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慢性疾病调理

慢性疾病调理范文

发布时间:2024-01-03 16:53:47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慢性疾病调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慢性疾病调理

篇1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571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3973-02

慢阻肺(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且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的,曾进行性发展的肺部疾病。患病率、死亡率高,给病人和家属造成巨大的精神负担和经济负担。大量资料表明其发病、发展、转归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因此,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诊断、治疗、护理,特别是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可以增加病人心理耐受性和增加心理自由度,减少住院天数及发作次数,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本调查旨在调查慢性组塞性肺疾病病人心理健康

状况及相关因素的关系探讨如何针对性实施护理。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与方法对2012年10月――2013年3月入住我科的慢性柱塞性肺疾病患者共46例,男,22例,女,24例,年龄在50岁-75岁,均有婚姻史,10例丧偶。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x线胸片、肺功能检查而确诊。均为反复多次住院治疗,既往无精神病史、脑器质性疾病。

1.2方法采用定式问卷,统一指导语,对以下问卷进行填写。①90项症状清单。包括性别、年龄、病史、社会支持系统、文化程度、职业等内容,让患者不受任何干扰自行对问题作出判断,时间为现在的或一周以内的真实体验,对不理解或年老无法作答的主试用中性语言把问题本身意思告诉他。②艾森克人格问卷。作答时只能回答是或否,不得漏项。

全部资料量化后得出结果,见表1、表2、表3。

2结果

Scl-9010个因子中有7个因子分大于2,而且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最高,人格问卷结果表明,中间型性格的人总均分最低,内向型和外向型差异不明显。

3讨论

本文调查结果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心理健康状况差;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躯体化、偏执和饮食及睡眠、强迫等七个因子得分均为阳性。产生的原因有对疾病本身及治疗的认知心理反应、社会支持系统状况及病前的自我价值观和性格特征等。以下讨论病人的心理问题与护理措施。

3.1躯体化和饮食睡眠根据病人90项症状清单评定结果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的躯体化和饮食睡眠因子阳性发生率及阳性指数显著增高,提示病人存在明显的躯体不适、饮食和睡眠障碍,护士不但要重视其症状和体征本身意义,更应重视心理因素作用,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为病人提供良好的就医环境,尊重患者的个性和人格,帮助调整其合理的认知,以最佳心态与疾病作斗争。

3.2人际关系敏感和强迫医护人员注意工作方法和语言表达方式,设身处地理解病人,与病人进行有效沟通,避免给病人造成伤害;同时做好家属工作,给患者足够的关怀,但是应避免过分溺宠造成病人依赖,出现不成熟的心智,缺乏正确应对疾病能力。因此应对患者积极面正确引导,对患者表现出的合理情绪及时作出鼓励。

3.3抑郁和焦虑根据病人90项症状清单得分情况,护士应针对因子分高的制定护理计划,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耐心倾听病人的心理体验,真诚地给病人以积极关注,消除病人不良的负性情绪,帮助其摆脱因焦虑、抑郁造成的孤独感。增加病人的心理成熟度,提高病人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逐步提高心理应对能力和对挫折的承受力。教给病人呼吸放松训练进行呼吸功能锻练和缓解焦虑情绪;使患者领悟到抑郁或焦虑对疾病的预后造成的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1]郭念锋,主编,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三级.北京:民主出版社,2005.7.

篇2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of nursing volunteers′ satisfaction and compliance by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diseases in community

ZOU Fang SHI Cui-fen ZHAO Jian-ling

Department of Nursing,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Jiang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Nanchang 330006,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satisfaction on nursing volunteers by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diseases in community. Methods From March 2014 to May 2015,200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diseases in square north road community were selected as investigated objects.According to different ages,they were divided into group A (n=121,aged from 60 to 70 years old) and group B (n=79,aged from over 70 years old).The satisfaction and compliance i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Questionnaires in 5 patients in group A and 6 patients in group B were less consistent and were excluded.The satisfaction on service item in group A was lower than that in group B.The satisfaction on service time in group B was lower than that in group A (P

[Key words] Elderly;Chronic disease;Nursing volunteer;Satisfaction;Investigation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器官及组织细胞呈退行性改变,机体功能及抵抗力每况愈下,罹患各种慢性病的危险性随之增加。相关报道指出,慢性病患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我国50.5%~78.1%的老年人正深受慢性病困扰[1-2]。其中,41.5%~43.0%患者患有2种及以上慢性病[3]。然而,社区护理力量相对薄弱,远远无法满足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康复需求。护理志愿者是突破护理发展瓶颈的新力量,对满足患者生理、心理需求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中,笔者从南昌市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的角度进行护理志愿者满意度调查,旨在考查护理志愿者服务质量,了解老年患者服务需求,为社区护理质量的提升提供可靠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择南昌市广场北路社区2014年3月~2015年5月20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作为调查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入选及排除标准。入选标准:①年龄60岁及以上;②常驻南昌市广场北路;③经2级以上医院确诊为慢性病[4];④病程1年及以上;⑤智力正常,神志清楚;⑥具备一定的说、写、听、读能力;⑦自愿参加,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合并精神系统疾病者;②智力受损者;③不愿参加研究者。在200例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中,男96例,女104例;年龄60~91岁,平均(71.53±9.75)岁;文化程度:小学28例,初中67例,高中63例,大专及以上42例;婚姻状况:141例已婚且配偶健在,42例配偶已故,17例离异或者未婚;居住情况:43例与子女一同居住,135例与配偶一同居住,15例与其他照顾者一同居住,7例独居;慢性病情况:45例罹患3种及以上慢性病,106例罹患2种慢性病,49例罹患1种慢性病;本组慢性病主要为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肺心病、慢性支气管炎等。按照年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即A组(60~70岁)121例及B组(70岁以上)79例,两组均接受护理满意度调查及依从性调查。两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居住情况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调查方法

1.2.1 成立调查小组及培训

成立调查小组:调查小组由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社区的3名护理志愿者组成。3名护理志愿者均满足以下条件,大专及以上学历;担任社区护理志愿者1年及以上。

调查小组培训:1次/周,60 min/次,共进行4次。培训内容为:医学数据库的检索、问卷调查方法及注意事项、问卷回收及检查等。

完成培训后,应进行统一考核,包括情景模拟及笔试两部分内容,满分均为100分,单项得分大于85分,方可进入下一阶段研究。本研究中,3名护理志愿者笔试得分87~97分,平均(92.0±5.0)分;情景模拟得分86~94分,平均(90.0±4.0)分。

1.2.2 拟定问卷

1.2.2.1 满意度问卷 小组成员以“社区慢性病”“护理志愿者”“满意度调查”等为关键词,检索Pubmed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NCBI资源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等,根据相关文献,制订满意度调查问卷,满分100分,得分愈高,代表患者满意度愈高。满意度调查问卷共包括20个条目:服务内容是否满意(6个条目)、服务态度是否满意(6个条目)、服务时间是否满意(4个条目)、服务人员是否满意(4个条目),每个条目均采用5级评分,1分:非常不满意;2分:不满意;3分:较满意;4分:满意;5分:非常满意。为减少被调查者随意回答对调查结果的影响,本研究制订了2份内容相似的调查问卷,分别于不同时段对同一患者进行2次调查。调查后,小组成员评价同一患者2份问卷的一致性(2份问卷评分相差20分即视为一致性较差),并据此判断问卷有效性。

1.2.2.2 依从性调查问卷 小组成员以“慢性病”“依从性”等为关键词,检索相关数据库,制订依从性调查问卷。依从性调查问卷满分100分,完全依从:80~100分;部分依从:60~79分;不依从:不足60分。依从性调查问卷内容包括:用药依从性(30分)、规律生活依从性(30分)、复诊依从性(20分)、运动依从性(20分)四大方面。依从性=(完全依从人数+部分依从人数)/总人数×100.00%。

1.2.3 问卷调查阶段

应用横断面问卷调查法,调查时间为2014年3月~2015年5月。调查前,小组成员应采用简要的语言介绍问卷调查的意义、内容、方法及注意事项,要求患者独立完成问卷,当场回收,当场检查。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情况及依从性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满意度分析

A组5例患者、B组6例患者问卷一致性较差,予以剔除;余者计算2份问卷平均分数作为个体满意度最终得分。两组服务态度、服务人员满意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服务内容满意度低于B组,B组服务时间满意度低于A组(P

表1 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满意度分析(分,x±s)

2.2 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依从性分析

A组依从性为75.86%,明显高于B组(60.27%)(P

表2 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依从性分析[n(%)]

3 讨论

篇3

【中图分类号】R5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2-0519-0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COPD病程分期:急性加重期指在疾病过程中,短期内咳嗽、咳痰、气短和(或)喘息加重、痰量增多,呈脓性或黏液脓性,可伴发热等症状;稳定期则指患者咳嗽、咳痰、气短等症状稳定或症状轻微。[1]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医学也逐渐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发展,单纯医疗技术的进步已不能满足患者健康的需求,心理问题也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国内外文献对COPD患者缓解期的心理状况所作的研究表明,患此种慢性病的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社会孤立、孤独、精神不集中、无助和失望等[2],这些心理问题的存在会影响疗效,从而降低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COPD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性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认识到疾病所带来的痛苦和疾病的严重性后,可出现坐立不安、不愿参加社会活动、悲观失望等情绪表现或害怕用药后有副作用而自行停药,拒绝服药等心理反应,更加重呼吸困难而影响生活工作能力。

临床工作中,住院COPD患者多处于急性加重期,护理此类患者过程中切实体会到许多患者有精神、情绪等心理方面的改变,有时甚至可以妨碍正常治疗护理工作的进行。

因此,我们不能忽视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的心理问题。国外对COPD急性加重期的心理及治疗的研究相对较多,说明国外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较重视,逐步接近人性化护理。而国内的多数资料还只注重于对COPD治疗方面的研究,心理方面尤其是急性加重期的研究甚少。本文通过对24例COPD急性加重期住院患者进行现状调查研究,应用Zung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评定患者焦虑抑郁影响因素,从而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加强我们日常护理的薄弱环节以提高护理质量。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为北京市某三甲医院呼吸科2013年3月21日至2013年5月27日住院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24例。

入选标准:

(1)入院诊断为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或肺气肿;

(2)伴或不伴肺心病;

(3)有咳嗽加重、咳痰增多、喘息加重、喘鸣声、气短等急性期症状两项或两项以上;

(4)伴或不伴肺部感染;

(5)意识清楚;

(6)能配合调查。

排除标准:

(1)肺结核患者;

(2)严重肺、心、脑合并症;

(3)为非阻塞性肺疾病;

(4)有意识障碍。

1.2 研究方法:设计调查问卷《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心理状态的调查》(见附表),为现状调查研究,在患者知情同意的前提下,通过医务人员与患者访谈法或由患者自评法来收集资料。主要包括如下方面内容:

一般状况及疾病相关情况:包括年龄、性别、民族、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职业、居住情况、付费方式以及住院次数。入院诊断、入院天数、病程、其他疾病、发病时症状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是否吸烟、吸烟年限、戒烟年限、平均每天吸烟支数以及家庭成员是否吸烟。

自我照顾行为评定:包括11项内容。主要来自Self-Care Behavior Scale for COPD patients(COPDSC)量表,来评定患者某些方面的自我照顾行为。包括饮水、锻炼以及吸氧等方面。另外,量表中缩唇呼吸和腹式呼吸为自设题,此量表为二级评分。

Zung焦虑抑郁自评量表[4],其中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由Zung编制于1965年,为美国教育卫生福利部推荐的用于精神药理学研究的量表之一,因其使用简便,应用颇广。有20个项目,评定患者的主观感受。SDS按症状出现频度评定,分4个等级:没有或很少时间,少部分时间,相当多时间,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若为正向评分题,依次评分为1、2、3、4。反向评分题则评为4、3、2、1。

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由Zung编于1971年,评定方法同SDS。

1.3 统计分析方法:数据录入及统计结果采用SPSS11.0统计分析软件,将调查结果进行单样本T检验、单因素相关分析。

表1 患者一般情况统计分析

3 讨论

3.1 COPD心理状况:完整的机体包括躯体和心理状态两个方面。躯体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都与心理情绪有着不同程度的联系。COPD是一气流阻塞为特征,反复咳嗽、咳痰、气促和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由于疾病呈慢性迁延和不可逆性病理改变,呼吸肌功能不全,肺功能减退和营养不良等因素影响,导致患者劳动能力丧失,造成生活不能自理、社会活动受限、家庭依从性增加,长期就医使经济拮据,加上疾病困扰,使患者逐渐出现情绪低落、无望、无欲、自责、自罪、焦虑等心理情绪症状。[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某些精神活动状态如焦虑可使耗氧量增加、抑郁情绪则使得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和依从性下降,所以情感障碍可加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症状如气急,气急反过来又影响情感,形成恶性循环。[6]Yohannes[7]等对合并低氧血症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从四方面(情感、社会角色、日常活动和娱乐)调查生命质量,发现抑郁是最主要的情感异常。国内资料也有调查显示COPD缓解期影响患者心理问题的因素包括年龄、病程及躯体功能(主要通过FEV1)。[8]

本次调查显示,24例患者中有62.5%有抑郁,超过所调查人群的50%,说明患者抑郁程度较高,这与Yohannes的调查结果相一致。有33.3%患有焦虑,占总人数的1/3,说明COPD急性加重期病人的心理问题是不容忽视的。

3.2 焦虑抑郁的相关性分析:有研究显示,本病患者焦虑抑郁症状的出现与肺功能减低、病程、年龄、文化程度及经济收入相关,这与本次调查结果不符,可能与本次调查的局限性有关。相关分析结果为患者抑郁可能与民族、婚姻状况及居住情况不同有关:①汉族的患者抑郁程度较回族高,不同民族之间存在习惯和行为等方面的差异,确实会导致人们不同的心理状态。②已婚患者的抑郁程度较低,说明家庭支持会降低慢性病患者的抑郁程度。相关资料也显示我国COPD患者的家庭支持水平比较高(91.83%)[8]。③患者与家人同住可降低抑郁程度,分析理由可能也是同家庭支持有关。与焦虑有关的因素除民族外还有付费方式,自费者的焦虑程度较医保者高,说明付费方式对患者心理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我们应给予自费患者更多的心理支持,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许多护理工作者也确实感受到在护理某些急性加重期患者时,患者的负性情绪会对治疗及护理带来一定的影响,同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必然会有影响。

3.3 患者自我照顾行为未引起充分重视:从自我照顾行为方面,只有“用咳嗽和深呼吸方式清理肺部”、“遵医嘱服药”和“家中吸氧”3种方式是患者较能遵从的,而其他8项仍未引起患者的充分重视。因此,我们在疾病治疗的同时应教给患者正确的健康行为,预防疾病的再发生,如教会患者缩唇呼吸和腹式呼吸,这两项是对COPD患者有益且简单易行的呼吸功能锻炼方法等。

此时患者还同时伴有痛苦的躯体疾病,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因此更需要护理工作者加强对这些患者的心理护理。我们了解了患者的心理问题及程度,有利于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改变我们可改变的因素。可采取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了解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真正做到人性化护理。

3.4 局限性:本次调查的阳性结果不明显可能与样本量小、调查时间短、调查范围局限等客观因素有关。今后应扩大样本量、延长调查时间、扩大调查范围来更加详细地反映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

4 结论

通过对24例COPD急性加重期的心理状况的调查,我们了解到急性发作期患者大多数存在焦虑及抑郁心理,它可能与民族、婚姻状况及居住情况以及患者的付费方式有关系。多数患者缺乏良好的自我照顾行为。因此,我们在日常护理中应根据不同民族及居住情况以及不同的付费方式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尤其对丧偶及独居者给予更多的关注,在缓解患者躯体痛苦的同时改善心理状态,并教会患者一些健康的自我照顾方法,鼓励其恢复期多锻炼,减少复发次数。促进医疗护理效果,使生物-社会-心理模式逐渐走向成熟。

参考文献

[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41):15~18.

[2]Williams&Bury; 1989; Scarieretal, 1990; Lee etal, 1991; Millerm, 1992.

[3]尤黎明.内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21):25~26.

[4]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2),35~39.

[5]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编辑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诊治规范(草案).1987, 20(4):199~203.

篇4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11(c)-0186-03

[Abstract]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health status of the empty nest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disease and its demand for community nursing,and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implementation of holistic nursing.Methods From June 2014 to May 2016,1016 empty nest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disease of three communities extracted in Sanxiang Town of Zhongshan City were given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by systematic training of investigator.3 above-mentioned communities were selected as observation group,and holistic nursing intervention was conducted for 3 months,while the other community (497 empty nest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disease) were selected as control group at the same period,and any nursing intervention was done during study period.Results Chronic disease of empty nest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disease in the top 5 was hypertension (31.3%),diabetes (28.3%),coronary heart disease (18.9%),COPD (18.3%) and chronic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 (17.4%) respectively.The demand for community nursing services in the top 3 was provide on-site service when illness,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and nursing of chronic disease and first aid knowledge and nursing.Integrated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3 months,the hospitalization rate of pati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obviously low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Key words]Empty nest;Holistic nursing;Chronic disease;Nursing demand

受长期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白领生育意愿的下降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空巢”老人的数量已相当庞大[1]。空巢家庭一般是指未生育子女、子女已故或子女由于各种原因外出与父母分开,只剩下老年人独自居住的家庭[2]。据中山市老龄办公室统计,目前中山市老年人共计70多万,符合空巢老人的已超过10万[3]。为客观全面地了解我市三乡镇空巢高龄老人慢性病患病情况及社区护理需求,更好地开展社区护理工作,为卫生管理部门制订相应的政策提供基础资料与指导依据,本研究对中山市三乡镇1016名空巢老人慢性病患病情况及社区护理需求进行调查,并针对空巢高龄慢性疾病患者的护理需求,实施整体化护理研究,效果满意。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14年6月~2016年5月,采取整群抽样法,从中山市三乡镇中抽取3 个社区,将3 个社区中符合入选条件的1016 名空巢高龄慢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条件[4]: ①住在社区,年龄≥60 岁的空巢老人;②意识清楚,有阅读能力或可用语言表达,与调查人员沟通无障碍;③明确诊断为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COPD、慢性胃肠病等慢性疾病。排除精神障碍、认知障碍、重症和临终患者。把上述3个社区作为观察组,行3个月的整体化护理干预;同期另外抽取1个社区(497名空巢高龄慢性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研究期间不进行任何护理干预。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具有可比性。

1.2整体化护理方法

1.2.1相关疾病知识的普及 制定系统的教育计划,外请专家进行每月1 次的老年慢性病知识讲座,并免费发放相关疾病的彩图小册子;鼓励患者将疾病防治常识在病友间互相交流;设立健康热线,对老年患者的问题答疑解惑。

1.2.2心理护理 社区护理人员定期上门c空巢高龄慢性疾病患者进行面对面交流,多倾听、多微笑,了解患者的现实困难,及时发现患者的心理问题,并与其子女建立电话联系,使患者或者家庭支持,树立长期与疾病斗争的勇气与信心,保持健康向上的积极乐观心态,主动地配合治疗。

1.2.3生理保健护理 社区护理人员应该支持和鼓励空巢高龄患者,进行自我照顾;对老年患者进行饮食和营养评估,并协助患者进行调整至较为恰当的饮食,建议饮食均衡,不要偏食;科学地安排进餐次数和进餐时间;尽可能定量进食,不暴饮暴食; 妥善安排作息时间,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固定好作息时间,而且劳逸结合[5];睡眠前,坚持使用温水洗脚,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发挥比较好的催眠作用;加强对空巢高龄慢性疾病患者的生活环境护理,居室布置简洁,尽可能保持无障碍,房间温湿度要适宜,空气要新鲜;社区护理人员应指导空巢高龄慢性疾病患者,根据自身情况和兴趣,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进行相应的运动锻炼。

1.3调查方法

调查表在参考国内外有关文献的基础上设计而成,并请护理专家审阅评定,先对一个社区年龄>60岁的空巢老人进行预调查,然后再修订而成。调查表由人口统计学资料、健康状况、日常生活能力评估、护理需求、心理卫生自评表等组成[6]。资料收集方式由经过培训的护理人员入户进行调查。选取50例空巢老人进行预调查,得出问卷内在的一致性Cronbach α 系数为0.79,内容效度为0.8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 EpiData 3.02 软件编制数据库和进行数据录入,所有数据均采取双份录入以保证数据运用 SPSS 13.0 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中山市三乡镇社区空巢高龄慢性疾病患者前5位慢性病统计

对所有空巢高龄慢性疾病患者进行统计,得出常见的慢性疾病排在前5位的是高血压(31.3%)、糖尿病(28.3%)、冠心病(18.9%)、COPD(18.3%)、慢性胃肠病(17.4%)。

2.2空巢高龄慢性疾病患者对社区护理服务需求情况

空巢高龄慢性疾病患者对社区护理服务需求排在前3 位的是生病时提供上门服务、慢性病防治与护理、急救知识与护理。空巢高龄慢性疾病患者对社区护理服务的其他主要需求见表2。

2.3两组患者住院率的比较

整体化护理干预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住院率(2.66%)明显低于对照组(18.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67,P

3讨论

中国目前在跑步进入老龄化社会,2011年以后的30年里,中国人口老龄化将呈现加速发展态势,到203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7-8]。社会发展,生活节奏加快和中国特有的计划生育政策使中国城市和乡村出现越来越多的“空巢老人”,“空巢老人”生活普遍存在的问题有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经济来源不稳定[9-10]。身体健康状况堪忧,医疗保健不乐观。我国慢性病(高血压、脑血管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缺血性的心脏)患者已超过2.6亿人。慢性病占我国人群死因构成的85%、疾病负担的69%[11-12]。慢性病给家庭生活、卫生服务系统和公共财政带来了巨大压力,对空巢高龄人群的影响尤为严重,已经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

当前,绝大多数对于慢性疾病护理研究停留在片面及某个疾病层面[13-14],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面对的是整体的慢性疾病患者群体,这就要求社区医疗护理团队的工作重心进一步下移,且主要以辖区居民的健康维护和健康管理服务为主[15],把所有慢性疾病的护理进行一体化的研究,并进行整体化的护理。中山市三乡镇空巢老人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慢性病患病率较高,老年慢性病的防治刻不容缓,本研究就是基于上述空巢高龄慢性疾病患者进行护理需求调查,并进行整体化护理模式,经整体化护理干预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住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王爱英,王喜梅,谢红琴.护理干预对社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3,8(3):248-249.

[2]朱瑞芳.糖尿病患者对行胰岛素治疗的护理需求与护理[J].现代医院,2009,9(3):115-116.

[3]杨桂先,吴凯玲,刘伟.中风康复期病人的护理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12,10(4):300.

[4]王笑蓉.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社区护理分析[J].求医问药,2013,11(2):662-663.

[5]高志霞.整体化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和心功能的影响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7):356-357.

[6]朱伟芬.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心理需求及用药依从性调查与分析[J].中国药业,2013,22(11):50-51.

[7]张春花,赫承慧.心理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J].当代护士,2013,(1):14-15.

[8]吴建萍.个体化护理干预对社区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1):74-75.

[9]李碧玉.200例糖尿病患者心理需求及护理分析[J].河北医学,2008,14(8):977-980.

[10]杨一曦.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的综合护理干预分析[J].吉林医学,2013,34(2):381.

[11]石霞,刘玉玲,王雪梅,等.老年慢性病病人出院后连续护理需求调查分析[J].护理研究,2010,24(28):2563-2565.

[12]王彩虹,杨永杰,乔霞,等.院外延续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12):884-886.

[13]钱海兰,王君俏,郁艳梅,等.居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12, 12(10):688-690.

篇5

[中图分类号] R752.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35-0001-04

腹股沟疝是外科常见的疾病,欧美发病率约5%[1],我国尚缺乏相关规模流行病学调查,并仅有少数区域性调查,2012年进行新疆和田地区维吾尔族人口抽样调查,腹股沟疝患病率为3.3%[2],2011年杭州地区抽样调查,腹股沟疝患病率为4.9‰[3],2002年西安地区部分军队离休干部横断面调查,腹股沟疝患病率为5.93%[4],国外研究发现腹股沟疝发病率呈年轻化和逐渐上升的趋势[5]。目前,无张力修补术是最主要的治疗腹股沟疝的方式,其有效性、恢复快和低复发率的优势使之在临床普遍采用,并使患者更愿意接受手术治疗,美国每年有超过80万台手术,而我国则有超过30万台手术,并逐年上升[6],这也带来对其术后并发症的关注。慢性疼痛是无张力修补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约10%~60%[7],给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并可能制约该手术方式推广,逐渐受到临床医疗工作者重视。然而,慢性疼痛的发病机制复杂,尚未明确,目前多数观点集中与手术操作、补片材料、解剖结构等因素的改进[8],但效果并不显著,而患者自身、心理、环境、病情等其他因素也被认为与慢性疼痛的发生有关。由于腹股沟疝发病、治疗及预后是相互紧密关联的疾病体系,关系到患者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因此,本研究将腹股沟疝发病率和无张力修补术后慢性疼痛作为调查对象,旨在了解本地区该疾病发病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同时为减少慢性疼痛发生,改善腹股沟疝预后提供参考。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患病率调查采用随机抽样和分层抽样法,随机选择永嘉县下辖4个街道2个镇,抽样调查成年常住居民,然后按性别和年龄进行等比例分层。调查对象为抽样地区18岁以上本地户籍,居住超过2年的本地居民。2011年2月~2012年4月实际完成调查共计2 830例,资料完整有效2 718例,有效率96.04%,男1 483例,女1 235例,年龄18~87岁,中位年龄47岁,城镇人口1 870例,农村人口848例。另选择同期在我院实行无张力修补术的278例腹股沟疝患者术后慢性疼痛进行前瞻性研究,年龄20~76岁,中位年龄47岁,男229例,女49例,排除术前疼痛性疾病、恶性肿瘤、神经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

1.2调查方法

编制腹股沟疝调查问卷表格,采用一对一询问的方式填写问卷,收集性别、年龄、居住地、体力劳动强度、体重指数、吸烟、饮酒、家族史、病史及与腹股沟疝有关的诱因,如慢性咳嗽、反复便秘、前列腺增生等导致腹压反复或持续增高的病史。并由专科医生进行体格检查,可疑病例进行辅助检查确诊腹股沟疝。278例无张力修补术治疗患者术后随访1年,观察慢性疼痛发生率及分析相关因素。

1.3诊断及评价标准

腹股沟疝为腹股沟区域包块膨胀突出,并可降至阴囊或,站立时出现,平躺可回纳消失,多无疼痛,B超检查见腹腔脏器可确诊,既往确诊腹股沟疝或行手术治疗归为此类[9]。术后慢性疼痛根据随访1年内患者主诉及处置,依据WHO疼痛级别标准分为0~Ⅳ度:无疼痛为0度;间歇轻度疼痛,无需药物治疗为Ⅰ度;持续中度疼痛,需使用止痛药物方能入睡为Ⅱ度;持续重度疼痛,使用止痛药不能缓解,仍无法入睡为Ⅲ度;持续剧痛并伴血压等改变为Ⅳ度,分别计1~5分,术后疼痛评分≥2分,持续>3个月判定为术后慢性疼痛[10]。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定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定性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分别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χ2检验,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腹股沟疝患病率及流行病学特征

2 718例检出105例为腹股沟疝,患病率为3.86%(105/2718),其中腹股沟斜疝85例(80.95%),腹股沟直疝20例(19.05%),>60岁、男性、从事重体力劳动、超重、吸烟、有家族史和诱因者腹股沟疝患病率相对更高(P < 0.05),见表1。

表1 腹股沟疝流行病学特征

2.2腹股沟疝危险因素分析

年龄、性别、从事重体力劳动、超重、吸烟、家族史、诱因等因素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性别、从事重体力劳动、家族史和诱因是腹股沟疝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见表2。

表2 腹股沟疝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3无张力修补术后慢性疼痛发生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278例性无张力修补患者,其中67例为流行病学调查期间确诊的患者,211例未纳入流行病学调查的患者,其中包括外地户籍、非常住人口患者。术后随访时间12~15个月,45例(16.19%)出现慢性疼痛,腹股沟疝严重程度越高术后慢性疼痛发生率越高(P < 0.05),但不同分型疼痛程度无显著差异,≤47岁患者慢性疼痛发生率较高(P < 0.05),但>47岁患者疼痛程度较高(P < 0.05),再次手术患者慢性疼痛发生率和疼痛程度均较高(P < 0.05),局部麻醉患者术后慢性疼痛发生率较高,但麻醉方式与疼痛程度无关,见表3。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再次手术为术后慢性疼痛独立危险因素(χ2=4.593,OR=2.011,P < 0.05)。见表3。

表3 临床资料与无张力修补术后慢性疼痛的关系

注:*P

3讨论

从国内外多项调查结果可见,腹股沟疝患病率存在明显差异,可能受到地域、人群成分、经济发展程度等人口学和经济学原因影响。本次对本地区多个街道和乡镇2 718例本地户籍常住人口调查,腹股沟疝患病率为3.86%,高于杭州地区调查结果[3],但与新疆及西安调查结果相似或略低[2,4]。最为显著的现象表现为男性的患病率,在性别比近似1:1的分层调查中仅4例女性患病,与男性下腹部在发育过程中解剖结构的特殊性有关,男性发生腹股沟疝的危险性显著高于女性,但确切风险值尚未定论,本研究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患病风险为女性的7.895倍,是影响腹股沟疝患病率的最重要独立危险因素。腹股沟疝的发病机制与生殖发育、结缔组织疾病有关,而这些因素均可能存在家族遗传性,使局部腹壁结构出现异常,腹壁菲薄、沉降后闭锁不全遇腹压增高刺激极易发生疝[11]。本调查可见家族史是增加腹股沟疝患病的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其患病风险为无家族史人群的6.285倍。

慢性咳嗽、反复便秘、前列腺增生都可能导致腹压经常性增高,在不断刺激下腹壁菲薄处则可能发生疝,因此这些疾病诱因也是导致腹股沟疝发生的危险因素[12],而从事重体力劳动在高强度运动,尤其是躯干和腹部肌肉张力增加时,腹压会增高对腹壁产生压迫,也可以作为腹压增高的诱因之一[13],但由于重体力劳动和疾病因素之间存在本质区别,故将之分别进行分析,本调查分析结果显示,两者均为腹股沟疝患病率危险因素,OR分别为2.044和2.269。故在腹股沟疝患病与性别特征、遗传特征等患者先天因素有关,疾病和职业也是导致患病的主要因素。而年龄、超重、吸烟的影响作用虽然与腹股沟疝患病有一定联系,但并无显著的相关性。西安对离休干部的调查结果明显高于其他调查结果并与本调查中6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相似,老年人由于肌肉萎缩、筋膜弹性下降,腹壁可能相对菲薄利于疝的发生,但由于腹股沟疝发病机制复杂,在其他因素共同影响下,患者年龄开始趋于年轻化[14]。超重人群腹部脂肪层较厚,肌肉纤维相对疏松,而吸烟对腹股沟疝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升高血液循环中蛋白酶水平,导致蛋白酶系统和抗蛋白酶系统失衡,使腹直肌鞘、腹横筋膜结构被破坏张力减弱,易诱发疝[15]。

了解了本地区腹股沟疝有较高的患病率,所对应的治疗需求是较大的,而提供完善全面的医疗服务是临床医生努力的方向。无张力修补术是目前最主要的腹股沟疝治疗方式,故本研究对278例无张力修补术患者进行术后慢性疼痛的前瞻性研究,此研究对象涵盖流行病学调查中确诊并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67例,并扩大纳入211例未纳入流行病学调查的患者,其中包括外地户籍、非常住人口患者。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率为16.19%,术后疼痛程度以中轻度疼痛为主,但由于持续时间长,给患者生活造成十分不利影响,部分患者甚至需要长期服用止痛药物干预。有研究显示,慢性疼痛可能加重高血压,增加老年患者肺部感染、心肌梗死发生风险,危害患者健康[16,17]。减少慢性疼痛的应对方式尚缺乏针对性,因此,了解相关因素对改善临床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手术操作、补片材料、解剖结构等因素对腹股沟疝术后慢性疼痛的影响以被广泛认知,但相应改善手术方式和材料后仍有较高的慢性疼痛发生率[8],因此,还应对其他相关因素进行筛查。本次调查对慢性疼痛发生率和疼痛程度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随着腹股沟疝病情严重程度增加慢性疼痛发生率升高,但疼痛程度却没有显著差异,病变程度增加手术难度,手术血管、神经损伤可能性大,故术后疼痛多发,但疼痛的程度可能还受到心理因素、耐受性、神经敏感性影响[18],中位年龄以下患者不仅有较高发生率,其疼痛程度也明显增加,这可能与心理及神经敏感性更高有关,较年轻患者术后活动量更大,对局部的刺激相对较多,而老年患者由于对疼痛刺激反馈减弱,则相对疼痛感较轻。局麻进行疝修补,可能由与麻醉不充分而使肌肉僵硬,不能完全暴露术野,而强行牵拉导致肌肉纤维、神经纤维的副损伤,补片可能出现松动,增加术后发生慢性疼痛几率,但对疼痛程度影响较小[19]。以往疝修补术,在诱因等反复存在情况下,易发生复发,而需要再次手术,无张力修补术复发率相对较低,再次手术患者术后慢性疼痛发生率和疼痛程度均较初次手术患者高。复发性腹股沟疝往往时间较长,局部损伤相对较严重,由于经历过手术治疗,腹壁肌肉、韧带及筋膜缺损或损伤修复可能存在瘢痕或粘连解剖结构不清晰,内环口大使再次发生疝时内疝包更大,均增加再次手术难度[20],由于再次手术不可避免增加组织结构的损伤和缺损范围,则术后恢复相对较差,慢性疼痛发生率和疼痛程度均相对较高,故其为术后慢性疼痛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腹股沟疝发生与性别特征、遗传特征、疾病和职业等增加腹压的因素有关,手术治疗需求量较高,而改善预后,应从准确的术前病情评估、采用更完善的麻醉和手术方式,减少术后复发等方面着手,切实减少术后慢性疼痛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R Powell,M Johnston,WC Smith,et al. Psychological risk factors for chronic post-surgical pain after inguinal hernia repair surgery: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J]. European Journal of Pain,2012,16(4):600-610.

[2] 皮尔地瓦斯,凯赛尔,克力木,等. 新疆和田地区维吾尔族腹股沟疝患病率初步调查[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2012,(4):929-931.

[3] 武伟,陈玺华,何华波,等. 杭州地区成人腹股沟疝患病率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J]. 浙江医学,2011,33(8):1195-1197.

[4] 黄祖仁,白翎,郭晓军,等. 西安地区部分军队离退休干部腹股沟疝患病率回顾性调查[J].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2,17(6):348.

[5] Shankar Das, Chattopadhyay Nisith Chandra, Karmakar Ritankar. A rare case of persistent muellerian duct syndrome presenting as inguinal hernia[J]. Journal of the Indian Medical Association,2011,109(10):757-758.

[6] 李春雷,居来提,其格加甫. 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初步探讨[J].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2013,7(2):141-143.

[7] GPC,Yang ECH,Lai OCY,Chan CN. Single-incision 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 and totally extraperitoneal repair for inguinal hernia: early experience from a single center in Asia[J]. Asian Journal of Endoscopic Surgery,2011,4(4):166-170.

[8] 李月廷,吴京涛,刘绍辉. 区域阻滞麻醉下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可行性探讨[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2013,7(3):227-229.

[9] 赵四晖,郭建辉,朱军. 腹膜前疝修补装置在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应用体会[J].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2013,7(1):44-46.

[10] R Powell,M Johnston,WC Smith,PM King. Psychological risk factors for chronic post-surgical pain after inguinal hernia repair surgery: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J]. European journal of pain,2012, 16(4):600-610.

[11] 常春,钟强文,池宇明. 腹膜前间隙腹股沟疝修补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研究[J].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2013,7(3):252-254.

[12] N Subedi,SK Bhattacharya. Study of patients with painless inguinal hernia in the quality of life[J]. NMCJ,2011,13(4):279-280.

[13] . 前入路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J]. 中国医师杂志,2013,15(1):129-130.

[14] 王开振,任为,时德. 腹股沟疝复发相关性分析[J].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2013,7(1):28-31.

[15] Hansen MB,Andersen KG,Crawford ME. Pain following the repair of an abdominal hernia[J]. Surgery Today,2010,40(1):8-21.

[16] M Cambal,P Zonca,B Hrbaty. Comparison of self-gripping mesh with mesh fixation with fibrin-glue in laparoscopic hernia repair (TAPP)[J]. Bratislavské lekárske listy,2012,113(2):103-107.

[17]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成人腹股沟疝诊疗指南(2012年版)[J]. 中华外科杂志,2013,51(1):4-6.

[18] 刘洋,汪燕,范玉峰. 不同术式腹股沟疝修补术后慢性疼痛对比分析[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9(1):156-157.

篇6

慢性前列腺炎之所以发病率高、易复发,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此病病因复杂、表现症状繁多不一、治疗时又大多采用“千人一方”的治疗方法。笔者在临床诊疗工作中采用乌鸡白凤丸联合腹针治疗此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56例患者均为我部门诊就诊患者,年龄20~45岁、平均28岁。患者前列腺指检:腺体肿大、前列腺沟变浅。前列腺液镜检:卵磷脂小体减少、WBC增多,均有尿急、尿频、阴囊潮湿、下腹不适等症状。

1.2治疗方法 对所有就诊病例均详细询问病史、采集前列腺液镜检,以区分细菌性与非细菌性感染。对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均给予口服乌鸡白凤丸1丸、2次/d;腹针采用引气归元的穴位组合,配合上、下风湿点针刺治疗,隔天1次,1个月为1疗程。

1.3结果 治愈48例,局部症状消失、前列腺液镜检WBC(-)、卵磷脂小体满视野;②有效6例,局部症状减轻、前列腺液镜检WBC减少、卵磷脂小体增多;③无效2例,症状无改变。

患者治疗1~2个疗程后,大部分患者局部症状消失、前列腺液镜检结果恢复正常,总有效率98%。

2讨论

慢性前列腺炎属于一类非常多见的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主要包括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和细菌性前列腺炎两类,慢性前列腺炎的发病率非常高,大概有超出50%以上的男性在一生中的某一个时刻会受到前列腺炎症状的影响,因为慢性前列腺炎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以及病理改变情况比较复杂,对男性的生育能力以及存在影响,使男性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受到肉体和精神的折磨[1]。慢性前列腺炎的病因非常复杂,现在对于发病机制已经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是仍旧没有突破性进展,目前主要认为慢性前列腺炎是由于神经原发性疾病或继发性疾病、前列腺以及周围组织器官原发性疾病或继发性疾病引起,病因中心可能为炎症、异常盆地神经肌肉活动以及感染的共同作用所导致。慢性前列腺炎对患者的危害:降低男性性能力,引起男性性活动神经中枢经常处于兴奋状态,但是长此以往会引起男性性兴奋抑制,从而导致男性下降;引发女性妇科病,因为受到细菌感染引起的男性前列腺炎,在性生活中将细菌带入到女性的生殖器官中,导致女性遭受感染出现妇科疾病;内分泌失调,正常男性前列腺可以分泌多种活性物质,但是前列腺炎患者的分泌物受到其影响,引起男性内分泌失调,严重影响到工作和生活;由于男性患者出现前列腺炎,会存在尿不尽、尿频以及尿急等症状,部分患者的会导致情绪失控;因为前列腺炎的经久不治,使炎症扩散,导致相邻器官出现感染,引起炎症[2]。前列腺炎还能够导致男性不育,减少的活力,前列腺属于存活的重要条件,由于其含有微量元素、酶以及卵磷脂能够为提供营养和能量,当患者出现前列腺炎的时候使影响物质的分泌降低,活力受到影响;前列腺炎还会引起男性不症或者是逆向,使不能够进入到女性阴道,从而导致不育;患者出现前列腺炎,身体内的酸性物质提高,导致酸度随之升高,不适宜的存活条件,使的活力下降;前列腺炎对患者液化的过程中造成影响,降低的活力,引起不育;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液中存在细菌毒素和病原微生物,当其进入到患者的中,能够直接杀死,出现死精和畸形现象,出现抗抗体,引起男性不育。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症状比较多样化,有的时候容易和单纯神经衰弱混淆,治疗效果不甚理想,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尿频、尿不尽、尿急、清晨尿道口存在黏液或者是脓性分泌物,大便后尿道口存在白色液体,、会阴以及后尿道出现不适感,腹股沟、以及出现疼痛,伴随、痛、失眠、血精、忧郁以及阳痿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3]。慢性前列腺炎是男科常见病、多发病,也是公认的难以治疗、治疗好转后容易复发的男科疾病。军人也是慢性前列腺炎的高发职业之一,因为军人的客观原因导致性生活的不规律、年轻军人的频繁致使前列腺体的反复充血,极易导致慢性前列腺炎。

祖国医学认为此病多与个体肾气不足、气滞血瘀、脉络受阻等因素密切相关。慢性前列腺炎病变部位在小腹,小腹又为冲脉、任脉和督脉起始和循环之处,所以治疗过程中调畅三脉之盈亏是治疗该病的关键所在。

乌鸡白凤丸主要成分为乌鸡、人参、当归、地黄、黄芪、芡实、香附、银柴胡等组成。常用于妇科补气养血、调经止带,用于气血两虚、身体虚弱等症。乌鸡白凤丸融温补、耐寒、耐缺氧、增强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的作用,可以增加细胞免疫功能,患者服用乌鸡白凤丸后既养冲脉之血、育任脉之阴又能补督脉之虚,故收效易佳。

有关药理实验证明,乌鸡白凤丸具有雄激素样作用,能明显增加男性前列腺和精囊的重量,具有一定的预防和消炎作用,对细菌性感染具有非特异性的保护作用,还能兴奋肾上腺皮质功能,增加机体非特异性抵抗力。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治疗作用正是通过这种非特异性抗炎作用的被激活和增强而产生的。

治疗慢性前列腺炎采用腹针疗法是基于中医整体观念的理论来指导临床治疗疾病的方法。中医认为经络内属脏腑外络四肢百骸,脏腑和经络是统一的。脏腑是产生气血的地方而经脉是传输气血的地方,四肢百骸是使用气血之处。可以说人体的经脉、气血、脏腑、四肢百骸都是一种网络的联系。在治疗疾病过程中,对于疾病气血功能的调整必须要先调理脏腑功能,尤其是慢性疾病患者。慢性病基本上都是久病及里,在治疗过程中只有先调理好了脏腑功能才能彻底使疾病得到彻底的根除,符合中医学“治病求本”的原则。而腹针疗法讲究先调理脏腑再对经络进行调整,最后对局部进行治疗。对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就是要先从调理机体入手,因为前列腺炎的发病都和机体肾气相关,因此我们用腹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时首先要取关元穴、中脘穴来补脾肾,然后取穴滑肉门来调节经脉。

治疗慢性前列腺炎采用腹针疗法是基于十二经脉通过腹部的各条经脉在头面部、四肢末端与表里经脉相连接;通过脏腑或经别等经络使全身形成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因此,腹部经穴治疗的范围,近调脏腑,上可调头面,远可及四肢末端,为腹针治疗全身疾病打下了非常良好的物质基础。

通过内服乌鸡白凤丸和外用腹针疗法的补气血、通经络的治疗方法,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症状大有好转,此方法在临床工作中值得运用。

参考文献:

篇7

3、常见的慢性白血病当中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白细胞会明显地升高伴随着脾大,同时有一个特殊的染色体和特殊的基因。

篇8

据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治未病中心副主任吴文刚介绍,“冬病”,顾名思义是冬天容易发作的疾病,或是遇寒加重的病变。祖国医学认为,“三九”时大自然处于阴阳交替的阶段,即所谓的“阴极而生阳”,也是人体阳气最弱的时候。此时最容易患病,尤其易患呼吸道疾病。“三九贴”就是依据中医“天人相应”理论,顺应四时特性的一种内病外治疗法。冬至后天气寒冷,人体阳气内敛,气血运行缓慢。根据中医“虚则补之”、“寒者温之”、“内病外治”的理论,在“三九”时段采用具有辛散温通功效的中药进行穴位贴敷治疗,可疏散风寒、温补肺肾,起到疏通经络、平衡阴阳、止咳平喘、调和脏腑的功效,利用药物敷贴穴位,扶助人体的阳气,从而达到增强人体抵抗力、祛除疾病的目的。

“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的人,如果在夏季贴过‘三伏贴’,那么在冬季更应贴‘三九贴’以巩固治疗,降低冬季发病几率。”吴文刚说,“三九贴”与“三伏贴”交替贴敷,可阴阳互补,有序循环。

亚健康人群不妨试试“三九贴”

“三九贴”只适合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吗?对此,吴文刚表示,“三九贴”主要适用于多种慢性疾病缓解期,如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咳嗽、阻塞性肺气肿、肺间质疾病、肺功能不全;各种关节炎;体虚易感冒者等。一般来说,由于“三九贴”防治的疾病大多属于中医辨证为虚寒症的范畴,因此对于虚寒性胃病、胃肠功能紊乱、慢性结肠炎、虚寒性腹泻、慢性胃肠炎、慢性腹泻等病症,也可以起到一定的辅助治疗效果。

“以前很多人不了解,其实‘三九贴’不仅可以治病,还能增强体质,缓解亚健康症状。”吴文刚提醒,亚健康人群不妨试试“三九贴”,它对改善亚健康症状也有非常好的效果。

篇9

按照中医五行的理论,春夏秋冬中“夏”对应的脏器是心,立夏、小满、芒种及夏至皆应清心以安神。夏天炎热,若又心情烦躁,无异于火上浇油。

脾虚之人“补在三伏”

中医学认为,养生应注意“五脏应五时”,即肝主春,心主夏,脾主长夏,肺主秋,肾主冬。“长夏”在阳历七、八月份。夏季暑邪伤津液,以至于气随津脱、气津两虚,因此中国自古就有脾虚之人“补在三伏”之说。孩子的体质多为心火偏旺而脾土多虚,心火旺则易口腔溃疡或好动难带养;脾虚则易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肺气若因此受累则多发过敏哮喘之症,所以夏季只要掌握清热利湿、消暑解毒、养气滋阴的调理原则,就可以达到夏日养生的效果。

细说“冬病夏治”

中医所说的“冬病夏治”,乃利用夏日温热之气,因势利导,“扶阳而散寒”,通过经络及药物的调理,改善寒性体质及疾病。而肺脾肾三脏都虚的寒性体质在小孩子中比较多见,“冬病夏治”无疑是一种很好的调理选择。对于冬季孩子好发的慢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气喘等阳虚证,冬季好发期只能症状治疗,而到了夏季病情稳定时,是最佳的治疗时间。

“三伏天”为一年中最炎热、阳气最旺的时候,正是改善寒性体质及治疗疾病的最佳时机。

目前的“三伏贴”治疗多以传统的三伏3日3次为主,但“伏有十日”,扶阳散寒应持续不断,方能逐寒于外。如果用温和深透的药膏,以10天为一疗程,对于调理孩子的各种过敏、鼻炎、气喘及支气管炎等寒性疾病,疗效会更好。

要注意:时下有些敷贴以强刺激的药物刺激孩子的穴位,往往会造成局部灼伤。孩子的体质改善及冬病夏治应循序渐进,勿揠苗助长,以免伤及本元。

TIPS:

今年的三伏分别为阳历的7月14日(初伏)、7月24日(中伏)和8月3日(末伏)

夏季一般饮食调养建议

夏季炎热,易伤津液,饮食调养上可选择药粥来滋补身体。以下两款药粥适于夏季家庭食用。

清热莲子冬瓜粥:莲子性平,具清热、降火、利尿、治水肿之功效,且能提升食欲,适合夏日食欲不振的体虚之人,而冬瓜又是夏日中最具有清热解暑作用之代表性蔬菜。

红豆薏仁粥:红豆性平,能去水利湿;薏仁性微寒,具健脾、补肺、清热、利水之功效,因此红豆薏仁粥可健脾除湿,促进排便,预防便秘或肠胃道的疾病,是一道简单方便的养生粥。

篇10

时至今日,并非是中华传统医学迎合了世界潮流,而是世界在回归自然,是现代医学模式在向传统医学模式回归,人类需要反扑归真,人类的生命健康需要传统中医的呵护,我们已看到博大精深的传统中医在日趋赢得世人的敬仰,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21世纪是自然医学兴盛的世纪。

中医源自民间,源自生命体验,中医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中医是自然的产物,她以顺应自然的方式方法在悠悠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为中华民族的身心健康和繁荣昌盛做出了重要贡献;她的健康理念在《黄帝内经》中就已明晰形成,而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看来仍极具先进科学性,这就是“恬淡虚无,真气存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和而服之,以补益经气”,“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气血正平,长有天命”等防治和养生思想;中华传统医学在促进和维护生命健康中所使用的技术方法在今天看来更是绿色、环保、天然、无公害,这就是中医特色的针、灸、刮痧、按摩、拔罐、导引和对自然界动、植、矿物的外敷和内服,中华传统医学在促进和维护生命健康中已呈现出三大优势。

一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治疗优势

随着科技发展、社会进步以及人类生存环境与生活方式的改变,疾病谱亦发生了变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癌症、脑梗塞、脑溢血、糖尿病、尿毒症、气喘、结石、痛风、关节炎等发病率在逐年上升的同时且向低龄化发展,我们已看到慢性病大多是系统病,如糖尿病多是由脾、胃、肝、肾、肺功能失常,特别是脾、肾功能失常,导致胰岛素分泌紊乱或活性降低,从而表现出高血糖;高血压多是由重要脏器如肝、脾、肾、脑微循环障碍、血质改变、管壁弹性降低或气体交换失常,致使心脏加压;癌症和白血病则是全身疾病的具体临床表现,是内环境恶化情况下的外因及情绪作用,局部细胞基因突变并异常分化,幼稚细胞无限增生;功能性心脏病和中风的主要根源在肝、脾、肾。因此,要想彻底治愈而非只是控制这些慢性病,就必须恢复各脏腑正常生理功能,并使脏腑之间功能协调,绝不能为治疗肝、肾而损伤脾、胃,为治疗脾、胃又损伤肝、肾,临床实践为实现和达到这一目标,多功能的中医诊疗技术有着独特优势。

中医的多功能性首先表现在中草药的多功能上,如草药中的大黄有泻下作用,主要有效成分是蒽醌衍生物的番泻甙A、B、C及大黄酸葡萄糖甙,经细胞或酶分解成甙元,刺激大肠蠕动,减少水分吸收而至泻,在泻便的同时泻出经络中的“毒气”、“邪气”,特别是脾经、胃经、肝经、心包经和大肠经中的邪气,邪气出正气生,从而达到一种健脾、和胃、养肝、清心包、活大肠的作用。大黄中所含的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及大黄酸还有很好的抑菌作用,大黄可杀灭阿米巴原虫、滴虫,有较强的抑制病毒作用,即大黄有清热解毒、消炎杀虫的功能,大黄还有抗肿瘤作用及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和改善脆性作用,也就是大黄有凉血、止血、活血化淤和抗癌的功能。众多的天然动、植、矿物都和大黄一样有其多功能性,可以同时对几个脏腑、系统进行调理,方剂则是中医高深技艺的体现,是中医精髓之所在,一个方剂可同时调理几个脏腑或系统,不同的方剂还可以调理同一个脏腑和系统,同病异治,异病同治是中医特点,其中的关键就在于组方,组方的关键在于辩证,辨证的关键在于医者对四维以上时空观的中医理论的正确认识和掌握,即对宇宙、自然、生命、阴、阳、精、气、神及经络系统功能的正确认识和掌握,科学的组方配合针、灸、刮痧、按摩、拔罐、导引已成为治疗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最安全、有效的途径。

二.对亚健康(未病)的调理优势

亚健康是机体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第三状态,可以看作是古人说的“未病”,主要表现为身体的不适和心理的不良反应,是指无器质性病变的一些功能性改变,也被称为“不定陈述综合征”,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潜状态、过渡态。

亚健康的形成有多方面原因,我们认为其主要原因就是污染,是空气、水、食物、化学药物、辐射等污染降低了各脏腑正常的生理功能,其次就是不合理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不良情志和心态、不良宇宙生命场、遗传和禀赋等因素。

亚健康的形成并不是某一脏器发生了病变,而是整体功能减退的结果,主要是五脏六腑生理功能的普遍降低及其动态平衡的失常;解除亚健康的根本原则就是整体调节、整体治理,调理的主要任务就是恢复、增强五脏六腑正常的生理功能并使其功能之间相互协调,在脏腑功能达到和处于正常状态时,亚健康所表现出的各种生理或心理的不适症状就会自然消失,根据这一理论,我们通过饮食各种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在生命体得到全面调理后,恢复并增强了各脏腑正常生理功能,这时亚健康所表现出的各种生理或心理的不适症状就被彻底解除,这也意味着“治未病”得以实现并完成,更意味着从跟本上、源头上解除了各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意味着疾病预防和控制的“瓶颈”

被突破,同时实现了“消未起之祸,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不追于既逝之后”,所以说,中医在调理亚健康(治未病)时所具备的优势无与伦比。

三.对养生保健的优势

篇11

冬病夏治,选择治疗的时间很关键。笼统地讲,在夏季整个三伏天都可以进行冬病夏治。也有人提出,在每年三伏中,初伏、中伏、末伏的第一天来进行治疗,效果会更好。这种提法虽然没有经过科学的认证,但肯定是有道理。因为这三天的中午时分,是一年四季中阳气最旺盛的时间,抓住这时进行冬病夏治,疗效应该会更好。临床实践表明,在三伏天时段内进行冬病夏治,都可以获得疗效。

选好方法

冬病夏治方法很多,包括外治和内服,以及饮食调理、运动疗法,等等。

内服疗法根据中医辨证,服用一些补阳的中药。夏季大自然中阳气比较旺盛,人体的阳气形于体表,这个季节服用中药给予适当的调理,很容易激发人体的阳气,从而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扶正祛邪,使一些容易在冬季发病的寒症大大减少或缓解。

外治疗法常用有穴位敷贴、穴位注射、穴位埋线、针灸推拿、拔火罐、刮痧、耳压等。

中医认为人体有12条正经,八条奇经八脉,这些经脉上面分布着许多穴位。外治方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刺激相应的穴位,调节人体机能,达到阴阳平衡,从而祛除疾病。

穴位敷贴、注射、埋线穴位敷贴即选择几味或十几味对皮肤有一定刺激作用的温性中药。打成粉末状态,加一定的调和剂,做成一个个小饼,按压到相应的穴位上面,用胶布进行固定。穴位注射,就是在穴位上注射一些中药或西药。药物作用于穴位,通过经络的运行,从而达到全身调理和治疗疾病的效果。主要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比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慢阻肺,等等。在三伏天进行,一般连续治疗三年为一个周期。

针灸推拿、拔火罐可在局部穴位敷贴的同时,进行针刺、艾灸、拔火罐,常用于治疗冬季两下肢发凉的老寒腿、膝关节冷痛。

刮痧主要适用于病变部位比较广的一些疾病,包括内脏的一些疾病。

耳压疗法人体的耳朵上面分布着许许多多的穴位,当人体某一个脏器有疾病的时候,相应的穴位上可以有所反应,在反应点上给予适当的刺激,比如用手指的按压刺激,用针刺刺激,激光刺激等,可以进行全身调理及内脏疾病的治疗。

这几年还有结合现代医学的方法,包括脱敏疗法、雾化吸入法、割治疗法、药物的熏洗疗法,等等。

选好疾病

并不是所有的疾病都适宜采用冬病夏治的方法。冬病,从广义上来讲,是指人体受到寒凉以后容易出现的病症,特别是虚症。常见以下几类。

第一类:表现为阳虚寒甚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包括感冒、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阻塞性肺气肿、肺功能不全、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鼻窦炎、慢性咽炎等病症。

第二类: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腰腿疼痛、四肢麻木、强直性脊柱炎、颈椎病、肩周炎、骨关节等疾病。

篇12

门诊时间:周三下午、周日上午

随着岁数的增加,不少慢性乙肝患者的顾虑重重:从乙肝转化到肝硬化再转化到肝癌的患者比例不低,我是不是也会走上这条路?对于这种慢性病,中医是如何进行调理,让人免于病痛的折磨?今天,我们就听听专家的意见吧。

专家咨询台:

Q:我已经患有乙肝30多年了,以前一直不觉得身体有什么不适,因此也没当回事。可是,最近我发觉自己胃口差了,小便发黄,于是去医院检查,结果发现已是“大三阳”,转氨酶升高,并伴有肝功能异常,现在正进行治疗,身子有些发虚,请问我是否可吃参补元气?(60岁 张先生)

A:中医调理慢性乙肝,主要以清热解毒来抗病毒,如金银花、苦参、连翘等,并加上扶正的药物,如枸杞、扁豆、党参、南北沙参等。但是对于不同的情况,这两者的比例不一样。你现在属于慢性乙肝的急性发作期。对于这样的情况,中医上属于肝脏邪胜为主,这时该以清热解毒为主,如果盲目进补只能适得其反。不过,在清解疫毒的同时,可以加些调理脾胃、疏肝理气的药物,起到醒胃的作用,即让药物更好地吸收入体内。

Q:我因母亲遗传患上乙肝,虽现在病情控制良好。但有时依然会觉得容易疲累、腰酸,甚至有时会发生肝区隐痛。我想知道中医是否有什么调理方法能增强体质?(50岁 陈阿姨)

A:在乙肝病毒得到控制,人体反应平稳,表现出体虚症状,如这位患者所提到的疲累、腰酸等,此时,可以进行中医调理。在用药上,我们主要以扶正为主,适当进补。因为长期患病,肝脏本身已受损伤,所以,进补时切忌蛮补,而应以用药平稳为原则,先清补来调补脾胃,因为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强健才能产生充足的气血和人体所需的各种精微物质。因此,在药方中添加助消化的药物,如陈皮、山楂、鸡内金,再加入调补的药物太子参、黄芪、山药、扁豆等。如果是长期乙肝患者,还会有腿软等症,这是肾虚所致,因为肝肾为邻居,两者会相互影响,因此久病及肾,这时如有肾阳虚或肾阴虚的情况,可用药调补。

日常饮食调理

补蛋白质

由于慢性肝炎是一种消耗性疾病,因此补充足够的蛋白质对患者来说很重要。乙肝患者最好挑些易于消化的优质蛋白质,如牛奶、豆奶、鸡蛋等。

可饮参茶进补

篇13

DOI:10.14163/ki.11-5547/r.2017.09.095

糖尿病是常见的慢性疾病, 为内分泌疾病, 患者长期血糖异常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1, 2]。中医学认为血糖异常的发生与个人的年龄、体质及生活习惯等密切相关。本研究对慢性疾病糖尿病患者中医体质的分布情况及其生活习惯相关性因素进行调查, 分析生活习惯与慢性疾病糖尿病患者中医体质的相关性, 为慢性疾病糖尿病患者的日常保健与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Y料 研究对象为王村镇2014年5~10月参与体检的436例慢性疾病糖尿病患者, 均合并有冠心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其中男255例, 女181例;年龄34~71岁, 平均年龄(58.12±9.63)岁;病程1~26年, 平均病程(8.14±5.96)年。

1. 2 研究方法 依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3]标准, 将研究对象分为即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瘀血质、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和特禀质9种体质类型, 后8种为偏颇质。调查研究对象5种生活习惯:包括是否吸烟、是否饮酒、膳食结构是否合理、是否进行体育锻炼、每月食盐消费量是否合理(以250 g/个月为分界点, 超过为不合理), 分析生活习惯与其中医体质的相关性。

1. 3 观察指标 ①436例慢性疾病糖尿病患者的单一体质分布情况。②436例慢性疾病糖尿病症患者的生活习惯调查分析。③436例慢性疾病糖尿病患者生活习惯与其中医体质的相关性分析。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生活习惯与中医体质的回归模型。P

2 结果

2. 1 慢性疾病糖尿病患者的单一体质分布情况 436例慢性疾病糖尿病患者中, 平和质134例, 占30.7%, 偏颇质302例, 占69.3 %。由高至低依次为:平和质(134例, 占30.7%)>气虚质(64例, 占14.7%)>阳虚质(52例, 占11.9%)>痰湿质 (43例, 占9.9%)>阴虚质(42例, 占9.6%)>湿热质(31例, 占7.1%)>气郁质(28例, 占6.4%)>瘀血质(24例, 占5.5%)>特禀质(18例, 占4.2%)。

2. 2 慢性疾病糖尿患者生活习惯调查分析 平和质患者在是否吸烟、是否饮酒、膳食结构是否合理、是否进行体育锻炼、每月食盐消费量是否合理5种生活习惯方面均优于偏颇质患者,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8.556、9.346、7.512、14.547、6.231, P

2. 3 慢性疾病糖尿病患者生活习惯与其中医体质的相关性分析 以偏颇质为因变量, 5种生活习惯为自变量, 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显示是否吸烟、是否饮酒、膳食结构是否合理、是否进行体育锻炼4种生活习惯最终被纳入回归模型。提示, 吸烟、饮酒、膳食结构不合理、不进行体育锻炼为慢性疾病糖尿病患者易形成偏颇质的影响因素 (P

3 讨论

对于慢性疾病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改善日常生活习惯进行纠正与调理:①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对人的体质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生活中要注意劳逸结合, 戒除烟酒等不良嗜好, 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 保持机体的旺盛精力[4, 5]。②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少食刺激性食物, 注意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③养成定期参加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体育锻炼堪称是现代人增进健康的最有效、性价比最高的投资方式[6-9]。体育运动可以改善人体的心血管、呼吸、内分泌及神经系统等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的生理机能, 增强人的体质, 还可以磨炼人的意志, 因此对人的身心发育皆有良好的促进功能。适度的体育锻炼, 有缓解焦虑和抑郁, 振奋精神、消除疲劳的功效, 由此达到纠正偏颇体质的作用[10-13]。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436例慢性疾病糖尿病患者中, 平和质134例, 占30.7%, 偏颇质302例, 占69.3 %。由高至低依次为:平和质(134例, 占30.7%)>气虚质(64例, 占14.7%)>阳虚质(52例, 占11.9%)>痰湿质 (43例, 占9.9%)>阴虚质(42例, 占9.6%)>湿热质(31例, 占7.1%)>气郁质(28例, 占6.4%)>瘀血质(24例, 占5.5%)>特禀质(18例, 占4.2%)。平和质患者在是否吸烟、是否饮酒、膳食结构是否合理、是否进行体育锻炼、每月食盐消费量是否合理5种生活习惯方面均优于偏颇质患者,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8.556、9.346、7.512、14.547、6.231, P

综上所述, 中医体质既禀成于先天, 亦关系于后天, 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受到环境、精神、饮食、营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吸烟、饮酒、膳食结构不合理、不进行体育锻炼的慢性疾病糖尿病患者更易形成偏颇体质。但同时体质也具有动态可变性, 通过调整生活方式进行体质纠正在个体的养生保健与疾病防治中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健平, 朱燕波, 姚实林, 等. 505例健康体检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与血糖、血脂、体质量指数关系分析.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2013, 9(6):21-25.

[2] 韩淑辉, 李康增, 郑建明, 等. 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研究.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 33(2):199-204.

[3] 中华中医药学会.ZYYXH/T157-2009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9:2.

[4] 袁婉丽, 胡节惠. 2型糖尿病表型与中医体质分类关系的研究. 现代医药卫生, 2004, 20(24):2602-2603.

[5] 柳红芳, 王皓, 胡照娟. 2型糖尿病中医体质与肥胖、血脂、血凝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 34(10):702-706.

[6] 孙文武. 中医体质类型与糖尿病肾病相关性分析. 北京中医药, 2010, 29(9):687-688.

[7] 闫镛, 朱璞, 张芳, 等. 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与相关指标关系的分析. 中医学报, 2010, 25(6):1154-1156.

[8] 张利民, 谭毅, 黄伟, 等. 糖尿病前期中医体质及相关指标的研究.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 32(5):60-61.

[9] n丽蓓, 崔红霞, 刘金凤, 等. 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及与血脂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现代中医临床, 2011, 18(3):4-7.

[10] 田锦鹰, 魏东, 马祖等, 等. 糖尿病发病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研究. 中国中医急症, 2013, 22(10):1693-1694.

[11] 李军, 金艳蓉, 曹芸, 等. 糖尿病中医体质的临床研究现状与评价.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 8(4):403-406.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