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生物安全基础知识

生物安全基础知识范文

发布时间:2024-01-12 15:34:34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生物安全基础知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生物安全基础知识

篇1

一、建安企业实施以现金流量为基础的权责发生制财务核算的优势

(一)能够更为准确、及时的会计信息

会计信息作为建安企业各项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其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所以要想及时、准确的获取会计信息,则需要选择可靠性的数据来源。由于在建安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最容易取得的数据即是计算现金流量的数据,在取得数据后,可以修正和调整一些重要的应收和应付项目,并利用权责发生制对工程收入、成本和净利润进行财务核算,从而进一步获取工程项目效益、资产状况及现金净流量等重要财务数据,及时提供了企业管理者,确保其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二)能够对建安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进行反映

通过企业现金流量情况,可能客观的反映出企业实际所拥有的资金,更好的掌握企业所具有的支付能力,这样就可以对企业到期债务进行合理计划,确保债务能够及时进行偿还。同时在现金流量基础上按权责发生制进行财务核算,可以将企业的真实结营成果还原出来,这不仅与会计核算的稳健性原则相符合,而且可以更好的体现出企业权益的增减,有利于企业领导层了解自身真实的财务状况。

(三)收入、成本和利润的核算更具有客观性

以现金流量为基础来进行财务核算,可以有效的降低确定收入、成本和利润时主观因素所带来的影响,同时还将关键的数据利用权责发生制核算标准来进行修正,这样就有效的确保了收入、成本和利润的客观性。

(四)可以为建安企业提供切实可行的考核指标

在建安企业内对项目经理的业绩考核需要以现金流量为基础,不仅是由于利用现金流量作为考核指标能够更好的调动起管理者的能动性,还在于通过对现金净流量的重视,可以更好的达到工程款的及时回收、付款条件的改善和延长,同时还可以实现工程费用的主动控制等。另外由于预计实现利润与实际收回利润两者之间存在着一个时间差,但实施以现金流量为基础的权责发生制财务核算为主,同时再辅以其他指标的考核评价体系,则可以有效的缩短两者之间的时间差,从而使唤工程净利润与工程现金净流量之间具有一致性。

三、建安企业实施以现金流量为基础的权责发生制财务核算的具体措施

(一)确立现金流量在企业财务核算中的基础地位

通常情况下,建安企业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利用现金流量管理的效果要比利用利润管理更为有效,而且通过现金流量也能够更有效的实现对企业经营质量的衡量。因此对于建安企业来讲,需要充分的认识到现金流量的重要性,在企业财务核算中充分的认识到现金流量所具有的优势,确立其基础地位,给予现金流量管理更多的关注,从而在企业内构建出良好的环境,为企业实施以现金流量为基础的权责发生制财务核算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以现金流量为基础的财务核算需要做好定期修正

建安企业进行财务核算时需要对现金流量进行充分的利用,这不仅可以为企业提供现金流入和流出、流量和收益关系的信息,而且还可以对财务流动性及未来现金流量等信息进行体现,这样就可以准确的对企业工程项目收支状况和支付能力在会计核算中进行准确的确定,实现对项目资金的有效控制。

利用现金流量方法进行成本费用计量时,往往是是付现成本费用为基础的,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有占压供应商资金或是操纵工程净流量问题的发生,所以需要通过材料和设备的入库、出库辅助核算确定的应付账款变动量来对付现成本费用进行定期修正调整。同时在对项目经理进行业绩考核评价中,其主要考核指标是以收入实现制下的净现金流为主的,但其辅助指标考核的确定则需要以权责发生制下的工程产值、项目利润率、应收账款回收率为主。这样可以有效的防止虚报产值现象的发生,而且对决策进行了有效的督促作用,有利于工程款的回收。

(三)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的辩证统一

收付实现制不仅没有涉及到会计期间,而且也没有涉及到经济层面,只是从表面上对收入和费用管理行为的发生进行确诊,而权责发生制不仅涉及到会计期间,而且是从经济层面对收入和费用管理权力和义务的形成进行了确认,两者各有其自身的优缺点,并不是相互对立的,其反映的同一记账对象的两个不同方面,所以可以将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这两种核算方法有效的结合起来。这样就可以在财务核算中互相弥补其不足之处。所以对于建安企业来讲,可以在日常管理核算中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现金流量作为依据,同时在一个季度进行一次应收应付修正为权责发生制下的财务核算方式,这样通过现金流量表可以将准确的现金进出资料提供给信息使用者,而利用权责发生制来进行财务上报和财务信息公布上,这样可以更好的反映出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四、结束语:

在实际财务核算中,实施以现金流量为基础的权责发生制财务核算具有很大的优势和可行性。但在建安企业实际财务核算中,无论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现金流量财务核算,还是权责发生制财务核算,只要在严格按照两者之间逻辑关系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挥两者各自的优点,并通过采取有效的财务核算手段,都可以有效的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质量,确保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这对于建安企业健康、持续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篇2

一.和差问题

大数=(和+差)÷2

小数=(和-差)÷2

二.和倍问题

1)先找

1

倍数,画出线段图

2)找出“和”对应线段图

3)求出

1

倍数

1

倍数=和÷(倍数+1)

三.差倍问题

1)先找

1

倍数,画出线段图

2)找出“差”对应线段图

3)求出

1

倍数

1

倍数=差÷(倍数-1)

小贴士

1.

初学和差倍问题的小朋友,一定要学会画线段图解决问题,不要直接硬记公式,当此原理理解之后,公式自然而然就记住了。

2.

和差倍问题会有一些变型,如:

1)

多去少补,直接通过画线段图分析

2)

暗和,暗差,巧用画射线图分析

3)

多者问题,画线段图分析

【挑战练习】

【练习

1】甲乙两人

10

分钟共完成

300

个零件,甲两分钟比乙多完成

12

个零件,甲和乙每分钟做零件的个数是保持不变的,求甲每分钟做几个零件?乙每分钟做几个零件?

【练习

2】A,B,C

三人共有书

300

本,A

B

的总数比

C

60

本,C

B

40

本,求

A

有(

)本,B

有(

)本,C

有(

)本

【练习

3】李爷爷家养的鸭比鹅多

24

只,鸭的只数是鹅的

3

倍,你知道李爷爷家养的鸭和鹅各有多少只?

【练习

4】甲乙两堆货物共有

160

件,甲堆货物比乙堆的

3

倍还多

40

件,求甲乙各有多少件货物?

【练习

5】两袋盐的重量相等。甲袋取出

36

千克,乙袋装入

24

千克,这时乙袋的重量是甲

袋重量的

6

倍。甲袋原有盐多少千克?乙袋原有盐多少千克?

【练习

6】喜羊羊有

160

颗糖,美羊羊有

20

颗糖,喜羊羊给多少颗糖给美羊羊,喜羊羊比

美羊羊多

4

倍?

【练习

7】一车间原有男工人数比女工多

80

人,如果调走女工

5

人,那么男工人数正好是女

工的

6

倍,原有女工多少人?

【练习

8】甲有

90

本课外书,乙有

50

本课外书,两人捐出同样多的本数后,甲剩下的数是

乙剩下本数的

5

倍,两人各捐出多少本书?

【练习

9】三堆糖果共有

105

颗,第一堆是第二堆的

3

倍,而第三堆又比第二堆的

2

倍少

3

颗,第三堆有多少颗?

【练习

10】小新和小莫原有同样多的卡片,小莫由于表现好,又得到了

10

张卡,此时小莫的卡是小新的的

4

倍少

2

张,问此时两人各有多少张卡?

【练习

11】小玲和小婕共带

80

元去商店买东西,小玲用自己带的钱的一半买了一本漫画书,

小婕花

10

元买了一个冰淇淋,这是小玲剩下的钱恰好是小婕剩下的

3

倍,那么小婕带了多少钱?

【练习

12】一天,A、B、C

三个钓鱼协会的会员去郊外钓鱼,已知

A

B

多钓

6

条,C

钓的鱼是

A

2

倍,比

B

多钓

22

条,他们一共钓了多少条鱼?

【练习

13】小许在数学作业上比小洁多花

20

分钟,小洁在语文作业上比小许多花

8

分钟。

两人一共花

120

分钟完成作业,小洁在数学作业时间比语文作业时间少

篇3

高三生物学复习备考,是以生物教材、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为依据,通过对基础知识的全面梳理,使学生扎实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形成较熟练的生物学思想、思维、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应用生物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相关知识的重新整合,构建生物学科内的知识网络,提高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的能力;通过适当的习题训练,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提升,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试技巧。我认为在此期间教师应注意把握如下几个原则:

一、注重生物学基础知识的原则

基础知识是学生解决问题的源泉。因此,生物复习过程中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抓基础,对生物学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实验操作的基本过程等基础知识要逐一弄清,达到融会贯通、熟能生巧的地步,从而应加强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强化训练。

(一) 对生物科学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

重视能力和素质的考查是新一轮高考改革的一个特点,虽然在高考中强调了对能力的考查,但生物科学的基本知识仍然是非常重要的。考能力离不开知识的载体作用,离开了知识的积累,能力很难形成。强调对生物科学基本知识的考查,并不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生物科学的某些专业名词、术语,而是要求学生能够解释和说明所学生物科学基本知识的含义,并能用适当的形式(如文字、图或表)进行表达。这个目标分为三条:⑴理解生物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所谓理解生物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就是不但要知道它们的含义,还要知道它们的前因后果、适用条件,以及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⑵定量描述生物科学的现象和规律。包括用数学知识处理生物问题,以及用简单的图、表和数据描述生命活动的特征等方面;⑶了解生物科学发展的最新成就和成果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通常这一条内容课本中是没有的,常出现在报刊杂志和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中。

(二)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

生物科学是实验性科学,科学概念、原理和规律都是由实验推导和论证的。教学过程中的实验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生物科学概念、原理和规律的理解,实验能力也是学生将来从事科学研究的基础。生物科学的重要知识常伴有实验是现行高中教材的一个重要特点。本目标要求学生了解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会控制实验条件和使用实验仪器,会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解释实验结果或数据,并得出实验结论,能够根据要求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

(三)获取和处理生物科学信息的能力。

人们对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和规律通常是用文字和图表来描述的。与文字相比,图表描述生物科学的研究成果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因此常被各类科研文章采用,要读懂生物科学方面的资料,能看懂图表所包含的信息,并能从中找出规律是非常重要的。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图解、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图解、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和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图解等。解答考查这类目标的试题,要求学生能从图表中提取所需的信息,并具备基本的生物科学知识以及判断、推理和计算

能力。学生在阅读生物和化学方面的资料时,要着重了解所提出的新概念、新理论、新发现、新技术和新方法,同时还要能读懂图示的生物意义,以及有关生物量之间的定性与定量函数关系。

(四) 对生物科学基本知识的应用能力。

学习生物科学的基本知识仅仅停留在理解上是不够的,还要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应用这些知识去指导生物科学的研究、社会的生产和人类的生活,必须懂得生物科学知识的实用性和社会价值。本目标的试题有的需要生物、化学、生物其中一个学科的知识就可以回答,有的需动用生物、化学、物理三个学科的知识来回答,尤其是以现实问题立意的试题,因为现实问题常常是综合的。如植物施肥过多的“烧苗”问题的分析、生长素可以作为除草剂的原理剖析、生态农业、基因工程、沙尘暴、食人鱼等生物入侵与生物多样性的锐减、水稻基因组的测定、克隆人 、艾滋病与吸毒等,并且学会将这些情景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解答的技巧和方法。

二、构建知识网络与围绕主干知识相结合复习的原则

在生物学的复习过程中,生物学科的教师要避免这样一个复习的误区:在生物学的复习过程中仅仅把以前学习的知识点再引导学生复习一遍。因此,高三生物学的复习,不仅要求生物教师引导学生着眼于基础知识的复习,而且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构建生物学的知识网络,围绕学科的主干知识进行有效地复习。

(一) 构建生物学学科知识体系。

弄清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是学科能力向综合能力转化的知识基础。能力是建立在知识这个载体上的。生物复习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基础知识加以整理和归类,使之成为知识链和知识网,便于学生理解性记忆和回顾。如(1)化学元素化合物(包括生物大分子)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生物个体生物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环境保护;(2)脱氧核糖核苷酸基因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基因结构DNADNA结构和复制基因表达基因突变可遗传变异来源进化生物的多样性。(3)生殖有性生殖减数分裂DNA复制准确复制遗传(发生差错变异)生物进化生物多样性和适应性。这样帮助学生归纳出知识主线,有利于学生系统地获得知识,并形成联系的观点,活跃思维。因此,在复习过程中,将知识系统化、网络化,才有利于知识的迁移,这是实现学科能力向综合能力转化的基础。

(二) 围绕主干知识进行复习。

生物学科的主干知识是近几年高考的考点,突出考查主干知识、重点知识,有利于引导教学回归教材,把时间、精力有所倾斜。在考查中,也反映了学生识记、理解、运用等生物学科基础知识的体系状况。从生物学主干知识、重点知识方面去考查,这种试题导向更有利于引导高三生物复习教学对基础知识的系统把握。

在生物学的复习过程中,生物学科的教师要引导学生紧紧围绕生物学的主干知识进行复习。如生物体的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关系、真核生物的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联系和区别、生物体遗传的物质基础与遗传规律的关系、生物的进化与生态系统的联系、人体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与人体健康的联系、人体的免疫与机体的代谢调节、生物体的生殖与细胞增殖、分化的联系、基因与基因工程、细胞与细胞工程、微生物的生长规律与发酵工程等知识。这样有利于学生形成学科主干知识的思维方式,培养良好的学科最基本的思维品质。

三、专题复习与模拟训练相结合的原则

在二轮复习中,复习专题的选择、习题的精选、解题技巧的培养是这轮复习的重点。专题复习的进行有利于学生形成不同章节之间、必修教材与选修教材之间重要知识点的综合,这种知识点的综合体系要有效地转化为实际地分析解决学科内综合问题的能力。而适当精选的模拟试题的训练,有利于强化与提升这种综合能力。

(一) 专题复习。

第二轮复习专题的选择有两个方面可作考虑,一是学科内跨章节的专题,如植物生命活动与调节专题,涉及必修教材细胞学、植物生理与调节及选修教材第三章植物细胞工程。这种方法能帮助学生理顺在第一轮复习中零散的知识点,建立起完整的关于植物学知识的体系,有利于学生解决高考出现的综合题;二是根据某一知识点,将与之相关的跨章节知识归纳在一起,如蛋白质专题、生物能量专题、生物育种专题、实验设计与分析专题等。这种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某一具体过程的综合分析能力十分有效。我在复习中只提供复习提纲,复习提纲共分六个专题,涉及三本教材的各章节知识点,按细胞与细胞工程、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及C3、C4植物、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及免疫、微生物代谢与发酵工程、生命的延续(遗传与进化)、生物与环境等体系,要求学生结合各章节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回归课本,在教材中找到相应知识点间的联系,课堂上不再具体讲解各知识点,如细胞工程、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等,而是注重分析各知识点之间内在的联系。对于一些重要的综合专题,如生物育种专题、蛋白质专题等,可通过典型例题的分析进行讲解,每专题计划用二课时完成。

(二) 精选模拟习题、强化解题能力。

在第二轮复习中,习题的选择对于学生得分能力的提高十分关键。模拟题选练时,不要不加选择地盲目使用外来资料和试题,避免重复和难题偏题的误导。做练习题要重质量而不是数量。也就是做一题要懂一题而且要会一类,通过做题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增强信心、找出差距。在习题课的安排上,按照不同的题型进行分类,有计划地集中选择某一类型的试题集中分析讲解,如信息题、图表、数据、曲线题、实验题等,指导学生针对不同的题型,如何进行分析、判断;如有效信息的提取、曲线升幅度、斜率变化特点、曲线拐点的含义等;习题课还要解决学生审题不仔细的毛病,特别对试卷中出现的一些常见题,不能根据以往的经验答题,要注意题中信息的变化(如2004年上海高考题38题纵坐标不是常见的细胞核的DNA含量,而是每条染色体DNA的含量)。

(三) 重视评讲、规范答题。

针对高考理综试题特点,教师有必要进行习题的精选、重编试题,应将试卷中有代表性的、典型的习题选择出来,安排学生练习,并指导学生就审题、分析、解答三个过程逐一过关。在每个专题复习中,选择历年高考题中综合性强、易答错的试题,集中分析评讲;针对学生答题不规范的问题,组织学生分析、解答高考题,根据高考题所给的标准答案,学生分析自己答案与标准答案之间差异,自己漏答、错答的原因;师生共同评价高考题答案的准确性、规范性,通过有目的的训练、分析逐步提高学生的答题得分能力。

四、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在生物学复习过程中,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应用,必需以教材为本,不脱离教材,在极为关键的第一轮复习中,步步夯实教材基础知识是关键,不迷信课本以外的东西。必须紧扣考纲、明确考点、把握目标。重视生物学核心知识,既包括经典的、在生物学知识体系中具有支撑作用的基础知识,例如植物光合作用原理、生物细胞呼吸的原理、遗传的基本规律等知识;又包括体现现代生物学进展的新知识,例如细胞生物膜系统、干细胞、PCR技术、基因工程等知识;还包括解释和解决工农业生产和人体健康、优生等生活实际问题所需要运用到的各种生物学知识,例如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因素等知识。生物学科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这既是生物学科特点的必然体现,也是适应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因此,教师应尽量列举大量的生活、生产中的实例,如滥用抗生素问题,食品安全问题,AIDS研究,禽流感,假药事件等;要引入生命科学发展史和学科前沿知识,凸显生物学科在当今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激发兴趣和解决问题的热情;向学生介绍现代科技知识,这样可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 生物学备考过程中要在学习生物高考大纲的基础上,突出能力的培养,在选择题目时,立意于能力,注重学生对知识分析和运用,但又不忽略基础知识的复习,始终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出发点,改变教法,消除了以满堂灌、简单地重复知识来扼杀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以题海战术来泯灭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的传统复习方法,只有重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才能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

参考文献

篇4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4-272-01

我们都知道,生物是现代农业的基础学科,因此农村职业教育更应该在生物教学中突出生物基础理论在农业科技推广中的应用,农业科技教学培养基地也成为新时期农村经济建设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内容特点,在让学生接受生物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密切联系农村生产,把生物教学与农业技术、农业生产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既能使教、学、做合一,提高教学效果,又能更好更快地为推动新农村建设服务。

一、课堂教学中渗透农业基础地位,增强学员实践及推广农业科技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农业科技教学培养基地的学员大都是生产一线的农民及农村科技干部,在教学中首先要大力培养他们热爱农业科技的兴趣,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基础地位及发展前景。

在教学中可以结合课本中有关人口与环境问题、粮食问题等知识,向学员讲解农业的第一劳动对象是植物,而植物生产出来的产品是人类衣食住行的来源,其产品是工业特别是轻工业生产的主要原材料,如纺织业,食品加工业等都离不开农业的发展。特别是当前世界面临的四大问题之一的粮食问题,它解决不了,则国民经济其它各行各业就会停滞不前,从而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以上各种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农业的发展,这样可让学员充分认识到农业发展的重要性,从而增强了他们实践和推广农业科技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注重基础理论与实践经验的结合,重在排疑解惑,突出理论的实用性

培养基地的学员大多数实践经验丰富,理论基础知识欠缺,针对这一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就要尽可能避免理论的枯燥、深奥,多结合农业生产中的俗语、谚语来解析生物理论。例如通过“万物生长靠太阳”来导入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及其原理,了解光合作用的原料、场所、动力及其效能,加强对光合作用的认知及应用;通过“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其绝对性说法,讲解土壤及肥料中的营养元素及其吸收原理,排除施肥中的一些误区;通过“水利是农业的命脉”阐释水在植物生产中的重要性及原理,引导学员科学用水;“锄头底下有水”,“锄头底下有火”等谚语讲解土壤的热容量理论,解析土壤升温降温原理,引导学员科学栽培管理,提高科学种田的实效。通过这些些经典的谚语俗语,既突出了理论的实用性,激发了学员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培养了学员的求知欲望。

三、在教学中因地制宜,推广实验教学,加强教学的科学性及实效性

篇5

按照一专多能和因材施教的原则,应培养知识面广,综合能力强的应用型、复合型、创造型高级食品科技人才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中可以设置食品科学、食品工程、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和食品质量与安全四个专业方向。其中,食品科学专业应较系统地掌握与食品科学有关的生物学、化学、食品原料学、食品工艺原理等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现代食品高新技术,具备较强的食品科学领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食品工程专业应较系统地掌握与食品工程有关的生物学、化学、工艺及设备等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食品制造、食品加工及综合利用的基本理论,具备食品工程设计和技术改造的知识和能力。水产品加工及贮藏专业应较系统地掌握与水产品加工与综合利用有关的化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水产品利用化学等学科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水产品加工与综合利用的基本方法。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应较系统地掌握与食品质量与安全有关的化学、生物学、毒理学、卫生学、食品法规等学科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食品质量控制、食品安全生产的基本技术方法。

二、培养目标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新世纪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设置要根据本专业的特点,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出发,努力探索“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广适应”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培养目标上,应该面向社会、面向未来、面向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并注重沿海海洋经济建设。努力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政治素质高、知识结构合理、业务能力强,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健康的身体心理素质,能适应现代食品工业发展需要的高级工程师。毕业后可从事利用农牧渔业初级产品,以物理和化学手段为主进行食品加工和食品制造的科研、设计、管理和生产监督的工作。通过培养学生应具备下列几方面的知识或能力:具有坚实的食品科学、食品工程学以及相近学科的理论基础和基本技能;掌握食品原料的生物学特性、加工特性、综合利用以及贮藏、加工、运输等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一般工程规划设计能力、技术经济分析能力、工艺设计与设备选型能力;具有食品质量管理能力和食品安全控制基础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备新产品开发能力和食品制造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具有听、说、写的基础。

三、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的构建应遵循强化基础、优化结构、拓宽口径、重视实践、注重素质、强调创新,建立系列相关课程和专业方向模块课程体系。因此,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应包括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通识教育选修课(即素质教育课)。其中,公共基础课包括政治理论课、思想品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大学英语、体育、军事理论课等;学科基础课包括C语言程序设计、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现代工程制图、大学化学、大学化学实验、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生物化学实验等;专业课包括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专业必修课包括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微生物学实验、食品化学、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分析与检验、食品工艺原理、食品质量与安全等,专业选修课包括模块课程组和其它课程。通识教育选修课包括人文社科类、工程经济类、体育类及其它四大类;本专业主干学科是食品科学与食品工程学。本专业主要课程除政治理论课、大学英语、高等数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程序设计外,尚有大学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化学、物理化学、现代食品工程制图、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工艺原理、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分析与检验。

四、人才培养模式和主要教学环节安排

1.人才培养模式。按院招生,按院管理和培养,按需择业。学生入学后第1-3学期完成大部分公共基础课和学科基础课的学习;从第4学期开始,学生必须选择四个专业方向之一作为主修方向,主修方向选定后,其方向内课程为必修课程,学生可按国家、社会需要和个人意愿选择其余三个专业方向之一为辅修方向,也可在其它课程中选修直至修满24学分(简称“1+n模式”),但必须完成所选专业方向的毕业论文;学生除选择本学科学习外,还可按学校的有关规定跨学科学习。通识教育选修课一般安排在5-7学期,第8学期不安排课堂教学,只进行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原则上要求毕业论文应为主修方向毕业论文。学生必须修满159.5学分(其中必修125.5学分、选修34学分)才能毕业。

篇6

现代高职院校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了培训企业岗位所需要的人才,使学生学有所需,学有所用,对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行了新型的课改教学,使之更适合企业的需要。

在课改教学中,药用微生物技术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学习完这门课后,学生在理论水平上,和项目实践操作技术上都达到中级技工对药用微生物技术的要求标准,成为一名合格的药物检验工,为企业所需。

根据课改教学的目标、要求,我们拟定了一套培养学生适应并掌握课改教材,掌握项目引领目标的新型教学手段,掌握项目实训操作技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创新能力、操作能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下面就是我们总结的课改教学方法,供大家讨论。

一、选用合适的实用的课改教材

现在各种版本、各个出版社的药用微生物的课改教材,种类繁多,各有其特点,我校是高职院校,在选用教材时要根据本校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企业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来选定教材,合适的教材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大有帮助。在选用教材时,我们认为应从下列几个方面着手。

1.选用的教材涵盖的理论基础知识要广、泛而简单明了,教学重点、难点要突出,易学易懂,总结性,归纳性,针对性较强的教材。

2.选用的教材,每章节前面都应有本节教学目标,明确规定同学在学习这节内容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一般了解、理解的概念及内容,要了解的应用性、拓展性的知识,这样的教材使学生对本节的重点,要掌握的概念、结构、特点、应用性知识一目了然,增加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的目标性,针对性,减少以往在学习过程中学完一节、一章后不知道要掌握什么内容的盲目性。

3.选用的教材,在每学完一节后,有目标检测题,题的形式多样,可以有选择题(单选和多选),名词解释题、填空题、问答题,前三项题型都是比较细致。我们应而泛地、有针对性地帮助同学了解、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如概念、特点、区别等,使学生对学到的知识消化、吸收、强化,而问答题,可以在学完一章内容后,选择性地做,可增加学生的学习能力、归纳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切合专业的需要

在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中,我们特别强调对理论知识要精挑细选,不同的专业,对微生物这门课的需求不一样,要尽量选择和专业相关连的专业基础知识。

对于生物制药专业,主要是普通细菌、病原性细菌、霉菌、放线菌和药用真菌形态、结构、特点、应用知识的学习,并了解细菌,病毒的致病性、干扰素、抗体、免疫疫苗等相关医学知识。我们还根据高职生的学习能力,理解水平,专业特点和综合素质能力的特点,选择一些拓展性强、应用性强,先进的技术手段,使学生认识到微生物技术在生物高新技术中的应用。如柠檬酸,谷氨酸的生产原理,基因工作的基本操作步骤,原理及其特点,基因工程药品,转基因食品,糖尿病、痛风、高脂症、脂肪肝的病理及症状,微生物在有机废水处理,探矿、探油方面的应用。这样的教学内容,强调了理论学习的重点,加深了学生对重点的掌握和理解,拓展了其知识面,提高了其理论知识方面的素质,做到了有的放矢,将专业基础课的理论知识和专业课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且拓展了相关连的应用性知识。

三、项目操作技能的培训

药用微生物技术是一门理论和实验实训结合紧密的一门应用性学科,在重视理论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还要重视项目操作技术的培训,二者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地学好这门课,我们认为可从下列两方面培训学生的操作技能。

(一)平时实验实训

在平时的实验实训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在实验中发现,学生在很多操作重点和细节上,不能完全领会老师的示范操作,步骤混乱,操作不得要领,不注意操作步骤的严谨性,不在乎安全性,导致实验结果失败的情况常有发生,而且不会分析失败的原因。因此,我们在课改教学中采用下列较为有效的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1.实验前播放相关实验视频,使学生对整个实验用的材料、仪器、正确的操作步骤、实验可能出现的结果,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2.在实验课堂上,教师再简短讲解实验的原理、目的、材料、操作要领、要点。教师自己再实操一遍实验中的重点步骤,如接种、移液的方法,高温高压灭菌锅的使用步骤,等等,使学生对实验操作步骤和重点有深入而客观的认识,操作起来更加容易。

3.学生边自己动手,教师在旁边观察每个学生的操作状态,及时纠正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4.结果分析。在学生做完每个实验后,要求其书写实验报告,报告要切合实际,要对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如结果有失败,要对失败的原因加以分析,以避免下次的错误,使学生对实验及操作程序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二)专题实验培训周

在平时实验实训后,还要专门用一周来培训学生在应用性方面的操作技能,培训的内容是:①药品或食品中细菌菌落总数的测定;②药品、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测定,③空气、水中微生物种类的测定。

这三门实训项目是在有基本的微生物操作技能后才能开展的拓展性、应用性的综合大实验,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作为准则,可以帮助同学提高创新思维,提高综合技能素质,提高实验操作的熟练度,达到学生考核中级药物检验工的要求。

通过这样的教学和实验手段,学生的理论基础水平学习能力和实操水平都大大提高了,既掌握了重点要求的理论基础知识内容,又了解了拓展性的应用性知识,还初步学会了对问题的研究,项目实验实训的操作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理论水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增强了,勇于挑战的创新精神得到了发挥,观察力、想象力、独立思考力得到了加强。在劳动局组织的技工证考核中同学们达到了98%的合格证。这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受到了同学、企业的好评,就业率大大增加了,符合了社会、企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药用微生物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7.

篇7

中图分类号:D272.92 文献标识码:A

1 培训通则

培训不是一次,所有员工必须定期接受再培训。定期培训周期及内容由各部分负责人确定。每位员工应建立个人培训档案,所参加的培训内容均应记录在内。GMP受控人员中,基层员工每年接受培训不得少于20课时,中层管理人员不得低于8课时,高层人员不得少于3课时。一个课时的时长为45分钟。不论培训的形式如何,均应及时、适当地记录。组织培训的部门应在培训时记录此次培训的相关内容,记录的形式包括培训记录及员工岗位培训记录、员工基础知识培训记录。培训记录、员工岗位培训记录及员工基础知识培训记录由QA统一分发,QA应建立培训记录的分发台账。培训完成后,应及时将培训记录交至QA处。

2培训类型

2.1新员工入职培训

2.1.1岗位培训

岗位培训分为理论培训与实际操作技能培训两部分。新员工理论培训,根据培训文件的所属部门,由各部门指定本部门培训师对其进行培训。理论培训的完成日期根据所需培训文件的多少而定,不经过某项工作的文件培训,不能进行此项工作的操作。对于岗位培训文件清单中需要其他部门培训师进行的培训内容可以在日后的工作中陆续进行,培训之前到QA处调出自己的岗位培训文件清单进行相关内容的培训。人员转岗,应接受新岗位所需的岗位培训并通过考核,基础知识培训无需再次进行,考核结果记录在员工考核表中。新员工岗位培训、转岗人员培训的考核形式中必须包括笔试,但不限于笔试。岗位培训的试卷包括本部门对该岗位操作技能及理论知识的考核试卷、各部门培训师培训后的考核试卷。

2.1.2基础知识培训

(1)概况、文化及发展;(2)人力资源管理;(3)行政规章制度;(4)财务管理;(5)微生物知识;(6)安全管理;(7)GMP知识&药品管理法。人力资源部负责组织新员工基础知识培训并对培训结果以笔试的方式进行考核并评分,分数记录在员工考核表中。

2.2内部培训

内部培训方式灵活,可以以自学、讲座、研讨会、交流会等形式进行,主要包括集中培训和单独培训等。

培训内容: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将GMP人员分为三类:基层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和高层管理人员(高层管理人员指各部门负责人)。

2.3外部培训

参加外部公开课、交流研讨会、或请外部讲师对我公司相关人员单独进行授课。

培训内容:涉及专业技术知识、企业战略性、发展性等内容。参加外部培训的员工,应取得相应的证书,证书原件归个人,复印件作为培训记录纳入个人培训档案中。

3年度培训计划

3.1年度培训计划的编写

在每一年的11月25日至12月1日之间,QA向各部门发出制定下一年度公司培训计划的通知,各部门负责人在12月20日前应制定出下一年度本部门的培训计划并提交给质量管理部QA。QA应于12月31日前根据各部门汇总的部门培训计划编写公司级的年度培训计划。

3.2年度培训计划的审核与批准

年度培训计划应由QA经理审核, 质量总监批准。质量总监批准后立即生效。

3.3年度培训计划的执行

公司级培训计划经质量总监批准后由QA分发到各相关部门,原件由QA保管。部门培训计划中的培训项目应全部具备培训材料及考核试卷。培训试卷由本部门自行安排人员进行评阅,批阅后的培训试卷经部门内部学习后交由QA归档于员工培训档案中。各部门每年进行至少两次的全员培训,内容主要包括GMP知识学习,也可根据部门性质与职责制定与本部门工作密切相关的培训内容,如生产管理,物料管理,微生物基础知识,环保及安全教育,药品法律法规等。公司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的全员培训,主要包括对GMP实施指南相关内容的学习等。

3.4年度培训计划执行情况的跟踪

QA每月月末对各部门进行培训计划完成情况的跟踪。对未完成的计划各部门须作出合理解释,对于推迟进行或取消的培训需要进行变更。

4培训资源

培训材料可包括现行药品监管法规、外部的工作指引、现行有效版本的文件。培训材料由负责进行培训的部或培训师准备。培训材料电子版及纸质版归档于QA。基层人员的培训通常由部门负责人或其指定的合格人员进行。中、高层管理人员可以聘请外部培训师进行培训。

篇8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1-0360-01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14.073

复习不仅是一个回忆和熟练的过程,还是一个再认识、再提高的过程。在高考备考复习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何种方法进行复习,将直接关系到高考成绩的优劣。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高考生物复习中的几点探索。

一、注重梳理,勤于织网,加大知识外延

与其他学科一样,高考生物复习最首要的任务就是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对生物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实验操作的基本过程等一系列基础知识理解清楚,达到融会贯通、熟能生巧的地步,同时还应加强对“双基”的强化训练,充分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学会将所学知识先串成链,再织成网,把所学的知识全部浓缩其中,详细了解各知识点在知识体系中的具置,加大知识的外延。

比如,“细胞分裂”的复习,我们可以结合高中阶段所学过的二分裂、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等分裂方式进行比较复习,切忌将注意力集中到那些高、深、尖的问题上。又如,在遗传的三大基本规律中,多数的考生普遍感觉对基因的分离规律比较容易理解,而对基因的连锁和互换规律的理解感到甚是为难。所以,有些考生对分离规律只是满足于一知半解,而将精力主要集中于基因连锁和互换规律上,这样的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基因分离规律看起来十分简单,但是却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只有真正将这一规律弄通弄懂,才有可能了解和认识其他的两大基本规律。

在生物教材中,诸如此类的问题举不胜举。所以,在高考生物复习中,一定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梳理,勤于织网,加大知识的外延。

二、再温考题,变式训练,打破思维定势

对近几年的高考生物试题进行重新回顾和认真分析,不难发现尽管试题的花样年年有所翻新,但基本上都跳不出“本”和“纲”这一原则。所考查的基础知识从课本中也都能找到影子,甚至有些主干核心知识年年入选试题内容,如“代谢、遗传”之类的知识,只要仔细分析与琢磨,就能发现它们只是变换了一下试题的形式和设问的角度而已。

如高考试题:人体神经细胞与肝脏细胞的形态结构与功能不同,其根本原因是这两种细胞:A.DNA碱基排列顺序不同;B.核糖体不同;C.转运RNA不同;D.信使RNA不同。结果有不少的学生答题时错误地选择A。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平时练习中曾经遇到过与之十分类似的题目,当题目涉及到“根本原因”四个字时,部分教师过于强调的是要选择“遗传物质的差别”,所以题干中出现的“根本原因”四个字就产生了极为强烈的干扰性,学生在答题时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掉入了思维定势的陷阱。

从一定意义上讲,高考试题其实就是学生平常做的练习题的“变式”,如果学生能够在全面、系统复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选取一些重点知识和典型试题,进行诸如“改变题型、改变设问角度、以题变题、一题多变”的训练,并用此拓宽学生的认知视野和思维空间,就一定能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让学生的解题技巧和答题策略更加灵活多变。

三、回顾实验,击破难点,紧扣实验程序

近几年,高考生物试题中的实验题在全卷分数中所占比例不仅大(约30%),而且题型的变化很灵活。可见,实验是生物高考的重点,也是高考生物的难点。因此,要想使学生在高考中得到高分,就必须将把实验题逐一击破。

当前的高考,要全面地考查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的能力可能还稍不具备,但是在屡年的考试中对实验内容的考查却丝毫没有忽略。比如,在选择题中常常出现对实验的“原理、程序、现象、结论、安全”的考查;在非选择题中常常出现对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完成能力的考查。

所以,在生物高考复习中,我们必须针对高考实验题型制订方略。一是逐一理清19个必考实验中的各个实验及其原理、方法、步骤、结论、注意事项等;二是将教材中诸如光合作用的发现、生长素的发现、证明DNA是遗传物之类的经典实验逐一进行回顾;三是着重弄清探究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的性质,并重点掌握生物学实验的原则;四是紧扣实验的基本程序,有条不紊地解题。

四、关注生活,紧扣热点,课本中寻答案

高考生物试题中的热点信息题,往往以现实生活中的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进行命题,与生活、生产、科技联系密切,是比较真实和全面的对现实的模拟。所以,在高考复习的后期,教师一定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加以关注社会现实、关注生活、关注人体健康及生命科学发展中的重大热点问题。诸如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克隆技术、基因工程、人类基因组计划、胚胎干细胞技术、禽流感、艾滋病、生态农业等都是热点信息题的命题素材,它们问题热、情境新,在复习时决不能掉以轻心。但是,此类试题考查的仍然是学生对学科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运用。遇到此类问题不必惊慌,其答案往往就在课本上,学生只要认真审题,全面分析,从中提取有用信息,再结合自己所学知识进行解答就不容易丢分。

篇9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4(a)-0003-01

引言

生物体经由生殖过程产生新的相同物种个体,在生殖的过程中,亲代将自身的遗传信息通过遗传物质传给子代。而生物体从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和分化、进而不同细胞组织的分化以及各个器官的分化,直到发育为成熟体过程,其实也是亲代遗传信息在子代个体上表达的过程,生物体的变异往往也发生在这个过程中。高中生物遗传变异部分内容同其他章节知识点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因此在该章节复习中可以将相关的知识重点同遗传和变异专题的相关内容加以联系与综合。将所有相关的知识串联起来,有利于学生对重点知识的全面理解,也有利于培养和改善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开展全面复习时,还应该注重知识点同日常实际生活的联系。这种复习方式才能够更好的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括学活用的能力,让学生自主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1 突破章节界限,构建网络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基础知识的掌握是学生生物专题复习的基础。因此在开展复习课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归纳整理、串联引申生物课程的基础知识,构建起全面、扎实的知识链与知识网。在知识体系的构建中,需要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复习情况进行引导和辅助。基础知识网络的构建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性记忆生物课程的重难点知识。通过归纳总结出的知识主线,学生能够更加有效的获得和整理知识,在串联相关知识点的过程中,也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就遗传变异专题复习而言,与其他章节知识点的联系较为密切,因此在构建本章知识网络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跨章节的对相关知识点进行综合。例如,生物个体的生殖与发育能够与遗传变异章节进行综合。遗传与变异需要生物个体的生殖发育来体现。对于营养生殖而言,是通过有丝分裂来产生子代的体细胞,因此子代的遗传基因同亲代一致,后代也就继承和保持了亲本个体的绝大多数性状。对于有性生殖方式而言,生物个体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会经历基因重组的过程,能够产生出多种不同的基因型,因此其子代的可能出现明显的变异。可以说减数分裂对于遗传基本规律知识点而言是其细胞学理论基础。生物个体发育过程中的遗传基础物质为核酸,脱氧核糖核酸所携带的遗传物质会对生物个体发育的主体方向以及发育过程起着决定性的影响,生物个体的发育过程也可以看作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过程。

2 注重实验过程分析和解题规律的归纳

生物学特性决定了它是一门十分注重实验性的科学,所以在生物复习过程中,对于实验部分内容应该加以注重。根据考纲,掌握实验原理,熟悉实验操作,并且培养实验方案的设计思路。新课标中探究性实验题型的比重也在不断的提升,因此复习中还需要挖掘知识点中在探究性实验中的应用。除了课本中规定的学生实验内容外,还应该归纳和分析教材中涉及到的经典实验方法。例如遗传变异专题中,对于孟德尔杂交豌豆实验思路进行分析,了解实验材料选择和方案制定的思路。同时教师在复习课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以及实验方案设计能力,引导学生总结实验方法和实验方案的制定原则,学会结合相关的生物知识分析和解释实验现象,推导出正确的结论,并通过规范准确的表达方式,总结出实验的过程以及得到的结论。

3 通过复习培养学生解题思路

专题复习过程中,习题训练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复习方法。在习题训练中应该选用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例题解决一类问题,注重做题后的总结和反思,避免题海战术,改善习题训练的有效性。同时在选题中应该保障题目的新颖性、基础性、实用性、科学性之间的平衡。精心挑选一些具有容易出现共性问题,解题思路有讲解分析价值较高的经典习题。在进行习题讲解时,教师应该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解题思路的培养,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同时教学应该结合复习课程中试题练习情况,总结分析原因,有针对性的采取策略。例如遗传变异专题复习中。在生物体进行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时,由于同源染色体之间相互分离以及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自由组合,也就使得等位基因之间的相互分离以及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该过程也是学生理解和解题中的难点,在复习应该重视和强化这部分知识点的训练。

4 结合历年高考真题,有针对性的选择复习内容

篇10

基因工程是通过人为的方法将所需要的某一供体生物的遗传物质提取出来,在离体条件下用适当的工具酶进行切割后,与载体DNA分子连接重组,再导入受体细胞内,使其在受体细胞内复制、转录和翻译表达,创造出人们所需要的新品种的一种技术体系[1]。由于基因工程可以突破物种间的遗传障碍,大跨度的超越物种间的不亲和性,具有无限光明的应用前景。因此,吸引人们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与探索,其结果迅速地应用于农业、医药、轻工、化工、环境等各个领域[2-5]。目前,随着基因工程的发展,急需大批的专业人才。因此,许多高校为满足社会需求,新增了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专业,开设了基因工程课程,希望能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人才。基因工程面向独立学院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专业本科生已开设多年。在教学过程中,课程组教师针对该课程及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对这门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探索,获得了许多经验。

1基因工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基因工程是在分子水平上对基因进行操作的复杂技术,其内容涉及分子遗传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相关理论基础及其实验技术手段。课程内容繁多、概念抽象、理论性和技术性强。同时基因工程发展非常迅速,相关知识可以说是日新月异。然而高等学校教学时间有限,独立学院学生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学生虽思维敏捷,但强调个人喜好,并且学习的自主能力也较弱。因此,在有限的课时内,让他们理解和掌握基因工程相关的内容确实有难度。而正处于农业高等院校的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专业的大学生们,即将投身于生命科学社会实践,展现他们的才能,如果他们对基因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知之甚少,这种状况与培养现今的人才培养目标极不相称,这些大学生在21世纪的生命科学时代中也难以胜任社会重负于他们的工作,更难以挑起生物高科技研究和开发的重担。虽然在基因工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采取了许多办法,如采用多媒体教学,使用Flash动画等将教学内容直观化,或通过讨论、课程论文等激发学生对基因工程的学习自主性,但效果还是不理想。经过多年的独立学院基因工程教学,笔者发现目前的基因工程教学内容体系和教学方法没有充分体现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即没有补偿他们存在的某些缺陷,也没有充分发挥独立学院学生的优势。为了使这些发展潜力大的学生的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能够跟上学科的发展进程,对现行基因工程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2构筑合理的教学内容体系

2.1精简内容,突出重点

基因工程与分子遗传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及细胞工程等课程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学生在修完了这些课程后才开设基因工程课程。由于学生已具备这些课程相关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所以基因工程教学内容可精简,避免与这些课程重复,留出充裕的时间详细讲解新的知识点,如细菌转化实验在微生物中讲授过;基因表达与调控在分子遗传学中涉及到;转基因植物的培养再生与细胞工程内容相关。这些重复的内容可以在课前提醒学生复习,教学时通过提问的形式回顾,或以课外作业的形式进行。对于独立学院中那些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可通过基因工程网络课程进行知识的答疑。

2.2组织合理的教学内容体系

基因工程课程教学内容包括基因操作的基本原理、基本研究方法及应用,内容广泛抽象。为使学生在短时间理解相关知识,教学内容应具备较强的系统性和条理性,同时又能反映学科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因此,构建以基因工程操作技术为主线,以基因工程原理基础知识及基因工程应用基础知识为基础的理论教学体系十分重要。

基因工程原理基础知识包括基因工程基本概念、基因的各种分析手段(包括PCR技术、分子杂交技术等)、分子克隆工具酶、克隆载体、目的基因与分子克隆载体的重组、重组体的转化与筛选鉴定、外源基因的表达等内容。这些是基因工程的核心内容,因此每部分内容的有关原理、实验技术及应用等需详细加以阐述。另外,针对一些抽象内容,教师应该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其直观生动,让学生易于理解、接受和掌握。同时,要发挥独立学院学生综合素质高的特点,可要求学生个人或以班为单位制作Flash动画和视频等,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挖掘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悟到对事业成功的向往,达到教学目的。

基因工程技术几乎渗透至生命科学的各个方面,大大的推动了生命科学理论研究的发展,且扩展到人类生产实践的各个行业,例如植物、动物、微生物、医药、环境保护、能源等。这部分内容主要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讨论、专题报告、实际案例和生产实习的形式进行。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感受科学发展与生产实践息息相关,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及求知欲望。

2.3引进新知识、新动态

基因工程自诞生以来,发展迅猛,新成果层出不穷。在教学过程中引进生命科学的最新科研成果及国内外研究动态,使学生在有限的课时中尽量接受基因工程相关的新观念、新技术和新成果。同时促使他们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科学研究问题,唤起他们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增强专业自信心。

2.4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相配套

基因工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其教学内容除了理论知识外,还配套有基因工程实验技术和教学实习。基因工程实验技术主要是对学生实验基本技能的操练,以班为单位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每次实验前预习好实验指导中的相关内容、掌握实验目的和实验设计原理、了解实验操作的基本过程及注意事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严格执行操作程序,仔细观察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如实记录实验结果和数据,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敢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课后,要求学生根据实验过程,写出实验总结报告,提高他们的归纳总结能力。基因工程教学实习是以重组体的构建、转化、筛选及检测为主线的系统性的实验体系。其内容包括质粒DNA的提取、目的基因及载体进行限制性内切酶的切割、目的片段与载体的体外连接、感受态细胞的制备、重组质粒的转化、重组子的筛选以及鉴定。整个实验内容紧密衔接,较为完备地将基因工程学的上游技术综合为一体。实施教学时,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了解实验的整体设计思路和流程,查阅相关文献,书写实验方案,再进行实验实施。通过这样的过程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加强学生对生物学文献资料的查询与消化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并且实验的每个环节都可能直接影响最终结果,所以学生必须关注每个环节,才能顺利完成在此过程中有助于学生树立完整的科学研究概念,具备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

3改进教学方法

3.1传统板书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在基因工程教学中,传统的板书教学必不可少。这是由于学生虽具备一定的生物学基础,但知识比较凌乱,更无法很好的应用于基因工程学习中。板书教学能够很好的将这些知识系统而又精炼的展示出来,并且有助于老师控制讲课的进度,学生也可以详细的记好笔记,增强对知识的记忆。但是传统的板书教学呆板,所提供的信息量非常有限。对于基因工程这门课程,完全采取板书教学无法直观生动的将所有内容演示。另外,板书教学中老师是主体,学生认为学习的好坏只与老师有关而与自身毫无关联,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无法达到教学目的。多媒体教学能综合应用影视、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和文字等信息,可以使抽象的概念直观化、复杂的问题简明化、整体的过程动态化。它可以使学习内容图文并茂、有声有色、栩栩如生,便于学生理解记忆。但是课件是一页页地进行显示,单独使用课件会降低课堂授课内容的连续性及关联性,使学生不易掌握每一次授课的线索及整体内容。因此,在讲课过程中很有必要将传统板书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结合、教师传授知识与学生自主学习结合,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使课程教学更为生动、丰富,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和对基础知识的消化、理解和升华。

3.2“研讨式”教学

独立学院学生感应新事物的能力较高,他们查阅相关资料后,能够就某些问题提出见解。因此,笔者设计一些讨论题,供学生思考与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例如关于基因工程安全性的问题,是以讨论课的形式进行教学。学生不但对现存的一些安全问题进行了全面的阐述,而且还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针对一些不一致的观点,可以进行辩论,不仅使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而且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使他们树立了看待科学问题的批判意识。

课程组的老师都从事了与基因工程相关的研究工作,经常将科学研究结果融入教学,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鼓励学生申请一些研究性课题和进入实验室参与研究工作。通过对科学研究的探索,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有助于他们树立艰苦奋斗的精神。

3.3“总结归纳”式教学

每一章内容结束后,要求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系统地梳理知识体系。另外,组织学生听取一些专题报告会,以提高学生对学科前沿知识的了解。

基因工程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高校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的素质,进而影响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尝试通过对基因工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使他们适应21世纪生命科学时代的工作需求。

4参考文献

[1] 吴乃虎.基因工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2] 孙毅.现代生物技术与生态环境保护[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 18(21):113-114.

篇11

中图分类号: G423.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1-0075-01

微生物学实验是微生物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实验,学生能加深巩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学习和掌握基本操作技能,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完善的实验准备是确保实验成功的前提,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保障。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实验技术人员应该结合实验教学的特点,积极提高自己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做好实验管理和计划,充分做好实验准备工作,切实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参与实验准备工作,提高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下面,结合自身工作实践,笔者谈谈微生物实验准备工作的几个重要方面。

1 扎实掌握本专业基础知识

实验准备工作是实验技术与基本理论的结合,缺乏理论指导的实验准备是盲目的。只有具备扎实的微生物学专业知识才能很好的指导实验准备工作。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一方面通过阅读大量专业理论书籍和实验指导,另一方面需要多向专业课理论教师请教。

2 提高自身的实验技能

实验技能是保证实验人员实验准备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实验技能包括仪器的使用,药品的配制,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规范性及结果的准确性等。要提高实验技能,一方面依靠实验人员的反复练习,另一方面依靠向有经验的实验人员学习。

3 加强实验设备的日常管理

微生物实验课程,实验仪器和设备较多,试剂盒耗材种类繁多,只有做好实验室管理工作才能保证微生物实验课能有条不紊的进行。首先,管理好实验设备。在仪器设备使用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程进行实验,另外,要做好定期仪器设备维护工作,做到及时报修待修仪器设备和报废新添仪器设备。其次,加强实验消耗品的管理,特别是有毒有害、易燃易爆试剂和药品更要加强管理,做好详细登记。再者,做好菌种的保藏工作。实验人员应及时将每批菌种进行合理地传代保藏工作,同时,要定期进行菌种生物学鉴定和标准菌株的筛选。还需注意菌种的安全使用。

4 根据实验进度,提前做好实验计划,做好实验的准备工作

微生物学实验的实验对象主要是微生物,不同微生物生长特征、生长条件和时间不同,有些实验需要提前进行微生物的培养。这就要求每次实验都要事先合理安排时间,提前做好准备,以保证实验的连续性。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根据试验进度表,提前准备好需要的实验器材、试剂、菌种。

5 认真细致做好预实验

预实验是实验教学的重要环节,对实验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微生物实验的大多数实验涉及到活的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做好预实验很容易发现菌种是否出现变异或者被污染的情况。还有一部分实验需要配备试剂,预实验是检验试剂配备效果的重要途径。做好预实验,很容易发现实验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讨论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此来确保学生实验能够顺利完成。

6 注重与授课教师的沟通和联系

作为实验的准备者必须知道授课老师的实验进度和安排,比如细菌三型的观察,对细菌的三种形态必须要所了解,否则学生在做实验的时候不清楚自己做的实验内容。当然,实验准备人员在实验准备和改进过程中更应该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学习。

7 引导学生参与实验准备,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每次实验课,实验准备人员都应该去实验室了解学生的实验情况,发现实验准备工作的问题及时解决,还要认真对待学生提出的建议和意见,以利于提高实验准备的质量。另外,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到实验准备工作中来。通过实践证明,参与实验准备的学生会更熟练的掌握实验操作,扎实掌握实验知识,并且在创新设计方面更加突出。

参考文献:

篇12

各培训机构可根据本培训计划及培训实际情况,在不少于总课时的前提下编写具体实施的计划大纲和课程安排表。同时,还应根据具体情况布置一定的课外作业时间和课外实训练习时间。推荐教材仅供参考,各培训机构可根据培训实际情况选择。

二、培训目标

通过本级别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和操作技能训练,使学员熟悉汽车维修漆工相关电工、有机化学、涂装工艺常识,熟练使用喷涂设备、喷涂方法与涂料检测方法。

三、培训建议课时

本职业等级的建议培训课时:300课时。各培训机构可以在不低于建议课时的前提下,根据培训对象的实际做适当的调整。汽车维修工工作总结四、培训要求与培训内容

模块1电工基础

1、培训基本要求

通过本级别技术培训,使培训对象能够:

(1)掌握直流电的基本概念及电路的常用连接方式;

(2)熟悉交流电产生和使用方法;

(3)掌握用电的各种安全措施。

2、培训内容

(1)理论教学内容

1.1直流电路

1.2交流电路

1.3安全用电

3、培训方式建议

(1)理论教学:培训方式采用课堂授课的形式。

模块2有机化学基础知识

1、培训基本要求

通过本级别技术培训,使培训对象能够:

(1)熟悉有机化合物的特点;

(2)区分开链化合物和闭链化合物;

(3)掌握芳香烃性质,了解链烃的各种衍生物;

(4)掌握高分子化合物的特点和合成方法。

2、培训内容

(1)理论教学内容

1.1有机化合物

1.2链烃

1.3链烃绗生物的化学性质

1.4环烃及其绗生物

1.5高分子化合物

3、培训方式建议

(1)理论教学:培训方式采用课堂授课的形式。

模块3汽车涂料认知

1、培训基本要求

通过本级别技术培训,使培训对象能够:

(1)熟悉涂料的组成;

(2)识别常用汽车涂料品种,安全使用涂料。

2、培训内容

(1)理论教学内容

1.1涂料组成

1.2树脂颜料的分类与特点

1.3溶剂的种类与功能

1.4汽车修补涂料的种类与特征

1.5修补涂料的种类和安全环保

3、培训方式建设

(1)理论教学:培训方式采用课堂授课的形式。

模块4喷涂设备的使用和维护

1、培训基本要求

通过本级别技术培训,使培训对象能够:

(1)熟悉和了解涂装设备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2)熟悉和了解喷涂设备和工具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2、培训内容

(1)理论教学内容

1.1烘烤设备的分类及原理

1.2空气喷枪分类及原理、常见故障的排除

1.3空气压缩机分类及维护、空气分配系统

1.4打磨设备

(2)技能实训内容

2.1喷烘房设备的使用与维护

2.2喷涂与打磨设备工具的使用和维护

3、培训方式建议

(1)理论教学:理论知识采用课堂讲授法。

(2)技能实训:本模块建议可开展喷烘房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打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等实训项目。每位教师带10名学员。

模块5涂装工艺及检测技术

1、培训基本要求

通过本级别技术培训,使培训对象能够掌握:

(1)不同底材的涂装方法;

(2)各种不同涂料的施工工艺;

(3)汽车整车喷涂、板块修补、局部修补的方法和技巧;

(4)汽车颜色的特点和调色方法;

(5)涂层质量检测方法;

(6)涂膜病态产生的原因及防止方法。

2、培训内容

(1)理论教学内容

1.1金属底材涂装

1.2非金属底材涂装

1.3喷涂技巧

1.4调色基础

1.5车身图案和原厂涂装工艺

1.6涂膜病态及检测

(2)技能实训内容

2.1喷涂技巧

2.2调色方法

2.3图案制作

篇13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1-0231-02

0 引言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一件大事。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越来越关注饮食与健康的关系。近年来国内食品质量与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在当前日益重视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生产与质量控制应用型人才需求不断增长的趋势下,食品的检测与质量管理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重新构建食品检测与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具有很强的迫切性和应用性。

1 食品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与食品检测类专业改革的必要性

我国目前数量众多的食品类企业多数为中小型企业,其在质量检测、安全控制及管理方面的人才奇缺,且存在诸多缺陷,如基础知识不扎实,操作技能不过硬,行业背景不突出,综合素质不够高等。尤其是我国是传统农业大国,保障食品安全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为维护我国国民食品供给的安全性以及食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性,需要培养大量的具有现代质量管理知识和分析测试技术的食品质量检测与安全控制及其管理技术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2 人才培养与课程建设目标

食品检测与管理专业服务于食品行业,而食品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第一物质基础,当前人民群众生活正处于由“吃饱”向“吃好”的转变进程,提高食品加工行业的整体生产与管理水平,确保食品产品质量与品质的稳定,优化食品生产管理,已经成为人民群众的要求,广大食品行业企业和相关单位面临的迫切而艰巨的任务。

3 食品检测类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创新

3.1 课程体系构建流程 课程体系构建时采取“倒推法”,建立了“三闭环”的反馈机制。具体工作流程如图1。

3.2 以职业能力模块为核心进行构建课程体系

3.2.1 解构学科体系,设立课程模块 在理论课程体系方面,分别设立了基础知识模块、专业知识模块和专业综合知识模块,该三个知识模块之间互为补充,共同促进。

3.2.2 能力训练为重点,遴选课程内容 在理论教学过程中,以能力训练为重点,充分体现应用的目的,按照“必需、够用”的原则,对理论内容进行精简,在对学生进行培养的过程中,突出理论知识对操作能力的指导作用。

3.2.3 以项目和任务为中心,优化课程组合 采用模块化项目驱动教学模式,根据课程模块,对于不同阶段,结合能力要求,将设计分为若干个项目,同时将每个项目又分为若干个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将讲、学、练进行结合,逐步完成每一个任务、项目、模块,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技能,最终提升能力。

3.3 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方案

3.3.1 搭建知识能力“双平台” ①“基础知识平台”:通过对法律法规基础、大学计算机基础等课程的学习,进而搭建培养学生素质的平台。②“基本能力平台”:通过对化学基础与分析技术、微生物学、化学检验技能训练等专业基础课的学习,进而搭建学习专业知识的平台。

3.3.2 建立专业能力和素质教育“三模块” ①专业能力教育模块:通过学习肉品、面制品、冷冻食品加工等课程,进而使得学生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②素质拓展教育模块:通过开设人文素质教育专题,以及学习饮食与健康、餐饮文化等选修课,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③能力拓展教育模块:开设“食品企业生产运营”、“实验室建设管理”等课程组,学生通过选择相应的课程组进行学习,进而便于了解和学习相关的知识与技能。

3.3.3 实施“五阶段”专业能力培养过程 ①职业体验培养:在第一学年过后的暑期,安排学生到企业或检测部门参加生产、服务工作,进行职业体验,了解行业情况。②专业素质和能力培养:在第一到第四学期,开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能力。③入职实训培养:在第五学期,针对工作岗位的关键技术和常规技术,开展3周的专业实训,使学生熟练掌握专业技能。④顶岗锻炼培养:第五学期后半段,安排学生到食品生产、服务、管理一线进行顶岗工作,进一步锻炼专业技能。⑤就业磨合培养:第六学期全学期,学生结合自己的就业意向和去向,选择企业和本行业其他单位,入职顶岗,进行就业实习。

“双平台+三模块+五阶段”的培养教育模式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主要得益于以下几点原因:一是符合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先学好基础知识,学会基本能力,通过这两个平台,为下一步提高素质、学好专业技能打下基础;二是符合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针对面对的行业和岗位,通过五阶段的培养;三是充分贯彻“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思想,培养过程与行业、企业融合,与职业资格考试对接。“双平台+三模块+五阶段”的培养教育模式如图2。

4 结论

为保障我国国民食品供给的安全性以及食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性,通过改革食品检测类专业课程体系,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不断提高的教学质量,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近几年的实践也表明,改革后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十分有利于培养大量具有现代产品安全专业知识,熟悉产品质量管理,熟悉各种质量管理体系运作和相关食品法律法规标准的技能型专门人才,毕业学生也受到了广大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

参考文献:

[1]贡汉坤,王尔茂,江建军.我国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设置的问题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3):28-3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