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垃圾分类回收现状

垃圾分类回收现状范文

发布时间:2024-01-11 16:13:5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垃圾分类回收现状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垃圾分类回收现状

篇1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在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是生活垃圾的增多。据七部委联合的《关于促进生产过程协同资源化处理城市及产业废弃物工作的意见》中所述,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年清运量约1.71亿吨,虽然因城镇所处的地区不同,不同城镇的人均日垃圾产量不同,但毫无疑问的是,城镇垃圾的总清运量在不断攀升,垃圾处理问题愈发严重。

垃圾分类回收,这是从很久以前我国就开始倡导的一个垃圾处理基本要求。对于垃圾分类进行归纳回收,这是为了将不同种类的垃圾进行良好的分类,以便对不同的垃圾采取相对应垃圾处理方法,从而达到高效的处理效果,减少填埋和焚烧垃圾所消耗的能源,同时最大限度的回收垃圾中的可回收利用资源,减少垃圾浪费,控制垃圾污染。

愿望是良好的,前景是美好的,但我国现在仍处于垃圾分类回收处理的起步阶段,对于垃圾分类回收的规定,我国所做甚少。如今,我国对于垃圾分类回收的主要要求体现在公共垃圾回收方面,最显著的即垃圾桶出区分可回收、不可回收两个较大的分类,将公共场所所产生的垃圾进行了一个简单的区分,而对于人们日常生活垃圾的分类却鲜有明确规定,多以倡议、宣传为主。为了了解垃圾分类回收处理情况,作者对此展开了一个走访调查。

以作者所在城市,河南省濮阳市为例,作者走访了市区内近四十个大小不同的居民生活区。首先,对于日常生活垃圾回收,各个小区均设有明显的垃圾回收处,确保了垃圾不会随意丢弃,保证小区内部整洁。但所有小区无一例外均未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垃圾回收区内部没有划分不同垃圾的堆放区域,所有的生活垃圾集中堆放在同一区域。

通过对垃圾的观察,市民在丢弃垃圾时也并未对垃圾分类,塑料制品,餐饮垃圾,玻璃废弃物甚至电池均以直接或袋装的方式丢弃在垃圾回收处。在进一步的对前来丢垃圾的市民的询问调查中,绝大多数的市民表示有垃圾分类处理的概念,日常生活中也有垃圾分类的意识,但实际日常垃圾丢弃时没有分类处理。90%的市民表示未分类的原因在于无明确分类垃圾堆放地点,个人分类丢弃无显著效果等。

而市政府垃圾回收系统方面,通过对市区内的垃圾回收中转站的走访,我们发现,中转站其主要功能在于对各个小区的垃圾进行集中回收,垃圾压缩并转运至垃圾填埋厂或焚烧厂,出于成本方面考虑,对于垃圾集中回收均是以垃圾车按时按区域直接进行回收,并无垃圾分类方面的措施。垃圾填埋厂及焚烧厂由于距离缘故未能实地走访,但对比郑州市的垃圾处理情况,作者有理由相信,工厂内无条件、也无方法实现对于垃圾的分类处理。

城市生活垃圾难以分类回收的原因有很多,总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垃圾分类处理观念存在问题,认知不够深刻

对于城镇生活垃圾的处理,我国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对于垃圾分类的重要性的观念,政府和人们都存在不足。90年代,国内的城镇生活垃圾处理混乱,作者小时候所在小区就存在垃圾乱堆乱放无人处理的情况,气味难闻,扰乱了正常生活秩序。近年来随着政府统一规范的发展,集中处理已成主流,乱堆乱放早已过去,市民乐于接受现状的变化,对于垃圾集中处理的情况鲜有了解。而由于中国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各级政府对于垃圾分类回收处理这种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但成效不是立杆见影的工程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

2 垃圾分类处理外部条件缺乏,分类难以实现

垃圾分类处理需要的除了意识,还有外部条件的支撑。走访的市民均表示未能垃圾分类是由于无分类环境所致,市民即使分类堆放,集中回收的城市垃圾收集系统也会将垃圾统一回收,失去了分类堆放的意义。政府方面,由于城市区域大、人口众多等因素,垃圾分类收集存在着各种困难,需建立一系列完整的体系,这对于发展中的政府是不小的开支,也使得垃圾分类回收实现的难度较大,难以实现。

3 垃圾分类处理法律规范空缺,无可依据标准

我国在垃圾分类回收方面仍处在起步阶段,九十年代末,我国才开始建立相应完善的垃圾回收系统,实行垃圾袋装化,撤消垃圾箱采取“垃圾不落地”的回收方式,初步完成了对于生活垃圾的处理,距离完善垃圾分类回收还远远不足。现阶段关于生活垃圾的处理主要参考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关于垃圾分类,自2009年施行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是一部专门应用于垃圾分类的法规,但仅仅限制了电子产品,各级政府颁布的地方性条例也存在着政策不清,实践难以执行等诸多问题,相比于日本《家电回收法》、《食品回收法》等大量与垃圾减量相关的法律,甚至是打开垃圾回收袋确认垃圾分类情况,不符合就打回原地拒绝回收的严格要求,我国相距甚远。从立法方面垃圾分类就无从谈起,实践更只能是纸上谈兵了。

4 垃圾分类处理学术研究较少,技术标准不足

日本垃圾处理系统的完善,这个很多人有所耳闻。日本对于垃圾分类处理的限定近乎于苛刻,每种废弃物应归于何种垃圾,每种垃圾应当何时堆放在何地,处理什么样的垃圾应缴纳多少垃圾处理费用等等规定数不胜数,有效的解决了垃圾分类回收方面的问题。这都是学者、政府通过长期研究、讨论得出来的便于实施且切实针对国情的解决方案。我国地域辽阔,不同的地区风土民情不同,垃圾产生情况也不同,照搬一个模式显然是不显示的,但我国对于垃圾分类方面的研究却少之又少,大多数学者讨论更多的是日益严重的大气污染,水污染的解决处理方案,对于垃圾处理这种污染产生源头的分析明显不足,急需人们更多的关注。

其实,垃圾分类难以实现的原因还有很多,不过都证明着我国在这方面仍需长期的努力,针对这些情况,我个人而言提出了一些方法。

首先加强法律法规建设,让垃圾分类回收有法可依,切实推动垃圾分类工作的实现进程。其次,政府应起到责任作用,垃圾分类毕竟是一个系统的大型工程,需要政府的引导监督,并在一定程度上给与支持,保证整个工程的完整开展。然后,建立合理的产业体系,使得垃圾分类回收成一个产业,充分利用市场优势推动产业发展进行。最后,加强宣传力度,做好基础工作开展,让市民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处理习惯,从源头做好处理工作。

众所周知,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对于垃圾的回收利用一直是可持续发展规划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我国对于生活垃圾这种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方法有限,焚烧,填埋是主要措施。近些年来,出于土地,环境的考虑,国内也出现了垃圾发电,垃圾堆肥等有效的回收手段,但由于垃圾未能分类,在垃圾发电的过程中,垃圾焚烧会产生二恶英等有毒有害物质,垃圾堆肥的过程中也易产生沼气不纯等问题,严重制约了这些垃圾处理方式的发展。因而建设良好的垃圾分类回收系统,做好垃圾处理的任务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2013年 中国环境状况公报[EB/OL](2014-06-05)

[2] 任连海. 城市典型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工程[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篇2

②参见《苏州每天收集的生活垃圾近4000吨,每年递增3%》,《城市商报》,2012年12月19日,http:///2012-12/19/c_114078534.htm。

③参见:《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

④参见谭文柱:《城市生活垃圾困境与制度创新--以台北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管理为例》,《城市发展研究》,2011年第7期。

⑤季卫东:《法治程序的意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56页。

⑥李洁 《循环经济视野下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法律》,《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第2期,第33页。

⑦西伟力:《日本垃圾分类及处理现状》,《环境卫生工程》,2007年4月版,第28页。

篇3

中图分类号:TU976+.41文献标识码:A

引 言

2002年国家建设部曾委托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南京、厦门和桂林等城市进行生活垃圾分类回收试点,直至现在居民分类的效果仍旧不是很理想。而目前关于推行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效果不显著的影响因素的研究仅限于罗列其影响因素并进行分析,尚未研究各个影响因素的综合作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将解释结构模型运用于该问题的系统分析中。

一、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效果影响因素

通过对调查分析和文献查阅,结合中国具体国情,选取以下12个因素作为模型研究的重点。(1)政府政策S1。主要是政府对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制定的相关的政策或法规;(2)居民素质S2。主要是指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方案的认识;(3)宣传效果S3。对于分类知识、分类效益的宣传的好坏;(4)基础设施S4。和分类回收配套的设施如垃圾箱、分颜色的垃圾袋和垃圾车等等;(5)社会经济水平S5。经济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所达到的水平;(6)分类知识S6。如何进行生活垃圾分类的知识;(7)居民收入S7。小区居民的人均年收入;(8)回收收益S8。回收收益由回收成本、垃圾的价值等来体现;(9)分类的复杂程度S9;(10)物业的重视程度S10。小区物业对于环保理念的看重;(11)支援产业S11。对于回收的可回收垃圾的后续处理产业的发达程度;(12)法律S12。为确保城市生活垃圾生活分类回收更好的实施而制定的、约束人们行为的相关法律。

二、影响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效果的因素的ISM分析

(一)各因素之间的影响关系

通过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讨论,得出各因素之间的影响关系如图1,其中V表示行对于列的影响,A表示列对于行的影响,X表示行和列之间的相互影响。

图1各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可达矩阵

根据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求出可达矩阵Ar

1 1 1 1 0 0 0 1 0 1 1 1

0 1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0 0 0 1 0 0 1 0

1 1 1 1 1 0 1 1 0 1 1 1

0 0 1 1 0 1 0 0 0 0 0 0

Ar=0 0 0 0 0 0 1 1 0 0 1 0

0 0 0 0 0 0 0 1 0 0 1 0

0 0 1 0 0 1 0 0 1 0 0 0

0 0 1 1 0 0 0 1 0 1 1 0

0 0 0 0 0 0 0 1 0 0 1 0

0 1 1 0 0 0 0 0 0 0 0 1

(三)建立解释结构模型

由缩减的可达矩阵绘制解释结构模型,如图2所示:

图2解释结构模型

三、结果分析

对图3建立的解释结构模型进行分析,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效果分析是一个具有六层的多级递阶结构。

生活垃圾分类效果好坏的最直接影响因素是第二级的因素,即回收收益、宣传效果和支撑产业。无论是从经济的角度或者是社会的角度,当回收效益低下时,都会影响到整套回收体系的运营,而支撑产业不仅是回收收益的保障,同时还是回收体系运转的保证,没有技术的支撑,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只能是空谈而已。对于国内目前的现状而言,宣传是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必不可少的环节,没有完整的宣传策略,居民和物业将很难配合政府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同时,支撑产业、回收收益、宣传效果受到居民收入、基础设施和居民素质的直接影响,其中,基础设施会受到物业的重视程度和居民分类知识的影响,只有足够的重视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物业才会投入精力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而居民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分类知识,才能很好的监督政府和物业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回收体系更加完善。

四、对策研究

通过对影响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要改善目前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现状的最主要的方法是增大宣传效果,增加回收收益,加速与垃圾回收相关的支持企业的发展三个方面。

(一)提高回收收益

1、提高垃圾自身的回收价值。可回收垃圾的回收价值影响因素包括垃圾的本身价值、对环境的危害程度等,从长远的角度考虑,政府应和企业达成共识,采用具有高回收价值的原料和包装,禁止一次性塑料袋等低回收价值产品的使用,将有利于提高整条回收链的剩余价值,从而更好的促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体系的运行。

2、通过节省回收成本来提高回收收益。

(二)增强宣传效果

1、普及分类知识

(1) 明确垃圾归属类别。

(2)提高青少年群体的分类意识。

2、加强法制建设。

五、结束语

本文应用ISM方法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效果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系统的解释了各影响因素之间内部关系,并根据得出的结构图,从支撑产业、宣传效果和回收收益三个主要的角度进行了相关对策的研究,为如何更好的实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篇4

一、 杭州市可回收垃圾资源二次利用的现状

众所周知,城市垃圾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一大公害。由于垃圾污染,使得对城市造成侵占土地,堵塞江湖,有碍卫生,影响景观等表面上的危害,与此同时,更深层次的是,如果处理不好垃圾,会造成水污染,进而影响人体的健康,这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同时,如果大量未经分类就填埋或焚烧垃圾,既是对资源的巨大浪费,又会产生二次污染。目前我国对于垃圾处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垃圾的混合处理、垃圾造成环境污染、垃圾分类的实行性低、

对于可二次利用垃圾的浪费。虽然我国地大物博,但是人均资源并不丰富。大多数居民,虽知道有资源的二次利用,但是真正行动起来的却很少,导致资源无节制的浪费,个人消耗和支出的增加,国家的损失严重。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非常注重对资源二次利用,其国民对于资源保护及利用意识很强,而且效果显著。

因此,如何把“实行垃圾分类,实现资源的二次利用”这个观念深入人心,达到保护资源、节约资源的目的,成为我国目前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以杭州市资源垃圾回收和再利用的情况为例,杭州市内居民对于可回收垃圾资源二次利用的意识不高,依据我们的调查问卷,要么,根本没有想到可回收垃圾资源可以再利用,还有,就是有些居民知道这些废弃物是有用的,但是没有合理便捷的方法来变废为宝,因为嫌麻烦,故而弃之不用。对于居民意识存在的现状,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对于垃圾分类及再利用也于2012年到来之际,关于印发了杭州市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为创造杭州的旅游型城市,生态型城市,响应世界的低碳生活,看待杭州市区在居民间实施可回收垃圾资源二次利用的前景十分可观,而且城市环境问题也是展示城市面貌的最直接的一个方面,故而政府也非常注重环保这一块。

二、 关于杭州市可回收垃圾资源再利用的问卷调查与分析

为了调查杭州市可回收垃圾资源再利用的情况,设计了垃圾分类处理问卷调查表,并进行统计分析。在2010年已做好市区关于杭州市小区垃圾分类的情况调查的89份问卷表,主要分布在杭州的金沙学府,金沙居,多蓝水岸,野风海天域,已有60份填写完毕的问卷调查表;在新雁公寓有7份已填写完毕的问卷调查表;在伊萨卡国际城区域,完成问卷调查表14份,照片46张;在梦琴湾,完成问卷调查表9张,照片71张。主要内容是关于垃圾分类处理,主要针对居民垃圾分类意识状况的调查,以便完成我们课题中关于可回收垃圾资源二次利用的现状调查与研究。2012年问卷调查的主要地点也是分布在金沙学府,金沙居,多蓝水岸,野风海天城,新雁公寓,梦琴湾等小区,总共发放130份问卷,最后回收到问卷数有95份,回收率在70.3%,问卷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居民的资源二次利用的意识状况的调查,对于居民分类垃圾习惯的调查,以及让居民认识垃圾分类的好处,与此同时我们通过对现状的了解,借鉴邻国日本垃圾二次利用的经验,对于杭州市垃圾资源可回收利用提出意见与建议。相比2010年的问卷调查得出的结论,2012年居民对垃圾分类和再利用的意识提高了很多。

根据2010年数据显示,有80%的人能正确分辨哪些是可回收垃圾,哪些是不可回收的垃圾,而这些人平时生活中偶尔会注意垃圾分类,真正进行垃圾分类处理的却也很少。而其他的20%的人都几乎不能很好的分辨可回收垃圾与不可回收垃圾,或者不是很了解,而他们对待垃圾的方式也就比较随意。其中还包括一些文化水平较高的人,虽然知道垃圾分类,但是对可回收还是不可回收也并不是很清楚。而2012的调查显示,所有被调查人口中,超过90%的人正确的认识到垃圾分类对人们所带来的好处,但是仅有2%的人会偶尔或者经常的把垃圾分类进行处理。其中85%的人在想丢垃圾的时候会随便的放入垃圾桶而不看分类标识,13%的人则会选择将垃圾随便丢弃。所有受调查者都赞成垃圾分类处理,超过80%的人听说过垃圾分类这回事,也清楚具体情况,52%的人表示如果有关于垃圾分类的讲座就会去听。

显然2010年居民对垃圾分类只是停留在知道上而已,具体的情况都不是很了解。还有些人不知道有垃圾分类这回事的,能自觉的垃圾分类的人少之又少。而2012年居民大部分都能进行垃圾分类再利用,很多人会自觉的去获取与垃圾分类有关的知识,并且对于垃圾分类的前景,被调查的参与者都表示乐观,有很好的前景等积极观点,还表明自己也会积极加入到垃圾分类的宣传中来。

三、杭州市垃圾处理模式的启示

如上所述,杭州市小区居民关于垃圾资源二次利用的意识不高,有待提高,因此,对于解决好杭州市环境问题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积极借鉴其他市的处理方式,从多种角度去解决垃圾问题:从居民角度看,自觉履行垃圾分类,提高环保意识。我们可以通过大众媒体、网络这些手段进行宣传教育,更要加大对儿童的教育,可以从正面的案例进行教育,也可以从历史惨痛地教训吸取知识,在潜移默化中慢慢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从企业角度来看,大力发展城市垃圾资源技术,形成新的产业。面对垃圾的挑战,变废为宝,向垃圾要效益,就必需要加大科技的投入,广泛应用高科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城市垃圾的资源化在很大程度上与资源化技术有关。科技的进步可增加可利用废物的种类及其利用深度,提高综合利用率,从而推动垃圾资源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城市垃圾处理和资源回收利用是一个新兴的产业,从技术开发、设备制造、安装维修、原料能源相互利用、垃圾产品生产以及管理培训来说,这将形成一个产业链。从市政府角度看,加强市场机制在治理环境问题中的力度,完善垃圾资源的 法律体系。环境问题光靠政府提倡、惩处是不够的,关键是要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引导企业形成自觉的环保意识,使他们认识到不重视环保,产品就没有出路,企业就没有出路,从而形成内在的环保机制与内生的环保动力。可以通过能源价格、环保补贴等具体办法加以推进。

总结

杭州市的生活垃圾量十分庞大,而其中以再利用为目的回收的垃圾资源竟还达不到一成,其余的垃圾要么直接燃烧,要么就地土埋。如此严峻的现实,减少垃圾的产量,推进垃圾的可循环利用,构建资源循环性社会极其迫切。这些靠杭州市政府去加强对垃圾处理及回收政策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居民和企业等积极配合,共同去美化的。

目前,杭州市面临着严峻的环境问题,而这问题的产生则是和废弃物的不合理投放,垃圾的不正确处理等等密切相关的。为了更好的解决日益严重的城市垃圾问题,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已成为当务之急。在处理环境问题上,日本的经验十分值得学习,同时必须要以我市的实际情况出发,切不可盲目照抄照搬。

为了更有效地解决垃圾问题,一方面,要加大垃圾的分类回收、利用,以及大型垃圾处理设施的构建力度,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与此同时,作为这一行动的主力军,城市的市民,更要大力支持环境的保护,从我做起,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这不仅仅是为了我们自己,我们更要考虑子孙后代的利益。

参考文献

(1)袁婷. 从国外经验看我国城市固体废弃物的循环利用[J].

(2) 山东工商 学院学报, 2006,20(1):20-23.[M].

篇5

随着近年来我国城镇化的深入发展,城市垃圾激增,但由于垃圾处理能力的滞后导致城市环境与社会稳定遭受到了严重影响。基于这样的现状,我们理应正确认识科学处理城市垃圾的紧迫性与重要性。然而,在整个城市垃圾处理体系中,垃圾的分类回收无疑是促进源头减排的首要环节。

一、城市垃圾分类回收的意义――基于循环经济效应

毫无疑问,由于城市垃圾污染问题将涉及到广大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因此其理应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那么,我们就必须坚持以资源化、减量化以及无害处理为原则,采取科学手段来促使城市垃圾进入良性生态循环。在这其中,分类回收处理不仅是实现垃圾资源化回收利用的基础与前提,更是将废物转变为再生资源来进行循环利用的重要途径。与此同时,通过分类回收处理可以有效减少垃圾的二次污染,是垃圾生态化的必由之路。

(一)城市垃圾,同样是一种资源

据相关调查统计得知,城市垃圾中有机垃圾(如果皮垃圾、厨房垃圾等)占据的比例高达70%,废纸塑料类和玻璃类垃圾则分别占据20%和4%的比例,剩下的则为布类、金属类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城市垃圾中有大部分物质都具有被资源利用的可能性,如果进行合理的开发与利用,变废为宝并非不可能。比如说1t废塑料通过再生利用可以提炼出大约0.7t的汽油或柴油。又比如,1t废纸通过再生利用可以造纸800kg左右,这相当于少砍伐了20余颗树木或节约了4m3的木材。基于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城市垃圾其实也是一种不被人们重视的“财富“,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再生资源[1]。

(二)城市垃圾的分类回收处理对城市环境的益处

城市垃圾的分类回收处理可以有效避免垃圾中有害成分对环境的污染。通过对现有物资的充分利用,能够减少对自然资源的索取,从而减少对自然生态平衡的破坏。具体来说,垃圾不仅仅是一种资源(从生态角度来看),其更是地球上唯一不断增长的资源(从资源角度来看)。因此,在城市垃圾分类回收工作不断推进的今天,我们理应建立起相应的资源化企业,设立专门的资源再生企业或部门来对分类回收的垃圾(如玻璃、废塑料、纸张、金属、辐射性或有毒物品等)进行处理,以此来高效实现城市垃圾的资源化,从而有效减轻城市垃圾对水体、土壤及大气的污染,让人们的生存环境得到保护。

二、完善城市垃圾分类回收工作的建议

(一)明确主管部门的监管职能

地方政府建设主管部门理应建立健全相关于城市垃圾分类回收处理的监督管理制度,由环境卫生部门牵头对区域内城市垃圾分类、回收与处置工作的开展进行监督管理。具体来说,首先应该促进废品回收部门与环卫部门的有机结合,确立废品回收部门与环卫部门的分工协作关系,实行再生资源行业与环卫行业相联合且优势互补的管理运作模式。通过相关制度的制定来将废品回收与环卫回收合二为一,均纳入到垃圾分类回收体系之中,并统一归属环卫部门进行管理。其次,进一步完善城市垃圾分类回收处理的各项技术标准,而相关主管部门也必须严格依据各项技术标准来对城市垃圾的分类回收工作进行实时监督与管理,确保分类回收工作的实效性。

(二)进一步加强垃圾分类回收的可操作性

显然,要想着实解决垃圾污染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要让城市居民在垃圾回收的源头来实现对垃圾的分类回收处理,然后再将其运送到分拣中心进行细致的划分,最后才根据垃圾的组成成分来分别进行再利用。当然,为了方便城市居民垃圾分类回收的操作,可以采用不同颜色的垃圾袋来分别盛装不同成分的垃圾,如有害垃圾、有机垃圾以及无机垃圾。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大件垃圾产出率较低,并且规格和体积均超常,所以其难以与其他类别的垃圾一起进行回收,因此应该划定一个期限(如半年、一年)来进行回收处理[2]。另外,在盛装垃圾袋的垃圾桶上应该注明回收的类别以及简要的使用说明,以此来指导广大居民合理使用。

三、结语

总之,“垃圾文明”始终都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发展,其不断挑战者人类的生存状态。鉴于我国城市垃圾的现状,我们理应采取先进技术与综合处理的方式来大力推行城市垃圾的分类回收,并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升全民环境意识,尽快实现城市垃圾无害化、减量化以及资源化。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