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效率

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效率范文

发布时间:2023-12-29 15:03:54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效率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效率

篇1

1.备教材:仔细阅读材料,备内容的重点、难点、易错点,归纳知识,总结规律。

2.备学生:编教材的专家不可能把每个使用教材的学生都切实考虑,所以备课时预测课堂可能出现的问题,设计出相应的调控方案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是非常有用的。

3.编写导学单:导学单是课堂教学的总抓手,导学单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每个环节。编写时应根据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点、难点设置基础知识、典型例题、当堂训练、课后巩固等知识,并且尽量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编写的内容要按易到难的顺序编排。

二、课中

我采用“一堂两段”教学方法,“35+10”,前35分钟进行教学,后10分钟让学生当堂训练,教师批改,精讲错题,做到堂堂清。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1.激趣导人,展示目标

导入要先声夺人,激发学生的兴趣,抓住学生的心。导人的时间虽短,但对整节课的成败却至关重要。

2.灵活应用教学方法

孟子说:“教亦多术矣”。“术”即教学方法,只要能让学生在课中集中精力听教师讲解便是好方法,不需要拘泥子形式。

如在锋面一节内容授课中,学生对锋面的概念难以把握,所以在授课时结合锋面示意图指导学生搞清楚锋面、锋区、锋线等概念;同时,学生对锋的形成、发展、消亡的动态过程难以理解,所以在教学时相应采用多种方法,如读图指导法、多媒体动画演示法等,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对于暖锋和冷锋的教学,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在指导学生仔细观察锋面图像的基础上,比较分析出两者的区别。然后让学生列表归纳,加强理解和识记。

3.妥善处理教学细节

有了好的教学方法,但若细节处理不当,必然会影响45分钟的教学效率。所以,我觉得应在课堂中合理使用教具,妥善处理细节。

比如:我在上课使随手带着指图的工具。地理课是需要大量指图的,如果用手去指地图。在投影仪的灯光下,讲台上的老师的脸庞光斑陆离,影响地理老师的“光辉形象”。更重要的是,老师用手去指图,人离地图很近,学生就看不见老师所指的地方了!而一支指图的“教鞭”就可以清晰明了的指出图中重点所在。

4.充分重视学法指导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指导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1)指导学生预习。“磨刀不误砍柴功”,预习不是看一遍书即可,所以我在课前给学生的导学案中列出提纲,让学生自学。让学生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听课。

(2)指导学生听课。动耳、动脑、动手,只有做到人在心在,才能将课堂重点、难点理清:

(3)指导学生复习。指导学生利用晚自习将新授内容复习。学生自己做题时,不可每做一题,便寻找答案。每做完一节内容,用红笔校对。自己先寻找自己出现问题的原因,若发现不懂,再在相应题目中留下标记,课后问同学或教师。

5.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爱因斯坦说得好:“对一切来说,只有喜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情境教学可使枯燥的内容形象生动,从而激发学生兴趣。

如:在讲解地球公转意义中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引起昼夜长短变化这一知识点时,假如教师只是纯粹进行理论的叙述,学生将不知所云,多媒体的是用有些不够直观。因此,我在课前准备了一个简单的道具:用长短一样的黑白两根线,分别表示晨线、昏线;另外用直尺,表示直射光线。演示过程中学生会发现:晨昏线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从而引起了全球昼夜长短的变化。在整个45分钟内,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充分体现了他们的主体地位,使得45分钟效率自然很理想。

6.分组讨论

分组讨论可以拓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确立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如:在水循环的类型授课中,活动讨论:全班同学分成三组,分别绘制海上内循环、海陆间水循环、陆上内循环示意图,学生绘制,我进行指导,提醒画好的同学相互交流。学生讨论画好后。小组推荐代表上台,投影绘制作品,讲解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我进行点评。

7.合理的评价制度,提高学生信心

目前的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以我为中心,懒散、拖沓已经成为习惯,设置合理的评价制度可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比如:在画水循环的过程中,有位同学少画了“下渗”环节,我的评价是“你的绘画很有创意,但少画了

篇2

2 否定或摒弃“讲授法”的合理运用。新课改并不是摒弃讲授法,而是用新的理论来改造讲授法,使讲授法趋向完美,讲授法中教师精彩的描绘、缜密的分析论证、诙谐生动的语言可以使学生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进而培养学习兴趣,提高效率。

3 过分强调多媒体教学的形式,但对多媒体教学所产生的问题却视而不见,致使学生因听课效率低下而开始怀疑多媒体教学的质量。有部分中学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精神理解不透,致使师生关系没有根本转变,学生课堂参与度低,这都严重影响着我们的授课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那么新课程标准下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呢?

一、为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确立正确的课程理念

1 强调发展。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以区域地理和乡土地理为学习载体的开放式地理课程,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及可持续发展观。

2 定准角色。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互教互学、主动探究、共同提高的双向互动的创造性过程。

3 面向全体。

以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为本,兼顾优秀生、中等生和后进生,创设良好的地理教学氛围,让地理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情趣和智慧。

4 主动学习。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的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自主开发过程,是疑问、困难、障碍、矛盾的暴露过程和心智、个性、成果、喜悦的展示过程的统一。

5 关注课堂。

课堂教学是学生最主要、最经常、最大量地获得教育的途径,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对于师生犹如战场对于将士。向课堂45分钟要高效益,是地理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学生心往神驰的境界。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深刻领悟:“学对生活和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6 科学评价。

评价机制要体现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即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与评价手段多样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举、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结合、激励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互补。

二、为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还要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起点和动力,是学生学习内部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下面是本人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些做法:

1 多媒体教学法。

地理学科教学内容广泛,特别是许多地理现象存在于遥远的地方和广阔的空间,发生于久远的年代或经历了漫长的时间。地理现象的这种复杂性、抽象性、广阔性、漫长性和认识上的间接性,使人们不可能全部亲身经历或直接进行观察,这就给教师传授地理知识和学生认识、理解及掌握地理知识带来了很多困难。多媒体的广泛运用,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多媒体计算机提供了外部刺激的多样性。

多媒体计算机提供的外部刺激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这种外部刺激的多样性,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

(2)多媒体计算机提供了知识传递的交互性。

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不仅能顺应当今各科教学的潮流,也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教学过程中,我利用多媒体展示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相碰撞动画图、多幅防震救灾图等,使学生多种感官均受刺激,在快乐中度过40分钟,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效率。用多媒体展示地震、火山喷发、台风会让学生如同身临其境;在CAI课件中适当插入Flash、AVI或MPG格式的视频影像,能把课堂上看不到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呈现在学生面前,也能把十分遥远的地理事物展现在学生眼前。

2 注意教态,语言生动。

教师的教学语言、教态对学生的学习有直接影响。教师教态好,语言幽默、风趣,学生学习的兴趣就高。反之,学生就不喜欢,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如学习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时,我引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在讲述黄河时,我引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三、为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还要在教学过程中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现代教育心理学指出,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与课堂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并努力创造“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这是学生发挥学习主体性的重要保障。

1 摆正地理教师的位置。

新课程理念强调探究式学习、学生自主学习,因此,地理教师一定要抛弃“注入式”的传统教学方式,要敢于走下讲台,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合作者,由独奏者变为伴奏者;要敢于放下地理教师“知识渊博”、“居高临下”的面孔,从教学中的主角变为学生中的首席;给学生留有较大空间的前提下引领学生积极探索地理规律;在充分准备的前提下组织学生主动地合作学习;在教师创造性地使用地理教材的基础上,使学生自主学习。

2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

篇3

布鲁纳认为"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课堂,是师生之间交流,有效互动的舞台。这样的课堂,相比教师按照教参或教案展示自己行为的传统课堂而言,充满了变数。它需要地理教师充分展现自身高超的教育智慧,时刻关注教学中的动态生成,因学生而动,因情境而变,让课堂呈现出真正的活力。如:以青藏铁路的铺设为案例,引导学生探究交通运输中线的选取;以2007年强热带风暴"锡德"袭击孟加拉国为案例,引导学生探究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这些案例贴近学生生活,时代感强,极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挖屈教材中新颖漫画,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地理学科要抓住青少年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挖掘展示教材中穿插的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彩图、幽默漫画、谜语故事等内容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如高中地理上册第12-13页的各种热量带图、第86面"苦难的母亲"图、第88面"城市环境问题"图等及自然界客观存在的寒来暑易、昼夜交替、火山、地震等自然现象进行设问质疑。再比如画中国地图时,必须画出辽东半岛,山东半岛(黄河入海口),长江入海口,杭州湾,珠江口,雷州半岛,台湾岛,海南岛等,我以前看有的老师上课不拿地图,也不画版图,画图了也太简单过分了,那样会让学生有错觉,记不住需要掌握的地理知识点。比如讲中国的主要铁路,不画出珠江口,就定不了广州的位置。从而激发了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三、变革教学方式,注重知识生成。

新课程的预设有目的性、引导性、弹性,给学生留有思维空间。预设是生成的前提,学生的现有水平是生成的起点,生成的动力是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新课程强调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一定要注重生成性,这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的理论支撑。新课程强调设置恰当的教学情境引入新课,教学情景的设置要贴近社会、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它既直观而又给人深刻的感悟,同学们通过情景探究很容易就能得出基本的理论观点。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预设与生成融为一体的教学活动,有利于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四、注重学习过程,关注学习结果 。

新课程提倡探究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科学合理地确定探究目标,精心设计探究问题,努力营造探究氛围,引导学生去发现,建构知识。教师应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教师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主动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自我探索、自我建构、自我生成是当今提高地理课堂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如学习东南亚这一节内容时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读图,让后分组创建旅行团,每个小组选出不同国家作为旅游目的地,写出导游词(有关该地区的位置、气候、地形、经济、宗教、风俗习惯以及由代表的性),然后选出代表当小导游,介绍该地区的自然或人文情况。

五、优化教学目标,促进全面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个体差异是绝对的,主要表现为认知方式和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作为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而制定多层次的教学内容。首先对不同的学生确立与之相符的学习要求和学习目标,并在问题情景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等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另外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善于给予关心和帮助,鼓励他们参与学习活动,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材料,指导他们深入学习,让他们有一种吃得"饱"的感觉。精心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中获得必须的知识;因材施教,让不同的学生在课堂中得到不同的发展,真正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六、选用恰当的地理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选用恰当的地理模式引导学生仿效,不仅可使学生迅速地掌握自学地理的技能,而且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地理知识和学科特点;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学生记忆痕迹的生长,使知识较快地转化为技能。例如:学习河流的内容时,列出水系特征的知识模式:①源地、流向、注入湖海;②水系组成及形状;③流域范围;④流程及落差等;然后引导学生完成。又如:学习气候的内容时,列出反映气候情况的资料:①气温的高低及其分布,从气温分析定出所属的"带"(寒、温、热);②年降水量、降水的季节变化及空间分布,从降水分析定出所属的"性"(干、湿与海、陆);然后引导学生结合气温和降水情况定出气候类型。利用这样的模式进行教学,纲目清楚,一目了然。不仅能够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了效率。

篇4

一、要明确教学目标,突出重点,解化难点

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学习活动要达到的标准。教学目标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方法的选择。在每周集体备课时,我们牢固树立目标意识,科学地制定每周每课时的教学目标,并围绕这些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方法、媒体、进行必要的内容重组。其次,要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如何在教学中确定重点、突出重点、抓住重点的教学,是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条件。每堂课都有教学要点需要学生掌握,要学生把握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必须要做到突出重点,从而起到提纲挈领的效果,便于学生掌握。在教学中如何确定重点呢?这就要求全组老师要集体备课,在备课活动中,全组教师认真学纲,钻研教材,学习教参及刊物的相关资料,并虚心请教有经验的教师,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运用集体智慧,明确一节、一章和全书的重点及重点的层次与联系。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实践,让每位教师学会重点的确定方法。在教学中还应抓好重点的教学。第一要突出重点;第二要重视学生的信息反馈,了解学生对重点知识的学习情况,便于调整教学活动;第三要对重点知识内容及时强化;第四要对重点知识归纳网络,学完一节、一章、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要把重点知识整理成知识点、知识线和知识网络,使所学知识概括成系统,以便形成一个优化的系统和知识结构,利于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掌握。在教学过程中,每一课时往往有一些知识学生难以明确,难以掌握。我们在集体备课时,本着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精心设置问题,降低难度,减缓坡度,化繁为简,化大为小,化难为易,层层推进,步步深入,把学生一步步引向广阔的知识天地,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例如,“地球的运动”这一节知识是整个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难点,一部分学生由于空间想象能力不足,缺乏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仅凭课本罗列的知识点和插图往往让学生云里雾里不知所云,很难理解和掌握这部分知识。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发挥备课组集体智慧,自制地球运动的多媒体课件,用动画分别演示地球的自传和公转、黄赤交角的形成、二分二至的形成、昼夜更替、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高度角的变化等重难点知识,安排学生轮流到多媒体教室观看,边观看边讲解,运用动画把抽象的空间知识具体化直观化,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空间概念,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完成教学目标。

二、转变教育观念是提高课堂效果的根本

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场所,而是师生之间交流、互动的场所,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课堂不能只注重教师传授给学生知识,而更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知识。现代教育思想更关注学生的生活、心理世界,打破书本知识和生活实践“两张皮”的现状,给学生以主动探索、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创设对学生有挑战性问题的情景,从而使教师的所教与学生的所学、所需有机地结合。所以课堂效果如何,教师的教育观念至关重要。

三、做好教学准备是获得课堂最佳效果的关键

备课要备内容、备材料、备教具、备学生、备教法等,我认为最关键的是备学生、备教法。提高地理课堂效果的前提是了解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心理状况,为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实施做好准备。多数教师在地理基本知识方面不会存在大的问题,但也正因为如此,一些教师在课前备课时只注重备教材内容的系统化、全面化,只关注自己的教学过程而忽视学生和教法,殊不知我们的学生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我们必须研究学生,只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现代教学的要求,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创设问题情境,促进主动探究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已不能只是传授知识,而应该想方设法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的探索欲望,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积极思维。平铺直叙的讲解只会使学生感到空泛乏味,也难以启发学生思维,因此教师要认真研究、精心创设问题情境,特别是应该多提出一些高质量的、有思维价值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和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例如,在学习有关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时,学生能够轻松地脱口而出,但如果在此基础上提出疑问:“如果夹角变大,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会怎样变化?”“如果角度变小,地球上太阳直射的范围及南北半球气压带和农作物的分布将如何变化?”通过设问条件的变化,把看似无疑的结论问题化,从而激发学生思考和参与课堂活动的欲望,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理解“地轴和黄道面的夹角与黄赤交角之间,黄赤交角与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之间,黄赤交角与太阳直射的范围及南北半球气压带和农作物的分布之间的因果关系”,通过平中激疑,促进学生在深化对地理知识的认识过程中,思维活动得到启迪。

篇5

基础教育新课程着眼于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一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德,强调基础教育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使他们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新课程的不断实施,这要从教师、学生、理论、方法、策略等各个方面进行多维整合,提高教学效率。如何实施有效地理课堂教学,如何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去创建新的课堂教学实践,以达到培养学生终生发展的能力,成为每个老师和地理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主导的含义是“引导事物向某个方面发展”。很多教育者对教师的主导作用都有着错误的认识,他们认为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安安静静的听;教师连续提问,学生胸有成竹的回答,就是发挥了主导作用。教师主导作用是扮演好一个指导者、组织者和激励者的角色,引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努力程度往往是其学习效果的决定因素。因此教师要时刻提醒学生定期进行自我判断、自我指导、自我反应、自我观察、自我调节、自我激励以及自我评价。总之,课堂不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而是师生互动和交流的平台,是引导学生提高的场所。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只注重传授给学生知识,而是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给学生以主动探索、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创设对学生有挑战性的问题或问题情景,从而使教师所教与学生所学、所需能有机结合。也就是说教师的教育观念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课堂的效果。

二、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针对性的创设与教学相呼应的具体教学资源,使学生能充分的体验所学知识,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谐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时刻处在一个安逸的环境中,使他们的大脑始终处于高速运转状态,从而在课堂中表现得精神焕发,充满兴趣。构建生动的教学情境,能真正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有助于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自己的思维方式,参与到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来,最终独立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要有现代气息,要将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与教学有关的素材及时引入课堂,以增强教学的时代性。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根据针对性、趣味性、创造性的创设原则,进行了以下尝试:

(1)设置悬念,构建迫切学习的教学情境。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实际上是以“疑”为纽带的动态统一体系。

(2)实验操作,形成手脑并用的教学情境。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动作操练直接影响着思维的发展。如在“地质作用中内力作用”的教学时,可请学生上讲台进行实验操作,并以学生操作获得的结论为感性材料展开教学,那么,褶皱、断层这些抽象的知识就容易理解了。

(3)案例引发,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以学校附近土地利用的变化过程为案例来学习城市的发展;以长江为例来学习河流的流域治理等等。

(4)多媒体教学,传统的教学方式是“粉笔加黑板,教师一言堂”,这种教学方式的效率非常低,并且可以降低学生对学习所产生的兴趣,结果将对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降,教学质量也很难提高。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来解决这一弊端,它能将网络可储存性、大容量性、交互性、远程性和全面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适当的选择属于自己的试题进行训练和学习。它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

三、开展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能力

探究式学习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立主题,在教学中创设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学生通过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发展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它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其特点是自主性、实践性、综合性、开放性。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型”式学习,打破书本知识观点的束缚,让学生参与地理现象的分析研究,能够给予学生更开放、自由的思维空间,更易于思维创新。同时,地理学科的区域性和综合性规律明显,更能推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相对于传统“知识型”课堂教学,“探究型”教学模式更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基础知识的应用研究,而相对减轻课堂45分钟内课本基础知识的讲解,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

四、走出课堂,注重社会实践

篇6

一、转变教育观念是提高课堂效果的根本

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场所,而是师生之间交流、互动的场所,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课堂不能只注重教师传授给学生知识,而更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知识。现代教育思想更关注学生的生活、心理世界,打破书本知识和生活实践“两张皮”的现状,给学生以主动探索、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创设对学生有挑战性问题的情景,从而使教师的所教与学生的所学、所需有机地结合。所以课堂效果如何,教师的教育观念至关重要。

二、做好教学准备是获得课堂最佳效果的关键

备课要备内容、备材料、备教具、备学生、备教法等,我认为最关键的是备学生、备教法。提高地理课堂效果的前提是了解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心理状况,为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实施做好准备。多数教师在地理基本知识方面不会存在大的问题,但也正因为如此,一些教师在课前备课时只注重备教材内容的系统化、全面化,只关注自己的教学过程而忽视学生和教法,殊不知我们的学生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我们必须研究学生,只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现代教学的要求,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科学的教学方法是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

1.全力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教学对学生失去吸引力原因有二:一是学生觉得知识过于抽象空洞、难以理解;二是学生觉得知识过于简单浅显,没有学习意义,从而失去学习兴趣。具有挑战欲望、逆反心理强烈是当代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共性,抓住这一心理特征,在地理课堂上有效地巧设情景,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激发他们征服困难、解决问题的决心,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众多因素中的关键。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地理课堂教学中新课导入在教学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穿针引线的作用,在每节地理课始设计出形式多样、巧妙有趣的导语有利于迅速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使之集中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情绪进入兴奋状态,从而提高地理教学效率。多年来,我在授课前都会提出一些引起学生思考和联想的问题,以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好奇心的目的,实践证明,此法对教学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中学生处在特定的年龄阶段,其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尚未形成,向师性强,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引导和示范意义。“亲其师,信其道”,他们往往会因喜欢一位教师而去喜欢这个教师所教的科目,课堂上注意力也会比较集中。教师诙谐的语言、优雅的教学仪态、渊博的专业知识、高尚的职业素养及某方向的特长等,这些都可成为学生崇拜的地方,也是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条件。教师要注重提高自身素养,发挥特长,形成人格魅力,这样就可让学生由崇拜到愿意和你接近,愿意上你的课,教学效果自然会达到最佳效果。

3.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让地理课堂贴近学生的生活。

现代教学手段可使课堂生动、形象地再现生活,使课本内容与现实有机结合。现代教育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电影、计算机、激光视盘等,具有形象性、再现性和先进性的特点。它们主要以图像和声音的形式传递信息,可使学生真正做到眼耳并用、视听同步,使知识传递、接受、记忆变得比较容易,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长江》、《黄河》时,播放《长江之歌》、《黄河颂》等歌曲,写厚悠远和气势磅礴的歌声深深吸引了学生,歌曲中包含的大量丰富地理知识,使学生感到亲切,兴致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课堂气氛自然十分活跃,这样的教学可把学生带入特定的课堂教学情景中,形成一种崇尚知识、努力探求地球知识的一种良好氛围,进一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质疑问难。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发现问题,大胆怀疑,寻根问底是创造性思维的开端,也是创造性人才所具有的重要品格。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并尽力助其解决心中的疑问,并以此为突破口,捕捉学生智慧的火花和灵感,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以此推动学生不断发现新问题,探索新知识。

如教学“南极洲中冰雪覆盖的大陆”这一部分,通过学习得出了结论:南极洲是冰雪高原,是七大洲中海拔最高的一个洲。我并没有就此搁笔,并继续设置疑问让学生思考:南极洲冰体积占世界多少?如果全部融化将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学生通过思考,看地图,查资料互相讨论得出结论,我给予及时的表扬与鼓励。在我的鼓励下,学生情绪高涨,也试着提出了新的问题:如果世界洋面升高50―70米,我们居住的平舆县城(海拔仅50米左右)及沿海一些地方,将毫无疑问地陷入一片大海之中,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行动防止此事的发生?于是他们自问自答,进入积极思考状态,想象着各种措施和手段防止南极冰的融化。学生在质疑问难的过程中,创造性的想象和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

由此看来,我们的教学活动并不是通过传授知识来消灭问题,恰恰相反,是通过传授知识来引发更多的新的问题,为此我们要始终把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作为教学的首要环节,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所创新有所发现,才会得到发展和提高。

5.抓住热点,结合实际。

地理教学与社会热点相结合是地理教学的优势,更是抓住学生学习兴奋点的一个重要手段。如,在讲解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对人口死亡率的影响时就抓住当前正在发生的社会热点来讲述,起到了较好的效果:泰国红衫军与政府军发生激烈交火已造成几百人伤亡的,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屡见不鲜的强烈地佐证了政治因素对死亡率的影响是绝对不能忽视的。在全球范围内地自然灾害可能是现在影响人口死亡率最重要的因素了。2008年5.12汶川地震和刚刚2010年4.14青海玉树地震造成数万人的死亡和近期南方的雷暴天气造成80多人死亡等,这些都说明了自然灾害对人口死亡率影响的突发性及危害性。通过当前发生的鲜活例子进行讲解,课堂上能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并能形成强烈的震撼,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学科的兴趣都会随之增强。

四、课后及时总结,加强科学教育研究

课后一定做好教学反思:教学目标是否达到?预设的教学设计与实际的教学进程之间有何区别?课堂存在的问题有哪些?下次课中如何克服?等等。教学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很多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也会对很多问题不一定能够圆满地解决,在课后要及时地回顾总结,不断地调整、改进,以期下一节课时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这一环节对于教学尤其重要,但却是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注意的方面。

总之,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国内外教育理论,密切注视教育发展的新动向,认真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把精力集中在课堂教学上,最大限度地提高每堂课的教学效率,实现轻“负担”、高质量。同时还要有较高的教育科研水平,把课堂教学当作一门科学艺术来研究,改向经验要效率为向教育科研要效率;改向题海战术要质量为向教学改革要质量。

参考文献:

[1]宋叔华.浅谈地理课堂教学的开放.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2).

[2]吕元喜.浅谈地理课堂教学内容的全开放.教育实践与研究,2006,(12).

[3]李井芳.谈多媒体在地理课教学中的应用.承德职业学院学报,2006,(1).

篇7

一、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

以前的地理课教学,教师在课上讲,学生在下面听、画、背,纯粹是灌输式教学,课堂无滋无味,死气沉沉。地理是一门常识课,应根据内容的需要适当选取自学式、引导点拨式、动手动脑操作式、导学式等方法进行教学。我平时用导学较多,导学不同于教案,教案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教师讲什么和怎么讲,而导学案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开启学生智慧,调动学生积极性,发展学生知识和能力;前者重在教,后者重在学;前者以教师为中心,后者以学生为中心;前者强调“给予”,后者强调“拿来”;前者侧重“学会”,后者侧重“会学”;前者追求的境界是“谆谆教诲,诲人不倦”,后者追求的目标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二者虽密切相连,最终目标一致,但在课堂角色、教育观念、课堂结构、教学方法等方面,有着本质的区别。用导学案进行教学时,我努力做到新知识让学生主动探究,课本让学生自主阅读,问题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让学生概括。学生根据“导学案”进行自主学习,将学习成果在课堂上与教师探讨,与同学交流,实现一种“探索,质疑,学习,应用”的这种层层推进。学案导学,使学生自学目标步骤清晰,可避免学习的盲目性,他们可以根据“学案”,初步理清教材内容,记录学习中的问题,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形成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

二、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地球仪、地图等教具地理课必不可少,而新教具多媒体、展台的应用更能把课堂容量增大,同时使一些抽象的知识生动、形象地再现,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知识的探索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制作合理化、便于操作的实用的多媒体课件,并适时引用,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强劲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高效课堂的生成。如:我在讲我国的降水分布规律时,我使用了多媒体课件,我分别将降水在1600毫米以上、800毫米~400毫米、400毫米~200毫米的区域依次进行闪烁,展示在学生面前,并将1600毫米、800毫米、400毫米、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加粗依次闪烁,等降水量线经过的主要地名依次闪现。而后,我在课件中画出一条带箭头的线,此线从沿海指向内陆。有的教师让学生沿箭头所指方向观察降水的分布,学生们很快就说出了我国降水从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降水分布不均的规律。直观、形象,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给学生营造积极活跃的学习氛围

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既能让学生的思维活跃,积极地探索知识并试图将刚刚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也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础。

(一)让学生明确目标

如果学生盲目地学习,效率必然很低,但让学生自己知道学习的目标了,就能引起学生学习动机和积极性。每一节课教师要展示本节的学习目标,学生根据展示的学习目标,进行自学,研读教材和地图,寻求问题的答案。自学中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等方式继续寻求答案,仍然无法解决的,做好标记,教师巡视过程中提交,个性问题及时分析解答,共性问题提交全班讨论后分析讲解。这样坚持一贯,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教材的可读性,增强自学的积极性,提高自学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使学生受益一生。

(二)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创造合作进取的学习氛围

在利用学习小组学习的时候,应该注意:一是分好学习小组。在学习分组时,要把学生按学习状况的上中下搭配成小组,还应指定一个组织能力强,责任心强,学习较好的学生任组长。二是注意不要放任自流,让学生无目的无头绪地乱起哄,必须使学生说有内容,议有目标,查有依据。在活动中,教师要进行抽查,个别辅导等。

小组合作学习,既能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参与学习的机会,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学习中,集思广益,各抒己见,积极思考,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让学生积极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运用激励性评价语言表扬学生

就地理学科来说,很多学生存在不够重视、厌学等现象,所以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尤为重要。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无论过程、方法还是探究成果都要给予客观的评价,寻找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闪光点,给予鼓励和表扬;做得不好的及时指出,鼓励他及时改进,并明确努力的方向,这样使每一位学生都感觉自己在不断前进,都有希望,学习的兴趣才可能持久。让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亢奋状态,学习更能深化、深入。

总之,提高中学地理教学效率,关键在于课堂,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教师的生命价值更主要地体现在课堂上,我们要跟随时代的步伐,将课堂改革真正落到实处,使地理课堂教学出现真正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场面,打造出高效、和谐的教学课堂。

篇8

地理教师在探究教学过程中,可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创造性地实施适合具体情景的策略。就一般情况而言,农村初中地理实施探究式教学主要采用以下策略:

一、树立新型生态观念,深刻认识地理教育的独特价值

培养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观是地理课程的独特功能。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追求的是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而不是片面强调人类对自然的征服与改变。可持续发展的道德观是对资源和环境的平等共享,既反对富人和发达国家把金钱置于资源与环境之上,浪费资源与污染环境,使穷人和发展中国家失去利用资源的机会而被迫生活在受污染的环境中,也反对当代人以经济利益为出发点,牺牲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牺牲长远利益,断送子孙后代生存的条件和环境的自私行为。地理课程突出了这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教育学生形成正确的环境观、资源观、人口观和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的人地生态文明观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这种观念的形成,需要改变地理光靠讲理的传统做法,让学生在真实的实践活动中体验、感受,转化为自身的理念和习惯。而探究式教学正好突出了学生的主动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生态文明观的形成。

《地理教育国际》强调:"地理教育为今日和未来世界培养活跃而负责任的公民所必需"。这是对地理教育价值的高度概括。除了以上探讨的地理教育功能外,地理教育的价值还体现为:在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上,地理教育对学生爱祖国、爱家乡情感的培养,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优势:在公民意识的培养上,地理教育在使学生形成国家意识、道德意识、法律意识方面,具有特殊作用。

二、构建主体多元和方式多样的发展性教学评价体系

传统的地理教学评价,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侧重对教师的评价,从而体现了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思想,评价重心偏离,即过分关注地理学习的结果,忽视地理学习的过程;注重知识的掌握,忽视学生学习地理、分析地理问题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和过程;忽视学生地理思维能力与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评价的功用被曲解,甚至狭义化、数字化,而不是去真正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导致学生与传统教育评价各行其是,造成诸多弊端。而探究式教学的评价,应该是使教育教学评价重新回归于学生在教学中的完整而真实的表现,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回归于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一根本出发点。正如卡罗・汤姆森所说:"评价永远是帮助学生成长,这比把学生的错误进行归类更重要。"因此,从素质教育理论出发,农村初中地理探究式教学评价应该突出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的教学思想,按照"学生主体论"的现代教育教学思想的总体要求,实现地理学习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强调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相结合、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反思性评价与激励性评价相结合的地理教学发展性评价体系。

三、立足农村乡土环境,开发校本地理探究学习资源

提到探究式教学,多数农村教师都会感慨:"这是城市学校的专利!因为那里有丰富的教学资源,比如博物馆、图书馆、少年宫等等,而且城市学校的学生聪明,见多识广,而我们这里除了蓝天、白云、泥土什么也没有,加之学生思维狭窄,凭他们的知识、智力水平,掰开揉碎的讲还学不好,哪有能力搞探究?"事实上,资源是一个相对概念,农村与城市各有其资源优势。正如吴刚平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所言"从理论上讲,即使条件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农村地区,课程资源也是丰富多彩的,但缺乏的是对于课程资源的识别、开发和运用的意识与能力。"

地理教学涉及到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有关内容,从课程资源的意义讲,农村的一草一木、农舍炊烟、黄土高坡、丘陵山冈、道路桥梁等,仍是重要的课程要素,无论是对学生地理知识的学习,还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它们都蕴涵着极为丰富的教育价值。

在农村初中地理探究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描述身边的自然要素、讲述农业生产活动、规划家乡的发展,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开展地理观测、考察、调查、专题研究等活动。比如,山区中学就可以把地理课搬进大山,通过实地观察山顶、陡坡、缓坡、鞍部、山谷、山脊等地形特点,观察河流的位置与山地地形的关系,实地观察岩层的走向,了解背斜、向斜、断层等地质构造,分析讲解成因,通过实地观察阴坡、阳坡在植被上的变化,分析两侧日照、温度、土壤湿度等情况。这样不仅多种课程资源得到综合利用,而且让学生把地理知识应用于实际,学会用"地理观"考察自然状况,考察社会问题,考察家乡的山山水水,从而强化了学生对社会的"参与意识",对家乡的"参与意识"。

四、关注农村学生实际情况,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探究过程

从学生身心发展来看,地理教师应注意到:一方面,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还没有发展到高中学生的水平,所以对初中学生实施探究教学应多从直观、形象的现象研究入手,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因人而异,一是内在的潜能、先天的素质存在差异;二是因外在环境不同而造成思维方式、性格、视野等的不同。在进行地理探究式教学时,教师要使活动尽量不脱离农村初中学生的实际需要。与城里的学生相比,农村学生由于生活环境的影响,从小就养成了吃苦耐劳的良好习惯。这种较好的心理素质更能适应探究教学的需要。

并呈现出许多优秀的教学案例,但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由于主观和客观上的一些原因,探究式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开展大多还是"水中月,镜中花。"鉴于此,必须改变目前农村教育"只抓少数,忽视多数,脱离实际"的单纯升学教育,立足农村实际,开展地理探究式教学,从而较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可以说,只有当农村学校地理课程改革成功了,整个地理课程改革才算成功。

参考文献:

篇9

为了适应社会和时展的需要,高中地理无论是教学方式还是教材都进行了整体的改革,使其走向更加符合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需要以及新课改的要求。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弊端让很多学生失去了学习地理的兴趣,甚至排斥地理这门学科,这是要特别值得关注和深思的问题。地理涵盖面很广,学好地理对于学生的自身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有利于为祖国的发展输送高素质人才。关于如何改进教学方式,摒弃传统教学活动中存在的糟粕,我有一点个人的浅见。

一、提高课堂效率的基石:课堂提问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是启发学生思维、进行课堂反馈的重要手段。教师在课堂中善于运用提问的方法,首先就是要紧扣课堂将要教授的重点和难点来设计,提出的问题必须科学合理与重点内容密切相关,以便紧扣课堂节奏。其次,提问过程可以适当的按照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发展规律层层推进,使同学们掌握地理整体性的特点,从而课堂的气氛变得更加融洽,有利于更好的提高课堂效率。

二、提高课堂效率的催化剂:诗词

德国著名诗人席勒说过:“从美的事物中找到美,这就是审美教育的任务”,地理这门独特的学科只要用心发现,处处都是美的存在。在平时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借助很多“外力”因素去找寻地理的美,让学生在美感中感悟地理知识,吸收并且转化为实际运用。我们可以运用诗词的魅力去诠释地理知识,让地理知识在诗词的美好氛围中更好的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知识的熏陶。很多诗词都包含着地理知识,若能很好的发挥出来,那么,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解垂直地域分异时,可以引用白居易的“人间四月放飞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以及“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等诗句来讲解气温的垂直变化,即垂直地带性,这种地带性造成植被的垂直分异以及使得山上山下桃花盛开的时期不同的现象,以这样的诗词形式,不仅赋予了地理知识一定的文学色彩,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热情,提高了课堂效率,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同时也间接地使得教师自身人文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蕴含地理知识的诗词比比皆是,在地理课堂上合理利用的话,将会取得画龙点睛的效果,何乐而不为呢?

三、提高课堂效率的桥梁:自主学习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说过这样一句话:“最好的一种教学,是牢牢记住学习教材和实际经验二者相互联系的必要性,使学生养成一种态度,习惯于寻找这两方面的接触点和相互的关系”。我们可以结合生活实际,以创设情境的方法去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踪影。比如,在学习到“经度和纬度”的有关知识时,不要急于将课本知识马上教授给学生,而是可以让学生介绍自己在教室中所处的位置,然后在互相介绍所处的位置(几行几列),在真实的环境中学生逐渐掌握了其中所存在的规律,为学习地表事物的定位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我们也可以改变作业形式,经常布置一些调查类、制作类、游戏类等形式的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和探究问题,在新鲜感中认真学习地理知识,不自觉地锻炼了其自主学习能力。

四、提高课堂效率的灵魂:情感教育

关于情感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在土壤里”。在教学中适当的进行情感教育,有利于促使学生的情感领域发生积极的变化,使其产生的新的感情情不自禁的运用到学习中去,教学活动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地理教授的过程中,教师要学会以情动人、以趣激情,注重和学生的情感交流,给学生创造一个融洽的学习氛围。当然,我们也可以将课堂“搬”出教室,在更广阔的天地中对学生的情操进行陶冶,潜移默化地对他们进行情感教育。比如,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到名胜古迹去游览和观摩,这时候老师的角色是一名导游,在参观游览的行进中结合地理知识对景点进行讲解,让学生在领略名胜古迹的壮观的同时将有关知识记入心里,这比课堂上直接讲授的模式所达到的效果明显要好得多,并且也拉近了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距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定制:地理课程标准(试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

篇10

对许多学生来说,地理很难,甚至在有些老师当中也会形成这么一种认识“学好地理就等于学好了文科”,地理之难,许多同学会一致推举人教版高一地理的必修上册和区域地理分析这部分。为什么许多同学会学不好这部分的内容呢。生活即地理,许多地理知识和生活结合得相当紧密。实际上对地理知识的获取过程是先认识地理中的一种现象,然后逐步分析其成因,最后再进行验证推广到一般的过程。因此对地理教学中千万不能忽视生活中一些地理现象和地理知识的运用,千万不能忽视学生已有的地理知识。如对时间问题的分析,在地理教学中,由于学生已经有了一个对时间计算的完整思路和概念,因此没有必要在这个地方花太多的精力,也没有必要让学生去做很多的难题,本人以为关键在于让学生思考时间的定义,如地方时,可以让学生尝试着分析其来源,缺陷以及补救措施,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地方时—区时—国际日期变更线的思维脉络。又比如在分析黄淮海平原农业为什么低产的时候,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先分析粮食低产的原因有哪些,属于地理地原因又有哪些,符合该地区的会有哪些原因,这些原因又是怎么形成的,如何解决等等。由此及彼,学生就可以用来分析一系列的地理原因了。

在地理学习中,许多学生往往表现出一些共同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造成了这些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地理学不好,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地理知识体系的综合性特点要求学生的思维要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这样才能在地理学习中用全面的、综合的观点看问题,认识地理问题的本质特征。但是不少学生却往往表现出很大的局限性,常常用片面的、孤立的观点看问题,导致学生容易在地理学习中混淆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无法形成全面的认识。

2.在地理学习中,常有这种情况:有的学生虽然具备了解决某一问题的知识,但由于思维过程条理不清,违反了某些逻辑规则,结果得出的却是错误的结论。如对热力环流,有的学生没有充分认识由冷热不均引起的各个环节的先后顺序,而导致对高低气压的产生原因分辨不清,从而产生大气垂直运动是由低压流向高压的错误结论。

3.运用生活实际提升地理思维能力,针对学生出现的地理思维缺陷,特别对学生而言,由于直接面临高考,而许多高考题目都是全新的,没有良好的地理思维有时候是很难正确解决这些题目。本人经过长期的尝试,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地理教学,特别是运用生活实际,对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的帮助更大。

3.1加强启发诱导,调动学生的地理思维

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教师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地理教学中,必须得加强启发诱导,调动学生一切可以利用的头脑中的知识,从学生的认知能力角度出发,一步一步深入挖掘,有利于学生的思考。如在分析地貌的时候,学生往往会有对全球地貌形成的一些零碎的认识,如知道有大陆漂移说这种理论,但具体这种学说支持的依据如何就不太清楚,此时老师就应该深入挖掘,提出问题,大陆为什么会飘移,要解决几个问题呢?学生就会逐步去分析,出现两个问题,一是大陆水平漂移的动力,来源于什么地方,为什么长期朝一个方向,二是大陆这么重,为什么还会飘移。然后学生会提出一系列的假设,最后归结到目前比较成熟的板块构造学说理论,也能充分理解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的区别。

3.2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为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打基础

篇11

一、课堂导入――生动有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心情愉快地参加到学习活动中来,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一开始就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在兴趣的激发下满足他们内心对知识的渴望,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例如,在讲“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一节时,教师可在课前播放《七子之歌》,课堂导入时从歌词“MACAU”“母亲”“回来”等导入。在学习“东南亚”一节时,教师可问学生“是否喜欢旅游”,接着从广河本地的旅游景点“新马太”过渡到目前世界最火爆的旅游路线“新――马――泰”,问学生“目前世界上最火爆的旅游路线“新马泰”是不是本地的旅游景点“新马太”?接着播放视频,放完视频后问学生“这些地方美吗?有机会的话,想不想去这些地方旅游?这节课请允许我带着大家我们一起走进这些国家所在的地区――东南亚。”这样的导入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为此而心动,产生急于了解该地区的欲望,为本课的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开端,为提高课堂效率打好基础。

二、课堂内容――环环相扣

在组织学生的学习内容时,每个知识点之间尽量环环相扣,不给学生一丝思想脱轨的机会和时间,比如学习区域地理时,教师可以利用地图引导学生分析出地理位置和地形,再根据地理位置和地形分析出本区的气候,最后根据气候分析出本区的农业和主要的农产品,即“地图――地理位置和地形――气候――农业和主要的农产品”。组织学生学习“世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一节时,利用图片以及和雨有关的歌曲导入。利用降雨、降雪、降冰雹的视频,引导学生理解降水的含义、掌握降水的形式划分。然后问学生视频中的雨应该是中雨、大雨还是小雨?学生有的说是中雨,有的说是小雨。接着问学生“谁说了算?”告诉学生谁说了都不算,只有测量降水的仪器说了算,提问测量降水的仪器是什么?拿着雨量器,去量同一地点不同季节的降水量,测量出的结果会一样吗?如何表示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呢?逐渐引出最后的问题:降水量的季节变化。整个教学流程环环相扣,非常严密,学生的思想也不易开小差,无形中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课堂教学――形式新颖多样、方法灵活恰当

想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互相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主动去掌握知识,就要使课堂形式新颖,教学方法灵活多样。仍以“东南亚”一节为例,在组织学生学习“十字路口的位置”这个知识点时,教师可采用“读图分析法”“自学讨论法”“总结归纳法”等,这些方法的使用,不仅让学生通过读图找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自主的学习中获取了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相互协作和归纳地理问题的能力以及在组织学习“东南亚马六甲海峡和东南亚的组成”时,教师可设计让学生分组模拟船队从欧洲、非洲向东亚、东南亚送货和“游戏闯关”等环节,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投入到学习中,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从而在无形中提高课堂效率。

四、课堂语言――亲和、有趣、生动、幽默

要想让学生学好这门课,就要让他喜欢上这门课,要让学生喜欢上这门课,就要先让他喜欢上这门课的教师。如何让学生喜欢上自己,先要从语言开始,因为人与人交流主要的工具就是语言。亲和、有趣、生动、幽默的语言,不仅可以一下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也可以更进一步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问学生世界的“雨极”是哪里时,故意把学生的正确答案“乞拉朋齐”说成“去吗不去”;把南欧的“亚平宁半岛”和“巴尔干半岛”分别故意说成“压平你半岛”和“把你干掉岛”。这样的语言会引来哄堂大笑,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获得知识,喜欢上教师,喜欢上地理。

五、充分利用好地图

地图是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也是地理学科所独有的一种语言,它具有形象、直观、信息量大、空间突出等特点,可以形象、直观、准确、趣味地表现地理事物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地图教学,进行“图”“文”转换训练,不仅有利于学生地理空间概念的形成,而且有助于学生准确地记忆地理事物及其知识分布,进而提高学生的空间形象思维能力。例如,组织学生学习“中国的主要山脉”时,教师可以多媒体动画的形式,在中国地图上,按照山脉的走向,逐个展示我国主要的山脉,可以让学生可以很快地、直观地了解我国主要山脉的位置及其走向。在讲等值线图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联想到已学过的温度、海拔等地理特征要素,在脑海中形成等高线。这种充分利用好地图的方式是打造地理高效课堂的重要手段。

六、每堂课的知识点尽量课堂消化

每节课的知识点尽量当堂完成,不要留到课后。这主要指的是需要记忆性的东西。如组织学生学习“中国的邻国”时,让学生把邻国编成了顺口溜的形式记忆;在学习“五大湖”时,让学生用150秒的时间用谐音的形式去记忆,以记得好的不用做作业作为奖励,调动学生的记忆积极性,让他们当堂吸收消化本节知识点。

七、“特殊”学生要“特殊”对待

有些学生自控能力很差,学习基础也差,时不时还要跟教师“做对”,这就是所谓的“特殊”学生。其实,他们和教师做对无非是想引起注意,对待这些“特殊”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我曾经遇到了一个很多教师都拿他没办法的学生。有一次上课,我准备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美国通用的语言是哪种语言?”他一边笑一边立马回答道:“英语”。其他同学都笑了,我说:“笑什么?其他班有好几位同学,我提问这个问题都不会,这位学生棒极了,回答的速度好快,反应好快,掌声鼓励!”从那次之后,他就开始认真听我的课了,而我也几乎每次都去提问他一些很基础的问题,继续表扬他.几节课后他居然自己举手了,这让我很感动,也更加坚定了“‘特殊’学生要‘特殊’对待”的信念。

篇12

地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学地理是为了用地理,用正确的观点观察了解周围的环境,分析处理身边的事物。地理教学是中学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它包罗万象,综合性很强。教学的宗旨就是通过课堂教学实践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进行有效学习,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越来越感觉到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对社会的理解是其学习的重要因素。作为成长中的学生,他们所经历的学习活动应该是主动探索、自主构建、不断完善的过程,需要教师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开展教学活动。在实际教学中,有时候教师仅仅从自己对教材的把握和对知识的理解出发,主观地教学。起点过高,学生茫然,感到高不可攀。而且有的时候,在相互交流探索过程中很有可能出现让人始料不及的情况,有的老师习惯回避,把学生往预设的轨道上带,容易使学生失望。由此可见,老师需要有效把握教学起点,提高课堂时效性,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建立有效的评价激励机制,尊重学生人格,使学生真正树立学习的信心,将学生从传统的被动学习中解放出来。

第二,有吸引力的课堂是我们为之奋斗的课堂。课堂氛围是一种氛围,也是一种“人气”味,在场的每个人都能闻到这种“味儿”。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每位教师都在不断研究、实践的课题。只要学生喜欢的课堂就是好课堂。教师要用科学知识、心理常识来调整自己的心态,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平和稳定的健康的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新课标明确提出,学生是地理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地理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在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不仅是灌输给学生知识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运用知识。在高中阶段,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自主驾驭知识,这些都是我们要努力研究和探索的。要让每一位学生喜欢上地理课,了解地理,热爱地理,使用地理。

第三,教师要重视提问的有效性。课堂提问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精心设计课堂,抓住每一个提问点,关键是突破重难疑点;把握提问的火候,因材施教;精心引导学生,让学生学会质疑,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我所任教的班级既有普班又有特长班,学生的知识功底比较薄弱,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差,如何让他们对学习产生动力和兴趣,老师所起的作用很关键。教师要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课堂中思考、学习、训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喜欢老师,才会喜欢听老师的课。教师要注重自己的教学语言,或者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或者偶尔幽默,或者偶尔调侃,或者多多夸夸“咱们的孩儿”,调节气氛,同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余时间多与学生沟通交流,更多了解学生课上的不足,能够让下一节课更有针对性,解决学生的问题。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运用乡土地理知识进行教学。高中地理本来就是理论性很强的一门知识,学生会感到很枯燥很乏味,但是如果我们能在日常教学中把身边的地理事物融入到教学当中,学生的兴趣就会有很大提高。比如说我在讲《城市布局》的时候,假设学生就是玉田县的县长,让他对玉田进行最合理的布局,这时学生的兴趣就会很浓,参与很积极,有的能提出一些颇具建设性的意见。

第四,地理教师要善于运用多媒体教学。我曾多次讲授《常见的天气系统》一课,在讲解锋面的形成和分类时,最初是直接就教材的插图进行分析,甚至用自己的两只手模拟冷暖空气相遇及移动的过程。但是从学生的反应来看,不少同学都是在课堂上能够理解,但是课后就会产生概念混淆的现象。后来我引入Flas演示锋面的形成及其分类。当冷、暖气团以动态的形式出现在课堂上时,学生们几乎不用教师过多讲解,就可以自己归纳基本概念。在分析锋面过境过程中产生的天气现象时,大部分学生都能够通过独立分析动画过程得出“冷锋锋前雨;暖锋锋后雨”的特征。在使用这一动画指导高二会考生和高三高考生复习时,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高中地理教学工作中,教师和学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要想使整个课堂效率提高,就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关键是如何把师生关系处理好,如何让学生对地理课堂产生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所以要想让学生学得好,要想让课堂效率最高,就是要让学生有兴趣,身心处于最佳状态,遭遇理智的挑战,被鼓舞和被信任,对教师充满信任和热爱。所以教师要努力做到让教学更有价值,让教学更有效率,让教学更有效果,让教学更有魅力。

篇13

关键词:多媒体;地理课堂;效率

一、多媒体在地理教学中的必要性

初中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强又注重实践的基础性学科。要让学生学好地理知识,就必须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全面灵活地掌握初中地理知识。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已被广泛运用于课堂,成为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途径,对解决学生难以理解的地理问题和复杂抽象的内容有重要意义,是现代初中地理教学必不可少的教学条件。

1.现代教学需要多媒体技术

在信息技术广泛使用和快速发展的时代,地理信息技术也在快速发展,它具有强大的数据筛选处理功能,可以将丰富的信息、精辟的知识内容更加概括直观地传授给学生,使地理学科的教学方式呈现多样性。因此,初中地理教师要想适应当前的发展趋势,使地理教学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必须运行多媒体环境,指导学生进行地理活动的探索和学习。

2.多媒体是新课改的基本要求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运用多媒体技术促进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要求。新课改对地理教师提出了增加和掌握信息技术能力的要求,使地理课堂能够更有效丰富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使多媒体技术变为学生有力的学习工具。现阶段,多媒体课件作为初中地理课程的有效载体,必然会转变地理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地理教师的教学策略,使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向现代化的教学方式演进,使学生获得更加良好的地理视野,从而不断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

3.现代学生成长的必然要求

由于学生掌握的知识越来越丰富,学生的眼界也不断开阔,这要求地理教师提供更加丰富的地理教学资源,有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特别是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充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满足学生对更高层次知识的需求,从而使学生在地理课堂获得更加丰富的知识,切实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问,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地理学科素养,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多媒体环境下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初中地理课堂变得更加生动,使学生可以更直观地获取地理知识,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是在大量精彩的地理课件中也存在着问题需要解决,从而使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不断改进和完善。

1.多媒体教学流于形式

多媒体教学的作用在于生动直观,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使学生在有效的情境中获得新知识。但是,有些教师将多媒体设备当成了板书的替代品,更强调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将课堂板书上的内容呈现在多媒体的设备上,这种做法使多媒体教学流于形式,没有充分发挥出多媒体技术的作用。还有的教师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选择精美的形式,将大量的时间花费在课件的外观制作上,这样不仅不利于对教学内容的有效演示,而且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欣赏卡通动漫上,使初中地理多媒体教学本末倒置,不但没有发挥出多媒体技术的有效作用,而且也不利于引导学生深刻思考地理问题的实质,起不到多媒体教学的辅助作用。

2.缺少课件素材之间的联系

素材是制作多媒体课件的基础,在互联网的支撑下,地理课件不缺少生动直观的素材,缺少的是教师如何能将各种素材整合成统一的整体,充分运用素材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明白地理学道理。当前,初中地理多媒体教学中常常存在着局部生动、整体松散的问题,教师往往用大量的素材拼凑成课件,这些课件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不利于突出教学的难点与重点,大量同质化的素材往往更不利于学生思考地理问题的实质。例如,初中地理《环境污染及其防治》一课,教师在课件中列举了大量危害环境的事例,不注重总结环境与人的关系,最后使地理课变成了道德批判课,这样反而达不到使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目的。

3.课堂知识容量过大

多媒体课件可以将地理知识更快捷方便地传递给学生,使课堂的信息量大大增加。这一方面,使学生有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必须紧张快速地思考,否则很难跟上教师的思路。有些学生由于地理基础较差,在大量的信息面前,常常表现出吃不消的状态,对课件中的知识往往只是一知半解,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的成长,而且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教师在地理课堂使用多媒体教学时,不能给学生安排过多的信息量和内容,而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学生有效接受课堂内容,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切实避免学生不能全面接受地理知识的

问题。

三、多媒体环境下提高地理课堂效率的策略

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使多种教学方法在多媒体环境下得以有效使用,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地观察和思考,为学生多营造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地理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人,不断提高地理课堂效率。

1.利用多媒体创设悬念,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利用多媒体创设课堂情境,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的注意力充分地集中在地理教学的内容上来,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较快地进入学习的状态。例如,在讲授《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时,可以先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一组水土流失的图片,使学生在更为震撼的视觉冲击下进入课程的学习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利用多媒体呈现地理事物,引导学生直观记忆

地理教科书的插图往往是静止的,内容是杂乱无声的,这些教材可能不会给学生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动静有效结合,使书本上的知识化繁为简,使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生动具体,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例如,在讲授《我国的主要山脉》时,教师可以把我国山脉的基础轮廓处理后,突出显示在多媒体课件中,这样可以起到化繁为简的作用,使W生对我国的山脉有充分的了解。

3.合理安排多媒体进程,引领学生主动探索

多媒体的广泛使用,可以使学生主动探索地理知识。教师可以在学生观看视频资料时,合理安排多媒体进程,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仔细观察、充分想象,从而引导学生进行判断推理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主动获得新的地理知识,教师还可以通过有效的设问,使学生在多媒体课件中自我找寻问题的答案,引导学生积极地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和信心。例如,有的学生会问教师:我国南海的珊瑚礁、岛屿都如此之小,为什么要花费这么大的力气去保卫?教师可以结合地图,首先围绕国际海洋公约讲述在岛屿范围的12海里作为专属经济区,即小岛周围400平方千米的海域就会被视为岛屿国的领海范围,再引导学生对周围的资源(油气资源、水产资源、海上交通资源)等进行分析,就可以使学生对这一问题有深刻的认识,从而起到促进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作用。

4.与传统教学进行有效整合,提高课堂实效性

现代教学技术有它的先进性,也有它的局限性,它直观、形象,但知识点、重点图形不能长时间停留,影响学生条理性地理解、记忆地理知识、分析地理现象,因此多媒体不能完全取代黑板,务必保留必要的板书和板图,和传统教学有效整合,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多媒体的课堂实效性,使地理课堂更为高效。

多媒体依靠自身的直观性、形象性和便捷性特征,使多媒体在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方面有极大的作用。初中地理依靠多媒体环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是教师重要的辅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师要从初中地理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选用有效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切实发挥出多媒体课件的功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生学习地理的负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