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呼吸疾病的防治

呼吸疾病的防治范文

发布时间:2024-01-07 16:28:43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呼吸疾病的防治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呼吸疾病的防治

篇1

中图分类号: S858.28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10-0164-1

猪的呼吸道疾病一年都可发生,冬季发病率明显升高。冬季天气寒冷,猪舍环境的温度低,引起呼吸道血管收缩,血液流量减少,使局部营养障碍,导致呼吸道抵抗力下降。在猪舍保温的同时,常造成通风不良,舍内有害气体和灰尘增多,引起呼吸道炎症,降低气管内纤毛的摆动能力,不能有效消除呼吸道内的病原,携带病原的灰尘长期漂浮在空气中,增加了空气中病原的浓度,促进了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1 引起呼吸道疾病的病因

猪场发生了钥匙性病原感染,猪的饲养密度大,通风不良,有害气体增多,霉菌毒素慢性中毒,寄生虫感染,早晚温差大,贼风侵袭,这些原因降低了机体的抵抗力,对疾病的易感性增强,不同来源的猪混养,使病原谱复杂化,病原在猪群中水平传播,打乱了呼吸道微生物与机体的平衡状态,病原大量繁殖,当超过机体的抵抗力时,引起发病。

2 防治

坚持自繁、自养、自育的原则。确实要引种的,引种来源要单一,杜绝从不同的场同时引进种猪,引种后要隔离饲养至少45天,进行病原训化,然后进行病原学检测,对携带猪瘟病毒、伪狂犬病毒、蓝耳病病毒、支原体的种猪坚持淘汰,猪瘟、伪狂犬、蓝耳病抗体水平合格,根据本场情况检测其他疾病,保证无疾病风险后方可混群饲养。防止水平传播,做到养猪生产各阶段的全进全出,同一栋猪舍内的猪日龄相差不要超过2周,转群时要转入的猪舍必须进行冲洗消毒,然后进行熏蒸消毒,空舍10天左右才可转入猪只,防止上批猪的疾病传给新转入的猪,饲养人员禁止串舍、串栋借用工具,减轻病原在场内的传播。

加强带猪消毒,选择对呼吸道、皮肤、粘膜刺激性小,对病原杀灭力强的消毒药,每3天左右消毒一次,消毒时可选择温度相对高的中午进行,药液的浓度不能过高,药液的温度不能低于25℃,减少对呼吸道粘膜的刺激和消毒带来的应激。也可用中药烟熏消毒剂带猪熏蒸,一方面可以杀死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另一方面增加呼吸道粘液中IgA的含量,提高粘膜的防御机能。

3 加强饲养管理

平时注意观察猪群,尤其是早晨、喂食,运动时看猪有无咳嗽,气喘等现象,一旦发现及时转入隔离舍进行治疗,对治疗效果不明显的病猪及时淘汰,妥善处理死猪。

注意保温和通风,可采用火炉、暖风炉、地暖等方式供暖,加强通风,防止贼风,最好采用负压通风,及时排出舍内污浊的空气,补弃新鲜的空气,降低有害气体和灰尘浓度,改善舍内的空气质量,避免早晚的温差过大,防止猪感冒,保证抵抗力;及时清除粪尿、污水、污物、给猪创造一个温暖、干净的舒适环境。

在饲料中添加微生态制剂,抑制病原菌和条件性致病菌,刺激肠道表皮细胞产生抗体,提高猪群抗体水平,达到防病、抗病的目的,同时稳定养殖环境中的微生物平衡,抑制病原菌,改善养殖环境。

选用优质的饲料原料,在饲料中添加足量的复合型霉菌毒素吸附剂,广泛吸附多种毒素,把毒与含量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保证免疫机能,不要在饲料中随意添加抗生素,抗生素在杀死病原菌的同时也可杀灭有益菌,长期添加可导致细菌的耐药性和肝肾损伤,有的抗生素本来就是霉菌的代谢产物,其对机体的损害类似霉菌毒素对机体的危害。

定期驱虫,选用广谱、毒性小、安全的驱虫药,新引进的猪在隔离检疫期间,后备猪在配种前20天,妊娠母猪在产前20天,仔猪在断奶后7-10天,育肥猪转群后都要及时驱虫。每吨饲料中加虫力黑0.5kg连喂7天,驱除身内、外寄生虫。

4 免疫和防治

在引起呼吸道疾病的钥匙病原中,流感没有疫苗;圆环病疫苗的价格昂贵,在临床上的使用效果如何,还有待进一步证实;蓝耳病的免疫原理不太清楚,加之其高度变异的特性,免疫效果有限。现阶段最好的办法就是加强萎缩性鼻炎,支原体肺炎和伪狂犬的免疫,加固呼吸道的三道防线。

母猪产前3周免疫萎缩性鼻炎,产前35天免疫伪狂犬基因缺失苗(或每年普防3-4次),保证猪通过初乳获得被动免疫保护。

母猪产前10天至产后10天用爱乐新50ppm+阿莫西林300ppm(或强力霉素200ppm)拌料,净化生殖道,呼吸道、消化道的病原,减少 泌乳期间支原体、蓝耳病等病原的携带传染。

仔猪在出生后第9天用进口支原体灭活苗和国产弱菌苗免疫支原体病,刺激抗体产生较强的细胞免疫和局部粘膜免疫能力,有效控制支原体感染,42天免疫伪狂犬基因缺失苗。蓝耳病的免疫可选择与本场血清型相近的疫苗株在15天进行免疫,有一定效果。选留的后备猪在30日龄免疫萎缩性鼻炎疫苗做好药物的预防,在小猪出生当天、3天,、断奶时,用得米先(或赛福欣)进行4针防治,断奶后,保育猪转至育肥舍前后以及天气突变时用爱乐新50ppm+强力霉200ppm+70%黄芪多糖200g(或扶本康500g/T)连用5天。

已发病的猪群可用爱乐新75ppm+强力霉250ppm+黄芪多糖200PPM+中药止咳散连用7天,临床症状明显的可选用阿奇霉、氟苯尼考、替米考星、核苷肽、二羟丙茶碱注射治疗,或选用药敏试验敏感药物进行治疗。当有副猪嗜血杆菌感染时,同圈的猪都要大剂量敏感药物注射治疗。

篇2

[中图分类号] S83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

永安市位于闽中偏西,闽中大谷地南端,沙溪河中游地段,处武夷山脉与戴云山脉的过渡地带。雨量充沛,日照时间长,霜期短,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山地气候,这些自然条件给我市鸡呼吸道疾病的控制带来了一个不利的环境,特别是从1995年开始,我市的鸡养殖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投资100万元的养鸡企业就有10多家。随着鸡养殖业的发展,近年来的鸡呼吸道疾病发病率有呈上升趋势,特别是进入秋冬寒冷季节,呼吸道疾病频频肆虐,尤其是病毒性呼吸道疾病,目前呼吸道疾病已经成为影响养殖效益的一类重要疾病,可导致蛋鸡、种鸡产蛋量明显下降;各日龄鸡伴随不同程度的死亡,尤其是肉鸡面临着较高的死亡率,部分养殖户损失巨大。为此本人就我市鸡呼吸道疾病发病特点、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法等情况综述如下,供同行参考。

一、非典型新城疫

主要见于一些山地养鸡的专业户,他们一般养殖规模较小,设施简陋,接种过鸡新城疫疫苗但抗体水平不高或不均衡,雏鸡有新城疫母源抗体以及饲养管理水平较差。其发病数约占我市鸡呼吸道疾病发病数的45%左右。

从病例的实际情况看,发生非典型新城疫的鸡群日龄多在30日龄、80日龄或200日龄左右。商品肉鸡一般发生在第2次免疫前后。发病率有时会最高可达85%,死亡率15%~80%,多呈散发,传播较慢。

1.临床症状

常见以呼吸道症状为主,呼吸困难,张口伸颈,发出“咕噜”声;部分病鸡排出黄绿色粪便,常有零星死亡;产蛋量和蛋的品质下降,种蛋孵化率降低,部分病程长的鸡表现出歪头、扭颈、角弓反张等神经症状。鸡群精神状况不佳,生长发育迟滞。

2.病理变化

多数病死鸡剖检病理变化不明显,肉鸡常见喉头粘膜有散在性或弥漫性出血;部分病鸡腺胃和十二脂肠粘膜有出血点;也有部分病鸡肾脏有尿酸盐沉积,脑膜和脑组织充血。蛋鸡病变主要为喉头、气管充血、出血,且粘液增多;少量病鸡腺胃粘膜、有少量出血点,肌胃角质膜下有出血斑。

3.预防与防治措施

3.1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使用合格疫苗,规范操作:将灭活苗和活苗免疫有效的结合起来,尤其是在雏鸡和开产前。雏鸡由于有母源抗体的存在,对活苗免疫可能产生干扰,而母源抗体对灭活苗的干扰不是很严重,此时要选用灭活苗点眼滴鼻等黏膜免疫,做好基础免疫。开产后可用活苗免疫,并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自身的免疫间隔。按照疫苗使用要求严格按照规范操作,在免疫前后最好添加抗应激药物。并要严格控制其他疾病,尤其是一些免疫抑制性疾病。

3.2做好环境和鸡舍的消毒和卫生:要制定一套消毒制度,鸡舍一般一周带鸡消毒一次,鸡舍环境一般一月消毒一次,并要严格执行。并做好防鸟措施。

3.3选好鸡群

选择优质的鸡苗,减少垂直传播的机会,并且母源抗体水平均匀,便于建立好的基础免疫。选择好的饲料,提供全价营养,提高抵抗力,并可以提高鸡群的均匀度和免疫水平均匀度。适当的进行鸡群保健,在鸡群应激强时可以使用多维等抗应激药物拌料。

3.4治疗

发生非典型新城疫之后,首先要进行紧急免疫接种,一般使用IV或者clone-30饮水免疫,并使用抗应激药物,提高鸡体抵抗力。然后要适当的投一些抗生素,防治大肠杆菌病和支原体病等继发病的发生。对于一些曾经感染过法氏囊的鸡群,由于机体免疫力低下,可以考虑使用卵黄抗体治疗。对于死亡病例要采取无害化处理,不能随处乱扔。并要加强消毒,减少环境中的病毒粒子浓度。

二、传染性支气管炎

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各种日龄的鸡都可发病,但以雏鸡最为严重,有时中鸡和产蛋鸡也可发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节多发,此外鸡群拥挤、通风不良、缺乏营养等因素也会促使本病的发生。

1.症状

常见于40日龄以内的小鸡。鸡群突然发病,出现张口呼吸、咳嗽、食欲逐渐减少、羽毛松乱、怕冷、常打堆。

2.病理变化

鼻腔有黏稠分泌物、气管出血、气管内有粘液或黄白色干酪样阻塞物,肺水肿或出血。

3.预防与治疗措施

3.1加强卫生防疫工作:由于冠状病毒对外界环境抵抗力不强,媒介物的传播作用也不重要。故鸡场的消毒、鸡舍的合理间隔、防止感染鸡进入鸡群、采用“全进全出”和批量空置场舍的饲养制度,对预防本病有效。

3.2免疫接种:一般可在4~10日龄用H120疫苗滴鼻免疫。25~30日龄用H52疫苗滴鼻或饮水,以后每2~3个月用H52疫苗饮水1次。蛋鸡开产前肌注呼吸道型、肾病变型二联油乳剂灭活苗。在使用活的弱毒疫苗时,为了避免传支病毒疫苗对新城疫疫苗免疫的干扰,应先用新城疫疫苗免疫后至少隔7天再进行本病疫苗免疫。

3.1治疗

目前尚无有效治疗药物,但提高育雏室温度,防止受寒,降低饲料中的粗蛋白含量,注意通风,添加抗菌药物及增加维生素用量,在饮水中添加4%的红糖或0.75%的柠檬酸钾,可降低病死率。

对于肾型传支发病鸡群,使用肾型传支疫苗紧急接种,配合使用肾脏解毒药,添加抗菌药物,可降低死亡率,并能阻止疾病的流行。

三、传染性喉气管炎

本病是由疱疹病毒导致的呼吸道疾病,主要侵害成年鸡、传播迅速。目前在全国都有发生,其存在较明显的地区流行性。

1.临床症状

病禽呼吸困难,常呈现头颈上伸的张口呼吸姿势,呼吸时有罗音,咳嗽,严重者会咳出血性黏液。

2.病理变化

剖检、症状轻者,可见喉头、气管黏膜水肿、微红;严重者,喉头和气管黏膜出血、坏死,上面覆有纤维性干酪样假膜,气管内有血性渗出物。

3.预防与防治措施

3.1加强饲养管理,坚持严格病鸡隔离、鸡舍带鸡消毒等措施是预防本病的流行的有效方法。

3.2新购进鸡群可放入少数易感鸡混合饲养,观察2周认为易感鸡不发病,此时方可与原来鸡合群。药物仅是对症疗法,可使呼吸困难的症状缓解。

3.3免疫接种:用鸡传染性喉气管炎弱毒疫苗对30日龄的鸡按1头份剂量进行滴眼或滴鼻。

篇3

1非典型新城疫

该病常见于商品蛋鸡场和种鸡场。从病例实际情况来看,多在30、80、200日龄左右发病。

1.1临床症状

产蛋鸡常以呼吸道症状为主,张口呼吸,发出“咕噜”声;有些病鸡排出黄绿色粪便,常有零星死亡;蛋鸡在产蛋期发生该病后,产蛋下降,软壳蛋增多,嗉囊空虚,内含液体并伴有呼吸道症状,种蛋孵化率降低。

商品肉鸡一般发生在2次免疫前后,30日龄左右。发病率最高可达85%,死亡率15%~80%,多呈散发,传播较慢。多数表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啰音,打喷嚏,食欲减少或废绝,病程稍长者则出现歪头、扭头、转圈、角弓反张等神经症状。

1.2病理变化

多数病死鸡剖检时病理变化不明显,肉鸡常见喉头黏膜有散在性或弥漫性出血;腺胃与食道、腺胃与肌胃交界处多不见变化,腺胃岀血也很少见到,肠道与盲肠扁桃体的变化不及典型新城疫明显。蛋鸡病变主要在喉头、气管充血、出血,黏液增多。

1.3防治措施

对于新城疫或者非典型新城疫的防治,关键是做好免疫,制定科学有效的免疫程序[1]。一是重视1日龄的免疫工作。但经过长途运输的鸡群,必须让鸡群适应鸡舍环境后隔日再免,以免造成呼吸道的损害,影响免疫效果。二是使用正确的免疫方法。育雏阶段尽可能采用滴鼻、点眼的方法,在4周后采用喷雾的方法,好处在于更能增强黏膜的局部免疫力,并且范围更广。三是定期做好免疫监测工作,发现抗体水平偏低或参差不齐时,及时加强免疫。四是正确了解抗体的消长规律,以利于正确判断鸡群健康状况。

2大肠杆菌病

该病主要发生在集约化养鸡场。大肠杆菌属条件性致病菌,当机体抵抗力下降、致病菌大量繁殖时致使家禽发病。

2.1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1)急性败血性型。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大多数无临床表现突然死亡,个别表现为精神沉郁、羽毛松乱、食欲减退,然后死亡,内部病变主要表现为纤维素性心包炎、纤维素性肝周炎和纤维素性气囊炎。

(2)卵黄性腹膜炎。多见于产蛋中后期,输卵管伞部粘连,卵黄坠入腹腔发生该病。病鸡腹部坠胀,剖检时腹腔内可见大量卵黄,脏器之间发生粘连。

(3)生殖器官感染及产蛋下降。患病母鸡卵泡充血,卵泡变形,局部或整个卵泡红褐色或黑褐色,有的硬变,有的卵黄变稀,有的卵泡破裂,输卵管发生充血、出血,内有渗出物。

(4)卵黄囊和脐炎型。指幼鸡的卵黄囊和脐部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主要发生于孵化后期的胚胎及1~2周的雏鸡,死亡率最高为40%。临床表现为蛋黄吸收不良、脐部闭合不全和腹部下垂等症状。

2.2 防治措施

一是科学饲养管理,鸡舍温度、湿度、密度、光照、饲料和管理均应按规定要求进行[2]。二是加强消毒工作,种蛋、孵化厅及鸡舍内外环境要搞好清洁卫生,并按消毒程序进行消毒;防止水源和饲料污染,饮水中应加消毒剂,如含氯或含碘等消毒剂;采用饮水器饮水,水槽、料槽每天应清洗消毒;灭鼠、驱虫。三是提高鸡体免疫力和抗病力,疫苗免疫可采用自家多价灭活佐剂苗。同时搞好其他常见病毒病的免疫,如ND、IB、IBD、MD、AI等。

3传染性支气管炎

该病各种日龄的鸡均可发生,但以雏鸡和育成鸡多发。该病由病毒引起。常继发或并发霉浆体病、大肠杆菌病、葡萄球菌病等,导致死淘率增加,还常被漏诊、误诊。其特点是发病急、传播快。

3.1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1)呼吸型传支。雏鸡多发,发病后以呼吸困难为特征,有的呈张嘴呼吸,鼻腔有分泌物,常常甩头[3]。病鸡精神、食欲很差。病后1~2 d鸡只开始死亡,并且死亡呈直线上升,约1周后死亡率开始下降。成年鸡发病呼吸道症状不明显,但是产蛋明显下降,产出畸形蛋,蛋壳粗糙,蛋的质量差,蛋黄与蛋清分离,蛋清稀薄如水。10 d后产蛋逐渐恢复。

(2)肾型传支。多发于20~40日龄雏鸡。有的早期可见呼吸道症状。病死鸡皮下干燥,肾脏肿大成花斑状,肾小管、输尿管充满尿酸盐。

(3)腺胃型传支。多发于20~110日龄鸡只,病程为10~25 d。病鸡消瘦,有的有呼吸道症状,拉稀,陆续死亡。腺胃肿大,呈球状,腺胃壁增厚,腺胃溃疡。

3.2防治措施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病毒病,治疗上没有特效药物。在发病时给予抗生素主要是防止鸡白痢、大肠杆菌病和慢性呼吸道疾病的继发感染,防治的关键是搞好预防工作。呼吸型传支可用新城疫传支二联苗;肾传支和腺胃型传支可选择油乳剂灭活苗进行免疫。

4慢性呼吸道疾病

该病是由支原体引起的一种呼吸道病[4]。临床上见到的发病应激因素主要有:春、秋季,昼夜温差较大;鸡舍通风不良,舍内有毒有害气体浓度过高;饲养密度过大;多种疾病发生,可继发慢性呼吸道疾病;当鸡龄过小时即便是正常的气雾免疫也容易激发该病发生。

4.1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没有其他疾病发生时,在鸡群中可以看到有些鸡眼睛流泪,甩鼻,颜面肿胀;眼睛流泪多为一侧性,也有双眼流泪的。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转为慢性,鸡食欲时好时坏,眼内有干酪样渗出物,有的如豆子大小,严重时可造成眼睛失明。少数鸡由于喉头阻塞窒息而死。该病发生后常继发大肠杆菌病,尤其是肉鸡更加明显,解剖后可见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有的还出现卵黄性腹膜炎的病理变化。

4.2防治措施

由于该病的发生有明显的诱因,因此预防显得十分重要。在预防工作中,首要任务是对各种病毒性疾病做好预防接种工作。其次是加强饲养管理,精心管好鸡群,夏天做好防暑降温,冬天做好防寒保暖。一年四季都要做好鸡舍的通风工作。该病一旦发生,应尽最大努力去除发病诱因,改善环境,以利于减少疾病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5参考文献

[1] 闫永平,吴景红.鸡呼吸道疾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对策[J].当代畜牧,2009(11):11-12.

篇4

中图分类号:S856.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家禽传染性呼吸道疾病大多是多种致病因子引起的,对家禽损害甚大,甚至可以造成家禽死亡,给养殖业带来严重损失。只有弄清家禽多种病因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的发病原因,才能针对性采取防治措施,尽快控制病情,防治疫情蔓延扩散。

1 禽多种病因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病原的相互关系

禽群传染性呼吸道疾病多发生在冬春季节,其发生特征是传播迅速,表现为呼吸道症状,对禽群的侵害非常严重,如果控制不力,很容易造成大面积感染发病,甚至可以造成大批家禽死亡。只有找到病原体的存在方式,以及相互作用的特点,才能制定针对性防治措施。

1.1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在家禽传染性呼吸疾病病原间的相互作用中有明显的影响。饲养环境空气中氨气浓度过大、尘埃过多、家禽环境污染严重,都会为传染性呼吸道疾病发生创造有利条件。家禽长期在浓度20mg/kg氨气环境中,很容易出现肉眼和组织学病变,甚至感染NDV。像鸡呼吸时尘埃颗粒会阻碍其气管和支气管,这些尘埃往往都带有病毒和细菌,很容易诱发呼吸道疾病。

1.2 热应激和霉菌毒素

根据相关试验证实,热应激会影响某些疫苗免疫抗体的产生。像霉菌毒素的污染,粮食中受污染可以占到40%,黄曲霉素能够引起免疫抑制,导致血清蛋白和球蛋白水平降低,细胞介导免疫功能降低。

1.3 细菌和支原体

大肠杆菌和支原体是一种潜在感染,由于养殖环境卫生条件差,致使禽群体带有这2种病原。如刚出世的雏鸡就部分带有病菌,在环境适宜情况下,会迅速蔓延和传播。支原体单一感染时,禽群只是表现为轻微呼吸道症状,如果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存在,就会形成严重的呼吸道疾病暴发。由于副嗜血杆菌可以使支原体毒力大幅度增强。像养鸡场有支原体感染,加上新城疫病毒、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大肠杆菌等病原协作发生,常常要导致严重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和流行。在大肠杆菌感染情况下,有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加入,也可以引起明显症状甚至死亡。

1.4 免疫抑制病病原

所谓免疫抑制就是指家禽机体在某种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作用下,机体免疫应答能力降低甚至无应答。像传染性法氏囊病、禽白血病、马立克氏病、鸡传染性贫血等,都是常见免疫抑制病。如鸡群感染IBDV和大肠杆菌后,采用不同毒株的腺病毒攻击,就会导致呼吸道症状和病变。如果使用毒力比较强的IBD疫苗时,可以影响ND和IB疫苗免疫应答能力。

2 常见禽传染性呼吸道疾病防治方法

家禽常见传染性呼吸道疾病包括传染性喉气管炎、传染性鼻炎、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曲霉菌病、传染性败血霉形体病等,掌握其发病特征、致病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对有效控制家禽传染性呼吸道疾病有重要意义。

2.1 传染性喉气管炎

这种传染性喉气管炎不仅能够感染家禽,对野生禽类也能形成感染,如野鸡、孔雀等。主要是通过饮水、用具、饲料进行传播。舍内通风较差,维生素缺乏,也是重要原因。病症主要表现为精神萎靡,食欲较差,眼睛和鼻孔有少量分泌物。喉头有过量的渗出物堵塞很容易使禽窒息死亡。

防治可以用樟脑水肌肉注射,能够缓解禽呼吸困难的症状。要注意加强护理,特别是舍内通风要改善,饲料可以适当加入多种维生素,或用土霉素、氯霉素等控制,也可以接种疫苗。

2.2 传染性鼻炎

传染性鼻炎主要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的,也可以通过污染的饲料、饮水传播,天气闷热潮湿缺少维生素A都能够促使鼻炎发生。感染鼻炎有1~3d的潜伏期,发病初期有稀薄鼻液,呼吸不畅,眼结膜发炎,常常流泪,精神不好,食欲减退。

防治可以用链霉素、磺胺类药物、土霉素等。链霉素在饮水中加入,100万单位/kg水;磺胺类可以选用磺胺噻唑,也是饮水中加入,5g/kg水。土霉素可以加入饲料中喂养,2g/kg饲料,连用5~7d。还可以选用强力霉素红霉素等药物,要注意预防复发,可以在疗程结束后,隔7d再用药1~2d作为巩固。

2.3 传染性支气管炎

传染性支气管炎注意是通过空气飞沫和饲料、饮水、用具等媒介传播,舍内过热、过冷、密度过大、通风不畅等,都会促使此病发生。目前没有太有效药物治疗,可以适当用氯霉素、土霉素和泰乐菌素等防止其继发感染,一般连用3~5d。要加强护理,保持舍内通风,适当增加维生素,可以进行免疫接种。

2.4 传染性曲霉菌病

曲霉菌病又叫霉菌性肺炎,多种家禽和哺乳动物都可感染。致病主要是烟曲霉菌,主要症状表现为严重呼吸苦难,食欲大减,饮水较多,后期腹泻,最后衰弱窒息死亡。

防治可以在饲料中加入制霉菌素,3片/kg饲料,也可以将硫酸铜加入饮水中,0.5g/kg水,2种药物合力连用5~7d。还可以在饮水中加碘化钾治疗,5~10g/kg水。

2.5 传染性败血霉形体病

传染性败血霉形体病主要靠接触、尘埃、飞沫等方式传播,寄生虫病、运输、通风不好、饲料变质等都可促使此病发生,特别冬季是流行季节。一般感染有10~21d潜伏期,表现为慢性病程较长。此病多发生在雏禽,呼吸道发炎,鼻窦结膜炎和气管炎,继而呈现呼吸困难,食欲减退,生长缓慢。

防治可以用链霉素、四环素等抗生素,加入饮水中。链霉素80万单位/kg水,也可以加入泰乐菌素,2g/kg水,连用5d。还可以用呋喃唑酮加入饲料中,连续用7d。要注意的是,在使用抗生素的时候,要进行轮换或联合使用,以免产生抗药性。

3 禽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综合防治措施

3.1 改善饲养环境

农村养殖环境污染较严重,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病原多为多种同时长期存留,这是传染性呼吸道疾病发病的最重要致因。因此,要对饲养环境进行彻底整治,消除污染源,尽量降低舍内氨气浓度,减少尘埃漂浮,保持良好通风,减少空气中病原的滞留。还要注意减少外在的诱导因素侵入,建立严格卫生消毒制度。外来人员车辆要经过消毒方可进场,出入要换鞋,定期对禽体和舍内外进行消毒,要加强饮水管理,保持水质干净,注意在饮水中适当加入漂白粉或菌毒净,接种疫苗的前2d要停止饮水消毒。饲养用具也要重点进行消毒处理,可以用0.01%百毒杀或0.05%强力消毒灵液洗刷。对禽舍消毒可以用石灰水或烧碱液喷洒。

3.2 做好免疫工作

做好禽群的免疫接种工作,提高禽群的免疫力。特别是要做好ND、IB和禽流感的免疫接种,即使有支原体和大肠杆菌或其他病原体存在,禽群的呼吸道疾病的发生也会很轻微。

3.3 控制免疫抑制

免疫抑制病病原能够在不同程度上损害禽体免疫器官,导致机体免疫应答降低,一些疫苗免疫失效,还会使鸡群对病原体易感性增加,因此,要加强免疫抑制控制,可以通过免疫接种提高禽群免疫力。通过抗体检测,淘汰阳性禽群,尽量减弱免疫抑制的发生程度。

4 结语

家禽传染性呼吸道疾病危害严重,防控难度也比较大,要掌握基本的控制要领,才能获得良好的防治效果。关键要做好家禽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病原传播渠道控制,加强免疫接种工作,改善养殖环境,为家禽传染性呼吸道疾病防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史永丰,张海建,孙艳红.禽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的流行与防治[J].养殖技术顾问,2013(09).

[2] 陆秀娟,吴宇本.家禽呼吸道疾病的诊断与防治[J].中国动物检疫,2008(11).

篇5

该病是由鸡毒支原体引起的一种呼吸道疾病。支原体广泛地存在鸡体内,可以说在各种品种的商品蛋鸡群中,均有一定比例的鸡体内带有这种病原体。但是,在正常的情况下,没有其他疾病发生时,这种支原体不会引起鸡群发病。因此,支原体能够引起鸡群发病,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或者说必须在多种应激因素的作用下,才可能发生。能引起发病的应激因素主要有:

1.在春、秋、冬季节,昼夜温差比较大或受寒流的袭击,由于没有及时做好防寒工作,鸡群因受寒而发病。

2.鸡舍通风不良,舍内有毒有害气体浓度过高,如氨气、二氧化碳、硫化氢浓度高时,鸡群发病。

3.饲养密度过大,鸡群发病。

4.多种疾病发生时,如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传染生鼻炎等病发生时,可继发慢性呼吸道疾病。

5.当鸡龄过小时即便是正常的气雾免疫也可激发本病。

总之,外界一切不利因素均可成为引起本病发生的诱因。

鸡群发病主要的表现

本病的特点是发病急,传播慢,病程长。在没有其他疾病发生时,只是由于气温的变化、饲养密度大、鸡舍通风不良时发生单纯性感染,多数鸡只精神、食欲变化不大,少数鸡只呼吸音增强(只能在夜间听到)。上述发病因素过强也可使多数鸡只发病,这时饲料消耗减少,在鸡群中可以看到有些鸡眼睛流泪,甩鼻,颜面肿胀。眼睛流泪多为一侧性,也有双眼流泪的。如果治疗不及时转为慢性,鸡的食欲时好时坏,眼内有干酪样渗出物,有的如豆子大小,严重时可造成眼睛失明。少数鸡由于喉头阻塞窒息而死。如没有继发感染死亡率低。死亡鸡解剖后主要的病理变化是气囊炎。成年鸡发病对产蛋的影响是呼吸道疾病中影响最小的。但是,在实际生产中本病发生后常继发大肠杆菌,尤其是在肉鸡更加明显。结果使病情复杂化,鸡群死淘率增加。因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而死的鸡,解剖后可见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有的还出现卵黄性腹膜炎的病理变化。多数情况下该病出现在多种疾病发生的过程中,因此,死亡鸡只解剖后的病理变化还可见到原发病的变化。

本病的防治应遵循以下原则:由于本病的发生有明显的诱因,因此预防工作显得更为重要。

在预防工作中,首要的是对各种病毒性疾病要做好预防接种工作。

其次是加强饲养管理精心地管好鸡群,夏天做好防暑降温,冬天做好防寒保暖。一年四季都要做好鸡舍的通风,给鸡创造一个较好的生存条件。

该病一旦发生,重要的是尽最大努力去除发病诱因,改善环境。这样有利于减少疾病的发生,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如果有其他的病毒性疾病发生,则以控制病毒性疾病为主。

为了防止本病的继发感染可适当地投药加以控制。治疗中的原则应考虑发病鸡的数量,病鸡少时以个别治疗为主。当发病鸡数量多,外界诱因无法立即去除时,可考虑大群给药与个别治疗相结合。治疗的药物可这样来选择。个别鸡的治疗可用链霉素,成年鸡每只鸡20万单位/天,分2次注射,或用卡那霉素1万单位/天,分2次注射,连续注射2-3天。全群给药可用链霉素、红霉素、恩诺沙星、支原净等,饮水,连用3-4天。如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则以用治疗大肠杆菌病的药物为主。

二、鸡传染性支气管炎

本病各种日龄的鸡均可发生,但以雏鸡和育成鸡多发。该病是由病毒引起的。其特点是发病急、传播快。

此病有三种类型,即呼吸型、肾型、腺胃型。

1、呼吸型传支

雏鸡多发,发病后以呼吸困难为特征,有的呈张嘴呼吸,鼻腔有分泌物,常常甩头。病鸡精神、食欲很差。病后1-2天鸡只开始死亡,并且死亡呈直线上升,约1周后死亡开始下降。成年鸡发病呼吸道症状不明显,但是产蛋明显下降,产出畸形蛋,蛋壳粗糙,蛋的质量差,蛋黄与蛋清分离,蛋清稀薄如水。10天后产蛋逐渐恢复。

2、肾型传支

以20日龄左右的鸡多发,发病鸡精神、食欲差,呼吸道症状不明显,或呈一过性。拉灰白色稀便。死亡快且呈直线上升。死后变化以肾的变化最为明显,肾脏高度肿胀、苍白,由于尿酸盐的沉积,呈“花斑肾”样。死亡率可达10%-20%。

3、腺胃型传支

40-80日龄的鸡多发。鸡群发病传播速度较上述两型要慢,病鸡精神食欲差,有呼吸道的症状,比慢性呼吸道疾病的呼吸道症状明显且严重。下痢。死亡比较缓慢,但拖延的时间长,可达20天以上。死亡的鸡非常瘦是明显的特点。解剖后的变化以腺胃的变化最特征,腺胃肿胀明显,有的可呈圆形。胃壁增厚,腺胃周围出血。其他变化无诊断价值。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病毒病,治疗上没有特效药物。在发病时给予抗生素主要是防止鸡白痢、大肠杆菌病和慢性呼吸道疾病的继发感染。关键是搞好预防工作。呼吸型传支可用新城疫传支二联苗。肾传支和腺胃型传支可选择油乳剂灭活苗进行免疫。

三、鸡传染性喉气管炎

该病是由病毒引起的。各种年龄的鸡均可感染,尤以成年蛋鸡多发。传播速度比较快,但是发病率不如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那样高。

病鸡呼吸极度困难,比任何呼吸道病的症状都明显。可见有的病鸡伸颈张口吸气,低头缩颈呼气。在鸡舍随时可听到怪叫声。有的病鸡咯出血痰。

鸡群发病后很快出现死鸡,解剖后在喉头和气管处见有含血的分泌物,这一变化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病程长的死鸡在喉头和气管常不见出血变化,但经常被分泌物阻塞窒息而死。

发生本病后,可给鸡群投予抗生素,控制鸡白痢、大肠杆菌和慢性呼吸道病的发生。如若继发症控制的好,死亡率不高。

对本病的防制关键是做好鸡群的免疫工作。鸡50日龄时免疫一次,90日龄时再免疫一次。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疫苗的毒力稍强,鸡免疫后有一定的反应,希望大家注意。

四、鸡传染性鼻炎

它是由一种叫做副鸡嗜血杆菌的细菌引起的疾病。任何年龄的鸡均可发生,但育成鸡、产蛋鸡多发。本病在寒冷季节容易发生。一旦发生传播速度快,几天内就可涉及全群。在一个鸡场中的适龄鸡群无一幸免。

病鸡鼻腔有分泌物,常见甩鼻。多见一侧颜面肿胀。在鸡群中可发现有的鸡肉垂水肿。发病后2-3天鸡的食欲尚可,随后食欲明显下降,与此同时产蛋急剧下降,大约要持续10天以上。发病的早、中期鸡只死亡少,随着鸡群精神、食欲的好转、产蛋量的回升,鸡的死淘率明显增加。死亡的鸡大多数是由继发症而死(如鸡白痢、大肠杆菌病、慢性呼吸道病)。产蛋恢复后,产蛋量接近原有水平。

篇6

肉鸡呼吸道疾病是一类复杂的多病因疾病,临床上以传播迅速、流行广泛为特征。发病率、死亡率因病因不同差别很大。此类疾病给肉鸡养殖户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同时治疗此病使用大量抗生素及病毒药,也是兽药残留超标的主要原因,必须从经济效益和食品安全两方面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1 发病原因

1.1 传染性因素

很多传染病都可以引起肉鸡呼吸道疾病,常见的有流感、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鸡毒支原体、大肠杆菌等。这些传染病既可单独发病又可混合发生,治疗时要区别用药。

1.2 非传染性因素

包括天气变化、应激反应、营养缺乏、通风不良有害气体增多、饲养密度过大等,这些因素往往是发生呼吸道病的最初原因。

2 临床症状

肉用仔鸡暴发呼吸道病大多在3~5周龄,表现为气喘、哕音、口鼻黏液增多,有些病例鼻窦和眼睑肿胀,个别出现腹泻。病程通常持继2~3周,有些鸡群一直持续到出栏仍有呼吸症状。病鸡生长缓慢、发育不良,死亡率为10%~30%。

3 剖检变化

各鸡群病理变化均见典型的呼吸系统病变,气管严重充血或出血,支气管有黏液;肺脏充血;气囊增厚,呈纤维素性炎症变化。其他脏器也有不同程度病变,心包积液、肾肿大或有尿酸盐沉积等。

4 预防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做好通风及保温措施,减少应激,确保肉鸡有适宜的生长环境。

每隔7天,在饮水中添加一次中药黄芪多糖,增强鸡只免疫力。

制定完整的传染病免疫程序:7日龄新城疫支气管二联苗点鼻,12日龄法士囊苗饮水、15日龄禽流感H9N2灭活苗注射、21日龄新城疫冻干苗3倍量饮水。

5 发病后治疗

篇7

[中图分类号] S858.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7)02-0240-01

1 肉鸡常见呼吸道病的发病原因

1.1 饲养管理缺失导致肉鸡呼吸道疾病

在肉鸡饲养过程中,肉鸡出栏后,养殖人员没有进行及时的清扫和冲洗消毒,就会导致鸡舍内整体环境不佳,也会导致残留的病原体致使肉机出现呼吸道疾病。本地区在养殖过程中,病原性呼吸道疾病是主要原因,主要包括鸡毒支原体感染、传染性支气管炎等。另外,通过肉鸡口鼻粘液传染的传染性喉气管炎,也会将病毒释放到空气中,影响鸡群的健康。得病的肉鸡眼泪、口水以及粪便都含有很多的病原体,不仅会污染器具,也会对饮水、觅食等设备产生污染。

1.2 环境控制缺失导致肉鸡呼吸道疾病

主要是由于养殖人员没有全方位考虑气候变化,特别是在冬季和春季,由于昼夜的温差较大,肉鸡的呼吸道在受到冷热交替环境的影响后,会出现严重的应激反应,最终导致肉鸡发生呼吸道疾病。另外,由于鸡舍的设计结构和建设要求并不规范,且整体布局也存在诟病,鸡舍间距过于密集以及鸡舍内部粪便清理不及时等,都会影响整体鸡群的生活质量以及身体状况。在病鸡处理问题上,有的养殖场没有建立有效的处理措施,相应的消毒设施和装备也非常不健全,人员和车辆会随意走动,管理比较松散,都是肉鸡发生呼吸道疾病的主要原因。

1.3 饲养营养缺失导致肉鸡呼吸道疾病

在肉鸡饲养过程中,饲料的营养程度十分关键,若是饲料中蛋白质浓度和品质较差,则会导致肉鸡体内抗体存在严重不足,其自身的抗病能力也会随之下降,这就会导致肉鸡出现呼吸道疾病。另外,在肉鸡养殖过程中,饲料中一直缺乏维生素A也会导致肉鸡的抗病能力削弱。维生素A能有效的缓解肉鸡呼吸道粘膜受损问题,长期缺乏,则粘膜损伤无法得到有效修补,就会导致病原体入侵。维生素的缺乏也是肉鸡呼吸道出现炎症的主要原因,需要引起相关养殖人员的高度关注。除此之外,病毒管理缺失导致肉鸡呼吸道疾病,在肉鸡养殖过程中,若是出现病毒处理不当,则会出现严重的疾病侵染问题。病毒株会出现不断变异的问题,因此,肉鸡在感染呼吸道疾病后,会出现不同的疾病特征。其中,临床呼吸诊断疾病的过程中,对于呼吸道型,肾型等都有不同的规定。

1.4 疫苗防疫缺失导致肉鸡呼吸道疾病

在对病毒进行集中管控的过程中,疫苗的注射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需要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特别是由于操作不当以及操作失误导致的呼吸道免疫反应,都会产生非常不好的影响。还有部分疫苗主要是嗜呼吸道病毒,会根植在肉鸡的呼吸道上皮,这种疫苗问题较为严重,对于再次进行免疫会产生不良影响[1]。

2 肉鸡常见呼吸道疾病的防治措施

2.1 积极创设有效的生物安全管控体系

在实际管理过程中,本地区要针对具体问题进行集中处理,确保技术清扫鸡舍,保证内部冲洗以及消毒操作能有序进行,并且要保证有效阻断不良肉鸡留下的疾病隐患,充分对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器具进行集中管控和综合治理,从而提高整体养殖质量。特别要注意的是,在对肉舍进行消毒和冲洗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要穿戴整齐的工作服,减少外来病原进入到鸡舍的可能性。严禁外来人员随意走动,并对病鸡、死鸡进行集中的掩埋处理。

2.2 积极落实有效的药物防治体系

养殖人员要从根本上提高肉鸡的免疫能力和抗病水平,就要强化饲养管理项目,有效消除发病的诱因。第一,优化厂址的选择,由于大连是东北地区,需要养殖人员做好鸡舍内温度和湿度的控制工作,确保舍内卫生通风良好。第二,要对饲料进行集中管理,保证其营养均衡,既能保护肉鸡的肠胃,也能有效提高饲料的利用效率。第三,要制定科学化的免疫程序和工作流程,及时进行管控和项目处理,确保肉鸡的免疫机制能得到有效提高,相应的抗病能力也能增强。

2.3 积极建构有效的疫苗防疫体系

在对肉鸡进行集中管控和防疫疫苗注射过程中,要针对大连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免疫程序和工作流程,在制定相关规定后,要集合实际需求和运行维度,提高其科学性和合理性,并且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集中分析和综合处理。特别要注意的是,在对其M行免疫接种的过程中,时间主要集中在接种前3天到5天,肉鸡停止服用磺胺类、抗病菌类等药物[2]。

结束语

总而言之,要想针对肉鸡常见呼吸道疾病建立更加有效的管控措施,就要在结合大连地区特征的基础上,建构完善的管控模型和饲养管理制度,践行相关要求和安全防疫措施,确保管理层级结构符合实际需求,在优化提高整体管理效果的同时,推进地区畜禽养殖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篇8

一.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

从病理学上,按其发病部位,可分为3种主要类型:鼻炎、肺炎、胸膜炎。不同病原侵袭不同生理部位,造成靶器官损伤或全身各系统病征。在生产中,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可分为以下几类:(1)细菌性呼吸系统疾病,主要有支原体肺炎(猪喘气病,MH),猪放线杆菌胸膜肺炎(APP),猪链球菌病(SS),进行性萎缩性鼻炎(AR),猪肺疫等;(2)病毒性呼吸系统疾病,主要有猪繁殖与呼吸系统障碍综合症(PRRS),猪伪狂犬(PR),猪流感(SI),猪瘟(HC)等;(3)细菌和病毒混合感染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有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等;(4)寄生虫性呼吸系统疾病,如由蛔虫、后圆线虫、肺丝虫等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

二.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致病因素

猪呼吸道疾病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传染性、环境、管理以及遗传因素等。

1传染性。 呼吸道疾病在不同的猪群中,可通过接触传播,包括购猪、人员和物品等在猪场间的流动,也可通过空气在不同猪群中传播。引起PRRS的病毒可通过传播。有些呼吸系统疾病如肺炎支原体和猪呼吸系统冠状病毒(PRCV)等经空气传播,其传染性可达数公里。许多气候因素,如风向,风速,可以促进猪群间疾病的传播扩散。

2环境及发病的季节性。 周边地区有屠宰厂及肉食品加工厂,存在呼吸道疾病疫情,对猪场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威胁。猪舍小环境控制不良,如粉尘大,氨气浓度大于50 PPM、二氧化碳含量大于0.2%等,都会成为呼吸道疾病发生的诱因。有些呼吸道疾病的发生有着明显的季节性。Bille等(1975)发现冬季仔猪肺炎发病率远远高于夏季。丹麦屠宰场的资料证明,气候对呼吸系统疾病有影响,胸膜炎在夏季发生率最高,冬季最低,萎缩性鼻炎在秋季发病率最高,春季最低。但总体来说,在秋末、冬季、初春时,猪舍空气干燥,粉尘大,换气与保温的矛盾处理不当,常为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

3管理。猪呼吸道疾病的发生与猪群的饲养管理水平有着密切关系。外引种猪有时会引起整个猪群感染呼吸道疾病;猪舍通风不良,温差大,湿度高,转群、混群应激,非全进全出(AIAO)的饲养方式等,都可能成为呼吸道疾病发生的诱因。消化道疾病可降低机体对肺炎的抵抗力,据屠宰发现,曾患有肠炎的猪呼吸道疾病的发生率较高(Aalund等,1976)。

除上述原因外,还有猪群免疫程序是否健全,保健是否科学,免疫水平,营养状况等因素都有可能造成机体抵抗力下降,诱发猪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4.遗传。多数研究表明,呼吸障碍在某种程度上受遗传影响。有临床观察表明,纯种汉普夏猪(Hampshires)比约克夏猪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低(LundehEim和Tafvelin,1986)。约克夏猪比长白(Landrace)猪对萎鼻(AR)的易感性高(LundehEIm,1979;Smith,1983;Straw等,1983)。中国编辑。

有资料表明:去势公猪对肺炎和胸膜炎的发病率比母猪高10%,可能是去势造成的应激及其引起的激素变化导致了这种差异。

三.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确诊呼吸系统疾病应依据病史,临床观察,实验室检验和尸体剖检包括屠宰时检查等做综合判断,并进行鉴别诊断。

四.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综合防制

对呼吸系统疾病的控制,应在整个猪群中消除病原或降低猪群的感染压力,同时增强猪群的防御机能;在明确病原,并能有效地切断传播途径、能进行准确诊断的情况下,净化病原是目前控制许多呼吸道疾病最有效的措施。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根据各场实际情况,建立生物安全体系,制订相应的技术和管理规范。

1.建立生物安全体系。生物安全体系是指排除疫病威胁,保护动物健康的各种方法的集成,主要内容包括环境控制、卫生防疫、营养、兽医管理及猪群的保健等。

2.猪场内采取封闭式管理 。饲养人员应极大限度地减少流动。减少出入场频率,禁止串舍串栋。

3 .建立科学的免疫接种制度 。根据本地区和周边地区疫情, 结合猪群母源抗体水平及抗体的消长规律和病原自身的特点,建立适合本场的科学免疫程序。健全免疫接种制度,注意疫苗的保存条件和使用方法,确保免疫剂量和有效浓度,一猪一针,安全接种。

4 .科学饲养管理是预防疾病的基础。加强和改善猪群饲养管理,减少各种应激因素的产生,提高猪群对疫病的抗病力。

5.预防性用药,防患于未然

五 . 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猪群的治疗对策

(1)有些呼吸道疾病没有有效的疫苗预防, 可以通过加强饲养管理和对症治疗,来控制其它病原的继发感染。

(2 )实验室进行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进行对症治疗,防止继发感染,同时对发病猪只进行隔离饲养,精心护理,防止病原扩散。对于治疗无效或无治疗价值的病猪、僵猪,及时淘汰。

篇9

鸡呼吸道综合症是一种多因素引起的以呼吸道症状为主的疾病,是病原体、环境与鸡体抵抗力降低相互作用的结果。由于当前养禽业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药物不规范使用以及禽类产品快速流通等,导致鸡呼吸道综合症在养鸡生产中较为普遍发生,并且呈现病性错综复杂,预防和治疗难度越来越大。究其病因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查找,并依据病变特征以及通过实验方法,综合考虑,做出正确的诊疗方案。?

1细菌引起鸡呼吸道疾病?

1.1致病型大肠杆菌病?

致病型大肠杆菌本身的血清较多型,在养鸡生产中较为常见,多引起鸡的腹膜炎、输卵管炎、脐炎、滑膜炎、气囊炎、肉芽肿、眼炎等多种疾病,对养鸡业危害较大。鸡只的呼吸道在受其他病原感染时,因呼吸道黏膜受到损伤,容易引发气囊炎,如果大肠杆菌侵入鸡体,病鸡会出现与呼吸道症状为特征的大肠杆菌病例,因为大肠杆菌容易通过血液循环或呼吸道侵入气囊而引起急性炎症,病鸡主要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在临床病例中,易出现因支原体、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传染性鼻气管炎、新城疫、禽流感等感染,继发大肠杆菌感染,而引起严重的呼吸道症状。通常这些混合感染的病例在临床上很难区别,必须借助实验室检验才能确诊。?

1.2沙门氏杆菌病?

鸡沙门氏杆菌在育雏阶段的临床症状比较明显,雏鸡以排白色糊状粪便为特征,称之为鸡白痢。雏鸡一旦发病,死亡率较高。凡患白痢的雏鸡,绝大多数具有呼吸道症状,表现为羽毛蓬松,双翅张开,双眼紧闭,后腹呈现一收一缩的呼吸急促症状,少数有咳嗽声,鸡只排白色糊状粪便,部分鸡只因粪门堵塞而用力排便,发出声音,后期鸡只出现脱水死亡现象。发病日龄通常集中在3~15d,死亡高峰出现在7d左右。?

1.3传染性鼻炎?

鸡传染性鼻炎是由副鸡嗜血杆菌引起鸡的一种急性呼吸道疾病。育成鸡群和产蛋鸡群较易发生,可引起鸡只死淘数增加和产蛋量显著减少。该病在治疗中,容易出现反复发作,对药物易出现抗药性。病鸡初期鼻孔流出水样分泌物,继而转为浆液黏性分泌物。鸡只有时甩头、打喷嚏、眼结膜发炎、眼睑肿胀,有的流泪,一侧或两侧颜面肿胀,部分病鸡可见下颌部或肉髯水肿。鸡只生长发育不良,发病后期有个别鸡只因瘦弱而死亡。?

1.4败血性支原体病?

鸡败血性支原体病感染可引起以呼吸道症状为主的慢性呼吸道病,其特征为咳嗽、流鼻液,呼吸道啰音和张口呼吸。该病发展缓慢,病程较长。成年鸡多为隐性感染,可在鸡群中长期存在,一旦应激即可发生蔓延。本病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是危害养鸡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

1.5曲霉菌病?

该病的主要病原为烟曲霉菌,多见于雏鸡,感染后病程较长,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疗效较差。发病鸡呼吸困难,伸颈张口,细听可闻气管啰音,有时可发生曲霉菌性眼炎,眼睑肿大、凸出,下眼睑有干酪样物,严重时可失明。?

1.6禽衣原体病?

本病病原体为鹦鹉衣原体,是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患病后,病鸡呼吸困难,表现单侧或双侧性结膜炎,眼睑肿胀和鼻炎,眼、鼻有浆液性脓性分泌物,发病率10%~80%,死亡率可高达30%。?

2病毒引起鸡呼吸道疾病?

2.1新城疫?

鸡新城疫以下痢、呼吸困难和神经症状为其特征,尤其是发生急性型新城疫时。病鸡分泌大量黏液自口鼻流出,黏液有时悬挂于喙端,表现甩头,嗉囊内充满液体,倒提病鸡,从口中流出大量黏液。病鸡喉部发出湿啰音。发病后期,鸡呼吸极度困难,冠髯变为青紫色,死后尤为明显,冠髯边缘呈紫黑色。?

2.2传染性支气管炎?

该病毒主要存在于病鸡的呼吸道及其分泌物中,鸡群发病后突然出现呼吸道症状,并迅速涉及全群。病鸡精神沉郁,羽毛蓬松,畏寒、喘息、咳嗽、喷嚏,有气管啰音,鼻孔中流出分泌物。本病多呈肾型病变,剖检可见肾肿大、苍白,整个肾呈槟榔状色斑,故称为花斑肾。?

2.3传染性喉气管炎?

传染性喉气管炎是由A型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鸡只发病突然、传播速度较快。病鸡主要表现呼吸困难,伸颈,张口呼吸,低头缩颈吸气,咳嗽、甩头,甩出带血的黏液。病鸡特征性症状为流鼻液和呼吸时发出湿性啰音,随后出现咳嗽、喘气,最后由于出血块阻塞喉头引起窒息死亡。?

2.4鸡痘?

鸡痘是由鸡痘病毒引起的一种缓慢扩散、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在集约化、规模化和高密度饲养的情况下易造成流行。病鸡临床表现为皮肤型、黏膜型及混合型。当发生黏膜感染时,鸡口腔、喉头及气管黏膜出现溃疡性黄白色病灶,伴有严重的呼吸道症状,不少病禽都是因为呼吸道假膜增厚而引起采食和呼吸困难,引起增重缓慢,鸡体消瘦。产蛋鸡感染后,产蛋量下降,如果并发其他疾病,或营养不好,卫生条件差,可以引起较大的死亡。幼龄雏鸡病情严重,更易死亡。?

2.5禽流感?

病初鸡即表现明显的呼吸道症状,出现咳嗽、打喷嚏、下痢、精神萎顿,产蛋鸡产蛋量下降或停止。特别是温和型禽流感,呼吸道症状拖延的时间较长,而且药物治疗效果甚微。?

3寄生虫引起的鸡呼吸道疾病?

3.1隐孢子虫病?

隐孢子虫病是由隐孢子虫寄生于鸡呼吸道黏膜上皮微绒毛区,感染后鸡呼吸道出现啰音、咳嗽、打喷嚏,渐而气喘。剖检病鸡,该病早期可见气囊增厚并含泡沫状的光亮白色或灰白色的液体,后期有白色干酪样渗出物和实变病灶。?

3.2住白细胞原虫病?

本病为鸡的血液寄生虫病,主要危害3~6月龄的鸡,鸡年龄越小发病越急。一般在病程中后期,病鸡出现呼吸障碍,常因咯血、呼吸困难而死亡,有的病死鸡口流鲜血。?

3.3气管吸虫病?

本病由环肠科吸虫引起,病鸡以咳嗽为特征。气管吸虫多寄生于鸡的气管、支气管、鼻腔、气囊及体腔。病鸡主要症状为咳嗽、气喘、呼吸困难、张口伸颈呼吸,呼吸时发出声音,最后窒息而死。?

4中毒引起呼吸道症状的疾病?

4.1一氧化碳中毒?

冬季采用煤碳加温的育雏方式,容易造成烟道阻塞,室内一氧化碳浓度超标,雏鸡长时间过量吸入一氧化碳而造成中毒。轻度中毒时,雏鸡精神呆滞,食欲减少,流泪、咳嗽。严重中毒时,鸡只骚动不安,随之出现呼吸困难,运动失调,呆立、昏迷、嗜睡,头颈后伸,肌肉痉挛或惊厥,最后窒息死亡。?

4.2氨气中毒?

禽舍内的粪便、垫料和饲料等含氮有机物都会分解产生氨气。鸡舍内如不及时清理,如果通风不畅,空气中氨气浓度升高引起鸡只中毒,易出现鸡只口流唾液泡沫,呼吸道分泌物增多,舍内在静止时可听到病鸡喘气声,并有明显的呼吸困难动作。?

5其他因素?

因鸡呼吸道的机械损伤、中暑、非传染性致病因子侵入呼吸道等,均会导致鸡出现呼吸道症状,在生产实际中这些因素所引起的呼吸道障碍并不少见,这就要求养殖户在诊断鸡呼吸道病时要认真细致,追根寻源,方能得出准确的结论。?

6诊疗方案?

为控制和治疗鸡呼吸道病,首先应该弄清病因,结合剖检、实验室病理分析,才能对症选择有效的治疗和预防方案。呼吸道综合症是以病毒、细菌、支原体、免疫抑制性病原和不利环境因素等多种原因引起并发或混合感染的结果。鸡场除了要按当地疫病发病特征制定免疫程序并严格实施外,还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鸡呼吸道病的发生,支原体、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常常是潜在的感染源。其主要原因是部分养鸡场卫生条件较差,种鸡本身可能携带有这三种病原,导致出壳的雏鸡部分带菌,在不利的因素影响之下,引发呼吸道疾病,导致全群感染和传播。一个鸡场在有霉型支原体、沙门氏菌感染的情况下,新城疫和传染性支气管炎、大肠杆菌等病原发生协同作用会更加明显。因此常出现几种病原混合感染,病原间相互作用,导致呼吸道病的发生和流行。?

免疫抑制性病原引发呼吸道病,常见免疫抑制病有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鸡白血病、鸡网状内皮增殖症、鸡传染性贫血、鸡马立克氏病、副枯病毒四型等。免疫抑制病病原感染后,机体免疫应答能力降低或无应答反应,将影响某些疫苗接种的免疫效果或使此类疫苗不能产生相应的免疫反应,导致免疫失败,这种情况在鸡场里常有发生,如不通过抗体监测,很难发现问题。?

7预防措施?

注重雏鸡的品质。在进雏时,禁止引进沙门氏菌阳性以及支原体阴性或阳性率很低的种鸡场生产的雏鸡。严禁引入带有免疫抑制性疾病的雏鸡,从源头上杜绝或防止雏鸡发生呼吸道综合症。?

进雏前做好育雏舍环境的清扫、清洗和消毒工作。育雏室要彻底清洗,并用不同的消毒药水消毒2~3次,并注重空气消毒。?

提供适宜的温、湿度及良好的通风对鸡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在满足舍内温度的同时,要尽量降低舍内氨气浓度,管理好饮水器,防止漏水。夏季注重防暑降温,冬季注重防寒保暖。?

尽量减少、消除引起呼吸道病的诱发因素,如气候突变、过冷过热、鸡群密度过大、营养不良、不正确的免疫方法及通风不良等都会诱发或加重呼吸道疾病。控制好环境因素是防止呼吸道病综合症发生最直接的措施。

?

很多呼吸道综合症往往是由新城疫病毒、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与大肠杆菌、霉型支原体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必须做好病毒性传染病的免疫预防。雏鸡的第一次预防免疫最好选择能突破母源抗体干扰的新城疫、支气管炎二联疫苗以及采用母源抗体对疫苗免疫干扰较小的免疫途径,并考虑雏鸡超前免疫,这样可在雏鸡的呼吸道和消化道上形成早期的局部免疫力,形成免疫屏障,防止雏鸡较早感染新城疫和传染性支气管炎。?

选择敏感性较高的抗菌药物控制霉型支原体和大肠杆菌的继发感染。在运输、免疫、气候突变等情况下,可考虑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优质的维生素,减轻应激反应。?

8综合防治?

篇10

[中图分类号] S858.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2-0256-02

鸡慢性呼吸道疾病是由鸡支原体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是危害鸡养殖产业最主要的病害。患病之后,鸡会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和逐渐消瘦等症状,解剖发现鸡的气囊十分浑浊,气囊壁增厚,在气囊内存在湿性或者干酪性的渗出物。该种疾病具有地区流行特点,在各地鸡群中都有可能发生。肉鸡感染该种疾病后,进食量降低,饲料消耗率增高,影响养殖场的生产效率,发病严重时,还会给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1 肉鸡慢性呼吸道疾病发病的主要原因分析

1.1 疾病因素致病

在肉鸡饲养过程中,养殖场内部的支原体病菌没有清除干净,支原体感染引起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就很容易发生。雏鸡患病后,出现严重的肺炎症状,造成雏鸡咳嗽,发生甩鼻。其中引起肉鸡出现慢性呼吸道疾病的主要致病菌是大肠杆菌,其是引起鸡出现气囊炎的主要致病因素,此外,新城疫、法氏囊病也会导致肉鸡出现呼吸道症状,导致肉鸡出现严重的气囊炎和气管堵塞等情况,使得鸡窒息死亡。

1.2 疫苗免疫因素致病

雏鸡出生3~5周后,是进行疫苗接种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疫苗接种十分频繁,雏鸡生长的应激因素不断增多,不正确的免疫接种手段,尤其是法氏囊病和新城疫等疾病疫苗免疫间隔期时间较短,一旦出现应激反应就会出现严重的呼吸道症状,而这两种疾病的诊断和临床症状不好区分,经常被作为其他感染而错误处理,最终导致出现严重的经济损失。雏鸡在接种了法氏囊疫苗免疫后,鸡体产生抗体应答会出现较大的副作用,这个时期如果再注射新城疫、支原体等疫苗,会显著增强疫苗的毒性,对疫苗作用的发挥将会产生巨大的干扰作用。有的饲养户长期使用中等偏强的法氏囊疫苗,导致了鸡群中的慢性呼吸道疾病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不当的疫苗接种方法将会对疫苗免疫效果产生严重的影响。

1.3 日常管理不科学

鸡舍通风情况不好,排风口大而进风口小,导致了鸡舍内部的空气十分稀薄,有害气体含量如硫化氢、氨气以及一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增高,鸡舍内气味十分刺鼻。鸡舍内的空气湿度较小,导致了鸡舍内尘土飞扬,造成了鸡呼吸道粘膜受损。在夜间饲养管理过程中,为了尽量保证饲养温度而不通风换气,忽视了空气中有害气体对鸡群的影响。此外,影响鸡出现严重的呼吸道疾病的因素还有鸡遗传基因的影响。肉鸡的生育周期一般都比较短,新陈代谢旺盛,抗病能力较差,这也是肉鸡慢性呼吸道疾病发病率高于蛋鸡的主要因素之一。

2 做好日常的预防工作

2.1 防寒保暖,做好通风换气工作

秋冬季节气候寒冷,圈舍内需要保持较高的温度。室内温度和室外温度相差较大,这时既要做好通风换气工作,又好保证圈舍内的温度。鸡舍要求具备较高的防寒性能,要达到冬季保温的要求。防止因为气温较低,雏鸡堆积挤压致死的现象发生。在冬季进行通风换气时,要保证鸡舍内温度维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之内,不要忽高忽低,防止因为气温差距过大而导致鸡出现严重的应激反应,通风口应该高于鸡群背上方1.5m的位置设置通风口。在日常饲养管理过程中,养殖户一定要密切关注气象变化,做好防寒保暖工作。要勤换垫料,一般在中午气温较高时期进行通风。雏鸡出生六天后就可以适当开窗通风了,随着日龄加大,应该加大通风的量,保证鸡舍内空气新鲜。雏鸡进入鸡舍前应该做好预热工作,鸡舍内的温度一般需要维持在34度左右,雏鸡进入鸡舍之后,做好升温工作,一般维持在36度左右,在饲养过程中要密切关注雏鸡的生长情况,如果出现张口喘气、饮水量增加,说明温度过度,应该适当降低温度,如果雏鸡不活跃,挤在一起取暖说明气温较低,应该适当调高气温。

2.2 做好日常的饲养管理工作

首先,雏鸡进入鸡舍之前应该进行严格的消毒工作,采用冲刷、消毒、熏蒸等方法将用具、衣帽和鸡舍进行全面消毒。根据肉鸡的生理特点,雏鸡入舍之后,先饮水后开食,对于长距离的运输而来的雏鸡应该及时补充水分,对于不愿意运动的雏鸡应该采用人工措施,轰赶他们强制运动。光照时间应该短,不宜过长,不能随便更改光源的位置。光照时间、强度都应该保证均匀一致;其次,地面干燥时,要做好洒水和清扫工作,保证地面通透,干燥不返潮。要选择好垫料,选择新鲜、干燥、柔软和不容易霉变以及吸水性能好的垫料,保证垫料平整均匀,松软;最后,控制好饮水。要满足肉鸡的饮水需求,但是要控制好肉鸡饮水量,因为过多的水分会导致垫料潮湿,不要在鸡舍内清洗用具和贮藏水,防止垫料吸水返潮。此外,还要控制好饲养营养比例,控制好脂肪含量,保证蛋白质配置合理,避免饲料应激导致鸡出现慢性呼吸道疾病。

2.3 做好药物防治工作

治疗本病的药物很多,但较难根治,往往有的鸡治愈后又发病,或成为带菌者撒播病菌。用抗生素如恩诺沙星、土霉素、红霉素等治疗效果都较好。泰东菌素等也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为了防止本病的抗药性,用药量要足,最好选2~3种抗生素交替使用,在同一鸡群中不要长期使用一种药,加强通风换气,鸡舍用1:400的百毒杀喷雾消毒。对于个别鸡群可以选择使用链霉素,成年鸡每只鸡每天用20万国际单位,或者用卡那霉素每天1万国际单位,分2次注射,连续注射2天~3天。全群给药可用消咳、呼咳奇效等。用饮水给药的方法,连用4天~5天。如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则以用治疗大肠杆菌病的药物为主。该种疾病也可以采用中药防治,可以选择使用麻黄、杏仁、石膏、桔梗、黄芩、连翘、金银花、金荞麦根、牛蒡子、穿心莲、甘草,共研细末,混匀。治疗按每只鸡每次0.5~1克,拌料饲喂,连续5天,其对预防肉鸡慢性呼吸道疾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参考文献

篇11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目前已经严重地危及了人类的生命健康安全,人类对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尤其是新发型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免疫力较低,极容易在人群密集处引起大范围的传播,不仅危害生命健康,更容易引起社会恐慌[1]。本文针对此问题进行了对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治及护理的调查分析,报告总结。

1临床资料

选取来我院治疗的35例患者,男性16例,女性19例,年龄5~45岁,平均年龄为31岁,住院时间为7~60d,确诊病例12例,疑似病例23例,其中发热35例,体温波动处于37.6~41℃,伴有咳嗽39例,呼吸急促11例,重症3例,有7例患者出现呕吐或者腹泻。各病例均符合卫生部颁布的确诊病例标准及疑似病例标准,并由市级、省级专家会诊,以确保确诊病历的准确性。

2结果

所有病患在按照医嘱进行治疗后均成功治愈,出院。住院期间有2例患者发生院内感染,感染率为5.71%,平均住院时间为(27.6±3.4)d。

3防治措施

3.1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

3.1.1主动预防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发病都有一定的季节性,对于像春秋季呼吸道传染病高发的季节,应当适当预防并可以适量服用一些OTC类抗病毒药物例如板蓝根等,用以提高自身抗病毒免疫力,可减少自身感染此类疾病的几率。也要定期按照疫苗接种要求去接种疫苗,来提高自身免疫力。

3.1.2确诊及疑似患者的防控 对于确诊及疑似患者要在第一时间将其隔离,避免其成为新的传染源,必须要外出的患者一定要戴口罩;患者所处的空间,所用的物品要及时消毒;保持患者所处的病房空气流通,让患者尽可能接触新鲜空气并避免使用空调(过度使用空调会降低患者的免疫力);增加患者的体育锻炼时间,提高自身身体素质;增强患者饮食的营养比重及饮水量。

3.2临床治疗

3.2.1严格实施隔离制度 确诊和疑似患者都具有成为新的传染源的可能,因此要确保将其隔离,避免病毒的大范围传播。传染病的传播包括传染源、传播途径与易感者,因此,切断传染病的传播就包括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与保护易感人群。同时,要对患者周围环境及自身表面进行充分的化学和物理消毒,包括患者的排泄物、所接触过的医护人员的肢体、生活用具以及医用工具等,以切断传播途径。同时也能够防止院内交叉感染情况的发生。易感人群的保护可参见3.1.1进行自身预防。

3.2.2心理治疗 确诊及疑似患者往往在进行隔离治疗后,因为远离亲人和朋友,加上自身对疾病的恐惧因素,常常会产生恐惧、悲观或者焦虑难安的不良的、负面的心理情绪。这就要求不仅医生,护士也要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及时的评估,并积极向患者进行传染病防治管理的健康教育[2],最大限度的提高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

3.2.3康复期的治疗 要根据患者的治疗情况以及自身生理状况来确定患者的康复期的治疗。要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和卫生习惯。例如让患者保证足够的休息时间,保证睡眠质量;饮食上要多食用新鲜水果和蔬菜以及高蛋白食物,并进行适当的锻炼;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通风、更换被褥,打喷嚏等要用纸巾掩住口鼻等重要部位,避免将病毒传染给别人,并将纸巾及时进行焚烧处理[3]。

3.2.4临床病情监测 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及时监测,包括体温、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以及心电图监测。并对患者的痰液、大小便及时进行检验,也要检测患者的唇色等体征,维持患者体内的酸碱平衡和电解质的稳定。重症患者要密切注意其呼吸状况,保持患者呼吸通畅,易出痰的患者,要鼓励患者自主咳痰,自主咳痰不畅者,要及时对其进行吸痰。一旦出现呼吸衰竭要及时给予呼吸支持。并要注意呼吸机的压力大小,避免因呼吸机压力过大造成患者肺气肿或者纵隔气肿[3]。患者体温一旦达到或者超过38℃时,要及时进行冷敷或者用乙醇等药剂擦拭,进行物理降温,必要时可按照医嘱对患者进行药物降温。

3.2.5新型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治:由于新型病毒的新发性质,群众普遍缺乏免疫力。要认真贯彻并实行早预防、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的策略,并确保隔离。患者必须时常佩戴口罩,不能随意外出,不设陪护,不准探视。饮食要按照个人体质进行配搭,适当服用抗病毒药物。

4医院感染控制

在2003年的"非典"病毒爆发中,很多医护人员因为防护不当而失去生命,医护人员应该在保障自身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工作。

4.1监控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明确规定了甲类传染病的预防以及控制措施[4],我院按照相关流程进行了全面的演练,并制定了较为完善的应急预案。并对传染病去工作的医护人员进行了培训,完善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

4.2隔离措施:隔离区也要分为确诊患者区及疑似患者区。确诊患者可以一房住多人,同时进行治疗,但要保证床间距保持R1m,并分别设立患者和医护人员不同的专属通道。各病区分清洁区、潜在污染区、污染区,设缓冲地带,有明确标识[5]。医疗器械要确保消毒后处理或再次使用。

4.3消毒措施 物品及医疗器械的消毒:重复使用的物品要及时消毒并用双层布袋封扎,并用500ml/L的含氯消毒液消毒15min左右。防护眼镜、氧气湿化瓶以及面罩等要用500ml/L的含氯消毒液消毒30min左右,清洁并干燥后以备再次使用。接触患者的精密型仪器要用医用酒精(75%)消毒擦拭2遍,并做到每人专用。污水处理要增加投放的投药量,,保证消毒后水中余氯含量大于6.5ml/L。

5结论

对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医院的工作中要以预防为主,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广大群众对呼吸道传染病的认识与防护。并要认真贯彻并实行早预防、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的策略。在掌握分析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特点及发病特点的基础上,针对性的制定患者的治疗方案。严格执行隔离制度,在健全的制度与防护措施下,全身心投入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做好患者的心理治疗,引导患者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篇12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532073

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发生机制主要为多重疾病引起的猪呼吸道疾病的综合称谓,其中主要有病毒、细菌、寄生虫、支原体等混合作用下发生的感染情况,在针对该种疾病的治疗中,通常情况下采用的是抗生素,但是抗生素治疗极易产生耐药菌以及药物残留等缺陷。因此在防治猪呼吸道临床实践中,中药的治疗效果逐渐被关注。青天葵具有很好的清热润肺止咳、解毒散瘀止痛的功效,在临床上可以同其他中药进行联合使用。

1 青天葵的主要化学成分分析

在对青天葵的黄酮类化合物实施薄层分析后,得知青天葵中的黄酮类化合物的反映较为明显。甄汉深等人采用化学成分系统的预实验法对青天葵的提取液、乙醇提取液和石油醚提取液进行了分析,最终得知,青天葵的中包含了黄酮类、三萜类、早苷类、有机酸和无机酸等成分。

2 复方青天葵的药理作用

相关学者对青天葵的镇咳、平喘药理作用进行了分析,通过小鼠实验在氨水超声雾化实验中引发小鼠产生咳嗽,对不同分组的小鼠进行不同剂量的青天葵服用,观察小鼠接受青天葵药物治疗后的镇咳和平喘药理。结果显示,青天葵提和醇高、中、低剂量组都能环节小鼠的咳嗽次数。结果显示,青天葵能延长氨水引起的小鼠咳嗽潜伏期,有效减少其咳嗽次数,并且能够延长乙酰胆碱组胺性哮喘豚鼠的呼吸困难潜伏期。具有镇咳平喘的作用。

相关药效试验对青天葵对不同极性部位的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的抑制作用进行了研究,最终发现,青天葵水溶性的成分可以抵抗甲型流感病毒,且作用强度和病毒唑的效果基本一致。临床上对青天葵的抗病毒性能开展了相应的实验,结果显示,其抗病毒能力远胜于抗病毒口服液。在体外抗病毒抑菌实验中,得知青天葵和金银花为主的药物配置清咽雾化液可以有效抑制单纯疱疹病毒I型以及呼吸道的合胞病毒。并且可以对最高浓度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以及聚团杆菌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

此外,有研究表明,青天葵、金银花为主要药物配制而成的清咽雾化液可以对二甲苯造成的小鼠耳廓肿胀产生明显的抑制,显著提升小鼠的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能力,产生抗炎和增强免疫功能的效果。

3 复方青天葵在治疗猪呼吸道疾病中的效果

青天葵中的黄酮类化合物有着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可以有效修复肺损伤,在治疗猪呼吸道疾病中其可以起到明显的主导作用。黄酮是一种黄色素代替产物主要存在于植物界中,是动物体必须的营养物质之一,但该物质在动物机体内无法合成,必须通过摄入植物性食物中来获取。黄酮类化合物在发挥作用中主要通过以下2种抗氧化机理:

黄酮醇与金属离子物之间形成螯合物,并在3-羟基-4-酮基上发挥螯合作用,A环在5位为羟基情况下,螯合作用发生在5-羟基-4-酮基。位于B环上邻醌结构也有着络合金属离子作用,黄酮醇的主要作用机制为在自由基受体上,阻断自由基连锁反应。

黄酮醇作为自由基吸收剂可以实现在有金属催化和无金属催化中,发挥强抗氧化能力,与低脂肪氧合酶之间共同产生催化反应。氧自由基是炎性因子,由于其对肺组织免疫损伤具有致病性受到了关注,在炎性反应中,一定的刺激作用下产生大量的自由基,并且对自由基进行释放,进而参与自由基超氧化歧化酶数量相应的降低,机体的清除能力无法适应大量的自由基情形中,造成周围组织出现氧化损害,MDA为细胞膜的脂质过氧化中形成的中间产物,对动物体内脂质过氧化水平进行了反映,间接性表现细胞氧化损伤程度。

在林洪金等人的研究中得知,中草药在生猪养殖生产中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在对断奶后的猪仔出现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研究中受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猪群中咳嗽以及气喘等现象得到了显著改善,经过对复方青天葵中剂量组治疗后的统计结果得知,猪群的治疗有效率为86%,高剂量组治疗有效率为100%。

4 小结

文章对青天葵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随后详细的阐述了青天葵治疗动物呼吸道疾病中的机理,结合相关研究结果验证了复方青天葵的确在针对猪呼吸道疾病中有着十分显著的效果。

篇13

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与诸多因素有关,如季节变换、细菌感染等,儿童、体弱者、老年人、精神高度紧张以及过度劳累者。在校园内,因为人员密集等因素,校园内呼吸道传播疾病的速度是非常快的,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很有可能使患上呼吸道疾病的学生增多,所产生的危害是非常大的[1]。呼吸道传播疾病一旦发生传染病疫情,不仅会影响到学生身心健康,还会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并且会造成一定社会影响。为了有效对校园内呼吸道疾病进行有效预防控制管理,需要制定相应的传播疾病预防控制方案,并进行实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近些年来,校园内呼吸道疾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而且因为学校人员密集,其传播速度非常快,不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本组实验以2012年1月――2012年12月为研究阶段,选取我市一所中学初一至初三100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2年上半年为对照阶段,2012年下半年为实验阶段。在2012年上半年为对照阶段,2012年上半年并未对学生进行有关呼吸道传播疾病知识的传授,也没有对呼吸道疾病进行有效防控;2012年下半年则对学生进行相关呼吸道疾病传播的知识教育,有效进行疾病的预防控制与管理。

1.2方法

1.2.1完善校医配备工作在学校中设立卫生室,按校园人数500:1比例来配备专职的卫生技术工作人员。此外,学校还配备一些兼职或专职保健教师开展学校的卫生工作,教育和人事部门也重视学校校医的配备工作,严格按照相关条例完善各项配备措施,建立健全了学校的卫生工作系统,提高了学校卫生的工作水准[2]。

1.2.2完善并执行相关的工作制度学校建立起校内呼吸道传播疾病的防治网络系统,健全预防和控制呼吸道传播疾病的基本工作制度,定期进行师生体检,完善了个人卫生与食品卫生的管理制度。在完善健全各项制度同时,积极有效的施行常态管理,做到早发现、早报告与早治疗,阻断呼吸道疾病的一切传播途径,预防校内呼吸道传播疾病的爆发与流行[3]。

1.2.3加强对传染者的管理及时发现患有呼吸道传播疾病的学生,控制呼吸道传播疾病的传染源,这是控制呼吸道传播疾病传播的一项主要措施。学校对学生进行日晨检,密切观察学生的情况,一旦发现任何异常,应当及时上报。

1.2.4提高健康教育的功效、发挥主动的防病作用学校一方面按照相关条例规定配备健康教育的器材,结合呼吸道疾病的特点,开展宣传活动,另一方面拟订学校的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计划,开展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并且进行质量与效果评估,提高学生的防护意识。

1.3观察指标对比实验阶段和对照阶段的呼吸道传播疾病传染率与学生对呼吸道传播疾病的防控意识,看不同阶段的各项指标变化情况是否存在差异[4]。

1.4数据处理本次实验的所有数据处理均采用SPSS19.0软件包进行处理,检验水准α为0.05,以95%为可信区间,计算结果中p

其中为计量资料,组间对比方法为t检验;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使用χ2检验[5]。

2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实验阶段的校园呼吸道传播疾病传染率明显低于对照阶段,且实验阶段,学生对于呼吸道传播疾病的防控意识也都有了明显提高,组间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呼吸道传播疾病一旦发生,其传播速度是非常快的,尤其是在校园中的传播速度更快。如果学生对于疾病的防控意识低的话,很有可能患上呼吸道传播疾病,其后果不堪设想。

本次实验结果表明,加强对学生的呼吸道传播疾病知识教育培训,增强学生对呼吸道传播疾病的防控意识,这样能够有效预防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并且可以明显降低疾病传播率和传播速度[6]。

学校在多个方面都做了充足准备,比如配备完善的教育器材,加强对学生的知识教育等,取得了显著的疾病防控效果。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是比较高的,只要在学校对其加强相关呼吸道传播疾病的知识教育工作,并采取有效防控措施进行控制管理,可以使校园呼吸道传播疾病的机率大大降低。

参考文献

[1]杨秀玲.呼吸道传播疾病的预防控制及管理[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2,11(7):548-548.

[2]李汉琳,肖才文,范捷,等.武汉市中心城区气传真菌与呼吸道变应性疾病的相关性研究[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1,25(17):786-788.

[3]邵荣标,王海燕,陈国清,等.轻症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患者排毒情况观察[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0,44(10):946-947.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