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1 17:34:2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新农村道路建设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1引言
农村道路交通工程是服务农村经济的基础设施,也是缓解农村、农民和农业之间矛盾关系的重要条件。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扩大农村交通工程建设规模已成为缩小城乡经济差异的重要措施。但由于地区居民对道路工程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不足等原因,极大影响了农村交通事业的发展,因此,相关工作人员有必要加强对农村道路交通工程建设现状的分析和研究,并针对性的提出改进和优化措施,以为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交通支撑。
2新农村道路交通工程运行现状
为了推动新农村建设步伐的进一步加快,大部分村级道路交通网络已逐步形成,县乡道路逐渐成为国省级道路的支脉,进一步加强了农村地区之间的信息交流与沟通,对于促进本地区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同时,在社会经济呈现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农村道路等级及其服务水平有所提升,一方面克服了传统农村道路在通车里程方面的限制,可更好的满足村民日常出行、农产品运输的需要,另一方面提升了地区物流市场的活跃性,进一步推动了农村交通运输系统朝着多样化、多类型的方向发展。另外,在经济相对落后的时期,农村交通工具较为单一,村民的出行目的及次数受到严重限制,但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农村交通工具的数量和类型发生重大变化,私家车已逐渐成为村民的代步工具,这种形势下,当前的道路工程已无法满足农村交通工具不断增加的需求,这对农村道路交通工程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新农村道路交通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3.1主体不明确
在新农村道路交通工程建设过程中,主体不明确这一问题主要体现在投资主体和责任主体这两个方面。①农村道路建设是国家整体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向农民提供交通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在道路工程实际建设中,大部分人会认为农村道路建设属于公路建设的范畴,其责任主体是交通公路部门;②由于农村道路交通工程建设责任主体不确定,也就难以明确工程投资主体,导致农村道路工程在建设过程中极易存在资金不足等问题。
3.2资金不到位
目前,农村道路交通工程在建设或养护上的资金缺口较大。目前,很多地方的养护管理及建设资金主要由上级财政拨付,但由于部分村级的经济水平较低,农村道路工程建设与养护管理资金十分有限,不利于保证农村道路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3.3建设和养护机制不完善
完善的农村道路建设和养护机制是促进其性能发挥的关键,但就当前的情况来看,很多地区的农村道路交通工程在建设与养护机制上存在较大的问题,比如:道路工程管理责任不明确,特别是一些农村道路的路面修护、危旧桥梁的改造等项目被搁浅,极大影响了农村交通事业的发展。即使具备完善的道路交通工程建设和养护机制,但由于不同地区的政策、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程度不同,导致建设和养护机制执行效果无法达到预期目标。例如:某条农村道路长3km,属于两个村之间的交通连接主干道,道路设计宽度为3m,错车道每500m一个,每年县财政拨付到村里的养护资金是3万元,要求每年定期养护2次,但在实际养护中,每年只在秋季养护一次,只有不到10%的资金用于养护,该道路的养护效果必然会受到影响。
3.4缺乏技术性人员
新农村发展模式下,农村道路交通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但由于多数农村地区的交通部门由于薪酬待遇等原因的影响,缺乏大量的在职专业技术人员,无法全面保障农村道路交通工程建设的专业性和标准性。
4强化新农村道路交通工程建设的对策
4.1加大宣传力度
加强与道路交通工程所在地的沟通和交流,及时利用自身的专业技术解决公路建设中遇到的问题,比如:在当前以村级管理为主体的模式下,由道路工程所在地的村级选派专人负责对工程建设情况进行监督,并由县级、乡镇选派专业人员加强对其的教育和培训,同时,加强与村级道路施工负责人的沟通和合作,且每年、每季度定期选出模范施工人员,加强对其经验的学习和传播,才能更好地促进大众对道路工程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进而确保道路交通工程相关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
4.2提高道路施工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
为了更好的促进农村道路交通工程技术问题得到优化和完善,需加强对技术人员的教育和培训:①要引导其意识到自身在农村道路交通建设中的重要性,加强对这一工作的开展,不仅有利于推动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还能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为城乡一体化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②加强对施工技术人员的教育和培训,主要采取远程教育培训与面对面传授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且在培训后注重实践考核,重点对其所负责路段的建设效果进行多元化考核评价,并将考核结果作为技术人员职称晋升、加薪和考核的重要依据,从而更好地促进其技术实力的提升;③由于参与农村道路工程建设的一线施工人员自身工作较为枯燥,在日常工作中面临的困难较多,村级领导或施工单位可着力解决其在工作、生活中面临的问题,促使其更加全神贯注地参与到本职工作中,进而促进农村道路交通工程建设水平的有效提升。
4.3加强道路建设的资金管理
①拓宽道路工程建设资金的筹集渠道,比如通过向金融机构借贷的方式来缓解工程建设资金短缺的现状,并实行资金专项专用制度,严格监管和控制资金的具体流向,最大限度的发挥资金使用效益;②发动社会捐资。积极鼓励企事业单位、利益团体、经营大户等在农村道路建设方面投入资金;大力推广转让路桥冠名权、项目开发权、客运经营权等融资方式,引进农村道路建设资金;③充分利用农村地区现有资源,大力发展符合农村特色经济的养殖业、果园种植业、林木业等,以通过提升农民年收入来增加农村道路工程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
4.4建立完善的管养长效机制
结合农村道路交通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有组织、有针对性的开展道路工程养护检查工作,并将检查结果与建设项目安排和资金拨付挂钩,充分发挥县乡人民政府的主体作用,真正实现农村道路建设养护管理工作由部门行为向政府和社会行为的转变。另外,还应将日常养护与专项养护结合起来,专业人员与村民相配合,日常养护以“培路肩、扫路面、挖边沟、清涵洞”为重点专项养护,以治理“稳路基、补路面、检桥梁”等病害为主,提高道路抗自然灭害能力和通行能力,带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实行道路养护,促使农村道路“畅、洁、绿、美、安、优”的目标,促进人、车、路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
5结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我国虽在农村道路交通工程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在技术、认识、资金和机制上存在的不足,对农村经济发展和道路工程效益的提高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在新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应强化经验的总结和教训的分析,注重道路建设和养护资金的筹集,同时基层交通部门也应明确自身职责,以确保农村道路交通工程能更好的服务农村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赵京,王建伟,何娟,等.农村公路与新农村建设发展适应性评判方法[J].公路交通科技,2013,30(9):145~153.
1.2组织设计中施工内容不规范道路工程建设可以分为工程设计、工程招投标、工程实施、工程检验各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组织设计与管理各有侧重,工程设计阶段重视对施工方案的规划制定,对组织计划的制定,编写预算,落实工程投资;招投标阶段重视设计书的制定,需要规范施工组织内容,完善招投标管理;实施阶段需要保障各项工程目标的落实。实际的施工组织设计过程中,未能仔细明确施工内容,提交业主审批,未能很好的发挥施工组织设计的指导作用。
1.3管理人员知识水平有待提升新农村建设进程逐渐加快,很多企业到农村进行工程施工建设,由于技术管理与工程管理人才缺乏,再加上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完善,部分施工管理人员缺乏管理理论知识的更新,造成了管理思路、管理方案的落后。施工管理人员对工程技术与施工工艺没有深入了解,就难以协调好工作,无法完善的管理施工过程中的设备、人员与施工工序,由此降低了管理效率。
2加强新农村道路施工管理的措施
2.1加强新农村道路施工安全管理新农村道路施工安全管理关系到施工人员与行人的人身安全。工程建设过程中应该把安全管理放在第一位,以促进施工安全贯穿于施工过程的始终,保障安全生产的实现。有些企业为了赶工期,而忽略了施工安全,导致施工事故频发发生,造成了不可避免的损失,之后发现得不偿失。由此需要重视施工安全管理,重视安全生产,规范施工人员的行为,制定施工规章制度,强化责任管理意识,责任到人,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和教育,提升他们的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意识。同时还需要加强安全检查力度,制定安全奖惩制度,以制度来规范行为。
2.2加强新农村道路施工质量管理新农村道路建设施工质量管理是工程管理的核心,也是很多管理因素的综合结果。工程质量的好坏影响到是否需要工程返工,是否造成资源的浪费,是否造成对社会的不良影响,是否制约了农村的经济发展。由此需要重视工程质量管理,以技术保障为基础,以提升管理意识为前提,以施工材料、机械管理为关键,落实全方位的施工管理,提升质量管理效果。首先需要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意识到质量管理为工程管理的生命;重视技术管理,制定科学的技术实施方案与质量控制措施;做好材料管理,选择符合道路施工需要的材料,在价格上货比三家,在质量上精益求精,保障施工质量。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提升管理意识,落实管理措施,引进高素质的技术与管理人才,践行以人为本,提升工程质量。
2.3加强新农村道路施工技术管理加强新农村道路施工技术管理是提升建设效率、改进建设方案、保障建设质量的关键策略。另外,加强施工技术管理,应用先进、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能够起到合理降低施工成本,提升建设企业效益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技术也与时俱进,不断完善与进步。道路施工技术日益复杂、先进,更新速度很快,对技术人员的要求更加严格。为了保障道路工程建设质量,就需要从做好人才储备出发,提升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做好人才的技术管理。定期对技术人员展开技术培训,有计划、有策略的提升施工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制定科学的技术人才培养方案,展开定期专题讲座与不定期的技术研讨会。挖掘技术人员潜能,搭建技术人员施展能力的平台,强化科学研究与技术管理,促进技术为施工质量、施工效益服务。结合具体的道路施工项目,召开专门的设计会议,仔细对图纸进行研究,健全道路施工质量检查制度,细化检查验收程序,落实责任到人,实现动态科学技术管理。
2.4加强新农村道路施工现场管理加强新农村道路施工现场管理是施工管理的核心部分。施工现象是落实施工的环节,该环节是对施工安全意识、质量管理意识、技术保障意识的践行与反馈。现场施工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道路施工工程质量管理的好坏。道路施工属于露天作业,现场施工环境复杂,人流、车流、设备设施的运转等,这些都存在不确定性,由此存在很多安全隐患,为了提升工程管理质量,就需要挖掘潜在的安全隐患,降低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的概率。结合具体的施工项目,科学考察周边环境,分析人流、车流的流量,观察现场周围的建筑物等,科学制定实际的施工方案,统一规划与部署施工技术,遇到突况及时调整。对施工现场的操作情况及时反馈,施工期间分配领导定期检查与指导,及时了解和掌握施工安全与质量情况,出现问题快速制定应对策略。
一、柳城县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存在的问题
1、宣传的主体上,公安交警为主,其他政府部门。在所有报刊、电台、电视台、网络播发的交通安全宣传有关的稿件,以公安交通民警为多数;进行交通安全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家庭进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人员,全部是交通民警;进行交通安全法制咨询的,全都是交通民警。其他如安监、教育等宣传交通安全的时间少。
2、宣传的方式方法上,传统方法多,创新方式少。时下进行交通安全宣传的方式,不论是节假日,还是日常工作时间,静态上都是悬挂宣传横幅、张贴宣传标语、制作宣传橱窗居多数,动态的宣传,也仅仅是流动到客运车站,乡镇人员集中场所播放宣传光盘;交通安全知识讲座教育,也是针对学生、客运驾驶人。间或在旅游黄金周,春节等人员流动大的时间,辅助以散发交通安全宣传资料或交通安全提示卡,宣传手段不新。
3、宣传的范围上,重点地域多,偏远地域少。目前的交通安全主要的都是放在县城所在地多,农村地方主要集中在集镇及公路主干线沿线多,社会宣传也仅局限在客运车站,覆盖面不广。
4、宣传的对象上,针对重点人群多,照顾全体的少。无论是重要的节假日,还是正常时间,宣传的对象总是围着中小学生、客运车辆驾驶人进行,对单位、社区、企业等人员宣传得少。造成了幼儿园的学习比中小学生遵守交通法规好,中小学生比成年人遵守交通法规好,形成了一种不遵守交通法规是成熟表现的现象。
5、宣传时间上,搞突击的多,日常工作的少。在日常的交通管理工作中,多数时间是进行业务工作的多,主要是进行路面执勤执法,在执勤执法过程中,融合宣传教育的成份少。因为警力少,业务工作多,工作量大,民警们在工作过程中也就没有过多注意交通安全宣传。而主要的宣传工作,在重大节日期间,重要的交通安全宣传任务工作期间,都是就工作安排而进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基础性工作的意识不强。
6、宣传效果上,注重形式的多,追求实效的少。在宣传教育的过程中,由于手段比较陈旧,没有真正把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体现到工作中去,许多民警在进行宣传教育过程中,认为交通安全意识靠自身养成的,在工作的方法上想办法不够,甚至是走形式,而没有过多地去考虑,宣传的效果,是否使受教育人群真正入脑,入心,进而来规范自身的交通行为,使得简单的宣传形式,不能真正触动受教育群众的心,取不到宣传教育的最佳效果。象简单的宣传标语,许多人看过就忘,甚至看都不看,就丢到一边。
二、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
尽管在工作中尽可能地采取新的渠道,新的方法,反复地进行交通安全宣传,但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提高不快,不遵守交通法规,不注意交通安全问题,使得因交通安全意识淡薄造成的交通违法现象,甚至是交通事故,还有大量的存在这个问题。究其原因是:
1、教育缺机制。道路交通安全涉及千家万户,《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六条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经常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提高公民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识。公安
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及其交通警察执行职务时,应当加强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并模范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机关部队、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应当对本单位的人员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纳入法制教育的内容。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有关单位,有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的义务。而在实践工作中,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基本上是公安交警部门唱“独角戏”,显得势单力簿。各部门职责没有考核、督促、检查、奖惩机制,只是流于形式,落不到实处,起不到效果,难以形成“政府主管,交警主导,部门齐抓,社会共管,全民参与”的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氛围。
2、宣传缺警力。柳城县公安局交警大队目前仅有在岗民警38人,平均年龄达41岁,且要管全县公路386公里,各类机动车38000余辆,机动车驾驶人59000余人,每年还要处理大量的道路交通事故;大队的宣传人员仅1人,业务编在大队办公室,还要做办公室的日常事务,警力严重不足。
3、投入缺渠道。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是交通管理的基础,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需投入大量的设备费用,印刷资料费用,活动费用。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经费的投入,要同交通基础设施一同列入政府财政预算,而目前我县的状况是交通安全宣传只是交警部门的职责,没有一辆专门的宣传用车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经费的投入仅靠交警部门在罚没收入中挤出资金来维持,已无法满足现实需要。
4、工作缺素质。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需要较高的素质。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民警的个人素质还不是很高,许多新的宣传渠道有待开发,高科技的技术手段不会熟练使用,而且在文化水平上也受一定的局限,使得许多宣传工作的质量不高,手段不新,缺乏新颖性,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
三、解决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问题的对策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据有关资料表明,全国有3亿人存在饮水安全问题,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十一五”规划的第一任务。2005年,水利部汪恕诚部长在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上明确提出,在“十一五”期间要解决1亿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使农村存在饮水安全问题的人口减少1/3。在全国上下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形式下,切实抓好村村同自来水工程,努力改善农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是当前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重中之重。
1.新农村供水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供水工程是各级人民政府十分重视的民生工程项目。新农村建设中自来水管道线路的建设对农村饮用水的卫生和人体健康十分的有利。同时,严重污的水源、不安全的饮用水也对农作物农产品和牲畜的养殖有着十分大的危害。目前,在我国的农村地区,仍有非常多的地区人民饮用的水质是不清洁的,仍有很多的人饮用易被污染的浅层井水水源。因此,我国农村的饮水卫生条件亟待提高。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水资源短缺,地域性差异较大,经济发展不均衡,虽然国家大力支持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投入大量资金解决农村饮水问题,但目前农村供水总体水平不高,饮水安全形势仍然非常的令人担忧。
饮用优质安全的自来水,不仅可以减少节水传染病的发生,减轻农村家庭饮水的劳动负担,而且也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活品质。因此,新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是十分必要的,建设完善的农村供水设施,促进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加强饮水安全管理,给农民创建安全良好的用水环境,实现农村供水城市化的目标。
2.新农村建设中自来水工程设计参数的确定
由于农村条件的限制,与城市供水在工程设计方面有诸多的不同。在进行工程设计中,要在保障工程质量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降低工程投资,科学合理的选取工程设计参数。
2.1新农村建设供水工程水源的选择
选择优质的农村生活供水水源,对工程设计和建设十分的重要。根据农村不同的地质情况,不同的水源和水质情况,可将水源类型划分为水质型缺水、水源型缺水和管理型缺水。首先要选择规模开发的优质水源,要保证供水工程水源的安全。同时可以根据覆盖城乡的城市供水水源和供水管道网络的布置情况加以利用,开发利用地下水源,实施城乡供水的一体化,可减少供水工程的运行费用,节省处理设施的投资,保证农村供水水质的安全。其次,对于无法利用城市供水管网的地区,可将城市供水管网延伸至工程区域,利用已有的水源,联村供水,保证水源充足优质、安全稳定。
2.2新农村建设供水工程水量的确定
根据GB11730-1989《农村生活饮用水量卫生标准》,计算不同供水条件和不同给水卫生设备类型的用水区域的最高日生活用水量。供水条件分为免费供水和计量表计量收费供水。就目前来看,计量收费供水不仅方便管理,又可提高使用者的节水意识,体现了公平的原则。随着新农村的建设,农民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自来水安装入户,农家的洗涤和淋浴设备逐步完善提高。所以,农村供水管网的最高日水量标准应按照40-70L/人・d确定。
合理确定水量和时变化系数,是减少管径和降低供水管网造价的基础。按照农村供水城市化的要求,村内供水管网完善,全天24h供水,水表计量入户的村庄,日用水时变化系数Kh宜选低值。对于定时供水的村庄,Kh宜取高值。对经济发达、生活水平较高的村庄,水量应取上限70L/人・d,对于经济水平落后或属于规划合村并居的村庄,应取下限或最低值20 -40L/人・d。
2.3新农村建设供水工程水压的确定
管网水压的确定于村庄的经济发展程度息息相关。在经济条件较差的村庄,若该村庄建筑以平方为主,管网最不利点水头按6m水头考虑,正常管网压力满足12m自由水头。在经济条件较好的村庄,管网最不利点压力应满足室外消防栓12m水头,正常管网压力能够满足住宅楼房6层所需要的自由水头28m。总之,在水压确定中,要根据村庄情况,降低管道的承压级别,以降低工程造价。
2.4新农村建设供水工程管道材质的选择
在选择管道材料使,要综合考虑地质情况和经济型。选择材质的要选使用寿命长,便于安装且内壁光滑的塑料管道。如HDPE , PP , PVC , PB等。对于山区村庄,管沟为石方的,应在管道底部和管身周围铺设厚度小少于150mm ,粒径小于3mm的石屑。管道承压级别能够满足最高压力和冲击力的要求,同时管道要有承受一定负压的能力。对于部分压力过高管段,为降低管道承压级别,可采用自力式减压阀以减少管道投资成本。
3.自来水供水管网设计
3.1供水管网规划布置
在管道系统规划中,管网的规划与布置十分的关键。合理的管网布置,可以减少工程投资,使管网运行顺畅,方便管理和维护。所以,对要在管网的规划与布置时反复计算和比对各种方案,选择最经济合理的方案,减少工程的投资并保障管网可靠的运行。不同布置方案生成管网管道总长度差别很大,但寻求经济合理的管网布置却是一项复杂的工作。
自来水供水管网布置步骤:
第一步 根据地形特征和自然条件科学合理的分析确定管网类型。
第二步 按照管网总长度最短原则,确定管网中各级管道的走向和长度,得到管道总长度最小的树状管网。
第三步 在管网图上标各级管道桩号,高程给水点,连接管件及附属建筑物的位置。
第四步 对各级管道、管件等列表分类统计。
3.2自来水供水管道水力计算
1)管网设计流量计算
管网设计流量水力计算的依据,由设计用水量决定。供水规模确定后,根据水源条件、水厂运行方式和用水量标准,并考虑管网损失水量和不可预见水量计算设计总用水量,然后考虑时间变化系数。用以计算供水管网流量的公式如下:
公式 Q管=(Q日*K时)/(3600T)
Q日 最高日用水量
K时 时变化系数(定时供水取3.0, 24 h供水取15-2.0)
T =24 h
(2)管径确定
确定好管道流量后,管道管径的确定对管网的安装成本和运行费用影响十分重大。确定管径应满足以下条件:
①管网任意处工作压力的最大值不应大于该处材料的公称压力。
②管径流速应大于不淤流速(一般取。0.5m/s),但不大于最大允许流速(通常限制在2.5-3.0 m/s) 。
③设计管径必须符合生产的标准管径规格。
④树状管网各级管道管径由上到下逐级逐段变小。
⑤在设计运行工况下,不同运行方式时水泵工作点应尽可能在高效区内。
4.结语
在建设新农村的供水工程时,工程的规划设计是工程建设的灵魂。要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合理的布置管网,对工程的成本控制、运行效果、管理和维护有十分重大的影响。所以,要综合考虑多种设计方案,选择科学合理的设计布局。使自来水管网安装投入使用后可以造福于农民,改善农民的用水条件。
参考文献
[1]熊绿枝.对农村供水工程设计问题的探讨[J].湖南水利水电,2010 (05).
1、引言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采用的“二元”经济体制,农村相较于城市,在人居环境建设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在“十一五”规划中,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其中将新农村建设的实质概括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也就是说,我们要建设的新农村,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人文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协调推进的新农村,其最终目标是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
在国家紧抓三农问题这样一个新的历史背景下,全国掀起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潮。全国各大院校、设计单位、积极投身到这项严肃和艰巨的新课题的研究和实践中,编制了多样化的规划和设计成果。在经历了大量的实地调研和多个实践项目后本研究小组对寒地城市边缘区新农村建设有了初步的认识,对新农村规划设计产生了一些浅显的体会。
2、我国新农村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道路规划问题
路网是村落的骨架,村落的空间结构往往由道路组成。目前我国新农村进行规划建设时一般也是从道路入手。现在无论设计人员或是当地村民都认识到了道路的重要性。在村落规划中主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道路过窄、路面条件差”。大多数的普通村民和基层干部都喜欢宽阔的主干道,并引以为豪。
但是在大量的调研过程中,笔者发现:1、在农村机动车的主要类型是农用车、运输车、摩托车,以步行为主。人车混行是千人左右规模农村的交通特点。而道路尺度过大造成了宽阔的道路上少有车辆通行,交通利用率并不高。同时也致使路面上车速过快。2、农村道路除了交通功能外还承载着交往场所的功能,是村落中最主要的公共空间和富有人情味的场所。而规划中尺度过大的道路却破坏了这种人轻味,街道景观雷同,道路空间缺乏生气。3、农村原有道路基本是曲折型或折线形道路,而新农村规划中大多都采用井字型道路,与原有道路相比,会使空间感觉单调乏味,易造成视觉疲劳,容易丧失了村落空间应有的丰富性与趣味性。因此在新农村规划中对于道路的规划所要考虑的因素并不仅仅是提供方便的交通,其村落的沿街景观也是规划中需要考虑的。
公共空间与绿化问题
公共空间是人与人交往活动的场所,也是村民日常生活的必要空间。传统农村的公共空间基本上是自发形成的,而在许多新农村建设中公共空间的使用率并不高,村民的日常交流活动仍然在自家门口或门口附近的道路上,集中的公共空间更像是村中的景色供人观赏等问题。在大多数新村规划中一律将商业服务设施放在村中的主干道两侧,公共空间另辟他处,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村中的人气,是两者都缺乏亲和力。所以在新农村规划设计中规划师应进行前期调研,解决存在的大量问题。
在新农村的建设中,绿化方式主要分为两种:沿街绿化和集中绿化。这主要是模仿城市居住小区的绿化方式。在新时代的农村建设中,绿化已经由院内转移到院外,有死有转变为公共,自发种植转变为政府统一种植。
3、陈家店村规划建设分析
长春市农安县陈家店村新农村建设主要是从2007年开始进行的,在新农村的建设中一般分为两种建设类型:一种是村落整体的搬迁到它处建设的移民新村。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当地自然条件恶劣或一些不可抗因素导致村落发展放弃原址。第二种情况是村落建设的正常更新。新农村是在原址上拆旧建新,由当地政府统一规划、分期建设,这种方式是大多数村落的更新模式。还有一种情况是对原有村落进行维护、修建,主要针对一些有特点的古城。而陈家店村采用的是第二种方式——————即在原址上拆旧建新。
为了加快吉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改善村庄人居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吉林省政府决定对陈家店村进行新农村试点建设。下面我们对陈家店村的规划建设进行分析研究。
道路规划
陈家店村的规划建设采用的是“拆旧建新”型模式,道路的规划也是在村落原有的道路基础上进行拓宽延伸,提高路面质量,本着充分利用现状,改造旧路和开辟新路相结合的原则进行规划。明确道路的功能,严格控制道路红线,保证道路顺畅、便捷、安全。村内的道路网以联络各村的主干道为骨架,辅以次干道,支路与宅间路为补充,形成“两横、五纵方格网状”为主的道路网结构。
在本次设计中,设计人员本着充分利用现状,改造旧路和开辟新路相结合的原则进行规划设计,对现有可用的道路进行拓宽、延伸,提高路面质量,明确道路功能,严格控制道路红线,村域内的道路网以联络各村的主干道为骨架,辅以次干道,支路与宅间路为补充,形成“两横、五纵方格网状”为主的道路网结构。道路分为三级,村内设一横一纵两条主干道,村西侧一条主干道,共三条主干道(三级路,宽14米),村内其他的主要道路为次要干道(四级路,宽10米)。村四周除西侧外其它三条担负对外交通的职能设为三级路(14米),同时在休闲广场的南侧及村小学东侧改建2个公共停车场,以解决居民出行时的车辆停放无序现象。
公共空间及绿化规划
陈家店村原有的公共服务设施布局零散配套建设不完善,公共空间缺失,村域内现状绿化用地较少,并且没有集中的公共绿地,未能给居民提供集体休憩娱乐的场所。且行道树树种较为单一,也不完善,庭院绿化开放性差,院内长有杂草,使用率较低。
在新村的规划中,功能布局形态呈总体分散局部集中式,其结构为“一心、一带、两片”的空间格局。“一心”指行政商贸中心,布置在主干道交叉口,依托农贸市场、村委会而设置,包括办公、娱乐、商业服务等设施,形成一个比较综合的服务于陈家店村的行政商贸中心。“一带”指水域及其配置绿化带。“两片”指居民住宅区,即从南北向主干道为分界线形成的两个居民区。而公共空间主要设置在“水域”周边和主干道的交叉口附近。另外在本村规划中将主要公共空间(休闲广场)与公共服务设施均设置在主干道交叉口周围,使两者更有效的结合;尽量结合多种因素积聚人气,创造人使用的公共空间,而不仅仅是观赏的空间。
绿地规划形成“一心、两线、多圈、多点嵌入”的绿化格局。“一心”指环形交通中心;“两线”指沿水域及两线主干道形成的两条绿化轴带;“多圈”指生产防护用地,因为村区规划面积有限,生产防护用地兼有绿化的作用;多点嵌入是指在每个居住区内都配有适当的公共绿地,为居民提供足够的绿化空间,同时合理布局住宅庭院、明晰功能流线、集约土地,形成良好的住宅庭院景观。由于与周边公共建筑、公共空间结合紧密,绿化成果仅为本村的村容村貌做出了贡献,还为本村的村民提供停歇休憩的场所。在树种使用上尽量使用本地树种。
本文针对陈家店村的新农村建设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针对规划及建筑层面做了一些分析研究。总体来说新农村建设成就是巨大的,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对我国目前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在建设中仍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设计者去解决,我们应共同努力为以后的新农村建设提供建设性的意见,是新农村的建设取得更大的成绩。
参考文献:
1. 东北师范大学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吉林省农安县建设局 陈家店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说明书【Z】
2. 骆中钊,戎安,骆伟 新农村规划整治与管理【M】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8
在新农村建设中,不免有个别领导急于求成,搞了一些形象工程。如“小康村”的农民住着贷款建起的别墅,却在为一日三餐发愁;为了遮挡农民破旧的住房而建造的“遮羞墙”;为了迎接上级领导检查而突击搞成的高效农业示范园等。对这些新闻报道的难点问题,我不断总结“经验”,认为处理此类问题必须注意“三冷”。一是要冷静。不“人云亦云”,不“听风就是雨”,不慌乱、不盲从、不感情用事,不让“反映问题的情况”“牵着鼻子走”,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冷静心态的心理素质。二是要冷峻。冷峻比冷静无疑又深了一层。在接待上级新闻媒体时要冷峻。对其做出初步梳理和分析:这是一个什么问题?社会影响如何?快处理或是慢处理?怎样才能处理好等等。三是要“冷处理”。用“水落石出”、“出水才看两脚泥”来形容比较合适。对有疑点和争议的情况,要“晾晾它”,让它“降降温”。不能急,不能浮,不能毛手毛脚,要逐步练就“老谋深算”和“处变不惊”的“功夫”。
二、突出宣传新农村建设的“亮点”
xx村位于xx镇中部,为镇政府所在地,全村人口4255人,20个村民小组,890户,全村耕地面积2450亩,党员91名,两委干部7人,主要特色产业有四大怀药种植加工、塑料加工、纸业生产等。2005年人均纯收入3880元。
二、主要作法
1、强化组织,加大宣传力度
村里成立了以村委主任为组长的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选出工作踏实、责任心强的村民代表为工作骨干,负责新农村建设日常事务。利用各种宣传方式,大力宣传新农村建设的意义、办法和建设目标,进一步调动全村村民关心新农村建设、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加快新农村建设速度。
2、责任到位、分工合作、建立奖罚激励机制
按新农村建设标准的九项要求,村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依任务性质不同进行了分工,将工作人员分成5组,分别负责不同工作,避免了推诿扯皮事件的发生。与此同时,经村两委和村民代表会议研究,制订了切合实际的奖罚措施,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和工作积极性,各工作组定计划定目标,制版权所有!订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日程表,保证了各项工作的按时完成。
3、发动社会力量,多方筹集资金,确保工程顺利开展。
针对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量大,需用资金多的情况,村建设领导小组发动社会各方力量,在取得多方支持的同时,借助市县帮扶单位,筹措资金,使各项建设工程有了可靠保障。
三、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效
1、完成村庄编制规划,村庄规划编制合理,即符合农村生产生活习惯,又不失城镇发展要求。
2、全村计划硬化道路9条2900米,已完成8条2200米,剩余一条道路铺设已近尾声,月底前保证按时按质收工。道路绿化已做好计划,确保美化绿化率达100%。
3、村庄排水工程已基本完成,全村共挖排水沟3630米,路沟预制已基本完成,村内已建设积水坑塘3个。
4、全村共拆除低矮破旧房屋50间750平方米,拆除违章建筑30间300平方米,确保了村容村貌的整洁有序。完成了长久垃圾的清理以及村内外的乱堆乱放清除,落实了四有一落实的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规范了各种线路架设,清除了村内各种有碍观瞻的标语广告,美化墙体10000平方米,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5、完成118个露天粪坑和简陋厕所的拆除,改造卫生厕所850个。
6、完成了村文化中心建设,建起了村卫生室,理发店、澡堂和公厕,使村公益公共设施逐步完善。
7、建设了文化游园,保证了村民休闲时节的健身娱乐。
四、不足之处
一、基本情况
我县新农村建设是从20xx年开始的,借助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重点实施了2镇8个村、16公里的村内道路硬化工程,受到了国家和省市扶贫办的好评,也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自觉地进入了新农村建设轨道。
20xx年,我县浓河、祥顺两镇分别被确定为省、市新农村建设试点镇,21个村被确定为省、市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着力实施了“五改、四建、三化、两扩、一并”工程。完成改路142.09公里,其中硬化通乡通村公路6条、72.29公里,硬化村内道路30个村、69.8公里,完成浓河镇地下排水工程1300延长米,完成水泥明沟排水工程23.3公里;完成改水18个村屯,新增自来水用户4880户;完成改厕6个村、918户;完成户用沼气改灶试点380户;完成改房770户,农村住房砖瓦化率达到68.7%。新建村卫生所5所;新建村文化活动室9个;新建标准化中小学校舍9所,维修19所;新建“万村千乡”农家店40个。完成绿化村屯27个,建村内公园3个,在山后屯、创业屯推行农家通透式绿篱院落建设;完成街道亮化9个村,安装路灯460基杆;推行自我管理日常保洁环卫模式,全面净化村屯卫生环境。扩大有线电视、扩大程控电话覆盖面,入户率分别达到70%和73%。将凤山镇下青山屯并入道壕桥屯,22户农民喜迁新居。
20xx年,全县继续扩大新农村建设成果,总投入资金15567.237万元,其中公益事业和基础建设投入4645.235万元(农民自筹投入724.7万元),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6831万元;农机化建设投入220万元;农业开发及土地整理项目投入3871万元。重点实施农村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三化、三改”工程和农业生产及基础建设“四扩、四建”工程。三化。一是道路硬化:完成20个村(场)通村通场公路和15个新农村建设重点村村内道路硬化80.45公里;二是四旁(村旁、屋旁、路旁、水旁)绿化:完成27个新农村建设重点村绿化任务。三是村屯净化:完成5个村水泥排水明沟建设;创建生态文明示范村10个;在新农村建设重点村全部推行了自我管理、日常保洁管理模式。三改。一是改水:新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15处;新农村建设试点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100%。二是改灶:新建户用沼气680户,其中新农村建设试点村400户。三是改房:启动了富强、红旗两个新型节能房建设试点,建稻草板节能房20栋、1680平方米;建农民集资楼2栋90户、6400平方米,其中富强村农民集资楼采用地下热源供暖新技术,取代了燃煤供暖。稻草板房和地下热源供暖新技术,节能环保,经济适用,深受农民认可。今年全县新建砖瓦房850栋、57740平方米,农村住房砖瓦化率达到71%。四扩。一是扩大北药种植规模,新增北五味子人工种植5941亩,累计达到3万亩,林下种植刺五加1万亩;二是扩大畜牧业养殖规模,大鹅养殖达到35万只;三是扩大特种养殖规模,狐、貉养殖发展到3.1万只;四是扩大食用菌生产规模,木耳、蘑菇等发展到1480万袋。四建。一是完成了50公里松干堤防达标工程建设;二是完成铧子山水库消险加固工程建设;三是完成乌鸦泡低产田改造灌区配套等农业开发工程建设;四是实施了浓河镇西乐等5个村、富林乡双河等2个村的土地整理项目建设,项目区规模3万多亩。到20xx年末新农村建设累计投资3亿多元,有力地推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20xx年,全县农业总产值实现12.9亿元,其中畜牧业产值实现2.8亿元;粮食总产达7.5亿斤,比上年增长10.3%,实现灾年夺丰收。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5270元,比上年增长7.8%。
20xx年在新农村建设重点实施“8815”工程,即建设新农村示范村8个,建设整村推进村8个,建设通畅公路村15个,硬化通村公路18条。
一是完成8个扶贫开发推进村道路硬化和15个村通村公路70.207公里,其中通村公路56.207公里,村内道路硬化14公里。村内道路硬化总里程达到141.37公里,村屯50个,占村总数的61%。 二是完成水泥排水明沟13.9公里。三是全县泥草房改造任务2200户。目前已拆扒泥草房959户。集中统建节能稻草板房114户,主体工程已完工。分建稻草板房112户,基础已完工;农户自建砖房1733户,目前主体工程已完工。四是在8个村建设户用沼气池1500个,目前已完成950个的建设任务。户用沼气池总数达到2479个。五是完成亮化4个村。亮化村屯总数达到19个。六是完成绿化18个村,其中建设高标准生 态示范村8个。绿化村屯总数达到68个,占83%。七是完成庭院硬化铺装4个村。八是完成改造庭院栅栏4个村。九是完成村级“三室”11个建设任务。“三室”总数达到35个,占82个行政村的42%。十是完成村内公园建设3个。总数达到5个。
二、新农村建设的典型做法
1、整合资金,科学调配使用。为了集中财力干大事,我们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则,集中投放”的原则,把试点村镇建设资金、扶贫开发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林业生态效益示范资金、畜牧繁育改良资金、水利农田基础建设资金、农村危房改造资金、通乡通村公路建设资金、土地整理资金、农机大型机械更新补助资金等与新农村建设相互关联的项目资金由政府统一整合,捆绑起来向新农村建设重点村倾斜,在项目实施过程合理搭配,定向投放,足额到位。同时,将文教、卫生、广播电视等部门的校舍维修、文化阵地、农村医疗、有线电视等社会事业建设项目一并向新农村建设重点村倾斜,把新农村建设“拼盘”做大做实。
2、强化帮扶,实施合力共建。围绕全县新农村建设的大局,我们建立和落实了部门帮建和干部帮扶工作机制,县直87个部门帮建82个村,全县589名副科级以上干部和1297名一般干部帮扶714户贫困户,帮扶1886名贫困生。即县副处级以上领导每人包3户贫困户和1名贫困学生,乡镇党政班子成员每人包2户贫困户和1名贫困学生,县直副科级以上干部每人包1户贫困户和1名贫困学生,县直机关、事业单位的干部每人包1名贫困学生。实行一帮三年,责任不变,对象不变。去年以来,全县各部门帮建新农村折合资金319.9万元,县直机关干部帮扶贫困户、贫困生折合资金37.3万元。
3、落实责任,实施目标管理。为确保新农村建设等重点工作落到实处,我们探索实行了重点工作目标责任承诺管理制度。县委、县政府党政副职、各乡(镇)及县直部门党政主要负责人,按照县委、县政府确定的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目标、任务、责任在电视上向社会作出公开承诺。县委成立目标承诺管理领导小组,下设目标承诺管理办公室,抽调得力人员专事督查考核工作,对各乡(镇)、各部门各项工作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按照每月自报、季度公示、半年督查、年终考核四个阶段进行,并严格兑现奖惩。
4、积极引导,发挥主体作用。一是尊重农民的决策参与权。凡涉及筹资筹劳的事宜,都要求各村召开村民代表会或村民理事会,由村民自行决定。二是引导农民参与建设。结合村民“一事一议”,动员受益群众积极参与投工投劳,参与项目建设。祥顺镇大林子村通过召开村民代表会和广播宣传动员,只用2天的时间便筹集资金10多万元,完成了村级资金筹措任务。三是调动农民在工程建设上自觉地充当监督员,在村屯管理上主动当好维护员,较好防止了重建轻管的倾向。
5、自加压力,力求增量扩面。新农村建设面广量大,是需要硬性投入的工程。**虽然是省级贫困县,财力十分薄弱,基础相对落后,工作压力相对很大,但是我们不等不靠,不依赖省市,不搞中看不实用花架盆景式的建设,而是把新农村建设做为一项历史责任,抱定小县要有大作为的决心,自我加压,加大投入,不断扩大新农村建设覆盖面。
三、存在的问题
1、环境卫生很难保持长期清洁。一是道路的清扫难。二是垃圾出村难。三是监督管护难。
2、后续管护费用难以解决。一是照明路灯用费难以解决,全县安装路灯的19个村,其中有16个村的路灯用电能照明,费用很大,村里难以承受。二是公园内的管理费用难以解决。村内公园建成后,后续的设施的维修、栽花种草、卫生保洁费用很大,村里没有多余的资金来解决。三是绿化、香化、美化费用难以解决。村内道路硬化后,相配套的路边绿化、栽花种草的人工费很高,村里难以承担。四是三室取暖费用难以解决。农村三室建筑面积较大,一般都在120—140平方米之间,冬季取暖大约需要2万元以上。
四、建议和对策
1、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一是道路清扫实行门前三包,农户负责冬季清雪、日常卫生保洁;二是以居住街道为单位,选出街长负责监督;三是教育农民尽量做到柴草出村;四是农户生活垃圾实行袋装,及时清理出村,村外设置垃圾填埋处理厂,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指导思想
通过“百村竞赛”活动,打造具有阜山特色的海洋经济模式,凸显阜山新农村建设的成效,在全镇范围内形成你追我赶的竞争格局,全力提升文岭镇的新农村建设水平。
主要原则
(一)强化科学规划。坚持科学规划为龙头,高起点高标准科学制定村庄总体规划以及景观规划设计,严格按照规划推进项目建设。
(二)突出人居环境建设,以路网、水网、林网等“三网”建设为重点,以“整村、整体、整治、整齐、整洁”等“五整”为目标,加快培育布局优化、村落绿化、庭院美化、道路绿化、环境洁化、沟渠净化的宜居新农村。
(三)发展壮大主导产业,强化“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发展,因地制宜发展以捕捞、冷冻、加工、运输为主的海洋经济,建立新农村建设自身发展壮大的长效机制。
(四)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调动农民积极性和创造性,利用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吸引和带动社会资金和民间资本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使新农村建设为广大农民的自觉行为。
主要工作重点
围绕新农村建设“五句话、二十字”方针,突出民生工程,主要用于支持促进生产发展、农民增收,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2012年建设重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产业发展。突出海洋经济形成以冷冻为主体的主导产业,提高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组织化程度,加快发展农村经济。
(2)规划编制。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编制完善规划、产业规划、景观绘画等专项规划。要坚持村内房屋外观整洁,庭院围墙整洁有序、无危旧房屋、无私搭乱建建筑物,积极建设联建房、农民公寓、多层联体住宅,形成是有地方特色和乡土风情居住小区。
(3)道路建设。村庄要加大村间道路水泥化,通过努力村内道路硬化率达95%以上,主干道和公共场所安装路灯,有完善的农村电气化,信息化网络、电力、电讯、广播电视等路线,架设规范、整齐、有明显的统一标志。
(4)景观建设。要以阜山村文化中心为基础,进一步加大景观建设,逐步达到村庄河岸整齐、河水清澈,沟渠洁净,无水草杂物,无堵塞物。村内主要道路和河道两边实现绿化,种植有各类名贵树种,农宅之间有绿化带、农户庭院有种植花卉、树苗。新村建设布局合理,立面色彩协调有序。
(5)村庄环境建设。大力开展“清洁家园活动”做到村内无乱堆乱放、无污水横流、无散养禽畜,村主干道上配有垃圾筒等卫生设施,有垃圾收集点,垃圾等废弃物集中收集处理,集中收集处理率达到100%,有专业保洁队伍、有规范保洁制度,有健全并切实可行的村规民约。村内公共场所建有达标公共厕所1个以上。
(6)公共服务。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形成社会风尚良好,邻里和睦,农村医疗卫生、教育、居家养老等社会服务设施完善,拥有文化活动,公共体育、社区购物等配套完善的村级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包括修建文化活动场所、体育健身路径、篮球场、农家书屋、便民超市等。农村自来水入户率达95以上,新农合覆盖率达98%以上。
组织保障
要加大组织领导,镇里成立以陈群副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全力负责推动阜山村的新农村建设“百村竞赛”工作,村里也要指定专人负责协商组织,做好项目的推动和内业资料的整理工作。镇相关部门要加强指导,分工协作共同配合做好有关工作。
财政支持
近年来,公主岭市明确提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要转移到新农村建设上来,实现“物的新农村”与“人的新农村”建设同步推进。2014年由市财政投入专项资金1000万元;2015年由市财政投入专项资金3000万元;2016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安排下,公主岭市“岭富集团”融资近5亿元(其中,农村道路建设3亿多元;精品线路专项资金1亿元),统一规划、统一招投标、统一建设;一事一议专项资金2300万元,省级18个重点村专项资金743万元。全部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截至目前,农村道路建设580公里;新建围墙34500延长米,整修围墙5827延长米;大门387个;路边排水沟29600延长米;地下排水设施1874延长米;休闲文化广场11个;路灯905盏;绿化美化公路3条109公里。
二、科学规划,明确建设重点
一是2016年公主岭市出台了《公主岭市2016年-2017年新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新农村建设整体提升的工作思路。以省级新农村建设18个重点村为示范带动,以4条新农村精品线路为建设重点。2016年重点提升两条精品线路长平线与公放线,涉及20个重点建设村,全部达到美丽乡村建设标准。2017年重点提升公秦线与长郑线。到2020年,全市力争有100个行政村达到省级美丽乡村标准。二是市委、市政府明确了《新农村建设帮扶意见》,市级领导包乡(镇),市直部门包村的新农村建设帮扶责任,采取资金、项目和物资等多形式、多举措进行帮扶。近几年,落实帮扶资金达1000多万元。
三、高位运作,创新建设机制
一是创新执法体制。积极抓住扩权强县改革、先行先试的有利契机,争得省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在各乡(镇)设立城管执法中队,在全市形成了大城管、一盘棋的格局,为新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提供了法制保障。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5-012-01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新农村不是简单的复制城市模式
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最大的问题是简单的复制城市模式。把城市的一套生活方式搬到农村中来,就好比把农村的生活方式搬到城市中去,城市人不会习惯农村的生活方式,同理,农民也不习惯城市的生活方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该参考城市建设,但更应该结合农村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建设符合农民生活习惯和愿望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新农村变成“农民新村”
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提出了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要求,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认为“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农民迫切要求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和村容村貌”。一些地方不顾当地生产发展水平,不顾农民你的愿望个要求,大搞“村容整洁”建设,把“新农村”片面理解为“农民新村”。纯粹模仿城市的建设方式,住房建设“楼房化”,但相应的物业等方面的配套设施不够完善。这不仅没有使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一个较大的提高,反而对农民带来较大的困难。另外,“城市化楼房”使得农民住房面积很有限。农民的很多农用机械、农具以及大量农产品没有地方放置。而在个别地方,政府仅仅为了村庄形象,竟然强迫农民拆房搬迁至新建的“城市化楼房”,建集中居民点,极大地加重了农民负担,引起农民强烈反对。
(三)公共服务设施少,基础设施缺乏
村庄内基本的公共服务设施,比如公共休闲活动中心及体育锻炼的场地十分缺乏,农民的业余生活很少或几乎没有。村庄内自建的自来水系统水压非常低,使得“城市化楼房”供水出现困难,而且冬天的时候水管冻住,农民只能依靠自家水井取用地下水,然而取水井的位置不讲究,卫生状况不容乐观。农村的排水系统也存在很大的问题,农村一般采取直接排放或明沟的方式往低处排污水,严重污染环境。农民把人和牲畜的粪便堆放用起来作有机肥,这直接影响到村庄的环境卫生和农民的身体健康。大多数村庄内没有设置垃圾收集处理点,致使垃圾随意乱扔乱放,不但严重污染了土壤和水质而且还恶化了居住环境。俗话说:要致福,先修路。村庄的道路是解决村民出行的基础交通设施,但目前农村中的道路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很多村庄,尤其是在山区的村庄内的道路是又窄又弯的土路,一到雨季,出行变得十分困难。另外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村庄里通行的车辆及进出的人员越来越多,加上很多道路路面过窄而且基本没有经过硬化处理,致使车辆没法避让,行车非常不方便。
(四)新农村建设中忽视文化建设
新农村建设除了建设新村庄外,更应重视农村精神新面貌的建设。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有着享受生活,享受文化娱乐的愿望。而农民对文化生活的投入非常有限,多数农民每年用于订阅书刊、看戏看电影的支出几乎为零,精神文化生活相对较少。农村文化建设落后于城市文化建设,特别是农村基层文化资源严重匮乏,活动形式单一枯燥,缺乏创新。
二、对新农村建设中的比较好的做法
(一)提高农民收入,筹集建设资金
只有农民收入增加了,农村才会有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大力开辟农村增收途径,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发展农业生态园,建立综合产业区,实现农产品产业化经营。积极引入商业公司到农村开设工厂,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同时也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同时,政府应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
(二)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__县按照“加快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县城、小城镇和小康村集中,生产生活设施向城镇和小康村集中,实行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三化联动,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针对农村自然条件、产业发展、村庄基础等各不相同的实际情况,注重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特色,推广“四种模式十大类型”,建设新农村,取得良好成效。
依托产业建新村模式培育和依托产业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途径。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出路在工型。我县工业园、西牛、嘉定、大阿、铁石口、大桥6个乡镇临近县工业园、食品工业小区、铁石口工业小区、大桥工业小区的200多个村小组,组织大批农民到工业园、工业小区培训和务工,人均月平均务工收入800元以上,相当于务农收入的3倍以上。二是优势产业型。我县今年拿出近300万元扶持脐橙、烟叶、甜玉米、生猪生产,使脐橙、半夏等10大优势产业规模变大,据初步估算,今年脐橙可实现产值3亿元、甜玉米及加工产值2亿元、生猪1.8亿元、水产1.5亿元,等等,农民从10大农业产业中人均可获益1600元以上,加快了农民致富,发展了农村经济,推进了新农村建设。三是亦工亦商型。我县按照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三化联动的思路,引导农民进入城镇,发展非农产业。
搞好规划造!新村模式为引导农民走城镇化发展道路,我们按照“以人为本、合理布局、适度超前、城乡统筹、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把县城与小城镇、小康村、工业园区与农业基地、基础设施与生态环境作为一个整体来规划和建设,形成了一个县城、16个小城镇、240个小康村“三位一体”城镇化规划体系,加快农民向县城、小城镇和小康村集中,推行四种类型,加速城镇化进程。一是城市小区型。我们聘请了深圳设计院专家搞好了__县城第三轮总体规划修编。二是城镇商住型。我们用了两年时间完成了16个建制乡镇规划修编。在小城镇,规划了既有新农村特色又有商品房功能的社区化新城镇。三是山岗别墅型。我们坚持以布局优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住宅美化、过道净化、环境洁化为主要内容,按照“适当集中、科学布局、节约耕地、体现小康”原则,建设小康新村。四是农村社区型。按照“农村社区化、社区城市化、城市生态化”要求,用城市社区建设的理念指导农村新社区的建设。
整理改造变新村模式我县坚持把旧村庄整治与农村新社区建设结合起来,建设分布合理、环境优美、设施配套的新农村。一是扩建治理型。对规模较大、基础条件较好的村庄,采用部分保留、部分新建的方式进行改造,在其周围扩建新区,吸引周围自然村向新区集中。二是保留治理型。对原规划建设还好的村庄,按照“道路硬化、村庄绿化、环境净化、整体美化”要求进行改造治理,使旧貌换新颜,旧村变新村。小江镇新店子新农村示范点,按照“三横三纵、一溪两岸”整体规划,分住宅区、产业区、休闲区、服务区建设新农村,并搞好“三清三改”,建成了一个具有小桥流水、江南特色的新村。
自然和谐出新村模式通过长期不懈地植树造林,__县境内森林覆盖率高达66.8。我县利用和发挥绿水青山的自然山水优势,实现山水、田园、民居、道路、绿化和谐统一,建设生态庄园型新农村。如,大塘埠镇长岗上连塘新农村示范点按照“一座山头一幢房、一片果园一口塘、一栏生猪一个池”形式建设小康楼,建成了__独有的生态农庄型新农村。西牛镇牛颈村罗屋新农村建设示范点,采取“不推山、不填塘、不砍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办法,组织全体村民户平集资1300元,大规模地进行“三清三改”,建设了一个依山傍水、错落有致、绿树掩映、鸟语花香的自然生态新村。
一、改善农村环境在山西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性
山西省是资源型省份,并且是农业大省,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对资源、环境具有很大的依赖性。要加强农业的基础性地位,必须重视农村环境的治理。
山西作为全国的能源重化工基地,长期以来把重化工业作为其主导产业,这些产业的发展给周边的农村生态系统带来很大的破坏。要解决这些问题,势必要进行农村环境的治理。环境是农村能否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基。
二、山西省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环境问题
自新农村建设以来,山西的农村环境有了些许改善,试点村的环境得到了很大改观。但这还不足山西农村总数量的4%,全省要达到村容整洁的目标,尚有一段距离。具体而言,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厕所卫生条件不尽人意。大多村舍的厕所卫生条件比较差,难以达到卫生厕所的要求。卫生厕所的一般标准是:有墙、有顶;厕坑及粪池无渗漏;厕内清洁,无蝇蛆;基本无臭。根据这一标准,水冲式厕所可能达到卫生厕所的要求,而旱厕或简易厕所根本达不到,与其标准相差甚远。根据山西省第二次农业普查,在农村卫生设施的使用上,使用水冲式厕所的7.1万户,占1.2%;使用旱厕的498.8万户,占84.7%;使用简易厕所或无厕所的82.9万户,占14.1%。
第二,村内道路通行条件差。目前几乎全部村庄都已修建了进村公路,但村内道路却存在着难行的问题。在对山西省28171个村落的村内主要道路路面类型的调查中,村内主要要道有柏油马路的村庄仅有7.2%,低于11.1%的全国平均水平和11%的中部地区水平。其余村落的主要道路类型为水泥路面、沙石路面等,这些道路使用寿命短、轮胎附着力差,大都使用低质量的材料进行修建,而且长时间未进行再修建和维护,大都坑坑洼洼,给农民的生产生活及出行造成了很大困难。此外,农户门前道路和田间道路的更差,连最基本的道路修建材料都没使用。这些道路一到雨季和农忙时节根本无法通行,有的连牛马车行走都十分困难。
第三,垃圾裸露堆放现象严重。山西绝大多数农村存在“垃圾靠风刮”的现象。在山西省第二次农业普查的28172个村落中,仅有18.0%的村实施垃圾集中处理。在这些村落中,处理垃圾的方法是把垃圾运往较为偏僻的废弃地或沟壕,进行没任何处理的直接填埋。农村垃圾大致分三类,即生活垃圾、固体废物垃圾和农药包装物垃圾。大多数农村没有垃圾池,农户将生活垃圾堆放在房前屋后,树上挂满了各色的塑料袋随处可见。此外,随着对粮食需求的不断增加,农户使用的农药量也有增无减,产生了大量农药包装物垃圾。这些垃圾的无序堆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环境优美”极不相称。
三、新农村建设中治理山西农村环境问题的具体建议
第一,选择适宜的农村改厕技术。针对山西省农村的不同发展情况,因地制宜,选择适合不同地区的改厕技术,建立不同类型的卫生厕所。目前国内改厕建造的卫生厕所主要有三联沼气池式、双翁漏斗式和完整下水道式。其中三联沼气池式厕所建造沼气池时需要的一次性投入资金较大,而且适合人口密集的村庄使用;完整下水道式厕所用水量则比较大;双翁漏斗式厕所易进行批量生产,而且造价低,可以进行大面积推广。由于山西处于华北地区,水资源比较匮乏,因此考虑到山西的实际情况,建议在人口密集的地区和较发达的农村地区建立三联沼气池式厕所,便于集中管理,以发挥规模效应;在人口分散地区和贫困地区建立双翁漏斗式厕所。此外,每个村庄都要改善公厕条件,进行修复,达到卫生厕所的要求。
第二,提高村内道路建设质量并加强保护。加大对村内道路的建设力度并进行保养,做到又建又养。实现道路硬化是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之一,为实现这一目标,应结合山西省实际情况,进行区别对待。由于村内主要道路反映着每个村庄的外部形象,因此应对沙石路和砖、石板路进行全面改造,较富裕的村落可以建设柏油马路,欠发达的村落建设水泥路。同时还要对农户门前道路和田间道路进行治理。为了方便农户出行和满足农忙的要求,应适当加宽乡间小道并修建农户门前道路,农户门前道路应最低达到砖、石板路的标准。此外,应限制超载车从村内道路通过,从而对这些道路进行保护。
第三,建立农村垃圾处理站。要切实解决农村垃圾问题,应对垃圾进行分类并进行处理。受山西各市县经济条件的制约,在每个村建立垃圾处理站不符合当前实际情况。因此,建议在镇或乡设立投入资金较少、能够简单处理垃圾的处理站,在县或县级以上的市设立功能全面的垃圾处理厂,并对镇或乡的垃圾初步处理进行彻底治理。
同时对各村送到镇或乡垃圾处理站的垃圾进行收购,在各村村民间实行轮流责任制,进行统一集中收购,加强村民的责任意识。另外,还要对镇或乡配备收购垃圾的专用车,主要负责对各村的垃圾进行统一收购和运往县或县级以上的市的垃圾处理站等工作。
总之,农村环境保护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内容,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新农村建设中,山西省应借鉴发达地区治理农村环境的成功经验,并根据自身情况有步骤地进行村容村貌的改善,从而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确保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