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园区综合管理

园区综合管理范文

发布时间:2024-01-04 11:48:40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园区综合管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园区综合管理

篇1

中图分类号: TU99 文献标识码: A

一、市政道路综合管网概述

通常所说的市政综合管线主要系指与市政道路配套、依附于道路上空或地下的常规管线,即给水、雨水污水、路灯、电力、通信、燃气等。如果说道路市政道路好比是一个城市的骨架,那么道路综合管线就好比毛细血管,由此可见综合管网的重要性。正是由于综合管网将市政道路作为承载体,而道路依靠综合管网才能正常发挥作用,那么从前期规划决策、到完工投用等环节,综合管网必须与道路建设同步实施、统筹安排,才能顺利完成。因此市政综合管网要做好实施前的总体决策和规划,实施中的总体控制和协调,使用前的综合验收,使用中的分类管理。

二、市政综合管网建设特点

1是涉及管线种类多。如水、电、气、讯、污、路灯等管线。

2是涉及产权管理单位多。各种管线产权单位不同,分属不同的行业或部门管理。

3是管线规划统筹难度大。由于管线基本布置在宽度有限的人行道或绿化带下,走廊十分狭窄,汇集在道路上难免产生矛盾冲突。

4是施工交叉穿插作业多。实施期间常常是道路与各种管线同步或穿插施工,在时间、空间、利益、权益等方面交错。

5是后期管理信息量大。不仅有投运前的数据,使用中管线信息也在不断的变化更新和增加。

三、综合管网的规划和设计

在综合管网的规划层面必须处理好以下方面:

1、道路宽度与管网走廊配置:目前在两江新区等开发区的新建市政道路,常见路幅宽度主要有16米、26米、44米、54米、66米等规格。人行道宽度从2.5―16米,一般在4-9米之间。对于4-5米左右的路幅宽度综合管网布置难度最大。

2、绿化走廊和绿化景观带的合理利用:对于一些主要干道由于节约用地需要,人行道的宽度往往在4.5-5.5米左右,而主干道一般都有水电气讯管线且管线为主管线,规格容量大,加上排水、燃气、给水、通信的阀井或操作井尺寸较大,造成人行道管廊十分紧张,往往无法满足《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 》要求的管线净距标准。因此,在设计和实施期间,应尽可能利用人行道外侧预留的景观绿化带或绿地来布置一些管线,或者协调在项目用地围墙边缘布置少量管线,以满足管线走廊需要。

3、区域道路管网配置和优化:在一些路网区域,可以根据地块大小、用地使用性质,用户和管线需求等情况,合理布置各种综合管线,实行管线在不同道路交错布置,既可以节约管线投资,又保证了用户使用需求和管线走廊、净距等满足规范。

4、设计时序:首先是确定区域道路路网方案,再由规划单位根据道路、用地、用户需求统筹研究提出道路综合管网规划方案,召集园区、管线产权管理单位、道路、规划、市政等相关单位评审确定最终方案,然后各专业管线单位细化设计,完成初设和施工图设计。

四、实施管理

综合管线实施阶段主要要做好建设计划、实施准备、实施协调和竣工验收等环节。

1、编制年度建设计划:首先园区要将要将下一年度的市政道路建设计划通告各管网产权管理单位,明确新建道路的基本情况以及实施时间。各产权单位要依据园区的建设计划编制专业管网建设年度计划,并纳入自身年度投资计划中。

2、产权单位实施前期工作:根据道路建设时间和配套管网规划,提前作好施工图设计,概预算编制,设计、施工、监理、物资等招标,以及资金安排、组建项目管理团队。

3、进场启动会议:道路开始施工以前,由园区组织召开项目建设启动准备会议,明确项目相关管线进场施工的时间,工序配合、现场管理,以及进度、质量、安全管控等要求。

4、过街管线预埋。在道路实施的过程中,在路基达到设计高程后,园区要及时通知管线单位预埋横穿过街管道。为保护路基质量和过街管道安全,一般是在路基形成铺设了第一层水稳层以后,进行开挖埋管并采用砼满包保护,然后采用高于水稳层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填满沟槽至水稳层顶面,待混凝土达到一定的强度后才能进行下一层路面结构的施工。

5、施工顺序:综合管网的施工应遵循先深后浅,先大后小,先无压后有压的顺序分别实施。一般是先安装雨水、污水,接着是给水和燃气,以及电力预埋管和电缆沟,最后是通信和路灯管线。如果有110kv电力隧道,因其截面大埋置深,那么电力隧道应该最先开始实施。

6、实施组织和协调。由于市政道路综合管网数量多、产权单位多,管线纵横交错,因此在施工期间,园区管理部门应该牵头做好总体的统筹组织和施工期间的协调。目前我园区的做法是将道路和路灯、雨水污水、电力管沟和电力隧道工程一并打包统一设计、统一招标,由中标的道路总承包施工单位一并实施。其余给水、燃气、通信和专用管线由产权单位组织实施(包括设计、施工、监理)。对于弱电通信管道,为了节约规划管道走廊,两江新区与各通信运营商采取共建、共管、共享的建设模式,由几家通信运营商牵头、园区参与共同完成设计和施工、监理招标,园区牵头负责施工期间的实施管理和协调,定期组织召开工地例会,检查协调相关问题,造价控制方面由共建各方按各自的管网配置比例承担相应费用。

7、质量安全进度管理:除了各管线产权管理单位做好自身专业管线的质量、安全和进度管理外,园区管理部门也要做好统筹的组织协调,在总体进度、各专业管线之间实施交接、质量、安全、信息管理,以及相互间的成品保护,隐蔽工程的检查实测等方面发挥总体统筹管理职能。为此制定了园区《市政综合管网建设管理办法》,明确相应的奖惩措施,保证各环节可控、有序,按进度要求及时、顺利进行。另外要做好施工期间的工序交接和作业面交接,明确对前面工序的成品保护职责。

五、后期维护管理

1、竣工资料审核、汇总归档:各产权单位要认真检查、核实管线竣工资料,做到竣工资料完善,真实,详细,数据准确,能如实的反应管线的真实情况,完工状态。尤其是对隐蔽工程,除了图纸资料齐全以外,应提供重要部位和施工阶段的声像资料、检测资料等等一系列的数据。园区应将各个综合管线的竣工资料进行收集,汇总,对每一个管线的竣工情况都应该全面掌握。

篇2

中图分类号TV21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03-0285-01

我国农业用水效率很低,灌溉用水的利用率只有30%~40%,而发达国家为70%~90%,提高灌区的用水效率,对于缓解农业水资源危机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1-2]。现将灌区水资源综合利用与管理的措施总结如下。

1充分利用当地水资源

现有的灌区改造,在水源的设计上,应在充分利用当地水资源的基础上考虑引水。充分利用当地水资源在灌区改造中占有的重要地位。通过对地表水、土壤水、地下水的合理调控,最大限度地把天然降水转化为农业可用的水源。此外,经过适当处理的工业和城镇生活排出的污废水以及具有一定矿化度的地下咸水等都是灌溉水源。在生态环境允许的范围之内,适当且充分利用浅层地下水,适当降低地下水位,有利于增加降雨入渗量,减少径流流失和潜水蒸发,不仅能充分利用当地水资源,有利于旱涝盐碱的综合治理,而且能充分发挥地下水库的多年调节作用(干旱年适当多开采,多雨年得到补偿),提高农业用水的保证率。劣质水处理利用是增加灌溉水源和保护、改善环境的战略措施。劣质水包括工业和城镇生活污废水、地下咸水。污废水经过处理使之达到灌溉标准,不仅可以增加农业灌溉水源,还可防止污染环境,其充分利用还有一定的潜力可挖。

2井渠结合

井渠结合是地上水地下水联合运用的有效途径,其机理是调控地下水埋深在适宜的状态,通过降雨入渗地下形成土壤水和地下水。井渠并用、优化调度水资源,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运用的方式:一是春灌。地下水位回升到最高,返盐盛期,采用群井汇流,井渠间灌,防止返盐;二是夏灌。以井为主,降低地下水位,预防渍涝;三是冬灌,河水充足,渠灌可用于洗盐补淡。

3灌区水资源统一管理

目前,水资源管理为政及多部门争权现象普遍,在上游地区,大引大排,大水漫灌,不仅造成水资源浪费,还导致渍涝灾害加重和土壤盐碱化蔓延;而下游地区则由于河道来水供不应求或枯竭,不得不掠夺性地开发利用地下水,以致引起地下水位持续下降,诱发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因此,灌区水资源必须统一管理,包括地表水、地下水等多种水源的统一开发利用和治理保护,在制订灌区改造规划时不能忽略。灌区水管理机构给各地区和各部门分配的水资源,要以这些地区和部门合理开发利用当地水资源为前提。

4工程统一规划

渠系工程的理想配套模式是干、支、斗、农毛各级渠道都经过防渗处理,各级调控建筑物一应俱全。如果都进行防渗处理,都安装闸门,不仅投入大而且很难维护。因此,在灌区主体与末级灌溉工程的规划方面,需要进行综合考虑统一规划。一是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有机地结合。非工程性节水措施,包括管理措施和农业节水技术措施。灌区管理主要是理顺供水和用水机制,灌区优化配水节水技术主要根据灌区的可供水量、作物的需水量和生产函数以及各级输配水渠道的技术参数,采用系统工程方法,制订灌区水量调配方案。节水灌溉制度是把有限的灌溉水量在作物生育期内进行优化分配,采用非充分灌溉,限制对作物的水分供应,在作物生理需要、关键时期进行灌水,加大土壤的调蓄能力,增加降雨的有效利用。二是在保证生态环境用水的基础上规划灌溉用水[3-4]。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城市和工业挤占农业用水,农业又挤占生态用水,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主要表现在:森林覆盖率低,增长缓慢,部分地区覆盖率减少;草地生态破坏加重,目前全国草地退化、水土流失仍然严重,水蚀水土流失面积为179万km2;荒漠化面积扩大,荒漠化扩展速度由20世纪50年代的1 560 km2/年增至80年代的2 460 km2/年。为了抑制这种恶化的趋势,国家已将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到十分重要的地位。保障生态环境用水,有助于流域水的良性循环,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基础。长期引用河水灌溉,通常易引起土壤盐渍化等生态环境问题;在一些灌区,由于过分强调渠系衬砌,导致渠系两侧的树木因缺水而死亡。在制订灌区改造规划时,应该将生态环境的改善与保护作为重要的制约因素纳入到规划体系之中,尤其是对于干旱、半干旱和季节性干旱的半湿润的三北地区灌区,规划要保证生态用水,为生态用水预留较大的空间,这不仅符合可持续战略要求,而且也是灌溉自身所必需。在考虑生态用水时,总的原则是:灌溉不能导致当地及流域生态环境的恶化,井灌区应保持采补平衡,不能出现过量超采而导致地面沉降、海水入侵,渠灌区为流域生态环境林木用水、草地用水、生物用水、生态环境用水等提供保障。

5参考文献

[1] 高建峰.淮北井灌区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模型[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1):10-14.

篇3

1、工程概况

河头水库灌区工程位于贵州省凤冈县中南部,水库坝址位于凤冈县进化镇沙坝村境内,系六池河一级支流沙坝河上游河段,坝址以上流域流域面积35.7km2,多年平均降雨量1241.8mm,多年平均流量0.66m3/s,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万2070万m3;河头水库总库容1115万m3,正常库容为982万m3,兴利库容889万m3,水库供水保证率P=80%时年总供水量1490万m3,水量利用率70.8%,水库为中型水库,工程等别为Ⅲ等。

河头水库灌区综合利用任务以农田灌溉为主,兼顾农村人畜饮水。

河头水库灌区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为兴建河头水库及灌区渠系:水库工程主要建筑物有砼面板堆石坝、岸边溢洪道、放空兼冲沙隧洞和放水隧洞等组成;灌区主要渠系由总干渠、双山干渠、党湾干渠及5条支渠组成。渠系总长93.755km,其中隧洞4座(长3.47km),倒虹管4座(长1.255km),渠道长89.03km。

2、灌区水利资源现状

河头水库灌区涉及凤冈县进化、永和、王寨、峰岩、石径等5个镇(乡),区内耕地集中,坝子毗连,耕作水平高,是凤冈县主要产粮区,因而凤冈县人民政府将其列为打造“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国农业综合开发县”的重点建设项目。但由于河头水库灌区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区内河流属山区河源型河流,源短流细,且属岩溶山区,山高坡陡,河谷深切,岩溶发育,地表、地下水滞蓄能力差,田土分布又较高,取水困难,加之降雨年际、年内分布不均,无可靠的水源保证,其保灌面积仅占总耕地面积的3.9%,人均保灌面积不足0.1亩;另灌区内现有水利化程度仅为7.2%,而且现有水利工程已年久失修,不能发挥应有效益,基本上三年一小旱、五年一中旱、十年一大旱,每遇干旱年份,灌区粮食大面积减产,多年来粮食产量不稳定,靠天吃饭的局面难以扭转。

灌区内现有水利工程主要有“河头上”引水灌溉及其它一些小规模引提水工程,共计灌溉面积为11330亩,有效灌面9170亩,保证灌面4530亩,保证率P=80%的年可供水量为427万m3。根据规划灌区控制灌溉面积为40700亩,其中新增灌面31530亩,改善灌面4640亩,灌溉需水量根据各农作物播种面积、复种指数和历年逐月灌溉定额、水利用系数计算历年逐月灌溉需水量,灌溉水利用系数经计算分析后采用0.72;水田复种指数取1.95;旱地复种指数取1.97。根据长系列调节计算统计得到,河头水库灌区多年平均灌溉需水量为1240万m3,保证率P=80%的灌溉需水量为1380万m3。

灌区范围内饮水不安全人口共计2.53万人,目前已经解决0.74万人,尚需解决人口1.79万人,但是部分缺水人口由于距离水库较远或居住高程较高,难以用水库供水解决,只有通过其它地表水源进行解决。经统计,需要由河头水库供水解决的现状人口有1.097万人,至规划水平年2020年需从河头水库取水的农村人口为1.173万人,集中饲养牲畜4700头,至规划水平2020年,平均日用水量为2360 m3,年需水量86.1万m3。

3、灌区水利资源综合利用和开发

为降低工程投资、效益最优,在灌区开发方案、水利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水库枢纽建筑物及灌区渠系布置等方面进行了综合研究分析、比选和优化。

(1)对水资源的可靠性作充分论证:河头水库坝址以上流域面积35.7km2(其中闭流区23.9km2,明流区11.8km2),通过现场连通试验和实测枯流,进一步查明库区发育的大堰至河头上和艾坝至河头上两暗河水均补给河头水库;通过大量水文地质调查和综合分析,查明库区河谷及地表水、地下水补、径、排特征,水库不存在向邻谷党湾河和河谷深层渗漏问题。

(2)开发方案合理性:根据灌区地形地貌、水土资源等特点和现状水利设施情况,遵循蓄引结合的原则,拟定的以河头水库为骨干,充分利用灌区内现状水利设施、天然河道与沟溪布置的灌排体系。即灌区渠系布置上充分利用已成总干渠、双山干渠及渠系建筑物,大大减少了工程投资;对于党湾干渠,则充分利用已成的董家山隧洞,沿永和、新民、王寨方向延伸,主要灌溉新民、官塘一带。并利用沙坝河和六池河作为灌区排水系统。

(3)选择经济合理的坝型:由于具有建坝成库条件的坝址处于河湾地带,左、右岸均有垂直于河床方向的冲沟切割,特别是右岸因河流转弯,为一穹窿状山体地形,且山体较单薄,地形完整性较差,坡面、坡向不规则;而且坝址区出露基岩为奥陶系湄潭组(O1m1~3)地层,河床段及左岸坡中下部、右岸坡上部均为泥页岩,仅右岸中下部和左岸上部为灰岩,泥页岩区岩体风化较严重,岩体较破碎,承载力较低,属软岩。结合坝址河段的地形地质条件和水库规模、坝高、枢纽区总体布置、施工条件等因素,拟定了砼面板堆石坝方案和碾压砼重力坝方案进行坝型的经技术经济综合比较后,选择适宜本坝址的地形地质条件和可以充分利用溢洪道等开挖料、当地丰富的天然筑坝材料以及施工技术简单、便于机械化作业且总投资较省的砼面板堆石方案。

(4)生态环境影响:本工程淹没、占地小,影响人口少,移民问题易于解决。工程建设对环境的不利影响较小,并且是暂时性的,可通过一定的预防和补偿措施加以减少和改善。工程区水土流失也可采取有效的工程措施进行治理。

篇4

[中图分类号] R562.2+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07-0118-03

The effects of general hospital specialist-community cooperation management on asthma control in community patients

ZHANG Shuangmei1 MAO Wei1 YE Guofen2

1.Respiratory Department of Huzhou Central Hospital in Zhejiang Province, Huzhou 313000, China;2.Aishan Street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Wuxing District Huzhou City in Zhejiang Province, Huzhou 313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general hospital specialist-community cooperation management on knowledge apprehension and conditions of disease control in community patients with asthma. Methods To strengthen asthma health management through establish specialist-community cooperation management. Meanwhile, A total of 98 patients who had received over 1 year management by our specialist-community cooperation mode were randomly selected. Then the post-managnment information was compared with the pre’s, including patients’ understanding of asthma knowledge and asthma control situation evaluated by ACT. Results After the one-year health administration through specialist-community cooperation mode, the understanding of asthma knowledge of the 98 patients, including disease essential quality, provocation factors, pathogenetic condition monitoring, medication knowledge and therapy objective was improved obviously. The conditions of disease control evaluated by ACT was improved obviously. Compared with Pre-management, percentage of predicted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 (FEV1%pre) and peak expiratory flow rate (PEF%pre) of post-management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P < 0.05). Conclusion General hospital specialist-community cooperation management plays a positive role in the health education and asthma control.

[Key words] Asthma; Community; Health management; Disease control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世界范围严重威胁公众健康的主要慢性病之一,中国有近2千万人患有哮喘。研究表明,80%以上的患者未能有效控制自己的疾病[1],这意味着他们将面临哮喘严重发作及肺部长期损害的风险,自从1995年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 GINA)首次发表和提出“世界哮喘日”以来,我国上海、北京、沈阳、南京、广州等许多城市的呼吸科均举办了哮喘之家、哮喘俱乐部和哮喘夏令营等许多宣传教育活动。但中小城市及广大基层的哮喘控制情况鲜有报道,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慢性病预防宣教和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湖州市中心医院为位于浙江北部小城市湖州的唯一一所综合三甲医院,开设哮喘专科门诊已近8年,4年前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密切合作,通过建立专科-社区合作型哮喘防治及管理体系,加强对社区哮喘患者的管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专科-社区合作型哮喘防治及管理体系的建立

其主要内容包括:①培训社区哮喘健康管理医务人员,定期组织哮喘专科医生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授课,宣传GINA知识及学习哮喘防治指南,进行哮喘专科-社区间的医-医交流。②建立社区哮喘健康教育中心,使之成为哮喘宣教的主要基地与平台。中心设在所在社区的医疗服务站内,方便患者参与,提高依从性,内容涉及哮喘防治知识介绍,医师解答患者提问,病友经验交流区等。③依托社区哮喘健康教育中心,综合医院哮喘专科医师定期进行医-患面对面交流,根据中华医学会哮喘诊治指南,给每位患者制定个体化的哮喘治疗方案,鼓励患者间交流经验,每月1次组织哮喘健康教育讲师团进行基层哮喘健康教育讲座,系统性讲解哮喘常识及监测、管理和治疗知识。④定期举办病友联谊会,促进患者间交流成功经验。⑤由医护人员定期在中心指导正确有效地使用药物及指导吸入药物的使用,指导使用峰流速仪,肺功能检查技术人员及社区医生定期对其所在社区哮喘患者进行肺功能免费测试。⑥发放哮喘健康教育宣传资料。⑦专科-社区间互派专人检查并沟通社区哮喘健康教育和管理的落实情况,保证管理措施真正实施,建立哮喘健康档案。

1.2 病例选择

所有患者均来自社区,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订的哮喘诊断标准[1],为参加过专科-社区合作型哮喘管理1年以上的98名慢性持续哮喘患者。其中男41例(41.8%),女57例(58.2%);年龄15~78岁,平均(41.6±19.7)岁;病程0.5~59年,平均病程(8.3±4.9)年。

1.3 评估方法

1.3.1 调查方法 管理前后由哮喘专科医生以面对面问卷方式调查患者对哮喘的认知水平,主要包括对哮喘为慢性气道炎症本质的了解、哮喘急性发作的常见诱因及处理、病情自我监测的方法(包括哮喘日记的记录及呼气峰流速仪的使用)、哮喘药物的认识及吸入装置的正确使用、哮喘的长期治疗目标等。

1.3.2 ACT评分 参照Nathan[2]等制定的评估哮喘控制程度评分(ACT评分,涉及过去4周内的哮喘控制情况,共5个问题,每项5分,得分总和为ACT得分,25分表示哮喘完全控制,20~24分表示部分控制,

1.3.3 肺功能测定 测定患者肺功能(便携式肺功能仪,美国GOULD公司),记录主要参数。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用%表示。组间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使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管理前后哮喘认知比较

根据问卷调查,管理前后患者对疾病本质、诱发因素、病情监测、用药知识及治疗目标等哮喘基本问题的掌握率明显提高,见表1。

表1 98名哮喘患者管理前后认知掌握率[n(%)]

2.2 管理前后ACT评分比较

根据患者ACT评分结果判断,管理前达到哮喘控制的患者为5.1%(5/98)、部分控制为73.5%(72/98)、未控制为21.4%(21/98)。管理后控制、部分控制及未控制的比例分别为83.7%(82/98)、部分控制为14.3%(14/98)、未控制为2%(2/98),疾病控制情况明显提高,详见表2。

表2 ACT评分测定98名哮喘患者管理前后控制水平[n(%)]

2.3 管理前后患者肺功能指标比较

第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预计值)及最大呼气流速占预计值百分比(PEF%预计值)比较,肺功能改善明显,详见表3。

表3 管理前后患者肺功能指标的比较(x±s,%)

3 讨论

哮喘为慢性疾病,时有反复甚至加重,GINA及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要求哮喘患者在医生的长期指导下,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地进行治疗[3]。我们纳入的98名来自社区的慢性持续性哮喘患者,病程平均已有8年余,管理前大部分患者有在各个诊所及医疗机构的就诊经历,但ACT评估疾病控制率仅为5.1%,对疾病的认知率低。据统计,在我国,接受规范化治疗的患者比例

湖州市中心医院为位于浙北地区小城湖州的唯一一所综合三甲医院,呼吸科开设哮喘专科门诊已近8年,并于4年前建立哮喘之家,每年组织3~4次哮喘患者联谊会,建立哮喘健康档案,针对患者特点制定长期规范化治疗方案,科内医师定期外出交流及学习哮喘防治指南,在哮喘防治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经验,并带头联合湖州其他市级医院于2年前成立了湖州市哮喘防治联盟。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最基层的卫生服务机构,在慢性病的防治方面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基本医疗服务之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其全科医生要为社区居民建立和更新个人健康档案,并对慢性病进行定期随访,社区医生和患者的距离更近,与患者沟通和对其宣教最便利,监测疾病情况更便利。同时,在社区防治,可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及就医时间,提高依从性。

4年前通过哮喘专科与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密切合作,初步建立了专科-社区合作型哮喘防治及管理体系。在此期间笔者发现,管理前患者对疾病认识不足,导致不能积极配合治疗及进行疾病自我监测,比如患者和家属希望“根治”、对长期治疗目标不了解、部分患者担心激素的不良反应而不愿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依从性差、对一些诱发因素不了解等等。社区医生在管理前的误区主要存在有把支气管哮喘的咳嗽咳痰症状当作呼吸道细菌感染,使用抗生素治疗,导致滥用抗生素。未把吸入性糖皮质激素作为哮喘治疗的基础和一线药物,药物选择不当,疗程过短等,该组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未能长期使用吸入药物抗炎,急性发作时在社区医疗机构内短期使用全身糖皮质激素症状暂时控制后即停止治疗的比例也不在少数。通过这种合作型管理体系,积极消除患者及基层医师对哮喘治疗的误区,并反复强化对患者的教育,使患者充分认识到哮喘的本质是慢性气道炎症,了解哮喘的控制目标,尽管支气管哮喘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均未完全阐明,但只要能够规范地长期治疗,绝大多数患者能够使哮喘症状能得到理想的控制,减少复发乃至不发作,与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和学习。提高患者认识和避免常见诱发因素,了解病情监测和用药知识,从而提高了治疗的依从性和规范性。

ACT评分是近年来评价哮喘病情控制的简易方法,简明易懂,研究[4,5]提示ACT问卷调查结果与医生评估、肺功能检测有较好的相关性,适合中国哮喘患者尤其是基层患者。该组患者经管理前后,随着对哮喘认知和依从性的提高,ACT评分及肺功能检查均提示管理后哮喘控制率明显提高。

总之,通过建立专科-社区合作型哮喘防治及管理模式,建立了医患及专科医生-社区医生之间良性互动的平台,增进了医患配合,提高了基层医生对哮喘的规范化治疗,增强了患者对哮喘防治知识及自我监测、自我管理能力,值得临床推广。但如何实现科学的长期管理模式,任重道远,进一步提高哮喘控制的水平,仍然是呼吸专科医生及社区医生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治疗和管理方案) [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8,31(3):177-185.

[2] Nathan RA,Sorkness CA,Kosinski M,et al. Development of the Asthma Control Test:A survey for assessing asthma control[J]. J Allergy Clin Immunol,2004,113(1):59-65.

[3] 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 (GINA). Global Strategy for Asthma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J]. Revised 2006. Http. // ginasth-ma. org.

篇5

Abstract: "three points, seven FenYang construction of" shows the importance of the virescence maintenance management. This paper, from the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technical control measures, control and so on several aspects in the north of garden plant maintenance management is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

Keywords: garden plants; Maintenance management; The analysis of the

中图分类号:K928.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园林绿化工程的植物养护管理是园林生产活动中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决定了园林工程的质量和效果;而养护工作的对象主体都是具有生命的植物,所以决定了养护工作常处于变化和不稳定情况下,它随着园林植物的生长情况变化和季节气候变化而变化。俗话说,园林工程“三分建设,七分养管”,充分说明了养护管理的重要性;不少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都忽视这一点,往往能高水准规划设计及建造,但因为养护水平低,重视程度不够,造成好景不长的状况。科学的植物养护管理,应根据苗木的不同时期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才能养护得当,植物生长健康,景观效果良好。

园林植物养护工作的项目是很繁杂的,而且各地区气候条件不同,各树种甚至同一个品种因不同年龄期的差别而区别很大。为了切实搞好这项工作,不断提高养管水平,笔者把在工作和实践中的一些心得进行总结,从组织管理、技术控制、措施控制等几个方面进行分述如下。

建立养管组织团队

建立责任明确的养护管理团队非常重要。由公司指派副经理担任养护管理工作的负责人,选派有养护管理经验的职工成立养护管理班组,确保目标责任制,执行严格的养护管理标准。养护班组根据养护工地的规模、植物品种和其他特征特点确定人数。常规的人员组织结构为:

按养护品种进行关键点的技术控制

(1)乔木类苗木栽植后的养护

苗木定植后,新栽的树必须浇足三遍水,待水撤后回填植物土扶正树木并压实,树冠大要用枝干支撑防治倒伏。雨季要注意排水,冬季注意防寒。耐寒的植物不需要防寒,进入11月中旬为了防止生理干旱现象,必须浇一次防冻水,第二次早春萌芽前3月份浇返青水。在苗木生长期内,生长三个高峰来临之前要进行土壤施肥、浇水,以后根据土壤水分情况、气候特点、缺水时要及时浇水并防治病虫害。严格根据国家CJJ/T48-92《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标准施工。

(2)花灌木类苗木栽植后的养护

参照乔木类苗木栽植后的养护措施,花灌木类植物养护措施的灌水时期中,生长期灌水分为花前灌水、花后灌水及花芽分化期灌水,注意各个生长期病虫害,及时对症下药进行防治。小灌木要根据气候特点进行灌水,干旱季节要多灌水。花灌木的管护要严格根据国家CJJ/T48-92《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标准。

(3)草坪栽植后的养护

草坪要及时除草,及时修剪,及时施肥,及时喷药,及时浇水。浇水根据生长季节等情况而定,干旱季节每周浇水1-2次,保证地下15厘米的湿度,灌水一般在早上较适宜。刚剪过的草坪不能马上浇水,春季要浇返青水冬季要浇防冻水,草坪的养护也要严格根据国家CJJ/T48-92《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标准施工。

(4)苗木的整形修剪

工程竣工后,进入养护阶段。常青树栽植初期适当进行修剪如疏枝,保证成活率。落叶乔木树木成活后及时抹芽及时除萌蘖,培养主枝生长。修剪树冠的时候特别注意树冠的平衡,避免出现偏冠的现象。

花灌木生长季节适当进行疏枝,并剪除枯枝、病枝和徒长枝。开花的灌木根据花期的季节有不同的修剪季节,秋季开花的灌木在冬季进行修剪,春季开花的灌木在花后进行修剪。低矮的灌木类以组成模纹图案为主。5月1日、7月1日、9月1日进行苗木修剪,修剪的时候为了保持苗木的高度一致,修剪的时候一般拉线找平,达到良好的观赏效果。

(5)病虫害防治

园林树木病虫害较多,所以要本着“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治早、治小、治了”的原则,做好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工作,出现病虫害及时对症下药解决,同时注意保护环境,减少环境污染。

近几年气候不正常,干腐病、蛀干害虫天牛类等发生极为严重,使大片树木造成病虫害,根据病害、虫害防治最佳时期早做预防,不能掉以轻心。

每年保证三次打药,4-5月一次,6-7月一次,9-10一次,杀菌剂,杀虫剂混合喷打。

(6)冬季防寒

苗木进入冬季后约11月中旬左右,浇防冻水。对不耐寒的植物要采用防护措施用草绳或彩条布搭防寒棚进行防护,对小灌木类的植物要用防寒布围起来进行防寒,花卉类的植物月季等进入秋末,将地上部分剪除然后培土防寒。

(7)清理杂草

杂草主要在夏季生长量较大,除草有人工除草和化学药剂除草,药剂除草根据杂草选择药剂。必要的时候使用化学药剂除草,注意保护栽苗木不受损害。但主要还是以人工除草为主。

保证养护质量的管理措施

在上一节中,按苗木品种的不同叙述了具体的养护管理措施,在实际工作中,还应根据以往的养护管理日志和有关资料编制绿化的养护月历,使养护管理工作不仅有横向的按品种技术管理措施,还有按时间月份进行的纵向的管理计划。

结合往年管理月历,公司技术部门在夏、秋季病虫害高发期,应提前编制病虫害预报预测简报,下发各养护班组,对病虫害的防止工作决不掉以轻心。在班组实际操作时,要求对苗木注意观察,及时发现、及时防止,对症下药、把握用量,以提高防治效果。

定期加强技术培训和联查对比总结。在冬闲季节对养护工人进行技术培训;在养护期内每两周进行养护管理联查,将各个项目中好的做法和不足之处分别整理总结,对好的做法推广,对不足之处改正。

加强巡查和业主回访,对养护质量提高有一定效果。公司主管领导加强监督,确保完成各项养护任务。加强养护质检巡视,责任落实到人,对破坏的铺装及缺损的植物及时进行修复。在养护过程中,每二个月公司领导对业主进行一次回访,请客户填写回访单,及时处理业主提出的意见,争取做到客户的最大满意度,有效提高养护质量和管理水平。

本文中所述的技术和管理措施,肯定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这就需要在以后的生产管理实践中继续不断积累经验。组织得当,管理到位,技术全面,具体情况具体对待,科学的进行绿化养护管理,才能真正把我们的养护管理水平提高上去。

作者简介:

篇6

在较长一段时期内,我国生态脆弱区的森林资源管理都一直采用较为普通的管理方式,不断影响着森林资源和环境的稳定以及健康发展。从经济、环境、社会多个角度出发,运用经济、生态、森林管理、系统、社会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于生态脆弱区进行全面系统地研究,不断探索分类管理的方式,从而协调森林资源和经济、环境、社会的关系,降低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和理论意义。

1 生态脆弱区的基本特征

①对全球气候的变化较为敏感。在生态脆弱区的生态系统中,生物因子和环境都处在临界状态,对于气候变化的反应十分敏感。具体表现在植被早生化的现象十分明显,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生物的生产力降低,气候持续干旱等等。②边缘效应较为明显。生态脆弱区有着生态交错带的重要特征,因为地处各种生态系统之间的重合区或者交接带,是各物种互相渗透的过渡区以及环境梯度变化的明显区,有着非常显著的边缘效应。③地区环境的异质性较高。边缘效应使生态脆弱区内的植被、景观、气候等互相渗透,并且发生梯度突变的现象,从而导致环境的异质性加大。表现在群落结构较为复杂,水土流失加重,景观破碎化,生态系统退化较为明显等等。④该系统抗干扰的能力很弱。该区域内的生态系统结构的稳定性很差,对于环境变化的反应较为敏感,易受外界干扰而发生退化和演替,并且自我修复的能力相对较弱,所需时间也相对较长。⑤该系统的时空波动性较强。所谓波动性指的是生态系统自身的不稳定性在时空尺度上发生的移位,在时间方面表现为生产力、气候要素等在年际和季节间的变化;在空间方面表现为系统状态类型变化以及生态界面摆动。

2 对生态脆弱区的森林管理提出的建议

2.1 对于集约经营类的管理方式

2.1.1 在政策方面的调控。在生态脆弱区中,人口较少且林业职工占据很大比例,我国应该加大力度进行森林资源多种利用,改善林业职工的生活。

2.1.2 对森林采伐的剩余物进行综合加工利用。把采伐地剩余的枝桠作为生产原料,生产纤维板、密度板;把木材加工的剩余物作为生产原料,生产刨花板;把原木作为生产原料,生产胶合板;把锯屑和农作物秸秆作为生产原料,进行食用菌的生产;把小径木作为生产原料,生产卫生筷、雪糕柄等食品加工制品;把林内的灯笼果、红豆果以及越桔果等浆果作为生产原料,生产酿制优质果酒等等。现阶段,林业内的各类企业发展极为迅速,经济成分和所有制形式多种多样,其规模也因资金、产品销售以及原料丰欠等各不相同。

2.2 对保护利用类的管理方式

2.2.1 在政策方面的调控。保护好现有的植被,开展区域生物多样性的综合考察,建立自然保护区,从而使稀有品种能够更好的生存。合理培育和利用天然林(以兴安落叶松为例),逐步把效益较差、质量较低的黑桦林加以改造,从而促进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

2.2.2 以兴安落叶松为例探讨天然林的综合管理和经营。对于分水岭和森林上界以及森林合水线内的林木、森林禁止采伐。分布于大于16°坡地的森林、薄土层或石质土地段上成长起来的森林以及分布在河流两岸山地上的森林,应该采用人工促进更新以及低强度的择伐。平缓坡、山麓地区的森林以带状小面积皆伐为主。①主要集材方式。畜力或人力集材,为了方便运输可以一边采伐一边造材。②运用人工方式促进森林的更新。要保留带有种子的丰产年落种后进行人工翻动的林内凋落物层,让种子充分和地面进行接触,从而提高种子的萌发能力,增加更新幼树或幼苗的密度。③对采伐地迹实施清理。将枯枝和落叶截短后平铺于林地,超出2cm的枝桠要运出林地,实施综合管理利用。

3 结语

生态脆弱区是个较为特殊的特定区域,其成因机理较为复杂,成因因子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进一步研究因子间的交互作用对生态脆弱性的影响,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试验和研究,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法、技术和模式。我国现有的森林资源管理技术已不再适应生态脆弱区的特殊管理要求。对于生态脆弱区内的森林资源管理,应着眼于区域,将经济、自然、社会等有关因子和森林资源管理进行综合分析,从而进行协调管理。

参考文献

篇7

(一)山野菜分布情况

乌伊岭区(局)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小兴安岭东麓,国铁汤林线终端。总面积308.127公顷,山高林密,沟谷纵横,土质肥沃,雨量充沛,气候湿润,森林野生植被完好,为山野菜生长提供了适宜的环境。据资源部门统计,我区林下可利用的经济植物500 多种,其中山野菜62种。山野菜主要生长在山野荒坡、林缘灌丛、田头地旁、沟溪草地,分布广泛。

(二)山野菜种类

资料表明我区共有25科62个品种的嫩芽、茎、叶、块根可供人食用。主要有蕨菜、猴腿菜、黄瓜香、蛰麻子、酸不溜、灰菜、猪毛菜、刺五加、刺龙芽、水芹、小叶芹、老山芹、叶沙参、轮叶党参(白蟒肉)、桔梗、柳蒿芽、老牛错、刺儿菜,山莴苣、燕尾子、苣卖菜、蒲公英、鸭跖草、小根蒜、山葱、山韭菜、黄花菜等。

(三)已经开发利用的山野菜主要品种

目前我区开发利用的主要有蕨菜、山葱、刺五加等品种,2015年蕨菜采收量 750吨,山葱采收量1280吨,刺五加叶50 吨,据东北林业大学植物研究所和伊春林管局资源局调查,我市在62种山野菜资源中被人们普遍利用的只有不到10种,现已开发利用的几种山野菜可食用部分总储量就达84万多吨。

二、山野菜采集、加工、销售情况

(一)蕨菜采集、加工、销售情况

我区蕨菜散布在全区各个林场低丘山头,集中盛产区以克林、英雄岭、长青、比邻的嘉荫沪嘉乡、逊克县宝山乡为主,据调查统计全区蕨菜加工的企业只有小兴安岭食用菌厂一家,其余都是临时外来企业小作坊有近10家,主要以晒干品和腌制加工为主,然后通过山东、大连、沈阳、延吉等地商出口到韩国等国家。我区蕨菜采集季节为5月中旬至6月中旬。采集、加工、生产过程有一个多月。一般情况下采集的鲜蕨菜立即送往收购点,直接换取现金,不愁销路,2015年全区采摘下来的鲜蕨是1150吨左右,仅占鲜蕨产量的1/3,我区有大约200多人从事腌渍和晾晒工作,所以从事加工鲜蕨的劳动力总收入为近50万元。

(二)山葱的采集、加工、销售情况

山葱生长在全区各个林场低丘山头,采摘季节为5月中旬至6月末,一个劳动力每天最多可采200多斤,每天大约收购山葱3吨左右,据伊春政府网站报道,2015年1-6月份,伊春办事处检验检疫出口韩国盐浸山葱6批,重量191.8吨,货值34.5万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50%,181.2%,202.6%。作为绿色、健康的伊春山特产品,山葱经过几年的采集、加工,质量安全稳定得到韩国市场认可,出口量连年上升。

(三)刺五加叶的采集、加工、销售情况

刺五加生长在向阳山坡上,在我区分布较广,各个林场(所)施业区内均有分布,其中连片的储量较多的是移山林场和林海林场,刺五加叶的年采摘量年在500吨左右,现在我区刺五加叶除了部分经过挑选包装成鲜食产品出售外,大部分经炒制成五加参茶叶。区内现有五加参茶叶加工厂一个,年加工五加参茶 5吨。每年从事刺五加叶采集、加工的人数近五百多人。

(四)老山芹、蒲公英、柳蒿芽、燕子尾、黄瓜香、蛰麻子在我区产量虽很大,但多数停留在百姓的餐桌上,少量在自由市场上有交易,自给自足,下游加工产品基本没有。

三、我区山野菜产业发展的特点:

(一)山野菜资源丰富,品种质量好。山野菜是季节性产品,年年可以反复采摘,我区大部分的山上均有山野菜,并且质量高,无任何污染,口感好。

(二)销售渠道畅通,市场行情看好。我区山野菜都是直接卖给外来的收购者,少数经过加工出口后,在韩国市场获得一致好评。

(三)生产潜力大,经济效益显著。以2013年的数字来看,年采摘2000多吨,只占储量的很小一部分,市场潜力巨大。

四、发展山野菜产业的几点建议

(一)区政府主导下做好山野菜产业可持续发展规划。

山野菜产业是我市在经济转型时期发展起来的重要替代产业,是具有林区特色的标志性产业。我区应把山野菜产业确立为将来长久发展的产业,提高至战略高度,由政府主导,多部门联动,统筹规划。要体现可持续发展思路,产业发展的一切行为,必须在确保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我区的土地、林地资源,搞好开发利用。

(二)实施“名牌”战略,打造品牌优势。

市场竞争的核心是终端产品的竞争,实质上是品牌的竞争。品牌是企业诚信、质量安全的标志,拥有知名品牌,就能占领市场。因此我区在发展山野菜产业时,要特别注重“绿色、天然、健康”品牌的创建和推广,积极主动的迎合现代人崇尚绿色、追求健康的心态,大力推动地方特色品牌战略。

(三)扩大产业规模,做强龙头企业。

龙头企业是产业发展壮大的关键。肩负着信息引导、市场开拓、产品开发、科技创新、服务全产业链的重任。目前,我区山野菜产业下游的加工企业数量少、规模小、起点低、综合能力弱,缺乏龙头企业的强劲带动优势。因此,区委区政府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大扶持力度,在财政、信贷、税收、用地、用房等发面给予优惠政策,重点扶持几个优势突出,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好的山野菜加工企业,使之充分发挥技术、设备、资金、销售等优势,逐步做大做强,带动整个山野菜产业的发展。

(四)提高科技含量,做好产业的科技支撑,用科技推动资源优势的加速转化。

产业发展的好坏,科技含量的高低有着重要的影响。科技支撑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山野菜的精深加工,是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的主要方式,是改变山野菜产业粗放式生产经营的有效手段。不断调整经营思路,注重新产品的研发,注重栽培新技术的应用,加工新工艺的研究应用,不断开发新项目和新品种。依靠科研院校的科技力量,在产、学、研方面围绕山野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及提质增效上提供有效的科技服务。

(五)鼓励尝试大规模种植山野菜。

山野菜种植较常规蔬菜种植经济效益明显,伊春区东升农场种植蒲公英和柳蒿芽就非常成功,友好区开展的蕨类植物培育种植也取得成功,我区也有多年少量种植蒲公英和老山芹的历史。温室或大棚栽培蒲公英每平方米可产蒲公英4公斤左右,亩产可达2400公斤以上,一冬可生产三茬,价格卖到10-30元/公斤,亩收入可达4万元以上。柳蒿芽、老山芹房前屋后、温室大棚都可以栽培,且好管理,每平方米可产2.5公斤左右,亩产达2000公斤,而且种植一次永远不用再种,如果冬春季节在大棚温室里种植,能卖到18-40元/公斤,亩收入可达4万元以上,这样就解决了山野菜是季节性食品,平衡上市时间,成为反季节食品,效益更加可观,能有力的促进我区职工群众脱贫及林区经济的加速发展。

(六)成立山野菜产业协会。

通过协会组织,规范、协调山野菜的采集、加工、销售各环节的行为自律和共同发展,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互相帮助,一致对外的发展模式,共同争取产业效益最大化。协会要顾全大局,善于协调关系,团结行业人员,提高协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凝聚力。确保山野菜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和山野菜交易的公开、公正,增强共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以此推动我区山野菜产业的有序发展。

(七)拓宽销售渠道,推广电商营销方式。

电商时代,电子商务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已成为新的潮流和趋势。我区的山野菜产业,除了要继续巩固和扩大原有的销售渠道外,应加快建立特色产业电子商务和实体连锁销售服务平台。

篇8

护士长是医院最基层的领导者、组织者、实施者和参与者,其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医院管理质量的优劣和医疗水平[1]。因此在新的形势下,护士长必须具备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具有乐于奉献的精神。在政治上始终与党保持一致,积极主动地执行国家各项卫生法律法规,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并敢于与歪风邪气作斗争。在医疗护理的全程活动中,满怀热心、爱心、责任心,以身作则,严于律已,带头遵纪守法,善待每位患者和来访者,以非权力性影响力,通过以身作责,使护理人员心服口服,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和带动全科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发挥最佳的效能。

2 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沟通能力

护士长是基层领导者,肩负工作繁琐,护士长每天必须处理繁杂的日常事务,如患者出入院的物品管理及财物管理、科室护士的班次安排、各班次的质量控制、科室人财物的管理、出院护理病历的质量控制等等;特别在社区医院人员配备相对不足的情况下,护士长常兼多职,如医院感染管理、病案管理等,这种来自各方面的压力,造就护士长必须具备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才能有施展才华的机会。良好的心理素质首先应有豁达开朗的性格,宽广的胸怀,不计个人得失的品质,谦虚谨慎的做人态度,从患者的利益出发,虚心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积极化解护患、医患等各种矛盾,学会自我心理调解,学会换位思考,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将各种成绩和挫折看淡一些,常怀知足、感恩的心,各种压力会自然减轻,适应能力会自然增强。

护士长在医院中处于多层次、多角度、多类型的人际关系中,而护理工作的复杂性、广泛性和社会性,又决定了护士长在病区各种人际交往的中心位置,其人际关系处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社区医院护理工作开展的质量。因此,护士长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塑造护理组织形象和个人形象的意识,注意礼仪修养,掌握人际沟通的技巧,并应用到待人接物中,本着相互尊重、宽容、守信和弹性的原则,做到大事讲原则,小事讲灵活,对外具有代表和缓冲的作用,对内则通过协调和沟通,努力创建一个以诚相待、和睦相处、互相理解和互相支持的团队氛围,以取得外部系统的理解支持和调动全院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 精湛的业务技术和观察能力

良好的业务素质,是护士长实施护理管理的必要前提,是护士长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护士长,应具备健全的知识、智能和才能,掌握本学科的先进知识和技能,成为本学科的技术带头人,对各种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处理得心应手,除了注重自身业务能力的培养外,还应注重对本科室护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并不可轻视护理接班人的培养和培训工作。要利用一切可能时间学习本专业的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更新护理新观念,掌握现代诊疗技术的护理配合方法,要认真学习,不断积累,不断组织传授先进业务技术,提高护理队伍的群体素质,成为学科带头人。组织本科室护理人员有计划、有步骤、多种方式的培训,努力创造科室良好的学习氛围。

护士长要善于发现问题,加强观察能力的训练,提高自己对周围环境、科室各项工作的洞察力,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注意观察本科室护理人员的心理状态和工作方法,注意患者的需求,注意外部系统的各种信息动态,学习解决问题的好方法,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科学化的管理能力

制度是规范和约束人的行为的方法。制度化管理(即严格管理)是管理者建立一套系统、科学的规章制度,通过严格执行这套制度实施有效的管理。本着对患者负责、对医院负责,对护理人员负责的指导思想,用规章制度要求护理人员,坚持严格的管理,规范护理人员的思想和行为,以达到管理的最佳效果。护士长在管理工作中要敢管善管,讲究管理艺术,应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针对每位护理人员的不同心理需求和特点,采用不同的领导方式,以实现她们的自尊、自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再加上“感情投资”的管理技巧,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对管理工作的主动参与意识,运用奖优罚劣、工作量化、工作质量为重点指标,以激励理论,激励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

5 具有科研和创新能力

护士长作为本专业的学科带头人,应随着本专业新技术的应用和引进,不断转变观念,树立科研和创新意识,带领全科护理人员学习相关知识,鼓励、支持大家积极参与到护理论文的撰写和科研课题的活动中,营造科室浓厚的科研学术氛围,从最平常、最普通的护理工作入手,直至开展一些难度较大的科研工作,从而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科研素质[2],同时也体现了护士长的管理能力。

总之,21世纪是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和管理时代,只有塑造素质高、技术精、管理能力强的护士长队伍,才能培养和带动高素质的护理人员,从而保证护理质量的稳步发展。因此,社区医院的护士长要加强自身整体素质的培养,通过不断学习和探索,以德育人,以行感人,以科学的管理方法服人,以成为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的护理管理者。

篇9

中图分类号:TP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373X(2009)04-086-03

Design and Implement of Access Control in Area Spatial Resource

Integration Management System

PENG Fang1,CHEN Jinghai2,ZHENG Cuifang1

(1.Institute of Computer Application,China Academy of Enginerring Physics,Mianyang,621900,China;

2.Power Department,China Academy of Enginerring Physics,Mianyang,621900,China)

Abstract:The paper describes the design,implement and application of access control module in the system.Area spatial resource integration management system manages all kinds of network of pipeline and capital construction in an independence area using computer and GIS technology and so on.Because there is respective subsystem for several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s in area,the system has to control each subsystem and manage the privilege of each user.Aiming at the features of multi-subsystem,multi-role,and multi-department,the multi-dimensional data security access control module in the system is designed,which provids convenient usage and safety for the system.

Keywords:access control;area spatial resource integration management system;data access control;multi-dimensional data security access control

0 引 言

区域空间资源综合管理系统主要是利用GIS技术对独立区域的空间资源进行综合管理,如对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建设规划、通信、供排水、电力、燃气、电视电缆等空间资源的管理。与传统的城市各类管线管理系统相比,区域空间资源综合管理具有领域广、综合性强等特点。

区域空间资源综合管理系统,从结构上分为2个部分:一是以空间地理数据录入、编辑、为主的数据维护部分;二是以空间信息查询和日常业务办理为主的业务管理部分。由于空间数据录入、编辑的复杂性,专业空间数据录入、编辑的数据维护部分大都采用的是C/S体系结构。以空间信息查询和日常业务办理为主的业务管理部分,主要是为了各相关职能部门以及领导可以方便地进行空间信息查询和日常业务办理。该部分基本采用B/S体系结构,具有使用方便,客户端不需要安装专业应用软件,维护成本低等特点。

由于区域空间资源综合管理系统从结构上包括了C/S结构和B/S结构的多个子系统,并且必须针对每个系统控制好每个用户的查看范围、查看资源、维护权限等,因此针对系统多、角色多、部门多等特点,设计实现了区域空间资源综合管理系统的权限控制模块,便于维护、使用,为系统提供安全保障。

1 区域空间资源综合管理系统安全总体设计原则

区域空间资源综合管理系统中管理对象的空间位置、属性等对不同的用户有不同的权限:有的用户可查看,有的用户可编辑,有的用户无任何权限。因此在系统总体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到系统本身的安全可靠性,还必须加强对数据的访问权限严格控制,确保系统的安全。

1.1 安全性总体设计

系统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安全性设计:

(1) 身份认证。应用软件自身的身份认证,对用户密码可以进行强制的复杂度设置;对密码采取加密存储,即使从数据库中也无法获取用户密码;第三方强身份认证的集成。

(2) 强制数据访问控制。区域空间资源综合管理系统访问控制的特点在于除了传统信息系统中按角色进行功能授权外,还必须根据不同用户,对不同子系统、不同的控制区域、不同类型的图层以及不同图层数据的控制权等进行访问控制授权,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

(3) 审计功能。用户登录信息与登录结果的审计;用户对应用系统中的功能模块操作的审计;用户在应用系统中对信息的输入和输出审计;数据库服务器的启动和关闭信息、数据备份和载入信息的审计。

(4) 严格实行三权分离制度。内置职责权分离的3个管理用户(系统管理员、系统安全员和系统审计员),进行与系统应用及安全相关的管理和运行维护;这三个管理用户在系统中各自有且只有一个,他们之间的管理权限分离、操作没有交叉。其中,系统管理员的操作范围包括组织机构管理、用户管理和备份管理;系统安全员的操作范围包括帐户管理、角色管理和用户角色管理;系统审计员的操作范围只有对审计记录的查询。

1.2 多维强制数据访问控制

区域空间资源综合管理系统访问控制原则:

(1) 对于特定子系统,只有授权的用户才能进入;

(2) 对于特点区域的数据,只有授权的用户才能访问;

(3) 对于所有专业图形数据的编辑操作,只有显式授权的用户才能进行;

(4) 对于某具体功能,只有授权的用户才能访问。

也就是说,该系统要实现按系统、区域、图层、角色的多维数据安全访问控制。

2 权限控制设计

2.1 权限控制分析

根据区域空间资源综合管理系统安全设计原则,分别对C/S结构系统和B/S结构系统的权限控制进行分析,从中分解出涉及的对象及之间的关系,进而才能针对这些对象及关联关系设计数据结构。

(1) C/S结构系统权限控制分析

① 首先判断是否有进入此系统的权限;

② 如果有就要查看登录者所属区域的图层权限;

③ 当编辑某图层时,查看登录者是否有对某个区域的某个图层有此权限。

C/S结构系统涉及的权限控制对象包括:部门(区域)、角色、应用系统名、用户、图层名。

(2) B/S结构系统权限控制分析

① 首先判断是否有进入此系统的权限;

② 如果有则获取登录者能查看的部门区域;

③ 添加图层时只能加入有权限查看的图层;

④ 选择菜单项时,如果没有对此图层对象的属性查看授权,则无权查看。

B/S系统涉及的权限控制对象包括:部门(区域)、角色、应用系统名、用户、图层名、菜单资源。

2.2 权限控制对象关系

综合系统权限控制分析,设计对象包括部门、角色、应用系统名、用户、图层名、菜单资源、角色用户表、应用系统名表、角色图层表、角色菜单表,它们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3 权限控制实现

根据上述分析,区域空间资源综合管理系统权限控制模块主要实现的功能包括:部门管理、角色管理、图层授权管理、菜单管理、菜单授权管理、用户管理、日志管理等功能。如图2所示。其中:

部门管理 系统管理员实现部门的增加、修改、删除、查询功能;

用户管理 用户包括属于超级管理员角色的用户、分系统管理员的用户、及分系统的查看、编辑用户、分系统审计员等类。用户管理模块是系统管理员实现用户的增加、修改、删除、查询功能;

图层授权管理 系统管理员实现对角色进行图层访问控制权限的修改功能;

角色管理 角色包括超级管理员角色、分系统管理员角色、编辑角色、查看角色、审计员角色等类别。系统管理员实现角色的增加、修改、删除、查询功能;

菜单管理 针对B/S结构的应用系统,系统管理员实现对某B/S系统菜单的增加、修改、删除、查询功能。

菜单授权管理 针对B/S结构的应用系统,系统管理员实现对角色进行菜单访问控制权限的修改功能。

日志管理 审计员实现对日志信息的查询、删除功能。

4 权限控制在空间资源综合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各系统在登录页面中根据用户名获取其角色,再根据此角色首次获取对应图层、资源的相关权限;在各系统运行期间,C/S结构系统每次对空间数据维护时必须再次确认编辑权限;B/S结构系统访问每个页面必须再次进行资源访问权限的确认,同时对业务数据的查询分析必须再次进行图层访问权限的确认。C/S,B/S结构登录流程如图3和图4所示。

5 结 语

在区域空间资源综合管理系统的权限控制模块的设计中,已经考虑到今后的扩展,如区域的变化、新应用系统的加入等,所以在今后不同业务的GIS和WebGIS应用中都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目前该权限控制在体系上已经初具模型,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希望通过今后的应用在细节与功能上对其进行不断的完善与改进,为相关系统的访问控制安全提供较强的保障。

参 考 文 献

[1]宁葵.访问控制安全技术及应用\.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2]汪伦伟.访问控制框架中多策略模块的组合方法\./developer works/cn/linux/l-acfl,2005.

[3]郝斌.基于角色管理的系统访问控制\./,2001.

[4]金步国.认证、授权、访问控制\.2006.

[5]石文昌,孙玉芳.安全操作系统研究的发展\.计算机科学,2002,29(6):5-13.

[6]Department of Defense.Trusted Computer System Evaluation Criteria\.DOD 5200.28-STD,1985.

[7]Ray Spencer,Stephen Smalley,Peter Loscocco,et al.The Flask Security Architecture:System Support for Diverse Security Policies\.Proceedings of the Eighth USENIX Security Symposium\.The USENIX Association,1999.

[8]Stephen Smalley,Timothy Fraser.A Security Policy Configuration for the Security-Enhanced Linux,NAI Labs Technical Report\.2001.

[9]Peter Loscocco,Stephen Smalley.Meeting Critical Security Objectives with Security-Enhanced Linux\.Proceedings of the 2001 Ottawa Linux Symposium\.2001.

[10]Chris Wright,Crispin Cowan,Stephen Smalley.Linux Security Module Framework:General Security Support for Linux Kernel\./docs/lsm-usenix-2002/html,2002-08/2005,02.

作者简介

篇10

The Study of individuation health manage mode among middle old-age in the composite hospital

LIU Yong LIANG Ming-hai PU Xin ZHENG Ling-zhi LIU Xiao-ming XIAO Qing-quan ZHOU Wen WANG Wei-ying ZHU Li-juan YANG Yu-xia

【Abstract】Objective:Using a modern medical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technique means,to get the dangerous factor of disease ,according to the health gauge.Method:choice 2005 August ~ 2007 August of to the middle and old-age personnel of check-up,divided into the middle age set( male,female),old-age set( male,female) with the machine,and pass the health management the center,and make use of to synthesize the means,health education the publicity,telephone consult,television,broadcasting station health program interaction,Internet,health management out-patient service the treatment,the gauge of second health,mental state treatment,the social life style guide etc,health management towards middle and old-age crowd proceed individuation.Expect the target:make the management rate of service object at management empress,understand the rate,turn for the better the rate,more than the rate of treatment front,its dangerous factor is obviously lower than before managing,and prevent with control to have the certain meaning to chronic disease.

【Key word】the middle old-age;Health management;Chronic disease prevention with control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生育的下降和人类平均期望寿命的延长,年龄结构开始发生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变化。疾病谱和死因构成发生了明显变化,当前以心脑血管病、肿瘤、糖尿病等为代表的非传染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并成为医疗费用过度增长的重要原因。我国的非传染病死亡占全国总死亡的70%以上,城市地区高达85%以上,由这些非传染病造成的“早死”占全国潜在寿命损失的63%。故本文旨在探讨综合医院在社区中老年进行个体化的健康管理模式研究,并通过一套现代医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技术手段,根据健康评估中得出的疾病危险因素,由有资历的医师进行个体指导,追踪效果,从而达到减少服务对象罹患慢性病的危险性,减少医疗费用。国外健康管理在保险机构广泛应用,有专利的健康及疾病评价模型和疾病改善资源库,并采用了处方化的健康信息调用模式。而目前我国的健康管理刚起步,健康管理与疾病管理处于脱节状态,研究的成果极少,参考文献极少涉及。健康管理模式的发展在我国还有一些难题,社会医疗保障的不平衡,健康管理的发展链条还不完善。故本课题的研究就是探索一条对中老年进行个体化健康管理的模式,以便更早期、更全面的控制慢性疾病的发生及发展。

1 对象和方法

1.1 选择对象:选择2005年8月~2007年8月的到我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的所有中老年人员2318例,随机分为中年组1603例(45~59岁,男性1152例、女性451例),老年组715例(60岁以上,男性421例、女性294例)。

1.2 方法

1.2.1 所有人员每年一次,参加健康体检的基本项目检查及健康风险评估问卷调查(HRA)及相关的生物医学指标,采用日本日立产7170A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生化指标,常规做身高、体重(测定体质指数BMI)、血压、内外科物理检查(女性加作妇科检查),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空腹血糖、血尿酸、肝肾功能,防癌筛查,辅助检查包括B超(肝胆脾、双肾、输尿管、膀胱、前列腺(女性做子宫附件))、十二导联心电图、数字化X线胸片、(必要时加做颈椎片检查,CT检查,)发现异常再进一步检查。

1.2.2 病史资料收集管理:根据上述所收集的个人信息,对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高血压、肿瘤等大病进行危险评价,并按危险分层进行预防级干预管理,同时针对单个个体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健康促进管理,做到有目标的控制个人和群体的疾病危险因素的发生和发展,达到健康管理的目的。通过体检软件储存电子健康资料档案,资料保密。

1.2.3 健康管理质量控制:健康管理中心的医师及护士均经过专业知识的培训及考核,均能熟练运用体检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和处理,进行问卷调查及录入。同时由资深医师带领的小组成员进行复诊跟踪管理工作,建立了复诊记录资料,以便随时查询及转诊工作。

1.2.3 分组及诊断标准

1.2.3.1 根据诊断标准分为健康组、亚健康组、疾病组,并进行男女分组统计。

1.2.3.2 危险因素:

1.2.3.2.1 超重和(或)肥胖:体重指数(BMI) ≥25/,中心性肥胖:中国人腰围切点男性≥90cm,女性≥80cm。腰围测定:指在垂直站立时测量两侧腰部肋下缘与髂骨上缘间中点处的水平周径。

1.2.3.2.2 血脂异常:TG≥1.7mmol/L(150mg/dl)或已接受治疗者;HDL-c降低,男性≤1.03 mmol/L(40mg/dl);女性≥1.29 mmol/L(50mg/dl) 或已接受治疗者[5];

1.2.3.2.3 高血压:SBP≥130mmHg或DBP≥85mmHg;或以前已诊断高血压而接受相应治疗者;

1.2.3.2.4 高血糖:FPG≥5.6mmol/L(100mg/dl) 或已诊断为2型糖尿病[6];

1.2.3.2.5 吸烟:平均每天≥10支;

1.2.3.2.6 饮酒:饮高度白酒每天超过100g;

1.2.3.2.7 高盐饮食:平均每天超过10g。

1.2.3.2.8 代谢综合症:诊断依据2005年“IDF代谢综合症全球共识定义”包含“临床实用定义”部分,确定MS。

1.2.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频数分布分析、构成比分析、危险度分析、疾病分析概率分析,t检验。

1.2.5 健康管理方式及目标 对参加这次健康管理的客户,通过健康管理中心这个平台,利用综合手段,如健康教育宣传、电话咨询、电视、电台健康节目互动、互联网、健康管理门诊治疗、亚健康评估、心理治疗、社会生活方式指导等,使服务对象在管理后的管理率、知晓率、好转率、治疗率明显好于管理前,其危险因素明显低于管理前,并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意义。

2 结果

其中有782名中老年是疾病危险性相对比较高的对象,健康管理服务门诊的全科医生对这些服务对象进行一年的跟踪指导服务,并在指定的期限里进行了第二次的个人健康评价。对于高危人群的健康改善进行了重点管理,通过医生有计划的跟踪随访指导,对103名人员的改善效果进行了第三次的个人健康评价,并得出了改善效果报告。2.1健康促进的效果通过下面图表进行说明:

2.1.1 参加健康管理对象的基本情况:

表1 2318例中老年常见病分布人数及百分比情况:

表2 服务对象按危险因素分布情况:

如图:

2 782名服务对象一年随访健康状况变化分析:

表3 危险因素控制情况:

表4 中年组危险因素的变化情况:

表5 老年组危险因素的变化情况:

表6 患病危险性的变化:

3、对782名客户进行健康指导一年后前后两次患疾病风险概率的分析:

如表7:

3 对参加了二次的个体化健康管理服务的个案比较:

表8 李××个人疾病危险性降低效果分析:

4 结论

从上述参加二次个体化健康管理的二个个案中可以看出,通过健康管理医师的健康评价知道了自己的疾病危险因素,在“健康促进指导原则”以及“健康改善行动指南”的指导下,在健康管理医生的跟踪干预管理的帮助下,加之自身采取了积极的行动,使得个人的健康危险因素得以下降,(体重指数、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空腹血糖第二次评估明显比第一次评估下降),个人疾病危险性大大减少。

5 讨论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我国部分城市老龄化人口比例逐渐增大,中山市位于珠三角南部,是著名的侨乡,是一个保存了珠江三角洲自然生态环境的适宜居住的富庶休闲的城市,中老年人的比例大幅上升,慢性疾病的发病率也有逐年上升的趋势,选择适当的、切实可行的预防和干预措施,对于明显非传染性疾病的控制有着重要的意义。美国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在1994年所做的研究评估显示,通过改变个体行为可预防近47%的早死,降低危险因素使冠心病的死亡率下降了49%,减少吸烟,每年可减少40万人死于癌症、心脏病、肺病、中风;健康饮食和锻炼可显著减少心脏病、中风、糖尿病和癌症,每年防止30万人死亡[4];中老年组是慢性疾病发病人群的主体[3] 。

通过这次个体化健康管理的实施,说明健康管理的是一种对个人及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强调一个长期而连续的过程,它包括收集服务对象的个人健康档案,进行健康评价,帮助个人通过行为改善健康,以慢性病预防控制为切入点,转变健康服务模式,通过积极而优质的预防服务,减少疾病的发生。健康管理的宗旨是调动个人及集体的积极性,有效的利用有限的资源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即通过健康管理中心这个平台,利用综合手段,如健康教育宣传、电话咨询、电视、电台健康节目互动、互联网、健康管理门诊治疗、亚健康评估、心理治疗、社会生活方式指导等,对中老年人群进行个体化的健康管理,使服务对象在管理后的管理率、知晓率、好转率、治疗率明显好于管理前,其危险因素明显低于管理前,并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意义。其最大的好处是为服务对象与医生之间交流建立了平台,并能连续地观察个人健康改善的效果。可以作为社区人群慢病预防与控制的有效手段。对个人、群体、社会均有经济效益,卫生服务的提供者可获得经济效益,卫生服务的投资者可减少疾病支付和赔偿,而获益最大的还是得到了健康的老百姓。

参考文献

[1] 于启林,梁爱萍.医院门诊管理发展趋势.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1,17(12):733~734

[2] 冯永惠.健康体检的发展.现代护理. 2005,(11)9:690~691

[3] 潘天鹏,石津生.现代系统老年医学. [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160~168,491~518,686~688

[4] 徐正光.部分慢性病症患病率与年龄的相关性.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5,10(8)第5期:433~435

[5]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血脂防治对策专题组.血脂异常防治建议.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7,25(3):169~175

[6] 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试行本)(节选)[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4,12(6):283~285

篇11

【关键词】预防接种;甲型H1N1型疫苗;安全性

为了减少宗教朝觐人群中甲型HN流感疫情的发生,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减少输入性病例。和田地区疾控中心于2009年10月17日对420名宗教朝觐人员进行了甲型H1N1流感疫苗注射。在甲型H1N1流感疫苗应急接种活动开展之前,地区及县(市)民宗委广泛开展宣传活动,保证使每一名宗教朝觐人群能充分了解到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的意义、接种时间和地点等,积极参与配合本次接种活动。为保证疫苗质量、免疫效果以及安全注射,甲型H1N1流感疫苗和一次性无菌注射器均由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费提供,在和田地区疾控中心接种室接种。为了避免不良反映、防止发生群体性癔症,地区疾控中心接种室的护理人员在接种前先告知受种者所接种疫苗的种类、作用、禁忌、不良反应及接种后的注意事项,做好受种者的心理支持护理。遵循知情同意、自愿免费接种的原则,除去疫苗禁忌人群,共有403名宗教朝觐人员填写了甲型H1N1流感疫苗知情同意书和接种个案信息卡进行了接种。在各方面的紧密配合、安排合理,切实保障了甲型HN流感疫苗接种工作的顺利进行。

本次接种活动所用的疫苗为华兰生物有限公司生产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规格为:每瓶15ug /0.5ml、批号200908A027、有效期为2010年3月8日。每一人次使用剂量为0.5ml/剂,含甲型H1N1流感病毒血凝素15ug,于上臂外侧三角肌肌内注射。此次接种观察对象中男性250例、女性153例;男女之比为1.63:1,按年龄分最大年龄为80岁,最小年龄为50岁。局部不良反应率为5.95%,全身不良反应为9.18%,详见表1。

接种后24小时内8例腋温≥37℃,占接种总人数的1.98%;37例感觉不适,占接种总人数的9.18%;局部轻、中度红肿8例,占接种人数的1.98%;15例出现注射部位疼痛,占接种人数的3.72%。接种后在接种室留观30分钟,无异常反应后离开。第二天出现局部不良反应一般为疼痛、红肿、乏力,全身不良反应多为低热、头痛。通过护理人员的耐心的解释,缓解其紧张情绪,每天并观察注射部位两次,测体温、血压Bid,不良反应持续时间都不超过72小时自行缓解,无一例需对症治疗。接种一周后,接种者的局部和全身反应均全部消失,可以认为在50~80岁年龄段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安全性良好。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篇12

近几年,随着国内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国内学者对于现代物流园区综合评价的研究日益增多,关于综合评价方法在物流园区中的应用也受到学者相应的重视。目前的研究大都涉及到物流园区产业布局与规划、选址、可行性等方面内容,有关园区运营绩效方面的评价研究则较少。本文从国内外物流园区综合评价的研究方向和综合评价方法在物流园区评价中的应用两个角度进行阐述,梳理现代物流园区综合评价方面的文献。

1.国内外物流园区综合评价的研究方向

(1)早期国外研究侧重于物流园区规划与网络优化

国外文献中几乎没有对物流园区绩效综合评价的研究,涉及到的对物流园区的评价主要集中在对物流园区选址的评价和对物流设施选择和物流设施布局的评价。Chen―TungChen创造性地用模糊数学的思想,对微观层面的配送中心选址方案进行优化比较分析[1]。Eiichi运用排队论和非线性模型,考虑物流园区在缓解交通堵塞、降低成本、节省能源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在既有交通网络条件下求解出物流园区的最佳位置[2]。Salazar-Yusty和Tibben-Lembket等人主要研究了仓库选址与配送关系协调问题,其重点是分析研究包括路径选择在内配送问题[3][4]。

(2)国内侧重于定量与定性结合的综合评价

目前我国学者对物流园区的评价研究主要侧重于三个方面的内容:物流园区可行性综合评价、对物流园区功能的综合评价和物流园区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运用的定量评价方法主要有模糊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三种。比较有代表性的相关文献有:

骆大伟构建了一套15项细化指标的物流园区可行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多元统计中的因子分析方法,对常州H物流园区进行了可行性评价研究,以检验所提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5]。指出物流园区与物流中心的主要区别在于物流园区不是物流经营和管理的实体,而是多个物流经营企业或组织在空间实现集中的场所。

傅成红运用层次分析法对重庆寸滩物流园区发展水平进行了探索性的评价。根据层次分析法指标分层的原则,将物流园区评价指标分为两级,一级指标分为基础条件、创新投入与产出、吸聚与辐射能力、自增强能力和经济效益五大方面,一级指标又下设多个二级指标[6]。

周容霞运用SWOT分析对武汉市物流业的发展现状做了深入系统的分析,探讨了物流园区规划规模确定的方法,运用AHP和GRAP相集成的方法,建立了灰色多层次评价模型,并对武汉市物流园区规划与建设方案的综合评价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7]。

吴琼在《物流园区绩效综合评价体系研究-以鹤山市物流园区为例》一文中,选取了26个评价指标,并将它们分为基本条件、经营效益、规模效益、创新能力、对环境的改善和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等6个层次,为科学评价物流园区绩效构建了较为合理的指标体系[8]。

向斌在《物流园区竞争力评价研究》中,结合竞争力的四大特征,探讨了物流园区竞争力的内涵,提炼出了物流园区竞争力的基本特征,并从基础设施、运营管理、政策力度、区位交通、腹地经济等5大方面分析了影响物流园区竞争力的主要因素。然后从竞争效力、竞争实力和竞争潜力三个方面构建了物流园区竞争力的评价模型,通过13个指标确立了物流园区竞争力的综合评价体系[9]。

综上所述,对于物流园区综合评价的研究,目前国内外学者从理论联系实际出发,对于物流园区选址与规模、网络优化与设计、园区发展水平、可行性及园区竞争力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定量分析,并对物流园区经营绩效给予了适当的关注。

2.综合评价方法在物流园区评价中的应用

综合评价方法在物流园区当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对园区的建设规划分析和物流园区经营绩效评价等两个方面。随着综合评价理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评价方法被应用于物流园区建设规划的辅助决策当中,其中对评价方法的集成应用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目前,关于物流园区综合评价的方法有AHP法、灰色综合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数据包络分析法等方法,这些方法有各自的优点,能够解决不同要求下的物流园区评价问题。张得志、谢如鹤、李双艳在《组合评价法在物流园区选址中的应用》一文中,运用模糊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与灰色关联分析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对物流园区的选址问题进行分析评价[10]。陶经辉应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物流园区的投资规模规划进行投资效益评价,并对其进行了有效性改进[11]。杨茂盛等通过建立三角模糊数和一种新标度层次分析法的模型,对园区规划方案进行了综合评价[12]。季丹、郭政在《物流园区选择综合评价方法比较研究》一文中,通过多个指标对常用的物流园区选址的综合评价方法进行研究,提出将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相结合使用的A-F方法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13]。

关于物流园区经营绩效的评价,主要集中于评价体系的构建和方法的应用研究。钟静按经济生产要素(土地、资本、劳动力)、物流与国民经济的关联性,从总量指标、质量指标两方面对综合服务型物流园区经济运行状态进行了评价[14]。竹等给出物流园区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层次关系评价方法对物流园区的经营绩效进行综合评价[15]。陈岚在《武汉城市圈商贸流通物流绩效综合评价研究》中,运用模糊综合评价理论,构建了一套武汉城市圈商贸流通物流绩效评价模型,并实证其实用性。可见,国内学者关于物流园区经营绩效评价的主要问题:一方面是评价体系建立尚不够完善,对于评价指标的选取与在实践应用中的进一步解释不够具体;另一方面在评价方法的应用中应适当推广计算机软件辅助计算方法来增加其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3.述评

关于我国物流园区研究发展的十分迅速,但是研究方向却并不均衡。学者对于物流园区建设规划方面的研究加强了项目立项前的研究工作,建立一套科学的论证体系,避免大量的重复建设、过度建设造成的不必要浪费。另外,针对园区运作模式、运营管理、成本控制、信息管理等相关研究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伴随着物流园区的快速建设,对于建成以后的园区运作管理有较高的理论指导意义。

由于物流园区对于区域经济的重要性及物流园区涉及内容的广泛性,物流园区与规划理论、管理理论、信息理论、风险控制理论等多种理论的结合将更为密切。也就决定了今后物流园区评价研究方法也更加灵活多样,无论从模型的建立到数据的分析,多方法结合使用也更为普遍。

参考文献

[1]Chen-Tung Chen.A Fuzzy APProaeh to Select the Location of the Distribution Center.Fuzzy Sets and Systems.2001.35-58.

[2]Eiichi.T.Miehihiko.N.Tadashi.Y.Toru.I.Optimal Size and Location Planning of Public Logistics Terminal Transportation Researeh Part.1999.

[3]Salazar-Yusty.Alejandro.Essays on the Design and Logistics of Altemative Delivery System for Newspapers(Routing Logisties).Ph.D.Dissertation.Northwest University.1993.

[4]Tibben-Lembke.Ronald Seott.Essays in Logisties(Supply Contracts,Location Theory, Distribution Systems).Ph.D.Dissertation.Northwest University.1995.

[5]骆大伟.物流园区可行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研究[D].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6]傅成红.基于产业集群理论的物流园区发展水平评价体系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7]周容霞.基于物流园区的规划与建设方案的综合评价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8]吴琼.物流园区绩效综合评价体系研究-以鹤山市物流园区为例[D].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9]向斌.物流园区竞争力评价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10]张得志、谢如鹤、李双艳.组合评价法在物流园区选址中的应用[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5(5):762-765.

[11]陶经辉.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物流园区投资规模规划方案评价[J].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2006.15(2):128-138.

[12]杨茂盛,王秀芝.基于三角模糊数和一种新标度层次分析法的物流园区规划的综合评价[J].物流科技,2007(11):132-134.

[13]季丹、郭政.物流园区选择综合评价方法比较研究[J].兰州学刊.2009(7):82-84

[14]钟静.综合服务型物流园区经济运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31(7):28-24.

篇13

园区档案记录和反映了园区党工委、管委会的主要职能活动,是园区建设和发展的真实记录,同时,也是国家档案的组成部分。做好园区档案工作不仅是贯彻落实《档案法》的需要,也是维护园区真实历史面貌和保障园区深入发展提供利用的需要。目前,园区档案工作还比较薄弱,主要是档案管理关系不够明确,档案收集、整理不及时、不规范,应归档材料分散存放、保管条件不符合要求等。这种状况不利于园区的建设和发展,这些档案一旦散失,必将对保持园区历史的完整性、真实性,研究政策的连续性及日后管理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为此,要站在“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替未来着想”的高度,把搞好园区档案工作作为园区建设必不可少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投入必要的精力、人力和财力,严格按照档案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切实加强园区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

二、切实加强档案工作的领导和规范化建设。

园区党工委、管委会把档案工作列入园区建设和发展规划,摆上议事日程,明确分管领导和责任部门,配备专职档案人员,解决开展档案工作必需的库房和有关设备,以确保档案工作与园区建设同步发展。党政办公室要建立综合档案室,实行各种门类、载体档案的集中管理,按照国家有关档案工作的标准和规范,加强档案业务建设工作。综合档案室的职责是:

1.建立健全园区档案管理的各项制度。

2.收集、整理、保管园区各项职能活动中所形成的各种门类、载体的档案。

3.对各职能部门档案工作进行指导。

4.检查督促所属企事业单位、村(居)贯彻执行《档案法》,加强档案管理工作。

5.做好档案的开发利用工作,根据园区工作需要,对室藏档案进行加工、整理、汇编、主动提供利用,为园区生产、建设和管理服务。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