挥协调力量能够适应首都特大型城市建设管理的需要。

第二,建立城市管理新机制,创新管理手段,实现城市管理方式的现代化,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主要包括建立和完善3个机制:一是建立"依法管理机制"。用法律来调整、理顺城市建设和管理中各方面的关系,使城市管理条文化、规范化,建立专业执法和综合执法相结合的完善的执法体系,提高执法队伍的素质。二是完善"市场化运作机制"。按照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在城市管理相关领域引进市场机制,运用经济利益原则进行运作,达到既定的城市管理目标。例如在社区环境保洁方面,可以运用市场机制选择经营维护主体,打破公用事业服务领域的行业垄断。三是建立"科技创新机制"。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对管理设备和管理手段进行信息化改造,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例如东城区推行的城市网格化信息管理模式,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今后,要使信息技术不仅成为提高城市管理部件和应急事件处理的手段,也成为打破部门利益格局、实现城市管理机构、资源平稳整合的有效工具,还成为发动社会组织和群众参与、监督城市管理的便捷的平台。

第三,加强城市社区的建设与管理。强化城市管理就是要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类型的多元化以及人口的老龄化趋势,进一步发挥基层社区社会整合与社会控制、管理、服务乃至教育、培训功能;同时顺应城市化快速发展新形势,进一步发挥基层社区组织在环境保护、改善居住质量方面的作用,发挥基层社区组织在动员、安置居民搬迁、处理有关纠纷等种种难题方面的作用,发挥基层社区组织在对成千上万离土又离乡的进城农民进行教育、管理、服务等方面的作用。近年来,北京市以筹办奥运为契机,大力推动“和谐社区”建设,增强了社区自治功能,畅通了群众利益诉求渠道在。下一步,还要继续通过社区自治,达到“汇集社区民意、满足社区需求、劝导派查防范、引导精确执法、协调管理部门”的作用;同时探索社区工作绩效与区、街道财政投入挂钩等方式,像选拔大学生“村官”那样,每年从大学毕业生中选拔人才充实社区工作者队伍。

篇2

一、“低碳城市”的内涵

(一)“低碳城市”概念

英国在《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白皮书中首次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是指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我国学者庄贵阳认为,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学者夏垄堡认为低碳城市就是在城市实行低碳经济,包括低碳生产和低碳消费,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一个良性的、可持续的能源生态体系。也有的学者认为,低碳城市指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及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公务管理层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的城市。

结合相关观点,笔者认为,“低碳城市”就是通过在城市发展低碳经济,创新低碳技术,改变生活方式,最大限度减少城市的温室气体排放,彻底摆脱以往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和大量废弃的社会经济运行模式,形成结构优化、循环利用、节能高效的经济体系,形成健康、节约、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最终实现城市的清洁发展、高效发展、低碳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二)低碳城市特征

1、经济性:以最少的资源和能源投入,换取最大的经济产出;

2、安全性: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安全;

3、系统性:低碳城市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4、动态性:低碳目标不是凝固的,而是要不断地调整、适应变化的情况;

5、区域性:低碳城市目标的实现需要通过区域协作来实现。

低碳城市建设需要注重低碳理念在社会各个领域的渗透,以经济转型带动社会转型,而低碳社会的建设也将为经济的低碳转型提供保障。

(三)低碳城市建设现状

很多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会面临瓶颈难题,能否成功转型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目前国外在低碳城市的规划和建设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低碳城市建设的行动方案。很多著名的城市在经过一番漫长的转型后,成功确定了自身的发展特点,逐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发展模式。我国多个低碳城市的试点工作也已经逐步展开,包括保定、上海、贵阳等都提出了建设低碳城市的构想,但目前的低碳实践仍处于尝试性的阶段,尚未形成系统的低碳经济发展框架,很大程度上是将低碳城市建设简单等同于新能源开发利用、循环经济、节能减排等内容,仅停留在城市发展低碳经济的层面,缺乏系统性的安排。

二、东城区低碳城区建设的规划

围绕“低碳经济”的理念,北京市东城区制定了“十二五”节能规划,设计了未来“低碳城区”建设的相关内容:

主要任务是再次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坚持低碳高端产业发展方向,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将大力发展文化创意、金融、商务服务等知识含量高、附加价值高、辐射带动力强的高端服务业,推进低碳服务、中医药、体育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低碳经济建设方面,坚持低碳、高端产业发展方向,通过促进主导产业聚集、培育低碳产业、推进服务业清洁生产,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向低碳方向转变。

融资环境方面,通过提供良好的绿色金融环境,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出台鼓励政策,推动符合条件的低碳产业企业上市。

低碳生活方面,推动社会组织和专业机构与各街道开展多层次、多方位合作,共建“低碳生活社区”,更好地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绿色城区建设,实践绿色生活。

三、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在低碳城市运行中的作用

城市的低碳建设包括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社会管理、产业结构、生活方式等很多方面,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在规划建设方面,包括低碳城市空间结构的构建、低碳城市技术的运用等;在低碳城市生活方面,包括居民的低碳消费理念、低碳生产方式;低碳城市运行管理方面,包括低碳的经济发展模式、高效的城市管理方式。其中城市管理的作用更多的是制定准确、有效的措施,为各项工作的开展保驾护航,助推城市规划的实现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因此,作为城市管理的有效手段之一,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应在城市保障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一)对城市规划的保障

“十二五”期间,北京市东城区将以倡导全社会节能意识为重点,加强政府引导,积极发挥社会单位主体作用,逐步将节能工作引向深入。如,启动建设一批绿色建筑示范工程,综合运用新型节能、节水、节材措施,提高项目自身节能水平;探索新型技术,减少城市用电消耗;借鉴国际经验和理念,探索适合东城的低碳城区建设方案;结合自身优势,运用低碳设计理念,加大对风貌保护区的规划,使之有序发展。

规划中的绿色项目建设,必将给城市环境带来变化。有效的网格化城市监管内容就必须配合项目做出调整,及时更新新增的城市部件和城市地图,并对部件的权属进行确定,帮助权属部门及时掌握部件的损耗情况,减少规划推进的障碍。如,新增的雨水收集设备、节能路灯等新型设备的使用,对城市部件的改变;风貌保护区的规划、绿色工程规划等,对城市地图的改变。这些变化都是随时不断地进行,需要网格化能够对各项数据做出快速反应。东城区在实践中基于网格平台系统研发了一套“数据动态更新系统”,让城管监督员在日常的巡视中利用“城管通”,将发现的新增、删除、变更的城市部件、地址、兴趣点参照物等变更信息及时上报网格平台系统。这种普查方式是对传统数据更新方式的有益补充。

(二)对城市运行的保障

低碳城市建设除了规划设计,最关键的是日常维护和运行保障。无论是打造绿色政务环境、进行绿色采购、推行绿色办公还是建立低碳社区管理模式,低碳出行、低碳生活都需要高效的城市管理水平和运转模式。

低碳城市首先倡导的是减少发展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通过制定相应指标来进行严格管理。网格化可以实现对这些指标的监管,如,配合环保部门进行水污染、大气污染等数据监测,将容易引起污染的事项纳入专项普查之中,定期进行数据采集和汇总,摸索事物规律,提供专业部门事态跟踪情况。东城区多部门联合,利用网格平台和城管监督员进行了数次关于大气污染方面的普查。如,每半月对全区工地在施工期间是否按照作业要求进行道路硬化、洒水降尘、运土施工等方面进行普查汇总,并第一时间将数据汇总情况通报给相关部门,加强了对全区由于工地扬尘造成的大气污染的有力监控。

低碳城市其次是带来生活方式的改变。如,垃圾实行分类管理、出行提倡绿色方式等,这要求相关配套设施的改良。垃圾的有效分类需要设计不同垃圾的存放容器、垃圾处理设施,绿色出行需要设立自行车租赁设备、智能管理系统等。这些都相应地增加了城市部件和城市事件,需要网格化能够及时增加监管标准、确定权属部门、建立相应的立结案处置标准;需要网格信息平台能够继续完善,与一些相关的智能管理系统进行数据对接和资源共享,为综合性的数据加工构建渠道。目前,北京市东城区网格平台的监管案件包括6大类100小类的城市部件,6大类70小类的城市事件。随着城市的变化和管理要求的不同,这些内容将会进行相应增减,处置标准也要进行对应调整。

篇3

一、“全响应”与“四位一体”管理模式比较

(一)两模式的主要共同点

1.实现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信息化是两种管理模式的基础和手段。通过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在划分网格单元的基础上,明确人、事、地、物、组织各类管理与服务主体信息,构建各级管理精细化、标准化、高效能的信息化系统,确保信息得以及时获取和传递顺畅。同时,整合管理与服务等众多资源,实现条块互通和信息化管理系统各层级的信息资源共享。

2.由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转变。以网格化理念为核心,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加强人、地、事、物、组织的精细管理,明确各参与主体的职责权利,做到“底数清、责任明”,突出网格管理的监督并量化考核评价,摆脱了传统管理粗放、滞后的缺点,推动社会管理向精细化方向不断发展。

3.监管分离是共同的有效机制。建立监督评价和指挥调度两个轴心,实现“监管分离”,既确保科学的管理闭环,优化业务流程,又避免了过去“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现象,有效提升管理效能。

(二)两模式存在的主要差异

1.管理重点不同。两模式都是将传统的“被动管制”变为“主动服务”,但“全响应”重在“响应”,主动响应民生需求,因此侧重于对工作结果的管理;“四位一体”重点在监督,强调作业、管理、执法和监督各管理环节的有效衔接,形成事前预测、事中处理、事后分析为一体的管理模式,主动改善城市运行环境,因此更加注重对工作过程的控制。

2.工作思路不同。“全响应”强调服务,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四位一体”强调管理,督促政府职能部门做好本职工作,提高其工作效率,从而改善居民生活环境。

3.评价体系不同。“全响应”要建立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相结合的体系,外部评价须征求市民和相关方面意见;“四位一体”评价体系包括系统评价、专业评价和社会评价,以内部评价为主。

4.参与主体不同。“全响应”强调政府组织、社会组织、企业组织、群众均为主体共同参与社会服务和管理。具体包含五类参与主体,分别是各级党委、各级政府部门(区政府部门、街道办事处、社区服务站)、居民委员会、居民和社会组织,这五类主体分别承担决策者、管理者、服务者和参与者四类角色。而“四位一体”强调落实责任,明确责任主体,通过流程再造督促政府各部门和街道办事处认真履行职责,有效解决城市管理职能交叉造成的政府“缺位”、“错位”、“越位”等问题,提高行政效率。

5.职责范围不同。“全响应”的管理范畴是对一切社会活动领域的管理,在区级全响应社会服务管理指挥中枢实现社会服务、行政服务、城市管理和社会管理“四位一体”的主要功能。根据要求:其中,以区城管监督指挥中心现有系统为基础,结合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三位一体”的矛盾“大调解”格局,增加综合治理、司法服务等项目,完善指挥中枢的社会管理功能;以区行政服务大厅信息系统为基础,通过梳理区行政服务和公共服务事项,规范15个街道公共服务大厅建设,将公共服务事项下沉到街道社区,实现区域内行政事务联通联办,完善指挥中枢的行政服务功能;以区社区服务中心现有的社区服务信息系统为基础,依托“五联、五会、多中心”的社会工作运行体系,整合全区便民服务资源,完善指挥中枢的社会服务功能;而指挥中枢的城市管理功能则是指“四位一体”信息化城市运行管理,即在一个指挥系统的统一领导下,将城市管理、应急指挥、政务值班、非紧急救助在内的城市运行综合性管理资源充分整合,实现常态管理与应急管理、城市管理与便民服务、城市运行监控与重点工作保障的“三结合”,形成“四个平台、一个中心、一个模型”的系统格局(“四个平台”指城市运行监测预警平台、城市运行指挥调度平台、城市运行决策支持平台、城市运行移动办公平台;“一个中心”指城市运行管理综合数据监测与处理中心;“一个模型”指领导决策模型)。

(三)两模式的关系是继承与发展

通过两种模式对比,“全响应”与“四位一体”在理念、机制、原则、体制、要点和目标方面都有相似之处,在适用领域、侧重点、主体范围等方面则有各自的特点,它们都是信息技术驱动政府变革的两种公共服务创新模式,全响应社会服务管理模式是“四位一体”信息化城市运行管理模式的继承与发扬,是西城区为迎接全球信息化大时代,顺利度过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发展阶段,在实践“四位一体”城市运行管理模式的基础上,面对现阶段各种复杂化、多样化社会管理问题,在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探索和创新过程中,推出了“全响应”社会服务管理模式。

二、创建全响应社会服务管理模式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没有建立完整的标准体系。“全响应”的基础是信息化,通过技术手段,将管理和服务信息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才能对社会需求快速响应,提高服务效能。没有完整的标准体系做指导,全响应社会服务管理平台的系统建设也只能按照“有国标按国标,无国标依参考”的思路摸索进行。

(二)统筹条块系统资源难度大。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政府信息化建设就方兴未艾。如今,各委办局、街道、社区基本拥有独立的信息化系统,据统计,市级垂直共享应用系统28个,区级统建共享应用系统24个。市级垂到街道的业务系统涉及人口计生、民政、组织部、武装部、社区办、综治办、民防办等,延伸到社区的有人口和计划生育系统、北京市民政社区信息系统和全国系统等。这些系统彼此独立,是造成部门壁垒的主要原因。由于研发公司、建设理念和技术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系统数据对接和统筹整合难度较大。

(三)存在“工具理性”认识误区。从以万米单元网格划分为基础的“四位一体”信息化城市管理模式到网格化全响应社会服务管理创新模式,“网格”似乎是一个“大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信息化被披上“全能”的光环。这其实是对信息化技术的片面理解,受到了“工具理性”认识的误导。随着社会结构、组织方式和行为规范与价值理念发生巨大变化,面对人们日益复杂的社会服务需求,需要协调越来越多跨部门协作事件,需要解决部门壁垒、法律空白、职能交叉、历史遗留难题,需要分析标准和非标准、静态与动态、定量与定性等社会因素的关联影响,社会服务管理正面临历史性挑战,单靠技术革命不能妥善、彻底解决所有社会问题。

三、全力做好全响应社会服务管理平台建设与运行工作

根据全响应社会服务管理模式的要求及与“四位一体”信息化城市运行管理模式的差异,必须克服重重困难,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坚持资源整合、分步实施、由易到难、可扩展性的原则,依托西城区信息化城市运行管理系统,通过不断深化城市管理功能和拓展社会服务、社会管理、行政服务功能,提升以突发事件反应和应对为核心的“应急响应能力”,全力打造“五型”全响应社会服务管理平台,为搭建区级全响应社会服务管理指挥中枢打牢基础。

(一)现代技术密集应用型。与传统管理模式不同,全响应社会服务管理模式是通过信息化手段对传统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进行改革,物联网技术、3S技术、海量数据存储技术、移动通信技术、中间件技术、网络技术(有线网、无线网)、地理编码技术、数据挖掘与共享技术、基础数据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等技术与办公自动化技术一起,共同组成了技术基础。因此,全响应社会服务管理平台是现代技术的高度集中应用,并且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新的技术还将继续加入,与新公共管理理念相结合,共同为管理实践服务。

(二)信息公开与资源共享型。“全响应”是社会服务与管理领域的网格化管理,通过科学划分单元网格,将各网格单元内人、地、事、物、组织等各类社会管理主体信息进行精细划分,整合社区、楼宇资源和社会组织体系中的专业社会服务资源,建立起统一的基础信息库及配套采集与更新机制。以此为基础,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特有的快捷、简便、开放、透明等优点,使政府内部上下、左右之间及纵横交错之间的信息能够顺畅交流和共享,并使政府系统内、外之间的信息对称,从而有利于政府公开政务,为政府阳光运行提供公开平台。同时,依托统一的数据库,实现人、地、事、物、组织等基础信息的精细管理与综合查询,支持各层级、各部门间社会服务管理业务的协作与资源共享,打破了部门壁垒,有利于各级领导总体把握综合情况,协调解决跨部门等复杂社会问题。

(三)集中服务和社会参与型。依托全响应社会服务管理平台,一方面将直接面向公众的行政服务、便民服务、公益服务资源和城市环境秩序管理进行集中,充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综合信息资源,提升公共服务的整体质量和水平,让社会享受到公平、便捷、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另一方面,通过整合散落在各部门中的各种社区民意、公共事件、治安问题;整合政府网站、微博群;整合全区呼叫系统,实现“为民服务”一号通等,健全日常化的三级民生诉求表达网络,收集社会服务管理方面的社情民意,提供对社会管理问题的举报和投诉服务,拓展反映问题的渠道。通过强化社会监督评价功能,不断激发各类主体共同参与社会服务管理建设热情,促进政府与社会良性互动。

(四)纵向联通与横向协同型。按照条专块统、以块为主、以条为辅,强化街道、社区为主体,各条业务线相配合的原则,建立“纵向到底、横向无边”的集社会服务、行政服务、社会管理、城市管理功能“四位一体”的区-街-社区三级联动全响应社会服务管理体系,打造流程清晰、权责明确的政府部门业务协同服务平台,全面统筹、协调全区各社会管理服务部门业务,避免各自为政、推诿扯皮、办事拖拉情况的发生,有效解决跨部门、法律缺失、历史遗留等长期存在的一系列难题,实现1+1>2的政府服务效果。

(五)跨越发展和理性开放型。一方面,“全响应” 是西城区针对新情况、顺应新期待、不断探索政府与群众良性互动,通过技术创新驱动提升政府绩效,将信息技术与新管理理念融合,为社会服务管理创新提供有利契机,助推建设服务型政府实现跨越式发展;另一方面,全响应社会服务管理平台是开放式平台,随着配套设施和各项机制不断完善与健全,其功能模块可根据需求弹性增加,逐步将社会公共服务项目全部纳入全响应社会服务管理平台,进一步拓展平台应用功能,提升管理服务空间,为实现社会服务管理“从摇篮到坟墓全响应”夯实基础。

四、全响应社会服务管理平台建设与运行的启示

(一)加强技术应用,使全响应社会服务管理平台向智慧型发展

一方面,必须强化物联网技术和云计算等智慧城市技术在社会服务管理领域的应用。伴随网络帝国的崛起、移动技术的融合发展以及创新的民主化进程,城市必定要向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因此,必须坚持以开发、整合和利用城市各类信息资源为核心,强化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维基、社交网络、Fab Lab、Living Lab、综合集成法等工具和方法的应用,确保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保持全响应社会服务平台的可持续创新,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积极推进信息库技术提升。现代城市运行是一个复杂巨系统,社会管理任务艰巨。它建立在大量信息技术使用的基础上,物联网的使用更使超大量数据持续产生。因此,现代城市运行管理首先要解决海量信息处理问题,而信息库的建设、信息数据库的技术与系统需要吻合是城市运行和社会服务管理有效展开的基础和前提。

(二)重视源头管理,建立健全全响应社会服务管理标准规范体系

统一标准是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的基础。必须树立关口前移、源头治理理念,围绕建立全响应格局的目标,建立“全响应”标准规范体系,包括技术规范(如,数据标准、数据交换技术规范、网格划分与编码规范、集成标准等)和业务规范。充分发挥标准规范的导向作用,确保系统能与其他系统进行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确保各系统技术上协调一致并实现整体效能,确保社会管理具有前瞻性、主动性和有效性。社会服务管理事务千头万绪,一场“清单革命”或许可以为建立健全全响应社会服务管理标准规范体系闯出一条道路。按照“权力下放、简单至上、人为根本和持续改善”原则,使用一张清单,为全响应社会服务管理模式搭建起一张“认知防护网”,弥补人类与生俱来的认知缺陷,足以应对复杂局面,确保提高工作成效。

(三)强调监管分离,优化提升全响应社会服务管理工作流程效率

信息技术是业务流程再造的孵化器和加速器。在“全响应”模式下,以基础全感知网格为输入,实现对各类服务诉求和管理事件的感知、派遣/上报、响应/会商、监督/评价闭环,每个环节环环紧扣,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典型的闭环管理系统,实现了社会管理流程再造。闭环管理改变了过去社会管理流程由于缺乏监督、处于开环控制的状态,改善了传统社会管理信息严重不对称的情况,解决了长期以来社会管理不稳定、不可控、不可观的问题,使社会服务管理显性化、动态化、过程化,便于掌控和决策,从而提升公共服务效能。社会服务管理流程再造与优化,一要梳理业务工作流程。业务梳理是规范和创新社会服务与管理的基础,也是建立闭环管理的前提。通过对部门职能进行清理和分类,理顺职责关系,理清工作边界,防止政府缺位、越位,避免职能交叉和推诿扯皮。二要优化业务工作流程。管理流程再造不是简单地将管理的各个环节显性化后形成闭环管理,而是为了提高绩效水平,优化甚至弱化某些环节。比如在任务派遣环节,可以实现自动分拣,如果将信息人为进行层层筛选,不符合“扁平化”组织架构的要求,影响信息的快速传递与积极响应。三要进一步强调监管分离。尤其要注意感知与响应环节、管理服务与绩效评价环节的监管分离,确保监督中立、客观、科学。

(四)着力长效管理,建立健全全响应社会服务管理运行保障机制

制度所展现的包容性远胜于系统的包容性,健全的运行保障机制可以为社会服务管理活动提供强大的物质和精神支持。

篇4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城市生活垃圾数量也在迅速增加。为解决城市生活垃圾这一全社会热点关注的问题,近年来,国家和各级政府不断采取相关措施,在全面推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产业化的同时,投入大量资金或出台优惠政策,大力支持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的建设,并将其列入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作为各级政府部门为民办实事的工作重点。以此来保证人们生活的需求,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工程项目的选址不仅要满足《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和《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等规定的技术要求,不管是对环境还是对人类生存、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都有一定的作用,在建设城市垃圾管理公司时必须征询场址周边居民的意见并获得认可。由于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建设将伴随污水、恶臭、蚊蝇等一系列污染问题,加上人们对垃圾厌恶的普遍情绪,在垃圾场选址时周边居民反映是很强烈的,阻力很大,所以选址工作非常困难。然而,生活垃圾填埋场是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市政基础设施,因此选址工作就成了多种利害因素的权衡。这一点不仅在项目的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得到充分体现,而且也是作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环节,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时必须充分翔实地调查、分析和论证,以客观公正地得出选址可行性结论。所以,在城市垃圾管理公司选址方面必须要做好周围居民的劝导工作,本着为人类生存发展的原则,来指导生产,以免出现不合适宜的地方,造成周围居民不满,影响社会发展的进程。

1 规范和标准规定的选址条文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的处理关系着人们的幸福生活,是社会发展必须要重视的方面。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工程项目在选址时必须要综合考虑地理、地形、地貌、水文、气候、地质等一系列条件,以及这些条件对周围环境、工程建设投资、运行成本及运输费用等影响。根据相关的文件和规范来指导具体的生产,填埋场选址应执行下列强制性条文,对环境有破坏的不应设场,不应设在下列地区:

1)地下水集中供水水源地及补给区;

2)洪泛区和泄洪道;

3)填埋库区与污水处理区边界距居民居住区或人畜供水点500m以内的地区;

4)填埋库区与污水处理区边界距河流和湖泊50m以内的地区:

5)填埋库区与污水处理区边界距民用机场3km以内的地区;

6)活动的坍塌地带,尚未开采的地下蕴矿区、灰岩坑及溶岩地区;

7)珍贵动植物保护区和国家、地方自然保护区;

8)公园,风景、游览区,文物古迹区,考古学、历史学、生物学研究考察区;

9)军事要地、基地,军工基地和国家保密地区。

2 规范和标准外的一些因素

城市生活的垃圾处理是关系到民生的一件大事,所以其选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除了上述规范和标准规定的强制性条文和一些重要因素的要求之外,还有许多规范和标准规定之外的特殊因素。由于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建设,每天几十吨到几百吨的大量城市生活垃圾集中在这个地方,将彻底改变原场址的原貌,地表一旦改变,将很难恢复到原貌,伴随着的将是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污水、恶臭、蚊蝇等一系列问题,场址周边住地的居民通常是无法接受全城垃圾集中到自己的家门口,因此这些居民的强烈反映已成为该类项目可行性分析当中必须重视的要点,另外还有一些是特定生活垃圾填埋工程的特殊影响因素,如居民生产生活有重大关系的事物,如果园等生活性事物,这些都需要引起足够注意。

3 结论

在具体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过程中,必须要通过对关于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工程项目的建设标准及规范的学习,结合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所完成工程实例,吸收了参考资料及评审专家的意见,在自身实际的基础上,更好的开展各项工作,完成城市垃圾的处理生活,更好的造福人类发展。在进行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公司的选址工作,要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要对项目进行充分、细致的调查,在收集充分的项目背景资料、场地及周边环境资料和项目“工可”材料的基础上,首先应对照强制性条文逐条分析拟选场址是否违反,并得出是否满足强制性条文的结论,对于违反规定的地方,必须要做出改正。若不合适,则另外选择地点进行重新选址;

2)根据城市规划、主导风向、水源地状况、道路交通等情况分析场址是否满足城市总体的环境布局,结合这些因素来分析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公司的处理情况和完成情况;

3)要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结合工程分析,初步分析采用相应措施后工程建设产生的污染与环境影响是否能满足环境功能的要求,本着造福人类的原则,进行有针对性的建设和管理,给社会带来更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余泽娜.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探析[J].前沿,20xx(1).

篇5

【中图分类号】TU561【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674-3954(2011)03-0408-01

一、城市燃气管网安全运行存在的问题

1、对地下管网缺乏规范管理,增加了不安全因素

近年来,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旧城区的改造,给燃气管道敷设带来了便利条件,给发展燃气管道用户提供了新的机遇。与此同时,由于城市管理的条块分割,对地下管线缺乏规范管理,少数建设单位不按规范施工,有些市民安全意识薄弱都给城市燃气管网运行增加了不少安全隐患。局部地区严重威胁着城市燃气管道的安全运行。

2、燃气管道安装工程质量监管不到位,给燃气管线运行留下了安全隐患,在燃气管道安装施工过程中,由于监理公司现场工程质量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及施工单位现场质监员对燃气管线安装施工质量管理不到位,有的沟槽深度达不到要求,有的回填时没有按要求填砂子使管线受力不均造成断裂,有的钢管在埋设过程中,将没有做好防腐处理的钢管,或将已被损伤防腐层的钢管直接埋设地下,使被损坏的防腐层的钢管直接与土壤接触,加上地下水位较高土壤潮湿,从而加快了燃气管线的腐蚀,使原来可以使用20~25年的管线只能用10年,甚至更短的时间,会因管线锈蚀穿孔而漏气,给燃气管线安全运行埋下了安全事故基因。

3、违章建筑严重影响了城市燃气管网及设施的安全运行

城市燃气管网和设施上的违章建筑是埋设在城市中的严重安全隐患,少数居民乱搭乱建,有的占压在燃气管线上,有的将燃气调压设施封闭在违章建筑内,燃气抢修维修人员无法进行正常的维护保养工作,只要燃气管网及设施被损坏漏气,极有可能造成严重的燃气安全事故。

4、道路和建筑施工损坏燃气管道,造成燃气泄漏安全事故

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道路及旧城改造建筑施工频繁,再加上城区通信电缆、电力电网地改造给燃气管线安全运行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燃气管线及设施被施工挖断及损伤的现象时常发生,屡见不鲜,少数施工单位不按规范施工,破坏了燃气管线隐瞒不报,也不通知燃气企业维修,仍将被损坏的燃气管线掩埋地下,给燃气管线运行留下了安全事故隐患。

5、用户私自改装燃气管线,给燃气管线安全运行及用气安全造成隐蔽的危害

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城镇居民居住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生活质量得到了普遍提高,城市大部分居民对房屋装修的要求也越来越讲究,按照燃气管线《GB50028城镇燃气设计规范》要求,应采用明装,不宜采用暗装,穿越卫生间不应有接头,外加装套管,但少数居民用户为了装修外表美观,私自改装户内燃气管线,将燃气管线密封在装饰墙内,有的甚至隐蔽在整体橱柜内,没有良好的通风条件,也没有安装燃气泄漏报警装置,给燃气管线安全运行和用户的用气安全造成长期隐蔽的危害。一旦燃气泄漏,将产生难以估量的后果。

二、加强燃气地下管线信息化管理,建立地下管线数据库

1、空间数据库的建立。空间数据库主要存储与各类管线有关的图形数据,包括各种道路图、管线图、各管线对应的附属物以及各管线对应的注记图等。

空间数据库主要应包括图块管理、数据分层、空间索引和物理建库四部分。

(1)图块的划分。为了在计算机中对大容量的空间数据进行有效的组织,需要将所研究的地理区域分割成两块或多块独立的块,然后对这些图块建立空间索引。在多数情况下,图块按照地图图幅大小来划分,如小比例尺地图按经纬线划分,大比例尺地图按矩形划分。

(2)建立空间索引。空间索引表包括:a、图幅总索引表,记录各个图幅在整个区域的位置;b、空间实体索引表,记录每个空间实体在图幅上的分布;c、基本单元索引表,记录每一基本单元与相邻图幅所连接的图幅号以及基本单元序号。通过建立空间索引表来保证空间数据库的无缝连接和有效空间查询。

(3)组织图层信息。为了提高图中各个要素的检索速度,便于数据的灵活调用、更新及管理,在空间数据库中,可将不同类不同级的图源要素进行分层存放,每一层存放一种专题或一类信息,按照需要或标准把某些相关图源要素结合在一起成为图层。城市地下燃气管网系统按照专题可分成人工煤气钢管干线、天然气钢管干线、人工燃气塑料管干线、人工燃气高、低压庭院管线等许多层,每一层描述研究区域的一类特征。

2、属性数据库的建立

属性数据库主要存储与空间信息相关的地理信息特性信息和描述信息,在进行属性数据库设计时,根据数据流程图的分析,建立概念数据库模式,并将其转换成逻辑数据库模式。其步骤如下:(1)通过调查、功能分析等多种途径识别出地下燃气管线基础数据,进一步分类、抽象,形成实体标识符、实体的属性,并建立实体关系模型;(2)按照已选择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特点,把概念模式转换成相应的数据库逻辑结构,进行逻辑设计;(3)将逻辑模式转换成一个最适合应用要求的物理存储结构;(4)为了便于识别管线种类和数据分层处理,也为了使数据库结构具有较高的灵活性,简化数据的查询和计算,对管线数据需要设计编码,得出编码规则。

3、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的连接。为了建立空间图形信息与非空间属性信息之间的联系,可以通过建立公共标识符来实现图库联动和管理。

三、城市燃气管网安全运行对策措施

1、各级政府都必须充分认识到燃气管道上违章建筑的危害性,加大拆除违章建筑的力度。在具体做法上,把拆除违章建筑和燃气管道和设施改线、移位结合考虑,对于拆除难度很大、拆除资金很多,燃气管道和设施改线、移位又具备条件,且费用比拆除费用低的开始考虑管道改线设施移位。

2、政府职能部门要严格把关地下管线施工报装审批程序,规划、城建等政府的职能部门在核发工程施工规划许可证时,凡涉及或影响到地下燃气管线的,应要求建设单位先与燃气安全主管单位及管线业主单位进行衔接协商,工程施工范围大、工期长的建设项目,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组织召集各地下管线业主单位及工程施工单位召开工程施工协调会议,并要求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后,再核发工程施工建设规划许可证,以控制施工外界因素损坏燃气管线造成燃气泄漏安全事故的发生。

3、进一步加强燃气管道安装施工质量的监管工作,提高燃气管道安装施工质量。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监理制度和监理程序,另一方面公司要提高燃气管线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要求他们熟悉燃气设计安装规范标准。对燃气管道的设计、材料选择,沟槽开挖,防腐处理,管线焊接,管道铺设及竣工验收等要有一套完整的质量控制标准和要求。且要明确责任人,确保燃气管线达到国家燃气安装质量标准。

4、积极选择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敷设和改造城市燃气管道。逐步选用钢骨架PE、PE管等新材料,采用新型连接方式的燃气引入管。结合西气东输工程对输送天然气要求,对老的燃气管道,可以采用穿PE管技术,管道内衬技术,逐步对有隐患的燃气管线进行改造,这样既消除了燃气泄漏安全隐患,又能延长燃气管线的使用年限。

5、加强燃气管线及设施的安全巡查工作力度,对燃气管线调压箱、阀门井、凝水缸等设施实行分片分段包干责任到人,按照燃气设备管理要求,定期对调压器、阀门等设施进行维护保养,同时利用先进的燃气检漏仪器设备,有重点地对管线进行检测,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排除,提高燃气管线安全运行的科技管理水平,保障燃气管线及设施的安全运行。

篇6

中图分类号: TU71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当前,管道燃气的使用在城市越来越普及,燃气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着一个城市的发展状况,我们国家的很多城市都设置了管线燃气装置。随着国家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不仅大中等城市,许多中小城市、城镇也加入到管道燃气的使用大军中,燃气管网也在不断发展延伸,各种对管网设施及用气安全构成威胁的因素越来越多,而城市各类工程建设频繁,人口密度大,燃气管网运行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所以,各地的政府机构要认真的关注管线建设活动,同时相关的群体等还要做好协调活动。

1、燃气管网存在的主要问题

城市燃气管网一般在地下敷设,燃气供气系统一般包括:门站、调压站、管道、调压装置等组成的管网体系。管道大多采用直埋的方式,环境干扰较大、由于燃气管道的隐蔽性,随着时间的推移,管道的腐蚀及不可预见性等原因都会造成一定的隐患,具有较大的泄漏危险性。

1.1、早期存在的燃气管网,由于在技术上较为落后,采用的防腐措施是用沥青、玻璃布等,还没有使用阴极保护措施,使用年限一久,防腐层就失去了防腐的作用,部分管段甚至整体腐蚀都较为严重,给维修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1.2、在我国多个城市早期的管网建设时,管网的运行压力多为0.2MPa左右,煤气为主要气质,煤气管网中凝水缸主要为中压B形(0.2MPa),阀门采用普通铸铁球阀,丝扣连接处较多。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急剧增加,燃气企业为了自身发展需要,部分城市燃气企业将管网运行压力提高到0.3MPa~0.4MPa,过大的管道压力可能造成丝扣的连接处漏气,普通的铸铁球阀也会发生失效不能闭合的情况,对管网的安全运行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1.3、道路修建以及新建建筑等的建设活动对地下燃气管网产生负面影响较大,极易造成设备及管道的细小损坏导致其外泄。由于城市建设的脚步不断的变快,道路建设以及旧城改造活动速度不断的跟进提升,同时还有电网、供水及供暖市政改造等活动,都给燃气管线的运作带来了很多的潜在隐患。经常性的会出现被损坏的情况,一些建设方不按照规定进行建设活动,导致管线受损,当时不仅不上报,而且也不告知相关机构进行紧急维护处理,甚至会造成无法挽回的破坏和损失。

1.4、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城市的基础设施都在日夜不停的建设着,这样在施工中违章施工及二次开挖现象较多,对管线的安全也会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1.5、燃气企业主要针对二类用户,一类为企业用户,一类为居民用户,在企业中主要为锅炉、直燃机、生产和食堂供应燃气,各企业的操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识,同时对调压器的运行原理也不了解,这样就极易导致错误操作的发生,从而危及管网运行的安全。

1.6、居民用气过程中,偶然存在着私接、私改、燃化气和天然气混用的情况.并且燃气企业对居民进行入户检查又存在着较大的困难,无法第一时间的发现和解决上述问题.

2、城市燃气管网安全运行的有效对策

2.1、利用现代化信息科学技术建设燃气管网调度系统

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科学技术,建立GIS、SCADA信息系统,提升燃气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建设燃气管网调度系统(SCADA)要实现三个目标:一是管网运行实时工况的监测;二是辅助调度,在保证安全供气的同时节约运行成本;三是通过与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连接,实现整个企业的信息共享。利用SCADA系统,就能实现多种方式查询、管网监测、超限报警、辅助调度等功能。

2.2、加大拆除违章建筑的力度

政府要充分认识城市燃气管网上违章建筑的危害性,各城市应成立专项工作协调组织机构,相关责任人应该对违规建筑负责。明确目标、落实责任,把拆除任务分解到相关职能部门,下达拆除违章建筑的通知,把燃气管网上的违章建筑大幅度降下来,提高燃气管网运行安全系数。

2.3、严格选材,确保施工质量

在施工前对所涉及的各类设备、设施、材料、配件要认真选购和进行检测,尤其是高压管线材料更要严格筛选。设计、施工、监理单位资质要齐备,施工单位在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地按照图纸来进行施工。在验收的过程中,要进行严格的检验,对不符合要求的工段,要坚决返工整改,决不能有半点马虎。

2.4、加强燃气管线及设施的安全巡查工作

对燃气管线调压箱、阀门井、流量计等设施,要按照《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标准》(国家安监总局)对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实行联系人负责制,实行分片分段包干责任到人。对调压器和阀门等设施进行保养时,要严格地按照燃气设备管理的要求,定期地对这些设施进行维护保养;同时,为了及时地发现隐患并进行排除,就必须利用先进的燃气检漏仪器设备,对管线进行有重点地检测,从而确保燃气管线及其设施的安全运行。

2.5、加强居民燃气使用安全知识宣传

城市的各级管理部门和燃气企业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大力宣传维护燃气设施安全和燃气安全使用方面的常识及地方燃气法规。在宣传的过程中,对于不同层次和年龄的用户和潜在用户,要采用符合实际的宣传方法进行宣传。通过宣传教育,从而使广大居民树立自觉维护管道燃气设施的安全意识,懂得如何正确安全地使用燃气。

2.6、中压管网及设施的运行管理

2.6.1加强对中压管网及设施的巡检

巡检人员的工作量较大,同时还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因此针对中压管网和设施可以划分区域进行管理,巡检人员可以定期进行轮换,把巡检责任具体落实到每一个人,要求巡检人员每天对自己所负责的区域进行巡检一次,并做好记录。

2.6.2对于巡检点的分设,要根据实际上管线的覆盖情况来进行设置,建立严格的巡检责任制及奖惩制度,加强巡检人员的管理,以避免在巡检中漏检等情况的发生,减少人为的安全隐患发生。

2.6.3完善施工现场开挖及二次施工审批手续,城市在发展建设当中,对于需要进行施工的企业,施工前必须到相关部门办理审批手续,从而确定施工地点管线的分布情况,从而在开挖过程中可以有效的做好保护管网的安全措施,也避免了违章占压的情况发生。

2.6.4严格监控新建工程施工质量,对于城市中新建的燃气工程,需要从项目实施的全过程进行严格的监控,把好质量关,从源头上控制好燃气工程的施工质量。

2.6.5严把工序移交程序,工程建设与管网运行管理分开,工程验收完毕由调度运营部门下发通气指令,进行置换通气。燃气设施安全运行72h后,管网运行部门与工程建设部门签收移交手续。

2.6.6对中压管线每3-5年进行一次防腐层检测。

3、结语

综上所述,燃气管网的安全运行不仅是燃气公司的课题,也是城市安全共同课题。燃气管网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行、管理不但要从经济性出发,而且要通过分析和计算,系统的安排其组成和布局,保证工程的质量,不断创新,依靠科技手段和先进技术加强管网及设施的巡检、维护,打造燃气管网安全运行的硬环境。同时需要协会和政府完善相应的行业标准和法律法规,建设燃气管网安全运行的软环境。

燃气管网的安全运行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对城市燃气管道安全运行的管理,需要用政治的、法律的、行政的等多种方法和手段。只有抓好安全生产工作,才能保障发展。此外还需要全社会各界人士方方面面的关心和支持,最重要的是要依靠燃气公司的全体员工,本着对国家、社会、企业的高度负责的精神,踏实恳切地做好各项工作,确保城市燃气管道安全的运行。

篇7

1.1地埋管路开挖回填(1)管槽开挖。在进行管道工程的施工期间,在整体工程中,沟槽开挖占据了较大的工作量,因此对沟槽开挖需要进行合理组织。管道大部分位于较好的原状土层上,软土部分采用土工格栅铺设后铺管。①根据测量轴线桩放出的管道放样图,挖出的沟面应保证管道安装后的中心线。②合理确定开挖顺序和分层开挖深度,若有坡度,由低向高处进行。③如果开挖的沟槽无法立刻铺管,则需要预留沟底0.05m一层,暂不进行挖除,待铺管时,再开挖至设计标高。④不得超挖沟槽底,如果局部出现超挖情况,则需要以相同的土壤进行填补,并且夯实到天然密实度,也可以使用砂砾石或者砂进行填补。如果遇到大石块,则用空气压缩机、风镐打拆至槽底之下不少于0.15m的地方,然后再利用砂土进行夯实。⑤如果沟槽开挖遇到电缆、管道以及其他构筑物,需要妥善保护,并且联系建设单位协同处理。⑥开挖断面,施工时应根据现场情况进行调整。(2)沟槽回填。管道土方回填前,应进行管道试压实验,试压合格后进行土方回填,土方回填时,注意管壁四周及管顶以上20cm要求人工回填并夯实,对于填土的要求应当是选择直径小于2.5cm的砾石以及直径小于5cm的土块;要求分层填土,分层夯实,分层填筑厚度以20cm厚度为宜。顶层回填土应高于原地面以上15cm,并且分层轻夯。

1.2地面管网系统铺设对于大田滴灌工程来说,地面管包括PE管和滴管带。一般大田滴灌的播种与毛管同时进行。(1)滴灌带铺设。采用拖拉机及机具来铺设滴灌带,与大田播种同时进行,应装好滴灌带卷筒,均匀铺设。须达到以下要求:①在滴灌带装置的铺设中,应该保持导向环的光滑性以及导向轮的灵活转动,最好是能够使用薄膜将其缠住,在铺设后应该避免滴灌带出现磨损或划破的情况。②滴灌带铺设不能太紧,要留有一定的空间便于自由伸缩,防止铺设过紧造成安装困难,但也不能太松,以免造成浪费。③滴灌带铺设时应将出水孔向上。④滴灌带铺设装置进入工作状态后,严禁倒退。⑤在铺设过程中,对于断开位置应及时用直通连接,避免沙子和其他杂物进入,造成后期的管理运行不便。⑥滴灌带连接应紧固、密封,两支管间滴灌带中间应扎紧,末端应封闭,以阻断水流。(2)辅管、支管铺设。①在安装之前需要对管道外形进行检查,在支管上根据设计标准定出孔位。②在使用打孔器与手钻时,不能让钻孔出现倾斜,钻头深入的长度不能超出1/2管径。③在铺设辅管和厚壁支管时,不能过紧,应当选择S型,确保足够的收缩空间,并且在早8时测量打孔。在三通按扣时,进行辅管打孔也需要让其垂直于地面。④在安装支管时需要注意:在连接管件与管材时要保持内置胶圈的完整,密封件不得反放并且保持其清洁;在连接时,必须做好螺母紧固,避免出现松动现象。

2膜下滴灌系统的安装

2.1水泵的安装要求(1)水泵出厂时装配好的部分不应随意拆卸。(2)水泵与管路连接后,应对管线进行校平找正。(3)与水泵连接的管路内部与管端应清洗干净,清除杂物。(4)水泵安装完毕运行前,应检查动力机的转向是否符合水泵的转向要求,各紧固连接部分不应松动。(5)对于深井泵,井管管口伸出基础相应平面不小于25mm,井管与基础间应垫放软质隔离层,井管内应无油泥和污染物。(6)在水泵取水口处安装初级过滤设施,先除去水中漂浮的大颗粒杂质,必要时选择潜水泵。

2.2过滤器的安装要求(1)各级过滤设施的安装顺序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随意更改。(2)过滤器各组件应按水流标记方向及其在图样中所处的位置进行安装。(3)合理布置反复冲洗管,以利于过滤器的冲洗。(4)安装配备相应的量测仪器、控制与保护设备等。(5)对于自动反冲洗式过滤器的传感器等原件,需要按照产品的有关规定进行安装,并且需要通电对其运行状态进行检查。

2.3施肥装置的安装要求(1)施肥装置应安装在初级与末级过滤器之间。(2)与施肥罐连接的进、出水口不能反向安装。(3)进出水管与首部管路连接应牢固,如果使用软管,严禁扭曲打褶。

2.4管道安装安装管道之前需要做好有关准备,对各个设备性能要加以了解,以便掌握安装的方法与要求。对于管沟的底宽、沟底标高等检查时,应着重检查其是否满足设计标准,检查粘结剂、管件、管材的质量,待安装设备必须保持清洁,检查测试仪表压力、连接工具、扳手、管钳等是否具备齐全。管路安装的基本要求:(1)管路安装前要认真复测管槽,管槽坑基应符合设计图要求。(2)管道上的附属设备(闸阀、水表等)与管道连接时,应垫置加固支撑,避免设备的重量加压在管道上。(3)管道穿越公路、沟道等处时,应采取加套管、砌筑涵洞等措施。(4)对暴露的管线应采取防腐蚀处理。(5)管道安装工作间断时,应及时封闭敞开的管口,以防小动物钻入及人为破坏。(6)塑料管承插连接时,承插口与密封圈规格应匹配。(7)在干管与支管连接处设置闸阀井,在干管的末端或最低点设置排水井和排水阀。

2.5其他附属设施的安装(1)阀门安装。在塑料管与金属阀门连接时,需要采取大于65mm管道直径的金属法兰。其法兰连接管的外径应当大于塑料管内径(2~3)mm,长度在管径的2倍之上,将一端固定焊接在法兰一侧,另一端加工成为倒齿状,待塑料管加热之后,及时地套在带有倒齿的法兰接头之上,然后使用卡紧,金属管件与塑料管之间的连接可以选择相同的方式。如果直径小于65mm,则可以选择螺纹进行连接,并且需要安装活机头。如果阀门的直径大于65mm,则需要安装底座,底座高度需保持在(10~165)cm之间。(2)安装球阀与三通等,使用塑料薄膜与生料带进行缠绕,确保连接处不会出现漏水现象。

篇8

2.当前我局水利工程运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头屯河是新疆乌鲁木齐市与昌吉市的一条界河,位于天山北麓,发源于天山山脉的哈拉乌成山北坡的吾鲁特大板,是一条山溪性的河流。灌区可耕面积约 100 万亩,设计灌溉面积 45 万亩。该河流对于农业生产活动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头屯河灌区灌耕历史悠久,骨干工程始建于60年代,运行至今,虽进行了水库的除险加固和6期的灌区节水改造工程,但仍跟不上灌区水土开发的需要和进程,致使工程效果和灌区经济效益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灌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灌区水利骨干工程虽然做了一些必要的工作,骨干引水系统亦初步形成,但距其规划目标及其应承担的任务还有差距。如果发展灌区节水灌溉,目前头屯河灌区引用水含泥沙量大,灌溉采用喷灌、滴灌的水质达不到要求。(2)随着经济的发展,流域内城市人口的增加,工业与城镇生活及城市绿化用水的增加,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日益突出。(3)生态环境脆弱,灌区上游土层厚,土壤贫瘠,种植农作物耗水电量大,结构不合理,要逐步实现退耕还林和还牧。另一方面,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直接或间接排入河道渠系中,造成水质污染。山区林区过度采伐,更新缓慢,水源滋养遭到一定破坏,并且上游草场长期超载放牧,导致退化,产草量下降,浅山丘陵因开荒造田,水土流失加剧,使原本脆弱的生态进一步恶化。

3.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创新途径探讨

为加强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活动,并提升管理工作的成效性,必然需要采取一定的创新途径对其进行优化,具体如下:

3. 1改变管理思维

“轻管重建”是当前水利系统存在的固有思想。水利工程实际运行过程中,相关部门及机构过于重视水利建设投入,却忽视了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实际管理过程中,依然采取粗放式管理方法,不但增加了管理成本,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工程效益。因此,改善水利运行管理的第一步便是要纠正传统管理思维误区,从现代化的角度对管理工作进行重新审视。管理者应该充分认识到市场充分赋予了水价值,这就要求相关管理单位不断强化自身的软、硬实力,并逐渐从单一性的服务性角色向自负盈亏的企业角色转变。在此背景下,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方式也将面临着必然化的改革。相关单位应时刻把握市场动态,对水土资源、人力资源等进行优化配置,以符合市场发展规律。通过扩展经营方式、加强成本控制,促进整体经济效益提升,在获取经济效益的同时,得到充分的社会效益,让水利工程项目实现可持续发展。

3.2规范分级管理制度

规范分级管理制度,有利于明确各部门职责,从而提升整体管理效率。流域性水利枢纽及跨流域调水工程应由省级管理部门进行统一化管理,地方管理部门应积极响应,配合省级管理部门开展具体工作。对于流域性河道、湖泊等水资源均实施统一化管理。其中省级主管单位主要负责审查,并对重点流域经费加强控制,让重点流域水利工程正常运行。同时,按照归属地原则,由本地水利管理部门对相关水域、流域等进行分段式管理。

3.3加快灌区改水改造步伐

从头屯河整体情况来看,其灌区水、土、光热、草资源十分丰富,具有发展农业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灌区位于乌鲁木齐市和昌吉市之间,灌区发展园艺、经济作物、蔬菜前景可观。目前,灌区灌溉面积已达42.01万亩,灌区缺水的矛盾十分突出。农业灌溉耗水量占全区耗水的64.5%以上。由于头屯河径流分配极不均匀,水库的调节能力有限,因此4~6月份农作物用水高峰期得不到调节,只能通过开采地下水补充不足。然而,地下水的过度开采使得灌区整体生态环境受到了一定程度影响。为保证灌区水资源供求平衡,并加强周边生态保护,应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如喷灌、微灌、管道输水,来促进灌区发展。在狠抓管灌区骨干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做到挖潜与改造并重,努力搞好灌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以带动灌区水土资源的开发,拉动经济快速发展。同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监控系统,加强对头屯河水库水位和雨水量的实时监测,做到第一时间发现风险、排除风险。另外,必须建立防洪调度方案、预警机制,并对《头屯河灌区供水规则》、《头屯河水工程运行管理制度》等制度进行完善,以为相关工作顺利开展提供指导,促进水利工程项目建设。

3.4实施管养分离

实施养管分离,可降低水利工程运行成本,有利于提升整体养护水平。人员管理及编制方面,可将养护业务人员从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单独剥离出来,并组建成单独的养护企业。为让水利工程管养分离得以实现,为水利工程养护、维护等活动提供充足资金。同时,上级部门应对现行水利养护企业资质标准进行完善。地方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应对市场进行适当的宏观调控,以规范养护市场,并培育出稳定的养护市场主体。

3.5加强资源开发利用

篇9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ity lighting, lighting has become a beautiful scenic city. Street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city infrastructure, its construction is completed, all over the city's roads, the operation management and safety often need to invest a lot of manpower and material resources. Ensure the operation and security has become a pressing matter of the moment. Some problems in this paper from the existing street lamp operation and safety, and puts forward some points should grasp the actual work.

Keywords: street lamp; operation; safety

中图分类号:TU99

一、路灯运行和安全常存在的几点问题

1、路灯电源

只有短路和过载保护而没有漏电保护。不采用漏电断路器的原因,关键是认识上走入误区,有的认为三相漏电断路器存在动作死区,不能对人身触电可靠保护,不如不用;有的认为正常漏电电流可能造成漏电断路器误动作,降低路灯供电可靠性;有的认为由于路灯安装中存在不规范现象,比如只引出路灯相线而从别处借用中性线,导致漏电断路器无法正常工作等。

2、路灯电器特别是镇流器质量不过关,发热严重,绝缘容易被击穿致使灯杆带电,一旦行人触及,后果不堪设想。

3、断路器未作灵敏度校核试验,额定脱扣电流选择过大

有的在选择断路器时,只考虑到短路保护,却忽视过负荷保护和单相末端短路灵敏度校验,断路器额定脱扣电流选择过大,不管负荷性质如何,一概选定为100A甚至150A。这往往在接地短路电流很大、电缆发热情况下,导致断路器仍不会跳,失去断路器的作用。

4、利用电缆金属外皮作PE总干线工艺复杂,可靠性低

电缆金属外皮作PE总干线施工工艺复杂,每基路灯都要焊两个焊点,每个焊点都要剥开、打磨、上锡、焊接,操作繁琐,焊点质量难以保证,有如此多的串联焊点,PE总干线连接的可靠性可想而知。另外,电缆要做到完全防潮几乎不可能,只要潮气在电缆内部聚集,金属外皮生锈腐蚀就不可避免。一般情况下,路灯低压电缆经3-5年后,金属外皮就会出现锈蚀断点,失去PE主干线的保护作用。这样每只路灯虽然接地保护实际上是“各自为政”,一旦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危险电压将会长期存在。

二、解决路灯运行安全问题的几点措施

1、路灯控制箱总保护采用漏电断路器

漏电断路器的额定漏电脱扣电流一般要大于最大相负荷电流1.3倍并核校断路器灵敏度,但也不能太大;漏电断路器的额定漏电脱扣电流(In)一般要大于系统正常漏电电流的2倍,考虑到漏电断路器主要防止电气火灾、电弧电流和限制接触电压作用,兼顾路灯系统供电可靠性,一般(In)可取200mA,梅雨季节可适当调高,但最大不宜超过500mA。以20只路灯接地电阻并联测算,其值不大于4欧姆,最大漏电电流值即使取500mA,安全裕度还是比较大的。

2、今后安装的路灯电缆全部采用三相五线电缆(VV5*25或5*16),将其中的一路线作PE总线用

五芯电缆无金属外皮,与同规格的四芯电缆(VV22)价格基本相当,尽管没有金属外皮,但电缆外面另有塑料管,因此强度不受影响。由于PE干线无断点,保证了所有钢杆路灯接地极并联可靠,这样发生接地故障时即使漏电保护失效拒动,由于路灯系统总接地电阻小于公变接地电阻,接触电压也能控制在较低的范围内。对原有以金属外皮作PE干线的四芯电缆,可把备用的那一路改作PE总线,这一不大的改造工作量能使安全可靠性大大提高。

3、路灯接地仍采用TT制,不采用TN-C-S制

其原因是防止公变低压中性点电压升高后故障电压蔓延至路灯系统,降低保护的安全性。安装电气设备时要求N线与PE线不相互接错,不短路,N线不允许重复接地,保持对地绝缘良好,这样即使公变N线电压升高,路灯杆仍可保持较低的安全电位。

4、选用质量优良的路灯电器和灯具,做好镇流器的型式试验,把好验收关。补偿电容能提高系统功率因素,起到节能降损的作用,应尽可能发挥其作用,不可随意删减。

5、安装接线时要注意一些小的细节,例如自粘胶带不能单独作绝缘保护,还应在外面缠绕三层塑粘胶带,路灯连接线能短则短,一目了然。只有各个细小环节都把握好了,安全运行才有保障。

为易于判断接地故障类型和方便检修,建议选择采用分装式漏电保护器、零序电流互感器来检测漏电信号,通过电子放大环节放大信号,并经适当延时输出给线圈,使转换触头动作,与配用电器配合断开被保护电路并发出亮灯信号。漏电保护器手动复位前,电路不能接通且漏电指示灯一直亮,路灯维修人员可根据指示灯的状态,即能判断出是漏电故障还是短跑故障。当确定为漏电故障后,把转换手柄切换到“手动”位置,断路器可带漏电电流运行,查找故障位置前,先测量总的漏电电流值和灯杆接触电压,然后利用钳形电流表检测电缆干线上(A、B、C相及N线)是否存在零度电流,采用“二分法”的基本原理,可对故障位置实行快速查找。以20只路灯杆为例,最多只需四次即可找出故障点(段)。

故障处理完之后,把转换手柄还原到“自动”位置,系统转入正常工作状态。查找和处理故障时,应严格遵守低压带电作业规程,确保修试及其他人员的人身安全。

三、实际工作过程中保证路灯运行和安全的几点措施

1、节约电能

降低路灯运行成本。通过对路灯的供电参数进行合理控制,达到节省点费和延长灯具使用寿命,从而减低路灯的运行成本。

2、亮灯和应急需求的全方位控制,使城市更加人性化和满足政务或其他特殊需要

通过合理的系统设计和分析,制定出城市一年365天每天合理的开关灯时间,使城市路灯实现全年每天不同时间的等亮度开关控制,并可针对全年小概率事件(雷击、日食、政务)实现遥控开关灯控制或光电亮度开关灯控制。从而使城市照明管理者能够掌握全局,并使城市照明更加准确、可靠、更具人性化。

3、路灯故障信息自动报告,不必进行夜间巡灯值班

对路灯的运行状态进行全自动的监控,即在最合理的时间亮灯、关灯,监控运行状态与命令是否一致。状态不一致需自动通知运行人员,是运行人员有目的的维修,从而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大量人力及其他资源的浪费。

4、延长路灯灯具的使用寿命,提高维修工安全作业指数

通过合理的控制路灯供电参数和合理的控制路灯的开关,达到延长灯具和相关辅助设备的寿命,从而减少维护工作和材料的损耗。一般路灯基本安装在高空中,再加上交通的繁忙,平时维护工作不但影响交通,而且还存在着较大的危险性。通过上面的工作,可以大大减少维护工作,既减少登高的次数,同时提高了安全系数。

5、实行工作线路及设备的24h安全防盗监测

通过对路灯线路及设备安装实时安全防盗监测系统,实现路灯线路及设备的24h安全防盗监测,保证路灯的安全、可靠运行。

6、坚固、美观、抗锈的控制箱,美化城市日间环境

通过采用坚固、美观、抗锈的不锈钢材料制成统一的控制箱,不仅在夜晚实现合理控制路灯的开关功能,使其白天也能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

篇10

2关于城市规划管理运行的探究

2.1统一协调,树立规划意识

在市场经济下,有关的城市规划资源与土地使用权主要是通过有偿出让和转让的形式来实现。而在选定投资人进行资源或土地有偿转让都是以城市预先的规划建设为蓝图。城市规划建设要做到合理布局,但也要做到特色鲜明。放眼全国,每一座城市都是有着自己的特点,在一座城市的建设并不一定适用于另一座城市,因此需要相关责任人充分了解自己所在城市的优缺点,要做到从市场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来考虑自己的城市到底需要如何地规划建设才能达到更好的建设目的。对于建设不能盲目,也不要过分追求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化。要统筹兼备,树立规划意识,树立大局观,在规划计划完整的前提下,逐步稳定地追求城市化进程以及城市的发展。

2.2关于引入市场经济进行管理的分析

新时期的市场经济模式下,实现了按照价值规律来进行资源配置的目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的经济活动都能够直接或间接的处于市场关系之中,市场机制是推动生产力要素流动和城市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运行机制。在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可不能小觑了这一市场运行机制,城市规划只有进行有效的市场调节才能实现对城市建设实施的有效调控。从本质上来看,城市规划工作是种政府行为,是以政府的管理或干预的形式来维护公众利益的一种力量,在市场经济下由于市场土地供给的有限性使得价格会呈现上涨的趋势,所以单纯的依靠市场调节只会使经济效益高的项目吸引更多的投资者,但这样单一的城市建设并不是合理健康的,要想使得维护城市正常功能的公益事业吸引到足够的投资,就必须依靠代表社会整体利益的城市规划来实现。

2.3建立相应完善的法律法规

正是由于从本质上来看,城市规划建设是一种政府行为,因此关于城市规划建设的法律法规的完善就显得十分重要。目前十四中全会指出我们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一重大治国战略,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约束相应的责任人不能做出违背法律法规的事情,因此我国的行政法制力度也在不断增大,在各方面的法制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强。城市规划建设也理应建立一套完整的法制体系,为城市规划的建设提供法律依靠以及法律保障,有利于城市规划建设良性的发展。此外,加强信息的透明化,使得公众能够参与监督,提高民主性,也有利于城市规划建设在百姓中得以开展。

篇11

中图分类号:K915 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也在不断增多,不断增多的人口造成了城市污水的增多,因此,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出现便显得尤为必要。由于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对于城市污水治理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解决,为我国环保事业贡献一份力量。鉴于此,本文首先对当前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中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条有效的解决措施,希望可以为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二、当前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存在的问题

1、欠缺必要的运营管理经费

长久以来,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所需要的费用主要是对污水处理费的征收。根据目前我国对污水处理费征收的规定,每吨污水在原则上的征收原则上不低于0.8元。而在一些城市,却远远低于这个标准,从而造成了城市污水处理的运行管理费用来源不足。

同时,对污水处理费的征缴还涉及到很多个不同的部门,包括水利、建设等,而自来水由建设部门收缴,自备水源由水利部门收缴,城市工业企业由环保部门收缴,收缴标准、力度的不统一,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拖欠、漏收现象比较严重。

2、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根据当前我国大多数城市的污水处理状况来看,还存在着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等问题。首先,污水处理厂的运行负荷不能满足日常的污水处理需要。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费用的欠缺。同时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小城市的财政资金不足,造成配套管网的建设落后,在有些地方,甚至污水处理厂不能得到有效的运行。其次,当地城市没有提起对污水处理厂工作的重视,还有一些城市对污水处理厂的设计过于超前,设置了很多多余的功能,使得部分能力闲置。

同时,很多污水处理厂的再生水利用率均存在偏低的现象,在有些城市甚至不足百分之十。究其原因,是因为很多污水处理厂并没有对再生水利用的基础设施进行建设和完善,而且,自来水、自备水源、再生水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价格机制,难以发展稳定的再生水利用客户等。

3、未有效处理的污泥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在城市污水中,往往还存在着一定的污泥,如果没有及时有效的对污泥进行处理,那么就会很容易造成二次污染。这是因为,在污泥中往往含有有机物含量高、易腐烂,有强烈的臭味,并且含有寄生虫卵、病原微生物,同时含有重金属及难降解的有毒有害物质。就当前的状况来看,有些省份甚至只有三四个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才会对城市污水中的污泥进行处理。

4、需要改进的管理体制

当前,有些城市污水处理厂虽然在名义上已经以企业性质在进行运营,但是实际的经营者却还是以政府为主导地位,以事业单位的形式进行管理。政府在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中承担着主要的责任。

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这种存在形式,很明显存在着政企分界不明显,同时还存在人员配置过于冗余,这些问题对于运营成本都是一种考验。因此,政府如何才能提高污水处理厂的运营管理效率,有效加强其中的监管,提高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质量,需要进一步商榷。

三、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的有效措施

上文中已经对当前城市污水处理厂面临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列出,那么下文将结合这些主要问题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

1、加强污水处理费的征收

由于城市污水处理费是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的主要资金来源之一,因此,政府应该加大对污水处理费的征收力度。笔者认为,不仅要在力度上面而且要在广度上面做足工作。各地方政府应该进一步出台和明确污水处理费的征收管理办法,完善相应的征收机制。征收上来的污水处理费,可以建立专款专用的机制,不允许挪用现象的存在。同时,针对目前涉及多部门的现象,地方政府应该逐步建立一个由统一部门负责征收的办法,从完善供水计量设施、普查实测自备供水量、加大对自备水源征收力度等方面采取措施,加大收费征缴的力度,保证足额征收。

2、完善污水处理规模和基础设施的建设

在处理规模上,污水处理厂采取大型集中与小型分散相结合。在经济学上叫做最佳效益规模。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也一样,既不是越集中、处理规模越大越好,也不是越分散、规模越小越好,而是要因地制宜地合理确定污水处理厂规模。要科学确定污水处理厂规模和选址,尽可能实现污水就地处理和回用,节约建设资金和成本。同时,必须要坚持“厂网并举、管网先行”的原则,保持管网投资政府主导的地位,优先使用国债资金建设管网。

3、对污泥进行有效的处理

由于污泥未进行有效合理的处理,容易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因此应该采用有效的污泥处理措施进行污泥处理。笔者认为,要对污泥产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考量,包括产生量、区域特点等,采取不同的处理工艺和处理技术。在大型城市,要选择厌氧消化、生物质柴油、沼气开发、建筑材料等污泥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工艺,建设区域性污泥处理及资源化利用设施;在小型城市,要选择好氧发酵(堆肥)、土地利用(防沙固沙改良土壤、苗圃施肥等)、建筑材料等污泥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工艺,建设小型污泥处理及资源化利用设施。

4、完善污水处理厂的运行体制

针对当前城市污水处理厂政企不明的现象,政府应该积极推动城市污水处理厂未来朝着企业管理的良性方向发展。其中一个有效的方法便是采用政府委托企业运营的方法,该方法可以有效降低城市污水处理的运营成本。

同时,还应该加强对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监管机制。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对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的全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对于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要按照实际情况给予一定的处罚。

5、采用深度处理过滤工艺

目前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要求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8918―2002) 的一级 A 标准,因此,新建污水处理厂和原有采用传统二级处理工艺的污水处理厂,需要设置三级处理工艺,起到进一步去除 SS、有机物以及 TP 的作用,甚至还需要起到进一步去除 TN 的效果,以满足一级 A 出水标准。过滤工艺通过截留和筛滤作用,去除二级出水中的生物絮体和胶体物质,降低水中的 SS,并且由于颗粒物质的去除,协同去除了颗粒态存在的有机物与 TP,因此过滤作为深度处理的核心工艺在污水处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污水处理厂在城市污水处理的日常工作中扮演这重要的角色,而目前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的现状又不容乐观,因此,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显得尤为必要。笔者认为,政府应该提高对城市污水处理的重视,采取合理的措施和方法引导各级地方政府和环保们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

参考文献:

[1]刘峰,宋闯. 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浅议[J].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0,07:67-68.

[2]胡月红. 辽宁省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与运行状况分析[J].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08,01:34-36.

[3]杜彬,侯宏良. 我国城市污水处理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1,04:73-75.

篇12

1.污水处理运行管理的基本要求

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过程中的基本要求①按需生产:首先应满足城市与水环境对污水厂运行的基本要求,保证干处理量使处理后污水达标。②经济生产:以最低的成本处理好污水,使其“达标”。 ③文明生产:要求具有全新素质的操作管理人员,以先进的技术文明的方式,安全的搞好生产运行。④具有完备的设施建设资料、设备操作手册、设备维护修理手册和日常运行记录资料;具有完备的防火、防爆、防突发事件等措施及应急预案;严格执行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⑤按照各污水处理厂工艺运行管理手册要求完成污水处理,保证全年安全稳定运行,出水达标排放;按照工艺运行管理手册完成污泥处理,有明确的污泥去向; 设施运行操作、检测和维修人员应经过岗位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运行人员和运行制度管理

2.1运行人员管理

污水处理厂操作管理人员的任务是充分发挥各种处理方法的优点,根据设计要求进行科学的管理,在水质条件和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充分利用各种工艺的弹性进行适当的调整,及时发现并解决异常问题,使处理系统高效低耗地完成净化处理作用,以达到理想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2遵守规章制度

为了保证污水处理厂稳定的运行除了操作管理人员应具备业务知识和能力外,还应有一系列规章制度要共同遵守。包括:岗位责任制度、岗位操作规程、人员培训考试合格上岗制度、设备维护保养制度、设施运行记录制度、运行档案管理制度、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设施巡视制、交接班制等。

3.污水处理经济技术指标

3.1经济指标

①电耗:包括污水厂全天消耗的电量、每处理1T污水的电耗,个处理单元的电耗。②药材消耗指标:包括各种药品、水和其他消耗裁量的总用量、单位用量指标。③处理成本指标: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污泥发生的各种费用,为污水处理成本,并计算单位污水处理成本。④维修费用指标:各种机电设备检查、养护、维修费用指标。

3.2技术指标

①出水水质达标率:出水水质达标率是全年出水水质达标天数与全年总运行天数之比。一般要求出水水质达标率在95%以上。②设备完好率和设备使用率:污水处理厂的设备完好率是设备实际完好台数与应当完好台数之比。设备使用率是设备使用台数与设备应当完成台数之比。管理良好的污水处理厂的设备完好率应在95%以上,设备使用率则取决于设计、建设时采购安装的容余程度和其后管理改造等因素。

3.运行管理体系

3.1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 运行管理体系是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能力的重要体现。从污水处理厂管理制度建设、运行管理须达到的要求和运行管理需检查的内容三个方面,对城镇污水处理厂自身运行管理体系的建设和实施提出了具体要求。

3.11运行管理制度: 规定应建立健全岗位操作规程、岗位责任制度、人员专业技能培训制度、设备维护保养制度、运行记录制度、运行档案管理制度、安全生产制度等七项管理制度,并对各项制度提出了应包含的内容。

3.12运行管理须达到的要求: 从保证污水达标排放、明确污泥处理处置去向、工作人员持证上岗、安全环保等几方面对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提出要求。

3.13运行管理检查:规定了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现场检查或书面检查的主要内容。

3.2污水处理工艺运行检查

3.21 进水检查

包括水量检查、水质检查和进水口在线监测检查三部分。a) 水量检查:污水处理厂处理水量是污水处理厂运行检查的主要内容之一。b) 水质检查:规定了污水处理厂必须每天进行水质检查并定期将结果报告环境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c) 进水口在线监测检查:污水处理厂宜在进水口安装在线监测设备,在线监测设备日常运行记录、日常维护记录等进行定期检查。

3.22 污水处理工艺主要单元运行状态检查

规范从一般要求、生物反应池运行参数、运行中主要控制的指标、需每日自行检测的指标四个方面做出规定;其中生物反应池运行参数一节,规范选择了目前在城镇污水处理中常用的七种工艺:传统活性污泥法、合建式完全混合曝气法、厌氧/好氧法(A/O法)、厌氧/缺氧/好氧法(A/A/O法)、倒置A/A/O法、AB法、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法)。

3.3 污泥处理处置工艺运行检查

污水厂污泥二次污染问题日渐突出,妥善处理处置污水厂污泥成为城市污染控制。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往往带有很多有毒有害成分,是污水处理过程形成的最主要的潜在二次污染源。

3.31对污泥系统监管的基本要求。环保部门的职责、污水处理厂排放污泥应符合的标准、应具备的污泥处理设施、对污泥贮存、外运的要求等。特别是要求污水处理厂应定期对排放污泥的成分进行检测,为污泥安全处置提供科学依据。

3.32对污泥减量化的要求。规范规定污水处理厂污泥减量化处理工艺和处理能力应满足全部进行浓缩脱水处理的要求,污泥处理系统应满负荷地正常运行,外排脱水污泥应符合国家标准等。

3.33污泥系统的核查内容和办法。为指导污泥系统检查,规范按污泥产生、处理、贮存与外运流程中的三个阶段分别列出了检查内容和方法。产生阶段,可按照经验公式计算剩余污泥的理论产生量,理论产生量与实际处理能力应相匹配;运行处理阶段,主要依靠检查脱水机、浓缩池和加药装置的运行记录,核查脱水污泥的处理量和处理效果,检查是否停机或超负荷运行;贮存与外运阶段,通过贮存时间、防护措施、外运最终场所等方面检查,掌握污泥的处置情况。

3.4设备检查

污水处理设备的完好和使用率直接关系到污水处理的效果,对设备运行的检查应是对污水处理厂运行检查的重要内容。规范从建立设备台帐、建立设备运行记录、主要设备完好率三个方面对污水处理厂设备的维护、使用做出了规定。目的就是通过对设备运行情况的检查,来核查污水处理厂是否满负荷正常运转。

3.5排放检查

污水处理厂排放检查包括污水厂排放口检查和臭气、噪声排放检查两个方面。 对排放口检查是和对进水的检查相对应的,两方面一起构成了进水、出水检查的系统。检查污水处理厂运行是否正常,出水是否达标,排放口检查是一个重要环节。检查的重点是污水排放设施是否正常运行,检查内容包括排放口环境保护设施、排放口环境保护设施运行管理、排放口在线监测设备三个方面。规范规定了污水处理厂对排放口日常自检的内容以及环境行政主管部门对污水处理厂排放口检查的内容和重点。

5.污水经过处理后排放

篇13

中图分类号:K915文献标识码: A

一、某某污水处理厂概况

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对于城市污水治理有着重要的影响,某某县污水处理工程设计处理规模为2. 5 * 104m3/d,采用奥贝尔氧化沟污水处理工艺,

某某县污水处理厂设计进、出水水质指标如下:

进水COD320mg/L

进水BOD160mg/L

出水要求达到一级B标准

某某县污水处理厂处理工艺采用合建式一体化奥贝尔氧化沟工艺,污泥处理工艺采用机械浓缩脱水,脱水后形成的泥饼装车外运。主要处理设备有污水预处理设备、氧化沟设备、污泥脱水设备、高低压电气设备、自动控制和监控设备、紫外线消毒设备、化验设备和中水设备等。

二、某某污水处理厂运行的优化及管理

2. 1工艺调整

一体化氧化沟是某某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的核心构筑物,共2座,每座上安装12台中船重工七一八所生产的转碟曝气机,转碟曝气机是奥贝尔合建式一体化氧化沟的关键设备,某某污水处理厂正式运行后,按照设计院设定的时间开启氧化沟内转碟曝气机的数量,9台转碟曝气机均开启后,在线溶解氧测定氧化沟中溶解氧浓度高达3--5mg/L,还引起活性污泥的膨胀,说明沟内溶解氧的浓度过高,氧出现过剩。

氧化沟内氧的需要可通过在线溶解氧测量值来调控实现,根据安装在氧化沟内的在线溶解氧测定仪的测定值,调整转碟曝气机的开启数量和开启时间,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性调试,总结出在开启7台转碟曝气机时,氧化沟内好氧段溶解氧浓度仍能保持在2.0mg/L以上,出水也满足污水处理厂要求的达到国家一级B排放标准。由此可见,通过对转碟曝气机开启数量和时间的摸索,运行状况调整,成功的解决了能源浪费间题,同时减少了大型设备转碟曝气机的开启时间。

2. 2设备的改进

降低耗电是污水处理厂降低管理的最有效措施,无论采用何种污水处理处理工艺,耗电在污水处理管理中所占的比例都最大,占直接运行管理的50%左右。节约用电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污水处理管理,城市污水处理厂可以采取各种科学、合理的节电方式来降低电费。

(1)污水提升泵

某某污水处理厂一期设置3台45KW的大功率污水提升泵,2用1备。由于污水处理厂泵房的有效容积不大,加上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进水随时间的波动较大,污水提升泵的运行由液位计自动控制,在运行过程中,水泵一旦运行就是满负荷运转,经常是2台泵频繁开关的情况。这样造成运行效果不好,而且容易对设备造成冲击,并且影响到设备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就是消耗的电能非常大。污水处理厂管理人员将上述三台运行的污水提升泵由原来的普通控制方式改为变频调节控制,使其运行功率一定范围内可调,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设备的频繁开关,在保证了流量的

同时,而且节约了电能。

(2)氧化沟的曝气转碟机

一体化氧化沟是整套工艺的核心构筑物,转碟曝气机是氧化沟工艺的关键。在氧化沟中,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吸收曝气机充入中的溶解氧而分解有机物,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氧化沟中的溶解氧的浓度直接关系到氧化沟的运行效果,并且直接关系到出水水质。

某某污水处理厂的氧化沟采用曝气转碟机进行充氧,并且兼顾推流。当初由于设计原因和资金所限,曝气转碟未采用变频调速装置。在设备改进过程中,将所有的曝气转碟改为变频调速控制,这样对氧化沟中溶解氧的浓度控制起到了有效调控,而且利于污水处理厂工艺过程的微调,提高了应对不同的冲击负荷,都是具有显著效果的。由于转碟曝气机设备使用变频,在此状态下工作,有益于节约能源。

2. 3人员的管理

污水处理厂实行了企业化运作管理,让全厂员工认识到,必须改变“吃财政饭,捧铁饭碗”的旧观念,提高思想和认识觉悟。某某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班组由原来的4个,改为3个运行班组。并且根据某某政府关于事业单位不准雇佣临时工的规定,该厂辞退了原有的临

时工,对于素质差的1名人员也进行了辞退,人员由原来38变为27,并且狠抓污水行业技能培训,通过技能比赛,提高员工素质,还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到技术先进的外地学习,选拔出一批技术素质较高的职工重新走上工作岗位。通过班组改革,人工费的支出明显下降,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污水处理厂的能耗主要管理都集中在一线班组。象大功率生产设备的耗电,班组对运行参数的控制等,污水处理厂运行班组管理控制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污水处理厂每吨污水的处理费用。在工艺运行方面,运行班组人员应达到以下要求:了解污水处理厂工艺流程及运行状况;掌握各种设备的工艺性能、技术参数和指标;掌握现场仪表及中控室数据参数的调整;班组长定期开展技术交流,分析工艺运行中出现的情况,解决实际间题,提高工艺参数和设备控制水平。

2.4加强日常材料的管理

在某某污水处理厂,维修用备品备件,设备油料、各种絮凝剂在管理中也占有较大比例,对污水处理厂日常材料的管理中,某某污水处理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日常材料消耗定额

由办公室会同工艺运营部门,财会部门制定各种日常材料消耗定额。比如某某县污水处理厂的日常主要材料为脱水机房的絮凝剂和转碟曝气机的减速机油料的更换,约占材料费的60%左右,污水处理厂根据设计要求和脱水机房实际出泥情况,制定了脱水机房絮凝剂的投药标准,根据投药标准和出泥量控制絮凝剂消耗;对于转碟曝气机的减速机油料,根据设备每年的更换次数,确定油料的消耗量。对于一些零星消耗用的材料,如五金电器、工具等物质,财务部门可以历史记录的消耗依据,确定采购计划,控制费用支出。

2.科学的节约材料

在污水处理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中要根据设备自身情况,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减少设备维护、保养过程中所用的材料。例如某某污水处理厂,以前各种减速机的换油周期为一个季度,油料浪费很大,为此,设备管理维护人员将定期换油改为定质换油,即每隔一段时间抽取减速机中的油样进行定性分析,监控油质的变化,按照油料实际情况换油,不仅保证了污水处理设备的正常运行,而且也延长了油料的使用寿命,年节油达到300/a以上。

3.选购质优价廉材料,降低材采购管理

办公室加强市场材料的信息掌握,采购时做到货比三家,对于金额较大的材料采用竞争谈判方式选择质优、价廉的单位,以节省材料的采购管理。如污水处理厂的脱水间的絮凝剂支出在材料费中占的比例最大,可以对比不同生产厂家的絮凝剂进行综合分析评价,以选购质优价廉的絮凝剂,来降低采购管理。

结束语

通过对某某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分析,将影响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的诸多因素进行优化,通过对运行工艺时间与参数的重新设定,对主要技术人员进行系统的理论和实践培训,清退那些不具备专业技能的人员、加强设备保养、维修费和药剂费的管理,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和节能改造,使某某污水处理厂的电费、维修费和药剂费得到了降低。使污水处理厂的节能增效和降低生产管理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所以,每个污水处理厂要根据实际情况,工艺参数的优化、设备的节能降耗、设备管理与维护、加强日常材料的管理、加强人员的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积极开发污水处理厂的副产品、增加收入。合理确定最佳的工艺和设备运行模式,实现节能降耗和提高运转效能的目的,降低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成本。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