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1-07 16:28:4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临床护理概念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886-0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工作选取两个班级的护理专业学生,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护生的年龄、性别、学历生源等基本资料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预措施 制定改革方案,组织实施教学改革。对照组护理专业学生采用传统的多媒体教学法。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研室组织教师集体探讨解决老年护理教学问题的措施,制定了改革方案。主要从教师业务改革、教师备课改革、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改革四个方面进行。
1.2.1 教师业务改革 从事老年护理课程教学的教师每周至少听资深教师讲课一次,每学期阅读老年护理方面的书籍或资料3-5本;周末组织就近参观敬老院、托老所、老年病房等,亲身和老年人交流,及时了解老年人的现实生活和健康状况。
1.2.2 教师备课改革 本校护理专业班级较多,由两到四位多年从事老年护理教学的老师共同授课。改变个人单独备课的方式,采用课前集体备课,集思广益,资源共享,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大纲和人才培养目标设计每节课程的教学方案。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1.2.3 观念改革 教学中,加强对当前国内外老龄化现状、发展趋势以及老年护理人才需求现状的剖析。老年护理的发展无论从护理理念上、内容形式上、提供服务结构上都由原来单一的家庭护工式服务向复杂多元化、专业化、整体护理发展,护理服务会趋于专科化。改变老年护理只是老年人生活照顾的传统观念,增强了学生对老年护理课程的重视。
1.2.4 教学方法的改革 ①角色扮演。在老年护理中的家庭护理、老年期心理问题及护理、常见老年疾病的护理等章节中选择8-10个相关内容。课前两周将全班学生分为8-10组,每组10名左右。由全组人员合理分工,进行查找病例、提出护理诊断、制定护理措施;编排剧本,设置情景;角色分配,排练剧情等。在角色扮演课时按小组顺序展现给大家。②小讲课。根据学生课程学习特点,选择小讲课的内容。课前一周将全班分为八组,每组选择一节内容,时间为20min。全组人员合理分工,进行查资料、做课件、写教案、选择代表讲课等。讲课结束后同学提问、教师总结,课后进行教案展品。该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③PBL教学法。即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强调把学习设置到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让学生通过分析真实性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根据不同章节的具体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有代表性的、老年常见的健康问题。如空巢综合征、老年抑郁症、老年便秘、尿失禁、安全用药等,精心设计1-2个典型病例,提出恰当的问题,提前一周发给学生。并提供可参考的资料书籍目录或可查阅资料的网址供学生自学。上课时利用10-15min由学生代表将分析研究后的结果以及疑问陈述出来,其他同学再讨论回答。最后由教师对本节重点和学生概念模糊的问题做出解答,分析归纳总结。④案例讨论。在学期的最后设置案例讨论课。由学生回顾并说出身边的真实案例,如老年痴呆、老年骨折、老年老视眼等,教师组织大家集体分析该患者,并根据所学知识,给出全面的护理措施和健康指导。把生涩的理论知识与活生生的现实实例相结合,实现知识的指导性和实用性,让学生感受到运用知识的成就感。
1.3 评价指标 制定问卷,针对学生对老年护理的学习兴趣、毕业后从事老年护理的意愿、具备的老年护理人员素质情况进行调查。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字X2检验,以P
2 结 果
2.1 对学习老年护理的兴趣比较 针对两组学习老年护理的兴趣和毕业后是否愿意从事老年护理工作两个方面的情况,对实验组、对照组的学生采用方便抽样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实验组护理专业学生对老年护理学习的兴趣及毕业后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意愿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实习期间实施跟踪随访 根据老年护理人员素质要求的四个方面制定问卷,对实习医院中设有老年科或老年病房的学生带教老师进行问卷调查,由实发给带教老师并回收。两组学生在老年护理人员素质要求的四个方面中,实验组护理专业学生的良好评价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随着我国老年步伐的加快,老年人的医疗、护理、康复等需求急剧的增加。老年护理课程的开设,为培养实用技能型的老年护理人才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过去的老年护理教学主要是利用多媒体进行单纯的理论教学,知识枯燥,学生学习被动,缺乏兴趣。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毕业后愿意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人也极少。通过收集教学中的问题,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教师方面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加强业务学习,教学方面采取角色扮演、案例讨论、PBL、小讲课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为老年护理的人才培养打了坚实的基础。在老年护理的教学中,所有医务工作者还在不断探索与改善,努力为老年护理教学提供更多资料与经验。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4年6月-2016年12月期间行使过白内障手术的200例老年患者,其中男性112例,女性88例,年龄60~82岁,平均年龄(71.0±5.4)岁。所有患者均符合白内障的诊断标准,200例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均自愿参与其中,本研究已获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根据数字随机分配的方式将患者划为观察组(100例)与对照组(100例),观察组中男55例,女43例,年龄60岁-81岁,平均年龄(70.5±10.2)岁;对照组中男57例,女45例,年龄61岁-81岁,平均年龄(70.0±9.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在传统护理模式下对对照组患者展开基础围手术护理。观察组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制定出相应的临床护理路径表格,临床护理严格按照上面计划展开工作,每日由监督小组成员监督计划执行度,如有突发状况需改变拟定计划时应如实做好记录,其临床护理路径包含的步骤、方法及内容如下:
(1)入院第一天:护理人员应多主动和患者交流,介绍医院环境、主要负责医生和护士,缓解其内心陌生感,消除不良心理情绪。有效沟通过程中掌握病人心理特点,并分析患者对白内障疾病的认知度,对认知不足的患者给予详细宣教,讲解有效治疗方案,争取患者治疗时能良好配合。(2)入院1-2天:进行必要的术前准备,对白内障疾病认识仍不够清楚的患者进行再次宣教,使病人主动配合手术治疗。随即再交代手术相关事宜,如手术安排时间、责任医生护士的介绍、治疗过程、术前准备等,使病人对治疗有大概的了解。另外还应协助患者进行系列术前检查,有视力检查、色觉检查、眼底、眼内压检查等等,经过周密分析严格手术指证。术前还应做调整眼位、转动眼球训练,以便手术的顺利进行。(3)术中第3天护理,护士帮助缓解患者不良情绪,以最佳的状态面临手术,临近手术协助病人摆好,再次交代术中注意事项,使其配合治疗。术中严密观察患者心理变化和行为变化,以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术闭常规处理后指导患者注意休息,勿揉眼,严禁低头,尽量抑制咳嗽、喷嚏,不擅自清洗患眼等[1]。(5)术后护理: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术眼是否有渗血现象,严格清洗消毒术眼、定期换药、给予抗生素来积极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出现,眼部局部包扎护士还对病人进行必要的安全护理,随着病情的好转对患者进行眼压视力测试。(5)出院指导:患者符合出院标准后准予出院,指导病人日后健康用眼,避免用眼过度、身体过分劳累,定期复查,若发现问题立即入院随诊。出院前给予患者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回收有效问卷统计满意度。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组间护理满意度差异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卡方中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比较,以率(%)表示,若(P
2.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9%,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90%,数据分析护理满意患者例数,观察组显著多于对照组(=7.7922,p=0.0052).
3.讨论
白内障是多发于老年群体的常见眼科疾病,导致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有机体老化、代谢异常、局部营养障碍等,眼球晶状体蛋白质发生变性而发生了视力浑浊现象,随着病情的进展会直接导致患者失明,是现今公认导致病人失明的首要原因[2]。治疗白内障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当下多采用手术治疗方式治疗,而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关联着治疗效果,目前医院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范围已经较为广泛,它以时间为轴,清楚地计划出患者每一天要进行的治疗和护理,使临床医疗服务更加规范化,将心理干预、健康宣教、围术期护理等依次良好地串在一起利于护理质量的提升[3]。本次研究着重对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关键词】 一体化护理; 老年肺癌患者; 生活质量; 心理状态; 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3.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36-0091-03
肺癌是一种发生于肺部的恶性肿瘤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随着各种致癌因素的增加,如吸烟人数增多、环境污染、电离辐射等,肺癌患者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尤其是在发达国家更加明显,我国的肺癌发病情况也不容乐观,肺癌患者在我国癌症患者中占很大的比例,有研究指出,十年后我国的肺癌比例将会攀升至世界前列[1-2]。目前临床上还没有根治肺癌的方法,主要以减少患者并发症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主。临床常用的化疗和放疗对患者有很大的副作用,而医护一体化护理能有效地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3]。鉴于此,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186例老年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给予医护一体化护理,探讨医护一体化护理改善老年肺癌患者生活质量以及心理状态的临床效果,现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186例老年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93例。对照组中男58例,女35例,年龄64~82岁,平均(67.9±5.4)岁,经诊断,腺癌45例,鳞癌30例,腺鳞癌18例;治疗组中男56例,女37例,年龄63~83岁,平均(68.2±5.6)岁,经诊断,腺癌47例,鳞癌29例,腺鳞癌17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癌症分类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如进行日常基础护理,实时监护患者的饮食、活动、休息、病情、疼痛等情况,做好病情知识的讲解和宣教工作,耐心地回答患者提出的疑问。
1.2.2 治疗组 治疗组采用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具体内容包括:(1)环境护理。为患者提供干净、整洁、舒适、安静的休息环境,并经常保持通风,消除患者对陌生环境的恐惧感,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治疗和恢复。(2)健康宣教。给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普及关于疾病的相关知识,如发放知识普及手册,播放知识普及视频等,对患者提出的疑问,医护人员给予耐心地解答。(3)心理护理。肺癌是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的疾病,因此,患者容易出现紧张、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严重者甚至出现自杀的现象,为有效地避免上述危险事件的发生,医护人员应随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安慰,消除不良情绪。必要时医护人员可向患者讲解一些抗癌成功的例子,使患者保持积极的心态,树立面对疾病的自信心[4-5]。(4)增进交流。医护人员应主动和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交流,倾听患者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切身地去感受患者的心理情绪,对其负性情绪及时地进行疏导和启发,稳定患者的心理情绪。
1.3 观察指标
评估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包括心理功能、躯体功能和社会功能,分数越高,表明功能更完全。利用SDS评分评定护理前后患者抑郁心理状态,项目共20个,分为4个等级,总分58分,43分以下表示情绪正常;利用SAS评分评定护理前后患者焦虑心理状态,总分60分,高于50分则存在焦虑情绪,40~49分表示中度焦虑,30~39分表示轻度焦虑,低于29分表示无焦虑,情绪正常[6]。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情况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均有所增加,而治疗组增加的程度比对照组大,治疗组生活质量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SDS评分和SAS评分均有所下降,而治疗组下降程度比对照组大,治疗组心理状态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肺癌是起源于支气管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又称作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支气管腺体或黏膜由于致癌因素容易产生病源细胞,病源细胞可进行血行播散或淋巴结转移,从而引起肺癌疾病,其种类可分为两种,一种为小细胞肺癌,另一种为非小细胞肺癌,临床上以非小细胞肺癌较为常见[7]。右肺较左肺多见于肺癌的发生部位,其中肺部上叶多于下叶,肺部的主、细支气管均可导致癌变的发生。肺癌患者的临床表现多为低热、咳嗽、胸闷、胸痛等症状,晚期肺癌患者出现溃疡、疼痛、出血等严重症状,此外,由于患者体质的不同,临床表现通常有所差异。
近50年来,在我国乃至全世界,肺癌的发病率显著上升,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癌症之一,其中肺癌发病率跃居男性癌症发病率的首位,同时近年来女性患肺癌的比例也有所增加,年龄在40岁以上为主要发病人群。引起肺癌的原因医疗界还尚未明确,有大量资料显示,患者长期吸烟与肺发生病变有着密切的关系。有资料表明,大量长期吸烟的患者发生肺癌的几率远远高于不吸烟的患者,大约为10~20倍,而吸烟史越长的患者,更容易患肺癌[8]。吸烟患者不仅影响了自己的健康,同样也会影响到周围的人群,被动吸烟的患者同样会增加发生肺癌的几率。此外,环境污染是引起肺癌的又一因素,如大气污染、雾霾、烟尘等。目前临床上治疗肺癌的方法主要有化学治疗、手术治疗、靶向治疗等,但都会引发各种并发症,继而影响治疗效果,因此,为提高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护理的方式在治疗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9]。
医护一体化护理是一种由医生、护士等人员组成并成立治疗小组的新型护理模式,治疗小组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将护士分为两个级别,一级护理人员主要负责护理病情较轻、护理风险较低、护理技术难度较小的患者;二级护理人员主要负责护理病情较重、护理风险较高、护理技术难度较大的患者。一体化护理主要包括环境护理、健康宣教、心理护理、增进交流等方面,既可以了解患者内心真实的想法,稳定患者的心理情绪,又能增进医生、护士和患者之间的感情,有利于病情的康复[10]。
笔者所在医院此次采用医护一体化护理的方式对肺癌患者进行治疗,并记录、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结果显示,护理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医护一体化护理后,治疗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医护一体化护理改善老年肺癌患者生活质量以及心理状态临床效果显著,患者依从性好,有助于患者疾病的治疗和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肖永红,张翠敏,朱贵东.肺癌患者生存质量影响因素的通径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11,28(3):253-255.
[2]刘作琴.一体化护理模式对肺癌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8):209-210.
[3]任春香.护理干预对肺癌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况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26(5):762.
[4]熊秋颖.QCC护理模式在改善肺癌化疗患者生活质量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5):312-313.
[5]徐琪,郑茂根,赵艾君,等.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对老年肺癌患者生存质量及情绪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32):3725-3726.
[6]陈小文.一体化护理模式对于卵巢癌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心理状态的影响分析[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4,35(3):97-99.
[7]刘丹,白露,赵玉霞,等.247例手术切除的老年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点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4,24(18):62-64.
[8]刘红丽,叶志华,彭玲霞,等.护理干预对肺癌吸烟患者戒烟的影响[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7):507-508.
一、引言
临床护理领域所涉及的韧性主要指的是能够有效抵抗破坏性生活事件并从中自主恢复的能力。伴随着医疗行业发展脚步的不断加快,如何将韧性概念有效引入到儿童临床护理中成为诸多医疗工作者所面临的重大课题。韧性概念的有效引入,能够大幅度提高临床诊疗效果,帮助儿童健康的成长。
二、韧性研究中的核心概念
第一,韧性概念的阐述。虽然韧性在临床领域的研究已经有一段时间,但对于韧性概念的定义,诸多研究者之间却并未达到一致的认可。笔者只能凭借临床相关资料的内容,对韧性概念做一个简要的介绍,即能够有效抵抗破坏性生活事件并从中自主恢复的能力,涵盖了生理、心理和社会等诸多方面的因素。但是,在临床医疗领域,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具备韧性,这种能力往往与创伤和其他逆境生活有直接联系。所以,加深对韧性概念的理解及其在临床医疗中的应用至关重要,需要医疗工作者对其给予高度重视。第二,韧性相关因素分析。就目前韧性概念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现状来看,与之相关的因素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即保护因素、危险因素和资源性因素。这些因素在临床中主要有以下表现:(1)个体性格,根据患者性格不同,所能承受的韧性也不尽相同;(2)家庭状况,家庭资源和父母的性格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儿童的韧性;(3)社会环境,该部分的表现主要集中在儿童所处的各类生活环境,比如说,学校、社团、同伴和邻居等。目前,对于韧性概念及其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的研究,其核心主要是对保护因素进行研究。
三、韧性概念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实践证明,韧性概念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医疗效果,而且对儿童的健康成长也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就目前相关学者对此方面的研究来看,却并不深入,而且研究成果也相对较少,这必然会使韧性概念的作用和价值大打折扣。所以,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对韧性概念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为日后此类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依据。第一,针对慢性病儿童的干预。在过去的时间里,由于医疗技术水平落后,设备不先进,从而导致很多患有慢性病的儿童都得不到治愈,给儿童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威胁。但自从在儿科护理中加入韧性概念之后,治疗效果却得到了显著提升。在韧性概念的指引下,儿童慢性病的临床护理重点逐步由减少危机转向对韧性形成的保护性因素的研究。为了能够使治疗达到最佳的效果,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医疗人员必须充分发掘儿童患者的优势和潜能,培养他们的韧性,帮助儿童克服疾病,健康成长。能够培养儿童韧性的措施有很多,比如说,家庭凝聚力、同伴的支持、良好的校园环境等,对患儿韧性程度的提高均有重要作用。所以,为了能够切实提高患儿慢性病的治疗效果,医护工作人员需要正确认识疾病与韧性之间的关系,并结合患儿的实际情况,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提高患儿韧性,帮助患儿战胜疾病。第二,针对家长的干预。之所以将韧性概念引入到儿科护理工作中,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促使患儿在高危环境下更好的适应生活,战胜疾病。上文提到,在儿童韧性的培养过程中,能够对其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很多,例如个体性格、家庭状况以及社会环境等,而在诸多影响因素中,影响最明显的就是家庭状况。所以,为了切实提高对儿童韧性的培养效果,学者们在对培养方案的选择上,更加倾向于对家庭的干预方案,尤其是针对母亲的干预方案。干预方案中针对儿童不同成长阶段的心理特点,选取了最佳的保护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将个体的干预方案和社会环境的干预方案作为辅助方案。实践证明,这种方案可以使儿童韧性培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三,制定干预计划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干预计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直接关系着儿童韧性的培养效果,所以,在对干预计划进行制定的时候,医护人员需要充分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要对影响儿童韧性培养效果的所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从系统的、多水平的角度来切实降低这些因素带来的影响。例如在对早产儿进行临床护理的时候,应该根据早产儿的表现和需求对护理工作进行科学实施,同时要帮助父母及时进入角色,建立亲子依恋关系,进而为新生儿韧性的培养奠定基础。其次,要不断发掘儿童的潜能,尤其是对于身患重病的儿童,更应该提高对其韧性培养的重视程度,医护人员需要从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个体性格等多个方面着手,关注并挖掘他们的潜力,给予正向支持,提升儿童的韧性。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韧性概念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有效引入对诊疗效果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未来的时间里,医疗单位需要提高对韧性概念的重视程度,并结合儿科护理工作的特点,采取科学、合理的引入机制,将韧性概念的作用在儿科护理中充分发挥出来,进一步提高医疗效果。
作者:桂兰 单位:兴安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授课类型
学时
任课教师
内科护理
理论
2
专业班级
授课日期、节次
一、教学课题:
第1章 绪论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认知目标:
1.解释内科护理的基本概念。
2.描述内科护理学的常规护理。
3. 掌握内科疾病的分期护理和分级护理。
(二)能力培养目标:
能对病人进行合理的整体护理。
(三)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期望通过本次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目标地完成整理护理学习。同时认识到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是从爱与关怀开始的,进而培养学生关爱病人的品德。教会病人自我日常护理。树立以职业技能培养为目标的价值观。
三、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科学出版社《内科护理》教材紧扣护理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及考试大纲。针对当前初中起点学生的生源状况和身心特点。①突出“三基”, 即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②体现“三性”,即针对性、适用性、实用性。表现形式符合中职学生的认知规律,章节前有典型病例,文中有重点提示,章后有复习思考题,以便于学生把握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二)学情分析:
本次授课的对象为本校本护班三年级的学生,该批学生对学习医学知识兴趣浓厚,求知欲强,此前她们已经学习了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基础课,也已经接触了部分诊断学以及基础护理学知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基础和自主学习能力,但学生很难将各门课联系起来,存在脱节现象,知识融合的能力有待提高,还未形成正确的临床思维模式。
四、重点、难点:
重点:健康、护理、内科护理概念、内科护理学的常规护理、内科疾病的分期护理
难点:运用现代护理理论及人的基本需要层次论解决学习和临床护理中的实际问题
五、设计思想(教法学法):
教法:问题探究教学法
学法:理解记忆法
六、教学资源:
病例,图片,多媒体资料
七、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复习旧课】
健康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导入新课、展示目标】
例举医院现状,学生自身就诊经历,来引出临床、临床护理、内科护理等概念,提出重要性
【讲授新课】
一、内科护理学范围、内容
内科护理是认识和研究内科疾病病人的生物、心理、社会等方面的特点,按照护理程序,实施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以减轻痛苦、促进康复,增进健康的一门临床护理学科
内科护理建立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之上,是临床护理中的综合学科,涉及范围广,内容丰富
二、内科护理学的常规护理
安置新病人
遵医嘱进行等级护理
实施整体护理
密切观察病期变化
注重生活护理
做好药物治疗的护理
积极对症护理
配合各种检查及特殊治疗的护理
避免院内感染
正确进行健康指导
三、内科疾病的分期护理和分级护理
疾病的分期护理
急性病期
慢性病期
康复期
疾病的分级护理
特级护理
一级护理
二级护理
三级护理
四、内科护理的学习目的与方法
n 多观察
n 勤思考
n 多请教
n 重理解
n 积极讨论
n 做好笔记
【小结】
护理专业的学生将来要很好地完成上述角色任务,就必须努力学习内科护理,树立“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掌握内科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学习、工作态度,能运用护理程序对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病人进行整体护理,为服务对象提供减轻痛苦、促进康复、预防疾病、保持健康的服务
【达标检测】
【布置作业】
指导学生回忆前期学科所讲的健康概念
启发学生回忆自身就医经历,引出临床及临床内科等概念
进行目标展示
讲解概念
归纳总结,介绍内科护理学的内容,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这门学科所学范围
精选病例,激发兴趣
精讲点拨,举例说明
采用情境模拟教学法,
同时给予学习方法的指导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护理常见问题
归纳总结:
组织学生复习基础护理知识
归纳总结重点:
再次返回病例:
解决病人的问题
提出学习本学科的期许
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制定护理措施
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几个问题
启发学生分析、讨论、应答。
预习呼吸系统的解剖和生理功能
回忆、回答健康的概念
回忆自身就医过程,理解内科护理的重要地位
理解
记忆
整体把握学习梗概
进入情境,体会内科护理的每一步骤的护理要点,掌握重要内容
讨论热点问题及个人困惑
复习基础护理知识
掌握学习方法
以病例说明的方式总结本节要点
回答问题
5
5
10
15
15
批判性思维的概念尚不统一,有学者[3]认为批判性思维是发生在人们人际沟通及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学习并运用各种知识,主动提出并思考问题,通过调查、论证、评估、判断,从而做出决策,最终形成利于个人成长,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科学思维方法。也有学者[4]认为批判性思维是指个体在复杂情境中,能灵活地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选择,在反思的基础上加以分析、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在面临各种复杂问题及各种选择的时候能够正确进行取舍。批判性思维包括智力因素,认知技能因素和情感态度因素。
2.培养批判性思维的必要性
20世纪80年代初,批判性思维方式被逐渐引入护理领域,越来越多的护理专家认为培育学生批判性思维是高等护理教育的重要一环。批判性思维的发展将会对护理事业产生重要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是护理教育重要的职能之一。护士的工作复杂多变,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结合。在临床工作中,护士只有运用批判性思维才能在复杂的情况下,对患者表现的各种情况加以辩证的思考、分析潜在问题、找出主要矛盾、做出恰当决策。在护理过程中,护士应不受个人偏见的影响,进行逻辑推理。面对复杂的临床情景,护士只有具备足够的知识,才能批判性的理解各种资料的意义,进而相应的做出恰当的临床决策。
3.批判性思维教学方法
3.1 合作学习:合作学习[5]是在教学中运用小组的形式,使护生共同开展学习活动,促进自己以及他人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方法能够增强护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能够帮助护生提高社交技能,体会到团队合作的力量。合作学习可以促进护生在多学科护理实践中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3.2 以案例为基础的学习:运用模拟临床案例,训练护生在真实临床情境中全方位、多角度思考,引导护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质疑、假设、推理、反思、讨论,探究事实,挖掘护生潜能。在创设的案例情境中,激发护生的自主提问的意识,以护理程序为基准主动建构护生的知识框架。实践证明[6]案例分析教学法能促使护生积极主动地反思学习,是培养护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
3.3 循证模式:循证护理的实践过程是发现问题—寻找证据—解决问题的过程。循证的过程使护生知识、经验、技能等方面得到发展,实现了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的转变,增强了护生的自信心,激发了护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护生获取知识、临床决策及批判性思维的能力[7]。用评判的态度分析问题、寻找证据、查阅文献、理性思维、正确判断、采取措施。循证护理是培养护生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方法。同时评判性思维也是循证护理过程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3.4 概念构图教学法:概念构图教学法是以命题的形式将概念做有意义的联结,借助组织、分类、分析、评估以及推理的过程来进行思考,将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描绘成一幅树状结构图。建构此概念图的过程即称为概念构图。在护理临床教学过程中,让护生以描绘概念图的方式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即是概念构图教学法[8]。概念图的制作过程,可以分为下列几个步骤:①列出概念。②排列顺序。③连接有关联的概念,写上连接词语。连线可以是单向的、双向的或无方向的,连接词语应能说明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④把说明概念的具体例子写在概念旁,完成整体的概念图。该方法可使护生获得丰富、有效、结构合理的网络化的认知结构,使护生根据自己的认知风格真正理解抽象的概念,提高学习效率。
3.5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PBL是通过理解或解决问题所进行的学习[9]。在学习过程中,首先要提出问题,然后以问题为中心来选用问题解决策略、推理技能,最终获取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PBL包括自我定向的研究和把新学到的知识运用到问题解决中两个基本过程。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PBL已经被护理教育者广泛应用于培养护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中。
3.6 写反思日记:反思日记的写作能促使护生在学习中自我判断、自我调节、自我反馈,使学生在运用理论分析事物过程中提高辩证思维能力,是培养护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策略之一[10]。
4.护理临床教学中培养护生的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不只是一种理论,重要的是实践者自身的思维方式,采用一定的教学方法,积极培养护生的批判性思维才是落脚点。培养护生的批判性思维,首先要求教师自己具有接受批判性思维的意愿,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的能力。有研究表明[11],临床护理教师往往具有较好的批判性思维倾向和能力。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育者往往会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下面将以一个临床教学情景案例,阐述在护理临床教学中如何培养护生的批判性思维。
4.1 护理临床教学案例。教学内容:如何避免自密封瓶内吸取药液时药液溅出。情景设置:进入临床实习6个月的护生,在实习中期阅读护生实习周记发现许多实习护生对“自密封瓶内吸取药液”这一操作掌握不佳,表现在操作时会有药液溅出的情况发生。现计划一名输液中心的老师向护生讲解演示“如何避免自密封瓶内吸取药液时药液溅出”。
4.2 教学过程:
4.2.1 护生课前情况。将护生按4-6人分成一组,讨论以下问题:①“自密封瓶内吸取药液”这一操作教科书上[12]的操作步骤是怎么样的?②在进行“自密封瓶内吸取药液”这一操作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药液溅出的情况发生?③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④你是怎么解决的?
4.2.2 课堂引入教学内容。实习周记对师生交流起了很大作用,老师们注意到很多同学在周记里记录,“某天刚刚洗干净的工作服又被有颜色的药液溅了很多黄点,很难清洗……”在平常工作中我们也发现,很多同学在药液配置过程中会有药液溅出的情况发生,药液溅出不仅使药液用量减少,浪费了药物,还会污染环境,对一些具有抗肿瘤或特殊作用的药物,会损伤护士自身。
4.2.3 提出问题,激发兴趣。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下“如何避免自密封瓶内吸取药液时药液溅出”。教科书上是如何叙述“自密封瓶内吸取药液”这一操作的?同学发言,最后老师总结,步骤为[12]①开启密封瓶盖并消毒,待干;②注射器内抽入与所需药液等量的空气,将针头插入瓶内,注入空气;③倒转药瓶,使针尖在液面以下,吸取药液至所需量,以食指固定针栓,拔出针头。
4.2.4 分析问题,引导讨论(参见图一)。在讨论过程中,老师以设问、引导为主。遇到护生无法回答的问题予以适当提醒,避免直接给出答案。遇到护生回答偏离主题、不符合逻辑时不直接给予否定,应与护生探讨:“如果按你给出的答案,会逐步导致偏离主题的什么后果?”。逐步培养护生科学辩证思维能力、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老师设问时,应掌握问题的难易程度,避免太过简单使护生丧失寻求答案的兴趣;同时避免难度太大,使护生失去对自己解决问题的自信心。应尊重护生,积极引导。
4.2.5 解决问题,总结示范。讨论最后应由老师给予总结,按照总结出的方法,准确示范。让每一名护生能看清、理解、记住每一个操作步骤的要领。通过讨论的过程,护生明白了操作中每一步的做法都是有据可依的,可以加深护生理解和记忆能力。课程近结束时,布置作业,要求护生以后临床操作中按本次课程教授的方法操作,反复运用,熟练掌握。同时应提出新的问题,供护生实践。如“在临床工作中,自密封瓶内吸取药液这项操作中,向自密封瓶内注入溶媒时,有没有遇到特殊情况?怎么用今天学到的思维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
4.3 评估教学效果。此次课后,通过阅读护生的实习周记和临床观察,发现护生“自密封瓶内吸取药液”这项操作技能有所提高,表现在护生自从讨论学习过新方法后再也没有药液溅出的现象发生。同时护生思维方式有所发展,表现在护生能运用所学到的思维方法,解决向粉剂药品密封瓶内真空时注入溶媒的方法。同时越来越多的护生不再是完全被动地接受书本上的知识了,在记忆、运用书本上的知识时,往往会问更多的为什么,并积极寻找问题的答案。
5.总结
护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不是一种理论或方法能完成的,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开发护生自身潜力,提高护生辩证批判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有批判性思维的意识和能力,要有同护生平等地位的心境,积极引导,帮助护生思维方式的拓展。只有护生有主动接收的意愿,教学方法得当,才能更好的培养护生的批判性思维。
参考文献
[1] Catherine MW,Seldomridge LA.Critical thinking:Back to square two[J]. Journal of Nursing Education,2006,45(6):212-219.
[2] 王斌全,孟艳君.护理批判性思维的发展[J].护理研究,2007,21(4):1127.
[3] Ennis RH.A logical basis for measuring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M].Edecational Leadership,1987:43-48.
[4] 李小妹.护理学导论[M].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24-129.
[5] Metcalfe SE.Behaviorism to humanism:The case for philosophical transformations in nursing education[J].Nursingconnections,1998,11(4):41-46.
[6] Tomey AM.Learning with cases[J].Journal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in Nursing,2003,31(4):34-38.
[7] Callister LC,Matsumura G,Lookinland S,et al.Inquiry in baccalaureate nursing education: fostering evidence-based practice[J].Journal of Nursing Education,2005,44(2):59-64.
[8] Baugh NG,Mellott KG.Clinical concept mapping as preparation for student nurses’ clinical experiences[J].Journal of Nursing Education,1998,37(6):253-257.
[9] Tiwari A,Lai P,So M,et al.A Comparison of the Effects of Problem- based Learning and Lecturing on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Critical Thinking[J].Medical Education,2006,40:547-554.
专业自我概念(professional self-concept)是个体整体自我概念的重要部分,专业自我概念在一个人的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核心驱动作用[1]。护理专业自我概念反映的是护理专业人员对其自身的专业认识、自尊情感和专业行为取向[2]。本文通过调查实习前本科护生的专业自我概念水平,了解本科护生接受在校三年的高等护理教育后对护理专业的态度,以期为护理教育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整群抽样,选择本校大三年级护理本科生83人,于实习前2个月发放问卷进行调查。排除标准:患有精神疾病的护生;成人教育护生;不愿意参加本研究的护生。护生全部为女性,年龄20~23岁;来自城市生源33人,占39.76%,来自农村生源50人,占60.24%;独生子女19人,占22.89%,非独生子女64人,占77.11%。
1.2方法
1.2.1调查工具 护理专业自我概念量表:(Professional Self-Concept of Nurses Instrument,PSCNI) 该量表由Arthur研制[3],包括5个维度:领导、技能、灵活性、满意度、沟通交流;共30个问题,其中23项正向问题,7项反向问题。所有问题均采用4级评分制,所有的正向问题中,1分表示专业自我概念最消极,4分表示专业自我概念最积极。问卷总分30~120分,消极条目反向计分,正向条目正向计分。总分≥75分,项目均分≥2.50分表明专业态度积极。该量表的分半信度为0.86,各领域的分半信度均大于0.60,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4[4]。
1.2.2资料收集 采用整群抽样对本校大三年级护理本科生进行调查,本次调查时间在距离护生到医院实习2个月。问卷采用不记名方式,征求调查对象同意后,向调查对象说明研究的目的、问卷填写的要求和注意事项,由研究对象独立填写,问卷填写完后当场回收,共发放问卷87份,剔除填写不完整问卷4份,回收有效问卷83份,有效回收率95.40%。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调查问卷由Epidata2.0双人核对录入,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频数、统计描述、t检验等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
护生的专业自我概念总分(85.61±10.02)分,得分范围在66~120分,各维度及总分得分见表1。
3讨论
Arthur认为,护理专业自我概念是一个人从外行的学生成为一名专业护士的过程中形成的、与专业相关的、持久的一系列专业自我态度的感知[3]。护理专业自我概念量表总分120分,总分≥75分、平均分≥2.5分表明积极的专业态度。本研究结果护生总分(85.61±10.02)分,均分(2.85±0.33)分,各因子均分均大于2.5,提示实习前护生整体具有积极的专业态度,与国内其他研究结果相似[5]。本研究仅有8人总分在75分以下的,占9.64%,说明有极少数护生的专业态度不积极。项目均分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是灵活性、技能、满意度、沟通、领导,提示护生对自己应变能力和护理操作技能持积极肯定态度,可能由于缺乏实际临床工作经历和经验,对护理工作的管理能力尚不自信[6],导致领导因子得分较低。
护理专业自我概念不是一成一变,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濮丽萍[7]等人的研究结果显示护生进入实习后专业自我概念下降,可能与护生初进医院进行临床实习所遇到的各种压力源有关。护生在实习末期面临就业压力,对专业发展感到迷茫,导致专业自我概念有下降的趋势[8]。高素质的临床带教老师,合理的临床教学安排,良好的实习效果,对本科护生形成积极的职业自我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9]。积极的专业自我概念水平可以增进护生的心理健康[6,10]。
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身整体的看法和评价,专业自我概念反映的是个体对专业的认知和价值取向。因此,高等护理教育者应重视护生专业自我概念的培养。可以通过课程中增设护理专业自我概念相关内容,使护生可以系统掌握护理专业自我概念相关知识;鼓励护生通过课外书籍、网络等途径加深对护理专业自我概念的认识[10]。改进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较多的语言交流的机会,可以采用小组讨论式教学、案例角色扮演、开展演讲比赛等活动,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教师不仅要重视护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同时也应做好护生的专业思想教育,着重从职业情感、职业生涯规划进行就业指导。使护生能顺利完成从"学生-实习生-护士"的角色转变,成为合格的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蔺桂瑞.职业自我概念与大学生职业指导[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107-109.
[2]Arthur D,Randle J.The Professional self-concept of nurses: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from 1992-2002[J].Aust J Advan Nurs,2007,24(3):60-64.
[3]Arthur D.Measurement of the professional self-concept of nurses:developing a measurement instrument[J].Nurse Education Today,1995,15(5):328-335.
[4]杨桂荣,林细吟,杜玉忠,等. 护理专业自我概念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检测[J]. 护理学杂志,2008,23(6):4-6.
[5]吕芳菲,李春芳.护生专业自我概念与社会支持相关性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10):31-33.
[6]饶玉霞,叶艳胜,鲍翠玉,等.本科护生专业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4,14(1):46-47,49.
[7]濮丽萍,马如娅,陈冯梅.实习期压力源对专科护生护理专业自我概念的影响[J]. 护理研究,2009,23(28):2609-2611.
By humanism in nursing clinical guidance and teaching utilization
Huang Lili
Abstract:For the better adaptation new medicine pattern and the systematized whole nursing need,“human this idea” in the introduction clinical nursing guidance and teaching work,this article elaborated humanism concept,and unified clinical and protects from guidance and teaching teacher lives two aspects to elaborate human this idea in the clinical concrete utilization method.Causes “humanist” the idea can in protect lives enters into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nursing professional profession to be able to be rooted in,thus raises adapts the time demand nursing worker.
Keywords:Humanism Clinical guidance and teaching Utilization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0)12-0173-02
受旧的医学模式及过去护理处于医疗从属地位的影响,我国的护理教育长期着力于自然科学教育及临床技能培训,忽略了护理学应该具有的人文底蕴。而今,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护理专业的完善,对护理学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相渗透的一门科学的概念已为人所共识,而“人文护理”的提出更使护理教育面临新的挑战。
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教育今天正为许多学者从不同的方面所倡导,他们认为,没有科学传播的教育只是培养信仰而不是教育,没有人文影响的教育只是传授知识也不是教育。[1]护生的在校教育是相似而且抽象的,但其临床实习却是不同的和具体的,因此,我们提倡在护生迈入护理职业生涯的第一步――临床实习中引入人本观点,以培养出适应时代需求的高素质护理人员。
1 人本主义的概念
人本主义概念大指三方面:①人本主义把人放在研究的中心位置,认为“人类的研究对象就是人本身”。②涉及人性的观点。人本主义相信,利他主义与给予的品质至少是人性中最根本的东西。③它强调人的潜质的生长和发展。[2]
2 具体运用
2.1 强调以人性化观点对待护生。
2.1.1 正确对待护生的临床实习。
无可否认,理论与实践结合,学习操作技能并熟练是护生临床实习的重要任务,但同时也应指出,护生初上临床所获得的基本观点和态度将直接对其护理生涯产生重要影响,而将人文素质引入护理临床带教将直接影响护生对护理职业的基本观点及态度的形成。美国高等护理教育现行标准将人文素质纳入专业教育的核心知识内容,伦理是核心知识的第一项,人类文化是核心知识的第二项。而且将全球健康服务和健康服务系统与政策纳入核心知识。[3]因此,临床带教老师应在护生的临床实习中渗透人文观点,把临床实习中基本观点和态度的培养当成重要任务,抓住每一个时机灌输给护生正确而客观的专业观点。如在谈论夜班时可指出:夜班工作是很辛苦,但同时又是充满挑战和锻炼的。让护生以乐观和积极的观点去迎接未来的每一次夜班,而不是一味的否定,给护生造成“夜班恐惧”的印象,影响护生将来的工作;同时临床带教老师也应该是负责的,以培养人的观点来看待护生的临床实习,坚决避免把带教护生当作添麻烦或单纯把护生当成人力资源使用的观点。
2.1.2 重视护生的可塑性及潜质生长,发掘其优点。
曾有一位美国护理专家讲道:我相信每一个好护士都不是天生的,但我相信每一个好护士她都是刻意使自己成为好护士的。护生初上临床,面对的是一个不熟悉甚至可能也不被信任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人容易手足无措,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同时更易因不被信任而产生厌恶及逃避心理。临床带教老师此时应予护生支持与帮助,如在护生新入科时给予详细的环境及工作方法介绍并给以护生一定的观察适应期,千万不可因护生表现出的陌生和不适而反感、斥责,更不能因此而妄下该护生不宜护理工作的结论。护生特殊的年龄段使其有着思维和行为的特殊性,具有很大可塑性和潜质生长空间。潜质的生长是指人性中积极的、创造性的潜质在人身上凸显,使他们日益发现自己的潜质,并不断完善自己的价值判断和偏好,它是人性中崇高一面的展示。[2]因此,作为护生护理生涯的引路人,临床带教老师应以循循善诱的方式耐心引导护生,培养护生亲近临床的态度,同时更要以包容之心对待每一名护生,发掘她们各自的优点,加以引导,帮助她们认识自己,肯定自己,扬长避短,以自信的态度迈入自己的护理职业生涯。
2.2 培养护生以人本的观点对待工作。
2.2.1 培养护生正确的专业价值观。
临床带教老师应该在护生初上临床时就灌输给她们正确的专业价值观。美国高等护理教育标准认为:“价值是一个人坚守的信念,反映在行为模式中,专业价值体系是实践的基础,它引导护士与病人、同事、其他专业人员和公众的联系。护理价值观是护理专业实践的核心概念。”[4]
在对自身职业的认识上,提出护理是一门专业,它同医学一样,有自身完整的体系和队伍,不从属语任何其他专业;护士是专业人士,我们有独立的专业范畴,我们运用自身的知识和其他专业互利合作。利他主义、自主性、人类尊严、正直和社会公正是对护理专业“关爱”的本质概括[4]
2.2.2 培养护生以正确的观点对待护理服务对象。
众所周知,护理的服务对象是人,人是由生理、心理、社会等因素综合而成的整体;医学模式的转变要求我们的关注从“疾病”转向“人”,系统化整体护理也要求护理工作以“整体人”为中心,而人文护理观点的提出更是要求把“关怀人”作为首要任务。
由于初上临床,护生容易把注意力投向各种专业技能的学习上,容易忽略对“人”本身的注意;加之多数临床带教老师在考核护生时以临床专业技能考核为主要任务,造成护生把护理工作看成是简单的生活护理和技术操作,把服务对象看成是单纯生理上缺陷的“病人”,这样的观点势必影响护生从业的积极性和成就感,同时也势必造成护理服务质量的停滞不前。
所以,临床带教老师应给护生树立“护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的观点,树立服务对象是“整体人”的观点,着力培养护生的“爱伤观点”和“利他主义”。“爱伤观点” 体现出对病人的爱护和对生命的热爱;“利他主义”则体现出对病人、同事的关切和尊重。在护理服务中,做到严谨求实与优雅细致并重,以科学而艺术的眼光从整体角度理解“人”。既从“自然人”的角度服务于病人,减轻病痛,促进健康,体现对人的“关爱”;又从“社会人”的角度尊重、理解病人,维护病人的权利,体现对“人”的重视,使护生把护理操作与“整体人”相结合,避免了只练技术不顾病人,只讲结果不顾过程的盲目操作,从而达到科学与人文的统一,同时也使护生理解到自身的价值,在奉献中体会到了救死扶伤的高尚和助人乃快乐之本的深刻内涵,使护生在认识――实践――认识中养成良好循环。
成功的人文教育必须是充满想象和创造的,因为人文教育不是用概念解释概念,惟一真正要做到的是给出意义在其中显现的场所,以使被教育者生成意境,进入思想状态。人文教育方法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以情境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5] 护理临床带教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临床上有现实的情境,有真实的对象,有具体的行为,是对护生进行人文教育,培养护生人本观点的重要场所。所以,临床带教老师必须明确自己肩负的责任,关爱学生,注重培养,在带教中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从根本上帮助提升我国护理教育与临床护理服务质量,解决护理学人文底蕴缺乏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肖峰编著.论科学与人文的当代融通.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3-6
[2] 马克.A.卢兹等著.人本主义经济学及挑战.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77-79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情景、协助、会话、意义建构是学习中的“四大要素”,要求在教学模式上,以教学任务、教学目标为出发点,确定护生学习的主题,同时强调护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基于建构主义理论,临床内科护理教学方法创新已有多种模式,如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概念图教学、教与学角色互换、临床病例导入法等。这些建构主义教学模式虽方法各异,但都是一种增强教学感染力、提高护生主动性为核心的主动教学法。本文通过临床护理教学中的一些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构建的教案实例,提出这种以建构主义理论指导的临床护理教学创新模式,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符合创新型临床护理人才的要求。
1创新临床护理教学模式需要建构主义理论指导
创新临床护理教学模式强调主体作用, 激励创新精神。护理教学要开展创新教育, 就必须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护生的主体作用, 让其成为护理知识与技术的探究者[1],还应以护生为主体创设教学情境、设计教学流程、考虑教学环节、构建评价体系,给护生思考、评判及发现护理问题的机会,不断激励其以积极的心态主动参与、勇于尝试解决病人的健康问题[2]。近些年来,创新临床护理教学模式尤其重视建构主义理论,按照培养创新型临床护理人才的教学要求,在教学中逐渐将“教师为主体”转变为“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也称为结构主义,吸收了杜威的经验学习论、维果茨基的发展学习论、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以及图式论等。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的本质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强调学习者的自主性、能动性,强调学习中要主动发现问题,主动收集、分析、整理有关资料,并将所获得的新知识与已有的知识经验建立实质性联系,进行意义建构。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法已成为国际上一种十分流行的教学方法,已引起了我国护理临床教学的高度重视[3]。
2提高临床护理学教学质量要求采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知识的建构,是新旧经验的相互作用,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和接受。内科护理学是护生在经过几年的基础医学理论学习后开设的临床课程,所涉及的科目及内容繁多,是护生由理论学习向临床实践过渡的桥梁。在我国传统临床护理教学模式长期采用“灌输式”或“填鸭式”教学方法,教师讲,学生等待接受,形成了接受教学模式,即使在实战性较强的实习阶段,也重视不够,形成教师“带”,护生被动“看”的带教。教学缺少开发性、综合性,压制了护生本身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其结果,造成护生在学习时死记硬背,基础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严重脱节。如何引导、启发和指导护生将既往学到的基础知识联系到对某一特定疾病的发病机制、诊疗要点和护理原则的主动理解,这在内科护理教学中非常重要。正确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引导,不仅能使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对基础知识温故知新,同时可结合对各种疾病特征的了解,归纳疾病的护理要点,从而使复杂的课程变得易于理解,容易掌握,而且能激发护生的积极性,启发护生临床思维能力,融会贯通,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情景、协助、会话、意义建构是学习中的“四大要素”。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模式上,围绕“四大要素”作出设计,并在护理教学中运用,以教学任务、教学目标为出发点,分析教学目标,确定护生学习的主题,同时强调护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为获取较好的教学效果,须设计适合护生能力与知识水平的学习问题,在此基础上,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富有挑战性的情景,及时呈现需解决的问题,护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入情景启发思维,通过讨论、协作,对问题的解决,最后达到“意义的建构”。建构主义具有知识的建构性、学习的自主性和教学的开放性特征,因此基于建构主义理论,临床内科护理教学方法创新已有多种模式,如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概念图教学法、教与学角色互换法、临床病例导入法等。这些建构主义教学模式虽方法各异,但都是一种增强教学感染力、提高护生主动性为核心的主动教学法,通过引起注意、感到关心、增强信心、获得满足等教学策略,达到使护生主动学习的目的[4]。
3内科护理教学中应用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模式举例
3.1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在教师指导下,以护生为主体,应用以问题为基础的讨论式教学方法[5]。例如,在肝硬化的护理教学中,教师首先引导出疾病的基本概念和关键点:肝硬化使肝脏的变小、变硬,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肝脏会变小、变硬?正常肝细胞减少、假小叶形成,形态上表现为肝脏变小;纤维组织增生表现为肝脏变硬。肝脏会变小、变硬可引伸出哪些该病的临床特点,护理上应注意哪些重点?肝脏变小为肝细胞减少,贮备功能降低,因而肝细胞合成白蛋白、凝血酶减少,临床可发生腹水(白蛋白降低)、出血(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肝昏迷(解毒功能障碍)等。针对上述情况,护理上要重点关注腹水,注意记录24 h尿量、腹围等;注意观察皮肤、结膜有无出血点;病人出现语言或行为异常,要注意是否发生了肝性脑病等。从“肝脏变硬”引导护生复习及联想提出问题:纤维组织增生替代正常的肝细胞,临床上会出现什么表现?纤维组织大量增生,由于可压迫其内穿行的胆管及血管,因此可造成胆管闭塞(表现为黄疸)、血管闭塞(门脉高压症)。患者若出现黄疸、门脉高压症,护理上要注意哪些问题?黄疸要注意观察皮肤、巩膜的变化。由于门脉高压可引起食管静脉曲张,要嘱病人注意进食的安全,以流质或半流质为主,避免食管静脉破裂出血。一旦发现呕血、便血,要严格按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护理常规进行救治。此种教学方法强调把学习置于真实的问题情境中,以问题为学习的起点,通过小组合作,在分析问题,探究问题,最终获得隐含于问题背后的基本护理知识。
3.2概念图教学是一种能够形象表达命题网络中一系列概念含义及其关系的图解,由节点、连线和连接词组成。节点即概念, 可以用
关键词 表达。教学时可根据中心概念,选择
关键词 将其圈起来, 然后通过连线或箭头将其与其他相关理论和概念连接起来形成联想[6]。例如在消化性溃疡的教学中,溃疡的形成虽然与胃酸有关,但关键是致病因素与黏膜保护的失平衡。因此可以将“致病因素”与“黏膜屏障”圈起来作为概念的节点,划出致病因素:(1)幽门螺杆菌感染。(2)非甾类抗炎药。(3)过多的胃酸分泌,如胃泌素瘤。(4)其他,如吸烟、应激、胆汁反流等。黏膜屏障的因素:(1)胃表层的黏液。(2)胃上皮细胞的紧密连接。(3)胃上皮的修复。(4)黏膜内丰富的血液循环等。“胃酸”圈起来,可划出胃酸是哪里产生的,胃酸分泌有什么特点:(1)胃分为胃底、胃体、幽门和贲门四部分。(2)胃体和胃底是泌酸区。(3)胃酸是胃黏膜内壁细胞分泌。(4)胃酸分泌可分为基础酸排量、夜间酸排量和最大酸排量,后者在进餐后分泌量最大。(5)进餐后的大量食物如猪肉、牛肉会消化得无影无踪主要是与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通过上述的基础知识引伸到临床对疾病理解的开放式思维讨论方式,将护生的被动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索式学习,有利于提高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与护生一起应用自己掌握的基础知识对消化性溃疡进行总结归纳,其护理要点包括指导患者避免致病因素,因胃酸在餐后分泌量最大,故指导患者抑酸药要餐前半小时服用效果更好等。
3.3互动教学是教师与护生之间、护生与护生之间、课内与课外之间,互相活动、互相讨论、互相观摩、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7]。该法尤其适合技能操作要求较高的护理课程。在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中,主张情境教学,教师围绕教学目标,为护生的学习创设一个与现实环境相似的背景,并提出相应的问题,护生在教学情境中感受到问题的真实性,此时教师再直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使护生觉得更具有挑战性。例如,上消化道大出血为临床急诊,应分秒必争采取积极措施进行抢救,需要护生配合医师熟练掌握护理操作流程。为更好掌握救治护理特点,可采用情景模拟护理教学[8],在示教室模拟病房,护生分别扮演患者、病区护士,老师则对教学内容进行分解并充分互动:要求制定患者的抢救流程、快速准确找到急救物品、如何记录护理单、如何应对抢救过程中患者病情变化等。例如:(1)大出血病人出现呕吐需采取什么。(2)如何保持呼吸道通畅。(3)如何迅速建立静脉通道。(4)如何配合医师迅速实施输血、输液等。在教学中让护生对操作参与提问和点评,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讨论、会话、讲评达成共识,实现新知识的建构。互动教学法常用的方式有答问式、问答式、讨论式等。要鼓励护生积极提问,将护生的提问水平作为护生考试成绩的一个重要评定依据,以调动护生提问的积极性。也可采用教与学角色互换法,让护生走上讲台,体验教师的角色,从而引发护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学习兴趣[9]。教学中也可引入临床病例进行讨论,提高教学的真实性和实战性,提高学习兴趣[10]。
上述实例中,由于在临床内科护理教学中采用了建构主义理论,提供了护生主动性思考、讨论和分析病例的开放式学习平台,引导了护生主动将既往掌握的医学基础知识生动地应用到临床病例分析,提高了护生学习、复习基础知识的热情。这种以建构主义理论指导的临床护理教学创新模式,可以提高教学质量,符合培养创新型临床护理人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韩金凤,王玚,李书梅,等. 我国护理教学评价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护理研究,2013,27(6A):1547-1548.
[2]徐翠荣,李国宏,鲁玲.创新临床护理教学模式 提高本科护生实习质量[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2):75-76.
[3]饶艳.建构主义理论在《护理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9(3B):1-4.
[4]贾秀英,徐锟,柳忠燕,等.护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合作能力的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6):41-42.
[5]聂维娟,谢晓芬.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模式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3,11(7A):1807-1808.
[6]吴晨曦,高静.概念图在护理教学中的研究现状及进展[J].全科护理,2011,9(17):1572-1575.
[7]李琦.互动教学法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6):77-78.
[8]滕玲红,俞益君,胡剑华,等.情景模拟护理教学在急诊科配合抢救培训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0):57-58.
[9]郝玉梅,刘如月.教与学角色互换教学法在护理教学中的实施[J].护理学杂志,2007,22(7):12-13.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078―01
1 循证护理的概念与中医辨证施护的概念的区别
1.1 循证护理即以有价值的、可信的科学研究结果为证据,提出问题,寻找实证,并用实证对病人实施最佳的护理措施。它包含了3个基本要素:①证据;② 护士的技能③病人的实际情况。 这三个要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1.2 中医治病强调人体是有机的整体和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辨证论治”是中医精神实质,“辨证施护”则是中医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护理方法。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辨清病因、病位、病性及邪正关系,概括判断为何病、何证。施护,则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护理方法。辨证是决定护理的前提和依据,施护是护理疾病的手段和方法。通过施护的效果可以检验辨证的正确与否。
辨证和施护在护理疾病的过程中是相互联系和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又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具体体现。辨证施护它注重人、病、证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中医护理的精华,是指导中医临床护理的基本原则。
中医辨证施护是将四诊所收集的资料,包括症状和体征及其他病情资料,通过分析、综合、归纳、辨清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性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即确定现阶段属于何证的思维过程,施护就是根据辨证的结果来制定相应的护理原则和措施,以体现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相结合。辨证施护注重三因护理及同病异护,异病同护,注重人、病、证三者之间的关系,中医的辨证施护讲究辨证求因即以疾病的临床表现为依据,通过分析疾病的症状、体征来推求病因,为治疗用药提供依据的方法。
2 循证护理与中医辨证施护的关系
循证护理与中医辨证施护在基本观念和护理特点上都有着相通之处。循证护理以“证据”为原则,以“证据”为护理依据。提出问题,寻求证据、制定并实施措施,其核心思想就是寻求证据、应用证据。循证护理的中心理念就是要以病人为中心,从病人的实际情况出发,寻求证据,制定护理计划与护理措施。
中医的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中医护理的整体观念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二注重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中医辨证施护则以“辨证”为原则,以患者的“证”为护理依据。辨证的结果即作为中医治疗和护理的理论依据,是临床确定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措施的依据。中医护理注重同病异护和异病同护及正护与反护但不着眼于病的异同,而是着眼于病机和症状不同 相同的病机或证可采用基本相同的护理方法。不同的病机或证要采用不同的护理措施。所谓“证同护亦同、证异护亦异”,实质是由于“证”的概念中包涵着病机在内的缘故,这种针对疾病发展过程中不同质的矛盾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的护理方法就是辨证施护。中医的辨证施护注重病情观察和舌苔、脉象,循证护理重视整体观,倡导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满足病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精神、文化等方面的健康需求。而中医学的基本特征就是整体观和辨证论治,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以脏腑经络为核心的有机整体,人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也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因此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是中医辨证施护不可缺少的内容。
3 循证护理对中医辨证施护的影响
3.1 循证护理使中医辨证施护走向科学化和规范化,循证护理为临床护理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模式,是一个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循证护理将护理研究与护理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是一种指导临床实践的方法学,是一种科学评价临床护理文献的方法学,它强调的是有证据的科学思维方法。中医的“辨证施护”、个体化护理原则与循证护理“从证据人手”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护理决策的原则是完全一致的。但是,由于中医“症”与“症候”的复杂性,且中医诊断客观指标较少,主观经验居多,因此“辨证施护”对护士的要求较高。将循证实践的方法运用于中医护理,有利于中医护理对自身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重视准确运用科学的证据去管理临床实践活动,通过临床实践辨证护理干预效果,为临床人员实施中医技能操作提供科学的理论证据,从而加快中医护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的进程。随着现代护理学的深入研究,近年来询证护理悄然兴起并迅速发展,是护理领域发展的新趋势,中医护理的形成与发展与现代护理的发展走过了相似的历程,在临床护理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称为护理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图分类号:R6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3)22-0025-03
Research of training effect of nurse pressure
ulcer care Knowledge in second-class hospital
TANG Peifeng, LIU Weiqun, GE Jingjing, LU Jiayun
(Zhoupu Hospital of Pudong New District, Shanghai 201318, China)
压疮是临床常见并发症之一,有研究发现住院老年人压疮发生率达10.0%~25.0%[1-2]。压疮可增加患者痛苦,导致医疗护理费用增加,同时也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因此,压疮历来是医疗及护理管理的一大重点。目前在二级医院的压疮护理主要为经验式的护理,许多护理手段、护理方法停留在约定俗成的习惯及经验阶段,甚至存在错误的观点和方法[3]。相对而言,国外关于压疮预防和护理方面的研究较国内进行得要早,并设立了多个专门研究压疮的机构和组织[4]。我国的护理教科书内容更新缓慢,内容相对陈旧,使得护士对压疮预防和护理的前沿知识了解较少,因此从医院培训角度提高二级医院护士压疮护理知识至关重要。本研究通过检索压疮的最新循证依据,结合护士的需求,整合归纳形成压疮预防理论和实践方案,引用该方案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以提高护士压疮护理知识储备,更新护士对压疮护理的观念,从而提高护理质量,预防压疮发生,促进压疮的愈合。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上海市某二级医院参加压疮知识培训的全体护士共174人,去除中夜班、调休等人员,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完成培训前后两次压疮知识问卷调查的100名护士为研究对象。100名护士均为女性,其中年龄:20~30岁53人,31~40岁33人,41~50岁12人,>50岁2人;学历:中专16人,大专64人,本科20人;职称:护士43人,护师42人,主管护师12人;职务:无职务86人,带教8人,护士长3人,科护士长3人;工作年限:1~10年51人,11~20年36人,21~30年10人,>30年3人;所在科室:外科40人,内科27人,妇产科3人,儿科18人,ICU 12人。
1.2 调查工具
采用课题组自行设计的临床护士压疮专业知识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包括压疮基本概念、危险评估及预防知识。该问卷采用是非题形式,每题答对为1分,答错为0分;基本概念、危险评估及预防知识得分范围依次为0~26分、0~7分和0~15分,总分得分范围为0~48分。得分越高,说明护士对压疮专业知识掌握程度越好。问卷由六位临床护理专家进行内容评价,问卷内容效度指数(CVI)为0.94。对100名护士进行预调查得出问卷Cronbach α为0.77,折半信度为0.83,该问卷信效度在接受范围内。
1.3 培训方法
从2010年8月至2010年10月对全院护士进行为期3个月的培训。
1.3.1 第一阶段 制定干预方案
由课题组成员检索压疮护理的最新循证依据,整合归纳,结合我院100名护理人员预调查对压疮认知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压疮预防方案。具体流程为:①入院评估 当班护士在入院2 h内采用本院压疮评估表对患者评估,评估内容包括一般情况,感觉与、神志、疾病情况。评分10分上报护理部。②告知与宣教 一是按照压疮宣教单,由护士完成床边宣教,二是向患者及家属发放预防压疮宣传手册。③预防措施 根据循证结果制定6项预防措施:压疮评估,减压措施,皮肤护理,补充营养,减轻疼痛,心理护理。④监控管理 采取三级监控管理,包括病区监控、科室监控、护理部监控。
1.3.2 第二阶段 理论培训
根据方案对护士进行压疮预防知识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①内容包括压疮的概念、发生的原因;②压疮的易患人群及危险因素;③压疮的好发部位;④预防压疮的各种措施;⑤压疮的治疗与护理。
培训方式包括:①集体授课 课题负责人担任培训员,其他课题组成员负责制定全院护士压疮相关知识和实践技能培训计划,分理论授课和技能操作两部分,全院护士进行每月1次的理论授课,每次2个课时,护理部在参训护士的个人培训手册上加盖二类学分公章。培训员在演讲技巧、幻灯制作、要点和时间把握等严格控制,以确保培训的质量。课程结束后进行现场提问、疑难问题解答讨论,听取护士对培训形式及内容的意见和建议。②视频教育 将压疮预防的技能如轮椅搬动、翻身法等操作流程和方法制成视频,组织护士观看。
1.3.3 第三阶段 临床培训
培训后课题组对病房护士实施临床指导,对压疮高危人群或患者进行床边示范,指导护士反复训练,包括宣教能力的训练和预防措施实施方法的培训。课题组根据压疮预防方案,在临床实践中提升压疮预防和监控能力,如入院患者按照压疮预防方案的流程进行评估和监控;对已发生压疮患者进行伤口护理实践指导;对手术室、重症监护室等压疮重点科室通过压疮护理大查房等方式,对患者的压疮易感环节进行分析,指导护士进行标准化实践,改变现存护理问题。
1.4 资料收集过程
培训前,护士独立完成问卷填写,填写过程严格遵循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本研究的原则。3个月培训结束后,再次填写问卷,当场回收。
1.5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录入SPSS 19.0,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压疮知识得分情况,由于数据资料不符合正态分布,本研究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培训前后的得分差异。
2 结果
经多渠道培训后,护士的知识问卷调查总分、基本概念、压疮评估和压疮预防得分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压疮知识临床培训取得积极效果
相比于培训前,培训后压疮的基本概念、压疮评估和压疮预防的知识得分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金鹤等[5]研究发现,实施压疮护理专题培训可提高新护士的压疮护理知识知晓率及临床实践能力。在本研究中,大多数研究对象为年轻护士,取得的效果与他们的研究结果是相符的。基本概念部分,培训前护士掌握欠佳的项目,如压疮的好发部位、压疮形成机理,在培训后护士均能较流利的回答,得分明显提升。压疮评估得分>6分(满分7分),说明护士基本掌握了压疮评估相关知识,如Braden和Norton量表的使用方法等。压疮预防方面,护士对压疮的保护措施及、压疮部位的预防等掌握程度明显提升。围绕压疮预防方案展开的压疮培训,以压疮护理循证最佳证据为培训内容,采取集体授课、视频授课,临床指导等多种方式,在提高护士压疮预防相关知识知晓率方面取得积极效果,为提高医院培训效果提供了新的方法。
3.2 多渠道培训是护士知识更新的有效方法
我国护理教科书的压疮护理知识更新缓慢,护士在校获得的知识明显落后于学科的发展。作为临床护士继续教育的主渠道,“院内培训”十分重要。由于护士的工作量已经满负荷,为提高护士的学习效果,采用多种渠道授课方式,使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将是在职教育的有效途径。国内不少研究已经证明多渠道培训的有效性,周庆茹等[6]采用理论授课、现场指导、个案讨论等多种形式的培训,使得护士的压疮护理技能明显提高。此外,采取互动方式培训,如现场提问、小组讨论等有利于护士巩固相关知识点。本研究通过多渠道培训方式改变了护士对压疮的认知,也激发护士的自主学习兴趣,更有利于护士掌握压疮知识。
3.3 循证护理对更新培训内容起到关键作用
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 nursing,EBN)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指护理人员在计划其护理活动过程中,审慎地、明确地、明智地将科研结论与其临床经验及病人愿望相结合,获得证据,作为临床护理决策的依据的过程[7]。EBN的核心是运用现有最新、最可靠的科学依据为病人提供最佳的服务。本研究通过应用循证方法检索压疮护理的最佳证据,如压疮概念、分期、压疮发生的原因、压疮高危因素、压疮评估,压疮预防、压疮管理、患者教育以及压疮护理误区和压疮护理新进展等内容。在循证的基础上,将现阶段压疮护理的最有效的方法作为主要的授课内容,结合我院护士对压疮护理认知的现状,有针对性、系统性地对护士进行培训,使得培训取得积极效果。通过循证方法对压疮护理相关信息进行归纳分类,帮助护士寻找最佳证据,使得护士所接触的压疮专业知识更具备科学性和先进性。
本研究通过现状调查及后期干预,在提高二级医院护士压疮知识知晓率取得积极效果;多渠道培训方式为医院培训如何提升效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通过建立预防方案,护士将循证依据应用于临床,使得预防压疮工作制度化、程序化以及科学化;通过更新压疮知识和结合护士的需求激发了护士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护士自我提升,对预防压疮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彩凤. ICU护士压疮知识测试及结果分析[J]. 护理杂志, 2010, 27(1A): 16-18, 24.
[2] 崔晓燕, 吴君娣. 对护工进行压疮护理知识培训的效果[J]. 护理学杂志, 2010, 25(5): 57-58.
[3] 蒋琪霞. 压疮预防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进展[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0, 16(7): 855-857.
[4] 王彩凤. 压疮危险评估相关国外实践指南比较[J]. 中国护理管理, 2011, 11(3): 80-82.
[5] 金鹤, 张蓉, 海莉, 等. 新护士压疮护理专题培训效果分析[J]. 当代护士, 2011,18(12): 172-173.
Arthur1999年使用专业自我概念量表测量11个国家注册护士的护理专业自我概念,北京和香港注册护士的专业自我概念项目均分分别为3.03、2.99[5]。本研究结果显示,儿科护士专业自我概念的项目均分为2.94±0.38,总体水平是88.25±11.27,高于75分,偏向于积极。反映专业自我概念的5种能力的平均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技能、灵活性、沟通交流、管理能力和满意度。
灵活性包括思维的灵活性和工作的灵活性。思维的灵活性指思维活动的灵活程度,善于根据事物的发展规律与变化,及时地用新的观点看待已经变化了的事物,灵活地寻找符合实际的解决问题的新设想、新方案和新方法。工作的灵活性则是指一个人对工作中变化程度的适应性能力。而专业技能是从事护理工作所必备的、最基本的能力,是护理教育和护理培训及考核的重点,也是护理核心能力构成的基础,护士以掌握较高的专业技能而感到自豪。尤其是在儿科,由于患儿无法很好地理解及配合治疗,从而导致其对医疗环境及医务人员,特别是治疗项目的恐惧及抵触,同时其照顾者非常关注患儿的感受,因此对儿科护士的专业技能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使得专业技能的提升成为儿科护士最迫切的需求。技能与知识不同,技能必须亲自学习,并且不断练习才能掌握其中的技巧;而技能的提高有助于更加熟练及灵活地处理问题。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年龄和护龄儿科护士的灵活性和专业技能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随着儿科护士年龄和护龄的增长,经过不断地学习、训练,工作经验逐渐丰富,处理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灵活性和专业技能也相应增高。此外,随着年龄的增长,护理人员由单身进入结婚生子的阶段,做了母亲及有了育儿经验后,更能体会及理解患儿及其家长的心理,处理问题的灵活性随之增高。在我国,长期应试教育形成的以识记为主的学习习惯以及规范化护理操作训练的教学方法,从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护士思维的灵活性。因此,护理管理者应有意识地在临床培训中将规范化示教与设置问题情景相结合,逐渐培养护士灵活思维的习惯,以适应系统化护理的社会需要。
本研究显示本科学历以上护理人员的沟通交流维度得分较高。本科以上学历的护士接受的护理专业和人文心理学教育更为深入,在丰富的理论知识的指导下,使得本科护士更容易与其他专业人员和患者进行沟通,更容易适应现代生理-心理-社会的整体护理模式,从而获得外界的认同。也从另一方面说明继续教育是加强临床护理人员人际沟通知识普及、沟通技能培养的重要途径。而学历越高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能力越强[6]。良好的沟通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及患者满意度,护理管理者应有意识强化沟通能力的培训及临床评判性思维的训练,有助于提高儿科护士工作的灵活性。此外,应为低学历护士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加速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管理是决策、计划、组织、执行、控制的过程。管理的过程与护理程序中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和评价五个基本步骤一致。临床护士运用护理程序护理患者,其实质就是对患者的管理。管理的目的是提高效率,因此,管理能力从根本上说就是提高效率的能力,护理管理能力则是提高护理效率的能力。若要准确地把握管理的效率,需具备下列3种管理能力:标准的能力、差距的能力、纠正偏差的能力。标准的能力指的是要有具体的效率标准作为衡量的依据,用以比较将来、当前和过去行动的准则;差距的能力与纠正偏差的能力则是指敏锐地察觉及寻找实际工作与标准之间的偏差,以便在它发展成危机前进行改进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养成基于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经验。本研究结果显示,职称越高的护士管理能力越高,印证了这一点。高职称的护理人员专业技能强,经验丰富,是科室和医院的护理骨干,承担一定的管理和教学任务,在知识和技能积累方面,均有能力进一步发挥自己的所长,因此具备较高的管理能力。既往研究显示,护理人员专业自我概念与职业倦怠、离职意愿及工作满意度有关[7-8],通过对儿科护士专业自我概念的研究,有助于护理管理者针对影响因素采取适当的措施提高儿科护士的专业自我概念,以提高儿科护士工作积极性,保证护理队伍的稳定。(本文作者:林艳 单位: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2003年4月,教育部提出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精品课程是指“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精品课的建设需体现先进的教育思想,特色鲜明,具有示范性和引领作用。在儿科护理技术省级精品课的建设中,我们确立基于工作过程的护理专业教育课程观,并以此进行护理教学改革,培养护理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基于工作过程的护理专业教学改革内涵
我国高职院校在不同的课程理念指导下经历了3次具有历史意义的课程改革:第一次是以实践为本位的课程改革,其优点是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但从整体看,仍然强调专业知识讲授,忽视能力培养;第二次是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改革,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这次改革没有深入进行,特别是在人才培养上只是单一地培养技能,学生的综合能力没有得到提高;第三次是目前正在进行的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以职业竞争力培养为导向的课程改革。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含义可以从两方面进行分析:第一就是将课程与工作过程联系起来,经过分析、整合,把工作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序化,并且各个环节又紧密相连;第二是课程设计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运用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理念对课程进行完整的、系统化的教学设计。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模式并不是全盘否定了传统的学科体系,而是在此基础上的一种新的发展,主要体现在课程内容的选择和序化两个方面。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按照工作过程和典型工作任务设计课程,促进了学生专业能力及社会能力的培养。我国已经取得了一些经验,有必要继续推广这种课程教学改革。
3基于工作过程推动护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3.1护理专业单门课程目标的改革
单门课程目标是单门课程理念的体现,是单门课程开发的基础,是选择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的依据。对课程目标的水平分类研究最为著名的是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他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动作技能和情感3个部分。我们在精品课建设中,依据以上理论,将课程目标确定为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三部分。
3.2增强儿科护理技术教学内容的岗位适应性
课程作为育人的方案和载体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关键。精品课建设项目组教师与合作医院临床护理专家共同论证临床护士的能力需求,分析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中儿科护理学的考试要求,基于临床护理工作过程,校内专业教师与医院临床护理专家共同确定课程教学内容,将儿科护理学的教学内容整合为两大模块,即小儿保健护理能力模块与住院患儿护理能力模块,每一个模块下设置若干典型工作任务。
3.3基于临床护理工作过程,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模式
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教学过程是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和评价”这6个完整的行动过程组织学生展开教学活动的过程。行动导向教学是一种教学模式,实施这种教学模式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可在每一个典型工作任务中,根据课程目标选用适合的教学方法。
3.3.1为达到课程的知识目标,将案例教学法、概念图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有机结合
根据课程特点,在精品课建设中,我们以临床护理工作的真实病例为依据设置典型案例。我们的具体实施步骤如下:课前阶段,4~5名学生自由组成一个团队,每个团队查阅疾病的相关资料,对案例进行全面分析。课堂阶段,各团队针对护理问题提出护理方案,在教师的指导下,师生共同对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进行优化。课堂上的分析讨论是案例教学的中心环节,以此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团队协作意识。概念图于20世纪80年代引入护理领域,主要由概念、连线和连接词构成。在学习和构建概念图的过程中,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寻求知识的热情,通过构建概念间的逻辑关系构建新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评判性思维能力。概念图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结合,学生在课下绘制概念图进行复习,有利于学生掌握护理岗位需要的专业知识。
3.3.2为达到技能目标,将“教-学-做”一体化与情景教学法有机结合
职业技能是指在具体的职业岗位上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务所需的技术和能力,它侧重于完成具体工作任务的操作技能和技术方法等。在课程教学改革中,我们根据儿科护理技术课程的特点,以专业技能的训练为重点,由教师示范,学生模拟操作,实现“教-学-做”一体化。采用情景教学法时我们的实施方法为:4~5名学生组成一组,分别扮演患者、医生、护士、患者家属等,并进行各个环节的实际操作,其他小组进行点评,教师进行总结评价。小组各成员在下一个工作任务中轮换扮演角色。这种教学法使学生在高度仿真的情景中培养了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使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协作精神、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得到了锻炼。
3.3.3为实现情感目标,设置跨学科理论与实训一体化任务
基于临床护理工作过程重构课程体系,在重视护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还应重视职业道德、职业理想、职业审美等素质的培养。如设置小儿腹泻的典型案例,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对患儿实施一般护理、对症护理、心理护理等一系列护理措施,其中包括多个儿科护理技能操作,如皮肤护理、用药护理等,并对患儿家长实施健康教育,涉及专业知识及护理礼仪等的应用。通过设置跨学科理论与实训一体化任务,使护理专业素质和人文素质培养有机结合,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3.3.4创新评价标准,准确评估教学质量
依据课程的教学目标,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过程性评价包括课堂讨论、小组评价、问题回答、实训表现等方面;终结性评价即期末理论成绩及技能考核成绩。以过程性评价为主,结合终结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