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智慧城市治理

智慧城市治理范文

发布时间:2024-01-09 14:54:24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智慧城市治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智慧城市治理

篇1

经过3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和信息化应用水平总体处于全国前列。但是,面临新形势、新要求,“智慧北京”建设仍任重道远,比如在统筹规划、协同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共享方面的力度还不够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较仍有明显差距,城乡间、区县间区域发展并不平衡;电子信息产业在挖掘并满足市民快速增长的信息消费需求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特别是信息化在缓解交通拥堵、保护生态环境、创新民生服务、优化城市运行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巨大能量还未充分释放,利用“智慧城市”治理“大城市病”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因此,“智慧北京”建设要进一步实现创新突破,走创新、集约、务实、安全的发展道路,进而推进和谐宜居之都建设。

突破“城市病”

今后一段时期,要坚持以人为本,立足于服务城市管理,进一步明晰“智慧北京”建设路径,聚焦治理大气污染、节约资源能源、缓解交通拥堵、严格控制人口等重点工作,在全市统一指挥调度下,各部门分工配合,全力打好“攻坚战”,充分运用新技术、新理念、新模式,加快建设人口有序管理、交通智能监管、生态精准调控、安全切实保障的城市运行管理体系,为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发挥基础支撑作用。

在调控人口方面实现创新突破。完善统一的实有人口资源数据库,实现对人口变化情况的实时动态监测,为相关部门实施人口调控措施提供支撑。加快推进市民卡工程,使之成为市民身份和享受公共服务的重要标识,实现“记录一生、信用一生、服务一生”,进而实现对户籍人口、无户籍人口及流动人口的分类管理。加快建设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依法采集、披露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信息,推进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升级和生产自动化改造,减少对一般产业工人的需求,打造一批无人工厂。

在缓解交通拥堵方面实现创新突破。大力推进智能交通建设,整合交通指数、实时路况、自驾车路径导航与公共交通导航系统,合理化引导出行,探索推广汽车分时共享服务,加快速通卡的省际联网,最大限度提高道路通行效率。加快网上办事服务的推进步伐,大力推广网上审批、网上缴费、视频会议、网络购物、远程办公、远程医疗,最大限度减少交通出行压力。构建全市停车资源共享平台,整合接入路侧停车、P+R停车系统、封闭式停车场等停车动态信息系统,实现基于位置的停车信息和诱导系统,最大限度缓解停车难问题。

在服务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实现创新突破。加快建设反映全市生态环境的监测体系,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加强对大气污染、地下水污染等情况的实时监测和分析预警,找准污染源,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加快建设“智慧城市”生命线管理体系,依托物联网技术实现对地下各类管线的实时勘测,防患于未然。推广智能电表、智能水表、智能燃气表和供热计量器具的应用,实现能源安全供应和动态智能管理。

建设 “智慧北京”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依托“智慧北京”建设,解决“大城市病”也绝非一日之功。在明确新时期“智慧北京”建设努力方向的基础上,要从体制机制、基础设施、资源共享、模式创新、应用示范、安全管理等六大方面加以保障,逐步推进,持之以恒,直至任务目标的完成。

发挥顶层设计统筹协调机制作用。“智慧北京”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必须在市委市政府的有力领导下,发挥全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协调机制作用,推进各项工作有序展开,做到“四个注重,四个避免”,即注重统筹推进,避免各自为战;注重顶层设计,避免零敲碎打;注重资源整合,避免“信息孤岛”,注重应用实效,避免“盆景工程”。

超前布局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实施“宽带北京”行动计划,在全国率先部署基于IPv6网络基础设施。继续扩大光纤网络覆盖范围,实现光纤覆盖全部城镇家庭用户,并不断向农村地区延伸;推动国家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建设,促进政务网站尽快全部完成下一代互联网改造,鼓励商业网站向下一代互联网迁移;加速推进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建设,推动公用移动通信基站资源共享,提高移动宽带接入能力和质量;建设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物联网、下一代互联网及异构网络的融合应用平台,使北京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标准。

加快建设统一的基础信息和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健全法人、人口、空间、经济、交通、教育、医疗、资源能源等重大基础信息数据库,推动基础数据“一表化”、“一口式”采集和应用。升级市区两级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最大限度满足政府部门信息资源共享需求。完善法人统一认证服务平台、行政审批服务平台和电子证照库,促进各种公共服务流程和标准的有效衔接和集成,支撑重大应用的后台统一认证服务。加快建设电子政务云,不断集成和整合网上政务服务,带动全市各政府部门信息资源的开放共享和政务流程的协同。

改革创新信息化项目的建设运营模式。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逐步开放国有单位信息化建设和服务市场。鼓励采用政府投资、公私携手等投资模式建设公共信息化项目,推广BT/BOO/BOT等模式。政府部门要逐步开放可让社会利用的原始政务数据,鼓励企事业单位开放其掌握的公益类信息,加快完善政务信息资源网,以利于IT企业进行大数据深度挖掘,繁荣首都经济,服务民生需求。

篇2

2016年12月5日至8日,第三届广州国际城市创新奖(简称“广州奖”)及2016广州国际城市创新大会在广州举行,来自全球的城市治理 “思想结晶”和“实践经验”在广州汇聚,并展开碰撞。城市治理的“广州智慧”,再次绽放绚丽的光芒。

“广州智慧”并非广州独有、独享,它集聚了全球城市治理的不同经验,包括发达国家,也包括后发地区。它们也都殊途同归,所有经验的共同宗旨都在于提升城市居住、营商的环境。

目前,广州建设“枢纽型网络城市”的实践已经启动,在全球城市治理水平亟须提升的大环境之下,无疑为全球提供了良好的“广州经验”。尤其在产业和互联网融合成为全球产业革命新趋势的时代,广州城市治理和产业发展不断实现有机、和谐的统一,这种经验更值得分享。 “创新之城”第三届广州奖颁奖典礼。郭嘉亮/摄

城市治理体现对人的关怀

第三届“广州奖”的评选,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世界城市和地方政府组织(UCLG,简称“城地组织”)、世界大都市协会、广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与同期举行的2016广州国际城市创新大会、广州国际创新节一并简称“一奖一会一节”,主题为“汇智广州・智惠全球”,主会场设在广州图书馆。

整场本届大会活动,除了上述“一奖”“一会”“一节”,还包括“一个主题论坛”(城市治理创新论坛:从理念到行动)、“六个分论坛”(2016穗港澳台科技创新论坛暨项目对接会、广州国际工程师论坛――工匠精神与创新、新发展理念与城市创新论坛、历史文化名城的更新与改造国际论坛、城市发展战略创新――枢纽型网络城市论坛、“一带一路”与国际城市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以及“一个展览”(企业创新展与城市创新展),共六大板块,60多场活动。

在这一系列活动中,第三届广州奖评选无疑是重头戏。12月7日晚广州奖揭晓:韩国松坡区太阳能共享发电厂、埃及卡柳比亚综合社区固体垃圾管理,美国波士顿青年参与预算、丹麦哥本哈根气候适应社区、玻利维亚拉巴斯斑马市民文化项目,获得本届“广州奖”殊荣。

“广州奖”获奖项目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通过新技术、新方案的运用,有效提升了城市治理水平和运行效率;二是体现了公正、平等的社会价值,以及对人的关怀;第三,多数项目都由一群富有责任感,并且锐意创新的年轻人来推动和实施。

其中,韩国首尔市松坡区的太阳能共享发电厂项目,创新了资源在城市中的再分配模式。该项目中,松坡区当地居民参与建设太阳能共享发电厂,而资金来自于财政预算、居民捐款和市场投资。居民不仅是能源用户,也是能源合作生产者。项目部分利润会分配给老人、残疾人、贫穷人群等无法获取能源的人。

埃及卡柳比亚地区的社区综合固体废物管理项目,既改善了城市环境,也改善了拾荒者人群的生活质量。和所有的后发国家城市一样,卡柳比亚城区的快速扩张带来了与日剧增的固体垃圾,该市与当地拾荒者合作,支持其职业化,以提高垃圾回收处理效率。一是鼓励拾荒者建立公司,进行垃圾收集和分类,并在综合回收资源中心将废物转换成燃料出售;二是建立专门部门,处理拾荒者人群因接触工业废料发生的职业伤害。

丹麦哥本哈根市的气候适应性社区,旨在增强社区的气候适应性,通过改善城市地表环境、加强生物多样性等手段,防止城区在暴雨天气积水,改善了城市超过2万居民的生活。

玻利维亚拉巴斯市的斑马市民文化项目,则通过城市边缘人群的带薪“志愿活动”,有效改善了当地交通秩序,降低了交通事故发生率。

此外,美国波士顿市青年参与预算项目,通过提高青年人在当地财政预算等决策过程中的话语权,培养他们参与城市管理的习惯。尤其是,项目覆盖了青少年、无家可归的青年和拘留中心的帮派青年,有助于他们的人生进步。

“中国经验”和“全球经验”的碰撞

5个入选项目,只是众多城市治理智慧的一小部分。本届“广州奖”共吸引了来自全球59个国家和地区171个城市的301个有效项目参评。在与会者看来,“广州奖”的本质,是一场传播全球城市创新经验的课堂,举办以来,参与城市迅速扩展到五大洲,这一奖项的国际影响力正在逐渐扩大。

“广州奖”评审委员会专家、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俞可平表示,本届“广州奖”参选城市项目为历届之最,项目质量相当高;5个获奖城市只是这些优秀者中的代表,参选的城市目都是创新的典范。

俞可平说,无论是来自非洲的埃及,还是来自北欧的丹麦,这301个参选项目都是全球城市创新智慧的精华,这些新模式、新经验将录入广州奖数据库,为城市交流提供有益的参考。

评委会专家、原欧洲议会成员舒勒赫兹女士也表示,广州奖不仅是一项奖励,更重要是以此为平台,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实现全球城市协同创新,共同提升城市的竞争力。

实际上,在活动期间,与会者纷纷表达了对中国的城市治理水平的赞赏,同时也表达了全球城市之间互相借鉴和学习的必要。印度行政学院城市治理环境及能源中心主任维德拉・斯里尼瓦・查理认为,中国的城市发展水平和城市治理水平,在很多方面都超越了印度,无论是宜居性还是营商环境方面都是如此。

维德拉认为,“中国城市向印度城市学什么”这种问题不太好回答,但印度也有一些经验可以与全球的同行分享。他特别提到,在印度也有智慧城市的说法,但智慧城市需要背后有非常发达的技术来支撑,这是一个挑战。与此同时,印度的城市建设还必须充分考虑文化的包容性这一特点。他认为,像广州这样的城市或者说大部分中国的城市,其实在这些方面已经成为了全球城市的一个典范;大多数情况之下,是印度需要向中国城市学习。

与会者多半都持这样的观点:即在发展中国家里,中国的城市发展水平和城市治理水平,已经处于领先地位。

这种对“中国经验”的赞赏并不出人预料。不容否认,中国城市治理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在于两个因素:一是中国城市的治理者强大有力,能够集中力量把事情办好,决策效率和执行效率较高;二是中国城市的基建水平相当高,比如轨道交通便捷程度、无线通讯的覆盖范围等。尤其在城市治理和管理不断实现信息化升级的今天,这些“基础条件”是中国城市不可忽略的优势。 “创新之城”第三届广州奖颁奖典礼现场的粤剧表演节目。 郭嘉亮/摄

共生开放的“广州经验”

全球不同城市,因为国情的不同,其管理层进行城市治理的目标会有不同,也会有所侧重。但有一个“终极目标”则是共同的,即通过提升城市治理的水平,营造良好的宜居和宜业环境,既让市民生活舒适,也不断吸引资本、创业者进入,从而推动经济发展,最终打造城市的长期竞争力。

比如,在“广州奖”评选中,广州“如约巴士”项目也入选30个专家推荐城市项目,这个项目的最大特点就是为市民的“宜居”创造了极好的条件。

“如约巴士”的专业名称叫“网络集合班车”(NASB),俗称“定制公交”。它的核心是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客源的预估和组织,从而提高公交系统的效率和市民的出行体验。比如,在一些市民出行密集,但固定公交线路并未开通的地点,通过APP等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运用,对巴士进行灵活的调配。与会专家和评委认为,“如约巴士”提高了公交系统的运行效率,成为了全国乃至全球城市公共服务信息化的一个典型样本。

如果放在广州建设“枢纽型网络城市”这一宏大背景之下,如约巴士只是城市治理众多的“微创新”之一。但这个“微创新”却凸显了全球城市治理大变革的一个苗头,这个苗头又谙合了物联网、互联网技术在城市治理中的新运用。 志愿者现场演示给机器人下指令。 郭嘉亮/摄

在很多国家,物联网作为一个大热门,已经在公共交通管理中“小试牛刀”。以广州的如约巴士为例,它其实可以看作是一个人与人、人与公共交通工具之间的互联,是物联网的一种“简化模式”。这种人、物之间的互联,最终提升了交通工具的配置效率和人们的出行效率,也将双方(公交服务提供者和服务接受者)的成本最小化。

未来,物联网将从两个方面影响世界,一是它将运用到公共管理特别是城市治理领域,提升全球的城市治理水平和降低治理成本;二是它将和产业互联网趋于融合,从而推动产业界的效率提升和技术进步。

当前,全球产业界正经历新一轮的技术变革,这一变革的主体是互联网将从消费互联网时代向产业互联网时代推进。在消费互联网时代,a品直接面对消费者,链条其实很短。但在产业互联网时代,产业的长链将通过互联网技术进行整合,从而提高产业的运行效率并降低运营成本。

篇3

智慧城市先行者

2015年底,杭州市人民政府正式印发《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杭州市推进智慧城管建设运行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全面推进杭州市“智慧城管”建设,这也意味着将现代信息技术用于城市管控和服务的智慧号角正式吹响。

但其实早在2009年,作为新媒体与新网络领域的全国领军企业的华数便与杭州政府一起智慧创新,在智慧城管建设的领域开创了先河。

6年前,华数与杭州市上城区城管局展开密切合作,创建了智慧城管的首个项目――智慧上城。该项目是搭建以街道所辖社区的行政区域为基础网格的“管理信息平台”,通过综合运用路面探头、智能监控、车载监控等信息化设备,为上城城管局提供区域内各类资源信息的可视化管理。

在智慧建设方面驾轻就熟的华数,其先行的脚步不仅为如今深入推进杭州“智慧城管”建设打下了基础,更因出色的技术和运作,凭借“智慧上城”案例荣获了“2014中国城市管理进步奖”和“中国社会治理创新范例50佳”。

助力智慧城管“杭州模式”

华数集团丰富的经验与前瞻的眼光,让它始终走在“智慧城管”建设的前列。如今,如火如荼进行中的滨江“智慧城管”项目已经璞玉初现,智慧城管的建设,使滨江区面貌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有了质的提升。同时,区域内市政部门处理问题的时效性得到了显著提高,在资金成本和人员开支方面也得到了大大的节约,信息化投资有了显而易见的效益。

与此同时,华数切实考虑政府工作层面及市民的生活疑问,特色定制智慧应急、智慧执法、智慧市政、智慧停车等流程,真正做到“智慧城管,智慧为民”。

智慧应急:以GIS、物联感知、智能控制为技术支撑,建立区、街道、巡查人员三级监管指挥体系,实现多源监管数据与专业实时数据展现相结合,全面提升城区防汛排涝现代化管理水平。

智慧执法:快速发现违停车辆、工地噪音、出店经营、犬类到期等现象,结合网格数据实现城管事件自动派单,提高违章查处的工作效率,提高执法的人性化与准确率。

智慧市政:充分利用信息化、智能化相关软硬件技术,通过监测、分析,实时发现井盖移位或丢失、积水点、排水口等情况并就近派单相关人员维护,提高城市政智能化管理的时效性和协同性。

篇4

当前城市管理信息化建设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首先是城市管理概念不清,造成城市管理信息化建设目标不够明确,许多城市的管理者还不能理解城市管理的概念和内涵,认为城市管理就是城市交通、环卫、绿化、水务等的专业管理。随着城市系统的日趋复杂,以强调分解简化和专业化,将城市系统分割成若干子系统,以专业职能部门为基本单位强化专业的管理方式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

随着城市网格化管理业务的不断创新和推进,信息化有效的支撑了“一平台、两中心”的业务需求。并且各地方城市管理部门也在不断深化和探索,利用新一代的信息技术从信息采集、传输、调度、指挥和反馈等方面创新应用,不断形成新的应用亮点。

现代化推进了城市的发展,城市生活相对于乡村而言,是便捷的、联系紧密的,但城市生活同时隐藏了更多的风险。城市规模越大,生活系统越复杂,风险就越大。水、电、热、通信、垃圾处理、公共卫生,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引起社会混乱,影响城市的运行效能。由于这些城市突发事件的偶然性和不可确定性,无法完全从源头去避免这类事件的发生,只能加强对非常态事件的监控和预警,以在突发性事件发生时有相应的应急策略,最大程度降低损失和风险。而信息化技术正是能够形成对突发事件的及时监控和预警,未来信息化技术在控制城市管理风险源头上,必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成熟,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实践发展,未来与城市管理业务必将更加深入的相互融合。同时在整个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智慧城市管理”应用必将成为未来的重点发展方向。

随着物联网建设的推进,它在城市基础设施监控、城市管理等方面开始发挥重要作用。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管理城市所产生的海量且多样的信息,目前,多地正在城市管理、应急指挥、平安城市、医疗卫生、环境气象监测、农业监测等领域进行物联网应用试点。预计在今后的5-10年内,物联网感知技术在这些领域还会有飞跃式发展,实现深度融合。

GIS即地理信息系统,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运用系统工程和信息科学的理论,科学管理和综合分析具有空间内涵的地理数据,以提供管理、决策等所需信息的技术系统。GIS作为建设智慧城市的技术支撑,在智慧城管建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比如在城市网格化管理、市政规划、应急联动、平安城市等方面,都有GIS的身影,通过GIS图层的叠加可以直观的将城市的资源在电子地图上展现出来,便于用户查看。

在城市管理各类问题日益突出的情况下,要推动“智慧城市管理”的建设,就要利用新技术、新理念、新思路,深化城市管理平台的研究,将物联网、GIS、云计算、新一代网络通信技术和高性能数字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入到智慧城市的建设中来,努力推进“智慧城市管理”的建设,即实现城市各类资源的高度共享、各业务单元的协同联动、快速反应和精确管理,全局统筹指挥、独立全面过程监督考核,面向行动、支撑一线,以人为本、强化服务的智能化城市管理模式。

智慧城市管理总体架构

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智慧城市管理总体架构,以实现智慧城市的幸福、平安、宜居、创新和畅通等目标,包括智能服务层、智能应用层、数据层、传输层、感知层,以及相应的运营管理、安全保障体系和标准规范体系等组成。

根据智慧城市管理服务层的建设要求,将服务层架构体系设计成具有完整的多层架构体系,在数据接口层、应用支撑层、门户展现层都能提供丰富的功能。

通过对智慧城市管理系统各业务系统的建设,实现对城市中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实行综合管理,并进行引导、规范、治理、经营和服务,为广大市民提供一个优美的环境、一个优良的秩序、一个优质的服务、一个优化的管理。建设内容包括:智慧城市建设管理系统、智慧城市网格化管理、智慧城市市政设施、城市绿化、窗口地区管理、湖泊水域环境管理、违章占道、违法建设、环境卫生管理等。

智慧城市管理应用层就是要从城市规划设计、城市建设、城市运营管理、市政实施设备运行管理等全部生命过程进行系统的、科学的、智慧的管理。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城市内水、电、气、热、管线、道路、照明、绿化、环卫等城市基础设施和资源是城市管理的基本要素,城市管理就是对城市的各项基础设施进行综合管理,并进行导引、规范、治理、经营和服务,为广大市民提供一个优美的环境、一个优良的秩序、一个优质的服务、一个优化的管理。

智慧城市管理将集成公安、环保、民政、水务、卫生等城市综合管理组成单位的城市信息化手段,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主要通过泛在的市政设施、环境数据感知网络,以地理信息系统、城市网格系统和数字城管系统为基础,利用云计算等技术,实现城市管理信息共享利用,形成数字化、层次化、立体化、网格化、协同化的一体化城市管理平台。使城市管理由被动接受投诉解决问题,改为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于不知不觉中解决人民群众身边“天大的小事”,提高市民的生活品质,提升幸福感。

城市建设是城市发展的源头,智慧城市应该从智慧的城市建设开始,也就是说在城市建设项目的设计、项目的进行过程中、项目的验收、项目建设的承建单位开始就要进行智慧的管理,确保城市建设的成果具有智慧城市的基本素质、基本属性,符合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的总体目标。

城市供水智慧管理系统。利用传感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对水源地、城市水网进行监控,达到节约水资源、保障用水安全的目的。推进智能水表应用。实时监测企业和居民用水情况,控制水资源供给,实现供水的智能调度,指导管网改造。

城市供气保障系统。对供气重要参数(压力,温度,燃气泄漏等)进行连续实时监测,集中显示监测参数、图表,对出现的异常情况进行自动报警和控制。推进智能气表应用。对企业和居民用气情况可以实时数据采集,实现对城市供气智能调度,有效指导供气管网的改造及升级。

将传感器、定位技术、GIS技术等相结合,实现对地下管网的在线实时监测,有效破解地下管网监测难题,提高地下管网运行的安全性,降低维护成本,提升地下管网监控能力和水平。建立城市管网信息共享平台,实现管网信息在相关部门的共享,建立城市地下管网数据的动态更新机制,及时更新和维护城市地下管网数据库,保证已建系统的生命活力和管理有效性,辅助各相关部门进行监管。

智慧城市管理系统涉及的数据包括基础空间数据库、专题业务数据库、系统运行支撑数据库等。基础空间数据主要以城市基础地形图、遥感影像图、城市市政管理专题图、城市市政管理部件专题图等形式存在。专题业务数据主要以各市政管理部门文档、案卷和多媒体等形式存在,包括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结构化数据主要是指有一定结构,可以划分出固定的基本组成要素,以表格形式表达的数据,可用关系数据库的表、视图表示;而非结构化数据是指没有明显结构,无法划分出固定的基本组成元素的数据,主要是一些多媒体数据。系统运行支撑数据是指系统运行过程中用到的辅助数据和配置数据。

根据数据的用途和内容,从逻辑上将智慧城市管理系统数据划分为多个子库,不同的系统根据需要存取不同的数据库。在物理存储上,根据性能需求,将不同性质的数据存储在不同的表空间中。

智慧城市管理数据由基础空间数据库、专题业务数据库、系统运行支撑数据库等组成。基础空间数据库包括地理空间框架数据库、遥感影像数据库、单元网格数据库、城市部件和事件数据库、地理编码数据库、视频位置数据库等子数据库。专题业务数据库包括不同业务专题工作流管理库、案卷管理库、多媒体文档库、综合评价库、共享查询库、系统维护库等子数据库。

智慧的城市管理就是指通过对城市管理的基本要素进行“透彻的感知”、“全面的互联互通”、“深入的智能化”处理,达到城市管理的“灵活便捷、安全有效、协作高质”的目标。“透彻的感知”是指将智能传感器技术、定位技术、网络互联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地理信息技术等运用到水、电、气、热、管网、道路桥梁、绿化环卫等各种城市基础设施和运行环境的监测中,实时对各种声生产、消耗和运维数据的感知、测量、捕获和传递;“全面的互联互通”是指通过各种形式的高速的高带宽的通信网络工具,将收集和储存的分散的信息及数据连接起来,进行交互和多方共享,从而更好地从全局的角度分析并实时解决问题,使得工作和任务可以通过多方协作远程完成;“深入的智能化”是指运用先进技术(如数据挖掘和分析工具、科学模型和功能强大的运算系统)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汇总和计算,以便整合和分析海量的跨地域、跨行业和职能部门的数据和信息,以更好地支持决策和管理行动,提供预警预报、实时响应、协调调配等优质服务。

建设智慧城市管理系统,要将所有城市维护管理部门管理系统统一组网、实现数据、操作的互联、互通,更方便、准确、快捷、合理地调用全社会资源,共同应对各种可能的特发事件、自然灾害,把各种灾害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最大程度地保护国家、人民财产不受损失。

智慧城市管理系统涵盖城市网格化数字管理、城市道路、桥梁管理、城市供水、排水管理、城市供电管理、城市供气管理、城市地下管道管理、城市照明管理等若干部分,统一智慧城市管理服务门户运行机制,可提供系统运行效率、提高服务效率、减少市政办事环节,方便政府管理,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运行成本。

智慧城市管理的典型应用

双轴心的城市管理功能。通过整合政府的城市管理职能,建立城市管理监督平台(负责监督和评价)和指挥平台(负责指挥、调度、协调),形成城市管理体制中的两个“轴心”,将监督职能和管理职能分开,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作为监督轴,成立城管监督中心,负责城市管理监督与评价工作的专门机构。作为指挥轴,成立城管指挥中心,作为市政府直属负责城市管理问题处理任务分派指挥和协调的专门机构。

城市单元网格管理功能。单元网格管理法就是在城市管理中运用网格地图的技术思想,以一定面积的单元网格为基本单位,将所辖区域划分成若干个网格状单元,由信息采集员对所分管的单元网格实施全时段监控,同时明确单元网格的责任人,从而对管理空间实现精细化管理。创建了现代城市管理的基本单位,为城市管理新模式的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城市部件定位提供了载体,实现了信息采集员和城市管理问题的准确定位;将原来的管理层面延伸到责任人,使管理责任进一步细化,为实施精确管理提供了保障;在管理空间的划分上,由原来的共同式管理,缩小为网格式管理,使城市管理人员由“游击运动式管理”,转变到精确管理;为规划、国土、建设、公安的拓展应用提供了依据。

城市部件管理功能。城市部件管理把物化的城市管理对象作为城市部件进行管理,运用地理编码技术,将城市部件按照地理坐标定位到单元网格地图上,通过数字城管系统对其进行分类管理的方法。城市部件管理法的作用体现在:通过地理编码技术,将城市管理内容具体化、数字化,使城市部件有序、精确定位,实现了由粗放管理到精确管理的转变;单元网格与城市部件对接,形成一个多维的信息体系,使对城市环境的精确管理成为现实;二者的结合为新模式奠定了一个多层空间信息架构;通过明晰城市部件分类,可以对某类部件进行快速、准确的专项普查。

信息采集功能――“城管通”。信息采集是基于无线网络,以智能手机为原型,为信息采集员对现场信息进行快速采集与传送而研发的专用工具。城管通研发和使用可以使信息采集员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将城市管理问题的各类信息,通过无线网络实时发送到监督、指挥中心,实现了对城市问题的快速反应,为实施敏捷管理提供了信息采集和传递的保证;利用GPS技术和LBS相结合的定位技术,实现城市管理问题的精确定位,提高城市管理的水平和效率,同时可以对信息采集员在规定区域内的工作状况进行有效监督,实现对信息采集员的科学管理。

城市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应用和整合了多项新一代信息技术。采用遥感信息和地理信息技术,以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管理法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城市管理空间细化和管理对象的精确定位;采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城管通”,创新信息实施采集传输手段等。新技术进一步促进了城市管理空间、管理对象、管理方式和管理主体的协同,是现代城市管理思想、管理理念、管理技术和管理体制的整合与创新。

无线数据采集系统―“城管通”,主要供信息采集员、城市管理相关领导和城管执法人员使用。既可用于信息采集员采集与核实城市管理问题信息,又可用于城市管理相关领导和城管执法人员移动办公。通过“城管通”手持终端和移动通信网络实现与城管监督平台、指挥平台的通信。“城管通”基于智能手持终端进行开发。无线数据采集系统主要由“城管通”、移动通信网络等组成,其中城管通是无线数据采集系统的核心。定位技术采用“GPS卫星定位+基站定位”的方式。“城管通”通过移动通信网络把自身位置信息上传到监督指挥平台,监督指挥平台能随时或定时掌握信息采集员的位置和巡查路线轨迹,并能了解相关领导和城管执法人员的位置。

城市管理地理编码系统是网格化城市管理最重要的支撑系统之一,城市地理编码技术提供了一种把具有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赋予地理坐标、进而可以为计算机提供计算的方式。通过地理编码,将城市现有的地址进行空间化、数字化和规范化,在地址名称与地址实际空间位置之间建立起对应关系,实现地址空间的相对定位,可以使城市中的各种数据资源通过地址信息反映到空间位置上来,在各种空间范围行政市内达到信息的整合。通过地理编码技术对城市部件进行分类分项管理,最终实现城市管理由盲目到精确,由人工管理到信息管理的转变。

(本文摘自《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两化深度融合中的应用》一书,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

相关链接

城市应急管理平台

城市应急管理平台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结合为城市管理的创新应用提供了新的模式支撑。在平台的可视化方面,将用户关心的数据用易于理解的点线图、直方图、饼图、网状图等来表现复杂数据及其相互关系;在统计和挖掘方面,进行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汇总、排序等各种统计分析。

预案管理系统预案是系统针对各种不同突发事件、自然灾害制定的应急措施或办法,它是投入人力物力财力最多,涉及面最广、最复杂,也是所有应急储备中最重要的储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根据不同性质、分类和级别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类型,科学的制订和管理预案,是应急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篇5

郑明媚:智慧城市与中国现阶段的发展理念是不谋而合的,比较符合现阶段的发展诉求,原因有两点,一是目前中国的城镇化建设进入了新的快速发展阶段;二是中国的IT行业、互联网产业、互联网市场以及移动互联网用户,在全球范围内都排名第一。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再进一步去探讨如何用智能化手段,互联网的服务、应用,来提升、管理城市,进行城市治理,为人们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

一方面,中国城镇化建设需要我们在城市治理方面有所提升。我国的人口基数在全球范围内是最大的,未来将有2亿―3亿人进城,这对中国来说是一个考验。如何把这种考验变成我们的优势,就需要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现在说的“互联网+”就是一种城镇管理的新模式。

如何让大数据为城市服务,这就需要政府做好引导工作,同时,由市场完成主导工作。提到城镇化,人们普遍认为这是政府的事情,但是在目前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更需要激发市场的活力,让更多的市场主体为老百姓提供服务,让居民与企业形成互动,通过大数据将居民的诉求集中起来,分析后得出引导性结论,进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如此良性循环,形成互动模式。

另一方面,信息化可以使我们很多的应用、服务更加精细化,之前我们提到的生态城市、绿色城市,更多的是在讲理念,而“互联网+”及智能化可以形成规模效应,一个APP能将政府、企业、居民三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将很多的理念变为现实。

具体来说,现在提倡的海绵城市、综合管廊就是对生态智慧城市的深化。在深化的过程中,智能化与信息化的手段可以发挥很好的作用,通过智能手机、应用平台,让市民参与到建设中来,形成互动,随时随地捕捉、采集城市的绿化、管理、治安等具体信息,向政府反馈,为政府更精细化地管理城市提供支撑。

《经济》:目前我国正处于智慧城市建设的探索阶段,在您看来,应如何正确地借鉴国外其他城市的发展经验,防止走入发展误区?

郑明媚:早在2000年中国就开始进行信息化、数字城市的布局,尤其在信息化及互联网方面,中国一直是走在世界前列。2009年,IBM提出“智慧的地球”之后,人们开始关注智慧城市,其中响应最强烈的也是中国。但是在开始的几年里,大家都比较徘徊、迷茫,什么是智慧城市,如何建设智慧城市?与此同时,很多企业、厂商也参与进来,提供服务,导致很多地方的智慧城市建设变成了以企业为主导,直到现在才开始慢慢回归理性,与当地的实际需求相结合。

在经验学习方面,理念可以学习的,但是方式无法借鉴,所以不能单纯地照搬其他国家的模式,因为国情不同,政策背景、奖励机制、社会情况以及城市的发展阶段也不同,规划和目标也会有所差异。

篇6

智慧城市是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础,将城市各个系统联合起来,实现工业化、信息化以及城市化的深度融合,解决城市发展出现的资源短缺、城市生态环境恶化、交通拥堵等城市病,及时对城市各项需求做出响应,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好的居住环境。

1.2网格化城市管理

城市管理服务是城市社会管理服务的重要内容,也是地方政府的主要职能之一,城市管理服务水平是一个地方综合实力、城市发展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网格化城市管理是利用数字技术、信息技术,将城市管辖区域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为单元格,然后对单元格的事件和部件进行巡查,将城市管理处置和监督分离,从而及时发现城市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强政府对城市管理能力和处理速度[1]。通过城市网络化管理平台,实现城市各个区域资源共享的一种新的城市管理服务模式。

2.智慧城市视野下网络化城市管理服务创新路径

2.1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共同治理

社区是实现城市管理的基本组织形式,让网络单元进入社区,利用社区居民的自治作用,改变传统政府职能部门“大包大揽”的管理模式,让社会各个主体参与到城市管理工作中,实现政府、社区、居民共同治理的局面。宜昌市通过社区综合网络化管理,整合城市管理、劳动保障、医疗卫生、教育、公安等31个部门的信息资源,建立了联动共享的网络化社会服务管理综合平台,推进社区管理服务进小区、进家庭,将人、房、车、网全部纳入社区网络管理服务中,实现居民、网络单元、社情民意与信息平台一体化发展[2]。

2.2多网融合发展

整合城市管理网络、社区管理网络、公共服务管理网络、行政管理网络等网络,制定统一的网络管理系统,按照完整性、便利性、差异性、均匀性原则,将网络进行划分,并落实网格负责人,实现对网络单元的监督和管理,有利于实现多网融合、多部门聚合,创新城市管理服务制度,建立精细化、全覆盖、高效率的社区管理模式。按照这一要求,宜昌市将全市西陵区、夷陵区、猇亭区、伍家岗区、点军区五个区分成121个社区,121个社区划分为1110个网格,每一个网格可以覆盖到200-300户家庭,每一个网格设置1名专职的网格管理员,主要负责信息采集和综合服务,负责传达上级政策,协助社区民警打击犯罪以及负责调解邻里纠纷。这1110名网格管理人员每天收集大量的数据信息,并将数据信息上传到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利用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可以及时现实社区人、物、房等基础信息和城市建筑物,为政府职能部门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3]。

2.3大数据技术,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网络化社会服务管理综合平台采集了各个网格单元的数据信息,大到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小到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利用大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充分发掘到社会服务管理综合平台的数据信息,为政府、社区、企业、居民提供参考和决策,从而有助于城市管理服务有预见性的发展,提升城市管理服务水平。大数据技术以城市人口、企业法人、空间信息、建筑等基础数据和城市管理服务数据库作为基础,建立城市管理数据模型,为政府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宜昌市的网络化社会服务管理综合平台每天更新100多万数据信息,数据总量超过了30亿,准确率高达95%以上。这些数据信息可以为政府工作需要提供人、物、房、事等发展提供参考,从而为各级政府和社区利用政府信息更好地服务百姓奠定基础。

3.网格化城市管理服务创新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借鉴作用

随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必须转变政府职能和创新管理方式。内部控制是行政事业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分析经济业务活动的风险,识别风险点,因地制宜设置控制方法并监督执行,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将网格化城市管理服务应用在建立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可以帮助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

4.结束语

智慧城市的发展,对城市管理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网格化城市管理作为一种新的城市管理模式,可以更好地满足智慧城市发展所需,综合政府各个部门的信息,为政府工作决策提供参考,提高城市管理服务水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利用信息化技术和资源共享,建立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着很好的借鉴作用。

篇7

制定一套统一的标准体系

“对于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最重要的是建立全新的标准体系和规范。以前我国发展信息化,不同系统之间仍然是隔离的,数据和信息并不能融合处理,因此新型智慧城市需要制定统一的标准规范,通过统一的标准化体系,将数据进行整合。”中国电科公司董事长熊群力说。

标准规范是新型智慧城市规范、有序、健康发展的核心保证。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中国电科率先与深圳、福州、嘉兴等首批“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城市开展战略合作,并以此为契机,加快推进制定形成指导新型智慧城市的统一标准。

该标准的制定过程中,中国电科从全局角度,自上而下对体制机制变革和系统体系建设进行统筹考虑,着重开展了基础理论、技术研究、城市数字经济发展、网络和信息安全等工作,并就此提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愿景、总体架构建设重点和计划进度等。

此外,该标准还能够结合不同试点城市的发展特色,有针对性地提出民生服务、城市治理、创新经济、低碳绿色、通用功能、公用基础设施等领域的项目规划和实施路径。

建设一个通用功能平台

全国各地快速深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一系列共性问题不断暴露:城市资源缺乏有效利用;城市运行数据过于分散、独立;城市服务无法实现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域的综合业务协调处理;城市业务应用难以互联互通操作;城市运营安全生态脆弱等等。

为解决智慧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中国电科提出了构建一个以数据的开放共享和融合利用为核心,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数据融合、网络安全等技术,将城市应用的共性能力集成到一起,做到信息共享、开放、安全的通用功能平台。

中国电科首席科学家郑爱民介绍,通用功能平台由城市数据资源、核心服务、数据服务和通用业务服务组成,着力于解决以下实际问题:

针对城市资源的使用不能统一进行管理和监控的问题,平台通过异构资源适配实现在线的资源监管和安全监管,并及时应对系统的动态演化;

针对城市信息孤岛情况严重的问题,平台提供城市数据采集、综合处理、关联分析,形成基于融合数据进行城市治理决策和提升综合业务处理的能力;

针对城市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域的综合业务处理操作性不强的问题,平台从底层机制上打破系统边界,让区县、部门、机构和人员之间的信息互通、流程互联和功能互操作;

针对城市信息运行安全的问题,平台提供面向网络空间实体行为全域覆盖、全程监管的安全服务,建立从设备安全、网络安全、云安全、应用安全、大数据安全为一体的体系化安全能力。

据了解,通用功能平台一旦建成,能够汇聚城市资源进行统一配置管理,通过建设综合性城市管理数据库,形成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域的综合业务信息和业务处理流程。

建立一个城市运营管理中心

目前,国内城市的行政部门在信息化系统建设方面已经有了长足发展并且取得了很多成绩,然而也存在明显短板,突出表现在海量数据信息整合不充分、缺乏开放和共享平台、价值挖掘不够深入等方面。

“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承载了越来越多的资源和社会、经济活动,城市运行的方方面面相互耦合越来越紧密。”中国电科城市运营管理中心总经理陈沁表示,传统的按照细分业务领域对城市进行管理的模式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中国电科通过建立城市运营管理中心,从城市状态实时监测、城市异常智能预警、关键问题智慧决策、重大事件协同处置、事件深度学习、预警和决策模型自动训练这六方面,实现以数据和认知驱动的城市运营管理新模式。

篇8

由于城市发展阶段的不平衡,每个城市所处的条件和面临的问题不一样,也决定了城市政策的制定将会不一样。未来城市发展要基于中国城市化发展的现实,需要考虑到每年有两千万人口进入城市,以及城市需要解决一系列问题。城市能不能为这些人提供充足的服务和更稳定的就业。一切需要研讨的问题都要从现实出发。

智慧与城市发展规律相关

决策者、规划者和社会的智慧能不能形成共识,来实现对于城市的管理和治理。这样的智慧和我们现在所谓的智慧出行还不是一个概念,因此,要解决两方面的事情。一方面,怎样在城市中用更科学的方式来管理和治理城市,给每个城市居民提供更方便、更便捷的服务。这30年我们走了很大的误区,但是这是必然的,因为30年的经验不是我们主观判断得了的。另一方面,由于有高速经济增长的支撑,这30年我们走过了一个所谓粗放的发展模式。这种智慧是讲怎样更好地利用科学方法,通过规律的方式来管理城市。还有一种智慧是将现代的科技手段、日新月异的互联网发展运用到城市的治理和管理之中,用在规划中,以及更多我们根本看不到,想象不到的地方。

互联网为什么让我们对很多事情想不到呢?就是因为它的变化太快,很多知识正在被更快地更新。在互联网充分发展的过程中,怎么样把它运用到城市的管理中,到底由政府做这件事情,还是由市场做这件事情,恐怕这就是在政策推动中面临的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和选择。很多服务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方式实现,接下来能带来哪些变革,对社会资源的分配产生什么影响,能不能从社会层面反过来推进政府的管理体制的变革。这些问题恐怕是智慧涉及到的很重要的内容。

所以,研究智慧的时候要考虑从政府层面怎么理解这个社会,理解城市发展规律。它带有很多未来的因素,是过去的规律所没有的,互联网的冲击是人类历史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情,那么过去没有规律,怎么总结未来的规律呢?

关于智慧城市未来的反思

所谓的智慧城市,或者是未来城市的概念促使人们反思,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城市?过去我们是基于什么样的理念而形成了中国的城市发展模式?

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城市到底是政府官员、市长决定的城市,还是由社会大众决定的城市,这个城市是由规划师主观想象的理想设计的城市,还是由企业家、房地产商来主导的城市,在不同的利益交叉过程中,确实形成了特色的城市发展导向。所谓粗放的模式,它对我们城市的生活带来了非常深刻的影响。比如封闭小区的问题,封闭小区和出行有直接的关系。当城市发展模式、交通模式或城市的格局形成固定结构的时候,就没有办法按照理想的方式去改变,现实的利益是很难触动的。所以,当一个政策被绝大部分人反对的时候,就想想这件事情恐怕得从增量去入手,而不是从存量去考虑。

为什么会出现封闭小区?所有的封闭小区不是简单的基于过去的所谓大院模式,它和农业社会发展有必然的联系,因为城市化因素大量的进入,由此也带来了不安全的因素。同时我们追求所谓舒适的目标和外界的空间容易产生各种交流,而这种交流会使人们感觉到现有的优越感在逐步的丧失。为什么很多人愿意开着小车上班,不愿意坐公交车、地铁上班呢?公交车、地铁虽然快,但不是我们独享的空间。和大院经济是一个道理,过去农家社会的院落发展模式影响了整个城市化进程中不同收入阶层的自然选择。

所以,封闭小区和愿意开车,不愿意和人共享空间是同样的道理,和你共享空间的人可能和你不是一个收入阶层的人。所以,在高速发展的社会下,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是长久以来的利益结构发展模式形成了独特的城市发展路径。当然了,也有很多利益的问题,房地产的开发、财政的支出,导致大院经济的存在直接影响了我们的交通出行。

我们现在选择的形式,从高收入、低收入角度会产生不同的选择,高收入人需要这个城市更多为富人服务,有更多封闭空间和特殊的服务环境。中低收入人群希望打破这个空间,寻求更多的就业机会。在这种城市发展路径下,遇到了不同利益主体的挑战,同时也决定了规划师、城市管理者在制定城市发展政策的一种走向,这种走向也同样反过来影响到现在所谓的一系列“城市病”问题。

所以,研究未来城市问题,怎样治理中国城市,不能回避中国城市发展的现实,也不能回避我们的农业社会基础以及受到的传统文化的影响,而特别的过渡时期,中高收入阶层的优越感会对城市发展模式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有很多问题需要研究。

智慧交通不能离开两个前提

怎么样理解一个城市,城市和交通之间的关系仅仅是出行吗?从人类历史有城市的那一天,街道、道路就是联系商业血脉的一个网络,是所有要素进行沟通的一个基本通道,而不是仅满通一种功能的需求。可是现在政策制定在放大某一种功能的时候,却弱化了另一种功能,智慧城市的目标到底是满足城市居民的某一种功能,还是更广泛的功能?城市的方便可能是我们每一个居民所面临的问题,这个方便不仅仅是对某一个阶层,对全社会居民都要方便,满足各种方便,不仅仅居住方便,就业也得方便。可是我们现在的政策连就业都要排序,这种城市就都得是高端的就业,而不是低端的就业。

篇9

主任孙德录:智慧辽源在顶级设计上,以“市长视野、企业视角和百姓感受”作为智慧城市的建设理念。在建设原则上,立足辽源实际,坚持以智慧城市建设服务于新型城镇化建设,探索适合中小城市城镇化建设与发展的可持续之路;坚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实现便民、惠民、利民;坚持通过智慧城市建设为城市产业转型探索新路;坚持把“不得病”、“少得病”、“快治病”作为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目标之一,提高城市管理的自适应能力;坚持整合资源、信息共享,避免重复建设,最大限度降低行政成本。

在建设模式上,本着“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政策保障”的原则,把项目分为公益类、商业类和混合类3类,采用“六个一”的做法,即一个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一个智慧城市建设管理办公室、一个云计算中心、一个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一批应用项目、一个智慧城市产业发展集团。

四川崇州市

市长助理叶志俊:2013年8月,崇州被确认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2015年6月,崇州经开区被授予“四川省信息安全产业示范园区”。在未来发展中,崇州将围绕大数据产业上下游企业间的经济技术联系和产品形态,综合研判产业发展和技术演进趋势,积极丰富完善大数据产业链和业态,构建大数据产业发展生态体系,按照功能型聚集、有机化互动、产业链支撑、生态型发展的总体要求,规划建设大数据产业园。

沈阳市和平区

“数字和平”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徐蕾:智慧和平建设是和平区大力实施“品牌强区”发展战略,弘扬“和谐争第一,实干创唯一”精神的重要体现。依托合理有效的商业模式,和平区数字城市建设基础日益夯实,不仅为和平区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了重要的驱动力,更为物联网、信息服务业、软件产业等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智慧和平建设除了要有高水平的全面规划和完善的顶层设计做指导,更需要有效的商业模式作支撑,在数字和平建设商业模式基础上,实现由政府主导向社会共同参与、联合建设运营的多元化运作模式转变,实现合作共赢,创建符合创新创业、时尚智慧、文明幸福功能定位的新和平。

微软大中华区企业服务部

政府事业总监刘成:什么样的智慧城市建设才是成功的?为什么智慧城市好像总是和广大市民离得比较远?核心的原因就是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政府、厂商、市民多方参与的有效生态圈。只有生态圈建立了,参与各方在其中都有利益可得,才可能是一个良性的循环,才可能将智慧城市建设得更加落地,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

作为平台和软件提供商,我们通过实际项目的实践,精心打造平台,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技术上的强力后盾,打造应用、数据、楼宇生态圈。届时,智慧城市将更加落地,更多的政府单位会愿意拿出自己的数据,更多的数据运营商会参与数据运营,更多的应用开发商会参与到智慧城市应用建设中,更多的市民可以享受到智慧城市带来的便捷服务。

华为企业业务市场开发与解决方案部

副总裁、智慧城市首席架构师赵青:创新理念是智慧城市建设思想的基本方针,创新思维需要从城市管理、建设、运营等多角度考虑,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导向、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重要渠道的多元化建设模式,以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和效益的最大化。华为长期以来基于开放合作的发展理念,着力于城市信息基础能力构建、实现全方位连接共享融合,打造创新高效、融合开放、易管易维的智慧城市基础架构平台。

北大方正信息产业集团

数字教育业务总经理刘长明:智慧教育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ICT技术尤其是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极大推动了在线教育向移动学习、泛在学习、个性化学习等智慧教育的转变,并使其呈现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教育资源无缝连接、泛在学习环境无处不在、大数据学习分析和评价、智能化管理等特征,以应用为驱动,以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资源共享和数据共享、提升ICT基础环境、优质学科资源开发等为重点,推动智慧教育应用环境建设。未来,智慧教育建设将从以政府投入为主向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共建和运营、教育部门购买服务的方向发展。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智慧城市产品线

副总经理王忠岩:发展与持续运营具有中国特色的智慧城市,是“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城市管理与运行的新课题。城市建设需要创新技术和创新商业模式的支撑,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更加需要创新的运营模式。

智慧城市1.0往往是单模块建设,信息孤岛问题普遍存在,比如交通、教育、政务等不同模块的信息资源无法共通共享。而智慧城市2.0是多个模块建设,通过建设一个城市运营平台实现了所有信息资源的集中与共享,可真正实现多行业信息共享。智慧城市2.0还成功运作了国务院和财政部大力推荐的由政府提供引导资金和政策支持,与运营商及社会资源合作的PPP模式,三方共同建设和运营智慧城市,一举解决建设资金不足、后期运营效率低下等多方面难题。

中城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董事长聂明:安全的城市环境是城市发展的首要任务。自组网的出现使得打造平安智慧城市成为可能,自组网不同于传统无线网络的多跳网络技术,网络中的每个节点都可以与一个或者多个对等节点进行直接通信,使其具有部署安装简单、非视距传输(NLOS)、稳定性、高带宽抗干扰等优良特性,适用于智慧城市发展的多种领域,尤其是车辆管理,即车联网。

由于城市网络环境复杂,自组网的建设主要会依赖城市的基础设施资源,例如路灯、电线杆、井盖、地下管线、绿化带等。自组网为整个城市(尤其是公路)铺设了一张无形的通信网络,其建成后可与装有感应设备的车辆进行通信,实时提供地理位置,在治安管理、协同警力办案、交通疏导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除此之外,自组网还在特定wifi覆盖领域、城市设备实时监控领域(井盖、水表)、智能家居领域等有着自己的应用。

中航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有限公司

智慧城市总设计师冯从京:智慧城市带来的不仅仅是全球城市的变革,更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很多人认为智慧城市是个很虚的概念,其实不然,通过近些年来的智慧城市建设,我们把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互联互通、虚实结合、软硬结合,加快了人类社会的创新、发展速度,使城市治理更加有序,服务惠及更多民生,加速了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智慧城市建设是个系统工程,商业模式对未来推动智慧城市建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有些是政府必须要买单的,但更多项目是可以通过模式设计来实现盈利。

物联软通

副总裁张斌:智慧城市建设需要智慧产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伴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逐步推进和持续运营,智慧产业将对城市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等产生重大带动作用。智慧城市建设与智慧产业发展相辅相成,应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建立智慧产业载体,打造成智慧城市产业链与生态圈,形成良性发展态势,最终实现智慧城市及智慧产业互促发展。

发展智慧产业,有助于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改善城市生活环境,引进资源,吸引人才培养,通过创新创业等保障措施,实现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有助于抓住产业链重构重大机遇,基于顶层规划和城市需求,探索新的产业合作模式和产业发展方式,整合多行业、多技术、多应用共生发展,有效提升城市经济和社会竞争力;有助于借助智慧城市发展浪潮中的新机遇,通过政策引导和载体配套,让城市产业触角有机会延伸至更前沿更未知的领域,在不断探索和反复验证中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

篇10

当前,经济金融环境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对城市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带来的生存压力,要求城市商业银行加快特色化和差异化战略规划。当前,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进程逐步加快,首先是人民银行通过两次不对称降息,大大缩减了存贷利差,对商业银行传统的信贷盈利模式造成巨大的冲击。其次,社会融资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银行信贷在社会融资规模中的占比从2010年的70%快速下降到了2012年的52%。在这双重压力下,作为规模小、业务单一、经营区域狭窄的城市商业银行,必须要找到适合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经营之道,也就是市场中的业务定位和特色化经营问题。这个问题如果说在利率管制时代还不重要,那么在新的经营形势下,就成了事关城市商业银行生死存亡的问题。

金融深化和经济下行趋势带来的风险压力,要求城市商业银行从公司治理层面加强风险管理的“顶层设计”。金融市场化带来的金融深化,一方面提高了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另一方面又提高了风险结构的复杂性,加上当前经济下行周期带来的盈利不确定性,使得商业银行面临一个复杂的金融风险环境。除了已有的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外,市场风险、利率风险、表外风险、信息科技风险、声誉风险,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资产恶化产生的交叉感染风险等,都迫切需要商业银行建立真正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城市商业银行由于管理基础比较薄弱,部门间横向管理机制效率不高,单靠某个风险管理部门很难建立起一个系统化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这就需要董事会站在公司治理层面,以“顶层设计”的方式对银行整个风险管理系统进行全面规划设计,并将风险管理的考核制度融入到约束激励机制中,充分发挥公司治理机制对风险管理的协调强化效应。

职业“银行家”市场的逐步完善,要求城市商业银行进一步优化激励约束机制。随着金融管制的逐渐解除,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越来越市场化。如果说金融管制时期,商业银行的很多决策受到政府监管部门的限制缺乏自主发挥的空间,那么在金融市场化的经营环境中,商业银行的自主决策范畴越来越大,比如定价的管理、风险偏好的确定以及综合化经营的实施等,都在考验商业银行管理层的智慧。可以说商业银行非专业化经营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现在需要真正懂银行的、具有战略思维和管理智慧的“银行家”。而银行家资源是稀缺的,随着金融职业经理人市场的逐步完善,银行家的配置和流动也会成为常态,这需要董事会能够根据经营形势的变化对银行家的价值做出正确的评估,并以此为基础制订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保证银行家价值的充分发挥。

利益相关者日益复杂的利益诉求冲突,要求城市商业银行不断提高全面统筹、平衡利益相关者关系的能力。如果说过去城商行发展初期,面对的利益相关者较少,或者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目标基本上是一致的,只要能够持续健康发展就能够基本满足利益相关者的诉求。但是,当城市商业银行发展到一定阶段,投资者结构越发复杂、监管部门监管约束日益严格、地方政府的融资需求不断提高、客户需求持续升级,导致利益相关者在一定范围产生利益诉求不一致。比如监管部门为了实现金融稳定要求加强资本约束,但股东要求持续上升的股利回报,地方政府也有自己的财政目标,导致这些目标之间发生冲突。因此,正确处理好利益诉求者的关系,就成为事关城市商业银行能够健康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董事会应该充分发挥在公司治理中的核心作用,加强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正确引导银行的整个发展战略,正确处理和平衡好各方利益需求关系,使得利益相关者的博弈能实现一个稳定的均衡。

新形势下需强化董事会五大职能

面对新形势带来的挑战,城市商业银行应进一步强化公司治理对整个银行经营管理的战略引领和风险约束作用。我认为在当前阶段,城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关键问题是董事会的核心作用是否能充分发挥,是否有一套科学完善的机制安排来保障董事会的履职水平和动机。在新的经营形势下,大力发挥董事会在公司治理体系中的核心作用,需要明确并强化董事会的以下五大职能:

探索特色化发展道路的战略引领者。城市商业银行发展至今,应该来说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资产重组和制度重建阶段、资产规模快速增长阶段、特色化和差异化道路探寻阶段。当前城商行的资产规模不足问题得到逐步解决,正处于探寻特色化和差异化经营模式的时期。随着金融市场化改革进程的加快,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城市商业银行面临着巨大的经营压力,既有大型国有银行对本地大客户群的竞争压力,又有中型股份制银行对中小客户领域的挤占危险。在这种“双面夹击”下,城市商业银行必须立足于自身特点,明确定位,找到具有特色化和差异化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而城市商业银行一般是从城市信用社改造而来,经营管理创新能力相对缺乏,这就需要董事会自上而下的指导和引领。董事会应该从整体上明确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方向,制定出清晰的、可执行的发展战略,并对战略的执行进行监督和必要的修订。

平衡利益相关者关系的中间协调人。随着城市商业银行规模的不断扩大,社会影响力不断提高,利益相关者也越来越多。这些利益相关者包括投资者(股东)、银行监管部门、地方政府、客户、员工、债权人等等,这些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也不一样,而且有时存在着较大冲突。这些利益诉求形成一个复杂的博弈矩阵,需要从全局统筹考虑才能形成总体平衡。董事会作为公司治理体系的枢纽和核心,既是投资者的人又是管理层的委托人,同时需要从战略管理层面与地方政府和监管者进行交流沟通,因此自然成为处理利益相关者复杂关系的中间协调人。董事会通过制定股利分红政策、风险管理框架和薪酬福利制度等,最终找到利益相关者诉求的平衡点。

明确和坚守风险底线的最终责任人。作为发展中的区域性中小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在防御和管理风险方面是不具备优势的。而且,在新的经营形势下,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范畴本身也在不断扩大,除了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流动性风险,还有市场风险、信息科技风险和声誉风险等,在如此纷繁复杂的风险体系面前,单靠银行内某个部门是无法完成总体控制的,这就需要从公司治理层面,董事会承担起全面风险管理规划的最终责任。在复杂的经营形势下,商业银行的风险理念也需要根据外部形势的变化进行调整和升级,应该由原来的规避和厌恶风险的被动控制态度,转向运用现代风险管理工具设计偏好阈值和计量轮廓,形成在明确和坚守风险底线的基础上向“风险要效益”的主动风险管理理念。为此,董事会应该通过制定风险管理框架、监督风险管理执行和评估风险管理水平等举措,切实做到明晰和坚守风险底线的最终责任人。

优化激励约束机制的顶层设计者。公司治理的根本问题是信息不对称下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形成的委托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制定出股东和管理层目标相容的激励约束机制,最大可能的形成银行的价值最大化、管理层的利益最大化与股东的收益最大化保持统一,这就需要一套科学、弹性和完善的约束激励机制。当前银行业内我们观察到的实际情况是,激励约束机制平衡的越科学越灵活,其经营管理模式就越具备竞争力,风险和效益之间的关系处理得越好。这就需要董事会充分发挥顶层设计者的智慧,将银行的战略方向、价值创造和风险管理等企业目标融合细化到对管理层和经营班子的薪酬福利设计中,实现股东和管理者的激励约束相容,最终实现城市商业银行规模、质量和效益的协调发展。

创新可持续融资机制的资本管理者。当前,在监管要求日益严格和宏观经济下行压力渐大的新形势下,资本越来越稀缺,资本的成本(股东的预期收益)也越来越高,成为制约城市商业银行资产扩展和业务发展的最主要的刚性因素。尤其是对于正处在转型和发展阶段的未公开上市的城市商业银行,由于缺乏资本市场公开融资手段,补充资本的渠道相对狭窄,因此构建一个内源性融资与外部性融资最优结合的资本补充渠道,成为城市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董事会作为资本管理的核心规划者,承担着与投资者和监管部门沟通,创新良性可持续融资机制的重任,通过利润、盈余公积管理和设计平衡利益相关者利益诉求的股利分红政策,探索混合债等新型资本工具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积极谋划资本市场公开上市等,最终形成一个以内源融资为主的多元化融资渠道。

提升董事会履职水平的三大举措

为充分发挥董事会在公司治理中的核心作用,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升董事会的履职水平:

完善和强化以董事会为核心的公司治理体系。为什么很多城市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在形式上非常完善,都建立了“三会一层”的标准体系,但是在治理效果上却存在差别?其中重要的原因是没有确立和强化董事会在公司治理中的核心地位和职能,可以说公司治理水平的差异取决于董事会履职水平的差异。要提升董事会履职水平,首先需要从公司治理的整个体系入手,从制度和职能上确立并强化董事会的地位和角色,包括界定明确股东董事、执行董事、独立董事的职责边界,充分发挥专门委员会的决策和监督作用。在当前一段时期,特殊的发展目标要求城市商业银行只有建立起一个董事会“强势”的公司治理体系,才能从总体上处理好利益相关者复杂的诉求关系,制定并强化执行特色化战略和全面风险管理等,保证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的城市商业银行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健康平稳的发展。

篇11

“新型城镇化的内涵是集约、绿色、智能、低碳,正如特斯拉的内涵一样。其实从另外一个维度来说,特斯拉不是一辆车,而是一台装了轮子的电脑。”

智慧城市因“需”而动

在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过程中,究竟会遇到哪些巨大的挑战呢?比如说在产业规划方面,需要从低附加值产业向高附加值产业转型升级;在城市环境方面,需要治理污染和防治一些地质灾害;在商业模式方面,需要从现在的重模仿、轻创新的模式转向可持续、合作共赢的模式;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互动渠道需要畅通,市民多元化的服务需求要满足,政府职能需要转型,政府各部门之间的信息需要互联互通才能为政府的智慧决策提供依据……在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这些挑战,都是建设智慧城市的极度需求。

正是洞察到这些需求,方正信产在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扮演着独特的角色。以天津为例,天津在2014年提出了“宽带天津”的规划。方正信产的宽带服务从2014年正式涉足天津,截止到2014年10月,已经在天津覆盖了55万户家庭。2015年,有望覆盖100万户家庭,实现全民50兆和100兆的接入。在这个过程中,方正信产特别希望采用IPV6技术。区别于上一代互联网技术IPV4倡导的人机互动功能,IPV6技术可实现万物互联,即我们所说的物联网。

方正信产用了4年时间,从复杂的数据信息中抽取逻辑结构和潜藏的内在关系,做成了知识图谱,打造了一款数据库产品,运用到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

仍以天津为例,方正大数据在天津旅游方面有很好的应用。一周的时间抓取了458.9万条跟天津旅游相关的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得到了一些非常有意思的结果。比如游客对天津的印象是海边、古文化、高大上;游客来天津最多的是三四月份,更多的是近郊游。通过数据分析,还可以了解到哪些城市的人最喜欢到天津旅游;游客最喜欢的旅游线路是什么;游客在天津住得最多的是青年旅舍和快捷酒店,这说明来天津的游客大多是一些年轻人;最受游客欢迎的天津小吃是狗不理包子和煎饼果子……这就是大数据的力量。

新型城镇化离不开科学的规划,要想做出科学的规划,就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撑。这也是方正信产的使命所在。

“方正信产是把‘城市更智能、生活更便利’作为企业永远的使命,正如方正的理念一样,方方正正做人,实实在在做事。我们相信,这样的企业才可以走得更加长远。我们也坚信,科技最终的职能和最终的魅力就是使百姓生活更加便利。”刘欲晓说。

智慧城市需要真刀真枪干一场

方正信产的整体战略是智慧城市的真实贡献者。但方正信产毕竟是一家IT企业,只能在信息化方面做一些实事。而智慧城市除了信息化以外,还有产业、人居、生态等很多方面,这些都不是方正信产能够解决的。

“我们定位为‘智慧城市的真实贡献者’,就是对自身的约束。方正信产所做的,就是围绕智慧城市做各个垂直行业的解决方案,包括顶层设计、数据中心的建设,以及大数据的分析和运维。”刘欲晓说,“但前提是要有信息的采集、感知、挖掘和传输。”

在每一个层面,方正信产并没有做到大而全,而是有重点。比如在感知层,方正信产只在两个纬度做。一是线路板,现在做到国内第一大,像智能手机、所有华为4G的通信机架、医疗设备、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军工航天设备等都用方正的线路板,这是关键核心的支撑元器件。另外,方正信产有非常清晰的“云、管、端”战略。云指的是数据中心,像服务器、交换机;管指的是通讯传输轨道,像机站;端就是终端设备,像手机。

在传输层,最基础的就是宽带互联网服务。方正信产要做到光纤入户,目前主要覆盖的城市是北京,2014年刚刚在天津开始,接下来长春、大连、沈阳、吉林、上海也即将进入。

在物联网方面,方正信产也在做一些尝试,像智能家居还是有需求的,比如说在家里装一些摄像头,再和手机联通,每天就可以通过手机实时看到家里发生的所有情况,并进行一些互动;再比如食品供应链安全,这是城市老百姓非常关注的,方正信产可以利用二维码技术和物联网技术追溯农产品的全生命周期,并通过网上平台提供管理。从大棚种植开始,到中途施了什么肥料,打了什么农药,全物流环节都有解决方案。“物联网会是方正信产下一步的主要发力方向。”

智慧城市建设绝对不是一家通吃,它是一个生态圈,即便是智慧城市里的IT建设,也是一个生态圈,但是它需要一个总集成商,负责决策各个系统之间互相要留接口,使不同的数据能交换。“方正信产希望在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方面,扮演总集成商的角色,发挥我们的作用。”

大数据的分析和运维是建设智慧城市最重要的支撑。方正信产花了4―5年的时间做了一个智慧数据库,支持半结构化数据。以前的关系型数据库,在处理视频、图片等信息的时候是有问题的。智慧数据库能将所有的信息点以知识图谱的形式串联起来,从而可以清晰地看到纷繁的信息背后的逻辑结构及潜藏的关系。

垂直行业解决方案

在垂直行业解决方案方面,方正信产最具代表性的是医疗行业。这跟方正集团的大背景紧密相关。北大医疗集团在全国有1000多家医院客户,其中三甲医院大概有200家,这些医院里的信息化系统都是由方正信产来提供的。以前医院都有自己的信息化系统,但是每一个科室的信息化供应商都不一样,这就造成每一个科室之间的信息不能互联互通,不能交换,形成了信息孤岛。方正信产历时2年,做了一个集成平台,使得医院每个科室的信息可以在集成平台上实现互联互通,从而提高了医院的运营效率。

“医改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怎样把医疗资源均匀化。这就要利用信息化的手段推动区域医疗一体化的发展,可以把一个区域中的三甲医院和县乡诊所全部联网,实现信息共享。”刘欲晓举了现实中的例子,每家医院的病例互不相认,患者每去一家医院都得重新挂号,重新检查。“现在通过区域医疗一体化,只要是在同一个大区域里面,不管是在三甲医院,还是在中型医院,甚至社区医院,患者的电子病例是唯一的。IT为智慧城市或者新型城镇化提供了一个工具,把我们想要做的事情真正实现。”

公安领域,方正信产也在使用信息化手段帮助警察抓贼,帮助识别犯罪信息。警察也分很多专业,有缉毒、刑侦、消防等,围绕这些专业警种,方正信产也有自己的解决方案,比如在刑侦领域,有指纹破案。2014年昆明火车站发生砍杀事件,最后就用了方正信产的指纹数据库比对进行破案。信息化越发达,刑事破案率就越高。公安大数据从数据中心建设,到软件架构支持,包括数据分析,都是方正信产在做。

在金融行业,方正信产面向银行提供核心产品,开发的可信银行产品和流程银行产品,对整个金融行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此外,在交通行业,方正信产不仅仅有地铁解决方案,还有快速公交、电子公交解决方案。信息化解决不了车多人多的问题,但是可以通过指挥调度,使城市的出行方案更加科学。目前,方正信产的交通解决方案不仅在北京、西安、郑州、天津以及澳门被采用,而且在东京、迪拜、新加坡、越南也被看好。

篇12

何谓智慧城市标准体系?

所谓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指的是在智慧城市的规划建设、基础设施、民生服务、产业发展、环境和治理、智慧人群等多个领域,广泛运用标准化的技术和服务手段,以提高管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培育产业的核心竞争力,高效地实现智慧城市高水平建设、全方位发展目标的科学有机的一整套体系。一方面,它是由智慧城市建设范围内具有内在联系的标准组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必须涵盖智慧城市建设目标所必须的、现有的、正在制定和应着手制定的所有标准;另一方面,它是由多个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和相互补充的分体系构成,是一个系统有序的统一整体。

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在中国的研究和实践

目前,国内众多城市都在积极开展智慧城市建设,但真正形成系统性智慧城市标准体系的还不多见,缺乏统一的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成为大多数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难题。

在理论研究层面,开展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建设的代表性机构和组织主要有:中国通信学会智慧城市专家委员会、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OA标准工作组、中国智慧城市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这些机构和组织从智慧城市评估体系及标准、规划和建设咨询、智慧城市发展重点问题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并形成了一系列的理论成果。

在实践层面,不少省市已开展了智慧城市标准体系的建设探索。如浙江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委共同签署了《“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合作框架协议》,以推动智慧城市标准化工作。同时,成立了浙江省智慧城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承担全省智慧城市建设和物联网产业等领域相关的标准化技术工作。武汉已建立了包括《智慧城市的名词术语》、《智慧城市的需求》、《智慧城市的体系架构与技术要求》、《智慧城市的应用场景》等在内的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并在智慧交通、智慧电网、智慧家居等专业应用领域制定了技术要求与测试规范。常州制订了《常州市政务云计算中心技术标准化指南》,完成了《常州市智慧企业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在省市层面开展的这些工作,更多地是结合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现实而提出的针对性的、区域性的解决方案。

总体上来看,国内智慧城市标准体系的研究和实践虽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共性问题,主要有: 一是缺乏规划。表现为行业标准建设方面的规划不足,资金投入较少,标准化研发人员匮乏,专业队伍的培养建设与实际需求之间差距较大;二是缺乏整合。城市的管理部门多有自己的一套信息系统,但在城市层面,基本没有形成统一、可工程化操作的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存在着条块分割和信息孤岛的现象,横不能连接,纵无法贯通;三是各做一套。城市的各个管理部门、企业多采用不同的信息化标准,对标准的引用范围、深度与广度也不统一,缺乏整合统一的标准规范体系,造成企业和行业之间的标准存在割裂的情况。

智慧城市标准体系需科学合理地构建

标准体系构建量多面广,从技术、行业应用和服务三个层面的标准出发,可构建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如下:

一是技术标准化。智慧城市是一个综合化的大平台,其服务最终依赖于大量的底层应用,并且需要将各种应用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而标准化的技术平台体系与技术接口,则是保障实现平台应用要求的基础条件。技术的标准化,有利于在创新产品应用的过程中,实现低成本的研发。而且,得益于技术的标准化,使得处于不同平台上的各个厂商在基础性的工作上无需过多的重复劳动,可以集中精力进行优质化、特性化的创新和研发工作。该层面包括总体(通用规范)标准(主要定义智慧城市技术中的名词术语、总体框架以及需求分析等)、感知层标准(主要涉及智慧城市中动态感知层的相关标准,包括传感器接口、组网协议、接入标准、统一标识和安全标准等);通信层标准(这是智慧城市标准体系中现有已较为完善和发展较好的部分,已有大量的国际和国内标准可供参考引用)、数据层标准(主要涉及云计算、信息描述、信息存储和云安全标准)、接口标准(主要包括中间件接口、数据接口、通信接口和用户接口等标准)、测试规范标准(主要包括系统的一致性测试、互操作测试和系统测试等标准)。需要指出的是,在智慧城市标准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对已有的技术和标准,我们应尽可能进行引用而非重新制定。如,通信层所涉及的电信行业,已有相对完善和成熟的标准,我国可以进行直接引用。而对于目前尚缺失、需要重新制定的标准,则需在坚持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原则下,广泛吸取各方意见,形成可被认可和接受的标准,推动产业的发展。

二是行业应用标准化。行业应用标准化是智慧城市所体现出的标准化的更高层面,即通过智慧城市的应用平台,使各行业的应用得到有机统一。这种有机统一的状态即是打破各自为阵、分隔分离,实现有机共享。而在实现有机共享的过程中,各类行业应用需要有统一的应用标准,通过打造标准的行业应用接口来实现技术互通,实现标准化的应用界面和应用流程。该部分主要涵盖各种行业标准。由于各行业的标准制定情况各不相同,专业性强弱也各有不同,还需考虑跨专业、跨单位和跨地域的协同运行和管理,为此,在制定应用标准时,需要加强对跨地域、跨单位协同运行标准的制定和完善。

三是服务标准化。服务标准化是智慧城市应用的最终体现,也是行业标准化的最终结果。从智慧城市的目标定位角度,需要将提供标准的服务作为最终应实现的目标,即通过智慧城市建设,使最终个人用户与企业和行业用户享受到标准化服务、统一的人机接口、统一的服务流程所带来的便利与快捷,并提高用户的使用黏性和使用舒适性。该部分包括统一人机接口和统一服务流程,而后者是服务标准化的高级阶段,即通过提供同质性、无差异、标准化的公共服务,让智慧城市的建设成果能普惠民生。

推进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鉴于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建设涉及城市中政府、企业和公众的方方面面,需要结合城市的各自特色和发展阶段,稳步有序地加以推进。

一是坚持政府引导,各方参与,推进智慧城市标准创新。在城市层面,成立由牵头部门、质监部门、行业协会和重点企业共同组成的智慧城市标准化工作小组,策划宣传、指导协调,统一解决智慧城市标准化工作中碰到的综合性、普遍性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在技术标准层面,积极引导企业在生产制造过程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数字化设计、网络化制造、清洁化生产和现代化管理,全面提升传统产业的科技含量和产品的工艺技术和附加值。在产业层面,将政府支持和市场化运营进行有机结合,努力实现从“买设备、建中心”向“定标准、买服务”的转变,加强产业集群内的标准开发与创新合作,建立标准资源共享、研发风险共担、成果收益分享的经济共同体和产学研一体化的智慧城市标准化研发创新体系。

篇13

但“面子光鲜、里子堪忧、人为造成”等突出问题也挟裹而来。

新型城镇化与“互联网+”双引擎驱动下,

新时期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要点是什么?

《中国信息化周报》记者独家采访多位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城市管理者、服务提供者和实践研究者,探寻答案。

在很多科幻电影里都有这样的场景――可以自由调节的光源、飞来飞去不会拥堵的交通工具、快捷遥控的机械设施,甚至是随心意变换季节的天气。这便是幻想中的“未来世界”,是人们想象和盼望的最佳居住环境。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近五年来,我国城镇化占人口比重逐年攀升,截至2015年年末,城镇人口已达7.7亿,占比56.1%――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以城市为主的时代。

城市,作为人口的重要载体,如何演变得更加“智慧”,而不仅仅是停留在幻想阶段,业已成为科技飞速发展的现阶段所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同时,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膨胀,“城市病”――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生活质量较差、犯罪率居高不下,成为困扰城市建设与管理的首要难题。如何转变城市的发展方式、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开创城市发展的新局面,成为了我国城市建设中的首要任务。在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互联网+”计划推进的双引擎驱动下,创新性地使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知识和手段,推进智慧城市转型发展,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迫切命题。

2008年11月,将业务重点由硬件转向软件和咨询服务的IBM公司提出了“智慧地球”(Smart Plant)的理念,引起全世界关注,而由此引导出的“智慧城市”的理念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重视,标志着全球的城市信息化开始迈向“智慧城市”建设的新阶段。近几年,我国智慧城市相关政策密集出台、标准体系初步形成、城市的信息基础设施全面升级、管理服务向精细化发展,一系列举措均表达了一个信号――“智慧城市”这个概念很火,智慧城市建设迫在眉睫。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