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智能电网的概念

智能电网的概念范文

发布时间:2023-12-31 10:56:11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智能电网的概念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智能电网的概念

篇1

中图分类号:TP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6(b)-0031-01

1 智能电网概述

智能电网是新兴的技术和产业概念,到目前为止,各国不同机构对智能电网给与了各种不同的定义。例如,美国电科院(EPRI)认为智能电网是由多个自动化的输电和配电系统构成以协调、有效和可靠的方式运作。其拥有三大特点,一是电力市场和企业的需求能过快速的响应;二是实现安全可靠灵活的信息流是运用了现代通信技术,为用户提供可靠、经济的电力服务;三是具有快速诊断、消除故障的自愈功能。欧洲技术论坛对智能电网的定义是,智能电网是集创新工具和技术、产品与服务于一体,利用高级感应、通信和控制技术,为客服的终端装置及设备提供发电、输电和配电一条龙服务,它实现了与客户的双向交换,从而提供更多信息选择、更大的能量 输出、更高的需要参与率及能源效率。

在我国对智能电网有所认识的是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国家电网认为应以特高压为骨干的,且具有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互动化等特点的,同时各级电网之间可以相互协调发展的为统一智能电网。而南方电网认为当前智能电网的定义还处在不断探索完善的过程中,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个概念涵盖了提高电网科技含量,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提高点味甘供电可靠性,促进节能减排,促进新能源的利用,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等内容,是一项社会联动的系统工程,最终实现电网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因此,我们认为,智能电网是建立在集成的、高速双向通信网络的基础上,通过先进的设备技术、控制方法、传感测量技术以及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的应用从而来实现电网的安全可靠、经济高效的目标。

2 智能电网的主要功能

传统电网与智能电网相比较,它们之间的优点和特征都有所不同。从功能上来看,智能电网的主要功能包括:(1)鼓励电力用户参与电力生产和进行选择性消费。提供充分的实时电价信息和多样化用电方案,促使用户主动选择电能消费方式,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实时调整。(2)最大限度兼容各类分布式发电和储能,使分布式电源和集中式大型电源相互补充。(3)支持电力市场化。允许灵活进行定时间范围的预定电力交易、实时电力交易等。(4)满足电能质量需要,提供多种的质量—价格方案。(5)优化电网运营。以电网的智能化和资产管理软件深度集成为基础,使电力资源和设备得到最有效的利用。(6)抵御外界攻击。具有快速恢复能力,能够识别外界恶意攻击并加以抵御,确保供电安全。

3 智能电网技术的发展现状

3.1 国外发展现状

智能电网将为新能源产业技术和传统的电网技术带来巨大地改变,这已成为全世界的共识,同时很多的国家都以建立智能电网为目标、行动路线和投资的计划。目前,智能电网研究较为成熟的主要是美国。为升级其日益老化的电网,在提升电网可靠性、安全性,并提高用电方效率,降低用电成本,美国于本世纪初较早提出了智能电网的概念。迄今,美国智能电网建设从理论研究到实践探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根据2009年的美国经济刺激法案,美国能源部确定了两个专项投资计划,分别为“智能电网投资拨款计划”及“智能电网示范计划”,投资额分别为33.75亿美元和6.15亿美元。受此推动,2010年美国的智能电网项目的数量大幅增长,总投资额超过100亿美元。与美国之前的智能电网建设工作相比较,美国近年来的智能电网项目呈现几个特点:第一,绝大多数项目都得到了政府新兴产业研究的资金支持。第二,用户侧和配网侧建设速度提速,并成为新的发展重点。第三,跨电力价值链环节综合集成项目成为主要的投资方向。第四,围绕电力价值链多个环节的并发建设成为重要的项目类型。

德国是欧洲智能电网技术发展的典型代表。德国不断加速新能源的应用范围,令其无孔不入。例如,德国提出的新能源计划是,在每个家庭的房顶上,都装上太阳能发电装置,再在庭院里建一个小型风能发电站,用它们来满足每个家庭对电和热的全部需求。德国人之所以敢这样做,是因为在德国,一张无所不能的智能电网正在铺开。这张网建立起来之后,新能源的利用率几乎可以达到100%。

德国对智能电网有自己的认识,所谓建立智能网,也就是把所有能源产生的电量,都放在一张电网上进行传输,这张网就叫智能电网。但它又与普通电网不同,其最大的特点是,它应用了大量的IT技术,使其更像一张互联网,因此具有极强的互动性。

3.2 国内发展现状

在世界各国进行智能电网建设的同时,我国也在积极推进智能电网的发展。2009年5月21日,在2009特高压输电技术国际会议上,国家电网了“坚强智能电网”的研究成果,并了坚强智能电网计划(2010年至2020年),如表1所示。国家电网公司提出的坚强智能电网概念:坚强智能电网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网架为基础,以通信信息平台为支撑,具有数字化、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包含电力系统的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各个环节,覆盖所有电压等级,实现“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的高度一体化融合的现代电网。

此外,国家电网还提出了“一特四大”的电网发展战略,即以大型能源基地为依托,建设由1000kW交流和±800kW直流构成的特高压电网,形成电力“高速公路”,促进大煤电、大水电、大核电、大型可再生能源基地的集约化开发,在全国范围内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同时,将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电网为基础,将先进的传感测量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原有的输、配电基础设施高度集成而形成的新型电网,它具有可充分满足用户对电力的需求和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电力供应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减小对环境的影响、保证电能质量和减少电网的电能损耗等多个优点实现对用户可靠、经济、清洁、互动的电力供应和增值服务。

篇2

1能源互联网是一个有歧义的概念

互联网(Internet)作为一个专业术语,指的是由无数计算机网络互联形成的覆盖全球的信息共享网络。将能源与互联网结合,构成“能源互联网”概念,这是美国经济学家杰里米˙里夫金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一书中正式提出来的。里夫金说,历史上经济和社会的变革离不开能源革命和通信革命两大因素,正是它们的发生和结合引发了新一轮的工业革命。目前一场以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革命正在兴起,通信领域在过去的25年里也出现了伟大的变革,即互联网革命,这就促使他将能源革命与互联网联系在一起。他认为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与可再生能源相融合,将全球的电力网变为能源共享网络,使亿万人能够在家中、办公室、工厂生产可再生能源并与他人分享。这个共享网络的工作原理类似于互联网,分散型可再生能源可以跨越国界自由流动,正如信息在互联网上自由流动一样,每个自行发电者都将成为遍布整个大陆的、没有界限的绿色电力网络中的节点。

这是最早也是最“正宗”的关于能源互联网的构想。毫无疑问这一构想符合能源革命的方向,也十分美好,但不能不指出的是其中存在着不可忽视的技术失误:能源共享网络(即电网)与互联网的工作原理不是类似而是截然不同,能源(电力)不可能像信息那样在全世界自由流动。事实上由于电网与互联网彼此的结构、功能、技术特性、传输方式和载体,以及运行所遵循的物理规律完全不同,电力在电网中传输受到的约束要比信息在互联网中传输受到的多得多、大得多,不仅有电压、频率、功率平衡、电能损耗、传输能力的约束,还有暂态、动态、热稳等各种安全稳定极限的限制,因此电力很难像信息那样可以在任意两个节点之间自由交互。那种认为只要电网不断扩大,实现全球电网互联就解决了电力从一点到任一点的输送问题,是一种误导或误解;即使在较远的将来,超导输电在电网中的应用与今天光纤在互联网中的应用一样普遍,并且采用直流电网为主干网架时,也不能完全做到。

此外,由于电力具有同质化、一次性消耗、不能重复“分享”的特点(信息则具有个性化、长期保存、可重复分享的特点),也决定了电力并非都有必要像信息一样在任意两个节点间传输。世界上不存在没有界限、工作原理类似于互联网的能源共享网络,也没有不受约束可以在任何范围内自由传输的能源(电力)。但如果仅在一个局部区域,如一片社区或一座城市甚至更大范围内,遵照电网运行的客观规律并根据用电负荷的需求和特性,对各种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微电网、配电网以及主干网进行统筹规划建设,同时采用先进的信息和自动控制技术进行智能化协同调度管理,实现里夫金的构想则是可能的。

必须承认作为一个翻译的汉语词组,能源互联网是一个有歧义的概念。这里的“互联网”如果看作是专业术语Internet,按词面理解的意思应当是“传输能源的Internet”,显然这在技术上不成立。如果将“互联网”看作是一个普通汉语名词而非Internet,则可认为能源互联网就是“能源的互联互通网络”。在此前提下还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是认为各种能源,如水能、核能、风能、太阳能、天然气、煤炭转化为电能后都要汇入电网,因此电网是天然的能源互联网;二是认为真正的能源互联网应当是包括电网、油网、气网、热力网在内的综合能源网。尽管两种理解都讲得通,但不把“互联网”看作是Internet,显然不符合这个概念的本意。这种因语言表达规律差异而带来的困扰是客观存在的,因此通过认真讨论,统一认识十分必要。

2能源互联网的内涵与新能源革命思想

由于能源互联网的构想在技术上受到质疑,作为经济学家的杰里米˙里夫金后来解释说,提出能源互联网主要是源于哲学和经济学层面的思考,他承认能源互联网不是一种新的能源技术模式或体系,而只是一种新能源经济思想。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说明,可以说是正确认识能源互联网概念本质和内涵的一把钥匙,但遗憾的是里夫金的这个解释几乎被人们完全忽视了。

新能源经济思想实质上就是新能源革命思想。根据里夫金的论述以及世界各国能源革命的实践经验,它的要点可以概括如下:一、新一轮的能源革命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能源革命的目的是以可再生能源逐步取代化石能源,阻止地球生态环境的恶化,实现能源以及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二、能源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将融入互联网理念和现代信息技术,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将以分布式为主,公众既是能源的消费者同时又是生产者,世界将迎来能源绿色化、分散化、多元化、民主化的新时代。三、具有集中、垂直、单向特点的传统电网将向相对分散、扁平和双向互动的新型电网转型,与此同时传统的电网公司也将由单一的自上而下的电力供给者,转变为包括能源信息在内的服务提供商,与用户双向共同管理能源的生产和消费。四、能源的绿色化需要经历一个化石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并存的混合能源时期,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智能化手段协调控制各类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优化能源配置,最大限度提高能源利用率。五、分布式能源生产方式和能源民主化将为社会创造出数以百万甚至千万计的就业岗位,成为第三次工业革命和新经济的重要支柱。

不难看出新能源革命思想的精髓,就是通过在能源革命中融入互联网理念和现代信息技术,实现能源的绿色化、高效化和民主化,能源互联网概念正是这一思想的集中体现。因此,能源互联网的内涵可表述为“在规划建设中融入互联网理念和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低碳、绿色能源高效、分散、智能和民主化利用的输送和配置能量的网络”。建设能源互联网就是建设符合这一内涵要求的能源网络。

3智能电网是能源互联网的主要技术模式

智能电网(Smart Grid,或称智慧电网)是融入了互联网理念,以“绿色、高效”为目标,以双向互动和扁平化为主要特征,以现代信息和储能技术为支撑的新一代智能化电网。智能电网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智能电网指以分布式电源为基础的低碳绿色小微电网,它们既可单独运行亦可与大电网联网运行。广义的智能电网指包括有集中式电源的整个区域性和全国性的低碳绿色电网。电网特有的功能以及智能电网在能源绿色化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智能电网是能源互联网的主要技术模式。事实上,杰里米˙里夫金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一书中构想的“能源共享网络”,指的就是智能电网。

能源互联网与智能电网的关系是内涵与外延的关系,智能电网是能源互联网概念(内涵)的外延。它们之间也可以看作是宏观指导思想与具体技术模式的关系,能源互联网概念揭示能源和电网的发展方向,智能电网建设提供具体的技术方案。

目前国内关于能源互联网的研究,绝大部分内容其实都属于智能电网建设的范畴,比如分布式能源接入电网、微电网的运行控制和互联、需求响应资源的整合利用、电动汽车充放电设施的建设运行、家庭用电智能化,以及能量(电力)路由器的研发建设等。这些内容或者以电网为基础、对象,或者本身就是电网的一个部分、一种设施,无论它们怎样融入信息技术,无论它们的信息与电力设施一体化程度有多高,目的都是为了使电网更好地实现绿色化、柔性化、智能化和高效化。

有一个情况值得深思,欧美不仅没有关于能源互联网的争论,实践中更是很少使用这一概念。比如美国还有一本以新能源革命为主题的书,叫《重塑能源:新能源世纪的商业解决方案》(中译本2014年6月出版),作者是著名能源专家艾默里˙洛文斯。他在书中分析了美国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到电力总需求80%应采取的途径,肯定了智能电网在重塑能源和加速传统电力系统变革中的作用,却自始至终没有提到能源互联网这个概念。观察德国的情况也能发现,国内谈论的几乎所有能源互联网的东西,都包括在他们的智能电网建设中。

中国人曾经对智能电网(Smart Grid)也充满了热情,但似乎一夜之间这种热情都转向了能源互联网,究其原因是我国智能电网的建设出现了大的偏差。必须指出,智能电网建设是在新一轮能源革命的大背景下提出来的,因此它不是传统电网原有的自动化、智能化建设的简单延续和提高,而是传统电网走向绿色化、民主化的一场深刻变革。但由于目前我国的智能电网建设基本上以传统电网的智能化建设为主,导致很多人产生了误解。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智能电网的建设被交流特高压绑架了。多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电网的建设都是以交流特高压电网建设为中心,电网的建设工作基本上都要服从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智能电网的建设也不列外。由于看不到智能电网建设在推动我国能源绿色化、民主化,提高能源利用率,促进分布式能源大发展中应当发挥的重要作用,因此无数以能源革命为己任的有志之士,自然将希望寄托在了能源互联网上,不惜重新回到源头,再次起航。其实这是本不应当出现的情况,既可叹亦可赞。

4第二种技术模式与“互联网+”表达式

智能电网是能源互联网的主要技术模式,但不是唯一模式。由于能源的绿色化不可能一蹴而就,特别是在我国,可再生能源与化石能源混合作用的时期可能会更长。为了提高各类能源的综合利用效率,促进能源向低碳化、绿色化方向更好更快发展,能源互联网无疑还有第二种技术模式,这就是智慧能源网。该网络是由输配电网、天然气网、冷热气网等构成的包含分布式能源转换和储存设施在内的综合能源网,通过统筹规划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化控制技术进行协同调度管理,适时提供气、电、冷、热多品种能源,互助互补满足用户需求,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和产能端与用能端的智能匹配,最大限度提高能源综合利用率。

智慧能源网与智能电网都是能源互联网的技术模式,但两者侧重点各有不同。智能电网以电力系统为研究对象,以绿色化为主要目标;智慧能源网则重点研究各类能源的相互转换以及各种能源网间的协同配合和优势互补等问题,主要目标是最大限度提高能源的利用率以及清洁能源的消费比例。在一个园区、一座城镇,或一个更大的区域里,能源互联网建设采用何种技术模式,需要因地制宜根据实际可利用的能源资源情况确定。可以肯定,随着可再生能源转换、利用、储存技术的进步,以及能源绿色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智能电网与智慧能源网将向着合二为一形成新型综合能源供给体系的方向发展。目前智慧能源网的建设以“泛能网”的形式,已经在一些地方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和宝贵的经验。

能源互联网的两种技术模式,在今天“互联网+”的时代可以采用类似的方式进行表示,使其更具时代色彩。其中智能电网可表示为“绿色电网+互联网”,智慧能源网可表示为“能源网+互联网”。这样表示的优点,一是概念明确,针对性强。每个表达式中的“互联网”一词除指Internet外,不可能再有别的解释。智能电网的表达式中,电网之前加“绿色”二字,点出了智能电网的本质所在,有助于人们在智能电网建设中把握正确的方向。智慧能源网的表达式中,直接使用“能源网”一词指明能源互联网第二种技术模式的基本特征,避免了不必要的误解。二是突出了研究对象的特点和难点。“绿色电网”与“能源网”都是网络,它们与互联网相加是两种网络的“融合”,无疑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强调“网络”可提醒人们不能用处理一般“互联网+”的方法来解决其中的问题。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之所以采用“+互联网”而不采用“互联网+”的表达方式,是因为当“互联网+”的对象亦为一种网络的时候,若将“互联网+”置前,容易使人将信息网络误解为是其中起主导作用的网络,从而可能导致在能源互联网的建设实践中主辅颠倒,走偏方向的情况发生。

篇3

关键词: 智能电网;负荷调度;发电调度

Key words: intelligent grid;load dispatching;power generation scheduling

中图分类号:TM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9-0061-02

1 智能电网的概念特征和目标

1.1 智能电网的概念 就目前来说智能电网的概念并没有一个比较统一的定义,大致上可以理解为智能电网是指一个供电系统基于网络已经完全自动化运行,它能够对每一个用电户和每一个节点都能够实现实时的监控,并且能够自动的控制整个电网中电流和信息的流动,实现自动控制系统的集成,使整个电网中各个成员的及时有效地互动,保障电力市场交易的进行,它的特征主要表现在:自愈、兼容、交互、协调、高效、优质、集成七大方面。现在各国根据自身基本国情的都对智能电网在运行和目标建设中各有侧重,但是统一的都是为了电力市场更好的发展,电能质量和电力运行的安全努力。基本上对于智能电网的概念可以从它的特征、目标来概括和理解。

1.2 智能电网的主要特征

1.2.1 数字信息化: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已经在电网系统中运用自如,比如说通信技术、电力电子技术、芯片技术等还包括数据集成、数字控制装置等技术手段,这些技术的应用是智能电网系统的主要特征表现,这些科学技术在电力装置中的应用表示着电网已经进入了数字信息化的时代。在目前的科学技术决定生产力的情况下,如何不断的创新发展科学技术,怎么样更好的在电力系统中应用创新技术实现更好的技术转移和技术建设,如何更好的集合技术研究和生产之间的合作体系,都对智能电网技术的快速稳定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参考价值。

1.2.2 分布式智能化:现在智能电网系统中采用的是分布式智能化管理,分布式控制装置在地理分布和功能分散化管理上有着优越的表现,对于控制装置实现分析和安全控制都有着很好的作用,它们能够帮助电网实现自愈的功能,也能够帮助电网快速适应,尽快实现功能。其中值得研究的问题就是分布式智能建设的成本和效益、系统研究和设计方面的问题。

1.2.3 交互式能动性:在智能电网系统中对于参与者用户和商家之间的互动联系都有了加强的作用,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参与到电力负荷调度和控制管理工作中来,甚至可以细化到每个用电装置的使用中来。在互动性增强的同时在如何更好的管理参与者更好的发挥出效率这些问题就显现出来了,如何更好的从制度和安排上更能提高效率要针对研究,这也是对只能电网的市场化改革需求提出了要求。

篇4

1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以及无线传感技术的飞速发展,物联网技术成为新一代技术引擎,受到政府、科研单位越来越多重视,通过以物联网为主的信息技术与其他产业相互融合,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而随着国家经济形势的发展,用电需求持续增加,如何优化能源结构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电力工业研究的热点,智能电网凭借高效特性成为电力工业应对未来挑战的选择。物联网与智能电网作为目前高新技术产业,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物联网技术凭借其强大的信息分析、处理能力,极大推动智能电网技术发展,因此,把物联网技术与智能电网技术深度融合,可以全方位提升智能电网信息感知深度,实现电网智能化管理。

2物联网与智能电网概念

2.1物联网概念

国际电信联盟最先正式提出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的概念。该联盟认为,物联网是互联网应用的一种拓展,是物与物相连的互联网;而本质上,物联网是物理世界和网络信息世界融合的产物[1]。随后,欧洲联盟在《TheInternetofThingsin2020》中提出:物联网技术是通过RFID(射频识别技术)、传感器技术、智能定位技术等互联网传输手段,获得客观物体的相应信息,以方便对这些标识性个体信息在全球网络范围内实现智能化的识别管理[2]。

2.2智能电网概念

2008年,中美在可再生清洁能源会议上首次提出"SmartGrid"概念。2009年,国家电网公司在国内提出“坚强智能电网”的理论。该理论认为,坚强智能电网是以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网架为基础,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以通信信息平台为支撑,具有自动化、信息化、互动化的特征,坚强智能电网涵盖了电网系统中发电、变电、输电、用电等各个环节,覆盖了所有电压等级,实现“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的高度一体化融合,具备经济高效、清洁环保、坚强可靠、友好互动和透明开放内涵的现代电网[3-5]。

3物联网技术在智能电网中体系架构

通信技术是制约当前智能电网技术发展的关键,物联网作为智能电网的传输网络,在面向智能电网的体系架构上分为三层:感知层、传输层、应用层。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通过将物联网技术植入智能电网平台,实现智能电网的智能输电、智能变电、智能配电、智能用电。

3.1面向智能电网的感知层

物联网面向智能电网的感知层主要包涵控制子层和通信延伸子层。在控制子层,主要通过智能传感器、Rubee、无线射频识别(RFID)芯片、智能采集设备、电子代码(EPC)等手段,对智能电网关键环节的电量信号、非电量信号进行采集。通信延伸子层则是通过WI-FI无线保真技术、无线自组织网络(Ad-hoc)、超宽带(UWB)、近场通信(NFC)、Zigbee等通信手段把物理实体链接到网络层和应用层[1,6]。物联网面向智能电网的感知层实际上是对"物"的识别技术。

3.2面向智能电网的传输层

以电力光纤网为主的传输层又称为网络层,该层属于中间层,用来接收来自感知层的信息,并在一定范围内通过电力通信网来传递这些数据信息。为了安全可靠、实时性的传递电网数据信息,电力系统需要构建局部电力通信网,并在大范围内依托公共电信网,以实现在全社会范围传递数据。无线传感器网络(WSN)凭借其设置灵活,可以与互联网进行无线或有线连接的优点[7],成为构建电力通信网的一种新的发展趋势。无线传感器网络是分布式传感网络,由大量小型传感器节点构成,每个节点除了收集处理本地信息,还会对其他节点信息进行管理、融合。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ZigBee技术是新兴的无线通信技术。凭借其近距离、低成本、低功耗、高容量、高安全、短时延的优点,ZigBee技术已开始应用于创建智能电网的局部电力通信网。在电力通信网中,感知层中的智能传感器对电网关键状态、信息进行采集,采集到的信息在本地节点进一步融合,随后,融合后数据在网络中传输,并由无线收发器完成数据的接收。具体结构如图2所示。物联网面向智能电网的应用层是以GIS(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数据、结构数据、非结构数据、实时数据等构成的电力综合信息平台为基础,搭建面向用户的各种电力应用平台。针对智能发电、智能输电、智能配电、智能调度、智能用电等不同的应用方向,有不同的应用内容。比如在智能输电环节中,通过对导线状态分析、气象条件分析、杆塔状态分析,实现对输电设备预警诊断和实时监控,以确保电力安全运行;在智能配电环节中,通过物联网技术对配电网小电流故障进行定位、有效隔离、重构,以实现配电自动化。在智能用电环节中,通过智能电表准确预测用户负荷需求,实现电网与用户的双向互动。在能量储存方面,引入电动汽车实现能量储存,并以Web为中心实现可互操作通信以及云计算。

4物联网技术在智能电网中关键应用

物联网技术在坚强智能电网中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建设坚强智能电网,不仅要对传统电网进行升级改造,而且要使用户、电网、电厂三者间互动,通过提高电网信息化水平,促进电网自动化、互动化、信息化建设。

4.1在智能配电巡检系统中的应用

在智能电网配电环节,配电设备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因此对配电设备巡检提出更多更高要求,基于GIS(地理信息系统)和RFID(射频识别技术)的智能配电巡检系统是物联网技术在智能电网中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将配电网中开关站、架空线路、配电室、分支箱、环网柜分成五个单元,每个单元安装若干电子标签,电子标签选择中频段无源只读式标签,该标签通过二进制编码对配电设备进行唯一标识。采集器(手持式智能终端)采集到配电设备RFID电子标签上设备履历、设备标识、设备台账及状态信息后,直接上传检查结果至服务器。智能配电巡检系统网络架构如图3所示。基于物联网RFID及GIS技术的智能巡检系统能够通过电子地图实现杆塔管理、利用GPS信号自动定位杆塔、可在地图上计算任意两点间实际距离、记录缺陷并实现无线数据同步。相较于传统的巡检系统,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新型巡检系统能更有利于变电设备精细化管理、有效避免漏检、漏巡,提高了电网巡检系统的工作效率。

4.2在智能用电系统中的应用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电网,有效整合了电力资源,提高了电力信息化水平。而智能用电系统是坚强智能电网在用户侧的体现。目前,智能电网用户侧通常包括传统型居民用户、工业大用户、新型电动汽车充电系统等用户。传统用户、新型用户的具体需求由公共互联网传输至95598第2期王金鹏等:物联网技术在智能电网中应用研究35电力互动网站,而用户定制服务由电力主站通过电力通信网发送至用户侧。智能用电系统网络结构如图4所示。针对传统型用户,通过智能电表方便用户了解用电信息,用户根据分时电价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用电模式。同时,电力公司可在线监测异常用电情况,实时监测电网状态,实现电网与用户双向交互。对于电动汽车充电系统等新型用户,首先在电动汽车电池中安装RFID电子标签,当电动汽车进入充电站,安装在充电站的采集器会首先检测电池电量情况,并及时反馈给调度中心,调度中心通过电力通信网将充电车位及行驶路线发送至车主,提供车主最优选择。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使电动车充电系统更加高效。

5结论

随着电网规模不断扩大,以及用户对电力服务质量要求的逐渐提高,电网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电网的发电、输电、配电、用电、调度等环节,有利于电网进一步整合电力资源,提升电网监测、预警能力,从而改善电网的信息安全,同时也极大推动了电网的信息化建设、智能化建设,有利于实现电网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何杰.输变电设备物联网关键技术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3.

[2]黄迪.物联网的应用和发展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1.

[3]刘振亚.智能电网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

[4]2009特高压输电技术国际会议情况介绍.

[5]柯斌.智能终端在智能变电站中的应用[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1.

篇5

由于智能电网本身的使用诉求存在着明显差异,因此针对智能电网的规划与建设不同地区也表现出截然不同的内容。从广义范围考虑,智能电网的概念主要是指通过物理电网建设来实现的对计算机通讯技术、测量传感技术以及新能源控制技术之间的完整融合,智能电网使用覆盖电能应用的发送、输入以及销售等众多环节,是对电能资源的有效整合,同时也是一体化智能电网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有效呈现。基于智能电网技术发展下的电力系统能够最大程度满足用户的电能使用需求,并且对于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也形成了有效的技术保障,是当前节能环保、电能服务以及资源优化配置功能在电力供应系统中的集中呈现。基于智能化电网使用背景之下的智能电网概念也得到了我国电力市场的普遍认可,无论是骨干网架构建还是各级电网之间的协调配合问题,均突出了信息通信及数字化电能资源配置对于电力市场发展的积极影响。

1.2智能电网建设与电力市场发展之间的关系

1.2.1电力市场发展与智能电网建设之间表现出相互影响的内在关系。

这是由于电力市场受到智能电网的影响是最为直接的,在选择权开放化之后用户便可针对不同的供电方式来进一步达到优化用电的目的。此外,关于电力市场执行制度的革新对于现有市场经济运行也起到了积极的导向意义,通过价格驱动来实现对电力市场主体行为的有效控制与管理,这是双向互动价值在电力系统中的突出体现。

1.2.2智能电网一定程度上加快了电力市场的发展进程。

智能电网在电力系统中的运用作为一种全新的技术成为了支撑电力市场模式改革的重要技术力量,而智能电网的出现也为电力市场信息流和电力流的获取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途径。此外,智能电网在电力企业中的渗透也使得传统的供电方式发生了显著的改变,无论是供电系统还是电能使用都显得更加灵活和多样化,这就更加突出了电力市场发展对于电力产品的积极引导作用,是现阶段促进电力交易便捷化和精细化发展的重要举措。

2智能电网建设对于电力市场发展的影响

从当前智能电网建设对于电力市场基本运行结构以及系统运作方式的影响分析,基于智能电网建设所带来的电力市场发展已然成为现阶段电力系统运营发展变革的必要趋势,这对电力市场化格局的形成有着积极的促进意义。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全面展开,应积极争取政府广泛支持,出台相关扶持政策。

2.1能源配置方式的变革

智能电网在新能源领域的广泛应用必将促进化石类能源消耗和使用频率的减少,在积极促进新能源使用的同时也实现了网络手段辅助下针对电网能源输送的优化处理。不难分析,随着当前电力系统储能技术的日臻成熟,更加实用化的能源资源利用势必将突出智能电网的配置与使用优势,进而最大程度促进电力企业能源资源的相互整合。对于用户来说,用电需求的满足可以通过智能电网的网络终端来实现,这就使得企业用户实现了日常用电的正常供给。

2.2电力系统运行方式及供需关系的改变

从智能电网的物理平台建设角度分析,分布范围的扩大也使得用户用电的传统运作模式发生了变化,这一电力系统运行方式的变化势必将导致电能领域供需关系的革新,无论是智能电网中的集成双向通信技术还是电力传输技术都进一步促进了日常用电问题的有效解决。智能电网中电力系统实时价格的公布不仅成为融洽电力市场各领域关系的重要保障,同时对于电力系统运行模式也产生了重大变革,这也是当前电力领域孤岛运行模式形成的主要原因。这一模式当中,智能电网被划分为大小不一的孤岛,并通过可再生能源的协调与控制来实现多余电量的远程输送,这对缓解电网使用压力以及保障电力系统稳定运行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一旦电网遭遇故障,那其中的独立运行系统便会自动解列,保障孤岛电网的持续运行。

2.3完善电力市场建设与发展机制

对于电力市场发展而言,智能电网的出现对于电力系统变革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撑,而其中针对电力市场拓展而形成的执行机制建设问题就成为了完善电力企业直流输电以及设备更新的必要手段。智能电网中所使用的自动控制系统在尽可能控制电网损耗的同时也更加突出了电网系统本身的灵活性,这对控制电能交易成本极为有利。基于智能电网建设发展而来的智能电表随着网络技术的应用逐渐普及,这不仅使得用户能够实时获取必要的电力信息,增强了电力用户与电力企业之间的信息互动,同时对于电力市场透明化信息机制的构建也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篇6

中图分类号:TU97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8-0208-01

前言:智能电网是 21 世纪电力行业的一种新兴发展趋势。智能电网的发展对国家的未来发展有很大的帮助,不管是经济上还是技术上,都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方向。虽然当前智能电网的概念尚未统一,各国发展智能电网的驱动力和侧重点各不相同,但是对于采用先进的通信、信息和控制技术来提高电网的智能化程度已达成共识。智能的电网的建造将推动全球能源革命的深度扩散,同时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减少能源消耗的路径、为整个社会节约成本、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并促进绿色经济占统治地位。本文则简要分析我国电力系统的现状和智能电网的定义,指出我国发展智能电网的基础条件和面临的挑战,并给出相应的切实可行的建议,系统地探讨了智能电网的发展方向。

1.智能电网的相关分析

1.1智能电网介绍

智能电网概念首先由美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在2001年首先提出,并在2003年启动了智能电网的研究和建设。根据我国国家电网对智能电网的定义,智能电网是指数字电力系统概念的升级。智能电网通过分布式智能通信和高度集成的自动控制系统,保证市场交易的实时进行和电网各个环节的实时监控和双向互动,是一个完全智能化的供电网络。智能电网较于传统的电网技术相比,具有自愈性、交互性、智能性、兼容性和优化性等多个特点。智能电网的核心内涵是在电力系统各环节实现新型信息与通信技术的集成,以促进智能水平的提高。由此可以看出,智能电网不是电网设备的技术升级,而是电力系统的根本性变革,而这种变革必将对我国现行电力系统各个环节产生深远的影响。

1.2智能电网的技术构成

国家建设的电网包括更加高效的电力系统――输电、配电、用电、发电、变电、调度四部分,进而形成一个经济高效、透明开放、坚强可靠、清洁环保的电网系统。而智能电网则将在机组调度、发电计划等方面发挥优势,实现电力资源的合理调配。智能输电运行优化管理系统广域动态监测系统、故障诊断分析系统、同步数据采集处理系统和实时在线报警系统。各区域性电网建立了保护系统,对电网进行动态监控,为智能输电的实现创造了条件。智能化配电网在运行时能够提高电网的资产利用率,并且能对配电网设备进行可视化管理,实现配电网运行管理和停运管理的自动化与信息化,实现电力运营商与电力终端用户的信息互动。

1.3智能电网的发展模式

智能电网的提出是以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改善电网应对不同类型用户需求,提供更加可靠、灵活、经济的电力接入和输送平台,以保障传统电力和新能源的高效、经济和可靠外送需要,这对传统的电力供应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此外,智能电网还需要广泛应用先进的设备技术,从而达到极大提高输配电系统性能的目的。未来智能电网中的设备将充分应用到材料、超导、储能、电力电子和微电子技术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以便提高功率密度、供电可靠性、电能质量及电力生产的效率。努力实现特高压输电网的建设和配电网升级改造相结合,全网的动态监控管理和新型储能设备的研制相结合,智能化变电站和一体化调度中心的建设与电网信息采集系统的建设相结合,从而达到电网运行的安全、自愈、兼容、高效、优质的目标。

2.关于智能电网发展的建议

2.1做好智能电网的未来规划

要具有充分的前瞻性和预见性,充分认识到集成的能量与通讯系统是智能电网的基础设施,在配电网规划中要以智能电网为导向,不再批复仅适应模拟技术的传统电网的规划和建设。要把规划建立到国家层面上,以国家战略的形式出台智能电网发展战略和布局。在立足坚持智能电网建设的同时,也要充分研究不同条件下智能电网的多元化发展模式。

2.2重视基础条件建设

宏观政策上,国家电网公司已经指定了能源规划和电网结构,为智能电网的发电和输电环节进行了初步的规划。首先建设双向、实时、可靠的全网双向通信系统,制定具有中国特色并与国际智能电网发展,相接轨的标准规范,指导我国智能电网建设。以承载智能电网的发展需求。而且各个区域电网都在建设广域测量系统其为电网的动态监控创造了基本条件。各种新型负荷的研究已经起步,但是远远不能达到智能电网的要求。

2.3 进一步推进可再生能源

智能电网将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当前可再生能源发展面临的难题,通过便捷的接入多种发电方式和储能设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风电、小水电、太阳能发电、海洋潮汐发电等新能源发电的随机性和间歇性对于电网稳定性造成的冲击,实现可再生能源的柔性接入和大规模、远距离输送,通过供需侧信息互动进一步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设施的利用率,为大规模开发可再生能源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因此,智能电网建设将会大大促进可再生能源发电产业的发展。

结语:目前,我国城市化的步伐正在加快,智能电网是电网发展的必然势,为了提高传统电网的供电效率和绿色环保创造出新的发展环境。但由于智能电力系统现在还没有一个广泛认可的模式和标准,并且涉及到通信、控制、在线监测等多种技术,因此需要在进行智能电力系统各个方面理论研究,获取充分的数据进而开拓和发展智能配电系统的研究,设计更合理的系统规划、运行、控制和管理架构的同时,还需要加大智能电网发展,对于提高整个电网的安全可靠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促进电力资源为国民经济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7

1 智能变电站的概念和系统分析 

通过对智能变电站概念和系统分析的认识与了解,我们可更高效的研究智能变电站的信息安全管理办法,进而不断的降低变电站电能的损耗,以此来有效的节约用电资源。下面,就针对智能变电站的概念和系统分析展开具体的分析与讨论。 

1.1 智能变电站的概念及架构分析 

随着数字化变电站的不断发展,其就逐渐发展成为了智能变电站。因此,智能变电站主要就是在数字化变电站的基础上而建立的,进而再结合相应的智能电网的需求,以此来有效的对变电站自动化技术进行充实,进而有效的实现变电站的智能化功能。其中,智能变电站在运行的过程中主要是以高速的网络信息平台为一定的信息传输基础,进而自行的完成相应的信息采集、测量以及控制和保护等功能,以此来有效的实现对用电量的控制和调节功能,进而不断的降低电能的损耗,以此来有效的节约电能资源。而智能变电站的体系结构主要可分为三层,即:站控层、间隔层和过程层。因此,智能变电站的体系结构就具有分层分布式的特点。 

1.2 智能变电站的信息系统分析 

智能变电站可有效的对电网的运行数据进行采集,而信息系统在智能变电站中的运用,可有效的提高数据的采集效率,进而不断的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其中,智能变电站的信息系统主要特征有: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以及互动化和整合资源等几大特征,进而不断的对电网的数据进行收集整合和处理,以此来有效的降低电能的损耗,从而不断的降低电能资源。 

2 智能变电站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 

通过对智能变电站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构建的认识与了解,我们可更高效的构建智能变电站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进而不断的保护电网所传输的数据。下面,就针对智能变电站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展开具体的分析与讨论。

 

2.1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内容和要求 

2.1.1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 

随着电网规模的不断增大,建立一定的智能变电站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对于提高员工的信息安全意识以及不断的提升变电站信息安全管理水平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就应不断的构建智能变电站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进而不断的增强电网组织抵御灾难性事件的能力,从而有效的提高信息管理工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1.2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内容 

为了有效的构建智能变电站的信息安全体系,我们就应首先确定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适用范围,进而依据有关信息安全技术与管理标准,对信息系统以及数据传输的真实性与可靠性进行评估,从而有效的降低资产存在的风险。此外,我们还应不断的构建相应的信息安全管理框架,进而当出现一定的信息安全事故时,我们可及时对其进行解决, 

2.2 智能变电站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 

2.2.1 基本原则 

智能变电站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构建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有效的确保电网与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进而不断的确保网络信息系统的可控性以及能控性,进而有效的提升网络信息安全系统的水平。因此,在构建智能变电站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时,我们就应遵循相应的原则,即:遵循相应的信息系统安全登记保护制度,针对不同的业务类型,我们应进行安全区域的划分,以此来有效的对电网的信息安全进行保护。 

2.2.2 安全职责 

在构建智能变电站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时,不仅要遵循一定的构建原则,而且还应遵循一定的安全原则,进而才能有效的加强对电网的信息安全管理。因此,在构建相应的智能变电站的信息安全管理时,我们应首先不断的落实网络与信息系统有关的法规和政策,进而制定相应的电力二次管理制度,以此来有效的对智能变电站的信息系统的全过程进行监督与检查,进而不断的降低信息安全事故发生的风险。此外,相应的业务应用部门还应不断的制定相应的安全防护方案,进而当电网出现相应的事故时,可对其进行及时的维护和运行,以此来有效的促进电网的正常运行,进而不断的满足人们的用电需求。 

2.2.3 技术措施 

篇8

1.1智能电网的概念

所谓智能电网,指的是电网系统以及电力系统的相关技术逐渐朝智能化的方向发展。通常情况下,智能电网主要将集双向性、集成性以及高效性特点于一体的计算机通信技术作为主要的载体,然后运用先进的传感技术、测量技术、控制技术以及决策技术,以保证实现电网系统能够安全、稳定、可靠运行为主要目的,是一种新型的电力技术。

1.2智能电网的特征

通过对智能电网的特征进行分析,其主要具备坚强性、兼容性、经济性以及自愈性的特征。

(1)坚强性

智能电网的坚强性,指的是在电网系统遇到突发性情况、大面积的受干扰或者出现大面积故障的情况下,智能电网依然能够有效的保证终端客户的稳定用电,并满足其用电需求。另外,电网系统受到恶劣的天气环境影响或者受到巨大的外力作用影响,智能电网不仅能够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而且还能够确保电力信息的安全性。

(2)兼容性

智能电网不仅支持以往的电网系统功能,而且还能够介入不同的清洁、可再生能源。另外,运用分布式电源和微电网系统,来满足终端用户的互动需求,更好的达到用户的需求。

(3)经济性

由于智能电网是一种与电力市场经济、交易活动有关的技术支持,实现其能源资源的优化配置能够有效的减少电网传输线路的损耗,并提高电力资源的利用率。

(4)自愈性

智能电网除了能够对电网系统的安全进行分析和评估之外,自身还具备强大的预控防治体系,能够保障自身的输电和供电。

二、智能电网主要运用的先进技术

在电力技术环境下,规划的电力系统主要以智能电网为重要基础,主要运用以下两种技术。

2.1通信技术

智能电网自身具备的高速性、双向性的通信技术,是智能电网自愈性特征的重要体现。通过运用高速、双向通信技术,不仅有利于实现智能电网自动进行检测、校正工作,而且还有利于进行维护工作,主要对电网系统中可能存在的安全运行事故进行及时监督、控制和维护。如果在电网系统的运行过程中出现安全运行事故,那么通过运用高速双向通信技术,将会对输电线路进行补偿,并对其线路进行重新分配,有效的防止安全运行事故的逐渐扩大,并提升电网的整体服务水平与控制能力。

2.2智能固态表针

智能电网技术运用新型的智能固态表技术和读取系统,对以往电力系统中运用的电磁表技术和读取系统进行了改进和完善。新型的智能固态表技术和读取系统不仅能够为终端用户的不同的电能需求进行持续不断的计量,而且其还能够对于电力企业的高峰电力价格信号、低谷电力价格信号等信息及时的保存到电力系统自身的计数装置中,并将所有的电费费率信息及时的在终端用户的操作界面中,例如在什么时间段运用什么电费费率政策等信息。

篇9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35-0068-02

1 智能电网的基本概念及发展

由于各国存在不同的国情和社会问题,并未能对智能电网制定出相同的概念,因此各国对于智能电网各个方面的着力点和研发方向不尽相同。

针对我国的国情和现状,相关技术人员在2009特高压输电技术国际会议上提到要以特高压为基本骨架联合各地区进行协调发展,突出电网的智能性,在保障规模的情况之下,与时俱进实现技术的自主创新,创造安全高效的工作环境,全国各地电网不是孤立的,运用智能理念将其连接起来,增强地区之间的互动合作,一方面扩充了信息量,一方面能够实现安全发展以及经济运行高效合理。

从目前各国对于智能电网的研究以及实施情况来看,现在的智能电网作为一种基础设施,主要是处理电力系统的信息,并且将通信技术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从中获取有利的数据能够保障电网发展的持续性和安全性。这样的管理模式一方面是可以满足各个地区对于信息和资源的需求,另一方面又可以让用户真正体验其中,成为电网能源的管理者。所以说,虽然各国因为国情针对智能电网提出不同的理念,但是这些理念提出的初衷以及理念背后蕴藏的深远含义是相似的。各国的起步不同,因此智能电网的发展快慢不同。在科学不断进步的今天,各国针对智能电网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和实施经验。

2 智能电网的通信技术

电网有很大的广泛性,遍及地区满足各地对于联通的需求,通信系统与电网相同,在形成很大的信息联络网络的同时,对电网数据获取和保护以及最后的控制形成更好的支持。通信系统作为实现智能电网的基础能够迅速高效的传播,实现双向沟通,实时传播并且对于数据进行集合和及时处理。因此,通信系统是实现智能电网的基础更是保障,通信系统所拥有的高效实时以及双向联通这些特征能使智能电网提高供电性能、有效运用资源、将信息和电力进行实时互动,长久以来能够有效的提升我国电网的价值并且高效安全的运营系统给予的保护增强了电力市场的经济效益提高其市场资产的占有率。

智能电网的自我监控需要依赖于通信系统,而在整个校正过程中,通过监控可以提供相关补偿和回馈,对于资源进行重新分配以避免严重事故的影响持续扩大。但是高效的通信系统为实现双向发展,所要运用的技术非常丰富,包括针对不同突发状况而设计的智能电子设备进行智能勘探和记录、对实时讯息的控制、电力系统需要的电子控制器对电力系统进行持久的保护以维护网络通信的畅通性,通过这些技术有效提高对于电网的驾驭和保护。

在整个技术运用过程中,需要着力注意的两个事项是:第一,通信系统应该拥有一个开放式的框架,这样能省时省力又有所效率,使得电网各部件各环节都能实现网络通信;第二,供电和提供设备的一方应该与受众指定长久稳定的标准规章,完成设备和系统之间或者相互交叉所需要的交流合作,能够得到信任和联通。以往传统的电网很难成为一个真正的整体,因为整个发电的过程直至输送和配送都未能连接成一个高速可靠的双向网络系统,所以现今数字网络的快速发展中应该着重于双向网络的建设,在突况发生时能高效协调资源避免或者尽可能的减少损失。

主网或高电压等级以及主要以高、中、低压配电网为主的电力通信配网和用户通信集合组成了智能电网。其中,主网或高电压等级主要是运用控制调节的调度中心以及独有的双向管理平台进行电力全国各地的高效稳健的输送,同时这也为实现电网的自动化发展这一过程,该过程非常简单,全程无人操纵,因此也能通过网络广泛的覆盖性满足N―M下的通信要求为下一代的网络通信奠定基础。另外,电力通信配网和用户通信是有一些电力通信系统和丰富的通信手段组成的,例如现在已经普及至每家每户的电表盒电器等等。

智能电网现今作为电力通信网络的主网架需要不断地结合国际最新的科学技术进行创新,逐渐扩大容量,提高效率,推动电网的智能化和宽带化的快速发展。下一代光网络有点到点,集全IP进行统一控制管理,进行多点多面的网络传输,由此来提高智能电网的高速快捷的发展。光网络只是传输网络的一个代表,新时代的网络发展将传输和数据紧密结合,增强其对于突发问题的反应及应对能力,控制成本降低能耗的同时,提高传输网络的效率。

在技术层面上,网络安全技术作为一种基本的网络形式为网络运营提供保障,这就需要相关科技人员有很强的综合能力,在考察用户行为的时候能够结合业务流量进行统计得出有根据的结论。在交换层面,应该多引进一些新的传媒手段和传媒技术进行网络控制,比如说IMS就是一种新的手段,由此为客户终端的用户提供更多又安全高效的业务服务。

3 总 结

综上所述,现今不断提升的科技水平推动着“下一代网络”朝着更高层面发展使得通信网络也因此更加具备竞争实力,支撑和保障电力系统发展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手段是将电子通信的主要着力点转移至流量和业务的管理。

为了达到这样一种转移,各个实体需要签署相应的协议维持整个合作的标准和尺度,同时也只有基于具备统一性的网络才能有效的以业务带动网络发展。

现在新的网络手段和媒体技术都是基于电网建设这个基础领域,综合能力被有效地运用于各个领域,长久以往这样的综合发展必然能够带动整个电网企业走向繁荣,同时也拉动国家经济带来深远的社会效益,从而不断走向繁荣。

参考文献:

[1] 孙晶.智能电网及其通信技术[J].电力系统通信,2010,31(12):1-3,7.

篇10

1智能电网的概念

1.1智能电网的发展

我国国力日益强盛,经济建设飞速发展,社会的生产生活离不开电力能源,随着我国“大众创新”口号的提出,社会活力被激发,不但使工业企业用电量大幅上升,而且人民生活用电量也得到提高,作为关系民生的电力行业必须进行产业升级才能满足人民对于电力能源的需求。智能电网的应用可以优化电力资源配置、防止电力系统超负荷运转造成电力系统的故障问题,同时在保证电力的正常运转和输电质量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满足了用户对电力质量上的所有要求。关于智能电网系统的研究是在国外最先开始的,我国在近几年也逐渐加强了对智能电网的研究力度,虽然研究起步较晚但是却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广泛地应用于电力生产的实践当中去,取得了良好的效益。从本质上来讲,智能电网系统是多种技术综合应用,其中集合的信息处理技术、监控技术以及通讯技术等使智能电网在电力系统的运转过程中可以对输配电过程进行监控,有效控制电流流动方向,并且及时地对信息进行记录和处理。在电力系统中应用智能电网系统,极大地提高了电力企业的工作效率。此外,智能电网还有利于研究电力供应中发生的问题,对相关问题研究采用行之有效的促进措施,保证整体电力系统的稳定。

1.2智能电网的优势

智能电网在电力技术以及电力规划上有着巨大的应用优势,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节约能源方面,智能电网系统有着不俗的表现。智能电网使电力系统运转的几大关键环节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智能电网系统中的智能化系统,可以对电力系统运转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自我纠正、自我调节,智能电网在操作中采用自动调节和控制方式,节约了大量的人力资源,使以前需要进行大量相应工作的人员解放出来,促进了人力资源的高效利用。在电力供应过程中,智能电网能够对各个关键环节的能源消耗进行把控,降低供电过程中的能源损失,为企业效益的提升做出了贡献。第二,智能电网系统自身具有良好的抵御风险的能力,这里的风险主要分两部分:来自网络中病毒对于软件的侵害,来自外界物力的侵害。智能电网系统能够对自身的网络安全系统进行不断的更新升级,保证其自身的网络安全防御系统处于最新版本,使电力系统的运转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稳定输出电力能源。智能电网的自动控制处理系统能够在其自身部件受到外部损害时,在系统运行上进行诊断,对于不能工作的部件在系统上进行分离,不让损害部件影响整体系统的高效运转,保证系统的工作性能。第三,智能电网在运行过程中不仅仅可以减少供电过程中的能源损耗,而且其自身的运行模式也是低能源消耗模式,在电力系统规划和电力技术上实现了低碳环保的目标,符合国家倡导的可持续发展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战略要求。基于这些优点,在未来智能电网将会在全世界的范围内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2在电力技术和电力系统规划中智能电网的应用分析

2.1通信技术

通信技术运用到智能电网中,使得智能电网更加便捷且功能齐全、使用范围广泛,不仅能够有效地对各个电力供应时的节点精准的监控,并且能够自动将监控内容进行反馈实时记录。这样一来,提高了对智能电网的监控和通信等功能,使得智能电网能够做到既能不断应用信息功能实时地对电力进行快速反馈相互交换,又能对实时反馈的信息针对性地做出快速调整,找出节点出现的问题进行校正。因此,通信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智能电网的功能,更使得智能电网的智能化突出明显。

2.2大容量储能技术

电力储存质量的高低是供电企业在电力供应时能否提高供电时输出效率的重点,也是能否提高供电企业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关键环节。因此,智能电网中加入大容量的电力储能技术就可以使智能电网电力效率和电力储存得到大幅度提高,增强一定的工作效率。

2.3专家系统

专家系统目前是一项先进的技术,专家系统拥有对已知信息解决问题、分析结果,还具备对电网目前的状况进行预判,提示有几率出现的隐患,预防电网运行中出现安全问题。这样智能电网就可以对已知情况进行预测和解决,对未知隐患进行提前排查及早预防。专家系统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和设计真正地让智能电网更智能,使得各个功能集于一身,做到真正的智能且功能强大。

2.4固态表计

此项技术的研究目的主要是用于对电力维护和对评估电网设备的状况进行检查,与此同时,表计的方式去读数据更能直观的感受并防止窃电和减缓电网阻塞等问题,及时与用户沟通以此来提高安全系数。

2.5超导技术

如大家所了解的,长时间的超高压输电的耗损很大,但是通过超导体就能大大降低耗损,如今科技的进步,超导体已经不断地被发现利用,而我们的智能电网就可以使超导输电变得更加实用广泛且节约。如果能够充分发挥超导体方面的应用技术,那么提高电网的传输功率和供电的质量以及电力的生产效率将会有很大突破。

3结语

智能电网从诞生到应用,因其自身的优点使得电力技术和电力系统规划方面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智能电网作为国家电力发展的必然趋势,对其的应用还需进一步地进行研究。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智能电网的阶段,促进了我国加速实现“两个一百年”的伟大目标,同时智能电网的不断应用也使得电力能源的质量不断提升,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于电力的需求,促进社会进一步贡献出来自电力事业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赵国春.电力技术和电力系统规划中智能电网的应用浅析[J].中国新通信,2016(23):108.

[2]支淑香.试析智能电网在电力技术及电力系统规划中的应用[J].现代国企研究,2016(20):87.

篇11

中图分类号:TM7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268-02

一、引言

随着环境恶化以及民众要求改善环境的问题日益突出,各个国家的能源使用政策和环境监管的力度也变得越来越强。使用者对于供电质量的要求逐步提高,可再生能源等分散式发电资源数量不断增加,传统的电力网络已经难以满足这些发展要求[1]。因此,发展新一代的电网系统成了世界每个国家现阶段的迫切要求,美国率先在世界范围内提出了建设智能电网的国家发展策略,2003年美国电科院首先提出了《智能电网研究框架》,能源部(DOE)随即Grid2030计划;欧盟紧随其后在2006年的欧盟智能电网技术论坛上也提出了《欧洲智能电网技术框架》报告,在这份报告里面详细的说明了欧洲智能电网等的发展理念和思路问题。我国对智能电网的研究与讨论起步相对较晚,但在具体的智能电网技术研发与应用方面基本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2]。我国的华东电网公司首先于2007年在同行业内进行了智能电网可行性论证;在2009年华北公司基于智能电网的稳态、动态、暂态三位一体安全防御及全过程发电控制系统在北京顺利通过了行业相关专家的测试验收。21世纪前十年的发展情况已经说明,发展智能电网技术已经变得势在必行,本文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进行相关研究的。

二、智能电网的定义及其特点

(一)智能电网定义的探讨

智能电网的概念提出的时间较短,因此各国相关的部门和研究机构对于智能电网的概念只能停留在描述阶段,这个概念到底具含有哪些技术、具有什么功能,目前还没有一个国际上公认的定义,但是有的学者已经对智能电网的概念进行了探讨,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描述有:张广鑫[3]指出,智能电网就是把原有输配电基础设备与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高度集成而整合形成的一种新型电网,同原有的电网相比,新型电网具有提升能源使用效率、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整个电网供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减少输电网的电能损耗等多方面的优势;谢开和刘永奇[4]指出,所谓智能电网,就是电网的智能化,它是建立在集成的、高速双向通信网络的基础上,通过先进的传感和测量技术、先进的设备技术、先进的控制方法以及先进的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的应用,实现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标。

(二)智能电网的特点

智能电网是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综合,其智能性主要体现在实现了人机交互界面,同时还具备了自我调整功能,具体来说智能电网的首要优点就是自动化性,自动化性指的就是可以在任何时刻掌控这个电网的运行情况,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判断和清理网络上的故障隐患,能在较少人工操作的情况下快速地实现隔离故障、自我修复,避免因故障而形成的大面积断电;第二个优势是安全可靠而且经济效率高,智能电网在人为原因或者发生自然灾害而对电网产生破坏时,可以做出快速的辨别分析,因此可以在电网系统遭受到自然力破坏、人为破坏以及不法黑客入侵的时候,保证操作人员、电力相关设施以及整个电网的最大程度的安全;在保证网络运行安全的同时,智能电网还能通过高科技智能化的控制,提高整个电网的工作效率,可以在电网间进行电力的匹配,减少各个电网间供电缺口;第三个优势实现与客户的交互,实现不同电网的兼容。智能电网可以根据客户的要求,按照最高的电力质量和供电可靠性实现客户对电能的需求,系统将整个电网市场连接起来,实现发电和送点的同时管理,还可以不同发电形式和不同电网间的对接。

三、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智能电网比较

美国的智能电网发展的时间较早,而且对于全国的情况进行了非常详细的调查,因此对于客户信息的掌握比较全面,美国整个电力系统无论在电网规模和技术水平方面都比较成熟,美国智能电网的设计主要针对的是使用者的方便和服务的一体化;欧洲的智能电网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有些因素是普遍的,有些却是欧洲特有的[5]。欧洲整体对于改善环境非常重视,但是欧洲的传统能源非常缺乏,只有通过进口才能弥补,这就使得够欧洲必须大力发展智能电网,同时欧洲原有的电网比较陈旧,这些电网已经不能满足欧洲发展智能电网的需求,因此欧洲也在大规模的进行传统电网的改造以适应智能电网的发展要求;我国的智能电网不同于欧美,我国的整体配电网络不如欧洲国家成熟,而且我国可再生能源主要涉及的是大型项目,家用的可再生能源使用的比例较低,因此我国智能电网在发展终端用户方面受到制约,只能在智能电网建设的初期集中精力提升电能传送的水平和使用的效率,换言之就是早期以输电侧及联网控制为主,其后逐步在配电和终端用户加入离散控制及服务的能力。

四、我国发展智能电网的思考

我国智能电网的起步落后于欧美,而且在技术储备和整个网络成熟程度上还具有很大差距,但是我国由于国家从上至下的重视以及近些年电网建设和信息技术的进步,因此在建设适合自身的智能电网方面还是具有非常光明的前景,要想实现我国智能电网赶超欧美的目标,我国的电力建设部门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入手:

(一)发展电能储备技术。剩余电能储备一直是困扰我国电能使用效率的难题,在传统模式中增加电能储备环节,将使电网运行的安全性、经济性、灵活性得到大幅度的提高[6]。由于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增加,特别是我国大型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建设,更需要有强大的电能储备技术作为支撑,因此发展电能储备技术是我国建设智能电网的当务之急。

(二)加快陈旧电网的更新换代。我国很多地区,由于所处位置偏远等原因,电网老化严重而且运行效率较低。要想提升我国电网的送电效率,必须对这些老旧的电网进行改造升级,使之适应全国未来电网发展的趋势。

(三)开发和完善电网的管理软件系统。管理软件是整个电网实现智能化的关键,我国的电网管理软件还处在模仿和学习国外的水平,没有掌握关键的核心技术。因此我国在建设智能电网的时候,还要关注电网管理软件的开发,应该聘请国内高校的专家,根据我国电网的自身特点,量身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网管理软件,摆脱对于国外软件的依赖,同时还能节省大批资金。

五、结语

发展智能电网是国家一项长期的战略,目前智能电网还是一个较为崭新的食物,而且世界各国的智能电网还处于建设的初期阶段,因此需要面临诸多的问题。我国要实现整个社会的平稳发展,必须加快智能电网建设的力度,并且建设具有我国自身特色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电网网络。

参考文献:

[1]宋菁,唐静,肖峰.国内外智能电网的发展现状与分析[J].电工电气,2010,(3):1-4.

[2]冯俊青.智能电网的实现与发展趋势[J].信息与电脑,2010,(12):37-38.

[3]张广鑫.智能电网的发展状况及其功能特点[J].广播电视信息,2010,(5):92-94.

篇12

前言

配网直接连接用户,是电力企业保证供电服务质量的中心环节。95%以上电力客户停电及电能质量投诉均由配网问题造成。因此,配网实现智能化具有必要性和急迫性。通过实施配网智能调控一体化管理,可以有效减少停电、提高供电质量,为电力客户提供优质电力。

1、配网调控一体化

配网智能调控一体化的概念是针对现有配网存在的调度和控制功能相对分离的情况提出的,是智能配网的重要组成部分。配网智能调控一体化的内容包括:基于坚强灵活的配电网一次网架,遵循统一的国际标准,在可靠的配电自动化系统基础上,结合配电相关系统功能及管理规范,以配网调度、生产指挥为应用主体,建设配网调控一体化管理系统,实现配网调控支持、停电管理、运行分析、智能化应用、仿真培训等应用功能,为配网生产、设计、规划提供高效统一的支持。智能配网调控一体化是一种新型配网生产管理模式,通过建立集调度、监视和控制功能于一体的配网调度机构,可以实现对配电网日常运行监视、自愈、停电管理等各个环节的高效管控。智能配网调控一体化的智能技术支持系统从功能上可以分为三层,其功能架构如图1所示。

智能化功能模块是智能配网调控一体化的高级模块,也是调度和控制一体化的具体体现。其中,配电网自愈以智能监视和智能报警为基础,完成了智能化功能模块的主要功能,是调控一体化系统最重要的内容。

2、自愈功能

根据配电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配网运行状态可以分为四种:正常状态、警戒状态、故障状态和恢复状态。自愈功能以不同的方式体现在配电网运行状态的各个环节,全面监控配电网状态,保证对用户高质量、不间断供电,不同运行状态下实现自愈的过程不同,如图2 所示。

自愈作为智能配电网的主要特征和高级形式之一,就是要保证配电网可靠地运行在正常状态,一旦进入其他状态能迅速恢复到正常状态,同时尽量减少配电网的故障,即使发生了故障,故障影响范围也要尽可能小,不会扩大到影响输电网的程度,从而避免电力系统出现瓦解状态。自愈的具体内涵包括:有效减少停电,提高供电可靠性;防止或减轻外来攻击,提高电网安全性;优化电网运行,提高设备资产利用率;能够为电力消费者提供高可靠性和高质量的服务,同时消费者能够通过分布式电源和需求反馈装置的安装为电力市场提供商业产品,为配网提供新的收入;容纳各种低碳能源,减少排放和污染。配网自愈具有如下两个特征:

(1)以预防性控制为主要控制手段,通过对系统运行状态的全面实时监测和风险评估,调整配网运行方式,使损耗更小、安全可靠性更好,并及时发现、诊断和消除故障隐患。

(2)使系统具备持续运行的能力,在发生故障的情况下,系统能够智能化自治修复,快速从故障中恢复,同时考虑分布式电源接入对各种故障的影响。

3、自愈系统设计

自愈系统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配网调控系统,其模块框架包括优化运行模块,智能预警模块,智能故障定位及故障隔离模块,风险评估模块和分布式电源接入模块等,通过自愈控制系统融合各模块功能,实现各模块功能的衔接互补,可以达到配网高效自愈的目标。自愈系统模块结构如图3所示

3.1自愈控制系统

自愈系统控制的实施,不仅需要智能调度的控制决策,还需要具体的智能化变电站、微网和负荷管理等执行系统,同时需要智能化的调控设备进行操作执行。提出一种由双环控制逻辑、3层控制结构、6个控制环节构成的“2-3-6”电网自愈控制体系结构,以面向过程的预防控制为主要手段,以电网不失负荷为控制目标,强调工况适应,强调全局与局部的协调,为电网自愈控制系统的设计提供了一种新思路。配电网的自愈控制应体现在电网架构和信息架构的各个层次上,电网架构是自愈控制的基础,信息架构是自愈控制的重要保证,事实上,由于自愈控制系统对信息的实时性和可靠性的高要求,必须保证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运行可靠性。自愈控制系统按照功能结构可以划分为三层:支撑层、执行层和决策层。其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

实现智能配网的自愈,需要三个控制层次在信息化系统的支撑下,实现既独立分工又协调合作:支撑层满足自愈对电网构架的要求,提供电网自愈的基础电力设施和通信设施;执行层通过接受本地采集数据和决策层指令,对配网辅助设备进行操作在支撑层的基础上完成自愈操作;决策层利用执行层监视和控制采集的信息,通过决策支持系统,进行风险评估、优化运行、微网控制和故障定位。

3.2自愈实现

配网自愈的实现依赖于配网信息的准确测量和完备的通信体系,测量信息包括SCADA/RTU稳测量、WAMS/PMU动态测量和其他关键设备的状态测量。利用配网运行监视系统的各种信息,包括配电管理系统(GPM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通过采集数据并分析配网运行状态,自愈系统可以实现预防控制和异常处理两大功能。

预防控制功能是配网自愈实现的第一步,其预防性由风险评估、运行优化、智能预警等模块来体现。自愈概念下的运行优化主要针对电能质量方面,对电网性能参数指标电压、频率、有功、无功、谐波等进行控制优化,以达到改善电网运行状况、提高供电质量的目标,这也是配网自愈功能的重要要求之一。智能预警则是配网自愈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准确、及时地发现和定位威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隐患是配网自愈的重要前提,通过配网实时监测和智能预警,并实现快速提供消除电网运行隐患的调度辅助决策信息,可以使配网有效地防患于未然,并阻止配网异常情况的进一步恶化。

篇13

中图分类号: F47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二十一世纪以快节奏为社会发展的主旋律,经济日新月异,社会不断进步,信息和科技化水平也不断提高,随之而来的是全球环境和资源问题日益突出,电网的发展也在此背景下面临新的挑战。以现代通信、控制和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智能电网系统应运而生,它满足可持续发展要求,被公认为21世纪电力技术的重大创举和发展方向。而电力信息通信技术作为电力网络稳定安全运行的基础技术,也必须加快各种新技术的开发利用,才能为智能电网的运行提供安全可靠的保障。目前,许多国家的电力企业都在对智能电网实行各个方面的研究实验,它的概念正在不断地清晰和丰富。智能电网对电力信息通信有极高的要求,电力信息通信需为智能电网提供支持随时、随地、任何业务、任何设备的自由接入服务,保证拥有电力系统和设备“即插即用”、可靠、安全、经济的通信条件。

1. 电力信息通信及智能电网的概念

1.1 电力信息通信的概念

电力信息通信作为电力系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电力系统从发电、变电、送电、配电及用电整个过程中提供特殊通信服务的保障基础。电力的生产到使用之间还存在许多的步骤,要保证在这些步骤中做到统一调度、集中管理,从而达到电力传输的经济、安全,就离不开通信系统的配合,通信方法的可靠、通信系统的完善也是电网安全配电供电的重要条件。电力通信与配电网路拥有相同的服务对象以及相依托的物理结构,这使电力通信系统与电网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电力信息通信也是电力市场商业化、信息化、自动化、现代化控制的手段,在电力系统现代化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2 智能电网的概念

智能电网的研究对象是电力系统中的发电、送电、变电、用电等等一切与电相关的信息和环节,智能电网的研究是为了开发出新的电网管理、控制、信息技术,并对这些技术进行整合,从而使电力系统从发电到用电都达到自动化、智能化的要求,使电力生产、输送都更加安全经济。智能电网是目前电力企业最主要的追求,他们利用各种手段和方法促成先进技术和各类业务的结合,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安全性是智能电网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要求,电网中每一个因素都有可能影响到电网安全,而智能电网必须对其中的硬件因素和软件因素都能做出及时且迅速的反应,以确保电网系统的平衡。

2. 智能电网对电力信息通信的要求

我国在智能电网的建设上不断投入,智能电网的发展日益壮大,增加了大量的系统节点,电网调度任务也随之日益繁复,这要求电力系统对电网有全过程、全方位的监控和计算分析,动态更新、在线等一切信息的获取处理也对电力信息通信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智能电网配套的电力信息通信必须具备以下几种功能。

2.1 即时信息系统

即时信息系统的缩写为SIS,该系统的作用主要是对电网中运行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即时信息系统是建立在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上,以国家的电力数据网络为辅助工具的通信系统,即时通讯系统会将电力信息在社会上公开,对保障信息安全防护和隔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2 EMS 系统

EMS系统的功能实际上是一个对信息数据的集合分类,该系统从电网的监控系统和采集系统处获得实时数据,再对这些数据的紧急实用程度进行分类处理,把较为紧急的数据传递给即时信息系统。不同的信息量和信息类型还有不同的传输接口,而不同的传输接口又有不同的传输速度,这就保证了实时数据的及时有效的传输处理,避免冗余数据对紧急数据处理的干扰。

2.3 电能计量系统

智能电网对电能计量系统的要求比传统电网的要求要高很多,不仅必须拥有一般的常规测量功能,更需要电力计量系统能够进行分时段累计存储以及双向计量,这两项功能对智能电网的电费计算和电能控制上有着很大的意义。另外,智能电网的电能计量系统还需具备自动采集、预先处理、远距离传输存储、分析统计等功能,是未来的智能电网与新能源网并网的前提。

2.4 需求端管理

当前的智能电网是采用无线公网的通信系统与广大电能用户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这就注定了终端用户非常多,也就是电网节点过多,但业务量却相对较少。如果采用 GPRS 技术或 CDMA 技术以及3G通信技术,可以保证用电户的情况可以得到及时具体的掌握,是目前智能电网的发展趋势。

3. 电力信息通信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领域

如何加强智能电网中电力信息通信的发展,可以分为成三个层次:首先,发展信息通信系统的基础设施体系,如装备、网架;其次,发展技术体系,如采用国外通信行业成熟技术,开发一系列新技术;最后,发展应用体系,即在智能电网中各个领域使用电力信息通信,如输电领域、新能源领域、配电领域、变电领域、安全领域等。下面是各个领域中电力信息通信的应用。

3.1 新能源领域

自然界中的能源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两种。如风能、太阳能等可不断再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称为可再生能源,而如煤炭、石油等开采之后再短时间之内不可能再次生成的能源为不可再生能源。智能电网的发展目标就是取缔对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而广泛地以可再生能源代替不可再生能源。这就需要在接入和控制新能源方面进行大量研究,以便新能源顺利并网。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并网要求,制定电力信息通信的标准接口,使电力信息通信系统能够自动调节新能源接入后的电能电压、功率和质量。另外电力信息通信系统还应该对新能源的发电实现启动、停止、功率控制等方面的有效管理。

3.2 配电领域

配电网络是组成电力网络的重要部分,配电网网架具有可靠、灵活、高效的特点,而具有高安全性和高可靠性的电力信息通信网络与之配合,可以达到自动化故障发现和处理的效果,满足储能元件和电源的高渗透性接入要求,使电力供应质量大大提高。而融合了现代计算机信息通信测控技术的智能配电网技术,对未来配电系统的互动、兼容、自愈、集成、优化是十分有利的。

3.3 变电领域

智能电网的建设离不开智能变电站的建设,智能变电站是为智能电网提供控制对象和监控数据的设备,是智能电网的物理基础,它的建设贯穿建设智能电网的全过程。建设智能变电站需要运用先进的信息、传感、智能、控制等技术,用智能化的一层设备、网络化的二层设备、规范化的信息平台作为基础,达到变电站全景实时监测、运行自动控制、协同互动站外系统、智能调节的目的,使变电更加可靠、安全、自动化。

3.4 输电领域

智能电网的输电要求就是实现电力的大容量、远距离、低损耗输送,也要求输电网使用清洁能源,并实现电能跨地区的优化配置。要建设优秀的智能电网系统,我国的输电线路的输送能力和监控状态还有待挖掘。其中,要加强输电线路的监控,可以采取合适的通信方式,对基础信息、运行管理、灾害预警、线路运行状态等进行全方位的监控。使不同单位机构的监测信息能够融合统一,统筹处理。

4. 电力信息通信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

要保证电力信息通信在智能电网中得到有效的利用,就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智能电网的主要通信工具就是电力信息通信,因此,要发挥电力信息通信的作用,就必须与其互相配合,将电力信息通信纳入智能电网建设的整体规划当中,将电力信息通信建设成一个开放性的网络平台,与智能电网的设备间可到达信息互通。其次,可以在智能电网的末端使用电力信息通信技术,比如,在发电设备、送电设备甚至终端用电设备上运用电力通信,其可靠性和防御性是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有力保障。最后,加大对电力信息通信系统配套设施的资金投入,在协调电力通道建设和资源环保方面加大力度,使电力网络体系建设和电力网络综合配套设施建设同步加强,以实现将智能电网电力信息通信系统建成综合信息系统的目标。

结语

电力信息通信是智能电网的基础,它支撑着智能电网的快速、安全、正常的运行。电力信息通信网络的建设,是智能电网建设成败的关键。我国要建设统一的智能电网系统,就必须有先进的电力信息通信系统作为基础支持,以满足智能电网对电力通信系统高速、可靠、互动、环保等性能的要求。而如今的信息通信技术发展极快,这为电力网络智能化提供了充足的条件和环境,使智能电网成为未来电网系统的主打。同时,电力信息通信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还存在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和困难,如何将电力信息通信技术与智能电网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广大群众,为千家万户提供更方便快捷的电力和信息通信服务,是值得我们进一步开发研究的课题。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