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资金管理原则

资金管理原则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1 17:34:23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资金管理原则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资金管理原则

篇1

 

 

    今年,原本每年两次的PMP(Project Management Professional,项目管理专业人员资格)认证考试增加为四次,IPMP(International Project Management Professional,国际项目管理专业资质)认证也增加了一次考试。11月18日,英国剑桥大学“剑桥项目管理专业资格证书产品会”在北京隆重登场,可以说,项目管理的资证认证成为国内继MBA之后的 又一热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报考项目管理认证,希望抢先“镀金”。这里将就以上三种认证进行一个简单的比较,希望能给有志于此的人士提供一些参考。

    PMP的知识体系

    PMP是由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建立并推广的一种专业资格认证,除北美外,南美、大洋洲以及亚太地区的日本、韩国等都将其作为衡量人才的标准,目前已有120多个国家承认。1999年底,PMP认证由国家外国专家局引入中国。2000年,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四个城市举行了两次PMP考试,共有300多人参加,近100人通过了考试并成为中国的首批和第二批PMP。

    PMP考试主要依据PMI所制定的PMBOK(Project Management Bodyof  Knowledge)来进行。PMBOK的发行可以说是PMI最大的贡献。

    PMI(美国项目管理协会)成立于1969年,截止到1990年,该协会已经拥有7500名会员;五年以后,会员数目增加到了17000;而到1998年底,这一数目更是爆炸性地增长到44000。

    我们今天所看到的PMBOK2000是在PMI的主导下经过了几次修订而完成的。最早一版是1987年出版的,在原有的范围管理、成本管理、时间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沟通管理基础上,又增加了以下三部分:1.项目管理体系,用以描述项目与外部环境的关系、项目与一般管理之间的关系;2.风险管理;3.合同/采购管理。

    之后,又经过几次征集意见、修改,1996年,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PMBOLKGUIDE)发行。此时的内容结构与2000版差别不大,后者主要是重新编写了项目风险管理部分。

    PMBOK包括项目管理框架和项目管理九大知识领域。其知识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PMP(项目管理)知识体系

    PMP认证考试是全世界第一个通过ISO9001认证的考试,已经形成一个标准的体系。PMP考试从教材、题库到考卷全部由美国PMI学术委员会统一制定。参与命题的专家来自全球各地,试题要求既要符合美国项目管理协会的认证标准,又体现出开放性和多元化的包容思想。

    PMP考试是一种单纯的笔试,200分的200道选择题囊括了上述知识体系的方方面面。考试时间为4个小时。考虑到该考试刚刚引进中国,2000年在中国的PMP考试曾延长半个小时,即四个半小时。但根据很多考生的经验,四个小时对于答完200道试题一般不是太困难。

    有关PMP的认证程序、培训、考试都是中英文对照的。PMP在中国认证的点只负责培训与考试,至于认证学员是否通过认证考核(137分以上算合格),是否获得证书以及对证书的发放与管理,必须上报至PMI,由PMI决策。

    IPMP的体系

    IPMP是由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PMA,International Project Management Association)各成员组织建立并推广的一种专业资格认证,目前已得到30多个国家的认可。

    IPMA的成员以代表各个国家的项目管理研究组织为主,于1965年在瑞士注册,是个非盈利性的组织。IPMP在中国是由中国项目管理研究委员会(Project Management Research Committee,PMRC)全权负责的。中国项目管理研究委员会成立于1991年,挂靠在西北工业大学,是中科院优选法、统筹法和经济数学研究会下属的一个二级学会。PMRC于1996年成为IPMA的成员,并于2001年根据PMBOK制定了自己的考试体系CPMBOK。从此,IPMP在国内迅速发展了起来。

    IPMP的认证分为A、B、C、D四个级别,其中A级为认证高级经理(CPD),面向跨国、多公司合作复杂项目总负责人。如果想得到这个级别的证书,必须先自己提出申请,其中要包括对自己能力的自我评价的内容,还要有已经获得了该资格证书人员的推荐文件。在业务方面,要有本人撰写的项目建议书及项目报告等。必须经过面试,通过后才可能取得。该种资格证书的有效期为35年。过期后要再进行申请;B级为认证项目经理(CPM),面向多公司合作复杂项目负责人;C级为认证项目管理专家,D级为认证项目管理专业人员。不同的资格证书标准各异,每个人可根据自己的专业水准自由选择相应级别的认证。

    四个等级中,A级、B级、C级要求申请者大学本科毕业有三年工作经验或大专毕业有五年工作经验;D级则面向大专学历的工作人员。

    IPMP没有统一命题,而是由各个认证机构参照国际项目管理专业资质基准,结合各国国情进行命题考试。但是,必须遵照国际惯例操作:整个考试需要三天时间,分为笔试、案例讨论和面试三个阶段,分别占总分400分的40%、30%、30%。笔试是单兵作战;案例讨论则是团队活动,小组成员分工协作;由认证评估师主持的面试,则需要应试者有丰富的经验和临场不乱的心理素质。

    认证学员是否通过认证考核,是否获得证书以及对证书的发放与管理,是在IPMA的指导与监督下,由IPMP中国认证委员会负责。

    剑桥项目管理资质专业认证

    剑桥项目管理(Cambridge Career Awardin Project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Level)在培训和考核的过程中,主要突出六部分的内容(六矩阵):项目定义和分析、项目评价、项目界定和计划、财务管理与审查、项目管理与实施以及项目收尾与移交。

    剑桥项目管理认证突出理论与实践操作的紧密结合,注重对项目管理过程的能力评价。它的培训过程包括:注册培训实习1培训实习2培训实习3认证。培训过程是由具有项目管理系统知识的老师统一授课,每次培训结束,结合自己的项目进行实践,然后再次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如此反复。可以看出,剑桥项目管理是非常重视实践应用的,对于参与培训者来说,是对自己正在进行的项目的一个即时性指导。

篇2

【引言】:国土资源是生产生活生态之本,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者担负着尽职尽责保护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尽心尽力维护群众权益的重要职责。那么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者如何才能履行好担负的工作职责呢?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指出:“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观大势、议大事、谋全局、管本行是做好国土资源工作的前提。”作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者应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土地资源保护。首先,应该加强对基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工作人员执法的监督工作,要端正工作态度,提高国土资源保护意识,促进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一些行为造成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造成行业竞争出现严重失衡,最终带来非常严重的社会影响。因此,我们要加强对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监督力度,对于相关违法乱纪行为叫停,加大处罚力度,净化社会风气,促进我国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要加强国土资源保护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个人及企业对国土资源的保护意识。目前,我国违法建设和违法开采行为,多数是由于法律意识淡薄所引起的。因此,加大法律宣传力度,提高个人及企业的土地资源保护意识,使个人及企业能够充分了解到国土资源保护的重要性,能够有效避免相关违法行为的发生。

更重要的是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把握当地国土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方向。另外,强化对基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工作力度,加大处罚力度,净化国土资源部门的工作作风。最后,还要加大国土资源保护的宣传力度,提高个人、企业和社会团体对国土资源保护的意识,了解土地资源保护的重要性,普及土地资源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构建国土资源保护的社会氛围

2、提高基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执法力度

提高基层国土资源管理执法力度是确保基层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有序、有效、科学的重要保证。首先,要对违法开采、违规建设的行为进行严格的处罚,要按照相关的工作要求和法律法规对这些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处理,以端正的执法态度进行执法。其次,在谭ü程中,一定好做好严格执法、全面排查,严禁出现暴力执法的行为,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土地管理执法的科学性和有序性,才能够在土地资源利用合理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另外,基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强化法律法规的学习和掌握,将依法执政的观念根植于心,依照法律法规开展土地管理工作。最后,对于基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来说,对于违法乱建和违法开采行为应该加强整治力度,确保国土资源的合理利用。基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一定要端正执法态度,,依照法律程序履行相关执法工作,确保我国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确保我国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

3、增强理论和实践技能

只有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才能把各项国土资源管理的方针政策落到实处。一是注重实际,力戒虚名。理论需要到实践中检验,工作经验需要在实践中学习积累。作为国土部门工作人员,实践首先要体现在对工作的落实上,体现在抓落实的行动中。摆脱名利思想的干扰,集中精力抓好每一项具体工作的落实。二是注重实功,力戒空谈。实干兴邦、空谈误国。保护资源、保障发展是国土人的职责所在,应该从讲政治的高度,以对人民和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一步一个脚印地开展工作。要力挑重担,秉公执法,用满腔的工作热情赢得百姓的支持。三是注重实效,力戒形式。机关工作效率的高低是群众评议机关作风的一个重要参考。每个人在机关作风建设中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要具有强烈的时间观念,以行动上的快捷争取工作上的主动,不断提高快速反应能力,不管是上级党委、机关、领导关心的问题,还是日常的业务工作都要迅速反应,快速处理,坚决杜绝超时限、推诿扯皮的作风。

4、勇于开拓创新,挖掘潜能

要实现科学发展,就必须不断开拓创新。国土资源战线的每位干部职工都要在思想观念上、工作思路上、工作方法上、处理事务上,勇于开拓,敢于创新,并落实到每个环节,这是确保国土资源工作有所作为的关键所在。开拓创新要抓住关键环节。善于抓住重点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加以突破,以点带面,推动全局工作。开拓创新要善于谋划全局,开拓的思路要顺应形势发展。面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双保”压力和“两难”局面,以及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者也要不断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准确把握宏观形势和本部门实际,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更系统的思维谋划本部门的发展。开拓创新要积极学习借鉴外地的好经验、好做法,另一方面也需要我们以改革的方法去应对、破解难题。只有因地制宜,摸实情,访民情,才能寻求出上符政策、下合民意的破解之法。要以创新的举措提升服务水平。面对加快发展的新形势,必须创新服务举措,改变按部就班的习惯和做法,超前谋划,提前介入,主动服务

5、甘于无私奉献,发挥热能

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是职业道德的基础和核心。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者必须充分认识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是使命,使命的完成需要合力奉献。有了无私奉献精神,才能锤炼意志、学有所得;才能扎实工作,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从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热爱本职工作做起,努力培养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幸福感,荣誉感,对待自己的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忠于职守,尽职尽责。国土管理工作是为人民守住耕地红线,为子孙后代长远发展服务的。因此,无论何时何地,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一般同志都应把无私奉献作为行为准则,坚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执政为民、克己奉公

结语

基层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工作,在当前的基层国土资源管理中仍然存在着管理意识淡薄、执法力度不强以及相关制度管理不够完善的问题,需要结合基层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实际,从意识提升、执法力度强化以及相关制度健全和完善等方面采取积极措施,提升基层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为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参考文献】:

篇3

在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法律关系中,基金管理人是独立的专业受托人,由依法设立的基金管理公司担任。其勤勉、谨慎的积极行为是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实现和基金制度存续、发展的基础与保障,并且,在信托机制与投资需要下其依法拥有“绝对”的权利而不受基金持有人的约束。因此,基金法制必然以基金管理人的法律规制为重点与中心。同时,证券投资基金制度中存在着基金持有人与基金受托人之间天然的利益冲突,并且还会因基金管理人的营利本质及相关制度设计的负面影响而愈加严重,从而基金制度理论价值的实现必然依赖于客观有效的制度安排与法律规制。

在基金管理人的法律规制体系中,基金管理人的内部公司治理具有内因性和基础性之价值与功能,具有治理成本与信息上的优势,是基金制度价值得以实现的核心组成。并且,在我国现有的基金管理人信赖义务与外部约束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基金管理人的内部治理更具有相应的时代价值。为实现上述基金管理人公司治理的基础价值与功能,法律法规设置了以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为优先的基本治理原则,并以此指导着相关法制与实践。然而,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优先原则在具体意义上应当如何适用呢?也就是说,该原则所规定的究竟是绝对的优先还是相对的优先呢?如果是相对的优先,那么其相对于谁、适用范围有多大?这些尚需要加以充分的研究与论证。

一、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优先原则的基本内涵与法律依据

我国基金管理人公司治理的基本原则与目标是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优先原则。证监会颁布实施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办法》和《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治理准则(试行)》均在保护基金管理人股东利益的同时,要求保护其他相关当事人,尤其是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即“保护基金份额持有人、公司股东以及其他相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1]并且,在此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优先的基本原则,即:“公司治理应当遵循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优先的基本原则。公司章程、规章制度、工作流程、议事规则等的制订,公司各级组织机构的职权行使和公司员工的从业行为,都应当以保护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公司、股东以及公司员工的利益与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利益发生冲突时,应当优先保障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利益。”[2]而其他诸如《证券投资基金行业高级管理人员任职管理办法》、《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任职管理办法》、《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督察长管理规定》、《基金管理公司投资管理人员管理指导意见》、《金经理注册登记规则》等规章中亦有充分且明确之相应内容。可见,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优先原则是基金管理人公司治理的法定基本原则,其贯穿于基金管理人公司治理相关规范的始终。其本质是要求在基金管理人公司治理中要充分体现基金持有人的意志,要优先考虑持有人的利益,在发生冲突时应当以持有人利益为首要选择和基本中心。

从理论分析上来看,上述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优先原则不仅是对传统公司治理中股东利益至上主义的摈弃,而且也是对利益相关者理论的重大演进,即基金管理公司不仅需要在治理中考虑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而且其中某一个(种)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优越于其他包括股东在内的利益相关者。也就是说,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优先于基金管理人的公司利益和股东利益,优先于基金管理人的董事、监事以及高级管理人员的利益,并且,要求后者在持有人利益与公司、股东利益发生冲突时,优先保障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利益。

二、基金法律关系与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优先原则的法律边界

证券投资基金是通过向不特定的社会公众公开发售基金份额募集资金以形成独立的基金财产,由基金管理人管理,基金托管人托管,为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利益以资产组合方式进行证券投资活动的投资组织。信托制度构建了证券投资基金的基本原理与法律基础。基金投资人之所以将其所有的资金以及相应的全部的经营管理权利均交付给基金管理人而仅保留了受益权与剩余财产分配权,是在于其相信基金管理人具有足够的专业技能并且会尽忠职守、勤勉谨慎地为其谋取利益。基金管理人因信托制度与投资需要而被赋予了“绝对”的权利,其通过自己的行为而使委托人的权利与利益发生改变;而委托人则必须接受其管理和投资行为的法律后果,同时却由于种种原因而无法对其行为加以完全的控制或者有效的监督。因此,两者之间存在着实质上而非法律上的不平等,法律必须要对基金管理人课以信赖义务,以防止其滥用权利以及损害持有人的利益。基金管理人无论是基于证券投资基金的信托法律关系,还是其特殊企业经营组织性质,无论其地位如何重要、权利如何广泛,作为受托人与经营者,其一切行为都必须为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利益服务。因此,该优先原则首先必然是在特定基金法律关系下的优先,并且应为相对的优先、整体意义上的优先,而非绝对的优先、个体意义上的优先。

首先,基金持有人利益优先原则是特定基金法律关系中相对于基金管理人及其股东、员工的优先。如前所述,我国现行的基金管理人公司治理法规明确规定了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优先之原则,而在此基础上,相应地涉及基金管理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督察长、投资管理人员、基金经理等相关法规的规定,亦要求上述主体应当维护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合法利益,“以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在其利益与公司利益、股东利益、自身利益以及基金托管人、“与股东有关联关系的机构和个人等”益发生冲突时,优先保障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利益。因此,从法规的相关文字表述上来看,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优先是相对于基金管理人及其股东、员工的要求,是在证券投资基金法律关系之中对相关当事人信赖义务的具体规范。

其次,基金持有人利益优先原则是基金份额持有人整体利益的优先。进一步来看,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是抽象的整体概念,是由具体的众多持有人的利益所组成的。我们所说的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优先,是针对基金份额持有人的整体利益而言,而非个体利益。或者说,即便出现对个体利益的考虑也必然是在符合整体利益的前提之下。必须承认,在某些特定的情形下,可能会出现基金份额持有人的整体利益和个体利益并不一致的情形,从而可能会产生对个体利益的限制。而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制度正是通过集体决策的相关机制对此加以协调与解决。基金份额持有人亦仅得自行行使部分在性质上归属于自身而与整体无涉的权利。

最后,基金持有人利益优先原则并不适用于同一基金管理人同时受托管理的多个基金的持有人之间。同一基金管理人依法可以同时受托管理多个基金,而在这些基金之间,无论其受托时间先后、资产规模大小、采取开放或封闭形式等等,其持有人利益之间均无优先与劣后之分。不同基金的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之间是相互平等的,基金管理人应当“对所管理的不同基金财产分别管理、分别记账,进行证券投资”,不得不公平地对待其管理的不同基金财产。[3]“公平对待其管理的不同基金财产和客户资产”[4]是基金管理人的法定义务。而在同一基金的具体的基金份额持有人之间,其利益亦应平等,不存在谁先谁后的问题。否则,即构成基金管理人的违法、违约之行为。

三、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优先原则的扩张——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优先原则是否适用于基金管理公司及其他公司直接利益相关者

基金管理人与基金管理公司并非等同概念,基金管理人由依法设立的基金管理公司担任,但基金管理公司仍可从事其他非基金业务、参加其他法律关系。如前所述,在特定基金法律关系中,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优先具有相应的必然性与正当性。然而,由于相关法规直接将此优先原则规定为“基金管理公司”治理的基本原则,[5]那么,该原则是否可以扩大化地适用于基金管理公司以及其非基金法律关系中的交易相对人或其他利益相关者呢?

首先,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可以优先于担任基金管理人的基金管理公司及其股东、员工的利益。

根据我国现有法律之规定,基金管理公司依法可以担任基金管理人,并且,只有依法设立的基金管理公司可以担任基金管理人。而基金管理公司担任基金管理人完全取决于其自愿以及积极行为,并且,我国基金的设立、销售等亦依赖于基金管理公司的发起与工作。那么,在以契约自由、意思自治为核心价值的私法视野下,担任基金管理人的基金管理公司也必须遵守基金制度的基本“游戏规则”,必须把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利益放在自己的利益之上。基金管理人公司治理的原则与规范,事实上可以理解为是基金管理公司担任基金管理人的要件与要求。因此,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优先原则是基金管理人公司治理的上位原则,担任基金管理人的基金管理公司与其股东、员工均应予以遵循。

具体就公司的股东和员工的权益而言,其作为公司法人的具体构成,是特定的法律拟制人格的实际行为的必要因素。法人的行为客观上就是其内部主体的行为或行为的集合。基金管理人为抽象的法律拟制之人,从理论上来说基金管理公司之重大决策决定于公司的股东,但是,基金管理人的任何行为在客观上最终都必然是通过其员工的行为与选择来实现。基金管理公司自愿申请担任基金管理人的行为也不例外。正是员工的相应具体行为才能使拟制的公司法人担任基金管理人。其不仅完全可以预见行为的法律后果,并且,只有其愿意接受这样的责任与约束,才会有上述的选择与行动。进一步而言,公司的股东、员工都具有相应的选择权利和退出渠道,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亦为保护其利益作出了相应的规定。反之,当股东、员工不选择退出时,由于其自身的意愿与选择其必然应对公司负担起具有相应特殊内容的忠实义务与注意义务,而不得违反。进一步来看,基金管理人信赖义务的实现,也最终要落实到基金管理人的内部主体的具体行为之上。也就是说,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的实现最终取决于基金管理人的内部主体的一系列的具体行为。因此,基金管理公司法人及其内部主体应当承担起遵循基金法制基本要求的义务和责任,将自己的利益放置于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之后。可见,公司的股东、员工的利益与个体的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利益相互比较,前者的选择与行为决定了其利益的实现应以基金制度的存在、发展和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的实现为前提。这是市民社会中自由主体自愿选择与法人制度客观规则共同作用的结果。当然,如基金管理公司未担任任何基金的管理人、未参加任何基金法律关系,则即无遵循上述优先原则之必要与可能,也不存在与之相对应的“基金份额持有人”。

其次,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能否优先于基金管理公司的其他直接利益相关者需要具体分析和判定。

目前来看,我国基金管理业务与管理人身份是基金管理公司最为重要的经营领域和法律地位,也是其最为主要的利润来源,并且,从目前的客观实践来看,并不存在不担任基金管理人的基金管理公司。2008年61家基金管理公司的营业收入为360.04亿元,其中主要的是管理费收入,为313.4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87.06%。[6]但是,这并不能否认基金管理公司依法可以从事其他盈利活动并取得的利益,其可从事其他非基金业务、运用固有资产进行投资、参加到其他各类法律关系之中。目前,这些非基金业务正呈现日益发展的态势。就社保基金管理业务而言,截止2008年底,共有博时、长盛、国泰、南方、招商、华夏、嘉实、鹏华和易方达等9家基金管理公司取得社保基金管理资格,管理的社保基金总规模达2377.55亿元。就企业年金管理业务而言,共有海富通、易方达、南方、华夏、广发、工银瑞信等12家基金管理公司获得企业年金投资管理人资格,管理的企业年金总规模达到435.46亿元。[7]就其他如专户理财业务(基金一对一、一对多)、咨询业务等其他业务而言,亦有着大幅的增加。

可见,基金管理公司的非基金业务并非可有可无,而是客观存在,且处于不断发展之中。那么,就这些脱离了基金法律关系的活动而言,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优先原则可否优先于基金管理公司上述相关的其他法律关系中的主体之利益呢? 其一,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原则上优先于基金管理公司的其他债权人等直接利益相关者。

理论界对“利益相关者”的内涵与外延有着诸多不同的观点和诸多分类方法,然就其利益与公司及公司行为是否直接相关为标准,笔者认为,可以分为直接利益相关者和间接利益相关者。前者既包括物质资本出资者,如股东、债权人,也包括人力资本出资者,如各级员工。公司及公司的经营行为直接影响着其客观、具体的利益是否能够实现或者是否能够完全实现,反之其行为亦对公司利益具有直接的影响。后者则是指诸如社区、政府、社会公众、环境和资源、社会福利和公共事业等与公司经营行为有着间接利益联系的主体。也就是说公司及公司的行为并不会直接给其带来利益或者说具体地给其某种利益造成损害,但从长远、整体或间接的角度而言却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和作用。直接利益相关者应当是公司治理所应考虑的必要因素,并且,可以是公司治理的参加者。间接利益相关者由于其利益在因果上和内容上的间接性和不确定性,因此,即使公司治理要对其进行考量,但一方面无法确定其考量的成效和界限以及考量到什么程度方为足够;另一方面也无法与其他主体的利益加以真正或具体的比较,其至多是一种抽象的原则或者是无法确定履行的宣言而己。其进而无法获得立法上的切实的制度性支持,而受制于诸多主体、诸多行为的影响,甚至更多的是经营者的价值取向、个人偏好等随机因素。[8]所以,真正意义上的利益权衡与比较在公司的利益相关者群体中应只存在于直接利益相关者之间。对基金管理公司相关主体的利益比较时亦不例外。

在基金管理公司中,其直接利益相关者除了上述基金份额持有人、股东、员工以外,还存在着基金公司在从事其他非基金业务以及运用固有资产时,与之发生相应法律关系的当事人。这些当事人从法律性质上可以归于债权人范畴,而基金份额持有人亦同为基金公司的债权人。在市民社会中,各种私法性质的法律关系之间并无谁更重要之分,公司在各种性质的法律关系中均可能负担有法律上的义务,而这些义务也没有轻重缓急之分。然而,以社会为本位的经济法却打破了上述私法的原则,其强调为了社会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发展,公权力要介入私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对相应法律关系进行调整。为了社会整体利益和长远发展这一更高层次的法益,限制和牺牲某些私人的个体的权利和利益将在所难免。由于基金的法律特性,众多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利益或者说集团利益与基金管理公司普通债权人、股东、员工的普通债权相比较而言,具有更多的社会性,对金融秩序和社会稳定具有更多的影响和意义,因此而产生的两者的不平等具有相应的经济法视野下的正当性。并且,就字面意义而言,这种经济法意义上的不平等性也己在相应立法中有所明确规定而非仅仅是理论分析。

从抽象意义上来说,公司所从事的任何经营行为都存在着利他才能利己的情形,其他债权人的利益与公司及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也具有长远上和整体上的一致性。从之前的数据分析来看,基金管理公司的主要营业收入来源于管理费收入,是基金管理公司偿债能力与利润水平的客观保障。因此,保护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利益、保证基金制度的长期的有效发展,是对其他债权人的真正、客观的保护,符合其根本的长远利益。而如何保障相关当事人能够理性地认识长远利益、服从制度的基本原则并且予以正当行为,则需要一定程度的法律介入。以法律的形式建立其客观的长远利益原则与标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需要强调或强制保障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的实现。

进一步来说,由于基金管理公司的制度缘起、功能定位与社会现状,甚至是其企业名称、经营范围等均使公司的其他债权人在与其发生相应法律关系时可以充分预见其基金管理人之身份或者是成为基金管理人的可能与必然,能够充分知晓其以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为优先的制度特性和可能产生的影响与损害。即便此时该公司可能还未成为基金管理人,但是,基金业务仍是基金管理公司的最为基本与核心的业务,是投资人设立基金管理公司的首要目标,而且,在实践中尚不存在不管理基金的基金管理公司。因此,从一般社会认知角度出发,仍可推定其具有预见的可能与必然。并且,在法理上,如法律对某种行为或某项权利有明文规定,那么,即可认定当事人在实践之中对此知道或应当知道。而目前的基金管理公司的相关法律法规均明确规定其应以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优先为治理原则,暂且不论相关法规的真实意思或者说是否正当,至少仍可以此认定基金管理公司的交易相对人应当知道基金管理公司的相应特殊性。

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其他债权人在与基金管理公司进行交易时,其明知交易相对人为基金管理人、负担着法定的以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优先的义务而仍与之交易,已充分享受了法律和事实所赋予的自由选择和自我救济的权利,因此,其应承担由此而产生的相应的后果。或者说,其他债权人在与基金管理人进行其他交易时,即默视地附带了以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为优先的限制性条件。而此条件并不影响债权人的认识能力与选择自由,不构成对其真实意志的妨碍。除非特定当事人能够充分证明其没有认识到交易对象与基金现有或可能的关联,或者说其有足够、充分的善意。此时,则应由执此主张的相对人负担举证义务,以获得相应的撤销权、赔偿请求权等权利。然而,现有的法律规定与社会现实似乎可以排除其证明的可能。并且,客观上,普通债权人的利益仍可以通过私法自治而获得相应的保护,公司法制也认可并且通过相应制度保护公司债权人的相应利益。

如上所述,基于对经济法视野下社会本位的思考,以及对基金管理公司各方利益主体共同之长远利益的实现和其他债权人的交易时的认知与选择等性质的分析,结合基金法制的价值目标与法律特性,笔者认为,原则上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优先原则可以适用于基金管理公司,也可以适用于基金管理公司的其他法律关系中的相对人(债权人)。在基金管理公司的公司治理中必须充分考虑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利益问题,在其利益与其他公司直接利益相关者利益发生冲突时,应以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利益为重。

其二,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优先于其他债权人原则有例外与限定。

如上所述,原则上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优先原则可以适用于基金管理公司,可以优先于基金管理公司的其他直接利益相关者,包括公司的股东、员工和其他债权人。然而此优先亦非绝对的优先,其适用应当符合相应的条件,或者具有一定的例外。

第一,在基金管理公司所从事社保基金、企业年金等具有公益目的的受托管理业务中,由于事实上投资人或受益人的权益也具有公共利益和社会利益的色彩,因此,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优先原则并不能适用于此情形以及其他涉及公共利益的情形。从管理人的性质上来说,基金管理公司在受托管理社保基金与企业年金时亦承担着或多或少的由于彼此之间在地位、权利、信息方面的不平等而产生的信赖义务。如此可见,“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优先的基本原则”可以在一定限度内适用于基金管理公司的其他直接利益相关者,而对于其他基金管理公司直接所涉的公共利益、社会利益而言,则应至少存在平等的关系,或者依其法益之高低在发生冲突时予以平衡。此应为上述优先原则的除外特别情形。

第二,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优先仅适用可能直接影响持有人具体利益实现之情形,不构成对其他债权人债权的根本否定。由于基金管理人所管理的基金财产与其固有资产之间并不相同,且依法需要严格划分与相互独立,那么其他债权人在依法行使到期债权时,除非从根本上直接影响到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具体利益,或者说将客观导致基金管理人无法正常履行基金管理职责和活动,方可依据持有人利益优先之原则加以调整。而在公司仍得以正常经营时,或者说对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的影响更为间接或抽象时,则不应适用。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优先并不否定其他债权人的债权,也不排斥其他债权人权利的行使与实现,更不否定债权在本质上的平等性。举例来说,如其他债权人主张债权可能导致公司破产时,应当充分保护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利益,谨慎地考虑是否可以宣告破产,是否可以采取其他措施,必要时可以限制其他债权人的破产申请等权利,但是,在宣告破产后,其他债权人与基金份额持有人在无特别法律规定的情形下,仍享有同一顺序的平等的受偿权利与机会。

四、小结

在相关立法中,存在着对基金管理公司与基金管理人概念的混淆。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优先原则从其规定的内容与本质来看,应当属于基金管理人公司治理的基本原则,适用于特定的基金法律关系的相对优先。并且,应为基金份额持有人整体利益的优先且不适用于同一基金管理人同时受托管理的多个基金的持有人之间。而该原则并不能简单地依法规的字面规定而适用于基金管理公司,或者说,是否能够适用于基金管理公司需要加以法律的分析与研究。在不同的法律视角下加以分析之后,得出的结论是: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优先原则上可以适用于基金管理公司及其他公司的直接利益相关者;公司及其股东、员工应当时刻遵循为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最大化服务的宗旨和准则,除非公司尚未成为基金管理人或没有加入基金法律关系;对于公司的其他直接利益相关者,即主要是其他非基金业务法律关系的相对人而言,原则上由于社会本位和长远利益的需要以及自身交易的选择等原因,亦应服从于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优先之规定和原则。但是,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在与其他涉及公共利益的公司直接利益相关者之间并无优劣轻重之分,在无法衡量其法益高低之时应予以平等的对待。而且,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优先仅适用可能直接影响持有人具体利益实现之情形,不构成对其他债权人债权的根本否定。

注释:

[1]《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治理准则(试行)》第一条。

[2]《证券资基金管理公司治理准则(试行)》第二条。

[3]参见《证券投资基金法》第十九条、第二十条。

[4]《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办法》第四十六条。

篇4

资金管理中心是作为电网公司总部的一个职能部门独立存在的。它不是单纯的金融机构,有权对各网省公司实施行政手段,同时能够享受总部赋予的特殊优惠政策,避免了与各网省公司和下属单位之间出现利益牵涉,以实现公司整体利益最大化。

一、电网公司资金管理中心管理资金的基本原则

电网公司设立资金管理中心的根本目的是把分散的资金归集起来,形成规模优势,保障资金安全,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基本原则包括:

(一)整体效益最大化原则

坚持网省公司、中电财和公司总部三者资金管理效益最大化。

(二)安全性原则

资金归集和使用仅限于公司系统,防止资金损失。

(三)所有权不变原则

资金资源的整合不改变各单位资金的所有权,整合的只是各单位余存的闲置资金。

(四)有偿使用原则

资金使用方应支付相应的利息费用,资金提供方要取得相应的收益。

二、电网公司资金管理中心管理资金的具体职责

资金管理中心不可能做到事无巨细,主要是合理地划分工作范围,明确职责,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具体职责可以概括为以下方面:

(一)负责制定资金、融资(借款、债券、基金等)管理规章制度;

(二)负责建立健全公司资金管理信息网络系统,监控公司资金运动和资金状况;

(三)负责公司银行账户管理;

(四)负责公司内部资金融通和资金调剂,制定公司内部资金调剂方案,监督和检查资金调剂方案的执行情况;

(五)负责统一组织公司对外融资工作,制定公司融资方案(融资计划),组织融资活动及后续管理工作;

(六)在确保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开展存量资金运作,提高资金收益;

(七)负责资金管理中心相关业务的会计核算;

(八)负责争取和落实融资政策,组织开展公司债务置换,优化公司债务结构;

(九)负责银企合作、银行综合授信和信用资信等管理工作;

(十)负责管理和指导公司各单位资金结算中心的业务工作。

三、电网公司资金管理中心管理资金的具体内容

针对电网公司规模大、行业性强的特点,资金管理中心要有一套切实有效的工作方法,其中包括资金归集、内部调剂资金、融资统一管理和资金安全监控。其具体内容如下:

(一)资金归集

组织资金归集是资金管理中心的一项重要工作,这不是简单的资金结算,而是统一的资金管理。资金管理中心将各网省公司作为资金归集的子单位,充分发挥其结算中心的作用,加强管理与指导,使资金层层归集,直至总部。同时,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将其作为开展资金归集工作的第二平台。特别是选择资金较集中的合作金融机构,利用他们的新型金融服务产品(如集团账户、实时汇划等)和网络技术条件,提高资金归集的效率和准确性。

(二)内部调剂资金

资金管理中心在电网公司内部进行资金调剂,是保障资金安全、发挥资金效益的最有效途径。其具体方式大概有以下四种:1.各网省公司集中的资金优先用于内部调剂和安排,往往资金调剂范围越小,使用效率越高;2.充分发挥资金管理中心的核心作用,及时掌握各网省公司资金余缺信息,使资金能够在网省公司之间相互调剂;3.对于特殊项目的资金需求可以采用有偿方式调剂资金;4.在不同法人之间采取委托贷款的方式调剂资金。

(三)融资统一管理

资金管理中心集中审批电网公司各下属单位的预算安排和融资方案,统一制定融资计划,按照先内部融资后外部融资、先回报率高的项目后回报率低的项目的原则统筹安排融资。例如,2006年各单位编制了融资方案,报资金管理中心统筹平衡,中心相应地做了内部融资、中电财贷款和融资租赁等融资方案,确保通过的融资方案都能予以落实。另外,资金管理中心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组织网省公司提前还贷,或者延迟贷款,减少对外借款,利用循环贷款,将公司资金存量压到最低限度。

(四)资金安全监控

资金管理中心通过与金融机构联网,动态地、实时地采集公司各单位的资金信息,对资金进行集中监控。利用信息系统分层监控、分级负责资金安全,做到自动分解采集到的资金信息、自动筛选可能有问题的信息和自动分发处理。加强银行账户的管理,开发银行账户集中管理系统,使公司各层级单位的所有银行账户变化都必须在系统中登记,定期填报银行账户余额,对公司各单位存量资金进行跟踪分析,清理和压缩银行账户,防范资金风险。

四、电网公司资金管理中心管理资金的积极作用

电网公司通过建立资金管理中心,在资金管理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公司的管理和经营起了重要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电网公司通过建立资金管理中心,对各网省公司分散的资金适时、适度地实行集中管理(如资金归集),统一筹措、调剂(如内部调剂资金),及时掌握资金流向,有效控制各网省公司的资金流量,在确保公司发展和生产经营有资金保障的基础上,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保证了资金安全。同时,严密的融资管理制度和资金监控措施,可以防范由于无序的、盲目的投资管理、融资管理等给公司带来的经营风险。

篇5

关键词: 证券公司;“集中+行政”模式;资金管理

Key words: securities companies;"concentration+administrative" mode;fund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1-0161-02

――――――――――――

作者简介:陈胜军(1966-),男,湖北武穴人,江苏省会计学会,高级会计师,研究方向为财务理论与实务。

0 引言

随着我国市场化导向的经济改革的逐步深化,证券公司规模和业务日趋庞大,截止至2011年12月31日,全国共有证券公司109家,与1995年相比,增加了十几倍,其中80%的证券公司为中小区域性证券公司。我们知道,区域性证券公司属于资金密集型的公司,财务管理尤其是资金管理是公司内部管理的核心内容。要实现长久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区域性证券公司资金管理模式有利于提升整体管理水平,就必须将资金管理控制放在首要位置,必须高度重视资金管理控制方面的问题。论文针对区域性证券公司的特点,设计一套适应符合其特征的“集中+行政”资金管理模式。

1 资金管理模式设计原则与各类匹配关系

区域性证券公司资金管理模式设计应遵循原则:①整体性原则。证券公司的资金管理制度必须充分涉及到对公司各部门各营业部的控制,既要符合公司的长期规划,又要注重公司的短期目标,还要与公司的其他管理制度相协调;②成本效益原则。对实行资金管理时要考虑成本和效益相配比的因素,在进行模式设计时,不能一味追求模式的先进性,力求以较少的成本;③管理规模合适性原则。区域性证券公司实行资金集中管理是为了企业更加良好运行而服务,制定集中度适中的方案,从而达到资金集中管理应有的效果;④与战略、业务匹配原则。区域性证券公司的战略和业务与全国性证券公司不同,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也各不相同,另外,还要针对资金管理中的薄弱环节,针对容易出错得细节,提出针对公司切实有效的对策和方案;⑤可操作性原则。证券公司选择的资金集中管理模式必须结合各公司的实际情况,其中的方法、手段必须是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

区域性证券公司资金管理模式需要与战略、运营、内部控制和全面预算进行匹配。资金管理模式与各类匹配的总体关系如何呢?①资金管理模式与战略是一种目标导向关系,公司的战略目标决定公司的资金管理模式。区域性证券公司强调中央集权,采用一级法人治理结构下的控制模式;②资金管理模式与运营是一种主体支持关系,资金管理模式为公司的业务运营服务,运营管理是主体,资金管理模式是辅体;区域性证券公司运营管理不同于制造企业,其特点是显性机器流程少而隐性人脑流程多,因此,资金流程实时管理十分重要;③资金管理模式与内部控制是一种保障条件关系,资金管理模式中需要构建资金管理的内部系统作为安全保障。区域性证券公司十分强调资金管理的内部控制建设和保障,可以理解资金管理的内部控制是区域性证券公司最重要内部控制系统;④资金管理模式与全面预算是一种工具功能关系,资金管理模式需要借助于全面预算工具实施,因此可以说全面预算是资金管理的一种工具。区域性证券公司由于层级不多和规模有限,因此,区域性证券公司全面预算多采用准利润中心或成本中心方式授权编制、修订和考核。

2 “集中+行政”资金管理模式的选择理由

根据区域性证券公司资金管理模式的选择原则和与各类管理匹配要求,我们认为区域证券资金管理模式合理的选择――“集中+行政”模式。论证理由如下:①集中模式是证券公司资金管理的唯一选择。证券行业有别于其他非金融行业,资金管理在财务管理中处核心地位。因此,集中式资金管理模式是所有证券公司的首选,甚至于其他所有金融类企业(如商业银行、保险公司、信托公司、租赁公司、公共基金公司等)的首选。证券行业区别于传统行业的产业,有着自己的一些经营特征,比如高风险、高资金量等,这些都会对其资金管理模式的选择产生影响。②行政模式是区域性证券公司有别于全国综合性证券公司资金管理模式的特点。不同类型的证券公司需要选择不同类型的资金管理模式。与区域性证券公司概念相对的是全国性证券公司,这类证券公司(例如中信证券)网点地域分布十分广,管理空间跨度较大,因此这类公司比较适合使用宽松的资金管理模式。相反,区域性证券公司除了具有证券公司的一般特点外,还具有网点分布区域化、规模中小化、业务较为单一这样的特点,导致其资本效率低、创新力不强、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控制存在不足等缺陷。针对区域性证券公司的这些特点,此类公司可以选择较紧的“集中+行政”的模式进行资金管理。③“集中+行政”的模式是区域性证券公司考虑“原则”和“匹配要求”的合理选择。基于上述原则和匹配要求,区域性证券公司就要选择小快灵的特色,就要选择安全性和快速性的要求,就要选择既考虑分部的积极性又考虑总部的权威性两者关系的要求。

3 “集中+行政”模式逻辑框架与特点

3.1 “集中+行政”模式逻辑框架 区域性证券公司“集中+行政”的资金管理模式逻辑框架主要体现为:

①资金管理内容由六部分组成:客户资金管理、总部对分部资金管理、财务计划与预算、资金内部控制系统、IT技术的支持管理。②公司的组织模式选择一种半职能半事业部的组织形式。何为半职能半事业部的组织形式呢?就是区域性证券公司的各业务部属于类事业部组织,但是又不同于全国综合性证券公司的业务部,具有完整的事业部的功能。③区域性证券公司责任中心控制模式是一种类利润中心的管理模式,即总部对各业务部按利润中心考核,但是考核的利润不是完整意义上的利润,有的时候仅仅是成本中心或费用中心。④区域性证券公司资金使用管理方式选择比较行政化的收支两条线和结算中心模式,相对全国性证券公司的资金使用管理模式更“行政化”。⑤区域性证券公司“集中”表现形式主要为:资金集中管理;信息集中核算;人员集中委派;预算集中统御;核算科目集中设置;重点业务总部集中管理。⑥区域性证券公司“行政”表现形式主要为:资金管理的“行政化”;人员管理的“行政化”;计划预算管理“行政化”;重点业务管理“行政化”。(见图1)

3.2 “集中+行政”模式特点 区域性证券公司已形成清晰明确的“集中+行政”的资金管理模式,总部对各营业部实行严格的收支两条线管理。“集中+行政”的资金管理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①属于偏紧的资金管理方式。区域性证券公司由于规模较小,网点区域分布较为集中,所以总部有能力对各营业部、子公司的资金收支的全面管理。因此区域性证券公司实行的是一种偏紧的资金管理方式。

②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方式,资金集中在总部统一管理。区域性证券公司中,营业部获得的资金收入直接汇入总部账户,同时在营业部财务部门记账,营业部需要定期上报利润表便于进行绩效考核。资金的支出按管理特点分类分为固定费用和专项费用。固定费用主要通过预算拨付,在费用未发生时,营业部一年预算的总数存放在总部账户,待费用项目实际发生时,核准拨付。专项费用需要提前报总部审批,通过之后才可拨款。所以说“集中+行政”的资金管理模式实行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方式,并且将资金完全集中于总部统一管理配置。

③部分重点业务由总部直接管理和经营。区域性证券公司的营业部只能经营经纪业务这项传统基础业务,公司的投资银行业务、自营业务、资产管理业务等均由总部直接经营。全国综合性证券公司业务的组织管理则与此完全不同,综合性证券公司的营业部除了经营经纪业务以外,也可以经营投资银行业务、自营业务、资产管理业务等业务,总部将营业部作为纯利润中心进行考核。另外,区域性证券公司总部考虑分部上报的专项资金项目是否批准时,需要对各个项目的风险和收益权衡配比,做出有利于全公司整体的方案。

④业务部门的资金部分属于“自有资金”,而部分属于“专项资金”。区域性证券公司的业务部门并不像全国综合性证券公司的业务部门有完全的责权利,不属于纯粹的利润中心。全国性证券公司的业务部门对资金的使用有更大的权力,资金可以通过结算中心投放或者借贷,自有资金包括经营预算资金和专项预算的资金,而区域性证券公司的业务部门对资金的使用权限受很大限制。总部给业务部门的资金(即自有资金)仅为“吃饭资金”,而业务部门新增业务项目所需要的追加资金则为“专项资金”(任务一旦完成总部要收回)。

4 结束语

本论文首先论述了区域性证券公司资金管理模式设计原则和选择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论文提出区域性证券公司资金管理模式应该选择“集中+行政”模式,这种模式具有重点业务由总部直接管理经营、充分给予分部权限来调动积极性和市场与行政结合等特点,符合中小区域性证券公司规模不大、业务较简单要求。论文从区域性证券公司资金管理的客户资金管理、总部对分部资金管理、财务计划与预算、资金内部控制系统、IT技术的支持管理等六个方面刻画了资金管理模式逻辑结构。

参考文献:

[1]Global liquidity management comes of age[J], Global Finance, Sep.2003.

[2]Ingo Walter , The Asset Management Industry in Europe: Competitive Structure and Performance under EMU, 1991, Working Paper.

[3]陈珩.加强企业集团资金管理[J].财税科技,2006,(10).

篇6

资金是企业经营运转的血液,在企业的经营中发挥着整合各种要素资源的作用,任何一个企业都离不开资金这一流动性最强的资产。资金在企业经营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客观上要求每一个企业都应高度重视资金管理工作。长期以来,我国企业资金管理管理水平较低,这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商业周刊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80%的企业倒闭原因都是资金管理不善。随着企业之间竞争的不断加剧,客观上要求集团企业不断提升自身的资金管理水平,究竟应采用何种措施来不断的提升企业资金管理水平成为了每一个企业管理者必须要花费较多时间以及精力进行考虑的一个课题。

一、企业资金管理概述

资金概念有广义以及狭义之分,广义的资金包括企业的现金、银行存款、流动性强的短期有价证券等,根据我国企业款及准则的规定,将企业资金的范畴主要界定为库款现金以及银行存款两大部分。资金管理就是企业为了达到持续经营发展的目的,采用各种有效的手段,确保资金满足企业经营发展需要的一个动态过程。资金管理包括两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资金的筹集管理以及支出管理两大部分,资金筹集管理是指企业通过银行贷款、发行债券、上市筹资等,资金支出管理是指对资金的支出制定规章制度,使资金支出合理的过程。企业经营实践证明,通过良好的资金管理,可以有效的提升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收益。资金管理在企业经营中的具体作用主要凸显在充当支付手段这一层面,企业进行要素资料的购买,整合各种要素资源,实现价值创造都离不开资金支付手段职能的发挥。

二、企业资金管理目的

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讲,资金管理的基本目的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安全性目标,资金管理安全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就是对于企业发展的安全性而言,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有力支持,无论是投资也好,还是应付企业经营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潜在风险也好,都需要资金的强有力支撑,通过资金管理可以确保企业的安全运营。另外一个方面就是资金本身的安全,资金无论是投资,还是保存在企业的内部都是有风险的,而资金管理的目标之一就是将这种风险进行控制,确保企业的资金安全。二是收益性的目标,资金管理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企业的发展带来收益,资金对于企业而言是稀缺资源,企业的发展壮大过程中,资金的需求比较强烈,通过资金管理可以将企业拥有的资金最大限度的使用,从而给企业带来收益,这种收益主要就是体现在资金支出带来的直接受益,以及资金的有效利用所带来的潜在收益。三是弹性目标,在企业各种未知风险发生概率升高的背景下,企业的资金管理目标之一就是要实现弹性化,企业资金管理应具有一定的弹性空间,这种弹性空间设置的目的是应付企业经营中出现的各种突况,企业的资金管理应是在保证一定弹性的前提基础之下再考虑资金利用效率的最大化,反之如果仅仅是为了追求资金使用效率的最大化,而没有预留缓冲空间,一旦出现危机,就会让企业措手不及,难以应对。

三、企业资金管理原则

不同的企业之间经营情况千差万别,这就导致企业资金管理没有定式可依,不过总结企业资金管理应遵循的原则却有普遍性,结合资金管理领域的研究文献,本文将企业资金管理的原则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系统性原则,企业资金管理千头万绪,不仅仅涉及到企业的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员工,同时还涉及到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资金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部分,企业资金管理应处理好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关系,要从整体以及长远的高度来审视企业的资金管理,尤其是应注意与企业战略之间的匹配,这样才能确保资金管理作用的发挥,不至于使资金管理与企业战略相左。二是资金管理应遵循动态调整原则,企业的资金状况,内外经营状况是不断变化的,面对不断变化的内外经营环境,企业的资金管理应及时的调整表面出现资金管理与经营相脱节的情况。资金管理的动态调整应具有一定的预见性,资金管理应走在内外环境变化之前,这样才不至于拖企业经营管理的后腿儿,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资金是企业经营变化的“粮草”,只有资金管理走在前面,才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三是资金管理应遵循持续改进原则,资金管理水平的提升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企业管理者应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不断的加以提升,希望“一蹴而就”是不现实的,企业资金管理的持续改进一方面可以讲风险控制在一个适度的范围之内,另外一方面可以实现资金管理进入一个持续上升的通道之中。

四、集团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不足

尽管资金管理意义重大已经成为企业管理者的共识,但是很多企业的资金管理水平依然不能够与企业的发展要求相匹配,观察集团企业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资金筹集方式单一

资金筹集是资金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讲仅仅依靠自身增长不仅速度慢,而且很容易在一闪而逝的市场机遇面前贻误发展。所以说很多集团企业都高度重视外部的资金筹集,很多企业都试图探索多渠道的资金筹集策略,以期化解企业发展中面临的资金瓶颈,例如中石化成立财务公司,中石油设立昆仑银行,许多集团企业纷纷走上“圈钱”之路。但是总体来看,目前我国大部分的集团企业在资金筹集方式层面依然方式比较单一,主要还是以银行贷款为主,能够依靠自身实力成立财务公司、内部银行的企业还是极少数。资金筹集渠道的单一意味着企业资金的筹集成本比较高,同时还意味着企业资金筹集风险比较大,一旦银根缩紧或者放贷主体收回资金,就会导致企业资金链紧张甚至会发生断裂的情况。资金筹集方式单一的原因是多方面,除了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不发达以外,企业信用市场尚未建立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我国企业资金筹集方式不能够多元化。

(二)资金支出管理随意

企业经营的最终目的在于盈利,企业资金支出是经营开展的必要活动,资金的支出管理不是压缩支出,而是将那些不必要的支出削减乃至消除,其目的在于为提升企业的收益状况。目前很多集团企业在资金支出管理方面比较随意,由此导致企业屡屡出现资金危机,在支出管理的随意层面突出的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投资随意,投资往往是企业一段时间内比较大的支出,尤其是那些比较大的投资项目,往往会占用企业大量的资金,一些集团企业的下属企业往往会有投资冲动,希望通过投资带给企业更多的收入。但是这些企业在进行投资中并没有伴随着科学的项目评估投资流程,往往就是脑袋一热,具有决定权的管理者就开展投资,其结果可想而知,因为投资随意程度与投资失败正相关,直接导致大量的资金支出并能够带来预期额收益,影响到企业的资金链安全。另一方面是行政管理费用支出的控制乏力,一些企业在支出的管控方面没有一个完善的规章制度,由此直接导致各种不必要的支出屡禁不绝,极大的影响到了企业的盈利能力。举例而言,一些集团的下属企业在办公设备的采购方面往往存在超标的情况,这些支出对于企业的资金情况来说是一个负面的影响。

(三)资金管理人才匮乏

资金管理人才匮乏是目前很多企业资金管理中面临的主要问题,资金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其对于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很高,一支专业能力强,职业素质良好的资金管理团队对于企业资金管理水平的提升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反之则会阻碍企业资金管理水平的提升。我国很多企业资金管理人员严重匮乏,既有的资金管理人员能力也不太专业,这就导致在企业资金的支出以及收入中得不到资金管理人员的有效正确建议,这使得资金管理水平不能得到有效的提升。调查发现,几乎所有的资金管理问题都是由资金管理人才匮乏所导致的,毕竟资金管理水平的高低最终取决于资金管理人员能力的高低。只有企业资金管理人才缺失的问题应尽快得到改善,这样才能为企业资金管理的有效提升提供人力资源基础。

(四)资金管理信息化滞后

信息化建设滞后同样是很多企业资金管理中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信息化的滞后导致资金管理的很多风险被隐藏,最终给企业的发展带来重大伤害。资金管理风险并非没有征兆可循,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资金管理风险背后有着深层次的原因,通过引入资金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及时的发现各种潜在的资金管理风险。然而很多企业在资金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明显滞后于企业资金管理的需要,仅仅依靠手工方式很难及时的对潜在的资金管理风险进行预警。平时因为没有信息系统,导致企业管理者不能够及时的察觉企业资金总体状况,等发现问题的时候,再想弥补就已经来不及了,这客观上需要企业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通过引入财务管理软件,做到对财务管理信息的实时监控。

五、提升集团企业资金管理水平的具体策略

资金管理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无论如何强调都不为过,针对目前企业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资金管理的目的以及一般原则,本文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提升企业的资金管理水平。

(一)资金筹集渠道多元化

资金筹集多元化方面要求企业积极拓展融资渠道,打通融资瓶颈,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讲,除了传统的银行贷款者以融资模式之外,还可以探索其它模式,举例而言,很多集团企业纷纷成立自己的财务公司,有的企业还走上海外融资之路,这一方面盘活企业的自有资金,同时还可以利用社会资金,对于企业的资金管理而言可谓是“一箭双雕”。企业也可以探索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给企业提供了更号的资金筹集选择,未来企业应充分利用好各种融资途径,不断的探索的安全性更好、价格更低的资金筹集模式。

(二)资金支出管理科学化

在资金支出管理方面,企业应从投资以及管理支出两个方面加以强化,在投资方面企业应构建一个科学的投资决策流程,投资应采用集体讨论的做法,而不仅仅是单个管理者的决策,必要的时候,企业可以借助于外部的专业咨询机构来开展投资项目的评估,力求投资项目成功概率的提升。在管理支出方面,企业应构建资金支出的内控机制,同时完善制度管理,通过引入预算管理要控制各个部门的支出,同时还可以实施项目化的资金管理模式,将收入及支出具体到每一个项目头上,从而实现支出的科学化。

(三)资金管理人才专业化

企业要先构建一支资金管理方面的专业化人才队伍,需要企业应设置专门的资金管理控制岗位,通过引进专业的资金管理人才来优化以及充实企业资金管理队伍,在具体的人才引进中,除了考察资金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之外,还应重点考察资金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毕竟资金管理者只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更好的胜任此项工作。除了外部引进人才以外,企业还应加强人才的培养,企业加强对内部资金管理人员的不断培训,通过培训让资金管理人员掌握最新的资金管理技术以及知识,从而提升自己的资金管理水平。

(四)推进企业财务信息化

企业资金管理信息化是一个大的发展趋势,通过信息化的推进,基本上可以做到资金管理信息的实时共享以及传递,这对于企业的资金管理而言是一个利好。毕竟在外部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企业资金管理策略只有做到及时的反应才能有赢得调整的时间,反之如果企业没有信息化手段的协助,可能会贻误财务调整时间。在企业信息化建设应从软件以及硬件两个层面来推进,软件层面是指财务软件、人力资源,硬件层面是指各种信息化设备等,通过软件、硬件的协调并进,可以实现资金管理信息化的有效推进。

资金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考虑到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资金管理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不断凸显,在客观上要求企业管理者在观念层面给予资金管理高度重视以外,还要求企业管理者不断的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大胆探索,寻找适合企业情况的资金管理途径。

参考文献

[1]牛志红.关于强化企业资金管理的分析[J].财经界,2013(6).

[2]卢春红.探讨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控制[J].投资与合作,2012(12).

篇7

项目资金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活动的核心工作之一,是整个事业单位管理活动中应当重点关注的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同企业一样,在进行日常的经营活动过程中,通过货币计量对单位整个资金预算以及经营活动中资金的收支予以统计和记录。项目资金管理以行政事业单位发生的资金使用的活动为核算对象,对事业单位的日常活动进行监督和反映。项目资金管理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做到专款专用,保证资金的使用效率,确保不同项目之间不存在资金的挪用和占用现象的发生。因此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项目资金管理,促进资金支出的科学性,是保障行政事业单位有效行使社会公职,满足社会需要的前提和保障。

一 项目资金管理应当遵循的原则

行政事业单位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社会、为社会创造价值。行政事业单位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同样需要进行项目的投资和建设,从而带动社会经济正常而全面的发展。同企业中的项目投资一样,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项目决策时同样需要对投资活动的具体环节进行监督和控制,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对项目投资中的资金管理活动进行控制,以提高资金利用的效率,更好地发挥项目的实际社会价值。为了更好地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实现资金管理活动,保障项目资金在支出环节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应该坚持以下三方面的原则。

1.合规性原则

行政事业单位项目资金管理的合规性原则,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项目资金管理工作时,应有一套稳定的适用的项目资金管理规定可以遵从。合规性原则要求事业单位应当设计和建立科学的管理规范制度,在项目投资活动中能够做到按章办事、有章可循。在具体的项目活动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对有关项目资金使用前的审批、使用过程中的支出及使用后的绩效评价等活动有一套完整的制度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在项目资金中的管理过程中遵从合规性原则,可以避免资金使用过程中的随意性和主观性,避免资金的浪费和效率的低下。

2.经济性原则

项目资金管理过程中的经济性原则重点关注项目投入和产出的关系。行政事业单位的项目投资虽然不同企业一样,为了获取最大的经济收益而存在,但是都注重项目投资过程中的效率高低。企业在进行项目投资之前,应当同时关注项目未来能为社会带来的社会效应及相关的经济收益。行政事业单位的项目虽然以实现公众价值为首要目的,但是仍然不能忽视或忽略项目本身的收益问题。从具体环节上来看,行政事业单位遵循经济性原则需要创新项目论证方法、优化项目资金的支出结构,关注事业单位资金投入的合理性,以及在资金使用时资金利用效率的高低和降低资金的使用成本。

3.效果性原则

项目资金管理活动中的效果性原则,主要指行政事业单位在项目投资活动之前,应对项目资金支出的数额设定一些定量和定性的指标,以能够对项目资金的支出情况做出评价,判别项目资金管理活动中是否存在着问题。这些指标包括资金使用率、支出效果率等。通过对这些指标完成效果的考核,可以更好地知道企业项目资金管理活动实施的情况,为改革和完善项目资金管理提供依据。

在实际的项目资金使用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以上三个原则,将其贯穿于整个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活动中,充分考虑财政项目资金支出的多样性特征,确保项目资金支出得到全方位的控制。

二 项目资金管理活动存在的不足

行政事业单位日常的经营活动与企业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主要原因是由于两者的目标不同,导致了在经营活动理念上的巨大差异。因为行政事业单位在市场经济中的定位原因,适用于企业的一些内部控制和相关规定,难以套用在事业单位上,造成事业单位在经营活动中难以做到有效的内部控制和监督。其中又以项目资金管理活动体现得更为明显。事业单位的财政项目支出不仅要考虑到项目的经济效益,还要结合当地情况将社会效应也纳入考核范围。如此多的复杂因素汇聚在一起,导致了项目资金管理活动存在着不足。

1.缺少预算编制

行政事业单位的项目投资活动往往受社会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是为了完成社会公共服务和价值而进行的投资。一些事业单位仅仅为了完成相应的项目投资任务而忽视了对项目价值的考虑。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项目投资活动之前,没有对项目进行深入的调研与分析,缺乏对项目未来资金使用情况的预算编制,或者编制过程中缺少对具体支出项目的进一步分析。这种情况下设定的预算编制也难以起到预算控制的作用,不能准确反映项目实际的资金需要,加大了资金剩余和资金短缺的风险,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2.资金使用效益不高

行政事业单位项目的审批和资金拨付存在着不同步的情况。行政事业单位项目的审批主要由项目主管部门负责,而项目资金的拨付则来自财政部门。不同部门之间由于沟通上的不便,往往会使项目的投资和建设活动发生不协调的情况,具体体现为: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的项目活动已经获得了审批、得到了许可,可以开始实际的投资和建设活动,而此时由财政部门下发的资金却迟迟不能到位,造成投资项目的延误,以及社会职能实现的延迟,造成了损失;另一方面则恰好相反,项目资金提前到位,但是项目的审批工作却还没有完成,导致大量资金闲置,难以产生效益。

3.资金被截留、挪用

行政事业单位项目活动所需资金应遵循专款专用的原则,不得随意进行项目之间的资金调用和周转等违反相关规定的操作。在现实情况中,由于行政事业单位涉及领域较广,项目活动不单一,呈现出项目复杂化和多元化的特征。行政事业单位在对项目进行管理的时候,往往存在多头管理、分散使用的现象。其中负责资金管理活动的财务人员只局限于会计核算和资金支付等简单工作,没有参与到项目资金使用前期的规划和决算等事前工作,在项目进行的活动中只能被动地对项目活动进行一个监督和反映,难以有效评价资金使用过程中是否存在着截留、挪用和超支等现象。行政事业单位资金一旦没有按照正常的使用程序进行使用和投放,比如一个投资项目的资金被用于另外一个项目活动中会产生巨大的风险,可能导致资金被挪用的项目无法按照既定的建设时间完工。

4.项目资金监管意识不足

评价行政事业单位的一个重要考核要素便是该单位在一定期间内完成的政绩,是外在的能被社会大众和上层部门直接观察到的。然而在实现事业单位社会职责过程中的成本的耗费和管理的好坏则难以纳入考核的范围之内。这就造成了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忽视项目资金管理,对资金管理活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行政事业单位一直以来都存在着这样一种风气,那便是注重项目的申请,忽视项目的具体实施;注重资金的筹集和投入,忽视资金使用过程中的效率和效果。这种只注重项目数量而忽视项目质量的行为必然会造成项目整体质量的下降,弱化了行政事业单位项目资金的监督和管理。

三 改革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项目资金管理的建议和措施

行政事业单位项目资金管理工作在执行中的情况并不是很好,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之处。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根据以上不足,结合事业单位的具体情况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项目资金的管理工作。为了实现高效的项目资金管理效率,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做好以下三点。

1.合理界定投资范围,保证重点项目建设

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国家宏观政策导向相关活动具体的实践者和带头者,在领域范围之内开展有关项目的投资和建设。但是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着擅自提高建设标准、扩大投资规模等现象,缺乏相关的自我约束。没有一套完整的行政事业单位项目投资制度的规定,事业单位的主观随意性高,易造成项目投资效率降低和监督管理活动失效。因此事业单位在项目资金管理活动中首先要做好项目的立项工作,确定项目投资的范围,做到项目“有所为,有所不为”,发挥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在确定项目的时候充分考虑到项目的实际社会价值,把资金投入到最为关键、与民生最为紧密的事业中去。

2.健全预算和监督体系

良好的项目资金预算是保证项目资金利用效率提高的前提条件。只有不断完善预算编制的质量,才能保证项目资金在拨付的过程中有条不紊,与项目资金的实际使用数量相吻合,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做好预算编制,同时也可以避免因为资金拨付不足而导致的项目建设的延迟。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往往只注重项目资金的申请,而忽视了项目资金的管理和使用。为了更好地解决资金使用混乱的问题,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做好事前投资的控制,从项目开始建设前就做好资金的预算管理工作,避免实际支出显著超过预算支出。

3.做好项目资金的内部控制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完善项目资金使用的内部控制制度,要吸取企业在资金使用过程中监督和管理上的经验,不断推进项目资金风险防范制度的建立。首先,项目资金的使用都应当有相关的授权审批制度环节,项目资金应当在规定的范围、额度之内进行使用,对重大的项目资金活动应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进行集体表决;其次,在会计账户的核算时,应当施行项目资金专账核算,确保各项目核算时的独立性,使得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能够得到清晰和准确的反映。除此之外,行政事业单位还应当建立健全项目信息的公开制度,将项目资金的预算和开支等信息向大众公开,便于外部其他监督单位的监督和管理,从而保证项目资金在使用时合乎规定。

参考文献

篇8

二、COD快递业务代收代付资金管理构建思路

COD快递业务是一个融合信息流、实物流、资金流三位一体的业务,在互联网环境下,信息实时共享与交换是COD快递业务代收代付资金管理的基础。由于COD快递业务属于后付款业务,在配送员将商品交付给消费者的同时通过刷卡、转账或者收取现金的方式代电子商务公司收回货款。在互联网时代,支付方式呈现多样化,就目前主要第三方支付平台来看有支付宝、快钱、财付通、银联商务、通联支付等,而支付的方式出现了手机支付、语音支付、微信支付、刷卡支付、无卡支付等形式,这么多支付平台和支付方式如何选择和组合,成为COD快递代收代付资金管理的核心。COD快递公司一般应该选择成熟度比较高、技术实力好、具有物流行业尤其是具有COD快递业务化解决方案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合作,同时要兼顾多种支付形式。要做好COD快递业务代收代付资金管理,三个环节很关键。第一个环节是归集环节,这是代收代付资金管理的第一步,是确保资金安全的第一步;第二个环节结算环节,在第三方支付平台中,在归集的基础上,依据COD快递公司结算指令,实现对电子商务公司的直接资金划拨;第三个环节是撮合环节,只有实现撮合环节,才能减少COD快递业务代收代付人工对账的环节,才能提高资金结算效率,加强在途资金的管理。

篇9

应该客观地看到,目前,我国集团公司在资金管理上还存在着许多不足。本文拟根据资金管理的原则,立足于集团公司资金管理现状,对集团公司资金管理问题进行探讨。

一、集团公司资金管理的主要内容

集团公司资金管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讲,资金管理的内容包括筹资管理(即资金的来源管理)、投资管理(即资金的投向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即采购资金、存货资金、应收账款管理)、现金流管理等。狭义上讲,资金管理仅指资金的筹集与运用、货币资金的计划调度与监控,重点是现金流管理。

1 常规资金管理

(1)资金筹集管理。筹资是集团公司生存与发展的前提条件,公司只有能够以尽可能低的资金成本取得源源不断的资金供应,才能迅速发展并显示出活力。集团公司筹资管理的重点是资金筹措战略,资金筹措战略就是根据集团母子公司内外环境的状况和趋势,对集团公司资金筹措的目标、结构,渠道和方式等进行长期和系统的谋划,为集团整体战略实施和提高集团的长期竞争力提供可靠的资金保证,并不断提高集团的筹资效益。

(2)资金投放管理。集团公司资金投放是指为获得未来的经济利益和竞争优势而把筹集到的资金投入到一定的产业、项目或经营活动中去的行为。投资管理是一项全方位的工作,从横向角度说,包容了企业全部经济活动;从纵向的角度说,它既是企业资金的当前合理运用,又注重了资金的未来合理配置。集团公司对全资子公司和控股子公司的重大投资项目拥有决策权,对重大项目的资金筹措和投放,债务偿还等承担重要责任。

(3)营运资金管理。从会计角度看,营运资金是指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差额,营运资金管理就是对企业流动资产及流动负债的管理。集团公司的营运资金管理主要体现在企业应该投资多少在流动资产上以及怎样进行流动资金的融资。

(4)收益分配管理。集团公司收益分配战略是指合理运用集团公司的财务分配功能,适当集中子公司的收益。集团公司作为子公司的出资人,对全资子公司和控股子公司的收益有分配决策权。集团公司应根据集团发展战略和子公司在集团中的地位、作用及发展状况确定各全资和控股子公司的收益分配政策。对于确定要大力发展的子公司,可少集中或根本不集中其收益;对于要限制或控制发展的子公司,其收益应多集中。

2 现金流量管理

现金流量,是企业现金流入,流出的统称。集团公司现金流量管理就是指对集团公司现金流入和流出的管理。现金流量管理既是对“流量大小”的管理,又是对“流转过程”的管理。通过“流量大小”的管理可以发现集团公司在一定时期内是否有现金净流入,从而反映效益的高低;通过“流转过程”的管理可以发现现金短期循环和长期循环过程中的低效损耗和非增值作业情况,控制生产经营过程,提高资产,收入及成本管理水平,加快集团公司资金的高效率周转。

二、集团公司资金管理的原则

资金管理是集团内部控制中确保资金运作安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关键内容。集团资金管理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四点:

1 集中性原则

从国外跨国公司的实践来看,事权可以分散,但财权必须集中。若集团内部没能形成高度集中的资金管理指挥系统,缺乏统一规范的财务资金调控制度,没有统一的信息平台,信息传递渠道不畅,财务数据,资金结算不集中,则集团总部难以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生产经营全过程的相关信息,无法实施有效的管理、监督和控制。集中性原则就是要保证迅速而有效地控制集团全部的资金,为实现集团公司战略目标提供资金支持与保障。

2 协同性原则

协同性原则包括以下含义:一是对不同职能之间的资金投入要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二是对不同产品之间的资金投放要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三是战术资金与战略资金要有合理的比例关系;四是集团内部各部门之间的相互调剂,相互融通资金的关系;五是与集团外部的企业或合作者共同协调和投放资金,达到共赢。

3 效益性原则

效益性原则是指集团应尽可能将资金投放到能提高企业盈利能力的项目上,使更多的资金参与周转。但从货币资金的特点看,求利性必须服从于及时性需要,只有在满足偿债能力和支付能力的基础上方能获取利润,否则企业可能出现支付困难。

4 权变性原则

权变性原则要求企业集团的资金投放与管理不能一成不变,必须及时根据企业外部环境和竞争对手的变化等做出相应调整。

三、当前集团公司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目前,我国集团企业资金集中管理所面临的一个迫切问题是: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集团企业资金的整体使用效益,使资金得到最高回报和创造最大价值,从而实现整合优势。集团企业的资金管理出现了很多弊端和与企业的发展阶段不相适应的情况,突出表现在:

1 资金运动不透明,违规操作多

集团资金分散存放在不同商业银行的几十个或几百个结算账户上,使集团资金在途数量极大、极度分散,部分资金甚至被违法存放在小金库中,使资金出现浪费与流失。

2 监管力度和时效性不足

集团企业的决策者无法实时收集资金信息,不能随时掌握集团整体资金状况,造成决策延误、控制失效。集团企业内部上下游企业之间容易形成内部拖欠“三角债”。

3 资金短缺与闲置并存

经常出现在集团整体资金充足的情况下,部分集团下属成员单位由于局部资金短缺仍向商业银行借款的现象,从而加大了集团整体财务费用的支出。

4 预算管理难以真正实施

很多大中型公司的预算是不完整或者不准确的,导致预算管理非常困难,一些公司甚至放弃了预算这一重要的管理控制方法。

5 信息不对称

走向集团化的大企业,子公司散布于世界各地,母公司对子公司的管理或多或少地存在管理者无法全面真实地掌握经营数据的问题,使决策信息数据的收集出现高成本和信任风险。

四、加强集团公司的资金管理的途径

1 实施资金的集中管理

资金集中管理是集团母公司对子公司实行监控的一种重要手段。在资金集中管理权限下,子公司也必须有一定的资金自主管理权限,母公司对子公司

的资金管理只能是通过制度和授权或通过董事会间接行使,由统一的资金管理中心对集团公司资金流动实施管理和控制。目前,国内一些大型集团公司通过建立资金结算中心,实现了母公司内部整体资金的集成管理、统一调度和有效监控。资金结算中心统一口径开展银行业务,子公司除保留日常费用账户外,统一在资金结算中心开设账户,这种运作模式激活了子公司账户中的大量沉淀资金,提高了集团公司整体资金运作效率。

2 加强融资管理,拓宽融资渠道

不同的筹资渠道的资金成本不同,只有通过多种融资方式的相互借鉴和融合,才能最终实现降低资金成本的目的。一是依靠资金管理中心实现内部企业相互融资,充分发挥资金管理中心的资金管理作用。根据集团内部各企业的资金状况,灵活调度资金,尽可能在集团内部解决各企业的资金缺口,减少集团外部贷款,节约利息支出,以降低集团整体资金成本。二是利用商业信用融资,具体形式主要是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收账款等,合理运用它们相当于取得了无息贷款。三是在相关法规允许范围内,利用银企合作控制资金,使内部调剂和银行融资有机结合起来。

3 健全预算管理机制

强化资金预算管理,应建立健全全面预算管理机制,切实改变以经营计划预算为主的预算范围单一、资金预算形同虚设的状况,扩大到生产经营、基建、投资、筹资等在内的全面资金预算。同时,要大力加强现金流量管理,高度重视支付风险和资产流动性风险。通过对现金流量的预测,控制和分析,严格控制现金流入和流出,对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进行严格管理,做到按计划用款、按进度拨款。

4 资金信息化管理与业务流程再造相结合,提高营运资金管理水平

篇10

一、引言

资金管理是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而通常集团公司的资金管理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广义上的资金管理主要包括资金的来源管理、资金的投向管理、资金的运营管理和现金流管理等方面,狭义的资金管理仅指资金的运用和筹集,重点是对现金流的管理。管理好集团公司的资金,对于企业自身的发展,获得丰厚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都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二、集团公司资金管理的原则

资金管理是集团公司确保资金有效运行并获取较高的使用效益的关键内容,集团公司资金管理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集中性原则

集中性原则能实现集团公司的战略发展目标和方向提供资金的支持和保障。从一些成功集团公司的发展经验来看,一个企业可以对事权进行分散,来获得更高的办事效率和民利,但是对于企业发展的财权则必须要进行集中,并且要进行高度的集中。倘若在一个集团内部没有高度集中的财权来对公司的资金管理进行指挥,那么企业就会缺乏规范统一的财务资金的调度制度,无法形成一个同意的信息平台,造成数据信息的传导不畅,进而出现资金结算不集中的现象。这样作为企业的决裁者则无法及时、准确地掌握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从而对管理、监督和控制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协同性原则

协同性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要保证资金在不同只能之间的投入比例;二是要保证资金投放比例的合理;三是要主要调整战术资金与战略资金的比例关系;四是集团公司内部各部门要建立相互融通的资金关系。

(三)效益性原则

效益性原则是说集团公司应该审时度势,将资金集中投放到能够提高企业盈利,促进企业成长的项目上,这样就能保证集团公司的资金能够进行一个有效的流通,保证企业发展的活力。同时,我们还要注意,根据资金的特点,求利性还必须满足及时性的需要。

(四)权变性原则

权变性原则,主要是说集团公司做出的资金投放和管理的措施不能僵固不变,要能根据企业的外部环境及时做出适当的改变,适应企业的发展要求。

三、加强集团公司资金管理的主要措施

(一)统一资金,采用集中管理模式

对资金进行集中管理,就要求集团母公司的资金集中管理管理工作要与下属公司自主管理权利进行有效的结合,做到“四个结合”,即资金有效平衡与资本结构优化的结合、资金占用目标与过程管理的结合、外资高效利用与风险管理的结合、资金信息化管理与业务流程的结合。

1、统一银行开户管理,确保货币资金安全。集团公司内部控制的关键环节就是对货币资金进行管理,货币资金具有流动性强的特点,造成了管理难度的困难。企业若想做好货币资金的事前控制工作,就需要不断建立和完善货币资金的内部牵制制度,裁剪子公司内部在社会上的空闲账户,保留使用唯一的基本账户,实现资金的收支两条线。这样,集团公司便可根据集团发展的实际情况,定期对子公司划拨相应的发展资金投入子公司的发展运营,同时,子公司的收入运营利润也可通过该账户定期划至母公司的账户,从而保证了集团公司对资金的统一集中管理。除此之外,集团公司还可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设立单独的财务公司,负责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财务结算问题,充分发挥财务公司的金融职能,通过内部的结算来代替货币资金的结算,实现集团内部无货币资金的流转,从而更好的对资金实现控制与管理。

2、统一资金调度,强化监管工作。对重大的资金调度权要进行高度的统一,要通过努力将资金引向投资风险小回报高的地区。同时,下放部分的资金管理权限跟下属子公司,从而实现集团公司对下属子公司的资金运营情况的监控,降低资金结算的风险。集团公司还能够根据子公司的年度资产预算情况确定子公司的资金使用规模,据此下拨资金给子公司。子公司的所有的资金则通过收款专用账户上划到集团公司的账户内,实现集团公司对资金的一个统一调配,降低资金的运营风险。据此,集团公司还可以根据公司的运营情况,进行其他的运营投资,实现企业的利益。

3、统一资金信贷管理,确保筹资效益和资金安全。通过集团财务公司对内部成员单位的贷款制度的管理,可以有效合理的调节集团内部的资金流向问题,优化企业内部的信贷结构,提高企业内部的资金质量。集团公司要对对外的筹资职能进行统一控制,要根据集团的自身资金结构以及子公司的发展需要,向相关银行进行统一的贷款办理。对各子公司要进行严格操管,未经总公司批准,各子公司不得对外自行担保进行资金的筹措,从而降低筹措资本的风险和负债的风险,确保集团公司的效益。

4、统一资金过程的控制。集团公司要根据每年度资金占用预算的指标,进行相应的经济责任负责制度。通过对预算的跟踪、考核,对子公司的生产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同时,还要加强对子公司使用外资的情况进行管理,在引进外资的过程中,要对贷款的政策和利率的水平进行综合考评,做到合理的引用外资,从而防止过量使用外资造成的一系列外债风险。

(二)加强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率

集团公司的预算做到是否合理到位,将直接影响到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的效果。

首先,要从集团公司的资金的集中管理着手,逐步建立并完善企业的结算制度,强化企业对资金的集中管理,充分发挥企业的资金管理功能,达到提高利用资金使用率的目的。

其次,要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不断完善企业预算的全面管理机制,并对企业内部各生产环节实施的预算进行严格的控制、分析与考评,将预算制度作为集团内部的一项重要生产活动进行,严格把企业的资金的收纳情况纳入预算管理的程序中。

最后,要明确现金流在企业管理和发展中的核心作用。要把企业的现金流作为企业监控的一个重点,进行分门别类,加强管理和现金流的预测分析,强化监控,严格按照预算的编制进行资金的支出监控,控制现金流的流出与流入,从而保障企业的支付能力预计偿还贷款的能力。

篇11

有一句至理名言说得好,“掌握了资金命脉,就掌握了企业发展的走向”。这句话虽然有所偏颇,但是也不无道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实质就是一场经济活动,资金运动就是其真实本质。目前,在很多企业当中都存在着资金管控以及资金流动方面的问题,造成企业缺少资金进行生产、经营,那么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就很难提高。由此,加强企业资金管理,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合理安排资金流动成为了现今企业发展必须面临的重要研究方向。在经济“多元化、全球化”的今天,传统的资金管理理念已不能满足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我们也只有在日后的不断管理实践中,进一步解决企业资金管理的困惑。

一、资金成本管理概述

(一)资金成本管理的目标

众所周知,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都是已经济效益为最终目的的。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不可避免的会有资金的投入,投入越多,成本就越高,风险也就越大。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要更好的健康发展,必须要对内部资金进行有效管理。由此可见,企业资金成本管理的目标就是在企业正常的运营模式下,尽可能的降低成本,提高资金的利用有效率,降低资金投入所带来的风险,为企业带来更加丰厚的利润,使企业的发展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二)资金成本管理的原则

很多企业内部的资金管理缺少相应的管控措施,原则化的缺失造成了企业资金管理的混乱,造成了企业效益低下。在企业高速发展的情势下,企业内部需要真正抓好资金成本的管理落实,贯彻资金成本管理原则,真正提高资金管理使用效益率。资金管理的原则就是在适应国家政策的情况下,根据企业内部管理决策有计划的进行资金的有效利用,专项资金、流动资金等项目不能相互交叉使用,与此同时,要将分级管理与统一管理相结合,建立资金管理责任机制,提高企业内部部门的资金节约意识,把各个部门结合起来,相互协调,共同管理控制好资金成本。

二、资金成本在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企业资金管理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资金管理的制度不够健全。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内部的资金流动管理差,流向不明确,管理方法不适宜等因素造成了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资金浪费,增加了企业经营风险。企业在如何有效、不浪费的进行资金投入,使企业效益最大化等问题上,缺乏一套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久而久之企业资金管理将会更加松散。

(二)资金管理模式模糊

我国许多企业习惯了旧的管理模式,缺乏针对性的资金管理方式,生产经营的资金投入决策缺乏科学手段。这种模糊的管理模式,使资金在生产中消耗过多,企业投入成本过高,造成企业资金紧张,致使企业内部各部门资金互相受到牵制,资金周转严重受阻。

(三)资金预算编制粗糙

企业资金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了企业今后发展的整体规划。当前,很多企业没有相关的资金管理计划,资金管理控制不到位,资金管理人员散漫懈怠,致使资金预算编制相对粗糙,使企业资金流向查无根据,并造成企业资金损失。

(四)资金信息化管理程度低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变革,信息化管理模式早已走进了企业的生产经营当中。然而,很多企业不重视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在资金管理上缺乏科学的有效手段,造成资金管理能力低下,最终影响企业自身发展。

三、企业资金成本管理的优化

(一)健全资金管理制度

企业要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首先必须要制定相关的资金管理制度,健全管理机制,并定期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分析,及时发现纠正发现的问题,做到“合理使用、减少浪费”,促进资金使用的合理化、有效化。

(二)明确资金管理模式

企业必须明确资金的管理模式,将资金管理模式系统化,并对资金管理做好合理规划,充分利用财务杠杆,以达到企业获利最大化。

(三)完善资金预算管理

企业应及时做好资金的预算管理工作,根据资金预算进行相关的资金投入,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浪费,降低企业投入成本。

(四)加强资金信息化管理

现今,是信息化、科学化时代。信息化管理的参与,大大降低了人为的工作失误、降低了人工成本。企业要抓好信息化管理这一有效管理机制,提高资金使用的管理水平,减少资金投入失误,提高资金使用有效率,为企业的经营活动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

四、结论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完善,资金管理在企业发展当中的重要性日趋明显。企业的资金运动涉及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努力改善资金管理模式,提高资金使用有效率已然成为企业高速发展的有效助力。

参考文献:

篇12

现阶段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内部结构日趋复杂化,企业内部结构的增多会直接影响到对下属部门管理和监控的效率和力度。在企业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企业的货币资金如果控制不好,就容易出现企业资金监控不严,甚至会出现企业货币资金失控的现象。这样就大大的增加了企业的货币资金风险,严重的影响到了企业的正常生产运营。如果企业没有建立一个科学合理货币资金管理体系,容易造成企业货币资金风险,企业的货币资金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对企业的稳定发展造成巨大的影响。

一、企业货币资金控制管理重要性和原则分析

近年来关于企业货币资金管理出现问题现象不断的发生,挪用公款、贷款秩序混乱、收取回扣等现象时有发生,通过对这些资金问题的分析,发现这些问题的存在都有一个共同的原因,那就是企业的货币资金管理体系不完善和不合理。因此需要根据形势的变化,不断的建立和完善企业货币资金控制管理体系,有效的降低企业货币资金管理的风险,最大限度的保护企业财产不受损失,通过加强企业货币资金管理可以有效保护企业的资金安全,完善的规章制度可以保证企业各项货币资金管理活动都在可控的范围内,通过制度的约束来规范企业货币资金管理人员的行为,避免人为的作用给企业的货币资金带来风险。其次加强企业货币资金管理还可以提高企业资金管理的效率,保证了企业货币资金管理能够按照计划和目标进行,有效的提高企业货币资金运作的效率。最后加强企业货币资金管理还可以提高企业资金的收益,通过对企业货币资金的统一控制管理,避免企业货币资金浪费的现象。企业货币资金控制管理首要原则就是要符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保证企业的货币资金在合法的前提下,再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货币资金管理。企业货币资金管理要有目标性,在货币资金管理的过程中,要制定出相应的货币资金管理目标,有了目标才能更好的完成企业的货币资金管理工作。企业货币资金管理要具有全面性,企业货币资金管理要涉及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个过程,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的资金管理,同时也需要企业全体员工的参与,提高企业货币管理的力度。企业货币资金管理也要注意适用性的原则,不同的企业规模、业务范围、组成结构都各不相同,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制度也不相同,因此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适用于本企业的货币资金管理体系,从而能够真正的发挥作用。同时企业的货币资金管理要注意有效性,货币资金管理的方法和制度要真正的贯彻执行到位,充分的发挥货币资金管理的作用。最后企业货币资金管理工作要注意管理的效益,货币资金的管理就是为了更好的促进企业的发展,提升企业的效益。如果在实际的操作中,不能够根据实际的条件,紧张货币资金控制管理灵活的执行和控制,容易影响到企业正常的工作秩序,这样就起不到货币资金管理应有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及时的调整企业货币资金管理的策略和方法,从而能够适应企业的发展,提升企业的效益。

二、提升企业货币资金控制管理水平的措施

提升企业货币资金控制管理水平,需要不断的完善企业的内部结构,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生产经营的特点,建立相应的内部管理体系,在公司运作的过程中坚持资产所有者和经营者权利的分离,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而且要建立相应的监督管理制度,各部门之间可以相互约束,相互监督,提高企业货币资金控制管理的效率。根据企业货币管理人员职责的不同,确定各管理人员相对独立的职责,尽量避免职责的相互交叉。在企业货币资金的收入和支付过程中,要保存最初的凭证,尽量的避免私人账户之间的结算,优先采用公对公的结算模式,对于交易剩余的资金要及时交付到银行中。在企业货币资金支付方面要建立严格的支付审批程序,并且要严格的按照企业的规章制度,针对不同支付金额,确定相应级别的审批程序,只有当货币资金支付资料齐全时,才能进行支付,在审批的过程中严禁越权审批。为了降低企业的货币资金风险,应当严格执行企业的货币资金管理制度,只有企业的出纳和特批人员才能够接触到企业的货币资金,并且定期的开展检查和审核,降低企业的货币资金风险。实践已经证明,大多数监督管理制度做的好的企业,财务控制管理的水平都较高,因此要建立完善的资金货币监督管理制度,充分的发挥企业内部、社会等各部门的监督,真正的将企业的货币资金管理落实到位。同时要加强企业货币资金控制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不断的优化企业货币资金管理的用人机制,保证货币资金工作人员能够胜任本职工作,由于企业货币资金管理的责任重大,一旦出现问题将会出现严重损失,所以对于不能够胜任工作的人员要及时进行岗位的调换后者辞退。为了提高企业货币资金管理的有效性,实行岗位的轮换制度,通过岗位轮换可以做好各人员的监督工作。企业文化是企业的发展的精神力量,在推动企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可以提升全体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同时激励员工奋发向上,因此需要加强企业的文化建设,从而保证企业货币资金控制管理的顺利开展。

三、结束语

企业货币资金管理是保证企业资金安全,降低企业资金风险的重要途径。货币资金安全是企业生产和发展的保障,因此需要不断的完善企业货币资金控制体系,提升企业抵御经风险的能力。文章分析了企业货币资金控制管理重要性和原则,提出了通过建立内部管理体系,完善监督管理制度,建立严格的货币资金支付审批程序,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等措施,提高了企业货币资金控制管理水平,降低了企业的货币资金风险,促进了企业的稳定发展。

篇13

企业资金管理是资金流入与流出企业,以及资金在企业内部流转的全过程管理。包括融资活动、投资活动和资金营运活动。企业要提高资金管理效率,防范和控制资金流转风险,必须根据企业自身发展战略,慎重科学规划投融资目标与规模,严格制定授权、审批等相关制度,规范资金管理工作的岗位职责与权限,以确保资金安全高效运营,实现企业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1 概述

笔者工作的汽车运输集团公司在高铁开通后,营业额急速下滑,夹缝中求生存,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我集团领导审时度势,一方面,另辟蹊径,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强化企业管理,降本增效,特别是在资金管理方面大胆改革,实行集团公司资金集中管控,利用集团财务集中管控平台,对集团所属子公司、分公司资金实施集中管控,充分发挥了集团资金规模优势,盘活了沉淀资金,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大大提升了集团资金的运营管理水平,带领企业走出了困境,渡过了难关。现浅谈集团公司资金管理的原则、模式、具体措施和风险控制点。

1.1 资金管理的原则。资金管理须遵循以下原则:业务操作合规合法性原则;融资成本最优化原则;资金利用率最大化原则;资金收益最大化原则;技术保障安全性原则;资金调配独立性原则。

1.2 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模式。集团公司采用财务公司模式运作,资金管理方式上,采取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模式,统贷统存、有偿使用闭环管理,集中控制、统一调配。做到集团资金的全封闭全程结算,实时到账、减少资金在途,提高了资金周转速度。

1.3 集团资金集中管控的措施。资金集中管控是采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借助先进的资金结算的现金管理平台,规范集团资金运作程序,明确集团资金基本运作方式,并通过模拟商业银行管理办法,充分发挥集团资金管控功能和作用。在资金管理上充分调动银企各方的积极性,集多方力量共同促进集团管理科学化。实施过程中需要各成员单位与集团公司积极配合,具体要求如下:①为实现资金集中统一管理,银行账户管理是资金集中管控的基础,集团公司各成员单位要在指定的银行开立银行账户。禁止游离于资金系统之外的银行账户存在。②各个成员单位必须按集团公司要求编制资金预算,为集团公司统筹安排融资和日常经营提供可靠的依据。逐步达到“月预算、周平衡、日控制”的效果。③公司融资方面,集团融资决策与管理工作重点是明确融资决策权限与程序、规划资本结构及控制融资风险、规划融资规模、灵活使用融资方式。我公司在发展战略基础上,确定融资方案。一是遵循法规,公司融资活动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二是统一控制,集团财务部负责集团融资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在集团整体资本结构、二级公司及三级公司的资产负债率、集团担保与抵押规则、集团授信等方面实行统一管理,并对融资进行风险评估,提早预防,严格控制,以确保资金安全;三是降本增效,集团公司采用合理的融资方式,利用政府及行业优惠政策,积极争取低利率融资渠道,借贷适量,公司融资活动以满足经营需要为宜,统筹规划,合理安排,以节约资金成本;四是统一授信、统贷统还,各公司每年3月份向集团公司申请授信额度,集团公司根据借款单位近三年的财务决算报表,参考净资产收益率,银行负债资产比率、资产负债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流动比率,利润增长率等相关指标,以确定借款单位授信额度。在遵循这五项原则的前提下,公司经营计划着未来走向,控制风险发生。④资金支付管理方面,各公司对货币资金须严格管理,建立健全的授权审批制度,完善付款流程,明确经办人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杜绝发生由一人办理代币资金全过业务的现象,严禁将办理资金业务的相关印章的票据集中一人保管。涉及大额的资金支付,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实行集体决策或联签。

2 现阶段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风险控制点

企业集团财务风险控制包括控制资产负债率、控制对集团外的担保等。

2.1 控制资产负债率。企业集团融资战略应与企业战略相配并支持企业投资增长,企业融资规模、资本结构的安排必须充分考虑企业的负债规模,避免过度使用财务杠杆而导致企业集团整体偿债能力下降。资产负债率指标体现企业集团资本结构政策。主要包括两个层面:①控制企业集团整体资产负债率,②控制母公司、子公司层面的资产负债率。

2.2 控制对外担保。企业出于多种原因可能会对其他单位提供担保,尤其是为集团外的往来客户提供信用担保。企业集团为集团外其他单位提供的债务担保,假如被担保单位不能偿还到期债务,则企业集团必须履行债务偿还的连带责任,因此,集团公司的担保有可能形成 “或有负债”,存在一定的财务风险。集团公司应对担保事项严格控制、降低担保风险。具体措施:①以集团总部为权力主体建立担保审批制度,②依据财务状况和信用确定担保对象,③反担保制度的建立。

2.3 集团公司为实行资金集中管控成立财务公司,其资金管理的风险意识和有效应对无疑是整个集团财务安全的命脉。因此,在本集团总部以及各成员单位进行资产负债率管理及担保控制的基础之上,集团公司对财务公司进行的风险管控显得至关重要。财务公司必须建立全面而系统的风险管理应急体系,建立健全完善的组织机构体系,同时还要强化财务公司的内部管控规章制度。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