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药理学特点

药理学特点范文

发布时间:2024-01-03 14:57:1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药理学特点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药理学特点

篇1

瑞芬太尼是一种新型的麻醉性镇痛药,属于μ阿片受体激动剂,因其结构中含有酯键,所以在体内会迅速被组织和血浆中的非特异性酯酶水解。瑞芬太尼有着独特的药理学特性,起效快,清除快而且不受肝肾功能影响,长期静脉滴注蓄积作用小,在阿片类药物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自从1996年上市以来,现在已经广泛在临床应用,包括心血管、妇产科、神经外科、儿科等专科手术的麻醉中。本文就其药理学特点及临床应用作如下综述。

1 瑞芬太尼的药理作用及特点

1.1药理作用

该药的化学结构为3-[4-(甲氧羰基)-4-[(1-氧丙基)-苯氨基]-1-哌啶]-丙酸甲酯单盐酸盐,分子量是412.91。临床应用一般为盐酸盐制剂,性状为白色或类白色冻干疏松块状物。因市售制剂中有甘氨酸做辅料,所以硬膜外麻醉不能使用,不于椎管内使用。临床配制冻干粉需要保持无菌状态,配后尽快使用,若需要保存,放置室温下不能超过24h。由于瑞芬太尼结构中含有独特的甲酯键,所以容易被血液和组织中的非特异性胆碱酯酶迅速水解 [1]。代谢物经由肾脏排出,不依赖肝肾功能清除。无论持续输注时间长短,输注停止后瑞芬太尼血浆浓度3~5min就可减少50%,与血浆蛋白有70%的结合率。在人体内达到血-脑平衡仅需要1min左右,起效快,维持时间短。瑞芬太尼容易产生剂量依赖性,也可以引起呼吸抑制、恶心呕吐、骨骼肌强直、低血压等副作用,副作用强度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加强(在一定剂量范围内)。纳洛酮可以拮抗瑞芬太尼。由于瑞芬太尼的独特药代动力学,所以瑞芬太尼更适合静脉滴注。

1.2 药理特点

瑞芬太尼的药理特点为:与芬太尼相比,镇痛作用相似或更强;血-脑平衡时间仅需1min;短效,作用在5-10min即可消失;独特的酯酶代谢;剂量和速度可以根据麻醉深度和手术需要药迅速精确的调整;肝肾损伤患者不需要调整剂量。

2 临床应用

2.1麻醉诱导与维持

瑞芬太尼起效快,半衰期短,所以更适于在麻醉诱导和维持中输注使用。当用于非心脏手术时(0.1~0.25) μg・kg-1・min-1,66%N20吸入环境下静注(O.3―0.6) μg・kg-1・min-1,即可使有伤害性刺激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反应得到有效抑制并且术后迅速苏醒。瑞芬太尼起效快,所以无论输注或是反复追加,药效都可在停药后迅速消退,术后一般很少出现因呼吸抑制而需要纳洛酮拮抗[2]。

2.2全静脉麻醉

瑞芬太尼在全静脉麻醉中一般为1~2μg/kg的负荷量,0.1 ~1μg/(kg*min)的维持量,若需要追加,量一般为0.1~1μg/kg。Hogue以1μg/kg瑞芬太尼继而1μg/(kg*min)输注,复合异丙酚4.5μg/(kg*h)可有效抑制插管反应,术中以瑞芬太尼0.25~4μg/(kg*min)复合异丙酚4.5μg/(kg*h)维持麻醉,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苏醒迅速[3]。

2.3靶控输注

在全静脉麻醉中,瑞芬太尼的靶浓度为(2~4)μg/L,维持自主通气的靶浓度为(0.3―0.6) μg/L[4]。在用于保留自主呼吸的手术中,用瑞芬太尼复合4.5 mg/L异丙酚靶控,20例中能保留自主呼吸有12例,当靶浓度为1.6μg/L【(0.6~2.8) μg/L]时,20例中8例自主呼吸不能成功保留。在瑞芬太尼浓度达到(0.6~0.8) μg/L时,3例患者即不能保留自主呼吸,当瑞芬太尼浓度为(2.4~2.8) μg/L时,有2例患者仍旧有体动反应。因此在保留自主呼吸的手术中,瑞芬太尼一般不推荐使用。

2.4术后镇痛

因为瑞芬太尼属于超短效类药物,不论输注多长时间多少剂量,一旦输注停止后,药效很快终止。所以,为了避免患者感到疼痛,在停药前应当用其他药物进行衔接。

3 结语

自从瑞芬太尼上市以来,已经广泛用于临床上各类手术的诱导维持和术后止痛。 因结构中含有独特酯键,所以易被血浆和组织中的酯酶迅速代谢,并且起效快、清除快,不良作用小,无需考虑手术后恢复延迟,瑞芬太尼为静脉麻醉打开更广阔的前景和局面。但是瑞芬太尼也有其副作用,仍需我们进一步关注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潘瑞玲.瑞芬太尼的药理作用及其在特殊人群中的应用进展[J].中医误诊学杂志.2011,11(4):778~778.

篇2

1药理学特点

1.1药代动力学特征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为92.5%,与αl一酸性糖蛋白结合率为84%,血浆游离分数与αl一酸性糖蛋白、白蛋白呈负相关。亲脂性约是芬太尼的2倍,可迅速渗透生物膜,在脑内达到有效血药浓度,故产生临床效应较芬太尼快。Meuldermans等[1]报道大鼠静注舒芬太尼2.5μg/kg后2min在脑、肺、肝、肾、心、肌肉组织达到最大浓度,8~15min在脾、胃肠道、胸腺、,30min在胰脏、脂肪达最大浓度。靶控输注4ng/ml或6ng/ml舒芬太尼的临床研究发现其药代动力学可描述为三室模型[2],中央室容量是5.4L,稳态分布容积(Vdss)222.6L,代谢清除率(CI)0.84L/min,消除半衰期(t1/2y)389min。舒芬太尼与阿片受体的亲和力较芬太尼强,故不仅镇痛效价大,作用持续时间也更长,约为芬太尼的2~6倍,与吗啡接近。分布容积小(1.7L/kg),消除半衰期短(160min)和清除率高(12.7ml/kg·min),故在组织中无明显蓄积现象,在脂肪和肌肉组织易清除。在肝内经生物转化,随尿液和胆汁排出,以原形从尿中排除的舒芬太尼小于1%。Ahonen等[3]用阿片类药物复合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行冠脉搭桥手术的研究中发现,阿片类药物的T80(血浆药物浓度下降80%的时间)与气管拔管时间呈线性相关,芬太尼的T80为494±230min显著长于舒芬太尼329±97min。

1.2药效动力学特征

1.2.1镇痛作用是高选择性μ受体激动剂,Stahl等[4]发现其与阿片受体的亲和力是芬太尼的12~27倍。临床研究发现,镇痛效果是吗啡的1000倍,阿芬太尼的40~50倍,芬太尼的5~10倍[5]。镇痛作用能被丙烯去甲吗啡和纳诺酮快速有效拮抗。舒芬太尼不仅镇痛作用强,且毒性低,安全范围广。比较阿片类的治疗指数(LD50/ED50)证实,哌替啶为4~7,吗啡为70~90,芬太尼为270~400,舒芬太尼为25000[6]。

1.2.2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可降低体循环阻力、心肌耗氧量、心率和心脏指数,使左室舒张末压稍升高。大剂量应用时,可出现心率减慢,心脏指数和平均动脉压轻度降低,但比芬太尼更平稳[6]。彭章龙等[7]报道舒芬太尼用于冠脉搭桥手术麻醉诱导,心脏指数和每搏指数无明显变化,而芬太尼组下降明显。其原因与舒芬太尼降低血管阻力,使心脏的后负荷下降有关,其次是心肌抑制作用较芬太尼轻。Erisken等[8]给狗静注舒芬太尼(10μg/kg)5min时心率下降50%,心脏指数下降约35%,中心静脉压增加10%,平均动脉压无明显改变,肺毛细血管楔压则下降100%,但至15min时已恢复。与吗啡(4mg/kg)的结果相比较,舒芬太尼组的循环状态更稳定。

1.2.3对呼吸功能的影响舒芬太尼与μ1受体的结合较芬太尼有更高的选择性,故镇痛效应较芬太尼强而呼吸抑制则较弱。但在临床镇痛剂量下亦可能引起呼吸抑制,尤其是和吸入麻醉剂合用时。对呼吸功能的抑制呈剂量依赖性,最初呼吸频率减慢,继之随意呼吸消失,最后呼吸停止。但呼吸抑制的时间比镇痛时间短,可被纳洛酮迅速有效拮抗,再吗啡化的可能性小,故呼吸管理比芬太尼简单,安全性提高。Conti等[9]的研究显示,应用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静脉推注0.2~0.3ug/kg舒芬太尼可缓解患者不适,达到所需清醒状态下的镇静水平(Ramsay评分2~3级)。同时通过测定基础状态与使用舒芬太尼10min、30min、60min、120min及24h后的气体交换、血液动力学变量、呼吸频率、潮气量、呼吸模式和吸气时的气道阻力等指标得出结论:舒芬太尼并不引起显著的对呼吸动力、分钟通气量、呼吸频率和呼吸模式的影响。

1.2.4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脑电图的变化能很好地反映中枢抑制的程度,等效镇痛剂量的芬太尼和舒芬太尼对脑电图具有类似影响,表现为脑电图振幅增加和频率降低,即高幅慢波。效应与剂量相关,脑电图频率可减慢至δ波,效应可被纳洛酮拮抗。大鼠静注舒芬太尼 5~160μg/kg后立即出现慢波;在5~40μg/kg剂量间,约有95%大鼠出现尖波;随着剂量的增加,出现上述波形的时间间隔也随之缩短,癫痫发作样脑电图的发生率从2%增加到80%[10]。

1.2.5对内分泌功能和应激反应的影响可降低外科手术刺激引起的代谢和内分泌反应,其抑制应激反应的作用比芬太尼强。在静脉麻醉中,应用两药的等效剂量,从诱导开始至拔管后,舒芬太尼组患者血中的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均低于芬太尼组[11]。舒芬太尼对应激反应的抑制作用主要是通过影响下丘脑心血管中枢和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血浆儿茶酚胺、β一内啡肽和血管升压素水平,另外还可抑制咽部传入神经冲动。在心脏手术患者,舒芬太尼能有效抑制气管插管和心肺转流中血浆抗利尿激素、生长激素、葡萄糖、乳酸丙酮酸和游离脂肪酸水平的升高。

2舒芬太尼自控镇痛的临床应用

2.1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镇痛药恒速注入静脉,直接作用于中枢受体而起效,具有镇痛效果确切、操作简单、适应症广、无运动阻滞等优点。舒芬太尼静脉用药的镇痛效应是芬太尼的5~10倍,且脂溶性高,极易透过血脑屏障,给药后几分钟就能达到最大药效。Menigaux等[12]报道单纯舒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24 h累积用量(160 ug)比自控硬膜外镇痛用量(238 ug)少49%,并认为与舒芬太尼高脂溶性以及硬膜外含有丰富的脂肪组织有关。Geller等[13]对15例舒芬太尼术后静脉镇痛的研究发现,用负荷量15μg和5μg /h,前3h有4例出现明显的呼吸抑制,说明舒芬太尼PCIA剂量还需深人研究。王红珠等[14]观察不同浓度的舒芬太尼PCIA的研究显示,1.2ug/ml为合适镇痛浓度,可安全有效地用于脊柱手术后镇痛治疗。吴镜湘等[15]报道胸外科手术后舒芬太尼静脉镇痛的最佳剂量为5μg/h,且恒速背景输注比反复追加给药更易为患者接受。

阿片类药PCIA的潜在风险主要是呼吸抑制和过度镇静,舒芬太尼对μ1受体具高选择性而呼吸抑制作用较弱,较吗啡和芬太尼更安全。但老年患者阿片受体对阿片类药更加敏感,随年龄增加呼吸抑制和过度镇静的风险也增加。

2.2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PCEA)

适用于胸部、腹部和下肢手术。具有镇痛效果好,促进肠道排气,减少心肌缺血的发生等优点。舒芬太尼椎管内应用机制目前尚有争议。有研究认为椎管内应用亦通过全身吸收,主要作用部位在脊髓以上中枢阿片受体[12];另有报道持相反观点,认为是在脊髓水平产生镇痛作用[16]。Meniqanx [12]等报道提供相同的术后镇痛效果,硬膜外腔舒芬太尼的用量大于静脉用量。而Jean

等[16]在上腹部手术后给予相同浓度布比卡因持续硬膜外输注同时,采用舒芬太尼硬膜外或静脉自控镇痛,发现硬膜外组舒芬太尼消耗量为静脉组的一半,认为舒芬太尼椎管内作用机制在脊髓水平。

Hofmann-Kiefer等[17]的研究表明,与舒芬太尼复合使用时,局部麻醉药的用量可减少40%~50%,而不影响硬膜外镇痛效果,这对患者术后早期活动以及减少局麻药相关不良反应是有利的。Kaya等[18]对比剖宫产后单纯0.2%罗哌卡因与联合0.75ug/ml舒芬太尼PCEA,结果显示加入舒芬太尼明显减少了药物消耗容量,降低镇痛评分和运动阻滞,尤其在术后早期。Kampe等[19]研究全髋关节置换术后0.1%罗哌卡因与不同浓度舒芬太尼PCEA,联合0.5ug/ml舒芬太尼在取得满意镇痛效果的同时减少了舒芬太尼的消耗量。Bordner等[20]的研究显示0.2%罗哌卡因联合0.75ug/ml舒芬太尼,在较好的镇痛与较少的副作用(瘙痒、镇静、眩晕和尿潴留)之间达到平衡。

PCEA虽然镇痛效果确切,但受麻醉方法限制,其导管容易脱落不易管理。一旦出现椎管内感染后果严重,且不易早期发现,加上导管保留时间长容易出现其他并发症如打折、折断、硬膜外血肿等,还有发生神经损伤的潜在危险性。

2.3患者自控皮下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subcutaneous analgesia,PCSA)皮下穿刺操作简单,可供穿刺的部位广泛,胸、腹壁及四肢均可,对生命体征影响小,患者和医护人员易于接受。舒芬太尼可经皮下快速吸收入血液,再通过血脑屏障与中枢神经内的μ受体结合,发挥中枢性镇痛作用。Dawson等[21]观察发现PCSA具有比PCIA更佳的镇痛效果,对患者生活妨碍更少以及睡眠质量更高。Domingos等[22]研究表明PCSA技术简单且并发症少,对197例患者PCEA和PCSA比较中显示2种镇痛方法效果相似。罗学宇等[23]的研究表明2ug/h舒芬太尼PCSA具有镇痛效果确切、可控性强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的特点,可安全用于骨科患者的术后镇痛。唐贞申等[24]在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后,用相同剂量舒芬太尼PCSA与PCIA进行对照,发现舒芬太尼两组镇痛镇静效果及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PCSA更简便实用。

PCSA常见并发症是穿刺部位肿胀、疼痛,可更换穿刺部位,还可在镇痛液中加入利多卡因,能减轻局部药液刺激产生的不适感和降低局部炎症的发生率,还有利于药物的吸收。

3小结

舒芬太尼是一种高脂溶性阿片类药物,起效快,镇痛效果强,镇痛作用持续时间长、安全范围广、心血管系统功能稳定、呼吸抑制轻、激素水平变化小、无组胺释放。独特的药理特性、良好的镇痛效果及较少的不良反应使其在镇痛应用中具有优势。

参考文献

[1]Meuldermans W,Hendrickx J,Lauwers R,et al.Excretion and biotransformation of alfentanil and sufentanil in rats and dogs[J].Drug Metab Dispos,1987,15(6):905-913.

[2]Zhao Y,Duan JL,Wu XM,et al.Two-stage analysis of pharmacokinetics of sufentanil administered by target-controlled infusion in Chinese patients[J].Chin Med J (Engl).2009,122(17):1979-1984.

[3]Ahonen J,Olkkola KT,Hynynen M,et al.Comparison of alfentanil,fentanyl and sufentanil for total intravenous anaesthesia with propofol in patients undergoing coronary artery bypass surgery[J].Br J Anaesth,2000,85(4): 533-540.

[4]Stahl KD,Van Bever W,Janssen P,et al.Receptor affinity and pharmacological potency of a series of narcotic analgesic anti-diarrheal and neuroleptic drugs[J].Eur J Pharmacol,1977,46(3):199-205.

[5]ClotZ MA,Nahata MC.Clinical uses of fentanyl,sufentanil and alfentanyl[J].Clin Pharm,1991,10(8):581-593.

[6]Monk JP,Beresford R,Ward A.Sufentanil:A review of its phamracological properties and therapeutic use[J].Durgs,1988,36(3):286-313.

[7]彭章龙,于布为.舒芬太尼和芬太尼用于冠脉搭桥手术麻醉诱导的血液动力学变化[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4,24(3):218-219.

[8]Eriksen J,Berthelsen P,Ahn NC,et al.Early response in central hemodynamics to high doses of sufentanil or morphine in dogs[J].Acta Anaesthesal Scand.1981;25(1):33-38.

[9]Conti G,Andrea A,Antonelli M,et al.Sedation with sufentanil in patients receiving pressure support ventilation has no effects on respiration:a pilot study[J].Can J Anesth,2004,51(5):494-499.

[10]Keykhab MM,Smith DS,Carlsson C,et al.Influence of sufentanil on cerebral metabolism and circulation in the rat[J].Anesthesiology,1985,63(3)∶274-277.

[11]Roth LA,Brehcmann J,Dibbelt L,et al.Persistent endocrine stress response in patients undergoing cardiac surgery[J].Endocrinol Invest.1998,21(1):12-19.

[12]Meniqaux C,Guiqnard B,Fletcher D,et al.More epidural than intravenous sufentanil is required to provide comparable postoperative pain relief[J].Anesth Analg,2001,93(2):472-476.

[13]Geller E,Chrubasik J,Graf R,et al.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mparison of epidural sufentanil versus intravenous sufentanil or epidural fentanyl analgesia after major abdominal surgery[J].Anesth Analg,1993,76(6):1245-1250.

[14]王红珠,王惠琴.不同浓度舒芬太尼用于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比较[J].临床医学,2007,27(1):28-29.

[15]吴镜湘,陈明,赵丽丽.胸科手术后舒芬太尼静脉镇痛的剂量探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7,23(1):22-23.

[16]Jean LJ,Eric AJ,Daniel lS.Spinal mechanisms contribute to analgesia produced by epidural sufentanil combined with bupivacaine for postoperative analgesia[J].Anesth Analg,2003,97(5):1446-1451.

[17]Hofmann-Kiefer K,Saran K,Brederode A,et al.Ropivacaine 2mg/ml vs.bupivacaine 1.25 mg/ml with sufentanil using patient-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 in labour[J].Acta Anaesthesiol Scand,2002,46(4): 316-321.

[18]Kaya T,Buyukkocak U,Basar H,et al.Comparison of epidural ropivacaine 0.2% and ropivacaine 0.2% in combination with sufentanil 0.75 microg mL-1 for postcaesarean analgesia[J].Agri,2008,20(4):30-37.

[19]Kampe S,Kienkce P,Delis A,et al.The continous epidural infusion of ropivacaine 0.1% with 0.5 microg *ml(-1) suefntnail provides effective postoperative analgesia after total hip replacement:a pilot study[J].Can J Anaesth,2003,50(6):580-585.

[20]Brodner G,Mertes N,van Aken H,et al.What concentration of sufentanil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ropivacaine 0.2% wt/vol for postoperative patient 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 [J].Anesth Analg,2000,90(3):649-657.

[21]Dawson L,Brockbank K,Carr EC,et al.Improving patients’ postoperative sleep:a randomized control study comparing subcutaneous with intravenous 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J].Adv Nurs,1999,30(4):875-881.

篇3

成人医学继续教育是医学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知识更新和社会对于医务工作者及其层次要求的不断提升,成人医学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不断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每年我校成人教育的规模都呈上升趋势,涉及临床医学、护理学、药学等多个专业。药理学是医学生学习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特点是内容繁杂,涉及化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和免疫学等医学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的广泛知识。如何针对授课对象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合理组织药理学的教学内容,提高成人教学效果,是值得探讨的课题。为此我们认真分析成教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一、成人医学高等教育学生的特点

1.较强的学习目的。

一般来讲,成教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改善目前的职业状况,或者为了适应社会和工作需要,总的来看,成教学生目的性较全日制学生更强。尽管他们学习的动机各异,但都是为了满足自身社会角色发展的需要。因此成教学生学习特别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希望学用结合,学以致用。例如,在学习抗菌药物时,成教学生对细菌产生耐药性的原因和机制学习热情明显不如全日制学生,但是对如何在临床上应付细菌耐药性的手段和措施则特别感兴趣。

2.学习的自主性和选择性。

由于成教学生具有明确而实用的学习目标,因而他们学习药理学,特别是与专业相关的药理学知识点,能坚持勤奋学习,并及时有效地调整自己的学习,体现了较强的自主性,但同时也带上明显的选择性。成教学生对所学知识不像在校学生,一般不会原封不动地全盘接收,经常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从其自身已有的观点、认识和工作经验出发,对知识进行判断和分析,最后有选择地掌握和应用。这有利于其理解掌握某些知识点,但也会造成其知识结构的不完善。

3.基础知识参差不齐。

与全日制本科生相比,绝大多数成教学生来自基层医院和卫生院,年龄和专业差异大。由于离开学校时间较长,加上部分学生的基础理论较差,知识零碎松散,素质参差不齐,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应针对不同类型学生,因材施教,精心选择教学内容,让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从实际出发,充分理解教学内容。

4.具有实践经验。

成教学生年龄差异一般较大,二十岁至三十多岁都有,具有一定的社会经验和临床经验。因而他们往往对本专业的知识掌握较好,特别是对一些疾病的认识比较充分,理解记忆药物的用途时,对教学要求联系实际较多;理解力强,尤其是对本专业的新知识渴求度较高。

5.学习能力多样性。

成人学生在心理、生理上的成熟,使其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潜在能力较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概括性。但是,不同学生的文化基础不同,学习经历不同,职业和生活环境各异,所以其学习能力也不尽相同。许多学生由于年龄偏大,工作压力和家庭负担重,注意力易分散,记忆能力较弱,不易于掌握所学的知识。因此,许多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怀疑,对学习缺乏自信。

二、成人医学高等教育的药理学教学的对策

1.精心选择教材和教学内容。

由于成教学生学习的目的性选择性较强,对于理论知识接受能力较弱,因此,一般的针对全日制在校生的药理学教材,对于成人学生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相反,对于与工作相关的内容,他们容易接受。因此我们在教学意选择了科学出版社的案例版药理学教材。在大课讲授的同时,还可穿插一些临床用药事例,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析、理解各种代表药的药理作用、临床运用和不良反应,从而培养他们独力思考能力和解决具体问题能力,改变了过去老师讲、学生被动听、闭卷考的传统模式,实现了传授知识与提高能力的统一,深受学生欢迎。

另外,由于成教学生的基础较差,学生之间的水平和学习能力差异较大,因此必须合理掌握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做到因材施教。因此授课前,我们采取问卷调查、向班主任了解等形式熟悉学生的专业、原学历、工作单位等背景资料。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按照学生的程度,适当调整授课内容,抓大放小,突出重点和难点内容,以点带面。例如,在学习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药物时,我们紧紧围绕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强心苷类药物,精讲细讲,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精华的内容,获得最多的信息。

2.改变教学方式。

鉴于成人学生基础欠牢固、知识结构体系零碎松散等特点,我们在讲授新课前,适当地复习相关生理学、生物化学等知识,前后贯穿相互联系,构建了一个以药理学知识点为核心,普遍联系其他相关学科的发散式开放型知识结构体系,既巩固了所学过的基础理论知识,又有利于对药理学新内容的理解和吸收,温故知新,一举两得。

成教学生具有一定的工作和临床经验,故而在教学方法上切忌采取传统的“填鸭式”等教学方法。我们在精讲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同时,采用“启发式教学”和自学等手段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

3.教学手段的改进。

由于成教学生的专业不同,基础参差不齐,加上成人授课课时的限制,传统的黑板加粉笔和模型的教学手段已不能满足成人医学教育需要。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日益广泛,电化教学和计算机辅助教学已深入到医学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其具有形象、生动、直观、信息量大的优点,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在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方面起着催化剂作用。我们在课堂上全面采用多媒体教学,辅以录像、照片、电影片段等方式,将部分复杂、难懂的内容,深入浅出地表达,既节约时间,又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和记忆,易为学生所接受。

4.改进考试方式,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

药理学成绩是每一个学生学习的实事求是的反映,不能只凭一次考试成绩作为评定依据,应建立符合成教学生特点的成绩评定体系,从而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应用能力。成教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较强,但记忆能力较弱。因此,在考试方式上,我们灵活采取了多形式、多环节的考核方法,如闭卷考试、课堂测验、作业形式、回答提问等,使学生在多方面得到训练和提高。在考核过程上注重平时性、结果性、综合性等三个评价过程,通过平时的考勤、课堂练习、课堂测验、课后作业等考查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并反馈教学效果,这些平时性成绩占总成绩30%;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占总成绩50%。针对成人理解力强、记忆差的特点,多考一些贴近临床、涉及多章节内容的综合性题目,少考需死记硬背、内容较局限的题目;另外,通过记录分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环节学生的表现,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能力的评价,侧重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和素质评价,这部分成绩占总成绩的20%。

总之,成人医学教育主要是培养具有明确的岗位定向的应用型人才。教师既要不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广泛阅读相关文献资料,了解本专业发展趋势和前沿热点,提高自身理论与科研水平,又要调查研究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真正做到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满足他们不同层次的学习需要,并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与总结经验。

篇4

[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6(b)-0141-05

Investigation of reform of the Pharmacology education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 of Chinese higher institutions for minorities

DENG Xu-kun YUAN Lin CHEN Lv-yi TANG He-bin LIN Qin-xiong HU Xin HUANG Xian-ju YANG Guang-zhong

College ofPharmacology,South 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Wuhan 430074,China

[Abstract] Chinese higher institutions for minorities are the basic places to nurture the higher talents for the minorities in China.However,there are many characteristics and defect to hinder boosting its quality of pharmacology teaching, such as many students are from poorer and remote area andlow quality,as well as remarkable difference of them are very prominent.What is more,their intellectual context,comprehension and practical ability are not well.Therefore,reformation measures must be put forwar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harmacology education and cultivate interesting and the practical ability of students according to this situation of Pharmacology education in minority higher institutions.This paper was written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reform of Pharmacology teaching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 of Chinese higher institutions for minorities.In this paper,multiple advanced methods of Pharmacology education were taken,such as adopting elicitation method of teaching (CBT,PBL,UTST,EL),reforming laboratory course and increasing multimedia teaching(CAI).Pharmacology education should be optimized and effective to cultivate interesting and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of students, and to boost the quality in the teaching of Pharmacology in higher institutions for minorities

[Key words] Higher institutions for minorities;Pharmacology;Case-based teaching(CBT);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CAI);Problem-based learning(PBL)

民族院校是国家为了解决国内民族问题而设立的综合性普通高等院校,是为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1]。民族院校既有全国普通教育的共性,又具有很强的民族性特征,表现为生源质量不高,层次差别较大,学习思维习惯有待提高,其发展基础和综合实力与重点综合性大学相比差距仍然较大。这种状况给其教学直接带来很大的困难,限制了民族院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2]。近年来,不少民族院校相继开设了医药学专业,作为其专业主干课程之一,《药理学》课程的教学效果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培养质量[3]。笔者作为中南民族大学药理学课程的创建者和课程负责人,在民族院校专职教授药理学(包括研究生课程)达八年之久,积累了一些适合民族院校特点的教学经验和体会。结合我国民族院校的特点,抛砖引玉,在此与同道们分享一下笔者在其药理学的教学思路,希望给予批评指正。

1 我国相关民族院校的概况及特点

按照教育部和国家民族事务委员(国家民委)最新统计资料,截至目前,我国民族高等教育形成了15所普通高等民族院校共同培养少数民族人才的教学科研体系,在校学生突破20万人。其中,中央民族大学、中南民族大学、西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大连民族学院、北方民族大学等6所院校是直属国家民委管理的,另外,还有贵州民族大学、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院、湖北民族学院、云南民族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北京民族学院、四川民族学院、呼和浩特民族学院等9所民族院校是由地方省级人民政府管理[4]。

药理学(pharmacology)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制的一门学科,其内容涉及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生理学、内科学等多门学科[5]。民族医药是民族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而药理学又是医药学类专业大学生的教学培养计划中的核心主干课程[6-7]。因此,多数民族院校均把开设医药学类专业和药理学课程列为办学的重点方向。根据《中国药学年鉴》最新统计,截至2013年,开设药理学课程的有中南民族大学、青海民族大学、民族学院、西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贵州民族大学、湖北民族学院、内蒙古民族大学等9所民族院校。

民族院校既有全国普通教育的共性,又具有受各地区民族所特有的文化、生活习俗等因素影响的特性。基于“为少数民族服务,为民族地区服务”的办学宗旨,我国民族院校的招生生源主要以来自少数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为主,汉族学生为辅。不论从培养对象、学校校园文化、课程设置、还是人员组成、教育内容、餐饮食宿、礼仪习俗等都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与其他高校不同的民族特点[2]。

民族院校的发展基础和综合实力与重点综合性大学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这是因为民族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经济模式、民族文化和风俗、、人才素质和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均存在某些特殊性,限制了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3]。其影响和特点具体表现在:民族院校的生源大部分来自少数民族地区,层次不齐,生源质量较差;少数民族学生由于学习环境的差异,基础较为薄弱,有些来自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如藏族、维吾尔族的学生对普通话的语言听力表现较差,不利于听课和交流;由于在大学入学前缺少系统科学的学习训练,有些学生的学习和思维习惯较差,如视野狭窄,固执守旧,只注意对知识点的死记硬背等。另外,还有一些同学在入学前阶段表现突出,但是,强中更有强中手,到了新的环境中发现自己并不突出,甚至明显差于其他同学,就会产生较大的心理落差,如果不及时调整,就会产生严重的自卑和自闭心理,这样的学生通常表现为自尊心高度敏感、不合群,情绪波动大,有时郁郁寡欢,有时情绪激昂甚至有一些攻击行为,这种状况非常不利于课题讨论和交流,从而造成讨论式教学上的困难;再次,学生的生源层次参差不齐,接受知识的能力差别较大,部分同学难以跟上教学进度,直接影响了班级整体教学效果。因此,需要针对民族院校的学生生源、知识背景、学习思维习惯等特点,在教学中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同时还要注意分层次教学与个体化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

2 《药理学》学科特点、研究内容及任务

《药理学》是联系药学与医学、基础与临床的桥梁学科[2]。《药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药物效应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简称药效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简称药动学)。药效学主要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规律及作用机制,为临床合理用药、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和新药研究提供依据;药动学主要是定量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的过程(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通过运用数学原理和方法阐述药物在机体内的动态规律。确定药物的给药剂量和间隔时间等给药方案的依据。在创新药物研制过程中,药动学研究已与药效学研究、毒理学研究一起,共同成为药物临床前研究和临床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学科任务是要为阐明药物作用及作用机制、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提供理论依据[5-6];研究开发新药、发现药物新用途并为探索细胞生理生化及病理过程提供实验资料。学习药理学的最终目的是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7]。

3 《药理学》教育方法研究进展

《药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且高速发展的医学基础学科,其涉及知识面面广、内容多,加之新药物、新理论、新技术的不断出现,而且民族院校大多数没有医学专业的支撑,在开设药理学课程时,这些院校的学生缺乏医学和药学的知识支持,尤其对临床疾病知之甚少,让学生普遍感觉学习《药理学》的难度很大。在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lecture-based learning,LBL)中,学生普遍反映药理学内容繁琐、枯燥、难以记忆,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低下,学习被动,对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不足。随着科学知识的爆炸和时代的进步,《药理学》教育衍生出很多新型的方法,使学生对于《药理学》的认知趋于充分,学习起来变得较为轻松和高效[8-12]。

3.1 计算机辅助教学

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CAI)是将计算机手段和技术有机地整合到教学中,运用视频、MP3、动画、图片以及文字等多种海量信息,以图文并茂、声像结合、动静皆宜的表现特点进行教学,使学生建立起全面、多感知、形象化及多维的知识体系,从而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手段。CAI的教学优点:①便于制作,操作简便;②信息量大,知识更新快;③层次多维,效率高[13]。在《药理学》的教学中采用CAI,是实现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之一,不仅提高了教学水平和效率,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CAI的优点已得到广大师生的普遍认同,绝大多数的高校都已普遍采用了CAI教学方式。

3.2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teaching,CBT)是指针对课堂内容选取恰当的临床病例,在教师指导下,组织学生讨论、 解决相关问题,培养学生分析、 解决问题的能力[14]。该种教学模式1969 年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 Barrows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现已成为国际上较为流行的教学模式,也逐渐成为我国医学和药学教育模式改革的趋势[15]。CBT教学法内容包括教师课前准备、案例的选择和导入、优化问题情境设计、课堂讨论与总结等环节。CBT教学法的优点:①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增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协作;③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存在交流与协作能力较差的弱点,笔者有意识地在授课过程中增加2~3次的CBT教学活动,并且有意识地鼓励和引导部分平时课堂活动中不活跃的少数民族学生互换角色(医患双方)参与讨论和分析,结果收效甚好,这些学生经过互动以后,其交流与协作能力大大提升。学生踊跃参与,此教学形式深受欢迎。

3.3 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elicitation method,EM)就是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启发引导的办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促进其身心发展[8]。EM不拘一格,没有固定的模式。这种教学方法对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技能有很高的要求,教师可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不同,灵活组合各种教学素材,形式多样。EM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包括设问式启发、对比启发、关键问题启发、联系跨学科基础知识启发等方法。EM优点很明显,它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 理解和应用的能力;EM还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全面培养和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和多角度的思维能力。

3.4 PBL教学法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育是“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的教学模式,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小组讨论为形式,在授课教师的参与和辅导下,围绕某一药理学专题等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和归纳研究的学习过程。与传统的LBL教学法相比,PBL内涵、设计理念、教学形式、实施方式、评估体系、实际效果等方面均有很大的区别。PBL教学法强调把学习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习者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解决复杂、实际或真实性的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以促进他们解决问题、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目前 PBL 教学法已成为国际上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也逐渐成为我国高等院校药理学教育模式改革的趋势[16]。PBL教学法的优点: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及求知欲望得到有效提高;②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得到很大提升;③有利于学生对药理专业知识的理解、解疑和记忆。

3.5 P+L BL双轨教学法

PBL和LBL双轨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 and lecture-based learning method,P+L BL),强调传统与创新有机结合的教学理念,这样可以相互取长补短,提高教学效果[17]。在前期理论学习时,教师针对专题内容采用LBL教学法讲授理论知识,随后与PBL教学法相结合,笔者选择吗啡、糖皮质激素等临床用药信息多的典型案例,编写成用药讨论病例,列出系列讨论题如作用机制、主要特点、临床适应证、不良反应以及禁忌证供学生讨论使用。教师要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并相应地通过竞赛给予学生适当的奖励。学生为解决一个实际问题,获得一个理想的结果,就会通过积极查阅教科书和参考文献以及通过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加深对所获得知识的印象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讨论过程中可以反复循环地查找资料-交流-讨论,直到问题得到解决。该教学法的优点:该方法既引入了PBL教学法在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上的创新性,又避免了PBL教学法可能存在的知识面不全面、基础不扎实的局限性,培养和增强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常笔者还会针对班级中不同民族同学的数量多少,以编组的方式,对于民族地区常见的多发病,如有机磷农药中毒、风湿性疾病、疼痛、癌症等,选择某种特定疾病,请各组根据所学知识,比较本民族和西医治疗相关疾病的异同点,结果发现学生反响强烈,参与的积极性很高。通过P+L BL双轨教学法的初步尝试,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极大地调动起来,学习效果令人满意。

3.6 《药理学》其他教学法

笔者所在的《药理学》教研团队自2008年开始,还另外对《药理学》尝试采取了中英双语教学法(bilingual teaching method)、本科导师制教学(undergraduate tutorial system teaching,UTST)和探究式学习法( enquiry learning,EL)等方法。由于大部分学生的基础较差,教学效果不太理想。由此,笔者对中国高等院校盲目推崇双语教学一直是反对的,对于生源质量较高的名校来说,推行双语教学是件锦上添花的事情,但是对于民族院校的学生,这种做法很值得商榷,因为有些学生连普通话的水平都比较低下,再采取中英双语教学,学生无异于听天书,很难确保教学效果,正如总理批评“形象工程”所说的“捡了面子(形式),丢了里子(教学效果)”,希望民族院校高等教育管理者不要为了“面子”工程进行盲目指导和安排,否则,真正受害者是学生。药理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其实践性很强,如果授课教师能把自己的科研成果纳入到教学中来,引导学生采取探究式学习法,有助于将掌握理论知识和培养实验动手技能完美结合。因此,本科导师制教学和探究式学习法的教学效果要显著优于双语教学。科研促进教学,笔者在学生处于大二阶段时就开始接纳对药理实验研究感兴趣的同学,帮助他们申请大学生各项创新课题,并且使他们在老师和研究生的指导下全面加入到老师承担的相关课题的研究中去。结果显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有的还主动放弃寒暑假的休息时间进行药理学相关的科研实验,并取得了累累成果。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改革,还发现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会有或多或少的缺陷,只有多管齐下,有机结合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教学效果才比较明显。这与许多教学有识之士的观点不谋而合[18-19]。

4 民族院校《药理学》教育改革的实践与体会

笔者自2006年9月正式从事民族院校《药理学》教育改革与实践以来已经有8年。在此期间,带领药理教研室相关老师编写了适合民族院校《药理学》教学培养方案和实验教材,笔者教学团队创建的《药理学》课程被评为中南民族大学校级精品课程(jpx08024)。本人承担的《药理学》教改项目“民族院校药理学及其实验教学的研究与改革(2008~2011年)”以优秀成绩结题。仔细梳理这8年的《药理学》教学效果,笔者发现收获还是非常令人满意的,如历年《药理学》考试成绩显示,优秀率在50%以上,及格率超过了92%,历年来学生在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中,药理学的成绩都明显高于其他科目;课题组指导的毕业论文先后有20多人次获得了湖北省优秀学士论文奖;笔者指导的赵丽君和陶珊珊同学分别获得2013级全国大学生药学专业实验技能竞赛一等奖和二等奖;还有蔡俭和米雪分别获得了教育部高等学校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的2013年第六届全国大学生“药苑论坛成果创新”三等奖。目前本课题组还承担着6名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其中有2项已经顺利结题。从教研结果来看,民族院校的《药理学》只要坚持正确的教学方法,努力开拓,持之以恒,学生就一定能给你一个惊喜结果。

总之,民族院校存在学生生源质量较差、层次参差不齐、基础薄弱、知识背景欠缺、学习和沟通能力较差等特点,只要针对这些问题,对症下药,积极寻找适合民族院校特点的《药理学》教学规律和方法,改变传统教学中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及创新思维和意识[20],民族院校的《药理学》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完全可以达到与全国普通高校甚至是重点大学同等的程度。

[参考文献]

[1]杨胜才.论民族院校独特的文化功能[J].高等教育研究,2006,27(10):12-16.

[2]苏德,吕佩臣.民族院校办学特色发展之若干思考[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7(3):67-71.

[3]金凤,徐尚福,聂晶,等.促进药理学教学改革,培养创新型医药人才[J].基础医学教育,2014,16(5):345-347.

[4]祝琴.论地方民族院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14,(1):64-66.

[5]陈光亮,甘亚丽,李莉,等.对药学专业药理学教学的几点建议[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2):326-329.

[6]尹桂华.浅谈药理学教学改革[J].中国药房,2011,22(16):1533-1534.

[7]杨秀芬.提高高等中医药院校药理学教学质量的策略探讨[J].时珍国医国药,2008,19(2): 770-771.

[8]蔡际群.学习哈佛教学新理念搞好药理学课整合教育[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2,(2):57-58.

[9]Srinivasan M,Wilkes M,Stevenson F,et paring problem-based learning with case-based learning: effects of a major curricular shift at two institutions [J].Acad Med,2007, 82(1):74-82.

[10]来丽娜,郑王巧,郭春花.案例教学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及体会[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12 (2):149-151.

[11]Azer SA,Hasanato R,Al-Nassar S,et al.Introducing integrated laboratory classes in a PBL curriculum: impact on student's learning and satisfaction[J].BMC Med Educ,2013,13:71.

[12]马行,谷淑玲,夏安周,等.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在药理学教学中合理应用的探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6,12(26):57.

[13]黄展勤,石刚刚.计算机辅助教学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继续医学教育,2003,17(4):48-49.

[14]符丽娟,杨育红,刘婉珠.案例教学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1,21(14):1688-1690.

[15]Neville AJ,Norman GR.PBL in the undergraduate MD program at McMaster University: three iterations in three decades [J].Acad Med,2007,82(4):370-374.

[16]曲香芝.启发式教学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3):528-530.

[17]蓝星莲,潘龙瑞,龚新荣,等.PBL教学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实践和探索[J].医学教育探索,2007,6(12):1133-1135.

[18]于丽君,张福中.PBL+LBL双轨教学模式在临床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0,12(3):210-212.

篇5

糖皮质激素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一类甾体激素,现主要以化学方法人工合成。由于糖皮质激素在抗炎、抗感染、抗休克等诸多方面的应用非常广泛,使其成为现代医学治疗中不可缺少的一类药物。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也是药理学教学中内分泌系统药物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章节。

1 药学类专业学生学习药理学的特点

基础较差 药理学主要以生理学为基础,而药学类专业学生基础课以化学类内容为主,如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分析化学等。而“生理学”(或“解剖生理学”)一般为该专业的考察课,由于和本专业联系相对较少,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

畏难情绪 由于药理学章节多,内容复杂,各药物间药理作用联系较少,需要记忆的内容多,学生经常产生畏难情绪[1]。而药学专业类学生由于“生理学”基础较差,学习药理学时感觉比较吃力。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是药理学中最为复杂的章节之一,学生畏难情绪更为明显。主要以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为例,介绍药理学教学的对策。

2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教学对策

介绍历史,引兴趣 自从1855年以来,人们一直在研究肾上腺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和临床应用。1927年,Rogoff和Stewart用肾上腺匀浆提取物为切除肾上腺的狗进行静脉注射使之存活,证明了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存在。1950年,英国药学家亨奇和肯德尔因为发现糖皮质激素,并且确证了它在风湿性疾病治疗上的效果而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通过对氢化可的松的体内代谢过程的研究,1958年人们又发现了具有更好稳定性、更好抗炎活性和更低钠潴留的地塞米松。

功效简介,引重视 几十年前,糖皮质激素一度被誉为“美国仙丹”。但是糖皮质激素在医学上扮演过夺宝奇兵,也承担过指责诘难,可以说是毁誉参半。糖皮质激素具有较强的抗炎、抗免疫、抗毒、抗休克作用,但是也存在较多的不良反应,如物质代谢的紊乱、引起感染的扩散、诱发骨折、引起病人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等。

进行铺垫,讲生理 生理学的复习,为后面给药时间和不良反应做铺垫。糖皮质激素的分泌有一定的昼夜节律性,在上午分泌最多,午夜分泌量最低。那么如果患者需要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的话,它的给药时间如何确定呢?其实糖皮质激素比较容易出现也比较严重的不良反应主要是引起“肾上腺皮质的萎缩”而导致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所以给药时间应该选择在每天的早上,这时肾上腺分泌比较旺盛,不容易对它产生抑制作用,并且比较符合生理规律。

当生理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时,该药主要参与生理代谢,如对糖代谢、脂肪代谢、蛋白代谢、核酸代谢、水盐代谢等的影响。在讲述过程中应注意两方面内容:1)当患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时,饮食的调整;2)生理作用与不良反应的联系。因为糖皮质激素可引起血糖升高、蛋白分解、水钠潴留等,所以要给病人补充低糖、高蛋白、低盐饮食,还要适当地补钾。另外,该药的生理作用与不良反应也有密切的联系,如引起患者伤口愈合缓慢、抑制儿童生长、向心性肥胖、诱发病人出现骨质疏松等。

回归正题,讲药理 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主要为“四抗”作用,其中最重要的为抗炎作用。抗炎作用的特点是:作用强大和非特异性。在本节介绍时应该先介绍一下炎症的发展过程,然后根据糖皮质激素的特点逐一讲解。最后还要强调“抗炎”是机体的一种防御性反应,而糖皮质激素的强大抗炎作用降低了机体的这种防御反应,这也是诱发不良反应的因素之一。

抗免疫作用的讲解应注意简单介绍一下机体的免疫过程(如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等),这样能使学生对“糖皮质激素小剂量抑制细胞免疫,大剂量抑制体液免疫”有更深刻的理解(并注意强调该药引起“淋巴细胞减少”)。介绍抗毒作用时,一定要强调“毒”指的是细菌内毒素(而不是病毒),所以该药对严重的细菌感染甚至感染性休克有良好的效果。介绍抗休克时,应注意比较糖皮质激素治疗感染性休克、过敏性休克、失血性休克、心源性休克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糖皮质激素除了“四抗”作用外,对血液系统也有显著的影响。主要为刺激骨髓的造血功能,引起红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增多、血小板增多但淋巴细胞减少的现象(三多一少现象),并注意联系糖皮质激素血液系统的临床应用(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等)。糖皮质激素对中枢的作用为“兴奋中枢”,应注意严重的精神病、癫痫不能使用。对消化系统的影响为“促进消化”,应注意与消化性溃疡不良反应相联系。

展开联系,讲临床 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密切相关,很多临床应用都与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密切相关。如辅助治疗严重感染(如中毒性菌痢、中毒性肺炎、爆发性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炎症后遗症(脑膜炎出现的脑水肿、心包炎引起的窄缩性心包炎、胸膜炎发生的黏连等)、抗休克等均与其强大的抗炎作用有关,可迅速缓解患者的症状,增加机体对有害刺激的耐受力;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严重的类风湿疾病、重症的全身性红斑狼苍综合症、肾病综合症等)、抗过敏(支气管哮喘、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器官移植排除反应等与其抗免疫相关;治疗血液病(如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过敏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与其血液系统药理作用相关;替代治疗与其生理作用相关。在介绍药理作用时密切结合临床,临床应用的掌握也会水到渠成。

药物是把双刃剑 药物是把双刃剑,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也会对机体产生不良反应。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也与其药理作用密切相关。首先,糖皮质激素的长期大剂量应用引起的不良反应,医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导致病人出现肌无力、肌萎缩、皮肤变薄、向心性肥胖、满月脸、水牛背、痤疮、多毛、水肿、高血压、高血脂、低血钾、糖尿等与其生理作用相关,即本药对物质代谢的影响有关,在介绍时也应注意从中引申出来的相关禁忌症(如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患者是不宜使用的。诱发感染的不良反应主要与本药降低机体的防御能力有关,特别是在机体的抵抗力降低时更容易发生,所以在使用时应该用足量有效的抗菌药物,对于抗菌药无法控制的病毒、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不宜使用。肌肉萎缩、伤口愈合缓慢与其抑制蛋白合成有关。骨质疏松多见于儿童、老年人、绝经期妇女,发生的原因与其抑制蛋白合成、加快钙离子排出、抑制成骨细胞作用等有关。停药反应也是糖皮质激素的重要不良反应,最主要的是医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减量或停药过快,或停药后遇到感染、创伤、手术等应激反应时,引起病人出现恶心、呕吐、肌无力、低血糖、低血压、休克等肾上腺危象,发生的原因主要在与糖皮质激素反馈性抑制肾上腺皮质的功能,引起肾上腺皮质的萎缩,(与其生理作用有关)。而反跳现象主要是该药改善病人的症状后,疾病未得到完全治疗或对激素产生依赖而引起的,也与其药理作用有一定关系。所以在介绍生理作用及药理作用时应该注意及时联系该药的不良反应,这样便于大家的掌握。

篇6

二、好问。好问是中学生心理的又一特点,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而且这知识具有过渡性的特点,他们的认识也随之由经验型向思维型发展。学生好问的积极性应得到鼓励和尊重,教师也要善于设问以培养学生提问的习惯和分析问题、回答问题的能力。

三、好动。中学生获得新知识常要借助具体的实际经验作为支柱,好动是学生积极思维的一种表现,设计探索性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动心理,从而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素养。

篇7

在中学的各门课程中,物理课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方面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1 物理学推动了20世纪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

20世纪,是科学技术空前高速发展的世纪。在此世纪内,人类社会在科技进步上经历了一个又一个划时代的变革。这个世纪之初,无论在动力和信息交流方面,人类社会就全面地进入了“电气化时代”。今天核技术的应用远不止于为社会提供长久可靠的能源,放射性与核磁共振在医学上的诊断与治疗作用,已为人所共知。

2 物理与生活息息相关

教师可以列举生活中的一些事例让学生了解物理对于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性。如:上课时师生间的交流运用了声学的知识,厨房里面煮饭炒菜运用了热学的知识,对镜梳妆和照相都运用了光学的知识,自行车上用到了许多力学的知识,家中的各种电器都用到了电学的知识,打电话则是电磁原理的应用。把这些介绍给学生能够滋生他们迫切的想学习这些物理知识的欲望。

3 学习物理可以培养科学的素养

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介绍一些伟大物理学家的故事,让学生明白要成就一份事业即需要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又要拥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如:介绍牛顿苹果落地的故事,告诉学生要注意观察;介绍伽利略两个铁球的故事,激励学生不要迷信权威;介绍奥斯特发现电生磁的故事,让学生懂得机遇总是赋予有准备的头脑;介绍课本上富兰克林“费城风筝实验”的故事,使学生明白为了追求真理无所畏惧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4 物理知识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备基础

教师向学生介绍物理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贡献以及在现代科技成就中的地位,让学生意识到要建设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必须学好物理。如:结合历史知识介绍三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是瓦特改良了蒸汽机迎来了机械化的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是法拉第发现磁能生电迎来了电气化的时代,第三次工业革命是电子计算机的发明把人类带入了信息化的时代,这些变革都是利用所掌握的物理知识取得的杰出成就,同时又推动了物理学的进一步发展。现代生活中的照明、交通、通讯、航天、国防等领域都充斥着物理学的成果。学生了解这些背景知识后,会增强学好物理知识建设祖国的使命感。

经过上述的论述本文总结了以下几点关于教好中学物理,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

1 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指导思想

教材以物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吸收了教育学和心理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致力于改变学生的物理学习方式,在课堂中推进素质教育,力求体现三个面向的指导思想。目的是使学生体会物理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物理的价值,增强理解物理和运用物理的信心;初步学会应用物理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物理事实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2 认真备好课,突出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相结合

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教学方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

3 注重课堂教学艺术,提高教学质量

课堂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在课堂上要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培养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提倡自主性“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这一观念的确立,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成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这说明:设计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是探究性学习的新的空间、载体和途径。

4 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要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物理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物理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综上可见,物理学的作用如此深远,学生必须认真学好物理,老师的教学就显得至关重要,故而上述内容也提出了对中学物理教师的几点要求,相信这几点对提高我国青年一代的科学素养、实现我国人才战略工程的宏伟目标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也对我们中学物理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M].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01

[2]辛丽娟.“试论素质教育下物理教学的教学方法与原则”《教育与人才》[J].2008年第14期

篇8

在教学中,教师要遵循着物理方法的脉络,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物理教学的着眼点转移到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方法上。先提出命题,一般从新的观测事实或实验现象提炼出来,如观察现实生活中物体受力与运动状态的关系。再推测答案,答案可以有不同的层次,可建立物理模型,用已知原理和推测对现象作定性的解释,根据现有的理论知识进行逻辑推理和教学演算,以便对现实作出定量的解释。如在牛顿第二定律的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由实例推测出加速度a与M、F的关系,再进行实验检验。物理研究的基础是实验,所以,做好牛顿第二定律的演示实验非常重要。课本上的实验简单,效果明显,具有直测性、准确性、科学性。在实验中,要让学生了解在客观世界的研究中,物理运动规律受很多变量因素的影响,必须要用简化情景的方法创造一个环境,尽量减少非必要因素的干扰。如怎样减少摩擦,实验中砝码的质量应远远小于小车的质量,小车所受的拉力近似等于砝码的重力等。同时,控制变量,控制物质变化的过程,以更有利于发现其中固有的自然规律。如在实验中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a与外力F之间的关系;保持F不变,研究a与m的关系。数据处理上采用表格和图像两种方法进行定量研究,将实验与数学结合起来,演绎出规律的数学表达式。物理实验的可重复性保证了所得结论的科学性,结论一旦再用数学公式表达,就可保证它能够随时随地应用于实际。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积累经验,之后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再建立起物理模型,用建立的物理模型解决实际生活和学习上的问题,体现知识和方法是始终紧密结合的,既使学生自己能完成学习上的任务,又掌握了获取知识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描绘物理图像,建立空间想象力,建立理想化物理模型的能力。如在牛顿第一定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直接观察到,在演示实验中,小车从斜面滑下,在水平面上运动一段后停止,接触面越粗糙,小车越快停下来,此实验反映了阻力的大小对物体的运动有直接的影响。但定律的叙述是“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的状态,而不受力的物体客观上是不存在的。要想消除学生对这一问题的思维障碍,就先要引导学生描述理想的物理图景,让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平面越是光滑(摩擦力就越小),小车从斜面上滑下以后,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就越远。引导学生想象“如果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或受外力作用之和为零”,即“物体在一个光滑无限长的水平轨道上运行”的情景,学生就自然而然地得出了“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结论。这样,学生会知道,现在所得到的实验结论,是牛顿、伽利略等几代物理学家通过大量的实验,想象、推理、归纳、总结出的重要的方法,既可培养学生要细心、耐心的科学实验精神,积极地思维、大胆地猜想,又可培养学生科学学习和科学实验的素质。

在物理教学中穿插一些物理学史的学习,它能为物理的教育教学提供丰富的、生动的、活生生的素材。如在牛顿第二定律的教学中穿牛顿对自然科学的发展作出的贡献、牛顿的科学研究方法等……学习物理学史能使学生较全面而系统地体会科学方法,了解跟它有关的物理事实,物理学家用什么方法,经过怎样的思考来探索这些知识,有利于学生建立科学的思维方式。

篇9

2、惶恐心理:学生不知班主任将如何发落自己,情绪紧张、激动、惶恐不安,甚至前言不搭后语。班主任应首先消除这种心态,话语要自然、风趣和热情。一开口不宜把问题说得太重,以免学生不知所措。

3、防御心理:后进生一有风吹草动,往往立即产生“防御心理”,并想好了对付的方法。这部分学生“抗药性”较强,不宜“强攻”。可先以真诚的态度肯定其身上的闪光点,消除学生的顾虑和防御心理,随后切入正题。

4、对立心理:如果师生关系平时就较紧张,或学生对错误尚无认识,容易产生抵触的对立情绪,误以为班主任喜欢“整”他。此时班主任应首先表明一视同仁的处事态度,多从学生的角度客观分析错误对其本人的成长和对集体造成的影响,同时注意倾听学生的反应,批评之中有肯定,不宜全面否定。

篇10

    ①理解基本的地理概念和技能。

    ②培养对环境欣赏和负责的态度。

    ③培养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理解容忍的态度。

    ④通过教学活动,发展思考和观察能力。

    除上述目标外,在第三、四册的地理课程中,除强调地理知识的获得,另外增设了五项教育目标:

    ①理解学生自己居住地区的基本地理特征。

    ②从地理空间上的系统观念,理解乡土区域是更大区域的一部分。

    ③从地理本质来理解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

    ④应用原则和概念于乡土区域和更大区域的主题上,做有系统的研究。

    ⑤通过日常生活的各层面,理解地理和日常生活的关联。

    其中的所谓更大区域,是一个世界体系的观点,借以强调新加坡的位置。区域地理没有单独安排主题或单 元,而是安排在各册的单元内容中,并注意由浅入深的设计。

    教材大纲以主题式的课程结构来规划,如表6和表7。

    表6:新加坡中学地理一、二年级两册的主题与单元 主题 单 元 第 地图判读 1.地球行星。2.座标与方格网。3.纬线与经线。

    4.距离。5.方向。6.比例尺和图例。7.等高线。

    自然景观 8、我们居住的陆地。9、地形与地球运动地壳变动。

    10、地表的变化。 一 天气的要素 11、天气:温度。12、天气:雨量。13、天气:风。

    天然植物 14、天然植物

    人文景观 15、人文景观

    新加坡的都市景观 16、中心商业区。17、中心商业区的都市更新。

    18、作为国际港、航空中心和世界性城市。

    19、工业景观。20、住宅景观。21、新市镇 册 新加坡的城乡边缘 22、农业。23、渔业和水产养殖。

    24、水库和休闲设施 第 环境 1.环境和它的要素。2.人类和它们的活动。

    3.人和环境。

    交互作用 4、交互作用。5、移动和流动的交互作用。

    6、移动、流动和网络。 二 成长与改变 7、成长与改变。8、聚落的成长与改变。

    9、成长的结果。

    阶层 10、阶层:一个良好的组织方式。

    11、商业的阶层。12、聚落的阶层。

    决策 13、景观和决策。14、农业和工业上的决策。

    15、计划和决策。 册 统一性和杂异性 16、统一性和杂异性。17、杂异性的意义。

    18、杂异性中的统一性。

    表7、新加坡中学三、四年级两册地理教材的主题与单元 主题 第三册单元 第四册单元 自 1、地理学中的生态系统 1、地形(四)海水作用 然 2、地形(一)地壳运动 2、气候及生物(二)温带 地 3、地形(二)风化 理 4、地形(三)河流作用 的 5、气候:天气的研究 要素 6、气候及生物(一)热带地区 乡 7、农业(一)热带地区的农业发展 3、农业(三)热带栽培、集 土 约式农业、渔业 区 8、农业(二)农业类型 4、制造业(四)煤和石油的 域 的 提炼钢铁及炼油工业 及 产 9、制造业(一)工业的区位 5、制造业(五)日本工业的 更 业 分布和发展 大 10、制造业(二)原料的提炼 6、制造业(六)森林及木材工业 区 11、制造业(三)工业类型 域 12、服务业:观光 聚落及 13、聚落(一)人口 7、聚落(三)聚落的成长与阶段 人口 14、聚落(二)乡村 8、聚落(四)都市结构

    的都市聚落 9、聚落(五)人口分布 地图 15、地图判读(一) 10、地图判读(二)土地利用与 判读 基本技术 照片的判读

    注:以上是中学特别课程和快捷课程三、四年级所学的地理教材单元。而中学普通课程三年级只学第三册 2、3、4、5、7、8、9、13、15等单元,四年级只学第三册的其余单元及第四册的3、10两单元 ,五年级才学第四册的其余单元。

    (二)各国中学地理课程纲要的特点

    1、地理课程纲要的灵活性较大,多纲多本现象普遍

    一个国家,特别是幅员辽阔的国家,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差异比较大,因而教育发展的程度和水平也 有差异。如果用一个标准去统一要求,有时不一定能起到较好的效果。因此,从各自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不 同的地理课程纲要很有必要。国外多纲多本现象很普遍,如前面提到的英国历史上就曾长期地没有统一的标准 和学大纲;德国不同州有不同的地理教学大纲,就是同一个州,也不止一个大纲。另外象美国、加拿大 、法国等也都不只一个大纲,世界各国的地理课程及纲要或标准,多样化仍是主流。

    2、大多数国家课程纲要的指导思想都是从培养合格的公民出发,注意能力培养

    英国《国家地理课程》的主要目标中,三项就有两项是关于能力方面的。由此可见,英国地理教育极为重 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国家地理课程》对于能力的培养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对不同年龄和不同能力的学生有不 同的要求,以适应广大学生的实际。同时具有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特点,将能力培养自 始至终贯穿在中小学地理教育的全过程中。例如,一开始学习地理时的要求是学生能够说出一些地理事物和地 理名词、术语。然后,要求学生能描述一些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进一步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来解 释和说明某一地区的地理特征,分析其形成的原因与可能产生的后果,分析各个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对 于一些能力较强的学生还可以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进行决策的能力,以及进行概括特征、综合归纳、评估 相关的政策与决策的能力等。

    德国的地理课程采用专题式的方式,打破系统和完整性的束缚,抓住地理学科的关键问题,特别是现代地 理学的实际问题(如社会地理学专题、生态问题、环境问题)进行教学。在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发现和分析解 决实际问题方面,占有很大优势。

    俄罗斯普通教育部分地理教学纲要也很重视对学生的能力的培养。如地图学中利用平面图和地图确定方向 、距离、地物和绝对高度,利用地图在地面定方向等等,对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分析判断能力、逻辑思维能 力等的提高十分有利。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地理、资源和环境地理及俄罗斯地理中都穿插有能力的要求。

    日本现行的中学课程“地理分野”中规定的教育目标注重培养以直接接触地理事象来进行正确考察所必要 的能力,及根据适当的资料对地理事项给予恰当评价的能力。另外,在低年级对地图能力也有较高要求。

    印度的中学地理教育中明确把天气观测和地图实习列入大纲,对能力的要求具体并且较严格。如记录天气 数据,以统计图的形式描出统计数据的曲线图、环形图和条形图等,地图野外实习和实物模型制造。

    从新加坡的中学地理课程纲要来看,对野外实际考察、地图判读、决策等要求学生动手动脑,培养地理能 力的章节也较多。要求详细具体,如作业簿中对野外考察作了四个部分的要求:

    ①问题:讨论圣陶沙(Sentosa)成为观光胜地的原因,并将这些原因列为待验证的假设。

    ②实察前:以收集该地有关的资料为活动的重点。

    ③实察中:透过实际的实察所得到的资料,由此检验假说。

    教师手册中对这次活动的具体建议为:

    ①实察前:帮助学生建立假说,并提示收集资料的方法。

    ②实察中:建议将班级学生分组,以展开访谈工作;在过程中则不要忘记检验假设这一实察的目的。

    ③实察后:就所收集的资料,引导学生检验假说。

    从课程纲要中,发现其主题或单元的名称有关地图判读的就有9个,如关于土地利用与照片的判读、地图 判读基本技术等。

    3、普遍重视乡土地理和环境地理教育

    英国大纲虽然没有集中安排乡土地理,但是有关乡土地理的知识还是较多。特别是在各个教学目标和一些 重要专题中,都紧密结合当地实际,这有利于学生对地理事物和特征的理解与掌握,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环境地理,英国大纲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将环境地理列为五大教学目标之一。从教学 内容方面看,英国大纲的环境地理既涉及认识和了解当地自然资源和环境,又涉及到全球性的森林剧减、酸雨 、气候变暖、水土流失等重大环境问题。通过让学生设计改进当地环境方案,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德国的中学地理教育中,乡土地理也受到了应有的重视,如巴伐利亚州普通中学地理大纲中,5年级讲授 的就是巴伐利亚地理,然后再由近及远讲述德国、欧洲和世界。有关环境地理,人们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挑选内 容,如垃圾处理站的地址,过多施肥而引起对土地的危害问题等。同时也吸收全球性的问题,如热带雨林的破 坏,废气所引起的温室效应、臭氧层的破坏等。

    俄国的中学地理课程纲要对于环境地理也开辟了单独的一部分——资源和环境地理(利用自然及生态学) 。另外,在俄罗斯地理中,也不乏环境地理内容。

    新加坡中学地理一、二册纲要中,有关新加坡地理和环境地理的单元占有较大比重,如新加坡的都市景观 、新加坡的城乡边缘和环境等主题。

    4、从各国实际出发,内容选择紧密联系国情和为己所用,并且注重本国与世界的比较

    日本国土面积较小,人口多,相对地资源对外依赖性较大,因此提出“基于广阔的视野,培养对我国国土 的知识”,“从理解各区域的相互关联中,思考日本在国际社会中的角色”。从中学课程纲要的三个组成部分 也可以体现这些目标来。以“周围、日本、世界”三个区域为范围,并特别重视自己国家的学习。

    新加坡作为一个城市国家和多民族国家,强调培养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理解和容忍的态度;培养对环境 欣赏和负责的态度。在课程纲要的主题和单元之中,有关新加坡城市地理方面的内容占较大比重。另外,还有 一些特殊的内容,如新加坡的水库和休闲设施、都市结构等,与新加坡这样一个城市国家是相一致的,就是区 域内容的选择,也是以自己为中心的所谓更大区域。

篇11

[中图分类号] RR978.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7)06(c)-0078-03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ematological adverse reactions caused by linezolid and analyze the safety of drug.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220 patients hospitaliz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5 to January 2016 wer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220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Linezolid during hospitalization.The adverse reactions of patients with Linezolid were observed,the adverse reactions of blood system and the drug withdrawal were analyzed,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and the duration of medication was explored.Results In 220 patients,adverse reactions occurred in 72 patients,and it resulted in discontinuation of the drug in 13 patients;there were no adverse reactions in 148 patients.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of Linezolid was higher in men than in women.Elderly patients over the age of 70 tended to suffer from Linezolid adverse reactions.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 of the patients with blood adverse reaction was the inhibition of blood system,the obvious decrease of platelets,the obvious decrease of hemoglobin and the obvious decrease of neutrophils,and the inhibition of blood system was the main clinical manifestation of blood adverse reaction.The longer the treatment time,the higher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Conclusion Linezolid treatment can cause hematological adverse reactions in clinic,medical personnel should pay atten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in treatment and nursingof them.For patients with adverse reaction,medical staff should be the right remedy to ensure that patients get an effective and safe treatment.

[Key words]Linezolid;Blood system;Adverse reaction;Drug safety

利奈唑胺是一N新型唑烷酮类药物,该类药物具有独特的抗病机制,不存在同其他药物交叉耐药的缺点,被广泛应用于治疗革兰阳性菌感染,特别是对多种耐药性强的细菌引起的感染,治疗效果更显著[1-2]。但是随着临床应用的深入,因使用利奈唑胺不当导致患者出现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的情况时有发生,甚至会危及其生命安全。本研究针对在我院住院由利奈唑胺引发的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的220例患者,观察患者使用利奈唑胺的血液不良反应情况,分析患者的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及停药情况,探讨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患者用药时间的关系,旨在为利奈唑胺的临床用药提供重要参考价值,避免不良反应的再次发生,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2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住院期间均服用利奈唑胺。其中,男性患者137例,女性患者83例,年龄36~88岁,平均(60.12±5.12)岁,体重61~70 kg,平均(67.12±4.79)kg。这些患者均经细菌学检查确诊出现感染,致病菌均为革兰阴性菌。

1.2方法

收集220例研究对象的基本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等。分析患者的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统计并记录患者过往病史、利奈唑胺的服用剂量和服用时间,按照1~7、8~14、15~28 d三个时间段统计用药时间。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类型及由于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导致的停药患者的数量。利奈唑胺由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150223。

1.3血细胞下降标准

1.3.1血小板下降分度程度标准[3-5]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化疗急性和亚急性毒副反应表现和分度标准将血小板下降程度分为以下5个等级。0度:≥100×109/L;Ⅰ度:(75~99)×109/L;Ⅱ度:(50~74)×109/L;Ⅲ度:(26~49)×109/L;Ⅳ度:≤25×109/L。

1.3.2血液系统显著异常的判断标准[6] 当基线水平(开始治疗前血小板检测值)正常时,血红蛋白计数小于正常低限(血小板计数≥100×109/L)的75%,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小于正常低限的50%;当基线水平低于正常低限时,血红蛋白计数小于75%的基数值,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小于50%的基线值。

1.4统计学分析

选择SPSS 18.0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利奈唑胺致血液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停药率统计

利奈唑胺致血液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32.73%,停药率为18.06%(表1)。

2.2利奈唑胺导致血液不良反应的年龄与性别分布

入选的患者年龄最小36岁,最大88岁。70岁以上的老年人易发生利奈唑胺血液不良反应,利奈唑胺发生血液不良反应患者中男性比例比女性高(表2)。

2.3 72例发生利奈唑胺血液不良反应患者的血小板下降程度情况

72例患者中,有47例(21.36%)发生血小板下降,分别为Ⅰ级28例,Ⅱ级8例,Ⅲ级6例,Ⅳ级5例。

2.4 72例患者中,血液系y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及停药情况

利奈唑胺血液系统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主要是血液系统受抑(表3)。

2.5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时间情况

治疗时间越长,患者血液不良反应发生率越高(表4)。

3讨论

利奈唑胺是首个被应用于临床的新型唑烷酮类抗菌药,于2000年美国第一次上市。因为此药的作用机制特殊,与其他药物没有交叉耐药性,对革兰阳性菌的抗菌谱范围较广。临床统计数据显示[7-9],由革兰阳性菌所引发的院内感染程度越来越严重。利奈唑胺因其显著的优点,如抗菌活性大,组织浓度高,耐受性高等,被临床医师广泛应用于万古霉素耐药细菌导致的院内感染。但是临床实践结果表明[10-11],利奈唑胺在预防细菌感染的同时,也已发了一些常见的不良反应。胃肠道功能紊乱是利奈唑胺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在患者使用利奈唑胺4~6周后会出现可逆性骨髓抑制,使用6周以上可能会出现神经系统病变[12]。其中,因利奈唑胺引发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的患者一个主要临床症状是血小板减少。研究显示[13-15],血小板减少与免疫介导存在一定关联。患者体内血小板减少,但巨核细胞正常,免疫球蛋白的静脉滴注能有效缓解血小板下降。利奈唑胺引发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的具体过程是利奈唑胺与血液中的血浆蛋白结合形成抗原,患者机体在抗原的进一步刺激下,产生特异性,导致血小板被破坏。高龄患者使用利奈唑胺更易发生血液系统不良反应。本研究针对在我院住院因服用利奈唑胺引起不良反应的患者,展开利奈唑胺用药安全性探讨。

本研究结果显示,220例患者均服用利奈唑胺患者发生血液系统不良反应者共72例,导致停药患者13例。72例患者中,男性患者比例高于女性;70岁以上老年患者更容易发生利奈唑胺不良反应;利奈唑胺血液系统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以血液系统受抑较常见;治疗时间越长,患者血液不良反应发生率越高,符合相关文献报道[16]。

患者在使用利奈唑胺进行治疗时,治疗时间最好≤2周,在治疗期间和治疗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常规,如发生血常规不正常或有无出血倾向需要及时采取相应对策措施,发生血小板降低需立即停止给药。研究表明,很多患者在停止使用利奈唑胺治疗后1~2周血小板会恢复正常。如果出现血小板降低,在停止使用利奈唑胺的同时,可以给予糖皮质激素,其可降低毛细血管渗透性,且抑制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抑制抗体的产生,减低对血小板的破坏[17-18]。

综上所述,临床上使用利奈唑胺治疗会引起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医护人员在治疗护理中需要加强关注患者的治疗情况。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医护人员应该对症下药,确保患者得到有效安全的治疗。

[参考文献]

[1]杨运彩,危天倪,都琪.2010-2012年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性分析[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4, 14(1):15-17.

[2]刘旭,蔡芸,白艳,等.利奈唑胺对奴卡菌属感染中的应用文献计量分析[J].中国新药杂志,2014,23(5):569-576.

[3]张永煌,张善堂,张蕾,等.重症感染患者血清中利奈唑胺的浓度测定与临床应用评价[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 26(3):564-567.

[4]李佳,范玉华,廖丽雯,等.成人危重症患者利奈唑胺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6,36(9):743-747.

[5]洪明,郭宽鹏,张林.利奈唑胺治疗老年患者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6,15(8):599-602.

[6]王博雅,闫素英.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及其防治[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11,13(2):2-3.

[7]刘啸,王瑛瑛,罗刚,等.双利奈唑胺的合成与分析[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4,39(12):911-913.

[8]呼铁民,王维兴,王昆鹏,等.神经内镜联合利奈唑胺在脑室-腹腔分流术后重度颅内感染的应用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6):692-695.

[9]李春杏,付强,朱珠.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清、脑脊液和胰液中利奈唑胺浓度[J].中国药学杂志,2015,50(4):357-361.

[10]李淑娟,马彦,张国斌,等.利奈唑胺在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的药动学及药效学研究[J].中国药房,2015,26(17):2339-2341.

[11]李多云,余治健,徐俊,等.利奈唑胺w外诱导粪肠球菌耐药株23SrRNAV区基因突变位点分析[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4,9(4):316-317,375.

[12]崔向丽,赵志刚.新型唑烷酮类抗生素利奈唑胺[J].中国新药杂志,2008,17(6):530-532.

[13]居艾提・色依提,崔云芝,多里坤・木扎帕尔.利奈唑胺治疗儿童重症革兰阳性菌感染的回顾性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14,32(6):559-561.

[14]高睿,张美兰,杜丽,等.利奈唑胺体外诱导粪肠球菌V区突变及耐药相关性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6, 38(8):824-828.

[15]郭蕾,程碧环,王增寿,等.利奈唑胺在连续肾替代治疗患者中的药代动力学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4, 30(9):780-782.

[16]黄志雄,桑志培,曹海彦,等.利奈唑胺注射液中主要降解产物的合成[J].有机化学,2014,34(5):989-993.

篇12

    《南诏德化碑》立于南诏赞普钟(阁逻凤)10年,即唐代宗大历元年(公元766年),全碑共刻有5000余字。它由南诏数十名主要文武官员所共立,因而得到国王阁逻凤的赞同和认可。《兴宝寺德化铭》是大理国王段智兴元亨二年,即宋孝宗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年)由杨才照所撰刻。

    1.1宇宙本体论

    《南诏德化碑》开始就说说:“恭闻清浊初分,运阴阳而生万物,川岳既列,树元首而定八方。”这是说,天地最初由清浊二气所成,万物由阴阳演化而生,所有的山川河岳,都是按照高低大小、远近纵横、错落有致地排列。《兴宝寺德化铭》开篇说:“盖闻率性之谓道,妙物之谓神。混成天地之先,独化陶均之上。体至虚之宅,无毒无门,运不隅之方,何固何执。”其中,“率性”、“妙物”、“混成”、“独化”、“陶均”等都带有明显的当时汉文化印记。接着,《兴宝寺德化铭》又对本体之“道”的形态及运动进行了说明:“未尝不出入五物,谁恻至变之端;同流六虚,旁行大衍之数。知太始者,由之揆务;作成物者,宗之至能。形象分而变化斯章,动静常而刚柔乃断。”“道”由于贯穿于金木水火土五物,所以我们可以知道它运动变化的极至,由于它的运动变化和易卦的六爻相符合,所以我们可以根据大衍之数进行预测推演。

    1.2天命观思想

    《南诏德化碑》说:“王,姓蒙,字阁逻凤,……应灵杰秀,含章挺生”,这是说南诏王阁逻凤不仅禀承了先天灵气,而且具有很深的道德修养和学术造诣,是西南的俊杰。又说:“(阁逻凤)日角标奇,龙文表贵。”阁逻凤左额隆起,身有龙纹,一派帝王贵相。这里把阁逻凤描述为具有帝王之相,一方面是为蒙氏取得统治地位寻求理论依据,试图用天命来说明。

    《兴宝寺德化碑》第二部分是对高踰城光的品德、才干和政绩进行赞颂的。也充斥着天命观的思想在其间,如碑文说高踰城光“天质自殊,龙章特异”,“积刚柔之粉德,钟岳渎之休灵。清明在躬,鉴澄波之千倾;风神绝俗,挺匡岳之万寻。”高踰城光天生就和其他人有区别,其身上有着龙的后代的异象,他的一切美德和才能是上天赋予的。所以他从小就具有了不起的气质和仁义道德,正所谓“夙蕴风云之气,早实仁义之怀。”

    1.3政治伦理原则

    《南诏德化碑》在阐述其宇宙本体论和自然规律基础上,进一步论证了其政治伦理原则。认为:“川岳既列,树元首而定八方,故知悬象着明,莫大于日月;崇高辨位,莫大于君臣。”这里碑文强调的是君臣之间的不可僭越的政治伦理原则,君臣关系不是任人的意志而随意更改的,而是和自然秩序一样具有其客观性。

    《兴宝寺德化铭》中也反映了部分政治伦理思想,如在评价高踰城光及其家族政绩时,碑文说:“不意蝇玷成暇,南箕自远。乃与兄牧公及先君诸臣等议曰:‘大义不可无方,至忠不可无主’,惟其平国大宰,定远将军;‘君臣之义最高,叔侄之分尤重’,不异霍光辅汉,姬旦匡周。盛衰惟终,安慰同力,在我子孙后嗣。弃兹历世垂休,孤立一隅,介于大国,岂不谓事之末乎?然狐犹首丘,葵能卫足,不忘本也。姑可忽诸?乃与中国形成,独兴庙计。自此,散从释衡,缩甲抑战,公兄弟之力也。”在这段碑文中,我们可以看出处理君臣关系的原则,一方面是大理国作为地方政权的内部君臣关系。另一方面是大理国与大宋之间的君臣关系。这是大理国的战略决策,当然这也受到儒家政治伦理的影响。

    二、南诏大理国时期白族哲学思想的特点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从南诏至大理国,白族先民对汉文化的接受更为全面,受汉文化的影响也随之不断加深,同时在接受汉文化的过程中,明显表现出对儒、释、道三家文化的融合。

    积极吸收外来文化并结合本土文化而由此形成的白族独具的“释儒”文化,建立开明的政治体制和开放的经济格局,并对唐宋政权归化和对内地汉文化具有高度认同感,是这一时期白族哲学思想的突出特点。唐宋时期,云南和川西南地区为南诏和大理国所统治。在南诏大理国统治下,洱海、滇池等农业地区的社会经济达到空前繁荣,为当地文化的迅速深化创造了必要的前提。另一方面,以白蛮和乌蛮为主体建立的南诏、大理政权,实现了云南和川西南的局部统一,并通过交流和战争与外界发生了密切关系,为吸收其他文化成分及文化的交融准备了有利条件。在白蛮、乌蛮文化不断发展的继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作为白族主流文化的南诏大理文化。 大理国学习汉族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在继承南诏儒学的传统之外,更多地吸收了佛教文化。

    南诏时期,佛教早已传入,并开始盛行。如南诏“开三教”中,就有佛教。到了大理国时期,由于统治者的大力提倡,在宫廷设立专门管理佛教的机构,任高僧为国师,使得佛教思想成为大理国主导的政治意识形态。佛教在云南大理地区的传播,主要是以洱海周围为中心遍及白蛮地区的白蛮阿吒力教,简称“白密”,南诏大理国时期白族密宗已形成密宗瑜伽部的信仰。白族密宗是外来佛教和白蛮原有宗教相融合的产物,是在吸收了唐代汉地密宗和印度密宗基础上白族化了的佛教密宗[3]。

    同时我们还要注意的是,由于受到中原封建文化的影响,加之南诏大理国上下对汉文化的学习和倾慕,南诏大理国政权主动臣服、归化于唐宋政权,对中原以儒家为首的封建汉文化有极强的认同感。如异牟寻继位后,“每叹地卑夷杂,礼义不通,隔越中华,杜绝声教”。南诏王室一直沿用父子连名制,但到了异牟寻以后的南诏王劝丰佑,则“慕中国,不肯连父名。”所以,南诏王朝“既御厚眷,思竭忠诚,子弟朝不绝书,进献府无余月”。希望这样的臣属关系可以常此以往。大理国上层也一直希望与宋朝保持臣属关系。据李攸《宋朝事实》载,段氏大理国政权曾连年派其所属当地邛部、两林川首领由西川向宋廷进贡,宋王朝也特意在大渡河上建造大桥,“以济西南蛮之朝贡者”。

    参考文献:

篇13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3-00-02

需要是有机体生存和发展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是有机体活动的积极性源泉。有机体内部出现某种欠缺或不平衡,就会引起生理或心理上的失衡,就需要相应的事物来满足,以恢复和保持生理和心理上的平衡。因此,了解个体需要的结构层次及现状,也就可以了解个体的欠缺与不平衡,从而有针对性地解决其生理、心理的失衡问题,激发其潜能,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

当代高职院校学生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群体。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研究高职院校学生的需要,对于了解其心理,培养其良好的个性,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远大理想,强化高品位的社会需要和精神需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调查过程及问卷设计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75份,收回172份,回收率98.29%。有效问卷165份,其中男生113人,女生52人。

调查问卷根据我国学者黄希庭等归纳的大学生18种基本需要制成,主要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封闭式问卷,列出18种需要的种类及内容,让被试在“不需要”、“有点需要”、“很需要”、“迫切需要”之间选择。第二部分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让被试写出除18种需要外的其他具体的需要,以了解高职学生需要的多样性。

调查问卷的评分标准是:针对封闭式问卷所列举的各种需要,按照被试需要的程度不同进行排序,把迫切需要的放在第一位,记1分,很需要的放在第二位,记2分,……依次类推。调查结束后,剔除不合格问卷,对合格问卷进行编码,按上述评分标准算出各问卷的原始分数,再按编码顺序将原始分数录入计算机的自制表格中,认真核对所录数据,确认无误后,进行统计分析。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本次研究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统计方法。根据调查所得高职学生对18种需要重要性的排列次序,统计出每种需要的平均得分,作为该种需要的平均强度指标,由小至大按1~18等级排序,数值越小表示该需要强度越强烈,数值越大则表示该需要强度越弱,依次排出18种基本需要的重要性次序,如表1所示。

表1表明,高职学生18种基本需要的强度是不均衡的,强度最大的四种需要分别是求知的需要、交流的需要、自尊自立的需要、成就的需要,强度最弱的需要分别是权力的需要、性的需要、躲避害羞的需要、奉献的需要。从表中可以看出,高职学生的非主导需要中奉献的需要位居第15位,这不能不引起我们学生工作者的重视。

由表2可知,高职男女学生在18 种需要的排列等级上,前四位和后四位基本相同,其他需要的位次有所不同,表明性别因素对学生的需要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女生在交流、求美、躲避害羞、求援四个方面比男生有着更强烈的需要,而男生比女生有着更强烈的求知需要、成就需要和发展体力的需要。

学生的需要性别差异与男女两性的价值取向和性别角色行为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男性以社会价值取向为主,所以男生的学习与成才的需要更为强烈;男性对身体发育的取向是力量,所以男生有着强烈的发展体力的需要。而女性以情感价值取向为主,所以女生有着强烈的交流需要;女性依赖性强,所以女生有着较强的求援需要;女性希望展现自己的美和才艺,所以女生有着强烈的求美的需要。

三、高职学生的需要结构特点及发展趋势

按照从低级到高级排序,我们可以把18种需要归纳为6个层次:(1)生理需要(维持生存、物质享受、性);(2)安全需要(躲避伤害、躲避羞辱);(3)交往需要(友情、交流、求援、归属);(4)发展需要(求知、求美、发展体力);(5)尊重需要(成就、自尊心、权力);(6)贡献需要(助人、建树、奉献)。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高职学生高层需要占优势,需要的强度依次为:发展的需要、交往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生理的需要、贡献的需要。其中发展的需要居于第一位,表明高职学生渴望求知、尽快成长的心态。

从发展的趋势来看,高职不同年级学生总体的需要结构是相对稳定的,略有一些细微的变化。以三年专学生为例,大一学生强度最大的两类需要是发展的需要和交往的需要,说明一年级学生在希望获得新的知识的同时,渴望与人交流和得到别人的帮助;大二学生强度最大的两类需要则是发展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说明二年级特别是二年级下学期即将进入毕业阶段的学生自尊自立和渴望成功的需要有所增强。

在需要结构的各个层次中,各种需要的强烈程度是不均衡的。在发展的需要中,求知的需要被排在所有需要之首,而求美的需要与发展体力的需要也占有相当比例,说明高职学生在追求知识的同时也很注重自己的形象。在尊重的需要中,自尊自立、取得成就的需要分别排在18种需要的第三(29.01%)、第四(28.92%)位,表明高职学生的成就动机和自主性意识较强。

四、调查结论与建议

(一)高职学生的需要结构是积极向上的,学校应创造良好的环境,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

从总体调查结果上看,高职学生需要的结构是积极向上的、健康的。学生工作者应全面地了解学生的需要结构及其具体的需要,积极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不断满足高职学生的合理需要;同时加强教育的科学性,以促进其心理的健康发展。例如,高职学生有强烈的求知需要,他们兴趣广泛,关注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学校就可以针对高职学生的这些需要展开相应教学改革活动,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和成就带给他们的快乐。对部分学生的一些低层次需要,学生工作者应适当加以引导,使低层次需要得到升华。例如,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远大理想,培养和强化高品位的社会需要和精神需要;鼓励扩大正常交往,培养崇高的民族自豪感和集体荣誉感;勉励学生努力学习,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成就事业,创造效益,报效祖国,造福于社会等。

(二)高职男女学生的需要存在性别差异,学校要密切关注,“因性施教”,加强对男女学生教育的针对性

调查结果表明,男女学生的需要存在一定的性别差异。男生更加追求求知的需要、成就的需要,而女生更强调交流的需要、求美的需要。针对男女学生需要的性别差异,学生工作者应加强教育的针对性,因势利导。比如,针对女生,可以把美的教育延伸到穿着以外(如自然、创造、艺术等各个方面),这样才能促使女生的视野更开阔、兴趣更宽泛一些;针对男生,可以加强其勇敢、坚韧、沉稳、耐心、细致等方面品质的培养,帮助男生更好地实现自身的成就。总的说来,“因性施教”一方面能使性别差异得到合理的发展,另一方面又能体现性别需要的优势。只有关注男女学生需要发展中的性别差异,加强教育的针对性,才能使所有的学生在其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应有的发展。

(三)高职学生的奉献观念薄弱,学校要真正发挥思想道德教育的作用,把培养学生的奉献意识作为当前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

本调查结果显示,在18种需要中,奉献的需要位居第15位。这说明,高职学生的奉献观念薄弱,奉献已成为学生最弱的最不重要的需要内容之一。这种状况应引起学生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相关分析发现,不同年级学生的奉献意识没有显著性差异,从进入学校到即将毕业走向工作岗位,奉献意识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提高。这说明学校在这方面的教育还做得不够,因此需要加强这方面教育工作的实效,把培养学生的奉献意识作为当前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

此外,从本次调查我们可以了解到,维持生存的低层次需要位居第6位。这一点与高职院校学生有相当一部分来自经济相对困难的家庭这一现象相符。再加上高职院校学生得到中央、地方政府或社会的经济扶助较本科院校要少一些,这样,维持生存的需要成为高职学生的主导需要就不足为奇了。高职院校应高度重视学生的这种维持生存的低层次需要,争取多方力量支持,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在基本满足学生低级需要的基础上使之得到升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