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大型机械化农业

大型机械化农业范文

发布时间:2024-01-01 15:38:57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大型机械化农业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大型机械化农业

篇1

铁牛耕田、机械插秧、水稻机收……,如今,这种景象在__区__镇__村经常可以看见。

“去年我帮一部分农民种植水稻实现了全程机械化,水稻损失率、含杂率、破碎率比传统人工收割要低,而且省时、省力又省钱,今年以来,很多老百姓都争着要我帮忙种植水稻和油菜。”5月17日上午,该村农民向福全在自己的家中向前来他家进行农业机械化专题调研的区农机局屈如祥局长一行如此兴奋地说。

今年46岁的农民向福全是__市目前农业机械装备数量最多、功能最齐、耕种收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最早、有偿服务面积最大的农机示范大户。他对农机有着特殊的感情,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他就购买了全村第一台手扶拖拉机,并成为了一名依靠农机最早走上致富路的老机手。

据悉,该村以前水稻、油菜的种植一直沿袭着传统的人工劳作模式,不仅费时费工,而且收益不高,人又特别累。很多农民耐不住“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辛,宁愿抛荒农田外出务工,致使大量老弱病残和妇幼儿童留守家中。向福全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如何改善农民的生产条件,实现全程机械化,成了他经常思考和讨论的问题。20__年初,向福全和老伴商量后,决定借助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带动作用,投入20万元巨资全力打造集耕种收于一体的全程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不到一年的时间,先后购置了15台(套)农业机械,配齐了耕种收全套作业机械,向福全因此也成为了__市第一个全程农业机械化示范大户。他现在拥有福田雷沃大型拖拉机2台、盘式农用拖拉机2台、龙舟中型收割机1台、步进式插秧机1台、机动担架式喷雾器1台、小型加工机械1套、维修机械1套等。

农业实现全程机械化,不仅使种田农民减少了人工成本、增加了种田收入,同时,也让农机示范大户向福全收获了成功的喜悦,尝到了农机化的甜头,赢得了更多农民群众的信赖与支持。今年以来,全村近600亩农田120个农户主动将代耕、代种、代收作业纳入了全程农业机械化服务范围之中。截止四月底,向福全已完成固定耕种面积600亩、临时油菜收割面积100亩,纯收入4.5万元。按照耕种收全套收费300元/亩计算,今年向福全年纯收入至少可达到10万元。

篇2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08-54-1

当前,农业机械化发展面临着许多新的机遇和有利条件,正处于一个非常好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可以说,农机化发展新的春天已经到来。作为农机化工作者,必须正确分析和科学判断形势,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牢牢掌握农机化发展的主动权,总结九台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经验,找出制约九台市农业机械化发展因素,研究分析相应的解决对策,明确今后全市农机化发展的主攻方向,不断开创农机化工作的新局面。现将调研情况归纳如下:

1 九台发展农业机械化的自然条件

九台市位于长白山与松辽平原过渡地带,地理位置较好。地处东经125°25′~126°30′,北纬43°51′~44°32′之间,地形地势呈西南东北狭长状,东南高,西北低。境内河网密布,低山耸生。境内平原、台地和丘陵分别占全市总面积的44%、34%和22%。温带大陆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日照2900小时,无霜期140~155天。年平均气温4.7℃、平均气温年较差39.5℃,平均气温日较差12.3℃,年≥10℃活动积温2,880℃,年平均降水量577毫米,水资源充裕,拥有耕地面积10.5万ha,土质松软,适合机械作业。总之,优越的自然条件为农业机械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2 制约九台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因素分析

2.1 地块零碎,不适于大型机械的规模化作业 农村土地的经营是以农户为单位的,土地也被划分成几个等级,按人口分到各户,每个自然地块都分成了若干小块,分属于不同的农户,致使地块小而零碎。每户一般拥有土地3~6块,给机械作业,特别是大型机械作业,带来不便,严重影响了机械的作业效率,成了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瓶颈。

2.2 地势高低起伏不平,给大型机械实施机械化作业形成掣肘 由于九台市独特的地形地势地貌,东部南部低山耸生、丘陵、山地密布,故而不适于大型机械实施作业,机械化耕种收水平还很低下,制约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2.3 购机成本高,效益低,挫伤了农民的购机积极性 机械成本,特别是专用机械和大型机械购机成本高,配件价格,油料价格,雇工价格不断攀升,致使机械维修成本,运营成本不断增加,而作业价格却一直停留在2005年以前的水平,随着机械保有量的增加,部分机械出现了“吃不饱”的现象,购机成本的收回时间拖长,预计要3~5年,此种现象不改变,农民的购机积极性势必受到严重打击。

2.4部分农民思想落后,依赖传统的种植模式 尽管现在有了先进的机械,但仍有部分农民,特别是老年农民为了节省费用,固守着传统的种植模式,不懂科学种植,再加上时令不等人,天气不作美,损失时有发生,得不偿失。

2.5玉米水稻机械化播种收获仍然是制约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的瓶颈 玉米、水稻,是九台市两大粮食作物。近几年,九台市农机化水平得到了快速提升,但发展不够平衡。玉米生产整地、播种等主要作业环节机械化程度均达到 90%以上,基本实现了机械化,而玉米、水稻收获机械化水平却存在很大差距,仍然是制约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的瓶颈。

3 破解对策

3.1 因地制宜,推进土地流转进程 单户经营,地块分散已经成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瓶颈。由于大量的农民涌入城市,农村部分土地闲置,其中一部分已经流转出去,这是一个土地集中经营的契机。随着城市建设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提速,政府应该立足现状,放眼未来,加大宣传力度,尊重农民意愿,加大农民工安置力度,鼓励农民自己创业,逐步建立起统一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推动土地经营的规模化,促使大批劳动力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从事二、三产业,创造更大的价值。从而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推动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3.2推动农机经营方式转变 随着土地转包给农机大户,土地相对集中,农机服务组织也随着产生。农机租赁公司、农机服务队农机协会、安全村和修理网点等都将形成新格局,从而使农机服务组织更加市场化,多元化、科学化。

篇3

1.作用。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有助于推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业机械化可以更好的提高生产效率,以精准耕种、精准浇灌、精准收割来缩短生产作业时间,提高农业作业的效率。其次,专业化的农业收割机械设备有助于提高收割速度,降低收割环节中对农作物的损伤,更好的保障食品的安全。再次,以专业化的农业排水、灌溉、施肥等机械设备,能够快速应对自然灾害,确保农业收获,与此同时,还能够保障土壤肥力。

2.存在问题

(1)发展结构不合理。从我国的实际情况而言,存在着农业机械化结构不均衡的情况。首先,从设备大小而言,大型机械化设备较少,而小型机械化设备偏多;其次,存在着农业机械化配套率较低的状况,农业动力机械较多,农业配套机械较少;再次,设备使用角度而言,用于经济作物生产相关的机械化设备较少,而用于粮食作物生产相关的机械化设备较多;最后,从使用行业,角度而言,大量的机械设备都是针对种植业而产生的,只有少量机器设备是关于养殖业、畜牧业和加工业的。另一方面,我国农业机械化工业的水平还相对落后,农业自主创新力度不够、新技术新设备较少、农业装备设置不够合理技术含量较低等等这些方面,都严重抑制了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2)生产机械化规模较小。我国作为农业大国,但是占的主要是土地广阔和劳动力低廉的优势,整体的农业发展水平还较低,农业生产规模较小,生产机械化规模更低。从我国农民的角度而言,很多农民思维落后、经济拮据,会出现不愿购买或购买不起机械化设备的情况。在小型机械设备购买力都不足的情况下,大型机械设备的购买情况几乎不会出现,严重抑制了我国农业生产机械化规模的发展状况。与此同时,生产所需的各项物料、能源消耗等都处在价格上涨的情况之下,农业生产成本逐渐提高,农民几乎没有余钱进行农业机械化扩容,也是影响到我国农业生产机械化规模扩张的一个重要因素。

(3)服务体系不甚健全。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呈现跨区域的特点,农业市场进一步扩大化,相关农业服务的范围逐渐向后延伸,重点由原先的种植业逐步转向产后加工业。总体而言,我国的农业机械化服务水平有所提高,但是,由于服务体系不是完善,农业机械化服务水平提升较为缓慢。这样缓慢的发展速度很难跟得上农业机械化生产的需求。与此同时,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甚相同,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发展情况也存在着相当程度的不均衡性,这也影响了农业机械化服务水平的整体提高。

二、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措施

1.提高农民对于农业机械设备的购买力。农业机械设备是提高农业水平的重要设施。提高农民对于农业机械设备的购买力,应当立足于我国农村实际的经济发展水平,衡量农民经济收入与农业机械设备价格之间的关系。首先,可以由政府牵头推行农业机械设备的合资购买、共同使用,有助于降低单个农民对于机械设备的承受压力,提高购买力。其次,可以完善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机制,相应提高政府补贴,侧面降低农业机械的购买价格。

另一方面,提高农民对于农业机械设备的购买力,还应当需要提升农民对于机械设备的认知程度。通过组织宣讲活动、体验活动等,让农民能够更好的了解农业机械设备,发现这些设备能为自己的日常农业生产活动带来的助力,充分了解购买相应农业机械设备后所需要的日常养护、后期维护内容。以此提高农民对于农业机械设备的认同感,进而提高农民对于农业机械设备的购买力。

2.推动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首先,应当充分发挥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作用,逐步建立起以市场为主导、农业机械化服务为主要手段的新型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的建立,有助于提升农业机械化服务水平,将农业机械转变成为农业相关生产、?营人员共同用的农机具。其次,应当结合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以计算机科技为载体,建立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利用多媒体手段,提高农业机械化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最后,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还应当参照我国农业机械化服务的产业化和市场化发展,提供有针对性的农业机械服务工作。

篇4

众所周知,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的农业国家,即使有着数千年的经验,然而我国农业的发展却面临着一个无法忽视的严峻考验:我国的现代化农业发展受到自然环境和物质资源的严重制约,因此必须探讨如何更好的应用机械化。

1目前我国农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我国人口众多,平原较少,东部地区相较于西部地区耕地较多,然而总体地势多丘陵和山地,并不利于耕种农作物和谷物的生长;并且我国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对耕地的过度开垦更是导致了严重的水土资源的流失,中国身为世界上四十多个严重缺水国家之一,我国的水资源总体占量不足,而且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严重不均匀,耕地较多的东部地区缺水严重,而西部地区多山脉不利于耕种。尽管有南水北调的水利工程为东部地区减缓了一定程度上的水资源短缺问题,然而绝大部分北调的水资源都是运用于城市生活用水行列中,真正能够用于耕地使用中的水资源还是占了很少一部分。并且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耕地被占用为建筑用地,耕地面积持续减少。2)我国在耕种农具方面的基础设施和装备过于落后。我国虽然农业历史悠久,然而农具的发展过程却十分缓慢,现有的老式耕种农具生产率不高,并且在面对恶劣天灾环境时对农作物的保护十分有限,农业基础设施更是非常薄弱。农业的生产结构不够科学,生产环节的风险大部分要农民承担,往往由于时令环境的因素农民损失惨重。3)从事农业的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整个生产环节的大部分操作都是由农民自己完成,然而现阶段我国整体国民素质的文化程度仍有待提高,农民对大型机械化的农具的接受程度不高,并且我国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力资源也是严重不足,因为现阶段从事农业生产所投入的人力物力与产出相比效益低下,所以农村中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在成年之后会更倾向于选择外出打工或者经商来谋生,因此,务农一业在年轻人中所从事者比起往常更是少之又少。除此之外国家对于农业的就业政策鼓励性的还是过少,农业相关的在校生毕业之后有较多一部分学生往往是选择和自己在校期间专业不对口的行业从事工作,难能从一线基层来着手。从农业的整体大环境来看,从业者的文化水平不够高,青壮年劳动力比例又远远比过去少,对农业的长久发展有着很不好的基础。4)现阶段我国耕地资源在城市化的进程中越来越少。一方面导致可以开垦耕种的土地资源日益稀少;另一方面来说,土地的价格因素也在持续增加,这大大增加了农民农业的成本,并且对于农村务农人员的整体人口和劳动力的结构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例如,过去相同的土地成本可以承包相应更多的土地,农民可以用差不多相同的成本收获更多的农业成果,而现在土地价格因素的持续升高,让农民不得不选择另谋职业或者承包少量的土地来开垦耕种。过高的成本会导致农业效益的持续下降,粮食的产出也会有所减少,种种恶果导致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将农作视作副业,更大的精力投入到别的行业产出并且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另谋职业只在一年的小部分时间会从事农业相关的产业,这样的趋势在近几年而言已经越来越明显。

2农业机械化的实际意义

1)我国自然灾害频发,除了对建筑物和人畜会造成严重伤害之外,对作物的损害效果更是有长远的危害和经济损失。在面对恶劣气候和自然灾害的时候,传统农具对作物的保护效果往往收效甚微,甚至在特殊时候还会带来负面的影响,而现代的机械化农具和相关的农业生产设备却能在关键时刻对于作物进行有效的保护,并且抵挡自然灾害的效果十分明显。例如,在过去面对洪涝灾害时候,我国的农业技术不到位,很难真正做到排涝技术一步到位,大部分作物都只能因为排涝不及时而涝死在田地里,出了要耗费人力物力来进行排涝工作之外,当地政府和社会还要承担相应的经济损失,代价较为惨重。而使用现代机械化控制农业水利系统,能在涝灾发生的时候及时除涝,使农业系统以最小的伤亡代价,挽救最大程度的经济损失。因此,农业现代化对在自然灾害中的经济损失的挽救好处极大。除此之外,我国水资源分布地区和空间十分不均衡,如何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就成了必须要解决的重要难题。农业机械化在面对水资源缺乏问题中的农田水利方面的农业灌溉技术十分的成熟,以及水利运输方面都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2)过去我国的农业技术十分之不成熟,农业生产设备落后,生产技术总体水平较低,因此土地的生产率和利用率一直不是很高。然而农业机械化在生产方面对于上述问题有了很大的解决和提高。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农业机械化对于农业现代化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决定性作用,并且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若要使农业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就必须大力发展农业现代化。由于现代化进程中的土地兼并和人口持续增长的种种因素,社会对农业粮食的需求正在持续增长,然而可以利用的土地资源却在持续减少,因此能提高土地利用率的现代化的农业机械就显得十分重要。例如我国过去农业秋收的主力靠的是人力,由人在田地里人力进行收割,这种方法不仅费时费力耗费大量的资源,而且在秋收的过程中对作物的收割率往往比预期的要低很多,有一部分作物因为人为或者其他原因无法收获,因此过去的方式对成熟作物的使用率极低;而现在换成大型机械来对作物进行收割,所需要的时间是过去的几分之一不说,收割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都远远比过去少之又少。用一台机器在田地里工作几个小时,其所工作的效益比得上几十个熟练地工人在田地里一天的效率,不仅如此,大型机械对于土地中作物的收割程度要大大高于人工收割,真正做到不白白浪费所使用的土地;除此之外,一台大型机械的租用价格要远远小于雇佣劳动力去田间劳作的费用。因此,实现农业机械化对生产成本的降低和土地利用率的提高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而且很多时候,现代化的农业机械不仅在物理方面对农业生产作用显著,在生物化学防治方面效果也是十分明显,对于土地的灌溉施肥,减少土壤的流失问题,以及提高土地的水肥利用率和促进生态环境的建设方面都具有十分积极而明显的作用。3)随着农业机械化的进程的发展,对于从事农业的相关人员综合素质也必须有所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养要相应的跟得上机械化的进步。现就我国国情而言,大部分农民科技观念十分淡薄,拥有相关科学知识的知识分子又不在生产的第一线,为了实现更高程度的农业机械化,我国必须要加强农民综合素质的提高,否则会对我国农业进步造成不可估量的阻碍。因此,政府要大力培养相关一线人员,提高基层农民的科学知识,加强新技术、新农具使用的推广,政府可以设置相应的部门机构和开设专门的补习班,定期向当地农民讲解有关知识,或者印刷相应的宣传图册,定时发放给有需要的村民,除此之外,政府可以引进大型机械的试点实验地区,先在小范围地区推广,得出较好成果之后再慢慢推广到大范围地区,让周围农业进程逐步走上机械化的道路,为未来的现代化建设做好更坚实的基础。因此农业机械化的推广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民的相应农业科技素养,带动我国相关农业科技进步发展。4)即使我国正慢慢踏入农业机械化的进程,我国的农业科技发明仍然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现存的科技发明远远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相关的从业人员太少,每年能真正应用于农业生产中的科技发明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农业方面需要依靠国家政策出台来全面保障农业科技的发展进步,来缓慢提升农业机械化的投资力度,以及农民的收入,以此来慢慢保证农业的稳步发展。并且结合农业与市场的经济规律,全面调整结构和导向,一步一步实现农业机械工业化的创新体系,最终运用好在政府政策鼓励下研发的新型科技发明,稳步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大发展战略。

3结语

现阶段我国的农业进程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而解决这些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一定的创新科学技术运用好机械化并在农业中对问题进行不断的改善和优化产业。在产业创新的过程中仍要注意对农业问题的实际考虑和问题的解决方案的分析对比,找出最优解。还要注重农业机械化问题中的许多不同方面的理念问题以及实际操作过程中的疑问,努力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的实际化和便捷化,从而使农业机械化更好的发展于农业。

作者:王 勇 单位:沈阳市农业机械化技术学校

篇5

农机装备水平快速增长,大中型拖拉机和配套机具数量显著增加,水稻插秧机、水稻收获机和玉米收获机在永吉县农机化发展中暂露头脚。

1.2农机生产组织化程度提高,经营规模不断扩大

农机大户和专业合作组织通过承包服务订单行业的形式开展农机化生产,实现一定程度的规模经营,在一定范围内实现了耕、种、收全程农机化作业。

2.永吉县农机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农业机械装备结构不合理

尽管永吉县农机总量、装备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但从永吉县农业对大型农业机械的依赖程度看,目前农机装备数量仍不能满足全县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大部分土地未按标准化进行生产,每年机械深松整地的作业水平还远没有达到预期要求,土地板结现象严重。

2.2田间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

水稻全程机械化近几年得到发展,但与实现全程机械化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玉米收获机械由于技术不成熟,地区的适宜性差,机械的作业质量与可靠性低,虽然农民的需求大,但玉米收获机械仍处于试验示范阶段,不能大范围推广。

2.3农机技术推广能力有待提高

由于农技推广部门资金投入不足,工作经费紧张,制约了农机技术推广能力的提高,而且农机技术推广部门设施简陋,既缺乏必要的推广手段,又没有试验示范基地,致使很多具有高科技含量的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普及推广速度慢。同时农机技术推广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农机化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永吉县现代化农业发展。

2.4土地分散经营,大型机具难以发挥作用

由于联产承包土地分散,再加上组织化程度不高,“统”的功能不强,不能统一作物品种、统一施肥标准和统一实施系列农业技术措施,使先进的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无用武之地,造成了大型农业机械空运作、成本高、闲置时间长,影响其作用的发挥。示范基地少,农民对农机化作业的优越性认识不够,这些都制约了大型农机具的应用。

3.加快永吉县农机化发展的举措

3.1发展大型农机的同时,要针对坡地、小块地大型机械用不上的实际情况,发展中小型农机装备,提高农业生产标准化。农业机械可以在整地、播种、田间管理和收获等环节进行标准化作业,提高田间作业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单位资源产出能力,并能达到抢农时、增积温、抗旱保墒的目标。加强对农机产品市场和农机售后服务的监管。

3.2加大对农业机械的补贴力度

在国家对农业机械补贴基础上,要增加地方补贴的力度,由于永吉县农民的购买力比较低,要加速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就必须让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

3.3适时出台对农业机械化作业专项燃油补贴政策

按照《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规定应对农机作业者给予专项的燃油补贴,但至今未见落实。在我国实行燃油费改税以后,增加了农机作业者的作业成本,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机作业者的积极性。虽然有些专家认为,在农业补贴中已增加了对农户的燃油补贴,通过市场调节,提高作业价格,可以弥补农机作业者的作业成本,但在实际生产中是达不到的。

3.4发展农机作业合作社

要进一步加快农机合作社的组建步伐,对农机合作社给予资金和政策上的扶持,使农机作业合作组织在现代农业进程中实现农业经营方式转变,在促进农业生产标准化,促进劳动力转移上发挥更大作用。同时要不断创新农机合作组织建设形势,增强服务功能,扩大服务范围,完善服务机制,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要严格执行作业标准,按项目要求完成机械化作业服务任务,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

3.5加速农机示范区建设

篇6

导读:蔬菜产业是云南农业中重要的支柱性产业之一,是云南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之一。因云南地形地貌多样,云南蔬菜种类丰富,生产节令也因时因地变化多端,在云南蔬菜快速发展的近10年,研究“云菜”后续增长力的关键因素,将对蔬菜产业的发展有着积极作用,本文以蔬菜生产中的机械化程度来探讨云南蔬菜产业发展的后动力。

1 云南农业机械发展情况

经过多年发展,2013年云南省农业机械总动力3 070.33万kW,有农机具520万台(套),农机作业面积547.8万hm2,耕种收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45%。

2 蔬菜生产机械化发展现状

2.1 种子种苗生产机械

云南省蔬菜工厂化集中育苗起步较晚,叶菜类蔬菜多采用水培式穴盘漂浮育苗,茄果类蔬菜多采用床架式穴盘育苗。在种子种苗生产过程中的农业机械主要是混拌基质的搅拌机、穴盘打孔机以及种苗运输过程中的运输设备,全省用于蔬菜种苗生产线设备不足10条,工厂化集中育苗机械利用率不足5%。

2.2 蔬菜耕整地机械

云南仅有6%的土地集中在坝区,土地零散,制约了机械化发

展。随着土地政策的变化,大型机械平整土地的能力增加,促进了产业的发展。从图1中也可以看出,10年间大中型拖拉机与小型拖拉机的台数比值从2004年的1∶12.8提高到2013年的1∶1.3,大中型拖拉机配套农具与小型拖拉机配套农具的台数比值从2004年的

1∶18.5提高到2013年的1∶7,耕整地机械仍以小型农业机械为主。

2.3 蔬菜直播移栽定植机械

蔬菜直播机械在云南尚属空白,蔬菜育苗移栽机械也仅仅处于引进示范阶段。

2.4 蔬菜灌溉与植保机械

2013年全省排灌动力机械37.4万台,总动力214.3万kW,云南蔬菜生产主要集中在坝区和具有灌溉条件的区域,因此,灌溉动力在保障大部分粮菜轮作区的蔬菜生产上起到了关键作用。

有机动喷雾(粉)机12.1万台,总动力22.1万kW。蔬菜家庭式生产单元主要以背负式喷雾机为主,推车式喷雾机在蔬菜集中化生产基地普及率随着劳动力紧缺,开始呈现上升趋势。

频振式太阳能杀虫灯是近几年来云南蔬菜植保中推进最快的绿色防控措施之一,随着蔬菜标准化生产的推进,其在全省主要蔬菜产区的覆盖率达10%。

2.5 收获与采后处理机械

蔬菜收获机械在云南尚属空白,蔬菜采后处理机械主要以保鲜储藏设备为主,2013年全省拥有

1 636台(套),总动力2.86万kW。蔬菜保鲜设备的推广,对促进以生产外销蔬菜的省份在延长运输距离、降低蔬菜损耗、提高蔬菜销售质量方面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蔬菜保鲜设备的有无和容量大小已经成为我省大部分外销蔬菜生产基地发展的衡量硬件之一。

3 制约云南蔬菜机械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①对蔬菜机械的认识不足 云南蔬菜生产土地集中度较低,蔬菜生产多以家庭型小户生产为主,蔬菜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不到30%,家庭生产单元在机械化上的投入能力有限,多以解决劳动力不足的耕作机械为主。

②蔬菜耕作机械补贴不到位 蔬菜农业机械购置补贴范围相对狭窄、专向性较弱,蔬菜生产的育苗机械及相应设备、植保机械、保鲜设备较缺乏。

③农机专业化合作组织较少 2013年农机专业化合作组织仅有244家,且以服务粮食生产的土地整理、收获、运输机械为主,而蔬菜生产需求的农机服务缺少专业化的技术力量、农机装备,农机专业合作社对蔬菜生产机械重点以整地机械为主。

4 发展蔬菜生产机械化的对策与建议

①推进蔬菜标准化种植 云南地形复杂,平坝地稀缺,除了土地平整需要大型机械外,平整后的土地多以台地机械为主,因此,在千家万户的分散型生产下,小型机械的使用频率和实用性更具优势。加快蔬菜标准化种植进程,有利于蔬菜经营组织在蔬菜生产环节的农业机械投入。

②扩大蔬菜生产机械补贴范围 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推广蔬菜产业中的专业性机械。重点推广集中育苗机械、设施设备、植保机械、节水灌溉、冷藏保鲜等环节性的蔬菜机械。

③培育专业化合作组织 对从事蔬菜生产机械化服务的专业化组织装备给予倾斜、生产技术上给予指导,重点推进主产菜区的菜地耕整、植保、冷藏保鲜专业化合作组织的培育,逐步推进其他环节的培育。

参考文献

[1] 阮建雯,可斌,张汝坤,等.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要求[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4(35):36-39.

[2] 陈越.云南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分析[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3(34):3-5.

篇7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1-0168-1

1 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近年来,由于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惠农政策以来,极大的调动了广大农民购买和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使全市农业机械得到快速发展。目前,全市农业机械化总动力达到74.09万千瓦,比2006年增加32.19万千瓦,增长76.8%;拖拉机保有量由2006年18650台增加到37529台,翻了一番。现有水稻插秧机599台,水稻收割机423台,玉米收获机76台,均打破2006年以来零的记录,全市农机化综合作业水平达到百分之六十五,农业机械化已成为我市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机械在增强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促进粮食生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 创新机制,探索农机化发展新路。

多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发展农机化作为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的重要工作来抓,使我市农机化事业得到了稳步发展。

2.1 初步建立起以机械深松为主体的土壤耕作制

我们把深松整地作业技术为解决我市耕地“冷、硬、瘦”抗旱防涝能力弱,粮食产量不高的重要措施,加大了深松整地技术推广力度。制定了《舒兰市2010年大型机械深松整地工作实施方案》,制定了土壤耕作模式,并以市政府办公室文件形式下发至各乡镇街人民政府,对购置大型深松机具给予一定补贴,全市共购置大型深松机100余台。及时召开全市深松整地现场会,我们利用开现场会契机,全力推进我市秋整地工作,市政府把深松整地作为考核各乡镇街农业工作的重要指标。同时,我们还通过各种宣传媒体、田间博览等形式宣传示范深松整地效果。2010年全市完成深松整地2.5万余亩。

2.2 摸索出了多种农机服务产业化发展模式

几年来,我们根据农村发展不同情况,摸索出各种农机服务模式。大体上分为四种模式:股份合作社模式,农机大户带土地户的农机协会模式,多户参加的农机协会模式,单项服务模式。特别是以白旗镇保安村峰皓农机专业合作、白旗村丰田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双树村惠丰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农业专业合作社模式,土地由农机股份合作社统一耕种,按土地面积分摊机耕费和分配粮食产品或粮食销售所得现金。经过几年的实际运作,这些服务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实现了生产要素的合理搭配,充分发挥了大型机具的作用,适应了现代农业的需要。(2)合理开发利用农村人力资源,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了农民增收的进程。(3)为新时期农村基层组织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提供了保障,还能够有效地解决贫困户脱贫致富的难题。

2.3 水稻机械化水平有了较快发展

我市水资源比较丰富,水稻生产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目前,全市水稻面积达到5.2万公顷。几年来,农机部门积极引进推广水田机械化技术,使我市水田机械化水平有了较快发展,水田机械插秧由2006年零到2010年达到30%,水稻机械收获由2006年零到2010年达到35%。

3 抓好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步伐。

3.1 动员社会力量加大农机化的投入

尽管我市拖拉机保有量较多,但大型机具相对较少,全市大中型以上的拖拉机只有2000余台,离实际需要还有一定差距,而且全市还有部分村没有大中型拖拉机。几年来,国家增加了对农业的投入,对农户购置机具给予一定的补贴。吉林省也增加了农机合作社建设资金的投入,但国家和省对农机化的投入只是引导性的,如我市有50余个农机专业合作社,享受国家补贴的农机专业合作社,按补贴标准、只有十余户享受补贴,远远满足不了农户的要求。农户对购置大型拖拉机的热情很高,但资金短缺是制约我市农机化发展的因素。为此,我们一方面要积极争取国家、省农机购机补贴及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等各项农机化发展资金,同时,市里也要设立农机发展基金,重点解决农机化发展中的难点和关键性问题。此外,要积极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包括农村大户、工商企业、社会各界人士等等,以入股、独资等多种形式,组建农机服务实体,增加农机化的投入。

3.2 要不断创新和完善农机服务组织

对已建立的各类农机服务组织要选好人,要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增强农机服务组织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的能力,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建立农户与农机服务组织利益和分配机制,实现共赢。此外,农机服务组织要多形式、多元化,坚持放手发展,鼓励基层和广大农民大胆试,大胆闯,大胆探索和创新各类农机服务组织。只要能够充分发挥农机具作用,提高作业水平,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促进农民增收,就应鼓励支持。

篇8

一、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农业节本增效、农民增产增收中心目标,以提高农业技术装备水平、改善装备结构和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主线,以推进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关键环节机械化为重点,充分尊重农民购买农机自,规范操作程序,最大限度发挥财政补贴政策的拉动效应,进一步调动和保护农民积极性,发展农业机械化,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主要目标:一是提高优势农产品集中产区农机装备水平,改善装备结构,进一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二是加大先进适用农机化技术及机具的推广应用力度,提高主要农作物关键环节的机械化水平。三是增强农民购买机械能力,扩大农户直接受益范围,促进农民增收。

三、基本原则:一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统分结合、务求实效;二是突出重点与兼顾特色相结合;三是向优势农产品集中产区倾斜、向重点作物关键环节倾斜;四是充分尊重农民购机的自主选择权;五是操作程序科学、简便、高效。

四、实施范围及规模:根据省农业厅、财政厅文件关于实施县基本条件,确定我市省级购置补贴县为*、*和*三县,每县资金规模50万元。该三县均有独立的农机办事机构和健全的服务网络,属财政全额拨款,有必要的组织管理和示范推广经费,农机大户和种粮大户发展较快,农民对大中型农业机械和农机新技术需要迫切,有相当强的购买力,是我市粮食生产、棉花生产大县,农业机械发展基础较好,耕地相对集中、连片,适宜机械化作业。

五、补贴机具

补贴机具种类:拖拉机:以80马力以上大拖为主。

秸杆还田机:与大拖相配套的大型机械。

玉米联合收获机:自走和背负式。

旋耕机:与大拖配套的大型机械。

免耕播种机:与大拖配套。

节水精播机:与小拖配套。

补贴机具对象及标准:按照省财政厅、农业厅文件要求,按程序进行公开公示,确定补贴优先条件,补贴标准不超过机具价格的30%,单台最高补贴不超5万元。节水精播机每台补贴2000元。每个县补贴3-5种机具。

六、工作要求

密切配合,加强领导。市、县财政、农业(农机)

篇9

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体现了农业生产力的高低,农机经营模式反映了农机使用过程中农户之间形成的生产关系。因此,农机经营模式不仅体现农机技术的使用,更重要的是,农机经营体现了一种依存于社会政治、经济与法律等制度下的技术类型、组织形式及运作方式的制度安排。基于此,本文选取美国、法国和日本3个发达国家,分析其农机经营模式的发展规律及制度安排方式,为中国农机经营模式的优化与创新提供借鉴。

1美国、法国和日本的农机经营模式

1.1美国

1.1.1美国的农业机械化发展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国家,到20世纪40年代初期,美国基本上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农业机械化。从其历史发展看,美国的农业机械化大致可以分为4个时期:从独立战争到南北战争时期,为改良农具时期;从南北战争结束到1910年,为以马拉农具为主体的半机械化时期;1911—1940年,为以内燃拖拉机为主体的机械化时期;1941年至今,为内燃机机械化到自动化发展时期,也是高级机械化时代。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60年代中期,美国的各类农业机械普及很快。1945—1965年,拖拉机数量增长了200%,谷物类的联合收割机增长了180%,其他类机械增长幅度也较大。到了1970年后,农业机械的数量增长有所放缓,逐步趋于平稳,部分机械有所减少,但是机械的性能与效率有了大幅提升。进入21世纪后,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辅助下,美国农业机械化向自动化、遥感化、计算化方向发展,农业机械化转向了农业精准化轨道,美国的农业完全实现了高度的机械化、规模化、自动化与专业化。到2013年,美国每英亩(1英亩≈0.405hm2)土地装备农业机械的成本为200美元,单台自动化的拖拉机能够担负210英亩耕地、93英亩播种、71英亩收获任务[1]。高度机械化带来的农业生产高效率,有效促进了美国农业的发展。

1.1.2美国农机经营的具体模式

美国农机经营模式伴随着市场机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在机械化的初期,美国的农场基本上是租赁大型农业机械,农场主只购买小型机械;到了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绝大多数农场的农机配置基本齐全,农机投资占到了农业总投资的1/2左右,但也导致了过度投资、农机利用率有限等问题;70年代开始,农场主购买农机的数量日趋减少,目前美国家庭农场农机拥有比例达到了70%左右;从80年代起,农场主为了提高联合收割机等大型机械的利用率,开始出租机械,并出现了谷物联合收割机专业组织。农机的出租人与农场主签订合同,根据合同为农场提供专业服务,这样既减少了农场主的农业投入,还提高了农机利用率。目前,美国的农机经营模式从总体上看有3种形式。(1)自购自用(营)模式。这种形式在当前小型农机中还是占主流地位,美国农场主小型农机的拥有率是比较高的。农场主投资购买农机是为了自身生产的需要,应用农机完成各个环节的作业。一般而言,除了满足自身生产作业的需求外,农场主还可以将农机出租给其他农场主使用,以获得一定收益,尽快收回农机购买成本。但这种租赁回收的资金相对比较少,2013年全美小型农机租赁总收入仅为25.33亿美元,占农业生产收入的比例不到1%[2]。(2)公司租赁模式。农机租赁公司购买农机并不是为了自身生产的需要,而是用于专业化的租赁服务。这种模式中的机械大多数为大型农机,不提供小型农机租赁服务。因为需要考虑到运输成本问题,这种模式通常是区域性的。租赁公司只负责提供农机出租、农机维修保养等服务,不提供驾驶操作者。当前,公司租赁模式在北美越来越普遍,且越来越专业化,各类大型、新型农机均能够被及时引进,从而为农场提供多样化的服务。据美国农业部统计,2013年约有5.9%的农场向租赁公司租用农机,租赁费用达到14.35亿美元,占农业总支出的0.67%,平均每个农场的租赁费用为1.2万美元[3]。其中合作制农场、股份制农场租赁费用明显高于家庭及私人农场,可见,大型农机租赁与农场经营规模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租赁农机支出费用在农业成本中的份额随着农场规模的增加在下降。(3)契约租赁模式。契约租赁不同于公司租赁,公司租赁只提供大型农机出租服务,其他的服务均不提供,而契约租赁则是由专业化的服务公司来组织经营的。农场主只需与这些服务公司签订作业契约,支付约定的费用,由服务公司完成从耕地、播种、施肥到排涝等全部作业,并提供驾驶、操作与维护服务。这种模式最大的特点是不仅能提供农机租赁,还可直接提供作业服务,在大型的股份制农场中比较多见。

1.2法国

1.2.1法国的农业机械化发展

按照农业机械的动力及机械化程度,法国的农业机械化发展大致可以分为4个阶段:从19世纪60年代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是以畜力牵引为主的农业机械化起步阶段。这个时期除了马拉农具之外,蒸汽动力的农业机械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到1929年法国农户的拖拉机保有量达到了20万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到1955年,为农业机械化的基本实现阶段。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法国经济遭到严重破坏,1945年农户的拖拉机保有量仅为5万台,仅是1929年的1/4。随后法国政府将农机发展列入国家经济发展规划,1947年法国成立了农机指导委员会,政府通过优惠贷款及税收减免等方式,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到1955年,法国农业的机械化率达到了65%,农业机械化基本实现。1956—1975年,法国全面实现了农业机械化。到1975年法国农户拖拉机保有量突破了140万台。除此之外,农业机械的种类也日趋增多,包括割草机、联合收割机、加工包装机械等,机械化遍及整个农业生产过程。21世纪之后,农业机械进入了自动化、电子化阶段。当前农业机械设备已经融合了现代微电子技术、控制技术和信息技术,此外田间自动导航系统、机器视觉系统等研究成果开始应用于拖拉机与自走式农业机械上。

1.2.2法国农机经营的具体模式

法国除了大型的股份制农场自行购买农机之外,其他的中小型农场通常是合作购买,或是组织农机合作社。农机合作社是当前法国农机经营的主要模式。为了降低农业成本,提高农机使用率,法国政府采取积极措施,鼓励农民成立农机合作社(法文简称CUMA,中译为居马)。居马一般是由4个以上村庄农户共同发起成立的,其组织形式类似于股份公司,加入居马的农户需要缴纳入社费,以此费用作为担保向银行申请贷款,用来购买农机。社员即为股东,设有董事会与股东大会,社员不论出资多少,享有同样的表决权,并下设多个专业的分支机构,农户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加入居马或居马的分支机构[4]。农户在缴纳入社费之前,需要与居马签订合同,按照合同来享受权利或承担义务。在社员与居马签订的合同中,明确了农机使用的具体制度,包括农机的共同所有权归属、农机服务的价格、农机出租的方式等。社员按照会费缴纳的多少,有免费使用农机的次数,超过一定的次数,需要缴付租赁费用。除了居马的社员使用外,居马还可以将农机出租给其他未加入居马的农户,将所获得的租赁费用扣除居马运营成本及农机维护费用,余额按照社员出资多少,到每年年底一次返还。从居马模式的实践效果来看,有以下优点:①通过规模效应,降低了总成本,同时也减少了单个农户购买农机的成本。②可以加快农机推广的速度,加速农业产业化的发展。③农户通过自己的需求进行投资入股,从机械配置的角度来讲,使得农业机械的利用率更高。优点显而易见,但是同时也存在部分问题,最主要的就是机械使用高峰期农业机械使用的顺序,此问题最终解决方式是通过抓阄或者购置高效率的大型机械来解决。

1.3日本

1.3.1日本的农业机械化发展

日本农业机械化起步比较晚,主要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开始的,但日本农业机械化发展快,到20世纪60年代初,就基本上实现了全面的农业机械化。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及年轻劳动力向城市流动,日本的农业机械化支持了以老人、妇女为主的兼业型农业的发展,但这也是日本农业成本高的根源之一。由于其耕地规模小且主要是家庭经营,日本兼业农户多,其农机是以中小型为主。日本政府一直对农业实施保护政策,在农机购买上,政府实施了大量的补贴及优惠贷款政策,所以农户中小型农机拥有量比较大,这是日本农业机械化过程中的一大特点。

1.3.2日本农机经营的具体模式

自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日本农业进入全面机械化阶段,推行以乘坐式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插秧机等高性能大中型农业机械为特征的机械化,而小型机械的优势就不存在。为了小农户(农场)更有效地使用大型机械,防止过多投资而导致农业生产费用过高,日本在进入全面农业机械化阶段就开始了种种努力。为了经济有效地使用农业机械,必须建立一定组织,组织形式因构成农户数、经营规模、作业对象、经营管理主体性质、农户间的关系等方面的不同而不同,因而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具有日本特色的农机经营模式,主要有两种。(1)自购自用(营)模式。由一家一户独立购买农业机械,主要是农户为了自身农业作业的需要。日本农户自购的农机比例很高,到1985年,除了插秧机和联合收割机自购比例低于95%以外,其他机械的自购比例都超过95%[5]。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全面实现,日本农户自购农机的比例一直处于上升趋势。可见,自购自用(营)模式是日本农机经营模式的主导模式。农户在完成自家的农业生产外,若有多余生产力,可以单独承揽别家的农活或租借给别家使用,开展一家一户个体经营,获得一定收入。(2)共同利用模式。共同利用模式也称农户共同经营模式,由2户以上农户合作购买,共同所有,或租借某种农业机械,按契约分别使用。共同利用模式受到所在地区社会经济条件和农户经营条件,特别是当地市镇村、农协和农户形态的影响,使得合作或共同使用方式可分为:①属地共同利用型。主要针对田间作业机械的购买、使用和经营,一般专业农户采用这种方式,且基于村落内进行。日本农村社会具有村落群居的特征,农户长期以来形成了暂时性的互助传统。在农业机械共同利用中,农户之间的联合范围、内容和性质是极其多样的。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实现,志同道合的农户互相签订协议,进行短则几年长则数十年的农业机械共同利用的联合。②农业村落共同利用型。这也是属地共同利用型的一种,这种类型更多地针对农业基础设施及其关联机械的共同利用。在日本村落,拥有在农田基本建设、水利作业或农忙期进行劳动力交换的惯例,发挥着共同组织生产的作用,便于机械的共同利用。这种共同利用方式组织性最强,其积极意义在于可以在农业生产中引进弱小农户不可能引进和利用的大型机械和设施,通过多数农户的共同利用,提高利用率,达到经济合理。③随意组合等共同利用型。由作业项目一致的农户组成,由于作业项目不同,这种类型又有多种组织形式,可以做到全员协商,提高农业机械的利用率。例如,集体栽培组织,这是一种根据栽培契约进行有关的共同劳动和农业机械的共同利用或部分农业作业受委托的农户集体组织;畜牧业组织,是一种有关机械设施的共同利用的牧草生产集体。

2美国、法国和日本农机经营模式对中国的启示

2.1农机经营模式要以市场化为原则

美国、法国和日本在农机经营中,其市场化程度都比较高,农户或农场主有充分的自由,可以购买农机,也可以购买农机服务,还可以加入农机合作社,这些行为是农户依据市场机制所做出的选择。当前,中国的农机经营模式是多样化的,但农机服务公司处于垄断地位,因此必须要处理好行政推动与市场的关系,充分尊重市场对农机资源的配置作用,取消农机经营的行政管制与垄断,走市场化道路。

2.2发展农机经营模式要以农户为主体

在美国、法国和日本等国家中,无论是大规模的集约化生产,还是小农式的分散生产,农场或农户均作为基本的经营主体。在此主体上发展农机经营模式,形成了农场或农户自购自用模式和农机户模式,这两种模式占主导地位。即使在其他的经营模式中,农户也是农机经营的主体,一些专业化的租赁公司、组织所占比例很小,却是属于必不可少的有益补充。因此,中国要进一步扶持农机自购自用模式和农机户模式,特别是农机户模式,不能因为农机户模式存在一些问题,就通过行政手段利用其他模式取而代之,要认清农机户模式的优劣势,充分发挥其优势,通过发展其他农机经营模式来弥补其劣势。

2.3农机经营模式要依托自身的条件

美国是人少地多型,日本是人多地少型,法国是介于两者之间,资源条件的不同对农机经营模式也产生了相应的影响。美国除了自购自用模式外,更多的是契约服务,而日本和法国为了提高农机利用率,采用的是农机合作社模式。中国与上述3国相比有所差异,单从农户经营规模看,与日本类似;从经营作物品种看,中国南北有差异,南方多是经营经济作物,北方多是经营粮油作物,粮油作物与经济作物对农业机械和农机经营的要求是不同的,并且粮油作物更容易实现农业机械化。当前,中国的劳动力并没有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而减少,因此要依托自身的条件,根据农户经营规模、作物品种、劳动力状况等条件来发展农机经营模式。

2.4农机经营的组织化合作特征明显

美国、法国和日本3国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在发展农机经营的时候充分利用了农业合作组织,为分散的个体农户(农场)的生产、销售、购买提供政策、技术、信息等综合服务,组织网络几乎覆盖所有农户(农场)。农业合作组织不仅成为农机经营的直接主体之一,而且还是农户或者其他专业化经营组织开展活动的重要组织基础,为其他各类经营模式的运行提供中介、技术、后勤保障服务,也为分散的农户之间搭建了服务连接、信息交流的平台,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经营模式。农业合作组织模式的优势在于节约了交易费用,提高了农机尤其是大功率农机的利用率。

2.5农机经营模式需要完善的保障体系来支撑

发展农机经营模式需要其他的配套制度保障,上述3国都为农机经营模式的发展提供了完备的技术与制度保障体系:①相继建立了独立、先进的农机工业体系。②建立了专门的法律法规体系,并在此基础上确立了农业保护和支持政策,构建了农机经营模式发展的主要制度环境,如普遍实行了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和信贷、税收优惠政策。③建立了完善的社会化服务支持体系,如将技术研究、教育培训、技术推广、维修、质量监督等社会化服务纳入公共管理或者公共财政预算予以支持。目前,中国农机购置补贴制度仍然需要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比较薄弱,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农机经营的保障体系,为农机经营模式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

3中国发展农机经营模式的路径选择

3.1加强农机经营组织培育

在农机经营组织中,农机户或农机大户是依靠市场自主发育的经营主体,是最具活力的农机经营模式,也是农机经营的主要力量,应成为中国政府扶持与关注的重点对象,在政策、资金、信息等方面大力倾斜,促进其生产能力和服务能力不断提升,逐步形成从机耕、机播、田间作业管理到机械化收获、农产品运输等多样化的跨区域社会服务功能,更好地发挥示范、推广、辐射、带动作用。应该以农机户或农机大户为重点,对具有组织能力、经营实力、合作精神和诚信品德的农机户或农机大户进行政策引导和技术培训,鼓励其作为发起人组建股份合作组织,使其由松散型向紧密型发展,并及时开展运行管理和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组织辅导,使农机股份合作组织真正成为合作自愿、管理民主、自主运行、产权界定清晰、成员规模适宜、管理水平较高的组织,并推动区域性规模化的承包经营,实现农业机械更高效的共同利用。同时,农机股份合作制应打破基层行政区域限制,根据区域规模,建设2~3个农机股份合作组织,使其形成有效的竞争,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提高盈利能力,不断扩大服务领域和经营范围,在条件许可的状况下,实现跨区域作业。此外,要把握好农机户模式与农机股份合作制模式的关系,实现农机户模式与农机股份合作制模式健康协调发展。农机户模式是农机经营模式的主体,农机股份合作制是农机户模式的有益补充,但两种模式之间又是竞争的关系。通过有效的政策、经济刺激,形成农机户模式与农机股份合作制模式共生共赢的格局。从农机配备上看,农机户模式更多配备常规机械,农机股份合作制模式更多要配备资产专用性较高、大功率的机械;从服务领域来看,农机户模式更多的是某一作业环节的单一服务,而农机股份合作制模式可以实现一条龙服务;从经营范围来看,农机户模式更加专注于全村,而农机股份合作制模式注重的是全县,甚至是跨区域作业。

3.2建立农机投入的长效机制

①强化农机购置补贴。按照中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要求,各级财政需要配备专项资金,农户或农业生产组织购买农机给予补贴。为此,各级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不断扩大补贴的范围和品种。②加大农机购置信贷支持。各级金融、信贷机构要不断增加农机购置新增贷款的规模,优先为市场急需的农机购置提供贷款;允许以购买的农机向银行抵押,同时要简化审批手续。贷款期限亦应延长(如5年),这样能有效降低购机者所承担的风险,有利于提高购机者进行生产经营及管理的积极性和责任感。③要建立相应的农机信贷监管及风险管理制度,对大额农机信贷实行信用评价制度、农机转移后补贴、贷款收回制度,防止农业机械化发展资金无序流动和流失。④按照《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要求,对农业生产作业用燃油实行财政补贴[6],补贴对象为从事农机作业的农机经营组织,由各级农机管理部门实施,补贴发放数量与农机作业量、农机具配套水平等挂钩。

作者:罗剑 单位:西华大学

参考文献

[1]MoayadBZ.AgriculturalandmechanizationstatusinUSA[J].InternationalAgriculturalEngineeringJour-nal,2014(1):35-44.

[2]YangDT.Knowledgespilloversandlaborassignmentsofthefarmhousehold[D].Chicago:TheUniversityofChicago,2013.

[3]GajendraS,PathakBK.AdecisionsupportsystemformechanicalharvestingandtransportationofsugarcaneinThailand[J].ComputersandElectronicsinAgricul-ture,2014(11):173-182.

篇10

中图分类号:F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17-0098-02

在生产生活中,机械化水平越高就意味着能耗越高、污染程度越高。在实现农业大规模生产和作业的时候,也会随之产生一些问题,例如机械的耗能过高,农民难以支付,或者是农业机械化过程中对原有的生态破坏较大,对土地造成一定的污染,破坏了原有的作物生长环境。在进行农业机械化进程中需要不断探究如何实现能耗低的机械化生产,同时尽量减小对原来的生态环境和地表土壤造成的破坏。

1 农业机械化进程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农业机械化是指农业的发展不单单只是人力劳动来获得收入,而是加大机械的投入力度,扩大机械化的生产规模,打破原有的小农经济的生产模式,通过机械化的生产提高农作物单位面积的产量。

但是在进行农业机械化的进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例如大部分的农业能耗都很高,在资金投入上面临很大的压力,还有就是农业机械化比原有的手工劳动破坏力度大、浪费多。在进行机械化进程中也有很多的机械生产改变了原有的生态系统,对当地环境造成破坏,甚至很多大型机械改变了原有的地表结构,降低了很多土地的粮食产出率。

2 农业机械的能耗分析

2.1 农业机械能耗分析

在全国范围内,农业机械所使用的机械占到全国整体柴油使用量的35%左右。根据以前的调查,2010年的农机动力配备达到4.13kW/hm2,而西方的一些发达国家仅仅是

1kW/hm2左右,这样就明显增大了我国农业机械的能耗度。大体上就是农业的动力配备存在不足,并且机械的利用率不高,机械生产过程中耗柴油量多,面临很大的问题。

2.2 导致我国农业机械能耗高的因素

我国的农业机械大部分是小型的,这必然会导致耕种相同面积内使用的农业能耗要高,而且污染更重。并且我国的农业机械大部分是使用柴油机,这样导致很大的耗油量。还有就是我国的农业生产并不没有形成大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很多的机械都是小型,在进行农业机械化生产时需要不断地换工作场地,这样会导致农业机械的利用效率低,浪费时间,同时产生很大能耗。

2.3 能耗高的弊端

农业机械的能耗高会导致很多的农民难以支付农业机械的日常使用和维护,使农民丧失了机械化进程的信心,很难以接受更加先进的机械使用到新的农业生产当中去。机械化水平的提高虽带来农作物的好收成,但却导致大量资金的投入,很多的农民难以从农业生产中获得收益,只能放弃从事农业,大批流向城市,进城打工,给整个社会也埋下了很多的隐患,制造出了很多不稳定因素。

3 如何在农业机械化进程中实现节能减排

3.1 提高农民素质

农民才是整个农业生产中的主体,只有他们掌握了节能减排的技术才可以真正帮助整个农业机械化进程的节能减排。对此,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定期在农村进行节能减排的宣传活动,并且鼓励农民争先创优,争做“节能减排”排头兵,带动整个节能减排事业的发展。

3.2 集约化生产

现如今农业发展面临高能耗的现状,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我们农业生产的分散性,很多家庭都是各自分别生产,使用小型机械,这样造成了很大的浪费。对此,应该鼓励集约化生产,建立生产合作社,由相关技术负责人承包,集中使用大型机械进行大规模的生产,保证农业的按时耕种。集约合作化生产还需要有先进的机械化水平和高科技素质的农民,对此需要加大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这样不仅仅提高了农业产品的产出量,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农业机械的能耗。

3.3 大力推广农业机械节能技术

在进行机械化的进程中,减少农业机械的耗能才能够真正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因此负责农业机械化的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需要高度重视农业机械节能技术的推广。首先需要研发出一些节能型的先进机械,根据当地的实际需要进行分门别类使用,在研发之后把节能技术推广到田间地头,帮助农民更好更节能地使用新型农业机械。例如滴水排灌、节肥、低耗油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农作物免耕种等等节能的技术都有利于整个农业节能减排技术的推进。

3.4 改善农业机械设备

以前我国的农机动力配备达到4.13kW/hm2,而西方的一些发达国家仅仅是1kW/hm2左右,这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农业机械的高能耗。对此,应该在进行农村机械化进程中淘汰一些过旧的、能耗高的机械,改善一些燃油系统,使农机动力配备降低。同时,需要积极招商引资,扩大资金投入,引进节能减排水平更高的机械投入到农业化生产当中去。

3.5 秸秆还田

在进行大规模机械化生产之后,很多的土地失去了原有的养分,并且机械化操作导致很多的粮食秸秆没有得到循环利用,造成很大的浪费。对此,应该在进行机械化生产之后大力推广秸秆还田的机械化技术,并且加大宣传力度使农民投入到这一项生产当中去。秸秆还田不仅仅可以有效节约,还可以保护土壤的肥料,提高土地的再利用率,为整个的农业生产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系统。

4 结语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机械化的进程也不断加快。但是事物的发展都是对立统一的,在机械化水平提高、粮食产量上升的过程中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机械化的水平并没有达到一定的程度,大部分农业机械都是高能耗的,带来很大的资源浪费,另外就是农业机械化给当地的土地质量甚至周围的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对此,我们在大力推进机械化进程的同时需要进行系统地分析当前农业机械的能耗现状以及农业机械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加大农业机械节能减排的研究力度。

参考文献

[1] 张睿,高焕文.中国农业机械化柴油消耗趋势分析与节能的战略措施[J].农业工程学报,2011,(12).

篇11

中图分类号S23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03-0270-01

梨树县是国家重点商品粮基地县,农业机械化为梨树县粮食产量的提高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该县每年采用农业机械整地面积14.3万hm2,小型农机灭茬整地面积占整地总面积的91.6%,大型农机整地面积仅占8.4%。长时间应用小型农业机械作业整地,致使耕地土壤质量严重下降,影响了作物产量的稳定和提高。随着国家对农业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及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实施,农民对大型农业机械作用认识极大提高,现在大型农业机械又走进耕地发挥作用。它不仅局限于整地、播种作业,还能进行小四轮等小型机械无法取代的深松和一次性完成秋季收获等农业生产作业。因而大型农业机械化必然很快成为农业现代化的主力军[1-4]。

1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现状

1.1农机发展历程

梨树县是吉林省农业机械化推广应用较早的县。20世纪80年代农业机械化就在全县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生产基本采用大型农机作业,机械化程度和技术水平都达到了历史的一定高度。80年代末期,随着农村土地的实施和推进,土地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和管理,这势必给大型农业机械作业带来了不可逾越的障碍,至此使大型农业机械化推广应用在一定时期内被搁浅。以小四轮为代表的小型农业机械在短时间内扑向农业走进家家户户,充当了整地作业的主力军。随着小型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上作业时间的延伸,广大农民渐渐地认识到小型农业机械整地对农业生产的制约。

1.2农机在整地中推广应用情况

从整地方式方法来看,梨树县农业机械化推广应用可分为2个阶段:一是大型农业机械推广和应用,大型机械化作业基本上是从深耕整地到播种。整地基本上是秋翻秋耙,使整地实现了碎、平、细和上实下虚,耕层厚度保持在20~23 cm;促进了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广泛地接纳降水,有利于土壤的保水提墒,有利于促进作物根系向土壤深层发展条件的形成,从而增强了作物的抗御干旱、倒伏等自然灾害的能力。二是以小四轮为代表的小型农业机械在整地作业中的广泛应用。由于小型农业机械价格低廉、生产作业灵活,它不仅在农业田间播种到秋收拉地灭茬中发挥作用,而且农闲时还可以进行运输,因此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20世纪90年代末以小型农业机械化整地作业已经全面普及。由于长期采用小型农业机械整地作业,致使土壤耕层质量下降,耕层越种越薄,犁底层越来越厚,耕地板结更为严重。据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2008年梨树县土壤犁底层的情况调查”,梨树县的6个主要土壤类型,除风沙土壤外,黑土、黑钙土、冲击土、草甸土及山地棕壤土的犁底层都出现异常变化。对耕作土壤来说,正常的犁底层出现的位置应距地面18~22 cm,厚度5~7 cm。但被调查地块犁底层出现的位置平均在距地表12.79 cm,比正常高出5.21~9.21 cm,犁底层厚度平均为16.60 cm,比正常增厚9.60~11.60 cm,犁底层厚度增加了165.78%~232.00%。不合理的机械作业给本来脆弱的农业又加薄霜。

2推广大型农业机械的对策

2.1把握政策促推广,因地制宜谋发展

实现农业现代化首先必须实现农业机械化。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搞一刀切。除了抓住机遇利用好国家政策,各地一定要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生产条件、经济条件发展农业机械化事业。过去,梨树县曾经是农业机械化强县,因此一定要利用好这一历史优势,抓住国家大力扶持农业农机的有利时机,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增加大型农机装备总量,改善机群结构,提高作业质量,促进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

2.2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加强农机技术培训

建设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充分展示大型农业机械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作用,让广大农民看得见、摸得着,有利于开展农业机械化综合技术的示范,也极大地促进各类农业机械的完善配套和技术的有机整合。充分利用现代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体系,加强对作业机手的培训,提高作业水平,使农机和农艺得到更好的整合。提高农业机械化在粮食生产中的贡献率。通过观摩学习等方式,各地从实际出发引领农民走农机合作发展的道路,帮助农民组建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等多种形式的合作性组织,减少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带来的不必要的投入。推进农机产业化,促使农机服务队伍素质高效化、服务专业化、农业生产现代化。

3参考文献

[1] 杨立才,陈鹏宇,明道麟.湖北省农机推广基本现状及对策浅析[J].湖北农机化,2010(5):18-22.

篇12

烟草是我区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种植烟草已成为增加农民收人和县乡财政增收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降低劳动强度、着力改善烟区机械化耕作水平,提高烟草机械利用率及满足扩大烟田生产规模的需求,不断加大基地单元农业机械配置,在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探索出一条新路。

1.烟草田间生产机械化现状

近年来,我国烟草生产的耕种和收获机械化水平都逐渐提高,烟草田间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自动剪叶器、施肥机、移栽机、覆膜机、培土机和拔杆机等专用机械在我烟区广泛应用。从生产实际及使用情况来看,烟叶生产机械化水平仍然较低,有些用工较多环节还是空白,比如打顶、采收环节的机械化程度在我烟区还未推广使用,多功能通用型机械的研究和使用还比较少。

我烟区地处三江平原腹地,规模化种植程度较高,有利于机械化作业。目前大中型拖拉机在整地、起垄、施肥和高培土环节全部开展机耕服务。在移栽、地膜覆盖和拔杆环节正在推广使用机械作业。但在打顶、采收等其他生产环节的机械化程度仍处于空白状态。

1.1烟草田间整地起垄与施肥覆膜机械化发展现状

烟田整地起垄夹肥震压一体机是一种与大型拖拉机配套,集碎土、深松、翻土、夹肥、起垄与震压等功能于一体的耕作机械。其主要结构是在旋耕机的后面增加了左右起垄铲及可调节升降的支撑轮。既保留了旋耕机切土节距小和碎土性能好的特点,又增加了左右起垄铲,使碎土向中间翻复,一次成垄而且地沟和垄面较平整,同时配有肥箱,采用圆筒排肥器深施底肥的方式,可使肥料均匀地双条施于垄内两侧,达到了烟田耕作的农艺要求。

为了更好地发展烟田机械化联合作业,我国各地科研工作者对烟田整地、起垄和施肥机械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如勃农SGT-250H4D4V5灭茬旋耕联合整地机,在采用圆筒排肥器深施底肥的同时,利用圆盘覆土器的正反双向两桦犁,使两次起垄一次完成,解决了施肥机单一施肥、起垄机专门起垄的重复作业问题,使机械化程度大大提高。该机作业的垄距和垄高都可以调节,使得烟垄满足烟苗移栽的要求,且该机采用了双条侧深施肥技术,符合烟草根系吸肥规律,促进了根系的均衡发育,提高了肥料利用率[1]。

我烟区在大型机械翻地、起垄以及小型机械刨掩移栽、覆膜、中耕培土、追肥和喷药等技术环节,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作业。烟农普遍使用覆膜机、耘锄和刨掩施肥机等小型机具进行烟田作业[2]。

目前,我烟区烟田生产作业使用的整地起垄和施肥覆膜机械虽然种类繁多,但功能划分不够清晰,有些烟田作业机械只是将其他农业机械简单改造,缺乏理论设计,结构上也存在不合理之处,产品性能不可靠,作业质量较差。因此,应该对烟田作业机械进行专门研究、规范化设计和标准化生产,提高烟田作业机械产品的性能、可靠性和作业质量。

1.2移栽机械化发展现状

移栽烟苗也是烟草田间作业的重要工序之一。使用烟苗移栽机能够一次完成开沟、栽烟、注水和培土等工序。移栽烟苗的过程中,可以做到不伤苗、不漏栽,株距均匀,烟苗直立,深度较一致,大大提高了烟苗移栽效率。

1.3烟叶打顶采收机械化发展现状

我国烟草打顶、采收机械化相对较为落后,我烟区烟叶打顶、采收一直处于人工作业阶段。而以美国为代表的烟叶生产技术发达国家,已形成了农业机械体系,从烟草的种子处理、育苗、整地、移栽、烟田管理、采收和烘烤全部实现了机械化作业,并朝着全自动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国内部分产区也在试用打顶、半自动采收机械作业。因此,加快我国烟叶采收作业机械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1.4烟秆处理机械化发展现状

目前,我烟区正在使用郑州锐豪烟草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4YB-1型拔杆机,总质量175kg匹配动力13.2-20.6(18-28)kw,拔除效率6-10亩/h;拔除率 >98%;拔后平整度≤8cm。采用新型后置旋转式刨刀结构完成拔杆作业。该机工作时不受行距和株距限制,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操作方便,拔净率高,同时能起到浅耕和铲膜等作用[3]。我烟区自2010年开始试用,拔杆作业效果良好。

2.发展烟田机械化作业的对策

2.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薄弱直接影响烟田机械作业。目前我烟区打顶、采摘烟叶基本靠人工完成,而这两个环节正是烟叶生产中最为费时费工的环节,烟农劳动强度大,烟叶受损率高。因此,应该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烟叶生产条件,以农机部门的技术为支撑,经试用验证、产品集成、标准配置三步曲,不断地摧生农机企业研发烟草农机的积极性,优化产品,实现多功能组装配套,使烟草农机产品从无到有,从有向标准配置进行转变。烟草企业投人资金为改善重点产烟区的机械化操作提供条件。

2.2实现烟草规模化种植

烟草适度规模种植是推进现代烟草机械化作业的前提和基础。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不断变化和城镇务工人员的增加,农村土地流转较为普遍,给烟叶种植规模的扩大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种植专业户、家庭农场和烟叶生产合作社等新型的烟叶生产组织模式在我烟区已经产生,这些组织模式对于实现烟田机械化作业具有较好促进作用。

2.3积极发展专业化服务

专业化分工是规模化种植的客观要求。在烟叶生产的过程中,诸如烟田的深耕起垄和烟叶病虫害的防治等可以实行专业化分工。聘用熟练机手,由农机专业合作社组成烟叶生产机械化服务队,负责烟田生产机械化作业。我烟区由行业投资3台套“1304”型大型机械,其它由烟农自筹资金购买农用大型联合整地机械成立的农机专业合作社,雇佣了当地技术娴熟的农机手作业,为入社烟农提供专业化服务。

2.4加强烟田机械的推广工作

烟田生产机械和器具应由烤烟综合服务专业合作社统一购买经营,为烟农提供有偿服务。统一购买经营的目的是为了便于统一保养和维护。加大烟田机械的研发力度,积极鼓励基层技术员和烟农研制一些代替手工操作的经济适用的小型器械。如起垄施肥机、覆膜机、剪叶机和喷药机等,使烟叶生产大部分环节基本实现了机械化或半机械化。我烟区由烟技员和烟农共同用手电钻和冲击钻改装的剪叶机,在我烟区大面积使用推广。

【参考文献】

篇13

1.永吉县农机化发展的基本现状

1.1农业机械的适用性不强 适用于山区的农机具发展滞后,很多大型播种机、耕作机、收割机虽然在平原推广应用得到非常好的效益,但山区只能适用轻便、高效的微型机械,而这方面的研发试用发展较慢。

1.2群众思想观念相对落后 从事农业产业经营的劳动者文化素质较低,科技运用推广的能力普遍较差,农业经营观念陈旧,传统农业的思想观念难以转变;机械一次性投入较大,需要一定的成本,特别是大型机械,对农民造成较大的经济压力;群众因文化低,无技术,担心因技术不精而毁损机器。

1.3农业机械化水平处于起步状态 国家对机械推广出台很多优惠政策,农民也实地看到了良好效果,农机化在一定的范围内得到推广,但农业机械化水平仍处于起步阶段。

1.4山区地理环境制约 永吉县的主要地理分布是半山区, 50%以上的耕地处于高山斜坡地带,面积小,坡陡路窄,因此大型农业机械不能使用,中、小型机械断档缺位或者适用性不强。

1.5适用于山区特点的微型农业机械发展滞后 很多厂家都对微型农业机具不愿投入精力进行研发。很多微型农业机械都是处于小规模开发推广,跟不上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1.6土壤与灌溉条件制约机械化应用 山区很多地方土壤容易板结,有些地方田块深烂,机械无法耕作;很多田地都是靠天吃饭,不能及时排灌,满足不了机械耕作的要求。

1.7机制不健全,组织化程度低 投入机制不健全、不稳定,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稳定机制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产业化规模不大,制约机械化的发展;基层机械技术服务体系不健全,技术服务和维修较难;土地分户经营,流转少,规模小,阻碍机械化发展。

2.促进农机化发展的有效措施

2.1宣传引导,改变观念 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虽然已突显其强大的生命力,但传统的耕作习惯一时难以改变,农民的小农经济意识难以转变。因此,要加大力度,引导农民认识传统的生产耕种成本与现代的耕作成本的差距,使农民看到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产生的巨大效益,认识到农业机械化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2.2实地示范,推广试验 通过政府号召,业务主管部门牵头,选择不同的地域,采取“一看、二试、三推进”方式,进行实地耕作示范,操作技术培训,让农民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转变,达到促进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目的。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