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垃圾分类回收现状

垃圾分类回收现状范文

发布时间:2024-01-11 16:13:5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垃圾分类回收现状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垃圾分类回收现状

篇1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在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是生活垃圾的增多。据七部委联合的《关于促进生产过程协同资源化处理城市及产业废弃物工作的意见》中所述,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年清运量约1.71亿吨,虽然因城镇所处的地区不同,不同城镇的人均日垃圾产量不同,但毫无疑问的是,城镇垃圾的总清运量在不断攀升,垃圾处理问题愈发严重。

垃圾分类回收,这是从很久以前我国就开始倡导的一个垃圾处理基本要求。对于垃圾分类进行归纳回收,这是为了将不同种类的垃圾进行良好的分类,以便对不同的垃圾采取相对应垃圾处理方法,从而达到高效的处理效果,减少填埋和焚烧垃圾所消耗的能源,同时最大限度的回收垃圾中的可回收利用资源,减少垃圾浪费,控制垃圾污染。

愿望是良好的,前景是美好的,但我国现在仍处于垃圾分类回收处理的起步阶段,对于垃圾分类回收的规定,我国所做甚少。如今,我国对于垃圾分类回收的主要要求体现在公共垃圾回收方面,最显著的即垃圾桶出区分可回收、不可回收两个较大的分类,将公共场所所产生的垃圾进行了一个简单的区分,而对于人们日常生活垃圾的分类却鲜有明确规定,多以倡议、宣传为主。为了了解垃圾分类回收处理情况,作者对此展开了一个走访调查。

以作者所在城市,河南省濮阳市为例,作者走访了市区内近四十个大小不同的居民生活区。首先,对于日常生活垃圾回收,各个小区均设有明显的垃圾回收处,确保了垃圾不会随意丢弃,保证小区内部整洁。但所有小区无一例外均未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垃圾回收区内部没有划分不同垃圾的堆放区域,所有的生活垃圾集中堆放在同一区域。

通过对垃圾的观察,市民在丢弃垃圾时也并未对垃圾分类,塑料制品,餐饮垃圾,玻璃废弃物甚至电池均以直接或袋装的方式丢弃在垃圾回收处。在进一步的对前来丢垃圾的市民的询问调查中,绝大多数的市民表示有垃圾分类处理的概念,日常生活中也有垃圾分类的意识,但实际日常垃圾丢弃时没有分类处理。90%的市民表示未分类的原因在于无明确分类垃圾堆放地点,个人分类丢弃无显著效果等。

而市政府垃圾回收系统方面,通过对市区内的垃圾回收中转站的走访,我们发现,中转站其主要功能在于对各个小区的垃圾进行集中回收,垃圾压缩并转运至垃圾填埋厂或焚烧厂,出于成本方面考虑,对于垃圾集中回收均是以垃圾车按时按区域直接进行回收,并无垃圾分类方面的措施。垃圾填埋厂及焚烧厂由于距离缘故未能实地走访,但对比郑州市的垃圾处理情况,作者有理由相信,工厂内无条件、也无方法实现对于垃圾的分类处理。

城市生活垃圾难以分类回收的原因有很多,总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垃圾分类处理观念存在问题,认知不够深刻

对于城镇生活垃圾的处理,我国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对于垃圾分类的重要性的观念,政府和人们都存在不足。90年代,国内的城镇生活垃圾处理混乱,作者小时候所在小区就存在垃圾乱堆乱放无人处理的情况,气味难闻,扰乱了正常生活秩序。近年来随着政府统一规范的发展,集中处理已成主流,乱堆乱放早已过去,市民乐于接受现状的变化,对于垃圾集中处理的情况鲜有了解。而由于中国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各级政府对于垃圾分类回收处理这种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但成效不是立杆见影的工程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

2 垃圾分类处理外部条件缺乏,分类难以实现

垃圾分类处理需要的除了意识,还有外部条件的支撑。走访的市民均表示未能垃圾分类是由于无分类环境所致,市民即使分类堆放,集中回收的城市垃圾收集系统也会将垃圾统一回收,失去了分类堆放的意义。政府方面,由于城市区域大、人口众多等因素,垃圾分类收集存在着各种困难,需建立一系列完整的体系,这对于发展中的政府是不小的开支,也使得垃圾分类回收实现的难度较大,难以实现。

3 垃圾分类处理法律规范空缺,无可依据标准

我国在垃圾分类回收方面仍处在起步阶段,九十年代末,我国才开始建立相应完善的垃圾回收系统,实行垃圾袋装化,撤消垃圾箱采取“垃圾不落地”的回收方式,初步完成了对于生活垃圾的处理,距离完善垃圾分类回收还远远不足。现阶段关于生活垃圾的处理主要参考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关于垃圾分类,自2009年施行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是一部专门应用于垃圾分类的法规,但仅仅限制了电子产品,各级政府颁布的地方性条例也存在着政策不清,实践难以执行等诸多问题,相比于日本《家电回收法》、《食品回收法》等大量与垃圾减量相关的法律,甚至是打开垃圾回收袋确认垃圾分类情况,不符合就打回原地拒绝回收的严格要求,我国相距甚远。从立法方面垃圾分类就无从谈起,实践更只能是纸上谈兵了。

4 垃圾分类处理学术研究较少,技术标准不足

日本垃圾处理系统的完善,这个很多人有所耳闻。日本对于垃圾分类处理的限定近乎于苛刻,每种废弃物应归于何种垃圾,每种垃圾应当何时堆放在何地,处理什么样的垃圾应缴纳多少垃圾处理费用等等规定数不胜数,有效的解决了垃圾分类回收方面的问题。这都是学者、政府通过长期研究、讨论得出来的便于实施且切实针对国情的解决方案。我国地域辽阔,不同的地区风土民情不同,垃圾产生情况也不同,照搬一个模式显然是不显示的,但我国对于垃圾分类方面的研究却少之又少,大多数学者讨论更多的是日益严重的大气污染,水污染的解决处理方案,对于垃圾处理这种污染产生源头的分析明显不足,急需人们更多的关注。

其实,垃圾分类难以实现的原因还有很多,不过都证明着我国在这方面仍需长期的努力,针对这些情况,我个人而言提出了一些方法。

首先加强法律法规建设,让垃圾分类回收有法可依,切实推动垃圾分类工作的实现进程。其次,政府应起到责任作用,垃圾分类毕竟是一个系统的大型工程,需要政府的引导监督,并在一定程度上给与支持,保证整个工程的完整开展。然后,建立合理的产业体系,使得垃圾分类回收成一个产业,充分利用市场优势推动产业发展进行。最后,加强宣传力度,做好基础工作开展,让市民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处理习惯,从源头做好处理工作。

众所周知,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对于垃圾的回收利用一直是可持续发展规划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我国对于生活垃圾这种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方法有限,焚烧,填埋是主要措施。近些年来,出于土地,环境的考虑,国内也出现了垃圾发电,垃圾堆肥等有效的回收手段,但由于垃圾未能分类,在垃圾发电的过程中,垃圾焚烧会产生二恶英等有毒有害物质,垃圾堆肥的过程中也易产生沼气不纯等问题,严重制约了这些垃圾处理方式的发展。因而建设良好的垃圾分类回收系统,做好垃圾处理的任务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2013年 中国环境状况公报[EB/OL](2014-06-05)

[2] 任连海. 城市典型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工程[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篇2

②参见《苏州每天收集的生活垃圾近4000吨,每年递增3%》,《城市商报》,2012年12月19日,http:///2012-12/19/c_114078534.htm。

③参见:《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

④参见谭文柱:《城市生活垃圾困境与制度创新--以台北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管理为例》,《城市发展研究》,2011年第7期。

⑤季卫东:《法治程序的意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56页。

⑥李洁 《循环经济视野下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法律》,《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第2期,第33页。

⑦西伟力:《日本垃圾分类及处理现状》,《环境卫生工程》,2007年4月版,第28页。

篇3

中图分类号:TU976+.41文献标识码:A

引 言

2002年国家建设部曾委托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南京、厦门和桂林等城市进行生活垃圾分类回收试点,直至现在居民分类的效果仍旧不是很理想。而目前关于推行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效果不显著的影响因素的研究仅限于罗列其影响因素并进行分析,尚未研究各个影响因素的综合作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将解释结构模型运用于该问题的系统分析中。

一、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效果影响因素

通过对调查分析和文献查阅,结合中国具体国情,选取以下12个因素作为模型研究的重点。(1)政府政策S1。主要是政府对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制定的相关的政策或法规;(2)居民素质S2。主要是指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方案的认识;(3)宣传效果S3。对于分类知识、分类效益的宣传的好坏;(4)基础设施S4。和分类回收配套的设施如垃圾箱、分颜色的垃圾袋和垃圾车等等;(5)社会经济水平S5。经济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所达到的水平;(6)分类知识S6。如何进行生活垃圾分类的知识;(7)居民收入S7。小区居民的人均年收入;(8)回收收益S8。回收收益由回收成本、垃圾的价值等来体现;(9)分类的复杂程度S9;(10)物业的重视程度S10。小区物业对于环保理念的看重;(11)支援产业S11。对于回收的可回收垃圾的后续处理产业的发达程度;(12)法律S12。为确保城市生活垃圾生活分类回收更好的实施而制定的、约束人们行为的相关法律。

二、影响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效果的因素的ISM分析

(一)各因素之间的影响关系

通过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讨论,得出各因素之间的影响关系如图1,其中V表示行对于列的影响,A表示列对于行的影响,X表示行和列之间的相互影响。

图1各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可达矩阵

根据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求出可达矩阵Ar

1 1 1 1 0 0 0 1 0 1 1 1

0 1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0 0 0 1 0 0 1 0

1 1 1 1 1 0 1 1 0 1 1 1

0 0 1 1 0 1 0 0 0 0 0 0

Ar=0 0 0 0 0 0 1 1 0 0 1 0

0 0 0 0 0 0 0 1 0 0 1 0

0 0 1 0 0 1 0 0 1 0 0 0

0 0 1 1 0 0 0 1 0 1 1 0

0 0 0 0 0 0 0 1 0 0 1 0

0 1 1 0 0 0 0 0 0 0 0 1

(三)建立解释结构模型

由缩减的可达矩阵绘制解释结构模型,如图2所示:

图2解释结构模型

三、结果分析

对图3建立的解释结构模型进行分析,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效果分析是一个具有六层的多级递阶结构。

生活垃圾分类效果好坏的最直接影响因素是第二级的因素,即回收收益、宣传效果和支撑产业。无论是从经济的角度或者是社会的角度,当回收效益低下时,都会影响到整套回收体系的运营,而支撑产业不仅是回收收益的保障,同时还是回收体系运转的保证,没有技术的支撑,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只能是空谈而已。对于国内目前的现状而言,宣传是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必不可少的环节,没有完整的宣传策略,居民和物业将很难配合政府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同时,支撑产业、回收收益、宣传效果受到居民收入、基础设施和居民素质的直接影响,其中,基础设施会受到物业的重视程度和居民分类知识的影响,只有足够的重视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物业才会投入精力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而居民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分类知识,才能很好的监督政府和物业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回收体系更加完善。

四、对策研究

通过对影响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要改善目前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现状的最主要的方法是增大宣传效果,增加回收收益,加速与垃圾回收相关的支持企业的发展三个方面。

(一)提高回收收益

1、提高垃圾自身的回收价值。可回收垃圾的回收价值影响因素包括垃圾的本身价值、对环境的危害程度等,从长远的角度考虑,政府应和企业达成共识,采用具有高回收价值的原料和包装,禁止一次性塑料袋等低回收价值产品的使用,将有利于提高整条回收链的剩余价值,从而更好的促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体系的运行。

2、通过节省回收成本来提高回收收益。

(二)增强宣传效果

1、普及分类知识

(1) 明确垃圾归属类别。

(2)提高青少年群体的分类意识。

2、加强法制建设。

五、结束语

本文应用ISM方法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效果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系统的解释了各影响因素之间内部关系,并根据得出的结构图,从支撑产业、宣传效果和回收收益三个主要的角度进行了相关对策的研究,为如何更好的实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篇4

一、 杭州市可回收垃圾资源二次利用的现状

众所周知,城市垃圾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一大公害。由于垃圾污染,使得对城市造成侵占土地,堵塞江湖,有碍卫生,影响景观等表面上的危害,与此同时,更深层次的是,如果处理不好垃圾,会造成水污染,进而影响人体的健康,这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同时,如果大量未经分类就填埋或焚烧垃圾,既是对资源的巨大浪费,又会产生二次污染。目前我国对于垃圾处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垃圾的混合处理、垃圾造成环境污染、垃圾分类的实行性低、

对于可二次利用垃圾的浪费。虽然我国地大物博,但是人均资源并不丰富。大多数居民,虽知道有资源的二次利用,但是真正行动起来的却很少,导致资源无节制的浪费,个人消耗和支出的增加,国家的损失严重。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非常注重对资源二次利用,其国民对于资源保护及利用意识很强,而且效果显著。

因此,如何把“实行垃圾分类,实现资源的二次利用”这个观念深入人心,达到保护资源、节约资源的目的,成为我国目前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以杭州市资源垃圾回收和再利用的情况为例,杭州市内居民对于可回收垃圾资源二次利用的意识不高,依据我们的调查问卷,要么,根本没有想到可回收垃圾资源可以再利用,还有,就是有些居民知道这些废弃物是有用的,但是没有合理便捷的方法来变废为宝,因为嫌麻烦,故而弃之不用。对于居民意识存在的现状,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对于垃圾分类及再利用也于2012年到来之际,关于印发了杭州市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为创造杭州的旅游型城市,生态型城市,响应世界的低碳生活,看待杭州市区在居民间实施可回收垃圾资源二次利用的前景十分可观,而且城市环境问题也是展示城市面貌的最直接的一个方面,故而政府也非常注重环保这一块。

二、 关于杭州市可回收垃圾资源再利用的问卷调查与分析

为了调查杭州市可回收垃圾资源再利用的情况,设计了垃圾分类处理问卷调查表,并进行统计分析。在2010年已做好市区关于杭州市小区垃圾分类的情况调查的89份问卷表,主要分布在杭州的金沙学府,金沙居,多蓝水岸,野风海天域,已有60份填写完毕的问卷调查表;在新雁公寓有7份已填写完毕的问卷调查表;在伊萨卡国际城区域,完成问卷调查表14份,照片46张;在梦琴湾,完成问卷调查表9张,照片71张。主要内容是关于垃圾分类处理,主要针对居民垃圾分类意识状况的调查,以便完成我们课题中关于可回收垃圾资源二次利用的现状调查与研究。2012年问卷调查的主要地点也是分布在金沙学府,金沙居,多蓝水岸,野风海天城,新雁公寓,梦琴湾等小区,总共发放130份问卷,最后回收到问卷数有95份,回收率在70.3%,问卷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居民的资源二次利用的意识状况的调查,对于居民分类垃圾习惯的调查,以及让居民认识垃圾分类的好处,与此同时我们通过对现状的了解,借鉴邻国日本垃圾二次利用的经验,对于杭州市垃圾资源可回收利用提出意见与建议。相比2010年的问卷调查得出的结论,2012年居民对垃圾分类和再利用的意识提高了很多。

根据2010年数据显示,有80%的人能正确分辨哪些是可回收垃圾,哪些是不可回收的垃圾,而这些人平时生活中偶尔会注意垃圾分类,真正进行垃圾分类处理的却也很少。而其他的20%的人都几乎不能很好的分辨可回收垃圾与不可回收垃圾,或者不是很了解,而他们对待垃圾的方式也就比较随意。其中还包括一些文化水平较高的人,虽然知道垃圾分类,但是对可回收还是不可回收也并不是很清楚。而2012的调查显示,所有被调查人口中,超过90%的人正确的认识到垃圾分类对人们所带来的好处,但是仅有2%的人会偶尔或者经常的把垃圾分类进行处理。其中85%的人在想丢垃圾的时候会随便的放入垃圾桶而不看分类标识,13%的人则会选择将垃圾随便丢弃。所有受调查者都赞成垃圾分类处理,超过80%的人听说过垃圾分类这回事,也清楚具体情况,52%的人表示如果有关于垃圾分类的讲座就会去听。

显然2010年居民对垃圾分类只是停留在知道上而已,具体的情况都不是很了解。还有些人不知道有垃圾分类这回事的,能自觉的垃圾分类的人少之又少。而2012年居民大部分都能进行垃圾分类再利用,很多人会自觉的去获取与垃圾分类有关的知识,并且对于垃圾分类的前景,被调查的参与者都表示乐观,有很好的前景等积极观点,还表明自己也会积极加入到垃圾分类的宣传中来。

三、杭州市垃圾处理模式的启示

如上所述,杭州市小区居民关于垃圾资源二次利用的意识不高,有待提高,因此,对于解决好杭州市环境问题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积极借鉴其他市的处理方式,从多种角度去解决垃圾问题:从居民角度看,自觉履行垃圾分类,提高环保意识。我们可以通过大众媒体、网络这些手段进行宣传教育,更要加大对儿童的教育,可以从正面的案例进行教育,也可以从历史惨痛地教训吸取知识,在潜移默化中慢慢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从企业角度来看,大力发展城市垃圾资源技术,形成新的产业。面对垃圾的挑战,变废为宝,向垃圾要效益,就必需要加大科技的投入,广泛应用高科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城市垃圾的资源化在很大程度上与资源化技术有关。科技的进步可增加可利用废物的种类及其利用深度,提高综合利用率,从而推动垃圾资源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城市垃圾处理和资源回收利用是一个新兴的产业,从技术开发、设备制造、安装维修、原料能源相互利用、垃圾产品生产以及管理培训来说,这将形成一个产业链。从市政府角度看,加强市场机制在治理环境问题中的力度,完善垃圾资源的 法律体系。环境问题光靠政府提倡、惩处是不够的,关键是要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引导企业形成自觉的环保意识,使他们认识到不重视环保,产品就没有出路,企业就没有出路,从而形成内在的环保机制与内生的环保动力。可以通过能源价格、环保补贴等具体办法加以推进。

总结

杭州市的生活垃圾量十分庞大,而其中以再利用为目的回收的垃圾资源竟还达不到一成,其余的垃圾要么直接燃烧,要么就地土埋。如此严峻的现实,减少垃圾的产量,推进垃圾的可循环利用,构建资源循环性社会极其迫切。这些靠杭州市政府去加强对垃圾处理及回收政策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居民和企业等积极配合,共同去美化的。

目前,杭州市面临着严峻的环境问题,而这问题的产生则是和废弃物的不合理投放,垃圾的不正确处理等等密切相关的。为了更好的解决日益严重的城市垃圾问题,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已成为当务之急。在处理环境问题上,日本的经验十分值得学习,同时必须要以我市的实际情况出发,切不可盲目照抄照搬。

为了更有效地解决垃圾问题,一方面,要加大垃圾的分类回收、利用,以及大型垃圾处理设施的构建力度,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与此同时,作为这一行动的主力军,城市的市民,更要大力支持环境的保护,从我做起,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这不仅仅是为了我们自己,我们更要考虑子孙后代的利益。

参考文献

(1)袁婷. 从国外经验看我国城市固体废弃物的循环利用[J].

(2) 山东工商 学院学报, 2006,20(1):20-23.[M].

篇5

随着近年来我国城镇化的深入发展,城市垃圾激增,但由于垃圾处理能力的滞后导致城市环境与社会稳定遭受到了严重影响。基于这样的现状,我们理应正确认识科学处理城市垃圾的紧迫性与重要性。然而,在整个城市垃圾处理体系中,垃圾的分类回收无疑是促进源头减排的首要环节。

一、城市垃圾分类回收的意义――基于循环经济效应

毫无疑问,由于城市垃圾污染问题将涉及到广大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因此其理应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那么,我们就必须坚持以资源化、减量化以及无害处理为原则,采取科学手段来促使城市垃圾进入良性生态循环。在这其中,分类回收处理不仅是实现垃圾资源化回收利用的基础与前提,更是将废物转变为再生资源来进行循环利用的重要途径。与此同时,通过分类回收处理可以有效减少垃圾的二次污染,是垃圾生态化的必由之路。

(一)城市垃圾,同样是一种资源

据相关调查统计得知,城市垃圾中有机垃圾(如果皮垃圾、厨房垃圾等)占据的比例高达70%,废纸塑料类和玻璃类垃圾则分别占据20%和4%的比例,剩下的则为布类、金属类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城市垃圾中有大部分物质都具有被资源利用的可能性,如果进行合理的开发与利用,变废为宝并非不可能。比如说1t废塑料通过再生利用可以提炼出大约0.7t的汽油或柴油。又比如,1t废纸通过再生利用可以造纸800kg左右,这相当于少砍伐了20余颗树木或节约了4m3的木材。基于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城市垃圾其实也是一种不被人们重视的“财富“,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再生资源[1]。

(二)城市垃圾的分类回收处理对城市环境的益处

城市垃圾的分类回收处理可以有效避免垃圾中有害成分对环境的污染。通过对现有物资的充分利用,能够减少对自然资源的索取,从而减少对自然生态平衡的破坏。具体来说,垃圾不仅仅是一种资源(从生态角度来看),其更是地球上唯一不断增长的资源(从资源角度来看)。因此,在城市垃圾分类回收工作不断推进的今天,我们理应建立起相应的资源化企业,设立专门的资源再生企业或部门来对分类回收的垃圾(如玻璃、废塑料、纸张、金属、辐射性或有毒物品等)进行处理,以此来高效实现城市垃圾的资源化,从而有效减轻城市垃圾对水体、土壤及大气的污染,让人们的生存环境得到保护。

二、完善城市垃圾分类回收工作的建议

(一)明确主管部门的监管职能

地方政府建设主管部门理应建立健全相关于城市垃圾分类回收处理的监督管理制度,由环境卫生部门牵头对区域内城市垃圾分类、回收与处置工作的开展进行监督管理。具体来说,首先应该促进废品回收部门与环卫部门的有机结合,确立废品回收部门与环卫部门的分工协作关系,实行再生资源行业与环卫行业相联合且优势互补的管理运作模式。通过相关制度的制定来将废品回收与环卫回收合二为一,均纳入到垃圾分类回收体系之中,并统一归属环卫部门进行管理。其次,进一步完善城市垃圾分类回收处理的各项技术标准,而相关主管部门也必须严格依据各项技术标准来对城市垃圾的分类回收工作进行实时监督与管理,确保分类回收工作的实效性。

(二)进一步加强垃圾分类回收的可操作性

显然,要想着实解决垃圾污染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要让城市居民在垃圾回收的源头来实现对垃圾的分类回收处理,然后再将其运送到分拣中心进行细致的划分,最后才根据垃圾的组成成分来分别进行再利用。当然,为了方便城市居民垃圾分类回收的操作,可以采用不同颜色的垃圾袋来分别盛装不同成分的垃圾,如有害垃圾、有机垃圾以及无机垃圾。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大件垃圾产出率较低,并且规格和体积均超常,所以其难以与其他类别的垃圾一起进行回收,因此应该划定一个期限(如半年、一年)来进行回收处理[2]。另外,在盛装垃圾袋的垃圾桶上应该注明回收的类别以及简要的使用说明,以此来指导广大居民合理使用。

三、结语

总之,“垃圾文明”始终都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发展,其不断挑战者人类的生存状态。鉴于我国城市垃圾的现状,我们理应采取先进技术与综合处理的方式来大力推行城市垃圾的分类回收,并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升全民环境意识,尽快实现城市垃圾无害化、减量化以及资源化。

篇6

垃圾的收集运输和处置方式

目前我国城市垃圾收集和运输方式尚处于比较落后的阶段,绝大部分居民的生活垃圾采用混合收集,基本未实现分类收集。多数城市都是居民将各种垃圾混合装入袋中后送到垃圾收集点,由环卫清运部门用垃圾收集车定时运走。在小城镇和农村,由于居民有足够的空间堆放具有回收价值的废弃物品,所以多数家庭能够一定程度实现垃圾分类,但在公共场所多数也是采用混合收集。

混合收集比较简单易行,收集费用低,但混合收集导致各种废物相互混杂、粘结,降低了废物中有用物质的纯度和再利用价值,同时增加了处理的难度,提高了处理费用。而分类收集可以提高回收物料的纯度和数量,减少需处理的垃圾量,有利于废物的进一步处理和利用,并能较大幅度降低废物的运输及处理费用。

在经过居民、拾荒者、环卫工人的多重分拣以后,城市生活垃圾最终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方式进行处置:卫生填埋、焚烧、堆肥、热解、生物制气及综合利用等。其中,卫生填埋是我国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卫生填埋是利用自然界的代谢机能,对垃圾进行土地处理。其选址困难,产生的渗滤液埋填气污染地下水与大气等,但填埋法投资省、处理费用低,处理量大,所需设备相对较少,操作简便能回收沼气等,而且如果设计运行得当,可以避免二次污染。

垃圾的分类

垃圾主要分为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可回收垃圾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物、布料。

厨余垃圾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果皮等食物类废物。厨余垃圾可经生物技术做堆肥处置,生产加工为有机肥料。

有害垃圾包括: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等。有害垃圾需要做特殊安全处理。

其他垃圾包括:砖瓦渣土、卫生间废纸、纸巾等。通常根据垃圾特性采取焚烧或卫生填埋的方式处置。

人人参与垃圾分类

如果垃圾分类处理不当,不但会造成资源浪费,同时会加重环境负担和危害人类健康,人人参与垃圾分类已是势在必行。其重要性表现为以下几点:

1.资源回收利用

生活垃圾中一些可回收利用或循环利用的物品,通过可行的技术和手段,不仅可以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而且可以节约资源,实现利益与资源的双赢。

2.减轻环境负担

垃圾分类后可使无用垃圾数量减少,可以减少占地、降低垃圾处理成本,减少垃圾处置带来的环境污染。

3.保护人类健康

垃圾分类后减少了环境的污染,大大避免了垃圾处理不当带来的健康隐患。

4.减轻技术不完善造成的浪费和污染

由于垃圾成分十分复杂,使得垃圾的处理方法既复杂又昂贵,而且在处理完的材料中也经常夹有杂质,造成很大程度的浪费和二次污染。

垃圾分类的设计思考

在我国,国家制定了国家垃圾分类标准,并设计了一系列分类标识和垃圾箱,并在一些城市进行试点推行,但效果并不理想。基于我国的国情,也基于不同城市乡镇的发展情况,设计可以提供一些实现垃圾分类的途径。

1.设计结合宣传,提高垃圾分类意识

多数情况下,引导和说服要比强制更有效和长久。通过调查研究,根据不同情境设计相应的宣传途径,提高居民关注度和分类意识;其他途径如微博微信等,扩大宣传范围,加大宣传力度。

2.提高绿色设计、生态设计意识

作为设计者,提高自身的生态意识,通过设计的手段改变产品的设计现状,让可拆卸设计、使用环保材料、适度包装等等设计原则不再只是一种口号,从而实现产品生命周期的绿色设计。

3.垃圾分类的硬件设计

有了分类意识,也要有分类设备才能具体实现,比如垃圾箱的设计和放置。要根据使用场所,分析该场所的人群特征、产生垃圾的种类数量等,设计相应的垃圾箱和放置环境。比如大学图书馆中,多数为学习的学生,产生的垃圾大多为饮料、纸张及部分其他垃圾,同时他们也愿意将自己的垃圾投入到距离适当的垃圾箱中。这种情况下垃圾箱可以设计为三种分类:饮料瓶、纸张和其他垃圾。许多情况下,没有实现垃圾分类不是人们没有分类意识,而是有许多因素的限制,诸如无分类设备,场所太远等等。此外,垃圾箱的设计应不仅仅从颜色或标识进行区分,造型的变化,语义的隐喻,材料的使用等等都可以让人们更容易对垃圾分类产生兴趣和行动。

4.鼓励方式的设计

篇7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生活垃圾越来越多,每年城市人均垃圾量为400公斤,每年城市垃圾总量以8%―10%的速度增长。垃圾污染环境,引发社会矛盾的问题已越来越严重,正在困扰着各级政府。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应当变废为宝,把垃圾作为资源对待,开发利用垃圾资源。

一、我国城市垃圾的现状

我国约有2/3的城市陷入垃圾围城的困境,仅“城市垃圾”的年产量就近1.5亿吨,成为城市发展中的棘手问题,垃圾不仅造成公害,更是资源的巨大浪费。每年的城市垃圾中,被丢弃的“可再生资源”价值高达250亿元!

二、国内垃圾的处理现状

1、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现状及资源化技术

目前我国城市垃圾收集和运输方式尚处于比较落后的阶段,绝大部分的居民生活垃圾采用混合收集,未实行分类收集。混合收集一方面增加了城市垃圾收集和运输的数量,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另一方面增加了城市垃圾处理的技术难度、工程投资和运行费用,不利于城市垃圾的减量、循环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目前我国城市垃圾处理技术主要有填埋、堆肥、焚烧三种处理方式:

(1)城市垃圾填埋处理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绝大部分城市都是采用露天堆放、自然填沟和填坑等方式消纳城市垃圾,不但侵占了宝贵的土地资源,而且对环境造成了潜在的影响和危害。特别是填埋场的垃圾渗沥水,由于没有进行必要的收集和处理,导致水资源及其环境被严重污染的现象普遍存在。80年代末以来,我国的城市垃圾填埋处理技术有了一定的发展,全国相继建成了一批较为完善的城市垃圾卫生填埋场(或准卫生填埋场),但现阶段大部分城市垃圾填埋场,在填埋场场底防渗、填埋气体收集利用、渗沥水收集和处理、填埋作业分层压实以及填埋场日常覆盖和终场恢复等方面还存在较多的不足。

(2)城市垃圾堆肥处理现状

目前我国城市垃圾堆肥处理技术处于相对萎缩的状态。实践证明,用混合收集的城市垃圾生产出来的堆肥,肥效低、杂质多、成本高,不便用于农田生产,也影响其市场发展。“七五”期间建设的无锡、杭州、北京、上海等地的机械化城市垃圾堆肥厂都因技术和市场等原因而相继关闭。降低堆肥成本,提高堆肥产品质量,开辟市场渠道是发展城市垃圾堆肥处理技术的关键因素,而影响这些因素的重要条件是实现有机垃圾的分类收集。

(3)城市垃圾焚烧处理现状

焚烧处理是我国城市垃圾处理技术的新热点。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城市垃圾焚烧处理技术刚刚起步,目前还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要,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了许多企业投资进行城市垃圾焚烧技术设备的开发。其中大部分是通过引进技术和设备建设的。

2、城市垃圾处理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的城市垃圾处理体制,很容易将城市垃圾处理问题只局限于处理方式自身进行讨论和分析,就城市垃圾处理谈城市垃圾处理。总体上说城市垃圾成分的特性是高水分(因为厨余垃圾所占比例高)、高灰分(燃气普及率较低的地区灰渣含量高)和低热值,收集方式基本上是混合收集,城市垃圾处理的现状可归纳如下几点:

(1)大多数城市的大部分城市垃圾还采用露天堆放和简易填埋处理方式,乱堆乱放的现象还相当普遍;

(2)一些地区、特别是东部沿海经济较发达的地区,适宜的城市垃圾填埋场场地缺乏,并且越来越少;

(3)在混合收集的条件下,城市垃圾堆肥处理难以发展,在一些地区还处于萎缩状态;

(4)城市垃圾焚烧处理还处于起步阶段。国内自主开发的城市垃圾焚烧设备还不成熟,引进的焚烧设备系统价格太高,大多数城市的经济实力难以承受。如果不进行分类收集,按照我国《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的要求,适宜于高水分、高灰分和低热值的城市垃圾焚烧设施,无论是国产化还是自主开发,其工程投资和运行成本都是相对较高的,难以普遍推广。这些处理方法都有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污染环境的实质性问题。

以北京市为例,处理一吨垃圾花费103.49元,一年的处理费用就是5亿多元。这还不包括建设垃圾处理场的费用,建一座大型垃圾填埋厂就得花1~2亿元,建一座大型垃圾焚烧厂就得花20多亿元,这又是一笔很大的支出。当前大量未经分类就填埋或焚烧垃圾,既是对资源的巨大浪费,又会产生二次污染。

三、生活垃圾的资源价值

北京市环保基金会统计,北京市年产垃圾中有废塑料36.2万吨,而一吨废塑料可生产0.37~0.73吨油,每回收一吨饮料瓶塑料可获利润8000元。有废纸38.8万吨,每回收一吨废纸,可造好纸0.85吨,节省木材3立方米,节省碱300公斤,比生产等量好纸减少污染74%。有废玻璃15万吨,利用碎玻璃再生产玻璃,可节能10~30%,减少空气污染20%,减少采矿废弃的矿渣80%。有废电池2.37亿支,利用废电池可回收镉、镍、锰、锌等宝贵的重金属,同时可减少重金属对环境的污染及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有废金属3.5万吨,每回收一吨废钢铁,可炼好钢0.9吨,可减少75%的空气污染、97%的水污染和固体废物,比用矿石炼钢节约冶炼费47%。有废食品草木121.3万吨,每回收一吨这类垃圾,可生产0.6吨有机肥,也可生产垃圾燃料,作为发电、供热的燃料。

中国工程院院士左铁镛在国际节能环保高层论坛上指出,一吨废旧手机电池就可提炼出一百克黄金,普通含金矿石最多也仅提炼几十克黄金而已。

所谓的“垃圾”,只要处理得当,就能开发出巨大的经济价值。比如,五万吨的废塑料如果经过回收再利用,可以减排五万吨二氧化碳,节约三十万吨石油,这些数字说明发展循环经济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最有效的途径。

综上所述,生活垃圾是一个巨大的金矿,是可以利用的资源,从国外和我国某些地区的实践看,开发利用垃圾资源是可行的。

四、生活垃圾利用的难点

生活垃圾资源利用的难点就是分类观念落后,没有引起全民对生活垃圾分类的重视,特别是没有引起政府的重视。如,我国某县生活垃圾填埋场短缺,要花100多万元征地建填埋场,为此一些学者向县政协提出开展垃圾分类,开发利用垃圾资源的政协提案,提出用建填埋场的100万元用作垃圾分类宣传费,奖励分类有功人员,减少土地利用,保护生态环境,但是,该县政府以“难实施”为由答复,不了了之。可见,生活垃圾资源的分类最困难的是观念的转变,重中之重是政府与时俱进转变观念,动员全民参与分类,这是生活垃圾利用的难点所在。

五、垃圾资源开发利用对策

1、各级政府要与时俱进转变观念,把开发利用生活垃圾资源提上议事日程,列入各级政府工作计划;要提高认识,不要把垃圾作为废物看待,要把垃圾作为资源利用,观念转变了,垃圾的分类问题就有望解决。

2、制订垃圾分类行政法规,强制实行垃圾分类。垃圾资源的开发利用难点是观念,重点就是分类。要制订分类标准,混合回收使垃圾资源无法利用,造成无穷后患。要动员全体市民以举手之劳分类垃圾,这就形成了一支巨大的环保大军,不再是环卫工人孤军作战。

3、制订利用规划,合理利用资源。各级政府要对全区各地市县的垃圾资源总量要心中有数,什么资源集中什么地方加工,要有总体规划,不要各自为政,重复建设,造成有些地方吃不饱,有些地方资源用不完。有机类、建筑类垃圾应该就地处理,节省运力。有机类垃圾直接用于生产沼汽发电,沼液沼渣制成肥料。竹木杂物类用于生产活性炭,废塑料类、玻璃类直接回收利用。建筑废渣直接粉碎生产成水泥砖。

4、设立特殊垃圾回收站。废电池、废荧光灯管污染环境严重,属特殊垃圾,应设立废电池荧光灯管回收站,这种回收站作为政府环保机构,对市民交来的废电池荧光灯管进行登记,发行IC 卡,计算回收积分,达到一定积分者减免其当年的垃圾费,使市民自觉回收这些特殊垃圾。

参考文献

[1] 吴靖.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方法综述[J].中国科技信息.2011(05)

[2] 李玉国.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与无害化管理技术浅析[J].中国西部科技.2009(08)

篇8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28-0025-04

垃圾分类处理作为循环经济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做好垃圾分类,有利于贯彻“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利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本文以高校大学生群体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大学生是我国环保意识较高的群体之一,其结果具有代表性。通过对高校垃圾分类现状的分析,我们可以以小见大,反映我国垃圾分类现状及折射出相应的问题。

一 调研对象与研究方法

1.调研对象

本次调研选取了重庆市具有代表性的部分高校,先后对重庆大学(虎溪校区)、重庆医科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四川美术学院、重庆科技学院、西南政法大学、西南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重庆工商大学、重庆交通大学等13所高校的垃圾分类状况展开了一系列的调查。

2.研究方法

第一,实地调查法。对上述13所高校垃圾分类处理情况进行实地考察,并编制了实地调查具体细则及记录表,具体内容包括高校垃圾桶的摆放位置、回收标志设置、垃圾分类状况、垃圾主要成分等指标。

第二,问卷调查法。通过自行编制的《关于高校学生垃圾分类现状的调查问卷》,采取网络调查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高校大学生的个人基本信息、垃圾分类态度与行为实践、垃圾分类知识了解渠道及掌握程度、对学校垃圾桶设置的满意度、现状原因调查及责任意识等六个方面展开了调查。

第三,深入访谈法。拟定了《高校大学生垃圾分类调研访谈提纲》,并抽取部分学生及学校基建后勤处相关领导及老师进行访谈。学生访谈主要侧重于其对垃圾分类的态度及行为,通过渐进式的问题,挖掘出其态度与行为是否背离的深层原因;老师的访谈则更多地侧重于目前高校是否出台系列垃圾治理的措施、对高校垃圾分类教育是否做到很好的宣传、目前工作的进展和垃圾分类现状以及如何高效地管理垃圾分类等问题展开细致的研究。

二 实地调查结果及存在的问题

1.各高校是否设立分类垃圾桶

在13所高校中,有设立分类垃圾桶的学校有重庆工商大学、西南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重庆工学院、重庆文理学院、重庆科技学院、重庆师范大学、四川美术学院及四川外国语大学,其中仅重庆科技学院与重庆师范大学在生活区及教学区中均设立了分类垃圾桶;没有设立分类垃圾桶的学校则有重庆交通大学、重庆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及重庆医科大学。

2.垃圾桶分类标准是否细致

观察有分类标识的垃圾桶后发现,大部分高校垃圾分类仅有“可回收垃圾”与“不可回收垃圾”两项,仅重庆科技学院、重庆工商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增设了“有害物质”一项。

3.各高校垃圾分类回收情况如何

调查发现,在垃圾分类方面,绝大部分有分类的垃圾桶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分类,形同虚设;在回收方面,仅塑料类得到较好的回收,并且回收工作主要是由处理生活垃圾的物业环保人员进行。

4.垃圾桶设置是否合理

通过整理归纳后得出,目前各高校垃圾桶存在“口径相对较小”“投掷口高度较低”“垃圾清理不便”“设计单调,易坏易锈,有损校容”“容量相对不足”“无分类标识”“摆设地点不合理”等问题。

三 问卷调查

1.被试基本情况

结合实地调查问卷与网络问卷,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72份,有效问卷356份,问卷有效率为95.70%。其中男生188名,女生168名;年级:大一92名,大二152名,大三76名,大四16名,研究生学历以上20名;专业:人文社科类152名,理工科类204名;居住地:城市119名,乡镇110名,农村127名。

2.垃圾分类必要性

在问及“是否有必要进行垃圾分类”,有91.01%的学生回答必要,其中认为十分必要的占60.67%,认为有必要的占30.34%;另外认为垃圾是否分类无所谓的占总体的6.74%,认为完全没必要进行垃圾分类的占总体的2.25%。由此可见,高校大学生普遍认为垃圾分类具有其价值意义,但仍有少部分学生的垃圾分类意识较为薄弱。

3.垃圾分类进展情况

在提及“如何处理生活垃圾”的问题时,有44.66%的学生表示从不进行垃圾分类,而表示仔细分类后投到相应垃圾桶的仅占总体的1.40%,另外,令人欣慰的是有53.94%的学生表示会对部分垃圾进行分类回收的处理。结合垃圾分类意识与本题数据情况易得,高校学生垃圾分类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知行不合一”的问题。

4.垃圾分类知识掌握程度

本题以表格形式给出,给出八个常见垃圾让学生判断其所属垃圾类别。题中所给的废纸、塑料制品、易拉罐、废旧电池均属于可回收垃圾,其余的均为不可回收垃圾。我们规定,每个选项1分,满分8分,总分为7~8分的为优良,5~6分为一般,3~4分为较差,3分以下为差。统计结果见图1、图2。

图1 垃圾分类知识得分频数图

图2 垃圾分类知识得分饼形图

由上图可知,大学生具备一定的垃圾分类知识,但不够完备,不足以应对实际生活问题。能够熟练掌握垃圾分类知识的仅占总体的15%,而剩余的85%中有30%的学生对垃圾分类知识掌握较差,无法进行科学的分类。

5.垃圾分类知识获取渠道

在问及“垃圾分类知识获取渠道”时,电视与广播、网络等新媒体、课堂教育位列前三,分别占总体的68.54%、58.43%、51.69%,另外通过报纸杂志等纸媒获取垃圾分类知识的占43.82%,而经高校宣传获得垃圾分类知识的仅占总体的13.48%。由此可见,高校学生垃圾分类知识主要获取渠道为电视等传统媒体、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课堂教育,而高校宣传活动在这方面做得仍不足。

6.不参与垃圾分类的原因

对于垃圾实施分类困难的原因,“嫌操作麻烦”“分类意识薄弱”“无分类垃圾桶”这三项位列前三,分别占总体的79.78%、70.79%、60.67%;有57.30%的学生表示不进行垃圾分类已经是从小到大养成的一种习惯,即便是看到分类垃圾桶也不会对其进行分类;另外,表示自己不参与垃圾分类的原因是因为政府倡导的占总体的24.72%,认为回报少的占总体的29.21%。

7.责任意识

多数大学生对垃圾分类的责任意识较清晰,有58.43%的学生认为垃圾分类应当是公民的责任;有23.60%的学生认为垃圾分类是政府部门的责任;但还是有17.97%的学生认为垃圾分类应该是环卫人员的责任。可见,大部分学生对于垃圾分类的责任意识认识较为到位。

四 宏观、微观环境下的解读――基于设计行为理论

1.理论概述

垃圾分类回收是一种行为。而社会公民是该行为的执行者,也是整个垃圾分类回收体系中的起点。因此,对公民行为进行分析,创造行为的有利条件,是保证垃圾分类回收的有效方法。加拿大学者对此进行了一系列研究,证明一种社会心理模型――设计行为理论(Planned Behavior Theory)对促进群体环境下的个体垃圾分类回收行为是十分有效的。

根据这个理论,作为结果的行为是由对该行为的“态度”、“主观和个人准则”以及“可感知的行为控制”所导致(见图3)。“态度”主要取决于个人对该行为的重视程度,对事物的了解程度、行为本身具备的价值含义及受教育程度等均会综合作用于此。“主观准则”依赖社会影响,如朋友或家人进行或支持该项行为。“个人准则”基于先前经验的个人喜好,亦可称为个人习惯。良好的个人习惯是在适当的周遭环境下,长时间培养出来的,垃圾分类行为亦是如此。“可感知的行为控制”是人们进行某项行为时对周边环境因素、成本和便捷性的预计,我们不得不承认,在进行某项行为时的周遭环境,花费的时间和费用等都会影响个人进行该项行为的意愿。因此,主要的努力方向在于培养垃圾分类回收成为居民主观个人的行为准则并提高居民对这一行为可感知的行为控制。

图3 行为设计理论三因素

研究认为,通过对居民进行宣传教育或通过设定目标和社区间竞争等方法可以逐渐将目标行为成为个人的行为原则。上述三个因素一起作用,加上一些人为的“激励”,诱导行为的产生,将行为慢慢变成习惯,就能最大程度地促进目标行为的产生。

2.宏观环境的解读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不难发现,大学生“知行不合一”的现象,即理论中“态度”与“可感知的行为控制”间的抵触而造成。从宏观环境下窥见,我国垃圾分类着实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第一,教育不重视,宣传不到位。调查显示,高校学生能熟练掌握垃圾分类知识的群体仅占总体的15%,可见垃圾分类知识教育的缺失;加之,社会中缺少提倡和宣传垃圾分类的活动,也会导致社会民众无法了解垃圾分类的价值及意义所在,这也是导致“知行不合一”的原因之一。

第二,垃圾分类基础设施及体系不健全。垃圾分类基础设施的不健全,诸如垃圾桶摆放位置、容量设置、是否设置回收标志等问题,都使垃圾分类成为公民的负担,使公民实行垃圾分类行为的成本上升,便捷度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可感知的行为控制”。同时,通过访谈了解到,即便是公民对垃圾做了较好的分类,政府部门在垃圾收运作业中也没有对其进行实际的分类处理,因此大大降低了公民进行垃圾分类的欲望。

第三,政府法律、法规不健全,缺乏约束机制。对于垃圾分类回收,现阶段我国政府的作用主要还处于提倡、指导阶段,没有形成相关的法律条文,也没有具体的实施措施。对于大部分公民来说,生活垃圾分类是很不方便的,也会增加生活成本。在分类与不分类两种行为的结果一致的条件下,通过自觉来实现源头分类是很不现实的。

第四,垃圾再生利用处理技术相对国外落后,致使分类回收处理收益低于成本。我国目前主要采取垃圾填埋法和堆肥法,这种垃圾处理方法回收率低,发达国家虽然也采取此类方式但仅仅处理不到15%的垃圾量。

第五,我国混合式垃圾收集方式的观念依然根深蒂固,国民整体素质相对发达国家较低,政府与公民缺少沟通的桥梁。2005年,我国西部第一座BOT大型垃圾焚烧发电厂开始投产。然而不久之后,很快濒临破产。事后调查发现,由于垃圾分类程度低,致使发电厂发电效率低下,影响了企业的盈利能力。更有甚者,一些公民为谋求利益,往塑料瓶中添加石头添重,导致发电机经常故障,大大地提高了维修成本。另外,由于初期政府缺少与垃圾发电厂当地居民的沟通及制定相关问题的解决措施,当地居民认为垃圾运输会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对其进行强烈的抵制。

3.微观个体的解读

第一,个人主义盛行。对于我国垃圾分类处理现状,可以用鲁迅先生口中的“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做较贴合实际的描述,个人主义的盛行是微观个体中导致垃圾分类失败的根本原因。

第二,责任意识的模糊。调查表明,仍有一部分大学生认为垃圾分类是政府部门、环卫人员的职责,这种责任意识的缺位,也是致使知行不合一的原因之一。责任意识的模糊,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了仍有部分大学生垃圾分类意识较差,政府倡导的“垃圾分类,从小做起,从我做起”实践起来具有很大的难度。

第三,缺少针对性的教育,缺乏垃圾分类知识。通过实地调查,我们发现塑料类的分类情况好于其他类别的垃圾,其原因可能是学生对垃圾分类知识的掌握不够,塑料类已是广为人知的可回收垃圾类别,但是对于纸类、金属类、玻璃类、医药用品等垃圾类别却无法区分是否能进行垃圾分类,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垃圾分类行为的践行。

第四,嫌操作麻烦,缺少相关人为“激励”。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即垃圾分类实行者进行垃圾分类活动的成本小于其收益,换句话说,就是边际收益达不到预期收益。因此,增加经济利益对驱动居民进行垃圾分类回收是有效的诱导因素。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的“饮料瓶罐收集和回收”项目就证明了这一点。这个项目用来收集和回收省内一次性的饮料容器。消费者在购买饮料的同时对饮料瓶罐支付一定的押金和环境处理费。消费者可以将饮料瓶罐交回到省内71个指定回收点中的任何一个,并收回押金。该项目在实行的一年时间内,共回收237亿个饮料瓶罐,占全省指定饮料瓶罐总量的87%,足见成效。

五 反思与建议

1.完善垃圾分类法律及法规

从国务院颁布的《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再到建设部颁布的《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及各地方规定,它们的法律效力在逐级递减,而实际有效性却在逐步提高。面对垃圾分类处理,我们不是无法可依,而是法律还不够健全。垃圾分类相关法规不仅要确保其广度,还要保证其深度。例如,对垃圾分类标准的确立、设立垃圾分类机构、制定相关垃圾收费制度。各地政府应结合当地情况及垃圾分类中存在的共性与特性问题,制定适合当地发展的垃圾分类法规。

2.开展多方位、多层次的宣传教育活动

从宣传形式上看,除了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外,可以加入新媒体元素,通过互联网技术在虚拟网络空间中开展“病毒性”宣传,无论从成本开销及宣传效果来看都是不二选择。从宣传内容来看,应该包括:垃圾分类对社会、环境的意义及价值所在;国家及各地方政府出台的垃圾分类法律法规;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等。根据不同的宣传对象,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如通过小区垃圾分类游戏竞赛活动,让广大老百姓在游戏中学习到垃圾分类的知识,认识到垃圾分类的意义所在,同时对垃圾分类付诸实践。对高校大学生可开展以“垃圾再利用”为主题的系列团日活动、演讲比赛等活动,同时,高校可适当开设环保任选课程,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对于垃圾处理的工作人员,应当加大其培训力度,对垃圾处理流程做好标准化的管理与规定,以便提高工作效率。

3.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科学的垃圾分类体系

在实践调查及民众反馈中,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各级政府、单位,应当对自己负责的区域展开实际的调查。对于垃圾桶摆放设置、垃圾桶大小规格、具体分类标志等应结合该地区人口容量、垃圾产量及垃圾回收处理难易程度等因素综合考虑。通过民众意见的反馈,对设置不合理的相关设施予以更换。

此外,政府还应通过设立专门的垃圾分类运行机构,建立系统的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运、分类处理管理的运行体系。对于垃圾的分类投放,可以借鉴加拿大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法,设置不同颜色及标志的垃圾收集容器,由群众做好源头分类;分类收运可根据是否可回收做分开的收运,对不可回收的垃圾由环卫部门按现行方式进行运输处理,对可回收的垃圾用特殊标记的垃圾车进行逐一回收;对于回收到的垃圾,将其运送到指定的垃圾分类管理站进行人工分类,通过一系列的流程将分类后的垃圾进行相应的处理。

参考文献

篇9

中图分类号: R124.3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2010年,美国耶鲁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联合公布的“年底全球环境绩效指数(EPI)研究报告”中,中国排名位居第121位,即倒数第43位。水质和空气质量指标得分很低、能源利用率得分低是导致中国排名如此靠后的主要原因。

中国作为人口最多的国家,在经济迅猛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当代,每年产生的城市垃圾数量是非常庞大的。据《2011年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2011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已达到1.64亿吨,并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堆积的垃圾会污染土壤、大气和水资源,对居民的生活和身体健康产生危害[1]。然而,垃圾中也蕴含着巨大的“财富”,美国环境专家内贝尔研究得出:90%的垃圾都是可以回收利用的[2]。由此可见,处理好这些垃圾不仅可以减少其对环境的污染,还能充分回收利用垃圾中含有的资源。这对我国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对提高我国EPI得分也有积极作用。[ 本文是2011年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长株潭两型社会构建中垃圾处理模式的ESG评估与改进方法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项目指导教师:邓学衷、袁江云。]

二、城市垃圾处理技术及管理

(一)城市垃圾处理技术

目前,国际上城市垃圾的处理方法主要是垃圾分类、卫生填埋、焚烧和堆肥。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涌现出许多先进的垃圾处理技术,如厌氧发酵、热分解和蚯蚓分解等。

1.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就是将垃圾按相同或相近性质分类投放或装置,由垃圾车分类收集后将不同类别的垃圾分别投入不同的垃圾处理系统或回收系统中。垃圾分类能有效地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资源消耗;能减少垃圾处理量,降低处理成本;还能防止某些有毒害垃圾对环境的污染。

2.卫生填埋

卫生填埋是将垃圾填埋在具备可靠的防水结构并铺设垃圾发酵沼气的排出管道,且有一定深度的土地中。具有技术比较成熟、操作管理简单、处理量大、投资和运行费用较低、适用于所有类型垃圾等优点。但由于垃圾填埋会占用大量土地资源,许多发达国家正逐渐降低垃圾填埋比例,或是将其作为终端处理方法。

3.焚烧法

垃圾焚烧焚烧法指是指将垃圾进行高温热化学处理,最后仅剩下高温的气和量少且性质稳定的残渣的处理方法。具有最大限度减容,防止生活垃圾污染,产生的热量可以被回收利用等优点。但是焚烧建厂投资高,操作运行费用高且技术复杂;会产生大量二噁英等有毒气体和灰尘,难以控制和净化;且并非所有垃圾均可焚烧。

4.堆肥法

堆肥法是利用自然界广泛存在的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在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微生物的自我繁殖,从而将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转化为稳定的腐殖质。堆肥处理可以使其中的有机成分转化为可供施用的肥效物质,消除其对环境的污染,杀灭垃圾中的病菌,具有无害化和资源化特征。

5.厌氧发酵法

厌氧发酵法是指在特定的厌氧条件下,利用厌氧细菌将有机垃圾进行分解,产生大量的碳乙甲烷和二氧化碳的垃圾处理方式。厌氧发酵技术能较好地实现生活垃圾的资源化、无害化和减量化处理,但是其处理对象仅限于有机垃圾。

6.热解与气化

热解是指在无氧或厌氧的条件下将废物中有机物转化成可利用的能量形式,产生燃气、焦油或半焦的垃圾处理方式。由于其产生的能量可以根据不同需要回用,对环境污染的影响较小,且热解可以处理不适于焚烧的垃圾,比如说污泥,因此广受发达国家欢迎,成为国际上较为流行的垃圾处理方式。

表一:部分国家城市垃圾处理方法统计表

(二)发达国家的城市垃圾处理

1.瑞士

“花园城市”瑞士是一个没有垃圾,以干净世界闻名的国家。在瑞士,70%的废纸、95%的废玻璃、71%的塑料瓶和近90%的铝罐以及75%的锡罐都得到了回收,其垃圾处理和资源回收再利用堪称世界最彻底、最高效的国家之一[3]。

瑞士的垃圾处理如此成功离不开其细致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瑞士颁布了与联邦环保法、饮料包装条例、电子产品回收及处置条例等一系列与城市垃圾处理有关的法律法规,从包装物的生产、使用到扔垃圾、垃圾分类回收和处理的每一个流程、每一个行为进行了规定。这些规定有:企业生产塑料包装瓶的产品,必须保证空瓶回收75%以上;食用油不能直接投入下水道;乱扔烟蒂罚款40瑞士法郎等[4]。

2.日本

日本是世界上人均垃圾生产量最少的国家,每年只有410公斤[5]。这归功于两点:一是日本可以称之严苛的垃圾分类。日本一般将垃圾分为四大类:一般垃圾、可燃性资源垃圾、不燃性资源垃圾以及可破碎处理的大件垃圾,每一大类又分为若干子项目,每个子项目又可以再细分。对垃圾的丢弃时间和丢弃地点,日本也做了规定,例如在东京都港区,每周三、六上午收可燃垃圾,周一上午收不可燃垃圾,周二上午收资源垃圾。

二是日本市民高度的垃圾分类意识。在日本,进入幼儿园的第一课就是垃圾分类,垃圾问题纳入小学课本,每年组织全民环保知识教育,每个居民每年都会收到一张关于垃圾处理的“年历”等。这些强有力的宣传教育措施使垃圾分类意识渗透到每个日本市民的意识之中,并将其体现在日常生活之中。

3.德国

在德国,垃圾关联被称作为垃圾经济,其是国民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垃圾重新再利用比例为50%,年产值400亿欧元[6]。

行业协会在德国垃圾处理系统中是一个重要的责任主体。德国回收利用系统股份公司(DSD)由来自包装工业、消费品工业和商业的大约95家工商企业在德国工业联邦联合会和德国工商会的倡导下成立的。主要负责玻璃、塑料包装等材料的回收利用,其拥有一套完整的程序。向企业颁发“绿点”许可证是DSD一项重要而特殊的工作。在德国,没有“绿点”标志的商品几乎是无法销售的。“绿点”商标收费标准是按材料的重量和数量来计算的,并考虑到其实际处理费用。企业为降低费用就会不断优化包装,从而达到减少包装物垃圾的作用。同时,对“绿点”标志收费的收入可以用于DSD的经营活动中。DSD的所有经营支出均来自于“绿点”商标的许可证费,政府没有补贴[7]。

4.美国

美国不仅是一个经济大国,也是一个垃圾产量大国。2008年,美国城市固体垃圾产量达2.5亿吨,每天人均丢垃圾4.5磅[8]。

为解决大量垃圾带来的问题,美国形成了以减量化和资源化为中心的管理政策。认为源头减量是最优先的垃圾处理方法,颁布一系列政策从产品设计、生产、购买和使用环节入手,尽可能减少垃圾的产生及其毒害性。此外,对垃圾进行收费和征税。目前,美国对垃圾主要实行两种收费制度,即按垃圾丢弃量收费和按垃圾是否分类收费。美国新泽西和宾夕法尼亚州对企业征收填埋税和焚烧税。垃圾收费制度有效降低的垃圾产生量和垃圾处理费用。据统计,与没有实行垃圾收费制度的地区相比,实行了垃圾收费制度地区的垃圾产生量减少了56%,处理费用减少了24%[9]。

美国积极处理垃圾的举措有效的实现的资源的循环和再利用,垃圾再循环比例稳步增长,从1980到2011年,垃圾再循环比例上升了23%[10]。

5.瑞典

瑞典的垃圾处理体系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为完善的垃圾处理体系,其垃圾处理分为四个层次:回收再利用生物降解焚烧填埋。在这个垃圾处理体系下,35.4%的垃圾被回收利用,62.2%的垃圾被生物降解和焚烧,产生的能量被用于交通工具动力消耗、发电和供热,只有1.4%的垃圾被填埋[11]。因此,瑞典人能很骄傲地宣称,瑞典99%的垃圾都得到了回收!

瑞典垃圾处理如此成功还与其先进的垃圾焚烧和处理技术分不开。瑞典在垃圾收集上采用密闭的真空自动垃圾收集系统,这很好的避免了垃圾收集的二次污染。其垃圾焚烧技术更是世界领先,具体体现在垃圾焚烧效能领先和废弃排放清洁领先。在瑞典,每吨垃圾燃烧产热3.25兆瓦,是德国平均热效的2.17倍;排放的废气经17道工序处理后,主要成分是水蒸汽等无害气体[12]。

三、长株潭垃圾处理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长株潭垃圾处理现状

长株潭城市群是湖南省经济最发达,城镇最密集的地区[13]。然而,在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同时,长株潭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也在不断增长。2003年至2011年,长株潭垃圾清运量年平均增长9.38%;截止至2011年,生活垃圾清运量达到208.91万吨;长株潭日产生活垃圾5400多吨,夏季因果皮垃圾增多,最高可达6500吨。

目前,长株潭的生活垃圾主要采用填埋法进行处理,但政府正积极推行垃圾焚烧。长沙政府正准备将垃圾焚烧项目的计划提交上级部门,株洲的垃圾焚烧发电厂约在今年11月试运行。对于每日产生的垃圾,长株潭基本可以做到100%处理,对于处理的垃圾基本可以做到100%无害化处理。但是由于垃圾的露天堆放,严重影响周围居民生活。通过对垃圾中转处理场和填埋场周围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有55%以上的居民反映堆放的垃圾会发出恶臭,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

长株潭垃圾主要成分为动植物易腐有机物、灰土、砖石、塑料、废纸、玻璃、金属及废橡胶制品等。垃圾总体表现为有机物含量比重较高,含水率高,热值较低。垃圾含水率为35~50%,热值范围为4300~6430 KJ/Kg。

图一:2003-2011年长株潭垃圾产生量增长趋势图

图2:长株潭垃圾成分构成图

(二)长株潭垃圾处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长株潭政府在最近几年加大对长株潭垃圾处理项目的建设,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由于其起步较晚和政府的关注不够等原因,相对与发达国家或我国某些城市而言,长株潭的垃圾处理仍存在一些问题。

存在主要问题有:未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缺乏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管理体制落后,垃圾处理主要是环卫部门主导的事业部门负责,缺乏企业和群众的参与,制约垃圾处理的市场化和产业化发展;垃圾分类回收系统未建立,混合垃圾加大了垃圾处理成本和垃圾处理难度;单一的卫生填埋导致资源循环再利用率较低;垃圾在堆放和运输过程中对周围环境污染较大;垃圾处理项目资金不足,存在很大的资金缺口;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仍未建立。

四、经验与启示

1.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

完善的法律法规是垃圾处理工作实施的法律依据和保障。长株潭缺乏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使得垃圾处理的许多流程无法可依,垃圾处理流程得不到规范。长株潭应当针对垃圾处理的各流程制定出科学的、具体的法规政策。

2.实行政企分开的垃圾管理模式

对长株潭垃圾处理实行政企分开的管理模式,逐渐形成垃圾处理的产业链。政府负责城市垃圾的立法、总体规划和监督等工作,企业承担垃圾回收收集和处理工作。由企业承担垃圾处理工作,对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垃圾处理技术和效益有着积极作用。另外,长株潭还可以借鉴德国的“绿点”回收系统的某些做法,对企业授予某些特权以解决其资金不足的问题。

3.建立完善的垃圾分类回收体系

垃圾分类是垃圾处理实现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基础。长株潭要建立完善的垃圾分类回收体系,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制定合理的、详细的、能为居民所理解的垃圾分类标准。长株潭应根据具体情况,对垃圾进行科学分类,并统一制定每种垃圾的标识。对于每种垃圾包含的内容可以采用例举法对其进行枚举,以便民众理解。第二,制定严格的垃圾分类回收制度。对于居民未对垃圾进行分类进行处罚,变以前定点丢弃垃圾为上门收集,对居民丢弃垃圾时间进行严格规定等。第三,完善垃圾分类回收设施。按照垃圾所分类别将垃圾容器进行分类,并在容器上标注相应的标识。在各公众场合设置有不同标志的垃圾箱,居民使用不同颜色的垃圾袋分类装置垃圾。此外,环卫工人的垃圾收集车应当具有相应分类功能并且密封。第四,大力发展长株潭原有的旧货市场。采用经济手段激励其发展,如提高旧货回收价格,给予他们一定的优惠政策等。最后,加强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长株潭居民垃圾分类意识,帮助居民主动分类投放垃圾。

4.走综合处理技术路线

长株潭垃圾具有有机物含量大,含水率高,热值较低,垃圾未进行细分等特点。单一填埋会大量侵占土地资源。长株潭应重点发展焚烧发电技术和堆肥技术,提高资源循环再利用率。可以借鉴瑞典的垃圾处理模式:先分类回收再利用,无法回收利用的堆肥处理;无法堆肥处理的焚烧;最后是填埋。

5.建立垃圾处理收费制度

针对长株潭垃圾产生量不断增长以及垃圾处理项目存在巨大资金缺口的情况,对长株潭垃圾进行合理收费可有效遏制垃圾不断增长的状况,同时其收费收入可以弥补垃圾处理项目的资金缺口。

五、结语

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长株潭也不能忽视对环境的保护。面对长株潭垃圾不断增长、垃圾处理效率不高的现状,长株潭应当借鉴国际上先进的垃圾处理技术与管理模式,努力提高长株潭垃圾处理的效率和效益,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盖艳红.探讨城市垃圾的危害及垃圾处理技术(电子版)[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31)

[2] 阎宪,马江雅,郑怀礼.完善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标准的建议[J].环境保护,2010(15):44-46

[3] 凌海.瑞士,一个没有垃圾污染的国家[J].金融经济,2009(9):49-50

[4] 刘少才.瑞士垃圾处理走上法制化轨道[J].资源再生,2007(11):46-47

[5] 西伟立.日本垃圾分类及处理现状[J].环境卫生工程,2007(04):23-24

[6] 万望发.世界发达国家的循环经济[J].当代经济,2004(12):64-64

[7] 卢英芳.瑞士、德国的垃圾管理[J].城乡建设,2007(2):71-74

[8] Jianan.美国城市居民垃圾处理[J].资源与人居环境,2010(17):52-54

[9]孙立明,黄凯兴,Zhou You.美国城市垃圾处理现状及思考[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4,30(2):16-18

[10]文渊.垃圾处理的商业模式[J].中国商界,2011(10):58-61

[11]向亨裕.瑞典生活垃圾的回收与处理及启示[J].节能与环保,2012(9):52-54

篇10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China, the expansion of city scale and the increase of urban population and the increasing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the output of municipal waste in growing, garbage composition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complex. Because of urban garbage disposal in China has just started, the city garbage is put in bigger difference of ingredients, processing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is not perfect, the actual effective rate of garbage are produced by low. And strengthen the treatment of urban garbage classification and recycling, is the only way to realiz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urban waste,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garbage sorting processing and countermeasures, 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on solid waste.

Key words: urban waste; Classification; Resource; Sanitary landfill;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X705文献标识码:A

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的现状分析

(一)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构成与特点分析

1、分类

通常情况下,将城市生活垃圾分为三类:有机物、无机物和可回收固废。

2、影响构成特性的因素分析

理论研究和相关调研表明,城市生活垃圾的构成成分非常复杂,影响其特性的因素有很多,如城市的地理条件;城市经济发展的水平高低;城市居民的消费水平和结构等等。

3、国内外经济发达程度不同的各个城市垃圾组成成分对比

将我国的城市生活垃圾成分与国外工业较为发达的国家进行比较发现,越是发达的地方,其生活垃圾中含有的无机物越少,国内的生活垃圾中含有的无机物要比国外发达国家的多很多,而可回收的废品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要少得可怜。

(二)垃圾处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国垃圾处理受到基础设施和处理水平的影响,当下的垃圾处理还很落后,绝大多数以填埋为主要处理方式,此外的处理方式就是垃圾堆肥和焚烧,缺乏垃圾分类、垃圾回收措施,造成了垃圾资源浪费与流失。而且在处理上方式单一化,未能对垃圾的形成过程进行有效地控制,解决固废污染问题涂于表面。主要表现出来的问题形式有以下几个:

1、“填埋法”土地占用量比较大,同时还会严重污染生态环境

目前国内在处理方式的选取上,“填埋处理法”用的最多,不过大量的统计数据表明,在我国绝大多数的城市里,卫生填埋未能真正做到位,处理存在简单化、形式化,如利用被人们废弃的土坑或是干涸鱼塘将垃圾进行简单的填埋,有的甚至于是直接的露天堆放。像这样粗劣的处理方式占用了大量的用地面积,填埋后的土地不再能有其他用途,加上垃圾不太容易腐烂和分解,如此一来,对土壤、大气、地表水和地下水势必造成不可估计的污染和危害。

2、“堆肥法”对土坡污染严重而且肥效低下

从资金的投入来看,与填埋法相比,堆肥的投资费用高一些,同时,由于没有事先进行垃圾的分类与资源回收处理,通常情况下,简单地堆肥,常常因为垃圾肥料中的重金属和玻璃含量超标,导致对土壤的污染严重,同时,由于垃圾没

有分类收集,导致堆肥的肥效低下,高成本投入还导致了产品销路的不佳。

3、“焚烧法”热值低且技术匮乏

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使用“焚烧法”的垃圾其热值必须要能达到5000KJ/Kg。而我国大多数城市生活垃圾的收集常用的是混合收集的方式,垃圾中的有机物含量和含水率都比较的高,这样势必导致垃圾的热值比较低,达不到焚烧法的要求。同时,国内在焚烧炉及净化设备的技术上还没有能够有效解决焚烧产生的二恶英和有毒有害物质等问题,所以,“焚烧法”在我国使用较少。

垃圾分类的处理方法探讨

(一)分类收集

从资源利用上看,对城市固废、垃圾首先进行分类,然后收集,这是垃圾资源化回收得以实现的前提和重要保证,唯有如此才能将废物中的可再循环利用资源充分地提取出来。

具体的操作上来看,应结合选用的垃圾处理技术和方式,对垃圾分类收集与处理相一体化设计。就具体的办法而言,分类收集应分类设置不同的垃圾回收箱:通常在居民住宅区、公共场所和办公区等等场所附近分设厨余垃圾桶、可燃及不可燃垃圾桶、可回收及不可回收垃圾桶、大件垃圾桶和有害有毒垃圾桶等,让不同类型的垃圾有处可投。

(二)采取多元化方式对垃圾分类处理

1、提高堆肥产品的质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堆肥是处理与利用垃圾的一种方法,是利用垃圾或土壤中存在的细菌、酵母菌、真菌和放线菌等微生物,使垃圾中的有机物发生生物化学反应而降解(消化),形成一种类似腐蚀质土壤的物质,用作肥料并用来改良土壤。堆肥的垃圾处理方法在我国未得到认同,这可能是由于我国还没有形成垃圾分类的体制,还没有具备对垃圾进行堆肥处理的基础条件。

2、垃圾焚烧

焚烧是以燃烧反应彻底转化垃圾中可燃组分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可使垃圾减量90%,大大减少占地,并可利用余热发电实现资源化。垃圾焚烧的缺点在于投资费用大、运行成本高、并且产生二噁英等微量剧毒物需采取措施控制。

3、卫生填埋

卫生填埋是将垃圾与环境的物流交换渠道加以隔离同时实施填埋的方法,其主要原理是通过填埋场内的厌氧消化、微生物降解等作用将垃圾降解。卫生填埋始于20 世纪 60 年代,现今,污泥的卫生填埋已是一项相对成熟的污泥处置方法。卫生填埋具有运行简单、投资及运行成本低、适用性强等优点,是垃圾必不可少的最终处理手段,也是现阶段我国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最终不能通过堆肥和焚烧处理的少量垃圾采用卫生填埋的方式处理。

我国城市垃圾资源化的潜力及具体方法

(一)我国城市垃圾资源化的潜力

虽然目前我国城市垃圾资源化程度低、经济效益差,但垃圾资源化潜力仍然巨大。主要表现在:

城市垃圾中可资源化的物质较多

由于我国生产技术较落后,自然资源的利用率相对较低,垃圾中残留的有用物质较多。随着我国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垃圾中可回收的物质将增多。

科技进步将为我国城市垃圾资源化提供了硬件支持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城市垃圾资源化技术,特别是堆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已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为垃圾资源化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拓宽城市垃圾资源化资金的来源是可能的

我国城市垃圾资源化程度低,在很大程度上是受资金不足的制约,若能增加投资,就可大大提高资源化程度。垃圾资源化的资金除由政府提供外,还可适当向居民征收城市垃圾排放费、管理费或引进外资。

城市垃圾量大,来源广泛

我国城市人口众多,垃圾排放量多,为我国城市垃圾资源化提供了“原料”来源。

(二)城市垃圾资源化的具体做法

加强我国城市垃圾的分类回收

城市垃圾分类回收是实现城市垃圾资源化的重要前提。过去城市垃圾的混合回收,加大了垃圾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处理的难度,造成了大量资源的浪费。为了促进垃圾的分类回收,应在居民区,商业、文化及娱乐中心放置不同标志的垃圾容器,制定相应的制度和奖惩措施来保证居民自觉地分类放置垃圾,实现垃圾的分类收集。

2、加大资金的投入,形成城市垃圾的产业链

在城市垃圾中,有机垃圾占60%~70%,塑料占8%~9%,玻璃占3%~5%,纸张占2%~3%,其他(包括废金属制品等)占13%~21%。可回收的有玻璃、纸张、金属制品等,可回收率约10%~15%。另外有机垃圾中以厨余与果皮居多,如果通过垃圾分类,就可以将厨余与果皮进行堆肥,这样最终垃圾处理量将大大地降低。

目前,垃圾中可回收主要是靠城市垃圾的拾荒者完成,回收只是一小部分,而由于没有得到分类,厨余与果皮根本无法进行堆肥,且存在着市民分类好的垃圾,无处投放的尴尬局面。政府应该加大这方面的资金投入,一方面通过政策鼓励企业对产品利用完后可回收部分进行回收,循环利用;另一方面则建立废品回收产业,回收可回收的但企业未能回收的废品;再者,建立垃圾分类细则,并严格执行,以小区为单位,推广垃圾堆肥处理方法,形成垃圾堆肥后化肥的产业链,建立市场运行机制。还要打破目前垃圾处理中政企不分、垄断经营、非市场化运作的现状,要由原来的政府环卫部门运作转变为市场机制企业化运作,让企业成为市场的主体。

大力发展城市垃圾资源化技术

面对垃圾的挑战,许多科学家提出应全面应用高科技,变废为宝,向垃圾要效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城市垃圾的资源化在很大程度上与资源化技术有关。科技的进步可增加可利用废物的种类及其利用深度,提高综合利用率,从而推动垃圾资源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因此,加强垃圾资源化技术的研究,为城市垃圾资源化提供硬件支持是非常必要的。

4、制定统一的垃圾无害化处理标准

目前,我国各城市的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标准和工艺流程均是根据当地的财力、技术水平、现有设施而自行确定的。一方面受当地经济、技术制约,对垃圾处理监管不力的现象时有发生。另一方面,主管部门缺乏统一的标准来规范、监督各城市垃圾处理设施,致使目前我国各城市的垃圾处理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制定统一的垃圾无害化处理标准,加强监督管理势在必行。

5、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实行城市垃圾处理规范化

我国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方面起步较晚,且其发展未能与现时环境问题的真实情况相一致,这就导致了环境问题的处理得不到正常化和规范化,而在城市垃圾处理的法律法规更加如此,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关于城市垃圾处理的法律法规,这就造成了我国城市垃圾处理得不到明确的法律保护。城市垃圾问题的

出现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是我国的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的体系依然未能将其纳入依法处理的规范化范畴,这不仅仅是城市垃圾问题的现象,而且还是整个环境保护过程中较为突出的问题。完善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根据环境问题的实际情况及时更新,是实行包括城市垃圾问题在内的环境问题规范化处理的基础。

结语

综上,城市垃圾分类处理与资源化的进行要因地制宜,根据我国城市垃圾的特点和状况,结合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采用合适的技术与工艺处理垃圾,并大力推行城市生活垃圾源头分类收集回收利用。当然,垃圾治理也需要国家制定有效的垃圾处置管理制度,并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环境意识。尽快实现城市生活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篇11

中图分类号:R124.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目前,北京日产垃圾约为1.3万吨,每年合计470万吨。垃圾的堆放占用了大量土地,也污染了周围的大气、水和土壤。并且用于清运、堆放和处理的费用也十分惊人。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处理是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有效途径,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是实践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推动首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

北京市被建设部确定为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城市后,确定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16字指导方针,即“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科技支撑”。2005 年底,北京市市政管委出台了《北京市餐厨垃圾收集运输处理管理办法》。2007年2月,北京市市政管委、市统计局、市商务局联合考评城八区生活垃圾分类绩效指标的完成情况,但结果并不理想。2012年,市政府进一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提出2012年市所有居住小区中将有至少一半实现生活垃圾分类达标的目标。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客观实际为基础,选取多种方式进行调查研究,以保证结果能较为客观、全面地反映北京市垃圾分类收集和后续处理模式。方法包括:文献研究法、调查法、观察法、数量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等。其中以问卷调查为主,其他方法作为补充。将问卷数据结果整理后得出相关结论。

二、研究区域

本研究选取北京市三个垃圾分类试点小区(分别来自石景山区、海淀区、朝阳区)进行预调查,后随机选取了北京市东城区、西城区、石景山区、海淀区的共8个垃圾分类小区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对象为被选取的试点社区居民、活垃圾分类工作的负责人员(居委会相关负责人或物业公司管理人员)、生活垃圾分类指导员及垃圾回收处理站负责人。其中,调查的重点对象为社区居民。

三、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及后续处理模式试运行现状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20份,收回有效问卷283份,有效率为88.4%。被调查者的男女比例为0.70:1。在年龄方面,20岁以下的占8.48%,21-30岁的较多,占25.80%,31-40岁的占17.67%,41-50岁的占11.66%,50岁以上的人数最多,占36.40%。受教育程度方面,大学居多,占31.45%,其次是初中,文盲和小学也占一定的比例。在职业分布方面,各类职业都有分布,退休人员最多。

(一)家庭分类情况

在被调查者中,有70.4%的人表示家中进行过垃圾分类,现在仍坚持进行垃圾分类的有177人,所占比例为62.5%。

从垃圾分类方式来看,主要有三种分类方式,即有毒有害物、无害物;可回收物、不可回收物;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其它垃圾。其中,以第三种分类方式进行分类的人数最多,为117人,所占比例为55%。这与北京市所宣传的垃圾分类方式是一致的。北京市的垃圾分类标准为:可回收垃圾(包括废纸类、塑料类、玻璃类、金属类、电子废弃物类、织物类等),厨余垃圾(包括菜帮菜叶、剩菜剩饭、瓜果皮核、废弃食物等),其它垃圾(包括废弃食品盒、废弃保鲜膜、废弃纸巾、废弃瓶罐、灰土、烟头等)。

居民不进行垃圾分类的原因多样,主要集中在“嫌麻烦而不进行垃圾分类”。可见加强垃圾分类宣传、提高居民垃圾分类的意识非常重要。

图3-1 居民不进行垃圾分类的原因

(二)社区分类收集情况

在社区方面,被调查社区均设有分类垃圾桶,按照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三类并以不同颜色加以区别:可回收垃圾桶为蓝色,厨余垃圾桶为绿色,其它垃圾桶为灰色。

各社区为更好的进行垃圾分类工作开展了丰富的宣传活动。我们在调查过程中了解到,社区的垃圾分类宣传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定期开展活动,如将每周二定为垃圾分类回收日,给居民发放分类垃圾袋和垃圾桶;二是开展相关的宣讲活动;三是招募社区退休的热心老人为志愿者,在社区内宣传垃圾分类的知识并对垃圾分类行为进行监督。

居民对社区垃圾分类宣传活动的反映良好,在众多的垃圾分类宣传方式中,超过半数的居民认为社区举办的宣传活动最为有效。

图3-2 有效宣传方式的选择

部分小区还设置了垃圾分类指导员,我们在对垃圾分类指导员的采访过程中了解到,垃圾分类指导员会对居民垃圾分类进行指导,宣传垃圾分类回收的重要性,同时对居民丢弃的垃圾进行再次分类。30%的居民表示其所在小区有垃圾分类指导员,在有垃圾分类指导员的社区居民中进行调查,有67%的人表示垃圾分类指导员有效,可见居民对垃圾分类指导员工作的认可度较高。

(三)分类运输和后续处理

在生活垃圾的分类运输和后续处理方面,居民的关注、了解较少,仅有62人表示了解小区附近垃圾回收站的垃圾回收处理方式,占28.6%。部分居民对生活垃圾是否进行分类处理存在质疑。调查中,一些社区居民反映其不进行垃圾分类的原因是后续处理的不理想使初期的垃圾分类失去意义和价值。

四、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及后续处理模式存在问题

(一)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意识不高,基本分类知识浅薄,积极性不高

一部分居民虽然认清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但在行动上缺少根本动力,在技术上缺少基本分类知识。尽管一些社区设有分类垃圾的回收点,但居民习惯了以往的方式,不对垃圾进行初步分类,将纸制品、塑料制品、金属、厨余垃圾等混合丢弃。因此,在垃圾分类回收的第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上,垃圾分类几乎是无效用的。

篇12

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不仅极大提高了人们生活水平,也带来一系列因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而引起的不良后果。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人们不断意识到保护和改善环境对自身生活的重要性,而垃圾的分类处理成为环境保护的重中之重。垃圾的分类处理一直是比较难解决的问题,人口不断增长使垃圾的数量和种类日渐庞杂,我国垃圾分类处理工作量大,过程复杂,处理成本较高,再利用空间有限,很难达到城市良性循环发展的要求。

一、我国垃圾处理现状

根据我国环卫部门实际工作情况,城市生活垃圾不仅包括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公共场所和企事业单位办公垃圾,还包括部分工业企业生产废弃的其他固体垃圾,特别是一些较危险的废弃物(如废电池、废日光灯管或灯座、旧打火机、废旧医疗垃圾、废电子产品等),如果长期暴晒或受潮,很容易造成环境污染,给居民生活带来危害。我国在垃圾处理采用的主要是露天堆放和填埋的方式,浪费资源和垃圾堆放场地,而垃圾分类回收是解决以上问题的最好途径。经过长时间研究实践,现在已经有一部分垃圾用于焚烧发电和分解积肥,还有部分易于回收的垃圾也通过各种方式再利用,这些对于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总量不断增长速度来说,这些还远远不够。现阶段,我国已经出台一些措施对固体废弃物和工业垃圾污染进行管理,可因为环保成本过高,许多企业并不重视,在一定程度上对水质、空气等生活环境造成污染。在马路上已经随处可见各种垃圾桶,如绿色的环保垃圾桶、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分类垃圾桶等,但因为国家在垃圾分类上并没有严格要求,也没有对人民就垃圾分类进行系统培训学习,许多居民不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认为只要把垃圾扔出去就可以了,垃圾往往随意乱扔,安放的垃圾桶虽然有明显标识,但并没有起到分类的作用。同时垃圾收集不及时,在一些人流量较大或居民较集中的地区,垃圾堆积情况很常见,对居民生活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我国在垃圾处理和回收上,缺乏深入的理论研究和科学技术支持,依赖旧有的方法和技术,在回收再利用上没有新的进步。

二、日本垃圾减量分类“技术”

日本的垃圾分类和回收在世界上享有一定赞誉,日本的人均垃圾产生量少,垃圾分类非常细致,垃圾回收率也高。在日本,不仅不同的垃圾分类不同,回收处理方法也有很多。根据一种垃圾因体积、容积等的不同,有不同的分类和处理方法,或者同一种分类不同的回收处理方法,有些大型垃圾可以上门回收,有些垃圾还要收费回收。日本对垃圾分类的教育也是从小做起,很多人从小养成垃圾分类的意识和习惯,能自觉按照垃圾分类进行操作;同时在法律上对垃圾分类处理进行规范,严格规定乱扔废弃物的处罚,甚至巨额罚款。

日本政府在垃圾回收处理新技术的开发上一直给予大力支持,经过长时间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丰硕成果。日本游不同的环保工厂对不同分类的垃圾进行回收处理,如从废电器、电脑等家电中分离出金属等在其他产品上使用;用过的纸张回收后再利用为日常用品;用麦秆等制成各种消费品等,日本原是电子垃圾大国,但是现在通过严格的处理和新型技术,使电子垃圾成为各种可再利用的资源,运用到新的产品中,产生新的价值。大量的垃圾回收被新的科学技术再利用到各个领域,环保水泥、新型可再利用树脂材料等技术的出现,不仅降低污染、节约资源,而且变废为宝,创造了极大的经济效益。

三、对我国垃圾处理的借鉴

(一)加强环保意识,更新垃圾分类观念

在政府支持下,积极开展各种垃圾分类宣传教育活动,树立环保消费、垃圾循环再利用观念。认识到乱扔垃圾对居民生活环境的严重危害,普及垃圾分类知识,使垃圾减量分类深入生活,形成意识习惯。垃圾分类做的好,能节约垃圾处理的人力物力和时间,相应减少垃圾回收处理的成本,使有限的资源运用范围更广。

(二)规范垃圾分类回收管理,完善相关法律

政府完善相应的法律规定,对垃圾分类、垃圾回收、垃圾处理、垃圾再利用等进行规范,制定科学的垃圾分类标准和处理方式,严格奖惩制度,用制度管理,逐渐形成新的法律体系。

(三)加大政府支持,开发创新技术

垃圾分类处理必须得到政府的支持,政府在现有企业的基础上,要大力寻找和扶持垃圾可再生的企业,加大对回收技术开发的支持,特别是对一些有害垃圾回收再利用技术的研究,充分利用垃圾资源,让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同时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参考文献]

[1]李京《在日本看垃圾分类》 中国环境报 2002/07/18.

[2]李静《垃圾分类现阶段有必要搞吗》 经济参考报 2011/07/22.

篇13

中图分类号: R1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前言

城市垃圾是指城市区划内人们在日常生活和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包括生活垃圾、公共场所和街道清扫垃圾、医院垃圾、商业垃圾等。随着城市发展,垃圾的数量和成分变得复杂,其无机物成分及有毒有害残留物增多,给城市生活垃圾的收集、分类、运输、处置增添了难度。处置不当会影响城市景观、占用土地、污染土壤、污染地下水资源、影响空气质量、传播疾病、影响环境卫生和居民健康。目前,卫生填埋是我国处理城市垃圾主要方式,无害化处理水平较低,虽然此工艺投资和运行费用较低,但垃圾倾倒和填埋的危害己日益显现。因此,城市垃圾的回收及再利用意义尤为重要。

2.城市生活垃圾的回收物流概况及意义

2.1概况

城市垃圾的回收及物流是对垃圾进行收集、分类、再使用、再制造、再循环、再分配的过程。良好的回收物流可有效利用资源和能源,保护环境,利于可持续发展。城市生活垃圾回收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必由之路,是城市环境建设和管理的基础工作。把经济活动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

2.2意义

人类社会越来越重视通过回收物流将可以利用的废弃物收集、加工、重新补充到生产、消费的系统中去。它是节约能源、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有效途径,不仅从经济效益考虑,也要为社会效益考虑,回收物资重新进人生产领域作为原材料会带来很高的经济效益。由于废弃物的大量产生严重地影响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必须有效地组织回收物流与废弃物流,使废弃物得以重新进入生产、生活循环或得到妥善处理。回收物流的目标在经济利益目标之外,还追求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这一既具经济属性又有社会属性的环境效益目标。

3.城市生活垃圾回收物流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城市生活垃圾回收物流的发展现状

目前的回收物流体系将大量废旧品仅回收到填埋场或焚烧处理,这样不但达不到重新利用的效果,也达不到无害化处理的要求,反而对环境形成了很大的破坏。没有处理的大量废旧品占用大面积的山谷、沟壑和土地,造成了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而在积极推行循环经济的西方发达国家里,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正朝着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方向发展,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我国城市生活废弃物回收主要有两个渠道,即国有回收公司和个体回收。在进行垃圾分类收集实现回收的途径上,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进行垃圾分类收集和废品回收,这种方式以政府行为和政府委托企业行为为主,一些西方发达国家普遍采用此种形式。另一种是通过设立废品回收单位,面向单位和个人收购资源垃圾,我国绝大部分城市采用的是此种方式进行资源垃圾回收再利用。

3.2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回收物流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治理水平还较低,基本处于无序状态,缺乏统一的组织和管理,给资源回收带来了不利影响,存在许多问题和矛盾。

1、管理体制问题。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管理体制不健全,体制变更频繁,政企不分,管干不合一,缺乏管理与监督的权威性。环境卫生部门既是垃圾治理的监督管理部门,又是垃圾收运和处理业务的执行单位,这种体制不能在环卫行业形成有效的监督和竞争机制。

2、垃圾管理问题。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是一直被忽视的薄弱环节,我们一贯把着眼点放在生活垃圾末端处理上,很少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从垃圾源头消减、资源循环利用和垃圾处理过程中的资源再生等方面进行集成化的全程管理。

3、法律规章制度问题。近年,我国各级政府都很重视城市生活垃圾的立法工作,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和行政规章,但只限制在宏观控制上,在经济上缺乏效益性,技术上缺乏科学性,而且分布分散,执法上缺乏可操作性。

4、技术政策问题。目前,我国垃圾处理技术水平还很低,技术、装备和材料尚不够配备和成熟,处理所需要的标准(规范)不够健全。技术、设备产品、材料的市场准入制度没有建立,市场秩序混乱。垃圾回收方法原始化,物流技术含量低。

5、资金投入问题。完全依靠政府投资来解决垃圾处理问题是不可能的,必须实施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投资的多元化,运营的市场化,尽可能多渠道筹措垃圾处理资金,以保证垃圾处理资金及时供应。

3.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回收物流的发展策略

3.1国外的城市垃圾回收策略

通过美国、日本、德国、法国等国家的考察分析,得出以下经验结论:一是加强立法,规范管理;二是资源循环利用,可持续发展;三是建立回收链的中介组织,提供畅通的、规范化的物流服务与信息服务;四是明确责任,建立具体制度和回收体系。

3.2我国城市垃圾回收物流发展策略

1、改革现有政策管理体制,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管理体系

加强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的全过程管理,首先是减少生活垃圾的产生,其次是对产生的生活垃圾进行回收利用和综合治理,最后的目标应该是达到与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此外,我国现行的政企合一的垃圾管理体制不利于垃圾管理业的发展,也需进一步完善,实行环保部门监督、环卫部门管理、专业公司提供社会化服务的管理模式,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城市生活垃圾管理体系。

2、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回收有效措施

优先做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规划,如:建立家庭有害垃圾如废旧电池、日光灯管等分类收集系统;对垃圾进行堆肥和焚烧相结合。加强分类收集配套设施的建设,配套设施应实现垃圾收集容器化、密闭化,垃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同时,推广城市的清洁燃料使用和改变生活服务方式。

3、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新问题的不断出现,原有法律法规显现出其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宏观控制有余,微观操作性不强,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无法可依。应在宏观法规政策的调控下,制定应用于具体问题的、可操作性强的支持性法规制度。逐步建立以法律的手段影响生活废弃物回收的市场行为和市场结构,使资源的分配产生倾斜,促进产业组织的变化的生活废弃物回收链的法律保障体系。

4、进行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实现城市生活垃圾减量化的关键环节,包括设计理念创新和材料的创新。原有传统产品设计理念是设计出独特的、非重复且能满足顾客需求的产品。而我们现在要的设计理念则要求在设计中考虑产品在生产和使用的整个过程中,是否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即引用废弃物产生量的概念对产品设计加以约束。技术的创新主要集中在对可回收、可循环利用材料的开发与运用上。通过创新研究发现新的节能材料,来代替传统的污染大、难处理的材料,并在产品设计中优先使用高效、环保材料。

5、以产业化促进城市生活垃圾的回收物流

可以通过建立和完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产业发展的收费、税收、财政、金融信贷、融资等经济政策体系,以及强化相关的执法力度,从而推动城市固体废物处理产业市场的形成和发育,培育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技术产品市场、社会资本和投资市场、社会化的技术服务市场和经营市场为企业营造城市固体废物处理产业的市场空间,为企业在城市固体废物处理产业领域进行生产、投资、建设、经营等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培育贯穿城市生活垃圾的收集、分类、运输和处理全过程的产业链。紧紧依靠市场,把城市生活垃圾的收集、分类、运输和处理等环节有机地连接起来,建立处理“一条龙”式的产业链,减少各环节脱节、掣肘和过高的中间成本,提高产业规模化水平和效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