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1-08 15:15:46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理性消费趋势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Abstract:Consumptivestructureisamainbrandinconsumptioneconomics.It''''sveryimportanttostudythetrendandregularityoftheinhabitants''''consumptivestructure,whowillpromotetooptimizetheallocationofresources,guidetheinhabitanttoconsume,coordinateanddevelopthenationaleconomy.Thisthesisusesgeneraltheoryofconsumptivestructuretomakeasystematicresearchforitshistory,presentsituationandfutureofinhabitantsinLiaoning,basedonlargeamountofstatisticaldata,inaddition,thisthesisalsoproposereasonablemethodsforthem,thenmakeaguideforthechangeofconsumptivestructure,adjustindustrialandproductionstructure,dependingontheresourceadvantage,andmakeeffortstodevelopprocessingindustryandthethirdindustry,inordertopromotethesteadydevelopmentofeconomyinLiaoning.
Keywords:ConsumptiveStructure;IndustrialStructure;LivingConsumption
一.消费结构的基本内容
1.消费结构的基本内涵
消费结构又称消费构成,是指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对各种类型消费品和劳务的消费的数量比例和相互关系。通常包括实物形式的消费结构和价值形式的消费结构。
消费结构反映消费的内容、质量和水平。消费结构是整个国民经济一系列重大比例因素之一,是国民经济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产业结构,流通结构,分配结构都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2.消费结构的分类
消费结构是一个具有多层次、多角度规定的经济范畴。从不同的层次或角度,我们就可以将消费结构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从而揭示出消费结构体系或系统。
(1)按考察消费结构的出发点和目的不同,可以把消费结构划分为微观消费结构、宏观消费结构、中观消费结构。微观消费结构是从单个家庭和个人或单个消费单位着眼的消费结构。微观消费结构是宏观消费结构的基础。中观消费结构是指某地区的消费结构。宏观消费结构是从大范围整体(比如一个国家)考察的居民消费结构。主要分析消费基金中各个组成部分在量上的结合状况及其变动趋势。宏观消费结构的内容是很丰富的,它包括许多方面,如考察居民吃穿住行结构的变化状况及其变化趋势,社会公共消费与个人消费结构的状况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等等。
(2)按内在要素分类,可以将消费数据分为三个层次,即生存数据,享受数据和发展数据。这是恩格斯对消费资料分类所作的科学概括,其三者的比例,就是消费结构。一般来说,生存资料是维持劳动力简单再生产所必需的生活资料。所谓发展资料是指劳动力扩大再生产所需的消费资料。所谓享受资料是指提高消费者生活质量和水平,满足人们享受需要的物质资料和精神产品,它可以满足人们舒适、快乐的需要,对人们的身心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
(3)按消费的具体形式,可以把消费结构划分为吃、穿、住、用、烧等等。考察这些项目在总消费中所占的比重,这是一种比较具体实际的划分。对吃穿用等消费项目可进一步细分成许多项目。
(4)按消费资料的存在形式,可以把消费结构划分为实物消费和劳务消费。实物消费是物质产品的消费;劳务(或服务)消费是对服务活动的特殊使用价值的占有和消费,满足人们的特殊需要。劳务消费是人们生活消费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和实物消费相比属于高层次的消费。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人们告别温饱型消费以后,消费的劳务形式往往比实物形式增长更快,主要原因是消费的日益社会化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5)按消费资料的经济属性,可以把消费结构划分为商品性消费和自给性消费。这种划分适用于商品经济社会。其中自给性消费是与自给性生产相联系的。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商品关系日益渗透到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商品性消费额比重将会越来越大。
3.消费结构变化的一般趋势和恩格尔定律
研究消费结构变化的一般趋势时,必须引入恩格尔定律。1857年德国统计学家恩斯特·恩格尔在研究了当时欧洲大陆居民几十年的消费资料特别是食品消费与总消费及与收入之间的关系后,提出这样的观点: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其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品的费用所占的比重就越大;反之,则相反。如果指一国而言,那么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费用所占的比例就越大。也就是说在家庭收入增长和总支出增长的情况下,食物支出的绝对额虽然也增长,但食物支出在家庭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是下降的。这就是著名的恩格尔定律(Engel''''sLaw)。定律所揭示的对比关系被称之为“恩格尔系数”。用公式表示:
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金额/各项消费总支出金额*100%
消费结构变化现象内隐藏着一种内在机制,即人类对某种消费资料需求的满足存在“饱和度”。这个“饱和度”决定着消费结构变动的阶段性和层次跃进性。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消费结构发展的基本趋势是:随着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原来占很大比重的基本物质生活消费(主要是吃穿用)比重将逐渐缩小,而原来占较小比重的较高层次的物质生活消费(如交通通讯)比重将逐渐增加;原来占较大比重的物质消费比重将逐渐减小,而原来占较小比重的精神文化消费比重将逐渐增加。恩格尔系数的降低,精神文化消费和交通通信比重的提高,都反映了消费的层次和质量的提高,这种提高,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4.消费结构的合理化
消费结构的合理化是我们研究消费结构问题的落脚点。对消费结构合理与否,人们提出许多多元化评价标准,综合不同评价标准,具体分析和探讨我国当前消费结构合理化的具体标志,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合理的消费结构,其形式和演变要体现和符合一国经济的基本制度和基本性质。
在经济发展的现阶段,合理的消费结构要适应我国市场经济的性质,继续努力消除带有自然经济和产品经济消费关系色彩的种种影响,逐渐减少自给性和供给分配性消费,增加商品性消费的比重。同时,适应不发达,不平衡的社会生产力状况,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地区消费结构。在互为前提,互相促进和推动的基础上,实现消费结构和生产结构的良性循环。
(2)消费结构的变动要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相适应。
突出的是消费结构及其改善要建立在自然资源和环境状况可容忍、可承受的范围内。一国的自然资源有优有劣,有些资源相对丰富,有些资源相对贫乏。合理的消费结构要有利于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合理使用,有利于能源的综合利用,减少污染及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减少甚至回避稀缺资源产品的消费。在消费生活中要尽量使用人造或可再生的原料及产品,减少对有限的土地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水产品资源的国度占用、消费。
(3)合理的消费结构有利于消费者随着社会消费力的发展和消费关系的不断完善而得以全面发展和素质的提高。
合理的消费结构,首先要能在继续改善消费者基本生活的同时,使享受发展资料的比例有更快的提升;其次,在实物消费与劳务消费的对比中,使劳务消费占消费支出的比重逐步增加,为消费者提供多种便利,使消费者能有更多的时间用于个性发展和创造;再次是具有满足人们精神消费需求的特征,为消费者创造进行精神消费的环境和条件,极大的提高消费者的文化水准和文明程度。
(4)合理的消费结构要同社会的人口构成及需求构成相适应,使消费者的需求尽可能得到满足。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利益格局的限制及我国现阶段的生产结构和水平,使我们无法实现消费需求的“最大满足”,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去努力进行工作,围绕消费者的年龄结构、职业结构、收入结构的变化,在吃、穿、用、交通、通讯等方面进行特定消费群体市场的深度开发,帮助消费者排除消费方面的各种障碍,尽可能满足其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
(5)合理的消费结构,既要满足消费者的各方面需求,又要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在我国进入市场经济之后,抓紧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全社会、全民族树立奋发向上、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与浪费挥霍、不劳而获可耻的价值观念有着特殊的意义。
消费结构合理化关系到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影响到产业结构、流通结构、分配结构和整个国民经济结构的合理化。
二.辽宁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发展现状分析
1.辽宁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历史回顾
辽宁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大致经历以下几个阶段,且各有其特点:
1980-1984年,基本实现温饱的消费结构。这一阶段,随着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恩格尔系数非但没有下降,反而呈上升趋势。这一态势是因为本省城镇居民生活水平起点较低,同时这一时期城镇居民收入增长有限,新增收入的大部分用于改善饮食水平,消费兴趣的转移还没有显现出来。
1985-1988年,温饱略有余的消费结构。这一阶段,城市改革开始全面启动,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加快,人们在吃饱和基本吃好的前提下,消费支出投向开始发生转移,具体表现为,吃的比重下降,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比重上升,与前一阶段比较,恩格尔系数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但消费结构序列没有发生根本改变。
1989-1996年,由温饱转向小康的消费结构。这一时期随着城市改革步伐的加快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比重明显下降,消费结构的变动逐渐趋于合理。
1997-2000年,小康型的消费结构。这一阶段居民消费结构发生显著变化,恩格尔系数和衣着支出比重明显下降,本省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序列:食品、衣着、文教娱乐、居住、医疗保健、交通通讯、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杂项商品。这一变化主要原因为:本省城镇耐用消费品的拥有量基本饱和。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医疗费自理比重加大,同时随着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镇居民更加注重身心健康,科学保养。居民购买保健用品和医疗器械的增长幅度较大,导致居民用于医疗保健方面的支出比重有较快增长。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人民收入的增加,用于教育、智力投资及文娱方面的支出明显增加,人们的精神生活水平呈现出逐步提高的态势。
2000至今,后小康型的消费结构。它具有以下一般趋势:食品支出比重呈下降趋势(2000年的恩格尔系数为38.4%,2003年为35.6%),其中“吃”中的工业食品、家外就餐、保健食品的支出将显著增加;穿着消费支出比重略有上升(2000年13.3%,2003年13.9%),其中,城镇高档用品急剧增长,住房消费支出明显上升(2000年9.4%,2003年10.8%),居住质量提高,交通通信的支出比重将占有一定分量(2000年7.6%,2003年10.0%)。随着城市建设的现代化,生活水平的提高,“行”的投资增加、劳务消费,特别是教育、卫生和文化娱乐等非商品性消费支出比重(2000年12.0%,2003年12.8%),随着精神文明的提高和闲暇的增加,呈上升趋势。[1]
通过上面对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辽宁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动的分析,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有一个质的飞跃,这是可喜的。
2.辽宁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现状分析
为了使研究问题方便,首先观察一下1985--2003年城镇居民人均全年消费性支出变
化情况:
表1辽宁省城镇居民人均全年消费性支出比重(%)
资料来源于《辽宁省统计年鉴2000第156页及《辽宁省统计年鉴2004》第194页
从表1中可以看到不同年份消费支出构成的变化情况:
食品消费比重由1995年48.2%下降到2003年的35.6%,并且膳食结构有较大调整。首先,在食品消费中,粮食消费比重由1995年8.8%下降至2003年4.0%。副食品支出比重也有所下降,而副食品内部结构变化更为明显,其中肉禽及其制品幅度最为突出,消费比重由1995年9.4%下降到2003年6.50%。由此可见,随着人们膳食结构的改变,猪肉在肉食中的主导地位发生动摇,居民饮食结构调整趋向营养型、科学型,肉食结构由单一型趋向多样性。其次,奶及奶制品的消费量明显增加,其消费比重由1995年0.9%上升到2003年2.0%。总之,随着城镇居民收入的提高,居民开始注重调整和改善饮食结构,主食的消费数量下降,消费质量、消费档次不断提高,饮食逐渐朝多样化、讲究保健营养、科学膳食方向发展。
衣着消费比重由1995年18.9%下降至2003年13.9%。可以预测,在未来的几年内,本省城镇居民衣着消费比重将呈平稳下降趋势。但由于衣着消费的绝对量在增加,人们在衣着消费中更加追赶时髦和更注意质量和款式。这些均表明本省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
家庭用品消费比重由1995年5.1%上升至2001年6.2%,但2002年及2003年的家庭用品消费比重有所下降,2003年其下降到4.5%,比1995年的消费比重还低。这说明前几年大部分家庭已购买彩电、冰箱等常用电器,基本上处于饱和状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高科技耐用家电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对耐用消费品更新换代的速度必将越来越快。
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消费增加迅速,分别由1995年4.3%,4.0%上升到2003年的9.1%和10.0%。前者说明因为人口结构老龄化、人们的保健意识增强以及城镇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使个人医疗负担适当增强。后者说明为方便生活,节省时间的现代化通讯工具和交通工具迅速进入居民家庭。
娱乐文教消费显著提高,消费比重由1995年的8.3%上升到2003年的12.8%。居民文化娱乐活动更加丰富多彩,用于娱乐消费、旅游支出都有明显增长。娱乐教育文化支出的增大,首先表现在,随着工作强度的加大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城镇居民越来越注重闲暇时的娱乐,诸如旅游、度假等已成为消费热点。其次,由于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加,父母望子成龙,加大对子女培养教育的投入,甚至不惜花重金送子女到私立学校就读。还有,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自身学历的提高越来越重视,尤其在中国本科教育实行并轨及硕士研究生的扩招以来,辽宁省城镇居民同其它省市一样在这一方面的支出也大大增加。[2]
居住消费明显增加,住户条件不断改善。如表2,平均每人现有住房建筑和使用面积呈现增大趋势,普通楼房比较稳定,普通平房逐渐减少。随着国家住房改革制度的落实,住房消费比重有所增加,由1995年7.8%上升到2003年10.8%。但是,对认为是消费新增长点的住房,由于辽宁省城镇居民收入与其价格的较大差距,短期内还不可能形成较强的购买力。消费正处在从一般水平向高档水平转变的孕育阶段,靠积累消费这类商品,还需要较长的时间。[3]
表2辽宁省城镇居民家庭居住情况
3.辽宁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现状的特点
(1)汽车拉动消费市场快速增长。
2003年,被国内业界称为“汽车年”,辽宁的汽车市场表现最为突出。全年销售汽车40.8万辆,比上年增长56.6%;其中,新车29.3万辆,增长65.4%,旧车11.5万辆,增长37.8%。汽车销售实现零售额305.2亿元,增长51.2%,占全省零售额的比重为15.9%,比上年提高3.8个百分点。汽车新增零售额103.4亿元,占全省零售额总增额的42.5%,拉动全省零售额增长6.2个百分点。汽车消费热刺激了汽车生产的成倍增长,同时带动了汽车维修、租赁等相关行业的发展,成为辽宁主导型消费热点。[4]
(2)住宅消费带动相关产业快速发展。
近年来,随着居民收入增加,住宅消费日益升温。2003年住宅销售额为789.2亿元,比1998年增长了3.4倍;其中售给个人的住宅销售额较1998年增长了10倍多;私人购房比重由1998年的34.4%提高到95.4%。住宅消费的持续升温带动了建材、家具等相关产品的快速增长,并且重新刺激了己趋于平淡的家电市场。全省建筑及装演材料类、家具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合计实现零售额154.7亿元,增长16.6%.
(3)通讯器材销售大幅增长。
随着通讯费用的降低及新款手机的不断推出,手机成为又一大消费热点。全年通讯器材类商品实现零售额28.1亿元,增长35.5%,其中,移动电话零售量达180.4万部,增长57%。
汽车、住宅、通讯器材共实现零售额488亿元,增长37.3%,对全省零售额的贡献率为54.5%。上述结构变化显示,目前我市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势头强劲,以汽车、住宅、通讯为主的新型消费热点已经形成。[5]
4.辽宁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与全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比较
我们先来看看我国各地区的消费情况。从2002年统计年鉴数据来看,各地区的居民消费受收入水平的影响呈现明显的差异。
(1)从基本的描述统计量来看,食品的平均消费为每人每年2060.82元(这里计算的平均数是算术平均,和统计年鉴上的加权平均不同,故结果有所不同),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大多数高于这个指标(最高为上海的每人每年4021.77元),而中西部地区江西、山东、广西、贵州、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省食品的消费均在平均值之下,最低的山西竞只有每人每年1412.95元(当然这也与各地的物价指数不同有关)。尽管绝对额差异较大,但食品支出的变异系数(标准差/均值)很小,说明各地区食品支出仍占总消费支出的大部分,也反映恩格尔系数变化不大。[6]
(2)衣着消费的差距相对较小。衣着支出的变异系数在所有指标中最小,也说明各地区该项消费变化不大,这也与人们传统的消费观念有关,即衣着主要还是饱暖,其次才来考虑形象品牌等。
(3)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和通讯、娱乐文化、杂项商品和服务受经济的影响太大,经济发达和经济落后的地区的差距非常显著。其中,家庭设备和交通的变异系数最大,说明各地区在该项消费上有很大不同,经济发达地区相应交通发达,通讯便利,信息灵通,有更多的商机,从而也使人们有更强的经济基础来接受医疗保健、娱乐、教育文化等服务。
三.辽宁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辽宁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存在的问题
辽宁省城镇居民的消费质量有所提高,消费结构也有较大的改善,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还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
(1)食品消费问题
城镇居民食品消费比重仍然偏大,食品消费内部结构不尽合理(1985年52.8%,2003年35.6%,下降17.2%)。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全省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食品消费比重的恩格尔系数有明显下降趋势。从1985-2003的居民食品消费的内部结构表看,1985年,辽宁省城镇居民消费中,粮食占10.6%,肉禽及制品占8.6%,蛋类占3.1%,水产品类占2.8%02003年粮食占4.4%,肉禽及制品占6.8%,蛋类占1.3%,水产品类占1.7%,除了奶及奶制品支出比重上升外,其余各项比重均下降。食品支出主要集中于粮食、肉禽及制品、蛋类,蛋白质摄取不足。
(2)恩格尔系数失真
研究认为,统计年鉴中公布的恩格尔系数不能如实反映辽宁省城镇居民真实的消费水平和富裕程度。倘若以此数据对辽宁省城镇居民在消费水平和富裕程度做出判断,将会产生巨大的误差。辽宁省城镇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一直比全国平均水平低,如从1980年到2003年之间,辽宁省城镇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由56.7%变为35.6%,比同期全国平均水平56.9%和37.1%低0.2和1.5的百分点。1994年,辽宁省城镇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50.8%比全国平均水平50.0%高0.8个百分点。其余年份辽宁省城镇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均比全国平均水平低,按此判断,可得出辽宁省城镇居民家庭生活及富裕程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结论,这与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可能不相符,需要进一步得探讨。同时,辽宁省城镇居民以恩格尔系数下降为标志,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己完全达到小康水平,而且进入小康向富裕过渡的后小康消费阶段。
(3)居民收入问题
辽宁省城镇居民收入长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999年、2003年,辽宁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为4595.1元和6678.0元,同期,全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5854.02元和8472.20元。与全国比较,辽宁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全国同口径指标的78.5%和78.8%。辽宁省城镇居民收入人均增幅偏低,以及居民内部存在着收入差距,收入差别的扩大造成消费差别的扩大。近年来,辽宁省城镇居民的最低收入户与最高收入户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差距有逐年拉大的趋势,2003年辽宁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14.1元比最低收入户的2014.3元多13999.8元。最高收入户的消费支出10537.6元比最低收入户的2020.7多8516.90元。
(4)城镇居民住房问题
城镇居民住房支出比重虽然在近几年显著增加,但仍偏低。住房条件直接决定着辽宁省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从住房支出的变化趋势来说,一般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在一定时期内,住的消费就呈上升趋势。然而由于我国房改前将住房当作福利近似无偿进行分配,而在1998年实行的住房商品化改革后,居民有限的购买力与昂贵的房价有一定差距,住房支出明显偏低也反映了辽宁省城镇居民住房消费质量和水平与全国的差距。2003年住房占消费性支出的比重为10.8%,仅仅达到了温饱型,这与辽宁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整体达到后小康型是不一致的,这也充分说明本省居民住房消费存在阻碍发展的问题。今后,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入和住房商品化,必将大大提高辽宁省城镇居民的住房支出比重,从而使消费结构逐步趋于合理化。[7]
2.辽宁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问题的主要原因
导致目前辽宁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多方面的。在研究中,更加关注的是这些主要原因近期是否有改变的可能。
(1)收入增加与收入差距的拉大
收入是影响消费结构的决定性因素。这里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收入增长,二是收入差距问题。从辽宁省城镇居民收入增长情况看,2003年辽宁省城镇居民收入增幅9.4%,促进消费需求上升的着力点一定要放在增加居民收入上,这样才会使消费需求回升成为可能。
从居民收入差距方面看,不同居民群体的收入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如垄断行业与竞争性行业从业人员之间,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从业人员之间的收入水平存在的差距十分明显。同时随着分配结构和方式的改革,辽宁省城镇居民收入结构也发生明显变化,即劳动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重呈下降趋势,这意味着未来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将会呈拉大之势。居民收入差距的拉大对消费需求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一是居民总体消费倾向下降。这是因为一方面低收入阶层有消费愿望但又没有购买能力,另一方而高收入阶层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之后,消费倾向出现递减趋势。二是新的消费热点难以形成,由于收入差距的扩大,各收入阶层的消费重点不一,因而对新的消费热点的拉力不集中,对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与以前相比难度加大了,从而也会抑制消费需求的迅速扩张。三是笼统的消费政策作用打了折扣,这样由于收入差距的拉大,其对整个居民群体的影响力就大不如前。因此,在提高城镇居民收入的同时,有效、合理地控制居民收入差距的拉大,将对消费结构的合理化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
(2)消费生产和消费需求的不同步
从生产方面看,辽宁省消费品生产己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几乎所有普通消费品生产都已供过于求,目前正处于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升级时期。但这一升级对辽宁省目前的生产企业来讲,进入壁垒明显升高,主要体现在资金投入将更大,技术取得代价更高。因此,这一升级过程过于缓慢,使得这一时期很少有形成社会消费热点的产品出现。从需求角度看,经过多年的发展,尤其是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耐用消费品的快速普及,辽宁省城镇居民日常消费和千元级家电等耐用消费品已基本得到满足,目前正处于进一步消费升级的积累时期,出现消费断层。目前本省的生产结构升级面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变化,但其深层次因素是企业内在机制的变革,经过市场激烈竞争的洗礼和企业制度改革,辽宁省工业企业,尤其是消费品生产企业发生很大变化,企业内部己基本建立起由市场需求主导的机制,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己发生积极的变化与生产结构变化相比,消费升级持续的时间要长一些。
(4)制度环境和消费环境
①制度环境的变化是导致居民心理预期发生变化的巨大原因。辽宁省就业制度己发生了巨大变化,就业制度改变了人们的传统就业模式,就业稳定性下降和大量下岗职工的存在,对人们产生巨大的心理冲击。制度的变化,使人们失去了收入预期的原有基础。也就是说,人们利用以往经验很难确定当前的收入是持久的,还是暂时的,收入预期的不确定必然导致消费需求的下降。其次,辽宁省原有的社会保障体系己无法正常运转,而新的保障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人们甚至无法清楚地了解未来的保障体系究竟是什么样子,其建立进程怎样。人们普遍预期住房、医疗、养老、子女教育等项目上的支出将有大幅上升,支出预期的上升也导致消费需求的下降。之所以说居民心理预期是长期性原因,是因为千百万居民心理预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体制环境的变化,而就业、社会保障等体制的重新建立和完善以及人们对新体制的心理接受程度将是一个较长时期的过程。因此,在短期内随着体制的不断演进和明朗化,居民心理预期会有所稳定。
②抵押贷款的限制。辽宁省各地区已经在城镇居民购车、买房等较大额度的私人商品消费方面实行银行中、长期贷款支持政策。这一政策无疑对城镇居民购置大型商品提供了方便,起到了鼓励消费的作用。但在许多方面尚存在各种消费限制性措施。如住房抵押贷款普遍存在贷款难和贷款比重偏低的问题。城镇居民将产权所有的住房抵押给银行,银行往往低估房产价值发放贷款。研究认为,银行低估房产价值和大幅削减抵押贷款比重的做法是不公平、不合理的。由于低估房产价值,又由于大幅削减可贷比重,从而使房产抵押额度只能达到房产实际价值的50%左右。一旦出现还贷风险,居民将以抵押房的50%左右价格出让房屋产权。显然,这属于消费限制性规定。
③汽车消费的配套政策不健全。鼓励城镇居民购买汽车已经成为国家产业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辽宁省也出台了若干鼓励性消费政策。但就目前情况看,政策盲点还很多。一是交通管理部门“以罚代管”削弱了居民的汽车消费欲望。实际情况是,在交警上下班前后,或无人管护的哈尔滨市的任何一个繁华路口会发现,机动车、非机动车以及行人无视信号灯的现象比比皆是。城镇交通并没有因为交通警察的“严罚”而得到根本改观。反之,看似交通严管的罚款却大大削弱了居民的购车愿望。二是相对频繁的驾驶员学习和考核以及繁杂的检车手续削弱了人们的购车欲望。[8]
四.辽宁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优化对策
1.进一步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
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变化,直接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科学技术水平越高,社会生产力越发达,生产的物质产品就越丰富,产品的技术含量也就越高,这就为建立合理的消费结构提供了物质前提。改革开放以来,辽宁省的经济有很大的发展,但仍落后于发达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导致了辽宁省城镇居民消费水平提高不快,消费结构不尽合理。因此,发展经济,是逐渐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改进和优化辽宁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根本出路。此外,迅速的开发吃、穿、用、交通、通讯方面的高技术消费品,并加速其市场化的进程,对导向和影响辽宁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演变方向和节奏,实现消费结构的合理化极为重要。
发展是硬道理。经济发展快一点,这是全国人民的愿望,也是国际国内形势提出的迫切要求。这里应当强调指出的是,我们所讲的快速是有效益的快速,而不是单纯靠外延发展来支撑的增长速度。但是,这两年的高速增长基本上是靠增加投资、扩大规模、铺新摊子、上新项目,即外延发展取得的,而不是靠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经济效益,即内涵发展取得的。经验证明,不讲效益,不尊重经济规律的快速是虚快,不但不能取得快速发展的效果,而且会背上越来越重的包袱,最终障碍经济的快速发展。去年中央及时采取的宏观调控措施,着力解决了前进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大力整顿金融秩序,抑制房地产热、开发区热和投资增长过旺的势头,稳定了经济,支持了国家重点建设,使某些方面为问题有所缓解,使经济发展的环境有新的改善。但不顾条件,热衷上新项目、铺摊子的势头在一些地方仍颇为强劲。为此,一定要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防止投资膨胀的现象卷土重来。各地在安排发展计划时,要从实际出发,要有全局观念、科学精神,还要有冷静的头脑、务实的作风,根据需要和可能确定发展目标,切不可盲目攀比。要把快速的思路转向重内涵发展上来,把经济工作的着眼点和立足点放到深化改革,转换机制,优化结构,加强管哩,推进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方面上来。这对于今后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调整辽宁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
日用工业品在消费支出中的比重,仅次于吃、穿两项。日用工业品用途广泛,种类繁多,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考虑到辽宁省目前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水平已呈多层次、梯度化,今后,应努力提高消费品生产质量和性能,作到中、高档兼顾的原则,满足不同居民的需求。
民用建筑业是生产住宅的,住宅也是耐用消费品,而且是使用期限最长的消费品,但是,建筑业不能依靠自生的积累发展,而成为国家财政的一大负担,致使住宅生产缓慢,阻碍了居民居住条件的改善和消费水平的提高,致使其消费额在总支出额中所占的比重偏低。随着住房商品化进程的加快,这一比重将迅速上升,城镇居民的一部分消费基金将被引导到住房上来形成住房消费与住房建设的良性循环,房地产行业也将成为经济发展的支住产业。
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逐步提高居民劳务消费水平,在发展传统服务项目上应加大力度,通过发展与重组,赋予传统项目生机,使它们以更好的经营与服务来满足人民生活需求。同时,应注重发展与扶持新兴消费服务与专项服务。依托资源优势,把旅游业作为辽宁省兴支柱产业和经济增长点,满足城镇居民的享受型消费需求。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第三产业中的许多行业具有小型分散,多样、多层次的特点。可以吸纳大量的城镇人口就业,减轻失业的压力,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另外,要加快教育改革的步伐,大力发展技校和职业中学,为第三产业培养专业人才。切实理顺第三产业产品或服务收费的价格体系,在服务消费价格方面,重点是建立,完善和强化市场机制的作用,通过市场调节供求,建立合理的服务消费价格体系。通过市场优胜劣汰,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对于自然垄断性行业服务价格,要加强政府管制,以市场运行指针为参照系建立合理的管制,规则和管制价格,既要防止有些服务的自然垄断性质转化为经营垄断,损害消费者利益,又要保持服务企业的合理收益,对于公共产品服务价格,重点是以加强财政补贴,提高服务业内部效率和相对收益水平为基础,解决公共服务部门的效益目标错位和产出少的问题,达到既保护经营者的经营积极性又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目的。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服务业的成本要降低,质量要提高,离不开服务业的社会化,产业化和现代化,因而必须着手建立城镇社会化服务体系。首先要以社会化为方向,逐步改变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封闭式自我服务的状况,现有的内部服务设施要向社会开放,并逐步形成社会化产业,其次,要以产业化为方向,将大部分福利型的第三产业转变为经营性产业,实行企业化管理,最后,要以现代化为方向,加强技术开发和技术改造,在服务中广泛运用高新技术材料和先进的服务设施,运用科学的服务手段来取代落后的手工服务方式,从而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9]
3.不断完善消费市场,进一步拓宽消费领域
改革分配、消费体制,是拓宽个人消费支出领域,开拓和完善消费市场,优化和合理消费结构的有效途径。逐步减少福利性的消费比重,尽快完善收入分配,住房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逐步扩大个人消费支出领域,就能促进消费结构合理化。在提高辽宁省居民吃穿用等基本消费水平的基础上,重点改善居民居住和出行条件。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加大以经济适用住房为重点的住房建设力度,建立廉租房供应保障体系。积极发展城乡公共交通,鼓励轿车进入家庭,降低信息服务价格,刺激居民信息消费。提高计算机普及率。推进职工带薪休假制度,合理调整居民工作和闲暇时间,扩大服务供给,鼓励居民服务性消费。积极发展新的社会公共消费事业,进行社会公共消费设施的配套建设。这种配套建设必须考虑当前和今后较长时期城市的规模。如城市公共消费设施(天然气、水、暖、电、道路、停车场、垃圾处理场、排污管网、公共交通、通讯传输的规模和质量等)的建设落后于城市规模,则必然降低公共消劳务市场,旅游消费市场等,促使资源优势,产品优势向产业优势的转化,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居民的需求,合理消费结构。
4.引导居民合理消费,努力提倡新型消费理念
消费者是消费的主体,所以,消费者的素质高低和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对消费结构有直接影响。因此,要优化和合理消费结构,必须提高消费主体的素质,加强消费行为的引导。没有高素质的人,就不可能进行高层次的消费,不可能提高消费质量。马克思就说过:“因为要多方面享受,他就必须有享受的能力,因此,他必须是具有高度文明的人。”特别是当代科学技术,文化艺术迅猛发展,并不断渗透于消费领域,没有高素质的少、,就不可能享受当代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的丰硕成果,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提高消费质量,提升消费结构。这就必须加速发展文化教育,从根本上提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必要的文化生活消费,是实现人自身的内涵扩大再生产的主要因素,现代文化教育的功能,不仅在于释放历史沉淀在个人机体内的潜能,而且赋予人的新的品格和才能。劳动者素质决定经济增长。这是一个不以社会制度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具体地说,一是提高精神消费力,开展群众性的丰富多彩的科技,文化体育,艺术活动,激励学知识,学文化,学技术的兴趣。正确导向居民的闲暇消费,提高消费质量,合理消费结构。二是不断改善消费条件,重视精神消费市场的发展。一方面要考虑居民的精神消费结构正逐步由享受型向发展型转化,为居民提供健康、文明、科学的消费场所和设施,另一方面运用经济手段和必要行政手段,整顿文化娱乐消费市场秩序。三是,要用健康的价值观、消费观,幸福观对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消费行为进行引导,把消费引向经济,合理的方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文明消费,合理消费,促进社会文明和社会全面进步。[10]
5.建立对消费结构的监测与调整机制
消费政策应根据消费市场发育、经济发展水平、人均收入水平等因素来制定。合理的消费政策可以促进合理的消费结构的形成。合理的消费政策要做到以下几点要求:(1)致力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政策上消除大起大落;(2)消费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基本内容和环节,要与产业发展政策相配套,分别完成对消费和生产的政策导向;(3)要符合市场经济的性质,逐步提高商品性消费的比重,促进消费结构的良性变动;(4)要适合广州生产力发展水平。在消费政策中明确不同时期内提倡、鼓励消费什么,限制、禁止消费什么,逐步提高哪些消费项目的支出比重,减少哪些消费项目的支出比重等;(5)要适当分散人们的消费内容和消费热点,引导人们更多地进行服务性消费或精神文化方面的消费。我们认为,目前必须根据辽宁省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和消费需求的实际状况,适时调整消费政策,切实按照市场规律,将“以人为本”贯穿于消费政策的始终,特别是实行住房商品化和鼓励汽车进入家庭等政策,为支柱产业的发展提供相应的市场环境。
参考文献:
[1]李平,王杨宏:《东亚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与中国》,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1
[2]马洪,王梦奎:《2002-2003中国经济形势与展望》,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4
[3]范剑平:《中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人民出版社,2004,11
[4]尹世杰:《关于优化消费结构的几个问题》,《上海商业》,2005,(6)
[5]吴绍中:《关于消费结构的几个问题》,《商业评论》,2005,(7)
[6]刘方械,张少龙:《支撑经济增长一中国消费储蓄投资研究》,华文出版社,2004,1
[7]王润如:《以全新的理念驱动绿色消费》,《消费经济》,2004,(4)
一、女性消费心理的重要性
在妇女解放宣言提出多年后的今天,女性受到了越来越高的重视,职业女性在社会的地位也开始不断上升,新时代下的新女性往往拥有独立自主的人格,她们追求平等的权利,迫切想要得到社会的肯定。也正是因为如此,经济市场中的女性消费影响力也在逐渐扩大。原因是因为女性乐于被肯定,并掌握家庭的经济,关于另一半的收入和消费女性都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管理和安排进行;并且是女性现在已经不再只拥有对自身需求进行购买的决策能力,她们还充当着女儿、妻子、母亲的角色,也在社会上履行着各种角色的职责,她们是各种商品类型的购买决策者,有着多项事物的决策能力,这一点让女性在消费市场上也拥有了更大的影响力。现如今的社会消费场所都乐于侧重关注女性的消费需求,迎合女性消费观点和喜好进行产品研发。女性消费市场的影响力无疑是十分巨大的,她们已经逐渐成为了各行企业竞争的首要顾客群,如果企业能够紧紧抓住女性消费心理,时刻注意女性消费者的消费趋势变化,通过女性消费渠道赢得更多的消费者,就能够扩大自身产品的销售,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二、女性消费心理的研究
(一)时尚和情感心理
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压力的与日俱增使女性越来越希望拥有自主化的生活,对于女性来说,美好的事物通常能够给人带来愉悦的心情,因此,她们在对商品的选择和购买上往往会侧重于包装精美的类型。据调查研究报告显示,女性消费者在进行产品消费时,大多数会选择品牌商品,甚至有部分女性还具有极高的品牌拥护度,而现代时尚女性的品牌意识则更加强烈,对她们来说,品牌往往能够展现出她们物质生活的水平和精神层次。在经济水平提高的情况下,流行趋势和品牌已经成为了她们购买物品的首选要求。并且由于女性独特的情感心理构造,她们在进行消费时很容易受到周边消费环境的影响,引发连锁消费。在购买和挑选时也较为注重产品所包含的的情感价值。
(二)审美和自尊心理
女性比男性要更为注重形象和气质的追求,她们在挑选商品时通常会比男性更仔细,尤其是在对于生活必需品进行选择时会更加细致的进行对比和判断,实用性强、包装采用又精美商品通常会促使女性出更高的价格购买。商品的艺术性和创造性是女性对于产品进行选择的第一印象,拥有独特艺术造型包装的商品会让女性在选择时产生提高自身品味的想法,她们往往会因为这件商品符合自气质,展现了自身的审美观点而购买下来。此外,有调查显示,女性消费者还具有较强的自尊心理,在对商品进行选择时喜欢以自身标准和审美去看待别人对于商品的选择,她们对于外界事物的敏感程度要远远高于男性,通常认为自己的选择要优于他人拒绝听从建议。
(三)方便和安全心理
对于已婚职业女性来说,她们不仅需要工作,还需要承担家庭中的各种劳动,生活的压力让这些女性迫切的想要减轻压力,减少家务劳动的时间。因此,她们在进行日用品选购时就会注重方便性和实用性强的产品。女性对于这些产品往往有着较高的消费需求,只要产品推陈出新时能够增强其实用性,她们通常都会乐于去购买。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文化水平的提高,许多拥有多样性实用功能的商品也越来越受到女性消费者的追捧,现代女性往往会将消费很多与健康和安全相关的物品,例如无糖食品、绿色食品和各种利于身心健康的事物等等,这就要求商家在扩大女性消费市场时要格外注重产品的安全保障,使女性消费者能够放心购买。
三、根据女性消费心理制定包装策略
(一)贴合女性气质
现今时代下的新女性消费需求越来越高,对于产品的品牌化追求也越来越明显。很多女性都希望通过品牌来提升自己的气质,展现自己的经济水平和地位。包装精美、有独立品牌的商品往往能够更受女性青睐和喜爱,也更能突出女性的独特品位和气质。因此,企业在对产品进行外包装时一定要注意考察掌握女性心理,设计贴合女性气质的商品包装,同时也要注意打造企业品牌,扩大产品知名度,全面打造高品质的产品,让女性消费者对于产品产生喜爱和购买的欲望。
(二)符合女性审美
女性的审美追求眼光会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不断提高,企业在进行产品销售时一定要注意抓住女性当下的审美趋势,设计符合女性审美的产品外包装。女性大多数追求新奇和精美,新颖的产品包装造型往往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同时也能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对于女人来说,追寻潮流购买新产品是她们展示自己的方式,很多商家就会利用女性中的流行审美顺势推出流行产品的周边搭配进行出售,并将包装设计成专为女的造型,给女性消费者带来极大的心理满足感。
(三)注重实用性
女性消费者对于产品包装除了要看其是否符合自身气质和审美意外,对于外包装上所印刷的产品效用也十分重视。受传统消费观念和生活环境的影响,女性消费者在选择产品时向来较为注重产品的实用,性价比较高的产品往往能够获得女性消费市场。因此,企业在进行产品包装时要重视起产品作用的宣传,特别是在一些生活用品的包装上更要充分体现产品的实用,让女性消费者在购买时能对产品有所了解,从而使其喜欢这款产品,引起她们购买的想法。
四、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女性的消费心理对于企业产品的包装策略制定具有重大的研究意义,只有企业重视女性消费市场,利用女性消费心理来提高自身产品价值,才能够提高企业在市场的消费,从而推动企业在市场的发展。(作者单位: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
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优化教育结构”,“关心特殊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征求意见稿)将特殊教育专门单列一章,充分说明党和政府对特殊教育的高度重视。《中国特殊教育》杂志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吸取国际全纳教育思想精华,从推进教育公平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提出“人人都有特殊需要,人人都需要特殊教育;人人都关心特殊教育,人人都享有特殊教育”的“人本特教”新理念。在专业上引领全国特殊教育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高度;也为杂志改革与发展拓宽了新视野,开辟了新天地。杂志以此为契机,充分发挥科研优势,以科研导向为引领,以提高编审质量为重心,以产业机制为支撑,初步形成r以研带编、以编促产的“研—编—产”一体化发展新模式,整合了资源,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益,保证了质量,增强了实力。
此举得到袁振国所长高度肯定,袁所长亲笔批示“这是历史性的进步”;并作为《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工作简报》(2010年第3期)上报教育部领导,分送各地教育厅、教育科学研究所(院)、教育部直属高校。
经济适用住房是指按照京政办法〔1998〕54号文件的规定,由市计划、规划、建设部门批准建设的,按照政府指导价销售的住宅项目。
第三条 市、区县物价部门是本市经济适用住房小区物业管理服务收费的主管机关,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适用住房小区物业管理服务收费的管理和监督。经济适用住房小区物业管理服务收费项目、收费标准由市物价局会同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共同制定。
第四条 物业管理企业应与物业管理委员会签定物业管理委托合同,服务标准、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办法应在物业管理委托合同中明确规定。
物业管理委员会成立前,物业管理企业应按房屋使用、管理、维修公约中规定的收费标准向产权人收费。物业管理委托合同及房屋使用、管理、维修公约中的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办法应按本办法执行。
第五条 经济适用住房小区物业管理服务收费实行政府定价,费用由产权人交纳。
物业管理服务项目包括公共区域保洁、保安、小区绿地养护、化粪池清掏、房屋及小区共用部位和设施设备的小修、小区的日常管理。小区绿化率在30%以下(含30%)的收费标准为每月每平方米(建筑面积)0.50元;绿化率在30%以上的为每月每平方米(建筑面积)0.52元。
第六条 被评为部、市级优秀管理小区的,在有效期内(部优三年,市优两年)其物业管理服务收费标准可上浮25%。凡有违反本办法行为的不得执行此项规定。
第七条 配有电梯、水泵的经济适用住房,其水泵运行维护费每泵组每年18684元。
电梯运行维护费(一运一备)每年为:调频、调压、调整电梯49379元;交流双速电梯继电器控制的52048元、微机/PC控制的53383元;直流电梯及交流调整电梯继电器控制的56052元,交流调速电梯微机/PC控制的62725元。以上费用应由产权人按建筑面积合理分摊。
第八条 物业管理企业为产权人提供特约服务的,其特约服务费用由产权人与物业管理企业协商确定。
第九条 居住小区内公益性的(如学校、医院等)配套用房,产权人按本办法有关规定交费;属经营性的,视其需要提供的劳务及使用公共设施的程度,由产权人和物业管理企业双方协商议定。
第十条 小区内发生的装修垃圾外运费、自行车存车费、机动车存车费、各项费用统收服务费等项收费按物价部门规定收费标准执行(详见附表)。
第十一条 物业管理的各项收费应按月、按季或按年度计收,不得一次性预收多年的物业管理服务费。
上述收标准均已含营业税及附加,物业管理企业不得另行加价。
第十二条 房屋及小区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保修期满后的中修、大修、更新、改造费用应从房屋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维修基金中列支。
建筑安装工程保修范围和期限内发生的维修费用,不得向产权人收取,也不得从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维修基金中列支。
第十三条 房屋自用部位、自用设施的维修,由产权人负责,也可委托物业管理企业维修,维修费用由双方协商。
第十四条 环卫部门收取的生活垃圾清运费按京价(收)字〔1999〕第253号文件规定每户每年30元,可由物业管理企业代收。
第十五条 物业管理企业提供的各项服务均应按照《北京市居住小区物业管理服务基本要求(试行)》(京房地物字〔1999〕第187号)有关条款执行。
第十六条 物业管理企业收费时应实行明码标价,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及收费办法应在经营场所或收费场所公布。物业管理企业应当定期(每年至少一次)向住户公布收费收入和支出项目,接受物业管理委员会和产权人的监督。
第十七条 物业管理企业不得擅自提高收费标准或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擅自提高收费标准或擅自设立收费项目的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依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十八条 产权人应按与物业管理企业签定的符合本办法规定的物业管理委托合同定期向物业管理企业交纳物业管理服务费。
第十九条 本办法由市物价局、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按各自职责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2000年4月1日起执行。
附表:
政府物价部门制定的有关收费标准
----------------------------
| 收费项目 | 收费标准 |
|------------|-------------|
| | 大型车210元/辆.月 |
| 机动车存车费 | |
| | 小型车150元/辆.月 |
|------------|-------------|
| 自行车、摩托车存车费 |执行各区县物价局制定的标准|
|------------|-------------|
| 装修垃圾外运费 | 21元/自然间 |
|------------|-------------|
| 各项费用统收服务费 | |
| | 1元/户.月 |
随着现代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发展,高血压已经成为一种多发常见的疾病。高血压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有着很大的威胁,高血压会引发很多并发症,目前高血压的治疗方式主要是使用药物来进行治疗,从而能够降低和稳定患者的血压水平。在治疗高血压的药物选择方面要考虑到药物的治疗效果和依从性,依从性高取得的治疗就越好。本文主要选取本社区的高血压患者研究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疗效与依从性,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我院所在社区资料完整的高血压患者总共160例,将选取的例患者随机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总共80例,其中男39例,女41例,年龄在44至71岁之间,平均年龄57.5岁;对照组,总共80例,其中男41例,女39例,年龄在43至73岁之间,平均年龄58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身体的状况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观察组患者给予服用非洛地平缓释片进行治疗,每天1次,每次2片(10mg/片),连续服用20周;对照组患者给予服用尼群地平片进行治疗,每天1次,每次1片(5mg/片),连续服用20周。监测并记录患者在治疗期间的第7周、第14周和第20周的血压情况。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血压情况和不良反应的产生情况,分析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1.4 诊断标准
使用非洛地平缓释片的观察组和使用尼群地平片的对照组在治疗效果方面,显效:患者血压的日平均值<140/90mmHg,患者的高血压症状明显减轻。有效:患者血压的日平均值>140/90mmHg,但是患者的高血压症状有所减轻。无效:患者血压的日平均值没有变化甚至有所上升,患者的高血压症状没有减轻。
1.5统计学处理
本次临床探索研究所得到的有效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情况如表1,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2.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远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效果
观察组(n=80)
对照组(n=80)
显效
44
28
有效
34
38
无效
2
14
总有效率
97.5%*
82.5%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有3例发生了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率为3.7%。对照组患者有13例发生了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率为16.2%。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远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3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依从性比较如表2,观察组患者治疗的依从性远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2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依从性比较
分组
第7周
第4周
第20周
观察组(n=80)
70(87.5) *
75(93.5) *
74(92.5) *
对照组(n=80)
55(68.7)
59(73.7)
57 (71.2)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我国的高血压患者众多,且高血压的发病率在逐年升高,所以高血压已经成为一个公共卫生问题。在高血压的治疗中有许多的药物都可以起到调节和降低血压的作用,高血压患者需要长时间乃至终身服用各种降压药物以稳定和控制血压。高血压患者使用药物应当根据具体病情严格遵医嘱,正确合理地学会控制血压,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但是实际情况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患者并不是完全配合医生的治疗,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中所用到的两种药物均为钙离子拮抗剂降压药物,两者均有降压的作用,但是非洛地平有更好的选择性,服用非洛地平缓释片产生的不良反应较少,药物稳定安全。特别是相比较其他药物非洛地平缓释片能够产生更好的治疗依从性,有利于患者血压的稳定。所以在高血压的治疗中,使用非洛地平缓释片安全高效,有较强的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欣荣,韩蕾,曾牡云,张燕,张文汉,李建明,顾泽樟.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社区高血压的疗效与依从性研究[J].中国药师,2013,01:95-97.
第二条本暂行办法适用于北京市行政区域内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注册,市房屋土地管理局资质审查合格的物业管理单位对普通居住小区提供社会化、专业化服务的收费管理。
物业管理服务收费是指物业管理单位在接受物业产权人、使用人委托,对其居住小区内的房屋建筑及其设备、公用设施、绿化、卫生、交通、治安和环境容貌等项目开展的日常维护、修缮、整治服务及提供其它与居民生活相关的服务所收取的费用。
第三条市、区县物价局是本市居住小区物业管理服务收费的主管机关,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居住小区物业管理服务收费的管理和监督。
第四条北京市普通居住小区物业管理服务收费标准由市物价局会同市房屋土地管理局制定;并将根据物业管理费用的变化知时进行调整。各物业管理单位应按规定的标准执行。
凡属为物业产权人、使用人个别需要提供的特约服务收费项目,其收费标准,由物业管理单位与小区物业管理委员会或产权人代表、使用人代表协商,报市物价局和所在地物价部门备案。
第五条《北京市普通居住小区物业管理服务收费标准》中的产权人指小区内拥有房屋产权的单位和个人。按房改规定出售公有住宅楼房的单位和购买安居楼房的职工所在单位,应近按有关规定负担产权人交费项目。
物业管理单位受委托收取房屋租金的,应将怕收房屋租金抵减物业管理服务收费标准中产权人交纳的费用,不得重复收费。
普通住宅(甲类、乙类和一般住宅)与高档住宅的界定,按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条一栋楼属多家产权的,产权人应每年交付中修费;属一家产权的,产权人可每年交付中修费,也可在发生时按修缮定额结算。
产权人委托物业管理单位大修项目的,物业管理单位应每年收取大修费,大修费中更新改造费和一般大修费各占50%;产权人未委托而发生大修项目时可按修缮定额结算。
物业管理单位要加强大、中修费用的管理,应按每栋楼单独设立帐户,专款专用,不得挪用。
第七条被评为部、市级优秀管理居住小工的,在有效期限内(两年)其物业管理服务收费可在规定标准的基础上上浮10%25%,可调整的项目为:(1)保洁费;(2)保安费;(3)小修费;(4)公共设施维修费;(5)管理费。
第八条居住小区内配套用房,属公益性的(如学校、医院等),产权人、使用人按本办法的规定标准交费。属经营性的,视其需要提供的劳务及使用公共设施的程度,参照本办法规定的标准协商议定。
第九条物业管理服务收费实行明码标价,收费项目和标准及收费办法应在经营场所或收费地点公布。
物业管理部位应当按受小区管理委员会或物业产权人,使用人的监督,并将各项费用的年收支情况同时报市物价局和所在地物价局备案。
第十条实行物业管理的住宅小区物业产权人,使用人应按物价部门规定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向物业管理单位交纳物业管理服务费,不按规定交纳物业管理服务费的,物业管理单位有权按照所签服务合同要求追偿。
第十一条物业管理单位已接受委托对居住小区实施物业管理并相应收取费用的,其它部门和单位不得再行重复征收性制裁的内容相同的费用和项目。
对于物价部门已规定统一价格(收费标准)的项目,物业管理单位应按统一价格(收费标准)执行或代收。
劳动部门收取的电梯验费按市物价局京价(涉)字[1998]第170号文件规定执行,由产权人交纳。
环卫部门收取的生活垃圾清运费按市物价局京价(房)字[1997]第186号文件规定,每户每年21元的产权人交纳。
第十二条本办法规定的收费标准中不含营业税。凡按国家有关规定需交纳营业税的,物业管理单位可以本办法规定的收费标准基础上加应纳税金向产权人收取。
第十三条物业管理单位与物业产权人、使用人之间发生的收费纠纷,可由物价部门进行调处,也可通过仲裁或诉讼程序解决。
对备案的收费项目,物价部门有权对项目设置不合理、标准过高的收费作出停止收费、降低标准化的决定。
凡有下列行为之一者,由政府价格监督检查机关依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一)越权定价、擅自提高收标准的;
(二)擅自设立收费项目、乱收费用的;
(三)不按规定实行明码标价的;
(四)提供服务质价不符合的;
(五)只收费不服务或多收费少服务的;
(六)其它不执行本规定的行为。
第十四条本办法之彰的有关规定凡与本办法相抵触的,以本办法为准。
第十五条本办法由市物价局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本办法自1997年7月1日起执行。
物业费收费规定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物业服务收费行为,提高物业服务收费透明度,维护业主和物业管理企业的合法权益,促进物业管理行业的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物业管理条例》和《关于商品和服务实行明码标价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物业管理企业向业主提供服务(包括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约定提供物业服务以及根据业主委托提供物业服务合同约定以外的服务),应当按照本规定实行明码标价,标明服务项目、收费标准等有关情况。
第三条物业管理企业实行明码标价,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和诚实信用的原则,遵守国家价格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
第四条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房地产主管部门对物业服务收费明码标价进行管理。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对物业管理企业执行明码标价规定的情况实施监督检查。
第五条物业管理企业实行明码标价应当做到价目齐全,内容真实,标示醒目,字迹清晰。
第六条物业服务收费明码标价的内容包括:物业管理企业名称、收费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标准、计费方式、计费起始时间、收费项目、收费标准、价格管理形式、收费依据、价格举报电话12358等。
实行政府指导价的物业服务收费应当同时标明基准收费标准、浮动幅度,以及实际收费标准。
第七条物业管理企业在其服务区域内的显著位置或收费地点,可采取公示栏、公示牌、收费表、收费清单、收费手册、多媒体终端查询等方式实行明码标价。
第八条物业管理企业接受委托代收供水、供电、供气、供热、通讯、有线电视等有关费用的,也应当依照本规定第六条、第七条的有关内容和方式实行明码标价。
第九条物业管理企业根据业主委托提供的物业服务合同约定以外的服务项目,其收费标准在双方约定后应当以适当的方式向业主进行明示。
第十条实行明码标价的物业服务收费的标准等发生变化时,物业管理企业应当在执行新标准前一个月,将所标示的相关内容进行调整,并应标示新标准开始实行的日期。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食管动力疾病,其临床症状主要是由于胃以及十二指肠等内容物反流而引起的烧心、反酸等。在GERD中,最为常见的是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ERD),约6/10~7/10的GRED患者为NERD,且其发病率呈现逐年增长趋势。大部分NERD患者同时还伴有心理异常,包括焦虑、抑郁、失眠等,严重干扰其正常工作与生活。长期临床实践表明,常规治疗方法(如质子泵抑制剂、促胃动力药等)疗效不佳,且易复发。本研究尝试性采用兰索拉唑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NERD,评价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NERD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126例NERD患者,其中男73例,女53例;年龄35~71岁,平均(52.9±11.4)岁,病程6~24个月,平均(11.7±3.8)个月。本研究均已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并经过患者及其家属的同意,并已获得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将126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临床症状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3个月的反酸、烧心、胸痛、口中酸或苦味等典型临床症状,每周发作≥3次;治疗前胃镜检查食管黏膜无异常表现,无黏膜炎症如糜烂、溃疡或Barrett食管等病变;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14项)和抑郁量表(HAMD,24项)进行评分,HAMA评分>14分,且HAMD评分>20分,符合焦虑、抑郁诊断标准。排除标准:排除消化性溃疡、疑有肿瘤恶变、有消化道手术史、治疗前2周内服用抑酸药物或胃肠动力药物者、严重心肺肝以及内分泌系统疾病者,以及对本次研究中使用的药物过敏者。
1.3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以奥美拉唑片(长春高新制药有限公司,H20033484,20mg/片),给药剂量为l片/次,2次,d。观察组在该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服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丹麦灵北制药有限公司,H20020474,10.5mg/片),1片/次,1次/d,服用时间为每天早晨。两组患者均治疗8周,并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复发率等。记录治疗前后HAMA、HAMD评分改善情况。
1.4观察指标
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复发率以及心理异常改善情况,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临床疗效评定。显效:典型临床症状(烧心、反酸、胸痛等)消失,患者生活与工作完全恢复正常;有效:上述症状显著消失,患者工作与生活显著恢复;无效:临床症状没有得到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x100%。密切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对患者的焦虑情况的判断使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15项进行判定,当患者的HAMA评分>14分时,认为患者存在焦虑症状;对患者的抑郁情况的判断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24项进行判定,当患者的HAMD评分>20分时,认为患者存在抑郁症状。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数据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数据以(x±s)表示并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并采用x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如表1所示,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显效率与总有效率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
2.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和复况比较
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头痛、嗜睡、恶心、便秘等,并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如表2所示,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2,P>0.05),但观察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x2=4.26,P
2.3两组患者HAMA和HAMD评分改善情况比较
结果如表3所示,在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HAMA评分与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HAMA评分与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3讨论
NERD是一种常见的食管动力疾病,胃食管存在生理性反流和病理性反流两种,病理性反流是一种病理现象,其发病除与胃酸分泌及胃动力异常有关之外,还存在一些其他的影响因素,如患者自身的食管防御机制与食管敏感性,部分患者还与患者自身的精神状态与心理因素有关。
质子泵抑制剂仍是NERD的首选治疗方法,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雷贝拉唑等;但其在症状控制方面不如在糜烂性食管炎中的疗效好。H2受体拮抗剂在临床上的使用也较为广泛,但是由于H.受体拮抗剂并不是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并不对所有NERD患者有效,且复发率较高。临床中NERD患者往往伴有抑郁、焦虑症状,抗焦虑和抑郁药物辅助治疗NERD疗效明确。因此,本研究联合应用奥美拉唑与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NERD,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了研究,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奥美拉唑是一种质子泵抑制剂,能够长效抑制胃酸分泌,是NERD的首选治疗药物,但在消除症状方面不如在GERD治疗上效果好。临床发现NERD患者多伴有轻度至中度的焦虑和抑郁,表明精神和心理因素可能对NERD患者的症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若加用能够改善精神心理异常的药物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当前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收录日期:2012年2月28日
理性消费是当今时展和我国现代经济建设对大学生的要求。关注大学生的现实消费状况,培养大学生健康、科学的理性消费观,对于正确引导青年一代乃至整个社会的消费趋势,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当前大学生消费现状
1、消费品倾向于电子高科技数码产品。如今,高科技数码产品已走向大学生生活。大学生不仅人人配有手机,而且手机价位越来越高。甚至大多数大学新生入校时就配上手机、电脑、相机――所谓的大学里的“三件套”数码产品,家境富裕的大学生则配上更齐全的“五件套”(手机、电脑、相机、MP4、录音笔)。
2、品牌意识增强。现在的大学生无论饮食、穿着还是日用品都较以往年代的讲究。除了吃饭、穿衣要讲究名牌外,在购买大部件的手机、电脑等高科技数码产品上表现尤其明显。大学生追风攀比现象日益严重,不顾自身经济条件的过度、盲目跟风,追求品牌、名牌在大学生群体中已成为一种趋势和潮流。
3、消费数额大。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数额也日益增加,甚至超过家庭能承担得起的限度。“一月五百贫困户,千儿八百刚够用,两三千元是扮酷,四五千元真大户”这首大学校里流行的打油诗虽然有夸大不实之处,但基本上影射了当今大学生的真实消费水平。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观念的误区
1、贪图享受问题突出。据调查,大学生生活消费每月支出占每月消费总额(不含学费和住宿费)的比例最高,而伙食费用又是生活消费中占据比例最高的一项。此外,大学生用于休闲娱乐、朋友聚会和旅游的消费支出在消费总额中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其中,平均每月用于聚餐或请朋友吃饭的消费支出在100元以下的占66.4%,101~200元的占27.6%,200元以上的占6.0%。从当今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可看出,过度看重享受的思想已经逐渐蔓延及大学校园并影响到大学生的消费思想和行为。
2、攀比现象成风。当代大学生的消费品种类及花费数额的变化,一方面是我国社会进入小康社会,人民生活富裕的必然结果和表现,但另一方面与大学生爱慕虚荣、甚至不顾家庭经济条件盲目攀比不健康的心理不无关系。大学生穿着讲究点当然无可厚非,但过度的讲究吃喝、穿着打扮及享受高端数码产品等相对于学习来说次要的东西,则是应当引起我们高度警惕和重视的问题。对于名牌消费品的向往,对同辈高档消费的羡慕,对因家庭经济困难而无法满足消费需求而产生的烦恼等极容易引发大学生心理的失衡和行为失范,其影响的负面性是不可低估的。
3、超前消费。近年来,有些大学生的消费数额日益高涨,消费数额甚至远远超过所在家庭的经济收入水平。据大学生人均月消费与大学生所在家庭人均月收入的调查统计显示,有7.2%的大学生月消费支出高于其家庭人均月收入。对大学生消费来源的调查显示,全部来源于家庭的占67.2%,部分来源于家庭、部分来源于勤工助学或奖助学金的占28.8%。非理性的、盲目的超前消费、高消费,不仅给家庭造成巨大经济压力,也使大学生迷失了科学、健康、正确、积极的人生目标和追求,形成不良的人生观、价值观。此外,不良的消费氛围对大学生人际交往也会产生不良影响,一旦大学生的消费层次拉开,便会加深交往的隔膜,而这个隔膜会影响他们融入集体、社会。
三、大学生错误消费解决办法
1、学生方面。大学生要提高自身素养,形成勤俭节约、理性消费理念。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优良传统和美德。作为自己尚没有经济来源被父母供养的大学生,更应该体谅父母辛苦供养自己上学的不易,继承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美德。继承和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形成科学、理性消费理念。
2、家庭方面。家庭应营造艰苦朴素、理性消费的生活环境,培养和引导学生养成科学、理性消费的习惯。作为家长应首先把自己塑造成生活方面的模范标兵,从自身做起,言传身教,给学生创造和培养勤俭持家、艰苦朴素的良好家庭氛围,使学生养成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同时也从精神道德层面引导、监督学生树立量入为出、科学、理性的消费观念。
3、高校方面。纵观我国的教育体制,从小学到大学,大学生从来就没有接受过来自学校的系统的、正规的消费教育,不具备系统的消费知识,更谈不上消费判断能力。因此,当前我国高校要加强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培养科学、理性消费的消费文化。大学要做好利用有效教育资源,培养大学生健康人格、合理消费观的引导和监督工作。学校要开设思想道德修养方面的课程,加强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同时,运用校园广播站、校报、宣传栏等多种媒体形式进行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等优秀品德、美德和理性消费为主体的宣传教育活动,广泛弘扬理性消费文化,培养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干净纯洁又积极向上的校园消费文化和环境,营造大学生理性消费的舆论氛围,倡导学生适度、合理、科学消费,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科学的消费观,从而培养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品学兼优的高素质人才。
Abstract:Inrecentyearsalongwiththeeconomicdevelopmenttourismdemandshavebeenmoreincreased.Thisbringsaboutnewneedsfortouristconsumptionresearch,eventhoughthecurrentstudyremainsratherlimited.Tourists′irrationalconsumptionbehaviorgetsmoreprevalentassoonastourismactivitiesdevelopmorefrequently.Thisphenomenonmayrestrictitsfurtherdevelopment.Thepaperexpoundstourists′irrationalconsumptionbehaviorintermsofcharacter,causeandprecaution.
Keywords:tourist;irrationalconsumptionbehavior;character;cause;precaution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已发生变化,旅游在过去是有钱人的消费,现在逐渐成为大多数人的日常需要。但由于经济能力、观念和消费心理的差异,旅游者消费行为呈现多样化,非理性消费行为随之越来越普遍,这对于旅游者本身和旅游业的发展来说都是不利的。因此,研究旅游者非理性消费行为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为旅游地的产品开发与市场营销、旅行社的线路设计与服务改善以及相关部门制定旅游政策提供参考。
近几年来,学术界出现了不少研究非理性消费行为的科研成果。黄德海对我国当前消费品市场上非理性消费的主要表现进行研究[1];黄守坤从经济学、消费心理学的角度,分析非理性消费行为的形成机理[2];刘佳刚等[3]介绍了三种非理性消费行为理论并进行了实证分析。但是专门研究旅游者非理性消费行为的文献很少,仅见李菊霞等[4]研究了我国旅游者非理性消费行为的具体表现和消除旅游者非理性消费行为的途径。笔者试图对旅游者非理性消费行为进行界定,分析其特征、危害、成因,从而探索出合理有效的防范措施。
二、旅游者理性与非理性消费行为的界定
旅游者消费行为是旅游者通过对自然生态环境、社会历史文化的地域“交换”,产生消费行为或消费过程[5]。旅游者的消费行为主要表现在对旅游地和旅游产品的信息接收、感知、选择和决策这一过程中。在这一过程中,旅游者会表现出理性或非理。所谓理性消费行为是指消费者在消费能力允许的条件下,按照追求效用最大化原则进行的消费行为。非理性消费行为是指消费者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做出的不合理的消费决策,它一般表现为消费者不按追求效用最大化进行消费,或是消费时没有考虑收入的约束,或是不按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进行消费,或是对消费品的判断认识不足等。
三、旅游者非理性消费行为的特征及其危害
(一)旅游时间选择过度集中
自从1999年国家假日办实行黄金周、双休日的假日政策后,旅游者进行旅游的时间主要集中在五一、十一和春节这三个时间段。根据中国旅游网的报道,2005年的五一、十一、春节黄金周的旅游人数分别为1.21亿人次、1.11亿人次和0.69亿人次,占全年入境与国内旅游人数的22.59%(见表1)。在此期间,许多旅游目的地人满为患,旅游配套设施的利用率达到100%,有些著名景区不得不采用每天限流或提高价格来应付滚滚人流带来的压力。黄金周景点过热,不但降低了旅游者的满意度,并对旅游资源和旅游设施造成破坏。旅游者选择这些时段进行旅游没有追求效用最大化,属于非理性消费行为。
(二)旅游空间选择不合理
我国拥有很丰富的旅游资源,其分布地域比较广,但旅游者在进行旅游地选择时,绝大部分偏向热点景区,而温点或冷点景区备受冷落。据统计,2005年五一期间,纳入全国假日旅游统计预报体系的39个重点旅游城市旅游人数占五一期间总人数的38.70%。就是面对同一景区,旅游者选择游览景点也呈现出趋热避冷,例如南岳衡山的景点大庙、祝融峰游人如织,有增无减,而风景优美的藏经殿、麻姑仙镜等景点游人不多,由冷点渐成为了冰点。这一局面的进一步恶化给旅游地承载力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由此引起旅游地环境的破坏和旅游质量下降。
(三)异化旅游内容
不少旅游者在进行旅游消费时,其部分行为对旅游内容进行异化。有些旅游者利用公费旅游的机会,对美丽的旅游景观不加理睬,只进行日常的一些大众娱乐项目,例如玩牌。曾有报道,不少到三峡旅游的游客在游船上不欣赏三峡风光,取而代之的是玩牌。还有些旅游者以旅游为幌子,在旅游过程中追求不健康的感官享受,开展、看、聚赌、吸毒贩毒等非法活动。这一现象不具有普遍性,但如不及时加以制止,随着旅游朝个性化发展的趋势,只会蔓延开来。另外,在旅游过程中,一些旅游者在不良导游的游说下,或者自身的爱贪小便宜习惯的影响下,出现购物不追求物美价廉、容易上当购买伪劣旅游商品等非理性消费行为。还有一些旅游者为了满足自己虚荣心,在没有考虑自己的收入或收入阶层等约束条件下,一味追求商品或服务的效用,盲目攀比高档消费。这些现象大大削弱了旅游本来的含义。
(四)破坏环境和设施
早在2002年,中国第一个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的负责人、全国政协委员梁从诫就指出非理性消费行为会对环境造成消极影响[6]。除了上面讲到了旅游者在旅游时空选择的过度集中造成了环境和设施的破坏,还有不少旅游者受自己不良习惯的影响或者对旅游服务不满,在旅游活动中不讲卫生,例如乱扔垃圾和随地吐痰等,不爱护环境和公共设施,到著名景点喜欢留下“某某到此一游”,或者在文物上面涂鸦,制造大量的旅游垃圾文化,给旅游景区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无形中给后来的旅游者一个错误的引导。这些忽视社会公德的行为都属于非理性消费行为。
四、旅游者非理性消费行为的成因
旅游者非理性消费行为的形成原因很多,归纳一下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旅游产品的特点造就旅游者非理性消费行为形成旅游者的决策是一个结构化和连续的过程,在不确定的条件下,面对复杂的情景和问题时,旅游者会采取捷径或应用部分信息进行处理,这样容易导致非理性消费行为产生。由于旅游产品的无形性、生产与消费同时性、异地性和综合性等特征,供需方对旅游产品的信息获取严重不对称,使旅游者面对的问题更加复杂,决策出现非理性也是很普遍的现象。因此为了降低风险,在选择旅游地时出现趋热避冷。
另外,旅游产品单一和组合不合理也是造成旅游者对旅游内容进行异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旅游者在钱和闲都不缺的情况下,当然希望旅游产品能满足个人的需要,而现阶段旅游产品的内容单一,形式以团体消费为主,这无形中造成了供需不协调。在这种情况下,旅游者很容易产生改变旅游项目内容的心理和行为。
(二)旅游者本身的原因导致非理性消费行为
旅游者自身养成的好奇心理、对利益的冲动、贪图便宜、不计后果等消费心理和一些不良的消费习惯导致了非理性消费行为的发生。一些旅游者出于对某种旅游资源的好奇,在不考虑自身收入、产品价格水平等约束条件,进行旅游消费。或是把旅游作为一种身份的象征,为满足自身的虚荣心而进行盲目攀比和过分讲究旅游的消费档次。或是在作决策时,未经仔细考虑或者对旅游产品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了解,主观上形成决策上的失误;或是受传统文化或宗教文化的影响,旅游消费并不是遵循边际效用递减的规律进行。前面说到,旅游者在旅游时间选择上的过度集中,很大程度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人平时聚少散多,只有在黄金周和春节,家人才有机会为了增进家人和睦而进行家庭旅游。
(三)旅游供应商的经营策略推动非理性消费行为发生
有些旅游供应商专门针对旅游者的非理性消费行为进行产品开发、产品定价和产品促销。例如,国外和国内旅游供应商推出不少超豪华酒店或者富人度假旅游区,专门针对富豪们的攀比心理进行产品开发和定价;户外用品就是特意为野外运动发烧友开发出来的产业,不少商家推出能被发烧友们肯定的专业产品,除了赚到不少好口碑,最终反映到市场销售业绩上[7]。还有一些旅游供应商提供名副其实的旅游产品,把旅游者骗来消费,从而导致非理性消费行为。
(四)旅游媒体的营销手段引发非理性消费行为
一些旅游媒体进行虚假广告宣传,使旅游者在作决策时产生错觉。宣传的低价旅游线路与实际消费价格不一致,或夸大旅游带来的身心体验,造成旅游者在消费时心理失衡,从而引发破坏景点、制造垃圾等非理性消费行为。旅游媒体利用事件营销,夸大或曲解旅游产品的效用,一方面,造成旅游者盲目进行消费,引起部分景区过热,旅游消费质量下降;另一方面,引发旅游产品价格的暴涨暴跌,不利于物价稳定。
五、旅游者非理性消费行为的防范措施
由上面对旅游者非理性消费行为的分析,可以看出,旅游者非理性消费行为是普遍的但不利于旅游业健康发展和旅游者合理消费。因此,针对以上情况,要对旅游者非理性消费行为加以正确的引导。
第一,大力开发多样化、个性化的旅游产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精神生活日渐丰富,开发多样化、个性化的旅游产品将缩小供需差距,推动大众旅游的发展。开发多样化的旅游产品过程中,要考虑将不同的旅游产品以一个鲜明的主题加以组合,或者开发综合性强的产品,从而满足一个团队中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开发个性化的旅游产品要充分发挥旅游者的主观能动性,留给旅游者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来进行旅游体验。
第二,提高国民素质,形成健康的消费观。我国相关部门对此做了不少工作。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2005年7月发出通知,部署在全国实施“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中央文明办、国家旅游局9月1日联合了《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和《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12月中旬,中央文明委、国家旅游局等10部门又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各地深入宣传践行《指南》和《公约》。提高国民素质是一项长期工作。每一个阶段都要社会各界大力配合来完成。政府可以通过旅游媒体做大量的公益广告。
第三,加强旅游供应商的企业诚信建设。非理往往是可以预期的,旅游供应商可以利用旅游者的非理获取利益。因此,国家旅游局等相关部门应加大力度进一步完善旅游者投诉管理制度和旅游诚信体系建设,对旅游供应商的商业行为进行监管,以保证广大旅游者的切身利益不受到损害。另外,旅游供应商的管理制度完善,管理科学,注重环保,讲诚信,也在很大程度上制止了不良旅游消费行为并教育了旅游者。所以,旅游供应商应提高企业工作人员的诚信意识、法规意识,规范自身的执业水平,多开展诚信活动,营造诚信环境,形成诚信文化,这既有利于企业发展,又有利于引导旅游者进行合理消费,达到供需双方“共赢”。
第四,正确引导媒体对旅游业的影响。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对于旅游业来说,一方面要借助媒体的影响来推动行业发展,另一方面要防止媒体对旅游业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媒体的受众是广大民众,媒体信息传递给旅游者较其它促销方式来说更加迅速,对旅游者做决策产生影响,容易导致旅游者产生非理性消费行为。因此政府部门要通过法律、行政和经济的手段加以规范媒体报道的公正,社会各界应该大力呼吁媒体加强其公性力,这有利于减少旅游者非理性消费行为的发生。
总之,在面对旅游者的非理性消费时,除了加强行业规范和法律健全,更要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和方法去引导旅游者逐渐形成理性的消费观念。社会相关部门在制定政策时,不单单考虑经济的快速发展,还要注重引导旅游者进行合理消费。有不少经济学学者认为假日经济在短期内刺激经济,但不能带来经济的长期快速发展,因此建议有关部门对节假日进行合理分流,旅游者出游的时间相对分散,这对于旅游业发展和旅游者健康消费都有利。
参考文献:
[1]黄德海.理性与非理性消费行为刍议[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0,21(3):82.
[2]黄守坤.非理性消费行为的形成机理[J].商业研究,2005(10):14-17.
[3]刘佳刚,刘乐山.非理性消费行为理论与实证分析[J].消费经济,2006,22(1):85-88.
[4]李菊霞,林翔.关于引导我国旅游者消费行为的思考[J].商业研究,2001(6):169-170.
本文作者:鲁琦工作单位:巢湖学院体育系
安徽省城镇女性消费观念调查结果体育消费是指“人们为满足多样化的体育需求,采用不同的方式消耗体育物资产品、购买各种体育彩票和参与、观赏各种竞技运动、健身运动等服务产品的过程。”[3]体育消费属于享受性消费和发展性消费,是为满足马斯洛需求的较高层次。体育消费观念是人们对待其可支配收入的指导思想、态度以及对体育产品价值追求的取向,体现为对消费对象、消费行为方式、消费过程、消费趋势的总体认识评价与价值判断。根据消费观念的一般理论,本研究将体育消费观念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理性消费,注重体育产品(服务)的“好”与“坏”,追求产品的物美价廉、经久耐用;感觉消费,注重体育产品(服务)的“喜欢”与“不喜欢”,追求产品的品牌、式样、吸引力;感性消费,注重体育产品(服务)的“满意”与“不满意”,追求产品所提供的身体与心灵感受。调研中,请受访者填写对体育消费观念三个层次的评价,采用5分制方式来表达与分析结果:特别注重(4分),注重(3分),一般(2分),不太注重(1分),不注重(0分)。均值处理后获得不同职业女性体育消费观念得分分布见图1。表1调查对象年龄分布表2调查对象职业分布职业工人商业、服务业离退休其他职业N347216241135%13.50%8.40%9.37%5.25%企管人员公务员教师医疗卫生30532743556511.86%12.72%16.92%21.98%年龄段20岁~30岁31岁~40岁41岁~50岁51岁~60岁61岁以上N657803546362203%25.55%31.23%21.24%14.08%7.90%图1不同职业女性体育消费观念得分分布调研结果显示,理性体育消费(物美价廉、经久耐用,3.13)仍然是安徽省城镇职业女性体育消费的主流观念;重品牌、重式样、重使用的感觉消费观念(2.81)次之;而重身心感受的感性消费观念(2.56)正逐渐深入人心,体育消费观念呈现多元化。数据表明城镇职业女性体育消费观念正处于转型期,注重消费效益、注重从消费中获得更多的身心满足(健康、快乐、审美)等新型消费观念正逐渐为广大职业女性所接受。
职业差异对比通过X2检验,城镇女性的体育消费观念的职业差异显著(p<0.05)。通过两两比较,除企管和公务员,工人与离退休之间无显著差异外,其他各职业间均存在显著差异。企管、公务员、医疗卫生等职业群体,体育消费观念更易于受个人因素影响,因而更加趋于多元化。感觉消费、感性消费等新型体育消费观念,较之工人、离退休等职业,更易于被接受。教师群体则更加认同理性消费(3.02)和感性消费(3.55)两个体育消费观念层次,其中感性消费的认知度在所有职业中得分最高,而感觉消费得分值相对较低(2.45)。工人与离退休职业群体,理性消费认知度明显高于平均水平,而不甚赞同感觉与感性等新型消费观念。医疗与商业服务业群体较为重视感觉消费(3.29和3.61)观念的,更加看重体育消费产品的品牌、式样以及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企管、公务员、教师职业群体消费理念多元化趋势较为明显。职业女性体育消费观念的形成源于许多因素,诸如宏观的经济环境、政策导向等,微观的供需关系、个人因素等,也有妇女的体育认知、消费动机等。根据研究需要,本文归纳和选取了A:体育消费产品丰富程度;B:体育消费环境;C:体育兴趣;D:经济收入水平;E:传统文化与消费观念;F:学历;G:家庭责任;H:闲暇时间等。通过对受访对象的问卷调查,采用5分制(0-4分,不重要———非常重要)记录数据,均值处理获得表3所示结果。数据显示体育消费产品丰富程度、体育消费环境对女性体育消费观念的影响较大,各职业调查得分均在3分(比较重要)左右,职业差异不大。体育兴趣对女性体育消费观念影响较小,反映女性从事体育消费的主要动机并非出自对体育爱好,这与男性体育消费受体育兴趣影响较大[5]不同。工人职业群体认为经济收入水平对体育消费及其观念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3.87),这与该职业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关系密切,使得工人职业女性大多选择量入为出、追求物美价廉的理性体育消费观念。其余各职业收入水平得分在2.42-2.99之间,差异不大,但也认为收入水平是影响体育消费观念的一项重要因素。离退休女性因其年龄较大,受传统文化与消费观念影响较大,是各职业中唯一认为传统消费观念(2.89)影响较大的职业。学历因素对工人、公务员、教师的体育消费观念影戏较大。家庭责任因素职业差异不大,对女性体育消费观念的影响适中。闲暇时间对女性体育消费观念影响比重较大,除离退休(1.98)和其他职业(2.41)外,其余职业群体受闲暇时间影响程度均较大(3分以上)。结合图1不同职业女性体育消费观念调查结果分析发现,工人与离退休职业注重理性消费,但其成因不同。工人群体主要是因为经济收入水平相对较低,消费时注重量入为出;离退休女性则主要受传统的文化思想与消费观念影响,此外闲暇时间充裕,使得该职业群体体育消费时可以理性思考。教师职业理性消费与感性消费并重,主要因为其学历层次较高、知识结构较完善,一方面注重理性消费,另一方面重视体育消费时的身心体验。企管、公务员、医疗卫生等职业群体,相对重视品牌、式样、消费效益等感觉消费观念,与其经济收入水平较高,闲暇时间较少有关。企管、公务员职业女性持感性消费观念比重也较大,受其学历层次较高,文化观念前卫影响。
安徽省城镇职业女性体育消费观念呈现多元化趋势安徽省城镇职业女性体育消费观念正处于转型期。从单一量入为出,重视产品的物美价廉、经久耐用的理性消费理念,向理性消费、感觉消费与感性消费的多元化转变。注重消费效益、注重从体育消费中获得更多的身心满足(健康、快乐、审美)等新型消费观念正逐渐为广大职业女性所接受。安徽省城镇女性体育消费观念职业差异显著体育消费观念在不同职业女性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工人、离退休和其他职业女性最注重理性体育消费观念;企管、公务员、医疗和商业服务业群体则持感觉消费理念比例最高;教师职业最注重感性消费理念。各职业群体自身的消费理念结构也存在一定差异,相对而言,企管、公务员、教师职业群体中消费理念较为平衡与多元化。各职业女性体育消费观念成因各异工人群体体育消费观念主要形成因素是经济收入水平相对较低;离退休女性则主要受传统的文化思想与消费观念影响。教师职业理性消费与感性消费并重,主要因为其学历层次较高、知识结构较完善。企管、公务员、医疗卫生等职业群体,与其经济收入水平较高,闲暇时间较少有关。企管、公务员、教师职业群体消费理念趋于多元化受多方面因素,包括体育消费产品丰富程度,体育消费环境,学历层次,文化观念等的综合作用。丰富女性体育消费产品与服务体育消费产品(服务)的市场供需关系是影响体育消费观念的重要因素。安徽省体育产业发展虽取得长足进步,但产业结构尚显单一。体育消费产品(服务)多样性尚有欠缺,特别是针对女性体育消费的产品与服务,尚不能有效满足女性消费群体需要。应进一步丰富女性体育消费产品与服务,满足多样性选择需求,从而促进女性体育消费观念的多元化发展。改善体育消费环境,培养女性体育兴趣提高体育消费中的组织指导水平,改善场地设施质量,强化体育消费提供者的服务意识,全面改善体育消费服务质量。从而,让更多的各种职业的女性,能享受到优质的体育消费服务。此外,应增强女性的体育参与感,培养女性对体育运动的兴趣,让女性更有意愿进行体育消费。提倡新型体育消费观念现代女性具有社会、家庭与工作的多重责任,女性群体的身心健康更应受到关注。应积极倡导健康、审美、快乐的新型体育消费观念。让女性在体育消费过程中,体验到更多精神满足。实施差异化体育消费市场营销手段应依据不同职业女性的消费观念特征,针对性地实施体育消费市场营销手段。细化女性体育消费市场,一方面,有利于不同职业女性享受到适合自身的体育产品与服务;另一方面,有利于体育消费市场的多元发展。
消费,是在所有人身边无时无刻存在的行为方式,大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行为、消费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大学生目前的生活情况和价值取向。站在企业的角度,高校大学生的购买力也是极其可观的。高校大学生已经成为一支不可小觑的消费大军,大学生将成就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通过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研究,可以为各大商家制定出营销规划、产品设计方案、市场细分、营销策划提供意见和依据。同时,可以使企业所提供的产品质量、样式、包装、价格水平以及产品的宣传活动更加符合大学生消费群体,把握消费市场情况,受到大学生的青睐,满足大学生的消费需要,这对企业进一步开拓大学生消费市场,增加企业自身的地位和产品的竞争能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大学生消费现状
研究表明,当代大学生的消费存在许多问题,如他们的攀比心理很强,强烈的消费欲望与理性消费的矛盾,从而形成了消费不均衡、两极分化的现象。这样就使一些大学生消费行为出现一些偏颇,容易盲目冲动,缺乏理性。因而可知,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将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细微而严谨的考查分析。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受个人消费心理的影响,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在现在的大学生中,有很大一部分已经能够根据自己的家庭条件以及实际情况做到理性消费。但是,也有一部分大学生往往很难控制自己的消费欲望,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与日俱增,无论是大学生的年龄段还是他们在社会中的独特角色以及他们如今的心理变化特征,这些种种因素都决定着他们的消费行为与消费观。笔者总结起来,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应该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理性消费是主流。在校大学生属于经济未独立群体,他们的生活来源绝大部分是父母的供给,并且主要用来支付日常的饮食和生活必需品。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多数的大学生消费都十分谨慎,他们在购买商品时,主要考虑的方面是价格与品质,最重要的购买因素是产品的实际使用价值,考虑商品的安全耐用、外观美好、经济合算。在消费行为中体现出较为理性的消费特点。大学生在购买像手机这种价格较为高的产品时,会思考再三,呈现理性消费。他们面对新鲜事物产生的购买欲望会因为资金的不足而选择可承受范围内价格的商品。总而言之,大学生经济能力较低,自己做兼职赚的钱越来越少,每月可支配收入是有限的。由此可见,大学生理性消费是主流。
(二)消费层次比较分明。由于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条件与消费领域各有不同,所以大学生的消费还有一定的层次性。
1、在男女比例均衡的院校来说,女生所占的比重较大。虽然在生活、学习和饮食费用上男女的比例差不多,但调查显示,女生对于服饰、休闲娱乐方面所需的花费更大一些。由于消费心理的不同,消费的自觉性存在差异,女生对外在和满足其心理的需求更加强烈。
2、大学生经济实力存在差异。根据现实情况,大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来自父母,于是家庭的经济状况成为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家庭较为富裕的大学生的日常开销和消费层次相对普通条件大学生高一些。与此同时,父母教育理念的差异也是大学生消费受限的一部分因素,很多父母对于自己孩子的溺爱往往是超出了他们的承受范围,也有一部分父母从小就教育孩子简朴务实的生活习惯。
3、个人的专业与爱好导致消费层次分明。大家都会把钱花在自己喜欢的事物上,专注于理论文化的大学生更注重书籍材料、书本笔记上,而艺术院校的大学生更关注于乐器、颜料、服装等消费领域。
(三)大学生消费追求时尚、品牌与享受。当代大学生都是受到过高水平教育的社会群体,与社会的一般人士还是不同的,他们在社会发展进程中不仅想得到认可,更强烈地想要得到自身被尊重。随着社会的进步,大学生对于娱乐、休闲方面的需求处于旺盛阶段,社会发展越快,这种消费需求越高,他们的消费价值观也会产生改变,具有多元化趋势。大学生通过网络了解世界发生的最新、最时尚的信息,手机消费与网络消费已经占据了大学生消费的大部分。对于受到高教育水平的大学生而言,未来的收入将会达到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在以后将会具有较高的消费能力,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大学时代消费行为与观念的影响,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市场存在。大学生消费的潮流趋势也受到社会的重视,一项新研发的产品在大学校园的推广,不但能够影响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也能相对影响到社会群体消费。
当今大学生作为社会消费环节中一个特殊群体,有着其极高的消费需求,其消费特点也更具多样化、超前化,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引领着社会的消费潮流,映射着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趋势。虽然大学生中存在一部分非科学的消费观、消费行为,但从主流上来说更多的是理性合理的消费观。因此正确引导和教育大学生的消费观,完善其自身思想、道德、人格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从研究大学生消费观中存在问题入手,分析大学生消费观的现状特点和原因等提出正确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健康消费观的途径和方法。
一、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
1.大学生经济来源单一
当代大学生经济来源比较单一,不外乎父母给与、社会资助、勤工俭学。但一大部分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给与,主要原因是中国教育模式决定学生在上大学之前没有足够自由掌控的时间和空间去靠自己赚钱,而上了大学后习惯已经养成,能力有没有培养,继而从父母那里领取每月的生活费成了中国大学生主流的经济来源方式。
2.理性消费仍是大学生消费主流
当代大学生虽然大学期间消费主要是自由支配,但是不外乎吃穿住行这些基本消费,大部分比重还是理性消费,比如在学习用品资料、基本生活费用、娱乐消费、人际交往这些上面。大学生仍然秉持勤俭节约理性消费的原则。
3.大学生消费趋于多元化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当代大学生80、90后多为独生子女,他们的消费观已经不是单单满足基本生活这一层面的需求了而是朝着更高层面的自我实现和自我发展方面的。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通讯、网络等消费也在大学生消费中占有很大一部分的比重。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中存在的问题
1.攀比消费
大学生虽然已经成年但又未踏入工作没有过多的接触社会,所以消费观念大多不成熟,在理性的同时或多或少的会存在非理性消费,而盲目攀比消费是在大学生中屡屡出现的问题。大学生生活学习都是在集体中,所以很容易产生从众心理,盲目的受到外界因素影响购买一些自己并不需要的东西,而在虚荣心的作祟下很容易和同学产生攀比心理,如果不加以制止往往会形成不良的生活习惯。
2.高消费和享受型消费
近年来网络的迅速发展使得大学生大量的接收来自国内外的各种讯息以及思想,大学生并不能理智的区分全部的好与坏,而受西方享乐思想的影响,大学生们没有合理的掌握这个度,在消费中过多的追求与自己实际生活水平不符的东西,结果超出支付能力。
3.负债消费
金融危机以前社会上很流行一句话,用明天的钱享受今天的生活,事实证明这种生活方式行不通。但是受西方经济影响,这种生活作风在大学生中也悄然兴起,更有很多大学生办起了信用卡,真正的在体验着用明天的钱享受今天的生活,但他们没有考虑过偿还问题也没有足够的偿还能力,继而负债消费。
三、当代大学生消费误区产生的原因
通过对我国当代大学生消费观的调查,我们了解到大学生的主导方向是科学的健康的,但是其中还是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些问题,而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因素
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大学生作为其中的一份子,他们的消费观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而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思想道德文化水平并没有像经济那样高速的提高。社会发展多元化促使人们的消费欲望变得更加强烈。大学生作为特殊的群体,在成熟与非成熟、理性与非理性之间,其消费观消费水平,受到整个社会的直接影响。
2.家庭因素
人首先出生就在一个家庭中,从出生到上学到工作,没有哪个人可以离开家庭。他的社会使命始终脱离不了家庭。而家庭对孩子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一个家庭的消费观、消费习惯、消费理念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孩子。现在80、90的大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家里的宝贝。从小没吃过苦,家长们更是溺爱有加,对孩子花钱从不手软,这也使得当代大学生消费观存在某种误区,没有意识到适度消费、理性消费、科学消费的重要性。
3.学校因素
当代学校教育大多数对消费观的教育有所欠缺,更注重的是理论文化书本方面的培养,学生们根本对上一代的缝缝补补又三年的生活方式没有深刻的体会,在学校中也只重视文化知识,使得科学健康理性消费观更加薄弱。
4.个人因素
当代大学生群体消费观整体还是比较理智而科学的,只要加以引导教育把不正确的消费观念去除,而这些非科学的消费观主要还是因为大学生年龄过小,不够成熟,接触社会少,个人独立意识没有完善等这种特定年龄阶段的问题,只要加以教育引导,大学生消费观会更加合理。
四、当代大学生消费观教育与引导
1、加强大学生消费道德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优秀的民族,中华民族懂得勤俭节约,吃苦耐劳,我国人民的优秀传统就是艰苦奋斗。要加强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就要从根本上让其认识到民族的文化与传统。而不是只从理论上教育而忽视道德教育。只有个人成长,整个民族才会成长,个人始终跟国家紧密联系。
2、利用网络广泛宣传科学消费的重要性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现状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80后出生的当代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因此父母对待孩子的溺爱在这一代人身上表现的最为突出。他们出生后的生活环境正是中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特殊的社会环境造就了特殊的消费群体。本文针对大学生的消费现状进行分析,以便使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人生观。
一、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状况
1.消费来源
2007年10月笔者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河北工程大学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了大学生消费状况的问卷调查,据调查89%的大学生的消费来源于父母,只有少数的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靠勤工助学、家教、在外打工等方式赚取自己的生活费用,约占8%,另外还有3%的学生靠贷款、助学金和补助。由此可以看出,目前大学生的消费来源趋于单一化,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不提倡较早的踏入社会,使得学生不能较早的独立。(2)有的学生想找家教挣生活费,迫于专业的限制(因为很多家长喜欢找师范院校的学生做家教),很多学生被拒之门外。(3)现在大学生大部分是80后的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在经济上对父母存在一定的依赖性。
2.消费结构
目前大学生的消费构成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主要包括基本生活消费、学习消费和时尚消费。由调查问卷显示:基本的生活消费呈现下降的趋势,而学习型消费和时尚消费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自高考扩招以来,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与日俱增,为了毕业之后找到更好的工作,很多大学生不得不充实自己,在学习方面的消费也比以前大大增加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参加各种等级考试的报名费、资料费,包括英语四、六级考试,计算机考试等。(2)由于目前的就业压力,大学生考取各种证书的培训费在逐年增加,例如对于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主要有造价师证书,施工员证书,CAD绘图员证书等等。 (3)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脑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当今大学生来说电脑更是必不可少的。因此,目前此专业的大学生的个人电脑拥有量也呈上涨趋势。
除了学习型消费成上涨趋势外,时尚消费也呈上涨趋势,手机、MP4、数码相机等高档消费品不断涌入大学生的手中。
3.消费存在的误区
根据调查显示,目前工程管理专业大学生不良消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盲目性。大学生跨入大学校门,就开始了独立理财的阶段,但其理财能力较差,开支没有计划,使得消费时失去理智,因而形成盲目消费的现象。例如:大学生在选择消费品时,用在学习、就餐方面的费用偏低,而用在交际、娱乐方面的费用偏高,形成超前消费的习惯。
(2)前卫性。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不仅希望商品能够在实用性方面满足个人的需要,还希望商品能够让人在使用和观赏中获得精神的愉悦与心理的满足,因此过节聚会、生日聚餐、亲情消费、毕业宴会等已纳入到大学生的正常消费范围之内。如今大学生的消费已超越生存型消费,主要表现在:追求品牌、崇尚权威、追求新颖时尚、体现个性等方面。
(3)攀比性。在调查中发现,当今大学生自我认识能力差,自信心不足,虚荣心又较强,在平时的生活中总是有意无意的和身边的同学做比较,导致最后形成人格上的缺陷。例如:有的同学看到身边的同学买了一件名牌衣服,用着一部手机,自己也不甘落后,情愿节衣缩食,想尽一切办法也要满足自己的欲望;甚至有的女生为了美容,一次又一次的向节俭的父母开口要钱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转贴于
(4)过渡性。如今的大学生普遍存在着一些超前的消费观念,例如:通讯费用、老乡聚会、恋爱消费等名目繁多。另外,谈恋爱在大学校园里已经不是新鲜事了,咖啡屋,酒吧等场所也成为恋人经常光顾的地方,恋人之间互赠的礼品也越来越高档,类似于这样的消费都大大超过了目前大学生的经济承受能力。
从消费结构可以看出,总体来说大学生的消费方式是健康、积极、科学的,但是也有一些大学生的消费结构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大学生还没有正确的消费观念,还需进一步教育和引导。
2.构建当代大学生消费文化
(1)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正确消费观。消费观是使用一种价值判断来衡量事物,指导消费的观念。正确的消费观必须明确消费是为人的个性的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服务的。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如何消费将极大的影响着个人以后的发展。当今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学生要想将来有所作为,目前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而不是过度的追求物质生活的消费。针对现代大学生的状况,我们要强调合理适度消费,反对过度消费、超前消费,强调合理性消费,反对非合理性消费。
(2)建立合理消费结构,培养理性消费行为。在当今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消费时尚瞬息万变,大学生应克服从众心理,合理调整自己的消费结构,提倡科学、合理、发展型消费,反对愚昧、颓废、短视型消费。因此,大学生应该在保证食物消费的前提下,增加学习型消费的比重,减少时尚型消费的比重,适度消费,让更多的消费用于服务个人发展的项目,使大学生能够理性消费。对学生个人来说,这一时期形成的道德观念可能会影响他一生的消费行为,并且与他的人生观、价值观、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完善密切相关,因此学校、社会和家庭都应该全力的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