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财务会计基本职能

财务会计基本职能范文

发布时间:2024-01-13 10:36:56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财务会计基本职能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财务会计基本职能

篇1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52-0123-01

1 财务会计的职能及程序

1.1 财务会计的基本职能

财务会计的基本职能是什么?财务会计的基本职能就是反映一个企业的经济运营的真实情况,是可靠地记录并且报告企业的每一个经济活动(当然主要是财务活动)的历史。早在30多年以前,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APB)的第4号报告第41段中就说:“企业财务会计是会计的一个分支。它在下述范围内,以货币定量的方式提供企业经济资源及其义务的持续性历史,也提供改变那些资源及其义务的经济活动的历史。”

1.2 确认、计量和报告三个基本程序

美国SEC在1999年12月就发表了《在财务编表中的收入确认》。FASB在第5号概念报告中就对财务的收入确认概念只提出“已实现和可实现”以及“已赚得”这样两项比较抽象的指南做出了补充。而SABl则补充了以下四项具体的确认标准:

(1)有说服力的证据表明协议的存在;

(2)货物已发送或劳务已提供;

(3)销售方提供给购买方的价格是固定的或可确定的;

(4)收现的能力有合理的保证。

1.3 财务信息的真实

现代财务会计所要提供的信息主要就是指财务信息,财务信息是由财务报表来传递的,它的核心部分就是表内信息。那么表内信息要通过确认、计量和记录三个最基本的程序。而在财务会计的理论上,这部分表内信息应当是最可靠也是最相关的。

2 财务会计创新的必要性

2.1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给财务会计提出了残酷的挑战

在知识经济时代,任何经济活动都是以知识为基础,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应用上的新型的经济生产活动。在这样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经济的增长则主要依赖知识和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变化,而企业管理的重心也由传统的实物资本逐渐转向现代化的无形资本。这个变化,不仅为财务会计在管理领域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与无限发展的可能,同时,也对财务会计的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2.2 会计职能国际化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资本不断融合,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而会计职能的国际化也被重新提了出来,会计市场的进一步开放,要求财务会计的法规、准则、制度和管理体系等要更加符合国际惯例。所以,如何建立既符合中国的基本国情,又能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财务会计管理体系,就成为当前财务会计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3 加强财务会计创新的措施

(1)目前的财务会计和财务报表都要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着的,也要跟随着用户需要的改变而不断改变的,市场经济是一个动态的经济,财务会计和财务报表也应当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这样我们的财务会计才能紧紧把握时代的需求,做好财务会计的创新工作。

篇2

价值链概念最早由迈克尔・波特提出。他在《竞争优势》一书中把价值链看作是确定企业竞争优势、寻找竞争方法以增强企业实力的基本工具。他认为,“每个企业都是用来进行设计、生产、营销、交货以及对产品起辅助活动的各种活动的集合。所有这些活动都可以用价值链表示出来”。价值链管理就是对价值链的管理,是一种基于协作的策略,以价值链为基本工具,把跨企业的业务运作联接在一起,以期判定企业竞争优势并发现一些方法以创造和维持竞争优势所进行的、以实现企业价值增值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管理活动。价值链管理的核心是使企业形成竞争优势,但竞争优势的来源是企业内外部的协同效应,亦即企业内部协同、纵向整合,以及联盟。

迈克尔・波特的价值链概念为人们打开了管理的新思路。至此,以客户为出发点,以价值增值为目的,以“横向一体化”为战略的一整套管理方式,正在改变着资源配置模式,从而也在改变着会计的结构。与此同时,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对会计理论和运行系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价值链会计是著名会计学家阎达五教授2003年提出的,他认为价值链会计就是:对企业价值信息及其背后深层次关系的研究。具体可表述为:是收集、加工、存储、提供并利用价值信息,实施对企业价值链的控制和管理,保证企业的价值链能够合规、高效、有序运转,从而为企业创造最大化的价值增值和分配的一种管理活动。它包括价值信息的收集、价值信息的加工、价值信息的存贮、价值信息的提供和价值信息的利用等。

价值链会计的研究对象是价值链信息及其所体现的经济关系。这里不再区分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凡是进入企业价值链的价值信息都在研究范围之内。我们之所以强调价值信息的科学合理性,是因为“它是要求完整信息的唯一标准”。例如,消费者只需要知道价格信息就可以做出决策,环保部门只需要了解企业环境污染的价值损失就可以做出相应的决策。

价值链会计的目的大体上可归纳为:疏通信息传递渠道、调整企业价值链从而协调各部门、环节间的协作关系,为企业创造最大化的价值增值。也就是通过对企业价值链的“经营”和“管理”,包括对价值链各环节的疏导、控制和管理,保证企业的价值链合规、高效、有序地运转,从而为企业创造最大化的价值增值。

二、价值链会计与传统会计的区别

价值链会计并非会计学的分支学科,它是传统会计管理在价值链理论下的延伸。价值链会计与传统会计在运行模式、会计目标、基本职能、会计对象、会计特点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别。

首先,从会计运行模式来看,传统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都遭致越来越多的批评。对财务会计批评的焦点在于财务会计无法反映企业价值的信息,现行财务报告对前瞻性信息、无形资产信息以及非财务信息等披露不足。至于管理会计更是众矢之的,管理会计的相关性已经消失,传统的管理会计忽视了创新环境和创新理念。可见,变革现行的会计模式已是大势所趋,我们认为,价值链会计是适应这一变革趋势的一种选择。

其次,从会计目标来看,传统财务会计的目标是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资金运动过程。而价值链会计的目标可以表述为:提供价值创造的动态信息,借以制定协调和优化价值链、实现价值增值的决策,并进行相应的管理控制。价值链管理实际上是一个围绕价值增值,不断协调和优化价值链的过程。价值链会计既是价值链管理的重要工具,也是价值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价值链会计必须服务和服从于价值链管理的目标和要求。

第三,从会计基本职能来看,反映作为会计的一项基本职能无论是财务会计还是管理会计都是首要的和基本的。但作为价值链会计的反映职能,其主要特点是实时性。它不受会计制度所规定的会计期间的限制,而是要以最快的速度反映企业价值链的价值流入、营造、流出等价值活动的信息。另外,“实时评价职能”也是价值链会计的一项基本职能,也就是说,要以最快的速度揭示价值链价值创造的过程,并对细分的价值链条各项价值活动做出评价。

第四,从会计对象来看,传统会计管理的对象是单个企业的价值运动,而价值链会计管理的对象是价值链的价值运动。“价值链”这一概念是由迈克尔。波特于1985年在《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的。他将一个企业的价值活动过程分为五种基本活动和四种辅助活动。五种基本活动分别是内部后勤、生产作业、外部后勤、市场销售和服务。四种辅助活动分别为采购、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以及企业基础设施。基于这些价值活动,波特组建了企业内部价值链。因此,价值链会计管理的目的就是将核心企业与供应商、分销商、服务商、客户连成一个完整的“网链结构”,形成一个极具战斗力的战略联盟,通过价值链的创建,实现整个价值链的低成本或差异化竞争优势。

三、价值链会计与传统会计的结合

(一)从性质来看。它们既是一种管理活动,又是一个信息系统。财务会计相对来讲侧重于信息系统,但从根本上讲仍是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对财务信息进行确认、计量、报告的过程中,实施控制管理。管理会计本身就是会计与管理相结合的产物,是随着管理理论的发展,逐渐从传统会计分离出来的一个会计学分支。相对财务会计来讲,它更侧重于管理,主要向企业内部管理者提供有助于经营管理的财务信息。而价值链会计,一方面它是一个提供价值创造动态信息,以利于协调和优化价值链、实现价值增值的信息系统;另一方面它又是以控制为特征的价值管理活动。2003年12月在海南省海口市举行的“价值链管理与价值链会计”专题研讨会上,代表们认为价值链会计应偏向管理会计的范畴,应被视为一种管理活动,而不应单纯被视为一种信息系统,单纯提供信息,它更贴近财务管理与成本管理方面。

(二)从核算对象来看。他们研究和反映的归根到底都是旨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实现价值创造最大化的活动,只是传统的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的对象范围较价值链会计要窄。价值链会计的对象是价值管理对象的数据化和具体化,即价值链信息及其所体现的经济关系,其表现形式是价值链。具体来说,价值链会计的对象实际上就是构成价值链的各种价值活动,而这些价值活动说到底都是旨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实现价值创造最大化的。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核算对象早已被会计界确定――资金运动,即能够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毫无疑问,这些经济活动都是为企业创造利润、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实现价值创造最大化而开展的。

篇3

一、新《会计法》对会计监督和内部审计监督从法律上作了明确规定

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也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石,会计核算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基础工作是否规范,直接影响会计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会计监督是保证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如果原始凭证、会计账簿、实物款项、财务报告、财务收支发生问题,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其后果不堪设想。会计监督是会计工作的核心;各单位要建立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的内部控制制度,为会计依法行使监督权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会计资料要实行定期的内部审计;要加强对会计监督工作的再监督,在整个经济监督体系中内部审计监督与会计监督共同完成对经济活动监督的任务。会计监督是会计人员必须履行的基本职责之一,在实际工作中它与会计核算相互交叉密不可分,会计不能离开核算而孤立地进行监督,所以一切财务活动只有通过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这一重要程序之后,才能得以认可和实现。

新《会计法》在强调了会计监督的同时、也为内审监督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它的颁布和实施为内部审计监督的健全提供了契机,使内部审计监督、评价有了更为科学完善的尺度。内审监督是内审人员对会计监督的再监督,是审计人员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采用一定的程序和方法,运用专门的专业技术知识对本单位及其下属单位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合理性、效益性以及反映经济活动资料的真实性进行审核、鉴证、评价并提出改进工作建议的一种经济监督活动。

二、财务会计与内部审计的关系

我们把会计与审计的职能、对象、任务、原则进行比较,从中可以看出:会计的最基本职能是对经济活动的反映、控制和监督费用开支,审计的最基本职能是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会计的对象是商品生产条件下的价值运动,审计的对象是财务的收支和经营管理的效益。会计的任务是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审计的任务是审计监督,完善管理。会计的基本原则是统一性、真实性、政策性、社会性,审计的基本原则是独立性、依法性、权威性、客观性。

三、财务会计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单位领导对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视不够。会计基础工作对会计工作和经营管理工作的影响往往是间接的,这就造成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轻视”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因而使得这些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长期处于无人监督、无人检查的状态。因此,会计基础工作的各个环节与制度要求存在诸多的不符。

2.会计从业人员对会计基础工作认识不足。尽管近年来,开展了大规模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也在稳步提高,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教育和国际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教育体制也不够灵活,会计教育也同样如此。不少单位和部门对会计人员的资格要求管理并不严,有些会计从业人员对会计知识只知皮毛,从来没有接受过专门系统的学习,缺乏一定的理论基础,还有一些会计虽然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可会计基础规范得不到重视,只满足于记账不出错为原则,忽视了最基本的会计规范,造成了财务会计工作的混乱。

3.对会计基础工作的管理有所放松。一些单位因为管理松弛而削弱了会计基础工作,账目混乱、财产不实、数据失真;会计人员数量不足、素质不高,造成记账随意、手续不清、差错严重; 甚至为了掩盖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任意伪造、变造虚假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会计人员违反会计职业道德,不认真行使会计监督职权,参与违法违纪活动,甚至为违法违纪活动出谋划策等等。这些问题,不仅消弱了会计基础工作,影响了会计工作秩序的正常运行和会计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也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社会经济秩序,对各单位的经营管理产生了极为严重的消极影响。

四、对今后财务会计工作提出的建议

1、进行内部审计的必要性 一方面,内部审计能更深入组织内部,从而达到防范会计舞弊目的分析会计舞弊的行为实质上是主观化、个性化的,如果刻意掩饰那就很难被观察到。内部审计人员根植于组织内部,对单位管理理念、经营哲学、人员素质最为了解,在有效防范舞弊发生等方面,内部审计具有外部审计无法比拟的“天然优势”。另一方面,内部审计在治理会计信息失真。内部审计可以通过自己的监督工作,发现并纠正存在的问题,督促各级管理人员及单位员工遵纪守法,严格执行制度规定,对单位各项经济业务进行客观的会计核算并及时地真实地披露会计信息,保证财务报告的真实可靠性。其次,内部审计职能的全面实现,有利于降低企业风险,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进而促进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

篇4

财务会计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就是财务会计目标。所谓财务会计目标,就是指对财务会计能力层次的目标。财务会计目标不仅只是理论,更是实践问题。财务会计目标虽然是人们的主观意愿,但是其也不单单只是主观问题,财务会计目标的内容会随着历史经济、政治、法律和社会现状等因素的改变而发生改变,是基于主观但是也受客观影响的性质。在实践工作中,财务会计目标有着重要的指引意义和实现价值。

一、财务会计目标的基本内涵

财务会计目标的含义在会计理论界没有得到一个公认的解释,所以对于财务会计目标的研究,相关人员至今是各抒己见。在整个会计理论界中,财务会计目标主要分两个研究派别,分别是受托责任派和决策有用派。受托责任派的观点是,财务会计目标的意义就是用合理的方式表现出委托人委托的责任和受托人对责任的履行情况。而决策有用派的观点则是,财务会计目标的意义就是给使用会计信息的人带去对相关决策有用的信息。事实上就是,会计应该给目前使用会计信息的人提供对他们决策有实际作用的信息。这种理论的依据是,在资本市场介入我国市场、资源所有权与经销权不再是一体的情况下,拥有资源的人会更关注自己投资的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经济效益,而忽略了合理管理资源。决策有用派比起受托责任派,更关注会计和信息的联系,要求信息可以进行及时预判和反馈,更注重和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相关的信息。受托责任派和决策有用派在相互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受托责任是实际目标,而决策有用是形式目标。会计的诞生和发展,就是受托责任在推动,财务会计的最终目标,就是提供有用的信息。结合我国的国情来看,决策有用类型的财务会计目标更加适合现状。

二、确定财务会计目标的方式

(一)财务会计目标要根据财务会计的实际情况来明确

会计在特定的环境下生存,而环境也会受到会计的影响发生变化,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会计生存的会计环境不同,因而财务会计目标也会不同。会计的进步与发展,其重要因素就是会计环境的改变。所以在明确财务会计目标的时候,必须结合当前的会计环境来讨论。现代产权理论、公司制的发展极大程度上影响到受托责任观的发展。从受托责任观的财务会计目标来说,会计应该将会计在经管中受到委托责任的实际情况以及近一段时间来财务的状况和公司业绩提供给使用会计信息的人,从而准确的判断出当前的管理经营模式是否符合市场环境,所以对会计信息需要足够的客观。会计只需要记录企业目前为止历史的经济事项,使用历史成本计量方式进行会计计量。在资本市场介入我国市场、资源所有权与经销权不再是一体的情况下,股东和债权人更多关注的是投资在资本市场的经济效益和风险性,对受托责任履行的质量关注度下降。若是潜在投资人也被列入使用财务信息的人当中,那么财务信息可以就关于是否应该投资为他们提供有效的建议。决策有用观以这个作为目标,会计在确认信息的时候,不仅仅要对历史存在的经济事项做记录,还要对尽管还未发生但是对公司已经存在一定影响的经济事项做记录,从而更好的满足使用财务信息者的需求。决策有用观认为会计计量过程中,应当将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动态发展展现在会计报表上,不仅使用历史计量的方式,同时也要使用其他的计量方式。而会计报表也应该全方位的提供对使用信息者有效的信息。受托责任观也好,决策有用观也罢,其都是顺应国家当前经济环境的。目前,由于美国强盛的资本市场和企业运行体系影响,美国的主流观念是决策有用观。而我国的经济环境并不同于欧美国家,所以在经济市场中,政府存在着一定的主导作用。

(二)财务会计的智能高低决定了财务会计目标能有多大范围的实现

在信息论和系统论的基础上,会计其实是一个主要提供财务信息的信息系统。财务会计目标其实就是财务会计这个大系统运行成效的最大期望值,所以主观上的期望会影响到财务会计目标的具体定义。目前看来,财务会计的职能范围由“反映、监督、评判、预估和决策”这五大块组成。反映和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责,“反映”指的是会计通过记录、计算和报告货币情况,记录所有企业历史发生过的经济事项并总结成会计信息。这些会计信息包含的是企业历史存在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效,资产、负债和资产所有者权益的变化都记录在其中,同时还囊括了费用的产生、经济效益和利润分配等信息。至于“监督”,是指会计在核算信息的时候,要注意查看企业的经济事项是否都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且客观合理。在这个过程中会计一般是以国家的相关政策、法律法规作为基础,审查企业经济事项的相关数额,并将审查过后的数据进行整合,形成可以反映预算计划执行成果的报表。除了上述两个基本职能,会计信息使用者在了解会计信息,并做出分析之后,再结合会计信息的具体内容,才可以实现评判、预估和决策这三个职能。财务会计这个信息系统,可以将历史发生经济事项的相关数据整合成会计信息,进而提供给使用会计信息的人。明确财务会计目标不仅要满足使用信息者的需求,也要结合会计的自身职能。

三、结语

现代会计理论的出发点,就是财务会计目标。财务会计目标同会计环境的关系是:财务会计目标的决定因素就是会计环境;财务会计目标同会计职能的关系是:财务会计的职能高低决定了财务会计目标的实现范围;财务会计目标同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关系是:财务会计目标能否很好的实现,由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高低决定。

作者:朱亚静 单位:秦皇岛市创业就业训练中心

参考文献:

[1]贾予芳.企业财务会计中的不确定性因素解析及其应对方法[J].经营管理者,2015,34:28.

篇5

关键词 :运用 关系 可行性分析

在当今这个生活中,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个不可避免,但不管从理论角度还是从实践角度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相互融合将是会计工作发展方面的重要问题。何为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呢,让我们先看看是如何定义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

财务会计。财务会计指通过对企业已经完成的资金运动全面系统的核算与监督,以为外部与企业有经济利害关系的投资人、债权人和政府有关部门提供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盈利能力等经济信息为主要目标而进行的经济管理活动。它是现代企业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通过一系列会计程序,提供信息,参与经营管理决策,提高经济效益,服务于市场经济的有序发展。

管理会计。管理会计是指企业生产经营决策层,利用财务会计信息及其相关的会计文本资料进行整理、计算、对比和分析,使企业管理人员对日常发生的一切经济活动进行各种计量单位的预测,决测,规划,控制,考核与评价的管理信息系统。

我们从以下几方面来了解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融合辩证。

一、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在工作中的运用

企业管理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从管理对象来看,可分为对人的管理、对物的管理、对资金运动的管理、对营销计划的管理及对计划实施的管理等;从管理过程来看,可分为预测管理、决策管理、计划管理、组织管理、控制管理、分析及考核管理等。我们可以把类似这些不同对象的管理叫做职能子系统。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看,财务管理作为一种价值管理渗透了所有职能子系统,有时它占据主导地位,对整个企业管理效率起决定性作用。有时其他职能子系统的管理起主导作用,财务管理处于次要地位,只起辅助作用。

企业是盈利性的组织,企业管理的目标是通过管理企业各方面、各环节的活动过程,使企业总体能够协调健康地运行,且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创造尽可能多的价值,并使企业逐渐壮大。财务管理通过合理地组织资金运动,积极地促进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来推动企业管理的有序进行,实现最终目标。

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职能子系统的管理密不可分。企业管理系统的各个职能子系统都很重要的,不能相互取代,在企业管理活动中各自发挥其作用。但要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必须使各管理子系统之间相互协调共同合作。

二、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两者之间的关系

管理会计作为一个独立的会计分支形成后,企业会计便由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部分所组成。从会计报表的报送对象来看,财务会计应定期向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会计报表,管理会计则定期或不定期地向企业管理当局和有关管理人员提供会计报表。

1、工作的侧重点不同。财务会计的侧重点在于日常的定期编制,业务记录,登记账簿有关的财务报表向企业外界具有经济利害关系的团体、个人报告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其具体目标是为企业外界服务,财务会计又可称为“外部会计”。管理会计的侧重点在于针对企业经营管理遇到的特定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以便向企业内部各级管理人员提供预测决策和控制考核所需要的信息资料,其具体目标是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所以管理会计又称为“内部会计”。

2、作用时效不同。财务会计的作用时效无论从强调客观性原则,还是坚持历史成本原则,都可以证明其反映的只能是过去实际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所以说财务会计称之为“报账型会计”。从会计学角度来看,管理会计的作用时效不仅限于分析过去,而且还在于能利用财务会计的资料进行预测和规划未来,同时把握控制住现在,从而串连起过去、现在、未来三个方面。

3、工作主体的层次不同。财务会计的工作主体正常来说只有一个层次,主要以整个企业为工作主体?从而能够适应财务会计所特别强调的完整反映监督整个经济过程的要求,不能遗漏会计主体的任何会计要素。管理会计的工作主体可分为多层次,它既可以是整个企业的主体,又可以将企业内部的局部区域或个别部门甚至某一管理环节作为工作的主体。

4、遵循的原则、标准不同。财务会计工作必须严格遵守《企业会计准则》和行业统一会计制度,以保证所提供的财务信息报表在时间上的一致性和空间上的可比性。

三、可行性分析

会计在本质上是一种管理活动,其基本职能是核算与监督。在企业经济管理活动中,财务会计比较注重对企业实际运行情况的整体记录与总结;管理会计的主要目标是预测、决策、控制、分析等。他们在管理的过程中虽充当不同的角色,但相互依存、相互渗透。

二者的对象是相同的,他们都是以价值运动与物资运动为主,充分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生产关系的社会再生产过程。从实际运用角度而言,二者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现企业的价值增值。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会计个体认识与改造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企业内部会计管理模式应在传统的以财务资本为主要组成部分的基础上向以知识资本管理为主要组成部分进行转变。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还应与物质流、资金往来流程、信息传播与流动之间紧密相连,从而体现出各利益相关者经济关系的产权流。

如果这两者之间相互融合,将有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财务信息在改革创新过程中,应从管理会计的要求方面充分考虑,逐渐扩大信息的范围度;管理会计在发展过程中,应按照相关财务会计的准则和制度进行规范,相互促进、相互发展。

会计是由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相并而成的开放系统。财务会计在确认、记录、计量、报告以及分类过程中,管理会计的调节控制职能自始至终都在发挥着自身的作用,两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新型管理会计是对传统财务会计的进一步扩展,它更加注重企业财务管理职能的发挥。两者之间的服务始终是围绕着维护各利益相关者的权力与利益,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从实际角度而言,这两者之间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正是由于二者的有机结合,才促进了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的不断完善。

正是“财务会计对外,管理会计对内”观念的制约,使得人们对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的目标定位也局限于外部和内部。如果说反映是财务会计的基本职能,那么管理会计只不过是财务会计反映只能的直接延伸。从本质上来说,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自始至终是相辅相成,互相包容而存在的。

参考文献:

篇6

    二、会计学三大分支共同构建的财务信息体系

    (一)重新划分三大学科分支

    而就会计的职能来看,虽然有诸多主张,但其中有几项职能是共同认可的,如反映(核算)、监督(控制)及预测(评价和决策)职能,作者在此以会计学的这三项基本职能,将其三大分支划分为:传统会计学、财务会计学和管理会计学,对应的会计基本职能是反映、预测(包含计划、评价和决策等职能)和监督(包含考核、评价和决策等职能)。将此三个学科理解为会计学的三大分支或许更容易被接受,并不难发现现今的财务会计学为何面对信息使用者的需求时力不从心却又不得不持续疲于应对的原因。传统会计学是反映过去的经济业务的,以历史成本为最主要的计量方法,生成的会计信息最主要解决的就是可靠性问题;财务会计学是重在计划、预测和决策,生成的财务信息主要解决的是相关性问题;管理会计学解决的是内部提供信息的问题,侧重是相关性。这三个会计各司其职、各擅其事,“大分工而小合作”,共同支撑起在会计学指导下所构建的信息大厦,并与其他会计学科如税务会计、环境会计、人力资源会计、行为会计等一起构成会计学。

    (二)三大分支各司所职、各行所道

篇7

二、在ERP系统环境中财务会计工作的变化分析

(一)财务管理变化分析

ERP系统环境下,李宁公司财务会计工作变化主要体现在了管理思想的变化、管理信息的变化以及管理方式的变化三个方面,其具体情况如下:第一,财务管理思想的变化:财务管理思想的变化与当下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变化息息相关,财务管理思想要时刻与社会经济发展保持一致性,使之更好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在知识经济时代,李宁公司利用ERP系统需要对自身财务管理思想进行转化,认清当今经济形式,提高自身风险防范意识,更好实现企业发展;第二,财务管理信息的变化:由传统的财务数据信息向现代化财务管理信息过渡,由原来的信息采集方式朝着现代化信息采集方式过渡。传统财务数据信息主要满足于财务报表编制需求,并不能满足当下企业经济活动管理,这一点不利于当下企业经营决策。原来的信息采集方式主要针对于企业的业务活动,以符合会计活动以及影响财务报表的信息作为采集标准,将一些不符合会计活动以及不影响财务报表的信息排除在外,这容易导致对重要信息的遗漏,不利于企业经营决策。李宁公司利用ERP系统,将对财务管理信息进行全面收集,有着较强的广泛性特点;第三,财务管理方式的变化:ERP系统环境下,李宁公司在进行财务会计工作时,将由原来的分权式管理朝着集中式管理过渡,实现对信息的综合控制,简化会计工作量,提升会计工作的效率,确保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使之更好服务于企业经济决策当中。

(二)财务会计要求变化分析

财务会计要求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了以下三个方面:(1)会计对象的变化:新经济形势下,传统会计对象已经无法满足当下企业发展需要,企业在进行经济决策时,需要对新的经济信息进行分析。所以,会计对象的变化主要是由于当下社会经济发展形势所决定的。李宁公司利用ERP系统进行财务会计工作过程中,必须对传统会计信息进行重新规划,将一些对经营有着重要影响的会计信息编入,为经营决策提供依据;(2)会计职能的变化:ERP系统下,会计职能最大的变化是功能扩大化,由原本的反应、控制职能发展到如今的反应、控制、预测三方面职能,对企业经济发展具有一定预测性,让财务会计工作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作用越显突出;(3)会计计量的变化:当下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下,李宁公司更加注重公允价值计量,根据市场信息变化,由传统的历史成本向公允价值计量转变。

(三)财务会计人员工作变化分析

李宁公司在利用ERP系统进行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后,会计人员工作形式发生了较大变化,例如财务会计工作人员需要掌握计算机操作能力、适应岗位调整、接受新的工作方式等等,其具体表现如下:第一,传统会计工作减少,但系统维护工作却不断增加,财务会计人员需要尽快转变角色,善于对经济信息分析,以适应会计工作发展的新需要;第二,ERP操作系统是电脑软件组成,需要一定的电脑操作基础,对计算机知识有所掌握。所以,新形势下,会计工作人员需要掌握一定的电脑操作能力,具有一定的专业性知识,才能更加适应会计工作发展;第三,ERP系统与财务会计工作相结合后,将改变传统的工作方式,会计信息的收集,将更具实效性,改变传统月初、月末工作量大的现状。除此之外,ERP系统更加有利于会计信息查询,通过在系统上输入相应查询指令,即可获得所需要的会计信息,极大提升了工作的效率性。

(四)人员素质变化需求

实行ERP系统进行财务会计工作后,人员素质需求也有了新的变化,会计工作人员需要掌握更加全面的知识,不单单局限于会计工作,需要对计算机知识有着一定的掌握。这种形势下,企业对会计人员的要求加大,会计工作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管理素质,对管理流程较为熟悉,并且还要具备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以适应新形势下的财务管理工作。

三、ERP系统环境中财务会计工作变化应对措施

本文对ERP系统环境中财务会计工作变化应对措施的研究,主要以李宁公司为例,讲述了李宁公司为了更好实现自身发展,提升经济效益增长,针对于ERP系统环境中财务会计工作面临的新问题,在完善财务管理工作,完善会计基本职能,转变会计人员角色,注重会计人员素质水平提升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予以解决,使财务会计工作更好适应于企业发展需求。

(一)完善财务管理工作

财务管理工作的完善,是李宁公司基于ERP系统下财务会计工作发展做出的正确决策,通过完善财务管理工作,使财务报告中能够更加准确、真实地反应出企业当下经营状况,更好做出经济决策。在知识经济时代,ERP系统是企业发展的有利推动器,可以更好加强财务风险管理,对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进行预测,有效规避风险,更好实现自身经济效益。李宁公司在进行财务管理工作完善过程中,注重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关注财务信息的及时性和全面性,为决策提供更加全面的决策信息,实现财务管理工作促进经济发展目标。同时,ERP系统下的财务会计工作为了更好适应新的管理方式,ERP系统帮助企业总部与分支机构实现动态信息交换,集中控制企业财务信息,站在全局角度进行财务信息把握,实现资金、信息、物流、管理等工作的统一。

(二)完善会计基本职能

会计基本职能的完善,将从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两个方面进行。在会计核算方面,以货币计量为主要计量单位,对企业内部的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的数据收集,注意数据的及时性和可靠性,并且执行国家规定的经济方针、政策以及财务制度,实现会计核算工作完善目标。会计核算过程中,将坚持真实、准确、完整、及时等原则,加强对资金的管理,防止违规现象出现,确保会计核算能够为决策者提供准确信息。在会计监督方面,要保证监督工作的合法性以及真实性,确保公司利益不受侵害,防止资金挪用、挤占等违规行为出现。除此之外,由于企业内部核查人员较少,检查工作存在一定困难等原因,必须完善监督管理工作,实行定量检查,保证会计职能完善。

(三)转变会计人员角色

李宁公司在利用ERP系统进行财务会计工作时,会计人员的工作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因此,为了更好适应ERP系统下的财务会计工作,相关会计人员也需要进行角色转变,适应当下发展形势。在ERP环境下,会计人员角色转变主要从基础工作、会计资料处理两方面进行。首先,ERP系统使传统会计基础工作发生变化,会计人员将适应新的工作模式,注重会计信息采集的网络自动化传达,更加关注财务决策和管理工作。其次,在会计资料处理方面,ERP系统通过事先设置,可以自动生成会计资料,会计人员只需要对部分凭证进行审核即可。李宁公司利用ERP系统进行财务会计工作后,极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减少了传统会计工作量,使会计工作朝着信息化和决策化方向发展。

(四)注重会计人员素质水平提升

ERP系统环境中,财务会计工作对会计工作人员有了新的要求,这样一来,会计工作人员也应该加强自身素质水平建设,满足当下会计工作对会计人才的需要。基于这一点,会计人员素质水平的提升将从理论素质、实际能力两方面进行:(1)会计人员理论素质的提升:理论素质的提升则是对当下新理论的理解和掌握,主要针对于ERP系统环境中会计工作的新要求来说的。李宁公司在实行ERP系统管理后,财务会计工作人员需要通过不断学习来提升自身文化素质水平,掌握新知识、新理论,能够有一个更好地理论基础,这样一来,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才能够满足当下企业发展需求,促进自身的发展;(2)注重实际能力提升:实际能力是会计工作人员能否在实际工作中将理论知识有效利用,为企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实际能力就是会计工作人员的动手实践能力,是将理论转化为实际的过程。ERP系统对财务会计工作有着新的要求,对会计工作人员也有着新的需要,财务人员熟悉相关业务后,是否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机操作,将会计知识通过计算机表现出来,完成企业经济决策,促进企业实现发展目标,这一系列问题,都需要加强会计人员实际能力提升,让会计人员更好投入到实际工作当中。

篇8

一、环境会计的定义

相对于传统的财务会计,环境会计理论起步相对要晚得多。1971年比蒙斯(F.A.Beams)撰写的《控制污染的社会成本转换研究》和1973年马林(J.T.Marlin)的文章《污染的环境问题》揭开了环境会计研究的序幕。关于坏境会计,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定义和理论,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英国Dundee大学的Rob Gray,加拿大审计署的Rubenstein等人。Gray认为环境会计是:“一种关于人造和自然资本增减的会计。最重要的是在二者之间转换的会计”(R.H GrayAccounting & Environmentalism)。或表述为:环境会计是“在为了交易和促进公共福利,为了创造未来用途的财富以及保护资源时根据资源管理者和资源所有者一致同意的惯例,来核算计量这些资源耗费的会计”(Daniel Blake Rubenstein C.A Bridging the CAP between Green Accounting and CAP between Green Accounting and Blacking)。综合大部分专家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种一般意义上的关于微观环境会计的定义:一是环境会计是根据会计学的理论与方法,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有关资源、环境、生态及会计、审计等法规为依据,研究社会、经济的发展同资源、环境、生态之间的关系,核算对资源、环境、生态的开发、利用、防治的基金支出和成本费用,并对企业经营过程中对社会环境的维护和开发形成的效应进行合理计量与报告,综合评估环境绩效及环境活动对企业财务成果影响的一门新兴学科。二是环境会计是将环境问题与现代财务会计理论方法有机结合,以货币单位、实物单位计量或用文字说明等方式进行确认、计量、披露、分析以及可持续发展研究,以便为决策者提供环境信息的一种会计理论和方法。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环境会计是一种以环境资产、环境费用、环境效益等会计要素为核算内容,以货币或非货币为计量单位辅之以一定的文字说明,以有关环境保护法规为依据,记录、控制、评价、分析研究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将有关环境保护、公害防治和消除、评定环境效益及环境活动对企业成本费用的影响等会计信息提供给信息需求者,并对其决策产生影响的一种会计系统。

二、传统财务会计的会计职能

会计的两大基本职能是核算和监督。

会计核算是会计的首要职能,是整个会计工作的基础。传统意义上的会计核算是以货币为主要量度,对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报告,提供真实、正确、可靠的会计信息,以满足管理的需要。

会计监督是会计的另一基本职能。主要是利用会计核算资料及有关资料,对经济活动进行审查、控制和指导,使之按规定的要求运行,达到预期的目的,并保证会计目标的顺利实现。

三、环境会计对会计职能的扩展和补充

环境会计作为会计的一种分支,其基本职能依然是核算和监督。但环境会计在传统会计的基础上对这两大基本职能进行了必要的扩展和补充,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核算职能的扩展和补充

1.对会计核算范围的扩展和补充

传统财务会计其核算主体是企业的经济活动以及因此造成的各项经济业务对企业资产等的影响。通过对企业经济业务的计量、汇总,从数量方面反映经济活动的全貌。传统的财务会计仅将核算局限于会计主体本身所拥有的资产,着重于企业资产价值和价格的界定。按照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只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才具有价值,环境资源只有使用价值,没有交换形成的价值和价格,不属于传统会计核算范围。然而人们可以从自然和生态资源的开发过程中获得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资源和环境能向“人造资本”转换,并随着这一转换,它自身的价值逐渐减少。所以从这一角度讲,自然资源同样具有“资本”性质,同样应列入会计核算范围内。同时,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会产生减少资源数量的耗减费用,排放废弃物会造成生态资源的降级费用,保护环境又会发生人力、物力、财力耗费等,这些都应纳入会计的核算范围。又如,当企业生产造成的环境污染影响其它企业的正常经营,或影响附近居民的健康状况时,显然仅将会计核算局限于会计主体本身所拥有的资产已不适宜,而应将这种由该会计主体的行为所产生的外部不经济性纳入会计的核算对象之内才能更好的体现会计的核算职能。

总体来说,从宏观上讲,传统会计核算的办法未将环境资源列入资产核算,经济增长的指标不能如实反映经济发展速度,虚增了国家的富有程度,夸大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微观上讲,企业成本只计算人造成本,而对“自然资本”忽略不计,会造成企业对自然资源的无偿占有和污染,以牺牲环境质量为代价虚增利润,忽视了环境效益,不利于企业的长久发展及社会形象。而环境会计对传统会计的这一缺陷作了完美补充,将环境资产、环境效益、环境费用纳入了核算的基本内容。

所谓环境资产,是指特定主体从已发生的事项取得的或加以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可能带来未来效用的环境资源和为降低主体对环境的影响而采取措施的资本化成本。主要包括企业为取得土地、牧地资源而发生的支出,旅游自然环境遭到破坏后丧失的能够创造或转化的其他价值的旅游资源,以及企业用于降低对环境影响设施的研究开发、购建、营运、管理支出的社会环境工程支出等。

环境效益指在一定期间内,会计主体通过其所拥有的或能控制的环境资产实现的或即将实现的效益。主要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诸如排污费、污染赔偿费的减少,社会环境工程处理的废物再生收益,环境治理咨询服务收入,获得优惠利率环境保护贷款的利息成本,以及推行环境政策、积极执行环保措施而享受的国家补贴、税收减免和奖励等。社会效益包括企业形象的提高,企业环境风险的降低、职工和附近居民疾病率的降低、对文物古迹腐蚀的降低等。一般社会效益只能以文字描述,还没有确切的资本化衡量标准。

环境费用主要指环境成本,即“本着对环境负责的原则,为管理企业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而采取或被要求采取的措施的成本,以及因企业执行环境目标和要求所付出的其他成本”(《环境会计和报告的立场公告》)。资本化的环境成本即为环境资本,费用化的环境成本则为环境费用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环境补偿、环境治理费、环境维护费、环境损失成本等。

环境会计通过对环境资产、环境效益、环境费用的核算,为信息需求者提供关于企业更多方面的、更为广泛的有用信息。

2.在会计核算的计量方面,环境会计也进行了必要到补充

传统的会计计量方式是以货币为主要的计量单位,而实际情况如前所述,自然资源和环境等不具备货币化的条件,但作为企业资本的一部分,应当准确地予以计量核算。同时,如企业环境效益的社会效益方面等也无法直接以货币形式衡量,但这些又是核算一个企业、衡量企业发展程度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环境会计采用的货币计量与非货币计量相结合同时加以文字描述的计量方式为会计核算作了很好的补充,更大程度地发挥了会计的核算职能。

综上所述,环境会计在会计核算职能方面为会计体系做出了很大的扩展和补充,宏观上有助于正确衡量国民经济核算指标,准确评价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微观上讲,使企业在评估投资方案时,不会低估环境污染成本;在建立经济目标的同时,考虑到污染治理、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多方面目标,为企业的经营目标制定、生产需求预算、财务风险评估、经营成果核算等各个方面提供了更加充分、全面、可靠的信息,更有利于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的决策。

(二)对监督职能的扩展和补充

传统会计的监督主要是以国家的财经政策、财经制度和财经纪律为准绳,通过价值指标来监督,侧重于从经济活动角度出发,没有将环境等所带来的经济问题纳入研究范围内,造成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企业有可能为了片面地追求其经济利益而忽略其应负的社会责任。如有些企业为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往往对环境资源的损耗大大超过补偿,造成环境的不合理开发,使环境恶化加剧,不利于政府对企业执行国家环境政策、与经济有关的环境法律法规的情况的监管,同时也不利于企业树立自身的社会形象以及企业的长远发展,使会计体系的监督职能大打折扣。

环境会计在传统会计对经济方面实施密切监督的基础上,对会计体系的监督职能主要有以下几点扩展和补充。

1.环境会计在提供经济信息的基础上为政府及有关信息使用部门提供社会信息,使政府及有关部门准确掌握企业执行环境政策、环境法律法规的状况,有助于监督企业执行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

2.环境会计对企业环境资产、环境效益、环境费用情况的披露为环境保护部门提供进行宏观环保决策和对企业进行环保考核与奖罚的依据,从而监督所有企业对环保方面的相应经济活动,提高企业间竞争的公平性。

3.环境会计要求企业站在社会的角度考虑业绩,使企业的社会效益与社会成本相对应地取得社会利润。促使企业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考虑到自身环保经济活动带来的社会效益,履行其社会责任。

4.环境会计对企业有关信息的披露为企业的外部投资者提供了了解企业履行环境保护责任的必要信息,判断企业由此获得的发展机会和前景,决定对企业的投资行为,从侧面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

篇9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财务管理成为了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通过财务决策的方向化、财务管理的多元化、财务关系的多层化等,为企业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指导企业的决策和经营。而作为指导财务会计进行会计实务工作的财务会计目标,与社会的公正和利益息息相关,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也起着潜在的决定作用,需要我们依据社会大环境以及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位。

1企业财务会计目标的概述

财务会计目标是财务会计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财务会计活动的前提条件,也是评价财务会计活动成败优劣的基本标准,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1.1财务会计目标的内涵

在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公布的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明确指出:“财务会计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的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具体来说,财务会计目标就是财务会计信息系统运行所能够或所期望达到的结果或境界,其对于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财务报告要素、确认和计量等方面有着直接的影响。

1.2会计目标的理论观点

当前,会计理论界对于会计目标的认知存在这两种类型的观点,即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前者认为会计目标是以合理的方式有效协调委托和受托的关系,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和历史成本会计模式,真实、公正地反映受托方的经营状况,在会计处理上强调可靠性胜过相关性;后者建立在社会资源的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的基础之上,为现有的或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等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利于其做出合理的决策信息,在会计处理上强调有用性和相关性。

1.3企业财务会计目标定位现状

企业的财务会计目标目前分为基本财务会计目标和具体财务会计目标两个层次,前者在财务会计目标体系中占主导地位,直接制约着具体财务会计目标,体现了经济管理的客观要求,是财务会计系统运行的最终目的;后者是在基本目标的指导下从事财务会计管理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是基本财务会计目标的具体表现。一般来说,企业财务会计的基本目标是为会计信息需求者提供相应的有效信息,而其具体的财务会计目标则是上面所提到的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

2影响财务会计目标定位的因素

企业财务会计目标的不是单纯依赖认为确定的,而是会受到财务会计的客观环境、客观职能以及信息质量特征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具体表现为:

2.1财务会计的客观环境

财务会计的客观环境影响着财务会计目标的定位,离开客观环境而确定会计目标是不切实际的,因为会计目标的定位会随着历史发展中会计环境的变化而作出调整,一定程度上,会计客观环境的变迁是推动会计目标不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2.2财务会计的客观职能

财务会计的客观职能影响着财务会计目标的实现范围,主要包括反映、监督、预测、评价、决策五项,其中反映和监督两项是基本职能:反映职能主要是指财务会计通过对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的进行确认、记录、计算、报告等工作,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变化及经营成果。监督职能则是财务会计在进行会计核算工作时对企业的经济业务进行合法审查,为企业各利益方提供反映计划或预算实际执行情况的相关信息。脱离财务会计客观只能的财务目标定位会使财会信息成为信息使用者遭受投资风险、金融风险、决策风险的替罪羊。

2.3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

财务会计目标的实现须通过准确且有利于企业决策的会计信息才能发挥其效用。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财务报告目标的具体化,是判断会计信息是否有助于企业进行决策和经营的一个标准,对财务会计信息的确认、计量和信息传递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可以说决策有用性是财务会计信息质量最重要的特征,相关的会计信息应同时具备及时性、预测和反馈价值等的特征,而可靠的信息则应同时具备可验证性、中立性、真实性的特征。

3企业财务会计目标的定位

企业财务会计目标是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下为企业经营管理指明方向的导航灯,依据经济环境的改变,准确制定财务会计目标对于会计准则的制定、企业的长远发展都起着积极的作用。

3.1财务会计目标与会计准则

财务会计目标是会计准则的基石,指导着财务会计的实务工作和会计准则的制定工作,在财务会计概念结构中居于中心地位。财务会计目标的确定是对会计发展过程中内在的必然联系的体现,反映了会计的本质,也制约这会计概念和准则。另一方面,会计准则成为了保障财务会计目标实现的对于会计主体行为的规范。加深对财务会计目标与会计准则的重要关系的认知,对于财务会计目标和会计准则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2财务会计目标定位的思考

在对财务会计目标进行定位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对我国的会计环境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质背景下,对我国的经营管理机制、资本市场以及资金来源的情况进行考察分析,了解我国特色的会计环境;其次,还需要重点对会计信息使用者及其需要进行透彻的分析,其对象包括国家各职能部门、银行、证券市场上的大众投资者以及国有以外的一般投资人。只有在了解我国会计环境以及会计信息使用者需求的基础之上,才能对财务会计目标进行准确、合理的定位。

3.3财务会计目标的确定

我国当前的经济环境决定了我国应确立以“受托责任为主,兼顾决策有用”的财务会计目标。以受托责任为主,主要是强调向国家或法人企业这些重要的大股东报告受托资源的经营、保值增值情况,同时兼顾其他利益群体的经济利益,通过资本市场使他们积极选择投资企业,通过行使自己的权利来促使企业经营向好的方面转化。而当随着我国经济的深入发展,其对于决策有用性信息的需求量也会日益增加,因此也要兼顾决策有用目标。

参考文献:

篇10

(3)相互分享部分信息管理会计所需的许多资料来源于财务会计系统,其主要工作内容是对财务会计信息进行深加工和再利用,因而受到财务会计工作质量的约束。同时管理会计信息有时也使用一些与财务会计并不相同的方法来记录、分析和预测企业的经营状况。

(4)财务会计的改革有助于管理会计的发展。

二、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

(1)会计主体不同管理会计主要以企业内部各层次的责任单位为主体,更为突出以人为中心的行为管理,同时兼顾企业主体;而财务会计往往只以整个企业为工作主体。

(2)具体工作目标不同管理会计作为企业会计的内部管理系统,其工作侧重点主要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财务会计工作的侧重点在于为企业外界利害关系集团提供会计信息服务。

(3)基本职能不同管理会计主要履行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考核的职能,属于“经营型会计”;财务会计履行反映、报告企业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职能,属于“报帐型会计”。

(4)工作依据不同管理会计不受财务会计“公认会计原则”的限制和约束。

(5)方法及程序不同管理会计适用的方法灵活多样,工作程序性较差;而财务会计核算时往往只需运用简单的算术方法,遵循固定的会计循环程序。

(6)信息特征不同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时间特征不同:管理会计信息跨越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时态;而财务会计信息则大多为过去时态。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信息载体不同:管理会计大多以没有统一格式、不固定报告日期和不对外公开的内部报告为其信息载体;财务会计在对外公开提供信息时,其载体是具有固定格式和固定报告日期的财务报表。

篇11

二、财务会计目标的确定取决于财务会计的客观环境

从会计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来考察,会计依存于特定的环境,并同时反作用于环境;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会计环境不同,会计目标也不同;会计环境的变迁是会计目标进步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因此,离开会计环境而确定会计目标是不切实际的。亨德里克森指出,会计环境对会计目标即根据逻辑导出的各种会计原则和规则都有直接影响,但并不是社会经济的所有方面都与会计相关。经济因素是影响会计发展的核心因素,它包括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类型与企业的组织形式、所有制结构、经济管理体制、资本市场的发育程度、公司治理结构等诸多方面。不论是“决策有用观”还是“受托责任观”无不以一定的经济环境为依据。

“受托责任观”的形成、发展与公司制和现代产权理论的产生、发展密切相关。在两权分离并且拥有财产所有权的所有者和拥有财产经营权的经营者是在确定的经济环境下,委托方关注着受托资源的保值与增值情况,委托方可以向受托方提出各种管理受托资源的要求。受托方如未完成既定的受托责任,委托方可以更换受托方。在“受托责任观”看来,财务会计目标要求财务会计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会计主体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履行受托责任的情况,提供在过去一段时间里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信息,以判断管理当局的经营是否有效,因而在会计信息的质量方面强调客观性;在会计确认上,只确认企业已发生的经济事项;在会计计量上,坚持采用历史成本计量模式。

“决策有用观”是在美国证券市场日益发达和规范化的背景下形成的,其代表人物有亨德里克森等,美国会计学会(AAA)、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也是“决策有用观”的主要倡导者。“决策有用观”所依托的两权分离,是以资本市场为媒介的,在这种环境下,股东和债权人虽仍关心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但他们更关注资本市场的平均风险与报酬,如果将潜在的投资者纳入信息使用者的范畴,财务报表的信息应能帮助其做出是否进行投资的决定。这时,以帮助投资者做出是否进行投资的决策所必需的信息,如关于会计主体未来现金流动的时机、金额和不确定的信息,就成为会计报表的主要目标。从这一目标出发,在会计确认上,不仅应确认实际已发生的经济事项,还要确认那些虽然尚未发生但对企业已有影响的经济事项,以满足信息使用者决策的需要;在会计计量上,认为会计报表应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动态变化,主张在以历史成本计量的同时多种计量属性并行;在会计报表方面,认为应尽量满足全面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以满足信息使用者需求的多样性。

不论是“受托责任观”还是“决策有用观”都是与一国的社会经济环境相适应的。“决策有用观”目前在美国占主导地位,是同美国发达的资本市场和企业运行机制分不开的。我国的经济环境既不同于美国也不同于西欧,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政府在一定的经济领域内仍起主导作用。

基于上述客观环境,决定了我国财务会计目标的确定应立足我国的经济环境。在现阶段我国的经济环境下,我国财务会计目标应以“受托责任观”为主要目标,兼顾“决策有用观”。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和资本市场逐渐成熟,我国的财务会计目标便以“决策有用观”为主、兼顾“受托责任观”过渡。

三、财务会计目标的实现范围取决于财务会计的客观职能

按照信息论与系统论的观点,会计可以看作是一个信息系统,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因此,财务会计的目标可以说是财务会计系统运行所期望达到的目的或境界,它的内容受到人们主观期望的影响。所谓职能则是指一事物所固有的功能,会计职能就是会计自身所具有的职能,是客观存在的。目标与职能的关系就是主观要求与客观存在的关系。会计职能是相对稳定的,而会计目标是随着会计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但是会计目标的提出不能超越会计的职能,而只能局限在会计职能的范围之内。会计目标是会计职能的具体化,并受制于会计职能,没有某项职能则不可能提出相应的目标。

目前,财务会计所具有的职能普遍认为有反映、监督、评价、预测、决策五项职能。其中反映和监督是基本职能。反映职能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记录、计算、报告等环节,对企业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进行记录、加工,形成全面系统的会计信息的功能。这些会计信息主要反映企业已经形成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变化的信息以及费用发生、收入的取得和利润实现及其分配的信息。监督职能是指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对企业经济业务的合法性、合理性的审查功能。会计监督通常是以国家政策、法规和财务会计制度、计划、预算等为依据,通过对企业经济活动有关数据进行会计确认,将符合会计确认标准的数据进行加工处理,提供反映计划或预算执行情况的会计信息。除以上基本职能外,财务会计的评价、预测、决策的职能都要在财务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会计信息的基础上,通过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分析、比较、综合运用才能实现。财务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它所能做到的,就是将已经发生或已经完成的经济活动数据加工成会计信息提供给会计信息使用者。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如果说经济环境是影响财务会计目标确定的最重要的外部环境,那么会计职能就是制约财务会计目标的最重要的内部因素。因此,财务会计目标的确定既要考虑外部使用者的需要,又要考虑财务会计本身的职能。

四、财务会计目标的实现程度取决于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财务会计目标是一定经济环境的产物,体现为会计信息使用者主观需求和财务会计信息系统客观职能的辩证统一,但是“财务会计目标不会自动实现,只有通过良好的、必要的确认、计量、报告和传递的具体会计准则、程序和方法,最终通过有助于决策的会计信息才能实现会计目标。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正是选择或评价可供取舍的会计准则、程序和方法的标准,是对财务报告目标的具体化。它主要回答:什么样的会计信息才算有用或有助于决策。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比目标更具体地指导财务会计信息的确认、计量和信息传递。”(葛家澍,林志军《现代西方会计理论》第82页)在财务会计概念结构体系中,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连接会计目标和其他概念公告之间的“桥梁”,财务目标的实现取决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会计信息应具备什么样的质量特征呢?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具体构建应从会计目标出发,以会计目标的要求为逻辑起点,以会计目标的实现为最终目的。关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研究从60年代起西方财务会计文献中就一直存在着,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1980年5月发表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2号指出:“对决策有用性应作为最重要的质量特征。”并进而提出:“会计信息要于决策有用,要具备两种主要的质量,即相关性和可靠性。信息的相关性越大,可靠程度越高,越是合乎要求,那就是越于决策有用”。“相关性”是指与决策有关的特性,会计信息要能帮助使用者对过去、现在和未来时间的结果做出预测,使其能与投资人、债权人和其他人士所作的经济决策相关。相关的会计信息应同时具备及时性、预测价值和反馈价值的特征:“可靠性”是指会计信息应能如实表述所要反映的对象,做到不偏不倚地表述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可靠的信息应同时具备可验证性、真实性、中立性的特征。

虽然“相关性”和“可靠性”是会计信息的两大重要质量特征,但在不同的会计目标下有不同的价值取向,进而形成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差异。“决策有用观”强调财务报告应提供有助于决策者形成对企业未来合理预期的相关信息,财务报告不仅需要披露当前利润,还需要披露非财务信息以及前瞻性信息,强调“充分披露”,强调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受托责任观”强调事后信息,在订立或执行契约时一般利用会计信息的反馈价值而不是其预测价值,强调历史成本计量,强调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葛家澍,林志军。现代西方会计理论[M].福建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

[2]卢永华。关于财务会计目标的理论反思[J].会计之友,2003,(4)。

[3]张炎兴。论不同财务报告目标下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J].企业经济,2002,(1)。

篇12

(一)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概念

管理会计,指的是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当中的分支,为单位或企业提供强制性财务报告以外的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其目的是满足公司管理和公司治理中对特殊信息的要求,通过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和会计处理程序,不但要反映单位或企业的过去,而且要利用这些历史信息对未来进行准确的预测,能够参与单位或企业的决策,并规划未来,对未来的一切经济活动都要进行控制和评价。管理会计其实是经营型会计,其服务的对象是企业内部。财务会计,指的是根据会计制度或空间准则,核算并监督单位或企业的一切业务或经济活动,对外部提供相关的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解释。财务会计其实是报账型科技,其服务的对象是企业的外部。

(二)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之间的联系

1、二者都属于单位或企业的管理行为企业会计其实是企业管理当中的重要成分之一,能够通过收集经济信息、加工处理信息,对经济信息进行利用,对单位或企业中的经济活动进行调节、控制和指导,从而提高经济活动的效率。而在整个管理活动当中,管理会计师通过各种经济数据并运用一定的方法帮助单位或企业的管理层做出正确的决策,其重点在于过程控制,并通过决策、预测和预算编制完成企业的管理目标;另一方面,财务会计则将重点放在了单位或企业实际运行状态的总结和记录上。二者共同为单位或企业的管理服务。

2、二者的核算对象基本相同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都是将企业现在的资金运动和未来的资金运动作为核算的对象,而且在核算的内容上也会出现重叠和交叉。比如在核算成本的过程中,管理会计将会根据当期的损益进行成本管理和成本控制,而财务会计则会为期末的存货进行计价。

3、二者的基本职能相同管理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实现对单位或企业的成本控制,并对经济活动的预算进行控制,对经济活动中的人员进行评价和考核。而财务会计的职能在于监督和核算,其监督职能就是对单位或企业的经营活动成本进行检查和考核,而且主要检查的是企业实际的经营状况是否和成本预算、企业目标相一致,若存在差异,应积极地找出原因和解决的有效措施。由此可见,从本质上分析,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都是对产权变动和资源交易的计量、确认和控制。虽然二者由于分工不同,其侧重点会存在差异,但是二者都是为了提高企业的效益,维护企业管理者的权益而服务的。

二、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

(一)控制过程在不断融合

目前,在企业的综合性的控制管理方法和具体的管理会计活动中,总体的流程都较为相似,主要包括了战略的分解、目标的制定、实际的贯彻和执行以及分析和考核等步骤或环节,而各个环节中都存在着财务会计工作。比如在预算管理当中,管理的终点就是财务预算,并通过预计财务报表的形式来表现,而该表的表现形式其实和财务报表的形式一致,从而便于后期进行预算考评[5]。这其实是对单位或企业经营绩效的考查和监督,而在整个过程中,实际的经营成果将会与预算的数据进行比对,从而得出财务会计数据,包括成本、收入、利润以及各项费用支出等。如果在比对中发现二者数据存在偏离,单位或企业就能够及时地发现问题出现的环节,并进行及时的修正,从而对企业的经营水平进行持续地改善和提高。

(二)成果表达的不断融合

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智力资本、人力资源、组织资源、知识产权等无形的资产才是决定一个企业竞争力的关键,但是这些无形资产很难在财务报表中进行表述或确认,从而无法对这些资产的价值进行计量。而在管理会计当中,由于促进了量化结果和描述性说明的结合,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用性和有用性。另一方面,公司的管理层需要了解公司一段时期的财务表现,而财务数据通常与绩效评价指标挂钩,并使员工了解自己的薪酬可能受到的影响。与此同时,管理层在进行管理措施、控制措施的决策时,同样也需要财务会计信息作为估值和评价的重要依据。

三、企业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融合的作用

(一)促进合同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在减少坏账的有效措施当中,合同管理是方式之一,其实合同管理是管理会计的范畴,但是由于在实际的操作和工作中,并没有对管理会计的岗位进行单独设置,其具体的工作仍然是由财务会计进行。合同管理的步骤包括了签订合同、发出货物、资金回笼、销售提成等,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能够及时的、真实的反映出执行合同的情况,并对逾期未回笼的资金或货款进行跟踪管理,从而降低资金回笼的风险,并保证单位或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二)保证预算管理的全面性,确保实现预期的经济目标

各个单位或企业在年初就会对全年的生产目标以及各项成本的开支限额进行预算,并对各项经济指标进行划分,细分到季度和月份,从而保证能够每月进行一次考核和排名。在每月或者每季度的经济工作会议上,将考核的结果进行通报,做到奖优惩劣。每月将各项成本费用编制成考核报表,并和预算的指标对比,如果出现了超支必须进行及时的分析,找到超支出现的原因和环节,从而对成本费用进行严格的控制。虽然预算管理属于管理会计的范畴,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必须依赖财务会计进行工作,并会受到财务会计工作的质量的影响,因此只有将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进行有机的结合,才能真正地实现预期的经济目标。

篇13

关键词:财务会计目标;财务会计职能;财务会计信息质量

财务会计目标是财务会计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即期望会计达到的目的或境界。会计目标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会计目标虽然是人们主观认识的结果,但它并不是一个纯主观的范畴,会受到特定历史条件下客观存在的经济、法律、政治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并随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具有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性质。研究会计目标对会计的实践工作以及会计准则的制定既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又有较大的实践价值。目前在我国会计理论界对财务会计目标的研究仍处于见仁见智的状态。笔者认为,必须在财务会计的客观职能和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主观要求基础上,辩证认识财务会计目标。财务会计目标作为一种主观愿望,其实现范围取决于财务会计的客观职能,而其实现程度则取决于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具备程度。

一、问题的提出

1978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颁布了第1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企业财务报告的目标》,开始以会计目标为起点研究财务概念框架。从此,会计目标理论受到学者们的密切关注。会计目标理论作为会计起点理论为广大学者所接受,会计目标理论的研究也就具有理论意义了。理论是什么?《韦氏新国际词典》对理论的定义是:“一套紧密相连的假定性的、概念性的和实用性的原理的整体,它构成对所要探索领域的可供参考的一般框架”。所以,作为会计起点理论,会计目标理论也必须有一个逻辑一致的框架。会计目标理论也只有在一个科学的理论框架内研究才更具科学性和完整性,才能使会计理论大厦根基更为牢固。会计目标理论框架问题研究由此提出。

二、财务会计目标的内涵

对于财务会计目标的内涵,在会计理论界并没有形成一个权威的、可为学术界普遍认同的观点,财务会计目标的研究在目前仍然处于各抒己见、尚未有定论的局面。纵观会计理论界对财务会计目标的研究,归纳起来主要有两大流派,即“受托责任派”和“决策有用派”。受托责任学派认为,会计的目标就是以适当的方式有效反映受托人的受托责任及其履行情况。换言之,会计应向委托人报告受托人的经营活动及其成果并以反映经营业绩及其评价为中心。其依据是,资源所有者将资源的经营管理权授予受托人,同时通过相关的法规、合约和惯例等来激励和约束受托人的行为,受托人接受委托,对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和经营并通过向资源提供者如实报告资源的受托情况来解除其受托责任。受托责任学派更强调信息的可靠性,它在重视资产负债表的基础上格外重视损益表。决策有用学派认为,会计的目标就是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对其决策有用的信息。换言之,会计应当为现时的和潜在的投资者、信贷者和其他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利于其投资和信贷决策及其他决策的信息。其依据是,资源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后,在资本市场介入的条件下,资源所有者对受托资源有效管理的关注程度会降低,转而更为关注所投资的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风险与报酬。决策有用学派更强调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即要求信息具有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和及时性,更关注与企业未来现金流量有关的信息。笔者认为,决策有用和受托责任是互有关联的会计目标,受托责任是实质,决策有用是形式。受托责任是会计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因,提供反映受托责任的信息是会计的根本目标。考虑我国的现实国情,笔者认为,我国会计目标的现实选择应定位于决策有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