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青少年身体素质问题

青少年身体素质问题范文

发布时间:2024-01-12 14:57:30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青少年身体素质问题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青少年身体素质问题

篇1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曾经针对青少年学生的身体素质现状进行了五次调查。调查显示,在近三十年间我国青少年学生的身体素质不断下降,集中表现为视力降低、体重超标、肺活量和耐力水平持续降低。但是,在这一群体中占有重要比重的农村学生的体质状况却没有专门研究。农村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发展关系着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市化建设等重大社会问题,他们的健康状况可能会阻碍我国农村的现代化进程。

根据最新的调查资料,农村里有四分之一的青少年学生存在着体重超标的问题,初中生的近视率高达46%,而高中生则有近七成是近视眼。随着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农业机械化程度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农民更加重视对子女知识文化教育,但同时却又忽视了身体素质培养。在这种教育方式下,学生缺乏足够的体育锻炼,视力水平不断降低,体重超标的问题将会更加严重。除此之外,现在的青少年学生在精神面貌上也表现得缺乏活力和斗志,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缺乏理性和信念,甚至还有一部分青少年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忽视与外界的交流,形成自闭性格,甚至走上了比较极端的道路。农村青少年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因此,我们必须对农村青少年学生的身体素质问题给予足够的关注。

二、农村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

1.农村生活方式的改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更加智能化。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农民逐渐地从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农村青少年学生享受着现代生活带来的便利,但同时也付出了相应的代价:由于劳动的减少,身体的各项机能开始弱化;由于家长对子女的溺爱以及对健康饮食的认识缺乏科学性,越来越多农村青少年学生过多地食用垃圾食品造成营养不良,加之缺乏足够的锻炼,导致许多青少年学生体重超标;随着农村互联网的应用和手机农村网络的覆盖,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少年接触到网络,如:QQ和其他的游戏,由于青少年学生自控能力较差,很容易形成网瘾,甚至将大量的时间用在了网上聊天和网络游戏上,沉迷于此,不能自拔,从而导致精神萎靡不振、体质下降。

2.应试教育的影响

通过走访了解,青少年学生缺乏体育锻炼的另一重要原因是传统的农村教育观念发生转变,正从“读书无用论”向着多元化目标转变。农村学生家长们普遍的想法就是要孩子学到更多的文化知识,能够接受高等教育,上大学,脱离农村,出人头地。在这种偏激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态的负面影响下,一些家长剥夺了孩子正常休息和自由活动的时间,督促其努力学习,给孩子身心带来很大的压力。长期处于学习重负之下的学生,不但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就连正常的休息时间也被挤占了,这样的方式不但不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而且还会造成学生压力过度、成绩下滑、萎靡不振等问题。在这种心理的影响下,许多农村青少年学生失去了进行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的机会,这也是造成农村青少年学生体质严重下降的重要因素。

3.农村学生体育兴趣的淡化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电视、上网成了很多青少年学生有限的课余生活的主要内容,而且随着我国文化的发展,图书的种类和数量日益丰富,可供青少年学生选择的书目越来越多,有很大一部分青少年将阅读书籍作为自己课余生活的主要内容。课余时间进行体育锻炼的青少年学生越来越少,热情也大大降低了。主要原因有:第一,可供青少年选择的娱乐项目越来越丰富,青少年学生往往会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相比跑步、跳绳、踢毽子、篮排足球、轮滑、滑板等需要体力、耐力和技术的传统、新兴体育项目而言,网络和电视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更具有吸引力。第二,受升学压力所迫,学生们不得不改变甚至牺牲自己的体育兴趣和爱好。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考试和升学压力越来越大,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体制下,学生的兴趣爱好畸形发展,迫于各种压力不得不淡化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而将精力主要投放在学习之上。在学校里,高密度的课时安排让学生疲于被动接受;在家里,学生还要应付各学科大量的家庭作业。在这种模式之下,即便是学生对体育活动充满了浓厚的兴趣,也很难坚守下去。第三,在一些地区,尤其是偏远山区,体育场地少,体育器材匮乏,种类少,数量少,体育锻炼项目单一化,学生对体育活动的需求也很难充分地得到满足,从而大大削弱了青少年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以上原因不同程度地降低了农村青少年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表现出体育锻炼意识差、积极性差。而青少年学生正处于身体成长发育的关键阶段,如不充分地进行体育锻炼,势必会影响其身体各项健康指标正常发展和身体技能的正常获得。

4.家长对孩子的溺爱

计划生育制度下,我国农村青少年中独生子女占到农村青少年总数的20%,家长对独生子女的过分溺爱很容易步入误区:“体育活动有风险,尽可能让孩子呆在家里。”他们很担心孩子在参加体育锻炼时会出现意外或不测,所以为安全起见,往往会要求孩子放学后不许外出。受家长影响,一些学校为不承担责任也取消了对抗性或者有风险性的体育活动;为了保证学生能顺利参加中、高考,还禁止学生参加一切具有风险的体育活动。在这种保护观念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往往会惧怕对抗性体育项目,甚至对体育活动产生恐惧感,排斥体育锻炼。正是家长的这种过分溺爱孩子的心理,让青少年学生对体育锻炼形成了错误的认识,并且失去了宝贵的体育活动的机会。

三、增强农村学生体质的策略

1.推进素质教育改革,优化农村教育观念

近年来,我国一直提倡阳光体育运动,相关的教育机构对于青少年学生身体素质问题也给予了更多的关注,但是,目前的现状造成农村学校和家长忽视了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培养,从而造成了我国农村青少年学生身体素质下降。所以,教育部门应该继续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改革,打破一考定终身的制度,弱化考试的选拔功能,将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这样学生才会拥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并且根据自身的爱好选择适合的体育项目进行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合理优化农村家长的教育观念,尽量避免偏激心态的负面影响,积极、理性、合理地制定培养子女的目标,这样才能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

2.深化农村学校体育教学改革

农村学校体育教学课程存在着游戏化、放任化的倾向,同时学校考虑到学生的安全,有意降低了体育课程的难度。受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很多体育教师以“保护学生安全”为首要目标,并没有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课程的教学之中。所以,我们有必要对农村学校的体育教学进行深入的改革。首先,学校应该保障体育教学的课时数,让学生拥有足够的锻炼时间;其次,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设计教学内容,并且将体育知识与体育锻炼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培养正确的体育锻炼意识和习惯;再次,教学中,体育教师还应该向学生传递科学的健身理念和信息,使其形成正确的体育观;最后,加大农村体育教学的资金投入。我国的教育出现了城乡两极分化的趋势,在经济落后的农村地区,因资金所限,场地建设差、设备不完善,在一些学校里,仅有的一些体育锻炼设备也破旧不堪,很多体育教学设备存在着安全隐患,不能正常开展体育教学,不能满足学生体育锻炼的需求。所以,相关机构必须加大对农村体育事业的资金投入,特别是加大对那些经济落后、条件艰苦的农村学校的支持力度,改善体育场地状况,丰富体育器材种类,增加数量,以保障农村青少年学生也享有接受体育教学和体育锻炼的权利。

篇2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007-02

进入21世纪,开展青少年素质教育改革已有数十年,竞技体育、群众体育等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越来越多,体育素质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却下降了,这是为什么呢?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和思考。我认为造成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方面来自家庭。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家庭轿车几乎达到了普及,渐渐地轿车成了代步工具,人们徒步行走的时间少了。父母娇惯孩子,不愿让孩子受一点点的难为,上学放学都是车接车送,不舍得让孩子多走几步路,孩子连上学的这段路程都不能徒步,出门就有车,极度缺乏徒步行走的锻炼,这是导致孩子体质下降的原因之一。由于孩子稀少,大多为独生子女,父母疼爱孩子,舍不得让孩子干活,包办孩子所有的体力劳动,孩子就是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缺乏参加体力劳动的锻炼,这也是造成体质下降的原因。

记得我们小时候,上墙爬屋、下河捞鱼、爬树掏鸟蛋、追逐嬉戏,寒冷的冬天穿着薄薄的衣服在冰上疯玩,热的满头大汗,炎热的夏天整日蹲在水塘里,晒得像泥鳅,家长们都无暇顾及我们,放心的让我们和小伙伴们疯玩,很少因为怕危险而束缚我们的行为。这无形中锻炼了我们的体质,提高了机体免疫调节的能力,个个都像小老虎似的壮壮的,很少生病,即使生病了,也很少打针吃药,一般都能抗过去。现在,社会上不良风气很多,车多人多,路上危险多,孩子又稀少,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安全起见,家长很难放手让孩子疯玩,即使玩也是有诸多的限制:不准到水边,不能去陡峭的地方,不能爬高,不能跑太快,不能离家太远……太多太多的限制,最后只能限制着孩子呆在家里玩积木,看电视,玩游戏,极度缺少体力上的锻炼,所以现在手无缚鸡之力的豆芽型的少年越来越多。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夏天开空调,冬天烧暖气,炎热的夏天很凉爽,寒冷的冬天很温暖,即使刚刚有点冷,家长唯恐冻着孩子,早早的便给孩子穿上了厚厚的棉衣,孩子自身的免疫调节能力是越来越差,不管保护的再多么好,还是经常会感冒,感冒就要吃药打针,越是这样身体免疫能力就越差。又加之网络游戏令人痴迷,孩子在这安逸的条件下,逐渐养成了好逸恶劳的习惯,缺乏吃苦精神,不会积极主动的进行体育锻炼,从而导致身体素质下降。

导致青少年体质下降的另一个方面是来自学校。遵从各方面的要求,学校里从小学到大学都是统一的要求:安全第一。这本没有错,但是一级级的签订安全责任书,让人有喘不过气来的压抑感和恐惧感,鉴于此,在学校里孩子们被要求说话要轻声细语,走路要脚步轻轻,不准嬉戏追逐,平日不准擅自带运动器械到学校,像篮球、足球等,因为怕打球时碰伤了自己或者别人,不准带跳绳,因为怕绳头甩到别人,双杠不准玩,怕不小心摔伤了自己,不准跑,怕跌伤自己,偶尔下雨,又不准玩水,怕弄脏衣服冻着感冒了,冬天下雪地上难得有点冰,又不准玩冰,担心会滑到,并且因为一点点的冰学校里由于考虑到安全问题就会停止大课间的一切体育锻炼活动……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安全。孩子在这“安全帽”的掩护下变成了一个个的“文弱书生”。虽然体育课的节数增加了又增加,但大多数学校的教学条件还很差,体育器械缺乏,有的学校甚至连像样的操场都没有,根本无法按照教学要求进行教学,又加之班额大场地小,体育课的练习密度达不到,即使老师想把强度提上去,但现在的孩子又缺乏吃苦精神,稍有点累就会放弃运动锻炼,根本就不配合。例如:耐力训练,教师让学生慢跑5圈,能坚持跑完全程的学生是凤毛麟角,多数在中途就下来了,有的甚至直接装病不跑。面对这样的情况,老师也无能为力。学校组织训练队,父母由于舍不得孩子受苦,很少主动支持孩子参加训练,老师要费好大的劲做家长的工作。再加之现在的科目开设齐全,作业量也相对增多,一些成绩量化的科目课时少,学习任务重,不得不把作业压到体育课上做,致使一部分同学无法正常的上体育课,平日锻炼又少,体育课又不能参加,体质怎会不下降?

造成青少年体质下降的原因还来自社会。社会上群众体育活动开展的还是不够广泛和普及,虽然运动会、越野赛等各类竞技体育项目增多了,但竞赛仅限于极少的专业运动员参加,普及率低,难以带动群众体育的发展。

以上所讲仅为本人一点粗浅的见解。若想提高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我觉得应该从多方面入手。首先要从思想上重视起来,只有思想上重视了,才能很好的落实到行动上。行动上的落实需要多方面的配合。从家庭到学校、从家长到老师、从个人到社会都需要持之以恒的密切配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改变现状,提高青少年的身体素质。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是国家的栋梁,体质不强何谈栋梁?青少年的身体素质问题不容忽视,为了祖国明天的太阳更加强壮,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参考文献:

[1]柴建设.再议身体素质与运动素质[J].体育科研,2002,23(2):31-32.

[2]梁志.中国学前教育百科全书(教育理论卷)[M].沈阳:沈阳出版社,1995.56-60.

[3]毛家瑞.孙孔懿.素质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2-18.

篇3

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连续3届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全国田径之乡”;2次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体育先进县”,是甘肃省唯一获此两项殊荣的县。通渭县体校是一所全省重点业余体校和省高原人才开发计划田径训练网点学校,该校连续11次被省体育局评为“全省业余训练工作先进单位”,2次被国家体委评为“全国重点业余体校先进集体”,一次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自1972年建校以来,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优秀运动员。“全民健身运动”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因此,县级业余体校在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体育运动员的同时,要高度重视业余体校在提升少儿综合身体素质问题,必须坚持统筹兼顾、整体推进的原则,按照科学、系统、规范的方法,既要培养运动员又要提升少儿综合身体素质,大力加强县级业余体校田径训练。

一、摒弃传统观念,着力解决对田径训练不重视的问题

县级业余体育学校田径训练,是所有体育项目的重要基础,更是提升少儿综合身体素质的重要训练方法。但很多县级业余体育学校对田径训练还存在着认识不清、思想不明、训练不实、方法不当问题,忽视了田径对提升少儿身体综合素质和少儿体育项目长远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因此,县级业余体育学校无论是领导层还是教练层,都要牢固树立田径训练的“基础”理念,切实把田径训练作为提升少儿综合身体素质乃至“全民健身运动”的重要基础性工程,做到一以贯之,常抓不懈,为强化业余田径训练、提升少儿综合身体素质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坚持分类指导,着力解决田径训练中“一刀切”问题

要按照培养人才与提升素质并重的原则,在田径训练过程中要把“分类指导”作为重要的训练方法,彻底改变过去“一刀切”的错误训练模式。在分类指导方面,首先要正确处理好“专业”与“业余”关系,区分不同情况,确定不同的训练思路。对于那些身份素质特别好、热爱田径运动的学生,要采取“专业化”训练的方式,既要提高他们的综合身体素质,又要强化他们的专业素质;对于那些身体素质较好、热爱田径运动的学生,要以提高他们的综合身体素质为重点,并辅之以必要的专业训练;对于那些只是为了锻炼身体的学生,要设计一套专门的教学思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重点在激发兴趣、提升他们的综合身体素质上狠下功夫。

三、强化科学训练,着力解决田径训练不注重阶段性的问题

由于县级业余体育学习的生源都是基层中学和小学的学生,基地上都没有进行过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的训练,因为必须首先着眼于提升他们的综合身体素质,区别不同身体条件、不同身体素质、不同身体状况开展不同类型的训练,特别是要在“打基础”上狠下功夫,合理安排运动负荷、运动时间和运动技术,绝对不能所有的学生都采取一种思路和一种方法。由于不同年龄段的少年儿童身体发育不同,必须高度重视根据学生身体素质发育敏感期科学安排训练,对于10岁以内的学生要多做柔韧性训练,对于10-13岁左右的学生要多做速度性训练,对于14~16岁的学生要进行系统性训练。

四、改进训练方法,着力解决田径训练体系不够健全问题

篇4

1、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现状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广大居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家庭生活状况显著改善,家庭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独身子女家庭的大量存在,使广大家庭对孩子的关注较以往有了明显的变化,甚至在很多的家庭,尤其是城市家庭对孩子的溺爱越来越多,在饮食上忽略了均衡饮食的原则,更多的是关注所谓有营养的物质的获得,肉、蛋、奶等过多的供给,导致孩子的营养失衡,很多青少年表现出来的是身高、体重方面的变化,特别时体重超重的问题越来越普遍;但是从学生们体质来看却明显的呈现下降的趋势,无论是学生们的耐力,还是他们的速度和力量方面较之前的学生,从数据和实际的考量来看均呈现下降的状况。这就导致现在的青少年很多都得了“富贵病”,甚至三高问题也慢慢的靠近了青少年。

2、体育锻炼尤其是中长跑对体质健康的影响

针对日益下降的我国青少年体质问题,为了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能够科学的锻炼学生的身体,增强学生们的体质,是每一名青少年学生能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国家教育部提出了以增强学生体质为目标的阳光体育锻炼活动。国家希望通过指导学校合理安排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能够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而在阳光体育推广的过程中,从内容来看很多学校大多安排的是学校课间的跑操活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长跑运动。学校阳关体育活动之所以大多数都选择长跑活动为主是有着极为科学的体育锻炼思想指导的。在长期的体育锻炼的科学研究中认为:科学的有氧运动能够更好地提高人的体质,增强身体的免疫力,而有氧运动的比例越大、时间越长,其锻炼的效果越显著。经常让学生们坚持科学的长跑活动,不仅能够提升人的心肺功能,也能通过长跑中的能量的大量消耗减少身体的脂肪含量,达到减肥的效果。

3、阳光体育活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阳关体育运动的提出,无论是对于学校教育工作的开展,还是体育课堂的教学都带来了发展的契机,但是在具体的落实阳关体育运动的过程中,有些问题还是需要我们体育教育工作者面对的。

首先就是学生个体的差异。新时期的我国教育是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教育的主体是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学生的实际使我们所有教学工作的基本出发点,使学生最终能够受益也是我们教育的最终落脚点。在学生的体育锻炼的过程中,我们同样要关注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实际来看,学生在不同的阶段他们的体质特征是有差异的,城市的学生和农村的学生也是有区别的,特别是男女生同学体质的差异可能更为明显。

而我们在长跑运动的过程中可能往往就学生的年龄特点安排跑的距离,却往往忽视考虑到性别因素,可能会产生一边“吃不饱”,一边“撑着”的现象,因此,在制定具体措施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的差别,这要才能使学生的锻炼效果最佳化。

其次,对于学生体育锻炼过程中“度”的控制。当前形势的严峻性需要我们及时的贯彻阳光体育锻炼的要求,把阳关体育锻炼贯彻到我们体育教学的实际工作中去。但是,如何科学的把握训练的“度”,使体育锻炼的效果最大化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对于体育锻炼的“度”的把握来看,一般的常用方法有最大摄氧量百分数、心率、主观体力感觉等。也有研究认为在没有条件做运动实验者,可测试自己的脉搏,只要每分钟脉搏数在(220-年龄)*(60%-75%)范围内则运动强度是有效的、安全的。另外根据有关负荷控制与测评来划分强度。一教育部颁布的法令中没有给出相应的运动强度。青少年应根据自己的体能情况选择适宜强度。运动时间与运动强度关系密切:时间长一点,强度就可以低一点,反之亦然。通常可以用三种方式描述运动时间:时间长短、运动距离、或耗热量。

再次、运动场地限制和活动时间。据研究表明,现中小学的操场是非常有限的,根本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与大学生课程时间安排不一样,中小学生上下课时间基本全部重合,全体学生在仅有的场地在几乎相同时间进行跑步是不现实的。即使我们能保证学生在学校时的活动时间、活动场所,那星期六、星期日休息时间内的锻炼又如何来保证呢?

4、影响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主要因素分析

造成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较差的主要因素有学生自身因素、学校因素和家庭因素3个方面。

首先、学生自身因素。 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 得不到保证。课外体育锻炼的时间太少,有一半的学生每周锻炼的次数少于两次,每次锻炼的时间也很短,绝大部分都在1小时以下,相比较而言男生每周从事课外体育锻炼的时间要多于女生。绝大部分大学生在体育锻炼中根本不考虑体育活动的强度、时问,只是凭着自己的兴趣爱好运动,体育锻炼不科学 。

篇5

跨越障碍物是人类在长期生产以及与自然作斗争中所形成的一种基本的生活技能。从事跨栏跑运动,可以培养勇敢、顽强、果断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并能有效地发展速度、弹跳力、柔韧和灵敏等身体素质。

一、刘翔成功的意义

刘翔以12.91秒的成绩打破奥运会纪录,平世界纪录,为中国田径体育代表团在雅典奥运会赢得一枚分量最重的金牌。这是中国田径乃至亚洲田径在奥运会上的历史性突破,打破了欧洲选手垄断短跑项目的神话,使全世界为之震惊,全世界的炎黄子孙也为之骄傲和自豪。

1.心理素质

首先,刘翔的心理素质很好。我认为刘翔是比赛型的运动员,一上赛场就精神抖擞,斗志倍增,沉着冷静是他取胜的优势。

2.训练周期

110米栏属于典型的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刘翔的成功,除了有自己的努力和觉悟性外,与孙海平教练的科学化训练也是密不可分的,更新训练理论、把握科学内涵,创造了一套符合跨栏项目规律和特点的训练体系,孙海平在对刘翔训练周期的安排上勇于开拓、敢于创新,大胆改革传统训练周期的安排,适应了形势的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我国青少年跨栏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1.青少年运动员心理素质问题

当前,国际田径高水平比赛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对专项成绩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因此,心理选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些运动员由于怕输给对方,赛前会产生紧张心理;有些运动员对比赛环境的变化缺乏思想准备,临赛感到无能为力;有的运动员赛前过于兴奋,晚上睡不好觉,出现食欲不振、浑身无力等症状;还有些运动员在比赛时,比分领先时超常发挥,一旦比分落后,就会情绪急躁,丧失信心和斗志,表现出责备裁判、埋怨外界的因素影响等不良的行为。他们缺少的正是良好的心理素质,这将成为他们成功路上的绊脚石,而我国青少年运动员中也有不少人存在心理素质差的问题。

2.传统的训练方法及管理体制

我国青少年的体育训练普遍存在重能力轻技术的倾向,在青少年的跨栏训练中表现更为突出。

跨栏训练是田径运动中技术比较复杂、节奏性比较强、锻炼价值比较高的项目,运动方式的特点决定了这项运动对运动员个人方面的素质要求很高。对于跨栏训练,众多教练和运动员往往更重视运动员素质和能力的提高,而对跨栏运动的专业特点和运动技术研究不足,在训练方法上未能结合运动员的个人特点,寻找最佳训练方案,难以达到个人能力与高效技g训练结合,大幅度提高运动员成绩的目的。

三、如何提高我国青少年的跨栏训练水平

1.少年时期跨栏技术训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中国田径教学训练大纲规定:在基础教学训练阶段要求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学习和掌握田径技术和多种运动技能,提高全面发展水平,按照远期专项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学习基础技术和专项技术与技能。

2.注重科学的训练方法以及合理的管理方法

运动科学化,是指综合应用运动生理生化、生物力学、运动医学等多种学科知识对运动训练进行全面的科学监控的过程。教练员们也应该多学习孙海平教练的训练理念,加强科学化训练。训练手段、方法的全面专项化和整体性已成为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训练的主要发展特征。

刘翔的成功的经验,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110米跨栏项目的希望和发展。认真总结孙海平教练的训练科学化思想、手段和方法,可让我们的运动训练更加科学化,各级教练员们也应该多学习孙海平教练的训练理念。训练手段、方法的全面专项化和整体性已成为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训练的主要发展特征。加强科学化训练为我国培养出更多的跨栏后备人才,争取在今后的国际比赛中创造优异的成绩。

参考文献:

篇6

引言

基于竞技体育竞争日益激烈和成才率不高的现状,运动员的选才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自1990年以来,改革开放力度加大,体育舞蹈发展在我国进入一个全面高速发展时期,越来越普及,人们日益重视运动员的选才与培养,使我国的体育舞蹈水平逐渐追上国际水平。

1.体育运动员选材的现状

我国体育舞蹈运动员选才研究开展得晚,直至1970我国少数体育科研人员才开始从事体育舞蹈运动员科学选才的初步研究,而美国等国家相对我国要早得多。在目前体育舞蹈运动员选才研究中,重点大多集中在初级体育舞蹈员选才指标和标准的研究上,而这与不主张运动员早期专项化的理论是相矛盾的,是不利于体能类项目运动员发展的,而且选才过程中没有考虑到至关重要的身体素质问题。

随着我国日益富裕和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这种底子薄弱、范围狭窄的状况已得到明显改观,但仍然有些体育科学研究所只是挂一个名字,事实上缺乏专门的有素质的研究人员从事科学选才的系统性调查。科学选才信息从国家总部向各省市以下的地区辐射过程中缺乏有效沟通,地市级科研人员经国家或省级每年或者每个月举行的各种形式的有关科学选才针对性培训以后,未能及时将了解到的信息和所学的知识高质量地传播给相对落后封闭地区各基层体科所,从而导致有关于科学选才的最新研究结果与信息发生中断现象,长此以往形成科学选材研究在我国影响范围狭窄的局面。

2.体育舞蹈运动员选才的意义

随着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世界竞技体育竞争越来越激烈。同时,竞技运动的运动员选材已经历自然选才、经验选才、科学选才的转变,从理论到实践、从主观到客观等各个方面不同层次的发展阶段。科学选才顺应了竞技体育竞争激烈、发展越来越快的现状,特别是在舞蹈运动员这种先天身体素质要求高的运动中,显得尤为重要。运动员科学选才的概念,是指根据各种各样不同竞争项目的特点和要求,用实践的、先进的、科学的方法和手段通过全面的测试对客观指标综合评价和预测,把先天条件很好、有天赋从事某项运动的人在很小时选,进行系统培训,并且不断地监测其发展的一个过程。

从我国的体育事业发展前途来讲,要重视资源投入和金钱投入,但是培养世界一流的运动员,是高校培养体育舞蹈运动员选才高效益的最好结果。科学选材很重要,因为它在竞技体育选才中是最重要的。随着科学技术精密发展和经济条件的上升,不同国家采用的培养运动员手段条件、方法等差异将越来越小,个人天赋不同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探索如何才能将运动天赋,即那些在小时候表现出来,与锻炼无关的因素检测出来,并以此为经验预言未来的运动发展,做到从小时候开始就朝着目标有计划地、系统性地加以培养,尽可能地降低培养过程中的淘汰比例,增加最终成材人数,不仅促进我国高校培养体育舞蹈运动员选才的发展,而且使训练效益更加明显,对运动员个人发展也有好处。

3.从“身体素质”谈对体育舞蹈运动员的选才

在体育舞蹈运动中,要培养一名世界级顶尖的运动员就像打造一个著名品牌一样,需要大约10年的时间,很难短时间完成,投入成本高。因此,在培养之前,一定要做好科学选才工作,从各方面考虑运动员的身体素质,选择优秀胚子,以期成功培养优秀运动员,不浪费数十年的培养。

体育舞蹈运动员在身体素质训练过程中,要保证运动成绩的提高,首先要具备一定的身体素质。研究认为,对体育舞蹈运动员进行科学选才时,主要考虑身体素质因素。在体育舞蹈选手应具备的身体素质中,主要考查选手的协调能力、柔韧及弹跳力等。人体各种部位相互配合完成各种各样姿势的能力被称为协调能力,综合表现为肌肉和神经系统感应时间、感应空间及观测与调整环境能力。因此能够很短时间内学会各种运动技巧,大胆地提高体能心理素质,适应运动时外面各项环境的改变,仅仅用很少的能量完成很高难度的运动,降低运动过程中伤病或平时生活中伤害的可能性,这样的人称为身体协调能力优秀的人。

拥有很好的柔韧性能的运动员能比别人完成高难度动作更完美。柔韧素质能使选手在比赛中成功完成大幅度动作,提高技术动作质量,争取竞赛出成绩。舞姿直接给人以美感,是体现体育舞蹈美的前提条件,因为舞姿外在反映了舞蹈运动员的气质和修养水平。而拥有良好的柔韧性可以使舞姿更具有美感。弹跳力是的静力量与爆发力量相结合。体育舞蹈是活力变化的一门技艺,难度非常大,花样各种各样,并且有许多弹跳抬腿的动作,弹跳力好的选手能更好完成各种复杂性大变化大难度高的舞蹈动作。随着体育舞蹈技术水平的日益上升,舞蹈中弹跳的动作速度越来越快、幅度越来越大,要求选手有更高的弹跳性柔韧性。

同时,根据身体素质对舞蹈运动员进行选才时,年龄也很重要。很多的体育舞蹈运动员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从事专项训练,这无论对个体还是对运动员培养机制都是不明智的,因为适宜从事竞技运动的年龄和专项化的年龄对于不同人、不同项目是不相同的。

结语

对体育舞蹈运动员进行科学选才,选择身体素质优越的运动员进行重点培养很重要。只有找到了优秀的苗子,才能培养出出类拔萃的运动员,参与体育竞技比赛,取得良好成绩,为国争光。同时,能够提高全社会参与大型体育竞赛的热情,推动国家体育事业的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晓鸿,吴铁锹.对运动员科学选才若干问题的思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15):13-14.

[2]徐刚,等.我国跳水运动员身体形态选材的研究[C].见第四届全国运动解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1998.

[3]李丹.广东优秀青少年体育舞蹈运动员身体形态的现状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1518-1519.

[4]曾凡辉,等编.运动员科学选才.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2.

篇7

随着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小学生体质问题的重要性。“少年强,则国强”,在这句话可以看出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少年的健康水平严重关乎一个国家的兴旺发展和繁荣富强。为了能全面地提升少年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国家对此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对策,来更好地帮助少年改善体质。同时学校要加强对体育课程的完善和重视,因为小学阶段的体育课是督促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和为以后养成良好锻炼习惯的基础。

一、造成当前小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

(一)家长溺爱,学生缺少必要的劳动

现在儿童几乎一大部分都是家里的独身子女,因此备受家长的溺爱,家长从来不会让孩子去做家务劳动等一些基本的活动。时间长了就导致了具有懒惰性。而且经常被家长溺爱惯了造成了娇生惯养的脾气,一上体育课就比较抵触或者干脆就不出去参加体育活动。因此缺乏必要的体育锻炼导致身体素质下降。

(二)学校领导和家长不够重视体育课程对学生的影响

体育课是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健康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要承担起加强学生体质的任务。但是随着现在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老师和家长都更注重学习成绩和艺术的培养,而忽略了比较重要的体育教育和培养。大部分的学生都以为体育课就是在课外操场上玩,没有真正的认识到体育课的作用。另一个方面就是现在的学生都比较娇贵,如果在体育课上有一点磕了或者碰了就会告诉家长,导致家长来学校评论,这也就影响了体育课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放不开”。

(三)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体育活动

现在大部分的小学生的课后作业非常的多,有学校老师布置的,家长布置的,还有参加培训班和课后辅导班布置的。因为课后作业的负担压力太大,导致学生把其余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和完成作业上,因此很难有充分的时间去休息和活动。因此也就影响了正常的体育锻炼,导致身体体质日益下降。

二、如何增强小学生的体质研究

由于各个方面因素的存在,对现在小学体育的工作具有严重的挑战性。因此我们要用不同方法来对小学生的体质进行提高。我们在增强小学生体质的方面应该采取以下几个有效的措施:

(一)切合实际的改革体育课程,以提高学生体质健康为基础

随着近几年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很多学者都存在各种疑问。不得不承认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因此,体育课程的改革必须要围绕着如何才能提高小学生的体质健康为中心和目标,根据这一实际情况来设计制定出可行的教学大纲,更加方便地使老师开展教学,同时使学生熟练掌握锻炼身体的技能和习惯。

(二)学校要积极准备开展体育活动,增强小学生的兴趣

学校要定期开展举办春、秋季运动会,每季运动会设置较多的体育运动项目,并根据同学们的意愿,尽可能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其中。这样使小学生丰富了自己的兴趣,也参与到了活动中去。并且运动会中会有一种隐藏的竞争性,可以更好地刺激了小学生去加强体育锻炼,有个健康的身体。

(三)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增强体质的意识

在教学中,必须要强化学生对增强体质的认识,首先必须得先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乐趣。因此,要求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精心的设计教学方案,教学方法多变。例如用游戏的方式来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们对体育运动感兴趣,才会发现自己的不足,因此会积极地在体育老师的教导下认真自觉的锻炼身体,强化了增强体质的意识。

(四)不断的提升教学质量

随着社会的不断的进步和发展,因此我们要不断地提高体育课的教育质量。学校体育课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来给每一位同学制定锻炼目标,使之真正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在体育课教学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运动兴趣和特长,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培养,最后使同学们自觉的将体育活动当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并促使学生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和习惯。

总结

近些年来少年儿童的身体健康质量一直逐年下降的趋势是整个国家和社会各有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因为这关系到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和希望。因此,我们必须要注重对学生的体质培养。只要提高了学生的兴趣,问题就迎刃而解。经过实践证明,在教学中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和丰富多彩的内容,是促进体育课质量和提高小学生身体素质的一个重要的有效途径。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充分的发挥体育课带给学生们的作用,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小学生身体素质,为祖国未来的发展做好基础保障。

篇8

中图分类号:G843;R873

基金项目:2016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资助(课题名称:校园足球推广前景下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机制研究,课题编号:2016-qn-161)

2015年3月16日,国务院公布了《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吹响了以足球引领学校体育改革的号角,同场激烈对抗的校园足球蓬勃开展的同时又会隐藏着运动风险。随后,2015年4月30日教育部关于印发《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暂行办法》的通知,这是我国第一个针对学校体育运动风险的办法。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建立健全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机制,预防和避免体育运动伤害事故的发生,但不得以减少体育活动的做法规避体育运动风险。体育的性质决定了它具有伤害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风险性。体育运动安全一直困扰学校体育正常开展。足球运动的强度大、速度快,运动员之间会产生强烈的对抗,由此导致的运动损伤发生率也相应上升。下面,笔者将对目前校园足球活动中的运动损伤风险及其产生的原因、规避措施进行探讨。

一、校园足球活动中常见的运动损伤风险

作为我国足球运动重要的生力军,青少年足球的发展情况对于我国足球运动的整体发展意义重大,也是我国足球运动重点关注的区域之一。而运动损伤的出现却影响了校园足球运动的推进与发展,目前来说,校园足球运动损伤包括擦伤、肌肉拉伤、骨折、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挫伤等等。这些运动损伤会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甚至会影响他们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因此,体育教师、家长以及学生自身都必须时刻注意自身安全,防止运动损伤的发生。

在所有的运动损伤中,擦伤所占的比例最大。与其他损失类型相比,擦伤多属于轻伤,是皮肤外伤中的一种,稍作休息之后不会影响正常的训练及比赛。但是,青少年擦伤也不容忽视,要做好及时的清理、治疗,防止感染引起的炎症。而挫伤、骨折、拉伤等损失类型对青少年的损失则是较大,需要学生立即停止训练,需要长时间的康复过程,甚至会影响青少年未来的运动过程。

二、校园足球活动中运动损伤风险产生的原因

经过调查,笔者发现,校园足球活动中运动损伤风险产生的原因有如下几种:首先,比赛过程中造成的运动损伤。第一,由激烈比赛所导致的运动损伤。足球比赛是一种激烈性比赛,由于时间紧张,很容易会出现争夺、疾跑等,这也会导致运动员的大腿、小腿发生拉伤或者断裂等,甚至会引起膝关节韧带损伤及骨折等,给运动运的身体造成极大的损坏。第二,足球造成的击伤。足球的传递过程中很容易会造成运动员面部擦伤、挫伤、腹部挫伤等,但是最常见的是运动员手指损失,包括韧带拉伤或者关节脱位。同时,由于足球的间接作用也会导致下肢损失发生的概率增大。例如,如果运动员用脚的外侧踢球,就很容易造成腓前韧带损伤,而用脚内侧发球则容易造成膝关节内侧的副韧带或者半月板损伤。

其次,学生主观因素造成的运动损伤。第一,准备活动不到位引起损伤。足球运动前准备活动的目的是让人从原有的安静状态逐渐过渡到运动状态,然后调动学生的肌肉及内脏器官,以便适应后来的运动需要。尤其是在初春或者冬季,由于运动员的肌肉活动能力较低,关节活动不够灵活,高强度的运动很容易造成损伤。因此,准备活动不到位也是导致足球运动中损伤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第二,青少年运动员身体素质的好坏也会造成运动损伤。调查表明,有90%以上的运动损伤是由于运动员的身体素质问题所引起的。足球运动的动作变化较多,运动员需要跑步进行,关节很容易发生扭伤。如果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不好,关节不够灵活,出现损伤的概率就会较大。

再次,校园体育活动的设施不合理造成运动损伤。足球设备是足球运动中最主要的用具之一,其质量的好坏对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对于维护学生运动员的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部分学校对体育设施方面的投入不足,足球设施老化,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很容易发生运动损伤。

总之,校园足球活动中的运动损伤的发生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做好风险的规避工作,就要采取各方面的防护措施,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与配合。

三、校园足球活动中的运动损伤风险的规避对策

做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提升国家的足球运动能力,从根本上提升国民的综合素质是我国足球运动开展的重要目标之一,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高度一致的。针对目前校园足球活动中的运动损伤的发生情况,我们应该采取各种积极有效的对策,有效地规避各种运动损伤风险。

第一,要努力提高对校园足球运动损伤风险认识,这是做好运动风险风险规避的重要举措。在日程的运动过程中,教师、家长及运动员本人要努力总结运动损伤的特点、种类以及可能引起损伤的原因。要努力加强安全教育工作,从每个细节中做好运动安全防护,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第二,要做好足球运动之前中的防护工作。首先,在正式上课之前,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包括其身体健康状况、足球运动的技能水平,从而选择合理的体育教学方法及内容。为了提升教学效率,教师应该要创新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在把握足球教学的基础上,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其次,要做好足球\动场地及器材的检查工作,查看场地上是否存在石块或者锋利的物体,并及时清理,清除一切可能会对青少年造成伤害的东西。再次,要做好运动前的准备工作,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前准备活动,使得所有器官都活动起来,从而以“活跃”的姿态投入足球运动。第四,要完善学生的足球运动装备。对于足球运动来说,运动上衣、短裤、足球鞋、护腿板等都是十分必要的,并且要保证球员的装备对他人来说是安全的。球员上衣的下摆应该放于短裤之内,绝不能佩带任何可能会危及自身或者其他球员的配件。总之,做好运动之前的准备及防护工作是有效规避校园足球活动中运动损伤风险。

第三,要加强对学生的足球安全教育工作,提升学生的总体素质。调查显示,目前来说,很多学校校园足球的开展仍然停留在技术动作方面,而对于体育理论课、安全教育方面的内容则相对较少,由此说明学生的自身素质仍然较低,不能适应当前各种体育运动的基本要求。因此,要做好对青少年体育运动员的定期安全教育工作,让学生了解足球运动的相关内容,从而在发生运动损伤时也能够得到科学的治疗。做好对学生安全素质的考察工作,待到学生素质与足球技能合格之后,才能允许其投入足球运动中。

第四,要做好足球运动过程中的运动损伤防护工作。首先,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大纲和训练计划的基本要求,按照个别对待、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合理安排教学训练,从而在做好足球运动基本教W的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要合理安排体育运动的计划,避免因过度疲劳和局部疲劳造成的运动损伤。在进行难度较大的体育技能教学时,教师应该让学生多进行专项身体素质的连续,从而提高机体的反应能力;要做好膝关节、踝关节等部位的训练,提高身体的抗损伤能力。

除此之外,还要努力提升足球运动裁判员的基本素质。裁判员要准确把握足球运动的规则,善于辨别足球运动中的犯规动作或者不正当行为,从而做好公平“裁判”、“对事不对人”。只有判罚准确,学生才能够深入了解足球运动中的合规及违规行为,从而促使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避免恶意犯规等行为的出现。

三、总结

校园足球运动的开展对于学生身体素质、身心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但是,我们必须意识到,校园足球运动中的运动损伤事故也时有发生,对校园体育活动的开展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为此,各个学校必须十分重视运动损伤风险,采取积极的规避措施。各个学校要努力完善足球运动设施,提供更好的运动设备;体育教师应该多向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让学生从小做起,时刻注意安全防护;学生要努力学习足球运动的保健知识,提升自我保护意识。我们要认真总结足球运动中运动损伤风险产生的原因,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避免各种体育伤害事故,营造良好的足球运动氛围。这对于我国校园体育活动的开展、国民素质的提高、提高综合国力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鑫朋,周祖旭.学校体育运动风险的主观因素分析[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7).

[2]向宇红.论校园足球活动中的运动损伤风险及其规避[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11).

篇9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08-0026-02

青少年时期是身心健康和各项身体素质发展的关键时期。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不仅关系到个人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而且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健康身体素质,关系到我国人才培养的质量。而应试教育让家长和孩子只关注文化课成绩,普遍忽视体质健康的重要性,中学生体质正呈逐年下降的趋势,情况不容乐观。

因此,调查分析中专学校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能加深体育教师及学校相关领导对教学对象体质的进一步了解,为改进学校体育教学和体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同时能让学生更了解自己的体质状况,根据自己的体质健康状况制订科学的锻炼计划,增强体质,并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为同类学校确立正确的体育目标等提供参考,为上级体育主管部门做出相关决策提供现实依据,为更好地深化中学体育教育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一 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以某中专学校在校的34个班级共1251名学生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第一,文献资料法。运用查阅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收集整理与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研究的相关资料,了解相关的研究现状。

第二,运用调查法、测试法、数据统计法。根据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2002年颁布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中的相关测试方法及要求,调查某中专学校的场地、器材情况,并结合该校的实际情况,该校体育教师在2011年下半年至2012年上半年期间,选择合适的测试项目对在校的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

测试项目为《标准》中规定的六项,其中必测项目为:身高、体重、肺活量,选测项目为三项:(1)50米跑或立定跳远;(2)1000米跑(男生)和800米跑(女生);(3)坐位体前屈(男生),坐位体前屈、仰卧起坐(女生)。

笔者通过参与整个测试过程并收集其他体育教师的测试数据,对照《标准》,进行数据计算得出结果,对得出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后,提出相关的建议和方法等。

第三,运用逻辑分析法、访问法。根据相关系列数据,分析某中专学校在校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通过对测试学生访问,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体育锻炼习惯等,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提出进一步提高该校在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建议和方法。

二 结果与分析

1.该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各单项分析(见表1和表3)

第一,该校学生人体形态发育水平和营养状况及身体匀称度分析。身高标准体重是指身高与体重两者的比例应在正常的范围,是评价人体形态发育水平和营养状况及身体匀称度的重要指标。本次身高标准体重测试数据显示,某中专学校有47.9%的在校学生体重属于较低体重,占了最大的比例,标准体重只占33.3%,营养不良的约占10%,肥胖和超重的各占5%和4%。按照以往的调查资料显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的肥胖问题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小学生和初中生,肥胖者更为集中。但本次对某中专学校在校学生进行的测试调查发现,体重偏轻取代了肥胖问题,成为该校该学龄段学生的突出体质问题。

第二,该校学生人体呼吸系统机能状况分析。肺活量是评价人体呼吸系统机能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体呼吸系统的生长发育状况。根据肺活量体重指数测试的相关数据,我们发现某中专学校学生的呼吸系统机能水平比较好,但离《标准》中的达标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第三,该校学生心血管系统机能水平状况分析。耐力跑是国内外评价心血管系统机能水平最简便的方法之一。根据耐力跑测试所得相关数据,我们发现耐力跑中有半数以上的学生处于及格范围,不及格人数近五分之一,优良率也较低,测试结果反映耐力素质较差的学生较多。对比其他项目数据,我们发现耐力跑是学生相对最为薄弱的部分,因此学生的心血管系统机能发展水平相对最差。

第四,该校学生柔韧力量水平状况分析。根据柔韧力量类测试所得相关数据,我们发现优秀率为9.7%和不及格率10.6%差不多,优良率32.5%相比其他项目较高,及格率为47.2%也只接近半数,总体结果也不太理想。

第五,该校学生速度、灵巧水平状况分析。根据速度、灵巧类测试所得相关数据,我们发现学生的速度、灵巧水平和柔韧力量类差不多,总体结果达不到《标准》中的要求。

2.该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总体情况分析

第一,该校学生体质健康整体状况(见表2)。根据体质健康测试总分表中的数据,该校在校学生体质测试总分优秀率(0.6%)很低,优良率(19.7%)也较低,及格率(55%)约占总人数的一半多一点,不及格率(24.7%)很高,约占了总人数的四分之一,可以看出该校学生的体质健康整体状况较差。

第二,体质健康各单项情况与整体情况比较分析(见表3)。从数据统计结果可以看出,该校学生的体质总分优良率远低于各单项优良率,且体质总分不及格率均高于各单项不及格率,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单项成绩较好,而其他多项测试分数较低,说明大部分学生的身体健康素质发展不均衡现象很明显。

三 结论

通过测试数据的分析,并通过对学生的访问交流,发现该校在校学生的体质测试状况与《标准》中的要求相比,总体情况不容乐观,个体身体健康素质发展不均衡现象明显。体重偏轻取代了肥胖问题,成为该校学生最突出的体质问题,学生偏瘦,除了与挑食及盲目减肥等因素有关外,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学生缺乏足够的体育锻炼。在本次体质健康测试的几个项目中,该校大部分学生呼吸系统机能水平相对较好,速度、灵巧类和柔韧力量类素质稍好,运动机能水平较低,心血管系统机能水平较差。

小学及初中的应试教育,让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没有得到有效的培养,体育锻炼时间没有得到足够的保证。进入职业学校后,很多学生和家长更有一种消极的认识,认为学生进入职业学校没有什么好的发展,就是混个毕业文凭。因此,学生对文化课不重视,对体育课及体育锻炼则更加轻视,更别谈放学后、周末或假期进行体育锻炼了,能主动进行体育锻炼的只有少部分热爱体育的学生。职业学校大部分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较差,如何能以健康良好的身体素质走向工作岗位,承担好应尽的社会责任,前景让人担忧。

四 思考及建议

健康体质是青少年将来就业和承担家庭重担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体质强弱事关个人、家庭、国家的未来,不仅仅是学校体育教育的责任,更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关注、协同努力、齐抓共管,才能实现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发展提高。

第一,有关职能部门、新闻媒体、学校、社区等应进一步提高对青少年体质健康重要性的认识,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加强体质健康重要性的舆论宣传和体育锻炼的组织管理,营造一种重视体育、重视青少年体质健康的社会氛围。

第二,应加大对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等经费的投入力度,使学校体育基础设施和条件的改善与学校整体办学条件的改善相适应,以确保学生开展体育活动所必需的体育场地和设施,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和器材。

第三,学校要继续推进阳光体育教育,重视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针对学生体质健康存在的问题,采取必要的解决措施,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建立科学的饮食、作息和运动习惯。设置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强制措施,如参与体育锻炼量与学生评优、升学等挂钩。

第四,体育课内容的设计要与《标准》有机地结合,使《标准》三大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从而更有效地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把能满足中职学生需求的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如啦啦操等)融于课堂教学中,并鼓励和倡导学生在业余时间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体育锻炼。

第五,教师要进一步探索实践科学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改变单调枯燥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真正喜爱体育运动并能主动自觉参与体育锻炼。应改变无论学生体质基础如何都上同一体育课内容的形式,尝试根据学生们的体质健康状况分层次安排教学内容,关注个体差异,尽量使每个孩子练的都是最适合其体质状况的运动项目,这种有针对性的教学能使学生对自己的运动能力更有自信,从而提高对体育运动的兴趣,进一步改善体质健康状况。

参考文献

[1]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研究课题组编著.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锻炼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李健萍.广西银行学校女生体质状况及锻炼动机调查分析[J].体育科技,2003(2)

篇10

关键词 体育 艺术2+1 政策实施 政策分析

古语云:“健康的身体孕育健康的灵魂”,如果没有健康身体作保障将势必难以应付后现代社会的各种危机与挑战。所以迅速提高国民体质不但是每个学生、家长还是社会各层面临的重要问题。对此,教育部决定不仅在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是通过学校组织各种课内外体育、艺术教育的教学和活动,从而让每个学生至少在学习外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教育部还要求各地各校要努力对音乐、体育、美术课程全面开课,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把“体育、艺术2+1项目”的学习内容纳入教学计划,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生体质问题逐渐不均衡发展现象严重,“国富则民强,少年强则国家昌”。然而,青少年的体质问题却不像我国经济发展那样得到快速提高,研究发现我国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呈下降趋势,是因为学生学习压力较大课程多而紧、家长和社会认知度不高等原因呈现下滑态势,我国从实施国民体质测试以来,青少年的体质日益下降。随着21世纪信息化的高速发展,我国青少年将面临的问题很多已经不是单纯的吃饭穿衣问题,而是面临整个世界信息时代的挑战, [1]计划的制定更加为我们提供了快速前进的目标然而计划的实施更是提高学生身体体质的真正目的所在。将这一项利国利民的政策如何实施下去是每个体育学人都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一、大力改变社会环境与学校人文环境

“2+1”项目是一种对旧思想的变革它的实施不能单单依靠课堂教学是办不到的。青少年在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其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在学校期间必须按照国家规定每周只有二、三节体育课,一、二节音乐或美术课,要求学校按规定要完成教学计划中的教学内容。然而完成“体育、艺术2+1” 项目教育部必须站在很高的角度上,把必要的基础建设搞好,也就是说没有筷子不能吃饭一样,所以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建设十分重要,如果做不周密反而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得原本的好成坏事。客观而言,当前我国中小学的体育和音乐美术等课程设置的时间非常有限,要大力改变社会环境和学校中人文环境,在项目实施中切实做到因材施教,所有的参与者都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来到体育场逐步形成以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模式得以健康的发展,体育教师一定积极参与各项活动,树立偶像工程,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双主体的学习模式是建立教师学生共同进步的方式之一,通过身体力行既能促进和提高教师体质,又能有效促进和改善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最后,潜移默化的给学生造成身体好才是好学生的观点,势必将项目纳入到正规课堂上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而且,有利于促进体育教育的有效地可持续发展。

二、修改学生成绩评价标准

构建优秀的实施机制是项目实施的关键因素之一,而评价机制必然是机制的重中之重,改变学生成绩评价标准势在必行,这样就会使得学生有参与体育运动的动力,实行成绩评定多样化,评定标准多样化多我国教育改革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教育部要求各级学校应将社会适应、运动参与等命题统统纳入到评价体系之中,将学生身体健康程度与日程行为规范作为评价标准之一。

三、重视实用,改变观念

篇11

1、前言

冰雪运动是指人类在寒冷的环境中依托于冰雪所从事的体育运动。冰雪运动,对于提高运动员的身心素质有着其他运动项目不可代替的作用。相关调查表明,目前我国20-23%的大中学生的身心素质存在问题,主要表现:身体素质差,学习的效率不高;意志品质脆弱等。因此应正确把握其特点和归路,合理地吧冰雪运动项目应用于体育教育学实践中,这将对运动员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以及运动员终身体育意识的建立产生深远影响。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通化市体育运动学校从事冰雪运动项目的运动员60人,其中男35人,女25人,年龄14-17岁。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查阅了关于《冰雪运动》,《中国体育科技》等书籍刊物等。

2.2.2调查法;关于冰雪运动对运动员身心素质的影响的问题进行了调查。

3.结果与分析

3.1冰雪运动对运动员身体素质的培养

冬季坚持从事冰雪运动,不仅巩固运动员在其他季节获得的锻炼成果,保持身体素质和运动水平,而且还能实践增强体质,提高运动员能力的目的。

3.1.1发展基本运动素质

经常参加冰雪运动可使肌纤维肥大,肌质增多,使肌肉变得坚实,从而提高了与电影的运动素质。

3.1.1.1力量素质的训练

力量素质的训练,正日益受到冰雪界教练们的高度重视,但是训练的手段和方法要从实际出发,与运动员肌肉发育的特点结合起来,要遵循躯干肌先于四肢肌的繁育,上肢肌先于下肢肌的发育,大块肌先于小块肌肉发育,屈肌先于伸肌发育,肌肉以纵向发育为主,收缩力和耐力较差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加以训练。

3.1.1.2耐力素质的训练

根据运动员机体供能特点,耐力素质分为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有氧耐力是无氧耐力的基础,运动员的心脏和支配心脏的神经发育不完善,每搏输出量少,心率快,肺活量和肺气量通量少;摄氧能力低。最大摄氧指标较少,呼吸频率快,综上诉述,运动员的心血管和呼吸器官系统的解剖学特点决定运动员在这一时期的训练中,应采用有氧耐力训练。耐力训练持续的实践比较长,容易使人感到枯燥,所以它也是培养运动员意志品质的有效方法。

3.1.1.3速度素质的训练

速度素质,包括反应速度,动作速度,移动速度,。少年冰雪运动员这一年龄段是发展反应速度和动作速度的敏感期。抓住这一段时期进行科学训练,能期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应速度主要受遗传因素的影响,是神经反射这一生理过程的结果,对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要求较高,因此,运动员在进行反应训练时要注意力集中,使全身肌肉处于紧张状态,呈一触即发之势。这种紧张状态必须有一定时间限制,一般为1-5s,否则非但不能达到训练效果,反而适得其反。

3.1.1.4柔韧性素质训练

冰雪运动员的柔韧性的训练是艰苦的一项内容,需要运动员在心理和身体上承受很久程度的痛苦,如果安排的不合理会使运动员产生逆反和恐惧心理,从而导致训练效果下降,因此柔韧性的训练应穿插在准备活动及基本的空隙进行,每次时间能过长,但每次都要有该训练的内容,整理活动时需要有括伸练习以达到放松的目的。

3.1.2促进运动员骨骼的生长发育

冰雪运动能够改善骨骼的营养供给,促进骨骼的生长发育,但从事户外运动时,由于太阳光谱中的紫外线能使人体皮肤中的脱氢胆固醇转成维生素D,促进人体对钙和磷的吸收和利用而钙和磷是构成骨骼的主要成分,这就是为骨骼长长长粗提供了物质养料。骨骼的生长发育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的提高和运动能力的增强起着重要作用。

3.1.3提高运动员心血管功能

寒冷对皮肤的刺激促使皮肤血管收缩,使血液向心脏回流,减少热量散发,随之在神经系统的调解下,肝脾等内肌所储存的血(血库)释放出来,向全身体表充实,以抵抗寒冷,保持体温恒定,这样全身血管以及内脏的血管收-放,缩-伸,大大调动了全身血液的总动员,以维持整个身体的内外环境的平衡。因此冰雪运动对于运动员心血管功能的增强和血管疾病的预防有重要作用。

3.1.4改善呼吸系统功能

运动员在常温下肺活量达不到标准,当运动员从事冰雪运动的时候,由于冷的刺激,使呼吸变得急促,深长而有力,大部分肺泡参与活动,肺部弹性增强,肌体要求呼吸肌大幅度的参与运动从而使呼吸肌得到锻炼,同时用力地防范了许多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冰雪运动对于提高运动员的身心素质和社会的适应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1.2运动员在参加冰雪运动过程中增强了体质,提高了对疾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4.1.3冰雪运动可以培养运动员的心里品质,增强了其抗挫折能力和克服不良心理导向的能力。

4.2建议

4.2.1冰雪运动应正确把握其特点和规律,合理地把冰雪运动项目应用于训练实践中,这将对运动员身心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以及运动员终身体育意识的建立产生深远的影响。

4.2.2把心理训练摆在应有的位置来抓,充分认识心里训练所起的作用,进行科学系统的心里训练。

篇12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6-0093-02

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里度过,他们学生时代养成的良好品质,对其一生都有着重要影响;同时青少年学生在成长期难免遇到学业、交际、情感等各方面的挫折,如果不能正确对待或心理承受能力差,会影响其心理的健康发展。因此教师应结合各学科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挫折教育。

一、影响初中生挫折心理的因素

1、客观因素

客观因素造成的挫折往往是学生个人能力无法克服的,诸如天灾人祸。客观因素所造成的挫折,也是难以预料和难以抗拒的。但是,这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会带来许多问题。

2、社会因素主要指学生在活中所遇到的政治生活,如入团、入党;经济生活,如生活水准、奖学金等;校风校纪、社会伦理道德、地方风俗习惯以及多重人际关系等,人为因素造成的挫折影响力较为普遍。

3.初中生个体因素

如个人生理上的缺陷;个人知识、能力、气质上同其人的差距;初中生多种需求的冲突,以及个人的世界观的问题,对各种物质利益感到未满足而产生的一种内部驱力。在其驱使下,人们去追求目标。在目标追求过程中,有的如愿以偿,有的则由于种种原因得不到满足;有的学生因为思想道德品质问题而受到领导、老师的批评教育甚至处分等,于是内心产生挫折,这类挫折是个体因素造成的。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虽然造成初中生挫折心理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学生工作的实践告诉我们,客观因素诸如天灾人祸等毕竟是个别现象,而学生本人主观因素则是常见的、主要的。

正视初中生受挫过程中的主观因素,教师有的放矢地做好疏导教育工作是十分重要的,而且这些主观因素引起的挫折程度往往与一个初中生自身的抱负、容忍力、知识水平、社会经验、生活阅历有关。此外,在同样的客观条件下,由于个人主观努力的程度不同,所得到的结果也会有很大的差别。挫折对个体的心理影响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中介完成的。中介就是个体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念、认知水平和心理健康状态。

二、体育教学与挫折

每个学生在体育运动中都要经受挫折的考验,有些项目本身就具有挫折情境因素。如体育课的跳高项目,无论是最后的胜利者,还是途中遭淘汰者均是以“失败”而告终。随着横杆一次次升高,心理素质差,尤其是对挫折承受力弱的人,虽然有优秀的技术,也会在横杆前怯步,在比赛中失利,这对学生的自我是一种极大的挑战。又如,耐久跑项目,随着“极点”的出现以及长时间体力消耗,对某些耐久力和意志力差的学生就构成挫折情境。有些项目本身无明显挫折情境因素,如由于天气、身体健康等因素的影响,运动能力不能达到原有水平;有些学生身体素质特别差,无论他怎样努力都无法达到考试标准;在教学比赛中,由于同伴缺乏配合或水平差而影响比赛结果等都会构成挫折情境。一个人在社会上难免要遇到各种挫折,只有正确的面对才能有作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在体育运动中经受挫折的考验,所付出的代价是最低的,这正是学校体育要重视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原因所在。

三、利用体育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应注意的事项

1.教师在思想上要重视

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防止只重视运动技能的传授而忽视心理健康目标达成的现象;要努力使学生在体育活动过程中既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又发展心理品质;要注意创设一些专门的情景,采取一些特别的手段,进行挫折教育,促进学生提高挫折容忍力,进而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2.提高学生的挫折承受能力挫折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行为,它不同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遭受的挫折打击。挫折教育从开始设计到付诸实施,自始至终都在教育者的严密控制之下。教师不断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可以提高学生对日常生活中遭受挫折打击的承受能力。

3.挫折教育要掌握好挫折的“度”由于挫折容忍力有一个极限,我们可以称之为“挫折阈限”。因此教师在进行挫折教育时,在考虑学生的阶段性的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保证受挫强度在每个学生的“挫折阈限”以下。挫折教育决不能超过“挫折阈限”,不然就会适得其反,给学生带来无法挽回的心理伤害。

4.挫折教育后要及时进行总结

挫折教育后,教师要进行剖析式的总结,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帮助学生分析受挫原因,使其明白“吃一堑,长一智”的道理,从中吸取教训。

四、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的方法

1.在体育教学中营造适中的挫折情境教学

内容的选择应人而异,教师有目的的使身体素质好,运动能力强的学生选择相对较难的项目,反之亦然。在教学方法上,对前者多组织教学比赛,从比赛中感受挫折,同时提高难度,严格要求,对后者则多组织游戏活动,降低要求,减少他们的挫折程度。在考试内容安排上,不要把身体素质的比例放得太高,主要考查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态度、体育锻炼方法的掌握程度、运动能力提高的程度。

2、提高学生对挫折认知的水平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先天不足,往往产生自卑心理,教师要降低要求,并不断鼓励,使他们感受挫折通过努力去克服,提高其对挫折认知的水平,如耐力跑是绝大部分学生最害怕的一个项目,有些学生会想办法逃避,而耐力跑却是提高心肺功能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良好手段,更是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应正确的引导,提高学生的认识。有些学生先天条件优越,但在体育运动中非常自负;有些学生过高的估计自己,使能力与目标产生矛盾,他们经不起挫折,影响其正常水平的发挥,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的自我评价。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学生受到挫折会引起种种心理与生理反应,如果长期处于挫折情境中得不到解脱,将引起身心病变。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挫折有正确的理解。

五、结语

古今中外,许多有杰出成就的名人都经历过挫折。同样遭受挫折,为什么有不同的结果,这与个体的抗挫折能力有关。本文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结合体育教学的实践,就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进行了探讨。

篇13

体育游戏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体育游戏具有一定情节和竞赛因素,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多彩,场地器材简单,便于开展与普及,它要求游戏者积极地有创造性地参与,具有娱乐性和趣味性。体育课堂有其特有的活力,深受学生们喜欢,尽管当今的学校特有并未从根本上真正摆脱传统的束缚,学校体育还存在为技术而技术,为应试而体育,但体育课仍伴随着学生,在校园里度过了许多欢乐时光。当新课程向我们走来时,我们反思着,融入到这种新生命的定格与提升中。激活学生思维,拓展学生能力,树立终身体育观念,体会成功的乐趣,让体育课堂真正快乐起来,是如今每个体育教师追求的目标。

快乐体育产生与80年代,是指从终身体育和个人发展需要出发,从情感入手,对学生进行健全的人格教育,身体教育为目标的一种体育教学思想。在形式上,它以快乐地从事体育学习为目标,但本质含义是寓教于乐,对学生进行完整的人格教育、体能教育等,使学生能够在学校中认识体育,接受体育。

在快乐体育中,最能于体育中见快乐的是游戏。它是以促进身体健康为目的,在快乐的气氛中进行竞争,在竞争中体验愉悦,提高中枢神经的兴奋性,具有趣味性、普及性、竞争性、娱乐性、智能性和多样性等。采用此种形式教学,符合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特点,学生不会感到枯燥和厌倦,同时体育游戏具有一定的情节和竞赛因素,富有思想性、生活性和直观性,形式生动活泼,深受学生的欢迎。因而,体育游戏是快乐体育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为传统体育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一、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1.要充分准备活动

课堂教学的开始部分运用游戏的手段,主要是活动学生的身心、预防伤害。准备活动的内容包括组织教学所必须的课堂常规,一般性的准备活动和专门性的准备活动。根据各项内容的主要任务,有选择地将体育游戏穿插在各项活动中,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活泼,避免鼓噪乏味。

(1)体育游戏运用于准备部分的课堂常规组织

组织教学所必须的课堂常规,主要是迅速把学生组织起来,明确任务要求,集中注意力,进入良好的教学准备状态。我们可以选用一些报数游戏,反向动作游戏,集中注意力游戏,以提高学生的兴奋性,进入准备状态。

(2)体育游戏运用于一般性准备活动

一般性准备活动是全面活动机体,克服机体惰性,逐步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使人进入工作状态。传统的准备活动中,通常采取慢跑徒手操,这些内容重复使用,会使学生缺乏新异刺激,积极性下降。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一般性准备活动的要求,选择一些体育游戏代替传统的慢跑。跑动中的“听数报团”、 “钻山洞”、 “撒网捕鱼”等,可使学生跑出欢乐,跑出兴趣。以活动全肢体的肌肉、关节、韧带为目的的徒手操、行进操,除了充实,改变动作,使其更有新意外,在组织上也可以使其游戏化。

(3)体育游戏运用于专项准备活动

专门性准备活动,主要是完成基本部分内容有关和韧带以及系统机能的准备。可以选择创编一些动作性质、结构与基本部分的内容大体相似的体育游戏作为辅和诱导性练习。例如短跑技术教学的专门性准备活动,可以选用以训练反应速度、动作速度为主的游戏内容,如“喊号追人”、“长江黄河”。体操跳山羊的专门性准备活动可以安排“跳山羊”的游戏。长跑弯道跑技术教学中,可安排“圆圈接力”。这些体育游戏应用于专门性准备活动,具有较强的实效性,不仅能较好地发挥准备活动的作用,也能提高学生的学校积极性。

2.巩固基本技术

游戏不但可以作为准备活动的部分,还可以通过改编,把技术教学的内容融入游戏中。体育教学的特点决定了教学过程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参加练习,承担运动负荷。体育游戏在技术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改善教学气氛,使单调、枯燥的技术练习变得主动、活泼,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运动技能的形成。

体育技术教学中,可以选择创编一些以基本技术为素材的体育游戏,在游戏中巩固动作技能。如,对于篮球球性练习,教师往往会安排篮球运球接力比赛的游戏,通过游戏,可以巩固基本技术;结合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够体会到基本技术在活动中的重要性。

田径教学中的弯道跑技术,除了在准备活动中进行各种圆形跑的游戏活动,为弯道跑技术教学打好基础外,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选用一些弧形跑,圆形跑游戏,巩固提高弯道跑技术。投掷项目的教学比较艰苦枯燥,可适时地选用一些投准、掷远游戏,分组比赛。

3.提高身体素质练习

体育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为此,在教学中安排了全面的身体素质练习。身体素质练习艰苦,单调,很容易造成学生的厌练,抵触情绪,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游戏法进入身体素质练习,可以改变这种状况。例如长跑是学生比较烦的项目之一,我们可以赋予长跑一些情节,或者改变单一的操场跑,选择越野跑、团体记成绩等。可以用“推小车”“负重接力”来发展力量素质。用“蛙跳”、 “双人蹲跳”发展腿部力量。以“贴膏药”来发展速度、灵敏素质。通过游戏进行身体素质练习,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达到素质,增强体质的效果。

4.调节结束部分的放松

在教学中,通过游戏,能够教好地调节课堂的学习氛围,放松学生的身心,改变紧张的课堂学习氛围,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结束部分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逐渐恢复到相对安静状态。体育游戏对于心理、机体的放松具有独特的功效。因此,在整理活动中,游戏要突出其趣味性的特点,内容和形式上做到新颖,轻松活泼,精彩幽默,使学生摆脱体育活动造成的心理和胜利上的紧张状态。在游戏的具体运用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等特点,选用或创编一些带有舞蹈动作的游戏和以放松为主带有智力竞赛的活动。还可以利用教学器材进行游戏活动。

二、体育游戏应注意的事项

1.必须重视体育游戏的教育作用

体育游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而且对学生思想品德也具有重要的教育作用。在制定体育游戏教学目标与组织实施及评价体育游戏教学时,一般都能比较全面地考虑游戏各项目标的达成。但在教学中,体育游戏大都是作为教学手段被运用的,是为完成某项主教材的教学任务服务的。在这种情况下,体育游戏的教育作用往往被忽视,在游戏过程中出现的一些违规、违纪、投机现象及不利于团结的言行,有些教师往往熟视无睹,

只要游戏达到了预定的目的就行了。这种忽视体育游戏教育作用的现象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2.必须选择好运用体育游戏的时机

我们都知道运动技能的形成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粗略掌握动作阶段,大脑皮层容易兴奋扩散;第二阶段是改进与提高动作阶段,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处于分化状态,内抑制尚未形成;第三阶段是形成巩固动力定型阶段,技术动作达到了准确娴熟的程度。只有达到此时运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竞争多变的情况下,进一步巩固、提高和运用已掌握的技术动作,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如果过早地在第一、第二阶段就运用游戏的竞赛形式来组织学生练习,就容易导致学生紧张、焦虑,分散注意力,反而影响技术动作的掌握。

3.要重视游戏的全面评价

体育游戏之所以受到青少年学生的欢迎,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的竞争性。因此,我们一般都比较重视结果评价,如哪个小组完成练习的速度最快?或哪个小组完成练习的数量最多?根据结果来评定胜负,并对优胜者进行表彰,、鼓励。不重视结果评价,游戏必然会失去它的应有魅力,但作为体育教学的内容或手段,只注意结果评价是不够的,从教学评价的角度来探讨,更有教育意义的往往是过程评价,即获胜的小组为什么能获胜,失败的小组为什么能失败,是游戏的方法选择问题,还是身体素质问题,是相互配合问题,还是实力不均问题,。通过评价弄清胜负的原因后,下一轮的游戏必须竞争得激烈、更精彩,同时也就更具教育、教学价值。

4.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活泼、有序的游戏氛围

体育游戏融娱乐性、竞争性、健身性、教育性于一体,只有让学生在一个活泼、有序的氛围中游戏,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要使得体育游戏有序的进行,就必须严肃课堂纪律与游戏规则,因为这是为保证游戏公平、公正与安全之必须。然而,在游戏联系中,由于学生高度兴奋,竞争特别激烈,学生中难免会出现一些违规行为。对此,我们体育教师不能熟视无睹、放任不管,必须宽严有度,使游戏气氛保持热烈。

综上所述,体育游戏可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激发学生锻炼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使传统体育教学变为快乐体育教学,由原来的教师教学生的单向教学模式变为教师的教于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从而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熟练掌握基本技术,提高技术水平,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对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

参考文献

[1]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

[2] 趣味体育游戏.人民体育出版社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