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影像技术发展

影像技术发展范文

发布时间:2024-01-09 09:48:17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影像技术发展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影像技术发展

篇1

现代摄影技术中以数码相机为代表,数码相机是摄影技术发展的一种突出的表现,这种技术可以将摄影作品的拍摄时间缩短,而且数码相机在拍摄之后就会有着比较直观的效果,省时省力,对于摄影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1 数码技术解决生活中的影像问题

数码技术是对数码的影像做记录,首先要讲的就是采用数码技术来解决影像记录的问题。数字摄影技术是现展最快也是最尖端的技术,对摄影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数字摄影技术能够解决人的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说:数码技术能够帮助人们记录生活中的信息资源,能够帮助人们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数码技术能够还原人生活的颜色和形态,能够真实地记录人的生活状态,现代数码影响中含有很多的数据,它可以将影像以文件的形式保存,数码的手段与胶片比较类似,同样是完成记录,但是胶片的记录过程却是千差万别,胶片很被动地接受光影的痕迹,数码化则是对影响进行剖析,更能够反映摄像的本质,而且数码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使得数码摄像能够在电脑上呈现不同的画面。

2 采用数码相机的优势

2.1 数码摄影是是信息时代的产物,与传统的胶片相机相比有许多优势,如图像可以编辑、立拍立得、方便传输及检索。采用数码相机,按下快门,然后你就可以很直观的看到效果,不像传统的胶片相机,你必须要等到底片洗出来以后,才能看见成像。而且数码照片本身就是一个独立的数据文件,编辑、检索非常方便,你可以拍出照片之后随意的变化背景、换发型、换服装,甚至可以弥补某方面的缺陷。而且随着数码相机的发展,人们的思想也在快速的跟进,电子相册已经被接受而且被广泛应用,所以优势就更加的明了!

2.2 数码相机代替传统的胶片照相设备,能够解决很多传统摄影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数码技术能够清晰地辨认摄影摄像中的不同,记录要比胶片摄像要安全可靠,而且还能够将数码相机中的照片做成文件的形式刻入备份,不会轻易得丢失,现代的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数码图像的传送要方便的多,数码摄影的^程也可靠,迅速,而且简单、直观和高效,摄影师会有很多的精力来进行创作。

2.3 采用数码相机,将会是广告行业和相关行业普遍利用数码技术的必然要求,随着“数码化”被相关单位普遍采用,将大大改变这些行业的工作的模式,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这就对摄影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而数码相机则可以为摄影师提供一臂之力。

3 现代摄影技术对摄影发展的影响

3.1 数码相机技术

首先,数码相机是现代摄影技术发展十分重要的表现形式,代表着摄影技术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告别了传统的胶片时代,而且摄影技术也是一门独特的艺术,这种独特的艺术给人们以重要的感受,可以说相机是十分重要的设备,这种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给人以独特的视觉享受。传统的相机是胶片相机,胶片相机在使用的过程中最大的缺陷就是要将胶片全部洗印出来,在这样的情况下,就能够得到相应的效果,但是数码相机是不需要将其进行洗印的,在拍摄之后就能够直接的看到拍摄的实际效果,这样就使得摄影技术变得十分的重要,也是对摄影技术的一种最为直观的一种展示,而且在创作的过程中,也可以对摄影中的图像进行修改,只需要利用相关的软件就可以,而且检索的条件也变得十分的简单,在检索的过程中可以非常快速的就能够找到相应的摄影作品,数码相机在使用的过程中不需要将作品打印出来就能够形成便捷的电子相册,便于人们进行观看。

其次,数码相机的发展弥补了传统胶片相机存在着缺陷,促进了摄影行业的发展。数码相机可以使记录更加的便捷安全,而传统的胶片相机技术是不能够满足这一要求的,而且数码相机能够将一些事务清晰地辨别出来,也可以利用摄影技术将摄影作品进行储存,并且将其制作成备份文件,有效的避免了其可能出现的丢失现象,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利用网络就可以对其进行传输,节省了整个传输过程的时间,操作的过程也变得更加的安全可靠。

最后,数码技术的发展也有效的带动了广告行业,对于其他相关的行业也有着重要的影响,目前,除了摄影行业之外,已经有许多的行业发展中都在使用摄影技术,这种技术的发展不断的改变了相关行业的工作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摄影工作的效率,对于技术的要求也变得更加的严格,尤其是在鉴赏能力逐渐增加的今天,作为摄影人员必须要有着较高的摄影技术,对于摄影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2 数码影像技术

数码影像技术对于图像是有着重要的影响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更加明确摄影人员的摄影作品所要表达的实际内涵,具体的优势如下:图像处理的过程中,利用数码影像技术就可以使得摄影的环节减少,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摄影的成本,而且这一技术也有着较高的表现力,这主要是因为这种影像技术有着平面透视和构图的主要功能,这是传统的影像技术所无法比拟的优势,数码影像技术可以利用多维空间来进行拍摄,不会受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在摄影的过程中,作为摄影人员可以充分的利用摄影技术来表达自身所要表达的东西,可以充分的发挥摄影人员的创造意识。

数码数码影像技术的应用可以进行造像,这是因为数码影像技术自身能够对图像进行处理,有着较多的图像处理软件,这样在摄影作品拍摄的过程中摄影人员就可以利用相关的软件来对摄影作品进行细微的处理,这样摄影作品的效果就会变得更好。而且数码影像技术也可以使摄影人员掌握摄影的要点和主动权,日常生活中有许多摄影爱好者,这些摄影爱好者就能够在拍摄的过程中,以不同的角度来进行拍摄,获得新的视野,拍摄的画面能够非常清晰的展现在人们的面前,也可以对未来的空间进行描绘,使人们对于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有着一定的视觉感知。

4 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现代摄影技术对摄影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随着现代摄影技术进一步发展,其影响更加巨大。摄影作为一门艺术,对摄影人员的要求非常严格,现代摄影技术的发展能够激发摄影人员的创作灵感,而且因为各种图像软件的开发,更有利于摄影人员修改摄影作品,获得更好的效果。数码影像技术作为现代摄影技术对摄影人员的帮助更大,有利于摄影人员集中处理作品。

参考文献

[1]王芬.现代摄影技术对摄影的发展影响[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6(1)

[2]李宝林.刍议现代摄影技术对摄影的发展影响[D].中国文房四宝,2014.

篇2

一、电视艺术概述

从电视艺术的概念来看,其是基于电子技术传播,通过声画造型塑造,以艺术手法和审美思维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把握和展现。电视艺术是目前最为年轻的艺术形式,诞生于1936年的英国,当时英国广播公司于伦敦正式播放电视节目是电视艺术产生的标志。电视艺术主要分为五大类,即电视剧、电视综艺节目、电视文学、电视艺术片、电视纪实艺术。从电视艺术的特点来看,一方面,其呈现的画面较小,且清晰度稍差,镜头运用则多以近景和特写为主,远景与全景使用概率较少;另一方面,电视艺术的生活化特点明显,能够逼真反映人们日常生活,且能够让人们充分介入,达到吸引观看、长期关注的效果。经过近80年的历史发展,其艺术体系相对成熟,传播范围也越来越广。

二、电视技术发展情况探析

电视技术在不断发展和进步,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数字化技术逐步推广到广播电视领域,我国的电视技术发展水平得到极大提升。电视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使得电视艺术经历了一次意义重大的技术革命。一方面,传统电视技术下,模拟信号的传输过程容易因噪声的累积而影响声音质量,使信号出现线性和非线性失真,造成图像质量受损,整体音画观赏效果不佳;另一方面,在电视节目制作上,音画收录质量不佳,在特技上也因技术不成熟导致穿帮和失真,或无法将创作定的场景和形象呈现出来,造成制作上的缺陷和不足。在数字化技术的推动下,不仅电视节目传播效果大大提升,制作水平也有了极大的提高。以中央电视台为例,其利用数字化技术实现了电视节目制播的系统化、规范化,总体规模越来越大。至2006年,中央电视台的技术设备和系统数字化建设基本完成,除实现制播系统和节目传送的纯数字化外,前期节目摄录系统数字化比例达82.74%,后期节目制作则高达96%。在此成功经验和技术支持下,各省市电视台的数字化建设速度不断加快,总体质量水平实现质的飞越。

三、电视技术的发展对于艺术创作的影响

(一)电视技术的发展对电视艺术创作的积极影响

电视技术的发展,使得电视艺术创作与之前有着相当大的不同。电视艺术的表现形式、表现内容均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电视技术下,电视表现形式单一,无法实现节奏、色彩和效果上的有效变化,导致其感官刺激性不强,部分电视节目稍显乏味。电视技术发展之后,不仅画面色彩、声音呈现效果有了显著提升,特效、快进快退等后期手段的运用,使电视节目的形式更加多元化,趣味性和多变性更加突出。以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的《天下足球》为例,节目在包装设计上花费了大量功夫,电脑特技不仅在节目的编排和剪接上发挥着巨大作用,还通过对画面呈现方式的包装,使得节目的紧凑感、动感和现代感更加突出,充分贴合了足球运动热情和活力的特点,有效调动了气氛和观众的情绪,给观众的观赏过程带来极大愉悦。在此基础上,艺术创作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各种想象力和艺术设计均有了附着点。其次,计算机技术被应用到电视制作当中,通过数字化技术为观众创造出现实世界不存在的场景和生物,影像的逼真程度和临场感更强。借助于先进的电视技术,非现实作品能够成为制作对象,成为电视荧屏的播出内容。以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为例,其电视剧的拍摄就运用了大量的电脑特技,使得原著中光怪陆离的仙妖世界得以呈现,给观众的猎奇心理带来极大满足,也实现了《西游记》这一经典名著在电视艺术形式上的完美诠释。

(二)电视技术的发展对电视艺术创作的不利影响

虽然电视技术发展为电视艺术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极大方便了电视工作者的创作和制作,但如将电视技术加以滥用,则不仅造成技术对艺术的压制,违背了电视创作的初衷,还将导致艺术性的不足甚至缺失。在电视技术泛滥情况下,制作者过分追求技术上的丰富性和多样性,通过感官上的刺激不断吊高观众的胃口,对电视技术的要求也将不断提升。同时,一味追求特效技术,忽视节目作品的艺术表达,将使得电视节目成为空壳,导致观众的艺术追求和文化涵养得不到有效提高,电视艺术作为一门艺术门类的发展前景岌岌可危。对于电视艺术创作而言,艺术表达失去市场和观众,整体创作水准也就不断下降。

四、电视技术发展下艺术创作应采取的对策

(一)充分发挥电视技术积极作用

电视技术的发展是现代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对于电视艺术创作有着积极意义。为此,在电视技术进步的同时,艺术创作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对策,使技术成为艺术创作的重要表现手段和进步依托。在传统的电视技术下,一些文学作品和先锋创作因技术水平不高、制作成本昂贵等原因,无法呈现在电视荧屏当中。随着电视技术的不断革新,技术水准大大提高,相应的制作成本也有所下降,各种艺术创作均可能被制作和呈现出来。为此,在进行电视艺术创作时,可充分发挥技术的优势和长处,追求艺术的纯粹和质量,推动电视艺术创作水准的不断提升。以电视纪录片的制作为例,艺术创作要既能将现有纪录素材充分展现出来,还能利用技术手段将无法拍摄或不可能拍摄的内容呈现出来,如古代纪录题材和危险系数高的现实纪录题材。

(二)艺术创作推动电视技术发展

艺术创作对电视技术发展的具有推动作用。以影视作品中的艺术经典为例,美国历史励志经典电影《阿甘正传》,其剧作的水准极高,以一个人物的成长史将美国近代历史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来,给人以精神震撼和艺术享受。从其制作来看,电影运用了当时最为先进和复杂的数字技术,化有形为无形,充分满足了艺术创作和表达的需求,以极高水准的艺术创作推动了影视技术的发展。也就是说,随着艺术创作的飞越和提升,电视技术水准也将实现同步发展和提高。为此,艺术创作者应当坚守自身的职业道德规范和艺术追求,不断提高作品的艺术水准,为观众带来娱乐休闲之外的精神享受。

(三)艺术与技术的配合与统一

电视技术和艺术创作应当契合统一,有效配合,推动电视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如电视剧《琅琊榜》,在一众古装电视剧中脱颖而出,其高水准的艺术追求和表达,配合上精良的制作技术,赢得了观众的极大好评;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对于中国饮食文化的梳理和总结,让观众对于中国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而且其中包含的对于中国人和中国社会的阐释也赢得了观众的共鸣。这就是电视艺术创作与电视技术的完美配合与统一,是电视艺术发展的成功代表,也是未来电视艺术发展的大方向。艺术创作者应认识到技术的优势与便利,并将电视技术充分应用到创作当中,为观众带来艺术与技术兼备的高水准的电视节目。

五、结语

现代电视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提升了电视节目的制作水准,同时也对电视艺术创作造成一定的影响。在今后的电视艺术创作当中,创作者应当秉持自身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精神,保证艺术创作水准,并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实现对电视技术的取长补短、趋利避害。在充分肯定电视技术对艺术创作的积极意义的同时,只有实现艺术创作的高水准表达,并由艺术创作来推动电视技术发展,达到艺术与技术的配合与统一,才能实现电视艺术的长足发展,为电视观众带来更加精彩的节目内容。

作者:李岩 王菁 单位:大连财经学院

参考文献:

篇3

随着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趋势,摄像测量与遥感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提高,其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由最初的地球科学研究,到如今被人们应用于日常生活工作当中,其应用价值也愈发凸显。在此趋势下,摄像与遥感技术的应用及其发展成为了相关工作者应当予以关注与思考的问题。

1 摄像测量与遥感技术

1.1 摄像测量

摄像测量是指通过影响研究信息的获取、处理、提取和成果表达的一门科学,其实质是一门信息科学,目前是测绘学的分支学科。就学科而言,摄像测量学主要针对集合定位和影像解译这两大问题进行解决。其主要内容包括不同比例尺下的地形图的测绘、数字地面模型的建立、提供地理或土地信息系统的基础数据。在学科特点方面,摄像测量学反映的是客观的、真实的目标,形象直观,并且可从中获得大量信息,其中主要是物理信息与集合信息,同时摄像测量还可以针对动态物体进行测量,捕捉其瞬间影像,对测量工作的进行是一大进步,此外,摄像测量的引用范围较广,适用于大范围地形测绘,提高测绘效率。在工作地点的选择上,摄像测量由于是在影像中进行测量工作,其工作地点不再受气候、地理等条件的限制,为实际测绘工作提供便捷。

1.2 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是一种探测技术,始于上世纪60年代。事实上,任何物体都具有光谱特性,即吸收、反射、辐射光谱的性能。不同物体对于光谱的反映存在差异,同一物体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也会对光谱产生不同的反射和吸收程度差异。遥感技术正是利用这一原理,将电磁波理论结合传感仪的使用,对远距离目标所辐射和反射的电磁波、可见光、红外线信息进行收集处理,最终成像,达到探测和识别的目的。遥感技术是一套设备系统共同协作可完成的工作体系,其组成设备包括遥感器、遥感平台、信息传输设备、接收装置、图像处理器等。遥感技术按照电磁谱段的差异可分为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多谱段遥感、紫外遥感和微波遥感。遥感技术由于其探测范围大、获取资料速度快、受限条件较少等原因被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地质、地理、海洋、水文、气象、测绘等许多领域。

2 摄像测量与遥感技术的应用现状

2.1 摄像测量的应用现状

(1)航空摄影

航空摄像,又称航拍,指在飞机或其他航空飞行器上利用航空摄影机摄取地面景物的技术。航空摄像技术的实现必须以航天技术为基础,在航天摄影技术方面也有着一定的要求,测量标准更加严苛,所要求的摄像测量工作者的专业技能也更高,在测量成本方面,由于其过程涉及航天技术的应用,成本自然很高。

(2)无人机低空摄像测量

无人机低空摄像测量是摄像测量的一项重要应用,其目的是获取高分辨率数字影像。无人驾驶飞机作为飞行平台,运用的传感器通常是具有高分辨率的数码相机,结合遥感技术,通过系统一系列的集成应用,最终获取到面积较小、色彩保真、大比例尺的航测数据。当代无人机低空摄像测量被广泛应用于基础地理数据的获取,为接下来的工作奠定基础。与卫星遥感相比,无人机低空摄像测量具有明显的优势,首先在操作上,无人机摄像测量更加机动灵活,在安全性上也更有保障,由于是低空作业,其影响分辨率较高,摄像测量精度可达到亚米级。从成本上看,无人机低空摄像测量无疑成本低与卫星遥感。

2.2 遥感技术的应用现状

(1)农情检测

我国是农业大国,粮食问题历来是我国政府密切关注的所在。摄像测量与遥感技术由于其对真实画面的捕捉与反馈使得其获取的数据更具科学性与客观性,并且其在数据收集过程中周期较短、范围较广,因此,将其应用于农作物监测具有很大的优势,获取的相关资料对于农作物长势情况的掌握和农业估产具有重要作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在国家经委的支持下,以中国气象局为主的相关部门组织开展了北方十省冬小麦股产试验,标志着我国气象卫星非气象领域工程化应用的开始,也是我国首次开展大规模遥感估产工作。“八五”期间,我国建立了主要粮区主要农作物(小麦、水稻、玉米)的股产信息系统,其中大面积冬小麦遥感股产运行系统是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将整个遥感估产过程中的各个作业环节纳入计算机系统运行,使整体具有数字化作业能力,并能够输出各种估产结果。自1992年起的三年内,在黄淮海地区进行冬小麦遥感估产试验的结果表明,利用遥感技术对大面积农作物股产的精度能够达到95%以上,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目前,利用气象卫星进行农作物估产的应用已经得到了普及与深化,并逐渐形成为一种业务化手段,估产对象也逐渐走向多样化。

(2)地质矿产资源调查

矿产资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国家发展与安全的中国要保障。我国矿产资源丰富,遥感技术的应用前景广阔,且遥感技术在区域地质填图方面的应用较为成熟,在其应用效果上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例如,在内蒙古、山东、江西等省开展的32项1:5万图幅的地质填土工作中,遥感技术的应用一方面显著提升了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另一方面也节省了填图费用,每幅图的实际费用仅占常规方法所耗用资金的三分之二。

3 摄像测量与遥感技术的应用发展

随着摄像测量和遥感技术自身技术水平的发展,可预见的是,其应用的领域将会更加广泛。摄像测量的具有代表性的发展趋势是传感器的改良与创新,结合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及其实际需要而改革发展。事实上,在不同行业中,对于摄像测量与遥感技术的需求需要根据行业特点加以确定,根据自身需求加以运用。在摄像测量与遥感技术的应用过程中,相应的测量软件平台的开发与信息提取与分析效率的提高逐渐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在当下这一大数据时代,想要对二者加以改进,就必须提高数据的处理效率,,进行推动器改革,同r在遥感技术方面,对遥感数据的处理要更新模型的效率,引入先进算法,更好地将其应用于更多领域。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今经济高速发展、行业变化较快、信息环境变化莫测的大环境下,我国对摄像测量与遥感技术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其技术的提高速度与质量应当被社会各行业关注。摄像测量与遥感技术自身的发展一方面具有科技性意义,同时也具有整个人类社会的经济价值,在其应用领域中,更是具有商业价值,因此,我国应加快摄像测量与遥感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并在其应用范围中不断扩展。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数字技术;动画创作;新媒体

随着科技的进步,数字技术早已被艺术家们广泛地运用在各类艺术创作之中,一个庞大的数字艺术文化产业正以新媒体为介质,全面渗透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动画创作是与数字技术、媒体传播结合得最紧密且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创作形式之一。数字媒体时代的来临,使得传统的动画创作以及其传播形式在本质上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动画——数字技术——新媒体之间构建了全新的结构体系,并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征。

一、颠覆性的技术革新

传统动画一直都是以“1 秒24 帧”的既定标准来进行创作,动画中出现的角色和场景均是由动画制作人员以手绘的形式完成。经过反复的校对原画,确认动作连贯协调之后勾线上色,再按顺序放入专业的线拍仪进行逐帧拍摄,最后根据镜头的顺序进行配音、字幕等一系列后期合成剪辑工作。如此,一部动画片就算是基本完成了。而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包括像二维动画软件flash、三维动画软件3DMax 和Maya、后期特效软件AfterEffects 和Fusion 等专业的动画制作软件应运而生。创作者们依靠计算机编程、人机交互来实现动画片中角色场景、肌理、特效的绘制和后期制作,告别了动画片制作全部依赖手绘的时代,为动画制作开辟了全新的领域。动画创作人员可以借由数字技术实现之前依靠纯手绘无法实现的质感和效果。在2012 年上映的魔幻史诗级电影《霍比特人:意外之旅》更是全球首部采用“1 秒48 帧”技术的好莱坞大片。48 帧技术所带来的高帧率可以得到更流畅、更逼真的动画效果。每秒钟帧数越多,显示的动作就会越丰富越流畅。48 帧技术的使用,意味着原本作为动画制作核心标准的24 帧将有可能成为历史。由数字技术引发的动画技术革新也已经彻底撼动了人们原来赋予动画的定义和范畴。而这场技术革新带来的不仅仅是创作形式的变革,它还大大缩短了动画创作的时间周期和人工成本。以迪斯尼1994 年上映并取得空前成功的长篇动画电影《狮子王》为例,此片创作耗时四年之久,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片中羚羊奔跑的场面是迪斯尼的CG 工程师们花了大概三年的时间才得以完成,由此可见在没有先进数字技术的帮助下,制作一部优秀动画片是多么的艰辛。而使用专业的动画软件就能够避免人工上色造成的色差、绘制线条存在差异等问题,有效地提高了制作效率,减少了制作成本。

二、多样化的表现形式

传统动画创作基本都是依托绘画来完成(当然这其中不包括木偶动画、泥塑动画等),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这样单一的表现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动画创作者的需求,他们需要更新奇更丰富的素材来进行创作,数字技术则满足了这一需求,文字、绘画、图形、影像、肌理效果、照片等统统都能转而制作成为创作素材,彻底摆脱了传统动画表现形式的束缚,丰富了画面的视觉效果,增加了动画的画面张力。2009 年在国内得到极大好评并改编成电影的国产动画《李献计历险记》就是善用各种素材进行拼贴式创作的佳作。片中将动画角色与现实的照片或视频场景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再搭配上引人入胜的情节,彻底征服了亿万的网友和观众。

数字技术不但为创作者提供了多元化的素材,还成为了他们的造梦手段,为创作提供了极为广阔的发展空间。1977 年上映由乔治·卢卡斯指导的科幻电影《星球大战》就是一个跨时代的作品,该片开创了借助数字技术进行电影道具和动画特效制作的先河。观众首次在电影之中观赏到了炫目的CG 视觉特效,令观众大开眼界的同时影片也由此取得了巨大的社会反响和成功。而在2009 年上映,号称“开启电影新时代”的电影《阿凡达》则在多年后更进一步证明了数字技术已彻底颠覆了人们对电影以及动画特效的认识,该片采用的3D摄影手段、CG 合成虚拟人物表演创造出了惊人的视觉效果,片中借由动作捕捉技术,收集真实演员表演时的身体及面部动态信息,将数据结合到由CG 建模完成的虚拟角色上。保证了虚拟演员的肢体动作、表情细节都栩栩如生,毫无违和感。如今,创作者们还可以运用专业软件模拟各种灯光、材质、特效,实现了影片殊效果的“真实感”。利用后期制作技术完成影片的剪辑、修补、色彩校正、技术合成、画面组接等操作,实现实际摄像机无法拍摄出来的镜头特效或者导演编剧的奇思妙想,形成有冲击力的视觉效果。

三、新的传播途径引发全民“狂欢”

由于计算机的普及和因特网的发达,世界已经进入数字媒体时代。以报纸杂志、电台广播、电视转播为主的界限分明的传统媒体,其传播格局被彻底打破。现如今,任何的文字、声音、图形、图像都能通过数字技术来进行整合处理,实现信息在数字平台上的跨媒体融合。新媒体最主要的特征就是集合了所有信息的收集和传播为一体的综合性,在整合信息数据的同时又创造了大众传播的平台。基于网络新媒体的展示平台给大众提供了更为开阔的艺术视野和欣赏艺术作品的途径,其中借助数字技术和新媒体平台得到最快发展并最具传播代表性的艺术形式莫过于Flash 动画。Flash 动画的特点就是数据量小,便于下载和传播,并借由矢量图形技术保证了画面的清晰度。且Flash 动画能够集合音乐和剧情,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和娱乐性,从早期风靡网络的Flash 动画《东北人都是活雷锋》《新路上的摇滚》《大话三国系列》,到如今点击率动则破千万的Flash 动画《李献计历险记》《泡芙小姐》《猫》,等等,都说明了动画片的传播已从单一院线、电视转播逐渐向网络平台进行延展,从原先相对小众的观众群体发展成为没有年龄、职业、专业界限的大众化娱乐。而正是借由网络新媒体平台对动画的推广,越来越多对动画创作有兴趣爱好的非专业领域人员也开始加入到动画创作的行列中来。

篇5

文章编号:1673-0992(2009)03-0010-02

摘要:摄影技术自从诞生以来便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迅猛发展,至今经历了一百多年的风风雨雨,当今世界,摄影已经与人类生产生活密不可分,摄影改变了文化现象,丰富了文化内涵,从哲学的角度分析摄影技术本身及其与人类社会的相互影响,更科学全面的看待现代摄影技术的发展。

关键词:摄影技术 人类社会 影响 哲学

一、摄影技术发展与人类社会的相互影响

摄影是一种精确复制客观对象的技术手段和再现客观对象的技术形式。摄影也是一门独立的艺术表现形式。摄影艺术家用摄影艺术语言塑造可视的画面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和自然现象。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感情,起着社会教育和美化生活的作用,以求得完美的艺术表现形式。摄影成了当今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推动着经济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它促进着文化艺术的繁荣。一幅好的照片不仅对现实社会产生影响,而且传播信息。认识世界。愉悦审美。教育大众,还可以作为历史见证,去影响我们的子孙后代。以此促进着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1、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摄影的影响

摄影自诞生之日起,就离不开照相机。没有照相机就没有摄影。可以说摄影艺术、摄影师都是照相机的衍生产物,作为主体的摄影艺术和摄影师如果没有了照相机,就好比厨师没有了菜的原料一样,一无是处。相机自从诞生之日起为世人留下了无数的艺术瑰宝和记忆。它本身也在不断的更新,它不断为使用者和观察者提供的作品影像更清晰,色彩也更鲜艳,保存也更长久。对摄影师来说,照相机就是他们的笔,他们的手,他们的眼睛,他们身体的一部分。摄影记者正是用照相机来记录世界上发生的事情,然后以比文字更直观的图片的形式向人们传播信息。而照相机自它面世以来,就不断地改进,不断地增加各种功能来满足不同门类摄影的需要。也继而派生出各种型号的照相机来满足这种需要。摄影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它随着科技的进步而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摄影的推动作用显而易见,比如。在现代摄影领域里出现了自动对焦技术。连拍速度的加快。大口径镜头与高感光度底片的研发,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得摄影如虎添翼,进而全新的图片处理软件(如ps等)为图片得到后期处理提供了可能。

科学技术对摄影影响是决定性的。我们要合理利用科学技术使摄影不仅在现实生活中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2、摄影技术的进步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摄影提供了符合人类视觉精度的光学图像,摄影用非常简单的技术高质量地模仿了人的视觉机制,并且能够把镜头中的视觉图像固定下来。那么,摄影就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种技术,使我们有可能在视觉水平上复制一切我们认为有价值的东西。摄影图像的意义在于,它不是象语言那样要把客观世界转换成声音或者文字符号,而是直接地以逼真的视觉形象来储存和传达信息。摄影弥补了传统文化符号在图像领域的质量和数量上的缺陷,它作为文化符号的价值在于,光学图像符号的参与使得文化媒介中的视觉图像内容更为逼真、客观。提高了文化载体对视觉图像的表达和再现的能力。在文化领域。摄影在工业化社会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环境下构建了现代意义的图像符号系统,由摄影及以摄影为基础的电影、电视组成的现代图像和传播技术突破了几千年来单一地以文字作为文化载体的局面,开创了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新的文化模式。摄影、电影、电视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种技术保证和视听环境,就是主要地不是以文字而是以摄影图像作为信息储存和交换的载体。也就是说人们在摄影、电影、电视的支持下不但可以通过文字,更主要地是,还可以通过摄影图像借助照片、电影、电视、录像磁带和光盘来获得、储存和传播信息。摄影在现代技术环境下使图像超越文字成为了文化的重要载体,并促使文化媒介由文本描述方式向图像再现方式转换,摄影改变了文化发展的方向。

现代社会,随着摄影、电影、电视、录像及计算机、网络的日益发展,影像文化和视觉文化已成为现代文化的重要特征和鲜明标志。摄影开创了能够通过图像直接来获取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社会、科学及艺术信息的环境。摄影还突破了图像仅仅作为审美中介的局限。改变了数千年来图像制作依赖手工完成的局面,他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对光的量化控制、利用和再现,创造了高精度的光学水平的现代图像。摄影为现代文化价值体系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摄影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所带来的哲学思考

1、任何事物是不能独立存在的,必须有其空间和时间的限定。

摄影艺术的本质是真和美,即摄影艺术所呈现纪实美。摄影艺术最明显的特点,是它的科学手段所规定的纪实性。摄影艺术是与现实生活面对面直接“交锋”的艺术,呈现于摄影画面的都是人们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的,相机的“眼”和摄影家的眼睛亲自目睹的事物是一致的。摄影家一定要与拍摄对象处在一个特定的空间。摄影艺术的这种空间性,使之较其他艺术更能给人以身临其境的现场感、亲切感。同时,由于摄影艺术的时间性,因此它是时代的忠实留影,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时代特征、最富时代感,这也是传统艺术所无法比拟的。摄影艺术给人以美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真实感、时代感、可信性。美寓于真,如果说其他的艺术与实际生活拉开适当的距离能得到一种“似与不似之间”的美,那么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摄影艺术,亦可以得到一种美,即“实态之美”、“自然之美”。这种真、朴素、生动、含有强烈的生活情趣和气息,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美。

2、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

自从摄影问世后,当摄影最初的新奇感消失,已逐渐为人们所普遍接受的时候。照片就不再仅有实验的意义。而是随着它的渗入生活而生发出多重意义。对于人类“自由”的定义来说,从一开始的荒野中无拘无束地奔跑到猎杀食物。到后来的有了民族、国家的圈定,再到后来有了家庭的组建、工作的限制…,自由在规范中逐渐缩小,人类的存在开始需要各种各样的证件来证明自己。否则就算身在此地。也将是无身份的人。有了照片之后,证件上又多了一项证明自己的物质。那就是“本人照片”。证件照片通过种种规定对人的自由进行限制。比如不可以戴帽。不能将耳朵用头发遮住,不能染发。要穿深色衣服等等。证件照片将人复制成图片并予以张贴,这样在任何人不在场的情况下,照片也将如实的将你的样貌呈现给他人。证件照片是自由的隐形杀手,它在没有任何修饰下将人“酱化”、“物化”,暴露在公众的眼前。对于家庭来说,照片成为时代“仪式化”的手段。仿佛一个家庭必须拥有各个时期家庭成员的照片才是完整的。家庭照片是“家庭制造家庭的象征”,它帮助我们完成了对家庭成员关系的想像,是保留家庭延续性的重要物证,先人逝去了,这本不可回逆的事实由于摄影的存在以及它的普及,使得严肃的时间被人为地重组。由此可见,摄影艺术体现出了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它的产生更加加速了人类社会群体化的进程,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篇6

中图分类号:J9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1-0148-01

影视制作的目的有两个,直接原因是给大众带来视觉冲击,促进大众消费。对于其根本原因,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将影视的制作看成是艺术的制作,而艺术效果恰恰蕴含在影视的制作过程中。近几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数字技术被引入影视的制作过程中,数字技术和影视制作技术的相互融合,对于传统的影视制作是一次大的变革,进而使影视的制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再者,将传统影视技术的优点和数字技术相互融合,形成一种新的制作技术,这种技术融合数字技术和传统技术两方面的优势,更大地推动了我国影视事业的发展。

一、数字技g的影视特点

数字技术可以快速“成长”,得力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那么什么是数字技术呢?就是借助计算机技术对信息进行处理,将信息转化计算机语言,完成对信息的运算,加工以及存储的一项技术。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使视频具有更好的视觉效果,因而,从数字技术应用的视角上看,影视制作的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局面。众所周知,传统的影视,其视觉效果都是趋于平面化,而数字技术则对图像进行三维立体处理,给人一种三维立体的视觉效果,无论是在声音上,还是在图形结合上,都带给观众身临其境的感觉。

二、数字技术对影视技术的影响分析

(一)影视素材创作数字化。在对影视进行制作时,对于素材的编辑和选取也是借助计算机技术来完成的。其大致过程可分为两个部分,首先是抓取和处理采集的素材,将不同的素材进行有机合成,素材在进行处理之后,形成一种新的影视元素,基于这个原因,所有的原始素材都可以进行二度创作,二度创作包括对原始素材的分解、合成以及重组。其次就要对素材进行后期的处理,其处理过程也包括对信息的采集和制作,继而形成初级的影视作品,最后再利用计算机对作品进行处理,最终形成设计者需要的资源。

动漫、图片以及音频效果的形成也离不开数字技术的参与,而动漫、图片以及音频又是影视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使影视作品具有更加丰富的效果,设计者以信息采集等形式对后期的数字化合成进行处理。为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设计者在进行影视创作时,还要增加一定的美术绘画技术。

(二)影视素材存储数字化。储存能力发生变化是影视素材数字化最大的特点。众所周知,传统的储存方式有电影胶片、磁带,甚至是纸质记录等,储存量较小,占据的空间大。随着科技的发展,这些方式逐步被市场淘汰,进而数字技术被引入到影视素材的储存上。将素材信息转化为数字信息,再利用压缩技术将其压缩到数据硬盘上,不仅节约了大量的空间,其储存能力也大大提升,除了数据硬盘之外,数字录像机也可以大量储存影视信息。随着科技发展,近几年又出现储存量更大的储存设备――半导体储存。素材储存数字化在信息的储存方面占据两大优势,一是大容量、大储存;二是信息的编写能力较强,可以对不同类型的信息进行归类,便于日后对信息的查询和选择,从而节约了影视作品的制作时间。

(三)3D技术的广泛使用。所谓3D技术,就是以数字化技术为支持,在制作效果上注重三维立体结构――尽可能模拟现实的人物、建筑以及场景等,进而使画面达到逼真、真实和自然的艺术效果。如美国影片《独立日――卷土重来》,其中大量运用了3D技术,使得场面更加真实。

三、数字时代的影视艺术发展趋势

随着大众对于影视作品要求的提高,数字化技术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这就需要将数字化技术和科技、艺术相结合,并朝着科技化、技术化的方向发展。要想成功转型,就要以科技的快速发展为前提,只有科技得到长足的发展,影视技术才能得到实质的发展。实现科技、艺术以及影视的大融合,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首先应具备过硬的计算机知识,其次对艺术也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再者,还要不断吸收先进的科学技术。

四、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数字技术在影视艺术发展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数字技术作为科技发展的产物,它在影视艺术中的广泛应用,使影视技术更趋于科技化和丰富化,数字技术推动影视艺术的发展,而影视艺术又是数字技术发展的具体体现。

参考文献:

[1]叶玲.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影视后期制作中的应用分析[J].科技创业家,2013(18):255-256.

[2]邓毅梅.影视后期制作中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5(23):47-47.

篇7

1.2生产过程中环境污染降低,有效促进现代水泥工业可持续发展以往,我国传统的水泥工业,如果每年6亿吨左右的水泥产量,生产与运输等过程当中所排放的水泥粉尘在1000万吨以上,这些水泥粉尘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4亿吨左右,其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在100万吨左右,其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在50万吨以上,可见,传统意义上的水泥工业在生产与运输等过程当中对环境产生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且这些危害在短时期内是难以弥补与改善的。但当前,现代化水泥工业由于工艺的改良与设备的更新,不仅降低了石灰石的耗费,而且有效降低了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等有害物质的排放,对环境的污染大大降低。

1.3产品结构与生产规模与市场需求日益相符,有效促进现代水泥工业可持续发展小型水泥厂重复建设,不仅致使工艺相对落后的传统水泥产品供大于求,而且由于竞争的恶性循环造成水泥行业整体效益低、发展慢的不良失态。这是以往中小型水泥企业的发展状况。而如今,中小型水泥企业,尤其是小型水泥企业越来越少。由于大型企业的技术、设备、管理等方面都较为成熟,实际的水泥生产在规模上与产品结构上都与当前的市场需求日益相符,尤其是产品结构的研发与升级与市场上对产品的需求十分相符,从而让水泥企业在整体上处于优势地位。

2计算机应用技术在现代化水泥工业当中的应用

目前,大多现代化水泥工业都在使用自动控制系统,这也是计算机应用技术在现代化水泥工业当中的主要应用,该系统广泛应用于新兴干法水泥,该系统通常有三个部分,分别是操作员站(OperatorInterfaceStation缩写OIS)、工程师工作站(EngineerWorkStation缩写EWS)以及过程控制单元(ProcessControlUnit缩写PCU),这三个部分不仅能够将生产过程进行有效的连接,而且能够节省大量的人力与物力资源,减少不必要的浪费。OIS操作员站主要是操作员操作,通过对键盘的操作去进行过程控制单元的相关工作,主要应用在对设备的控制、对生产参数的调整以及对企业员工和生产环节的监督与控制等方面。具体来讲,首先,水泥企业当中的相关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该系统在以操作键盘的简单形式对一些设备进行控制,不仅省时而且省力。其次,水泥企业当中的相关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该系统以操作键盘的简单形式对水泥生产过程当中的一些参数进行调整,这不仅能够提高水泥生产的工作效率,而且能够提高相关参数的准确性,避免不必要的误差产生。最后,水泥企业当中的相关管理人员可以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监督与管理,大大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与质量。EWS工程师工作站则与OIS有所不同,主要是有PC机和计算机接口单元(ComputerInterfaceUnit缩写CIU)两部分组成,其主要任务是对组态程序进行设计,对图形进行制作以及对相关主模件程序进行下载、上传等,除此之外,还可进行一些系统上的参数检测。就水泥企业来讲,一般都是自动化、计算机控制相关专业的人才做该部分的工作,按照水泥生产工艺所需要的流程以及设备的安全运行保护进行相关的软件设计、下载与模件的安装、调试,并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及时的调整,不断满足水泥生产的需要。因此,EWS的工程师除能熟练应用该部分计算机技术外,还应当对水泥生产工艺及设备有所了解,对水泥生产的相关知识与环节有较为全面的掌握,只有如此,才能够将计算机应用与水泥生产进行真正有效的结合与应用。PCU过程控制单元,不仅包括IPO供电电源与冗余多功能处理器模件,而且包括模件供电电源、I/O模件、总线通讯模件等多部分,该整体对于水泥企业来讲,其主要功能体现于数据的采集与相关信息的处理方面,能够达到很好的通讯效果。就水泥产业而言,其过程控制主要是对生产过程当中的变量进行操控从而达到理想的、规定的目标。水泥生产过程当中对过程控制单元应用到位,不仅可以很好的将水泥生产所需的各种工艺参数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而且能够在持续的生产实践当中提高水泥生产的质量。如提高水泥生产的利用率,如此一来不仅能够降低对石灰石矿物的消耗降低生产成本,而且能够有效节约资源,尤其是石灰石这样的不可再生资源。

篇8

Keywords: antenna; design method; beam forming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1 赋形天线概述赋形天线按反射面是否可变分为两类: (1)单次赋形天线和重构赋形天线。(1)单次赋形天线是指天线的用途单一,装配成型发射后,用途不再改变的天线。该天线的覆盖区域和天线所处的空间位置均不再改变,其覆盖的目标区增益分布是确定不变的。这类天线的设计通常是根据预期的覆盖区域增益分布分析设计反射面,反射面一经确定后不再改变。(2)可变赋形天线有两种情况:一是根据天线轨道位置的改变,调整工作系统,从而得到相应的赋形波束;二是通过调整系统,对不同形状的地域产生相应的赋形波束覆盖 。按照天线的反射器类型,可以分为单赋形反射面天线和多赋形反射面(通常是两个反射面)天线。在赋形天线设计中,单反射面天线一般多采用偏馈反射面天线。对单个反射面进行赋形得到赋形波束是一种更加可行的方案。在对一个固定区域进行波束赋形的情况下,可以不用波束成形网络,而是作反射面成形设计,采用单馈成形反射面天线,这种赋形反射面天线与其他天线形式相比,具有结构简单、质心低的特点,同时它也很好地解决了馈源的遮挡问题。基于此,该天线广泛地运用于卫星通信中。在赋形反射面天线设计中,常见的多反射面天线为双偏置反射面天线。2 赋形中常用的设计方法从赋形方法的角度看,可以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直接方法的优化对象是反射面本身的形状,用各种函数展开式直接方法的优化对象是反射面本身的形状,用各种函数展开式表示反射面,通过优化函数的系数进行反射面综合。一般说来,根据要求寻找得到这样的基底函数是非常困难的,这种方法多数都是级数的形式表示。而间接方法的优化对象是成形反射面天线的一些特性参数,如波前、口径面场分布等,通过优化这些参数来满足赋形要求,确定一些反射面的节点,从而进行拟合,确定反射面的形状。无论是直接方法还是间接方法,都只是一种优化的过程,这样,寻求一种最佳的优化方法就是其中的关键问题,检验某种方法的优化结果可以从后来的误差分析中得出。检验方法在实际中是否可行,还必须用严格的物理方法进行验证。2.1 波前法。波前法的原理是:抛物面天线将馈源汇聚成的球形波前转换成平面波前。当平面波前、馈源和反射面上的一点给定时,由光路定律可以确定反射面上的所有点;同理,当赋形波前、馈源和反射面上的一点给定时,成形反射面也可由光路定理确定。这种方法比较粗略,可对边界地形不是很复杂的覆盖区进行赋形,但对天线的一些远场特性无法确定。这一方法无法解决与反射波前的外部有关的几何光学焦散问题。因此,在现代的赋形反射面天线的设计中,这种方法已经很少被使用了。2.2 口面场优化法。这种方法是通过优化口径面场的分布,来获得特定的远场覆盖模式。在优化过程中,假设口径面场的辐度分布不变,相位分布以三角函数等为基底函数展开。优化对象是这些三角函数或其他基函数的系数,可以采用最小二乘法或者其他非线性优化方法(如Minmax法)建立目标函数,使远场增益逼近目标值。根据优化后口面场的相位分布,通过几何光学原理,可以计算出反射面的表面形状。这种方法能够取得较好的图形效果,可以根据采样点的增益分布控制主瓣与副瓣。但是在优化过程中,假设口径面场的幅度分布不变,而副瓣电平主要由起始的边缘照射决定。实际上口径面相位的变化会引起反射面表面形状的变化,从而导致口径面幅度分布有所变化,尽管这种变化不明显,但也会影响远场计算的精度。另外,有些基函数的选取并不能保证边界形状很复杂的覆盖区有很好的赋形效果。2.3 口径面栅格的场相位优化法。口径面栅格的场相位优化法[2,5]基本上是口面场优化法的改进。为克服口面场相位优化方法的缺点,将口径面分成很多小栅格,优化前认为每个小栅格上的场分布为等幅同相,这样,口径面上场的相位分布不再用三角函数展开式表示,而是一个个独立的值。其优化思想是,优化口径面场的相位分布,使远场增益迫近目标值。通过口径面场的相位分布,确定反射面的形状;通过反射面的形状,馈源的幅值相位分布来确定口径面场的幅度分布,作为下一次相位优化时的幅度分布。由于这种方法考虑了口径面场幅度变化对远场的影响,与口面场优化法相比较,其精度相应提高,在参考文献[5]中通过优化反射面上各个网格在抛物面焦轴方向上的变形量,提出网格变形时相位影响因子的概念,对相位加以优化,同时附加变形限制条件,改善了反射面表面不连续的问题。2.4 反射面直接展开法。为了得到连续光滑的赋形反射面,Y.Rahmat-Sami等用特殊函数展开式来表示反射面表面的形状,将展开式系数视为天线系统的优化特性参数,直接进行反射面成形。这种方法的特点体现在正交全局函数展开式的选取上,可以选为Zernike函数展开式、三角函数展开式、贝塞尔函数展开式、傅里叶级数等。最终成形的反射面是光滑连续的,边界定义严格,且具有一阶连续导数。在理论方法上可选用几何光学、物理光学、几何绕射、物理绕射等理论技术,且能够准确地控制副瓣电平和交叉极化等天线远场特性。3 波束赋形技术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波束赋形技术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具体技术,其命名、分类并不完全统一,加之近年来与其他技术(如联合检测、功率控制等)的结合乃至融合,使得相关的具体技术更显纷繁复杂。通常可以依据的分类有,根据应用场合的不同将波束赋形技术分为上行链路波束赋形和下行链路波束赋形;根据其所使用的信道特征参量的种类,可分为使用信道空域参量的技术和使用信道空时域参量的技术;根据不同的波束赋形技术对于问题采用的描述方法,可分为优化类和自适应滤波器类;根据波束赋形技术计算使用的方法可分为线性算法和非线性算法。

篇9

中图分类号: P2 文献标识码: A

当今,经济的迅猛发展,为了满足人们对出行和居住等条件的需求,建筑工程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施工企业发展生存的根本就是工程的施工质量,一个企业要想长久的存活下去,必须对其旗下的工程的质量严格把关。而工程测量技术的应用是影响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为了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必须要通过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来加强工程测量管理,通过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测量技术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水平,保证工程测量的质量。本文将从工程测量重要性分析、测绘新技术应用分析和工程测量新技术发展方向及其应用分析等方面浅析测绘新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重要应用。

一、工程测量重要性分析

测量学是从人类经验中发展而来兼有时代性的一门学科,是人类在复杂的自然界中生存的一个重要手段。工程测量中,无论工程项目的大小,系统的工程测量、公路测量和大面积测绘等,都少不了测量技术,工程测量在工程项目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工程建设规划设计的阶段,测量技术主要提供各种比例的地形图和地形资料,还要提供地址勘测、水文地质勘测和水文测量的数据;在工程建设施工阶段,要把测量之后的设计变为实地建设的依据,即根据工程现场地形和工程性质,建立完整的施工网,逐一把图纸化为实物。总之,从施工开始到结束,都离不开工程测量这项工作。因为对于一个工程,首先需要对建筑物进行定位,确定其实际位置,之后确定准确的标识从而确定该区域是否有设计后新增建筑物或者其他,以保证机械设备的使用。基础设施完毕后,还要进行竣工线的投测,即对设备的平整度等进行跟踪测量,来保证设备工艺的流畅。在建筑物的运营管理阶段,工程测量同样重要。通过测量工程建筑物的运行状况,对不正常现象进行探讨分析,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发生。为了提高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率,必须重视测量技术和新时期下测量技术的新发展。

二、测量新技术应用分析

1.TMS隧道测量系统在引水隧道洞断面测量中的应用分析。

TMS是隧道测量系统的简称,这个系统主要包括TMS Setout隧道放样和TMS Profile隧道断面测量全站仪机载软件包,两者有共同的数据处理平台TMS Office。其中,TMS Office主要用于管理测量数据、测量数据后的处理和定义工程数据。TMS隧道测量系统应用于引水隧道测量是最新的技术,引水隧道施工期间的主要任务是及时的进行开挖轮廊线放样,测量开挖的断面,在竣工后,测量一定间距内竣工断面和检查浇筑回填的情况。早引水隧道测量中使用TMS隧道测量技术,测量人员只需要进行简单的操作,就可以使机载程序驱动全站仪自动测量,并且全站仪还可以自动将满足条件的数据保存到其的CF卡上,这些测量的数据精度很高,可以大大提高测量的效率。将测量的数据传输到计算机后,可以使用TMS Office进行数据的处理,这个软件操作很方便,性能也很稳定,极大方便断面报告的输出,而且用户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输出格式,例如PDF、EXCL、TEXT等格式。

2.GPS测量技术在水电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分析。

GPS(全球定位系统)在车辆导航、变形监测、航空航天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其的独特性,GPS测量技术在水利水电测量中也有广阔的应用。由于GPS测量仪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测量不再受到地形地势等条件的影响,通过控制测量的观测方法和布局类型,大大减少了传统测量中的传算点和过度点的测量工作,使控制选点变的较为灵活。并且控制测量也可以不受到时间、天气等自然条件的影响了。特别是在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中,GPS测量技术的优点体现的更为明显。因为在中小型水利水电项目中,控制测量的方法得到了极大的简化,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布点,在此应用GPS高精度的特点,测量工作可以大量节省人力资源和减小工作的时间和劳动的强度。例如,在引水式工程中,特别是长距离引水工程,明渠引水对地貌的损坏很大并且受地形条件的影响也很大,如果采用传统的测量方法,对人力和时间的消耗将会是很大的,但是如果在项目建议书和设计施工阶段都采用GPS测量技术,就可以克服这些工程所面临的地形地势、交通条件等因素的影响,省去大量的人工控制复核,大大减少甚至省去中间过渡点的测量,就可以节省大量时间,更重要的是,通过GPS测量得到的数据精度很高,大大方便以后的工程建设。

3.工程测绘数字化分析。

现代测绘技术和测量仪器向数字化、电子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已经超越了传统的测绘方式。数字化测绘技术是通过计算机的模拟,在PC机上直接反映出地形、地貌等我们所想得到的数据或者图像,特别是当一个地区需要用到数字地形图但是受到经费或者时间等原因的限制时,这种测绘方法的优势就被充分体现出来。因为这种技术能够充分利用现有的地形,而仅仅需要PC机、数字化仪器或者绘图仪和扫描仪再加上数字化的软件就可以实现工作的目的,更可贵的是,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取到数字化的成果。总而言之,数字化测绘技术具有劳动强度小,方便、精度高和便于管理应用等优点,在工程测绘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4.工程测量中的遥感(RS)技术。

遥感技术已经得到了普及,之所以普及的如此迅速,因为它能够实现大面积同步观测,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经济性等优势。目前,高分辨率的遥感卫星成为了对地观测获取地理信息的重要手段。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到各种比例的地形图,可以为工程测量中快速的提供基本地形图、地籍图等,十分便利。

篇10

关键词 媒介技术 宗教传播 新媒介

世纪之交,尤其是21世纪以来,媒介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人们体验着新的生活方式和时空经验,在宗教传播领域也有了新发展,因为,新媒体和新旧媒体的能量互动、互补带给宗教传播崭新的发展态势。

一、作为载体的媒介对宗教传播有重要影响

不同的传播技术产生不同的传播载体,而载体是承负宗教教义的物质媒介和文化媒介,是宗教得以传播的依附形式,不同的载体对宗教教义的表达、保存、接受有不同影响。①针对媒介对宗教传播的影响问题,美国传播学者保罗·利文森以例子说明:一位埃及异教徒法老(Ikhnaton)在3000多年前就创造了某种“一神论”的宗教,并穷其一生在埃及推广但却未获成功。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仅一个世纪以后,摩西的“一神论”宗教却永久扎根。其间的差异是否就在于摩西使用了字母文字—— 一种行之有效的数字媒介。②由于摩西使用的传播媒介更加易于理解和接受,从而导致同样是“一神论”宗教的不同命运。使用不同媒介,同一种宗教的传播效果却截然不同,媒介对宗教传播效果影响力之大由此可见。

不同媒介会对宗教传播产生不同影响,同样可以在宗教传播历史上得以印证。人类历史上的早期宗教传播过程中,以各种实体物质制作的媒介可以具体承载宗教教义,如石头、纸张、羊皮、竹简等。从物质载体角度来说,纸张比石头要轻便,所以,后来有了造纸发明后,佛教使用纸张来承负教义,纸张轻巧便于携带,也就更有利于空间传播,使得教义传播范围更广、传播速度更快。可以说,是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助推了佛教的传播,因为这样下层人民就有了获得经书的渠道和条件,通过印刷术还可以为下层阶级生产符录等佛教用品。如用玄学释经,据《开元录》记载,仅从南朝宋永福元年(公元420年)到陈后主祯明三年,(公元589年),经南北8个朝代169年,译经750部,译经传播广泛。使得佛教在传播过程中,以纸张等为传播载体,以译经为传播手段,扩大了佛教的社会影响,促进了佛教的传播。基督教早期传播主要用羊皮纸和抄本,成本高,因而数量受到限制,传播范围有限。在后期产生了报纸和机器印刷,成本降低,有利于大范围传播。③类似的例子还有一个媒介技术发展和宗教传播间的著名故事,即古登堡和印刷术和圣经的故事。15世纪末古登堡时代的欧洲,印刷术通过使路德所说的“人们为他们自己而读”的《圣经》可以轻易的获得,而直接导致了新教改革的出现。④

纵观宗教传播史,宗教传播数千年来,从最开始的面对面传播,到靠书写媒介或者印刷媒介传播,以媒介技术的力量,突破时间限制,实现了时间上的可延续性。佛经的手抄或者印刷媒介传播实现了对时间的压缩。但是,无论是石头、纸张、羊皮还是竹简,这些传播宗教的技术只能压缩时间,使宗教教义虽历经岁月的沧桑仍能得以流传。但却无法实现对空间的压缩和折叠,即在不同空间的人可以同时感受宗教的传播。

随着技术的发展,广播和电视的出现,使得宗教传播实现了对空间的压缩和折叠,也就是不同空间的人可以在同一时间进行宗教传播活动。但这种对空间的压缩、折叠仍然是有限的,因为这种传播是单向的传播,即使有互动,互动也是受到时间空间限制的。宗教的传播从来没有实现对时间和空间的全方位、自由、互动的随意折叠和压缩。而随着新媒介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使得媒体融合追求信息传播的理想境界成为可能,从而突破了以往所有时空的限制,实现了对时空的随意折叠和压缩,给宗教传播提供了新的载体和方式,给宗教传播者带来了新的体验。

二、新媒介技术带来了宗教传播的新局面

媒介技术的发展给宗教传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新媒介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是社会转型期媒介发展史上的重大变化,带给传播者和受众的是时空压缩、折叠的灵活和随意性,给宗教传播带来了新局面。

首先,新媒介技术为宗教传播提供了新的传播途径,为宗教的大范围传播提供了高效平台。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寺庙、宗教团体与时俱进,开始建立自己的网站。1996年,很多人还不知道因特网为何物时,少林寺方丈释永信便主持少林寺建起了国内第一个寺院网站,而后又把千百年密不外传的《易筋经》、《洗髓经》等少林秘籍大大方方摆到网上。⑤使得不同时空的人都可以即时共享佛教相关信息。释永信认为,“从历史上看,中国佛教都是运用最先进、最‘现代’的传播方式。佛教在中国最早用纸,抄经抄得‘洛阳纸贵’;佛教界也是在中国最早运用铅字印刷的。佛教在中国的兴盛,就是因为它与时代同步。”⑥印刷文本融合在新媒体之中,得以借着传播技术的东风,突破数千年来无法超越的限制,超越时空、大范围、高效地传播。

其次,新媒介技术允许各种媒体技术之间能量互补、互动。现在,和尚、道士在庙里、道观里通过电脑上网已经不是新鲜事。一些宗教界人士还自己开办博客,传播宗教思想,并和网友互动。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龙泉寺方丈学诚法师的博客在2010年3月4日发表博文,讨论从网络博客上摘取文章编辑成书的问题:“编辑室中间桌子上的博客书,总是会让来参观的客人惊奇,一本本清新精美,摘取现代网络博客文章,汇编而成的书籍,记载的却是一个古老传统的寺院故事。”⑦由此可见,现代传播技术不仅被宗教届人士所使用,并且从中选取文字结集出版省印刷媒介来传播宗教思想。

新旧媒体的互动使得宗教传播实现了虚拟时空和真实时空的交融,新旧媒体互为议程设置,相互支持、呼应。比如菩提社区网站bbs.heshang.net,宗教届人士还可以利用网络论坛发表帖子,设置议题,组织活动,然后再和寺庙或宗教组织内部刊物等互动,进行讨论和交流。

第三,新媒介技术使得宗教传播者和接受者有了全新的传播方式和传播感官体验。由于媒介技术的发展,居士或者网友都可以进行多媒体、多感官的视听体验和交流:居士或者网友可以在线阅读《大藏经》等佛经,可以听法师讲授佛法的录音,可以在线交流佛教音乐和佛教视频资源,在线请教法师问题或者和法师进行互动。从中可见,音频、视频等多媒体信息都可以通过网络整合传播,文字、图片、影像、声音、动画等各种宗教信息已经日益和谐地集成于一个传播平台。有了微信之后,对佛教感兴趣的人更可以组成一个个的传播群体,从而更快捷、高效地交流相关信息。当多媒体信息集成在一个传播平台的时候,传播者和接受者以全新的方式、多感官渠道地传播和接受信息,提高了信息传播效率,信息传播的吸引力和影响力都在随之加强。媒介融合实现了在同一网络媒体平台上传播多媒体信息,已经是今天宗教为扩大传播效应而追求的信息合成模式,也是宗教传播取得最佳效果的应用模式。

总之,岁月如梭,宗教传播的发展始终与媒介技术的发展紧密相连。今天,媒介技术仍在飞速发展中,使用新媒介的人数也在不断攀升中。瑞典爱立信公司的数据显示,2013年底,全球有19亿人使用智能手机,预计到2015年,全球72亿人口中将有34.7%的人使用智能手机,即25亿人。⑧这其中,自然会有部分宗教界人士,未来,宗教传播无疑也会继续借力于新媒介。

参考文献

①哈罗德·伊尼斯 著,何道宽 译:《帝国与传播》[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38

②④保罗.利文森著,熊澄宇译:《软边缘:信息革命的历史与未来》[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4

③肖云忠,《刚与柔:基督宗教与佛教传播策略的差异研究》[J].《社会科学家》,2006(1)

⑤于冰,《少林寺方丈释永信的少林品牌》[J].《时代人物》,2009(2)

⑥石破,《少林寺的现代化生存》[J].《南风窗》,2005(8)

⑦blog.sina.com.cn/s/bl-

og_489e98b90100h99y.html

篇11

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现状

1.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地位

计算机是当前21世纪中影响力最大的技术之一,最初诞生于1904年,世界上第一只电子管诞生,随后在1946年出现了第一台计算机,经过不断的完善和创新,逐渐演变成了当前技术含量更高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就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质来看,其中所包含的内容包罗万象,受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影响而获得了更好更快的发展,促使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变得更加人性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满足人们在此方面的需求,获得更大的便利。在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无处不在,除此之外,在一些军事、科学研究、工业生产和商业方面同样占有一席之地,影响较为深远,已经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变革不可或缺的部分。

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任何事物在发展中都有两面性,在评价一个事物的作用和内涵时,应该从多种角度去评析和诠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发展中,带给人们极大的生活便捷和服务,在促进社会进步的同时,对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同样产生了不利的影响。诸如,计算机领域的“千年虫”事件的出现,致使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长远发展受到了严峻的考验,尤其是在保险、交通和电力行业受到的影响最为深刻,也正是这一事件的出现,带给社会严峻的考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发展中有利也有弊,但是其对社会的促进作用更为突出,将这些不利因素排除,能够为人们日常生产生活提供更大的便利和服务,成为当前首要待解决问题。

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方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发展中,由于自身优势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就当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来看,总体上朝着高、广和深方向发展。

2.1 高度上发展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高度上发展,更多的是体现在计算机主频上。由于计算机的先进性和便捷性,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并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成为生活中一种不可或缺的内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经过不断完善和创新,计算机性能也在不断提升,尤其是晶体管微处理器的出现,以往使用单一处理器的计算机已经逐渐被时代所淘汰,开始朝着多个处理器同时运行处理的方向发展。在计算机中成功运用几万个处理器,运行速度和处理速度已经超越了市面上绝大多数的计算机,而操作系统在计算机使用中也成为了其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性技术。计算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和通信连接,同时还可以推动计算机高效管理的实现,促使计算机互联,为社会生产生活提供更大的便利。

2.2 广度上发展

计算机作为一项重要的技术成果,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呈现出了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除了在高度上获得发展以外,在广度上同样有待更进一步的开发和发展。尤其是在近些年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逐渐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成为主要趋势,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计算机在未来的发展将会出现在人们生活中处处可见的电器中,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在未来的几十年内,人们利用计算机可以随时随地查找到资料,以其便捷的优势来满足社会进步的发展需要。甚至还有人曾预言说,未来的计算机将变成一种更加平民化的事物,就像是回家正常做饭一样,在人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

2.3 深度上发展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深度上发展,主要是指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完善,朝着更加智能化方向发展,在满足人们信息需求的同时,还可以呈现更为人性化的人机互动界面。计算机也将衍生出大量的软件,以一种更加智能化的姿态来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各种交互设备的出现,虚拟现实技术成为计算机领域发展的主要体现。

3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3.1 计算机性能越来越好,更新速度越来越快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性能越来越好,另一个则是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就当前电子产品发展现状来看,更新换代速度较快,主要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电子产品中所应用的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对以往技术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进行完善。故此,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向,应该明确计算机的发展定位,朝着速度更快、性能更高级、使用更便捷的方向发展,这就需要持续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3.2 高性能计算机的发展

硅芯片技术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促进了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但是由于硅芯片技术自身特性,在研究中已经逐渐接近临界点,并没有过高的价值值得深入研究。基于此,大量的研究开始逐渐转移到光子以及量子技术研究中,对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未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结合量子技术研发出的计算机,运算性能将高于现今市面上计算机十几亿倍,而光子技术的应用则可以实现电子计算机的光速处理,性能更为优越,并广泛应用在一些高新技术研究领域,意义较为深远。

3.3 智能化的超级计算机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未来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就是智能化,智能化的超级计算机较之现今的计算机而言,无论是运行速度还是信息处理速度都要更为突出,能够同时执行多条命令,处理效率更快。利用超级计算机实现数据的高效分析或者建立模型,对于科研成果研发具有更大的意义和作用,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4 结论

综上所述,在社会快速进步和发展的背景下,针对我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规律,还需要对其进行不断的创新和完善,切实提升综合竞争实力,真正的服务于社会,推动社会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樊昕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l展趋势探索[J].移动信息,2015,10(08):18-18.

[2]赵定远,杨洪,赵卫东等.神经网络与智能信息处理[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25(03):198-202.

[3]李思,孟凯.试析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J].科学与财富,2015,7(Z2):758.

作者简介

篇12

现在我们知道,只要我们的大脑被输入的信息不和我们已有的经验(比如人是在地上行走的,不能凭空在天上飞之类的)相抵触,那么我们就很难去区分到底这个信息是真是假,现在回到关于戏剧和电影的讨论,以现在的电影技术的发展趋势来看,不远的将来是很有可能做到再现逼真的戏剧表演的,可以使传递给我们的信息和我们的经验契合,让我们感觉到自己身临其境,到那个时候,你可以和《茶馆》里的众生坐在一起喝茶看戏,可以低下头看着罗密欧喝下毒药,也可以和马路一起站在人来人往的大街上呐喊爱情宣言,到那个时候,戏剧表演本身就变了可以复制的文件,可以实现一天数场不断地演出,只需要演员演出一场最精彩的,用好几台摄影机记录下来,后期转制成全息投影模式,观众就会看到栩栩如生的真人表演了,而戏剧也会借助电影的技术手段变得更加大众化,更容易让观众感受到它的极大魅力,然后呢?这种形式,还可以称之为戏剧么?或者是影戏?

篇13

0引言

现代艺术设计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素材的选择是一道重要的工序。在艺术兴起的时代,设计师开始将眼光放到了民间美术上。民间美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现代艺术设计提供了更多的素材。以民间美术为素材,不仅可以提高现代艺术设计的艺术性、美学性,同时还能将我国民间美术更好地传承下去。

1民间美术的概述

民间美术是我国劳动人民创作的,以美化环境、丰富民间风俗活动为目的,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流行的美术。民间美术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反映了民间的生活风貌,不仅有独特的美学价值、艺术价值,同时还有一定的研究价值。现代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对精神文化方面的追求也越来越多。在这种精神需求日益增多的背景下,人们开始认识到民间美术的重要性。民间美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具有种类多、色彩明快的特点,已成为艺术设计师进行艺术设计创作的重要手段。民间美术独特的美术特征为艺术设计师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活跃了其设计思路,有利于设计师更好地进行艺术创作,进而促进艺术设计的发展。

2民间美术对现代艺术设计发展的影响

民间美术与现代艺术作为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在现代社会里,民间艺术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影响越来越大。深入剖析民间艺术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影响既有利于民间美术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

2.1民间美术的阴阳哲学对现代艺术设计发展的影响

我国民间美术有浓厚的阴阳哲学观念色彩,如冷暖、虚实、黑白。人们在创作的时候很注重阴阳哲学观,认为任何事物都是相互依存的,有阴阳变化。以阴阳太极图为例,阴阳太极图就好像两条首尾相连的鱼,故此,阴阳太极图也成为阴阳鱼。随着社会的变迁,“阴阳相对”开始演变成“成双成对”的造型,以这种造型来寓意喜相逢。以民间刺绣、陶瓷工艺为例,在这些民间美术作品中可以看到大量表现喜相逢的图案。在现代艺术设计中,这种阴阳观依然发挥了影响和作用。对于许多艺术设计师而言,他们除了讲究艺术美外,还必须传达出一定的寓意。这种寓意与民间美术的那种阴阳观有直接的关联,合理地应用民间美术的阴阳观,可以为人们设计出更好的艺术作品。

2.2民间美术造型对现代艺术设计发展的影响

我国民间美术丰富多样,造型各异,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如具有典型代表的图形、图案,不同的图形、图案带给人们的视觉享受也不同,好的图形、图案可以满足人们不同的观赏与使用需求。民间美术中的造型大多来自人们的生产与生活,传统民间美术通过外在造型、纹样、色彩等元素来体现艺术特征,从而提高艺术造型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在现代艺术设计中,艺术设计作品造型的好坏直接影响作品的表现力。好的造型可以在第一时间吸引人的注意,将作品所要表达的内容更好地传达出来。借助民间美术,可以通过民间美术中的造型元素来增强现代艺术设计的表现力,营造独特的艺术美感。虽然传统美术的造型为设计师的艺术创作提供了更多的帮助,但是也需要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合理挖掘民间美术传统元素,要重视民间美术中“形”的表达。另外,在注重“形”的表达的同时,注重体现作品的思想内涵以及精神实质,从而丰富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造型的表现力,使得环境作品具有灵性,体现出新的意境和境界,带给人们更好的视觉享受。

2.3民间美术色彩对现代艺术设计发展的影响

在现代艺术设计中,色彩是一个重要因素。合理地利用色彩,可以起到较好的渲染作用,在视觉上产生较为震撼的冲击感,从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国民间美术非常注重对色彩的应用,注重以亮丽的色彩来表达人们的情感。以民间嫁娶为例,民间嫁娶必然会用到服装、窗花等物品。民间嫁娶习惯用红色的布料来裁剪嫁衣,贴红色的窗花。红色寓意喜庆,借助这种色彩,可以起到良好的渲染效果。在现代艺术设计中,民间美术中的色彩也一直被沿用至今。现代社会,人们的审美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观念的转变迫使艺术设计师在进行艺术创作的时候会更多地借鉴民间美术的色彩应用手段。设计师既可以单一地使用一种色彩来表现作品,同时也可以通过多色彩的合理搭配来丰富作品的表现力,从而设计出趋近完美的作品。

2.4民间美术是现代艺术设计的素材来源

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日渐频繁,艺术设计的现代化色彩也越来越突出。然而,在文化艺术交流日益频繁的环境下,艺术设计质量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一些设计师在设计的时候往往没有素材可以利用,从而出现了抄袭现象,严重影响到了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而民间美术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具有独特的艺术美感。我国民间美术种类多样、艺术造型各异,这些丰富的民间美术元素也为设计师进行艺术设计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设计师可以借助民间美术的创作手法,将民间美术元素应用到现代艺术设计中去,与现代艺术结合,从而设计出更好的作品,推动现代艺术设计更好地发展。

2.5民间美术加快了现代艺术设计创新步伐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对于现代艺术设计行业而言,其要想更好地发展下去,创新也是必然选择。而要想实现创新发展,就要求设计师把握时代脉搏,创新艺术设计手法和理念。民间美术与现代艺术都属于艺术范畴,两者存在一定的共性,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民间美术区别于现代艺术最大的特点是民间美术的审美与现代艺术之间存在差异。民间艺术比较淳朴、自然,而现代艺术比较浮夸,注重的是艺术性。民间美术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而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是伟大的。在现代艺术设计中,设计师可以借鉴民间美术创作手法、创作理念来进行艺术创新,从而不断提高现代艺术设计水平。在借鉴民间美术进行艺术创作的时候,不仅要求设计师具备扎实的功底,还必须深入了解民间美术,能够合理地将民间美术与现代艺术相结合,从而更好地进行艺术创作。

3结语

民间美术是我国的艺术瑰宝,具有艺术特色、审美价值。在现代社会,民间美术的价值逐渐得到挖掘,并广泛地应用于现代艺术设计,对现代艺术设计造成了深远的影响。民间美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种类多、造型各异,色彩鲜艳,以民间美术为载体,设计师可以更好地进行艺术创作,提高艺术设计水平,推动现代艺术设计更好地发展。要想充分发挥民间美术的价值,就要求设计师在设计的时候合理把握,立足创新,将民间美术恰当地与现代艺术设计结合,从而设计出更好的作品。

参考文献:

[1]…焦斌.民间美术审美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影响[J].纳税,2017(23):16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