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企业诚信价值观的理解

企业诚信价值观的理解范文

发布时间:2024-01-02 10:24:1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企业诚信价值观的理解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企业诚信价值观的理解

篇1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4)09-0031-03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指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现实着力点。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体现时代特征,体现党的意志,在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让其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就《经济生活》而言,教师要紧密联系经济生活,整合教材内容,以提高学生认识和参与现代经济生活的能力为目标,以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主题,引领学生认知和认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目标,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值取向,践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准则。

一、建构主线,认知与认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目标

价值承载着理想,理想内蕴着价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它全面概括了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价值目标。这要求教师整合教材,建构教学主线,引领学生认知和认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目标,理解和拥护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牢固树立“中国梦”的理想。

例如,“富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建设的应然状态,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夙愿,也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根据课程特点,在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的教学中,可以“富强是什么、我们国家现在富强吗、我们要如何达到富强”为教学主线,整合教材内容,从而有效融入“富强”价值观教育,让学生真正理解和认同“富强”。

在探讨“富强是什么?”时,笔者作了如下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所讲的“富强”应该是国家要既“富”又“强”和建立在此基础上的人民既“富”又“强”,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它在经济生活中主要是指物质文明、生态文明的国家发展状态,是中国人民的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中国梦”。而对于“我们国家现在富强吗?”笔者则结合教材引导学生认识到,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建国100年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后,才能说我们达成了“富强”的目标。因此,教材指出我们国家已实现了基本小康的目标,现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离国家富强的目标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虽然我们国家现在还不“富强”,但中国人民致力于实现国家富强的“中国梦”。

基于此,为了实现“富强”的目标,笔者从不同经济主体的角度,整合教材的相关内容与之对接:作为国家,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围绕主题、抓住主线,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作为个人要“做理智的消费者”,做“新时代的劳动者”;明确“依法纳税是公民应尽的义务”“做好就业和创业的准备”;懂得“投资理财的选择”。

整合教材内容之后的教学,线索明晰,既拓展了教学的思想厚度,顺利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又有机地融入核心价值观教育,较好地实现了核心价值观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目标,激发了学生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热情。

二、紧扣主题,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值取向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市场经济与市民社会的核心价值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值取向。这一价值取向在教材中已有不同程度的体现,但限于原有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编写体例,其在教材中的体现并不系统,不利于师生深入理解和把握。为此,一方面必须结合教材内容明确其内涵,另一方面,可分别围绕四个主题整合、概括教材相关观点,形成对价值取向的系统认识。

例如,“公正”是社会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正”的精神在教材中有比较充分的体现。在教学中,笔者以“公正”为主题,依照“公正是什么,如何追求公正”的线索,帮助学生理解公正的必要性,引导学生追求公正。首先,以“公正”不等于“公平”来明确“公正”的内涵。公正即公平正义,体现在教育、卫生、体育、政治、经济各个领域,尤其是经济领域。公正不只限于公平,即对人或对事要“一视同仁”,强调客观性,还包括“给每个人他(她)所应得”,强调价值取向的正当性。因此,有时公平的事情未必是公正的事情,我们要学会辩证地看问题。

进而,引导学生理解国家在经济生活中对“公正”的价值追求: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中,国家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非公有制经济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在“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和“国家财政”中,国家加强收入分配宏观调节,在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前提下,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建立一个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的社会公平制度保障体系,从根本上消除两极分化。在“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国家实施区域发展战略,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致力于区域、城乡发展的公正。国家“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必须遵法守法用法”……

三、升华情感,践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的行为准则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主要是个人层面的核心价值观,它从个人的政治道德、职业道德以及个人的德性品格等方面,强调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公民应当具有的核心道德价值。这一层面的核心价值观在教材中有或明显或隐蕴的体现。在教学中,教师要紧密结合教材相关内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其本质内涵,从而引导学生将其作为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绳和必须遵循的基本价值标准,在参与经济生活时忠实践行,并内化为自觉行为。以下,笔者以“敬业”和“诚信”为例加以说明。

1.恪守“敬业”,乐于奉献

《经济生活》第二单元总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是“做光荣的劳动者”,因此,教师可在紧密结合教材的基础上进行点拨以升华学生的情感,从而加深对“敬业”的理解和认同。

对于“敬业是什么?”教师进行了如下阐述:敬业是针对公民职业道德方面的核心要求。敬业,就是要求我们每个人敬重自己的职业,培育强烈的责任心与使命感,要求我们每个人都爱岗、尽责、专注、钻研和奉献。基于这一理解,教师进而对接教材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敬业”体现于“做光荣的劳动者”,而这一目标对公民提出了如下要求:“企业的经营与发展”中的企业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新时代的劳动者”要树立劳动光荣的思想和正确的就业观念;我们作为未来的公民要“做好就业和创业的准备”,以具备实现职业理想的素质。因此,做新时代的劳动者不仅要树立劳动光荣的思想,提高劳动素质,还在恪(下转第页)(上接第页)守职责的基础上乐于奉献,提升自己的劳动境界。借此升华学生情感,加深其对“敬业”的理解和认同。

2.坚守“诚信”, 真诚守信

“诚信”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是一个普遍话题,因此,在《经济生活》的融入教育中应体现学科特点,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对高中生的诚信品质提出更高的要求。

在教学中,教师可先引导学生理解“诚信”的本质内涵:“诚”是尊重事实、真诚待人,既不自欺也不欺人,“信”是忠于良心、信守诺言。诚信作为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在人与人的关系上人们要互相诚实守信、言行一致,能够互相尊重、互帮互助、融洽相处。

篇2

一个大型的企业本身应该有一定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并且让企业的员工深刻的认识企业文化,并认可其核心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让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而中华的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内涵丰富的文化值得企业在管理中进行有效的应用从而达到丰富企业文化,增加企业核心价值观的意义,帮助企业更好的适应这个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

一、诚信经营,品牌为贵

“商”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商朝,在商朝使其政府比较重视商业的发展,这也使得商超的人善于经商,也因此后世的人将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称之为商人。发展到春秋时期,临淄,邯郸等城市成为了著名的商业中心。发展到隋唐时期,洛阳和长安成为了全国著名的大都会,而到了宋朝,更是出现了世界上最早投入使用的纸币“交子”,同时还出现了早起的银行。到了明清时期,投放到市场的商品达到两百多种。而这几千年的发展中,给我们留下许多古人经营的老字号理念。早在我国古代就出现了诚信经营的理念,出现了如“仁中取利真君子,义中求财大丈夫”,“生意全凭公道导,货真价实莫欺人”等诚信经营的理念,甚至还出现过“利从诚中出,誉从信中来”的最早的品牌观念。可见我国古代很多商业观念的先进和超前。而放眼当今社会,诚信经营已经成为了企业立足于市场所必备的基本理念,诚信已经成为一个企业的立足之本,只有通过诚信经营才能更好的打造出企业品牌,才能为企业谋求更加长远的发展,才能使企业拥有更多的活力和生机。面对当今经济的全球化发展,我国企业应当更加坚定的以诚信经营为根本理念,将诚信经营深深的成为我国企业递给世界的一张名片。因此,企业要将诚信经营作为重点的企业文化,将诚信经营的理念传递给企业员工,让诚信经营成为一种可在公司集体中的信念,让诚信经营深深的写进公司的每一个员工的心里,为企业除了在创造财富和利润,同时还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

二、遵道贵德,以人为本

从字面意思上理解道德,道可以理解为方法,规范。而早在中国古代,就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一说,而德则泛指品德,德行。因此道德可以片面的理解为在规范的的品德。而当今社会,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一定要规范企业的行业道德,让企业以厚德之道,恪守行业道德标准,这是一个企业应具有的最近本的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才能将企业更好的做大,做强。古人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句名言深深的提醒我们,遵道贵德,对于当今企业的重要性,也充分的阐述了商业竞争中,恪守行业道德规范的必要性。而以人为本,则要求企业做到对内对自己的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平台,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提供人性化的管理模式,提供平等的交流平台,对外要真正的做到以客户为本,满足客户的多样化的需求,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态度,虚心听取客户对于企业提出的各类意见和建议,并有效的进行改进,只有这样才能让企业自身更加具有凝聚力和竞争力。

三、自主创新,超越自我

篇3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4-053-02

价值观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进行认识与评价时所持有的基本观点和总的看法。是推动并指引一个人采取决定和行动的原则和标准,是对什么是好的、是应该的总看法,是个性心理结构的核心因素之一。在劳动就业培训中的对象主要是城市失业者或农村劳动者,他们的价值观比较具有现实、狭隘、暂时、虚伪和自私等特点,这就决定了,劳动就业培训首先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才能做事。在评价就业培训一个人的效果时,不能只看他的影响力、成就、激情、毅力、理想、执行能力、沟通能力等因素,而应该首先看他是否拥有正确的价值观。一个学员如果拥有正确的价值观,那么,他在其他方面越是有经天纬地的才华,他对社会、对企业的贡献也就越大;反之,如果他的价值观是扭曲的、邪恶的,那么,他在其他方面的造诣越深,他对社会、对企业的危害也就越大。因此,在劳动就业培训过程中,价值观决定了培训的成败,不能单纯只培训技能,而首先强化正确的价值观是就业培训最为重要的、也是影响最深远的。

一、诚信――最核心的价值观

“诚信”,是做人的最重要、最根本的思想品质,是社会建立良好道德风尚的主观前提,其内涵主要包括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讲信用、守承诺,公平竞争。诚信本身是一种不分时代、不分地域的普遍价值观,在现代社会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诚信的重要性比过去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世界上任何员工的成长或企业的成功发展都离不开诚信的价值观。谁能坚守诚信,谁就能在激励的竞争中赢得成功,如果诚信缺失,就算靠着钻营和欺骗暂时牟取的蝇头小利,最终也躲不开被淘汰出局的命运。

人们常说“做事先做人”,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劳动就业培训中最需要培训的核心价值观。在一个先进的企业里,员工最需要具备的素质不是优越的智力,而是诚信。世界500强微软等现代企业在制定选拔人才的标准时,永远将诚信摆在第一位。诚信比才干更重要。否则,就算你认为自己已经具备很多优秀的、能够成功的素质,你也未必会得到他人的尊敬,更不会得到企业的选用和重视。无论在什么时代,无论在哪个国家,一个缺乏诚信的人,品德有问题的人永远都不可能成为有作为的人。就企业需要来说,诚信是企业建立长期信誉的先决条件,是赢利的前提,信息社会的基础。任何一个诚信的企业,对员工的要求必然会包含诚信这一项,必然选择能够完全信赖的人,这最终体现在一个个企业员工的行为上。我们在进行劳动就业培训中,首先必须对学员进行诚信价值观的教育。谨记:勿以恶小而为之;不要辜负别人的期待和信任。

二、自信――最关键的价值观

所谓自信,是对自身力量的确信,深信自己一定能做成某件事,实现所追求的目标。把许多“我能行”的经历归结起来就是自信,其实就是:“自己相信自己”。这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相信什么呢?如何相信自己?笔者认为只要你在某件事情上认为自己是对的,或者认为自己能做某件事就可以拥有自信。现在我们劳动就业培训的对象,往往是文化层次较低,综合素质较低的人员,与城市白领阶层相比,普遍对就业城市岗位具有自卑的心里,他们最大的缺陷也是往往缺乏自信,没有目标,得过且过,不敢勇于挑战困难,最大效应地去释放自身潜能。李开复博士曾经这样阐述:“所谓自信,就是在认识自己基础上充分相信自己:相信自己可以在面对困难和挑战的时候,将自己最大的潜能释放出来,相信自己可以在理想和兴趣的引导下坚定不移地走向成功。”也就是说自信对每个人都非常重要,无论身处逆境还是顺境,无论面临生存压力还是工作挑战,自信都可以成为释放潜能的“放大镜”,因此,就业培训最关键的是培训他们树立自信,找到自信,一个充满自信的培训学员总会在面对就业工作挑战时鼓励自己:“嘿!我能行,我一定行的!我能比别人做得更好。”

爱默生的名言:“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罗曼・罗兰也曾说过:“先相信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这更进一步地告诉我们,自信就是相信自己能够成功,要形成坦然面对一切艰难险阻的心里状态,具有自信,才能对自身能力正面评估,也是一种健康、积极的个人品质,更是成功的关键。成功的人会因为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而更加自信;失败的人会因为体验到失败的痛苦而更加自卑,说明自信来源于成功的暗示;自卑来源于失败的暗示。要让培训学员拥有自信,就必须让他们从自卑走到自信,需要消除对失败的恐惧,抛弃消极悲观的态度,并从现在开始培养他们充满自信的思维方式。首先是从心底学会尊重自己,鼓励自己;二是时常赞美自己,从潜意识做起;三是用言行激发心底自信;四是从每件成功事件里获得自信,从失败事件里增加自觉;五是制定每件事情的具体目标,由自觉达到自信;最后是发掘自身优势,在自信中品味成功,在成功中享受快乐,在快乐中放飞自我。

三、平等――最基本的价值观

平等是人和人之间的一种关系、人对人的一种态度。人和人之间的平等,不是指物质上的“相等”或“平均”,而是在精神上互相理解,互相尊重把对方当成和自己一样的人来看待。现代社会的进步,就是人和人之间从不平等走向平等过程,是平等逐渐实现的过程。在就业培训学员交流过程中,有些学员存在贫穷、文化低、素质差等自卑心里,社会环境的影响让他们内心深处感觉社会和人际关系的不平等,也让他们理想追求低浅,自信缺失。各方面的差距让他们感觉:这个世界公平吗?寻求上进真理值得吗?其实,人与人之间,下级与上级,员工与企业之间皆平等,但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别却是不争的事实。这些差别是天生的,有些是后天的,但是,对每个学员来说,最重要的你总会面对机遇和选择。如果只埋怨和感叹社会的不公平,那就会失去更多的东西。如果你起点低,就应该加快速度去追赶,如果只抱怨,就会被别人越抛越远。如果认为社会不公平,放弃对自己的机遇和选择,那样,真正应该对你失败负责的恰恰是你自己的放弃,而不是社会的不公平。相反,在不公平面前,振作精神,克服困难,勇敢面对,也许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和成功。

对于单个人来说,树立培训学员的平等价值观,是就业培训的最基本思想要求。要让每个培训学员在未来岗位上平等交往,获得平等,就必须教会学员真诚、尊重、理解,信任对待他人,交往中将心比心、悉心倾听、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对于企业来说,平等尤为重要,在英特尔的人力资源管理中,最著名的价值观就是平等,“人人平等、事事从简”是英特尔在内部管理的一大特色,任何事情不会因级别不同有差别待遇。没有私人办公室,没有人特殊不签到,没有人高于纪律,没有人高高在上,这就是英特尔公司人才聚集的关键。如何树立培训学员的平等价值观,就要让学员思想行为上,首先要接受自己无法改变的人和事,去务实,从实际出发;二是要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缺点,以责任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三是自我控制和调整情绪,自律行为避免影响他人;四是尊重他人权利,锻炼自身涵养,做个有人际魅力的人。

四、合作――不能缺的价值观

合作就是个人与个人、群体与群体之间为达到共同目的,彼此相互配合的一种联合行动、方式。面对激烈的竞争,企业发展的关键是团队合作的良好配合,一个优秀团队合作能不断鼓励和发挥团队的潜在的技能和技巧,最终取得成功和最大效益。对于个人来说,要成功需要团队共同目标和集体利益通过合作实现为前提,团队成员才可以在相互分享信息和资源、取长补短,各取所需中逐步实现自己的利益。

古人孟子说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给我们的启示:企业的成功发展来源于团队合作和队员和谐。我们都知道“一个和尚有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的道理,在现代社会中,只有团队整体的成功才意味着个人的成功,只有强化培训学员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精神,才会个人取得成功和收益,社会企业才能获得最好效益。如何树立培训学员的团队合作意识,首先要培养团队至上,互信互助的思想,永远不能将个人利益凌驾于团队利益至上。二是培养参与共同的目标的选择和确定。三是培养学员严于律己,宽阔胸怀的良好品质。四是锻炼学员积极有效的沟通技巧,实现人与人,企业与员工的有效和谐。

参考文献:

1.李开复.做最好的自己[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卡利尼克斯,徐朝友.平等[M].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篇4

目前,高职学院争相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才反多实质性工作已经有序展开,但是作为工学结合的主体—学生却在价值观念上对这一模式理解不深,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因此,对学生的职业教育价值观的培养和树立就显得尤为重要和极为迫切。其实,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职业价值观的培养开拓了新空间。在企业一线以现场情境塑造高职学生的职业认识和职业观,通过校内实训基地的模拟建设,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喜欢、欣赏自身的职业,从而提高对自己将来所要从事职业的评价度和认可度。

一、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目标与内容

(一)形成正确的职业认识

职业教育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职业教育要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与科学发展观中倡导的人的全面发展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既能适应当时社会的需要,满足个人发展的需要,又能保证身心充分、有序、协调发展,保持全面、长久的发展能力,保证其在适应当时社会的同时,也为适应未来社会奠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职业教育必须把人自身潜在的有利于发展的因素充分发掘出来,不断注人新的活力,使之全面、充分、和谐发展。因此,新时期职业教育的内涵应理解为:职业教育的功能开始从单纯的经济工具教育向人的全面发展教育转化。

职业教育培养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既会“做事”又会“做人”。在教育领域弘扬科学发展观、倡导教育“以人为本”的时代背景下,厘清“人”在职业教育中的应有意义,确立“以人为本”的职业教育,走出把学生培养成单一的优良“工具人”或“机器人”的目标误区。川以人的职业能力的终身发展与职业相联系的人的整体发展为着眼点进行目标定位,不仅要注意某一职业或岗位的专业技能和能力的培养,而且要注重学生职业适应能力、职业发展能力,以及职业活动中的创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完成从自我意识到自我定位,从自我改进到自我完善的转化过程,净化心灵,陶冶性情,提高做人境界。

(二)培养良好的职业品格、职业素养

通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来影响职业教育价值观取向。多元价值观并存且相互冲突的现象在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上表现得十分突出,高职生价值观教育必须使大学生认同集体主义价值观。当前,许多学生的职业选择和职业态度带有明显的个人功利色彩。经济收人的高低、物质生活的舒适安定构成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重要内容。部分学生在其个人知识和能力水平较大提高的同时,其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却越来越淡薄,对诚信、美德等人格修养方面重视不足。因此,开展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教育,树立社会主导的职业价值观和价值取向,使自我的职业价值观与自身所处的职业社会所提倡的职业价值观相吻合。

注重职业价值取向教育。高职生的价值定位要紧密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结合高职生的成长和就业实际,注重职业理想教育,更新大学生的就业观念。积极开展职业理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要摒弃只有正规就业或端“铁饭碗”才算就业的传统观念,摒弃把工作岗位分为高低贵贱的不正确观念,树立职业平等和劳动光荣的观念。引导学生树立只要依法从事有一定报酬的劳动,对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就是就业的思想。转变那种以企业所有制性质、从业人员身份、工资收入形式等作为判断就业标准的陈旧观念,鼓励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小城镇、农村就业或自主创业。

注重职业道德教育,增强职业素养。积极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学生在理解职业道德内涵的基础上,养成职业道德行为习惯,加强以敬业诚信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和敬业诚信的思想,引导学生依据职业对从业者的道德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促进其职业道德的养成。进行社会责任、道德责任、职业责任、个人责任的教育,从而确立责任意识,进行诚信教育、“尊重人”的教育、“服务意识”的教育、“忠诚态度”的教育。

(三)切实锻造较强的职业能力

重视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使学生成为复合型的高技能人才。工学结合背景下,学生职业能力主要由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构成。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基本能力是指从事社会职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的、通用的能力,它具有在社会不同职业和岗位之间普遍的适用性、通用性和可迁移性等特点,是作为一个现代职业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从业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自理和自律能力、基本的判断能力和辨别能力。“专业能力是指适应职业岗位的能力,这是作为一名岗位技术人员所必备的能力,主要包括专业岗位知识、工艺流程掌握程度、工艺熟练程度、实践操作能力、检查维修技能、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及新设备的应用能力和推广能力等。关键能力也称核心能力,是指一种可迁移的、从事任何职业都必不可少的跨职业的关键性能力,这是学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技术进步、岗位变换以及创业发展等必须具备的能力”。主要是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

创新精神的教育是职业价值观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增强职业适应能力,适应纷繁复杂的、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和生活环境,适应竞争规律,善于转换角色,化被动为主动,不断争取自身在工作环境中的优势地位,所以,以创新意识为特征的职业价值观才是最宝贵的竞争力。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创业能力。创业教育要重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主动搏击职业市场的创业精神和善于创业的品格,培养学生凭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造一番事业、创造工作岗位的能力。

二、工学结合模式下培养高职学生职业教育价值观的途径与方式

(一)通过企业文化的引入,增强学生的身份认同和价值认同

身份认同是价值认同的基本条件,提高学生对企业和学院的凝聚力和归属感,让学生通过企业式的文化熏陶,从理念到行动、从抽象到具体、从口头到书面,最终化为学生的日常学习工作行为。让学生提前受到企业氛围的教育,养成企业员工的风格,学习企业中的先进人物典范,学习企业理念和目标理想,适应企业的职业风格和竞争规则,并在内心自觉认同企业中的职业形象和身份,自觉接受企业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在高职学院中引进企业中的文化元素,结合高职学院的校园实际,形成标识清晰、容易接受的形象视觉系统,潜移默化地教育影响学生,将企业的理念、规则、诉求都体现在校园文化中。 (二)体验企业情景,满足从事社会职业的基本需要

职业化的人才素质包括职业精神(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和职业基本能力。许多大学生对个人的理解也仅仅停留于“抽象的个人”,缺少对社会整体环境、职业精神约束的认知。因此,职业价值观教育要回归职业世界,使学生掌握从事职业必需的职业素养,树立做事中所需要的团队协作、吃苦耐劳的精神、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职业价值观。围绕“做事”、“做人”两方面,在择业和就业过程中,拥有适时的职业价值观,把握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并在今后的工作中,能高效、敬业和负责地工作,完成“学会做事,学会做人”的职业价值观的内化。

抛弃短视的功利性的职业价值观,站在一个新的价值高度,协调自身职业生涯的发展与服务社会的关系,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深人企业体验生活。实习不仅是技能的训练,也是了解企业文化、在职人员的职业道德、团队精神的途径。使顶岗实习成为磨练专业技能的平台,成为感悟职业道德、学习为人处事、培育职业素养的最佳场所。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放在课外,特别是企业场景来进行,能使学生了解企业文化,感悟企业精神,使之能真切体验企业真实的生活,为“学会做事”提供最直接的教学资源;能使职业价值观教育更有效地与企业文化精神相融合,从职业价值观和职业素养等方面为“学会做事”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样,课内进行职业价值观的教育、渗透,课后开展一系列职业体验的有意义的实践活动,增强学生认知、交流、行动的可能性。通过这种体验、参与、交往、对话等互动性和社会性的形式,培养大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和职业行为习惯,将理想性的职业价值观融入现实的职业世界,将情感、体验、需要、意志等纳人到职业价值观教育世界中来,使知识世界、文化世界、职业世界互相融通。

(三)通过教学双向互动、内在感化,实施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教育

要让学生具备正确的职业价值观,那么作为知识传输者的教师就要首先具备这样的价值观。为了追求职业价值观教育的最大效益,在职业价值观教育时,要改变生硬的说教式、强制性的价值观灌输教育方式。“教育者只要提供一个学习的机会和学习的氛围,让学习者能够真正地、自由地进行探索、表达和发现。最终,学习者会把自己有意识选择和内化的价值观,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教育者与社区的其他教育资源一起,为学习者自己的判断和体验进行指导。”职业价值观教育应从内容向过程、从认识向评价、从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转变。改变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的状况,使学生从对职业价值观的认知升华到情感的认同,建立相应评价考核机制,从而使之在自觉中践行。通过职业价值观认知与理解的教育,帮助大学生更新职业价值观念;通过价值标准的教育,使学生把握价值的内在尺度;通过实施价值取向教育,使大学生理解并优化倾向性态度和选择性行为,树立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和价值取向,使职业价值观与社会价值相互照应;通过价值观实现的教育,帮助大学生对职业价值观的内化,促其行动,并在对待择业就业的态度、社会职业劳动的态度以及工作的态度上真正得到体现,从而完成价值认知与理解—价值实践这样一个知、情、意、行的完整教育过程,使价值引导成为规范其行为的内驱力。

篇5

和谐企业文化是以“和谐”思想为内核,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通过企业长期的实践所形成的并为企业全体成员遵守的价值观念、职业道德、团体意识、行为规范和思维模式的总和,是科学发展观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具体落实。以人为本、民主法治、人际和谐、诚实守信、团队合作是其特征。企业应积极建设和发展和谐的企业文化。

一、和谐企业文化含义

“和谐”是指对自然和人类社会变化、发展规律的认识,马克思准确把握了和谐的本质,主张建立和谐社会。和谐社会是对立统一规律在社会学领域的反映,和谐中的“统一”是互相促进、充满活力的统一,是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统一,和谐中的“对立”是“统一”基础下的对立,是为了更好地实现“统一”而“对立”。“对立”不是党同伐异、相互低毁,而是互促互补、携手共进的对立。和谐不是取消对立,也不是消灭矛盾,而是各种矛盾得到有效调节和化解。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和谐可以理解为“和而不同”,这个“不同”正是社会发展前进的动力。

和谐企业文化是以“和谐”思想为内核,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通过企业长期的实践所形成的并为企业全体成员遵守的价值观念、职业道德、团体意识、行为规范和思维模式的总和,是科学发展观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具体落实。建设和谐企业文化有利于实现企业内部,企业与自然,企业与社会,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协调,有利于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企业与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和谐企业文化的特征

企业的和谐是整个社会和谐的有机组成部分,和谐型企业必然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旺盛的生命力。和谐企业文化的主要特征是:

1.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和谐企业文化的核心。从某种意义上说,人力资源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支撑。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有利于激发企业员工积极参与企业文化的建设,建立和谐的企业文化。

3.人际和谐。企业员工并非是单纯的“经济人”,而且还是“社会人”,工作满足了他们社会交往、获得友谊和建立密切人际关系的需要。“和为贵”,《管子》讲“和乃生,不和不生”。社会强调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企业同样需要倡导人际关系融洽化,任何破坏人际关系的员工都是企业不允许的。

4.诚实守信。提到企业文化,我们马上就会想到“诚信、以人为本、团队合作、创新”这些词,即使是很小的企业,在他们印制的宣传广告或者公司网站上,也都有诸如此类的核心价值观、宗旨、精神之类的话,仿佛这是企业宣传的必要手段,有总比没有好。真的是这样吗?可想而知,一个员工认知失调、冲突的企业,又怎么可能是和谐的呢?如果公司制定了“诚信”的核心价值观,就要像宗教信徒一样去信守和维护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否则核心价值观就成了一句口号而已。

5.团队合作。企业有着共同的价值观和宗旨,有着共同的哲学理念和战略思考,在这种思想下,企业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团队,而非个人,尤其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这种团队效果将变得越加明显。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马蒂亚・森说:“一个基于个人利益增进而缺乏合作价值观的社会,在文化意义上是没有吸引力的,这样的社会在经济上也是缺乏效率的,以各种形式出现的狭隘的个人利益增进,不会对我们的福利增加产生好处”。同样,一个缺乏团队合作意识的企业也是没有吸引力的。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团队作用日益重要,合作意识日益强烈,卓越的企业必然倡导团体精神和合作文化。

三、和谐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

1.树立和谐企业文化理念。和谐企业文化理念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用和谐的理念统领企业发展。同时搞好教育宣传,不断增强和谐企业文化的传播力和渗透力,使核心价值观深入每名员工的内心,提高价值观明确态度。

篇6

中图分类号:F84文献标识码: A

Abstract: The core values ​​of the insurance industry proposed to promote and regula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insurance industry, but compared with developed countries, the insurance industry,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insurance industry is still lagging behind, and there are some, such as: lack of credibility, lack of innovation, non-compliance issues. How to practice the core values ​​of the insurance industry, the insurance industry to cultivate advanced culture of China's insurance industry is an urgent problem.

Keywords: core values, culture Insurance

2013年3月21日中国保监会正式了“守信用、担风险、重服务、合规范”的行业核心价值理念,核心价值理念是一种文化。保险文化是保险行业的灵魂和精髓;同志曾说:“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一个行业要想经久不衰、持续发展,不仅需要有强健的体魄,还必须拥有核心灵魂的东西――文化。

近代我国保险业发展迅速,从2001年入世在全球保险业排名的第16位,到2012年排名第4位,我国保险业完成了从一个刚刚起步到保险大国的转变。现在我国保险行业的发展正处在发展与转型的关键阶段,但是我国保险文化的发展才初见成效,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突出表现在诚信文化、合规文化的缺失,创新能力的不足等诸多方面。如何践行核心价值观,培育出适应我国保险业发展的保险行业文化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保险行业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中国保险业发展发轫于清代,经过100多年的坎坷发展,终于完成了从量到质的的转变。不仅在整体实力上得到显著提高,而且企业的竞争力、防范风险的能力、服务社会经济的能力都得到了明显的增强;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保险业作为 “经济助推器”和“社会稳定器”,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保险业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行业群体,其共同遵守的价值观念、行业理念以及行为准则,正是保险行业核心价值观内涵的体现。

保险行业核心价值理念――守信用、担风险、重服务、合规范。守信用是保险经营的基本原则、担风险是保险的本质属性、重服务是保险价值的实现途径、合规范是保险市场健康运行的前提条件。通过倡导守信销售,提供完善的风险保障,提供高效的客户服务以及重视合法规范经营来塑造保险业的行业文化;同时把保险行业打造成真诚、高效、健康、先进、文明的行业形象。

培育和践行保险行业核心价值理念是保险文化建设的关键环节,是提升保险行业形象、增强保险行业软实力的迫切需要。党的十报告明确提出,要提高保险业的竞争力。先进的保险文化是保持行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是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行业文化的力量,归根到底来自于凝结其中的核心价值理念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理念,有利于弘扬行业精神,扩大行业影响,树立良好形象,增进全社会对保险业的了解和支持,促进行业更好地发挥自身的特色与优势,不断提高保险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目前我国保险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保险业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积累了一些问题,最突出的就是声誉风险、不合规、宣传、创新等问题。

1、诚信体系不健全,导致人们对保险产生抵触心里

保险本身是个特殊的服务行业,企业承担的保险责任远远高于其所收取的保费,保险行业并非通过有形的物质来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而是以保险承诺和一系列的附加服务来满足消费者对保险保障的需求,这一特性决定了保险营销比其他产品销售更需要诚信。“人无信而不立,企业无信则难以长久经营”, 我国保险市场上的诚信问题表现的日益突出,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首先,一些保险公司为了业绩和利益,进行虚假宣传,欺骗消费者,不履行承诺的各项服务。

其次,保险业中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一些业务员为了个人业绩和私利,误导欺诈消费者,甚至有的业务员侵占、挪用或者携带消费者保费出逃。

最后,有的保险公司在赔付阶段,对保险人少赔、惜赔、无理拒赔或拖延不赔的现象时常会出现。

这些行为无形间极大的损害了保险行业在民众心中的形象,也严重的损害了保险行业的声誉,这些从根本上影响着保险业健康良好的发展。

2、保险行业不合规范的经营导致了经营风险的加剧。

“合规范”是保险市场健康运行的前提条件。保险机构和从业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行业规则规范、职业道德准则,并在具体工作中时时处处规范行事。但是我国保险业合规文化缺失严重,一些保险公司和机构为了实现短期的目标和任务,不惜违规操作,忽视合规经营风险,还有的保险机构不按制度和操作流程办事,无视了规章制度的存在。合规文化还远远没有融合到保险人员的血液中,也没有融入到保险企业的管理和决策中。

3、行业宣传不到位,民众缺乏对保险的认识

我国公众保险意识淡薄,保险消费观念不成熟,国民保险需求还不能得到有效释放。这导致了很多地区保险市场增长缓慢和销售人员误导消费者致使保险过度消费或消费错位。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保险业迅速发展,保险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各保险公司和机构对外宣传的形式多样,这无疑提高了公众对保险的认识,但是保险公司和机构为了追求短期利益,对外宣传侧重于公司自身形象和自身产品,缺乏对保险基本知识以及整个保险行业的宣传,使民众对保险认识不足,而没有真正认识到保险独有的保障功能。

4、创新能力不足,制约保险行业发展

创新是每个行业不断进步的保障,保险行业创新能力严重不足,主要体现在保险企业创新意识不强、创新动力不足。我国多数保险企业还仅仅遵从传统的思维模式去发展保险,缺乏崇尚良性竞争的氛围,创新还停留在简单的模仿和引进上面,对公众急需的产品和服务没有提供或提供不到位;同时保险业的创新机制不灵活,创新活动缺乏充足的资源支持和利益保障。创新方式滞后和创新机制不灵活严重制约着保险行业的创新能力。

三、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几点思考

1、加大宣传力度,统一思想,达成文化共识。

保险行业的核心价值理念是保险文化的精髓,深刻影响着保险从业人员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必须充分运用各种媒介宣传保险业核心价值观,使保险人统一思想,使他们在互动交流过程中凝聚共识,在学习探讨中找到差距,在整改中寻求突破,使核心价值观都融入到保险人的血液中,从而形成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

2、言行一致,确保落实。

核心价值观不仅需要去深刻的理解和学习,最重要的是要把其践行于实际,同时要言行一致;理论基础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落实。因此必须要强化核心价值观的执行和考核,使核心价值观得到全面的贯彻落实,同时把核心价值观的落实做为评价保险人晋升、加薪以及综合评价的重要依据,以此达到不断完善工作的目的。核心价值观是一种文化,是需要进行长期实践的,在落实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要持之以恒的长期进行,要有连续性,不能一蹴而就。

3、核心价值观要通过具体的载体来实现。

核心价值观是一种经营的理念,一种思想,必须通过一定的载体来实现。中国保监会正式了“守信用、担风险、重服务、合规范”的核心价值理念;“守信用、担风险”是通过保险合约的履行来实现;“重服务”是通过顾客的满意程度来实现;“合规范”是通过相应的政策法规执行度来实现的。只有具备了适合的载体,核心价值观才不会空洞。

四、基于保险业核心价值观的保险业文化发展的建议

目前,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保险行业核心价值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必须从“软件”方面入手,即:重塑文化,培育新型的企业文化。

1、弘扬诚信文化

诚信是保险行业的立足之本,诚信服务是获得广大客户最有力的保障,诚信文化的核心是要把保护被保险人的利益放在最重要的地位。培育保险文化要从三方面做起:首先,在全行业开展形式多样的诚信教育,树立高尚的职业操守。其次,完善信用体系及诚信激励约束机制,加大信息披露力度,从而加大对不诚信行为的约束。最后,净化行业风气,严厉打击弄虚作假、商业贿赂等行为,营造诚信为荣的文化氛围。

2、弘扬合规经营文化

合规经营是保险企业健康发展的生命线,弘扬合规经营文化,既是行业防范化解风险的内在要求,也是行业安全稳健运行的重要保证。一是在追求盈利的同时防止忽视合规要求。二是要建立完善的各项规章制度,使用制度来约束人、用制度来规范人的日常行为成为习惯。三是完善内控制度,推进作业流程标准化,建立疏堵结合、惩防并举、标本兼治的闭环式内控合规体系。

3、弘扬以人为本的人本文化

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保险业从业人员要从过去的兼职型向专业型转变,保险业属于金融服务业的范畴,员工应多属于知识型员工。目前保险公司险种的发展由以往的柜面出单到现在的信息云平台,由以往的单一险种到现在的量身定制。这无疑是信息技术结合保险需求发展的一个重大飞跃,故而要求从业人员的素质和知识能力提高。高素质员工的组合有助于保险行业精神的快速形成,同时成为保险行业文化建设的基础。弘扬以人为本的人本文化,一是要坚持“树正气、用能人、明赏罚”,提倡“透明管理、阳光经营”。二是坚持“专家治司、技能致胜”,持续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提高团队的创新能力,不断推动行业文化创新。

参考文献:

[1]林文冕.信息不对称下的保险欺诈问题研究[J].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2]黄丽霞.论保险业经营的诚信问题[J].经济研究导刊,2009,(2).

篇7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在当今社会,广大的社会公众越来越重视会计信息的使用,包括股东、债权人、企业管理者、政府部门和潜在的投资者。股东使用会计信息对企业管理者进行评价,政府部门依据会计信息进行宏观经济决策,潜在的投资者用其评价企业的价值,等等。可以说,现如今,会计信息关系到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会计信息的质量也越来越被人们重视。而对于直接提供会计信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也被人们所看重,包括会计人员在提供会计信息的过程中必须要做到“诚信为本,遵循准则,不做假账”。那么,如何培养诚实守信的会计人员,是我们会计教育工作者不容忽视的问题。笔者结合核心价值观对如何培养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的会计人员作以下探讨。

一、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概述

一般认为,“价值观是对事物的一般看法和根本观点”,它形成于人们的实践过程,又反作用于人们的实践,是在处理各种问题时形成的比较稳定的观念的总和。一个人的价值观源于其世界观,价值观是世界观的具体表现,世界观决定价值观的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由社会主义的性质、特点决定而逐步形成的人们对事物的根本看法,其具有社会主义属性,体现的阶级性是无产阶级,是人们正确处理个体、主体以及社会需要的价值标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凝结人心,其核心内涵要求我们要牢固树立并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时刻弘扬以“爱国主义、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从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通过《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到党的十八多次重申其重要性,我们可以清楚地明白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系列重要观点和基本使命,以大力弘扬为指导思想,主张并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信念,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自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运用到我们的工作、学习中,运用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正气”成为主流,全国上下形成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的氛围,作为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学生当然也不例外,也应当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在大学生头脑中的内化和具体化。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简要概括为:“爱国、理想、责任、创新”。爱国是贯穿其中的主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每个大学生追求的永恒主题,责任是对每位大学生的要求,创新则是四个中的核心,是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中的最高层次。对于会计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坚持“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即是践行了大学生价值观的核心内容。

二、会计学专业培养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会计学专业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本人认为应该从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会计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等方面充分体现。1.人才培养目标方面。培养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全面系统掌握会计学基本原理及理论、基本技能与方法,培养基础比较扎实、实践能力特强,上岗就能操作,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体现了“爱国、理想、责任、创新”核心价值观,同时强调诚信为本、创新创业精神、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2.具体培养要求方面。要求学生在知识上能够了解与理解会计职业及行业相关的职业的政策和法津、法规;具备从事会计学专业工作所需的相关知识。在业务能力上具有会计和审计实务操作的基本技能;具有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应用的基本技能;具有会计确认、计量及报告的核心应用能力;具有审计监督、见证及评价的核心应用能力;具有财务分析、控制及管理的核心应用能力。在素质上培养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如何查询资料及运用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专业知识等信息的基本方法,具备解决处理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具有一定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思维。3.课程体系设置方面。课程体系设计的总体思路是以“爱国、理想、责任、创新”为标准,以“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为原则,以传授知识为基础,专业能力培养为重点,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形成融知识、能力、素质于一体的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注重培养学生能够主动获取知识、综合运用知识及以问题为导向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人文社科教育与自然科学教育交融,将素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课程体系按照目前大多数教育专家提倡的通识教育、学科大类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教学及素质拓展五个平台进行搭建。课程设置服务于会计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从而实现并满足会计学专业毕业生的基本要求。在课程体系中,思想教育修养与法律基础、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等课程、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经济法等课程、社会公益劳动、志愿服务、入学教育和毕业教育等,几乎每门课程都涉及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培养学生必须以“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的能力。为了会计行业持续健康发展,高校从事会计学教学的教师要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出于对会计行业的健康发展和职业的可持续发展,采取各种各样的形式将伦理、道德和职业操守教育在专业教育中渗透,并结合典型案例设计相关的职业操守及核心价值观在线训练课程,培养学生正确与良好的职业发展理念,教给其如何规避职业风险的方法和技巧。除了在专业教育注重上述内容的教育以外,还要注重大学生人格培养的形成教育,每时每刻,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教育学生先要做一个好人,而后培养其成为其合格的人才。人格教育事关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未来生活基本观念的形成,我们一定要重视,同专业教育相比,人格教育的影响有的时候显得更为深远和长远。从事会计学教学的专业教师在教学中,或在其他与学生的交往中,要特别注意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三观”教育,即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的教育,向学生及时传递一种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正能量。不仅要教会相应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培养其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其在将来的工作中能够迅速融入专业团队,与他人和谐相处打下良好的职业基础。4.教学内容方面。在教学内容中,一直把诚信教育贯穿会计职业教育的始终。在入学教育课程中,着重介绍会计职业规范中的职业道德一节;在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课程的教学中始终强调会计人员诚信的重要性;在会计实务课程中,将不诚信行为作为平时考核的重要内容;在毕业教育中将“诚信做人”作为毕业留言送给毕业生。另外开设志愿服务课程,培养“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志愿服务是学生利用自己的时间、技能、资源和善心为邻居、社区、社会提供非赢利、无偿、非职业化援助的行为”,志愿服务这种形式的培养,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社会主义价值观和构建和谐社会和创新社会的重要载体。志愿精神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高度的统一性,是一种很好的培养方法。通过培养,良好的大学生志愿者在把关怀带给社会的同时,也传递了友善,传播了文明,志愿服务是大学生践行和培养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5.教学手段和方法方面。在教学中,通过案例、情景式教学和对优秀学生事迹的宣传导向,引导学生掌握会计法律知识,自觉遵纪守法,具备抵制违法行为的能力,不断地提高政治素质和思想素质,树立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良好品格。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实践能力为目的,构建以职业素质为本位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产学结合、会计从业资格、建设实训基地等人才培养模式,做到会计理论与会计应用相结合、会计改革与会计发展相结合、强调责任、诚信的重要性。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在育人过程中,只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统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作为职业素养的标准,不断提高职业素质,使其成为合格的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韩小芳.财经类院校会计学本科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会计师,2012,(03).

[2]马文超.会计与会计教育:从整体主义到个人主义[J].会计与经济研究,2015,(03).

[3]刘勇.基于“胜任能力”的会计学专业大学生培养模式探究[J].商业会计,2015,(18).

篇8

反过来没素质的企业,只要能赚钱,为股东(上市公司)创造价值,什么都可以做,只要能省钱就可以。所以判断高素质企业和低素质企业主要就是看你是仅仅为股东创造价值还是能够取得多方价值的平衡。

有趣的是,这导致了在中国乃至全世界出现这样的现象:一些人或一些企业做善事是为了消除自己的罪恶感。很多拼命赚钱的企业才敢于去拼命捐钱,否则它不平衡。

中国质量万里行: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前董事长小威廉・克莱・福特说过这样的话,“一家好的企业不仅可以提供优秀的产品和服务,同时还努力地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这非常接近于高素质企业的内涵。“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如何界定?比如说产品质量,环保,社会责任等。

杨钢:我们以前有这样的评价体系,有五个评价维度。当年还没有把社会责任加进去,而是把它融到了里面。再加上一个社区,可能就完善了。一个企业需要能持续性地成功,也就是中国常说的百年老店。1990年代的时候一般把这种高素质企业叫做世界级质量企业。

要做一个高素质企业首先要有道德,这跟人是一样的,举个例子说,民国时期有一个乞丐武训助学。他已经很穷了,而且小时候没钱上不起学。但是他想不能让别人再走我的路。于是就通过乞讨捐资助学,捐助了很多人,自己还是睡在街头,还是之前的样子。像这样的人就有一个使命和愿景,这是我们很多中国企业很不在意的,但是你会发现西方一些优秀的企业特别在意这一点。有一段时间特别流行“基于使命的管理”,但我们很多企业没有使命,没有价值观。

关于价值观,在IT业,不断有人拿谷歌来说,谷歌的价值观很简单:绝不做坏事。有着“不作恶”这样价值观的企业,会给自己定出了一系列规定,比如在公共关系、社会关系等方面,哪些是绝对不能去做的。围绕使命和愿景有了自己的行为准则,这个组织一定有自律和行为规范。但光这些还不行,因为你毕竟是企业,企业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要帮助你的利益相关方有一个美好的生活。帮助客户,员工,供应商,让社会更美好。而这一切都得靠企业的可持续的竞争力,要有利润,有了利润你才能帮助社会。

好的企业不是做一次好事或者几次好事,而是把做好事制度化。一些好的企业都会有固定的制度,会拿出利润的百分之几作为公益事业。总结一下,一个好的企业,不仅要有一套负责任的行为规范,还要有一套管理规范,使得这些行为日常化,制度化,这非常重要。

社会责任很重要,但我觉得还有一个核心内容,就是诚信。我们对质量的定义就是诚信。高素质企业很稀缺,其核心价值观就是诚信,但这种中国自古提倡的品德,现在已经沦为底线。诚信还有一个解释就是说到做到,敢于兑现。现在有多少企业在固守诚信?

我经常跟企业讲,你们总是说质量问题,但质量问题就是诚信问题。你们产品和服务的缺陷都是因为把标准降低了,标准降低了产品“合格”的就多了。再加上在把握标准的过程中又放宽,觉得“应该没事吧”。你承诺给客户本是这样的,但后来觉得对方看不见也就无所谓了。以汽车为例,召回表面是质量问题,实际是缺陷。比如说一个零部件,原本应该是进口件,但后来为了降低成本换成国产件。选的供应商本来是一个大企业,有严格的程序和标准,但成本太高,又换了一家价格便宜的――东西只要能装上去就好。这就是不诚信。有些企业老总整天提到“责任”,要员工为自己负责,但这是双重标准,你要员工为你负责,但反过来你不为客户负责。这就会带来形象的崩溃。

这就回到了基本点,只有一个诚信的企业才可能去承担责任,为各方负责。但是这样的企业很少,因为大环境很模糊,道德感很差。高素质企业的背后是传统价值观的存在。如果没有,我觉得都是虚假的繁荣。如果评价体系不涉及到隐藏的价值观,那么就毫无意义。

要看一个企业有没有社会责任,并不是看它捐款与否,而是要看它的财务制度里有没有固定的这项资金回报社会。诚信不仅仅是表面上,而是体现在机制上,这样的企业员工才有自豪感。

另外,很多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为了打品牌,但有时候又忽视了一点:品牌背后是品质,核心还是诚信和责任。消费者之所以选择你的品牌是因为你可信赖,你不会骗人。我们现在已经回到非常低的层面了。今年我在国外过年,发现一个现象,中国人除了在海外疯狂购买奢侈品之外,还疯狂地购买各种食品。很多西方人不理解,怎么中国人什么都买?这种现象就是因为中国人对自己的产品已经很失望了。作为高素质企业最核心的要求就是固守价值观。

中国质量万里行:高素质企业和品牌企业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杨钢:高素质企业是品牌企业的基础,品牌不是炒出来也不是广告出来的,也不是钱堆积出来的。品牌最表层的东西是知名度,这些可以通过上述方法获得,但品牌最核心的是忠诚度,依赖感和信任。现在我们大部分的企业刚好处在打知名度的第一阶段。实际上应该是把事情扎扎实实地做好,然后再考虑自己品牌的传播。

国外一些品牌企业在进入中国之前都很乐观,但来了才发现,中国人缺少品牌的概念。在美国,人们祖祖辈辈喜欢一个品牌,可口可乐有一年想改配方,大家坚决反对,理由是你改变了大家美好的回忆和梦想。这就是品牌的依赖度。当年可口可乐发现中国人不认品牌,就改变策略,从娃娃抓起。现在这些当年的娃娃都已经长大成了消费主体,已经离不开可乐。

美国人做得很高明,品牌背后体现的是一种文化和精神。而现在的跨国公司,体现的更不仅是企业精神,而是国家和民族精神。这个品牌依赖度就完全是另一个层面了。举个不恰当的例子,肯德基,麦当劳总是在反美时沦为被宣泄的对象,就说明这一点。

虽然现在很多企业也成为中国品牌,但是总体认可度较低。这跟目前我们整体企业素质不高有关系,我们的企业还处在初级阶段。所以我觉得高素质企业这个题目真的很好,我想了很多。我们一些企业现在就是很有钱,是爆发户。但其中也有想成为高素质企业的,那么我们应该引导。

高素质企业重要的一个标准就是持续的盈利,美国的企业都是放在二十年三十年的范围里去考量。克劳士比的标准里有一个质量成本,是否有效率。另一个是员工在公司里是否感到自豪。还有客户的期望。以及对整个环境变化的可控性。这几项都有可以量化的标准。再加上一个社会责任就更好了。

篇9

前言

会计文化是人类社会文化体系的一个分支,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会计文化是以企业为载体,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经过企业会计领导者和会计人员传承与创造积累起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大力培育企业会计文化,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1对会计文化及企业会计文化重要性的认识

会计作为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会计在社会、经济、哲学和人类价值观的综合影响、长期作用下,逐渐积淀而形成为会计文化。会计文化是会计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由三个层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之间互相影响、互相制约,构成完整的结构体系。会计文化的内容十分丰富,但其核心内容是会计价值观。而会计价值观的核心价值是诚信,诚实守信是会计之魂,廉洁自律是会计之骨,客观公正是会计之本。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高速的发展,会计文化以真诚、信任、友爱和发展的优秀品质,将会对会计事业发展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会计文化从属于企业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良好运转、保持创造力,实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先进的企业会计文化可以营造真诚、有爱的良好氛围,使会计热爱本职工作,坦诚布公,敢讲真话,发挥出良好的专业素质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先进的企业会计文化可以使会计增加克服困难的勇气,与企业保持同甘共苦的协作精神,从而对企业产生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先进的企业会计文化可以充分调动起企业财务人员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使财会人员团结奋进,激发鲜活的精神动力,建立积极向上、诚实守信的企业会计精神、道德和价值观。总之,现代企业管理,需要有先进的会计文化作为支撑。

企业文化建设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强大内在驱动力。“以人为本”、讲诚信、重品牌的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对企业会计文化也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在世界经济趋于一体化的形势下,我国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离不开会计行业的发展。做好会计工作,创新财务管理,离不开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会计专业人才队伍。会计文化建设,就是使其共同拥有价值观和意识体系,形成一种组织的风气、风格,包括价值观念、行为准测、道德规范、管理制度以及行业形象等,全体会计从业人员协同建设,共同遵守,不断发展和完善。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探索社会主义会计文化的丰富内涵、建设途径,进一步激励会计行业从业人员充分发挥专业作用、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实现建设会计强国的目标,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作出应有的贡献。

2企业会计文化建设的现状

很多企业都认识到了会计文化的重要性,但是在会计文化建设中,还存在企业会计文化基础薄弱、会计管理制度不健全、会计行业精神缺失等问题。

2.1传统文化价值中的糟粕,如权大于法、重集体观念等,影响到整个社会的诚信氛围,导致部分会计从业人员的诚信缺失,原则性不强,职业操守较差,道德滑坡,在受到上级压力和外界干扰的情况下违规违纪等等。

2.2企业会计监督不够,主要表现在:一是监督观念陈旧,个别领导重收入、轻支出、重治标、轻治本的观念较强,错误地认为工资要发、利润要增,导致监督流于形式,监督力度不够;二是监督方法滞后,事后查处多,事前监督少,方法不得当,防范工作要有前瞻性,还要避免边整边犯。三是监督机制缺失,制度多,实用性不强,不能起到有效内控作用。鉴于这种种状况,企业管理者要切实改变观念,把以往的事后做法改为预防为主、事后严惩的做法。当然还要有健全的机制。

2.3企业内控制度不完善,导致企业内部管理上问题频出,给腐败和作弊留下可乘之机,会计信息质量得不到保证,最终企业的经济利益受到损失。

3企业会计文化建设的建议

会计文化是个系统工程,企业要大力营造一种合作发展、和谐共生的会计文化,一种以人为本、诚信报国的会计文化,一种谋划长远、视野开阔的会计文化,一种勇于突破、不断创新的会计文化。我国会计文化建设成受全社会尊重的先进文化,企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建设和实践先进的会计文化;要以人为本,健全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以充分调动会计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塑造、培育、造就会计人员中的榜样,以激发会计人员学习和实践先进会计文化,勇创佳绩。

3.1把“以人为本”理念渗透到企业会计文化建设各个方面,始终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激励人作为新时期会计文化建设的着力点,要坚持“以人为本”,营造融洽人际氛围,建立央行会计文化和谐发展新模式。要培养会计团队意识。会计文化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群体性,应真正实现民主参与、管理和决策。要充分重视人的价值和作用。人是最大资源,也是最大风险,要加强内控机制,确保会计监督有效,必须加强对会计人员行为和行为绩效的监控和管理。可采用目标激励、情感激励、工作激励、培训和发展机会激励、荣誉和提升激励等多种方式,可通过广泛开展有益于员工身心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帮助员工树立正确价值观。

3.2注重企业营造诚心的文化氛围,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加强价值取向的正确引导,形成会计群体共同价值观:诚信为荣、实事求是、坚持原则、开拓创新、公正廉洁和追求卓越。

3.3企业要提供会计文化培训的机制,敦促会计人员不断学习先进的会计文化,更新会计观念,增强职业道德;要建立评先表彰制度,树立学习和实践先进会计文化的典型人物,以激励广大会计人员树立先进的会计文化观。会计人员要自觉学习和实践先进的会计文化,不断提高自己的内在价值,包括人生观、职业道德观、法制观以及会计知识水平和会计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 潘玉红,袁野.会计诚信建设与企业文化[J].财政监督.2007,22.

[2] 刘海斌.和谐会计文化建设探讨——基于企业文化视域[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8,08.

篇10

中航工业航空装备以研制生产先进航空武器装备为主业,担负着“航空报国、强军富民”的历史重任。作为民营企业的华为能够把“艰苦奋斗”精神发扬光大,并在充满现代企业管理和高新技术竞争的IT领域占据优势,我们也应当在世界航空武器装备领域的竞争中取得胜利,为中国航空工业第二次“井喷式”发展贡献力量。

进取、创新和诚信的航空装备核心价值观

中航工业航空装备当前承担着十分繁重的科研生产任务。“军令如山、军无戏言、军法无情”,一项又一项任务,一个又一个节点,一架又一架飞机试飞、交付,每天都处于高度紧张状态。靠什么来支撑企业,让我们一往无前?进取、创新、诚信精神是中航工业航空装备最需要提倡的。

进取,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中国航空工业的腾飞,与世界先进航空国家相比,正从“望其项背”,向“并驾齐驱”过渡。此时,研制先进航空武器装备已经无法直接借鉴国外技术。因此,发扬进取精神,弘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优良传统尤为重要。中航工业航空装备各级领导必须时刻保持、并向企业员工传达强烈的使命感和危机感,着力在企事业改革发展与航空武器装备研制生产的急、重、险、难领域,引领干部员工不辱使命、敢于担当,“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为军队“能打仗,打胜仗”提供先进可靠的航空武器装备。

创新,是实现跨越发展的永恒动力。中航工业航空装备各级领导应当具备对市场的特殊理解、对客户的特别关注、对竞争的高度敏感,要发扬创新精神,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大胆进入新的技术和产品领域,大胆使用新技术、启用新人才,以创造性的思维去面对每一项工作和每一件产品。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军队对航空武器装备新的要求。

诚信,是企业兴旺的根本。“言必信,行必果”,中国古代晋商的成功,就是诚信于企业之重要最好的诠释,晋商讲诚信才使得他们的信誉和品牌得到世人认可,诚信是晋商在商场中克敌制胜的杀手锏。华为公司的成功是客户至上、服务为本的诚信精神的成功。华为公司是贸易起家,长期的乙方经历,使得“服务至上”成为华为的灵魂。在华为公司,坚决提拔那些“眼睛盯着客户,屁股对着老板”的员工。客户就是上帝,中航工业航空装备的上帝是航空武器产品的用户,只有对他们讲诚信,讲服务,做好乙方,才能取得他们的信任和支持。所以,坚持诚信才能使我们的产品得到认可,使我们的服务得到回报,使我们的企业获得持续发展。对中航工业航空装备来讲,诚信既是对国家和民族的承诺,也是对市场和客户的承诺,提供先进与安全可靠的航空武器装备和细致周到的服务保障,是我们履行承诺的最好方式。

篇11

中图分类号:U2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1-00-01

一、加强组织领导,夯实发展基础

建设优秀企业文化是事关企业科学发展的战略任务,为此,必须把企业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发挥党政工团各自优势,密切配合,各尽其责,齐抓共建,务求实效。把握企业文化建设的规律,制定具体的落实措施,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以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创新能力为重点,加强企业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把优秀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纳入绩效考核,强化各级人员的创争意识。及时总结推广企业文化建设先进经验,表彰企业文化建设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广大员工积极推进优秀企业文化建设,自觉践行国网公司核心价值观,为加快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服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干部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坚持国网公司统一的价值体系,树立践行“诚信、责任、创新、奉献”的核心价值观。加强宣传教育,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干部员工深入理解企业文化的深刻内涵。把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纳入形势任务教育、干部员工培训体系,作为领导干部学习培训的重要内容和新进员工的必修课。充分运用新闻媒体,开辟专栏,广泛传播公司核心价值观,使其深入人心。坚持企业文化融入中心,落实到安全生产中,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落实“三个百分之百”要求,确保安全可控、能控、在控,实现电网安全、员工平安、企业稳定、社会和谐;落实到优质服务工作中,严格落实“三个十条”,以优质服务塑造“国家电网”品牌;落实到电网发展建设中,实施“突破两头”战略,推广“两型一化”、“两型三新”,全面落实环保节约、节能减排要求;落实到经营工作中,增强全员降本增效、增收节支意识,勤俭办一切事业,提高经营效益和效率;落实到党风廉政建设中,弘扬“干事、干净”的廉洁理念,树立正确价值导向,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三、打牢诚信基础,全面提升执行力

诚信是企业发展的基础。讲诚信就是对党和国家高度负责,就是对电力客户和利益相关者讲信誉、重信义、守信用,就是要求企业员工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自觉遵守公司纪律。加强诚信建设,自觉履行“四个服务”宗旨,始终坚持客户至上、诚实守信、依法经营,严格规范供电服务和企业经营行为。要进一步打牢诚信基础,努力创建和谐企业,强化“人人讲诚信”的氛围,形成言行一致、表里如一、齐心协力推动企业发展的良好局面。要建设一支诚信意识强的干部员工队伍,全面提升公司执行力,形成员工之间、上下级之间融洽诚信、相互负责、共谋发展的内部关系。领导干部要带头讲诚信、守诚信、促诚信,树立强烈的大局意识,坚持局部服从整体、小局服从大局。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社会和行业规范,依法诚信经营。对服务对象讲诚信、守信誉,提升服务水平。对利益相关者讲信义、守信用,促进合作共赢,推动公司持续发展。

四、深化责任工作,提升品牌形象

要把责任理念融入企业发展战略中,渗透到生产经营实践中,落实到干部员工行动中。积极履行科学发展责任,加快建设智能电网、推进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电网;积极履行安全供电责任,严格防范电网稳定破坏和大面积停电事故,促进社会公共安全;积极履行卓越管理责任,深化“四化”工作,增强管控能力,不断提高管理效率和效益;积极履行科技创新责任,建设创新型企业;积极履行沟通合作责任,健全与利益相关方的交流机制,进一步优化内外部资源配置;积极履行优质服务责任,全面兑现供电服务“十项承诺”,认真落实员工服务“十个不准”;积极履行员工发展责任,健全员工成长培养体系,维护员工合法权益,确保员工队伍稳定;积极履行协作共赢责任,实现与利益相关方协调发展;积极履行服务“三农”责任,深入服务城镇化建设;积极履行环保节约责任,落实国务院节能减排政策,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积极履行企业公民责任,参与和支持社会公益事业。

五、弘扬创新精神,激发创造活力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创新精神集中反映了企业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和勇于变革、敢为人先的价值追求。要激发创新、推动创新、激励创新,在企业上下形成创新的活力。要牢固树立争创一流的创新意识,自强不息的工作作风,坚韧不拔、攻坚克难的精神品质,开创企业发展和电网发展的新局面。要营造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的良好氛围,建立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创新机制,提升创造力,建设创新型企业。

六、弘扬奉献精神,建设一流队伍

篇12

当前,全国高校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意义、如何在大学生中践行核心价值观做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北京大学党委书记朱善璐认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发展道路,坚定文化自信,加快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迫切需要[1]。随着时代的发展,将区域文化与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联系有一定创新意义。从理论层面看,既可以丰富哲学、伦理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又能促进加深对社会转型、历史变迁、文化建设等重大理论问题的深入探讨。从实践层面看,高校将特色区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有助于区域群体和个体的价值心理和价值观念的形成,更好地为地方发展服务,从而充分发挥社会主导价值观在人们社会实践中的统摄、驱动、定向和凝聚等作用。

一、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区域文化的关系

我国区域文化资源在理想、信念、道德、价值观等方面的思想内涵,与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密切联系。

1.区域文化与高校核心价值教育的关系。

区域文化是在一定区域内因其自然条件、人文条件或者具有其他特殊背景而形成的不同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它反映了本地域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生存方式,因此区域文化具有地域性、典型性、独特性。区域文化的独特性使高校核心价值教育的方式不拘一泥,不断地创新发展。

大学地处区域文化所在的包围中,区域文化对大学有一定的影响力和渗透性。前哈佛大学校长德里克・博克认为,无论是在城市还是乡镇,大学文化,反世俗成规的生活方式和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常常成为刺激周边社区的载体[2]。有了大学文化背景的支撑和人力资源的支持,有利于区域文化的创新,融入更多的其他文化,使区域文化得到更多的发展。

通过高等院校的建设,融入更多的区域文化特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方式和内容不断丰富,为特色大学的建设提供了基础。同时,大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仅有利于区域文化的传承,还能更好地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2.区域文化对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价值。

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区域的文化各具特色,每一种文化都催生不同的价值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这些价值观凝练出来。源远流长的文化资源是地区人民共同的情感纽带,也是激发人们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的精神力量。区域文化资源对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有以下三方面的重要价值,

首先是价值观认同。高校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绝非一蹴而就,它是一个科学的认知和转化过程,是个体将科学思想理论体系转化为日常生活的意识、观念和语言的动态认知与内化过程。借助区域文化资源进行价值观落实或驾驭,能更好地符合人们的认知偏好,切合人们的文化心理。其次,有利于价值观教育的大众化。当区域文化资源成为价值教育和传递载体后,以高校学生熟悉、理解和认同的方式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大众化。最后,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丰富的资源。区域文化基于区域内相对稳定的传统、习惯及风俗人情,表现为性格和心理特质的一致性,为增进本区域民众的思想认同、同化本区域民众的精神诉求提供力量源泉。

3.区域文化与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结合的可能。

区域自主创新文化理念与高校教育理念吻合。如昆山提倡“共谋科学发展,共建和谐家园,同享全面小康”。高校是提倡的知识创新、和谐友爱、全面发展理念与之不谋而合。在教育观念、教育模式、课程设置、校园文化等方面大多围绕这一主题进行。

区域价值观思想与高校传承的道德不谋而合。如在共谋科学发展,共建和谐家园表述基础上,昆山衍生出富民、亲商、高效、廉洁的政府价值观,守法、诚信、履责、创新的企业价值观和包容、进取、友爱、奉献的市民价值观。廉洁、守法、诚信、进取、友爱、奉献等价值观与高校的道德要求如出一辙。

区域全方位营造以文化人、尊重人才、崇尚学习和创新创业的风尚与高校文化育人不谋而合。昆山以“文化+科技”为特色,推进昆山“创意城市”建设。高校整合资源、精炼优质高效的教学,强调以文化促进素质教育,不断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与区域文化提倡异曲同工。

二、区域文化视阈下的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既然区域文化与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能互相促进,就应掌握这一规律,根据社会转型的特点,探讨区域文化特色视阈下高校社会主义核价值观教育方式。

1.发掘区域文化精髓,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

大学生思维活跃,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需要以新颖的方式进行。根据昆山区域的孝道、奉献、吃苦耐劳等文化精髓,昆山登云科技职业学院利用学工四大品牌结合区域文化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

品牌访谈节目《非常零距离》邀请特级教师、优秀校友、优秀学生与在校生做交流,以感恩、孝道、和谐、爱国、拼搏等为主体,通过访谈的方式,宣传核心价值观。如,第十五期主题“怀孝心,践孝行――传承孝道文化”邀请在校教师、下企业同学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通过面对面的交谈,告诉大学生人生有三件事不能等待――读书,行善,尽孝。

品牌校刊《登云学工》,专设“校园故事”、“榜样故事”、“学子心声”等栏目,重点选模范学生事迹报道。如校园故事“小主传”讲的是院学生会主席、社团联合主席、系部学生会主席的奉献精神,他们把业余时间都奉献了给学校和社会,为老师分忧,为同学解难,在社会做义工,充分发挥了社会主义主人翁精神。

累计开设300余场讲座的品牌人文素养讲座,内容涉及传统文化、道德教育、核心价值观、国际形势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讲座得以充分展现,如讲座“国际形势分析”,使学生认识我国当前局势,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品牌诚信评价体系,引导学生建立诚信意识和习惯。借助诚信平台,对学生经济诚信、学习诚信、生活诚信等方面展开全方面评价,促进学生不断自我提升。

2.借助区域传统文化,构建^域――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平台。

积极推动区域传统文化、区域精神进校园,使大学生认同区域文化,从而真正接受核心价值观。昆山从实践区域文化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之初便开展各种有地区特色的文化活动。“日知讲坛”,取昆山先贤顾炎武《日知录》的原意,聘请专家讲健康、讲国学,讲党史,吸引一大批爱好听课的年轻人。周庄“吃讲茶”(古时为调解邻里街坊事务纠纷的方式)为深化基层思想道德建设“三讲三评”活动的创新讲坛,在弘扬社会正能量方面发挥作用。

昆山登云科技职业学院与昆山先进文化教育积极对接。“弘扬祖冲之科学创新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劳模精神进校园”、主题教育活动、昆山“日知讲坛”科普讲座等进校园。这些活动围绕昆山文化开展,宣传昆山古今文化精神,如题目为“玉出昆冈・昆山文化漫谈”的讲座,围绕“百戏之祖”昆曲、“马背上的学者”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内容,形象生动地讲述了昆山的历史文化。通过区域――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平台的建立,师生深入了解区域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汲取人文精神的营养,进一步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作用。

3.发挥区域价值观的作用,构造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制度。

高校思想政治制度教育制度的制订要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根据昆山地区“共谋科学发展”的理念,昆山登云科技职业学院通过打造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的模式和制定规章制度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

昆山科技职业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一套科学模式。一方面,突出思想教育主线,夯实学生公寓、日常管理两大阵地,建设好辅导员队伍、宿舍管理队伍、学生干部队伍,抓好感恩教育、诚信教育、责任教育、入学教育、岗前教育;创立了“四有建设工程”(辅导员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学生有道德、有梦想、有技能、有体魄)。根据这些科学理论指导,学院先后编制《学生手册》、《学生行为规范手册》《大学生文化活动卡》、《大学生德育考评手册》等,这些规章制度均是紧跟时代进行创新,并从规范管理、以人为本的角度制订的,各项内容具备一定的科学性,目的在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三、结语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区域文化之中,贯穿区域传统文化、经济转型、城市现代化建设等各领域,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根据时代需要采取新的方式教育,在大学生核心价值教育过程中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只有这样,才能使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真正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才能使学生真正接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篇13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3-0057-02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企业各个方面均得到了很大的进步。在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经营业务不断增加的形势下,企业财务管理作用越来越突出。为此,我国企业要想得到长远、稳定的发展,就要具有更多、更专业的财务管理人才。高校财务管理教学作为社会企业财务管理人才的主要供应场所,必须重视教学工作的有效展开,在培养学生专业素质的同时,也要重视诚信教育的落实,以此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尽可能满足社会与企业发展的需求。

一、高校财务管理教学中诚信教育的重要性

1.为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从业人员的诚信意识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建立的,所以,针对大学生们来说,从计划进入财务管理行业开始,就要有意识地培养自身的诚信意识,从而为以后进入社会从事工作提供可靠保障。只有这样,才可以成为合格的财务管理人员,并且做好自身本职工作;才可以为企业合理、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才可以为企业内部管理体制建设添砖加瓦。

2.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可靠保障。在高校财务管理教学过程中,要想充分落实诚信教育,就要充分理解与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从而为教育提供良好的环境基础。同时,通过诚信教育的实施,也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可靠路径。对于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师来说,一定要注重财务管理专业学生诚信观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以此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约束力对学生行为进行约束,并且更加坚定信念,深刻理解有所为、有所不为,这样不仅用实际行动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贯彻实施提供了可靠保障,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

3.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创造了有利条件。在现代企业制度中,企业财产所有权和经营权是分离的,在实践工作中,经常因为经营管理者行为不当导致所有者利益受到损害,经过大量深入研究显示,大多数均是因为企业内部管理失控导致的,其中财务管理造假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所以,在高校财务管理教学中加强诚信教育的落实,对完善企业内部管理与控制机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这样,才可以确保投资人的利益,才可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才可以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健康运行提供可靠保障。

4.为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贡献力量。一直以来,依法治国都是我国始终坚持贯彻的重要方略。目前,我国很多企业中均存在着财务管理质量不高、财务信息失真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并且没有为企业管理者做出相关决策提供可靠依据,更是和我国依法治国方略背道而驰。为此,在高校财务管理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加强诚信教育的实施,从根本上解决财务管理人员职业道德素质问题,从而保证依法治国方略的贯彻实施,为企业管理提供真实、完整、可靠、合法的财务信息,以此确保企业决策正确、科学。

二、高校财务管理教学中诚信教育实施的有效途径

1.优化课程设置。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信息失真主要源自两个方面:一是财务管理人员诚信意识不强;二是财务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淡薄。对于财务管理人员诚信意识不强而言的问题,在高校教育中,一定要重视道德教育,其内容要兼顾财务管理专业知识,并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真切关注学生的感受,根据专业特点、要求及学生需求展开有效的诚信教育,以此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热情,有效提高学生的诚信意识。针对财务管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的情况,在财务管理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法制教育课时,以此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学生树立守法观念,并且坚定“依法理财、一心为公、坚持原则、不徇私情”的职业信念。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各种法律条文的宣传,还要充分结合身边的案例,教育学生触碰警戒线的代价,从而增强学生的诚信意识与法律意识。

2.聘请企业财务人员进行实例讲解。财务管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从现今情况来说,在财务管理教学方面,大多数高校均采取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而财务管理教师基本上均是从学校走到学校,实践经验相对缺乏,有时在讲解教学内容,缺少说服力,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聘请企业财务人员与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进行讲学,以其亲身经历对学生展开职业道德教育、职业判断教育。还可以聘请法院与审计局的工作人员进行职业法制教育,以此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更好地开展工作。在财务管理教学中,单纯进行理论讲解,非常枯燥、乏味,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感,但学生均对实际案例有很大的兴趣,为此,通过实际案例的讲解,不仅可以完成预期的教学内容,还可以让学生树立牢固的职业道德观念,在错综复杂的经济环境中坚持本心,做出正确的判断,抵挡住金钱利益的诱惑。除此之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重视职业道德专题讨论会的召开,提高学生对职业道德的认识,从而保证财务管理工作落实到位。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通过辩论比赛的方式,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并且对相关问题进行主动思考,特别是针对当今社会中出现的相关案例,通过查阅大量资料,不仅可以了解更多的专业知识,还可以充实自己的观点,促进自身综合能力的提升。

3.大力贯彻诚信教育。在财务管理教学过程中,实训课程必不可少。在实训课教学中,教师不可只是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还要重视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在实训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将其当成是学生专业能力与职业道德素质培养的主要场所与形式,在重视专业技能考核的基础上,落实职业道德素质考核,让学生可以充分感受到市场环境中利益与诚信冲突时的挑战,以此认识到遵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比如,在《审计》实训课教学中,通过对企业、审计机关、事务所等不同工作岗位、不同角色的模拟,检查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同时对学生的做事态度予以了解,使学生亲身感受工作环境,充分认识到诚信对维持市场秩序的重要性。

4.与时俱进地改进教学内容。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财务管理新问题不断增多,在高校财务管理诚信教育中,也要针对实际情况进行一定的改进,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诚信意识。现今,诚信危机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高校一成不变、孤立地开展诚信教育,就会导致诚信教育成为形式,陷入“诚信”口号的漩涡中,无论教师怎样努力,学生均很难养成诚信习惯。为此,高校在开展诚信教育的时候,一定要与时俱进,充分实现个人荣辱观和行业诚信观念的融合,从而对自身行为予以约束,真正发挥诚信教育的作用,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

5.重视校园诚信环境的建设。学校是学生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通过对校园诚信环境的建设,优化育人环境,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诚信教育活动,以此启发学生的思想,陶冶学生的情操,升华其诚信品质,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诚信专题讲座、诚信签名活动、诚信演讲比赛、诚信辩论赛等活动,树立诚信新风,激励学生从我做起,塑造良好的诚信形象。与此同时,对诚信行为予以提倡、鼓励、赞扬,对造假违纪行为予以谴责、惩处,从而帮助学生分辨是非,形成良好的风气,在不知不觉中感染与教育学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此外,在校园生活中,一定要始终贯彻诚信教育,从学生进入校园开始,就对其普及诚信教育知识,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考试不作弊、作业不抄袭、按时交学费等,以此在学习生活中融入诚信教育,为学生树立与提高诚信意识奠定可靠基础。

6.加强各级主管部门的重视。首先,在高校财务管理教学中,要想始终贯彻实施诚信教育,就要重视诚信教育机构的设立,并且精选一些财务管理人才可以接受的内容,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指导与培训,以此确保诚信教育贯彻实施。其次,充分发挥网络资源快捷、便利的作用,加强舆论宣传,营造一种诚信氛围,进而配合诚信教育机构开展教育工作,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与职业道德素养。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财务管理教学中,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与法律意识,一定要重视诚信教育的贯彻实施,以此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实施诚信教育的时候,必须注重课程设置的优化,聘请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进行讲学,并且大力贯彻诚信教育,改进教育内容,营造良好的校园诚信氛围,同时加强各级主管部门的重视,从而全面落实教学内容,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郝倩.高校财务管理教学中诚信教育的重要性浅谈[J].企业导报,2015,(08):99-100.

[2]张芹.会计教学过程中的会计诚信教育问题研究[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1,(08):94.

[3]谢文刚.浅析我国高校会计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J].新西部(下旬刊),2011,(05):191,2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