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网络安全技术措施

网络安全技术措施范文

发布时间:2024-01-10 10:18:24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网络安全技术措施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篇1

中图分类号:TP393.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22-0000-01

Network Security Status and Security Technology Measures under the New Era

Liu Ming1,Dai Feng2

(1.Jiangxi Bureau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Information Center,Nanchang 330000,China;2.Jiangxi Local Taxation Bureau Information Center,Nanchang 330002,China)

Abstract:In this paper,practical work experience in the analysis of network security under the new era on the basis of the status quo,but also discusses network security technology measures.

Keywords:New era;Network security;Status;Technical measures

一、新时期下网络安全现状分析

(一)网络安全措施是依然不到位的。对于互联网,其综合性的特点以及动态性的特点是日益突出的,与此同时,还导致互联网不安全因素的出现。但是对于这方面,网络用户的认识是缺乏的,在没有转入安全就绪情况下,便迅速的操作起来,如此的结果使敏感数据暴露出来,同时系统还会受到风险。过期的或者没有恰当配置的操作系统以及内部网络均会有被入侵者运用的缺陷漏洞,合理周密的安全措施要是缺乏,则没有办法发现,还不能迅速查堵。当厂商运用、升级软件让安全问题进行解决的时候,其中很多用户的系统没有实施同步升级,这点的原因就是:管理者不能完全认识网络不安全的风险所在,更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

(二)没有足够深厚的用户安全应急意识。在经常状况下,计算机网络是较为庞大的,有时用户由于自己不当的操作,则让计算机网络产生某些问题,进而会对整个网络发生影响。病毒经常侵袭人们的计算机,网络管理者虽然设置有关的一些权限,然而文件的丢失以及被感染、密码登陆发生失败有关的一些问题会产生,这些给网络用户带来相当大的损失。对于网络的访问系数,其控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偶尔造成传输过程里的有些错误,在某个时候,由于防火墙设置问题,对一些程序的顺利运用会产生干扰。在这个时候,黑客便得到了进行破坏的机会,进而实施攻击,并破坏,到一定的程度上,不必要的一些损失就会发生。

(三)内部的网络威胁不但存在,而且对管理人员的有效管理依然缺乏。网络内部的用户会对网络安全威胁造成影响。就内部用户而言,他们具有的网络技术水平是极其有限的,于是杀毒软件等即使被安装了,把其当作防止病毒的措施,然而很难给其网络安全水平带来一些帮助。

对于管理人员,当他们使用学习网络供应的业务,还有上网进行信息的时候,没有大力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还没有严厉遵循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制度,进行管理机制使用的时候,更不遵守国际惯例,有些时候,会给他人发放具有恶意、挑衅性质的一些文件,还有些时候,不经过客户同意,竟然发送垃圾信息,这些均会使计算机网络具有安全隐患。

二、新时期下网络安全技术措施探讨

(一)物理安全策略及信息加密策略。以避免计算机硬件设备,主要有通信链路、网络服务器或者打印机,经受到攻击破坏或者自然灾害,这就是物理安全策略。另外,其能让用户的身份以及使用权限得到明确,如此以来,非法用户的一些越权操作就会防止。与此同时,网络安全策略使计算机网络具有恰当电磁兼容的一个工作环境,还要进行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保证非法侵入计算机系统的破坏活动与偷盗活动不会产生。在目前,对于物理安全策略,其应得到解决的问题是电磁泄漏的抑制及防止。基于这个,对传导发射的防护,还有对辐射的防护就是主要的防护对策。

信息加密就是确保计算机内部的控制信息、数据、口令以及文件,让网上传输与有关的交易数据得到保护。对于网络加密,主要包括端点加密、节点加密以及链路加密这些方法。用户能按照自身的实况,进行加密方法的选取,利用数据加密技术,使用密钥进行解密以后,才让信息的明文得到。数据加密技术能确保在传输过程里即使发生消息泄漏,在不具有密钥信息的情况下,依然是安全的。

(二)访问控制策略。为了保证网络资源未被非法访问或者使用,网络安全防范及保护采用的策略主要是访问控制策略。也就是说,确保网络安全最为重要的策略就是访问控制策略。对于访问控制策略,其包括下面的主要几种:就属性安全控制而言,其能联系网络设备和计算机网络服务器的文件目录与制定的属性。其让用户安全得到更深层次的保证;对于防火墙控制,其是保证计算机网络安全,逐步发展出来的一个主要措施,还能把它称作控制进出口2个方向通信的门槛,它的任务就是让网络黑客进行访问计算机网络得到阻止,确保网络安全。双穴主机、过滤以及防火墙是现今的主要防火墙;就入网访问控制而言,其就是计算机网络访问的第一层访问控制。其对登录至服务器,同时获得对应网络资源的用户进行控制,还对入网时间及允许由哪个工作站入网进行控制。一道主要的防线就是抑制非法访问。

(三)漏洞扫描技术以及入侵检测技术。当特定信息网络有漏洞存在的时候,在这个时候,可以选用漏洞扫描技术。处于信息网络里的网络设备以及主机均偶尔会具有安全隐患,另外这些漏洞还是极其容易被进行攻击的,给信息网络的安全带来危及。对于漏洞扫描,其可就本地主机、远端安全实施自动检测,它还会就TCP/IP各种服务的端口实施查询,就目标主机的响应实施记录,还会就有些特别项目的合理信息实施收集。安全扫描程序就是它的具体体现,处于相当短的时间里,扫描程序可让存在的安全脆弱点查出来。在最终,扫描程序开发者使用可得到的攻击方法,保证它们可集成至整个扫描里,完成扫描以后,其会按照统计的格式,进行输出,这对分析参考是便利的。

为了主动保护自身免受黑客攻击,在这个时候,可选用新型网络安全技术――入侵检测技术。其可就出于网络的一些攻击实施检测,就超过授权的非法访问实施检测。网络入侵检测系统可于系统处理的数据里面,让威胁系统安全的因素查出来,还会相应处理那些威胁。可这样认为,入侵检测是防火墙之后的第二道安全闸门。

三、总结

面对新时期,应该把握分析网络安全现状,逐渐提高网络安全防范水平,积极探讨网络安全技术措施,还要对其进行不断完善,以保证新时期的网络安全防范得以顺利实现。

篇2

0 引言

目前,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日趋广泛,但网络信息安全还存在很多问题,网络安全工作明显滞后于网络建设。网络安全问题容易造成信息泄露等问题,造成了信息安全的问题,严重的影响了各方面的发展和安全,这就需要从多方面综合研究信息安全问题,不断研发解决措施,真正实现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有效的应用。

1 我国信息安全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1.1信息安全制度上 目前来说我国颁布了一些关于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以及出台了一些相关政府文件,例如,《网络信息安全不同等级保护措施》、《国家安全法》、《互联网络信息电子签名法》等。这些法律条例对于计算机网络的应用以及安全有一定的约束和保护,但是从全方面来看,很多条例知识针对网络信息内容进行了规范,整体上来说较为分散,没有一个统一的概述和规划,国家出台了一些规划措施,但是由于互联网安全问题的不断发展,时代的变化造成规划内容并不够明确,这些问题给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带来了一定的隐患。

1.2 信息安全技术上

1.2.1 我国信息化建设发展速度很快,但是由于发展较晚,发展时间较短,这就造成我国的信息化建设缺乏自主研发的计算机网络软硬件的信息技术,很多软件都依赖国外的进口,这就造成网络安全的巨大隐患和脆弱状态。

1.2.2 在信息网络的应用中长期存在着病毒感染的隐患,虽然网络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但是病毒也在不断改善,现代病毒能够通过多种突进进行传播和蔓延,例如,文件、网页、邮件等,这些病毒具有自启功能,能够直接潜入核心系统和内存,造成计算机网络数据传输出现问题,严重的甚至出现系统瘫痪。

1.2.3 在网络安全工作中,信息在网络中的传输具有可靠性低等特点,这就容易造成信息在网络系统易被破解和搜索。

1.2.4 网络中没有进行保护措施的电脑很容易受到潜在的威胁,威胁有很多方式,来自于网络的内部和外部等,木马病毒的入侵、硬盘数据被修改等都容易造成网络安全的问题。

1.3 信息安全意识上 在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中,我们更多注重的是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但是相关的管理和安全工作却没有跟上,对于网络安全的投资和重视都严重不够,一旦安全上出现了隐患或者问题没有科学有效的措施进行及时的补救,甚至需要采取关闭网络等方式解决,造成了问题的严重化而不能真正有效的解决,在整个网络运行过程中,缺乏行之有效的安全检查和应对保护制度。

2 我国信息安全保障措施

2.1 制度上完善 为了保证网络信息安全发展就需要制定相关的政策,保证每个行为都有据可依有法可循,由于网络信息发展更新较快,这就需要对规范要求也及时跟新,保证制度上的完善,为网络信息安全技术提供法律基础。

2.2 技术上提高

2.2.1 数据加密技术。目前来说数据操作系统安全等级分为D1,Cl,C2,B1,B2, B3,A级,安全等级由低到高。在安全等级的应用上,使用C2级操作系统时要尽量使用配套相关级别,对于极端重要的系统要使用B级或者A级的保护。

2.2.2 防火墙和防病毒软件。防火墙和防病毒软件是常用的一种安全防护措施,能够对病毒实时进行扫描和检测,在清毒过程中由被动转为主动,对文件、内存以及网页等进行实时监控手段,一旦发现异常及时进行处理,防火墙则是防病毒软件和硬件的共同作用,利用防火墙本身内外网之间的安全网关对数据进行有效的过滤和筛选,控制其是否能够进行转发,另外防火墙还能够对信息的流向进行控制,提供网络使用状况和流量的审计、隐藏内部IP地址及网络结构的细节。它还可以帮助系统进行有效的网络安全隔离,通过安全过滤规则严格控制外网用户非法访问,并只打开必须的服务,防范外部的拒绝服务攻击。

2.2.3 使用安全路由器。安全路由器的使用能对单位内外部网络的互联、流量以及信息安全进行有效的安全维护,建设虚拟专用网是在区域网中将若干个区域网络实体利用隧道技术连接成各虚拟的独立网络,网络中的数据利用加/解密算法进行加密封装后,通过虚拟的公网隧道在各网络实体间传输,从而防止未授权用户窃取、篡改信息。

2.2.4 安装入侵检测系统。在安全防御体系中,入侵检测能力是一项重要的衡量因素,入侵检测系统包括入侵检测的软件和硬件,入侵检测系统能够弥补网络防火墙的静态防御漏洞,能够对内部攻击、外物攻击以及误操作等进行实时的防护和拦截,一旦计算机网络出现安全问题,入侵系统能够及时进行处理和完善,消除威胁。并且一种新型的网络诱骗系统能够对入侵者进行诱骗,通过构建一个环境真实的模拟网络,诱骗入侵者进行攻击,一旦攻击实施就能及时进行定位和控制,从而保护实际运行网络系统的安全,同时在虚拟网络中还能够获取入侵者的信息,从而为入侵行为提供证据,实现对入侵行为的打击。

2.3 意识上重视 首先对于思想的强化和加强是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只有人的思想得到了充分的重视才能够对网络安全技术有所提高,参与人员必须熟悉相关规范要求,增强保密意识,真正的实现保密安全环境的优化。制度上要严格控制,设立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实现专人专责,从而保证安全管理的问题。最后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人才是重要的生产力,我们必须重视网络信息安全的人才培养,保障网络人员的高技术高素质,实现网络信息技术的安全。

3 结论

综上所述,信息安全对于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以及文化安全等方面都十分重要。这就需要我们充分重视信息安全问题,提高信息安全技术,针对不同的问题相应解决,实现我国信息安全制度的顺利运行。

参考文献:

篇3

1.1 不易管理

无线网络安全保护面临两个主要问题。第一,市面上无线安全保护标准和方案太多,无法进行优劣选择;第二,如何避免网络遭到入侵。无线网络具有接入方便的特点,因此不能采用部署防火墙硬件安全设备来构建安全机制。

1.2 易被发现,易受攻击

无线网络非常容易被发现,更容易受到攻击。入侵者可以通过高灵敏度天线对网络发起攻击,不需要任何物理方式,因为任何人的计算机都可以通过购买AP连入网络。很多部门没有通过IT公司授权就建立无线局域网,用户通过非法AP接入,给无线局域网安全带来很大隐患。另外,大部分无线都没有采取安全措施。

2 无线网络安全的基本技术分析

2.1 扩频技术

扩频是将低能量在频率中发送,常用的扩频传输是跳频扩频和直序扩频。无线电波将无线信号按顺序发到每一个通道,停留固定时间,并且覆盖所有通道。使用不同跳频图案、通道数量和驻留时间可以保护无线网络的数据安全。

2.2 MAC过滤

每个无线网卡都有一个独特的地址,也就是物理地址(MAC地址),该地址是出厂设置,无法修改,因此可以在AP内部建立“MAC地址控制表”,只有在表中的MAC才是可以合法接入的无线网卡,手工维护一组允许访问的介质访问控制(MAC)地址列表,不在其中的将会被拒绝连接,从而实现物理地址过滤。这要求AP中MAC地址列表随时更新,因此可扩展性较差,无法实现不同AP之间的漫游。另外,MAC地址可以伪造,因此,这种方法是较低级别的授权认证。在链路层采用RC4对称加密技术,保证用户密钥和AP密钥相同,从而防止非授权用户监听和访问。虽然WEP(无线应用协议)提供了64位和128位长度的密钥机制,但是,一个服务区的所有用户共享一个密钥,只要一个用户丢失密钥,则整个网络都变得不安全。另外WEP被发现有安全缺陷,能在几个小时被破解。

2.3 VPN技术(虚拟专用网络)

VPN是目前最安全的解决方案,指在一个公共IP网络平台上,通过加密技术和隧道保证专用数据的安全,阻止黑客截取信息。VPN不属于802.11标准,用户可以借助VPN抵抗无线网络的不安全因素,同时提供基于Radius用户认证、计费。

2.4 DSL技术(动态安全链路)

该技术采取128密钥,且动态分配。采用动态安全链路技术时,DSL针对每一个会话都会自动生成一把钥匙,用户请求访问网络时,需要进行口令认证,只有认证通过,才能连接到无线网络。需要注意的是DSL与WEP2不同,WEP2的钥匙是手工输入,DSL则是动态分配,即使在一个会话期间,每256个数据包,就会自动改变一次。

3 无线网络安全技术的改进措施

随着笔记本电脑的普及,无线网卡成了标准配置,通过组建无线网络来进行网络访问成为一个趋势,无线网络的安全越来越受到关注。通常情况下,保护无线网络安全可以通过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安全内核和入侵检测技术两方面来进行改进。

3.1 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

无线网络的认证可以是基于设备的,也可以是基于用户的。无线网中常采用的认证方式有:PPPoE(最早、最成熟)、802 1X认证和WEB认证(无需安装客户端认证软件)、WEP、EAP。在无线网络中,为了最大限度确保网络安全,设备认证和用户认证两种形式都应实施。

3.2 安全内核与入侵检测

这主要是指在操作系统的层次上增强安全性。通过对操作系统内核改造、裁剪、加固,删除内核中可能影响安全性的部分,大大增强系统内部抗攻击能力和安全性。计算机的系统安全取决于软硬件设置,实际系统安全取决于设备使用,在用户操作过程中,最能影响系统安全性的是系统或用户的工作参数设置。对系统特性的错误使用是系统遭受入侵的主要原因,这也是无线网络最容易发生安全问题的原因。利用安全漏洞扫描对系统进行分析扫描,找出异常系统配置进行改进。入侵检测是机器(检测工具)与人(入侵人员)对抗的分析过程。入侵检测是基于用户当前操作,根据用户历史行为,完成攻击并留下证据,根据知识的智能推理,为数据回复和事故处理提供依据,分为实时入侵检测和事后入侵检测。

3.3 通过SSID和MAC进行地址双重过滤

SSID是目前无线访问点采用的识别字符串,标志符由设备制造商设定,采用如101代表3COM设备的默认短语。当黑客得知该口令短语时,很容易在不经授权的情况下进入该无线服务。设置无线访问点应该选一个独特的很难被猜中的SSID,并且禁止向外界广播该SSID。由于无线工作站的网卡有唯一的物理地址,用户可以设置访问点,同时限制MAC地址,实现双重过滤。

3.4 关闭DHCP服务器

DHCP服务器自动配给计算机IP地址。对于规模不大的网络,保护信息安全可以采用关闭无线AP或者DHCP功能,采用静态IP地址,以此保护无线网络的安全。

4 结论

维护无线网络的安全是一个综合性工作,对于无线网络安全的相关技术处于起步阶段,随着无线网络的普及和应用,对无线网络安全机制和技术提供了更高的要求,未来无线网络的安全面临更大的机遇和挑战。

参考文献

[1]杨光.无线网络安全性的研究和探讨[J].机械管理开发,2011,3.

篇4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与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技术不但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而且对他们的工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几乎成了人们生活与工作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然而大量的网络信息不可避免的存在安全隐患,因为探究网络信息安全技术措施具有重要作用。

 

1 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是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基础。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持续发展,移动网民达到5亿以上。只有不断强化对网络信息安全的管理,才能推动网络与各行业的应用连接。

 

随着云计算的流行,加强对信息安全管理变得更为重要。云计算是通过互联网为用户提供可扩展,弹性的资源。人们可以在云这种便捷的平台上获取与传递各类信息。对信息进行了安全管理才能保障云计算平台实用性。

 

电子商务的运作也依赖于网络信息安全性,因为它的全球性开放性特征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只有保障网络安全才能使电子商务更加安全。特别像淘宝,以及各种软件上的支付平台都需要网络安全的保障。

 

随着国家信息化的不断推动,众多企业,金融,政府等行业都依赖于网络信息。所以信息的安全性变得尤为重要,加强对信息安全的管理是最佳的举措。

 

2 影响网络信息安全的因素

 

网络信息安全渗透在网络层次的各个层次里,从万维网到局域网,从外部网到内部网,以及从中间链接的路由器交换机到信息客户端,都涉及到网络安全的问题,以下从整体上分析影响网络信息安全的不同因素。

 

(1)系统原因电脑程序员在设计系统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系统漏非法入侵者就会利用这些漏洞对系统进行攻击。而且网络系统也会存在许多的漏洞,黑客就会对此进行攻击。从而窃取,修改,删除重要信息数据,造成网络信息出现安全问题;

 

(2)网络共享网络信息技术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资源共享。不管我们在哪里,只要能够联网就能够获取想要的信息。虽然网络共享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但也存在缺陷。黑客就会利用网络共享来对网络信息进行恶意攻击;

 

(3)IP地址盗用。盗窃者通过盗用IP地址而导致网络系统无法正常运行,用户会收到IP地址被禁用的通知。这不仅威胁了用户的权益,而且给用户带来很大的麻烦。造成网络无法安全运行;

 

(4)计算机病毒是指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具有繁殖性,传染性,潜伏性,隐蔽性,破坏性等特征。通过网页捆绑,电子邮件等方式在网络中传播,窃取重要的网络信息资源并且攻击计算机系统。

 

3 网络信息安全措施

 

网络安全其最终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好的网络运行环境,保证信息的安全。它有总体策略上的目标,也有具体实现的各项技术。

 

3.1 防火墙技术

 

它是一种隔离控制技术,在某个机构的网络和不安全的网络之间设置屏障,阻止对信息资源的非法访问,也可以使用防火墙阻止重要信息从企业的网络上被非法输出。作为互联网的安全性保护软件,防火墙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通常企业为了维护内部的信息系统安全,在企业网和互联网中装有防火墙软件。防火墙在内外网之间设置了一道屏障从而保护内部网免受非法用户的侵入,防止内部信息的外泄。

 

3.2 入侵检测技术

 

入侵检测是指通过对行为、安全日志或审计数据或其它网络上可以获得的信息进行操作,检测到对系统的闯入或闯入的企图。入侵检测技术是为保证计算机系统的安全而设计与配置的一种能够及时发现并报告系统中未授权或异常现象的技术,是一种用于检测计算机网络中违反安全策略行为的技术。入侵检测系统能够对网络接收的信息进行检测,并提醒或拦截使用者有破坏信息的侵入行为,从而提供对此的实时防护以免信息受到攻击。入侵检测技术被称之为第二种防火墙技术。

 

3.3 加密技术

 

加密技术是指通过加密算法和加密密钥将明文转变为密文。通过密码体制对信息进行加密,实现了对信息的隐藏,对信息的安全起到了保护的作用。加密技术包括两个元素:算法和密钥。算法是将普通的信息与一串密钥的结合,产生不可理解的密文的步骤。密钥是用来对数据进行编码和解码的参数。密钥加密技术分为对称密钥体制和非对称密钥体制。对称加密采用了对称密码编码技术,文件加密和解密使用相同的密钥。非对称密钥体制的加密和解密使用的是两个不同的密钥。这两种方法各有所长,可以结合使用,互补长短。对称加密密钥加密速度快,算法易实现安全性好,缺点是密钥长度短密码空间小。非对称密钥加密,容易实现密钥管理,便于数字签名,缺点是算法复杂,花费时间长。通过对密钥的保护,防止非法用户对信息的破坏,保障了网络信息的安全。加密技术是计算机系统对信息进行保护的一种最可靠的办法。

 

3.4 防病毒技术

 

防病毒技术就是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防止计算机病毒对系统的传染和破坏。通过阻止计算机病毒进入系统内存或阻止计算机病毒对磁盘的操作,尤其是写操作。预防病毒技术包括:磁盘引导区保护、加密可执行程序、读写控制技术、系统监控技术等。

 

如今病毒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存在网络中,不仅要使用防病毒技术还要加强使用网络的安全意识。一般而言,使用的杀毒软件有金山霸毒,瑞星杀毒软件, 360杀毒等。要经常进行检测或杀毒,做到防患于未然。还要注意对重要的数据进行备份,以防病毒对重要信息产生破坏而损毁。

 

4 结语

 

篇5

对各个网站设置相应的权限,一般情况下设置最简单的纯脚本模式即可,在关于后台中心文件的管理执行目录中最好将其权限设为“无”,这有助于防止木马的入侵。所有的这些相关工作都是管理人员关注和进行认真管理的问题。

4 结束语

总之,各种数据库的安全工作对现代计算机信息的保护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我们必须采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和优势来进行数据库安全工作的建设,保证用户有一个正常的网络运行环境。

参考文献

[1] 吴溥峰,张玉清.数据库安全综述[J].计算机工程,2006,32(12):85-88.

[2] 李社宗,赵海青,马青荣等.数据库安全技术及其应用[J].河南气象,2003(1):36-37.

[3] 于翔,阎宏印等,网络数据库安全初探[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0.

[4] 于翔,阎宏印.网络环境下的数据库安全及防范[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07,7.

[5] 朱良根,雷振甲,张玉清.数据库安全技术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4(9):127-12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