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1-02 10:24:1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生物细胞的知识点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孕妇保持口腔健康,须做到以下几点:
孕前进行口腔检查和保健治疗。孕妇在孕前应到正规医院进行全面的口腔检查和保健治疗,其中包括治疗龋齿,治疗牙周疾病,彻底洁治(洗牙),拔除不应保留的牙齿及无保留价值的残牙根、残牙冠等。
孕期注意口腔保健。孕妇要坚持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妊娠期的妇女因口腔局部敏感,刷牙时可选用刷头小的保健牙刷;定期使用牙线清洁牙齿邻面上的牙菌斑;少吃可致龋齿的食物并遵循科学的进糖原则。 (李丽)
生活中被忽视的钙
我们平时吃的补钙食物一般是牛奶、酸奶、豆类等,其实生活中有不少被我们忽视的补钙“边角料”,都可以为我们很好地补钙,也更为有效和安全。
蛋壳 蛋壳含有极高的钙,可以把蛋壳磨成粉末后放进白开水中饮用,这样人体可以更好地吸收钙。
骨髓 骨髓是动物体内的造血工具,对人体钙质的补充有很好的作用。做骨头汤时,把骨头敲碎,让骨髓溶入汤中,能有效地帮助钙质被人体吸收。
鱼骨 鱼骨含钙很高,干炸鱼、焖酥鱼都能使鱼骨酥软,更方便人体对钙质的吸收。
(安子)
手脱皮吃点胡萝卜
有的人手和脚一到冬天就脱皮,开始时刺痒、起小疱,接着脱皮,脱皮面积逐渐加大,并向深层扩展,最终露出鲜色。由营养缺乏引起的手脚脱皮一般与缺乏维生素A有关。维生素A属于脂溶性的,对皮肤的表层有保护作用,如果缺乏的话,就会引起皮肤干燥和脱皮等现象。为了防止手脱皮,手要保持干净,尽量少沾水,洗手最好用温水;平时多吃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动物肝脏、蛋黄、牛奶、奶酪、鱼类、贝类、胡萝卜等。这些食物中的胡萝卜素可在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此外,每天洗手后应涂抹护手霜,或用维生素E丸擦手,可一边抹一边按摩。(美华)
午餐吃红薯钙质吸收好
红薯是最近几年最热门的养生食物,它富含蛋白质、淀粉、果胶、氨基酸、膳食纤维、胡萝卜素、维生素A、B、C、E以及钙、钾、铁等十余种微量元素,是世界卫生组织评选出来的“十大最佳蔬菜”的冠军,营养学家也称赞红薯为“营养最均衡食品”。红薯除了具有减肥、抗癌等功效外,还可以有效地防止骨钙流失,是一种非常好的营养食品。
红薯中除了含有一定的钙质外,还含有大量的钾和镁,这两种物质可以维持人体内的离子平衡,减缓因年龄增长而造成的钙质流失。
营养学家建议,红薯最好在午餐这个黄金时段吃。因为吃完红薯后,其中所含的钙质需要在人体内经过4~5小时进行吸收,而下午的日光照射正好可以促进钙的吸收。在午餐时吃红薯,钙质可以在晚餐前全部被吸收,不会影响晚餐时其他食物中钙的吸收。 (刘铭)
做菜加点酒,可减少油脂摄入量
中餐用酒烹调的传统源远流长,如啤酒鸭、绍兴醉鸡、香糟毛豆等,都别具风味。做菜时加点酒,好处远远不只是调味,还能减少人体对油脂的摄入,更有益于人体健康。
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每人每天油脂摄入量最多不应超过30克,但做菜时油如果放得太少,做出的菜肴口感较差,炒菜时也易粘锅。如果做菜时加点酒,就能解决这些问题。炒素菜加些味道清淡的酒,不仅可以提味,还可减轻某些蔬菜的苦涩味,如苦瓜、菠菜、西兰花等。
炒肉、炖肉时加点酒,去腥的同时,还可减少肉本身的油脂。因为酒与肉会产生脂化反应,可以帮助脂肪溶解,同时生成一种具有特殊香气的酯,使菜肴香而不腻。
用酒做菜还会使菜肴更有营养。因为比起油,很多食材的营养更容易溶解在酒精中,有利人体吸收。此外,从中医角度来看,适时适量摄入点酒,能健脾补胃、帮助消化。 (刘铭)
常用电脑的人吃什么好
常用电脑的人会经常感到眼睛不适,视力下降,还易有疲劳的感觉。常用电脑的人在饮食方面应注意以下几点:
多吃对眼睛有益的食品,如鸡蛋、鱼类、鱼肝油、胡萝卜、菠菜、地瓜、南瓜、枸杞子、、芝麻、萝卜、动物肝脏等。
多吃含钙质高的食品,如豆制品、奶酪、骨头汤、鸡蛋、牛奶、瘦肉、虾等。
注意维生素的补充:多吃含有维生素的新鲜水果、蔬菜等。
注意增强抵抗力:多吃一些能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及能够排毒的食物,如香菇、蜂蜜、木耳、海带、苋菜等。
吃一些抗辐射的食品:银杏果及黑色食品。
吃一些养颜的食品:如樱桃、美肤水果等。
注意酌情多吃一些豆芽、西红柿等富含维生素A、C和蛋白质的食物。(小光)
喝豆浆八项注意
1. 忌不彻底煮开:生豆浆里含有皂素、胰蛋白酶抑制物等有害物质,未煮熟就饮用,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中毒症状。
2. 忌冲入鸡蛋:鸡蛋中的黏性蛋白(鸡蛋清)会与豆浆里的胰蛋白酶结合,产生不易被人体吸收的物质,使鸡蛋和豆浆均失去原有的营养价值。
3. 忌空腹饮豆浆:豆浆里的蛋白质大都会在人体内转化为热量而被消化掉,营养成分不能被人体充分吸收。
4. 忌放红糖:红糖里有机酸较多,如醋酸、乳酸等,它们能与豆浆里的蛋白质和钙质结合,产生变性物及醋酸钙、乳酸钙等块状物,这不仅有损豆浆的营养价值,而且影响豆浆里所含营养素的吸收。
5. 忌用保温瓶储存豆浆:把豆浆装在保温瓶内,会使瓶内的细菌在温度适宜的条件下大量繁殖,3~4小时后,豆浆就会变质。
知识体系是指学习者把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知识,通过一定方式联系起来,构成一个学科知识体系。
2.构建知识体系的必要性
(1)知识发展的需要
目前高中生物必修模块主要注重的是对生命系统的物质和结构基础、发展变化规律以及生命系统中各成分间的相互作用的学习,贯穿于其中的知识主线是“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而选修模块更是以“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为基础从微观方面展开,纵观所有知识,脉络清晰,主线明了,但是美中不足的是知识点较分散,不易把握,而构建知识体系能把学生的认知水平提高一个层次,从原来仅仅注重单点知识学习转变到注重知识内在联系的体系学习,易于比较、归纳和综合,从被动学习转变到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
(2)解答习题的需要
高中生物习题考查的趋势已经不再是只从一个角度单独考查某一知识点,而是系统地考查,注重从复杂的知识网络中进行归纳综合,提炼出最佳答案。如2009年江苏生物高考第14题从卵子和的形态特点与功能入手,对细胞器(线粒体的功能)、物质跨膜运输等方面综合考查,2008江苏生物高考第21题考查的知识点包括生物膜系统和细胞器等等。这就要求我们平常在复习的时候注重对前后所学的知识进行联系、归纳和整合,连接成体系。
二、生物复习课中构建知识体系的策略探究
1.生物复习课中知识体系的呈现方法
(1)线索框架图式
框架图式的典型特点就是概括性强,知识内在联系紧密,易于构建,具体构建方法是找点―连线―建网。要求对于本模块知识掌握得十分熟练,具体如下:
①找点
即找出与主题相关的知识点,特别注意防止遗漏,知识点可以根据范围大小,分为一级知识点和二级知识点:如构建细胞模块专题知识体系时,细胞的分子组成,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工程就是一级知识点,而组成细胞的元素、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细胞膜、细胞器、细胞核、植物组织培养、植物体细胞杂交等就是二级知识点。
②连线
连线就是把所找出来的知识点根据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连起来,又有主线和支线之分,所谓主线就是连接一级知识点的线,数目一般较少,而支线则是连接二级知识点之间的线,数目众多:如细胞模块部分,主线即为细胞的分子组成―细胞的结构和功
能―细胞工程,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中的二级知识点可以连接为细胞膜―细胞器―细胞核。
(2)中心辐射式
中心辐射式的要点是找准一个关键的切入点,即专题的中心点,以此向外辐射延伸,然后可以二级知识点为中心继续向下延伸,如基因工程部分知识体系可以整理如下:
(3)括号概括式
括号概括式的典型特点就是操作简单、概括性强、清晰明了,主题思路和中心辐射式类似,也是先找准中心,然后向外层层延伸。
2.生物复习课中知识体系的构建方法
(1)根据知识发展特点和分层结构构建知识体系
高中生物教材中的知识安排是层层递进的,是按照知识发展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结构而安排的,即可从大的角度帮助学生把握生物各个学习阶段的基本线索和主要内容,要求学生明确考试大纲对此部分知识的考试内容,即框架明示的主干知识点,立足于教材,并弄清楚这些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解决概念和基本理论,而贯穿于其中的基本线索就是各个阶段学习的主干知识点。然后以基本线索为中心向外延伸,就成了基本框架。
(2)根据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构建知识点
知识不是单独存在的,高中生物学中各模块知识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所以整理知识体系也可以根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展
开,这就要求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对前后知识的衔接、过渡多加注意,并带领学生从深层次挖掘知识间的逻辑关系。
教学的有效性就是指每个学生都成为有效的学习者,而不是单纯看教师是不是把该讲的知识都讲清楚了。教学的有效性,就是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能够获得具体的进步和知识,通过教学能够对学生的自身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高中生物涵盖的知识面较广,从分子生物到细胞生物学再到生态学的知识内容都有涉及。学习过程中要求掌握的知识点繁多,并且相互之间的联系也比较复杂,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为了提高高中生物的教学有效性,高中生物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采取新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高中生物教材。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们掌握好这些知识,并做到运用自如。
本人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了一下几点能够提高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一、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高中生物的教学中对知识点的掌握是有不同层次的要求的。高中生物教师应该根据大纲中对知识点掌握的层次要求以及教学内容自身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这样不但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还能够在学生掌握知识点的效果上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例如,高中生物第一本教材的第三章第二节主要介绍细胞内的一些细胞器功能。这一节的学习目标是应用,是属于知识点掌握的最高层次。教学实践证明按照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很难让学生在一节课的时间内掌握这样一些知识点。那教师们就应该注意,改变教学方法,用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这些对学生们相对比较生疏的知识点。首先教师可以在整体上把握这些知识,构建一个细胞的模型,并让学生将各种细胞器放到细胞内来。这样学生就能够从全盘来掌握一个细胞内大概都有一些什么样的细胞器。知道了有些什么内容了,接下来就是了解这些细胞器分别是做什么的,它们的结构又是怎样的。这学习这点的时候我喜欢让学生用逆推法。一般来说是结构决定了功能,而我在教学中用的方法是由功能推导结构特征。例如,教师首先向学生介绍线粒体是一个独立的能量代谢场所。那么作为一个独立的代谢场所,首先它是独立的,所以它就是一个膜包被的系统。由于它是一个能量代谢的场所,所以其中肯定有很多参与能连代谢的酶,这些酶需要一些固定介质,而包被线粒体的膜就充当了这一介质。由于酶的种类很多,并且酶催化反应要一个相对比较稳定的环境,所以线粒体的膜内陷成为了嵴。这样的一种逆推发让学生很快就熟悉了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这样的方法比传统的灌输法的效果要好很多。另外,在教师教一些只要学生了解的知识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自己上讲台来讲授这些知识。例如在学习细胞的癌变这一小节的时候,我通常会让学生自己来来讲。这一小节的知识点没有什么难理解的地方,学生一般一看就能懂。同时癌症这也是一个社会热点问题,能够引发学生更多的讨论。一般我会让学生提前一周去准备这节课,等到上课的时候让学生自愿到讲台上来向大家展示他在关于癌症这个主题上的一些认识,以及现在科学在研究癌变上面的一些紧张。这样的教学能够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而且也能够扩充一下学生们的知识。学生学习的效果也很好。
二、根据教学内容做必要的知识扩展
高中生物教学中对知识的扩展是很重要的,这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在高考生物中很多知识点都不是书上现成的知识点,很多知识点都是一些书本上知识点的扩展,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来说,适当的扩展知识是使学生取得好成绩的一个关键。例如,在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的第二节激素调节中,课本上只是介绍了激素调节的发现以及一些很简单的激素调节的例子。然而,在考试的时候,关于这一部分的知识点不仅仅是书本上介绍的那些简单的激素调节事例。因此,教师在讲授这一节的时候就应该适当的扩充学生的知识点。给学生讲授一下我们人体内的一些激素,并且选择比较重要的几种激素来主要讲解。讲解的内容应该包括这些激素产生的部位、作用、这些激素分泌过多或过少引起的人体的反应以及当人体出现这些激素紊乱的时候的一些主要措施。第二,适当的扩充知识点能够提高学生对学习生物的兴趣。对一些学生来说,课本上的知识他们能够自己读懂,所以教师如果只是讲授课本上的知识根本就不能调动其他们的兴趣。适当的补充一些课本上没有的知识点能够让学生喜出望外,让学生知道生物学的博大精深,从而调动他们学习生物的兴趣。
三、及时归纳总结知识点,并将知识点串联起来
教师在讲授完一节课或者是讲授完一章的课程后应该帮助学生作一次总结。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能够及时的回忆起学习过的知识,让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记忆加强,而且能够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生物知识网。这些知识都像网一样环环相扣联系起来,这样知识能够记得更加牢固。例如在学完了必修教材二后教师可以做简单的总结,让学生能够将必修教材二中的知识点都联系在一起。这一本书主要讲的是遗传和进化。遗传就是讲物种的基因有一定的传承性,进化就是说基因会变化,而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样讲述下来,就能将基因的本质,表达,结构,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都串联进来。这些东西研究了以后是要用到实践中去的,所以就有了基因工程。这样帮学生梳理一遍,学生基本上能够回想起这本教材到底讲了些什么内容。学生掌握了书地框架后再去掌握一些细小的知识点就容易多了。及时的归纳总结能够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所学的知识,学习更加有效。
高中生物的知识点比较多,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应该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让学生学的轻松,掌握的牢固。
免疫及病原生物学知识点需求。
抗感染免疫是社区医生最常用到的知识点(图2)。社区医院处于传染病、地域性疾病、突发疫情的前沿阵地,对传染病和突发疫情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对地域性疾病进行筛检和治疗,是其重要职责之一。而比较出乎教师意外的是即使是在农村,由于目前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寄生虫学这一章节临床医生并不常用,对其要求不高。抗体与补体是临床医生最希望详细了解的知识点。临床上不少检测手段都需要用到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由此免疫学的应用和技术需要做些概括性的讲解,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相关问题不至于太茫然。
细胞生物学知识点需求。
细胞生物学最常用的和希望了解的知识点均集中在细胞的活动上,即细胞水平的增殖、分化、衰老、坏死和凋亡。这些知识点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转归密切相关,也与不少药物的作用机制相关。总体而言细胞生物学与基层的医学工作者并不是很密切。
课程整合初步大纲。
根据社区卫生院临床医师对生物化学、病原生物学、免疫学、细胞生物学知识点的实际应用情况和知识点的需求量,我们拟针对临床专业(社区医学方向)学生开设实用医学生命科学课程,涵盖以上学科部分知识点,力求达到在有限的学时内,传授综合性强,实用性强的知识点。
传统的课程结构将临床专业的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这一模式系统性强,但各课程各自强调系统性、完整性,彼此之间缺乏联系。由于面向农村社区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不要求学生有十分宽广的基础理论知识,根据够用、适度的原则,需要调整专业基础课程,如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的设置。目前的趋势是社区医生的培养重点在于大力发展全科医学教育,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不同学科的知识点融会贯通,进行课程的重组,整合。江西医学院上饶分院推行面向农村社区全科医学教育改革,其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中对课时进行了调整: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占67学时(理论55+实验17学时)、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占66学时(理论54+实验12学时)、细胞生物学占20学时(理论14+实验6学时);遗传学内容作为选修课程。目前,我校临床医学专业生物化学72学时,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81学时,细胞生物学未开课。由此,我们在社区医学专业课程设置上,拟将这三门课程进行整合并适当增加遗传学的内容,形成一门贯穿一学年的153学时的实用医学生命科学。
从而有效避免各课程为了强调自身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导致课程之间内容重复,相互重复的内容可统一在某一课程中单独讲述。除了课程结构上进行改革,还要根据培养目标重新编写教学大纲和教材,删除或弱化课程中对基层社区卫生工作无太大实际意义的内容,如本次课程整合过程中,弱化生物化学相关的蛋白质空间结构、等电点等,加强三大代谢的讲授力度;即强调基本概念、生理意义等,而不是代谢步骤和调控。
1.思维导图的特点和优势
1.1 思维导图这种学习方式,可以通过以图文并茂的延展效果图的形式把知识点串联在一起,并且更加具体、有想象力、有层次、有规律地展现出来。让学生能够更加轻松、更加灵活、更加容易地接受、记忆和消化知识点。
1.2 充分发掘人类大脑的潜能。通过不断的联想和拓展知识点自发性的去丰富课程内容,能够有效提高人类大脑的记忆力和接受教育的学习能力。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的延展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1.3 减少了教师教学课程难度。教师可以将思维导图法与高中生物学进行有效地整合,清晰的梳理出系统性的生物教学知识点,有利于学生通过知识的分布网从而找到知识点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让教师能够更加轻松、更加灵活、更加高效率的完成教学任务。
2.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建议
2.1 必须遵循以教材为基础的理念完成思维导图教学:思维导图法只是一种教学当中的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课堂教学内容的设置最终要以学校教材为基础,合理地、巧妙地、灵活地运用思维导图法教学,培养学生的延展性思维模式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更好地促进学生对高中生物学习内容的掌握。
2.2 必须结合学生实际特点和需要完成思维导图教学:在现代教育理念下,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是作为学生学习的辅助者和引导者而存在。老师必须充分利用高中学生们在现有的这个年龄段所具有的特征和特点,并且结合实际的课程任务,来完成思维导图教学。
2.3 恰当选择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创新性思维发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当中,有些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有些内容是固定的、不可转变的。比如说:生物公式的固定的,成分分子是固定的,化学配料比例是固定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分辨知识的性质和类型,灵活的运用思维导图法。
3.思维导图法教学的实际案例分析:
本篇文章结合作者自身对思维导图法的理解、结合高中生物课程中当中的"细胞的生命历程"这一知识点进行一次系统性的联想和梳理。
3.1 细胞的生命历程分为5个阶段:(1)细胞的增殖。(2)转变成为细胞的分化。(3)细胞的分化转变为细胞的衰老。(4)细胞的衰老导致细胞的凋亡。(5)细胞分化也会导致细胞的癌变。
由以上5个大的知识点又细化成一些列小的知识分支。
3.2 细胞的增殖。(1)细胞周期。需要记住的知识点:概念、分期、分裂期。(2)分裂方式。需要记住的知识点:有效分裂(概念、过程、意义)、减数分裂、无效分裂(过程、特点、实例)。(3)细胞增殖的意义。
3.3 细胞的分化。(1)概念、特点、结果、实质、意义。(2)细胞的全能型:植物细胞、动物细胞、应用。(3)干细胞(概念、类型、特点、医学应用)。
3.4 细胞的衰老。(1)过程。(2)特征。(3)原因。(4)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一、比较复习法
比较复习法是研究生物学和生物教学的重要方法,是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也是生物教学中最常用的复习方法。即是把各个知识点或基本概念加以比较,以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一种思维方法。通过对比,把容易混淆的概念梳理清楚,以突破难点,掌握重点。在复习过程中,既可以进行横向比较,又可以对前后知识点进行纵向比较。例如;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的比较,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结构的比较,DNA和RNA结构的比较等等,可进行横向比较;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比较,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比较,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的比较等等,可进行纵向比较。
二、归纳复习法
归纳复习法,就是把各个知识点或基本概念的若干方面,在逐一分析的基础上加于归纳整理,使各个知识点或基本概念的点面关系溶为一体,并加以条理化。在复习生物知识的过程中,采用归纳法可将所学的知识形成一定的体系,对所学的知识点进行提纲契领的总结和概括。例如,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的规律;新陈代谢过程中物质变化与能量变化密切相关的规律;生物个体发育过程中,都具有的细胞分裂、组织分化、器官形成过程的规律;生物神经调节过程中反射和反射弧关系的规律;生物神经冲动传导方向的规律;生物可遗传变异的规律;生物物种形成过程的规律等,都可用归纳法对以上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这些规律的理解和掌握,又有利于学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三、衍射复习法
衍射复习法是指通过思维的发散过程,以各章节或单元中的某一重要知识为核心,把与之有关的其他知识,尽可能多地建立起联系,并以图表的形式表达出来,使学生能灵活理解、全面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方法。发散思维是衍射法的思维基础,此法借用了物理学中的“衍射”一词,表明的是对某一重要知识进行有目的地展开、延伸和放射。通过思维的发散过程,以某一重点知识为核心,把分散在各章节中的同类型、同性质或与之有密切联系的知识,从不同的侧面、角度,将与之有关的其他知识尽可能多地建立起联系,并以图表的形式图示表达出来。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便于学生形成知识系统,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转贴于
四、实验复习法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离开了实验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高中实验复习要培养学生三方面的能力:即实验操作能力、实验分析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对实验的复习,应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获得感性的认识。如让学生自由观看生物实验的录像或课件;把书本经典实验和学生实验进行分类,并按类收集相应的习题给学生进行训练;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习题的同时给予正确的点评等。
五、综合复习法
1、扩散式复习法
扩散复习法是指从一个知识出发,发散性地引出与之相关的一系列知识,使书本知识重新整理,成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该复习方法在生物复习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因为整个生物界是互相联系的,生物体的各种细胞、组织、器官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这些联系的知识由于内容的需要分散在书本的各个章节中,因此应把这些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复习,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在复习基因自由组合规律时,可以把减数分裂、基因的分离规律及生物的变异等方面的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不但能理解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概念,而且还能使学生利用已学过的基因分离规律来分析每对等位基因的传递情况。另外,由于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即基因重组,是生物产生变异的重要来源。
2、串联式复习法
所谓串联式复习法,就是把几个相关知识点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先后呈现出来。将多个知识点像电路中被串联的电阻一样被“串联”在一起。由于受学生知识水平的限制和知识体系的分类要求,书本中对某一知识的叙述,往往不集中在一起,而是分散在各个章节中,因此在复习时,就有必要把这些知识串联起来,使学生对知识有全面的理解。例如,在复习基因的知识时,可将以基因为中心的各个知识点串联在一起进行复习。如图所示:
细胞核染色体(DNA)或染色质基因遗传信息遗传密码氨基酸蛋白质性状中心法则。
再如,在复习生物的结构层次知识时,可把各个相当关的知识点串联为:化学元素小分子化合物高分子化合物细胞器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Common used review methods for high school biology teaching
【Abstract】 review the scientific method is to master basic knowledge of biological, forming the basic skills to enhance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learning, accurate answers to all kinds of questions one of the key factors. In high school biology teaching methods commonly used in the review are: comparative review method, summary review method, diffraction review method, experiment review method and comprehensive review method.
【Key words】 Biology teachingComparative review methodSummary review methodDiffraction review methodExperiment review methodComprehensive review method
研究科学的复习方法,有利于寻找高考命题思路,探讨高考命题规律,从而有利于指导高三专题复习教学,提高复习教学效果[1]。在复习过程中,如果不注意复习技巧,就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达不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既要研究教学内容,又要研究教学方法,同时又要根据具体内容选择不同的复习方法。在复习过程中,既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又要把复习的视野投向知识的网络化、系统化。单一知识点或单元内容的教学,很难把握各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找到解题的切入点,因而学生的基础知识就是再扎实,其应用能力、迁移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会比较欠缺,因此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将教材中琐碎的知识点由点连成线,由线连成网,形成多个相关知识的网络化、系统化,才能使学生站在一个新的角度去理解问题,从多个方向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切入点,从而大大提高复习效率。在复习过程中,要把高中生物学的代谢、调节、遗传、生态、生物技术等方面的知识构建成知识体系、实践应用、典型例题评析和实验设计与探究为中心,全面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下面结合本人的实践和体会,谈谈以下几种常用的复习方法:
1比较复习法
比较复习法是研究生物学和生物教学的重要方法,是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也是生物教学中最常用的复习方法[2]。即是把各个知识点或基本概念加以比较,以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一种思维方法。通过对比,把容易混淆的概念梳理清楚,以突破难点,掌握重点。在复习过程中,既可以进行横向比较,又可以对前后知识点进行纵向比较。例如: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的比较,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结构的比较,DNA和RNA结构的比较等等,可进行横向比较;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比较,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比较,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的比较等等,可进行纵向比较。例如:微生物代谢过程中初级代谢产物和次级代谢产物的比较,可列表如下:在应用比较法进行复习时,教师只起一种引导作用,提出若干个问题,让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掌握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使学生能举一反三、全面、系统、准确地认识和掌握概念,并从各个概念中找出生命活动的规律,将知识融会贯通。
同时扩大原有知识的范围,加深对原有知识的巩固,使学生能准确地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因此,比较法是一种培养和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
2归纳复习法
归纳复习法就是把各个知识点或基本概念的若干方面,在逐一分析的基础上加于归纳整理,使各个知识点或基本概念的点面关系,溶为一体,并加于条理化[3]。在复习生物知识的过程中,采用归纳法可将所学的知识形成一定的体系,对所学的知识点进行提纲契领的总结和概括。例如,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的规律;新陈代谢过程中物质变化与能量变化密切相关的规律;生物个体发育过程中,都具有的细胞分裂、组织分化、器官形成过程的规律;生物神经调节过程中反射和反射弧关系的规律;生物神经冲动传导方向的规律;生物可遗传变异的规律;生物物种形成过程的规律等,都可用归纳法对以上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这些规律的理解和掌握,又有利于学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例如:糖类的种类、分子式、存在、分布、生理功能等可归纳如下:
3衍射复习法
衍射复习法是指通过思维的发散过程,以各章节或单元中的某一重要知识为核心,把与之有关的其他知识,尽可能多地建立起联系,并以图表的形式表达出来,使学生能灵活理解、全面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方法[4]。发散思维是衍射法的思维基础,此法借用了物理学中的“衍射”一词,表明的是对某一重要知识进行有目的地展开、延伸和放射。通过思维的发散过程,以某一重点知识为核心,把分散在各章节中的同类型、同性质或与之有密切联系的知识,从不同的侧面、角度,将与之有关的其他知识尽可能多地建立起联系,并以图表的形式图示表达出来。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便于学生形成知识系统,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例如:复习有关“细胞”知识时,可以以“细胞”为核心,衍射出:①细胞的概念;②细胞的发现;③细胞学说的建立;④细胞的化学成分;⑤细胞的分类;⑥真核细胞的结构和功能;⑦原核细胞的结构;⑧细胞的分裂;⑨细胞的整体性等等问题。图示如下;
4实验复习法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离开了实验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高中实验复习要培养学生三方面的能力:即实验操作能力、实验分析能力、实验设计能力[5]。对实验的复习,应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获得感性的认识,如让学生自由观看生物实验的录像或课件;把书本经典实验和学生实验进行分类,并按类收集相应的习题给学生进行训练;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习题的同时给予正确的点评等。在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和复习中,首先,应重点培养和复习实验设计的原则、方法,实验对照的设立、如何减少试验的误差等;其次是精练,多渠道收集有关实验设计的题目,精选部分开放性较强的好习题给学生训练,在训练中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允许学生修改题目,对于丰富多彩的答案,只要是符合生物学原理的,都给予肯定。特别鼓励一题多解、举一反三和同中求异。至于在实验中涉及到的文字表达问题,一定要让学生掌握表达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5综合复习法
综合复习法要求学生掌握完整的知识结构,其方法很多,可以由点到面地复习,即扩散复习;也可以将相关知识串联起来,即串联复习。这种复习方法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往往需要通过一个综合性较强的例题为载体,把相关知识综合起来复习。
5.1扩散式复习法。扩散复习法是指从一个知识出发,发散性地引出与之相关的一系列知识,使书本知识重新整理,成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该复习方法在生物复习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因为整个生物界是互相联系的,生物体的各种细胞、组织、器官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这些联系的知识由于内容的需要分散在书本的各个章节中,因此应把这些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复习,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在复习基因自由组合规律时,可以把减数分裂、基因的分离规律及生物的变异等方面的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不但能理解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概念,而且还能使学生利用已学过的基因分离规律来分析每对等位基因的传递情况。另外,由于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即基因重组,是生物产生变异的重要来源。
5.2串联式复习法。所谓串联式复习法,就是把几个相关知识点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先后呈现出来。将多个知识点像电路中被串联的电阻一样被“串联”在一起。由于受学生知识水平的限制和知识体系的分类要求,书本中对某一知识的叙述,往往不集中在一起,而是分散在各个章节中,因此在复习时,就有必要把这些知识串联起来,使学生对知识有全面的理解。例如,在复习基因的知识时,可将以基因为中心的各个知识点串联在一起进行复习。图示如下:
细胞核 染色体(DNA)或染色质 基因 遗传信息 遗传密码 氨基酸 蛋白质 性状 中心法则。
串联式复习法的特点是:使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学生容易把握住各知识点之间的结合点,对整个知识体系的内化比较快,容易在一节课中不知不觉地发生知识的迁移。此方法适用于一些联系较为紧密的知识点,在构建如上知识体系时,应先理清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按照各知识的相互联系来安排知识的串联顺序,在两个知识点间建立一个“关节”。
以上两种综合复习方法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把本来分散、零碎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帮助学生理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升华。以上五种复习方法各有特点,在具体应用中,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和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合理选择,一节课可以只用一种复习方法,也可以合理使用多种复习方法。其中比较复习法和实验复习法在第一轮高三复习时使用较好,而综合复习法由于涉及的知识面较广,所以适应于第二轮复习中。另外,复习不能只停留在书本上,而要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联系生物学发展的热点问题,培养学生探索生物学奥妙的兴趣。在教学方法上,应尽量多地应用启发式和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才能把以上五种复习方法在课堂上灵活运用,从而达到事半功倍数的教育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谢千秋.教师管理心理学〔M〕.广东教育出版社,1991
2中国教育科研论坛,2005.10;2(5)
关键词 初中生物;核心概念;教学方法
核心概念是整个初中生物学的中心知识,它们构成了初中生物学体系的支架,串联起所有的知识形成一个丰富的系统。因此,教师要重视初中生物核心概念的教学,帮助学生根据核心概念对知识进行体系性地学习和条理性地梳理。
一、明确核心概念的内涵
在初中生物学的知识中,存在着几十条核心概念。例如:蒸腾作用、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生态循环系统、细胞结构等等。这些核心概念经常散落在各个知识点中,有时还会交织在一起。学生在书本上看到的知识点可能是几个核心概念的综合,例如:七年级生物的一章中讲解“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这里既涉及到了遗传的概念,又以细胞结构的知识作为背景。
鉴于核心概念的分散性和关联性,学生很难从细小又复杂的知识点中分辨出核心概念。这就需要老师发挥一下引导作用,老师可以用以下知识点举例说明一下核心概念的特征:
讲到细胞结构的时候,动植物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等结构。这一概念就是我们所讲的核心概念。首先它是通过显微镜观察大量的动物、植物的细胞,然后生物学家们进行分析得出这样一个基本的认知。也就是说,生物学上的核心概念不是现象,不是事实,它必须是一个归纳推理得出来的结论。
其次,我们在学习遗传的时候,讲到细胞核是遗传的信息库;在讲动物的呼吸作用的时候,讲到细胞如何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还讲过细胞的分裂等等。这些知识的学习都需要我们事先掌握细胞的结构。如果我们不知道细胞具有细胞核这一结构,我们怎么知道遗传的信息库在哪里呢?
教师可以通过这样的讲解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核心概念,明白核心概念作为生物学的基础,在不同的知识点中都具备普遍的应用性。从而认识到核心概念在生物学学习中的重要性,掌握了核心概念,不仅有利于学好不同的知识点,还有利于高中乃至未来的生物学学习。
二、注重核心概念的讲解
由于生物学概念上专有学术名词多,又是对事实的抽象总结,所以很多概念在理解和记忆上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要利用多种办法进行核心概念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核心概念。例如:
“人的呼吸系统”这一概念的学习,在核心概念中学生需要掌握人的呼吸系统的构成,以及它的作用。笔者的很多学生经常把人体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知识点相互混淆,在纠正学生错误的过程中笔者也总结了一些经验。笔者建议,先带领学生认识一些人体内部的器官。
教师除了可以带一些模型到教室给学生观看外,还可以采用一个人体内部透视的示例图或者视频让学生认识口腔、食道、胃、呼吸道、肺、心脏等人体的构成器官。
等学生对人体内部有一个大概的印象之后,教师可以继续利用视频演示人体吸入氧气后,哪些器官发挥了作用,随后人体产生了哪些反应。这样一来,抽象的知识就化为了直观的图像,学生就能够清晰地区分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不同系统的构成和功能。对核心概念的掌握也比较彻底。
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概念。例如:“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这一知识点的讲解中,课堂上教师会让学生做一些观察实验来了解植物吸水和吸收无机盐的过程。课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一下: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给家里的植物浇水,植物才能茂盛地生长。如果很长时间忘记浇水,许多植物会枯死。而农民伯伯需要为农作物施肥,不少肥料袋子上会写明“氮肥”、“磷肥”等等。这些生活现象都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植物的生长和水以及无机盐的关系。
三、经常进行核心概念的回顾
核心概念之所以重要是它在生物学的教学中发挥的串联和聚合作用。也就是说,根据核心概念在不同知识点中的应用性,可以利用核心概念将不同的知识点串联在一起进行掌握。因此,教师要格外注意对核心概念进行经常性地回顾,帮助学生打牢核心概念的知识基础。例如:
在学习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时,教师可以在讲课时这样引入对核心概念的复习:
教师:有哪位同学告诉我,在学习这一课的内容时想到了哪些我们学过的知识?
学生:植物的光合作用。
教师:很好。那有没有同学能告诉我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大概内容?
学生:植物利用太阳能把二氧化碳和水结合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同时释放出氧气。
教师:那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在哪里呢?
学生:叶绿体。
教师:大家都回答得十分正确,对我们学过的知识掌握得很好。
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回顾,实际上学生既温习了植物的光合作用,又回忆了细胞结构的知识点,一下子复习了两个核心概念。也就是说,对核心概念的回顾不需要耗费太多的时间,关键的是在日常的课堂讲解中渗透进去。使学生看到相关的知识就能够迅速地反映出它涉及到了哪些核心概念知识,然后自己去主动回忆复习。这样一来,学生对核心概念的掌握更加牢固,对生物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和体系性也就把握得更加透彻。
核心概念的教学关系到学生生物学科学习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师一定要认真对待这一教学工作。尝试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树立核心概念意识,掌握核心概念,为进一步的生物学习和探索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青青.重要概念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重要价值[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第2期
例题一:下列生物中,均由真核细胞组成的一组生物是( )
A、小麦、大肠杆菌 B、酵母菌、蝗虫
C、蓝藻、团藻 D、人、流感病毒
解析:流感病毒为非细胞型生物,大肠杆菌和蓝藻为原核生物。小麦、酵母菌、蝗虫、团藻、人是真核细胞构成的真核生物。故答案为B。
知识点二、大肠杆菌的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厌氧型。
例题二:下列微生物的新陈代谢类型属于异养厌氧型的生物是( )
A、根瘤菌 B、圆褐固氮菌 C、大肠杆菌 D、反硝化细菌
解析:根瘤菌、圆褐固氮菌的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大肠杆菌的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厌氧型,反硝化细菌在缺氧环境中可以将硝酸盐转化为亚硝酸盐并最终转化为氮气,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厌氧型。故答案为C 、D。
知识点三、大肠杆菌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在生态系统中能够将动植物的遗体、排出物和残落物中所含的有机物,逐渐分解成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被绿色植物重新利用,所以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例题三:下列微生物中属于分解者的是( )
A、根瘤菌 B、蓝藻 C、大肠杆菌 D、硝化细菌
解析:根瘤菌与豆科植物互利共生,是消费者。蓝藻是光能自养型生物,硝化细菌是化能自养型生物,都属于生产者。只有大肠杆菌是分解者。故答案为C.
知识点四、大肠杆菌的细胞结构
大肠杆菌为原核细胞构成,结构比较简单,与真核细胞相比,最主要的特点是没有核膜包围的典型的细胞核。细胞表面有一层坚固的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由糖类与蛋白质结合而成的化合物,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与真核细胞相似,细胞质内没有高尔基体、线粒体、内质网和叶绿体等复杂的细胞器,有分散的核糖体、质粒,细胞内含有丝状的区域叫做拟核,DNA分子上不含有蛋白质成分,所以没有真核细胞所具有的染色体。特殊结构有荚膜、鞭毛和芽孢。
例题四: 大肠杆菌在生长时,细胞内钾离子的质量分数是培养液的3000倍。如果在培养液中加入不影响细胞呼吸作用的药物,大肠杆菌细胞内钾离子的质量分数立即下降,这种药物的作用是( )
A、破坏了线粒体的结构 B、抑制了细胞内呼吸酶的活性
C、破坏了细胞内的遗传物质 D、抑制了细胞膜上载体的活性
解析: 大肠杆菌为原核生物,细胞内无线粒体。钾离子是通过主动运输被吸收的。此药物不影响呼吸作用,则ATP可正常合成,所以只考虑载体的情况。故答案为D。
知识点五、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和基因结构:大肠杆菌为原核细胞构成,其拟核中有一个大型的环状DNA分子,控制着大肠杆菌的主要遗传性状,细胞质中含有质粒,质粒上面含有几个到几百个基因,控制着大肠杆菌的抗药性、固氮、抗生素生成等性状。构成大肠杆菌的基因是由成百上千个核苷酸对组成的,包括能够编码蛋白质的编码区和编码区上游和下游不能编码蛋白质的非编码区,编码区是连续的,不间隔的。
例题五:下列有关大肠杆菌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肠杆菌只有拟核中含有遗传物质
B、大肠杆菌的基因中只有外显子,没有内含子
C、大肠杆菌基因结构中的非编码序列是位于编码区上游和下游的核苷酸序列
D、大肠杆菌基因结构中的非编码序列是位于编码区上游和下游的核苷酸序列和编码区中的内含子
解析:大肠杆菌为原核细胞构成,其拟核和质粒中都有基因,原核细胞基因是连续的,不间隔的,无外显子和内含子之分。故答案为C。
知识点六、大肠杆菌在基因工程中的作用:在基因工程中大肠杆菌可作为受体细胞,细胞中的质粒可以作为运输目的基因的运载体。例如:将大肠杆菌的质粒取出,连接上人生长激素基因后,重新置入大肠杆菌的细胞内,然后,用这种带有人生长激素基因的工程菌进行发酵,就能得到大量的人生长激素。
例题六:1979年,科学家将动物体内能够产生胰岛素的基因与大肠杆菌的DNA重组并且在大肠杆菌内表达获得成功。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胰岛素基因和大肠杆菌的DNA重组时,需要DNA连接酶
B、通常用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处理人的胰岛素基因,用另一种酶处理大肠杆菌的质粒DNA
C、检测胰岛素基因是否进入了大肠杆菌,通常根据受体细胞是否具有质粒特有的某种抗性来确定
D、将胰岛素基因导入大肠杆菌后,由于大肠杆菌繁殖的速度非常快,因此在短时间内就能获得大量的胰岛素
解析:基因工程中要用同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切取目的基因和运载体,以露出相同的黏性末端,两者的黏性末端黏合时,需要DNA连接酶。作为运载体,大肠杆菌的质粒要具有标记基因。大肠杆菌为原核生物,体积小,繁殖速度快,在发酵工程中被广泛应用。故答案为B。
知识点七、大肠杆菌的鉴定:在微生物培养基中加入伊红和美兰,如果有大肠杆菌,其代谢产物(有机酸)就与
伊红和美兰结合,使菌落呈深紫色,并带有金属光泽。
例题七:如果大肠杆菌和圆褐固氮菌混合,采用下列哪组培养基可将大肠杆菌鉴别,将圆褐固氮菌分离( )
A、无氮培养基和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B、加食盐培养基和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概念图主要为学生梳理一些生物概念,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知识,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帮助学生准确掌握生物概念,理解相关的生物学知识,促进学生的记忆。高中生物考核主要是考察的是学生们对生物学的原理、规律和特征的掌握,因而使用概念图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有助于促进其生物知识的积累和理解。本文先分析了概念图相关内容,然后介绍了概念图的制作步骤,最后重点讲述概念图的应用。
一、概念图简述
概念图是把概念之间的意义联系以科学命题的形式有机的联系起来的以展示概念间层级关系的空间网络结构[1]。值得注意的是,概念图中展示的是各个生物知识点的概念名称,而非一个生物系统的完成过程,必须要将概念图与流程图。模式图区分开。
二、概念图制作步骤
概念图的绘制比较简单,主要是区分清楚概念和流程,找准生物知识点的概念层级。
首先,要选中自己需要制作的主体概念,并罗列出与之相关的组成概念;
其次,确定组成概念的层级,将这些概念按照一层、二层、三层等划分好;
然后,制作框架,概念图框架可以选择的样式有很多,通常的几种有椭圆、长方形、连接线、连接词。框架确立之后,按照层次级别将概念填入;
之后,需要在每一次蛹斗掷嘀间标注连接词,连接词一般都是精炼的概括性词语;
最后,需要按照之前的分类情况进行检查,看看是否有归类错误层次的概念。
三、概念图于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一)教师利用概念图进行课程设计
生物教师借助概念图设计课程能够起到简单有效的整理效果,概念图为教师提供了清晰的设计方向,可以以简单的结构图或者是框架图概括出生物知识,可以节省教师课程设计时间。概念图的设计可以承前启后,如果新学习的生物知识与上节课的生物知识属于同一种模块,生物教师还可以接着上节课的概念图直接完成教学设计,这样不但为教师减轻负担,还能为学生理清学习思路,使前后生物知识连接起来[2]。
例如,教师在上节课课堂上为学生讲解了生物膜系统概念,生物膜系统主要由细胞膜、核膜和细胞器膜组成,由于课堂时间限制,教师只讲述了细胞膜和核膜两个部分,所以下节课之前教师需要继续进行细胞器膜部分课程的设计。此时教师可以将生物膜系统的概念图复制出来,并且完善细胞器膜部分。细胞器膜主要分为了两大类,在细胞器膜区域后面再分成两个模块,分别写上单层膜和双层膜,单层膜与双层膜又分别由不同膜组成,教师可以再一次进行细致分类画图。这样在课堂上,教师就可以按照概念图展示的思路流畅的进行讲解。
(二)教师利用概念图进行课程讲解
概念图也可以作为教师课堂讲解知识的重要工具。我们知道概念图的特点就是直观、简要,能够以最简化的结构体现出生物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因此教师利用概念图可以将生物知识进行分解,为学生提供清晰的学习思路。这样,在课堂上学生们的接受程度就会大大提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沟通也会增加,教师通过概念图向学生讲解与提问,学生就概念图展现出来的知识点向教师提出疑问和回答。教师与学生们在这种轻松的学习氛围中会产生深厚的感情,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这对高中生物教学产生深远的影响。例如,教师在讲述《分子与细胞》第一章内容时,可以在黑板上绘制概念图,向学生展示出细胞与分子之间的关系;还有在讲授生物系统的信息传递章节中,教师可以逐层绘制概念图,向学生们介绍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过程中,都包括哪些具体的信息系统。
(三)学生利用概念图复习生物知识
学生在课后可以先回忆教师讲解的内容,分析出生物知识中的重点,然后自行绘制概念图巩固生物知识,加强自身对生物知识的记忆。高中生物内容相比初中阶段的知识点要更加复杂,一些生物学概念理解起来并不容易,使得高中生难以记忆和理解[3]。因此,学生们可以在课后自行绘制概念图,利用概念图进行复习,加深对生物知识的认知。例如在学习细胞模块时,有关细胞的知识点涉及到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这三个部分都有什么特质,或者三个部分的结构有哪些如果是单纯记忆的话,经常会混乱,对此学生们可以制作概念图。先利用一个大框架,将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填入其中,然后将这三个部分分成三个区域,每个区域中再围绕主要研究的细胞部分进行设计规划,将重要的知识点内容体现出来,相信在绘制概念图的过程中就已经加强了学生们的记忆,有利于提升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
四、结论
总之,概念图是高中生物教学之中的重要辅助教学工具,也是高中生自行巩固和复习的重要方式。充分的运用概念图,可以调动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记忆力,有助于简化高中生物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概念图的在高中生物课堂上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相信借助概念图能够促进高中生物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进大家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生物是一门研究具有生命的物质的学科。由于生物具有多样性和同一性的特征,生物学家按其变化的规律和内在的联系建立了一个科学的全面的知识体系——生物学。
一、学习生物的意义
第一,对于高考的意义。从功利主义出发,学习生物对于快速提高高考成绩是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高中生物在高考中大约占80分。相对于物理、化学来说,它所占的分值是最低的。但是在高考中,没有主次之分,80分同样很重要,因为一分之差就可能与理想的学校失之交臂。相对于物理、化学的难度来说,生物是比较容易的,只要花少量的时间就能取得很好的成绩。
第二,对于个人及社会的意义。从实用主义出发,不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社会生产、国家建设中,生物是无处不在的。例如,个人的合理膳食、身体锻炼与保健、疾病的预防与治疗等都与生物相关。
二、高中生物知识体系的总结
根据《生物教学大纲》,高中生物主要可以分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生命的物质基础。这一部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基本元素等,以及元素的作用;二是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水、无机盐、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的成分及作用。对于这一部分的内容,最有效的掌握方法就是记忆。
第二部分,细胞。这一部分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二是细胞增殖;三是细胞的分化、衰老和癌变;四是植物细胞工程;五是动物细胞工程。这一部分的难点和重点在于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这两个知识点上,需要理解掌握并能灵活运用,而其他内容则需要记忆。
第三部分,生物的新陈代谢。这一部分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新陈代谢的概念和类型;二是植物的水分代谢和矿质代谢;三是光合作用过程、实质及影响因素;四是生物固氮的种类及意义;五是糖类、脂质和蛋白质这三大代谢的代谢过程及产物;六是细胞呼吸,掌握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条件、过程及产物。这些都是考试的重点。
第四部分,生物的生殖与发育,以及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进化。这一部分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生殖的种类和生物发育的过程及状态;二是遗传的物质基础和基本规律;三是性别的决定因素与伴性遗传;四是细胞质遗传;五是生物的变异;六是基因工程、人类遗传病与优生生物的进化简介。这一部分是高中生物的重点和难点。
第五部分,生命活动的调节和免疫。这一部分主要是讲植物和人与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六部分,微生物与发酵工程。这一部分主要是讲微生物的类群、微生物的营养、微生物的代谢和生长以及发酵工程。
第七部分,生物与环境。这一部分主要是讲生态因素、种群和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稳定性、人与生物圈关系。
三、学习生物的方法
第一,强化记忆。高中生物有很多概念性的知识点,像上面所讲到第一部分——生命的物质基础里面就有很多需要记忆的内容,微量元素有哪些,大量元素有哪些,等等。有很多人认为生物是一门偏文科性质的学科,只需要背下来就可以了。其实不论是文科还是理科都需要记忆,不能因为它需要背下来的东西多一点就下那种结论。记忆是进行一切学习的前提。只有将基础性的概念牢记才能深入地进行学习和研究。
第二,理清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做到融会贯通。生物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各部分的知识点是互相关联的,前面是后面的基础,后面是前面的延伸。同时,生命体的各个结构和部分也是相互联系的,正如大家常说的“牵一发而动全身”。例如,高中生物里面的重点知识点“DNA”,就会在“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进化”这两个部分出现。我们在学完“生命的物质基础”之后很久才会学到“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进化”,间隔太长,大家可能都忘了DNA是怎么回事了,那我们在后面学习的时候就应当将前面所学的有关“DNA”的知识复习一下,以便跟后面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对DNA有全面系统的理解。
类比推理指的是对两类或两类研究对象在已知的条件上进行合理推测的一种思维方法,其符合高中生物新课标中关于培养学生能够根据已有的证据作出合理的判断的要求[1]。类比推理应用于高中生物教学中,能有效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加深学生对生物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同时类比推理的方法应用于高中生物的习题训练中,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的解题思维提供了新思路,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解题效率,从而提高了高中生物教学质量。
1.类比推理的概念和作用
类比推理指的是将两类或两个在部分属性上相同的研究对象进行比较,并从中推理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的一种思维过程。一般来说,应用类比推理首先应找出这两类或两个研究对象之间能够确切地描述出来的相同或相似的特征,再用其中一类或一个研究对象已知的特征去推测另外一类或一个研究对象的特征,并得出猜想。需要注意的是,应用类比推理所得出的猜想在逻辑上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其得出的结论也未必合理,因此,还需对得出的猜想进行最终的检验。
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由于生物理论知识、概念较抽象,加上高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也比较薄弱,学生通常难以理解。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类比推理的方式,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帮助学生理解和接受生物知识。如为了使学生能够理解“染色体—DNA—基因”的关系,教师可以选择地理知识中“中国—浙江—湖州”的位置关系来进行类比,从而将抽象的生物知识形象化和具体化,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识点。同时,生物教师还可以有意识地将知识点进行迁移,引导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帮助学生建构生物知识体系。如在“染色体—DNA—基因”关系的理解中,教师可在学生理解知识点后,将其迁移到“生态系统—群落—种群—个体—细胞”这一知识点上,这样将类似的知识点联系起来,使其系统化、网络化,从而帮助学生建构生物知识体系。
2.类比推理应用于高中生物教学的策略
2.1类比推理在高中生物课堂知识教学中的应用
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由于一些理论、知识点过于抽象,或是由于学生根本就没有接触过这方面的知识,学生一时难以理解和接受。这时候,高中生物教师应在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的基础上,联系学生的原有知识基础、实际生活经验,或者是其他学科中相似的知识点,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将抽象的生物理论知识化为学生所熟悉的事物,引导学生举一反三,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生物理论知识,从而突出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难点,以提高高中生物课堂知识教学的质量[2]。
例如,在进行分子与细胞的教学时,由于大部分学生对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难以理解和记忆,生物教师可采用学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扑克牌类比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将细胞有丝分裂的抽象过程形象化。生物教师可准备两幅扑克牌,先将一样花色的扑克牌进行配对,再按照牌面数字的大小将其整齐地成对排列,最后在每一种牌里面取出一份。教师可在演示扑克牌分离过程的同时向学生讲解:每幅扑克牌表示一整套遗传信息,细胞分裂期间遗传信息已经复制了两幅这样的“扑克牌”,将花色一样的牌配对的过程类似于姐妹染色单体被着丝点连在一起,按牌面大小排列类似于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时的特征,每种牌中取一份类似于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时的特征。通过这样的类比推理,学生对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就有了较形象的记忆,对这一知识点也就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了。
2.2类比推理在高中生物习题训练中的应用
习题是高中生物教学的重要内容和训练方法,在高中生物的习题训练中,有许多习题都有着相同或者相似的特点,学生应尽量拓展解题思路,灵活地进行解答。类比推理的手法可以帮助学生找出正确地解答习题的方法,并将自己解答过的,以及教材上学习过的习题系统化、网络化。这样,只要学生能够理解一个问题的特点,掌握一个问题的解法,并能够做到由此及彼,那么学生再遇到这样的问题就会解答了。这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将学生从繁重的习题训练中解放出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而提高高中生物教学的效率[3]。
例如,生物习题训练中经常会出现两种相似的生命现象或结构,高中生物教师应指导学生认真分析题目的含义,包括题目中提供了哪些信息,这些信息之间有没有相似点,有几个相似点,有没有不同点,有哪些不同点,再比较这两种生命现象或结构之间的相似点,在这些已知条件的基础上,学生可采用类比推理的方法,作出合理的猜想,将题目正确地解答出来。除此之外,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在解答生物习题的时候,认真分析待解答习题的特点,并且将它和已经做过的习题或教材上的例题原型进行类比推理,做到举一反三,以找出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将习题正确地解答出来。
3.结语
类比推理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联系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实际生活积累的经验,灵活地使用类比推理的方法,以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同时,教师可指导学生灵活地使用类比推理,做到举一反三,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将学生从沉重繁忙的习题训练中解放出来。
参考文献:
1.1 复习要广,力求涉及全部知识点。第一轮复习要尽可能的力求全面,要捕捉到考纲中涉及的每一个知识点,还要适当拓展,让学生学会将所学的课本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关于胰岛素的知识:
1.2 构建知识网络。对任何内容的教学,都不可忽视教材中各知识点的纵横联系,都要注意进行知识的梳理和归类,构建必要的知识网络。
例如:糖尿病患者病症“三多一少”:
1.3 精讲精练,不搞题海战术。现在市场上的一些习题集中的试题鱼目混珠,真正优秀的、新颖的、有价值的试题并不多,也包括我们学校为每届高三订的练习题。因此,我带每一届高三都要将学校订的练习题全部做完,从中筛选出基础又新颖的试题让学生练习。对练习题或试卷的讲评注重传授解题技巧、分析考查的知识点、明确答题规范、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解析、整理答案的习惯,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失分。例如:叶绿体产生的一个葡萄糖分子进入相邻细胞中被彻底氧化分解,这一过程葡萄糖分子至少需要穿过几层膜( )。
A.3B.4C.5 D.6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有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分子被分解的地点及叶绿体、线粒体是双膜细胞器,细胞膜是单层膜等知识。
2 第二轮复习:主要采用专题复习的形式
2.1 确定专题。
2.1.1 按知识体系分:①生命的物质与结构;②生命的更新与延续;③生命的遗传与进化;④生命的健康与调节;⑤生命的稳态与环境。
2.1.2 按实验专题分:①验证性实验;②探究性实验;③设计型实验。
2.1.3 按训练目标分:①曲线坐标题能力训练;②图形、图表解题能力训练;③遗传系谱图鉴别能力训练;④数据分析和概率计算能力训练。
2.1.4 按知识重点分:①蛋白质专题;②核酸专题;③激素专题;④细胞专题。
2.2 专题复习的原则。各专题之间并不是完全割裂的,不可分开的,复习时应以知识体系专题复习为主,带动其他专题复习,重视实验的复习。
3 第三轮复习:冲刺阶段
第三轮复约在高考前40天左右进行,这是高考复习的冲刺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