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智能物流的缺点

智能物流的缺点范文

发布时间:2024-01-04 15:21:01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智能物流的缺点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智能物流的缺点

篇1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44-0017-02

1 发展智能流的需求

目前国内现代物流还停滞在简单的流程半自动化甚至人工化的原始物流状态,效率低,呈现出信息化应用空白、成本高等特点,这远远满足不了国内生产力的需求,同时也制约着企业的发展。解决现代物流发展瓶颈的方法――物流智能化,即智能物流势在必行。

1.1 宏观环境牵引

我国从2009年“感知中国”把智能应用推向了浪尖,以物联网为代表的智能应用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2年中国的第一个物联网“十二五”五年规划颁布,2014年2月全国物联网电话工作会议的召开,不间断的政策支持,代表智能应用在全国范围的全面实验性展开。由此衍生的各行各业的智能化应用产业如硬件生产商、软件开发者越来越多,并且在行业内的比重越来越大。这就催促国内企业在无形的环境中向智能化靠近和转型。

1.2 行业诉求

第一,国外物流对国内物流行业的冲击,目前国外的物流不论是在运输能力,还是在管理方面都领先于国内物流,自动化运用率高,加上国内的人力成本低,所以,像联邦快递、DHL等大的公司都在国内建立了自己的运营中心,从而使得国内现代物流行业形成了紧迫感。第二,国内物流进入门槛低,专业化人才欠缺,由于门槛低的缘故,导致很多进入物流行业的人员不懂专业物流知识,成本居高不下,没有凸显出行业的规模经济效应等等。种种因素都在呼唤新的技术新的模式来颠覆这个行业,智能化正是对该行业诉求的解答,人员可以由机械代替,专业知识可以由计算机来完成,单一竞争可以转变为良性竞争,同时还可以形成规模经济,降低管理成本。

1.3 公司运营需要

首先,现代物流的行为是被动的,是不得不做的工作。如果不是担心货物丢失,可能就不会跟踪车辆信息,如果不是运输能力调配不开,就不会主动分析信息数据来调配其他运输车辆。这会使物流在先、信息流在后,对企业及时地做决策不便,从而带来损失。第二,现代物流的区域分割,目前像中外运、德邦等物流也都是划区而治,给企业管理无形中设立了障碍,同时也增加了企业的管理成本,最主要的是不能有效地实现资源共享。而智能化的应用可以及时地搜集分析信息,做到集中处理、区分对待、资源互补、充分利用。第三,成本的居高不下,人工的操作不仅增加了费用的开支,而且不能凸显出现代物流的规模经济效应。现代物流弥补了这些缺点,进而降低了物流的管理成本。

2 智能物流技术在现实中的应用

2.1 智能物流之物联网

现代物流行业作为物联网业务应用的载体,物联网对其行业的改变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动态性和及时性。首先,物联网的应用可以在现代物流中实时实地地采集信息,包括所需要的数据,使接受者可以建立自己的动态信息管理跟踪系统,便于对仓储、运输过程等的管理,这即为动态性。其次,及时性包括信息的集中和开放共享,信息的价值在于加工提炼后的应用,如果信息不集中,在使用和共享的过程中可能产生错误的决策,物联网感知层采集的物流信息,像车辆信息、货物信息、人员信息、环境信息等会传送至云端集中,经云端自行分析处理过后,再开放给其他用户使用,从而大大提高了物流过程的效率和降低了成本。

2.2 智能物流之车联网

车联网是从物联网引申过来的概念,车联网即车与车之间连接的互联网,传统意义上的车联网是以GPS为主导的车与车之间的连接,而真正意义的车联网不光有GPS定位系统与感知技术的结合,是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人之间,依托RFID、GPS、GIS、无线视频技术等来实现运输过程中的定位、感知、监控、管理与智能调度。目前国内分为前装车联网和后装车联网,以宇通客车、金龙客车、陕汽重卡、长安汽车、华为、中国电信为代表的前装车联网,就是在生产的时候已经内置车联网技术了,以星云物流网、德天元、天行健等车联网管理系统为例子的是后装车联网应用。前装车联网+后装车联网=低成本、高效安全的运输过程,并能实时实地地监控、调配、管理。

2.3 智能物流之云物流

云物流,指基于云计算应用模式的物流平台服务,是现代物流利用云计算的强大数据处理分析能力,把用户需求集合在一个平台,用户利用这个平台,简单快捷地实现信息的交换、处理,同时,整合物流的资源,以实现物流效益最大化。物流云计算服务平台划分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物流管理平台及物流园区管理平台三个部分。云物流是平台开放、资源共享、终端无限。就像一个联盟一样,物流公司都是成员,进行统一管理、统一配发。

2.4 ATM自动取货柜

前面几处说的都是物流信息系统的智能化,下面来说物流系统的智能化自动化。申通计划投资3000余万元在全国范围设立3万个自动提货柜,就像ATM机一样,根据手机收到的信息可以去提货柜自助查询、提货。自动提货柜有以下好处:首先,减少了货物二次运输的过程,减少了货物末端配送的压力;其次降低了物流的成本,减少了终端快递员的需求量;再次,减少了货物的损耗,由于末端不需要人为操作,大大减少了货物的磨损摔碰。所以说ATM自动取货机的设立,是智能物流技术发展的一个标识,是物流过程终端全自动化的里程碑,未来的ATM自动取货柜,一定是和物联网技术综合应用的,在提供方便的同时也能保证安全。

3 智能物流的未来

智能物流发展的首要问题是以解决现代物流所存在的症状为目的,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国际化、绿色环保为宗旨,整合资源,信息共享、增加用户体验。因此,要发展智能物流,应从四方面入手:信息系统、物流系统、标准化、环保。

3.1 信息系统智能化

信息是物流业发展的基础,那么信息系统的智能化应用更是物流行业的核心,也是最重要的系统。物联网、车联网的应用就是对信息资源的整合,云计算的使用是对信息的分析处理。下一步智能物流首先要搭建自身的公共信息平台,方便供需用户对接、能快速做出反应。其次是网络层的完善,目前无线方面的传播还不完善,速度达不到,容易受到信号干扰、网络协议端口不一样等,无形中阻碍了信息系统的建设,由3G上升为4G就是进步,未来的网络必须满足信息采集系统、信息跟踪系统的需要。最后,是信息安全方面,智能物流的未来将是无纸化操作,一切都是信息传递,货品、运输数据、支付都转化为数字,这就存在安全隐患,容易被拦截破解,因此,信息安全也是智能物流未来有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3.2 物流作业系统智能化

单实现信息系统的智能化也不行,决策管理上去了,但效率依然会受影响。智能化还包括作业系统的全自动化。目前现代物流行业即使应用物联网、云物流技术,可还是离不开人为作业,还处于半自动化状态,降低了工作效率。未来的智能物流要实现全程自动化操作,智能穿戴技术的成熟为智能物流的发展提供了硬件技术支持,货物搬运可以是无人搬运车,货物码垛可以是机器人,分拣可以是物联网流水线,运输可以是无人驾驶的自动导向车辆,就连决策管理都可以是专家系统和人工智能来完成……只要想得到,就可以实现物流与环境的完全自动化智能化。

3.3 物流标准的统一化、国际化

由于不同地域不同行业的影响,现代物流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所用物流单位不一样、物流容器不统一,物流信息服务的标准也不一样,导致供需双方、竞争对手之间矛盾重重,在操作过程中也提高了转化成本,另外,由于资源不对称的原因,国际化大物流公司已经开始同行业的收购兼并,竞争已从企业间竞争转化为全球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因此,未来的物流标准将会变得统一,否则没有办法接入物联网,进入公共信息平台,也没办法统一管理,终将被淘汰。未来的物流标准也将会变得国际化,由于信息系统的应用,使独立的各物流企业改变为物流供应链中的一分子,使物流企业处于一个整体环境下管理,这就是对企业的一个整合放大,最终由区域性物流转为国际型物流。

3.4 绿色物流

绿色物流(Environmental Logistics)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与智能物流同时发展的是绿色物流、二者相辅相成。智能物流在运输中产生的尾气、搬运中无人化设备造成的能源污染、仓储中的化学污染,物流过程中的废弃物污染,都会对环境造成影响。未来智能物流要摒弃的就是这些污染问题,将绿色贯穿于整个物流供应链,利用先进的物流技术从绿色包装、绿色运输、绿色仓储、绿色回收抓起。由于未来物流的统一管理,可以实现从终端向生产厂家逆向转移,不是绿色包装不予运输,不符合环保要求也不予运输,从而实现生态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篇2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之间的相互交叉发展,对计算机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又促进了各行业的发展和良性竞争。众所周知,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好的企业管理模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经济的不断发展等。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各企业间的竞争日益加剧。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一般包括物品生产,销售和物品运输等环节。而企业管理模式中,对企业生产物流系统的管理部分一直是比较薄弱的环节。因为,一般来说,企业会将管理重点放在产品销售阶段,往往忽视了物流系统。但是,由于企业生产物资或销售商品占到整个企业费用的30%-40%,可见企业生产物流系统的好坏往往会对企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为了改善我国目前企业的生产物流系统,在原始物流管理系统的基础上,进行改进,降低成本,提高收益。提出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对企业生产物流系统进行优化管理,并进行总结。

二、我国企业生产物流系统现状

1.企业生产物流优化研究意义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管理,好的管理模式不仅可以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受益,还可以从根本上给企业创造新的发展机遇。从表面来看,我国企业处于不断发展中,并且发展速度逐年增加。但是,我国企业中任然存在一些不足。比如,生产物流设施布局不合理等。而这往往不利于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而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对企业生产物流系统进行优化。对企业生产物流系统的优化的意义主要有:合理布局厂区位置,方便生产物资的运输,降低企业生产运输成本;稳固系统,提高系统管理力度,提高企业生产效益;优化企业生产物流系统,加强各子系统间的联系,使其分工合作,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2.我国企业生产物流现状

企业的生产物流是企业物流的一个子模块,是企业物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生产环节是企业的最初环节,也是最为重要的环节,同时还是资金投入最多的环节。其中,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生产物流占据着整个资金投入的绝大部分。因此,在企业生产物流是整个企业物流的重点。通过研究发现,我国企业生产物流总共经历了5个阶段,分别是:

(1)人工物流阶段

此阶段是企业生产物流发展的最原始阶段,其特点是完全依赖人力资源,靠人的力量去解决问题。缺点是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企业生产成本高,并且对操作人员的要求较高,出现误差的可能性较大。不利于企业的长久健康发展。

(2)机械物流阶段

机械物流阶段是在人工物流阶段发展到一定时期后发展起来的。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人员的依赖性,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为后来自动化及智能化物流阶段提供依据。

(3)自动化物流阶段

自动化物流是现代智能物流的雏形。大规模的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自动化生产物流管理系统。通过计算机实时操控生产物流的运输情况。

(4)集成化物流阶段

集成化物流是指在集成思想的指导下,为了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将企业生产物流的各个子系统,按照一定的模式构成集成系统进行管理。通过生产物流的集成化管理,大大提高了各子系统间的相互交流运作,提高了工作效率,为企业节省一大笔资金,是一种比较先进的生产物流管理系统。

(5)智能物流阶段

随着现代化各种技术的发展,我国企业的生产物流系统也随之不断更新。目前提出的最为先进的生产物流系统是智能物流管理系统。此阶段,生产物流系统的最主要特点是方便,高效。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建立数据库,将信息通过数据库直接传递。降低了出错的可能,提高了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3.仿真技术在现代企业生产物流中的应用

仿真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已经具有很长的历史。最初,人们通过手工仿真完成仿真工作,承担了大量的工作量。20世纪50年代开始,随着计算机的发展,人们开始尝试用计算机编程技术进行仿真。直到70年代后期,科学家们研发出专门做仿真的仿真计算机,大大提高了仿真效率。近年来,仿真技术越来越普及,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可。仿真技术在现代各行业的发展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今,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间的竞争不断加剧。各企业为了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一席发展之地,必须想方设法的提高企业自身综合竞争力。众所周知,企业管理是企业获得良好发展的前提,是企业综合竞争力提高的必要条件。而企业的生产物流系统占据着整个企业资金的30%-40%,因此,管理好企业生产物流对提高整个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的帮助。仿真技术的出现正好解决了企业生产物流系统的优化问题。利用仿真技术优化企业生产物流系统,简化原本复杂的生产物流结构,优化生产物流处理方式等。

篇3

本文通过综述现有的研究归纳出智能快递柜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智能快递柜具有快递企业自建自用模式、线上交易线下收货体验模式、第三方平台共用模式和O2O商圈引流模式四种盈利模式;同时提出智能快递柜单一自提模式较难盈利,必须拓展其他增值和辅助功能探寻新的利润增长点以此提高收益。

 

一、智能快递柜发展契机

 

快递服务业在电子商务的爆发式增长下得以迅猛发展。末端配送服务,特别是投递服务是快递价值的最终体现,直接关系到用户对快递和电商服务的满意度的提升。末端配送物流存在服务区域分散、需求随机等特点,随之而来的高破损率和难控的服务质量制约着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如何在末端配送服务中实现突破与创新,如何更好地来提升快递服务水平,成为各快递企业抢占市场份额的重要手段。

 

社区O2O门店、第三方服务合作、校园配送等末端配送模式不断涌现,而智能快递柜是一种新兴的快递投送模式,安全而高效,随时取件,有效保护业主隐私,且实现了集中投递,也能有效减少快递员工与物业之间的冲突。智能快递柜是末端配送创新物流服务的重要手段,基于智能快递柜的末端配送模式是必然趋势。

 

二、智能快递柜模式研究现状

 

智能快递柜的发展正处于投资探索阶段,因而针对智能快递柜实施末端配送的理论研究较少。国外大多研究的是“自提服务”,国内目前多以智能快递柜的发展现状研究、智能快递柜的推行问题研究以及发展对策建议研究为主。而针对运用智能快递柜实施末端配送的研究处于空白,现阶段也没有学者对基于智能快递柜模式的末端配送收益分配模式进行相应地研究。

 

1.末端配送研究综述

 

目前众多学者末端配送模式进行了详细而且深入的研究。杨朋珏[1]在对比分析便利店、共同配送门店以及自提柜三种典型的末端共同配送模式的优越性以及局限性后,设计出末端共同配送网点模式,丰富了物流配送理论意义。武晓钊[2]提出在传统物流的困境下,物流产业必须创新模式以寻求发展,现有的末端配送模式包括:百世汇通在京沪实行智能快递柜、顺丰O2O社区生活服务平台、社区物流。

 

王艳详细阐述了社区物流共同配送站模式、物业代收模式、顺丰嘿客模式、便利店合作代收模式以及智能快递柜模式的优缺点,指出智能自提柜已经成为社区末端配送的主力。郑捷扬,徐杰对比了国内外电子商务末端配送模式,指出国外末端配送主要包括储物柜服务和包裹暂存服务模式、网络+杂志+地面自提点模式,国内即以亚马逊的外包物流+储物柜、京东商城的自营物流送货以及终端配送公司为主,必须根据现实情况选择合理的末端配送模式。

 

随着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快递行业不断实现经营方式的转变,现已偏重物流服务品质的竞争,末端配送作为提升物流服务水平的关键环节,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影响因素,更要考虑顾客满意度以及企业资源的整合利用。末端配送模式逐渐趋于智能化,智能快递柜作为末端配送模式的良好践行方式,在未来将成为物流企业的重点发展对象。

 

2.智能快递柜研究综述

 

智能快递柜现处于建设初期,无论是智能快递柜实施末端配送的理论研究还是智能快递柜的运营模式研究等都处于空白期。针对我国智能快递柜的发展情况,将针对智能快递柜的研究主要分为智能快递柜的发展问题以及对策研究和智能快递柜的选址布局以及运营模式研究。

 

(1)智能快递柜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

 

在智能快递柜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分析方面,学者进行了详细地研究。王嘉琦等通过分析提出智能快递柜存在价格高、无合理盈利模式以及消费者业务认知度较低等问题。梁欢欢指出智能快件箱受信息共享、盈利模式、行业规范等条件的限制,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而胡治杰等以配送成本和客户满意度作为出发点探讨了智能快递柜的可行性,指出智能快递柜将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2)智能快递柜选址布局以及运营模式研究

 

在智能快递柜的网点布局和运营模式研究方面,学者们正在逐步进行深入的研究。施书彪等以智能快递柜固定租金费用、快递公司配送和成本方案惩罚成本最低为目标,通过建立模型探讨智能快递柜的最优布局点。冯斌分析了智能快递柜的市场份额,然后确立精确的布局点,最后根据选址规模探讨了智能快递柜的投资开发模式、管理模式和盈利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为后期学者进行智能快递柜的综合性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3)智能快递柜研究概述

 

对智能快递柜的研究局限于发展现状以及发展问题的研究不能够拓展末端配送服务的功能与质量,不能实现快递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智能快递柜作为末端配送模式的最大的问题在于智能快递柜尚处于投资建设初期,无清晰的盈利模式,而且作为单一的自提方式很难获得盈利,且智能快递柜的使用也没有明确的规范。

 

张博语等认为现有的智能快递柜模式受维护成本、自提商品以及盈利模式等限制未能取得良好发展,智能快递柜的发展必须借助合理的布局、良好的政策保障制度、优质的宣传以及合理的盈利模式进行改变。智能快递柜的利益主体必须通过创新盈利模式,探讨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从根本上提升物流服务质量,寻求新的利润点,实现合理的预期收益,才能获得长远发展。

 

三、智能快递柜盈利模式分析

 

以智能快递柜进行电子商务物流末端配送能够真实而近距离地接近顾客群体,基于智能快递柜模式的末端配送通过掌握每个社区的人群的大数据,能实现物流资本的融合以及资源的整合。因此智能快递柜经过几年的探寻发展,现今已得到诸多企业以及投资者的认可。

 

然而,由于智能快递柜的投资建设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智能快递柜制作成本、先期投入、研发成本高且较难收回;且各大不同投资主体由于不同的投资目标,在智能快递柜的投入运营中缺乏理性以及合理而完善的投资合作机制。因此必须探寻较为合理运营模式,真正凸显智能快递柜在末端配送中的作用。

 

1.智能快递柜盈利点分析

 

智能快递柜涉及多个利益主体,包括智能快递柜制造研发商、开发商、电商企业、快递企业、广告商以及物业(各大社区、写字楼、高等院校和企事业单位)等。运营主体不同则智能快递柜盈利模式不同。智能快递柜的盈利模式选择必须明确智能快递柜的利润对象和利润点。

 

智能快递柜的盈利点包括基本功能、辅助功能以及增值服务功能带来的不同收入。智能快递柜的基本收入主要包括快递计件收入和逾期取件收入。而智能快递柜的主要收入将寄托于增值服务,智能快递柜的增值服务主要与智能快递柜的功能设置有关,利用智能快递柜创造箱体广告和显示屏广告收入;通过网络后台接口连接相关平台,为用户提供相关的自助缴费功能等;智能快递柜也可提供社区生活信息等增值服务。

 

2.智能快递柜盈利模式分析

 

智能快递柜现期的使用情况以及自身功能布局都不够完善,这种情况是由智能快递柜的投资运用主体决定的。不同的投资运营主体针对自身发展目标进行智能快递柜的推广,在推广过程中根据智能快递柜的功能设计,与合作企业共同决定智能快递柜的盈利模式。

 

(1)快递企业自建自用模式

 

快递企业自建自用模式的运营主体是快递企业,如顺丰和韵达快递。这种模式能够优化快递投递渠道,使得客户能够随时存取包裹,快递企业可以在业务量较为集中的区域节约物流服务成本,并据此建立新的服务渠道。快递企业能够在发展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客户群并积累相关行业经验,但是由于自建自用具有排他性,因此当快递业务量较少的时候难以实现成本的回收和盈利的实现,不能实现规模效应。

 

(2)线上交易线下收货体验模式

 

线上交易线下收货体验模式的运营主体是电商企业,典型代表京东商城。该模式通过智能快递柜给线上购物的用户提供便利的自助取货服务,让用户体验差异化服务从而培养用户的忠诚度,实现竞争力的提升。电商企业可以利用智能快递柜进行产品的宣传,与网购市场深入结合,及时而有效地掌握网购信息,通过分析顾客的消费热点调整发展策略。

 

(3)第三方平台共用模式

 

第三方平台共用模式的主要代表有速递易、宝盒快递柜等,该模式对所有的快递企业和电商企业开放智能快递柜,其选址布局规模和宣传推广力度都要优于自建自用模式,能较好的聚拢客户。第三方平台共用模式面对前期投资成本高,后期维护难度大以及市场风险难以预测等问题,必须通过规模经济培养自身的竞争优势。

 

(4)O2O商圈引流模式

 

2016年是智能快递柜行业发展社区O2O平台,实现互联网+快递柜盈利模式的关键期。O2O模式利用智能快递柜发展出自己的商圈闭环,精确地锁定消费群体和线下网点,提供差异化的服务实现盈利。O2O模式在创立初期必须明确商业资源的来源以及衔接资源的方式方法,制定合适的服务策略以及定价策略,推动用户规模增长,为特定用户提供优质服务。

 

四、小结

 

如何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下深入挖掘末端配送服务潜藏的商业价值是企业必须考虑的问题。单一的智能快递柜自提模式较难盈利,必须通过拓展其他增值和辅助功能探寻新的利润增长点以此提高预期收益。由当前的盈利模式可知,O2O模式与线上交易线下收货体验模式可培养客户群进行消费者偏好的数据分析,快递企业自建自用模式与第三方平台共用模式则较难实现数据的收集与整合。

 

篇4

0 前言

2013年12月阿里对海尔电器旗下日日顺物流进行了大额投资。阿里、海尔等企业对日日顺近似疯狂的投资,到底能否把它打造成万众期待的样子,在三四线城市提供的物流配送服务能否与一二线城市一样快速及时?通过本文对日日顺的全面分析,希望能带给大家一个更全面的认识。

1 日日顺的现状

日日顺是海尔集团旗下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上市的公司,被定位为互联网时代用户体验引领的开放性平台。其核心业务是虚网、营销网、物流网、服务网四网融合的平台型业务,凭借四网融合的坚实基础,为网购大件产品搭建了一个开放的平台,除了海尔,亚马逊、物流宝、创维、国美、重庆商社等企业纷纷与日日顺物流建立了合作关系,日日顺物流不再是提供简单的运输、仓储、装卸业务,而是与客户深度一体化,深入客户前端的商业模式设计,提供供应链全流程管理现金流(CCC)的物流解决方案,实现客户现金流的高效率。

日日顺通过在三四线城市进行渠道建设,现已成为全国性物流网络之一。真正做到了“销售到村,送货到门,服务到户”,成为全国唯一能将大件物流产品配送“到村入户”的渠道服务商。同时,海尔还同阿里巴巴达成战略性合作,联手打造全新的家电及大件商品的物流配送、安装服务等整套体系及标准,致力于成为国内第一个大件物流全流程解决方案提供商[1]。

2 日日顺优劣势分析

2.1 优势分析

2.1.1 配送能力强

日日顺物流服务公司网点遍布全国,深入县、乡、村级地区,解决了三四线城市的配送难题,做到了“渠道下乡”。其在全国拥有14个发运基地、98个物流配送中心、3000多条客户配送专线、1000多个HUB库、仓储面积达200万平方米以上。在全国2800多个县建立了物流配送站和17000多家服务商网点,在全国各地串起了一张配送同步无盲点的网,并且已在1500多个区县实现24小时限时达,在460个区县实现48小时内送达。无论是网点深度、广度还是配送速度,日日顺都极具优势。

2.1.2 配送安装一体化

三四级城市家电网购中普遍存在“送货不上楼”、“管送不管装”、“装后没人管”等问题,而家具类目物流问题就更为明显,通常只包物流,用户需到网点自提,或者用户加钱送货上门。这导致大件物流的配送服务标准和体验参次不齐,降低了消费者的购买体验。而日日顺原先服务于海尔集团的家电销售,配送和安装早就实现了一体化,有能力在三四线城市为家电网购客户提供“送装一体”以及其他售后服务工作,很好的解决了端到端大件配送的问题,在最后一公里的配送中获得竞争优势。

2.1.3 特色服务

日日顺以用户的个性需求为中心,对于不同的用户群体制定针对性强的特色服务。对新婚夫妇用户,通过“24小时限时达”服务,确保今天下单明天即可到货安装;对白领用户,提供“按约送达,送装同步”服务;对想给外地亲人买家电的用户,可以异地送货,突破家电配送区域局限性,这些特色服务为日日顺吸引了大量客户。

2.1.4 推出智能快递柜

日日顺在100多个城市推出了乐家智能快递柜。快递员在快递柜中录入快件信息,由智能快递柜发信息通知客户快件到达,最后客户在方便的时间将快件取走。这解决配送人员送货时间和收件人时间冲突的问题,大大方便了小区、办公楼、学校等的快递投送。在提高客户满意度的基础上,提高投递速度,节省在最后一公里投递上的费用。

2.2 劣势分析

2.2.1 股权与角色冲突

青岛海尔持有日日顺51%的股份,日日顺很明显成为了海尔的御用分销渠道,国内其他一线家电品牌担心海尔借此控制三四线市场,将来可能以此来要挟竞争对手,这导致日日顺卖场中的国内一线品牌只能是海尔一枝独秀。二三线品牌作为主要的加盟对象,但是就产品线来说和海尔天差地别,因此二三线品牌难以满足人们多样化,个性化选择乃至崇尚品牌、消费名牌的需求[2]。

2.2.2 远程管理控制难

三四级市场客户经营规模较小,管理不科学,缺乏培训,制度不完善,信息不通畅,在做大做强方面存在发展瓶颈。加之我国农村三四级市场分散、无序、信息闭塞,人员素质较低,诚信度不佳,使日日顺远程管理控制捉襟见肘。此外,日日顺把部分门店的管理权交给加盟商,这样会让家电发展的关键因素――售后服务问题凸显出来,这是其发展中存在的一个重大隐患。

2.2.3 信息系统不完善

日日顺物流现有LES仓库管理系统、HP售后服务系统、Estore门店销售系统、GPS系统以及PDA终端系统。但是公司以业务为主的应用系统相对缺失,并且HP系统是海尔基于订单驱动模式的服务管控主系统,随着海尔对于日日顺物流服务企业管控力度不断增强、对客户体验要求的不断增加以及日日顺物流服务企业对于自身企业管理要求的不断提升,系统产生了弊端功能延伸困难,实时调整困难,实时监控困难,小微使用困难[3]。

3 日日顺的发展建议

3.1 扩大销路降低成本

对于日日顺,由于其特殊性,要想吸引国内一线品牌困难重重,但国外的一线品牌一值渴望挖掘中国的农村市场,却没有销售渠道,因此日日顺联合国外一线品牌将成为其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国外品牌的进驻可以使日日顺吸引更多的客户,同时进一步降低成本。

3.2 高端重组、低端收编

对于在三四级市场扎根稳定的企业,日日顺可以尝试收购股权、合资、联合建立子公司等方式进行资产重组强化与下游的协作关系,更好解决日日顺的供应链及物流配送问题。收编三四级市场的零售商,帮助他们提升管理、理顺流程,解决管理不科学、制度不完善、信息不畅通问题。

3.3 优化信息系统、拓展服务领域

日日顺可通过提供的基础服务平台获得大量的用户消费和需求数据,充分利用利用这些数据,拓宽其在家具、家装、家饰、家庭饮水、家庭育儿等五个领域的业务。同时通过对各物流网点信息的控制和数据的收集,建立物流网点及时反馈用户体验的信息系统。通过该系统可以进一步了解用户需求,改善服务,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优化可以进一步加强管理,改善三四级市场控制难的问题。

3.4 成为专用物流配送服务商

随着大型家电进军网购平台,日日顺的优势逐渐显著。它拥有足够的渠道和专业的配送安装技术,能提供令客户满意的服务,打造成一个网购平台大型家电的专用物流配送服务商将成为日日顺未来的发展趋势。

应有配送网络、资金优势的日日顺如果可以更好的发挥其现有优势,不断改善,相信越来越多的网购客户会选择日日顺,可以享受更好的日日顺物流服务,将来日日顺一定可以成为最好的家电网购平台之一。

【参考文献】

篇5

中图分类号:F253.9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Based on the connotation of intelligent logistics, related research achievements of the developing intelligent logistics are systematacially presented. The motivation of developing intelligent logistics is analyzed from the aspects of consciousness, social needs, economic interests, government polici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so on. Three operating modes are analyzed which are government leading, market leading and the combination of both. The countermeasures are proposed which include tax preferential policies, loans preferential policies, standards and specifications,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capital investment, talents training and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Key words: intelligent logistics; motivation; countermeasures

1 智慧物流的内涵

智慧物流是物流发展的高级阶段,物流的发展经历了粗放型物流――系统化物流――电子化物流――智能物流――智慧物流五个阶段。其中,粗放型物流属于现代物流的雏形,系统化物流是现代物流的发展阶段,电子化物流是现代物流的成熟阶段,而现代物流的未来和希望则是由智能物流向智慧物流发展。智慧物流以云计算技术为基础,借助于物联网、传感网与互联网,实现物流系统中的物品、人员、机器、设备和基础设施的协同及动态管理与控制,通过物流系统的“智慧”决策,实现资源的集成与共享,从而达到系统资源的合理配置。智慧物流具有以下特点:

(1)实时动态性。物流系统所处环境是动态的,其构成要素也是动态的。其它物流形式都是基于静态或周期性动态变化假设,无法实现实时动态决策。而“智慧物流”与其他物流形式相比,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它没有不变的模式。

(2)综合系统性。其它物流形式也提及“系统”概念,但这是一种狭义的“系统”,仅考虑物流系统中的物品等核心要素,未考虑人员、设备、基础设施等支持要素。智慧物流将实现物流系统中的物品、人员、机器、设备和基础设施的协同,强调的是广义的“系统”。

(3)大众普世性。物流涵盖的领域非常广泛,涉及众多行业,与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智慧物流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技术、体制机制、组织管理、系统运行等多个方面,不能一蹴而就。选择那些具有实现“智慧物流”条件,并且能够起带头、示范作用的行业率先进行探索性发展,积累经验,最终实现具有普世价值的“智慧物流”。

(4)多领域协作性。首先,智慧物流的发展以云计算、物联网、传感器、互联网等技术的发展为前提,并有赖于相关领域的发展和水平提升;其次,智慧物流需要管理方法和手段的创新,精细管理是“智慧物流”的管理核心,需要用“智慧”来武装物流管理。

2 研究现状

“智慧物流”的概念于2009年提出,已有研究成果主要包括:应琳芝、俞海宏、章合杰等(2011)首先阐释了“智慧物流”的基本概念及其功能,然后分析了宁波智慧物流的现状,最后从切入模式、基本目标、建设内容等方面提出宁波智慧物流建设的建议。杨健、焦勇兵、刘伟(2012)在智慧城市概念的基础上对智慧物流进行了界定,并对波市建设智慧物流的动因进行探讨,并利用价值链理论、技术采纳理论、当代组织理论对智慧物流进行理论解释。党建民(2012)阐述了智慧物流的概念以及发展智慧物流的重要性,对徐州智慧物流的战略定位和发展模式进行了探讨,并在推广步骤和主体方面提出具体操作建议。张春霞(2013)指出智慧物流的发展需要在战略规划、政策法规、物流标准、信息技术、信息系统平台、物流人才等方面提供保障。丁俊发(2014)提出发展智慧物流要有全球与公共视野,要融入“智慧城市”,要夯实技术基础,离不开大数据,要向“智慧供应链”延伸。王之泰(2014)重新提出智慧物流的定义,探讨了发展智慧物流的意义、城镇化与发展智慧物流的关系、“智慧物流”的抓手与切入点等问题。

综上所述,现有研究成果主要是对智慧物流的概念、意义,以及实现智慧物流的对策建议进行初步探讨。但“智慧物流”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作为一个系统、综合的概念,它还涉及政府、行业、企业、消费者等多个主体,受政策、技术、经济、社会需求、环境保护等因素的影响,发展智慧物流的动因亟待研究。

3 发展智慧物流的动因

3.1 意识自发力

(1)拥有“智慧物流”的全球与公共视野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采购、生产、流通、消费全球化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全球范围内的资源整合也成为新的挑战。首先,智慧物流的发展要有全球视野,要把智慧物流放到全世界范围去观察、去研究,通过智慧物流的发展来推动智慧国家、智慧地球的实现;其次,智慧物流不是单个企业为了追求利润而实施的,其目的是为了实现整个供应链的资源优化配置,最终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利用,需要拥有着眼于社会利益的公共视野。因此,智慧物流的发展不可能靠企业单打独斗,要打破企业、行业、地区间的隔阂,放眼全球、着眼全局,促进企业智慧物流、区域智慧物流、国家智慧物流、全球智慧物流间的有效衔接和协同发展。

(2)认识到“智慧物流”对“智慧城市”及“智慧国家”建设的重要性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许多大中城市在经济总量、城市规模、城市面貌等方面有了较大改变,在国内、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升,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但民众幸福感不高、要素集约程度低、公共服务增长缓慢、生态文明建设有待改进等问题日益显现。“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模式的改变,由“重数量、轻质量”向“重人文、宜居住”转变。物流是城市发展的关键要素,“智慧物流”是“智慧城市”的重要子系统之一。近年来,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社会物流体系瘫痪、食品药品安全无法溯源跟踪、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困境、物流成本高、物流能耗高等问题,有些甚至影响了百姓的日常生活。发展智慧物流是满足百姓民生需求、实现社会公共服务良好运行的可靠保障,智慧物流重点关注“民生”领域,现代物流产业转型升级的成果也会最先体现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中。

3.2 社会需求拉动力

(1)产业结构变化。随着经济发展和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社会产业结构已经从农、工、服务业向信息业及知识产业方面变动,特别是与物流活动很少直接联系的服务业、信息业和知识产业的比重逐渐增大。物流总需求量的增长也将越来越困难,物流企业、行业必须转变传统经营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物流发展要更加具有“智慧”。

(2)贸易结构变化。随着贸易结构从“以进出口原材料及初级加工产品为主”转向“以高度加工的精密机械、海外高级食品等为主”,对物流服务提出了新要求,同时也为智慧物流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3)需求结构变化。需求结构特征的变化首先体现为“节约消费”,企业对原材料需求计划更科学,对加工过程中的损耗控制更严格,对半成品和产成品库存控制更精确;其次体现为“个性化消费”导致产品种类很多,最终形成小批量、多批次的物流需求。

(4)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往往导致χ腔畚锪鞯男枨蟛煌,人口总量、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均可支配收入、GDP、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各产业规模和比重、物流需求系数等参数是主要指标。

3.3 经济利益驱动力

随着物流行业的发展,物流标准化程度越来越高,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客户的物流需求由量变向质变转变。由于物流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较大,随着物流是“第三利润源泉”地位的确立,很多企业开始把降低物流成本做为公司战略,对物流合理化提出了新要求,催生了智慧物流的需求。相对于其它物流形式,智慧物流的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动、快速识别,提升物流效率。传统物流中涉及的物流单元、物流工具、物流环境多种多样,对“物”的识别与控制往往受制于工具和流程。智慧物流利用电子标签和射频技术,只需要0.1秒就可以自动完成物品的识别,而机器读取条形码花费2秒;没有条形码易污损破损、单件操作的缺点,电子标签和射频技术可以对“物品识别”进行批量操作。

(2)全程跟踪与追溯,确保物流安全。智慧物流借助于物联网技术,不仅关注流通环节的“结果”,同样关注“过程”的质量。从原材料采购,半成品、产成品的加工,到商品配送、废品回收的整个闭环供应链环节,每一个环节都被记录在案,以备跟踪和追溯。

(3)实时动态处理,提高物流服务的反应速度。传统物流面对的是复杂多变的环境,天气情况、交通状态、特殊运输要求、各类突发事件无一不在考验着物流产业的智慧。通过实时监控技术、图像处理技术、数据采集与分析技术,实现供应链的动态控制与处理,可以提升物流服务应变能力和反应速度。

(4)智能决策与优化,管理更科学。一般情况下,物流服务水平与物流成本之间存在二律背反的关系,很难二者兼顾;且服务水平和成本影响因素多,并随环境动态变化,难以完全量化,给决策带来了很大难度。智慧物流可以做到信息高度集成、数据实时更新,运用优化决策理论与方法,使服务水平和服务成本达到一种理想的均衡状态,管理更科学。

3.4 政府政策引导力

政府政策影响着智慧物流未来的发展方向、基础设施配置、结构调整与升级、智慧物流产业的空间布局。基于以下三点共识,多地政府出台了发展智慧物流的战略规划和相关政策:

(1)发展智慧物流有利于提升国际竞争优势。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我国物流产业规模急剧增加,但物流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依然高居不下,与国外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生产要素的全球性采购、生产、销售成为常态,物流成本的降低成为提升竞争力的新途径,对我国现代物流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发展智慧物流,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物流成本与物流服务水平的协调发展,不仅能够帮助我国相关产业适应复杂多变的国际市场环境,并且能够增加国际竞争优势,提高产业集中度和抗风险能力,保持相关产业的平稳发展。

(2)发展智慧有利于适应贸易结构和销售模式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发展外向型经济为主导,能源、原材料、商品的进出口贸易额显著增加;与之相配套的物流活动组织与管理需要在全球范围内整合资源,向传统物流提出了挑战。制造行业的物流外包比例进一步增大,对第三方物流的需求规模不断增加,同时对物流服务的时效性、反应速度、成本控制要求也更高。“互联网+”战略的提出,为传统行业的发展迸发出新的生机,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处理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来进行,但是物流依然是“互联网+”的瓶颈,需要推动智慧物流的发展来配合“互联网+”行动计划。

(3)发展智慧物流有利于促进科技创新。智慧物流体现信息化、系统化、集成化、实时性、动态性的特征,强调供应链伙伴间的信息共享、资源集成,注重供应链的动态过程控制,追求供应链的系统整体优化。智慧物流以传感技术、物联网技术、互联网技术发展为前提,以信息系统、信息平台的建设为基础,以数据集成与挖掘为手段。因此,智慧物流的发展必将带动一批与智慧物流产业配套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涉及自动感知、识别、可视化、卫星导航等关键技术的研发、试验、集成与产业化;公共信息平台和公共信息系统构建技术;大数据环境下的物流决策与优化、基于云计算的物流技术应用等方面。

3.5 环保强制力

(1)资源节约要求。①优化配送体系。在现有经济、技术和社会环境下,市场需求呈现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的特征,企业分散经营的配送模式受成本的约束,很难满足此种市场需求特征的配送要求。智慧物流配送模式可以优化配送网络,合理布局配送节点,降低配送系统的总库存量,提高车辆的满载率和使用率、减少车辆出行量,从而降低企业和社会物流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和集约化水平。②创新库存控制机制。传统的库存机制是假设供应链各企业间在资源的调度管理上是没有任何联系、完全独立的,无法实现资源的整合与协同;智慧物流模式下,将供应链各企业虚拟资源进行集中管理和一体化调度,实现“分散资源集中管理”和“集中资源分散服务”。

(2)环境保护要求。①提升运输工具满载率、减少运输工具使用量。物流服务带来的噪音、震动、大气污染、海洋污染等已经成为社会化问题。智慧物流可以提高物流组织管理水平,优化资源配置,通^运输路线优化、运输方案优化等措施提升运输工具满载率,从而减少车辆等运输工具的出行量,对解决交通堵塞、空气和水污染、噪音等社会问题都将起到明显作用。②减少土地占用。智慧物流通过资源整合和系统优化,提升供应链系统服务能力,在保证服务水平的前提下,可以减少仓库、配送中心等建设数量,从而减少土地占用面积。

3.6 技术进步促进力

信息技术的先进程度是现代物流发展水平的标志,借助手机、视频电话、呼叫中心、PC、摄像头、RFID、传感器、智能卡、GPS等感知技术;通过通信网、互联网、物联网、传感网等网络技术为智慧物流信息的自动识别与存储提供支持。云计算数据中心、智慧物流信息中心、专业信息平台、物流专业服务平台、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政务系统等信息平台也为智慧物流提供资源集成与优化平台。技术革新改变了物流服务原有的技术路线和技术特征,实现了信息快速、真实的传递,资源的高度集成和共享,既降低了物流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又提高了物流服务水平,让物流成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从而促进了物流服务外包业务的发展,进一步扩大物流市场需求。

4 发展智慧物流的对策

4.1 选择合适的运营模式

智慧物流的建设运营总体上有三种模式可供选择:

(1)政府主导型。政府是建设和运营的主体,一是以项目为载体,通过课题申报或招标方式推动智慧物流技术创新和研究,并推动成果转化;二是以公共信息系统建设为纽带,带动信息和资源的集成;三是以行业或区域智慧物流项目建设试点为手段,注重经验、模式的总结和归纳,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

(2)市场主导型。以企业为主导,利用市场供求机制、价格机制和激励机制吸引企业参与并积极推动智慧物流建设,最终实现社会物流的智慧化。主要包括第三方物流企业运营模式、大型制造企业模式、物流园区模式等。

(3)共同推进型。政府和企业共同建设、共同管理,政府侧重于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制度建设和资源保障,企业侧重于运营与管理;注重彼此之间的分工和合作,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共同促进智慧物流的良性发展。

4.2 完善相关制度

第一,做好顶层设计,政府出台智慧物流发展总体规划,树立明确的发展目标,制订智慧物流发展路线图,做好智慧物流发展的整体布局。第二,成立专门的项目工作小组,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运用宏观协调能力和政策手段,协调政府各部门的工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制定监督制度、激励机制、协调机制等管理制度。第三,在财政税收政策、贷款政策、土地征用政策等方面给予优惠,提高企业参与发展智慧物流的积极性。第四,尽早开展智慧物流标准和规范的研制,做到有章可循,为智慧物流发展提供行动指南。第五,政府应该抓紧制定与智慧物流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

4.3 提供资源保障

第一,加大财政投入,大力推动智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专业信息平台、专业服务平台、政务系统、公共信息平台建设,为智慧物流建设打下良好基础。第二,成立智慧物流发展专项基金,鼓励企业进行智慧物流设施设备与信息系统建设,推动企业智慧物流系统和社会智慧物流系统的融合,对积极推进智慧物流发展的企业或单位给予税收或贷款优惠。第三,积极推动智慧物流项目、智慧物流中心、智慧物流园区建设,做好示范和推广工作。第四,加强智慧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各院校以物联网技术、物流管理专业为基础和平台,把握智慧物流人才的技能要求,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设置完备的课程体系,注重对智慧物流技术、智慧物流运营与管理方面人才的培养,推动智慧物流专业建设;企业通过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吸引优秀人才加盟,或者通过校企联合培养的方式参与智慧物流人才培养。

5 结束语

发展智慧物流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是创新社会管理、提升社会公共服务的基础动力,是提升企业及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是提升科技水平、推动自主创新的有效手段。但智慧物流是跨企业、跨行业、跨区域的新兴产业,涉及交通、商贸、环境、经济等众多领域和管理部门的系统对接、信息整合、数据处理和政策协调,需要企业间、行业间、政企间、区域间的协同与联动。因此,提升政府、企业参与智慧物流建设的积极性,提供可靠的组织、制度和资源保障对发展智慧物流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 王之泰. 城镇化需要“智慧物流”[J]. 中国流通经济,2014(3):4-8.

[2] 应琳芝,俞海宏,章合杰. 宁波市智慧物流建设策略研究[J]. 商场现代化,2011(17):94-96.

[3] 杨健,焦勇兵,刘伟. 宁波智慧物流建设的机理分析――基于管理学理论视角[J]. 物流技术,2012,31(7):377-379.

篇6

1.信息在物流定义中的体现

在日本,物流是指为了满足客户的需要,以最低的成本,通过运输、保管、配送等方式,实现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及相关信息由商品的产地到商品的消费地所进行的计划、实施和管理的全过程。①

在美国,物流是为满足客户需要,对商品、服务及相关信息在源头与消费点之间的高效(高效率、高效益)正向及反向流动与储存进行的计划、实施与控制的过程。②

在我国,物流的定义:物品从供应地到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③

仔细分析上面几个物流的定义,可以发现,里面都出现了一个关键词--信息,信息在物流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现代物流一直在追求实物流和信息流的同步性,这也是现代物流重要的运营规则,既然有信息流,就必须有信息的载体。

2.物流信息载体的选择

在物流中,货物与货物载体都包含了很多信息。货物的信息包括名称、产地、尺寸、数量、价格、重量和质量等;货物载体一般指的是车辆、轮船和飞机等运输工具,包括运输工具的类别、名称、实时状态、运货量和当前位置等。这些信息都会在物流中反复使用,所以,选择正确恰当的物流信息载体,保证快速、准确、稳定地读取这些物流信息,就是提高物流效率的重要因素,以下介绍的是几种典型的物流信息载体,和适用的范围和行业。

2.1条码类信息载体

这是以条码为特征的一类载体,包括一维条码载体和二维条码载体:

2.1.1一维条码技术

这种技术是由一组规则排列的黑白条组成的,通过这种排列就形成了数据编码,通过机器的识读,就译成二进制数或十进制的数列。在使用中体现了其技术优势:高速读取,无污损的一维条码具有很高的识读率,所以一维条码结合相应的扫描器,可以大幅度地提高货物信息的读取和采集速度;成本低,能够被更广泛的企业所接受;使用早,它是国内应用最早的物流载体,有很大的市场,大部分超市都在使用这种技术标注物品的信息。但是在实际的使用中,暴露了技术的局限:距离识别近,扫描器必须在很近的距离上读取条码的信息;抗污损差,当一维条码被损污,就基本上失去了可读性,不能起到信息载体的作用,这些都限制了它的推广和使用。

2.1.2二维条码技术

随着物流业的发展,对信息载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一维条码的信息容量较小,大部分的一维条码最多只能包含十几位阿拉伯数字或字母,这样一来,货物更详细的信息只能依靠后台的数据库提供,脱离了预先设定的数据库,一维条码就基本无法使用了。在这种情况下,二维条码技术出现了,它继承一维条码的优点,可以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二维空间上存储更多的信息,信息容量上扩展几十倍,这样就可以存储更多的信息,并且强化了编码的可靠性,即使在损污50%的情况下,仍然可以读取完整的编码信息,也加入了保密性和防伪性的元素。二维条码使用方便、价格便宜、识别率强,银行业和车辆管理行业,可以选择使用这种技术。

2.2音像类信息载体

这是以声音和图像的方式承载物流信息的一类载体,包括声音识别技术和视觉识别技术:

2.2.1声音识别技术

这是一种通过将物流信息制作成可以识别的声音来承载信息的方式,使用的时候需要将声音转换成文字信息,它的最大优点是不用手工录入信息,这种载体适用于在采集数据同时还需要完成手脚并用工作的行,或者打字速度较低的使用者。这种载体的最大局限是识别率的问题,尤其是当需要连续快速录入物流信息时,难度就更大了。这种载体比较适用于那些具有相同物流信息的大宗货物适用。

2.2.2视觉识别技术

这种物流信息载体是通过对那些有特征的图像进行分析和识别,对限定的标志、字符和数字等进行识别,采集在识别过程中获得的信息。这种载体的缺点是识别率的问题,如果要求对一些不规则或不能够清楚辨认的图像进行识别的时候,识别率就会下降,读取的信息就不准确了;另外,由于要识别图像,就要求扫描器必须接触货物或者近距离观察货物,信息的读取距离也受到限制。

2.3磁条磁卡类信息载体

磁条和磁卡就是把一层很薄的铁性氧化粒子以特定的方向排列,用树脂粘合在一起,并且粘在非磁性的基片上,这就形成了与现有计算机磁盘或音像磁带一样的信息载体,这种载体可以记载使用字母、字符和数字表达的物流信息。这种载体增加了信息的存储量,物流信息可以多次读写,可以应用在那些物流信息不断变化的领域,比如在途加工的产品上,每次加工后,货物的信息就有所改变,使之在很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具体到生活中的行业,包括:信用卡、借记卡、飞机票、公共汽车磁卡和大部分会员卡等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磁条和磁卡的安全性、存储量和加密性方面与新技术比起来还有差距。

2.4自动识别类信息载体

2.4.1接触式智能识别技术

智能卡是这类载体的代表,它是将具有处理功能、加密功能和存储功能的集成电路芯片镶嵌在一个与信用卡面积和体积都很相似的基片中,通过读卡器近距离接触智能卡来读取芯片中的信息。这种信息载体的特点是具有独立的运算功能和存储功能,在无源条件下,物流信息也不会丢失,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都比较好,成本适中,可以被物流企业接受。目前,已经将这种信息的载体和计算机信息系统结合在一起,实现了对各种物流信息的采集、传输、加密、储存和管理,银行业、高速公路收费、居民水电煤气收费卡等,以及物流车辆的都可以采用这种载体。

2.4.2非接触式智能识别技术

射频识别技术是这种载体的典型代表,它是一种利用能够实现远距离读取物流数据的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射频识别技术简单来说是由标签、阅读器和天线构成的。标签的体积小,信息容量大,适用寿命长,读写速度快,并且可以重复使用,在识别的方式上,可以进行非可视识别、远近距离识别、移动目标识别、多目标快速识别、目标定位,能够实现对物流信息的长期跟踪管理。这种信息的载体结合互联网技术和通讯技术,就能够实现物流信息的全球跟踪与共享。

2.5数据终端类信息载体

便携式数据采集终端,也叫便携式数据采集器,是一种应用射频识别技术中的一种终端,是将激光扫描技术、信息显示技术、信息采集技术、数据处理技术、通讯技术等功能结合在一起的一种高科技产品,硬件包括:中央微处理器、内存、信息输入和输出装置、电池和各种数据接口;软件包括:操作系统、程序开发平台和可运行的应用程序,从这两个方面看,这种载体达到了一台小型电脑的水平,这种载体能提高物流数据的读取速度,提高物流数据的读取精度,可以提升物流效率。

3.结束语

随着物流业的迅速发展,物流信息出现了全球化的趋势,对于物流信息载体的研究正成为很多行业关注的重点。 [科]

【参考文献】

篇7

家电产品科技含量高,寿命周期短,更新换代快,不仅产品日益普及,而且发展迅速,同时,每年都有惊人数量的产品淘汰报废,大量电子垃圾不仅浪费资源,也污染环境。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已认识到家电回收逆向物流管理的重要性,积极开展逆向物流技术研究,努力建立由用户、回收商、销售商、回收中心、制造企业等基本实体组成的家电回收体系。可以说,建立家电回收逆向物流体系是保护自然环境、有效利用资源、实现家电制造业可持续发展、提高行业竞争能力的新途径。

对于很多企业来说,回收的家电产品数量越来越多,必须建立复杂的逆向物流网络,配备和使用专业化的设施、人员和技术才能适应需要。在逆向物流系统中,专门设立功能多样的回收中心统一处理回收的家电产品。进行收集、分类、检验、整理和配送等工作。

本文以TCL现有的家电销售网络为基础,通过对家电回收逆向物流网络结构进行分析,建立了基于家电回收中心的逆向物流网络体系模型,对回收中心选址和逆向物流成本进行深入研究。家电回收逆向物流网络结构

家电产品属于耐用消费品,寿命周期终结后的回收利用过程具有其自身特点。家电产品受环境影响因素少,单件回收利用价值高,便于检验、运输和集中处理,适合于建立专业化回收中心进行统一回收管理,可以节省时间、节约成本,充分发挥专业化和规模化的优势,取得最优效益。

以TCL集团为例。随着企业实力的增强,生产规模不断扩大,造成逆向物流网络规模巨大,结构复杂,不确定性和随机性因素增多。因此,必须充分利用现有物流网络和已有资源来构建家电回收的逆向物流体系。

TCL是我国知名的家电制造企业,其维修销售网络遍布全国,现有的物流网络是工厂一中转仓一经营部一客户的结构,分为五个层次:

(1)全国配送中心(CentralDistribution Centers,CDC),从属于家电制造工厂;

(2)区域配送中心(RegionalDistribution Centers,RDC),遍布全国中心城市;

(3)经营部,现有168家,且不断增长;

(4)经销商,现有上万家,包含国美、苏宁等大型超市;

(5)消费者。

通过对TCL销售物流网络结构的分析,利用现有成熟的正向物流网络,在各个销售节点设立从属的规模不等的回收中心,建立家电回收逆向物流网络体系,可以节约巨额成本,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家电回收中心选址方法

家电回收中心在复杂的逆向物流网络体系中十分重要,功能从仅仅储存家电产品转变为家电回收保管、储存、检验、加工、分选、运输等一体化服务,可以减少损耗、加速流通、降低成本、节约人力和财力、提高效率。回收中心可以选择原有正向物流网络已建设施,也可以重新设立。一旦建成则很难变更,如果选址不当,将造成巨大损失。因而回收中心的选址至关重要。

1 回收中心选址的步骤

具体来说,家电回收中心选址包含以下几个步骤:

(1)选址约束条件分析

明确建立回收中心的约束条件,包括:回收中心的服务对象的分布情况、废旧家电作业量的增长率及回收区域的范围。

(2)选择地址的方法

通过成本计算,也就是将运输费用、回收费用及物流设施费用模型化,根据约束条件及目标函数建立数学公式,从中寻求费用最小的方案。

(3)地址筛选

经过充分整理和分析,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并对需求进行预测后,可以初步确定选址范围,即确定初始候选地点。

(4)定量分析与评价

选用不同模型进行计算,得出结果并进行评价。

2 回收中心选址方法分析

回收中心选址的主要方法包括解析法、最优化线性规划法、启发式法、仿真法以及综合因素评价法等多种方法。  (1)重心法

重心法是对单一回收中心最有效的选址方法。重心法将逆向物流系统的需求看作分布在某一平面内的物体系统,各点的需求量和资源分别看作物体的重量,物体系统的重心将作为回收中心的最佳设置点,利用确定物体重心的方法来确定回收中心的最优位置。

该方法适合于一定范围内的单一回收中心选址。

(2)线性规划法

回收中心选址的线性规划方法是在特定约束条件下,确定目标成本最低的最优方案。

该方法适用于基于已有物流设施的多回收中心选址。

(3)CFLP法

在回收中心能力有限,而且回收点地址和需求量已经确定的情况下,可以采用CFLP法,从回收中心备选地点中选择总成本最小的由若干个回收中心组成的局部回收网络。基本步骤如下:

①初选回收中心地址:

②确定各初始回收中心的服务范围,目标总费用最小;

③在以上各回收中心服务范围内,移动回收中心到其他备选地点,寻求可能的改进方案:

④比较新、旧回收中心集合的总费用,确定最优方案。

(4)Baumol-Wolfe法

Baumol-Wolfe法属于非线性规划。综合考虑回收中心库存费用,假定候选地址及其变动、固定存储成本已知,求解回收中心个数、大小和位置,使运输成本及存储成本之和最小。

该算法的缺点在于所求的解只是局部最优解,而非全局最优解。

回收中心选址的智能优化

篇8

中图分类号:TN929.5;TP31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24-0074-02

1 物流行业智能仓储的应用现状

智能仓储极大的提高了物流行业的工作效率,它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目前,智能化技术在仓储物流行业的应用主要体现有:

①自动化立体仓库系统及库区用机械设备;

②高速自动分拣系统;

③自动导引无轨运载车-AGV;

④各类仓储物流的智能管理系统等。

就技术水平和应用范围来讲还处在智能化的启蒙阶段。虽然也引入了多传感信息耦合、导航和定位、无线遥控、智能控制、高级接口、视觉感应等新技术,但在具体操作中多技术的可靠性、稳定性、协调性仍有不足。

2 技术上的应对策略

2.1 技术上的问题

基于智能仓储的现状分析,不难看出以下两个问题是智能仓储无法获得重大突破的瓶颈:

①信息传递的可靠性、稳定性;

②库内各类操作过程的高效衔接。

2.2 解决方案

下面以Extricom和KIVA系统为例介绍,这两种系统如何分别解决以上两个问题。

2.2.1 Extricom通信系统

Extricom通信系统针对信息传递可靠、稳定性提供了更先进的解决方案。无线局域网是物流行业仓储系统内部常用的无线通信结局方案。但是复杂的仓储环境对传统 WLAN 部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尽管仓储通常都是开放的空间,看起来很适合无线信号的传播,但由于其构建和布局中存在金属结构和走廊,因此信号很难全部覆盖。除此之外,因货物移动而导致 RF 环境变化、漫游以及重新验证等问题,都会影响移动性员工的效率。

Extricom无线局域网系统拥有多项突破性发明,能够提升无线局域网性能、灵活性和拥有的简单性突破性系统构架的思考方式为您带来一个完全兼容802.11abgn的解决方案,同时又能够改变所有Wi-Fi缺点。通过提供更好的覆盖,消除同信道干扰和 “TrueReuse”信道带宽复用技术,提供很高的吞吐速率。通过行业领先的噪音消除和多上行链路技术,提供稳定、可靠的性能,甚至能在传统无线局域网无法有效工作的环境中部署和维护,无需复杂的无线蜂窝设计,同时通过无线信道层覆盖技术提供无缝移动性能为企业提供三种性能(视频、数据、语音),而不需要对性能进行妥协牺牲。同时能够支持所有的企业无线应用。在任何环境中,为任何用户端提供一个稳定、强悍并且真正具有移动性的Wi-Fi连接,传递语音、数据、视频、和定位服务。Interference-FreeTM无干扰无线局域网系统能够消减无线的复杂性。

仓储环境对传统 WLAN 部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尽管仓储通常都是开放的空间,看起来很适合无线信号的传播,但由于其构建和布局中存在金属结构和走廊,因此信号很难全部覆盖。除此之外,因货物移动而导致 RF 环境变化、漫游以及重新验证等问题,都会影响高移动性员工的效率。

Extricom WLAN 系统专为满足这些严格的要求而设计。与传统市场的其他WLAN的“Interference-Free. 架构”相比不同的是,Extricom WLAN大大简化了 WLAN 部署的难度,降低初次以及后期成本;同时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比如总容量、覆盖范围、漫游对接和系统安全性能等。因此,这种三网合一的服务对于大型WLAN基础设施来讲可以在物流节点内使用,同时具备有线网络的可靠性。

2.2.2 KIVA系统

作为一种仓储机器人KIVA系统最大的亮点就是:颠覆了过去意义上的仓储搬运作业,改变了场地适应货品的现状,其仓储机器人系统可以在任意时间将任意物品送达任意位置,做到让物品来适应场地。一个个独立可以自主导航、通讯的货架搬运机器人就是KIVA仓储机器人系统的基础,将货架及活物搬运到指定地点每个单元的载重量最高可以负担1.3 t的重量。系统与机器人之间的指令通过通过Wi-Fi 网络传输,机器人的活动路径规划是由系统通过算法计算完成的;最后导航装置将机器人托举的货架及货物运送到指定地点。为了读取二维码和坐标点信息,每个机器人还安装上、下的两个摄像头。而每个货架还编有一个独立的二维码,保证了货架接驳的准确性。为了精确的定位机器人的位置,地面坐标信息的规划也是必要的,它能够实时动态地保证机器人的位置能够反馈给系统。Kiva仓储机器人的数据库系统能够实时在线在处理大量的信息以及进行算法计算。

与传统方式相比较 Kiva 系统在分拣效率、精准度、噪声等方面都有了革命性的变化;从根本上改变了人找货、寻货、拣货等长时间走动的低效率劳动、打哆嗦断了拣货周期,见表1。

[表1 Kiva系统与传统方式对比] [拣货方式

分拣效率

精准率

噪声][Kiva系统

货找人

基本没有][传统方式

人找货

较低

较大,环境恶劣] [Kiva系统是传统方式的2-4倍]

3 案例分析

亚马逊的案例就非常有力的说明了Kiva与?Extricom系统结合的优势。

2012年3月20日,亚马逊宣布以7.75亿美元现金收购美国仓库配送中心自动化技术供应商Kiva systems。后获得了3大优势。

3.1 提高了工作效率

Kiva采用的智能机器人,用于仓库导航有效地使系统性能比以前提高了8倍。

3.2 节省了人力成本

Kiva的机器人能在仓库中到处移动,抓取和移动装满产品的货架和集装箱。这个技术能帮助零售商以较少的人力更迅速地完成在线订单。

3.3 加快订单处理

Kiva systems 利用自身先进的技术开发的仓库机器人能够流畅快速地在仓库中进行移动并抓取仓库中的货物,同时还能够按照订单进行第一时间的货物分派,这样亚马逊的订单就能够很快地完成。

货品摆放方式也是亚马逊仓库中的突破。与传统仓库相比,亚马逊上配送中心的商品并不是有序的分类摆放,而是杂乱地将各类商品摆在一起,比如小型机电产品旁边放着建筑材料、日用品可能和灯具紧邻。亚马逊为了使这一段流程的效率最高,理货员只需要知道货物的长、宽、高和重量等要素就可以完成对货物的入库安放,货物的随机摆放也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理货员们不需要判断货物是什么,只要依据货物的长、宽、高等要素将货物上架即可。通过理货员手中的手持终端设备扫描货物的条形码和货架条形码,可以准确定位每件商品的位置。

通过这个案例可知:Kiva系统在减少货物搬运时间,提高效率方面彻底实现了“人找货”与“货找人”的方式的颠倒,使配送中心、仓库等物流节点彻底脱离了传统的拣货模式。同时,该系统能够将货架在需要的时候运送到工作人员面前,不需要搁置在周转区域。同时也证明,新一代库内搬运系统提高效率的基础是货物的流动代替了人的流动,减少了库内人员寻货、搬货、返库等动作,代之以货物的准确移动,避免了人员操作的无用劳动;另一方面,如果没有可靠而强大的管理系统以及无线通讯系统的支持,这样的高效率库内工作是无法进行下去的。

4 结 语

总之,高效率的搬运硬件系统听命于科学缜密的管理系统,它们之间的沟通依靠的是强有力的无线系统。在本文中KIVA就是高效的搬运系统,Extricom就是强有力的无线系统,如再辅以合适的物流管理系统,这便是高效物流系统的典范。

篇9

所谓小额跨境电子商务,亦称“在线小额外贸”,是指不同国别或地区间的交易双方通过互联网及其相关信息平台实现不需报关、不缴付关税的交易,实际上就是传统小额国际贸易基于网络化、电子化的新型贸易方式,就是中国小型卖家通过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直接与海外小型买家进行在线交易。[1]小额跨境电子商务由于风险小、利润高的特点,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逐渐成为中国外贸的一种新趋势,与此同时,人们利用互联网进行海外代购、获取相应服务的消费观念的产生,促使小额跨境电子商务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东莞,又称“莞城”,素有“世界工厂”之称,目前在中国代工生产的640多个国际品牌占了20%左右,具备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的天然土壤。近年来,东莞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推动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并结合后自身特色,在货物通关、结汇和退税等管理机制方面进行改革,创建“园区仓储+公共平台+智能核放”的跨境电商模式。然而,越来越多的跨境电商呈现出小金额、多批次、高频率的交易特征,这就需要量小、批次多、物流速度快、交易成本低的物流服务,但是传统外贸交易多以大批量的规模运输为主,这就使得小额跨境电商面临价格贵、速度慢、后期追踪难、便利性差等物流问题,因此,如果不解决物流配送问题,物流必须制约着小额跨境电子商务发展。

一、东莞小额跨境电子商务物流模式现状

(一)国际小包。国际小包在小额跨境电商具有定位差异化、通达广、价格低的优势,受到跨境电商用户的喜爱,它满足了用户寄递小件物品的需求,往往重量在2 kg以内、外包装长宽高之和小于90厘米,且最长边小于60厘米的物品都可以按小包交寄。东莞国际小包主要有中邮小包、EMS小包、香港小包、荷兰小包、新家波小包等,据统计,2014年东莞邮政国际小包总量达到1229万件,日均发货3.37万件,2015年3月国际小包激增至日均6万件,国际小包的发货量在不断增加。

(二)国际快递。国际快递在小额跨境电商中定位于高端,它是综合利用航空运输、班车运输、水路运输,在国家与国家(或地区)之间以最快速度传递信函、商业文件及物品的递送业务,是运输业最快捷、最周到的服务形式。国际快递往往比国际小包更快速、安全、时间短,因而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满足客户时间需求、速度需求。在东莞的小额跨境电商中,国际快递主要是DHL、UPS、FEDEX、TNT,同时,顺丰、韵达、中通、圆通等主流国内快递公司先后开辟或加码海外业务,布局跨境物流。

(三)海外仓储。物流速度是海外买家购物体验最重要的因素,在小额跨境的交易环节,一般买家下达订单后,再进行货物的配送,可是,一般货物配送成本高昂、配送时间长,往往需要5天到30天,海外设立仓库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因此,电商企业需要预先将货物发送到当地仓库,当电商平台接受订单后,可以由该仓库在当地发货,从而缩短物流时间,提升客户购物体验。东莞作为世界制造基地,拥有良好的产品资源,缺乏的就是渠道,海外仓储的建设对于实力比较薄弱的个体经营户或中小企业可望不可即,为此,东莞政府出台政策支持企业海外建仓,在《东莞市进一步加快电子商务发展实施意见》明确指出,支持跨境电商企业建立海外仓储体系。另外,东莞已经有十多家企业铺设了海外仓,如,大朗海拓伟公司已经在美国、英国建设了三个海外仓,虎门港启盈在法国、俄罗斯有两个合作的分拨仓库等。[2]

二、东莞小额跨境电子商务物流存在的问题

(一)物流周转速度慢、成本高。小额跨境电子商务中客户体验是尤为重要的,客户体验第一看中的就是速度,跨境电商平台下单后,商品运输配送时间长,这大大降低客户的体验感,同时,长时间的配送会增加物流成本,使得商品的价格增加,影响商品的竞争力,也降低了商品的盈利空间。例如,通过国际小包运输商品,有时需要1个多月的时间才能收到商品。

(二)物流缺乏先进基础设施,物流服务水平低下。跨境电子商务物流涉及到仓储、配送、运输、报关、核税等服务内容,近年来虽然东莞市物流企业服务品种正逐步增多,但目前物流企业的服务内容仍以运输、仓储、货代、搬运等传统服务为主,服务档次和水平较低,增值服务少。这使得跨境物流无法提供整体的物流方案涉及和跟踪反馈等,由于缺乏先进和完备的物流设施,导致物流企业无法提供速度快、成本低的物流服务,无法向客户反馈运输物品的状态,在报关环节也无法提供便利,这违背了跨境电子商务物流快捷、便利的特性,制约了跨境电商的发展。

(三)缺乏专业的物流人才。小额跨境电子商务物流的关键是人才,物流方案的设计与运作、物流技术与设备的应用都是需要物流人才来完成的。然后,东莞市物流专业人才匮乏,一方面在于物流观念认识不足,认为物流仅仅是仓储、快递,导致认为物流是粗重的、无技术含量的行业;另一方面,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较低,物流工作执行不到位,与此同时,企业也缺乏物流人才的培养途径,物流人才的缺乏,使得跨境电商物流工作的开展受到阻碍,物流具有操作性强、技术含量高、信息化强的特点,需要物流从业人员不仅要有专业的物流知识,也具备物流信息、技术等知识技能的具体应用,可是东莞缺乏这样的物流人才。

(四)物流信息化程度低。跨境物流信息化程度主要表现在境外配送方面,跨境电商买卖双方都是通过信息技术实现交易的,交易结束之后就需要物流信息技术进行对接。在境内,由于近几年电商发展迅猛,物流信息化程度得以提升,能够实现对货物的跟踪、查询、反馈,但是,在境外信息化水平却不能与之匹配,同时,物流本身就是信息化要求较高的行业,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物流信息化水平不一,这也会使得跨境电商信息化出现不均衡状况。东莞的跨境电商物流企业多为规模小,经营分散、人工分拣作业为主、不具备运用现代物流信息技术与设备的能力,这种信息的不对称,信息整合能力的不足,导致资源不能共享,物流运作效率低下,直接影响小额跨境电商的发展。

三、东莞小额跨境电子商务物流的应对对策

(一)海外仓储的建设和管理。如上所述,小额跨境电子商务会遇到物流成本高、时间长的缺点,主要问题集中在境外物流方面,海外仓储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大中华区卖家通过海外仓储,其竞争力将在提高单件商品利润率、增加销量、扩充销售品类、降低物流管理成本和提升账号表现这五个方面得到显著提升,最终促进产业由价格战到良的转变,从而提高卖家竞争力。[3]海外仓储在小额跨境电子商务领域有着多方面的优势和吸引力,一方面它满足了消费者的时效要求,尤其是英国、美国、德国等成熟市场,通过时间效益的增强大大提升了卖家的定价水平,使得当地消费者更倾向于具有时效、价格优势的本地供货商品;另一方面,它能保障商品的稳定供应,减少出现货源供应不足、短缺等现象,与此同时,海外建仓还能大幅度的降低单间商品的平均运费,降低物流成本,也可以帮助卖家减少出现发货差错率、提高仓储运作效率、降低跨境物流缺陷交易量、拓展销售商品。海外仓储将成为未来跨境电商的主流,尤其对于小批量、多频次的商品而已,但是,海外仓储的建设也需要合理的管理。仓库的选址、商品进出入库的管理、库存的积压等都是海外仓储建设时必须思考的问题。东莞跨境电商企业在仓储管理上应围绕“规范化、智能化、定制化、网络化”的特性建立标准化、科学化的管理模式,使得海外仓库能够简单智能的运作,让使用者能够方便的管理库存、实现信息流、物流的无缝对接。最后,海外仓储的建设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比较难,但是可以通过共建、共享的形式解决海外仓储建设问题,从而解决境外物流问题。

(二)改善物流基础设施,提升增值服务能力。东莞市物流基础设施应进行合理的改善,要改变单一功能的物流设施现状,从整体服务功能和供应链环节方面来建设综合型的物流设施体系。首先,东莞市可以加大对港口、公路、铁路方面等基础物流设施建设,以现代化、信息化、科学化为指导原则,提升物流设施的服务能力;其次,政府部门在跨境电商运营过程中,应做好计量标准、技术标准及数据传输标准、物流作业标准等基础工作,使得小额跨境电商降低物流费用,吸引客户,占领市场。

(三)重视和完善高素质物流人才的培养。物流人才的匮乏是东莞小额跨境电商亟待解决的问题,必须大力培养既能熟悉物流的专业基础知识,如物流管理理论、报关与国际货运、国际航运业务等,又懂得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等实际操作的复合型人才。东莞2010年9月3日成立了东莞市高技能公共实训中心,物流实训中心可以帮助企业有针对性的对员工进行培训,同时,物流企业也可以通过与高校或物流科研院所进行合作,形成校企合作、订单专业或者系统性的对企业员工进行技术或管理方面的培养,构建一支专业化、创新化的物流团队,还可以通过企业内部的业务培训,提升员工的整体素质。东莞市作为世界制造基地,应加强对物流人才的培养,加大力度完善物流教育体系和人才培训体系,培养适合跨境电商的物流人才。

(四)加大信息化和标准化建设力度,提高服务水平。东莞市的物流企业信息化程度普遍偏低,而信息化能帮助物流实现无缝对接,促进物流现代化的发展。东莞市提升跨境物流信息化可以通过改进两个方面予以实现。一是政府的大力支持与引导,信息化的实现是需要一定的资金与资源的运用,这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与引导,政府应为企业搭建平台,提供相应政策支持,让物流企业能够顺利的进行信息化的建设;二是物流企业自身的应逐步完善和建立信息网络,尤其是构建适合自身发展的仓储管理系统(WMS)、运输管理系统(TM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系统,建立供应链管理体系,能有效针对供应、生产、销售、回收等物流活动进行管理,实现实时跟踪、查询和管理,增强客户的满意度,提高物流服务水平。

结论:小额跨境电商是东莞制造企业新的发展途径,在利用本地的产品资源的同时,东莞跨境电商企业必须全面里了解和认识跨境电商的模式及问题,有针对性的解决跨境电商问题。同时,小额跨境电商物流的发展应积极的借鉴学习国外经验,根据自身特色,不断的改进跨境电商物流模式,适应跨境电商企业的发展需求,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将东莞打造为速度快、效率高、成本低的电子商务城市。

篇10

中图分类号:F25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61(2011)01-0052-04

一、引言

工业与信息化融合(即“两化融合”)是我国新时期提出的重要经济指导思想。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则明确提出了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两化融合”概念,目的是进一步加速信息产业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为建设工业强国、走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2008年组成工业和信息化部,更体现了“两化融合”这一国家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研究信息技术在工业现代化中的效用及其对工业现代化进程的作用,对于制定正确的政策,充分发挥信息化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在信息技术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的背景下,“两化融合”促进了全球制造业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近年来,随着大规模生产及跨国企业内部分工的深化,以研发、采购、配送、运输、售后服务为代表的生产型服务业发展迅速,正在成为全球经济中增长幅度最大的行业。物流业作为生产型服务业已跻身国家十大产业振兴计划,对提高国民经济运行质量、优化经济流程、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内需、增进社会福利等都具有全局性的积极影响。

但是,目前我国物流信息化技术、物流管理和决策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水平还比较低,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虽然我国的劳动力成本、物流资源成本、设备成本都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但是中小物流企业数量多,将整个物流过程综合起来,效率低,成本也大大高于发达国家。我国商品周转率也只有发达国家的30%,每平方米库存的商品量只及发达国家的25%,配送差错率为发达国家的3倍。第二,虽然中国的信息产业发展速度已明显快于工业升级速度,信息服务的供给能力也明显超过工业生产的需求能力,但大多数工业企业还难以主动地使用信息技术和信息服务,难以科学地选择信息技术来建立现代工业的解决方案。根据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信息化测评中心2007年的调查数据,当前,已有高达80%的中小企业具备了接入互联网的能力,但用于信息化应用的只占44.2%。在已有不同程度信息化应用的52.3%企业中,各单项应用覆盖率均低于25%。已经应用ERP的企业只有4.8%,已开展电子商务的企业只有9%。第三,许多生产企业基于商业机密、物流质量等原因,仍以自营物流为主,效率低下,实际利用专业化物流少,物流市场的有效需求不足,影响了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基础。

在“两化融合”政策环境下,作为现代服务业的物流产业与信息化的融合必将成为发展趋势。通过信息化手段建设专业化、社会化的现代物流,不仅可降低各要素之间的磨损和交易成本,增强产业竞争力,而且促进产业发展,使之日趋发展成为国民经济体系中重要的基础产业,因而研究如何将信息技术融入物流产业就成为一个项重要的研究内容。“两化融合”可分为技术融合、产品融合、业务融合、产业衍生四个层次,为适应“两化融合”四层次发展的需要,本文在分析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特征的基础上,从这四个层次阐述了现代物流产业中信息化建设内容。

二、现代物流的特征

现代物流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目标,把制造、运输、销售等市场情况统一起来考虑的一种生产服务。除提供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货物配送服务外,还提供从供应商到生产者对原材料的采购,以及生产者本身在产品制造过程中的运输、保管和信息等各个方面的服务,解决的是一个全面提高经济效益和效率的问题。明确现代物流的特征有助于指导其信息化建设,其特征如下:

(一)现代物流产业提高了社会的经济效益和效率

现代物流产业对物流全程进行了优化,保障各环节之间的无缝衔接,降低了物流费用,缩短了物流时间。在时间上,通过优化流程,现代物流减少了相关产业的库存积压和断档脱销,加快了生产和流通节奏;在空间上,实现了产地和消费地之间的有效衔接。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促进与其相关产业的协调发展,提高了社会经济运行质量,完成了社会经济生产中的一种增值性活动。

(二)信息技术是现代物流的核心

把信息技术融入到现代物流产业的研发、设计、生产、流通、管理、人力资源开发各环节,解决了传统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不科学、管理粗放、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信息不畅、科技含量低、成本过高等问题。信息技术的充分利用打破了运输环节独立于生产环节之外的行业界限,通过供应链信息系统对传统物流业务进行优化整合,改造提升传统物流产业,建立起对企业产供销全过程的计划和控制,达到了降低成本、提高服务水平的目的。

(三)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的紧密结合

电子商务相关技术在现代物流业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经济活动主体之间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进行沟通,提高了经济效率和质量,节约资源,可有效提高物流效率,社会化、专业化、全球化的经济发展,使得现代物流呈现出更多电子化、网络化的特征。电子商务为物流企业提供了良好的运作平台,企业可根据电子商务的订单组织生产,而生产过程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若要保证生产的高效,采购物流、配送物流、废弃物回收物流等必须高效运作。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的融合,降低了采购成本、产品库存和周转成本,优化了社会库存配置,提高了运行效率,同时实现了系统之间、企业之间以及货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无缝链接,帮助物流企业最大限度地控制和管理库存。第三方现代物流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得到极大发展。电子商务还拓展了物流业所提供的服务内容,已不局限于仓储、分拨和运送等服务,而是可提供分拨设施、维修服务、电子跟踪和其他具有附加值的服务。物流服务商正在变为客户服务中心、加工和维修中心、信息处理中心和金融中心。

(四)现代物流促进了区域内各经济体之间的沟通与合作

现代物流通过物流渠道与商贸流通渠道的集成、物流渠道之间的集成、物流功能的集成、物流环节与制造环节的集成,有助于区域内各经济体之间沟通与合作,扩大区域的规模经济效应并保证区域经济体发展的整体性、系统性和长期性。而且,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促进了信息、技术、人才、资金以及政策等资源要素的流动和整合,增强区域竞争优势,促进产业发展。随着经济区域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发挥的作用不断增大,现代物流对区域协调发展、增强产业分工协作,提高生产社会化、专业化程度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现代物流产业信息化建设内容

(一)通过技术融合层次,提高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水平

在物流供应链、仓储、调度等环节的设计、运营过程中广泛应用计算机仿真、信息管理系统、信息化物流装备设施等技术,使物流园区、供应链、调度方案等的设计、运营过程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可视化,能够有效连接不同运输方式的大型综合货运枢纽、服务于区域或城市的物流基地、物流中心等现代化物流设施,提高物流集散和运输效率以及仓储基础设施质量和功能。把信息技术应用于物流行业的物资信息采集、物流运输信息处理、运输装备监控、运输道路信息处理等各个环节,提高和改善物流运输系统的性能和效率,更好地为经济现代化服务。采用信息技术增加现代物流过程的可见性,使物流过程中库存积压、延期交货、送货不及时、库存与运输不可控等风险大大降低,加强了供应商、物流商、批发商、零售商在组织物流过程中的协调和配合以及对物流过程的控制。以下重点分析三种信息技术的应用:

1.仿真技术的应用

物流仿真技术可广泛应用于生产物流系统、供应链及物流配送系统等。物流系统仿真为解决复杂物流系统的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手段,不需要实际设备的安装,不需要实际实施相应的方案,即可验证增加新设备后给公司或企业带来的效应,设计新的生产线的好坏,比较各种设计方案的优劣,是决策者用于物流系统设计和操作的最有力的工具之一。仿真技术还为复杂物流系统设计提供了技术性和经济性的最佳结合点和直观有效的分析方法。物流仿真对配送中心、仓库存储系统、拣货系统、运输系统等的整体能力进行一种直观评价,其在复杂物流系统的分析和决策中的巨大价值在欧美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每年创造着数以千亿美元的经济效益,对降低整个物流投资成本是不可缺失的。

2.信息系统的应用

积极开发和推广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道路交通信息通信系统(VICS)、不停车自动交费系统(ETC)、智能交通系统(ITS)等与物流相关的信息系统,加强物流信息系统安全体系研究。通过信息系统合理安排需求计划、供应及材料计划、运输计划,以及订单管理、资产管理、货运车船及货款支付等,提高物流管理水平,降低物流成本。具体而言,首先通过信息系统提升供应链管理系统信息化应用水平,规范质量管理体系,在供应链信息自动采集、服务过程质量监控、线路调整、统计分析等方面充分发挥信息系统的作用。其次利用信息系统规范业务流程――在财务管理方面,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加大资金支付的监管力度;在物质供应管理方面,实现公司物资供应一级管理,降低采购成本,提高库存利用率;在销售管理方面,加强销售合同、销售进度、收款发货、货款回笼、客户信用等关键业务环节的有效控制,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在设施管理方面,加强实施维护计划管理和维修作业监控,使修理费用得到有效控制;在项目管理方面,将计划下达、合同签订、结算付款等关键控制点固化到系统中,确保项目严格按规范流程执行。通过以上几个方面标准化、规范化、集成化的业务管理流程,促进管理理念创新、业务流程优化、管理模式革新和企业资源优化。最后部署ERP系统,实现信息技术和经营管理的全面融合。ERP系统加速了物流企业扁平化管理进程,实现了生产计划、质量分析、物资采购、服务销售、设施维护、财务核算、审计监控等业务的全面管理和控制。

3.信息化物流技术装备的应用

加强信息化物流技术装备的研发与生产,实现物流业自动化、机械化、无纸化和智能化。在物流服务中,普遍应用融合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或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物流装备及设施,如自动导引小车,搬运机器人等。完善并推广应用物品编码体系及智能化电子识别和电子跟踪技术,如条形码、智能标签、无线射频识别(RFID)等技术以及电子数据交换(EDI)技术。在此基础上,发展可视化技术、货物跟踪技术和货物快速分拣技术,提高物流业仓储运输、装卸搬运、分拣包装等环节的运营效率。

为了对货物提供迅捷、全方位的物流支持,现代物流需要有完善、健全的物流网络体系,保持节点的连通,使得物流网络整体具有合理的库存水平及库存分布,运输与配送快速、机动。在物流装备应用别要与物联网技术相辅相成。在研究和制定RFID与物联网生产和应用相关标准的基础上,促进整体工业的信息交换、信息兼容、信息共享,无论物品身在何地,都能够被监测到,对通过RFID与物联网产业来促进现代物流产业的信息交换、信息兼容、信息共享。

(二)通过产品融合,提高物流企业的服务质量和运作效率

在现代物流企业与信息产品融合方面,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采用含有电子信息技术的产品,实现了从传统物流到现代物流的转变,服务的效率和价值得到很大的提升。

在物流信息的采集和传递中,使用基于RFID技术的编码标识产品、有线和无线网络产品、克服条形码产品在防水、防磁、耐高温、读取距离长等功能方面的缺点。基于RFID技术的货物标签上可存储更大容量的物品信息,并可以进行加密、还可对存储信息按需进行更改。标签数据部分可用一些加密产品实现信息安全传递和管理,如DES、RSA、DSA、SHA、MD5等,还可以在读写器与标签间使用如RADIUS的认证技术产品,进一步加强数据的传输和存储安全性。

随着自动控制技术、工业总线技术的广泛使用,在仓储环节中采用可自动导向的无轨小车和搬运机器人,实现自动库存、分拣、安全保障和信息化管理,并不断完善现代物流配送监控系统,逐步实现物流配送自动化。

在现代物流管理系统中广泛使用数据库产品,实现商家对订货、进货、盘点、销售、库存、结算的整个商品流转过程的全程监视,并为实现数据共享提供了基础。选择优良的数据交换工具,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平台,根据国际物流标准化的发展方向,积极做好物流用语、计量标准、技术标准、数据传输标准、物流作业和服务标准等方面的基础工作,使各种相关技术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提高货物和相关信息的流转效率,有效地实现现代物流与新型工业化的完美对接。通过建立一体化的物流信息系统,才能提高物流全过程的可见性,这不仅指企业内部物流的信息化,而且包括上下游企业之间、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信息的互联互通和共享利用。除企业的商业机密外,所有的物流信息都应该向公众开放,使客户足不出户,就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个性化物流服务,有利于物流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实现其经济效益。

采用基于全球定位系统(GPS)导航定位、定时、测速系统产品,实现车辆跟踪、路线的规划和导航,提高运输的效率和安全可靠性。大力推进物流企业业务选用互联网产品,及时准确传递信息,满足物流系统高度集约化管理的信息需求,保证物流网络各点和总部之间以及各网点之间信息的充分共享。

(三)通过业务融合,引导区域物流向规模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

随着新型工业化的推进,以及生产经营的国际化,要求物流

企业为其提供费用更低、服务更优,集专业化、社会化、综合化于一体的物流支持,建设区域物流信息服务中心,不仅提高了物流服务业的质量,而且扩大了物流企业的规模和实力,完善了物流服务内容,促进网络化的经营组织的形成,对创建可信任的品牌、大规模的物流服务、有先进的管理体制的龙头企业意义重大。

在业务融合方面,除采用企业资源规划(ERP)、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商业智能(BI)、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财务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等管理将企业各种业务融合,提高管理效率,减低管理成本外,发展符合新型工业化需要的现代物流业,还应以提升区域整体物流系统的运作效率为目标,通过区域物流社会化、一体化协作等方式,引导区域物流向规模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为建设符合新型工业化需要的区域物流,在建设物流园区、货运中心及配送中心的过程中,加强物流与电子商务有效的融合,加快建设区域物流信息服务中心,实现电子化物流。建立和完善电子商务配套制度和支付体系,实现采购和营销体系创新融合,提升企业采购和营销的效率,促进企业采购模式和营销模式创新,供应链运作的规范、透明、高效、可控,提高市场响应速度和服务水平。在电子商务平台下,建立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主,社会化、专业化的物流服务体系,培育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和企业集团,使之成为我国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示范者和中小物流企业资源的整合者。企业可以利用第三方物流提供的仓储、包装、装卸等服务,通过集约化操作完善物流配送,提高经济效益。

开展基于移动通信系统的物联网应用研究,拓展RED与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空间,同时建立网络信息交流平台,实现物流企业与公众、政府的在线信息交换,普通消费者可以在网上商城购买自己所需产品,中间商可以此下订单、付款、验货、反馈等商务联系,随时可以了解所托运货物空间位置、所处的运送环节和预计送达的时间。

(四)通过产业衍生,增强物流产业集群的市场规模和竞争力

在产业衍生方面,“两化融合”催生出发达的ICT产业,促进了与“两化融合”有关的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如咨询业、会展业等。物流产业也逐步发展到了集约化阶段,以前配送中心只提供商品的存储和运输服务,现在,除了提供以上服务外,还可提供配货、配送以及其他各种流通加工服务。因此,以运输和中转功能为依托,通过强大的物流信息化服务平台,发展仓储、配送、加工改装、包装等产业,在配套引进税务、工商、运管、银行、保险、海关等物流相关机构后,引导现代物流产业集群向着多功能化方向快速发展。以建设产业集群和物流园区为目标,发展专业仓储、快速配送、流通加工、展览展示、咨询、信息交流、贸易洽谈、电子商务、进出口服务等业务,形成特色商品集散中心、流通加工中心、交易中心、价格形成中心和信息中心,增强集群的产业综合服务功能,使得产业集群内成员企业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及时便捷地实现产品需求、价格的信息转移、扩散和吸收,进而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通过物流信息化服务平台,整合和重组集群物流服务系统,不断改善物流服务系统重组所带来的投资环境,增强产业集群对外部企业资源的集聚整合能力,扩大集群物流服务系统的经济基础;通过物流信息化服务平台,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使区域产业结构日趋合理。

在技术融合、产品融合、业务融合的基础上,提高物流系统的服务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再通过产业衍生,以物流产业的发展集聚商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发展交通运输业、商贸业、金融业、信息业和旅游等多种产业,增强物流产业集群的市场规模和竞争力。

四、总结

随着国家推进“两化融合”的政策不断落实,现代物流产业对产业集群新一轮扩张和结构升级过程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推力下,现代物流将展现出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信息技术和物流产业的联系也将越来越紧密。本文从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特征人手,分别从技术融合、产品融合、业务融合和产业衍生等四个方面,研究了现代物流产业信息化建设的内容。通过这些方面的建设,提高物流服务业的质量,增强产业集群的市场规模和竞争力,对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发展思路。

参考文献:

[1]汪向东,推进“两化融合”与加快工业现代化研究[J],中国信息界,2010,(03):4-14

[2]安筱鹏,推动“两化融合”的战略举措:从“生产型制造”到“服务型制造”[J],中国信息界,2009,(04):29―34

[3]金江军,两化融合之国内外现状趋势及经验分析[J],信息化建设,2009,(09):6―10

[4]李湘娟,发展绿色物流的必要性及策略分析[J]中国储运,2008,(09):96―97[5]史炜,马聪卉,王建梅,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的对策研究――以融合类业务发展及业务模式探讨“两化融合”[J],数字通信世界,2010,(02):16-49

[6]金江军,两化融合的理论体系[J],信息化建设,2009,(04):9―12,

[7]现代物流[EB/OLlllhttp://balke.省略/

[8]郑大永,郑宏剑探寻“两化”融合之路[J],中国电信业,2008,(08):56―59

篇11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料搬运设备在生产过程中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同时,物料搬运设备和技术也在不断更新,正朝着实用化和轻型化、专用化和通用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成套化和系统化以及“绿色化”的方向发展。企业应该如何高效地使用物料搬运设备、在哪些环节使用、如何选择适用的物料搬运设备等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也因此受到了更多的关注。

在本期专题中,我们邀请物流系统集成商、物料搬运设备供应商以及制造企业,分别对物料搬运设备和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状况进行了介绍,借此希望能给有关企业的物料搬运系统的建设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和建议

在物流过程中,物料搬运活动是不断出现和反复进行的,频率高于其他各项物流活动,而且每次物料搬运活动都要花费很长时间,所以往往成为决定物流速度的关键。物料搬运活动所消耗的人力也很多,所以搬运费用在物流成本中所占的比重也较高。因此,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费用,搬运是个需要研究的重点环节。

随着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自动化程度的提高,物料搬运费用在工业生产成本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据有关资料统计,每生产1吨的产品,往往需要252吨次的装卸搬运,其成本为加工成本的15.5%。美国工业产品生产过程中装卸搬运费用占总成本的20%~30%,德国企业物料搬运费用占营业额的1/3。因此,加强对物料搬运设备及相关技术的研究,对改进物流管理、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缩短生产周期、加速资金周转和提高整体效益有重大意义。

制造生产线中的物料搬运设备

目前应用在制造生产线中的物料搬运设备主要有五种:输送机、工业车辆、自动导向车、吊车和葫芦、工业机器人。

1 输送机。是能将物料从一个地点传送到另一个地点的一组固定设备,按其结构和功能的不同,分成滚筒、链式、翻斗和皮带等种类。输送机的主要优点是不需要操作者,运送量大,运输成本低;其缺点主要是投资大,占空间大,运输路线难以调整。

2 工业车辆。是可以自由行驶的载物车辆,可以用人力推拉,更多的是通过内燃机或电动机带动。工业车辆包括轻小型搬运车、叉车、牵引车等种类。其优点是运输灵活,投资较少;缺点是需要通道,需要人驾驶,运输成本比传送带高。

3 自动导引车(Automaticaloy GuidedVehicle,AGV)。AGV不需要人驾驶,并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可沿规定的路线行驶,完成预定的功能。AGV一般用蓄电池作为动力,其运动受信号控制,一般采用遥控计算机来储存指令,一台计算机可以控制数台在不同地点工作的AGV。

4 吊车和葫芦。吊车和葫芦是安装在建筑物上方的物料搬运设备,不占用生产场地,在其活动范围内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葫芦起重能力较小,多半在安装工地和维修场所使用。桥式吊车在生产车间得到普遍使用,它的起重量大,工作灵活。

5 工业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是具有人的某些特征的可编程机器,它的外形并不像人,但能承担某些工作,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工业机器人可以在条件恶劣或危险的环境下工作,能不知疲倦地从事繁重的、重复性的工作,并能搬运较笨重的物品。例如,重复性搬运往往使人感到厌烦和疲劳,容易造成误操作,而机器人干这种工作比人更持久,更有效,也更可靠。

总之,各种物料搬运设备在物流作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极大地减轻了人们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搬运效率与质量,降低了物流成本,促进了物流的快速发展。

物料搬运设备的使用现状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以来,我国生产线中的物料搬运设备有了较快的发展,各种设备数量大幅增长,技术性能日趋提高。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生产线物流活动中的应用,物料搬运技术不断提升与发展,先进的物料搬运设备与系统不断涌现;我国已具备开发研制大型搬运设备和自动化物流系统的能力。目前,我国生产线中物料搬运设备的使用状况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物料搬运设备总体数量迅速增加。

2 物料搬运设备的自动化水平和信息化程度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以往我们的生产线物料搬运设备基本上是以手工或半机械化为主,工作效率较低。但是,近年来,物料搬运设备在自动化水平和信息化程度方面有了明显提高,使作业效率得到了较大改善。

3 基本形成了物料搬运设备生产、销售和消费系统。以前,经常发生这样的情况,如有物料搬运设备需求,但很难找到相应生产企业;或有物料搬运设备生产,却因销售系统不完善、需求不足,导致物料搬运设备生产无法持续等。而今物料搬运设备的生产、销售、消费的系统已经基本形成,整个行业呈现出快速发展势头。

4 物料搬运设备在生产企业的各个生产、物流环节得到了较全面的应用。

5 专业化的新型物料搬运设备和新技术不断涌现。随着物流各环节分工的不断细化,随着以满足顾客需要为宗旨的物流服务需求的上升,物料搬运设备的专业化程度逐渐提高,专门为某一物流作业环节、某种特定商品、某个专门客户提供的物料搬运设备不断涌现。

物料搬运设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物流业的高速发展使先进的物料搬运设备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无论从行业发展还是应用角度来看,我国物料搬运设备的发展还不能完全满足现阶段全新物流任务的要求,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我国尚处于物料搬运设备发展的起步阶段,既缺少行业标准,又没有行业组织,致使各种物料搬运设备标准不统一,相互衔接配套差。

2 物料搬运设备供应商数量众多,但大部分企业规模偏小,实力较弱,尤其是技术研发投入不足,导致产品质量与技术水平难以快速提升。

3 应用企业只重视单一设备的质量与选型,没有通盘考虑整个物料搬运系统如何达到最优化。

4 绝大多数企业仍将价格作为选择物料搬运设备的首要因素,而忽视了对产品内在品质与安全指标的考察。

5 部分企业对物料搬运设备的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在系统规划、设计时带有盲目性,造成设备使用上的不便或资源的浪费。

6 物料搬运设备的管理并没有被广泛纳入物流管理的内容,搬运设备的使用率不高,设备闲置时间较长。

应用解决方案和策略

物料搬运设备种类、型号众多,选择适合的物料搬运设备取决于多个因素,如现场作业条件,所搬运物料的形状、尺寸、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等。例如,像输送机这样的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物料搬运设备多用于产量大、从而搬运量大、移动路线相对稳定的场合。

选择物料搬运设备的基本要求包括:(1)物料搬运设备应尽可能合乎标准;(2)尽可

能把资金投在可移动的设备上,而不是投在固定不动的设备上;(3)物料搬运设备性能必须能满足生产或物流系统的要求,以保证物料搬运设备的使用率,不让设备闲置;(4)选取搬运设备时,应选择净载重量与总重量之比尽可能大的设备;(5)系统设计时应该考虑重力流;(6)建成的搬运系统应能提供尽可能大的连续的货物流。

物料搬运设备作业发生的费用主要有设备投资额、运营费用和装卸作业成本等项。设备投资额是平均每年机械设备投资的总和(包括购置费用、安装费用和直接相关的附属设备费用)与其在一年内完成的装卸作业量的比值。物料搬运设备的运营费用是指某种机械一年运营总支出(包括维修费用、劳动工资、动力消耗、照明等项)和物料搬运设备完成装卸量的比值。装卸作业成本是指在某一物流作业现场。机械每装卸一吨货物所支出的费用,即每年平均设备投资支出和运营支出的总和与每年物料搬运设备作业现场完成的搬运总吨数之比。

物料搬运设备的配套是指根据现场作业性质、运送形式、速度、搬运距离等要求,合理选择不同类型的相关物料搬运设备。按搬运作业量和被搬运物资的种类进行机械配套,在确定各种机械生产能力的基础上,按每年搬运1万吨货物需要的搬运设备台数和每台物料搬运设备所担任装卸物资的种类与每年完成装卸货物的吨数进行配套。此外,还可以采用线性规划方法来设计物料搬运设备的配套方案,即,根据装卸作业现场的要求,列出数个线性不等式,并确定目标函数,然后求出最优的各种物料搬运设备合数。

在生产线中,选择、规划物料搬运设备或解决方案的策略主要包括:

1 提高机械化水平

对于劳动强度大,工作条件差,搬运、装卸频繁,动作重复的环节,应尽可能采用有效的机械化作业方式。今后的发展方向是,即使在人可以操作的场合,为了提高生产率、安全性、服务性和作业的适应性等,也应将人力操作转由机械来实现,让人可以在更高级的工作中发挥作用。

2 减少无效作业

按一定的操作过程完成货物的搬运时,还要完成许多其他作业。作业即产生费用,因此,应采取多种措施避免无效作业,例如,减少作业数量,尽可能缩短搬运距离等;只搬运必要的物资,例如有些物资要去除杂质之后再搬运比较合理;避免过度包装,减少无效负荷;提高装载效率,充分发挥搬运设备的能力和装载空间;中空的物件可以填装其他小物品再进行搬运;减少倒搬次数,因为作业次数增多不仅浪费了人力、物力,还增加了物品损坏的可能性。

3 提高搬运活性

装卸活性是指货物的存放状态对搬运作业的方便(或难易)程度,也称为货物的“活性”。活性可用“活性指数”进行定量的衡量。例如,工厂的物料处于散放状态的活性指数为0(移动时需逐个用人力搬到运输工具中);处于集装状态活性指数为1(可一次性搬运);处于支垫状态,如置于托盘中其活性指数为2(可方便地使用机械搬运);处于装载状态,如置于推车内,其活性指数为3(不需要借助其它机械便可搬运);处于传送设备上移动的物料,其活性指数为4(货物已处于移动状态)。

在货场搬运过程中,下一步工序比上一步工序的活性指数高,因而,下一步工序比上一步工序更便于作业时,便称为“活化”。搬运的工序、工步应设计得使货物的活性指数逐步提高,因此被称为“步步活化”。通过合理设计工序、工步,以做到步步活化作业的同时,还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方法尽量节省劳力,降低能耗。这些方法和措施的实例有:作业场地要尽量硬化;在满足作业要求的前提下,货物净重与其单元毛重之比尽量接近于1;能进行水平装卸、滚动装卸的,尽量采用水平装卸和滚动装卸等。

4 利用重力和减少附加重量

在货物搬运时,应尽可能利用货物的自重,以节省能量和投资。例如,利用地形差进行装货,采用重力式货架堆货等。在保证货物搬运安全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减少附加工具的自重和货物的包装重量。

5 保持物流的均衡顺畅

当物品的处理量波动较大时,会使搬运作业变得困难。但是,搬运作业还受运输等其他环节的制约,其节奏不能完全自主决定。因此,必须综合各方面因素妥善安排,使物流量尽量均衡,避免忙闲不均的现象。

6 集装单元化

将零散放置的物体归整为统一格式的集装单元称为集装单元化。为了提高搬运效率,提高机械化、自动化程度和管理水平,应根据设备能力,尽可能扩大货物的物流单元,例如采用托盘、货箱等。这对搬运作业的改善是至关重要的原则,可以达到以下目的:发挥机械设备的效能,提高作业效率,搬运方便,灵活性好;负载的大小均匀,有利于实行作业标准化;在作业过程中避免物品损伤,保护被搬运的物品等。

7 各环节均衡、协调

搬运作业是各作业环节的有机组成,只有各环节相互协调,才能使整条作业线产生预期的效果。应使装卸搬运各环节的生产效率协调一致,能力相互适应。因为个别薄弱环节的生产能力决定了整个装卸搬运作业的综合能力,所以,要针对薄弱环节,提高其能力,使搬运系统的综合效率最高。

8 系统效率最大化

在货物流通过程中,应力求抬高包装、装卸、运输和保管等各物流要素的效率。由于各物流要素间存在着效益背反的关系,如果分别独自进行,那么,物流系统总体效率不一定高,因此,要从物流全局的观点来研究解决问题。

物料搬运技术发展趋势

随着现代物流的发展,物料搬运设备与技术呈现出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1 实用化和轻型化

由于物料搬运设备是在通用的场合使用,因此应易操作,易维护,具有耐久性、无故障性和良好的经济性,以及较高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环保性。这类设备批量较大、用途广;考虑到系统综合效益,可降低其外形高度,简化结构,降低造价,同时也可减少设备的运行成本。

2 专用化和通用化

随着物流的多样化,物料搬运设备的品种越来越多且不断更新。物流活动的系统性、一致性、经济性、机动性,要求一些设备向专门化方向发展,一些物料搬运设备向通用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物科搬运设备专门化是提高物流效率的基础,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物料搬运设备专门化,即以物流工具为主体的物流对象专门化;二是物料搬运技术专门化,其中比较典型的是管道运输。而通用化的搬运工具为物流系统运作的高效率提供了基本保证。通用化设备还可以实现物流作业的快速转换,可极大提高物流作业效率。

3 自动化和智能化

将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相结合,将先进的电子技术、光缆技术、液压技术、模糊控制技术用到机械的驱动和控制系统,实现物料搬运设备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将是今后的发展方向。例如,大型高效起重机的新一代电

气控制装置将发展为全自动数字化控制系统,可使起重机具有更高的柔性,以提高单机综合自动化水平。此外,卫星通信技术及计算机、网络等多项高新技术结合起来的物料搬运技术正在逐渐被应用。

4 成套化和系统化

只有当组成物流系统的设备成套、匹配时,物流系统才是最有效、最经济的。在物料搬运设备单机自动化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把各种物流设备组成一个集成系统,通过中央控制室的控制,与物流系统协调配合,形成不同机种的最佳匹配和组合,将会使其取长补短,发挥最佳效用。为此,成套化和系统化的物料搬运设备具有广阔发展前景,以后将重点发展的有工厂生产搬运自动化系统、货物配送集散系统、集装箱装卸搬运系统、货物自动分拣与搬运系统等。

5 绿色化

“绿色”就是要达到环保要求,这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是与牵引动力的发展以及制造、辅助材料等有关,二是与使用有关。对于牵引力的发展,一要提高牵引动力,二要有效利用能源,减少污染排放,使用清洁能源及新型动力。对于使用因素,包括对各种物料搬运设备的维护,合理调度,恰当使用等。

物料搬运设备行业发展建议

借鉴国外物料搬运设备发展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物流发展的实际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采取如下措施来加快我国物料搬运设备行业的发展:

1 加快物料搬运设备标准化制定工作。标准化对于提高物流运作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统一的标准有利于各种设备之间的相互衔接配套,有利于物流企业之间的业务合作,从而缩短物流作业时间,提高生产效率,改善物流服务质量,降低物流成本在生产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

2 加大对物料搬运设备的投资力度。应对物料搬运设备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注重发展技术含量高的物料搬运设备,有意识地淘汰陈旧落后效率差、安全性能低的物料搬运设备,配置先进物流机械设施。

3 规范物料搬运设备供应商的经营行为,鼓励其扩大经营规模,提高技术水平和设计能力,从而生产出更好的物料搬运设备。

篇12

随着社会信息化步伐的加快,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因特网实现商务活动的国际化、信息化、无纸化,己成为全球商务发展的趋势。电子商务是以以因特网为基础,可以提供跨国、多语种、多货币的各种在线服务,还可以提供包括产品寻求、商贸谈判、金融移动及部分送货及售后服务等问题。

一、国内现有电子物流模式分析

1.物流外包模式。它的主要运营模式是由物流劳务的供方、需方之外的第三方去完成物流服务的物流运作方式。第三方就是指提供物流交易双方的部分或全部物流功能的外部服务提供者。物流外包模式是随着物流业的发展而发展,是物流专业化的重要形式。此种方式的主要优势在于:首先,做到了优化资源配置。物流外包模式使得企业可以把更多的资源和精力放在自己的核心业务上,增强自己的核心竟争力。其次,可以节省成本,获得成本优势。企业将物流外包,由专业的物流管理人员,利用专业化的设施、先进的信息系统,发挥专业化运作的管理优势,可以取得最好的效果,企业从而减少了对物流上的巨大的投入。这种模式最大的弱点在于,容易受制于人。过分依赖物流服务商,在供应链关系中处于下风,就有最终失去客户被淘汰出局的危险。

2.物流自营模式。它的主要物流模式是指企业自身经营物流业务,组建全资或控股的子公司,完成企业物流配送业务。采取自营模式的企业主要是实力雄厚、规模大的公司。这些公司在区域内甚至于在全国范围、全世界建立自己的物流系统,以保证物流的时效性、准确性和独立性。此种模式的主要优势是企业可以容易对供应链进行管理,拥有很强的控制力,便于企业的供应链保持协调、顺畅与稳定。企业的物流自营,使得企业各个部门形成紧密的网络,拥有共同的目标。自营物流,企业可以保证自己的信息安全,避兔企业核心资料的流失。其劣势在于,体系的建立需要大量的成本投入。

3.物流联盟模式。它的主要运营模式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经济组织为实现特定的物流目标而采取的长期联合与合作。其目的是实现联盟参与方的“共赢”。物流联盟具有相互依赖、核心专业化、强调合作的特点。物流联盟是为了达到比单独从事物流活动取得更好的效果,企业间形成的相互信任、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物流伙伴关系。联盟是动态的,只要合同结束,双方又变成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单独个体。此种模式的优点明显,它是电子商务企业与物流企业物流战略联盟,一方面有助于电子商务企业降低经营风险,提高竞争力,企业还可从物流伙伴处获得物流技术和管理技巧;另一方面也使物流企业有了稳定的货源。

二、电子商务物流实施案例

目前,我国的物流企业如雨后春笋一般发展起来,本文将以华东地区较有影响的一家物流公司为蓝本进行详细的探讨。该公司是在运用基于互联网的基础上,通过与国内外著名物流公司的合作,建成了全国性物流网络。其管理信息系统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仓库管理系统,向客户提供库存同步、订单自动化履行的功能,包括收货、存放、分拣、包装、交叉堆垛、动态寻址、补充库存、波动管理、报告生成等。通过信息手段,实现仓库管理的自动化,提高了对人力、设备、空间的使用效率。WMS可以不断地检查库存记录的准确性,提高了仓库的可视性。订单管理系统能够按客户要求管理产品订单、发货和交货信息,并自动生成记录和报告。OMS通过EDI、传真、电子邮件等直接与客户接通,使客户可以借助互联网从任何地点得到关于订单的信息。OMS与WHS结合可以管理多客户的库存,提供关于产品所有权、仓库、搬运成本以及订单等的详尽信息。这些功能的实现,使仓库空间的利用达到最大化,能够适用客户库存水平的波动。(2)运输管理系统将整个物流网络的运输活动整合到一起,为每一个配送中心提供运输解决方案。TMS可以基于已有的承运人指标和用户定义参数,自动对每大的进货和发货订单制定运输计划。在制定运输方案时,优先考虑紧急订单,同时考虑货物的供应情况和客户要求,组织运输,选择最佳的运输模式和承运人。TMS按计划执行,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TMS通过向承运人投标,做出接受或拒绝的决策。最后,TMS在互联网上自动生成运输信息文件,包括交货确认、通过订单号杳询发货情况、货物的丢失与损坏等,提供给用户和承运人。(3)互联网可视系统,通过中央数据库存储信息系统产生的信息。通过互联网,向客户和合作伙伴提供库存和货物的可视性。使用者只需要用一个一体化的基于浏览器的系统,就可以完成从订单输入到完成配送的整个过程。对实时获取的信息进行表格化处理,协调和优化供应链计划。

三、电子商务与物流的结合建议

篇13

中图分类号:TP39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7)11027002

1传统管理体制下国有煤炭企业物资供应管理的缺陷

(1)储备。①储备定额缺乏科学性。储备定额的制订只是在计划经济模式基础上进行了压缩、降低,而不是随着物资市场的内外环境的改变,根据现有的有利条件,科学、合理地制定储备定额,有些物资已没有必要储备,但定额降低未完全到位,使储备资金的目标管理与考核缺乏激励作用。②储备不实。虽然国有煤炭企业资金今年来有所好转,但是以物易物现象仍然存在,有些物资不能及时验收入库,已经消耗的部分物资尚未按规定估价入帐,致使帐面出现红字,储备资金虚降,导致储备不实帐物不符,表面上储备资金平均占用逐年降低,实际储备资金并未减少。

(2)库存。煤炭企业虽然加强管理,但是粗放经营,材料成本控制仍然没有完全到位,对现有库存结构调整幅度不大,长线物资仍有较大库存,积压、待报废物资所占比重较高,还存在老的积压未处理、新的积压又出现这种不良现象。使企业大量的资金沉淀,一方面资金匮乏,制约了企业发展;另一方面资金沉淀,影响资金周转,更加剧了资金的困难局面。

(3)采购。无合同采购,或采购不符合规范仍然存在,各种采购方式的应用并没有达到要求。

2电子商务概述

2.1电子商务概念

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是指在互联网上开展的商务活动,包括信息、产品、服务及支付在Internet上转移的所有交易。具体有电子基金转移、信用卡业务、支持电子商务的基础设施、企业对企业的电子商务(B2B)、企业与顾客间的电子商务(B2C)。它利用互联网技术,将企业、客户、供应商以及其他商业和贸易所需环节连接到现有的信息技术系统上,从专用Internet到共享Intranet,再到公共Internet,把市场的空间形态、时间形态和虚拟形态有机结合起来,将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汇集成开放的、良性循环的环路,使经营管理者以市场为纽带,在市场上发挥最佳的作用,得到最大的效益,创造更多的机遇。

2.2交易过程

电子商务的交易过程分为3个阶段:交易前、交易中和交易后。交易前,主要是指交易各方在交易合同签定前的活动,包括在各种商务网络和Internet上和寻找交易机会,通过交换信息来比较价格和条件,了解对方的贸易政策,选择交易对象等。交易中,主要是指合同签定后的贸易交易过程,涉及银行、运输、税务海关等方面的电子单证交换,即EDI。交易后,在交易双方办完各种手续后,商品交付运输公司起运,可以通过电子商务跟踪货物;银行按照合同,依据提供的单位支付资金,出具相应的银行单证,实现整个交易过程。

2.3技术特征

电子商务是一个综合系统,它集合了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金融信息处理技术等,细致地分,电子商务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关键技术:(l)WEB技术,特别是WEB数据库技术。主要应用于商品信息的与检索。(2)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即EDI技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交易谈判,交易合同的传送、商品定货单的传送等都需要EDI技术。(3)在线支付技术。其中包括电子支票、信用卡、智能卡的使用管理,电子资金的转账,银行资金清算等,此技术主要解决付款方式。(4)信息安全技术。这是实现电子商务系统的关键技术,其中包括防火墙技术、信息加密与解密技术、数字签名技术等。(5)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VR)。虚拟电子商厦的建立,虚拟顾客商品浏览,商品外貌的展示等都要用到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

3发挥电子商务在煤炭物资供应中的作用

3.1建立基于电子商务之上的现代物流

煤炭企业的各类物资消耗总额大约要占原煤成本的40%左右。长期以来,煤炭企业一直把物资供应部门作为一个附属的职能部门对待,从人员配备到职能化分工都比较淡化。这些陈旧的观念已适应不了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和我国加入WTO进程安排,我国的经济必将融入全球化,以降低成本为核心,以电子商务技术为依托的现代物流思想,必将迅速渗透到煤炭企业。

在电子商务中,每一笔交易过程都包含着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流动,因此,物流与电子商务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电子商务的实现需要有物流系统的支持,现代化的物流是电子商务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电子商务对物流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电子商务给煤炭企业物流活动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使之具备了新的特点和发展前景,引起了物流管理的变革。主要体现在:

(1)信息化。物流信息化主要表现为物流商品的信息化、信息收集的数据化、信息处理的自动化、信息储存的数字化等,因此,条形码、数据库、电子数据交换等技术在物流系统中将会得到广泛应用,物流系统借助信息处理和传输系统,从而实现对商品信息的控制,进而提高服务的速度和质量。

(2)网络化。

物流系统的网络化包括物流配送系统的网络化和物流组织的网络化。随着Internet的飞速发展,煤炭企业物流的网络化已是必然的选择和发展趋势,否则就很难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

(3)智能化。

在煤炭企业物流作业过程中,存在诸如库存水平确定、运输路径选择等大量的运筹和决策问题,都需要借助知识才能解决。因此,通过专家系统,提高物流的智能化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3.2树立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现代网络供应链管理理念

(1)供应链管理。

所谓供应链,是指由原材料供应商、分销商、零售商、运输商等一系列企业组成的价值增值链。原材料依次通过供应链中的每一个企业,逐步变成产品,交付到最终用户的手中,这一系列活动即构成一个完整的供应链的全部过程。

供应链管理是对跨越多个企业的供应链的设计、选择、优化和管理的过程。供应链将多个企业连接而成一个有共同利益的集合体,每个企业都不必承担过大的投资风险,而又可以实现产品从原材料到加工成品的全过程。通过供应链,企业可以形成如下优势:①企业可以实现信息共享,全方位地对上下游市场信息作出快速反应,实现即时销售、即时供应,减少物流流通时间;②供应链企业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库存;③企业容易集中力量,形成核心能力,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4)集中供应链企业各方力量,可以加强企业的竞争优势,共同面对竞争。

(2)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现代网络供应链管理理念。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Internet、交互式Web应用以及电子商务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商业方式,也带来了供应链结构的变革,传统意义上的经销商功能逐步为电子商务所取代。因而,在煤炭企业内部形成的业务和信息资源共享模式的企业内部供应链,以及在煤炭行业中,上下游企业形成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模式的产业供应链将转变为现代网络供应链,供应商与客户之间的信息交流与沟通体现的是一种交互、透明的协同工作环境。基于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现代网络供应链对煤炭企业供应管理的创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企业价值链变革。

随着电子商务的运用,面向职能部门的管理模式逐渐被以客户为中心、面向过程的管理方法所代替,从而提高了对市场的反应速度,消除了煤炭企业内部的重复环节,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实现企业价值链的变革。

②企业供应链的变革。

电子商务在煤炭企业中的应用,弥补了传统供应链的不足,它不仅局限于煤炭企业内部,而是延伸到供应商和客户,甚至供应商的供应商和客户的客户,建立的是一种跨企业的协作,覆盖了从产品设计、需求预测、外协和外购、制造、分销、储运和客户服务等全过程。居于同一供应链的厂商之间不再是你死我活的竞争,而是双赢。

③对企业业务流程的再造。

在企业供应链上,信息、物质资料、资金等要通过流程才能流动,流程决定了三大流的流速和流量。为了使企业的流程能够预见并响应内外环境的变化,必须要求流程的再造。在电子商务环境下,这个变革已不仅限于煤炭企业内部,而是要把供应链上的所有关系企业与部门都包括近来,是对整个供应链网络上的企业流程再造。电子商务利用ERP(企业资源计划)、电子商务套件和CRM(客户关系管理)等WEB技术,将上下游企业组成整个产业系统的供应链,并且与其他企业、产业的供应链相连接,组成了一个动态的、虚拟的、全球网络化的供应链网络,真正做到了降低煤炭企业的采购成本和物流成本,提高煤炭企业对市场和最终顾客需求的响应速度,从而提高煤炭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④电子采购。

电子商务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煤炭企业只有不断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准时交付产品和服务,并及时响应市场需求才能取得竞争优势。电子商务带来的企业采购模式的电子化变革,降低了企业采购产品的价格,缩短了盯单处理周期,能够反映复杂多变的市场需求,从而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竞争优势。

⑤交易流程管理创新。

电子商务可以帮助煤炭企业改革现有的企业交易流程管理,形成新的企业交易管理流程模式,提高煤炭企业管理的效率.电子商务下的企业交易流程管理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改革了以往贸易单据流转为主体的煤炭企业交易流程和交易方式,实现了煤炭企业交易方式创新。在电子商务中,交易各方以电子方式而不是通过直接面谈方式或服务的交易,缩短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其次,实现了煤炭企业交易流程管理的电子化、信息化、自动化、实时化和规模化。电子商务的核心内容是信息的互相沟通和交流。采用网上货物跟踪系统,使客户和贸易伙伴直接进行查询以获得有关货物状态的信息,从而减少了货物的库存时间,降低了产品的库存成本。

参考文献

[1]杨明英. 浅谈煤炭企业物资供应管理信息化[J].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04) .

[2]刘桂印. 浅谈煤炭基建企业的物资供应管理[J]. 河北煤炭, 2002,(02) .

[3]梁纯华. 煤炭企业物资供应系统的现状及对策[J]. 经营与管理, 2001,(06) .

[4]蒋宁. 张晚明.对国有煤炭企业集团物资供应管理关键问题剖析[J]. 煤炭经济研究,2000,(08).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