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1-04 16:32:2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企业资金流量分析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一、自由现金流量的概念
人们一直在寻找最有分析价值的指标,试图通过这个指标对公司进行综合的评价。在这个过程当中先后出现了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净利润和自由现金流量的概念。自由现金流量这个概念的提出是因为人们逐渐意识到利润指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在用于财务分析时存在的局限性。为了弥补这种分析上的不足,才提出了这个更具有相关性的概念。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美国西北大学的阿尔弗雷德・拉巴波特和哈佛大学德詹森(1982)等学者第一次提出了自由现金流量这一全新概念[1],并且在一二十年的时间内多次重申这一概念,从此以后,自由现金流量这种评价指标就在国外很多企业的价值评估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
对于自由现金流量的理解笔者认为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于企业来说,自由现金流量和企业价值评估联系的非常密切。所以,需要以企业在未来经济活动中的收益和支出为前提来计算,而不是针对这些已经产生的经营效益或者生产投资等客观事实来作为计算依据。并且自由现金流量的计算结果是一种估算的结果,不是客观的具体事实。第二,自由现金流量是在企业的经营活动和建设投资中产生的,而不是融资活动。因为对于企业来说,经营活动是一个企业保证其价值增长的动力来源。第三,自由现金流量是指企业对剩余资产有相对大的自主支配权,而不是说可以随意支配想怎么花就怎么花的,这里的“自由”是一个相对概念,是相对于必须要扣除的、受约束的支出而言的。
二、企业价值评估概述
一般来说,价值评估就是对企业的整体价值进行估测判断。企业经济价值一般要用企业资产在未来生产经营活动中所产生的现金流量的现值来计算,这就要求要把会计价值与经济价值、现实价值与公平市场价值区分开来。关于公平的市场价值,其实就是在双方互相熟悉的情况下,自愿进行的资产交换或者清偿债务的现金数额。而“经济利益”,其实就是现金流入。
三、自由现金流量在企业价值评估中的优势分析
(一)利润指标及其局限性。许多证券分析师、基金经理和投资服务机构强调净利润是最重要的财务指标。在大量的研究报告、证券新闻中经常会用到这一指标,并会结合股利、市盈率等信息衍生出新的指标。但与此同时,会计师、银行家、企业经营者和证券分析师又对利润的定义和计算有较大的争议。因为会计准则要求公司依照权责发生制记录会计事项,经营实体可能在实际收到现金之前就必须做好收益或者利润的计算,也有可能在现金还没有支出的时候就要计算成本或者费用。为此会计准则规定了许多可供选择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方法,允许公司针对特殊环境进行选择并运用适宜的会计记账方法。这就造成各家公司采用各式各样的方法确认收益、费用、分配跨期成本等等。公司还会根据新的法规要求修改以前的会计数据[2]。
会计准则赋予不同行业、不同经营环境中的企业较大的会计方法选择权,以使得会计准则具有灵活性。因为现实生活中没有两家公司是一样的,必须给予公司经理足够的空间,选择适合本企业的会计方法。但是,会计方法的不同使会计利润有很大的可调整性,使不同企业甚至同一企业不同期间的利润缺乏可比性,并且使会计利润的增减变动具有更强的不可预测性。这样,基于会计利润的各种评估方法就显得十分脆弱。一方面,即使是经验丰富的证券分析师也只能对某一个行业的会计方法及其选择有比较彻底的理解。他们分析得出某一支股票的价值被低估或者高估的意见可能较为可靠,但当财务分析是用于识别行业的吸引力从而决定投资方向时,分析师的意见可能就不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因此,无论是历史的,还是预测的会计利润信息在用于财务分析时都存在局限性。这正是促使人们寻求新的分析指标的动力所在。
(二)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及其局限性。基于利润指标的财务分析受会计方法、会计估计、收入和费用确认的具体原则的影响,为了使利润指标更具有分析、比较价值,需要仔细地检验递延资产账户、库存账户、折旧、投资活动的记账方法、接受捐赠的公司股票或其他资产、收入的确认方式,报表附注上的负债等等。投资者对财务报表的术语的认识相当有限。因此,一系列现实因素促使人们寻求可以在不同企业之间进行比较的新的评估方法。新的评估方法必须与企业所用的具体会计方法无关。基于现金流量的股价方法正是适应这样的需求而开发的财务分析方法。对这种方法来说,企业不管采取何种记账方式对其评估没有太大影响,而且这种方法使企业管理层对利润的控制也不会那么容易,最重要的是它可检验企业的利润质量。
对于检查企业的财务健康状况和价值评估来说,尽管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要比净利润更加合理和全面,但是它仍然存在有自身的不足之处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企业公告这一期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有可能包括了非常现金流量部分,如根据法院裁决必须支付的或收取的保险赔偿金。像这种类似的现金流量在以后的经营过程中有可能不会再次发生或者再次发生的概率很小,因此要先将这一部分非常现金流量排除在外,才能选择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但是,如果公司只是给分析师提供了用间接法退出的未来的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先进流量时,分析师大多都做不出一个准确的计算。另一方面,人们对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关注并不是要求某一期间取得大量的现金流入,而是要求企业能够持续经营,具有不断增长的现金流量。如果以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为指标,那么有可能会促使公司仅仅为了追求这一期较高的指标值,而不再投入导致现金流量的资产和经济没有办法持续下去,这样极有可能造成竞争能力下降、主营业务萎缩,甚至最终破产。相反,那些为了保持持续发展能力的公司在生产设备更新、分销网络维护、管理工具更新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现金,造成现金流量指标下降。正是因为在激励和区别具有持续发展能力的行为方面存在缺陷,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指标的有效性大打折扣。为此,财务分析师们引入了自由现金流量这一概念。
(三)自由现金流量的优势。(1)风险几乎为零。上两种指标对利润进行计算是用的权责发生制,这种方法会夸大企业利润,因为一般情况下很容易忽略掉赊销款的回收风险。而对于应用自由现金流量经行评估的方法则不会出现这一情况,因为其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2)资本的时间价值得到全面体现。在利润的计算过程中,如果采用历史成本原则,那就会忽略了资本的时间价值,这样很有可能导致评估的结果有比较大的误差。而自由现金流量在计算过程中则会考虑到资本的连续运动过程,在评估过程中可以将未来的现金流量折现,这样就可以反映出资本的时间价值,能更加准确得反应企业价值。(3)认为的主观影响大大减弱。利润的计算往往会出现比较大的差异,那是因为会计计提方法在折旧或各项摊销中使用的方法不同,这样很容易受到人的操纵,从而使差异越来越大。一般来说,会计方法无法影响到自由现金流量的评估,因为这种方法下,企业的实际可动用资金可以得到很好的体现。(4)非常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用经营现金净流量来进行评估,如果经营现金净流量没有减去企业在生产活动中对资本营运的更新所产生的资产数额,就会直接忽视掉资产更新期间在通货膨胀条件下折旧数额无法达到企业资本更新数额的事实。然而自由现金流量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因为其是以企业长期的稳定经营为前提的,在计算的过程中直接就考虑到了这两部分的需求问题。(5)便于实践应用。利润和经营现金净流量的数额,在分配给股东时,其真实的现金数额并不能达到预期值,而且其反应的企业价值不可避免的含有一定量的水分。而自由现金流量则可以反映出最大红利数额,这是股东实际上能够获得的价值,也是企业对股东的真实价值的反映。(6)实现了多报表的信息综合。一般来说,利润只能体现出损益表中的信息,经营现金净流量也只反映了现金流量表中的信息,而自由现金流量则包含了损益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中的关键信息,比较综合地反映了企业的经营成效。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自由现金流量在企业价值评估中的各种优势,其实自由现金流量这个指标就相当于收付实现制的产物,它自身的特点导致其不受会计准则和盈余操作的影响,因此它是一个相对客观的评价指标。同时自由现金流量综合考虑了经营、投资和融资,而且自由现金流量非常准确的反映出了企业的真实价值。
四、自由现金流量法的应用
(一)自由现金流量法应用中的注意之处。(1)应关注研究对象的特殊性。1)应区分对待不同行业的企业。不同的行业自由现金流量会存在很大的差别。如在竞争非常激烈的行业中(比如零售业),企业需要抽出更多的资金进行促销活动,从而在竞争中占得更大的市场份额,所以,这类企业的自由现金流量往往较少。而与之对应的垄断行业完全不用考虑这些问题,这些企业的自由现金流量往往要大得多。2)必须关注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自由现金流量也存在很大差异。企业在创建初期资本性支出很大,而且税后利润较少,经营现金流量也较小,自由现金流量往往是负值;在企业的发展期,税后净利润和经营性现金流量都有所增加,但由于企业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企业建设,自由现金流量提高其实也并没有那么的显著;当企业处于成熟期时,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资本性的支出会大量减少,而税后利润和经营性现金流量会不断增加,自由现金流量也同样会会显著增加;当企业处在衰老期时,其所产生的利润和在经营中产生的现金流量数额都会慢慢减少,因此企业就只好用收回投资的方法来维持现有的现金流量。(2)应留意自由现金流量自身的缺陷。1)在该法下确认非付现活动所导致的价值增加比较困难。一些非付现活动也会导致企业的价值增加,如获得专利权。这样我们就可把这些增加的价值加入企业的现金流中,当然,这些资产要在公开市场进行评估。2)在考虑企业发展和未来获得更大利润的投资时,将导致自由现金流量减少。一些经理人为了使财务报表更漂亮,通过减少投资来增加当期的自由现金流量。这样的行为会极大地危害企业的发展。所以应该增强管理层的管理能力,企业所有者在挑选经理人的时候要严格考察,防止经理为了一时的政绩做出损害公司长远利益的决策。3)在通货膨胀条件下难以处理产生的会计影响。特别是在长期投资中,往往不能根据通货膨胀对不同现金流做出恰当的调整。在运用自由现金流量法时需要考虑到通货膨胀造成的影响,评估前应对通货膨胀作出一个大致的预测,在评估过程中,随着通货膨胀率的变化也应时刻作出调整。4)对现金流量的动态变化几乎反映不到。企业的现金流受到时间、销售收入等因素的影响处于不断变化中,但自由现金流量的评估模型中忽略了现金流的动态,使评估结果表现为静态结论。在评估过程中应该不断的注意现金流的动态变化,随着时间的转变和销售收入的变化,自由现金流量也应该有相应的变化,而非只关注某一时点的静态数据。
(二)自由现金流量法的实践推广。(1)进一步加强财务信息的披露。基于自由现金流量的企业价值评估的广泛推广和应用依赖于企业能够披露更多的信息,财务报表有待于在以下两方面改进:第一,在现今的市场经济下,财务报告中对非财务信息显示的较少,想要在有限的数据中对公司的发展投资及发展周期做出一个准确的判断这非常之难。第二,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基于历史发生数据,而没有考虑到企业的持续性经营问题。也就是说过去的现金流量已成为客观事实,它只能反映出企业在过去的经营活动中产生的现金流所显示的结果,无法预测未来的企业发展。所以笔者认为可以考虑在报表中显示一些有关影响企业价值的信息,并加上对未来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进行连续地预测。当你想显示在注释中的非财务信息时,可以直接用文字形式的财务报表,而无需改变现有的财务会计报告,同样也不需要更改报告制度的基础和支柱。(2)多渠道提高资本市场的有效性。市场有效性的提高依赖于市场的完全竞争,而市场的完全竞争依赖于市场容量的扩大。笔者认为提高资本市场有效性的途径包括:1)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提高产权制度,深入贯彻落实有限责任,以进一步推动股权多元化,分散化和法人化。2)严格优化投资者结构。对于机构投资者来说,较强的信息挖掘、信息解读和价值评估能力非常重要,他们比个人投资者更为理性,因此,非理性的行为,可以通过机构投资者所抵消,降低了股票价格的波动性。所以,想要提高资本市场的信息传输效率,就一定要加大力度发展机构投资者。3)转变政府职能,减少政府对市场的直接干预。要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推动新兴市场及股市的发展深化和制度安排,逐步解除隐形政府担保责任,要推动证券市场的制度创新,按照市场规则和竞争力原则,让政府在发展和治理证券市场中有一个准确合理的定位。同时要加强市场基础设施建设,使交易手段和交易方式有一个明显的改善和提高,提高交易速度,降低交易成本。
一、企业价值与自由现金流量
(一)企业价值
企业价值的驱动类型可分为三种:增长驱动型,回报驱动型,成长回报双轮驱动型。京东从成立以来一直亏损,但是每股发行价格从2014年5月19日的19美元,到2015年11月30日以每股30.68美元报收。显然其价值不是依赖回报驱动,而是依赖增长;阿里巴巴自上市以来,伴随着收入与盈利的高速增长,其市场价值也在同步高速增长,可以推测,阿里巴巴的价值驱动类型为回报和增长双轮驱动型。
(二)自由现金流量
将价值与战略衔接起来加以研究,日益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热点。自由现金流量(FCF)及其价值驱动因素模型将价值、现金流和战略一体化,提供了基于增长、盈利、风险三维度平衡战略观的战略分析思路和描述机制,将价值最大化的目标与战略表达很好地进行了衔接,是连接价值与战略决策及其分析的最佳途径之一。公司自由现金流量的公式为:
自由现金流量
=税后经营利润-净经营长期资产值增加-经营营运资本增加
=税后经营利润-(净经营长期资产净值增加+经营营运资本增加)
=税后经营利润-净投资
可以看出,自由现金流量的驱动因素可分解为两部分:税后经营利润和净投资。根据净投资的期限长短,可将净投资分为短期净投资(经营营运资本增加)和长期净投资(净经营长期资产净值增加)。
二、税后经营利润
阿里巴巴的投资战略为“轻资产、多元化、重长期”,其盈利主要来源于服务费用,而“轻资产”的投资战略决定了其营业成本较低,非控股的多元化股权投资决定了其投资标的企业的亏损不会体现在阿里巴巴的报表上,中长期的投资战略决定了阿里巴巴营业收入猛增。如图1所示,阿里巴巴2012至2015年三年平均增长率高达54.48%,伴随着GMV增长的是阿里巴巴税后经营利润,阿里巴巴2013年至2015年税后经营利润增长率高达34.12%。
京东采取的自营商业模式注重“价值链的整合”,的投资战略可用“重资产、专业化、重长期”来概括,表现为注重市场占有率和营业收入的增长,彰显了京东牺牲当前盈利以换取未来市场的价值取向。这种投资战略的财务后果是当前税后经营利润为负值,京东的营业成本和销售及管理费用之和远远大于营业收入,直接导致营业亏损。但其亏损主要原因是股权激励费用的增加和收购腾讯部分资产所形成的无形资产摊销所致,按照非通用会计准则(Non-GAAP)核算,京东已实现净利3.63亿元。因此,尽管京东的税后经营利润对自由现金流的贡献为负,但这正是京东看重长期利益的重Y产投资战略的集中体现。
三、净投资:对自由现金流量占用有多大
由于京东执行的是专业化、重资产的投资战略。重资产、专业化的投资主要体现为存货投资比重大,2011-2013年京东存货占资产的比重一直保持在26%左右,2014年因新股发行上市,货币资金增加导致存货占比降为18%;上游类金融模式的财务特征是应付账款占全部资本来源比重高,2012-2014年京东应付账款占全部资金来源的比重35%-45%之间,同样因2014年发行新股融资导致其比重降低至24.61%。
而阿里巴巴采用“轻资产、多元化”的投资战略和“筹资性负债筹资”模式,轻资产、多元化的投资主要表现为存货投资低,应付账款占全部资金来源的比例非常低。阿里巴巴存货投资一直为零,应付账款占全部资金来源(总资产)的比例维持在0.5%左右,2012年达到峰值,占比也只有1.6%。
四、讨论
京东财务战略特征是重长期的“重投资、专业化、上游类金融模式”,垂直专业化的重资产投资战略决定其投资基本围绕着电子商务领域展开,由于注重长期利益的获取,短期亏损导致了负值税后经营利润,“重投资”导致存货占比高,类金融模式尽管为经营发展提供了资本,但仍不足以弥补负值税后经营利润和巨额净投资。
阿里巴巴的财务战略特征为“轻资产、多元化、筹资性负债筹资”,基于平台模式的轻资产投资使其获得巨额税后经营利润,而税后经营利润构成其自由现金流量的主体,阿里巴巴财务战略对自由现金流量的影响可以概括为:“低存货、轻投资、高盈利”投资战略驱动的正值自由现金流量。
参考文献:
[1]徐光华,沈弋.企业共生财务战略及其实现途径[J].会计研究,2011(2):52-58.
[2]胡晓华.企业现金流管理对财务战略管理的影响[J].财会学习,2016(9).
一、现金流量表的界定
(一)现金流量的界定
现金流量主要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和流出。值得注意的是,涉及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形式上的转换时,不会使其产生流入和流出,即不构成现金流量。常见业务如,用现金购买3个月内到期的国债;从银行提取现金等。前者属现金与现金等价物之间的转换,后者属现金存放形式的转换。
(二)现金流量表的界定
现金流量表主要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和流出的报表。在现金流量表中,通常现金、现金等价物被看作“一个整体”。除非提及现金等价物,否则“现金”的概念中就包含了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与“现金”对应的是资产负债表中的“货币资金”项目。
二、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思路
企业一定时期的现金流量主要分为三部分,即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及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在编制现金流量表时,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而定,可依据企业规模、业务量大小等因素选择适当的编制思路。
第一种思路是直接从企业的相关会计记录中获取现金收入、现金支出等信息;
第二种思路是以利润表的相关数据为基础,通过调整相关资产负债表项目从而获取有关信息。例如,“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项目的数据。(具体见例1中表1、表2、表3的列示)
三、三表的关联体现
(一)企业基本财务报表间的关系
财务报表是财务报告的枢纽,可综合反映某一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现金流量表主要从整体和结构两个维度上,架构了企业经营活动的核心“价值”。基于此,基本财务报表间的关系、具体项目的数字联动如图1所示。
在三表关系中,现金项目是现金流量表与资产负债表间联系的一个纽带。例如,当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基础不涉及现金等价物的情况下,资产负债表中货币资金的年末年初之差应等于当期现金流量表中现金的净增加额。又如,资产负债表的未分配利润与利润表间也有其内在的对应关系,主要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中未分配利润的期末数扣除年初数,应等价于利润表中净利润的累计数。这说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存在密切的关系。而现金流量表主要揭示了企业的现金从哪里来,又到何处去,它进一步说明的是资产负债表的结果。综上所述,三表间具有相互解释、相互说明作用。
(二)以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为例
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流量分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及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现以“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部分项目为例,进一步探讨三表的内在机理。
图1 基本财务报表间的关系
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项目
该项目反映了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实际收到的现金。在填列该项目时应考虑的因素主要有“营业收入”、“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收账款”、“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坏账”等。具体计算如下: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营业收入+增值税的销项税额+(应收票据年初余额-应收票据期末余额)+(应收账款年初余额-应收账款期末余额)+(预收账款期末余额-预收账款年初余额)-当期计提的坏账准备
例1:M公司2014年有关会计报表、补充资料具体如下:
要求:根据上述相关资料计算分析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多少万元?
解析: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30000+5100+(340-460)+(375-330)+(170-80)-6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35109(万元)
例2:N公司2014年相关资料如下: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项目年初余额为8.5万元,年末余额为1.6万元;利润表中“营业收入”为28.5万元。本年度发生坏账为0.26万元已予以核销。
要求:分析填列“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项目的金额为多少万元?
解析: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28.5+(8.5-1.6)=35.4(万元)
2、“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项目
该项目反映了企业购买材料、商品、接受劳务实际支付的现金。在填列该项目时应考虑的因素主要有“营业成本”、“存货”、“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付账款”、“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等等。具体计算如下: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营业成本+增值税的进项税额+(存货期末余额-存货年初余额)+(应付账款年初余额-应付账款期末余额)+(应付票据年初余额-应付票据期末余额)+(预付账款期末余额-预付账款年初余额)-当期列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的职工薪酬-当期列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的折旧费
例3:承接业务例1资料,假设M公司2014年在存货项目中包含计提车间折旧费为12万元,营业成本项目中包含计提车间折旧费为35万元,本期增值税的进项税额为398万元,请计算分析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为多少万元?
解析: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25500+398+(6220-8100)+(600-752)+(558-422)-(12+35)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23955(万元)
四、关联分析之建议
(一)关注三表的整体性、结构性
财务分析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每一种财务报表都有其特定的目的,除了“数字联动”还应结合企业所面临的经营环境、战略、政策等。立足结构、把握整体,能够更准确地掌握企业存在的潜在风险因素。从而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等的认识和评价更客观、真实,为优化经济决策提供重要的财务信息。
(二)动态分析现金流量过程
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集中反映了一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能力,以实时动态的角度分析企业经营和发展的过程,能够更加明确现金从哪流来,又流向哪去,这种“发展中求平衡”的思想,会使分析结果更为准确、科学,同时也降低了后续的审计风险,从而为使用者制定合理的投资、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
参考文献:
[1]肖序,陈宝玉.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联系机理[J].会计之友,2015(9)
[2]周建新.如何利用现金流量表分析企业现金流量[J].会计师,2014(14)
一、动态财务管理与项目开发
动态财务管理实际上是一种财务管理的方式,所谓的动态化管理就是在管理中利用对结果的模拟来实现对目前财务管理的措施和方法的改进,是一种预测式的财务管理方法。主要的手段就是利用动态化的管理指标和预先设置好的管理工具和财务分析的方式对财务实现管理,从而表明企业财务信息受到某种因素制约是会如何发展。动态财务管理是一种整体性很强的财务信息管理模式。动态财务为项目的贡献可以利用公式说明:
收入-动态成本=毛贡献
毛贡献-静态成本=动态净贡献
在动态财务管理的模式下,企业经营的越好其动态的成本也就越低。对房地产企业来说,动态的财务管理就是在企业实行项目管理和日常经营管理中,通过对财务目标的设计以及经营状况的预定,选用一系列的动态财务指标,利用计算机等辅助管理工具与动态分析算法的支持,帮助分析企业项目达成中可能受到的不利因素,从而将其纳入到目标达成的动态化管理中,不断的对比目标和进度之间的差距,并进行修正和控制,以此实行动态化的财务管理。
二、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动态财务管理系统
(一)动态财务评价指标的选取
首先,动态财务评价是对企业的各期财务概况的纵向比较。这不同于静态财务评价的横向比较,必然要求两时期的评价指标是一致的,这样的纵向比较才会有意义。采用定量处理方法,不同时期的财务指标,其样本数据必然有差异,从而不同的时期就会有不同的选取结果。如果每期用不同的评价指标,势必会影响动态财务评价本身的稳定性与可比性;如果固定只用某一期的选取结果,则又会影响到其他时期指标选取的代表性,这也是定量选取方法应用动态研究的最大局限。
其次,以定性指标为主导。虽然定性的选取评价指标,结果会受到研究者视角与认知的限制,带有明显的主观性,但是相对定量方法的不足,以及实际操作的繁琐,在实际研究中大多数的文献还是以定性方法为主。特别是对于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这一方面的研究已经相当广泛与深入,并已形成了一些重要的、具有共识的评价指标体系。因此,动态财务评价的评价指标还是应以定性的选取为主。
(二)开发项目中动态管理所需达成的管理效果
在建立起管理系统模式后,就要使得系统的功能得到发挥。在实现动态化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在建立成本控制为基础的思路后,就应当在实际的管理中将成本控制思路拓展到每个管理环节中,并明确每个环节对成本控制所能起的的作用。动态管理应可以通过分析和统计、执行情况反馈管理效果,评价动态管理的效率。
(三)动态财务管理的模块划分
1、信息管理
此类管理内容就是对基本的项目进度信息进行管理和搜集,并进行基础项目的目标设定,包括了项目信息和初始目标的管理功能。通过信息管理财务人员可以了解项目进程的基本情况,并了解项目初始目标的情况。对不同的开发项目而言,信息管理的内容是因项目而异的。而这些信息是动态财务管理的基础。
2、评估管理
此项管理内容包括了现金流和财务评估,主要是对资金流量、动态流量、财务状况评价进行具体的管理。依据基础信息,财务管理的资金流量是固定的,并且完成了项目成本目标的设定,此时资金流量分析将把目标流量和动态流量作为一个分析组,一一对应,一个是反映初始目标下资金流量分析结果,一个反映的项目进程中的资金流量变化。此种动态的管理将得到反馈的信息,借此完成成本控制。
3、动态成本控制
利用项目的初始成本目标和动态成本信息,动态管理就可以完成制定目标和控制目标,并以此完成成本目标制定和实施监控。具体实施的方式就是在初始成本目标的基础上对按照项目特征将成本目标划分为细致的子目标,然后在监督系统的管理中完成成本目标的下达和实施,再将形成的实际成本反馈回来,完成对比,实现监控,并通过分析完成动态化的调整。
三、项目动态财务管理的实施
(一)前期工作
在项目确立的初期,按照项目的特征财务部门进行相关的信息收集和整理,以此为后期的目标和管理实施做好基础性的工作,因为整个动态化的管理实际上就是对信息的动态化监控和调整。
(二)完成成本目标设计
在资料汇总的基础上,财务管理人员应按照项目的具体情况将总体投资进行分解,此过程可以利用计算机辅助进行,将各个阶段、各个部门的成本进行划分,形成细致的一一对应的成本目标,并在项目开始前进行下发,同时规定时间节点对成本目标的实施和完成情况进行信息交流,并对其进行调整。
(三)实现动态管理
此过程就是对成本管理进行跟踪,即在实施阶段参照确定的目标成本进行管理,利用每个阶段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价和小结,并根据评定的结果反馈给相关的部门,使其可以对工作进程进行及时的调整,或者反馈基层意见,进行成本的再次调整。这样的管理就可以保证项目成本目标在财务管理的控制下,实现按照项目进度的动态化管理。同时在实施中,利用计算机辅助功能,对项目进行中形成的复杂的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汇总和分析,由此实现对问题的及时解决,并可以随时对成本目标进行调整,即完成了动态财务管理的实施。
参考文献:
[1]张根龙.我国房地产企业动态财务风险研究[J]. 网络财富, 2010,(17)
中图分类号:F27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9-0156-02
经济学家认为,在资本社会,企业的生产要素包括土地、劳动、资本和企业家的管理才能四个方面。在我国试行改革开放初期,廉价的土地和劳动力资源吸引了众多外商投资者,大批外资企业落户中国,使得外资企业的数量迅猛增长起来。下面笔者就从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现金内部控制、银行存款内部控制和内部报告控制分析外资企业的资金控制问题。
一、货币资金内部控制
(一)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制度控制
建立内部监督制约机制,资金的管理人员应实行严格的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制度,合理设计会计、出纳及相关的工作岗位,明确职责权限,相互制约,形成相互制衡机制,确保资金的安全。会计、出纳不能相互兼职,不得由一个人办理货币资金流通的全部过程,也不能一人多岗,身兼数职。会计人员负责分类账的登记、原始单据的复核和收付记账凭证的编制;而出纳人员负责现金的收付和保管、原始凭证的保管、签发银行有关票据以及日记账的登记;内审人员负责收支凭证和账目的定期审计和现金的突击盘点以及银行账项的定期核对。会计主管负责收支项目的审核、各账户余额的真实性检查,对账单、调节表、盘点表、印鉴保管登记簿等资料的及时性检查、企业和企业负责人的印章的保管等;部门负责人负责审批收支预算、决算以及其他各项支出;会计系统利用会计档案的保管与核对,授权审批程序、现金盘点及掌握银行存款的动态等审查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会计信息,对货币资金的收付业务进行全面控制,确保收付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及时性、可靠性。
(二)授权批准制度控制控制
授权批准控制制度要求企业明确规定会计及其相关工作授权批准的范围、权限、程序、责任等,企业内部的各部门管理者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经办人员也必须在各自的授权范围内办理业务。授权分为一般授权和特殊授权。一般授权是指日常状况下对正常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的授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稳定性;特殊授权是指特殊、紧急情况对正常或非常经济业务事项的特别授权,具有灵活性和特殊性,同时,这种授权方式也常常蕴含较大的风险,一般都比较谨慎。此外,对于重要的货币资金支付业务,应当实行集体决策和审批,并建立连带责任制度,以有效防范货币资金被贪污、侵占或挪用。
(三)货币资金预算制度控制
货币资金的预算控制旨在对企业一定时期货币资金的流入和流出进行统筹安排。货币资金预算编制是否准确,会影响到企业货币资金的流转和货币资金的利用效益,甚至会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因此,企业应加强货币资金预算的可靠性控制,避免或减少预算编制的主观性。货币资金预算编制完成后,财务部门负责人应认真监督预算的执行,定期比较经营过程中实际收支与预算的差异,并对重大差异进行深入分析,及时修正以确保预算编制的准确性。
二、现金内部控制
现金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将现金流入与流出相分离,这也是现金使用安全的保证。现金流入与流出是两个相互独立的业务流程,它们通过银行形成两者的有效联系。
(一)现金流入控制
现金的流入控制就是要搞清楚现金的来源、形式、金额等。同时,对于已取得的现金收入必须及时入账,不得私设小金库,不得账外设账,严禁收款不入账。
现金流入的主要来源是销售收入,每笔现金收入都应及时向客户开具正规发票,及时核对。为了实现相互制衡的控制机制,负责开发票及记录的岗位与负责保管现金款项的岗位严格分离,同时,严禁未经授权的任何人员直接接触现金。为了保证现金收入及时正确地存入银行,公司财务部门的出纳和会计应该督促有关人员及时将收入交存到企业的账户。
(二)现金流出控制
一个持续经营的企业在每天若干笔资金的支付中,现金支付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判定哪笔现金支出合法、合理,而哪笔现金支出有问题的关键点是看现金流出程序是否合法、合理,具体来说,就是要搞清楚这笔钱为什么要支出。判断现金流出程序是否合法、合理的依据主要有五点:一是审查现金流出范围,首先看是否遵循《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其次看是否符合对例外事项进行的特殊规定,保证满足所有现金支出的需要;二是审查支付申请是否有理有据;三是审查支付程序,看审批程序、权限是否正确,审批手续是否完备;四是审查支付复核,看复核工作是否到位;五是审查支付办理,看是否按审批意见和规定程序、途径办理,出纳人员是否及时登记。
(三)库存现金控制
企业的库存现金必须在规定限额内,收入的现金应及时送存银行,当天未能送存的现金应集中存放在保险箱内,不得坐支现金收入,做到库存现金日清月结。主管部门和负责人应进行现金账款核对和定期或不定期的现金盘点核对,具体来讲主要是检查账款是否相符,是否有挪用现金、白条抵库、超限额留存现金等现象。对于超限额留存的现金,要及时送存银行,如果账款不符,应及时查明原因,并按规定进行处理。
三、银行存款内部控制
(一)银行存款收入控制
1.银行存款账户管理控制
企业的收入及销售收入除了现金形态外,更多的会以支票、本票、汇票、银行转账、境外外币汇款等形式结算,企业应按照《银行开户管理办法》的规定,申请开设银行账户,不得跨行开户、多头开户、随意开户,也不能将企业资金以个人名义私存,以防有人在开设银行存款户中为个人谋取私利。
2.银行存款管理责任控制
企业发生的各项收支款项,除允许以现金方式直接结算外,其余款项必须通过银行转账。为加强银行存款内部控制,企业应该建立银行存款管理责任制,销售部人员负责销售;由出纳人员专门负责办理银行存款的收入业务;会计部门做好银行存款的核算工作,随时掌握银行存款的动态和余额,搞好企业资金的调度和收支平衡,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资金供应;内部审计部门应通过对银行存款内部控制系统的评审,促进企业加强银行存款管理,防止违规违纪问题的发生。
(二)银行存款支出控制
1.银行账户的管理
所有银行存款户的开设需有正式的批准手续,同样,银行存款户的终止也要得到正式的批准,不得随意更改或注销账户。
2.票据及印章的保管
各企业要明确各种票据的购买、保管、领用、背书转让、注销等环节的职责权限和程序,并专门设置备查登记簿,防止空白票据的遗失和被盗用,备查簿需作为会计档案加以管理。保管支票簿的会计人员不能同时负责现金支出账和调整银行存款账。同时,企业必须加强银行预留印鉴的管理,个人名章必须由本人或其授权人员保管,并且严禁由一个人保管支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以免舞弊,需要有关负责人签字或盖章的经济业务,必须严格履行签字或盖章手续,每一次印章使用都应作记录。
3.银行存款的核对
企业与银行之间的收支应每月至少核对一次。负责银行往来账调节的会计直接从银行取得银行对账单,并就银行存款账同银行对账单进行核对和调节。负责银行对账单调节和银行存款账面余额的会计不能同时负责现金收入、现金支出或编制收付款凭证业务,以防止应记但未记入企业收入账或支出账等不正当行为被掩盖。同时,企业也应重视与客户之间的对账,以确保资金的安全与及时。
四、内部报告控制
适时运用内部报告控制方法十分重要。企业应要求各部门建立和完善内部报告制度,全面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情况,及时提供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的重要信息,增强内部管理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内部报告除了报告货币资金业务的审批是否符合审批制度、现金余额是否账实相符等,还应包括以下内容:
1.资金流量分析
Godley的分析方法十分重视对货币金融方面及存量流量关系的分析,其最新发展可归结为存量流量一致模型(stock-flowconsistentmodel,下文简称SFC模型)。简单地说,SFC模型的基本方法表现为:(1)建立宏观经济部门的资产负债矩阵和资金流量表,并保持存量和流量的核算一致性;(2)既考察实物资本、金融资产和负债等存量,也考察国民收人和金融交易等流量,并强调存量流量之间存在动态相互影响,其主要表现为建立各个宏观部门的行为方程和核算等式;(3)强调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方法和理论,包括历史时间、过程理性、货币金融方面的重要性和金融不稳定性等,反对主流宏观理论的逻辑时间、理性预期和两分法;(4)通过数值模拟方法进行经济实验。
SFC模型方法被认为起源于Copeland(1949)对资金流量账户的创设和分析,即使用四式记账体系(quadruple-entrysystem)试图回答“当国民产出的总支出增加时,这些钱从哪里融资”以及“当国民产出的总支出减少时,那些未花费的钱会去到哪里”等问题,并把经济中的实际流量(商品服务的买卖和转移流量)和金融流量(净借入或借出的资金)整合在一起,从而突破了原有的国民产出与收入核算的研究局限。此后,不少学者对资金流量分析以及存量流量关系进行了研究(Bain,1973;Davis,1987;Patterson&Stephenson,1988;Dawson,1996)。而实现存量流量核算一致性与凯恩斯经济理论相结合的是Tobin(Backusetal,1980;Tobin,1982),正如Tobin(1982,p.172)指出的,希克斯的‘IS-LM’版本凯恩斯理论有许多缺陷,他希望描述一个替代框架,以修补IS-LM模型的缺陷。他所建议的框架与标准宏观模型的主要不同点在于:(1)正确考虑时间;(2)追踪存量;(3)多种资产和资产收益率;(4)对金融和货币政策操作建模;(5)瓦尔拉斯法则以及加总约束。这些思想为SFC模型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基础,然而Tobin的模型仍存在不少问题。®SFC模型的真正发展应归功于英国新剑桥学派的Godley(Godley&-Cripps,1983;Godley&Lavoie,2007),®此外也包括一些来自剑桥大学、列维经济研究所(LevyInstituteofBardCollege)和社会研究新学院(NewSchoolforSocialResearch)的非主流经济学家。以Godley为代表的这些经济学家在保持存流量核算一致性的基础上,引入许多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理论方法,比如历史时间、过程理性、货币和银行的关键作用、金融不稳定性等,其所发展的SFC模型,优点在于不仅避免了当前主流宏观经济模型缺乏考虑存量流量核算一致性的问题,同时还能对货币金融体系的重要性、金融危机等被主流宏观经济理论所忽略或其无法容纳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构建了一个更接近真实经济世界的分析框架。
二、SFC模型的主要特征
本节将重点探讨SFC模型的基本方法,包括存量流量一致性的含义、宏观经济部门的行为假设、历史时间与过程理性的方法论以及对货币金融体系的重视等方面。需要指出的是,本文并不打算对数量繁多的行为方程和核算方程进行详细分析,®而主要讨论SFC模型的一些主要的方法论和理论假设,以突出SFC模型与主流宏观经济模型在这些方法上的区别。
(―)存置与流置核算一致性
存量流量的一致性主要体现在经济模型中的存量和流量需保持会计核算上的一致性,即某个部门的资金流人必对应于其他部门的资金流出,亦即资金运用必对应着资金来源,而没有资金核算上的黑洞(blackholes);与此同时,流量会累积起来并影响存量,而存量变动将在随后影响流量,存量和流量之间存在着动态相互影响。存量流量一致性可以通过宏观经济部门的资产负债矩阵和资金流量表(包括国民收入和金融交易)来说明。本文把经济分为家庭、企业、银行和政府四个部门,只考虑封闭经济情形。为简化起见,假设:(1)央行合并到政府部门当中“2)政府债券价格固定为1;(3)居民是企业和银行的股东,因此企业和银行需要向居民分派股利;(4)固定资本没有折旧。此外,表中所有变量均为名义变量,表明的是货币量值的宏观变量。
而在企业部门内部,其资产是资本品PK,负债是贷款L,后者对应的是银行的资产;此外,政府部门的负债是政府债券和高能货币,其中政府债券发行总量为B,而央行以高能货币H购买政府债券Bcb。该表最后一行表示各个部门当期的净资产,其中最后一项表示整个经济体加总的净资产是有形固定资产PK。
描述的是各个宏观经济部门实物交易的资金流量,反映了国民生产活动中的收入分配(工资、税收、利息等)和支出(消费、投资和政府支出)。其中,企业部门区分了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以用于核算固定资产投资,即出售资本品的企业的经常账户获得收入PAK,而购买资本品的企业的资本账户则形成相应价值的新增固定资产,由于该项目是在企业部门内部进行交易,因此加总为零。企业和银行均向居民分配利润。政府部门的收人为税收T,而支出则包括政府支出G和债券利息rbt-1Bt-1。
反映了每个部门用各自的储蓄进行金融资产交易,比如家庭用储蓄投资于银行存款和股票;而企业则利用未分配利润和银行贷款为资本品生产进行融资。各部门的“加总”一项为零,反映的是各个部门用于金融交易的预算约束。该表最后一行是每个部门期末的净资产,其考虑了存量资产价格变动的影响。其中家庭的期末净资产即为当期储蓄加上因价格股票导致的股票存量价值变动;企业的净资产则是未分配利润加上资本品价值变动(ApKt-1),再减去因价格股票导致的股票存量价值变动(ApeEt-1);政府的净资产为SAVg;而银行净资产假设为零。最后一行的最后一项是一个核算等式,整个经济的期末的净资产变动量等于总储蓄最后一列各项为零,意味着每个部门的资金流入必对应于其他部门的资金流出。表2最后一行表示的是每个部门当期的储蓄(或负储蓄),其中企业的储蓄是未分配利润Fu。而为了简化,这里假定银行部门的储蓄为零(即净利润为零)。每个部门的列加总体现的是各个部门用于实物交易的预算约束。
关键词 :证券公司 流动性管理 备付金持有量 资金流量
流动性管理是各行各业经营管理的内容之一,而这一问题对于金融行业来说尤为重要。作为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证券公司,流动性问题是需要谨慎对待的关键问题。教训已然存在,普华永道在美国雷曼兄弟破产进展报告中表示,“雷曼兄弟的破产并不是因为偿付能力有问题,而是因为流动性不足。这家拥有158年历史的华尔街第四大顶级投资银行一直拥有着庞大的资产,只是人们并没有给他时间将这些资产变现,让其走上了绝路。”鉴于此,本文正是旨在深入研究证券公司的备付金问题。
一方面,在日常的经营活动中,证券公司应该保持资金流入与资金流出的大致平衡;而另一方面,也必须考虑到突发或紧急事件发生的情况,因此,保证相当额度的资金储备是必不可少的。流动性管理的最高原则也即在于最大限度的防范流动性风险①,并且强调是以最低的成本,最大限度的防范流动性风险。用流动性确保安全性,同时兼顾盈利性,达到三性的统一。
笔者认为,类似于企业的经营决策需区分短期与长期,流动性管理亦可分为短期与长期两方面,或者说流动性管理本身就是企业经营决策重要内容之一。短期流动性管理是为了解决证券公司资金流入和流出的短期失衡情况而需确定一个恰当的备付金数额。长期的流动性管理则涉及到证券公司资产负债管理政策的调整与优化。需要明确的是,本文的研究仅仅限于短期流动性管理,即对证券公司的备付金问题的分析与探讨。
一、备付金概念界定
迄今为止,学术界对于备付金的研究大多集中在银行及实体企业,关于证券公司备付金问题则鲜有论述,故在无成熟理论依据的背景下,笔者仅从实际出发来研究证券公司备付金问题。笔者认为,从狭义上讲,证券公司备付金指银行活期存款部分。从广义上讲,证券公司的备付金是指结算备付金,包括客户备付金、公司自有备付金和信用备付金。
证券公司的备付金属于盈利能力很低的资产,所以,若仅考虑公司利润最大化目标,就应尽量减少备付金持有量。但是,证券公司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流动性风险。只有持有相当数量的备付金,才能增强流动性,确保证券公司各种日常支付及预防需要的满足。否则,资金供给的波动或资金的突发需求极有可能迫使证券公司用高价向外购买资金。当然备付金持有量也绝非越多越好。过多的备付金导致资金闲置或造成在较低收益率的水平上运用资金的情况发生,违背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前述两种情况均不利于公司的盈利与发展。综上,备付金管理的目标应表述为,在不增加额外风险的前提下,证券公司应尽量减少备付金持有量,兼顾流动性与盈利性。
二、国内外证券公司备付金管理现状
1.我国证券公司备付金管理现状
近年来,随着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我国证券公司也在不断加快改革和发展步伐,经营管理水平日益提高,但细化到备付金管理领域,大多数证券公司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主观倾向严重,科学论证不足
对于银行而言,衡量备付金合理性指标的构建与选取,中国人民银行早有规定。1996年12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下发并于1997年1月1日开始执行的《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监控、监测指标和考核办法》中规定,各商业银行在人民银行备付金存款、库存现金与各项存款之比不得低于5%。问题在于,虽同属金融业,但商业银行与证券业相差迥异,对于前者设计的指标并不适合证券公司对于备付金的管理与监控。在业界对备付金额度管理指导意见缺省的情况下,多数证券公司在总结自身经验后,确定本公司的最低备付金持有量。对于规模较大的证券公司,这一数额在10-20亿元不等。诚然,这样的备付金额度决策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不可否认的,仅凭过往经验而未进行深入论证的决策,主观性倾向较为严重,科学性与前瞻性不足。
(2)对安全性考虑过多,盈利性目标往往被忽略
目前,我国的证券公司大多重视从抵御流动性风险的角度管量。而笔者的观点是,如前所述,备付金管理的目标应锁定为在不增加额外风险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备付金持有量,兼顾流动性与盈利性。换句话讲,过度保守,以放弃追求合理收益为代价来过度注重规避风险;或者过度激进,通过承担高风险来过度注重收益,此二者皆不可取。这方面,西方金融机构的做法颇具借鉴意义。它们较多采用VAR(Value at Risk)方法,即构建风险价值模型。此模型提供了在一定置信水平下,公司所能承担的最大程度的损失。经过研究与评估,只要这一损失在可接受范围内,公司就应大力推进业务的开展,虽然该项业务会招致一定的风险。
2.国外证券公司备付金管理情况
为了了解西方证券公司备付金管理的情况,笔者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官网(sec.gov/edgar.shtml)上搜索了高盛(Goldman Sachs)、美林(Merril Lynch)以及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三家顶级证券公司近三年的年度报表及其他资料,遗憾的是,在已有的公开信息中,鲜少关于公司备付金管理问题的说明。加之如前所述,学术界迄今几乎并未涉及过关于证券公司备付金问题的研究,这使得本课题的研究存在相当的难度。
笔者试图查阅西方银行业关于备付金问题的处理情况。发现在西方的大型商业银行往往建立数学模型,通过复杂却精确的量化分析来对备付金进行管理。具体说来,这些银行的技术人员大多采用计量经济学的建模方法,以本行历史经营数据作为支持,对各种流动性需求(包括短期、长期、定期及临时的流动性需求)进行建模,在此基础上经过综合分析后确定备付金水平。
笔者认为,可以借鉴西方商业银行的先进做法,加强对证券公司备付金持有量的科学管理,以降低成本,提高收益,抵御风险。
三、从资金流量角度分析证券公司最低备付金持有量
1.证券公司资金流量分析
证券公司的资金流动和备付金管理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联系。资金的流入与流出分别对应备付金的供给与需求,确定备付金持有量,要考虑备付金的供给量与需求量,也就是考虑证券公司每日的资金流入量与流出量。因此,笔者认为,从资金流量研究证券公司备付金,是一个可行的角度。
证券公司正常经营过程中流入资金的主要来源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方面:收取的利息、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拆入资金,回购业务资金增加额,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资金流入;而导致资金流出的主要因素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购置或处置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净减少额,融出资金,买卖证券支付的现金,支付利息、手续费及佣金,支付职工薪酬,支付税费,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资金流出。
笔者在计算资金流入或资金流出时,均考虑证券公司正常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及筹资活动所产生的流入及流出,剔除非正常因素导致的资金流入及流出量。证券公司计算在某一期间的资金净流量,应该是该期间的资金流入量减去资金流出量。
2.证券公司备付金成本分析
笔者认为,证券公司备付金成本可以分为持有成本与短缺成本。
持有成本是一种机会成本,是公司持有这一部分作为备付金的资金因无法用于其他业务的而丧失的潜在收益。
假设证券公司备付金持有成本为C1;持有量为P;持有备付金的机会成本为R1,持有P数量备付金的时间成本为T1。则证券公司备付金持有成本为:
C1=P*R1*T1
短缺成本,是指因持有备付金不足而给证券公司造成的损失。因为备付金不足导致证券公司无法及时兑付等问题,使公司陷入流动性风险,而由此带来的对公司商誉及其他方面的不利影响,无法客观准确的估量,所以,虽然这方面的损失极为重大,但本文暂不予考虑。
假设证券公司备付金短缺成本为C2;持有量为P;每日资金净流量为NCF;持有P数量备付金的时间成本为T2。若每日资金净流量与备付金持有量之和大于等于零,则理论上不存在短缺成本;若两者之和小于零,则存在短缺成本C2,证券公司需从银行、同业或通过其他途径借入资金,设借入资金利率为R2。此时证券公司备付金短缺成本为:
C2=-(P+NCF)*R2*T2 P +NCF<0
备付金的总成本就是持有成本和短缺成本之和。假设C表示总成本,则有:
C= C1+C2
备付金的持有成本与短缺成本此消彼长。使总成本最低的备付金持有量,是最佳的备付金持有量,也是证券公司可行的最低持有量。
四、结论
证券公司资金净流量与备付金持有量具有高度的相关性。本文基于盈利性目标的考虑,从资金流量角度出发,提出了确定证券公司最低备付金持有量的方法。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两个问题:
1.证券公司持有备付金的机会成本利率R1及借入资金利率R2的确定问题。
一般认为,可以将证券公司各个部门使用资金的平均收益率作为持有备付金的机会成本利率。这需要在收集公司各部门收益数据的基础上加以计算而得。
对于借入资金利率R2,则需要参考公司过往日常经营中借入资金利率后加以确定。但是,仅凭经验数据并不能准确估计这一问题。具体说来,备付金短缺是公司运营过程中的一个极端情况,所有公司都尽力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一旦发生,很可能导致违约并因此引起客户及投资者的恐慌情绪,如果恐慌情绪蔓延开来,那么其他金融机构即便时下有大量闲置资金,但出于自保的目的,也未必会被可观的利率打动,最后导致证券公司备付金短缺紧急情况发生时,想借却无法借到钱的局面。所以面对备付金短缺的极端情况,实践中还需加以细致分析。
2.证券公司备付金管理问题的复杂性。
迄今为止,证券公司备付金管理问题是学术界尚未广泛关注但却在实务界非常重要的问题。本文从资金流量角度出发,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但还应看到实务中证券公司备付金管理问题的复杂性。最低备付金持有量的确定,除了考虑资金净流量之外,还要考虑一个证券公司本身的资产负债结构、期限匹配、利率风险及资金缺口等方面的问题。希望更多学者及实务界人士对此展开更深入的讨论与研究。
参考文献:
[1] 赵柏波.货币资金探讨.会计师.2013年第9期. P37-P38.
[2] 王戈.企业营运资金管理中数学方法的运用.财会月刊(理论).2007年第1期.P32-P34.
注释:
① 关于证券行业流动性风险界定的问题,至今尚无确切表述,但可参照2009年银监会印发的《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指引》中对于流动性风险的定义。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虽然有清偿能力,但无法及时获得充足资金或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以应对资产增长或支付到期债务的风险。
② 中国人民银行. 关于印发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监控、监测指标和考核办法的通知( 银发[ 1996]450号)
财务管理系统主要完成企业法定会计核算、法定会计报表,以及强化内部管理功能,适用于集团企业及其下属机构。主要模块包括:
会计核算模块:按照国家颁布的会计准则、行业会计制度、证监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准则、人民银行外汇管理规定统一设置的会计科目,提供会计凭证制作、分权限审核、查询及打印等功能。利用系统分级设置的机构、业务类型、管理会计、预算项目等编码,在会计凭证编制的同时,提供自动集成或更新有关内部管理与控制所需要的会计数据信息功能,以构成分级核算、统计和财务管理的基础。
法定报表及法定财务信息披露模块:该模块包含个别会计报表和汇总/合并报表两部分。提供一定的手段来定义不同版本会计制度所对应的会计报表;提供各基层单位编制法定会计报表功能;与法定会计核算模块连接,并利用系统先进的财务智能化优势自动处理业务整合活动,自动使数据从各个单独的报表直接传送至合并报表;利用灵活完善的报表生成工具,充分挖掘会计信息,提供多层次和多角度的财务分析功能,能够按照相关会计准则的要求,向公司利益关联方提供能体现公司获利能力的各项财务信息,以实现公司报告的透明度。提供不同版本会计制度所对应的会计报表及企业内部自定义各类报表的定制、生成和输出;提供各基层单位编制法定会计报表功能,将基层单位财务报表与法定会计核算模块连接,自动核对更新报表信息,并自动使数据从各个单独的报表直接传送至合并报表。
应收账款管理模块:从分经营单位、分责任人、分欠费对象等多维角度,提供应收款项状况查询、供应商信用管理和账龄分析功能;建立应收账款管理台账,提供基层专业人员编制催收计划、登记催收记录,以强化对应收账款债权的管理和控制,提高风险防范能力;根据应收账款账龄分析统计和具体业务核算规则,提供计提坏账准备功能;提供单据审批流设置功能,支持应收账款核销审批工作流程。
其他应收款管理模块:可处理职工差旅借款及其他应收款项。提供对其他应收的挂账审批、账龄控制、清理催收、坏账核销等会计核算、查询、统计及财务管理功能。
应付账款管理模块:提供对应付款的挂账审批、账龄控制、清理催收、坏账核销等会计核算、查询、统计及财务管理功能。
资产管理模块:提供对固定资产的分类及账实统一管理,提供有关资产的折旧与摊销、修理、更新、报废、盘点等的日常管理和固定资产内部调拨等功能;提供资产减值准备计算功能;通过本模块折旧率参数的不同设置,支持折旧政策的变更和折旧方法改变的功能;支持固定资产集中核算和管理的需求,满足商业集团的操作流程;在资产集中管理的基础上,依据公司制定的资产管理政策,提供对资产使用机构资产数量、结构、分布及变动的管理功能。财务分析模块:财务分析模块是管理会计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为下属企业的决策层和管理层提供服务,面向集团的财务分析决策在决策支持系统中实现。财务分析模块主要通过系统间的数据集成和数据仓库技术的应用,实现法定会计和管理会计信息可以随着业务的执行同时生成,互相参照,及时、准确地向各单位决策层与管理层提供有关与资产负债管理、盈利能力、偿付能力、业务经营结果、风险防范与控制等管理会计主题有关的决策辅助数据。
预算管理及控制模块:该模块由下属企业使用,集团层使用全面预算管理模块。业务系统中的业务预算数据的数据传递接口,根据业务预算数据提供编制基于业务活动的管理费用预算的功能。根据对费用科目的可控性分析,寻找可控科目。能够辅助识别可控业务费用项目与销售收入之间的计算关系。能够辅助识别可控管理费用项目的成本动因以及它们之间的计算关系。预算编制提供灵活的模型维护功能,用于维护各类模型,例如计算、模拟分析公司战略计划确定的各项分类别、有层次的经营指标以及根据利润费用率来确定的费用指标。提供预算调整功能。提供预算控制功能,通过与其他子系统的互连以及与其它系统的接口,实现实时预算控制以及事后监督预警。能够管理与控制预算控制的例外情况。预算分析模系统提供以实际的各项考核指标的基本数据为基础,编制各层次和部门年度财务及业务数据清单;根据财务管理系统中的各项基本数据和各部门的业务数据提交相关数据及公司总体财务数据(含报表),对各层次、部门、各项业绩考核指标的基本数据及年度报表进行汇总、录入处理。计算总体业绩考核指标,编制主要业绩考核指标汇总表,同预算指标和年度工作计划进行比较,计算差异及差异比率,并将之细分至各层次、部门;对年度工作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差异分析,编写年度差异分析报告;对各层次、部门和相关负责人全年的业绩进行考核评估。
二、集团资金管理系统
集团企业可以通过资金管理系统,规范资金业务的流程和标准,加大资金监控的力度,加强资金的统一调度、统一结算和统一借贷,在整个集团内部实现资金的集中管理与控制,实现集团利益的最大化。主要模块包括:
资金预算模块:资金预算管理包括资金预算编制审批、预算执行、预算调整、预算控制、预算执行情况查询和分析等内容。通过资金预算可以预测各期间现金流量情况及资金需要,有效控制整个公司的经营费用支出及资金运用,做到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分析。资金预算内容包括资金来源(如经营收入、往来占用、融入资金、投资收入等)和资金流向(如经营成本费用、往来占用、融资偿还、证券/实业投资、购置资产等)。按预算期间分为月度、季度和年度预算。
资金账户监控模块:集团公司下属企业在工行、建行、财务公司等多个金融机构开有资金账户,有的企业在一个银行开有多个账户。目前银行提供了网上银行系统的客户端,可以实现网上划款、按单个账户的查询(余额、明细)、数据下载,但无法直接看到股份公司所有下属单位在所有银行的存贷款余额等总体情况,不利于公司总部对资金的及时掌握和调度。为实现资金的集中管理和在公司范围内资金的统一调度、有效利用,必须集中对下属企业在银行的开户情况、账户种类、账户头寸和业务流水进行全面监控,为及时掌握所有分子公司在银行、财务公司存贷款业务的全貌,需要一个能将银行、财务公司业务数据集成在一起的资金监控系统。
筹资管理模块:根据不同的资金来源、不同的管理方式,可以涉及以下方式:授信管理、信贷管理、票据管理、筹融资管理。该系统主要通过对集团所属分子公司资金授信协议的管理,及时掌握各公司授信额度及使用情况,为管理者提供快捷方便的数据查询功能,为公司提供一种有效的决策辅助手段。信贷管理系统是针对信贷管理部门(财务公司)而设计的。其主要目的是实现:存贷款合同管理、客户管理、业务处理、计息、合同跟踪与监控、存贷款业务统计分析等。本系统可作为业务系统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他系统集成使用。
中图分类号:F830.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5(9)-0065-04
近几年,民间融资问题是经济金融界热议的话题,特别是温州、鄂尔多斯、榆林等民间借贷活跃地区,相继发生民间融资资金链断裂现象,一批非法集资、高利贷案件浮出水面后,民间融资问题更引起社会各方高度关注。对于民间融资出现的风险问题,政府宏观管理部门加强分析预警,合理引导公众预期,通过民间融资管理立法,促进民间融资行为法制化、规范化,并通过设立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引导民间融资阳光化。但从金融支付市场监管角度去探讨如何防范民间融资风险问题,以及二者存在哪些关联度,无论理论界还是实际工作中都很少涉及。因此,本文认为有必要研究民间融资风险与支付市场之间的关联度,以及如何在法律层面强化支付市场监管,从而降低民间融资风险。
一、民间融资与支付市场概念及其关系综述
民间融资有各种解释,但准确的含义是指出资人与受资人之间,在国家法定金融机构之外,以取得高额利息与取得资金使用权并支付约定利息为目的而采取民间借贷、民间票据融资、民间有价证券融资和社会集资等形式暂时改变资金所有权的金融行为。改革开放后,以浙江温州为代表的民间借贷迅速发展起来。西部大开发,又使得如鄂尔多斯、榆林等能源富集地区的民间借贷也迅速得到发展和向周边地区扩大。
支付市场:不仅仅局限于第三方支付市场,而是涵盖整个支付体系,即支付工具、支付系统、支付服务组织和支付体系监管等要素。目前,以《票据法》、《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等为基础,以《票据管理实施办法》、《支付结算办法》、《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电子支付指引》、《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等为补充的支付结算法规制度体系,以及以“安全高效”为目的的支付结算监管体系已基本建成。但从法律层面研究支付市场监管民间融资风险问题,还是比较新颖的课题。
二者关系:民间融资是一种潜在的货币资本,也可以称之为“闲置资本”,是借贷资本的主要来源。资本只有在不断的运动中才能增殖,资本在货币形式上闲置下来就不能带来剩余价值,从而会失去其资本性质。所以,资本追求利润最大化是由其本性所决定的,也是民间融资产生的直接原因。要融资就必然产生资金的运动,资金运动就必然要产生支付结算行为。由此可见,民间融资与支付结算市场之间有不可分割的联系,而二者之间这种联系又是通过各种不同的支付方式、汇划渠道、支付用途等诸多环节加以交割和完成的。近几年,公检法在清理、处置非法民间融资债权债务过程中,由于民间融资风险与支付结算市场监管之间关系不清,使案件债权债务处置、追回中存在诸多困难。所以,我们认为研究民间融资风险与支付结算市场监管之间的关系问题,有利于金融稳定,也有利于社会发展。
二、民间融资与支付市场关联度分析
(一)主体关联。民间融资只有以市场的身份进入市场经济的圈内,才能良性发展。因此必须分清主体关联的契合点。民间融资的市场主体主要包括自然人和法人两大类。其中,最常见最原始的民间融资模式是自然人对自然人的融资,这类融资是建立在亲朋好友之间互帮互信的基础上,它不以盈利为目的,主要是出于亲友间救的借贷,这种方式的借贷利率很低甚至为零。另一种比较常见的民间融资模式,是以盈利为目的的自然人对法人、法人对法人、法人对自然人的融资,这类融资的目的就是为了赚取高额利息。无论是哪种民间融资模式,其中各个主体参与民间融资的过程中,其行为都因主体身份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支付平台、支付工具等支付市场产品或要素。民间融资对个体融资关联不设门坎,又无法律保障,是主体关联缺陷之一。
(二)资金关联。民间融资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城乡居民家庭和民营企业的自有闲置资金,在银行存款利率相对较低,投融资渠道较为单一的情况下,很大一部分闲置资金流向了民间融资市场。同时,由于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制度相对比较严格,一些小微民营企业无法从银行获取所需资金,即使满足商业银行贷款条件的大企业,由于银行贷款审批时间长、审批手续繁杂等原因,也无法及时满足临时资金需求,这种状况导致很多企业转向相对比较容易获得资金的民间融资市场。整个民间融资市场中资金筹措和资金运用过程,都离不开银行账户、支付平台以及支付工具作为中介。如前所说“要融资就必然产生资金的运动,资金运动就必然要产生支付结算行为,并借助支付平台”。
(三)风险关联。由于民间融资是游离于正规金融体系之外的一种资金融通活动,几乎不受国家现有金融法律法规的制约,因此,具有一定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很容易引发系统性风险和社会。具体来说,建立在亲朋好友之间互帮互信基础上的民间融资,利率相对较低,出发点是为了帮助借款主体,缓解暂时性的资金紧张局面,且借贷双方信息对称、道德约束性较强,这部分民间融资风险总体可控;而以追求高额利息为目的民间融资风险相对较高,很容易引发资金链断裂,诱发金融风险,对当地经济发展乃至社会稳定造成不利影响。因此,通过分析和研究民间融资的资金结算、交割及支付行为,可以判断其有无非法集资现象、是否发生集中兑付、是否投向“两高一剩”行业或涉嫌洗钱等,从而做出风险高低的判断。
(四)政策关联。民间融资作为正规和传统金融的补充,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尤其是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从长远来看,引导、规范、阳光、透明是民间融资未来的必由出路。因此,从支付市场和支付监督层面,政策制定者和实施者,都必须有包容的情怀,对其中的风险和不规范的地方既要有一定的容忍度,又要促进其规范化、阳光化、合法化。所以,金融监管部门包括支付监管部门应通过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带有苗头性与倾向性的问题,通过合理引导,规范民间资本借贷活动,使民间借贷阳光化、规范化。
三、支付口径下的民间融资风险演变与完善监管功能的必要性
(一)榆林市民间融资风险演变过程。2012年下半年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下行,榆林市煤炭价格大跌,昔日的“黑金”风光不再。与此同时,榆林市房地产价格也爆跌,“以钱生钱”的击鼓传花嘎然截止,民间借贷资金链断裂,并发生了多起事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案件是张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
该案爆发后,榆林市民间融资案件如多米诺骨现象,一系列非法民间融资集资案件不断浮出水面。据统计,2014年榆林辖区市县两级人民法院累计受理民间借贷案件12955件,累计新发非法集资案件91起,涉案金额51.07亿元,民间融资风险仍在不断扩散。可以说,非法民间融资给榆林经济发展环境、投资环境、社会信用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值得注意的是,公安机关在调查张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时,发现其名下有105个账户,有12亿多元不明流出资金。由此,我们可以看到银行支付系统的漏洞,特别是支付结算环节、账户管理环节的漏洞,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银行支付市场监管功能,降低民间融资风险。
(二)对榆林市近十年支付系统跨行清算资金流动与区域民间融资风险趋势分析。榆林市跨行清算资金流量分析。通过对榆林地区近十年支付系统跨行转账流量分析,2011年到2013年资金流动波幅最大,也是榆林市民间融资最活跃的时期,而进入2014年回落又十分明显,榆林市民间融资进入最低谷的清理、处置时期。支付系统跨行清算资金流量与榆林民间融资起伏波动变化是一致的,也从中说明榆林民间融资的变化轨迹,可以通过支付系统跨行转账流量加以证明(见图1)。
榆林市跨行资金流向分析。通过对榆林市近十年跨行资金流向分析,流出金额和笔数位居前六位的省份有内蒙古、北京、山西、山东、上海、江苏。而排在前三的省份恰是能源富集地区和房地产价格火爆地区。因此,从近十年支付系统跨行资金流向中也可以看出榆林市民间融资资金究竟流到何处,这点与实际调查结果是相一致的(见图2)。图1和图2显示出榆林区域民间融资异常变动轨迹,与榆林当地民间融资活跃期、发生风险期相向运行。
榆林市民间融资趋势分析。据统计,近两年榆林市民间融资案件数量仍在不断增加,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依然居高不下(见图3),未办结案件存量仍然较大,民间债务危机仍在持续发酵,化解民间借贷纠纷任务依然艰巨,如何从民间融资危机中走出,还任重道远。
(三)完善支付市场监管功能,强化风险监测和预警。支付体系是由银行账户体系、支付结算工具、支付清算系统、支付服务组织和支付结算管理体系等要素组成。各个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其中,银行账户体系是支付结算的基础,银行账户资金收付离不开支付结算工具,支付结算工具应用离不开支付清算系统,银行账户、支付工具以及支付清算系统的维护与正常运营又离不开支付服务组织,而支付结算管理体系是保证支付体系正常运行的关键。完善的支付市场监管体系,可以有效防范和降低民间融资风险发生。同时,民间融资风险隐患案件,也提醒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支付市场监管力度。因此,对于民间融资领域存在的风险,可探索从支付市场角度入手进行风险提示和监督管理。
四、加强支付市场监管、有效防控民间融资风险的政策建议
(一)在法律政策层面强化支付市场监管。一是对非金融机构融资行为,制定基本法律约束,即以盈利为目的金融行为必须实名登记,运作公示,破产保障,资金必须通过公共支付系统以专用业务类型报文交割并接收监督,法律部门有查询或冻结权。二是法律界定分类监管权,授予某一主体统一监管职权,其它从属监管职权,防止“龙多不治水”现象发生。三是设立最低民间融资准入门坎,为监管部门提供必要的监管条件,比如设立民间融资专用账户,资金必须通过支付系统,强制使用资金用途并以专用报文发送,资金路径明晰且可查。
(二)在现有《支付业务风险提示》基础上,研究制定《民间融资支付业务监管办法》。一是建立民间融资资金异常交易和支付业务风险监测与排查机制,主要通过监测系统定期、不定期对大额支付交易资金进行识别、排查和预警。二是建立严密的民间融资账户管理真实性核查机制,主要是建立类似于征信管理查询系统的全国性企业、个人账户管理查询系统,该系统主要为监管机构检查和案件处理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与服务。三是建立对金融机构民间融资支付风险管理监督机制,对因管理不善、监控责任不落实。导致非法民间融资行为、事件和案件的机构,支付监管部门有权责令该机构退出支付市场或严肃查处。四是建立支付市场监管系统与反洗钱监管系统共享机制,以强化对非法民间融资和洗钱犯罪的监管。
(三)扩大账户管理范围。银行结算账户作为民间融资活动的载体,加强银行结算账户的管理对于规范民间融资活动、监测民间融资活动中的资金动态、提示民间融资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对于存款人申请开立个人银行结算账户的管理办法应做调整,对开设个人银行结算账户的数量和用途加以限制,提高个人开户条件,并做好个人身份信息真实性核查工作。同时,为了加强对民间融资活动的监测,可以建立全国性的企业、个人账户管理信息查询系统,要求单位以及个人在开立账户时,尽可能全面地提供有关经济身份等有用的信息。其次,对于已开设账户应加强管理,可对一定金额以上的大额存取现金加以限制,强制要求达到一定金额以上的经济活动必须通过支付平台实现资金交割,不能通过现金交易,通过规范大额现金支取行为,将大额民间融资活动限制在账户管理监测范围内,确保账户管理系统可以监测到整个民间融资支付结算链条上的资金运作。这样,可以根据资金运作的轨迹做出准确的风险预警和提示,合理引导公众预期。
(四)完善人民银行支付信息系统。大小额支付系统是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利用现代化支付平台,是资金监测的必然选择。目前,跨行资金交易统计比较完善,如果能够共享资金监测数据,互通信息交流,就会更真实有效地掌握民间融资路径和热点方向,及时提出预警,有利于防范民间融资风险。目前,金融机构行内资金交易仍末全部纳入支付信息系统中。因此,需要扩大和完善人民银行支付信息系统功能,建立民间融资资金异常交易和支付业务风险监测与排查机制,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及其风险状况进行监测,对大额支付交易资金进行识别、排查和预警,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数据,及时发现民间融资活动中苗头性问题,风险预警提示信息,有效引导民间融资活动参与者理性投资。
参考文献
[1]代翠平.我国民间融资的风险防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0):152。
[2]董昕,李文强,张利华.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民间融资的风险控制[J].青海金融,2014,(11):35-39。
[3]倪武帆,钟海芮.我国民间融资对正规金融及宏观经济的影响[J].经济师,2015,(3):53-54。
[4]赵琳.我国民间融资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经济视野,2014,(19):332。
[5]周孟亮,蒋文华.我国民间借贷的风险防范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47-55。
The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formal Financing
Risks and the Payment Market Supervision
――A Case of Yulin City of Shaanxi Province
LIU Xiangming TONG Ling SUN Yu
1.两种体系:MPS与SNA
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发展历程中,由联合国公布的,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体系有两个: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和国民经济账户体系:
1.1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
联合国于1971年发表的《国民经济平衡表体系》,也称其为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System of Material Product Balance,简称MPS),它是前苏联在总结1925年以来计算国民收入的经验基础上逐步形成的一套核算方法和体系,主要用于苏联和东欧等计划经济国家,也称东方体系,我国早期也采用这套核算体系。
MPS的理论依据是:社会生产就是物质生产,只有创造物质产品或者作为物质产品生产过程直接延伸的活动才是生产活动,其他活动都是非生产活动。据此,全部社会产品都是由物质部门生产的,物质产品的价值总和就是社会总产值。因此MPS只需着重考察物质产品的再生产过程,即反映物质产品的生产、物质产品价值的分配和再分配、物质产品的使用构成和具体去向,等等。
MPS采用限制性生产的概念, 它把经济生产的定义只限于物质产品生产和生产性劳务, 只承认物质生产才是生产, 相应地, 社会产品只是物质生产部门的生产成果。从使用价值看, 物质产品由工业、农业和建筑业三大部门生产, 社会产品就是这三个部门所生产的物质产品。从价值形成过程看, 物质产品的价值除三大部门所创造的价值外, 还包括货物运输业和商业等流通部门追加在商品中的价值。 所以,MPS把工业、农业、建筑业、货物运输业和商业通称为五大物质生产部门, 这五大物质生产部门的生产活动成果, 构成了MPS的社会产品价值核算的内容。
1.2国民经济账户体系
国民经济账户体系(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简称SNA)首创于英国,它是依据欧美发达国家的核算理论和实践制定出来的方法体系,故也称西方体系。
相对于MPS而言,SNA有三个显著特点:
SNA是依据综合性生产观念组织核算的。它认为:人类的各种物质生产和非物质生产活动都是生产活动,换言之,生产的本质不在于是否提供物质产品,而是在于是否创造新的使用价值或效用。
SNA还充分运用了现代经济分析中的投入产出分析,资金流量分析,资产负债分析和国际收支分析等工具,这些大大扩充了SNA的核算内容和分析领域。
SNA是一种以账户形式和复式簿记法组织起来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这种核算方法能够保证整个核算体系的逻辑严谨。
SNA则采用综合性生产观。按照这种生产观, 凡是创造效用并取得收入的活动, 除去非法活动外, 不管是生产物质产品还是提供各类服务, 一律看作是生产活动, 即SNA将服务部门与物质生产部门等同看待, 归入生产部门,也就是说, SNA的生产范围除了包括农业、工业、建筑业、货物运输业、商业等物质生产部门外, 还包括了除个人自我服务以外的各个社会服务领域。因此,SNA的社会产品― 商品就是有形的物质产品与无形的劳务产品的合称,这样, SNA的核算范围就不仅包括物质产品, 而且也包括劳务。显然, 其核算范围比只计及物质产品的MPS就大多了。
2.MPS与SNA的比较
2.1概念比较
对整个社会产品的生产、分配、和使用的核算,构成了整个国民经济核算的中心内容,但对什么是生产活动,什么是社会产品,MPS和SNA则有不同定义。MPS是建立在物质生产观念的基础之上,其主要的理论依据之一是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再生产理论。因此,MPS计量的国民收入是基于物质生产活动的产出成果。该体系适应于物质管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国家。SNA把物质生产活动和非物质生产活动放在同等位置上一视同仁地核算,更有利于全面描述国民经济运行的过程和结果,它有利于反映第三产业比重不断增加,人们服务性消费比重不断提高的客观趋势。
这两个体系的最大差别是在生产概念上的差异,由生产概念差异而引起的中间消耗和最终使用的计算范围也相应发生变化。例如,在SNA中,由于服务部门也计算产值,物质生产部门的中间消耗就应包括对服务的消耗价值,而相应的服务部门也有了自身的物质消耗。但在MPS中,服务部门不计算产值,因此,物质生产部门对服务的消耗不作中问消耗处理。至于服务活动中的各种物质消耗, 则作为社会最终使用,形成消费基金。两个体系在中间消耗上的差别,除了由于生产范围的不同外,还有: 第一,在SNA中包括固定资本损耗,MPS则不包括;第二,在SNA中作为中间消耗的企业在文化设施方面的非生产性支出,在MPS看作为对非物质生产领域的转移支付,从物质生产领域的营业盈余中扣除,有关这方面的产品消耗作为最终消耗;第三,在SNA中作为中间消耗处理的企业业务旅差费,在MPS中看作是居民的原始收入,所消耗的产品作为居民的个人消费;等等。
由于对生产的定义不同, 最终消费和收入的分配与再分配的概念也不一致。在MPS中,最终消费只限于对物质产品的购买,而不能体现为劳务的购买支付。 非物质生产领域内职工的工资及其他收入, 是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不能作为生产收入。而在SNA中, 最终消费还包括非物质劳务的购买,如支付医疗费用、教育费用、房租等。既然在市场上通过价格获得的货币收入,理所当然地视为生产收入,并且计算产值,那么,除了义务性的转移收支外,再分配也就几乎不存在了。
而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快速发展以及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MPS存在的基础也随之发生变化,其在很多方面不适于当代商品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因而越来越多采用MPS的国家,开始结合本国实际,逐步进行国民经济核算改革,开始运用SNA核算原理和方法。
2.2核算方法的比较
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是从国民经济总体上研究国民生产、分配、使用之间的关系,主要使用国民经济平衡表,该表为单式平衡表,只是通过左右两栏数据的平衡综合说明社会整体的再生产过程。构成MPS的国民经济平衡表主要包括:综合物资平衡表,综合财政平衡表,劳动力资源平衡表,国民财产平衡表以及固定资产平衡表等。其核心指标主要是:社会总产值,社会净产值,国民财产及物质产品消耗,消费与积累等。同时,各表间只存在经济指标的内涵关联,不存在严格的核算对应关系。
国民经济账户体系主要是由国民收入核算,投人产出核算,资金流量核算,国际收支核算以及资产负债核算组成的。它从宏观经济的控制和调节出发,既对国民收入在各环节的规模水平及结构状况作分别研究, 又将国民生产、国民分配和国民使用连成统一的有机整体。其核算方法为复式记帐法,即运用国民经济收支活动有收必有支、收支必相等的原理, 以帐户的形式对国民经济活动进行核算。这种核算把社会再生产各环节、国民经济各部门紧密衔接起来, 较好地反映国民经济运行中的内在联系。
通过对这两个体系在概念和方法上的比较, 可以看出SNA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核算范围覆盖整个国民经济, 不受物质生产领域的局限;
二是核算内容不仅包含产品的生产、交换和使用的实物运动,而且还包含收支和金融交易等资金运动,能较好地反映社会再生产中实物运动与价值运动交织在一起的复杂运动过程。SNA十分重视从价值方面来考察国民经济运行,把国民收入核算、投人产出核算、资金流量核算、国民财富核算和国际收支核算5个方面都纳人统一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之中。相比之下,MPS在这方面的核算则有欠完整,特别是在资金流量核算和国民财富核算方面, 所差更多;
三是核算方法采用复式记帐法, 通过帐户体系把社会再生产各环节、国民经济各部门紧密衔接起来, 能较好地反映国民经济运行中的内在联系,提高了国民经济核算的科学性。
相比之下,MPS用单式记帐的方法,以平衡表形式对国民经济的各种活动进行单方面的登录和计算,各种国民经济平衡表之间,在数量上虽有联系,但联系得不够严密。
2.3主要指标对比和换算
两大体系除了上述主要区别外,在具体核算指标、原则和方法上也各具特点,甚至两大体系中名称相同的某些统计指标,其经济涵义、范围口径、计算方法也往往存在差异。在MPS 中,反映经济活动的主要指标是国民收入。它是物质生产部门净产值的总和,扣除了一切中间消耗C_2,也扣除了固定资产折旧C_1。同时,国民收入是按国土原则计算的。在SNA中,反映经济活动的主要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它们既包括新创造的价值V+M,也包括固定资产折旧C_1,同时其计算范围扩大到整个三次产业,即全社会的所有部门。其中,国内生产总值按照国土原则计算,国民生产总值按国民原则计算。
两大体系主要国民经济综合指标的换算,主要表现为指标间和各指标内部的构成项目的换算。
两大体系主要国民经济综合指标的换算, 必须通过一系列的调整来实现。调整包括: 一、调整服务价值, 包括中间消耗价值口径的调整;二、指标构成项目的调整,包括各指标概念的调整;三、计算原则的调整,包括以国土原则口径计算的指标调整为以国民原则口径计算的指标;四、对价格标准的调整,包括通过汇率调整为统一的货币量形式。调整两大体系的总量指标,无论是从SNA口径调整到MPS口径,还是从MPS口径调整到SNA口径,调整内容都是相同的,只是各项目的加减计算相反。
两大体系各指标内部的构成项目的换算,同样必须通过逐项调整来实现。以两大体系国民分配指标的换算为例。从分配角度看,SNA增加值中的雇员报酬相当于MPS中的居民原始收入。 SNA的营业盈余加间接税净额相当于MPS的企业原始收入。SNA的增加值中还包括非物质生产领域,而MPS的国民收入中则不包括。此外,第一,在SNA中,雇主对雇员社会保险金是作为对雇员报酬的一部分,而在MPS中,则作为出自企业原始收入的支付;第二,个体经济收入,在SNA中包括在营业盈余内,而在MPS中,则包括在居民原始收入内。(作者单位: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杨灿. 国民经济核算教程 [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2]王爱俭.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研究[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3]骆耕漠. 马克思的生产劳动理论[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0
民间融资有各种解释,但准确的含义是指出资人与受资人之间,在国家法定金融机构之外,以取得高额利息与取得资金使用权并支付约定利息为目的而采取民间借贷、民间票据融资、民间有价证券融资和社会集资等形式暂时改变资金所有权的金融行为。改革开放后,以浙江温州为代表的民间借贷迅速发展起来。西部大开发,又使得如鄂尔多斯、榆林等能源富集地区的民间借贷也迅速得到发展和向周边地区扩大。支付市场:不仅仅局限于第三方支付市场,而是涵盖整个支付体系,即支付工具、支付系统、支付服务组织和支付体系监管等要素。目前,以《票据法》、《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等为基础,以《票据管理实施办法》、《支付结算办法》、《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电子支付指引》、《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等为补充的支付结算法规制度体系,以及以“安全高效”为目的的支付结算监管体系已基本建成。但从法律层面研究支付市场监管民间融资风险问题,还是比较新颖的课题。二者关系:民间融资是一种潜在的货币资本,也可以称之为“闲置资本”,是借贷资本的主要来源。资本只有在不断的运动中才能增殖,资本在货币形式上闲置下来就不能带来剩余价值,从而会失去其资本性质。所以,资本追求利润最大化是由其本性所决定的,也是民间融资产生的直接原因。要融资就必然产生资金的运动,资金运动就必然要产生支付结算行为。由此可见,民间融资与支付结算市场之间有不可分割的联系,而二者之间这种联系又是通过各种不同的支付方式、汇划渠道、支付用途等诸多环节加以交割和完成的。近几年,公检法在清理、处置非法民间融资债权债务过程中,由于民间融资风险与支付结算市场监管之间关系不清,使案件债权债务处置、追回中存在诸多困难。所以,我们认为研究民间融资风险与支付结算市场监管之间的关系问题,有利于金融稳定,也有利于社会发展。
二、民间融资与支付市场关联度分析
(一)主体关联。民间融资只有以市场的身份进入市场经济的圈内,才能良性发展。因此必须分清主体关联的契合点。民间融资的市场主体主要包括自然人和法人两大类。其中,最常见最原始的民间融资模式是自然人对自然人的融资,这类融资是建立在亲朋好友之间互帮互信的基础上,它不以盈利为目的,主要是出于亲友间救的借贷,这种方式的借贷利率很低甚至为零。另一种比较常见的民间融资模式,是以盈利为目的的自然人对法人、法人对法人、法人对自然人的融资,这类融资的目的就是为了赚取高额利息。无论是哪种民间融资模式,其中各个主体参与民间融资的过程中,其行为都因主体身份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支付平台、支付工具等支付市场产品或要素。民间融资对个体融资关联不设门坎,又无法律保障,是主体关联缺陷之一。
(二)资金关联。民间融资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城乡居民家庭和民营企业的自有闲置资金,在银行存款利率相对较低,投融资渠道较为单一的情况下,很大一部分闲置资金流向了民间融资市场。同时,由于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制度相对比较严格,一些小微民营企业无法从银行获取所需资金,即使满足商业银行贷款条件的大企业,由于银行贷款审批时间长、审批手续繁杂等原因,也无法及时满足临时资金需求,这种状况导致很多企业转向相对比较容易获得资金的民间融资市场。整个民间融资市场中资金筹措和资金运用过程,都离不开银行账户、支付平台以及支付工具作为中介。如前所说“要融资就必然产生资金的运动,资金运动就必然要产生支付结算行为,并借助支付平台”。
(三)风险关联。由于民间融资是游离于正规金融体系之外的一种资金融通活动,几乎不受国家现有金融法律法规的制约,因此,具有一定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很容易引发系统性风险和社会。具体来说,建立在亲朋好友之间互帮互信基础上的民间融资,利率相对较低,出发点是为了帮助借款主体,缓解暂时性的资金紧张局面,且借贷双方信息对称、道德约束性较强,这部分民间融资风险总体可控;而以追求高额利息为目的民间融资风险相对较高,很容易引发资金链断裂,诱发金融风险,对当地经济发展乃至社会稳定造成不利影响。因此,通过分析和研究民间融资的资金结算、交割及支付行为,可以判断其有无非法集资现象、是否发生集中兑付、是否投向“两高一剩”行业或涉嫌洗钱等,从而做出风险高低的判断。
(四)政策关联。民间融资作为正规和传统金融的补充,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尤其是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从长远来看,引导、规范、阳光、透明是民间融资未来的必由出路。因此,从支付市场和支付监督层面,政策制定者和实施者,都必须有包容的情怀,对其中的风险和不规范的地方既要有一定的容忍度,又要促进其规范化、阳光化、合法化。所以,金融监管部门包括支付监管部门应通过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带有苗头性与倾向性的问题,通过合理引导,规范民间资本借贷活动,使民间借贷阳光化、规范化。
三、支付口径下的民间融资风险演变与完善监管功能的必要性
(一)榆林市民间融资风险演变过程。2012年下半年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下行,榆林市煤炭价格大跌,昔日的“黑金”风光不再。与此同时,榆林市房地产价格也爆跌,“以钱生钱”的击鼓传花嘎然截止,民间借贷资金链断裂,并发生了多起事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案件是张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该案爆发后,榆林市民间融资案件如多米诺骨现象,一系列非法民间融资集资案件不断浮出水面。据统计,2014年榆林辖区市县两级人民法院累计受理民间借贷案件12955件,累计新发非法集资案件91起,涉案金额51.07亿元,民间融资风险仍在不断扩散。可以说,非法民间融资给榆林经济发展环境、投资环境、社会信用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值得注意的是,公安机关在调查张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时,发现其名下有105个账户,有12亿多元不明流出资金。由此,我们可以看到银行支付系统的漏洞,特别是支付结算环节、账户管理环节的漏洞,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银行支付市场监管功能,降低民间融资风险。
(二)对榆林市近十年支付系统跨行清算资金流动与区域民间融资风险趋势分析。榆林市跨行清算资金流量分析。通过对榆林地区近十年支付系统跨行转账流量分析,2011年到2013年资金流动波幅最大,也是榆林市民间融资最活跃的时期,而进入2014年回落又十分明显,榆林市民间融资进入最低谷的清理、处置时期。支付系统跨行清算资金流量与榆林民间融资起伏波动变化是一致的,也从中说明榆林民间融资的变化轨迹,可以通过支付系统跨行转账流量加以证明(见图1)。榆林市跨行资金流向分析。通过对榆林市近十年跨行资金流向分析,流出金额和笔数位居前六位的省份有内蒙古、北京、山西、山东、上海、江苏。而排在前三的省份恰是能源富集地区和房地产价格火爆地区。因此,从近十年支付系统跨行资金流向中也可以看出榆林市民间融资资金究竟流到何处,这点与实际调查结果是相一致的(见图2)。图1和图2显示出榆林区域民间融资异常变动轨迹,与榆林当地民间融资活跃期、发生风险期相向运行。榆林市民间融资趋势分析。据统计,近两年榆林市民间融资案件数量仍在不断增加,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依然居高不下(见图3),未办结案件存量仍然较大,民间债务危机仍在持续发酵,化解民间借贷纠纷任务依然艰巨,如何从民间融资危机中走出,还任重道远。
(三)完善支付市场监管功能,强化风险监测和预警。支付体系是由银行账户体系、支付结算工具、支付清算系统、支付服务组织和支付结算管理体系等要素组成。各个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其中,银行账户体系是支付结算的基础,银行账户资金收付离不开支付结算工具,支付结算工具应用离不开支付清算系统,银行账户、支付工具以及支付清算系统的维护与正常运营又离不开支付服务组织,而支付结算管理体系是保证支付体系正常运行的关键。完善的支付市场监管体系,可以有效防范和降低民间融资风险发生。同时,民间融资风险隐患案件,也提醒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支付市场监管力度。因此,对于民间融资领域存在的风险,可探索从支付市场角度入手进行风险提示和监督管理。
四、加强支付市场监管、有效防控民间融资风险的政策建议
(一)在法律政策层面强化支付市场监管。一是对非金融机构融资行为,制定基本法律约束,即以盈利为目的金融行为必须实名登记,运作公示,破产保障,资金必须通过公共支付系统以专用业务类型报文交割并接收监督,法律部门有查询或冻结权。二是法律界定分类监管权,授予某一主体统一监管职权,其它从属监管职权,防止“龙多不治水”现象发生。三是设立最低民间融资准入门坎,为监管部门提供必要的监管条件,比如设立民间融资专用账户,资金必须通过支付系统,强制使用资金用途并以专用报文发送,资金路径明晰且可查。
(二)在现有《支付业务风险提示》基础上,研究制定《民间融资支付业务监管办法》。一是建立民间融资资金异常交易和支付业务风险监测与排查机制,主要通过监测系统定期、不定期对大额支付交易资金进行识别、排查和预警。二是建立严密的民间融资账户管理真实性核查机制,主要是建立类似于征信管理查询系统的全国性企业、个人账户管理查询系统,该系统主要为监管机构检查和案件处理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与服务。三是建立对金融机构民间融资支付风险管理监督机制,对因管理不善、监控责任不落实。导致非法民间融资行为、事件和案件的机构,支付监管部门有权责令该机构退出支付市场或严肃查处。四是建立支付市场监管系统与反洗钱监管系统共享机制,以强化对非法民间融资和洗钱犯罪的监管。
我国自八十年代引进管理会计这门学科,会计界为之耳目一新。管理会计的一些方法,如预测分析、决策分析、责任会计等,已被“零敲碎打”地应用于企业管理工作中,在改进经营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方面,就尝到不少实实在在的“甜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承包经营,市场竞争加剧等经济形势的发展,企业将越来越重视管理。因此,管理会计作为一种“内部会计”、“决策会计”,将会更加受到重视和运用。如何使管理会计更大众化,更具有实用价值,这是会计理论专家和实务工作者共同关心的问题。本文拟从五个方面简要分析管理会计应用中常遇到的难点,意在抛砖引玉,希望管理会计在企业中得到更好的应用。
一、决策者问题
管理会计认为,决策者能够利用会计提供的信息,独立作出生产营销等方面的决策;企业的不同决策层次,利用管理会计的独立性是相同的,不会受到外界的干扰。该理念对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方面,提炼出一个决策,排除外界因素,有利于数学上的推导及证明。另一方面,表明管理会计提供的方案切实可行,以此为基础,选定的其他决策方案也是有效的。当然,对某些行业的某项财务工作而言这个理念有其不恰当之处。
管理会计产生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之上。在这样的经营环境下,企业的产供销各环节基本上都参与了市场竞争。虽然有政府的干预,但主要是企业对市场的利用与操纵。企业不会简单地受市场支配,各级决策者的任务之一就是认清形势,预测,利用市场指向,利用其有利的方面,英明决策,以实现自己的目标。影响企业决策有多方面的因素,如财务、人事、竞争对手、市场行情及其他非因素。管理会计提供的决策方案主要是从财务入手,体现成本最低和目标利润最大这一原则,不考虑企业决策者之间的联系与制衡,依赖于定量分析,外部其他因素对企业目标的影响未作妥当的考虑,这正是阻碍管理会计应用的一个因素。同一企业之中,不同层次之间,决策的着重点不同,子公司与母公司,分厂与总厂之间,车间与厂部之间,对最佳决策的认可各不相同。鉴于此,根据管理会计有关原理可以认为,企业各决策者可以相互的实用意义要大打折扣。
二、企业外部环境问题
管理会计提供了很多预测、决策方法,这些方法大都沿袭于数学方法、统计方法和决策科学方法。这些方法引入之后,很多运用者既没有按照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及时进行适当的变通,也没有足够地考虑到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而是试图从会计的角度使这些方法得到新的应用,以致给工作制造疑难问题。如,变动成本法下的保本分析,总是假定价格不变,单位变动成本相等。作为数学推导,静态理想的模式,可以为人所接受。但是,在一定时期,单价不变难以成立,生产多种产品的企业,要求得出各产品的变动成本已是相当困难,使其不发生变化就更难了。一些简单的预测方法,如高低点法、回归法等,本是一种理论上的趋势预测方法,恰当运用也仅仅能预测企业管理中某些方面的变化趋势。众所周知,企业生存在一个充满竞争的环境中,单个企业不能左右市场;从这点上看,企业生产上不存在完全的线性关系,显然这种预测本身并没有什么坏处,但要把预测的结果认为完全正确的,并作为决策的依据,那就是削足适履了。管理会计给企业提供的是一个稳定、宁静的外部环境,认定与企业经营有关的许多因素都将不变或只呈规律性变化。在资金流量分析,长短期投资决策中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点。由此可见,管理会计更适宜于应用在一个封闭式的系统中。
有了外部环境不变这一前提,各种会计技术方法便有了立足之地,都经得起严格的数学证明。由此产生出定量分析的各种结果,可操作性强,稍加比较便可获取最佳方案,看起来令人信服,这正是管理会计引人入胜的地方。
1.多种形式集资,加速资金积累日本自1956年开始现代化进程,到1973年,共积累资金8,626亿美元。这笔巨额资金主要靠用多种形式筹措,证券市场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形式。特别是建立流通市场以后,筹资者找到一条吸收短期资金长期使用的途径。对于投资者,有了流通市场,短期资金可以得到比银行优惠的利息,而且如需要用款,随时可以变现。筹资者劝募便利,大大有利于资金筹措。日本政府方面,自1975年后大量发行国债,每年国债收入占当年预算收入的25%以上,全靠证券市场吸收消化,支持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
2.多渠道融资,减轻银行负担日本进入60年代后,大企业高速度成长,资金需求旺盛,城市银行存货率(贷款余额,存款存额)逐年上升,1961一1966年达到了106%,发生借差,到1981年才下降到80%以下(正常值应在70%左右)。城市银行靠日本银行贷款支持,日本银行则通过发行巨额货币加以弥补。证券市场发展后,银行对借款户制定贷款限额,超额不贷,有利于银行贷款业务正常化。从资金流量分析,1956一1980年间,证券市场占资金总额流量的份额在10一15%之间,同期,企业用有价证券筹资占14一23%。
3.企业资金结构改善,降低时银行的依存度由于证券市场的发展,企业的资金结构状况有了显着改善,商业信用减少,自有资金比重上升。1956一1965年,企业自有资金平均占8.6%,银行贷款比重占46%,商业信用占24.1%,证券筹资占21.3%;到1985年,自有资金高达36.9%,银行贷款比重下降到33.3%,商业信用仅占2%,证券筹资上升到27.8%。企业资金结构基本上实现自有资金、银行贷款、证券筹资各占三分之一,增强了企业自,降低了对银行的依存度。
4.吸收社会闲散资金,抑制消费膨胀1953年日本人均个人金融资产仅110美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240美元;1985年人均个人金融资产达到23,720美元,增长215.6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1,020美元,增长45.9倍。个人积累差不多完全转化为产业资本,持股人数600万人以上。企业也鼓励职工入股,1984年末全国有88%上市公司实行职工入股,人数达170.9万,男职工几乎全部参加,占这些公司总人数的38.8%,人均持有1,748股,工资基金找到新的去向,抑制了消费膨胀。
二、发展证券金触的经验
证券价格受国内外经济变化的影响,变动频率高,幅度大,特别是筹资公司倒闭会造成损失。因此,证券市场行市极易为投机者操纵,纂涨暴跌,造成社会经济紊乱。战后日本证券市场基木上没有发生金融危机,这是与政府扬利抑弊,严加管理有关。这些经验值得参考。
1.实行证券亚与银行业分离经营证券与银行对于筹措产业资金具有密切关系,鉴于银行持有其他公司的股票,政府为保护存款者利益,禁止银行兼营证券业务。这在客观上使证券业避开了竞争,能专心于证券业务,为推动证券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日本用法律自上而下地将证券与银行分离。大藏省分设证券局与银行局,根据宪法、民法和商法分别制定各自有关的法律。证券交易法规有《证券交易法》、《外国证券者法》、《证券投资信托法》、《公认会计师法》、《股票等保管转帐法》和《证券投资顾间限制法》等。日本银行则运用官定利率影响证券收益率,还通过公开市场业务进行干预,向市场投入或收购试券,以扩大或缩小债券流通量,稳定证券价格。日本银行始终维持低利率政策,企业筹资成本较低。
证券业务由证券公司、证券交易所和企业信用评级机构等经营,现有证券公司212家,分支机构2,281个,资本5,316亿日元,从业人员近10万人,拥有有价证券库存3,84。亿日元。资本规模接近于64家地方银行资本(6,885亿日元)。
2.建立行政手段与经济手段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战前日本有价证券业管理局限于消极的产业瞥察式的管理方法。战启,解散了证券交易委员会,其权限和事务归大藏省本部统辖。政府按经济民主化的指导原理制定证券交易法,促进证券交易民主化,旨在能使一般民众保有股份制企业的股票。证券管理权力高度集中于大藏省,证券业务则分散给民间法人组织经营。
大藏省证券局负责证券市场行政监督,下设证券交易审议会、企业会计审议会和公认会计师审查会。局本部负责证券一般政策、计划的制定,设立证券检查官和证券审计官职务,对证券公司自己买卖或库存股票的规模等加以行政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