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体育训练的特点

体育训练的特点范文

发布时间:2024-01-03 17:56:04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体育训练的特点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体育训练的特点

篇1

而竞技体育的发展,既依赖于先进的体育科学技术、又依赖于坚实的后备力量,前苏联、美国和前民主德国早就把发展竞技体育重心移向学校,组建和创办了很多少儿体校和课余训练中心,进行系统化、科学化训练,培养许多优秀体育尖子和奥运选手,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在我国,业余训练同样为我国的竞技体育事业做出了较大的贡献,许多优秀运动员的坚实基础就开始于中小学的业余体育训练。近年来,我国学校业余体育训练工作不断发展,它不仅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体育后备人才,而且也活跃了学校课余文化生活,有力的推动了学校群体活动的开展。

因此,研究小学生竞技体育业余训练的特点,对于提高学校业余训练水平有很大的帮助。基于此目的,我校以多年来开展小学生体育竞技业余训练为基点,从实际出发,以运动训练为参照,对小学生业余体育训练的特点加以研究与总结,

力图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寻求解决的途径。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参与学校竞技体育业余训练的所有我校学生和训练的教师以获取第一手资料。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本文在研究中参阅了国内外版本的《学校体育学》、《运动训练学》中有关论述,查阅了大量有关资料和有关文件。

2、2、2访谈调查法。对部分学校体育教师,学生进行访谈。

2、2、3数理统计法。对收集到的调查数据进行归类整理,进行了数据处理。

2、2、4总结经验。通过总结长期课余训练的实践、经验和他人的工作经验,比较各校有关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特点,通过分析综合,归纳出目前我校竞技体育训练的特点。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学校业余体育训练作为我国运动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虽然与一般专业运动训练比较具有共同点,但是由于学校业余体育训练在训练的对象、任务、形式、性质上与一般运动训练有所不同,这就决定了学校业余体育训练具有自己的特点。充分认识这些有利于我们探索和遵循学校业余体育训练的客观规律,以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3、1具有教育性和基础性。

学校业余体育训练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现学校教育目标和体育目标的一项重要内容。从教育学的观点来看,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崇高的信念与理想都起到积极的作用。体育运动训练不仅对人的身体发展,而且对人的精神发展也产生很大影响。学校业余训练的手段和方法,动作教学和培养少年儿童在某专项充分发展身体能力的规律,能有效地解决一系列属于德育,意志培养,智育和美育内容的任务,对形成人良好的思想品德起到更为有效的社会作用。

同时,业余体育训练作为培养竞技后备人才的重要途径,总体上是进行基础训练。在对学生进行体育训练时主要以基础训练为主,重视发展学生的各种身体素质,是为使学生在不同的专项上达到高水平的成绩,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他们的训练必须有相应的训练年限,不能一蹴而就,拔苗助长。此特点特别适合于小学学校业余体育训练。

3、2具有间断性和业余性

业余训练过程具有间断性是由于训练对象必须接受国家规定的学校教育所限制的。所受训的对象不同于脱产的专业运动员,其它课程学业的要求,学校其它工作的进行,必要的假期和其它因素的干扰,使业余训练不可能像专业运动员那样进行不间断的训练,这就决定了其训练过程的间断性。

参加训练的学生是根据自愿原则,利用业余时间,在不影响完成学业任务的前提下进行的,这是区别于专业运动员训练的一个特点。同时,业余训练由于受到来自于社会、家庭的影响,参加训练的队员的稳定性得不到保障。

3、3相对专项性不强

业余训练以培养后备人才为主,因此训练内容的专项性相对来说不很强,也不追求极限负荷训练。业余训练作为多年运动训练过程中的最基础阶段,它还担负着给运动员定向、选材的任务。过早地确定专项不利于少年儿童的发展与最终表现,这也是许多运动员所证明的。同时,训练教师的专业知识缺乏,也影响了它的专项性。

四、结论与建议

4、1科学选材,注重启蒙教学

“选材是成功的一半”,是造就优秀运动员的关键,必须非常重视科学选材,这一步没走好,全盘皆废。在选材工作中,通过实践我们认识到,只有经验和科学测试相结合,不断地跟踪观察,对那些身体形态好,身体素质全面发展,智能好有悟性,对训练项目有兴趣的学生,才可选作训练培养的重点对象。

例如我校在选取乒乓球优秀苗子时,依据拟选形态、机能、气质、心理素质、遗传.因素、发展潜质诸多方面,科学制定好各种选材测试量化标准。作为优秀乒乓球运动员,他们必须是身材匀称,素质全面的,有符合专项要求的神经类型,智能好,有悟性,对乒乓球运动有兴趣的人,并从一年级就对他们进行跟踪启蒙训练。在启蒙训练过程中要经常对他们进行校访和家访,建立教练员,班主任,任课教师,家长沟通平台。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和身体情况及文化学习情况,了解他们对参加训练的态度及积极性。掌握好第一手资料是搞好训练的基本保证。特别在启蒙教学中对运动员兴趣和爱好预先培养和巩固是非常重要的,要根据儿童具有好动、好玩、好模仿、好竞争,易接受新事物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乒乓球的启蒙教学,引导学生关注乒乓球运动,使之形成强烈的爱好,充分利用自己身边乒乓世界冠军曹燕华影响力。要完成这一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防止用简单的重复性练习而多采用游戏性的训练方法,多采用鼓励、表扬等手段来进行诱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之在教学训练中获得欢愉与成功,保持长时间的兴趣,形成真正强烈的爱好,为今后在成为优秀运动员的艰苦训练中,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八年来,我们培养、输送的优秀运动员,无一不是在业余训练中表现出对乒乓球有着强烈兴趣和爱好的运动员。

4、2打好基础,全面提高素质

在业余训练过程中,要打好扎实的基础,强调系统训练,全面提高运动员健康水平和发展身体素质,不断提高竞技水平,培养输送优秀运动员苗子,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比赛。在训练实践中我们认识到,不通过比赛杠杆来检查促进训练水平的提高是不行的,优秀运动员苗子不通过比赛来锻炼培养也是不行的,因为很多技能的学习和掌握是必须在比赛中不断完善和巩固提高的,优秀运动员苗子必须是在比赛中不断经受锻炼和考验而成长的,这是竞技体育的特点。校内,我们有班与班之间的比赛、年级与年级之间的比赛、及校级比赛。校外,有校与校之间的对抗赛,有教学块级比赛,有区级比赛,市级比赛,有与外省市学校的友谊比赛及全国性杯赛,也有与外国俱乐部之间的邀请、互访赛。但是不能用比赛成绩作为评定运动员唯一标准,这样不利于抓好全面扎实的基础训练。

我们认为只有全面素质和专项素质协调发展、互相促进,在业余训练阶段以全面素质为主来促专项素质发展,才能够达到全面提高运动竞技水平,逐年提高比赛成绩的最终目的。由于我们遵循科学选材,系统训练,逐步提高训练水平和比赛成绩的原则,八年来,在全国、市、区级比赛中获得了优异的成绩。

4、3经费投入,保证系统训练

业余训练是竞技体育的基础,没有足够的投入是很难取得效益的。要保证系统训练,必须进行制度创新。一要逐步完善传统项目学校制度,加大投入的强度;把上级的每一分拨款用到刀刃上,二是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对课余训练进行赞助,寻求新的投入;三要逐步引入市场机制,建立有偿培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由来已久的问题。

4、4注重培养,加强队伍建设

从事业余训练的教练员大多由学校体育教师兼任,他们的主要任务是体育课堂教学。尽管他们中大多数人的学历、职称都比较合理,但运动训练和体育教学有着较大区别的。因此,必须给他们提供学习与进修的机会,才能适应运动训练发展的需要,促进教练员水平的不断提高。选拔一些有一定业务能力有敬业精神的体育教师充实到这一队伍中来,尤其是传统项目学校可考虑引进专业运动队退役的高水平运动员,他们在运动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训练经验,基础理论。

篇2

【中图分类号】G633.96

篮球是青少年喜爱的一项体育活动,处于成长的同学都喜欢打篮球。通过篮球训练不仅能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释放学习的压力,增加学生的信心。但是现阶段,我国高中体育篮球训练受很多阻碍,存在不少问题,丞待高中体育教职工积极商,研究策略,提高教学效率。

一现阶段我国青少年篮球训练的特点

近年来,篮球已经成为高中体育的主流,在高中的学校里,经常可以看见很多篮球比赛,但是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对新课程的改革还存有影响。篮球训练的特点是受到从改革开放到现在几十年的历史背景形成的。

(一)没有根本上对学生的体育和学习之间进行平衡教学

高中生由于高考的压力,学习任务十分繁重,一部分学生对体育的积极性不高,很多学生都只是把打篮球当做是一项释放压力的活动,没有根本把篮球当做是一项积极的体育运动。体育老师也不重视对学生篮球能力的培养,只是过形式,真正懂篮球的人少,老师们只是把篮球当做学校期末规定的考试项目。文化课的教师又急于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学生们除了在下课后可以打篮球,很多老师还占用学生们课后活动课给学生安排习题训练。长此以往,学生对篮球的兴趣会减少,积极性也会受到打击,学生未能真正获得快乐。篮球运动是一项健康向上的运动,和文化课是相辅相成的,学校要将体育活动和文化课之间公平教学,不能偏向文化课的教学。

(二)不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在篮球教学中没有渗透情感教学,老师上课传授几个期末考试要测验的要点之外,没有对篮球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安排的组织内容不够合理。很多学生对篮球运动有兴趣,但是却没有掌握专业的篮球知识,以及篮球素质的培养。学校对学生的心理素质不够重视,没有深度发掘篮球运动的人才。

(三)训练模式单一

篮球是一项团体运动,篮球训练可以提高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篮球打的再好,没有好的团队意识,其在篮球队里就是多余的。但是篮球训练就只重视学生对某个篮球动作的模仿练习,没有从技术层面进行详细的解释,训练的场地也有局限性,这严重违背了篮球体育精神,也不利于篮球运动的普及。

二、高中篮球训练提高教学的策略

高中阶段的学生思想和心理还不成熟,个人观和价值观还不够完善,在这一阶段的体育教学对学生身体素质还不够重视。现阶段,我国篮球体育训练还存在很多问题,体育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特长进行针对性训练,发掘学生的天赋。高中篮球训练在不断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还要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重视。

(一)寓教于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篮球训练中锻炼学生的篮球情感,可以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对篮球的的积极性,树立积极健康的体育心理,学生对篮球可以保持长久的学习兴趣,不管在文化课的学习上,还是在体育活动的教学中,兴趣是关键因素。在篮球训练中还可以引入篮球游戏,多开展脚步练习和运球游戏,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兴趣,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二)不断优化篮球训练的过程

高中阶段的文化课学习十分紧张,篮球是一门需要时间来训练的教学过程,篮球训练也不是一朝就能立竿见影的,是一个耗时长的活动。体育老师要合理安排学生锻炼和学习的时间,在篮球训练中,学生能真正的放松,在挥汗淋漓过后,就可以有更好的精力来投入到学习中。篮球训练还可以增加室内教学,让学生观看比赛,由老师来进行讲解,在获得篮球知识的同时还可以达到技巧上的提升。

(三)增加和其他学校的篮球比赛

比赛中学生的荣誉感就会增加,为了赢得比赛会付出更多的努力。参加比赛可以知道自己的不足,球队的协作能力也会提升。在比赛中,人的潜能会被激发,可能自己都不知道的优势可以在比赛中的得到凸显,老师再根据学生的特点来安排球队的整体运作和配合。赢得了比赛就可以树立球员的信心,对学习的兴趣也会加强。

结语:

篮球考验的是学生的速度、力量、耐力和灵敏度,提高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发展是高中篮球组成的目的。高中篮球和初中篮球有很大的不同,高中篮球不训练不仅要重视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培养,还要重视学生的心理素质。高中生的思想比初中生成熟,如果对周围事物造成不满,很容易剑走偏锋,走上不归路。所以在高中体育教育中,应该提倡寓教于乐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对篮球的兴趣。在培养学生篮球兴趣的同时还要注意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不断优化篮球训练的过程,提高学生的篮球运动的技能水平。

参考文献:

[1]谢爱文.刍议高中体育篮球训练的特点及其教学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2015,29:47-48.

篇3

一、皮划艇项目对于体能的要求

作为一个重要的体育项目,皮划艇运动员成绩的好坏与其竞技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我们所说的竞技能力可以将其解释为运动员参加比赛的能力,运动项目的不同该种竞技能力的表现形式也各有不同,它通常是由运动员的体能、项目技能、比赛中的战术应用能力及一定的智能和心理素质构成的,上述诸种因素在某一专项运动中综合体现出来。而运动员的体能则是其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动员的基本运动能力,与其身体形态及其身体素质等有着密切的关系。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所指的是他的机体外部形态,而身体的机能则是对于其机体器官功能的关注,而身体素质则是在其活动的时候所表现的各种基本的运动能力。一般而言,对于一个运动员身体素质的评价,我们常关注力量、耐力及其速度和灵敏度等相关指标要素,以此来判断其素质的好坏。身体的形态、机能和素质,三者间相对独立却又相互联系,对运动员的整体技能产生影响。

对于皮划艇运动员来讲,其身体特征是运动员选拔和训练时所要监控的主要内容。一般而言,皮划艇运动员会有身材高大、体型较为粗壮、其膀较宽、手臂较长等特征,并且身高也有一定的要求。只有符合该种身体特征的运动员,才能够在皮划艇项目中取得较好的成绩。而从身体的技能特征来讲,连续的长时间耐力是其基本特征之一,它要求对运动员的机体进行必要的适应性改造,使其能够储备更多的能量,并且提高其代谢能力,实现耐力水平的提升。而从身体素质来看,皮划艇需要高强度的有氧能力基础,在运动的过程中以无支点桨的滑动来带动船体的运动,它要求运动员能够完成一定的肌肉工作,实现身体力量的协调运用。皮划艇项目自身所具有的一些特点,便要求运动员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体能,以满足皮划艇运动中对于力量和速度的要求。

二、皮划艇运动员体能训练特点

皮划艇运动是一个速度与技术有机结合的项目,需要运动员具有良好的身体机能和竞技技术,在日常训练中,皮划艇运动员的体能训练也便有一些针对性的特征。

在训练时,结合项目竞技的特点,运动员训练时会有针对静速起航的体能训练。皮划艇静速起航所需要的是力量所带来的速度,在通关该种初始的力量给予来获得船体运动的初始速度后,持续的力量给予是速度增加的重要保证。在这一阶段的训练中,要关注的是运动员的力量锻炼及其力量转化为速度的最快途径。训练中,以力量和速度的最快获取作为训练目标,最大限度的锻炼运动员的快速力量。对于身体机能的训练也是皮划艇运动员训练的重要内容,在比赛中对于运能员身体机能的要求也是相对较高的,需要在日常训练中以专项训练的形式来提高运动员的有氧能力,以奔跑联系等来提高其摄氧水平,使其能够具备竞赛所要求的身体机能条件。

皮划艇运动还要求运动员具有较好的身体协调性,在日常的训练中,将协调性训练与其他的体能训练相结合,实现协调能力与专项技术训练的紧密结合。在运动员整体素质训练的同时,注重其身体协调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以其综合技术展现的形式来考察该种训练效果,实现身体素质训练和协调能力训练的有机结合,实现体能训练的目标。此外,体能训练中还应注重运动员柔韧性的训练。运动员的身体柔韧性对于其动作的完成及其比赛结果等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在日常训练中,将柔韧性训练与身体素质训练等相结合,实现其身体肌肉群的协调运动,从而使其身体机能得到全面提升。

三、皮划艇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实现

皮划艇项目对于运动员的身体机能水平及其素质有着较高的影响,其日常的体能训练也是多方面且相互联系的,在运动员体能训练时,便要结合该项目对于运动员体能的要求及其训练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皮划艇项目对于运动员的体能水平要求较高,在体能训练中,要加强有氧训练项目,并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情况适当的增加运动量,提高运动员的有氧运动水平,使其能够适应比赛中的力量要求。通过增加力量训练,增强运动员的肌肉运动能力,增强其瞬间力量的突破应用。同时,将各项训练进行有机组合,以有序的形式展开身体机能训练,实现运动员自身体能的全面提升。

在体能训练的过程中,注意训练的安全。皮划艇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所包括的内容是多样的,对于身体耐力等也有一定的挑战,但是在训练时应该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增加运动员的训练量,实现一种持续健康的发展状态。在训练过程中,针对比赛不同环节对于身体素质和力量的不同要求,展开针对性的专项训练,在这过程中使得各项技能和身体机能的训练都能达到最佳状态,同时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将每个环节的训练有机结合,提高运动员的整体体能水平。

体能训练与技能训练有机结合。皮划艇运动不仅仅要求运动员有良好的体能条件,还要求其具备一定的技能水平,只有将两者完美结合才能在比赛中取得较好的成绩。在运动员体能训练中,将技能训练与之结合,将不同的技能体现在体能训练中,并采取针对性的训练,实现运动员体能和技能的综合提升。将两者有机结合,能够使训练的更具目标性和指导性,使得运动员的体能训练的各个环节更具专业性和连贯性,从而保证其更方面能力的综合提升。在体能训练中,针对运动员的身体特点和机能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从量到质来提高运动员的整体体能,使其在竞赛过程中呈现出较好的状态。

参考文献:

[1]姜泳,洪静.皮划艇运动员的体能训练特点与实践[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论坛,2013(12)

[2]王季春,邵军.我国皮划艇运动员体能训练提高途径探究[J].运动,2012(14)

篇4

初中的校园团体操是由数以百计、千计的学生在规定的场地内徒手或持轻器械在音乐、服装、背景、艺术装饰的配合下,通过各种队形变化或移动以及器械的交换来完成各种动作的一项团体练习。校园团体操规模宏大,场面壮观,具有丰富多彩的表演内容和强大的艺术魅力,当今学校运动会或大型活动往往都以它来渲染气氛,既能反映学校的精神文明水平和体育运动水平,同时团体操的练习和表演也是实现素质教育目的一种手段。但目前存在一定问题,笔者通过实践教学总结一些训练经验与方法,希望对初中校园团体操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实践参考作用。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文以初中校园团体操表演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录像观摩、专家访谈、实践教学等研究方法,对我国初中校园团体操特点与训练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调查与研究。

二、分析与讨论

(一)初中校园团体操的特点分析

初中校园团体操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指在学校运动会上或学校大型活动中进行的文体表演,是以具有体育与艺术双重特色的健身类项目为主要表演形式。其规模大约为几百人,甚至上千人,一般在学校400米的运动场进行表演。时间为5-8分钟。参演人员的年龄特点也是初中校园团体操的一个显著特点,大体在10―15岁左右的学生。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或者将要青春期,生长发育显著,体力、精力旺盛,可塑性比较强,青春、富有活力。但是,可操作性和自我控制能力弱,集中注意力时间短,所以在训练过程中,一定把握学生的年龄特点,可适当调节训练节奏和时间。

初中校园团体操风格比较多样化。中学的校园团体操富有青春、活力,主要以中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为主,例如:富有韵律的健美操、强身健体的中华武术,还有啦啦操表演、拉丁舞表演、校园舞蹈等风格迥异的特色项目。

(二)初中校园团体操训练方法的探究

1.训练步骤的探究

第一步:筹备阶段。首先建立组织管理体系,由负责领导、编排组、班级管理者组成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编排组主要由体育、舞蹈、音乐等学科教师组成,该组围绕团体操的主题确定主体音乐、道具、服装、具有象征意义的几个大队型变化等等。然后由编排组老师负责动作和队型的编排与设计,班主任负责管理学生的纪律和传达信息与精神,领导负责道具、服装的购买及团体操排练的方向性问题。

第二步:动作的设计与教授阶段。编排组根据所选音乐设计团体操动作,要求动作简单、醒目、路线清晰,并富有青春与活力;设计大队型在音乐中的位置,以及队形上的动作。同时,在设计散点上动作时要考虑边做动作,边做队形的小队形变化。设计完动作与队形,就充分利用体育课的时间让体育老师教授新动作。同时,设计动作时,音乐有重复唱的部分,那么动作也有必要在重复的音乐上重复动作。

第三步:集体练习阶段。集体练习,统一标准。因为动作分几个老师利用体育课时间教授,所以会有各个老师对动作的要求不一致,学生的动作存在差异。此阶段,教务处负责将体育课时间全调至下午第3、4节来练习团体操。要逐步地把大队型和小队形穿去,同时要教授大队型上动作,这个动作要简单易学。这个阶段需要把学生统一调动,所以单凭教练和几个体育老师是远远不够的,这时候就需要班主任到场跟班,效果事半功倍。

第四步:音乐伴奏阶段。在音乐伴奏下练习,学生的积极性会更高一些,所以让他们早点接触到音乐,同时音乐与动作的衔接也需要时间的磨合。在这一阶段,教练要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让学生不仅动作熟练,还要配合着音乐有动感的练习。

第五步:入场与结束造型阶段。入场要气场大,能掀起观众们的热情。结束造型要紧扣主题,更给观众一个意想不到的震惊。入场、结束造型、退场训练时必须由班主任协助编排组共同进行。所有阶段都进行完后,要反复练习,如有不妥之处,及时修改完善。在每个阶段,不可避免的都会存在与设计的差异,所以在每个阶段中要及时修改与补充。

2.初中校园团体操训练方法的探究

编队定位、分组分区;为了方便指挥与训练,首先要编队定位,分组分区。具体是以临近两个班组合为单位编队,将两个班成员打乱混合,然后按照统一要求整队,两个班主任组合共同管理学生,学生周边可能不是本班同学,所以纪律性明显提高,这在团体操的组织管理上了一个台阶。其次,将整个团体操方队分成平均的四个区或者六个区,将每个人编上横坐标和纵坐标,每人都有了自己的坐标,这样队形图案变化时,在场内设置特殊标记,直接让某某坐标的学生到位就行了,这样就方便了队形变化的训练。

现场道具指挥;由于练习时间短,学生对音乐不熟悉,也很难跟上音乐的节拍变化,不易做齐动作,这时就需要看老师的统一指挥。老师可以手持与学生一样的道具,如果不方便也可用指挥小旗。学生可根据指挥道具的变化统一做动作和变换队形。在训练时可以在语言提示下手持道具指挥,但在正式团体操表演时,只能用哨音和道具指挥。

思维训练方法;要提高校园团体操的质量,需要各个教师的不懈努力和潜心研究。根据初中生的注意力时间短的特点,在休息时,可以让学生听音乐,在想象中进行练习,教师可以轻声讲解,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鲜明、具体的动作映射在学生头脑中。这样一方面可缓解疲劳,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加深了印象。

参考文献:

[1]宫留芳.校园团体操的创编与排练[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9).

篇5

【中图分类号】G76

(一) 找出基石之音的最佳韵律

众所周知,特殊儿童普遍存在严重的发音困难,因此,初期训练必须选好突破口。在元音和辅音的单个重点训练中,元音是语音训练的基石之音。而元音中的i/e/a/u/,又是训练的基本音。但是,我发现对特殊儿童而言,发音时舌位最低的/a/音则是基音训练的重点,是基石之音,它涉及到口型张合训练和舌部、声带、气息、呼吸、发音、拼音以及语言认知训练等一系列问题。

其次我们要知道语言是具有感情功能的。人们日常通过语言的信息感受,得到过滤吸受的不超过20%,这主要是感受者的感情因素所决定的。诚然,诗歌,特别是简易的歌谣,能强烈地体现语言的感情因素和语音的韵律魅力的和谐结合。

为此,我对学生LYX和LXP的语言教学中,特意精选了儿歌《找妈妈》:

小蝌蚪,小尾巴/“妈妈,妈妈,你在哪?”/“来了,来了,我来啊!”/来了一只大青蛙。

这首儿歌中的“找妈妈”“你在哪”“我来啦”“大青蛙”“小尾巴”最适合进行启蒙的综合训练。

首先是这五个押韵的词组中,前三个是帮助儿童正确对待日常信息的输入、输出和处理时,频率最高的词组。后两个是趣味性最强的语言材料。而这五个词组的正确而清晰的发音,首先聚焦在“ma”,“na”,“la”,“wa”,“ba”上。在多次训练中,我都发现儿童发/a/音,总是口腔张得不大。我一方面告诉儿童:发/a/音,口必须大开,舌尖微离下齿,舌面中部微微隆起,硬腭后部相对。同时声带震动,软腭上升,并关闭鼻腔通路。由于歌谣的音乐性和智力开发性,能比较长期地维持特殊儿童的高度的凝聚力,起步训练就相对容易地取得了预想效果。

(二)及时采用辅助措施。

通过观察孩子在发音时是否有张嘴的能力,是否能主动配合,是否有情绪问题等,就重点教孩子慢慢地逐步把嘴巴张开。有时,孩子不能主动完成这一过程,就借助外力来完成。其中采用食品强化法或用特设性强化法比较有效。

1.食品强化法:第一步看孩子是否对强化物感兴趣,如果感兴趣,孩子就能张嘴。要是没有张嘴,就对孩子吹吹气,再让孩子看看食品或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并把食品放进孩子的两齿之间。孩子得到食物的诱惑时,一般能慢慢地张开嘴巴。这时就要抓紧时机叫儿童发出/a/音。但这种方法只对食品感兴趣的人起作用。

2.压舌板助力法:首先叫儿童张开嘴巴后,把压舌板的一端绕上纱布,慢慢地以适当力度往孩子的两齿之间移动,通过轻轻地压住孩子舌的中部来完成。就这样反复多次,孩子慢慢地可自然地多次张开嘴。此方法只用于对食品不感兴趣的孩子。

在儿童会张嘴发/a/音后,要再发/m/,/n/,/l/,/w/,/b/等音时,就要进一步训练唇,舌和下颌的活动。

1.由/ma/音引起的唇运动功能训练。训练时先从唇闭合训练开始,可令孩子双唇紧闭,夹住吸管、压舌板等物。接管做双唇的活动训练:双唇尽量向前噘起,然后尽量拉向两侧,做呲牙状的反复交替训练,以增加唇运动的灵活性。这样,发闭合音/m/就比较容易了。

2.由/na/音引起的舌运动功能训练。训练时先做哦哦舌外伸训练,再做舌身伸缩训练。为锻炼舌的伸出力,可用压舌板抵抗舌的伸出,待舌外伸功能改善后,可做舌尖舔上下唇的活动,然后系统发音。

3.由/la/音引起的下颌运动功能训练。重点是下颌上抬和下拉的训练,然后系统发音。只有唇部、舌部和下颚运动搞火了,/a/音也自然活了。于是,我选的第二首诗歌是既能唱又能念的民歌:《茉莉花》: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芬芳美丽满枝丫,/又香又白人人夸。/让我来将你摘下,送给别人家,>/茉莉花呀茉莉花。

其中的“茉莉花”“满枝丫”“别人家”侧重双唇活动,而“人人夸”则侧重舌根活动和下颚活动。

(三)持续强化巩固韵律系统

为了强化舌部活动,我用儿歌《剪指甲》进行了反复训练:

小剪刀,手里拿,喀嚓,喀嚓剪指甲。/饭前便后要洗手,黑泥细菌藏不下。/讲究卫生保健康,学习劳动顶呱呱。

这里的“喀嚓”“剪指甲”“顶呱呱”等舌前音、舌后音的活动,使/a/音得到了充分的展开。

后来,我又选了很多古诗进行训练,如,《寻人》:

渡水复渡水/看花还看花/春风江上路/不觉到君家。

由于多次的诗歌诵读,突出了/a/音的训练,便将口型张合训练、舌部训练、声带训练、气息训练、呼吸训练、发音训练、拼音训练和语言认知训练等全部结合起来了。

在此基础上,我还有意按照“江山多娇,人物风流,时代大飞跃”的13个诗韵,让儿童全面熟悉汉语的韵母系统,便选择性地教儿童学习了其他古诗:(其中“大韵”均见上述/a/韵诗歌。)

《静夜思》(江韵):床前明月光(guang)/凝视地上霜(shuang)/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xiang)。

《咏石灰》(山韵):千锤万凿出深山(shan)/烈火焚烧若等闲(xian)/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jian)。

《鹅》(多韵):鹅,鹅,鹅(e),曲项向天歌(ge)/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bo)。

《春晓》(娇韵):春眠不觉晓(xiao)/处处闻啼鸟(niao)/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shao)。

《清明》(人韵):清明时节雨纷纷(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hun)/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cun)。

篇6

所开展的训练工作必须要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是提高小学体育训练有效性的基础。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在生理和心理等多个方面均有着一定的特殊性,在开展小学体育训练工作时,为了提高训练的有效性,相应的也要从生理和心理等方面分别进行考虑。首先,在生理方面,小学生的免疫力较低,生理负荷的承受能力普遍较差,生长发育的速度比较快。因此,在开展小学生体育训练工作时,就应注意要合理的施加训练因素,让学生身体机能的提高始终处于超量恢复原理的控制之下,以确保小学生健康素质的顺利高效提升。例如:对于小学生来说,其机体肌肉中水分含量较高,蛋白质的含量较少,所以,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在开展训练工作时,就应以动力性的练习为主,以克服学生自身体重的各种跳跃练习和轻负荷的练习为主,以爆发力的训练和协调性的训练为主,尽可能避免负荷过高的力量练习,以免出现骨骺提前骨化的问题或是引发骨骺炎,影响到小学生正常的生长发育和训练工作的成效,降低训练工作的有效性。除此之外,还要注意严格控制小学生体育训练的强度。对于小学生体育训练工作来说,学生体育运动兴趣的培养是主要的,运动成绩则应放在学生运动兴趣培养之后,切忌为了在短时间内追求训练成效,采用高强度的训练,让体育训练成为学生的负担,对学生的身心造成消极的影响。其次,在心理方面,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水平较低,很容易产生乏味或是厌烦情绪,以至于影响了训练工作的有效性,这一点在田径等较为枯燥的项目训练中表现尤为明显。因此,在开展小学体育训练工作时,为了提高训练的有效性,就应注意根据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小学生感兴趣的训练方法,例如:教师可以利用体育小比赛或是体育小游戏来开展训练,提高学生参与训练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水平。

二、要注意培养学生进行体育训练的自觉性

要培养学生体育训练的自觉性,以此来促进体育训练有效性的提升,教师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教师应注意通过自身的行为和形象去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实现对学生体育训练自觉性的培养。例如:教师对训练工作的热情,往往会就直接影响到学生参与训练活动的热情,而教师对训练工作的态度,也常常会在不经意间传达给学生,进而影响到学生对待训练活动的态度。所以,教师在开展训练工作时,一定要注意自身的行为和形象,以此来促进学生体育训练自觉性的形成和发展;其次,要注意学生良好的运动体验的积累,利用成就感来培养学生体育训练的自觉性。良好的运动体验,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自觉自愿的进行体育训练的有效方式。教师在开展训练工作时,就应注意通过学生在训练过程中的成就感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以此来促进良好的运动体验的积累,让学生产生继续训练,完成训练目标的动力。例如:采用激励性的评价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激发学生的体育训练信心,或者是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变换场地、器材、人数、要求等方法,提高学生在训练中获得成功的机会,激发学生的体育训练兴趣等,均属于利用良好的运动体验的积累来培养学生体育训练自觉性的有效措施。最后,应注意发挥学生在训练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巩固和促进学生的体育训练的自觉性。在开展小学体育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为学生提供一个充分的自我展示的平台和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机会,以此来促进学生自身的主体作用在训练活动中的发挥,提高学生在训练活动中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以此来实现巩固和促进学生体育训练自觉性的目的。

篇7

课余体育训练工作是一项巨大的人才培养工程。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课余体育训练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任务的重要工作之一,是我国体育普及和提高的重要中间环节。那么,如何加强高中生的课余体育训练呢?

一、课余体育训练的特点

课余体育训练是指利用课余时间对部分有一 定体育运动特长的学生进行的体育训练,培养竞技能力,使他们的运动才能得以发展和提高的一个专门组织的教育过程。它属于学校教育的范畴。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与体育教学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课余性

学生在校是以学习文化科学知识为主、体育训练为辅,必须在完成学校教学计划的规定课程的基础上,根据自愿原则,在课余或节假日时间参加体育训练,所以,学校必须根据学期、学年的周期性特点和以学习文化科学知识为主的特点,设定周训练计划、日训练计划及学期、学年训练计划,一般以每周训练2~3次,每次1~1.5小时为宜。月设定循环训练竞赛训练,学期设定小型比赛训练等,寒暑假期则可集中时间训练,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学校和学生实际情况出发,从所处学校的地理、天气特点出发;从周围人文特点出发,加强科学管理,正确处理好运动训练与文化学习的矛盾。

2、训练的基础性

学校课余训练主要进行基础训练,这是由学生的年龄特征,学校体育训练的课余性特点所决定的。这就要求我们从基础抓起,着力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和基本技术训练,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今后创造优秀成绩做好准备。不能急功近利,拔苗助长。经过实践证明,我国对高中学生课余体育训练提出的选好苗子、从小培养、打好基础、系统训练、积极提高的指导方针,是十分正确的。因此,要求体育教师在训练时要内容全面,要有科学性,既要突出重点,又要照顾全面,对运动量的增加,变化幅度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循序渐进地进行,注意培养他们的专项兴趣和意识,为以后专项训练打好基础。

二、课余体育训练的原则

1、直观性原则

指在课余训练中充分运用多种直观手段,通过学生的感觉器官,激发活跃的形象思维,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与实践,提高学生竞技水平的训练原则。

2、适宜负荷原则

根据运动员承受负荷的能力、人体机能的训练 适应规律,以及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需要,在训练中给予相应量度的负荷,并使大、中、小负荷科学结合,以取得理想的训练效果。现代运动训练的经验证明,量大、强度大的负荷训练是提高训练水平和运动成绩的关键。

3、区别对待原则

指在课余训练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个性、身体条件、训练水平、不同专项、不同训练任务和不同训练条件等方面,有区别地确定训练任务,安排相 应的训练内容、手段、方法和负荷。区别对待原则的价值是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运动潜力,遵循个体差异。

三、加强高中生课余体育训练的策略

1、协调学生学习、生活、训练之间的关系

我们在对学生进行体育训练时,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出较高的竞技水平,但也难免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学生其它各科的学习。学生学习与训练产生了矛盾。这就是我们经常讨论的“学训关系”的问题。如不能很好地解决此问题,小到影响训练队的生源问题,大到影响队员的终身。本着“一切工作为了学生”这一原则,作为体育教师,要有正确的态度,力争想办法把此问题的负作用降低到最小,甚至可以向两者相互促进的方面而努力。这里体育教师与各班任课教师、学生家长协调配合就显得尤为重要。

①我们与各班任课教师、学生家长一起讨论制定课余体育训练计划(主要是时间安排),落课后的补课方案等。

②日常训练中,学生可能在训练中出现因疲劳影响课堂效率、家庭作业质量等现象。此时,任课教师及时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而家长须加强他们作业时的辅导工作,提高作业质量。另外,我们与家长、任课教师要加强联系,交流看法,及时了解学生各阶段的身心状况,改进工作方法,让学生能更好地训练,健康地成长。

2、注意安全,积极预防运动伤害。

在体育训练中,运动伤害事故时有发生,而一旦发生运动伤害事故就会产生很大的消极影响,轻则不能按计划训练,运动成绩受影响,重则断送该生运动前程,甚至造成更严重的后果。所以在训练中,首先教育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学习运动创伤的预防知识,克服麻痹思想;其次,要做好准备活动,掌握动作要领,加强保护帮助;还要注意控制运动负荷,加强医务监督等。总之,对待运动创伤问题要重视,贯彻“以防为主”的方针,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运动创伤的发生。

篇8

体育教学是教育事业不可缺少的一门课程,这关系到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健康,一个学生只有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完成学业,所以,对高中生进行体育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但在对学生进行体育训练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意外事件的发生,这就涉及了体育训练中安全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给学生的健康带来了一定的伤害,这与对学生进行体育训练的意义恰恰相反,因此,在对高中生进行体育训练时加强其安全措施是非常重要的,在日常的体育训练中进行总结和分析,从中找出影响学生体育训练安全的不良因素,从而对这些不安全因素进行有效解决。

一、体育训练的特点

1.高中体育训练具有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特点

对于高中体育训练来说是一种体育活动,使学生在日常的紧张学习中缓解压力,加强其身体健康。

2.具有趣味性

给学生的生活增加一些兴趣爱好,对于高中生的体育训练分了很多种类,有篮球训练、乒乓球训练、体操训练等,开设的这些体育训练项目能够使学生的课余生活得到丰富。

3.具有一定的规定

体育训练不只是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随便的活动,而是一种有组织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有一定规章制度,学生要根据这些规定来进行体育训练,这样才能更好地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二、体育训练的作用

在体育教学中,体育训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体育教学不单单只是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讲述,只有在体育训练中才能体现出体育的精髓,这样才能让学生拥有良好的身体健康,从而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体育教学的作用有:首先,让学生经过体育训练来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在体育训练中组织学生一起参与,提高学生对团队的意识性,也可以训练学生的体力、智力。其次,对于学生的承受能力也有一定的提高,例如,高中学生的压力是非常大的,面临着高考,学习气氛非常紧张,在日常的考试中有一些成绩不稳定的情况,这就需要学生有良好的承受能力,在遇到挫折时能以良好的心态去面对。

三、影响体育训练的不良因素

在高中体育训练中还存在着一些危险因素,影响着学生的健康发展,这些因素不是单一的,是多方面的因素。

1.在对高中生进行体育训练时,其安全防护意识不够强

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学校对于学生文化教育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而忽视了对学生安全意识的教育,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缺乏安全意识观念,对自己的安全无法采取正确的防护措施。例如,在对学生进行篮球训练时,学生只是顾着球是否进蓝,而忽视了在这一过程中是否容易摔倒这一现象,老师也只是传授其技巧,没有过多地对学生的安全进行教育,这就使学生的安全防护意识很弱,容易引起意外事故的发生。

2.体育训练器材的老化

在体育训练中一些学校由于使用的体育器材比较旧容易出现一些意外事故,学生对体育训练中教学器材没有过多的研究,不知道是否能安全使用,这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一些伤,例如,学校有一些单杠、双杠,这些器材已经出现了晃动,埋在地下的部分已露出地面,出现了不牢固的现象,学生在进行训练时会因为这个原因而使学生发生意外事故。

3.在体育训练课堂上,体育老师的教学方法不正确

由于一些事故的频频发生,一些体育教师会把组织体育训练变为学生自由活动。在学生自由活动的时候,没有老师的看管学生由于缺乏安全意识而做出一些淘气的事情,这些都有可能造成一些意外事故的发生。老师让学生进行自由活动,失去了体育训练的真实意义,只是给学生的体育训练下了一个理论性的概念,没有真正地达到增强学生体质的要求,使其身体健康得不到一定的提升。

四、有效措施

1.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确保学生在体育训练中的安全

学校在课程安排中要重视对安全意识的教育,经常组织一些关于安全教育的演讲或活动,在校园内进行安全防护演练,让学生在实际行动中加强对安全意识的重视,这样才能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

2.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实施创新教学模式

学校要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对教师进行教学新观念的传播。

3.及时更新体育训练器材,对其进行定期的检查,及时解决存在的安全隐患

4.对学校的体育训练场地建立防护措施,尽量设计安全的教学地形;

5.严格制定体育训练的课堂纪律,防止在学生训练的过程中因学生之间闹矛盾而发生意外事故

根据以上对高中体育训练不良因素的分析,建立良好的防护措施是体育教学的关键,这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

素质。

参考文献:

篇9

小学体育训练在我国业余训练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对优秀体育运动人才的培养与挖掘起到重要意义,是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基石。在小学阶段,小学生能够接受到良好的体育训练将对小学生以后的运动生涯起到关键性作用。小学体育训练要根据小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特点、安全防护以及与家长做好沟通方面做好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小学体育训练取得良性发展。

一、根据小学生的生理特点进行体育训练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生理方面的特点多表现在:小学时期,尤其是低年级的时期,肌肉的肌纤维较细,蛋白质含量较少,中枢神经系统的协调功能还不完善,所以小学时期,小学生的肌肉群的活动不协调,肌纤维较细,肌纤维长度的发育领先宽度和体重的发育,所以力量素质较差,在此时期小学生训练只适应采用负荷较轻、动作较快的练习,或进行中等负荷的练习,适宜做速度性力量练习,改善肌肉协调工作的能力,不适宜进行过重的负荷练习和过长时间的静力练习,严重的会引起关节损伤,抑制骨骼生长;由于大脑皮质兴奋性和提高过程灵活性高,反应快,所以小学阶段是发展速度素质的良好时期;耐力素质在小学时期是较薄弱的环节,在体育训练时不适宜做过多的耐力训练,但是也不能不进行耐力练习,应在体育训练计划中做为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能力去制订,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去发展学生的耐力,不能一下子增加太长的距离或者时间,照成小学生太过辛苦,从而为以后的训练带来抵触情绪;灵敏素质与人体对空间定位和对时间感觉的能力有关,是提高体育运动技能必备的素质,与速度、力量、柔韧、神经系统的协调与指挥能力等的发展有关,是一个综合素质;小学阶段是发展小学生柔韧素质的最佳时期,小学时期学生的关节软骨较厚,关节囊和韧带的伸展性大,关节的运动幅度大于成人,年龄越小,柔韧性越好,应抓紧这一时期适宜抓紧柔韧性练习。进行柔韧练习要遵循循序渐进原则与持续性原则。在小学阶段进行体育训练必须遵循小学生的身体发展规律和体育运动特点。

二、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注意对小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小学儿童正处于身体发育和心理发育的重要阶段,其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在:对老师有很强的尊敬和依恋之情,需要在老师指导下学习。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体育运动往往从自身的兴趣出发,对喜爱的运动具有很强的坚持性,所以老师要善于发现小学生喜爱的运动,做到早发现早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持续时间短,易分散,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教师在训练中要经常提醒小学生注意力集中。小学生想象力丰富,思维方式逐渐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所以在体育训练中应多用形象性的语言进行描述,不要过于抽象,提高小学生对体育训练的理解能力。小学生的表现欲比较强,喜欢争强好胜,常常显露出独特的个性,但集体观念不强,有一定的自我意识,能进行自我评价,但是自我评价存在偏差和局限,教师在体育训练中要培养小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教会小学生进行科学的自我评价,教师要善于表扬,懂得批评。小学生运动员同时要面临很多困难,有来自于同学的、家长的期望,等等,小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小学生在遇到心理困境时,教师要及时进行疏导,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观察、关心学生,成为小学生的知心朋友。

三、在体育训练中注意对小学生进行营养补充及体重的控制

小学生处在身体发育的重要阶段运,合理营养是增强身体素质、提高运动能力的重要措施和前提条件。因此要注意以下方面:

1.注意足够热量的补充,不仅要满足学生身体生长的需要,还要适应训练的强度需求。

2.补充水分要及时,剧烈的运动会导致大量的水分经由汗水流失,脱水会影响运动的表现,不利于学生的身体发展。

3.无机盐是构成人体组织细胞和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

4.维生素 B2与人体细胞呼吸有关,因此在有氧耐力运动中起重要作用。

善于引导小学生要均衡营养,小学生很多有偏食习惯,教师应教会学生在体育训练中如何补充水分,如何补充热量,例如,在体育运动中补充水量与食物要少量。在体育运动后要遵循少量多次。偏食对身体会带来哪些危害,等等。补充了足够的营养同时也要注意学生体重的控制,小学生处在身体发育的重要时期,因此时常会有饥饿感,尤其是在训练期间及晚睡前,应采用间餐及晚睡前加水果、牛奶等措施,减轻饥饿感的程度。

4.注意对小学生的运动保护以及伤后的恢复

只要是体育运动就避免不了损伤,因此只有注意运动保护才能把损伤降到最低。所以要让学生学习运动创伤的预防知识,克服麻痹思想。教导学生遵守纪律,听从指挥,做好组织工作,采取必要的措施。在激烈运动和比赛前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还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当天训练的情况选择活动内容及活动量。还要让学生认真地做好整理放松运动。如果一旦受伤一定要注意进行有效的物理治疗。其次,要注意营养与药物的及时补充,在体育运动训练之后,身体消耗较大,应及时补充糖和蛋白质、无机盐和维生素。再次,要注意睡眠。睡眠能消除疲劳,促进体力恢复。小学生运动员的睡眠时间必须保证每天有 8~10小时。教会小学生学会放松,如气功、意念疗法、放松练习、欣赏舒缓的音乐、练习瑜伽等。

总之,小学生的体育训练一定要遵循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体育运动规律。在小学生的身体素质的敏感期发展小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家长做好沟通,要获得家长的允许与支持,在体育训练中要着重注意好学生的安全,现在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小学生在家里都是“掌上明珠”,如果在训练中如果出现可以避免的伤害,也是很难向小学生的父母交待。同时安全也是学校的头等大事,也是小学体育训练获得良好发展与支持的必要保证。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 中专 体育 教学 策略

从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教育部门十分重视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作为中专教学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体育,以其课程的丰富性、趣味性、灵活性等特点,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中专体育课程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意志磨炼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中专体育训练教学在中专课程中占有独特的地位。

一、中专体育训练教学的特点

(一)实践性

体育教学的核心特点便是教学的实践性,体育训练教学必须让学生通过身体的运动,承受一定的负荷,并以此来提高身体的健康水平,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如果只是进行理论上的教学,大谈空谈如何进行体育训练,其结果只会是纸上谈兵。

(二)贯穿性

体育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的训练,体育锻炼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体育课程只是对学生进行专业上的指导,让学生知道该如何去训练,而在课堂之外,也应当让学生继续体育训练,通过课堂内外的延伸,体育教学的效果才能凸显出来,真正让学生通过体育训练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三)差异性

由于学生个体之间身体素质、性别、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体育教学不可能做到整体划一,让每个学生都达到一个教学目的。体育训练教学的出发点是让每个学生学会锻炼身体的方法,而不是强迫学生身体素质达到同一个水平,这是在短期内对于某些学生来说是无法实现的,因此,体育训练教学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特点,发挥其优势项目。从实际出发,让教学的目的跟学生个体一样具有差异性。

二、中专体育训练教学的策略

(一)开展情景式教学

体育训练教学非常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情景式教学是一种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生动形象的其他易于接受的媒介来对学生进行讲授的教学方式,中专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模仿能力很强,通过多媒体播放经典的超级联赛片段、亲身示范动作、课堂互动等方式,让学生对体育训练内容产生亲切感,并激发他们掌握训练所能达到的能力的兴趣和决心,逐渐养成自觉训练的习惯,同时这种易于接受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对训练的技巧和要点记忆深刻,学习起来事半功倍。

(二)恰当的加入体育游戏环节

体育游戏是带有一定体育目的和规则的有组织的体育活动,体育游戏以促进参与者的身心健康以及发展体育技能作为主要目的。中专学生在日常的课程学习中大都比较繁忙和疲劳,通过在体育训练课上加入体育游戏部分,让学生放松身体、怀着愉悦的心情参与到体育学习中去,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轻松的体育游戏中学到运动的知识,而且可以激励他们的学习热情,同时把这股热情带到其他课堂中去,以此更好的为教学服务。

(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体育教学不能局限于专业教学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状态,学生的心理状态将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因此,在体育训练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体育运动对学生的意志力、自信心等多方面的心理素质是一个巨大的考验,有些学生由于文化课成绩较差,因此产生了自卑心理,这种心理甚至带入了体育课堂,导致在进行体育训练的时候,缺乏自信心,不敢超越自己,最终自暴自弃。此时教学工作者要及时发现并矫正学生的心理障碍,鼓励自卑的学生勇敢的证明自己,让学生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通过开展多种体育训练科目,让学生发现自己的强项,并积极引导他们发挥自己的优势,提高成绩战胜自我,从而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意志力。

(四)完善评价体系

由于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在对学生体育成绩进行评价的时候,必须有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既不能采取一个标准去衡量,又不能让学生误认为遭到不公平对待。为此,体育老师既要对最终的测试成绩进行评价,还要对学生平时训练的进步程度进行评价,对于身体素质较弱的学生,可以通过进步的大小来为自己体育成绩加分,将平时进步成绩与最终测试成绩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一个综合的评价,这样既肯定了身体素质差的学生的努力,又对身体素质好的学生不失公允。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中专体育训练教学的策略是多方面和具有灵活性的,这需要教育工作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岗位进行长期的总结和分析。在具体运用的过程中,只有对学生的特点进行详细的了解,构建和谐有活力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参与到自己的课堂中去,将体育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才能起到显著的教学作用。

参考文献:

篇11

要真正做到激发体育训练兴趣,改变传统“教练讲,学生练”的高考训练模式,就必须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教学对学生心理产生的影响,满足体育生对运动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训练兴趣。

采用多媒体激趣训练法。高考体育训练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有的学生可能对一些运动项目兴趣不大,产生消极训练情绪,这时候我就会通过多媒体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训练成绩。如在传授100米跑技术时,我会通过多媒体播放运动员在运动上取得冠军的镜头,那些激动人心的场面会让体育生情绪高涨,学习热情激增,然后我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把100米跑的技术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让学生对100米跑的技术有个直观的了解,在学生大脑中形成一个正确的100米跑技术动作,为他们在今后体育训练中正确掌握100米跑技术动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通过播放亚运会100米冠军大战,从而激发了体育生们训练的热情,达到了很好的体育训练效果。

二、化难为易、化动为静,强化高考体育学生的理解力

理解是学生掌握运动技能的重要阶段,运用计算机把所教学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变动为静,变快为慢,有利于学生理解比较复杂的、抽象的知识。例如,立定跳远教学训练,过去我们采用“讲解+示范”的形式来教学,以讲解为主,示范为辅。虽然讲解能强调重点,但在示范时,由于示范动作瞬间完成,学生根本不能看清其过程。如果我们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起跳、腾空、收腹、落地”四个过程演示出来,就能化动为静,化抽象为形象,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在演示之前,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如跳远有哪几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有哪些技术动作,请学生看完了再回答,学生理解了基本技能,就很容易掌握立定跳远的基本动作,效果显著。

高考体育项目中有的技术动作是难以掌握的,在一瞬间要完成一连串复杂的技术动作。例如,在学习后抛实心球时,向学生介绍技术动作时,如是用传统的示范,讲解方式来进行教学,效果是不理想的,因为在上课时,教练将完整动作示范以后再进行讲解、分析,所讲的一切都较为抽象,在视觉上不能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不易让学生掌握,但是,在传授后抛实心球动作时,我先在室内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整个后抛实心球的整个技术动作借助教学软件,通过屏幕展示事先录制好的示范动作、图形分解以及将动作要领解析出示在相应动作的旁边,结合课堂上的需要使画面重复播放、讲解,然后带领体育生到操场上练习,加上教师在课堂上的示范,这样,学生的大脑中形成清晰完整的技术动作,练习起来便会更有劲,更主动,对动作要领便能直观理解,掌握技术动作也就更快了。这点也符合高中学生对直观、有趣、新奇的事物更容易理解,更具有强烈认同感的这一心理特点。多媒体教学对指出容易出现的错误动作和纠正方法也有很大的作用。那么我们可以运用画面演示各种错误动作,学生通过认真观看画面,动脑思考。然后,通过教师仔细分辑到教学软件中,播放给学生看,使学生对后抛实心球动作在运动中的应用有个初步的认识,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这样对体育生在室外训练后抛实心球动作就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巧用多媒体教学培养高考体育学生创造力

一堂好的体育训练课,取决于教练对训练内容的选择和运动负荷的安排,体育生的训练,不但要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技能,增强身体素质,为高考体育服务,而且还在其基础上要有所创新和发展。这就需要教练去充分挖掘高考体育的训练项目,合理安排训练强度和运动负荷。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来引导学生去创造想象,让学生在已经掌握的某种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开动大脑展开想象与创造,创造性地做出一些未曾做过的动作,不断提高自己的体育成绩。根据高中生的思维特点和心理特征,我在训练中采用多种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创造力。如激励诱导法。在练习某一个动作时,我首先用激励的语言让学生们大胆尝试各种动作,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再通过诱导的方式过渡到本次训练内容上,一改过去的教练先讲解示范然后让学生学习的被动训练方式,使学生在自主、愉快中主动学习,效果显著,实践中我还时常采用回忆与想象相结合的方法来刺激学生的想象创造力,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学过的动作和创造新的动作,达到专项技术动作完美的效果,能尽快提高学生的专项运动水平。

四、多媒体教学与高考体育专项素质训练紧密结合,提高体育专项训练课质量

篇12

1我国小学体育课堂体育训练的现状

据目前中国多数学校的研究发现,许多小学体育教师在体育训练的过程中进行了充足的备课并且学生们也进行积极地配合了,但是学习的效果却并不理想。教师们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但是却事倍功半。那么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成为老师们和教育专家们迫切想知道的答案了。从其主要原因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体育训练不及时,内容过度重复。在小学体育课堂体育训练中,面对大量的学习任务,一些教师并没有计划着完成,而是把注意力放在教过的内容上,担心学生记不住于是在课堂上一遍遍地重复,并且讲课速度过于慢,这就引起了学生们的厌学和不耐烦,并且体育训练内容不能按时完成的后果。第二、过度重视体育好的学生,致使部分成为小学体育体育训练课堂的旁观者。教师们在日常的体育训练过程中,为了达到调动学生们积极性的目的常常以发问或者做活动等其他形式来实现这一目的。然而,对于老师们的发问或者一些课堂活动,一些同学由于对于老师的指令不十分清楚或者小学体育学习程度较差没有办法十分积极地参与其中,这样以来学习好的学生就成为活动中的主角,学习好的同学积极性越来越高从而也越来越愿意参与其中,而学习差的同学或者是没有明白老师体育训练指令的同学则越来越处于小学体育课堂体育训练的边缘位置。这种结果就是,好学生的学习成绩越来越好,而学习差的学生相对越来越差。对于课堂中表现积极地学生和不积极地学生,学习好的学生和学习差的学生,老师们也往往没有给予公平的待遇和机会。这样就打击了差生的积极性和信心,使得他们越来越不自信,对小学体育学习越来越不感兴趣。第三、小学体育课堂体育训练活动注重“质”而忽视“量”。随着我国的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对国民小学体育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小学体育在从部分人群走向大众化,那么小学体育课堂体育训练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小学体育这一属于日常交际表达的范畴对于学生们就业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小学体育课堂体育训练能够提高学生们的参与能力、体育训练和协作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后就业不仅小学体育训练可以流畅灵活使用,而且处事能力整体形象素质得到明显的提升。许多教师意识到了这一点,而且也希望自己的学生在未来社会中能够在小学体育体育训练上不至于表达不出来,因此在平时的小学体育课堂体育训练中十分在乎课堂的活动数量,想通过模拟交流环境来提高学生们的体育训练。我们不能否认,一定量的活动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育训练以及记住一些学过的词句有帮助作用,但是教师们却忽略了小学体育课堂活动的质量,这才是许多教师努力准备体育训练但是学习能力提不上去的主要原因。

2提高小学体育课堂体育训练有效性的策略

篇13

关键字 学校 中小学 课余体育训练

现代体育运动的竞争,是体育人才的竞争,中小学是培养强大体育后备人才的启蒙训练基地,体育课程是中小学课程的组成部分,通过课余训练,能够及时发现具有体育潜力的人才,进行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高水平运动员。近几年,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我国中小学的课余训练有了较大发展,然而中小学课余训练中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训练缺乏长期性和系统性。长此以往,势必影响课余训练的发展,挫伤训练的积极性。

一、取得领导的支持

学校领导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决策者,组织者,协调者和指导者。学校的田径训练必须取得领导强有力的支持才能顺利开展。由于应试教育的制约,一些中小学学校领导对课余体育训练认识程度不够深,也不重视中小学开展训练工作,从而导致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在学校中的地位不高。“重智轻体”的思想严重,唯恐运动队训练拖了升学的后腿,认为参加训练或比赛,影响学习,造成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影响了运动员课余训练的积极性。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和文化学习本来就是不矛盾的,两者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针对这种现象,学校领导应当对体育训练这一教学方式加以重视,对有体育天赋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体育积极性,打造良好的训练基础。

二、重视潜力学生的培养输送

中学时期是选好苗子从小培养,系统训练,打好基础,输送后备人才的关键阶段。但是,由于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教育者过份地注重本校在体育比赛中的成绩和名次,存在着严重的急功近利思想,忽视了对学生的系统训练和培养输送。在训练中采用“拔苗助长”式的训练方法,不遵循孩子们的身体发展规律,急于求成,使一些本可有一定发展前途的苗子昙花一现,中途夭折。在体育训练中,教育者要针学生的接受程度与本身的体育基础,进行有选择的教学,有重点的训练,将有培养潜力的学生进一步输送到可以专业进修的学校,对这些学生进行专业系统性的训练。

三、争取家长的支持

许多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成为明星,但又不愿让子女从事体育运动,觉得学习体育会影响孩子们的发展前途,家长把没有学习动机,没有学习积极性的孩子,送到体校,希望他们能有一技之长,在体育上有所成就,而不是根据孩子的本身素质选择方向。这些现象,都造成了业余体尖生源的不足。学校教育者在研究学生本身特点的基础上,与家长进行交流,对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使之在体育与文化课上都有所建树。

四、提升教练员素质

教练员作为体育训练的组织者和设计者,在训练中起着主导作用,其训练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水平和参加比赛成绩的好坏据调查统计,教师工作量大,业余体育训练没有报酬,使广大教师不愿进行业余运动训练。因此,在训练过程中,训练员要系统的了解体育训练的内容与意义,提高体育训练的积极性,分析中小学学生的身体心理发展特点,进行有目的的教学,进行有区别的训练,是体育训练更好的促进学生的积极性与身体素质。

五、完善训练场地设施

大部分中小学校尤其农村学校,体育场地设施条件差,不仅没有较大的田径场地,现有的体育设施也极其简陋,不能保证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正常进行。比如,中国的在竞技体操和游泳项目中有很大优势,然而这两项运动对于训练场地及设施的要求都很高,一般中小学都打不到这一条件。

此外,中小学体育训练还面临着训练时间不足,训练经费短缺的问题,这就要求学校领导给予足够的重视,合理安排运动训练的时间,及时发现每个学生的特点,对于体育的天赋及潜能,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政府要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尤其是对中小学体育训练设施及场地的投资,这不仅是培育体育健儿的前提,也是提高全体中小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举措。

强健的体魄和积极健康的心理是学习优异、工作出众的基础。据调查,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归结于他的专业知识,还有85%归于他表达思想、领导他人及唤起他人热情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获得体育训练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切实抓好学校体育课余训练,不仅能够提高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对于加强他们的处事能力和应变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对实现我国建设成世界体育强国的目标具有极其深远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张荆甫等.浅析中小学参加课余体育训练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对策[M].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2.

[2]陈迪仙.浅析“快乐训练法”在学校田径业余训练中的运用[J].哈尔滨体育学院报.2004.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