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1-02 10:25:37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文化艺术的作用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2)布依文化艺术教育促进了幼儿的智能发展。布依文化艺术的教育为幼儿智能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通过有目的的选择适合幼儿园年龄特点与幼儿发展需要的相关教材内容来更好地开发幼儿的智能,启迪幼儿的思维。布依文化艺术的独特与魅力,深深吸引着每个孩子,大大激发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使幼儿乐学、好学。
在体育游戏“打夯包”中,幼儿可以扮演各种角色(表演者、观众和裁判),通过游戏,幼儿四肢肌肉得到锻炼,既培养了幼儿的交往能力、合作能力以及身体的协调能力,又训练了幼儿的节奏感:从中挖掘幼儿潜在的能力,使智力得到最大的发挥。手工制作“扎染”深受幼儿的喜爱,在幼儿亲自动手操作、积极主动地创作过程中,不仅认识了各种制作工具、染料的名称和特点,还懂得了其制作过程;从图案设计到制作,小手灵活、协调的配合,不仅促进了大脑左右半球的交替循环运用,幼儿的思维、想象、操作、表达审美能力都得到提高。
关键词:
书法艺术;群众文化;作用
在相关会议中明确指出,经济发展的同时,还需要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在与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会见时,也赠送了厚德载物这一书法作品,由此可以看出书法艺术的重要性。书法艺术将个性化历史人物的命运给记录下来,可以将各个历史时期人们的精神状态给反映出来;在中华民族传承的几千年来,广大民众一直非常喜欢书法艺术;进入到新时期之后,群众文化的开展,书法艺术依然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
1新时期书法艺术的发展现状
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过程中,科学技术日趋革新,进入到信息化时代后,汉字书写机会越来越少;各种科学技术冲击到了传统的汉字书写,现在只需要电脑输入就能够完成汉字书写的任务,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人们对电脑也日趋依赖,缩小了书法艺术的生存空间。针对这种情况,很多人都产生了担忧,书法艺术会不会因此而衰落,甚至是消亡;诚然,不否认电子化将会逐步取代书法的书写形式,减少书法艺术传播途径;但是,书法艺术能够历经千年,生命力十分顽强,它依然有较强的实用性,而是用其他的方式来表现。如书法由汉字所承载,那么汉字的出现,就说明存在着书法,不管是文章、诗歌还是成语与词句,都能够传播文化信息。书法依然有着较强的实用性与接受性,如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厅堂牌匾、商店标牌等,都体现了书法艺术的存在。
2群众文化中书法艺术的作用和地位
相较于其他艺术形式来讲,书法艺术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在发展中,能够对其它艺术的精华进行吸收和融合。同样,其他艺术在发展中,也能够借鉴书法艺术的创意,如平面设计中的绘画风格、字体设计等,都或多或少的将书法艺术给借鉴了过来。在全世界范围内,我国书法艺术的历史可以说是最深远的,既是一种财富,又是一种精神,在我国各个历史时期贯穿下去,并且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所融合,将我国人民的审美意识和文化理念给充分展现了出来;进入新时期之后,人们也需要积极继承和深入挖掘传统的书法艺术,对其蕴藏的历史文化信息及民族人文精神充分理解,陶冶情操,获得灵感。因此,在群众文化建设中,书法艺术占据着较为重要的地位,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书法艺术的学习没有门槛限制,不分阶层、职业及性别,每个人都可以学习书法艺术,进而获得一定的益处。书法这门艺术能够修身养性,丰富精神生活;通过书法,将内心情感给抒发出来,陶冶情操,获得精神上的丰腴,与残酷的现实生活所远离,达到身心愉悦发展的目的。特别是现阶段时展脚步不断加快,人们有越来越大的生活压力,身心紧张和疲惫。而书法艺术具有很大的自由,不受外界所限制,能够对人的心理状态有效调节,促使人们的紧张情绪心理得到缓解,平复心情;耐心也可以得到强化,提高现代人的生存状态,可以有效促进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较大的文化作用。虽然书法的实用性在不断减弱,但是人们却日趋重视其文化功能及艺术功能,书法艺术的民族特色比较浓厚,能够将我国审美意识给体现出来,大部分人都将其看作为重要的文化修养。
3书法艺术的发展
在新时代下,书法艺术要想获得不断的发展,就需要积极借鉴其他艺术形式中的有价值之处,促使自身得到丰富和发展。在唐朝时,张旭就表示自己书法的进步,正是因为受到了音乐节奏、声调起伏的影响,之后通过观看舞蹈表演,领悟到了舞蹈形式与书法线条表现形式具有一定的共通之处,进而改进书法艺术。同样的,也可以从书法艺术中获得灵感,促进其他艺术门类的发展。特别是现阶段,许多人都认识到如果能够结合现代艺术与传统书法艺术,能够将鲜明的风格特点给表现出来,进而提升作品的文化品位,增强其生命力。以我国奥运会所采用的申奥会徽为例,就是有机结合了书画艺术元素和现代设计思想;在表现元素中,将我国书画用笔的笔迹特点给涵盖了过来,意在展现我国的传统文化。通过笔迹组合,将中国结表现出来,代表着希望全世界能够团结在一起。从其他角度来看,本图案又仿佛是一个人在打太极拳,虽然其动作线条比较的简洁,但是将优美、和谐及力量给充分展现了出来。北京奥运会标志中,则将我国书画艺术元素中的印章形式给借鉴了过来,这种形态具有我国书画艺术的独特特点,让人感觉到新奇和美观。再如青年舞蹈大赛荣获古典舞一等奖的作品《书韵》,也是将中国书法艺术给借鉴过来进行创作,取得了巨大成功。
4结语
综上所述,只有具备了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书法艺术方可以获得持续发展,因此,在现阶段的群众文化中,书法艺术依然占据着重要地位,发挥着独特作用。虽然时代的发展,书法艺术的实用性在不断减弱,但是却增强了它的文化艺术功能,依然能够获得持续发展。特别是信息数字化技术的普及应用,能够更好的展现书法美,促使书法艺术得到普及和提高。总之,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积极发挥书法的作用,与社会时代的发展要求所符合,将会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卢倩.浅谈群众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J].东方企业文化,2014,5(10):123-125.
(一)大学文化教育的本质随着社会和教育的不断发展,大学文化教育的本质是给大学生的文化教育寄予生命的力量。大学文化教育是大学生在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同时形成和出现的一种精神文明的成效,它介于精神和物质文化之间的分界点。从动态的角度进行分析和研究,大学文化教育实际上就是把一些人物和事物进行拟人化,将这些大自然的人物和事物具有丰富的感彩。使大学生在大学文化教育中实现自身内在的修养与完善,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大学文化教育实现从文化到人化的转变。体现了大学文化教育的本质对人类进行行为的规范,并且随着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发展进行相应的合理发展与完善,也在某些方面限制和定义了大学文化教育的目的与目标,使大学生和人类的自身行为变得更加的规范,利用大学文化教育进行对大学生的文化培养使他们实现人化的转变。
(二)大学文化教育生态的问题虽然大学文化教育发展和进行的很稳定,但是在大学文化教育生态中还是存在一些现有的问题。由于大学专业文化课程的教育限制了大学文化教育生态的发展,导致无法适应当今的社会和文化教育的发展。在面临社会和文化教育发展的挑战大学文化教育的创新能力没有得到明显的提高和发展,使得在大学文化教育生态中存在一些现有的问题造成了当今的大学生整体上的文化艺术创作遭受到困难与问题。大学生的文化艺术创作的困难与问题主要包括:在创作中缺少人格的魅力和创新性以及在心理上丢失了对艺术创作的平衡感。
(三)大学文化教育生态难以解决问题的关键随着社会和教育的不断发展,在大学文化教育的生态中难以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在于分裂的大学文化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的手段以及应试的文化教育,致使在大学文化教育生态中难以实现对大学生的个人与社会的物质与文化的价值。当今的大学文化教育与原始的文化教育本质背道而驰,导致大学文化教育的生态逐渐趋于利益化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成为难以解决问题的关键。这种现象造成大学文化教育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裂,受全球网络与经济的影响与原始的文化教育格格不入使大学文化教育在不断的受到摧残与打压。大学文化教育的分裂导致大学生对社会实践活动失去了道德意识和责任感。
二、艺术教育解决大学文化教育生态存在的现状
艺术教育能够提高当今的大学生和社会人类的自身修养,艺术教育也逐渐的成为大学文化教育生态的重要教育体系和架构。艺术教育的目的与目标在于解决大学文化教育生态存在的问题与现状,实现对当今的大学生洗涤心灵使他们在心理上找到对艺术创作的平衡,不受全球网络和经济的影响完成与原始文化教育的结合遵守原则做到和实现个人与社会的物质与文化的价值。艺术教育解决大学文化教育生态存在的现状成为教育的根基所在,艺术教育的初衷使大学文化教育生态体系与架构得到完善与创新。从教育的角度分析艺术教育,它既是语言类和情感类的教育又是一种经典的教育方式。它能够使艺术在创作的过程中寄予人格与生命的特征,实现和超越大学生自身的人格和修养。
三、艺术教育在大学文化教育生态中的核心作用
(一)培养大学生对大学文化教育的人格艺术教育实现了当今的大学生传递语言的文化与价值,培养了大学生对大学文化教育的人格在大学文化教育生态中起到很大的作用。不仅使文化和艺术具有生命和情感的特征和体现,重要的是使大学生在心理上重新找到了平衡感。用最优美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大学文化和艺术,通过对艺术教育的教学使大自然的人物和事物具有丰富的感彩实现对事物和人物的拟人化。艺术教育使当今的大学生提高了对人格的境界也在心理上找到平衡感,减少和降低了当今的大学生对大学文化教育在心理上的压力,重新的塑造和洗涤了他们的心灵使它们融入到感性的教育中去提高精神和文化的思想境界。
(二)寄予大学文化教育的创新与发扬艺术教育使当今的大学文化教育与原始的文化教育进行本质上的结合,促进大学生对艺术和文化的创新并且使艺术教育和大学文化得以发扬和传承。艺术教育在大学文化教育生态中培养了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实现对文化和艺术的伟大使命传承艺术的经典教育对大学生的自身修养与行为进行规范,体现艺术教育在大学文化教育生态中的重要作用寄予大学文化教育的创新与传承和发扬也赋予了神圣的使命与责任。艺术教育解决了大学文化教育与原始文化教育的本质分裂和艺术的创作没有创新能力以及大学生对社会实践活动失去了道德意识和责任感的一些现状,培养了大学生的道德意识与责任感和实现了对大学文化教育的创新与发扬。
二、民俗摄影在文化传承中作用的具体表现
由于新疆地区保留着当地最为完整的民族文化,此地生活着很多摄影工作者。但是,他们拍摄的民俗、民情作品大多都是表层的东西比较多,很少有人将拍摄的重点放在民俗文化上,以致一些民俗、民情摄影作品缺少深刻的文化价值和内涵。为了研究新疆文化发展,挽救更多频临消失的民俗文化,一些摄影工作者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保护民俗文化的重要性,将拍摄点立于免俗摄影的文化含量,通过“系列”民俗作品将新疆地区的风情是、民俗与文化展现淋淋尽致。不仅增加了摄影作品的文化内涵,也让更多的人看到了新疆悠久文化的魅力与生活原貌。在笔者看来,民俗摄影只有具备了文化意识才有了独立的艺术品格,而民俗作品的文化意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要注重摄影本身,而不是从固有的艺术教条出发。应从大文化的范畴中去寻求新的艺术因素和艺术感觉。二是要努力在作品中注入大量的文化信息,让欣赏者在大文化范畴中得以全新的感受。在民俗摄影作品中,摄影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更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文化符号。一些民俗、民情通过摄影真真实实地展现在广大人民的眼前,让世人看到了我们古老而悠久的文化,从而在文化传承上有着显著的作用。为了表现“真”,摄影人需从文化信息的角度去感受和理解民俗摄影,切记不可用一些概念化的艺术欣赏程序去感悟它,否则会使作品失去真正的含义。通过摄影可将历史瞬间定格在影像上,对历史、生活等有着记录功能,在这种能力作用下使得摄影担负起观察人类发展的重要职责。尤其,民俗、民情摄影的职责更重。民俗摄影是一些以民俗、民情为拍摄题材的摄影人所拍摄的影像作品,这样的作品中涵盖者一定的文化气息和内涵,为了能够深刻地表现某一地区的文化、民俗、民情与文化,民俗摄影人应收起玩赏的心态、摆脱商业操作,让作品真真实实有文化、朴实无华。怎样才能做到这些,关键在于把握住民俗摄影的本质,只有这样其才能成为民俗文化的记录与见证。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之所以名垂千古,除了表现了绘画艺术外,也在于该画作真实较为真实、客观地记录了北宋开封城内外的一些石井生活。由此可见,摄影回归真实、回顾生活、回归自然的重要性。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06.010
丝绸之路汇聚了众多的民族文化、独特的地理文化和丰富的宗教文化,加之东西方文明在这里碰撞、交融和整合,从而使丝绸之路成为多种文化冲突的焦点和融合的平台。丰富多彩的民族艺术扬起了一面面色彩绚丽、富有民族个性的精神文化旗帜。这一文化资源不仅具有经过漫长的历史而沉淀下来的深厚内涵,而且还在审美情趣上呈现出开放性和多元性特质,蕴涵着中国动画创作者可以直接开发利用的丰富的素材,同时也为中国动画美学风格的形成提供向导。
一、丝路文化资源对中国动画创作形式的影响
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有一段极富见地的话:“全世界历史最悠久、范围最广、自成影响而又影响十分深远的文化只有四个,那就是中国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和伊斯兰文化,再没有第五个了,诚然这个文化交汇之处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由此可见,丝绸之路文化是东西方文化交汇处的文化,文化交流与融合频繁,正是这种文化迁徙与交流,给丝路文化艺术创新带来了契机,使丝路文化呈现出兼收并蓄的恢弘气度,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精美绝伦的艺术形式。丝路文化艺术不仅具有经过漫长的历史而沉淀下来的深厚内涵,而且还在整体上呈现出开放性和多元性特质,蕴涵着中国动画创作者可以直接开发利用的丰富的素材。这些文化素材凝聚着千年的人文精神,蕴涵着中国人朴素的哲学观念和美学思想,同时也兼容了西方文化的豪放与求实,成为后来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创作题材宝库。丝路文化本身所具有的务实探索、融汇贯通、自成一家的内核也跨越时光,绵延至今成为对当下时代极具指导性意义的“新丝路”文化精神。
中国动画电影从诞生之初在艺术形式上就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从经典动画《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到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中国动画不仅增添了独特的民族审美愉悦感,而且不断地带给全世界观众一个又一个惊喜,并且奠定了中国动画电影的艺术地位。中国动画自诞生发展至今,在内容上大多取材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寓言、童话故事等,总量之中接近半数之多为古典题材,显现出国人对历史文化的欣然接受与积极崇尚。在这些文化资源中,丝路文化显然是最为丰富和独特的。首先是丝路民族神话、传说故事对中国动画创作的滋养。无论是改编自古典浪漫主义名著《西游记》的《大闹天宫》还是集成原作敦煌壁画的《九色鹿》,都是丝路文化资源精华的典型代表。除此之外,丝路民族英雄史诗、民间叙事长诗、民族民歌、谚语等,更像是一个无穷无尽的宝库,等待着人们的挖掘与利用,为中国动画的发展提供肥沃的土壤。
二、丝路文化资源对中国动画审美情趣的影响
动画艺术作为一门综合的艺术,它的本意为“赋予生命”。动画在诞生之初就以其独特的魅力征服了全世界的观众,不论儿童还是成年人都被动画世界里那色彩斑斓场景、栩栩如生的动画角色、惟妙惟肖的动作、简单纯真的故事所深深吸引。然而一部优秀的动画片只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如果说题材、角色、场景、是动画的血肉,那么蕴涵在其中的文化元素和艺术精神才是动画片内在灵魂,才是动画片打动观众的重要原因。
审美情趣也叫做审美趣味,是人类对审美对象的价值判断能力。任何个人或民族、社会群体的审美情绪都是由地理生态和人文地理环境差异综合作用的结果。由此可以推论出,任何一种艺术形式的风格特征都是由它所生存的文化环境所决定的。丝绸之路上的各民族审美活动以及民间文艺创作都融合着当地人民的情感因素。他们通过诗歌演唱、表演故事、歌舞弹唱把一个个鲜活的艺术形象展现在观众面前,并使观者产生心理与情感的共鸣。他们所塑造的人物都渗透着本民族的强烈情感,也寄托着本民族的理想追求,体现了民族传统的精神和品格。作为丝绸之路民间艺术形象的代表,阿凡提这位身着新疆民族特色服装,骑着毛驴周游四方的长须老者已经日益变成一个世界性的艺术形象,在他身上发生的故事已经成为丝绸之路各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构成了丝绸之路文化最具特色最富有光彩的一页。由此可见,动画片仅凭外在的形式美是不足以打动人的,更重要的是能在精神情感上给予观众内心共鸣。
在丝路美学精神的影响下,中国传统动画在创作实践中开始使用写意手法,结合动画艺术的假定性特点,创造出了独具匠心的意韵,用一点一线、一招一式来表现出描述对象的神、形、气,以求得画面的形式之外的意境美,这一点在享誉世界的水墨动画中表现得最为显著。如在《小蝌蚪找妈妈》中,幽静的荷塘小景,小蝌蚪随着悠扬的古琴和琵琶乐曲摆动,艺术大师用简单淳朴的线条勾勒出小蝌蚪的游动姿态,向观众传达角色丰富的情感语言。再比如在水墨动画片《牧笛》中,影片造型借鉴国画大师李可染简练而绕有墨趣的绘画特点塑造牧童和水牛的形态,尽管全片没有对白,但是影片有意淡化情节,放慢影片叙事节奏,通过牧童“失牛、找牛、得牛”的情节,表达了“艺术高于自然”的主题。影片配以南方民乐,用音乐引导剧情,暗示人物心理情感,优美动听的乐曲将观众带入田园世界。在动画电影《大闹天宫》中,艺术家们有意识地将花果山描绘得生机勃勃、阳光普照;而把天庭、龙宫设计得阴森肃杀、死气沉沉,以景寄情,表达出影片对花果山的褒扬以及对天庭、龙宫万丈深渊的暗示。在人物造型上,不仅将中国京剧的脸谱发挥得淋漓尽致,同时还在线条的使用上,充分利用敦煌壁画流畅、飘逸的主要绘画风格,兼具写意与写实之美,使其媲美西方动画却又更胜一筹。丝路文化孕育培养出国产动画电影所特有的民族风格,它经过历史的沉淀、时代的提炼与升华后逐步走向成熟,成为我国乃至世界民族艺术殿堂中的一块瑰宝。
三、让传统文化艺术做坚强的后盾
动画是一门综合的艺术,是绘画、音乐、舞蹈、戏剧、文学等多种艺术的综合表现;动画又是一项复杂的生产活动,是许多人集体智慧和心血的结晶;动画更是一种文化,代表和展现了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丝绸之路独特的文化造就了鲜明的艺术风格,我们在动画创作中不是对传统文化艺术的简单继承,而是思考掌握它的艺术规律。无论动画剧本如何发挥创意,如何进行创新,都需要文化做基石,否则只会成为“空洞”的代名词。所以我们必须尊重中国传统,注重文化艺术知识积淀,厚积薄发,从优秀文化资源中挖掘、深化素材再进行艺术处理,并且要与现代节奏相融合。
我国动画的受众主要为青少年儿童,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接班人,如何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用动画作品的方式感染和影响他们,是当前我国艺术创作与研究者必须重视的问题。基于这一思考,努力探求一条以动画片受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宣传我国的优秀民族文化资源,增强其民族自豪感与历史文化知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和价值,不言而喻。
基金项目
陕西科技大学人文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动画探索与丝绸之路文化的渊源研究”(项目编号:ZX10-40);陕西科技大学创新教育项目“丝绸之路文明与中国动画选材”(立项号:CX/091-9-06)
参考文献
[1] 李竟成,雷茂奎.丝绸之路民间文学研究[M].新疆:新疆人民出版社,2009.
[2] 仲高.丝绸之路艺术研究[M].新疆:新疆人民出版社,2009.
[3] 颜慧,索亚斌.中国动画电影史[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
[4] 米高峰,刘晶莹.丝绸之路文化中的本土动画创作资源研究[J].电影评介,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