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文化创意产业方向

文化创意产业方向范文

发布时间:2024-01-08 15:15:44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文化创意产业方向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文化创意产业方向

篇1

中国现代教育的模式发源于近代的新式学堂,在现代教育中总还能隐约感受到近代的韵味,但是社会的进步注定着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的需求。对于艺术教育方面更是如此,我们对传统艺术照搬已经无法满足我们的精神需求,而此时,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更加对艺术教育提出了要求,告诉我们社会需要的是创新型的艺术人才。所以在文化创意产业的推动下,高校艺术教育开始有意识的进行教学改革,将对传统文化的照搬模式摒弃,开始寻求创新的教学模式培养创新型的艺术人才。所以说,文化创意产业是高校艺术教育改革最大的推动力。

2.文化创意产业是高校艺术教育前进的发动机

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产生,兴起到蓬勃发展,这一路过程中,我们听到最多的是“创新”,“创意”等新型的词汇。而这些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根本也要求了高校艺术教育的先进性,所以在面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高校所培养出的人才必须适应这样的工作大环境,基于这样的要求,高校必须加快前进的步伐,紧跟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才能真正发挥高校培养人才的作用。

二、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高校艺术教育的发展方向

1.以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市场导向构建人才培养制度

现在,很多高校已经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浪潮中开始意识到文化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自觉地担起培养艺术人才的重任。我们首先知道云南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开设了文化创意产业专业,为文化创意产业培养专业的人才,并且还建设有文化创意产业研究基地,这在一系列的实验下,我们高校艺术教育开始以文化创意产业为市场导向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还是会出现各种问题,原因在于我们的人才培养体系无据可依,还在一个自行探索的阶段,那么我们为人才的培养需要作出很多的改变,首先是设立文化创意产业专业学科,传授专业知识,培养专业人才,其次是充分利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影响,让文化创意意识在学生心中根深蒂固,时刻保持对艺术创新的追求;在考核制度上,我们也可以利用传统的考试模式来促进学生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学习,并且设立相关的基地或者与相关的企业合作进行,对学生的文化创意产业的专业知识进行实践性的提高。这样以文化创意产业为市场导向培养出来的人才更加能够快速的融入产业的发展。

2.将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核心目标发展高校艺术教育

高校艺术教育要在思维上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根本也是核心,所以创新型的人才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根本保障,而这些创新型的人才通常具有充满个性,年轻气盛,勇于创作的共性,所以高校要抓住这些共性,然后寻找适当的方式培养学生这些能力,让学生除了学习专业技能之外能够独立于原有的作品之外自己进行独立的创作。这样在以创新为灵魂的教育方式所培养出来的人才才能立足于日新月异的文化创意产业,才能更好的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3.知识结合实践,培养综合型人才中国的教育模式下,学生文化知识的掌握是非常扎实的,但是具体在工作过程中所展现的才能并不能与之掌握的文化知识相匹配,这样的现象一直是

中国教育的弱点,也是综合型人才培养的最大障碍。所以在文化创意产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也是一样,学生专业技能很强,但是实际操作能力太弱,这就要求高校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大力为学生构建实践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这样既保证了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顺利操作又能快速的为文化创意产业注入新鲜的血液。进行新的创新.这样高效艺术教育才能真正扛起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任,为文化创意产业做出真正的人才方面的贡献。

篇2

前言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有利于经济增长和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中国亟需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这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选择。国家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共同经验都表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有赖于资金的有效投入,虽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前景能够吸引一定的资金自发地进入该产业,但毕竟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新兴产业,还处于幼稚阶段,单纯依靠企业自筹资金远远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亟需建立有效的投融资体系。

然而,目前文化创意产业的投融资体系还不健全,中国的融资制度限制过多,国家并没有真正放开管理权,导致许多企业无法筹集到急需的资金,对其生产经营产生了很大的不利影响。

具体而言,现行的投融资体系不利于文化创意产业资本的扩张,在文化建设投资方面,资金投入缺乏明晰的目的,造成投入与产出不对称,资金使用效率较低。更有甚者,许多地方将文化创意产业当作事业单位进行管理,用行政型政策工具运作,导致此类产业缺乏市场动力和市场化投资方式,效果不甚理想。同时,一些地方在投资文化创意项目前,缺乏全面科学的研究和论证,仅靠少数人经验决策,而且这一过程缺乏必要的监督与保障机制,造成重复投资和无效投资,既浪费了资源,又制约了文化产业的投融资规模和效率,造成该产业投融资体系不健全,内部矛盾丛生,问题多多。为了改善这些状况,笔者认为,应该尝试拓展以下融资渠道:

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基金

政府对文化发展的支持,特别是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提供,很大程度上要靠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财政投入的形式很多,如直接提高文化事业费额度、补贴相关项目等等。

笔者认为,设立文化产业发展基金,按照政府规定的文化产业发展方向和资助要求,为社会提供公正、高效的文化资助服务,对于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和结构升级,转变政府职能和规范政府文化投资行为,引导、扶持、调控和服务文化产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是现阶段政府以财政形式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有效形式。对比分析目前国内相关地方和一些国家建立的此类基金,笔者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基金运作做出如下设计:

基金应具备的功能。文化创意产业基金的首要功能就是筹资功能。通过设计良好的资助方式,按照符合国际惯例的基金会运作模式,吸引更多企业、社会和个人资金投入文化产业发展。在这方面,其他专项基金已有成功先例,如国家电子发展基金20年来累计投入资金仅39亿元,却带动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资金的投入超过2000亿元。由此可见,一个运作良好的基金能够成为产业发展的稳定资金来源。

文化创意产业基金的次要功能是资助功能,即主要对文化产业中那些市场失灵的部分,如人才培养、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公共技术平台开发、关键性技术研发、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等可以带动文化产业发展全局的基础性领域和项目,进行直接资助,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文化创意产业基金的另一个功能是导向功能。基金通过对优秀文化项目的资助和奖励,引导产业发展方向,使产业发展体现先进文化的示范性、主导性和引领性,从而建立起优胜劣汰的淘汰机制,起到弘扬优秀文化成果的导向作用。

基金资助重点。基金资助的项目应突出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基础项目。包括文化资源整理和开发,特别是优秀民族民间文化,少数民族、边疆地区文化资源的整理和开发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项目;重大文化产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文化人才培养项目,特别是在创新创意、专业技能、经营管理、营销策划等方面有良好培养基础的文化产业人才。这些领域具有“正向外部性”,通过市场调节无法解决的领域。这类行业在中国承担着为社会提供部分公共文化产品的职能,本身具有一定的公益性,如果失去资金扶持,其发展就面临很大困难。

二是在文化创新方面的资助。包括对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具有探索意义的研究开发项目,在内容和形式创造方面具有实验意义的文艺创作项目,以及在推动民族文化走出去和促进国际交流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的文化交流项目进行资助。基金也应对在国际国内具有良好市场反映,或在重大国际评奖中取得良好成绩的文化产业项目进行奖励。这些在获得市场认可之前,也有资金资助的需求,而且,长期来看,这类资助会收到更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基金资助方式。基金资助的方式可采用以下四类设计:

一是一次性补助,即对某些已经实施的文化产业项目,因资金不足导致项目进展受阻而进行资助。二是贷款贴息,即对符合文化产业发展方向的项目贷款给予贴息支持。三是配套补助。对于一些公益性文化事业,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可采取由政府配套专项资金,作为经费主要来源,同时要求项目所在地政府部门和项目建设机构按一定比例投入配套资金。四是物质奖励,即对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方面成绩突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俱佳的文化企业、个人或项目进行物质奖励。

基金资助原则。为确保文化发展基金达到应有的社会效果,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政府在对基金使用的管理中应当遵循以下几项基本原则:

一是科学合理原则。应当承认,政府主导的基金对文化产业发展的资助毕竟是有限的,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才是源头和根本。而对于这种有限的资助,如果资助方向、资助领域和资助对象选择不当,或者对资助对象设置人为障碍,就可能干扰或扭曲市场机制,甚至造成不正当竞争。因此,发展基金的运作要自觉遵循两个规律,即市场经济规律和文化发展规律,减少随意性和盲目性,科学选择资助方向、资助领域和资助环节,特别要加强对那些具有较强正向外部性项目的资助,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建立科学的操作实施机制。一是要建立科学的项目筛选机制。由政府行政主管部门牵头,在专项资金资助的方向和领域广泛征集资助项目,由政府官员、专家学者、行业协会和公众代表组成专门委员会,对项目进行评估筛选,并建立项目库。资助项目均从项目库中产生,专门委员会名单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二是要建立科学的项目确定机制。基金管理委员会通过市场调研,确定年度资助方向和重点,提交项目评审委员会进行讨论确定。三是要建立科学的效果监测机制。效果监测可委托专业的第三方评估中介机构进行,如影视服务公司、文化咨询公司、市场调查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效果评估专家等,主要对项目执行情况以量化形式,进行中期评估和结项评估,确保监管数据的独立性、专业性和权威性。

二是无歧视原则。即在资助对象方面应无限制和歧视,改变过去仅针对宣传文化系统内部的国有文化企业和文化事业单位,改为面向全社会的资助方式。凡是文化产业项目符合专项基金资助条件,注册年限、经营业绩等达到一定条件的文化企业和非营利机构,无论其所有制性质和注册类型,均可申请资助。

三是公开透明原则。从经验上看,几乎所有专项基金管理都面临违规操作、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的风险。公开透明是确保基金使用程序规范、对象科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化解和规避资金使用风险的一个重要工作原则。确保公开透明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就是要通过包括新闻媒体在内的各种渠道向全社会相关信息,包括资助对象、资助项目、资助程序、资助金额、资助条件、资助结果等,全部接受社会监督,特别是建立评审专家和资助项目公示制度。

四是有利于提升产业素质原则。当前,中国文化产业存在内部结构不合理、创新不足、品质不高等问题,这些薄弱环节和关键因素成为影响文化产业素质提升、影响产业大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作为政府主导的专项基金,应把这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作为资助的重点方向,并引导社会资金投向这些领域。

五是有利于提高国际竞争力原则。中国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很大差距,这不利于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不利于我国拓展国际市场,也可能损及中国文化安全。所以,应当把全面提升中国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作为文化产业基金的投向重点,发挥有限资金的最大效应。

加大传统金融的支持力度

应当看到,虽然中国对文化创意产业在金融方面采取了一些优惠政策,但目前中国对文化的金融支持仍没有引起各级政府的重视,一个支持、保护、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金融政策体系尚未在全国范围内形成。总的看,是中央比地方做得好,试点地区比非试点地区做得好,经济发达地区比相对落后地区好。

在金融政策方面,政府应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文化创意企业特别是转制文化创意企业的信贷支持。文化部门可尝试建立与金融机构的战略合作关系,推动金融机构为转制单位和文化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拓展适合文化产业发展特点的贷款融资方式和相关的保险服务。对符合信贷条件的文化企业,在国家允许的贷款利率浮动幅度内给予最大的利率优惠;对具有稳定物流和现金流的企业,鼓励发放应收账款质押、仓单质押贷款;对租赁文化设备的企业,鼓励发放融资租赁贷款;对融资规模较大、项目较多的文化企业,鼓励商业银行以银团贷款等方式提供金融支持。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开发文化消费信贷产品,如开发分期付款等信贷品种,扩大对文化消费品的消费信贷。建立由政府推动的文化产业贷款绿色通道,对已形成一定规模、获得商业贷款,符合文化产业支持方向的企业,按照一定比例给予包括全额贴息、部分贴息等多种方式在内的贷款贴息支持,引导银行信贷资金进入文化产业。政府还应支持处于成熟期、经营较为稳定的文化企业在主板市场上市,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小文化企业在创业板市场上市,支持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集合债和公司债等方式融资。

与此相配套,政府还应加强文化市场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建设,为征信机构、金融机构和文化市场主体投融资提供信用信息服务。可由政府主管部门聘请具有较高执业资质和道德水准、专业信用评估经验和专业评级队伍的信用评估机构,按照独立、科学、公正的原则,围绕申报企业在信贷、纳税、合同履约、产品质量、社会效益、诚信经营等核心企业信用行为,进行信息征集、核查、初评、后续跟踪等工作,并出具评价报告,为金融机构的信贷服务提供可靠的征信参考。

提供更便利的投融资服务

首先,有限度地进一步放宽资本准入。产业发展水平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产要素是否能够优化配置,而要素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资本。目前影响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文化企业资本不足,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存在市场准入壁垒。准入壁垒导致先进市场因素难以进入文化创意产业领域,竞争不充分又使得受保护者没有参与竞争的动力,自然连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也无法做到。因此,政府履行投融资服务责任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完善以文化投资主体多元化和社会化为核心的文化产业政策体系,进一步放宽资本准入,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充裕的资本来源。

笔者认为,除了时政新闻业、社会新闻业、网络新闻业等涉及国家文化安全的核心领域外,其余领域都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对国有资本以外的社会资本开放,意识形态性弱的科技出版、文艺演出、影视剧制作等领域应当对外资开放。当然这种开放应是逐步的、渐近的、可控的。此外,对于那些已经对民营资本和外资开放的领域,与国有资本享受同等待遇的政策必须得到切实落实,特别是银行信贷、土地征用、税收优惠等方面的政策应当落实,而不只是停留在文件、通知中。在这方面,政府应当发挥其应有作用。

其次,构筑投融资服务平台。要建立符合市场经济特征的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体制,就必须进一步完善文化创意产业要素市场,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本市场,拓宽融资渠道,打造新的投融资平台。政府应牵头搭建融资平台,促进金融机构、知名企业与文化创意企业的充分对接。可借助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交易会、投资洽谈会等载体,推动金融机构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给予信贷支持、利率优惠,积极扶持市场空间大、成长性强的高新技术文化企业和民营文化创意企业,引导中小型文化创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也可组织专业服务机构,通过有关文化生产企业资金需求信息,构建项目推广、投融资中介服务和电子服务平台等方式,推动社会资本流向文化创意产业。鼓励文化创意企业通过发行公司股票、企业债券等形式,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

最后,为社会捐赠创造良好外部环境。社会捐赠也是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一个重要的资金来源。目前,中国《国务院关于支持文化事业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的通知》规定:“社会力量通过国家批准的非营利性公益组织或国家机关对宣传文化事业的捐赠,纳入公益性捐赠范围,经税务机关审核后,纳税人缴纳企业所得税时,在年度应缴纳所得额10%以内的部分,可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予以扣除;纳税人缴纳个人所得税时,捐赠额未超过纳税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30%的部分,可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针对慈善类基金会捐赠的税收减免政策远比文化类基金会的政策优惠,可以说,这样的免税政策不足以调动社会力量加大对文化的捐赠。因此,对于税收减免的幅度还应更大,手续应更便捷。

篇3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非常快,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例如,美术作品缺乏创意、复制现象严重等,都阻碍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美术创新需要美术人才来支撑,如何培养美术人才,提高美术人才的专业能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通过建立特色化教学,提高教育水平,设置专业课程,能够促进高校对美术人才的培养,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更好,传承我国的工艺美术。

1 文化创意产业及其特点

文化创意产业指的是在我国的经济发展的背景下,以创新为主要竞争力的产业。文化创意产业主要包括动漫产业、传媒产业、工业与设计产业、影视广播产业、广告装潢产业等方面。霍金斯教授在其著作《创意经济》中曾提到,文化创意产业一旦形成一定的规模,必将创造出非常高的价值,且发展前景非常好。由此可见,文化创意产业可以作为经济发展中一个新的增长点,创造出更高的价值。同时,这一产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非常高。

文化创意产业对社会的作用是巨大的,带动了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满足了人们的文化需求,创造了更加和谐的社会环境。同时,文化创意产业也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并且文化创意产业也促进了我国艺术行业的发展,挖掘了美术创意人才的潜力,培养了美术人才的创新能力,发挥了美术人才的最大价值。

2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与美术人才教育现状

在我国美术人才教育中,美术教育内容非常广泛,包括多方面:理论性、实践性同时具备。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艺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从原来的单一性人才向高质量人才转变。

首先,我国美术人才培养的目标并不明确。我国高校美术教育并没有依据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设定专业课程,多数高校都只是教授理论知识,学生的实践能力不高,创新意识比较缺乏。其次,高校专业课程结构不合理。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美术专业课程的设置存在很多的问题,学生所学的知识过于杂乱,没有系统性,学生的知识结构混乱,对于美术作品也只是表面的了解,对于其功能性、设计性和艺术价值毫无概念,学生不具备独立设计的能力。最后,学生评价方法单一。高校中对于学生的评价主要来源于老师,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略。教师只负责教授知识,对于学生却一点都不了解。课程设置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难以培养。

3 文化创意产业对美术人才的需求

3.1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需要美术人才的支撑

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让文化创意产业对于美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创新能力受到非常大的考验。只有具备非常高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具备非常高的专业素质和文化修养,才能够很好地适应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高产业水平。创意产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不同于其他产业,美术人才的基本能力是创新能力,这对于文化创意产业非常重要。创意产业的人才服务意识比较高,能够不断地进行创新,并且对本行业有着非常深入的了解。有这样的创意人才作为支撑,才能够带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就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来看,文化创意产业急需综合性人才,既要了解创意产业的发展模式,又要懂得商业运作,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进行创作,符合市场需求,带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3.2 培养美术人才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保障

现今是信息技术和知识文化的新时代,知识社会的重要构成就是创新。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需要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的综合性创新美术人才。创意产业就是将创意出来的艺术品通过加工推广到市场中去,如果创意产业没有创意,那么它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创意产业中,人才是创意的灵魂,理念是人才的核心。在文化需求水平不断提升的今天,创意是产业中最为需要的亮点,拥有创意型人才为创意产业提供保障,满足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需求。

4 文化创意产业下的美术人才培养建议

4.1 改善教育观念,确定培养方向

美术是一项具有个性化、特色化的艺术类别。美术类学生步入社会之后多以从事创意产业为就业主流。文化创意工作要求从事者必须要根据市场状况、客户需求为出发点来进行。这就要求美术教育上必须与市场接轨,改变传统美术教育中强调自我感觉和张扬个性的教育方式,引导美术学生研究消费群体的审美观和需求心理,将美术技能同市场需求相结合,使创意作品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产生共鸣。

4.2 优化教学内容和体系

通过构建新的教学体系改善教学内容为文化创意产业下的美术人才培养提供基础依据。首先,对课程的结构进行重新调整,根据整个课程内容知识来归纳总结,进而对整个教学体系进行优化和整合,使之符合现今人才教育需求。教学内容作为贯穿整个知识链中的主要载体,优化过程中一定要符合科学、合理的教育目标。良好的课程体系是教学的重要支撑,通过将课程教学优化整合,为人品培养提供有力的支撑。

4.3 构建实践培养工作室

对于现今美术人才教育的培养中,工作室已经成为培养学生的新型教学模式。在工作室中以社会实践岗位职业要求来进行针对性培养,让学生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设计能力。对于低年级的美术生,可以先进行理论教育巩固美术基础。高一届的可以进行简单的模式设计培训,将要踏入社会的年级美术生可以根据学生所想发展的方向进行灵活教学。工作室在培养方向和风格特点上一定要有明确的划分,这样让学生才能明确的、有目标的进行学习和锻炼。同时可以通过与校外实习基地结合,以校企合作模式扩展学生实践培训空间,满足美术教学中实践训练的需要。

5 总结

当前文化创意产业为我国的教育模式带来一次新的改革,我们应将从设计技能、思维创新以及实践能力等多方面来对美术人才进行全面培养。将培养创新型和能力型人才目标作为文化创意产业下的美术人才培养主要方向,注重发掘具有个性化的文化特色,让我国美术教育走出中国特色化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篇4

0 引言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下,文化创意产业已经被众多国家将列为重点的经济产业。创意产业这一概念被定义为:“所谓‘创意产业’是指那些源自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高校文化创意产业因其拥有较先进的理论知识与创意构想,它应该走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前沿。同时,在对于高校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态度上,更要保持肯定与支持。但是,由于受到地域、时间和经济等不同因素的限制,现在的高校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情况仍然大多处于贩卖创意的阶段。根据行业的发展规律分析可见,高校文化创意产业的一体化则是必然的趋势。

1 高校文化创意产业的现状及主要问题

在《国家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将大学生自主创业问题列为重要内容,《纲要》中提出“大学生就业应在打工型向创业致富型就业转变中求突破”。大学生自主创业正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好方法之一,因此,各大高校纷纷成立大学生创意孵化基地,以此来教育和培养学生自主创业。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为例,我院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已经培养出许多自主创业型人才,同时基地已和校外多家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将自主创业的内容与形式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为学生自主创业搭建了平台。国家政策不仅在学生的培养上有所重视,而且在自主创业中也给予了政策优惠。国家用政策的优势来鼓励学生自主创业,用创业来带动就业。

经济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文化的发展推动了经济,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带动文化的需求。近年来社会上对于文化的需求越来越高,也推动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例如,博物院的翠玉白菜伞,将折叠伞与镇馆之宝翠玉白菜相结合,赋予一把折叠伞更有深度的文化内涵,同样也通过如此的文化产品来传播故宫博物院的文化。但是,目前高校文化创意产业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产业较为单一,没有竞争力,辐射面较窄,只适合于创意的贩卖,不能进一步投入生产以及后续的销售等环节。因此,文化创意产业链将被中断,以至于创意的构思者不能系统的表达出这种文化的理念与内涵。

2 高校文化创意产业一体化的优势

2.1 高校文化创意产业垂直一体化

高校文化创意产业目前仍然处于刚刚起步,大部分高校文化创意产业仅处于贩卖文化创意构思的阶段,例如一些简单的文化宣传品、衍生品。高校文化创意产业一垂直体化则是通过高校文化创意产业与生产商、销售商的合作,不仅是文化产品的售卖,更多的是融入了生产、销售等其他环节。通过如此的互助合作,对企业而言,不仅可以达到促进销售的目的,还能节省资源成本,同时根据产品的销售反馈来考虑是否需要研发同系列的相关衍生产品,在销售的过程中进一步优化,求得一种平衡发展并获得利益最大化;对高校学生而言,通过熟悉最适合、最经济的材质,了解每一样产品的销售过程,获悉顾客和销售情况对于本产品的反馈,能够及时对产品进行改进,并在其中锻炼能力、接触社会和积累经验。因此,高校文化创意产业和校外企业都可以通过合作来提高各自的竞争力。

2.2 高校文化创意产业混合一体化

在现代的社会环境中,文化产品可以说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去花钱体验文化。因此,文化服务类产业也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发展至今已成了人们文化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高校文化创意产业却很难涉及这样的层面。高校文化创意产业混合一体化提出了将文化产品的销售与文化服务类产业相结合的概念。文化服务业和高校文化创意产业的合作,首先,对于企业来说,在文化创意产业的研发方面节约省了成本,同时用文化创意产品来传达自己的文化理念,同时也用文化创意产品来宣传自己的企业。其次,对于学生来说,不仅能够拥有更多的资源来实践自己的学习成果,同时更重要的是能够接触更多在校园内接触不到的社会环境,开阔自己的眼界。高校文化创意产业一体化能够让学生在合作的机制下,了解到社会运营的规律,通过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在实际工作中获得经验,提高综合能力。再从文化产业发展角度来看,文化创意一体化符合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不仅能够加快文化创新成果的转化,加强校院培养人才的力度,培养优质的文化创新产业,同时能促进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

3 高校文化创意产业一体化模式的设想

现在的大多数高校都拥有自己的大学生创业园,通过自主创业来锻炼学生能力。笔者建议在创业园中隔出一片区域来用作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和开发,具体设想如下: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中,设立专业的联合管理委员会,负责引进企业化的管理模式,旨在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意识,帮助园区内工作室在与校外企业合作时,签订正规合作协议。由管理委员会寻找更多的文化服务类行业与园区工作室合作,通过合作将文化创意产品的销售方与文化创意服务类产业联系起来,实现高校文化创意产业一体化。具体设想方案如下:第一,文化创意产业联合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管理园区的运营,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和基地的发展方向,落实基地的其他相关工作,聘请专业的法律顾问,帮助创业大学生增强法律观念,协调好园区内工作室与地方工商财税各有关部门的关系。第二,园区帮助大学生创业的措施主要有创业培训、创意创业比赛、工商注册、商标注册、法律咨询、高校合作、大学生创业园网站以及其他平台、校外公司对接等。第三,园区可以指导并帮助创业大学生进行文化创意产业的孵化,形成成熟的文化创意产业工作室,实施园区工作室与校外企业合作,实现文化创意产业垂直一体化以及混合一体化,借此达到高校文化创意产业一体化的目的。

4 结语

高校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承载着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等重要历史使命,不可能在单一的创意贩卖上故步自封,其发展趋势则是由单一到复杂,以至于能够达到创意产业一体化。

参考文献:

[1] 刘巍伟,谢志远,李上献.大学生创意产业创业探索[J].教育评论,2009(12).

[3] 王健.江苏动漫衍生产业定向性发展及特征研究[J].电影文学,2016(06).

篇5

文化创意产业增强了北京文化吸引力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和城市吸引力的重要源泉,具有不可估量的社会价值和人文价值,构成了一座城市生存的精神支柱。积极向上的文化不仅能增强城市各群体、各阶层对城市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还能大大提升城市的吸引力。

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创意资源丰富,聚集了一大批享誉全国的文化名人、文学家、艺术家和大量创意人才。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不仅为城市经济注入了活力,而且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根据《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11)》的数据,2010年北京的创意产业就业人数位于全国之首,达到184万人。发达的文化创意产业所营造的文化氛围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人才、资本等资源向北京集聚,使北京越来越成为具有全球吸引力的城市。

文化创意产业扩大了北京文化影响力

文化具有极强的传导性和扩张性,能够超越时空、超越民族、超越国界地扩大城市影响力。从全球城市发展经验来看,一个具有较强文化影响力的城市,不仅要拥有充足的文化资源,还要能建立发达的文化创意产业体系开发这些文化资源,并将其转化为独具价值的城市品牌,显著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形成有别于其他城市的标识。

北京通过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将胡同、工业废弃地、奥运场馆等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打造出南锣鼓巷、798艺术区、奥林匹克公园等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形成了享誉世界的文化品牌。聚集其中的众多文化创意企业专注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资源,进行创新和创造性转化工作,产业化地供给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使其成为提升北京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扩大了北京文化在全球的影响力。

篇6

我国体育创意产业在北京奥运会后刚刚开始起步,目前对体育创意产业还没有比较详细确切的定义解释,但可以认识到的是体育创意产业是具有“体育”和“创意”两种特征,是将创意产业有机的融入到体育产业中,是体育产业中具有创意产业性质的行业,它的产业性质是体育产业,但产业方向倾向于创意产业,注重对体育产业中文化的创新改造和拓展。根据对创意产业的理解和认识,结合体育产业的内容,体育创意产业主要可以包括三部分:(1)体育产业中构成和运用知识产权或商业秘密的部分,这是体育创意产业的主要部分。如体育比赛的电视版权、奥运会的硬遗产软遗产、NBA或世界杯中的图案标志或吉祥物、具有专利的体育器材、耐克和阿迪达斯中明星代言的服饰等。(2)体育产业中具有创意管理模式或产销策略的企业或部门,这些模式或策略属于智力活动规则和方法,不能授予知识产权,但可以以商业秘密的形式存在,这些创意虽然不能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但可以有效的降低产业的成本,获取更多价值。如耐克公司并没有生产线,但通过创意的产销模式拿走大部分的利润。(3)体育产业跨边界融合,形成新的价值链结构与产业组织形式[3]。“越界”是创意产业的根本观念,通过“越界”促成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重组与合作,寻找新的增长点,推动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跨界”的经营模式,不能形成知识产权,也不能形成商业秘密,但是通过个人的创意对不同行业和文化进行探索、萃取和有机的结合,形成有创新的经营模式可以衍生出新的发展领域,带来新的财富,如以体育为主题的公园、餐厅,体育彩票、体育旅游、体育传媒等。

篇7

文化月刊的编辑们也找到了属于他们自己的文博会,有些更倾向于“探寻文化与科技的‘临界点’” ,而有些更愿意和读者分享传统工艺的创意,把代表北京兼容并包文化精神的“鬼市”――潘家园的新东西带给你。尘埃落定,我们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思考会不会也引起您的思考?

金元浦

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不缺钱,缺少的是好的企业,未来10年是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陈少峰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应当主动转变发展方式,提升文化产业的发展层次,把经济领域发展经验和管理经验运用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来。

郭田勇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

文化产业代表着未来经济转型、结构调整的方向,文化创意产业要以商业化模式为主,政府要发挥导向性作用,促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转型。

李小磊

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巡视员

文化产业是竞争行业,只有加强市场化竞争,我国的文化产业才能得到快速的发展。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将联合相关部门制定更多的优惠政策,对文化创意产业企业进行扶优扶强。

向勇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艺术学院副院长

市场是非常重要的资源配置手段,金融也是发展文化产业非常重要的手段,就像我们说文化产业要形成集聚一样,要依赖高新技术,但文化产业的发展核心在于内容创意,所以不能盲目地依靠金融杠杆,可以考虑放大文化产业的商业价值。

魏鹏举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创意研究院执行院长

有些大集团仅仅是规模上的集聚,内部企业间缺乏产业互补,没有明显的优势企业、品牌的强强联合。企业的发展归根到底是要依靠各种各样的“活儿”,所谓的“活儿”也就是市场项目。选优兼并一定要按照市场规律,通过资本运作的方式来进行。尽快培育起自己旗下一家甚至数家优势企业,要拿出在市场中被认可的产品。

篇8

1.专业教学计划改革与相关措施的制定

产品设计专业方向教学体系的实施必须先整合现有课程内容,将相互关联课程内容合并,基础课程压缩在第一和第二个学年中,从而建立本专业方向的基础平台。

2.专业教学大纲的修订

教学大纲作为专业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在教学方面应以实际案例教学与设计竞赛教学贯穿始终,同时将设计竞赛引入教学,作为课程的主要内容。主要以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背景下的实际课题作为产品设计的实践内容。

3.实践工作室教学管理模式

实践工作室教学管理模式以开放型为主,是提高产品设计水平的重要环节,教学与社会实践联系,在教学过程中,将产学研与课程教学融为一体,将教学环境与企业环境完全对接,建立具有企业运行模式又与专业教学紧密结合的环境。

二、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的建设

依据吉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文化大省和文化强省的发展战略目标,紧紧抓住文化产业发展的特点,充分利用我省各种文化和经济资源的优势,优化全省各类文化创意产业资源的布局和配置,试图构建适应吉林省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特点的文化创意产业体系。同时,制定和完善相关配套措施,保障我省文化创意产业艺术设计人才教育又好又快发展,不断提高设计创意产业对相关行业的聚合关联效应,培养民办高校产品设计人才,使吉林省的文化创意产业真正成为拉动我省经济发展和实现文化繁荣的支柱产业。将带有历史性产业建筑更新设计改造成集产、学、研为一体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设计创意产业人才培养基地。

篇9

几年来,很多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和运营一直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园区同质化严重,园区发展产业定位缺失,没有重点、缺少特色,专业不突出,发展无规划,方向不明确,经济效益差;二是变相搞房地产,成了不少文化产业园的主要项目。这些项目或者以文化休闲,或是以高端概念出现,实际就是开发一批商住楼盘或者别墅,利用产业优惠政策或资金扶持政策等,一方面把钱圈到手,一方面打政策的球。这类文化产业园区,通常在占地后,主要设施就是盖房子,主要业务是卖房子或者租房子。许多学者概括为新一轮圈地运动;三是硬件不完善,物业管理不到位;四是软件和服务不到位,产品展示、信息、技术研发服务、孵化培训、知识产权保护、融资服务等等均不到位;五是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缺乏上下游产业的支撑;六是开发成本高,资源浪费严重,甚至形成投资泡沫,政府资金支持方向不明确,“撒芝麻盐”倾向严重;七是创意人才缺乏,知识产权缺乏,只有文化企业,实质上还没有形成文化创意产业等等。

针对这些问题,文化部早在2010年6月下发的《关于加强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管理、促进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中就尖锐指出:“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发展进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不良倾向,一哄而上、盲目发展的问题比较突出。这些势头如不及时加以引导和调控,势必影响到文化产业的科学发展,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篇10

新时期设计艺术教育体系特征分析

篇11

关键词:

文化产业;文化产业人才;高职;培养策略

近年来,我国积极实施文化强国战略,推动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化产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和支柱性产业。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符合要求的文化产业人才队伍作为支撑。从文化产业的产业特性和基本属性上讲,文化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多层次、多规格的。高职作为文化产业人才链的重要组成单位,理应主动探索高职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规格和途径,承担其应有的责任。

一、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建立相应的人才支撑体系

本世纪以来,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全球经济发展趋缓,而具有高知识性、高附加值、强融合性的文化产业却发展迅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从国家层面到地方政府层面,都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和促进文化产业繁荣发展。资料显示,“十二五”期间,我国文化产业每年都保持20%左右的增长速度,远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速。2014年更是实现增加值2.4万亿元,占GDP的3.77%,北京、上海、江苏、广东等省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超过5%,成为新常态下经济稳定增长和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推动力。“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文化产业以生产和经营文化商品和文化服务为主要业务,一般包括影视制作业、出版发行业、印刷复制业、广告业、演艺娱乐业、文化会展业、动漫产业等。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人才,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迫切需求大量文化产业人才。文化产业人才是指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创意能力,能够运用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推动文化产品的生产、传播和服务的复合型人才。按照文化产业对人才的需求规格,一般包括这几种层次的人才:策划型人才、技能型人才、经营管理型人才。策划型人才具有较强的策划和创意能力,尤其是原创能力,是文化产业人才结构中的顶尖人才,对文化产业发展的真实水平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技能型人才具有熟练的技术操作能力,能运用各种技术手段以作品的形式再现文化创意,是文化产业人才的主体和中坚力量;经营管理型人才是综合运用其他学科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对已有的文化项目和文化服务进行运作和实施的人才,这是文化产业人才的基础力量,专业化程度较低,综合素养较高。这三类人才直接指向文化产业不同的发展层次和水平,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必须同时依仗这三类文化产业人才的智力支持。

二、高职文化产业人才的需求规格

高等院校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定位和方向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学历结构和专业设置的差异方面。根据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高职学生的实际特点,结合文化产业人才需求的情况,高职文化产业人才主要以技能型人才和经营管理型人才为培养目标。这既不同于本科院校,本科院校要求学生要有扎实的学科理论功底,对文化产业属性、发展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有深层次的逻辑观照,能够由此及彼,由表入里,对文化产业发展方向及内在原因有清晰的认识和独到的判断,从而产生创造性的想法和见解,突出表现为注重学生原创能力的培养;又不同于一般的技术培训学校或机构,技术培训学校突出学生技术操作能力的反复演练和形成,具有明显的程式化色彩,按部就班,跟着师傅手把手地学,达到“照葫芦画瓢”的效果。高职文化产业人才首先要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和知识涵养,熟悉特定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和历史沿袭,能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个性化地或差异化地以文化作品的形式来呈现创意思路,即有一定文化创意能力的复合技能型人才,其基本特征有两个:一是既精通技术又具有一定创意能力;二是既懂文化又懂审美。文化产业发展既需要能够引领产业发展方向,捕捉产业发展动态的原创性人才和策划人才,又需要壮大文化产业规模,支撑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真正的支柱性产业的技能型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这是文化产业人才需求规格的主体部分和基础部分。

三、高职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策略

1.关键:

构建指向文化创意与技能操作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是课程,人才培养的关键也是课程,课程的设置原则和依据来源于特定的培养目标。通过以上分析得知,高职文化产业人才是具有一定文化创意能力的复合技能型人才,所以,课程设置就要围绕“文化创意能力”和“复合技能”这两个关键词展开。围绕文化创意能力的培养,可开设创意思维、文化活动策划等课程,因为文化创意能力的前提是要有基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所以,可针对性地开设文化艺术鉴赏、美学鉴赏等相关的基础课程。围绕复合技能的培养,可沿着文化创意表达技能、文化项目经营管理技能两个方向展开,开设文化创意口头表达、文案表达、影像表达、文化产业管理、文化市场营销、文化项目运营等方面的课程。在实际的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一般分通用模块、基础模块、职业模块、拓展模块四大模块来设置课程。

2.模式:

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实践性教学模式。校企结合、工学结合的实践性教学模式,是高职院校普遍采用的人才培养模式,这是由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的。高职教育注重对学生实际职业能力和岗位能力的培养,而职业能力和岗位能力也必须遵循一般能力形成的基本规律,通过单纯的知识讲授并不能形成,必须在真实或者仿真的工作环境中通过完成工作任务,逐步培养职业技能,形成工作能力。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必须也应该把工与学、校园与文化企业、知识讲授与职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广泛探讨适合自身的工学结合模式。应该强调的是,无论哪种模式,最终都要以创造各种能让学生进行职业实践的机会,完成实践性项目并最终培养文化创意能力和复合技能为目的。

篇12

一、前言

当今世界,国家综合实力的强弱不再单以军事实力作为衡量标准,政治实力、文化实力等软实力开始成为影响国家形象的重要因素。随着国家间交流日益频繁,文化交融现象时刻都在发生,通过文化传播拉近世界各国人民的距离,是增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手段。日本,就是典型代表,作为世界公认的文化大国,日本文化创意产业的成功为中国带来了诸多经验。日本国土面积狭小,经过战后重建,日本增加经济实力的同时,对文化产业的重点扶持使其迅速崛起,这无疑是一个奇迹。[1]

二、日本文化创意产业定义和特点

(一)日本文化创意产业定义

文化创意产业是指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形成的一种以创意为核心的产业形式,通过文化和创新来驱动并影响消费者行为的新型行业。文化创意产业并非指某一行业,比如动漫、工艺设计、雕塑等都属于文化创意范畴。各国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不尽相同。日本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是指具有高创造性、文化性和艺术性,其作品受法律保护,主要分类涵盖动漫和其他影像制品。

我国文化产业起步较晚,但是这丝毫不影响文化创意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我国文化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已粗具规模,国民认知程度越来越高。不仅如此,随着我国承办重大国际性重要活动机会的增加,我国传统文化以产业形式开始在多个场合得到国际友人的青睐。

(二)日本文化创意产业的范围

1.围绕文化为核心,以满足人们精神需求为目的的一切文化产品生产和流通活动。在日本国内,文化产业又被称为娱乐观光业,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都一致认为,与文化相关的所有领域都应归为文化产业,这种广泛归类方法为日常文化产业发展带来了十足的动力。对于日本民众而言,文化其实指的就是大众对某个事物形成的共识,这种共识与生活环境有关,与教育程度有关,甚至与心理状态也有关系。所以近年来,日本社会对于文化产业的界定开始发生变化,他们更倾向于用感性产业来代替文化产业。所以在日本人心中,文化产业代表生活工作中的方方面面,比如饮食文化、设计文化等。

2.文化产品生产和销售环节也属于文化产业范畴。战后日本大力发展经济,一度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经济取得成绩后,开始谋求更大的主动权,文化产业就是最有力的突破口。此后,动漫业、游戏业、电子业等行业在世界范围内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中国人口众多,在经济持续几十年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国家实力日益增强,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消除贫困等问题将会一直是政府工作的重心,自上而下的文化产业扶持力度没有日本那么强。由于起步晚,相关人才培养和配套设施有一定欠缺,所以当前,中国文化产业主要集中在产品和销售环节,其实质也是为了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随着近几年大众对文化产业的认可以及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我国文化产业落后的局面有所改观,但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文化需求的范围会不断拓展,这给文化产业相关配套设置的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对文化创意方面主管单位而言,明确文化产业范围,才能统筹协调重点发展方向,才能明确责任义务,让扶持政策落到实处。所以,应综合考虑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以及先进文化强国成功经验。

三、浅析日本三大文化创意支柱产业

日本作为当今世界文化产业大国,其文化产品输出以及背后一系列运作手法是各国争相学习的重要内容。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日本不但经济实力名列前茅,其文化产业的发达程度也令人瞩目,并且已经成为国家经济的支柱产业。纵观日本文化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发展路径,离不开国家层面的大力扶持,动漫和游戏行业的文化输出,更是吸引世界各国的目光。分析日本文化产业发展现状,有利于启示中国如何开展更高效率的文化产业发展工作。

日本推行“文化立国”的国家战略对文化产业的建立和发展具有最直接的推动作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也证明文化立国是一项极富远见的战略。日本文化创意发展至今形成了以动漫、游戏、音乐为主题的文化产业矩阵,三种主题各有不同,却又相互促进。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这三类不同主题更能够带动周边产业的发展,这是其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日本文化产业年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已达到15%,不仅拉动文化相关产业就业,还能让周边产品形成第二拨发展动力。

(一)动漫产业

动漫产业是日本最享有盛誉的文化产业之一,其在日本国内的地位非常高,无论动漫产值、就I人数还是动漫制作和输出量,都位于前列,日本一直被称为动漫王国。日本动漫产业最大标签就是创意,90年代风靡中国,成为不少八后、九后童年记忆的动漫作品大多出自日本,很多年轻人都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关注日本动漫的。动漫已经成为日本的代名词。动漫如此受年轻人追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作者对年轻人心理的精准把握,对动漫人物动作神态的刻画使读者能够深深沉醉其中。[2]另外,动漫对于日本民众而言,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各种场合都会出现动漫,动漫覆盖度远超杂志和电视。另一方面,不同动漫类型的推出不仅带动了动漫产业以及相关产业就业的发展,还造就了一大批优秀动漫师和幕后制作团队,为日漫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游戏业

游戏产业也是日本创业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发达国家开始重视游戏产业的发展,加上其本国市场的成熟,导致日本游戏产业面临的国际化竞争大大加强。日本游戏公司通过合并和兼并的方式,重新整合游戏资源,主动求变,加强硬件软件开发以及全媒体市场推广力度,最重要的是后备人才的培养以及产品创新,来应对国家化竞争,所以直到现在日本游戏也仍然能在全球游戏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三)文化创意周边产品

基于日本人天生的严谨,其对产品的质量把关非常严格,加上政府对文化创意产业化的扶持,使得内容的价值极高。除此之外,单靠内容(动漫、游戏等)并不能称之为完成的文化创意产业,这是因为竞争压力源自各国的你追我赶。所以,周边产品以及其他内容增值服务也是文化产业大力发展的。比如知名动画《灌篮高手》就是一部经典作品,在中国拥有大量粉丝,贴近高中生活,吸引年轻人的注意,直到现在,《灌篮高手》的关注度也非常高。作为现象级的作品,《灌篮高手》的成功不仅局限于动画本身,其周边内容产品深受市场追捧,比如《灌篮高手》原声片头曲和片尾曲、任务海报、漫画书以及人物玩偶等,这些产品影力能够持续到现在,可见其相当成功。在日本,任何一个文化创意都不是孤立地存在。对日本人而言,周边产品的开发体现出了极强的市场思维。当然,对整个民族而言,文化创意产品更像是日本文化的代表,这是日本文化创意产业能够行销全球的重要原因。

四、日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经验和启示

一直以来,日本文化创意产业是我国重点研究对象,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仍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政府层面大力支持发展文化产业

由于日本特殊国情,政府实行自上而下的文化创意产业,并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绩,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成为一项国家战略。对我国而言,国家层面应该大力支持并鼓励发展文化产业,对文化相关的企业以及服务商进行扶持。政府应该在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政府之间进行各种协调工作,使文化产业发展突破政策限制。

(二)完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相关法律法规,保护知识产权

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丰富的文化生活是大众迫切需要的。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阻碍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其首要问题就是知识产权保护。受日本和欧美文化产业发展影响,我国文化创意十分丰富,不少原创性方案已经开始市场化运作,但是创意抄袭以及山寨产品的出现,严重损害了原作者的利益,知识产权被侵害极大削弱了创作积极性。所以,有关部门应该加大打击专利侵害以及山寨产品的力度,颁布出台文化创意保护法律,维护作者或者企业的合法权益以及良好的市场秩序。

(三)重视文化创意人才培养

文化创意人才的发展离不开后备人才的培养。我国目前创意人才是极为缺乏的,现行培训理念落后,无法满足现实需要,培训所需的基础设施不完善,缺乏专业性的培训机构。[3]特别是在高等教育阶段,创意教育并未受到重视,缺乏科学教学体系和评价体系,学生学习相关课程的首要目的在于应付考试,而非真正从事创意工作。所以,高校或者主管部门应该正视文化创意产业未来发展方向,拓展眼界,为人才培养提供各项支持。

(四)给予初创文化企业金融支持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朝阳行业,吸引了不少年轻人投资创业,由于资金有限,在融资方面遇到不少困难,而文化创意和灵感很容易在等待中失去市场主动权,所以解决融资难问题对于年轻人而言是当务之急。在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的推动下,政府应该协调金融机构对文化企业的金融支持。除此之外,还应该在税收、租金等方面对文化创意公司进行优惠支持。同时还需培养一定数量的有实力的文化企业参与到与世界优秀企业的竞争中去,壮大国有文化创意公司的世界影响力。

五、结语

日本文化创意产业的巨大成功,为其他各国的尝试带来了宝贵经验,只有在国情的基础上进行本土化尝试,才能让产业更加接地气,才能拓展国内外市场。另外,知识产权保护和人才培养也是不容忽视的两大问题,统筹兼顾才能使文化产业拥有持续发展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庄严.日本文化产业发展创新的实现路径及经济效应分析[J].现代日本经济,2014(02).

篇13

产业发展的一种重要趋势就是要国际化,它的市场空间是巨大的,已经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其经济发展的一个新闪光点,北京要在文化创意产业上有长足的发展,就要与国际发展趋势方向一致,要大力实施国际化的发展战略,提升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1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化发展的意义

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全球最有发展前途的产业之一,这个观点已成为不争之事实,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化发展具有传播文化、扩大文化贸易和重塑国家或城市国际形象的多重意义。据了解,世界各国政府都高度关注和重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例如,在英国政府极其看重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专门成立了“创意产业特别工作小组”,对文化创意产业重点扶持。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该国的第二大产业;美国也是如此,为了给文化创意产业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他们实施了知识产权保护战略,大大增加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增加值。在国际交易中,文化创意产品不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交易额上都在不断增加,文化创意产业走国际化发展道路的趋势势不可挡,文化创意产业将成为全球具有竞争力的产业。

1.1 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华文化的认知与认同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繁荣能使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对一个国家产生精神层面上的认同感。不断提高中华文化在文化产品、文化资源、文化消费、文化市场全球化过程中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可提高国际社会对中华文化的认知与认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促进国际社会对我国的理解、信任与尊重,展现我国文明、民主、开放、进步的形象,增加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1.2 有助于充分挖掘本土文化特色和塑造北京新形象,提高国际传播能力

全球化进程使各民族文化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融合,民族文化要在全球化中生存、发展、光大,就必须弘扬本民族的文化传统,维护本民族的文化个性。国际经验表明,优秀民族特色文化是文化创意产业原创力的重要来源,但它需要挖掘,需要新的阐释,更需要通过创新形式加以表现。北京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古老的城市、大量的历史文物、各类博物馆、繁荣的文化市场和数量众多的文化场所等,都是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宝贵资源,是培育文化创意的沃土,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既要突出传统文化的古老和深厚,也要体现北京文化的时尚特色,形成独特的文化风格,创建自己的文化品牌,使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在国内和国际市场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并通过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化发展塑造出文化北京、创意北京的新形象。

1.3 有助于增强北京市的综合竞争力

文化创意产业具有极强的传播力、渗透力和影响力,在国际化的趋势不断加强、国家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以文化产业为核心的创意产业发展规模和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北京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作为中国的科技文化中心,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创意人才。通过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开发北京独特、丰富、优秀的文化资源,创造大量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提高文化产业自身的竞争能力,不仅能增强北京文化贸易的竞争力,增加文化商品和服务的贸易输出,更主要的是还可为服务业和制造业增加可观的文化附加值,提高其他产业的竞争力,进而增强北京市的综合竞争实力。

1.4 有助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

文化创意产业具有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科技含量高等特点,是典型的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各国都把绿色经济产业发展作为经济转型的主要方向,因此,文化创意产业正在迅速成为新的全球经济增长点。新创意会衍生出无穷的新产品、新市场和新机会,文化创意产业属于知识密集型新兴产业,具有高知识性、高附加值和强融合性特征,成为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一个重要力量。北京是中国的首都,也是国家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的中心。北京的城市功能定位,要求产业发展走高端、高效、高辐射之路,要求体现资源节约型、服务主导型、创新驱动型、生态友好型的科学发展理念。

1.5 有助于提升北京国际化大都市的地位

文化是国际大都市最吸引人的一个方面。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能否培育更多的创意能力,已成为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之一。放眼全球,创意产业最集中、最发达的地区几乎无一例外地集中在国际上有影响的大城市,这些城市也以富有特色的创意产业而闻名遐迩。创意产业作为源于个人的才华、技能和创造力的产业,已成为国际大都市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国际化大都市地位的强化无不得益于发达的创意产业。

2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化发展的条件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