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儿童急诊医学

儿童急诊医学范文

发布时间:2024-01-05 17:04:1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儿童急诊医学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儿童急诊医学

篇1

1.绪论

1.1研究的背景和目的

门急诊是医院面向社会服务的窗口,是患者接触医疗诊治的第一线,也是反映一家医院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病人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以病人为中心,提供以人为本的医疗服务时21世纪医院创新经营和应对卫生市场国际竞争的关键一步。

作为一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儿科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遵循“一切为了孩子”的建院理念,努力为病人及病患家长提供最好的医疗服务。为了了解病人在门急诊就诊过程中对医院的环境设施、等候时间、服务态度、医疗过程和医疗结果等方面的满意情况,本研究从我院随机抽取100名门急诊病人家长在其就诊期间对我院所提供的医疗服务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并对不同人群的满意度进行了比较分析,以从中发现门急诊中存在的问题和病人不满意的原因所在并寻找对策,为医院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提供一定的帮助。

1.2研究步骤

1.2.1主题确定。依研究者工作背景有关的问题,确定研究目的、对象与范围,并且做研究主题的可行性评估,以便进行研究。

1.2.2问卷调查。通过文献探讨和实地调查的结果设计调查《SCMC门急诊病患满意度调查表》(附件),调查对象为前来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门急诊就诊患儿家长。

1.2.3资料整理与分析。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采用χ2检验对门急诊调查问卷的频数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1.2.4讨论与建议。根据统计的结果对产生的问题和现状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建议,以提升病患家长对此问题的满意度。

2.研究方法

2.1研究方法

本项目将由研究者实际参与患者满意度调查的过程,从中获得学习、观察、心得、实务上遇到的问题,通过文献的探讨与理论的分析整理,并实地对门诊病患实施问卷调查的方式,以了解门诊病患对我院门急诊所提供服务的满意程度,并通过相关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

为有效达到上述的研究目的,问卷系由课题小组成员亲自在我院门急诊输液室内,以不规则、任意的抽调方式,进行不记名填写方式来搜集资料。

2.2研究对象与抽样方式

本项目的抽样以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门急诊病患陪同人员为对象,随机抽取我院部分门急诊病人为样本,采用在输液室(发热与非发热)询问的方式向病人家长介绍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征得同意后,请病人家长填写《SCMC门急诊病患满意度调查表》。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整理得有效问卷81份,回收率为81%。

2.3问卷设计

本调查问卷内容涵盖就医背景、各项目满意度、填表人基本资料等内容,其中各项目满意度部分为主要调查部分,包括医院环境设施、等候时间、服务态度、医疗过程和服务结果等5个方面共计40道调查提问,要求病人家长根据就诊期间对这些内容的感受和体验按非常满意、满意、可接受、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来做出选择。

2.4计分方式

本问卷以填答者对我院门急诊的服务现况,依其就诊实际感受的满意程度为主。本问卷采取李克特尺度(Likert Scale)测量,依次为非常不满意、不满意、可接受、满意、非常满意五个等级,并依次给予 1、2、3、4、5 的分数。分数愈高,表示病患对该项要素的满意程度愈高。

2.5资料整理与统计分析

在受访者基本资料中选取性别、年龄、教育程度,以及就医背景中是否初诊、就诊科别、科室类别等信息作为人群划分的标准,继而运用SPSS 13.0软件进行χ2检验。

3.结果分析

3.1受访者的基本情况及其就医背景

3.1.1受访者基本情况。根据调查,由于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是一家儿科综合性医院,受访者身份绝大部分是患儿的家属和亲友(84%)。年龄结构上,21至30岁和31至40岁的人群占大部分(34.6%和29.6%)。教育程度方面,绝大部分受访者为高中及以上学历,可以完全理解本调查问卷的目的和题目的意思。

3.1.2就诊患儿的就医背景。本次调查受访者大部分是第二次或更多次前来我院就诊(86.42%),且大部分就诊科别为内科(86.42%)。科室类别方面,频数前三位分别为普通门诊(51.25%)、急诊(18.52%)和专家门诊(17.28%)。81位患儿家长绝大部分选择“当日现场挂号”(84%)。就诊原因方面未有特别明显的高频数,主要集中在医院名气(25.57%)、交通便利(25.97%)、医疗设备和医术高明(15.58%)等方面。

3.2门急诊病人满意度

根据公式“患儿家长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的人数/总人数”计算满意度得分,并对各项的满意度由低至高进行排序。

表1门急诊病患总体满意度

表1反映的是本问卷满意度部分四大项目的满意度得分情况,从中可以看出“等候时间”是最不令人满意的,其次是“工作人员服务态度”,而“医疗过程”的总体满意度最高。

3.3不同病人满意度比较分析

根据受访者所填基本信息和就医背景,将是否初诊、不同就诊科别、不同科室类别、不同年龄、不同教育程度、不同性别的受访者对各项目满意度的差异进行统计分析,运用SPSS 13.0作卡方检验,大部分为无显著差异,但在某些项目有显著差异(见表2)。

表2不同病人满意度比较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不同文化程度的受访者对于“座椅的舒适度及数量”、“叫号台人员服务态度”和“检验工作人员服务态度”这三项的满意度有着显著差异(P

4.讨论与建议

4.1讨论

在满意度最低、问题最突出的“等候时间”方面,受访者认为等候时间最长和最不满意的均为“候诊时间”。这反映了我院门急诊病人数量多、医疗资源稀缺的现状,如何合理利用有限的资源、优化整合,从而降低门急诊病人的等候时间,是提升门急诊病人满意度的重要环节。

在医院环境设施方面,受访者主要不满意的候诊空间不够宽敞、座位数量有限且不舒适,同时对自驾车不便利也表示不满意。候诊空间的不宽敞和座位的数量有限直接提升病患焦虑情绪产生的可能性,从而使其觉得候诊时间过长,无法忍受,影响其对候诊时间的满意度的评价。

通过不同文化程度受访者的满意度调查,发现不同文化程度的受访者对“座椅的舒适度及数量”、“叫号台人员服务态度”和“检验工作人员服务态度”这三项的满意度有着显著差异。不同文化层次的人需求是不同的,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不同文化层次的病人(家长)对于医疗的需求和期望值是不同的,文化程度越高的病人,医疗需求的期望值也较高,反之,文化程度较低的病人,期望值也较低。

4.2建议

4.2.1挂号方式多样化,优化预约挂号。我院自开始实行专家门诊预约挂号以来,极大方便了前来就诊的全国各地病患,但是本次调查显示,采用当日当场挂号的病患依然占绝大部分(84%),因此提供更多的挂号方式,优化预约挂号是很有必要的。方式上可以在现有的电话预约基础上提供网上预约和自助机预约;数量上可以提供专家门诊、照顾特需等门诊的预约,同时也可提供相关检查的电话、网上预约,方便病患自行选择,适时前来就诊。

4.2.2加强医院文化建设,提高服务意识。门急诊是医院工作的窗口,门急诊各环节的医务人员的服务代表着医院的形象,因此提高门急诊人员的服务水平、服务质量和服务意识是一项重点任务。通过相关培训使得门急诊医师了解主动说明药物使用注意事项和保护病患隐私的重要性。加强医院文化建设,使“一切为了孩子”的办院理念深入人心,从而逐渐形成“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性化服务。

4.2.3改善就医环境。门急诊候诊厅与就诊室由于病人较多,经常人满为患,环境嘈杂混乱。在原本就为患儿病情担心的家长心中,更添上一份焦躁的情绪。改善医院环境卫生,在候诊处添置宣传栏、多媒体设施、小装饰等,都可分散等候家长的注意力,缓解其焦虑情绪。增加候诊处的休息设施,同时通过宣传、告知等方式减少陪同家长的数量,使候诊患儿及家长处于一个相对舒适的环境,能有效减少病人对候诊的“心理时间”,从而减少医患矛盾,提高门急诊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朱晓燕、许劲松、周妹郭、黎安、陈卫东、杨武.医院门急诊患者满意度调查分析.医院管理杂志,2012(6)

篇2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395.6 G 4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02-0124-03

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是20世纪90年代在磁共振(MRI)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脑功能成像技术。fMRI结合了血氧水平依赖性原理和回波平面成像技术,能得出反映脑激活状态的功能图像。功能磁共振成像能够直观、形象地观测正常人完成认知任务过程中大脑活动情况,无损伤性,并且具有较高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从而成为研究大脑认识思维活动的强有力的工具。近年来这项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到认知神经科学研究领域,用来探讨人类认知过程与情绪活动的脑机制。研究者运用该技术,对感知觉、注意、记忆、语言以及情绪[1-3]等的脑功能进行研究,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认知与情绪过程的神经基础。

本研究拟通过应用fMRI技术对学习障碍儿童和正常儿童在记忆思维过程中脑部活动成像的比较,分析两者激活模式以及激活强度的差异,探索大脑思维记忆方式和信息处理途径,从而进一步探讨学习困难的病因,为预防和治疗儿童学习障碍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武汉市2所普通小学一~六年级学生共947名进行调查,剔除表格不完整(缺、漏项)者,共获有效样本886名,有效率为93.56%。筛查出学习障碍(LD)儿童90名,LD检出率为10.16%,其中男童60例,女童30例。 采用知情同意的方法,选择学习障碍儿童和正常儿童各12名分别作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年龄分别为(9.89±0.86)和(9.67±0.75)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被试者均智力正常(IQ>85)、右利手、视觉正常、家族中没有癫痫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

1.2 方法

1.2.1 LD的确定 (1)CCMD-2-R中LD的诊断标准;(2)PRS (The Pupil Rating Scale Revised Screening for Learning Disability)量表评定为学习障碍;(3)主课(语文、数学)平均成绩在班级P10以下,独立完成作业困难;(4)IQ>70;(5)无视、听觉障碍,排除多动和器质性病变。

1.2.2 fMRI的测定

1.2.2.1 设备及参数 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Singa l.5T CV/i超导型机扫描。结构像采用T1加权像,采用自旋回波(Spin echo, SE)序列,功能磁共振数据采集采用回波平面成像(echo planar imaging, EPI)技术,三维全脑结构像采用3D SPGR扫描序列,数据处理采用统计参数图软件(SPM2, Statistical Parametric Mapping software, Wellcome Department of cognitive Neurology, London. UK)进行数据分析。首先对功能像进行头动矫正,然后进行空间标准化和空间平滑处理,再对三维全脑像进行标准化并与功能像匹配,并叠加于平均三维结构像上生成统计参数图(Statistical Parametric Mapping)。

为加强信号的对比,采用BLOD技术(血氧-脉搏触发方式),实验的扫描采用了EPI的T2加权摄影条件序列。视野FOV:240 mm×240 mm;分辨率:64×64像素;断层厚度(Slice Thickness):5 mm;断层间隔(Slice Gap):0 mm;脉冲重复间隔时间/回波时间(TR/TE):3 000/400 ms;累计扫描时间:5.2 min;翻转角:90°。

1.2.2.2 实验方法 采用组块设计(blocked design)和事件相关实验设计(event-related design)的实验范式进行工作记忆的fMRI测试。实验分5个组块,每个组块包括10个10以内的随机数字,要求受试者进行连续累加计算。实验由安静状态开始,然后进行连续默算加法。全实验过程由“安静-刺激-安静-刺激-安静-刺激”的周期组成。刺激组块与基线组块交替出现,无提示语。基线组块播放位于画面中的“+ ”,持续停留20 s。刺激组块由连续播放的10个竖写一位数加法(黑白图) 组成,

每个组块均已给出得数。数字累加的作业内容及结果在一台计算机上按一定的时间呈现出来(组内间隔:3 s, 组间间隔:30 s),通过一个投影仪投影到一个屏幕上,被试者通过在眼睛前方的一面镜子反射观察,显示作业结果时被试儿童通过左右2个按钮选择相应的答案,其中左侧按钮表示该结果与其计算结果一致,右侧则不一致,被试者要对每个组块的得数做出正误判断。整个实验过程中没有视听觉任务提示及回答, 保证受试者完全集中于计算这一根本任务。全过程始终由MRI进行断层扫描,并通过标准化重建为大脑的全方位立体表观图。

本实验对24名被试儿童进行5组数字(每组10个)累加计算的同时,用功能磁共振成像进行多层回波平面(EPI)的T2加权摄影,其后通过图像解析和统计学处理,提取激活信号。

1.3 统计分析 将MRI输出的DICOM Ⅲ格式的图像转换为ANALYZE格式,以便使用SPM2软件来检验激活区域的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后期激活部位的筛选以及强度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正常组儿童工作记忆时脑部激活情况 正常儿童主要的激活区位于两侧额叶上中回及其靠近中央前回的区域,

尤其是左侧额上回激活范围最大(249 voxels),其次为右侧额中回(127 voxels);两侧顶叶后部小叶、角回及周围皮质激活反应呈阳性;另外,双侧枕叶、顶枕沟以及扣带回也有激活现象。见表1。

2.2 LD儿童工作记忆时脑部激活情况 LD儿童执行计算任务时,双侧额叶激活范围较大,左侧额上回部位激活较强(184 voxels),其次是额中回(132 voxels)及其周围皮质;右侧顶叶激活强度处于中等水平;左侧丘脑、楔回、右侧脑岛以及两侧枕叶也有散在的激活反应。见表2。

2.3 2组儿童相同脑部激活区域强度的异同 2组儿童在执行工作任务时,激活部位和程度不完全一致,2组儿童共同存在的激活区域是:左侧额上回、左侧枕外侧回、右侧枕回、右侧额中回、右侧顶叶。将正常组和LD组儿童各个激活区域的体素进行t检验,可知正常组在左侧额上回和右侧额中回区域激活体素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双侧枕叶和右侧顶叶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工作记忆是一种重要的认知功能,属于短时记忆的一种,是一种对信息进行暂时加工和储存能量有限的记忆系统,包括信息编码、保持和提取过程,进行复杂认知任务如语言理解、学习、推理、心算时,都需要在工作记忆系统中作临时的信息储存和操作[4-6]。利用 fMRI 对大脑执行任务时激活区域进行脑区定位,可以直观地研究被试儿童在工作记忆时大脑的激活变化。国外研究表明,学习障碍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短时记忆缺陷[7-8],尤其是与言语有关任务的记忆缺陷更明显。

研究结果表明,2组儿童激活的脑部区域主要有双侧额叶上、中回以及靠近中央前回的皮质,枕叶上回、外侧回以及顶叶后部小叶也有较强的激活,且优势半球强于对侧半球。而比较2组相同的激活区域发现,正常组左侧额上回和右侧额中回的激活强度高于LD组,国外关于ADHD研究有类似报道[9-11],枕叶和顶叶后部小叶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额叶上、中回和顶叶后部小叶区域在进行计算思维时发挥主要作用[12-13]。顶叶后部小叶的激活与其计算过程中数字排列的先后顺序有关,而额叶上、中回的功能则与计算结果的保持有关[14-16]。研究证实,前额叶皮质在多种工作记忆的各个阶段都有较强的激活,提示前额叶皮质在空间工作记忆的操作中起到重要作用[17-19]。而D' Esposito 等[20]研究发现,工作记忆和非工作记忆时前额叶皮质都有激活,推断人前额叶皮质侧叶还支持除工作记忆之外的其他信息处理过程。如被试儿童对视觉刺激产生定向和注意性反应,该反应的异常所引起的认知障碍常提示前额叶的损伤。因此,前额叶区域激活强度低于正常组,可能提示学习障碍儿童在暂存记忆的编码、储存、提取、复述等过程中存在一些缺陷,也可能和注意缺陷和保持障碍有关。

枕叶和顶叶后部区域的激活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由于2组儿童在视觉信息和数字信息处理等功能无明显差别,也可能与被试儿童情绪紧张、头部乱动等原因造成偏差有关。此外,2组儿童在扣带回、丘脑、楔回、角回附近皮质以及脑岛等区域也分别有散在的激活点。这些区域可能参与大脑的认知、记忆、思维等活动,如扣带回前部在复杂认知和注意加工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ADHD患者中该部位激活明显低于正常组[21-22]。

上述结果表明,LD儿童前额叶皮质可能存在功能发育不全或缺陷。本研究样本较小,其结果尚待进一步验证。

4 参考文献

[1] HUMPHREYS GW, PRICE C. Cognitive neuropsychology and functional brain imaging: Implications for functional and anatomical models of cognition. Acta Psychol, 2001,107(1-3):119-153.

[2] MICHELLE L, KEIGHTLEY, GORDON W, et al. An fMRI study investigating cognitive modulation of brain regions associated with emotional processing of visual stimuli. Neuropsychologia, 2003,41:585-596.

[3] AMANDA BG, SHAWNETTE MP, HUI M, et al. Conscious and unconscious processing of nonverbal predictability in wernicke's area. J Neuroscience, 2000,20(5):1 975-1 981.

[4] MICHELLE L, KEIGHTLEY, GORDON W, et al. An fMRI study investigating cognitive modulation of brain regions associated with emotional processing of visual stimuli. Neuropsychologia, 2003,41:585-596.

[5] STILES J, MOSES P, PASSAROTTI A, et al. Exploring developmental change in the neural bases of higher cognitive functions: The promise of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Dev Neuropsychol, 2003,24(2-3):641-668.

[6] TAKASHI H, MANABU H, TOMOHISA O, et al. Neural correlates underlying mental calculation in abacus experts: A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study. Neuroimage, 2003,19:296-307.

[7] TORGESEN JK. Studies of children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who perform poorly on memory span tasks. J Learn Disab, 1988,21(10):605-612.

[8] SWANSON HL. Short-term memory and working memory: Do both contribute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academic achievement in children and adult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J Learn Disab, 1994,27(1):34-50.

[9] MOSTOFSKY SH, RIMRODT SL, SCHAFER GB, et al. A typical motor and sensory cortex activation in 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A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study of simple sequential finger tapping. Biol Psychiatr, 2006,59(1):48-56.

[10]BUSH G, VALERA EM, SEIDMAN LJ. Functional neuroimaging of 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A rev and suggested future directions. Biol Psych, 2005,57(11):1 273-1 284.

[11]张权,张云亭,李威.数字计算相关脑功能区定位的fMRI研究.临床放射学杂志,2005,24(2):103-107.

[12]MENON V, RIVERA SM, WHITE CD, et al. Functional optimization of arithmetic processing in perfect performers. Cog Brain, 2000,9(3):343.

[13]TKAYAMA Y, SUGISHITA M, AKIGUCHI I. Isolated acalculia due to left parietal lesion. Arch Neurol, 1994,51(3):286.

[14]RYPMA B, D'ESPOSITO M. The roles of prefrontal brain regions in components of working memory: Effects of memory load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 Proc Natl Acad Sci USA, 1999,96(11):6 558-6 563.

[15]ROSEN AC, RAO SM, CAFFARRA P, et al. Neural basis of endogenous and exogenous spatial orienting: A functional MRI study. J Cogn Neurosci, 1999,11(2):135-152.

[16]LaBAR KS, GITELMAN DR, PARRISH TB, et al. Neuroanatomic overlap of working memory and spatial attention networks: A functional MRI comparison within subjects. Neuroimage,1999,10(6):695-704.

[17]SOHN M-HO, STEFAN U, JOHN R, et al. The role of prefrontal cortex and posterior parietal cortex in task switching. 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00,97(24):13 448-13 453.

[18]D'ESPOSITO M, BALLARD D, AGUIRRE GK, et al. Human prefrontal cortex is not specific for working memory: A functional MRI study. Neuroimage, 1998,8(3):274-282.

[19]汤慈美.神经心理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34-35.

[20]RUBIA K,OVERMEYER S,TAYLOR E, et al. Hypofrontality in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during higher-order motor control: A study with functional MRI. Am J Psychiatry, 1999,156:891-896.

[21]CABEZA R, STEPHEN MR, ANTHONY DW, et al. Can medial temporal lobe regions distinguish true from false: An event-related functional MRI study of veridical and illusory recognition memory. 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01,98(8):4 805-4 810.

[22]BUSH G, FRAZIER JA, RAUCH SL, et al. 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 dysfunction in 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revealed by fMRI and the Counting Stroop. Biol Psychiatr, 1999,45:1 542-1 552.

(收稿日期:2008-06-30)(上接第123页)[8] 朱小洁.互助式方式开展小学生营养教育工作初探.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6,26(2):42-43,63.

[9] 汝骅.中小学营养教育的问题与对策.中国健康教育,2006,22(2):119-122.

[10]张艳丽,王守英,谷玉梅.营养教育对中学生健康知识态度行为的影响效果评价.中国学校卫生,2007,28(8):689-690.

[11]余小鸣,段爱旭,陈惠平,等.“儿童与儿童”模式在小学生营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营养学报,2005,27(3):222-224.

[12]BOOKMAN D.健康教育的“KAP”模型及设计(二).华西预防医学,1990(1):50.

篇3

肥胖症是一种多因素的慢性代谢性疾病。腹型肥胖(中心型)常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肥胖妇女中多囊卵巢的发生率为35%~60%[1]。笔者采用针刺以及耳压为主治疗中心型肥胖症,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为 1999 年 5 月 - 2006 年 12 月就诊患者均符合 WHO 的《对亚太地区肥胖及其治疗的重新定义》标准,病程最长 20 年,最短半年,年龄最小 13 岁,最大 62 岁,男性 25 例,女性65 例,其中女性伴有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者 31 例。

1.2

选择病例标准

根据 1999 年 WHO 的《对亚太地区肥胖及其治疗的重新定义》的标准。

1.2.1

体重指数(BMI)

体重(kg)/身高2(m2) ≥24,腰围:男性≥90,女性≥80。

1.2.2

选病例均符合上述的标准为中心型肥胖。

1.2.3

放免测定:血清胰岛素(InS)> 25(mU/L)。

1.2.4

肥胖伴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诊断标准:①月经稀发;②闭经不孕;③放免测定:睾酮(T)> 76(nmol/L);InS > 25(mU/L);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生成素(Fsh)≥3;④B 超:卵巢多囊改变。

1.3

辨证分型

1.3.1

脾虚湿盛型

症见:神疲乏力,动则气短,纳呆,大便溏薄,肌肉松弛,舌淡而胖,脉濡缓无力。

1.3.2

脾胃湿热型

症见:饮食量多,口臭难闻,口渴溲黄,大便干结,肌肉结实,舌红苔腻,脉滑数或弦数。

1.3.3

冲任失调型

症见:腰酸肢软,月经不调,经量减少,小便频数,食眠一般,腹部如水囊,舌淡而胖,脉沉细或濡细。

2

方法与结果

2.1

治疗方法

2.1.1

脾虚湿盛型

取穴:内关,水分,天枢,丰隆,三阴交,列缺;耳穴:口,胃,脾,肺,肾,内分泌,三焦,神门。

2.1.2

脾胃湿热型

取穴:曲池,支沟,四满,三阴交,内庭,腹结;耳穴:口,贲门,食道,胃,大肠,内分泌,渴点,饥点,神门。

2.1.3

冲任失调型

取穴:支沟,四满,关元,带脉,血海,三阴交,太溪;耳穴:子宫,内分泌,皮质下,脾,肾,卵巢。

上述穴位常规消毒后,根据患者皮下脂肪的厚度,选择 1.5~2.5 寸毫针进针。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得气后连接 G6805 电针仪连续波治疗,强度以患者能忍受为宜,每日 1 次,每次 60 min,1 个疗程 10 次,共 3 个疗程。耳穴用 0.5 cm×0.5 cm 医用胶布粘王不留行子 1 粒贴压穴位,嘱咐患者三餐前 30 min 揉按,每穴按压 50 次,每 4 日换贴耳穴胶布 1 次。

2.2

观测指标

2.2.1

实验室检查方法

分别在治疗前后均于上午 8 时空腹采血 4 mL,分离血清,- 20℃贮存备用。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试剂用天津九鼎医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出品的放射免疫分析药盒,测量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清胰岛素(InS)及部分合并多囊卵巢患者睾酮(T)。

2.2.2

体脂分布观察方法

测量患者治疗前后的身高、体重及腰围。总体脂以体重指数〔BMI = 体重(kg)/身高2(m2)〕,局部体脂以腰围为参数。

2.3

统计方法

采用 t 检验,

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2.4

结果

详见表 1、表 2。

3

中医认为肥胖多因起居失常、过食肥甘醇酒厚味,加之“脾虚”失于健运,输布失司,气血壅塞。肾虚开合气化功能失常,使脂浊痰湿瘀阻三焦,冲任失调而致。现代医学认为肥胖与遗传、代谢、内分泌、饮食习惯有关。我们在临床上观察到部分患者出现胰岛素抵抗而导致内分泌紊乱和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的代谢紊乱,循环中游离脂肪酸水平增高,胆固醇分解下降,这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机制,而且也是导致高血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故胰岛素抵抗是构成“X 综合征”又称代谢紊乱综合症的危险因素。同时胰岛素水平上升,刺激卵巢间质组织生成更多的雄激素,而雄激素经芳香后向雌激素转化,使雌激素也有所增加。雌激素增加对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有直接的抑制作用。正常的月经系统排卵功能依赖于性腺轴各水平和生殖激素之间的动态平衡,而雌激素的轻微的变化将会引起中枢反馈作用异常和卵泡发育的障碍,从而出现多囊卵巢的改变。针灸治疗肥胖与多囊卵巢,多取脾、胃、大肠及任脉经穴,配以耳压,通过调节脏腑经络之气,以奏健脾化痰、清胃理气、调理冲任之效。在改善腰围及体重的同时,胰岛素水平下降,使胰岛素抵抗得以改善,从根本上消除“X 综合征”的危险因素,达到减肥祛病之效。而对多囊卵巢的治疗的关键,也是通过降低胰岛素以及调节雄激素的水平,使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各水平与生殖激素间动态平衡得以恢复,出现正常的月经周期和正常的排卵功能,有部分患者受孕成功。综上所述,我们认为针灸减肥对“X 综合征 ”及“多囊卵巢”有较好的疗效,其机制与其对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作用有关。

篇4

挥别2008,这个给国人留下太多深刻印象的年度,有北京奥运会的辉煌,也有“5・12”汶川地震的沉重。但值得欣慰的是,我们的急诊医学工作者经受住了考验,面对着巨大的挑战,出色地做出了自己应有的奉献;《中华急诊医学杂志》也及时地进行了事件记载,完成了学术交流的任务,这些都让我们有更强的自信迎接2009年的曙光。

2008年,我们全心全意地履行着急诊医学担当的学术使命,记载发生在我国的重要的急诊医学事件。为保障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圆满召开,《中华急诊医学杂志》从2007年就开始为北京奥运会急救医疗保障服务研究开辟学术交流平台,以集全国急诊医疗队伍的智慧全力支持北京奥运会医疗保障服务;在2008年的春天,当漫天冻雪阻拦迫切归家的脚步,春运期间大量旅客滞留在交通站点时,我们及时报道了湖南、广东等重灾区急救工作者如何克服恶劣天气,针对大量旅客滞留在拥挤的交通站点,我们的急诊医务工作者如何圆满完成急救医疗服务;在安徽阜阳发生手足口病疫情的时候,我们与疫情发生地的医疗人员、国家医疗指导组成员及时联络,刊登多篇指导性论文,并跟踪危重患儿治疗的深化研究;在令人痛心的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我们在第一时间联系上参与地震灾区医疗救援的编委、医疗专家、可能参与灾区医疗救援的各省医疗队,达成组稿意向,从第6期杂志起连续刊出灾害医学的专栏,以突破传统医疗救援的视角,从伤病员创伤疾病的救治到心理健康的及时干预,从被困人员的救援到千万伤病员千里大转运,从单纯地考量灾区伤病员的救治效果到救灾人员的发病心理等多角度及时进行总结、探索。三聚氰胺奶粉致小儿尿路结石事件发生后,我们组织了5篇相关论文刊出,不仅有国内顶尖儿科专家(卫生部婴幼儿泌尿系结石诊疗专家组组长、北京儿童医院的沈颖副院长和湖南省儿童医院的祝益民院长)从儿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内科规范治疗的角度对三聚氰胺奶粉致小儿尿路结石进行理论指导,也有儿科第一线的医务人员从临床救治经验、特殊病例情况与国内急诊医学工作者进行交流。

有了广大读者、作者、编委的支持,编辑部同仁亦奋发努力,2008年,我刊的被引频次、影响因子稳步上升。为了满足急诊医学学术交流的需求,我刊在连续多年扩充版面的同时,维持了发行价格不变,在编辑部内部充分发掘潜力,既满足了读者、作者的对杂志大信息量的要求,也极大地提高了期刊的编辑校对质量。为了提高审稿的效率,编辑部改善升级了“在线投稿、审稿系统”,将稿件的前期处理周期缩短了40%;中华急诊网(省略.cn)也在不断地充实、不断地更新,我们努力将其打造成为学术的殿堂、医生的社区――一个集合了新闻、学术交流、继续教育、情感纽带的综合平台。在打造国内一流期刊的同时,我们也努力为急诊医学工作者搭建一个国际学术交流平台。为此,我们特别加强了的中文摘要撰写和英文摘要的翻译,努力将最好、最全面的我国急诊医学新技术、新发展展现在世界急救医学大舞台上。

时光飞逝,在广大读者、作者、专家的厚爱下,《中华急诊医学杂志》一步一个脚印地稳健发展着。有了大家的厚爱与支持,我们有信心,并有能力将杂志打造成国内医学期刊中的精品,将杂志营造成为热爱急诊医学的工作者的学习交流平台。我们殷切地希望,在2009年《中华急诊医学杂志》依然能够得到广大专家、同仁、读者更多的关注、支持与帮助。

最后,祝大家新年快乐,事业有成;祝我们的学科、学会,与期刊蓬勃发展,成就辉煌。

篇5

新年的钟声已经敲响,我们又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年度,在这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我们欢聚一堂,举行2006年度急诊医学质控会议。首先,我代表市第二人民医院对到会的各位专家致以最热烈的欢迎和新年最美好的祝福,对你们一直以来对我市急诊医学质控工作的关心和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院始建于1897年,是地区最早的西医院。经历107年的风雨沧桑,已发展为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康复、保健为一体的三级综合性医院。医院先后被授予省爱婴医院、卫生部国际急救中心网络医院、省示范文明医院、全国首批百姓放心医院、市交通事故急救绿色通道指定医疗单位。2002年至今,医院先后和市医药科学研究所、市肿瘤医院、市第五人民医院资产重组合并,成为市属医疗单位首家“三院一所”格局的医疗集团。

市第二人民医院现分为东、西两个院区,占地面积78.1亩,职工总数1393人,核定床位1000张,28个病区,35个临床专科。各专科设置齐全,并形成专科特色明显,学科建设突出的办院特点,消化内科、泌尿外科、儿科、肿瘤放疗科、神经内科、肿瘤外科、临床药学、急诊医学是市重点学科。医院设有市肿瘤放射治疗中心、市急诊医学质控中心、市产前诊断中心、市新生儿救治中心、市儿童生长发育中心、市药事管理质控中心、市放射质控中心、市病历质控中心、市临床医师继续教育分中心、市牙病防治办公室、市心脑病防治办公室、伽玛刀治疗研究中心等机构。

医院现代化诊疗设备齐全,拥有省首台体部伽玛刀和头部伽玛刀、高压氧舱、直线加速器、最新一代瓦里安医用电子加速器、多功能后装治疗机等一大批先进医疗仪器设备,总价值过亿元,是地区设备配套完善、技术力量雄厚的肿瘤治疗的"航母",多方位地治疗各种恶性肿瘤,为广大的肿瘤患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机会和场所。

今年,医院总收入预计达3.5亿,比去年增加17%。这是医院建院107以来各项综合指标最好的一年。

我院急救科成立于1986年,是我省成立较早的急救科,原属我省15所骨干急诊科之一,是市急诊医学质控中心、华东地区危重病协作单位、卫生部国际紧急救援中心网络医院、中旅救援中心协作单位,在我市最早实行急诊ICU一体化管理。:

篇6

JCI是美国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JCAHO)下属的一个分支机构,其宗旨是通过提供全球范围的认证和咨询服务,来提高全世界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确保医疗安全;其理念是最大限度地实现医疗机构“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提供周到、优质的服务[2]。JCI有关医院急诊服务的评审标准明确要求:制定清晰明确、可操作的急诊患者服务制度和操作规程,并对相关员工进行急诊服务制度规程的培训,确保每一位员工规范采用相应制度与操作规程来指导急诊服务,以保障医院急诊服务的安全有效、降低相关风险[2]。

2 基于JCI标准的急诊服务实践

2.1 医院急诊科概况

急诊科归属于医院的危重医学科,急诊科主任直接向危重医学科主任汇报。急诊科设有四个医疗组,每个医疗组由1名主诊医师(Attending,获得副主任医师职称1年以上,并通过医院内的资质考核认可)[3]、1~2名高年资住院医师和3~4名低年资住院医师组成。主诊医师对所诊治的患者负全责,并直接向急诊科主任汇报。医院急诊科根据不同功能设置,分抢救室、诊疗室、清创室和急诊监护室(EICU)4个区域,其中抢救床15张、诊疗床12张、清创室1间、急诊监护床10张。

2.2 急诊服务管理体系的构建

医院参照有关急诊服务的JCI标准,成立“急诊服务管理委员会”,全权负责医院的急诊服务管理。委员会由医务科科长任主席,成员包括医疗副院长、护理副院长、危重医学科/急诊科/麻醉科/内外科/呼吸治疗科主任、急诊室/重症监护室护士长。委员会从医院整体角度出发,根据整合的信息,通过分析判断,为医院的急诊服务做出计划和决策。其具体职责为:制定急诊服务的制度和工作规程,建立急诊急救器材、药品配备的标准,审核急诊科医务人员的资质,监督相关制度、规程落实情况,全面监测急诊服务质量,协调急诊服务相关的一切事宜[4—5]。

2.3 急诊服务管理制度规程的建立

医院急诊服务管理委员会根据JCI的有关标准,结合医院的具体情况,讨论、制定详尽的急诊服务制度与规程,以规范医院的急诊服务,确保不同的医务人员为急诊患者提供同质的医疗服务。医院急诊服务管理制度、规程包括以下内容。

2.3.1 急诊服务范畴 包括各种创伤和非创伤急诊;但未满14周岁的儿童、烧伤患者、急性传染病患者,在病情允许情况下,须向专科医院转诊(医院未设小儿、烧伤及传染病科)。

2.3.2 急诊服务原则 无论患者是否具有付费能力,急诊科无条件为所有需急诊处置的患者提供标准的急诊服务,包括初步检查和急救治疗;急诊初步检查处理后,若患者有专科方面的问题,急诊科医生联系相应专科的高年资值班医生会诊;被急诊科呼叫的任何工作人员,必须及时回应;如果被请求急会诊,会诊医师必须在10 min内到达;开设院内紧急求救专线电话“3999”,接到该电话的任何员工,务必在5 min内到达急诊科直接参与急救工作。

2.3.3 急诊医师职责和操作规范 急诊医生工作职责对急诊各级医师的权限、责任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并详细制定了急诊医生实施诊断/治疗性操作的范围。

2.3.4 急诊会诊制度 规定急诊科在每周7 d、每天24 h全方位地得到全院各临床科室,以及医院医疗/行政/护理总值班人员的支持。

2.3.5 急诊诊疗室管理原则 需住院进一步诊治的急诊患者,在诊疗室滞留时间不得超过2 h;无需住院但需进一步观察的患者,在诊疗室滞留时间不得超过24 h,超过24 h的患者,必须请相关专科医师会诊后转诊治疗。

2.3.6 急诊科医务人员任职资格 急诊科医师/护士除外有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护士执业证书,还应参加医院组织的急诊专科医生/护士培训并通过考核,同时具备有效的心肺复苏(CPR)证书和进一步生命支持(ACLS)证书。

2.4 急救器材药品的统一配备

急诊室的每一个区域,都配备有统一型号、统一配置的抢救车。抢救车车顶统一放置除颤仪、右侧边统一悬挂呼吸皮囊,抢救车内物品、药品根据急诊管理委员会制定的统一标准配置,包括各类型号注射器、抢救药物、输液用物、敷料、呼吸道用物、器械类物品及负压吸引装置等,放在车内指定的位置,并在每层抽屉外贴上明显的标签[4]。

2.5 急诊员工的培训考核

急诊科医务人员的专业培训由医院急诊管理委员会协调指导、医院技能培训中心主任、急诊科主任/护士长共同负责,对员工进行CPR、ACLS、急诊专科理论/操作技能、急诊服务相关制度/规程、以及突发事件应对的培训考核,获得CPR和ACLS证书,以确保每一位提供急诊服务的医务人员具有必须的急诊医疗素养及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并能自觉遵循医院的急诊服务制度,以适应医院急诊不分科、给急诊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和持续可获得的医治需求[6]。急诊科员工每2年一次必须参加医院定期举办的CPR和ACLS培训并通过考核、以重新获得有效的CPR和ACLS证书。技能培训中心还根据美国心脏协会的指南,及时调整更新CPR和ACLS培训方案和课程内容,以适应不断发展的临床需求[4]。

2.6 急诊服务的质量考核监测

把急诊服务的安全管理纳入到医院质量考核体系中,对于引导医务人员提高安全意识、确保急诊服务的安全有效,将具有积极的意义。医院急诊服务管理委员会委托医院质量办公室,对医院的急诊服务进行全程监控考核,以评价检测各项制度规程在临床的实际执行情况及员工的急救能力。如被紧急呼叫员工的到达时间、患者在急诊室的滞留时间、临床模拟抢救抽查、急救器械物品的完好率、急诊病历书写合格率、急诊患者候诊时间、抢救成功率等。及时改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并持续关注改进效果,以求不断完善。同时将考核结果跟员工的年度考评相关联。

2.7 急诊服务的JCI认证过程

JCI认证,是一个全员参与、多部门合作的持续质量改进过程。急诊服务的JCI认证是在医院整个JCI认证体系下、由医院急诊服务管理委员会领导、医院急诊科和质量管理办公室共同协作完成的。在建立JCI标准下的各项制度/流程基础上,确保每一位员工理解并严格参照执行。同时根据JCI检查流程和追踪方法,定期组织模拟检查、实地查访制度/流程落实情况,并对检查结果提出整改意见、追踪其改进结果,保证制度/流程在科室所有员工的一致实施并保持稳定,促进科室员工的积极参与[7]。

3 结果

3.1 规范了医院的急诊服务

急诊服务的规范管理,是确保现代医疗活动安全有效的重要保障。邵逸夫医院急诊服务管理委员会,严格按照JCI标准,制定统一的急诊服务管理制度、规程。清晰可操作的流程,使得员工在提供急诊服务时,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因而为患者提供同质安全的急诊服务。同时急诊室每一个诊疗区域急救器材、药品的统一配备放置,为急诊医务人员的使用提供了方便,确保了医院急诊服务的规范有序开展。

3.2 提高了急诊服务的医疗质量

严格的急诊医务人员任职资格,标准规范的急诊员工培训计划,不定期的院内急救模拟训练,以及每2年一次的CPR和ACLS的复习考核制度,使得急诊医生具有独特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即“大急诊”能力,而不是单纯内/外科医生的知识和能力[6]。专业训练有素的急诊服务队伍和制度上保障全院各临床科室、行政后勤部门的全方位强有力支持,确保了医院急诊“时效”、“救命”、“质量”原则的有序进行[8],提高了医院急诊服务医疗质量。2010年急诊患者平均候诊时间在10 min以内,患者/家属满意度为98.5%,医疗护理质量达标率100%,急诊抢救器械物品完好率100%,抢救成功率97.8%。

3.3 确保了绿色抢救通道的畅通无阻

急诊服务制度明确规定了患者在急诊科转诊的时间限制,确保患者在急诊室滞留不超过24 h,因而能随时为需要救治的患者提供足够的医疗空间和急救人力资源;同时制度明确规定,即使患者不具备付费能力,急诊科仍然无条件为其提供标准的急诊服务,急诊科医务人员在收治无付费能力急诊患者时,无需请示即可直接进入医疗流程,为其提供规范的急诊救治,因而确保每一位来院的急诊患者能得到迅速及时有效的医疗救治服务,真正做到了绿色抢救通道的畅通无阻。

4 讨论

急诊医学是一个多学科的边缘学科,仅凭某一专业知识不能解决急诊患者的问题[9],因而对急诊医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及流程规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邵逸夫医院在JCI标准下的急诊服务实践,严格急诊医务人员的准入制度及高标准的规范培训,清晰明了的统一流程,规范一致的急救器械物品的配备,实现了医院急诊医学以患者为中心、关注患者的生命,运用最先进的设施和方法,以最快的速度、最有效的手段,尽最大可能挽救急危症患者的生命和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的伤残[1]。急诊医务人员严格按照统一标准,为急诊患者提供高标准的医疗服务,避免了因医务人员个人工作习惯或能力的不同,造成救护质量差异,从而大大降低了医疗事故和差错的发生率,保障了急诊医疗安全[10]。同时明确的转诊制度和流畅的工作流程,保证了急诊服务有条不紊的开展,缩短了急诊患者候诊时间,因而避免了因为过度拥挤而导致的医疗服务质量下降、患者满意度降低的现象[11]。

参考文献

[1]江观玉.急诊医学的理论与实践[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4,13(1):5—6.

[2] 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 Accreditation Standards for Hospitals[M].3rd ed. Illinois USA: Joint Commission Resources,2008.

[3]陈正英,王劲,王家铃.如何完善实施主诊医师负责制度[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2,18(5):293—294.

[4]徐凌丽,秦建芬,潘红英.院内心肺复苏的一体化管理[J].护理与康复,2011,10(8):725—726.

[5]张悦怡,Tingwalc K.全院性抢救系统的设置及管理[J].护理学杂志,2000,15(5):293—294.

[6]王佩燕.我国急诊/急救医疗的现状及对未来改进的思考兼论“大急诊”[J].医学杂志,2005,30(1):1—4.

[7]郦忠,叶志弘,徐玉斓,等.JCI评审准备策略[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7,23(9):611—612.

[8]柯蕾,严光.急诊急救医疗中质量管理问题的分析与对策[J].中国医院,2006,10(12):17—20.

[9]李春盛.急诊医学与急诊ABC[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2,11(6):426—427.

[10]冯海珊,刘代媂,刘亚黎,等.临床路径在抢救集体食物中毒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7,16(8):872—874.

[11]Sinreich D, Jabali O, Dellaert NP. Reducing emergency department waiting times by adjusting work shifts considering patient visits to multiple care providers [J]. IIE Transactions,2012,44(3):163—180.

(收稿日期:2012—06—03)

DOI:10.3760/cma.j.issn.1671—0282.2012.09.039

基金项目:浙江省科技厅重点科技创新团队项目(2012R10046—14)

篇7

急救护理是急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现代医学的进步和社会医疗保健需求得提高,急诊医学和急救护理愈来愈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基层医院的急救护理同样是以挽救病人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病人康复、减少伤残率、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所以科学、合理、快捷的急救护理管理决定了急救的成功和社会效益。

1 急救护理组织管理

1.1急救科护理组织管理形式

医院业务主管院长或护理副院长分管护理部,急诊科护士长接受护理部和急诊科主任的双重领导,护士接受科主任和护士长双重领导,以护士长为主。

1.2急救护理人员编制标准

综合医院急诊科应设副主任护师一名,主管护师、护师人员占护理人员20%-30%。护理人员要求正规护理专业学历,具有一定临床经验,熟练掌握急诊护理技术。急诊科应配备足够的护士和卫生工作人员,负责护送病人检查、拍片,减少中间环节,实施全程服务。

2 急救护理质量要求

护理管理在急诊科生存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急诊护理质量是急诊科护理管理的核心问题。良好的护理质量是急诊科取得良好医疗效果的重要保证。站在以病人为中心的立场上对急诊护理工作制定管理目标,根据目标确定急诊护理管理的规划与措施,并认真落实。做到有监督、有检查、有评价。

2.1急救护理管理的质量标准要求

急诊科要建立各项完整的护理规章制度和各级护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制定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要求常规物品消毒合格率为100%,急救物品准备完好率为100%,使护理工作达到科学化、标准化、制度化的要求。

2.2制定护理技术标准和业务考核内容

急诊科护理管理要高度重视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学习,严格技术操作规程,要求护士掌握规范的抢救工作程序,熟悉抢救药品、仪器的使用,达到与医疗水平相适应的专科护理技术水平。这不仅是成功抢救危急重症病人的重要保证,也直接关系到医院的良好社会形象和信誉。

2.3制定护理文件书写的质量标准

护理文件包括各种急诊登记本、护理病历、四测单、长期和临时医嘱、抢救和监护记录、交班报告等。护理文件的书写是护理工作质量、护理人员工作态度及专业水平的客观反映,也是护士的基本功。

因而,要求护士书写工整,病情描写确切、重点突出,记录及时、可靠,书写合格率应在95%以上。

3 急救科主要管理工作

医院规章制度是实行科学管理的基础,是医护人员行为的规范和准则。急诊科的规章制度是从急诊工作的服务性、责任性、技术性原则出发,根据其特点和要求而制定的。主要包括预检分诊制度,首诊负责制度,急诊留观制度,急诊治疗室、处置室、ICU的工作制度,出诊救护制度、救护车使用制度以及各部门消毒隔离制度等。

3.1首诊负责制

凡是第一个接待急诊就诊病人的科室和医生为首诊科室和首诊医生。遇到病情复杂的多发伤、跨科疾病、不能明确诊断的病人时,首诊医生和首诊科室应首先承担诊治责任,请上级医生分析病情,作出肯定性指示。或邀请其他科室会诊、协助治疗。在没有确定接收科室前应全面负责,严禁相互推诿病人。

3.2急诊留观管理

需留观的病人,由接诊医生通知观察室值班医生和护士,并与值班医生和护士当面或床头交代病情。建立交接班制度,应到病人床旁交接,共同观察病人。

3.3注重以病人为中心,不断提高病人的满意度,病人对医院急诊科的满意度代表着其对整个医院的评价,它取决于医院全体人员的合作,主要是要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在职人员象投资者一样把病人看成是顾客和收入,确立以病人为中心最大限度地提高病人对医院的满意度,作为急诊科每个工作人员努力方向,为此从各方面满足病人的需要,有几点可借鉴。

3.3.1护士具备高度责任心,要求护士要有急、准、稳、快的观念和应急能力。要实行“没有任何借口拒绝病人”的政策,急诊科不断完善管理和检查制度,规定值班护士每班至少2次探望病人,以利交接班与处理病人。

3.3.2为使急诊科实行人道主义和解除神秘化,按病人需要和感觉进行护理。开创“软愈合”环境,隐藏轮椅、抢救车和其它设备,减少病人的恐惧和噪音,使用暗淡柔和的灯光,在病房及候诊室里摆设鲜花,减轻病人的忧虑,儿童要有活动乐园或环境缓解儿童紧张心情。

3.3.3为使病人缓解或消除疼痛、焦虑和无助感,采用引导想像法,它是通过想象在精神和身体方面建立一个桥梁,使人产生各种美好的感觉和情景,排除那些令人不快的情绪和事情。针对引导想像法的特殊效果,现已有标准的引导想像法的语言心率、血压、焦虑和改善情绪,因而促进生理调节。在危重病例中音乐疗法的完成需要经常不断地进行评估,因为一个病人的音乐爱好可能根据病情和情绪变化而发生改变。

3.3.4改变急诊候诊时间过长,提高病人周转率。急诊病人有绿色通道保证各辅助检查部门应尽量缩短时间,改进方法,如可通过传真方式将病人化验报告及时传递,替代电话传递方式等,以避免病人等候过久的不满心理。

综上所述,急救护理是一门新兴学科,急诊科的建设和管理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人民生命的安危。急诊与急救是医院工作的前线,急诊医疗护理质量最能反映一所医院的文明建设和技术水平。因此,我们应当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加强急诊护理管理,增强护士急救意识,不断学习新的急诊护理措施,努力提高医院的急诊护理质量和水平。

参 考 文 献

篇8

The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of the injured children under the age of 14 in Dongguan area GUAN Jian, DENG Wen-bing, ZHANG Yi, GUO Xu-chang, ZHANG Wen, XIE Yan-wen. Emergency Department,Changping Hospital,Dongguan 523573,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risk factors of the injured children Under the age of 14 in Dongguan area and provide the basis for making the specific protective measures. Methods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1707 clinical cases of the injured children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of our hospital from 2006 to 2010.Results The incidence rate of child injury in Dongguan area is high, accounting for 3.25% of the emergency people at the same period. Fall-wound is at the first place of the causes of injury, accounting for 30.52%; traffic accident injury and burns are in the second place, accounting for 19.22% and 11.42%; the incidence rate of 7-10 years-old child injury is the highest, 38.25%; the incidence rate of boys injury is higher than girls; the incidence rate of the child injury of the children in these family such as their parents are separated, their mother are just senior high school graduates or the per capita monthly income for the whole family is less than RMB 3000 yuan is higher. There are 7 different degree of disability cases caused by injury and 10 death cases resulted from injury. Conclusions To carry out the pointed health education, average up the level of safety protection of parents and teachers,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child injury surveillance and damage hazards, so as to minimize the occurrence of child injury.

【Key words】 Child injury; Traffic accident injury; Fall-wound;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伤害是我国0~14岁儿童死亡的首要原因,占儿童总死亡的31.30%[1],也是世界上许多其他国家和地区儿童死亡和致残的第一位原因[2]。了解儿童伤害发生的特点和高危因素,可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护措施提供依据,从而减少儿童伤害事件的发生。为探讨东莞市14岁以下儿童伤害发生的高危因素与预防策略,笔者回顾性分析2006—2010年我院急诊科接诊的受伤害儿童1707例的临床病例资料,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急诊科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接诊的0~14岁伤害儿童1707例,占同期急诊人次的3.25%(1707/52523),其中,男983例,女724例,最小年龄4M,年龄(6.72±3.54)岁,居伤害原因中前3位的是跌落伤、交通事故伤和烧烫伤,占58.93%(1006/1707)。外省籍儿童居多,占86.82%(1482/1707),广东非莞籍占8.91%(152/1707),东莞籍占4.28%(73/1707);因伤害住院治疗181例,死亡10例。

1.2研究方法

建立Access数据库,根据急诊日志、120出车记录、急诊抢救记录、住院病历等临床资料,逐一录入每例患者的性别、年龄、伤害发生时间、地点、伤害类型、严重程度、结救治情况、致死原因等,对上述多因素进行系统地回顾性分析研究。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对于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对儿童伤害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P

2结果

2.1年龄分布和伤害原因构成

本组1707例伤害儿童中,年龄范围4个月~14岁,年龄(6.72±3.54)岁,高发年龄段7~10岁,占38.25%。伤害原因比较复杂,居首位的是跌落伤,占30.52%、居2、3位的依次是交通事故伤、烧烫伤,分别占19.22%、11.42%。伤害原因在各个年龄段的分布也不一致,在0~4岁以烧烫伤最多,在4~7岁以跌落伤最多,在7~10岁组以跌落和交通事故伤常见,而在10~14岁组以交通事故伤较多。见表1。

2.2性别构成

本组1707例伤害儿童中,男983例,女724例,男女之比1.36:1,男性显著高于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3伤害部位及严重程度

伤害部位在头颈部者占33.57%(573/1707),四肢者占45.11%(770/1707),躯干者占38.49%(657/1707),其中,两个以上部位者占17.17%(293/1707)。本组中轻微伤害(不需要住院治疗)有1526例,占89.40%,中度以上损伤(需要住院治疗)181例,占10.60%。因伤害导致不同程度残疾者7例,占0.41%;因伤害导致死亡10例,占0.59%,其中,跌落伤致死3例,交通事故和溺水死亡各2例,窒息、CO中毒、严重烫伤死亡各1例。

2.4伤害相关因素分析

以伤害发生与否为应变量,以父母亲婚姻状况、母亲文化程度、全家人均月收入为自变量按向前法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父母分居、母亲文化程度为高中和全家月收入在3千元以下的儿童伤害的发生率更高。

3讨论

伤害是我国1~34岁居民的第1位死因,害也是儿童死亡的首要原因,已成为全球范围内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本院急诊科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接诊的14岁以下受伤害儿童1707例,占同期急诊人次的3.25%;跌落伤居伤害原因首位,与文献[3]一致,该类伤害的发生有其规律性,其发生原因多与玩耍和运动有关,主要为从楼梯上、树枝、窗台上或床上坠落而致,其中2例儿童从住家阳台上跌落致死,此类伤害可以通过加强对儿童的看护、增加防护栏等加以预防。居伤害原因第2位的是交通伤,究其原因,一方面,交通运输事业的飞跃发展与交通道路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外来人通安全知识的缺乏、城镇道路管理不规范等。另一方面,儿童活泼好动,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

潘曙明等[4]研究认为,交通伤害是中国14岁以下少年儿童的第二大杀手,死亡人数几乎是欧洲和美国的2.5倍。因此,家长、学校或幼儿园应加强儿童交通安全知识的教育和指导,增强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居伤害原因第3位的是烧烫伤,也是4岁以下儿童伤害的主要原因,烧烫伤主要是被热汤、开水、热粥等烫伤,主要是由于父母亲或其他成年人看护不当,婴幼儿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所致。另有1例11岁女童火灾中因其缺乏逃生技能被烧死房内。本组伤害儿童中,性别差异显著,男性儿童伤害发生率高于女童,尤其在跌落伤、交通事故伤、动物咬伤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女孩,与国内研究结果相似[3,5]。其原因可能与男童相对好动、顽皮、对新鲜事物好奇、户外活动较多和冒险等心理因素及行为特点有关。年龄与儿童伤害有较高的相关性,在0~4岁以烧烫伤最多,在4~7岁以动物咬伤、跌落伤为多,在7~10岁组以跌落和扭伤常见,而在10~14岁组以交通事故伤最多。各年龄组中,以7~10岁组的伤害发生率最高,可能与7~10岁组的儿童活泼好动、好奇心强,但缺乏成熟有效的自我保护能力。伤害部位依次是四肢、躯干、头颈部,住院治疗181例,因伤致残7例,因伤害致死10例。说明儿童伤害的后果严重,加强儿童伤害的预防和和早期诊断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几乎所有的伤害原因中,低收入家庭儿童、外来儿童所占的比率均较高,其原因与收入所引起的不同的危险暴露情况、健康促进因素和社会环境有关,如父母文化程度及职业、单亲家庭、居住环境、儿童就读学校等[2]。有调查显示,流动儿童各种健康危险行为的发生率多高于本地儿童,提示不仅要加强对流动儿童及其监护人的健康教育,提高其整体素质,而且政府部门应加快城市建设,尽可能为他们提供促进其健康行为养成的环境条件[6]。

参考文献

[1]邵永强.2003—2007年温州市0~14岁儿童伤害死亡特征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9,10(6):502-503.

[2] 赵丹,伟,欧阳斌发,等.深圳市南山区0~18岁流动儿童与本地儿童伤害急诊监测结果比较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1,15(5):412-414.

[3] 钟节鸣,丛黎明,俞敏,等.浙江省0~14岁儿童伤害急诊监测结果分析[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8,17(11):1135- 1138.

[4] 潘曙明,陈尔真,Peter Layde,等. 中国道路交通伤的流行病学特征[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5,14(9):709- 714.

[5] 曾光,耿玉田,荆瑞巍,等.北京市儿童青少年伤害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6,27(12):1024- 1028.

[6] 翟蕾,黄娜.北京市海淀区流动儿童与本地儿童健康危险行为现状分布[J].中国学校卫生,2008,2(7):590-591.

(收稿日期:2013-04-09)

篇9

我院作为一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通过对急诊预检分诊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取得一定成效,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为符合分诊护士资质要求的护士10人,平均分为2组,每组5人。A组为实验组进行规范化培训,B组为对照组未进行规范化培训。

2方法

对A组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实施1年后与传统管理的B组护士进行对比,探讨规范化培训模式对预检分诊的分诊准确率、急诊处置时间、患者满意度等情况。

2.1分诊人员设置急诊分诊区是迎接急诊病人的第一个窗口,服务质量直接影响到病人生命安全,因此要合理配置分诊区护士。①分诊护士1人。2年以上急诊工作经验的护师),负责收集就诊患者相关信息,如就诊原因、主诉、测量生命体征、判断病情危重程度等。②抢救岗位1人(1年以上急诊工作经验),负责就诊患者的抢救及危重症患者的转运。③陪检1人,负责就诊患者辅助检查及转运工作。④保安人员2人或以上,协助维持急诊科正常工作秩序。

2.2分诊用物设置急诊预检分诊处设置在急诊入口处的单独区域,仪器配备齐全,包括体温计、快速血糖检测仪、多参数监护仪等,操作简单,快速显示结果,为分诊工作提供客观依据;配备轮椅、平车、针线、眼镜、纸杯等便民措施。

2.3制定分诊工作制度及病情分级标准定期进行考核根据评估所获得的信息,对病情进行全面分析,快速识别患者的危急状态,将病人病情按严重程度划分优先就诊等级,使生命垂危的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本院采用五级分类法。Ⅰ级病人属危急,需立即进入抢救室,此类病人如果到院后未得到紧急救治,病人可能死亡;Ⅱ级病人属危重,需10分钟内立即监测重要生命体征,此类病人生命体征不稳定,有潜在生命危险状态;Ⅲ级病人属紧急,30分钟内安排急诊流水优先诊治,此类病人可能危及生命或情况紧急,生命体征稳定,有状态变差的危险;Ⅳ级病人属不紧急,120分钟内安排急诊流水顺序就诊,此类病人有潜在危险性低紧急度;Ⅴ级病人属非紧急,4-6小时内解释、观察,此类病人不属于真正急诊范畴,患者无需急诊处理,但要求在急诊处理,可等待就诊。

2.4规范分诊程序应用护理程序进行分诊。美国急诊护理协会在护理实践标准中陈述,综合性的分诊由急诊护士执行,要遵循护理程序的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和评价的工作步骤[1-4。

2.5提高分诊质量接诊方法很多,望闻问切法、谈心解释法、实例举证法、心理调控法、最佳时机法等,最常用的是望闻问切法和选择诊治法。(4)注意事项。要综合考虑如下情况[8]①优先分诊人群:儿童、老人、身体有残疾或有智力障碍者,频繁就诊者、再次就诊者。②需要注意的人群:有虐待或攻击倾向的病人、受酒精影响的病人。③急诊部门因素:工作量、人员配备情况、空床床位数量、分诊业务水平等。

3结果

1年后A组护士在预检分诊准确率、患者满意度等方面均高于B组、急诊处置时间明显短于B组。

4体会

三甲医院急诊科工作繁忙,医务人员相对不足,有时病人等待时间较长,这也是急诊医学界所重视和公认的“急诊科拥挤现象”[9],因此对急诊医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急诊分诊工作成为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保证病人就医质量及医院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分诊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建立科学的分诊专业培训体系,使其科学化、制度化,用于指导实践,将会对急诊分诊护理工作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冯丽洁,杜捷夫.急诊发展是一个需要共同探讨的课题(二)[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1,8(10):514-516.

[2]张杰.中法预检分诊制度的对比及借鉴[J].护理学报,2009,9(16):3.

[3]程永梅,从露.浅谈急诊分诊技巧[J].中国医药前沿,2008,14(3):118-119.

[4]倪俊霞.个性化护理在急诊分诊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09,6(2):94-95.

[5]王芳.急诊护理工作中求异思维的培养[J].天津护理,2007,1(6):352-353.

[6]王蕊.急诊护理分诊的现状与对策[J].华北国防医药,2007,10(19):64-66.

篇10

随着急救医学的迅速发展,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的逐步建立,院前急救已成为急救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院前急救是指患者进入医院以前的医疗急救,主要包括现场急救、途中监护和安全快速转运[1]。院前急救是“先遣部队”,最大程度地减少了患者的“无治疗期”(从发病到获得救治的时间),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首要环节、黄金时段。近年来。院前急救不仅受到医学界的重视。而且受到全社会的关注。院前急救一急诊一ICU三位一体的急救服务体系。在儿科急救中显示出突出的优势。近年来,转运不断增加,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转运对象:以医院为中心,与周边医疗机构建立转诊,成熟航站区院前急救转运急救网络。2007年1月10日~2009年12月28日我院院前急救转运中心共转运38例患儿,其中男21例,女17例。年龄分布:出生28 d内的新生儿1例,占2.0%;1岁的婴儿6例,占15%;l岁以上31例,占81%。

1.2 转运方法

1.2.1 转运前工作:院前急救转运中心,实行24 h值班。接到呼叫电话后,填写好电话记录单,包括呼叫单位名称、联系电话和患儿的基本病情。做好相应药品、设备调整,派出转运专业人员,包括医师、护士和司机。通知并记录出发时间,要求在1 min内出发。

1.2.2 现场急救:根据患儿病情给予相应的现场抢救,稳定生命体征(包括呼吸、循环、血压、血氧、体温等),建立和保持通畅的静脉通道,纠正酸碱紊乱及低血糖。重点把握呼吸道处理,有效清理呼吸道,必要时行气管插管,但避免转运途中插管,对已气管插管者要检查导管型号、插入深度和固定方式,检查复苏囊的通气效果,注意是否配套。做好病历及各种检查结果的记录。必要时与家长谈话,在转运协议书上签字后转运。

1.2.3 转运途中:注意保护患儿合适,防止颠簸和跌落。安装监护仪,固定好输液泵。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保持呼吸道和输液管道的通畅,避免及矫正各种异常。对于转运途中可能发生的不利情况,需应急处理。在抢救的同时,通过移动电话或对讲机与转运医院院前急救转运中心联络以获得指导,或通知做好抢救与会诊准备。

2 结果

2.1 一般结果:全部患儿均安全转运至医院,无一例在途中发生意外或死亡。其中收治到ICU 13例,占34%,其中NICU1 1例;PICU 12例。收治到相应专科病房11例,占28%。转运在急诊室抢救14例,占36%。

2.2 转运半径与转运时间:全部转运病例中,78.7%的患儿其转运半径在20 km以上,超过40 km者达40.9%。通过路途的密切监护和有效处理,全部患儿都安全转运回医院。路途花费的时间大多在1 h以上。

3 讨论

急诊医学作为一门新型学科近年来得到迅速发展,院前急救正在不同地区开展,儿科院前急救也在进步。急救网络的完善、建设将为院前急救转运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保证,是完善和发展急诊医疗体系的良好组织形式,对于急诊绿色通道的畅通十分有益[2-3]。急救网络建设扩大了医疗单位间的合作,患儿信息的沟通与反馈对病情的动态变化能更加细致深入地了解,使疾病诊治的连续性进一步加强,急救网络建设能提高转运效率和安全,本组资料无一例因转运途中病情变化导致医疗纠纷者。由于儿科疾病具有起病急、来势猛、发展快、病情重等特点,危重病患儿多为新生儿和小婴儿,保温不当、路途颠簸、病情凶险,不易预料是转运的难点,根据我国目前的现状和客观条件,大城市以儿童医院为基础,以医院ICU和急诊室为龙头,将各级医院儿科组织成立各种形式的儿科和新生儿急救网络,能做到投资少、节约人力、物力、既有较好急救条件又能缩短急救反应时间和互通信息等作用,还可提高医院新生儿病房和ICU病房的住院人数和更好地发挥急救效能。因此,急救网络建设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对促进急救医学的发展和急诊医疗体系的完善,发挥着积极作用。

4 参考文献

篇11

(声明:本站文章仅给需要的医务工作者提供交流学习参考。翰林医学免费提供。部分资源由工作人员网上搜索整理而成,如果您发现有哪部分资料侵害了您的版权,请速与我们后台工作人员联系,我们将即时删除。客服qq:88970242.后台工作qq:928333977)

【摘要】  目的:探讨口鼻罩正压通气对儿童急性呼吸衰竭的治疗作用。方法:临床诊断为急性呼吸衰竭的72例患儿,对其通气前后临床症状及pao2、sao2、paco2进行比较。结果:①治疗6小时后紫绀、三凹征、呼吸困难等症状很快缓解或消失;血pao2、sao2值明显上升,paco2明显下降。②72例呼吸衰竭患儿,治疗好转62例(86.11%);改为有创机械通气5例(6.9%);死亡3例(5.55%),放弃治疗2例(5.55%)。结论:口鼻罩正压通气对儿童急性呼吸衰竭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  口鼻罩正压通气 呼吸衰竭 儿童

口鼻罩正压通气可避免气管插管或缩短插管时间,改善肺泡气体交换而降低心率,改善血液动力学状态[1],临床上较多地用于治疗呼吸衰竭。现将我院重症监护室使用口鼻罩正压通气治疗儿童急性呼吸衰竭疗效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1年2月~2008年12月在重症监护室抢救治疗的诊断为急性呼吸衰竭的72例患儿。其中男48例,女24例,男女之比为1.7:1,年龄3~14岁;颅脑损伤15例,重症肺炎14例,颅内感染10例,中毒9例,中毒性脑病8例,溺水5例,哮喘持续状态4例,急性喉炎4例,癫痫持续状态3例。

诊断标准:诊断参照《实用儿科急诊医学》(2005年2月第2版)急性呼吸衰竭诊断标准[2]。

方法:所有患儿采用拉斐尔(德国产)呼吸机给予口鼻罩正压通气。选用适合面型的国产口鼻面罩,通气模式为压力支持通气(psv)加呼气末正压(peep)。呼吸机参数初调:潮气量(fr)10~15ml/kg,吸入氧浓度(fio2)0.4~0.8,吸气峰压(pip)10~20cmh2o,呼吸末正压(peep) 4~6cmh2o。根据血气结果随时调整呼吸机参数,维持pao2在55~70mmhg,paco2 45~55mmhg,血氧饱和度(sao2)≥0.85。同时针对原发病给予综合治疗。如口鼻罩正压通气过程中,患儿低氧持续不能纠正,出现呼吸暂停或心率≤60次/分,患儿烦躁不安应用镇静药无效者应及时给予气管插管[3]有创机械通气。

观察指标:观察患儿年龄、性别、主要诊断、呼衰诱因、口鼻罩正压通气时间、并发症及转归,监测心率、呼吸频率、动脉血气分析,记录患儿转入重症室当时及治疗后6小时临床症状及pao2、paco2、sao2的变化。

统计学方法:数据主要以均数±标准差(x±s)或率表示,采用t检验。

结 果

临床转归分析:72例呼吸衰竭患儿,治疗好转62例(86.11%);改为有创机械通气5例(6.9%);死亡3例(5.55%),放弃治疗2例(5.55%)。其中颅脑损伤治疗有效率80%(12/15),重症肺炎治疗有效率92.86%(13/14),颅内感染治疗有效率70%(7/10),中毒治疗有效率88.89%(8/9),中毒性脑病治疗有效率87.5%(7/8),溺水治疗有效率80%(4/5),哮喘持续状态治疗有效率100%(4/4),急性喉炎治疗有效率100%(4/4),癫痫持续状态治疗有效率100%(3/3)。口鼻罩正压通气时间2~127小时,平均65小时(中位数)。治疗前及治疗后6小时临床反应及血气分析变化对比:治疗6小时后临床症状缓解明显,紫绀、三凹征、呼吸困难等症状缓解或消失,血pao2、sao2值明显上升,paco2明显下降,呼吸衰竭得以纠正。72例患儿治疗前及治疗后6小时血气分析结果对比,见表1。表1 72例呼衰患儿口鼻罩正压通气前、后血气分析变化比较

讨 论

儿童急性呼吸衰竭是引起小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机械通气作为治疗呼吸衰竭重要治疗手段,应用广泛,挽救了无数危重患儿的生命,由于经气管插管的侵入性机械通气,破坏了正常呼吸道的屏障功能,在治疗中也会产生一些不利影响和诸多并发症。近年来随着呼吸机和面罩性能的不断改善,口鼻罩正压通气又较多地用于临床治疗呼吸衰竭。

口鼻罩正压通气在临床上主要用于由非阻塞性因素引起的呼吸衰竭,对上气道有阻塞的呼吸衰竭患儿,如果致病因素在几天内可能逆转,如严重哮喘,急性喉炎所致的喉梗阻,应用口鼻罩正压通气可以支持患儿度过最危险时刻;也可为应用支气管扩张剂,激素等药物治疗争取时间,该组重症哮喘4例,急性喉炎4例,经药物及口鼻罩正压通气后无一例行气管插管及死亡。因此临床上严重哮喘,急性喉炎所致喉梗阻如pao2明显降低或伴paco2升高,可早期应用口鼻罩正压通气,以防止呼吸功能的进一步恶化。

【参考文献】

   1 augus rm,ahmed aa.fenwick lj.et al.comparison of the acute effects on gas exchanges of nasal ventilation and doxaparm in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thorax,1996,51(10):1048-1048.

篇12

2抢救措施

2.1心跳呼吸骤停诊断标准意识突然丧失,伴有或不伴有全身性抽搐,呼吸断续或停止,大动脉搏动消失,血压测不出,心音消失,皮肤黏膜苍白或紫钳,瞳孔散大[2]。新指南取消了“一听二看三感觉”的呼吸检查程序,以免延误复苏时间,当患者出现叹息式呼吸(即濒死样呼吸)被视作无效呼吸。

2.2立即实施有效心肺复苏(CPR)呼吸心跳骤停发生后,由于脑血流突然中断,10 s 左右患者即可出现意识丧失,4 min 后将发生不可挽回的脑死亡,及时有效的CPR是挽救呼吸心跳骤停患者生命惟一途径[3]。

2.2.1灵活实施CAB(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 当发现患者意识无反应及没有呼吸或者叹息样呼吸时,首先施行胸外按压30次,然后再开放气道施行人工呼吸2次。如果患者是窒息性心跳骤停应实施ABC(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压)。本组1例酒精中毒因呕吐物窒息引起心跳呼吸骤停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后胸外按压,心跳呼吸恢复,愈后良好;2例心肌梗死患者只做了胸外按压及非同步电除颤200J/次,患者自主循环与呼吸恢复,愈后良好。

2.2.2胸外按压频率与幅度胸外按压速率至少100次/min; 按压幅度成人至少为5 cm, 儿童和婴儿至少为胸部前后径的1/3(儿童约5 cm, 婴儿约4 cm);每次按压后胸壁完全弹回,尽量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按压与通气的比例30∶2。实施高级气道管理后仍继续进行胸外按压速率至少100次/min, 且按压不必与呼吸同步。

2.3电除颤在心脏骤停中,电除颤的时机是治疗室颤的决定因素,每延迟1 min,复苏成功率下降7%~10%,在心脏骤停发生一分钟内进行除颤,患者存活率达90%,3 min内除颤,70%~80% 恢复心跳,而五分钟后,则下降到 50%左右,第七分钟约30%,9~11 min 后约10 %,超过 12 min,则只有2%~5%[4]。本组36例成人(其中直接出现室颤表现的30例,经胸外按压后出现室颤波的6例),均予双相波200J非同步电除颤,除颤后继续CPR,平均每位患者除颤2次。

2.4药物治疗迅速建立2条以上静脉通路,选择离心脏近的大血管,如:颈外静脉、肘静脉,必要时请麻醉科医生行深静脉穿刺,以保证药物治疗。盐酸肾上腺素是心肺复苏首选药物,但目前不推荐大剂量使用。有研究显示,肾上腺素累积剂量≤4 mg的患者其生存可能性较≥5 mg者大[5]。胺碘酮300 mg静脉注射,仍适用于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胺碘酮150 mg静脉注射,仍适用于有脉性室性心动过速。阿托品0.5 mg仍适用于不稳定有症状的心动过缓,但已不再用于无脉性心电活动或心搏骤停时[1]。多巴胺升高血压,我科常用剂量为5~20 μg/(kg·min),采用输液泵或静推泵精确输入,定时控制药物用量,根据症状和体征随时调整。

2.5脑复苏国内外关于心肺复苏后低温对脑的保护作用已经做了很多研究,体温每升高1℃ 脑代谢率约增加8%,因此在心肺复苏后给予低温脑保护具有重要意义[6]。近几年采用的脑复苏措施有:脑部亚低温保护、及早足量脱水、及早使用糖皮质激素、及早高压氧疗,其他措施如纳洛酮、钙离子拮抗剂、促醒药物等也具有一定的作用[7]。本组病例均在CPR的同时给与冰帽护脑,在收缩压>90 mm Hg时给予脱水剂、糖皮质激素、纳洛酮等保护脑细胞的措施。

2.6严密监护监测意识、瞳孔、体温、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根据心律、血压变化报告医生,调整血管活性药及抗心律失常的药物;根据血氧饱和度及血气分析的血氧分压调整呼吸机参数。留置导尿管,严密监测尿量的变化,记录24 h出入量。

3体会

3.1CAB较ABC赢得复苏时间CPR开始时间与CPR成功率有密切关系,复苏开始越早,存活率越高,心搏骤停后1 min,4 min,6 min,8 min,10 min 内实施CPR者,复苏成功率分别为>90%,60%,40%,20% 和0;心跳骤停8 min后实施CPR侥幸存活着也可能已经“脑死亡”[8]。近年来生存链概念的提出成为急诊医学理念的重大突破,这一概念提出四“早”(早呼叫、早复苏、早除颤、早期高级生命支持)强调了时间对心肺复苏成功的极端重要性[9]。ABC程序因较长的时间去评估呼吸、打开气道、和人工呼吸,胸外按压易被延误,而大多数心跳骤停患者的初始心律为心室颤动或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这些患者基础生命支持的关键是尽早除颤及胸外按压,如果采用CAB将赢得复苏时间,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3.2CAB较ABC更易普及ABC的第一步开放气道可能会使非专业急救者产生疑虑,而CAB的第一步胸外按压,会鼓励更多非专业急救者立即实施心肺复苏术。对于院外心跳骤停患者,在救护车未到达之前,可以通过电话指导目击者实施胸外按压,为患者赢得生机。越来越多的资料显示,危重患者的抢救仅靠医院的急救是远远不够的,全社会应普及急救意识,普及CPR技术。在院外发现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第一目击者立即做CPR,哪怕仅仅是心脏按压,会使更多的危重患者获得再生的机会[10]。本组院前心跳呼吸骤停的23例中,有10例因目击者在第一时间做了胸外按压,成功抢救6例。

3.3团队配合心肺复苏成功有赖于医护配合、护护配合、科室之间的配合等。120在现场将患者情况准确反馈给急诊科做好抢救准备;急诊科与麻醉科、医技科室、重症监护室等各科做好有效联系。护士与医生及时有效沟通,变被动执行医嘱为主动配合医生,使医护配合默契。护护配合整合优化,明确自己职责和任务,抢救患者有序、迅速、有效。将临床急救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建立快速反应的抢救机制,缩短急救时间,提高急救效率和抢救成功率[11]。

3.4心理支持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家属,常不能接受事实或者悲伤过度,护士应安抚家属。心肺复苏后清醒的患者难免产生紧张恐惧心理,护士应给予帮助及正确的心理疏导,消除患者顾虑,促进康复。

3.5专科技术培训急诊科工作强度大,医护人员偏年轻化,而急诊科面临的大部分是急、重、复杂等病情,因此加强医护人员的急诊专科技术培训及团队协作能力的培训,使医护人员熟练各项抢救技能,打造一流的急救团队,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陈永强.《2010年国际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及治疗建议》解析.中华护理杂志,2011,46(3):317320.

[2]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26233.

[3]陈巾,陈健,彭军,等.心肺复苏成功 32 例临床分析. 中外健康文摘, 2011,8(28):412413.

[4]曹志宇.早期电除颤在心肺复苏中的重要意义.中国实用医药,2012,7(11):6667.

[5]张豪,梁实,陈清,等.影响急诊科心肺复苏效果的多因素分析.中国危重症急救医学,2010,22:617618.

[6]李春盛,顾伟.心肺脑复苏治疗的新进展.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6,15(12):10611062.

[7]管健,吴彪,张文,等.不同处理措施对心肺脑复苏成功率的影响.实用医学杂志,2012,15:26502651.

[8]沈红.扫描2005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会议(3)进一步生命支持:复苏后的治疗.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5,17:323325.

篇13

关键词 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过敏性休克 救治 体会

关键词 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过敏性休克 救治 体会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5.166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5.166

2005年3月~2010年3月收治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所致儿童过敏性休克6例,现报告如下。

2005年3月~2010年3月收治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所致儿童过敏性休克6例,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资料与方法

2005年3月~2010年3月收治6例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所致儿童过敏性休克,其中男4例,女2例,年龄8~14岁。

2005年3月~2010年3月收治6例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所致儿童过敏性休克,其中男4例,女2例,年龄8~14岁。

临床症状:6例患者均在本中心注射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后发生。其中1例出现大小便失禁、呕吐,2例有呼吸困难,喉部可闻及高调吸气性哮鸣音。

临床症状:6例患者均在本中心注射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后发生。其中1例出现大小便失禁、呕吐,2例有呼吸困难,喉部可闻及高调吸气性哮鸣音。

治疗:休克发生后,立即将患者去枕平卧后,头偏向一侧或头轻微后仰,解开领裤扣,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1],高流量吸氧。由药物引起最好在原来注射药物的部位注射[2],争分夺秒肌内注射肾上腺素0.3~0.5mg,小儿0.02~0.025mg/(kg•次);异丙嗪0.5~1.0mg/kg、地塞米松0.3~0.5mg/kg,同时开放静脉通道。休克症状不见好转,静脉注射肾上腺素0.02~0.025mg/kg或更换输液管持续静滴,同时建立静脉双通道,静脉滴注5%GS250ml+地米0.3~0.5mg/kg或甲泼尼龙琥珀酸钠1.0~2.0mg/kg,最大可达10~20mg/kg或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4.0~8.0mg/(kg•次),葡萄糖酸钙0.5~1ml/kg,维生素C 100mg/kg、休克症状仍不见好转时,去甲肾上腺素0.1~1.5μg/kg+25%GS从小剂量开始静脉注射。出现呼吸心跳停止,立即心肺复苏,有微循环障碍者给予液体治疗;微循环改善后注意血管活性药物应用去甲肾上腺素静脉注射、阿拉明、多巴胺、可拉明加入5%GS 250ml静脉滴注,并注意保暖。

治疗:休克发生后,立即将患者去枕平卧后,头偏向一侧或头轻微后仰,解开领裤扣,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1],高流量吸氧。由药物引起最好在原来注射药物的部位注射[2],争分夺秒肌内注射肾上腺素0.3~0.5mg,小儿0.02~0.025mg/(kg•次);异丙嗪0.5~1.0mg/kg、地塞米松0.3~0.5mg/kg,同时开放静脉通道。休克症状不见好转,静脉注射肾上腺素0.02~0.025mg/kg或更换输液管持续静滴,同时建立静脉双通道,静脉滴注5%GS250ml+地米0.3~0.5mg/kg或甲泼尼龙琥珀酸钠1.0~2.0mg/kg,最大可达10~20mg/kg或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4.0~8.0mg/(kg•次),葡萄糖酸钙0.5~1ml/kg,维生素C 100mg/kg、休克症状仍不见好转时,去甲肾上腺素0.1~1.5μg/kg+25%GS从小剂量开始静脉注射。出现呼吸心跳停止,立即心肺复苏,有微循环障碍者给予液体治疗;微循环改善后注意血管活性药物应用去甲肾上腺素静脉注射、阿拉明、多巴胺、可拉明加入5%GS 250ml静脉滴注,并注意保暖。

结 果

结 果

6例患者抢救及时,用药果断,措施得当,均抢救成功,无后遗症。

6例患者抢救及时,用药果断,措施得当,均抢救成功,无后遗症。

讨 论

讨 论

本组6例过敏性休克患者过敏药物均为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人狂犬球蛋白是一种异体蛋白,注入个别特异体质人体内后会出现如青霉素样的过敏性休克症状,所以在注射之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同时做好心理护理,积极做好抢救的准备[3,4]。发生的过敏性休克属Ⅰ型超敏反应,是由免疫球蛋白IgE所介导的,国外已有报道狂犬患者免疫球蛋白致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5]。因它引起过敏性休克反应少见,临床上需引起高度重视。过敏性休克是由于多种炎性介质与多种炎性细胞共同作用的结果,许多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MC)T淋巴细胞都参与了这一过程。是临床常见的急症之一,发病突然危及生命,尤其是药物过敏性休克,常见的引起过敏的药物有抗生素、血清、抗毒素、异体蛋白、局麻药物或解热阵痛剂等,常常是导致医疗纠纷的一个重要原因。

本组6例过敏性休克患者过敏药物均为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人狂犬球蛋白是一种异体蛋白,注入个别特异体质人体内后会出现如青霉素样的过敏性休克症状,所以在注射之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同时做好心理护理,积极做好抢救的准备[3,4]。发生的过敏性休克属Ⅰ型超敏反应,是由免疫球蛋白IgE所介导的,国外已有报道狂犬患者免疫球蛋白致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5]。因它引起过敏性休克反应少见,临床上需引起高度重视。过敏性休克是由于多种炎性介质与多种炎性细胞共同作用的结果,许多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MC)T淋巴细胞都参与了这一过程。是临床常见的急症之一,发病突然危及生命,尤其是药物过敏性休克,常见的引起过敏的药物有抗生素、血清、抗毒素、异体蛋白、局麻药物或解热阵痛剂等,常常是导致医疗纠纷的一个重要原因。

对于发生过敏性休克,应就地抢救,立即将患者去枕平卧后,头偏向一侧或头轻微后仰,保持呼吸道通畅,高流量吸氧,必要时气管插管,有喉头水肿可能及时转至有条件医院ICU行气管切开,心电监护。肌肉注射肾上腺素,3~5分钟后可重复使用。其次,液体复苏是关键,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及时进行输液和抗休克治疗。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抗过敏作用,易及早应用;血压低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有呼吸抑制给予呼吸兴奋剂、解痉剂;心脏骤停行心脏按压等心肺复苏术等,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对于发生过敏性休克,应就地抢救,立即将患者去枕平卧后,头偏向一侧或头轻微后仰,保持呼吸道通畅,高流量吸氧,必要时气管插管,有喉头水肿可能及时转至有条件医院ICU行气管切开,心电监护。肌肉注射肾上腺素,3~5分钟后可重复使用。其次,液体复苏是关键,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及时进行输液和抗休克治疗。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抗过敏作用,易及早应用;血压低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有呼吸抑制给予呼吸兴奋剂、解痉剂;心脏骤停行心脏按压等心肺复苏术等,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王一镗.急诊医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1 王一镗.急诊医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2 张文武.急诊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54.

2 张文武.急诊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54.

3 杨国帅,马世斌.786例药源性过敏性休克分析[J].中国药物警戒,2007,4(5):289-296.

3 杨国帅,马世斌.786例药源性过敏性休克分析[J].中国药物警戒,2007,4(5):289-296.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