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中医护理的基本理论知识

中医护理的基本理论知识范文

发布时间:2024-01-03 17:56:1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中医护理的基本理论知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中医护理的基本理论知识

篇1

以本科教材《中医护理学》[2]等考试成绩为指标,技术水平以《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范》[3]技能考核成绩为指标,护理质量检查成绩以每季中医护理质量检查得分作为指标。提高了护士学习中医知识的兴趣系统的中医护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使全院护理人员对中医知识的学习产生了兴趣,促进了护理人员中医知识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2009年10月呼吸内科护理单元被评为全国中医特色护理优秀科室;2010年10妇产科护理单元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届全国护理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至2010年10月全院有66人取得丽水市中医药学会和丽水市中医院联合举办的中医基础理论和技能培训合格证书,有125人3年内接受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岗位培训时间≥100学时。2011年10月在浙江省中医医院“三级乙等”等级评审中我院的中医特色护理得到好评。护士的中医理论、技术操作成绩有大幅度提高,中医基础理论成绩、考核技能成绩,活动前后成绩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促进了中医护理技术的临床应用通过中医理论的系统培训和考核,激发和促进了护士参与中医护理操作的工作积极性。中医技能护理项目由原来4项增加到12项,中医技能开展的次数由186次增加到10385次。提高了中医专科专病的护理质量在中医医院医院管理年活动开展后中医专科护理质量检查成绩有显著提高。活动前后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篇2

一、中医护理学传统教学方法

1.灌输式讲授过多

中医护理学是中医学的分支,虽然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其也需要基本理论来支撑,因此,想要学好这门课就必须以理论为基础,熟记理论知识。对于刚刚入门的学生来说,中医护理学内容枯燥而抽象,主要讲述的是与阴阳、五行等相关的哲学内容,学生提不起兴趣,而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都是以传统的讲授方法来传授书本知识,这样不仅使学生被动学习,不利于记忆,教学中过多的使用灌输法,更会让学生产生厌学心理,从而无法达到教学目标,适得其反。

2.理论与实际联系不够

中医护理学是一门临床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即使掌握了理论知识,如果不能动脑、动手去实践,掌握不了临床实践问题也等于没有达到学习的目的。但是在目前看来,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学设施不完善,学生很难找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习的途径,其所学的知识无法运用到实际中,所学理论知识得不到巩固,很难达到对学科知识的掌握与应用。

二、多媒体技术在中医护理学教学中的优势

随着我国当前新课程教育改革在我国的不断深化,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技术――多媒体,逐渐取代了之前的传统教学媒体。它将声、形融为一体,将静态的事物转化为动态,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地将课程内容展示在学生的面前。中医护理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学科,在教学过程中,由于该学科内容抽象且难以理解,对于专科层次护理学专业学生来说,如果只通过传统面授教学方法对于所学内容在短时间内是很难掌握的。为了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的感官调动起来,通过多媒体技术不仅加深了他们对课本知识的记忆、理解与实践积累能力,同时又弥补了传统教学过程中老师只教、学生只听的非互动模式的缺陷,从而有助于加大对学生的理解程度,制定出符合学生学习中医护理的教学计划,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多媒体技术在中医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中医护理学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根据学生平时上课情况,来制作一款适合课堂教学的多媒体软件,通过多媒体丰富多彩的图、文、声、像等各种信息来优化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置于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以此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对阴阳、五行理论进行讲解时,可以通过制作形象化的PPT幻灯片,来直观的表现阴阳、五行理论,让学生可以从图片资料中真正认识、理解。此外,还可以通过幻灯片或录像展示中药的煎熬方法,让学生可以了解中药煎熬的全过程,这样让他们学起来更加直观,更加有效,可以对于煎药的正确方法了如指掌。

2.理论联系实际

多媒体教学中通过充满美感的文字、图片、动画、影像等多媒体信息,可以很自然地将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调动起来,学生会在图片或影像的引导下尝试主动去了解中医护理知识及临床实践想象,从而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呈现出真正自我临床实践的画面。中医护理学是理论与实践并进的应用学科,由于针灸、推拿、拔罐等护理技术受到课堂教学的时间与空间的局限,因此在教学效果上并不理想。而通过引进多媒体技术,理论与实践教学会得到很好的融合,老师可以一边讲解理论知识,一边利用多媒体将护理技术示范步骤直观的演示给学生看,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更能准确掌握实践技能,并更好的使所学内容归纳、吸收,更能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强化学生技能,对于学生日后临床实际操作及解决临床中医护理问题具有很好的帮助。

3.帮助学生记忆深刻

中医护理学有很多知识和问题是通过灌输式教学难以解决的,特别是课程重难点:如脉诊、经络、五行、临床各种常见病理等方面的知识,如果只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很难理解,根本无法深刻记忆,掌握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制作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的课件来教授学生,让学生在动感的学习环境中领会教学内容,提高学习效率,并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开阔学生认知领域。

4.多媒体技术的教学调控

在中医护理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引进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控制教学节奏,解决学时问题。由于中医护理学所涉及的中医临床学科知识较多,老师在讲解中很难取舍,很多内容不能全部讲到,因此,老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制作一些形象、逼真的课件,将所要教学的内容化繁为简,将重点、难点内容通过多媒体素材呈现,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形象感受,化难为易,不仅让学生更好的吸收知识,同时还是加快了他们学习进度,提高了老师的教学速度,解决学时矛盾,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老师的劳动,节省了课时,提高教学效率。

综合上述,传统的中医护理学教学模式已经跟不上现代教育的步伐,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教学情境,也可以将理论联系实际,更能凸显出中医护理学教学重点与难点,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充分的掌握和理解课程内容,同时还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控制教学节奏,从而达到教学方法的优化,符合现代教育的普遍趋势。总之,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已经成为促进教学改革与发展的现代教学手段。

参考文献:

篇3

在中医中医护历来是一家,注重三分治、七分养,护理工作指导思想为其基本理论。要想促使中医护理技术得以提升,需要将中医护理优势与特色作为主线,将技术水平提升,在护理工作中注重中医药技术的应用。要高度关注中医养生思想,结合防重于治理念,将中医护理在养生康复、老年疾病以及慢性疾病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且凸显中医辩证施护与整体观念,有机结合中西医结合护理,确保中医护理能够可持续发展[1]。本文现详细探讨在护理管理中应用中医护理技能的效果,以推动中医护理技能的发展。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2014年5月~2015年5月选取我院护理人员60名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两组,对照组30名在护理管理中应用常规模式,观察组30名加用中医护理技能。对照组护士年龄为21~37岁,平均(28.5±4.7)岁;职称:2名为主管护师,8名为护师,20名为护师;学历:3名为中专,17名为专科,10名为本科。观察组护士年龄为21~39岁,平均(29.8±5.2)岁;职称:2名为主管护师,9名为护师,20名为护师;学历:4名为中专,16名为专科,10名为本科。两组对象在一般资料上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护理模式为常规护理模式,依据正常作息开展。观察组基于对照组加用中医护理技能,详述如下。

1.2.1中医护理技能内容 约18项,主要为情志护理、颈椎牵引、刮痧、中药灌肠、饮食调护、中药外敷、艾灸、熏洗、刮痧以及中药外敷等。每个科室开展的护理技术需在两项及其以上。

1.2.2中医护理知识再教育 当前中医学内涵丰富,包括中医特色护理技能、中医护理理论以及方法等,然而护理学科发展时间较短,且未明确规定很多学科建设问题。且中医护理技术部分交叉、重叠于推拿、针灸等,学科内涵建设方面困惑较多,为此需强化中医护理知识再教育,由此才能继承与发展中医学知识。有效且系统的开展规范化培训,使层次不同的护士均能接受再教育。在中医学中整体观念为重点内容,因此一定要强化沟通交流,将中西医结合理念与中医护理特色发挥出来。

1.2.3培养中医护理专业护士 于操作程序角度而言,中医护理操作其实不比西医护理难度大,比如针刺穴位流程相较于肌肉注射,操作核对、评估以及消毒等流程均相似,只有进针位置与方法存在差异。然而当前临床一线护理人员多为中专西医护理学,未接受过系统中医基础知识教育,且缺乏基础理论,因此要想学习中医护理基础技能与理论知识难度较大。因此一定要开展全面系统培训,并注重临床实践,将护士学习与运用中医护理技能主动性激发出来,注重临证施护,充分运用中医辨证论治与整体观念。积极培训中医护理专业护士,将以点带面作用发挥出来,推动我院中医护理技术发展。

1.2.4自制护理文书表格 为将护理人员日常书写护理文书时间减少,与我院工作状况相结合,设计文字性书写内容为表格形式,不仅可将护理文书书写时间缩短,还可有效准确记录,增加与护患沟通交流的时间,在临床实践中应用可确保其规范性与科学性。

1.3观察指标[2] ①护患沟通能力:主要从沟通能力、沟通技巧、协调沟通网络能力以及基本语言沟通能力等方面开展;②沟通指南评分:主要从开始会谈、非语言行为、倾听与应答、理解能力、照护方案商榷、会谈条理性、解释与计划等方面开展。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软件SPSS21.0统计学处理上述数据,用(x±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开展组间比较,若P

2 结果

两组护理技能评分对比见表1。

3 讨论

患者入院后接受医护治疗过程中中医护理技能角色十分重要,护理优良性与医院声誉存在直接影响。然而目前临床一线护理人员中中医专业护理技能人员较少,因此医院一定要结合护士层次开展针对性与系统化培训,促使其中医护理基本技能提升。当前医疗事业在不断发展,护理技能也在相应改变,为适应该变化医院需组织护士对新型护理技能、法律法规等予以及时学习,将以往错误护理方法纠正,提升护理整体技能[3]。此外,在医院推广中医护理技能时还需做好以下几点:将观念转变,医院管理层需予以高度重视;强化中医技术培训与理论知识学习,应用类型多样的培训形式,促使中医护理技术水平提升。

本组两组培训前护患沟通能力与沟通指南观察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培训后观察组护患沟通能力得分为(53.46±9.30)分,低于观察组(61.42±10.47),对比差异明显(P

综上所述,在护理管理中应用中医护理技能可显著增强护患沟通能力,进而减少医疗纠纷,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凌玲.提高中医护理技能在护理管理中应用探讨[J].医学信息,2014,14(30):240-241.

[2]李小英.提高中医护理技能在护理管理中应用探讨[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3,7(4):116-117.

篇4

作为中医学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医护理学,它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预防、保健、康复等医疗活动,对病人及老、弱、幼、残加以照料,并施以独立的护理技术,以保护人类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几千年来在保障我国人民健康事业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中医护理学综合运用中医的阴阳五行、四诊八纲、脏象经络及病因、病机、中药基础知识、预防学等内容,结合西医学、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形成了中医护理的独特理论体系。综观中医护理学的发展历史,不难看出中医护理理论的形成、发展与中医临床的关系非常密切,与中医临床的治疗相辅相成,中医的临床的治疗离不开中医的护理,即治护一体。从浩如烟海的古典医籍和历代医家的治疗经验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一问题。

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至西汉的《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医学巨著。它总结了古代的医学成就和治疗经验,运用古代的唯物论和辨证法思想,系统阐述了人体的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及护理等问题,如《素问·藏气法时论篇》说:“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强调了在治疗疾病用药的同时,附以饮食护理,以提高治疗效果。

汉代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是我国最有影响的一部临床医学巨著,该书不仅奠定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也为临床辨证施护开了先河。张仲景极为重视治疗中的护理,如桂枝汤方后,注明要“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服令一时许”,使病人微微汗出。强调饮食护理在治疗中的重要性。指出了五脏病食忌、四时食忌及合食禁忌等,明确指出饮食也应辨证。

隋朝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是关于各种疾病的病因、病机、症状的医学巨著,其中还大量论述了各种疾病在治疗时的护理。如外科肠吻合术后,“当作研米粥饮之,二十余日,稍做强糜食之,百日后乃可进饭耳。饱食者,令人肠痛决漏”。

篇5

【课题项目】齐鲁理工学院校级课题编号:06QL005。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1-0238-01

中医药学这一宝库中,不但有精湛的医术,而且还有丰富的护理精华,中医护理学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中医护理理论和护理技术,结合预防、保健、康复等医事活动,对老、弱、病、残实施护理,成为保障人民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目前,我国各领域都迅猛发展,我国的护理人才也处于紧缺状态,国家需要大量护理精英参与社会服务,满足广大患者的需求,这就要求学生不但要掌握现代护理技术,而且更要扎实掌握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中医基本理论和技能。中医护理理论具有抽象、难理解的特点,并且很多院校都把中医护理作为考查课,学时少,内容多,这一问题已成为学生学习的绊脚石,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本次研究应用综合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较的方法进行教学,介绍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校2015级护理专业1班、2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1班学生教学过程中引入综合教学模式,记为观察组,2班学生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记为对照组,观察组122人,男24名,女98名,年龄在19~20岁间,平均19.3±0.5岁;对照组118人,男18名,女100名,年龄在19~21岁间,平均19.5±0.4岁。两组学生在生源、学制、年龄、入学成绩及来院时的知识、技能、综合能力评价等方面比较等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教材共同选用刘虹主编《中医护理学》。

1.2.方法 两组学生均由3名老师共同任教,确保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知道实验分组,以确保其积极性。阶段性结束后采用自制问卷对学生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学生学习主动性调查项目包括:学习兴趣、主动性、认识问题深度、教师满意度、课堂气氛满意度,同时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考试。对照组学生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观察组引入综合教学模式,每个章节所述的内容不同,根据不同的内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具体措施如下:

1.2.1对照班按原来的教学方式授课,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

1.2.2对实验班学生按照不同的章节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授。例如:

(1)绪论和哲学基础部分――内容抽象――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用医学史塑造中医的实用价值、日常的生活体验再加大量的多媒体图片,可以更形象的理解课本内容。

(2)藏象学说、针灸、推拿――内容贴近临床――采用案例式、问题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

(3)病因、八纲辨证――内容理论性深奥――采用Seminar教学方法。充分挖掘参与者的学习潜能,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认识互动,从而深化对主题的理解。

(4)防治原则和养生――内容贴近生活――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法。有效深化认知环节,有效促进师生、生生交流。

1.2.3考核方式:采取考试、操作、问卷调查三种方式评价。主要从学生的态度、对知识的掌握、分析问题能力、团队合作、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相关护理操作完成情况进行考核,确定综合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的效果。

1.2.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组数据间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标准为0.05,当P

2.结果

2.1两组学生主动学习各指标对照见表1

观察组学生主动学习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学生理论及技能考试成绩对照见表2

观察组学生理论知识及技能操作考试成绩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传统基于讲解的教学模式(Lecture Based Learning,LBL)的教学手段单调枯燥,中医护理学内容多,学时少,加之中医理论抽象难懂,护理学生学习起来更加困难。往往是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听得一塌糊涂,这种“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不仅效果差,也与现代教育强调自主学习、强调能力培养的理念相距甚远[1]。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不断改进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综合教育模式的特点,,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引导,与传统教学模式有根本区别,通过综合教育模式的运用,整个教学过程突出体现了中医护理学的整体观念,辩证施护的中心思想,大大提高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以后学生走向临床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从调查中显示,学生对综合教学模式持肯定态度,通过对两组学生的实验对比可以看出,实验组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的考试成绩,实验组对学习兴趣、主动性体温、认识问题的深度、课堂气氛、教师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较明显提高,经统计学分析,90%的学生表示学习过程中运用综合教学模式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成绩,同时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及工作能力,效果满意。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