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水利工程特征

水利工程特征范文

发布时间:2024-01-08 15:15:46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水利工程特征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水利工程特征

篇1

一、?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主要特征

1.涉及面广,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涉及工业、水利、电力、交通、城建、环保等诸多领域。2.涉及学科广,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涉及地质、气象、园林、经济、法律、管理等学科。3.涉及法律、法规多,工程施工管理涉及《合同法》等,同时涉及水利、电力、交通、土地、矿山、城建等相关部门的法律法规。4.不确定性,对工程施工管理影响因素主要有两种:一是人为因素;二是自然因素。5.地区差异大,全国各地存在不同的社会经济环境,一个市、一个乡都存在不同的社会经济环境。通常人们说的施工环境好坏,有的地方工程施工管理容易,有的地方工程施工管理难度大,就包含了不同的社会经济环境这一因素。6.缺少统一的量化标准,由于施工管理表现形式不一样,难以准确判定,给施工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二、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管理

1.先进的水利项目施工管理理念。①确立与时俱进和全面创一流的新思路,破除安于现状、盲目自满的思想。在新的工程施工前,一方面认真总结、吸取以往工程的经验教训,通过深刻反思和科学总结,干好工程施工。另一方面告诫干部职工要有严格审慎态度,大力倡导“全面创一流”、“精细管理”和“不优则退,不精则败”的管理理念,从而实现管理理念的升华和自我超越。②“依法治企”,确立制度在管理中的“法律”地位。③“以人为本”,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制度要靠检查考核来落实,更要靠大家自觉地维护和执行。坚持制度的严肃性,反对主观随意性;坚持考核的公平公正性,反对主观片面性;坚持精神和物质激励相统一,营造良好的环境条件。④树立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全面提高队伍素质。

2.建立健全的现代化水利施工管理体制。①调整管理机构,为体制创新奠定基础。按照“职责清晰、权责明确、精干高效”的原则,实施机构调整和人员分流。②建立管理制度体系。在施工管理中,指挥部应严格按照合同要求和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各类《工艺导则》和《作业指导书》,以此规范施工管理活动。在质量管理上,应不断强化质量保障体系,通过完善各项制度,对施工质量实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控制。在安全生产方面,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覆盖到各施工项目和每个工作岗位,要求每个项目、每个管理部门以及作业班组结合实际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控制策划,建立重、特大安全事故预警和紧急处理机制,制定应急救援预案,为工程创一流、安全无事故提供可靠保障。

三、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工作中应注意的事项

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是一个涉及面广、任务繁重的系统工程。因此工程施工管理工作任务十分繁重,为了适应施工管理工作的需要,有必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关注:

1.加强学习和培训工作,提高现场施工管理人员业务素质、技术水平、管理水平。施工管理工作具有专业交叉渗透、覆盖面宽的特点,项目经理应该做到一专多能,不仅需要有一定深度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水平,还要有比较广博的知识面和比较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更需要具备法律、经济、工程建设管理和行政管理的知识和经验。

2.摆正位置,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协调处理各方关系。项目经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工程施工也属于服务行业,自己的一切行为都要控制在合同规定的范围内,正确处理好与项目法人、监理公司、设计单位及当地质检站的关系,以便在施工过程中顺利开展工作,互相支持,互相监督,维护各方的合法利益。

3.严格执行合同。按照“以法律为准绳,以合同为核心”的原则,运用合同手段,规范施工程序,明确当事人双方的责任、权利、义务,调解纠纷,保证工程施工项目圆满完成。

4.严把质量关。既要按设计文件执行施工合同,又要根据专业知识和现场施工经验,对设计文件中的不合理之处提出意见,以供设计单位进行设计修改。拟定阶段进度计划并在实施中检查监督,切实做到以工程质量求施工进度,以工程进度求投资效益。依据批准的概算投资文件及施工详图对工程总投资进行分解,对各阶段的施工方案、资金使用及结算等提出意见,确保能节约投资。

5.加强道德教育,努力提高自身品德修养。特别是项目经理必须忠于职守,爱岗敬业,认真负责,吃苦耐劳,坚守阵地。这样才能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并维护应有的权益。

6.坚持以人为本。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发挥每个项目参与者的作用,推行目标管理,绩效考核,用数据说话,达到人人参与管理,个个分享管理成果。

7.坚持安全管理原则。即坚持安全与生产同步,管生产必须抓安全,安全寓于生产之中,并对生产发挥促进与保证作用。坚持动态管理,安全工作不是少数人和安全机构的事,而是一切与生产有关的人的共同事情,缺乏全员的参与,安全管理不会有生机,效果也不会明显。因此,生产活动中安全工作必须是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动态管理。

篇2

一、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与环境问题

1.1水利水电工程与地震问题水库等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物蓄水后,由于地应力的调整或水体下渗等原因,触发了地质断层的复活而诱发地震。研究表明,要触发一个比较大的地震需具备以下三个条件:①水库岩石比较破碎,且处理效果不十分理想;②存在有利于应力集中的地质环境条件;③水库水荷载所产生的超孔隙水压力足够大。关于水库诱发地震的事件国内外均有报道,一般而言,水库的坝址没有较大的断裂带存在,仅仅是水荷载引起的地应力,诱发地震的可能性是很小的。但如果诱发大的地震,那将是灾难性的。从1987年的资料至今,我国已建设的坝高在15米以上的水库共18000多座,已发现水库诱发地震的有13座。

1.2水利水电工程与水文问题水利水电工程建成后改变了下游河道的流量过程或周围环境水域的分布,从而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例如:①大坝水库不仅存蓄了汛期洪水,而且还截流了非汛期的基流,往往会使下游河道水位大幅度下降甚至断流,并引起周围地下水位下降,从而带来一系列的环境生态问题;②下游天然湖泊或池塘因断绝水的来源而干涸;③下游地区的地下水位下降;④入海口因河水流量减少引起河口淤积,造成海水倒灌;⑤因河流流量减少,使得河流自净能力降低;⑥以发电为主的水库,多在电力系统中担任峰荷,下泄流量的日变化幅度较大,致使下游河道水位变化较大,对航运、灌溉引水和养鱼等均有较大影响;⑦当水库下游河道水位大幅度下降以至断流时,势必造成水质的恶化。由此可见,水利水电工程对水文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

1.3水利水电工程与气候问题一般情况下,区域性气候状况受大气环流和水体分布所控制。如果修建大、中型水库及灌溉工程后,当地水体的分布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如原先的陆地变成了水体或湿地。局部地表空气变得较以前更加湿润,形成新的小气候,对当地气候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降雨、气温、风和雾等气象因子的影响方面。

1.4水利水电工程与鱼类、生物物种问题①对鱼类的影响:切断了洄游性鱼类的洄游通道;水库深孔下泄的水温较低,影响下游鱼类的生长和繁殖;下泄清水,影响了下游鱼类的饵料,从而影响鱼类的产量;高坝溢流泄洪时,高速水流造成水中氮氧含量过于饱和,致使鱼类产生气泡病。②对植物和动物的影响:库区淹没和永久性的工程建筑物对植物和动物都会造成直接破坏;同时局部气候变化、土壤沼泽化、盐碱化等都会对动植物的种类、结构及生活环境等造成影响。

二、工程地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工程地质勘察的质量问题在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种:①工程概念不清,勘探侧重点不明确,针对性不强,方法不当,手段落后;②工程地质分析工作中所选择的理论、方法、计算公式等与实际情况有较大出入,其适应条件的物理意义混淆不清;③地质报告中基本地质条件不清楚。我们遇到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有:①界定不准确或论证不充分,有问题遗漏甚至结论性错误;②有些地质报告没有地质结论,也有些工程没有做多少地质工作就先下结论,极不严肃。此类问题产生往往造成阶段性工程审查不能一次性通过,可能延误开发时机;或者尽管通过了审查,但却给工程留下了隐患,这种情况的危险性极大。

2.2勘测周期不合理的问题从工程地质勘察到地质报告的提交需要一定的工作周期,这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然而有些工程却没有进行基础性的前期投入。主要存在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一旦需要申报项目,立即就要求提交地质报告;②今天刚刚提交可研报告,明天就要求提交初设报告。此类情况多为地方性工程,一般国家投资的大型工程出现这种局面的不多。没有足够的勘测周期所造成的后果是严重的,由于地质条件不清楚,直接导致投资控制不住,施工后修改设计等情况。更可怕的是留下了工程隐患,可能造成重大的工程事故。

三、结语

工程地质学是20世纪才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地球科学。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是所有行业中涉及面最广、问题最复杂、任务最艰巨、声望最高、最具权威性的龙头行业,它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与复杂性。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是一项长远的任务,是水利水电工程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之一。保护和改善工程环境是保证人们身体健康的需要,是现代化大生产和保证工程质量的客观要求,是保证工程永久利益的必须条件。工程地质工作的质量,对工程方案的决策和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由于地质问题引起的工程事故时有发生,轻则修改设计延误工期,严重时造成工程失事,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重大损失。近年来,工程地质勘察质量有下滑趋势,工程地质分析不够深入,有时甚至出现工程地质评价结论性错误这样严重的问题。笔者认为,总结分析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林妙月.区域构造稳定性及地震性危险评价问题[M].北京:地震出版社,2008:99-100.

篇3

从整体上来看,四沙水闸重建工程的施工管理受到施工人员、管理人员、管理方法、施工设备、施工材料、当地环境几大因素的影响。四沙水闸重建工程的管理参与人员应当包括基础施工的领导者、现场指挥人员和专业设计人员。经验丰富的施工者和其高质量的工作内容可以大大的提高四沙水闸重建工程的工程质量;施工材料的管理工作主要是指从材料的原始采购进行严格的质量把关,对施工材料合理使用,避免浪费、对剩余材料的合理处理甚至检验规范等: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所使用的机械设备对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具有非常大的意义,因此在此环节上的管理工作不可忽视。合理性、规范操作性的机械设备型号选取也是四沙水闸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步骤。影响工程管理的环境因素具有复杂多样性,因此同样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很大。四沙水闸重建工程往往会因施工设计方案和对周边环境的考虑不周到以及施工工艺达不到标准而影响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的结果;在水利工程施工的现场,营造和谐作业、文明施工的大环境。并充分依据水利工程自身所具备的条件与特点,严格把握环境的因素,这将能够大幅度地降低环境因素对施工管理的影响。

2施工管理的主要特征

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组织结构非常复杂,而且影响的因素变化性极大。因此只能从水里工程施工管理自身特点出发,因地制宜地做出科学合理的管理计划,才能顺利实施水利工程在施工中的管理作业。四沙水闸重建工程施工管理的主要特点体现在涉及的范围广、不可控因素较多、缺少衡量标准这几个方面。四沙水闸重建工程的管理工作主要牵涉到水利工程、工业生产、交通运输、电力、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等领域行业,与此同时还牵涉到地质学、工程管理学、气象学、经济学等学科,相关法律中的合同法等规章制度对四沙水闸重建工程的施工管理也存在着一定的影响。这些影响因素给四沙水闸水利工程的施工管理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

二四沙水闸重建工程施工管理措施

1原材料、机械和人员的管理

水利工程的施工的原材料是工程的主体,施工材料的质量往往会对整个工程的质量造成直接的影响,所以在材料的采购和管理方面一定要严格把关,对于出厂后没有合格证的和不符合建设标准以及没有经过建设单位批准的施工材料一律不准进入施工现场。施工人员是水利工程的直接建设者,在某种程度上施工质量完全由他们直接控制着,所以在水利工程的建设中要贯彻以人为核心的思想,充分提高作业人员的职业素质、身体素质,在此基础上积极调动作业人员的主动性,增强其安全意识。另一方面,施工设备的优劣,也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因此,管理人员应该在机械设备的选型时注意到设备技术上的先进性、使用寿命的合理性等因素。

2控制工程管理范围

管理单位要按岗位责任制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负责对工程进行检查,掌握工程状态;每年汛前、汛后对工程进行养护,消除隐患,确保安全。严格按章程运行调度水闸定期进行技术维修,使水闸闸门的启闭设备随时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做好安全保卫工作。工程管理要随时掌握汛期和水闸运行期间的水情、雨情、工情,做好调度运行工作,并及时向上级汇报。拟定年度管理任务目标,编制调度管理和工程维修养护计划。统计气象、水文、水质、日常运行记录等资料,并及时整理归档。

3管理设施的应用

工程安全观测是工程管理的耳目,是保证工程安全,充分发挥工程效益的一项基本工作。在水闸管理工作中应当认真执行有关规定,“贯彻安全第一的方针”,高度重视安全监测工作。本工程安全监测项目有:变形、渗流、沉降、水位及冲刷等。其中变形和渗流、沉降是重点监测项目。巡视检查是安全监测的重要环节,应定期由熟悉工程并具有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负责进行。

篇4

1)粗格栅及进水泵房。粗格栅间设有2道宽为0.8m的渠道,安装2台回转式格栅除污机。在每台格栅前后均设有闸门,供格栅检修之用。进水泵房为半地下式构筑物,平面尺寸L×B=10.8m×6.0m,内设5台(4用1备)潜水排污泵。为便于检修,内设1台电动葫芦,起重量3t。

2)细格栅及旋流沉砂池。细格栅为地上式构筑物,设有3道宽为0.8m的渠道,每道渠道上设1台回转式格栅除污机。同时设螺旋输送机和栅渣压实机各1台。为了便于检修,在每台格栅前后均设手动闸门。采用2座旋流沉砂池,直径3.05m。每座沉砂池内设有1台搅拌器,1套空气提升及冲洗装置,并设1台砂水分离器。为便于检修,在每座沉砂池的进、出渠道上均设有手动闸门。

3)配水井。配水井平面尺寸L×B=6.6m×3.0m。

4)选择池和厌氧池合建,共两座,每座尺寸L×B=20.95m×11.75m,每座配有5台搅拌器。

5)改良型卡鲁塞尔氧化沟共设2组,每组4条沟,总容积12500m3,沟宽37m,沟长87m,有效水深4.3m。每组沟设转蝶曝气机10套,缺氧段设推进器4台。

6)终沉池。共设直径为40m的圆形终沉池2座,每座池内设1套周边驱动刮、吸泥机。

7)接触池。接触池内接触时间30min,平面尺寸L×B=20m×15m,有效水深4.0m。

8)加氯间。采用液氯消毒,设加氯间1座,内设2台真空V型槽加氯机。

9)回流及剩余污泥泵房。共设2座地下式回流及剩余污泥泵房,每座池平面尺寸L×B=7m×5m,内设2台回流污泥泵和2台剩余污泥泵。

10)均质池。设直径为10m的圆形均质池1座,内设1套潜水搅拌器。

11)脱水机房。脱水机房由机房、电控间、药库及值班室组成,平面尺寸L×B=25.2m×14.1m。机房内设有2套转鼓浓缩带式压滤一体机,1套絮凝剂调制装置及1套污泥输送系统。药剂采用聚丙烯酰胺,投加量为4kg/TDS,药液由加药泵抽吸经稀释后进入脱水机。

12)回用水泵房及水池。设回用水泵房1座,平面尺寸L×B=9.6m×5.7m,内设2套回用水泵和2套消防泵;设地下式储水池1座,容积96m3。

2工程特点

根据中卫实际情况,在保证污水收集及处理系统安全、可靠、先进、方便运行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工程投资和能耗是本工程设计追求的目标,并力争为企业员工营造一个优美、舒心的工作环境。

2.1工艺设计

1)工程分组。考虑到建厂初期水量不能达到设计负荷的情况和污水处理可靠性需要,生物处理构筑物设为2组,这样可根据处理水量和出水水质的情况确定运行组数,以节约能耗。2)预处理段。粗格栅及进水泵房、细格栅及旋流沉砂池,设计时充分考虑了雨季截流的处理能力。3)厌氧选择池。为实现生物除磷和便于污水的深度处理,在氧化沟前,设厌氧选择池。厌氧选择池中污泥分配槽,可以根据进水水质,调节回流污泥进入厌氧池和缺氧池的比例,以实现最佳的除磷脱氮效果。4)改良型卡鲁塞尔氧化沟。在改良型卡鲁塞尔氧化沟设计中,为达到较好的脱氮效果,在其进水端增设一个缺氧区,在缺氧区混合液与原污水混合,实现脱氮。与传统混合液内回流不同的是,改良型氧化沟利用其循环流的特点,可以利用沟中液体流速直接将混合液由好氧区送到缺氧区,省去内回流泵,节省大量能耗;原设计曝气设备为倒伞型表曝机(132kW),经过市场调查和分析研究,曝气设备改为运行稳定、先进的转蝶曝气机,不仅降低了工程投资和能耗,并且方便了维护管理。5)回用水的利用。为节约有限的城区供水水源,降低运行成本,设计了回用水泵房及水池,将处理过的污水用于厂区消防、景观、道路洒水、各构筑物的冲洗、污泥脱水机房用水。6)污泥处理。为减少构筑物的数量,污泥脱水设备设计采用浓缩脱水一体机,从而降低了工程造价和能耗。

2.2建筑和景观设计

根据城市规划和厂区周围环境,结合污水处理工艺的特点,总平面布局及环境设计,除充分考虑功能合理分区外,重点对厂区环境进行设计,力求污水处理厂园林化。建成的中卫污水处理厂是现代化的新型厂区,景观设计结合总体布局,体现其整体、简洁、时尚的特点,突出“水”的主题特色,形成分区明确、整体有机、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生态优美型厂区。

2.3结构设计

基础:由于中卫市城区地基承载特征值较低,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对基础以下的软土,针对基础埋深的不同,采用全部或部分换填级配砂卵石的处理措施。抗浮:在农灌季节,厂区地下水位仅为-1.1m,生产构筑物采用自重抗浮和配重抗浮或沉管灌注桩方式的抗浮处理措施。考虑到氧化沟池型较大,若采用传统的地基换填方式,一是施工降水成本加大,二是夯实难度较大,综合考虑采用先进的沉管灌注桩方式抗浮,桩径300mm,桩长8m,C20混凝土,6Φ16,Φ6@200,混凝土保护层厚度50mm,桩间距2m梅花型布置,施工进度快,节省了工期一个多月。为防止长水池变形裂缝,设计采用设置后浇带方式,后浇带宽度2m。经过多年运行,结构未发现裂缝及沉降发生。

2.4供电设计

本工程为双电源供电,一用一备(备用电源为热备),在污水处理厂设变电所1座。根据污水处理工艺流程、用电设备的负荷及参与自控系统的设备位置的不同,分别在进水泵房配电室、污泥脱水机房、变电所设置了1、1、2套马达控制中心。

2.5仪表与自控设计

根据本工程总体布局和工艺流程的特点,自控系统方案采用集散式计算机监控系统。共设5个PLC控制站,分别设在中控室、进水泵房配电室、污泥脱水机房、变电所及加氯间。通讯采用工业以太网路为主干网,局部采用RS485主从式链路的局域网形式。按处理工艺要求,设置相应的控制仪表,仪表选用性能价格比高的国内外先进仪表。

篇5

排水管道是城市地下的工程设施,但如其质量出现问题会对整个城市的建设,进而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困扰,所以给排水管道的施工建设是非常的重要,要确保市政工程的给排水系统相关的规范与技术要求,就要对市政工程的给排水管道的施工作业,进行全面系统的质量控制,而这些已经成为目前相关的工作人员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城市建设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市政给排水管道工程,对道路的建设、交通的安全、城市的运作等具有巨大的作用,也可以这么说对整个城市的发展状况有很大的影响的是市政给排水管道的工程质量的优劣,在实际工程施工中,市政给排水管道的工程存在许多问题,进一步的加大施工的难度,从而无法保证施工的质量。

一、影响给排水管道基础施工的主要因素

影响给排水管道基础施工的主要因素有强度与稳定性,压缩变形导致的不均匀沉降,外界自然因素影响以及渗透介质的影响四种因素。

第一是施工过程中要结合地基的抗剪强度变化,同时强度变化应保证撑护结构上部的重力支撑,在附加载荷的情况下,剪切破坏会引起局部地基出现被整体结构强度的变化,至此地基的稳定性会受到影响。第二是实际作业的施工中,由地基上部的结构自重变化及荷载所起的效用,导致管道逐渐的被压缩变形,超过管道自身所允许的不均匀沉降的限度时,会导致管道的过度沉降,使接口及其容易开脱,从而影响管道的使用寿命。第三是外界自然因素影响主要指地震致使的基土沉陷与车辆重物通行时所引起的震动、爆破及过度载荷所引发的不均匀,分散性基土失稳沉陷等的外界因素影响。第四是介质的渗透量过多或过大,渗透程度严重,就会造成渗透量超过实际所应允的限度时,会导致水量的损失或逐渐的腐蚀管道现象发生。

二、浅述市政工程给排水管道施工技术

1、沟槽开挖与支护

市政工程给排水管道的施工项目中,土方的工作量占整个工程的很大比重,在安排上采用轮胎式挖掘机、推土机配合开挖与人工开挖相结合,在需土方运输的地方配备一些自卸汽车。在开挖前逐一探明地下既有管道、电缆和其他构筑物的位置,将调查结果和处理方案送交业主和相关管理单位确认,以便进行相应的保护、迁移等措施,保证开挖工作持续进行。当地下水位较高或雨季施工时,要求采取排水措施,保证水位低于工作面2m,防止沟槽内长时间积水,造成浮管现象。此外考虑到基槽暴露时间过长会引起基槽变形,应尽可能减少晾槽时间(不超过2- 3h)。

2、 管材安装

(1)市政工程塑料埋地排水管道的施工技术

塑料埋地排水管道的选材与敷设:塑料埋地排水管主要承受的是外压的荷载,包括管顶土重荷载和地面上汽车带来的活荷载等。根据前面的理论分析,敷设的条件和质量对于其是否能够安全工作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国内外应用埋地塑料排水管的实践证明,工程成败常常取决于敷设。

目前,我国已经陆续出版一系列塑料埋地排水管道技术规程,这些规程对相应管道的设计和施工,包括管道施工的沟槽、基础、管道安装及连接、沟槽回填等都有明确要求,尤其沟槽回填土的密实度要求很高。总之,技术规程是设计者和施工人员重要的参考资料,只有设计者和施工人员严格按技术规程的要求设计和施工,就一定能保证各种新型埋地排水管的正常使用。

(2)管材安装技术

为保证闭水试验的成功,管材进人工地时要仔细检查有无裂缝和孔眼漏洞,若有上述问题,应及时调换管材或予以修补;下管前,既要仔细检查管基中心线、边线及井基等尺寸和高程是否符合图纸要求,又要检查井位置、井距、各种部位混凝土基础的强度等级、接口防渗砂浆的调配是否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安装两管结口处时,应及时处理因挤压造成的管内接口部位3 cm的凸出接缝,否则会造成流水断面减少的现象,影响流速和排水的通畅,造成杂物的堆积和管道堵塞;每根管的安装都必须用拉草包法将挤出凸起的砂浆拉平。对于D400mm以上的管材,可采用工人钻入管内的办法将接口挤出的砂浆抹平,将不严实的接缝部位填满砂浆,使其饱满不漏水,并清除管内杂物。

3、检查井施工

首先要控制好检查井基础的质量,浇筑垫层或者基础时不能带水作业,基础的尺寸和高程要符合设计要求,等到混凝土的强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再砌砖;对井墙的砌筑质量进行严格控制,保证井壁的竖直,避免出现通缝问题;灰浆要求饱满,并且砌缝平整,不能出现空鼓、裂缝问题;对踏步、井盖及井圈的安装质量进行严格控制,踏步要求铸铁,使用之前需要进行一定的防锈处理;井盖与井圈必须配套、吻合,如果道路的交通量较大,则应该采用重型的井盖。

4、闭水试验

管道安装完成后,回填之前,需要进行闭水试验。在闭试验开始前,先要检查管道及检查井的外观质量,保证沟槽内没有积水,所有的预留孔洞都封堵完整并不存在漏水现象;管道两端的堵板承载力要大于水压力;除了进出水管需要预留外,其它均需要进行封堵密实。一切准备工作完成后便可进行闭水试验,排水管道的闭水试验应该从上游开始,向下游进行分段试验。为了节约用水,上游段试验完成后,可以往下游段倒水。在试验段的上游,在设计水头没有超过管顶的内壁时,试验水头应该从试验段上游管顶内壁的2m 计算;而当设计水头超过管顶内壁时,试验水头从试验段上游设计水头加2m 计算。如果试验水头超过上游检查井的井口时,计算试验水头应该以该检查井的井高度为标准。

5、沟槽回填

在隐蔽工作完成并验收合格以后,便可进行沟槽的回填。沟槽回填时,应该从两侧对称进行,并保证回填材料符合设计要求,如果采用机械回填,应该在管顶0.6m 之内和检查井周围等重要部位先进行人工回填。回填时需要在建筑物旁或者排水管顶铺设路线的淘槽,回填应该采用分层压实的方法,回填不能使用不良土。

综上所述,城市给排水管道系统是现代化城市不可缺少的重要城市市政基础设施, 也是城市水污染防治和城市排涝、防洪的骨干工程,它的任务是及时收集、输送城市产生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降水。其作用是及时可靠地排除城市区域内产生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降水, 使城市免受污水之害和免受暴雨积水之灾,从而给人们创造一个舒适安全的生存和生产环境,使城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正常进行, 维持生态平衡,保证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玉梅.市政排水管道施工若干问题与对策研究[J]. 科技资讯. 2012(22)

[2] 章高亮,赵艳.城市给排水现状及发展[J]. 河南科技. 2012(11)

[3] 朱华希. 试论市政工程给水排水施工管理[J]. 现代物业(上旬刊), 2011,(05) .

篇6

中图分类号 TV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6363(2017)11-0114-02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和生态问题逐渐成为了人们最关注的全球性的社会问题,虽然做了很多的努力,但是至今无法解决。由于我国的人口数量较大,增长速率较快,尽管我国的经济建设以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但是仍然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并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消费者的需求逐渐的变大,社会上的许多资源都被浪费,环境日益恶化。虽然我国的植树造林以及河流治理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传统的水利工程忽略了很多问题,仍然不能满足生态系统的需求。由于受到人定胜天等思想的影响,我国的水利工程片面的发展人类的思想和愿望,甚至以破坏生态系统为代价,使流域内的生态不能自我调节以保持平衡。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方,社会的经济发展、人类的文明都离不开它。但是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已经严重的对我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了影响,成为一项重要的制约因素。所以,保护生态系统不被破坏,合理的利用生态环境的优势,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是现在的首要

任务。

1 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的概念

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是基于生态理念的水利工程,是指人类在通过水利工程对水资源加以利用的同时注重人与自然、社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工程设计理念。目的在于实现人与自然、人类社会和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通过生态理念的融入来提高水利工程的生态效能,在以水利工程建设为手段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同时将生产发展对自然生态的不利影响锁定在最小范围内,从而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循环利用。基于上述理念设计并建设的水利工程可称之为生态水利工程。

2 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也越来越多,虽然水资源是一种可再生资源,但是如果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不重视水资源的保护与生态效能的发挥,最终将会导致严重的水污染、水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甚至生态破坏问题。为了避免这些现象的发生,实现科学发展观中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目标,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有着较大的必要性和深刻的现实意义。同时生态水利工程设计要求我们在满足现代生产生活取水用水的同时达成水资源循环再生的用水要求,即兼顾未来人对水资源的取用需求,这是科学发展观中公平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

从水利建设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水利工程数目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水资源的利用趋向综合性,单向工程逐步发展成流域系统综合利用开发,除了传统水利具有的功能之外,还与生态与环境保护紧密相关。因为生态环境是人们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自然资源,而传统的水利工程无法长远持久地实现人们和环境的双赢,它带来了越来越多的生态环境问题,只有稳定发展生态水利才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此外,在过去的生产发展中,人类忽视了对生态的保护,也因此而产生了许多生态问题,例如区域水资源失衡、水污染、水资源浪费等问题,甚至有些地区水资源问题已经影响到当地的生产和发展,例如农耕区水污染后将不适宜灌溉,农业出现减产甚至颗粒无收的情况。传统的水利工程已不再适用,需要进行生态型水利工程设计对已发生的生态失衡现象进行恢复和维护,最终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自然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3 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的思路

3.1 建立统一的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标准与规范

为了进一步推进符合生态特征的水利工程设计和建设,首先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设计标准和建设规范。在对生态型水利工程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总结,从个性中总结出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共性,在规范性文件中解释清除符合标准与规范的生态水利工程应当是什么,有什么特征等,并以此形成统一的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标准和规范,通过行政力量将其进行推广和应用,使逐渐成为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水利工程设计标准。

例如对水利工程设计的出发点进行规范,要求设计者是在结合水利工程理论和实际生态影响的基础上进行工程设计,并加强对设计方案的审核,如设计方案中必须表明水利工程建设需要占用空间,对上流水域和下流水域可能产生影响,对周边自然环境、地质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存在怎样的安全隐患等,以及将其对生态的不利影响与积极性向进行综合考量,只有当利大于弊时才认为该方案具有可行性,作为备选方案进行保留。

3.2 增强设计基础资料的可信度

水利工程设计和建设受到多方因素的制约,例如水体环境、地质特征、人口分布等信息影响,而任何工程的设计与建设都或多或少会对这些要素产生影响,因此,在水利工程设计阶段,进行资料收集与统计时有必要严格基础资料的审查和复核环节,以此来提高设计的基础资料的可信度。如果资料存在缺失问题,则需要组织专门的研究小组,深入水利工程建设区域内进行实地考察,尽可能详细地收集与水利工程相关的人文要素和自然生态要素,并通过研究讨论和模型实验的方式论证各种工程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选择一种最符合生态要求和生产发展需求的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3.3 重视水文特征

水利工程归根到底是人类在生产发展中对自然界中水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一种形式,是一种资源利用工具。因此在进行水利工程设计时,不能仅仅将生产生活的实际需求作为唯一的参考标准,需要充分重视当地的水文特征,充分考虑到水利工程建设后对当地自然生态的影响,统筹利弊后在进行工程建设。

例如:人工湖是一种常见的水利工程,其通过人工截流的方式将水资源的分配进行调节,有涵养水源、调度用水的积极作用,但是人工湖的修建需要占用较大空间,如果为了农业生产修建人工湖则需要考虑到占用耕地或林地资源与实际工程收效之间的平衡,如果为了建造人工湖而毁坏大量原始林地,则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这种结果是不符合生态要求的。此外人工湖的修建还会对局部地区的气候产生影响,如空气湿度、降水量等,这些都是与当地水文特征息息相关的要素,在进行水利工程设计时有必要将其全部纳入考量范

围内。

3.4 考虑地质影响

水利工程大多修建在天然河道附近,通过挖、填等方式对河道附近地貌进行改造,由此来对当地的水文产生一定影响,但是填挖的区域大多是状态相对稳定的土质、石质空间,即是通过对岩石圈的固体物质的改造使其对水体的特征产生影响,那么在进行水利工程设计时就不能仅仅考虑工程对水文的影响还应考虑工程对区域内地质的影响。而在过去的生产实践中,有明确记载关于开挖人工湖导致陷落式地震的事件,这也是水利工程对地质产生影响的最激烈的表现形式之一。为了避免这些可能导致更多经济损失和生态损失的事件发生,在进行工程设计时有必要进行实地考察,并通过模型研究水利工程对地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设计,达到功能性和生态性双赢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孙静,李红英.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生态水利工程[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26).

[2]崔锡春.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生态水利工程[J].科技与企业,2014(4):129.

[3]马荣华.农田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协调发展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20):166.

篇7

2实例

2.1研究流域概况

第二松花江丰满以上流域位于吉林省中南部地区,分布在东经125b18c~128b45c、北纬41b40c~44b05c之间。为提高水库预报精度,将丰满水库流域划分为三个区:丰满水库蓄水区(I区)、五道沟以上(II区)与白山水库以上(ó区)。在丰满水库上游流域,除上游松江河梯级水库群,干流的白山、红石、丰满大型梯级水库群外,仅在白山)丰满水库区间,还修建了小型水库近2000座,塘坝更是无以计数,总库容已超过10亿m3。其中五道沟以上(II区)的水库与塘坝的控制面积达到7421km2,占相应流域面积的63198%,对洪水总量预报的影响最大[11212];因此本文以丰满II区流域为典型流域开展研究,其流域内水系、水库与站点情况见图2:

2.2水利工程情况统计与分析

研究流域调查显示,流域内共有大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12座,小一型水库86座(其中23座有运行资料),小二型水库390座,塘坝则无以计数。各量级水利工程基本情况统计见表1:3.3水利工程最大影响量研究流域水利工程众多,显然去获得这些水利工程在场次洪水中的运行资料是很难实现的,对流域出口断面,更关注这些水利工程的综合作用,不必要一一计算其影响。适宜的方法则是研究水库群的拦蓄特征和运用规律,因此我们更关心各类型水利工程对洪水的最大影响量。如何将这种影响量化是关键性的技术问题。(1)大型水库影响量计算:根据历史实测运行资料结合水库水文特征和水库设计参数分析可知,水库在低水位时会对洪水有明显拦蓄作用,在主汛期水位会出现高于正常蓄水位,但只是为了调洪,一场洪水结束时水位基本维持在汛限水位不超过正常蓄水位。因此可知其影响能力为兴利库容值。(2)中型水库影响量计算:由于中小型水库大都没有明确的调度规则,根据有运行资料的水库分析可以看出实际运行中正常库容要略大于设计正常库容值,根据实测运行资料中各水库兴利库容值占总库容约70%,因此用中小型水库总库容的70%作为其影响能力。(3)塘坝影响量计算:塘坝在洪水过程中基本上属于需要水时有多大库容就蓄多少,人工控制能力较差,因此将其总库容作为影响能力。根据各类型水利工程响量计算方法,结合各年代各类型水利工程库容,可以得到各年代水利工程最大影响量,见表2。

2.3历史洪水率定结果

选取1953年-1955年间6场洪水来率定检验天然期模型参数,选取流域1956年-2010年受水利工程影响期的14场历史暴雨洪水进来率定模型参数与水利工程蓄放作用之间影响规则,最终A=014,B=0128,场次洪水模拟结果见表3:由结果可以看出,不考虑水利工程影响规则,14场历史暴雨洪水只有8场合格,合格率仅为57%,分析不合格场次洪水,19600824为汛末拦蓄,19640816、19910722和19910731均为主汛期前期土壤饱和,水利工程放流。考虑水利工程影响规则后的模拟精度明显高于不考虑水利工程影响的模拟结果,合格率为86%,说明率定得到的规则能够描述水利工程对洪水的影响。

2.4历史暴雨洪水重现分析

根据上面率定得到的模型参数与水利工程蓄放作用之间影响规则,结合现状水利工程分布情况得到现状水利工程条件下的洪水重现模型。将历史上比较大的降雨过程输入到模型中去得到历史暴雨洪水的重现过程。由历史暴雨洪水重现结果可以看出,受水利工程的影响历史上的暴雨过程发生到现在,其流量过程与当年实测流量过程有一定变化。主要表现为受水利工程拦蓄和调蓄作用影响,洪峰和洪量均有一定程度的减小,变化趋势沿着有利于防洪安全的方向。另外洪水发生年代距今越远其变化程度越大,如19640811和19860804号洪水重现过程变化幅度明显大于19910722和19950731号洪水。

篇8

在我国的农村水利管理中存在着水利设备老化、农村水环境破坏严重以及水利运行经费不足等现状,并且在进行水利管理中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导致农村水利管理的困难。这些问题归结起来主要表现在下面的几个方面。

1.传统的水利管理体制落后本文由收集整理

在我国农村的水利管理中,还是沿用着传统的水利管理体制。这与别的行业不一样,在我国的农村很多的行业,例如林业、牧业以及通讯等行业都适应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在争先恐后的充分的发挥着自己行业的优势,并且不断的发展。但是在我国农村的水利管理中,却没有出现这样的现状,而是依旧沿用以前的管理体制,对于水利建设方面很是重视,但是在行政管理方面却一直轻视,导致整个农村水利管理出现了一系列管理上的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水利事业的发展。

2.农村水利的资金投入不足

因为我国是一个水利大国,农村在各个方面都有着水利的建设以及管理,所以在资金的投入方面也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并且在资金的拨划中也是从上而下的划分方式,这也就导致了国家投入的资金有时候会被一些官员中饱私囊。这也是导致农村水利资金投入不足的一个方面。也就是说由于种种原因导致我国在农村水利管理中的资金存在着不足的问题,这个问题也一直困扰着我国农村水利管理的顺利进行。

3.违反水法规事件频发处理不力

在我国的农村水利管理中,对于水法的宣传教育一直都很匮乏,并且很多的农村基层单位并没有将条文形式的水法条例宣传给水利的管理人员。这都使得在水利管理中违反水规的事件的频发,造成水利管理的困难。并且在违反水法的事件发生以后,由于农村的地方水利管理部门并没有对水规的执法渠道有一个系统的规定,也就导致在解决违反水法的事件的时候并没有合理科学的指导方法,也让农村的水利管理出现了困难。

二、农村水利工程管理对策

1.切实转变观念,加强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科学化管理

从思想观念上深刻认识农村水利工程

的管理意义,把它作为一门学科来对待深入研究其发展体系和所需完善的体制,注重管理与业绩相考核,使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科学管理成为扭转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发展不利问题解决的重要推动力。因此,在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完工后,要及时地移交相应的资产和资源给相关单位和个人,使管理人员具有相应的产权证书和使用证书,采取外包维护、竞标经营、承包等模式,促进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有效管理,并且尽可能的适应当地特殊情况和环境,以及不同工程项目运行的管护模式,使新修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能够发挥良好作用,并且能够长久地为农业灌溉等提供便利。

2.明确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意义,加强投资投入

农村水利工程建设要做好农村水利工程与其他工程的配套与协作工作,增强其优势,提高其发挥巨大作用的能力,增强其在农田灌溉、生活供水、水产养殖等方面的水利设施作用,同时加强其在防洪、防涝、防治等方面的抗洪减灾的能力。因此,农村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具有公益性和经营性,而防洪减灾项目工程完全是公益性的,没有经营性的特征和条件。

3.加强农村水利工程人力资源开发

篇9

1 农村农田水利工程特点及新农村建设环境下的管理现状分析

1.1 农村农田水利工程特点分析

农村经济建设与农业发展中所建设的农田水利工程普遍具有公共服务性以及利益共享性、非价格性的特征。首先,农村的农田水利工程公共服务性特征主要表现在其本身就是一项公益性工程项目,以解决区域的洪涝或者是干旱等水利灾害及农业发展中灌溉问题为主要目的,并且是由政府出资发动农村群众进行建设的;而其利益共享性特征则表现其工程项目的建设使用,是以工程区域的全部人员为受益对象,各自之间在使用上具有利益一致性特征;最后,由于这类农田水利工程是由政府出资发动农村群众修建,具有公共属性,不能够通过市场价值进行衡量,且不具备直接的经济效益,再加上其维护管理均由政府实现,因此,就决定了它的非价格性特征。

1.2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现状分析

结合上述对农村农田水利工程特征的分析,也正是由于其上述特征,使得其在后期维护及使用管理中,存在较多的问题。尤其是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随着一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作用功能的丧失,以及在农村经济提升与农业发展中的地位被取代,再加上政府管理的局限性,导致其管理发展问题成为当前水利建设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其中,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管理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筹资相对困难,缺乏有效的资金支持。由于农村经济结构的转变发展以及一些农田水利工程功能的丧失,导致很多农村地区的政府机构对小型农田水利的建设以及管理重视不足,将农田水利工程管理责任推到农民身上,任由农民自行进行筹资管理,或者是由于对新农村建设下农村税费改革的有关政策制度了解不足,认为农田水利建设及管理筹资会增加农民负担等,从而对其管理不够重视,缺乏积极有效引导,导致其管理及建设成效并不显著。

其次,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缺乏相对明确的权责划分,并且农民参与管理的程度相对较低。当前,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多是以粗放式管理为主,缺乏专门的监督以及管理维护机构,对其后期使用的维护及管理十分缺乏,导致水利工程老化失修等各种问题存在较多,对其功能性也具有十分不利的影响,严重影响在农村经济发展与农业种植中的地位作用,从而导致其在农村建设发展中容易被忽视。

最后,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还存在着管理效率较低,缺乏有效的运营管理制度等。由于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并没有专门的组织机构,同时也缺乏专业的工程维护与技术指导,再加上其在农村经济发展与农业建设中的运营使用模式单一,使得对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效率十分低下,在农村水利建设与功能发挥中,作用十分有限。此外,由于农村经济建设与发展中普遍存在重建设与轻管理的思想,对于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使用维护与管理不到位,等,导致其各种问题及情况发生较大,对其正常运行使用及管理提升都有着十分不利的影响。

2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发展对策

结合上述对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特征及管理现状的分析,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为促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农村经济提升以及农业发展中的功能作用和地位影响充分发挥与提升,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和改进。

首先,需要加大对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资金投入和支持力度,并注意提高其管理资金的利用率,加强对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维护与管理,推动其在农村经济提升与农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影响。在积极发动农民群众通过筹资方式改善对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使用维护和管理,以更为的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种植、养殖等产业发展服务,推动农村经济综合提升与发展同时,注意从政府层面加大对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投资和支持力度,从政策扶持与资金支持方面,改善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环境,避免对资金的占用或者是啊挪用等,提高资金在农田水利工程维护及管理中的有效使用,从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其次,在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中,还需要进行明确的管理权责划分以及管理机制建立和完善。对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权责进行明确的划分确认,并注意督促其在农田水利工程使用维护和管理中的责任落实和管理执行,定期针对农田水利工程开展检修维护与管理,确保其在农业发展中的功能作用充分发挥,提高其运行使用及管理效率,针对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依照责任划分情况进行严厉追究,并督促改进,从而促进其管理的提升与发展。同时,还要注意进行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组织与制度的建立完善,以促进管理效率的提升。进行专门的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以及工程技术指导组织构建,专项落实农村水利工程的维护管理,同时针对其管理开展情况进行有效监管,以促进其管理效率的提升,提高农田水利工程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影响,推动农村经济建设与发展进一步提升。

篇10

中图分类号:TB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7.099

0引言

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时,地质环境的研究对于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水利工程地质勘察主要是根据相关理论基础,对将要进行工程建设的地质进行分析,不仅为工程建设地址提供有利的选择,并且对工程施工的安排及施工方案的设计提供正确的建议,从而保证与提高水利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经济性与运行的安全性。一般地,水利工程地质勘察有很多环节,且这些环节环环相扣、联系紧密,因此,地质勘察过程中缺少任何一个环节都将造成严重的影响。

1地质勘察时的主要内容及其要求

1.1水利工程的地质环境方面

水利工程建设区域的地质构造、地质特征、基地构造、地层的岩性特征、新构造运动等都属于地质环境方面的内容。因此,在进行地质勘察过程中,水利工作人员应对工程建设区域的地质环境进行详细的分析与评价,将地质环境对兴建水利工程的有利方面与不利方面都细致的分析。

1.2水利工程的地下水方面

一般情况下,水利工程中的岩土工程会随着地下水位的变化而变化,因此,为保障地下水位的安全,对地下水位进行合理的勘察是有必要的。在对地下水进行勘察时,水利工程师应对该工程建设区域两到五年时间内的最高、最低地下水的水位情况,地下水位的变化趋势,地下水与当地地表水、地下水等补给排的情况以及地下水位对当地的影响等内容进行勘察。另外,在进行地下水勘察过程中,水利工程师应注意地下水在枯水期与丰水期时的水位是不一样的。因此,水利工程人员在进行方案设计时,可以通过气象水文等部门来搜集资料,找出地下水的变化规律,从而找到合适的处理方法。再者,水利工程人员在进行地下水勘察时,测定水利工程建设区域的地基渗透系数可以采用将现场试验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

1.3水利工程的自然地理条件方面

水利工程中的自然地理条件方面主要包括气象水文特征、地形地貌等方面。其中,气象水文特征主要包括水利工程建设区域的气候类型、是属于热带地区还是属于亚热带地区,是不是属于季风区域等内容。另外,该区域的热量和湿润程度等也属于气象水文特征的内容。地形地貌则是指水利工程建设区域是高原还是平原、地貌是否遭受侵蚀、地形是否开阔平坦等。

此外,水利工程地质勘察还包括在该工程建设区域内的地下水的类型、水位变化实际的幅度情况、隔水层的水位情况等。通过对这些进行相对应的试验,对地下水的水质侵蚀水利工程建筑材料的侵蚀程度、探测含水层厚度、检测水文地质的参数以及地层的渗透系数等进行判断。

2地质勘察时的重要的技术手段及其应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也在快速的发展,从而使得水利工程地质勘察的技术水平与应用也在不断地发展与扩大。目前,我国在地质勘察时的主要技术手段包括新型的钻研技术、地质技术以及工程物探技术。

2.1地质勘察的新型的钻探技术及其应用

钻探作为地质勘察过程中的重要技术手段,不仅可以使得到的工程与水文地质资料准确性较高与可靠度较高,为水利工程建设地址的选择、施工设计方案等提供可靠准确的数据,而且也为水利工程的施工现场以及工程后期运行的高效性、安全性提供可靠地保证。

2.2水利工程地质勘察地质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

地质勘察中地质技术主要是指三个方面,分别是试验测试技术、地质改造技术和勘察技术。地质勘察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也使得地质技术被大范围的运用和快速的发展。目前,我国的同位素技术、地质过程的仿真技术、地质力学的模拟试验技术、水资源的勘察评价技术以及水环境监测的新技术等在不断地创新和发展,这些技术发展的同时也在推动着地质勘察技术的发展,为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2.3水利工程环境的地质勘察的工程物探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

我国的地质勘察无论在理论还是在勘察技术方法都在进步与发展,结合目前快速发展的电子技术,工程物探技术在地质勘察中正慢慢的成为重要的手段。目前,工程物探技术已经涉及众多领域,如公路、地铁、水利等等。物探技术包括很多方面,地震勘探、水声勘探、电磁法勘探等等,在水利工程建设中,主要用于岩溶的超前探测以及大坝基础的安全检测方面。随着我国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工程物探技术也将不断地引进新的理论与技术,逐渐的取代传统的地质勘察方法,成为衡量地质勘察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

3结语

在建设水利工程之前,水利工程人员应对该区域的地质情况进行严谨细致的观察,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提高地质勘察的高效性,为水利工程的建设做坚实的保障,从而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篇11

1 基层水利防汛的意义及特征

1.1 基层防汛的意义

在我国一个重要的自然灾害就是水灾。因此,一方面防汛工作能够保护农业生产,另外一方面,防汛对社会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具有复杂的地形与多样化的气候条件。基于具体地形与气候进行防洪设施的建设,能够对洪涝灾害进行有效预防。基层地区防汛工程的意义在于,基层水利工程能够确保洪涝灾害时减少农作物的毁坏,预防由于洪涝灾害造成的粮食减产问题,确保社会稳定。基于基层水利工程建设的强化,加强防汛工作,使得洪涝灾害对于农业生产的影响降低,同时,使得排水引水工作得到强化。

1.2 防汛的特征

我国幅员辽阔,水灾的发生具有频繁的特征,并且其破坏性比较强。我国政府历来重视防汛工作。基于政府的投资,对水利工程进行建设,做好防汛工作。政府对基层水利工程首先给予资金的支持。水利工程的建设需要资金,政府拨款是主要的资金来源。同时,政府为基层水利工程建设提供技术与人才支持,使得水利工程建设得到改善,确保防汛工作的进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得到保护是防汛工作的根本目的,在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基础上,使得人民群众的生活用水与生产用水得到保障。

2 基层水利工程防汛目前存在的问题

第一,基层水利工程质量存在不足。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关注,国家加大了对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基层水利工程的建设不断得到强化,国家增加了基层水利工程建设的投资,无疑极大地促进了水利水电工程企业的发展。但是,基层水利工程项目建设有限,水利水电工程企业的竞争越来越大,为了使企业的占有率提高,争取基层水利工程建设的机会,水利水电工程企业通常通过各种措施提高竞争力,当企业基于价格优势获得水利工程建设的机会,出于提高企业收益的目的,企业将尽可能降低建设施工成本,从而不能保障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

第二,物资储备数量不足。突击性是开展防汛工作的重要特征。基于此,防汛工作有效开展的前提是物资储备的充足。基层水利站的物资登记中物资储备足够,然而,实际上物资不够。由于物资储备不充分,造成了一旦发生紧急灾情,那么防汛工作不能有效开展,从而造成的损失巨大。

第三,基层水利工程防汛工作重视建设,对管理重视不够。对基层水利工程设施的质量问题,通常基层水利站负责人给予足够的重视,认为防汛工作的有效开展只要有质量好的水利工程设施就可以,但是,实际上防汛工作的有效开展,其前提是水利工程设施的质量,而管理工作则为基层水利工程的防汛工作提供保障。目前我国大部分基层水利站工作制度与标准都有待于完善,对管理重视不够严重阻碍了有效开展防汛工作。

第四,防洪意识有待于提高。因为洪灾没有固定的出现时间,有时候可能多年出现一次,或者十多年出现一次。所以,防汛工作存在松懈的问题。洪灾具有突发性的特征,因此,必须提高防洪意识,否则,一旦防洪意识薄弱,就有可能因为准备的不充分,造成了洪涝灾害的范围与深度扩大,使得损失非常严重。

3 优化基层水利工程防汛的策略

第一,加强基层水利工作建设的质量。一方面,政府加大对基层水利工作建设项目的投资力度,另外一方面,对市场上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企业,通过专家组加强考察。对建设基层水利工程企业进行考核与对比,选择最优企业。为了确保基层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得到保障,进行水利建设之前,签订详细的协议,建设过程中加强管理与监督。

第二,加强物资储备工作。一方面,平时加强防汛的常规工作,另外一方面,发生洪灾时的防汛工作尤为重要,需要足够的防汛物资作为保障。基于此,必须在平时就要做好防汛物资的准备工作。首先,对防汛物资要有足够的资金投入,确保防汛物资的数量;其次,对防汛物资机械等进行定期的维修,确保防汛工作中物资支援能够及时。

第三,基层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要强化。基层水利站负责人一方面要重视基层水利基础设施质量,另外一方面,要加强管理。加强有关制度与规章的建设,从而确保防汛工作的进行能够有条不紊。基于防汛工作的经验,负责人对健全的救灾工作流程进行建立,对防汛工作预案进行构建,从而具有充足的方案应对洪灾事故。

篇12

(一)使得水文监测指标出现误差

当前,我们国家的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对于具体的水文特征来说,可以使其具体的水文监测指标出现误差,从而影响水文监测工作的精准性和科学性,使得整项工程的开展出现较大的偏差和问题。因此,为了有效地改进这种问题和现状,则应该从水利工程项目本身出发,结合具体的水文特征和实际的周围环境等要素进行思考,以此来不断促进我们国家水利工程对于水文监测工程的影响性可以降低。因为相应的水利工程的修建可以对周围的水资源造成影响,使其水流环境产生变化,进而影响到具体的水文监测情况,使得所调查到的水文情况受到了影响,产生了不准确的情况,这直接导致了所调查到的水文数据缺乏可信度。

(二)影响河流的水环境

一般情况下,相应的水利工程项目在进行选址操作时,往往会将位置定在河流的上游位置,这样做的原因在于:能够有效地避免河流的污染问题,可以保持水资源的生态性,保持稳定的水环境。同时,因为在开展水文监测工作时往往会受到相应的水利工程的影响,进而导致水文监测的最终结果因为环境的变化以及工程项目的影响,进而使得河流的水环境最终出现了问题,使得相关研究和调查工作者对于水文特征的监测工作做得不够到位。

(三)引起水文站的改址

这容易引起水文站的改址问题,因为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需要依赖于诸多因素的良好配合,但是,一旦出现相应水文站改址的问题,那么将会直接导致水文监测工作的最终结果出现问题。同时,因为改址问题还可能会造成水文环境的污染与破坏,影响生态安全。

二、降低水利工程对水文监测的影响的措施分析

(一)提高监测工作的规范性

要注重提高监测工作的规范性,这样才能够有效地促进水文监测工作的进行更加顺利。其一,在具体实施监测工作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实际的水文监测环境和水文特征来进行综合性的思考,要选择专业的且工作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对于水文数据资料加以进一步的完善和管理,使其保证精准性。同时,还需要根据水文特征在某一个具体时期的变化情况来进行综合的思考,及时修改水文数据资料,使其可以得到更新。其二,要对相关水利工程建设完毕之后的资料进行梳理,对于其中依然有价值的数据资料进行保存,对于其中价值感不强或者与实际的水文情况不符的资料进行合适的处理,以保证水文数据的精准性。

(二)建立健全监测预案

要建立和健全水文监测预案,因为水文环境和具体特征并不是固定的,也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因而在建设具体的水利工程项目之前,相关的修建单位应该根据实际的修建环境进行分析,进而在国家相关政策规定的要求之下促进水利工程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还要保证水文监测工作也能够顺利地得到开展。而预案的建立与完善对于水利工程的顺利进行以及水文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来说均具有颇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定要对此予以更多的关注。

(三)制定有效的规章制度与监测法律

篇13

关于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理念的运用,其具有非常强的地域性特征,因为不同的地理区域气候状况以及生态环境各不相同,所以应该针对不同的服务目标,制定不同的设计策略。但是由于生态设计理念的应用在我国的起步较晚,并且相关的工程实践以及研究工作开展的较少,所以在评价指标以及评价方法方面还不够完善,实际操作性不强,缺乏地域性特征。因为在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中涉及到力学工程,所以国家对于水利工程在稳定性和安全性方面规范了强制性的标准,但是却没有对生态服务目标有明确的标准,所以生态设计理念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缺乏相关的依据,发展的进程比较缓慢。

1.2设计人员和生态科技工作者的合作机会比较少,相关机制尚未完善

水利工程设计人员在流域生态需水规律的基础上进行设计的意识较弱,尚未把生态服务目标当作常规设计要素进行考虑的意识普及。水利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一般介入比较迟,大多数是在确认水利工程可行性研究方案之后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又由于目前我国环境评价管理制度和环境影响评价咨询市场尚不规范、不完善,环境评价单位主要替业主考虑,而相对地,对生态目标考虑就较少,更有甚者,有的隐瞒工程生态影响的真正后果,造成很多水利工程的负面影响太过突出,而生态效益却不显著。水利工程设计人员和生态环境科技工作者合作的机会和机制较少,生态水利工程的开发和设计也相对滞后。

1.3在协调方面,生态水利工程和原有水利工程设施存在一定的困难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很多区域的水资源出现了短缺以及分配不合理的现象,尤其是在自然保护区以及大型水库的周边区域,需要重新进行设计。但新的生态水利工程是在原有水利工程设施的前提下进行改造与优化,需涉及的因素很多。大都分是需要依靠原有水利工程设施,对一些分水工程与蓄水工程进行科学合理地配置、重新调整水的去向或是对区域来水量进行重新分配等。原来水利工程设施的服务对象和功能必然会受生态水利工程的介入的影响,比如:原来工程的防洪灌溉功能、排水标准、发电效能等,更有甚者,会对原有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造成一些风险。因服务目标和功能的差异是原有水利工程和生态水利工程最为显著的差异,所以在开发生态水利工程的同时,有必要适度调整原有水利工程的服务目标和功能。因此,生态水利工程设计需要系统全面考虑的问题是怎样实现生态水利工程和原有水利工程设施的协调运行。

1.4生态水利工程设计中,相关的生态水文测验资料不够充分

水文过程对生态过程的正负影响机理的分析若不能从水文测验站的观测资料去分析,在生态系统的自组织规律的基础上,就很难寻求生态水利工程的技术参数、设计理论和方法。相对而言,我国目前的水文测验工作比较落后,水文测验站尚未适应目前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对资料的需求。目前,我国还未正式开展有关生态水文站方面的设计和布局,相关报道在国内也很少有。

2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应遵循的理论和技术路线

2.1以工程水文学和生态水文学为工程设计的基础

若要为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提供基础,必须重视工程水文学和生态水文学的结合。由于生态水利工程的服务对象很广,一般同时涉及畜牧业、林业、湿地、农业、草原以及江河湖泊等生态用水与城镇、工业、居民、消防等经济生活用水,因此,若要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首先必须弄清生态目标对水资源的时空要求规律。

2.2对工程可能影响的关键生态敏感目标进行分析

受工程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生态目标应当能够由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准确识别,同时在工程规划阶段给予充分考虑,这是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理念应该遵循的重要理论。一项水利工程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众多,从生态性的角度出发,就应该对关键的生态敏感目标进行分析,分析工程的修建会影响到哪些区域的生态平衡,区域内气候环境以及各项生态因素的变化,会对水利工程的运行造成影响。尤其是大型水库的设计,要对上游地区的自然降水、洪水期倒灌以及径流等各项因素进行分析,由此来对水库的蓄水能力以及水量的运用进行合理设计。对于水库建设后,泄水量的变化会对下游区域的生态环境可能带来的生态环境变化进行分析,从而为生态设计提供充分的参考依据。

2.3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应当和环境工程设计进行有机结合

对于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如要实现水量和水质同步科学配置的目的,应充分吸收环境科学和工程的理论与技术。生态设计理念的出发点就是在水利工程中将环境工程中的理论进行实践,水利工程发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还应增强生态效益的作用表现。现阶段,我国的水污染现象比较严重,因此,在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理念中应有机结合水污染。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对当地的生态环境进行详细的考察,然后有针对性的制定设计方案,降低水污染所带来的危害,提高水利工程的生态效益。因此,生态水利工程与水污染控制工程的结合是今后生态水利工程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