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新生儿脐炎护理诊断

新生儿脐炎护理诊断范文

发布时间:2024-01-10 10:18:2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新生儿脐炎护理诊断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新生儿脐炎护理诊断

篇1

新生儿脐部为细菌容易入侵的部位,如果护理不到位,轻者容易发生新生儿脐炎,重者发生新生儿败血症,继发腹膜炎[1]。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江阴市人民医院顺产分娩的新生儿脐部护理进行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江阴市人民医院顺产分娩的新生儿300例,其中男婴165例,女婴135例,胎龄37~41w,平均(38.69±1.19)w,体重2600~4400g,平均体重(3311.40±486.89)g,Apagar评分7~10分,平均(9.65±0.67)分。30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150例,两组新生儿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断脐方法 对照组150例新生儿采用常规断脐法,即在新生儿断脐后1~2min,用5%维酮碘消毒脐根部周围,脐带根部用气门芯结扎,然后距结扎部位上0.5cm处剪断脐带,再用5%碘酊消毒脐带断面,用愈脐带包裹残端。观察组采用延迟断脐法,即新生儿出生后,距脐轮约10cm处钳夹脐带,剪断脐带,气门芯结扎及无菌纱布包扎后30min,再按常规方法断脐。

1.2.2护理方法 两组新生儿每天均接受常规护理,每天沐浴后,用安尔碘消毒脐周皮肤及脐痂,保持脐部干燥和清洁,出院前指导新生儿家属掌握脐部护理方法。出院后由接产新生儿的助产士跟踪随访1~4w。

1.3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脐带出血:指脐带残端渗血浸湿包扎纱布或者更多出血。脐炎诊断标准:轻度脐炎指脐轮及周围皮肤轻度红肿,伴有少量的浆液性脓性分泌物;重度脐炎指脐轮及周围皮肤明显红肿发硬,伴有较多的脓性分泌物,或伴有全身症状。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分析软件,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应用(x±s)表示,P

2 结果

观察组脐带平均脱落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重度脐炎发生,轻度脐炎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脐带脱落是一个自然的生理过程,其机制为胎儿娩出剪断脐带,脐带残端停止血供后,逐渐干枯、硬化,自然脱落。大部分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为7d左右,而创面彻底愈合在10~14d左右[2-4]。正常情况下断脐后,脐带残端残存少量血液,脐带华通氏管水份溢出,脐带在坏死脱落过程中,常伴有炎性渗出物分泌,可导致新生儿脐炎。而延迟断脐可以使脐带内血液排空更加充分,脐带华通氏管水份更加减少,脐带残端干燥加快,有助于脐带脱落和减少脐炎的发生[5-7]。本研究显示观察组脐带脱落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脐带内含有2根脐动脉和1根脐静脉,断脐后由于脐血管本身的收缩作用及重力作用,脐带迅速干瘪[1],而观察组在新生儿出生后30min再断脐,此时脐血管中的血液较常规脐血管中的血液排空得更充分,创面基本无血液和渗液,更加不易发生脐带出血,本研究中观察组脐带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考虑样本量,将扩大样本量研究。

综上,延迟断脐可以促进脐带早期脱落,减少脐炎及脐部出血的发生,有利于脐部护理,使围产儿保健工作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林可珊,温小玲,吴烈华,等.延迟断脐对新生儿脐部护理效果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9,24(3):37-38.

[2]黄露.甲壳胺护脐包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288.

[3]王小飞.新生儿200例的脐部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7):6794-6795.

[4]谭慧霞,熊良恩.不同护理干预在预防新生儿脐部皮肤感染的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9,17(10):917.

篇2

二次剪脐法;脐部出血;脐炎;脐部愈合

新生儿脐部是病原微生物入侵的特殊门户,极容易发生局部感染,若处理不当,则会引起新生儿脐部出血和脐炎,因此脐部护理是新生儿护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产妇及家属感到担扰的问题。传统的气门芯摘脐和脐部残端护理方法需要等待残端自然脱落,脐部发生感染机会较高,易引起产妇焦虑情绪,影响脐带护理质量[1]。二次剪脐又称脐带残端切除术,即在新生儿出生后48~72 h左右,在无菌技术操作下将已基本干枯的脐带平根部剪断,从而缩短脐带脱落时间,降低脐带感染及脱落时的出血机率及脐炎的发生率[2]。本文通过对我院800例新生儿采用不同的脐部护理情况进行分析,对二次剪脐法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以更好地处理新生儿脐带残端,指导产妇及家属出院后正确进行脐部护理,缩短新生儿脐部愈合时间,降低新生儿脐部并发症的发生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至2010年6月在我院出生的足月产儿800例,其中男437例,女363例。产妇无胎膜早破、肝炎等并发症,新生儿无宫内感染,Apgar评分8~10分,体重≥2500 g。本研究获得郑州市妇幼保健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及孕产妇知情同意。

1.2 分组

按新生儿出生的先后顺序进行编号,单号为实验组,采用二次剪脐法,双号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剪脐法,每组各400例。两组新生儿的体重、胎龄、性别、Apgar评分、脐带性质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方法

1.3.1 对照组采用常规气门芯摘脐法,在新生儿断脐后1~2 min,用75%酒精消毒脐根部周围,在距脐根部0.5 cm处用气门芯结扎,然后在结扎部位上0.5 cm处剪断脐带,用安尔碘Ⅲ型消毒脐带断面,再用无菌纱布包裹残端,加压包扎12~24 h,去掉包扎后,每天用安尔碘Ⅲ型消毒脐带残端,待其自行脱落[3]。

1.3.2 实验组在气门芯摘脐的基础上,于新生儿出生后48 h,评估脐带残端干燥程度,如残端胶质皱缩、瘪陷、变细或干燥,色泽为深灰色或浅棕色,即可在无菌技术操作下用无菌手术组织剪刀,在结扎下方沿脐轮与皮肤的交界处为起点,从不同方向剪去脐带残端,消毒后用止血海绵压迫脐窝,加压包扎24 h[4]。剪脐后30 min、1 h各观察1次,以后每4 h观察1次,连续观察5次并记录脐部潮湿、有无出血、愈合及脐炎发生情况。如果脐带残端未完全干枯、脐血管未完全闭合,应适当延长二次剪脐时间。

1.4 判断标准[5,6] ①脐部出血:剪脐后脐带残端仍有不同程度的渗血,如未渗至纱布外为正常,若脐出血浸润纱布或更多则判断为脐部出血。②脐炎诊断标准:脐轮与周围皮肤轻度红肿,可伴有少量浆液脓性分泌物为轻度;脐部及脐周皮肤明显红肿发硬,脓性分泌物较多,常有臭味或伴有全身症状为重度。③脐带愈合标准:局部干燥无红肿、无异味,残端为上皮覆盖。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比较两组新生儿脐部并发症发生率。

2 结果

两组新生儿脐部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见表1。由表1可见,两组新生儿脐部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结论

新生儿脐带处理原则为止血可靠,防止感染,促进脐残端及早脱落[7]。传统气门芯摘脐留有脐带残端0.5 cm,残端自然脱落时间为5~15 d,甚至更长,残端在机化过程中有胶质渗出,容易造成细菌感染而发生新生儿脐炎,甚至败血症[8]。采用二次剪脐法,则不需等待自然脱落,通过人为干扰脐带坏死脱落过程,从而缩短脐带愈合时间,减少脐带在液化脱落时分泌物的刺激和细菌繁殖的机会,有效预防新生儿脐部出血及脐炎的发生率。

本研究通过对800例新生儿应用二次剪脐法的临床观察,与传统剪脐法相比在降低脐部出血和脐炎发生率及缩短脐部平均愈合时间方面均有统计学意义(P

临床实践中还发现:二次剪脐后新生儿极少出现脐部出血(出血率仅为0.5%)。即使有出血,也是少量的渗血,不用结扎,只需用新生儿脐贴稍微加压包扎即可,使得脐部感染率明显降低。同时,二次剪脐可显著缩短新生儿脐部愈合时间,减少渗液,保持脐部干燥,具有消毒彻底,促进脐孔闭合的优点,避免了传统方法造成的院外感染率高等不足之处,从而解除了家属的后顾之忧。除此之外,二次剪脐能够明显减少护理时间和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节约敷料,减轻产妇的经济负担,并且早期脱脐,还可防止院内感染,对实行母婴同室,创建爱婴医院,能提供有利条件。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用二次剪脐法能明显降低新生儿脐炎和脐部出血,缩短新生儿脐部愈合时间,减少产妇的住院天数,对提高产科的医护质量和新生儿保护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对保证医疗安全,减少医疗纠纷也有积极的防范作用,是产科中较理想的脐带处理方法。

参 考 文 献

[1] 王菊飞.81例新生儿脐炎原因分析及预防.实用护理杂志,2001,17(4):28-29.

[2] 兰晓娥,洪惠珠,姚美蓉.新生儿二次剪脐四步骤护理干预的临床观察.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0):36-37.

[3] 张翠琼,王冬梅,孙伟.等.新生儿脐带残端二次剪脐最佳时机的探讨.护理学杂志,2009,16(6A):54-55.

[4] 张宏玉,蒙莉萍,谢春丽,等.临床脐带护理方式现状综述.中华护理杂志,2008,43(3):275-277.

[5] 杨锡强,易著文.儿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58.

篇3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neonatal sepsis, as well as the composition of blood culture and drug sensitivity of pathogens to guide clinical rational application of antibiotics. Methods: 20 cases of neonatal sepsis of the clinical data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Results: Staphylococcus aureus is the dominant species in neonatal septicemia of which L Staphylococcus aureus, L accounts for 45% of 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35%. Conclusion: Early detection, early treatment, in order to achieve increased cure rate and reduce mortality.

Key wordsNewborn;sepsis;test

新生儿败血症常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发生率近几十年改变不明显,但多数资料显示病原菌确有很大改变。本病发病率死亡率均高,是造成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将我院2009年6月~12月的20例败血症患儿资料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男9例,女11例。全部患儿均医院出生。经产道分娩15例,剖宫产分娩5例。足月儿15例,早产儿5例。体重

1.2 临床表现

发热8例,体温>38.550C7例,1例体温达40.40C;体温降低3例。黄疸7例;纳差5例;皮疹、抽搐、脐炎均3例;消化道出血2例。

1.3临床诊断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6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4例;口腔炎、脐炎各3例;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症、肺炎2例;

1.4实验室检查学

血培养表皮葡萄球菌9例;金黄色葡萄球菌7例;大肠埃希菌2例;枸橼酸杆菌2例。COT37U/L12例;GRT>54U/L7例;总胆红素>205mm/L。外周血象:白细胞

1.5治疗

根据血培养及药物敏感实验显示合理选用抗生素并注意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初次选用抗生素为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病情重者初次选用阿莫西林或第三代头孢。同时予以输血浆、输血、白蛋白以增强免疫力及(保暖、吸氧)对症治疗。

2结果

本组20例中治愈16例,好转2例,家长放弃治疗1例,早产儿死亡1例。

3讨论

败血症是危机新生儿生命的严重感染性疾病之一,由于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易延误诊断及治疗,是造成新生儿预后不良甚至死亡[1]。对于新生儿不明原因的进乳差、黄疸、发热呕吐、脐炎、口腔炎均应提高警惕[2]。并进行实验室检查,有利于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根据报道目前表皮葡萄球菌感染有明显的增高趋势,成为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致病菌[3]。由于新生儿皮肤黏膜娇嫩,屏障功能差,护理不当,消毒不严均容易感染,故应重视无菌操作,加强新生儿护理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加强产前产时感染预防。总之新生儿败血症严重威胁着患儿生命急日后的生存质量,故应早发现,早治疗达到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 新生儿;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临床分析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革兰阳性球菌,其致病性在葡萄球菌中最高[1]。据研究也成为我国医院内感染病原菌之一,特别是新生儿因其生理特性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疾病者较多见,临床资料调查显示,我院儿科新生儿病房新生儿脓疱疮、脐炎等共29例,经病原学监测,均系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符合医院内感染疾病诊断,现报告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9例患儿中,发生新生儿脓疱疮17例,脐炎12例;发病3日内入院9例,4~7日入院15例,8~14日入院5例;胎龄<37周19例,>42周2例,其余均为37~42周7例;其中剖宫产13例,其他方式助产4例,余12例为正常分娩。

1.2 临床表现及体征 患儿体温不升2例,发热5例;吸乳差或拒乳9例;皮肤黄染8例;腹胀14例;全身散在脓疱疮17例;脐轮发红,脐蒂根部或脐窝部有脓性分泌物12例。

1.3 实验室检查 29例均做血常规检查,其中血红蛋白均在14~16g/dl范围,白细胞计数17例在(1.5~2)×109/L之间,12例>2×109/L。

1.4 病原学监测 取17例脓疱分泌物和12例脐分泌物做细菌培养结果均出现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对该科医护人员的手和物表等进行采样监测,发现2名护士和1名医生及1个治疗盘的监测标本生长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同时对7例新生儿母亲的双手进行采样检测,结果有4例生长出金黄色葡萄球菌。

1.5 治疗与转归 通过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绝大部分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敏感,部分对头孢类敏感,所以应用前两类抗菌药物控制感染,采用对症及支持等综合治疗,同时加强患儿皮肤和脐部护理后,全部痊愈出院。

2 医院内感染因素分析

2.1 年龄 <7天的发生脓疱疮5例,脐炎6例;>7天的发生脓疱疮12例,脐炎6例。由产科直接转入儿科13例,出院后3天内入院的16例。

2.2 胎龄 29例中19例<37周,8例37~42周;2例>42周。

2.3 胎体重 发生脓疱疮的新生儿5例体重<2500g,脓疱疮和脐炎并存3例。

2.4 喂养方式 母乳喂养13例,发生脓疱疮7例,脐炎6例;16例人工喂养,发生脓疱疮10例,脐炎6例。

2.5 脐部皮肤护理 据调查对脐部用盐水进行过消毒处理3例;脐部被污物污染过21例;脐部未进行过消毒处理而强行扯掉脐部残端的5例。

2.6 使用抗生素情况 29例患儿母亲在住院待产期间均使用过抗生素,并且有的还存在联合应用现象。

3 讨论

新生儿刚娩出时体内IgG由母体胎盘获得,浓度可略高于母亲,故对各种传染病具有免疫力,但是新生儿的非特异性免疫系统发育不够完善或缺陷,对感染有易感性,如新生儿皮肤黏膜薄嫩,血管丰富,角化层薄,易损伤,脐部未愈合前微生物易侵入。另皮脂发育尚不完善,缺乏不饱和脂肪酸,易被化脓菌和真菌感染,而脓疱疮常见于儿童和婴儿以及由A族B?链球菌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的原发性脓皮病,未愈合的脐部是微生物侵入的门户,常使新生儿脐部感染,如脐轮发红,脐带根部或脐窝有脓性分泌物,甚至发生脐源性腹膜炎,本文29例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经细菌学监测得以证实,符合医院内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标准。

消毒措施不严,是医源性传播感染性疾病的重要途径之一,由于医院不断有葡萄球菌的宿主存在,住院患者住院期间接触葡萄球菌的机会多,对葡萄球菌又特别敏感,因此最易发生严重的葡萄球菌感染,研究证实细菌的传播途径是通过空气和污染物品传播,而医务人员接触被污染物后的手,不严格消毒也是医院感染的重要传播途径,特别是婴幼儿更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通过医务人员和探视者以及父母亲将细菌病毒传播给新生儿,使其发生病毒感染性疾病较多见。

新生儿生理特性也是发生医院内感染的主要因素,据临床资料显示29例医院感染报告中,早产儿、低体重儿、过期产儿发生感染占有相当比例,再者由于新生儿机体免疫功能不成熟,生后4~10天易发病,据报道在医院出生的新生儿,生后几小时内17.9%的脐部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定植,第4天起更高。如果不注意脐部皮肤清洁和护理极易被感染。

新生儿的喂养方式也是预防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重要环节,因为分娩后的产妇初乳和过渡乳中分泌型IgA含量高[2],可增强婴儿的胃肠道功能,以提高其机体抵抗力,再者母乳中溶菌素也较高,巨噬细胞多,可以直接灭菌,故发现母乳喂养新生儿发病低于人工喂养。

临床滥用抗生素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之一,应当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关注,本报告29例感染母子均使用过抗生素,希望达到预防或控制感染目的,但是大量应用可使机体菌群失调,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也可造成二重感染,促使医院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综上所述,预防和控制新生儿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必须认真落实消毒隔离制度;强化医务人员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意识;切断医源性传播途径;加强对新生儿的皮肤护理和脐部护理;加大对婴幼儿科学喂养知识的宣传,提倡母乳喂养;加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和监督;目前面对葡萄球菌的耐药菌株日趋增多,治疗非常棘手的现象,对新生儿发生皮肤感染和脐部感染最好做到早发现早送标本进行细菌学监测和药敏试验,正确合理用药才能有效治疗和控制新生儿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而发生的疾病。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 2009年7-10月入住我科的180例足月新生儿作为观察组,将2009年3-6月收住的169例足月新生儿作为对照组,两组新生儿住院时间为10~12 d,新生儿出生评分均在8分以上,出生体重≥2500g,宫内感染及胎膜早破不能入围。两组新生儿在性别、体重、分娩方式和住院天数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采用改良法:新生儿沐浴后先用3%过氧化氢浸湿的棉签擦拭脐窝、脐轮,然后用生理盐水清洗,接着用消毒棉签蘸0.5%碘伏轻抹脐孔及脐轮周围,最后用无菌方纱覆盖,胶布固定。对照组采用传统的75%乙醇消毒脐部,两组新生儿护理过程中均注意勿使纸尿裤超越脐部,避免尿粪污染脐部。

1.3 评价指标 由固定责任护士进行脐部护理,观察记录两组新生儿脐部感染情况。新生儿脐炎诊断标准,轻度:脐轮及脐周皮肤轻度红肿,可伴有少量的浆液脓性分泌物。重度:脐部及脐周皮肤明显红肿发硬,脓性分泌物增多,常有臭味或伴有全身症状[2]。

1.4 数据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脐部感染例数少于对照组,观察组脐部轻度感染2例,感染率为1.11%,对照组脐部轻度感染13例,感染率为8.99%,经检验X2=9.178 , P =0.002 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脐部感染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在正常情况下,残留的脐带逐渐干枯僵化,于1周左右脱落,创口在10-14天完全愈合[3]。新生儿抵抗力差,做好脐部消毒,防止感染至关重要。引起新生儿脐部感染的细菌种类较多,但经细菌培养主要为葡萄球菌,新生儿由于缺乏抗细菌定植能力,免疫功能不全是葡萄球菌感染的重要因素,75%酒精虽然具有杀菌功效,但容易发挥,常规消毒处理时作用时间不长。3%过氧化氢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真菌的灭菌率高达90%,可使厌氧菌失去生存条件。另外,碘伏是碘与表面活性剂结合而成的不稳定结合物,碘与菌体蛋白质中氨基酸结合使其变性,可在治疗创面形成极薄杀菌膜,缓慢持久地释放有效碘,对各类细菌、芽胎、病毒、真菌、原虫均有较强的杀菌作用,且性质温和,无毒、无味、无致敏性,对粘膜无刺激性,还有清洁作用。临床观察中我们发现,采用碘伏进行脐部护理,可使创面渗出减少,创面收敛快,愈合快,并且对新生儿皮肤无刺激性、不着色、无不良反应,改良后的脐部护理方法较传统的脐部护理方法脐炎发生率明显降低,有效地预防了新生儿脐部感染的发生。值得注意的是护士在进行脐部护理时,还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对手常规清洁消毒,正确的洗手可以减少手部99%以上的细菌[4],防止带菌的手污染脐部,护理人员应提高洗手的依从性。

临床实践证明,使用3%过氧化氢+生理盐水+0.5%碘伏消毒脐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生儿脐部护理的方法,大大提高了新生儿脐带护理质量,对降低围产儿感染率及死亡率起到重要作用,值得在新生儿科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杨秀菊,谢景玫,苏春勤。新生儿脐部消毒前后的细菌学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05,15(4):392.

篇6

中图分类号:R7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12-0136-02

在家习惯了父母气味及怀抱的新生儿,入院后绝大部分都哭闹不安,有时甚至使用镇静剂也无效,笔者在长期进行对新生儿的护理过程中,发现俯卧位可增加这些新生儿的安全感,对哭闹不安有明显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选45名年龄10天到20天才住院的新生儿,23名为实验组,其中男孩15个,女孩8个,8个为新生儿肺炎11个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个为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1个为新生儿脐炎,1个为新生儿脓疱疹;对照组有22个,男孩14个,女孩8个,其中高胆红素血症10个,新生儿肺炎5个,缺血缺氧性脑病3个,肝炎综合征1个,新生儿脐炎2个,剥脱性皮炎1个。

1.2 方法:

对照组哭闹不安的新生儿,确保孩子大便通畅,肚子舒服,为他们换上干净尿布,喂饱奶,确信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不是激惹。实验组的患儿除进行上述处理外,予患儿俯卧位,头侧一边,放2~3cm高的软枕在鼻子和口腔的下方,两手环抱软枕。切记不能盖住口鼻。

2结果

3讨论

大日龄新生儿在家里已习惯了家人的怀抱和气味,离开了这种熟悉的环境,来到新生儿室,他们中大多数都是诊断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都需要衣服在蓝光箱中照射。所以这些小孩哭闹不安很多是恐惧、无助、缺乏安全感所引起的。而俯卧位使新生儿的胸部和腹部贴近床垫,两手环抱小枕,使患儿增加了实在感和安全感。综上所述,俯卧位对大日龄新生儿哭闹不安有明显的干预作用。

篇7

1.1一般资料

2012年10月,疫情发生时NICU每日占床数8~15张,平均每床占地6~12 m2,床间距约90~120 cm。医患比例为0.5∶1。共收治22例患儿,其中14例因早产入院。其中,合并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4例,新生儿黄疸6例、窒息2例、青紫待查1例、其他高危儿1例。

1.2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方法对流行期间所有NICU在院新生儿和NICU工作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收集发病患儿血标本,并对医务人员手和鼻前庭、新生儿咽和直肠拭子,新生儿奶和相关用品、暖箱和病例夹等环境点采样。

1.2.1实验方法细菌鉴定采用API、VITEK等细菌鉴定系统或按《全国临床实验室操作规程》进行。将标本接种于5%羊血琼脂平板及流感嗜血菌平板(HAEM: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产品),分别置35℃、7%CO2的孵箱中培养18~24 h。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菌种鉴定。

1.2.2药物敏感试验药敏实验遵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的KB法药敏实验操作标准。肺炎链球菌采用MIC法,其余细菌药敏试验采用K-B法,按CLSI标准判读结果[1]。

2结果

6例患儿均于生后第2、第3天发病,表现为脐轮红肿,脐部脓性分泌物。6名患儿均在同一新生儿监护病房,体重为1 650~3 210 g。

2.1首发病例情况

患儿,男,生后0.5 h因母体胎盘早剥入院。出生体重1 990 g。生后第2天,出现脐部红肿,脐部脓性分泌物,脐轮红肿,涂片找到革兰染色阳性球菌,2 d后培养到金黄色葡萄球菌,新生儿脐炎诊断明确。入院后给脐部护理,苯唑西林钠静脉治疗,2 d后,脐部红肿消退。

2.2爆况

首发病例确诊后,第2天发现第2例,第3天发现第3例,第7天出现第4例,第9、10天出现第5、第6例。

2.3实验室检查结果

自发现第3例感染病例后,医院立即展开流行病学调查工作,获得细菌学标本126份。其中,来源于新生儿脐部分泌物标本3份;同期住院的14例新生儿脐部分泌物培养14份,3 d内接触新生儿所有医护人员的手、鼻前庭拭子36份;喂养14名新生儿奶标本27份;暖箱、温度计、加湿器、病历夹、浴液、奶嘴、胃管头等环境和新生儿用品拭子73份。查获18份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标本,3份来源于患儿的脐分泌物、15份来自医护人员的手和鼻前庭拭子、病历夹、暖箱。根据药敏试验判断金黄色葡萄球菌药敏结果具有高度同源性(表1)。

2.4医院感染管理控制

立即调离携带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医护人员,将病历夹、暖箱、环境进行彻底消毒、灭菌处理。扩大采样范围,包括手术室和产科接触新生儿的用品采样送检培养标本共224份,培养出12份金黄色葡萄球菌标本,其中,脐部护理包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且抗菌谱上具有高度同源性,再取同批次的脐部护理包6份送检,培养出3份具有相同抗菌谱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立即更换脐部护理包后,之后没有新的病例发生(表2)。

3讨论

卫生部2006年颁布实施的《医院感染管理办法》[1]中明确指出,医院感染是指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同时也给出了医院感染爆发的定义,即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实验室证实的血液感染定义标准之一,是从1份或多份血标本中分离出认定的病原菌,且与其他部位感染无关[3]。本资料中6例患儿均具有脐轮红肿,脐部脓性分泌物,脐部分泌物培养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确诊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脐炎。金黄色葡萄球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是一种常见致病菌,是NICU医院内感染的重要致病菌[4]。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由于机体免疫系统功能不成熟,易发生感染。出生体重、损伤性操作是新生儿院内感染发生的高危因素。另外平均每床占地面积过小、医患比例过低使得洗手卫生依从性低及感染前使用抗生素等也是院内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NICU出现爆发流行时,首先想到的是发生院内感染。本调查中,在首次培养出感染病菌后的第7天还出现第4例新生儿脐炎病例。在开展进行流行病调查的同时,我们再次取样送检,发现所有病例来自我院产科。于是扩大采样范围,包括手术室和产科接触新生儿的用品进行采样送检培养标本共224份,包括手术室吸引器、远红外抢救台、消毒用碘伏和产科的脐部护理包、吸耳球、吸引导管等。最终发现感染源来自新生儿脐部护理包。

虽然目前从细菌培养药敏试验抗菌谱确定细菌同源性有一定的缺陷,但是它相对的快速、方便。本研究显示,新生儿疾病爆发流行时可以因产房、手术室感染而导致。最终一致认为局部室内消毒不严,不注意手卫生,以及医护人员接触,是引起的这次爆发流行导致医院感染发生的原因。但是新生儿出生时所密切接触的物品也不能例外,应该将其相连系起来,并做好监测。总之,在NICU出现爆发流行的时候,不能仅局限于NICU局部空间以及接触人员的监测工作,一定要考虑新生儿其他接触的因素,包括产房、及手术室、接触物的影响。

4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S].2006.

篇8

作为新生儿常见疾病之一,高胆红素血症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位居新生儿住院病例之首,在临床表现上常因胆红素集聚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水平较高,引发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等临床症状,若治疗不及时,极易导致永久性神经系统后遗症甚至死亡,由于该疾病病因复杂,具有较大危害性,应及早明确病因,加以针对性治疗,现将本院2013年收治的76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疗情况汇报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本院共收治新生黄疸患儿76例,均符合高胆红素血症的医学诊断标准,76例新生儿患者中男43例,女33例,足月患儿42例,早产儿34例,过期儿2例,年龄分布于1~32天,平均12.5天,孕周42周6例,76例患儿中自然分娩的为48例,采用剖宫产手术的28例。发病日龄7日者32例,入院时体重2.5kg者58例。

2、诊疗标准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标准:出生后24h内出现黄疸;血胆红素>6mg/dL(102mol/L),其中,足月儿血胆红素浓度>221mol/L,早产儿血胆红素浓度>257mol/L,血清直接胆红素浓度>26mol/L,或者每天上升>85mol/L;黄疸持续时间延长,其中,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血清结合胆红素>24mol/L;黄疸退而复现,出现上述五条中的任何一条,即可判定患儿为病理性黄疸。

3、诊疗方法

一般治疗,积极治疗原发病,予以纠酸、吸痰、吸氧、保暖以及补充维生素K1等,均以母乳喂养,在母乳不足的情况下,用配方奶粉补充。特殊治疗,使用苯巴比妥5mg/(kg.d),均等分为3份,喂服患儿3次,持续喂服患儿3~6天;茵栀黄0.5~1ml/(kg.d),分两次静脉滴注,连续使用4~8天;血浆10ml/(kg.d)或者白蛋白1g/(kg.d)隔天一次静脉滴注,施药2~3次;免疫球蛋白500mg/(kg.d),采用静脉注射方式每d用药一次,连续施药3d;蓝光照射24~48小时。对所有患儿均未使用换血疗法,对母乳性黄疸患儿停母乳喂养2~3d。

二、结果分析

经诊疗,76例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中,治愈52例,好转23例,放弃治疗1例。就该类患儿的临床病因看,影响最大的是感染因素,其中又包括肺炎、败血症、脐炎和皮肤感染;其次是围产因素、母乳性黄疸、新生儿溶血以及其他原因,其他原因又包括新生儿硬肿、体重以及胎粪排出延迟等。对76例临床患儿采用静脉血测定胆红素,根据血清胆红素的浓度不同又可将之分为重、中、轻三种,各种原因引起高胆红素血症的程度对照如下表:

在临床治疗上,结合黄疸出现的时间、严重程度及可能原因,在进行原发病治疗基础上还配合以光疗、肝酶诱导剂、纠正代谢性酸中毒、静脉输注白蛋白或血浆、静脉用免疫球蛋白和中药茵栀黄口服液等综合性治疗方式,总体来说,取得较为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除了一例放弃治疗以外,其他患儿黄疸症状得到显著改善或者完全消退,住院天数一般为7~16天,平均住院天数9.4天。

三、讨论

作为新生儿期的常见生理和病理现象,新生儿黄疸会严重威胁患儿的生命健康安全,需要及时分析病因,尽早加以干预治疗。近年来,新生儿黄疸呈逐渐增多的发展趋势,就病症发生原因来看,其影响因素也是多方面的,结合本院2013年临床治疗情况以及相关病例的分析来看,感染因素的影响最大,其中,感染因素又分为肺炎、败血症、脐炎、皮肤感等。相对来说,新生儿中性粒细胞的杀菌吞噬能力较弱,特异性免疫功能相对不足,局限感染的能力较差,极易发生感染扩散,进而破坏细胞膜,产生溶血,并对肝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性产生影响,降低其对肝胆红素的综合能力。重症感染还会增加机体对氧的消耗,使葡萄糖无氧酵解产生酸中毒,降低血红蛋白对氧的亲和性,使高胆红素血症不断加重。感染还会导致患儿纳乳量减少,降低体内葡萄糖含量,减少葡萄糖醛酸酶的产生,影响肠肝循环,导致黄疸加重,感染既可能是宫内感染或产时感染导致,也可能是产后护理不当导致,对此,一定要加强对母婴护理知识的宣讲,加强对新生儿正确护理,减少感染机会。在围产影响中,新生儿及胎儿的酸中毒和低氧血症,都会影响肝脏对胆红素的摄取、转化及结合,进而增加血中游离的胆红素,在剖宫产手术中,药物、疼痛、禁食都会影响孕妇泌乳,进而影响婴儿肠蠕动和胆红素的肠肝循环。近年来,母乳性黄疸也逐步增多,很多观点认为母乳中葡萄糖醛酸苷酶含量提高导致水解已结合的胆红素,增加肠肝循环,部分观点也认为不需要停乳,可以增加喂奶次数刺激肠道蠕动,通过增加排便次数降低对胆红素的吸收。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结合肝酶诱导剂、光照疗法以及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能得到较好的诊疗效果。对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确定病因是关键,在此基础上及时干预,保障患儿的生命健康安全。

参考文献

篇9

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4-0-01

我院是一所二级甲等中医(综合)医院,实际开放病床350张。通过对我院2008~2012年5年间全部起源于围生期情况的住院新生儿病人进行统计分析。了解新生儿疾病的构成特征,为今后有效地开展新生儿疾病的防治工作,提高孕产妇防病意识,为医院医疗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我院2008~2012年5年间病案管理系统数据库,数据真实可靠。

1.2 方法

按《国际疾病分类》ICD―10的编码原则,以主要诊断为统计对象,对我院2008~2012年5年间全部起源于围生期情况即第十六章编码位于P00―P96之间的1915例住院新生儿病人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新生儿主要疾病发病情况及性别比例。

2 结果

(1)5年来起源于围生期的新生儿疾病占儿科病人的30%左右,2008年达38.04%为最高,最低是2010年也达到26.59%。

(2)2008~2012年5年间起源于围生期情况的住院新生儿病人达1915例,其中男婴1133例、女婴782例,性别比为1.45:1,男婴住院人数明显高于女婴[1],平均住院日5.67d,疾病顺位依次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肺炎、早产儿、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脐炎。

3 讨论

(1)由表1可见起源于围生期的新生儿疾病占儿科病人很大的的比例,总体达29.53%,年龄最小为出生后几分钟,即在本院出生经简单处理后直接转入新生儿科治疗,以出生后至7d内患儿较多[2],本组资料有1286例,达67.15%,与国内文献报道相一致。7d内的新生儿为早期新生儿,从宫内到宫外,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有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受环境温度、湿度、空气情况等各种因素影响,以及中国传统的母婴围生期护理、喂养方法的不正确,很容易引起新生儿疾病,特别是早产儿,易患各种疾病[3]。

(2)前五位疾病累计1768例,占围生期疾病的92.32%,其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823例,达42.98%,位居首位[4],几年来呈逐步上升趋势,原因是多方面的,它的发生与妊高症、脐带因素、宫内窘迫、胎盘胎膜因素、难产、分娩前后用催产素有关系,主要是近几年加强孕期健康宣教,使人们对该种疾病的认识和重视提高,其次是近年来基本医疗特别是新农合的全面推行,农村病人的经济负担减轻,使得住院率提高;新生儿肺炎476例,达24.86%位居第二位,由于由于新生儿免疫力低下、气道短、保暖不当等原因,在冬春季节容易发病;早产儿296例,达15.46%,早产儿为胎龄小于37周出生的新生儿,在新生儿疾病发病率中处于靠前位置,高危孕妇的增多导致早产儿随之增多;新生儿窒息156例,占8.15%,其中有4例新生儿重度窒息抢救无效死亡,高于新生儿疾病平均死亡率;新生儿脐炎17例,只占0.89%。

(3)通过总结近年来住院新生儿疾病谱的特点,分析住院新生儿疾病相关的临床资料,及时正确指导围产医务工作者对本地区新生儿疾病进行预防及治疗,同时也为政府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今后制定新生儿疾病防治策略及孕产期保健提供科学合理依据,加强对孕产妇的健康宣教,提高孕检率和住院分娩率,合理选择分娩方式,降低本地区新生儿的伤残率和死亡率。

参考文献

[1] 杜晓娟,王玉贵.2856例起源于围生期疾病调查[J].中国卫生统计.2009,26(6):672.

篇10

1. 新生儿胆红素的代谢特点

由于胎儿时期血氧分压低,红细胞量多,出生后新生儿血氧分压高,大量红细胞破坏,血红蛋白寿命短,分解速度快,肝脏和其他组织中的血红素及骨髓中红细胞前体多,使胆红素生成增多;肝功能未完善,肝脏内Y、z含量少,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含量少、活性不足,使血中未结合胆红素水平高;出生时肠腔内B葡萄糖醛酸苷酶可将结合胆红素变成未结合胆红素,加之肠道内缺乏细菌,导致未结合胆红素产生和吸收增加;胎便中富含胆红素,如果排泄延迟,就会使重吸收增多。

2.护理

2.1 重视围产期护理 新生JLN红素代谢紊乱由多种因素所致,非感染因素占首位,其次为感染因素,非感染因素中围产因素占有较高比例[2]。所以,做好产前检查很重要,尽量预防早产和难产,做好产程观察,提高接生技术,积极处理宫内窘迫和新生儿窒息,防止或减轻胎儿及新生儿因缺氧使参与胆红素代谢的酶活性降低,导致未结合胆红素增高。对产程长、早破膜、羊水混浊、胎儿窘迫、产妇发热的新生儿,应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

2.2 预防感染的护理 出生时及时吸净鼻咽部、口腔的分泌物和黏液,每次喂奶后竖起新生儿轻拍背部,使其排出吸奶时吸入的空气,以免引起新生儿窒息及吸人性肺炎。勤换尿布,便后洗净臀部,预防臀部感染,根据气温变化增减包被,预防呼吸道感染。新生儿脐部有创面,稍有不慎就会发生脐炎,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脐炎最常见的并发症[3]。所以,应重视脐部护理,每天用75%酒精擦洗脐部2~3次,保持脐部干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一旦出现感染,应积极治疗。通过以上干预,减少或消除感染因素所致黄疸。

2.3 促进乳汁分泌,保证营养供给初乳可促进胎粪的排泄[4],因此,新生儿出生后应早接触、早吮吸,24小时母婴同室。每天吮吸不少于12次,频繁有效的哺乳可通过吸吮一结肠反射间接增加肠蠕动[5],促进新生儿消化吸收和排泄。人乳的分泌是由多种内分泌参与的复杂过程[6],产妇的情绪、休息、营养都会影响泌乳。保持病房安静清洁,保证母亲的休息与营养,促进乳汁分泌,教会母亲哺乳的技巧。即使充分有效的母乳喂养,70%以上的产妇分娩后0—24小时母乳的分泌不足5ml,可见纯母乳喂养儿中,尤其在产后3天内新生儿的水分和乳汁供应都存在相对不足的问题,尤其是摄入不足[7],热量摄入不足者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高[8l。因此,母乳喂养后,新生儿仍哭闹、寻乳、吸吮时说明母乳量不足。母乳量不能满足新生儿需要时,适当采用乳旁加奶增加新生儿的摄入量,可促进肠蠕动,使含有大量胆红素的胎粪排出加快,减轻黄疸[8]。

2.4 应用护理手段促进胎粪排泄。新生儿肠腔内胎便约含80—200mg胆红素,这个含量相当于新生儿每日胆红素产生量的5一10倍,如胎便排出延迟,胆红索吸收增加,使血中未结合胆红素浓度增高[9]。因此,早期应采取措施促进胎粪排出。

2.4.1 出生后的新生儿,经过一般处理后,温度计前端涂石腊油后插入2cm,3分钟后取出,既能准确测量新生儿体温,又能起到检查及刺激和直肠促进排便的作用。对出生后12小时仍未排大便的新生儿应用生理盐水2ml加开塞露2ml灌肠,管直径0.5cm,前端涂石蜡油,插入4~5cm,通过肛管的刺激和开塞露的作用,促进新生儿排便。

2.4.2 新生儿游泳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新生儿保健运动,由于新生儿游泳时手脚都在活动,实际上也是一项全身运动。通过游泳运动,新生儿摄奶量就会增加,肠蠕动增加,加速胎便排出,胎粪转黄时间明显提前[10],减少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生率及核黄疸的发生危险性。新生儿游泳时注意保持室温28℃,水温36℃~37℃,检查游泳圈是否漏气,扣好保险扣,贴好防水护脐贴。游泳时间最好是喂奶后1小时、新生儿醒时进行,保证安全,一对一服务。游泳后测量体温并做好记录。

2.4.3 抚触可增加迷走神经兴奋,促进胃泌素和胰岛素分泌,增加食物的吸收能力,奶量摄入增加,刺激肠蠕动,增加日排便次数和排便量,减少胆红素肝肠循环,从而降低胆红素的指数[11]。抚触室室温为28℃~30℃,播放优美音乐,抚触最好是两次喂奶之间、淋浴后及新生儿醒时进行,抚触方法参照强生婴儿抚触手册标准进行,每天两次,动作轻柔,注意安全。抚摸过程中注意观察新生儿反应,如哭闹、呕吐、肤色改变时暂停抚触,抚触后注意保暖。

2.5 口服西药的护理 新生儿黄疸时常用一些口服西药来预防和治疗黄疸,如金双歧,思密达等,喂药前注意三查七对,口服金双歧时用30~40℃温开水溶解,水温过高会杀灭药中活菌,于吃奶后30分钟畏服,喂药时抱起新生儿,抬高头部,减少反流和误吸。

金双歧含有双歧杆菌、保加利亚乳酸杆菌、嗜热链球菌,口服后种植于新生儿肠道内,有利肠道正常菌群的生长,可使结合胆红素还原成尿胆原,粪胆原随大便排出体外[12]。

2.6 中药治疗黄疸的护理 现代中医药治疗新生儿黄疸显示较强的优势,部分患儿经早期干预治疗后不需住院,减轻了家庭负担。常用中药治疗新生儿黄疸方法有口服退黄散。中药服用方法是中医学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影响疗效不可忽视的环节 [13]。口服退黄散时应重视中药服法,退黄散宜每日一剂,浓煎成40ml药液,分多次服用,宜喂奶前温服,6天为一疗程[14],服药后注意观察排便次数和颜色,大便次数多并出现水样便时,应减少剂茸或暂缓服用。

2.7 光疗的护理 蓝光治疗是目前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一种简单易行且安全有效 的方法 [15]。光照的原理是未结合胆红素在光的作用下,由脂溶性变成水溶性,然后经肠道或尿道排出。光源有蓝光、白光、绿光,方法有单面光疗、双面光疗、毯式光纤黄疸治疗法,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的高胆红索血症普遍采用蓝光疗法。光疗前做好家属的宣传教育工作及心理护理。使家属真正理解光疗的目的、方法、效果,从而取得他们的积极配合[16]。蓝光治疗室内配有空调,保持室温24℃~26℃、湿度55%~65%。蓝光箱消毒后接上电源,调节箱温28℃,32℃。光疗前洗澡,清洁皮肤,勿扑粉或涂油,以免影响疗效。用黑棉布遮挡生殖器和眼睛,以免损伤生殖器和眼睛,用小纱布或棉质小手套包好小手,以免抓伤皮肤和抓脱输液针头或眼罩,注意观察有无发热、腹泻等常见副作用,每2小时测T、P、R一次,若体温38.5℃以上者,应暂停光疗[15]。勤洗尿布,做好臀部的护理,及时擦干汗液,保持皮肤干燥。由于不显性失水和腹泻,光疗时应在按需喂养的基础上两餐之间加喂水或静脉补液。喂奶后取右侧卧位,以减少溢乳、呛咳和窄息的发生[17]。新生儿在开始光疗时由于裸露在光疗箱内,缺乏安全感,往往哭闹不安,刚入箱时首先采用俯卧位,使新生儿腹部和四肢紧贴在温暖的有机玻璃上,如同母亲温暖的怀抱,使新生儿有安全感而减少哭闹,经一段时间适应后再改为仰卧位或侧卧位[15]。在蓝光治疗过程中,新生儿哭闹时施以抚触,既可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又能满足患儿被爱的需要[18]。蓝光治疗结束后,双眼除去黑布后应消毒小纱布覆盖3-5min,帮助眼睛适应光线,用皮胆仪测量新生儿皮胆并做好记录,检查全身皮肤有无损伤,洗澡后注意保暖。

2.8 换血疗法的护理 换血疗法是治疗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最迅速有效的方法,主要用于母婴血型不合的溶血症,换血可换出血中的胆红素、抗体和致敏红细胞,减轻溶血和降低血清胆红素浓度,防止胆红素脑病,换血前做好家属的解释工作并签知情同意书,做好换血前各项检查,置于辐射台,给予心电、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护,换血总量为150-180mL/Kg,换血全程为2-3小时[19]记录换血出入量,术后密切观察病儿神志,全身情况,皮肤颜色及生命体征,术后禁食4-6小时,情况良好者可喂温开水,如无呕吐等异常情况可进行喂养,术后注意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出血,大小便颜色、腹部体征,注意黄疸程度及有无嗜睡,烦躁及抽搐等疸红素脑病的症状。

3. 小结

综上所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虽然很高,但大多数是可逆的,首先要加强围产期保健,降低围产因素引起的高胆红素血症;对所有的新新儿,不论是否出现黄疸,都应采取各种预防护理措施,促进排便,减少胆红索的吸收;对出现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都应积极对症处理,促进胆红素尽快排泄;对早产儿、高危儿、黄疽出现早、发展快的新生儿高度重视,以避免核黄疸的发生。做好健康教育,使家属懂得高胆红素血症的危害,得到家属的配合,是防止核黄疸发生的关键。

参 考 文 献

[1]胡亚美,江载芳,主编.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37-444.

[2]伍莉.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380例临床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94-95.

[3]熊燕,石胜,彭图元.新生儿脐炎及并发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87-88.

[4] 黄善球.大黄液直肠给药佐治疗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观察与护理[J].广西医学,2008,30(2):292-293.

[5]王惠良,邓海松,赵晓静,等.新生儿ABO溶血病的早期护理干预[J].护士进修杂志,2006,21(11):1022-1023.

[6]李彩霞,王世爱.两种喂养方式对新生儿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18):36-37.

[7]倪敏洁,徐小彬.探讨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方法[J].上海护理,2006,5(1):10-12.

[8]汤文军.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00例临床分析[J].广西医学,2008,30(1):117-118.

[9]解中芬,康朝风.新生儿黄疸的整体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9):2966-2967.

[10]黄培红,陈桂花,梁惠贞,等.游泳对新生儿发育和黄疸影响的临床研究[J].护理研究,2007,21(2):396-397.

[11]朱天娇,抚触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22(7):779.

[12],胡玉莲,王品品,张家洁,于凤琴,思密达和金双歧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观察,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4)828-829,

[13]张京,重视中药的服用方法[J] ,中医药临床杂志,2005,17(5):508-509 .

[14]范翠,王瑞芳.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的分析与观察护理[J].中国医疗前沿(上半月),2009,4(9),104-120.

[15]边文玲,薛情杰,牛慧君,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措施[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16),177-178,

[16]黄漫,曾国琼.新生儿蓝光照射治疗依从性不佳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6A):23-24.

篇11

新生儿黄疸主要是由于新生儿的肝脏功能发育不完善, 导致体内胆红素代谢异常, 从而使得血中的胆红素浓度升高所引起的一种疾病。若出生后24 h即出现黄疸, 2~3周仍不退, 甚至继续加重或消退后反复出现或出生后1周至数周内开始出现黄疸称病理性黄疸[1]。病理性黄疸严重者会导致胆红素脑病(核黄疸)发生, 甚至引起死亡。临床上目前常采用蓝光治疗, 辅以相应的局部治疗护理措施。但是由于存在光疗的依从性以及其他方面问题, 使得早期护理干预措施的运用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即是通过研究探讨应用早期护理干预对于新生儿黄疸患儿的治疗效果的影响, 选取86例新生儿黄疸患儿, 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及护理措施,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早期护理干预,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某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86例, 其中男49例, 女37例, 挑选患儿均符合以下标准:①均符合病理性黄疸的诊断标准:出生后24 h内出现黄疸;血清胆红素在足月儿>221 μmol/L, 持续时间在足月儿>2周;血清胆红素在早产儿>257 μmol/L, 早产儿>4周;血清胆红素每日上升超过85 μmol/L;黄疸退而复现;清结合胆红素>34 μmol/L。(具备上述任何1项确诊)。②出生日龄24 h~18 d, 平均日龄10.3 d, 出生时体重平均3.4 kg, Apgar评分8~10分。③患儿均表现出了明显的巩膜及皮肤发黄症状。且所有参与研究患儿均经其家长同意后参与。将86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每组43例, 两组患儿年龄、性别及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措施,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干预护理, 两组疗程均为3 d, 密切监测患儿胆红素值变化情况以及患儿接受治疗反应情况。干预护理措施具体如下:①沐浴。新生儿全身与温水接触, 进入与母体相似环境, 可消除焦虑, 提高新生儿光疗时的依从性和舒适感。②抚触。在新生儿光疗时, 适当抚摸, 能够促使新生儿增进食欲, 减少哭闹。 ③灌肠。开塞露液灌肠在新生儿出生2 h开始, 能够使得新生儿首次排便时间及大便变黄时间明显提前, 从而干扰胆红素的肝肠循环, 降低胆红素水平[2]。④声乐。护士护理时轻柔, 适当播放音乐, 可为新生儿营造舒适的光疗环境, 以促其生理、心理的需要。⑤皮肤护理。患儿住院期间勤沐浴, 保持皮肤清洁, 特别注意脐部的清洁, 以避免脐炎的发生。

1. 3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通过3 d的治疗观察发现, 采用早期护理干预的治疗组中显效35例, 占81.40%, 有效6例, 占13.95%, 总有效41例, 占95.35%;对照组显效22例, 占51.16%, 有效13例, 占30.23%, 总有效35例, 占81.39%, 此外3 d后血清胆红素值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护理前后血清胆红素情况比较( x-±s, μmol/L)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

治疗组 43 322.4±22.3 219.6±15.8a

对照组 43 321.6±21.8 246.8±18.3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

3 讨论

黄疸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症状, 发病率高, 主要与新生儿的生理特点有关。主要是因血清胆红素的异常情况所致, 对患儿智力及神经系统等均会造成严重影响, 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机护理手段, 可造成严重后遗症, 并可能威胁其生命, 因此采取有效措施, 提高疗效的意义重大。实施早期的干预护理措施不仅有利于新生儿黄疸的治愈也有利于孕妇产后的健康宣传教育以及新生儿黄疸的早发现和早诊断[3]。各种护理干预措施诸如本文提到的沐浴、抚摸、健康教育以及比较新颖的换血疗法等, 这些护理干预措施的运用都是为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单纯治疗所顾忌不到的方面, 沐浴可促进血液循环, 改善胃肠蠕动, 增加胰岛素与胃肠激素的分泌量, 促进新陈代谢, 抚摸可刺激患儿体表神经, 使中枢神经兴奋, 促进排便, 还可加快排出过高的血清胆红素, 防止小肠将其再吸收, 是有利于患儿身心的护理手段。本次研究中采用早期护理干预的治疗组中显效35例, 占81.40%, 有效6例, 占13.95%, 总有效41例, 占95.35%。对照组显效22例, 占51.16%, 有效13例, 占30.23%, 总有效35例, 占81.39%, 此外3 d后血清胆红素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 通过实施早期干预护理, 能够有效的提高新生儿的黄疸治疗效果, 使患儿及早康复, 值得临床大力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 张自珍, 黄海波, 王芳, 等.游泳联合抚触护理降低新生儿黄疸的效果观察.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 38(1):140-141.

篇12

【摘要】  目的评价造口护肤粉治疗新生儿擦烂红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日龄14~28d擦烂红斑患儿7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涂40%氧化锌油,2~3次/d;治疗组:将适量造口护肤粉撒在患处皮肤上,然后用无菌纱布或纸巾将粉剂抹匀,用药次数与观察组相同,1周为1个疗程。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的红斑、浸润、渗液、糜烂等客观体征并进行评分。结果治疗组的痊愈率和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造口护肤粉治疗新生儿擦烂红斑疗效显著,具有操作简单、方便,易于清洗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造口护肤粉;擦烂红斑;婴儿/新生;疗效观察

擦烂红斑又名“擦烂”或“间擦疹”(intertrigo),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皮肤病,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儿的增多,擦烂红斑的发病率逐渐增加,其护理工作比较棘手[1]。传统的治疗方法为在擦烂处外用氧化锌油或鞣酸软膏[2],但其操作繁琐,不易清洗,长期使用反而造成小儿皮肤损害[3]。为探索更好的治疗方法,2008年4月—2010年8月,我们对40例新生儿擦烂红斑采用造口护肤粉治疗,并与传统的治疗方法进行了随机对照研究,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擦烂红斑共75例。采用随机抽签的方法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男16例,女24例;日龄14~28天,平均22.5天;发生部位:颈部9例,腋窝4例,腹股沟16例,阴囊与大腿之间9例,臀部2例。其中患上呼吸道感染10例,新生儿肺炎4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例,脐炎2例。对照组35例:男20例,女15例;日龄15~28天,平均23.5天;发生部位:颈部8例,腋窝4例,腹股沟12例,阴囊与大腿之间10例,臀部1例;其中上呼吸道感染8例,新生儿肺炎2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3例,脐炎1例。两组患儿性别、日龄、病情、皮损部位及皮损情况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4]在皮肤的褶缝中有与皱襞相当的潮湿红斑或糜烂,边缘清楚。纳入标准:凡符合擦烂红斑诊断标准,就诊前未局部使用外用制剂者。排除标准:患有其他皮肤病者;单纯性红斑或皮损形成浅表溃疡者;继发细菌或念珠菌感染者;治疗期间加用其他外用药物者。

1.3治疗方法两组患儿均予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减少出汗。涂抹药物前均用温开水洗净患处,然后用无菌纱布拭干。对照组:涂40%氧化锌油,2~3次/d;治疗组:将适量造口护肤粉[造口护肤粉为康乐保(中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744767,注册号:粤珠食药监械(准)字2007第1640029号,注册产品标准:yzb/粤珠0009-2007,企业标准:o/klb9-2007]撒在患处皮肤上,然后用无菌纱布或纸巾将粉剂抹匀(片刻后局部可形成一层保护膜)。用药次数与观察组相同,1周为1个疗程。两组其他治疗、护理措施相同。

1.4疗效评价[5]

1.4.1评分标准根据患儿的红斑、浸润、渗液、糜烂等客观体征,按4级评分法进行评分, 0分:无;1分:轻度;2分:中度;3分:重度。各种指标的分值相加为疾病积分。疗效指数=(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

1.4.2疗效判定标准按4级标准,痊愈:皮疹全部消退,治疗后总积分值为0,疗效指数为100%;显效:皮疹明显好转,60% ≤疗效指数<100%;有效:皮疹有好转,30% ≤疗效指数<60%;无效:皮疹无好转,疗效指数<30%。有效率=(痊愈+显效)÷总例数×100%。同时观察两组的不良反应。

1.5统计学方法两组痊愈率和有效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的痊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82.5%和95%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5%和74.29% (p<0.05),见表1。表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组别 例数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治愈率

2.2不良反应临床研究过程中两组均未发现明显皮肤过敏等不良反应。

3讨论

擦烂红斑是由于皮肤皱褶处湿热、积汗及相互摩擦等原因引起局部皮肤充血的急性炎症,有时可合并细菌或真菌感染,多见于出生后不久的新生儿及肥胖婴儿。皮肤不卫生及炎热可诱发本病。皮肤损害限于皱褶处,如颈前、耳根后窝、腋窝、腹股沟、阴囊与大腿之间、臀部、附近等处。皮肤出现红斑、肿胀,边缘清楚且界限与摩擦的皮肤一致。潮湿、多汗,表皮浸渍及表皮剥脱,易有糜烂及浆液渗出,如继发感染可形成微小脓疱及溃疡。患儿常因疼痛等不适而出现烦躁、哭闹不安,影响食欲和睡眠。感染严重者,患儿可有发热,精神不振,食欲下降等中毒症状,甚至导致败血症。因此,对于新生儿擦烂红斑应加以重视,及时治疗。

造口护肤粉主要用于造口周围皮肤护理,它由羧甲基纤维素钠(cmc)、瓜尔豆胶合黄原胶组成,有较强的吸收能力,可通过吸收造口排泄物,使造口周围皮肤保持干爽,从而减轻排泄物对皮肤的刺激,减少溃疡的发生[6]。我们受此启发,把它试用于新生儿尿布皮炎的治疗,取得良好效果[7]。近年来,我们又把它试用于新生儿擦烂红斑的治疗,亦取得满意疗效。擦烂处皮肤使用造口护肤粉后,它可吸收渗液形成一种柔软的凝胶保护膜,粘贴于皮肤创面,阻隔汗液对皮肤的浸湿和刺激,减少摩擦,使病变不再继续扩大;同时,可使患处皮肤得到有效的保护,从而避免继发感染。此外,造口护肤粉尚可促进皮炎、糜烂和溃疡的愈合[8]。传统使用的氧化锌油,只能对创面起到收敛作用,使创面干燥,但无法有效地隔离局部刺激,不能有效地保护受损的皮肤,达不到促进糜烂和溃疡愈合的目的。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痊愈率和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用造口护肤粉治疗新生儿擦烂红斑的疗效明显优于使用氧化锌油。且与使用氧化锌油相比,具有操作简单、方便,易于清洗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用药前的皮肤清洁很重要,一定要注意清洗干净。此外,文献报道[9],造口护肤粉形成的胶状凝胶对创面中的可溶性物质呈现出吸收阶梯,由此清除细菌的毒性产物和细胞碎屑。因此,造口护肤粉对合并感染的擦烂红斑效果如何?有待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孙秀玲,郑振杰,林治萍.mebo治疗婴儿间擦疹及臀部红斑的疗效观察.中国烧伤创伤杂志,2007,19(2):151-154.

2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下册),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322.

3陈洁,林金玲,黄碧萍,等.小儿肠造瘘口及更换造口袋的护理.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14(11):1266-1268.

4吴圣楣,陈惠金,朱建幸,等.新生儿医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058.

5李钦峰.维尔康洗液治疗擦烂疗效观察.天津药学,2007,19(1):40-41.

6郁红菊,孙茜,李继婷.结肠造口周围皮肤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医学研究生学报,2009,22(5):519-521.

篇13

从宝宝出生到满28天叫新生儿期。新生儿肺炎是此阶段宝宝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如治疗不及时,会并发其他疾病,甚至造成严重后果。但是新生儿肺炎的表现又很不典型,往往不易引起家长注意。

新生儿肺炎与婴幼儿或年长儿患肺炎的症状很不相同,尤其是出生两周以内的新生儿,发烧、咳嗽、咳痰这些肺炎常见的症状很少见到。当然,新生儿肺炎并不是一点也无迹可循,如果宝宝出现下列症状,你应引起警惕:口吐白沫、精神萎靡,吃奶呛、不吃奶、有时烦躁不安、呕吐、面色青灰或苍白,鼻翼翕动(小鼻子不停地翕动)、闭口吹气、点头呼吸(小脑袋随着气急加重,在呼吸的同时头一点一点)、呼吸不规则甚至暂停、低热或不发热,甚至体温过低全身发凉、不咳嗽(有的没有婴幼儿支气管肺炎的普通表现,如、呼吸困难等)、胸骨上,肋骨间的软组织在吸气时出现凹陷。

一旦发现宝宝有上述现象中的某几项,就应及时带宝宝去医院就诊,通过医生的检查和拍肺部×线片,可以做出明确诊断。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是治愈新生儿肺炎的关键。

了解医生如何治疗

新生儿肺炎分为吸入性肺炎和感染性肺炎两大类,也可同时并存。不同的病因,医生采取的治疗方法也不同。新生儿肺炎往往需要住院治疗,家长应积极配合医生采取的各项治疗措施,使宝宝尽快痊愈。

1 吸入性肺炎

胎儿在子宫内或分娩过程中吸入羊水、胎粪或产道分泌物,或出生后吸八乳汁等引发,同时也会继发感染。

医生的治疗原则:尽快清除吸入物,给氧,保暖,纠正酸中毒,应用抗生素和对症处理。

2 感染性肺炎

产前感染(在母体内)常由大肠杆菌、厌氧菌、溶血性链球菌及病毒(巨细胞病毒、疱疹病毒)引起。分娩过程中或产后感染常由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衣原体、溶血性链球菌至呼吸道等引起。出生后感染以葡萄球菌为常见。

医生的治疗原则:控制感染,及早、合理应用抗生素。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保暖、合理喂养和氧疗。

多数新生儿患肺炎需要住院治疗,一般住院时间需要1~2周,待肺炎的症状消失,宝宝能够正常地吃奶,其他化验检查恢复正常,就可以出院了。

妈妈的配合

定时替宝宝翻身:能预防肺内分泌物堆积和改善受压部位肺扩张。

拍击宝宝背部:由下而上,由外周向肺门拍击,以利痰液排出和促进肺循环。

在护士的帮助下帮宝宝吸痰:反复吸净宝宝的口咽、鼻分泌物,分泌物黏稠的要采用雾化吸入,促进分泌物排出。

密切观察宝宝病情:

如果宝宝出现烦躁不安、心率加快,呼吸急促,应及早告知医生,若合并肝迅速增大,提示可能心力衰竭,医生会给予吸氧、控制补液量和速度、使用强心药等。

如果宝宝突然气促、呼吸困难、青紫明显加重时,可能是合并气胸或纵隔气肿,应作好胸腔闭式引流的准备,配合医生穿刺,做好胸腔引流护理。

居家护理很重要

宝宝出院后,妈妈的悉心护理对宝宝的痊愈和康复很重要。

1 了解住院情况记住医生嘱托

包括:在医院每天吃几次奶,每次吃多少,几小时喂一次,出院后是否还需要服用什么药物,是否需要复查等等。

2 改善宝宝生活环境

室内空气要新鲜,适当通风换气,但要避免对流风。室温维持在18℃~22℃,湿度保持在50%~70%。空气太干燥会影响宝宝排出痰液,加剧呼吸困难。

3 注意呼吸道护理

注意穿衣盖被不要影响宝宝呼吸;安静平卧,经常翻身变换,以增加肺通气,减少肺瘀血,促进痰液排出。如有气喘,可将宝宝抱起或将背垫高,利于呼吸。鼻腔内如有干痂,用棉签蘸水取出,防止鼻塞引起呼吸不畅。

4 注意喂奶 防止呛奶

应抱起或头高位喂奶,或用小勺慢慢喂入;每吃一会儿奶,应将拔出让宝宝休息一下再喂。

5 严密观察宝宝变化

如有睡眠不安、哭闹或吃奶少等现象,可以咨询住院治疗时的主管医生。

有效预防最重要

新生儿肺炎是可以预防的,而且应该从娘胎里就开始。

羊水或胎粪吸入性肺炎

预防的关键是防止胎儿发生宫内缺氧。定期做产前检查,特别是孕末期,可以及时发现胎儿宫内缺氧的问题,如发现有妊高征、胎位不正、脐带缠绕、受压、过期妊娠等可能引起胎儿宫内缺氧的因素,产科医生会采取相应的监护和治疗措施,以尽量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及减轻疾病的严重程度。

乳汁吸入性肺炎

由于新生儿,特别是出生时体重较轻的宝宝,口咽部或食道的神经反射不成熟,肌肉运动不协调,常常发生呛奶或乳汁返流(漾奶)现象,乳汁被误吸入肺内,导致出现咳喘、气促、青紫等症状,误吸的乳汁越多,症状越重。

因此,妈妈喂奶时一定要仔细,如果用奶瓶喂奶,奶嘴孔要大小合适,喂奶时宝宝最好是半卧位,上半身稍高一点。喂奶后轻轻拍打宝宝背部,排出胃内的气体,再观察一会儿,若漾奶,应及时抱起拍其后背。如果宝宝呛咳严重,并有发憋、气促等情况,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胎内感染引起的新生儿肺炎

母亲要做好孕期保健,保持生活环境的清洁卫生,更要注意个人卫生,防止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出生后感染引起的新生儿肺炎

给宝宝布置一个洁净舒适的生活空间,衣被、尿布应柔软、干净,哺乳用的用具应彻底消毒。成人要注意洗净手才能接触宝宝,特别是外出回来时。

家庭成员是引起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主要原因。因此,感冒的成人要尽量避免接触宝宝,如果母亲感冒,应戴着口罩照顾宝宝和喂奶。宜婉言谢绝客人探访宝宝,更不要让客人近距离接触宝宝。

其他感染引起的肺炎

宝宝其他部位的感染,如脐炎、皮肤感染、口腔感染等,病菌也可能经过血液循环至肺部而引起肺炎。发现宝宝有脐炎或皮肤感染等情况时,应立即去医院治疗,防止病菌扩散。

相关链接

新生儿肺炎会传染吗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