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酒文化的理解

酒文化的理解范文

发布时间:2024-01-07 16:28:43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酒文化的理解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酒文化的理解

篇1

[15]鲁峰.失血孕妇苦等输血致死事件[N].齐鲁晚报.2008-10-10.

[16]尼布尔.道德的人和不道德的社会[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

[17]汤因比,池田大作.展望二十一世纪[M].旬春生,等,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5.

[18]Gauthier, Candace Cummins. Moral responsibility and respect for autonomy: Meeting the communitarian challenge. Kennedy Institute of Ethics Journal 2000, 10(2) .

[19]龚群.道德乌托邦的重构:哈贝马斯交往伦理思想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篇2

1. 引言

探究社会现象与解读历史文化时植根于社会的整体文化心理和价值取向。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在美国西部的牛仔们不仅在美国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更创造出持续影响美国百年之久的牛仔文化,至今依然有许多美国人将西部牛仔视为美国精神与本土文化的象征。本文以大众文化视角为切入点,结合大众文化的鲜明特点和大众的文化心理,以期探究美国牛仔文化保持百年恒久魅力的深层原因。

2.美国牛仔文化发展背景

传统意义上的西部牛仔是指十九世纪中后期在美国西部出现并盛极一时的驯养和管理牛群的一种职业。上世纪六十年代,随着火车冷藏车厢的发明、交通运输体系的完善以及美国东部市场的开放,大批东部青年涌入西部牧场,希望寻找独立自由的生活。西部的生活危险且艰苦,牛仔们不仅需要管束和运输半驯服的牛群,还需沿途提防各类猛兽,他们常常满面污垢,汗渍斑斑,又脏又臭。但人们却将这样的生活看作对自由和独立的追求。

牛仔时代持续了短短三十年便画上句号,但牛仔文化却并没有就此湮没于历史长河中。以西部牛仔为主题的小说、音乐、电影持续风靡美国本土:从早期畅销牛仔小说《弗吉尼亚人》、《丛林骑士》到后来热映的好莱坞电影《与狼共舞》、《断背山》全都无一例外的受到大众的欢迎;20世纪60年代起,牛仔服饰开始受到大众热捧;随着大众传媒的发展,牛仔经典形象更是深入人心,成为独特的文化符号。

3.大众文化视角

而大众文化则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属性的商品化、传播的媒介化、制作的标准化、审美的日常化、形式的娱乐化、趣味的时尚化。[1]牛仔文化从出生的那一刻起便充满了传奇色彩并迅速由小众职业成长为大众追捧的对象。牛仔文化的恒久魅力体现在其作为美国精神的象征对一代代美国人精神世界的启迪与激励,也体现在其作为文化主题促进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更体现在其作为大众文化对美国大众百年来潜移默化深远影响。

4.探究牛仔文化保持恒久魅力的深层原因

4.1由大众文化视角解读牛仔形象――神话性与真实性相互交织

纵观美国大众流行文化,不难发现以牛仔文化为主题的小说、音乐、电影每每流入市场便会获得大众的热烈追捧。以西部小说为例,无论是《弗吉尼亚人》中不畏、维护正义的牛仔,《丛林骑士》中如温特斯勇敢无畏的侠士,还是《红石镇》中打抱不平、保护妇女的镇民,往往具有桀骜不驯,仇视不公,不畏艰险特质,并且常常呈现出超乎常人的惊人智慧和无限体力。

西部故事所描叙的是一个桃花源式的悠远而纯朴的地域。在这里,一切都是那样简朴、纯真和原始,几乎见不到现代文明的那些嘈杂和伪善。它帮助人们“追忆”着普通人的纯朴和天真,以及英雄们的豪侠气概和崇高品质。[2]19世纪后半期的美国社会正处于动荡不安却又欣欣向荣的矛盾状态。最突出的两个表现是:一方面机器生产的普及使美国民众生活水平提高,文化消费需求增加;而另一方面浩浩荡荡的西进运动带来大批人移动人口,使美国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这时的美国大众亟需能够鼓舞人心,激励大众的通俗文化,于是以牛仔文化为主题的作品就这样应运而生,作品人物无畏冒险、惩恶扬善的快意人生更是让大众在精神上得到了极大的愉悦。

牛仔形象在各式各样的文化作品中出现不同程度的“神话”,但与当下新兴流行英雄形象,如超人、蜘蛛侠、绿巨人等相比却截然不同。牛仔作为美国历史上西进运动的重要推动者在国家历史上真实存在,并扮演过举足轻重的角色。在大众心目中,牛仔文化除自身天然的娱乐性外,更附上历史的厚重感,让人感受到对昔日历史开拓者、西部急先锋的敬意,沉淀出一份经久不衰的情怀。

4.2由大众文化视角解读牛仔服饰――流行服饰体现大众文化心理

文化产品和文化概念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牛仔服饰诞生之初因其耐磨耐脏的特点得到了西部牛仔的青睐。自20世纪60年代,牛仔裤则作为追求自由平等、个性解放的的依托被推上美国历史的舞台。女式牛仔裤从无性别服饰设计转变到突出女性特质的特别设计,并指出这些设计的变化体现了女性对平等的追求从“趋同”上升到“求异”。[3]牛仔裤作为牛仔精神的物质化产品被女权主义者用来表达自己对自由平等理想的追求。她们开始设计各种符合女性身体结构、能展现女性线条美的牛仔裤,彻底告别了与男性统一款式的宽大松垮的型号。至此,更多自信洒脱、热情洋溢的女性脱下长裙,穿上了牛仔裤。

西方大众文化思潮是一场反叛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想运动。大众文化的平面化、批量复制是以消解文化个性和创造性为目的的,它是建立在西方经济高度发达的基础之上。[4]牛仔文化具有的桀骜不驯、自由不羁文化特点,牛仔裤作为其天然的文化外延不仅恰到好处的迎合了大众心理需求,迅速成为了民众情绪宣泄的重要载体,更通过服饰革命再次加深牛仔文化的文化分量。

4.3由大众文化视角解读牛仔的象征意义――大众传媒对牛仔文化意义的加固

西部牛仔因其艰苦恶劣的工作、独立顽强的生活被称为“马背英雄”,而随着大众传媒的发展,西部牛仔的象征含义被更加广泛的运用到商业广告甚至政治宣传中。在早年美国万宝路牌的香烟广告中,牛仔们嘴叼香烟,背倚骏马,脚踏牧场的场面被奉为万宝路香烟品牌经典场景。20世纪80年代,在罗纳德里根为时任美国总统时,他喜欢回忆拓荒时代的生活情景。他常常在他的西部农场拍照――劈柴或是骑马,还会带着他的牛仔帽子。乔治布什在他的德克萨斯农场穿着牛仔靴,带着牛仔帽,请新闻媒体给他照相,布什就这样强化了他的牛仔形象。[5]

美国人崇尚个人自由、机会均等,而历史上牛仔们顽强果敢,深入西部荒地,凭借顽强的身体素质和独立精神为世世代代的美国人开辟土地,创造财富,他们正是美国传统价值观的英雄。而随着大众传媒的发展,牛仔的形象则得以加固,似乎不管是什么人什么事,只要加上了牛仔元素,便注入了刚强坚毅、不屈不挠、勇敢正义的血液,这其实正是对美国人对其传统价值观的不断自我肯定。

5.结语

英国历史学家哈里 艾伦曾说:半个世纪以来,牛仔的传奇吸引了千百万人。它投合了人们的心意并且一直是这样。由于它有像戏剧和小说那样的固有价值,它使人产生共鸣的那种野外风味和对老老少少都有的吸引力,它具有一种永恒的时代性。百年前,牛仔文化如旋风般浩浩荡荡地踏上美国富饶的土地;百年后的今天,牛仔文化依然经久不衰,保持着恒久魅力。究其根源,是因其早已融入美国大众文化骨髓之中,它强调独立自主、自由平等,并随着美国社会的发展不断沉淀、愈久弥新,历史绝不会将其抛弃。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参考文献:

[1]Gans H. Popular Culture and High Culture:An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Taste(Revised And Updated)[M]. Basic Books, 2008.

[2]杜可富. 牛仔神话:美国文化的表征[J].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1, 1(4):33.

篇3

(一)原有的真实性被商业模式所覆盖

强调原生态,保护历史真实性的文化区是旅游价值的重要体现。在历史文化景区的创建过程中,必须要保持真实,保护历史文化和一些真正意义上的历史建筑,坚持历史和环境相互融合保护文化街区的保护原则,保护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旅游业发展文化区,必须要保存其原生态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生活条件,以及居民的生活习惯。将旅游在当地社会文化的动态发展中延续,它的真实性才能有较高的保护值和重要价值。正是这种“真实性”才能吸引大批游客前往体验,保护历史和文化的“真实性”是开放旅游体验的前提。

(二)历史街区发展缺乏地方特色

从目前来看,有许多旅游企业都会盲目遵循旅游业的发展趋势,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看到其他地区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开发的很成功,就会误认为本地区的旅游开发也会发展起来。所以不管是否合乎本地情况,都复制相应的经营方法和模式,什么地方经济发展的好就从什么地方开始改进,不考虑当地的文化背景和资源属性就开始扩建,它是完全不符合旅游发展模式的。盲目跟风使得大量开发的历史街区文化吸引不了游客的眼球,而且当地的历史文化街区和原文化过度破坏也更加失去了对游客的吸引。不进行有本地特色的人性化的发展,不注重旅游体验,最终会损失大量的游客。所谓的人性化就是通过细致的服务,将当地的景观和社会文化同观众的情感之间产生密切的联系。这也意味着要从游客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以满足游客的需求为前提。历史文化街区在其旅游业的发展应当尊崇“一切为了游客,为了所有游客”的宗旨,充分考虑游客在旅游当中存在的需求,用这种意识形态来指导设计相应的旅游体验。在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方面全方位的刺激游客的感官神经,为游客创建一个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独具特色的旅游体验。

(三)历史文化街区的发展深度不够

一些历史文化街区虽然有开放的发展思想,想大力传播自身文化的内涵。但由于历史深度挖掘不够,或者因为没有精确的把握文化和历史脉冲方向,旅游建设环境和设计活动没有与当地的历史文化进行深度的融合。由于没有足够的意识进行内涵的发掘,导致许多旅游产品以次充好,牵强的存在于历史文化街区中。一些旅游地区由于没有深度挖掘地域文化的内涵,不重视历史文脉和历史文化街区的延续,使得到此来旅游的游客数量日益减少。人类发展的历史是由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历史文化街区核心区。保留和历史文化背景,延续当地文化精神,是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开发与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吸引游客,满足游客体验需求的重要依据。

二、基于旅游体验的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发展对策

(一)建立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业发展形式

在当前的旅游业发展中,为了适应旅游业不断发展的情况,就需要建立一个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业形式,创建一个以消费者为中心的需求,让消费者在旅游中产生值得铭记的场景。满足这些要求就需要在产品的开发和设计中要产生体验旅游的浓厚氛围,利用现有的经济资源在历史文化街区中形成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特色文化,让游客在参观时会得到一种不一样的感受。

(二)深入挖掘当地社会文化内涵

文化内涵是一个历史文化街区的灵魂,当地特殊的文化和习俗会深深地吸引游客前来,这就是支撑游客人数的基础。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体验应该有属于自己的文化优势,利用与其他相同的旅游景点不同的文化资源,避免有相同的产品出现。只有真正利用当地的丰富的文化资源,才可以创造一个鲜明的旅游主题并被旅客所记忆。

(三)注重景区游客体验

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设计应配合当地的旅游体验活动,以满足最大化需求为导向,以增强旅游者的体验为目的,用自己的综合效果实现资源属性与游客载体相互作用的成果。旅游活动的发展,应当是重点关注游客可以参与的活动。旅游企业可以引导游客参加一些活动,让游客和文化进行互动。由于游客的活动和街区的舞台双边进行接触和互动,这既增加了游客游玩的时间,也会对历史文化街区的建设提供可参考的经验,更会让观众的感受变得强烈,产生印象深刻的记忆。同时,文化街区还可以依靠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通过合理的开发利用,以满足游客的“角色入境”的愿望。通过将历史文化与旅游当中存在的元素很好地结合起来,可以有效的提升游客的兴趣,给予游客高品质的旅游体验感。

篇4

1.1街道空间界面街道空间界面是街道空间感受的主要因素之一,在顶、地、立三个界面中,分别给人们的活动提供地面支撑、立面围合和顶面庇护。由于商业街道的商业活动特性,人流量大,商铺林立,对于地面通达性要求和商铺立面的视觉感受尤其强烈,人们对这两个界面的感受也是最为主要和直接。故体现商业街区的历史文化内涵,需要结合从地面铺装、设施及商铺立面、建筑立面入手。

1.2街道色彩定位环境识别系统对人们感受城镇意象有重要作用,其中视觉识别系统是其中最主要的体系,人对外界环境的感知70%来自视觉,而在视觉识别中,色彩是优于形状、结构、材质等要素而先被人们所感知的,也是对人们视觉影响最直接、最强烈、最有效的。故在商业街区和游憩空间中,对街道整体色彩的定位对整个街道的风貌形成、街道文化基调的塑造具有重要的意义。

1.3形态学演绎形态是指事物的结构形状。在历史悠久的发展过程中,地域文化往往物化于众多事物中,如建筑,这些事物的外在形态能深层次的引起人们内心深处对文化的共鸣。当代城镇景观设计中,在塑造众多新事物的过程中,如果将能代表历史文化的传统形态加以提炼,融入到新事物形态的塑造中,将形态的直观效果与内涵文化的共鸣相结合,必定能使得街道景观对城镇风貌的塑造起到良好的效果。

1.4“道”与“场”商业街道空间是线性的“道”,是在传统聚集空间中的“街”“巷”“集市”的基础上发展而来,随着现代商业发展的需要,街道空间拓宽,人们商业活动增加,但是还需要尊重传统的乡镇居民交流的形式和空间要求,人们习惯在街巷中三三两两闲谈、驻足,故需要在商业街道空间中创建“场”,提供给居民交流、闲谈、休息的游憩空间,用道去串联场。创造良好地域文化,不仅仅是关注界面上的元素表现,也需要对传统交流空间进行归纳和传承。

2基于历史文化为轴心的高桥镇商业街区及游憩空间改造设计研究与实践

本文在对宁波市高桥镇中心街道的景观空间和当地历史人文的考察及现状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相关的经典案例和理念,通过对杨家漕路段街道空间景观的改造,探索在城镇建设中如何传承与发展地域文化,形成良好的城镇景观风貌。

2.1区域背景宁波高桥镇位于中国沿海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港口城市宁波的西部,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十分优越。东依宁波市城区,南眺栎社国际机场,西濒河姆渡古文化遗址,北枕黄金水道姚江,杭甬高速公路和省道甬梁线从东到西横贯全境。发挥近郊优势,高桥的经济持续稳定快速,高桥房产、商贸、旅游等产业得到稳步发展。作为江南水乡,高桥镇的桥与水的文化历史悠久,境内拥有众多古桥,宋代康王抗金的故事流传百年,广大人们所熟悉的古代四大爱情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也是发生在这里,高桥依姚江而繁衍,前塘河、后塘河穿镇而过。如今,姚江南岸初现“白鹭绕江堤、清风送花香”的丰姿;与轻轨、中山西路延伸段并行的后塘河,正投入3亿元打造生态景观带,再现千年塘河历史风貌。

2.2现状分析杨家漕路段(北起通途路南至S59省道),包含高桥公园及康王休闲公园。

2.2.1交通现状问题该商业街人车混行,缺少停车位,随处乱停车,人行道多被占用或者毁坏,卫生较差。街道铺装杂乱、没有统一性,形式陈旧;人行道路面凹陷现状严重;无障碍通道被占用,防滑性能不高。

2.2.2商铺及建筑问题杨家漕路作为高桥镇的最为繁华商业街,商铺繁多,但大多为小商小贩,门面宣传简单、粗略、杂乱,没有形成统一的规格,更不用提起具备文化氛围。两侧建筑风格多样,且形式上存在单调乏味的问题,无法形成当地的传统地域文化氛围,传统住宅建筑与新型住宅建筑沿轻轨一号线南北划分,分割突兀。建筑外立面色彩多样,也无法统一。

2.2.3公共设施问题整个地块公共设施极为缺乏,公交站台仅有站牌捆绑在路灯柱上,没有座椅、垃圾桶、等候亭等;没有路牌等指示系统的设置,没有体现地域环境的识别性、文化性;公共服务设施体系不健全,与居民生活贴近的社区级设施配套不足;公共服务设施周边的环境品质不高,设施与地方文化特色的结合不足,吸引力不够。

2.2.4园林绿化问题街道绿化单一,林下植被不齐全,没有明显的层次分布,且被破坏较多;路边野草丛生,多显荒凉之境。

2.2.5休闲文化问题街道开放性的公共绿地仅仅有高桥公园及康王公园两个,且康王公园基本已经废弃,高桥公园也破损严重,不能给市民提供较好的休闲场所。一条商业街由南至北一路贯穿,却没有能够供行人停留的基本公共设施,街头游憩绿地缺乏,周围居住区绿地的开放性不够,市民日常休闲利用率不高,这将导致城镇居民在外停留的时间会大大的减少,由此引发居民之间将缺少交流场所的问题,从而导致城镇文化凝聚力逐渐削弱。作为高桥镇主要的商业街道,文化宣传现状异常薄弱,不仅仅在铺装、商铺立面上没有任何体现,在集中的文化宣传上,也仅有公园外侧的宣传栏,形式老旧单一,且被商贩阻挡。受城区土地资源限制,高桥镇镇中心商业街内人口压力大,公共服务设施匮乏、缺乏市民游憩空间等问题日渐显现,此类问题严重阻碍了高桥镇的未来发展。

2.3设计理念与目标杨家漕路位于宁波轻轨一号线的对接处,是未来高桥镇建设发展对外宣传的“重中之重”。根据高桥镇杨家漕路所存在问题,并通过走访、问卷调查等调查途径,深入研究高桥镇的当地传统文化,从而确定“以历史文化为轴,辐射城镇的改造建设”的设计理念。根据甲方的设计要求,定位于宁波近郊高桥镇城镇商贸商务中心商业街的杨家漕路我们制定了三大设计目标,传统文化展示基地、现代商业繁荣的代表、市民的游憩天堂。

2.4设计手法设计手法上遵循多样统一,强调对于传统文化的概念提取,创造统一的装饰风格和形式,在各个空间中,利用各个要素进行组合变化。设计过程中注重集中与分散原则,强调重点突出,全面推进。文化传承重点抓住几个景观节点,如公园、公交总站、公交站台及商业街中游憩空间节点,进行重点装饰设计等。分散是对各个空间中的各类因素,如地面铺装、商铺招牌、立面装饰、座椅、树池、花钵、路灯、垃圾桶、广告灯箱、信息栏、指示标牌等,均进行设计改造,形成统一风格。

2.5商业街区景观设计

2.5.1街道空间界面通过整个沿街两侧建筑立面改造、店面门面立面改造设计、招牌改造、空调机位立面设计、墙面粉刷、地面铺装改造设计、防盗窗整体设计、街道节点装饰及景观设计等系列的设计,塑造整个街道形式整洁、丰富而又统一的商业形象。商铺立面结合原有建筑及各个商铺的具体情况,设计了三种形式,兼顾了各种建筑形式和商铺二楼通风、采光、放置空调的要求。商铺广告牌在外形上都固定规格进行统一,采用了深灰色槽钢边框,内部可以采用彩色铝塑板加发光字。上方可以采用横向槽钢拉条,遮挡空调兼顾采光需要,或者全部采用横向槽钢拉条。空调安放,一可以放在广告牌上方横向拉条内侧,二可以放店铺立柱处,外侧采用深灰色槽钢拉条进行装饰遮挡。

2.5.2街道色彩设计对整个街道两侧的建筑进行分析,传承当代水乡地理环境及传统建筑灰墙黑瓦的色彩体系,配合整体商业环境要求,构建以浅灰色系为主深灰色为点缀的色彩基调,各个商铺招牌文字色彩自定,形成统一而又有变化的效果。对外立面色彩夸张的建筑进行重新粉刷。

2.5.3形态学演绎对传统历史文化的特性进行分析继承,通过艺术性的手法提炼出典型的形态元素,将其运用到空间场景中。如在街道南入口处的休闲绿地除了展现历史文化的浮雕外,还设计以梁祝化蝶为魂的飞翔形雕塑,即是一种文化宣传,又蕴意高桥镇经济能够腾飞,满足现代人对传统文化的需求。对高桥的众多桥形态进行提炼,构成新的造型元素,将其融入到整个商业街的众多界面中,如商业街二楼防盗窗、LED文化宣传墙面装饰、街道栏杆等。

2.5.4“道”与“场”在街道空间,重新考虑道和场的设置,利用原有的荒废绿地,在公交总站北侧设计休息空间。通过南入口休闲绿地、文化景观围墙等设计,衔接S59省道与轻轨,与轻轨沿线绿化设计、高桥站的“抗金”文化主题相互呼应,为轻轨、省道的往来交通打造一个文化气息浓厚、适宜人流集散的绿化空间,为高桥的整体形象的宣传及文化氛围的塑造添砖加瓦。高桥公园总体改造,设计面积约为19380平方米,包括整体平面布置改造、公厕的设计、健身路径的设计、水体的设计、主题展示景墙的设计、绿化改造的设计、雕塑小品及标识牌的设计等等。公交总站设计,包括出入口的改造、入口立面改造、候车亭设计等。

篇5

常是主人先敬主宾,然后是陪客再敬 主宾,其后是主宾回敬,最后才是陪客互敬。同时,主人敬酒还应当注意五个细节: 一、在宣布开动时应讲明规则。应当由主人首先站起来举杯,这时,别人也会跟着你 站起来,你可以笑着告诉大家今晚的喝酒规则,比如说,第一杯大家站着喝,第二杯以后就

篇6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02-053-01

我国传统节日文化是璀璨民族文化的核心,有着鲜明的特点。但是今天的学生们似乎对外国的节日兴趣浓厚,可对于传统的中国节日并不是很了解,对节日的由来和蕴含的意义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在‘传统节日文化’的探究性学习中培养语文能力”是我们学校教育科学规划开展的研究课题。我们以主体教育理论现代教育学理论等理论为依据,开展扎实的研究,取得了终结性的成果。在实验过程中,主要引导学生从灿烂的传统节日文化中学语文,培养学生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搜集信息能力、互助合作和团队精神等。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走进生活,从生活中学语文。

一、课题的提出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将综合性学习纳入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旨在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多层面的学习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另外《语文课程标准》还提到:“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2009年,国务院将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列入国家法定假日,一方面增加了更多人文情结,另一方面也是社会对传统文化回归的呼唤。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它的历史渊源、美妙传说、经典诗文、独特情趣。它们反映了民族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和宗教观念,寄托着整个民族的憧憬,是千百年来一代代岁月长途中欢乐的盛会。传统节日文化蕴含着丰富的语文教学资源。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曾经说过,“中国人最美好的向往就是人间的亲近与和谐。其中,有对父母与长者的敬爱之情,也有手足牵挂之情,邻里互助之情,朋友相援之情,以及对先人和故土家乡依恋的情感。

1.主体教育理论

所谓学生的主体性,是指在教育活动中,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处理同外部世界关系时所表现出来的功能特征。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选择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尊重学生,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综合性学习才有可能落到实处。

2.现代教育学理论

现代教育学理论认为: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破除以教师讲解、分析、说明为主的知识灌输,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1.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搜集信息能力、互助合作和团队精神等。让学生走进生活,从生活中学语文,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发自内心地热爱中华民族古老文化,因为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它的历史渊源、美妙传说、经典诗文、独特情趣。

2.通过本课题的实践与研究,组织和指导学生自主活动,自主探究,在探究中学习我国古代经典文化,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过一个个文化内涵深厚的传统节日,与传统节日文化亲密接触,增长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

3.学生能根据老师的要求制订简单的研究计划,从书籍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

4.让学生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资料与间接资料的主要差别;学会注明所援引资料的出处。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选取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这五个传统节日,引导学生搜集资料:节日的由来、节日的习俗、相关故事及传说、相关的经典诗词、相关的歌曲等。

2.从近两年中央电视台,每逢传统节日播放的特别节目――“我们的节日”和“中华长歌行”中,引导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学习并积累经典古诗词;从朗诵中,培养语感。

3.从于丹、易中天等文化名人对传统节日的“寄语”中,了解这些传统节日的历史传承,以及在新时代的意义。

4.围绕着这五个传统节日,开展一些语文综合性活动,例如收集春联、写春联、编节日祝福短信、出专题手抄报(《春到,福到》、《欢天喜地闹元宵》、《清明时节雨》、《端午粽米飘香》、《中秋月明人团圆》)、写新闻稿、写感想、开辩论会、传统节日诗词朗诵等。在活动过程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训练口头表达能力。

四、课题实验的具体措施

本课题研究以“行动研究”为主,兼用调查法、文献法、个案研究法等等。

1.文献法。认真学习有效教学的理论,以正确的理论来指导课题研究,吸纳成功的经验,为我所用。

2.调查法。主要调查学生学习的态度与效果,掌握课题研究活动的基本状况,以不断调整教学与管理行为。

3.行动研究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自己主动把课题与教学实际相结合,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进行自我实践、总结,不断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

4.经验总结法。针对成功体验与失败教训,及时提炼、总结,从更高的理论层面为课题服务。

五、课题实验的反思

1.语文教师要有“大语文”观。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处处是语文。

篇7

世界的飞速发展带来国际文化的密切交流,跨文化与多元文化并存成为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必然态势。跨文化教育(Intercultural Education)是20世纪后期世界教育民主化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趋势,也是21世纪为了实现全民教育目标而产生的国际教育热点问题之一。国际理解教育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总结人类发展的教训而提出的教育理念及组织开展的教育活动。

美术既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美术教育须紧跟时代,将美术放到文化中,使其得到优秀文化精神的支撑。跨文化美术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具有跨文化的眼光,明白今天自己所处的世界文化交融的大环境和自己所能接触的世界视觉文化资源,从中寻找到人类视觉艺术的发展之路,在跨文化教学的探索中,学习理解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文化冲突与文化融合、文化积累与文化创新,寻找我们这个时代本源性的东西,使学生建构起具有时代性和创造性的文化精神。

我校开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发的IB课程(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Diploma Programme),涉及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有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140多人,还有来自欧美、非亚等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外籍教师35人,学校每年组织数百名师生赴德国、美国、加拿大等友好学校进行交流,每年有不同国家的师生来访,多元化的背景适合于跨文化教育资源的运用。运用国际友好学校交流这一载体和外籍师生这一群体,组织不同国家的教师和学生就同一课题展开研究,通过相互观摩、网络交流等不同形式进行过程性探究,促进学生跨文化理解能力的培养。

一、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开展跨文化美术教育

跨文化美术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笔者从中小学教材中寻找不同文化比较、融合的课题,分步骤进行研究,组织教师定期进行案例分析和研究。

如教授第18册教材《凝固的音乐》课时,我选择了格林童话的故乡――德国的建筑。德国文化资源丰富,诞生了许多知名的音乐家、文学家、艺术家,其中建筑设计,是文化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包豪斯”更是世界设计大师的摇篮。笔者将多方资源进行重组、融合,设计大欣赏、小练习的欣赏课,以“文化体验之旅”为主线,品味各类建筑之美,着力将美术课上成文化课。笔者本节课的设计目的在于:开阔学生视野,品味异域文化带来的不同体验,初步培养学生跨学科、跨文化理解能力。在感悟探究部分,由德国的奥林匹克公园引向我国的奥运会场馆。德国奥林匹克体育场创造出轰动一时的透明帐篷屋顶,构想奇特,造型别致,使它成为世界建筑史上的一项奇迹。我国的“鸟巢”,形态如同孕育生命的“巢”,它更像一个摇篮,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鸟巢”采用最新技术,一系列辐射式钢架旋转、钢梁编织在一起,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钢结构工程,让人惊叹。还有“水立方”,轻灵、宁静、具有诗意,融会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集建筑学、结构力学、精细化工、材料科学与计算机技术等为一体,建造出具有标志性的空间结构形式,它不仅体现出结构的力量美,还充分表现出建筑师的设想,享受大自然的浪漫空间。这些都是由西方设计师、工程师组成的团队共同完成的,虽然背景和文化不同,他们却很好地把设计理念融合在了一起,共创建筑新奇迹。由“包豪斯”建筑引回我们身边的建筑,一起分析自己学校的房屋设计特点,引导学生比较,并由此懂得汲取西方文化的精华为我所用,理解东西方文化交融的益处。

二、构建综合立体环境,丰富跨文化美术课程内容

1.走进各类展览。

笔者在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等国的艺术博物馆,看到如下动人景象:不管是推车里的孩子,还是白发苍苍的老人,都在观看展览,浸润文化,感觉特别幸福美好。所以笔者一有机会就带学生参观本市文化中心的展览,如:博物院珍藏书画展,让学生在文明的遗迹、精彩作品面前感受到不同的内容,让学生在自己的视觉文化数据库里,储存尽可能多的本土文化图像资料,并初步整理出本民族文化艺术发展的基本脉络,自觉成为本土文化的守望者。

品书画之韵:我们需要了解的不仅是一幅字画的表面情况,更需要了解这幅字画创作的真正的含义。“我认为,这也是在提醒我们新一代的中国人,无论外面的世界多么美好,我们不能忘记自己的根,不能忘记自己的祖国。我们要了解中国文化,以中国优良的传统文化为骄傲!”(朱东昱)“在这些作品中比较特殊的大概就属郎世宁的了。郎世宁是清朝的意大利传教士,在中国为皇帝画了50多年的画,官至三品。他把西洋画的笔触与中国水墨画的构思结合在一起,色彩艳丽写实又有留白与晕染,让人看后眼前一亮。与同学看了好久《八骏图》,心中冉冉地升起了一丝对我国文化的骄傲。”(钱玲)在这种常看常新的审美过程中,学生的文化自信会与日俱增,他们的眼光会变得高雅、敏感和深邃。

2.介入和参与现代影视媒体、网络视频的观赏活动。

视觉文化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先进传播技术的发展和对社会生活无所不在的渗透。如何欣赏影视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光与影的视觉效果,二维动画的特色、三维数码的魅力等,笔者都设法在美术课上向学生介绍。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多媒体展示就不再是手段,而成为了主体。笔者还利用网络平台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各类大师的故事和作品,组织学生准备各单元不同的资料展示,例如教授《变迁中的家园》一课,学生就准备了视频新闻:世界上最新的建筑――可以360度旋转的房屋。大家一起直观欣赏了解,进一步理解艺术和技术结合的妙处。

3.结合当今社会中的重大文化事件。

结合当今社会生活中的重大文化事件,开展跨文化美术课程,培养国际理解能力,也是很有效的。

例如,在上《一花一叶总关情(情感的记录)》一课中,让刚进入初一年级的学生理解色彩和情感的关系是很有难度的,笔者运用多种方法,从残奥会音乐入手,引出色彩的变化:四季流转、缤纷绚丽、心情变幻;出示花卉图片,引导学生理解四季的色彩;引出色环,讲解基础知识。在点点滴滴中渗透情感与色彩的关系。如了解上海世博会――世界视觉文化交流的盛会,笔者组织学生先从图片认识各国特色展馆,然后请已经参观过的同学展示自己准备的影像、交流感受,再结合资料一起评析获奖展馆特色。从一定意义上讲,现代艺术已经成为我们时代生活的一种精神折射,如果不能感受、理解、欣赏这些,我们就无法理解我们所处生活的真正意义。

当然,美术教育除了要尽可能打开学生视野,帮助他们去摄取和吸收视觉文化所呈现的精彩和营养外,也要帮助他们拒绝和扬弃视觉感观中夹杂的浅薄和糟粕,真正为他们建立起一个识别系统,建立一个由本土的传统文化精华与现代的世界先进文化和谐互动的环境,构建一种健康、美好的文化氛围。

通过研究,笔者深刻地认识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使跨文化美术课程真正达到培养学生国际理解能力的目的,首先教师要有跨文化的意识。跨文化赋予我们汇通中西的可能,但文化的生成并非简单的一加一等于二。在跨文化教学的探索中,教师应当寻找我们这个时代本源性的东西,帮助我们的学生建构起具有当代性和创造性的中国文化精神。

第二,在本研究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能够共同成长。在进行课题实验的同时,教师也得到了进步,和不同层次的学生共同成长。教师不仅感受到异域文化的特色,也被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孩子所感染。教师开阔了视野,整合了各项资源,师生素质都得到了提升。

【参考文献】

[1]钱初熹主编.当达国家艺术教育理论与实践[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王修娥.全球课程改革未来走向――第一届世界课程大会综述[J].上海教育,2003(22)

篇8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青年专项课题《基于文化再现理论的民族地区多元文化理解教育研究――以云南省临沧市为例》(编号:EMA100453)的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40-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035-01

再现指一组建构与沟通意义的实践。人透过再现而让他们的世界有意义,并在社会世界里有所定位。文化再现指出“文化”作为物质与意识再现的对象,反映再现的隐喻和演变。理解教育简单的说就是为促进理解而进行的教育,笔者认为理解教育可以概括为各民族“了解自己――理解他人――尊重彼此”的过程,也是民族团结、稳定的重要途径。

一、文化再现主体

云南省临沧市是一个多元民族文化的汇聚区。除汉族外,还有23种少数民族,其中有彝族、佤族、傣族、德昂族等11种世居少数民族。德昂族、彝族(俐人)一般居住在海拔1500米左右的半山地区,傣族、佤族和少量汉族居住在海拔1500米以下的平坝地区。各少数民族垂直立体分布的状态也使得他们处于一种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状态之中。

二、德昂族文化再现的象征符号

德昂族居住在边远落后的山区,生态环境相对独立封闭,山川阻隔,交通不便,往往聚族而居,以村寨为单位居住。独特的环境形成了有特色的德昂族文化象征符号。

1.色林的表意方式是:由坚硬木材雕刻而成的木桩安置在半径约为5米的围栏正中。祭祀时,女性只能在围栏外跪拜祷告,男性则拥有脱鞋进围栏对心中的神灵近距离跪拜的权利。祭祀过程中举行念诵经文、祭祀跪拜、跳摆等仪式。核心意义是心灵寄托、祈福平安。

2.缅寺的表意方式是:开门节、关门节、泼水节等重大节日都要到缅寺去朝拜。核心意义是祝福、祈祷、团结。

3.妇女服饰中上衣的“红色条带”和腰箍的表意方式是:德昂妇女是虎精变化而来,因老虎吃血,故服饰上衣有两条红色条带,成为辨认德昂族的标识。佩戴的腰箍越多越精细,说明妇女越聪明、越勤劳。核心意义是老虎代表勇敢、自信;腰箍代表聪明、勤劳。

4.泼水节的表意方式是:节前所有信徒要准备丰富赕品,做糯米糖粑粑,制造旋转喷水筒、赶制新服饰等。第一日,做好泼水节的各项工作。第二日,采花。第三日,泼水。 第四日,堆沙。第五日,祭寨门。核心意义是纯洁、善良、勤劳、纯朴的民族品质。

5.开门节的表意方式是:农历九月十四日前,信徒要准备纸花、小幡旗、食物等供品。核心意义是团结、活泼;民族凝聚力的体现。

6.关门节的表意方式是:农历六月十四、十五,全寨长老和年满40岁以上老人携带佛礼赕品前往寺院供佛三日,由家属送饭。核心意义是相互尊重、平等、友善。

三、主体民族文化的冲击

首先,汉族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传入德昂族村寨,同时德昂族的房屋建筑仿照汉族式样;此外,由于轻便、耐用、美观等特点,汉族服饰受到德昂族的欢迎。其次,傣族的宗教文化对德昂族的影响十分深远。他们都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在缅寺开展滴水、浴佛、念经等活动;都庆祝相同的节日:泼水节(堆沙节)、开门节、关门节。此外,临沧地区部分德昂族村民能说傣语,能与傣族进行民族语言的交流。

四、德昂族对自身文化的认同

云南临沧地区的德昂族是一个民族文化认同较弱的世居少数民族。笔者调查发现,德昂族很少有意识的对下一代进行族源、族称和族谱的教育,仅有极少数宗教人士和民族精英知晓。此外,德昂族对自身的民居建筑、服饰、饮食和等缺乏民族符号的识别,迫切需要通过口口相传、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和学校教育中不断的加深对本民族的认同感,同时也需要加强外界对德昂族的理解和认同。

五、德昂族理解教育的途径

少数民族地区多元文化的理解教育就是要通过教育帮助每一个人正确的认识、了解自己和他人,增进各个民族间的理解与宽恕,并懂得尊重其他人及其文化、思维方式、行为方式、民族历史和精神价值等,在达成理解与共识的基础上平等而主动地与他人交往、交流与合作,从而深刻地意识到世界彼此相互依存性的客观存在与合理存在,最终实现学会共存、共赢。

1.家庭理解教育。首先,父母通过带领孩子参加生产劳动获得生产知识;其次,生活经验、人生哲理的教育和传承通过长辈的言传身教以及一些谚语或家训获得;此外,道德规律和行为准则的教育与宗教的教规教义有机结合起来成为家庭理解教育的主要内容;而对祖先的历史和文化等内容的传授主要由年老的长者以口传的方式完成,成为家族团结和内聚的源泉。

2.社区理解教育。(1)政府投资建立社区的活动中心。作者调查发现,德昂族大部分的宗教活动和节事活动都集中在缅寺,而村子里的缅寺却是一间简陋和粗糙的砖瓦房;(2)保障社区节事活动的原生态性;(3)合理开发社区教育项目。例如举办专题讲座或培训,内容包括有民族政策、民族精神学习、民族文化知识普及等。

3.学校理解教育。(1)学校显性课程的设置,包括双语课程和思想品德课程。可以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走进少数民族村落,让学生以新颖的方式了解本民族的文化,增强了民族自豪感,自觉自愿的学习本民族文化。(2)积极开设特色学生第二课堂,例如举办校园民族艺术节,或是兴趣小组(民歌合唱班、民族舞蹈班、民族武术班等),既增强了学生对少数民族体育和歌舞文化的了解,同时也让德昂族学生在培养兴趣爱好的同时也自觉地传承了本民族的文化。(3)理解教育手册(读本)的开发。

云南临沧地区的德昂族是一个纯洁、善良、勤劳、纯朴的边疆少数民族,受到地域文化和主体民族文化的冲击,德昂族自身的民族认同感薄弱,民族文化的标识趋于消亡。在挖掘正在消失的民族文化特征的同时,迫切需要加强德昂族自身的理解和认同,也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外界对德昂族民族文化的理解。学校、社区和家庭是最重要的民族文化传承和理解的途径。

参考文献:

[1]Barnes, Trevor J. and James S. Duncan (eds.). (1992). Writing Worlds: Discourses, Text and Metaphor in the Representation of Landscape. London: Routledge.

[2]Anderson, Kay and Fay Gale. (eds.). (1999). Cultural Geographies (2nd edition). London: Longman.

[3]赵世林著.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传承论纲.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2,6.

[4]许光主编《宗族・神姓・俱乐部》,华夏出版社,1990:60-62.

[5]临沧地区民族宗教事务局编.临沧地区民族志[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 86-97.

[6]俞茹著.德昂族文化[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9:186-197

作者简介:

王婷(1982-),女,云南蒙自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民族教育。

篇9

医院用药合理率,不仅关系着医院的医疗质量,更直接影响患者生命健康,需加强重视。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院消化内科乃至全院合理用药率,我院针对近三年消化内科合理用药情况进行了回顾性调研分析,针对存在的不合理用药问题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将我院消化内科2012年度、2013年度、2014年度作为研究阶段,每个年度均随机抽取患者5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2012年度:男287例、女213例;年龄20-79岁,均值46.2±3.8岁。2013年度:男281例、女219例;年龄20-77岁,均值46.7±3.6岁。2014年度:男279例、女221例;年龄22-76岁,均值46.4±3.7岁。三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比。

1.2 方法

回归性分析各个年度入选患者的临床资料,针对用药合理与否进行调查与分析,记录出现的不合理用药问题,并制定合理的对策,以便以后临床用药中尽量控制同类问题的发生,提高用药合理率。

1.3 数据处理

本次研究相关数据全部录入EXCEL表格中,便于回顾性分析。

2 结果

3年期间均有10%以上的不合理用药情况,但2014年度不合理用药率要稍低;不合理用药问题主要有药物使用量大、重复用药、联合用药不合理及药物联用引发毒副反应等,详细数据分析见表1。

3 讨论

消化内科接诊的患者多为消化道疾病,若用药不合理,则极易引发胃肠道并发症,加重病情,使得患者恢复更慢,甚至威胁生命安全[1],需加强重视。我院针对2012年度、2013年度、2014年度三个年度进行研究,均随机抽取消化内科患者5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临床用药不合理问题进行统计与总结,显示3个年度不合理用药率均在15%以上,其中2012年度高达24.60%,2013年度为20.20%,而2014年有所降低,为17.80%;进一步对不合理用药问题类型分析可知,发生率最高的为药物使用量大,约为12.33%,其余则依次为重复用药、联合用药不合理及药物联用引发毒副反应等。为了进一步改善我院消化内科用药合理率,就需要针对这些问题深入研究,从而制定合理对策处理,现分析如下。

3.1 用药不合理问题分析

3.1.1 药物使用量过大:从我院及相关报告来看,药物使用量过大主要包括两种情况,其一为药物用量大,其二为抗生素应用时间较长,常见的类型为药物使用量增大[2]。消化内科H2受体拮抗剂一般实施口服治疗,每次维持时间为12h,为此每日仅需两次即可,但实际中部分应用为3次/d,间接增加药物应用量;奥美拉唑一般为每天晚上1次,但少数认为每天多用一次可促使患者早日康复,为此随意更改次数;此外,抗生素应用时间较长,一般仅需1-2周便可取得不错的效果,但一些未能达到预期效果者会继续用药,这时极易引发毒副作用与耐药性[3]。

3.1.2 重复用药:部分药物虽然名称不同,但其化学组成基本一致,故而其功效也相同;少数药物药物成分不同,但药效也基本一致。这些情况若医生未能引起重视,仅仅依据药物名称予以治疗,则可能导致药效相同的药物作用叠加,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性。

3.1.3 联合用药不合理:消化内科疾病常常需要联合药物治疗,如果联合用药不当,可能出现药物联用后效果下降,出现拮抗等。常见不当联合用药是胃肠动力药和M胆碱受体拮抗剂合用,前者促使胃肠蠕动,后者解痉止痛抑制胃肠蠕动,合用往往导致各药物的作用效果相互削弱,相反增加不良作用[4];其它,主要是配伍禁忌没能控制好,如吗丁啉与易蒙停、乳酶生与西咪替丁等,这些药物联用会出现一定的拮抗作用,需加强重视。

3.1.4 药物联用引发毒副反应:部分药物联用后会导致毒副作用发生率升高,比如我院曾用地西泮与西咪替丁联用治疗胃肠疾病,结果显示相较于单用西咪替丁而言,呼吸抑制发生率更高[5]。

3.2 应对措施

为了尽量减少消化内科乃至全院不合理用药情况,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加强医生医德与责任心培养:医生不仅要有良好的医术与技能,同时要有良好的医德与高度的责任心,才可能更自觉的持续学习新知识,增长新技能,更谨慎的开展临床诊治工作,提升合理用药率。2)医院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医疗质量控制,定期开展处方点评,加强合理用药知识培训教育,并建立奖惩机制,不断提升全院医师临床用药水平。3)医院定期请进教学医院部门的药学专家来院传授合理用药知识,进一步提升全院员工合理用药水平。

总之,随着社会进步,民众对健康需求的持续增长和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对目前的医疗模式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医院只有不断的加强继续医学教育,完善各项规则,持续提升用药水平和医疗质量,才可能真正的为社会民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钱晓宏,刘琳娜,张琰等.消化内科常见不合理用药问题分析[J].医药导报,2011,30(2):262-263.

[2] 卢云良.消化内科常见不合理用药问题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22(9):3612-3613.

篇10

昆明是全国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历史文化丰厚。然而历经近百年的拆建,昆明古城已经风貌不再,引来社会市民的一致批评和持久反思。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是一座城市的“根”和“魂”。加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建设也是昆明内生性发展和建设世界知名旅游城市的必然选择。按照国家规定,历史文化名城必须有2个以上的历史文化街区,昆明历史文化名城面临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开发不足地严峻形势。

一、昆明历史文化街区建设现状

昆明已纳入保护建设的历史文化街区有3个:文明街(省级)、南强街(市级)、晋城古镇上下西街(市级);历史文化地段有7个(全部为市级保护):官渡古镇、祥云街、云南大学、震庄、翠湖周边、大观公园、龙泉宝云。全市575项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相当一部分集中在上述各街区、地段。在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建设方面,昆明市做了不少工作,但也面临一系列尴尬和困境:

(一)继承了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但保护意识不强,古城风貌难寻。昆明作为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历史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城市之一。但传统街区在上世纪90年代大量拆迁,房价上涨更是压缩了历史建筑和古城空间,昆明无可避免地走向千城一面,城区已很难感受到历史文化名城的气息。

(二)出台了相关法规,但时间滞后,执行不严。2004年后省、市才出台相关法规,包括:《云南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保护条例》、《昆明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昆明市文物保护条例》等,此时,昆明老城区已基本被拆完,保护对象已非常有限。2008年《昆明总体规划修编(2008-2020)》深化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内容;2010年编制了专项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遗憾的是出台时间过晚。另一方面,名城保护软、经济指标硬的问题一直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普遍存在。

(三)开展了保护与恢复重建工作,但政策支持不力,利益诉求多元。2000年以来,昆明完成了三大文物保护工程;2003年至今,开展了文明街、南强街两个街区的保护与更新。但是面临如下棘手问题:首先是政府对街区建设的政策不稳定给建设带来困难。以文明街区最为典型,2004年行政区划调整、土地政策变化使得原来区政府承诺的经费补助和划拨搬迁安置土地等都没有兑现。其次是缺少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建设的标准和政策。有关部门依据的城市规划建设审批标准和政策不适用于传统街区。如开发商通过购买居民二手房的方式进行恢复重建,但是土地从住宅用地转换为商业用地却久拖不决。第三是历史文化街区在居民(或单位)搬迁、管理运营、盈利实现方式等各方面与地产项目截然不同,政府、企业、居民的利益和价值诉求复杂多元,都影响着街区建设进程,急需高位统筹。

二、推进昆明历史文化街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针对昆明历史文化街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应着重从一下几个方面加以重视和解决:

(一)高位统筹,协调各方。强化政府在街区建设中的调控力,加强组织建设,建立政府牵头、人事相符的组织构架。成立昆明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下设由市长(或分管副市长)直接领导,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组成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领导小组,加强高位统筹和组织协调。一是加强市级部门间的协调。做好审批协调,针对法规不对接、政策不配套甚至相互矛盾的情况,明确权限,协调审批,减少阻滞。二是加强与开发商的协调。做好服务和监督,确保街区建设按规划实施;对建设进行方向性指导和保护性监督,最大程度减小建设活动对历史遗存的损害。三是加强居民与企业的利益协调,动员居民配合城市改造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实施搬迁,并按照实际情况,达成多方共赢的补偿方案。四是协调产权单位搬迁。对各级级行政事业产权单位和街区现代建筑拆迁、历史建筑更新以及开展活动等进行有效协调。

(二)规划引领,突出历史文化保护。推进“多规合一”和“多规对接”。依照《昆明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要求,积极推动市和区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建设规划等各类规划与历史文化街区专项规划的对接,从规划层面做好设计。做好历史文化街区与周边规划的协调。

(三)创新管理,完善审批监管。规划、建设、环保、消防等部门应认真研究,解决行政主管部门用现行城市建设标准规范要求传统街区建设,对历史文化街区建设形成阻碍的问题。分析现行城市建设规范的标准与传统街区的差异,寻找在传统街区恢复建设中实施现行建设标准的路径,及时解决街区建设中标准扯皮、要求矛盾、审批困难等问题,推进审批进程。

篇11

关键词:文化馆 图书馆管理 借阅 策略

目前,一些地方,尤其是偏远县城文化馆图书馆的图书借阅率低,某种程度上图书仅为摆设,似乎只供上级部门检查而用。这一现象严重制约着县城的文化建设,使得精神文明建设少了左膀右臂。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一种现象呢?细细究来,主要有以下方面的原因。

一是国民阅读率低,读书的人越来越少。早在2006年的“世界图书与版权日”,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为了了解国民的阅读问题,进行了又一次的 “全国国民阅读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连续6年持续走低,国民阅读率首次低于50%;与此同时,网络阅读率大幅增长。这说明网络等新型媒体对传统阅读的冲击很大。

二是文化馆图书馆在借阅权限管理上也存在过死限制、僵化操作等问题。一部分地方的文化馆图书馆,在图书的借阅权限上,采取了这样那样的的设定,很少有按照自身资源的状况和用户的实际状况进行借阅方式的创新之举,从而导致了图书借阅权限的客观上被限制的状况。究其根本,就在于管理工作上存在保守做法与僵化行为。这与目前图书馆管理理念上的“用户至上”与“尊重个性需求”等提法背道而驰,成为了文化馆图书馆最大限度地实现文献开发与利用的一种羁绊。

那么,采取什么策略才能促进文化馆图书馆图书的借阅呢?为了促进图书借阅,从管理的层面上,图书馆应该重点从优质服务、优化资源、从优引导等方面对促进图书借阅进行深入的策略上的探究。

一、从优服务

文化馆图书馆是设在县、市等城市中的重要文献信息服务机构。但是,由于文化馆图书馆本身资金紧张,加之文献资源匮乏,服务形式单一,在服务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在促进借阅方面所取得的成效不大。这就要求文化馆图书馆树立“从优服务”的理念,用一流的服务质量,完成高质量的借阅服务。例如,现在,一般的县级以上的文化馆公共图书馆都尝试建立图书流动站、科技信息服务上门等服务形式。这些形式超越了单纯的扩大图书阅览室、美化借读书条件等思路,由定点室内服务到文化下乡下基层。县级以上文化馆图书馆只有不断挖掘自身的服务潜力,改变传统的服务方式和理念,在争取最大社会资源投入的同时,创新服务方式,拓宽服务功能,提升服务质量,才能真正在新一轮的文化建设中发挥图书馆应有的作用。

从服务对象上讲,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是典型的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在我国社会生活中仍然处在特殊的地位,农民仍然是最广大层面上的服务对象。对于乡镇文化站、县级文化馆图书馆,一定要结合我国农村人口众多的国情,开动脑筋,转变观念,把服务眼光投向农村,把服务重点移到农村,为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在于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文化馆图书馆只有优化服务工作,才能响应党的号召,紧紧围绕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来进行图书馆管理。

从技术的层面上讲,优质服务还指管理的现代化,为图书借阅者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目前,先进地区的文化馆图书馆均实现了自动化和集成化的计算机管理,其便捷性、准确性和高效性完全能满足借阅权限随机变动的需要。但是,一些落后地区的文化馆图书馆并没有这样的服务。为此,以自动化、集成化的计算机管理来促进图书的借阅,提高图书利用率,也是一些地区亟待解决的从优服务的问题。

二、优化资源

尽管网络阅读不能与传统阅读相提并论,但是,借助网络,可以优化阅读资源。例如,把一些已经进入到公共领域的经典著作完整准确地放到文化馆图书馆的网上,以方便网民阅读。另外,优化网络深层阅读,也是优化资源的一个方面。国民网上阅读率迅速增长这也是一种存在的事实,还得正视。在第17个世界读书日,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项目在京召开成果会,郝振省院长公布了初步调查结果。结果显示,2011年我国国民综合阅读率达77.6%

数字阅读接触率各项指标继续呈较快增长势头。结论说:2010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达到77.1%,图书、报纸、杂志的阅读率和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较2009年均有增长,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增长幅度最大。结论还说:2010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图书、报纸、期刊的阅读量较2009年也均有增加,国民阅读电子书超过6亿本。可见,优化各类阅读资源也是时代所需,这就要求文化馆图书馆转变图书的呈现形式,不妨把经典的或极富价值的作品转化为电子版,以方便阅读,求取资源的最大优化。

三、从优引导

首先从认识上进行引导。不能因为网络媒体的兴起,而让国民图书阅读率一降再降。事实上,传统阅读与网络阅读相比,传统阅读的作用更值得强调。因为传统阅读更利于人们的抽象思维,图书的本来就应该体现出内容的深刻和文化的积累,虽说现在有图书娱乐化的倾向,但这绝不是图书的本质。读内容深刻、形象丰满、文化厚重的图书,对于提高国民素质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篇12

摘要:绿化是城市建设、美化环境、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市政公共事业,而这项事业的实施需要专业的工程技术、绿化艺术来实现。因此,园林绿化企业在这项事业中承担着重要责任。然而,随着当下全球化经济的不断加速发展,我国的园林绿化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财务风险,甚至导致企业关闭破产。基于此,本文针对财务管理中的资金投入、工程物资库存管理、信息化、财务人员、税收风险方面的问题进行深入研讨分析,并通过分析,及时寻找适合于改善绿化企业局面的相关策略,以期帮助绿化企业提供参考和借鉴,从而促进企业的完善和发展,为我国的经济事业作出努力和贡献。

关键词:绿化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及策略

一、绿化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财务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包括资金的筹集、投资、运营、成本预算等,都对企业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当前,大部分绿化企业面临着很多的财务管理问题,比如投资风险、资金筹集风险、资金回收风险等。因此,加强财务管理工作有利于防范企业的财务风险,保护企业的利益,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二)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绿化企业在资金使用中具有项目施工期长、投入大、需要垫付资金较多、回收期长等特点,容易造成资金沉淀或回收困难。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提高财务管理可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确保资金良好的流动,降低企业资金占用成本。

(三)有利于防范税收风险

根据调查,大部分绿化企业在施工管理过程中,由于管理的不规范,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税收风险,这些风险的存在会阻碍企业的健康发展,导致企业遭受到一定经济损失。因此,税收管理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必须要加强财务管理工作的能力,降低企业税收风险。

二、绿化企业财务管理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一)绿化企业缺少项目资金投入的财务管理,投资过于盲目

当前我国的很多绿化企业由于在发展过程中起步较早,在当时的竞争较小,过于乐观地进行着自身的发展,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绿化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缺少对于项目资金投入的良好管理。为了承接项目,绿化企业通常没有进行合理的项目资金投入规划,未进行前瞻性的考虑,也没有进行合理的战略部署和合理规划,缺少合理的资金投入管理,只是盲目地想让自身在竞争中占据优势,造成很多不必要的项目也进行了资金投入。投资之后面临着血本无归的局面,从而使企业陷入财务危机之中。

(二)缺乏工程物资库存管理意识,管理不到位

工程物资管理也涉及到财务管理的内容。大部分绿化企业的工程物资库存数量较多、品种繁杂,所占用的资金也较多,往往形成库存积压的情况比较严重。做好物资库存管理有利于财务准确的掌握工程物资信息,提高周转速度和资金占用。然而,许多绿化企业的管理者没有意识到物资库存管理的重要性,也没有采购计划,常常是根据自已的工作经验,主观地进行采买,容易造成采购与实际需求存在差距,导致物资的沉淀。再者,物资在存储过程中,也没用做好分类管理和维持好库存环境。比如化肥,水泥等物资,不能存放在潮湿的环境中。但是,由于大部分绿化企业放工地点分散,环境受限等原因,普遍存在库存物资变质、变腐现象,增加企业的成本。

(三) 不重视财务管理,信息化程度较低

大部分绿化企业在实际财务管理过程中,仍定义为财务就是记账会计,业财融合的观念尚未得到认可,财务信息、财务管理职能被严重限制,缺乏对财务信息管理的重要性,通常只注重施工质量,市场份额。如今,互联网、大数据平台、OA办公平台、云计算信息化的出现,已让企业的财务管理发生质的改变,基于云管理,可以实现财务报账一体化、会计制单智能化,更及时高效的完成财务基础工作。然而,当前的大部分绿化企业仍停留在过去的经验认识中,依然是很低效的采用传统的手工报账流程、手工制作会计凭证,从而导致财务信息提供的不及时性,面对这些问题的出现,很多企业没有及时采取财务措施进行补救,而是继续按照预先的发展轨迹前进,长此以往更会阻碍企业的长久发展。

(四) 缺乏综合性财务管理人员

绿化企业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具有项目分散、资金统筹灵活多样、施工时间长、长期住扎工地、环境艰苦等特点,给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需要财务人员能够不断专研财务知识、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现阶段,由于绿化企业行业的特殊性,大部分财务人员并不想从事绿化企业的财务工作,导致多数绿化企业财务人员普遍业务水平较低,甚至有些绿化企业的财务人员都不具备财务资格,只是记流水账,没有办法解决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了记账而记账,降低了财务管理的作用。

(五) 缺乏税收筹划管理,税收信息贫乏,存在一定程度税务风险

税收是国家的主要经济来源,具有强制性,是企业在社会发展中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企业一旦触碰了税收法律,将会受到税收法律的严重制裁,影响企业的经营。但是,税收管理是绿化企业的簿弱环节,一方面是缺乏税收筹划管理,经济业务的开展与税收关系脱节,对税收法律关系产生认识盲目,比如绿化企业大量成本支出无法取得有效票据,如果我们不提前做好税收筹划,将会涉及到企业所得税风险的产生。另一方面是税收信息欠缺,不能及时获取,无法对税收管理进行提前防范。目前,许多绿化企业仅仅是依靠纳税申报材料对纳税行为进行管理,这些信息均是在纳税义务发生之后形成的,无法在纳税义务发生之前对税收风险进行范防。

三、绿化企业提升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合理规划企业项目资金投入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其一,企业进行项目投资时,应当对项目投资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包括投入资金、成本、周期、收益等重要指标,并提出可行性投资报告,根据报告合理选择投资对象。其二,加强项目投资的过程控制,做到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保证货币资金更为科学、合理、有效的使用,防止货币资金形成不必要的沉淀。其三,资金是企业正常运转的重要条件,是企业生存的血液,绿化企业应当加强资金的管理,制定资金管理办法,规范资金支付,强化资金管控,建立资金监测分析,统筹资金管理,避免资金闲置或不足,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二)建立库存管理规范和提高存货物资的管理意识

建立库存管理规范是加强库存物资管理意识的保障。因此,我们首先要建立库存管理规范,提高物资管理意识,做好科学合理的物资采购计划,比如在采购之前进行充分的实际情况落实,包括库存情况、实际需要数量、物资质量、属性、参数等多方面因素,尽可能避免形成物资积压,从而减少采购风险以及资金占用量。其次是加强存货管理的科学性,企业在安排存货管理人员时,必需要考虑管理人员的专业性和技能水平,保证存货管理的合理性、有效性。了解不同物资的特性,将物资存放在相应适宜的环境中,确保物资性能的完好。同时,还要对库存物资登记卡片账,详细记录收况,以便及时掌握存货信息,根据存货额度来调整订货数量,切实做好存货的跟踪管理,有效发挥存货管理在企业中的作用。

(三)加强财务管理意识,搭建信息化平台

绿化企业的管理者,要真正读懂财务管理的职能以及财务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一是管理者要改变过去对财务管理的认识,不能简单的认为财务管理就是记账会计,事后事项;要深入学习财务管理知识,制定财务管理制度,遵循财务管理流程,充分发挥财务管理职能,落实业财结合,体会财务管理对企业带来的收益。二是随着信息化的发展,绿化企业应当每年对财务信息化建设投入一定量资金,利用互联网平台,搭建友空间、网银支付,从传统的记账、报账中逐渐走向审批流、支付、记账智能化,实现企业经济活动及时记录、高效管理,为公司的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后盾。

(四)增强财务管理人员的能力与专业素养

绿化企业要不断加强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要求,在基础阶段的招聘环节,要加强应聘人员的能力要求,必须要符合专业领域,并且取得一定的资格证书才能报考本岗位,这样才能保证工作人员的财务管理专业素质。另一方面,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还要不断加强对于财务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定期进行培训活动宣传,调动财务会计的工作积极性,通过各种途径来增强企业财务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不断为企业带来效益,创造企业文化,增强财务人员对绿化企业的信心。

(五)加大税收管理筹划,防范企业税收风险

税收筹划是提升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企业的一项基本权利,通过合理的税收筹划能够给企业节约成本、增加收益,实现企业的整体财务目标。首先要进行业财融合,在业务发生之前,统筹安排,收集企业的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对将面临的税收风险进行评估,找到解决的途径,可以采取业务分包、合理利用收入确认时间、费用扣除标准、合理折旧、税收优惠政策等多方面的税收筹划,降低企业的税收风险。再者,绿化企业要对税收条例加以研究,使符合税收筹划的措施可以得到优化,充分满足企业税收筹划要求。

四、总结与展望

总体而言,我国的很多绿化企业在当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面临很多问题,财务管理能力不足,导致一系列的连带问题出现,很多项目都无法继续开展,投资遭遇困境,盲目投资带来了资金的过度损耗,缺少专业素养过硬的财务管理员工的辅助,导致自身成长过于缓慢,无法实现绿化企业的积极稳步发展。我国这些绿化企业要想发展,就要正视自身的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积极面对这些问题所需要的解决措施,通过制定正确有利的计划来不断增强自身的财务管理能力,加强财务管理人才的引进,建立良好的企业内部管理文化,树立积极向上的企业内部文化氛围,才能促进我国这些绿化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英.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现代商业,2020(28):130-131.

[2]丁阳.企业税收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20(12):50-51.

篇13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12.023

[中图分类号]F7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12-00-02

1 校办酒店概述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校办酒店也相应得到了发展,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我国快速发展、日益更新的旅游业也给校办酒店的发展带来了契机。高校为了提高校园收入,同时为了满足外来参观者的需求,纷纷多渠道、多形式地开设了高校校园内的校办酒店。高校的校办酒店环境整洁优美,同时又能体现高校的品味,成为了越来越多的人的旅游之选。高校校办酒店作为酒店行业中的一部分,在迎来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很多挑战。如今已经是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对于高校的校办酒店来说,要想使酒店的工作业绩和收入提高,加强高校校办酒店的信息化管理是至关重要的。目前,我国高校校办酒店在信息化经营管理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2 校办酒店经营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

今后的一段时期,我国校办酒店的市场竞争主要体现在信息化酒店管理、利用酒店信息化经营增加酒店的盈利、为顾客提供信息化服务等方面,这对于高校校办酒店来说,是提高酒店业竞争力的根本保证。高校校办酒店的目的是提高校办酒店的营业利润,改善校园的财务状况。对于高校校办酒店而言,实现更好的酒店信息化经营管理是增加盈利、提高酒店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措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使酒店行业的竞争已经不限于酒店内硬件设施的竞争,更多的是软件设施方面的竞争,如酒店经营管理工作的信息化。

目前,我国的许多产业都在向着信息化的进程迈进,酒店业也是其中之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使酒店行业的经营管理信息化已不再是问题。不管是高校开设的校园酒店,还是连锁的大型酒店,都可以建立电子商务的信息管理系统。每个酒店都可以使用酒店管理专用的电子商务系统,比如:宾客入住登记管理系统、酒店预订系统、无线网络、自动化门禁系统、自动退房系统等,使用这些网络系统可为客户提供更加快捷、高效的酒店服务,同时也使酒店的管理变得更加方便快捷。利用酒店管理网络系统,可以满足不同种类的客户的需求,包括旅游团的团体入住、个人出差的客户、大型团体会议的客户群等,使他们都可以在酒店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中查询到相关的详细信息,使他们能够更快地找到满足需求的酒店,从而让他们的旅行生活更加方便快捷。针对酒店这个行业来说,实现酒店经营利润的增长是首要任务,实现酒店营业利润正增长的关键是加强酒店管理和经营的信息化。

3 我国校办酒店经营管理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1 校办酒店经营管理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校办酒店经营管理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酒店预订系统、自动退房系统和无线网络还发展的不够成熟。我国的酒店信息化管理系统远远没有美国等发达国家完善,高校的校办酒店也是如此,主要表现在校办酒店的客房预订系统不够完善,不能满足客户提前查找房间的需求,不能实现个性化订房。国外的很多酒店,都会有一种预订客房的第三方酒店网络服务系统,这套系统与很多家酒店进行了关联,客户不仅可以利用这套网络服务系统,提前找到可以预订的酒店,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找到适合自己入住的酒店,让客户享受到方便快捷的酒店信息化服务,为客户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在我国,校办酒店因资金问题,所购买的网络系统远远达不到这样的水平,且经常存在系统运行情况不稳定的问题,在酒店服务软件的实用性等方面还较为落后,存在客人登记手续繁琐且浪费时间的问题。

我国酒店行业虽然发展得较为成熟,但是酒店员工的素质普遍偏低,特别是高校的校办酒店。由于高校的校办酒店主要是以盈利为目的,在酒店管理信息化系统方面做得不够完善,又缺乏相关高素质有技术的信息管理系统操作人员和维护人员,导致校办酒店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发展不完善。另外,由于学校领导主要重视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对酒店的管理和资金投入方面较少,导致其管理不善,运营体系不健全。例如,在学校酒店的房间打扫和卫生清洁方面,有的校办酒店虽然有其规定,但是监管力度不大,疏于监管,长此以往,会导致清洁细节上问题的出现,让顾客产生对校办酒店的不认可。缺少管理的人才会对校办酒店的正常运行产生阻力,什么事情都会得过且过,不能为酒店的运行产生创新的理念和对策。工资水平低,也是导致管理人才缺失的原因,人们都知道,企业要想留住人才,光靠政策是不够的,每个人都需要有一个好的收入。由于学校对校办酒店投入的较少,因此,管理人员的工资和管理设备的质量都比较低。如不能进一步优化和操作客房系统,不能实现客户快速入住,如退房系统操作缓慢,客户等待时间长;税控系统操作缓慢,导致打错发票或者等待时间长;系统维护人员的能力有限,参加的系统更新培训少,不能及r维护和运用系统,导致系统瘫痪或者缓慢;缺少创新制度和管理等,这些都会影响校办酒店的发展。

3.2 加强校办酒店经营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提高校办酒店信息化经营管理的建设和管理控制能力。信息化酒店经营管理体系的建设可以提高酒店的经营管理效率,可以提高校办酒店的行业竞争力,增加校办酒店的营业效益,从而为改善高校的财务状况起到良好的作用。为解决校办酒店存在的问题,相关人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是学校应该重视信息化经营管理服务体系的建设,加大对校办酒店的投资力度,让酒店能够有足够的资金购买先进的管理设备,提高工作效率,二是提高高校办酒店的行业竞争力,提高信息化经营和发展的意识。一个好企业或公司,都有其先进的经营理念作为引导,引导整个企业的前进方向,所以,校办酒店必须规划好自己的发展蓝图,制定相应的经营理念,给酒店的发展指明方向。三是提高校办酒店工作人员的素质,引进管理人才。这可以充分利用校园内人才方面的优势,从校园内招聘更多有知识有技术的高素质酒店管理人才。优秀的人才不仅能够管理好酒店,还能提出一些创新的发展意见,为将来酒店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适应时代的发展。四是平时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使他们得到更多学习的机会,使他们从思想上认识到校办酒店管理经营和服务信息化的重要性,以及信息化的专业操作和管理方法。五是提高员工的待遇,好的待遇能够吸引人才,高水平的薪资待遇能够让人才有一个可以放心工作的保证,工资太少,会降低管理人员的积极性,甚至会出现跳槽的现象,所以,提高薪资待遇是非常有必要的。

4 结 语

我国校办酒店的信息化建设离不开合理的经营管理理念和酒店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校办酒店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高校校办酒店可以利用高校教育培养科学技术人才的优势,从软实力方面在酒店行业中取得较大的优势。积极寻求发展机遇,确定正确的发展方向,提高校办酒店的服务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从而实现营业利润增长,改善校园财务状况的目标。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酒店行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校办酒店的管理和经营实现高质量的信息化,将会为酒店行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会推动我国酒店行业的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精选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