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1-09 09:48:16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企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信息化是现代企业发展的要素之一,也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方式,对企业管理的帮助非常大,而在企业信息化管理当中,如果存在一定的不足,就很可能造成企业管理的巨大缺陷,造成企业决策、战略方向的错误,影响企业的未来发展。本次研究针对企业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详细的研究内容如下:
一、信息化管理对企业的影响
21世界也是网络的时代,在现代化发展下的市场经济对企业的各个方面都具有较高的要求,数字化下的网络现状,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平台,使企业的推广可以进入到全世界的视线当中,特别是在电子商务不断的完善和发展的当下,企业的信息化管理要求也在日益提高。同时,信息化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了企业的管理和发展,特别是在企业管理中的企业生产、销售、人力、客户互联等,都可以通过信息化管理提升管理的效率,减少很多的企业成本,如运输、商务活动费用等,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可以给人们带来快捷、方便、低价格等优势,提升产品的有效性[1]。而从内容上来看,信息化管理由于其网络性,可以将所有的企业活动通过网络涵盖到企业的各个环节,在时间和空间上增加了很大的范围,提高了企业管理的效率。通过电子数据化,代替了传统的管理流程,降低了人力、物力等资本的代价。
二、我国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现状
企业信息化管理进入我国已经具有一段时间的历史,特别是在现代化企业当中,信息化管理更是更为了企业管理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都对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增加了认知程度,也都认同了信息化管理对企业管理的帮助和优势。
然而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虽然信息化管理具有很多的优势方面,但仍然有很多的企业没有采用信息化管理,或是信息化管理的不完善、不全面,系统较为落后,造成了信息化管理的不足,致使信息化管理不能有效的为企业管理人员提供信息支持,达到信息化管理的目的。
三、企业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信息化管理应用在企业管理当中,也需要一定的发展的完善,而根据我国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现状,在我国的企业信息化管理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文章结合企业现状,整理了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信息化程度低
虽然我国的企业已经意识到信息化管理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但是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信息化程度还是相对较低,这也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尤其是信息化的现在,信息的落后必然会使企业处于被动位置,给企业的发展带来阻力。
(二)利用率低
在很多的企业当中,虽然企业已经建立和信息化管理的整体系统,但是企业中的管理人员及员工都还没有有效的利用起来,造成信息化管理的缺失,出现资源、信息更新的不及时,使管理人员不能通过信息化系统准确的掌握到企业中的各个环节现状,也给信息的传递造成一定的不足,容易出现企业管理人员在决策制定或是企业发展中出现问题,影响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实施效果。
(三)缺乏相关的管理人才
信息化管理需要管理人员或是企业的员工具有较高的专业能力,特别是对信息的纳入、分析及理解,同时,信息化系统也需要不时的进行调整及完善,特别是在信息化系统的软件方面,需要定期进行更新,避免由于软件问题造成信息化的安全问题。但在很多企业当中,还缺少这方面的专业人才,造成信息化管理进度缓慢,减缓了企业的发展速度。
四、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解决对策
信息化管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及管理的科学性,但在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信息化管理的效果,针对上述信息化管理中的问题,笔者结合文献资料,总结了如下几个方面的解决对策:
(一)加强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是企业发展和现代化企业管理的一个基础保障,不断强化和完善的信息化建设可以帮助企业获得更多的发展途径和对象,在现代化、电子化不断更替的当今,信息化建设也必须加快速度[2]。在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当中,采用的信息化建设可以联合多个方面的因素,包括金融、税务、海关、保险等等,加强与各个部门的联系,建立和完善信息化建设及管理的全面性,同时做好信息化管理中的保密、安全问题,保证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顺利进行。
(二)加强信息化模式的推广和学习
在企业的管理和发展期间,增加对信息化建设及信息化管理的推广,提高企业管理人员及员工对信息化的重视程度,同时,通过信息化系统的学习,扩大管理人员对信息系统的熟悉程度,便于在以后的工作当中可以熟练的使用信息化系统,保证系统当中每个环节的有效率和快速,以便提供给管理人员准确、及时的数据指标[3]。
(三)引进现代化的管理人才
通过猎头公司吸收专业性的信息化管理人才,或是将企业的管理人员送入专业性的院校进行培训学习,掌握信息化系统的方方面面,同时,建立完善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小组,对信息化系统建设当中涉及到的内容进行构建和完善,并进行实时维护,确保信息化体系可以正常、安全的运行,提供给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基础。
五、总结
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是本世界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企业是社会的重要构成部分,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也是为了更好的适应市场变化而提出和应用的专业性管理系统[4]。在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当中,可能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影响着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进程,需要我们不断的发现和完善,但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也是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需要企业管理人员和企业的员工加强这方面的意识。
参考文献
[1]周桂芹,夏琴,王玉,褚晓天.南京市零售商业发展研究[J].江苏商论,2006,02.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微电子等先进技术的蓬勃发展,人类社会正实现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转变;我国加入WTO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潮流之后,我国企业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信息化已逐步成为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的关键。而这其中,最值得重视的当属制造业。信息技术给制造业带来的是革命性的变化,它贯穿于一个制造企业的设计、生产、管理、销售等各项活动。制造企业信息化的内容,从设计和生产的角度,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改造落后的传统技术,实现设计和生产过程的电子化、自动化、智能化和信息化;从管理决策的角度,利用信息技术来促进管理决策水平的提高,实现管理决策的科学化、网络化、智能化和信息化;从市场销售的角度,利用信息技术有效整合企业内外信息和知识资源,实现市场销售的电子化、网络化、智能化和信息化[1-2]。制造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提高我国的国民经济实力,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
1我国制造企业信息化发展历程
我国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制造企业信息化历程开始起步,企业计算机从单项应用向综合应用发展;80年代初,制造企业信息化过程开始发展。自十五大以来,中央对信息化及制造企业信息化给予了高度重视,“制造型企业信息化关键技术攻关及应用工程”被列为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重大专项项目。十六大进一步指出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跟随信息化的浪潮发展至今,我国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已有一定的规模,现今制造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据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统计,制造业工业总产值约占整个工业总产值的85%,占全国GDP的36%左右。
2我国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制造企业信息建设投资不足,信息化人才匮乏
近年来,我国制造企业加大了对信息化建设的投资力度。据调查,2008年我国制造业信息化投资总额达到了437亿元,2009年我国的制造业信息化建设投资总额已达到514亿元,较2008年我国制造企业对信息化建设投资力度提高17.6%。与此同时,我国制造型企业对信息化人才引进有所提高,2009年企业对信息人才的引进较2008年提高23.7%。但从国家重点制造企业来看,70.5%的企业对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大多数企业的融资渠道较少,外部资金来源不足,难以为制造企业信息化的后期发展提供后续资金,导致信息化不完全。制造企业缺少信息化人才仍然是制约企业信息化发展的主要因素。调查表明,80.6%的制造企业缺少信息化人员,即使是国家重点制造企业,仍有62.3%缺少信息人才。
2.2制造企业信息意识薄弱,认知程度不高
随着信息化的深入,我国制造企业对信息化的意识和认知程度逐渐提高。调查显示,我国制造企业每100人计算机拥有量由2008年的28.8台提高到2009年的32.3台,增长12.2%;此外设立CIO的制造企业也有所提高,由2008的39.9%提高到2009年的43.1%,增长8.0%。但是,制造企业对信息意识的薄弱依然是制约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瓶颈因素。调查显示,制造企业自发的信息化建设需求不超过29%,50.1%的制造企业对信息科学技术知识表现为短缺。较多数制造企业缺乏信息化建设的系统观,未认识到信息化对于企业自身发展的重要性;部分制造企业对信息化持观望态度,怀疑信息化的效益和可实施性,担心会破坏原有的系统体系,导致企业无法继续运营;少数制造企业把信息化理解为简单计算机操作,没有意识到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长远工程。
2.3制造企业信息技术应用不够广泛深入,管理体系不健全
我国制造企业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有了一定的提高,管理体系也有了一定的完善。从内部局域网的使用来看,建立内部局域网的制造企业由2008年的48.6%增加到2009年的52.1%,增长7.2%;从ERP管理软件的使用来看,2009年比2008年增长了10.5%。但是,制造企业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不够广泛深入。大多数企业还停留在网上查询(73.2%)、信息(71.4%)等一些基本计算机操作上。对信息技术应用的深(下转第36页)
(上接第34页)
度还相当有限,如CAD,相当一部分企业停留在图上,三维CAD、仿真设计等应用很少。部分制造企业对信息技术的重视远高于管理。就整个制造业来说,ERP管理软件普及率仅为10.4%。一个企业的管理系统涉及财务管理、库存管理、人事管理、企业资源管理等信息系统,但是大多数制造企业只能拥有1~2个层面的管理系统,或者不能将其中的每个分项管理系统融合到一起,造成了信息孤岛。
3发展对策
3.1加大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培养信息化人才
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制造企业自身应该利用各种渠道融资,包括市场筹资、银行间接融资、引进外资等,同时要合理利用资源,减少资源浪费,节约成本;政府要加大财政对信息化建设项目的投入,还应在税收、信贷等方面对制造企业给予大力的扶持。为了提高企业信息化效率,制造企业还应重视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制造企业可设立专门的信息化部门,用于引进信息化人才,尤其是高素质信息化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加大培训企业员工[3],根据不同层次员工对信息化的需要,制订不同的培训方式及内容,分开进行有效的培训,提高培训效率。
3.2加强宣传,提升企业信息化重视程度
The Enterpris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in Light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XIA Zhi-ying
(Cnooc Research Institute 100027 ,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 enterprises in market increasingly fierce competition, the enterpris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necessity increasing. At present, our country enterprise in th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still has a lot of problems, which requires the continuous exploration deal with problems and the limitations of the ways and measures, this article pays attention to establish the enterprise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from the idea; Strengthen internal management, pay great attention to the talents training; Enhancing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To strengthen the security of the enterprise information system in depth, this enterprise th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to provide theory support and reference.
Key words: enterprise; information; problem; countermeasures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社会中发挥的作用日渐明显,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利用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可以更加优化企业的管理,节省更多的人力与物力,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企业在当前的信息化管理中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与缺陷,这影响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阻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探索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道路,有利于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实现企业的集约型管理。
1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观念上的落后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许多传统的观念对于企业来讲已经落后并对企业的发展具有消极的影响。传统的观念认为信息技术是信息部门的任务,只要交给信息技术部门或机构就可以,,没有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对于整个企业的整体性影响,没有建立信息化建设的理念。在现代企业发展的背景下,信息技术成为影响企业生产效率,经营收益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影响指标,谁掌握了先进的技术,谁就获得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主动权,谁就引领了行业的发展趋势。因此,应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视为企业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门,与企业未来的生存与发展有重要影响。各级领导也应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将科学的信息化管理视为企业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改变传统落后的观念,树立企业信息化的理念。
1.2 企业信息共享能力差
在企业中,信息的共享能力决定了信息所能发挥价值的大小,如果较为重要的信息得不到充分的共享,便很难发挥其原有的价值与作用。目前,在企业中,信息化建设的还不完善,信息系统的建立还较为零散,形不成系统的协调与支配,导致信息在传递与共享时受到严重束缚,使本已经获取的信息不能充分得到传递,极大降低了信息的价值,造成了信息的浪费。因此,信息的整合与分析共享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1.3 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信息的支持,尤其是在这个信息化的社会,信息思维时效性非常强,一个及时有效的信息往往能够帮助赢得一次竞争或获得一次机会,因而,信息的及时有效性对于企业在市场中的生存与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信息化建设的越完善,企业获取信息的渠道就会越多、越及时,企业就可以根据获取的信息进行相应的改革或采取适当的措施。由于信息的时效性较强,在企业间的竞争中,谁先获得了第一手信息就意味着在竞争中赢得了胜利的筹码。但在很多的企业中,这种及时有效的信息化建设还很不完善,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迫切需求。在信息充斥的时代,信息的真伪对于企业决策有重大的影响。如果企业的信息加工分析能力较差,就有可能被市场的虚假信息所蒙骗,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出于被动的地位,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2 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2.1 建立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理念
在企业的发展中,观念的差别对于行为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要想实现企业信息化的更好建设,必须首先树立科学先进的意识理念。传统的理念严重束缚着企业的发展,束缚着员工的思想,不利于企业走信息化道路,对于信息的传输有着消极的影响,这就要树立全新的信息化建设理念。要加强对员工的信息化建设重要性与意义的教育与指导,让全体员工都能够意识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从而在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要定期开展信息技术培训,举办信息技术报告会,让员工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信息化建设的内容,这有利于信息化思想的传播与应用。
2.2 强化企业内部管理,重视人才培养
对于信息化的建设,信息的管理对于信息系统化的建设有重要影响,只有完善的管理作保障,信息的安全性与规范性才能获得生存的保证。完善的管理就应引进先进的管理思想,建立与信息化相适应的制度,使措施制度化,保证措施的长期有效性。要不定期对企业进行检查监督,用强有力的监督机制保证措施的顺利实施,在监督检查中,对于信息化建设有阻碍的行为或因素要进行责惩并改进,是指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对于信息化建设有力的行为要给予激励,以此来树立先进的模范榜样作用,让更多的员工来效仿,促进企业良好风气的形成。加强信息化建设还应注意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是人才能够充分发挥最大的技术优势,促进信息化的建设。在人才引进时,要充分按照择优录取机制,使优秀人才得到重用。同时,应加强企业信息部门人员的再陪训,使其接收到最新的信息进展,将最新的技术用于信息化的建设,促进企业信息化的跨越式发展。
2.3 加强信息化基础建设
信息化基础性建设是信息实现良好收集、传输、接受的基本条件,没有巩固的基础建设,一切都是没有保障的。在企业中,要尽量降低网络费用,加大基础硬件的投入,强化基础设施的维护与保养。加快网络法规的建设,确保网络环境的安全。加强基础建设的资金投入是重要保障,要积极探索资金的来源渠道,落实资金的使用细则,确保资金的用途与安全。要制定相应的政策促进基础设施的保障,建立相应的管理与监督机制,完善基础设施的各项环节。
2.4 加强企业信息系统的安全工作
信息的安全性是信息发挥作用的前提。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对信息的安全给予高度重视。保证重要信息的保密性,确保信息的零泄漏。这就要加强信息人员的教育与管理,避免在企业内部出现管理漏洞。还要加强计算机、网络等信息媒介的安全检查与管理,提高企业计算机水平,巩固网络环境,建立安全的硬件条件。在安全方面的防范中,一定要提高警戒心,保证安全监察无盲点,这样才能营造安全的信息环境。
3 小结
我国企业当前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仍存在很多的不足与缺陷,探索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对企业在今后的发展中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贺朝.企业信息化建设及其对策[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5).
一、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现状
总体来说,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程度不高。近几年以来,由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我国对信息化建设重视程度提高,不少企业开始投入到各自的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但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层次、规模和总体水平等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存着在很大的差距。
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方面虽已取得一定成绩,但总体来看,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仍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据统计,我国四千多万中小企业中真正建立独立网站的企业只有37%,即使37%建独立网站的企业也仅仅有85%用于宣传或查询信息,用于电子交易的只有11%。在供应链集成、网上支付、分销渠道等方面的应用更是薄弱。
二、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是受资金投入、经营模式、管理水平等诸多因素的限制。中小企业的信息化门槛比大企业要高:一方面,中小企业势单力薄,且业务量较少,没有必要也没有力量像大企业那样投入巨资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信息系统;另一方面,由于初创阶段和成长阶段业务模式的不确定以及管理水平的低下,中小企业也无法对信息化进行有效的规划和布局。再加上中小企业分布散、业务规模小、经营模式差异大、经营模式差异大,也加大了信息系统开发商的成本和方案推广的难度。二是信息化总体规划及科学方法的指导仍存在差距。大部分企业只依靠本企业自身的力量展开信息化工作,而由于中小企业目前普遍缺乏高素质的信息技术专门人才,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受厂商的引导,不能做出科学的决策。在实施过程中缺乏专家的具体周到的指导,使企业信息化的实施过程缺乏统一的规范和科学的方法。这造成了很多企业的信息系统实施未能达到预期效果。三是对信息化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深化和提高。有些企业领导对信息化重视不够,信息化紧迫感不强,常满足于当前的信息化应用水平,没有体会到“信息化建设只有开始,没有终止”这一理念。但目前中小企业在对待信息化的态度上确实需要提高,例如一些企业以软件系统实施的多少来衡量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有的企业把信息化当作“赶时兴”,盲目跟风,期望通过信息化来达到别的企业所得到的面貌改变,结果失败。对企业而言,信息化是辅助手段,更加切合实际的信息化建设是为了帮助企业进一步发展,而不是单纯为了显示功绩。
三、解决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问题的对策
第一,推进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是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前提。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各种信息传输网络建设、信息传输设备研制、信息技术开发等设施建设。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建设一个宽带、高速、大容量、高水平的国家信息主干网,逐步消除部门间、地区间的网络分割壁垒、资源垄断和体制。
第二,加强和完善安全认证体系。解决网上购物、交易和结算中的安全问题是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开展电子商务的关键。制定和完善安全认证体系,以确保网上交易合同的有效性,防止系统故障、计算机病毒和"黑客"攻击,确保交易内容、交易双方账号及密码的安全。第三,建立网上协同作业及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加快建立网上银行、网上税务、网上商检、网上认证、网上运输体系、配送系统等电子商务配套网上协同作业体系,实现物流现代化。同时,完备的法律法规是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运行的保证。政府应制定和颁布的内容包括:电子合同的有效性、有效的电子文件的规范、电子签名的合法性和其他身份辨认程序、知识产权的保护、商标权、企业和个人隐私的保护等法律法规,以保证电子交易双方能按照共同的规则进行交易。
第四,做好并建立中小企业信息化决策管理机构。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应建立一个由管理专家、规划专家、系统分析员、运筹专家、计算机专家等成员组成的决策管理机构。在项目决策时,由该机构会同有关部门进行详细的调研、论证,分析需求,明确目标,细心听取多方意见,从而增加决策透明度,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作者单位: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一、信息化管理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企业组织变革提供了物质技术基础和手段,它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以最低廉的费用和最准确的结果去处理和传递大量复杂的信息。企业信息化管理因其能降低企业生产管理成本,为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等诸多优势,逐渐走入现在化企业的日常管理中。我们可将邮件信息化、文件信息化,企业也将信息化融入其中,帮助企业完成采购管理、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环节。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资源的地位发生逆转,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信息成为了经济活动的战略资源。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意识到面对外部环境的激烈竞争时,不仅需要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还需要多样化和瞬息万变的市场反应能力,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丰富的信息资源及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管理就是采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应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整合企业的内外部资源,将这些资源转换成有效的数据信息以便企业在生产运作中使用,加强企业对市场的反应能力,提高企业在信息化社会中的竞争能力。
二、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信息化管理和其他一些管理问题一样出现同样的情况,它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利用好它,可以挽救一个企业;但如果有人认为它是天衣无缝,是企业的尚方宝剑,也可能使企业在信息化管理环节上输得一败涂地。
1、领导重视程度不够。信息化管理既是对管理人员的一次考验,也是对企业员工的一次考验。要求企业员工注重从上到下一致的配合。有些企业夸大信息化管理对企业的作用,并将以往管理模式进行简单的套用调整,可能出现的问题就是员工对信息化管理软件不熟悉、管理程序摸不着头脑、与其他部门不能很好的配合、软件没有很好的利用,更严重的是可能会造成企业整体运作失败,不能使企业正常运转。
2、员工对信息化管理认识程度不到位。信息化管理出现后,对企业运作模式进行了改变,也对员工主观认识进行了冲击。部分中上层员工沉醉于长期管理实践经验,不愿意主动分析新的管理方法和手段,信息化对他们的地位构成巨大威胁,使系统处于支离破碎的局面,影响了总体效益。部分底层员工由于自身能力和思想抵触行为对信息化管理接受程度不高,致使一些生产运作环节脱节,导致总任务进度迟缓、甚至无法完成。
3、员工培训程度不到位。一项新生事物出现需要一个接受过程,在这里员工对信息化管理软件的接受程度就显得极为重要。在实际工作中可能出现员工在态度上认识不足、培训不到位的问题。这里就涉及到软件供应商和企业人力管理部门,存在的问题有软件供应商销售完软件后培训服务不按时、不全面,员工未能完全掌握软件操作流程,导致系统一正式运作就问题重重,使企业找不到方向。
4、信息化管理软件与企业生成运作不能完全融合。企业信息化管理软件就目前来说较为混乱,在日常生活中留意的话,可以发现有很多管理软件的名字和软件供应商,软件价格相对高,对环境要求高,超出大多数企业的经济承受能力,软件供应商与企业要求有较大差距,可能出现企业因为要购买某软件的某一个环节而购买一整套系统,这对于那些有规模的企业来说相对难度要小一些,可对于一些小型企业来说,只能望而却步了,而且一些软件供应商为适应大型企业要求或是没有进行很好的调研、设计,致使一些软件与企业生产运作不能完全相融,对于企业实施者来说,就是花钱买问题了。
5、信息化管理数据安全性存在隐患。数据安全在信息化管理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数据安全性存在的隐患使信息化管理存在巨大硬伤。如果企业信息资源丢失或混乱,会造成企业无法运转,日常管理功能无法实现,财务报表无法处理等情况。企业在日常使用软件时因为病毒感染或他人恶意攻击,出现小到某个员工个人数据丢失,大至网络服务器瘫痪,都会给企业带来恶劣的影响。
三、企业信息化管理解决方案
对企业信息化管理存在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目的是抓住问题的关键,以便日后能够清楚地认识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在这里对以上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1、改变领导方式,处理好内外关系。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转需要全体员工共同努力完成,它使企业迎接新经济的挑战,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数以万计的小型企业,对信息社会的回避、熟视无睹都必然给企业发展带来阻力。因此,把信息社会的思维管理理念嫁接到传统企业,需要处理好内外关系,不要迷信电子商务、网络化和信息化。企业不可能一夜之间就能驶上信息化管理的快车道。在组织出现变革时,需要上层领导足够重视,深入每一个环节,高瞻远瞩、统筹规划、全员参与、责任分明、层层落实才行。重视企业组织的重新设计与适应性的关系,不可以生搬硬套。注重每个业务处理流程,每道工序数字化工程,达到标准化、规范化。
2、改变员工工作态度,提高工作效率。信息化管理工作模式需要全员渗透,在信息化管理模式进入初期将业务的优点以及最实惠的日常工作流程传授给员工,让所有员工感受到信息化管理带来的益处,而且益处不仅是对企业的,还有对员工个人的。这样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对于那些不能胜任的员工需要加强培训或进行岗位调换。
3、加强员工培训,考核面前人人平等。将员工培训视为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重要进程,在培训之初建立培训体系,培训机构明确培训目标,制定培训考核制度,对员工分层次培训。与软件培训机构在购买之初达成培训协议,制定培训计划,双方严格控制培训流程,防止软件培训机构偷奸耍滑,被培训员工消极怠工,付出时间却没有成效。在培训开展时应由专门部门负责培训流程,监督和管理软件培训人员与企业员工,对考核过程进行严格监控,防止考核人员碍于情面出现漏网之鱼。
4、注重信息化管理软件与企业的适用性。信息化管理软件的购买对企业来说是一件头疼的事情,现在市场上信息化管理软件颇多,层次不同、价格不一,这就需要企业认真斟酌,要花精力在信息化管理软件的选取上,企业需挑选既熟悉企业工作流程又懂计算机网络的复合型人才共同完成此任务。若企业内部在建立初期没有此类人才,那就需要企业从长计议了。目前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形态,一些软件供应商为吸引顾客,他们采取了试用、租用等形式,企业为减少成本和风险可以一试。一些有资力的公司可以在管理软件开发公司开发前期参与设计或在软件成品之后为适应企业管理流程要求对各别模块进行修改。以上这些都可以解决信息化管理软件在企业生产运作中的适用性问题。
5、加强信息化管理中的信息安全。信息安全是信息化管理的关键和核心。随着计算机用户的范围和访问计算机资源的手段发生巨大变化,对企业来说保证信息安全就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在信息化进程中,可能会面临各种威胁,但要尽最大努力防止信息数据丢失或泄露。在加强信息化管理中,数据安全问题可以采取成立专门的网络中心,保证企业内部网络安全和防止外部网络攻击,采用相应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软件,如防火墙、杀毒软件。在网络操作中,对员工进行权限设置,对数据进行加密保护和及时备份,等等。制定相关信息安全条例,不允许员工非法操作,并制定相应严格的惩罚制度。
四、结束语
通过探讨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目的是让更多的企业认清信息化管理,它并不是一项高新技术,也不是普通的管理方法,需要企业正视信息化管理问题,它是企业不断改造和升级的过程。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单靠以往的产品质量、价格、功能等传统因素已无法完全确保其竞争优势,需通过一种途径以确保在市场反应速度、决策的正确程度、创新能力、运作效率等方面占有一定的先机。在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尽管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但随着企业的不断改革,企业信息化管理还是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希望企业在信息化管理中,学会从外部准确而及时地获取信息,迅速调整企业结构,保证企业更好地发展。
(作者单位:1.新疆财经大学;2.昌吉职业技术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是看中了这些软件在一些外企的成功实施,集团化管理。但是,选择软件时,是否考虑到国情、企业管理现状呢?毕竟软件只是一个工具,关键在于用他的人和企业,还有实施方法,其实说实话,完全照搬老外的东西,尤其是管理方法,直接成功的有几家呢?
二、内部信息力量薄弱,被忽悠
国企的一大特点,就是工作稳定,安逸,这是世人公认的,当然如果有的人说很累,那么只有两种情况,这个人是企业的超级骨干,领导才能或者技术才能很突出,干的确实多,另一种,就是没有在私企或者外企干过,干点活就说累的。而且,好的国企人员流动性低,很多是大学毕业就进来工作,本身没有软件实施的工作经验,再加上安逸的生活,所以,基本上没有对信息化把控理解深入的人,这样,就导致企业自身的信息化人员水平较低,除个别企业。
进一步,会导致两个问题,一,在信息化项目决策时,技术人员不能给领导提出实质性建设,容易在信息化项目选型、做决策时出现偏差,如现在有很多企业,信息化水平本来不高,就要做决策系统、数据挖掘,建空中楼阁,结果只能做出四不象;二、在信息化项目建设过程中,因为企业自身信息化人员素质问题,会导致整个项目由咨询公司主导,而大家知道,咨询公司的任务是从企业挣钱,如果哪个顾问和你说,我们是全身心为了提高贵企业的管理水平,挣钱次要,趁早将其扫地出门,一个说假话的顾问,还能做出什么来呢,顾问的第一要务是赚钱,第二要务是帮企业提高管理水平,而纵观国内咨询公司现状,及少数精英属于后者,大部分还停留在第一阶段。
在这种前提下,会出现什么问题呢?顾问会忽悠你了,如果企业自身的信息化人员对信息化的实施认识较浅,就很容易被忽悠住了,人家说啥你就得听,因为不懂啊,又不能和上级领导说自己不懂,结果呢,项目会做完一期,做二期,做完二期,做三期,顾问一直在那儿赚钱,信息系统的建设却进度缓慢,有时顾问会说,进度已经够快了,其实,仔细想想,是真的吗?整理数据就要半年你觉的正常吗?有时候,很多不正常的事,做的多了,说的多了,大家也认为正常了。就好像信息化建议必须要有二期一样,真的是这样吗?
于是,国企大部分信息化出现了经典的一幕:上线会议没有不成功的,系统没有不完善的,做完一期不做二期是不可能的(前提是企业还有钱)。
一句话很流行“如果有问题,先从自身找问题”,所以,要想有好的信息化建设,企业先要问问,自己是不是真的有很懂行的人,如果没有,先找人吧,没有人,上了项目,只能是任人摆布,企业的信息化人员,只不过就是顾问赚钱过程中的一枚棋子,千万别把自己当上帝,那是自以为是。
三、项目定位不明确
在项目前期调研,一般都美好前景,所以会以为信息化是全能的,不再把系统看成工具,最后,自己也不知道信息系统到底是什么,只是觉的很强大,这种对信息化定位不明确,没有目标的情况,只会导致上线后的失望,期望越大,失望越大,试想,一个没有标准的项目,到底做到什么程度算成功呢?考试还有个100分,60分呢。
四、形象工程
经常项目就被做成形象工程了,验收之日就是系统束在高阁之时,原因如下:
项目起初就是被作为形象工程立的项,当然并不是项目组的所有人都知道,这种项目束在高阁是正常地,毕竟完成了它的使命;
另一类,项目本来大家都赋予了期望,可是做的过程中,没有明确的责任制和权力下放,即权力在领导,责任在干活的人,或者项目经理只有责任,没有决定权,财务支配权,那么这种项目就很难成功,最好的结果也就是做成形象工程,有时连形象工程也做不成,直接失败了。也有可能,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没有一个人是真正担当责任的,即就算失败了,责任是大家的,不是某些人的,这种项目也很难成功,难免走上形象工程的结局。
五、本位主义
这种问题出现的可能性最大,项目实施中各部门相当的本位主义,没有合作意识、大局意识,如果给某个部门派活,经常会听到的话是“这个任务不该我们管”、“我们不担这个责任”、“我们没有权力做这个”、“这个与我们无关,去找别的部门”,就算与某个部门有关了,也可能会听到“这个责任不该我们负啊,部门、部门也要一起干啊,我们自己干不了啊”等,当然如果有了利益,就是另一个说法了。
六、部门冲突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如何有效的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开发信息技术应用标准,如何确保各信息系统间的互连、互通和互操作,如何确保信息的安全与可靠,是信息化建设面临的关键问题。而解决上述问题的基本手段就是信息的标准化。换言之,信息标准化的主要作用就是规范企业各种信息技术应用系统的管理,充分运用计算机及网络化技术,突破信息使用的时间与空间的局限,改变企业生产模式和经营方式,准确记录和适时提供企业各运行环节状况,及时反馈企业运行环节中出现的问题,提高企业信息交流的质量和速度,实现企业范围内的信息共享。
企业信息技术应用的终极目标就是提高企业产品的创新能力与市场快速反应能力,降低库存和材料消耗,缩短生产周期以及减少非增值劳动等内在的需要。本文结合本人在标准化工作过程中的经验,列举出目前企业在信息技术标准化建设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二、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
目前,由于企业信息标准化工作相对滞后,存在工作量大、人员素质相对较低、办公设备落后、资金投入较少等诸多困难。虽然各个企业的信息化基础和标准化基础不尽相同,但企业在信息系统实施的实际过程中却存在一些共性问题。
(一)领导重视不够
很多企业领导对企业信息标准化工作却反必要的认识,使得在信息标准化建设过程中有关信息标准化技术人员和技术保障不足,如有的企业没有建立专门的标准化工作机构,缺乏熟悉标准和标准化的专业人员;有的企业在技术方面未制定相关的标准化管理制度、缺乏国内、国际有关的标准化工作的横向交流,企业标准与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尚未得到广泛的应用。
这就要求企业高层领导不仅要从思想上重视企业信息标准化工作外,更要建立一个专门的企业信息化机构、并由企业的最高领导挂帅从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给与充分的保障和大力支持,特别要有总体规划、阶段性计划和资金的强有力保证;信息人才的引进,培养和激励;物资设备的优先配备;基层领导和各级人员的积极配合是实现企业信息标准化的重要保证。
如沈阳重型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国家机械工业的大型骨干企业,拥有年产10万吨钢、4万吨铸锻件、45万吨机器产品的生产能力。在参与国内与国际市场的竞争中,企业信息化建设经历了一个逐渐深化的过程。公司成立了企业信息中心,在主要技术和研发部门分别建立了各自的局域网络,在新改造的智能化科技大楼内建立了信息网络平台,为公司信息化建设打下一定的物资基础。
(二)信息资源缺乏共享性
有些企业信息资源对内缺乏充分的信息交流、沟通和资源共享,对外缺少国内国际市场产品、价格行情以及先进科学技术信息进行有效、可靠、安全、实时的交流方式和手段。上述情况主要是因为:一方面在信息化形成初期,企业搭建出来的信息技术应用标准体系框架缺乏系统性和可扩展性,信息系统实施的各个模块基本上都有自己的基础数据,数据繁杂而且量大;另一方面由于时间和技术的局限性,企业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开发的应用系统相对独立,而且描述企业信息资源的数据和编码分原则不统一,基础数据情况不佳,这就使得同一数据或数据指标在不同的系统、不同部门以不尽相同的描述和内容表现出来。
针对这种情况首先要求企业制定信息技术应用标准体系,结合市场相关应用软件情况及本公司产品结构特点的设计需要,并结合企业现行各信息技术应用平台和管理系统建立的要求,使信息技术应用平台做到规范化和标准化,如术语与符号标准、应用语言标准、数据库与资源库标准等要执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产品型号及零件编码标准、生产管理编码标准、工艺管理编码标准、质检管理编码标准以及计划管理编码标准等在结合企业本身特点的情况下,充分考虑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同时不仅要在企业内部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IT技术人才,而且还要协助企业各基层单位建立各自的局域网络,并在建立子局域网络的基础上,将各子局域网进行互联,然后建立企业级的信息网络平台,实现企业内部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同时通过互联网,实现企业与外部信息的交流与沟通,扩大外部信息渠道,充实企业信息资源。
(三)信息标准化管理薄弱
在方法上企业过分强调实施进度,使用大量顺序码,最终导致系统存在大量冗余数据,信息共享性差;在方式上标准更新和维护过分依赖人工比对,管理手段和效率低下;在手段上缺乏针对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的必要的信息标准化管理制度和技术手段对信息系统实施人员在上线过程中必须遵循和执行已制定的编码规则进行监督和制约。
这些都影响信息系统项目实施进度,实施周期延长,结果项目承包商和企业双方都拖得非常辛苦,严重的还可导致信息系统项目的彻底失败。这就要求企业要在确保企业信息标准化发展战略规划的实施过程中对其进行监督,必要时及时进行调整,以确保其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同时还要求企业充分利用各方面的专家,特别是一些院校的、前沿研究的一些老师。
(四)相关工作的宣传及培训力度不够
企业信息标准化工作贯穿信息化建设的准备、设计、实施、上线支持和优化等五个阶段,具有实施周期长、费用大、信息量大、工作难度大等特殊性。由于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的宣传及培训力度不够,大家对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基础理论及概念了解不够,对重要性和紧迫性没有足够的认识,对此项工作缺乏热情和积极性。为此我们必须进行相关管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使大家具备管理理论基础和超前意识以及与岗位相符的管理能力。否则不但不能够为企业带来预期的效益,有时会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行,为企业带来经济损失。
21世纪是信息化时期,信息技术的标准化必将从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获得显著的发展。作为一个现代化企业要想在国内国际经济竞争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就是实现企业信息的标准化,在实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离开信息标准化,就不能实现自动化,也无法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只有不断加强企业信息标准化建设,才能不断提高企业参与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邓晓明.械制造企业信息技术应用标准体系的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中图分类号:F4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24-5750-02
1关于新建炼化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新建炼化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涉及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是一个繁杂的系统工程,应当采取科学、有效的信息化建设模式,才能确保新建炼化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新建的炼化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超前谋划,并且需要在不同的阶段完成不同的具体任务。同时,新建炼化企业的可研报告中应包括信息化建设的模式、信息化建设的依据、信息化建设的投资方向及投资额度,从而保证新建炼化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与整个项目的建设同步跟进[1]。
2新建炼化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1新建炼化企业信息化规划缺乏统一的标准和尺度
目前,各新建炼化企业或大项目大多是根据所属石油集团的各种业务现状及其发展战略,按照业务模型框架对业务领域进行分析,从发展现状、面临形势、规划部署、效益风险、保障措施及项目描述等方面完成信息化规划的分析和编写工作,形成信息化发展规划方案,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各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新建炼化企业或大项目信息化投资从项目建设投资中支持,很好的解决了各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费用问题,但也造成了项目规划标准不统一的问题,某些公司的很多小系统搭顺车一并投资建设,还有一些目前不具备条件的一些系统也被包含进来。例如,某石油集团的新建炼化企业群将数据仓库,决策支持等系统一并纳入建设,另一个新建企业甚至将供应链管理系统也规划了进来,而这些系统在炼化企业的应用还缺乏相关的可行性研究。
2.2新建炼化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
新建炼化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缺乏贯穿全生命周期的监管机制,导致在实施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仅根据可研中的相关内容编写投资概算,由于分析粒度不够细致,容易导致投资范围不够明确[2];由于对建设内容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分析不够深入,导致系统建设的先后顺序及优先级高低模糊不清;统一推广的信息系统中的功能模块缺少与信息管理部门的核实对接;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对建设项目的进度计划和质量水平难以宏观掌控;信息化建设中的过程资料不能完全受控,且相关资料的安全保密难以保证;当新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任务完成后,缺少相关的验收评价方法和验收评价的组织机构。
2.3新建炼化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不规范
在新建的炼化企业中,存在信息化基础设施技术标准各异的现象,建设完成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并不一定能完全支撑后期各类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有时需要进行后期改造。企业在产品选型过程中也容易走两个极端,即片面追求功能全面、技术先进的基础设施,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抑或为实现一时的成本控制,使得所选的产品无法满足业务的需求。一些企业在DCS/PLC采购选型时没有考虑接口,导致后续投资费用的增大,信息系统的实施受到严重制约。存在此类问题的原因是新建炼化企业不能严格遵守已有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关规范或标准,或是当前的标准规范不能满足建设的要求。
2.4新建炼化企业的信息系统建设缺乏相关的标准规范
在新建的炼化企业,除了集团统一推广的信息系统,很多企业的部门拥有独立开发的业务系统,这些系统都属于业务处理系统,业务数据庞杂分散,主要是为了快速满足业务操作的需要而开发的,然而,其综合性和全局性的分析功能难以实现,且在后期的信息系统集成应用中不易被集成到相应的平台中加以应用。例如,某新建企业在建设初期就投资建设了北京某公司的STAR? LIMS,造成与MES系统中Labware LIMS的重复投资,而又要投入很大的人力和物力做两个LIMS系统的集成。同时,某新建企业在生产控制层拟建的数据校正系统,其实就是MES系统中物料平衡系统的变种。一些与集团统一推广项目中部分功能相重叠的信息系统也被快速的建立起来,新的“信息孤岛”正在逐步形成,与各企业建设高水平的信息化、数字化的新型炼厂的要求越走越远。
2.5新建炼化企业信息系统的运维模式不健全
各新建炼化企业由于人数较少,没有专职的信息化建设与运维队伍[3],目前采用的主要模式是将信息化建设与运维以项目的方式,转包给第三方进行建设和运维。例如,某些新建企业将信息化的建设与运维服务打包承包到某内部信息化建设单位,其中新建企业1将信息化建设的工作承包给信息化建设专业公司,新建企业2的运维模式采用“谁建设、谁运维”的方式,系统运维的队伍比较杂乱,管理不是非常方便。
3与新建炼化企业信息化建设相关的解决建议
3.1在集团层面统一编制新建炼化企业信息化建设规划
在新建炼化企业的可行性研究中,应当充分考虑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模式、信息化建设的参考依据、信息化建设的投资方向与投资额度等内容,促使新建炼化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与炼化项目的建设保持同步。在新建企业的筹建阶段,应当针对新建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企业可研报告和总体设计的思想,在集团的统一组织下制定科学的信息化建设规划。建议从以下四方面来组织新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规划的内容。
信息化规划必须覆盖企业过程控制、生产管理、经营管理、综合管理等内容。规划的内容必须结合企业业务以及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的需求,抓住重点,选择企业最急需、最容易产生效益的项目优先实施,满足新建企业的业务以及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需求,从而尽快获得效益;信息化规划中项目的划分需要优先考虑建设基础性、全局性的信息化内容,如优先考虑建设基础设施,对业务发展、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影响较大项目;规划的内容需要充分考虑企业信息化和信息技术的规律和特点,按照信息管理、应用系统建设、IT基础架构等三个方面安排好相应的信息化项目,使新建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有序开展;规划必须综合考虑新建企业的建设历程,按先后顺序合理安排信息化项目的实施内容和启动时间。
3.2为新建炼化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制定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
由于新建炼化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没有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实现闭环管理,结合新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阶段性、周期性、长期性的特点,相关部门应该制定一套完善的服务于新建炼化企业的关于信息化建设的管理制度。制定完成的管理制度应当包括,新建炼化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的组织体系与主要职责、立项论证管理、项目实施管理、项目验收管理、过程文档管理、投资管理等。在管理制度的规范下,新建大型炼化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能够实现全程监控、提高投资效益,确保项目的顺利进展。同时,在管理制度中投资管理的监管下,根据项目所处的不同阶段和施工进度及实际实施情况投放资金,通过事后评价和绩效考核体系,保障信息化投资的实际投放和效益反馈。
3.3严格遵循集团的相关标准和规范
新建炼化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应当依据各石油集团已的相关信息化建设的标准或规范来展开信息化建设的各项工作。依据相关标准或规范设计的新建炼化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方案,能够避免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复投资,能够实现中国石油新建炼化企业在生产过程和经营过程方面的集中管理和统一协调。
3.4明确新建炼化企业信息系统建设与运维模式
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由各石油集团统一推广的项目必须在相关部门的领导和组织下,实现软件选型、投资、实施等方面的统一管理,坚决杜绝企业私自软件选型,防止新一轮的信息化项目的的重复建设。
在新建炼化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中,稳定优秀的项目管理团队和内部支持队伍对于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信息系统的成功实施至关重要,由具有丰富系统项目实施和企业流程管理经验的内部支持队伍、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业务人员以及技术人员一起组成信息化建设项目组,项目组的管理水平和实施能力为新建炼化企业信息化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重要的支撑条件。信息化内部建设单位应该由集团的相关部门进行统一的组织管理,并形成统一的建设与运维模式。
4结论
在新建炼化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着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该文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五个问题,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同时从规划编制、管理制度、标准规范的建设与遵从及运维模式四方面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建议,上述建议对新建炼化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具有广泛的工程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会计信息化这一概念是在1999 年深圳举办的“新形势下会计软件市场管理研究会暨会计信息化理论专家座谈会”上提出来的,是指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的会计模型进行重整,并在重整的现代会计基础上,建立信息技术与会计学科高度融合的、充分开放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这种会计信息系统将会计信息作为信息源,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网络系统对会计信息进行收集、加工、传送、存储、检索等处理,使会计业务处理高度自动化,信息高度共享,为企业组织经营管理、控制决策提供实时会计信息,为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全面和及时的信息。
一、目前企业会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1、企业管理层对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目前,相当一部分企业管理层没有认识到会计信息化是会计电算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会计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只是简单的认为会计信息化就是会计电算化,只是利用计算机对会计数据的简单处理,只是使会计人员减轻工作量,提高劳动效率和质量的工具,因此,虽然企业发展了,其管理水平仍然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管理手段和措施也没有多大的变化,有些领导甚至认为,企业己经实现会计电算化就够了,没必要再实现会计信息化,所以对企业的会计信息化不够重视,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企业会计信息化的进程。
2、企业缺乏复合型会计信息化人才
会计信息化是现代会计和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对相应的会计人员、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大大提高,不仅要求他们要具有较高的会计业务处理技能和管理能力,而且还要精通计算机网络知识、计算机的基本维护技能以及解决实际工作中各种问题的能力。从我国人才供给调查报告来看:我国中低层财会人才供给饱和,甚至过剩,而高尖端信息技术与会计相结合的专业人才却极度缺乏,供不应求。具体体现在会计领域,即能够完成手工记账式的人才比比皆是,而真正能够把现代信息技术引入会计界,能够满足会计信息化需要,推动会计信息化发展的人才却十分欠缺。因此,会计信息化复合型人才的缺乏是制约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关键问题。
3、会计信息化与企业信息化未能有机结合
实现会计信息化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财务、业务、生产一体化,实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统一性,这就要求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一体化,但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看,还有一部分企业由于管理意识不到位,资金短缺、人员缺乏、业务链脱节等原因使财务软件大多只在财务部门使用,致使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不能共享,不仅造成横向上不能与银行、税务等部门信息共享,纵向上不能与客户、供应商及时沟通,而且与企业内部业务部门也没有很好的连接,不能实现财务与业务一体化,从而影响企业会计信息化实现的进程。
4、内部控制方面的问题
(1)会计信息化数据安全控制存在问题
第一,保密性差。在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中,经济业务均记录在纸张上,所有的数据都以纸张为载体,纸质原件的数据若被修改,很容易辨认出修改线索和痕迹,从而使非法修改在一定程度上可被挽救,但会计信息化环境下,以磁性介质作为信息载体,存储在计算机磁盘上的数据容易被修改,甚至能不留下痕迹地被修改。另外会计信息化环境下,也使得对会计信息档案的复制窃取变得更加容易且不易发现,同时,大部分会计软件都没有对存储在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加密,简单的复制数据库文件即可很轻易的获得会计信息化档案资料。
第二,安全稳定性差。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导致计算机病毒日益猖獗。会计信息化档案是以文件形式存储在计算机上的,当前的计算机病毒不仅可以破坏数据和网络通信功能,而且可以从被感染的计算机中获取系统控制权,直接将档案文件通过网络发送给病毒的支配者或监控计算机的硬件设备。不仅如此,随着计算机硬件和网络的发展,计算机病毒感染率正在日益提高,感染途径也从以前的存储介质传播发展到现在的在网络上传播,同时,大量的专用病毒和间谍软件的出现对会计信息化数据的安全造成很大的威胁。
(2)企业授权方式的改变,会使得某些内控制度失效
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中,每一项会计业务的每个环节都由有相应管理权限的责任人的签名或者是盖章,这种管理方式可以有效地防止作弊。而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中,系统授权方式是主要是口令授权,通过绕过财务软件的关卡,可以打开计算机财务数据库进入财务报表等系统。同时,业务人员的口令不像印章那样由专人保管,一旦口令被人偷看或窃取,便会带来巨大的隐患。
(3)内容控制的程序化,增加了差错的反复性和严重性
手工会计系统中数据处理环节分散于多个部门、多个员工,一个部门或人员的差错往往可以在下个环节发现和纠正。所以,一般情况下一定时间内差错重复发生的可能性不大。会计信息化环境中,数据处理程序化、自动化、集中化,使得处理结果一旦发生错误,往往就会在短时间内迅速蔓延,造成多种数据文件、账薄及整个系统的会计数据失真,并且可能使系统出现反复性差错。
二、解决会计信息化问题的对策
1、建立会计信息化理念,提高管理层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加强对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素质教育,进一步转变观念,建立会计信息化的理念,使他们认识到会计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是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趋势,是企业管理的需要,也是企业未来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使他们成为会计信息化的倡导者。同时领导要重视会计信息化,提高认识,成立高效务实的会计信息化管理机构,由单位负责人挂帅,由相关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和技术骨干参加。会计信息化管理机构的主要任务和职责是:制定本单位会计信息化工作的发展规划,组织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建立会计信息化管理制度,组织有关人员参加会计信息化培训与学习,监督会计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
2、加快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中图分类号]F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11)05-0027-02
在我国20多年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不少企业借助信息技术提高了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从信息化建设中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也有一些企业缺乏对信息系统的了解,在建设过程中作了错误的决策,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一、企业会计信息化实施存在的问题
1.企业在会计信息化规划上存在的问题
如何才能使财务信息化符合企业实际情况、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用?确定财务信息系统应用的边界,搞好财务信息化规划是关键。但目前不少企业存在财务信息化规划不当的情况。有的企业未能与业务流程优化结合起来,财务信息化项目组织不得力;有些企业仅仅对财务和购销存等部分业务模块进行局部信息化管理,而未对企业在信息化进行整体规划,没有科学地设计、规范业务与优化管理流程,经验不足,导致“信息孤岛”;有些企业在信息化项目之前,没进行充分动员、得不到员工的理解和支持,使企业信息化被迫中断;有些企业领导重视只是在形式上的,关键时刻不能给予支持。因此,缺乏规划的财务信息化项目往往对企业发展产生制约。
2.企业在会计信息化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同任何项目一样,财务信息化项目的实施也具有临时性特征。当项目结束后,财务信息化的下一步工作转入了运行阶段。而在运行阶段,同样存在问题和误区。忽视知识转移,对项目持续改进和后续投入缺乏思想准备。重实施,轻维护会给企业财务信息化运行带来负面影响。目前,有一些企业会计人员在业务方面素质较差,只能机械性的使用软件,一旦出错,可能使长时间的工作成果付诸东流,使系统数据丢失,严重的导致系统崩溃。
3.企业在会计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从信息化的管理和控制层面看,如何保证整个财务信息系统的有效运作和管理是确保财务信息化绩效实现的关键所在。虽然企业领导重视,。但是由于在管理和控制方面由于一些确实存在的困难,比如子公司众多,不能对系统进行有效的维护与管理,“重建设,轻管理”会成为财务信息化建设中的“短板”。
而财务信息化的管理缺乏,具体可以归结为以下一些方面。如系统安全备份没有落到实处。比如美国2000年以前十年间发生过灾难的公司中,55%当时倒闭,剩下的45%中,有29%也因为数据丢失而在两年内倒闭。此外,建章立制不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二、优化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1.正确规划
(1)财务信息化规划是企业信息化的指导纲领,是对企业利用信息系统提升公司竞争力的体系化、全局性的战略思考。信息战略是对企业信息需求与供给相关的明确或隐含的目标、愿景、指南和计划的总称,其内容为企业领导层所认可,并以支撑企业的长远目标和适应未来环境变化为目的。企业信息战略管理应包括信息技术管理、信息资源管理和信息组织管理三部分。
(2)阶段性与扩展性结合,分阶段选择实施财务信息系统的不同子系统,要认真分析企业的战略与信息技术支撑之间的影响度,合理预测环境变化可能给企业战略带来偏移。
(3)财务信息化规划要适合企业的发展规模,在规划时一定要从企业的实际出发,结合企业现有的流程处理和业务需求,指定出适合企业发展的信息化规范,而不是一味追求先进技术和最新版本。
(4)企业引入和实施财务信息化项目应该掌握财务信息化的核心需求,明确财务信息化所处的发展阶段。
(5)企业应立足于国际标准,培养或聘用高级技术人才,提高会计信息化从业人员素质。各单位应积极组织会计人员学习和提高会计信息化知识,维护软件正常运行,掌握计算机先进技术,培养复合型人才,为单位尽快建立高效的会计信息系统创造人才。另外要培养复合型人才,加强并制定事实求是的会计信息化人员培训计划,注重实效。对会计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系统管理人员,应不同要求、内容进行培训。
2.实施过程的对策
对于信息化实践来说,没有绝对的实施方法,因为信息化项目实施是科学与管理的结合与运用:
(1)指定一套成熟完善的项目实施方法论,并在此基础上对整体项目进度、顾问人员的实施服务质量进行有效监控和实时控,根据项目进度和客户反馈进行及时调整,为项目实施成功提供有效的保障体系。
(2)IT应用与流程优化相结合。流程设计要分阶段进行,先建立相对简单、目前有条件实施的流程,待初步巩固流程执行的成果后,再根据流程执行情况及时调整。在流程设计中要关注流程执行者,而不是关注流程管理者和流程编写人员。
3.运行上的改进
(1)在信息化环境下,企业财务数据的收集、处理和传递等日常财务核算工作实现自动化处理,财务人员的工作重点转向财务分析和管理控制等方面。在这个过程中,财务人员要及时地适应新系统的要求,改善原有财务业务流程。企业要开展各项培训提高员工适应新系统的能力,加快财务信息化发展。而企业财务信息化培训范围应包括:企业信息化理念的灌输,财务信息化知识的培训和财务软件功能模块的培训。
(2)当财务系统经过试运行,进入日常工作阶段,财务人员仍要进行维护,其包括:改进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完善性维护,预防性维护。维护时要根据业务需求,指定岗位责任制;财务部门制定维护流程;专业化信息部门应当予以支持。
三、结语
通过实施会计信息化管理,企业管理水平得到提升和加强,有效解决了曾经出现的一些问题,充分证明了企业实施会计信息化的必要性。
一、企业会计信息化存在问题
企业会计信息化是指采用计算机和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将企业的业务信息和财务信息进行一体化处理,向企业内外提供各种财务信息的经济管理活动。会计信息化与会计电算化的区别是前者强调互联网思维和手段,将企业内外的经济业务实体紧密结合,特别是采购、销售等业务部门,将企业的业务信息直接转化为财务信息,而后者更多是基于财务部门的财务信息处理,独立于企业各种业务部门,形成了信息的孤岛。会计电算化是会计信息化的初级阶段,从会计电算化到会计信息化的转变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问题。
1.企业高层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不足
很多企业高层管理者对信息化认识不足,缺乏实施会计信息化的动力。国内一些企业处于会计电算化阶段,即所有原始经济数据以纸质凭证的形式汇总到财务部门,由财务部门的会计人员在单机上完成会计相关业务处理。从表面上看,所有经济活动也能顺利完成并能按时提交给相关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并没有妨碍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另外会计信息化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设备和人力资源,并存在一定的风险,且不能带来短期的经济效益大幅提升,短视或保守的高层管理者就很难积极主动地推进会计信息化。
2.财务软件功能不完善
从国内财务软件来看,特别是体现会计信息化思想的ERP软件,很多软件功能不完善,与国外优秀软件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从技术上来说,以国内某主流ERP软件为例,市场上流行的该公司的ERP软件运行模式为C/S模式,即客户端/服务器端模式,该模式为典型的单机模式或局域网模式。国外优秀的ERP软件大部分采用基于互联网的B/S模式,即浏览器/服务器模式,界面友好,操作简单,符合大众思维。另外,国内主流的ERP软件在会计数据处理方面差距也很大,缺乏应有的数据模型,数据分析和信息处理能力不足,很难直接为高层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
3.高级会计信息化人才缺乏
会计信息化的实施和推进需要大量复合型的会计信息化人才,要求既要掌握会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又要掌握财务软件的实施、使用、管理等内容,目前企业里这种高级复合型人才比较缺乏。大部分企业都要依据企业自身人力资源状态开展企业信息化工作,由于高级会计信息化人才缺乏,导致企业会计信息化项目实施、运行、管理、维护等方面均存在一系列问题,也是会计信息化推进的一个瓶颈所在。
4.应对安全风险的能力不足
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网络上充斥着各种风险,实行会计信息化,将原来在财务部门运行的财务软件分散在企业的各个相关职能部门,甚至是互联网上子公司或机构,必然会面临互联网各种风险的压力。如何应对病毒、黑客等外部风险及企业内部员工在实施会计信息化后可能出现的一些风险是企业实施会计信息化必须考虑的一个重大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会计信息化就难以推进和实施。
二、推进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对策
1.提升企业高级管理者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
提升企业高层管理者对会计信息化的认知,在企业内部加快推进和实施会计信息化,是企业应对当前市场发展新形式的有力保障。在新常态的经济形势下,国内企业面临着很大经济下行的压力,特别是以实体经济为主要业务范围的企业。全面实施和推进会计信息化,有助于企业提升自身的财务管理水平,为高层管理者提供更有价值的决策支持信息,进而提升企业的面对各种内外部压力的竞争力。
2.完善财务软件的信息化模块
功能完善的财务软件,是企业实施会计信息化的保证。对软件开发商来说,必须加大软件研发力度,借鉴国内外或行业优秀软件开发经验,立足企业会计信息化的真正需求,迅速研发具有竞争实力的高质量软件。对企业来说,选中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会计信息化软件,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企业应该综合考虑自身规模、业务、人才、技术和设备等各项因素,寻找规范的会计信息化实施企业或团队,选取具有针对性的财务软件模块,在企业高层管理者积极引导和参与下,大力推进会计信息化的实施工作。
3.提升会计人员的信息化水平
高水平的会计信息化人才,在企业信息化工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应该积极引进或加快培养高质量综合性的会计信息化人才,更好地为企业经营活动提供支持。会计人才的培养是社会和高校的共同工作,也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各地高校因根据专业特色,培养企业需要的各种复合型人才,同时,还应做好继续教育工作,深入企业,校企合作,建立人才培养的终身机制,让企业的一线员工有机会定期到高校“充电”学习。政府也应大力推进政、企、校三方合作机制,向企业提供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内部设立学习机构或部门,定期邀请高校学者和行业专家开展授课活动,为企业培养高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4.积极应对各种安全风险
企业应采取各种措施,应对会计信息化环境下的各种内外部风险。企业可以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手段,购买用于保证企业数据安全的各种设备和设施,如硬件防火墙等,从技术角度降低外来的各种病毒、黑客等风险。企业在员工中应积极开展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同时制定企业内部各项安全制度,规范员工操作流程,预防企业内部财务和业务信息外泄行为的发生。企业还应该设立各种紧急预案,应对突发的安全问题,保证企业的正常运作和会计信息化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信息真实性得不到保证
信息管理在现代化企业管理中十分重要,真实的信息是科学决策的基础依据。在企业管理中,企业的资金和物资流向需要以真实可靠的信息来掌控,信息失真就会造成企业管理失控局面。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存在信息失真的问题,在数据采集的过程中,没有对数据进行深入的挖掘及充分利用,导致企业的信息不集成、不对称、不透明,无法统一处理口径。或企业管理部门由于自身利益,没有提供真实的相关信息,导致信息失真和信息缺失。应采用统一的处理软件,保持信息编码一致,以此提高信息整合程度以及使用率。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有效实现财务内部的资金控制,及时传递各种业务数据信息,提供真实的信息,为企业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2、传统的会计工作流程在缺失
传统的会计流程是将采集的会计数据重复储存在信息系统里,无法全面反映经济业务的真实面目,信息传递与反映的速度较慢,容易造成业务信息的滞后,对信息质量带来影响,信息的相关性也会有所降低,导致企业无法实现财务资金的控制与管理。
3、财务信息管理缺乏人才
在大部分家族企业和国有企业中,财务管理人员学历低、专业水平不够,或者通过裙带关系进入财务部门,缺乏信息化管理能力,不能满足现代化企业信息管理需求。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应该扩充专业人才,提高财务人员的信息化管理能力,加快企业信息化管理建设。
4、企业管理人员认识不到位
在企业中建立一个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其工程量较大,涉及面较广,其中包括企业管理的生产组织形式、资金运作方式、企业管理模式、管理理念等方面内容。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立工程浩大,在诸多方面均有涉及,必须引起企业领导的重视,以及有关管理人员的工作配合,才能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如果企业管理人员缺乏创新精神,没有充分认识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任务和作用,那么会对企业现代化管理信息化建设造成影响,导致企业发展受到限制。
二、完善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问题的对策
1、对领导进行信息化培训,提高认识
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复杂性的工程,涉及到了企业的各个层面,需要每个部门都积极配合,还需要较大的资金和人力投入,还需要对传统的经营管理体制进行改革,这所有工作的开展都需要高层领导的积极参与。因此,高层领导的意识是推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必须首要解决高层领导的观念,提高其思想认识,才能加快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并使其有效的开展并良好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需要相关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对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宣传和培训,推广成功的应用经验,营造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氛围,提高企业领导对于信息化建设的认识,改变其传统的观念,确立以财务管理信息化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实现对企业经营各个层面的有效监管,确保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2、加强对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投入力度
确立了以财务管理信息化为核心的管理理念,提高了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就要加大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建设投入力度,保证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硬件和软件设施都能够满足信息化管理的要求,提高企业生产设备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此外,要改革和完善企业自身的财务管理体制,按照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健全和规范企业的各种商品编码,改革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的漏洞和弊端,真正将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3、改变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模式
加强对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领导,落实建设进度,明确分工,开展财务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及软件的建设。另外,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企业要深刻了解到内部消耗对于企业带来的巨大影响,从优化企业各部门之间财务关系做起,调动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
4、加大财务管理软件开发、引进力度
企业内部采用统一的财务管理软件,能够更好地实现内部财务统一管理,有利于增加财务信息可信度。在管理软件开发和引进上,企业应当有一套完善的评价机制,针对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需要,有选择性地引进先进管理软件,同时应当加大对自主知识产权软件的开发和利用,最大限度契合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需要。
5、建立信息化财务管理的安全保障机制
首先,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逐步推广,使得原来财务管理过程中较为单一的电算化信息系统转变为开放的信息管理平台,而企业竞争等因素使财务数据对外保密成为会计业务的特点。因此,网络信息的安全问题成为现如今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如今,黑客猖獗,利用网络技术与信息系统漏洞进行犯罪的事情不断发生,这使企业财务信息如资金、信息、商业等安全问题受到了严重威胁。因此,必须建立有效且严密的安全保障机制,实施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防止机密信息的泄漏和进行违规的数据操作,保证财务信息的安全性。在企业内部建立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同时,国家应适时立法,为财务管理信息化提供法律保障,使安全监管工作做到有法可依。其次,在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同时,应在企业内部建立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提高财务人员的安全意识,抓好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与警示教育工作,确保财务信息的安全可靠。
煤炭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在社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财务核算已远不能适应煤炭业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财务核算和管理,实现财务信息化,是企业财务工作的发展趋势。财务信息化不仅能使广大财会人员从繁重的手工操作中解脱出来,减轻劳动强度,更重要的是提高了财务信息搜集、整理、反馈的灵敏度,为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信息质量提供有效的途径,最终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服务。
为促进山西煤炭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自2004年以来,山西省煤炭工业厅已经连续举办了五届煤炭信息化会计技能大赛。经过近七年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竞赛规模和层次不断提升,竞赛内容贴近现实,紧跟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形成了以团队竞赛、仿真模拟、综合应用、远程互动的竞赛模式,在全国范围内处于领先水平,为提升煤炭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促进了企业相互间交流与学习。此外,竞赛也成为凝练企业文化,塑造企业形象的重要渠道,山西省煤炭行业信息化技能大赛已成为山西省财务领域的一道亮丽风景。
煤炭信息化竞赛中,采用了仿真化、网络化的竞赛环境。每个代表队由会计主管、总账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出纳五名选手组成,模拟煤炭生产企业一个月的会计业务展开竞赛。涉及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会计数据综合利用等相关内容。在竞赛过程中,设置了传票录入、财务决策模型制作、会计账簿整理、会计数据检索、企业绩效评价五个单独竞赛项目,要求指定岗位的选手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任务。同时,在比赛过程中,设置了模拟银行、模拟税务、模拟往来客户等企业外部环境与参赛队进行数据交换,而企业内部业务数据则通过远程互联方式,直接采集真实企业的业务数据,并交给场上选手完成财务处理,实现了财务业务的一体化处理。
在历届煤炭信息化技能大赛中,山西焦煤西山煤电(集团)公司代表队屡创佳绩,优秀的财务信息化建设经验在同行中得到了广泛借鉴和推广。白家庄矿业公司是西山煤电(集团)公司的一个基层煤矿,已有70多年的开采历史,该矿从1997年开始实施电算化管理,至今已经举办过多次计算机培训和考试,经过十几年的摸索,该矿的信息化运作良好。不仅在财务部门实行了信息化管理,而且在供应、机电部门都实施了材料、配件的进销存一体化。该矿财务信息化建设已不仅仅体现在建账、记账、工资与固定资产管理中,而且与银行、地税部门实行了财税库银横向联网。不仅实现了网络申报,而且在缴税环节上也突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企业申报后由税务机关发出逐笔扣税信息,付款银行收到后予以扣款,并将回执及时返回税务机关。纳税人的税款由银行自动从账户扣缴入库。企业足不出户便可完成申报缴税业务,节省了时间,降低了纳税成本,实实在在感受到了便捷、高效的信息化服务。
煤炭企业的财务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且基础薄弱。管中窥豹,可见一斑。现根据白家庄矿业公司在实施财务信息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需要改进的对策,做一浅议。
一、实施财务信息化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化人才的缺失
财务工作专业性很强,一个称职的财务工作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财务信息化发展到今天,对财务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目前,各专业院校都设置了信息化和电算化课程,培养了大批的复合型人才。然而在财务工作的实际岗位上,正处在人才的青黄不接时期,老的财务人员不能适应信息化发展的需要,新的财务人员没有足够的实际经验应对日益复杂的账务处理,即使有一部分人通过计算机的考试也只是一些基本的操作应用,不能灵活运用软件满足工作需要,遇到超出范围的问题,只能找软件的维护人员,而维护人员基本是计算机专业出身,对财务知识知之甚少或是一窍不通,双方不能很好地配合,这也是制约信息化发展的原因。
白家庄矿业公司20世纪90年代中期实行财务信息化时,公司的财务人员年龄结构偏大,平均年龄43岁,他们在以前很少或者根本没有接触过计算机,虽然他们财务经验较丰富,但面对全部是英文字母的电脑键盘却束手无策。企业对财务信息化人员进行的培训工作任重而道远。
(二)硬件设施的落伍和财务软件的落后
电子计算机是实现财务信息化的物质基础,各单位应根据财务信息化应用的程度和今后的发展目标投入一定的财力,选择与本单位工作相适应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保证信息化工作的顺利进行。煤炭企业平时比较注重井下一线生产,相对来讲地面科室的硬件配置可能会稍逊一筹。国内的软件琳琅满目,但真正找一种适合自己企业财务核算的软件也不是很容易做到的。
白家庄矿业公司在1995年配备了电子计算机,那时候的硬件配置比较落后,起初操作时只是用来打字排版、简单表格操作,1997年时开始正式实行会计电算化,在DOS系统下进行记账、凭证录入、报表编制,虽然稳定性不强,出错后还得经常翻工,但当时已经算是经历了一次财务核算的“工业革命”。财务软件是实现财务信息化的灵魂,选择合适的软件对财务信息化的成败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三)信息的共享与集成问题
在已有系统中,财务部门选用的系统对本部门业务是适用的,却很少考虑和其它系统的信息共享,且系统之间存在技术路线差异,导致各个系统之间信息交互不畅,集成困难,缺乏统一的集团信息集成平台,无法实现跨部门之间的业务集成,造成信息利用率低下,信息价值无法体现,“信息孤岛”、“信息化烟囱”现象严重。
各部门职能条块分割且没有信息共享平台支撑,同一数据不同渠道收集,信息不一致,真实性、唯一性无法保证,使信息统计失真、信息质量下降,同时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导致工作效率较低,无法实现基于信息共享的数据挖掘和群体决策,降低了对市场的响应力度,信息反馈滞后。例如:财务部门和供应、机电部门使用的材料出入库软件是否互相兼容?互相拷贝是否格式一致?再者集团企业中,由于资源整合或兼并重组,吸收进新的企业,如果该企业的财务软件与集团的财务软件不一致,如何实行报表汇总?这些问题都是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中可能会遇到的。
二、解决问题需要实施的对策
(一)单位应抓好财务人员的培训工作
单位要分期分批地使财务人员接受财务信息化知识的培训,逐步使多数财务人员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训和实施过程中,重点选拔1~2名具有计算机基础的年轻人做系统管理员,让系统管理员在日后操作过程中再对其他人员作细致的指导。2.要做好单位领导、财务负责人的财务信息化培训工作,使他们充分体会到财务信息化带来的优越性,财务数据从手工方式下的分散收集、分散处理、重复记录转变为集中收集、统一处理、数据共享,数据处理的速度大大加快,信息反馈及时、通畅、正确,能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各单位的财务信息化工作才能蓬勃发展起来。
(二)选择适合自己企业财务核算的硬件和软件
硬件是实行财务信息化的基础,软件是实行财务信息化的保证。财务信息化既要求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稳定性好,又要保证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被淘汰,选择适合自己企业的配置尤为重要。
2003年,白家庄矿业公司财务科在上级部门统一安排下,应用了由重庆林木森公司研制开发的《企业之魂》财务软件,该软件主要包括:初始设定、财务管理、部门账管理、专项管理、内部银行管理、利息管理、账簿查询、往来管理、报表等十几个功能模块。而且针对煤炭企业的特点,《企业之魂》实现了真正的大规模的功能集成。同时,业务数据的通过智能报表系统的多角度、多层次分析,使企业的成本管理、经营业绩管理和往来管理提高到一个全新的水平。
(三)总结经验,制定合理的规划解决信息的共享与集成
在具体的财务信息化建设中,财务、供应、机电系统应统一思路、加强交流、总结经验,制定统一的信息化发展战略,明确建设的规模与要求,通盘考虑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任务、方法、步骤,防止重复建设,规范信息化管理与服务。
企业应结合自身的特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规划方案,既要实现现有信息系统的整合和提升,充分利用已投入使用的资源,又要考虑到财务信息系统将来的扩展和升级,还要在识别信息化风险的基础上,对企业财务信息化风险进行评估并提出应对措施。
煤炭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不仅会有效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煤炭企业的决策能力、管理水平;而且能促进企业的管理创新、机制创新、技术创新等。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煤炭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将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