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1-09 11:09:31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信用风险防控措施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一、信用风险相关概念
信用风险是银行经营过程中的一个主要风险存在类型,信用风险的来源主要是贷款、承兑和融资、银行间交易以及利率汇率和其他信用衍生品。在概念上我们可以将其认定为是借款人未履行债务义务的风险。对于信用风险的管理主要是从风险识别、风险计量、风险监控和控制等方面进行,高风险同时意味着高回报,银行应该做的不是去消灭信用风险,而是对自身承担的信用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保证足够的资源去保证信用风险在可控制范围内。
银行是一个经营风险的行业,能够控制风险体现的是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提高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路径。而在银行面临的众多风险之中,信用风险是最主要的风险,而在当前经济结构调整的大环境下,银行信用风险的管控势必更加严厉,因此银行本身必须加强对自身的信用风险控制。
二、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银行信用风险的主体很多,其具体表现也是千差万别,但是通过对于银行存在的信用风险的分析,结合具体的工作实际,银行的主要信用风险管理问题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风险的识别和计量工作受人为因素影响严重
银行客户评级是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基础工作,在客户评级管理中的核心要求和原则是审慎原则,需要对客户评级相关的信息进行严格的审核。而这些评级的基础就是银行客户经理对于客户的接触和了解,对于其经营情况和财务情况的具体了解。但是在这最关键的第一步,很多的客户经理为了营销工作的需要,往往认为的提高客户的评级,而忽略部分信用风险的存在。由此产生的客户违约情况将大大的提高,也是对于银行内部评级体系的否定。
(二)抵押估值不准确
押品的价值如何的决定力量来自于市场,而在于客户或者客户经理,也正是这种独立于双方当事人之外的市场力量,决定了押品的估值工作往往由独立于客户业务之外的专业部门来负责。而在具体的实践中,押品的估值工作,一般是由单位前台部门或者外部第三方机构来进行,再有信贷管理部门的审核人员来进行押品价值的审核。在这样的一个工作流程中,前台部门估计由于缺乏专业性容易造成估值不准确,第三方部门估值又容易受到质押方操纵。因此导致了押品估值严重偏离实际价值,当出现不良资产处置时,银行损失巨大。
(三)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不完善
从部分银行的风险管理机制设计方面来看,很多的商业银行对于信用风险的防范主要着重于前台工作人员操作风险,而没有从信用风险的关键环节来进行控制。在经济状况较好的情况下不会有大的影响,但是一旦经济下滑,整体信用风险容易失控。
1、没有专门负责后台信贷管理部门。现有的银行中的信贷管理部门既承担着银行的行政管理工作,也承担着银行的工作,并非专职负责银行信用风险的防范。因此应该设立专门的信贷管理部门,从审批到数据到抵押品估值到材料保管等,专门负责信贷管理,独立专门管理。
2、贷后回检制度不成熟。银行贷款贷后管理是信用风险防范的重要一步,而这一步通常有客户经理去完成,最后由信贷管理部门来对客户经理的回检工作进行合规监督,在这个过程中客户经理的客观性难以得到保证。
3、信用卡管理不健全。信用卡是当前银行信贷业务中的非常重要的指标,但是由于当前银行中的风险管理和信用控制部门的独立性非常有限,因此也就使得信用卡业务的风险非常突出,这种治理结构上的偏差推动了风险的不断膨胀。
三、创新信用风险管理的建议
对于银行信用风险的防控要多方面进行,既要从制度上和机构设置上进行规范,又要从操作人员方面进行加强,只有制度和实际操作流程在实践中结合起来,才能真正的做到防范风险。
(一)整合部门,重新确立职责范围和权限。将和后台工作职能喜欢,部门细分,在权限和责任上进行专业分工。具体来说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专门负责信用风险管理的相关制度定制、评级管理、风险监控以及贷后管理等;而信用审批部门则专门负责信贷业务的审批工作,做到专业化;信贷管理部门则专门负责押品的估值工作、档案管理、信用风险分析等工作;资产处置部门则专业负责银行高风险贷款业务。个部门之间分工明确,责任明确,从职能机制上防控信用风险。
(二)严格贷后管理工作。贷后管理是当前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基本由客户经理去独立完成,而中后台部门既要对监督贷款人又要对客户经理进行监督。如果能够将当前的贷后管理进行严格的细分,则有助于贷后管理的完善。具体来说,对于到期不偿还利息和本金的用户,一旦进行违约认定,则可由信贷后台部门实现自动催收;对于押品的价值要定期进行重新确定,对于价值下降的应该及时的进行追加抵押,防止风险扩大;对于经营状况不佳的贷款人,客户经理应该及时的进行信息汇总上报,风险管理部门则应该对其财务信息进行评估,进行单独的贷款回检。
(三)强化对于风险责任的追究。风险责任追求是真正实现风险防控的有效办法,可以从银行经营的各个环节进行管理。首先是对于信用评级有误进行追究,对于其直接审核人要追责;其次是对于质押物品价值有误的进行追究和追加质押;再次是对于授信和用信安排进行责任追究;最后是对于贷后管理失误进行追究。只有从信用风险发生的各个环节进行追究才能在员工操作过程中拉起风险防范的高压线,从而从操作层面减少风险的发生。风险责任的追究工作对于风险防控意义重大,但是也要注重具体操作方法,既要对于员工进行必要的风险防控培训,又要在风险责任追究之后保证员工工作状态的稳定,防止人员流失,降低人事成本。
从我国进入改革开放至今已有四十余年的时间,而我国的金融行业的发展与改革也持续了四十余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完善,我国的金融行业也逐渐倾向于互联网金融。随着高技术性的互联网金融走入人们的视野,人们不断增加的金融服务要求也已经得以满足。虽然,目前的互联网金融与传统线下银行的借贷过程非常相似,看似都是投资人、借款人以及金融中介之间的关系,但是他们在传统接待中的关系与在互联网金融中的关系是完全不同的。在传统银行借贷过程中,投资人与借贷人是没有直接债务关系的,但对于互联网金融而言,网络平台只是借贷人与投资人之间的信息纽带,投资人与借贷人之间是存在债务关系的。而互联网技能平台是不用承担任何的投资风险的,这点也是与银行有所差别的。除此之外,互联网金融是一种对于传统金融模式的延伸,他们主要是服务于那些传统金融模式无法服务的企业与个人。另外,互联网金融还存在很多各种类型的信用风险,比如:违约风险和欺诈风险。所以,对于目前的互联网金融而言,对其存在的风险进行及时的防控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主要对目前的互联网金融做出了详细的研究,对互联网金融中存在的信用风险作出了具体的阐释,并给出了相应的策略。
一、互联网金融中的信用风险简述
信用风险,顾名思义,就是在整个借贷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履行合约导致借贷过程中的任何一方受到资金或者其他方面的损失,在不履行合约的过程中,违约方就会对另一方构成信用风险。即使是管理机制较为完善的银行也会在日常经营中面临各种不同的风险,其中发生频次最高的就是在信贷过程中产生的风险。而对于目前的互联网金融而言,其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就是信用风险。很多互联网借贷平台都是通过网络为投资者和借贷人搭建了一个借贷平台。在这一过程中,也会造成信用风险的出现。主要的信用风险形式就是很多贷款人在借款之后无法偿还所借贷的资金,这种行为就会为网络借贷平台和投资人带来无法收回资金的风险。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互联网金融平台主要针对的接待对象通常是收入不稳定且自身贫困的偿还能力不强的人群,再加上很多时候互联网金融平台的收费过高,这就很容易造成借款人无法偿还资金的状况。与此同时,还有一部分的原因是由于目前我国并不存在完善的信用登记机制,所以很多时候互联网金融平台并不能对借贷人的真实信用状况做出准确的评估。对于目前的互联网金融而言,其信用风险往往是潜在的,当这种信用风险一旦爆发就会对互联网金融平台造成不可逆的影响。对于很多经营能力较弱的互联网金融平台而言,有很多信用能力较差的个人或企业会故意骗取资金,然后再将所骗取的资金进行房地产或者股市等高风险的投资,然后再恶意逾期,这时就会对投资者和借贷平台带来非常严重的损失。除此之外,还存在一种状况,由于目前我国的信用等级机制还不够完善,这就导致很多人在出现恶意逾期之后并不会被记录下来,这就使得很多信用较好的企业和个人在进行借贷的过程中并没有任何优势。甚至还有可能会导致“劣质借贷人驱逐优质借贷人”这种状况的出现,对整个互联网金融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不良的影响。
二、互联网金融信用风险的防控策略
(一)提升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相关知识的普及。在目前的新形势影响下,互联网金融行业对于消费者的保护工作也越来越重视。同时,互联网金融行业还在以下几个方面不断的改进,分别是:资金的保留、交易方式、相关权力的管理以及政府的监管力度。在降低互联网金融的信用风险时,首先需要明确相关的责任。提升对有关服务提供者的标准化管理,在此过程中还需要保障消费者对于风险评估、风险通知以及风险防控等方面的知情权。保证消费者的安全意识得以提升,从而使得消费者的违约意愿得以降低,最终使得互联网金融平台和投资者的信用风险都得以降低。(二)建立完善的征信制度。要有效降低互联网金融中存在的信用风险,还需要建立起完善的个人征信制度与体系。在建立出完善的征信制度之后,互联网金融可以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以及央行所提供的相关信贷资料对借贷人进行个人信用的评估。通过这样一个过程,也可以有效地降低互联网金融行业中存在的信用风险。而互联网金融行业,是一种新兴的金融行业,想要保证其稳步发展就必须要保证将互联网金融与传统的金融模式进行融合,通过传统金融中的基础信贷信息,创建出一种完善的征信体系,以此来促进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持续发展。另外,在完善征信系统时,可以原先掌握的信息对征信进行补充,实现征信系统的全面性和准确性。保证对消费者的真实信用状况做好测评,且严格保密消费者的个人信息,一旦出现泄漏,将受到严厉的惩处。(三)完善相应的法律条文。要保障目前的互联网金融能够持续发展,另一个必要的因素就是完善的法律条文。如果国家能够针对目前的互联网平台确立出完善的监管体系,并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也一定能降低互联网金融行业中的信用风险。如果国家能够为互联网金融行业设立出明确的监督管理部门,并将其责任明确划分,如果其不履行相关的监督责任或者出现责任推移的问题就会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约束。这样,就会有效地降低互联网金融中信任风险的出现。(四)建设大数据平台。在进行消费者数据收集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将传统金融中已经存在的数据进行统计,其次再结合央行征信系统,海关税务系统以及公检法身份系统进行有效信息的统一。在此之余,还需要将电信服务商信息,互联网消费信息、基础生活缴费信息和日常支付信息进行相结合。最后在进行非结构化数据收集时,一定要注重该数据收集的方法已经不能再局限于文本信息,更应该倾向于语音、视频或者指纹信息的手机。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要对消费者的信息进行及时归档,不能让不法分子获取消费者信息对其进行盗刷盗用,一定要保证必须是消费者本人的实际操作。(五)健全相关的监管体系。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互联网金融行业的领域也在不断的扩大。在这种状况下如果还对这种新兴的金融模式采用那种原有的监管模式,一定程度上会增加互联网金融出现信用风险的可能性。所以,在这样的情况的影响下,一定要对原先的分业监管和混业监管进行重新的定义。首先需要明确的一点是银保监会和证监会这一类的有关部门一般都是积极发挥着金融行业外部的监督作用,在互联网金融兴起之后,应该根据互联网金融中企业与个人的特点来进行监管部分的细节划分,针对不同的特性进行专业化的信息化的具体监督管理措施。使得互联网金融评判的日常营运能够保证正常且规范。从而降低真空管理的可能性。
三、结语
随着我国的互联网金融行业开始飞速发展,互联网金融行业中掩藏的信用风险也逐渐浮现出来了。由于互联网金融行业中的交易双方以及互联网平台之间都存在着较为微妙的局限,同时还由于目前我国的征信体系不够完善,监管手段不够高效,相关法律的制定也不够完备,使得对我国互联网金融中信用风险的管控手段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速度不成正比。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很多行业都具备了大数据时代的共性,丰富、实时、高效,互联网金融行业也不例外,在进行互联网金融的信用风险防控时,一定要注意做好对事前、事中及事后的全方位信用风险防控,增加对大数据的加以利用,建立完善的数据平台,实现消费者信息的有效整合和共享。构建多方面的筛选来降低互联网金融中的信用风险,创建出一种监管制度完善,法制系统健全的金融环境,促进我国互联网金融的持续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希茹.关于互联网金融信用风险防控的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20(17):132-133.
[2]林奕皓,王宇森,李旭东,等.基于贷款人视角的互联网金融信用风险分级研究[J].软件导刊,2020,19(06):29-34.
第一,经济增长处于中高速时期。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出现了回落的现象,也可以说经济增长处于中高速的增长期,这主要是受国家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产品的出口量大大下降;同时在国内我国的产业结构正在进行调整,很多传统型的产业产能过剩问题明显存在,所以国家和政府有意在放慢经济的发展速度。
第二,促进了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近年来我国在很多传统行业出现了产能过剩的现象,抑制了第三产业的发展,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受到了严重的制约。因此,经济新常态下,要注重传统产业的淘汰和升级,促进产业向着效益集约化的形式发展。
第三,推动了经济增长的创新转变。新常态下,我国在土地、能源和劳动力上的价格优势逐渐下降,传统的经济发展形式已经与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出现了不相适应的现象,所以经济增长的创新转变应该恰逢其时,从而更好的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发展态势。
二、新常态下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体现
1.商业银行发展理念陈旧的风险
传统的商业银行以业绩定英雄,侧重银行的短期业绩,这也就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信贷的准入标准,给银行增加了一些低层次、高风险的客户,不良贷款现象也就因此产生了。同时为了取得更加高层次的业绩,银行的客户经理多以放贷为主,无法准确把握退出的良机。很多银行在追求业绩时对抵押和担保过于信赖,无法对企业的还款能力进行及时的监督,所以在经营中随时都可能出现预警信号掌握不及时,判断不准确等风险。
2.银行制度执行不当带来的风险
商业银行在经营发展中必须要有完善的保障制度,但是在制度具体执行中一些存在的问题都会造成操作风险。首先,贷款前调查的不够细致,没有及时进行帐表的核实,也没有利用政府等官方网站进行贷款人背景的核实,对客户的财务报告过分依赖,片面化的轻信企业介绍,缺乏同行业之间的对比分析等,都很难对客户进行有效的识别。其次,对贷款中期的审查不够严格,信贷审查、决策形式化强,风险判断力度缺乏,所以很难对此进行风险监管。最后,对贷款后期缺乏监督,检查形式化严重,过场多,风险隐患难以规避。
3.客户群体单一而造成的风险
商业银行属于顺周期行业,也就是经济发展前景好时商业银行就会主动放款,当经济下行时,商业银行就不愿意主动贷款了。过去商业银行的贷款主要集中在传统的煤炭、石油等行业,但是随着经济的下行,这些企业产能过剩的问题不断突出,也因此出现了无力还贷的?F象,所以这种客户群体单一的形式所带来的风险也是十分严重的。
4.商业银行风险承担主体不明的风险
我国多数商业银行都是国有控股企业,所以在银行经营发展中不可避免的要受政治因素的影响。当前很多商业银行已经实行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的形式,但是在具体的实施中并没有取得实效性,这也就导致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主体不明,承担者之间的矛盾也因此增加了。这种风险管理控制不到位的现象,使得商业银行在经营发展中操作性风险不断暴露。
三、经济新常态视野下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防范措施
1.革新发展理念,制定与新常态相适应的经营理念
首先,在经营理念上,将风险控制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将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发展质量与速度结合起来,不要以牺牲质量进行信贷规模的盲目扩张,不要过分放大贷款的杠杆作用,不以牺牲企业的长远效益换取短缺的业绩。其次,在企业文化建设上,要培养员工将风险管理纳入到自己的日常工作中去,在贷款工作的前、中、后期都要做好风险防范,营造良好的企业风险管理氛围。第三,在考核方式上,将风险管理放在首要的位置,对银行的信贷产品进行质量的严格评估,并且可以制定考核奖励兑现的延缓期,也就是将当期的奖励与未来的风险防控结合起来,从而更好的规范商业银行中的信用风险。
2.遵守银行制度,在全流程过程中加强风险管理
首先,严格规避“贷款形式化强,风险高”的现象,明确规定贷款主体、资金用途、抵押担保等方面的责任,做到各个环节的真实可靠,避免通过交易、用途、报告等方面的虚假产生信贷资金套取的现象。其次,加强对客户风险的监测和贷后管理。据此避免商业银行在信用贷款中出现贷款挪用、违规套现等现象。第三,强化风险早期的干预行为。通过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等形式将风险控制在萌芽状态。
3.拓宽客户群体,与客户群体建立起长期关系
上述对商业银行信用贷款的客户群进行了分析,所以在新常态下商业银行必须要拓宽客户群体,避免交易对象的选择标准过于侧重当前的经济发展状况,开发更加有潜力的客户,以降低不良贷款出现的可能性。但是,当前的商业银行在这种客户群体的选择上还没有完善的风险预警系统,所以拓宽客户群,建立与之相适应的长期关系,能够为商业银行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流程,促进商业银行实现以客户为导向的转型发展。
4.明确风险主体,加强重点岗位人员的风险管理
一、海外项目采办概述
1.海外采办简介
自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开始,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取得非常大的进展,但是中国是一个大国,考虑到消费需求在不断变化以及中国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中国需要大量的海外项目采办。国内研究大多针对的是国际的采办管理,关于海外项目的方面,研究的多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采办薪酬等,对于采办风险的对策却很少涉及。
2.海外项目采办的流程
采办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库存量能够供应生产。采办流程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1)计划
采办者要首先搜集一些信息,拿到用料部门的请购单,根据这两个作出采办决策,制定需求计划。
(2)组织实施
根据需求计划,认证供应商,协商谈判,签订合同,发出采办订单,审核付款,供应商配送。
(3)监督监控
组织实施采办工程以后,要对采办工程作出评价,进行监控监督。
二、海外项目采办风险
海外项目的采办风险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海外国家政策方面的风险
一个国家的政策、风俗习惯,国家对于出口的宏观政策以及两个国家之间文化的差异都会给海外采办项目带来一定的风险。
2.汇率方面的风险
外汇风险在交易、结算和会计3个方面都存在风险,因为外汇的变动会影响到合同的制定,预算的成本,会计在核算购买价格。 外汇汇率变动通常在合同方面有备注,防止外汇汇率变动引发纠纷。
3.信用风险体系
信用风险体系主要是合同方面的信用风险、银行等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合同制定方就会利用对方对于当地政策等一些信息不明确的情况下进行期瞒,以满足自身利益。
4.采办合同风险因素
采办过程中的合同包括仓储合同、设备物资采购合同、运输合同、清关合同等,在合同的制定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定价、交货时间的风险,同时在合同的签署、履行以及银行的信用方面都存在很大的风险。
5.价格风险因素
采办一方由于价格波动而受到的影响,价格的波动受汇率、资金、原材料的价格的影响。
6.海外采办人员
海外采办人员对公司忠诚度不高,可能会与当地政府和清关公司联手作出有损采办者利益的事情。同时,如果采办者的经验不足,会导致采办的信息化建设落后。
三、海外项目采办风险防控
1.谨慎选择中间商、供货商和海外采办人员
选择合适的供应商,这是规避采办信用风险的关键所在。在选择采办的供应商、中间商以前要对其政治背景、管理层、资金状况、运营状况、信用风险等因素进行详细的调查,备案,然后综合进行评分,再进行接洽,选择最优的供货商。
2.合同风险的防控方法
海外采办合同属于进出口贸易合同,它具有特殊性,除了具有一般买卖合同的性质外,还具有双方合同、有偿合同的共性,还有国际性。
3.规避汇率风险的措施
要想规避汇率风险带来的损失,首先要根据国际环境以及双方交易选择合适的计价货币,同时要在采办合同中增加保值条款、调整价格或者利率来进行利益维护。
4.运用科学的管理经验,加强采办过程管理
在确保质量的同时,努力降低采办成本,对采办人员进行有效监督。在采办过程中,要明确职责,建立流程,制定周密的采办计划。
5.培训采办人员对采办风险进行识别
采办人员要有采购物品方面的相关知识,同时还要有丰富的国际商务方面的经验,对进出口贸易、合同、相关法律法规以及不同地区的文化背景都要有深入的了解,更重要的是要能够熟练使用英语进行商务交流和合同谈判。
6.要进行采办计划管理
要对采办过程的采办清单、供应商、物流和仓储供应商等进行计划管理,使得每一环节节节相扣,给予每一环节以足够的重视,确保采购计划有适当的可调节性。
7.为采办物品购买保险
对于地震、海啸等没有提前预测到的自然灾害引发的货物迟到以及货损方面的损失,可以为购买的货物提前购买合适的保险,最小程度降低损失。
四、启示
在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中,海外项目的采办过程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过程,由于供货商是在海外,这个过程中的交易过程对我方有很大的被动之处,而且还存在很多的由政策、汇率等带来的风险,这都给海外项目采购的过程带来了困难。此时,我国的海外项目采办方应该积极作出采办规划,对供货商的背景进行详细的调查,谨慎应对。
参考文献:
[1] 智伟强. 海外石油作业项目采办成本费用管理――以中国石化哥伦比亚公司为例的分析[J]. 中国经贸, 2015(14):222-223.
P2P网贷平台作为新型的民间融资方式近年来在国内倍受欢迎,从2015年中国网络借贷行业年报数据最新数据了解到,截止到去年12月底,网贷平台运营达到2595家,比2014年末增长了1020家,增长率再创新高。融资快、流程简单便捷、收益高是P2P网贷平台的主要特点,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问题。2015年问题平台的数量为896家,为上一年的3.26倍。问题平台主要集中在山东、广东、浙江、上海、北京这5个省市,占2015年问题平台总数的比例达到60.16%,追其主要原因为这些地区运营平台数量较多、处于沿海发达地区、竞争压力大、资金需求量大等。6、7、12月份为问题平台的高发期,原因为债务人结构不合理的资金周转紧张、大量IPO发行的背景下对P2P网贷平台的巨大抽资作用。据网贷之家和盈灿咨询数据统计,截至去年12月8日,e租宝作为在央视宣传的P2P知名融资平台从事违法经营活动,总成交量745.68亿元,总投资人数90.95万人,待收总额703.97亿元,此事件对P2P网贷行业影响巨大,导致许多投资人对P2P网贷投资产生质疑。类似的问题平台还有很多,因此如何降低网贷信用风险,实施信用产权界定的制度化管理非常有必要。去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委联合了《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互联网金融监管政策尘埃落地,P2P网贷行业告别“无监管”时代。《指导意见》指出,我国P2P网贷主要为信息中介,为借贷双方的直接借贷提供信息服务,不得提供增信服务,不得非法集资。
一、网贷主要风险概况及信用风险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我国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量的90%以上,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但是在现实情况发展中却不容乐观,很多中小企业背负着“融资难、成本高、效益低”三座大山。其中融资难一直是困扰中小企业的头等难题,每年有3000多万家中小企业需要小额贷款与融资,银行等金融性机构却不能满足其要求。在互联网金融时代,一种能够解决中小企业即时融资的工具――P2P网贷平台应运而生,且几年内的处于井喷式增长。由于P2P网贷是依托现代互联网金融平台的一种新型有效模式,最早起源于英国,后发展与欧美等发达国家,近几年在日益发展的我国也为企业和个人融资做出来巨大贡献。我国出现最早的2007年的拍拍贷的出现,标志着我国的P2P平台跨入发展新时代。黄叶尼(2012)对P2P网贷平台的信用风险主要分为三类,分别是法律缺失、平台自身导致的风险和平台用户使用方法不当等。孙英隽(2012)认为在互联网金融时代应该利用网络增加信息的公开性与透明性,建立分散风险的机制降低风险,加强政府的法律监管机制和功能,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张巧良、张黎(2015)年对我国63个网贷平台和32个投资者研究发现P2P网贷平台可能爆发的风险包括信用风险、技术风险、内部管理风险、市场风险、与机构合作风险、无序竞争风险、声誉风险和法律风险等,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这几种风险进行了排位。
P2P网贷凭借其“高收益”已经成为时下互联网金融时代炙手可热的的理财融资方式,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诸如提现困难、逾期违约、卷款跑路等问题出现。其中,面临最大的风险就是信用风险,而信用风险的影响因素国内外学者也研究出来不同的观点。国外对P2P网贷研究的对借款人信用方面主要通过个人信用综合评估来筛选,如借款人的历史信贷数据、实际还款情况等,投资人可以根据这些标准来评判借款人的违约风险。Klafft(2008)认为,大多数P2P网贷用户不能做出复杂的研究模型来评判其风险,信用风险评估成为不能量化评判的主要风险。还有很多学者通过对借款人的年龄、性别、图片情况、信贷额度、年利率、贷款目的、收入情况、教育程度、职业特征、平台注册时长等因素来综合考虑P2P网贷平台的信用风险影响因素。国内的P2P网贷平台信用风险研究方面,李太勇等人(2013)建立了给予稀疏贝叶斯学习的个人信用评估体系模型。王润华(2010)构建了基于改进支持向量机的个人信用评估体系模型。齐晓雯(2012)认为多家网贷平台建立统一的借款人信用评级管理制度,以及引入保险制度以支持赔付担保制度能够防控信用风险。刘峙庭(2013)将P2P网贷平台信用风险从三个角度实证分析了网贷信用评估的改进方式和框架。国内研究偏重制度方面的个人信用评估建设,对信用风险的实证数据研究较少、研究成果不明显,说明我国的P2P网贷正处于发展初步阶段,相关理论也需要进一步研究完善。
二、我国P2P网贷信用风险主要成因
(一)个人征信体制缺失,政府监管不到位。从P2P网贷的性质可以归纳为互联网的民间金融中介,我国个人征信体制普遍确实,只有银行等金融性机构具备官方的个人信用数据。加之我国对互联网金融监管的缺失,可依循的相关法律制度较少,一度造成P2P网贷监管空白。在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情况下,部分网贷平台利用融资之便进行非法集资等违法活动。2015年7月中央银行《互联网金融指导意见》,标志着我国P2P网贷平台开始进入规范的受监管时代。这仅仅是互联网金融时代对P2P网贷监管的开始,个人征信体制作为借款人信用风险的最重要评判标准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建设标准,只能通过银行性金融机构进行相关信贷等个人信用记录查询。
(二)P2P网贷平台信息不够透明、公开化,缺乏公认的网贷平台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目前网贷之间、网贷天眼等P2P网贷数据平台都有自己的平台数据、评级、征信查询、指数、档案等相关情况栏目,丰富了借款人与投资人的理财知识与参考数据,也及时更新了问题平台的相关数据情况。但是综合分析整个P2P网贷市场发现,我国目前还没有一个非常官方的、权威的、综合的、统一的数据,也就是缺乏公共信息服务平台,P2P平台数据信息不够透明化。P2P网贷平台作为网络金融借贷的中介商通过收取手续费来获得利润,但是网贷平台为了吸引资金可能会将自身的资金或流向扩大宣传,隐瞒部分投资数据导致贷款数与借款数严重失衡而发生流动性风险。信息不对称还体现在信用贷款方面,由于征信体制的不完善,国内网贷平台对于借款人的信用程度只能通过本网络平台主动要求提供身份、职业、收入等基本信用信息,而且每个网贷平台对借款人的要求侧重点不一样,每个平台利用自身的数据信息系统进行信用评级,从而每个网贷平台对借款人的个人身份信用要求是不一样的。这就给了很多有不良信用的借款人可乘之机,乘机造假的情况就经常发生,这使得网贷平台的信用风险进一步增强。
(三)借款人、贷款人层次杂乱,内部管理控制程度。P2P网贷有个让平台又爱又恨的人群,成为“羊毛党”,是指专门选择各种网贷平台的优惠促销活动,以较低成本或者零成本换取物质上实惠的群体。也就是说这部分人群不是网贷平台的稳定投资人群,可能随时抽取资金。在我国,借款人和贷款人在P2P网贷平台的运作由于缺乏真实到位的监督与跟踪,借贷人群层次复杂,才致使问题平台经常出现欠债不还的、投资跑路的等恶化现象。由于对借贷人的准入要求不严格,只要有利可图就可以进入该平台操作,使得对借贷人的管理严重不足、甚至失控。
(四)经营业务单一、缺乏有效的赔付担保机制。我国P2P网贷平台经营业务较单一,缺乏金融创新,仅仅停留在成交量、收益率等借贷业务上,没有开发出多种投资渠道或金融项目,以至于资金链容易发生断裂还款不上等问题。国内很多P2P网贷平台本身对投资人实施平台担保,使得贷款人本身面临的信用风险转嫁给平台。如果网贷平台只有一百万的净资产,贷款余额却超过一千万或者大大超过了十倍杠杆的要求,加之担保贷款的坏账损失率存在,极大可能导致网贷平台破产的发生。
(五)P2P网贷平台缺乏科学有效的风控系统机制。P2P网贷平台风控是指防止和控制降低信用风险的发生,如防止借款不还、贷款人跑路、平台安全技术等信用风险问题。风控在金融行业的相关工作如信用审查、信用分析、贷后管理等,还有一些银行系统科班出生的互联网金融保理、供应链金融、小额贷、融资租赁等金融衍生品公司均有风控职能岗位。由于缺乏统一的风控系统,每个网贷平台的风控系统和人员配备都有所不同,但主要包括贷前、贷中、贷后工作。在整个借贷流程中,整个风控系统还不够科学、完善。
三、从制度经济学角度对我国P2P网贷平台信用风险的防控措施
(1)个人征信体制建立。加强网络个人信用档案建设,能够通过官方认定的公共征信服务平台查询每个平台和借贷人的基本信用信息,使整个网贷环境可信。(2、)严格P2P平台准入制,包括注册资金、资金分散度、借款人基本信用情况等,颁布相关法律监管。在英国和美国,P2P平台的设立都必须通过国家证券交易委员会批准,在我国准入门槛低良莠不齐,造成了很多问题平台。实施严格的市场准入制是整治互联网时代P2P网贷的首要措施,同时也能提高其投资者和借款人的合法性与稳定性。(3)探索建立网贷保险制度。P2P网贷平台应该寻求多样化发展,争取与保险公司制定出科学有效可行的网贷保险理财产品,还可以寻求专门的保险赔付基金制度。(4)风控系统建立完善。加强对客户信用额度的管理和及时更新,做好风控系统的贷前、贷中、贷后管理。贷前工作包括客户的基本个人信用调查与评估,贷中包括实时监控,贷后包括客户的定期信用检查和交易回顾等并对客户信用评级进行及时更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