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1-03 14:57:1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体育产业的特点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一、捕捞品种单一,休渔期延长对渔民捕捞收益影响明显。休渔期从前年开始由原来的6月1日提前至5月1日,这一个月时间是毛虾、琵琶虾、螃蟹捕捞的黄金时间,休渔期的提前对大马力渔船影响较大。***区渔民捕捞品种较为单一,主要以渤海毛虾为主,往年渤海毛虾汛期在7、8月份,从去年来有所提前,在6月中上旬,此时正值休渔期间,给伏休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根据往年生产情况,5月份大马力渔船(**俗称大红头)平均净收入为5万元左右,休渔期的延长使渔民少了这部分收入。通过**镇**海产刘**了解到,目前,我区60%以上的捕捞渔船已经出海作业,其余因资源一般,渔民放假或者渔船上坞。渔获物主要是渤海毛虾、杂鱼及海肥等,并以海肥为主,渔获物品质一般,捕捞量较去年同期有所减少。新鲜毛虾价格约为6-7元/千克,价格也比去年的8-10元/千克降低,主要产于威海烟台一带。海肥杂鱼2-4元/千克,价格与去年持平。
二、渔船雇工工资居高不下。据***渔业协会理事***反映,我区渔船主要作业网具是“裤裆网”,需要雇佣8-10个工人,每人每月工资1-1.2万元,给雇工人员开工资是以年计算的,俗称“长工”。今年休渔期延长了一个月,但为了留住工人,雇佣“长工”的还得照样发着工资,一个月仅工人工资支出就10万元左右。如果船主雇佣短工的话,工资约为600-800元/天,人工支出会增加更多。加上渔船维护、更换网具以及天气不好不能出海仍需支付雇工工资等费用,全年平均算起来渔民的利润空间不容乐观。每条“大红头”预估大约每年费用在150万元左右。现在,渔民希望通过多出海来提高自己的利润,出海受天气影响较大但往往事与愿违。也有个别渔船因支出费用太高,没有利益空间,多数时间被迫停靠在码头上,部分渔民希望国家能多一些渔船报废补贴指标,让更多有意愿减船转产的渔民转行转业。
三、渔民对海洋捕捞渔船更新改造热情较高。因***区捕捞渔船多数为木质渔船,很大一部分为老旧渔船,抗风浪等安全性能较差,为非标准化海洋捕捞渔船。由于农业部出台了专项转移资金,在严格控制海洋捕捞强度,实施减船转产的基础上,对现有纳入国家捕捞强度控制范围的海洋捕捞渔船实施更新改造进行补贴,改造捕捞作业结构,更加提高了我区渔民更新改造为钢制渔船的积极性。目前,已经有**户主动申请通过合并其他合法渔船**余艘进行了渔船更新,渔政部门也积极联系省市各级部门为有意愿的渔民提供服务。目前尚有部分渔民更新改造渔船的意愿强烈,但是目前尚没有新的扶助政策出台,原有政策在今年底到期,加上更新资金的限制,致使他们持观望态度。
[DOI]10.13939/ki.zgsc.2015.46.098
1 体育产业对其他产业及行业的影响
随着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我国的体育产业发展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在我国的经济转型期,研究体育产业这样一个朝阳产业和绿色产业对其他产业乃至国民经济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首先以北京市为例分析体育产业近年来对这个2008年奥运会主办城市各产业与行业的影响。
总的来看,近年来北京市体育产业发展平稳。2006―2012年,体育产业增加值从60.3亿元增长至144.2亿元,年均增长15.9%。体育产业中制造业行业占比44.4%,服务业行业占比55.6%,服务业行业增加值略高于制造业行业。2012年北京市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的0.8%,不到1%。
为测算北京市体育产业对其他产业及行业的影响,本文选用北京市统计局2004―2012年的相应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公式为:
Y=α+βX+ε
其中,X为体育产业增加值,Y为三次产业产值及第三产业各行业增加值,ε为随机扰动项。
分析结果显示,体育产业对三次产业产值的影响存在很大差异。由回归分析得到:第一产业β估计值为0.661199,t值为12.21286,R2值为0.955172;第二产业β估计值为26.51459,t值为6.598467,R2值为0.861495;第三产业β估计值为110.4086,t值为10.26986,R2值为0.937761。t值显示体育产业对三次产业产值均存在显著影响,但β估计值表明这种影响存在很大差异。从β估计值看,体育产业对第一产业产值影响最小,而对第三产业产值影响最大,两者相差超过百倍。可见,在三次产业中,体育产业对发展第三产业有更为重要的意义。体育产业对第三产业的影响超过对第二产业的影响,这很可能与北京市体育产业的结构有密切关系。如前文所述,在北京市的体育产业中,服务业行业的增加值超过制造业行业,这在国内各省市的体育产业中是非常罕见的。但实际上,欧美国家体育产业中服务业行业增加值超过制造业行业的现象却十分普遍。体育产业中服务业行业增加值超过制造业行业的现象是体育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这个角度看,北京市的体育产业处于国内各省市体育产业的领先地位。
由于体育产业对第三产业的影响最突出,本文继续测算了体育产业对第三产业各行业的影响。结果显示,体育产业对三次产业各行业均存在显著影响,但β估计值表明这种影响也存在一些差异。总的来看,体育产业对金融业、批发与零售业影响较大,对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影响较小。这似乎说明体育产业具有较强的消费带动能力,发展体育产业可以带动金融业、批发与零售业等消费类行业的发展,而对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等非消费类行业影响较小。
2 投入产出法
投入产出法是研究经济体系(国民经济、地区经济、部门经济、公司或企业经济单位)中各个部分之间投入与产出的相互依存关系的数量分析方法。其中的投入是指产品生产所消耗的原材料、燃料、动力、固定资产折旧和劳动力;产出是指产品生产出来后所分配的去向、流向及使用方向和数量。投入产出法的主要参数如下:
2.1 直接消耗系数和直接分配系数
直接消耗系数指第j部门的单位总产出所直接消耗的第i部门产品或服务。直接消耗系数的取值范围在0~1,系数越大,说明j部门对i部门的直接依赖性越强;系数越小,说明j部门对i部门的直接依赖性越弱;系数为0时说明j部门对i部门没有直接依赖关系。
直接分配系数表示i部门的产品被j部门用作中间产品的数量占i部门产品总量的比重,该值越大,说明i部门向j部门提供的中间使用相对较多。
2.2 完全消耗系数和完全分配系数
完全消耗系数指第j部门每提供一单位最终使用时,对第i部门产品或服务的直接消耗与间接消耗之和。完全分配系数则指i部门单位总产出直接分配和间接分配给j部门的数量,即反映i部门对j部门直接和通过其他部门间接的全部贡献程度,等于i部门对j部门直接分配系数和全部间接分配系数之和。
2.3 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
影响力系数表示某一部门增加一单位最终使用时,通过直接或间接关联要求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的投入总量,在投入产出表中为完全消耗系数矩阵的列合计。影响力系数反映某部门对国民经济各部门拉动作用的相对水平。影响力系数越大,表示第j部门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越大。
感应度系数表示某一部门增加一单位初始投入时,通过直接或间接关联对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的分配总量,在投入产出表中为完全分配系数矩阵的行合计。感应度系数反映某部门对国民经济各部门推动作用的相对水平。
3 从投入产出表看体育产业的特点
为研究体育产业对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影响,本文根据2007年中国135部门投入产出表计算了体育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等指标,并结合其他文献总结出体育产业的以下特点。
3.1 与第二、三产业关系更为密切
从直接消耗系数看,体育产业对三次产业各行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占比分别是0.0768%、49.552%、50.3711%。这说明体育产业对三次产业的直接消耗是不同的,对第二、三产业的直接消耗明显要大于对第一产业的消耗,表明体育产业与第二、三产业的关系要比与第一产业的关系更为密切。从行业看,体育产业对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的直接消耗系数最大,达到0.0531,说明在现阶段,我国的体育产业中制造业占比仍然偏大,处于体育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同时也说明,我国的体育产业与第三产业很多行业,特别是旅游业的关系还不够紧密,仍然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从完全消耗系数看,体育产业对三次产业各行业的完全消耗系数占比分别是3.398%、68.0799%、28.522%。这说明体育产业对第二、三产业的完全消耗明显高于对第一产业的完全消耗,同样反映出体育产业与第二、三产业的关系更为密切。根据周毅(2005)的研究,1997年体育产业对三次产业的完全消耗占比分别为5.85%、70.55%、23.6%。与之比较,在10年之后的2007年,体育产业对三次产业各行业的完全消耗系数占比中仍然是第二产业最高的态势。说明我国的体育产业虽经过10年的发展,但体育产业中制造业的比重仍然偏大,服务业的发展严重滞后。但从数值上看,体育产业对第一、二产业的完全消耗系数占比均有所下降,而体育产业对第三产业的完全消耗系数占比则有所上升,说明我国体育产业中的服务业虽然滞后,但还是取得了一些发展,体育产业与第三产业的关系存在进一步加强的趋势。同时也说明,随着体育产业的发展,体育产业中服务业的比重将不断增大,促使体育产业与第三产业的关系不断增强,体育产业的发展最终将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从北京的情况看,由于北京市体育产业中服务业占比已经超过制造业,这意味着北京市的体育产业与第三产业的联系可能已经超过与第二产业的联系。如是,北京市体育产业对第三产业的促进作用也应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
3.2 影响力和感应度偏低
从影响力看,我国体育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属于影响力较低的部门,其影响力系数为0.916362,数值小于1,表明体育产业对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带动力较弱,还无法成为产业结构调整中带动性强的支柱产业。根据周毅(2005)的计算,1997年我国体育产业的影响力系数为0.874632。比较而言,在10年后的2007年体育产业的影响力系数已经有所增长,说明体育产业的行业带动性是有所增强的。李遥远、李森(2010)根据中国2002年和2007年122部门投入产出表分别计算了体育产业的影响力系数,数值为1.18和1.47,均大于1。如是,则表明我国体育产业已经具备较强的行业带动性,并可以成为支柱产业。由于本文采用的是2007年中国135部门投入产出表,与李遥远、李森(2010)使用的数据不尽相同,因此结果也存在差异。但从其他文献与实际情况看,本文仍然倾向于体育产业影响力系数小于1的结论,认为体育产业的行业带动性虽然较以前有所增强,但还没有能够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从感应度看,我国体育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属于感应度偏低的部门,其影响力系数为0.343896,表明体育产业对国民经济各行业的推动力偏弱。根据周毅(2005)的计算,1997年我国体育产业的感应度系数为0.38674。比较而言,在10年后的2007年体育产业的感应度系数不升反降,说明体育产业对国民经济各行业的推动力有进一步弱化的趋势,体育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依然没有发挥出来。
综合来看,我国体育产业的影响力系数明显要大于感应度系数,表明体育产业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拉动作用明显要强于其推动作用。以往的其他文献也都验证了类似的结论。从体育产业的性质来看,体育产业是一种最终消费性产业,以提供生活服务产品为主,具有非常明显的最终消费性特点。这个特点或许可以解释体育产业的影响力系数明显大于感应度系数的现象。同样或许是由于这个特点,体育产业在很多以消费为主要手段驱动经济增长的发达国家获得了更好的发展。在我国目前外需萎缩、产能过剩的阶段,发展内需、进行经济转型正在成为新趋势。在这个过程中,作为典型的最终消费性产业,体育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在经济转型中很有可能最终发展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参考文献:
[1]李遥远,李森.中国体育产业的投入产出分析[J].改革与战略,2010(7).
关键词 美国体育 发展 对我国的启示
随着金融危机对体育产业的巨大冲击,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也受到极大的考验。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是提高国际体育产业竞争力的首要选择。美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呈现出一定的动态和个性化的特性。通过美国体育产业的集群化的发展思路和实践,为我国的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如何依据美国的经济发展经验,认清中国体育产业存在的问题和导致结构失衡的因素,探寻出适合我国国情的体育产业发展的办法是现今我国探讨的主要课题。
一、美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概括
美国的体育产业分为职业体育产业、体育用品产业、体育健身娱乐业、体育经纪人等这些部分组合而成。由于60年代以后高尔夫、网球这些运动的兴起,美国俱乐部的数量不断增加,因此在这些产业中健身娱乐业占据美国体育产业较为重要的部分 。在美国的健身俱乐部中体育健身俱乐部占总体的90%还要多。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美国职业体育的经济收入约为30亿美元左右,90年代的时候增加到70亿美元左右。美国的职业体育经历了这么多年的积累经验和法律法规的规范已经逐步向良性的发展轨道上迈进。在美国的体育产业中体育用品占据重要的部分。美国在0世纪20年代的时候有一部分著名的运动员就开始投身到体育用品的产业中,推动着体育用品产业的快速发展。在这个时候耐克、阿迪达斯等这些美国的体育用品巨头企业也应时而生。虽然体育经纪人在美国的体育产业里所占的体育产值不太大,但他们却为美国整个的体育产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由于在职业体育市场中体育经纪人的队伍不断的发展壮大,越来越专业的体育经纪公司和体育经纪人的服务推动了体育产业各方面的发展。
二、体育产业在国外的发展特点
(一)发达国家把体育产业作为新增长点
体育产业占发达国家国民生产总值的1%-3%左右。在国家各企业的排行名单中大多占据前20的名位,在有些国家甚至占据前10的地位。一些国家的国民就业机会在体育产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在体育产业中的就业人数比传统的优势行业的就业人员还要多。政府和人民对于体育产业的认同感支持度不断加大,体育消费的规模逐步扩大,体育市场相对更加活跃。在西方发达国家体育产业对其经济的影响力度不断变大,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本国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步伐。
(二)各种法人机构不断完善
国外很多的体育产业结构从社团化向企业化不断的转化,那些商业型以营利为目的的俱乐部不断的增多,对于在体育联盟开发各个项目的产业有着独特的作用,体育企业出现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现象更为普遍。体育产业进行全球化的趋势也汹涌澎湃,很多跨国性经营的体育企业在众多的商业竞争中崭露头角。
(三)体育中介机构在体育事业发展中的作用更加突出
依据国外体育产业发展的趋势来看,在国外体育经济业作为本国体育产业发展程度的标准,为了确保对于体育中介机构和体育经纪人需求的出现,可以把发展各种的体育企业作为基础事业;体育机构和体育经纪人更加专业和有质量的服务,可以创造出体育产业的消费需求、进一步拓宽体育消费的市场,对于规范体育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经营管理能力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体育经济业可以作为一个国家体育产业的重要部分来发展,进一步的推动该国体育产业可以健康、快速的发展。
(四)各个国家的体育产业侧重点不同
从目前来看,只有美国的体育事业的发展是以全面发展的态势,大多数的国家在发展的时候都有各自的侧重点。比如;日本以发展体育用品为主;意大利国家则以发展足球产业为主;韩国的体育产业的侧重点放在健身娱乐的项目上;瑞士的体育产业的发展项目则以登山、滑雪为主要的内容。
三、美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一)虽然我国的体育产业发展起步相对较晚,和美国的产业规模和发展水平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在改革开放时期我国体育产业所取得的进步为以后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和市场机遇。随着人民群众经济水平的逐步提高,对于体育用品和健身娱乐等方面的消费水平也在加大。隶属不同所有制的体育经纪人开始大规模的对体育产业进行投资,因此体育产业的规模快速扩大。在21世纪的时候我国必须把体育产业的发展从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大局进行谋划,以长远的目光把体育产业的发展当作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来实施。
(二)运用政府主导是基于我们国家体育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的情况做出的合理选择。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和法律规范还不够健全,在此种情形下,如若只依靠市场自身的力量进行体育产业的发展会非常的缓慢,在发展的过程中容易失去好的机遇。我国的体育产业是基于国有和国办的体育事业作为基础,在体育产业发展的初期是由国家对其进行投资和兴办的。在对体育产业的发展过程中需要政府对于明晰产权和维护国有资产的权利发挥特别的作用。这里所说的政府主导不是指要政府包办一切,而是政府对其进行有益的引导、扶持、规划和规范。第一步,为了弄清体育产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可以制定合理的体育产业发展规划;第二步,可以建立健全体育产业发展的产业政策,在一定的时期从各个方面给予相应的保护和扶植政策。第三步,为了确保体育产业的公平、公正发展的态势,进一步保障体育消费人员的权益,可以提高体育经济立法和执法的手段和力度,对体育市场的主体进行规范。
(三)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可以运用梯度发展的战略步伐,先把发展的重点进行确定,其次找出发展中的难点,运用以点带面的方式逐步展开的进行发展。第一步,把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重点进行科学的确立;第二步,对整个的体育产业结构实施分析,找出体育产业发展的重点部分和核心环节,把他们设为优先发展的地位。如果要实施梯度的发展战略,可以把健身娱乐和竞赛表演当成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重点进行培养,以此找出体育产业的核心和切入点。现今我国大众化的健身娱乐作为此行业的切入点,以大中等城市和某部分已经富裕起来的农村地区作为突破口。抓牢大中等城市社区建设的机遇,把体育健身娱乐服务到小城镇建设中进行落实,有规划有目的的开展健身娱乐的消费市场。把竞赛表演业的切入点往运动项目体制改革中进行深入。可以进行单项职业体育联盟试点工作的建设,探寻面向企业化的运动项目管理模式。
(四)由于我国的体育产业是在计划经济的基础上进行发展的,现在多数的体育资产归于国有,即使我们对于体育产业化的发展已经提出,就要把产业化的实质是企业化进行明确。不可能说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是体育产业,又说体育产业是一项公益的活动,依赖国家进行全揽的发展体育产业不太可能。比较实际的办法就是,对于非国有制体育的方针必修下定决心进行调整,建立健全相关的有益于非国有创办体育产业的方针政策,把多元化和社会化的方针努力向体育领域进行推进,确保以社会的经营为主体的格局在体育产业中快速的形成,我国以后体育产业的发展方向受非国有体育的发展的速度影响。
四、结束语
美国的体育产业具有:发展速度快、政府的大力扶持、国民重视体育运动、主体产业地位突出等特点。结合美国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的经验给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启示是:应该建立健全体育产业发展所需的管理制度,发展主体的产业形成独特的优势,推动体育相关产业的开发,进一步提高我国的体育企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张建彬,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状况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3).
[2] 姜同仁,侯晋龙等.发达国家体育产业演进的趋势与启示[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2(09).
[3] 沈正浩,张剑利.“十二五”我国体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1(12).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8.003
1 我国体育产业的基本概述
1.1 体育产业的基本含义
现阶段的体育早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运动,其逐渐演变为经济效用和价值更高的一项社会活动。作为国民经济的关键构成部分及基础产业之一,体育产业是向人民群众提供各项体育产品及服务的活动,加上和种种活动相关的活动集合。一般来讲,主要是为社会提供体育服务的行业,它们的产品通常包括体育精神产品以及体育物质产品两种,具体可分为运动用品、体育服务和有关的劳务产品。《体育及有关产业分类》中表明:体育极其有关产业可分成核心层、层及相关产业层三类。其中,作为体育产业本体产业的核心层主要是体育组织管理活动和健身娱乐活动场馆的管理活动等;层主要是指以体育产业服务为宗旨所提供的各项产品及服务项目;除此之外,作为体育产业物质基础的相关产业指的是凭借生产及营销体育产品为依托的行业。众所周知,迎合人们的体育消费需求是体育产业的最重要目的,其内在动力则为同体育产业发展息息相关的体育消费者。目前,人们对于体育健康的追求不断提升,体育运动已经转变为一项特殊的、可供休闲娱乐的消费项目。所以说,和其他追求简单经济效益的产业不同,体育产业起着增强社会大众健康素质及精神素养的重要作用,不仅要有利于经济社会的进步,也应促进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全面展现其社会效益。
1.2 国内体育产业的特点分析
市场经济体制下,体育产业的发展受其他产业的影响程度巨大,再加上本行业内市场情况的变动及体育消费品供求利益的作用,除了和另外一些国民经济产业项目具有一致性外,体育产业还具备其自身的特点:首先,作为一项蓬勃发展的朝阳产业,体育产业拥有非实物性的特征,它的利用价值一般表现于对身心健康的追求,其产品在生产环节中需要消费者的直接参与。该产业随着人们生活情况的变动而变动,特别是受到经济发展模式及经济水平的影响程度较大,双方互惠互利、相互影响。其次,每个人均可以变成体育消费者,体育产业能够贯穿人的一生。再次,该产业具备极强的行业整合性。由于众多的类目、很高的行业交叉性,体育产业渗透到了服饰、视频甚至机械等领域;此外,体育产业还具备强烈的社会效应。其最早的目的即为增强人们的身心素质,由于人类对于休闲娱乐的追求不断提升,具备此社会功能的体育产业慢慢转变成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伴随着我们认识的持续加强,体育产业的发展将会迎来一个新的“春天”。
2 国内体育产业带来的经济效应
2.1 体育产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剖析
体育产业和社会经济发展间所具有的联系是我们一直关注的话题。最近,不少专家学者从侧面对我国体育产业和经济的关联性展开了深入的分析。比如:闻扬对四川绵阳市体育产业和各经济指标关联程度的研究。其提出,地区性体育产业总量和该地区生产总值的相关系数为0.644;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相关系数为0.604;和第三产业从业者人数的相关系数为0.745。再比如说,李国强等人借助对京津唐地区体育产业总值和经济发展指标的关联度研究,这些人提出:体育产业和地区生产总值的相关系数为0.819;和第三产业的相关系数则为0.701;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相关系数为0.3312;和金融行业总值的相关系数为0.7112。
综上所述,国内体育产业和经济发展指标间关联程度的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体育产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拥有很强的关联性,双方互相影响,互相促进。
2.2 体育产业对国内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体育的产业化及社会化对于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进步、国民经济的发展等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具体表现为吸引企业的投资、拉动消费的增长、扩大内需和提高人们的就业机会等等。下面我们从这些具体方面进行论述。
2.2.1 吸引企业的投资
体育产业对于企业投资的拉动在上世纪就已经得到了人们的共识。比如说,在上世纪80年代美国洛杉矶奥运会中,日本富士胶片企业是当时的主要赞助商之一。此届奥运会落幕后,日本富士公司进行了相关统计,得出了惊人结论:在洛杉矶奥运会期间,富士胶片在美国的销售数量比四年前整整提高了一倍。作为全球各国共同参与的体育盛世,它的影响范围广泛深远,参与其中的公司知名度肯定会迅速扩大,而后获得意想不到的经济利益。所以,体育产业的发展能够有效吸引企业进行投资,给企业创造商机,这也体育产业推动社会经济进步的具体反映。
2.2.2 拉动消费、扩内需
自从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市场经济迅速进步,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升,物质消费基本处于饱和状态,国民消费结构开始朝着精神文化领域转变,像休闲运动、体育健身所占的比例更大。总体上看,国内人民日常的消费水平迅速提高,人们在体育文化方面的支出比例每年都有上涨,尤其是那些沿海城市更为明显。由此可见,由于国民经济的不断进步,人民生活品质的迅速提升,其未来的发展空间非常大,在总体消费结构中所占比重也会继续上升。
2.2.3 提高就业率
作为一项劳动密集型产业,体育产业的不断发展可以给大众创造越来越多的就业机会,进一步拉动经济的增长。例如,耗资4亿美元的深圳观澜湖高尔夫球会,吸纳了两千多名人员的就业,除了给这部分人员创造了就业机会外,也吸收了大量外商投资。北京奥运期间,当地投入了超过七百亿元用作体育设施建设,同样给社会大众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可见,体育产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之一,对于国民经济水平的提升、就业机会的增加具有关键的作用。
3 国内体育产业经济发展的相关策略
3.1 培育体育市场,健全体育产业的市场机制
目前,国内体育产业发展的基本任务就是培育体育市场,同时以此为主线继续推动体育机制的改革,推动体育资源的整合及市场化进程,改变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进而释放结构效益,借助这些举措激发体育消费的潜力,拉动体育消费。此外,还必须进一步健全体育产业市场与人才市场,增强和传媒业、旅游业等的协作,为现代体育产业市场的完善提供有力支持。
3.2 推动体育产业的集团化发展
中国的体育产业要想同世界接轨,更好地融入到国际体育经济这个大环境中,首要任务就是转变当前这种“规模小、经营分散”的现象,以市场为向导,以产权为纽带,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股份制为基本形式,加快对集团化企业的构建步伐,努力实现体育产业的集团化发展进程,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突破传统体育经济发展的束缚,最终达到体育产业持续、稳定发展的目标。
3.3 推动民族体育产业的进程
因为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造成东西部体育发展存在巨大的差异性。为了转变这种体育经济发展失衡的状态,不仅应当加快西部地区的经济建设,也应当推动西部民族体育产业的进步。像赛马、摔跤、弓箭等传统体育项目,应当重点扶持,借助体育产业的发展拉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另外,增强上下产业链间的整合,进一步扩大就业机会,促进西部体育产业的迅速进步。
3.4 加强有关人才的培养
体育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经营管理者。目前情况下,我们应当借助对现有行政管理方式的创新、对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教育、同其他国家地区体育组织的沟通合作等手段,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体育产业管理人才。除此之外,还应加强体育机构同各高等院校间的联合办学,建立起多渠道、多途径的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机制。
3.5 加快体育产业的法制化进程
体育市场的法制化管理是我国体育产业健康、稳定发展的有力保证。相关部门及人员需要做到统筹兼顾,互相协作,职责明确,除了进一步细化管理法规及准入机制外,还应当简化审批程序、规范监督行为。经由对有关法律规范的调整和健全,进一步增强体育市场的管控能力,强化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体系,努力营造一个更加公平的体育市场竞争环境,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
4 结束语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中国的政治、经济,以及社会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尤其是伴随着举世瞩目的2008年奥运会即将在北京开幕的临近,我国的体育亦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在此体育发展的黄金盛期,中国体育产业将何去何从,将如何走出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相背离的怪圈,无疑是今后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基于此,本文籍世界最发达的体育产业――美国体育产业的研究出发,探析及结合或解惑当前中国体育产业的困境,以期对未来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战略布局提供些许理论参考。
一、美国体育产业长盛不衰的探究
1.美国体育产业的界定
美国是世界头号体育强国,也是世界头号体育产业大国,无论是体育产业的经营管理,还是体育产业的运行机制,都堪称一流,位列美国十大支柱产业之内。因此,体育产业已经是美国经济生活中一个当之无愧的“新贵”,本文首先从其体育产业的界定出发,目的是理清错综复杂的体育产业链,找出它的主体盈利产业。然而,由于缺乏统一的产业统计标准和与其他产业交叉融和的模糊性,美国体育产业的整体很难界定,根据美国有关经济部门的统计,体育产业的范畴包括体育的商务活动和体育相关的经营活动。所以,从这层含义上看,体育产业是一个由许多特点各异的子系统构成的集合体。从分类上界定,美国体育产业包括:职业体育产业、健身产业、休闲体育产业、体育用品产业、特许纪念品销售、体育经纪人(公司)等。
2.四大主体体育产业各领
职业体育产业、体育健身产业、休闲体育产业,以及体育用品产业是美国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了美国四大主体体育产业,成为美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发动机。职业体育是美国体育产业的亮点,也是美国体育产业中历史最悠久且至今仍富有巨大话力的一个领域,传统上分为四大职业体育联盟,管理实行联盟制,即由参加联盟的各职业队的老板组成委员会,负责整个联盟的经营、管理与决策,具体经营工作由联盟选举联盟总裁负责,联盟总裁也称为首席执行官,他对联盟的经营事宜拥有决策权、惩处权及裁定权。体育健身产业是美国体育产业“创新效应”映射的焦距,近年来,随着新材料使运动器材出现“创造性的革命”,以健身俱乐部为主流的美国健身体育产业日益火爆,其特征体现在,现代化新技术的广泛运用使得运动器械发生了质的变化,以羽毛球为例,一只钛合金球拍,重量不到80克,仅为一只羽毛球重量的17倍,但可将球速击至每小时240公里(试验数据)良好的运动器械性能一方面提高了运动质量,另一方面大大减少了运动损伤产生的概率,由此引发了美国健身锻炼的热潮。休闲体育产业是美国体育长盛不衰的法宝,这是由于休闲体育侧重刺激、追求极限和好玩等因素,从而吸引了美国男女老少的眼球,自然而然的成为美国体育的“摇钱树”。体育用品是美国体育产业的“权重股”,它是美国体育产业中的一个大户,占据目前美国体育总营业额的近三分之一,体育用品包括体育器材、运动鞋和运动服三个大类别。
3.体育经纪人良好的“催化剂”作用
查阅美国体育的产业经济史,体育经纪人可谓是功不可没。体育经纪人是以获取佣金为目的与体育相关人员及组织签订委托合同,充当委托人与第三人间有关职业运动、体育竟赛的订阅媒介或为委托人提供通过体育获益机会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经济组织。体育经纪人的划分主要分为以下几种:(1)从客户性质上分为运动员经纪人、体育比赛经纪人、体育组织经纪人等。(2)从经纪活动的内容上包括运动员经纪、体育赛事经纪、体育保险经纪、体育旅游经纪等。(3)从业务范畴上体育经纪人涉及体育比赛和表演的组织、策划和推广。美国不仅是世界上最发达体育市场,而且也是体育经纪人发展最发达地方,这主要归功于对体育经纪人的管理制度,一个是非政府机构的管理包括NCAA的管理和运动员协会的管理。另一个是政府机构的管理有联邦政府的管理和州政府的管理。这两个系统的管理有效的保证了美国体育经纪人行业各利益方协调运作。
4.政府体育政策保障机制的完善
众所周知,美国是市场经济最发达、市场自由化程度较高的典型代表,美国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也得益于这种良好的市场经济外部环境。但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知识经济,以及信息时代的到来,美国的市场经济逐渐发生了演化,演化成为一种混和经济,即市场竞争和政府管理共同作用的经济体。此种模式下,没有哪一个产业的经济能游离政府作用之外,政府总是根据需要对不同的行业进行宏观调控,也就是说,假如政府能在市场和宏观调控的博弈中游刃有余,必将推动行业经济的发展。调研美国的体育产业,不难发现美国政府积极推行的各种宏观体育产业政策可谓是恰到好处,比如,给予职业体育“反垄断豁免”、利用税收政策鼓励建设体育场馆、给予职业体育版权保护政策,以及给予业余体育经济资助政策等等。
二、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特点
1.体育产业的比重偏低,主体产业不突出
与高速发展的经济相比,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凸现出严重滞后的困境。据调查,2007年,我国体育产业每年的总产值约为3000亿人民币,占GDP的比重仅为0.7%左右,而美国体育产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0000亿美元,占GDP的比重为7%以上。这充分说明了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未能呈正相关关系,脱离了经济发展的轨道。此外,尽管我国的体育产业总体规模不断扩大,却缺乏支柱产业,没有形成支柱性优势,制约因素是多方面的,当前乃至今后的较长一段时期内,考虑到我国举国体制的现实,对体育产业利与弊的权衡,本文认为应将体育产业的支柱性产业定位于竞赛表演业、健身娱乐业、体育用品业和体育经纪业,但目前四大产业无论是规模、市场运作,还是经营管理、市场竞争力都有待提高。
2.产业结构布局不合理
根据2000年~2003年对北京、浙江以及云南等七个省市的调查,目前我国体育健身娱乐业、体育用品制造业和体育用品销售业构成了我国体育产业的骨干产业,3个产业门类的增加值之和占各省(市)体育产业增加值的比例均超过80%以上,其中体育制造业占的比重最高,按照西方发达国家体育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体育健身娱乐业是体育产业的主体,其所占体育产业的合理值为60%左右,而我国体育健身娱乐业的增加值占体育产业的总体偏低,这与我国体育人口较少,体育消费理念滞后有关,因此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体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反过来又导致行业各利益方的重新资源配置,使得产业结构布局愈加不合理。
3.体育经营实体化程度较低
现代体育发展的最突出特点之一,是体育与经济高度关联、相伴而行,在经营上实行实体化经营,在管理上采取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像美国的NBA,英国的英超联赛近几年都采取全球化的经营战略和营销战略,其成功的运行机制值得我国体育产业界借鉴,尤其是我国的竞赛表演业,然调研并剖析我国体育产业的现状,可以发现虽然长期以来我国的体育学术界和体育产经工作者们进行了孜孜不倦的努力,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仍然徘徊在低水平、无序化的粗放式经营模式上,体育经营实体化程度较低。比如乒超联赛,我们拥有一流的技术,处于高速发展的经济外部环境,可是在国内,乒超联赛却是一个市场化水平较低的市场,这些现实应引起诸多反思,并付诸相应的对策,当务之急是大力调整抑或是改变现有的体育经营模式,构建真正实体化的经营运行机制。
4.缺乏长期稳定的产业发展扶持政策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期,正是由于这种转型经济,使得我国的制度建设还不成熟,有的制度刚刚建立,有的还没有建立。政府在调控体育产业市场方面,也存在较多问题,比如出台的各种体育产业法规,大多是综合性的管理办法,对管理的每个环节和各运动项目的规定不细致,缺乏可操作性,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会出现不一致的情况。这表明,目前我国政府对体育产业的管理还处于探索阶段,缺乏长期稳定的产业发展扶持政策。
三、结束语
探究美国体育产业长盛不衰的秘诀,一是四大体育主体产业各领,二是体育经纪人市场发达,三是政府体育政策保障机制的完善。相比较而言,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面临诸多困境。主要有:体育产业的比重偏低,主体产业不突出;产业结构布局不合理;体育经营实体化程度较低;缺乏长期稳定的产业发展扶持政策。
参考文献:
[1]李诚志:美国体育产业怎么赚钱[J].中国体育
[2]火爆的美国体育产业[J].电子商务.2002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