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精神心理的治疗方法

精神心理的治疗方法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1 17:34:2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精神心理的治疗方法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精神心理的治疗方法

篇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2013年1月~6月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年龄≤30岁,为首次病程住院治疗,从发病到住院时间控制在1年内。排除脑器质性、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及躯体(内分泌)疾病伴发精神障碍,ICD-10为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精神症状基本控制、处于恢复期并能配合时进行评定。共收集符合条件病例50例,男性28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21±5)岁;初中26例、高中(中专)15例、大专以上9例;平均病程(10±5)个月。诊断按ICD-10标准均符合精神分裂症。家庭结构:核心型35例、大家庭13例、单亲家庭1例、单身1例。平均家庭成员数(4±1)人。对照组为患者入院或门诊带药的正常护送者(排除直系亲属),共50人,评定家庭动力学和父母教养方式。其中男性26人、女性24人,平均年龄(28+3)岁,文化:初中18人、高中(中专)20人,大专以上12人;两组平均年龄、文化及民族构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880,χ2=1.689,χ2=1.179,均P>O.05)。

1.2方法

1.2.1工具①系统家庭动力学自评表(Self-ratingScale of Systemic Family Dynamics,SSFD):康传媛等编制,共29各条目,含家庭气氛、个性化、系统逻辑、疾病观念四个因子,家庭气氛指家庭系统内部交流、沟通的情绪特征,低分倾向于"轻松、愉快",高分倾向于"敌对、沉闷";个性化指家庭成员问情感分化程度,分值越高分化程度越低,分值越低分化程度越高;系统逻辑指家庭成员价值判断的逻辑特征,高分为典型的"非此即彼"二元认知模式,低分为典型的模糊认知模式[3];疾病观念指家庭成员关于患者对疾病过程自我责任的看法,分值低倾向于"完全的行为者",分值高倾向于"完全的受害者";量表从"完全符合"到"完全不符合"采用1~5五级评分;②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gma Minnen Bardndom Uppforstran,EMBU)[51,共66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1-4四级评分,其中父亲含情感温暖、理解、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偏爱被试、拒绝、否认、过度保护6个因子;母亲含情感温暖、理解、过度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偏爱被试5个因子;③精神质量表(Psychoticism,PSY)、病态人格量表(Psychopathic Deviate Scale,Pd),并附加测谎量表(1ie Scale,L)作为效度控制指标,L量表得分>10分作为无效测验剔除。

1.2.2对药物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疗效评定以BPRS减分率为依据,无效为0分(减分率77%)。

1.3统计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和相关及回归分析。以P

2结果

2.1首发精神分裂症SSFD得分与对照组比较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气氛、个性化、系统逻辑得分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首发精神分裂症EMBS得分与对照组比较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父亲情感温暖理解、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得分低于正常对照组(P

2.3 SSFD与心理的相关家庭气氛与神经质呈正相关(r=0.3847,P

2.4 EMBS与心理的相关父亲拒绝否认、母亲拒绝否认及惩罚严厉与精神质呈正相关(r=0.378,0.477,0.2895,P

2.5疗效与精神质、精神质与父母教养方式回归分析以疗效作为因变量,精神质作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P=0.09,R=0.12,精神质高分可以预测10.2%的疗效不佳。以精神质作为因变量,父母教养方式因子作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父亲拒绝否认(t=6.66,P=0.013,R=0.1141)、母亲拒绝否认(=14.56,P

3讨论

结果显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气氛、个性化、系统逻辑得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说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气氛较正常家庭倾向于"敌对、沉闷",情感分化程度低,父母教养方式中,父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得分低于对照组,原因可能与父母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对子女关爱的情感表达较少有关。在心理因素中,首发精神分裂症精神质、偏执和病态人格得分高于常模。反映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药物治疗症状缓解之后,仍存在心理的异常。这种异常的心理可能属于分裂症基础性的心理障碍,较高的复发率可能与此有关。相关分析发现,疗效仅与精神质呈负相关,进一步以疗效作为因变量、精神质作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精神质高分对疗效不佳的预测率为10.2%,反映精神质高分会对疗效产生不利影响。父亲拒绝否认、母亲拒绝否认及惩罚严厉与精神质呈正相关,父母亲较多的拒绝否认会对精神质形成产生影响,而母亲尤为突出。母亲惩罚严厉也会对精神质形成产生一定影响。父母亲情感温暖理解较高,可以降低精神质得分,但却会导致偏执高分;父母亲拒绝否认、惩罚严厉较高,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偏执,但又会导致精神质高分。反映出精神质和偏执在成因上可能具有相对性。偏执与疗效相关不具显著性,反映以偏执为心理基础的精神分裂症,疗效会好于以精神质为心理基础的精神分裂症。本文中以偏执为心理特基础的患者可能只是"选择性"出现了偏向的研究结[4]果也表明,首发精神分裂症归因偏差连接着偏执症状和偏执过程。而以精神质为心理基础的患者可能是"兴趣性"和"选择性"因子均减退,故而疗效相对较差。

参考文献:

[1]温盛霖,陶炯,王厚亮,等.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障碍特点及其影响因素[J].新医学,2008,39:438-440.

篇2

中图分类号:R39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197(2008)08-000-00

神经症是常见的心理障碍性疾病。1982年全国12个地区精神疾病的流行病学发现:15~59岁的人群中,神经症的患病率为22.21‰,主要表现为持久的心理冲突。患者觉察或体验到这种冲突,深感痛苦,且妨碍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无可证实的器质性病理基础,病程迁延反复发作,加之社会偏见,给家属带来沉重的心理和经济负担。[1]众所周知,神经症患者家属是心理问题发生率较高的特殊人群,尤其是患者父母及妻子,[2]用道家认知疗法对这类人群进行干预,目前尚未见报道。中国道家认知疗法是1995年张亚林教授提出来的,[3]旨在探索一种能够改善神经症患者家属的应对方式、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从而改善其生活质量,减少家庭和社会负担的预防干预方法。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湖南省脑科医院神经症科住院患者的家属(Ⅰ级亲属)自愿报名后用SCL-90筛查(总分超过160分或阳性项目数超过43项、或任一因子分超过2分者),选用60名试验者,用随机法分为干预组29名和对照组31名。

1.2 方法

干预组随机分为6小组,每组4~5人,以集体心理治疗的形式,用中国道家认知疗法(CTCP)的标准程序(ABCDE技术)[4]进行干预,干预时间为8w,qw;对照组不做任何干预。8w后,重测SCL-90和应付方式问卷,进行组间对照。

1.3 评定工具和研究指标

(1)SCL-90[5];(2)应付方式问卷[6]。以SPSS11.5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受试者一般情况经比较,有可比性。

2.2 对九十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影响

3 讨论

本文试验对象选择了神经症患者家属,因为他们作为神经症患者的Ⅰ级亲属,承受着严重的经济和心理负担,更易出现心理问题。本文以SCL-90总分表示心理健康水平,这也是当前的常用指标[7],结果表2和表3显示:干预组的SCL-90总分明显下降,且因子分中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和其他项组间比较P值

许多研究证实:良好的应付方式有助于缓解紧张,从而起到平衡心理,保护精神健康的作用;而不良的应付方式,却会损害精神健康[8]。本研究结果表4显示:干预组解决问题、求助、退避、幻想的应付方式采用得较多,而较少采用自责和合理化的应付方式。这与国内肖氏[9]在研究青少年学生应付行为时的发现(多采用解决问题类应付方式的研究对象,整体健康水平较高,且人际关系也较好;而较多采用自责类应付方式的研究对象,除精神健康水平较低外,还常伴有抑郁、焦虑和某些强迫症状)的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还显示:经干预后,采用退避和幻想类应付方式增多。笔者认为,可能与时代的局限性、道家思想存在着一定消极的方面有关。因此,我们认为它不适宜于在健康人群中普遍推广,特别是年轻人群,但适宜于那些有心理障碍、需要心理治疗的高危人群。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没有对两组间的SCL-90、应付方式的变化进行随访分析,因此无法判断其远期效果。这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改进。

参考文献:

[1] 沈渔.精神病学(第三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665~668.

[2] 魏春香.住院神经症患者家属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干预[J].现代护理,2001,7(9):35.

[3] 张亚林.中国道家认知疗法治疗焦虑障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14(1):62~63.

[4] 张亚林.中国道家认知疗法:ABCDE技术简介[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12(3):188~190.

[5] 张作记.行为医学量表手册[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1,10(10):118.

篇3

【关键词】上消化道疾病;精神因素;男女差别

【中图分类号】R5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5-0733-02

Mental factors influence the investigation of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 in men and women onZHANG Kai-qiang

【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spirit of the factors for upper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 affecting the difference between men and women.Methods:Random survey of hospital outpatient gastroscopy patients,statistical analysis.Results:Female patients with upper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s incentive for negative emotions are significantly more than men and hav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p

【Key words】Upper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s;Mental factors;Gender differences上消化道应包括食管、胃和十二指肠,上消化道病变可形成功能性胃肠病、胃炎、消化性溃疡以及胃癌等[1]。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表明上消化道疾病与精神因素相关,并且此类患者女性受精神因素影响要高于男性[2],本文旨在对我院治疗的200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进行随机调查,统计分析来比较上消化道疾病的影响在男女中的差别,具体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2011年至2012年在我科进行胃镜检查的200名病人进行随机调查,其中男性100例,女性100例,年龄18岁-75岁,平均年龄(45.2±11.6)岁。

1.2方法:通过制定胃部疾病调查表,随机选择病人进行填表,根据自身发病情况,如实填写与该病相关联的发病原因,进行汇总,并经胃镜明确诊断。

1.3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在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

所有病人均经胃镜检查明确诊断,且排出肝胆等其他疾病导致上消化道症状的病人,对病人进行调查后统计对比,在上消化道疾病患者类型中主要以胃炎为主,具体各上消化道疾病患者类型例数,具体数据,(见表1);女性组患者受不良情绪影响显著高于男性组,具体数据,(见表2)。

表1上消化道疾病患者类型(例)

上消化道疾病类型女性男性胃炎8078消化性溃疡1116胃癌96总计100100表2男性和女性受不良情绪影响的比较

组别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不良情绪影响率(%)女性组564767.00*男性组163221.00注:是指女性组受不良情绪影响率与男性组比较(x2=42.9383,P

目前慢性胃炎是中国最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以及消化性溃疡,胃癌发病率也有上升趋势,其致病因素非常多,包括不良生活方式,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药物等,现在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发展,对精神因素在上消化道疾病中的研究颇多,本文就精神因素在男女上消化道疾病中的发病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女性上消化道疾病病人具有不良情绪诱因明显多于男性,由此探讨不同性别病人的治疗方法差异[3]。

上消化道疾病,特别是慢性胃炎以及功能性消化不良等是我国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人们的情绪处于紧张、恐惧、焦虑、愤怒及忧郁等状态时,使胃肠道的分泌,运动功能紊乱,从而引起各种胃肠疾病,患者常病情反复,缠绵难愈。部分病人常有焦虑,抑郁症状[4],而对男女之间的差异未作明确调查,本调查发现女性病人比男性病人更易受精神心理因素的影响(p<0.01),而忽略性别单纯针对胃炎、溃疡、胃癌三者与精神心理的关系因样本少,差异性尚不明确。由此,在针对女性病人患上消化道疾病的治疗中,可以常规进行心理干预以及相应的药物治疗。参考文献

[1]董晓莲,郑英杰,王法弟,等.德清县人群上消化道疾病流行特征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08,20(5):28-29.

篇4

王学义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主任、主任医师、教授,河北省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中心主任,河北省脑老化与认知神经科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心理系教授,河北省心理卫生学会常务副理事长,河北省医学会精神科分会副主任委员,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心理分会主任委员,石家庄市精神心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北省精神病学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

患心脏病,医生给他开抗抑郁药

赵先生患有心脏病,最近尤其感觉胸闷、气短、心悸。到医院检查心电图和心脏彩超,未发现明显异常。医生给他开了治心脏病的药,服用后效果也不明显。这让赵先生对自己的病情更加担心,也感觉到症状似乎更加严重了。他到另一家医院的心血管科就诊时,医生注意到他情绪不太好,显得焦虑不安,就给他开了点抗抑郁药,并嘱咐他心脏病本身并不严重,精神上放松很重要。赵先生将信将疑,但服药一段时间后,胸闷、心悸等症状的确改善了。

患心血管病,为何会发生抑郁、焦虑

一项针对中国人群的调查发现,28.3%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伴有抑郁症状。其中,冠心病和心肌梗死的患者伴发抑郁的比例比无心脏病的人高2~3倍。

TIPS

心血管疾病包括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等。多项研究显示,心血管病可同时伴发抑郁、焦虑等。

老年人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患病人群。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本身会面对很多心理问题,比如年龄增长产生的较大心理落差,害怕疾病甚至死亡,易受孤独问题的困扰;多有固执、疑病、恐惧、自卑、无助、无用等心理特点。这些问题综合起来,老年人更容易患抑郁症。老年人被确诊患有心血管病后,由于病情可能反复发作,生活质量下降,再加上不可预期的治疗效果,担心会突然发生心肌梗死或猝死等,均会增加发生焦虑和抑郁的可能性。

Tips

研究表明,导致心血管病患者发生抑郁的因素还有很多,如性别(女性偏多)、睡眠障碍史、社会地位偏低、经济负担过重、生活质量低下或心理压力大或精神创伤等。特别是长期的心理应激,会大大增加心血管疾病与抑郁同时发生的风险。

抑郁、焦虑导致心血管疾病“难治”

心血管病患者发生抑郁或焦虑后,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在心理-生理机制的作用下,主要表现为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和交感神经系统功能亢进,导致血中皮质醇、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浓度升高,继而产生血小板功能异常、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内皮功能损害及炎症等不良反应。

抑郁和焦虑还可以表现为患者行为异常和不依从治疗。如果抑郁和焦虑使患者放弃治疗或不配合治疗,则会使心血管疾病进一步恶化。情绪问题,如抑郁、焦虑、敌意愤怒、悲观等还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

抑郁、焦虑的迹象有哪些

伴随抑郁症状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到心内科就诊时常主诉胸闷、气短、心悸,而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检查没有明显异常改变,或者改变不足以解释患者持续或严重的心脏不适症状。如果患者存在情绪低落、兴趣下降、精力减退、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并伴随食欲减退和下降,持续2周以上,就要考虑是否患上了抑郁症。抑郁症患者还常伴有焦虑症状,出现过度紧张和担心、睡眠障碍、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表现(如多汗、脸红、心慌、头晕、恶心、手抖、尿频等)。

TIPS

目前,非精神科医师对抑郁、焦虑的诊疗率还很低,治疗方法和疗程也不十分确定,这无疑会影响患者的躯体和心理康复。在综合医院中,如何提高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的识别和治疗率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从患者角度讲,如果遇到这类情况,不妨委婉地向医生提出,或尝试到精神科医生处诊治。

“双心治疗”:心血管病、心理疾病同时治

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同时患抑郁、焦虑时,既要兼顾躯体疾病的治疗,加强心脏病的二级预防,又要注意对心理障碍的干预,这是近年来提出“双心医学”模式的理由。双心治疗的流程是:

首先,确定是否为适合“双心治疗”的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要根据临床治疗指南接受规范化治疗。经过心血管对症治疗后,如果胸闷、心悸等心脏症状改善不明显,那么患焦虑、抑郁的可能性就很大。

第二步,明确焦虑或抑郁的诊断后,治疗过程中应加入抗抑郁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具体来说,中度和重度抑郁伴焦虑患者,可以选择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药物,通常2~4周起效。有些患者对SSRIs类药物早期不适应,可能会出现药源性焦虑或胃肠道反应,轻者不必治疗,一般3~7天好转。对于重度抑郁伴焦虑患者,也可以选择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发挥作用快,但因为其阻断去甲肾上素的再摄取,可能会使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血压升高,一般升高5~10毫米汞柱,故需要密切监测血压变化。

心理治疗主要是认知行为治疗,需要在心理医生指导下进行。这类治疗可使患者逐渐改变僵化的思维和行为模式,重建合理的认知方法,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不适应行为的目的。

另外,还可使用行为治疗方法,如多做慢步走等有氧运动,这样不但可增加心肌张力,而且有益于改善抑郁症状。

篇5

为了规范和指导临床诊疗及研究,1995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制定了一种新的分类方法。Ⅰ型: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前列腺急性感染,起病急,表现为高热,尿频,尿急,尿痛,血尿,会阴或小腹胀痛明显等,尿液中白细胞数量升高,血液或,和尿液中的细菌培养阳性,临床少见。Ⅱ型: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可表现为反复发作的下尿路感染症状,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前列腺液白细胞数量升高,细菌培养结果阳性。Ⅲ型: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是最常见的类型,主要表现为长期、反复的骨盆生殖区域疼痛或不适,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可伴有排尿异常和障碍等,前列腺液细菌培养结果阴性。Ⅳ型:无症状性炎症性前列腺炎。无主观症状,因其他疾病行前列腺有关检查时发现炎症证据。

慢性前列腺炎的发病机制还不十分清楚。除病原体感染外,还可能包括排尿功能失调、精神心理因素,神经内分泌因素、免疫反应异常、氧化应激,盆腔相关疾病等。调查发现,年龄、吸烟、饮酒、情况、文化程度。民族,情绪等因素与其有关;受凉是Ⅲ型诱发,加重及反复的重要因素。目前认为,它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由具有各自独特病因、临床特点和结局的一组疾病组成的临床综合征。

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是经验性的,常用的药物为抗生素、α-受体阻滞剂、非甾体抗炎药、植物制剂等,常用的物理疗法包括前列腺按摩、热疗、生物反馈等,疗效均不能令人满意,且过度治疗和滥用抗生素的问题比较突出。

中医认为,本病大多由七情内郁,相火妄动,所愿不随,或忍精不射,肾火郁而不散;或外邪滋扰,湿热从精道内侵:或饮食不节,脾胃运化水液失司,酿湿化热,致下焦湿热蕴阻;或久卧湿冷之地,感受寒湿邪气,致使厥阴经脉受阻,久则气血瘀滞,脉络受阻;甚或病久伤及脾肾,脾虚则湿不得化,肾虚则开阖无度。肾阴耗损,可出现阴虚火旺证候;体质偏阳虚者,易见肾阳不足之象。

中医辨证论治有明显的特色和优势,治疗方法包括内治、外治等。常见的中医基本证型可分为湿热蕴结证、气滞血瘀证、肝气郁结证、寒湿凝滞证,中气不足证、阴虚火旺证和肾阳不足证等。

内治 湿热蕴结证

证候尿频,尿急,尿痛,尿道灼热,尿末或大便时偶有白浊,阴囊潮湿,尿后滴沥,舌红苔黄或黄腻,脉滑。直肠指诊:前列腺饱满,压痛明显,前列腺液较多。

治法 清热利湿。

篇6

肠易激综合征;黛力新;心理护理

由于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认识到心理精神因素也是肠易激综合征的重要发病因素,本病治疗上应该重视精神心理因素的治疗[1]。通过分析难治性患者的临床资料,他们除肠道症状外常常伴有严重的焦虑、抑郁、多疑、恐惧、睡眠障碍等心理异常,对此我们采用黛力新结合心理护理治疗18例难治性肠易激综合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6年3月至2012年12月我科收治并采用黛力新结合心理护理治疗难治性肠易激综合征患者18例。男10例,女8例,年龄28~58岁。难治标准为:①有严重的腹痛、腹胀、腹部不适、腹泻、排便不适。②有严重的焦虑、抑郁、多疑、恐惧、睡眠障碍等心理异常。或伴有头部、颈部、腰背部疼痛,腹部灼热、麻木感。③反复使用胃肠药物和抗菌素治疗无效、长期反复多地多次就诊、反复多次做胃肠镜检查和各种相关或无关检查。有2例4年内做了5次肠镜检查,4次胃镜检查;1例剖腹探查并以胆囊小息肉或可疑肠粘连进行了手术切除胆囊。

2 治疗方法

2.1 药物 对18例难治性难治性肠易激综合征病例给予黛力新105~21 mg(早、中各服1片)。

2.2 心理护理措施 在服用黛力新治疗的同时给予心理疏导、解释本病的发生机制,消除严重腹部等症状对患者造成的心理恐惧、焦虑、抑郁、多疑等不良的情绪和心理障碍,建立良好的医患互动关系和患者乐观的情绪。采取以下措施:①消除焦虑、不安情绪:护理上应该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采取不同的方式了解患者的个性,利用语言技巧和实际行动增强患者的的自信心,获取患者的配合。②掌握患者的心理动态变化:本病患者常常把注意力高度集中在自己身上,感觉异常敏感,甚至对自己的呼吸心跳、肠鸣音、身体各部分形态都十分注重,应引导患者分散对躯体不适的注意力。③鼓励与安慰:由于患者脏器的高敏感性、患者的疼痛不适感非常明显,应该耐心倾听患者的倾述,同情安慰和鼓励患者、关心患者的生活。④暗示与护理:在恰当的时候,引用以往症状严重通过治疗取得较好疗效或治愈的类似病例进行暗示比较,增强患者康复的自信心。

3 结果

疗效判断:症状完全缓解为治愈;部分症状缓解为有效;症状完全不缓解为无效,结果(疗效)见表1。

3.1 讨论 难治性肠道易激综合征除了胃肠道症状严重外,常有严重的焦虑、抑郁、多疑、恐惧、强迫、神经质、睡眠障碍等心理精神异常,仅仅从生物医学角度进行治疗,医生多采用抗菌素或调节胃肠类药物进行治疗,难治性肠道易激综合征患者症状常常不能缓解,病情不能改善又加重了患者的心理负担,导致抑郁、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不良的情绪又可能导致脏器的易感性加重了肠道症状,形成了恶性循环,患者整日思想集中于躯体症状上,痛苦不堪,反复进行胃镜、肠镜检查,长期多次多地多处就诊。随着近年对本病的认识的深入和提高,认为精神心理症状本来就是肠易激动综合征的肠外表现,心理精神因素也是本病重要的发病因素,治疗上必须重视心理的康复和治疗[2]。黛力新具有抗抑郁、抗焦虑的作用,对缓解顽固性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症状有明显的疗效,同时也需要心理疏导和心理护理治疗。

3.2 护理体会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认识到心理因素与肠易激综合征的关系十分密切,消化系统是情绪的一面镜子。通过黛力新结合心理护理对18例难治性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疗效的分析,并与以往单纯使用胃肠道药物比较,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我们体会到难治性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通过心理疏导和护理能帮助患者改善不良的情绪,有利于患者的康复。肠易激综合征特别是难治性者有很强或很高的心理护理需求,患者常常倾诉内心的痛苦,渴望得到家属、周围人员的理解和同情[3]。黛力新结合心理护理治疗顽固性肠易激综合征,改善患者症状的效果明显,从本组资料的治疗结果可以看出,有效率达到83%,治愈率达39%,这一治疗结果我们认为对顽固性肠易激综合征效果应该是非常满意的,心理治疗和护理对肠易激综合征有确切的治疗作用。当然本组资料也有3例治疗无效的病例,说明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需要进一步研究。

参 考 文 献

篇7

【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416-01

稳定型心绞痛是指心绞痛的发作的持续时间与疼痛部位、程度相对固定,疼痛可经休息或药物迅速缓解,且这种病情状态稳定在一个月以上者[1]。不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损害,还给患者带来了严重的心理负担,产生抑郁等不良情绪。我院对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60例稳定型心绞痛伴抑郁症患者分别予以单纯药物治疗以及加用精神心理治疗,取得了较为可喜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期间在我院科接受稳定型心绞痛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课题的调查对象。采用随机数表将本组的60例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各30例。观察组患者男18例、女12例;年龄48-83岁,平均年龄为(62.4±5.6)岁;患者的病程在2年至5年之间不等,平均病程为(3.6±1.2)年。对照组患者男20例、女10例;年龄53-86岁,平均年龄为(65.5±3.8)岁;患者的病程在1年至6年之间不等,平均病程为(4.2±2.5)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表现及诊断

据统计,本组的60例稳定型心绞痛伴抑郁症患者在接受诊断期间,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气短、胸闷、心痛及衰弱等临床表现,安排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血脂检查、血糖检查、甲状腺功能检查以及心电图检查等相关检查,确诊本组的60例患者均符合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标准[2]。采用HAMD量表对患者的抑郁症状进行评断[3],其中轻度抑郁19例、中度抑郁26例、重度抑郁15例。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针对对照组的30例稳定型心绞痛伴抑郁症患者,均给予患者服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片(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国药准字H 10930189)进行常规用药治疗,具体的用法用量为:口服,10-20mg/次,病情严重者可将剂量调整至40mg/次,2-3次/d。持续用药12周为一个疗程。

1.3.2 观察组

针对观察组的30例稳定型心绞痛伴抑郁症患者,均在给予患者服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片(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国药准字H 10930189)进行常规用药治疗的基础上,

给予患者加用米安舍林进行抗抑郁药物治疗,具体的用法用量为:口服,30-40mg/次,睡前1次服,维持量每日60mg。同时对患者进行精神心理治疗。由资深的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优质的心理辅导,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教育,向患者讲解疾病的形成原因、治疗方法以及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让患者能够正确的看待疾病,认识到疾病是可以治愈或改善的,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同时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及运动指导,指导患者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并保持心理的平衡[4]。

1.4 疗效判定标准

患者在接受治疗后,气短、胸闷、心痛及衰弱等临床表现彻底消除,心绞痛发作次数较接受治疗前减少80%及以上的治疗效果为显效;患者在接受治疗后,气短、胸闷、心痛及衰弱等临床表现得到明显改善和控制,心绞痛发作次数较接受治疗前减少50-80%的治疗效果为有效;患者在接受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未得到改善,心绞痛发作次数较接受治疗前减少小于50%或未发生任何变化的治疗效果为无效[5]。

1.5 统计学处理

将本次研究活动所得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接受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总有效率86.67%,差异显著(P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的30例稳定型心绞痛伴抑郁症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对照组的30例稳定性心绞痛伴抑郁症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共有6例患者出现了不同形式的不良反应,其中头痛4例、眩晕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33%,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之间的差异显著(P

2.3 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前后抑郁评分对比

据统计,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后抑郁评分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接受治疗前后抑郁评分的改善效果,两组之间的差异显著(P

3 讨论

稳定型心绞痛发作时有一定的规律。一旦患者的心脏负荷较平时增加时,患者就会心绞痛发作。目前,药物治疗作为临床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重要手段,当患者服用相关的药物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均会得到明显的改善和控制。单硝酸异山梨酯片是二硝酸异山梨酯的主要生物活性代谢物,激活鸟苷酸环化酶,使平滑肌细胞内的环鸟苷酸(cGMP)增多,从而松弛血管平滑肌,使外周动脉和静脉扩张,使心肌耗氧量减少,供氧量增多,心绞痛得以缓解[6]。米安舍林具有镇静、抗焦虑及抗抑郁作用,对抑郁情绪、焦虑不安、自杀观念、躯体化症状及失眠有效[7]。此药的优点是副作用轻、安全性大,治疗方便,服用剂量较小,但是用药过程中可能诱发癫痫及引起白细胞减少[8],虽属罕见,却应密切注意,应定期测查血象。结合本次研究课题所得的相关数据,对照组的30例稳定型心绞痛伴抑郁症患者在采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片治疗后,治疗的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6.67%、23.33%。观察组的3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采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片联合米安舍林治疗同时辅以心理护理治疗后,治疗的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6.67%、0。并且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前后抑郁评分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接受治疗前后抑郁评分的改善效果,因此,笔者认为:在针对稳定型心绞痛伴抑郁症患者进行治疗期间,不仅需要对患者的临床症状予以治疗,同时还需要对患者的抑郁症状进行针对性的药物治疗及心理治疗,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其预后。

参考文献

[1]李松美. 脉平片治疗稳定型心绞痛60例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32(21):284-285.

[2]程伟,秦厉梅,刘中华,徐志锐.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稳定型心绞痛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4(24):335-336.

[3]林连枝,梁镇忠,陈嘉贤. 指针内关穴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0,22(25):426-427.

[4]杨师华. 曲美他嗪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18(23):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18(24):373-374.

[5]陆宇,马先林. 稳定型心绞痛药物治疗与介入治疗对比[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2,11(23):456-457.

篇8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5例,根据病史、症状、妇科检查、超声及CT等确诊为子宫肌瘤,年龄26~50岁,平均38岁。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痛经、经量增加及经期延长。

1.2 治疗方法[1] 患者仰卧于导管床上,腹股沟区常规碘酒、乙醇消毒,铺巾,1%利多卡因局麻,用穿刺针穿刺股动脉,成功后插入5F导鞘,以利于导管和导丝的进出。用5F cobra导管或子宫动脉导管分别超选择性进入瘤体供血动脉后,先经导管注入超液态碘油和平阳酶素混合后的乳剂栓塞瘤体,再注入明胶海绵栓塞子宫动脉近端。手术完毕后,穿刺点压迫止血10 min,然后用绷带加压包扎12 h,患者送回病房。

1.3 诊疗结果 15例均插管成功,造影证实栓塞剂注入后瘤体浓染明显,栓塞确切,所有患者介入治疗均获成功。

1.4 护理观察内容及结果 ①术后穿刺点出血[2]:15例患者穿刺点无出血、渗血及皮下血肿;②术后穿刺侧足背动脉搏动:15例患者术后足背动脉搏动良好,与术前比无差异;③术后穿刺侧下肢皮温、颜色:15例下肢感觉正常,皮温、颜色均正常;④术后腹痛、腹胀、排便、排尿困难:所有患者均出现腹痛、腹胀,2例患者出现排便、排尿困难。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3]

2.1.1 心理护理 虽然患者是自愿要求介入手术,但对此项技术缺乏了解,担心手术是否成功。护士应主动关心安慰患者,向患者及家属讲述介入手术的优点及可靠性,以消除患者心中的顾虑,增强患者对手术的信心,以最好的精神状态迎接手术。

2.1.2 交流谈心 术前向患者介绍本科开展此类手术的大概情况,并重点介绍典型病例,让同病室患者谈体会,并根据患者不同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等特点有针对性地运用鼓励、安慰、祝愿的语言与患者谈心,鼓励患者树立信心,以最佳的心理状态去接受治疗。

2.1.3 与患者及家属沟通 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耐心交代有关子宫肌瘤介入治疗的方法,预期疗效,可能发生的各种并发症(造影剂过敏、穿刺点出血、损伤、操作失败等)。特别是严重的并发症,如心血管意外、脑血管意外等,以取得本人及家属的理解和合作,并在手术预定书上签字。

2.1.4 术前准备 术前3 d用碘伏行阴道擦洗,2次/d。做好必要的器械及药品准备。 详细记录子宫大小、肌瘤大小、月经时间、量。常规会备皮,碘过敏实验。

2.2 术中护理

2.2.1 术中准备 核对患者无误后让患者平卧于导管床上,接心电监护仪、无创血压仪,建立静脉输液通道,以利于术中及时用药,查看化验单并询问患者有无糖尿病史,根据血糖情况选择糖、盐液体。

2.2.2 术中巡查 观察并记录基础心率、血压、呼吸次数,以便术中对照。训练患者正确的屏气方法,避免因呼吸造成的移动性伪影,确保血管造影图像的质量。

2.2.3 医护协作 术中配合时要注意力集中,反应要灵敏,熟悉手术操作步骤及术者意图才能配合默契。术中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观察静脉输液管道是否通畅。对术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及时提醒术者,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2.3 术后护理

2.3.1 心理护理 应鼓励患者术后返回病房进食饮水,以补充术前禁食水引起的血容量不足。用关心的语言告知患者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疼痛、阴道流血等,以便患者做好心理准备,配合治疗。为患者创造一个舒适安静的环境,减轻或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以利于患者的休养和治疗。

2.3.2 穿刺部位的观察及护理 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疼痛、出血、渗血、血肿,并观察患者的面色、表情、血压等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对症处理,并及时通知医生。

2.3.3 观察穿刺侧足背动脉的搏动[4] 如减弱,一般为包扎过紧,应松解绷带。

2.3.4 术后反应的护理 疼痛是主要的术后反应,本组15例全部出现,其主要原因是栓塞术后肌瘤组织缺血、坏死。多数患者静脉滴注曲马多即可有效止痛,少数不能耐受者可用盐酸哌替啶。尿频、尿急、阴道少量出血也是较常见的反应,一般不需特殊处理,1周左右可自行缓解、消失。排便困难可行灌肠处理,如有尿潴留,可放置导尿管。

2.3.5 观察排出物 术后1~2周内阴道排出血性或黄色脓性分泌物,可能是瘤体坏死组织,应仔细观察阴道排出物的颜色、性状、气味,防止脱落坏死组织阻塞阴道。

2.3.6 病例追踪 所有患者出院时均填写追踪卡,要求出院后3个月和6个月回医院行彩色超声检查,观察肌瘤大小、血流变化。

3 讨论

子宫肌瘤是育龄妇女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其临床症状主要为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严重者可导致贫血,大的肌瘤常伴有盆腔压迫、疼痛等症状,不孕症亦常见。

子宫肌瘤药物治疗虽有一定的疗效,但疗程长,有不良反应和停药后复发的缺点,传统手术虽然从根本上去除了肌瘤的生长基础,但创伤大,给妇女的心理和生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对于未生育的女性,伤害更大。子宫肌瘤介入治疗为患有子宫肌瘤的患者增加了一种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谢宗贵,程永德.妇产科介入治疗学.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66-91.

2 练辉,陈德基,河明基,等.子宫肌瘤介入治疗远期疗效观察.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07,4(3):204.

篇9

[Key words] Psychological factor; Reflux laryngitis; Deanxit; Acid suppressive therapy

由于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以及作息及饮食习惯的改变,反流性疾病的发病率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孙高洁等[1]认为:反流性疾病的发生可能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有密切联系。张莉莉等[2]发现焦虑、抑郁状态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均可影响机体对外界刺激的感知,甚至改变外界传入的信息,导致患者产生非病源性的疼痛感及其他异常感觉,部分患者甚至出现“疑病”的心理,出现不同程度的病态焦虑或不安感。我们发现此类患者予以对症处理的药物均未见明显好转或者稍见疗效,采用相关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估,发现此类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或者抑郁症状。由此我们对2013年9月~2015年3月于我科就诊的反流性咽喉炎伴焦虑或抑郁患者进行了相关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9月~2015年3月于我科门诊就诊或住院治疗的伴焦虑和(或)抑郁的反流性咽喉炎患者70例,排除有心、肺、肝、肾等器官功能不全者,胃溃疡有明显出血者,对该类药物过敏者,有精神病史或不能配合治疗等患者。其中男21例,女49 例,年龄36~69岁,平均(51.0±10.7)岁;所有患者均有咽喉异物感及胃食管反流症状,其中伴睡眠打鼾者2例,伴慢性咳嗽10例,伴肥胖者12例,合并吞咽困难6例,合并呼吸困难3例,合并声嘶24例,合并咽痛、咽干12例,合并哮喘1例,合并胸部疼痛2例,合并焦虑26例,各组均13例,合并抑郁者15例,对照组7例,实验组8例,合并抑郁和焦虑者29例,对照组15例,实验组14例;病程为1个月~5年不等,平均2.1年。所有病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

1.2 纳入标准

①症状及体征评分 运用反流症状指数量表(reflux symptom index,RSI)及反流检查积分量表(reflux finding score,RFS)进行评估[3],RSI评分>13和(或)RFS>7分。喉镜表现:杓区发红、声带红斑和(或)水肿、杓区肉芽肿、喉部黏膜增厚、环后区红斑等(图1~2)。②符合胃食管反流病诊断标准并经胃镜检查确诊[4]。③应用Zung焦虑(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对患者精神心理状态进行综合评估:SAS≥50分为焦虑状态,SDS≥53分为抑郁状态,且分值越高,则情况越严重。SAS、SDS标准分=各条目累计分×100/80,四舍五入取整数。④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被告知用药1个疗程后复诊观察疗效,疗效较差的再加相关药物治疗。治疗开始医嘱予对照组患者以奥美拉唑(开开援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24片/盒,国药准字H19990046)、丹参酮(河北兴隆希力药业有限公司,24粒装,国药准字Z13020110)口服及西吡氯铵含片(黄氏制药股份有限公司,2 mg×24片,医药产品注册证号HC20100034)含服1个疗程(2周)。于第2疗程开始加用黛力新(丹麦灵北制药有限公司,20片,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130126)。实验组同对照组第2疗程疗法治疗,并给予相应心理疏导,并告知患者此疗法要坚持2个月~半年,且治疗用药需逐渐减量。治疗2周、4周分别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随访半年。

1.4 疗效评价标准

疗效判断为RSI总评分下降>7分为显效,总评分下降4~7分或总分值≤13分为有效,RSI总分值下降≤4分为无效[5]。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两组多时点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2周总有效率比较

第1疗程结束后,实验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57%和34.29%,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77,P

2.2 两组患者各个治疗阶段RSI评分比较

第1疗程结束时,对照组患者RS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41,P=0.00);第2疗程评分也明显低于第1疗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528,P=0.000)。第1疗程结束后,实验组与对照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实验组与对照组第1疗程结束后均有疗效,实验组更明显。通过对两组患者第1、第2疗程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4.178,P=0.000),认为评分结果受治疗疗程影响;疗程与组别交互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206,P=0.000),即有交互作用;组别F=6.223,P=0.015,故可认为两组治疗效果有差异。见表2。

3 讨论

胃食管反流疾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消化内科门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它是由于胃酸等反流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6]。难治性GERD的病因很多,精神心理因素可能在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患者因长期受疾病困扰而易产生焦虑、抑郁等症状,从而进一步加重了反流症状,精神心理因素和胃食管反流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难治性GERD的发生[7]。Andreica-Sandica B等[8]研究表明,非糜烂性反流型食管炎患者的部分症状为神经功能紊乱所致,单纯使用奥美拉唑等质子泵抑制剂及吗丁啉等促进胃肠动力的药物难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此时,应用抗调节精神心理的药物往往可取得意想不到的疗效。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精神心理因素对于疾病和药效产生的影响,GERD的发病及加重与工作生活压力等精神心理因素相关性的研究也越来越多,而本研究致力于社会心理因素对反流性咽喉炎患者病情及治疗的影响。

喉咽反流性疾病(laryngopharyngeal reflux disease,LPRD)是耳鼻咽喉科门诊常见病之一,是指胃酸等胃内容物反流至咽喉部,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总称。临床表现主要为咽喉异物感、哽咽感、吞咽不畅、慢性咳嗽、呼吸不畅甚至呼吸费力、声嘶、发音障碍等,体征主要包括咽部黏膜慢性充血,咽后壁及舌根等处淋巴滤泡增生,杓间区黏膜毛糙、水肿、增生、肥厚,声带充血水肿,严重时可出现结节性或溃疡性病变、肉芽肿、喉室消失、声门下狭窄等。

1968年Cherry等首次描述了伴咽炎的胃食管反流病,此后,胃食管反流病与咽喉部疾病的关系引起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调查统计耳鼻喉科就诊的患者中有4%~10%咽喉部的症状与反流性咽喉炎相关[9]。咽喉部是呼吸和消化共用通道,其与食管、气管相接,短暂的食管下端括约肌松弛,整个食管不能有效收缩从而导致酸性物质频繁发生反流,而咽喉部黏膜缺乏保护及防御结构(如重碳酸盐-黏膜屏障等),因此,即使接触到较低频率反流的胃酸等胃内容物,黏膜也容易受损;加上食管和支气管树起源于共同胚胎,均由迷走神经支配,当食管内胃酸过高时,可由迷走反射引起支气管收缩,进而导致患者出现持续清嗓、反复咳嗽等动作,最终导致咽喉部黏膜的损伤,或由两种机制共同作用导致患者产生反流性咽喉炎相关的病理改变。

本研究中对照组患者单纯使用抗炎、抑酸对照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此与国际上公认的治疗咽喉反流性疾病采用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有效相一致,但是需要加长疗程治疗,但长时间治疗导致患者依从性下降,从而影响疗效。

本研究对于入选的患者进行病史询问时,我们可以看出:所有患者的抑郁及焦虑情绪表现得非常明显,尤其是中老年女性患者,考虑与她们内分泌机能减退有关;而有焦虑、抑郁的青年人,则大部分考虑与各自生活及工作压力有关。本研究结果显示,第1疗程结束后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8.57%,对照组为34.29%(见表1),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

篇1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235-01

1 康复医学理论研究现状分析

在医学治疗与护理工作中,康复医学由于直接关系着患者接受治疗后身心健康的有效恢复,因此其在医学领域中的地位至关重要。在康复医学国际普及发展的背景下,其理论知识的研究也日渐呈现出了多元化的发展特点。在康复医学的理论研究中,美国与欧洲国家处于领先地位,康复医学的发展正成为医疗技术的发展主流方向。就我国康复医学的理论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康复医学理念的日渐普及和康复医疗技术的推进,都充分表现出了我国康复医学发展的广阔空间。现代康复医学主要研究的理论内容是对伤残病患者病后机体的有效恢复方法,并通过将康复评测与训练融入到康复治疗中,从而更为有效的促进患者机体和心理的康复。由于康复治疗的开展是继临床治疗后的重要工作,因此,其理论研究的过程必须强调以患者为护理中心,并在满足患者实际需求的前提下,通过督促患者锻炼并加以鼓励,从而使其机体健康状况得到有效的恢复并保持。

2 康复医学临床实践效果检验

康复医学的开展必须要与临床治疗相结合。在康复医学的临床实践中,就内外科医疗与妇幼医疗等康复医学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复查医学在临床中的开展不仅有效促进了及脑瘫,偏瘫和截瘫等患者临床护理水平的提高,在慢性病,精神心理疾病等患者病情的康复中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就中枢神经系统的康复医学临床成效进行分析,在对脑神经受损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的过程中,采用的康复治疗方式主要是肢体运动的训练。由于训练过程中施行的康复治疗能够帮助患者重新构建脑神经功能,因此在康复治疗中通过对患者的运动方式进行训练,能够起到良好的康复治疗效果。

在对周围神经组织受损的患者进行康复治疗时,主要治疗方法是利用神经生长因子刺激交感神经与背根神经节细胞蛋白进行融合,从而促进神经元体积的膨胀,增加神经元之间的递质传输,更为有效的提高患者神经系统兴奋性。此外,神经系统的康复治疗还采用了脉冲电刺激的方法,即通过对患者进行定期的脉冲刺激治疗,促进患者神经细胞再生轴突的生长与分裂,从而有效的加快神经细胞的兴奋传递效率,提高患者神经系统的恢复效率,提高康复治疗的医疗效率。为了更为全面的保障康复治疗临床效果,在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的过程中还要针对康复功能进行评估,通过评估结果对康复治疗的临床实践进行检验。针对不同患者的不同病状,康复治疗在临床中可以结合运动功能评估,心理神经评估以及机体运动控制能力评估等评估内容,从而更为全面的得出患者康复过程中的相关数据,以此为参照对康复治疗手段进行调整,并更为有效的实现康复治疗的多层次检验。

3 康复医学发展前景展望

随着我国康复医学多元化发展的推广与完善,康复医学所接纳的患者类型将会进一步丰富,加之社会进步与发展对临床医疗康复要求的逐渐提高,也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康复医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为了更为有效的满足社会需求,康复医学在今后的发展中将涉及到更为广泛的领域中,在保证医疗护理质量的同,通过指导并监督患者进行康复训练,从而促进患者在接受临床治疗后康复效率的有效提升,并为其体制的增强和健康状态的保持提供更为有力的保障。

结语: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将会在带动医学技术进步的同时,更为有效的促进康复医学临床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在科学技术推动康复医学技术进步的同时,医学领域也应在临床医学医疗技术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康复医学技术加以完善,从而使康复医疗手段能够进一步丰富,从而满足患者更为广泛的康复需求,通过提高康复治疗的人性化而实现医疗技术与患者间的互动,使得患者更为积极的参加到康复治疗过程中。为了更深层次的发掘康复医疗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医护人员还要对康复医疗和临床医学技术进行更为紧密的结合,为护理医护工作的实际开展提供更为丰富的临床参考。

参考文献

[1] 缪鸿石.康复医学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2):25-36

篇1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对健康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养生康复的行列中来。然而,有不少患者和家属,甚至医生对康复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如片面强调肢体训练而忽略其他方面的综合治疗,使患者不能完全康复,生活不能自理,甚至终日卧床。笔者以中风病为例,试述“动静结合”思想的中医理论依据以及在临床康复中的具体运用,以更好、更快的促进患者肢体、语言、心理的全面康复。

1、“动静结合”思想的理论依据

1.1动静结合属阴阳学说范畴祖国医学中阴阳理论认为“动”为阳,“静”为阴,“一阴一阳之谓道”。人体阴阳不和则导致疾病的发生,而疾病的治疗过程就是调整阴阳的过程。早在远古时代,先民们就通过劳逸结合、动静相宜,运用各种动态、静态疗法调整其阴阳的偏胜偏衰,以达到疗病养生的目的。中医认为,人们所追求的养生之道,以期阴平阳秘之法,即是顺应四时变化,适寒热,动静结合,静中有动,动中有静。诚如道家养生术讲求动静结合,动极生静,静极生动。吐故纳新的服气术、行术、道家按摩术等“动功”养生虽从外型上看不断地动,但精神活动却保持相对宁静,即所谓“动中有静”、“外动而内静”、“形动而神静”。清洁心灵的心斋术、存思术、内视术等“静功”养生则看似外形不动,精神也很宁静,但人体内的脏腑机能在定向的意念活动影响下,都在不停地调整运动,即“静中有动”、“外静而内动”、“形静而内神动”。

1.2动静结合是中医康复方法运用原则之一动静结合思想有确凿的中医理论依据,是中医康复方法运用原则之一。中医康复医疗中的动与静主要包括形体的动静和心神的动静两个方面,不仅注重形体功能的康复,而且强调精神康复。指出形体宜动,适度的形体运动可促进人体精气流通,气血运行,加快患者康复。心神宜静,静以养心、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良好的精神面貌和生活习惯有助于疾病的康复,对预防疾病再发亦大有益处。不论是在形神康复,还是在疾病的整个康复治疗过程中,只强调动而忽略静,或只强调静而忽略动都是错误的。只有调神与养形相结合,针对不同的康复对象及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以动为主或以静为主的康复方法,以动静结合为的原则,才能达到形与神俱,治疗疾病,养生长寿的目的。

2、康复医学多采用动静结合的综合治疗

目前各种疾病的康复治疗多采用中西医多种静态、动态治疗方法联合应用,被动刺激与主动功能训练并施,同时重视心理治疗,体现了动静结合这一重要思想。例如,著名骨科专家尚天裕教授将“动静结合”作为骨折治疗与康复中的主要指导原则,解决了骨折治疗乃至整个骨伤科治疗中固定与活动、“静”与“动”这对矛盾,更赋予了其丰富的辩证观。王锋等运用口服中药、中药药浴、体针灸疗、推拿足疗、运动训练等动静结合,依次连续应用治疗中风后遗症,取得一定效果,五联康复疗法明显优于单一的康复方法。

3、动静结合在中风康复医疗中的运用

3.1中风病的中医“动”、“静”辨证中医对中风病的辨治历史悠久,认为中风是由于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犯于脑所引起的一种病证。其病因以内伤积损为主,以情志过极、饮食不节、劳逸过度、气候变化为其诱因。病性多为本虚标实,上盛下虚。中风病发作后,病理结果随体内阴阳偏盛及正邪相争结果的不同,或表现为静卧不烦、舌淡、苔白、脉细、病证凝滞不解的“静”类证,或表现为面红、口干、舌红、苔黄、病证变化不定的“动”类证。治疗上以虚则补之,实则泻之为则,以动为主者,治之以静;以静为主者,治之以动。

3.2中风病治疗中的“动”“静”互用 中风发作后,根据其病类、病期及证候特征分别采用平肝熄风、育阴潜阳、清热化痰、通腑泻热、益气活血、醒脑开窍等法,结合针灸、理疗、按摩、康复训练等综合治疗,以利功能的恢复。在中风病的整个治疗过程中应始终贯彻动静结合的原则,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篇12

癌症对精神心理功能的影响,除由于肿瘤本身病变对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损害(如侵犯脑神经)导致的痴呆(记忆障碍、人格改变等)和意识障碍(定向、感知、判断、思维等方面的障碍)外,更主要的是患者对癌症及其治疗的心理反应。

对恶性肿瘤的心理反应

一个无法根治的肿瘤,生长在不同患者的身上,患者可出现不同的心理反应。一般说来,当患者悉知其无法根治后,所表现出的心理反应可分为三个阶段:

1. “情绪休克”期 此期较为短暂,为期数日至数周,主要表现为从情感麻木到怀疑、不相信和否认;继而出现情绪忧郁、恐惧和紧张,并影响到进食和睡眠。

2. 求索和退缩期 患者千方百计探寻治疗方法,包括民间传说、偏方、验方等,以求生存希望;甚至出现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或个人的计划安排,逐渐终止自己对家庭和社会的义务,专注自己的生活。

3. 知命与平静期 患者能够冷静的面对即将发生的事实,虽仍可有轻度的抑郁、焦虑情绪,但总的来看心境是平静的,对各项治疗合作、认可,处于无望和无助的状态。

对癌症治疗的心理反应

恶性肿瘤的生物学治疗主要包括手术切除、化学治疗和放射治疗。这些抗癌治疗大多是破坏性的,不少患者怀有恐惧心理。诸如手术治疗涉及的器官切除、截肢、损容、造瘘等,影响患者的容貌形象和生活功能,可对患者构成严重的心理损伤。如患乳腺癌妇女切除获得装饰性后,焦虑减轻,信心增加。

化疗和放疗及其副反应也可给患者造成持久的心理冲击。如化、放疗后的恶心呕吐反应可使病人焦虑,而焦虑又会增加反应强度和延长反应时间。甚至在下一次接受治疗前,患者预期或回忆先前的治疗反应,都会引起恶心呕吐,使患者产生严重的不安,被称为预期性焦虑或回忆性焦虑反应。

注重从心理上配合治疗

癌症对于病人来说是一个沉重的心理打击,他们最担心的是生命威胁。为减少上述的心理反应,不少人主张对病人应善意的封锁信息。但这样会使医务人员和家属有意无意地与病人拉开距离,而病人对来自各方的信息,周围人的语言、表情、态度等都非常敏感,对他们模棱两可的回答产生疑虑,更会增加病人的心理负担。据统计,约80%患者愿意知道自己的病情。有人对早期乳腺癌病人调查发现,约半数患者知道癌症的诊断后,能够冷静接受,9%的患者会被“吓倒”。目前,多数学者包括世界卫生组织都主张告诉癌症病人真实的信息,但在具体做法上要根据病人心理的实际承受能力,循序渐进地进行。

篇13

1 病因病机

失眠的病因以情志所伤、饮食不节、劳逸失调、久病体虚等因素引起脏腑功能紊乱,其涉及的脏腑不外心、脾、肝、胆、肾,以气血失和,阴阳失调为病之本,或阴虚不能纳阳,或阳盛不得入阴。如《灵枢大惑论》所云:“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 妇女在绝经前后肾气渐衰,天癸渐竭,冲任二脉虚衰,阴阳失调,脏腑气血不相协调,致使其失眠或加重失眠症状。更年期的生理基础即 “肾气渐衰、天癸渐竭”,如《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肾虚致水不涵木,同时妇人性善忧虑多愁,怫郁日久致气机不畅而见肝郁气滞,或肾阴不能上奉心阳,以致出现心肾不交等证候。 因女子以肝为先天,以血为本,肝主疏泄,具有疏通、舒畅条达的生理功能,肝主藏血,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的作用,故更年期失眠患者与体内之气血运行和情志活动的关系最为密切。至七七四九,肾精亏虚,天癸竭,虚热内生,消灼阴液、耗伤阴血。肾阴不足,不能上济心火,阴血亏虚,心神失养,阴不足而阳有余,阴阳不交,心火亢盛,故更年期失眠的成因,肝郁是关键,心肝火旺、肾精亏虚、阴阳失调是基本病机。所以治疗更年期疾病首要治肝,再以宁心补肾。

2 治疗方法

首重调肝,治以丹栀逍遥散,疏肝养血清热。更年期综合征中以神经精神心理症状最为突出,五脏之中,唯肝主情志之疏泄,又是气血调节的枢纽,从现代医学的角度看,肝的疏泄功能涉及了精神活动、神经内分泌活动、物质代谢、血液运行、月经变化等各个方面。因此从更年期失眠患者肝郁血虚内热的基本病机出发,以丹栀逍遥散疏肝养血清热。方中牡丹皮、栀子味苦性寒,俱人肝经,用以清解肝经郁火最佳;柴胡为疏肝理气必用之品,舒展少阳三焦气机,白芍酸收敛阴,配甘草柔肝缓急;当归甘温,入心肝脾,为女科养血活血之佳品;炒白术健脾,防肝之辱,茯苓渗湿,气郁其津,借此导湿下行,同白术增强健脾之功,以上诸药,刚柔相济,正应肝脏“体阴用阳”之性。临证若见烦躁易怒、眩晕耳鸣、惊悸失眠等肝阳上亢之症,可酌情加入生龙骨、生牡蛎等平肝潜阳、重镇安神之品。

次以宁心补肾,治以养心安神,清热除烦,阴阳并调。心主血脉,藏神,肝经郁火消灼阴血,使心主神明失养;肾阴亏虚,不能上济心火,亦可致虚火内生,上扰神明,形成心肝火旺、心肾不交之证。百合地黄汤以滋肾阴,安心神,调和五脏。百合地黄汤出自《金匮要略》,由百合、生地黄两味药组成,百合润养心肺而安神明,生地滋阴复液而清血热。原方养心润肺,滋阴清热,主治百合病,阴虚内热,神志恍惚,沉默寡言,如寒无寒,如热无热,时而欲食,时而恶食,口苦,小便赤。《金匮要略心典》:百合色白入肺,而清气中之热,地黄色黑入肾,而除血中之热,气血即治,百脉俱清。另据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百合具有镇静,延长睡眠时间,提高睡眠率等作用 ;地黄中的寡糖类成分具有补血增强免疫等药理活性。两方合用,使肾水充足,肝木得涵,肝郁得舒,心阴得济,心神安宁。

3 典型病例

李某,女,50岁,2010年5月22日初诊,近半年来月经先后无定期,量少色暗。现症见:经水3月未转,近期工作压力过大,在家经常跟家人吵闹,自觉五心烦热,夜不能寐、辗转不安,几乎彻夜不眠,伴头面烘热阵阵、潮热汗出、心烦易怒、腰酸乏力、时感心悸气短,每日需服阿普唑仑方能睡2—3h,醒后感头晕乏力,妇科B超及心电图均未见异常,二便尚调,脉细弦,舌质偏红,苔薄,诊断为更年期综合征,中医诊断为不寐,结合症状、舌脉辨证为肾虚肝郁化火,耗伤心阴,虚火内扰心神。方予丹栀逍遥散合百合地黄汤加减:柴胡10g,炒白术20g,白芍15g,茯苓20g,当归15g,女贞子10g,旱莲草10g,合欢皮12g,夜交藤30g,丹皮10g,栀子10g,地骨皮10g,炙甘草6g,百合20g,生地20g。7剂,每日1剂,水煎服,日3次。二诊:夜间睡眠明显改善,阿普唑仑用量减少,每晚睡5h左右,心烦易怒,潮热、心悸症状减轻。但仍有汗出,舌质红、苔少,脉细弦。上方加浮小麦30g,川续断12g。7剂。三诊:已停用阿普唑仑,每晚能安睡6h以上,诸症基本消失,舌质稍红,苔薄白,脉细。随证加减续服l0剂,同时服用谷维素,给予健康教育及一定的心理疏导,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参 考 文 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