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1-13 10:36:56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如何渗透德育教育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在高中学习阶段,学生正处于价值观、人生观及世界观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便要求语文教学人员将品格健全的高素质人才培养作为新时期、新形势下语文教学的一项主要任务。与此同时,高中语文教学在德育教育当中具备着显著的优势,无论是语文课外阅读还是作文教学,只要语文教师巧妙的加以利用,那么便能对学生产生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所以,要想促进学生德育教育的实现,那么就应当以高中语文教学为突破点和重要手段,强化语文教学和德育教育的有机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对学生人格和道德的熏陶作用。
(一)在以身作则及言传身教中渗透德育教育
要想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全面的渗透德育教育,并且取得良好的效果,那么就需要语文教师首先接受教学中思想内容的教育,并且将其化作切身的思想行动,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学生才能够乐于效仿教师的优秀行为。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当做到严谨治学、严于律己、积极工作、热爱学生,通过教师自己的身教和言教来影响学生,通过教师自身的岗位精神和道德修养教育学生、感染学生,那么学生的良好思想品德便会在潜移默化当中逐渐形成。
(二)在古诗词中渗透德育教育
高中语文教学当中的古诗词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思想教育因素,因此教师应当充分的发挥出这些教育因素的巨大教育潜力。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古诗词基本上都是思想性与意识性统一、形神俱佳的古代文人骚客的优秀作品,每首古诗词都为学生展现了一幅幅美妙绝伦的画卷,这些古诗词的作者都是闪光的情操、理想、人伦以及信念的寄托者,为高中德育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充分的条件。所以,高中语文教师要积极的引导学生对古诗词中的名句及精品进行赏析,这样不但能够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并且还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孕育内在美的气质,同时也可以净化学生的思想境界,
(三)在课文教学中加强德育教育的渗透
高中语文教材中绝大多数的课文都属于文质兼美的典型文章,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应当充分的与课文教学中的内容加以结合,对学生实行德育教育。如果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切实的根据课文的具体特点,深入的对教材进行钻研,全面的挖掘出课文中所蕴含的德育因素,使德育教育能够在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的过程当中得以不断渗透,那么必然会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发挥出极大的作用。高中语文课文中最能打动人、最能感染人的就是鲜明的人物形象。通过主要事迹、语言、细节以及动作等诸多方面来对人物进行分析,能够使人物形象在学生的脑海中得以再现,帮助学生更好的对人物的思想情感加以理解,进而与文章的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最终使学生的精神世界得以升华。
(四)在作文教学中注重德育教育的渗透
高中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点教学内容便是作文教学,语文作文教学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情操方面具备着无可替代的独特优势。高中学习时期,正是学生分辨善恶、美丑、真假、是非能力成长的重要而又关键的阶段,这就需要高中语文教师在日常的作文教学当中注重德育教育的渗透,同时也是教师不可推卸的重要职责及历史使命。在当今的高中语文教材当中,语文作文训练越来越贴近于学生的现实生活,这为高中语文教学德育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极为广阔的空间。正可谓言为心声,学生思想方法、世界观、价值观、理想追求以及道德情操的一面镜子就是作文,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写出看法全面、格调高尚以及观点正确的文章,在作文教学中有计划的、有目的的、有意识的渗透唯物辩证法的重要观点,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高尚的审美情趣以及良好的道德素养,将作文教学的特殊育人功能充分的发挥出来。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青少年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而高中学习时期又是青少年步入社会极为重要的准备阶段,作为教育教学工作者,尤其是高中语文教学人员,更应当最大限度的发挥出语言文字的教育作用以及育人功能。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当中,对学生深入的渗透德育教育,将有助于学生人格素养的完善,有助于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有助于人文修养的形成,以便于使学生将来能够更好的参与到和谐社会的建设工作当中。因此,让我们高中语文教师积极的对“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的原则加以秉承,为学生健康及全面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瑞阁.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J].华章,2011(7).
教师是学生的表率,老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影响很大。绝不能忽视教师的基本素质和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而体育教学中往往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再示范来教学生,学生都是模仿老师的行为动作。在体育教学中,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严肃认真,健康而有朝气,通过良好的仪表来感染学生,增强学生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同时也获得学生尊重。
二、规范体育行为
良好的体育行为习惯是德育的重要内容。在体育教学中,始终坚持规范教师和学生的体育行为。例如:上课铃响后,教师吹哨集合,有些同学整队集合不迅速,表现的懒懒散散,漫不经心;有些同学说笑打闹;有的同学不穿运动鞋。以上各种现象教师如不及时教育纠正,势必会影响体育课的正常进行。所以,这个时候教师就要起带头作用。穿好运动服,运动鞋,提前在操场等学生,每一节体育课都认真对待,学生也会认真对待。德育教育应从教师和学生的组织纪律入手,严格执行课堂常规和考勤制度,渗透文明礼貌、组织纪律、思想作风等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意识,使学生自觉遵守纪律和各项规章制度,为体育课的正常进行作好思想准备。
三、德育在教学中的实施
在体育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勇敢果断,不怕困难,不怕失败的精神。例如,在体操教学中的“前滚翻”,教学难点是下额紧贴身体,按照体育教学教法,就是教师先讲解动作要领,再做示范动作,学生都不会认真听。可当学生练习时,一个个都胆怯了,教师只好示范,这样一来,就浪费很多时间,老师也很累的,学生还是掌握不了动作要领。对于这种情况,只有先从思想教育入手,根据学生心理特点找出原因,学生不敢翻的原因是:胆怯、怕受伤。这个时候,教师就要做学生练习时失败后的动作。让学生站在垫子两旁,做好保护,就是失败了,两边学生也会保护到他。学生消除了胆怯,就敢于翻滚了,练习起来也很高兴。因此培养学生勇敢、果断、不断进取、团结的拼搏精神。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习惯就是素质,所谓素质,也就是若干好的习惯的组合,如读书学习的习惯,清洁卫生的习惯,爱护仪器设备的行为习惯,团结合作的习惯等。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21世纪的实验教学要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实验教学更是占据着特殊的重要位置,学校实验室德育的任务之一应当是从规范学生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这正是让实验教师把悬在实验室半空中的德育落在了地上。如何在实验教学工作中,根据实验教学学科的特点,把德育的首要作用落到实处呢?
一、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
1、 结合我校实际,教学班级全校50个,大多数学生来自各乡、镇中学,上高中之前很少做实验,有的同学甚至从未进过实验室,那么我们物理实验室是这样操作的。在高一新生进校后的第一、二周,实验室的老师组织高一新生到实验室进行每班一节课的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1)分组:首先对每班学生进行实验分组,定人、定位,两人一组,共28组。2)向学生介绍物理实验课的特点及实验室的作用。3)强调实验课的纪律要求及注意事项。因为学生到实验室上课与平时在教室上理论课有很大的区别,传统的实验观认为:实验是对《新课程标准》所规定某一科学问题的验证,甚至有的学生(包括老师)都认为是走过场。宁愿在黑板上讲实验、画实验,纸上谈兵。因此学生到实验室上课时,纪律差、简直就是“放羊式”管理,部分学生不顾及周围同学的感受,大声讨论,随意走动,防碍他人实验;有的同学认为仪器、用品、设备都是学校的,取用时不节约、不爱惜,甚至有意损坏、浪费;有的同学甚至将仪器、材料带出实验室等,如此现象,超过了道德的底线——防碍到他人的学习、生活、安全等。针对部分学生这一不良现象,我们在上培训课时,就特别强调实验课的纪律要求,带领同学们学习《学生实验守则》、《仪器赔赏制度》、《实验室安全注意事项》等。
2、 学生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说起容易做起难,并非一日之功,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需要教师长期培养,有计划有目的地实施,必须时时抓、事事抓、常抓不懈。对于这个问题,我们物理实验室是这样做的,学生到实验室上实验课,实验教师必须要求学生保持实验室的安静、不乱动仪器设备、药品、材料,保持实验室清洁卫生。实验结束时,要求每组学生必须整理实验操作台上的实验器材,包括打扫教室卫生、防好桌凳,这一点我们是每一节课都提醒、强调,遇到没有做到的同学,我们就请他回来(那怕他离开了实验室,教师也要派其他同学把这样的学生找回来,叫他整理好器材,放好凳子后再离开。培训课上强调这个问题时,我们打了这样一个比方,学生作完实验离开实验室时就象在家吃完饭,要把自己当成“佣人”而不是少爷小姐,要收拾碗筷,抹桌扫地。学生进学校后经过大约半个学期的训练,多数学生基本上能逐渐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二、挖掘教材的思想教育因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知识和能力是素质的基础,但是没有知识和能力,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没有良好科学作风,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素养,没有创新精神,仍然不是一个高素质的人才,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发展素质能力为重点的教育,而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发展素质的基本环节。针对这个问题,实验室是这样做的:根据物理教材安排的实验内容,有些实验的原理设计,仪器的使用,操作步骤里就蕴含着思想教育因素,只要努力钻研,认真备课,就能把这些因素挖掘出来,在物理实验课堂教学中不拾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例如:学生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其实验原理的设计,是应用平抛的知识,用测距离替代测速度,原理设计构思巧妙、科学合理,具有创新精神。该实验的操作过程中有这样一步:大小相同而质量不同的两小球发生对心正碰后从斜槽末端做平抛运动同时落地,这时就需要两同学相互配合把落地的两小球同时接住,否则两球再次落下又在作图纸上打点会混淆先前小球的落点,这样的动作要重复十多次。我认为学生通过做这个实验,从对实验原理的理解掌握到对实验步骤亲手反复操作和最后对实验数据处理这一系列过程,会从中感受到实验创新的精神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培养学生实是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坚忍不拔的意志
实验本是一个严格的科学过程,要获得实验的成功,必须一丝不苟,来不得半点虚假,不能为迎合某个结论而乱凑数据。例如学生实验《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要求同学们测出十多组电压值和电流值,然后在直角坐标系中描点再根据点的走势找规律。《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也需要学生测六组数据后根据公式计算结果或通过作图得出结论。学生动手做这些实验有利于培养实是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科学作风,磨练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和不段探索知识的精神。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爱护仪器设备的好习惯
德育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德育教育是解决学生做人的问题,做什么样的人这是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命运问题。由于德育教育具有双重任务:即不但要解决学生知不知、会不会的问题,还要解决学生信不信、行不行的问题,然而问题在后者,因此,我们就要把课堂教学与课堂实践结合起来,而实验教学正是课堂实践的重要基地,充分利用好实验室的作用是解决学生信不信、行不行的重要途径。学生实验中要用到的一些精密仪器和贵重仪器,如: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微安表、灵敏电流计、万用电表、示波器等,同学们在实验室用这些仪器进行测量、观察、读数时,实验老师不但要教会学生如何使用、怎样调节,同时还要向学生强调仪器的使用注意事项,比方说:不能用游标卡尺测表面粗糙的物体,微安表、灵敏电流计不能重撞,调节万用电表、示波器的旋钮要轻等。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每一个实验步骤后不但解决了信不信、行不行的问题,还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爱惜保护仪器设备的良好品质。
1.在课堂认识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首先要做好的是日常教学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所以在开学的第一节课我都会对学生进行一些日常行为规范的讲解,让学生从思想上得到重视。如果学生在以后的课堂上违反常规教学,那么就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谈话,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改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
2.从课堂纪律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我每节课都要求学生必须在上课铃响完之前排好队,一开始有部分学生做不到,因为他们还没养成上课前就排好队的习惯,那么这时老师就应该通过教育来要求学生做到,于是我采取了通过严格的队形队列和快快集合的游戏来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通过一两节课的学习,以后,学生在上课铃声响完之前都能很好地排好队。
3.从排队跑步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体育课中,我们常要求学生进行跑步,如热身跑、50米、100米跑,我们都要求学生一定按照指定的队形和路线跑步,不插队,不推人,不串道,通过这些跑的练习,培养了学生跑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遵守纪律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在体育游戏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1.在娱乐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众所周知,小学生喜欢体育,更喜欢体育游戏,体育游戏有着很好的教育内容,例如:结合教材,在学习《投掷》时,我们拿一些关于害虫、、网吧的图片让学生拿小沙布或自制纸团来进行投掷,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教师讲解害虫、、网吧的危害性,教育学生爱护环境、远离香烟、远离网吧、拒绝。
2.在竞争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小学生喜欢游戏,更多的喜欢竞争类的游戏,在比赛中我们要教育学生团结一致,要有胜不骄,败不馁的思想品质。如结合教材,学生在做《迎面接力》的游戏时,有些同学跑得快,有些同学跑得慢,或者棒没有交好掉在地上,结果输掉了,这时埋怨声便来了:“你怎么跑得那么慢,都是你跑得那么慢才输了,都是你没把棒交好掉在地上,让我们输了”在这埋怨声中,那些跑得慢的学生,或者棒没交接好的学生便委屈的哭了,这时教师要对那些提出批评的学生给予指正,对跑得慢,棒没交接好的学生给予鼓励和信心。让学生知道,通过努力,别人能做的自己也一定行。通过这类游戏培养了学生集体主义精神。
3.从偶发事件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学生喜欢体育,在体育游戏中难免会发生动作之类的错误,这时教师应抓住机会,及时指导和纠正。例如在篮球《四角传球》游戏侧重教会学生弧线跑和传接球的方法,为了把游戏做好,老师要带领学生进行传接球和弧线跑的单个动作的练习,注重动作的质量,在质量的基础上要求速度,最后用二个球进行游戏,此时学生都急于进行游戏,都会努力按老师要求尽快完成正确的动作,这就促进了正确动作形成和掌握。但在游戏中会出现个别学生动作问题,这时老师应该详细讲解,多做示范;而不能因此而停止练习,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知道学生在学习中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做游戏也一样,从不会到会,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预想不到的问题。有成功,有失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以平常心对待,当学生成功时要及时给予赞赏,失败时要及时找原因,并给予鼓励。使学生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
三、结合教学活动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1.在开展体育项目活动中不失时机地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体育教学是在教师组织和纪律的约束下进行的活动,各种体育项目活动中,有的要求快速,有的要求持久,需要集体配合。个人项目的成绩会影响集体的成绩,教师善于启发和引导,帮助和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坚忍不拔的思想品质以及团结奋斗的集体主义精神。体育有一个强竞争性的特点,只要是比赛都要争第一,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奋发图强,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感。因而在各种球类、拔河和接力等项目教学时,教师应在讲授技战术配合的同时,向学生强调集体配合的重要性,不失时机地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2.根据教材的性质和特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是广泛的,它可以通过典型人物或典型事例生动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田径课的教学中向学生讲述中国运动员刘翔如何刻苦训练,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爱国意识。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在人生的旅途上必须具备这些优良的意志和品格,才能勇往直前,不断进步。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德育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所占的比列逐渐加大,因此,在当前初中体育教学中,学校应重视德育教育方式研究,充分挖掘体育教学中包含的德育因素,并运用适当方式发挥出体育教学在德育教育中积极作用。那么,在体育教学中该如何有效渗透德育教育呢?
一、充分了解体育课结构,展开全面德育教学
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课堂教学,其限制很少,是一种包含身体、思想、态度、情感、智力的全面教育,体育教学的目的在于锻炼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理,充实智力活动、提高思想觉悟以及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所以,教师在渗透德育教育前应事先了解体育课的整体结构,并依据课程特点贯穿德育教育内容。
(一)结合课堂常规开展德育教育
课堂常规作为一种保障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基本途径,在实际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依据不同时期,班级的实际状况将课堂常规与懂礼貌、讲道德等结合到一起,加强开展组织纪律性教育,培养学生形成热爱集体的思想品质。
(二)结合教学内容开展德育教育
体育教育具有范围广、内多丰富、思想性强等多种特点,这是开展德育教育的有利因素。因为不同体育项目的内容存在差异,其所达到的教育效果自然也会不同,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时应注意挖掘其中的深刻内涵。例如,田径运动通常会给人一种枯燥乏味的感觉,但只要坚持锻炼便可培养坚忍、顽强的意志;而球类项目则需要同伴的配合,这一运动项目可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同时还能提高学生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品德。
(三)结合组织教法开展德育教育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选择一款合适的教法,是教师能力的体现,同时也是开展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应善于将学生的身体活动与心理活动相结合,并利用课堂中教法环节开展德育教育。如在进行队列训练的时候,可以培养学生纪律性;针对场地器材进行维护,培养学生爱护公共财产、热爱劳动的品质;在课堂小结中教师适当表扬好人好事,激励同学们积极向上的精神。
(四)结合偶然事件开展德育教育
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偶然事件,这是同学们在开展体育活动时行动与思想的真实表露,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仔细观察学生举动,并及时作出适当赞扬或批评,借此提高学生判断力。
(五)教师以身作则,开展德育教育
在实际体育教学过程中,积极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重点在于教师是否言传身教。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应以身作则,提高自身修养与素质。做到谈吐文明、举止大方、言行一致,为同学们作出表率,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德育教育目的。
二、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方法
在初中体育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一直是重要教学任务,同时,怎样将德育教育渗透于体育教育中,也是教师在教学中追求的目标。
(一)体态暗示
运用体态暗示开展德育教育,这一方式在体育教学中较为常见,教师在矫正学生行为过程中为避免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保护其自尊心所作出的一些举动。如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发现学生有小动作,注意力没有集中时,教师可漫步至学生旁边,递个眼神,或是摆摆手,以示提醒,这种方式比暂停教学活动,当众给予批评的效果更好。
(二)实践法
体育课程内容主要是以锻炼身体为主,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同时体育项目本身也拥有较为深刻的思想内涵,,学生可在不同体育项目中得到不同德育教育,这是体育教育与其他学科的明显差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尽可能结合教学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教育,让学生们能够在体育实践过程中培养良好思想品质。
(三)激励竞争
在实际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时常运用这一方法开展德育教育,可充分调动学生创造性、自觉性以及积极性。在运用这一方法的时候首先应教育学生正确面对暂时的胜负,培养出既能够享受成功,又能够经受住失败的品质,同时能够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其次是对学生展开法制与纪律教育,因为所有竞争都有条件限制,必须限定于规则范围之内。否则将得到惩罚。
三、结语
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不但是初中体育教学改革需求,同样也是教育观念更新需求,学校与教师在注重学生德育教育同时,更要注重这一教育产生的效果。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必须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将德育教育中的内容具体化,使其能够看得见,能测量、可评价,同时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让体育教学在德育教育中发挥更深远的作用。
近年来,新课程改革在全国中小学如火如荼地蓬勃开展。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教师,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无疑必须重视德育教育。那么如何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地渗透德育教育呢?下面谈谈本人的几点认识。
一、当好师表,言传身教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由于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因此,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科学的板书设计、准确的语言表达、得体的仪容仪表等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做好,自觉当好师表,言传身教。比如,要求学生书写整洁,那么教师板书、批改作业就要尽可能规范;又如,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样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很大的影响,乃至学生一生的幸福成长。
二、挖掘教材,有机渗透
我们教师不难发现,在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传授中。例如:在教学“圆周长”一课时,使学生了解约2000年前,中国的古代数学著作《周髀算经》中就有“周三径一”的说法,意思是说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约1500年前,中国有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天文学家祖冲之,他计算出圆周率应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第一圆周率值的计算精确到6位小数的历史伟人。他的这项伟大成就比国外数学家得出这样的精确数值的时间,至少要早一千年。学了这课后,同学们深深感到,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了不起。我们要努力学好本领,勇于创新,长大后为祖国争气,为祖国争光。同时,讲述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转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刻苦学习的自觉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三、教法鲜活,精心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在数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作用了,这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总结。这样不断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等。拿教学方法来说,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还可以从小让他们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习惯,都希望本组能取得好的成绩,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四、课内课外,寓教于乐
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抓好课堂教学十分重要。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认真备课,精心设计。众所周知,数学的发现和发展,数学内在矛盾的运动,数学在实践中的应用等等,处处皆含“实践第一”、“对立统一”、“运动变化”等客观变化发展规律。这些都是客观的、都是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具体体现。
一、汉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质与必要性
(一)汉语文中渗透德育的实质
对于在汉语文中渗透德育的理解。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方面渗透德育是一种思想教育,是指导汉语文教育中实施德育的基本理念;另一方面则是现代教育中的一种寓德于教的教育方式,是在汉语文教学中挖掘德育资源、渗透德育教育的技术方法。作为高中的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在汉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的实质性与重要性,并以此为指导思想在汉语文教学中有意识的、巧妙的、自然的渗透德育,在汉语文知识的传播的同时也实现了对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培养。
(二)汉语文中渗透德育的必要性
在很多高中的汉语文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是采取单纯性传授课本知识的教学模式。虽然很多教师都知道教书育人的重要性,但是在知识传授过程中却忽视了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培养与塑造,在教学中经常将德育与学科知识分开实施,这样便出现了德育的单调说教现象,从而无法达到预期的教书育人的目的。汉语文教学具有较高的情感性,也具有特色的审美趣味,这给我们在汉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切入点,因此我们必须及时抓住并积极渗透德育。
二、制约高中汉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原因
(一)传统应试教育不适应德育渗透
所谓的德育渗透就是要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的传授思想品德知识,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健康审美情趣,形成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及人生态度。但是从目前高中汉语文教学现状来看,很多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一味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对于学生的思想品质的培养则“一笔带过”。现如今的“满堂灌”的汉语文教育模式根本无法实现德育渗透,即便是加入一些德育知识仍然无法引导学生将德育知识转化为实际行为。
(二)汉语文教学中德育资源开发不足
汉语文教学与其它学科相比在学生思想素质教育方面虽然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由于高中的汉语文课时相对比较紧张,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多而繁,学生的汉语文学习时间也有限。因此,在高中汉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无法抽取时间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更没有多余时间开展德育活动,因此导致高中汉语文教学中的德育资源开发存在严重不足,进而制约了汉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三、高中汉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基本途径
在高中汉语文教学中若要真正渗透德育教育,那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深入挖掘德育资源,并在长期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渗透德育教育的方式、方法,其中需要包括根据汉语文教材的不同内容、体裁及教师的个人经历、人格魅力,以不拘一格、灵活多变的实施方法渗透德育,积极引导学生在掌握汉语文知识的同时,春风润无声般的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
(一)挖掘德育资源,广泛传播德育元素
高中的汉语文教材中拥有丰富的德育素材,在教材中蕴含了大量的自强不息、勤俭节约、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的德育案例,同时也包含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民族文化、壮丽山河等。我们可以借助教材中给我们展示的美丽风景、文化印迹等,当讲到这些优美的文章时,教师可精心准备、细致讲解,让学生能够从中领略到祖国博大的文化底蕴,激发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和传统文化。
例如:当我们在教授《苏州园林》时,教师可以首先安排学生对课文进行细致的品读,并让学生勾画出其中比较优美的词语或者句子;教师在教学中帮助学生细细品味这些词语、句子所代表的文化含义,让的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我国传统园林艺术的壮美与精致。在一点一滴的词语间,将学生引入到一个神奇的艺术意境之中,通过将语言文字形象化,让整个苏州园林跃然于纸上。学生在“游玩”苏州园林过程中逐渐对我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进而激发了学生的对我国古代工匠的敬仰之情,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立志以后要做一个伟大的艺术家,将的文化传播到更远的地方。
(二)注重朗读情感,触动学生思想情感
在我国古代文学中记载:“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者文之经”。在阅读课文教学中,只有当学生在阅读中融入自己的情感,领略到文章的“情”之才能真正彰显出文章的“德”。因此,在课文朗读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入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境之中,让学生进入到作者所表达的画面中,才能够真正体会到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触动自己的思想情感。
例如:当我们在教授《阿长与〈山海经〉》时,为了能够让学生了解文章的主人公阿长的故事,教师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并在教师提示下思考以下几个问题:文章中陈述了阿长哪里事情?每件事情所表现出阿长的什么形象特征?通过让学生认真朗读课文,深刻领会文章中阿长作为一个封建普通的劳动妇女,在他的言行中散发出来的一种淳朴、善良、仁慈的美德。
通过认真品读课文中关于阿长的描述,让学生深刻体会一个妈妈对自己小孩的那份热情、关爱,从而触动学生的对母亲尊敬、感激和思念之情。
(三)注重汉语训练,领悟生活艰辛与不易
在汉语文教学中除了学习课文知识之外,需要通过文字写作才能够让学生真正掌握汉字并形成灵活运用的能力,而在文字写作训练中我们同样可以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例如,我们在指导学生仿写林希散文《石缝间的生命》中的句子时,其中一个学生写到:“当它们不能再找到泥土,它们便把最后一线生的希望寄托在这一线石缝里。”这句话深深触发了学生的感概,他又写道:““如果我们找不到生命的营养,那我们是不是就要放弃生命。”教师在点评中针对这两个句子进行细致分析,引导学生以这个句子为例探讨什么才是真正的生命,当我们的生命遇到绝境时我们该如何面对?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中学美术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根据美术教学以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为主的特点,在中学美术课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主要包括:一是在欣赏课,二是在技法课这样两个教学过程中进行,即通过欣赏美等审美教育和表现美等课业实践来实现,开辟一个贯穿爱国主义教育与继承发扬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相结合的教育新天地。本文旨在从欣赏课和技法课教学以及注重教学方法等方面,来探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中学美术教材中的欣赏部分,有大量的中国历代以来各种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及图片资料,如彩陶、青铜器、石雕、秦陵兵马俑、秦长城、汉画像石、壁画、帛画、版画及有代表性的美术家及其作品等。这些教材中,又有大量的内容蕴含着爱国思想情感因素,可谓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素材。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充分揭示教材的内在思想性。在教学中,应首先围绕作品的时代背景、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向学生作简要的介绍。在此基础上,对作品有关的爱国主义主题思想和艺术手法进行分析,使学生逐步加深理解、领会东方文化的骄傲——我国历代美术作品自信、豪迈、博大、精深的艺术所孕育的民族传统文化精神。通过教学,引导和启发学生热爱祖国悠久的光辉灿烂的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美术;培养和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从而加深对中华民族的热爱。同时,欣赏教学可采取多种形式,如结合挂图和课本图片及平时收集的史料典故进行分析讨论,可以运用投影仪放映幻灯片展示并作简要讲解,也可以适当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和画展等,使欣赏教学的指导思想及教学方式,始终落实在深化爱国主义教育之上。
2 利用多媒体教学渗透德育
多媒体课件可以把教学所需要的各种图像、语音、音乐、影像以及文字说明进行整合,并自然、快捷、合理地展示给学生,实现教学活动的生动和高效。在制作网络多媒体课件时要正确引导学生科学地利用网络,使学生既学到文化知识,又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如:在教学欣赏西班牙画家委拉斯凯兹的《纺织女》这一作品时,我让学生通过Google搜索引擎,输入作者的名字“委拉斯凯兹”,这样就可以查到大量与作者相关的文字资料和更多的作品。学生不但体会了《纺织女》这一作品是借助现实与神画的形象表达出艺术与财富出自贫贱者之手这一主题思想,而且对画家和作品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使德美相连、互相衔接,教育学生在作品中体现德育思想,使美术作品更加完美。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8.157
学校教育德为首,当前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已成为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德育工作是教育者遵循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为提高受教育者的政治、思想、道德、心理等基本素质而形成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教育活动。处在中学阶段的青少年思想十分活跃,独立意识增强,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正在逐渐形成。而中学物理学科以其严密的科学性、深刻的人文性为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如何充分利用学科资源,寓思想道德教育于学科教学之中,使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相得益彰,应成为我们物理教师探索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对学生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培养
教育一个意志坚定的学生,他能顽强地战胜一切困难,充满信心的对待一切,学生道德素质与心理品质的好坏,对其今天的学习和明天的工作都有很大的影响。教师应把握好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结构特点,充分利用物理课本中的阅读材料向学生介绍物理学家的故事。如:安培――刻苦学习、专心致志;焦耳、欧姆― ―坚持不懈、探求科学真理;法拉第――对社会做出巨大贡献,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质。让学生通过对这些物理学家典型事例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又如,在“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中,通过对物理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艰苦奋斗、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究精神;通过学生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和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德育主要通过严格要求学生认真作业,及时复习,按时独立对作来和考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订正,总结经验,自觉读书表现出来。养成学生认真、严谨、刻苦、顽强、谦逊、自信的心理品质,养成积极进取、惜时守信、竞争创新的时代意识。
二、爱国教育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运动、基本结构及其相互作用的自然科学。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师生们置身于物理的海洋,感受着大千世界的神奇,感叹着物理学所展现的深刻而简洁自然规律,体验人与自然丝丝如扣地交融和感应,一定会萌发出浓厚的崇尚科学,热爱科学之情。譬如,利用我国古代科学发明史料,如春秋战国时期的杠杆,秦朝时期的天平,古代的四大发明,张衡地动仪的发明,可以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利用物理学家的爱国事迹,如阿基米德为抵御外敌入侵而献身的故事。居里夫人为了纪念自己的祖国―波兰,把发现的新元素命名为―钋。邓稼先等人献身“两弹一星”事业等等来激励学生的报国热情;介绍建国以来科技突飞猛进的发展史,以激发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发愤读书的雄心壮志。可运用对比法与旧中国相比与发达国家相比,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看我国发展科技时“自力更生”成分所占比重,会在学生心中埋下为国争光的思想种子。根据这些例子可以不断地深入引导学生,使他们热爱祖国,热爱科学。
三、在科学态度培养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学科内任何新课题、新领域的萌芽都离不开试验,任何新理论的最后检验都离不开实验。这就决定了物理学必须正视和充分尊重客观事实。它探索各种问题时反复出现的基本方法是:发现现象――科学实验――总结升华揭示规律――实践检验――再践再认识。教学中应以此为契机反复引导学生,这对于学生养成尊重事实,探索规律的科学态度,形成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观点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1583年,伟大的物理学家伽利略在比萨教堂看见油灯有规律的摆动,从而通过大量的实验后创造了时钟;丹麦人弟谷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仅用一双慧眼仰望苍穹,几乎达到了能用眼睛观察的极限,为行星运动定律的发现积累了大量的素材;英国人法拉第用了十年的时间,孜孜不倦地通过实验研究电磁感应及其规律,在他使用过的“线圈”中浸透了辛勤的汗水;卡文迪许用了五十年的时间峰回路转地测定了万有引力常量,为万有引力定律的实际应用奠定了基础;焦耳、迈耳、核姆霍兹等在不同的领域,花费了尽四十年时间,做了大量实验研究,终于发现了伟大的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我国核物理学家何泽慧在法德留学期间正值二战结束,物质条件十分困难,但她用简陋的仪器设备发现了重核的三分裂填补了核物理空白。回国后,他又在投资有限设备简陋的条件下带领学生制成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乳核探测器。物理学家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为了真理,不辞辛劳长期地从事科学研究的探索精神,以及从他们身上折射出来的敬业奉献精神,成为激发莘莘学子学习科学知识,塑造完美人生的典范。
人的爱国主义思想和觉悟、情感和意念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中经过一定时间培养和体验,训练和熏陶逐渐形成的。在体育训练中对运动员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也是势在必行的。
一方面通过学习目的性教育培养运动员的爱国信念:如把学习体育和国家利益相联系,使运动员初步懂得体育和 “国力”,体育和“国威”,体育和“国民”的关系;把体育和民族精神相联系,初步树立民族意识,知道体育是民族精神的象征,是民族质量的体现;把自己练好体育和国家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从小树立练好体育,增强体质;练好体育,为国争光;终身体育,报效祖国的好思想,逐步培养关心自身健康的社会责任感。一方面通过行为训练培养良好习惯:如在体育训练中,能表现行为活动的内容莫过于运动员的集体队列队形训练了。“队列队形练习”统一性强,动作一致规范,一举手,一投足,都给人们留下一种严肃、神圣、振奋之感,它是精神的象征,行为的写照。军人的队列队形和各种规范动作,更是孩子们崇拜的偶像。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他们的崇拜心理、好胜心理,在进行队列队形练习的同时逐步给他们灌输战士的爱国主义行为和思想,让他们逐步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像战士那样热爱自己的祖国,在祖国需要的时候,毫不犹豫,挺身而出。在队列操练中,还可以适当穿插呼喊一些有教育意义并能振奋精神的口号,例如,“锻炼身体,保卫祖国!锻炼身体,建设祖国!锻炼身体,振兴中华!“等。这种方法对形成正确的形体姿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起到良好的作用;又能帮助运动员振奋精神,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使运动员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二、培养运动员坚强的意志品质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不能吃苦,不能经受挫折,运动员也不无例外。事实证明:任何一个人的成长都是在不断地克服困难和挫折中长大的,只有不断地经历风雨,才能最终看到彩虹,在不断的经历中才能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体育可以锤炼运动员的意志,增强运动员战胜困难和挫折的信心与勇气,从而有利于运动员在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运动员各方面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培养运动员良好的意志品质的各种体育活动中,练习与克服不愉快情绪体验相联系的活动:如1000-1200米自然地形跑,400-600米耐久跑等。这些活动都能促使运动员出现心跳加快、呼吸短促、口干腹痛等不愉快情绪体验,出现运动中的"极点"观象。"极点"的出现是考验和锻炼意志的极好机会,意志品质薄弱的运动员有可能会中途退出跑道,这就需要教练的积极支持与鼓励。教练恰到好处地鼓励运动员与主观困难作斗争,从而培养运动员良好的意志品质;练习与多变条件相联系的活动,如羽毛球、排球、足球等活动训练,可锻炼、培养运动员果断机智,自制、勇敢等良好意志品质;练习与遵守纪律相联系的活动,如队列操作、武术等,可培养运动员遵守纪律,自制等意志品质。
在克服困难中培养运动员良好的意志品质的体育训练,要有一定的难度。难度的标准应是:只要努力,绝大部分运动员都能达到要求,教练要遵循由易到难逐渐加大难度的原则。训练中,要从难从严要求,培养运动员克服客观困难能力。教练要善于创设“客观困难情境”,对运动员逐步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难度加大运动量,使运动员在克服困难的意志努力中逐步适应。
三、培养运动员的团队意识
在体育训练中培养运动员的团队意识,不仅有利于更新体育教育理念,更重要的是探索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教育理念在教学方法手段上的体现。
团队意识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团队成员在团队实践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例如,一个好的足球队的团队意识,是与队员们的训练、比赛乃至日常的集体活动紧密相关的。在比赛时,会对比赛的成功寄予关心和倾注热情,表现出强烈的求胜意识。通过小组竞赛培养运动员的协作意识和团队意识;对身体素质差、运动能力弱的运动员,要给予鼓励和帮助,这样一个过程也是团队精神培养的过程。合作学练可以促进运动员主动学习,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增进运动员的社会技能、社会情感及创造能力,增强运动员的责任感和合作精神,培养运动员主动参与的能力、自信心和创新精神。比如运动员在快速通过障碍的练习中,运动员由小组长带领分头练习;运动员会意识到个人得失与组内其他成员的得失是紧密相关的,能格外注意自己的技术动作,又能协助同伴练习,互教互学,互助友爱,相互合作,共同提高。合作学练是运动员掌握知识、巩固技术动作的练习形式,是培养运动员交往、合作、团队精神的有效手段。此时教练如果引用小组竞赛的方法来组织训练,运动员的积极性马上就会被调动起来,大家会为了自己小组的胜利而竭尽全力,训练气氛顿时活跃起来,运动员的自信心得到增强,运动员的能力得到锻炼,训练的效果得到提高,也充分体现了运动员的团队精神。
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教育呢?我想主要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通过与本节课内容有关科学进行相应的、恰当的德育教育
比如,我们在讲实数的概念的时候,就用到了圆周率,从而就可以引入我国古代著名天文学家、数学家祖冲之的故事:我国历代都有研究天文的官,并且根据研究天文的结果来制定历法.到了宋朝的时候,历法已经有很大进步,但是祖冲之认为还不够精确.他根据他长期观察的结果,创制出一部精确程度更高的新的历法,叫做“大明历”.但是却遭到皇帝宠幸的大臣戴法兴反对,认为祖冲之擅自改变古历,是离经叛道的行为.尽管祖冲之用大量事实证明其“大明历”的精准性和科学性,当时也没有被推行.直到祖冲之死了十年之后,他创制的“大明历”才得到推行.
根据此故事,我们就可以进行适当的德育教育:(1)我们要相信科学,不迷信.(2)坚持真理,不畏权贵.(3)只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劳动,就有可能获取真理、创造奇迹.(4)他就是我们学习的典范、楷模和榜样.
又比如,我们在讲勾股定理的时候,就可以引入勾股定理的来由:早在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初期,数学家商高曾和辅助周成王的周公谈到直角三角形具有这样的一个性质“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为3和4时,那么它的斜边就是5”.利用商高的方法,很容易得到一般结论“在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这就是勾股定理或商高定理,西方称之毕达哥拉斯定理.
根据此故事,我们就可以对学生进行如此的德育教育:(1)知识来源于实践,只要善于观察、总结,我们一样也能从生活中获取知识.(2)树立信心,相信自己,坚定信念,有朝一日,定理就会从自己身上产生.
总之,只要我们善于挖掘教材中有关科学家的故事或相关的事例,根据有关特点,就可以很好地进行相应的德育教育.
二、通过树立教师自身为榜样给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有道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教师要为学生树立榜样,就必须做到:(1)教师本身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和理念.(2)以身作则,诚实守信,言出必行,行之必果.(3)有则改之,无则加勉.(4)一视同仁,不偏激,不偏袒.(5)为人师表,态度和蔼,举止端庄,不矫揉造作.(6)关爱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和生活.(7)维护学生权利,不讽刺、不挖苦、不歧视、不体罚学生.
这样,学生就会潜移默化地受到教师的影响,力争做到:(1)遵纪守法.(2)勤奋学习,专心听课.(3)诚实守信.(4)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对人有礼貌.(5)知错就改,不狡辩.从而也验证了身教重于言教的真理.
另外,树立班上品学兼优学生的榜样给予学生进行恰当的德育教育.主要通过品学兼优学生各方面的表现:学习勤学善问、生活俭朴、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孝敬父母、劳动积极肯干、成绩优异等.
基于以上各方面优异的表现,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根据该同学的不同闪光点给予表扬和鼓励,同时号召同学们向他们学习.
三、通过发现差生的闪光点给予及时的、恰当的德育教育
1.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的问题,一个不是品学兼优的学生恰好回答对了,或者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对了,教师应该及时、恰当地给予该学生表扬和鼓励.
这样,该学生一定会从老师的表扬和鼓励中,获取一种成功和愉悦的心境,同时也增加了他对学习的兴趣.另外,其他表现一般的学生也会觉得他能行,自己也能行,他们就会等待下一个表现的机会.
2.上课前通过观察黑板和地面是否干净,桌椅摆放是否整齐.如果都不错,然后再看看是谁值日,倘若是平时各方面表现一般的学生,此时你不妨给予他们表扬和鼓励.说明他们对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如果他们的学习以及其他方面也这样认真、负责,相信他们一定会在各方面取得更好的成绩和更大的进步.
这样不仅仅是表扬和鼓励了两位学生,更重要的是教育了大家要具有为人民服务、奉献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通过课堂上的互助活动及时地进行德育教育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时,就是先让学生分组讨论,通过小组活动,不仅解决了自己本身很难解决的问题,而且通过合作,加深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以及学生间的友情.
通过这次合作探讨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适时对学生给予德育教育:合作精神、奉献精神是我们将来走上社会一个必不可少的课程,希望同学们一定要牢记.
五、通过一些反例进行德育教育
通过以下一些事例进行分析和探讨:
刚进入初一,我告诉他们在这个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人唯我独尊,眼睛里只有自己,没有别人;有许许多多的人永远认为自己是对的,永远不敢承认自己的缺点;有许许多多人不会表扬别人,不会感谢别人,不会和别人商量;也有许许多多的人迷失了自我,成为别人思想的奴隶。一个外国人写了《最重要的几个字》,它教会我们如何认识自我,如何与人相处,如何生活。
最重要的六个字:我承认我错了。
最重要的五个字:你做得很好。
最重要的四个字:你觉得呢?
最重要的三个字:麻烦你。
最重要的两个字:谢谢!
最重要的一个字:我。
这几个字将伴随孩子一生。
二、有远大目标的人就会付出持之以恒的努力
培养孩子们有远大目标,并为之付出持之以恒的努力,即使碰到困难也不退缩这个道理,除了我们语文课文中的“苏武牧羊”、“卧薪尝胆”等励志故事,我讲了几个贴近同学们生活的故事。
梦圆“刘老根”
人们真正认识衡越是通过赵本山主演的《刘老根》。
衡越说,当时特别巧,她在武汉演出,剧组的朋友来电话说,赵本山拍了一部电视剧,问她有没有兴趣过来试一下里面的主题歌。“第一次我就在电话里唱给他们听,唱完之后他们说衡越你不行,你的声音不好听,不是我们想要的,咱们下次再合作吧。我当时不甘心,又打电话过去,说电话是失真的,我得去北京当面唱给你们听,那时候你们要还说我不行,我再回来。而且机票、住宿,所有的费用都不用你们出,我只要个当着你们的面唱一遍的机会。”飞往北京,是衡越争取到的第二次机会。
到了北京之后衡越直接去了录音棚,录音棚里正好有两个女孩在唱,她听了两遍就进去了。唱完之后人家跟她说,叫你别来,你偏来,第二次把衡越给否了。
衡越说自己当时恨不得地上有个缝儿钻进去,大老远地跑北京来丢人现眼。然而一个小时之后,衡越又一次敲响了录音棚的门。“我说,求你们再给我一次机会。就算大腕刚拿到歌片进棚录音也都未必录得好,要想把歌唱得好,得一段一段音符去练,而我刚来就唱,也没时间练,只是会唱这首歌,情感当然唱不出来,你们给我一个晚上的时间,我一定唱好。”最后,在衡越的努力下,又争取到了这至关重要的第三次机会。
当时衡越也知道,这所谓的第三次机会其实人家已经根本不抱任何希望了,只是给自己一个面子,走一下形式而已。但是衡越却下定决心要给所有人一个惊喜。“说不好听的,真的是念了一宿,说好听点,就是赋予每个音符生命,我得感动自己,让每个人听到了这首歌之后都会感同身受。”
第二天衡越早早地来到录音棚,从晚上9点一直等到第二天早晨5点才轮到她。等她唱完了,在场的人都非常惊讶,谁都没有想到仅仅用了一个晚上,衡越就唱得和之前判若两人。
一个多星期之后,衡越接到了被录用的电话。
“正因为有了之前的那些沟沟坎坎,让我现在能用特别清醒的眼光来看待自己,没有那么多一步登天、不切实际的想法。以后我也会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走下去。”
三、学会感恩
关于感恩的教育:我又讲了一个故事,甲和乙分到了一个单位,每次分苹果甲都给乙,后来丙来了,甲就把苹果给了丙,乙很不高兴,跟甲吵了起来,我问同学们谁错了,他们都知道是乙错了,我们得出的共同结论是:人习惯了得到就忘记了感恩,由此提到了老师的付出,国家规定老师每天上完课就已经完成了教学任务,可他们下午还得来上辅导课,考完卷拿回家批,这些付出我们应心存感激。表现在热爱老师、尊重老师、信任老师上,只有努力学习才是对老师最好的回报。
四、培养爱国情感
培养学生爱国情感是我们讲《芦花荡》时,我通过电脑放的爱国歌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告诉同学们我们的爱国不是去报仇,而是要记住这段历史,努力学习使自己的祖国强大起来。作为语文班主任,他有一个得天独厚的思想教育阵地那就是语文课堂,我始终认为语文教学的彼岸不是成绩的提高,而是心智的成长。
职校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正值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一方面学习文化基础知识,一方面学习职业理论和专业技能,他们对各种社会信息反应更为敏感和直接,我校对职业教育中德育工作系列问题进行了总体构思和初步尝试,初步形成了适合我校实际和职校学生特点的德育工作体系,即在教育内容上确立了以思想教育为核心的爱国主义教育和人生观教育,以科学信念为核心的马列主义基本理论教育。以文明礼貌、遵纪守法和职业道德教育为核心,积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从学生思想变化的一般特点出发,把德育工作分五个层次进行,即入学初、学习中、实习期、毕业前和就业后。
一、入学前的启始教育
对新生进行初步的专业思想教育,并进行集体主义和组织纪律性教育,培养学生的爱校之情,促进班集体的尽快形成,使职校生把道德原则和规范转化为自己的内心信念,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人格的完善,为今后各阶段德育工作的实施创造有利条件。
二、学习中的养成教育
这是整个德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我们尽力做到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特定优势,寓德育于教学之中,既教书又育人。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政治理论和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充分挖掘文化课、专业课内在的德育内容,结合有关知识的传授,实施有机的思想品德教育,配合教学进程反复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学习纪律、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教育;我们还根据教学要求,结合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技巧的需要,开展既有专业特点又富有德育色彩的教学活动,学科知识讲座和各种专业技能竞赛等;我们还积极开辟课余活动的阵地,“课余兴趣活动小组”,“专业技能特色班”等。做到定时间、定内容、定人员、定教师,不间断的开展活动,培养学生具有一专多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专业技术能力。在课外活动及节假日期间,学校还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宣传、社会服务、社会调查和顶岗实习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意识,并通过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教育渠道,采取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使他们充分感受到在职业学校学习的优越性,“隐性教育”往往能起到入耳入脑的教育效果。
三、实习期的自我教育
实训实习既是强化学生职业技能、提高其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对学生进行劳动观念、职业意识、敬业精神、职业纪律、职业责任感教育和促进职业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途径。在这个时期,我们结合生产实习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职业规范教育,提高学生的是非鉴别能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我们着重加强三个环节的教育:一是实习前的教育。使学生明确实习的目的、意义、内容、步骤、要求,了解实习单位的生产环境、劳动条件、劳动纪律等有关情况,建立由学校、实习单位和家长三方面代表组成的实习领导小组,负责制定计划,落实措施。二是实习中的教育管理。学校、实习单位、家长三方搞好分工协作,及时互通信息,解决学生在实习中出现的各种新问题。我们还加强带队教师的力量,充分发挥他们在实习期间德育工作的骨干作用。同时,我们还注意发挥校团组织和学生干部的桥梁和带头作用,组织学生开展自治、自理、自我教育活动。三是实习后的思想鉴定。实习期间,对实习学生既抓专业技能、技巧的训练,又抓思想素质水平的提高,结合专业技术成绩的评定,进行思想表现鉴定,切实有效地加强实习期的德育教育工作。
四、毕业前的职业观教育
这一时期,学生摆脱了平日的学业压力,注意力高度集中于自己的毕业去向、职业选择的问题上。学生思想矛盾主要表现在如何处理个人愿望与社会需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之间关系的问题上,这是毕业前德育工作应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