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供应商库存管理模式

供应商库存管理模式范文

发布时间:2024-01-11 16:54:11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供应商库存管理模式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供应商库存管理模式

篇1

关键词: 供应商管理库存;管理信息系统;供应链管理

0引言

供应商管理库存(Vendor Managed Inventory,简称VMI)模式,VMI是以制造商和供应商双方都获得最低成本为目的,在一个共同的协议下由供应商管理库存,并不断监督协议执行情况修正协议内容,使库存管理得到持续性改进的合作性策略。

1VMI实施的效益

供应商管理库存模式带来的收益来自于降低库存、提高竞争力、增进与供应商的合作关系。一是由供应商掌握库存,可以摆脱库存的陷阱。公司不再需要战胜库存资金,不需要增加采购、进货、检验、入库、出库、保管等一系列的工作,能够集中更多的资金、人力、物力用于核心竞争力,从而给整个供应链、包括供应商企业创造一个更加有利的局面。二是供应商掌握客户的库存,具有很大的主动性和灵活性。供应商可以根据市场需求量的变化,及时调整生产计划和采购计划,所以既不会造成超量库存积压,又可以灵活响应市场的变化,即不存在占用资金的问题,也不存在增加费用、造成浪费的问题。

具体效益表现在:

①提高库存的可得性。

②提高服务水平。

③从供应链总体角度降低存货水平。

④提高销售额。

⑤提高供应商的生产稳定性。

⑥增加利润。

2VMI实施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VMI对减少供应链中的库存有着积极作用,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往往存在以下缺点:

2.1 需求计划仍然是由制造商提出,供应商并没有参与预测和计划的制定。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供应商管理库存。

2.2 信息系统与业务流程匹配不完善。由于制造商和供应商管理信息系统的差异导致信息系统与实际业务流程不匹配。即便有些供应商与客户是同一集团,采用同一个系统,但是在系统操作中仍然出现很多问题。这其中甚至还存在人员培训不到位的问题,如某公司相关部门人员反映VMI实施问题时,提出“用户在创建计划协议的时候没有参考PR(Purchase Requirement,请购单)做,导致在查询物料可用量的时候,会出现需增,而且用MD04(SAP事务代码,库存需求清单)查看时,会出现很多没法完成的协议,这给用户理解可用量带来很大难度”、“用户在做收货的时候,没有参考计划协议到采购申请,导致收货完也没办法关闭计划协议,而且该协议可继续做交货计划”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其实很简单,即用户一定要参考PR做计划协议,并且在做交货计划的时候,一定要参考协议到采购申请,在做收货的时候根据协议收货就可以了,那样在做完收货后,自动关闭协议,没完成的可通过的关闭PR来实现,这时该协议也无法再做交货计划了。

还有些来自两个公司沟通协调之间的问题、业务操作中由于不确定性因素较多而导致系统流程无法执行的问题。

受到信息系统的局限性、信息共享的疑虑等诸多因素,VMI模式很难推广。

2.3 因为供应商并未实际参与到预测中,所以对于促销、多存货来源和季节性因素不会列入考量,造成在存货方面仍会有不平衡的情况发生。

2.4 缺乏有效的双赢机制。制造商由于其客户身份,在供应链中处于主导地位,经常发生供应商“被迫”接受“命令”的现象,所以缺乏主动的双赢机制的构建。导致很多企业实施VMI成了寄售模式,制造商变成了实施VMI的真正收益者。

如何能使这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发挥最大效用,真正实现供应链上的库存降低,提高供应链效率,这就需要对现有的实施模式进行有效的优化。

3VMI实施优化方案

结合企业运作现况和VMI实施目标,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优化整个VMI项目的运作:

①优选合作伙伴;

②完善信息支持,加强信息沟通;

③优化运作流程,建立双赢制度;

④建立合理的风险防范机制。

3.1 优选合作伙伴相互信任与信息透明在VMI的实施中非常重要的,把库存交给供应商管理,就必须优选供应商。

传统的供应商和企业之间的关系基本上就是买卖的交易。双方各自拥有库存、设定各自的库存目标和控制策略,加之信息沟通不畅,不可避免的产生了需求放大的“牛鞭效应”。例如,某制造商由于临时仓库小,包材中的纸箱用量大、体积大,公司无法存放过多的库存;另外生产计划的经常性变更使得纸箱需求变化特别大,公司常常会发出紧急采购的订单。该公司是其供应商的大客户,又是“兄弟企业”,所以供应商只能“忍受”并尽力满足需求,常常放弃或延误其它客户的订单,为此,供应商准备了大量的纸板(半成品)以防备该公司的紧急订单。

在VMI的策略下,买方将订单的决策权交给了供应商,相当于是失去了价格谈判中的筹码,这就需要供应商与用户要有良好的合作精神,相互信任,愿意一起改进供应链管理,提高效率,实现双赢。

除了相互信任,信息透明也必须有实现的可能性。否则只能空有理念,无法实践。

所以,在选择实施VMI的供应商时必须慎重。就上述公司目前来说,仍然选择“兄弟”供应商公司作为合作伙伴,其他供应商暂不实施。除了合作时间长之外,更为重要的是,由于是同一集团,所以公司理念、战略是一致的。只有建立战略层面一致的合作伙伴关系,供应商才能相对直接地控制用户的库存,很好地与用户实现集成和合作,共同在预测、产品设计、生产、运输计划等方面达到“双赢”局面。加之两个企业位置临近,供应商掌握了订单的主动权后,基本可以消除库存,实现JIT(Just In Time)的目标。

3.2 完善信息支持,加强信息沟通VMI有效的实施是建立在高质量的信息传递和共享的基础上。因此为了实现高质量和高效的信息共享,就必须建立企业间的供应链信息共享系统。

在运作过程中,必须要实现两个基本要求:

一是库存的透明化。库存状态的透明是实施供应商管理库存模式的关键。良好的库存状态透明性可以使供应商随时跟踪和检查其客户的库存状态,从而能够快速响应公司的各种变化。二是业务的标准化。沟通的顺畅、业务流程的规范都需要标准化。业务标准化主要又是指订单的标准化:与供应商一起协商确定处理订单业务所需要的信息和库存控制参数,然后建立订单处理的标准模式,最后把订货、交货和票据处理等业务功能集成在供应商处。

VMI信息技术的实施可以分三个阶段进行:

这个阶段,一起讨论改进原有业务流程在系统中的运用,确定实施系统所需要的信息,如再订货点、最小补货量和最小补货量等参数,以及物料消耗和补货延迟等数据。另外还需确认参数的维护(包括更新的时间、责任人等)、数据传递的时间和方式。

第二个阶段,可以选择一些补货频率较低的物料进行试验,测试系统是否能按照设计的流程执行,执行的过程中有什么问题等。对于出现的问题,双方都应积极配合共同商定解决方案。另外在这个阶段,进行人员系统培训,为全面实施做好准备。

这个阶段可以开始全面实现完整的VMI系统。在此过程中仍需要不断根据实际情况优化系统。

3.3 优化运作流程,建立双赢制度

3.3.1 作业流程的优化VMI就是供应商等上游企业基于其下游客户的生产经营、库存信息,对下游客户的库存进行管理与控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所以供应商必须能够对库存进行“控制”。

上例中的企业VMI优化后的流程见图2。

在这个流程中库存管理系统是由销售预测和库存管理以及和供应商生产系统共同组成的,实施了VMI之后,这几个部分的工作主要由供应商和制造商共同协调来完成。首先由制造商提供销售数据,和当时的库存水平以及月生产计划和周计划,然后由供应商的库存管理系统做出决策:如果现有的仓储系统能够满足库存管理系统做出决策所需要的产品数量,就直接由仓储与运输配送系统将产品直接及时配送给制造商,如果现有的仓储系统能够不满足库存管理系统做出决策,就必须通知生产系统生产产品后再通过运输与配送系统及时将产品配送给制造商。其中,在正式订单生成前,还应该交由制造商核对确认,调整后再得出最后订单。

3.3.2 双赢机制的建立VMI运作实施必须双方自觉自愿积极的配合。只有各方均能从中获益,才能真正运行好该系统。前面讲过实施初期制造商是主要的收益者。供应商并没有为VMI多出来的许多业务而提高售价,只能通过掌握客户的未来需求,提高生产系统和仓储系统的效率来节约成本。

一是给供应商“利润”。VMI是能够给买卖双方都带来收益的系统,实施供应商管理库存所带来的供应链利益的上升,应由双方共享,特别是在双方企业的实施供应商管理库存的前期阶段,可能会使得供应链上升的利润大部分被制造商所获取,所以在短期内制造商也应该让渡部分利润给供应商来保证他实施供应商管理库存的积极性和信心。这部分“利润”可以以增加的订单来完成,即减少其他供应商,将某类材料订单全部交给VMI合作伙伴。

二是长期利益的保证机制。从整个VMI实施的过程来看,供应商承担了大部分的工作,这主要是因为制造商相对供应商来说是产品的需求方,在整个供应链中属于上游企业,在整个供应链管理中站主导地位。从长期来看,全面实施VMI的过程中,双方企业应该对整个利润的分配在责权对等的基础上分配。分配可以根据会计财务系统根据企业成本大小按比例通过签署协议来执行。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分配方式,如实物投资,人员培训或者直接现金分配等。

3.4 建立合理的风险防范机制从VMI的运作流程中,我们可以看出供应商承担了更多的风险,但是制造商也增加了断货的风险,即服务的风险。在实施VMI的供应链中,供应商和其客户获得的收益和承担的风险是不对等的,所以在实际操作中,双方应该在签订VMI协议时就双方的责任和风险分担进行协商,必须建立合理的风险防范机制。只有这样,VMI系统才能成功运作。

具体的做法有,一是在整个VMI实施的过程中,规定一系列的条款来规范双方的行为。如例外条款的拟订,一旦出现意外事件需要及时通告双方,通告的渠道和方式;付款条款的拟订:包括付款方式,付款期限的规定等;罚款条约的拟订:包括供应商如果在运输中出现差错如何对其实施罚款;买方企业如果传送错误的产品销售信息如何对其实施罚款等。

二是建立防范风险的机制。如设计利润共享机制;承诺订单全部交给合作伙伴并承诺最小订货量;技术支持等。

只有这样才能使VMI运作更加顺利,也能体现出该系统利益共享、风险同担的优点。

除了以上几个主要优化方案,另外实施VMI还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篇2

0 引言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供应商管理库存(Vendor Management Inventory,VMI),已经成为现代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下,VMI代表了一种新的供应链库存管理方法。

美国生产与库存控制协会(American Production and Inventory Control Society,APICS)对的VMI定义是:供应商通过获取其用户的库存数据和负责维持用户的库存水平来优化供应链的运作绩效,它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供应商有规律地定期检查用户的库存,并快速完成补给任务,从而获得较高的用户满意度。

VMI是一种以供应链各个环节的企业都获得最低成本为目的,在一个共同的协议下由供应商管理库存,并不断监督协议执行情况和修正协议内容,使库存管理得到持续地改进的合作性策略,不但能降低供应链各个环节的企业的成本,而且能克服下游企业信息和技术的局限,从而实现供应链的整体优化。

1 VIM数学模型分析

在供应链管理中,VMI涉及供应商和用户(分销商、零售商等)两个部分,在某种程度上,供应商只能在用户给定价格和在用户给定价格的基础上确定提品的需求数量,使得供应链上的库存管理比较分散,VMI把分散在供应链上各个环节的库存管理权集中到了供应商中,使库存管理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为方便库存管理数学模型的建立,并使得问题简单,易于理解和便于计算,在模型建立前做如下假设:①连续且均匀的市场需求;②订单提前期不变;③订货量不变;④订货费不变,存储费不变,缺货费无穷大等。

2 VIM数学模型的建立与实施

2.1 VIM数学模型的建立

根据经济批量原则,最佳订货时间为t = ,最佳订货量为Q =Rt = 。t为订货时间,Q为定货量,R为需求速率,C1为单位存储费,C3为订货费。

以D表示产品的年需求量,p表示产品的终端市场价格,w表示产品合同价格,h表示用户的单位保管费,s表示用户的单位定购费,Q表示用户的经济定购批量,II表示用户的年利润,结合经济定购批量模型,则有II=pD-wD-(sD/Q+hQ/2)和Q= 。用Y表示年库存费,则有Y= 。由这三个式子可得:II=pD-wD- 。

以II’表示供应商的年利润,c表示供应商的其他生产和经销成本,h’表示供应商的单位保管费,s’表示供应商的单位定购费,则有II′=wD-c-(s′D/Q+h′Q/2)=wD-c- (s′/s+h′/h)。

两者的联合利润函数为:II+II′=pD-c-(sD/Q+hQ/2)-(s′D/Q+h′Q/2)。

当采用VMI后,用户不再管理库存,而是由供应商来管理,在这种情况下,VMI中的单位定购费变为(s+s′),单位产品的保管费为(h+h′),以II 表示VMI下用户的利润,II 表示VMI下的供应商的利润, w 表示VMI下的新的合同价格,则有以下式子成立:II =pD-w D和II =w D-c- 。

以D 表示VMI下的新的订货量,当w =c′+ /2时,供应商利润最大;当p′D +p-c′-c″y - /4=0时,用户的利润最大。

至此,供应商管理库存的数量模型建立完毕。

2.2 VIM的实施步骤

从所得的数学模型看出,VMI策略不见可以减少整个系统的库存费用,增加实施双方的利润,还增强了SCM上的合作性。企业实施VIM管理策略,可以极大地提高企业地资产利用率,缩短商品地交付时间,SCM环境下,企业成功实施VMI在需要ID代码和条码技术、EDI/Internet、连续补给程序等技术上支持的同时,需要着重如下几个步骤。

第一,建立顾客情报信息系统。供应商要有效地管理销售库存,通过建立顾客的信息库,才能够获得顾客的有关信息,把需求预测与分析功能集成到供应商系统中来。

第二,建立销售网络管理系统。供应商要很好地管理库存,还必须建立起完善的销售网络管理系统,保证自己的产品需求信息和物流畅通。

第三,建立供应商与分销商(批发商)的合作框架协议。供应商和销售商(批发商)一起通过协商,确定处理订单的业务流程以及控制库存的有关参数(如再订货点、最低库存水平)、库存信息的传递方式等。

第四,业务流程重组。VMI策略改变了供应商的组织模式,引入VMI策略后,在订货部门产生了一个新的职能负责用户库存的控制,库存补给和服务水平。

3 VIM应用效益分析

供应链管理的环境下,实施VMI产生的效益可以从供应商的效益和零售商的效益归纳以下两点:

第一,供应商的收益:①通过信息共享,能够更准确了解消费市场,获取竞争者产品的信息;②增加了供应商对市场需求信息的透明度;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弱销售商对渠道的垄断权;④同时在多个零售商中实施VMI时,可提高需求预测的准确性。

第二,用户的收益:①无需设立专门的库存管理部门,减少流动资金的占用,减低库存商品的风险;②专注企业自身发展战略,开拓市场,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和库存周转率。

4 结束语

VMI是一种SCM环境下库存管理的新方式,消除了供应链间的组织障碍,有效降低了供应链各个环节的企业的成本,提高了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VMI必将受到国内更多企业的关注,应用前景也必将十分广阔。

【参考文献】

[1]马士华,等.供应链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2]周贤,陶大贵.VMI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消费导刊,2006(11):274-275.

[3]徐文亮,徐青川,乔卓.VMI下的供应链库存系统分析[J].物流技术,2002(11):18-19.

篇3

一、备品备件管理

备品备件的管理与企业的生产和经济效益有着密切联系,是企业生产管理中一个重要方面,是设备维修管理的主要部分,对备品备件的计划、生产、供应、储备的组织和管理过程。所以,只有对备品备件的供应和储备做到科学、合理的安排,才能使设备的维修管理工作顺利地完成。如何做好科学、合理的储备,保证设备维修工作需要、加速资金周转,充分发挥资金的利用效果,是目前的备品备件管理工作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二、传统备品备件库存管理模式以及常见问题

传统的备品备件库存管理模式就是供应企业和使用企业都会有自己的备件库存,需要供应时,供应企业只需要把备品备件运输到使用企业就可以了。这种管理模式的特点是集中对内部的库存进行控制,为了不影响生产,企业一般对备品备件的库存比较多,也就产生了大量的库存管理费用以及占用了大量的流动资金。通过实际调查,一些大型企业设备维修费用占生产成本的8%以上,备件费用占维修费用的65%-80%之间。传统的这种管理模式常见的问题有:备品备件的管理比较分散,信息资源无法共享;备件的通用性管理很难落实;需要的库存资金比较高;备件的仓库管理制度不完善,对备件的查找需要浪费很长时间;缺乏库存分析系统,备件的编码系统不规范;备件的储存品种以及储备定额不合理、不科学;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比较落后等。

三、现代企业备品备件库存管理模式

传统的备品备件库存管理模式没有考虑企业之间的协调和配合,大大限制了库存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的发展。现代库存的管理模式是将传统的分散式管理模式转变成合作式管理模式,将库存管理的角度从企业内部向外部进行转变,由企业的局部优化向边界的整体优化进行转变。下面就对现代企业备品备件库存管理模式进行详细的介绍。

1.VMI库存管理模式

(1)VMI库存管理模式的特点。VMI库存管理也叫供应商库存管理,指的是供应商依据需求信息对企业(客户)库存情况进行监控和协调,做出补货决策。这种模式的特点是企业是库存管理费用和决策由供应商来承担;企业的库存由供应商来管理,也就意味着所有权属供应商,只有企业在使用存货时,销售活动才真正体现出来;供应商需要对企业的库存信息进行及时了解和获取,对存货需求进行预测分析,实现信息共享。VMI库存管理模式的优越性已经被很多企业重视,在美国已经有50%的企业都采用了这种管理模式。

(2)VMI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供应商通过对企业的信息共享,缓解了供应链的需求波动,进一步减少安全库存。二是减少浪费、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提高生产和运输效率。供应商掌握了企业的库存信息,有能力防止过剩和不足,可以采取灵活的补货策略满足生产需求。三是大大减少了传统模式下的协商、谈判环节,把补货决策权交给供应商,双方建立信任的合作关系,节约了交易费用。四是提高了服务水平,VMI模式是将双方的信息以及活动进行集成,使供应商与企业之间的界面更加友好,提高了双方的相互影响能力以及柔性。

2.联合库存管理模式联合库存管理是在同行业用户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备件共存、共享的管理模式,需要各方同时参与并制定库存控制计划。设备的维修方式对备件的库存管理有着一定的影响,并且分为计划维修方式和非计划维修方式两种方式。前一种方式对备件可以提前预定和采购,对备件供应量是可以提前预知的,一般采用无库存管理模式;后一种方式按照缺货造成的损失大小把备件分为关键件和非关键件,关键件是在设备出现故障时如果不能及时供应就会造成经济损失的备件,此时要采取安全库存策略;非关键件是指同行业之间的各个企业会备有安全库存,使所有企业的总库存高于行业的总生产能力需要的库存。所以,对备品备件采取联合库存可以为企业降低资金的占用成本。联合库存管理模式依据库存要素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模式:(1)用户间的虚拟联合库存。这种管理模式没有实体联合仓库,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系统将各个参与方的共享备件连接起来,如果一方需要用到他方的备件时,可以直接购买或者借用。这种模式一般适用于使用频率不高的或者是价值比较高的备件,目前我国很多的企业开始采用了这种模式,也取得很好的经济效果。(2)用户间的实体联合库存。这种管理模式是建立在地理位置比较接近的同行企业之间,在合适的位置上确定联合仓库并制定库存控制策略。这种模式大大降低了运输费用,地理位置越近,可用的共享备件范围就越大,除了适用于使用频率不高、价值比较高的备件以外,也适用于其他特性的配件。

(3)供应商参与的联合库存。这种管理模式是供应商与备件用户之间建立合作关系,供应商拥有备件的管理权力和所有权。这样既有利于用户企业减少由于库存备件占用的资金以及企业面临的库存积压风险,也有利于供应商与企业之间加强联合,获取更多的备件信息,增加了供货的可靠性。3.JIT管理和零库存管理模式JIT管理也就是及时管理方式,只有在需要的时候才会发生,不会产生库存,所以也叫零库存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强调及时服务,通过消除库存使库存尽量减少到最低,是建立在供需双方长期合作的基础上形成的新型的供需关系。这种模式较少了资金的占用,减轻采购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管理工作效率,主要适用于大型企业或者专业性很强的制造行业中使用。

四、大力推行现代企业库存管理模式

我国的备品备件库存管理在以后的发展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应该摆脱传统的观念,积极学习和吸收国外的先进管理理念与方法,使管理模式进一步创新;二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完善的信息交流平台,促进企业之间的合作,确保库存管理模式的实施;三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制定经济合理备件供应策略,选择合适的库存管理模式,以加速企业的资金周转,为企业降低成本增加效益发挥作用。

五、总结

现代企业的发展面临强烈的市场竞争,企业为了稳定健康发展和生存需要强有力的后勤支持和保障。备品备件的库存管理是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的重要条件,也是推动企业管理的科学化、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基础和保障。

参考文献:

篇4

1 备件库存管理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在我国的冶金企业中,备件的消耗费用一般占企业生产成本的6%左右,备件储备资金占企业流动资金的7%左右,若做到备件的合理储备,既能满足生产及设备维修需要,又能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如何运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去有效控制备件的库存成本,已成为冶金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样,对于作为陕西的“龙头企业”龙钢也不例外。

2 供应链管理及其特点

供应链管理是围绕核心企业,从全局的角度对供应链上的物流、信息流以及资金流进行控制和调度。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实质上就是有效地协调和管理复杂的、动态的、交叉的供需链思想的体现。

3 供应链下的库存管理模式

从目前的供应链管理理论和实践来看,常用于企业的供应链库存管理模式主要有:供应商管理库存、联合库存管理及协同、规划、预测与补给。

供应商管理库存模式(VMI),供应商等上游企业基于其下游客户的生产经营、库存信息,对下游客户的库存进行管理与控制。使传统的供应与需求的双库存管理为单库存管理,减小了生产、采购环节的“牛鞭效应(需求放大)”。

联合库存管理模式(JMI)是一种在VMI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权利责任平衡和风险共担的库存管理模式。它有四个方面的优势:

(1)信息优势 JMI通过在上下游企业之间建立起一种战略性的合作伙伴关系,实现了企业间库存管理上的信息共享。

(2)成本优势 JMI实现了从分销商到制造商到供应商之间在库存管理方面的一体化,可以实现准时采购(即:在恰当时间、恰当地点,以恰当的数量和质量采购恰当的物品),从而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

(3)物流优势 JMI打破了传统的各自为政库存管理局面,体现了供应链的一体化管理思想,能够有效的消除库存过高以及“牛鞭效应”。

(4)战略联盟的优势 加强了企业间的联系与合作,保证了企业间的合作模式不会轻易地被竞争者模仿,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

联合库存管理的主要劣势为:建立和协调的成本较高,建立的协调中心运作困难度较大,需要高度的监督成本,存在着效益背反的现象。

协同规划、预测与补给(CPFR)是一种协同式的供应链库存管理模式,应用技术模型,通过共同管理业务和共享信息去改善零售商和供应商的伙伴关系,达到提高供应链效率、减少库存和提高消费者满意度的目的。及时准确地预测由各项促销措施或异常变化带来的销售高峰和波动。

4 三种基于供应链环境的库存管理模式间的比较

通过实践,VMI被证明是比较先进的库存管理办法。但也有局限性:(1)供应商和零售商协作水平有限;(2)对企业间的信任要求较高;(3)供应商处于主导地位,决策过程中缺乏协商,难免造成失误;(4)库存费用、运输费用和意外损失(如物品毁坏)不是由用户承担,而是由供应商承担。

VMI实际上是对传统库存控制策略进行“责任倒置”后的一种库存管理方法,加大了供应商的风险。

VMI与JMI体现了供应链的集成,但集成程度不高,仅在供应链直接相关的两个环节之间作用,未实现整体供应链的集成,并没有一个适合所有贸易伙伴的业务过程。

CPFR则没有真正完全得到所有企业的认同和全面推广,合作伙伴间缺乏相互信任以及实施CPFR的成本等。

CPFR虽弥补了VMI、JMI两种模式的一些缺点,在实现整体供应链的集成方面更有优势,但要求更多的管理思想、流程和技术,实施时机还未成熟。

基于以上分析,采用JMI模式更为合理可行。

5 龙钢备件库存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库存管理现状

(1)目前在用物资种类达6万多种,库存资金2亿元以上,并有上升的趋势。

(2)库存备件不能满足维修需要,急件计划较多。

(3)存放场地紧张、地点分散,查找费时费力。

库存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4)物资分类不明确,备件与大修专用件未区分开,占用空间大,增加工作量。

(5)储备定额不科学,最高、最低定额都偏高。部分备件完全依靠管理者的主观判断去决定采购数量。

(6)编码系统不规范,存在同一备件重复编码的现象,导致备件存储品种增多,库存资金升高,增加了工作量。

目前,计划管理工作在不断的完善和提高,但是随着整个经营环境的变化,当前备件计划管理突显出一定的不足,主要存在的问题表现在思想观念陈旧,存在着“有比无好、多备少患”的错误思想;缺乏专业知识,业务水平低,凭经验去确定;其次是缺乏对备件管理信息的收集和研究。

6 供应商管理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目前,龙钢各类备件供应商有160多家,没有一套完整的供应商管理体系,从而使采购入库的备件出现不同的问题,如质量问题、供货周期问题等,因此,迫切需要构建一个科学有效的供应商管理模式,真正地采购到物美价廉、质量合格、满货周期要求的备件。

基于JMI的龙钢备件库存管理模式

根据JMI的理念,备件供应链需要进一步的集成。将各类备件的供应商集成为供应链的上游协调管理中心;物资总库、设备供应部和各二级单位集成为供应链的下游协调管理中心。两者同时参与,共同制定设备备件库存计划,合理地分配利益、共担风险,建立互利合作的关系。

(1)组成框架结构:供应链上各节点共同采取如实现信息共享,制定相应的供应链协调管理机制等措施,共同组成备件库存JMI模式管理的框架结构。

(2)选择合作伙伴:根据企业输入物资的品质、期限、数量与价格总体进行比较,是选择供应商合作伙伴的起点与归宿。

(3)制定协调机制:为发挥联合库存管理的作用,供应链各方应从合作的精神出发,建立协调管理的机制,建立合作沟通的渠道,明确目标和责任,为联合库存管理提供有效的机制。

(4)构建信息系统:第一,用于信息汇总和交流的备件系统第二,用于实时控制和分析的联合库存管理信息系统,从而实现库存的有效管理,为双方的决策提供依据。

ERP信息系统的实施为JIM库存管理模式的实现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支撑,VMI的实施(即:低值易耗物资的代储)、风机等的供方代储为其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7 结论

本文结合国内外备件管理理论、供应链管理理论等对备件库存管理存在的问题,针对龙钢备件管理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备件库存管理应采用JMI模式。其中备件管理是一项具体、复杂、技术性较强的工作。作为陕西钢铁的龙头企业—龙钢,如何选择更适合龙钢发展的库存管理模式,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建民,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联合库存管理,物资采购与物流.2009(1).

[2]金汉信,王亮,霍焱著.仓储与库存管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8.

篇5

1.引言

库存管理是现代物流管理的核心部分,降低库存成本和提高客户服务水平是库存管理的两个目标。库存管理的作用是在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前提下,使库存量维持在合理的水平;掌握库存量的动态,适时、适量提出订货,避免库存积压或缺货;控制库存空间占用,降低库存成本;降低库存资金占用,提升资金周转率,进而提高企业竞争力。

由于制造企业供应链中的不确定性,为了维持供应、生产和销售的正常进行,必须在供应链的各环节设定一定的库存。为了减少企业的库存水平,需要增加供应链上各成员之间信息交流与信息共享,减少不确定性因素对库存的影响,目前企业采用的供应链库存管理模式主要有供应商管理库存(VIM),联合库存管理(JMI)及协同规划、预测与补给(CPFR)。

2.现行库存管理模式

(1)供应商管理库存。供应商管理库存是种在客户和供应商之间的合作性策略,在一个相互同意的目标框架下由供应商管理库存,这样的目标框架被经常性的监督和修正,以产生一种连续改进的环境。它以供应链各个节点的企业都获得最低成本为目的,在一个共同的协议下由供应商管理库存,并不断监督协议执行情况和修正协议内容,以便使库存管理得到持续地改进。也就是供应链下游企业放弃库存管理权,由供应链上游企业管理库存。在这种方式下供应链的上游企业不再是被动地按照下游的订单发货和补充订货,而是根据自己对下游要货方需求的整体把握主动安排更合理的发货方式,既满足下游要货方的需求,同时也使自己的库存管理和补充订货策略更加合理,从而带来供应链上供需双方成本降低。

VIM由供应商控制库存,制造商不需要占用库存资金,增加采购、进货、入库、出库、保管等一系列工作,克服制造商自身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局限,使其可以集中资源进行核心业务的开发。供应商管理库存能够反映客户的消费需求,对供应商改进产品结构和设计,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有重要作用。

(2)联合库存管理。不同于VMI集成运作的库存管理模式,联合库存管理是一种风险分担的库存管理模式,强调供应链节点企业共同制定库存计划。联合库存管理体现了战略供应商联盟的新型企业合作关系,旨在解决供应链中由于各节点企业的相互独立库存运作模式导致的需求放大现象,是提高供应链的同步化程度的一种有效方法。

JMI以生产为中心,供应商和制造商共同制定统一的采购计划,共享库存信息,并在供应链中实施合理的风险、成本和收益平衡机制,建立合理的库存管理风险的预测和分担机制、合理的库存成本与运输成本分担机制,以及与风险成本相对应的利益分配机制。通过制定合理的供应链协调契约,来激励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避免供需双方的短视行为及供应链局部最优现象的出现,达到供应链整体利润的最优。

JMI消除了由于供应链环节之间的不确定性和需求信息扭曲现象导致的供应链的库存波动,通过协调管理中心,供需双方共享需求信息,使供应链的运作更加稳定。

(3)协同规划、预测与补给。CPFR应用一系列的处理和技术模型,提供覆盖整个供应链的合作过程,通过共同管理业务过程和共享信息来改善零售商和供应商的伙伴关系,提高预测的准确度,最终达到提高供应链效率、减少库存和提高消费者满意度的目标。

CPFR的业务运作模式分为协同规划、协同预测和协同补给三个阶段。针对合作伙伴的战略和投资能力、市场信息来源不同的特点,协同制定库存变化计划、产品导入和中止计划以及仓储分类计划等,保证供应链的高效运作。CPFR强调买卖双方必须协同做出最终的销售和订单预测,供应商和制造商针对不同层次的数据,通过反复交换数据和业务情报,改善制定需求计划的能力,最后得到基于POS的消费者需求的共享预测。供应链各节点企业对预测结果不断修正后,由供应链上的制造商根据能力、系统和资源来确定生成订单。而订单生成后,会制定协同运输计划和协同补货计划,这些协同补货策略制定的共同目的是提高商品的服务水平,加快商品对市场的响应速率,在保证货物到达率的同时降低运输成本。CPFR有助于实现企业之间的功能合作,显著改善预测准确度,降低成本、库存总量和现货百分比,发挥供应链的全部效率。

3. VMI,JMI与CPFR的比较分析。VMI模式是供应商拥有和管理库存控制权,各节点共同帮助供应商制定库存计划,适用于下游企业没有IT系统或基础设施来有效管理其库存,上游厂商实力雄厚、市场信息量大、有较高的直接存储交货水平。

JMI模式是由供应链核心企业管理库存,各节点共同参与库存计划管理,共同制定统一的生产计划,并将计划下达到各制造单元执行,JIM模式要求供应链节点企业有良好的沟通与信任基础,有联合库存管理中心和良好的配送能力。

CPFR模式则是成立一个协同计划协调工作组来协调管理库存,应用一系列的处理和技术模型,提供覆盖整个供应链的合作过程,通过共同管理业务过程和共享信息来改善零售商和供应商的伙伴关系,提高预测的准确度,最终实现提高供应链效率、减少库存和提高消费者满意度的目标。CPFR模式要求供应链企业都有良好的IT系统支持并且协作关系固定,对供应链中业务流程保持高度的一致,整个系统能够快速预测客户需求和响应客户需求。

4.结语。库存管理是制造企业加强管理的重要内容,随着生产经营环境的变化及管理科学技术的发展库存管理模式也在不断地变化,本文通过比较分析现行主要库存管理模式,对制造企业选择适合的库存管理模式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篇6

中图分类号:F272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1-0000-02

企业提供应链库存的管理能够保证企业经济成本的降低,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实施供应链库存管理,能够使企业获得更加稳定的发展空间,目前,很多企业在实施供应链库存管理的过程中,将缩减资金占用情况,提升固定资金的流通性作为提升供应链库存管理的主要手段,因此,对国内外的供应链库存管理模式进行科学的分析,是当前很多领域重点关注的内容。

一、国内外传统库存管理模式的比较

由于我国现代市场经济的构筑时间较短,传统模式下,我国库存管理模式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一方面受到科技手段的限制,库存管理工作缺乏具备科技含量的技术性支持,另一方面,统一管理的库存机制迟迟没有得到建立,造成库存管理的质量低下。传统的库存管理工作协调性很低,不同部门的资源管理分属于各自的管理单位,并没有实现更高管理层面的对接。企业的经营发展的过程中,诸多供应链环节实施独特的管理方式,并不具备干涉供应链其它环节的能力,造成企业库存的重要价值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传统的库存管理需要使用订单进行基础性推动,因此,这种管理模式存在比较固定的流程,处于供应链中间环节的库存管理人员仅仅能够凭借订单的信息对库存情况进行判断,缺乏对供应链其它环节的了解,造成管理人员只能对较小范围内的资源实施管理,无法提升企业库存管理的整体质量。传统的库存管理模式缺乏自我完善的机制,造成管理人员只能够对权力所及的范围进行负责,难以实现更高层次的战略规划,每一位管理人员都对自己所在的管理范围具备很高的重视程度,对不了解的管理范围采取忽略措施,造成同一个企业在进行库存累积的过程中难以将库存资源进行自我协调,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企业的库存成本。各自为政的错误管理方式,不仅会使得企业承担较高的资金负担,也会使企业难以对自身拥有的资源具备全面的了解,使企业难以利用现有的有利条件开拓更加广阔的市场,造成一些企业只能凭借现有的资金成本进行市场的开发,不具备盘活企业库存资源的能力。

二、国内外供应商库存管理模式的比较

供应商管理模式是一种以契约为基础的科学的管理模式,此种模式在实施的过程中,库存各方需要进行详细的信息交流,并建立稳定的沟通机制,首先,要对库存的管理情况进行协议的签订,协议制定需要保证资源供应方和下游环节的各方共同参与,契约只是供应商管理模式的开端,有关各方要严格根据契约的内容对企业库存管理的基本方案进行制定,以便有关各方能够在现有信息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成本的控制。在实施供应商管理模式的过程中,资源的供应商是管理工作的主导方,供应商在完整履行库存管理的前提下,可以对管理过程中的细节进行调整,但是,市场规律存在诸多改变的可能,供应商不可能在管理过程中完全妥善的应对各环节的问题,造成供应商难以完全按照协议进行工作。因此,协议的参与各方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原有的协议进行调整,协议的调整涉及有关各方的经济利益,因此,必须依靠相关法律和政策,通过正规的协商程序进行调整。在实施供应商管理模式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契约的重视,使契约成为提升库存管理质量的基础性因素,但是,契约不能成为实施供应商管理模式的唯一因素,必须配合相应的调整机制,使契约能够充分适应市场变化的规律。

三、国内外联合库存管理模式的比较

联合库存管理模式需要将协商作为基础性因素,通过有关各方的共同协商,将库存资源进行统一的协调管理,提升管理工作的合理性和规范性。实施联合库存管理模式,能够将供应商在整个供应链中的地位进行更加科学的设置,避免资源的供应商随意调整相关供应模式造成供应链的问题,还能够将供应链各个环节的负责主体进行明确,以便供应链各环节的执行者能够受到更加严明的约束。联合管理模式的实施还能够使供应链的风险得到有效的分散,使供应链有关各方共同为风险负责,从而提升风险防控的质量。在进行库存管理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平等协商的机制对不同单位的资源采取交换或购买的形式进行转移,从而使供应链的有关各方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实现资源的获取。实施联合库存管理还能够为供应链的管理提供战略规划的可能,使供应链管理各方能够根据各自的优势进行发展战略的规划,并在统一的协调下实施贯彻,协调工作的进行不仅能够提升库存管理的质量,也能够使供应链各方保持密切的沟通,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联合管理模式能够使有关各方建立共同的目标,并在推行的过程中照顾各方的利益,以便能够在库存管理方面实现科学性的增强。供应链的相关各方在实施联合库存管理的过程中,可以获取更加全面的准确的市场信息,并且针对市场信息提升资源供给和资源配给的协调性,避免市场经济的不确定因素提升企业的经济成本,使企业能够获得更加稳固的发展条件。

四、国内外协同式供应链库存管理模式的比较

协同式管理模式同其它管理模式存在相似之处,是一种综合了其它类型发展模式,并进行技术性革新之后的科学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既要求供应链的相关各方实施契约的制定和改良机制的构建,也要求包括供应商在内的资源主导方履行相关的责任,在实施协同式管理的过程中,管理人员可以将提升管理质量的技术型手段融入供应链想各个环节之中,使供应链能够拥有足够的技术型支持。要在进行协同式管理之前,对管理模型进行制定,通过协商的方式手机供应链各方的反映情况,并了解各方的利益诉求,以便管理模式进行更加科学的改造。要将计算机网络技术作为提升协同式库存管理质量的主要技术,依靠网络资源,提升信息交流效率和交流质量,降低库存管理过程中中间环节的成本和信息成本,以便供应链各方能够提升有利信息的共享质量。要建立企业市场信誉和市场满意度的调查机制,及时了解企业实施协同式供应链库存管理的得失情况,并结合企业发展战略对供应链其它环节的合作方式进行调整,要将协商作为解决利益纠纷的基本方式,加强对供应商和分销商的重视,确保不同環节之间的供应管理完全顺畅。实施协同式管理的工作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到此种管理模式的突出优势,加强对管理模式的信心和责任感,并主动承接具备一定市场风险的任务,使管理工作能够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作用。企业在实施库存管理的过程中,要保持管理工作的主动性,在实施管理政策的推行之前,首先借鉴协同式管理的优势对市场环境进行充分的了解,以便实施管理的过程中能够在供应链中居于主动地位,提升管理策略推行的力度。企业要将互利共赢作为实施协同式管理的基本原则,自始至终坚持共赢的管理方式,切实照顾供应链各方的核心利益,以便库存资源的流动能够具备足够的合理性。

供应链环境是当前很多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实施不同种类的库存管理,能够使企业收获满意的经济效益,深入的分析库存的重要意义和相关理论,并对提升企业发展质量的各类库存管理模式进行对比分析,能够很大程度上提升企业的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卢晓东.基于供应链环境下的迪米服饰有限公司库存管理模式改进[D].西北大学,2012.

篇7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27-0149-03

造船企业的库存成本是其运营成本的重要组成。降低库存总成本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包括:分类控制库存成本;缩短交货期;加强与供应商的库存合作。供应链下,造船企业可以应用供应商管理库存与联合库存管理来降低供应链的库存总成本,在应用VMI模式时,应注重供应链收益的合理分配与风险分担,保证供应链参与成员的合作积极性,使供应链稳定高效地运转。

1 供应商管理库存(VMI)模式

供应商管理库存即供应商管理用户库存,美国生产与库存控制协会(APICS)将供应商管理库存定义为:在VMI模式下,供应商通过获取其用户的库存数据和负责维持用户的库存水平来优化供应链的运作绩效,它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供应商有规律地定期检查用户的库存,并快速完成补给任务,从而获得较高的用户满意度。

1.1 供应商管理库存的内涵

实施供应商管理库存(VMI)能够有效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浪费或非增值性的活动,提高物流环节与生产环节的效益,增加供应链获利能力,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1.1 对造船企业:由供应商管理库存,降低了库存管理和供应商管理的成本。

1.1.2 对供应商:通过实施VMI可以更好地获取相关的需求信息,根据市场需求量的变化,提高市场预测的准

备率。

1.1.3 对供需双方:对产品的管理更专业化,可以实现更有效的库存管理和订货决策,降低双方的成本。

在VMI这种库存管理模式下,我们允许供应商对造船企业的库存策略、订货策略进行计划和管理,在已经达成一致的目标框架下由供应商来管理库存。而且,在一种持续改进的环境中,目标框架也会经常性地被修改。供应商与造船企业之间实现信息交换、共享后,信息便代替了库存,拥有最佳的信息就可以达到最小的库存,大大降低缺货的概率,同时降低了库存成本,实现造船企业的成本效益。

1.2 造船企业供应商管理库存的特征

造船企业供应商管理库存是在新的集成管理理念下形成的库存管理模式。该模式打破了传统的各自为政的库存管理方式,体现了供应链的集成化管理思想。其主要特征包括:

1.2.1 强化生产运营与物资供应环节的紧密衔接。VMI是由供应商代替造船企业履行对造船企业库存进行管理的职责,作为供应链中的一个节点企业,可以及时了解造船企业的物料需求计划,并调取造船企业的库存信息,及时补充存货。供应商和造船企业的紧密合作大大地改善了整个流程,减少了不必要的系统成本、库存和固定资产,双方共同面向最终客户——船东的需求。此外,供应商不再依赖造船企业的订货而组织生产和供货,可以有效缩减补货提前期,提高运输配货效率,并降低整个供应链的库存水平。与订单模式不同,在VMI中,供应商不再根据订单交货,而是基于造船企业物料需求计划和库存情况组织发货。

1.2.2 物流与信息流的价值提升。实施VMI模式后,物流与信息流流通更加顺畅,相应会产生更大的价值,主要表现为:第一,库存由供应商管理,造船企业使用信息代替库存,大大节约了造船企业库存理成本。第二,供应商直接根据造船企业的物料需求计划供货,减少了不增值流程,提高了造船企业的时间效益和成本效益。第三,供应商能够更早地精确掌握造船企业的需求计划,减少了需求不确定性,有利于更好地安排生产和供货,同时减低了运营成本。

2 造船企业应用VMI模式效益分析模型

2.1 模型描述

在上一节中,我们已经分析了造船企业可以应用VMI库存管理模式降低造船供应链成本、提高供应链柔性从而能够对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均产生显著的效益。本节将进一步通过数学模型定量分析供应链中造船企业应用VMI的经济效益。本模型中的库存管理对象设定为造船过程中消耗的重要原材料—船用钢板。供应商为船用钢板生产企业或大型的批发商,造船企业即为订货方。

符号含义及假设条件如下:

D——造船企业全年船板需求量。

Hb——造船企业单位库存年维持成本。

Kb——造船企业一次订单处理成本。

SSb——传统库存管理模式下造船企业的安全库存

水平。

Cb——传统库存管理模式下造船企业年库存总成本。

Hs——供应商单位库存年维持成本。

Ks——供应商一次订单处理成本。

SSs——传统库存管理模式下供应商的安全库存水平。

SSsv——应用VMI模式后供应商的安全库存水平。

Cs——传统库存管理模式下供应商年库存总成本。

Csv——传统库存管理模式下供应商年库存总成本。

C——传统库存模式下供应链年库存总成本。

Cv——应用VMI模式后供应链年度总成本。

Q——每次订货批量。

本模型假设条件包括:造船企业每年的船板需求量稳定且对船板的需求是连续和均匀的;对于造船企业和供应商均不允许出现缺货现象。

2.1.1 应用VMI模式之前的库存成本。库存成本一般由订单处理成本、储存成本和缺货成本构成,本模型中假设不允许出现缺货,因此不存在缺货成本。在传统的供应链管理模式中,供应链各成员企业都要设立库存,并为此付出大量库存管理成本。

应用VMI模式前,造船企业年度库存总成本为:

(1)

其中订货成本是由订购次数(D/Q)乘以造船企业一次订单处理费用Kb得到;储存成本是由平均库存量()乘以单位库存年维持成本Hb得到;两者之和

即得造船企业年库存总成本Cb。

在经济订货批量(EOQ)模式下,Q=,

代入(1)式,得到造船企业的年库存总成本:

= (2)

相对于造船企业供应商来说,在不考虑缺货成本的条件下,其库存总成本为:

(3)

将经济的订货批量Q=代入(3)式,得到供应商的年库存总成本为:

(4)

根据以上分析,得出模型中供应链的年库存总成本:

(5)

2.1.2 应用VMI模式后的库存成本。在传统的两级供应链模型中,应用VMI模式后,库存储存地址设在下游订货商处,因此本模型中,库存地址为造船企业仓库,而由供应商来制定造船企业的库存补充模式,如提前期、补货批量、补货时机等。造船企业不再设定库存,因此造船企业就将订货成本和存货维持成本转移给了供应商。供应商的一次订单处理成本就变为Kb+Ks,年库存维持成本变为Hb+Hs。

应用VMI模式后,造船企业不再承担库存成本,供应商的年库存总成本即为供应链的年库存总成本。

(6)

将式(6)对Q求导,并令其等于0,得到应用VMI模式后的经济补货批量为:

(7)

将(7)式代入(6)式,得到供应商的年库存总成本,即为供应链的年库存总成本:

(8)

因此,应用VMI模式后,供应链年库存总成本变

化为:

上式中的一项恒小于零;而安全库存SS=z×σ×。其中,z为某服务水平下的标准差个数;σ为需求量的标准差;L为提前期。VMI模式的应用改进了造船供应链的库存管理流程,缩短了提前期;此外,应用VMI模式后,供应商可以直接获得物料的需求信息,则σ也相应变小,因此SSsv

尽管应用VMI模式后,供应链总成本降低,但对于供应商来说,短期内库存总成本不一定降低,相反有可能提高。这种明显的责任与利益的不统一会挫伤供应商与造船企业合作的积极性。造船企业的库存成本得到极大削减的同时,也应与供应商共同承担一部分成本与风险。具体可通过价格激励、风险共担等方式使得供应链参与方的利润不低于合作之前,合理分配供应链合作产生的额外效益,保证供应链成员的合作积极性,以使供应链稳定高效地

运转。

2.2 实证分析

南通造船企业P是一家迅速崛起的以船舶与海洋工程修造为主业的民营企业,地处长江南通段北侧,江岸线长1600米,占地133万平方米。公司生产设备精良,拥有5万吨级船台一座,长350米、宽98米干船坞一座及总长度2500米、最大水深-12米的舾装码头五座。并建有船体加工车间、分段车间、管加工车间、分段涂装车间和舾装品车间等主要生产车间。公司以汽车滚装船、化学品船、海洋工程船等高端船型的建造为主,随着这公司发展,目前已经进入30万吨级以上大型船舶的建造领域。

P企业船用钢板的主要供应商是上海一家大型钢材贸易商S公司,S公司经营的主要品种为船用钢材,具体包括船用钢板、船用球扁钢、船用型钢等钢铁产品。P企业与S公司已经建立了较长时间的合作关系,随着合作关系的深入,双方拟针对船用钢板建立VMI库存管理模式。根据上节分析得出的模型,可以对采取VMI模式前与采取VMI模式后该二级供应链库存总成本进行求解,通过具体数据说明VMI模式的应用可以切实提高造船供应链的获利能力。

对于造船企业P:船用钢板的年消耗量估计为100000吨,标准差为12000吨。转化为以周为单位,则平均周消耗量为100000吨/52=1923吨。平均周消耗量的标准差为20000吨/52=385吨;订单处理成本约为90000元/次;订货单价为5300元/吨。单位商品年库存维持成本为商品价格的15%(包含利息支出与仓储管理支出),则每吨钢板的周库存维持成本为5300元×15%×1/52=15元/周;订货提前期为4周;服务水平(用造船过程中得到及时满足的钢板需求量所占比例表示)要求为99%,在该服务水平下的标准差个数为2.33(查询标准正态分布表得到)。

对于供应商S公司:订单处理成本约为70000元/次;向钢厂采购的钢板单价为4900元/吨;单位商品年库存维持成本为商品价格的15%,则每吨钢板的周库存维持成本为4900×15%×1/52=14元/周;向钢厂采购的提前期为3周;服务水平要求为97%,对应的标准差个数为1.88;平均周需求量的标准差为造船企业P周消耗量标准差的1.1倍(由供应链的需求放大效应引起),为385台×1.1=424台。

实施VMI模式之前,该二级供应链的周库存总成本等于造船企业P的周库存总成本加上钢材贸易商S公司的周库存总成本。根据上述的实际数据,可计算出经济补货批量Q=4804吨,造船企业P的周库存总成本:

98968元

该二级供应链周库存总成本等于179945元。

实施VMI模式之后,经济补货批量Qv=4606吨,此时该二级供应链的周库存成本等于钢材贸易商S公司的周库存总成本:

=173636元

上式中,安全库存量取值为实施VMI模式前供应商S公司的安全库存量,实际的安全库存量应小于该值,因此实施VMI模式后,该二级供应链上周库存总成本减少量超过了6309元,每年可节约成本超过328068元。此时,供应链上库存总成本是由钢材贸易商S公司承担,可通过价格协议的方式对S公司给予补偿,并将供应链上节约的成本在P企业与S公司之间适当进行分配,以激励双方保持稳定的合作关系。

造船供应链中供应商合作关系的管理应突出物料的库存管理,原因在于物料库存占造船企业资金成本很大一部分比例。造船企业的库存管理策略应从三方面着手:第一,分类控制库存成本;第二,缩短交货期、保证准时交货;第三,加强与供应商的库存合作。第三点直接体现了应用供应链的思想降低库存总成本,对此本文分析了两种主要的库存管理模式,即供应商管理库存(VMI)与联合库存管理(JMI)。对两种模式的特征、实施途径做了深入分析,并建立了VMI模式下供应链收益模型,进一步阐释了应用VMI模式对造船供应链改进的效用,同时也指出合理分配供应链收益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篇8

1.1传统库存管理模式

各节点企业的库存管理是各自为政的,物流渠道中的每一个部门都各自管理自有库存,都有自己的库存控制策略而且相互封闭。供应链中传统库存管理模式是基于交易层次之上的由订单驱动的静态单级管理库存的方式。

1.2联合库存管理(JMI,JointManagedInventory)模式

JMI模式是一种基于协调中心的库存管理模式,更多地体现了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的协作关系,能够有效解决供应链中的“Bullwhip(牛鞭)”效应,提高供应链同步化程度。这种模式下强调供应链节点企业同时参与、共同制定库存计划,从而使供应链管理过程中的每个库存管理者都能从相互的协调性来考虑问题,保证供应链相邻两节点之间的库存管理实体对需求预测水平的高度一致,从而消除需求变异放大。任何相邻节点需求的确定都是供需双方协调的结果,库存管理不再是各自为政的独立运营过程,而是供需的连接纽带和协调中心。

1.3供应商管理库存(VMI,VendorManagedInventory)模式

VMI模式是一种战略贸易伙伴之间的合作性策略,是一种库存决策模式。它以系统的、集成的思想管理库存,使供应链系统能够同步化运行。在这种库存控制策略下,允许上游组织对下游组织的库存策略、订货策略进行计划与管理,在一个共同的框架协议下以双方都获得最低成本为目标,由供应商来管理库存,由供应商分销商或批发商行使库存决策的权力,并通过对该框架协议经常性的监督和修正使库存管理得到持续的改进。

1.4协同式供应链库存管理(CPFR,CollaborativePlanningForecasting&Replenishment)模式

CPFR是一种协同式的供应链库存管理技术,建立在JMI和VMI的最佳分级实践基础上,同时抛弃了二者缺乏供应链集成等主要缺点,能同时降低分销商的存货量,增加供应商的销售量。它应用一系列处理过程和技术模型,覆盖整个供应链合作过程,通过共同管理业务过程和共享信息来改善分销商和供应商的伙伴关系,提高预测的准确度,最终达到提高供应链效率、降低库存和提高客户满意度的目的。

2.各种库存管理模式的比较及其应用缺陷

2.1传统库存管理模式在中小民营企业中的应用缺陷

传统的库存管理模式由于中小民营企业各自为政,缺乏有效的协调和沟通,供应链末端极少的客户需求可能因为“牛鞭效应”,呈几何级数放大成为供应链始端非常可观的原材料库存。这一方面,是实力弱小的供应链始端的中小民营企业所无力承受的;而另一方面,供应链始端原材料成本(这可能包括资金占用成本、库存管理成本、原材料陈旧成本等)的增加,又会逐级传递到供应链末端,并最终导致供应链末端的中小民营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下降。同时,这也是对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

2.2JMI库存管理模式在中小民营企业中的应用缺陷

由于缺乏诚信经营的合作基础、缺乏统一运作的协调基准、缺乏信息共享的兼容机理,联合管理库存对于实力规模相差无几、在供应链上一般处于同等地位的中小民营企业来说,往往是流于形式、无疾而终。更何况,中小民营企业往往是处于市场充分竞争的行业之中。无论是供应链的上游企业还是下游企业,为数众多的合作选择和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也难以让任何两家中小民营企业保持长期的、唯一的战略伙伴关系。

2.3VMI库存管理模式在中小民营企业中的应用缺陷

篇9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4)13-0025-04

库存管理作为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日常管理的重要内容。好的库存管理不仅能够降低企业的订货成本、库存持有成本和缺货成本,还能提高存货周转率,优化库存结构,从而及时应对客户需求,提高企业的市场占有率。然而,在传统的库存管理模式下,企业以供应链下游客户的订单为主要依据进行管理,供应链各节点企业之间各自为政,没有形成统一的库存管理,这就容易造成存货信息在整个供应链中被逐级扭曲放大的“牛尾效应”,导致企业库存成本居高不下,存货周转水平不尽如人意,极大地影响了库存管理效率。因此,必须引入新的库存管理措施,以适应供应链的发展要求。

一、VMI概述

(一)VMI的涵义

VMI(Vendor Managed Inventory)即供应商管理库存,是指在整个供应链中由供应商为客户管理库存,为其制定订货和补货策略的一种库存管理策略和管理模式。企业实行VMI的目的是试图通过供应链中各企业存货管理持续性的改进合作,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供应链各环节成本。VMI的核心思想在于零售商放弃商品库存管理权,而由供应商掌握供应链下游零售商的商品库存动向。在该种模式下,供应商与客户之间通过沟通机制和信息系统的建立,能够实现对库存的动态管理,降低供应链内部企业信息不对称的影响,从而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库存成本及信息沟通成本,缩短供应链的补给供货期,减少运输成本。

(二)VMI与传统库存管理的区别

VMI模式与传统库存管理模式有着众多的区别,而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在传统方式下客户以自身的销售预测结合经济订货批量进行订货,而VMI则是以客户实时的需求信息作为供货依据。在传统库存管理下零售商订货主要依靠经验,订单的准确性比较低,财务部门对存货管理的主要内容仅是计算进货时间和进货批量。而VMI则以信息技术为支持,在供应链中实现库存信息共享,供应商通过对客户销售、库存信息的及时查询和更新,为客户制定订单及补货策略,而财务部门的主要工作也从简单的计算进货时间和进货批量转移到存货结构的安排上。当然,这些工作都是在财务与物流部门之间相互协作、密切配合中进行的。

第二,传统库存模式没有分析信息对交易成本的影响。在传统库存管理模式下,财务部门通过分析与存货相关的取得成本、存储成本和缺货成本进行经济订货批量的计算,向供应链各部门建议库存数量及批次,企业与供应商的信息沟通较少,这就容易增加企业与供应商的沟通成本。而在VMI管理模式下,由于引入了信息沟通机制,使得企业能够及时了解产品信息,建立与供应商的合作伙伴关系,这样就极大地降低了信息的收集成本、交易变更成本及履约成本。

第三,VMI模式更能满足经济订货批量的假设条件。存货经济订货批量模型是建立在严格的假设前提之下,这些假设包括了及时补货、集中到货、不允许缺货、需求稳定、存货单价不变、存货市场供应充足等。显然,在传统库存管理模式下,企业很难满足这些假设。而在VMI模式下,由于企业建立了与供应商的沟通和信息交换机制,企业及时补货和无缺货的条件得到改善。此外,由于在VMI模式下供应商与客户的关系得到改进,甚至形成合作伙伴关系,企业库存的稳定性也得到提高,能够更好地满足需求稳定、存货单价不变、存货市场供应充足的假设。

除上述财务管理的区别外,VMI对于信息系统的要求也比传统管理模式的要求更高。同时,在传统库存管理模式下,企业的货物所有权随着产品的移交而转移;而在VMI模式下,即使产品移交给了客户,所有权依然属于供应商。

二、实施VMI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VMI作为国际上比较先进的供应链库存管理模式,具有许多传统库存管理所不具有的优势,然而企业在实施VMI时会遇到诸多困难。

(一)实施VMI面临的困难

第一,实施VMI后如何实现供应链中的企业责任与利益的统一。企业实行VMI需要一定的投入,尤其是对于信息系统的投入,同时在实行VMI后的短时间内似乎只有制造方节约了库存,而令分销商和零售商被迫接受制造商推来的风险,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协调好供应链企业的责任与利益,否则VMI将无法推行。

第二,如何建立企业之间的信任问题。因为大多数企业都将企业的库存信息作为企业的商业机密,不愿意透漏给其他企业,如果供应链中各节点企业都持有这种想法,那么VMI的市场预测必然受到影响,信息的准确性将大大降低,从而影响VMI的管理效果,甚至导致VMI预测的失误。

第三,VMI的实施需要先进的信息系统支持。由于VMI是基于供应链的库存管理模式,而在整个供应链中进行管理,供应链是一个庞大的网络结构,每个节点都由数量庞大的企业群组成,有时甚至会涉及上千家企业。核心企业为了实施VMI,就必须用信息系统将这些企业联合起来,而传统的信息系统往往只针对企业内部,已经不能适应VMI管理的要求。

(二)在饮料行业实施VMI面临的挑战

饮料行业是快速消费品行业的重要分支之一,其行业主要特点是:高频率消费,有广泛的消费群体;渠道种类多而复杂;品牌知名度对于销售非常重要;产品质量易被消费者直接感受和判断,且对二次购买和忠诚度有重大影响;行业集中度高,竞争激烈;产品保质期短,周转快,环节多;销量受天气、节假日、季节性影响大;库存波动大,对库存管理要求高等。

基于上述特点,在饮料行业实施VMI面临更多挑战。

第一,销量的不确定性使预测难度加大,饮料企业库存面临需求不确定性的管理挑战。因为影响销量因素非常复杂,销量波动很大。什么水平的库存量是安全的?如何设定标准?处理不当,易导致市场需求与饮料企业及供应商的库存错位。面对这项艰巨任务,仅靠某个部门的努力已没可能独立完成,跨部门的协调机制亟待建立。

第二,供应商同时为数家饮料企业供货,习惯于按各自的销售预测和业务判断准备饮料企业的安全库存,根据饮料企业的订单安排生产和送货。供应商处于被动生产的境地,不关心下游饮料企业所处的环境、经历的变化和未来的趋势,主动沟通的意识非常薄弱,协同计划、预测和补货的意愿不强。

第三,供应商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信息化程度普遍不高。由于饮料行业自身竞争激烈,导致上游供应商的投资回报亦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在微利的商业环境中,鲜有企业会在信息系统上投放巨资。因此,饮料企业在实施VMI时需要考虑供应商的利益不受伤害,尽可能利用本企业已有信息系统资源,提高系统的使用效率。

三、VMI在D企业的具体实践

(一)企业简介

广东D企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D企业)作为某知名跨国企业在国内的最大生产企业,拥有4 000名员工、3个生产基地、14条现代化生产线,有汽水、果汁、茶、水和奶等多品类、多口味、多包装饮品,年销售额超过30亿元,是饮料行业内的领先企业。

D企业所处行业是快速消费品行业的重要分支,其库存具有消耗周期短、季节波动大等特点,这就要求行业供应链具有快速反应和协同的能力,从而在存货消耗后及时补充产品。此外,由于快速消费品的替代性较强,客户的忠诚度不高,企业必须及时掌握消费者需求的变化,这些特点都要求D企业建立起一个良好的库存管理机制,以适应行业的发展。

(二)VMI的实施背景

除自产外,D企业还会长期委托一些关联企业代加工一部分产品,这些关联企业(以下称供应商)按D企业的中远期销售计划安排生产计划。由于前述饮料行业销量波动大的特点,如果上游供应商不关注D企业销量变化及库存状况,盲目按单生产,很容易导致其计划与需求不匹配,物流不同步,其结果要么是库存高企,要么是发生断货,计划生产(Build to Forecast)与分销资源计划(Distribution Resource Planning)之冲突时常上演。D企业在“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导向下,极力控制发生断货的几率,致使2012年代加工产品的平均库存天数超过13天,且供应商处的平均库存天数也高达11天。即便如此,也未能有效避免断货的发生,全年断货率达到了6.2%。计划与需求的矛盾甩出“牛尾效应”,不但增加了库存成本,还增加了生产成本、运输成本,延长了供应链的补给供货期,给供应链每个节点的运营皆带来负面影响。

(三)VMI的实施机制

为改善上述局面,D企业实施了VMI管理策略,在企业内部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1)建立项目团队。通过财务和物流部门的共同推动,企业建立了包括销售、仓储、运输、客服、信息中心在内的项目小组,专门对VMI的实施进行沟通与协作,并且每月对工作进行总结。(2)设定财务目标。根据企业库存状况结合VMI的实施情况,列出实施VMI后企业应达到的管理效果,如存货周转率、断货率、库存天数及订单的执行精度等目标。企业通过目标的设定来推动项目的实施及考核。(3)设定执行流程。执行流程设计分前期沟通与计划阶段和执行阶段。在前期沟通与计划阶段,企业以数据预测为出发点,通过数据中心对未来九周的销售进行预测,并在数据中心建立起九周滚动模型,及时调整生产计划,再由供应商根据企业计划安排总体库存数。在执行阶段,供应商根据计划提供未来两天可提货库存,企业再根据库存计划向供应商未来一天的提货计划,由供应商负责生产,同时由仓库对货物的配送进行安排。

(四)VMI的配套实施

除采取上述措施外,企业还就实行VMI所需的沟通机制、利益分配机制等关键问题与供应链成员企业进行沟通,为VMI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

第一,企业建立了与上游供应商的沟通机制。在未实行VMI之前,供应商的生产计划主要根据D企业单方面制定的13周销售滚动计划来制定,供应商与D企业主动沟通的机会不多,易造成企业产品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而在VMI管理方式之下,企业与供应商共同建立了沟通机制,这种沟通机制以电子邮件为主要手段。供应商根据D企业发送来的每周销售预测表安排生产,同时对企业的销量预测、库存进行动态关注,及时对不同产品的生产做出调整。为了更好地沟通,供应商还为D企业设置了沟通专员,负责进行数据的收集和问题的处理,专员的业绩则由D企业进行考核。企业通过这种及时、双向的沟通机制实现了弹性的生产,同时供应商的服务意识也得到加强,提高了企业库存的管理水平。

第二,实施VMI后供应商的利益得到了保证。通过沟通机制的建立,供应商的生产方式得到了改进,由原来的被动生产转变为主动生产。在原来被动生产的情况下,供应商只能根据D企业的销售预测进行生产,这就容易造成供应商库存积压、长货龄或断货等问题。而在主动生产方式下,供应商根据D企业的预测决定生产,并且供应商的客服经理能够根据自身收集到的信息对生产计划进行调整,这样就能提高生产的准确性,从而降低供应商的库存成本或缺货成本。

第三,企业通过实行VMI项目,提高了信息化程度及系统使用效率。传统的信息系统通过需求与运营计划(D&OP-Demand & Operation Plan)预测,再由一体化的库存配置和管理系统(APS-Advance Plan System)对供应商的生产进行安排,如图1所示。D企业在原有系统基础上,增设信息共享平台,将每周需求变化库存报表、未来供应情况、市场促销等双向信息共享。在VMI模式之下,需求与运营计划、一体化的库存配置和管理系统则负责对其进行支持,实现了新的合作模式。如图2所示。

通过上述一系列的措施,企业建立起来VMI的库存管理模式,企业间紧密沟通、信息共享、互信互助、同步物流,实现了D&OP计划与提货效率的“一条龙管理”,从而使企业的年平均库存天数较上年下降了2.4天,为企业节约仓储费用17万元,使部分产品摆脱了过去“周订单”的运作方式,实现了“天订单”的目标,增加了420万元的销售额,取得了很好的管理效果。

四、经验总结及启示

本文试图透过财务视角和财务管理理念,提供一个具有一定创新性的VMI理论解释框架,探讨财务在物流管理,尤其在供应链一体化的存货管理中的潜力,并以快速消费品行业具有代表性的D企业为案例进行分析。本文认为,VMI作为一种新型的库存管理模式,能够明显地降低库存相关成本,优化企业库存结构,提高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效率。鉴于这是一项跨功能、跨部门的新管理模式探索工作,而作为企业管理的桥梁和纽带,财务部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此,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启示一:财务创造价值。从财务视角,仔细观察,与业务部门密切协作,在看似寻常的基础工作中,也能找到一些创造价值的“闪光点”。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财务部门的牵头、指导、跟进和控制程度,是VMI库存管理模式能否顺利实施的基础。在具体执行时,企业的财务部门应该推进财务信息共享机制的建立,及时做好与供应链企业的沟通,根据企业财务信息做好补货、生产计划。此外,由于VMI还涉及到仓储、物流、资讯等部门,因此,财务部门还应该与这些部门通力协作,共同建立供应链的沟通与信息系统。

启示二:整合创造价值。未来的竞争将不再是单个企业间的竞争,而是一个个企业链条间的竞争。企业是否能够突破企业组织的界限?与上下游的贸易伙伴和客户相互连接起来,实施一体化管理,上下同步响应,多层次的资源整合,优化的财务管理和实现高度的信息化,将是该企业在未来市场是否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驱动因素。因此,一体化管理和供应链流程再造将势在必行,而核心企业拥有的、能够实现未来供应链整体竞争优势的高效财务管理能力,则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 李建军.供应商管理库存(VMI)的实施研究[J]. 商业研究,2007(3).

[2] 李宇辉.VMI在我国制造业中应用的问题研究[J]. 生产力研究,2006(8).

篇10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7-000-01

所谓的企业物资管理就是指,对企业正常生产过程中运用到的一系列物资进行科学管理的过程,主要的管理工作包含物资的购买、储存以及使用等。充分发挥物资管理方式的作用能够把企业的物资库存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对于企业来说,物资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尽量做到零库存。实际上,零库存并不是说没有库存,而是一个相对的说法,具体来讲就是指仓库里的物资数量几乎为零。当然这里所说的零库存并不是真正的没有库存,也不是说没有足够的生产物资,而是指除去企业正常生产运营所需的物资外几乎没有多余的物资库存,这样能够最大限度的节约企业的生产成本。下面文章中根据煤炭企业的物资供应管理现状,探究了物资管理的零库存模式,在这个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煤炭企业的未来发展需要融入零库存管理理念。

一、当前煤矿企业物资库存现状分析

以往的煤矿企业物资供应管理模式大部分是储备式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比较落后,库存的物资较多,减少了企业的流动资金,制约着企业的未来发展。最近几年,我国科技水平有了很大提升,煤炭企业面临的发展压力越来越大,要想提升企业自身的竞争力,最大限度的节省企业生产成本,就应该提升企业的资金利用率。因此,物资零库存管理的出现能够较好的解决这一问题,提升企业的资金利用率,这种管理模式应该受到人们的重视。零库存管理模式的使用就是在按需采购的基础上,定期清点仓库内已有的物资,尽量减少企业的库存积压数量,从根本上改善企业的物资存储理念,尽量做到企业的物资零库存管理。

二、不断强化物资供应零库存的管理对策

对于目前的企业物资管理工作来说,零库存管理模式是人们理想中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能够缓解企业物资管理的压力,还能为企业节省成本投入、实现企业资金的高效利用。当前,实现企业物资零库存管理的途径和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首先,我们可以采取委托保管的方式实现企业的物资零库存管理,加之当前的物流行业发展较快,更好的促进了零库存管理模式的落实。通常情况下,企业都会利用一些原则把企业自身的一些物资管理问题转交给中间的物流公司代为管理,企业只要定期支付相关的管理费用即可。这种新型的物流管理方式能够更好的落实物资的零库存管理,还能提升企业的物资管理效率,然而,这种管理方式也存在一些缺点,也就是说仅仅改变了物资存储的模式,并没有改变物资占用资金的比例,主要是利用库存转移的方式完成物资的零库存管理,这样并没有改变企业的总库存量,进而无法减少企业的投资成本。

其次,我们可以采取代销代存的方式实现企业的零库存管理,经过仔细研究不难发现,这种管理模式更倾向于一些标准件或使用较频繁的物资的管理。也可以这样理解,企业仓库内的物资都来自于供应商,要想提升企业的流动资金利用率以及生产运营效率,完成企业的物资零库存管理目标,企业可以寻找一些符合要求的物资供应商,让他们与企业合作,帮助企业代为存储物资,这样不仅能够更加方便的购买企业所需的物资,还能最大限度的减少企业的库存,采购资金可以定期与合作供应商进行结算。这种物资库存管理模式能够从根本上改变企业的物资采购方式,也就是说,企业可以结合自身的发展需求有针对性的采购物资,通过科学分配所需的物资提升物资的利用率,还要和供应商商讨物资的质量与价格,确保物资的及时、高质量供应。这种物资管理模式有利于零库存的实现,还能确保物资的及时准确供应,还能减少企业的生产成本,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最后,我们可以通过物资配送方式实现企业物资的零库存管理。所谓的物资配送,就是指企业利用物流公司这个平成物资的配、送货,其实就是指物资供应商通过科学的信息管理和物资调配,结合企业的采购需求把企业所需的物资派送到指定地点的方式。要想实现企业的物资供应零库存,就要科学落实这种新型的物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的落实离不开企业和供应商的大力支持,当然也少不了高质量、高信用物流公司的长期配合与理解。到目前为止,物资配送模式仍然能够体现现代物流的发展精神,是当前经济发展模式下最有潜力的一种物资供应模式。大部分的煤矿企业都是运用的这种物资配送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落实企业的零库存管理,推动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三、结束语

简而言之,在所有的煤矿企业管理工作中,物资的零库存管理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储备式的物资供应管理模式已然落后,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加之当前煤炭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现代化的管理模式逐渐代替了传统的物资管理模式,物资的零库存管理就是典型的现代化管理模式。另外,还应该不断落实企业的物流化建设目标,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企业物资的零库存管理,推动企业的长远发展,到目前为止,企业降低成本最受欢迎的一种方式就是把落后的储备式物资供应模式转变为先进的物流管理模式。对于所有的企业来说,物资零库存管理是最理想的管理状态,当然,现在煤炭企业的零库存管理工作尚处于初始阶段,我们需要不断努力、认真学习,才能充分发挥出零库存管理的作用,才能更好的规范物资流通市场,改善落后的物资供应模式,重视零库存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这样才能完成企业物资的零库存管理,才能有效境地企业的生产成本,确保煤矿企业的物资供应。

参考文献:

篇11

二、生产安排环节

客户代管式VMI客户通常会在其VMI系统中上传物料需求计划,计划中有明确的交货时间,供应商自己应及时跟踪系统中的需求计划,评审自己生产能力做出评审意见并安排自己的生产计划。传统库存管理客户通常是根据需求向供应商提交订单,再让供应商根据订单去安排生产。

三、产品发货环节

客户代管式VMI客户发货时,供应商的产品是根据VMI系统计划中的产品交货期发送到VMI仓库或第三方物流公司的仓库,这时的产品物权都还属于供应商所有。相应的账务处理是从传统仓库调拨货物到VMI仓库,产品所属会计科目还是“库存商品”。传统库存管理客户则是直接发货给客户,由客户直接签收,物权转归客户所有。相应的账务处理是做出库单据,产品所属会计科目由原来的“库存商品”转变成“发出商品”,相关的发出商品成本也相应确认了。

四、销售发票开具与收款环节

客户代管式VMI客户是待产品从VMI仓库被领用到生产线上使用后,客户将领用清单发送给供应商作为开票结算的信息,供应商的产品从发货到领用开票的时间相对于非寄售销售模式的时间要长一些,供应商的收款周期也就相应长一些。而传统库存管理客户基本上是收货后即安排上线使用,使用后一般在下月或是近期就与客户结算开票,客户就能及时收到货款了。由于传统库存管理客户的产品是下订单后生产的,所以订单号是贯穿产品流动过程始终的,在开票时如果客户有提供开票数量所对应的收货时间和订单号,供应商不能掉以轻心忽视这个订单号,而应按订单号去开票,以免日后对账时出现无法核对的情况。

五、仓库管理环节

篇12

前言:就当前的现状来看,库存管理工作的展开受机构设置不合理、物资需求预测不准确等众多因素的影响,表现出库存管理效率低下的问题。为此,为了更好的迎合当代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做好库存管理的创新工作。即引入ERP物资管理系统等,对企业库存进行智能化管理,由此提升整体库存管理效率,满足企业物资使用需求。以下就是对企业运营中库存管理难点等相关问题的详细阐述,望其能为当前库存管理方法的不断革新提供有利参考。

一、库存管理重要性

库存管理,是指在保证施工和生产正常进行的前提下,对一定数量的工程物资、材料储备、备品备件实施管理的工作事项。其工作的开展是建立在牺牲现金代价基础上进行的,因而,若库存结构不合理或者储备量大,占用流动资金较多,那么将引起资金占用成本增加的问题,甚至会增加无效的仓储面积[1]。为此,在企业运营期间,应深刻意识到库存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二、库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就当前的现状来看,库存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生产计划频繁更换。例如,一些电子制造企业在库存管理中,原本依据生产计划制定了JIT、CRP、VMI等供货内容,但因生产计划变更,且未及时通知采购员计划变更内容,造成采购员仍然按照原有计划将送货计划发送给供应商,最终引起库存多余、库存缺失现象。即生产计划与采购计划是相互制约的,所以,若生产计划频繁变更,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库存管理效果;

第二,机构设置不合理。即在部分企业库存管理工作实施期间,受机构设置不合理因素的影响,促就生产部门和采购部门各自独立存在,继而在“各做各的”工作氛围中,没有办法判断是采购计划未依据生产计划,还是生产计划未依据采购计划,且一旦发生问题,生产部门和采购部门间会相互指责,最终影响供货商出货效率;

第三,物资需求预测不准确。即SMI和CRP订货流程中明确规定,制造企业在物资采购期间,必须提前给供应商发送物资需求预测信息,让供应商备货。但若市场环境发生变化,客户订单量减少,那么将造成物资需求预测错误,引起多余库存管理问题[2]。

从以上的分析中即可看出,生产计划频繁变更、机构设置不合理、物资需求预测不准确是库存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而导致此问题发生的原因主要归咎于传统库存管理方法滞后,所以,应创新库存管理模式。

三、库存管理模式创新

基于传统库存管理方法机构设置不合理等的基础上,为了打造良好的库存管理管理环境,高效性管理企业工程物资、材料储备、备品备件等等,应创新企业库存管理方法。

首先,在企业库存管理工作中,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建企业资源计划库存管理模式。即ERP库存管理。同时,在库存管理期间,借助MRP和MRPⅡ,完善ERP系统,并以供应链管理思想为导向,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融入到库存管理系统中,且系统化整理企业生产和供应商的相关资料,最终实现对企业供应链上采购、库存、生产制造、客户服务等业务流程的科学管理。此外,基于ERP物资管理系统构建的基础上,应注重结合企业发展需求,将ERP分为收货、采购、质量检验、发货、库位管理、库存盘点等若干个功能模块。同时,建立所有物资库存,就此实时反馈客户需求信息、采购订单信息,并自动生成物资采购计划,让采购员可将物资采购数据准确传达给供应商,由供应商为企业生产提供所需物资,满足企业正常生产需求[3]。即ERP环境下的库存管理,具备资本占用少、物资计划准确、信息共享实时性等特点,所以,可改善传统库存管理工作中呈现出的问题,达到最佳的库存管理效果。

其次,在库存管理创新过程中,也应注重采取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管理方法。即实现供应链上企业的无缝连接,而后,展开库存管理行为,避免供应链间高库存问题的凸显。但在供应链下库存管理模式应用过程中,应科学选择JIT、供应商管理库存、联合管理库存等库存管理方法。其中,JIT下的库存管理模式,需借助集成化技术手段,整合SCM、ERP、CRM、供应链管理、企业资源计划等等,并让他们无缝对接,组成一个动态的供应链网络,以信息共享形式,实现对企业库存管理中各种资源的优化调整,避免多余库存或者库存缺失等问题的凸显,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库存管理成本,满足企业库存管理工作实施要求[4]。

即库存管理方法的创新,有利于克服传统库存管理缺陷,加快库存周转,减少库存采购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因此,应强化对其的落实。

结论:综上可知,在生产企业快速发展背景下,库存管理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们关注。而由于传统的库存管理方法逐渐呈现出不合理现象,因此,为了改善库存管理中多余库存或者库存缺货的问题,应创新当前库存管理模式。即在ERPh境下进行库存管理。同时,在库存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充分发挥MRP和MRPⅡ的作用,对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进行集中管理,就此达到最佳的库存管理效果,且降低多余库存和库存缺货发生概率。

参考文献:

[1]李莹.基于数据采集技术的优化库存管理[J].科技展望,2015,40(35):172.

篇13

1.可利用资源外延。旧式的库存管理模式是一种旨在充分利用本企业内部的资源,当引入供应链的管理模式之后,企业可使用的资料就自然扩大,不在拘泥于企业内部,整个供应链上的资源都能共管理者驱使,但是要值得注意的是全面的考虑各个节点上面资源分配问题,以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

2.企业之间的平衡关系。供应链管理是以企业客户为核心,将客户满意、客户成功以及客户的服务作为管理的出发点,并融会贯通了整个供应链管理的过程。因为企业客户主动的去了解全程的供应链,使得各成员之间伙伴关系更加紧密,成员之间逐渐转变成一种互利互惠的关系。这种管理的形成使得供应链的各成员形成一种合作模式,深入市场,从而共同致力于总体库存的减少。因此,库存管理早已不是保证成员正常生产的方法,而是使供应链产生平衡的关系。

二、供应链中库存管理的几种模式

1.传统库存管理模式。企业的各部门的库存管理都是各自相对独立的,物流渠道的每个部分都是各自为政的,它们之间有各自不同的库存系统,并且相对闭塞,供应链中传统的库存管理模式是在交易层次的基础上面以订单的形式行进流通的静态的库存管理方式。

2.联合库存管理模式。联合库存管理模式是一种立足于协调之上的库存管理模式,它比较侧重于供应链每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的关系,使得个部门之间同步化程度加深。联合库存管理模式讲求的就是供应链每个部分全部加入制定库存计划的行列,这样以来就可以让供应链管理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有各部门之间相互协调合作,确保供应链两两之间的实际库存与预测库存之间是基本一样的,从而减少供需不平衡的现象。相邻之间的供求多少都是供需双方相互协调的结果,因此,库存管理不再是如前所说的各自为政,而是有了相互联系,成了供需之间的协作核心。

3.供应商管理库存模式。供应商管理库存模式是一种决策型的模式,具体说来是一种处于战略贸易伙伴的合作性手段,将库存管理的系统加以集中,让供应链系统更加同步的运行。这种模式的库存管理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式,上面的部门可以对下面的部门的库存策略、订货方案予以同意的安排和规划,以双方获得最低成本为前提,让供应商来管理库存,然后批发商进行库存的决策,并且相互监督,不断地完善推进供应链库存管理理论、实践不断成熟的进程。

4.协同式供应链库存管理模式。协同式供应链库存管理模式是是一种协作、同步式的管理模式,它是在上述两种模式的基础上加以优化的一种升级型的模式,减少了前两者供应链不集中的缺点,减少了分销商的存量,增加供销商的货量。运用专业的技术,检测整个供应链运作过程,将一起管理的业务和信息共享平衡分销商和供销商之间的关系,并且增加了实际库存和预测库存之间的一致性,以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降低库存以及同样让客户满意的目的。这种模式的优点就是对于供应链出现异常时,能够迅速的察觉,及时采取措施,减少损失。它是从整体出发,规划统一的管理模式和相应的方案,将库存管理视作中心,发散式的经营其他方面,所以说,协同式供应链库存管理模式能够促进伙伴之间更好的合作,能够定向,定量,消除供应链中的一些约束等等。

三、供应链库存管理运行机制设计

供应链库存管理讲求的是各个企业的长效合作,所以需要有一种明确的规章来约束、平衡各个企业,以达到让其长期有效的合作下去的目的,因此就必须建立有效的供应链库存管理机制。

1.建立供需计划协调管理机制。它涵盖了各企业一起合作的目标、库存优化规划、协作方式、合理的利益分配以及风险分担等机制,确保信息能都在供应链的各部分及时的传达。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